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日 |
想去玩嗎? |
2014年7月30日 (三) 09:24的修訂版本
列日(Liege)是一座比利時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列日省的省會,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20年,據說獵師的守護神尤貝威(Uberwe)開始移駐這裡後,在祂的庇佑下,工商業開始蓬勃發展,在中世紀時就取得了城市自治權。12世紀後,由於大量被埋藏在地底下的煤、鉛和鐵礦被挖掘出來,因此金屬工業發達。自工業革命開始後,列日的冶金業和玻璃業迅速興起。
1795年曾被法國兼併,列日公國亡;1815年和比利時的其他部分,一起劃歸給荷蘭。在1830年的比利時革命中,列日居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831年比利時獨立後,城市範圍擴展,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19世紀後,重工業也開始發達。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5度34分、北緯50度38分。坐落在默茲河與烏爾特(Ourthe)河的交匯處,地跨默茲河兩岸,是比利時的第四大城,名列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和根特之後,是個中小型城市,東北距離荷蘭的馬斯垂克只有43公里,東距德國的亞琛也只有50公里,因此可以說是比、荷、德三國交界處的一個重要據點。坐落在阿登高地上,地跨默茲河兩岸、布魯塞爾在它的西方98公里處,有艾爾貝特河通往西北方的安特衛普。全市約有70多萬人口,包括市區20多萬,郊區50多萬。這裡的列日人性格火爆,很容易發火,加上它有興盛的冶煉工業,因此又被叫做「火熱的城市」。
列日是比利時的第一工業城,附近有大煤礦區,是個鋼鐵工業中心,煉鋅、煉鋁、煉銅、玻璃、水泥、紡織和軍火等工業非常發達,這裡生產的步槍和機關槍,性能極佳,以精良馳名於世,遠銷世界各地,極受歡迎,為國家賺取不少外匯。現在的列日,是默茲河各工業地帶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比利時法語區的文化中心,建有音樂廳、劇院和多所出色的藝術館和博物館,以及國立列日大學和皇家音樂學院,還有幾座國家研究實驗室及與工業有關的技術學校。
在交通方面,國際機場建在附近的比爾塞特(Bierset),有航班和世界各大城市通航;與國內各主要城市間,也有班機營運,顯得非常忙碌。水路運輸非常繁榮,是歐洲第三重要的河港,有默茲河對外連絡。列日還是比利時第二鐵路中心,鐵路交通非常便捷,從布魯塞爾搭快車前來只要1:30,每小時就有一班列車來此。那慕爾也有許多班列車往返此地,車程約45分鐘。列日並有火車南下通往盧森堡。一般遊客乘火車來列日,都是在市中心區西南方的吉勒曼(Guillemins)火車站下車,再搭乘1或4路公共汽車就可到達舊市區,或搭乘計程車前往,要不了10分鐘。在公路交通方面,可由布魯塞爾開車上E5號高速公路,向東行駛一個小時後就可抵達列日;從那慕爾到列日的距離約52公里,搭乘長途巴士只需40分鐘就可以抵達。市區公共交通工具則有電車、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
在住宿方面,列日是個中小型城市,中等以下的旅館為數不少,且多靠近吉勒曼火車站,其中的盧尼維爾斯(L'univers)休閒酒店,是市內最高級的大飯店,屬三星級,有高級客房200多間,並有現代化的服務設備。假日酒店(Holidy Inn)有224間精緻客房,也是三星級大飯店之一。莉美達大飯店擁有105間客房,也有一流的服務設備和優異的服務品質,附設有餐廳、夜總會、土特產藝品店、三溫暖、銀行櫃檯和大停車場等,也是三星級大飯店。二星級飯店有梅特洛波勒(Metropo-le)、勒斯納蒂奧(Les Nations)和李‧波蒂特‧西格內(Le Petit Cygne)等。另有列日青年旅館和一些廉價旅館。
