檢視 拉巴特 的原始碼
←
拉巴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拉巴特(Rabat)是摩洛哥王國的政治首都,也是國內的文化古都,擁有2000多年的古老歷史。公元前8世紀時,拉巴特肥沃的內陸平原已經吸引移民前來定居。公元前7世紀,茅利塔尼亞人曾在這個城市的東南方建立航海貿易站,隨後又有迦太基人和羅馬人先後開拓了這裡的河港和海灣兼具的殖民口岸塞拉。公元2世紀後,又逐漸衰弱成一個小漁村。 在公元10世紀,河北岸突然出現新興的塞拉城,來自季納塔(Zenata)部落的居民在拉巴特城堡區的現址,建立當時叫做利巴特(Ribat)的基地,作為抵抗來自河南岸的敵對部落。公元10世紀,伊斯蘭教傳播到這裡,使之成為一座伊斯蘭城市,並係古代王朝秣馬厲兵之地。城名也轉音為拉巴特。城名的另一種說法,是阿拉伯語中係「捆綁」的意思。據說這裡本係臨近古要塞的一個名叫拉巴特的小漁村,曾是囚犯和戰俘服勞役的集中營,國王將他們押送前來修建兵營和城市,並用繩索將他們綁串在一起,因而這座城市乃得到這樣一個怪名。 河港塞拉(Salé)建立於12世紀,大約是在1150年,阿爾摩哈德王朝的統治者阿卜杜勒•慕敏(Abd al-Mumin),為了出兵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並準備渡海遠征西班牙,就在沿海古城塞拉港的南邊修建軍事要塞城砦(Kas-ba),取名里巴特•法蒂夫(Rebate Fatif),意思是「出征的兵站」,他認為這裡在進攻西班牙的戰爭中,是個具有戰略性的出發點,後來這個軍事要塞逐漸擴建為城市,並曾享有短暫的全盛時。 他為了要把這裡建立成穆斯林基地,在河較上游的地方1190年建了一座哈桑塔,這是未完成的大清真寺的叫拜樓,日久腐爛一度倒塌,大清真寺則完成於13世紀。 1191年,曼蘇爾王重建這座城市,加強城牆的修建,加建巨大的巴布門(Bab Oudaia),並且開始動工建造星期五清真寺和哈桑清真寺,然而在1198年曼蘇爾駕崩時清真寺還未完工,城市也開始式微。到了16世紀,全城只有格蘇伯一地有人居住。 當伊斯蘭教難民從西班牙抵達此地的同一時間,一群基督教的叛徒、摩爾人的海盜船、劫掠者,以及經營貿易的冒險家們,也紛紛到達此地。當海盜正一再進行搶奪戰時,便以拉巴特和塞拉為他們的避風港。海盜來回進出,甚至遠至美洲海岸、尋找西班牙金礦、到英格蘭南部掠奪基督教奴隸勞工。初到拉巴特的蘇丹阿拉維特(Alawite)曾經企圖打擊海盜,但是從來沒有徹底有效控制過,海盜打劫過往歐洲的船隻仍時有所聞,直至後來摩洛哥獨立統一後才停止。 1609年,西班牙國王菲力浦二世趕走摩爾人,強令成千上萬居住在安達魯西亞的毛里斯基人遠離家鄉到此地屯墾駐紮。於是這些人便在格蘇伯南部建立一座新城,以高牆圍之,此牆便是迄今仍然環繞著城市的「安達魯斯」牆,由這時起拉巴特再度蓬勃起來。1666年,拉巴特因成為摩洛哥海上的門戶和陸上通往東非、北非和西非的交通樞紐,而發展快速。17世紀許多熟練的工匠、商人和航海家從西班牙遷居此地,使這座城市生意盎然,各項建設又突飛猛進,19世紀已成為國內的政治中心,也是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的唯一城市。 1912年,法國殖民者攻陷當時摩洛哥首都菲斯市,出於掠奪的需要,乃把首都遷往拉巴特。在反抗西班牙殖民主義統治期間,這個城市是實行民族解放鬥爭的發源地之一。法國人在此抹上一筆歐洲色彩,興建了許多大馬路、公園和現代化樓房。1956年摩洛哥獨立後仍為首都,城市發展更快。 拉巴特的經緯度為西經6度51分、北緯34度2分,位於大西洋岸,西南距卡薩布蘭加80公里,東北與直布羅陀海峽相距75公里,地處布雷雷格河(Oued Bou Regreg)入海口的南岸,隔河與文化古城塞拉相望,並連為一體,形成拉巴特直轄市。 這個擁有160萬人口的直轄市,包括郊區和塞拉在內面積1275平方公里,是國內的第三大城市。