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轄市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中國-直轄市===)
 
(中國-直轄市)

2014年12月17日 (三) 11:34的修訂版本


中國-直轄市

中國(China) 一詞,最初係起自秦:.古時 西方人先稱中國爲Sin或Cin,後來才漸演變 爲China。它位處亞洲精華地區,亞洲在地球 上又是陸地的中心,因此隨著世界演進,中國 無形中已經成爲世界政治文化氣旋的中心,也 可以說是適臨世界爭霸戰交綏的鋒面。 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 中國所在地是一片遼闊的天地,在距今一 百七十萬年前,雲南的元謀猿人,是中國境內 發現的最早人類;舉世聞名的北京猿人,距今 也有四十多萬年歷史。在新石器時代,由細石 器的彩陶、黑陶文化的分野,就隱約可以看出 當時中國古代族系活躍的輪廓.,但是史料不足,文獻難徵,直到進入黃帝時期,華夏文明才 在黃河中、下游孕育出瑰麗的光輝。 這個文明古國發源於亞洲中國大陸的黃河 流域,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其中有文字 可考的歷史就有四千多年之久;中國人民憑藉 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很早就有農業、飼養家 畜、有手工業和豐富的文化典籍◦它文化的演 進,實際上是播種於伏羲、神農、黃帝、唐堯 和虞舜時期,萌芽於夏和商,發揚於周、秦、 漢、晉、南北朝,大成於隋、唐、五代、宋、 元、明、淸。近代鼎革以來,對於固有文化雖 然沒有明顯地加以發揚光大,但是在吸收西方 物質文明精華方面,卻有很大的成就。 公元前一 一八五一 一年,伏羲是中國神話傳說 中的帝王,又名太昊伏羲,或稱庖犧、宓羲。他有很多創造發明,最著名的是八卦,即用 III (乾)、EE(坤)、…(坎)、三(鼴)、EE (艮)、!! 一 (震)、II!(異)、_~| (兑)等八種符 號,代表天下萬事萬物•,後人演變爲六十四卦 ,用以占卜吉凶。又發明網罟捕魚,敎民熟食 。其妻女媧,畢生功勞爲造人和補天。伏羲後 來成爲東方掌管春天的天帝,木神勾芒爲其輔 佐o 公元前11七三七年的神農,是中國神話傳 說中司農業和醫藥的神,又稱炎帝。傳說他牛 首人身,善鑿井,作耒、耜、鋤和耨等農具, 敎民耕稼。又將禾種植在田間,獲得豐收,成 爲農神。曾嘗百草,辨明平、毒、寒、溫種種 賦性,用作藥品治病,民間又稱藥王菩薩。 伏羲、神農時代,中國人已能興漁牧、建 居室,這都不是上古時代其他民族所能及的。 公元前11六九七年,黃帝是中國歷史傳說 中的帝王,全名軒轅黃帝,傳說最初他是司雷雨的神,原係古代部族首領,與同母異父兄弟 炎帝不睦,長期爭戰,與炎帝後裔的蚩尤在涿 鹿1戰尤爲慘烈,蚩尤作大霧,黃帝靠玄女敎 導戰法,又令風后作指南車辨別方向,終於戰 勝蚩尤。黃帝不僅武功顯赫,文治也非常卓著 。音律、醫學、算數、冕旒、衣裳和釜甑等, 據傳也是黃帝所創制◦他還鑽璲生火,又蒸穀 爲飯,穿阱獵禽◦其妻嫘祖發明蠶絲,朝臣也 多有創造發明,被各族首領擁戴爲部落聯盟領 袖,後世尊爲中華民族的先祖。黃帝時倉頡造 字、發明計時符號「干支」,又有指南針、火 藥、造紙術和活字印刷等四大發明,以及舟車 、武器、貨幣和陶器等,這些發明傳入歐洲後 ,對世界地理的大發現及其後的產業革命,有 重大影響,促進了世界歷史文化的演變。 公元前兩千四百年左右,中國是處在奴隸 社會型態中。公元前1 二二五六年的堯,是中國 傳說中古時代民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頜袖,姓伊祁,號陶唐氏,名放勳,史稱唐堯.,建都平 陽(山西臨汾)。曾設官管理政務,發明一年爲 三百六十五天的曆法,並掌管時令以利農事。 提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和朋友等五倫的 禮敎,從而奠定倫常道德的基礎。年老時諮詢 四嶽,對舜予以三年考核後命攝位行政,死後 由舜繼位,是中國古史上傳爲美談的r禪讓」 制。堯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八歲。 公元前一 一二五五年,舜是中國傳說中氏族 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姓姚,號有虞氏,名 重華,字都君,史稱虞舜,建都蒲阪(山西永 濟)。舜輔佐堯理政1 一十年,攝政八年,堯以 娥皇、女英1 一女嫁給舜,姐妹共事一夫。堯逝 世後舜正式繼位,選任賢人治理民事,年老後 也舉行「禪讓」,選治水有功的禹爲繼承人。 舜在位三十九年時南巡,病逝蒼梧(湖南境內) 之野,葬於江南九疑山。 公元前一 一 一 一〇五年,夏是中國歷史上第I個王朝,由夏后氏部落領袖禹子啓所建立的國 家,建都陽城(河南登封縣東)、斟郾(登封縣 西北)、安邑(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共傳十三 代、十六王。傳到末代的桀,他暴虐無道,貪 慾無度,百姓指日咒駡,終爲商湯所滅。 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 I個王朝,其統治年代 於公元前1七六六年至公元前一 一二二年。商 湯建都亳(山東曹縣南),曾多次遷移;後商王 盤庚遷都殷(河南安陽小屯村),因此商也稱爲 殷。這時農業和手工業發達,中國文字發展也 已大體上成熟,在甲骨、銅器上遺留有當時通 行的文字◦商朝活動中心在黃河流域中心地區 ,共十七代、三十一王◦傳到公元前一 一五四 年的紂王,又稱帝辛或紂,是一位著名的暴君 ,在位三十三年中,窮兵黷武,好大喜功,曾 征服淮水流域的東夷。又重刑厚歛,殘暴專橫 ,性好酒色,寵幸愛妃妲己,營建規模巨大的 宮殿台苑,殺勸諫的諸侯梅伯,囚周文王,黜臣商容,逼走庶兄微子啓,殺王叔比干,非常 不得民心,周武王會合西南各族伐商,在枚野 (河南淇縣南)決戰中商兵陣前倒戈,紂王兵敗 自焚於朝歌(河南淇縣),商亡。 周是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王朝,周武王伐紂 滅商後於公元前I I 二二年建立,建都鎬(陝 西西安),一般人通稱西周。周公東征後確立 宗法制、創立典章制度,先後分封幾十個諸侯 ,以捍衛周室。周朝共傳三十代、三十四王, 統治天下八百年,統治地區包括今黃河、長江 流域,以及東北和華北的大部分,農業和手工 業發達,靑銅器的冶煉鑄造更加精美。公元前 七七1年,外戚申侯聯合犬戎攻陷鎬京,殺周 幽王。太子平王即位後遷都雒邑(河南洛陽), 史稱東周,並分爲春秋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 諸侯稱霸,周天子處於被挾輔地位,是名義上 的共主,本身沒有實際權力。這時的中國由奴 隸社會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比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要早七、八百年。周平王開始修築萬里長 城,工程規模之大,迄今仍舉世無雙。當時的 社會,鐵器已在裊業和手工業上開始使用,並 用牛耕田,同時出現了商業都市。科技也有所 發展,醫學方面也有新的成就。到了戰國時期 ,諸侯間開始侵攘兼併,連年爭戰:闺王室依 附苟延,已名存實亡。公元前11五六年,闺赧 王被秦攻滅,東周宣吿結束。 秦始皇武力統I全國 秦是中國歷史上第I個中央集權的王朝, 由秦王嬴政於公元前1 二二年兼併六國後所建 立,他自稱始皇帝,定都咸陽,進而統一全國 ,帝國版圖南和東到海,西至四川、甘肅,西 南達雲南、廣西,北抵陰山,東北至遼東。政 治制度上廢封建、立郡縣,制定的中央和地方 組織機構,大部分被後世王朝所沿襲。在經濟和文化上,統1文字、度量衡和規劃了道路, 有利於政權的鞏固.,但賦稅繁重,刑政苛暴, 招致人民的不滿。公元前1 一〇九年,陳勝、吳 廣揭竿起義抗秦。