餐飲方面,當地有許多供應本地獨特風味的高級餐廳,多係以海鮮為主的鄉土名菜。此外,還有一些中國風味的餐廳,以及啤酒屋和酒吧等。
在娛樂方面,雖然這個城市也有一些脫衣舞表演的夜總會,但是格調高雅而不俗,當地風評很好的娛樂場所也很多,市民和觀光客不愁沒有休閒、娛樂和運動的地方。
購物方面,購物街多集中在維羅耶街、卡切達爾街和市中心的索維尼爾街等地,貨品齊全,人潮如湧,尤其是這裡的獵槍,是世界知名的特產。
列日是個山青水秀的美麗城市,市區北面有比尤蘭山,南面有丘陵,默茲河從城中流過,西南方有公園,默茲河與運河之間的小島是列日最熱鬧的地方。市區主要遊覽地區是在默茲河左岸一帶,其中的聖蘭柏特廣場(Place Saint Lambert)位於舊城區中心,是列日歷史上和現在的中心廣場,其前身是聖蘭柏特大教堂,後來被市民們拆毀,因為對當地的人們來說,大教堂是可恨的教士王朝象徵。這裡周圍有許多古老的建築,並集中了列日的主要商業店舖。廣場的背側是本市主要交通幹線的交匯點,許多路的公共汽車就以這裡為起訖點,並設有大型停車場。
馬契廣場(Place du Marche)位於聖蘭柏特廣場的東側,是蔬菜、水果和鮮花的市場,買賣非常熱絡。廣場中心有帕羅恩(Perron)小石塔,為1697年所建,是列日市民自由的象徵。
佩龍和市場廣場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列日原來的大廣場,其中間是最非凡的古代建築「佩龍」,是四隻獅子支撐著的噴泉和石柱,同時也是古老的市民自治象徵。1467年,國王下令將佩龍運往布魯日,目的是想藉此羞辱「該死的列日抵抗主義者」。一年後,公爵為了報復路易十一起義的參加者,燒燬了全城。1478年,佩龍被收回,但是不幸被17世紀的一場暴風雨給毀壞了,今天人們所見到的佩龍,是由大雕塑家德勒庫爾修復後的巴洛克式古蹟。廣場上大部分的房屋是建於16~17世紀,相當簡樸,窗戶框架都是用灰色石灰石砌成。
依澤廣場(La Place de L'Yser)是個種滿了樹的大三角形地方,矗立著現代化大樓的廣場劇院。廣場南邊有桑切斯紀念碑,那是一尊帶著鴨舌帽、穿著工作服的桑切斯塑像,他的歷險記曾被搬上舞台,供查理大帝和他的騎士們觀賞。
阿弗洛伊公園(Le Parc d' Avr-oy)面積不大,四周彎彎曲曲,是列日綠地的代表,到處可見樹叢草地,花卉迎人,夏季時公園北邊全是集市。在公園最寬地方,漂亮的草坪一直延伸到默茲河邊。公園邊有四組雕像,其中之一是「李‧多萊被征服的公牛」,這些雕像也成為城市標誌之一。 古城堡小山(比尤蘭山),位於市區的北面,是市區邊緣最高的山丘,山上有古時候的石砌城堡,現在已經荒廢。遊客來此主要是從高處俯瞰市區景色和這裡的山水風光,只見默茲河從市中心穿過,幾座橋樑將河兩岸連接起來,市區中新舊建築物錯落,不少教堂尖頂聳立其中,遠處丘陵起伏,一派自然祥和。
市政廳(Stadhuis)建於1718年,是座優雅古典的樓宇,南邊有漂亮的小院子,台階直達樓梯的入口,院子面向停車場,內部裝飾由列日的藝術家完成,飾有雕塑和繪畫作品。
埃本-埃澤塔樓位於列日北方20公里處,它以兩個奇觀而聞名。其中之一的塔樓,是由羅貝爾‧嘉爾塞老石匠親手所建,是個帶4個牆角的方形粗短塔樓。此外,每個小角樓上分別有尊天使塑像,並有神秘的野獸監視著四個方向;同時,塔樓的尺寸和建築中的所有細節全部編上號碼。在塔樓博物館裡,有地理和化石的收藏品,最特別的一根天使形大柱子上,天使的翅膀從一堵牆伸到另一堵牆上。
另一是龍欣碉堡,它並不以雄偉而聞名,而是碉堡的廢墟體現了1914年8月為保護列日廣場的戰鬥而名聞遐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面對已經佔領了列日腹地的德國軍隊,環繞著列日周圍的12座碉堡仍然浴血苦戰,兩個星期的堅強抵抗,為盟軍贏得了必要的時間,從而取得主戰場馬爾戰役的勝利,其中最壯烈的戰鬥就是發生在由勒曼將軍指揮作戰的龍欣碉堡。同月15日,一枚敵軍砲彈穿透碉堡的屋頂落到彈藥庫裡,炸飛了所有的武器裝備,來自周圍村莊的500名年輕士兵被炸死了50多人,而勒曼將軍卻是倖存者之一,真是奇蹟。
