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阿格拉(iigra)是印度歷史上的名城,爲北方邦阿格拉縣的縣城。在古印度「摩訶波羅多」史詩中記載阿格拉初爲「叢林中的 一個小村落。城...) |
2015年4月27日 (一) 17:46的最新修訂版本
阿格拉(iigra)是印度歷史上的名城,爲北方邦阿格拉縣的縣城。在古印度「摩訶波羅多」史詩中記載阿格拉初爲「叢林中的 一個小村落。城堡初建於16世紀己早期,1509年盧迪王朝第二代皇帝塞干達爾首次定都於此,自1526年巴伯爾統一印度北方,建立莫臥兒王朝時,再次被定爲都城後,又曾數度爲莫臥兒帝國首都。1628年1月莫臥兒帝國的第 五代國王沙阿、賈漢在此即位,一直到1658年他的兒子奧朗則布 才將都城遷往德里。在16至17世紀期間城市發展達到高峰,隨後便曰趨沒落。1803年,阿格拉被英國佔領,後來一度成爲阿格拉省的省會。
此城的經緯度爲東經78度59分、北緯27度12分,坐落在印度北部,緊臨朱木拿河,距離新德里約204公里,當地氣候四季變化明顯,4至5月爲酷暑季節,5月下旬至9月爲雨季,10月至翌年3月風和日麗,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
阿格拉現在是北方邦的第三大城、北方區的工業與商業中心,約有人口150萬。市區街道古舊狹窄,大多數建築物都不高,多數平行著向四周伸展。工業 軋棉、雕刻、金銀細工、刺繡、地毯編織和製鞋最爲出名。郊外是大工業區,有一家大煉油廠和它的下游工廠,另外還有兩家火力發電廠和350多家其他製造廠 。同時,設有阿格拉大學及其分校,文化和觀光非常活躍。巷弄 處處人潮洶湧,摩托三輪車爭先 恐後地穿梭往來、擁擠噪雜,一 如北印度其他的城市。街頭上不 時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婦女,身披紗麗,頭上頂著各式的陶製或 銅製容器去汲水,她們頂上功夫 都非常好,可以同時頂著兩三個 重壘在一起的罐子,走起路來不 需手扶,還能談笑自如,看上去別具風情。當地交通方便,市郊建有一座凱里亞(Kheria)民航機場,每天 都有定時班機飛往新德里、瓦拉 納西等地,與新德里間的單向飛 行時間約40分鐘。機場距離市中心區約8公里,有計程車和巴士往返服務。這裡同時是印北鐵路的樞紐,每天有火車北向前往新 德里,行車時間約3小時。東向開往瓦拉納西,快車約需15小時。西向前往齋浦爾,車程約10小時。公路更加方便,有長途巴士至新德里,車程約4小時,到齋浦爾約6小時。
在住宿方面,設備完善的高級大飯店、傳統的印度式旅館及 國營的觀光山莊等,齊聚市內任憑選擇。大部分旅館樓房都不太高,不過佔地卻廣,環境也很清幽。也有一些6、7層樓高的觀光大飯店,其中克拉克斯色拉(Clarks Shiraz)觀光旅館,是阿格拉最現代化的大飯店,整體建築及內部都極爲豪華氣派,有一流的服務 設備,擁有145間高級客房。莫臥兒喜來登(Mughal Sheraton)飯店以現代化的設備著稱,共有200間高級客房,有空調設備。阿肖克(Ashok)觀光大飯店距離泰姬瑪哈陵約1.5公里,爲四層樓建築,屬一級現代化豪華飯店,共有105間高級客房。