這個國家的人民在習慣上一直認為自己的首都有四個:非斯是伊斯蘭教的宗教首都、馬拉喀什是文化首都、卡薩布蘭加是經濟首都、拉巴特是政府機關、國會、王宮和外國使館的所在地,所以是政治首都。設有許多科研機構,如摩洛哥地理學會、全國地理委員會、舍里夫科學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全國經濟和社會研究協會。1957年又在原有一些學院的基礎上創辦了拉巴特大學,現已成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搖籃。 蜿蜒小河的南岸是城砦堡壘(Kasba Fort),以及海岸邊的麥地那(Medina)老城。老城一切都呈現出古老的傳統,窄街狹巷、小店面,走動著全身包裹得密不通風的住民,保守寧靜也代表歲月與歷史的累積。哈桑二世大街在與17世紀所建的安達魯斯城牆平行,老城牆分隔著新與舊,清晰的分列著迥然不同的景觀。 新城的法文名字叫Nouvelle Ville,由麥地那老城向南方內陸延展,是個現代化的商業中心,許多政府龐大的公務大廈及國立大學學府就在商業區的旁邊。新城區的外國使館區、公園、林蔭大道、車輛穿梭的交通圓環以及住宅區,呈現出整齊而現代化的市貌。街道上很醒目的,國內、國外的銀行特別多,其他信貸、保險等金融機構也不少,顯然經濟相當活躍。政府不斷因應進步而擴編的公務人員、外國企業員工的眾多,使得拉巴特市人氣興旺。加上許多織布廠、地毯廠、釀酒廠、煙廠、食品加工廠和蔗糖廠、牛奶廠等,經濟活動十分興盛,其中尤以地毯編織最為著名。 蘇維格路是這個城市的動脈中樞,大飯店、商店,還有傳統咖啡店和集市,顯得十分熱鬧。 穆罕默德五世大道更是氣宇軒昂,環境高雅,高級服飾店、咖啡館、大餐廳、外國公司林立,代表高階消費層的聚集區,洽談公務生意的約會地,自然價位偏高。 外國使館街附近,有許多傳統藝品店,出售有特色的紡織品、陶瓷品、地毯及皮革品等,都令人看了心動,尤其是原皮品和皮革加工品,具有民族風味,價格也不貴。 漁業在拉巴特的經濟中是相當重要的項目,魚獲以捕捉金槍魚和沙丁魚為主。 拉巴特的氣候與北非大部分地區截然不同。北非大部分地區天氣乾燥,大片的黃沙,矮小的旱帶植物,給人荒涼的感覺;但是在同樣是北非的拉巴特感覺卻完全不同,這是因為當地瀕臨大西洋,得天獨厚的有海上不斷送來的清新空氣,使這裡沒有嚴冬酷暑的顯著變化,一年四季草木常青,綻放著不同季節美麗花朵,花木草地是當地特點之一。大多數日子天氣晴朗,7、8月分的夏季,氣溫多在30℃左右,偶爾也會超過40℃,2008年6月19日氣溫即曾到達42℃,但早晚涼爽,有的時候要穿薄毛衣。在12月至翌年2月的冬季裡,最高氣溫18℃,最低8℃,會頻繁下雨,但持續時間不長,雨季過後的3∼5月,拉巴特又如花園般,春光無限。 交通方便,為國內重要交通中心之一。拉巴特國際機場是這座城市的窗口,也是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摩洛哥首先落腳之地,有班機和各國聯繫,是北非重要的航空站,歐洲、西非和拉丁美洲三大地區間的空中航線都在這裡經過,與國內各城市間也有航班往返。機場位於東北郊10公里處,有GTM客車和計程車服務。 當地的港口海上運輸非常忙碌,有許多輪船和軍艦在這裡出入,可以與國內外的商港通航。 陸上交通有鐵、公路服務。這裡有兩個火車站,以Care de Rabat-Ville最為方便,它設在市中心區,主要是停靠西部幹線火車。開往丹吉爾的火車每天有6班,車程約5小時;開往馬拉喀什有9班,車程約4:30;開往菲斯也有9班,車程約3小時半;開往卡薩布蘭加有4班,車程約2小時。長途巴士站在市區的西邊,CTM在拉巴特沒有專屬的車站,也和其他長途巴士公司共用車站。從這裡開往各地的巴士相當密集,開往卡薩布蘭加只要1小時車程。 市區交通以公共汽車為主,公共汽車四通八達,由於英語在這裡並不通用,乘客都是當地人,行車路線又複雜,因此不宜供外國觀光客乘搭,遊客最好是接受當地公司或朋友所提供的車子,比較舒適,要不就叫計程車。