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清邁(Chiang Mai)為清邁府的首府,是泰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國的第二大城,位於曼谷北方約700公里處,以花卉和美女聞名,素有「北方...)
 
 

2016年1月6日 (三) 09:12的最新修訂版本

清邁(Chiang Mai)為清邁府的首府,是泰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國的第二大城,位於曼谷北方約700公里處,以花卉和美女聞名,素有「北方玫瑰」之稱,不但是泰國北部經濟和教育中心、政治和軍事要地,且係泰國北上鐵路的終點。

清邁的歷史和泰族一樣古老,早在1000多年前,這裡就居住著泰、吉蔑、邏斛等民族,形成各自獨立的土邦式小王國,並且互相併吞爭戰。在13世紀時,這裡是由800個大小不一的城鎮和村寨所組成,其首領都是婦女,而使泰國北部地區曾經成為母系社會。故中國元、明時期的文獻曾稱它為「八百媳婦國」。在同一時期,泰人為了逃避中國南方的兵荒馬亂,由曼格萊王率眾在清萊附近建立了一個泰王國,並於1298年定都清邁,當時名為「納空清邁」,即「新都」之意。由於夾處在泰、緬邊界,使得清邁融合了兩國的文化而形成獨特的色彩,但也由於泰緬雙方交戰不斷,使它飽受戰火之苦。在14世紀時與艾尤塔雅交惡,16世紀時曾擊敗艾尤塔雅的侵犯,但在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這段時間內,清邁勢力日益衰微。1558年,緬甸國王佩古(Pegu)大舉入侵泰國,清邁一度陷入緬甸人之手,戰爭一直持續到1776年為止,緬甸軍隊雖然被擊退了,但清邁守軍也已精疲力乏,因此放棄了清邁,使它像廢墟般被遺棄達20年之久。直到1796年泰王拉瑪一世重建這個城市,並命曼格萊王之子以半自治的方式統治至19世紀末期,清邁才恢復元氣。

20世紀以來,這個城市無論是政治和經濟,在泰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柚木及北部貨物的集散中心,鋸木業、銀器製作等集中在城南銀匠街,城東多為綢傘廠。在文化繼承方面,清邁成為泰國手工藝品的中心。由於長期為王國首都,現在這裡仍保留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其中佛教廟宇和山區少數民族風情尤為引人入勝。

這個約有150萬名人口的城市,瀕臨湄南河主要支流湄平河,坐落在喜馬拉雅山末端形成的群山環繞的盆地間,面積約為27平方平公里,海拔300多公尺,周圍被連綿的海拔600到900公尺的柚木森林山地和丘陵所環繞,氣候冬暖夏涼,因此成為泰國著名的療養勝地。這裡山明水秀、風光幽美,市容整齊清潔,保持有傳統的風格,建築結構疏落有致,與相距750公里外俗麗世故的曼谷相較,簡直有天壤之別。它那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色,寧靜祥和的歷史氣氛,名聞遐邇的精緻手工藝品,多彩多姿的節慶習俗,刻畫出一幅古意盎然的風貌,使清邁更顯得淳樸親切。城內滿山遍野栽培有玫瑰花。市郊蘭圃內栽種各種蘭花300餘種,馳譽東南亞。目前這個城市還保存著13世紀末期曼格萊王所修建的城牆和護城河的一部分。市街分為濱河的舊市區和向東發展的新市區,其中舊市區比較熱鬧,保持有19世紀的風貌。清邁的傳統建築物屋頂上都有兩個交叉的雕刻,叫做「嘎咧」(Gally),是當地人用來避邪驅魔的法器,連新式的公寓或大樓也不能免俗地將這種驅魔法器巧妙地融入建築物中。這些用上等柚木雕刻的「嘎咧」,上屋前要先送到寺廟請高僧念咒點光才具有驅魔法力。

清邁對外交通方便,距離市區只有4公里的清邁機場,每天都有民航班機與曼谷間保持密集的營運,有13班以上的航次,自曼谷前來的觀光客,只要45分鐘的航程就可抵達。台北遊客可選擇華信航空直飛清邁的班機;也可搭乘泰航、長榮、瑞航、荷航及華航等的航班,由台北飛往曼谷再轉機清邁。其中華信航空每年9月份以每週3、4、日等3個航班往返於台北和清邁間,10月分改為每週2、3、6出發,大約4個小時可達清邁,非常便捷。

位於清邁市東區的火車站,是一棟現代化的建築物,曼谷每天有一班快車和一班特快車前來,火車票必須提前到曼谷火車站預購。快車是下午3時45分從曼谷開出,第二天早上6時20分抵達清邁;特快車是晚上6時開出,翌日7時50分到達。從火車站到市中心區,可搭乘預約飯店的巴士。 公路交通方面,曼谷到清邁的巴士,從早上5時20分營運至晚上10時,巴士可分為豪華、冷氣和普通巴士等三種。可在靠近札都甲假日市場的北上巴士站搭車,約需9個小時車程。

