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法院城卡爾斯魯厄)
(弗萊堡市為大學城)

2014年8月18日 (一) 09:08的修訂版本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簡稱德國(Germany),是歐洲大陸上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德意志來源於古德語diot一詞,意為人民,是古代日耳曼部落所講的方言,在不斷發展中,講這種方言的人就把德意志命名為自己的語言、人民及所生活的國家。後來羅馬人從高爾傳來一個字,變成羅馬文,就是ermany的前身,含「鄰近」的意思。

目錄

源出於查理曼大帝

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定居在波羅的海沿岸,當時這個民族強悍善戰,以劫掠為生,所以日耳曼一詞就是「好鬥的勇士」的意思。從公元前五百年起,他們開始南遷,佔據了喀爾巴阡山脈和波希米亞山脈以北、萊茵河以東、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間廣大的「日耳曼尼亞」平原地區,過著游牧生活。

公元前五十年,大部分日耳曼人定居在萊茵河與易北河之間,由二十多個大部落組成。因耕地貧瘠,農耕技術落後,為尋找和開闢新耕地,屢次侵犯羅馬帝國的邊境,被激怒的羅馬帝國決心征服這個蠻族,持續了三十年的戰爭,卻始終無法打敗日耳曼人,只好在邊界築一道界牆藉以抵禦,之後日耳曼人和羅馬人約有兩百年相安無事。但日益強盛的日耳曼人最終還是衝破界牆,與羅馬軍團交戰多年,同時在戰爭中結成軍事部落聯賬,以法蘭克、哥德和薩克森等部落聯盟勢力最強。

在公元一到二世紀時,亞洲的匈奴人被中國後漢大將軍竇寇和班勇等所擊敗,其中一部分向西遷移,侵入窩瓦河流域。此時的日耳曼部落已從孤立散居形成法蘭克、巴伐利亞、薩克森、圖林根、黑森及弗里斯等部落。公元三五七年,匈奴人以排山倒海之勢大舉西征,打敗東哥德人,引起日耳曼人向西南的大遷徙,部分渡過多瑙河和萊茵河,侵入西羅馬帝國疆域。但後來為抵抗共同敵人匈奴的進犯,與羅馬軍隊聯合作戰,並獲得勝利。許多日耳曼人因此留在西羅馬帝國軍隊裡服役,時間一久,西羅馬軍裡的日耳曼人數超過了羅馬人,且當時羅馬帝國已日趨衰弱,不堪一擊。進入五世紀,義大利、高盧、英國、西班牙及北部大部分的統治權,也就逐漸從羅馬人手中轉入日耳曼人手中。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的軍事領袖奧多塞(Odoacer)推翻,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的版圖上紛紛成立小王國。

由於長期的混居、融合,日耳曼人受羅馬文化的薰陶,發展為歐洲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公元四八六年,法蘭克酋長克洛維統一了高盧東北部的多個日耳曼部落,在西羅馬帝國的領地上,建立法蘭克王國,這位新國王篤信基督教,並在國內大力推廣,使日後有能力對抗伊斯蘭教勢力的滲透。 法蘭克王國連年對外擴張,先後相繼吞併了巴伐利亞、倫巴第和薩克森。公元七六八年以後,出了一位雄才大略、政績斐然的查理曼(Charlemagne)大帝,統一境內諸小邦國,並在公元七九九年幫助教皇利奧三世鞏固地位,打敗羅馬貴族的反叛。利奧為答謝他,翌年聖誕節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為他加冕正式稱帝,獲得「羅馬人皇帝」的榮譽頭銜,從此成為基督教的衛道者。在他統治下法蘭克王國臻於鼎鹽,疆域東起易北河和薩勒河、西至庇利牛斯山、南跨義大利北部、北達北海,包括中歐和義大利、瑞士、法國。

公元八一四年查理曼大帝去世,由其子路易一世虔誠者(Louis I the Pious)繼承,他主妥的任務在執行父親查理曼的遺囑,但他在位時一直最感頭疼的事情,是他前、後兩個妻子所生、彼此不和、奪權心切的四個兒子洛泰爾(Lothair)、丕平(Pepin)、路易二世和查理二世,其中三個大兒子還曾兩度廢黜父親。

公元八四○年路易一世去世後,外號日耳受人路易的三子路易二世,聯合異母幼弟查理以打長兄皇帝洛泰爾一世,長兄敗北求和,在儿爾登達成協議,簽立几爾登條約(Treaty ofVerdun),洛泰爾獲得包括現在比利時、荷蘭、德國西部、法國東部、瑞士和義大利大部分仕內的狹長地帶中法蘭西亞;日耳曼人路易獲得萊茵河以東的東法蘭西亞;查理獲得現在法國西部的西法蘭西亞;使帝國的分裂合法化,這也顯一不著近代西歐國家的形成。

日耳曼人路易的東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後來形成的德國,當時的版圖東以易北河為界,西抵阿爾薩斯和洛林,已相當於中世紀德國的面積,由圖林根、巴伐利亞、施瓦本、薩克森和法蘭克尼亞等五個公國組成,以薩克森公國力量最強。公元九一一年,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卡洛林死後無嗣,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被選立為國王,是步入德意志帝國的過渡時期。

公元九一九年,康拉德死後由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繼位,正式創建德意志帝國,開創薩克森王朝統治德意志的歷史。他崇尚武力,吞併洛林、擊退匈牙利人的進攻,此時王國的版圖包括今日的荷蘭、德國、瑞士和奧地利。 公元九三六年,亨利一世之子奧托一世在亞琛被德意志公爵推選即位。他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於公元九五五年在萊茵河畔擊敗匈牙利軍隊,國勢鼎盛,聲威大震,德意志的統治地位更形鞏固。

神聖羅馬帝國崛起

公元九六一年,奧托(Otto)一世應教皇約翰十二世之邀前往義大利,翌年教皇在羅馬城親自為他加冕,始創神聖羅馬帝國。他與教皇締結「奧托特權協定」調整彼此間關係,也擴大了教皇的世俗權力,使他成為基督徒的世俗首腦和教會的保護人,皇權至高無上,各地公爵都俯首聽命,史稱「第一帝國」。公元九七三年奧托一世駕崩,子孫治國無出其右者,中央集權大為削弱。一○二四年,德意志諸王和神聖羅馬帝國諸皇帝的薩克森王朝絕嗣,施瓦本的康拉德當選為德意志國王,他是薩利安法蘭克人,由而薩利安(Salian)王朝取代了薩克森王朝。康拉德二世於一○二七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取得對勃艮第王國的宗主權,他雖試圖重建德意志聲威,但各地諸侯利用教皇和皇帝間的矛盾擴大勢力範圍,皇權日益衰落。其子亨利三世於一○三九年接位繼續父親稱霸東方的政策、竭力結束基督教與諸侯間的戰爭,獲得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的統治權,並支持克呂尼派的宗教改革,企圖重建查理大帝式的神權統治而稱霸西歐。在位期間曾廢黜三名教皇、任命四名日耳曼教士擔任教皇,但後期受到教俗雙方的反對,帝國又陷入分裂狀態。

一○五六年年僅六歲的亨利四世繼位,由專制的母后攝政,一○六二年發生科隆主教率諸侯綁架幼王造反的情事。一○六六年亨利親政,為恢復舊有王權,重用家臣,與薩克森貴族和農民發生衝突,亨利曾一度逃亡沃姆斯,一○七三年獲得最後勝利。他曾與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因主教敘任權而有長期的爭鬥,教皇曾兩度開除他的教籍,並於一○八○年承認諸侯於一○七七年所推選的施瓦本公爵魯道夫為國王。但反被亨利成功的運用了貴族利益與教會矛盾而廢黜了格列高利。一○九○年他企圖採取軍事手段進兵義大利、解決教會爭端不幸被困時,國內諸侯以其次子亨利五世取代王儲康拉德,最後父子操戈,一一○五年被兒子囚禁逼宮,次年去世。這是當時典型的小邦林立、諸侯國王公紛歧、主教國政合一的紛擾複雜關係,致有長達二十年之久的內戰。

一一三八年亨利五世死後無嗣,霍亨斯道芬家族的康拉德繼承舅父的王位,成為德意志皇帝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康拉德三世,霍亨斯道芬王朝於是開始。霍亨斯道芬王朝承襲前朝國策,參與義大利事務,並與教皇抗衡,一度重振皇室聲威,也出現了幾位精明能幹的國王,如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亨利六世和聰穎過人的腓特烈二世等,他們都為德意志的文化和經濟帶來新的活力,但仍無力建立高度中央集權,諸侯林立、封建割據局面持續。

一二一二年至一二五○年腓特烈二世在位期間,為保持帝國與西西里王國的控制權,曾與教皇國及貴族作激烈的爭逐。一二四五年教皇英諾森四世宣布廢黜腓特烈二世的羅馬帝國皇帝及其子德國國王康拉德四世,提名拉佩斯為德王,康拉德率兵南征,拉佩斯被迫放棄德意志、去西西里當國王。一二四七年拉佩斯去世,荷蘭伯爵威廉當選為德國國王。一二五四年,康拉德四世駕崩,兩年後威廉也逝世。

一二五七年,英王亨利三世之弟、康沃爾伯爵理查德與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十世都試圖以賄賂競選帝位,引起教皇烏爾班(Urban)四世於一二六三年發布「選帝諭」,確定由七名選帝侯選舉皇帝。當時內戰頻繁政治混亂,史稱「大空位時期」。

一二六八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在義大利戰敗被俘,送上斷頭台。一二九八年至一三○八年,哈布斯堡王室魯道夫一世長子阿爾貝特(Albert)一世在位,被反對世襲的諸侯阻擾,經過艱辛方獲得的王位,最後竟為姪兒暗殺。繼任的是盧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他企圖恢復霍亨斯道芬家族帝國又掀起內戰,一三一三年在進軍攻打那不勒斯時病死軍中。一三二二年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當選德國國王,教皇不予承認,路易集結各選帝侯於一三三八年發表「倫斯宣言」,聲稱多數原則可無視教皇之命令,並於法蘭克福議會上訂立帝國法律,違者視為叛逆罪。後來有五名選帝侯背離路易,教皇克雷芒六世醞釀新的選舉。一三四六年盧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當選為國王,一三五五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鑒於選舉糾紛往往釀成內戰,乃於一三五六年發布「金璽詔書」,重申一三三八年倫斯宣言中的多項原則,確定美因茲、科隆、特利爾三名大主教及萊茵伯爵、波希米亞國王、布蘭登堡邊侯、薩克森公爵等七名選帝侯,皇位不再世襲,只是一個榮譽的頭銜而已,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皇權的沒落,導致諸侯紛起,各霸一方。尤其一三七六年至一四○二年在位的查理四世之子文策斯勞斯(Wenceslas)懦弱無能,甚至久住波希米亞終日宴飲,視戰端紛亂於不顧,一三九四年被堂兄弟摩拉維亞領導的權貴囚禁於奧地利,一四○二年為諸侯擁立的同父異母弟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國王所廢。

當時布拉格教區牧師胡斯(Jan Hus)以捷克語布道,一四一○年被教皇逐出教門,胡斯痛斥教廷銷售贖罪券為非法行為,得到許多貴族及平民擁護。西吉斯蒙德誘勸胡斯參加康斯坦茲會議,一四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將其逮捕,翌年處以火刑,引發「胡斯教徒戰爭」,但胡斯派內部分裂,被西吉斯蒙德擊敗。

西吉斯蒙德死後無嗣,由其女婿奧地利公爵、哈布斯堡家族的阿爾貝特二世繼位,兼領兩個家族領地,權勢顯赫,但在位僅一年,於一四三九年出征土耳其時戰死。翌年堂弟腓特烈三世繼位,由於與王公們不和,幾乎完全不理德意志政事。一四五二年前往義大利倫巴底接受王冠,是由教皇在羅馬加冕的最後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時土耳其人再度入侵,維也納失守,腓特烈三世外逃。一四八六年其子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 一世被美因茲大主教等人選立為德王,但保留了腓特烈三世的皇帝稱號。

到十五世紀末,德國境內有大小幾百個公國,兵禍連年幾無寧日。為抵抗貴族、教皇的剝削,哥達、沃姆斯、黑森林等地的農民紛紛揭竿而起,聲勢浩大,尤以阿爾薩斯的「鞋會」為最,提出廢除教會法庭及減稅等要求,影響所及終於在一五二四年爆發農民戰爭。

一五一七年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下,維滕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反對天主教教會的權威,斥責教皇以重建羅馬聖彼得教堂為名在德國兜售多年的贖罪券為私人償債,提倡路德新教,一時之間反對天主教會的運動席捲德意志每個角落,是德國宗教改革之始。皇帝查理五世於一五二一年發布「沃姆斯敕令」,反對宗教改革、放逐路德,向新教宣戰,他同時要應付法國和荷蘭反對哈布斯堡王朝,內憂外患,雖在一五四七年戰勝新教諸侯的「施馬爾卡爾登同盟」,但一五五二年又落敗,不得不在一五五五年,批准弟弟斐迪南德與新教徒達成的協議,承認新教和天主教的平等地位。查理五世予各諸侯國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然一旦選定,臣民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遷居別國;全國因而出現國教不統一的局面,但宗教改革的奮鬥過程,喚醒了社會改革的新思潮,同時對德意志封建制度也有極大的衝擊。歐洲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戰爭」,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與德意志諸侯在爭取歐洲均勢的爭戰,後來演變為政治衝突及宗教對立的全歐性戰爭。當時在西歐,有法國和荷蘭聯合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分支西班牙和奧地利;東歐則為波蘭與哈布斯堡王朝對抗瑞典和俄國;同時瑞典和丹麥又在爭奪波羅的海的海上霸權。因宗教改革而長期處於分裂之中的德意志,政治和宗教的糾紛都有著外國勢力的參與,夾雜著歐洲國家的衝突,德國是主戰場,狼煙四起、民不聊生。戰爭最後以簽訂「西伐利亞和約」而結束,除法國、瑞典及其盟友得到大片土地、承認荷蘭和瑞士的獨立外,德意志諸侯的主權雖獲得確認,但已削弱了皇帝和選帝侯的權力,規定天主教徒、路德宗信徒和喀爾文宗信徒地位平等,使整個德意志生活水準倒退了兩百年,國力大減,全國分裂成三百六十多個公國和一千多個騎士領地,皇帝成為有名無實的法律、制度監護人。

此後將近一個世紀裡,德國又發生了一七○一年至一七一四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一七○○年至一七二一年的北方戰爭、一七三三年至一七三五年的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一七四○年至一七四八年的奧地利皇位繼承戰爭、一七五六年至一七六三年的七年戰爭,最後形成霍亨索倫家族、以布蘭登堡為主取名的普魯士,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奧地利爭雄局面。

十八世紀是歐洲啟蒙運動蓬勃興起的時代,其主要理念是人生來平等,都一旱有平等的權利,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些出色的思想就是一七七六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人權宣言的精髓。而在此時期的德國,既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又沒有敢於反對封建君主的成熟資產階級,各自為政的諸侯小國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無法形成統一的政治意志,英法等國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潮傳到德國,僅局限於紙上談兵。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後,德意志各邦加速向資本主義發展,在封建割據的德國境內,|普魯士和奧地利崛起成為兩個具決定性作用的勢力中心。一七九三年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反法同盟,企圖以武力進行軍事干涉,從而打擊資產階級革命,同時奪回美因河和萊茵河西岸地區,不料法國一怒之下大舉興師,打得普奧聯軍潰不成軍,只好割地求和,讓出萊茵河東岸地區,德、法兩國從此結下世仇。一七九九年,拿破崙上台執政後,對法國佔領下的原德國領土重新劃分,取消或合併了許多小公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大邦國,大大改變了各地諸侯割據的局面,儘管原動機是為了法國的利益,但無疑為日後德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一八○六年,拿破崙把德國西部和南部的十六個諸侯國合併成立了「萊茵同盟」,同時令這些諸侯國全部退出神聖羅馬帝國。

同年八月六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蘭西斯二世摘下皇冠,神聖羅馬帝國壽終正寢,他本人回到自己的領地奧地利大公國,宣布奧地利獨立,由自己出任國王,改稱法蘭西斯一世。

一八一二年拿破崙在俄境慘敗,他在歐洲所建立的統治體系開始瓦解,但普、奧兩國仍在他的統治之下。戰敗後的普魯士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國王腓特烈• 威廉三世優柔寡斷,第二次和第三次聯盟戰中奧地利都抱持中立觀望態度,在改革家施泰因(Stein)男爵的極力鼓動下,才下決心對拿破崙宣戰。第一仗下來,拿破崙損失不大,奧地利出面調停,並向法國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遭到拿破崙的拒絕,被激怒的奧地利人加入反法同盟。

一八一三年十月,普、奧、俄、瑞典四國聯軍在萊比錫城郊大敗法國,德意志各邦擺脫了拿破崙的統治。一八一四年三月二十日,四國聯軍佔領巴黎,拿破崙王朝覆滅。同年的維也納會議恢復普、奧兩國原先享有的領土主權,但德意志人建立自由統一民族國家的願望,只獲得一八一五年由三十五個邦國和四個自由市組成的「德意志邦聯」替代。在梅特涅(Metternich)的影響下,一八一九年頒布卡爾斯巴德法令,鼓吹君權、反對立憲。這是一個鬆散的聯合體,各邦國都享有獨立的主權,仍然各自為政,設在法蘭克福的同盟議會是唯一維繫的機構,由各邦國指派的代表組成,大權操縱在普魯士和奧地利手中。

幾經戰亂兩度統一

十九世紀德國經濟發展迅速,由於大臣施泰因(Karl Stein)、哈登貝格(Hardenberg)等人的勵精圖治,城市自治及軍政改革都頗具成效。一八一八年普魯士廢除國內關稅法令,取消重重關稅,以示與鄰近各邦建立自由貿易關係。一八二八年,普魯士與黑森― 達姆施塔特邦簽署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一八三四年,普魯士聯合各邦組成除奧地利及西北沿海地區外的關稅同盟,建立德意志各邦的自由貿易區,這也是統一德國的重要步驟之一。一八三五年修建第一條鐵路,開始了工業化的進程。

一八四八年初德國爆發「三月革命」,民眾要求組建統一的德國,並於同年五月十八日在法蘭克福召開首屆國民議會,尋求制憲以統一祖國,但在會議上,兩大派系意見相背,大德意志派擁護奧地利領導,小德意志派則推崇普魯士,幾經協調才制定第一部憲法,推行君主立憲制。由於幾百年來諸侯習慣的分裂割據不願放棄各自領地,及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奧地利宣布廢除一八四九年的憲法,普魯士也由保守勢力控制立法,一些小邦更是游離零亂,統一大業困難重重。

十九世紀中後期德意志經濟繁榮,由農業轉向工業,由貴族轉向資本家,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一八七○年工業產值居世界第二位,新的經濟要求新的政治,國家的分裂狀況嚴重阻礙德意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但統一已是歷史的必然,權力再分配的時機也已成熟。一八六一年威廉一世即位,推行現實政治。一八六二年威廉一世因普魯士議會否決了他的擴軍計劃準備退位,俾斯麥勸他繼續主持朝政,由他出任普魯士宰相協助。俾斯麥上臺後解散議會,推動以武力統一德意志,強調統一要用鐵與血的政策,同時大力推廣普魯士在德意志的影響,堅持透過權力來維持穩定。

這位「鐵血宰相」同時以加強軍事力量作為施展外交的手段,經由三次王朝戰爭實現德意志的統一:一八六四年,普魯士戰勝丹麥,迫使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地區由普奧共管;一八六六年不惜同室操戈,在「七星期戰爭」中打敗奧地利,把它趕出德意志同盟,掃除統一的大障礙。翌年成立了以普魯士為盟主的北德意志邦聯,結束普奧爭雄的局面;在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的普、法戰爭中,最終普魯士獲勝,進而兼併南方諸邦。同年一月十八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國皇帝,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德意志長達九百五十二年的分裂狀態,建立德意志帝國,史稱「第二帝國」。俾斯麥出任德國第一任首相,實現了他的預言「讓我們把德國扶上馬,它便會策馬奔騰」。

重新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由四個王國、五個大公國、十七個公國、侯國及漢堡、呂貝克、不來梅等三個自由市組成,採用一八六七年憲法。俾斯麥對內採取保護農業、發展工商業,並發動文化鬥爭,反對天主教,鎮壓社會民主黨。在外交方面,他策動一八七三年及一八八一年的德、俄、奧兩度的「三帝同盟」,旨在孤立法國,但都因奧、俄在巴爾幹島的利益衝突,未到期而中止同盟關係,然而這時的德意志正蒸蒸日上的在歐洲崛起,而且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區建立了殖民地。

一八八八年德國皇帝三度易人,史稱「三皇之年」。最先是九十一歲高齡的老國王威廉一世駕崩;皇太子腓特烈三世以癌症末期生命垂危而繼位,但登基僅九十九天就死亡;皇位傳給他的兒子二十九歲的威廉二世。這位狂妄的年輕國王企圖獨斷獨行,加上俾斯麥晚年政策僵化,民怨四起,鐵血宰相被迫於一八九○年辭職。

德國的統一為經濟的蓬勃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進入二十世紀後,德國由自由經濟發展為壟斷資本主義。一九一三年德國工業產值在世界上已超過英、法,僅次於美國。為了爭奪海外殖民地,歐洲各國間衝突日益劇烈。一九一四年八月德國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兩百萬士兵戰死沙場,且慘遭敗績,戰爭末期,民眾怨聲載道,各地爆發革命,大勢已去,國王威廉二世引退逃往荷蘭的多倫,一九四一年去世。一九一九年六月德國以戰敗國身分簽署几爾賽和約,割地賠款廢除軍備,去帝制改共和政體,除海外殖民地外,還失去原有領土的八分之一和原有居民的十分之一。社會民主黨極左派「斯巴達克思派(Spartacus)」領袖李卜克內西試圖建立蘇維埃共和國,但該黨多數派搶先成立共和政府,與興登堡妥協以對付革命,李卜克內西於柏林遇害。

一九一九年二月六日國民議會在威瑪召開,成立共和國,艾伯特(Ebert)當選為總統,謝德曼任總理,同年二月十六日議會投票通過威瑪憲法,改稱「威瑪共和國」。一九二五年,艾伯特總統去世,七十七歲的陸軍元帥興登堡(Hindenburg)當選為總統,這時德國經濟崩潰,工潮不斷,社會動亂,納粹黨徒在各地騷動,內閣危機頻仍,加上一九二九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德國政治、經濟一片混亂,大家寄望能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出來組織政府,於是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成為議會第二大黨,這些都替納粹黨徒的掌權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九三二年興登堡連任總統,一九三三年一月任命希特勒組閣,他的國家社會主義(NAZISM即納粹主義)運動以革命的姿態上台,結合極端反民主傾向和瘋狂的排猶主義,並通過國會縱火案清除異己,取締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大肆迫害猶太人,利用黨衛軍和蓋世太保在全國建立恐怖的法西斯主義統治,成千上萬的人未經法律程序關進了集中營。

一九三四年八月興登堡病故,希特勒獨攬總統、總理和三軍統帥大權於一身,正式命名為「第三帝國(Third Reich)」,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結束威瑪共和國短暫的十四年壽命。希特勒是奧地利人,他對自己的祖國懷有莫名的厭惡,而對德國則寄以厚望。上台後勵行獨裁政治,對內積極重整軍備,發展工商業;對外利用英、法、蘇三國間的矛盾,擴張軍備,蓄意侵略,作破壞凡爾賽條約的冒險。一九三五年,義大利侵略衣索匹亞,英、法兩國並未作有效的制裁,使德國大受鼓舞,重新武裝萊茵河區,並於一九三六年形成德、日、義三國軸心,締結反共產國際公約。此時期的德國已經擁有非常強大的武力,僅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軍費開支就高達一百六十億帝國馬克,成為歐洲軍事強國。

一九三八年,德國佔領奧地利;一九三九年初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野心越來越大,終於在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入侵波蘭,並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初期,英法聯軍只宣不戰,德國橫掃歐洲,先後攻佔了波蘭、挪威、丹麥、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南斯拉夫、希臘、阿爾巴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十三個國家,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芬蘭五國淪為德國的附屬國。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清晨,希特勒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集中三百萬大軍向蘇聯發動閃電戰,全世界五十三個國家對德宣戰,終因國土狹小,資源有限,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一九四三年英、美聯軍攻入義大利,蘇聯也發起反攻。一九四四年,英、美聯軍在諾曼第登陸成功,盟軍進抵萊茵河,蘇軍席捲巴爾幹半島。一九四五年四月底柏林失陷,四月三十日希特勒為逃避審判、在他的地下指揮部自殺;五月七日,鄧尼茨(Admiral Donitz)率德軍向盟國無條件投降。

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戰後德國分由英、美、法、蘇四國佔領,蘇聯佔領東部、英國佔領南部、法國佔領西部、美國佔領西北部,首都柏林由四國分佔。由於戰時盟軍的大規模轟炸,大都市受到嚴重破壞,人口也分散各地,政府機構已完全消失,當時德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盟國最高軍事管制委員會,凡事均須四國軍事長官一致同意後才能施行,曾對德採取解除武裝、取締納粹組織、逮捕和審判納粹戰犯、拆除德國工業設備以作戰爭賠款,分散過於集中的壟斷經濟等一系列制裁措施。在面對的重建德國事宜,四國在各自佔領區內各行其是,後因蘇聯與美、英、法三國之間制度及意識型態的不同,導致東西德分裂。

一九四八年六月,美、英、法三個佔領區合併,九月在波昂召開由各州議會代表組成的制憲會議,同時進行幣制改革,在西德使用由美國發行的新馬克。出於政治和經濟的雙重目的,蘇聯佔領軍於同月二十四日封鎖了全部通往西柏林的水陸交通,並停止一切能源供應。為了衝破封鎖,保全插入蘇聯佔領區心臟的西柏林,西方國家建立了「空中走廊」,西柏林兩百萬市民的生活用品全部用空投供給。

一九四九年德議會理事以多數票通過基本法,並舉行第一屆聯邦議會大選,基民鹽主席艾德諾(Konrad Adenauer)被選為第一屆聯邦政府總理,自民黨人特奧多爾• 豪伊斯為總統,組成德意志聯邦共和國(Tederal Republic ofGermany),簡稱西德,定都波昂。

一九五四年,倫敦和巴黎會議通過協定,次年五月生效,恢復西德主權,結束德國被佔領狀態,同時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美、英、法仍在西德擁有駐軍權。

蘇聯東佔領區於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退出「盟國對德管制委員會」,針對西德的幣制改革、蘇聯在東佔區也發行新馬克。一九四九年五月三十日,在第三次人民代表大會上通過憲法,同年九月二十日正式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German Democrtic Republic),簡稱東德。十月十日,蘇聯政府向東德正式移交管理權力,皮克(Wilhelm Pieck)為首屆民主德國總統。於一九五○年和一九五六年先後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華沙公約組織。俾斯麥統一德意志帝國七十八年後,德國再次走向分裂,在德國的土地上出現兩個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經濟型態的東、西德國。

從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六一年,約有三百五十萬名東德人逃往西德,而且大多是高級知識份子、技術人員,因之東德政府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發布命令以鐵絲網封鎖西柏林,後來改修築了混凝土圍牆,封鎖一切交通往來,這就是有名的「柏林圍牆」。

一九六八年東德通過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係;西德則堅持兩個德國非互為外國、沒有兩個德意志民族。一九五四年倫敦和巴黎會議成立協定,予西德完全獨立。次年五月,西德成為主權國家,並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時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在一九五七年的大選中,艾德諾繼續執政。一九五九年呂布克(Heinrich Lubke)當選總統。由於內政危機,艾德諾於一九六三年辭職,一九六五年艾哈德(Ludwig Erhard)當選繼任西德總理,但他也不能改變現狀,在經濟衰退和政府內部爭執的雙重壓力下,於一九六六年被迫辭職。同年十二月,基辛格(KurtGeorg Kiesinger)出任總理。一九六九年大聯合失敗後,社民黨與自由民主黨以些微勝數組成聯合政府,由布蘭特(Willy Brandt)當選總理,古斯塔夫.海涅曼(Heinemann)任總統。他推行「新東方政策」,努力改善西德與蘇聯、東歐及東德的關係。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東、西德簽訂基本條約,雙方同意在平等基礎上發展睦鄰關係,放棄使用武力,互相尊重並共謀解決實際問題。

一九七四年布蘭特因總理辦公室成員的間諜案件而辭職,施密特(Helmut Schmidt)繼任總理,同時期由瓦爾特• 謝爾任總統。由於執政聯盟內部對經濟危機、外交政策及安全政策上存在嚴重分歧,施密特於一九八二年因不信任案而下台。接下來由柯爾(Helmut Kohl)執政十六年之久。

東德自一九四九年十月建國後實行總統制,一九六○年第一任總統皮克逝世,國務委員會取代總統履職,分別由烏布利希(WalterUlbricht)、維利.斯多夫、埃里希• 何內克及克倫茨任國務委員會主席。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七日東德政府集體辭職,九日開放東西德邊界,在此情況下,組成以莫德羅為首的新聯合政府。一九九○年三月十八日,東德舉行議會自由選舉,由基民豐、自由民主聯豐和社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德梅齊埃為總理。聯合政府實行市場經濟,解散國有企業,開始經濟私有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東西德雙方對峙狀態緩和,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簽訂條約互相承認,一九七三年九月雙方同時加入聯合國。一九八二年上台的西德聯邦總理柯爾,也一直致力於東西德的統一。一九八九年下半年,東德局勢發生重大變化,蘇聯在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進行政治改革,東德領導人共黨頭子何內克(Erich Honecker)下台後投靠前蘇聯,最後仍被迫回到德國接受謀殺罪名的審判,一九九三年前往智利而客死異鄉。

一九八九年也是東西德統一的重要階段,五月匈牙利單方面開放匈、奧邊界,為東西德邊界的開放打開第一個缺口。同年九月三十日西德外長根舍宣布,准許在駐東歐各國使館裡尋求政治庇護的東德公民進入西德,當年就有三十四萬多名東德公民湧入西德。

為阻止東德人西逃,何內克政府於十月三日封鎖與捷克的邊界,在東德政府建國四十週年國慶的這一天,東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以及其他各大中城市,都爆發了大規模要求「民主、自由和人權」的示威遊行,東德的形勢則更加惡化。同年十月十八日,何內克辭職,但繼任的克倫茨政府並不能平息反政府的示威運動,反而導致了柏林五十萬人的大遊行,矛頭直指德國統一社會黨和東德政府,要求執政黨下台,實行經濟自由化、政治多元化及自由選舉。

面對這種難以控制的動蕩局勢,東德政府一毫無辦法,部長會議及政治局先後集體辭職。十一月九日,政治局委員、黨中央發言人、東柏林第一書記沙博斯基在東柏林新聞中心的記者招待會上宣布,任何人可以隨意申請出國,並將很快得到批准。這無疑是默許東西柏林開放,允許東西德公民自由往來;東德政府也開放禁錮已久的柏林圍牆,人民憑身分證即可前往西柏林。

在波蘭訪問的西德總理柯爾聞訊即刻趕回西柏林,發表演講支持東德人民要求統一的願望,並保證東德人民將獲得與西德公民同樣富裕的生活。柏林圍牆開放後,東德每天都有幾十萬人湧向西德,這一現狀把東西德的統一問題提到新的高度。十一月十七日莫德羅聯合政府提出與西德建立「條約共同體」,柯爾同月二十七日提出兩德統一的「十點計劃」引起極大的迴響,東、西德各政黨及民眾都熱烈支持,要求實現統一。同年十二月十九日柯爾與莫德羅開始會談,經兩德立法機構認可。

