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 |
想去玩嗎? |
(由1名用戶作出的11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2015年5月15日 (五) 17:37的最新修訂版本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歐洲最大的都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因為景色迷人,因此有花都之稱。早在3000多年前,它只是塞納河中遊斯德(Cité)島上一個高盧族人居住的小漁村,羅馬人在公元前52年就到這裡來建造一座要塞。公元4世紀逐漸發展成小市鎮,後來成了政教中心,並取名巴黎。公元6世紀初,巴黎成為法蘭克王國的首都,並逐漸向塞納河兩岸擴展,到了18世紀前後成為一座大城市。
這個領導世界風尚的大都市,經緯度為東經2度20分、北緯48度52分,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是地跨塞納河兩岸的歐洲名城,四周被丘陵所環繞。市區面積約105平方公里,共有220.16萬人口,並被劃分為20個區,自西提島第1區開始,以順時針方向依次排列。大致說來,1∼8區是巴黎的舊市區,1∼4區和8∼10區是最繁華的市中心區,5、6兩區是文教氣息較為濃厚的地方。3、4區和13區商店較多,11、18到20區工廠較多。巴黎市區地址的設定有一定的規則可循,由塞納河上游算起,愈往下游門牌號數愈多,與塞納河垂直的街道,門牌號數從靠河的一端開始,街右側是雙數,左側是單數;如果同一建築物在同一條街道上有兩個以上的門,第二個就稱為之2(bis),第三個門便叫做之3(ter),區分清楚明白,不致混淆。
當地氣候宜人,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冬天最低氣溫為-12℃,最高氣溫5℃;夏天最高氣溫為25℃,最低氣溫為13.4℃。
這個都市鼠輩橫行,因為自1995年秋天起,市內曾連續發生數起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分子爆炸案後,為防範恐怖分子在垃圾箱內放置炸藥,政府下令封閉全市2.6萬個垃圾箱,使得市內人行道、下水道、地下室和公園等地垃圾堆積如山,因此老鼠趁機繁衍。兩年內繁殖900倍,每隻體重可達0.5公斤、體長27公分的老鼠,牠們善泳和不易被毒殺。
現代的巴黎是法國文化的心臟,同時也是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巴黎的工業供養100萬名以上的勞工,市區四周完全被環狀的工業區所包圍。巴黎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藥和食品等。奢華產品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和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家具、鞋、精密工具和光學儀器等的生產。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3/4。
巴黎的交通非常發達,素有空中轉運站之稱,共有3個大型機場和11個中小型旅遊或軍用機場。其中位於北郊23公里處的戴高樂機場(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是歐洲24小時營運、最大和最現代化的國際機場,有第一及第二機場,並有A、B、C、D等四個客運站,每個客運站都設有服務台、商場、餐廳、銀行和租車公司。機場與市區間每隔15分鐘就有一班機場巴士開出,車程約45分鐘;也有地鐵通往市中心。法、日、英、國泰、聯合和長榮等航空公司都在此闢有航線。從戴高樂機場直飛臺北航程為9675公里,需費時14:33。
這個機場非常特別,共有10幾個狀如玻璃管、透明自動轉動的旅客登機步道,名稱叫做衛星(Satellite),以1、2、3順序編號。旅客在航空公司辦好手續後,公司職員會告訴你坐那一號衛星登機。衛星更突出的創意是它可依入、出境的不同需求做升降調整,便捷地讓入、出境旅客分別在不同的樓層進出。這項創新的設計,兼顧旅客的安全與舒適。此外,航站內還有「技術協助登機」票務系統(ATB),持票乘客只須將機票插入機器,依照螢幕指示操作即可。機場未來將擴建為每年可以容納8000萬人次進出的航空中心,以適應未來更多的空中旅客。
戴高樂機場現在是5萬多隻兔子的窩居地,牠們不但啃噬電線,並且在跑道下方築地道,對飛行安全構成很大的威脅,法國政府正請許多獵人前來消滅「兔害」中。
另一個是南郊14公里處的奧利(Orly)機場,又分為東、西兩機場,通常是供國內及近距離的航線使用,機場到市區有捷運系統、機場巴士和計程車往來。
柏維斯機場(Beauvais Fillé Airport)在巴黎以北56公里處,是國內線低價航班的機場,沒有火車開往巴黎市區,有機場巴士開往邁洛特門(Porte Maillot),車程1:15,票價10歐元;或搭乘計程車前往市區飯店,車程1:20,車資120歐元。
在陸上交通方面,國鐵(SN-CF)火車站是對外和對內的交通樞紐,有列車通往國外,也有火車通往國內的各大城市,以及巴黎郊區各地。市內有6個火車站,分別為東面的東站,東南面的里昂站,南面的奧斯德利茲站,西南面的蒙帕納斯站,西北面的聖•拉切爾站和北面的巴黎北站等。火車站外面就是公共汽車站和計程車候客處,火車站的下面則是地鐵站。乘客若想從A省的某城到B省的某城,最簡便的方法是先取道巴黎,再由巴黎繞道前往,可以更省時。
法國高鐵非常有名,從巴黎出發的TGV子彈列車,可通往鄰國和國內的各大城市,時速在320公里以上,並曾創下時速540公里的紀錄,其中的大西洋號和歐洲之星號雙層子彈列車,速度之快,冠於全球高鐵列車。法國高速火車是在特殊設計的軌道上行駛,不同於日本的單軌子彈列車,它是採用傳統的雙軌式一般軌道。這種外表渾厚呈流線型的鮮橘色火車,座位寬敞舒適、對號入座,必須事先訂位。而所有的法國高速火車,都是由巴黎的里昂車站出發。
巴黎地鐵舉世聞名,全長為380多公里,擁有20條地鐵線路,設有400多個地鐵站,其中有100多個換乘站,基本上能夠通往市區各個角落及旅遊點。其中有4條地鐵全長200公里,設有133個地鐵站,可通往郊區及其主要景點。有些地鐵站已達到無人管理的自動化階段,每趟列車前後相隔時間最多不過2分多鐘,最短僅有幾十秒,每天平均運送旅客約500萬人次。在所有的地鐵路線中,以第5及第8條路線最長,第13條線路最短;第1及第12條線路的乘客最為擁擠,因為這兩條線路所經的地區大都是商業區。地鐵車廂分頭等和二等兩種,票價相差一倍以上。主要車站都掛刑常明顯的乘車指示特製亮燈圖,乘客只要一按所要到達地點的按鈕,就會出現彩色的方向指示燈;地鐵車票在地鐵站售票處或賣香菸的地方有售。
這裡地鐵站非常富有藝術氣氛,以羅浮宮站為例,牆上掛的都是羅浮宮珍藏藝品的複製品;車站櫃臺也多布置名家雕刻,氣氛煞是典雅。地鐵站還經常可以看到藝術表演,有拉小提琴、合唱團、獨唱者、街頭舞者,觀眾高興,就賞紅獎勵一番,多寡不拘,他們都會欣然接受。地鐵第3與11號線使用的太空艙地鐵站,兩邊牆壁竟畫成類似太空艙的圖案,彷彿自身已搭著銀河鐵路衝向太空。巴黎地鐵站也有流浪漢流連其間,但少有歹徒出沒,即使搭末班車也鮮有安全顧慮。
舊的巴黎市有城堡圍牆,拆除後築成一條寬闊的馬路,有兩線公共汽車通行,一條向左,一條右行,都是環繞市區一周,共分32段,車費按段數而定;每段約7.5公里,全程行駛需時兩個小時。巴黎市區有60線公共汽車,郊區有125線,公共汽車招呼站設有圓形黃色的站牌,上面附路線圖。車內禁止吸菸,乘客人數有限制而不得超載。一般公共汽車,早上7時開始至晚上9時停駛,但另有18條路線的公共汽車在晚上9∼12:30為乘客服務;自午夜1時半到清晨5時半,另有4線公共汽車行駛各區,使夜巴黎工作者方便不少。但星期日和節日,有些線路會減班。
市區主要街道上都有計程車招呼站(Tête de Taxi),計程車大都是私營的,車身黑色,車費昂貴,司機服務態度不怎麼好,並且多數不會講英語,車內不准吸菸。計程車的計程表分A、B、C三欄,A表是一般行車,B表是高速公路行車,C表是深夜行車價格。一般行車是照表計價,深夜和清晨要加收20%車資,行李也要按件另收費用。候客也要計時收費,同時乘客還需付10%的小費給司機。巴黎計程車司機旁的座位是專門給他愛狗坐的,就是空著也不見得肯讓乘客坐,因此只能乘坐3名乘客。有的計程車招呼站設在大道的中央,下車乘客須沿著路走到有斑馬線的地方再穿越馬路到行人道。
市內有種經濟實惠的觀光巴士,雙層大紅色,非常搶眼。從夏佑宮旁的托卡特洛(Trocadéro)出發,經艾菲爾鐵塔、軍校、羅浮宮、聖母院、奧塞博物館、巴黎歌劇院及老佛爺百貨公司、凱旋門及香榭麗舍大道、皇宮等八個重要區域的巴黎主要景點,全程2:30。每天自早上9:30開出第一班車,到下午4:35總共12個班次,遊客可中途下車,換搭任何下一班車,非常方便,車票在車上發售。
這裡還有一種與市區地鐵及火車銜接的地區快車捷運線,營業時間自上午5:30至午夜。車票可以單張買或10張同時買,這種車票可用於乘地鐵、捷運線和公車;但在乘坐時一定要在進口打印並保存。在市內,每次乘車如需換乘好幾條地鐵和捷運線,可用同一張車票。另外還有兩種特殊的車票:一天內有效車票(For-mule 1),乘坐不計次數,可乘坐地鐵、捷運線、公車、火車郊區線、蒙馬特的索纜車、夜行公車;有效期為連續3天或5天的車票(Paris Visite),可乘地鐵、捷運線、公車、巴黎和巴黎大區火車、夜行公車、奧利機場巴士、戴高樂機場車。這種票能使遊客在巴黎的許多觀光點享受10%至35%的減價優待。
巴黎自助式自行車租賃服務的「自由單車」受到巴黎人與觀光客的歡迎。全市共有1200個自行車點,並準備1.6萬輛自行車供人租騎,可以甲地租車乙地還車。租車者須支付29歐元年費,或單週租金5歐元,或單日1歐元。每次租車半小時免費,超過半小時未滿1小時收取租金1歐元,租車2小時要收7歐元。這種「自由單車」制度已被奧地利、西班牙、芬蘭和澳大利亞等國所模仿。
巴黎市共有34座橋樑,其中連接塞納河兩岸,介於12區和13區之間的戴高樂橋,兼具簡單流線型和古典美,刻意設計為融合巴黎建築的風格,以負起法國歷史見證的責任。橋的最大功能是舒解巴黎市區的交通,連接右岸的里昂車站和左岸的奧斯德利茲車站。橋上有18公尺寬的道路,六線道供汽車通行,還有兩條自行車專用道,左右兩側各有一條5公尺寬的人行道。
市內還有水上巴士(Batobus),是一種往返穿梭的遊輪,沿著美麗的塞納河航行,兩岸共停靠艾菲爾鐵塔、奧塞博物館、聖日爾曼-德佩、巴黎聖母院、市政廳和羅浮宮等6個景點,全程環遊需時1:20。
巴黎的旅遊季節在每年的5∼10月間,其中又以7、8月及春季的復活節前後是飯店的旺季。這時由歐洲、美洲蜂湧而來的觀光客多不勝數,雖然巴黎各種等級、各式大飯店及旅館等不下1800多家,但還是至少要在旅行出發前兩個月,經過旅行社或航空公司代為預約,才有把握訂到房間。如果沒有事先預約,到達機場時,可以向巴黎旅遊觀光局的遊客接待總辦事處(Bureau d'A-ccueil Central)諮詢,預訂旅行團和飯店。
坐落在戴高樂國際機場附近的凱悅麗晶大飯店(Hyatt Regency Paris-Roissy),以富於創意的建築造型、典雅又具藝術氣息的內部風格,突破了機場飯店給予人的一般印象;由於鄰近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國際博覽會,因此頗受參展或洽公的商務旅客喜愛;再加上它離歐洲迪斯耐樂園只有25分鐘車程,使得飯店客源大增。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客利農飯店(Hotel De Crillon),是巴黎唯一法國家族式經營管理的宮廷式旅館,它和臺北亞都飯店同屬「世界傑出旅館組織」(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接待過無數國家元首、皇族及各行業的翹楚,飯店內最貴的皇家套房,每天租金高達1萬歐元。 巴黎市中心凡登廣場上還有法國最有名、舉世最貴的布里斯特及麗池大飯店。麗池飯店是世界各地風雲人物客居巴黎的歇腳處,因此它的歷史,可真是風雲際會、星光閃閃。麗池在高貴典雅的建築風格和細緻可口的美食雙重號召下,傲視群倫。麗池美食遠近馳名,擁有70名專業廚師為顧客準備美食佳餚。麗池也有它執著傳統的一面,一世紀以來一直延用淡桃紅色的浴巾,因為創始人麗池認為,淡桃紅色可輝映女士們的神采,頗有人面桃花相映紅之妙;百年來,淡桃紅色的浴巾,就成為麗池特色之一。
在塞納河左岸,還有蒙帕那斯公園、利特雷和勝利廣場等飯店。另外,巴黎還有莊園及城堡式酒店,大多數是由昔日的城堡、莊園等改建而成的舒適住所和位於鄉間的豪華酒店,裝修別致,擁有濃厚的古典氣氛,大部分此類酒店所供應的房間不多。法航公司目前在戴高樂機場提供直接預訂酒店客房的服務;當旅客抵達機場時,只須前往2A或3B站的法航接待處辦理手續,簡單而方便。
到講究飲食的法國參觀訪問,千萬不要錯過品嚐法國菜的機會。巴黎地區提供用餐的地方,從世界一流的高級餐廳到一般大眾化餐館,各色菜餚齊全,可以隨心所欲地滿足口腹之慾。一般餐廳多半是週日、假日不營業,也有部分餐廳是週一休業。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假期內,大部分餐廳歇業,只剩下以觀光客為對象的餐廳繼續營業,因此這時要找一家好餐廳相當不容易。菜色好,味道佳,價格又大眾化的餐廳,自然客人也多,所以有事先預約的必要。在非用餐時間可以到咖啡茶座吃三明治等小吃,也可以到薄餅店用些點心。大部分餐廳會在門口張貼當日的菜單和價格,在午餐時會提供推薦當日價格適宜的招牌菜。麥當勞和肯塔基等快餐館在巴黎並不普遍,只有在較著名的觀光點附近才找得到。