市區交通也很方便,6人乘坐的迷你小巴士,車資低廉。這裡也有計程車服務,不跳表,上車前須講妥價錢。數以千計的載人摩托車,也解決一部分短程交通問題,是逛市區最好的選擇。噪音很大叫做魯克魯克(Thuk Thuk)的電動三輪車,速度較快。被當地人稱為散羅(Samlor)的踏板人力車,可以幫助遊客更悠閒地參觀清邁。四輪車(See-Lor)是清邁最普通,也是最合適的交通工具,隨處可見,一般載客的為紅色車身。假如遊客身體情況良好,還可租用機車或單車出遊。

由於地傑人靈,這個城市以盛產美女見著,所以又有「美人城」之稱。當地女人以色、貌和雅聞名,她們皮膚脂凝玉潤,紅唇皓齒,溫文爾雅,落落大方,逢人微笑,為水湄山巔的清邁更增添了幾許美的氣氛。她們的愛情和婚姻也非常自由,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可以自由擇偶,青年男子到少女家裡談情說愛,做父母的多數不會干涉,任由他們方便。

泰國的新年是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叫宋干節,又稱潑水節。這裡的人們依據泰國古老的民間習俗,以銀盆盛著鮮花清水向長輩行灑水的禮節,以示祝福,表示謝意。青年男女們則藉著互相潑水而調情,將冰水或有色的水,猛潑狂歡,互不相讓,充滿了情趣。清邁的冬季盛會,從每年陽曆除夕起,一連舉行7夜,這是泰國北部最熱鬧和最隆重的盛會,除了有各項祝賀儀式外,還有各種比賽、展覽會和娛樂節目,另有競選「泰北小姐」和「清邁小姐」的選美會,參加的少女們個個身段窈窕,千嬌百媚,吸引了很多的觀光客從遠地前來共襄盛舉。塔歪木雕節在1月舉行,屆時有木雕展、木雕比賽,也有木雕品、當地手工藝品販售,還有民俗表演、木雕遊行等活動。每年2月的清邁花季時,每個週末都會有花卉嘉年華,街道上有美麗豐富的花車遊行。11月中,下旬月圓之夜的水燈節也很隆重,當地人將木船做成蓮花狀,放在水中或溪上漂流,同時將清香的花和香柱、蠟燭或是一枚硬幣放在船中,表示對水神虔誠的敬意,據說也可將前一年所犯的過錯洗滌乾淨。清邁美食節在12月舉行,到時可享受到豐盛的泰式佳餚,並可欣賞果雕及蘭納文化表演,時間是每天下午時至晚上11時。

由於觀光客多,所以旅館也多,大多數都是擁有國際水準的觀光大飯店,也有廉價的賓館和車站旅館。其中最有名的是梅坪(Mae Ping)大酒店,樓高15層,擁有第一流的服務設施及數百間高級客房,這裡的貴賓套房是由兩間豪華套房打通,面積約150平方公尺,滿室花香,每日租金約1100美元。台灣紅歌星鄧麗君於1995年5月9日病逝在此,使得這家酒店聲名大噪。

林康(Rincome)大飯店位於市中心區西北方4公里處,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共有175間極富浪漫情調的客房,擁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蘇里翁斯(Suri Waongse)國際觀光大酒店位於夜市附近,交通方便,服務設施齊全,共有170間高級客房。大清(Chiang)也是清邁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飯店,坐落在豪華地段,除了擁有175間優雅的客房外,還有超水準的服務品質。波伊魯安(Poy Luag)大飯店位於距離火車站3公里外的郊區,有230間溫馨的客房,附設夜總會等高級服務設施。清邁蘭花(Orchid Chiang Mai)大飯店,是泰國傳統式的優美建築物,有267間客房。清邁希爾斯(Chiang Mai Hills)飯店,共有120間客房,附設餐廳和游泳池。總統酒店有150間標準客房,也有親切的服務品質。

如果要價格比較低廉的旅館,可以到車站旅社,彭克歐(Pou-ng Keo)、塞騰(Saitum)和傑泰姆(Je Taime)等平價旅館,一間附有衛浴設備的房間,每天只收5至10美元,價廉物美,服務態度一樣不錯。

市內有很多餐廳,以泰國菜、中國菜和西餐為主,有亞洲和歐洲所有主要菜系的成套佳餚。當地風味以辣味臘腸和辣味麵最有名,可說清邁是美食家如魚得水的快樂天堂。其中的堪托克(Khantok)傳統大餐,是觀光客非嘗不可的當地名菜,多數在戶外進行。堪托克原為「小圓桌」之意,無論是主人、客人都必須穿靛青色的無領上裝,男的腰間要繫上一塊布圍巾,這是典型的泰北打扮。每當華燈初上時,賓客們陸續抵達庭院,脫下鞋子,就著紅色草蓆上的矮几席地而坐,伴著昏暗的燈光,吃著盛在小缽裡各式各樣咖哩醬調配的名菜,包括炸雞、炸脆豬皮和野菜,再佐以泰北特產放在傳統竹簍中的糯米飯,當地人吃飯不用筷子和刀叉,而是用手抓一把飯,捏成飯團以右手三指送入口中。進餐前先喝清涼飲料,用餐時還有民族舞蹈和音樂助興,可欣賞到泰北特有的指甲舞和蠟燭舞。