公元前一 一〇六年,趙高殺秦 11世胡亥,立子嬰,旋爲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 滅。秦朝至此只歷11世,統治天下十五年。 從商、周到春秋戰國時代,中國舊秩序崩 潰而新秩序還沒有建立,貴族與平民間的界限 已經破壞,加上民生疾苦和政治上的矛盾,因 此促成百家爭鳴,導致學術思想的空前發達, 產生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和莊子等許多 大思想家。聖哲孔子就在這個時期出生,他積 極主張倫常價値和人性尊嚴,是屬於一種最完 整的人道主義,因此孔子的思想學說,被稱爲 r放諸四海而皆準,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他的影響力1直到現在還不曾衰退。 在孔子以前,王朝勢力範圍局限於渭河、 汾河河谷和黃河中、下游1帶。從殷商中葉的武王到周宣王漫長的五、六個世紀中,中國西 北邊陲的鬼方、土方、儼狁和西戎等部族間的 爭戰,幾乎是史不絕書。這個時候,長江流域 的荆楚文化已經抬頭。西周時代,長江流域和 黃河流域的對立更呈尖銳化;到了平王東遷後 ,楚國開始問鼎中原。 從公元前六九六年的周莊王、經春秋戰國 到公元前11〇六年的秦亡,大約有五百個年頭 ,這段時間是長江和黃河流域文明由對立到交 流融化的階段,並且出現北越萬里長城邊緣、 南達五嶺內外的「秦漢文明」。 漢由劉邦創建,是繼秦朝後又1個強大的 中央集權帝國,自公元前11〇六年至公元1 一 11 〇年,共歷11十四帝,統治達四百零六年。其 間公元前1 一〇六年至公元八年爲前漢,因建都 於長安通稱西漢,沿襲秦代的基本制度,獨尊 儒術以鞏固中央集權,開此後兩千多年儒學正 統的局面。第五代漢武帝在位期間國力強大,多次遠征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命唐蒙通西 南夷,促進漢族與周圍各民族的融合,使漢朝 和中亞各國的政治、經濟及文化加速交流。當 時先進的大漢文明對許多鄰國發生過重大的影 響。這時大漢版圖東和南直到海邊,西至巴爾 喀什湖、葱嶺,南抵雲南、廣西和越南的北、 中部,北達大漠,東北至朝鮮半島北部。 公元八年至公元1 一十三年,王莽代漢,國 號新,在歷史的習慣上被視係西漢的延續。公 元一 1十五年至公元1 一 11〇年爲後漢,因移都洛 陽又稱東漢,爲劉秀所建立;又因中經新莽代 漢和赤眉綠林兵之禍,史家稱東漢政權爲「光 武中興」。中期後強豪地主經濟發展,加上外 戚干政和宦官專權,以及連年對羌族用兵,國 勢日益衰弱。公元1六六年至公元一七六年間 ,連續發生「黨錮之禍」的重大政治事件;公 元一八四年又爆發全國性的黃巾之亂•,在隨之 而來的各方勢力混戰中,東漢政權名存實亡。至公元1 1 1 1〇年曹丕稱帝,東漢正式滅亡C 在東漢末期,中國進人曹S、S漢、W吳 三國割據時期。其中蜀漢劉備於公一w一 一1 二年 在成都稱帝,公元一 一六三年(景元四年)曹魏軍 臨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亡,S1 一主、S 十三年。魏曹丕於公元1 一 一 一〇年代漢稱吞.•逑 都洛陽,至公元一 1六五年司馬炎廢魏帝曹龟允 滅亡,共傳五帝、四十六年。東吳孫權於公7C 二二1 一年在建業(南京)稱吳王,公元一 一一 一九丰 稱帝,公元1 一八〇年末帝孫皓投降晉軍,東贤 亡,共傳四帝,五十九年。 晉朝分爲西晉和東晉,公元一 一六五年司思 昭之子司馬炎篡魏,建立西晉,號晉武帝,後 又滅東吳,統一中國,國威遠播,連歐洲的東 羅馬帝國都派特使前來朝貢,而晉朝文化則深 受佛敎哲學、藝術與建築的影響◦公元i 一九〇 年司馬炎逝世,其繼承者昏庸無能,使帝國陷 入內亂中,國家權力四分五裂,宗族各自爲政 ,尤其是在公元三〇〇年(晉惠帝永康元年)後 ,弑君與篡位之事層出不窮。社會封建,地方 勢力多由擁有土地的大家族控制,各自擁有成 群的佃農和大批的軍隊。匈奴和其他北方遊牧 民族,利用晉朝中央政府的無能,攻擊邊陲地 區。公元三一 一年(晉懷帝永嘉五年),晉都洛 陽被匈奴攻陷,懷帝被俘,翌年遇害。新帝登 基後,遷都長安,但僅偏安一時,隨即又遭到 外來的侵略。公元三一六年建興三年,司馬炎 之孫愍帝向匈奴投降,遜位後被處死。 晉亡後兩百多年間,中國分裂成兩個截然 不同的社會,到處都有愛國志士準備重建帝國 。公元三一七年(元帝建武元年),司馬睿建都 建康(南京),爲六朝之一,歷史上通稱東晉。 東晉建國期間叛亂紛起,朝廷大臣爭權奪勢, 又常和北方各國發生戰爭,對諸侯的控制力比 西晉更差。雖然如此,但東晉社會仍散發出文 化的光彩,佛學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產生了中國第一位大畫家顧愷之,還有光芒四射的草 書書法家王羲之。另有一些能幹的大將抵禦來 自北方的侵略,並在公元三四七年(穆帝永和 三年)收復了四川,但是凱旋班師的大將桓溫 卻廢黜晉帝,另立傀儡皇帝,然而他和新帝不 久均亡故。公元三八三年(孝武帝寧康十年), 東晉在淝水一戰中擊退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 公元四〇〇年(安帝隆安三年)後,心懷不滿的 諸侯紛紛叛亂,雖於四〇1 一年被敉平,但權力 逐漸落入武將手中;又因內訌,引發軍事政變 ,由桓玄起而篡位,但被另1名大將劉裕推翻 。劉裕因戰勝北方各國深得民心,乃主導廢帝 另立傀儡,繼之弑殺傀儡皇帝並取代之,改國 號爲宋,是爲南北朝的南朝宋或劉宋。 南北朝始於南朝宋武帝劉裕永初元年(公 元四1 一〇年),歷經齊、梁、陳及北朝的魏、 齊和周,而於公元五八九年隋文帝大軍陷陳都 建康、俘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南北朝終於統1 。從東晉元帝建都江左算起到隋文帝楊 堅滅陳,天下分崩離析了兩百七十三年。 隋是隋文帝楊堅於公元五八1年建立的王 朝,傳到他兒子隋煬帝楊廣時滅亡,雖只短短 的三十八年,但確立了三省六部官制、科舉制 、中央任免地方官制、兵役制、賦役制和戶籍 管理法等,對以後的王朝影響很大。隋初經濟 繁榮國力強盛,全國擁有四千六百多萬人口, 於公元六1六年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 並興建舉世聞名面積達八十四平方公里的首都 大興城(長安)。在隋場帝執政的中、後期,卻 喜遊幸及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征戰不已,賦 役繁重,刑罰嚴酷,終在人民反抗之下滅亡。 唐是中國著名的王朝 唐是中國著名的王朝,始於公元六1八年 ,由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唐的國家法制、思想文化和科技,對當時各國影響很大。立國 初期,唐朝是繼承隋代的法制,建立了有效能 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實行經過改訂的府兵 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法和\TL籍法,重 視法制和人才的選拔,發展農業生產,興水利 ,國勢強盛。手工業和農業生產技術也有提升 ,商業和城市都非常繁榮,第一次出現了匯兌 制度。實行儒家學說和佛、道兩敎並重的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設置培養官員的學校,積極鼓 勵文學、音樂和藝術創作,因而文化水準恨高 ,文藝創作豐富,產生許多偉大的詩人,古文 運動勃興,火藥、刻板印刷書籍和天文鐘開始 問世。長安、洛陽和沿海城市,經常有大批東 方和中亞各國的使者、留學生、商賈、藝術家 和敎士往來,促進了中外經濟和文化交流。公 元七五五年,駐守唐朝東北地區的將領安祿山 舉兵作亂,1度攻佔洛陽、長安,後來雖被平 息,但地方軍權從此坐大,並在部分地區形成割據勢力;加上宦官的擅權和朝廷大臣的黨派 紛爭,使朝政日益腐敗,國勢衰落。公元八七 四年黃巢造反,公元九〇七年唐朝被後梁朱溫 所滅,共歷1 一十帝、兩百九十年。 