市內的餐廳大多附設在高級大飯店內,在街上和各旅遊點也 有許多富有特色的高級餐廳、小 食店和小吃攤等,餐飮水準並不亞於新德里,既供應道地的印度菜,也可吃到中國名菜。這裡的油炸豆餅、蜜餞等都很出名。泰姬瑪哈陵前有一家餐廳,風味獨特,環境幽美,是遊客用餐的理想去處。甘地街和薩達爾(Sadar) 市集是市區主要的購物中心。姬瑪哈陵入口周圍有邦政府經營 的物產經銷處,出售各種特產。當地的手工藝品一般都是世代相傳的古老技藝製成,有石雕、絹 織物、刺繡及皮飾等,另外,設計精巧的香煙盒,也極受顧客喜愛。
阿格拉是著名的「印度旅遊 景點金三角」之一,數代帝王在 這個古老名城,留下許多早已聞 名於世的名勝古蹟,如一顆璀燦 的明珠,吸引著世人的眼光。
阿格拉城堡(Agra Fort)位於阿格拉市區東部、朱木拿河畔的小山丘上,跟泰姬瑪哈陵約1.5公里,是莫臥兒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於1564至1575年間,在破舊的盧迪城堡的基礎上興建而成。因爲城堡絕大多數建築材料都取材於當地出產的紅色砂岩,所以又稱爲「紅堡」,與德里的紅堡齊名,建築格局也相同。城堡佔地1.5平 方公里,比德里紅堡小得多,四周雙層紅色城牆高20公尺,全長 約2.5公里,約有500多座古建築 ,內有16座樓堡,還築有兩條護城渠。城樓層層疊疊,規模宏偉、氣勢磅礴,建築特色融納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建築藝術風格, 華美而莊重,深溝高壑,防禦設 施非常險峻堅固。1627年阿克巴 的孫子沙阿•賈漢統治紅堡,曾作了一些改變,破壞與建設同時進行,建築風格不盡相同,並普 設花園、噴泉、流水,讓紅堡充滿活力和綠意。堡內裝飾更加講 究,使用來自旁遮普的碧玉、西 藏的綠松石、葉門的瑪瑙,在牆上鎖嵌出燦爛的花朵。城堡歷經400多年的風霜,雖仍風姿卓絕,但至今保存完整者已寥寥無幾,並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遺產。
城堡微呈半圓形,東西南三面各有高大、雄深厚實的城門。東門瀕臨朱木拿河;西門爲德里門,越過陡坡,就是「象門」;南門稱阿馬爾•辛格門(Amar Singh Gate),門前護城河流水潺潺而過,一橋架在兩岸之間,是入城的唯一通道。賈漢基爾瑪哈(Jehangir Mahal)是城堡內最高的方形宮殿,大院四周二層高小樓環抱,宮牆雕琢精美華麗,建造豪華,庭園內芳草鋪地、古木蒼翠,環境清雅。北面有一觀魚院,寧靜舒適。據說院內原有一個雕刻精美的大型魚池,養著成群的各式觀賞魚。後院大廳有王后專用浴池,係用一塊巨大的大理石精雕細球而成,上面布滿美麗的花草圖案。
莫迪寺(Moti Masjid)因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而成,圓形塔頂潔白無瑕,形如美麗的白珍珠, 故又稱爲「珍珠寺」,造型精巧別致、高貴端莊,是沙阿•賈漢專爲嬪妃做禮拜和祈禱而建。
覲見宮是座只有一面後牆的大理石建築,牆面雕有精美的格子窗和硬石淺浮雕壁龕,其餘三面和中央用數根華美的大理石柱 支撐,柱與柱之間組成一個高低和大小一致的弧形拱門,優雅的 拱邊雕球成波浪狀,簡潔又講究 。整體造型獨特,像一個巨大而華麗的走廊,莫臥兒帝王便常在 此接大臣使節。