主教埃韋克王子宮(Palais des Princes Ereques)是受羅馬教皇直接任命的主教駐地之一,現在作為司法宮和省政府,其中有兩個廳對外開放。宮殿位於聖蘭伯特廣場北側,長長的宮殿正面部分是新哥德式,由石灰石砌成,始建於11世紀,16和18世紀曾改建過。宮殿內收藏許多藝術珍品。
列日國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Liège)是比利時著名高等學府之一,也是列日一所由國家資助、半自治的男女合校高等學府,用法語教學,始建於1816年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統治時期。後來隨著比利時的獨立,而於1835年被確定為國立大學,現有科系包括了哲學、文學、自然科學、法律、經濟、社會學、醫學、獸醫和應用科學(工程與建築)等系,以及商業管理學院等。還設有心理和教育研究所、體育研究所,以及空間研究所等。列日國立大學的空間研究所是個著名的試驗室,與歐洲太空局有密切的合作關係。這個高等學府為國家培育了不少人才,現在有學生1.3萬多人,外國留學生2000多人,教師1700多人。
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e d' Art Moderne)位於包佛利公園(Parc de la Boverie),是寬敞的路易十六風格的大樓,其前身是1905年的世界展覽會會址,主要收藏品包括1850年至今的繪畫和雕塑等藝術品,其中大部分館藏,是來自1939年納粹德國在呂塞那公共拍賣場中的藝品。現在固定展出的只有250件油畫和雕塑作品,也時常舉辦臨時性展覽。
宗教和莫桑藝術博物館(Mus-ee d' Art Religieux et d' Art Mosan)位於麥爾-第耶(Mere-Dieu)街,對於想了解早期的人而言,這裡大部分的藏品都是中世紀晚期的作品。從墨洛溫王朝到13世紀,人類的創造性在金銀器、木雕、遺骸盒和象牙製品上被體現出來;在這些方面,以莫桑河谷的作品最成熟最豐富,另外還有法蘭德斯、德、義、法和瓦隆流派的作品。
瓦隆藝術博物館(Musee de I' Art Wallon)位於聖蘭伯特廣場東面,館內主要展示瓦隆地區人們從古至今的藝術品,以及各種藝術表現的形式,帶有明顯的瓦隆地區特色和民族特色。
安森保博物館(Musee d' Ans-embourg)位於市區東北部默茲河邊恩‧費隆街(En Feronstree)14號,坐落在瓦隆藝術博物館附近,建於1738年,在13世紀時原係私人府宅,它體現了世紀之初列日裝飾藝術裡最有啟發性的風格。週一閉館,開放日的下午1、2、3、4、5時有導遊帶領參觀。
庫休斯博物館(Musee Curtius)和玻璃博物館(Musee Glass),位於馬斯垂克港(Quai de Maestr-icht)街13號,是17世紀富商庫休斯的豪宅,建於1600年,花了10年時間才告完成,當時主人庫休斯是個商人,專門將武器賣給西班牙,後來這座文藝復興式建築物成為博物館,收藏有豐富的考古和裝飾藝術品,包括有史前、高盧-羅馬、墨洛溫王朝等藝術品,以及堪稱係世界遺產的多姆‧魯佩的聖母像、諾特傑的福音書和10世紀的手稿,還有列日地區的古代家具、陶瓷、雕刻和出土文物,是了解列日歷史生活的最佳場所。
此外,館內還展出15~16世紀末的玻璃藝術品,共有9000多件來自中國、羅馬、德國、義大利和比利時等中、西方的玻璃藝術品,都在這裡爭輝。
桑切斯博物館(Musee Tchant-chés)位於蘇雷街56號,是皇家學院丹尼斯-華斯庫的木偶收藏處,遊客參觀博物館時,還可參觀這裡精彩的木偶戲表現。在這條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裝在玻璃壁龕裡的小聖母像,這些小聖母像叫做普斯塔勒,是一種私人虔誠供奉的物品。
