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近郊風景美)

2014年7月23日 (三) 12:32的修訂版本

布魯塞爾(Brussels)是比利時王國的首都,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法蘭西和日耳曼兩大文化會合交流之處,在1000年以上的時間內,歐洲文化在這裡自由交融,並得以發揚光大,使它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重要城市。

這裡最初只是桑恩(Senne)河中央一個小洲上的小教堂,後來周圍居民逐漸增加,6世紀時開始修建城堡。公元966年建起一座古堡。公元979年,查理公爵選擇斯海爾德河支流桑納河上聖熱里小島的沼澤地帶定居,並建築碼頭與要塞,命名為「布魯奧克塞拉」,意即「沼澤中的居民點」,後來演變為今日的布魯塞爾。

11世紀時,居民的活動地帶多在上城區古登山一帶及下城區的桑納河谷,兩地乃同時成為人口密集的小鎮。從12世紀開始,這裡逐漸發展成西歐大陸出海商道上的重要中轉站和商品集散地。到了13世紀時,已逐步發展成有相當規模的手工藝城市。1430~1477年時,成為勃艮第公國行政中心之一。

在16世紀時,布魯塞爾一度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城市的發展已達到歷史上鼎盛時期。在16世紀後的將近3個世紀中,曾先後被哈布斯堡王朝及西班牙人所統治。1713年落入奧匈帝國手中,後來並曾被法國和荷蘭佔領過。18世紀時,布魯塞爾進行了大規模的市政建設,城市發展更是一日千里。1815~1830年與海牙同時成為荷蘭的首都,1830年比利時獨立後定都布魯塞爾。1835年建成的歐洲大陸第一條鐵路,就是由此通往梅赫倫。

進入20世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布魯塞爾曾兩度被德國佔領,遭到嚴重的破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比利時重建布魯塞爾,城市面目一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個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的都市,經緯度為東經4度20分、北緯50度50分,位於比利時的中央位置,平均海拔58公尺,全市總面積162平方公里,轄有19個自治區,約有100多萬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10,是比利時的第一大城,地處北部荷語區和南部法語區交接地帶,居民大部分為法語民族,其餘為弗拉芒人,所以當地街道的名稱和公共廣告,也是使用法語和弗拉芒語,社交則以法語為主。從20世紀開始,外國移民大舉湧入,他們多來自英、法、德、荷、義、西等國和中南美各國,而講英語的人口也多了起來。

布魯塞爾氣候良好,此地冬無嚴寒,夏不酷熱,冬季1月份最低氣溫為0℃,夏季7月份最熱23℃,氣候宜人,是人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年雨量約1650公釐,年平均降雨200多天,美中不足的是天氣多變,陰雨較多,光照時間全年僅1500小時左右,只有6~8月份有較多晴朗日子。

由於人口陸續增加,城市不斷地擴充,昔日的池沼塘漥已被填平,蓋起高樓大廈和漂亮的別墅,還有寬闊的馬路、幽靜的公園,爭姘鬥豔的各種花卉和如茵的綠油油草坪。流經城區的桑納河已被筆直的中央大道所覆蓋,成為市內主要的地下排水道。市區以中央大道為界,分成上下兩個城區。上城區在桑納河右岸的丘陵地上,屬行政區,是皇家廣場、皇宮、國家宮(國會大廈)、皇家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和大銀行的所在地,並有寧靜的住宅區。下城區在桑納河的河谷裡,是熱鬧的商業區,還有大廣場、市政廳,以及許多的飯店和商店。

比利時只是一個小國,但是布魯塞爾卻有大都市風範。馬路又寬又直,林蔭夾道,路旁中世紀的建築物富麗輝煌,雕飾精巧,市貌繁華,景觀壯麗,素有「西歐小巴黎」之稱。市中心是大廣場,道路從這裡呈放射狀伸展出去,布局宛若巴黎;不僅市容規劃與巴黎相似,連市民的愛花成癖也與巴黎人不謀而合。市區街旁橋欄,處處植滿鮮花,五顏六色,特別是每日清晨的大廣場上,花販雲集,百花競豔,把布魯塞爾裝扮得更富花都風采。

布魯塞爾也具有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這裡的自由大學不只是比利時的最高學府,在歐洲也屈指可數,以人文和藝術學科最為著名。此外,這裡的高等院校還有皇家科學和醫學院、法語語言學院、弗拉芒語語言文學院和軍事學院等。市內還設置有藝術宮,為繪畫、雕塑、電影、音樂、文學和戲劇愛好者提供眾多的活動場所,而且大部分社區都設有類似的小藝術宮。全市設有30所劇院,每年都會舉辦國際音樂比賽。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重要城市,現在有250多個國際性組織的總部和許多大機構設在這裡,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歐盟總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歐洲盟軍統帥部、歐洲原子能委員會、歐洲投資銀行、歐洲煤鋼共同體總部、比荷盧經濟聯盟總部,以及世界勞聯、國際自由工聯等國際機構,均設在此地,加上為數眾多的外國使領館、外國銀行和外資企業,使外籍人員佔全市人口的1/4。此外,還有1000多個官方團體在這裡設有辦事處,因此使得布魯塞爾有「歐洲首都」之稱。

布魯塞爾地處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和沙勒羅瓦工業地帶的軸心地位,也稱為「ABC工業發展軸心」,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擁有1/5的從業人員,集中了全國1/4的機械製造工業和化學工業、1/3的服裝業、2/5的印刷和3/5的皮革工業,電器工業和麵粉、搾油、啤酒等工業也非常發達。

這個都市是比利時和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通過稠密和多功能的交通網絡,與歐洲和世界各國及地區緊密相連。布魯塞爾有兩個機場:一是布魯塞爾國際機場,二是布魯塞爾南機場(Bruss-els South Airport),又叫做沙勒羅瓦(Charleroi)機場,位於市區南面46公里處,始建於1992年,1996年正式投入使用,除了有國內航班外,每天有飛往11個歐洲城市的班機。從國外來的觀光客,大多數都是最先抵達距離市區約15公里的扎溫泰(Zaventem)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它是比利時最大和最新的航空站,每年能接待2000萬多名乘客,吞吐物資30多萬噸,有200多條空中航線把布魯塞爾和世界各地聯繫起來,歐洲各主要國家的航空公司,都有班機在這裡降落;停機坪經常停靠著60多架外國客機。如果觀光客從日本前來,可以乘搭從東京到布魯塞爾的比利時航空公司的直達班機,一週兩次,航程需17個小時。比利時航空公司也有班機直航香港、澳門、北京和上海。除了直達班機外,觀光客還可以搭乘其他國家的航班,先到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巴黎、倫敦或法蘭克福,然後再轉機到布魯塞爾也非常方便。從哥本哈根到此,航程約需1:30;由巴黎前來,航程只要50分鐘;從阿姆斯特丹前來,航程約45分鐘;從倫敦或法蘭克福到此,航程約55分鐘,這裡與國內各大城市間,也有密集的航班營運。

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建築非常華麗,樑柱全係鋼架,機場大廈更是富麗堂皇,予人以非常氣派的感覺。旅客下機後,按照入境(Arrival)標示到航站大廈辦理入境手續。在經過出入境大廳時,需要辦理檢疫手續;如果搭乘的是北美、歐洲、日本和台灣的航空公司,這種檢查可以省略。如果是歐盟成員國以外的外國旅客,還必須辦理入境審查,須出示護照和入境卡,然後在護照上加蓋入境許可證。持申根簽證的人,通過入境審查後,就可以去領行李。機場的入境大廳有6個迴轉行李台,搭乘那家航空公司的班機,就到那家航空公司的迴轉台等候。當行李從輸送帶運來時,要自己取,然後用免費的手推車推到海關檢查處。這裡的海關檢查手續非常簡便,只是旨在檢查旅客所攜帶的物品是否超過免稅金額。另外,如果需要服務生搬運行李,每次都應給予小費。

兌換錢幣的地方和海關檢查台都在同一排,如果用旅行支票兌換,需要出示護照並留下記錄。旅客從海關出來後,沒有事先預約飯店的,可以到海關右邊的比利時航空公司服務台代辦訂房手續。如果由政府觀光局代辦,需繳納少許服務費。另外,航站大廈的中央設有比利時的觀光服務中心(Belgian National Tourist Office)。

出境手續在航站大廈的二樓辦理。有些國家的航空公司未在此設專櫃售票,旅客就必需通過比利時航空公司櫃台代購機票。出境檢查完畢後,在飛機預定起飛前20分鐘到登機門前候機時,旅客可以到候機室裡的免稅商店購物,菸、酒和當地特產等都有出售。在登機之前,還可以先在出境大廳中央兌換下一個目的地的貨幣,這樣可以在下一站節省一些時間。如果從布魯塞爾搭國際航班前往巴黎,就要特別注意一件事:日航和法航的國際班機都是在戴高樂機場起落的,但是有些航空公司的班機雖然也是到巴黎的,但卻在奧利(Orly)機場起落,兩個機場間相距1:30車程。

由機場到市區有巴士和火車營運,機場火車站就在航站大廈的地下街裡,從機場到市區的中央火車站,每20分鐘就有一班火車開出,約15分鐘就可抵達市區,但是車廂老舊,乘客擁擠。如果乘計程車赴市區,大約要28歐元,相當不經濟。

布魯塞爾市內鐵路網四通八達,五個火車站中就有三個是國際車站。中央火車站坐落在市區中心,是座用大理石建成的地下火車站,要到布魯日的旅客在此下車最為方便。車站建築宏偉,氣派不凡。此外,南站、北站和奧波等三個火車站,可以通往巴黎、德國、荷蘭、盧森堡及國內各城市。 其中的北站不僅是通往盧森堡的火車站,也是從阿姆斯特丹、科隆、巴塞爾等地進入布魯塞爾的第一個停靠站,人們在這裡可以接上駛往荷蘭的火車。北站的大廳設備豪華,有點像國際機場的候機室,整面的大玻璃牆正對著大街,穿過左邊的高架通道,便可進入市區,這是個擁有現代化建築的車站。南站有從東部維也納來的列車,再經由根特、布魯日到奧斯坦德;還有從北部阿姆斯特丹來的列車,經由此站開往巴黎,因此看起來南站較為混亂。各火車站都有旅遊票發售,分為5日、10日和15日等,有折扣優待。