入夜時分,市區舊東門邊有許多忙碌的小吃攤一字排開,這些五花八門的小吃,會讓遊客見識到全泰國價錢最便宜,口味最道地的泰國食物,如各式烤肉串、烤玉米、烤香腸、咖哩雞肉、咖哩豬肉、咖哩脆麵、湯麵和米粉湯等。黛瑞滋(Darets)餐廳推出各式令人垂涎的水果、義大利冰淇淋和美味沁涼的飲料供應顧客。還有一種西瓜和柳橙的綜合果汁,必須親自品嚐,才能領略出其中的美味。佩滋燒烤酒家僱用精力充沛美女型的女服務生,以西式菜餚及豐富的藏酒著稱,門庭若市。法式餐廳供應法國麵包、餡餅等正宗的法國家常菜。河畔的海鮮館供應活蹦亂跳的海產。這裡還有數家類似英國倫敦格拉布街的正宗酒吧,其中有一家被「時代週刊」譽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

清邁有全世界最大的手工藝品工業中心,產品聞名全國,遠銷海外。在商店、夜市和街頭巷尾,都可看到各種傳統工藝品如:木雕、銀器、青瓷、漆器、紙傘、棉織品、絲織品和籐編織品等。這些非機械化的手工藝品,古樸細緻,淳厚溫馨,各種手工藝品多半都有專門的產品。最常見的手工藝品是木雕,清邁盛產的柚木是木雕的最好材料,因此柚木雕也是最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大象和佛像的木雕品最多,其中以柚木雕成的大象最為名貴。幾乎在清邁每兩家手工藝品店就有一家擁有與實物一半大小的木象,店裡有更多的木雕象,大小不一,小的只有雞蛋大;佛像也一樣。夜豐頌高速公路旁的班塔威(Bantawai)是木雕工藝最大集散地。銀器是清邁數百年的傳統手工藝,一向以工藝精湛、品種繁多而聞名。

市區南門的渥萊(Wulai)路又叫銀匠街,是銀匠的大本營,兩旁商店大都展售各款式的珠寶和銀器,除了傳統器皿外,還有煙灰缸、茶壺和桌上器皿等現代用品。這些商店門面都相當現代化,店舖後面袒胸露背的師傅們,正在敲打著架在鐵樁上的銀碗,所敲出的精緻圖案,有些得自山地部落的靈感,另有一些來自史詩或佛陀的故事。

在瓊通(Chom Thong)路一帶,漆器製作欣欣向榮,清邁通往山甘亨(San Khamphaeng)的路上也有許多平房式的漆器工廠。據說漆器技術是明朝時期從中國雲南傳來的。工匠們首先將竹片定型製成骨架,然後在骨架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漆,漆乾後用一種特製的煙灰和黏土的混合物將它拭亮,經過繁複的工序後,一個個黑金相間的美麗器皿便大功告成。當地最受歡迎的是裝飾用的黑金雙色漆畫。

博桑傘村(Bo-Sang Village)在市區東面約9公里處,以油紙傘製作聞名,其製作技術源於緬甸的西雙版納,由僧侶傳入清邁地區,早期僅供和尚使用,在200多年長期發展下,逐漸有了獨特的風格,在傘面上加入了花草、動物和風景等圖案,不僅是遮陽擋雨的工具,也係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內裝飾品。村內沿街可以看到成排的手工藝品家庭製造廠,多製作泰絲和傘,幾乎每隔一戶就有剛染上顏料的紙傘放在門前風乾,這樣紙傘是由一根根削切仔細的籐柄所製成,年輕的女郎將削好的竹柄彎成傘骨,然後將當地特產的一種樹所製成的半透明紙,小時翼翼地糊上去就成。

山甘亨棉花及泰絲編織村位於離市區約9公里處,是清邁泰絲及棉製品的主要供應地。這些織物以傳統的木造織布機織成,再以不同的長度、格子,製成花呢布、錦緞、長條布、印染及方格花紋布等各種款式販售。村上的婦女都在傳統的泰式織布機上,織出絲綢和棉布,這些泰北最具知名度的手工藝品在五彩繽紛的商店中展示,相鄰的房舍中傳來手動紡織機規律的「嘎嗄」聲,彷彿演奏著管弦樂曲,在織布機前美女比比皆是,個個都有資格選美。

清邁的泰國青瓷(Tai Celado-n)與眾不同,當地青瓷工廠裡穿著褪色藍襯衫的工人們,一邊轉動著碗,一邊在碗上鏤刻出細密的花紋,直到發出深綠色或褐色的光澤為止。