秦漢的大一統是歷史上必然的趨勢,大漢 政治上的長期安定,對中國本土文化起了融合 的作用,它在歷史文化上的最大成就,就是對 中亞細亞打開了 一條出路◦從張騫出西域、蔡 愔赴西域求法,一直到唐貞觀十九年玄奘自印 度歸朝的這五到六個世紀的歲月中,不但中國 本土、日本和朝鮮各地文化趨向混同,就是亞 洲內陸的突厥民族,以及南亞的印度、波斯及 大食文明等,也和中國起了接種的作用,使中 國進入嶄新的大唐文明。 五代是指公元九〇七年至九六〇年中國北 方和中原地區先後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 後漢和後周等五個王朝。後梁由平定黃巢之亂 的朱溫於公元九〇七年滅唐後所創立,建都汴京(開封),共歷三主、十七年。公元九二三年 ,李存勗滅後梁建立後唐,建都洛陽,歷四主 、十四年。公元九三六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 奉契丹主耶律德光爲父皇帝,獻燕、雲十六州 ,每年再進貢帛三十萬匹,與契丹共同出兵滅 後唐,建立後晉,以汴京爲都,共歷二帝、十 一年。公元九四六年,契丹揮軍陷汴京,大肆 掠殺,擄走後晉君臣,後晉亡。公元九四七年 ,河東節度使劉知遠趁契丹北撤時建立後漢, 都汴京,共歷1 一帝、四年。公元九五〇年,鄴 城留守郭盛舉兵推翻後漢,建立後周,仍都汴 京,郭盛和養子柴榮相繼改革幣政,頗具成績 ,後柴榮病死,幼主繼位,共歷三帝、十年。 公元九六〇年,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在陳橋驛發 動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與五代同時在 南方和山西還先後出現有吳、南唐、吳越、楚 、閩、南漢、前蜀、後蜀、荆南和北漢等十個 政權,故又稱「五代十國」。宋是公元九六〇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驛 發動兵變,取代後周所建立的中國強大的統1 王朝,定都汴京(開封)。實施中央集權制,先 後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版圖東、南及於海.,北 面以天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I線與遼 接界;西北以陝西橫山、甘肅東部、靑海湟水 流域和西夏、吐蕃爲鄰.,西南以岷山、大渡河 和吐蕃、大理接壤。一 1二六年金兵攻破汴京 ,擄徽、欽二帝。共歷九帝、1百六十七年, 歷史上稱爲北宋。 i I 二七年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 即位,後又南遷建都臨安(杭州),其疆域北面 以淮河、秦嶺與金接界。他鑑於五代十國的割 據勢力是國家心腹之患,乃制定了偏重防內和 重文輕武的國策,致而國力衰弱,對外作戰也 勝少敗多。但卻注重法制,編訂法典,興修水 利,研發科技,農業增產,商業發達,城市興 起,展開對外貿易,科舉制度和書院獲得進一步發展,印刷普遍,思想家、學者和文學家輩 出,書法、繪畫、離塑、織造等藝術興旺,文 化繁榮。理學形成,並成爲中國嚴密的哲學體 系,影響深遠。在對抗北方侵略方面,主和的 高宗召回力主還我山河的大將岳飛並將他瞬死 ,致使軍心動搖,國家陷於危險境地,到了 一 11七九年(帝員祥興一 一年)終被元朝滅亡,共歷 九帝、1百五十三年,歷史上稱爲南宋。 元是中國歷史上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一二 〇六年成吉思汗鐵木眞在蒙古高原建立了大蒙 古國,窩闊台建哈剌和林(外蒙境內)爲首都。 忽必烈即位,於一 二七一年改國號爲元,次年 遷都大都(北京)。從成吉思汗建國至元朝滅亡 共歷十四帝、一百六十三年。版圖北至蒙古高 原,東北到鄂霍次克海,南迄南海,東南有台 灣,西北涵蓋整個新疆。此外,由蒙古族所建 立的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和察合台汗國等,名 義上雖仍尊元朝皇帝爲大汗,但實際上已經分立。元朝除部分地區直轄中央政府外,將全國 劃分成十個行省,這是中國以省爲一級行政區 的開端。官制、兵制、法制和賦役制仍採唐、 宋制,再加上蒙古的特色。用紙幣爲全國通用 貨幣,在世界貨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元對各種宗敎採取自由信仰態度,但更重 視喇嘛敎,喇嘛敎的首領被尊爲國師或帝師, 地位重要。佛、道、回和基督敎也有活動的空 間。羅馬敎皇曾派主敎常駐大都,使基督敎得 以大規模在中國傳播•,回敎也廣爲流傳。日本 、朝鮮、東南亞、印度半島、西南亞、西北非 和歐洲的許多國家,都和元朝有經濟、文化和 政治上的交流。義大利人馬可波羅、馬黎諾里 (Giovanni dei Mari.gnolli)和摩洛哥人伊本 •拔圖塔(Ibn Bafc..tah)等所寫的著名遊記 中,都可替元朝的中外友好交流作證明:中國 旅行家汪大淵和周達觀等,也留下了亞非各國 的珍貴紀錄。中國的火藥、印刷術也在元代傳到西方,對世界文明的進步有很大的貢獻。元 代文藝出現了雜劇,而蒙古族長篇史詩的「蒙 古秘史」旣是歷史著作,又是文學作品:同時 還出現一批極具影響力的畫家、書法家和科學 家。後因元代統治者爲了加強統治權力,不惜 製造民族歧視,挑動各民族間的矛盾,加上連 續的天災,乃導致一三五一年的全國武力長期 動亂,終被明朝取而代之。 明是1三六八年朱元璋在中國建立的王朝 ,他於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建都南京, 一四二一年遷都北京◦明朝疆域最大曾西至河 套西喇木倫河1帶,後退縮到長城:東北抵日 本海、鄂霍次克海、烏地河流域,後撤至遼河 流域;西北包括了新疆哈密,以後退至嘉峪關 •,西南則擁有西藏、雲南.,東南至海岸及海外 諸島。共歷十七帝,兩百七十七年。明代在行 政組織上廢除中書省,取消丞相制,由皇帝集 權,後代形成內閣制度,中央分設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這種「三法司」體制還影響到淸 代.,同時中央還置有翰林院大學士爲顧問。對 外關係非常活躍,除了鄭和下西洋外,公元十 六世紀後期耶穌會也派敎士東來,促進了東西 思想文化的交流。此時社會經濟發達,手工業 生產有很高水準.,絲棉紡織、陶瓷、織錦、冶 煉和建築等都聞名世界;十六世紀五十年代後 ,在手工業中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哲學思想方面,明末王夫之和黃宗羲爲反對空 談及封建專制的代表,成爲1股淸流和影響深 遠的學說。在文藝小說方面,有水滸傳、三國 演義和西遊記等膾炙人口的名著,以及風靡南 北的崑曲。到了明朝末期,政治腐敗,天災頻 仍,苛捐雜稅,抗爭四起。1六四四年李自成 攻破北京,明朝滅亡。淸兵入關後建立了淸王 朝,但明代殘餘勢力仍在江南建立過短期的政 權,史稱南明,最後也難逃覆滅命運。 從唐朝經五代、兩宋到元的七百一 一十三年中,中國的國力達到巔峰,橫跨亞歐兩洲的蒙 古大帝國,如狂風驟雨般,在半個世紀中橫掃 了半個世界,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和大半個歐 洲都曾被蒙古鐵騎統治,歐人無不談「黃禍」 而色變。明朝盛世發展對外貿易,向西發展以 阿拉伯人爲主要的對象,三保太監鄭和爲了宣 揚國威和尋求文化交流及貿易機會,曾奉旨率 領大艦隊七次下「西洋」,行跡遠抵非洲東岸 和中亞,與三十多個國家交往。 清代成列強次殖民地 清是中國最後I個王朝,也是一六一六年 建州的女眞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 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就位,改國號大淸又稱滿洲 。1六四四年(順治元年)淸世祖在明大將吳三 桂的幫助下順利入關,定都北京,逐麥統一全 國。康熙帝與俄國訂立尼布楚條約,劃定以黑龍江爲雙方的國界;後又搫敗準噶爾蒙古,使 帝國版圖獲得擴展。