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風光好 |
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 |
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 (→上維索) |
2020年2月25日 (二) 11:43的修訂版本
久爾久
久爾久(Giurgiu)是羅馬尼亞南部的城市,也是多瑙河上的港口和久爾久縣的縣府。它取自一外來移民的名字。此處的多瑙河河面寬,水流緩,多沙丘。每年洪水季節,兇猛的河水常常把護河壩沖垮。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人們就開始籌劃在此建座鐵橋,直到一九五四年才建成,這座長兩千二百公尺的雙層友誼橋並不太美,但卻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兩國的交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這個擁有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五十七分、北緯四十三度五十三分,在地理位置上北與首都布加勒斯特相距六十五公里,西界亞歷山德里亞,東和南是保加利亞國境,一八六九年全國最早的鐵路從布加勒斯特鋪設到這裡,後來又通過多瑙河上的友誼橋,把它與保加利亞的魯塞市連接起來。當地重要的工業有造船、製糖、罐頭食品和地毯等廠。
克勒拉希
克勒拉希(Calarasi)是羅馬尼亞東南部的城市,也是克勒拉希縣的縣府。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二十分、北緯四十四度十一分,它東鄰康斯坦察,西北距布加勒斯特約一百公里,北部為斯洛博齊亞,南是保加利亞國境,瀕臨多瑙河岔流博爾恰(Borcea)河和克勒拉希湖。這個擁有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在一五九三年首見記載。這裡交通方便,不但是南來北往的優良河港,並且有鐵、公路通往費泰戈蒂和斯洛博齊亞。現在是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並有食品、麵粉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市內重要的文化機構為考古博物館。
斯洛博齊亞
斯洛博齊亞(Slobozia)市,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是雅洛米察縣的縣府。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二十三分、北緯四十四度三十四分,在地理位置上東南與康斯坦察接壤,西南界布加勒斯特,南鄰克勒拉希,東北和西北分別是格羅佩尼、布澤島,瀕臨伯勒甘平原中部的雅洛米察河。這個擁有九萬五千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是農產品集散中心,盛產穀物和牛。城市交通發達,有首都布加勒斯特至克拉約瓦的鐵、公路經過。北部郊區的阿馬拉,是游泳和療養勝地。市內的度假公園內,矗立著一座美麗的鐵塔,是仿照巴黎的艾菲爾鐵塔建成的,只是尺寸縮小許多,高度只有五十公尺,成為羅馬尼亞最新的觀光景點之一。公園的主人是羅馬尼亞數一數二的富豪亞歷山大魯,公園本身是仿照美國電視影集朱門恩怨(Dallas)中尤恩家族的農場建成。
布澤島
布澤島(Buzau)市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是布澤島縣的縣城。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四十九分、北緯四十五度九分。在地理位置上,北與福克沙尼接壤,東鄰格羅佩尼,西南是布加勒斯特,西北為希拉索夫。瀕臨布澤島河。這個城市約有十五萬人口,是個貿易中心,有冶金和塑膠工業。城內古老的東正教大教堂,是當地主要的參觀點。
布勒伊拉
布勒伊拉(Braila)市,位於羅馬尼亞的東南部,是布勒伊拉的縣府所在地。中世紀時只是個小漁村,十五世紀成為瓦拉幾亞人對抗摩達維亞的防衛要點。十六世紀時因曾受土耳其的統治,所以也成為輸送小麥至君士坦丁堡的專門港口。這個擁有二十三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五十八分、北緯四十五度十六分,距離多瑙河口一百七十公里,為全國第二大港,也是重要的工業中心,主要進行金屬加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生產。市區名勝古蹟有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希臘教堂和東正教堂等。