當地比較著名的大餐廳都在大道旁的小巷間,著名的倫多伊(Ledoyen)餐廳位於香榭麗舍大道公園內,有樹林及美麗的花壇圍繞,以優美的環境及菜色著稱。倫莎里(Losiere)餐廳以在晴天的夏夜星空下享受美食來吸引食客,餐廳的天花板可以用按鈕來控制開合,名菜是價格昂貴的橘煮鵝肝、鴨等。達里文特(Taillev-ent)餐廳以價格公道,菜餚精緻出名。由協和廣場往凡登廣場到舊中央市場區,幾乎都是傳統的高級餐廳及充滿濃重古巴黎氣息的小酒館聚集地區。馬克沁(Ma-xim's)是夜間有樂隊演奏、夜總會色彩濃厚的餐廳,星期五用餐的時候必須穿著正式服裝,嚇時間通常到深夜。
在聖傑曼德佩地區的高級餐廳比較少,以各具風格的小酒館為主。其中巴斯庫(Bascou)小酒館位於赫歐慕街38號,不但菜餚富有特色,且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每年12月的招牌菜是庇里牛斯山羔羊肉,出生才45天的小羊,烤得恰到好處,色、香、味俱全。尼艾爾大道75號的星星小館,已有十幾年歷史,提供高品質、有創意的菜色,如蝸牛肉拌馬鈴薯沙拉、胡椒牛肉或奶油牛肉等,每日特餐的海鮮或野兔肉也很美味,代客停車和每晚魔術表演等額外服務頗受顧客肯定。
如果不介意味道如何,只圖價錢便宜的話,可以到拉丁區附近以學生為主要對象的大眾餐館用餐。由艾菲爾鐵塔區到拉丁區,包括法堡和聖傑曼德佩地區,都是所謂的行政機關區,這裡有高級餐廳,也有幾家大眾化餐館。塞納河左岸的蒙帕那斯有不少具有歷史性的咖啡館,這裡氣氛重於餐點。晴天不妨在布倫涅森林用餐,享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詩情畫意。
市區內還有一些有特色的餐廳,其中的雷加拉德餐廳(La Re-galade)有一流的廚藝和超低價格,使食客趨之若騖;這個餐廳保留了小酒館的裝潢,菜餚以魚類和牛肉為主。羅拉德(L'oeillade)是法國餐廳業推出供應客飯的先驅之一,它坐落在聖西蒙街,店內提供12種冷盤,12道主菜及12樣點心讓顧客選擇。布雷桑納客棧(L'auberge Bressane)餐廳內部的裝潢以木牆、壁畫和細木護板為主,保留著鄉野景色,令人覺得溫馨,供應馳名世界的法國名菜肥鵝肝及燜鴨肉凍。兔先生餐廳(Monsieur Lapin)是一家外觀有如豪華府邸的餐廳,一樓的迷你花園和二樓的天竺葵,以及滿室的圖畫、飾物和特殊設計的燈光,都給人以親切的感覺,招牌菜有兔肉、鮭魚和烤羊肉等,星期天照樣營業。小波旁餐廳(Le Petit Bourbon)享譽花都,有一樓和地下室兩個餐區,是17世紀的建築,有石頭砌成的牆壁,每張餐桌上都有鮮花和燭光,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並以低價位清淡量多的菜色,吸引絡繹不絕的客人上門。莊園餐廳(Lemanoir)內部裝潢予人熱情且富於藝術氣氛的感覺,它的招牌菜烤鴿肉和龍蝦,常令老饕不遠千里而來。小公爵餐廳(Le Petituc)以菜色和低價位引人入勝,因為佐料品質佳,烹飪手法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處,所以門庭若市。
伯諾伊(Benoit)餐廳自1912年開設至今,經常可見世界各地的名流仕女,如紀梵希、皮爾卡登、聖羅蘭等都是伯諾伊的常客。路易老友(L'Ami Louis),有人稱之為「高卡路里」餐廳,方塊狀的鵝肝、奶油羊肉、青蛙腿,盡是美食佳餚,令人食指大動。伏爾泰(Le Voltaire)餐廳就開設在法國著名作家伏爾泰紀念館一樓,已有百年歷史,不以亮麗外表取勝,是以傳統道地的法國菜、親切溫馨的氣氛去吸引顧客,許多名流,包括前法國總統密特朗都曾慕名前來光顧。小富翁百年老店菜色不算一流,但是它的焗蝸牛是用白色小瓷杯焗製,每杯一隻,一客有9隻,蒜香四嵩在蒙馬特山麓的坡道上,有一家非常具有古意的風車餐廳,這一帶山坡區原係風車遺址,以前有30座風車,經過歲月洗禮後,現在只剩下幾座風車和這家幽靜的風車餐廳供人憑弔。在香榭麗舍大道旁的福蓋士餐廳,是電影圈人士聚集之所,吧台氣派豪華,一進門讓人注目的是牆壁上的明星照片,有老明星亞蘭德倫、珍西摩兒,也有現代的大油畫。某些座位牆上掛著牌子,註明是為某明星或某導演保留的位子。因此,前來看明星的人川流不息。
這個都市有兩萬多家咖啡店和路邊咖啡座,其中最與眾不同的要數坐落在第二區的軌道(Orb-ital)咖啡屋,店裡放了好幾臺電腦供客人使用,讓消費者在飲用咖啡之餘,可以透過國際網際網路,得到各種最新資訊,只要每30分鐘付5歐元,便能開啟世界之門。
巴黎人不但喜歡吃,並且喜歡吃馬肉,巴黎和它的郊區居民,每天要吃掉好幾百匹馬,馬排配紅酒,是流行而過癮的吃法。國內共有3600多家專賣馬肉的店舖,巴黎的傳統市場就有專賣馬肉的攤子。馬肉和牛肉一樣價格,還有很多人喜歡吃生的馬肉,吃法是先用雞蛋、咖哩汁和碎洋蔥等拌好。據說馬肉非常衛生,因為牛和其他動物都會生肺病,只有馬不會。
法國人素來喜歡娛樂,巴黎人更是如此,他們很少呆在家裡。到跑馬場看賽馬,是他們不可缺少的一項娛樂活動。巴黎郊外有許多跑馬場,其中較大的就有5處,大多是私人集資由政府協助創辦。每到星期日,它們輪流賽馬,國內各種良馬,甚至國外名駒,千里迢迢運到這裡,濟濟一堂,大顯身手。賽馬當天,往賽馬場的公路上車輛格外擁擠,跑馬場附近的咖啡館、酒店和攤販上,人們舉杯互相預祝當天有個好運氣。跑馬場入場券分一、二、三等,票價分別為10歐元、5歐元和1歐元。一、二等票設有座位。過去女子半價優待,現在已經取消這種規定。賽馬時每場酗ㄓU萬人,年輕女子不少,打扮得花枝招展,所以跑馬場也有人稱之為「賽美場」,觀眾一來看賽馬,二來看美人。
賽馬分兩種,一種是障礙賽,十幾匹馬各自越過5道障礙,每次全程為3公里;另一種是駕著馬車賽跑,看誰先到目的地。賽馬也是一種公開的賭博,參加比賽的馬都有編號,可預先買一種賭票,上面標有賽馬的編號,賭客可將押注的編號填寫在上面,到時憑票領獎。如不能親臨跑馬場,也可在巴黎城內用電話通知,請人代購賭票。購票以一歐元為單位,購票數隨意。全國每星期大約有700萬人觀看賽馬比賽和購買賭票,總金額約為5000萬歐元,這是觀眾與跑馬場之間的賭博方式。此外,觀眾個人與個人之間也可以互相打賭,儘管政府加以禁止,但難以杜絕。
賽馬的名次,由終點線側面的照相機錄影決定:如兩馬並列,獎金平分。每次比賽成績評定後列入專冊記錄。有的人為了要押準賭注,專門研究各匹馬歷次比賽的成績;購閱這種專冊或報紙登載的成績;有的設法與養馬人接觸,熟悉每匹馬的情況,研究、分析判斷,然後押注。能押準5、6個順序號的人一年中寥寥無幾,一旦巧遇,便可獲得鉅額獎金。獲得勝利的良駒,更是身價百倍,在各種報紙上登載大幅照片,馬槽旁也掛上優勝榮譽獎牌。這些是現代西方文明風俗的一個側面。
市內一共有4566條街道,全部長達1136公里,其中最被人稱道的香榭麗舍(Champs Elysees)大道,是一條16線寬闊的林蔭大道,用精緻的石頭鋪成,也是巴黎市區最繁華的通衢要道,它從塞納河右岸的協和廣場起,由東向西一直通向凱旋門,再筆直地延伸出去,全長4.5公里。這條大道實際上是分成兩個部分,東半段兩旁都是一片翠綠的公園,進入西邊的一半後,才能夠看到處處是「香榭」和「麗舍」。這裡除了有航空公司、大飯店、夜總會和影、劇院外,還有許多高級商店,其中有著名的香水專賣店、女鞋專賣店、男鞋專賣店、襯衫和領帶專賣店,以及唱片行渙令人目不暇接。想在此地購物,以面向凱旋門右側所展延的三條街道最為便利,大約有30家的流行服飾專賣店,都相當受人歡迎。巴黎人有坐咖啡座的習慣,下午到這裡來的人特別多,咖啡座經常座無虛席。全市傘蓋林立的露天咖啡座有5萬多家,生意都很好。在露天咖啡座中免不了被人看,但是也可以看別人,法國的咖啡座業幾乎是退伍軍人的專利。
蒙地那大道也是一流名店林立,有展售手提包、皮革的薩里(Céline)商店,還有專售高級服飾及香水的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商店,以漂亮的鴿型香水瓶著稱的里奈(Nina Ricci)商店,以及專售室內裝飾物的波爾圖等。到聖歐諾赫(St. Honore)路和聖傑曼(St. Germain)街逛名家設計的櫥窗,不但能欣賞巴黎領先流行的時裝,也能增加自己的品味。
蒙得琳娜(Montaigne) 大道和卡普辛(Capucines)大道,也是巴黎的繁華區,這裡的大商店、大飯店、劇場、電影院、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可以說是櫛比鱗次。蒙帕那斯(Montparnasse)街曾經是許多藝術家、文學家和象徵派詩人聚集的地方,他們在一些咖啡室裡人手一杯咖啡,彼此切磋,散發出智慧的光芒,激烈的舌戰常會使他們進入忘我的境界。可惜如今蒙帕那斯已面目全非,近代的高樓大廈代之而起,使這裡成為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只有少數咖啡室裡還多少保留一些文化氣息,供現代藝術家們聚會之用。在蒙帕那斯北面聖篤安門附近的蒙克利芒街上,有苒滿雜七雜八貨品的跳蚤市場,大約6公里長,有1000多個舊貨攤,裡面古董、家具、毛皮和服飾等應有盡有,還有許多嬉皮式的物品,琳瑯滿目,令人大開眼界。在龐畢度藝術中心附近有地下四層、地上一層的購物中心,除了名設計家的洋裝店外,還有裝飾品、香水、鞋子等商品,也有餐廳、電影院,同時是個購物的好去處。另外,其他集市還有花卉市場、雀鳥市場、花墟和郵票市場等都值得一去。
現在崇尚時髦的巴黎人買衣服,既不到香榭麗舍大道,也不到歌劇院大道,卻湧向第六區的聖傑曼德佩(St. Germain des Prés),這裡有許多服飾店專售最瀟灑和最迷人的服飾,因此滿街都是身穿摩登服飾的年輕人,使這一條街成為充滿了朝氣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沙特為首的一班存在主義者多聚集在此。這裡地下酒店之多蔚為奇觀,裡面盡是奇裝異服的「超現實」人物,他們也成為觀光客們觀賞的對象之一。流行歌星茱麗葉和格列哥就是在這裡發跡。街中段處有一家咖啡屋,是巴黎同性戀者公開集會的場所。
春天百貨公司(Printemps)位於豪斯曼(Haussmann)大道上,是巴黎市中心最高雅的時裝中心,這裡有能說各種語言的接待員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服務。公司分為家庭用品館、女裝館、紳士館,還有餐廳和咖啡館,每週二早上10時在公司服務部七樓的穹頂下,舉行精美絕倫的巴黎時裝秀。
老佛爺百貨公司(Le Louver Antiquaires)又稱為拉法葉,是巴黎風情式的購物中心,於羅浮宮附近的奧斯曼大道上,設有華語接待處為中國顧客提供購物或辦理退稅的服務。顧客們在這裡購物,可以用歐元、美元、英鎊或旅行支票付款,也可以使用國際知名信用卡。這家公司設有女裝及家庭用品、紳士和運動等三個館,男女服飾、運動器材、文具禮品、電氣、家具和化妝品等在這裡都可以買到,還附設有美容院和餐廳、小食部。
位於巴黎市中心全球知名的高級珠寶廣場的凡登廣場(Place Vendome),有17世紀法國式建築物的婉約氣氛,這裡遊人如織,穿金戴玉的嬌客旅者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有錢人、王公貴族和富豪們。凡登廣場是法王路易十四建於1893年,廣場中豎立著的「凡登之柱」,是當年拿破崙攻打埃及得勝帶回來的戰利品。柱端的拿破崙塑像,在拿破崙失勢後曾被取下,但是1874年的第三共和國時代又放了回去,一直保留到今天。凡登廣場長224公尺,寬213公尺,周圍的建築物都具有歷史性,像11、13號為法務部所在,12號是蕭邦結束其39歲一生的地方,廣場南面是聖魯茲(St. Roche)教堂,為路易十四時代所建;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大師柯奈(Corne-ille)之墓也在這裡。
凡登廣場的珠寶店包括有伯瓊、凡克雅寶(Van Cleef & Arples)、萬寶聖(Mouboussin)和布徹拉蒂等。卡地亞在廣場延伸出去的路上,香奈兒的專賣店也在廣場內。伯瓊珠寶在1893年遷入,是第一家遷入廣場的珠寶店,它的品牌標誌,就是一顆祖母綠切割的寶石,中間立著「凡登之柱」。
位於凡登廣場、歌劇院與杜樂利花園之間的聖歐諾赫(Saint Honoré)商業中心,是巴黎市中心區一個誘人的新觀光點和購物中心。這個龐然大物是一座寬敞明亮的玻璃建築物,是建築師里卡多波斐爾替法國銀行設計的傑作。中心裡及附近各式名店、餐飲店聚集,法國銀行也開放了部分空間供藝術展覽使用,預期聖歐赫中心將來必是兼具商業與文化的重地。
歌劇院大道、拉佩路、聖奧魯郊區路和希弗里路一帶,是市內商業、經濟和遊樂的中心,這一帶同時也是領導世界風尚的時裝店、珠寶店、旅行社和航空公司的集中中地點。
巴黎共有60家劇院,其中在歌劇院大道上的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劇院之一,它有著古色古香的外貌,宛若一座豪華的宮殿,係蓋爾尼於1875年設計建造,內部裝潢陳設豪華富麗,四壁飾以美麗的裸像雕飾,西端有飛馬雕刻,中央圓形的屋頂天花板上,有光芒萬丈的燈飾,以及由米勒所繪的「呈獻金琴的阿波羅」天頂畫;整幢歌劇院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另有一種懾人氣氛。院內有4000多個座位,正廳之外還有六層包廂。每當有歌劇上演,就會車水馬龍,進進出出的多是穿著大禮服的紳士和淑女。