當地計程車為淺藍色車身,照表收費,遊客常使用的路線為機場、車站和風景區。 市區內旅館林立,其等級是按五顆星到一顆星的次序排名,其中四星級的旅館又分為A級和B級兩種,一般的遊客以選擇四星級的為宜。此地旅館還必須預約,並且在接近住宿的日子前要再度確認為佳。因為每逢當地政府臨時舉行慶典或開會時,所有大飯店的房間都會被徵用,即使已預約的也被取消。如果不一定要住豪華飯店,則市內有很多一般旅館的客房全年供應無缺,不必預約。 奧達雅民俗花園大飯店(Hotel Riad Oudaya)位於鬧區,是市區最高級的觀光大飯店,不但客房裝飾豪華,具有摩洛哥風格,還有火爐、空調、陽台、廣大的庭院和大游泳池,客房每天房租150∼180美元不等。 巴托飯店(Hotel Dar Al Batoul)位於市區西北方的大西洋海濱,早在18世紀的時候就是著名的豪華飯店,全店只有8間精緻的客房,並且每一間都有不同的風格,高貴的布料、著色的玻璃和精緻的瓷磚,都會使人驚艷,每天房租單人房120美元,雙人房150美元。 城砦民俗花園大飯店(Hotel Riad Kasbah)位於市區北部流水潺潺的布雷雷格河岸,遠離喧囂的城砦中心,一共只有6間高級客房,飯店格調高雅,有漂亮的木門、室內游泳池和美麗的庭院,房租單人房100美元,雙人房130美元。 貝勒瑞飯店(Hotel Belere)位於市中心區,離火車站很近,是四星級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擁有近百間小而舒適的客房,裝飾高雅,附設餐廳和精美的吧台,並有大庭院和露天大游泳池,房租單人房70美元,雙人房為90美元。 巴利瑪飯店(Hotel Balima)也在市中心區,是一家有名的大型中價位飯店,擁有100多間高級客房,並有雅致的餐廳和俱樂部,前面的庭院正對著穆罕默德五世大街。單人房55美元,雙人房80美元。 亞斯敏飯店(Hotel Yasmine)有濃厚的摩洛哥傳統風格,很受商務旅客的歡迎,高雅的大廳配上大理石的樓梯,看起來非常氣派,客房有拼花磁磚和皮製家具,臥床高雅舒適,附設室內外酒吧和咖啡座。這家擁有數10間客房中價位的旅館,單人房40美元,雙人房60美元。 高盧旅館(Hotel Gaulois)接近舊城區,是代表性的低價位旅館,小客房都附有私人衛浴設備,一樓附設有小吧台,環繞幽美清潔,房租約20美元。 這裡也有許許多多各種口味的餐廳,高級的大餐廳多附設在各大觀光飯店內。市區的餐廳中以法國餐廳佔多數,還有一些西班牙餐廳、摩洛哥餐廳、義大利餐廳、中國菜館和越南菜館等。較有名的餐廳都設在海濱一帶,可以一邊大啖海鮮,一邊欣賞大西洋旖旎風光,有些餐廳中還以阿拉伯歌舞秀娛賓。 穆罕默德五世大道兩旁的餐廳,可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但收費也較貴。隱身於巷弄裡的多平價餐廳,會讓人有意外的收穫。在一些小街道兩旁,到處可看到小吃攤,價廉物美,生意興隆。 香港樓(Restaurant Hong Ko-ng)坐落在穆罕默德五世大道261號,是一家環境優美衛生條件也不錯的綜合式中華餐廳,除供應中華、越、泰料理外,也賣日本生魚片和炒麵、炒飯等。 奧達雅餐廳(Riad Oudaya)位於舊城區西邊西迪法特奇路(Rue Sidi Fatch)46號,它隱藏在木質門內,以五道菜的晚餐出名,從多汁的瓦煲(Tajine)、美味的火雞餡捲(Pastile)到烤烏賊,菜色令人傾倒。 迪納佳餐廳(Restaurant Dinar-jat)位於舊城區的貝爾納韋路(Bel-gnaoui)6號,是一家開設在17世紀建築裡的傳統式摩洛哥餐廳,內部完全是安達魯西亞式的宮殿裝飾,提供傳統摩洛哥式的食物和肚皮舞表演,須事先訂位。 帕蒂餐廳(Le Petit Beur-Dar Tajine)位於舊城區大馬士路(Rue Damas)8號,是家庭型的餐廳,因供應絕佳的摩洛哥食物而聞名。