德國的統一問題,其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遺留下的,一九四五年波茨坦協議中就明確規定,英、法、美、蘇負有對德簽訂和約和統一的責任,故德國的統一還需國際社會的表態與支持。剛開始時美、蘇、英、法等大國都採取反對和抵制的態度。為此,西德總理柯爾一方面竭盡全力創造統一有序的內部環境,一方面進行多方解說,曾多次聲明德國的統一將在歐洲聯合進程中實現,統一後的德國既會注意到西歐各國的利益和安全,不會對任何鄰國提出領土要求,也不會對蘇聯的安全和利益構成威脅。在統一已成為必然趨勢和西德的盡力爭取下,美、蘇及周邊國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一九九○年二月,在渥太華舉行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二十三國外長會議,西德外長根舍在會上提出「二加四」方案,建議由東西德和美、英、法、蘇各外長組成外長會議,專門討論德國統一問題;獲得正面回應,五月在波昂舉行第一次會談。同月十八日,兩德簽署「經濟、貨幣和社會聯盟條約」,西德馬克取代東德馬克,實現貨幣的統一。七月十五日柯爾第二次訪蘇,簽訂確立兩國新關係的條約,保證向蘇聯提供大規模經濟和技術援助以換取蘇聯支持。八月三十一日簽訂「政治聯賬條約」,確定將西德的制度全面引入東德。同年九月十二日變六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最後一次「二加四」會談,簽署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規定四大國停止對德的權利和責任,統一後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與此同時,駐柏林的美、英、法三國盟軍司令部舉行會議、簽署文件,宣布結束對柏林的佔領使命。九月二十三日聯邦總統里夏德• 馮• 威茨澤克簽署統一條約,並隨之生效,東西德完成了從法律上的統一。十月三日,分裂長達四十多年的東、西德重新實現統一,定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十二月二十日德國大選後的首屆全德議會在柏林正式舉行。一九九四年大選,由赫佐格(Roman Herzog)出任總統。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德國第十四屆聯邦議院的制憲會議上,社民黨黨魁施羅德(Gernard Schroder)當選為聯邦議院第七任總理,新一屆德國政府正式成立。一九九九年五月,在德國議會第二次聯邦大會投票中,與施羅德同為社會民主黨領導人物的約翰• 勞(Johannes Rau)多數票當選為德國戰後第八任總統。同年,德國從波昂遷都柏林,完成東西德統一的最後一件事;歐洲單一貨幣也於當年在德國正式通行。

採議會共和制政體

為維持國家過渡時期新秩序,一九四八年七月艾德諾領導進行「基本法」起草,一九四九年五月八日,由各州議會代表組成的議會委員會投票通過。一九九○年又根據德國統一條約的基礎,改寫「基本法」有關條款,共十一章一百四十條,十月三日起生效。這部臨時性大法,也是德國統一後的唯一根本大法。 根據基本法德國是擁有立法、行政和司法自治權的聯邦制共和國。採議會共和制政體,外交、國防、貨幣、海關、航空和郵電等均屬聯邦管轄。在基本法前言中明確闡述,德國的統一和自由要在全體德國人民的自決中實現。同時規定: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人民有信仰自由、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遷居自由。立法機關的國會,以及政府、法院、行政機構、警察和軍隊,一律嚴格遵守這些基本權利。為避免威瑪共和國和希特勒時期的歷史悲劇重演,基本法取消了總統至高無上的權力。此法的修改必須由議會三分之二的議員同意和聯邦參議院三分之二通過方能進行,而且聯邦制的國家制度、三權分立、民主制、法治和社會福利等原則是不能修改的。 「基本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沒有實權,由聯邦大會代表全國人民間接選舉產生。在選舉時最多可以進行三次投票,前兩次需要超過絕對多數的六百七十票才能當選,如果無人得到絕對多數票,則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在第三次投票中,較多數者就可當選。總統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一次。聯邦不設副總統,總統因故不能履職時,由聯邦參議院議長代職。 聯邦總統在國際上代表國家,進行一些禮儀性活動,如代表德國任命駐外使節、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及與外國簽署條約,對內任免總理、內閣成員和聯邦法官,簽署和頒布法律、法令、審查並公布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行使赦免權等。當議會未通過對聯邦總理的信任案時,總統還可根據總理的建議,解散議會,舉行新的大選。不過,總統簽署的法律和法令,須經聯邦總理簽署才能生效。聯邦總統以其獨特的形式,體現一個統一的國家,代表著國家內部秩序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國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採兩院制,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在權限方面,對涉及憲法、與聯邦制度有關、或關係各邦利益的主要法律時,兩院權力相等。但聯邦參議院的權限遠小於聯邦議院,只在立法方面對聯邦議院發生牽制作用,對授權國務總理組閣或推翻政府一事則無權過問。所以聯邦議院在德國的政壇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決定性。 聯邦議院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人民代表機構,由議長、副議長、書記員、議員組成的若干專門問題委員會和長者委員會組成。議長由議院中力量最強的黨派選舉產生,主要職責是召集和主持聯邦議院全體會議,組織議院的各項活動。副議長由議會政黨協商選舉產生,由參加議會的政黨中各選一名,協助議長工作。書記員則按各政黨擁有議會席位的比例選舉產生,他們除協助議長工作,還與聯邦議院會議執行主席共同監督和審查議會情況。長者委員會是由各政黨威望較高的知名人士組成;議長擔任主席,主要任務是討論議院的議事日程、協調各種各樣的衝突與矛盾。 聯邦議院共六百零三名議員,以直接、自由、普遍、平等和不記名方式選舉產生。凡年滿十八歲或在德國住滿三個月的合法公民都有選舉權,年滿二十一歲具選舉權者都有被選舉權。議員的主要職責是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控制國家的財政預算、選舉與撒換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政府的工作等。德國實行複雜的兩票比例選舉制,選票的左半頁為第一張選票,用以選舉所在選區的候選人,即個人議員。右半頁為第二張選票,用以選舉政黨。 聯邦參議院由十六個州政府成員或全權代表組成,共有六十八名參議員,主要代表各州利益,參與聯邦立法和監督政府。參議員由各州政府成員或全權代表組成,同時可由各州政府任命或召回。他們都具有雙重身分,一方面擔任州的職務,同時又擔任聯邦的職務,隨著州議會選舉產生,並隨州政府的改組而更換。其數量視各州所轄區域的大小和人口的眾寡而定,使各州的地位在聯邦中也有差別。在議會投票時,同一州的參議員必須意見一致。在立法過程中,几是涉及各州利益的法律,必須有參議院的明確同意方可生效,對聯邦議院通過的其他法律,參議院也可提出異議予以否決。當兩院出現分歧時,由調解委員會出面調停,參議院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一年。 行政權屬於聯邦政府,亦即內閣,由聯邦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總理是政府首腦和國家最高行政長官,也是內閣成員中唯一由聯邦議院選舉產生的重要人物,對議會負責,總理擁有很大的實權,他不僅主持內閣、領導政府各部門、決定政府的施政方針、實施聯邦議院通過的法律、確定副總理和各部部長的人選,有權在緊急狀態下直接指揮三軍。此外,總理還要履行經常向總統作書面、口頭報告政事的義務。當聯邦議院對總理表示不信任時,總理可以要求議會對他投信任票,如僅獲少數贊同,他還可以建議總統解散議院,提前舉行大選。議會如果通過「建設性不信任案」,則將更換總理,但議會需同時以多數票選出繼任者時,才可更換原總理。 內閣除總理和兼外長的副總理外,還設有內政、國防、經濟、財政、經濟合作、法務、交通、環保、衛生、建設、家庭與婦女、食品和農林業、內部關係、勞工和社會事務、城市建設、研究技術、教育和科學、聯邦特別任務等部,各部部長則對總理負責。全國行政區共劃分為巴登― 符騰堡(Baden-wurttemberg)、巴伐利亞(Bavaria)又名拜恩(Bayen)、柏林(Berlin)、布蘭登堡(Brandenburg)、不來梅(Bremen)、漢堡(Hamburg)、黑森(Hessen)、梅克倫堡― 前波美拉尼亞(Mecklenburg)、下薩克森(Niedersachsen/Lower Saxony)、北萊茵-威斯特法倫(Nordrhein-Westfalen/NorthrhineWestpharia)、萊茵蘭― 普法爾茨(Rheinland-Pfalz)、薩爾(Saarland)、薩克森(Sachsen/saxony)、薩克森― 安哈爾特(Sachsen-Anhalt/Saxony-Anhalt)、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Schleswig-Holstein)、圖林根(Thuringen)等十六州,其中柏林、漢堡和不來梅為城市州。在國家基本法的規範之下,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州憲法,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擁有廣泛的自治權力,但主要範圍為警察事務、鄉鎮法、各級學校和廣播、報刊等。聯邦的權力高於州的權力,彼此之間是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和配合的關係。 司法權屬各級法院,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法院,設在卡爾斯魯厄,由兩個判決委員會組成,各有八名法官,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選出八人,由總統任命,任期十二年,不能連任。憲法法院的職能主要是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裁決聯邦與州之間或聯邦各機構之間的紛爭,以及涉及基本法的各種事宜, 同時負責審查聯邦和各州的立法是否符合基本法,只要憲法法院宣布某項法律違反基本法,該法就不得實施。憲法法院還有權裁決政黨是否企圖推翻國家制度,而指令該黨解散。此外,當公民的基本權利受到國家侵犯,在向各級法院起訴無結果時,可向聯邦法院上訴。聯邦法院的判決對國會、政府、各級法院和社會團體都具有約束力,即使是聯邦總理和總統,也必須服從憲法法院的裁決。 除了憲法法院,德國的司法體系還由以下幾部分組成:普通民事法院,分為初級法院、州法院、州高等法院和聯邦法院,主要負責審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民事調解;前兩級法院初審民事案件,前三級法院初審刑事案件,後兩級為上訴和復審。行政法院分初級行政法院、高級行政法院或高級行政法庭、聯邦行政法院,主要審理福利法院、財政法院和普通民事法院審理之外的案件;財政法院有初級財政法院和聯邦財政法院,主要負責稅收和捐稅方面的糾紛;勞工法院有初級勞動法院、州勞動法院和聯邦勞工法院,主要審理因勞資問題而出現的各種糾紛;社會福利法院分初級、州級和聯邦級福利法院,受理所有社會福利及保險方面的紛爭。此外,各州都設有州法院。各級司法機關職責分明、各司其職、不濫用職權。總共有四千多項法律和法令,以約束人民的行為、規範社會的秩序。 德國國旗是三色旗,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面積相等且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關於三色旗的來歷有種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古羅馬帝國時的士兵穿著紅黃鑲黑邊的上衣,所以國旗採用三種顏色。另一說為十六世紀時,德國西南部地區的新教兄弟會,曾經舉著黑紅黃三色旗武裝起義,三色旗因此而來。還有一種傳說是十九世紀時為促使德國統一,組成了學生義勇軍,他們的服裝為黑色披風上佩帶紅色肩章及金黃色衣扣,以此組成國旗的顏色。但不論如何,在德國人的心目中,黑、紅、黃象徵自由和統一。在東、西德分裂期中,東德曾在旗上加鑲麥穗圖案,一九九○年兩德統一後,原聯邦德國的三色旗成了德國國旗。通常在機場、宴會、活動集會場所、大飯店及汽車上所懸掛的都是三色旗,但在聯邦政府機構及駐外使館等地所懸掛則為帶有黑鷹國徽的國旗。 德國國徽為金黃色盾徽,盾面上有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黑色雄鷹,象徵著力量和勇氣。鷹的淵源在德國最早可追溯到十二世紀的霍亨索倫家族;在古羅馬時代,鷹被當作上帝的象徵,具有至高無上的神力。幾個世紀以來,德國人始終把鷹當成聖鳥,可以帶給德國幸福和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徽原版模型燬於戰火,國徽圖案的設計圖紙也全部化為灰燼,後來在昔日皇家藝術珍品收藏館的一位普通職員家中找到一個完好的模型,有關人員以三馬克將其買下,使國徽得以重鑄。「德意志之歌」為德國國歌,由十九世紀德國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作詞,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所創作「皇帝四重奏」的旋律為曲。這首歌充分反映了德國人民的心願,號召人們以民族利益為重,為民族的自由、統一而戰,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國花為矢車菊(Cyanus),又名藍芙蓉,是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高一公尺多,莖葉皆有白色柔毛,葉細長形披針,夏秋開藍紫色花,有時花為桃色或白色,德國人以它象徵民族的樂觀、儉樸和愛國。美麗的白鸛為德國國鳥,視其所築的巢為吉祥之兆。

德意志聯邦政黨多

德國政黨包括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SPD),其前身是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成立於一八七五年,一九三三年被希特勒取締,一九四六年重組,一九五九年宣布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奉行「民主社會主義」,屬左翼政黨。現為全國第一大黨,擁有聯邦議院三百零六席。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二年執政,一九八二年大選中失利,淪為最大的在野黨;一九九八年大選中獲勝,由施羅德重新執政;二○○二年九月大選繼續執政。 現有黨員一百多萬名,是各政黨中黨員最多的,成員包括工人、公務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和家庭婦女等,尤其重視工人階級,在德國工會中頗具影響力。對內主張提高就業機會,改革稅制,縮小貧富差距,提倡男女權利平等,減少工作時間。對外實行以西方聯盟為基礎的多元化外交,謀求建立不以武力解決衝突的世界和平秩序。 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lich-Demokra-tische Union),簡稱基民盟(CDU),是國內的反對黨,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九四五年,一九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戈斯拉召開聯合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基督教民主黨,第一任主席為艾德諾,有七十六萬名黨員,主要成員是企業家、農場主和知識分子。在戰後的第一次議會選舉中獲勝,一九四九年執政長達二十年之久。 在一九六九年大選中失利,退居反對黨地位。一九八二年東山再起,由柯爾執政,至一九九八年為社民黨所取代。一九九八年的大選中擁有聯邦議院二百四十八席,屈居第二大黨。基民盟在政治上屬保守派,黨員多係基督教徒,對內主張維護自由競爭制度,強調家庭和教會宗教價值,提倡自由市場經濟,加強科技研究,把政府干預經濟減少到最低限度;對外增強德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擴張歐洲聯盟,強調歐盟和北約是德國對外政策的基石,主張建立聯邦制的「歐洲合眾國」及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維護人權。 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FDP ) ,為中間黨派,是目前最大的反對黨,成立於一九四五年,有黨員十六萬名,主要是中小企業主、農場主、一般職員和知識分子。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主要趨向於中產階級的利益,較少考慮到工人及下層階級的利益,支持率一向不高。在經濟策略上強調自由市場理念、降低稅率、維護市場經濟、保護中小企業、限制壟斷和兼併,對外主張推動西歐政治合作,實現歐洲貨幣、經濟和政治聯盟,只在五個州參與執政和保持議席。 聯盟90/綠黨(中90/Grune)為兩個不同的黨派組成,綠黨成立於一九八○年,有三萬八千多名黨員,成員主要是環保運動者、和平運動者、反核能者、失業者、反對服兵役者和對現狀不滿的青年等,主力是激進的青年學生,組織鬆散、派系複雜、思想混亂。一九八三年大選中獲百分之五點六的選票,首次進入聯邦議會,獲得二十三個席次,但沒有政黨與之聯合執政,一直處於在野地位。一九九三年五月綠黨與東部聯盟90正式合併為聯盟90/綠黨,一九九四年十月的選舉中獲得百分之七點三的選票,成為議會第三大政黨,一九九八年大選獲四十四席,再退為國會中的第四大政黨,二○○二年大選後與社民黨聯合執政。對內主張社會改革,強調個人自由,反對種族主義,恢復生態平衡,建立非暴力社會,反對德國駐軍海外,反對經濟壟斷。對外主張德國退出北約實行中立,解散所有軍事集團,反對歐洲共同市場,反對使用核子武器。 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 Soziale Union)簡稱基社黨(CSU),成立於一九四六年一月八日,黨員十八萬名,是基民黨的姐妹黨。 成員主要是大企業主、中高級職員、農場主和官員。該政黨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巴伐利亞州,但政治影響力卻遍及全國,西門子公司、寶馬汽車公司、梅薩斯米特―布爾科―布洛姆公司、克勞斯.馬菲爾公司及巴伐利亞聯合銀行等是堅強後盾;擁有許多附屬組織,「巴伐利亞信使報」是機關報。在施政綱領上幾乎與基民黨如出一轍,對內主張捍衛現行制度、強化政府職能、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強調巴伐利亞工業和科技的良好形象,具強烈的宗教和保守色彩。對外主張加強與西歐各國的政治、軍事聯合,與美國保持聯賬,實行平等伙伴關係。 民主社會黨(Demokratische Soziale Partei)簡稱民社黨(DSP)前身是東德共產黨,一九九○ 年二月改為現名,有十八萬多黨員,主要是工人、公務員、教師、少數官員和自由職業者。自稱既不是共產主義政黨和傳統意義上的工人階級政黨,也不是社會民主黨,而是致力於民主社會主義的全德新型左翼黨。在德國統一後的第一次聯邦議會選舉中,影響力不大,因在柏林有四個直選議員而進入議會,並得到相應的三十個議席。目前,許多德國東部人都視之為自己的政黨,但是內部組織渙散、思想混亂、未制定黨綱,提倡實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刪減軍事支出,增加就業機會,控制失業率,加強稅務工作。

地處歐洲心臟地帶

德國的位置在歐洲中部,是東、西歐往來的必經之道,南、北歐交通的陸上捷徑,又是東方與西方之間及斯堪的納維亞和地中海地區的中繼站,獨具歐洲陸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素有「歐洲心臟」之稱,也是中歐各國日落最遲的國家。東北瀕波羅的海,西北隔北海與英國相望,南靠阿爾卑斯山脈,依山傍水景觀美麗。陸地北連丹麥,東鄰波蘭和捷克,南接奧地利和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與九個國家接壤。國土形似一稞幹粗葉茂的大樹,最東部為薩克森州的泰斯卡,最西部是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州的塞爾夫坎特,最北部是敘爾特(Sylt)島上的利斯特,最南部是拜恩州的奧伯斯多夫,東西寬為六百四十公里,南北長為八百七十六公里,國土總面積三十五萬六千九百四十五平方公里,約合十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七平方哩,邊境線總長三千七百七十公里。 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和冰川作用的影響,國土地形多樣化,大小盆地、平原、丘陵、台地、山地、高原和山脈都集中在這塊土地上,地勢北低南高。從北到南大致可分為五大地形區。北德低地、中德隆起地帶、西南部中德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德低地:主要有沿海地域及北德平原,該地區北臨北海及波羅的海,向南直抵中部山地,其間散布眾多的湖泊、丘陵、草原、泥沼和肥沃的黃土地,平均海拔不足一百公尺,佔全國總領土的三分之一。北海沿岸沙丘橫亙、沼澤密布、地勢低平,漲潮時會被海水淹沒,退潮時則形成一片寬十五至三十公里的海邊淺灘地帶。部分海岸線甚至低於海平面,所以北海沿岸有些地方築有高大堅固的攔海堤壩。波羅的海沿岸沙地和岩石各佔一半,許多低矮的峭壁點綴在海邊,蜿蜓狹長的海灣穿過峭壁,有的深入至離海岸約四十公里的內地。 沿岸海域有許多美麗島嶼,風光旖旎,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國最大島嶼梅前州的呂根島,島上的白堊岩為大自然奇蹟;以及有「石荷州瑞士」之稱的德國小島赫爾格蘭。北德平原也稱為北德低地,是由呂納堡(Luneburger)荒原、萊茵平原、明斯特蘭平原 和阿爾特馬克平原組成,平均海拔不足八十公尺,有山脊,也有丘陵,有森林覆蓋的山丘和風景如畫的湖泊,土壤非常肥沃,水質良好,適於發展農牧業。 中德隆起地帶:由東西走向的高地構成,介於北德平原以南、多瑙河以北。這裡地形複雜,從南到北依次有施瓦本山(SchwabischeAlb)、黑林山(Schwarzwald)、法蘭克山(Frankische Alb)、波希米亞林山(Bohmer Wald)、黑森林山(Schwarzwalder Hochwald)、倫山(Rhon)、圖林根林山(Thuringer Wald)、厄爾士山脈(Erzgebirge)、韋斯特林山(Westerwald)、羅塔爾山(Rothaargebirge)、哈茨山(Harz)及條頓林山(Teutoburger)等。這些山脈是德國南北的天然分界線,其間的中萊茵峽谷和黑森窪地則是德國南北交通要道。群山之間夾雜著寬闊的谷地和盆地,許多山的峰頂平坦,山坡陡峭,多沼澤和荒野,有的地方則絕壁聳立。 群山之間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星羅棋布的溫泉,是休養勝地。位於哈茨南部的海姆凱萊溶洞,全長一千七百多公尺,內部光怪陸離,神秘莫測,如入幻境。山地中部的圖林根盆地,人口稠密,是重要的工業區。中部地區昔日曾是帝王諸侯爭雄稱霸之地,也是德國文化的發源地。這裡河流縱橫,河畔山際古堡和宮殿鱗次櫛比,宏偉壯觀,令人嘆為觀止。西南部中德梯形地帶位於孚日山脈和黑森林之間,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萊茵斷裂谷,寬十至二十公里,長約三百公里,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派。裂谷兩側,峭壁聳峙,黑林山脈最高峰的費爾德峰海拔一千四百九十三公尺,高入雲天,景色壯麗。 南北最重要的交通幹線萊茵河曲折流過賓根與波昂之間的峽谷地帶,然後穿過人煙稀少、土壤貧瘠的萊茵頁岩山區。河谷南段為狹窄而肥沃的上萊茵低地,谷地氣候溫暖、日光充足,景色優美,是德國重要的農業區、著名的葡萄及葡萄酒盛產地,旅遊業非常發達。 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是廣闊的高原丘陵,平均海拔約五百公尺,主要由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碎石平原、南部丘陵、下巴伐利亞丘陵、大湖泊及多瑙窪地構成。巴伐利亞高原地表起伏,森林、草地、湖泊遍布,座座村莊隱約在山水之間,是德國著名的農牧區。 德國境內的拜恩阿爾卑斯山(BayerischeAlpen)是阿爾卑斯山的北緣部分,由阿爾高伊、巴伐利亞及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組成,橫臥國土南端,是中南歐的天然分界線,高度在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峰和山坡終年積雪。從慕尼黑即可望見的楚格峰海拔二千九百六十三公尺,是德國第一高峰,與海拔兩千七百一十三公尺的瓦茨曼(Watzmann)山峰東西遙相呼應。站在峰頂環視阿爾卑斯山區,銀裝素裹,群峰聳立,蜿蜓曲折的山澗,點點閃爍的湖泊,美不勝收。由於森林、積雪及地勢落差,蘊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是著名的旅遊勝地。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柯尼格斯湖、加密施―帕滕基興及米滕瓦爾德等都是理想的休閒地。 德國東、南、西三面為陸地圍繞,只有北面有海岸,海岸線總長一千三百三十三公里,共分為兩段,從德國丹麥交界處向西南延伸至荷蘭為北海南岸,從德國、丹麥接壤處向東南延伸至波蘭為波羅的海南岸。 這個國家河網密布,在南高北低的地形影響下,境內河流除東側與波蘭的界河奧得河注入波羅的海之外,大多由南往北注入北海,主要的有萊茵河、埃姆(Ems)河、威悉河和易北河等。 萊茵(Rhein)河是德國境內最大和最重要的河流、歐洲最大的水運動脈,也是法、德兩國的天然疆界。源出瑞士中東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全長一千三百二十多公里,流域面積二十二萬四千多平方公里,向西北流經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法國、在荷蘭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在德國境內的河段長八百六十五公里,流域佔國土五分之二面積,主要流經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黑森、萊茵蘭― 普法爾茨、薩爾和巴登、符騰堡等州。主要支流有美因、內卡(Neckar)、魯爾(Ruhr)、莫澤爾(Mosel)、馬斯(Maas)、阿勒爾(Aller)、伊爾(III)和蘭(Lahn)河等。萊茵河降水豐富,上游為高山型河流,春夏冰雪融化時水量增多,中游支流多,有春汛,下游則冬雨豐沛,全年水量穩定,但冬季有三個星期的冰凍期。除供農業灌溉外,舟楫水運繁忙,尤以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的貨船來往最為頻繁。這裡是德國工業的發源地,沿河形成了萊茵魯爾工業區、薩爾區、萊茵美因石化工業區和萊茵內卡新興工業區,萊茵河因此成為這些工業區貨運輸出的要道,同時又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多瑙河(Danube)位於南部,橫貫東西,是歐洲第二大河,也是一條國際性河流,發源於西南部黑森林山區,蜿蜓流過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阿爾卑斯山脈與波希米亞山之間的狹窄地段,進入奧地利後,又流經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等國,最後在羅馬尼亞蘇利納附近注入黑海,全長兩千八百五十公里,在德國境內長六百五十公里,流域面積八十一萬六千平方公里。匯集大小支流三百多條,其中以因(Inn)、德拉瓦、薩瓦(Sava)、蒂薩(Tisza)、納布(Naap)、安珀、伊薩(Isar)等河最為重要。河道交錯、魚蝦豐富,河畔蘆葦為造紙工業、紡織纖維工業提供極為豐富的原料。河主流上建有許多水力發電站,其中以鐵門峽大壩最為壯觀,裝機容量一百多萬屘,為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兩國共同建造。多瑙河是國際著名的航道,自多姆爾以下即可通航,至雷根斯堡後可航行大型船隻。多瑙河還與各運河直接通航,連接多瑙河、奧得河和易北河的運河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設計貫通,一九八九年,萊茵河― 美因河― 多瑙河運河正式通航。 易北河(Elbe River)也是歐洲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邊境蘇台德山脈中的來森貝格山,向西南呈弧形流經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自德國東面穿入,流經德累斯頓、漢堡注入北海。全長一千一百六十六公里,百分之六十約七百公里在德國境內,流域面積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是德國東部最大的河流。主要支流有富爾達(Fulda)、奧赫熱(Ohre)、穆爾德(Mulde)、薩勒(Saale)、伊薩(Isar)、哈韋爾(Havel)等河。從北海的庫克斯港到漢堡的河面寬度為十四公里半,海輪由寬闊的河口灣上溯一百零九公里可直達漢堡,是歐洲大陸最大的海港。重要的河港還有馬德堡、舍內貝克(Schonebeck)、阿肯(Aken)、德紹、里薩(Riesa)和德累斯頓等。經由眾多的運河系統,易北河可連接威悉河及魯爾工業區、柏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漢堡修建有六條鐵路隧道穿過易北河,發展成為橫貫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地。 奧得河(Oder)是東歐主要河流之一,也是波羅的海水系中的第二大河,源自捷克、斯洛伐克奧得山脈。自東南向西北流向,途經波蘭、納尼斯(Neisse)河,向西北折向北海,下游構成波蘭與德國的天然河界。全長八百八十六公里,在德國境內長度為三百八十二公里,流域面積約十一萬九千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在波蘭境內。支流主要有奧帕瓦(Opava)、卡恰瓦(Kaczawa)、博布爾(Bobr)、巴雷奇(Barycz)及瓦爾塔(Warta)等河。一年有四十天以上為冰凍期。從奧帕瓦河口以下七百六十公里河段均可通航,還經格利維采(Gliwice)運河溝通西里西亞工業區及波羅的海,是東歐的主要水路,雖然在德國境內不長,但有運河向西與易北河、施普雷河及柏林溝通,故亦為重要航道。 埃姆(Ems)河在德國西北部,源出條頓山南麓北流,經多拉德(Dollart)灣被博爾庫姆(Borkum)島分為東、西兩流入北海,全長三百七十一公里,為魯爾工業區貨運的主要出海口。 美因(Main)河是德國西部萊茵河右岸由西往東南流向的重要支流,由羅特美因(RoterMain)河和威瑟美因(Weisser Main)河在庫爾姆巴赫(Weisser Main)附近匯合後稱美因河。全長五百二十四公里,主要有法蘭克薩勒(Frankischesaale)河和陶伯(Tauber)河等支流。河口至班貝格(Bamberg)有運河相連,是萊茵― 美因― 多瑙運河的一部分,直接與萊茵河和多瑙河相連,通北海和黑海。 威悉河(Weser)是德國的主要河流之一,由發源於倫山山脈瓦瑟(Wasserkuppe)山的富爾達與發源於圖林根林山的韋拉(Werra)河,在明登附近匯合始稱威悉河。全長七百二十四公里,德國境內長四百四十公里。由南向北流經威悉山脈和北德平原,注入北海。重要支流有蓋斯特(Geeste)、萊蘇姆(Lesum)、阿勒爾(Aller)、迪默爾(Diemel)、奧奇坦(Ochtum)、及亨特(Hunte)等河。六百噸以下的小船可通航到上游的明登,大船只能沿河上溯到不來梅市,經明登附近的中部運河可通易北河和埃姆斯河,並可西接萊茵河,東連柏林地區的河流。 威悉河各段都建有水庫,以提供飲水及調節水位。十九世紀以來,河水遭受嚴重破壞,聞名世界的威悉河鮭魚已經絕跡。沿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兩岸有不來梅、卡塞爾等重要城市。 施普雷河(Spree River)位於德國東部,與鄰近河流有運河相通,源自捷克盧薩蒂亞(Lusatia)山脈,在施普倫山(Spremberg)分為兩支流,流過科特布斯後又形成渠道網,變成沼澤森林地帶,此後又經呂本、菲爾斯滕瓦爾德、克珀尼克(Kopenick)及柏林,最後在施潘道匯入易北河支流哈韋爾河,全長四百零三公里,流域面積一萬零一百平方公里。沼澤森林地帶開墾為農業用地及經濟菜地,同時又是附近各市區的郊遊勝地。 德國境內還有很多的運河與各主要河流溝通,如中部運河(Mittelland Canal)全長三百二十一公里,連接萊茵、易北、威悉和奧得等河,形成四通八達的密集內河航運體系,並且可直航到荷蘭、法國、瑞士及波蘭等國。基爾(Kiel)運河全長九十九公里,始建於一八八七年,橫穿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連接易北河河口及基爾港,是波羅的海與北海之間的航運要道。此外,西部總長兩百六十九公里的多特蒙德― 埃姆斯運河(Dortmund-Ems Canal)也是重要的水上航道。 德國的湖泊主要集中在受冰川作用的北德低地和阿爾卑斯山北側的山前地帶,其中博登(Bodensee)湖位於德國南端與瑞士、奧地利交界處的古老冰川盆地上,德國位於湖西岸和北岸,瑞士在湖南岸,奧地利則在湖東面。此湖瑞、奧名稱為康斯坦茲(Constance),是為萊茵河河道的部分,總面積五百四十一平方公里,長六十五公里、寬十三公里,平均深度九十公尺,湖水最深可達兩百五十二公尺,湖岸線長約兩百公里。博丹呂肯(Bodarucken)山將湖分為溫特湖(Untersee)和于柏林根(Uberlinger)湖兩部分,在德國境內的面積為三百零五平方公里,是德國最大的天然湖。湖泊沿岸地區及東面拜恩阿爾卑斯山陽光充足、氣候宜人,風景迷人,是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湖水清澈,盛產鮭魚及鰾魚。湖濱城鎮主要的有康斯坦茲、林道及腓特烈港。 德境另外較大的湖泊還有南部的基姆、維爾姆、阿默、施塔恩貝格(Starnberger)及北部的米里茨等湖。 德國地處偏北的溫帶,與中國黑龍江省的高緯度相似,氣候卻相差甚遠,雖然四季分明,但沒有嚴寒酷暑。大部分地區都在大陸性氣候過渡的地帶,西北部近海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最冷的一月平均溫度為攝氏一度,湖泊很少結冰。夏天則相當涼爽,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為十八度。年平均氣溫約九度,溫差小、濕度大、陰天多,日昭一相對較少。通常天氣溫和、濕潤、涼爽,終年山巒蒼翠、河水清澈、鮮花爭妍、綠茵遍地,只是少了點陽光,所以他們對陽光便特別珍借,每當陽光燦爛的日子,在公園、河畔或自家的小花園、陽台上,到處可見男女老少坐在河邊、躺在草地上在做日光浴。 逐漸遠離海岸的東、南部,地形複雜,地勢升高,為冬冷夏熱的大陸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為二十一度,冬季寒冷,最低溫可至零下十度,平原較暖和,山區溫度略低,十二月至三月高原及山區普遍降雪,南部山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最熱時可接近三十度。冬季寒冷多雪,在海拔一千一百公尺以上的山坡,積雪可達半年之久,山峰上常年白雪履蓋。 這個國家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平均年雨量六百至一千公釐,均勻地由北往南遞增,南部山區年雨量最高時可達兩千公釐。豐富的降水給農作物帶來極有利的生長環境,森林覆蓋率達三分之一,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一般說來,德國氣候平穩溫和,六月是雨量最多的時候,四月是氣候最變化無常的月分,相互交替著大雪、暴雨、洪水和颶風,雨具是出門時必備的用品。

