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馬六甲(Melaka)古名滿刺加,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馬來西亞的歷史發源地,現為馬六甲州的首府,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整座城市就...)
 

2015年1月27日 (二) 17:15的修訂版本

馬六甲(Melaka)古名滿刺加,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也是馬來西亞的歷史發源地,現為馬六甲州的首府,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整座城市就像不設防的大紀念館,處處都有古蹟和傳說。

相傳這裡本來只是一個小漁村,後來被海盜所盤踞。1395年,蘇門答臘王子帕拉米斯瓦拉(Parameswara)因在政治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迫逃亡,後在這裡落腳。有一天外出打獵後在樹下休息,看見自己的獵狗防禦性地將一隻白色鼠鹿(Mouse Deer)逼至角落。聰穎的鼠鹿在情急之下狠踹狗鼻一腳,順利地化解了自己的危機。鼠鹿的勇氣讓他非常佩服,並認為能遇見白色的鼠鹿是個好兆頭,於是決定在這個島上創立自己的王國,在他的堅定努力下終於如願以償,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並以他當時歇腳的那棵樹為名,稱為「馬六甲」。

在他的苦心經營下,馬六甲成為國際的繁榮港口。1402年馬來王朝興起,定都馬六甲,開創馬六甲王國如日中天的紀元,成為當時一個接受整個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東部許多地方貢品的大帝國。當時馬來群島、中國、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的商人在此雲集。1403年,明朝中官尹慶奉明成祖之命巡視南洋,由於馬六甲剛立國不久,有感四周強鄰環伺,乃向尹慶求助,並派特使到中國朝見明成祖,結果馬六甲蘇丹被冊封為「滿刺加國王」,受中國的保護。

15世紀初,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在下西洋途中,曾多次來到這裡,不僅引進中國文化,還在馬六甲建立官舍,使當時的馬六甲蘇丹曾25次前往中國訪問。1411年,帕拉米斯瓦拉蘇丹更親自率帶伊斯甘達沙王子及王族、大臣等共450人,浩浩蕩蕩前往中國南京進行友好訪問,明成祖朱棣在奉天門設宴歡迎,並贈賜許多珍貴的中國特產。

1433年,馬六甲蘇丹麻哈利訪問中國,也受到熱情的款待,並在中國住了一年半之久,回國時,明朝皇帝還特地建造一艘大船贈予。為了與馬六甲這個商港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1460年,明朝皇帝將漢麗寶公主下嫁給馬六甲蘇丹滿素.沙(Mansur Shah),當時她的行程是經由陸路前往馬六甲東城,就是現在聞名的中國山。

歐洲人也垂涎馬六甲的繁榮,首先是葡萄牙人於1511年用武力入侵,並用殘酷的迫害手段使馬六甲人就範。接著荷蘭人在1641年也用武力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馬六甲,當時也殺戮了不少葡萄牙人,部分葡萄牙人則逃往馬來半島內陸而倖免於難。

1795年,英國挾強大的海上霸權,從荷蘭人手中奪得馬六甲,並於1826年被納入其殖民版圖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六甲遭到日軍佔領,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來西亞獲得獨立,馬六甲才回歸馬來西亞的懷抱。1956年,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也是在馬六甲宣讀了獨立宣言。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103度15分、北緯2度12分,它的地理位置在馬來半島南部的西南岸,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岸的南段,坐落在馬六甲河的沖積平原上,海拔僅8公尺,北距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大約148公里,南與新加坡相隔約245公里,隔著馬六甲海峽和印尼的蘇門答臘遙遙相對,並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控制著歐亞海上航道的要衝,在戰略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間,東南濱南海,西北臨安達曼海,因臨近馬六甲而得名。水道狹長,從西北部的韋島到東南部的皮艾角,長約1080公里。海峽呈喇叭形,西北部寬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僅37公里,水深25至113公尺,可供排水量20萬噸級巨輪出入。在16至19世紀時,是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歐洲列強帆檣東來、爭奪東洋貿易權利和殖民地的戰場。現在則在世界航運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北太平洋沿岸國家與南亞、中東和非洲各國之間的航線都要經過這裡,有溝通亞、非、歐三大洲的樞紐作用;它也是世界環球航線中重要的一段,作為波斯灣石油運往世界各國的三條主要通道之一,因此被稱為「海上生命線」。海峽內航標清晰明顯,助航設備完善,每年有5萬餘艘船隻通過,平均每日150艘,僅次於世界上航運最繁忙、位於英法間的多佛海峽。

馬六甲是農、林產品的集散中心,食品、鋸木等工業發達。港口兼具商港和漁港的機能,是橡膠出口和大米、白糖等雜貨的進口港。近年來,由於港灣嚴重淤塞,河水漸淺,雖然仍有忙碌的貨物運載和小型船隻往來,但已經不再以商港著稱了,而由於它的歷史,代表了馬來西亞文化的演進,因此於1989年4月被馬來西亞政府划為古蹟城,開發成觀光城市。

