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斯堡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薩爾斯堡(Salzburg)是個古老的城市,在史前的時候就有原始人類居住,公元前2000年,當地原住民就已經在附近開採鹽礦。鐵器時代後期,此...) |
2015年4月15日 (三) 11:34的最新修訂版本
薩爾斯堡(Salzburg)是個古老的城市,在史前的時候就有原始人類居住,公元前2000年,當地原住民就已經在附近開採鹽礦。鐵器時代後期,此地是塞爾特人的定居點。公元15年時羅馬人就來到這裡,公元50年時當地已發展成為一個聚落。公元5世紀時,日耳曼人入侵這個地區。公元696年,巴伐利亞狄奧多(Theodo)公爵將這片還很荒涼的地方,當做禮物送給魯伯特•沃爾姆斯(Rupert of Worms)主教,天主教在突兀險峻的蒙徹斯小山上建起聖彼得修道院,薩爾斯堡也很快地建成總主教的大教堂,並於公元739年成為主教管區,公元798年升格為大主教管區。1077年翰堣F城市,生活奢侈的主教和貴族們,紛紛用重金聘來一批義大利建築師、畫家和雕塑家,興建許多教堂和豪宅,以及一大批精美的雕塑和氣勢恢宏的噴泉,城市也不斷地擴大和加強。1278年,又成為顯赫的樞機主教直轄區。
1525年「孔雀之戰」中曾被敵軍圍困,城內直到現在還可以看到一些被砲火擊損的傷痕。19世紀初,這裡曾數度易主。在1803年移交給拿破崙之前,這裡一直都是獨立的教會國家,主教們擁有很大的權力,領地內又有豐富的鹽礦和銀礦,是個政教合一的富庶小國。1806年歸奧地利,1809年由法國統治,1810年又割讓給巴伐利亞。1816年維也納和會後,這座城市才正式回歸奧地利的懷抱。1864年後,城市不再設防,全面開放供人參觀,成為奧地利大家族中年輕的一個成員,也是這個國家第一個接受基督教洗禮的城市,素有「北方羅馬」的美稱。1867年,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曾與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在薩爾斯堡舉行會談,結束後,他們一起到赫爾布魯恩宮度假。晚餐後,拿破崙三世還向客人表演自己的拿手戲法,將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手中的刀叉變不見了。
「薩爾斯」(Salz)在德文中是鹽的意思,因此薩爾斯堡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下蘊藏有豐富的鹽礦,所以它與鹽有密切的關係。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13度2分、北緯47度48分,位於阿爾卑斯山北麓、薩爾茲河(Salzach River)河谷盆地上,鄰近德國。這裡是海拔1400公尺的高原,被三座森林茂密、頂部積雪的山脈緊緊環繞著,氣候清涼而爽朗。薩爾茲河又叫鹽河,將全市分成北面的新城和南面的舊城兩個部分,莫扎特橋是溝通兩岸的重要通道。市內的建築物並不是依著直線排列,而是沿著彎曲的鹽河而建,並一直延伸到鹽河的下游低地。充滿了羅曼蒂克情調的小巷弄蜿蜒在巨宅之間,並通往廣場和老市政廳。
城市人口不到20萬,每年卻要接待遊客近百萬。一到盛夏的演出季節,小城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樂團、樂迷及觀光客。該市一年旅遊收入達10多億歐元,是當地的支柱型產業。還有大型啤酒廠,並生產樂器、紡織品和皮革等,工藝品的產量也很大。