雍正和乾隆兩帝在位時, 國內經濟繁榮,手工業興盛,瓷器、印刷、繪 畫藝術都欣欣向榮。聘請天主敎士執掌天文曆 法,或爲宮廷畫師•,文學、經學和史學也蓬勃 興起。國家領土西到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 斯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北至戈爾諾阿爾泰、 薩彥嶺•,東北到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東至 太平洋西岸,包括澎湖、台灣及附屬島嶼;南 到南海諸島.,西南達廣西、雲南、西藏,包括 拉達克在內。到了十八世紀後期,領土面積比 明代增加三倍,人口從一億五千萬增加至三億 ,是當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 自1 1 一六四年元世祖逝世到一七九六年淸 高宗的五百三十1 一年中,是近代東方民族以中 國爲基地最活躍和最旺盛的時代,整個東方文 化的融合進展,經過這五個世紀的釀造,已形 成r大亞細亞文化」的雛型。十九世紀東西交通的改善和歐洲的工業革 命,給東方帶來了厄運,西方陸上和海上的侵 略主義者,就像封豕長蛇般蠶食著東方各邦國 ,經濟的剝奪、思想的衝擊、政治的勾引,使 中國及其鄰近地區,都投入時代悲劇的煉獄中 •,使過去擁有高度文明的東方人,受盡無窮的 災禍和折磨。 .滿淸末葉,淸政府爲「防範夷人」,乃以 封建的自然經濟爲後盾,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 政策,使西方殖民者很難將中國變成他們的「 自由市場」,而中國的絲和茶輸出卻逐年增加 ,形成長期貿易出超的局面。 爲了扭轉貿易逆差和牟取暴利,英國商人 以麻醉毒品的鴉片,用各種非法手段大量輸入 中國,嚴重摧殘中國人身心健康,破壞社會的 經濟,加速了軍政官僚的貪汚腐化。一八三八 年九月,湖廣總督林則徐上奏朝廷主張禁煙, 被任命爲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迫使英商交出兩百三十七萬多斤鴉片,一八三九年六、 月三日開始在虎門當衆銷燬,沉重地打擊了英 國鴉片販子。英國早想尋找藉口打開中國門戶 ,乃趁機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於一八四〇年 六月由英軍總司令懿律率領四十多艘軍艦組成 的艦隊、載有四千多名遠征軍封鎖珠江口,展 開第1次鴉片戰爭,•戰事三起三落,英國帝國 主義者付出了重大的代價,但由於淸廷的腐敗 昏庸、投降派的妥協破壞,終讓英國的艦炮打 開了中國的門戶,迫使淸政府簽下了五口通商 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賠款白銀兩千1百萬 兩,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等五 地爲通商口岸,並設立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 國待遇,開創了西方列強以條約形式進行掠奪 和奴役中國人民的先例。 喪權辱國條約接踵而至,美國乘機迫使淸 廷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法國也跟進簽署 了中法「黃埔條約」;它們不但取得了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的一切特權,而且美國擴大 了領事裁判權的範圍,法國則取得了在通商口 岸自由傳敎的特權。隨後葡萄牙、比利時、荷 蘭、西班牙和普魯士等國家紛至沓來,要求「 共同分享」侵略利益。 英國爲擴大鴉片戰爭的權益,在沙俄和美 國的支持下,趁淸廷與太平天國作戰之際,於 •一八五六年十月藉亞羅號商船非法駛泊黃浦事 件,又發動了侵華戰爭,派軍進攻廣州;法國 也以馬神父被害事件爲藉口,於一八五七年底 與英國組成聯軍攻陷廣州,翌年五月佔領大沽 口,進犯天津,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淸廷被迫 分別與英、法簽訂r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公 使常駐北京,開放牛莊、登州、台灣、潮州、 淡水、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鎭江等地爲 通商口岸,外國傳敎士可以自由出A.-內地,擴 大領事裁判權,中外人民訴訟事件由衝事館會 同中國官吏審辦,對英賠款四百萬兩白銀,對法賠償兩百萬兩,並減低關稅。 但英、法侵略者仍不滿足,一八五九年九 月英艦炮®大沽口炮台,被淸廷擊退。翌年春 英、法聯軍再度挑起戰火,於十月初攻入北京 ,大肆搶劫後火燒圓明園,淸廷求和,又訂了 屈辱的r北京條約」,增闢天津爲商埠,將九 龍割讓給英國,對英、法賠款增至白銀八百萬 兩。沙俄更趁火打劫,先後逼淸廷簽訂中俄r 璦琿條約」和一系列勘界條約,不但取得了英 、法同樣的侵略特權,而且割佔了 一百四十四 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成爲最大的獲利者。 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以中國戰敗而吿終,於翌年四月十七日簽訂 中日「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 制權,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各島嶼, 賠償軍費兩億兩白銀,增開沙市、重慶、蘇州 和杭州爲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 工廠,使大片中國領土淪爲日本殖民地。此後,帝國主義列強又進一步侵略中國,掀起了租 借港口和劃分勢力範圍的狂潮。 一八九七年三月,法國先強迫淸朝作出「 海南島決不割讓他國」的保證。同年十一月, 德國藉口傳敎士被殺,派兵強佔膠州灣,租期 九十九年,山東全省成爲它的勢力範圍。同年 十二月,沙俄派艦隊強佔旅順口和大連灣,租 期一 一十五年,並逐步把中國東北全境劃入它的 勢力範圍。一八九八年,英國又迫使淸政府簽 訂r拓展香港界址專條」和r訂租威海衛專約 」,租借與香港相鄰的九龍半島和山東的威海 衛,使長江流域、西藏、廣東,以及雲南的一 部分地區爲它的勢力範圍。日本也趁火打劫, 把福建劃入它的勢力範圍內。同年十一月,法 國又強租廣州灣及其附近水面,租期九十九年 ,從而把雲南和兩廣的大部分地區劃入自己的 勢力範圍。來晚一步的美國,在1八九九年九 月提出了「門戶開放」政策,緩和了帝國主義列強爭奪中國的矛盾,以保持中國市場對美國 商品的自由開放;而列強也感到誰也無法獨吞 中國,便同意這種共同宰割中國的局面。 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普 遍憤怒,終於在1九〇〇年形成1場舉世震驚 的義和團仇外運動,對外國人實施流血報復。 同年八月四日,兩千名由英、法、德、義、俄 、奧、美、日等國所組成的八國聯軍攻破北京 城,慈禧太后挾光緖帝和I些王公大臣倉惶逃 往西安,於1九〇1年九月與十1國簽訂了 r 辛丑條約」,主要內容有懲辦義和團和主戰的 淸朝官員,禁止及處死加入反帝組織的中國人 ,拆除北京至大沽口的所有炮台,准許列強在 北京至山海關間十11個戰略要地駐軍。劃北京 東交民巷爲使館區,各國可在區內駐兵,中國 人不准在區內居住.,改中國總理衙門爲外務部 ,位列中國政府六部之首。此外,向各國賠款 四億五千萬兩白銀,分三十九年還淸,年息四厘,本息共高達九億八千萬兩。這是中國近代 史上空前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太平天國和維新變法 在外國勢力入侵和淸政府變本加厲的捜刮 下,中國人民生命財產毫無保障,逼得廣大貧 苦裊民只得走上武裝反抗的道路。