在晚餐時,當服務生扮演琴師邊送菜邊彈奏的時候,氣氛High到最高點。 巴哈餐廳(Restaurant el-Bahia)位於哈桑二世大道麥地那牆外,是個可以觀察路人百態景點上的平價餐廳,食客可以自由選擇坐在大陽台上、遮蔭後院、或是傳統的沙龍樓上,每張餐桌都配有靠背椅,可以愜意的躺坐休息。 媽媽餐廳(La Mamma)位於舊城區坦搭路(Rue Tanta)6號,外觀並不起眼,但大小剛好,是城內最好的義大利脆餅和麵糰餐廳,有樑柱的天花板和點著燭光的餐桌,氣氛非常浪漫。 天佳餐廳(Tajine Wa Tanja)在新城區巴格達路(Rue de Baghdad) 9號,是一家接近火車站小餐廳,供應用料實在的摩洛哥菜、用木頭烤的烤肉、由瓦煲到傳統的食譜都有,堅持純粹伊斯蘭傳統作風,在星期五用大盤子盛蒸丸子讓大家享用。 當地所供應有特色的酒及上好的飲料,值得來此觀光者品嚐,尤其是一種價廉物美的烈性紅酒,以及另一種別具一格的綠薄荷茶。當地人有一句諺語:「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他們每日三餐,除吃摩洛哥式的麵包外,一定要喝上幾杯加糖的茶和幾粒用鹽漬過的橄欖。在社交場合中,加糖的茶是必備的飲料,在各種宴會中,主人總是用甜菜來招待外國貴賓,這種甜菜一般是一份菜碟加上10倍的糖。在一些小型的雞尾酒會上,也是用甜菜來代替各種酒類招待客人,飯後還要請客人飲菜三遍。摩洛哥人特別愛喝中國綠茶,他們認為中國綠茶滋味好、香氣濃,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綠茶,大致都是從中國進口的。人們每天都要泡四、五次加入很多白糖的鮮薄荷綠茶,幾乎每個人都是品茶專家,用鼻子一聞,就能鑑別出茶的好壞。 夜生活方面,XV利美俱樂部(XVleme)是當地最高級最有派頭、有錢有閒人的社交場所,位於市區第五大街下方的阿特拉斯大街12號,遊客要前往休閒消遣,必須事先訂位,拉巴特第一流的社會名流,都選擇到這裡聚會享樂。為確保會員隱私,這裡的警衛和保鏢會趕走一些無聊的混混,使來賓安靜和安全無慮。 忘憂俱樂部(Amnesia)位於新市區莫納斯蒂爾路(Rue de Monas-tin)18號,這家在拉巴特廣受歡迎的俱樂部,以美國式休閒娛樂為主,大部分時間晚上人滿為患。這裡的音樂很棒,年輕的社會名流雲集。 第五大街酒吧(5th Avenue)是市鬧區西邊美式主題的酒吧,有紐約的風格,播放很多類別的音樂,從嘻哈、電子樂到中東音樂,每一種都有特色,是個很受歡迎的地方。 在這個都市購物也很方便,不論是名牌、名貴的服飾和化妝品,都不難買到,而且價格公道。但是最值得光顧的地方,卻是舊城區市場,是最具阿拉伯特色的地方,市場上的地攤和棚子一個緊挨一個,出售的物品應有盡有,各色商品琳瑯滿目,有銅盤、黃銅器、銀器皿、民族服裝、草蓆、刺繡品、陶瓷製品、拖鞋和皮革提包等許多富有民族特色的日常生活用品。 最具地方特色的著名商品就是拉巴特地毯,品質和式樣並不比土耳其地毯遜色,而且風格粗獷豪放,鮮明的色調和有稜角的花紋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賞。嗜好收集民俗品的遊客,不可錯過摩洛哥的陶瓷器,彩繪圖案深具北非阿拉伯風格,造型多元化,有大彩盤、陶罐、陶瓶和燭台等,實用和裝飾兩相宜。當地工匠製作的木器手工藝品也是一絕,特別是「魔術盒」的技巧更是神乎其技,令人嘆為觀止,外表像普通手飾盒,有層層的抽屜和夾層,雖有鎖匙可以開關,但只聞其聲,無法解開取得,只有懂得秘訣的主人才能解套。另外,桃花心木的屏風、棋盤和桌椅等,都有北非色彩的圖案設計,也是很受歡迎的紀念品。 在採購土特產品時,殺價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特別是在地攤上,成交價往往可以低到喊價的1/10或者更低,因此只要拿出磨的功夫,在摩洛哥地攤購物,保管可以快樂的滿載而歸。 