薩爾斯堡是奧地利薩爾斯堡州的首府,也是奧地利西北部的門戶,以及鐵、公路的重要樞紐,還有一座迷你型的現代化國際機場。鹽河是多瑙河重要的支流,也有航運之便。市區交通以巴士為主,配有專用車道,所以非常快捷;現在巴士與近郊火車聯營,使民眾更為方便,一票就能達到目的地。市區內計程車不多,相反地自行車出租店倒有好幾家。因為市政府迎合環保的時尚,大力提倡以騎自行車來取代轎車;市區已經規劃出完整的自行車專用道,安全問題就不用操心了。市區中還有幾輛觀光馬車,可供觀光客乘搭遊街或拍照之用。這裡也有許多私人轎車,有趣的是車牌號碼除了第一個字母「S」是硬性規定外,車主可以任意選用自己喜愛的車牌號碼。
城市中有各種等級的旅館和客棧,從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到小型的家庭式客棧一應俱全。其實,到此地遊玩觀光,也未必一定要投宿在的旅館,最好住在鄉下靠近阿爾卑斯山邊的民宅;只要看到宅邊有寫著「Pension」字樣的牌子,就表示有空房出租。不僅是價格比市區便宜很多,而且空氣清新,環境幽雅。自己開車遊玩的旅客,更適合住在這種地方。
因為是觀光旅遊的名城,所以這裡的餐廳與咖啡廳遍布大街小巷,能夠提供極富當地特色的美味佳餚及各式特色咖啡。還有一種令甜食愛好者情緒大增的「莫扎特球」,就是在包裝上印著莫扎特肖像的巧克力,非常滑膩爽口,回味無窮。
薩爾斯堡的音樂活動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多的,從每年1月開始的莫扎特音樂週,到4月份的復活節音樂節,直到聖靈降臨節歌詠演唱會、秋季大型文化週、耶穌降臨節音樂會等,還有最隆重的薩爾斯堡音樂節。無論什麼季節來到這裡,都能聆聽到優美的音樂。眾多的音樂節,是當地旅遊業極其發達的關鍵,也是最佳的娛樂活動。這裡的夜色多彩多姿,咖啡廳裡擠滿了人,酒館中也是座無虛席,狂熱的青年在街頭大跳爵士舞;各種人群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度過美妙的時光。當地的賭場在下午就開門納客,也是從屬於奧地利賭場公司的;裡面熱鬧非常,是城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交際場所。
城市的購物中心位於河的兩岸,尤其是穀街(Getreidegasse)是最著名的購物天堂。這裡既有傳統的服飾,又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新潮時裝;有晶瑩無比的珠寶,還有芬芳的鮮花;有充滿古典情調的工藝品,也有洋溢現代風格的化妝品。安德拉教堂(Andra Church)前的集市更有獨特的魅力;每到星期四,自各地湧來的小販和農夫把這裡擠得水泄不通,他們展出各種產品器物,絕大多數都是自己栽種或製造的。
薩爾斯堡的名勝古蹟大多集中在鹽河南岸的舊城區,位於蒙徹斯山(Monchsberg)頂峰的霍享薩爾斯堡(Festung Hohensaleburg)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堡,過去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從城堡內的博物館展品中,就知道過去發生在這裡的戰爭是如何的殘酷和激烈。城堡海拔雖只有40公尺左右,但卻是全市的制高點,視野非常廣闊,可儘覽古城的所有景致。遊客在市中心的纜車站可搭乘纜車直達城堡,堡內有國防藝廊、大砲藝廊和音樂廳。