巴黎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大都會,也是個不夜城。巴黎的夜使人迷惑、興奮和難忘。這裡許許多多的夜總會,一直營業到天亮。巴黎的夜總會就是指吃飯、喝香檳酒、看脫衣舞和挨竹槓敲的地方,但是這裡卻有一流的佳餚和一流的表演節目。最有名氣的夜總會是麗都(Lido)酒店,以高水準獨步世界的表演聞名。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全球最美的嬌娃,在歡歌豔舞中可以得到聲色的最高享受,因此麗都舞孃們的倩影,就成為20世紀後期最新的巴黎標誌。到麗都酒店須預訂座位並要穿正式的禮服,在進入大門時,大衣和帽子要寄放到衣帽間,裡面絕對禁止拍照,9時開戾應晚餐和音樂,每人有半瓶香檳助興,喝不完的可以帶走,有輕音樂伴奏,供客人跳舞。10:30開始表演,所有嬌娃們都穿得非常暴露,有的還穿「上空裝」,她們綺年玉貌,體態玲瓏,加上演技和舞藝超群,使觀光客不虛此行。
這個都市的地下舞廳也非常聞名,因為是設在地下室,因此是名副其實的地下舞廳,它是年輕人的天堂,大約只要3歐元入場券,就可以換取一瓶可樂或啤酒。裡面有熱鬧的音樂,濃煙彌漫,充滿了令人亢奮的氣氛。當然,這些地方也是大麻菸和同性戀的發源場所。一般法國人稱舞廳為迪斯可(Disco),是唱片館(Discothéque)的縮寫,所以又稱唱片舞廳。在這些舞廳中,所有唱片市場排名高的新歌都熱門,舞步也在這裡不斷翻新,像扭扭舞和耶耶舞,都是在這些地方最先流行起來的。
這個國際色彩濃厚的大都市,居全球藝術和時裝上的領導地位,風氣非常開放,容易接受外來人,但是人情味淡薄。巴黎市民有奢侈的習尚,還非常美國化,被煤煙污染的市區已被打掃得很乾淨,使它成為真正的花都,觀光客在巴黎街頭古老的藝術雕刻和設計中,會驚訝地又看到花都的新面貌。因為工作忙碌,大多數巴黎人也吃起各種速食和罐頭來了;他們喝酒的習慣也有很大的改變,烈酒已不大暢銷,啤酒、可樂和汽水等銷路大增。假期旅行也大為流行起來,街上到處可見自動販賣機,大批新款的 「S」型國民公寓已為巴黎帶來另一種風貌。巴黎的房子大多數是6、7層高,30多層的大樓也不少,市內最高的蒙帕那斯(Montp-arnasse)大廈有59層高。在新式的公寓中,都有稱職的管理員在維持環境美化工作;一般巴黎人在大門上裝一個紅色的雙圓錐體物,表示那是私人住宅,因為巴黎人的私生活是絕對自由的,不容他人侵擾。
在巴黎街頭的香菸攤上可以買到許多東西,包括報紙、紀念卡、郵票、信封信紙、原子筆、口香糖和觀光指南等。
1985年1月11日,世界最佳小說新文學獎「巴黎麗池海明威」在巴黎成立,由已故文豪海明威的家屬支持,獎金由汶萊蘇丹捐贈,每年15萬美元,頒給每年以英文發表的最佳小說作者;作品可以用任何文字寫作,但必須用英文發表,得獎者可以獲得5萬美元,另外10萬美元則規定捐贈給研究文字及海明威生平和他作品的文教機構。每年由世界各地300位文字專家推薦候選人及其作品,經5位美國名教授組成的委員會評審後,在2月中旬向一個特別審查委員會提出三本書的名字,這個委員會在3月28日作最後決定,次日在巴黎麗池飯店的晚餐聚會中宣布得獎人的名字。選在麗池辦這個活動,是因為海明威移居巴黎後,一直是麗池飯店的常客。
巴黎市內的巴希、奧大宇、蒙梭和古塞納一帶,是上流社會的住宅區。背後的第18區蒙馬特(Montmartre)是一座丘陵高地,也是全市最高處,海拔137公尺。普法戰爭及法俄戰爭時,這裡是法軍死守的要塞;當時法軍死傷慘重,所以這地方又名為殉難者之山。蒙馬特區是藝術及宗教氣息相當濃厚的地區,有許多充分表現巴黎人文風格的街頭畫家;在藝術集結地的特托廣場(Place de la Tertre),街頭畫家們每天早上不到10時就支起畫架,迎合觀光客的喜好,多半以巴黎街景名勝古蹟為主題在畫布上展現才藝。還有許多專攻人物的畫家為觀光客畫像,現在的行情是甬10歐元,生意興隆。在這裡露天咖啡座上喝一杯清涼飲料,看著畫家作畫,實在是非常愉快愜意的事。蒙馬特區還設有特殊的「觀光列車」,可以讓不想爬坡的遊客仍能暢遊這片美麗的坡地。「觀光列車」設計成老式火車的模樣,由5、6節車廂連結而成,非常有趣。
19世紀時,有許多追尋自由生活的藝術家,如古羅、梵谷、尤特里羅和羅特雷庫等,都曾到蒙馬特區來,完成許多流露著傷感的憶舊作品。印象派大師梵谷生前曾經一度在這裡賣畫飲酒,在他未成名前,一幅畫僅夠吃一頓白葡萄酒燒子雞;現在任何一幅梵谷的油畫,售價最少在15萬歐元以上。法國名音樂家白遼茲(Berlioz)的故居,就在山丘下,他的許多不朽名曲都是在這裡完成的。法國古典詩人戈蒂埃(Gau-tier)生前經常在山丘上漫步,和他的畫家及音樂家朋友們開懷暢飲,高談闊論,激發詩的靈感。
這個避世之地的蒙馬特區,近年來也成為酒家和咖啡座林立的遊樂區,有許多法國青年在這裡大跳「馬舞」和「雞舞」,往日的原始風味早已蕩然無存;但仍然是現代畫家雲集之地,他們住在鋪著鵝卵石長長靜巷裡的閣樓上,臨街寫生賣畫,卻也充滿了古趣。一般說來,藝術在巴黎比較吃香,現在巴黎再也找不到沒有飯吃的畫家了。當現在的巴黎人都在瘋狂地追逐著金錢,以便購買名車、鋪瓷磚的游泳池、付高爾夫球費用,過高度奢侈享受生活時,巴黎的新派藝術家們,也在從事藝術上的冒險。很多畫家在陶器上作畫,有的把作品印在絲絹上,每幅喊價100歐元﹕俏的姑娘們把它當作時髦的頭巾戴,愛好藝術的人把它鑲在牆上作裝飾品。
巴黎蒙馬特山下的畢加爾廣場,以紅磨坊(Moulia Rouge)酒店為首,一連串的酒家、夜總會、黃色電影院、成人秀和劇院不斷延伸,是一處名副其實的不夜城。紅磨坊是蒙馬特區最具特色的建築物,雖然古老,場地也不大,舞臺上容納40名上空舞女就已經顯得很擁擠,但它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夜總會,年齡和艾菲爾鐵塔相若,也是法國健康舞的發源地和豔舞的老本營,每一個到巴黎觀光的遊客都會慕名前來消磨夜晚。這裡歌舞迷人之處,不全在上空舞女裸胸露乳,而是這裡的舞女全都經過精心挑選,個個是身材修長,肥瘦相宜的美人,就連胸前雙乳的大小也都一致呈維納斯型。現在紅磨坊節目不能翻新進步,生意已大不如前。
在巴黎上流社會的眼裡,畢加爾是藏污納垢的地方,是色情、肉慾和罪惡的淵藪。事實上它的確是巴黎的一個紅燈戶區,街角站滿了鶯鶯燕燕,有黑皮膚大胸脯的,也有金髮碧眼的,其間夾雜著一些嬌小玲瓏的亞洲女郎,據說是來自越南和泰國的鄉下姑娘,被國際販賣人口的黑社會誘拐到花都賣淫的,據估計,全巴黎約有兩萬名妓女。這裡也是巴黎人妖的大本營,有黑人扮的人妖,也有黃種人,但大多數是白人。他們站在公共場所搔首弄姿,不堪入目。在巴黎還有不少 「陶公館」開設在紅燈戶區內,門外沒有標誌,只有識途老馬才清楚門路,館內美女如雲,個苑來客面前展示胴體,如果中意就可以留她下來作伴,大約100歐元就可以消魂。
在巴黎中下流社會的眼裡,畢加爾是男人的天堂,夜總會之多有如天上繁星,予人以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之感。它們的收費是女人脫得越光越貴,但是這裡的女人差不多都是一絲不掛的。因此一個單身漢在畢加爾即使只是度過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最低消費也要100歐元左右。任何單身男人到這裡的舞廳去消磨一個夜晚都會多彩多姿,舞廳的歌唱隊會讓女人過來陪酒或跳舞,她們最初是不會伸手要錢的,只要有香檳酒喝就行了,但是都有千杯不醉的海量。假使客人肯多花100歐元,不論是歌女或舞女,一樣地可以溫馨消魂。
在畢加爾的許多夜總會節目中,最令觀光客興奮不已的是脫衣競賽,男人們看膩了一絲不掛的女人,都想在競賽的氣氛中親手把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兒,身上的羅襦一件一件地脫下,所以現在這裡的每家夜總會,都以它作為號召來賓的精彩節目,並且年年還靠選舉「脫衣競賽皇后」的噱頭吸引遊客。
蒙馬特還有一家更具特色的法國傳統民謠及幽默的香頌演唱場所,名為狡兔小屋(Au Lapin Agile),這是當年畢卡索最愛的酒吧之一,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到道地的法國傳統民謠及幽默的香頌演唱,店內熱情奔放的迷人氣氛,能讓人體驗到巴黎最動人的夜生活。
卡瓦洛帝(Cavallotti)街為巴黎18區一條古老商業街道,兩旁商店林立,遊客如織,如今沿街的牆壁和鐵門畫上了20餘幅巨型壁畫,為卡瓦洛帝街增色不少。
18區的克琳那考(Clignanc-ourt)市場,號稱歐洲最大的跳蚤市場,超過2000個攤位,所出售的物品更是五花八門,由字畫、擺飾、衣服、鞋襪至珠寶,運氣好而又識貨的話,說不定還真的可以挖到寶,但只在週末和星期日才有。
拉丁區(Quartier Latin)是巴黎第5區,北臨西提島與塞納河,是法國高等學府的集中地。13世紀時,拉丁區的學校都是用拉丁文教學的,因而得此封號盛名。擁擠狹窄的中世紀石塊馬路、波旁王朝時代的古老民房、各類人種、異趣風味的餐廳、俱樂部、小酒吧、夜總會、戲院、咖啡館、書店和畫廊,櫛比鱗次地排列組合出巴黎市區中最大的「徒步區」。人們摩肩接踵,「窮逛」也罷,「富購」也行,入夜時分,但見燈光。音樂,歌唱和琴韻,在充滿著活力、歡笑、青春和朝氣裡,處處都是活潑喜樂的氣氛。這裡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搖滾夜總會的發源地;近年肘各地的嬉皮也常集中此地,把聖米契爾大道以下、靠近塞納河的亞杜廣場,當作他們吸食大麻菸交換情報的地方。
這個區是巴黎最早有學校的地方,近1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多半也都住在拉丁區。索邦大學也在拉丁區內,環境並不幽靜,也沒有校園、校舍古舊,卻有很多雕刻,多半腐蝕,禮堂上卻有近代法國名畫家斜班魯的大壁畫「神聖的森林」,氣氛神聖,色調沉潛。學生研究風氣很濃,上課時師生討論問題非常激烈。校內貼滿各種印刷精美的標語,學生分成左右兩派,右派擁護政府和傳統;左派十分複雜,又分為極左派、擁俄派和親中派等。左右兩派學生時常打架,極左派學生行動激烈,有時看到豪華汽車就會加以焚燬,被大多數人所厭惡。
在拉丁區沿著塞納河岸有許多外貌呈綠色的小書攤,綿延3公里多,這些書攤都排列在河濱樹蔭下,出售舊書、風景畫和人物畫,這些畫片有新畫的、複製的、古老的,琳琅紛呈,蔚為一景。書攤老板上班時間開始營業,下班時把書攤收拾後鎖在綠箱內。拉丁區也是中國餐館最多的地方,在聖米契爾大道及聖傑曼大道附近,就有許多中國餐館,價錢不貴,供應已被洋化了的中國菜。
貝勒維爾(Belleville)街位於巴黎東北部的20區。Belleville的意思是「美麗的街道」。當巴士底(Bastille)蓋了歌劇院、地價急速高漲的情況下,藝術家們紛紛另覓房租便宜、物價較低的20區作為新棲息地。這些藝術家遷入後,建了許多藝術中心。不管是繪畫還是音樂方面的自由創作,因為混雜了外國移民,而被稱為「混血文化」,對於20世紀80年代的巴黎次文化有很大的影響。現在這條街上瀰漫著世界文化的氣息,已成為巴黎文化的新重鎮。從地鐵貝勒維爾站出來,中國餐廳、非洲餐廳、摩洛哥、泰國、越南等招牌霓虹燈閃爍,其中以中國餐廳最受巴黎人喜愛,門庭若市。還有猶太人的肉店,非洲人的布莊,中國人的洗衣店等,以及一週四次的阿拉伯市集,不同膚色的人集聚在這條街上,形成一幅極為有趣的畫面。
巴黎13區一帶匯聚了大約5萬名亞洲移民,成為巴黎人心目中的中國城,十幾幢新穎的大樓改變了這一帶的面貌,由於中國人的努力,使房地產價格連連上升,也使「鄉村」似的13區成為熱鬧的商業區,中國城從此成了巴黎一景。不過13區的中國城還是太小,不敷中國人所需,於是19區又出現另一個中國城。雖然19區的中國城比不上13區的漂亮,但是一樣熱鬧,華燈初上,桐影搖曳,中文店招牌的長龍,像一條發亮的銀河,中國人、亞洲人及世界各地來的觀光客,紛紛走向中國城。巴黎的中國城泛溢出的是迷離的中國色彩,也混和著法蘭西色彩。
瘋馬夜總會是巴黎聞名遐邇新潮派的夜總會,它和紅磨坊夜總會風格迥異,這裡舞臺不大,只有30多名舞女,但卻著重於少數或個人的表演,用心的旅客不難發現這裡表演內涵的藝術價值,如果旅客將這家夜總會的表演視為色情表演,負責人亞蘭伯納丹必定怒不可遏,因為他是以藝術創意來經營這家帶給人們視覺及心靈美感的夜總會。瘋馬的表演者清一色為女孩子,很多是古典舞蹈科班出身,她們每天排練時間很長,訓練過程相當辛苦,待遇自然也很豐厚,亞蘭伯納丹對她們要求非常嚴格,讓她們將這份工作當作藝術事業來經營,去表演她們自我,去呼吸,去娛樂顧客及表達裸身人體的美麗。這裡的觀眾多是年輕人,也有不少女觀眾來此欣賞。
巴黎女人聞名於世,不但皮膚像豆腐又白又嫩,並且儀態萬千,令人傾慕;但是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樣,真正漂亮的少,平庸的多。在巴黎最容易遇到女人的地方是咖啡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咖啡館裡,可以遇到各種不同的女人。在拉丁區的咖啡館裡,顧客以學生和教授為主。在蒙帕那斯區的咖啡館裡,可以看到許多青春貌美婀娜多姿的女模特兒,因此又有不同的氣氛。在一些高級的咖啡館裡,所有女人都派頭十足,她們結交的對象,都是達官貴人和富商鉅賈;但是如果和她們混熟了,照樣會和你插科打諢,不拘形跡。
這個城市的陰暗角落裡鶯飛燕舞,全市約有5000多名妓女,她們靠出賣自己的青春身體來養活自己和家人。在法國賣淫是合法的,只有仲介色情才是觸法的行為,妓女通常是以「健康業工作者」或「公關顧問」等身分繳稅,也有健保。巴黎的妓女分成兩派,一派叫做「娜塔莎」,她們多半來自阿爾巴尼亞和羅馬尼亞,也有少數來自俄國和波蘭。另一派叫「馬露霞」,她們多來自巴西、阿根廷、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以西郊布洛林森林一帶為大本營。