從巴黎、阿姆斯特丹和科隆等地,都有國際特快車前來,同時歐洲各都市也有快車或特快車到達此地。從巴黎前來每天有四個班次的歐洲國際特快車,上下午各有兩班,下午的兩班經過此地後繼續開往阿姆斯特丹,從巴黎來此車程約2:30。除了歐洲特快車外,還有6個班次的快車或特快車前來此地;從阿姆斯特丹發車到巴黎的國際特快車,有兩個班次經過布魯塞爾。此外,還有20個班次的其他列車也經過這裡。從阿姆斯特丹到布魯塞爾,車程約需2:30~3小時左右;從德國進入比利時,搭乘歐洲國際特快車從科隆前來較佳,車程只需花兩小時左右;從科隆方向來此的火車,每天有16個班次。

搭乘國際列車進入布魯塞爾時,入境手續比搭飛機簡便。白天,在最接近比利時的車站,兩國會派警察和關員上列車檢查護照和行李,通常只是形式上的檢查。對於夜間臥鋪的旅客,車上人員會在前一天收取護照,在旅客就寢時間中辦完檢查手續,然後在第二天早上把護照還給旅客。在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互相出入境的旅客,則可省略入境審查和通關手續等。

公路交通非常便捷,有高速公路經由其他城市和鄰國相通,並有定期長途巴士服務。也有國際租車公司服務,觀光客可以在布魯塞爾租用汽車,而在其他城市或鄰國還車,相當方便。

在水上交通方面,英國與比利時之間輪渡往來頻繁,夏天每日有11~12個班次,冬天每日則航行7個班次,大部分由多佛爾港出發。從英國的多佛爾(Dover)港到比利時的奧斯坦德港,航行時間約4:10;從奧斯坦德港到布魯塞爾,可搭乘火車或輪渡。另外,從倫敦坐火車到多佛爾港,然後坐船到法國的加萊(Calais)再轉乘巴士進入布魯塞爾,車程約7:15。從英國搭輪渡到奧斯坦德港,在英國港口要檢查護照,抵達比利時後只要排隊接受入境審查,以及辦理簡單的通關手續就可。此外,布魯塞爾還有運河與中部工業區相連,並與北海溝通。布魯塞爾港通過32公里的運河與埃斯科(Escaut)河相連,可以停泊4500噸級的海輪和運河船隊。

市區交通有地鐵、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地鐵、公共汽車和電車聯營,車票通用,乘客可以任意在市區換乘各種公共交通工具。還可購買有折扣優待的聯營車票,乘客可以在一天內不限次數的使用。但是市區交通擁塞,人車爭道情形常見,超車、超速、任意變換車道更是家常便飯,行人也不大遵守交通規則,因此車禍傷亡率高居全歐第二。

計程車按錶計價,其中已含有服務費,不須另給小費。日間起跳2.35歐元,夜間起跳4.21歐元,以後每公里約增跳一歐元,計程車出了市區,要收雙倍價錢,因此布魯塞爾搭乘計程車價格很高,還是利用地鐵、電車和公共汽車代步最為划算。

由於布魯塞爾是國際旅遊城市和國際會議頻繁的城市,因此旅館很多,由四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至三星、二星、一星的都有,還有無星級的旅館,乃至出租別墅、出租公寓、露營區和青年之家等都有。在觀光季節裡,觀光客一定要記得預訂房間。大致說來,較具有傳統式而規模適中的旅館,多集中在以大廣場為中心的鬧區內;比較新式的豪華觀光大飯店,大部分設在高級購物街和高級住宅區內。住在規模適中的旅館裡,便於徒步遊覽市區;下榻在豪華大飯店裡,則可享受到高水準的服務設備,以及俯瞰的樂趣。

這裡的旅館相當講究清潔寧靜,服務效率也不錯,通常旅館在宿費中已包括了早餐、服務費和16%的稅金。在當地第一流的旅館裡,一間帶有衛浴設備、包括早餐和服務費在內的房間,每天租金約為160~280歐元。就連普通的宿處,每天租金也在22歐元左右。

當地最高級的旅館是新希爾頓(New Hilton)大飯店,擁有369間客房,是一座很高的建築物,它面臨滑鐵盧大道的高級購物街,四周環繞著一些較矮的房屋,因此看上去有鶴立雞群之感。阿米格(Amigo)大飯店位於市政府後面,是比利時格調最高的大飯店之一,各種服務設備都是超一流的,其房間部183間客房的裝潢各有特色。布魯塞爾歐洲(Brussels Europa)大飯店位於歐盟總部附近,擁有245間高級客房,是1971年建成的大飯店,樓高16層,建築宏偉華麗,有許多高級的娛樂設備,許多歐盟的官員經常住在這裡。假日酒店(Holiday Inn)坐落在布魯塞爾國際機場附近,是一家高級豪華的觀光大飯店,也是現代美國系統的連鎖店,擁有488間精緻的客房。布魯塞爾喜來登(Brussels Sheraton)大飯店位於中心街北側的羅吉爾(Rogier)廣場附近,是一家高級豪華大飯店,有483間高級客房。皇家溫莎(Royal Windsor)大飯店,是超級豪華型大飯店,擁有270間客房,設有按摩中心、酒吧、餐廳、夜總會和購物中心,位於中央火車站附近。中心飯店面對皇家大道,環境幽雅,設備一流,擁有73間高級客房。凱悅豪華大飯店位於中心街北側,有優雅客房320間,在飯店的客房中可以俯看植物園。亞特蘭大(Atlanta)大飯店也在中心街北側,是家高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擁有339間客房。比德福德(Bedford)大飯店坐落在皇家廣場附近,附設有餐廳、舞廳、酒吧和夜總會,擁有250間豪華客房。此外,康拉德(Conrad)、總統(President)、亞伯特(Albert)和王宮(Palace)等,也都是當地有名的國際觀光大飯店,都附設有夜總會和俱樂部,是人們夜間娛樂的好去處。

另有一家名為Bur-O-Tel的特殊旅館,客房租金雖然也是按日計算,但卻不是給人休息的,而是工作用的。在每間客房裡,各種辦公室裡應有的設備不但一應俱全,並且都是最新穎的,裡面的旅客都是因公出差的商業主管和國際組織的官員,他們希望在旅途中仍能與有關方面保持聯絡,照常辦公,於是這種俱備臨時辦公室性質的旅館乃應運而生,並且備有多位能說多國語言的速記小姐和秘書小姐,還有24小時的接待小姐和電話接線生。另外,傳真機、電子計算機、電腦、會議室、樣品間和配備齊全的攝影機及多功能照相機,都能隨時供住客使用。在北火車站附近,還有一家叫做睡得好(Sleep Well)的自助旅舍,宿費非常便宜,分有單人房、雙人房、5人房、10人房和15人房等房間,單人房租金每天30歐元,雙人房40歐元,5人房60歐元,15人房每天每人收取10歐元。

在餐飲方面,比利時因係「世界十字路口」,且係國際文化交流點,因此烹調也是多彩多姿的,人們對「吃」都很講究,在吃的時候都會高高興興、有說有笑的。全市有2500多家餐廳,集山南海北的口味,備有全球各地的名菜,當然更有自己特殊的口味,一般比利時菜傾向法拉曼口味,較法國菜油膩,口味接近荷蘭菜,為美食者所一致稱道。不論是肉類、魚類、蔬菜,都能烹調成佳餚珍饈。除了餐廳外,這裡還有小巧的咖啡館,以及鮮美的海產店,使布魯塞爾成為一個令食客垂涎的都市。大廣場附近的食街,吸引了許多外國觀光客;還有專業的大餐廳,散落在市內的繁華區,生意興隆,各路食客接踵而至。

外國觀光客在比利時餐廳中最困難的事莫過於看菜單了,許多外國觀光客面對法文和荷蘭文的菜譜往往是一籌莫展,不過有些餐廳會提供英文菜譜,還有一些待者也會說英語。比利時菜的烹調屬於西餐的一種,受法國菜的影響較大,一般餐廳都提供有包括冷盤(Horsd Oeuvres)及湯的前菜,主菜包括了肉類和海鮮,餐後都有甜點和咖啡。由於比利時靠近北海,其菜式中有不少是海鮮類的,如鮭魚、鰻魚、比目魚和金槍魚等,其他的海產還有龍蝦、貽貝和蟹類等;肉類以牛肉為主,還有豬肉、羊肉和雞肉等;蔬菜類有胡蘿蔔、朝鮮薊、蘑菇、蘆筍、黃瓜、菠菜和花椰菜等;烹調方式有蒸、煮、燉、炸、炒和烤等。

除了特別高級的餐廳外,一般的餐廳都有客飯(Menu)供應,很受普羅大眾的歡迎,除了飯菜的份量要比點菜的少一點外,它是整套配好的,價格比較便宜。如果觀光客是在投宿的飯店中用餐,只要寫上房間號碼即可,等到結算房租時再一並結帳。

一般說來,在正式的餐廳中用餐,餐費中已包括了16%的稅金和15%的服務費,因此在付服務員小費時,只要一些零錢即可。此外,比利時的餐飲價格要比巴黎便宜很多,份量也比較多。另外,在餐廳門口張貼著戴「T」字形廚師帽貼紙的餐廳,是比利時政府觀光局為觀光客所開設的旅行全餐(Tourist Menu)餐廳,所提供的全餐,在正餐後還有甜點、水果、飲料和咖啡等,價格較為公道。在一般的餐廳裡,也可以單點一道可以下飯的主菜,價格在10歐元左右,主食麵包是不另外收費的,麵包是用一隻小小的竹籃裝著,不夠還可以再要。不用飲料,可要自來水,也不用計費的。