古城的中央是深具羅馬情調的雷士登茲廣場(Residenzplatz),正中間是個建於17世紀的巨大噴泉,對面就是雄偉的大教堂(Dom The Cathedral)。教堂正門前立柱下方樹立著四個「新約聖經」福音書作者的全身雕塑,大門口還有城市的守護神像;青銅製的門上有聖經教義為主題的雕刻品。大教堂旁側是大主教住宅,建於1628年,是第一座羅馬式教堂建築。基座用厚重的大石條砌成,牆體是用各種光彩的光潔大理石貼面,顯得莊重肅穆。與主教住宅相連的是一個擁有拱廊的廣場,是每年度的薩爾斯堡音樂節上一個重要的演出場所,因為這裡的迴音效果非常美妙。拱廊外是豪華公館區,有許多教堂和修道院夾雜其間,相互輝映,外表雖然古樸,裡面裝飾卻非常精美,最典型的是位於河邊的聖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它是由許多美麗廳堂組合而成的巴洛克式建築群,被稱為「完整的藝術品」。附近的聖彼德(St. Peter's)修道院是德語區最古老的寺院,內部僅是線條華麗的洛可可式裝潢;這裡的墓園是全市最古老的公墓區。鐘樓也在此處,每天早上7時、中午11時及下午6時,悅耳的鐘聲響徹雲霄。
鹽河北岸的新城並非想像中的現代化街道,只是因為它的建立是18世紀的事,所以才被叫做新城。米拉貝爾宮殿(Mirabell Palace)和米拉貝爾花園(Mirabell Garden)是大主教沃爾夫•狄特里希(Wolf Dietrich)在1606年為他的愛人莎洛美所建,他們在此同居生活並生了15個小孩。這座如童話般的宮殿是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the music)的重要場景,在1818年燬於大火,現在只剩下前廳、樓梯間和祭壇,但也足夠讓人想像出當時主人的奢華與闊綽。
前廳現在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婚禮禮堂,並且是全年無休的室內音樂會場地,有一組小天使的塑像為新人祝福,莫扎特就曾在這裡舉行過音樂會。據說現在合法的奧地利婚姻,結婚雙方必須在像米拉貝爾宮之類的市立結婚禮堂參加官方的儀式,而米拉貝爾宮舉辦婚禮的時間是星期天的下午,因此經常有想要擁有一個浪漫婚禮的新人,往往不遠千里地跑到這裡來舉行婚禮,然後在莫扎特的音樂聲中,坐上古典的馬車逛一趟薩爾斯堡,浪漫、喜悅,終身難忘。
米拉貝爾宮花園布滿噴泉,南面的一座圓形噴泉中央,豎立一座雄性飛馬的青銅雕像。花園中有4組希臘或羅馬雕像,分別象徵宇宙的四大元素。修剪得非常整齊的花圃,還特地植成高音譜、低音譜等的音樂記號,提醒著遊客這是屬於音樂的城市。花園的綠茵叢中點綴著13個醜陋的小侏儒石像,非常可愛;這裡的純紫色玫瑰更是全球聞名。花園周圍的鐵欄桿上爬滿了五彩繽紛的薔薇,在花季時吸引許多人前來欣賞。花園左邊天然的音樂舞台前面,有間不起眼的小屋掩映在蒼翠的綠蔭中,1791年,莫扎特就是在這間小屋裡完成著名歌劇「魔笛」的最後幾個樂章。
城市南郊9公里處的赫爾布魯恩宮(Schloss Hehllbrunn),是大主教瑪庫斯•西提庫斯(Markus Sittikus),在1613∼1619年修建的具有傳統巴洛克風格的夏季行宮。它以別具一格的噴水裝置而聞名,又有「水晶宮」的美稱。園內布滿了大小水池,各有特色的雕像千姿百態。西提庫斯主教生性貪玩,特別喜歡戲水,連宴客用的石桌都有噴水設備。當盛裝的貴族們酒興大發之時,主教就紐動開關,使來賓一個個變成落湯雞,唯獨主教在旁安然無恙,盡情欣賞客人的狼狽相。幾乎 「水晶宮」內所有門檻和門框,雕像的嘴、鼻和身上任何一個小孔,都會在遊客靠近時,噴出強勁水柱。有些身手敏捷的遊客僥倖逃過一關,正在暗自得意,不提防身邊又不知從何處噴出水來,令人哭笑不情C主教親自參與設計的,利用水流啟動的市井百態活動圖非常出名,它們都是用石子雕琢而成的,個個維妙維肖,生動傳神;有王公貴族、士兵工匠、老嫗稚男、販卒農夫等。遊客觀賞得興致勃然時,就忍不住靠近前去想看得更仔細一些,水柱便不偏不倚地擊中頭部,使人愕然之餘又會心一笑。