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以弗所(Efes)又叫作艾菲斯,古稱艾菲索斯(Ephesus),是古希臘愛奧尼亞的重要城市,也是愛琴海沿岸文明薈華之地,同時是古代世界七...)
 
 
(由1名用戶作出的一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2015年11月6日 (五) 13:39的最新修訂版本

艾菲斯(Efes)又叫做以弗所,古稱艾菲索斯(Ephesus),是古希臘愛奧尼亞的重要城市,也是愛琴海沿岸文明薈萃之地,同時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所在地,被譽是「歷史文物寶庫」,曾有過二十五萬名居民,現在只有三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十七分、北緯三十七度五十五分,位於伊士麥塞爾柱村東南方七十公里處,歐亞大商道的西端,總面積二千公頃。

這個有三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有關它的歷史起源現在已經很難查考,相傳愛奧尼亞人曾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在這裡定居,並建造城市,修築神殿,祭祀守護神阿爾蒂彌斯。公元前七世紀,辛梅里安(Cimmerian)族人入侵,這次事件使艾菲斯第一次出現在小亞細亞歷史上。此後儘管與里底亞(Lydia)的諸王締緣結親,但還是免不了要向里底亞的克羅伊斯(Croesus)納貢稱臣,不久又受制於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當愛奧尼亞人舉行反抗波斯的起義時,艾菲斯又成為起義者進攻薩迪斯(Sardis)的基地。公元前四五四年以後,艾菲斯又向雅典納貢。

艾菲斯雖然一直受制於人,但還不失為人傑地靈的寶地,出生在這裡的偉人,包括最早的挽歌作者卡利諾斯(Callinus),諷刺作家希波那克斯(Hipponax),以及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等人。

公元前四一二年,艾菲斯人參加了反雅典起義,站在斯巴達人一邊,一直到戰爭結束。公元前一八九年,敘利亞王安條克(Anticoh)被羅馬人擊敗, 公元前四一二年,艾菲斯人參加了反雅典起義,站在斯巴達人一邊,一直到戰爭結束。公元前一八九年,敘利亞王安條克(Anticoh)被羅馬人擊敗,羅馬人又將艾菲斯送給帕加馬(Pergamun)王。後來帕加馬王阿塔羅斯(Attalus)三世又將它連同其他財產,一道贈送給羅馬人。到公元前一世紀時,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博(Strabo)曾談到它在商業上的重要性,可見當時艾菲斯已經非常富庶繁榮。公元前三年,這裡修築凱旋門,公元四至十四年,又修建了引水渠,後來又陸續修建了不少實用性和裝飾性的公共建築物,而逐漸成為羅馬帝國時代、希臘土地上最引人注目的城市。

到了公元二六二年,哥特人(Goth)入侵艾菲斯,城市連同神廟一起燬於戰火,從此一蹶不振。直到公元四三一年,基督教會在這裡召開第三次普世會議,此後就沒沒無聞。一直到一八六三年至一八七四年間,英國考古學家」J.T.伍德受不列顛博物館的派遣,來艾菲斯挖掘考古,先後清理了奏樂廳和戲院的遺址,從而證實了這座古城的輝煌歷史,使它在歷史的長河中重新煥發異彩。馬其頓征服時期的文化層工作自一八九四年起,由奧地利考古學家挖掘整理,從來沒有間斷過。這些重大的考古成就,都為艾菲斯現在成為重要的觀光城市奠定基礎。

艾菲斯在基督教歷史上,也是光耀千秋的聖城,聖母瑪利亞晚年就是居住在艾菲斯附近柯勒索(Koressos)小山上一幢綠蔭蔽天的房子裡,聖經中「新約全書」的第一卷就是「艾菲斯書」,相傳是聖徒保羅在獄中所寫,也很可能是保羅的門徒在公元九十年前,依照保羅致哥羅西人的書信所作,這是基督教史上重要的事件。

著名的艾菲斯長眠七聖(Seven Sleeper Of Ephesus)的故事曾廣為流傳,據說從公元二五○年時,羅馬皇帝德修斯(Decius)曾大肆迫害基督教徒,艾菲斯有七名信奉基督教的士兵被迫躲藏在洞穴中,洞穴後來被封閉,他們就在洞中神奇地昏睡過去。直到兩百多年後打開洞口,他們才奇蹟地清醒過來,向世人訴說自己所經歷之事,然後死去。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厚葬他們,並將因相信基督復活而受迫害的眾主教的罪一律赦免。