世界第二大貿易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後相繼受到美元、石油危機衝擊,以及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五年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影響,經濟成長遲緩。為重振西方經濟,共同解決全球性的經濟貨幣危機調整經濟政策,一九七五年七月召開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七國首長會議。世界經濟大國的德國,在會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歐洲共同體(EC)是由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國組成,以經濟合作為基礎,實行共同的農、漁業政策,實行關稅同盟,有共同的經貿政策和歐元貨幣體系,建立總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成為多元化世界重要的一環,總體經濟產值居世界第一位。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理所當然處於盟主的地位,歐盟的許多經濟政策都可在德國經濟系統中找到原形。近年來,德國在經濟策略上作一系列整頓,如發展通信電子技術、調整經濟結構、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實行稅制改革、鼓勵個人投資、加強民營化程度、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德國經濟因而得到持續穩定的增長,進一步促進歐洲共同體內部統一大市場的實現。 德國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並非重要項目,耕地面積約十二萬平方公里,農業就業人數約一百三十萬,佔就業總人數的百分之五。這個數字在歐洲共同市場成員國中是最低的,但由於農業現代化效率高,所以農業發達。全國共有一百一十七萬台拖拉機和十四萬台聯合收割機。耕地、播種、施肥、鋤草、收割、脫穀、烘乾和入倉等田間作業已全部機械化。國內耕地相對貧瘠,但能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故取得顯著效益,農產品百分之八十五能自給自足,少數不足部分由國外進口。二○○二年,德國農副產品的進口額為三百八十億歐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德國農業的特點是耕地分散,以個體為單位的家庭企業為主,二○ ○ 二年德國有農業企業五十三萬三千家,但三分之二的耕地面積小於二十公頃。 在德國的東部,從原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集體經營方式轉變成現在的私人經營,擁有三萬多家不同形式的農業企業,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為私人所有,十分之一為集體共同經營,由原來約四千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共同管理,但卻佔有德東百分之六十的耕地。德國農民家庭收入有一半以上不是來自農產品,而是別的經濟活動。農業經濟增長遠跟不上工商業的收入增長,因此提高農民收入、減輕農產品的市場壓力、保證向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食物,成為德國和歐洲國家共同農業政策的重要目標。德國政府的農業政策正著手於節約用水、改善水利設施、建設鄉村道路、資助貧困地區及企業,旨在推動大量高效率的家庭農莊進行多方面經營。 農產品以種植小麥面積最大,年產量約一千三百八十萬噸,在市場上已遠遠供過於求;馬鈴薯種植非常普遍,是歐洲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國,年產量約一千六百多萬噸;甜菜是德國主要的經濟作物,年產量三千一百多萬噸,居世界首位。其他主要農作物年產量為大麥一千二百萬噸、燕麥三百三十萬噸、黑麥兩百五十萬噸、玉米一百五十萬噸、各類水果一百六十五萬噸和各類蔬菜兩百五十萬噸。 畜牧業發達,素有「中歐第一畜牧國」之稱,其產值是農業產值的兩倍,牧場面積為五 萬五千八百平方公里,北部沿海和南部山區是兩個最重要的牧業區,以養牛和養豬為主,大型的現代化養豬場、養禽場和菜牛育種場遍布牧區。養牛業遍及全國,尤以下薩克森州最發達,全國牛存欄數約一千九百四十萬頭,牛奶年產量兩千六百萬噸,幾乎每家飼養奶牛的農戶都有擠奶機。養豬業也非常興旺,豬數達三千一百萬頭,豬肉產量在歐賬成員國中長期居於首位。此外,還有羊一千二百萬隻、馬四百三十五萬匹、雞九千八百多萬隻、鴨一千二百萬隻、鵝五十五萬隻和火雞兩百六十萬隻。畜牧業的飼養規模並不大,有將近百分之六十六的牧場奶牛存欄數不超過四十隻,百分之八十三的肉豬存欄數在六百隻以下。作為歐盟成員國,德國牧業也歸歐盟主管。 漁業興盛,海水和淡水魚獲量都非常豐富。海洋捕魚範圍主要在北海、波羅的海、挪威海、巴倫支海、西不列顛水域和格陵蘭水域。 主要漁港有不來梅、漢堡、庫克斯、埃姆登、威廉堡、弗倫斯堡、基爾和呂貝克等。年魚獲量約三十萬噸。德國擁有現代化的捕魚船,魚一經捕撈上岸,立即分類加工,快速冷凍,運往超級市場或魚市出售,漢堡是德國最有名的魚市。 為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禁止濫捕,使漁業能持續發展,歐盟制定了漁業基本法,規範成員國定額定量依法捕撈,所以德國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十二萬噸魚貨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全國近十一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森林所覆蓋,面積佔國土的百分之二十九,林業資源豐富,其中森林最多的萊茵蘭― 普法爾茨州覆蓋率達百分之四十點五,黑森州居第二為百分之三十九點八,最少的是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森林覆蓋面積也有約百分之九點二。德國注重保護森林資源,禁止檻砍濫伐,只有經州主管部門的批准,才可以開墾林區或將林區改作他用,森林擁有者必需在砍伐的林地上重新育林。因為空氣污染是導致大片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德國還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保障生態平衡,如減少工業設備、發電站、交通、家庭及農業對空氣的污染。目前年伐木量為三千萬立方公尺,能滿足國內市場三分之二的需求,剩下的三分之一靠國外進口。 自然資源不豐,能源需求三分之二依賴進口。礦產以煤、鉀、鹽、銅、鐵、石油、鋁和鉛等為主,煤的蘊藏量僅次於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四位。硬煤儲量為兩千三百億噸,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州和薩爾州是最重要的兩個產煤地,有開採價值的硬煤貯量約有兩百四十億噸。此外,魯爾、亞琛、萊比錫及哈勒等也有重要的煤田。褐煤儲量為九百億噸,年產量達三億七千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最大的褐煤煤田在萊茵蘭― 普法爾茨、布蘭登堡南部及薩克森。薩克森― 安哈爾特和下薩克森東部的褐煤蘊藏量很大,有開採價值的有五百六十億噸。往日褐煤的大量開採嚴重污染環境,隨著能源的多元化,開採量已大幅減少。德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耗煤國之一,工業以煤為主要原料,同時用煤提煉汽油、染料和其他化學品,但煤也是德國唯一不需依賴進口的能源。 德國的產鉀量冠全球;鉀鹽和岩鹽也很豐富,主要分布在哈茨山區兩側的韋拉河和富爾達河流域,以及圖林根、萊茵河谷等地。德國的原油幾乎都由外國進口,僅有少量的石油、天然氣、鐵礦和鈾礦等。石油儲量為七千六百萬噸,主要分布在北德低地、上萊茵平原和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天然氣儲量約五千億立方公尺,在發現埃姆斯蘭和北海新氣田後,天然氣貯量估計可達八千五百億立方公尺,能滿足國內需要的四分之一;鐵礦儲量約十九億噸,主要依賴進口;鈾礦在德國東南部,但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德國就停止鈾的開採,用於運轉核電站的濃縮鈾主要從國外進口。 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產值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是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工業部門齊全,技術先進,設備新穎,產品的高品質尤具口碑,加上國際物質調配運輸設施完備,貨品可快而方便的送達國際市場,具備工業大國所有條件。除德國人一絲不荀的認真做事性格外,其機械設備全國有三分之一是使用不到五年的新設備,五分之三使用不到十年。工業產品種類繁多,一半以上外銷至全世界。工業中心遍布全國,主要有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巴登―符騰堡、下薩克森、黑森及薩爾等州。共擁有工業企業四萬八千家,從業人員六百八十萬,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四分之三員工不足一百人,但多屬非常專業、技術水準高超的企業,產品在國際上古子有盛譽。千人以上的企業則只佔百分之一點七,具壟斷性。在職人數兩百二十萬名,佔所有在職員工的百分之三十二,主要是鋼鐵工業、機械和設備製造、汽車、化學、電子及電力等,這幾個產業的產值佔德國工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二。 德國排名前十位的工業企業分別是:戴姆勒― 賓士股份公司,總部在斯圖加特,主要經營汽車、電氣、航空,員工三十三萬零五百五十一名;設在慕尼黑的西門子股份公司,經營電子,員工三十九萬一千名;大眾汽車股份公司,總部在沃爾夫斯堡,生產汽車,員工二十四萬三千六百三十八名;費巴股份公司總部在杜塞爾多夫,經營能源、化工,有員工十二萬六千八百七十五名;赫希斯特股份公司,總部在法蘭克福,為化工、製藥公司,員工十六萬五千六百七十一名;位於埃森經營能源、建築的悶巡E 股份公司,員工有十一萬七千九百五十八名;設在路德維希港的化工、製藥巴斯夫股份公司,員工十萬六千二百二十六名;拜耳股份總公司設在萊沃庫森,生產化工、藥品,有員工十四萬六千七百名;慕尼黑的巴伐利亞汽車發動機廠,員工十萬九千三百六十二名;蒂森股份公司設在杜易斯堡,生產鋼鐵、機器,有員工十三萬一千八百六十三名。 重工業特別發達,鋼鐵工業是所有工業基礎,也是傳統工業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魯爾區是全國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鋼鐵工業之一,二○○二年,鋼鐵加工工業的經營額為兩百八十九億歐元。但絕大部分鐵礦,鉻、鈿和鎢等合金原料要從國外進口。鋼鐵年產量達四千一百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儘管如此,仍然無法滿足國內需求,每年需從法國、瑞典和西班牙等國進口。 機械製造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以重型機械設備、數控機床、電機、電工器材、精密機械、印刷機械、機車、金屬加工機械、運輸設備、光學儀器、儀表、商用機械、資訊技術、軍火及核電站設施等為主,機床工業產值居世界首位。德國機械和設備製造業的企業數量多、專業分工細、品種齊全、品質上乘。二○○二年該項企業約有七千家,在職總人數為十萬六千四百名;其中百分之九十為員工三百名以下的中小企業,只有百分之二員工在一千人以下的中小企業,只有百分之二員工在一千人以上,產品兩萬多種的總營業額為一千四百四十億歐元,約一半為出口所得。 德國機器出口佔西方國家機械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又以金屬加工機械為最,佔世界市場的百分之四十,運輸設備佔百分之二十四點三,建築機械佔百分之二十強,已超過美、日居世界第一。曼內斯曼機械製造公司、奧格斯堡― 紐倫堡機器製造廠及德國商用機器公司等,都是德國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該行業為確保產品的質量、穩定市場領先的佔有率,每年都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新技術的研究,從而促進企業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汽車工業非常發達,有職工六十六萬人,年產汽車四百八十萬輛,百分之六十供出口,賺取外匯約一千二百多億歐元,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汽車行業常被人們稱為德國工業的龍頭和經濟晴雨表。大眾、寶馬等都是世界名牌,克萊斯勒賓士則被譽為汽車之父。創建於一八八六年,以汽車的發明者、集團的創始人比爾• 賓士和戈特利布• 戴姆勒這兩個人的姓氏,取名戴姆勒― 賓士股份公司,經百餘年的發展,成為德國排名第一的企業,著名的賓士汽車在全球十大商品中,僅次於美國可口可樂和日本新力(SONY)成為世界第三大名牌,代表著德國的整體工業水準。賓士(Benz)集團的領域現已擴展到航空、太空及高科技領域,但汽車仍然是很重要的項目,賓士汽車年銷六十萬輛,且長銷不墜,是因該公司的品質要求嚴格,一切求其盡善盡美與不斷求新求變,讓使用者除了舒適、享乎之餘,還跟得上時代。譬如在安全系統方面,抑士早在一九八○年代就使用了ABC剎車技術優良的售後服務也是長銷的主因,公司在全拼界共有四千七百多個銷售和維修點,及時周到貼心的服務成為賓士致勝的要訣。 一九九八年,戴姆勒― 賓士股份公司與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合併,成立戴姆勒― 克萊斯勒公司,賓士公司控股百分之五十七。這是世界工業史上最大的合併,也是一次改變汽車業面貌的歷史性合併,它涉及九百二十億美元的市場金額,四十一萬在職員工及一千三百億美元的年營業額,成為世界三大汽車公司之一具有最現代化技術的化學工業也是德國傳統工業,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在氣體分離、有機合成、塑膠、醫藥、農藥、染料和塗料等製造技術上均居世界前茅。化工產品的年營業額為一千億歐元,其中百分之五以上出口。位於西部的拜耳、巴斯夫和赫希斯特是德國三家最 大的化學企業,控制了德國百分之八十的化學產業,位居德國十大企業之列,在世界化學行業中也佔有重要地位,全國五萬三千八百名化工從業人員中,百分之三十任職於三大公司。德國東部的化學工業也很發達,是世界鉀肥的主要生產基地,年產鉀肥三百二十萬噸。有世界最大的皮斯特里茨氮肥廠和馳名於世的施韋特石油化工聯合企業。 電力工業在二十世紀初就非常發達,目前年發電量達五千一百多億度,電力工業基本由國營企業控制。主要的火力發電廠在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州,各主要城市也都設有火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廠主要集中在萊茵河上游地區、多瑙河流域及中部山岳地帶。各地還興建了十九座核電廠,提供全國約百分之三十的電力,但鑑於核廢料儲存場的壓力,政府已與能源業者達成協議,於二○○二年底起,三十二年之內全部關閉。 電子業德國也有百餘年歷史,西門子公司是德國最大的企業、世界五大私人企業之一,分公司遍布全球。二○○二年在職員工有九十萬人,總營業額為一千三百九十億歐元。 食品工業是分布廣泛、行業繁多的工業部門,年營業額一千二百三十億歐元,以製糖、釀酒和酒精為主,製糖廠集中在不倫瑞克和科隆附近,啤酒廠布滿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築、紡織工業的從業人員多為外籍員工,紡織品年營業額兩百七十八億歐元;近年來德國環保技術也佔優勢,相關企業的出口額佔世界貿易出口總量五分之一,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德國市景繁榮,商業活躍,全國約有六十二萬家商業公司,規模多為中小型,平均每十家商業企業中有九家雇員不足十人,其中約有一半是家庭式小店為主。尤其在小城鎮鄉村,仍以小雜貨鋪為主。全國有五百萬人服務於商界,佔就業人口的百分之十二點五。年營業額約為五千億歐元。 德國工商業蓬勃茂盛,是一個「經濟大國」,他們能埋頭硬幹,更懂得有計劃的製造銷售管道,每年都舉辦和參加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貿易博覽會。博覽會在德國歷史悠久,早在中世紀初期就有貿易活動的大規模集市。為了支持和保護展覽會活動,一二四○年德皇就曾為法蘭克福博覽會頒發過特許狀。一五○七年,馬克西米連皇帝為萊比錫博覽會頒發特許狀,使其得到更為輝煌的發展。現在德國的展覽會在全世界仍然享有盛譽,國際上約有一百五十個重要的專業博覽會,百分之六十是在德國各大城市舉辦的,這些重要的博覽會城市各有其獨特的領域:如柏林的國際旅遊交易會、遠洋進口博覽會、國際航空展覽會;法蘭克福的消費品展覽會、汽車展覽會、紡織品服飾博覽會、國際書展;杜塞爾多夫的時裝博覽會、包裝技術博覽會、塑膠博覽會、印刷紙張博覽會、計量技術與自動化博覽會;科隆的食品博覽會、國際圖像博覽會、國際傢俱博覽會、藝術博覽會;慕尼黑的國際建築機械博覽會、國際手工業博覽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和電子產品博覽會等。著名的博覽會城市還有斯圖加特、紐倫堡、多特蒙德、埃森、漢堡、漢諾威及萊比錫。 春季在漢諾威舉辦的博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博覽會,展覽會場面積三十二萬平方公尺,每年吸引來自全世界六、七十個國家的七千多家廠商參展,展出工業品種類之齊全、數目之多,是其他任何博覽會都無法相比的。如此眾多大規模的博覽會,對促進國際間的合作交流、加強對外貿易、增進經濟活力及經濟增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德國汗生產總值高達一萬八千五百二十五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按人口平均計算,國民生產總值要超過美國,工業產值超過日本三分之一,是歐洲第一大經濟強國,也是西方主要工業國中對外貿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其外貿比重已遠高於美、英、法、日等國,曾連續三年輸出額居世界第一位,平均每年輸出總值為四千六百一十四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汽車、飛機、船舶、軍事裝備、化學品、機械、紡織品、藥品、食品、酒類、機車、自行車、事務儀器、光學儀器、玻璃製品、皮革製品、文具、電子、鐘表、褐煤、白雲石、耐火磚、氯乙稀、二氯化鈇和電器用品,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德國排前十名的工商企業就是這些外匯的最重要功臣。出口對象主要是英國、美國、瑞典、及歐盟各國,佔出口量的百分之五十五。 平均年輸入總值約三千六百三十八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有石油、鐵礦、糧食、成衣、工業原料、木材、魚油、旅行袋、車輛、電器、手提箱、行李手推車、陶瓷產品、運動鞋、積成電路、食品、電子設備、電視、紡織品、傘、木製品、玩具、手工藝品和禮品等,主要輸入國是法國、義大利、荷蘭、美國、英國、比利時、盧森堡、瑞典和中國。由於德國政府鼓勵出口、德國商品質好而值得信賴、種類齊全、供貨迅速、售後服務周到,在全球享有很高的商業信譽,故而一直保持出超的紀錄。近年來,由於德國長期對外貿易順差,國內資本過剩,加上對公司行號的高稅收、高工資的壓力,企業紛紛在外國企業中加股,以確保原料供應與國外的銷售市場,境外投資的金額已達一千八百多億美元,尤以美國、荷蘭、法國、英國、比利時、瑞士等基礎設施好、政局穩定、風險小、工資較低、生產效率高的國家佔了百分之八十五,發展中國家僅佔百分之七左右,依次為拉丁美洲、亞太和非洲。 貨幣單位本來是德意志馬克(DeutscheMark),自二○○二年元月一日起,與十五個歐盟會員國中的十二個國家,包括法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西班牙、盧森堡、葡萄牙、義大利、希臘、愛爾蘭和芬蘭等,改用歐元(EUEO, )為新的統一貨幣單位,成為世界上最強勢貨幣之一,分別以歐洲七個重要建築時期的建築物為表現,象徵十二個國家在經濟體上的無國界,圖案全部統一,未突顯任何國家的特殊之處。紙幣單位有五、十、二十、五十、一百、兩百及五百歐元等七種。硬幣以分(cent)為單位,有一、二、五、十、二十、五十分及一、一一歐元等八種。硬幣的一面稱為Common side圖像是統一的,一分、二分及五分的圖案,為歐盟旗幟上的條紋及地球,顯示歐賬在世界的地位、,十分、二十分、五十分上的圖案,是十二個歐盟國家的位置;一歐元及二歐元則以歐洲無國界為主題。硬幣的另一面稱為Country-specific side,由各歐元國自行設計,所以圖案不一,德國的一、二、五分圖案使用樺樹圖,十、二十和五十分使用柏林著名地標布蘭登堡門,一及二歐元則用國會標誌的老鷹。在匯率方面,每一歐元約可兌換零點九八美一兀,黃金儲備量居世界第二,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約兩萬五千八百八十美元。

國內外交通網密布

德國是交通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僅次於美國,居全世界第二名,交通基礎設施良好,航空、海運、河道、火車、汽車等網絡縱橫交錯,乘換便利,四通八達。 在空中運輸方面,全國共有一百多家航空公司,各種商用飛機一千一百多架,年客運量八千三百八十多萬人次,相當於全國的總人口;年貨運量為一百二十六萬噸。國營德意志漢薩(Lufthansa)航空公司是全國最大的航空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和經營得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擁有兩百八十三架現代化飛機,闢有一百九十六條國際航線,通往五大洲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並與國內各城市日夜通航,年載客量三千二百多萬人次,其中國際航線有兩千六百萬多人次,居世界第三位。這家公司航點超過兩百個,每天大約提供一千架次航班,有職員兩萬六千人。總公司設在科隆,但主要基地是在擁有專用機場及維修基地的法蘭克福。自二○○一年美國發生「九一一」恐怖分子攻擊紐約世貿大樓事件後,業績已深受影響。 水上運輸繁忙,共擁有一千多艘遠洋商船,經由北海及波羅的海與世界各大港口連繫,總噸位達五百三十萬噸,居世界第十三位。所有船隻中三分之二的船齡不足十年,而且都相當現代化和安全,客貨運都居世界領先地位。全國共有十七個海港,貨物年吞吐量達一億六千八百萬噸。 內河航道全長六千八百三十公里,其中運河長度為兩千一百公里,國內主要河流均可通航,大河之間有運河串聯,構成縱橫交錯的水運網。每年約有六千二百多艘船舶在內河來往穿梭,河港年吞吐量達三億噸,萊茵河承擔了三分之二的運輸量,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道和西歐水運大動脈。一九九二年,美因―多瑙運河竣工,連接萊茵河及多瑙河,使德國內河運輸網絡更加完善便利。內河航道沿岸風光幽美,所以又是重要而熱門的觀光路線。 陸上交通方面,德國鐵路崛起迅速,鐵路網密布全境,鐵路總長四萬六千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一萬九千多公里,高速鐵路四百三十多公里,火車平均時速達一百二十公里。全國鐵路機車共有一萬五千六百多輛,客車車廂一萬九千六百多節,貨車車皮四十三萬節。每天超過三萬三千班次火車,運載四百多萬旅客,並一直是大宗貨運的重要交通工具。 今日德鐵口中(Deutsche Bahn)是前西德的Deutsche Bundesbahn和前東德的beutsche-Reisbahn所合併而成,火車種類則有下列幾種ICE(Inter City Express)是德國速度最快的火車,時速高達兩百八十公里,自一九九一年啟用以來,目前已經推出第三代擁有懸吊系統的列車ICE-T。 IC/EC(Intercity and Eurocity)是時速兩百公里的火車,每隔一小時行駛一班,在國內各大城市間行駛的是IC火車,往來歐洲各主要城市的叫做EC火車。IR(Inter Regio)是時速兩百公里往返於國內各城市及熱門度假地的區域家庭式火車,每隔兩個小時行駛一班。RE/RB(Regional Express and Regi-onalbahn)是行駛於鄰近城鄉間的區間火車,RE速度稍快於RB。NC(Nacht Zug)是行駛於國內的夜車。Cisalpino是往來於瑞士、義大利北部和南德之間的高速火車。 Thalys(西北列車)是行駛於巴黎、布魯 塞爾、阿姆斯特丹、科隆和杜塞爾多夫之間的 高速火車。 德國政府近年以鉅資改進東部鐵路線,同時快速建設高速鐵路。漢諾威、符茲堡、曼海姆、斯圖加特和慕尼黑之間使用時速兩百五十公里新研發的城際特快車。一九八九年就已經在柏林至漢堡間測試的磁浮快速列車,一九九五年正式用於公共載客,時速最快可達五百公里,由於是浮在鐵軌上空,行車穩定,不用輪子。這種快速、無污染的列車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很強的競爭力,堪與飛機分庭抗禮。但德國的鐵路運輸一直是處在虧損狀態,一九八○年代以前生意清淡,鐵路公司連年虧損,甚至關閉了許多車站。一九八○年代中期開始,聯邦政府投資三十三億美元重整列車、翻修火車站,制定優惠乘車政策,狀況雖有改善,但並不理想。一九九四年德國統一後,聯邦鐵路和國營鐵路合併成立德國鐵路股份公司,鐵路成為民營,但虧損的現象仍然持續,至二○○二年為止,累計總共虧損三百三十億歐元,最後還是由國家財政來補貼。 目前,國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鐵路線由國營的德意志聯邦鐵路(Deutsche Bundesbahn)公司經營,路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特快車有四條主幹線,連接全國六十多個城市及周邊九個鄰國,更突顯其歐洲心臟的地位,成為歐洲各國之間聯繫往來的中繼站。 德國鐵路設施一流,火車班次密集準時,每隔數分鐘一班。車票除分頭等和二等外,還有單程票、往返車票、週票、月票及多次乘車票,以及環國車票、週末來回票、特別遊覽票和老人、學生、小孩等優待車票。 全國鐵路員工二十六萬四千名,服務品質優良,車廂整潔,高速火車行車準時,鮮有誤點情事發生,旅遊德國,火車是價廉物美的交通工具。特別是ICE高速火車和磁浮快速列車,一暈華而舒適;四人面對面的柔軟座椅,中間一張小桌子,乘客可以看書、寫字、飲食,或操作手提電腦,因此在歐洲許多旅客都會捨飛機而搭乘火車。 德國公路密度居世界第一,全長將近五十萬公里,其中一萬一千多公里為高速公路,是僅次於美國、擁有世界最長高速公路的國家,一般公路也都是高級路面。公路分為過境公路和地方公路兩大類,過境公路又分聯邦高速公路、聯邦公路、州公路和區公路四種。聯邦公路屬交通部所有,委托各州公路局管理,主要承擔州際長途運輸和國際長途運輸,通常最高時速為一百公里。地方公路包括市、鎮內外的道路,屬市、鎮所有,由市鎮交通局管理;市區內時速五十公里,住宅區則為三十公里。 德國高速公路(Autobahn)路況比台灣要 好得多。除東部少數地區,從全國任何一個地方出發,行車五、六十公里即可上高速公路,並且全部免費通行。路面一般有四十公尺寬,有三或四線車道。在上下車道之間,有的用兩|公尺高的水泥牆隔開,有的則用四、五公尺寬的中央綠化帶間隔。為了舒解交通擁擠的現狀,德國在一些交通樞紐大城市建有三四層的立體交叉道。極目遠望,車道如蛟龍騰雲駕霧,夜間燈火輝煌如流星飛竄,剎是迷人。 德國的汽車工業發達,私人擁有汽車比率高,政府登記的有四千七百多萬輛,平均每兩人就有一輛小汽車,百分之八十二的人上班交通工具是汽車。在原西德地區百分之八十的人是自己開車,只有百分之二十靠公共交通工具,且多為老人和兒童。外出旅遊度假百分之六十是自己駕車,可見私人汽車在德國人生活中所佔的地位。這個國家交通標示清楚,租車自己駕駛旅行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不受火車、巴士的時間限制,又可沿途觀賞明媚的風光,公路旁遍設休息站,極為方便。 各大城市的市區交通也井井有條,各種公共交通工具經濟實惠,可充分利用。柏林、漢堡、慕尼黑和法蘭克福等地有地鐵服務,車站均有路線圖供索閱。大多數城市計程車充斥,但收費昂貴,採計程計時並用、各地計費標準也不儘相同,夜間加成,大件行李論件加收。司機大多水準高,不會亂抬價錢,也不會侵犯顧客,但英語不佳。