大多數餐廳會將菜單和價目表貼在一進門就可以看到的地方,人們可以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來選擇餐廳。一般餐廳多備有觀光客專用菜單和客飯菜單兩種,價格相當公道,並且在午餐時通常會有更便宜的招牌飯供應。如果希望享受更簡單的經濟飲食,可以到巷口角落的炸洋山芋片店,將一張紙捲成圓錐型,把剛炸好的洋山芋片放入,配上佐料、蕃茄醬或沙拉,一份要價約5歐元的簡食,就足以充饑;炸洋山芋片的店也賣烤香腸。還有一種經濟吃店,售賣夾著魚丸或沙拉的麵,也可以填飽肚子。如果是在咖啡屋用餐,咖啡加三明治和啤酒,消費額約在10歐元左右。 在速食店最常見的薯條被大家通稱為「法式薯條」(French Fries),其實這種薯條並非源自法國,而是來自比利時。比式炸薯條是比利時餐桌上必備的食物,相當於中國人的白飯一樣,是比利時人主要的澱粉來源,許多比利時家庭甚至備有專門炸薯條的機器。薯條是由新鮮馬鈴薯削成細長條狀,放入高溫油中,秘訣是經過兩階段油炸,才能炸出外表金黃、內在鬆軟的薯條,再加些微椒鹽,還要趁熱吃,才能品嚐到真正薯條的美味。

由於比利時人比較愛吃肉類,著名的菜餚也都是用雞肉、兔肉和魚肉做成的。人們用黑啤酒煮成的牛肉,色、香、味俱佳,燉汁和牛肉乳油湯也非常有名;貽貝(蠔的一種)也是這裡的一道名菜,無論是涼拌或是用醬汁調味,都是鮮美無比;牛排和薯條也是當地的名菜。此外,恩佳來斯這道菜是將小鰻魚攪拌綠色的洋醋,慢慢地煮,味道濃香;除了鰻魚外,也配上青菜和冷盤。威特佐是風味名菜,以燉魚和燉雞兩道菜配合而成,風味獨特、鮮美。威托弗(Witloof)是一種比利時所特有的蔬菜,通常是蒸來吃的,盛產於冬季。卡維特斯是一道用北海所產的中蝦加工而成的鄉土名菜,特徵是肉硬而甜。這裡還可以吃到用開水燙有卵的蝦,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小蝦加番茄一起煮的菜叫做湯瑪斯卡維特斯,將小蝦做成蝦丸的菜叫做科久特。炸洋山芋片,就像中國四川飯店裡的泡菜一樣常見,街上到處都有炸洋山芋片出售。如逢狩獵季節,還有一些特別的野味上市,如野兔大餐等。煮熟的兔肉也是比利時的代表菜之一,另有草菇、洋醋等添加物。此外,這裡還可以吃到鹿肉、烤乳豬和野鳥等野味。北海沿岸地區,供應有新鮮的比目魚、貝類和小蝦等海產類名菜。

這個城市的餐廳和酒吧大都分布在大廣場、皇家廣場和薩布倫廣場附近。最有名的餐廳叫做克魯斯丹菜館,以龍蝦和鮭魚最為出名,味道非常鮮美。莫頓餐廳是規模很大的高級用餐場所,共有89道菜式,其中的螃蟹燴菜(Ecrevisses Farcies Mosanes)和羊排(Cotes D'agenau Facon Epaule)是這家餐廳的招牌菜;此外,還供應有客飯;週日、週一、假日和每年的7月休息。麥遜是家高級的豪華餐廳,位於市政廳旁,每人最低消費額為35歐元,有一流的服務設備,並且有年輕貌美的小姐為顧客服務,週末下午、星期例假和每年的8月休息。瑞溫斯頓(Ravenstein)餐廳坐落在皇家廣場附近,極富特色,菜色琳瑯滿目,風味獨特,香檳酒蒸蚵和蝦仁蒸蛋是它的招牌菜;同樣是週末下午、星期例假和每年的8月休息。

墨西哥燒烤店(Mexican Grill)市內共有兩家,一家位於布魯塞爾大道310號,另一家坐落在滑鐵盧大道782號,30歐元便可嚐到肉、魚和海鮮燒烤的風味,飲料和啤酒的費用也包括在內。

日本料理店以田川餐廳最為有名,有從北海道限時專送的海鮮類,還有壽司、甜不辣、涼麵、火鍋和茶點。

全市有200多家中國餐廳,中國菜在這裡並不道地,因此生意不是很好,只有中午供應的「平易快餐」生意不錯。比較有名的中國餐廳有麗晶酒家,地址為黑聖女路(Vierge Noire)14~24號,多為接待華人旅行團。蘭亭餐廳地址在布朗德維特勞克(Brand Whitlock)路99號。上海餐廳是當地最高級的中國餐廳,以海鮮為主菜,風味不凡。在大廣場有家台灣人開設的大方閣(Tai Hon)台灣小館,生意非常興隆。這是由於店主在傳統口味中加入了巧思創意,使菜餚既可口又悅目。每天更換菜色,則是這家中國餐廳的一大特色,所以許多常客在這裡連看菜單也免了,聽任店主安排準錯不了。

比利時人精於啤酒的釀造,布魯塞爾市場上供應的啤酒多達200種以上,有淡的、酸的、甜的、苦的和烈的,還有存放達百年以上的老啤酒。這個國家啤酒的消耗量,可以和德國相媲美,在比利時國內有大大小小的啤酒廠540多家。有些修道院釀造的啤酒味道獨特,尤其是南部奧維爾修道院和靠近安特衛普的威斯瑪萊地方所生產的啤酒,素享盛名。

除了啤酒外,比利時人飲料中最普遍的便是葡萄酒,大部分是由法國和德國進口的。這裡大多數酒吧營業至凌晨一、兩點鐘,一般咖啡店是禁止賣烈酒的,烈酒只能在俱樂部或夜總會中出售。

市內主要俱樂部有四家,切茲俱樂部為最高級,也是消費額最高的俱樂部。卡爾茲(Crazy)是家類似巴黎沙龍的俱樂部,坐落在新希爾頓大飯店附近。秀點(Show Point)和瑪斯特(Must)俱樂部每晚都有舞台秀,在晚上8:30登場,每個月都變更節目內容。大多數迪斯可舞廳集中在新市區中心的路易廣場(Piazza Louise)和那慕爾門(Porle de Namur),因為是設在不起眼的地方,所以如果不注意看,是根本無法察覺到的。此外,還有兩家爵士樂俱樂部和三家迪斯可俱樂部,非常適合年輕人在此笑鬧作樂。

富斯富斯(Who's Who's)是一處由20世紀初建造裝飾派藝術(Art Deco)風格的劇場改變而成的舞廳,仍保持其原有的絕代風華,並帶著些許的頹廢沉緬,是當地最尖端的俱樂部,奇裝異服的前衛打扮和另類的服飾在這裡大受歡迎。李夫斯(Le Fuse)是個視跳舞為非常運動的大舞廳,這裡的人們都穿得非常輕鬆、隨意,而又流行,標準的裝扮除了帶有氣質的球鞋,還要有七彩的髮色、Baggy的長褲,十足的美式風格。在這裡跳怪裡怪氣舞的年齡層較低,大約是在20歲左右。另一項特色,是這裡有尖叫聲四起瘋狂的「同性戀之夜」,令人大開眼界。米蘭諾大陸(Miraro Con-tinental)是20世紀80年代最風騷的俱樂部,也是當時雅痞的最愛,人們必需穿得極其講究才能入場。物換星移,現在這裡當年風采不再,如要緬懷舊時盛況,不妨來此坐坐。

這個城市芭蕾舞水準,也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當地經常有芭蕾舞公演,主要是在具有古典藝術氣氛的莫尼歌劇院(Théatre de la Monnaie)舉行。公演季節是在每年10月至翌年6月。莫尼歌劇院的演出者,是比利時具一流水準的現代芭蕾舞團;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11時至下午18時在劇院售票口發售入場券,也可以在布魯塞爾市政廳觀光局預購。

音樂演奏在比利時非常風行,布魯塞爾國際音樂比賽每四年舉行一輪,第一年是鋼琴比賽,第二年是小提琴比賽,第三年是作曲比賽,第四年休息。評審委員會的委員都是由國際知名音樂家擔任,比賽得獎者可以免費到比利時巡迴演出。比利時最大的交響樂團是比利時國立交響樂團,由比利時廣播電台支持。

除了音樂廳外,比利時的教堂和城堡也經常舉行演奏會,音樂季節通常是在每年10月到翌年5月的寒冷季節。夏季時,在歐洲音樂排行榜10名內的樂隊,會前來布魯塞爾和比利時各主要城市舉行巡迴公演;法語系的各重要城市也都有自己的音樂季。

比利時人也熱愛歌劇,布魯塞爾約有20座劇場,各劇場上演的歌劇從古典劇到實驗劇都有,讓觀眾有充分選擇機會。除了兩、三個劇場以荷蘭語發音外,大部分歌劇的台詞都是以法語發音。布魯塞爾劇場開演時間通常是晚上8:30,入場券分全票和學生票兩種,購買學生票時需出示學生證。劇院只有在休息時間裡才可以到抽菸室吸菸,如果觀看首演戲劇,還必須穿著正式服裝。

這個國家的木偶劇是全球聞名的,內容精彩,趣味性和娛樂性很高,就是不懂法語也能令觀眾興趣盎然。市區大廣場附近的托尼劇院(Théatre du Toone)裡的著名木偶劇團,每晚8:30演出具有濃厚民俗色彩的木偶劇。

王家劇院是歐洲大陸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初建於1700年,可用於上演戲劇和作為音樂演奏會,由國家資助,因係建在一個鑄幣場的原址上,所以又名為鑄幣場劇院(Théatre de la Monnaie)。後來因使用日久而顯得老舊,乃在其後面建造一座新劇院,於1819年5月建成,但因使用燈火不慎,在1855年1月21日慘遭火焚,僅留下殘牆斷壁,又於1856年3月修復。19世紀末加裝電氣設備。在整個20世紀中,尤其是在1985~1986年間,劇院在技術設備和舞台設施方面,都得到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並採用了電腦控制系統。圓形穹頂和壁畫,加上玲瓏剔透的巨大水晶吊燈,並且在1152個坐席上都套上了紅色座套,更烘托出現代藝術的氣氛。同時為了適應希臘、德國和義大利等不同國家戲劇的要求,幕布可以按三種不同方式開閉。在王家劇院,年輕人看戲可享受到大幅度的折扣優惠。