由於艾菲斯極具觀光潛力,土耳其政府特別耗費鉅資修築了通到這裡的高級寬闊道路,為觀光客及朝聖者服務,現在到這裡來的觀光客,每年人數都高達一百多萬。每年五月當地所舉行的年度慶典,更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全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和建築師,都會群集於此展示他們的作品。此外,艾菲斯居民多靠賣石頭雕刻和銅雕等工藝品為生,一般工藝品價格都相當低廉,但是羊毛地毯每條要賣一千美元,品質好的每條要賣四千美元。

當地交通相當方便,有火車和巴士可達。往北距離伊士麥約七十六公里,乘長途巴士約一小時三十分可達。從市中心到觀光點集中的地方約僅三公里,有專線巴士營運。

以弗所古城遺址是艾菲斯的觀光中心,以克雷契耶路、大理石路和阿魯加迪安路為中心,從海岸到山腰散布著各式各樣的古蹟,後因瘟疫、地震而毀壞,如今已成為美麗而蒼涼的廢墟,但仍在持續開挖中,已出土的包括有音樂廳、市政廳、浴場、大劇場、圖書館和大廁所等,完整地描繪出數千年前當地人民生活的樣貌。當時人們的生活重心不外政治和藝術,因此古城的拱門、石柱和石雕造型優美、石街、深巷仍宛然可辨,神殿、皇宮、圖書館赫然矗立眼前。

有一條大理石鋪成的街道可通往大劇場,可以容納二點五萬名觀眾,觀光客在此高歌,不必借助任何音響,歌聲就能清晰地迴盪在劇場內的每一個角落。這座大劇場依山而建,古代觀眾在此看人獸博鬥,距離雖近,卻因有很高的落差而安全無慮。大劇場旁有條地道,就是奴隸們被推出去博命之處。這個圓形的露天大劇場,它的舞台、更衣室和觀眾席仍斑斑可尋。據說,耶穌的門徒聖保羅(一說是聖約翰)曾在此演講兩次。

1422089912.jpg

古城址內有一座塞爾索斯(Celsus)圖書館,它跨越了希臘時期與羅馬帝國時期,意味著這裡過去文風鼎盛,人才輩出,位於大理石路的盡頭,其規模曾是小亞細亞第二大,是公元一一七年為紀念蓋亞斯‧朱利亞斯‧賽爾索斯,一位地位很高的羅馬人而興建的。它的正面分為兩層,均裝飾著廊柱、壁龕中還擺放著雕像。館內曾藏書一萬二千冊,最神奇的,是它歷經大火與地震而不動搖。這座圖書館裡有條地道暗通對街的妓院,石磚上刻著足印,指示著通往妓院的方向。當時當地的男人們可以對妻子說謊到圖書館看書,又不會被熟人撞見。

圖書館的入口處有四個雕像,分別代表智慧、勇氣、思考和知識。有一口白色大理石棺就位於圖書館的右邊,棺上刻了蛇、愛神、勝利女神和美度莎的雕像。由於土耳其地震頻繁,因此有關單位於一九一七~一九九七年間,將圖書館的外牆,做了防震處理。

圖書館附近的大理石路,有一個讓下船水手到妓院的指標,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廣告」,地板上刻了一顆心,一個女人的頭,錢幣及左足印,這就是「妓院」的廣告,呼喚著寂寞的水手,帶著錢,來找美麗的女人。據說,埃及豔后克婁芭特娜(Cleopatra)和安東尼(Anthony)兩人搭船上岸後,手牽手走向圖書館,走向以弗所城。據說埃及艷后姐姐的墳墓也在附近,但未經證實。

在這裡的附近還有個公共廁所,形同一排排靠牆的大理石椅,上面挖好了整齊的坐式坑洞,下面是一道深兩斜的溝渠,當日必有活水流過,以便自然沖洗穢物,因此幾乎沒有污染,這可能是西方世界沖水馬桶的起源吧。據說住在這裡當時的貴族和富商們,還可以每天利用如廁之際,在這裡談論政治。

庫雷特斯大街(Curetes Street)的街心由大理石塊砌成,兩邊豎立著當時權貴人物的雕像及石柱,人行道上鑲嵌著精美的圖案,兩邊的成排店舖依稀可辨,有大殿、噴泉池和勝利門。

大理石路(Mermer Cadde)是神殿廢墟一帶最美麗的道路,觀光客在鋪滿大理石的路上向大劇場走去,右邊可見古希臘武大廣場、店鋪遺蹟和大理石的石柱,左邊則為圖書館和妓院的遺址,由此可以想見這裡在古代時的繁華景象。