觀光事業非常發達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巨人,國強民富,國內風光明媚,觀光事業發達。出入境手續簡便,已對外國觀光客實行十四國共同簽署的申根簽證。國人往德國旅遊,可委託各大旅行社,向德國在台協會(Institute German)申請入境簽證。地址為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二號四樓,電話為(02)250一6一88,傳真為(。2 ) 250一一78一。簽證所需資料為效期九個月以上經本人親筆簽名的護照正本、兩吋脫帽半身近期相片一張、身分證影印本一份,本人簽名英或德文的申請表一份,簽證費因申請目的及效期不同而異,三十天限期的觀光或商務一般簽證(即申根簽證)為二十五歐元。 德國海關規定個人用品和舊車可免稅攜帶入境,還可攜帶四百支香煙或一百支雪茄或五十公克煙絲、一公升烈酒、兩公升淡酒、五十公克香水及相當於一百美元的禮品,貨幣和黃金不加限制。入關除檢驗護照外,對安全檢查非常重視,自美國發生紐約世貿大樓被攻擊事件後,把關更為嚴格,如購有刀、斧等利器,務必要放入托運行李中,以免造成困擾。 德國旅館眾多,分L、A、B、C四級,每天房租L級的約一百五十歐元,C級的約八 十歐元,還有二、三十歐元一夜的民宿,總共全國約有旅館數四萬八千多家、兩百萬個床位,以及一千六百四十個露營區。可依個人經濟情況而選擇。 這個國家餐廳眾多,德國的招牌菜是煮醃豬腳(Eisbein)、炸豬排(Schnitzel)、燻肉(Kassler)及煎香腸(Bratwurst),價錢視餐廳等級而定,但餐廳多半沒有英文菜單,不易溝通。其他如中國餐廳、西餐和日本料理等,主要城市都可找到,但價錢都不便宜。一種在德國各地都有連鎖店的Maredo阿根廷牛排,物美價廉,值得一試。在德國用餐小費是必要的,通常在菜單標價中已包括了加值稅(VAT)及服務費,不需另給小費。但是,如果服務周到或到中國餐廳用餐,可視人數及當時情形,酌給五十分到一歐元的小費。近幾十年來,德國餐飲業發展迅速,德國廚師一改以注單調的食譜模式,充分吸收亞、 歐、美各地烹調飲食的特色做出美味佳餚。從形形色色的冷熱小吃、小餐館、小酒店到華麗的星級賓館酒店遍布全國。各種風味、色、香、味俱全。由於世界各國美食高手雲集、法式、俄式、義大利式、日式、韓式等百花齊放,可謂國際風味大蒼萃。肉類是德國人典型的主食之一,烤豬腳(Schweinshaxe)最具代表性,是藍領階級常吃的菜餚,現在已成德國的傳統名菜;作法是將新鮮豬腳均勻地抹上調味料,撒點香料,放進烤箱烤至表皮酥脆變黃,再沾芥末食用,香酥可口。水煮豬腳、烤豬肉(schweinsbraten)、維也納風味的炸山羊肉(Wiener Schnitsel)、牛肉捲(Rindsrouladen)、炸豬排,以及獵人豬排(Jagerschnitzd)等有特色的當地風味。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主食,用麵粉、黑麥、燕麥、與雜糧混合精製,種類繁多,形狀、口味五花八門,共有一千五百多 種,營養豐富,是最利於健康的天然食品,德國平均每年每人吃麵包八十一公斤半,居歐盟各國第一位。而漢堡的黑麵包、荷爾斯坦的黑麥麵包、巴伐利亞的浸鹼鹽粒烘餅等,尤具地方特色。不過德國人麵包從不單獨食用,而是配上奶油、乳酪、果醬和香腸。德國香腸也有一千五百多種,僅水煮小香腸就有七百八十種,其中包括六十種風味各異的肝腸和特色腸,變化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最受歡迎的是潤口的肉腸,原腸類包括耐貯臘腸和調味濃厚的瘦肉香腸。最有名的香腸是法蘭克福香腸,由豬肉加脂肪調製而成,水煮後趁熱沾芥末醬食用。圖林根香腸也美名遠播,由豬肉加豬血製成,烤過後伴著香菜吃。德國人常用麵包夾香腸、乳酪和酸黃瓜,再塗上奶油、芥末,當作簡單的午餐和晚餐。街頭也隨處可見販賣烤香腸的攤點。德國還有許多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美食,如 薩克森的葡萄酒漬鯉魚、杏仁蛋糕、油炸甜甜圈、酸乳酪腌鱗魚、巴伐利亞的正宗烤豬肉加酸菜、巴登的斑鰾魚片、威斯特法倫火腿、呂貝克杏仁糖、柏林冷般和小牛肉香腸、費雷德爾湯、卡塞爾腌肉,還有洋蔥餅、醋燜牛肉等都是地方美味。德國人還喜歡食乳酪,品種多達六百多種。魚、糖果、糕點也是平常必備之品,在德國的銷售量非常可觀。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重視豐盛的早餐,在旅館、飯店或其他餐廳,一般都提供自助式早餐,品種豐富的主食、肉類、蔬菜、飲料及水果,以及裝有佐料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的精美小盒、小瓶等,應有盡有,讓人能飽口腹之餘,也滿足視覺。家庭的早餐通常都有咖啡、牛奶、果汁、茶等飲料和麵包、奶油、乾酪、果醬、香腸和火腿。午餐較為簡單,一杯飲料及一份由沙拉生菜和馬鈴薯及一小塊肉組成的拚槃。晚餐較重視氣氛,內容也很豐富,除 主食麵包外,還有肉食拼槃、蔬菜和水果等。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風味各異的乾酪。除了正常三餐,在週末、假期及休假時的下午四、五點鐘,德國人習慣邀請幾位朋友,喝杯咖啡、茶,吃幾塊可口的糕點或餅乾。德國也是古子譽世界的酒鄉,年酒類消耗量居世界第二,啤酒銷量則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由於釀酒配方不同,著名的德國啤酒有二十多類、一千五百種。拜恩州擁有一千零五十二家啤酒廠,居德國之最,該州居民平均每年每人喝啤酒兩百三十五點七公升,居德國之首。首府慕尼黑的十月啤酒節吸引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在半個月中,幾百萬公升啤酒、幾十萬根香腸被一掃而光。德國南、北方人對啤酒口味的喜好不一,前者喜喝小麥啤酒、淡啤酒、黑啤酒及無苦味的啤酒,後者則偏愛熟啤酒。但無論那一種啤酒,在德國人的生活中 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葡萄酒在德國僅次於啤酒,是德國家庭的必備飲料。全國有十三個葡萄種植區、六十個大規模種植場及無數小規模種植地,多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勒爾河、萊茵河及摩澤爾河兩岸。擁有兩千公頃葡萄園的諾伊施塔特是最大的種植區,錯落有致的葡萄架望不到盡頭;在葡萄成熟的季節,到處飄香。品質優良的葡萄釀製出可口的名酒,在全國共約兩萬家釀造商的酒窖中,存放著數不清的葡萄酒。特製的上等葡萄酒通常釀造年份愈久愈貴,一瓶百年陳酒最高可賣上萬歐元。在品種、特性、成熟度、爽口度和外觀等方面都達到一定標準的,可獲得政府所發優良葡萄酒的標誌。博登湖及美因河一帶居民是喝葡萄酒的高手,人平均年消耗量為四十公升。德國人認為葡萄酒既是飲料,又是治病健身的藥品,適量的飲用可治低血壓和心肌梗塞,過去還曾有人 用它治癒霍亂和傷寒。據說詩人歌德因為每天喝葡萄酒,才保持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在德國購買土產或禮品,除酒外有Zeiss、Leica和Rollei等三種廠牌的照相機,其他如望遠鏡、顯微鏡、瓷器、水晶製品、銀器、銅製品、絲絨、不鐫鋼刀、皮鞋、玩具、古董、咕咕鐘、木刻、寶石、鋼筆和皮革製品等,還有價格便宜而有特色的物品是用錫鉛、錫銅或黏土製成的啤酒壺,都是很好的禮品。德國著名的玩具喜姆童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喜姆修女所創,他為籌措修道院的經費,將自己珍借的畫稿印成明信片出售,意外地獲得德國Goebel瓷廠的青睞,將她所畫天真活潑的孩子們製成瓷偶出售,將半數的利潤捐作修道院及學校的建設經費。由於喜姆童偶造型富趣味性和藝術性,以及它動人的故事,且限量生產,無形中增加了收藏價值和增值的空間。如一九三五年生產的「七小福」,在一九 七一年首次出現在美國時售價為四百美元,如今已升值為一萬一千美元。德國物價普遍昂貴,這主要是由於其商品生產的標準化程度及生產成本都很高,並且保持優異的品質。德國商品外觀極少改動,但質料不斷改善,成為務實者購買的對象。有充足休閒時間的德國人,他們除了看電視、電影、戲劇,書報及聽音樂,從事體育活動之外,最愛的就是旅遊。據統計二○○二年十四歲以上的德國人有百分之六十每年旅行過一週以上,每一個家庭每年都有旅遊計劃,端視自己的財力和時間而決定在國內或出國。他們通常最喜歡去的外國觀光地是義大利,其次為南斯拉夫、加拿大、亞洲和非洲地區,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和希臘等地。德國境內有一百多條遠離交通幹線的旅遊路線可供選擇,最著名的是童話之路、浪漫之路、葡萄園之路、夢幻之路及酒鄉之路等。在這些路線上都 有田園般的古城、神秘的古堡、恬靜迷人的鄉村及瑰麗的自然美景。此外,雄偉的阿爾卑斯山、荷爾斯坦和梅克倫堡的湖泊、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海濱及島嶼、萊茵河、美因河、摩澤爾河、內卡河、多瑙河及易北河等沿河地區,也是度假勝地,可步行、騎自行車、預先訂好汽車及火車票;為了鼓勵人們坐火車旅行,德國火車全年都有減價優惠。目前德國是世界上第十三大觀光國家,排名已落後於中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德國人多出國到地中海南岸的陽光下度假,而不大喜歡探索自己國內的景觀;外國觀光客又被它的高物價、壞天氣和刻板的服務所嚇阻。事實上,在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觀光業僅佔百分之六,從業人員約兩百萬。現在雖然每年約有兩千八百萬觀光客入境消費,為德國增加了一百多億歐元的外匯收入,但是德國每年有一億六千三百五十 萬人次前往國外旅行,觀光外匯付出比收入多出兩百七十八億歐元。對旅遊者來說,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是前往德國旅行的黃金季節,此時的德國處處綠意盎然,風光綺麗,非常迷人。秀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眾多的古蹟和獨特的生活風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遊覽路線非常稠密,遊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選擇合適路線。通常人們是以一個大城市為中心作輻射遊覽,如以法蘭克福為中心,可以遊覽海德堡和德國中部及西部的名勝古蹟;以漢堡為中心,可以觀賞呂貝克和北部的旅遊勝地;以柏林為中心,可以遊覽萊比錫、德累斯頓、波茨坦等地;以慕尼黑為中心,可以遊覽南德的奧格斯堡、烏爾姆、雷根斯堡等名城;如果參加旅遊團觀光,有導遊陪同,各種行程都經精心設計,重要的景點都可以看到,既省時又免去許多麻煩。德國的郵政和電信都屬國營企業,全國有 一萬八千多個郵局,共有員工四十八萬多名。每天郵遞四千四百萬多封信件、八十萬多個郵政包裹。德國郵局也是德國最大的儲蓄銀行,每天辦理六百五十萬筆郵政匯兌和郵政儲蓄業務。郵寄制度很好,採取高度自動化的郵件處理方式。郵件一般不會遺失,寄往台灣的航空信約需一週。郵局營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的上午八時到下午六時,週六是上午八時至中午十二時,星期天和例假休息。電信也非常進步,國際、國內長途或市內電話都非常方便。國碼為四九,由德國打國際電話先撥○ ○ 。公共電話非常普遍,部分在玻璃門上用綠黑字標有「Internationzl」的電話一學,可直撥國際電話,如果沒有硬幣,可購買電話卡。通常在大飯店打電話或傳真,費用都比較高,為正常情況的二到三倍。常用的緊急電話號碼:報警為一一0,火警為一一2,本地查號台為一一88,報時則為一一9一 。我國遊客如果在德國發生意外急難需要救援時,可設法通知駐德國台北代表處協助,地址為Markgrafenstrasse 35,一0一一7,Berlin, Germany.電話為(30)2036一0。漢堡辦事處電話為(40)447788,慕尼黑辦事處為(89)5一26790。德國的度量衡用公制;時差比格林威治時間早一個小時,比我國時間晚七小時,夏天則晚六個小時;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到十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實行夏令時間。電源規格為五十周波220 伏特交流電。自來水不可生飲,以飲用礦泉水或運動飲料為宜,在商店或超級市場購買,價格較便宜。政府機關的辦公時間是每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九時至下午十二時三十分,下午二時至五時三十分。銀行辦公時間為每週一到週五的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以及下午三時至下午四時,星期四則為上午九時一直到下午三時。公司行號的上班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的上午八時 至下午五時,部分公司週末提前下班。商店通常的營業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三十分,星期六只營業到下午二時,但每個月的第一個週末延長到下午六時。有些商店可在午餐時適度休息。餐廳通常營業至午夜,週末及星期例假照常營業。德國人是名副其實的休假冠軍,視員工的工齡長短,每年除正常的節假及週末休息日外,還有三十至五十天的休假時間,特別是七月和八月,是德國人休假的旺季,此時去德國,很難找到辦事的人。國定假日二○○三年有一月一日新年,四月十八日的耶穌受難節,四月二十至二十一日的復活節,四月二十八日復活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一,五月一日勞動節,五月二十九日的耶穌升天日,六月八日的聖靈降臨節,十月三日國慶日,十一月一日萬聖節,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 德國男洗手間稱Herrien,以「H」為標誌;女化妝室叫做Damen,以「D」為代表;一般廁所則用「○○」的標誌為代表。廁所內部非常清潔,公共廁所都要收費。在一些大火車站的廁所入口設有投幣處,投幣後門才能打開。而且旁邊設有兌幣機,以方便兌換零錢;百貨公司的廁所門口也有人負責收錢,麥當勞等速食店的廁所得先消費才有使用權;甚至有些展覽會場中的女廁也需要付費。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德國也流行小費制度,小費已成為服務業者的主要收入來源,通常為消費額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小費的數目一般為五十分至一歐元,如機場或飯店的每件行李一歐元,門童五十分,女服務生每晚一歐元,洗手間和衣帽間的女服務生五十分,導遊每日兩歐元,計程車小費通常是零錢免找,如餘額太多或太少,則按車資的百分之十付,若司機代提行李上下,可酌量再多給一點。 此外,德國人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照顧病人的護士等也給予小費,用信封裝著鈔票送給他們,代表自己的禮貌,也是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適量地給予小費,不僅是對服務者的酬勞、肯定、贊賞和感謝,而且可使付費者得到更為熱情、周到、舒適的服務。德國人實在、勤奮、準時、勤儉和處世嚴謹、愛國,講原則、守秩序,認真得有時感覺他們死板、冷漠,但相對的是值得信賴,凡事井井有條,事無大小有明文規定,大家也都能按規定行事。就交通而言,法規非常嚴格,高速公路的藍色路標、地鐵的大型「U」字,以及各類標誌清晰醒目。所以有人說;不懂德語的人在德國只要遵照交通標誌就不會迷路。公共交通工具如飛機、火車及公共汽車等都以守時著稱。機關、公司行號上班準時、守法自不在話下,連業務應酬都要將所在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及金額詳細記錄。企業的日常交 際應酬費用也要求百分之二十必須納稅,政府執法固然一絲不荀,一般人民的自律精神尤其可佩。雖然德國人民生活非常富裕,但多數能勤儉持家,大部分家庭都使用單門電冰箱。國人平均每兩人就有一輛汽車,而高級的國產賓士車平均十四人才擁有一輛。聯邦政府對各級官員的用車也有嚴格的規定,大多數官員外出辦事只能乘坐奧迪轎車,外交部高級官員可乘坐賓士二八○ 。一般沒車的民眾多利用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行程近者騎自行車或步行。思想周密,富有科學頭腦,極富愛國心,而且服從心強,體格強壯,勤勞程度異於常人,這也許就是德國能夠在短期內復興和強大的原因。由於地區的不同,人民的性格也有所差異,北部居民自認為是德意志民族的正統,即所謂的普魯士人,並自認為說的是標準德語,在性格上較為保守刻板,重紀律和承諾,頭腦固 執。南方的巴伐利亞人較溫和可親,但他們言行不一,拍胸脯保證的事,結果不一定辦到。中部斯瓦本(Swabians)地區的居民,又稱萊茵河居民(Rhinelanders),他們人人樂天知命,生活浪漫。由於交通發達,人民交流頻繁,地方色彩已漸漸淡薄。在古代德國人只有名沒有姓,直到十二世紀,姓才被逐漸使用。十九世紀時曾明文規定每人必須有名有姓,故在德語中姓意為增添上去的名(Zuname)。最初他們圍繞著吉祥、願望、宗教命名,如瑪利、路易、約瑟夫等,也有家長選用他們所崇敬的人物名字為自己的孩子命名。一般百姓在選擇自己的姓時,通常以自己的職業、性格、興趣愛好及動物等為對象。如Schmieder(鐵匠)、Adler(山鵬)等。米勒、施密特、邁爾等是德國百姓非常普遍的姓氏。對德國人應避免直呼其名,而應以其姓氏冠以 先生(Herr)稱之,即使很熟悉的老朋友也一樣;對女性則稱女士(Frau)。已婚女士改用夫姓,即使離婚也多以前夫姓稱之,直到再婚為止。不過德國法律規定夫婦雙方可自行決定使用那一方的姓氏,在選用對方姓的同時,也可以把自己的姓置於雙方共同姓之前。在小路上兩人迎面相遇,無論認識與否都應互相問候;搭乘火車和飛機時,對身旁的旅客通常都要打招呼;居家外出或打掃庭院時見到鄰居也要相互問候。握手是他們的基本見面禮,為表示禮貌和尊敬對方,目光要友好地注視對方,切不可東張西望。德國男性非常尊重女性,女士優先,無論進門、上下電梯、上車、選擇餐廳座位等場合,處處主動禮讓女士;住旅館時不能穿拖鞋、睡衣在公共活動場所走來走去。入夜後應保持安靜,儘可能避免在晚上十一時後洗澡,以免影響他人休息。德國人穿戴特徵是服飾都整齊合度,看起 來神采奕奕,而薪水階級上下班固然都服裝整潔、修飾一新,連雞皮鶴髮的老太太出門散步也都把自己收拾得乾淨俐落。街頭巷尾,很少看到邋遢的人,有些老紳士銜著煙斗,拄著拐杖,成熟中透著祥藹瀟灑,令人感到可親可敬。如去朋友家做客,服飾必須注意;到劇院看戲、聽音樂會,女士都穿長裙、男士則穿西服;在大城市參加上流社會正式社交宴會時,著裝更講究,女士們參加婚禮、葬禮、舞會等要戴手套,參加正式午餐或招待會要戴帽子,晚宴則穿晚禮服,而且服飾、鞋帽、手套、手提包等在款式和顏色上都要協調,禮節之繁瑣讓人嘆服,但德國人認為這樣才是有教養的表現。德國人宴會請客,通常一週前就會發帖邀請,較正式的都註明服飾要求、攜伴與否,受邀者必都儘早給予禮貌而明確的答覆,以便主人預作準備;如有改變或有事將晚到,也應提早通知主人,便於主人另作安排。 守時的德國人認為無論早到、遲到都是失禮,故出門前應將塞車等交通因素預作考慮。作客時宜送一些小禮物,一盒糖果、一瓶酒即可,有女主人的家庭,送給她一束鮮花或一件有中國民族風味的小紀念品,主人會由衷地表示讚賞和感謝;送花千萬不能送德國人認為不吉利的整束黃花和引來誤解的一朵玫瑰花。如遇婚喪喜慶、逢年過節、探望病人等送禮品是人之常情。如果朋友遷居或新婚,可事前明與受禮者商量,送他需要的禮物。有些德國人會提供所需清單,送禮者可根據清單購買禮物,使雙方都滿意。在較正式宴會中,如果事先對整個程序、標準動作並不瞭解的話,看女主人的動作依樣畫葫蘆,決不會離譜失禮到那裡去。曾經有一則笑話:據說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訪問德國,俾斯麥為他舉辦隆重的國宴,席間有螃蟹,侍者送上蟹刀、蟹鉗,動手吃完後,李鴻章竟端 起放在旁邊一碗供洗手的清水一飲而盡。俾斯麥在驚訝之餘,為了不使李鴻章失禮而造成的難堪,也端起清水坦然飲下,不知所措的清朝及德國隨從文武百官只得也喝下那碗水。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動作優雅、輕聲細語,尊重別人,不詢問別人私事、背後不說人壞話、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在餐桌上談話,首先要和坐在自己右側的女士交談,不可隔著餐桌與較遠的客人交談,以免影響別人的用餐氣氛。交談中要顧及對方的興趣愛好,不可大談個人瑣事,聽別人講話時要適度的應和。

德國境內風景如畫

德國地理位置優越,尤其富戲劇性的北海海岸,氣候溫和宜人,島嶼點綴、浪潮起伏,變幻無窮,擁有歐洲獨一無二的淺海灣和潟湖上的巨大蘆葦區,未遭損害的自然環境、眾多 恬靜的海濱浴場,有其獨特的魅力。這裡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爭奪戰在持續進行著,海洋侵蝕陸地,人類又填海造地,每次大風暴潮之後,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戰鬥又重新開始。早在冰河時期,整個北海仍是一片陸地,邱吉爾曾說過泰晤士河是萊茵河的支流,直到幾萬年前,萊茵河開始在現在稱為多加沙洲(Dogger Bank)的地方流入大海。現在北海陸地的遺蹟,只留下沿著荷蘭、德國和丹麥等海岸的一連串小島。大者如赫爾格蘭島,小者則是一些幾乎全被海洋淹沒的小丘,每當暴風狂潮來臨時,它們就會消失在海浪下。大部分島嶼都是一些小島,盛夏之時,給人一種海中跳水台的感覺。東弗里西亞群島中的博庫(Borkum)島、朱斯特(Juist)和諾登利(Norderney)島等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小島。北弗里西亞群島的敘爾特島曾經一度是作家和畫家們避囂求靜的好去處,現在已發展成重要的度假勝地。 位於漢堡和不來梅北邊的北弗里西亞群島是自成一個單元的海島,弗里西亞語自成一格包括多種方言,當地居民以能說這些語言而自豪。其中居住在傑佛(Jever)、弗里德里克施塔特(Friedrichstadt)、基特姆(Keitum)和胡蘇姆(Husum)等小鎮的居民,都保留著傳統的風俗習慣,建築也具有獨特的風格和色彩。到北海群島上的農村或偏僻的牧場遊覽,不難發現它仍然保存著古老農村社會文化遺蹟。今天弗里西亞群島的居民對城市的繁忙生活仍持一種批判性的態度。敘爾特(Sylt)島是德國最北方的島嶼,也是北弗里西亞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南北長三十七公里,面積為一百零二平方公里。對外交通非常方便,位於北海國家公園內,和德國本土陸地間以長六一公里的興登堡大堤岸鐵路(Hindenburgdamm)相連,建成於一九二七年,鋪建在脆弱的沙丘上,來往交通受到嚴格 管制,島上的巴士不對外連絡,遊覽車也不准開到島上來,人車可以同時經由火車載運上島後,再自行開車遊島。這條鐵路車速緩慢,短短的十一公里海上火車旅程,卻要走將近一個小時,令人印象深刻。除火車外,島上還設有民航機場,可以和國內的部分城市通航。島中央的西地(Westerland)是豪華療養地,除一望無際的美麗沙灘外,還有無數療養所、設施齊備,室內衝浪游泳池、水族館、賭場及古老的鄉村教堂。腓德烈(Friedrichstr)步行街是西地最熱鬧的地方,許多漂亮的商店,附近的海鮮餐廳,供應便宜可口的生猛海產,遊客搭乘巴士,只要半天就可以環島一周。從西地東行五公里是凱爾提姆(Keltum)村,村裡留有可愛的茅草屋,每家大門都設計獨特而充滿藝術氣氛,別具風味。村裡手工藝發達,手工織品和陶藝品最多,遊客可現場參觀製作表演,買下喜歡的帶回家作紀念品。 每至夏季來臨,敘爾特島長約四十公里長細緻漂亮的沙灘最為吸引人,除療養的人外,很多年輕人以自助的方式露營自炊,愉快的歡度週末;不少人在此脫得赤條條、一絲不掛地擁抱大自然,他們享受陽光、海水、沙灘、游泳、打球、奔逐,自由自在。赫爾格蘭(Helgoland)小島上有美麗的村落,茂密的叢林,高塔聳立的教堂,風光明媚,氣候溫和,空氣清新,設施完備,還可以買到便宜的免稅品,因而成為熱門的旅遊療養及度假勝地。島東南部地勢較低處是全島最熱鬧的地方,設有市政府、療養所、眾多旅館、客棧、生物研究中心、海洋水族館及鳥類研究所等場所機構。而且對外交通便利,有國內民航機場,從漢堡有班機來此;庫克斯港每天有遊覽船前來,每當旅遊旺季,威廉港和不來梅港也有往返這裡的班輪。北海岸溫泉區的空氣和水對慢性呼吸病、 心臟病及皮膚病有良好的療效。政府正積極加強宣傳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遊覽,並為遊客安排眾多的假期節目,其中一項重要活動就是退潮時在沙洲之間漫步。沙洲和泥灘會在幾個小時內一直伸展到地平線,甚至遠達另一個海島,還可以看到一些棲息在岸邊的小生物,此時遊客可以充分感受到海洋的魅力。在另外一方面,北海沿岸的埃姆登和威廉港又是船業和工業海港,可以與漢堡和基爾等德國重要海港相媲美。德國的北海岸區連綿兩百多公里,民風純樸、居民友善,是喧囂城市生活的人們體驗寧靜生活的理想度假之地。阿爾卑斯山舉世聞名,是德國南部的天然屏障及著名的自然風景遊覽區。德境的阿爾卑斯山東起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西至博登湖,全長兩百多公里,婀娜多姿,景色迷人。有聳入藍天的皚皚雪峰,逶迤綿延的莽莽山林,一望無際的牧場,緩緩蠕動的牛羊群 及古色古香的幢幢農舍。楚格峰(Zugspitze)是德國境內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地處德、奧邊界,從慕尼黑出發約需一小時車程,遊客可搭巴士或火車前往山腳下,轉乘登山專用的齒軌鐵路火車到楚格高原,親身領受冰雪永恆之美,再乘冰河纜車直達峰頂,欣賞名副其實的「德國頂級風光」。站在楚格山巔的觀景台上,遊客可俯瞰慕尼黑以南的城市及美麗風光。海拔二千九百六十四公尺高的楚格峰上建有德國最高的教堂、餐廳、旅館、冰河酒吧、藝廊、雪嶺芬娜室氣象台、觀景台、大型戶外陽台及出售紀念品的小亭等設施。由於楚格峰的部分區域在德、奧交界地,遊客還可站在山頂、腳踏兩國拍照,過癮之極。加米施― 帕滕基興(Garmisch-partenkirchen )旅遊勝地位於阿爾卑斯山東北坡,海拔七百二十公尺西坡的埃布湖附近,有長達十九公里 的空中索道通往海拔兩千六百四十八公尺的施內費爾豪斯峰。臨立峰頂,身邊雲霧繚繞,有虛無縹緲之感。山峰北面冰雪覆蓋,一片銀光;山峰南面有延伸往奧地利的峽谷,陽光明媚,濃綠蒼翠。阿爾卑斯山北麓的密林和山谷中湖泊星羅棋布,大小湖泊多達兩百多個,猶如無數藍寶石撒在萬綠叢中。最大的博登(Bodensee)湖,據說原是一個大山谷,六萬多年前阿爾卑斯山頂有一塊巨大冰川滑落將山谷壓在底下,變成一個大湖,傳說湖中還生存著一種叫威爾斯(Wels)的古代魚,由於這種魚永遠都活在很深的湖底,所以沒有人捉到過。湖東岸的邁瑙(Mainau)島面積四十四公頃,島上長滿棕櫚、橘樹、無花果及各種具有亞熱帶情調的奇葩異卉,到處草木蔥籠,繁花似錦。最獨具匠心的是、花匠們用花草松柏精心修剪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動物,用雞冠紅的小 花植成幾十平方公尺的博登湖地圖,為邁瑙贏得花島的美譽,島上有逶迤二公里的長堤與湖岸相連。賴謝瑙(Reichenau)島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和遊覽地,出產鮮花、水果,面積四百二十八公頃,築有長堤與陸地相連。島上有查理曼大帝的祖父查爾斯• 梅特爾建於公元七二四年的本篤會修道院,為當時的一大藝術中心,留有抄本插圖等眾多傳世珍品。位於博登湖心的島嶼林島(Lindau),曾經是羅馬軍營,除兩座與湖岸相通的橋之外,尚有輪渡通往瑞士、奧地利,交通方便,風光明媚,是著名避暑勝地和旅遊中心。博登湖高出海平面四百多公尺,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冬天多雨,夏天涼爽。每當夏天來臨,岸邊綠樹成蔭,百花齊放,湖面水清如鏡,遊人如織,遊艇、泛舟、滑水等水上活動 者穿梭,湖岸整齊柔軟的草地上坐著、躺著穿著泳衣的日光浴者,不時跳入水中,一旱受湖水的擁抱。然而多變的阿爾卑斯山上也會突然吹來一陣冷風,隨之天地變色,巨浪翻騰,甚至渡輪也被吹上湖邊擱淺。基姆湖(Chiemsee)地處拜恩州東南部,介於因河(Inn)和薩爾察赫河(Salzach)間,海拔五百一十八公尺,面積八十二平方公里,湖長八公里,寬十四公里半,是拜恩州最大的湖泊。湖中有三個小島,最大的是赫雷寧塞爾島,島上有十九世紀末拜恩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仿照法國凡爾賽宮建造的宮殿,內設長達九十八公尺的鏡廳。湖東岸的基明浴場有一千公尺長的湖灘,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避暑和遊覽,湖東端還有如詩如畫的雪山風景。德國境內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島嶼,都是美麗熱鬧的觀光勝地。其中的呂根島(請參閱一二八頁)。是著名的漁場基地和避暑勝地, 島曲折的四周壁、沙灘綿延處,尤以賓茨 ,形成無數的大小海灣,懸崖峭壁、沙灘綿延,著名的海濱浴場度假地有好幾處,尤以賓茨(Binz)為最。