巴黎是世界上當舖最多的都市,當地當舖對抵押物的管理非常嚴密,而且抵押的期限很長,利息也非常低,東西押進去後,雖然是暫定1年為期,但是實際上當舖要過3年後才有權將沒有贖回的抵押物拍賣。這裡的當舖接受任何東西的押當,自珍珠、鑽石、珍寶、金銀、古董、藝品、汽車、西裝、手錶及盃盆瓶碟等,幾乎來者不拒,而巴黎人認為進當舖並不是一件羞恥的事。通常當舖大門緊閉,門後繫有一隻小鈴,顧客上門時小鈴便會響起。當舖裡氣氛沉寂,裝置有點像郵局,又高又長的櫃臺外面放著幾張長椅給顧客坐。當東西的人把當物送上櫃臺後,裡面的職員會發給一張有號碼的紙條,當物就被拿去估價,一般是照物品的時價打對折以下。當舖的押物部和贖物部是分開的,贖物部的裝置和押物部差不多,不過顧客休息的長凳多設幾張,靠近櫃臺處有個電梯,每隔幾分鐘就開門一次,職員拿著顧客要贖回的東西出來還給顧客。
巴黎的百貨公司大部分在塞納河右岸區,公司大減價通常是在12月中、1月的第一個星期及6∼7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名牌時裝折扣期通常在3及7月。到巴黎的絕大多數觀光客都會購買一些諸如領帶、香水和服裝之類的法國著名物品帶回去。居住在歐盟以外地區的遊客,在購物金額達到200歐元時,可以享受免稅優待。
目錄 |
[編輯] 市內景點美不勝收
協和(Concorde)廣場位於塞納河的右岸,建於1748∼1763年,由名建築師加布列爾所設計,本來叫做路易十五廣場,一直到1830年革命後,才正式改名為協和廣場。它是法國大革命時的斷頭臺刑場,1793年,窮奢極侈的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就是在這裡上斷頭臺的,其後兩年陸續有1343名貴族,也是在這裡引頸就戮。這座廣場坐落在香榭麗舍大道的終端,面積8.4萬平方公尺,視野開闊,氣勢恢宏,四周車輛川流不息。廣場中央有座路易十五銅像,以及一座拿破崙攻打埃及時運回來花趧趧諵ㄤ插C 廣場的東面有個競技廣場,本係路易十四時代的校場,場中有座由拿破崙下令建造的小凱旋門,仿羅馬凱旋門式樣,門上原有一座駟馬銅像,是拿破崙得自威尼斯的戰利品,後來原品歸還義大利,只好另鑄複製品換上。廣場東邊有座巴黎最古老和最漂亮的公共花園叫做杜櫟的花園,建於16世紀,17世紀改建,園中布滿各種雕像,還有許多鑲邊的花圃和整齊的樹林。
戴高樂廣場是為紀念法國前總統戴高樂而命名的,因為被12條呈放射狀的大街包圍,有如星星的光芒,所以又名為星星廣場。凱旋門矗立在廣場的中央,訴說著法蘭西輝煌的歷史。
孚日廣場建於亨利四世統治的時期,是巴黎最古老、最動人的廣場,廣場中央有座保存完好帶有噴泉的古代公園,昔日曾是決鬥場地。莊嚴肅穆的17世紀城鎮住宅環繞四周。1832∼1848年雨果就曾住在這些住宅的6號樓,現在被僻為雨果紀念館。周圍的街道帶有拱廊,並有高雅的畫廊,兩旁分立著精緻的古玩店、幽雅的茶館,以及一些餐廳和酒吧;附近還有一座歐洲攝影藝術館(Ma-ison Européenne de la Phot-ographie)。
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是查理五世時,為了防禦東部而建築的要塞。路易十三時代,此地成為囚禁政治犯的牢獄,大仲馬小說中謎樣的人物「鐵面人」,以及伏爾泰等人都曾是這裡的階下囚。巴士底自此成為專制政治的代名詞,也掀起法國人民恐怖生活的序幕。1789年7月14日早上,革命人士發動暴動佔領了巴士底監獄。此後,每逢7月14日,人們都在此地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巴士底紀念碑是為紀念1830年7月革命時的犧牲者,他們的遺骸埋在紀念碑的基座下,青銅柱上刻著死者的姓名,另外,1848年2月革命時犧牲者也長眠此地。除了星期二外,供都可以到碑頂遠眺,看看塞納河、西提島及巴黎市街景色,不過要爬上238級的樓梯,陰雨天是不適合攀登的。
共和廣場(Place de La Rép-ublique)是奧斯曼大帝從1854年,花了9年時間才完成的。在此之前,此地是道路狹小雜亂無章的平民街,每逢革命、暴動時,這裡的民眾常和政府軍發生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法國的解放戰爭也是在此地進行的。廣場中央的紀念碑是摩利斯兄弟在1880年時的作品,基座上的浮雕,則是達盧(Dalou)的大作。
蒙索(Monceau)公園優雅而寧靜,1778年由路易•腓力之父奧爾良(Orléans)建造,經過無數次的修建而有今日的風貌。由位於庫塞勒斯(Courcelles)路的正門進入後,左側有廣大的池塘,池塘周圍極為講究地安置著科林斯式的圓柱、金字塔,以及從市政府移來的文藝復興式拱門等,中央瀑布流瀉的岩山是人工造的。公園內散置著莫泊桑、蕭邦和古諾(Gounod)等人的雕像。
由公園東側的維蘭斯庫茲(Velasquez)路一直進去,位於右側的是塞爾紐斯美術館(Musée Cernuschi),這是收藏遠東美術品的銀行家塞爾紐斯去世後捐獻給巴黎市的。其中有相當珍貴的中國古董,最值得一看的是殷商時代的青銅器。此外,偶爾還舉行與中國有關的特別展。
與這個美術館南側銜接的是卡濛杜美術館,這是1936年,卡濛社(Camondo)伯爵將自宅及收藏的美術品捐贈給國家而成立。館內的裝飾充分顯示路易十六時代的奢糜,從其中的繪畫、家具和壁毯來看,與其說是美術館,不如說是18世紀貴族生活的展示館。
巴黎人最常去的森林公園是城西的布羅涅森林(Parc de Boul-ogne)公園,公園內有賽馬場、人工湖和動物園。園內蒼翠的樹林一到秋天就成為一片金黃,非常美麗,公園內共有5個大門,都各具風姿。
巴黎的盧森堡(Luxembourg)公園,是超過57匳大的著名公園,裡面有座盧森堡宮。公園裡有茂密的橡樹,還有頭部奇大的大藝術家維爾廉石雕像。盧森堡宮和公園原是路易十三送給他義大利籍皇后的禮物,完全仿照皇后在佛羅倫斯的宅邸興建,而重點放在一片廣大的花園上。這座典型的歐洲式庭園非常整齊、乾淨,是巴黎市民重要的休閒場所。附近有自由女神像的雛形和一個有噴泉的花園,噴泉池中有烏龜在噴水,四對海馬上有四位女神抬著四象儀,是精緻的雕刻。
著名的米蒂西泉是一池方形泉水,旁邊有石造花盆,正面白色的大理石雕刻上,刻有亞西斯(Acis)與加娜提亞(Galatea)這一對情人正在談情說愛,山坡上吃醋的巨人波力菲摩斯(Polphamas)正想把一塊大石頭推下去壓死亞西斯,加娜提亞無法使情郎復活,只好將他變成河水。這段故事全被表現在一座噴水池中,頗有情趣,雕工也不錯,配上那一帶高大的樹,光影交錯,加上水聲鳥語,幽靜的氣氛很是動人。
盧森堡公園東面約400公尺的地方,有一座混合希臘和羅馬式樣的萬神殿,簡潔樸實的外形,只有在入口處用八根巨大的科林斯式柱子支撐一片山牆。進入室內,唯一的感覺就是雄偉,一根根柱子支撐著圓頂天花板,沒有太多的裝飾。從四面八方穿透而入的光線,不禁讓人想起以前在這裡舉行的儀式是多麼的莊嚴神聖。爬到樓上,還可以看到地板上用大理石拼出來的圖案,遊客可以到高達83公尺的圓頂之外,沿著圓頂走一圈,巴黎的整個面貌完整地呈現在眼前,那份心曠神怡,彷彿世界就屬於自己。當然別忘了在走之前到一趟地下室,因為著名的文學家,如伏爾唇羅素、左拉和雨果等人都長眠於此。
在巴黎的東北角城郊,有一個巴黎最大的維利德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它原先是個殺牛的屠宰場,但因冷凍設施原設計沒有考慮周詳,所以便廢棄不用,直到最近才改建成一個複合設施的公園,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200週年而興建,是世界建築史上具里程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第二個解構工程的公園。公園的構想,是前任法國總統密特朗為了提升巴黎市民生活品質、配合未來城市在經濟文化方面的發展,使法國在歐盟成立時,保有它前衛性的領導地位而提出的。建築師利用35個「點」,把原來雜亂無章的公園加以重組,劃分成不同功能的活動空間。每個「點」都以10公尺長、6公尺高的正方形模型為基準,再依不同的需求加以變化,以提供市民不同的活動場所。「線」的手法是用來帶領民眾的動向,它那南北及東西各有15公尺寬的波浪形迴廊步道,連接了兩大地鐵站,另有一個不規則的森林步道,把公園中各種活動設施銜接起來,民眾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從公園的這一角走到另一角。公園內包括音樂中心、流行音樂廳和一個大展覽館,一座多功能電影院和一個科學工業城(Citè des Sciences et de I'industrie)。在這個近代前衛風格的公園內,還有一條串連著許多設施的運河,讓沿岸成為非常宜人的親水空間。公園內一幢幢紅色建築物,打破了傳統遊客中心的作法,讓遊客中心成為許多小小的單一個體,各具不同的功能,為解構主義作了很好的詮釋。在科學工業城大樓中現代建築的空間感表露無遺,還有一個會說各種語言的機器人。
科學工業城前方有個立體電影院,是全世界最大的球形電影院,於1985年5月啟用,整個外形是個圓球,建築直徑達36公尺,外表是磨得又光又亮的6500片三角形不銹鋼所組成,使天上的行雲和四周其他建築物的景色都反映在上面,就像是一面大鏡子或一幅巨形的抽象畫,頗具特色。影院內部裝修也非常奇特,有休息室、服飾店和酒吧。放映廳在球形的上部,只有370個座位,其中有幾個是專門為殘障人士而特別設計的,其他座位都可以隨意調整方向,觀眾可以自由自在的觀賞頭上或前後左右的銀幕。銀幕直徑達26公尺,是由開著小洞的鋁薄膜造成的,面積大約1000平方公尺。電影放映的方式稱為奧尼瑪(Omnimax),是把70糎的底片裝入有魚眼鏡頭的放映機內,使銀幕畫面比一般電影院大9倍,因此放映一小時需要6000公尺底片。銀幕內側有12個擴音器,另外有許多地方使用雷射和雷射照相等最新技術;所有的視聽機也都由電腦控制、音樂中心是提供音樂學院學生上課、練習樂器和練聲樂之用。可以容納1200名觀眾的流行音樂廳,隔音效果奇佳,已成為來自世界各地音樂家們的最愛。
[編輯] 凱旋門
新凱旋門位於凱旋門以西的拉德芳斯郊區,這座凱旋門與原來的凱旋門遙遙相對,並與羅浮宮大門同在一條延伸的直線上。這座號稱方舟大廈的新型建築物,是20世紀末偉大的建築代表作之一,高120公尺,寬106公尺,面積4.2萬平方公尺,它的高和大都比凱旋門增加一倍以上,大門裡吊著一朵雲,中空部分恰可容下整座巴黎聖母院。新凱旋門由玻璃和白色大理石構成,象徵著向世界開放的門戶。
這座新凱旋門按黃金分割的設計角度,兩座玻璃透明電梯垂直聳立在四方形門中央,協調得充滿人文精神;同時在橫切面下,有像一朵雲般的合成薄膜挑空巨蓬,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曲線起伏的特殊造型,將原建築的硬體概念掃除,另有柔美超現實的感覺。 正如許多法國名建築物一樣,其設計成功反倒不是出自法國人的手筆,新凱旋門是由名不見經傳的丹麥建築設計師約翰•爾特芳斯匹凱桑設計的,當初為此門定名是取自聖經典故諾亞方舟的故事,象徵即將遭受洪水滅頂的世界,有著重生希望的重大意義。新凱旋門簡單而帥氣的造型、超未來的設計理念,在拱中穿雲而出;直達頂樓的電梯,與凱旋門的精雕細琢,以及巴黎舊時代中世紀風采的建築相映成鮮明的對比。在新凱旋門的後面,是一大片被稱為「夜總會」的大墓園。
拉德芳斯(La Defence)是大巴黎區內最具前衛與未來感的地帶,也是巴黎西北方國防區裡一個新興的商業區,整個地區規劃非常良好,一幢幢現代化的大樓、外觀摩登的辦公大廈、球體狀IMAX放映廳、造型誇張的藝術品展示、遊樂場、露天表演場、人工瀑布、噴水池及大型廣場,讓人有不像在巴黎的感覺。當然,拉德芳斯的焦點仍在於與凱旋門遙遙相對的新凱旋門。
[編輯] 艾菲爾鐵塔
傷殘戰士之家(House des Inv-alides)原係17世紀為傷兵養傷而建,現仍係退伍榮民之家。位於伊巴利多公園的盡頭,有長約21公尺鐵柵欄圍起來的建築物。前後有17、18世紀時的青銅大砲,砲口朝外沿著鐵柵欄排列著,這些都是法軍打勝仗奪回來的戰利品。這裡本來有尊路易十六的雕像,大革命時遭到破壞,1815年時重修成現在的樣式。正門入口是名譽庭園,庭園正面是「戰士教堂」的入口,內部裝飾著各種國旗,這些國旗都是法軍佔領各國獲勝時所獲得的。
地下室有個埋葬所,但禁止參觀,此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國捐軀的將軍們安息地;教堂右側是安放有拿破崙石棺的拿破崙禮拜堂。「戰士教堂」裡有座高達107公尺的大圓頂教堂(Egl-ise du Dóme),象徵著路易十四的光榮與勝利,起初是他的禮拜堂,1677年開工,1735年完工。教堂圓頂是由35萬張金箔所覆蓋,堂內最值得一看的是具均衡美、雕刻美、似馬賽克般鋪設的大理石地板。堂內圓頂下天井的中央是拿破崙之墓,旁邊的壁畫有「聖路易王捧劍給基督」、「法國諸王像」、「十三門徒像」等,彷彿在守護著拿破崙的安眠之所。拿破崙的墓是用綠色花崗石及由俄國運來的紅斑岩所製,他的遺骸就置放在厚達六層的棺槨中。以拿破崙的石棺為中心,旁邊環繞著其兄西班牙王約瑟夫之墓、其弟巴伐利亞王杰洛姆之墓、路易十四時的名將迪倫之墓、第一共界大戰名將福煦、拿破崙的心腹狄勒克將軍和伯特倫特將軍等人的墓。另外拿破崙唯一的兒子拿破崙二世之墓,則放置在杰洛姆的禮拜堂中,連同當時葬在維也納的遺物,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1940年,由德軍手中奪回來放置在此處。地下展示室,有拿破崙創設各國家機關的浮雕和穿著聖衣的拿破崙像等。