樞密宮也是帝王接見外國使 節和國內顯貴的地方,是最爲漂 亮的宮殿之一,白色大理石砌築 的外形美侖美奐,華美的柱子鑲 有光彩奪目寶石,嵌成的圖案精 美絕侖,圓形宮頂金光燦爛、聳入雲霄。
後宮在樞密宮東面,各種設 計富有生活氣息,有噴泉、水池 和紅砂石寢宮,在東北角有一個 裝飾豪華的浴室和更衣室,叫做 鏡宮,牆壁和天花板上都鑲滿鏡片和資石。北面是賈漢基爾母后 佐德•巴伊的接待室和更衣室。據說努爾•賈漢(Nur Jahan)皇后 也曾住在這裡,晚年賈漢基爾病魔纏身,無力朝政時,遂由努爾賈漢代理政務,期間在紅堡附近設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牢,對政 敵進行慘酷鎭壓,並在通往朱木 拿河的地方挖有埋屍深坑。
茉莉塔小樓又叫「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位於王妃起居的後宮側面,爲沙阿•賈 漢的寢宮。亭台樓榭造型精緻大 方,大理石護欄、門窗和宮牆,均雕琢各種鏤空圖案,並鑲嵌各 種珍貴寶石、翡翠、瑪瑙等,牆 面和窗欞繪製有茉莉花圖案,屋頂鍍以高貴的金色,顯得富麗堂皇、華麗尊貴。屋頂的一座八角樓台,造型像一個八角形穹薩狀 小塔,相傳是沙阿•賈漢爲慶祝愛妃泰姬生日而建,裝飾以各種 花紋圖案,並_以寶石,其中有 一顆科希諾爾(Kohinoor)钃石原重約9克拉,發現於1304年,是 現有齊石中歷史最悠久的鑽石,人稱「山份之光」(Mountain of Light)。樓台上可俯视靜靜的朱木拿河,和遠處的泰姬瑪哈陵。沙阿•賈漢晚年被篡位的第三個兒子奧朗則布囚禁在這座寢宮時,除了寫可蘭經外,就常登上茉莉 塔頂,遙望愛妻安眠的泰姬陵。 因爲眼疾,視力模糊,他便靠著塔樓上銷嵌的科希諾爾鑽石反射 陽光,讓泰姬陵更清的映現在眼前,以慰解相思之苦,直到撒手人寰。當年泰姬健在,重權在握 ,沙阿•賈漢每天公畢回到寢宮 和皇后坐在用涼水冷卻過的空氣中,讓侍僕們不停地拉動屋頂上 浸過玫瑰花香水的錦扇,比起當 年戎馬倥偬的祖父,實在是安逸 舒服得多,然而這個充滿溫情的宮殿,後來卻成了他自己被囚禁之地。如今人去樓空,城堡內的 奇珍異寶被伊朗國王蘇拉杰•馬爾入侵時席捲一空,科希諾爾鑽 石幾經易手後,於1849年被鑲在英國女王的皇冠上,只是嵌入寶石的小洞依然還在。
伊特瑪瓦德普拉(Itmad-Ud-Paula)陵位於阿格拉市區東北的朱木拿河左岸。是努爾•賈漢爲紀念她的父親而於1628年所興建,爲印度著名的伊斯蘭建築。相傳這個陵墓還有一段帝王的風流韻事:年少時賈漢•基爾與一波斯難民伊特瑪瓦德的女兒米赫 魯(Mihru)在宮庭遊園中偶遇,爲她國色天香的容貌所傾倒。他繼承皇位後仍對她念念不忘。但天 不遂人願,此時米赫魯早嫁爲他人婦,並隨夫遠走他鄉。17年後在一次軍事衝突中,米赫魯的丈夫被殺身亡,賈漢•基乃向米 赫魯求婚,但因米赫魯懷疑他與丈夫的死有關而加以拒絕。歷經幾波周折,直到1611年才冰釋前嫌,賈漢•基爾終獲美人芳心,並立她爲后,賜名「努爾•賈漢」(Nur Jahan),意爲「世界之光」,並賞賜岳父伊特瑪瓦高官厚祿 ,死後被賜以這座陵墓以示紀念。這座陵墓是印度歷史上第一 座純白色大理石建築,也是印度最早用大理石取代紅砂岩建造的 回教式陵墓,中爲一扇大門,四角各立一座精巧的六面形塔,塔 身向外凸出,上半部爲鏤空的亭 台狀構造,四塔中間冒出一個寶 莢式小樓,樓頂上又長著四座小塔,極爲典雅大方。四周牆面有 許多M美的雕刻和鎪空圆案,並用各色彩石鑲嵌,窗欞上裝飾的半透明大理石雕刻,技藝非凡, 而其將波斯陶瓷運用到建築中,是印度鑲嵌藝術的首例,並被後來建造泰姬瑪哈陵所採納。