萊茵河之旅夢幻遊

萊茵(Rhine)河德國人稱為命運之河,它孕育著德國的文化,也象徵德國人堅毅的精神,自古是歐洲水路交通要道,重要的戰略據點,沿岸風情萬種的小鎮和古堡林立,更形成現代旅遊熱線。每年六月至九月為萊茵河的旅遊旺季,有德國行駛在萊茵河中著名的KD輪船公司(Koln-Dusseldorfer Deutsche Rheinschiffaht)遊輪可乘,時刻表及詳細旅遊資料可在機場、火車站、飯店、旅遊中心免費索取。主要路線是美因茲到科隆長約二百公里,沿途古堡林立,共約三十五個停船景點,需耗時四至十小時; 通常一般遊船的美因茲到科布倫茲約一百公里的精華區是萊茵河最美的河段,河寬約五十公尺左右,河道蜿蜓曲折,河水清澈見底,兩岸葡萄園遍布,青山綠水相映。峰頂古堡、宮殿、紀念塔連綿不斷,有的已經修復,英姿依舊;有些只留下殘垣斷壁,更使人想起近代德國戰火的紛擾。從查理曼大帝建立法蘭克帝國開始,這一帶便是兵戎相見龍爭虎鬥的地方,沿河的古堡都是親眼目睹或親身參與的見證者。美因茲到科布倫茲之間兩岸有上十個小鎮、數不清的葡萄園和十多個中世紀古堡分布其間,是萊茵河最讓人情繫不已的旅遊行程。當人們搭乘遊艇劃破水面,翻起層層白浪,山谷中汽笛鳴聲迥蕩,人們沉醉在浪漫情趣的萊茵美景中時,一段段古老而動人的傳說使人融入自然,也把思緒送回遙遠的過去。從黑森州美因茲(Mainz)坐船出發,就已感受到這趟行程之美,現代化的建築群中突 出一雙有數千年歷史的教堂雙塔,如鏡的河水中有清晰的倒景;船在鏡面滑動,海鷗飛舞穿梭船畔,教堂鐘聲似奏著歡迎歌。這個以葡萄酒、香檳聞名的市鎮,田野密布葡萄園,顏色鮮豔的農舍散置,如茵的草原上有無視塵世的煩擾在低頭猛吃的牛羊,予人平靜和愉悅。經過兩個長滿樹林的大河洲,右岸有以溫泉療養聞名國際的威斯巴登(Wiesbaden)和不遠處貴族宅邸林立的愛脫維爾(Eltville), 沿河岸可以看到許多精巧的小屋,以及停著私人遊艇的小木碼頭,據說這些房宅的擁有者不乏許多世界各國的億萬富翁,他們都只有在夏天的時候才到這裡避暑、享受這萊茵河美景。船到賓根(Bingen)就可以看到城市的地標、聳立在市中心山頂上已改為市議會的克羅普堡(BurgKlopp),這個可能由總主教建於羅馬時期的古堡因徵稅而築,曾經歷經過戰火,現在堡內有二世紀羅馬時期的醫療器具展,每 年四月一日至十月十五日開放給遊客參觀。呂德斯海姆(Rudesheim)在賓根對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歷史名城,尤以一條中古時代的德洛塞爾小巷(Drosselgasse)而名聞世界。德洛塞爾在德語中是咽喉之意,巷寬不到五公尺,兩旁是一座座黑色木架小樓,樓上鮮花點輟,鋪面精巧高雅。樓層向街心突出,驚險而又富有建築藝術的美感。小巷由石子鋪成的路面、歷經數百年踩踏,圓潤而光滑。如今這條小巷是遊客的必經之路,每天都進行著歡樂的慶祝活動,吸引著遊客流連忘返,因此這個僅有八千人的小鎮,竟有可以容納五千名遊客的旅館住宿設備。小城最顯眼的是山頂上有座為德國統一而於一八八三年建成、高三十七點六公尺的尼德沃爾德紀念碑(Niederwald-Denkmal),登上碑塔,視野廣寬,沿著坡地是過往兩千年來生產著世界著名美酒地之一的耕地;棕色銅製紀念碑上,有與真人一樣大小的 軍隊拱護著威廉一世、俾斯麥及王子的雕像。鼠塔(Mauseturm)屹立在賓根及呂德斯海姆之間的三角洲旁水中,相傳是羅馬元帥路德維希為岸上榮耀堡(Ehrenfels)而建的瞭望塔,堡及塔在一六三六年為瑞典軍隊摧毀,後經法國人及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修復,戍守著萊茵河。關於鼠塔也有種種傳說,其一是說;公元十世紀時,美因茲主教哈托(Hatto)二世殘暴且吝嗇,不顧百姓的飢苦,把大量糧食儲存在塔中,許多都被老鼠啃食。忍無可忍的百姓將他禁錮在塔中,最後被老鼠吃掉,「鼠塔」由此而來。如今古堡已成廢墟,而「鼠塔」只是萊茵河上的信號塔,引導著來往船隻。過了鼠塔右前方是鑲嵌在大片葡萄園中的阿斯曼豪森(Assmanshausen),這是著名的紅酒產地,五顏六色迎河而立的房屋充滿羅曼蒂克的感覺。河對岸有矗立在岩石山上的萊茵石堡、地勢較低的帝國石堡和遜內克堡並列。 萊茵石堡(Burg Rheinstein)是萊菌河畔最美麗的古堡之一,約建於公元九九○年,位於萊茵河中游咽喉的制高點,凸出於峭壁之上,美因茲主教哈托三世以之作為過往船隻收稅之用,十七世紀倒塌,一八二五年普魯士的腓特烈威廉王子將之改建為新哥德式,內有昔日的武器及繪畫等展出,有英語導遊介紹。帝國石堡(Burg Reichenstein)是萊茵河畔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它也像許多其他古堡的命運一樣,一二五三年時曾被萊茵河城市聯賬(Rheinischer Stadtebund)將古堡摧毀。這個雙塔城堡有著厚實的城牆,牆高十六公尺,牆腳厚達八公尺,上部厚五公尺,內部現在是一家旅館和餐廳,部分房間珍藏著價值不菲的傢俱,以及武器和鹿角等不尋常的搜集品。遜內克堡(Burg Sooneck)擁有一個浪漫的門和繞著堡塔的琛口城牆,同樣屬於強盜土匪般的稅收者,在十三世紀時曾兩度被破壞, 幾經易主修復,直至十九世紀才為腓特烈重建為浪漫主義式,如今常春藤覆蓋,有美麗的花園和迷宮般的城梯,英姿依然,從河邊至古堡約一公里,從三月至九月開放給遊客參觀。洛赫(Lorch)位於遜內克堡對岸、威斯柏(Wisper)河注入萊茵河口處,主要古蹟有十四世紀的哥德式聖馬丁教堂,對岸山頭上是荒廢的諾利西古堡遺蹟(Ruine Nollig)。離開洛赫,對岸還有好幾個城堡廢墟,在一個大森林河洲的背後山坡上全是葡萄園,這是葡萄酒產地巴哈拉哈(Bacharach)和矗立在山頭的施塔勒克堡(Burg Stahleck),都是十一世紀時德國巴拉丁伯爵的領地,當地的木材和酒的貿易稅收,使它成為萊茵河最富有的地區之一,鎮上當時所建的高塔林立,至今保持完好,還有建於十三世紀的聖彼得古教堂和十六世紀的河墩,以及彩色繽紛風味獨具的房屋處處,是一個中世紀風貌十足的小鎮。 考布(Kaub)臨河而建,是萊茵河畔景觀最美的小鎮之一,距巴哈拉哈約二百公尺,山頂有一二○○年法金斯坦(Falkenstein)家族所建的古登費茲(Gutenfels)堡,一二八七年阿道夫拿騷伯爵(Adolf von Nassau)在國王廳得悉他被選中為哈布斯堡王朝國王繼任者,屋內一幅壁畫就是描繪當時得到消息時大家興奮的情形。這座古堡高三十五公尺,一八○六年拿破崙曾用作防禦而遭擊燬。一八八八年建築師重建此堡,成為現在萊茵河畔最吸引人的古堡之一,已屬於一家旅館所有。普發爾茲堡(Pfalzgrafenstein)簡稱Pfalz,建於靠近考布的河洲上,為徵稅而建於一二二五年,五邊六層、十二公尺高的牆圍繞著這座似一艘船停泊在水中的古堡,它的入口在第三層處,深入水下的地牢是最令人感到興趣的地方,也由此可見當年領主們是如何殘忍的對付不繳稅的人。欲想一探究竟,可在三月至十 月開放期間前往參觀,每逢週一休息。經普發爾茲堡前行半公里,左岸是蜷伏在萊茵河谷中的歐博維塞爾(Oberwesel),這裡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市區教堂鐘塔和十八個防衛觀察的高塔此起彼落,環繞的緩坡上布滿葡萄園,有上千年歷史的美麗堡(Schonburg)高踞山頂,俯瞰護衛著這個中世紀風味十足的城市,這是一一六六年腓特烈一世給帝國臣民舍恩貝格(Schonburg)的封邑,從此他們及其後裔都住在這個堡內,來往的稅收及葡萄酒的收入使他們富裕而有權勢,直到被路易十四的軍隊破壞之前,美麗堡一直屬於這個家族。一八八五年新堡主曾經重修,現在部分是國際青年旅行社,部分為另一家旅館。愈險惡的地形河道愈狹窄,也最多淒美的傳說為人津津樂道。船過歐博維塞爾就到了整個萊茵河最著名的景點羅蕾萊(Loreley)岩石,從這裡經聖高爾和聖高爾豪森之間的險惡大 灣岸狹窄地段,河道淺灘遍布,暗礁林立,河水湍急,船行至此,沒有特別好的功夫很難平安通過,故船難時有所聞。因此聳立在岸邊、高一百三十二公尺似亭亭玉立少女的羅蕾萊岩,自古早開始就有許多繪聲繪影的傳說:每當有船隻經過,半倚在岩壁上金髮及腰、姿色撩人的裸體女妖,就以她那懾人心魄的美妙歌聲,誘惑船夫回頭朝山岩搜索那美麗的倩影、忘記自己正行舟於險灘急水而出事。據說有人用蠟把耳朵封住,仍然擺脫不了心魔的歌聲而船毀人亡,有人為了聽女妖美妙的歌聲而又怕受誘惑,就讓人把自己緊緊地綁在船上。十多年前德國更委由藝術家在岩上雕塑一個赤裸美女,於是使傳說中的女妖有了具體的形象。雖然河水不再威脅到現代的船夫,但來到這裡導遊、地陪都會興致勃勃的要你細聽羅蕾萊的歌聲;美景、濤聲、空谷回音、玉體斜倚的金髮美女,加上船上適時播放出用海涅的 詩譜曲的「羅蕾萊」,仍然會把人帶入夢幻般忘我的境界。羅蕾萊山腳下停車場處有一條小徑可直達岩頂,視野廣寬,可看到德國少有的壯麗景色。過羅蕾萊二、三百公尺,左岸有美麗的小鎮聖高爾(St. Goar)和它對岸的姐妹市聖高爾豪森,兩者之間有汽車渡船相連,都得名自公元六世紀時捐助教堂的聖高爾隱士。聖高爾是一個戰略地位重要的城市,每次軍事衝突都曾參與。鎮上沿著公路有一家休息站,供應餐點,也展售紀念品,遊客還可以在二樓的餐廳中觀賞萊茵河上的往來船隻,以及矗立在對岸山頭的貓堡(Burg Katz)。很多巴士上的遊客到此,就在這個緊貼著山壁的小鎮河邊、掛著St. Goar牌子的木造碼頭上,換乘一段遊艇,憑弔萊茵神話中的故事。美麗的萊茵巖堡(Burg Rheinfels)就在聖高爾小鎮偎依的山頂上,這是一幢雄偉堅固的 古堡,由卡金艾恩伯根(Katzenelnbogen)伯爵建於一二四五年,並修一條壕道沿著外緣蜿蜓槃旋在古堡每一層,是萊茵河最壯觀的堡壘。僅僅十年之後,就因大幅增稅而遭萊茵河流域城市同盟的九千名士兵攻擊。在一六九二至一六九三年的巴拉丁戰役(Palatinate War)中,四千名士兵同時住進古堡,對抗二萬八千名法軍和五十六門大砲,但在十八世紀末的普發爾茲之役中被法軍所破壞。現在每逢四月至十月開放供遊客參觀,部分並已改為旅館。聖一局爾豪森(St. Goarshausen)坐落在聖高爾對岸,是由一個熱門的釣魚小村發展而成的小鎮,隨著聖高爾山頂萊茵巖堡的建成,為加強防禦力量,又於一三七一年在對岸興建了Neukatzenelnbogen堡,簡稱貓堡(Burg Katz),城堡當時也是沿萊茵河逆水而上船隻的警示地標,除厚實的四十公尺高牆外,三面都是突兀陡峭的巖壁古堡,向山的一面鑿了一道很深 的護城河,一條在必要時可消失於無形的長石橋與外界連繫。堡內三層的巴拉樓(Palas)中,還設有多間精緻的仕女閨房、講究的議事廳和兩間華麗的大廳。塔底層的地牢可由院子裡也是緊急情況下出入口的暗道進入,登塔俯視,美景如畫。一八○六年古堡曾屬拿破崙並予重修,之後數度易主,現在改為一所復健療養院,可撥電話0674一8020經協調後參觀。鼠堡(Burg Maus)在貓堡右方、隔著山頭相對,一三五六年由特利爾(Trier)大主教法金斯坦(Falkenstein)所建,財大氣粗的貓堡堡主卡金艾恩伯根故意戲稱之為「鼠堡」,事實上它原來的名字叫圖恩堡(Thurnburg), 同時這也是萊茵河岸最美的古堡之一。經過鼠堡即可看到有兩座城堡建在兩個山頭,中間有一道圍牆相隔,這就是包括愛情石堡(Ruine Liebenstein)和星堡(RuineSterenberg),兩座傾頹的皇家古堡組成有名的 兄弟堡(Die feindlichen Bruder)。這兩座古堡牽引著本地一則古老的兄弟相殘傳說。波帕特(Boppard)位於湍急的萊茵河水向右大轉彎之前,公元四世紀時羅馬人以一座二十八個高塔的石建城堡取代了原來簡陋的要塞,而形成了這個皇家城鎮,這座城堡也是現在全德國保存得最好的羅馬古建築,有十四世紀的教堂和哥德式的市政廳、十七世紀巴洛克式的房屋,以及湖河環繞的美麗景致。有纜車可登山欣賞萊茵河大馬蹄形壯觀的景色,鐵、公路沿河直達市內,交通方便,是一個可兼具訪古尋幽的中世紀風貌城市。一過馬蹄形的大彎道,右岸的布勞巴哈(Braubach)鎮在望,依山面水,從當地墳地得知,這裡在公元前五百年就有人居住,七世紀時始有記載,十二世紀是艾帕斯坦的巴拉丁領地,並在翠樹叢生的山頂上建立巴洛克式的馬克思堡(Marksburg)是萊茵河沿岸唯一沒有 被破壞過的城堡,堡內的中世紀花園種植有一百七十種花卉,內設騎士大廳和貴婦起居室。朗艾克堡(Burg Lahneck)位於蘭河口,周圍地區在公元前四千年就已有人居住,一二四○年為保護當地所產銀礦和國家邊界,美因茲大主教建造城堡在此定居,一六八八年為法軍摧毀,一八五二年重建為新哥德式。雄偉]嚴堡(Schloss Stolzenfels)距科布倫茲市不到半公里,位於蘭河口對岸的山岩頂上,和鼠堡同在十三世紀中葉由特里爾的大主教所建,與朗艾克堡隔河對峙,同樣擔負著十四世紀萊茵河衛戌與徵稅的任務。一六八八年當法軍圍攻科布倫茲市的時候,曾淪入敵手而燒燬。一八二三年科布倫茲為普魯士皇太子腓特烈威廉所有,他特別請當時的著名建築師辛克爾(Karlfriedrich Schinkel)重新設計,改建為如詩如畫的新哥德式建築,成為萊茵河流域浪漫主義古堡的典範。在一層樓的王室居所及兩 翼的女眷臥室共七個房間中,仍可看到價值不菲的傢俱,其中有十七世紀所製手工精巧、特里爾曾經使用過的桌子。走寬闊的樓梯經由騎樓到堡內地中海式的涼亭噴泉花園,噴泉上威武的鷹象徵著普魯士的榮耀,堡外部的牆上有歷史性的壁畫,以及建造精緻的車房,皇室的榮華富麗仍處處可見,登至堡頂不止景觀美麗,摩澤爾河、蘭河、科布倫茲市、布勞巴哈市及馬克斯堡都清晰在望,當年皇室選居此地,其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萊茵河美麗淒滄的傳說遍布在河谷每一寸土地上,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華格納(Wagner)把這些故事串連成一首史詩,創作了音樂史上一部最長的歌劇「尼貝龍根的指環」(Der Ringdes Nibelungen),十分叫座。由於德國地方城鄉文化特別發達,豐富多元自然風貌與人文相互輝映的美景處處都是,不是單去一個地方就可以涵蓋,而且非要自己 親身前往,才能體驗其中奧妙。重要的旅行路線除萊茵河之旅外,還有不同景觀的羅曼蒂克大道之旅:包括符茲堡、陶伯河上游羅滕堡、丁克斯比爾、蘭茲堡、奧格斯堡、許凡高和福森,長約三百五十公里通往義大利的古道,沿途二十多個大小中古城鎮,早在十八世紀時就吸引了無數的詩人雅士,也是戰後德國最早的旅遊路線;古堡大道之旅:從曼海姆、海德堡、羅滕堡、紐倫堡到拜律特這條東西歐交通要道而走,可深度品味德國;童話大道之旅:經由西北德不來梅、哈梅恩、格丁根、卡塞爾,一直到哈瑙長約六百公里的精華古道;以及最值得逐一深入瞭解的十大都市,本書將一一為讀者介紹,以免入寶山有遺珠之憾。

世界名都柏林市州

波茨坦是布州首府

布蘭登堡各城風光

湖林之城什未林

維斯馬港景色壯麗

維斯馬(Wismar)是德國北部重要的海港之一,也是梅前州的主要城市。一二二九年已在文獻上有記載,一二五○年成為自治市, 曾為漢薩同盟的一員。一六四八年併入瑞典,一八○三年後歸梅克倫堡什未林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城內的許多建築物燬於戰火,只有中世紀的市政中心得以倖存。這個城市的位置緊靠天然屏障普爾島保護下的維斯馬灣,西距呂貝克七十五公里,南離什未林市三十公里。現有七萬一千多名人口,鐵、公路交通便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裡的航道和港口設施大為擴充,建有大型造船廠,並以捕魚、製糖、金屬加工等業為主,啤酒釀造也是重要的項目,加上旅遊業的發展,幾乎又恢復了昔日的風采。身為海濱港市的維斯馬,經濟活動全靠港口,但由於先天條件不足,而且缺少現代化設備,港口的作業情形很不理想。外來的船隻都要在外海拋錨,等待一個星期左右才能進港。冬天的早晨,港口附近濃霧密布,船隻的出入雖有港務局的汽艇領航,但仍然要非常小、心謹 慎。從外海的拋錨地到港內碼頭間的距離約有十五浬,其中三分之一水道的安全寬度只有八|十公尺,航道深度也不夠,一般貨船滿載物資出港,一定要等到漲潮時才能開航,排水量超過兩萬噸的輪船,甚至要等到吹北風或刮颱風時才能出港,港內水域十分狹窄,船隻轉向非常不便,因此活動大受限制。但是港區的碼頭卻有十幾個之多,還有一座能夠建造排水量一萬五千噸船舶的造船廠和一座大型浮船塢。市區依山傍水,景色壯麗。市中心有全州最大的廣場,方方正正,長寬各一百公尺,四周棋布著古老而美麗的建築,漢薩時期繁榮興盛景象,至今仍然依稀可見。廣場中心矗立的水堡(Wasserkunst),十二根柱子擎起半球形穹頂,頂上立著一個銅綠色小尖塔。這座風格獨特的水堡幾百年來都是全城的供水中心,現在成為維斯馬的顯著標誌。市區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典風格的白色市政 廳,此外還有一座有歷史淵源的磚造樓房,三十年戰爭後,瑞典管轄維斯馬達一百五十年之久,當時其帥府就設在這座古色古香的樓房裡,故又稱為「老瑞典」(Alter Schwede)。戰後重建的市區,有許多現代化的樓房,每座建築物的門窗都擦得乾乾淨淨,掛著漂亮的窗簾,放置著花草盆景。德國法律規定,所有建築的外表每隔兩年必須粉刷一次,故城內的房屋都漂亮而整潔。在海濱一帶較為寬敞的馬路兩旁,有許多獨立家屋,原是前東德共黨高級幹部的別墅,現已賣給私人,房屋雖然古舊,但氣派不減當年。街上車輛稀少,沒有噪音和污染,空氣清新,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馬路上漫步,道路上沒有斑馬線和行人穿越道標誌,可隨時隨地穿越馬路,全市只有三處簡單的紅綠燈,市區柏油路很少,多數是古老的石頭路。沿街散布著幾十家商店,其中食品店、成衣店和家庭用 品店佔絕大部分,還有一些照相館、電器材料店及書店。有一處專為外國水手服務的國際俱樂部,星期二、五有樂隊伴奏,其他的日子放音樂跳狄斯可舞。裡面許多年輕的女孩子,如果彼此情投意合,打烊後可以相約到女家過夜,她們的家人都不過問,因此極受外國水手歡迎。

北德港市羅斯托克

羅斯托克(Rostock)原來是文德人的移民地,一二一八年梅克倫堡諸侯正式授予城市權,成為日耳曼人的自治市,且很快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發展為茂盛的商業城市,第一批定居下來的商人就有一千二百人之多。十四世紀成為萊茵蘭和波羅的海地區日耳曼商人組織的商會漢薩同盟的主要成員,是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十四至十五世紀到達貿易的巔峰, 並繁榮了五百年之久。一四一九年富裕的羅斯托克城創辦了北歐第一所大學,成為北德乃至北歐的文化中心,被譽為「北方之光」。歐洲三十年戰爭中受到重創,丹麥、瑞典和法國拿破崙的兵馬都曾踐踏過這座城市,使它經濟蕭條、文化落後。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恢復,發展為穀物集散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城百分之四十的建築燬於戰火,戰後德國分裂,羅斯托克是東德最大和最重要的遠洋港口,被稱為「東德海上門戶」。羅斯托克的位置在瓦爾諾(Warnow)河下游三角洲頂端,北距波羅的海十三公里,人口二十三萬八千多,是梅前州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也是波羅的海沿岸重要港口,有一九五八年建的新港,港內可同時停泊二十五艘萬噸級的巨輪,排水量六萬噸貨輪可直接靠岸,貨物年吞吐量約一千九百萬噸。並發展造船業、遠洋漁業、魚類加工、冶金、柴油機、機械 、化工及傢俱等工業。港口對面的瓦爾諾造船廠在一八五一年製成德國第一艘汽輪。近年這裡的重要性已逐漸被漢堡、呂貝克等新興港市所取代,人們行走在街頭,昔日港市的繁華氣息、富商巨賈紙醉金迷和水手狂歌醉飲的情形雖然不再,但海濱又多了現代的休閒設施,細白沙灘、海邊步道,以及海帆馳騁都讓人著迷。二○○三年舉辦十年一度的德國國際園藝節,造成市內另一次盛況。名勝古蹟大多在市中心的市集廣場及附近一帶。廣場北面是十三世紀按法國大教堂所建的瑪利亞教堂,內有美麗的巴洛克管風琴,建於一四七二年有巨大、宏偉尖頂的天文鐘,與整個大教堂渾然一體,顯示出獨特的風貌,成為市區最壯觀的建築。廣場東面是一二五○ 年建的市政廳,造型獨特,樓脊上並排豎著七座小尖塔。旅遊中心電話平49(38一)38一2222。克羅佩林(Kropeliner)大街在廣場西側 ,這裡商店雲集,是全市最繁華之處,街道兩旁都是一排排經過精心修繕的山形牆古屋,重現古代風貌,在繁華中突顯其悠久歷史。大街中段有一個大學廣場,設有花壇、草地、噴水池和各種雕塑,其中一座是布呂歇爾(Blucher )元帥的塑像,他出生於羅斯托克,是普魯士的陸軍元師,曾率領普軍協同英國威靈頓將軍在滑鐵盧打敗拿破崙。大街西邊是一座五十公尺高的城門及十六世紀的古城牆。聖心修道院是一座哥德式的古建築,由丹麥女王於一二七○ 年創建,宗教革命後,已改為貴族女子學院,內設文化歷史博物館。當地的文化藝術活動相當興盛,創辦於一四一九年的威廉皮克大學曾是基督教路德宗的堅強堡壘。市內設有許多文化史博物館和航海博物館等設施。羅斯托克新港素以雄偉的姿勢吸引著眾多遊客,乘船沿瓦爾諾河而下,約一小時即駛進 新港開闊的水面,港口長四公里多的水道與波羅的海相通,灣內港闊水深、風平浪靜,是一個優良的港灣。廣袤的港灣分為遠洋港區、油港和化學品港三大部分,主要裝卸礦石、煤、穀物及肥料等,經由完備的高速公路、鐵路和輸油管線與各地相通,貨物流通非常便利。港口南側的河邊停泊著有名的博物館船,原是一艘萬噸巨輪,一九五八年下水,在十幾年中先後駛往幾十個國家,一九七○ 年停駛後改為博物館船,永遠停留在瓦爾諾河畔供人們參觀。船上設有展覽館、青年旅社、咖啡廳、小吃店、籃球場及遊藝活動室等。展示的眾多實物和圖片,人們可藉之瞭解巨輪的構造、內部設施、造船史及船的航行史等。

梅前州城市景色佳

呂根(Rugen)島是德國最大的島嶼, 位於德國東北角波羅的海南岸,與本土以斯特拉松德(Stralsund)和博登(Bodden)海峽相隔,屬梅克倫堡― 前波美拉尼亞州,面積九百二十六點四平方公里,南北長五十一公里,東西最寬處四十公里,海拔一百六十一公尺。海岸線不規則,西岸低平,東岸多白堊岩峭壁。島上有很多史前文物,包括舊石器時代遺物和新石器時代遺蹟,以及青銅器時代的許格爾格拉貝爾(Hugelgraber)文化。原住民日耳曼族於公元前約五百年被斯拉夫族的文德人所替代。一一六八年由丹麥佔領,一六四八年歸屬瑞典,一八一五年又屬普魯士。島上土地肥沃,盛產燕麥、甜菜、裸麥和馬鈴薯;東部有大片海岸森林,較乾燥地區牧養牛羊。主要為開採白堊土和捕撈鱗魚,旅遊業也是經濟的主要支柱。擁有八萬五千名人口,對外交通方便,建有長二十四公里的長堤與本土的施特拉松德市跨海相連,並有渡船往返瑞典。 貝爾根(Bergen)是呂根島的行政中心,薩斯尼茨(Sassnitz)是深海捕魚港,盛產鱈魚和青魚,並有通往瑞典的渡輪。一九一七年四月,列寧經過這裡回到俄國發動七月共產革命。島上東北角的施圖本卡默爾鎮,長滿參天大樹,是景色秀麗的風景區。小鎮有名的林蔭大道由古老的大石塊鋪成,兩旁種滿法國梧桐、榆樹等,被政府列為古蹟加以保存。島北岸的雅士暮德(Jasmund)海岸線森林,是中歐森林景觀和生態保存最完美的地方。東岸海角名叫柯尼希施圖爾,德語為「皇帝寶座」的意思,是高出海平面一百二十公尺的峭壁,白色的懸崖成垂直插入大海,崖頂有一塊圍著欄杆的小平地,供遊客觀賞海景。島東南端住著一群身材矮小、雙頰紅潤,肚子圓鼓的人,據說是維京人的後裔,他們的聚落中到處可以看到風車和鸛鳥圖案裝飾。附近的蒙格特(Manchgut)雖然沒有名氣 ,但乘渡船到對岸的尤斯頓(Uszdom)半島,參觀前納粹德國A-4和V-2火箭製造地。這裡的葛尼茲堡是馬爾他國王於一八一○年所建的打獵行宮,綜合各種建築特色於一身,中央設有三十八公尺高的塔台,可瞭望全島。瓦納明德(Warnemunde)是羅斯托克北側相距僅八公里的衛星鎮,有通往丹麥等國的海上輪渡,附近波羅的海沿岸分布著多處海濱浴場,海水湛藍、海風輕拂,沙地細軟,是人們理想的度假、避暑勝地。施特拉爾松德(Stralsund)是梅前州的重要市鎮,地處羅斯托克東北方,瀕臨施特拉爾松德海峽,與呂根島隔海相望,是德國東部北角的海濱港市及德國的海軍基地之一,不時有軍艦進進出出。原是一個海邊小漁村,一二三四年為自治市,德國商人來此漸多,工商繁榮。一二九三年加入漢薩同盟,十四世紀時是繼呂貝克之後為波羅的海第二大城。一六四 八年隸屬瑞典,一八○七年被法軍佔領,一八一四年又被丹麥人侵佔,翌年才轉屬普魯士王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破壞,戰後大力發展港口設施和造船廠規模。擁有八萬六千多名人口,人民多從事捕漁和魚類加工業。市區景色悠美,街道寬敞整潔,建築新舊交替,老城一面臨海,三面濱湖,到處是縱橫交錯的橋樑,被譽為「北德威尼斯」。主要景點有十三世紀所建北德最宏偉建築物的市議會大廈,以及水族館、教堂、設在隱修院內陳列有鯨魚骨架的海洋博物館、老市集廣場及近百座中世紀彩色繽紛和山形牆房屋。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位於施特拉爾松德東南方的呂貝克河口,距波羅的海約五公里,人口六萬多,是梅前州的著名大學城,一四五六年創辦當地最早的大學,十八世紀在城西南建立阿恩特(Ernst Moritz Arndt)大學,以紀念曾在此校任教過的著名作家阿恩 特,城市與大學的發展休戚相關。百年前,這裡就是一座以造木船和海上貿易為主的漢薩城。市集廣場和市政廳周圍是修茸一新的房屋,瑪利亞大教堂位於廣場東側,細長挺拔的塔頂直插雲霄。新布蘭登堡(Neubrandenburg)由布蘭登堡邊地伯爵始建於一二四八年,建城幾十年後改屬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它的位置在柏林以北一百多公里的平原上,臨近托倫塞湖(Tollensesee)北端。工業以食品、建材、汽車輪胎為主,擁有八萬九千多名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曾遭空襲,受創頗重,市區內街道縱橫交錯,房屋都是現代化建築。文化大廈位於市中心,高五十五公尺,內設圖書館、展覽館及劇院,頂層是瞭望台和咖啡廳。主要古蹟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牆和四座城門。居斯特羅(Gustrow)是梅前州重要的體育運動中、心,最初為文德人要塞附近的居民 點,一二二八年成為自治市,當時是主要農產品市場和商業中心,現為肥沃的農業區中心,設畜牧學院和教育學院。位於羅斯托克南方約五十公里,濱內伯爾(Nebel)河,約有四萬名人口,交通便利,是當地鐵、公路樞紐,工業有工程機械、食品加工和木製品等。公爵城堡和大教堂是市內最重要的古蹟,十四世紀完成的大教堂,裡面有著名的德國現代主義雕刻家巴爾拉赫(Ernst Barlach)修士的雕像,以及一個精緻的雕花祭壇。巴爾拉赫從一九一○年起到他去世都住在這個城市中,在城外不遠的蓋爾特魯德廣場,仍可見這位曠世大師昔日的作坊所在,兩座小博物館中並展示其以木雕為主的傑出作品。

基爾是北歐的渡口

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坦州(Schleswing-Holstein)位居德國最北端,簡稱石荷州,除東南、南及西南與德國陸地相連、北方部分與丹麥交界外,東、西兩面為海,面積一萬六千平方公里,除瀕海地區及幾個大都市外,人煙稀少,以農業畜牧為主,造船工業次之。沿海岸風光美麗,漁業發達,旅遊業興盛,以海運起家而繁榮,人口二百六十八萬。州首府基爾,重要城市有呂貝克、弗倫斯堡等。基爾(Kiel)是德國北部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的首府,城市建於」二四二年,市名源於古代盎格魯薩克森語,意為「船隻安全的地方」。它的位置在漢堡北方、基爾運河南端、深入內陸十七公里的基爾灣頂部,居全州北部中央近海的重要地位。由於這裡在海上運輸的地利之便,是全州農漁業的集散地,一二八四年就是漢薩同盟的一員,但在漫長的中世紀只是一個平靜的小城,風光幽美。十八世紀時曾短暫的成為石勒蘇益格公爵的首府,獲得許多貴族的青睞,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彼得三世(Peter III)出生在這裡,其妻是鐵腕女皇凱薩琳二世。儘管如此,直到德國統一前,基爾仍然只有兩萬人口。一八六五年成為普魯士的軍港,統一後發展迅速,一八七一年被闢為新德意志帝國軍港。一八九五年基爾運河開通為基爾帶來另一新契機,城市擴大,人口猛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地武器製造工業蓬勃發展,一九一八年戰爭失敗時基爾水兵發動起義,大部分市區被焚燬,為警惕人民記取教訓,在港灣東岸二十公里處樹立死亡者紀念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爾重新被選為該州首府。現在是商貿鼎盛的港市,它的地位與呂貝克相提並論,互相聯繫、且關係密切。道地農業州的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產品運輸泰半依靠基爾,故其繁榮始自海運業,與航海同時發展起的巨大造船工業是基爾最重要的傳統工 業項目,有德國最大的哈德威(HDW)造船廠,除生產軍艦和導航設備等船舶附件外,一九八五年製造了歐洲唯一的一艘原子能貨船。這家造船廠有一百六十多年製造潛艇的技術和經驗,是今日世界上最好的非核能動力潛艇的生產者,所產製的209型潛艇主要供外銷用,目前已成為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秘魯、印度、印尼、土耳其和韓國等海軍的主要裝備。其所研製的U3一型潛艇,是今日全世界性能最好的海底最先進裝備。這種柴油動力潛艇採用最新的>馴動力系統,率先使用燃料電池,水下值勤時幾乎達到無噪音的狀況而不被敵艦發現,且能在水下快速潛航數週時間都不必浮出水面。如今哈德威公司大部分股份已由美國諾斯洛普、古曼及通用動力公司併購,用以將製艦技術轉移給台灣,藉以對抗中共的武力威脅。此外,這個城市還有機械製造業、印刷業和冶金業等。 對外交通便利,有大型商港、良好的碼頭及倉貯設備,是全州漁業、農業、畜牧業產品的重要口岸。基爾港平均水深十三公尺,是不受潮汐影響的天然良港,有大型渡輪前往丹麥、瑞典、挪威等北歐國家。每年進出港口七、八百艘船隻,眾多渡輪、遊艇往返於河灣兩岸,年客運量為一百八十多萬,為基爾贏得「北歐渡口」美譽,同時又是重要的海軍基地。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全市二十四萬七千多名人口中,大學生佔了兩萬五千人。一六六五年創辦的基爾大學,有聞名於世的海洋研究所和世界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經濟研究機構,現為德國五大經濟研究所之一。所屬德國經濟學科中心圖書館,藏書一百三十萬冊,政治經濟書籍存量尤其豐富。此地是帆船運動中心,一八八二年首屆夏季奧運會帆船比賽就在這裡舉行,一九三六年 和一九七二年又再舉辦。現在每年六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舉行「基爾週」(Kieler Woche)的國際帆船賽和文化節,歷時九天,壯觀的彩帆競發場面,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基爾運河(Kiel Canal)是基爾城繁華的源泉,與基爾的榮辱興衰息息相關,最初以當時在位的德皇命名,稱為威廉皇帝運河,後來改稱北海― 東海運河(Nord-Ostsee-Kanal),基爾運河只是國際上的通稱。當時為德國軍事需要而始建於一八八七年,歷時八年,一八九五年峻工,並於一九○ 七年至一九一四年予以拓寬,至今仍是波羅的海航運要道。運河西起易北河口的布龍斯比特(Brunsbutte),東至基爾市北郊的荷爾台瑙(Holtenau),全長九十八公里,河面寬一百零三公尺,水深十一公尺,可以容納大型軍艦通行。河上高架著七座大橋,橋樑凌空四十二公尺,橋下可暢通排水量三萬噸級的海輪。這條運河開通後,輪船從波羅的 海到北海可節省六百多公里航程,不需再繞道丹麥半島。現在基爾運河平均每八分鐘通過一艘船,每年通過船舶量幾萬艘,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運河上建有壯觀的船閘,其中新閘長三百三十公尺,寬四十五公尺,深十四公尺,是世界上第三大運河船閘。基爾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分之二燬於空襲,戰後重建很多現代化的新式建築物,街道整齊寬敞,交通忙中有序,市區相當繁華。城內有大片綠化區,已修復的古蹟眾多,其中建於一二四○年的聖尼古拉斯教堂是晚期哥德式建築,教堂前面立有雕塑家巴爾拉赫所作的「精神鬥士」塑像。建於一二八○年的沙皇彼得三世誕生地荷爾斯坦戈托爾普公爵宮,也是修復後的一處古建築。新市政廳建於一九一一年,乘電梯登上一百零六公尺的鐘樓高塔遠眺,可俯視整個海灣景致。市南露天博物館,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中 世紀的農舍和手工作坊。此外,還有民族博物館、水族館、美術館及植物園等重要景點。