交通便捷,在航空方面,每天都有民航班機飛往新加坡和吉隆坡,到新加坡航程約50分鐘,至吉隆坡只要半個鐘頭。在海運方面更是四通八達,因為它曾是一個有名的商港,世界各國的船隻,都經常在此停泊。公路交通以巴士和計程車為主,由馬六甲前往吉隆坡的快速巴士(Express Bus),從上午7時到晚上9時,每半小時或一小時一班,車程約2.5小時;也有多班巴士開往新加坡。計程車全天候服務,按錶計費,車資也很公道。搭乘火車不太方便,因為火車站與市區相隔較遠。市區交通以三輪車和公車為主,馬來西亞的三輪車有兩種:一種是乘客坐位在前,車伕騎腳踏車在後方,發生車禍乘客會先遭殃,因此這種三輪車又叫「你先去」;另一種是車伕腳踏車與乘客坐位並排,稱為「一起去」。

當地酒店雖然不及吉隆坡的國際觀光大酒店豪華,但整潔舒適的裝潢及完善的服務設施,卻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別具一股因歲月流逝所刻劃出來的獨特氣息。帝王酒店(Emperor Hotel)充滿典雅悠閒的古風。擁有250間包括精緻客房、豪華套房及舒適公寓在內的高級客房,並有戶外游泳池、三溫暖、豪華宴會廳、卡拉OK、西餐廳和馬來西亞餐廳等,在酒店頂樓的花園上,住客可以一邊喝著香醇的咖啡,一邊欣賞馬六甲雅致的風情,讓自己徜徉在微風徐徐的浪漫景色中。

文藝復興(Ramada Renaissa-nce)酒店是屬於拉瑪達國際酒店及度假中心的連鎖店,也是馬六甲唯一的五星級酒店。建於1948年,是坐落在市中心的24層華廈,氣勢非凡,擁有295間寬敞舒適的客房,其中包括各種套房、總統套房和兩個禁止抽煙的樓層,還有7個標榜不同風味的餐廳和2個酒吧,提供當地美食及中西菜餚。在可以容納250人的中國餐廳裡,穿著中國清宮服飾的侍女們在鑼鼓聲的引導下,以優美婷嬝的姿態上菜,使道道佳餚更加「秀色可餐」。此外,還附設有酒廊、游泳池、迪斯可舞廳、俱樂部、健身房及商務中心。

馬六甲酒店是殖民時代古建築改裝成的大旅館,共有45間客房,附設餐廳、咖啡廳和酒吧。

宮廷(Palace)酒店為七層樓現代化旅館,共有48間客房,附設餐廳和酒吧等設施。

豪華(Regal)酒店位於宮廷酒店西邊,擁有30間豪華套房,也設有酒吧和餐廳。

沙哈斯海灘汽車旅館(Shahs Beach Motel)是位於馬六甲海峽以西13公里處的臨海休閒酒店,環境清幽,適合新婚夫婦度蜜月。

此外,丹巒馬六甲拉惹區(Taman Malacca Raye)的旅舍收費低廉,設備簡單,房內只有床和電風扇,牆壁是用木板間隔,多數沒有窗戶,日間較悶熱。市內中國人開設的旅館,價錢適中,來往交通方便,可供遊客選擇。

馬六甲沒有特別出色的名菜,但小魚、貝類等海產,味道鮮美。位於海邊丹巒默迪加(Jalan Taman Merdeka)路的熟食中心,小販攤檔林立,可自行挑選。各色餐點也和吉隆坡相同,以刺激性的調味料增加胃口,其中帶辣味的海鮮最為有名,餐後點心多半是豐盛的南國水果。市內有許多中餐廳,早上供應粥、麵和點心。在酒店用餐,相當便利,馬六甲酒店內有日本料理店,宮廷酒店內則有中國餐廳和西餐廳。

馬六甲的手工藝品製作非常精巧,木製品和一些銅製的小玩意,如木雕的花瓶、手杖、項鍊和桌檯布等,圖案精美,雕工細緻,銅製品有古大砲和獸類等,都具有傳統的地方色彩,很受觀光客歡迎。城內有許多古玩商店,出售葡萄牙、荷蘭、英國和中國的珍玩,在這裡玩賞古董,也是一種愉快的體驗。

這個古色古香的城市,至今仍保留著17世紀城市的風貌,大多數荷蘭式建築,都是用紅磚建築,富有歐洲色彩。許多不同式樣的房舍也是用紅磚砌成,當地居民也用紅色顏料為他們的船隻上色,使馬六甲襯托出紅色的特質。還有許多不同風格、歷史久遠的建築物,使得馬六甲就像是座馬來西亞歷史博物館。當地街道顯得狹窄而古老,由於市區面積不大,只有160平方公里左右,風景名勝非常集中,因此逛馬六甲最好是步行,可以觀看河裡的船,以及小巷裡的中國商店。