[編輯] 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
愛立西(Élysée)宮是法國總統府所在地,位於香榭麗舍大道中段,一排密密的法國梧桐樹後面聖道洛瑞街55號,宮殿建於1718年,是貴族莫勒(Mollet)為女婿所蓋的宅第,從拿破崙經戴高樂、季斯卡、密特朗、席哈克到沙克吉,愛立西宮前後換過30多位主人,其中20位以上是法國總統,他們在金碧輝煌華燈閃耀的總統府大廳裡,接待過無數近代史上的顯要和國際上知名的人物。這座18世紀的建築物,歷經改建增修,現在共有369個房間和9萬平方公尺面積的大花園,花園裡處處綠蔭,千百株青蔥古樹櫛比而立,將巴黎市中心的喧囂全部隔絕;法國的政治領袖們漫步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會很容易地暫時拋卻惱人的政治問題。春夏之交,這裡萬花吐豔,在清澈見底的碧水池塘裡,雙雙對對白鵝悠閒地游來蕩去,構成一幅人間仙境的畫面。「愛立西」法文的意思就是仙境,希臘神話說在湛藍而柔媚的愛琴海濱,生前有賢德和節操的人,死後的靈魂就會進入安適的「愛立西」;而「愛立西」也就是古希臘人想像中的天國。
愛立西宮設施齊全,宮內最重要和最神秘的地方就是核子避難所,一般工作人員不准進入。在緊急時,只有法國總統和他親信的幕僚可以藏身在裡面領導全國應變。小小的房間裡有兩部電話、三台電視,以便和國防部長、空軍指揮官和總理聯絡。總統府除了有各種辦公廳外,還有四個雜貨店、一個托兒所和一個洗衣店。全部共有950名工作人員,包括35名顧問、數十個專業工作小組、一個燈光師、兩名木工和300名警衛,他們的工作都必須正確、準時,就像一個大交響樂團,不能有一個音符出錯,這裡工作人員的誡條是「不關自己的事不看不聽,並三緘其口」。每天早上7:30,總統府裡的人員就展開他們一天的工作,先由廚房開始,那是一個600平方公尺大的空間。地窖裡藏有1.5萬瓶美酒。4個雜貨店設在地下室,每年要供應3000條毛毯、2.5萬枝鉛筆、60公里長的膠帶和400多萬張紙。六大餐櫥裡擺滿了一萬多付銀刀叉、700多個水晶杯、5300個瓷盤。在員工福利設備方面,設有托兒所、保健室和健身房等,餐廳並提供每份5歐元的經濟餐。
波旁宮(Palais Bourbon)於1722年由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所建,因而命名為波旁宮。宮內面對塞納河畔的庭園非常壯觀,著名的協和橋正在對面,由開工到完成花了6年的時間。1940∼1944年,納粹德軍曾在這裡設立總司令部,巴黎戰爭時曾有激烈的戰鬥,宮內的兩萬冊藏書遭燒燬;不過現在還有貴重的藏書35萬多冊,在大圖書館內還可以看到多拉克瓦洛以文明變遷為題材的20幅傑作。現在波旁宮已成為法國國會的會址。
小波旁宮(Petit Palais-Bour-bon),現在是法國國會大廈的迎賓館,又稱為「拉塞宮」,位於塞納河的南岸。
夏佑(Chaillot)宮隔塞納河與艾菲爾鐵塔相對,這是一座1937年所建的雄偉宮殿,平頂的中心兩側有彎曲如翼的建築設計,顯示出與巴黎其他建築大異其趣的優美風格,據說其中的浮雕是40位雕刻家的傑作。宮殿裡有3個博物館,一為背對艾菲爾鐵塔左側一樓的海洋博物館(Musée de la Marine),展示各種船隻,從古代希臘和羅馬時代以櫓、帆帶動的船,到現在的機械船等,對船舶的歷史可以一目瞭然。其中又以船帆時代的軍艦最為吸引人。二、三樓則是人類博物館(Musée de l'Homme);二樓展示從人類起源的史前時代到今日,以各種角度研究人類的種種資料,其中以與非洲有關的資料比較多;三樓展示的是以地區分類,由北極圈、亞洲、中美等地去探索文明之謎,對人類的由來及原始時代有興趣的人,這裡是最能滿足求知慾的地方了。宮殿右側為遺蹟博物館,分為雕刻與壁畫兩個部分;雕刻部分是法國由羅馬時代到19世紀的收藏,壁畫部分則是複製羅馬及哥德風格的繪畫。此外,附近有參觀價值的地方還有帕斯(Passy)墓地,為創作和聲音樂特殊結構體系的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法國總統福爾(Fauré)和畫家馬奈(Manet)安息之所。
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George Pompidon Center)也是遊客必到之地。據統計,這個中心自1977年元旦開館以來,每天平均有一萬名以上的人參觀,甚至曾有高達4.5萬人的記錄。就像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一樣,興建之初,正反兩面的評價非常極端,可是到了現在,愈來愈多的人愛上了它。很難想像幾乎是米黃色的巴黎市中心,會有這麼一個五顏六色可愛的龐然大物,這座外型像「石油化工廠」的藝術中心,在巴黎古老的歷史文化區中特別引人矚目和驚奇,因而聲名大噪。
這座長170公尺、寬60公尺、高42公尺的建築,藍圖是從49個國家的建築師提出的681個設計案中挑選出來的,最後由與法國有宿仇的英國建築師羅傑斯獲得設計權。無可避免的,如此「怪物」似的建築,必然遭到衛道人士的強力反對,甚至因進入訴訟而一度被法院判決停止動工。這個現代藝術的「工廠」,除了內部的柱、樑、樓板、樓梯等基本結構外,所有設備通通毫不保留的暴露在建築物外面,而且漆上了鮮豔的色彩,紅色代表電路,藍色是水管,綠色則是空調。外露的電扶梯,包在一個玻璃管子中,形成一道不斷向上非常強烈的意向。
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開館後,很快便促使當地瀕臨衰敗的舊文化區,有了舒筋活血的機會,它的建築設計被譽為有高度美學和工藝成就,更被視為新世紀建築的標誌。
這個中心設計之初原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活躍的資訊、娛樂及展示中心,所以它的樓層面上沒有任何結構、機械設備或固定柱牆之類的垂直阻礙物,來限制展示需求及參觀者的自由,並架高樓板14公分,埋設電腦裝備。
這個藝術中心最具魅力之處,是充分展現了文化的生命力,而其生命力的創造,除了建築本身吸引人外,更在於它對空間區劃及與外部環境包容融合的成功。內部分設四個大部門,在現代美術館、工業設計中心、音樂科學研究館和大眾資料圖書館等現代藝術的集中地,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與現代有關的純藝術、工藝、工業產品。
龐畢度文化藝術中心門廳前留出的大半開放廣場,也成為藝術專家與業餘者的市集,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賞或即興表演、集會、散步。
中心門外有個舉世無雙的石英鐘,還有一個現代雕塑的噴水池,和龐畢度中心一樣充滿鮮豔的色彩,一件件動態的作品,新奇而有趣。
海報藝術館(Poster Mus´e-um)是屬於19世紀的建築,坐落在天堂路18號,從羅浮宮乘地鐵15分鐘可達,這裡的畫不是畫在帆布上,而是畫在紙上,有些還是屬於「原作」。大多數到這裡來的觀光客們,似乎並不擔心他們所看到的是否為藝術,因為這裡有太多的詼諧、歷史和巴黎生活的透視;它讓人沒有工夫去思索其他「瑣碎」的問題。這裡搜集了過去3個世紀來的7萬多幅海報,不斷地輪流展出。有半數以上海報是屬於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作品,這些收藏以法國海報為主,其他的也包括了歐洲各國以及美國的海報。在海報藝術館的後面,還有一家專門銷售海報、明信片和目錄的商店。
格來文蠟像館(Musée Grév-in)坐落在蒙馬特區,這座聞名於世的蠟像館內有48個大櫥窗,陳列500件以上的蠟像,有世界各地古今政要、影星、拳王、披頭歌手和歷史故事,或整套展出,或個別陳列,所製蠟像的形體、服裝和容貌,無不栩栩如生。其中歐巴馬、沙克吉、胡錦濤或普京等人共處一室。影星瑪麗蓮夢露、費雯麗和碧姬芭杜,以及英國四披頭歌手等蠟像的音容笑貌神態活現。許多櫥窗裡展出歷史故事,有法國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暴民擄走的實況,有查理七世加冕和入獄的故事,有拿破崙在海島囚室內奄奄待斃的慘狀;還有陰森森的地獄,都是法國歷史上悲慘的故事,法國末代帝王和王后上斷頭臺、監禁和搏弒慘狀都呈現在眼前,參觀者身臨其境,膽子再大也會毛骨悚然。
克列蒙梭(Clémenceau)紀念館位於法蘭克林8號,這是法國的大政治家,同時也是畫家莫內的親友。人們為紀念他而將他這個晚年居所及1929年去世的地點,設立紀念館供人憑弔。
[編輯] 羅浮宮
巴黎現代藝術館成立於1984年7月20日,是由法國著名的加爾第財團投資設置的,坐落在離市區20分鐘車程的寧靜田園小村中,村裡長滿了百年以上高齡的茂密樹木,加爾第財團選擇了這個先天上已充滿了藝術氣息的勝境,不但旨在介紹和保存現代藝術創作,甚至還貸款給窮苦的藝術家。這座現代藝術博物館除了收集有過去名藝術家的許多作品外,也蒐集極為豐富有強烈創作意念的現代藝術家作品,其中不乏已享盛名的現代藝術家如畢卡索、魯奧、郁特里洛、杜飛、弗拉曼克和莫迪里亞尼等的名作。
如法國著名的雕刻家席格爾,利用當年建艾菲爾鐵塔剩下來的廢鐵片,雕塑了一座高達16公尺的作品,矗立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主建築物的外庭。這位大師並用青銅塑成一根1.5公尺高栩栩如生的大姆指精彩作品,豎立在入口處。另一處吸引遊客的雕塑,是阿爾曼令人嘆為觀止的名作「永遠的停車場」,這一座高聳入雲、被遊客稱為「汽車的墓誌銘」的雕塑,是用50輛不同廠牌各型各式的真汽車嵌入巨大水泥柱裡塑成的,據稱是在表達「人與自然的對立」。杜飛的「電仙女」圖畫,面積1981平方公尺,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畫。
季美博物館(Mus´eum Guim-et)位於16區,是一個專門蒐集東方文物的博物館,有包括來自印度、柬埔寨、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日本以及西藏等地的藝術品,其中有釋迦牟尼和多寶菩薩(Pvabhntaratna)的授經佛像,是公元518年中國北魏洛陽雕刻的傑作。早在公元4世紀時,這類鍍金的佛像已在中國北方流行。早期的佛像是由西來的僧侶放在行李中攜入中國,這些佛像皆為尼泊爾或阿富汗人種的形態,或呈童子盤腿靜坐修行狀,或為長鬚中年直立僧。而山西大同雲崗的佛像則大異其趣,是另外一種中亞佛像的造型,並混合著犍陀羅(Gandhara)和馬圖拉(Mathura)兩個不同地區的造型。雲崗石窟有一部分方臉的中國型佛像,身穿北魏拓跋長袍胡服。北魏自公元494年由山西大同遷都河南洛陽後,佛像的造型逐漸拉長,有進一步漢化的傾向,季美博物館所收藏的釋迦授經像,可以說是洛陽龍門佛像中最精美的代表。根據蓮華經的記載:有一天當釋迦牟尼在講道時,天空突然顯現一尊寶塔,中坐多寶如來,祂是遠古時期的佛祖,早已進入涅槃境界,祂曾許諾在釋迦牟尼宏法時顯現佛身,以證明涅槃並非死滅;當釋迦牟尼看到多寶如來顯現後,立即飛昇上寶塔,坐在多寶如來身旁,繼續講道宏法。洛陽龍門佛像傲骨嶙峋,其鳩形鵠面之仙風鼎儀態,與當時清談食丹之風尚,可相互印證。在寶塔中的釋迦牟尼是側身曲膝盤坐,方額、長頸、袒肩而含笑,右手向下、左手向上,作無畏印相,衣角飄逸,姿態自然,與多寶如來相對,充分表現出彼此心領神會的默契。代表現在的釋迦牟尼與代表過去的多寶如來的對話,像兩盞明燈開導了眾生沉悶的心闕,指引眾生未來的方向。
奧塞博物館(Musée d'Orsay)在塞納河左岸,與羅浮宮相對,是印象派的重鎮,它原來是個廢棄的火車站,外觀幾乎沒有變動。這個火車站於1900年7月14日開始,配合當年舉辦的萬國博覽會而使用,1939年發出最後一班車後停用,而成為各種活動中心,1986年改為奧塞博物館,同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不論從建築、室內藝術和構造等各方面都極為值得欣賞的建築,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這是一座令人驚詑不已的博物館,其獨創性就在於它展現了許多不同種類的藝術形式,油畫、雕刻、裝飾和繪圖,應有盡有。進入大廳,寬敞的空間,由2.5萬平方公尺所覆蓋的挑高屋頂,將古典與現代融合得天衣無縫。館內蒐集內容銜接羅浮宮及龐畢度文化中心之中的斷代藝術,以19世紀及20世紀初的藝術品為主。所有印象派畫家的重要作品都收藏在東側的大樓內,可以做一次非常完整的印象派之旅。1996∼1997年5月,奧塞博物館有60幅名畫以「黃金印象」為題,在台北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及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其中包括有雷諾瓦的「彈琴少女」、塞尚的「蘋果與柳橙」、高更的 「大溪地女人」及麥約的「拿陽傘的少女」等。
畢卡索國立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Picasso)在巴黎第三區的鹽宮(Hôtel Salé),開放於1985年,它的前身是一座17世紀的貴族宅邸。1973年當他逝世時,他的繼承人把他的3500多件作品捐贈給國家,包括油畫、素描、寫生集、拼貼畫、浮雕、陶瓷製品和雕塑等,為博物館奠定堅實的基礎。他的夫人於1986年去世後又作了第二次捐贈,使博物館的內容大加充實。除了畢卡索遺作外,還有他生前收藏的珍品,包括塞尚、馬諦斯、米羅、雷諾瓦、德加和布拉克的作品。現在博物館的地下室裡,展出畢卡索自1948年開始的陶藝創作。一樓中庭擺置著1920∼1930年,以及1950∼1973年等兩個時期的雕刻作品。二樓採編年史的方式,依次展出「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立體派時期」、「新古典主義」和其他作品及素描等。