在一座假山裡,可以聽到26種不同的鳥聲,其實是水流發出的不同聲音。這裡還有一個叫「龍王宮」的地方非常有趣,內部有一頂隨水勢昇降的皇冠複製品,洞口處小路兩邊同時噴出水柱,在空中形成一道雨簾;遊人想仔細欣賞皇冠,就得穿過這道雨簾。在「水晶宮」旁有一座古堡式的民俗博物館,內部陳列著古代的家具、服飾及日常用品,可從中瞭解到這裡的民間風俗和生活習慣。還有一座是露天住宅博物館,所展出的住宅均為原物,是將散居在州內各地有代表性的民居拆遷到此地,然後重新組裝,展現了當地從16∼19世紀的住宅風格。
莫扎特廣場(Mozart Platz)是這個城市的精神中心,廣場中央聳立著一座莫扎特銅像。莫扎特故居則坐落在市內穀街(Getreid-egasse)9號,1747年他的父母在結婚後搬來這幢房子的三樓居住,相繼生下了7個孩子,莫扎特也是在此出生。這是一棟保存中世紀風情、黃白相間、雕塑著幾何圖形窗戶的五層樓建築,早在1881年就開放為紀念博物館,1994年曾予重修,現在內部牆壁是用18世紀慣用的石灰粉刷完成的,天花板也以石膏膠細泥的方法,呈現出舊時的風貌。這裡的展示品以三樓的畫像、手稿、文件及莫扎特使用過的鋼琴最為引人注目,他生前的小提琴被放置在玻璃櫃裡,受到很好的保護;牆壁上懸掛著兒童時期的他專心作曲的油畫,這些大部分都是莫扎特家族捐贈。二樓展示著莫扎特歌劇的演出歷史,並有100件透視畫予以輔助說明,以及當時家具的擺設;據說當時床的尺寸不但小,人們還慣常將夜壺中的穢物直接丟到窗外,讓清道夫清掃;所以在這裡也可以看到莫扎特家族所使用的夜壺。
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音樂神童,也是上帝派駐人間的音樂天使。他於1756年1月27日出生於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家庭,父親是宮廷樂師李奧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擔任大主教的樂隊副指揮。他本有5個哥哥及1個姊姊,5個哥都在他出生前就離開人間,只有6姊南妮存活下來。父親也是小提琴教育家,莫扎特出生那年曾出版獨創的「小提琴演奏法」,現在人們認為由海頓所作的「玩具交響曲」,他才是本尊,因為小莫扎特的天分,某一方面來說,可以說是遺傳自父親。
他的姊姊南妮對音樂也頗有天賦,能彈得一手大鍵琴。但小莫扎特更是不得了,據說在學走路時,經常爬到琴椅上,不停的彈奏三度和絃。3歲時就會彈琴,4歲就能譜曲,當時父親帶宮廷小號手薩何特奈(Andreas Schachtner)來到家中,莫扎特正在專心地寫著東西,父親問他在寫什麼?他自得地回答「正在寫大鍵琴協奏曲。」不久後他也會拉小提琴,6歲時寫一首小步舞曲,小提琴奏鳴曲也難不倒他。
1762年,年僅6歲的「神童」隨父親到了維也納,10月13日由姊姊南妮陪伴下在美泉宮的鏡廳為瑪麗亞•泰瑞莎女皇演奏鋼琴。當時小小年紀的莫扎特,就知道取悅女皇的歡心,他在鍵盤上罩了一塊布,在看不見鍵盤的情況下演奏,並且無論什麼曲子他都能隨時轉調演出。他的神技受到女皇的讚賞,不知天高地厚的他一高興竟爬到女皇膝蓋上去親吻她。他「不敬」之舉還包括有一次在皇宮內東奔西跑,不小心滑了一跤,從旁經過的小公主把他扶起來,他卻大膽的說:「你真好,等我長大,一定要娶你為妻。」這位比他大一歲的公主是女皇之女,名為瑪麗•安托內砥A後來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後,她就是那位在斷頭台上被斬首的瑪麗皇后。這一年,莫扎特跟著父親在維也納和德國的慕尼黑等地巡迴演出。