北德大門弗倫斯堡

弗倫斯堡(Flensburg)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州北部港市,位於波羅的海海濱,地當深入內陸三十多公里的弗倫斯堡峽灣南部頂端,是德國最北端的大港都,城北三公里處就是德國和丹麥的國境關卡,每年有一千多萬人次進出此關。由於弗倫斯堡海灣分屬德國和丹麥,所以當地也有不少丹麥人。早在一二四○年,這個地方已出現在歐洲文獻中,到一二八四年正式建城,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其中一大半約有四百年之久屬丹麥王室所有。曾是漢薩伺盟的成員,在十六世紀後期開始商業繁盛,成為邊陲重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希特勒自殺時立下遺囑,由海軍元帥杜尼茲繼任元首,他在弗倫斯堡建立臨時政府,與盟軍商議投降事宜,收拾殘局。在弗倫斯堡的臨時政府雖只維持了短短幾天,納粹德國就宣布投降,弗倫斯堡都因此成為少數幾個倖免於戰火摧殘的德國古城之一。擁有八萬七千多名人口的弗倫斯堡市,自古以來就是德國商人進入北歐的必經之道,故有「通往北方之城」的別稱。交通發達,機場港口設備俱全,鐵、公路也非常便利,可直達基爾及漢堡,是木材、煤礦、穀物的轉運站。艾丘維特(Aquavit)加味烈酒及燻烤鰻魚是當地特產,也是蘭姆(Rum)酒的交易重鎮。工業也很發達,以造船、造紙、機械及金屬加工為主。當地著名的穆威克(Muerwick)海軍學校是德國培養、訓練海軍將領的地方;另一所海洋工程學院也造就了許多人才。港口泊有許多商輪、漁船及軍艦,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就經 常出沒在弗倫斯堡外的公海上。弗倫斯堡市容整潔、交通有序,聯邦機動車車輛管理局就設在此,它的電腦負責記錄所有的違章駕駛情況。如果違章積分達到一定程度,將被吊銷駕駛執照,所以少有違章行為。市內到處可見中世紀古建築,位於北市場和南市場間的老城區,是觀光者最值得拜訪的地方。北門(Nordertor)建於一五九五年,上半部呈山形牆,鑲有大鐘,外觀寬闊、風格渾厚、敦實,是弗倫斯堡的標誌。沿著北街、大街(Grosse Strasse)及荷爾姆(Holm)街,可以看到兩百多年前貴族市民的宅邸,這些建築最能凸顯老城區的氣息。尼可拉教堂(Nikolai Kirche)位於南市場,是一座十五世紀的紅磚建築,內有洛可可時代的聖壇及文藝復興時代的管風琴,據說它是北德最大、最有價值的管風琴,由雕刻大師亨利希• 林格(Heinrich Ringer)所造。聖約翰 尼斯(St.Johnnis)教堂在尼可拉教堂東邊,建於十二世紀,完全用田間的碎石築成,風格獨特,是全市最古老的一座教堂。瑪琳教堂(Marien Kirche)位於北市場附近,是一座紅磚哥德式建築,始建於十三世紀,歷時近兩百年一直到十五世紀才完工。葛呂克斯堡(Glucksburg)位於弗倫斯堡東北郊九公里,是波羅的海沿岸的度假勝地,風景優美。這裡漂亮的水宮(Wasser Schloss),由約翰公爵二世建於一五八二年至一五八七年。這個被戲稱為「歐洲王室搖籃」的宮殿,三面環水,白牆紅頂,四角豎起四座灰色的尖塔,外貌如四方形的城堡,遠望過去,倒映水波中,恍若法國羅亞爾河上古堡重現。它曾是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桑德葛立斯堡公爵家族的宅邸,這個家族人口眾多,僅十六世紀末的漢斯公爵就與兩位夫人生了二十三個子女,且與歐洲的丹麥、挪威、英國及希臘等各國王室 廣泛聯姻,都有親戚關係。現在水宮已改為傢俱博物館,展出油畫、掛毯、壁飾、珍貴書籍等十八、十九世紀的精緻物品。

呂貝克市名人輩出

呂貝克(Lubeck)是石荷州東部童話般的古老城市,至今已有八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最早的居民點位於施瓦陶(Schwartau)河和特拉沃(Trave)河匯流處,瀕臨特拉沃河,東北距波羅的海十四公里,中型海輪可沿河上溯,直入市區碼頭;西南距漢堡八十五公里,從漢堡東北行,火車在地勢和緩的鄉間飛馳,約半小時就可到達這個港市。昔日這裡名叫留比克(Liubice),屬斯拉夫公國領地。一一四三年,荷爾斯坦伯爵在施瓦陶河上游六公里處建造新城,也就是現在的呂貝克市。這裡北靠波羅的海,南可通下薩克 森、威斯特伐倫和萊茵河下游等地,並進而一躍居北歐、東歐原料出產地與西歐製造業中心之間的貿易中心,商業繁榮。一二二六年神聖羅馬帝國將它闢為自由市,由於少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商業、航海較為興旺,是當時德意志屈指可數的大城。一三五八年,以呂貝克為首、聯合上百個城市組成的漢薩同賬,就以此地為總部,擁有海上武裝和金庫,以開拓和保護商業活動為宗旨,曾打敗海上強國丹麥,控制了西起倫敦、東到俄羅斯諾夫哥羅德之間廣大地區的貿易,商賈雲集,經濟發達,當時的呂貝克被譽為「漢薩女王城」。十五世紀中期由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貿易重心由波羅的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加上一六三○年漢薩同盟解體,呂貝克也一度不再具有原來的重要性,但仍然是波羅的海最重要的商港,名列當時德國大城市之首。一七九二年至一八一五年,這個繁榮的港 市因為法國資產變革和拿破崙戰爭的影響,貿易完全癱瘓,經濟十分蕭條。一八一五年加入德意志聯邦,經濟開始恢復。一八七一年德國統一,呂貝克併入日耳曼帝國。一九○○年,易北河至呂貝克運河修通,對內地的貿易額遽增,造船和機械等新型工業蓬勃發展。一九三七年,納粹當局將之劃歸普魯士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才失去它獨立自主的身份。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英軍空襲,城市受到重創。戰後不僅修復了被炸毀的舊內城,並在郊區建立現代化的工廠和住宅區,經濟得以發展。全城由內城區、四個郊區和二十三個自治市鎮組成,約有二十五萬人口,是德國北部及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海灣港口。工商業發達,也是一個造船中心,有三家造船廠。其他較重要的工業有魚罐頭生產、金屬鑄造、陶瓷、木材加工、服裝、醫療器材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呂貝克出產一種可口的食品,是外包巧克 力的杏仁酥糖(Marzipan),這種糖原產於東方,十字軍東征時帶回加以改進而成,現在成為呂貝克的特產,遠銷四十多個國家。擁有眾多名勝古蹟的呂貝克老城,歷史建築林立,在古蹟修復及保護方面尤有傲人的成績,一九八七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與中國長城和雅典衛城並列。對外交通發達,是德國通往北歐各國和世界各地的門戶,素有「德國北大門」之譽。海運業興盛,主要集中於輪渡運輸,一支由一百一十六艘遠洋輪船組成的商船隊,與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十一個港口相通。擁有九處海港和兩處河港,火車、卡車直通各個新建碼頭,有世界上最大的火車渡輪、能裝載多達八十節滿載貨物的車廂,運來礦砂、紙、纖維素等,然後裝載機械和化學產品離港。呂貝克港年吞吐量為一千七百多萬噸,載客總數兩百四十萬人次,全市有百分之三十八 的勞力從事港口業。陸路交通便利,有鐵路和高速公路與外界聯繫。市區的新城區在老城區外圍,建有火車站、商店、娛樂場、公司和銀行等許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觀光飯店也都集中在新城區,利塞爾大飯店是全市最大、最高級的旅館,地處風景優美的運河岸邊,裝飾豪華,服務設施現代化。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火車站對面,有一百零七間高級客房,附設有商場、餐廳、酒吧、咖啡廳、保齡球館和室內游泳池等設施。庫爾姆飯店坐落於樹林環抱的山地上,店名的德文意思是「休閑娛樂處」,這裡樹木蒼鬱、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擁有一百一十間客房,設有游泳池、網球場及騎馬訓練場。馬尼汀大飯店位於碧波萬傾的波羅的海沿岸,擁有兩百四十間客房,每間客房都能倚窗觀賞海景。老城區又名漢薩(Hanseatic),被特拉沃河所環繞,遠看像河中之島,入口處聳立著荷 爾斯登門(Holstentor),建於一四七七年,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城門頂上是古色古香的山牆,左右兩側巨型尖頂圓塔對稱,兩個圓形尖塔樓夾著山形屋,像兩個巨人戍衛著城門,是呂貝克的地標,德國最美麗的中世紀城門之一,當地特產杏仁酥糖也用它作商標。有三公尺多厚城牆的荷爾斯登城門,名字的原意是防衛此城的西面入口,至今城門上還寫著醒目的德文「對內和睦、對外和平」,事實上兩座城樓之間從未發生過戰爭。大門現在已經傾斜,這是因為當地的含沙地基在工程開始時就為建設者帶來極大困擾,一八六三年城門曾搖搖欲墜,市議會表決予以保留,後來重修為現狀,如今內部已改建為呂貝克市歷史博物館,陳列著中世紀城區分布模型。城門旁邊的河岸上排列著一幢幢屋頂相連的山形牆古建築,是當年曾給這個城市帶來繁榮的鹽倉。橢圓形的老城長約一公里多,在四周綠水 環繞之中,街道寬敞整潔,綠蔭蔽天,擁有如茵的草地和眾多公園,街上遊客如過江之鯽。在河濱一帶,停泊著五顏六色的船隻,美麗動人,整體景色頗具北國風味。城內有很多名勝古蹟,其東部和北部已闢為古蹟保護區,保持著中世紀的完整格局,是歐洲中世紀城鎮的重要遺蹟。這裡是中世紀富裕人民的居所集中地,有時代變遷所有代表不同風格的建築,從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從古典主義、哥德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各式各樣,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將十世紀城市特有的宗教建築和世俗建築融為一體。城內的七座教堂塔樓高高聳起,讓老城高低有致,具有夢幻般情景,呂貝克因此又有七塔城的別稱。北區是典型的中世紀特色建築集中地,昔日的貴族宅邸結構堅固、裝飾精美講究,室內大廳空間富有變化,古色古香的壁爐、彩繪天花板等,在在都被細心的維護著。 市政廳(Rathaus)位於老城區中心的布萊特街(Breitestr),建於一二二六年,後來不斷擴建、逐漸加大,規模宏偉。由於集不同時期的多種建築於一體,風格差異極大,有磚造哥德式、文藝復興式等,因此成為德國各地許多市政廳的建築樣板,內部裝飾華麗,可充分體會當年呂貝克黃金時代的風貌,是德國最美、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每年五月,市政廳廣場都舉行年度市集,場面非常熱鬧。聖瑪利亞教堂(Sante Marienkirche)緊鄰市政廳,始建於十二世紀,持續了一百多年,至一三五○ 年建成。尖塔高一百二十五公尺,是德國最美的典型磚砌哥德式建築,對當時北歐地區的建築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歐洲建築史上享有盛名。十八世紀歐洲著名管風琴演奏家布克斯德夫,曾在此任管風琴師達四十年,知名作曲家巴哈年輕時,曾長途跋涉三百公里,專程來聽他的演奏。這座最具典範的紅磚教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轟炸,教堂的鐘掉落地上,造成一個大窟隆,至今猶在。船員會館(Haus der Schiffergesellschaft)位於市政廳東側,是一幢落成於一五三五年文藝復興式的豪華老建築,內部裝飾如同在一條船中,陳列有漢薩同盟時代的帆船模型,現在是有名的大餐廳,仍然是船員公會會員的聚會場所,每週二晚上會員固定在此約會,因此生意興隆、高朋滿座。餐廳裡的長條餐桌用船板改製而成,長條形桌造型與陳設方式仿照教堂,是世界各地餐廳中所僅見。屋頂上吊著許多船隻模型,餐廳現在的樣子和食物一如當年。布萊特街上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尼德艾格(Niederegger)老咖啡館,也是座無虛席,呂貝克特產否仁酥糖當年就是這家老店所生產的。呂貝克地靈人傑、名人輩出,德國二十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家湯瑪斯曼和亨利曼兩兄弟出生在此地。哥哥亨利曼(Heinrich Mann)思想 非常前進,他的長篇小說帝國三部曲中的「臣僕」(Dcr Untertan)因諷刺德意志帝國而遭禁,小說中的主人翁赫斯林在強者面前是個卑恭的奴才,在弱者面前卻另一副暴君嘴臉,這正是當時德國上流社會的生動寫照。後來他成為激進派的代言人,他所出版的政論集「權力與人」、「精神與事業」等都不容於德國當局,納粹上台後他被迫逃亡美國,客死異鄉。弟弟湯瑪斯曼(Thomas Mann)是呂貝克聞名於世的人物、德國最傑出的小說家,一九二九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內容深刻細膩,靈活多變而幽默,得獎代表作一九○○年間世的「布登布魯克家族」(Buddenbrooks)以呂貝克為背景,描寫一個貴族世家的興衰,用象徵手法敘述了德國和歐洲社會的危機意識及沒落情緒。當年他祖父母在孟街(Mengstr)四號的巴洛克白色房子是小說的背景,這座小屋至今保存完好,一九三三年闢為紀念館。由 於湯瑪斯曼在小說中對呂貝克市民們的缺點直言不諱,以至觸犯眾怒,一九五五年在他八十歲時,才獲得榮譽市民的身份。德國前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出生在呂貝克洛倫茨一帶的工人住宅區,原名卡爾• 赫伯特• 布拉姆(Karl Herbert Frahm),年輕時家境貧寒,發奮圖強參加社會民主黨後,因反對納粹政權被迫逃亡挪威、瑞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回到德國,一九五七年任西柏林市長。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四年任聯邦總理,致力於東西方和解於一九七一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一九九二年病逝,身前身後都為世人崇敬。班屋(Behnhaus)是一幢十八世紀建築,與湯瑪斯曼紀念館並稱為呂貝克的文化館,屋內展示有浪漫主義畫作,主要是畫風怪異個性化的挪威油畫及版畫家蒙克(Edvard Munch),以及將內心衝突轉化為視覺形象的德國油、版畫家基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等 兩位表現主義大家的作品。此外,當地主要的觀光點還有大教堂、聖安妮博物館,有歷史性壁畫的聖靈養老院。有趣的是,人們前往大教堂,必須經過一條叫做煉獄(Fegefeller)的路,然後才能到達名叫樂園的教堂前殿。從呂貝克城往北是迷人的海濱浴場大道,可以通往波羅的海海濱勝地特拉沃明德。汽車沿著海濱公路徐徐行駛,蔚藍色的海洋、濕潤的海風夾雜著一絲鹹味,使人心曠神怡。海灘上晃動的人影,彩色的更衣傘篷,都讓人抑制不住擁抱大海的衝動。

石勒蘇益格名勝多

赫爾格蘭(Helgoland)是德國最小的島嶼,屬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位於北海德意志灣,在海岸與亞德(Jade)、威悉( Weser)和易北(Elbe)河河口灣形成的夾角之間,距易北河的入海口七十公里,面積二十一平方公里,有兩千多名人口。島上早期居民為弗里西亞(Frisia)牧人和漁民。一四○二年成為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公爵的領地,興建港口、船塢、造船廠、戰壕和海岸砲台,成為「北海的直布羅陀」。一八九○年德國用東非的桑西巴(Sancibar)與英國交換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經常使用這裡的軍事設施。一九二○年後按几爾賽和約規定,軍事和航海設施都被拆除,成為著名的觀光點。在納粹德國統治期間,又建為海軍基地,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遭到盟軍的猛烈轟炸。納粹德國戰敗後,島民全部撒離,英國佔領軍再摧燬了殘留的防禦工事,改為英國皇家空軍投彈的實驗靶場,幾乎全島都被夷平,連岩石都被炸裂,直至一九五二年三月才歸還德國。現在這個屬海洋性氣候的島嶼已予重建,並成 為航海和鳥類研究基地。沿北海濱有一大片低矮丘陵地,並有森林和湖泊,風景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有「荷爾斯坦的瑞士」之譽。石勒蘇益格(Schleswig)坐落在波羅的海伸入內陸安靜幽美的施萊(Schlei)峽灣底部,是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一個擁有兩萬七千名人口的小城,東南距基爾五十公里、北至弗倫斯堡四十二公里,交通方便。沿著峽灣南岸呈半圓形的市區,有一座巨大的威京塔,意味著八至十一世紀這裡也曾是北歐海盜的天下和諸侯國的都城。卡洛林時代這個城市的丹麥名字叫哈耶塔布,是一個威京人的貿易中心。海上來的商船可以直接開到這裡停泊,由於日久狹長的峽灣淤塞,大船不能行駛,其地位已被基爾所取代。當地經濟有服務業、旅遊業及製造業等。這個有「大教堂城市」之譽的小城,擁有眾多歷史古蹟,昔日是漁民區,如今只有二十 來個漁民仍住原地,漂亮的十九世紀小教堂和漁民公墓顯示著過去的歷史。建於一一二○年磚砌哥德式聖派垂克教堂,高一一二公尺,仍然氣勢出眾。此外,還有十二世紀所建的聖喬安妮修道院、一二六八年所建公爵府第高道夫城堡,以及堡內珍藏著中世紀至今歷史文物的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地區博物館等。胡蘇姆(Husum)是石荷州西海岸的重要城市及旅遊地,也是北弗里斯蘭地區的文化中心,東北至弗倫斯堡約五十公里,西經石勒蘇益格至基爾一百公里,為交通樞紐,漢堡的鐵、公路可經此通往丹麥,擁有兩萬四千名人口,經濟主要靠旅遊業。市區以市集廣場(Markplatz)為中心,常有熱鬧的活動,重要的名勝古蹟也集中在廣場一帶,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廳建於一六○一年,是當地的地標。新古典式的瑪利亞教堂位於廣場東側,是丹麥建築師的作品,內有一六四三 年製的青銅洗禮盆。宮城區(Schloss gang)是以經整修的十六世紀胡蘇姆宮(Schloss VorHusum)為中心的建築群,漂亮的宮廷大花園內種植眾多紫花,開花季節艷麗異常。東郊農村(Ostenfelder)露天博物館位於北休秀默(Nordhusumer)街十三號,將自然史、鄉土史、當地傳統服飾與畫像等具體呈現在遊客面前,如昔日情景再現。其中一座建於一六三○年的農舍,十九世紀才從鄰近村落遷入,展示十七世紀北德農家的炊具和農具。這個城市是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詩人施托姆(Theodor Storm)的故鄉,當時該市是德國和丹麥的共轄地,曾任律師和法官的施托姆,因替德國人辯護訴訟案件,受到丹麥當局的排斥,被迫於一八五二年至一八六四年離鄉,一八八八年在哈代馬爾申城(Hademarschen)逝世,一旱年七十一歲,後來安葬在胡蘇姆的修道院。這位現實主義代表者的作家在四十年的 寫作生涯中,作品共約六十部,「白馬騎士」(Der Schimel)是最後一部,作者把傳聞中的史詩與故鄉詩情畫意、海天風光的明媚景致融為一體,文筆優美動人心扉,吸引不少一探廬山真面目的遊客。市區保留了許多與他有關的古蹟,如施托姆紀念像、陵墓、兩處故居等,市場(Am Markt)街九號是他的出生地,瓦塞萊希(Wasserreihe)街三十一號是一八六六年至一八八○年他曾住過的地方,現闢為施托姆紀念館。此外,當地景點還有港口、早期商人高級宅第、海濱浴場及可加溫的海水游泳池等。倫茨堡(Rendsburg)位於基爾西方四十多公里處,是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州中部的重要城市,一一九九年就已經見諸於記載,一二五三年設市,一八九五年基爾運河建成,是基爾經運河向西往北海的中途站。濱基爾運河和艾德(Eider)河,交通相當發達,鐵、公 路網密集,又是重要的航運中心,經濟產業有農產品銷售、造船、鋼鐵製造業等。市區分新、舊兩城,老城位於艾德河的島嶼上,新韋克(Neuwerk)區建在河南岸,河北岸為工業區,聖瑪利教堂是較著名的古蹟之一奧伊廷(Eutin)是僅有兩萬餘名人口的小鎮,一二五七年設市,東南至波羅的海約十多公里,南距呂貝克、西北至基爾各約四十公里,四周湖泊環繞,景色優美,是通往荷爾斯坦瑞士湖區的門戶,過境遊客眾多。工業主要有電器、紙張、服裝等,尤以玫瑰栽植聞名。市內著名建築有十三世紀教堂和一六八九年建成的宮殿。這裡地靈人傑,除荷馬史詩譯者福斯(J.H.Voss)曾在此居住過外,還是著名作曲家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的故鄉,他出身音樂世家,是德國古典音樂過渡到浪漫主義時代的主要人物、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先驅,對後來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包括門德爾松、 白遼茲、李斯特、華格納等人影響極大。巴特布拉姆施泰特(Bad Bramstedt)雖然只是人口一萬多名的小鎮,但因係詩人F.L.施托爾貝格的故鄉及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州唯一的礦泉療養地,且以能舒解風濕性關節炎的鹽浴和泥浴遠近聞名。坐落在東距呂貝克、北至基爾各約五十多公里的公路幹線上,交通方便。市內有許多名勝古蹟,塔樓高達一百一十二公尺的大教堂,是市區最高大的建築。戈托普宮是當年的公爵宮邸,坐落在一個小島上,內設石勒蘇益格― 荷爾斯坦博物館,館中最有價值的是公元四世紀北歐海盜船,一八六三年在尼丹姆沼澤發現的。格呂克施塔特(Gluckstadt)是石荷州西南的城市,係建於一六一六年的商港小城,位於漢堡西北方約六十公里多的易北河河口灣道中,對岸是不來梅州,經濟產業有造紙、印刷、漁業等,是重要的蔬菜貿易市場。市內的 宮殿建成於一六三二年。現闢為當地展示歷史、手工藝品、航海和捕鯨等文物的博物館。默爾恩(Molln)城區建在石荷州的兩個小湖四周,被圍繞在勞恩堡(Lauenburg)湖泊天然公園之中,它的南側有呂貝克運河通過,是一個風光明媚的小城,一三五○年,德國幽默大師、農夫惡作劇者歐倫施皮格爾(TillEulenspiegel)在此去世,十六世紀在聖尼古拉斯教堂為他建立墓碑,並舉行一年一度的歐倫施皮格爾節。運河港口運輸繁榮,經濟以冶鐵、化工和紡織為主,市區哥德式市政廳和半木結構建築使城市呈中世紀風貌。