加拉茨
加拉茨(Galaji)位於羅馬尼亞東部,是最重要的內河港口,也是加拉茨縣的縣府所在地。戰略地位重要,也有悠久歷史,在十九世紀時開始發達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納粹德軍的破壞,市民有半數以上被屠殺;戰後重建,現在成為羅馬尼亞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和造船基地。
這個擁有三十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八度三分、北緯四十五度二十六分,在地理位置上,東部與摩爾達維亞共和國接壤,西北界福克沙尼,西南臨布澤島,並接普魯特河,西和南兩面有錫雷特(Siret)河環繞。市區多底地和丘陵,附近的布拉泰什湖為全國最大的淡水湖,周圍為沼澤地區。這裡也是國內進出口的主要港口,有造船、金屬加工、化工、紡織、建築材料和食品加工等工業,並設有全國最大的煉鐵廠和煉鋼廠。這裡也是國內重要的文化中心,市區有大學、劇院、現代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自然博物倌等,還有既是古堡又是教堂的普雷西斯塔,沃維德里塔教堂和馬沃羅莫爾教堂等。
這一帶河面寬闊,水流緩慢,風光如畫,河西岸築有階梯式大堤,堤上闢有一個個長形的帶狀公園,夏季遊客很多。河濱有許多高級飯店,其中黃色木質的漁人飯店因其特色而最受國外遊客的喜愛。
聖格奧爾基
聖格奧爾基(Stintu Gheorghe)是科瓦斯納縣的縣城,中世紀時,這裡就有塞克勒移民聚居。這個城市擁有七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四十七分、北緯四十五度五十二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西部,瀕臨奧爾特河畔,東界福克沙尼,西為錫比島,南是布拉索夫,東北和西北分別是巴克島、特爾古穆列什。現在當地的博物館內收藏著中世紀時的手工藝品,以及羅馬達契亞定居點和新石器時代定居點的考古和歷史文物,遊客不妨前去參觀。
福克沙尼
福克沙尼(Foxsani)位於羅馬尼亞東部,是弗朗恰縣的縣府。這個擁有十二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十一分、北緯四十五度四十一分,在地理位置上,東臨加拉茨,西界布拉索夫,南接布澤島,北連巴克島,臨米爾科夫河。十五世紀以來,就以生產葡萄酒出名。工業主要有奶製品、傢俱和服裝。
巴克島
巴克島(Bxcau)位於羅馬尼亞東北部的東喀爾巴阡山,是巴克島縣的縣府。這個擁有二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四分,在地理位置上,東鄰瓦斯盧伊,西界特爾古穆列什,南與福克沙尼接壤,北接羅曼,在比斯特里察河和錫雷特河匯合處,為公路和鐵路的樞紐。當地主要工業為製造戰鬥機,還有造紙、製鞋、紡織、木材加工、食品和建築材料等。市區有國家劇阢、交響樂團和博物館。
喬治、喬治島—德治
喬治、喬治島—德治(Gheorghe gheorghiu-Dej)是巴克島縣的城市,十五世紀時是一個居民點,一九五三年成為一座有計劃興建起來的新城市,這個擁有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二十二分、北緯四十六度十四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東部。現在工業頗有基礎,市內設有大型煉油廠、化工廠、人造橡膠廠和火力發電廠等,另有一所石油化工技術學校。
巴克島境內的斯勒尼克—摩爾多瓦休養所,海拔五百三十公尺左右,以盛產礦泉水而聞名。這裡交通便利,與首都布加勒斯特有現代化鐵路相通,國內最主要的二號公路經過這裡。療養所設備現代化,四周松林茂密,環境幽靜,山上泉眼密布,泉水含鐵、鹹各種礦物質,可治療腸胃、肝膽、糖尿、貧血、關節炎、呼吸道系統的疾病等。
瓦斯盧伊