拉巴特還有一些擾嚷的傳統式舊市場可看,裡面有弄蛇人和賣藝人取悅群眾,小販們兜售地毯、皮革和珠寶陶器等。還有一些來自其他國度的朝聖者,就地表演賺取外快,偶爾還播放異國情調的音樂和表演舞蹈。 這個城市一向以布局美觀、清潔和安靜而聞名,再加上溫和清新的海上空氣,芳香的花香,環境優美。從市郊國際機場進入市區的公路兩旁盡是鮮花,一簇紅、一簇黃、一簇紫、一簇藍,宛如一幅五彩繽紛的阿拉伯地毯鋪在眼前,伸向遠方。沿途還可以看到一種奇特的橘子樹,一年四季開花結果,有趣的是:在同一棵樹上,有的枝頭上正開著花,有的枝頭上卻含苞待放,有的枝頭已結出小果實,有的黃澄澄的大橘子已經掛滿枝頭。這種碩大的橘子個頭有柚子一樣大,令人大開眼界,不僅個兒大,而且皮薄汁多肉厚,味道甜中帶酸,是招待賓客的佳品。 遠處的丘陵、山巒也是綠油油的,渾然一片,顯得非常均勻、整齊,簡直就像經過人工細心栽培似的。保護完好的大自然植被,給拉巴特帶來了潔淨舒適的環境,很遠的景物,也能清晰地看到。 拉巴特雖然不是國內最繁榮的城市,但卻是一座兼容並蓄,既充滿傳統古老文化,又具有現代氣息的花園城市,氣候宜人,風光明媚,既有古風,又有現代情趣,因此外國遊客特別喜歡這裡。市區街道寬闊筆直,高樓大廈不多,居民住宅多是些2、3層高的樓房小院,小巧而整齊,圍牆邊花草飄香泌人心脾,院子內多栽植綠樹,尤其常見棕櫚、檸檬、橘子、枇杷和茉莉花樹等。在這些樹林花叢的掩映下,小院顯得特別風雅而別致,身穿歐式服裝的婦女和裹著阿拉伯長袍的婦女並排走在大街上,悠閒安逸而有趣。 市街的劃分也非常分明,舊城區位於城市的北部,圍著紅色城牆,保持中世紀的風貌,街道高低起伏、彎曲、狹窄,房屋、店舖等建築物都低矮,交通擁擠,在街上行走,不時要穿過一個個拱門。舊市區中央有古花園和林蔭大道,種植著茂盛的柏樹和橙樹。 新城區位於城市南部和西南部一帶,有布雷雷格河流過市區,這裡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挺立著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政府機關大樓、外國大使館、伊斯蘭教寺院、摩洛哥大學、科研單位、銀行、電影院、百貨公司、旅行社、各大公司辦事處、咖啡館和華麗的別墅等,都雲集在這裡。近年來,由於市區人口劇增,居民住宅區不斷向市郊的南部、東部和北郊擴展。布雷雷格河北岸的塞拉地區四周也變成了拉巴特的住宅區。 穆罕默德五世大街(Avenue Mohammed V)貫穿城市南北,是城內最繁榮的商業街,商店林立,高樓大廈錯落有致,車輛川流不息,街中心有條綠帶,長著整排高大的棕櫚樹。市內的主要街道還有哈桑一世(Hassan I)大街、薩巴特(Sebat)大街和賈瑪斯(Jam-as)大街等。 哈桑清真寺(Hassan Mosque)是當地主要參觀點,由曼蘇爾王建於1195年,是當時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寺長183公尺,寬139.4公尺,四周有16座門,非常雄偉壯觀,但因15世紀的一次大地震,寺院受到嚴重的摧毀,現殘存著數不清的高低不一的石柱,以及著名的宣禮塔(即哈桑塔),另有東一片、西一塊,有如被啃咬過的餅乾的殘牆,但仍能從中領略到它過去的輝煌氣勢。 哈桑塔(Hassan Tower)即宣禮塔,建於1195年,迄今已有815年歷史,聳立在哈桑清真寺的正面,是它的附屬建築物,1755年地震中塔頂被毀,後又重建了同樣的塔尖。現在哈桑塔仍完整無缺地高聳在綠蔭叢中,用玫瑰色的正方形石塊砌成,中間有兩個壁龕式的小拱門,顯得古樸、雄偉而莊重,據說原塔高80公尺,現在高約69公尺,佔地16平方公尺,塔頂高聳入雲。遊客抬頭仰望,頓生肅穆之感,充分體現了古代摩洛哥工匠精湛的建築藝術造詣,又展現安達魯西亞建築藝術的精髓。現在哈桑塔是拉巴特著名的地標,塔門口有兩名穿戴整齊的皇家騎兵站崗駐守。 穆罕默德五世陵寢(Mausole-um of Mohammed V)位於市區東部布雷雷格河的左岸,建於1960年,規模宏偉、富麗堂皇,就坐落在哈桑塔的對面,兩者相互輝映。