1763年開始周遊歐洲列國,足跡遍及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和英國,3年緊湊的巡迴演出行程,成為他不斷旅行、現場演出、被貴族青睞、受託作曲的謀生方式。一生中受過無數皇室的召見,除了奧國女皇外,還有法國路易十六和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等。少年得意的他以嫻熟的技巧和不同凡響的指揮才能,震驚當時西方的樂壇,被譽為「樂壇神童」、「十八世紀的奇蹟」。
8歲時他創作了第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時又寫了第一部歌劇。未滿15歲的莫扎特,在羅馬成為不折不扣的風雲人物。當時羅馬每年的聖週期,西斯汀教堂都會有聖歌「請憐憫」的演出,這首義大利作曲家阿勒格里(Gregorio Allegri)的作品,教會長久視為獨家珍寶,不願外傳,因此從不允許外人看譜,沒想到莫扎特只聽過兩遍,憑著記憶就能在紙片上把超過九聲部的歌曲,完整地抄錄下來,震驚了全羅馬。離開羅馬後,莫扎特巡迴之旅來到拿坡里,當地人嫉妒他的天分,到處造謠指出他的天才是源自手上那隻魔法戒指,為了澄清謠言,他當眾脫下戒指演奏◇諈鰝漯穛{消消除了人們的疑慮。
1773年莫扎特17歲時,全家遷至馬卡特廣場(Makartplatz)8號的新居,在此他完成多首交響曲和小提琴協奏曲,以及歌劇「伊多梅里歐」的片段。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褪去神童的光彩,造訪各地不再受到以前那麼多的禮遇。22歲時愛上抄譜員韋伯的女兒艾夢婭,不過後來她下嫁別人,他則將愛轉移至她的妹妹康絲丹采身上。老爸雷歐波德對這門婚事並不贊成,認為女方家世不足以匹配。
早在16歲那年,薩爾斯堡大主教就聘請他為家庭樂師,以便裝點自己的門面,但從未將他看作是一位藝術家,使莫扎特受盡了委曲與侮辱,特別是主教粗暴地限制他的社交活動與創作自由。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在25歲時提出辭職,遭到主教的大罵;狐假虎威的管家還狠狠地踢了他一腳,就這一腳「踢開了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大門」。
1781年25歲時定居維也納,身為自由藝術家,大部分時間他自己籌劃演出、找演出場地、安排曲目、承擔票房,因為那時還沒有經紀人和經紀公司的機制。
1782年26歲時,莫扎特和康絲丹采在史蒂芬大教堂結婚,於1784年住入丹街(Domgasse)5號公寓一樓,在此完成了歌劇「費加洛婚禮」,以及數首鋼琴協奏曲和絃樂四重奏。婚後的經濟負擔和一連串的不如意,使他在維也納體驗了一貧如洗的滋味。同年12月,他加入了為爭取信仰自由而鬥爭的共濟會組織,不到一個月,就升了一級為伙計,1785年更升為大師。這一段時期是藝術成就的輝煌歲月,創作出許多洋溢人道主義精神,反映民眾熱愛生活、渴望自由的作品。他和康絲丹采擁有6個小孩,但是只有兩個男孩存活下來。卡爾長大後在行政機構工作,弗蘭茨選擇音樂為業,兩人終身未娶,也沒留下子嗣。
1791年莫扎特劇院朋友奚卡尼達委托他譜寫歌劇「魔笛」,為了讓他能專心作曲,特地把現在位於薩爾斯堡音樂學院庭園裡的小屋子租下來給他使用。「魔笛」完成之後,他挺著疲憊的身體,繼續創作神秘黑衣人所委託的「安魂曲」,那時他手腳浮腫得厲害,已半癱瘓在床上。同年12月5日,貧病交加的他終於離開了人世,享年僅35歲。由於家境極為窘迫,康絲丹采沒錢買墓地甚至墓碑,只好將莫扎特草草葬在公共墓地裡,更令人遺憾的是她因悲傷過度沒有在雨中前往送葬,過數日後再前往弔祭亡夫,已找不到一代音樂大師長眠的正確地點。一直到1891年的整整100年後,才移靈到中央陵墓名人墓地32A的第55號墓穴。