從一八四1 年至1八五〇年,全國各地漢、回、苗、藏、 彝和瑤等各種人民曾發動1百多次起義運動, 終於滙成了由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生於一八一四年,廣東花縣人,出 身於裊民家庭,四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鴉 片戰爭後,目睹滿淸政府的腐敗無能及外國侵 略者的橫行霸道,終於走上了反淸的道路。一 八四三年他自稱是耶穌基督之弟受命改革,組 織r上帝會」,在兩廣1帶從事反淸活動。1八五1年j月十1日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事, 自封r天王」,建號太平天國,他的武裝力量 號稱太平軍。同年九月,他在永安分封諸王、 整頓軍紀,同時發布檄文號召人民起來推翻滿 淸政府,建立「人人平等」的社會,得到廣大 民衆的擁護,男女兩支隊伍都迅速擴充。 1八五一 一年四月,太平軍自永安突圍北上 ,收湖南、入湖北、攻下武漢,再沿長江浩浩 蕩蕩東征,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克九江、破安慶 、佔蕪湖。1八五三年三月攻下南京,在南京 建都,改名天京。後頒布r天朝田畝制度」, 提出r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主張。在外交上 主張正當平等貿易,反對鴉片輸入。 爲了擊破淸軍的包圍,太平軍於同年五月 出師西征北伐,北伐軍曾進逼北京,震動京師 ,終因孤軍深入而失敗。西征大軍馳騁江南, 數度大敗曾國藩湘軍,1八五六年六月搫破圍 困天京的淸軍江南、江北大營,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但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在享受到勝利 成果後開始滋生腐化享樂思想,於1八五六年 九月發生1場爭權奪利內訌的r天京變亂」, 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戰鬥力量。 鴉片戰爭結束,淸軍全力對太平天國展開 圍剿,一八六四年七月十九日天京城破,洪秀 全自盡,各地太平軍群龍無首而相繼被鎭壓, 使歷時十四年、轉戰十八省的太平天國運動宣 吿結束,但已使淸廷的統治受到嚴重的打擊。 繼太平天國運動後的維新運動,是中國高 級知識份子所發動以救國圖存、發展民族經濟 爲中心目標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啓蒙運動,康有 爲是這次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他靑少年時代受 過傳統的儒家思想敎育,二十1歲起在上海和 香港接觸了西方事務,閱讀不少西學書籍,深 感西方科學文化要比中國封建制度優越,產生 了要求變革中國現狀的思想。1八八八年他三 十歲的時候,利用在北京會議的機會,首度上書光緒皇帝,建議學習西方,實行锥新變革, 以挽救危局.,因保守派的阻撓,上書不能遞到 皇帝手裡。I八九I年他回到廣東設立一萬木 草堂」,招收學生講學,培養維新骨幹,逐步 形成了以他和梁啓超爲首的維新派。 爲了宣傳維新變法,康有爲先後寫了新學 僞經考、孔子改制考、戊戍奏稿、大同書等著 作,作爲維新變法的理論依據,有力地衝擊了 頑固的保守勢力。1八九五年五月康有爲再次 到北京參加會試,適逢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j簽訂,舉國嘩然,乃聯合在京會試的各省舉 人I千三百多名寫「上皇帝書」,痛陳維新變 法才是立國自強的不11法門。這次上書震驚朝 野,也從而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爲了挽救時局,先後 在北京和上海組織強學會,發行「萬國公報」 、r中外紀聞」、「強學報」和「時務報」等 報刊,以「變法圖強」爲號召,宣揚維新思想,啓發國人愛國情操。到了1八九七年,全國 出現了講變法自強的政治性學會三十三個、新 式學堂十七所、報刊十九種:翌年,全國有新 式學會、學堂和報館達三百多所,維新變法運 動的聲勢越來越大。康有爲又給光緒皇帝呈8 了 r應詔統籌全局析」,說明了「能變則全, 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則亡。」的道理, 建議光緒皇帝下決心變法,並提出變法維新的 施政綱領。在國家民族危機曰益嚴重和統治地 位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光緒皇帝別無選擇地決 心採納維新派的變法主張。 同年六月十1日,光緖皇帝終於頒布了 r 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但至同年九月1 一 十一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爲止,新政共推行了 1百零三天,史稱「百日維新」•,又因這1年 是舊曆戊戍年,所以又稱爲「戊戍變法」。 在推行新政期間,維新派人士不斷上奏摺 、提建議,光緖皇帝根據這些建議加上自己的主張,連續頒布了 一百多道變法詔法,主要內 容有整頓吏治、廣開言路、改革經濟、廢八股 倡新學、學習西方科技和積極建設新式國防軍 等。但新政措施遭到封建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 ,在光緖皇帝頒布r明定國是」詔書的第四天 ,慈禧太后就脅迫光緖連下三道旨意:一是將 支持維新變法的軍機大臣翁同龢r開缺回籍」 ,以孤立光緖;1 一是下令新任1 一品以上的大臣 須到慈禧太后處謝恩,以控制光緖的用人大權 .,三是任命慈禧的親信榮祿爲直棣總督,統率 北洋三軍。同時慈禧又在內庭安挿親信太監監 視光緖皇帝和維新派的活動,並多次派人到天 津與榮祿密謀策劃趁十月間光緖皇帝到天津閱 兵時加以罷黜,再I殺維新派人士。 當危機迫在眉睫的關頭,光緖皇帝和維新 派人士寄望外國公使能出面干預,並爭取榮祿 新建陸軍統領袁世凱的效忠,密召袁世凱,派 他專辦練兵事宜,忠心捍衛新政。同月十八日深夜,譚嗣同奉命暗訪袁世凱,要他迅速舉兵 殺榮祿、圍頤和園以救皇帝,袁世凱表面佯允 ,暗中卻向榮祿吿密出賣光緖。同月1 一十1日 慈禧太后發動宮廷政變,囚禁光緖皇帝於中南 海瀛台,宣布重新垂簾聽政,下令捜捕維新派 ,廢除維新法令。康有爲和梁啓超聞風逃往香 港和曰本,譚嗣同卻自願放象逃走的機會,決 定爲維新變法而獻身。11十八日,譚嗣同和楊 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和楊深秀等六人被 殺於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戍六君子」,轟動 一時的維新變法運動壽終正寢。 國父孫中山締造共和 中國苦難的人民對滿淸政府完全絕望後, 嚮往國父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 經過十次革命失敗,最後在1九1 1年十月十 日,國民黨的革命軍在武昌起義成功,全國群起饗應,終於推翻了腐敗賣國的滿淸政府,建 立了亞洲第I個民主共和國的中1民國。滿淸 王朝歷十I帝,統治時間共達兩百七十六年。 中山先生革命之目的,在建立三民主義的 新中國,對內要達成民有、民治和民享的理想 ,對外在謀求中國的獨立自由。但是在民國初 創的時候,國家政權卻險些落入邪惡政客和北 洋軍閥的手中,黨同伐異,連年戰亂,幾使革 命大業爲之中斷。 最先是武昌首義勝利後,在湖北成立軍政 府,推舉新軍協統黎元洪爲都督,宣布廢除滿 淸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組織全國性的革命政 權已成爲革命黨人和全國人民共同的願望•,而 國內立憲派和封建官僚也看到這I歷史發展的 必然趨勢,紛紛出§動,形成武昌集團和江 浙集團,他們都要以各自的政治勢力爲中心建 立中央政府。經過反復較量,獨立各省代表大 會首次於1九11年十1月三十日在漢口舉行,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政苻組辑大綱1•並 通過如果袁世凱反正、當公舉他爲臨時大總統 的決議。