羅丹博物館(Musée Rodin)是座大約收集有500件羅丹作品的美術博物館,館前一大片花園裡種植有2000株薔薇樹,樹與樹之間放置著許多羅丹的白色大理石和銅雕作品。館內入口左側是名雕刻「沉思者」,這位沉思者正在自己心愛的花園裡陷入沉思。入口右側是「卡雷市民」,內庭則有 「影子」、「雨果像」和「岩石上的夏娃」等,也有素描,由此可以領會到這位法國大師的精神。館內羅丹的「吻」和「青銅時代」等傑出作品,它所體現的現實主義手法,曾令評論家們大為震驚。館的二樓還有羅丹所收集的作品,多為莫內、梵谷和雷諾瓦等人的傑作。
克魯尼博物館(Musée de Clu-ny)坐落在拉丁區的克魯尼大廈內。它的前身是大約公元200年巴黎船民行會在這裡建造的羅馬式大浴場,後來改為地下畫廊,展出古羅馬各種器物。到了15世紀,勃艮第克魯尼修道院的修士們在這裡建造一幢哥德式建築,專供來訪的修士居住。這裡有裝飾華麗的塔樓,奇形怪狀的獸形滴水嘴和幽靜的庭院,不愧為巴黎中世紀民用建築的典範,1844年改成博物館,收藏有2萬多件中世紀的美術品。館內陳列的以大廈主人亞歷山大•迪蒙姆拉魯的收藏品為主,反映了中世紀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形,展品中包括了服飾用品、彩色玻璃、珠寶雕像和油畫等,另外還有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壁毯,其中又以6幅刺繡地毯所組成的「貴婦與獨角獸」最值得欣賞,掛毯以星星點點的粉紅色花為背景,描繪了一位貴婦受到獅子和獨角獸圍攻時的場面,生動地反映了騎士階層的那種溫文爾雅的愛情。
樂器博物館(Musée Instrum-ental)設在國立音樂學校內,館中展示著16∼18世紀時期的各種樂器,可以令人回顧樂器的歷史,其中最著名的是呂理(Lully)和薩拉薩特(Sarasate)使用過的小提琴、貝多芬用過的豎琴、帕格尼尼(Paganini) 和貝達士的吉他,以及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Marie Antoinette)所用過的豎琴等。另外在博物館內有莫扎特、唐•喬凡尼等的曲譜。
軍事博物館(Musée de L'Ar-mée)聳立在名譽庭園四周,右側為東方館,館內展示中世紀以來法國統治者所穿著的甲冑、劍和手槍等,以及法軍於各戰役中所使用的武器、戰利品等。其中有活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將軍福煦(Foch)的齊胸像及當時的兵器等。東方館一樓的房間展示拿破崙心愛的外套、帽子,以及被放逐於厄爾巴島、聖赫拿島時所使用的日常用品等遺物。
國立密特朗圖書館佔地7.5公頃,歷時10年,耗資17億美元,由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擔任建築設計甄選委員會主席,於1997年7月落成啟用。館內藏書1000萬冊以上,另外有35萬種期刊,110萬種錄音帶或CD片,88萬卷地圖,1100萬張圖片,單只公共閱覽室就可同時容納3600人閱讀。此館有4棟像書本打開模樣的大樓,但圖書館真正的藏書樓層卻都在地下樓,而庭院中的一片叢林,則是用人工運來的100棵樹所構成。
巴黎的國家圖書館(Biblioth-éque National),原是波旁王朝時代的皇家圖書館,現在卻是和英國的大英圖書館、美國的哈佛圖書館、國會圖書館,以及紐約市立圖書館等,並列為西方五大圖書館之一。這座位於黎塞留街58號的法國知識寶庫,珍藏圖書達1100萬冊,內部規劃完善,共分為圖書、目錄、期刊、珍貴精裝書籍、手稿、微捲目錄及電腦室等七大部門,最難得的是這裡也蒐集了許多中國史蹟資料、善本圖書及敦煌壁畫的原卷;有不少研究漢學的學者,在這座圖書館內發掘了不少寶藏。
1996年12月17日開放的多比亞克(Tolbiac)新館區,坐落在巴黎東區塞納河南岸,佔地7.5公頃,由四幢高80公尺呈「L」形的透明建築構成,每一幢樓都像翻開的書,四幢高樓包圍著一公頃大的森林和亞馬遜河鐵木鋪成的高起平臺,平臺直下塞納河岸,寬廣的視野給人一望無際的舒暢。館區森林深藏在建築群中,雖然綠樹成蔭,但是為了維持閱覽室的清靜,森林並不開放給民眾作休閒活動。平臺上四幢20層樓透明建築則是書庫;平臺下環繞著森林的,是連接四幢高樓的三圈建築,最內圈的兩層樓是閱覽室,第二圈建築是行政區,最外圍是交通運輸區。閱覽室分上手層樓,樓上由一般民眾使用,作為公共圖書館;樓下供專家學者使用。
公共圖書館裡設有電腦資訊系統和多媒體設備,書籍也採取開架式,民眾可以自由取閱,但不外借;民眾繳日費或年費後,就可以自由出入閱覽室。
外交部檔案館坐落在塞納河畔,是現在人們了解法國和了解歷史的重要地方。館裡最引人注目的有兩份檔案,一是哥倫布的一份契據,當他遠航凱旋後,西班牙國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貝拉不但授予他特權,還賞賜一筆可觀的財富。他怕自己死後這些特權和財富會被收回,使他子孫無法繼承,就找來當地3名大律師,請他們代書,一字一句地寫下國王的諾言,這份契據至今完好無損地存在法國外交部檔案館裡。二是一封中國清朝雍正皇帝於1726年所寫的求婚信,係由當時在清朝皇室中的西方傳教士代為翻譯,主要內容是向當時教皇提出請求,希望請一名知書達理,洩忠貞的西方女子,最好是教皇的姪女或教廷中的名門閨秀入宮。在這封信中不但可以看到當時中國與西方進行宗教、文化往來,並且還有這種特殊的「人才交流」活動,可見當時的雍正不失為一位思想開明的國君。 巴黎歌劇院是巴黎上流社會仕女們的高級社交場所,興建於1860年,是由拿破崙三世下令動工,整整建築了15年,在第二帝政結束時才告完成。這座氣象萬千、精雕細琢的建築物面積很大,共有2200個席位,歌劇院之氣派華麗舉世無雙。在正上方的圓頂上,太陽神阿波羅的雕像,迎著陽光金光閃閃地矗立人間,還有許多藝術家的肖像依序排列。院內有白色大理石階梯,綠色條紋狀大理石扶手,天花板上則有巨幅彩畫。舞臺高36公尺,寬53公尺,長26公尺,換幕背景的舞臺布置,極盡奢華之能事。在歌劇院前面的科林斯大圓柱間,有曾在這裡演奏過的名作曲家、劇作家的雕像。
巴士底歌劇院(Opéra Bastil-le)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構想的實現,這座現代化的藝術殿堂建在巴士底監獄的原址上,它的設計和票價以全民化為目標。為追求至善至美,法國政府邀集全世界建築設計精英參加角逐,最後年僅36歲的加拿大建築師卡羅斯歐特(Carlos Ott)獲得殊榮。巴士底歌劇院耗資當時的4億美元,歷時6年興建完成,1989年7月法國200週年國慶時正式啟用。
它的設施號稱是全球最新穎的,大表演廳有2700個座位,音響和視線能夠滿足每位觀眾的需求;另設有小型表演廳、排練室和服裝布景製作工廠等。建築設計是圓弧型外觀,線條有超越時空的美感,用大量玻璃材質拼貼,入口處是座方型大拱門,氣勢宏偉。劇院擁有一流舞臺設備,以舉行歌劇演奏會和芭蕾舞表演為主,大廳舞臺寬約20公尺,長50公尺,布景面積廣達4000平方公尺,它不像一般舞臺的布景是一幕幕吊起變換,而是由總共16塊一樣大、可以移動的舞臺組成,只要在後面把各種場景搭好,換幕時將所需的那一幕移到前方的舞臺就好了;為了達到讓全國民眾觀賞節目的理想,政府規定1/3的座位票價不得超過10歐元。巴士底歌劇院年度預算約1億歐元,至今世界頂尖的藝人均以曾在巴士底歌劇院登臺為榮。1830年的「自由神紀念碑」今天依然矗立在巴士底廣場,緬懷法國大革命的英勇事蹟;巴士底歌劇院則是廣場的新明珠,用藝術裝點巴士底的文化新精神。
法蘭西劇院(Place du Théâ-tre Français)坐落在巴黎市中心黎塞留街和皇宮劇院花園之間,這個富麗堂皇迷宮般的殿堂裡,裝飾著許多畫作及半身雕像,置身其中,不禁讓人興起對先人的懷念,劇院內每一層樓都以一位著名的法國演員名字命名。這裡有歷史最悠久的法蘭西劇團,將近70位的分紅演員其實就是劇院的業主,並且由7位分紅演員組成的管理委員會行使權利。法蘭西劇團的前身就是著名的莫里哀(Moliére)劇團,自17世紀以來,一直師承古典戲劇的傳統,拿破崙曾這樣說過:「法蘭西劇院是法國引以為豪的機構,巴黎歌劇院不過是法國虛榮的表現」。從此,法蘭西劇院就帶有國立機構的色彩直到現在。
索邦大學(La Sorborne)位於拉丁區內,原係巴黎大學的舊文學院和人文科學院的總稱,目前是巴黎第三大學。1253年,羅伯特索邦神父為出生於此地的人設立了附屬教會的學生宿舍。創設的目的是為教育貧窮的神學院學生,由於歷代國王及拿破崙等的庇護,才有今天的風貌。大學的內部藏書已達150萬冊,校園內可以自由參觀,不過想參觀內部要向守衛處申請。索邦廣場西側有附屬於大學的教堂,是17世紀所建,也是大學裡最早的建築,有法國宰相黎塞留的墓園。
陸軍大學(École Militaire)位於第7區,1751年在路易十五的愛妃彭巴杜夫人支助下興建,於1772年完成,是法國18世紀建築式樣的最佳摹本。起初是為教育貴族子弟成為士官而於1756年創校,1777年放寬入學資格,集訓全國軍校的優秀分子;1784年拿破崙入學,據說他當時才15歲,畢業後晉升為砲兵少尉。1787年廢校,作為倉庫和兵營使用。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de-Paris)位於塞納河的西提島(Ile de la Cité)上,是全世界天主教友們朝聖之所,同時也是法國中世紀最完美的哥德式宗教建築經典之作。12世紀初這裡只是個小修道院,巴黎主教決定在此興建一座巨大的教堂,自1163年開始動工,前後花費了182年時間,才於1345年落成。由於歷代王室的庇護及廣大信徒的捐獻,逐漸成為天主教的聖地,扮演了歷史上許多重要角色。它也曾經一度被人們所完全遺棄,幸得雨果在「巴黎聖母院」這部名著中塑造了駝背的鐘樓怪人,才使它得以起死回生。亨利六世的加冕典禮、法蘭西斯二世及亨利四世的婚禮,也都是在這裡舉行;1804年拿破崙也是在此地舉行加冕典禮。18世紀曾經一度荒廢,1844年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負責整修,至1864年才修復。
聖母院有莊嚴的造型,建築物的比例和高度都極其合乎美的要求,內部深130公尺,寬48公尺,高35公尺,正面為精美的雕塑所覆蓋,並有兩座長方形石塔式的鐘樓,各高75.7公尺,有387級階梯,兩樓中間突出高達90公尺的尖塔。三座尖拱形大門上,並立著以色列猶太28位國王的全身像,拱門稜園間雕有無數聖經故事裡的人物;中間兩邊尖拱形窗子,分雕亞當和夏娃像;中間圓形窗雕有聖女像;再上層是欄杆,雕有一排面部朝下奇形獸面惡魔像,有的以手托腮,一付觀賞街景的樣子。很多遊客在這裡憑欄遠眺時,也會不知不覺地把手肘靠在欄杆上,掌心托腮,與惡魔塑像並列。
巴黎聖母院是三層樓的建築物,正中間的大門雕繪為最後的審判(Last Judgement);右邊的門是聖安妮(Portal of St. Anne);左邊的門是最好的門,稱為聖母門(Portal of Virgin),有聖母瑪利亞和聖嬰的石雕。門柱上刻著12個月份,門口兩邊有聖者與天使的雕像。聖堂裡面有3個古典雅致的圓形玫瑰窗和色彩繽紛的彩釉玻璃,分別嵌在西邊、北邊和南邊,玫瑰窗直徑9.6公尺,以天使守護聖母和聖嬰為主題,人物頭頂上有聖潔的光圈。
聖母院的側面是13世紀大火後增建的部分,特別是南、北兩端袖廊,設計最為精巧出色。站在尖塔上可以俯覽聖母院的建築,遠眺西提全島、塞納河風光及巴黎市街。南塔上掛著重達13噸的大鐘及5公尺的鐘槌,每逢聖日的上午9:45和下午2:45,就會響起鐘聲。雨果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就是以這裡背景,描寫一名駝背醜男子在聖母院敲鐘,後來拍成電影「鐘樓怪人」,故事情節相當引人入勝。每一個到巴黎來的觀光客,大多數都會到聖母院的鐘樓上看看駝背人奎西莫多敲過的巨鐘,以憑弔這段淒豔的故事。前來頂禮膜拜的天主教徒奉獻的蠟燭,燃遍每一座董之前,放眼看去一片燭光,穿著聖袍的神父,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聖堂內誦經禮拜,場面莊嚴而宏偉。聖母院的北面是巴黎市立醫院,西面是警察總局。
神聖教堂(Sainte Chapelle)則是在西提島上的宗教建築物,它是巴黎最漂亮教堂之一,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le),原係屬於路易九世的皇家教堂,為哥德式建築,並分成上下兩層,下層又被巨大的柱子分成三個部分,最上面的是個高達20公尺的開放空間,覆蓋著一個橢圓形的穹頂,四周則是一片片高達15公尺的玫瑰窗,每一扇窗都由1241片到1246片的方形彩色玻璃、所拼組成的聖經故事和耶穌受難記,在這裡可以體會到人與神之間的距離和神對人的親和力。原先的教堂是路易九世於1248年所建,目的是為了收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朔戴的荊徨及聖十字架上的一個殘片,路易九世花了當時130萬法郎的鉅款購買了這些遺物,而教堂本身的建築費才40萬法郎。這座老教堂在大革命期間已成灰燼,現在所看到的是1834年由拉休斯(Lassus)根據古老的圖案所設計;這座教堂據說也收藏了聖母瑪利亞的遺物。