阿爾蒂彌斯神殿(Artemis Taplnagl)是以弗所古城遺址上,也是古希臘時代第一座宏偉壯觀的大理石結構建築,有「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一」的稱呼。它在公元前六五二年由里底亞國王克羅斯(Cross)所建,曾經七次遭到重大破壞,七次重建。公元前五七○年開始,花了十年時間進行第三次重建,由著名的古希臘建築師造成了古代亞洲第一個愛奧尼亞式石柱廟宇。公元前五五○年開始,又陸續進行了一百多年的修建,自此,奠定了神殿的規模,並名聞遐爾。

這座長方形的白色大理石建築,以典雅秀麗見著。它由一二七根石柱環繞,其中三十六根有精彩的雕刻,柱身頎長,頂上有花紋,檐部有精彩的雕飾,均為金屬製成以神話為題材的人物浮雕,千姿百態,造型優美,栩栩如生。石柱頂部由一個帶有三個盤座面的框緣組成,盤面上裝飾著一排花邊似的齒飾,框邊上刻有四輪戰車的浮雕,細緻精巧,精美異常。圓柱支撐的整塊框緣,重達二十四噸。每根石柱高二十公尺,底部直徑一點五九公尺,分兩行排列,這在古典建築中稱為「雙重柱式」。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所使用的綠色大理石柱,就是從這裡拆運去的。

神殿長一百四十公尺,寬六十六公尺,高二十五公尺,面積五七七五平方公尺,在它重建後的五百年間,曾接受無數信徒的膜拜,可惜於公元二六二年被進犯的哥特人所破壞,淪為廢墟,現在觀光客所看到的,只是一些斷垣殘柱和巨大的神殿底座。

阿爾蒂彌斯女神是艾菲斯的大地母神,儘管她與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同名,但是在本質上卻完全不同,她不僅是大自然與動物的女神,也是少女的母親和守護者,同時是昌盛、富庶和正義的化身,城市的保護神。女神頭頂城市桂冠,身纏富饒之蟲,腰部以上有好幾排蛋狀物,曾有人說是胸部、蛋、葡萄或棗子,不過最新研究卻指出,那些東西是公牛的睪丸,是信徒們在祭典時獻給她的,當作繁殖多產的象徵。女神的裙褶上還刻了羊、蜜蜂、獅頭和鹿等動物,腳邊也伴隨著兩個動物。這座神殿的守護神則是蛇髮女妖梅杜莎,據說被她看到的人,會立即變成石頭。

聖母瑪利亞之家(Meryamana Kilise),是艾菲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古蹟。位於北部七公里處。相傳由於基督教徒在巴勒斯坦受到迫害,當耶穌升天後,其徒聖保羅帶著聖母來此避難,因為聖保羅是在此終老,她也在這裡度過晚年,直到一○一歲時殁。這種說法的真假雖經長期考證,但卻一直無法確定。一八九○年,德國的一位修女根據夢境的指示發現此地,後來經羅馬天主教廷確認為聖母瑪利亞的故居,因此成為天主教的聖地,每年八月十五日,有無數教徒來此參加追念儀式。

這個聖母故居的確切地址,是在艾菲斯北部的夜鶯山(Nightingale's Hill)上,因受古書籍的影響,有不少基督教徒組成探險隊去尋找聖母故居的原址。其中有一組四人的探險隊,於一八九一年七月間發現了一處廢墟,後面依山,前面臨海,與德國修女卡特尼娜所敘述的夢境極為吻合,他們就聲稱發現了聖母瑪利亞的住所。當時,這座廢墟只有四面破敗的牆壁,由一位虔誠的女教徒瑪麗亞 (Marie de Mandat Grancey)出資整建了禮拜堂與附屬建築。後來又經美國艾菲斯協會機構的努力,整座建築修繕一新,它的名聲也更為遠播。聖母瑪利亞故居現由教廷梵蒂岡管理。

一八九六年,第一批朝聖團體到當地朝聖,為數在一千三百人左右,他們以伊士麥乘火車至艾菲斯,再步行或騎馬上山。來自外國的朝聖團則於一九○六年抵達,由著名的米勒教授帶隊,成員四十七人。到了一九五○年,卡爾博士因戰爭而逗留在伊斯坦堡,他便乘機考察小亞細亞的古蹟,而於同年十一月間帶團朝聖。這次朝聖活動在土耳其經過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產生了巨大作用。