馬六甲約有30多萬人口,由於歷經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加上數百年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邏人及爪哇人相繼前來,經過長期交流,在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方面,已匯成特有的多民族人文風貌和淳樸的民風。在全市人口中華人約佔7萬名,大都以經商為主,與馬來人、印度人、峇峇娘惹、葡萄牙後裔、歐洲人共居一市,因此馬來人大多通曉多種語言。唐人街處處可見,門庭狹窄的商店住家、饒富古意的招牌店號,甚至在中國已少見的竹編手藝,都使人以為身處中國南方。搭乘三輪車也是逛古城的另一種方式,荷蘭廣場或武士廣場前都有三輪車出租,上車前要預先談妥車資,夜間搭乘三輪車遊街也非常有趣,有些車上還配備立體音響,沿途播放港台流行歌曲,感覺親切。

荷蘭街正名為敦陳清駱路(Jalan Tun Tan Cheng Lock),由於荷蘭街小巷弄橫生,狀似蜈蚣百足,當地華人便暱稱荷蘭街為「蜈蚣街」。它的位置在荷蘭廣場過橋左側,街道兩旁有許多優美的洋式樓房,因為當時荷蘭政府按照房屋正面寬度課稅,因此全部是面狹而縱深的格局,門板、木窗與面牆的立體式中國對聯,展現文字美感,也形成整體門面的特色之一。這裡的普里(Puri)和峇峇(Baba)兩家平價旅館,是參觀峇峇式傳統建築的免費場所。李氏宗祠位於普里旅館對面,是一幢華麗恢宏的歐式建築庭園,原為荷蘭領事館。

古董街又名漢條巴特路(Jalan Hang Jebat),原名瓊克街(Jonkers Street),與荷蘭街相鄰,長達半公里,是17世紀的權貴居住地。街巷上有150多棟古色古香的中國式建築,屋主都是過去富甲一方、腰纏萬貫、有權有勢的華人和土著混血兒,家產豐厚,古董之多可以從前廳擺到後院。日軍佔領時期,這些富豪子弟被迫獻金,有的坐吃山空,有的遠走他鄉,因此風光不再,還有的把家傳古董和邸宅分批出售,予人「雕欄猶在,朱顏已改」的滄桑感。狹窄的巷弄間,不乏沒落的豪華巨宅,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街上設有多家古董店,展售遠至中國宋代古物,廣及世界各國文物,包括中國明代的瓷器、英國的古壁鏡、荷蘭的古鐘和印度的銅飾等,只要眼光獨到,耐性十足,殺價技術一流,就能買到滿意的古董。

中國街長約400公尺,路寬僅能供兩輛汽車擦肩而過。街旁多為兩層樓房,都有百年以上歷史,屋樑較高,並有騎樓,朝向大街的門楣上,都嵌有「同發」、「豐順」、「豐捷」等祖先遺留下來的店號,人們可由此聯想到昔日商業街市的繁華景象。

聖地牙哥古堡(Porta de Santi-ago)為葡式建築物,是葡萄牙人於1511年佔領馬六甲後所建,聖地牙哥的意思是「葡萄牙人的守護神」。城堡建立之初,號稱是東南亞最大最堅固的防禦工事。1670年荷蘭人攻佔馬六甲時,3000名荷軍圍攻此堡,雙方在攻防戰中死傷慘重!經過8個月苦戰後才攻陷,換上了荷蘭的國旗。後來此地又被英國佔領,在1795年歐洲戰爭將要結束時,英國人不願把它交還給荷蘭,乃使用種種方法加以破壞。1807年,一名英軍上尉命士兵在城牆下挖洞,塞入炸藥,並親自點燃導火線,將城堡炸得僅剩殘垣,只有城門倖免於難,當地人視它為馬六甲的精神象徵。

聖保羅山(St. Paul's Hill)又叫做馬六甲山或升旗山,位於馬六甲市西南方,接近馬六甲河口,是滿刺加國王帕拉米瓦拉將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之為「鎮國山」。人們登臨聖保羅山頂,可將馬六甲一覽無遺。

怡力海濱公園(I Li Park)位於聖保羅山麓,遊客在此可以參觀沿海壯麗的風景。這裡有著看不盡的金黃色沙灘、翠綠的椰子樹和滾滾的浪潮,並且可以遠眺馬六甲海峽中航行的船隻。在沿岸一帶,點綴有一些小木屋,公園裡面藏有古老的鋼砲。

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位於聖保羅山頂,是為奉獻給「恩惠女神」而建的禮拜堂,也是當時當地最負盛名的葡萄牙式教堂,同時是歐洲人在東南亞所建的最古老教堂,由葡萄牙總督阿帕建於1521年,原名「山上聖母堂」。1670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後,於1689年予以重修,改名為聖保羅教堂。後幾經戰亂,這座沒有屋頂的教堂現在僅存一條通往聖壇的拱形門廊和一堵一公尺厚的圍牆,走廊兩側石壁上刻有葡、荷兩國文字。聖壇現為一處墳場,墓碑林立,碑上載明葡軍婦孺的死因及往生的日期。教堂前矗立著斷了右手的著名傳教士聖芳濟各(St. Francis Xavier)全身潔白的大理石雕像,雖然歷盡滄桑,面目仍清晰可辨。