在布德‧薩布倫廣場附近及其東南方的帕本街,很多年輕的藝術家和對藝術有興趣的人士會在這一帶留連,但會儘量避免到掛有Boites de nuit招牌的店裡去,因為這類店門口有拉客黃牛和陪酒的女郎,常用有顏色的水當酒來訛詐客人。同樣,主要大道的小巷和路易街旁的巷口,也有阻街女郎出沒,還有設下仙人跳的美女,遊客們千萬要警惕。另外,俱樂部的消費額相當高,要事先作好心理上的準備。俱樂部裡上好的座位需要150~200歐元,如果有坐台小姐找上門,更要看緊荷包。最保險的消遣去處,還是到咖啡屋喝葡萄酒或啤酒。

購物方面,市區雖然有許多百貨公司,但卻少有大型的超級市場及量販店,小商店則到處可見,這是因為比利時政府對中小企業刻意採取的保護政策,以防止大資本家壟斷市場。在地下道或大樓裡,有許多裝璜精美高格調的商品專賣店。因為比利時生活水準高,所以日常生活用品並不便宜,但是品質優異,絕對是貨真價實。這裡不論是大百貨公司或是小商店,每年在1月和7~8月之間,都會舉行兩次大拍賣。這裡的百貨公司多集中在努埔街(Rue Neuve)一帶的鬧區中,重要的有老英格蘭倫敦、中心、前進、安斯帕切和夏季等五家百貨公司。高級名店集中在路易街、那慕爾門和滑鐵盧大道等地,特種專賣店多見於大廣場和撒尿小童像附近。市區還有一些定期性的露天市場、郵票市場、蔬菜市場和馬市等。

在布魯塞爾的球藝廣場上,每晚7時許,跳蚤市場和各種臨時賣店開始紛紛卸貨開箱,準備營業,他們為顧客陳列出琳瑯滿目的商品。這裡跳蚤市場每天都開放,黎明前才收市,他們通宵營業,相較之下,比僅在週日早上開放的沙布隆市場和其他地方跳蚤市場的商人要勤奮多了。沙布隆市場主要出售舊書及爬籐類植物,現在已逐漸變成高格調的木材製造中心。造成這種審美觀念轉換的原因,是受非洲原始自然的風味所影響。

布魯塞爾的花市和鳥市都位於大廣場上,花市每日9~16時營業,鳥市只有在週日9~12時才營業,市場裡熱鬧非凡,生意興隆。寵物市場、自行車市場和雜貨市場都是在週日營業。南站附近的雜貨市場,有來自印度、西班牙和希臘等地的乳酪、蔬菜、水果、家庭用品、西裝和洋裝等眾多貨品。馬市只有在每週五早上至下午1時營業。

這裡的主要特產品有手工花邊製品、亞麻編織品、戈布蘭(Gobelins)壁毯、水晶玻璃、金銀加工產品、鑽石、寶石、皮革製品、陶瓷器、巧克力、手工銅製古董、木製玩具、布娃娃、木刻和飾帶等。對於喜愛雪茄或煙斗的人來說,這裡雪茄香味醇厚,菸絲也不錯,並且價格公道。這裡最出名的花邊製品,過去是比利時女人必須學習的傳統手工鈎紗編織,今天已成為比利時重要產業之一,雖然大部分已改為機器生產,可是某些部分仍須以手工編織,愈大件的編織品,價格愈貴。此外,比利時一種用木管編織的花邊,堪稱一絕,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一種靈巧的技藝。

比利時的雕花水晶玻璃,製品有煙灰缸、花瓶、餐具和酒杯等,品質精緻,價格昂貴,有極高的欣賞價值。這裡的巧克力是世界一流的,有許多不同口味的夾心,包裝盒也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換,是送人的精美贈品。大部分的巧克力專賣店,都有專人送貨上門。比利時鋼鐵製品非常優異,幾乎家家戶戶都用銅製品裝飾室內和廚房。布魯塞爾也是歐洲重要的古董交易中心,名貴古董交易熱絡,一般市街上的小型古董市場或跳蚤市場也有古董買賣,但是多係次貨,同時在這裡買古董一定要記得殺價。

這個都市雖然還有許多小城門,但是已被改成現代化的建築,只有一處古城堡被保留下來,那就是外表古舊內部構造堅固的布魯塞爾監獄。市區裡的古城舊街本來非常複雜,現在已經徹底整修。大致說來,布魯塞爾市街的建設,可以說是相當整潔華麗,到處都是林木花卉,一些大戲院和大飯店,也圍植有許多高雅搖曳的白楊,不但景色秀麗,氣候也非常宜人,但是一般街道卻嫌髒亂,到處可見果皮、紙屑和菸蒂。

1830年比利時就曾在這裡奠都,但是過去的古舊城堰已被拆除一空,取代它的是長達8公里的樹林,整齊地排列成四行,在樹林裡漫步,會使人感到另有一番風味。這個城市的外圍有一條長數公里的超級捷運公路圍繞著,公路的裡面才是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市區,乍看之下,與巴黎有點相似,只是在繁華的程度上和文化氣氛上,略為遜色。這裡也有凱旋門,設在京都公園的前面,門上有歷代著名的金屬和象牙雕刻,相當壯觀。這裡的私人住宅都漆上紅紅紫紫的顏色,公共建築物像國家運動場等,也有光輝悅目的色顏,因此景色如畫,被譽為「小巴黎」。

布魯塞爾也是很好玩的城市,摩天大廈夾雜在百年古舊的建築群中,參差不齊,看起來很不調和。這些古建築都只有三、四層樓高,長久積塵,又黑又髒,屋頂上電視天線林立。城內有許多百餘年前的石板路,似乎從來都沒有整修過,石板間空隙很寬,車輛駛過時便拍拍作響。遇雨天時路面會積水,東一個水漥,西一個水灘,遠遠見車輛駛來,行人便要趕緊避開。市內最熱鬧的街道是麥斯大道和安斯派克大道,是銀行、旅行社、航空公司、大飯店和商店林立的所在。這一帶到了晚上燈光通明,照在金黃色裝飾的建築物上,閃閃發光。這裡的街道是提供遊客觀光和購物的好所在,大多數的巷子裡,有桌布、餐巾、手巾、褲子和廉價的紀念品出售。

這個城市還是一座工業城,印刷、紡織和美術工藝都非常發達。一般說來,布魯塞爾人最重視的是金錢、家庭、口福,以及職業性的足球賽和自行車賽。每年7月21日的國慶日,街頭會舉行盛大的閱兵和遊行。每年的8月9日是聖勞倫斯節,市民們以一棵巨大的歡樂樹,作為遊行隊伍的前導。這裡的老年人生活很幸福,時常三三兩兩地到街頭古舊的咖啡館中飲茶、喝咖啡和聊天;興緻好時,也會投下兩個硬幣到自動電唱機內,隨著古老的節拍,跳起他們自得其樂緩慢的四步舞。這個城市和歐洲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是這裡嬉痞少,犯罪案件也不多見。市內沒有貧民區,但是卻有專門買賣馬、狗和花的市場。最近經常出現年長的比利時婦女,帶著年輕的摩洛哥男子,前往市政廳辦理婚姻註冊手續,這種現象被稱為「白色婚姻」,即「假結婚,真移民」的意思。因為受到不景氣和失業率激增的影響,比利時政府對外來移民的許可也一年比一年嚴格,但是如果外國人和比利時人結婚,就可獲准居留和工作。

古老的布魯塞爾至今還保留著許多中世紀的出色建築。聞名於世的大廣場(Grand Square)位於全市的中心,不但是這個都市的活動中心,並係市區的精華部分,自12世紀開始就是布魯塞爾政治和經濟中心。它長100公尺,寬200公尺,是個略帶坡度義大利巴洛克式的大廣場,鋪設著美麗的方塊石磚,四周環繞著39座中世紀古老偉大的建築物,如王宮、國會大廈、司法宮和市政廳等,氣勢雄偉,異常壯觀,使這一帶看起來好像是座城堡,象徵著比利時自古以來的繁榮。這些古建築物有一部分在1695年被路易十四所破壞,後來由當時正值巔峰狀態的商業公會,改建為巴洛克式和哥德式的建築物,並漆成金黃色,使之光彩奪目。觀光客白天站在廣場中央抬頭仰望,可見白雲浮動,一片藍天;晚上在閃耀的霓虹燈下,這些金黃色的建築物就閃閃發光,顯得異常富麗堂皇。因此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曾經稱它為「全歐洲最美麗的廣場」。

大廣場三面的建築物上各有一尊雕像,手都指向第四面的建築物,上面的雕像卻是一位老人雙手緊握,垂首而立,一副被「千夫所指」的樣子。這些雕像是在述說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有位皇帝登基時,冠蓋雲集,王侯公卿、各國使節和文武百官都來祝賀,場所非常莊嚴、隆重。突然間,一聲響亮的放屁聲冒了出來,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然後就開始你指我,我指你,都不肯承認。最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不聲不響地站在一旁,算是默認,這才結束了這場風波。就這樣,這個小故事被幽默的比利時人搬上了大廣場市政廳四周建築物的頂端。

除了有許多輝煌燦爛的古老建築物外,大廣場四周還有售賣比利時土產花邊和寶石的店舖,經常吸引著如潮的人群。許多觀光客喜歡靜坐在咖啡棚裡歇歇腳或聊聊天,仔細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群,看盡人間眾生相;興之所至,還可用照相機留下珍貴的鏡頭。

廣場周邊開設有許多專做觀光客生意的餐廳,有些餐桌還延伸到廣場上來,觀光客漫步在古意盎然的建築物間,身邊就有餐廳服務生吆喝著上菜,使空氣中洋溢著濃郁的奶油味。大廣場附近有條海鮮街,家家餐廳前擺著生鮮色豔的龍蝦和大蟹,令人食指大動。大廣場一角還停放著幾輛美麗的古董馬車,供觀光客乘坐繞行附近的舊街道。

每日清晨,大廣場上都有盛大的花市,五彩繽紛,許多豔麗耀眼的鮮花把四周點綴得朝氣蓬勃。每年7月的3~4日,大廣場上舉行有化裝遊行,屆時有許多達官貴人,身穿刺繡紅袍,外加大披風,手持旗幟,列隊遊行。每年8月份,市政廳會在大廣場舉行為期4天的「大廣場鮮花地毯節」,屆時由100萬朵秋海棠組成「鮮花地毯」鋪於大廣場中心,形成最美麗的人工圖案,中間並有3個圓形噴泉,經過陽光的折射,泉水變幻得五花十色,絢爛迷人。