瓦隆人生活博物館(Musee de la Viewallonne)坐落在主教埃韋克王子宮東側、馬契廣場東北角一座建於17世紀的修道院內,向人們展示瓦隆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文化,包括35萬多件文獻和物品,如生產、生活、家庭手工業、煤礦、用品、民間遊戲和民間藝術等,再現了以前瓦隆人家庭、物質、社會、政治、宗教和藝術生活。這裡還有各地的木偶收藏,並經常舉行木偶戲公演,是了解比利時主要民族瓦隆人概況的理想地方。
這個博物館並不是很有名氣,但卻很有人情味,是老礦工兄弟修道院完美的修建。在博物館東邊有一段著名的石階,叫做布倫山石階(Montagne de Bueren),共有407級,登上石階可以眺望到列日市區全景,領略城市風光。布倫山石階是為了紀念列日英雄布倫(Bueren)而建,沿著石階上去,可以參觀昔日列日的醫院、公園和戰爭紀念碑等遺蹟。
武器博物館(Musee d' Armes)位於市區東北部默茲河邊的馬斯垂克港街8號,館址原係古典貴族的府邸,大門口有兩門大砲守衛著,1815年由武器製造商皮埃爾‧約瑟夫‧勒米爾出資修建,館內收藏有1.25萬件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武器,主要的是刀劍和槍支,也記錄了種種殺人的方法。 冶金和工業博物館位於市區,館內介紹了冶金、能源、信息工業的過去和現狀,以及比利時的各種發明創造。館內展品有各種大型機械設備,如17世紀的高爐和19世紀的蒸汽機等。
水族館和動物館(Aquarium et Mesee de la Zoologie)位於市區的范貝那登街(Quai Van Beneden)22號,館裡的27個大水池分成4個展覽部分,計有冷淡水、熱帶淡水、冷海水和溫海水等,所有的水族共展出200個品種。動物館裡展出世界上大約1.8萬個品種。此外,還有壯觀的木乃伊骨架,18公尺長的大鯨魚骨架。
格雷特里博物館(Le Musée Grétry)也是位於市區內,是18世紀列日作曲家格雷特里的故居,館內藏有作曲家的手稿和遺物,非常珍貴。
格雷特里(André-Ernest-Modeste Grétry)是歌劇名作曲家,1741年2月10日生於比利時的列日市。他在歌劇從通俗樂劇向半嚴肅樂劇發展的過程中,曾起過領導的作用。1759年曾前往羅馬學習作曲;後來聽從伏爾泰的建議,於1767年前往巴黎取經。從1768年起,寫過50多部歌劇,如1769年的「會說話的圖畫」(Le Tableau),以及1771年的「澤米爾和阿佐爾」(Zémire et Azor)等。他1984年的傑作「獅心王理查」(Richard Coeur de Lion),是法國浪漫主義歌劇最古早的範例之一。格雷特里的樂曲以纖細柔和見長,善於用美妙的旋律和精心的配詞開展場景。1789年出版「回憶錄,音樂論文集」(Mémoires, ou essais sur la musique),1802年拿破崙曾授予年金。1813年9月24日逝世,享年73歲。
美術繪畫館(Musee des Beaux-Arts)位於聖蘭伯特廣場的西方,是比利時首屈一指的美術館,這裡收藏有比利時、德國和法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尤其是高更和畢卡索等名家的作品,更是十分珍貴的收藏品,多達60幅。
高更(Paul Gauguin)是19世紀下半葉法國後印象派的著名畫家,在掌握思想、感覺和視覺形象的平衡方面有獨特的才能。他反對那種認為繪畫是真實景物的鏡子中的反射觀點,在表現方法上採用理解式的方法,這對20世紀初期藝術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由於他行為特異,又喜歡結朋引伴,使大家對他的行徑比對他的畫作更感興趣。
這位大畫家1848年6月7日生於巴黎,母親是西班牙裔的秘魯人,他從17歲起乘貨輪和軍艦在海洋上航行了6年,後來曾經成為股票經紀人,在他的保護人古斯塔夫‧阿羅薩(Gustave Arosa)那裡,啟發了對藝術的興趣,1882年才成為專業畫家。1883年他35歲時,決定每天畫畫;1885年37歲時,他進一步決定犧牲一切從事藝術。由於生活在赤貧與失望中,使他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鄙視歐洲和人類文明的想法。