阿克巴大帝陵(Akbar’s Mau-soleum)位於阿格拉北方約10公里處的錫坎德拉(Sikandra),始建於阿克巴在世時的1602年,後由其子賈漢•基爾大帝完成。阿克巴是具有土耳其血統的回教徒,14歲繼任莫臥兒王朝第三代帝王, 18歲廢除攝政王,掌握政權,是一位出色的英雄,一生功績顯赫,被視爲阿育王以來最偉大的帝王。他採取戰爭、條約和婚姻等 三種不同的方式拓展基業,並醉 心於歷史、宗教、文學、音樂、 藝術和建築,尤其是波斯文學; 還促使伊斯閫教與其他教派的和 平共處。莫臥兒王朝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佔統治地位。阿克巴 即位後,採取宗教信仰自由平等 的懷柔政策,廢除對非伊斯蘭教 教徒須徵收人頭稅的舊律。他的 至理名言「所有宗教都有光芒,而光芒難免都含有陰暗」,爲後世臃頌至今。
陵園坐落在一個風景優美的公園內,佔地60公頃,採用紅砂岩,依伊斯閜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的風格建築而成。建築規模浩大,四周築有高峙的紅砂 石圍牆,南面正門樓高約22.3公 尺,裝飾華美,頂上四角各聳立 高達25.9公尺的白色大理石圓頂 塔樓,高貴雄渾、威嚴懾人,4 根白色大理石柱,靈動秀氣,被泰姬瑪哈陵所模仿。陵墓主體便 是墓園中央一幢由白色大理石和 紅砂石砌成的四層樓建築,按阿 克巴所御定的方案建造。四樓是 閣樓,外牆用大理石覆蓋,頂部 建有許多造型精緻的涼亭,外牆 雕飾各種精美細穎的花草圖案畫。寢宮如一座台階式的祭壇,四 角各高聳一個塔柱。阿克巴便長 眠在地下墓穴內,按印度伊斯閭 教習慣,在墓穴地面上又安置了 一個一模一樣的靈柩,裝飾豪華 氣派,鐫刻著紀念阿克巴大帝的 銘文和他的99個名字。在墓園的 東面還竪有一尊阿克巴大帝最喜 愛的戰馬石雕像,日夜陪伴主人 。陵墓的規模和格式也完全依照 阿克巴大帝的遺言而建。但丨7世 紀末,因遭到班達爾人侵襲,陵園內的建築僅地下室的王陵仍保留下來。
泰姬瑪啥陵簡稱泰姬陵,位於阿格拉郊外朱木拿河畔的右岸,隔河與阿格拉堡相距兩公里, 西北距離新德里約195公里,是莫臥兒王朝沙阿•賈漢愛妃泰姬 瑪哈的陵墓,爲印度伊斯闌教建 築的顚峰作品,是蜚聲世界的建 築藝術奇葩、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於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沙阿•賈漢是位多才多藝的帝王,1612年娶具有波斯血流的17歲美女阿柔曼•巴紐•比格姆 (Arjumand banu Begam)爲第二位 妃子,封號「蒙泰姬•瑪哈」 (Mum-taz Mahal),印度人簡稱「 泰姬」(Taj),意爲「宮中寵妃」。 她就像百合花般美麗高貴,性情 溫柔、闌心慧質,能詩善畫、長於音樂,無論出征或巡遊都與丈 夫形影相隨,尤其在7年艱難的王位爭奪戰後,終能幫助沙阿• 賈漢在35歲時繼位爲莫臥兒第代帝王,因此深得沙阿•賈漢的 鍾愛,並被封爲皇后。泰姬育有8男6女,有一半早年夭折,1631年隨沙阿•賈漢南征德干平原一 帶,在歸途中生下最後一個女兒時,因難產而死在布爾漢布 (BuiMnpur)地方的營帳裡,時年 僅39歲。臨死時含淚懇求丈夫答 應她三項要求•• 一爲善待子女;二不要再娶;三爲她建造世界上最美的陵墓,以示沙阿•賈漢與她的真心相愛。