教堂後面是荷蘭貴族的墓園,有許多早期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墓,尚存有許多刻著拉丁文、荷蘭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在不同年代的墓碑鐫刻中,可追溯不同朝代的歷史沿革。教堂內有個1533年聖芳濟各的臨時墓穴,他原來準備去中國傳教,不幸在途中病逝,遺體被運到這個教堂,並埋葬於此地。據傳說聖芳濟各死後肉身不壞,荷蘭人不信,砍斷其屍體右手,血流如注。後人確信此事,便將他的屍體移葬在印度的果亞(Goa)。

馬六甲古城門是西歐式的古建築物,由葡萄牙人於1521年開始建造,是費時12年完成的圍繞馬六甲山城堡的城門。城牆深厚,拱門闊大,城門上有粗獷的圖案,頂端還有長形的小拱門,好像頭上戴了一頂高貴帽子。右邊的砲樓還保存著,城門內的地下通道可直達山頂的聖約翰古堡。 馬六甲蘇丹宮(Melaka Sulta-nate Palace)為馬六甲最珍貴文化遺產之一,位於古城門左側,根據15世紀蘇丹滿素沙皇宮原樣重建,是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鐵釘的木造建築,非常優雅。皇宮地面纖塵不染,參觀時要脫鞋進入。蘇丹宮現已闢為馬六甲文化博物館(Melaka Cultural Muse-um)。

獨立紀念館是向人民進行現代史教育的場所,位於蘇丹皇宮對面,是座馬來與西洋風格結合的、具現代氣派的輝煌建築。

武士廣場又叫荷蘭廣場或史達特斯廣場,位於古城門與蘇丹宮前方,是1957年「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六甲獨立的地方,現在遍布綠地,上面還屹立著馬六甲地名由來的樹,以及一架仿製的荷蘭風車。這裡也是東南亞首創「夜間燈光秀」的場地,附近的建築物在燈光照射下,變幻出無窮的魅力,並有樂隊奏樂、專人演講國家歷史,非常熱鬧。

馬六甲博物館(Malacca Mu-seum)又稱荷蘭紅屋(Stadthuys),是馬六甲的標誌,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初建於1641至1660年,原為教堂,後改為市政府,曾是荷蘭總督及其侍從的住所,1986年重建,現在成為馬六甲博物館。這座有3.5世紀歷史的三層樓紅色建築物,位於聖保羅山南麓古城門左側的馬六甲河畔,金碧輝煌的外觀仿照馬六甲蘇丹皇宮而建,採用優美的均衡法,層層疊疊配合得體的樓閣,具有端莊的視覺美,等邊三角形的尖屋頂上及屋簷下,刻滿圖案的窗口,非常樸實優雅,都栩栩如生地重現馬六甲王朝盛世威容。館內仍保留著17世紀時木質雕花天花板,並珍藏馬來西亞歷代文化精品,赤足走在漆黑的樓板上,可以看到中國三保太監鄭和與馬六甲蘇丹交往情形的塑像,馬來勇士漢杜亞的史實寫照和各種工藝品。觀光客可以在此觀察到從古代的馬來王國,一直到現代馬來西亞的歷史沿革。

現在館內主要展出馬來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的文物,以及古代兵器、華人的傳統婚禮服飾、家具、農村用具和牛車等。荷蘭紅屋前有座赤褐色的鐘塔和維多利亞女王所建的噴水池。由紅屋向左走,可以看到高高的護岸牆,上面繪飾有古老的戰船。附近有一座「馬六甲志願團」紀念碑,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國犧牲的將士而建。另外一座大理石紀念碑,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週年所獻建。附近還有一塊荷蘭東印度貿易公司的匾額,上面寫著「荷蘭在東方的僕人與拓荒者,1602年成立,1957年註銷」。在紀念碑和匾額間的牆頂上,有一具風化已久的石像,看起來像是一頭海獅,又好像是神話中的動物。附近的馬六甲俱樂部建於1911年,是一幢維多利亞時代哥德式建築,現在仍有營業。

基督教堂(Christ Church)建於1753年,位於武士廣場東北面,是一棟荷蘭式建築,據說建材是遠自荷蘭海運前來的。它長約25公尺、寬12公尺、高15公尺,用粉紅色磚瓦砌築,房頂用瓷磚鋪設,有重重的門扉、扇形的窗戶和百葉窗,天花板的橫樑是用一棵樹的樹幹切割而成,沒有其他接口,棟樑也是原木製成;堂內的布置,更是華麗異常,鑲有大理石的祭壇後面,有一幅題為「最後晚餐」的鑲嵌畫,祭壇旁懸掛著厚重的鮮麗織錦,聖床上嵌有排列整齊的古墓碑,墓碑上有特殊的荷蘭式徽章和銀製食器,教堂內的長凳已經有200多年歷史。教堂鐘塔上立有一隻風向雞,面向街道橫生似蜈蚣百足的中國城,據說當初是按照中國「公雞剋蜈蚣」的風水論而立,藉以控制勢力強大的華人社區。現在這座由英國教會管理的基督教堂裡,收藏著古老的木器、古代荷蘭的武器和銀製的船模型。