東城外的夜市為清邁最熱鬧的地方,它落成於1982年,位於昌格藍路(Chang Khlan Rood)上,附近旅館林立,交通便利。整座夜市猶如一幢建築藝術館,由垂直交叉的幾組曲廊組成,是典型的泰式建築。市場分上下兩層,露天式階梯設在曲廊轉折處。這裡展售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有金銀器、景泰藍、陶瓷、紡織品、刺繡、漆器、家具、柚木雕、皮毛、古錢幣、扇子和玩具等,琳琅滿目。穿著民族服飾的山區婦瓜也在此設攤位,她們售賣民族用品及古玩,有緬甸、中國的銅錢、銀元,也有墨西哥鷹洋。夜市的營業時間是從日落後到晚上11時,晚上9時左右是夜市最熱鬧的時候。 週末購物街只有週末才有,共有兩個地方:一是週末的窩拉(Wua Lai)路,另一為週日的塔佩(Tha Phae)門往市內的路上。販售各式各樣泰北的傳統手工藝品,各種飾品,對喜歡挖寶檢便宜的旅客來說,可不能錯過。

清邁中國城(China Town Lao Jo Street)在昌康(Chang Klam)路附近,是住在清邁中國人第二或第三代經營的商店街,販售各種泰式製品,如泰絲、棉織品、各式包包和刺繡商品等。

這個城市在佛教教義的燻陶下,還保持淳樸的民風,人們大都安分守己,互相友善,即使是單身女性入夜時分在市集中閒逛,也不必時時為本身的安全提心吊膽。當地名勝古蹟多不勝數,遊客可以安步當車,慢慢參觀。著名的清邁大學(University of Chiang Mai)是清邁市代表性的新建築之一,創建於1965年,坐落在清邁以西5公里處。在廣達3.2萬平方公尺的廣大校園裡,聳立著金黃色的校舍,周圍一片青草綠樹,水池林蔭相互輝映,景色迷人;校內群英繽紛,設有7個學系。

清邁也是泰國佛教中心之一,居民篤信佛教,這一帶共有79座寺廟,每一座寺廟都有500年以上的歷史,珍藏的佛像、文化藝術品不計其數,是泰國的文化寶庫。其中的帕邢寺(Wat P-hra Singh)佔地遼闊,是城內最大的寺廟,也是清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由曼格萊王朝的帕于王建於1345年,當初是為供奉他父親的骨灰。寺廟位於舊市區西側的參藍(Sam Lan)路上,人們一入廟門,塵世紛擾完全消失,很難想像門外就是大馬路。寺內最特殊的是入門右手邊的藏經閣。全部採用木料的建築立於石基上,基座四周環繞泥塑雕像,細緻質樸,雕像上的服飾是蘭納泰王朝的風格。寺內佛殿之美,令人讚嘆,建築完全採用泰國傳統的風格。寺中的木雕和壁畫非常細膩精緻,相傳壁畫是當地一位名叫傑衫(Jek Seng)的藝術家所畫,內容多是佛教各派所流傳關於釋迦牟尼在世事蹟的通俗故事情節及對泰國北方人日常生活的生動描寫,泰國北部傳統藝術的代表;寺右側一座高床式寶塔,被視為泰國建築的翹楚。在古意盎然佛塔後面的小神殿裡,供有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泰國北部最具風格最重要的菩拉辛佛像,它最初源於斯里蘭卡,在蘇可泰時期到達暹邏,最後才來到清邁,1922年被盜,現在所看到的佛頭是個複製品。根據泰人傳說,釋迦牟尼的足蹟曾經踏過這裡,寺內還珍藏著據說是有釋迦牟尼佛足印的珍珠杯。每年潑水節,當地居民會為寺內的佛像沐浴淨身。

隆聖骨寺(Wat Chedi Luang)也是個風格獨具的神寺,與帕邢寺同為清邁地位最高的寺廟,位於帕拋拷路(Phrapokklao Road)建於1411年,具有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混合風格,規模宏偉,四邊各長86公尺。聖殿裡有8公尺高的大佛像和許多小佛像,入口處裝飾有佛教傳說中出現的孔雀和類似蛇的動物。現在珍藏於曼谷玉佛寺的玉佛在移奉曼谷之前,曾在此寺供奉了84年。正殿後有穆安亞王在1381年所建的大骨塔,高達90公尺,但在1545年的大地震中佛塔的圓尖頂塌毀,目前的塔是1992年重建的。