大廣場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黃昏的晚霞映照下,由小學生化裝成國王、王后及貴族,穿著傳統衣裳,配上樂隊載歌載舞,場面盛大而隆重。隨著夜幕低垂,街頭藝人佔據了各個角落,使出渾身解數換取觀眾的喝彩。當大家沉醉在迷人的薩克斯風樂聲中時,環繞在大廣場四周的古式街燈在瞬間全部熄滅;當熱烈的掌聲和宗教音樂響起時,華麗的雷射秀燈光投射在瑰麗的哥德式尖塔上,營造出無比詭異的氣氛,燈光時而淡紅、淡黃、淡藍,變化多端,使哥德式建築特有的屋頂雕飾「怪獸」呈現出不同於白天的風貌。

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大廣場,不僅是比利時權貴、巨賈演出人生劇的舞台,也是國內外觀光客雲集之地。大文豪雨果曾自我放逐遷居到大廣場27號,開始寫「悲慘世界」這一部留名青史的不朽鉅著。大仲馬也在大廣場住過,兩年的流亡生活使他獲益良多,不但寫書,還和雨果在現在的王宮演講過。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Balzac)在30歲時背負20萬法朗的債務,曾暫居在大廣場20號躲債,並且把他的另一半也「騙」來此地。

各種行會(Maisons des Corp-orations)都設在大廣場周圍的許多巍峨建築物中,是比利時各商業同業行會的辦公大廈,這些巴洛克式的建築物外表多以金箔裝飾,看起來金光閃閃,象徵著自13~18世紀比利時盛極一時的行會制度。這裡的行會各有代號,分別以號碼來代表,諸如麵包業、染織業、運輸業和金融業等。其中完成於1697年間的麵包廠業同業行會大廈,又稱為「西班牙王」,有義大利格調的圓屋頂,正面豎立著西班牙查理二世的胸像,以及刻有羅馬皇帝頭像的四個配飾,大門口立著麵包廠守護神哈波的金色半身銅像。落成於1696年的油漆業同業行會大廈,被稱為「手拉車」,飛簷下掛著油漆廠守護神吉爾斯的像。建於1697年的木匠和造桶廠業同業行會大廈,被稱為「塞克」,大門前置有木器和水桶的標誌。面對市政廳右側的7號館,也是17世紀後期的建築,店門前面有一尊塑像,是聖誕老人的原始造型。市政廳左側的10號館,屋頂上有荷蘭諾瑞尼侯爵的金色騎馬像,原來是染布業同業行會的所在地,後來賣給啤酒廠同業行會。皇宮右側的24~25號館是西裝店,26~27號館是鴿子協會(Le Pigeon),被拿破崙三世迫害的雨果,也曾避難於此。

王宮(Maison)是座代表性的古老建築物,屬哥德後期建築的代表,它有裝修細緻的高塔和拱形窗戶,外表美觀華麗,裡面有查理五世和亨利一世的銅像,隔著大廣場和市政廳遙遙相對。在13世紀時,這裡只是個麵包廠;到了15世紀成為公爵的官邸,後來在這裡召開一次領土裁決會議,因之又稱之為「國王之家」。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曾在此設立布魯塞爾市的行政廳,他統治後不久,因為實行高壓政策而遭到市民的反抗,領導獨立運動佛蘭德的埃格門特伯爵和霍恩伯爵均曾避難於此。在1794年法國統治期中,這裡被改稱為「市民之家」,後來才稱為王宮。1842年一度遭到法國軍隊的破壞,到了1873年才獲得重建。現在這裡已改成市立歷史博物館,裡面陳列有自古至今布魯塞爾的服飾,並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捐贈給撒尿小童的衣裳,還有比利時大畫家勃魯蓋爾的名畫「結婚典禮」和其他豐富的收藏品。

勃魯蓋爾(Brueghel)是16世紀比利時最偉大的畫家,他通過法蘭德斯的農民形象,情趣橫溢地暴露人性的弱點,描繪誤入歧途的人。他對生活熟悉的程度幾乎令人相信他是農民,這使他獲得「農民勃魯蓋爾」的綽號。

國會大廈(Palais de la Nation)是大廣場周邊的大建築物之一,坐落在獨立紀念塔左側、聖米歇爾教堂東面不遠處。這是一座氣勢磅礡、巍峨壯觀的大廈,平日休會時,會免費對外開放供大眾參觀。國會大廈附近有一所皇家圖書館,以及演奏交響樂的藝術中心。國會大廈圓柱建於1859年,由建築師約瑟夫‧普拉特所設計,旨在紀念比利時獨立後國會制定憲法的功績,柱高47公尺,其中12公尺是底座。圓柱下面燃燒著永不熄滅的火焰,象徵著兩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無名戰士。每年的11月11日,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會在布魯塞爾舉行有國王和政府高官參加的追悼無名戰士的儀式。

司法宮(Palais de Justice)是19世紀歐洲最大的建築物,自1866年起,花了17年時間、至1883年才告竣工,是建築師約瑟夫‧普拉特在希臘、埃及、羅馬元素的基礎上所設計的,它高出了前後左右所有的石頭設計,佔地2.6萬平方公尺,中央圓頂高111公尺,裡面有350個大小不一的廳堂休息室,外貌宏偉,從遠處看,司法宮就像一座獨眼的獅身人面像。

市政廳(Stadhuis)是大廣場周圍最引人注目的一幢大建築物,坐落在大廣場的正南方,始建於1402年,完成於1444年,是座哥德式的壯麗大廈,由聞名的塔形建築家傑克范所設計興建的,其中有座高達100公尺的巨塔巍峨聳立,傲視群倫。塔尖有金色的雕像,是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整座塔有420個台階,正面柱子上雕刻許多人像。市政廳非常別致,它的門不設在正中,兩邊的側門也不對稱,市政廳分三個時期陸續建造的,幾經擴建才有今日規模。內部裝修豪華奪目,市長辦公室擺設古色古香,收藏有許多美術品和繪有19世紀布魯塞爾市街的許多壁毯,後牆上有幅名畫家魯本斯的大油畫。室內一角立著一座佔領過比利時的法王路易十四的塑像。在這座大建築物內,還有許多精緻的大理石雕像,其中不少是歷史名人的雕像,有比利時著名的君主,也有曾經統治過比利時的西班牙、荷蘭和法國的國王。市政廳開放時間是每日上午9時到下午5時,冬天是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週末假期只到中午12時。

小薩布隆廣場(Place Petit Sablon)位於薩布隆聖母院附近,建於19世紀,在廣場的一角有48根中世紀各種商業行會代表的雕像柱,人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這些塑像所代表的是什麼行業。家具行會是椅子的塑像,葡萄酒商業行會是員工們舉杯慶祝的模樣。另外,在公園最深處的水塘後面,還豎立著比利時著名歷史人物的塑像,例如反抗西班牙總督高壓統治而從容就義的埃格門特侯爵和豪恩伯爵,以及16世紀著名的地理學家墨卡托(Mercator)等,共有10尊雕像。

廣場的台階可以通達埃格門特宮,這是16世紀以來在薩布隆建的宮殿和私人府邸中的最後一座;1973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在此加入歐盟。向右轉是羊毛街,右邊有好幾座17~18世紀的建築物,而左邊全部是1903年所建的輝煌宮殿。在宮殿後面,島狀居住區裡有埃格門特小花園,是野餐的好地方。

大薩布隆廣場(Place Grand Sablon)位於薩布隆聖母院前面,從圍繞著大薩布隆房屋的質量和大薩布隆的聲望來看,它都有資格稱得上是第二個布魯塞爾大廣場。這座廣場的四周,是美術品店和古董店的聚集地。附近的艾格門特宮(Palais Egmant)是專門用來招待外國賓客的地方,平常不開放。

皇家廣場(Place Royal)建於18世紀,是當時流行的對稱式建築,由路易十四所興建,最初由8個白色宮殿和教堂圍起來的長方形廣場中間,是夏爾‧德洛林的塑像,但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被毀,1848年由高登弗瓦‧德布勇國王的塑像取而代之,他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勝利者。這個廣場的地下是被原封不動地埋在地下的伊莎貝爾街,廣場則有皇宮,但是國王並不住在這裡,它是某種意義上的官方地址,國王僅在這裡發表演講和工作。從國王塑像向後轉到右側,有個中世紀的美術館,裡面有素描和雕塑等作品,每年都會舉辦幾次不同風貌的大規模展覽。

布利肯廣場(Place Brouekere)位於布魯塞爾市最繁華的安斯帕契(Anspach)大道的盡頭。廣場上有國際銀行和許多現代化摩天大樓。

莫尼廣場(Place Monnaie)坐落在中央郵局背後,廣場旁有首屈一指的莫尼歌劇院(Theatre de la Monnaie),它是一座白色古典的建築;對面有購物中心。廣場南側餐廳很多,這裡的海鮮大餐,聞名遐邇。

波爾斯廣場(Place Bou-res)位於安斯帕契大道南方左側證券交易所附近,廣場兩旁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築林立,建築物內部豪華,外表金碧輝煌,體現了中世紀的榮景。

布魯塞爾公園(Le Parc de Bruxelles)是市內最大的公園,位於國會大廈的正對面,它本係布拉奔特伯爵的狩獵場,18世紀改成富有法國風味的公園。1830年9月,比利時起義民軍在這裡圍困荷蘭軍隊,經過3天的伏擊戰,民軍獲勝,荷蘭軍隊趁著夜色從小路偷跑,如今,它已是個綠草如茵的公園,一點也看不出當年戰爭的痕跡。這個佔地遼闊的公園,樹木參天,名花異草尤令人賞心悅目,池塘的水面倒映出國會大廈,呈現出一片寧靜祥和;早上晨霧瀰漫,朝暉由樹叢中射下,光芒萬丈蔚為奇觀。公園中有一座三孔拱形凱旋門,門頂有四馬飛車的大石雕,兩邊迴廊伸展,各有18根石柱,非常壯觀。園內遊人如織,白天有人靜坐曬太陽或飽覽滿園春色,也有老者老婦在餵食成群的白鴿。