在軍事行動暫告結束後,這位多情的的國王便於1632年開始爲愛妃建造陵墓。據說哀痛逾恆的沙賈漢爲陵墓建築的設計,埋首策劃整整兩年,當再出現在人們眼前時已是滿頭白髮,佝僂著背的老人。他親自主持工程建造,爲了使建築更趨完美還改變了朱木拿河的位置,並重挖了18口水井,重新一層石一層木地鋪 設改造河畔疏鬆的地基,以達到 防震的作用,還特聘小亞細亞著 名建築師們設計,每天召集兩萬多名來自印度、中亞、土耳其 波斯、巴格達、阿富汗等地的建 築師和工匠參加施工,歷時22年,耗資當時的6500萬盧比,莫臥兒帝國也因這筆龐大的開支而致國庫空虛。
這座被譽的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築物,主要材料爲純白色大理石和紅砂岩,裝飾有分別來自俄羅斯、斯里蘭卡、中國、巴格達、葉門、中亞等世界各地的孔雀 石、藍寶石、翡翠、紫水晶、珊 瑚、鑽石和瑪瑙等奇珍異寶。因 爲回教禁止偶像崇拜,所以陵園 中一律不採用有關動物和人物的 圖案或雕刻,而是五彩石嵌成的 幾何圖案和花草圖案作爲裝飾。
泰姬陵建在花園中央,四周爲紅砂岩護牆環繞,東西長576 公尺、南北寬293公尺,佔地17 萬平方公尺。接近泰姬陵須進兩重門,第一重門規模不大,裝飾也樸實大方;第二重門是一座紅色的2層門樓,高35公尺、寬45 公尺,前後結構裝飾一致,紅色 牆壁上加有白色線條圖案,顯得雄渾、淳樸古拙,而又不失華美。門楣上也雕繪有各種花卉的圖案。用白色大理石鑲邊的拱門門 框,色彩相襯得鮮艷明快。還聘 請書法家用阿拉伯文字在大拱門 門框上刻可蘭經「就像她的僕人,進入她的樂園」等聖句,字體 越往上越大,使得站在地上往上看的人,覺得字體大小一致。拱門原爲銀製門扉,後來在亂世中被札特人(Jats)掠奪,現在的是19世紀時改制的青銅門扉。門樓頂上前後各有一排11個白色大理石 小塔,據說這22個小塔代表陵墓 建造歷時22年。頂上四角也各立 有白色圓頂的精緻亭子,爲門樓增添了不少景致。
門樓與陵墓相距275公尺,中央辟有一個十字形水池,如匯聚的四條河流,分別代表可蘭經 中的水、乳、蜜、酒四條河。中間一座突起的大方台將水池分隔 ,是遠距離欣賞泰姬陵的最佳位 置。池中央有成排的人工噴泉,四濺的水飛舞在陽光下,五彩繽紛。水池兩岸芳草如茵、綠樹成蔭。從門樓到陵墓有一條用紅砂石鋪成長約100公尺筆直寬闊的通道,兩邊有人行道和成行的柏樹,象徵深沉的哀思、寄托人們對帝后生死不渝愛情的無限敬意。
陵墓立於兩座正方形基座上,底層基座採用紅砂岩鋪就,高約2公尺。當地人們登上底層基座時,都必須脫鞋,外國觀光客則套上管理處配備的白色布鞋套連同鞋子一同進入,故基座上常是滿地鞋子。上層正方形基座比底層稍小,長96公尺、高約5.5公尺,潔白如玉的石地光可鑑人,與陵墓連成一體。陵墓兩側台面,由紅白相間的石塊拼成美麗的圖案,同樣平滑光潔。