聖芳濟各教堂(St. Francis Xavier's Church)為雙塔哥德式建築,1849年由一名法國神父法瓦(Rev. Farve)所建,獻給有「東亞使徒」之稱的傳教士聖芳濟各,作為他的紀念堂,以表揚他在16世紀時在東南亞傳播天主教福音的偉大貢獻。

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由葡萄牙人建於1710年。它位於市區北側,建築融合東西方色彩,保留著葡萄牙佔領時期的風貌。堂內供奉與真人一般大小的基督像,四面有漂亮的落地式窗戶,五顏六色的彩色玻璃鑲嵌其間,鮮明醒目。教堂墓地的墓碑上還刻有奇特的徽章和文字,目前教堂由澳門主教所管理。每年4月中旬的耶穌受難日和6月的聖彼得節,教堂都會舉行隆重莊嚴的祭典儀式;復活節時,也有成千上萬的教徒到此,參與燭光晚餐和遊行紀念儀式。

陳福添廟(Kuil Cheng Hoon Teng)又叫做菩提寺,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之一,建於1406年,據說是為紀念明朝使節而建。它位於安寧靜謐的馬六甲河畔,氣宇非凡的架構和各式精雕細琢的裝飾,顯得格外突出。廟宇的雕刻都是用中國神話中的人物、飛禽、走獸和花朵為題材,雕刻在屋簷和屋脊上,真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廟內的佛塔用琺琅裝飾而成,非常美觀。

青雲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也叫觀音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之一,位於市內廟堂街上,由馬六甲第一任華人甲必丹首領鄭啟基(又名鄭芳揚),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是葡萄牙和荷蘭統治時期委任華人甲必丹的官署,華人間有任何糾紛都會來此打官司,由甲必丹公正審理。現在這裡純粹是供信徒膜拜的場所,廟名青雲,是取其「平步青雲」之意。為了紀念這位創廟人,廟內供奉著鄭氏神主牌,上書「大明甲必丹鄭公」7字。正殿供奉觀音大士,左右有至聖先師孔子和關帝聖公關雲長;廟內還有海瑞木雕像一尊,以及大量取材於中國歷史故事的雕刻,堪稱藝術寶庫。

300多年來,這座寺廟至少經歷6次重修和3次擴建,形成今日規模,佔地2902平方公尺,建築師傅和建材大都來自中國,有廟內多塊碑銘可資佐證;全部木材則採用馬來亞楠木,其造型和結構體現了中國古老南方廟宇的風格,匠師們運用雕、塑、彩、貼、砌、寫和畫等多種手法加以裝飾,使其既雄偉莊嚴、古色古香,又多彩多姿、流金溢彩。

廟宇門上書「南海飛來」四字,大殿堂有「青雲古蹟」木匾。大門中央的石碑,記載著鄭和下西洋的事蹟。殿內以生漆塗飾,黑紅閃亮,飛簷精美,雕刻著封神榜上的人物,還有動物和花卉,廟頂鋪多彩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生輝。廟內有僧侶進駐,裡面的各種碑銘、匾額、楹聯和華人祖先牌位等,是研究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重要歷史資料。

在青雲亭外,還有兩座供人膜拜的廟宇:一是建於1860年的甘榜克靈清真寺(Kampong Kling Mosque),寺頂以五層高聳的錐塔為形,寺內有精緻的木刻天花板,展現純蘇門答臘的風格;另一是清真寺旁的印度廟,建於1780年。各族同在一條街上做宗教崇拜,顯示多元文化共存並榮,也映照出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如街坊般和氣相處。

特拉喀拉清真寺(Traquerah Mosque)建於18世紀中葉,是罕見的蘇門答臘風格建築,位於馬六甲西郊,四周為椰林環繞。寺內有柔佛蘇丹史丹福•加福魯卿的陵墓,1819年,他在英國的壓力下,被迫將新加坡島交給英國殖民當局。

甘榜巫汝清真寺(Kampong Hulu Mosque)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建於1728年,屋頂外形似金字塔,為馬六甲獨有的建築形式。