松達寺(Wat Suan Dok)由古威王建於1383年,原為蘭納泰王朝王室花園的所在地,因此有「花園之寺」的稱號。據說1340年,蘭納泰王國的創立者曼格萊王邀請蘇可泰王國的柏拉素門長老到蘭納泰來,為8.4萬多名僧人進行新的受戒儀式,開創了蘭納泰佛教的新篇章。曼格萊王為了供養三寶,便將自己的御花園捐施出來作為柏拉素門長老的住所。這個佛教聖地,位於素貼路,佔地寬廣,視野遼闊,是攝影家們的最愛,夕陽景觀尤其迷人。寺內供奉許多舍利子,收藏有清邁歷代王室遺骸的大骨塔。寺中巨大的鐘形佛塔與蘇可泰的相似,用以紀念著名的瑪哈泰拉蘇瑪那和尚,他從錫蘭到清邁來講學,曾在此住過。正殿的三層屋頂和殿後的大小佛塔,是此寺的最大特色,第二座佛塔中的青銅佛像已有500百多年歷史,為泰國最大金屬佛像之一,佛像旁有祂弟子的肖像,還有墓園和其他一些包括王室遺蹟的建築。每年4月13、14日慶祝新年的潑水節,人們都會在此舉行隆重的清邁佛教大典。

清曼寺(Wat Chiang Man)是清邁最古老的一座寺廟,建於1296年,原為開發清邁市的曼格萊王的宮殿,位於舊市街外圍偏北處,環境幽雅,保持有古代王朝的遺蹟。當時國王之所以定都於此,與神鹿的故事有關。據說很久以前,拿籟王最喜歡來此狩獵,有一天,他發現了一隻美麗的鹿,下意識地告訴自己,非要捉到牠不可,可是他在群山遍野中追逐了好久,始終無法捕捉到,最後國王才發現,原來這隻美麗的鹿具有神性,從而放棄了捕鹿的念頭,決定建都於此。建都時曾動用9萬人力,耗費4個月的時間,才砌成城牆。從城牆的正門進入,中央部分是正殿,右側有龍護衛,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及其他水晶寶石般的許多不知名的佛像,光芒四射,深具特色。這個佛寺供奉兩尊古老而備受尊崇的佛像:一尊水晶佛像叫做菩歇藤塔瑪尼(Phra Sae Ta-ng Tamani),通體透明,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曼格萊王由蘭坊帶來的,每年4月1日在慶祝儀式中被高抬遊街;另一尊是叫做普希拉(Phra Sila)的浮雕石像,據說是來自公元8世紀的印度;兩尊佛像據說都有召雨的神力。寺中最特別的是,寶塔由一列狀若大象的拱壁所支撐著。

古道寺(Wat Koo Tao)建於1613年,因擁有外觀如球莖狀的寶塔而聞名。傳說緬甸軍隊進攻清邁時,屢戰不勝,便比賽建築佛塔,先落成者為勝方。當緬軍的城外佛塔已近完工,而清邁軍的佛塔只建一半時,清邁軍巧施妙計,用竹、木和布,連夜在塔基上加造塔形,外表繪上色彩,十分逼真,瞞天過海,乃戰勝了緬軍,後來軍民合作再建實體的新塔。它位於城內文達冬季節日慶典廣場附近,坐落在清邁北面白象紀念碑東側,鄰近清邁體育場,隱藏在公車站的後方,塔形和外貌有異於清邁境內的任何佛塔,呈現一種怪異之美。塔高五層,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葫蘆堆積而成,外貌好像一堆縮小的球體擠在一起,整個建築上嵌有彩色瓷片,裝飾成各種圖案,有人認為它代表了5個佛門子弟手中托的缽,也有人認為它象徵了5位不同的佛祖。其尖塔可說是泰國最複雜華麗的代表作之一。塔內藏有統治清邁的緬甸王骨灰。正殿的金雕栩栩如生,尤其是一隻隻的金猴,煞是有趣。

齋里則育寺(Wat Chedi Chet Yot)是15世紀時蘭納泰國王蒂洛叻王所建,1477年,蒂洛叻王召集了100多位精通三藏的佛教僧人,由拍拉坦瑪亭摩訶長老主持,在寺裡清理清邁摩訶塔拉瑪寺中的三藏,時間持續一年,這就是泰國佛教史上的「第8次三藏集結會」,對泰國的佛教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座寺廟坐落在清邁市區的古城牆外,建築式樣取自印度菩提伽耶大塔形式,寺內方形佛塔周圍有6個較小的尖塔環繞,基座牆上的精美泥塑令人驚嘆,70個天神栩栩如生,雙手合十,或坐或立,姿態各異,藝術價值極高。院內還栽有從印度引來的菩提樹。

國立清邁博物館(Chiang Mai National Museam)位於清邁市中心,建築採泰式風格。館內收藏多與佛教世界相關,包括各朝各地的佛像、法器、古代佛頭、繪畫和其他工藝品,可讓參觀者對於佛教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目前館內共有「泰北蘭納泰王朝的自然與文化背景」、「清邁建城經過與蘭納泰王朝的興衰」、「邏羅統治下的清邁」、「1782至1939年間蘭納泰歷史」、「近代生活與社會發展」及「蘭納泰王朝藝術起源與發展」等6大主題,這些文物可追溯到冒盛、蘇可泰、華富里和大城時期,其中的銅鑄大佛頭造型精美,工藝水平很高,說明早在昌盛時期泰國的鑄造工業已很發達。