會議還未結束,江浙1軍已於十一 1弓 11日攻克南京,由於武漢處於北洋軍炮火的威 脅中,就決定將臨時政苻設在南京,會議也於 同月十四日移至E京舉行,由於大總統人選爭 執不下,臨時政府陷於難產。 十11月11十五曰,中山先生自海外返抵上 海,堅決主張武力統1全國,貫徹三民主義之 實現,由於他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和崇高聲 望,各省代表1致推舉他爲臨時大總統,I九 I _ I年元旦在南京就職,宣吿中華民國成立。 中國革命成功,使得滿淸王朝和吃到甜頭 的外國帝國主義者驚恐萬狀,外國軍艦曾闖入 長江,準備隨時武裝干涉,並在r中立」幌子 下加緊扶植袁世凱,用以破壞中國的革命大業 。滿淸王朝爲了挽救危局,也在無可奈何之下 任命袁世凱爲內閣總理大臣,掌握淸廷軍政大權。在和外國帝國主義密謀下,袁世凱擁兵自 重,兩面勒索,1面命令北洋軍停止進攻武昌 ,造成南北對峙局面;一面借南方革命勢力逼 迫淸帝退位,以與南方討價還價;他使用這種 兩面手法,企圖達到纂取全國政權的野心。 在列強的干涉安排下,南北雙方代表在上 海議和。中山先生明確表示r革命目的未竟, 無議和之可言,寧可開戰,也不言和。」列強 撕下中立假面具,在軍事上增派武力,壓迫南 方讓步:在政治上也孤立革命派,拒不承認南 京政府,並斷絕南方的經濟來源。袁世凱在帝 國主義列強的撑腰下揚言南北協議以君主立憲 、爲前提,誓死反對共和制度。在這種各不相讓 的情況下,由立憲派,從中撮合,製造妥協氣氛 ,從內部策應列強和袁世凱的主張,加上革命 派也日益分化,如汪精衛被袁世凱所收買,連 黃興也極力主張與袁世凱妥協。中山先生和南京臨時政府在內外夾攻的形勢下,不得不對袁世凱讓步,表示只要淸帝退 位,宣布共和,他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由 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繼任。得到中山先生的保證 ,袁世凱於同年一 1月十11日逼使淸帝溥儀退位 ,次日致電南京臨時政府承認r共和國體」, 並保證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f中國。同年三月 十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ffi-臨時大總統職, 使得南京臨時政府曇花1現即吿夭折。 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職務後, 大肆擴充北洋軍閥武力,竭力瓦解削弱革命黨 人的軍事A-量,使自己成爲封建買辦政權,實 行軍事獨裁統治,並成爲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 進行殖民統治的工具。有反袁言行的人,都被 以「亂黨」和r國賊」的罪名加以殺害。 第1屆國會舉行選舉,國民黨宋敎仁在選 舉中獲勝,於民國一 1年二九1三年)三月一 1十 日夜由上海乘火車準備北上組閣時,遭袁世凱 爪牙槍殺,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提出武力討袁的要求。袁世凱猙獰面目暴露後,決 心加速鏟除革命黨勢力,乃以出賣國家主權爲 條件,向列強大舉借款,做好軍事部署,發動 反革命內戰。國民黨倉促應戰,通電反袁,曾 1度給t洋軍閥以打擊,後在軍事壓力和政治 收買下,不到兩個月就被瓦解,「11次革命J 宣吿失敗,孫中山和黃興被袁世凱扣上「亂黨 J的罪名,再次被迫逃亡日本。 袁世凱在鎭壓11次革命後,便加緊復辟帝 制的活動,組織了由數千名便衣警察和地痞流 &拼凑的「公民團」,嚴密包圍國會。同年十 月十日,飽受威脅的參議員們從早上八時至晚 上十時,忍饑挨餓地被迫進行三次投票,最後 勉強「選上」袁世凱爲正式大總統。 大權在握後,袁、世凱下令解散菌民黨,取 消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自行頒 布了 1部袁記「中華民國約法」,把總統改爲 終身職,權力擴大到和皇帝一樣,爲復辟鋪路。一九1五年五月爲了換取帝國主義對帝制® 辟的支持,他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I賣國 條約後發表帝制論文,拼湊「籌安會」,組織 「請願團」,抄寫「擁戴書」,假借民意復辟 帝制。民國五年十11月十一 一日袁世凱發表文吿 ,接受「勸進」,■正式宣布實行帝制,次日在 中南海居仁堂接受文武百官朝賀,改國號爲「 中華帝國」,1九1六年爲r洪憲元年」,準 備元旦正式登基。但他賣國獨裁復辟帝制的醜 陋活動,激發國人無比憤慨,群起討伐,全國 各地掀起反袁護法高潮,中山先生發表討袁檄 文,蔡鍔和唐繼堯則於一九一五年十一 一月一 一十 五日在雲南宣布獨立,組成討袁護法軍,獲得 節節勝利,貴州、兩廣、浙江和陝西等省也相 繼加入討袁陣容。 帝國主義列強看到袁世凱氣數已盡,也轉 而反對他稱帝,陷入衆叛親離、內外交困中的 袁世凱,不得不於1九j六年三月一 |士 |日宣布取消帝制,並於翌日廢除「洪憲」年號,只 做了八十三天r皇帝」就被趕下台,還想自居 總統,護國軍堅不承認。袁世凱在六月六日羞 憤而死,次日由副總統黎元洪繼任總統,補選 馮國璋爲副總統,而由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 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列強失去了控制中 國的總代理,北洋軍閥也群龍無首,分裂爲皖 、直、奉三大派系,且各有不同的外國勢力支 持,分別控制著各自的獨立王國。一些地方軍 閥乘機謀取地盤和權力,也以外國勢力爲靠山 ,擁兵自重,形成軍閥割據和互相爭鬥的局面 。直系的黎元洪雖然當上了總統,但中央實權 卻落在皖系頭目爵務院總理段祺瑞手裡o 民國六年五月,黎元洪在英美帝國主義和 直系軍閥的支持下,免去了段祺瑞的總理之職 ,段祺瑞憤然離京赴津,指使皖系和奉系十多 省督軍通電獨立。黎元洪無奈,就請封建餘孽 的張勳進京調停;而1心想重整淸室的r辮帥」張勳,率軍入京後就逼黎元洪解散國會,又 迫其於同年七月一日自行辭去總統職務後逃入 日本使館,由馮國璋於同月六日在南京攝行總 統事,而張勳乘機與康有爲再擁淸廢帝溥儀復 辟,改民國六年爲淸宣統九年。 張勳一伙的倒行逆施遭到國人的強烈反對 ,段祺瑞接過反復辟大旗在馬廠誓師聲討,搖 身一變成爲「討逆軍」的總司令。張勳兵敗逃 入荷蘭使館,段祺瑞以r再造民國」自居,不 但重任總理,還兼任陸軍總長,把持中央政府 大權。同年八月一日,馮國璋入京代理總統。 段祺瑞再次掌權後於八月十四日對德宣戰 ,並以參戰爲名,用國家主權和利益作交易向 日本借得五億日元鉅款,藉以擴充皖系勢力, 實行武力統一的野心。又因國會曾阻撓他對德 宣戰,就另行召集臨時參議院,修改國會組織 及選舉法,召集新國會,加強對內獨裁統治, 並揚言不要臨時約法,不要國會和舊總統,要的是皖系軍閥的I統天下。於是有一百五十多 名原國會議員南下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選舉 孫中山爲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唐繼堯和陸 榮廷爲元帥,號召全國人民共同「討滅僞政府 ,還我約法,還我國會,還我人民主權」,隨 即下令出兵討伐段祺瑞,展開了護法戰爭。 在這次戰爭中,南北軍閥各有自己的算盤 ,內部也都出現了矛盾和分裂。皖系段祺瑞主 張武力統1,想以戰爭消耗直系力量,坐收漁 人之利•,馮國璋則提出和平統1,想以勾結西 南軍閥和國會中1些政客,排擠段祺瑞和孫中 屮,西南軍閥本來就不想要眞正護法,他們只 是企圖借孫中山的聲望和護法運動的旗幟去對 抗段祺瑞的武力統1,祈求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當他們和直系勾結後,就會擺脫孫中山。j 九1八年四月,陸榮廷和唐繼堯等操縱國會修 改了軍政府組織法,剝奪孫中山對軍政府的領 導權。