瓦斯盧伊(Vaslui)是羅馬尼亞東部的一個重要城市,也是瓦斯盧伊縣的縣府所在地。它的歷史悠悠,是個戰略重地,一四七五年斯特凡大公曾在這個城市的郊區,以四萬兵力擊退三倍於他的土耳其軍隊。一四九○年建立了聖約翰浸禮會教堂和王宮。這座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四十四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伯爾拉德河畔,東部是摩爾多瓦共和國,西界巴克島,南接伯爾拉德。現在這個擁有十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是個貿易中心,並出產有用當地粘土燒製的磚和瓦,另有食油加工、建材、木材、木製品、食品和牧畜飼料等工廠。這裡依山傍水,交通方便,除了有內河航運外,還有鐵、公路對外連絡。
伯爾拉德
伯爾拉德(Birlad)是羅馬尼亞瓦斯盧伊縣的一個城市,係十四世紀摩爾達維亞大公宮殿的所在地。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七度四十分、北緯四十六度十四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東部,東是摩爾多瓦共和國,南界加拉茨,北臨瓦斯盧伊,西北為巴克島。現為機器製造和紡織工業中心,還有建材、木材、木製品和食品等工業,並以國家劇院、歷史和科學博物館,以及一些十七世紀的古教堂而出名。
特爾古—尼亞姆茨
特爾古—尼亞姆茨(Tirgu-Neamt)市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二十二分、北緯四十七度十二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東北部,瀕臨尼亞姆茨河。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為附近一帶的貿易和文化中心,工業以生產紡織品、電子和手工藝品等為主。
羅曼
羅曼(Roman)市由摩爾達維亞大公羅曼‧穆沙特所建。這個擁有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五十六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五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東北部,位於摩爾多瓦河和錫雷特河匯合處,它東鄰雅西,西界皮亞特拉‧尼亞姆茨,南與巴克島接壤,北是博尼沙尼。工業主要有製糖、軋管和建築材料等。古蹟有十六世紀的大教堂和歷代防禦工事的遺蹟。
博托沙尼
博托沙尼(Botosani)市位於羅馬尼亞的東北部,是博托沙尼縣的縣府。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六度四十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五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普魯特河的西岸,東部是摩爾多瓦共和國,西距蘇恰瓦四十公里,南界皮亞特拉—尼亞姆茨。這個擁有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街市整潔,交通便利。是一處工業中心,紡織業興盛,並以農產品和酒類貿易聞名。市區有一處詩人埃米內斯庫的故居,值得參觀。
故居由三間房子組成,一間是其父母的臥房,一間是其父的書房,第三間是詩人的臥室,裡面掛著一幅畫著黃色睡蓮的風景區。院子由木柵圍成,院內綠樹成蔭,環境清幽寧靜。埃米內斯庫半身白色石雕像豎立在院內樹叢中,上面刻有「埃米內斯庫一八五○年至一八八九年」字樣。詩人在此生活到十四歲,後到布加勒斯特等地求學工作,直到三十九歲時去世。他在詩壇上有「金星」的稱號。
亞歷山德里亞
亞歷山德里亞(Alexandria)是羅馬尼亞南部的城市和泰萊奧爾曼縣的縣城,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二十分、北緯四十三度五十九分,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多瑙河泛濫平原上,並瀕臨瓦代亞(Vedea)河,東鄰久爾久,西與斯拉蒂納接壤,南是保加利亞國境,東北接首都布加勒斯特。這個擁有十三萬多名人口的城市,是以穀物為主的地區農產品貿易中心。工業也很發達,主要工業有麵粉、食品加工、建材、化工和橡膠製品等部門。市內的歷史博物館,是遊客參觀的焦點。
斯拉蒂納