舊清邁建於13世紀末,現在還保存有當年所修建的城牆和護城河的一部分。它位於前往清邁機場的途中,是泰國北部的文化中心,在此可觀賞到泰國各山地民族的特色建築和山地舞表演,並可參觀政府設立的山地民族文化村。

清邁城郊也有許多值得參觀的景點。素帖(Suthep)山是清邁的特徵,也是天然的瞭望台,更是泰國的佛教聖地和全國聞名的熱門旅遊點。素帖在泰語中為「仙友」之意,故華人也稱此山為「遇仙山」或「會仙山」。這座山位於清邁城西7公里處,海拔1053公尺,遠望像一片土地上升起的綠丘,彷彿是這個城市的背景。每到冬天的時候,濃霧像輕紗似地掩住素貼山的本來面目,使之更增加了嫵媚和神秘。人們要登山攬勝,首先要坐纜車或爬上290級的石砌七首龍階到達半山腰素貼寺,山下有一座大型停車場,七首龍階以龍首為階柱,龍身為扶手,昂首騰身作俯衝狀,大龍首居中,兩旁各輔以3個小龍首,整個龍身長達150多公尺。七首龍階自首至身嵌滿五光十色的琉璃,紅口黃身,青脊赤角,栩栩如生,驟望過去,就像是巨龍在半山腰蠕動。登山路坡度很陡,一路上蟬聲蝶影,瀑布飛瀉,涼爽幽靜。遊客安步當車,甘之如飴。登上龍階後,遊客可在右方的花店購買鮮花當作供品入寺膜拜。

素帖寺(Wat Phra That Doi Suthep)又名雙龍寺,位於素貼山海拔1000公尺處,建於1383年,是清邁最重要和最顯著的地標。建廟的歷史有一則神話故事,據說在14世紀時,泰北發現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當時的人將舍利子放在白象背上,任由白象尋找供奉舍利子的地方,結果白象落腳在素帖山上,這便是素貼寺建寺的由來。

現在的素帖寺紅牆綠瓦,媠松修竹,輕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盡棄煩擾俗慮。寺院四周牆上繪有佛教故事,勸誡世人心存善念,寺內的壁畫享譽也很高。寺門兩旁有守門神塑像,廟兩側懸掛有許多口銅鐘。再過去是佛殿走廊,左邊有飲食店,右邊有神物舖,前是一株移植自斯里蘭卡的菩提樹,樹下供有如來佛塑像,作盤坐悟道狀。樹後曠地上吊有一口大鐘,前來進香的人必敲鐘一下,使「嗡嗡」聲遠達天庭,以示謁山拜佛的誠意。鐘旁是供奉佛骨的舍利寶塔,傳說當年運載佛舍利的大象在此停步,繞地三匝,大鳴三聲,人們認為這是佛的旨意,乃就地建塔。塔建成後,象即倒斃,於是在佛塔旁塑了白象,作為紀念。塔高22公尺,佔地頗廣,下方上尖,直聳雲霄,塔身嵌滿金片,金碧輝煌,莊嚴美觀,平台上分立4支金傘,有精美的雕花,也是金光熠熠。佛骨供在塔內4公尺深的地下,被劃為禁區,不准女性進入。人們進入聖地膜拜佛骨之前,要脫鞋以示尊敬。 佛塔四周是迴廊,連接東西南北四座佛殿,每座殿內供有一尊金身大佛。寺內主供拍佛詩杏坐佛像,是14世紀時從錫蘭迎請而來,為泰國三尊古佛之一,非常珍貴。佛像前刻有中泰等文字的經文。廟內一年四季香煙裊裊。每年5月19日和「萬佛節」期間,泰國各地佛教徒來山朝佛,以謝佛恩。

素帖山不但是佛教聖蹟,同時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夏季時氣溫比山下低4、5度,所以在距離雙龍寺5公里外,海拔1300公尺的黎拔哈支峰上,建有現任泰王蒲美篷的避暑行宮蒲屏宮(Bhuph-ing Palace),並作為招待國賓下榻之處。行宮建於1962年,主樓是宴賓樓,樓上有兩間陳列室,一間是按照泰國風格設置,柚木桌椅、地板和雕刻,都非常精緻細膩;另一間為中國式布置,牆上掛著中國古代人物畫,桌子上擺有中國古代的瓷瓶和景泰藍。宮裡有設備完善的覲見廳、客房、官方套房、餐廳和廚房等。行宮四周林木環繞,花團錦簇,景致極為優美。宮內有大型花園,遍植大玫瑰、蘭花、芙蓉、雙頭九重葛和鼠尾草,一年四季都有花卉盛開,萬紫千紅,艷麗壯觀。王宮門前經常有苗族小孩嬉戲,他們是觀光客鏡頭下最合作的小模特兒,但進入花園就禁止攝影。國王和王后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都在此居住,行宮本身不對外開放,御花園則在皇室成員不在時對外開放。