這位大師在短暫的35個春秋中,把他整個生命和靈魂都傾注在音樂上,留下許多不朽名作;在音樂藝術上奠定了近代協奏曲的形式,豐富了交響曲與室內樂的表現力。特別是他歌劇中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並隨劇情的發展而變化。主要作品有歌劇 「費加洛的婚禮」(Figaros Hochz-eit)、「唐•喬凡尼」(Don Giov-anni)、「魔笛」(The Magic Flute)、「女人皆如此」等,交響曲「哈夫納交響曲」、「A大調交響曲」、「C大調朱庇特交響曲」等,此外還有許多室內樂、鋼琴曲、聲樂等作品,如「哈夫納小夜曲」、「D大調小夜曲」、「安魂彌撒」等傑作。
莫扎特是永恆的,他的音樂作品使西方文化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他是屬於全世界的,人們以各種方式來緬懷這位音樂天才。僅在薩爾斯堡就有每年1月份的莫扎特音樂節專門演繹他的佳作;而7、8月份的薩爾斯堡音樂節則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音樂盛會。從19世紀下半葉起,這個城市每年盛夏都舉行紀念莫扎特的音樂活動,維也納的宮廷樂隊也前來獻藝。為了使活動制度化及擴充規模,當時德國作曲家理查德•史特勞斯聯絡多位藝術家,於1920年正式創辦了薩爾斯堡音樂節,連續舉行5週,以演出莫扎特的作品為主。這個活動延續至今,由維也納愛樂樂團擔任演奏;全世界偉大的音樂家們,都匯集於此參加盛典。如果有誰是首次應邀獻藝,那麼就表明樂壇承認了他的成就,身價一定會暴漲。這個音樂節一向充溢了貴族氣息,每年都會有許多國家的王室成員或社會名流蜂擁而至;每天傍晚時分,穿黑色燕尾服的紳士挽著穿一襲長禮裙的淑女,悠閒自在地先去酒館或咖啡屋小飲幾杯,然後信步逍遙地聆聽欣賞音樂會,真是浪漫、瀟灑極了。在音樂會期間,各個劇場、音樂廳宮殿和教堂,全部排滿了各種各樣的音樂表演;莫扎特的「費加洛婚禮」、「魔笛」和「女人皆如此」等歌劇,是經常上演的招牌節目。近年來,更是利用廣場來表演歌劇,加入部分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以衝淡音樂會傳統的古典味道。舉辦單位為了激發更多年輕人對古典音樂的興趣,還特別為26歲以下的年輕人安排最便宜的票種,使他們認識到古典音樂的無窮魅力。
音樂會在這個城市裡是不拘形式的,公園、古堡、教堂、廣場和餐廳裡都可以舉行,「真善美電影插曲表演」,就是在薩爾斯堡市內大教堂北側小巷子中的一家餐廳裡演出,除了電影中所有歌舞的現場表演外,還播放故事中女主角瑪麗亞修女本人的紀錄片,由她親口說出當年真實的真善美故事,倍感親切。這個表演在每週二和週五的中午1時開始,以及除週三外的每天晚上7時開始。
「真善美」電影故事中,主人翁的特拉普男爵一家在阿爾卑斯山下田園般生活的影片正是在薩爾斯堡拍攝的;片中所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湖光山色和悅耳的歌聲,使這部影片在世界各地賣座不衰。
影片中的女主角瑪麗亞於1905年生於維也納,7歲時失去雙親,18歲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到薩爾斯堡的諾恩貝格修道院當見習修女。後來,修道院院長推薦她到已退役的奧地利潛艇艦長、鰥居的喬治•馮•特拉普男爵家當家庭教師兼女管家,照顧7個未成年的子女。男爵全家喜愛音樂,瑪麗亞經常帶著孩子們在教堂做彌撒或各種宗教活動時演唱聖詩,贏得了孩子們的喜愛和尊敬,後來她嫁給了比自己年長25歲的男爵。他們的家庭合唱團在1936年薩爾斯堡的音樂節中獲獎後,名聞遐邇,乃開始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