峇峇娘惹文物展覽館(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是座由華人住宅改建的展示館。峇峇娘惹是華人與馬來人通婚後的族群名稱,男的稱峇峇(Baba),女的叫娘惹(Nyonya),這個族群是明朝漢麗寶公主南嫁馬六甲蘇丹的隨行侍從與當地人通婚的後代。他們不會說華語,卻依循傳統的中國古代繁文縟節,居住中國廳堂,門繫大紅燈籠,供奉的也是中國的關公、觀音等,就連過年也貼春聯,家具,裝潢也清一色的具中國風味。峇峇娘惹展覽館是陳楨祿街出生的曾金禮先生將傳承了400年的祖屋修建的,坐落在荷蘭街上,屋內掛著峇峇娘惹婚禮儀式的照片,只見照片中新郎披著長袍馬褂、新娘頭戴銀冠,既富中國特色,又有些變調。展覽館內裝潢、擺設非常講究,有許多來自中國南方的家具和禮俗用品,但由於馬六甲的歷史因素,造成一種混合著荷蘭、葡萄牙、英國和印尼的文化風味。例如屋內的橡木櫃櫃腳刻著英國式的狐狸,櫃身的左邊刻著印尼式的牛,右邊刻著中國式的松鼠,櫃頂的皇冠卻是荷蘭風格。

聖約翰山崗(Bukit St. John)又叫聖約翰古堡,是荷蘭殖民地時代的要塞,曾是防守馬六甲古城的重要堡壘,現在只剩下一座白色的拱門。它位於市區東邊,特異之處是大砲砲口指向陸地,而不是大海。站在山上,可眺望遠處被茂林遮掩的民宅和波光粼粼的馬六甲海峽,海面上輪船點點,開闊的港口停泊著無數巨輪,滔滔巨浪,衝擊著海岸奇兀的巖礁。海上還有3座球狀小島,據民間傳說曾有一位中國人,和當地美麗的姑娘一見鍾情,雙雙墜入情網,不久少女懷孕了,中國人奉命返國,痴情的少女緊追著船隻,到了馬六甲海峽時,竟投海殉情。這段愛情悲劇,使得3座小島顯得更加神秘。

馬六甲古屋建於1896年,現在已被大馬旅遊促進局當成活招牌。它的主人阿芝查是第三代繼承人,為土生土長的馬六甲人,目前是古屋的業主和管理人,每逢週末假日,他都會親自向遊客介紹古屋的歷史和故事。這裡屋樑、柱子及牆壁的雕刻,每件家具上的色彩及浮雕,非常引人入勝,特別是登門入戶階梯的每塊花磚都來自中國和義大利,雖然已呈現裂痕,但色調仍然鮮艷誘人,保留了馬六甲過去的風采。

聖淘沙別墅是幢馬來傳統浮腳屋,已有100多年歷史,原來是普通的民宅,屬華裔阿都甘尼所有,現在傳給孫子易卜拉欣繼承。這幢別墅位於馬六甲河畔,由於他們祖孫都喜愛搜集古物,因此現在屋內展示有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珍品,包括古代武器、臥具、陶瓷器、早期的照相機、婚禮用品、服飾和樂器等,最罕見的是具200多年歷史的馬來刀,僅有兩糎長的袖珍「可蘭經」等,被公認是「活的馬來文物展覽館」。易卜拉欣有兄弟7人,他們都決心保存祖屋的原有面貌,不對古董商的大把鈔票動心,要將傳家之寶代代相傳,並與遊客共享古趣。

中國山(Bukit China)位於市區東北部,又叫「三保山」或「三寶山」,是馬來西亞保留中國史蹟最完整、最多的地區,也是到馬六甲旅遊的華人們所必遊的歷史勝地。相傳1407年明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曾在此駐留並紮營,作為艦隊出發與集合的基地,由於當時海上盜匪橫行,各種賞賜與番邦貢品也暫擱這裡。因此後人把山下一條狹小的街道叫做三保街,山麓的一個廟叫三保廟,廟後的水井叫三保井,山坡也名為三保坡,山上的涼亭也叫保山亭。中國明朝漢麗寶公主當年嫁給馬六甲蘇丹滿素•沙為后時,曾帶來500名女侍,蘇丹便將這片面積25公頃的山坡地蓋宮殿,夜夜笙歌,取名「支那山」,也就是中國山。1641年,荷蘭攻佔馬六甲,三保山被改為墓地。1685年,華裔領袖李為經集資購買這裡的山坡作為華人義塚,現在成為海外最古老和最大的華人墳場,共有1.25萬多座墳墓,在這裡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的各種陵墓式樣,其中明朝的古墓,色澤斑駁,字蹟已不可辨。

三保廟(Sam Po Kong Temple)是為紀念鄭和訪問馬六甲而建。鄭和本姓馬,小名三保,雲南昆陽回族人,明成祖升他為內宮監太監,1403年的永樂元年明成祖賜姓鄭,因此又稱鄭三保或鄭三寶。他曾率領明軍2.78萬餘人、巨舶200多艘,於1405至1433年間七下西洋,明朝時代的西洋是指蘇門答臘以西的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區。鄭和在28年的時間中遍訪東南亞、印度洋、紅海、阿拉伯海、東非和伊斯蘭教聖地麥加等30餘國,每到一處,都以瓷器、絲綢、銅鐵器和金銀等物,換取當地特產,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人類征服海洋的歷史上,也寫下曠古未有的燦爛篇章。這座廟建於1693年,四周大樹環繞,蔭涼寧靜,整個建築採中國傳統形式,紅牆配琉璃瓦,房頂飛簷描有彩龍戲珠的圖案,據說所有的建築材料,包括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的。廟的大門繪有兩幅威嚴英武的將軍畫像,他們身披戰袍,手執刀斧。門柱兩旁寫著一幅對聯:「五百年前留勝蹟,四方界內顯英靈」。廟中央有一尊戎裝配劍的三保公雕像,據說早年供奉著身著明服的鄭和金身像,後被竊賊盜走,現在的石雕像是由新加坡華僑捐贈的,上面還掛著「鄭和三保公」橫幅,兩旁排列著許多文官武將的神像;同時供奉媽祖和福德正神,也祭祀無主孤魂。廟內供應清茶,窗明几淨,香火不絕。廟左聳立著紀念碑,表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日殉難的烈士。