迷你歐洲(Mini Europe)是歐洲各國著名景觀的微縮公園,位於布魯塞爾公園內,佔地25萬平方公尺,建於1987年,裡面展出300多個著名的歐洲名勝古蹟的微縮模型,其比例是真實景物的1/25。進入迷你歐洲的大門,首先便可看到一幢呈「×」型獨立高大的建築模型,那便是歐盟總部的模型,門前飄揚著歐盟各國的國旗。再往裡走就是歐洲各國的名勝古蹟模型,每個模型都被道路、河流、綠化植被、山和湖泊等模型所隔開,其中主要的內容有巴黎鐵塔和凱旋門、倫敦的西敏寺、柏林的布蘭登堡門和波恩的貝多芬故居、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威尼斯的聖馬丁廣場、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大廣場和根特大教堂、馬德里的鬥牛場、荷蘭的風車和鹿特丹港、雅典的衛城和神廟等,同時還運用現代科技中的電子、聲、光等技術,使一些模型的景觀更具真實感和娛樂性,觀眾按動有關電鈕,西班牙模型鬥牛場上,一頭被激怒的剽悍公牛會衝向揮動紅巾的鬥牛士;鹿特丹港吊車正忙著裝卸貨櫃,戴高樂國際機場上的「空中巴士」正在跑道上滑行;在火箭發射場上,阿里亞納號太空火箭的發射已進入倒數計時;愛爾蘭牧場上羊群旁的牧羊犬正在「汪!汪!」狂吠,波恩貝多芬故居也飄出「第九交響曲」中「歡樂頌」的樂聲。

撒尿小童銅像(Manneken Pis)豎立在大廣場附近狹窄的萊圖瑞(Rue de Leture)巷口,他的體質和一般小童相同,站立在一個兩公尺高的石座上,1619年由名雕刻家杜哥瓦(Duguesnoy)所塑造,是為了紀念愛國兒童奈肯‧皮斯而作,創作靈感來自布拉奔特伯爵小時候站在樹上撒尿侮辱法國士兵的傳說。

這個4歲的撒尿小童身高約40~50公分,神態活現,頭髮微捲,鼻子上翹,口邊掛著微笑,光著屁股,右手撐在腰上,左手扶著小生殖器,旁若無人地挺著肚子在任性地不停地撒尿,嬌態可掬,令人憐愛,並以「布魯塞爾第一公民」的身分,成為布魯塞爾的象徵。

從他那健康、活潑和幸福的表情上,可以發現比利時民族的縮影,他代表自由精神,並象徵生活充沛的情趣。銅像全身黑得發亮,豎立在拱亭的石座上,外面圍以精緻的鐵欄,不斷有鮮花相伴,日夜不停地撒著尿,似乎要澆熄野心家燃起的戰火和人們永不滿足的貪婪。

1747年,法國國王路暢十五的士兵,因喜愛撒尿小童的活潑可愛,竟將它偷走,為了平息布魯塞爾市民的憤慨,路易十五下令物歸原主,並為了表示歉意,還致贈給撒尿小童銅像一件金色刺繡的衣裳,如今陳列在市博物館內。後來,一些來訪的外國元首,還有一些善人雅士,也贈送了許多衣服給他。在布魯塞爾慶祝1000週年時,市政府又給撒尿小童以大使的職銜,使他又獲得一套新衣服。幾世紀下來,世界各國前後致贈的衣服已超過400套,都陳列在市立博物館的三樓。

這位布魯塞爾最長壽的市民,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寵愛,每年吸引了無數外來觀光客前來一睹其真面目,也帶給比利時難以估計的觀光收入。

據說,最初撒尿小童是石雕的,在許多教會文件中,都曾提到它。1638年,這座塑像不幸被酒醉狂徒打碎,名雕塑家杜哥瓦將碎石拼合,鑄成模子,翻出銅的複製品,兩年後,再被安置在原來的街角處,原始的石製珍品則被收藏在市立博物館中,迄今仍安好無恙。沒想到這座銅像仍命運多舛,以後又迭遭敵軍、惡徒、愚夫和幼稚園學生的破壞。1965年,銅像腳踝又被人折斷,差一點和底座脫離,只好又翻鑄一個新的,這就是現在人們所見的「撒尿小童」。

關於撒尿小童的種種傳說很多,根據紀念品店內出售小童畫片上所載的故事,說是一個富有的市民走失愛子,因此到處尋找,並當眾表示如能找到,願意鑄座銅像供市民欣賞,後來這個孩子在街角被找到,當時他正在撒尿,因此就在原地鑄一座跟他撒尿時一模一樣的黃銅像。另有一說:古代西班牙入侵者在撤離時,欲用炸藥將布魯塞爾夷平,幸虧有個小孩夜出撒尿,把導火線澆濕,城市得以保存,而小孩卻中箭身亡,因此立像悼念。也有一說:市政廳有一次遭人放火,這個小孩撲滅了這場火,救了全市,市民感激之餘,鑄銅像以作紀念。還有一說:某女神途經布魯塞爾,突見一個小孩竟朝出殯人群撒尿,怒其瀆犯神明,乃罰他撒尿不息。

近年來,為了提倡男女平等,在撒尿小童附近又加塑了一尊「尿尿女孩」像,看她高高地蹲著,不知怎地,小男孩撒尿讓人感到天真無邪,可是換成小女孩,卻總覺得有什麼地方怪怪的。

在這座銅像問世之初,布魯塞爾市民們曾狂歡一週,甚至用啤酒代替撒尿小童的尿水,以增加慶祝的花樣。現在每遇節慶,塑像噴出來的「尿」就換成了啤酒,供人免費飲用,但看到黃澄澄帶泡沫的液體從小生殖器射出來,想喝的人還得克服心理的障礙。

尿尿小童不僅是布魯塞爾的象徵,也是比利時的國寶,因此布魯塞爾還推出許多「撒尿小孩」紀念品,如明信片、鑰匙鏈,還有用石膏、塑膠、糖和巧克力做成的「撒尿小孩」小複製品,凡是去比利時旅遊的觀光客,都會買幾個回來當作送人的禮品。

皇宮(Royal Palace)坐落在布魯塞爾公園南側,隔著這座公園就是國會大廈。它係仿傚法國王朝時代風格建成,極盡奢華之能事。皇宮本身屬於14世紀的建築,從前荷蘭國王和比利時國王都曾先後在此居住過。中世紀時,菲力普大公和查理五世也曾在這裡居住過一段時間。18世紀時,因宮廷廚師不慎而燒燬了一部分,1904年由利奧波德二世改建。宮殿非常大,中央屋頂上飄揚著比利時國旗。白玉般的大廳懸掛著豪華的水晶燈,接待室內純白的色調,呈現出高貴典雅的氣氛,室內的壁毯也極為精緻,地板用馬賽克鋪成,大門漆成金黃色,門前石砌的馬路上,有衣著整齊、穿卡其布制服的衛隊,非常神氣,現在的國王有時也住在這裡。這座皇宮每年的7月初到9月初對外開放,讓民眾進入參觀,平時是禁止入內的。

正義宮(Palais de Qustice)坐落在一座小丘的頂端,就像被潮汐所困的一條大鯨魚般,它是19世紀時歐洲所興建的最大建築物,內部收藏有許多珍貴的古代文物和美術品。

獨立紀念塔(Colonne des Congres),是為了紀念比利時的獨立而建,高44公尺,建於1859年,坐落在聖米歇爾大教堂的後面,是一座氣派雄偉的圓筒狀高塔,塔頂豎有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的塑像,塔內部有螺旋狀階梯直通塔頂,因此成為布魯塞爾的一座瞭望台。塔下面有比利時陣亡將士的墓園,獻給他們的花圈終年不絕。

原子能塔(Atomium Tower)建於1958年,是布魯塞爾著名景觀之一,矗立在布魯塞爾拉根公園內,在中古建築物林立的市區內,顯得非常突出。這個景點對外交通方便,乘坐地鐵1A線西北部終點站的伊斯澤爾站,便是拉根公園,再走幾步路就到。由著名工程師昂雷德‧瓦特凱恩所設計,是比利時為了研究原子能的發展,並為了紀念布魯塞爾國際原子能展覽而建,希望通過這一巨大的建築物,表達微小的原子概念,以顯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前景。

這座高架在空中閃閃發光巨大的銀白色金屬原子能塔,是由9個直徑18公尺的鋁圓球所連接組成,每個圓球代表一個原子,圓球與連接圓球的粗大鋼管每根長26公尺,直徑3公尺,用鋼架承托,並構成一個正方體圖案,正方體的大小相當於放大了1650倍的鐵分子正方體晶體結構。8個球位於正方體的8個角,另外一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中心。

原子能塔是個將鐵分子模型放大為2000億倍的建築物,高為102公尺,重達2200噸。球分上下兩層,平面面積240平方公尺。位於中心的球體是個可供140多人同時用餐的大餐廳,四周有6個封閉式的大玻璃窗,備有多架望遠鏡,可讓人一邊用餐,一邊觀賞外面的景色。

最底部的一個圓球被固定在一個圓形大廳的頂部,另外還有3個圓形支架支撐著另外3個離地面較近的圓球。底下起支撐作用的圓形大廳是服務廳,裡面有售票處、販賣部和工作人員的辦公室等。最底下的一個球與中心的一個球和最高處的一個球,是在同一條垂直線上,也是由巨型空管相連,管內安裝有電梯,從大廳內乘電梯半分鐘便可到達頂端的球體。

其他的各球體內均為原子能塔的展廳,共分為科學館、新技術展覽廳和展品陳列室等,展出內容有太陽能技術、原子能和平用途、太空航行技術、比利時最新科技成就,以及比利時氣象發展史和比利時通訊等,展出的有實物、照片、圖表和資料等。

遊客可以搭乘電梯在每一個球體中往返,非常方便。球體會旋轉,每到夜間,閃閃發光的原子模型就像在外太空中的幽浮,令人產生無盡的幻想。原子能塔周圍有蔥蘢的林木、整齊的草坪和美麗的噴泉,呈現別致又和諧的畫面。

國家學院(La Palais des Acad-emies)位於布魯塞爾公園和皇宮對面大道東方的盡頭,這裡原來是奧倫治(Orange)公爵的宮殿,1876年後,奧地利的瑪麗亞女王在此創辦比利時國家學院。