1938年,納粹德國佔領奧地利後,男爵拒絕與法西斯政權合作,舉家逃往義大利,再移居美國。他們沒有停止過歌唱,一直到1955年。後來瑪麗亞又生了3個孩子,在她的薰陶下,個個都有音樂才能。他們將演出所得除支付生活費用外,還用來購買物資寄給飽受戰爭之苦的國內同胞。伯爵夫婦分別於1947年和1987年在美國去世,奧地利政府曾授予瑪麗亞以一級十字勳章,以表彰她對祖國的貢獻,以及增進奧、美兩國文化交流的突出功勳。
薩爾斯堡的靈山秀山不僅養育了樂聖莫扎特,也造就了最偉大的指揮家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他於1908年4月5日出生在薩爾斯堡胡梅爾(Hummel)街1號、一個音樂氣氛濃厚的家庭裡。從小就跟著鋼琴家的媽媽學習鋼琴,8歲進入薩爾斯堡莫扎特音樂學院,9歲起就以鋼琴家身分在莫扎特音樂廳演奏。1926年在畢業演奏會上打破常規,以別具一格的技巧演奏了鋼琴曲,院長大加讚賞,認為他應該做一位指揮家,卡拉揚就到維也納音樂學院進修指揮藝術。1929年他成為烏爾姆歌劇院樂隊指揮,正式開始了指揮生涯。1938年他成功地指揮了柏林愛樂樂團的演出,並且錄製了第一張唱片。1949年起,擔任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終身音樂指揮與藝術指導,經常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55年,受聘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終身首席指揮;過了兩年又擔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1969年創辦了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會,邀請世界上第一流的藝術家們前來表演,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傳統音樂盛會。他一生指揮的音樂會不計其數,總共錄製了800多張唱片或錄音帶,成為藝術珍品,以無比深厚的音樂造詣與卓爾不凡的指揮技巧,使古典音樂得到至善至美的表現,使他享有「世界第一指揮」、「歐洲音樂總指揮」等美譽。不論是那個時代、那位音樂家的作品,都能在他神奇的手勢下得到昇華;他善於利用一種平穩的幅度,潛移默化地激發演奏家們的內仃◎P。1989年7月16日,卡拉揚在薩爾斯堡與世長辭,得年81歲,根據他的意願,被安葬在距離薩爾斯堡6公里處安尼夫(Anif)小鎮一所教堂的墓地裡,墳墓佔地不大,沒有墓誌銘,只有刻著「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的木製十字架。
在薩爾斯堡的卡拉揚協會裡,至今仍收藏有卡拉揚的影音資料、節目單、總譜、保險文件和打獵紀錄等。最有趣的遺物是一輛舊式腳踏車,是早年卡拉揚擔任德國烏姆歌劇院音樂總監時騎用的,他曾從薩爾斯堡騎著它到德國參加拜魯特華格納音樂節。此外,還有一張卡拉揚指導歌劇時的專座。為了慶祝卡拉揚的百年冥誕,奧地利政府於2008年4月5日發行了一枚卡拉揚5歐元的紀念幣。
薩爾斯堡木偶劇團以表演莫扎特歌劇而揚名全球,操縱技巧高明,形象逼真傳神。懸線傀儡木偶表演莫扎特的歌劇,全憑真人在幕後操縱的功力;音樂則是採用播放歌劇錄音的方式,又以卡拉揚指揮的錄音最受大眾歡迎;加上精緻的燈光與舞台設計,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如在夢中。這個劇團的家傳絕技已有三代;木偶製作以精細逼真見長;同時還有一流的工匠和演出員工,使劇團成為全市表演項目的金字招牌。