最大港口城市漢堡

漢堡為城市州,形如-片楓葉鑲崁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州南端,除南面與下薩克森州相鄰之外,都被石荷州所包圍,面積七百五 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漢堡(Hamburg)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紀,當時就形成永久居民點,並發展為小漁村。公元四世紀前後,沃波里特人來此定居。公元八一○年,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大帝為對付斯拉夫人,在通往北歐商路要道的易北河畔駐軍,建築漢瑪堡(Hammaburg)要塞。由於這裡離北海不遠,又富舟楫之便,不久就商賈雲集、手工業發達。公元八二五年擴建為城鎮,正式命名為漢瑪堡,在古德語中意為「廣一柔林地上的城堡」,這就是漢堡的前身。公元八三四年發展為大主教區中心,可惜此後的三百年中,竟遭受九次大火災的破壞。十一世紀末,活躍的商業貿易逐漸取代宗教地位。十二世紀初獲航行自由權,並形成貿易中心。隨著歐洲貿易的繁榮,又成為連接波羅的海和西歐的交通要地,與波羅的海西部商業重鎮呂貝克聯繫密切。一一二○年至一一四 ○年,出現了一些貿易公司,開始建設港口,奠定了漢堡港的基礎。一一八八年,一批商人獲准在舊城附近重建新城,翌年五月七日,德皇「紅鬍子」腓特烈頒布詔會,授予漢堡商人免徵關稅、免服兵役、自由通航等種種特權,並限制鄰近城市不得興建碉堡,使漢堡在和易北河下游各商業城鎮的貿易競爭中,獲得許多優勢,而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直到現在每年五月七日仍被作為漢堡港的生日來慶祝。當時的漢堡還不是自由市,神聖羅馬帝國也時有內亂外患,統治者更是經常在更換。一二○一年至一二二五年漢堡隸屬丹麥,一二五○年恢復自由,一二六○年以自由貿易市身分加入漢薩同盟,即目前所沿用的「自由的漢薩同盟市」這一正式名稱。十五世紀,這個港市曾是主要的糧食、布料、皮毛、魚、香料、木材及金屬的轉運站,十六世紀後又成為咖啡、茶葉和煙草的中轉站 ,並和英國、荷蘭、挪威、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國貿易往來密切,給當地商人帶來鉅額財富和榮譽,吸引了許多英國商人、猶太人和外國移民來此定居,成為歐洲第二大物資集散地。一六六九年漢薩同賬解體,但這裡仍是德國北部地區保留的三個自由貿易市中最大的一個,經濟地位更超過呂貝克,成為德國第二大城市。十九世紀初被法國佔領,一八一五年加入德意志同盟,仍享有自由市特權和地位。一八四二年大火災使全城三分之一房屋燒燬,但很快恢復元氣。一八八八年,帝國海關正式批准漢堡港建立自由關稅區,港口的規模不斷擴大。海上貿易、保險和造船業的興盛,使當地經濟蓬勃發展,至一九一二年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港。一九二一年成立市政委員會和市民團,相當於市政府和議會。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上台後,二月發生的國會縱火案,給他摧殘民主、運用暴力的口實。三月國會通過將全部權 力授予希特勒的法案而解散市民團,一九三七年成立大漢堡市,自由市地位被取消。但並未因之影響漢堡港發展,一九三九年港口吞吐量達三千兩百萬噸,成為歐洲第一大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殘下幾乎被夷為平地,百分之六十的港口設施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住宅被炸毀,有五萬六千名平民在空襲中喪生,炸沉的三千多艘船舶堵塞了航道。戰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重建漢堡港,並成為聯邦政府的直轄市,享有州的地位,可以制訂適用本市的新法律,擁有高度的政治、經濟自主權。這個全國第二大都市在行政上是一個州,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多數居民信仰基督教新教,少數人信奉天主教、猶太教及伊斯蘭教。它的位置在東經九度五十九分、北緯五十三度三十三分,地跨易北河下游兩岸,居易北、阿爾斯特(Alster)及比勒(Bille)三河匯合處。北距易北河入海口一百二十公里,離基 爾運河西南口七十公里,南有呂貝克運河通往波羅的海,襟兩海、通五河,又位於中歐東西通衢和南北交通走廊的交叉點,具有重要戰略和經濟地位,自古就是商賈雲集、貿易繁榮、海運發達的重鎮。這裡海拔三十五公尺,氣候良好,冬暖夏涼,夏季最高氣溫為攝氏二十三度,冬季最低為零下三度,全年平均氣溫為八度,每月降雨量最多為十一天。漢堡是全國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有一千二百多家工廠,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冶金、化學工業、橡膠、塑膠、菸酒、咖啡、魚類加工、造船、電子、建築、藥品、化妝品、紡織、傢俱、造紙、印刷、機械製造及航空器等。舉世聞名的漢堡飛機製造廠位於西南郊、易北河南的芬青維德,約有八千名職工,主要從事由德、法、英、西班牙等歐洲國家合作研究的大型客機「空中巴士」的製造。 國際貿易在德國佔最重要的地位,全市有兩千多家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機構。金融保險、證券交易、儲運等行業特別發達,是德國第二大銀行保險業中心,漢堡銀行的成立比市政府早五十年,有「錢比政府重要」的感覺,此外,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商品郵購公司。這裡也是北德最重要的新聞媒體中心,有「新聞傳播城」之稱,擁有眾多報社、雜誌社、出版社、電視台及廣播電台,全市約一萬二千人從事新聞業,每天出版報紙九百多萬份。德國三大新聞週刊的「明鏡」、「明星」和「時代」都設在這裡;「明鏡」週刊總部大樓毗鄰「倉庫城」,是德國最有影響的政治性新聞雜誌,在國際上與美國「時代」和「科聞週刊」齊名。「時代」總社大樓與「明鏡」大樓隔街相對,在德國高層次讀者中具有相當份量,前施密特總理退出政壇後就成為該社的發行人。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已有一百多年歷 史,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技出版社。西方五大通訊社之一的德新社,總部也設在漢堡。此外,市內還有兩家不收費用的廣告報,只需打電話給報社講明所登內容和電話號碼就可以刊登廣告,內容是一般平民百姓的生活訊息,如租房、出售舊傢俱、雇請褓姆等,深受市民歡迎,上市一、兩個小時就被搶購一空。各家報社大都自辦發行,每天一大早報販們開車或騎自行車到報社領取報紙,拿到交通要道出售,如報紙賣不完,就把頭版的報名和日期剪下來,退給報社領取退款。漢堡也是德國的科學研究重鎮,設有許多相關機構,其中位於諾克斯街(Notkestr)的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是元素原子物理基礎研究領域的國家級大型研究機構,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和探索物質觀結構的研究,其電子―質子存儲環建於地下十至三十公尺的環形隧道裡,全長六公里,歷時六年,造 價六億多歐元。諾貝爾獎金得主丁肇中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的不少科學家,對該中心有重大貢獻,使之更加名揚世界。參觀該中心至少要十人以上,有專人解說。這裡的世界經濟研究所是全國著名的五大經濟研究所之一,金融行情分析和前瞻相當權威,附屬圖書館也有豐富藏書。漢堡教育事業非常發達,全市一共有九所大專院校,六、七萬名學生,其中最著名的是創辦於一九一九年的漢堡大學,是德國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擁有註冊學生四萬三千多名,教職員一萬多名,其中教授九百人,科學研究人員一千七百名,設經濟、法律、哲學、神學、文化史等十九個系,共一百多個專科。大學圖書館藏書兩百二十萬冊,各系、專科另有藏書三百四十萬冊,還擁有大學醫院、植物園、天文台、地震站、海洋科學考察船及動物、植物、礦物、地質古生物等四家對外開放的博物 館。此外,漢堡國防軍事學院也頗負盛名。天地是德國最大的中文書店,位於市中心火車站附近,擁有兩、三萬種中文圖書,吸引了許多華僑、留學生及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人士。對外交通非常發達,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航空方面是北德最大的航空港,擁有兩個民航機場。市區北方十二公里的富爾斯畢特爾(Fuhlsbuttel)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機場,也是全國第二大國際機場,航線遍布世界一百多個城市,國內班次密集,年載客七、八百萬人次,有機場巴士到市區,每隔二十分鐘發車一班,車程約二十五分鐘。以機場為中心形成巨大的經濟活動區,周圍有一百八十家企業為機場和航空客貨運輸服務,從業人員一萬三千多名,其中一千四百名是機場工作人員。從亞洲空運到德國的郵件和包裹,都在此地轉運。這裡設有德國漢薩航空公司最大的維修中 心,佔地約零點四四平方公里,員工八千名,擁有自己的發電廠、技術學校、自助餐廳、醫療部門和巴士運輸線路,為世界各地一百多家航空公司服務,可維修波音747、767、A-300及DC-一0等各種大型客機,就規模而言,其航空事業中心的地位居世界第二。海運繁忙,漢堡港建在距北海一百公里的易北河畔,是歐洲最現代化的海、河兩用港之一,被稱為「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和瑞士等內陸國的出海口、北歐各國的貨物轉運口,也是世界各國進出德國,甚至全歐市場的樞紐,在漢堡港卸下的貨物,只要一、兩天就可以運抵歐洲大部分國家及地區。易北河流經漢堡時分為南北兩支,出漢堡時又合而為一,中間形成長十七公里、寬九公里的大沙洲,漢堡港即建在沙洲上,港區面積一百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四十平方公里。進港 航道為無閘開敞式,平均低潮水位十三公尺半,高潮水位十六公尺半,排水量十二萬噸的巨輪可長驅直入停靠碼頭。更大噸位的海輪可以利用平均二點八公尺的潮差在漲潮時入港,在退潮前卸完貨以保持浮力。全港分七大港區,海岸線總長兩百七十公里,碼頭岸壁全長六十五公里,共有六十八個碼頭,其中四十個供遠洋巨輪停泊,二十八個供內河船隻使用,擁有泊位七百零一個,居世界首位,與碼頭形成相應的比例,有四百五十多個深水泊位供海輪使用,三百五十個泊位供河船停泊。海港年吞吐量約六千兩百萬噸,河港年吞吐量約一千兩百萬噸,是國內四大內河港之一。闢有三百多條航線,與世界五大洲的一千一百多個港口保持著固定的聯繫,每年進出港的海輪達一萬八千多艘,內河船隻兩萬三千多艘。客運也很繁忙,平均每月有六百六十次定期客輪駛向歐洲、中東、非洲、美洲、亞 洲及大洋洲等世界各地。港口導航雷達系統非常新穎,設有十六個雷達站,覆蓋距離一百五十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港用雷達網。港區設有鐵路疏運網,還有鐵路調車場、編組站和貨運總站,與通往歐洲各國的十一條鐵路幹線相連。公路疏運能力也強,每日進港裝卸貨物的載重汽車達一千八百多輛。港口作業實行機械化和自動化管理,作業現場人員極少,只有各種裝卸設施在不停運轉。由於港口裝卸的貨物品種繁多,為加快裝卸速度,設立定向碼頭、專業倉庫及水果、糧食、石油、礦砂等專業碼頭。發展最快的是貨櫃專業港,共有十八個碼頭和二十二台貨櫃起重機,九個專供貨櫃使甩的紅色磚樓倉庫,面積約十八萬平方公尺,年貨櫃裝卸量達一百二十五萬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貨櫃港。漢堡自由港是「港中港」,分為新、舊兩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之一。舊港位於東 側,新港位於瓦爾特斯豪夫(Waltershof)港區。新舊港總面積為十六點二平方公里,四周建有一道高三公尺、長二十三公里的關界牆。沿牆設二十五個陸地出入口和十二個海上檢查站,外國商船可以免稅出入自由港區,在港區內儲存、分級、挑選、改造、加工、銷售、再出口。港內提供一切必要的生產加工和郵電、鐵路、保全等公共生活服務,只有進入德國內地時才需繳交關稅。倉儲城面積五十萬平方公尺,是世界最大的倉庫,儲存著從水果罐頭到尖端電子產品等貨物,一些葡萄酒和香煙經常在這裡存放多年。東方地毯儲存和交易也集中在自由港區,每年有六億多歐元以上的交易額。自由港區的從業人員有六萬多名,僅舊港就有兩萬五千多名雇員,加工生產近百種輕工業品,年勞務收入為十一億多歐元。這個港口也是德國商船隊最大的船籍港和 航運公司集中地,共有八百多艘商船註冊,總噸位為五百六十五萬噸,佔全國的百分之七十四。德國一百多家航運公司中,有七十多家設在這裡,也是由日、英、美、法、德、俄等航海大國組成的國際船籍社協會總社的所在地;以及是全國造船和修船中心之一,擁有十五家造船廠,規模最大的為德意志造船廠和布隆福斯造船廠。為提高港口的運輸能力,在港區南部易北河上建了卡特維克鐵路大橋,是世界最長的提升橋,提升段長度為一百二十六公尺,可以把橋面提高四十五公尺,讓大型油輪從橋下通過。後來又建成科爾布蘭德高架斜拉纜索橋,長三千九百七十五公尺,垂直浮高五十一公尺,中間跨度三百二十五公尺,橋面寬十七點六公尺,橋塔高九十八公尺,曲折迴旋,造型新穎,白色橋墩、深藍色橋架,四線道橋面用水泥鋪成,前後左右用幾十條鋼纜與橋面相連。把 位於科爾布蘭德水道東、西兩側的港口連成一體,卸接了易北河隧道和高速公路,藉以使交通暢通和節省時間。雖然漢堡港的貨物吞吐量尚無法列入世界十大港之列,但近幾十年來,從未發生過船等泊位、港口堵塞、貨物積壓等情況,被譽為「世界轉運最快的港口」。在陸路方面,主要有鐵路和高速公路,與歐洲及國內的鐵、公路網相連。歐洲北上去丹麥的火車,都在漢堡停留中轉。漢堡共有火車總站(Hamberg BHF)和市郊站(HamburgHamberg)兩個火車站。其中漢堡火車總站位於繁華的市中心,離市政廳只有幾百公尺,是一座堅固的建築物,看起來像一座古老的巨大圓頂城堡。幾十條鐵路線都鋪設在車站大廈的地下層;地面沒有車來車往。各種服務設施齊全,壁上標註市內公共汽車和地鐵的線路。旅客間訊處免費提供簡單的城市交通圖和火車時刻表,並按旅客的要求在地圖上標出需換乘的 公共汽車線路。火車站不設剪票口,旅客自由出入,上車後才剪票,沒有票也可以上車,需另加補票費。當地還設有一種頗為特殊的搭車中心,如有人自行開車到外地,車上尚有空位時,可事先與搭車中心聯絡,可以帶幾個事先登記的順路客人,賺點外快貼補,搭車中心從中收取乘車費的三分之一作為酬勞,既便宜又方便,被當地人廣泛採用。市區交通有地鐵,快鐵、公共汽車及計程車等,都以火車總站為起點站。乘坐火車到漢堡的旅客,下車後只需換個月台,就可以乘坐市內快鐵和地鐵。公共汽車站距火車站只有幾十公尺,而且有電扶梯相連,旅客不必帶行李走遠路。快鐵(S-Bahn)時速一百多公里,從市中心到遠郊,約半小時到達,住郊外的人大都乘坐這種快速火車到城裡上班,十多節車廂,每節可載客一百多人,高峰期每五分鐘一趟,夜 間約二十分鐘一趟。在郊區地段,火車軌道設在地面,市區路段轉入地下或高架橋,車站的設置與地鐵或公共汽車相銜接。地鐵(U-Bahn)共有U一、U2、U3三條路線,總長一百三十五公里,設八十三個站,有的月台分三層,可接納三個方向駛來的列車。計程車很多,司機彬彬有禮。公共汽車班次密集,是短程交通的最佳工具,所有候車亭玻璃牆上都貼有市區交通圖、時刻表及中途的換車線路,在容易堵車的路段都有公共汽車專用道,其他車輛不准行駛,汽車到站極為準時。漢堡觀光廳為吸引遊客,推出「漢堡卡」,分一日卡和多日卡,以及個人卡和四人合用的家庭卡。限期內可免費乘坐包括阿爾斯特湖(Alstersee)渡船在內的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在同區、同方向,還可相互換乘,並可免費參觀十一家博物館,還可以在市區、海港、阿爾斯特湖等的遊覽中,享受百分之三十的折扣。 漢堡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均屬漢堡交通聯盟(HVV),公共汽車、地鐵、快速火車及易北河的輪船都可使用共同車票,短程票兩小時內有效,遠程三小時有效,車票可以在自動售票機或向司機購買,但都沒有人查票,偶而抽查,逃票者罰款相當於車票的二十倍。易北河河底隧道是世界最早的河底隧道,係聯結漢堡市和港區的捷徑,道路可容五、六輛汽車並行,平均月通過約六萬輛汽車,一萬四千輛自行車,以及十五萬五千名行人。隧道長四百四十八公尺半,深入海底六公尺,從岸邊坐電梯降到隧道底就是圓形巨大通道。新易北河隧道與易北河隧道平行,深入地下二十公尺,通往三個方向,長度分別為九、四點七和二點六公里,是六線道汽車專用道,內部空氣調節、燈光明亮,汽車日流量為八萬輛,高峰期可達十萬輛以上。不但縮短了市中心區到港口的距離,也成為連接斯德哥爾摩、 里斯本、第三號歐洲高速公路間的最佳捷徑。漢堡是國際性的繁華大都會,不同等級的旅館眾多,共有二萬五千個床位,遊客可利用漢堡旅遊局酒店熱線電話:040/3005一-300,或傳真:040/3005一-333查詢詳情。市內大型現代化高級國際觀光飯店多集中在阿爾斯特湖畔,其中L級的有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漢堡廣場(Hamburg Plaza),位於阿爾斯特河畔,擁有五百七十間高級客房。四季(Vier Jahreszeiten)大飯店位於市中心區,是一八九七年開張的L 級百年大飯店,豪華高雅的古董傢俱、最新的服務設施和一百七十多間客房,在世界十大旅館中排名第六。大西洋坎平斯基大飯店(Atlantic HotelKempinski)也是L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擁有二百五十間高級客房,007電影「明日帝國」一片即取景於此,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漢堡洲際(Inter Continental Hamburg)大 飯店,是A 級觀光大飯店,坐落在鬧區附近的湖畔,幽雅寧靜,二百七十間客房,餐飲有口碑,設於頂樓的賭場亦頗具規模。文藝復興(Ramada Renaissance)也是鬧市購物區的現代化A級大飯店,擁有兩百一十一間雅致客房和一流的服務設施。A級的漢堡瑞謝夫(Reichshof Hamburg)大飯店位於中央火車站附近,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瑰麗壯觀,三百五十間客房古典高雅。國賓(Ambassador)是市中心區B級觀光大飯店,一百二十五間客房,服務設施完備。愛麗湖(Elysee)位於一群高級住宅區間,近湖及公園,三百零五間幽雅客房,設備新穎齊全,是度假休息最佳選擇。日本飯店(Nippon Hotel Hamburg)位於阿爾斯特湖西側數分鐘路程,榻榻米的客房、花竹紙拉門,典型的日式裝溝設備,乾淨清幽,附設餐廳提供清淡、營養的晚餐。 全市二千多家餐廳,供應四十多種世界各國口味,咖啡屋、啤酒館、酒吧和漢堡店星羅棋布,當地風味菜餚味道獨特,最出名是海鮮大餐,醃漬魚、鮮魚湯都十分可口,各家餐廳門口都貼有明碼標價的菜單。蘭得豪斯• 斯查拉(Landhaus Scherrer)餐廳是全市最貴、最高級的餐廳。比斯托加拉德(Bistro Canard)餐廳專賣德、奧名菜,它的德式鮭魚片和酸乳酪薄餅都很出名。阿爾斯柏契餐廳以酸甜鰻魚湯享譽歐洲,為漢堡宴席上的一道名菜。魚屋(Fischerhaus)在易北河魚市場附近,供應德國風味的醃鮮魚、炸魚等,而且經濟實惠。北京鴨莊(Peking Enten Haus)是一家紐約、東京及杜塞爾多夫的連鎖店,提供正宗的北京烤鴨,僅晚間六時至十時營業。雪園餐廳也是歐洲最特別的一家中餐館,館中只用當地學生做跑堂,德國大學生利用空暇時間輪流來此打工,他們穿一身筆挺的黑制 服,態度誠懇,毫不輕浮,做事勤快帶勁,上菜端湯緊湊穩重。漢堡的夜生活被稱為歐洲大陸的第二個巴黎,夜晚時分大街燈火通明,劇院、夜總會、舞廳紛紛開場。音樂歷史悠久,是著名音樂大師孟德爾遜和勃拉姆斯的故鄉。市內有州立劇院、歌劇院、塔萊亞劇團,三個大型交響樂團和歐洲第一流的芭蕾舞團。市民重視傳統文化、崇尚舞台藝術,觀賞戲劇和歌劇是他們夜生活的主要內容。盛夏時節,人們會聚集在市中心廣場散步、喝咖啡、聊天,也伴著陣陣涼風和街頭藝人的優美樂曲,在露天廣場翩翩起舞,充分顯現出德國人持重之外的浪漫。聖保利(Sante Pauli)街的位置在雷佩爾恩(Reeperbahn)紅燈區,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墮落的一哩」,街道兩旁夜總會、酒吧、舞廳林立,性書店充斥,燈光灰暗的賭場和妓院,是外國水手和觀光客尋歡作樂的場所。走私 、販毒、搶劫、一買淫、酗酒、詐騙、兇殺等經常發生,令人怵目驚心。這裡也是德國爵士樂和搖滾樂的故鄉,經常有搖滾樂歌手的即興演唱。漢薩(Hansa)歌舞劇院是歐洲最傳統的綜藝劇場,表演豐富多彩的傳統地方歌舞、雜技和魔術;新大都會音樂劇院(Neue MetropolMusical Theater)表演高水準的音樂劇,這些都是這條街的一片淨土,沒有色情表演,適合家庭共同欣賞的最佳選擇。赫爾伯特(Herbert)街是雷佩爾恩街區的另一著名紅燈街,只有幾百公尺長,入口處寫著一行大字:婦女和兒童禁止進入。低級色情表演場所前,貼滿了裸體女郎海報,並有黃牛拉客,觀看這種表演每人只要花十餘歐元,就可以一邊喝啤酒,一邊看裸女秀。這裡的「櫥窗女郎」更是世界聞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坐在櫥窗裡,擺出一副誘君入甕的姿態,如果尋芳客看中某個女郎,就可上前搭訕交易,是男 人的銷魂窟和銷金區。雷佩爾恩街入口旁的帝國劇院(ImperialTheater),自一九九三年起就是小型音樂劇院及製作場地,電話為3 一75034 。它的對面則為歌劇院(Operettenhaus),這是著名的音樂劇「貓」(Cats)的表演場地,電話:27075300。還有阿爾申路(Alsenstrasse)上的新佛羅拉(Neue Flora)劇院,是名劇「歌聲魅影」演出地;位於藝術館內的國家劇院(ThaliaTheater-Tik)是德北最好表演場地,經常有出色的節目;漢堡州立歌劇院(HamburgischeStaatspor-Opera Stabile)是德國歷史悠久、最古老的歌劇院,上演的劇目也屬一流。漢堡是德國商業文化重鎮、國際知名的繁榮大都市,有歐洲最完善的購物商場,在這裡逛街購物是一大樂趣。但在廣大的市區中需先把方向弄清楚,除甘瑟(Gansemarkt)市政廣場(Rathausplatz)間有十多條連接在一起的室 內購物大道外,主要購物中心在中央車站到曼肯堡街及風景如畫的阿爾斯特內湖區,它的沿岸包括林蔭大道的處女街(JungfernstiegStr.)和新牆街(Neue Wall)一帶,集中了好幾條商業大街,林立的商店、精心設立的精緻櫥窗,陳列著世界一流的商品,無論白天晚上都燈火通明。商店除玻璃窗外沒有其他防盜措施,一些貴重物品在櫥窗裡光鮮惹眼,散發著誘人的光芒,光是欣賞就享受不已,而且治安良好,很少有盜竊、搶劫的事情發生。「漢堡之家」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室內街,大理石的牆壁上掛著煤氣燈,是人們購物的好地方。「城中之城」室內商業街位於市政廳與鵝市之間,全長約一千公尺,營業面積三萬平方公尺,一共有六條室內商業街,最精華的是「漢薩走廊」,所有街道都在鋼架玻璃拱頂的遮蓋下,可防雨淋、日曬和車輛噪音。這裡大店不多,大都是精緻的專櫃店、特色店,沿街 有七十多家商店和酒吧,經營手飾、書籍、古玩、藝術品、地毯、皮貨等商品,最具特色的是阿爾斯特拱廊商店,裝飾豪華。曼肯堡大街(Moenckeberg Str.)位於市政廳和中央車站之間,是漢堡最繁華的大街,全長一公里多,汽車、地鐵川流不息,人流如潮。街道兩邊商店雲集,卡爾斯塔特是最大的百貨大樓,樓面五層,總面積三萬五千平方公尺,商品數十萬種。附近的步行區有德國最大的家用電器商店,電視機、洗衣機、計算機、錄影機等應有儘有。博子禮品店(Hiroko Gift Shop)位於曼肯堡街西端靠近阿爾斯特內湖東側,是德國名牌匯集的所在,從手提包、羽毛被、玩具、刀剪等德國製名牌產品一應俱全,並可辦理退稅。位於中央車站前的克羅克曼(Klockmann)是從火車站出來最方便的購物所在,有各類皮件供應,皮包、皮夾、皮箱等種類繁多。 漢堡商品價格比較貴,但都很精緻,絕對沒有假貨。售後服務也很好,顧客對所買的商品不滿意,只要不損壞,就可以憑收據到原來購物的商店或其連鎖店退換。通常大商店由於顧客多,銷售額高,採取薄利多銷的方針,價格並不比小店貴,有時反而便宜。每年一月底和七月底的最後一個星期一到次月上旬,是商店的大減價期,如果這段時期到漢堡購物,可以平日的一半價錢、或者更便宜買到所需要的物品。聖保利魚市位於易北河北岸邊,是各類海產、水果、蔬菜、鮮花、家禽和家畜等的大集市。每到星期天早上,人聲鼎沸,遠在柏林、不來梅的市民也開兩、三個小時車前來,在裝滿海鮮的漁船上購買鮮魚。身圍塑膠圍裙、戴著長手套的漁民,規矩地叫賣自己的產品,誰叫得最好,最受顧客歡迎,並有專人評鑑,然後選出年度州叫賣金牌」得主。船舷邊擺滿各 式各樣用碎冰冰鎮的海魚,有的論條賣,有的論公斤秤,大馬哈魚則論段賣,小銀魚最便宜。「斯坦博」魚數量最多,形狀像扁口魚,身上布滿小血紅圓點,魚刺少,肉質細嫩,是清蒸的佳品。德國人對肥大的螃蟹興趣不高,因而價格便宜。魚市還設替人加工鮮魚的攤位,tlJ 鱗、挖鰓、剖肚、去腸傾刻完成,如有興趣,可以就近燒烤,伴著烤魚喝啤酒。市區橫跨易北河兩岸,景色秀麗,市容整潔,森林樹木擁翠疊綠,全市面積三分之一強是森林和公園,素有「綠色城市」之譽。河北岸是商業區和住宅區,南岸為港口和工業區。市內河道縱橫,許多房屋的地基都建在水中,小輪船直通市中心,市民經常搭乘小輪船到市區上班、購物或辦事。全市共兩千一百二十五座橋樑,有橋都之稱,超過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之一。一八四五年建成的阿道夫橋和一八六八年落成的倫巴德橋(Lombards)是歷史悠久的古橋,橋下溼溼流水,橋上華燈齊放,霓虹閃爍,夜幕中倒影輝煌,難以分辨陸上和水下,被人稱為「西歐的威尼斯」。街道以議會廣場為中心,呈放射式向四方伸展。阿爾斯特河由北向南穿過市區注入易北河,在市內形成一點六六平方公里的阿爾斯特湖,倫巴德橋和甘迺迪橋把湖一分為二,北面為外湖,湖面寬敞;南面是內湖,面積較小。外湖中游弋著紅、白、藍、黃各色帆船,成群的天鵝悠閒地浮游在鄰鄰碧波之中,吸引著眾多觀光遊客駐足觀賞。高級住宅區布蘭克內瑟(Blankense),就坐落在外湖沿岸的綠蔭叢中,佔地廣闊,遍植花木。湖畔三所水上航校和十所划船俱樂部,是水上體育愛好者的樂園。寒冬一到,湖面結冰,超過十五公分厚即可在湖上滑冰。內湖在市中心附近,面積不大,但潔淨而 沒有污染。周圍聚集了巴林丹大街、約弗爾斯蒂大街、處女街等市區最繁華的商業街。臨湖水榭給逛街購物的遊客、海員提供了優美的休憩場所。環湖的高大建築群夾雜著教堂尖頂,在現代化風貌中透露著歷史的痕跡。內湖西側是七十二個領事館、商務代表和外貿辦事處所在地的外國領事館區,使漢堡成為世界第二大領事館駐地。瓦爾林公園(Wallring Park)位於電視塔附近,由舊護城河及岸邊土地改造而成。園內景色誘人,一片綠茵,以鬱金香、水仙花、風信子和玫瑰花為主的花壇遍布,春暖花開時一片燦爛。每天上午十一時起,專門上演兒童特別節目,小火車在公園裡行駛。最吸引人的是春夏時節每晚十時到十時半,公園湖上舉行水舞表演,這是德國有名的音樂噴泉,湖底裝了一百多個噴水管和彩色燈光,在貝多芬等的交響樂旋律配合下,色彩繽紛的水柱,隨著優美 的樂聲美妙的躍動,如一隊輕盈的芭蕾舞星,羅衣飄飄、靈活的扭動、旋轉,仙履騰空動人心扉,引發觀眾無窮的想像。布洛門鮮花植物園(Planten un Blomen)位於市區西部近郊,佔地二十五萬平方公尺,是全市最大的公園,遍植一萬六千多種奇花異草的花圃,並有栽培花卉的溫室,象徵自由與漢薩同盟時代的漢堡街市模型、會議廳、圖書館及博覽會場等。其中許多植株來自中國、日本、北美及地中海等國及地區。園中還有一座中國亭,是一九八六年與上海結為姊妹市時而收到的禮物,飛檐斗拱,玲瓏精緻,匾上題字「玉蘭香徑」是原上海市長江澤民手書。漢堡動物園(Hamburg Zoo)又名哈根貝克(Hagenbeck)動物園,創辦於一九○ 七年,是世界著名的自然動物園之一。創辦人卡爾• 哈根貝克是無欄柵壕溝式獸圈放養動物的倡導者,讓受過訓練的各種動物在沒有圍欄的場 地上自由走動,與觀眾平安相處,所設計的動物表演具有現代馬戲演出節目的風格,全世界的馬戲團和動物園都曾從這裡購買受過訓練的動物。現在園內有三百多種動物,共一千七百五十多隻,是在二十七萬平方公尺的園地上,按地理分布分別展出各種動物,五、六月還舉辦可觀的叢林之夜活動。海囚利希.赫茨電視塔(Heinrich-HertzTurm)是當地著名的現代建築物,位於植物花園西邊,高兩百一十七公尺半,在一百三十二公尺處設有旋轉餐廳,每日下午三時至六時,供應咖啡和點心,人們在此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全市美景。市政廳(Rathans Municipal)位於市中心,建成於一八九七年,用砂岩砌成矗立在四千根橡樹樁構成的基座上,屋頂為銅綠色,其他是煙灰色,顯得非常古樸。整體風格為文藝復興式,氣派恢宏,巍峨壯觀,長一百一十公尺 ,寬七十公尺,共四層,六百四十七問廳房,均用古典式和洛可可式圖案裝飾,內部富麗堂皇,可與英國女王的白金漢宮相媲美。建築物中問有高一百一十二公尺的鐘塔直插雲霄,成為漢堡醒目的地標。鐘塔上安裝著鍍金的帝國之鷹,是德意志統一的象徵;二樓各窗之間豎立二十位德國著名帝王的塑像,意味著漢堡度過的漫長歲月,中問兩位分別是漢堡的創始人查理大帝和授予漢堡自由航海權的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大帝。正門上方半圓形壁寵內有一幅鑲嵌畫,描繪傳說中的漢堡守護女神哈耳莫妮亞;其他地方也裝飾了眾多富有紀念意義的藝術品。城徽更是含義深遠,圖案中問為城堡,上面豎有三塔,塔上是星和十字,表示漢堡歷史上主教城市的地位;城門緊閉,把貴族執政拒之門外,實行市民自治,兩側雙獅護城,充分表達漢堡市民捍衛自由的決心。漢堡州的州旗圖徽,也就是採用這個城徽鑲在紅 底上而形成。進人市政廳,底層大廳由兩排共十六根粗壯的圓石柱支撐而成,每根需三人合抱,柱子上都刻有四處浮雕,用以紀念德國第一位不朽的戲劇家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證明原子只能定量吸收能量理論的物理學家赫茲(Gustav Hertz)、音樂家布拉姆斯等該市的歷史名人。二樓是市政廳主層,為漢堡市議會和市政府所在地,設有市議會廳、市政府會議室、大宴會廳、皇帝廳、孤兒廳、鳳凰廳、市民廳、塔廳、市長廳等眾多大廳。從底層大廳左邊拾級而上,便到市議會廳,廳內議員席呈扇形分布,供一百二十位議員開會使用。還設有開會時欣賞政治家們辯論講演的旁聽席。大宴會廳長四十六公尺半,寬十八公尺,高十五公尺,暗紅綴金,華麗無比。三面壁上繪有原始風光、早期先民、皈依基督教、漢薩時代及世界大港等五幅巨型壁畫,是漢堡千年 歷史的變遷。皇帝廳最豪華,內部裝飾金碧輝煌,係仿威尼斯公爵宮元老廳而建。穹形天花板上繪有巨幅天頂畫「德意志航海凱旋圖」,圖中象徵德意志的哈耳莫妮亞女神手擎黑、白、紅三色旗立於貝殼船中,周圍飛繞著活潑的小天使,海象牽著輕舟乘風破浪,各路海神護航前進。這幅天頂畫以浪漫筆觸反映了德國航海業的興旺,展示漢堡世界大港的地位。皇帝廳原是皇帝臨幸時召見臣屬的地方,現為貴賓接待廳。孤兒廳名稱獨特,主要因為它的門、牆及天花板上的精細木雕,都是孤兒院童所刻。鳳凰廳是紀念一八四二年漢堡大火命名,寄托市民「灰燼中飛出金鳳凰」的美好願望。底層大廳右邊直通市政府,石階用白雲石砌成,鋪有精緻的紅地毯,華貴異常。市政府會議室外面立有兩尊女神塑像,用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分別象徵仁慈和公正,大門由鐵、 銅花鑲結而成,非常精細。市政廳的後院,有一個健康女神噴水池,是為紀念一八九二年因霍亂病死的八千六百人而建。市政廳前面的廣場上,是一尊大詩人海涅托腮深思的塑像。中世紀就是宗教聖地的漢堡,至今仍保留著許多譽享歐洲的著名大教堂,超過一百公尺高的大教堂有五個,居全國第一聖米歇爾大教堂(St. Michaelis-Kirche)是漢堡人的精神堡壘,位於市政廳西面易北河北岸不遠的高丘上,海上來的船隻從遠處就可望見教堂高聳的鐘塔。建成於一七六二年,為北德巴洛克式代表作,內部裝飾精美,色調明快的白色,飾以美麗的金色花紋。教堂平面略呈花瓣十字型,大廳只靠四根大柱支撐,四周廂房可容納三千人。一八四八年教堂曾遭大火,現存建築為一九一二年所重建,成為漢堡的象徵,褐屋綠頂,古樸穩健,以雄偉壯觀的氣