主體基座四角各立一座高12 公尺輕巧細長的三層柱形白色石塔,爲防止地震傾倒後,壓毀陵體,自塔身興建始就往外傾斜12 榧。常有鴿子飛舞其間,益增寧 靜祥和之感,登上塔頂小樓還可 俯視阿格拉城全景;東西兩側各 有造型一致的紅色卨大沽n f, 但比陵墓略小,主要以紅砂岩築成,白色大理石點綴。西座是專供人參拜的清眞寺,因印度人有向西朝拜的習慣。東座則是陪襯用的配殿,可供講經、聚會所需,長近200公尺、寬20公尺的廳 室,內部極其簡潔,一個經台上 還擺放著可蘭經。兩寺之前均有一座水池,池水清澈,專供教徒洗手所需。
泰姬陵主體全部採用來自德干高原的大理石建造,潔白如玉、平滑堅硬,經能工巧匠精心布 局建造後,被稱爲「大理石上的詩」,也像一位端莊、優雅、高貴、純潔、剛毅的皇后,在綠樹青草和碧水映櫬下,如出水芙蓉般豐姿綽約、嬌媚動人。
八面形陵墓高74公尺,爲雙層對稱圓頂結構,外形頗像回教寺院,四面都有出入口,但是通常僅開正門供遊客出入。高大的弧形拱門門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鑲滿了半部可蘭經經文,阿拉伯文字也如同前方門樓一樣,隨著高度增加而增大,正大門門框上有一句經文據說爲「清心靈純正者 進入樂園」。牆面每邊都有布滿波 紋的細長牆柱,直插殿頂,柱頂造型別致且高低不一,如同跳躍 的音符。陵頂中央有一高聳飽滿的洋蔥狀球體,直徑約17公尺、 高65公尺,再加上頂端細小的金屬塔尖,總高度達75公尺,據說陵頂靈感來自稻草堆。四角各立圓形高塔一座,同爲白色大理石 圓頂,像珍珠一樣圓潤、柔和。稍矮的造型使中央圓頂顯得輕盈 空靈,遠遠望去,尖頂直插雲天,倒映水中婀娜多姿。
泰姬陵內也呈八角形,共分五間殿室,以寬敞的中央八角形大廳爲中心。廳室相通,牆面和扇門、窗欞都雕刻裝飾得富麗堂皇。陵外的光線透過鏤空的門窗 ,照射在各種寶石、黃金、珊瑚上,反射的光芒耀眼奪目、神秘變幻。中央大廳大理石園欄內放置大小並排的兩具名貴大理石石棺,中間較小一具爲泰姬瑪哈皇后的靈柩,左側較大的一具屬於沙阿•賈漢大帝。環繞在兩具石棺中間的八角形半透明鏤空大理石屛風,雕工細膩、雕花形態優美,堪稱石器雕刻藝術中的極品,璀璨的齋石令人讚賞。在石棺上還刻有各式精美的花草圖案、浮雕和優美的阿拉伯字體經文,鑲以寶石、珊瑚、黃金等,在燈光的照耀下光彩奪目。據說石棺護欄原本爲黃金打造,以精割細 球的寶石成串裝飾。奧朗則布繼位後,擔心財寶被竊,便撤去財 寶充補軍餉,換成現在的大理石護欄。其實這兩具華麗的大理石棺只是虛棺,眞實的帝后靈柩是 安放在虛棺底下的八角形墓室裡。
相傳沙阿•賈漠還想在泰姬陵對面、朱木拿河對岸建造一座外型完全相同的黑色大理石陵墓,作爲自己百年後用,中間搭建一座黑白相間的橋連接兩陵,以期和愛妻長相廝守,永沐「朱木拿愛河」,讓深沉的黑色和純潔的 白色表達失去愛妻的痛苦與愛情的高潔。可惜美夢難成,晚年在疾病中遭兒子篡位,被囚禁在對岸阿格拉堡的一座小樓上,朝夕凝望愛妻長眠之地,鬱鬱寡歡,死後才被安葬在泰姬的身旁,永世圓聚。
每年入秋後,尤其在月圓前後的4天夜裡,人們都喜歡到這 裡來賞月。這時泰姬瑪哈陵掩映 在月光下,一襲銀輝,如夢似幻,給人帶來無限遐想;世界各國的文人墨客也常來這裡揮毫咏嘆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