孫中山憤而離粤赴滬,痛斥「南與北爲1丘之貉」’因此護法運動又吿失敗,中國仍 處於軍閥混戰中。 馮國璋代理總統任期屆滿,連任不可能, 由段祺瑞繼任又爲馮派所反對,乃於1九1/\ 年十月十曰擁北洋元老徐世昌爲總統。當年十 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英、法、日等 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分誠式的和平會談,中國也 以戰勝國名義派代表參加。在全國輿論的壓力 下,北洋軍閥組成的中國代表團,也向和會提 出了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廢除「二十1條」不 平等條約、收回山東主權的要求,但在各帝國 主義大國的操縱下,和會不僅拒絕了中國的各 項要求,並且還悍然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 轉讓給日本。中國這次與會不但沒得到戰利品 ,也未能維護國家的主權,反而在列強的骯髒 交易中再被砍了 一刀,而北京賣國政權居然準 備簽字。消息傳回國內,舉國嘩然,因而導致 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同年五月四日,以北京大學爲首的十幾所 學校三千多名學生衝破各種阻撓,滙集在天安 門前,他們手舉「取消二十一條款」、r還我 靑島」、「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等的標語旗幟 ,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r拒絕和約 簽字」的口號,一致要求嚴懲賣國賊曹汝霖、 章宗祥和陸宗舆。會後到東交民巷使館區遊行 示威,受阻後憤怒的學生痛打了章宗祥,並火 燒趙家樓曹汝霖住宅;學生也遭到鎭壓,當場 有三十一 一人被捕,當天晚上各校學生代表開會 決議,五日起實行總罷課。次日,北京中等以 上學校學生聯合會宣吿成立,立即發出通電, 散發傳單,並組歡演講團、維持國貨會、護魯 義勇隊等上街頭演講,抵制日貨,進行軍事訓 練,有組織地展開各種愛國活動a 隨後天津、濟南.、上海、武漢、長沙、南 京、成都、廣州和福州各地的學生,也相繼響 應,舉行罷課示威遊行,到處演講抵制日貨,召開各界國恥紀念大會,要求釋放被捕學生; 全國文化界、日本和法國的中國留學生,以及 南洋華僑學生都紛紛展開聲援活動。 北洋政府最後被迫釋放全部被捕學生,將 負責涉外事務的曹、章、陸三人撤職,並答應 不簽訂和約及廢除r二十1條款」要求。 這次運動使共產主義在中國開始傳播,也 加速了國民黨改組",以胡適爲代表的溫和派知 識分子則反對馬克斯主義,強烈支持文學改革 ,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倡婚姻自由, 主張取締娼妓,以實用主義替代儒家學說。 1九二一年四月,兩院議員在廣州開非常 會議,取消軍政府,改組爲中華民國政府,選 舉孫中山爲大總統,於是南北有兩個政府對立 。先是北方政府助桂軍攻粤,反爲粤軍所敗; 同年六月粤軍入梧州,桂軍紛紛投降,廣西全 省在同年十月初完全平定,陸榮廷逃往越南, 於是兩廣統一,南方政府根基臻固。民國十I年北洋政府直系軍閥邀請黎元洪 復任總統,以便他日推舉曹錕爲總統,並迫徐 世昌退位,徐世昌乃於同年六月11日辭職,由 高凌蔚暫代',!統職務,黎元洪於同月十1日入 京復任總統。這時南方政府陳垌明與北洋軍閥 勾結,公然叛變,其部將葉舉率兵圍攻廣州觀 音山,砲轟總統府。孫中山先生督率海軍討伐 ,苦戰兩日,因陸上盡爲叛軍所據,自江西折 回戡亂之北伐軍又被叛軍所阻,就離粤赴滬。 /九11三年I月,濱、桂軍奉孫中山之命自廣 西東征,克廣州,陳垌明遁走惠州。11月孫中 山返粤,以大元帥名義設立大本營,重建革命 基地,任蔣中正爲參謀長,於翌年五月命蔣中 正籌辦黃埔陸軍官校並出任校長。 在北洋政府方面,直系軍閥於1九二三年 六月三日逼迫黎元洪去職,由曹錕以鉅款賄賂 國會議員,於同年十月十日得而當選總統,但 因馮玉祥倒戈叛吳佩孚,乃於同月11十三日發生r北京政變」,曹錕被幽禁於延薆礓,並於 1九11四年十1月11日被迫辭1,由黃郛代攝 總統職務。同月11十四日,馮玉样和張作霖擁 立段祺瑞爲臨時執政,並電請孫中山先生北上 解決時局。孫中山抵北京時發表宣言,主張召 開國民會議及®除不平等條約。因一生憂患, 肝病乃發,並憤於段祺瑞之無誠意合作,病勢 沉重,而於1九11五年三月十11日逝世,享年 六十歲,臨終時仍頻呼「和平、奮鬥、救中國 」,而其革命精神,則已深値全國人心。 完成北伐統一全中國 中山先生逝世後,滇軍楊希閔、桂系劉震 寰謀叛,廣州革命軍和黃埔軍校學生軍經過兩 次東征,平息了叛亂,繼而進剿南部軍閥鄧本面結束軍事,1面整頓財政。 同年七月1日,廣東的大元帥府改組,成 立了以汪精衛爲主席的國民政府,採委員會議 制,委員有胡漢民、孫科、譚延閩、戴季陶和 林森等十六人,並成立廣東省政府。國民政府 下設軍事委員會,委員有蔣中正等八人。同年 八月,國民政府將國軍及黃埔軍校學生軍,改 組國民革命軍,先後編成八個軍。1九二六年 初,華北和華中的國民黨組織及革命團體,紛 紛致電或派代表到廣州,要求國民政府出師北 伐,完成國家統1大業。 這時北京政府的臨時執政段祺瑞,因得不 到奉系張作霖的支持,且聯合奉系抗拒吳佩孚 的計畫又吿失敗,感到無法和南方的國民政府 抗衡,乃於同年四月1 一十日下野返居津門,攝 行政權的顏惠慶又爲奉、直兩派所否認,只好 先後由兼代國務總理的胡維德、杜錫珪和顧維 鈞等暫攝執政權,使北京情勢幾乎陷於無政府

殷部,收復雷州半島和海南島,統|廣東全境 ,南方革命勢力得到進|步鞏固,胡漢民等|狀態,北洋軍閥各自割地爲雄,互起衝突。大 致京漢段沿線是吳佩孚的勢力範圍,東南蘇、 浙、閩、皖、贛各省由孫傳芳盤踞,津浦路北 段及京奉路全線則被張作霖控制。 同年六月,國民政府任命蔣中正爲國民革 命軍總司令,集中八個軍共十萬人誓師北伐, 並根據敵我情勢採行各個擊破戰略,決定先打 吳佩孚,再打孫傳芳,最後消滅張作霖而統1 全中國。七月九日正式出師,革命軍以r不要 錢、不怕死、愛國家、愛人民」的革命精神、 嚴明紀律,鬥志旺盛,十1日就攻入長沙,八 月下旬入湖北克岳州,八月11十七日大敗吳佩 孚於汀泗橋;九月十日攻下武漢,吳佩孚退至 武勝關,其勢力基本上已被消滅,革命軍進而 收復長江下游各省。同時加入國民革命軍的馮 玉祥也在綏遠省誓師,向甘肅和陝西進軍,與 南方的北伐軍相呼應,於同年十1月11十八日 攻克西安,年底佔領陝西全省,使國民革命軍在西北地區也取得了勝利。 南方的北伐軍兵分兩路:1路由朱培德率 軍自湖南入江西,經過數次激戰後,先後攻克 贛州、萍鄕、修水和南昌等地,解決了北洋軍 閥孫傳芳的主力,另1路何應欽自廣東潮汕攻 入閩南,於同年十11月九日入福州。白崇禧於 一九11七年11月克杭州,三月入上海,同月1 1 十四日克南京。 三月國民黨第11屆三次中央委員會議召開 ,利用國民黨求發展的共產黨人勢力迅速增長 ,因此次月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上海集會時 ,吳敬恒等人建議淸共,由蔣中正執行淸黨運 動,中國共產黨因此受到很大損失。 同年四月十八日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中央 黨部也由南昌遷到南京,1些意見不的國民 政府人士和將領則在武漢另組政府,形成寧、 漢分裂的局面。這時北洋政府方面,張作霖於 六月十八日自稱大元帥,建軍政府於北京。南京國民政府自寧、漢分裂後,担任北伐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蔣中正爲了促成革命陣營 的團結,•乃於同年八月十一 一日辭職返鄕,但卻 因此頓使北伐形勢惡化。當時日本迅兵山東, 使北伐軍事行動停滯•,孫傳芳乘機渡江,威脅 南京;響應革命軍的山西閻錫山和河南的馮玉 祥,也屢爲奉軍所敗。 民國十七年(一九一 一八年)一月,蔣中正受 各方敦請,重_出領導國民革命軍北伐,國民政 府任命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分 別担任第1、二、三、四集團軍總司令。