聖蹟的前面有口聖泉,不只是基督教徒,甚至是醫生放棄醫治的穆斯林,也相信喝了這裡的水就有醫病的效果,因此聖泉大有供不應求之勢,朝聖者都會不辭辛苦的把聖水帶回故鄉,分贈親友。

這裡有一座小小的「瑪利亞教堂」,建於公元五世紀,地處一個山洞的洞口,周圍綠樹成蔭,由於怕穆斯林的破壞,仍保密周到,直至一九九一年才被發現,現在也成為一處基督徒朝聖之地,信徒遊客常年絡繹不絶。

聖約翰教堂(Senjan Kilise)也是艾菲斯的聖地之一,並且是觀光客和朝聖者必到之處。相傳耶穌基督的門徒約翰在基督死後來到艾菲斯,將基督的生平和對眾信徒的教誨寫成約翰福音書,成為偉大的傳世之作。聖徒約翰死後就葬在這裡,公元五世紀時,後人在牠的墓地上修建教堂,成為基督教界的聖地。現在人們所看到已成為廢墟的教堂,是後來由查士丁尼大帝和牠的皇后特奧多拉(Theodora)修建的。教堂內用石頭砌成的「迫害之門」,有些地方是使用從古代神殿柱子上切下來的圓形石。聖約翰的墓地就在教堂東端較遠處,北邊還有一處洗禮堂。 雙重教堂(Cifte Kiliseler)過去是市民的集合廣場,由長兩百六十五公尺、寬三十公尺的神殿改建而成,現在只留下有石砌殘壁的廢墟。艾菲斯是早期基督教盛行之處,在當時小亞細亞的地中海沿岸曾建有「七個教堂」之稱的基督教初期教堂,而雙重教堂就是其中第一座教堂。

哈德良神殿(Hadrian Taplnagl)也是艾菲斯值得參觀的一個地方,相傳羅馬皇帝哈德良去安納托利亞巡視時,駕臨艾菲斯,後建此殿紀念。大殿門頂的飾石上,正面雕刻有城市女神突克訂像,背面刻飾林中婦女圖案;刻著生動泉神浮雕拱門的後面,則有蛇髮而恐怖的孟都薩(Medusa)神像。這個神殿在公元四世紀時曾于擴建,增添與艾菲斯城史有關的內容。一千九百年挖掘出土,已部分修復。神廟的科林斯式石柱很有特色,石柱所支撐著的雕帶上,雕刻著命運女神堤喀的形象。

伊薩貝清真寺(Isa Bey Camii)是一三七五年伊斯蘭教建築的傑作,是個有兩個圓頂的清真寺,並有尖塔、泉水、大廳及來自阿爾蒂彌斯神殿的石柱等。 考古學博物館(Arkeoloji Muiesi),展示艾菲斯及鄰近地區的出土品,有很多雕像和神殿的基石。最著名的是有無數乳房、表現豐饒意象的阿蒂木斯神像,以及執掌生殖、雕刻、有巨大陽具的普里阿普斯(Priapus)神像。此外,還有根據傳說而造的海豚與少年的雕像。觀光客在此可以縱覽艾菲斯文化歷史的變遷和曾有過的輝煌成就。

梅左斯和米特茉德茲門(Gate of Mazeus and Mithridates),是按照凱旋門的式樣建造的,頂部是華麗的雕帶。它是兩名奴隸為了感謝奧古斯都大帝使他們成為自由人而委托建造的。

塞爾尤克古城堡(Seleuk Kalesi)也是艾菲爾重要的觀光景點,位於聖約翰教堂後方的丘陵上,採典型的拜占庭式,外圍有堡壘式的城牆環繞著。觀光客從這裡可以俯瞰艾菲斯的全貌,現在的海岸線已經遠離昔日港灣的情形也能明顯地看出來,令人興起滄海桑田的感慨。

庫莎達西(Kusadasi)是距離艾菲斯十多公里處,愛琴海畔的度假名城,這裡的海水特別藍,陽光也非常燦爛,全年有八個月時間陽光普照,海濱多高級度假旅館,是拜訪艾菲斯觀光客的最佳下榻處。這裡皮衣工廠非常有名,據說一些歐洲名牌皮衣店,多買這裡生產的皮衣然後改貼自己的牌子,價錢便會三級跳。

在這裡通過克里特斯街上的大力士門後,可以看到哈德良神殿,至今仍保留著相當完整的拱門和石柱,門楣上的浮雕歷歷可見,神殿的對面是名店街。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