據說老王生前非常喜愛哈桑塔,所以在他逝世後,哈桑二世便在哈桑塔對面為他修建這座陵寢,現在已成為與穆罕默德相關的王室陵墓,旁邊就是美輪美奐的公主堂。在陵寢庭院的正門,也有兩名一身戎裝的皇家騎兵舉著藍底紅星旗、騎在健壯的戰馬上守衛著。 陵寢建在一個漢白玉石的漂亮清真寺附近,一共有3層,由兩層24階的白色大理石台階拾級而上,到達一個寬闊的方形大平台,也是由白色大理石砌築,顯得聖潔莊重,上有精美雕刻,正面有五道雙拱門廊,可至大殿。後門由披著白色披風、手持柏柏爾族傳統來福槍的皇家衛兵把守著。 大殿頂呈藍色金字塔形,頂尖有3個鍍金圓球,耀映生輝。三角形屋頂內部富麗堂皇,四周牆壁雕刻的花紋美輪美奐,天花板上繪有黃色八角形的伊斯蘭教傳統圖案,並懸掛著銅燈。 地下大廳中央就是穆罕默德五世的大理石棺,墓前擺放著一本巨大的可蘭經。陵寢免費對外開放,各國使節在新到任覲見國王呈交國書時,也一定會安排前來謁拜。參觀者可從墓頂的大圓洞俯視石棺和正在誦經的僧侶。 奧黛亞城砦(Kasbah des Oud-aias)是巴拉特最古老的建築物,建於1150年,坐落在舊城區的北邊,居於全市最高點,可以居高臨下,俯瞰美麗的河流和海洋景色。這是拉巴特的發祥地,城市是以要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隨著河口與北方的塞拉遙相呼應,從馬蹄形正門到最裡面,有個視野良好的看台,可以看到海邊的燈塔。在城砦周圍現在住滿了低收入的居民,狹窄的地方充塞著粉刷著藍、白色的小屋,大部分是來自西班牙的難民和穆斯林的棲身處所。 摩洛哥藝術博物館(The arts or Morocco)又稱為烏達雅宮(The Palace of Oudaia),原名叫做利巴特(Ribat),是18世紀初阿拉維王朝第四代君主穆萊•伊斯梅爾的行宮,1915年後是國家藝術博物館,但仍維持其原有建築風格。它位於舊市區,隔河與北面的塞拉城遙遙相望,並被法國人在殖民時期修建的安達魯斯(Andalus-ian)花園所圍繞。這個烏達雅宮三面被城牆所圍繞,一面臨河,伊斯蘭風格的四方形宮殿庭院,坐北朝南,兩翼為配殿,院內四周有8根大理石柱,雕刻精緻。院內原有的三座摩洛哥風格的浴池早被填平。宮殿前的大花園栽培著各種奇花異草,兩棵古老的桂花樹清香四溢;東側的迴廊蜿蜒曲折,茶几石登隨景擺置,遠近景色盡入眼中。宮內的大多數房間殿堂已改為展覽室,展出摩洛哥歷代的傳統服飾、珠寶、樂器、兵器、地毯和陶瓷器等。每週除星期二閉館休息外,每日上午8∼12時,下午2∼6時對外開放,但冬天只開放到下午5時。 達爾艾思沙倫王宮(Daar Es. Salam Palace)建於1864年,位於新城區,是國王日常活動的場所。這座典型阿拉伯宮殿,是全市最富麗堂皇的建築群,佔地超過2平方公里,擁有各式各樣數量繁多的宮殿房室,都十分華麗精緻。王宮四周有巨大堅固的白色宮牆圍繞,上面是許多齒狀城垛,並開有5道城門,門上有黃銅鑲崁圖案,王宮大門前的廣場上擺置著四門銅砲,身著長排衣扣紅色古典宮服的衛兵24小時輪班持槍守衛著。 從中間大門進去便是賽義德大道,那裡有高大的祈禱寺,每週五下午5時半國王會前來禮拜。城門兩側建有高而深的門洞,是昔日被稱為「利亞哈門」的地方,是修建於800多年前5座城門之一,現在改稱為「魯王哈門」,被闢為國家文化部的展覽廳,經常舉行文藝表演活動。宮城內的建築布局緊湊,宮殿呈長方形,全是磚石結構,外牆呈白色,屋簷層層疊疊,雕刻精緻,呈金字塔形的大屋頂高聳,綠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宮內有很大的庭院和廣場,是平時國王接待全民的場所,有時也用作慶典遊行歡呼的場地。國王辦公室門前飄著紅底綠星的國旗。 摩洛哥國王是世界大富豪之一,不僅擁有無數的財富,在國內有60處行宮,有皇室職員1萬名,政府每年有150多萬美元預算作為皇室的合法開支。 