1886年住在法國布列塔尼繼續從事印象派畫作,在嘗試修拉(Georges Seurat)和西涅克(Paul Signac)的畫法後,決定在巴黎和凡谷相會,但是不久即不歡而散,這時他已體認到是自己尋找新方向的時候了,曾創作了「四個布列塔尼女人的舞蹈」畫作。1887年他43歲時去馬提尼克(Mar-tinique)島,發現了熱帶風景燦爛的色彩和動人的光,並且享受了原始社會大自然的嫵媚景色,此時他決定通過繪畫尋找感情的解放,從而導致他與印象主義的決裂。1889年,他又畫了一張得意的代表作「黃色的基督」。
1891年他43歲那年,終於籌足旅費前往他心目中未受文明污染的南太平洋大溪地,在那裡他改變了畫風,也建立了他自己在畫壇上的地位,並畫有一幅「在海灘上的塔希堤女人」的傑作。在這裡停留兩年後重返歐洲,但生活的痛苦使他又回到大溪地,再加上痛失女兒,幾乎使他走上絕路。但這段痛苦的日子,卻是他繪畫生涯中最璀燦的時刻,受到他影響的畫家有勃納爾、馬蒂斯和畢卡索等。這時他的代表性畫作有「三個大溪地人」,當中是一個男子的背景,夾在象徵善與惡的兩個女子之間進行抉擇,左側的女子披著古羅馬式的長袍,手拿果子讓人聯想到蛇以蘋果誘惑夏娃的創世神話,似乎象徵罪惡;右側的女子裸露著上半身,手捧鮮花象徵著純潔的原始文明;由於看不到男子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高更觸及西方神話故事在善惡之間抉擇的典故,充滿無解之謎。1897年的「我們來自何處?我們是什麼?我們向何處去?」,1898年的「白馬」和1902年的「野蠻人的故事」等,也都是高更不朽之作。
自稱為「野蠻人」的高更,不只以繪畫馳名,更把他的手放進陶土裡,拿起雕刻刀。比起繪畫,他的陶塑和木刻更加狂野。他的陶作造形非常自由,對器物的功能毫不在意,並隨意添加,可說是介於陶雕和陶器之間,如:「布列塔尼朝聖男女葫蘆形陶壺」,乍看之下,像男孩與女孩斜倚著大樹,有性器官的寓意。他更具性意象的是一系列木雕,其中最著名的有「歡愉之愛」。在高更的眼中,情慾活力與原始文化是密不可分的。1903年5月8日,他在馬克薩斯(Marquesas)群島的阿圖阿納(Atuana)與世長辭,享年55歲。
聖保羅大教堂(Cathedrale Saint Paul)位於舊城區中,是列日最壯觀的大教堂,係前聖保羅修道院教堂,又叫做大教堂,始建於公元971年,已有1040年歷史,13~15世紀曾進行過重建,建築物大部分為哥德式,教堂內部因藏有聖蘭伯特和大膽的查理骨灰盒而出名。另珍藏有象牙製品、繪畫和眾多雕像。大教堂前的廣場是列日人休閒的場所,也是觀察列日人日常生活的好地方。
聖雅各教堂(Eglise St. Jacques)建於1538年,坐落在市區中部,在舊城區聖保羅大教堂的南邊,係比利時最高的教堂,是一座有不同時期建築風格的混合教堂,尖塔和門廊是12世紀的羅馬式建築,其他部分有文藝復興和16世紀哥德式的風格,外表相當簡樸,內部絢麗奪目,雕刻著精美的花飾,並有男女神像,全部是雕刻在淺色的石頭上;還有16世紀的拼花玻璃窗,格外受人矚目。
聖巴德勒米教堂(Eglise Saint Barthelemy),位於市區北面幾個博物館所在地的街區中,是12世紀留存到現在的羅馬式古老建築物,後來又經過大規模的改建,現在是整個城市最漂亮的古蹟。教堂還有兩座聳立的高塔,內部則乏善可陳,但卻收藏有被選為比利時聖寶七件傑作之一的「洗禮盤」,表面的浮雕是刻繪著歷史上四處著名的洗禮場面,下面有10頭(原來是12頭)青銅製的牛支撐著此盤,構成了一件藝術精品。洗禮盤上飾以聖經上的一些場景,表現手法既單純又強勁。
聖讓教堂(Eglise Saint-Jean)位於市區中部,在聖保羅大教堂的西北面近歌劇院處,是列日較大和最古老教堂之一。教堂在18世紀八角形的建築基礎上大規模翻修過,羅馬式的塔樓則是由10世紀保留下來,是當地有名古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