瑪德蓮教堂(Eglise de la Madeleine)是座酷似希臘神殿的建築物,高19公尺,其中科林斯式的52根石柱和走廊最為壯觀,是巴黎代表性建築之一,由拿破崙一世下令開工,至1842年才完成。
聖心堂(Sacré Coeur)是蒙馬特山頂上著名的宗教建築,建於1876年,完工於1919年,具有拜占廷風格大大小小四個白色圓錐塔頂,非常壯觀,是巴黎名勝之一。這個清靜的宗教聖地裡,聖母、天父的雕像邊點滿了白蠟燭,流露出一股肅穆平和的氣息,站在教堂頂端俯瞰巴黎市街景,可以一覽無餘。聖心堂是巴黎人心目中的聖地,英法戰爭時,聖女貞德曾到此祈禱。教堂門口有教友散發包括中文在內的各種文字傳單,教堂前有一大片草坡和長方形的聖心廣場(Parvis du Sac-ré-Coeur),總是躺滿了曬太陽的人群。野餐、溜狗的法國人與交織的遊客潮,使這個地方充滿情趣。
巴黎人文薈萃,幾世紀以來也成為許多偉人、藝術家們最後的安息之地。市內規模最大的墓地,是位於蒙馬特山丘東西兩側的培耶拉榭斯墓園(Cimetiére du Pére Lachaise),佔地44公頃,不計其數的藝術家如蕭邦、比才、羅西尼、作家巴爾札克、汪爾德,以及20世紀40年代被譽為「小雲雀」的法國女歌唱家艾迪絲比亞芙、20世紀60年代美國搖滾歌手吉姆莫端森等,都安葬於此。來此探尋偉人安息地的遊客,可於入口處買一張詳列200位名人葬地的地圖,沿著墓園的林蔭大道按圖索驥。
此外,這片墓園也是1871年5月間巴黎地方自治軍團與政府軍激戰肉搏之地,最後政府軍在墓園東北角的圍牆邊槍殺了147名自治軍團分子。如今這座牆已被命名為「連盟兵之壁」。
巴黎的第二大墓地則是位於蒙帕那斯車站東側的蒙帕那斯墓園(Cimetiére du Montparnasse),建於1824年,墓園中央的圓形廣場立有天使獻花雕像,廣場附近葬有凱旋門浮雕作者呂德、音樂家聖桑、小說家莫泊桑等人。
蒙馬特墓地建於1795年,著名的小仲馬、奧芬巴哈等文人、畫家、音樂家等都長眠於此。這一帶還遺留著巴黎唯一的一座葡萄園,位於索勒斯(Saules)路,這個葡萄園至今仍在每年的10月舉行葡萄豐收慶典。
葡萄園的東部就是蒙馬特博物館,在這裡除了可以看到古代蒙馬特地區的歷史外,還可以欣賞此地在18世紀後半期所出產的陶器。博物館從17世紀以來,曾是許多名人的住家,像1875年雷諾瓦,其後的尤特里羅和杜飛等人都曾住過。由索勒斯路南行到朗曼(Ravigman)路,這裡有古代的藝術村,此路的13號有洗濯船(Bàteall Lavoir)之稱,是著名的公寓所在地,畢卡索、雷諾瓦和阿波倫尼爾(Apollinaire)等都曾在這裡住過。不過遺憾的是,當年的文化部長安達魯•馬魯諾在決意保護此屋時,一場大火卻焚燬了一切。
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s)又名拿破崙墓,建築物內有18世紀的宮廷設計、花園,並有一座聖路易(St-Louis)小教堂。
巴黎古監獄坐落在西提島西端,過去曾是一座王宮,現在成為巴黎地方法院所在地。建築物的低層,就是這座1391∼1914年的巴黎古監獄。監獄裡的梳洗廳(Salle de la Toilette),是當時行刑前囚犯移交遺物的地方,然後再送上斷頭臺斬首。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勒特,在1793年被送上斷頭臺之前,就是在這裡度過她最後的76天。 法國小人國(France Miniatu-re),坐落在鄰近巴黎伊夫林大區(Yvelines)的艾藍古(Elancourt)公園內,是個規模完善的遊樂園兼露天博物館。園內有150座法國各地名勝古蹟的迷你模型、20個村莊的日常生活情景,因此堪稱精緻法國的縮影。小人國的籌建計劃是提爾希•哥提葉(Thierry Coltier)在海牙參觀蜚聲國際的小人國後突發奇想,想創建一座法國小人國。於是歷經4年的籌建,小人國終於與世人見面,這裡與凡爾賽宮近在咫只,觀光潛力無窮,值得一遊。小人國佔地5公頃,所有建築模型均按實體的1/30比例縮小,包括5公里長的人行道、5公里長的鐵道、3.5萬棵矮樹木、20輛火車及60艘船,其中艾菲爾鐵塔費時1.6萬個小時才完工,凡爾賽宮則花費100萬法郎建造,有50多個模型具有音效。
杜里(Thoiry)野生動物園位於巴黎西南方46公里處,佔地528公頃,還設有一個美食博物館。園內有杜里子爵城堡,因而得名。這裡有非洲及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約800種,並按牠們原來的生活習慣放養在廣闊的園地裡。人到其中,彷彿置身非洲莽莽原野,所以巴黎人稱參觀這裡是「花最少錢、用最短的距離到非洲一遊」。動物園分車遊區和步行區兩大部分,參觀車遊區的觀眾需乘帶篷汽車入內,人在車廂內,野獸則在車外自由自在地漫步。步行公園裡開放式的豢養著一些性情馴良的動物,如駱駝、長頸鹿和海豹等;而性情凶悍、容易傷人的鬣狗、豺狼等,則用鐵絲籠子關起來供人參觀。
[編輯] 附近城市各有特色
塞佛爾(Sévre)是巴黎大區上塞納省的城市,有2.2萬多人口,位於布洛涅(Boulogne)森林西南,隔著塞納河與巴黎相鄰,以生產鮮豔的陶瓷器而聞名於世。由巴黎市區搭地鐵9號線終點站下車就到,車程約20分鐘。塞佛爾國立陶瓷廠是路易十五和蓬巴杜(Pompadour)夫人於1738年建立的,廠內設有陶瓷器美術館,不僅展示塞佛爾的陶瓷器,也網羅世界各地的陶瓷器藝品,供遊客參觀。這個城市還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如聖克盧公園(Parc Saint Cloud)是路易十四時代、建於王室領地的法國式庭園,面積廣達450公頃,公園內有大瀑布及高達40公尺的噴泉。
摩東(Meudon)也是上塞納省距離塞佛爾不遠的小城,因有面積廣達1150公頃的摩東森林(Bois de Meudon)而聞名。塞納河在此作大幅度的蜿蜓,市街景致是巴黎附近各城鎮中最值得誇耀的。數世紀以來,許多知名的藝術家、作家和作曲家等,都曾被此地豐富的自然風光所吸引,並在此地居住過一段時日。像諷刺幽默作家拉伯雷(Rabelais)在1551∼1552年間曾在此地擔任聖職;華格納也曾在城堡邸(Château)大道27號居所從事創作;此外,馬奈、雷諾瓦也曾住過這裡。今日的摩東不僅有歷史及自然風光足以自誇,城外還有知名的航空博物館供人參觀。摩東博物館位於皮耶(Pierre)路11號,是300多年前莫麗夫人(Moliére)的居所,館中展示曾居住在摩東名人的遺作。
摩東瞭望台(Terrasse de Meu-don)位於路易十四皇太子多菲勒(Grand Dauphiné)所建的莫夫(Me-nf)城內,從高約153公尺的瞭望台上,可以俯瞰塞納河流域及弗勒里(Fleury)溪谷的美麗風光。莫夫城曾被大火摧燬,現在的建築已改為天文台。
蘇鎮公園(Parc Sceans)是位於巴黎南方10公里處一個氣氛靜謐的公園,每逢星期天,到處可見舉家郊遊的遊客。公園原為路易十四的財務大臣柯伯特(Colbert)所擁有,每逢夏天,他就會在此地舉行「蘇鎮黃昏」盛會,有歌劇、戲劇和舞蹈等,連續幾天幾夜,熱鬧不停。公園中心有高約40公尺的大瀑布,呈階梯狀,每逢復活節到5月第二和第四個星期天、以及6∼9月的每個星期天,都有瀑布與雷射燈光表演。9∼10月間,公園內600個品種的6000株向日葵就會陸續開放,為綠意盎然的公園更添色彩。公園的另一中心是大運河,運河兩側並列著白楊樹,四季變化都倒映在水面上。公園北側的露臺不但適合眺望,更是取景拍照的好地點,尤其是在清晨或日暮時分,更有美麗的天色作陪襯。
法蘭西島博物館坐落在蘇鎮公園內,原本是柯伯特的城鎮,1936年改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展示著巴黎近郊王族、貴族所收集的美術品,伏爾泰、莫里哀都曾在此作客過;現在的建築是19世紀後半期重建的。
馬爾梅森(Malmaison)位於巴黎西側10公里,面對塞納河,也是一個風景勝地。1799年,拿破崙擔任第一執政官後的數年間,曾在這裡與約瑟芬共度蜜月。約瑟芬與拿破崙離婚前,曾在此地開設藝術沙龍,離婚後到1814年去世前,還很熱心地整理舊居的花園,時至今日,花園仍然繽紛燦爛,非常美麗。拿破崙兵敗滑鐵廬後,曾在此地居住了5天,然後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後來拿破崙三世買下這座城館,現在成為歌頌拿破崙功績的紀念館,受國家保護。參觀此城館時,由放置著拿破崙及其家人半身像的大廳進入,在餐廳裡可見巴黎市為紀念拿破崙的加冕典禮而致贈的銀餐具。這裡的圖書室內有拿破崙愛用的桌、椅,以及投下巨資製造的路易十六大時鐘。謁見廳有約瑟芬所做的刺繡屏風,音樂廳有約瑟芬心愛的豎琴。二樓有拿破崙的寢室及起居室,這是根據拿破崙在杜維麗的臥室而重新布置的,保留了原有的家具及陳設。約瑟芬的房間則有她隨身用品及肖像畫。此外,也有陳設著拿破崙衣物的房間,在聖赫勒拿室有拿破崙臨終前所睡的行軍床,以及拿破崙三世之母的遺物等。庭園入口右側的車庫,放置著約瑟芬使用過的馬車及拿破崙心愛的馬車。
聖日耳曼安萊(St. Germain-en-Laye)位於巴黎西北方21公里處,人口約4.3萬人,利用郊區線快車從巴黎到此只需25分鐘,相當便捷。車站前就是優雅的古城堡,它的歷史可上溯到12世紀,當時的路易六世為了加強巴黎西部的防禦能力,在塞納河畔的懸崖上建築此城。此後,英法百年戰爭中不幸遭英軍破壞,而後由法蘭西斯(Francois)一世再建於1539年。波旁王朝的代表人物亨利二世、查理九世和路易十四等都出生於此,而在凡爾賽宮未建立前這裡也是王室度假的地方,現在城堡已改為古物博物館,對外開放。城的左側是英國式庭園,由此往斷崖方向走去,會先到達可以眺望市區的大露台,這是亨利四世時的建築物,延展2.4公里。天氣好時,可以眺望塞納河沿岸的住家及風光,放眼望去,景色非常優美。露台為白楊木所圍繞,陽光從林隙中灑下,充滿詩情畫意,林中有散步道,停留巴黎期間不妨到此一遊。古物博物館陳列著100萬年前石器時代到公元8世紀梅洛文王朝時代的考古學資料,包括高盧人的村莊、農人的工具、手工藝陶器、戰士用的兵器、鐵匠和金匠用具,以及雕塑品等,數量非常豐富,其中以有關羅馬時代雅利安人的資料最為著名。參觀此地可以略窺法國歷史的淵源。
聖丹尼(Saint Denis)的經緯度為東經2度22分、北緯48度56分,是接近巴黎市北方、人口約10萬名的城市,它在公元3世紀時才登上歷史舞臺,當時的傳說是殉教於蒙馬特山的聖丹尼手執自己的首級,一步步地走到此地。後來人們便在他的墓上建築教堂,公元475年再建成大教堂的規模,後來還經過多次修建。聖丹尼大教堂是法國最早的哥德式教堂,在法國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除了建築於13世紀初的傑作謝特爾大教堂外,許多哥德式教堂建築,莫不以聖丹尼大教堂為藍本。目前所見的教堂是12世紀初期動工興建的,完成於1281年,其後曾荒廢了一段時日,一直到1806年,才由拿破崙下令修復,1879年後才逐漸回復到原來莊嚴肅穆的風格。
教堂內的墓地在大革命前,一直是7世紀達戈貝爾特(Dagob-ert)王以來,各王及王妃、王族等遺體埋葬之處。路易九世時曾為所有祖先的墓碑作整理雕飾,後來總計有79具遺體在大革命時為暴徒所劫,但目前留下的墓地雕刻,仍可使人了解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雕刻風格的轉變。另外在羅馬式的地下納骨所中,有波旁家族的家墓;大革命時受刑而死的路易十六及其皇后、路易十八的遺體等,都埋葬在此地。這裡還有初期哥德式的迴廊,也值得一看;同時當地的商品交易會和傳統慶典也很著名。
香第伊(Chantilly)是位於巴黎北方48公里處約有1萬人口的小城,有很多別墅。遊覽香第伊時,觀光巴士行程安排通常只有半天;如果要仔細參觀城堡及美術館的話,就得花兩天時間。香第伊車站可以租到自行車,騎車可以倍增遊覽情趣。當地最大的遊覽地區是浪漫的古城與佔地約7000公頃的美麗森林。由香第伊車站到古城有條森林散步道,徒步只需30分鐘,每到週末就有不少巴黎人會前來此地騎馬玩樂。香第伊城由小湖環繞的大、小兩座城堡所形成,城堡是14世紀時由羅馬人香第伊所建,17世紀時落入孔代(Condé)親王之手,他延請著名的造園家李諾崔來設計庭園。路易十四時代,此地常舉行舞會及各種餐宴,熱鬧非凡,有 「小凡爾賽」之稱。
現在的大城堡(Grand Châte-au)會遭大革命破壞,1840年重建為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左側有建於1719∼1740年的大馬𤐵(Gron-des Ecuries),內部可以容納240匹馬、420隻獵犬,馬車夫與馬童也在這裡一起生活。這個城市也是馬匹訓練中心,每年6月舉行精彩的賽馬活動。這裡的馬匹博物館(Museé Vivant du Cheval)以精彩的馬術表演而著稱於世。
孔代美術館也是值得一遊,1897年最後的城主奧曼魯公,將城與城內所蒐集的收藏品悉數遺贈給法蘭西學院。大城堡目前展示富凱、達文西、拉斐爾、安格爾、多拉克洛瓦和華托等人的著名作品,其中以富凱(Fouquet)的40幅小畫最為著稱。美術館中另外還有足以誇耀的大孔代(Grand Condé)大鑽石,展示在寶物塔裡,據說1926年時曾被偷竊,後來偶然發現在一隻蘋果內。小城堡則陳列著壁毯、家具和陶器等。