三保井,又被稱為漢麗寶井(Hang Li-po’s well),關於這口井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漢麗寶的陪嫁人員所鑿。另一說是馬六甲蘇丹專為漢麗寶公主飲水而開鑿的,因此又叫蘇丹井。還有一說是相傳鄭和率軍駐留三寶山時,擇地掘了10多口井,取水給軍士飲用,現在僅存3口,井水浮力大,銀幣放在水上不會下沉。當荷蘭人攻下馬六甲時,見井水清冽,非常重視,特別築起厚牆保衛,並派兵駐守。傳說當年喝了這口井的水,出門遠遊或下海捕魚,遇到風浪便會逢凶化吉。井很大,井口直徑約2.1公尺,在沒有自來水供應之前,馬六甲全城居民都是飲用這口井的水。現在已變成許願井,遊人到此,會虔誠地投入錢幣,許下美好的祝願。井後有蔣介石所題「忠貞足式」的馬六甲僑胞抗日殉難紀念碑,上刻有青天白日國民黨黨徽。

保山亭是1795年華人領袖蔡士章等,為掃墓者提供避雨休息場所而籌建的。據說是建在鄭和當年登山散步、遠眺海天的駐足之處。

菩薩提寺(Kuil Poh San Teng)位於中國山西南麓,是馬六甲第六任國王為明朝公主所建,規模雖小,卻能讓人聯想到清純動人的貴婦模樣。寺旁的井叫做撒旦之泉(Perigi Raja),馬六甲自古以來經過多次嚴重的旱災,唯有這口井從不曾乾枯,相傳遊客到此喝了井水,死後靈魂又會回到馬六甲來。另外,在中國山下還有一座秀坦噴泉,是13世紀時伊士美達夏哈王統治馬六甲時所建,與羅馬噴泉同負盛名,有些觀光客也在這裡投硬幣許願。

馬六甲鱷魚園是個相當不錯的主題公園,展示約100多頭不同品種的鱷魚,每逢假日還會有精彩的鱷魚表演。另外,這裡還有養蜂場和兒童遊樂區。

恩勞隆寶(Enadu Pompin)是馬來半島少數低地叢林之一,因涵蓋恩勞河和隆寶河的分水嶺而得名。它位於馬六甲東北方,面積約870平方公里,樹木蒼翠繁茂,保留了大量的野生動植物。在這裡可以看到獨特而土生的植物如壯觀的扇狀棕櫚樹、方竹、細長莖幹可做手杖的棕櫚樹,以及裝飾了整塊森林大地的囊葉狀植物、菌類植物和蘭花等。各式各樣色彩豐富的飛蛾和蝴蝶穿梭在青翠的叢林間。這片森林也是數量豐富的野生動物的家園,包括蘇門答臘犀牛及老虎、野豬、大象、貘和鹿等。河裡蘊藏有數量豐富的魚,此外,在濃密的綠林間也可發現犀鳥及鳳凰雉。

葡萄牙村(Portuguese Settle-ment)是馬六甲葡萄牙後裔聚居地方,建於1926年,當時的葡萄牙人和法國傳教士知道馬來半島各地仍有一些堅守天主教信仰的萄裔,經和英國殖民當局交涉後,在距馬六甲兩公里的外海購地,將散居各地的葡裔遷居此地,前後有3000多名。16世紀東來的葡萄牙人多係單身男性,大部分和當地馬來女子結婚生子而定居下來,經過400多年的融合,被稱為色拉尼人,他們的長相已和一般馬來人沒有分別,所居住的也是馬來式高腳屋,每戶家庭內必有古代葡萄牙帆船模型,設有基督像的祭壇。這群信仰基督教的居民,對本身的語言和宗教非常執著,他們說的是連葡萄牙人都聽不太懂的16世紀葡萄牙古語,平常與海為伍,多以捕魚為生,世代都做討海人。每年6月29日,這裡依祖先流傳下來的規矩要歡慶海神節,又稱聖伯多祿日,以祭祀他們的海上保護神。這天,人們會把漁船從海裡拖上岸,洗乾淨後再油上新漆,然後豎起畫著彩圖的布帆,加上美麗的彩旗及彩燈,一艘艘並列在空地上,蔚成一片絢麗壯觀的景象,神父會向漁船灑聖水行祝聖禮。這個節日引來遊人如織,遊人們觀賞穿著傳統葡式服飾者表演的遊藝節目、購買義賣品,並慶祝這個佳節。