王宮除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外,其他時間是每天上午8∼12時,下午3∼6時開放,有專人負責導覽解說。另外,在皇宮前的廣場上,每星期五早上皇家衛隊要舉行閱兵儀式,軍容整齊,吸引眾多圍觀者。 斯基拉特行宮位於拉巴特南郊,距市中心約30公里,西瀕浩瀚的大西洋,東側是拉巴特至卡薩布蘭加的高速公路。由於這裡風光秀麗,空氣清新,交通便利,每年夏天國王都會到這裡避暑消夏,因此又有「夏宮」的美稱。四周建有圍牆,西面的圍牆是用鋼鐵和大塊透明防彈玻璃砌成,看上去顯得明亮,這堵牆是供國王和王室人員觀賞大西洋海景的安全防護「觀海牆」。 夏宮的大門站著四名頭戴垂著紅纓穗的頭盔,身披鎧甲,手持刀戟的古裝衛士,裡面還設有五道警戒線,由手持現代武器的皇家衛兵把守,內宮也有皇家衛兵守護著,裡裡外外一派皇室威嚴。 宮內綠草如茵,桉樹和櫟樹環繞掩映,幾座白色小樓點綴其間,樓房建築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是典型的阿拉伯風格,門庭和房間都高大敞亮。宮中的草坪大約有一個足球場大,每年國王生日時,會邀請王公貴族、文武大臣、社會名流和各國使節共計800多人前來舉行酒會,時間長達6個小時,屆時,草坪的中央會設置一排長約80公尺的長桌,桌上擺放著各種飲料、名貴的酒、精緻的點心和菜餚,草坪兩邊是臨時搭起的帳篷。客人們可在宮中散步、下棋、玩撲克、聊天;也可以到游泳池中游泳。在草坪的西側,頭戴小白帽,身穿白上衣的阿拉伯名廚正在汗流夾背地烤全羊和烤全牛,身著民族傳統服裝的茶師,在1公尺高的大銀壺前忙著烹調當地獨特風味的薄荷花茶。客人們或圍著長條餐桌興致勃勃地撕著烤全羊肉送進嘴中;或坐在一張張小方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嚐法國名菜爆炒鵝肝和焗烤蝸牛;草坪旁一支樂隊不停地演奏高亢明快的阿拉伯樂曲和婉囀動聽的西班牙音樂,笑聲和掌聲融成一片。 契拉(Chellah)城堡遺址是摩洛哥最古老的羅馬城區,位於市區東部的布雷雷格河口,因為地勢較高,在城門後的花園觀景台上,可以瀏覽布雷雷格河流域平原。這座景色怡人的古城堡,在早年大地震後已被棄置,現在長滿了雜草。最早居住在這裡的是腓尼基人,在公元40年時被羅馬人所控制,再逐漸被柏柏爾族人所統治,1154年因河對岸塞拉城的興起而被放棄。現在的遺址已部分整修,儘管城堡不少高處被鸛鳥霸佔築巢,一些無名的墓葬和清真寺因荒蕪而被十幾隻貓所棲身,但仍無損於昔日宏偉的形象。 購票進入馬里尼德王朝時代建築的契拉拱門,它在古代算是拉巴特的大門,然後參觀格蘇伯區一道呈帶狀護衛著契拉城堡的堅固城牆,之後經過林蔭蔽天的花園,有一條下坡小徑可穿林而過,瀏覽城區的遺蹟。古城遺蹟相當壯觀,內部廣場、房屋和公共浴室的遺蹟,排水渠和馬賽克石塊鋪砌的路面仍然完好,還出土大量古羅馬銅幣。伊斯蘭教傳入摩洛哥後,這裡曾建有一座清真寺,但是現在已不見蹤影。 這個城堡又有「陵墓之城」的稱呼,有許多摩洛哥民族的偉人長眠於此,如賽義迪•阿卜杜勒•本•哈桑的陵墓,有圓拱形的墓頂和式樣別致的圍牆,吸引遊客駐足參觀。這裡還有一處埋葬中世紀時在西班牙戰死的摩洛哥穆斯林將士遺骸的公墓。因此這裡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辦得有聲有色,人們在古清真寺遺蹟點燃蠟燭,列成長隊,蜿蜒遊行,非常壯觀。 邁阿姆萊森林位於拉巴特市的西北郊,這裡生產全國50%的軟木,茂密的樹木約有13萬多棵。此地林木𧩓郁,空氣清新,鳥鳴蝶飛,是人們郊遊休閒的好地方。 泰馬拉海濱位於拉巴特市區西南方13公里處,環境幽雅,氣候宜人,迷人的海景,能夠讓人充分領略大自然的風情。這裡擁有海水浴場和各種娛樂設施,是人們週末或夏季假日的好去處。郊區的達爾薩拉姆,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爾夫球場之一。皇家馬術俱樂部也設在這裡,有阿拉伯良駒供人乘騎。 