在前往素帖山的沿途,有著名的橫激瀑布和汪磨挽池塘等名勝。橫激瀑布水自岩崖上傾瀉而下,倒懸在峭壁上,水花四測,迎風化作雨霧,映著日光,幻成飛虹彩霧,五彩繽紛,燦爛奪目,與青山白水相映成趣,蔚為奇觀。汪磨挽池塘為天造地設的憩息好所在,它是孕育愛情的溫床,也是造成悲劇的場地,常有泰國少女戀愛失敗後,因傷心斷腸而到這裡跳崖自殺。

苗族村(Meo Tribal Village)也稱為蒙(Hmong)族村,坐落在最接近清邁的山區中,由蒲屏宮前往,順著4公里山路蜿蜒而上轉入小徑,便可到達。這條山路是1930年時由一名和尚發起修築的,是俯瞰清邁全景的最佳路線,路況較佳,空氣也很清新,還可通往蔭他儂國家公園。苗族村是清邁目前唯一開放給外人自由進出的山地民族部落,村裡居住著60戶約400名的苗族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的雲南,大部分略通漢語,居住條件較為簡陋,住的是沒有窗戶,用稻草覆蓋的茅屋,靠種植雜糧和狩獵為生,最初是以種植鴉片過日子,現在在苗族村內還可看到難得一見的罌栗花。這裡的人們迷信鬼神,非常友善,喜歡和過往的觀光客聊天。苗族婦女短小精幹,服飾也別具特色,土布製成的百褶裙配上頭飾、耳飾和項圈,上身多是黑色,衣襟和衣袖繡有彩色花邊,裙子上有層層疊疊的方塊圖案,如果想和她們拍照,要給小費。滿臉髒兮兮的孩子們穿著大紅大黑的服裝興奮地向遊客招手,頸部戴著約有自己體重一半的珠寶銀飾。這種把泰北點綴得多彩多姿的山地部落,有自己獨特的求愛儀式,在儀式中年輕男女分站兩列,然後用球互相投擲,這樣做據說是為了「打破僵局」。

由於苗族人自古擅長刺繡,女子從小就學習針織,因此苗族婦女的織繡水準很高,她們一般在家門口縫製衣服,織布則在草棚中進行。村內出售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有手織背包、掛袋、金銀戒指和手鐲等,工藝精美,有濃厚的民族氣息。這裡的少數民族博物館由村民自營,展示傜、苗、俚蘇、克倫、拉胡和阿卡等泰北6族的生活用具和謀生器材等。此外,參觀山地部落時需要注意的是:未經許可不可以手觸房舍,拍照須獲得首肯,還必須捐錢和贈送禮物。

除了苗族外,在泰國北部還有數支少數民族,其中的克倫族(Karen)散布在清邁市郊及泰、緬邊境附近,距離苗族村大約3公里處,具有西藏和緬甸的雙重血統,分為紅、白兩族,他們居住在高腳屋上,從事旱田農耕工作,信仰佛教和基督教,有同族聯姻的習俗,屬母系社會。

阿卡(Akha)族和克倫族一樣,是緬甸人和西藏人的後裔,住在海拔1000公尺的高地上。俚蘇(Lisu)族也具有西藏及緬甸血統,起源於沙文恩(Salween)河上游地區,為父系社會,深信萬物有靈論,每個村莊都有一名土醫生,以及一名為人驅邪的巫師。拉胡(Lahu)族是從中國雲南移民來的,以狩獵為主的遊牧民族,素以精湛的狩獵技巧聞名。傜(Yao)族來自中國大陸中部,至今嚴守中國的風俗儀式,過著中國式的生活,在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時,會宰豬隻、痛飲米酒、狂歡作樂達數日之久。這些少數民族部落都有獨特的傳統和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和泰國人有很大的差異,是觀光客們不可錯過的參觀對象。

山地部落研究中心(Hill Tribe Research Center)建於1998年4月,位於清邁城北約6公里的Ratch-amankla公園內,原來設在清邁大學校園裡。公園內雕刻處處可見,極富現代感,湖邊小巧秀麗的紅瓦白屋就是研究中心,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研究中心展示泰北主要山地部落的實物、模型、衣飾、用具和手工藝品等,有系統地介紹了山地部落的分布情形和生活原貌,讓遊客不必深入山區長途跋涉,就可一窺泰北少數民族的奧秘。

清邁動物園(Chiang Mai Zoo)坐落在素帖山麓,原為私人財產,後來捐給清邁,供遊客自由參觀。園內飼養有許多熱帶的珍禽異獸,種類多達500多種,包括象、豹和泰國北部山區特有的動物品種。但是最可貴的是來自中國的一對熊貓。

清邁夜間狩獵園(Chiang Mai Night Safari)位於素帖山國家公園,內部分為蘭納村、天鵝湖區、沙瓦那狩獵園和徒步冒險區等4個部分。遊客可從市區搭車到惠郜(Huay Kaew)路,然後右轉121號高速公路到韓東(Hang Dong)約10公里處,再右轉繼續走兩公里即達。在區裡利用夜晚前往肉食動物棲息區,絕對是最刺激的經驗,坐上最多可搭乘24人的四輪傳動車,近距離地觀察獅、虎、熊、狼等動物,畢生難忘。