蔣中 正到徐州督師,同年五月一日克濟南,因遭日 軍出兵阻撓,乃繞道前進;馮軍也進軍直隸省 西部。張作霖自國民革命軍進逼京、津後,於 同年六月三日兵敗出關返回東北,被日人殺害 於皇姑屯車站。革命軍克復天津,同月六日和 平解決北京,全市懸掛靑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東三省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也於同年十11月1 一十九日宣布易幟歸順中央,其他邊遠各省,也 相繼輸誠,全國乃吿統一。 > 黨內政爭和西安事變 全國統一後,一些向風慕義歸順中央的地 方領袖,仍以軍隊爲私人政治資本,以達成割 據地盤、甚至問鼎中央的野心。國民政府則以 裁減軍隊、撙節財政,從事國家建設爲當務之 急。由於主政者操之過急,致引起擁兵自重者 的疑慮,導致各地軍閥叛變•,加上失意政客的 從中撥弄,政局一發不可收拾,使人民生命財 產損失慘重,國家元氣也大受影響。最後中央 控制了大局,爲求政治上的長治久安,乃召開 國民會議,制定訓政時期約法的要求。旋因胡 漢民的反對而掀起另一大政潮,造成寧、粤對 峙。到了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中國東三省, 國民黨內部雖暫因外患而和解,但四全大會仍分三處召開,西南分裂如故,蔣中正再度被迫 下野,不久又復出領導軍事、黨務,此後國民 政府統而不一。 中共利用國民黨忙於內爭之時,迅速發展 組織,勢力蔓延多省邊區。國民政府爲剿共勞 師動衆,共經五次圍剿,雖肅淸大江南北蘇區 紅軍,並一路追擊至陝北,但在被日本侵略的 民族存亡危急之秋,當時r攘外必先安內」的 策略受到質疑,致有馮玉祥察省抗日、閩變, 兩廣六一事變等分離運動層出不窮。 1九一 一八年十月八日,國民政府採五權分 立制,設主席一人及委員十一 一至十六人,五院 院長由委員中選任,結果由蔣中正出任國民政 府主席,譚延闓、胡漢民、王寵惠、戴傳賢和 蔡元培分任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察院 長。 汪精衛一系人物不滿被摒於政權外,曾於 同年十一月在上海成立r國民黨黨務改組同志會」,人稱r改組派」,並於i九二九年三月 十五日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 之前夕,在上海通電反對蔣中正。 這次大會又選出蔣中正、胡漢民、譚延闓 、戴傳賢等三十六名中央執行委員,孔祥熙等 -1十四名候補•,吳敬恒等十11名爲中央監察委 員,陳布雷等八名候補。其中改組派只有汪精 衛、西山派僅鄧澤如當選。大會譴責桂系擁兵 自重,不服中央的罪狀,開除了李宗仁、白崇 禧和李濟深的黨籍.,改組派也受到處分,汪精 衛受書面警吿,顧孟餘停止黨籍三年,陳公博 、甘乃光永遠開除黨籍。這些被處分的人士, 就以「護黨救國」爲口號,擴大了黨的內爭。 I九三I年十I月十二日在南京召開的國 民黨四全大會中常會迫於形勢,爲了黨內團結 ,乃於十五日批准蔣中正辭去國府主席兼行政 院長職務,此爲蔣中正的第一 一次下野。 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國民黨宣吿統一,並改組國民政府,於同月一 1十八日推舉德高望 重、保持中立與人無爭的林森爲國民政府主席 ,並以孫科、張繼、伍朝樞、戴傳賢、于右任 等爲五院院長,蔣中正、汪精衛、胡漢民則同 爲中央政治會議常委及中執會常委,但均不到 職,也都不負實際責任。後來孫科內閣因得不 到蔣、汪、胡的支持,於一九三一 一年元月1 一-+ 四日辭職;而蔣、汪卻已達成和解,於同月一 一 十九日起由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蔣中正任軍 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胡漢民 則仍拒返京。於是國民政府成爲林森爲國家名 義上的元首,由汪精衛主政、蔣中正主軍的合 作局面,統治中心再次確立。 這年三月,日本擁淸廢帝溥儀爲傀儡成立 僞滿洲國,設僞京於長春,一切政權操於日本 顧問,並訂立「日滿軍事協定」,不但中國人 民反對,國聯也宣布不予承認,日本因之退出 國聯。一九三四年三月,日本以傀儡溥儀僭號爲兒皇帝。 一九三六年(民國一 一十五年)士 一月,國民 黨召開五届I中全會並進行改組。在黨方面-• 政治最高指導機關爲中央政府委員會,汪精衛 爲主席,蔣中正任副主席.,中央常務委員會則 由胡漢民任主席,蔣中正任副職•,在政府方面 ••國民政府主席仍爲林森,蔣中正、孫科、居 正、戴傳賢和于右任分別担任行政、立法、司 法、考試、監院等五院院長。 這一年,中共在陝北的基地已被國軍團團 圍困,延安老巢面臨旦夕不保,但因東北軍對 共軍習性和戰法都不夠瞭解,連連失利,銳氣 大挫。同時中共宣傳剿共是蔣中正欲使東北軍 與紅軍偕亡之計,張學良認爲與其爲內戰犧牲 ,不如爲抗日犧牲。另外,中共與國府也在南 京舉行談判並作了讓步,答應遵行三民主義、 服從蔣委員長領導、取消紅軍改編爲國軍、取 消蘇維埃改爲地方政府等四個條件•,蔣中正也有意考慮接納共黨,但不同意中共立即抗日的 要求。當時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等曾致電蔣 委員長和東北軍、西北軍將領,要求結束箕豆 之爭。同時上海發生了逮捕「救國會」成員沈 鈞儒、章乃器、鄒韜奮、王造時、沙千里、李 公樸和史良等事件,引起軒然大波。 同年十一 一月一日,毛澤東和朱德又率紅軍 將領致書蔣中正要求「化敵爲友,共同抗日」 o十一 一月三日張學良到洛陽晉謁蔣委員長,吿 以所部不穩的困境,要求停止剿共,轉而抗日 ,但蔣仍堅持r攘外必先安內」:次日蔣中正 和張學良同往西安,安撫前線將士,並誓言一 個月之內消滅紅軍。不料十一 1月十1 一日,張學 良和楊虎城突然將蔣委員長挾持,實行兵諫, 要求停止內戰、改組國民政府、容納各黨各派 、召開救國會議,這就是有名的西安事變a這 次事件解救了頻於危急關頭的中共。 事變發生後張學良電請中共派代表到西安會商,葉劍英1派主張對蔣不利,周恩來1派 卻主張和平解決,而張學良只求聯合抗日並無 加害蔣之念。正在各方遲疑不決間,莫斯科突 於翌日來電,認爲西安事變將促使國府中親日 派得勢,對中共及蘇聯都不利,故周恩來抵西 安後力持和平解決;而張學良在這段時間內也 明白蔣抗日的決心和國共談判的內情。 西安事變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同心聲 討,連過去對蔣有芥蒂的馮玉祥也警吿張學良 和楊虎城不得危害蔣委員長,南京將領並欲興 兵討伐西安。張學良痛悔之餘,於同月11十五 日認罪釋放蔣委員長,親自護送安返南京,西 安事變在國人歡呼聲中落幕。在整個過程中, 國人皆感受到蔣中正身繫國家之安危,領導地 位更加鞏固。日本見中國團結一致,分裂中國 陰謀難以達成,冒險提早發動侵華戰爭,結果 後來兵敗國亡。國府剿共也功虧一簣,不得不 接受r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使僅存的兩萬多名紅軍得以保全,並在對日抗戰中發展坐大。 抗日戰爭獲最後勝利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保衛生存的一場聖戰 ,自滿淸以來,日本就無時無刻不想獨霸中國 ,進而控制整個亞洲。民國初期中國軍閥動亂 ,給日本以可乘之機。國民革命軍北伐,全國 統1,東北也歸附中央,日本於忌恨之餘,發 動「九1八事變」,當時的國際聯盟未予有效 制裁,美國也只宣布一個「不承認主義」;國 府因忙於安內,無法兼顧對抗日本,乃採r不 抵抗」的權宜政策,凡此都給日本侵略者以極 大的鼓勵,因此在以後的五年間,日本先後發 動了淞滬之戰、長城之役和綏遠戰爭,並且製 造了 r滿洲國」、僞r內蒙軍政府」、r冀東 自治政府」,訂定r三月亡華」計劃。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對華發動盧溝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