斯拉蒂納(Slatina)市位於羅馬尼亞南部,是奧爾特縣的縣府所在地。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二十二分,北緯四十四度二十六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奧爾特河畔,東與亞歷山德里亞接壤,西界克拉約瓦,南是保加利亞國境,北為勒姆尼庫沃爾恰。這個擁有十八萬多名人口的城市,景色優美,交通方便,有鐵、公路對外連絡。工業小有規模,有鋁廠和火力發電廠。在當地的博物館中,珍藏有由城南迪爾若夫谷發掘出來的史前期人類使用的石器,還有古羅馬的手工製品、貨幣和武器,以及古代書籍和服飾等。
盧戈日
盧戈日(Lugoj)是蒂米什縣的一個重要城市,中世紀時,日耳曼人在蒂米什(Timis)河北岸建市集,羅馬尼亞人則在河的南岸建居民點。這個擁有八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五十四分、北緯四十五度四十一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西部,瀕臨蒂米什河,東臨胡內多阿拉,西與蒂米什瓦拉接壤,南界雷希察,西北為阿拉德。現在是紡織和木材加工業中心,並盛產絲綢,城市景色非常優美。
彼得羅沙尼
彼得羅沙尼(Petro Sani)是胡內多阿拉縣的城市,建於十七世紀。這個擁有十一萬五千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二十二分、北緯四十五度二十五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西部的日烏河支流處,是日烏河上游流域煤礦區主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設有礦業研究所和礦山博物館。這裡採礦業發達,年產低質煙煤數百萬噸,由鐵、公路運往外地。
特爾古日烏
特爾古日烏(TirguJiu)位於羅馬尼亞西南部,是戈爾日的縣府。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十七分、北緯四十五度二分,位於南喀爾巴阡山日烏河畔,是個旅遊勝地,它東鄰勒姆尼庫沃爾恰,西為雷希察,北是德瓦,東南為克拉約瓦。這個約有十六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原為羅馬人居住地。十九世紀前一直是貴族的地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迅速發展為木材、服裝、捲煙和食品加工業的中心。這個地區產黃金、有露天煤礦,城南有油井。這裡交通也非常方便,鐵路和公路通往各地,市公園內矗立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羅馬尼亞英雄紀念碑,還有布蘭庫希藝術品陳列館,布蘭庫希是羅馬尼亞著名的音樂家,他在這裡完成了「無端的圓柱」、「沉默的石桌」、「親吻門」等不朽作品。
這裡的黃金博物館,是座牢固的兩層小樓,裡面除了展出西喀爾巴阡山金礦開採史外,還陳列了許多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金礦礦石和礦物晶體。它們有的像五彩繽紛的花卉,也有如海中珊瑚。每塊礦石都標明其發現日期和挖掘者姓名,以及其中黃金和其他金屬含量。因喀爾巴阡山的地質結構特殊,挖掘出來的礦石非常奇特美麗,來此休養和遊覽的人都能一飽眼福。
弗格拉什
弗格拉什(Fagaras)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座城鎮,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五十八分、北緯四十五度五十一分,瀕臨弗格拉什山以北的奧爾特河。在十六世紀羅馬尼亞三個小公國還未完全統一前,這裡是軍事中心,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現在是化學工業基地,當地工商業活躍,交通方便。
至今鎮上保存最好的古建築就是那些堅固的堡壘,羅馬尼亞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米哈伊就曾在這裡戰鬥過。十七世紀由國王康士坦丁親自所建的尼古拉基督教大教堂,以及建於一七一五年的新教教堂,都是很有參觀價值的地方。鎮西邊八公里外,是沃拉村,那裡有條山路,汽車可直通弗格拉什山半山腰的「小木房村」和「旅遊綜合服務處」。「小木房村」是由旅行社統一管理的山區旅遊設施,大都建在海拔一千二百至一千五百公尺山坡的森林裡,用當地木材為材料,房子雖小,但廚房、廁所等設施齊全,最適合家庭旅遊使用。「旅遊綜合服務處」可以組織安排遊客到弗格拉什山脈登山遠足。這裡共有六座山峰海拔超過兩千五百公尺,其中包括羅馬尼亞最高的摩爾多韋亞努峰,海拔兩千五百四十三公尺,有三十座山峰在兩千四百至兩千五百公尺之間,汽車可以到達的最高峰是尼格魯山的海拔兩千零四十五公尺處,這段公路也是羅馬尼亞海拔最高的公路。