桑利斯(Senlis)位於香第伊東方10公里及巴黎以北50公里處,是巴黎大區瓦茲省的城鎮。約有1.6萬名人口,城雖小,卻曾經是梅洛文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等王宮的所在地。公元987年,加洛林王朝最後一位統治者路易五世死後,新任的國王于格(Hugh)開始卡佩王朝的統治,他是公元887年擊退諾曼人、使巴黎免於被包圍的烏德伯之孫,其後的國王們也有的定居康比涅或楓丹白露。如今在古老的街上還遺留下石板鋪成的街道,而羅馬時代所建築的城堡也依稀可見。市街中心有建於1153年哥德式樣的古聖母院(Ancieme Cathédrale Notre Dame)。1790年主教寶座曾放在此處,因而有大教堂(Cathédrale)之稱,與巴黎的聖母院屬同一時期的建築,高達76公尺的尖塔,直入雲霄。教堂西側的雕刻,是以聖母升天為題的精緻藝術品。翼廊則是15世紀所建,雖然屬於哥德式造型,但隱約可見它受到文藝復興式的影響。往聖母院的石板緩坡道,平日相當寧靜,週末假日則因觀光客的到來而熱鬧起來,所以桑利斯的氣氛在週末假日時比較好。
博韋(Beauvais)是瓦茲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2度5分、北緯49度26分,是位於巴黎以北75公里處的小城。公元前52年被凱撒大帝攻佔,公元9世紀成為伯爵領地,1918年福煦元帥曾在這裡的市政廳指揮作戰。這個城市約有7.5萬名人口,市中心在1940年曾遭納粹德軍猛烈轟炸,但聖彼得大教堂竟安然無恙。戰後按城市原貌重建,復員迅速。現在工商業相當發達,有地毯、毛氈、化工和拖拉機等工廠。當地主要的名勝古蹟聖彼得大教堂,自1227∼1558年間建造工程一直在進行,如果按原計劃完成的話,它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但是由於計劃規模過於龐大,資金難籌,而外壁構造趨於脆弱,工程無法推進。1247年和1284年,外壁曾兩度陷落,高達150公尺的尖塔也在1573年崩毀,於是放棄了再建的念頭。雖然如此,但稱它為哥德式建築的傑作仍不為過。莊嚴的教堂內部高54公尺,長達83公尺,以美麗的彩色玻璃聞名。另外,珍貴的天文時鐘是1865∼1868年所製,每一小時都會出現不同的情景,正午時分則是「最後的晚餐」。
由大教堂往南走數分鐘,就是聖埃提恩(Saint Etienne)教堂,是12∼16世紀的哥德式建築,以「耶西(Jessé)之樹」的彩色玻璃聞名,它曾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教堂,部分建築還保留到現在。此外,每年的6月,這裡都會舉辦活動,是為了紀念1472年從勃艮第包圍軍中奪得一面軍旗的英雄阿歇特。
康比涅(Compiégne)的經緯度為東經2度50分、北緯49度25分,位於巴黎東北方82公里處,也屬於瓦茲省,人口約4.1萬。此地的森林和宮殿齊名,呈現典型的法國農村風光;從巴黎北站搭車往康比涅約需50分鐘車程。康比涅原為羅馬時代的前哨基地,以後歷代國王都曾暫住過。不過它最為人所知的則是1430年5月24日聖女貞德在此地遭逮捕。當時正是英法百年戰爭,法軍陷入困境之際,貞德勇敢地率軍作戰打敗了英軍,不料卻被法軍出賣。百年戰爭之後進入波旁王朝,康比涅成為狩獵聖地;路易十四、十五時,成為宮廷人士狩獵作樂的地方。拿破崙三世也非常喜愛此地,常常來列訪。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康比涅森林和戰敗的德軍簽訂休戰條約。1940年,戰敗的法軍與德軍也是在此地簽訂休戰條約。市街幾乎在戰火中全被摧毀,不過現在還是想要遠離市囂的人們旅遊的好地方。
康比涅宮(Palais de Compiég-ne)是拿破崙三世最喜歡的宮殿,14世紀時由查理五世開始營建,經過路易十五才修復為今天所見的風貌;宮殿的特徵是採用相當古典的造型設計。1770年,還是皇太子身分的路易十六在此地首次與未來的皇后瑪麗安托瓦勒特相遇。大革命後的一段時間,這裡曾經作為軍事學校,後來再度由拿破崙一世重修作為宮殿之用,並且在此地與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舉行婚禮。宮中的壁毯、家具等細緻的裝飾品,可以使人聯想到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宮廷生活的一般情景。除了有瑪麗安托瓦勒特廳、帝王廳和舞廳外,宮中還開闢了第二帝政博物館和交通博物館等。
狄爾芬(Dierrefonds)市位於康比涅東南方15公里處,包括康比涅森林之美的小城在內,看起來就像童話中的小王國。此城最初建於1392∼1407年,在1617年前,曾被棄置一段很長的時間,直到拿破崙三世時才復建。留下來中世紀的氣氛,令人流連忘返。
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市的經緯度為東經2度42分、北緯48度24分,坐落在巴黎東南方65公里處塞納馬恩省,位於塞納河左岸約3公里處的楓丹白露森林中。由巴黎里昂車站搭火車前往,約60分鐘的車程。這裡有法國國王修建的最大行宮之一著名的楓丹白露宮,最初為皇家狩獵駐留地,1527年時由法國最著名的建築師重新改建。17世紀時又經由法國的風景建築師勒諾特爾重新設計外圍景觀,由5個形式不同的戲院圍繞而成一個廣闊的庭園,園內有運河流經,四周是景色宜人的花圃。宮內共有1900間房間,並因金碧輝煌的室內陳設,以及完好的地面而聞名遐邇。宮裡有一座名為「訣別廣場」的白馬廣場,1814年4月5日、拿破崙在這座宮殿退位,4月20日他在宮中的露臺上向廣場中的禁衛兵告別,不久便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
宮中最值得看的是舞廳(Salle de bale)及法蘭西斯一世的迴廊。舞廳的設計為文藝復興式風格,閃閃發亮的金箔,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還有畫家普利馬蒂喬(Pri-matiecio)的8幅佳作,雖然歷經400多年,但仍留下濃郁的文藝復興時代氣氛。法蘭西斯一世迴廊長達60公尺,是建於1528∼1544年的傑作,在此可以體會出關心熱愛文藝復興藝術的法王在這方面的貢獻。市四周的楓丹白露森林,面積250平方公里,由於政府刻意維護,無論是狩獵小屋或當時的美麗自然景觀,都幾乎維持原貌。這裡是巴黎度假者雲集的勝地,每年有42萬人以上來此參觀;同時也是攀登阿爾卑斯山的專家們做初級訓練的地方。
維康特(Château de Vaux-le-Vi-comte)別墅位於巴黎東南方50公里處,是巴洛克式居住建築傑作之一,在這裡可以略窺公元17世紀的風情,原為1656年時路易十四的財政大臣富凱所設計,花園配置尤其精美,後來成為路易十四設計凡爾賽宮花園的標準範本,然而許多評論家認為它比凡爾賽宮更美觀、新穎。前往參觀,可由巴黎的里昂車站,搭往楓丹白露方面的班車東行6公里默倫(Melum)站下車即可到達,利用巴黎的觀光巴士也相當方便。
沙特爾(Chartres)屬中央羅亞爾大區,經緯度為東經1度30分、北緯48度27分,位於巴黎西南96公里處的尼爾河左岸,有7.6萬名人口,以麥類穀倉而聞名的博斯(Beauce)地區,即以此地為中心。由蒙帕那斯車站搭往馬恩和南特方面的班車,在沙特爾下車,約45分鐘的車程。這裡還是巴黎和羅亞爾河谷間的重要通道,可直抵布列塔尼。沙特爾是個遊覽勝地,有人曾說「走訪法國而不遊沙特爾則索然無味」。特別是初夏時期來此,金黃色的大平原波波麥浪,教堂尖塔的優美形影聳立在蒼穹下,令人有不虛此行之感。
這個城市曾經成為古代克里特人所創的德魯伊特教主要中心,曾多次受到諾曼人的襲擊,並在公元858年被燒燬;中世紀成為布羅亞和香檳家族統治的伯爵領地。1594年亨利四世在這裡登基加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嚴重破壞。舊城四周被榆樹成行的林蔭大道圍繞著,有坡度較大的狹窄街道通往河畔的精美住宅區。新市區的一部分坐落在平原上,近年發展迅速,製造業發達,有化肥和農場設備,生產酒類、香水、汽車零配件和電子設備等。
沙特爾大教堂是哥德式建築的傑作,原是4世紀時的羅馬時代小教堂,屢遭回祿之災,一再重建,其中尤以1194年的大火損失最重,後來經國王、貴族和市民等協力捐助,於1195∼1225年進行重建工程,集哥德式建築精華,最值得欣賞的是彩色玻璃與 「王者之門」。大教堂內有176扇窗戶,詳細說明了聖經內所描述的各種情景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右側為羅馬式的舊塔;左側新塔是1506年大火災後燒燬的頂層木質部分,而後以石砌成的哥德式樣,兩者相襯饒富趣味。正面大門的「王者之門」,屬於羅馬式建築後期佳作。中央拱形的裝飾以「最後的審判」和基督像為主題;北門是描繪「基督復活」。教堂內部長130公尺,寬64公尺,高36公尺。堂內彩色玻璃窗在陽光照耀下千變萬化,呈現出莊嚴的氣氛,是建於12∼13世紀的作品,也是巴黎現存最古老的彩繪玻璃。正面大門有3扇窗,其中以「聖母之窗」所用的藍色,有「沙特爾藍」之譽,最令人欣賞。另外文藝復興式的聖壇隔間,描寫基督與聖母瑪利亞的一生。
市內的名勝還有建於13世紀著名的聖皮耶(St. Pierre)教堂、13世紀中葉用了將近30年時間建好的聖母大教堂,以及建於17∼18世紀的主教宅邸中的博物館。
朗布葉(Rambouillet)位置在由巴黎往沙特爾途中,屬伊夫林省。人口約2萬。自1897年以來,一直是法國總統的避暑地,最近城堡部分又成為先進國家召開國際會議的地方。城堡的歷史相當悠久,14世紀時即為王宮,由於距離凡爾賽宮不遠,除了路易十四外,波旁王朝歷代君王都常親臨此地。現在的城堡是經過路易十四之子托魯斯伯修復過的,拿破崙一世也喜愛此地。朗布葉城附近的廣大森林地帶是狩獵場,也是現在總統舉行狩獵盛會的場所;森林中還有豪華的餐廳。
埃芙里(Évry)的經緯度為東經2度27分、北緯48度38分,是法國中北部巴黎大區埃松省的新興城市,位於巴黎東南方27公里處,自1965年開始成為巴黎郊區衛星城市,兩地之間通鐵、公路。這個擁有7.6萬居民的城市,共有兩個社區,走高科技新理想社區的路線。1990年新建的市中心,包括一家國際觀光大飯店、市政廳和教堂。進入市區處有一座充滿藝術氣息的巨大紀念雕像,市區還保存著大湖泊及塞納河畔最乾淨的海灘,湖泊旁點綴著許多藝術品。
瓦勒德馬恩(Val-de-Marne)也是法國新興的城市,屬於巴黎大區,是巴黎最大的衛星城市,位於巴黎東邊約10公里處,擁有21萬左右人口,主要的功能在平衡巴黎東方地區的人口。全市包括20個社區,是最多元化及最完整的新衛星城,有現代化的各項建設,附近也有古堡、農村,以及周圍4000公頃的林地和30個湖泊,使它看起來是一個鄉村結合現代化的城市。自1992年4月12日起,歐洲迪斯奈樂園在這裡開幕,每年有1000萬名左右的遊客前來參觀。
歐洲迪斯奈樂園位於馬恩河谷,這是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阿納翰、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以及日本東京之後的第四座迪斯奈樂園。法國為了歡迎這隻米老鼠,不但延長了地鐵捷運(RER),還興建了幾條由高速公路直達的專線,目前從巴黎駕車到迪斯奈樂園只需40分鐘左右,非常方便。歐洲迪斯奈樂園建在一大片紅土農田中,四周都是平原。從地鐵站走出來,馬上可以看到一排粉紅色的樓宇,這就是米老鼠王國的入口處。裡面分為五大區,設計規格幾乎和美國雷同,每大區又各有不同的建設。最惹人注目的是睡美人城堡,它似乎是迪斯奈的商標。要進入睡美人城這先穿過一個迷蹤花園,花園裡有各種撲克牌鬼怪。城堡建得非常細緻華麗,把想像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好像走入白雪公主的世界。
迪斯奈自成一個社區,建有多家旅館,住不是問題,問題可能是太貴了;入場券票價約30歐美元,旅館每夜要180歐元到220歐元。但即使這樣還是有大量的遊客光顧,歐洲迪斯奈每天可以吸引2∼5萬名遊客,第一年已高達1100萬人次。樂園內有個獨特的賣點,就是所謂的視聽館,一個360度的高科技電影院,讓觀眾可以藉高科技的幫助來了解歐洲文化。此外,樂園內讓人驚心動魄的遊樂設施還有巨雷山歷險、危險神廟歷險和太空山等,另有小飛俠彼得潘、世界真小和笨笨飛象等遊戲,都適於蹣跚學步的小孩玩耍。但一些法國知識分子和文化界仍視之為美國文化的侵略,不過一般人並不這麼想,因為在迪斯奈都玩得相當愉快。
默倫塞納(Melun-Sénart)是巴黎的衛星城,位於巴黎東南方30公里處,毗鄰默倫和埃芙里,擁有26萬多人口,面積1.7萬公頃,其中森林、湖泊和河流佔了30%,整個城市的設計,完全與附近的胡諾和塞納兩處森林協調搭配,混和著自然與鄉村風光。市區內沒有集中的建築物,而是分散在各地,使得每個市民的空間都顯得很舒適。現在這個城市已成為運動、學術和文化中心。
塞吉蓬圖瓦茲(Cergy Ponto-ise)是法國巴黎大區瓦勒德瓦茲省的新城市,也是巴黎外圍新建的衛星城市,它坐落在巴黎西北方大約30公里處,有鐵、公路相通。這個擁有27萬多人口的城市,面積一萬公頃,包括塞吉鎮及其他15個鎮的全部和部分地區,四周被歐提森林所圍繞,市區的鬆散設計,使每戶人家都有寬廣的空間。當地市政中心是倒金字塔形,也是新城市最引人注目的地標。市內的一條街上有個歐洲最大的鐘,一條長3公里的藝術街是當地最傲人之處。這裡也是巴黎近郊最大的河口港,沿著瓦茲河建有娛樂設施,居民多從事電子業和服務業,設有研究實驗室,擁有18個洞的高爾夫球場。
伊夫林聖康坦(Saint Quent-in en Yvelines)是法國伊夫林省的城市,也是1962年後建於巴黎周圍的新衛星城市之一,東北距離巴黎25公里,兩者之間有鐵、公路相通,交通非常方便。這個擁有14萬多人口的城市,坐落在塔伯高原上,擁有大量的樹林和水,市中心環繞在運河四周,水和建築物融合在一起,是伊夫林聖康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