市內的穀街素以擁有鐵鑄造型的商店招牌而聞名,這些招牌的造型非常特別,這是因為古代歐洲人民識字率很低,因此招牌的造型就可代表店內所販售的主要東西。如果是理髮店,招牌上就會有一把理髮用的剪刀,樂器店的招牌上也會掛上某種樂器的招牌。
岩石騎馬學校(die Felsenre-itschule)建於1693年,本係露天的夏季騎馬場,當時是將岩石敲打成包廂供來賓參觀馬術,1968年改建成表演舞台後就加蓋了屋頂,成為薩爾斯堡夏季藝術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奧本朵夫(Oberndorf)位於薩爾斯堡郊區,耶誕節頌歌「平安夜」就是從這裡一座名叫Stille-Nacht-Gedächtniskapelle的教堂開始傳唱,終至遍及世界各地。原始的作曲者是當地學校的一位老師,1818年作成此曲後,由他擔任教堂副牧師的友人填詞,在當年耶誕節彌撒中由村裡的農人和船夫首唱。
布賀農莊(PUCH)位於城市附近,是很典型的奧地利農莊。奧國人們在夏天度假時常選擇一處舒適的農莊待上兩、三個星期;他們把這種方式叫做夏日清閒(Sommerfrische)。每天除了照常煮飯灑掃外,其他的時間都用來散步、看書、騎自行車等,就是不去工作,不為塵事煩心。農莊正是過這種日子的最佳地方,絕對會給人一種全新的體驗;體驗農莊生活的優閒、寧靜和安詳,並與淳樸的鄉村民眾共度一段時光。布賀農莊離市區約有30分鐘的車程;搭乘火車也很方便,農莊主人還提供車站接送服務。農莊位於樹林與草原之間,入口處是個小坡地,廣闊的草原上點綴尹蟟O與石塊,緩坡的遠方還能看見積雪的山頂。農莊外觀是典型的薩爾斯堡鄉村建築,屋頂上保留著傳統的鐘樓;外牆都是美麗的壁畫和裝飾線條,前院中有座供小朋友玩耍的鞦韆,小小的菜圃裡種了許多主人喜愛的蔬菜。在農莊裡,花費不多就可以擁有一間溫馨的客房、廚房和很大的起居室。主人是非常好客的,準備了自家的特產讓人難以忘懷,有自釀的葡萄酒、乳酪、蛋糕、蜂蜜等。遊客可以在此散步、騎馬,欣賞山上的流水在山壁上形成的小瀑布,探索那廣袤的草原與密布的樹林所組成的神奇世界。自然純真的農莊一下子就能擄獲遊人的心。房間四周大多是手工製作的裝飾品,小紅格子窗簾布、彩蛋或十字繡錦緞,擺在原木的家具前,分外感到親切溫馨。與主人共進晚餐也是值得回味,因為在大自然中恣情吃喝是非常愜意的。
薩爾斯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又稱薩爾斯堡湖區。阿爾卑斯山的餘脈到此沉降為一片高地,殘留著冰河時期所形成的許多湖泊,湖光山色的自然風光使這裡成為旅遊勝地。在薩爾斯堡的東部和東南部,共有76個湖泊,地理景觀非常豐富,是奧國古代最重要的產鹽區,至今仍有品質優良的岩鹽。湖區南部有海拔2995公尺的達哈修坦(Dachstein)峰,幾乎每個湖面都倒映著山峰,這些清澈如水晶的湖水都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這裡的春天,能夠看到高山上的積雪,樹枝間剛冒出的新芽,次第綻開的野花;夏天更加熱鬧,自然的景色和遊玩的人群把湖區點綴得神采飛插A湖面上有游泳、滑水、泛舟及潛水等各種活動;許多小鎮還要舉辦一些小規模的音樂會。這裡的冬天則是重要的滑雪中心,體驗一番駕馭自然的快感。整個湖區旅遊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徒步小道的標誌非常清楚,還有幾個美麗的高爾夫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