梅迪亞什
梅迪亞什(Medias)是錫比烏縣的一個重鎮,由日耳曼人於十三世紀建成,原屬於奧匈帝國,十四世紀已成為手工業和商業城鎮。一四八○至一五三四年,這裡是抗擊土耳其入侵的重要根據地,鎮上築有城牆和碉堡。一九一九年併入羅馬尼亞。
這個擁有七萬多名人口的城鎮,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北緯四十六度十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的中部,瀕臨特爾納瓦馬雷河,東南界聖格奧爾基,西為阿爾利亞,北是特爾古穆什列,南為錫比烏,現在當地工業以搪瓷、玻璃製品、紡織各鞋類等輕工業為主。市內風景幽雅,四周山丘種滿葡萄。市中心綠樹遮天的共和國大廣場,四周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哥德式的建築物,如建於一四九四至一五三四年的弗克什城樓、製刀人城樓、原古城內羊皮大氅製造者棱堡和大車工匠棱堡等。其他名勝有建於十五世紀的聖馬爾加雷塔新教堂,教堂建有高聳鐘樓,大廳內裝飾華麗,樑柱上的繪畫受十五世紀時奧地利畫派的影響較深。教堂內有一口十四世紀時鑄造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最大的銅洗禮缸,一架古老的巴洛克式管風琴。此外,還有聖芳濟會修道院、東正教教堂等值得參觀。特爾納瓦馬雷河谷的風景極美,特別是巴茲納,係羅馬尼亞著名的療養度假地。
庫爾泰亞—德阿爾杰什
庫爾泰亞—德阿爾杰什(Curtea de Arges)是阿爾杰什縣的城市,在封建時代,曾為瓦拉幾亞公國首府。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四十一分、北緯四十五度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南部的特蘭西瓦尼亞阿爾卑斯山的南坡,瀕臨阿爾杰什河,東南距布加勒斯特約一百三十公里,海拔四百五十公尺,這個城市擁有十三萬多名人口。工業小有基礎,是木材加工製陶和手工業中心。交通方便,有鐵、公路對外連絡。市內著名的建築有十四世紀中葉所建的聖尼古拉斯教堂,內有壁畫,是瓦拉幾亞最古老教堂之一。此外,這裡還有一三七○年瓦拉幾亞大公宅邸的遺蹟,這裡也是一五二一年羅馬尼亞東正教大教堂,以及十三世紀末建造的尼古拉教堂遺蹟等。市內還有一座頗有名氣的考古博物館。
從這個城市向北走十八公里,是羅馬尼亞另一著名度假區維德拉魯湖,湖周圍的休養所及各種礦泉對歐洲人很有吸引力。
肯皮納
肯皮納(Cimpina)是普拉霍瓦縣的市鎮,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四十四分、北緯四十五度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普洛耶什蒂北部三十七公里處,是從布加勒斯特前往布拉索夫的必經之地,還是進入喀爾巴阡山時的第一個景點。這裡有個臭名遠揚的監獄,它建於一八九四年,監禁過許多農民起義和工人運動的領袖,特別是在納粹德國統治時期,因殘酷折磨和謀殺愛國人士而臭名遠播。監獄裡陳列著各種折磨人的凶器,都是原物,有的手銬重七公斤,腳鐐重十四公斤,有關押重犯黑暗無光的單人間。每年來此參觀者多達三十萬。
肯普隆格
肯普隆格(Cimpulung)是羅馬尼亞中南部的城市,為古代的邊防哨所,是瓦拉幾亞封建古國的首都。這個擁有十一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三分、北緯四十五度十六分,瀕臨特爾古盧伊河畔。工業主要有汽車、金屬加工和木材加工等。市中心廣場上的誓言十字架上刻著「一六七四年大公授予公民的特權」等字,市內的歷史遺蹟有內格魯沃大隱修院、巴薩拉布大公的宅邸和伯勒齊亞教堂等。
依弗利羅德
依弗利羅德(Eforie Nord)是一個擁有一百三十多萬名人口的度假城,綠樹成蔭,似公園一般。當地有天然溫泉水、設備完善的風濕病療養院就修建在這裡。自古以來,當地人就使用溫泉和附近提卻爾(Lacul Techirgiol)湖的泥巴塗在患處治療風濕病。這個方法目前受到醫學界的重視。
特爾戈維什泰