聖米歇爾大教堂(Saint Mich-elet's Cathedral),坐落在撒尿小童的右側,以及古老建築和摩登大廈並列的中央車站北面,興建於1226年,直到17世紀才完成,是布魯塞爾市民將長年的工程技術和藝術精華融合在一起,作為獻給守護神聖米歇爾的禮物。這是一座純哥德式的大教堂,是13~16世紀建築的結晶,裡面供奉有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是全市最具規模和最具特色的大教堂,直衝雲霽的尖塔成為最顯著的標誌。正面的厚重門扉只有在國家發生大事時才會打開,最近一次打開是在1960年比利時國王舉行結婚大典時;更早以前,查理五世兼任法蘭德斯國王時,也在此舉行加冕典禮。同時,黃金羊毛騎士團的結盟大會也是在這裡舉行的;而比利時建國者布拉奔特伯爵,也是長眠於此。

大教堂內部圓柱頂端是典型的火焰式造型,鮮豔的紅色拚花玻璃在陽光的照射下,使整座教堂顯現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拼花玻璃中的兩幅名畫「聖奠」及「亞當和夏娃的放逐」,是1699年的作品,畫面在陽光的照耀下,看起來像是浮雕,令人讚嘆不已,大文豪雨果曾讚美它為哲學與詩的完美結構。天晴的時候,攝影家們可以用相機來捕捉這些玻璃繪畫的彩色美感。但拍攝時要懷著虔誠的心情,不要破壞教堂的肅穆氣氛。教堂裡另外有由哈布斯堡家族所捐贈的「聖母院」及「沙加緬度」等兩個禮拜堂。

聖尼可拉斯教堂(La Eglise Saint Nicolas)係位於中央火車站對面右側的小教堂,它是市內最古老的教堂,畫家魯本斯所作「聖母與聖嬰」的繪畫,是鎮堂之寶。教堂前的證券交易所(Beurs),其中一部分內部裝飾是藝術家羅丹(Rodin)所親手製作的。

聖母教堂是羅比克步行街區的搶眼教堂,也是布拉奔特建築的典範。側面小教堂上有大三角楣,正面塔樓裡柱頭上裝飾著白菜葉飾。祭壇上一組雕刻分別代表船、黑聖母和巴特‧索特肯斯夫人。它是紡織工人的教堂,13世紀時塔樓上加了一個奇怪的鐘樓在巴洛克式的教堂屋頂上。教堂內有米開朗基羅於1505年他30歲時所雕塑的聖母聖子像。

薩布倫聖母院(Notre Dame du Sablon)是一座晚期的哥德式建築物,帶有尖拱的屋頂,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美的建築物之一,建於14世紀。一開始時,它是為弓箭手們所建的小禮拜堂,高達14公尺,有11塊呈火炬形狀的拚花玻璃,還有圓形的玻璃。在這座聖母院前,每個週末和星期天的早晨,有露天的古董市場供觀光客和愛好古玩的人選購。

皇家古典美術館(Muse D'Art Ancien)是布魯塞爾市最大的美術館,為14~17世紀法蘭德斯派巨匠勃魯蓋爾(Bruegel)、梅林(Memling)、魯本斯和范‧德‧威登(Van dar Weyden)的作品展覽中心。除此以外,這裡也展出19世紀比利時、法國、德國和荷蘭等地如透納和畢卡索等名畫家的作品。

透納(Turner)是英國浪漫主義的畫家和風景畫大師,1775年4月23日出生在倫敦,是理髮師之子,曾在地形景物水彩畫家莫爾頓(Thomas Maltor)處學畫,14歲時進入英國皇家美術院的學校學習,因為有繪畫的天才,15歲時就展出了一幅水彩畫。在學校放假時,他經常把握時間到各地蒐集繪畫的題材。1794年他19歲時,就開始向銅版畫雜誌供稿,晚間常在門羅(Monro)醫生家裡臨摹科曾斯(John Robert Cozens)的水彩畫,得到啟發。21歲時開始在英國皇家美術院展出水彩畫和油畫,其中有一幅描繪月景「海上漁夫」是別出心裁之作。

他是一位早年得意的畫家,1802年27歲時便成為英國皇家美術院的正院士。29歲時自設畫室,不斷展出新作。1805年起發展獨特畫風,注重光度和氣勢,採浪漫的戲劇性主題,「沉船」便是當時的代表作,而「霜凍的早晨」畫作便完全以光的效果為基礎。30歲後反而受到英國畫壇的排擠,便動身訪問歐洲大陸,得畫稿400多幅。1807年任透視學教授,仍常外出旅行。

1810年花很多時間去畫海,「運輸船的遇難」一畫,是最能顯示他的抱負作品之一。1814年開始以迦太基帝國為主題作畫多幅,藉由這些畫預示了大英帝國的沒落。1819年夏天前往義大利,遊歷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藝術名城,得畫稿約1500幅。從他根據這些素描所作的油畫來看,他的風格又有很大的進展,特別是在用色方面,提高基調,使顏色更加純淨、更為絢爛,簡直像水彩一樣透明。他不用明暗色調,而用冷暖色的襯托以求得到對比的效果,連陰影和光亮部分也同樣富於色彩。

19世紀20年代,他時常遊覽歐洲大陸和英國各地。1821年在藍色紙上作了關於塞納河的一系列優雅的水彩畫。1825年重遊荷蘭和比利時,這一時期的名作有「迪埃普港」(The Harbor Dieppe)、「科隆黃昏一艘定期郵輪到岸」和「莫特萊克台地的初夏清晨」(Mortlake Terrace Early Summer Morning)。1827年作划船比賽的寫生,光彩奪目。次年再訪羅馬,並展出一些油畫。

到了晚年時,他有名又有錢,1839年他64歲時在切爾西(Che-lsea)購棟小別墅,隱名索居,但仍跋涉山水,勤於作畫。他的早期作品對建築物和大自然的細節有極精確的觀察,晚期作品則著重於表示團塊的總體光色效果,畫面結構更加靈活,暗示了動勢和空間,其中有數幅抽象畫僅在白底上塗幾筆色彩記號,現在卻比他的浪漫主題更受讚賞。這一段時期他的代表作有「希洛與黎安德訣別」(The Parting of Hero and Leander)和「特美拉爾戰艦被拖往停泊處拆散」(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orken Up)等。

1844年他69歲時,搭乘時速150公里當時歐洲最快的火車、穿越比利時特梅茲山谷到達沙勒羅瓦,他在三等車廂尋找繪畫靈感,這一趟雨、蒸汽和速度的火車之旅,便創作出他成名的畫「雨、蒸汽、速度」。1850年展出的最後一些油畫,表露出筆力的衰竭。1851年12月19日,這位印象派畫家臨終時,遺囑將大批作品獻給國家,享年76歲。

聖于貝爾皇家畫廊是布魯塞爾市的大沙龍,裡面有劇院、高質量商業中心,以及永不過時、不張揚的啤酒屋,還有咖啡館。遺憾的是,這種優美的環境卻遭到賣藝者、布道者和「街頭音樂家」的破壞,當地許多居民希望能在午夜安靜的入睡。

皇家自然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沃蒂埃街,隸屬於比利時皇家自然科學學會。全館分為動物學、古生物學、礦物學、古植物學、人類學和史前時代等部門。它雖然在規模和現代化設備方面不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但是館內每一件收藏品都極具學術價值,所以馳名於世。館內陳列有猛獁象的完整骨骼、形態奇異的大型魚龍、1億多年前繁盛一時的巨大斯氏雕龜、霍氏異側龜等的甲殼,以及穴獅和穴熊,還有早期人類的骨骼和使用過的工具等。禽龍大廳的收藏舉世矚目,10具緊排在一起完整的蒙氏禽龍骨骼標本,是1878年在伯尼撒爾煤礦發掘出來的,牠們是活躍於侏羅紀的大型食草性恐龍。這些禽龍骨骼的發掘及成功組合,使恐龍學有了突飛猛晉的發展,因此牠們是比利時的國寶,因而受到嚴密的安全保護。

皇家自然科學院博物館(Mus-ee del' intiut Royal des Sciences Naturelles),位於市內瓦威爾路260號,這是兒童最喜歡參觀的地方,開館時間為週二到週日,週一閉館,每天開放時間為9:30~16:45,週日為9:30~18:00。這裡展示的伯尼撒爾禽龍,一系列大約是15種動物完整的骨骼。19世紀建成的大廳,展出許多古代化石,其中的糞化石看起來就是一堆凝固物,還有鯨骨和鯨魚叫聲的錄音。

皇家非洲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Africa)位於布魯塞爾市內,係參照巴黎凡爾賽宮而建造,被稱係世界上最大的非洲博物館,陳列有非洲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等的實物和資料,尤以收集非洲蟲類著稱,擁有25萬種標本,共有1000萬多件。

樂器博物館(Musical Mus-eum)是比利時人引以為傲的博物館,在世界同類博物館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它坐落在小薩布倫街10號,除週日及週一休館外,每日都對外開放,開館時間為每日9:30~16:45。這裡保藏的樂器為世界之最,館內有從世界各地搜集來的各種樂器達4000多種,從古代到現代的各種樂器一應俱全,琳瑯滿目。來此參觀的遊客經常可以聽到館中導遊為觀光客演奏各種樂器,每週三這裡還有免費的音樂演奏會。

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是由舊市政廳改建的,它與大廣場周圍的行會館,同時作為陳列這個城市歷史和文物的場所,由於靠近市中心,交通方便,因此參觀的人不少。

女人博物館(Woman Muse-um)創辦於1991年,館裡的展覽品都是活生生的女人,有穿著迷你裙的金髮美女,有面貌姣好的少婦,也有坐在椅子上忙著織毛線衣的家庭主婦,還有懷孕的婦女和裸體女人;最奇特的是有一個「看不見的女人」,那只是一張空椅子,她究竟長相是什麼樣子,全靠觀眾自己去想像。此外,這裡的展覽品只准看,不准用手去碰,館裡到處貼著這樣的告示牌。

汽車世界(Autoworld)位於地鐵1B線的Merode站,展示950輛古董汽車,是歐洲收藏古董汽車數量最多的博物館,館內所收藏最早的一輛古董汽車是1894年所製造的。

近郊風景美

布魯塞爾不但在市區有許多遊覽點,在郊區也有眾多的風景點。市區東郊有許多公園和博物館;在離市區約3公里處的北郊,有美麗的拉根公園,南邊的宮殿裡,住著當今國王阿爾貝特二世;市區西郊有個美麗的精華地帶,16世紀人文主義者伊拉斯謨斯就在這裡生活過;南郊有圍著布魯塞爾的環狀公路向西南延伸,有一條優雅的路易街,盡頭就是坎布森林。

