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 |
想去玩嗎? |
2014年8月5日 (二) 10:21的修訂版本
滑鐵盧(Waterloo)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也是布魯塞爾三大景點之一,附近一帶擁有百萬人口。它的位置在布魯塞爾南方約18公里處,雙方相距約半個小時車程,途中要經過著名的梭根(Soigen)大森林,這座森林面積廣達4000畝,森林內闢有公路,路旁濃蔭蔽空,蒼蒼郁郁,森林中常有野獸出沒,行人幾乎絕跡。滑鐵盧本身只是有一些密集屋舍的小鎮,街道不寬,路上行人很少,顯得相當幽雅、恬靜,街道兩旁大多數是一、兩層高的、風格不一的別墅,院內綠草如茵,五顏六色的鮮花散發出陣陣幽香,令人陶醉。
在距離3公里處的一座小土山上,就是滑鐵盧戰役中6萬多名戰士埋骨之處。這座萬人塚高457公尺,直徑1676公尺,塚上荒草萋萋,有226級石階直上山頂,上面昂立著一個重達28噸、長4.5公尺、高4.45公尺的山丘大銅獅,據說是用拿破崙軍隊丟棄在戰場上的槍砲鑄成,獅頭面對法國,在獅子左前腳底下墊著一顆圓形石球,氣勢雄偉,有人說這是拿破崙的寫照;也有人說,這是聯軍時刻警惕著法國的東山再起。在這裡放眼四望,俯視滑鐵盧戰場,廣闊無垠,一片肅殺之氣,盡是綠野,無險可守。整個人工山丘垂直高度45公尺,底部周長169公尺。這個山丘是比利時列日市的婦女用背簍從戰場上背土堆積而成。因為在戰時,列日市的人是站在拿破崙的一邊,所以戰爭結束後為了懲罰列日人,乃將所有列日市的男人都派出去做苦力,所以只好讓婦女到這裡來背土堆山。
古戰場主要紀念物除了上述的山丘銅獅外,還有拿破崙司令部、蠟像博物館、威靈頓指揮部、電影館和全景畫館等。拿破崙司令部在古戰場南面,是幢石頭小屋,大門上鐫刻著「小石頭村」的字樣,現在被列為歷史遺跡,展出拿破崙當年批閱過的電報和使用過的軍床、望遠鏡、馬刀和餐具等。蠟像博物館是由滑鐵盧小農舍改成,展出作戰雙方官兵形象的小蠟人。威靈頓指揮部在滑鐵盧古戰場的北部,是一幢保留有「威靈頓指揮部」字樣的古堡。附近還有法國大文豪雨果曾住過的小旅館,他曾在這家小旅館裡的客房中臨窗沉思,揮筆寫成長篇小說「悲慘世界」中關於滑鐵盧戰役的篇章。電影館就在山丘下,館內只有10來排座位,遊客一進門燈光便自動亮了起來,待人們坐下後,燈光會自動慢慢熄滅,開始播放這裡唯一的一部電影「滑鐵盧戰役」。影片長約20分鐘,向觀眾介紹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後東山再起的史實。
全景畫館是座白色大油罐似的、直徑187公尺的圓形建築。人們登上館中央木質看台,看台與壁畫之間的距離約6公尺多,遊客環顧四周,只見環形的牆壁上貼滿了高12公尺、長110公尺的戰場全景油畫,整個畫面栩栩如生:但見右方遠處法軍陣營兵馬縱橫,刀槍林立;較前方的法軍千軍萬馬,啣枝疾馳,在接近敵陣時,揮刀躍馬,衝向聯軍陣地。聯軍將士也奮勇迎戰,兩軍短兵相接,但見刀光劍影,人仰馬翻,屍橫遍野。穿著胸甲的法軍輕騎兵,持矛勇猛前進,馬上榴彈兵衝破荷、比聯軍陣地,人喊馬嘯,號鼓齊鳴,聯軍首領奧倫治親王被圍攻受傷,使聯軍險象橫生,已呈敗勢。隱伏在林中的英軍威靈頓將軍的砲兵,見聯軍潰敗,乃發砲向法軍猛轟,使法軍攻勢受挫,一片混亂。過後在兩軍的決戰中,騎兵肉搏,砲火互轟,撕殺慘烈,法軍勇猛直前,又佔優勢;但因滑鐵盧地勢低窪,法軍騎兵陷入泥淖中,行動受制,最後被英、普兩軍夾擊,終致潰不成軍。 從畫面遠處可以看到威武的拿破崙,身穿白翻領的綠色軍裝,披著灰色披風,騎在一匹白色的高頭大馬上,手舉長劍,正在指揮戰鬥,但表情嚴肅而焦急,似有顧慮,躊躇不前。威靈頓統帥部設在一座小帳篷內,許多將領正在商討戰況。這些油畫可貴之處,是把當時的整個戰場及重要情節,全部納入畫面中。為了增加真實感,壁畫和看台間的地帶,置有蠟人蠟馬、真樹真屋、殘破軍旗、丟棄的槍砲輜重、血肉模糊的屍體、形象逼真,令人慘不忍睹。據說這是法國著名畫家路易士‧杜茂林(Louis Dumo-ulin)和他的五位合作者,於1912年花了好幾年時間才通力合作創作成的,是世間少有的傑作。
在這座全景畫館的附近,也開設有許多私人展覽館,同時也搜集不少有關滑鐵盧戰役後有關拿破崙的歷史文物。
整個滑鐵盧戰役的始末是:1814年6月6日,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不可一世的拿破崙皇帝被迫簽署了宣告退位的文告,然後便被流放到面積只有223平方公尺的厄爾巴(Elba)島上。但是他在這個小島上待不到1年就東山再起,於1815年3月從戛納登陸,回到法國後,在農民和士兵的擁戴下,不費一槍一彈,先佔領里昂,再拿下巴黎,前後總共只花了短短的19天時間,這在世界戰爭史上是少有的。復闢的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八倉皇逃往國外,拿破崙在擁護者激昂的馬賽進行曲歌聲中重新登上皇位(史稱百日王朝)。