特爾戈維什泰(Targoviste)市是登博維察縣的縣府,十四至十七世紀曾是瓦拉幾亞的首府。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二十七分,北緯四十四度五十六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南部,特蘭西瓦尼亞山東南,瀕臨雅洛米察河,東臨普洛耶什蒂,西界皮特什蒂,東南是首都布加勒斯特,北是錫納亞。這個擁有十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現在是石油工業中心,有煉油廠和油田設備製造廠。並有許多新建住宅。市內有一座原為薩夫塔公主宅邸的珍本書陳列倌。還有畫家格奧爾基‧彼德拉什庫的工作室,現已改為紀念館。另有十六世紀的瞭望塔和十七世紀的教堂。市內有一處陽台,是前獨裁者希奧塞古生前做最後一場公開演講的地點,這個獨裁者最後也是在這個城市被捕。
德瓦
德瓦(Deva)市是胡內多阿拉縣的縣城,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二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五度五十三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西部,瀕臨穆列什河,東部是錫比烏,西鄰盧戈日,南為胡內多阿拉,東北有阿爾巴尤利亞。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城鎮,工業以食品加工業為主,並有銅礦。市容熱鬧,交通秩序很好。地方不大,叩是一個頗有名氣的遊覽中心,有著名的中世紀城堡,還有內容豐富的地方博物館等。
胡內多阿拉
胡內多阿拉(Hunedoara)是胡內多阿拉縣的一個小城市,它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二度五十四分、北緯四十五度四十五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西部,東界錫比烏,西是盧戈日,南部有著名的雷泰扎特公園,北與德瓦相鄰。這個擁有六萬多名人口的小城,現在是主要的冶金中心,附近有鐵礦,市內有高爐、平爐、電礦石爐、煉焦和化學工廠、燒結廠、軋鋼廠等工業。市區空氣污染嚴重。
塞貝什
塞貝什(Sebes)是阿爾巴縣的城鎮,中世紀時,這裡是特蘭西瓦尼亞的重鎮。它的經緯度是東經二十三度三十四分、北緯四十五度五十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西部,塞貝什河谷內,地處重要的公路線上。市內的福音派新教會教堂屬雄偉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前後共用了兩個世紀的時間建成。扎波利亞大廈則是特蘭西瓦尼亞議會一五五六年和一六○○年舉行會議的場所,也值得參觀。四周的山丘森林茂密,並有不少休養地,著名的有梅爾庫雷亞等。
特爾古穆列什
特爾古穆列什(Tirgu Mures)是穆列什縣的縣城,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三十三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三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北部的穆列什河谷。東鄰巴克烏,西界圖爾達,南是梅迪亞什,北為北斯特里察。這個擁有二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現為重要的文化中心,有國家劇院、塞克勒歌舞團、師範學院、醫藥學院、圖書館和文化宮等。工業有製糖、氮肥、傢俱、服裝、皮革製品和食品加工等。
米耶爾庫雷亞丘克
米耶爾庫雷亞丘克(Miercurea-Ciuc)在鐵器時代就有人定居,是哈爾吉塔縣的縣府,位於羅馬尼亞東部,瀕臨奧爾特河,東鄰巴克烏,西為特爾古穆列什,南是聖格奧爾基,北為皮亞特拉——尼亞姆茨。這個城市擁有十一萬多名市民,多為馬扎爾人。現為重要的公路樞紐和工業城市,有木製品、服裝和食品等工業。
比斯特里察
比斯特里察(Bistrita)是比斯特里察—訥瑟烏德的縣府。十二世紀有日耳曼人居住,一三五三年成為自由市,每年舉行一次博覽會。這個擁有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三十分、北緯四十七度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北部,東與瓦特拉多爾內接壤,西界扎勒烏,北是海拔兩千三百零三公尺的彼得羅蘇峰,西南為克盧日——納波卡。當地主要生產食品和建築材料。