泰瑪拉、扎海拉、海爾胡拉和達爾蘇丹等岩洞,是摩洛哥新石器時代主要遺層中5個著名岩洞中的4個,位置都在拉巴特附近,並各自都有文物博物館。 泰馬拉岩洞位於拉巴斯南郊18公里處,據考證這裡是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的棲居地,共16層,龐大複雜有如地下迷宮,在第9層上發掘有幾塊古人類遺骨和生活的遺蹟。 扎海拉和海爾胡拉岩洞位於拉巴特東南方約10公里處,從發現的15具人類遺骨和相對發展的石器考證,是屬於新舊石器過渡階段古人類文化的遺層,其中有3具屍骨還保存得相當完好。 達爾蘇丹岩洞是在一堵大沙岩壁上開鑿出來的小岩洞群,發現有新石器時代古人類的屍骨和一個兒童的頭骨。 塞拉(Sale)市是拉巴特直轄市的一部分,它的歷史比拉巴特還要古老,10世紀開始,已有人類在此定居,後來成為歐洲海盜出沒之地,部落之間的戰爭,也在這裡蔓延。1148年開始,一股新的勢力阿爾莫哈德王朝控制了塞拉,又建立比鄰的拉巴特,當作前往西班牙的前哨基地。西班牙海盜也頻頻攻擊塞拉市,後來的馬里尼德王朝決定在這裡修築堡壘,建立防禦城牆和運河,塞拉開始繁榮起來,並且建立一個連接威尼斯、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的貿易點。16世紀時海盜猖獗,塞拉和拉巴特終於淪為惡名昭彰的海盜根據地。19世紀時海盜被收服,拉巴特成為摩洛哥王國的首都,而塞拉卻開始變得引不起人注意了。 這個古城的經緯度為西經6度50分、北緯34度4分,位於大西洋岸,西南通卡薩布蘭加,東北與直布羅陀隔海遙遙相望,地處布雷雷格河右岸,隔河與拉巴特市對峙,兩者之間有哈桑二世大橋及另外兩座橋相通,還有一處渡輪碼頭,有渡輪聯繫兩岸,航程只要幾分鐘。 塞拉是個被白色厚牆所包圍的海邊城鎮,迄今仍保留有防範海盜入侵而築的要塞城堡,市區坐落在一座平緩的山頭上,現在約有50多萬居民,仍然過著中世紀的生活方式。市內仍然保留一些古建築,在古老簡陋狹小的街巷內,隱身著各種手工藝品作坊,與現代化的拉巴特市,形成強烈的對比。現在的塞拉市,也在進行緩慢的城市建設,市區的建築和街道已有改進,傳統市集也不再古老,在哈桑二世的橋頭,已興建了一座大型的購物廣場。 市內主要的參觀景點有傳統市集(Souqs),它與大伊斯蘭清真寺之間,有一排排由富商建蓋的房屋。其中露天的羊毛市場幾世紀以來並沒有多大改變,羊毛仍依照古代衡量的標準懸掛在一個大型三腳架上讓人議價購買。鄰近的攤位,販賣著精心製作的紡織品、籃狀編製品及首飾等。 大清真寺和神學院(Grande Mosquee & Medersa)坐落在距離布雷雷格河岸不遠處,1333年,由阿爾莫哈德王朝的阿里蘇丹所興建,寺雖不高,但在當年已經非常令人注目,且是方圓百里內最古老的伊斯蘭大清真寺。小小的伊斯蘭神學院目前已改成美術館,很類似菲斯和梅克內斯的博物館,有著被包圍的小庭院,牆壁盡是錯綜複雜的美麗裝飾,從拼花瓷磚地面到刻製灰泥牆壁與西洋杉木藝品,以及一些珍貴的文物,應有盡有。 陶瓷中心(Complexe de Poti-ers)位於塞拉東南方3公里處的奧賈(Oulja)村,這裡生產各式各樣的陶藝品,從瓦煲到淺盤、燈盞、花瓶,並將生產過程開放供遊客參觀。其產製程序是先將黏土從礦山中取出,放在轉動的輪子上拋擲、高速旋轉、捏製,然後上釉,放入巨大的磚窯中烘烤,經過15個小時900℃恆溫烘烤後,才算製成精緻的陶瓷藝品。在中心的販賣處,遊客可選購陶瓷藝品回家作紀念。 國家動物園(Parc Zoollogique National)在陶瓷中心的西邊,是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型動物生活的地方,大部分園地寬敞而乾淨,面積大約有50公頃,飼養許多非洲熱帶野生動物,其中有80%巴巴血統的非洲獅,國際馳名。
返回到
拉巴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