同年3月7日,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塞夫一世正在皇宮中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前來開會的各國君主,突然一位大臣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向國王報告了拿破崙重新登上法國皇位的消息。歐洲各國帝王聽後莫不驚慌失措,趕緊舉行會議,商討對策。最後決定重組反法同盟,要徹底打敗拿破崙。拿破崙在短短的日子裡,召回原來的兵員,重新組建了28萬人的部隊。面對在兵力上佔有優勢的反法聯軍,拿破崙決定先發制人,以快制敵,首先要擊破最近兩個敵人的英國威靈頓和普魯士的布呂歇,然後再騰出手來對付俄奧聯軍。
結果這竟成為拿破崙撤底失敗的一次戰役,他一生用兵如神,竟選擇在空曠之地與威靈頓決一死戰,頗有孤注一擲、破釜沉舟的味道。這次戰役一方是拿破崙7.4萬法軍,擁有246門大砲;另一方是威靈頓公爵的6.7萬英軍,和150門大砲,以及由布呂歇率領的4.5萬普軍。法軍前線本部設在La Belle Allidnce農家,威靈頓率領的聯軍據點則在有大銅獅的山丘上,雙方隔著1.5公里距離對峙。
1815年6月15日,拿破崙率軍攻擊布呂歇的普魯士軍,普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同時另一支法軍則與威靈頓率領的英軍在另一個地方激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渠,神哭鬼嚎。另一支兩萬人的法國增援部隊本來可以加入戰鬥,但由於法軍在命令傳達上的誤解,使得這支法軍在兩個戰場間來回運動,沒有加入任何一個戰場,當時它只要加入其中一個戰場,就能消滅對方,結果是普軍失敗後撤,英軍也沒有被消滅,只是退到了滑鐵盧,這樣拿破崙便失去了第一次勝利的機會。
同月18日,拿破崙率軍在滑鐵盧與威靈頓的英軍進行決戰,卻天降豪雨,道路泥濘,使各路法軍無法按預定時間趕到戰場,拿破崙乃把開始進攻威靈頓的時間從上午延遲到中午,目的在讓土地乾燥,但結果卻鑄成大錯,拿破崙早已安排好的增援部隊卻因通訊延誤而被趕來的普軍纏住不得脫身,而最先趕到戰場的卻是布呂歇的普軍。
在下午6時以前,由於步兵和騎兵沒有協同作戰,法軍四次主攻,都未達到重創聯軍和突破敵人陣線之目的;這時,普魯士軍隊陸續抵達滑鐵盧,對拿破崙的東翼形成壓力。為了阻止普軍進入法軍後方,拿破崙不得不從對威靈頓的主要戰鬥中,調出穆通麾下的一個軍、洛博伯爵的軍隊及帝國近衛軍的幾個營。最後到了下午6時,拿破崙部下內伊使用步兵、騎兵和砲兵協同進攻,佔領了聯軍戰線中部的農莊聖海牙,然後法軍砲兵開始轟擊聯軍中部的幾個掩體。
一決雌雄的時刻來到了,這時威靈頓英軍已受到重大損失,在法軍強勢的壓迫下已不堪一擊。內伊要求再增緩步兵,但遭到拿破崙的拒絕,直至下午7時後,拿破崙才抽出數營帝國近衛軍去增援內伊。這時,威靈頓已重整旗鼓,又得到蔡滕指揮的普魯士軍隊支援,形勢有所扭轉。當內伊發起對聯軍的最後攻擊時,聯軍以猛烈的砲火摧毀擁擠在一起的近衛軍士兵。下午8時許,近衛軍被擊退,聯軍就開始全面向前推進,普軍在東邊也再次發動進攻,結果法軍大亂,驚慌亂竄。拿破崙知道大勢已去,滑鐵盧成了他的最後一仗。這次戰役拿破崙軍隊傷亡2.7萬人,被俘8000人;威靈頓英軍傷亡1.5萬人,布呂歇普軍傷亡約8000人。
6月20日他回到巴黎,本來還可以重新徵召軍隊準備再戰,但他明白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不願自己的國家發生內戰,乃於次日自動退位。同年7月7日,聯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巴黎。同月15日,拿破崙被放逐至南大西洋的聖赫拿(Saint Helena)島上,1821年5月5日在這個荒涼的島上辭世,享年52歲,從而結束他的「百日皇帝」基業。
這次著名戰役曾被軍事家多次分析,大多數人認為拿破崙的計劃並沒有失當,勝利兩次離他只有半步之遙,失敗在於一些看似很小和很偶然的,然而都是具有決定性的事情上,這些都是天意,從此「滑鐵盧」便成了失敗的代名詞。
在滑鐵盧古戰場上有個停車場,在停車場離馬路10公尺的地方,有一尊拿破崙雕像,是銅質的,不大,只有1公尺高,加上基座也只有2公尺多一點。這位法國皇帝頭戴三角帽,全身戎裝,雙臂交叉在胸前,面色非常自信,側身而立,目光注視前方。給戰敗將軍立像紀念,這在世界戰爭史上尚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