這裡的比斯特里察墓地也值得遊覽,它坐落在距比卡茲湖六公里處,於一四○七年由亞里克山大‧庫克建造,是他家庭的私人墓地,裡面埋葬著他本人、他的第一個妻子、亞歷克山德努和斯特凡大公的兒子等。
圖爾達
圖爾達(Turda)是克盧日縣的一個城市,這裡原來是達契亞人的定居點,後來羅馬人在此建立城堡,逐漸發展為城市,中世紀時成為特蘭西瓦尼亞議會的會議場所。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四十七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四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中西部的阿列什河,東界特爾古穆列什,南接阿爾巴尤利亞,北臨克盧日——納波卡。這裡是著名的旅遊中心和重要的工業中心,有水泥、玻璃、陶瓷、化工及生產爐襯和絕緣材料的工廠。市內風光如畫,景色誘人,名勝眾多,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度假觀光。
圖爾達峽谷,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峽谷長三公里,最深遠三百公尺,兩壁幾乎垂直,谷底壁上的洞穴,史前時期就有人居住。峽谷內景色極美,到處是蝴蝶,在歐洲,這種現象只有在烏拉山和南斯拉夫的里耶卡才有。每年從早春到晚秋,峽谷外邊都是一片翠綠,在冬季,這裡的森林和田野,有時呈火一般紅,有時五彩繽紛,各種昆蟲,特別是蝴蠂,讓人百看不厭。
扎勒烏
扎勒烏(Zalau)是瑟拉日縣的縣府。擁有十萬五千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三分,北緯四十七度十一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西北部,梅澤什山西北麓,東鄰比斯特里察,西界奧拉迪亞,北為巴亞馬雷,東南是克盧日—納波卡。這裡是鐵路支線的終總站,也有公路對外連絡。是縣農產品的貿易中心,有以附近山地木材為原料的傢俱廠。匈牙利詩人E‧奧第早年曾在此上過學,當地考古博物館藏有史前時期和羅馬人佔領時期的文物。
薩圖馬雷
薩圖馬雷(Satu Mare)是薩圖馬雷縣的縣城,自古以來,它與近鄰的馬拉穆什縣的山區被稱為「海杜克」,即「三不管」之地。它是由往索梅什河下游運鹽的船民建立的。十八世紀初,羅馬尼亞民族英雄平特亞就生活在這裡,他組織人民利用山高路險、森林密布的有利地形,奮勇打擊敵人,被稱為「綠林豪傑」。這個擁有十八萬人口的城鎮,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二度五十三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八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羅馬尼亞西北部,在索梅什河右岸,這裡離布加勒斯特千里之遙,又被重重山水所隔,算得上是塊「僻壤之地」,喀爾巴阡山從此地越過邊界向北伸去,東南與巴亞馬雷接壞,西距匈牙利邊境只有十三公里,北距烏克蘭邊境約二十七公里,南距奧拉迪亞五十公里。現在是重要的鐵路樞紐,火車可通往匈牙利和烏克蘭。工業產品主要有紡織品、機器和各種消費品。這裡還是羅馬尼亞的有色金屬基地和木材開發基地,夏天,是綠色的海洋,秋天,山頭層林盡染。
鎮裡地方不大,卻很有特色,街上一些中世紀建築保存完好,鎮上幾乎所有的機關單位都集中在解放廣場和經過這裡的解放大道,兩座不大但非常好的賓館、旅行社、火車站等都相隔不遠。
上維索
上維索(Viseu de Sus)和下維索(Viseu de Jos)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二十二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四分,它們是馬拉穆列什縣的兩個小村莊,上維索只有三千多名人口,街市就是一條鋪著石塊,兩旁有寬寬人行道的大馬路。從下維索到上維索的路上,時常可看到馬車在少數的汽車中穿梭不息,馬車上金黃色的稻草堆得高高的,穿著及膝裙子露出腿上羊毛襪的婦人,以一種睡美人的姿態躺在稻草上,馬車踢踏踢踏緩慢地走著,處處洋溢著閒情逸致的氣氛。她們臉上雖然快樂,其實生活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