建國50週年紀念門位於布魯塞爾東郊,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在1905年,紀念比利時建國50週年時,下令建造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拱形門,非常壯觀巍峨。在它的左側有皇家軍事歷史博物館,右側有皇家美術歷史博物館,是一組重要的景點。

宮殿(Palais)坐落在拉根公園內,始建於1784年,它不同於在市中心的王宮,是當今比利時國王的住處,又稱為拉根宮。1802年,拿破崙曾在這裡向俄皇下戰書。現在的宮殿是1890年大火後重建的,從它那壯觀的大門式樣,就可看出是法國路易王朝的建築風格,因係國王住處,故不對外開放。面對入口處的公園一角,有利奧波德一世的紀念碑。除了國王的宮殿外,國王弟弟的宮殿也在這個公園內。

中國宮(Palace China)位於北郊,在原子塔北方的一片濃密樹叢中,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樓閣建築,宮門前由一對造型別致的石獅子鎮守,正面有4根蟠龍金漆柱子,二樓兩邊有一對木雕彩鳳,房頂上有4根旗桿。四周朱欄玉砌;渾然一體,整棟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此宮建於1900年,當時在巴黎舉行國際博覽會,法國雇用一批華工,精心地設計建造了這座中國宮和一座八角亭;同時還建造一座日本風格木結構的方塔,人稱「日本塔」。當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看到後讚嘆不已,就把這三座建築物一起買了下來,拆運到布魯塞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些建築物被安置在高速公路的一側,成為向公眾開放的旅遊點。

中國宮是比利時最大的中國陶瓷器收藏館,宮內上下兩層都作為展覽室,展品絕大多數都是中國製造的,也有少量是西歐早期的產品。這裡最早的瓷器是製於中國宋、元兩朝的,其中大多數陳列品是17世紀以後由中國進口的。 在中國宮的草坪上,還有一個精緻的八角亭,飛簷上翹,下面8根柱子都刻有蟠龍,四周圍以朱欄。宮前綠草如茵,宮後有玫瑰園和杜鵑花園,草坪上設有一些類似太湖石的石凳,上面刻有「高山流水」等篆字。由於它的建築特色和豐富的陶瓷藏品,使其成為布魯塞爾具有吸引力的旅遊點之一。 歐盟總部(Communautes Eur-opeannes),坐落在東郊建國50週年紀念門附近的法律大街200號,是一座用鋼架和玻璃建成的14層大廈,呈十字形結構,佔地極大,氣勢宏偉,深色的玻璃帷幕牆顯得豪華亮麗,在陽光下鎏金溢彩。

總部建於1958年,有工作人員1萬多人,其中翻譯佔2000人,這裡協調著歐盟各國的經濟和政治事務,有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內部有兩個主要機構,一個是由各成員國政府代表組成的評論會,另一個是執掌制定國際政策和實際事務的委員會。這裡門禁森嚴,並不對外開放。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Co-mmunautes NATO)設在布魯塞爾國際機場不遠處的高速公路邊,這是一座低矮、簡陋的建築,北約秘書長和北約各成員國的大使們均在這裡辦公,北約的各和平伙伴關係國也在這裡設有代表處,共雇用雇員3000多名,其中大部分為文職人員。

獅子像山丘(La Butte du Lion),是1824年,為紀念滑鐵盧戰役中、傷亡的比利時及荷蘭軍隊指揮官奧倫治王子所建的人工塚。從塚的底部到頂端共有226個台階,塚頂端的獅子像包括基座在內高4.5公尺,基座設有高倍數投幣望遠鏡供觀光客觀景,一片悠然田園風光呈現眼前,很難想像這片田園就是當年滑鐵盧大戰中3.9萬多位將士捐軀之所。山丘周圍設有觀光客停車場、咖啡屋和土特產紀念品店等。

佛梅杜凱路(Ferme du Caillou)在獅子山丘南方約5公里的地方,是昔日拿破崙軍隊司令部的所在地。戰爭爆發前夕的1815年6月17日,拿破崙曾在此過夜,還留下戰爭當天早上所用過的銀製餐具。現在這裡已成為博物館,展示拿破崙被放逐時所戴的帽子、戰鬥時用的武器和用餐時的桌子等,以及有關拿破崙戰爭的資料。

聖約翰村(Mont Saint Tean)是坐落在滑鐵盧南方約1.5公里處的一個村莊,它原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軍交戰時英軍的野戰醫院,村內的可羅尼斯旅館,是法國大文豪雨果構思「孤星淚」一書時的居住地方。

伊拉斯謨斯之家(Desiderius Erasmus)坐落在西郊的安德萊切特(Anderlecht),這是一座博物館,館內收集了荷蘭人文主義者、古典文學和愛國文學研究學家伊拉斯謨斯的各種資料,以及16世紀風格的豪華家具、書齋和桌子等。此外,還有15~16世紀珍貴的繪畫作品。這裡並非真正的伊拉斯謨斯之家,只是他在1521年訪友時所居住過的賓館。他所著的「痴愚神禮讚」一書,批判了當時貴族統治階層和天主教徒的墜落,這本書對於文藝復興以後的歐洲近代思想,有極大的影響。

他於1466年10月27日出生於荷蘭的鹿特丹,在斯特恩(Steyn)加入奧古斯丁會,1492年受神職出任司鐸。約於1494年任坎布雷(Cambrai)樞機主教亨利的拉丁文秘書。得友人斡旋,入巴黎大學孟太古(Montaigu)學院修神學,在巴黎結識一些人文主義者,並擔任私人教師而聞名,蒙喬伊(Mountjoy)爵士布朗特(William Blount)賞識他,經常予以資助,並邀請他於1499年前往英格蘭。

1500年他離開英格蘭,以後往返於法國與荷蘭之間,並攻讀荷蘭文。1504年夏在魯萬附近帕克(Park)修道院藏書中發現羅倫佐‧瓦拉(Lorenzo Valla)「新約全書」註釋手稿。瓦拉曾批評「新約通俗拉丁文本」,主張著重於語文學考證,力求確切。這個發現對他非常重要,乃將這份手稿加以校勘後於1505年出版。返回倫敦後,自1505~1506年搜尋借用多種手稿,編訂希臘文版的「新約」。

1516年校訂出版拉丁文版「新約」主要也是依據他的希臘文本。他雖然沒有得到最古老的手稿,但是這個版本較之通俗的拉丁文版本更為精確,他所加的許多評語,遠遠超過學術範圍,其辛辣程度堪與日後新教學者的註釋相比。這個版本雖有失之偏頗之處,但經歷次再版多已訂正。

1521年他定居巴塞爾,正當潛心著述之時,宗教改革運動興起,使爭論愈加激化,各方面都求助於他。據傳1520年路德發表的「巴比倫囚虜」(De captivitate Babylonica ecclesiae praeludium)一文,以及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駁覆路德的書信,都是出自伊拉斯謨斯之手。

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Art and History)位於建國50週年紀念門右側,館中收藏有古代埃及、希臘、羅馬、中國、印度和伊朗等各國的古物,同時也收集19世紀歐洲美術裝飾品,包括陶器、花邊、壁毯和雕刻類,還有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但是數量不多。

皇家軍事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Military and History)坐落在建國50週年紀念門左側,建築雄偉,館中收藏豐富,是今日世界上有名的軍事歷史博物館,收藏品包括了18世紀以來有關比利時軍隊的軍事書籍、武器、軍服、繪畫和海報等,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的軍事資料。這裡飛機模型的收藏也很著名,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活躍在戰場上空的各類飛機模型,在這裡都可以看到。此外,這裡還有各國的槍砲和軍艦的模型。同時,館內有40萬冊藏書,其中與軍事有關的資料和地圖等共17.5萬件,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威靈頓博物館(Museum Well-ington),建造在當時威靈頓將軍率領英、比、荷、德等聯軍作戰司令部的地址上,館內收藏著威靈頓將軍每一階段作戰計劃的地圖、戰爭資料和他的遺物。他在1815年6月17~18日兩天在此過夜時,所用過的床鋪和親筆書信,都保存在此。

國家植物園(State Batanic Garden)位於布魯塞爾和梅瑟附近,建於1870年。自19世紀60年代中期起,規模不斷擴大,現在是一處佔地93多公頃的大莊園。園中佔地1公頃的植物宮,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溫室,裡面設有15個展廳,展出千姿百態的各種熱帶植物,尤其是注重展示那些商業價值高的熱帶植物。園中的圖書館藏書達15萬多冊;植物園一貫重視對植物的科學研究,故還設有22個科研大廳,研究重點除了比利時植物外,還包括非洲的熱帶植物。

拉根公園(Parc de Laeken)位於北郊距離布魯塞爾3公里多的地方,公園內有宮殿、原子能塔,還有利奧波德二世時代所建的中國宮和日本塔,裡面收藏有中國和日本的陶瓷器,還有一座義大利式羅馬海神像的複製品。公園北邊是1958年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會場。

坎布森林公園(Forest Park of Cambre)是布魯塞爾南郊的天然公園,內部設有溜冰場、劇場和兒童遊樂場,非常熱鬧。園裡的大池塘中央小島上設有餐廳,遊客在這裡進餐,可以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品嚐美酒佳餚,另有一番情趣。此外,森林中另外還設有數家不同口味的餐廳。

斯華內森林公園(Forest Park of Soignes)位於坎布森林公園的南方,距離市區較遠,但是面積比坎布森林公園大10倍,四季風光變化無窮,人行道和騎馬專用道在公園內縱橫交錯,是假日森林浴和遊樂的最佳去處。公園內並設有比利時最高級的餐廳。

舊比京會修道院(Vieux Begu-inage d'Anderlecht)坐落在伊拉斯謨斯之家附近,是12世紀時列日一位神父所創辦的宗教組織。中世紀十字軍東征,這裡就成為寡婦了度殘生之地,她們不需經過任何受洗的儀式,只是以未亡人的身分在這裡做虔誠的祈禱。寧靜的修道院,使人想到當時淒涼的情景。這個修道院現在已改成民俗博物館,展出各民族各歷史階段的文物古蹟和歷史文獻。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