蔭他農國家公園(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距清邁市區約60公里,佔地1500平方公里,是海拔2595公尺泰國第一高峰蔭他農山的所在地,山頂上有佛塔,據說古時的朝聖者都步行登頂以示虔誠。園內有鱷魚場、蛇園和蝴蝶園等供人欣賞,還有許多優美的山徑和景色怡人的Wachirathan、Siriphumr、Maepan等瀑布。鳥類和蝴蝶種類繁多,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進行一趟豐富自然生態之旅的好去處。公園內還居住著苗族和喀倫族的高山部落,在海拔1500公尺高的森林中,生長著青苔類植物及野生蘭花。

山甘烹溫泉(San Kamphaeng Spring)坐落在距離市區43公里處的翠綠山巒間,溫泉含有成份極高的硫磺,頗有醫療及恢復健康的功效。設有住宿處、餐廳、游泳池及分離式的礦泉泡浴澡間。

梅可蘭瀑布(Maeklang Fall)距離清邁市區約67公里,瀑高91公尺,雄偉的水濂自屋頂轟然直瀉而下,景色天成。

清佬洞是一處天然鐘乳洞,距市區70多公里。洞內有地下河流,涼氣襲人,洞中還建有寺廟,岩壁刻著佛像。

湄沙大象訓練學校(Maesa El-ephant Camp)是清邁最大的大象訓練園地,位於清邁市的東北部,園內飼養有100多頭大象,每天都吸引數以千計的遊客前往參觀。大象是泰國的吉祥動物,同時也是帶動泰國觀光的重要動物,牠在泰國的歷史及文化上佔有突出的地位,不但是戰場上的坐騎、工程上的好幫手,白象更是王的象徵。泰國的寺廟門前都會設計兩頭大象作為吉祥的象徵。由於泰國政府禁止濫砍濫伐後,象已不再從事林間的粗活,改而從事為遊客表演的工作,泰國政府在1968年就建立了第一所「大象學校」,負責大象的訓練和表演。這裡的大象都是在幼年時期便開始受訓,經過7年教育和5年實習後,約在16歲左右畢業,一直工作到60歲止。校內每頭大象都有自己的名字,也都有一位專門照顧牠的主人,大象非常聰明,經過訓練後一般品性馴良,能領會主人的手勢和語言,不怕生人,樂於與人接觸,逗取食物。成年大象一天能吃180公斤食物,喝80公升水,食量非常驚人。

大象表演通常只在上午舉行一場,其他時間想看表演必須經過團體預約。表演節目包括逗趣地吹樂器、倒立、踢球、舉前腿、跳舞、坐下等。還有一種特技是兩頭象用象鼻互相勾纏,讓遊客坐在上面晃蕩。有看頭的是大象替人「馬殺雞」,牠有模有樣地用厚實的大腳板替人「捶背」,令人發噱。「三象推巨木」表演難度較高,入學10年的象才具備這種本領。大象從四面崎嶇不平的山上把用鐵鏈縛住的巨木拉拽到積木場,兩頭負責堆疊木材的大象,甩著蒲扇般的大耳朵,耐心地用長鼻子捲或借助象牙推撬,把橫七𦢈八的木材堆放得整整齊齊。大象還可以做倒立表演,當碩大的大象一字排開,一起站在樹幹上靠著兩隻前蹄的力量,倒立支撐著龐大的身軀時,令人目瞪口呆。但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卻是大象洗澡,每當大象以長鼻子捲水沖澡的時候,總會贏得遊客的一陣掌聲。這些大象每天除了固定表演一場節目外,還負責載運遊客在森林中賞景,同時還得站崗讓遊客免費餵食。大象背上安置有平穩的雙人座位,讓遊客乘坐上面,牠用沉重緩慢搖擺的腳步走向高低起伏的山林,甚至涉溪跨水,使本來騎象者的新鮮感,顯得更加刺激。遊客如果在大象背座椅上感覺不過癮,還可以和馴象師商量,換個位子,改騎在象脖子上享受駕御大象的成就感。遊客也可以親自用芭蕉、甘蔗餵食大象,然後獲得大象善意回應,拍照留念。清邁的大象叢林探險,可分成兩種:一種不進入少數民族村,行程約半小時;另一種是進入少數民族村的行程,全長約6公里,需要一小時。進入山區叢林之前,遊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做好防蚊準備。選擇早上的時間,氣候較為舒爽;如果是下午騎大象,偶爾會出現大象因為熱而發起彆扭的象脾氣,甚至會泡在河裡不願動彈。早上工作4個小時後,大象們就可以自由活動,到山林間盡情玩樂,或是在溪水中浸泡貪涼。因為象脖子上掛有一串白柚木雕飾的象鈴,所以主人很容易掌握象蹤。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