坤樂海灘(Pantai kunder)是個適合游泳及野餐的地方。鄰近的哥隆士(kelongs)漁村裡,有許多懸立於水面上的木屋,漁夫在靠近木屋的架子上撒網,定期把漁網收攏捕捉經過的魚群。丹絨吉林(Tanjung Kling)是另一個在椰樹叢內延伸的白色沙灘,也是喜歡游泳和野餐的人另一個鍾愛的處所,距離馬六甲市區約10公里。靠近馬六甲城的哥令邦(Klebang)白沙灘,有如畫般的海岸線和藍色的海水,是游泳的好去處,這裡有許多小吃攤,出售各種地方性食物。距離馬六甲海峽10公里的貝魯(Pernu)海灘和15公里遠的瑟甘(Serkam)海灘,在通往南方敖坡的地方,提供地方小吃,如新鮮的烤魚、沙嗲、囉喳(Rojak)、冰涼的甘蔗汁和椰子水,這裡烤魚的香味和鄉村風光,常吸引大批遊客。丹絨必拉臘(Tanjung Bidara)海灘位於馬六甲北方35公里處,壯觀的海灘景色,蔚藍的海水,都是愛好游泳、滑水和划舟者的天堂,海灘的陰涼處還可享受閒適的野餐。

蝴蝶山莊是馬六甲獨一無二的蝴蝶園,也是世界最大的戶外網狀蝴蝶園,位於馬六甲前往吉隆坡的途中。整個園區佔地12公頃,被設計成一個擁有曲徑、流水和瀑布水簾傾瀉的叢林,入口處的「天下第一柱」是蝴蝶山莊的鎮山之寶。這根百年老木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柱,高8.3公尺,直徑1.5公尺,是經過翻山越嶺,披荊斬棘的拖運,由專車拖離深山,直送到馬六甲。大木柱上的雕刻出自3位雕刻家之手,有蝴蝶和昆蟲等圖案,每一個圖案都是真刀真斧雕出來,然後將不要部分削掉,使圖案凸現,塑出立體感,最後油漆美化。柱頂插有紅旗,由遠處望去,旗幟飄揚,氣勢萬千。園內約有一萬隻蝴蝶和昆蟲,從蠶繭大小的蛹到巴掌大小的蝴蝶,應有盡有,品種多而不乏珍品,如王蝶、鳥翅蝶等,還有200多種馬來西亞獨特的蝴蝶品種和400多種昆蟲,另有罕見的錦魚、有角青蛙和毒蠍等。

聖約翰碉堡(St. John's Fort)矗立山丘上,由荷蘭人於18世紀後期興建,曾經是供奉聖約翰的葡萄牙小教堂。

漢都亞井(Hang Tuah's Well)位於離市區14公里處的杜容村(Kampung Duyoung),是一口磚砌的巨大古井,傳說漢都亞是馬六甲蘇丹王朝的英勇大將軍,其靈魂仍棲息在這口井內。

愛極樂(Air Keroh)距離馬六甲約15公里,是個設施齊全的旅遊區,這裡設有旅館、高爾夫球場、附遊樂設施的森林保護區、動物園、爬蟲公園、蝴蝶園、鱷魚場、水族館、馬來西亞縮影和東盟縮影等。

勒當山(Gunung Ledang)森林保護區,位於柔佛州西部,接近馬六甲和森美蘭州邊境處,位於馬六甲的東北方,是馬來西亞南部的最高峰,海拔1275公尺。周圍群峰環抱,削壁巉崖,氣勢雄偉。山上林木蒼鬱,生長許多奇樹異草及羊齒類植物。山麓有寬闊的亞逸潘納湖,瀑布從200公尺懸崖上傾瀉而下,跌入湖中。

此地非常幽靜,景色優美,是避暑野營的好去處。山腰一字湖非常清澈,很多遊客喜歡在此游泳。再上去山勢益陡,有仙人洞及枝幹低矮彎曲的「矮松坡」。自山頂俯瞰,東為一片樹林,南有逶迤曲折的河流,西南是遼闊的馬六甲海峽,北係連綿不絕的中央山脈。

馬六甲比較重要的參觀點還有森林休閒公園,遊客可在熱帶森林裡野餐、露營和漫步,一窺原住民的生活,尋幽探勝,享受原始大自然的風光。不遠處的東盟村,擁有東盟幾國傳統建築房屋的造型,屋內有各種炊具、家具和擺設,可讓遊客對這幾國的建築風格一目瞭然。馬六甲的傲雲山莊,以中國園林風格享名,人們穿過東海太子門,在紫騰閣、玫瑰院、芷薇園、富貴山、杜花坡、桃花林和竹苑等地賞花觀景,探討風水的玄妙。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