勢著稱於世,是德國最美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內三架管風琴,每到週末夜晚會奏聖樂表演。牆壁上鑲有一塊紀念碑,記載了一九○○年八國聯軍進攻中國北京喪生的四名漢堡人。教堂前面立一尊馬丁路德的銅像,旁邊的祭壇是大理石砌成的義大利風格建築。教堂方形塔身的鐘樓,數根圓柱支撐起半圓形穹隆頂構成瞭望台,圓帽上再豎小尖塔,整個塔樓銅綠色,高一百三十二公尺,秀美挺拔,顯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鐘樓頂端的大時鐘,鐘面直徑二十四公尺,分針長四點九一公尺,時針長約三點六五公尺,每個代表時刻的字母長一點三五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時鐘。鐘樓內栩栩如生的壁畫再現了雅典、羅馬、威尼斯等古老城市的特色。鐘樓門洞上方是哈耳莫妮亞(Harmonia)女神像,精雕細刻,上面的四個小神像分別代表漢堡人的勇敢、虔誠、和睦、智慧四大美德,乘 電梯可直達鐘樓頂部俯視全市美景。聖彼得大教堂(St.-Petri-Kirche)位於熱鬧的購物街曼肯堡街東端,由一個打更老頭設計建於一四三二年,是全市最古老的教堂,塔頂造型奇特,高約一百三十二公尺,一八四二年燬於全市大火災,後曾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進一步修復。教堂正門前有一尊青銅雄獅,是歐洲中世紀青銅器鑄造藝術的代表作。聖尼古拉(St. Nikolai)大教堂位於市區北部,建成於一八七四年,是市區大火災後所建的新哥德式雄偉建築,高一百四十七公尺,為全市最高的教堂。聖雅各布(St. Jacobi)大教堂建於十四世紀,曾因擁有巴洛克時期德國名工匠施尼特格(Arp Schnitger)製造的管風琴而名聞遐邇,這架風琴製造極為精美,音響清澈悅耳,名音樂家巴哈曾以此琴演奏北德意志複調樂曲,可惜這座高達一百二十五公尺的教堂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中燬於砲火,至一九六二年才修復。聖凱薩琳(St. Katharinen)教堂位於市政廳南方一公里多的索爾運河(Zoll-Kanal)北岸,附近風光幽美,建成於一四二○年,有一座高一百一十五公尺的尖塔,塔頂立有聖凱薩琳的塑像。市立藝術館(Hamburger Kunsthalle)是全國收藏最豐富的著名美術博物館,建於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八年,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建築。館中歷代繪畫、雕刻、素描、版畫、錢幣和獎章等收藏居全國之冠。中世紀畫家貝特拉姆的珍貴作品,有二十四幅最初用於教堂的宗教畫,人物形象生動,是中世紀的傑作。德國畫家萊伯爾化了三年繪製的油畫「教堂三農婦」,筆法精微,手持聖經、靜默祈禱的農婦,神情誠摯,是一幅動人、心扉的傑作。館中還有荷蘭畫家雷布蘭特的「西緬和漢娜認主」、法國畫家馬奈(Manet)的人物畫「娜娜」、魯迅 曾介紹過的德國女畫家坷勒惠芝(Kollwitz)的作品、印象派大師梵谷、塞尚、杜加、畢卡索等名家的油畫,特別是裸體人像,以及德國從歌德時代至今的大批繪畫和從古典主義到克利、貝克曼和霍克尼等人現代的繪畫雕刻、銅版畫共五十餘萬件。位於阿爾斯特內湖西南岸的漢堡歷史博物館(Museum fur Hamburgische Geschichte)創建於一九三九年,是漢堡歷史文化的寶庫,在這裡可以瞭解到漢堡成為世界名港的歷史過程。館中的陳列品包括歷史、文化、經濟等方面,每天都舉行四到六次的鐵路模型示範表演。展品中有許多船隻的模型,自古代的海盜船到現代化的大客輪,無不齊全,特別是十四、十五世紀漢薩同盟的帆船模型,生動地重現當年繁榮的海上貿易活動。館中還有德國古代各個時期的街道、住房模型、當地服飾、生活用品及室內飾品等,德國人往日的生活一目瞭然。 阿爾通納博物館(Altonaer Museum)位於火車總站西側五公里博物館路(Museum Str.)二十三號,專門介紹德國北部文化歷史,在諸多展品中,有德國早期的房屋模型、帆船、漁具、磨坊、織布機、室內陳設、各式傢俱、居民服飾、人物及動物雕塑等,收藏的繪畫多為描繪農業及人民生活情形。藝術及手工藝博物館(Museum fur kunstund Gewerbe)以收藏品的多樣而豐富見稱,從遠東藝術到一九○○年前後西方造型藝術,以及美術工藝上的「青春風格」(Jugendstil)一應俱全,包括有從歐洲古羅馬時代至今的雕塑、繪畫、器皿和瓷像等藝術品。埃及、伊朗、土耳其、日本、朝鮮和中國的古代文物也是館中珍品。在中國文物部分,有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商周的銅鼎、銅壺、鹵等青銅器、漢代的銅鏡和博山爐、晉朝以後的陶瓷器、唐三彩,宋、明、清各朝的單色或彩色瓷器及 遼代的陶枕、明代漆器和近代的中國山水畫等眾多文物。漢堡人類學民俗博物館(HamburgischesMuseum fur Volkerkunde)展品非常豐富,收藏有世界各國民族方面的代表文物,如埃及木乃伊、印度銅像、非洲土著人的生活起居用品和面具,墨西哥、秘魯、厄瓜多爾的石刻俑,印尼答里島的皮影戲具,尼泊爾、緬甸、泰國、日本和韓國的民俗文物。館內中國民俗主要有古代銅鑄文官像、老子及其弟子的雕印畫像、送子觀音畫像、皇帝詔書、玉璽、麻將、古籍、紙牌和關帝廟模型等。俾斯麥紀念館(Bismarck Denkmal)位於市區東郊二十多公里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建於一九○九年,為紀念在德國統一過程中有傑出貢獻的首相俾斯麥。皇帝曾封他為侯爵,並賞給他面積七十平方公里的土地薩克森森林,俾斯麥在此建造宅邸,卸任後在此度其餘生,現 在已闢為紀念館。館中保存了眾多文物,如清政府送給俾斯麥的象牙雕刻壽禮和清廷重臣李鴻章訪歐時拜訪他的照片等。俾斯麥陵園就建在紀念館附近的山坡上。此外,市內還有一尊俾斯麥大型石雕像,背對漢堡市而立。勃拉姆斯紀念館(Brahms Denkmal)位於聖米歇爾教堂西北五百公尺處,為紀念德國十九世紀偉大作曲家勃拉姆斯(JohamnesBrahms)而建。一八三三年他出生於漢堡斯佩克(Speck)街六十號,七歲師從科賽爾(Cossel)學鋼琴,十歲隨擔任市立戲劇院低音大提琴手的父親在漢堡的咖啡館、劇場和舞會中演奏,賺錢補貼家用,被美國音樂經紀人發現視為神童。十四歲舉辦第一次個人演奏會,並開始教授鋼琴和出版自己寫的鋼琴曲。二十歲應匈牙利小提琴家雷孟伊(Eduard Remenyi)之邀,作北德巡迴演出,結識小提琴大師姚阿幸(Joseph Joachim),經由他介紹認識了舒曼 (Clara Schumann)夫婦,才華獲舒曼的極力讚賞。三十歲應聘出任維也納合唱團指揮,此後在奧地利度過餘生。他的曲風雖使用當代浪漫主義語言,卻因受巴哈、海頓、貝多芬等名家古典樂的影響極深而保持著音樂傳統,且融入了鮮明的個性。多才多藝的他作有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鋼琴作品、合唱作曲等,一八六八年完成著名的傑作德意志安魂曲(Deutsche Requiem)後,被視為繼貝多芬之後最傑出的交響樂作曲家。晚年過著隱居生活,在一八九六年參加舒曼的妻子、這個他暗戀了一輩子的女人克拉拉的葬禮後,健康情形急遽惡化,經診斷為肝癌,一八九七年在奧地利巴特伊施爾(Bad-Ischl)市孤獨的逝世,一早年六十三歲,送葬者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景仰者。紀念館中收藏展出他的樂譜手稿,家人和他出生房屋的照片,朋友和社交圈文件,曾使

用過的銀刀叉、咖啡杯、槃、酒壺、酒杯、年輕時的油畫人像、去世那天所拓下的石膏面具,以及一八七六年所獲得的作曲家銀質榮譽桂冠和銀帶。色情藝術博物館(Erotic Art Museum Reeperbhn)位於諾必斯脫街(Nobistor)一0A,這座位於紅燈區附近的博物館,展示數百件性愛藝術的絕妙之作,有照片及各類手工藝品,那種兩情相悅赤裸的表現,雖有趣,但叫人臉紅。香料博物館(Hot Spice Gewurzmuseum)設在昔日一座舊倉庫中,進入這座展示館,立刻可以嗅覺到不同的味道,也可嚐試到五顏六色、見所未見的各式調味料的味覺及感受。玩具及木偶博物館(Puppenmuseum Falkenstein)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蒐集展出一七七○年至一九五○年之問,孩子們的各種玩具、木偶,以及當時孩子們的肖像畫。 瑞克曼船博物館(Museumsschiff Rickmers)位於俾斯麥博物館南方約五百公尺的易北河上,是由一艘一八九六年所建的三桅帆船改造而成,除參觀展一丁品及這艘老船外,船上還設有一家海鮮餐廳,遊人如織。集中營紀念館(K-zGeden Kstatte Neuengamme)位於Jean Delidierweg,是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問集中營的實況,許多照片、文件和實物,讓人感懷戰爭無情所產生的悲慘後果。瑙因維克(Neuwerk)島是易北河入海口的小島,距市中心約一百二十公里,這個彈丸之地直到一九六二年才歸漢堡管轄,之前隸屬庫克斯港。島上有一座建於一三七○年的古城堡,從未遭到戰爭的破壞,至今保存完好。阿恩斯堡(Ahrensburg)是東北郊二十二公里處的小城鎮,只有四萬多人口,有快鐵與漢堡市中心相連,車程只需二十分鐘。這個小 城建於一五九五年,建築多爲義大利文藝復興 風格,大多是皇室居住所在,古色古香。城內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堡,現已開闢爲博物館供 人參觀。小城附近是一家大型垃圾焚燒廠,佔 地三萬六千平方公尺,內設兩個大型焚化爐, 處理漢堡每天生產大量生活垃圾的一半以上, 垃圾產生的熱量每年可以發電一億六千萬度。 一家花卉公司就設在垃圾處理場附近,利用垃 圾焚燒的餘熱,建立了廣達十萬平方公尺的溫 室,種植各種花卉,僅玫瑰花就佔地六萬平方 公尺,所培植的鮮花不僅銷往全國,還遠運歐 洲乃至全世界,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漢堡可參觀遊玩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具有 B年歷史的史派謝爾斯塔特(speichesadt) 倉庫博物館,可見識整個工作的流程及全區約 一 一小時的遊程:阿爾斯特旅遊局舉辦的一 一小時 運河遊,非同凡響的聖保利遊等項目繁多。另 外,全年有許多節慶活動,也可一窺當地人民 生活的梗概,詳情可連絡漢堡中央旅遊局,電 話:040/3005一,傳眞:040/3005一-220。 第I I大城不來梅市 不來梅(Bremen)州由不來梅市和不來 梅港兩個城市構成,面積四百零四平方公里, 人□六十九萬七干名,是全國人口最少、面積 最小的聯邦州,人民百分之八十信奉基督新教 。不來梅港位於下薩克森州北端威悉河入海□ ,不來梅市則在不來梅港南方四十公里的下薩 克州境内,昔曰繁華I時,有「北方羅馬」之 髮。 不來梅市(Stadt Bremen)全稱爲自 由漢薩市不來梅(Freie Hansestadt Bremen), 是不來梅州首府、北威悉(weser)河上的繁 華港市,建立於公元七八七年,西羅馬帝國皇 帝查理曼下令在此建立教區,後來升爲大主教 駐地,是基督教向北歐傳播的據點,並以優越 的地理位置促進商業和航運業的發展。一三五 八年加入漢薩同盟,商人和市民從教會手中爭 得城市自治權,港口貿易繁榮,迅速成爲德國 北部的商業重鎭和宗教中心。一八一五年,以 自治共和國加入德意志聯邦。一八一 一七年不來 梅市長考慮到威悉河河道淤淺大型船隻無法航 行,在威悉河口灣東岸的沼澤荒灘購地建造港 口,作爲不來梅的外港。十九世紀致力於開拓 海外貿易,並於一八四七年開通北美定期航線 。一八七一年作爲自由市,正式併入德意志帝 國:一八八八年加入德國海關聯盟。第一 一次世 界大戰中受到嚴重破壞,市中心被夷爲平地。 戰後爲英國佔領區,由於南德的美軍佔領區沒 有海港,補給不便,於是把不來梅轉爲美國佔 領區,並組建爲州加入聯邦。一九七一年興建 哥倫布中心,恢復市中心的商業貿易活動。 這個城市位於漢堡西方一百一 一十公里威悉 河下游,距北海七十公里,市區沿威悉河延伸 四十三公里,面積三百一 一十七平方公里,擁有 五十五萬八千名人口。 對外交通發達,郊區的新地國際民航機場 (Neuenlander Flughafen )班機可直飛倫敦、巴 黎和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國家及國內各重要城市 ,從機場到市區中央車站十分鐘可達,有五條 電車線路,每隔十五分鐘有一班車。陸路交通 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通往國內主要城市, 搭乘德國鐵路(DB)的〗C列車到杜塞爾多夫 約一 一小時,至法蘭克福爲五十分鐘•,市區交通 有電車、巴士及計程車可供利用,十分方便。 自古即爲內陸港的不來梅,海運、外貿、 工業爲它的三大經濟支柱。內港航道水深八點 七公尺,寬一百三十至兩百公尺,三萬五千噸 的海輪可上溯威悉河直達不來梅市區。港口設 備先進,貨櫃碼頭吞吐量大。 外港的不來梅港(Bremerhaven ),地跨蓋 斯特(Geest)河兩岸,由不來梅港、蓋斯特 明德(Geestemunde )及萊厄(Lehe)鎭合併 而成,是全國最大的客運港。歷經第一 一次世界 大戰,港口尙保持完好,港內可停泊九萬噸級 的海輪,可一次容納遠洋商船三百七十多艘。 年裝卸量約三千萬噸,佔全國海港貨物吞吐量 的百分之一 一十四。港區所設的多處船閘,可避 免附近三點六公尺潮差的影響,其中北閘長三 百六十公尺、寬六十公尺,是世界最大的船閘 之一。 當地工業原以造船業盛極一時,一 一十世紀 六十年代後日漸衰落,工業朝多元化、高科技 發展,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零件、農業機 械、發動機、工業電氣設備、電視機、收音機 及電子材料等。全市現有九百多家工廠,其中 戴姆勒—賓士公司在不來梅設有一座一萬多職 工的高級轎車製造廠。 外貿歷史悠久,棉花交易與英國利物浦齊 名,爲世界兩大交易場所之一。進口貨物主要 是棉花、咖啡、菸葉及糧食等農產品。出口貨 物有電子產品,大型挖土機等工業品,美國是 其主要貿易伙伴。 市區街道寬敞整潔,公園多,環境優美。 威悉河緩緩流過市區,舊城在河右岸,建於公 元八世紀,是不來梅市的發源地;左岸的新城 建於一六二七年,附近的衛星城鎭高樓林立, 商貿繁榮,現代化的購物中心林立。還有I處 一四〇五年成立的飮酒中心(Ratskeller),可 以品嘗到六百五十種德國所產的酒。市內設有 一百多家旅館和三十個國家的領事館,是國際 會議的舉辦地。 體育運動興盛,擁有兩百四十個體育俱樂 部和衆多運動場地。文化設施齊全,擁有四所 劇院、十一所圖書館及十九家博物館。不來梅 大學創辦於一九六四年,有一萬六千名註冊學 生。此外,還有各種專業技術學校十多所。 美麗的不來梅是德國「童話之旅」的終點 站,一向被視爲北海海濱度假名城,名勝古蹟 大多集中在舊城,遊客服務中心設在中央車站 旁,參觀各景點除每天有觀光巴士定時由車站 出發外,步行是最佳的方式。 市集廣場(Marktplatz)自古就是不來梅 的心臟地帶。早在一〇三五年開始,每年秋季 的自由市場節就是在此舉行,爲期半個月,屆 時有盛大的慶祝活動,各種商品貿易«•動同時 進行,交易非常活躍。廣場四周環繞著包括市 政廳、大教堂、羅蘭雕像,以及童話中有名的 不來梅樂隊像等,許多具歷史的美麗建築和雕 塑,令人矚目。 一桶匠街(Blo:uicherstrasse )是市集廣場 旁一條保存完好的古老狹窄胡同,巷口有一尊 由雕塑家伯恩哈德霍埃特格創作的浮雕「帶來 光明之神」。這條因昔日木桶箍匠聚居而得名 的小巷,雖經漫長的歲月,仍保持原來的風貌 ,後經咖啡商人路德維希•羅塞留斯重新規劃 建造了多幢具藝術價値的建物,成爲各種傳統 手工作坊、博物館和工藝品商店聚集之處,人 們可以親眼目睹金匠加工金飾和玻璃匠吹製各 種器皿的全部過程,情趣橫生,別開生面。 巷內的六號,爲十六世紀商人羅斯路易斯 (Roselius)的故居,現爲工業品博物館。八 號是當地名女畫家貝克爾•莫德爾森(Paula Becker Modershu )故居,現闢爲美術陳列館。 兩座建築物正面都設有陶製報時鐘,每天中午 十一 一時,下午三時和六時會自動報時。傳統的 原色磚砌建築與現代表現派的建築風格,在港 內形成鮮明的對比。巷尾有幾家小咖啡館和小 餐廳,是享用北海風味美食的好去處。 許諾爾區(schnoorcierte)是不來梅最古 老的住宅區,也是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全 市唯一倖免於盟軍空襲的居民區。面積約兩萬 三千平方公尺,全是十五、十六世紀的古屋。 爲保護這些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至十九世紀 的各式古典風格中世紀建築,市政府給予房屋 主人補助,將這些房屋按原貌翻修一新。極目 狹巷中,可見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服裝設 計師各行各業正以當時傳統的方式在工作,吸 引了衆多想重溫不來梅中世紀風情的遊客。此 外,在小豬群街(Sogestrabe )行人區上,有 一組豬群銅雕,由雕塑家彼得萊曼創作於一九 七四年,形態各異,逗人發笑。 不來梅樂團動物音樂家銅像(Bremen Stadmusikanten )位於市政廳西側,是雕塑家 格哈德馬克斯教授、根據德國家喻戶曉的格林 童話故事「街頭動物音樂家」於一九五三年雕 成,這是敘述驢、狗、貓、雞四隻小動物爲了 尋求自由,前往不來梅做自由的音樂師,在途 中克服了種種困難、機智地擊退了敵人,最後 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這正象徵不來梅勇敢致 勝的精神。 羅蘭騎士 ( Knight Roland )塑傢位於市政 廳前面,建於一四◦四年。羅蘭是查理大帝的 侄子,十一 一勇士之一,以勇武和堅決抵抗外侮 著名,像高五點四公尺,手握從巨人手中得到 的寶劍,以及一把在三十一 一公里外就可以聽到 吹奏聲的神奇號角,是不來梅市爲獨立的漢薩 同盟自由城和享有法律特權的象徵。 聖彼得(St. Petri)大教堂位於市政廳對面 ,由大主教馮•不來梅建於一〇四一 一年雄偉的 哥德式建築,高聳的尖塔直入雲霄,登上九十 八公尺高的塔頂,全市美景儘收眼底。 議會大廳位於教堂旁邊,是一幢現代化的 建築,新舊建築對比鮮明,相得益彰。 市政廳(Rathaus )位於市集廣場旁邊,始 建於一四〇五年,原爲磚造晚期哥德式,十七 世紀正面加建爲文藝復興式,兩種風格融於| 體,繁複華麗,是歐洲最美的建築之一。內部 豪華美觀,許多房間設計爲巴洛克式,一 一樓大 廳飾有許多精美的石雕木刻,正面壁上有皇帝 和七位選帝侯塑像,東面是聖徒彼得、先知摩 西和所羅門王等聖經人物,西面爲柏拉圖、亞 里士多德、狄摩西亞、西塞羅等名人塑像。 休廷閣(scheming)建於一五三七年的文 藝復興式漢薩同盟的同業公會大樓,現爲工商 會議廳,十九世紀重建正門,裝飾華麗。 錢幣博物館專門收藏和陳列各國各個歷史 時期的貨幣,有石幣、貝幣、骨幣、銅幣、銀 幣、金幣、紙幣和塑膠幣等五千多種,其中一 枚世界最小的古威尼斯金幣極爲罕見,一六九 九年發行流通於紐倫堡,只有零點三毫克。 德國航運博物館是一流的科技博物館,廣 袤的展示場所,昔日的老碼頭停泊著探險船、 燈塔船、捕鯨船、救護船、快艇及拖輪等一百 多艘實物船和五百多個模型船,有系統地展示 著從公元前到現代的航運發展史,其中尤以剛 出土不久、造於一三八〇年的木商船,由出土 的兩千多塊碎片拼接而成,可容納十幾名水手 、載貨八十噸,爲典型的漢薩同盟時代船隻, 十分珍貴。 海外博物館位於火車站附近,由於不來梅 悠久的航海歷史與外界聯繫的廣泛,豐富的展 品中有許多來自太平洋各國,其中有中國漢朝 陶製的牛車。 佛卡博物館(Focke Museum )收藏反映不 來梅歷史和文化的各種文物,特別是漢薩同盟 時期的帆船模型和燈具,很有特色。室外建有 德國北部風格獨特的鄕村農舍,附近是石楠公 園(Rhododendronpark ),種植有八百多種石楠 和杜鵑花。

博覽會之都漢諾威

下薩克森州(iviedersachsen)是德國 西北部北海岸|州,除西與荷蘭交界外,北、 東北及南方分別與石荷、梅前、薩安、圖林根 、黑森和北威等北德六個州相連,面積四萬七 干平方公里,三分之一一為農業用地,地下資源 豐富,有鉀鹽、鐵、鹽等。首府漢諾威,主要 城市有州内第一一大城不倫瑞克、汽車城沃爾夫 斯堡、大學城格丁根等,人□七百五十八萬。 漢諾威(Hamloeer)是下薩克森州的首 府,其名源自古德語「河岸高地」(Hlo:heryfer)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十世紀初就是一個重要 市場,當時的城市規模還很小,只是萊納河( Leine)右岸的一個渡口,圍繞在舊市政廳一 帶範圍內,一 二四一年才發展設市,一三八六 年以自由城市加入漢薩同盟。十七世紀城區擴 大到萊納河和伊梅(Ihme)河之間,並形成卡 倫柏格(calenberger)新市區。進入十八世紀 ,漢諾威的地盤仍在不斷擴充,一八一五年成 爲漢諾威王國蓋爾夫(Guelph)王朝的首都, 並經由聯姻不斷擴充實力,被封爲帝國的第九 選帝侯,聲勢顯赫。 十七世紀英王詹姆斯一世的孫女,身爲女 王繼承人的蘇菲亞下嫁漢諾威選帝侯,卻比女 王先死。她的兒子喬治一世於一七一四年登基 爲英王,是英國漢諾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這 樣先後有五位英國國王兼任漢諾威國王,但他 們自己都住在英國,只派大臣治理漢諾威。一 八三七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其叔父爲漢 諾威國王,從而結束了兩國共戴一君的局面。 I八五一年漢諾威加入德意志關稅同盟,在普 魯士王國崛起期間,漢諾威日趨衰落。一八六 六年被普魯士吞併改爲省,仍以漢諾威作省府 。一八七一年德國統一後,漢諾威迅速發展成 工業城市。第I 一次世界大戰中這裡是重要的空 襲目標,破壞極爲慘烈,全市五分之三的建築 物被炸燬,市中心從四萬名居民銳減到兩百多 人。戰後漢諾威以最快的速度醫治重創,在廢 墟上建起現代化城市,市貌煥然一新,成爲德 國戰後重建的典範。 這個德國北部大城的位置在東經九度四十 四分、北緯五十一 一度一 一十四分,坐落在北德平 原和中德山地相交處,瀕臨萊納河和中德運河 (Mittelland-kanal),北距漢堡一百六十八公里 ,地處巴黎到莫斯科、北歐到義大利的十字路 口。全市面積兩百零三平方公里,人口四十多 萬,包括大漢諾威地區人口超過一百一十萬。 忙碌而美麗的漢諾威有多種不同的風格, 過去與現在、自然與藝術、貿易與商業的交互 作用,表現出多方面的吸引力,是北德重要經 濟文化中心,又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城市,汽車 、機械和附件的製造尤其突出,有全國最大的 輪胎廠:電子工業技術非常先進。近幾年來第 三產業異軍突起,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員的百 分之六十以上。除商業、金融、保險外,展覽 、會議及旅遊業也後來居上,漢諾威博覽會是 全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它還是歐洲最大的 旅行社組織TUI總部所在地。 交通方面是巴黎到柏林再往東歐,以及縱 貫義大利到北歐的樞紐,形成四通八達的十字 路口,因此是德國四面八方主要交通路線的交 匯點,尤其在一九九一年高速火車(ICE)投 入營運後,陸上的交通更進入新紀元。 在航空方面,市郊的民航機場可與所有的 國際航空線連接。市內交通以地鐵和公共汽車 爲主,地鐵有八條線路,十六公里在地下,其 餘的在地上。公共汽車路線四通八達,可以滿 足市民的需要。市區還設有觀光巴士和「馬車 觀光」,起點在中央火車站對面,可帶遊客參 觀久爲王都所留下的豐富宮殿建築、舊城、新 市區及許多誘人的景點。 市內有上百家各種等級的旅館,遊客可至 市政廳附近的觀光旅遊局索取詳細資料,電話 爲05一一-8一一35一8,但大多不接受電話訂房。 馬里提姆格蘭德(Maritim Grand)是附設 賭場的觀光大飯店,城市飯店(stadftel)、 機場(Airport)飯店、車站附近的莫斯曼( Mussmann )飯店等,都是擁有兩百多間客房 、現代化服務設施完備的國際觀光大飯店。福 拉(Fora)是B級觀光飯店,特里夫(Treff) 爲C級觀光飯店,也都有口碑。 市內衆多宮殿建築,現在雖多已改作他用 ,但建築宏偉的原貌保持尙好,除現代化的市 容和繁榮的工商活動外,文化基礎深厚,有戲 院、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藝術館、三百 零八個體育會所屬的各種運動設施,以及各式 娛樂場所。舊市區內的跳蚤市場,每個週末在 萊納河畔舉行,是老少皆宜的約會場所。 漢諾威是世界著名的博覽會城,展覽史源 於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德國百業凋零、百 廢待舉、民生用品匱乏,派駐柏林的英、美聯 軍司令部爲解除德國的困境,有意舉辦外銷產 品展,專門展銷德國精湛的工業品,以換取其 他國家的民生必須品。在各方的促成下,英國 軍政府於一九四七年下令準備博覽會,同年八 月十八日,舉辦了首屆工業展覽會,有數十萬 人前來參觀,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重新看到久 違的德國產品,紛紛訂貨,上千家公司因此獲 得訂單擺脫困境,從此也奠定了漢諾威博覽會 城的基礎。此後每年四月舉辦一次,遂發展成 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博覽會。 博覽會場佔地一百萬平方公尺,內設一 一十 四個一萬至兩萬平方公尺的巨型展廳,其中有 多層展廳數個。室內展出面積四十七萬九千平 方公尺,露天展場一 一十七萬八千平方公尺,同 時配備有功能齊全的會議中心。除了世界首屈 一指的展場面積和展覽技術外,設備及配套設 施也非常先進,自備有變電站和供水系統。 擁有設備完善歐洲最大的專用客運火車站 ,其專用貨運站擁有起卸大件重型貨物的設備 ,並有多條火車支線直通各展覽大廳,連接機 場。火車站的地鐵可以直通博覽會北大門,一 望無際的停車場可以同時停放五萬輛汽車,還 設有直升機場。 每逢春天展期,漢諾威聚集了來自世界各 地的商人、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帶來數十個 阈家超過六千個廠商的展品,新機器、新設備 和新技術,從大型起重機到小小的手動工具, 都代表了K界工業的最新生產技術水準。 客戶對博覽會所展出設備和產品的反應, 就可以斷定銷售的前景,因此被許多專家視爲 產品的「景氣晴雨表」。爲提高場地利用率, 除一年一度的工業博覽會外,還定期或不定期 舉辦國際性商品交易會、展覽會及會議,如航 空博覽會、國際建築博覽會及從工業博覽會分 離出來,以電腦爲中心的辦公室技術、信息通 信博覽會等,每年接納兩百多萬名參觀者。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一 一〇〇〇年六月一日 揭幕的世界博賢會(Expo 2000)就在漢諾威 舉行,展出場地廣達一百六十萬平方公尺,有 一百七十三個國家和十四個國際組織參展,其 中四十三個國家設有具本國特色的展覽館,大 會以「人類I自然—科技」爲主題,設有人類 、新世紀、行動、營養、能源和基本需要等主 題公園,將近八千場藝文活動、網羅了世界有 名的表演者,以四十種語言導遊節目,將遊客 帶入人權、性、時間、老年、美容、健康等切 身問題,也讓人先進入摩擬的一 一〇三〇年至一 j 〇四〇年的末來年代,在一百五十三天的展期 中,吸引了近四千萬名的觀衆,把當地的博覽 會事業又往前推進一步。 奥古斯特廣場(mrnst August Platz )即火 車站站前廣場,是漢諾威的中心地帶。原爲紀 念奧古斯特國王而建,廣場上瀛立一尊騎著馬 的奧古斯特塑像,馬尾的下方如今成爲當地青 年人約會的地方。漢諾威觀光局在市區地上劃 了 一條長四千零九十八公尺的紅線,遊客們只 要沿著紅線走,就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飽覽市 區所有著名的景點,而紅線的起點和終點就是 ®古斯特廣場。 喬治街(Georgstrasse)位於火車站前方兩 百公尺處,是一條咖啡座夾道、充滿特色的林 蔭大道,人們桌歡在此約會。這裡有兩個觀光 據點:一個是古老的夸別克(Kroepcke)鐘, 另一個是有名的夸別克咖啡館。這家咖啡館不 只是供應咖啡,也提供海鮮和高級西餐,因緊 鄰歌劇院,所以經常座無虛席。 這是個典型的花園城市,從火車站向東步 行十多分鐘,就有佔地六點三九平方公里的大 森林:即使在市區,也隨處可見公園、花園、 綠地和森林等大自然景觀。 海倫荷薩皇宮花園(Hsenhousen Garten) 位於距市中心西北方約三公里處,素有「綠色 明珠」之稱,始建於一六六六年,由四個獨立 的巴洛克風格園林組成。在進入華麗的縷空金 大門後,就是裝飾著噴泉的宮前精緻大花園, 佔地五十一 一萬平方公尺,是早期巴洛克園林藝 術的典範,草坪、花壇、水池、喷泉等對稱, 規劃整齊,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狀。園中八十一 一 公尺高的噴泉,可稱歐洲最高的庭園噴泉,周 圍點綴著大理石雕塑,豐姿多態、氣象萬千。 喬治花園爲典型的英式庭園,充滿羅曼蒂 克情調,如茵的草地開闊、艷麗的花徑蜿蜒, 渾然天成,沒有任何人工的痕跡,因佔地廣大 ,樹蔭濃密,是夏天日光浴的絕佳場所。園中 的威廉布希(Wilhelm Busch)博物館是德國卡 通及動畫博物館,位於喬治街|號,原爲莫爾 德宮的宏偉建築物,是爲紀念在漢諾威近郊出 生的著名漫畫家威廉布希而設,他善於創作諷 刺性連環漫畫及詩,作品歷經百年不衰,馬克 斯(Max)和莫里茨(Moritz)兩名頑童是他 成名之作。館中收藏他的油畫、速寫、漫畫及 書信手稿一千一 一百多件。 美麗的海倫荷薩皇家花園是遊客唯一可以 在極短的時間距離內,以間逛的方式看遍三個 多世紀來歐洲庭園的傑出藝術。花圃通道兩側 的石刻fflffl人像,大部分是互相糾纏的男女, 多爲歐洲古代神話人物,其中一尊長著馬蹄腳 的莽浼對裸女施暴的神話故事,給美麗的花園 憑添詭異氣氛。選帝侯夫人蘇菲亞酷愛園林藝 術,視此園爲生命,曾派人專程去荷蘭學習園 藝技術,精益求精的營造園林,直到一七一四 年去世前夕,這座德國園林中的珍品才告落成 ,成爲一爾夫太子的夏季別墅。現在是熱門觀 光景點,人工湖三面環繞,波光粼粼,風景幽 美,園內設露天劇場和巴洛克式畫廊,宏偉壯 麗,是夏季各種集會舉行的場所。 貝格花園(Berggarten)位於海倫荷薩皇 家花園對面,蒐集了非常可觀的奇花異草。每 年三月開始,蘋果花、櫻花、木蘭、水仙、百 合、鬱金香和杜鵑輪番綻放爭艷,五、六月還 有花中珍品牡丹與菖蒲競開,以及全歐洲品種 蒐集最多的蘭花和仙人掌。 馬思湖(Maschsee)是一個面積廣大的人 工湖,長約一 一點四公里,一年四季人氣鼎盛, 是繁囂鬧市中的一片淨土。夕陽西下,映影著 湖上波光,優雅的天鵝戲游水中,讓人不知不 覺忘卻一天勞累。如果天氣許可的話,泛舟湖 上,可欣賞綠草如茵的兩岸景致和新市政廳, 以及充滿色彩的雕塑。 史布靈格美術館 Sprengel Museum)坐 落在景色宜人的馬思湖畔,一九九一 一年建成, 建築本身饒富幾何趣味,建築外又有美國雕塑 家卡爾德納活潑的大型紅色雕塑,相當引人注 目。豐富的館藏以一 一十世紀「古典的現代」的 國際藝術品爲主,包括立體派、表現主義、達 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及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抽 象藝術作品,多數是當地工業鉅子史布靈格夫 婦私人收藏贈送給漢諾威市的禮物。 館內最有價値的是一一十世紀一一十年代達達 拼貼藝術家史維特斯(Kschwitters)的作品, 他是漢諾威人,把自己的居家客廳改爲「美而 滋」屋(Merzhau),一個個凹穴,是紀念友人 的神龕,這種融藝術於生活的作法,對後來藝 術極具啓發性。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因爲戰爭而 流亡英阈,最後客死異鄕。這家美術館經常有 各種訓練課程,也舉辦各種藝術推廣活動。 克斯特納博物館(Kestner Museum )在漢 諾威首屈一指,也是德國極負盛名的藝術博物 館,主要館藏來自文物收藏家奧古斯特•克斯 特納,他曾任漢諾威駐教廷公使,廣泛蒐集古 埃及、希臘、羅馬、塞浦路斯、伊特魯里亞及 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品等五千年來東西方人類的 精粹,使館藏極爲豐富。他的母親夏綠蒂•布 甫十分漂亮,歌德對她一見鍾情,「少年維特 之煩惱」中的美麗少女寫的就是夏綠蒂。 萊布尼茲(Leibniz)展賢館展出德國自然 科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及歷史上的傑出天才 萊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的作品和相關文物。他不只在數學領域發明了微積分,他的博學和才能也廣泛影響到諸如邏輯學、力學、地質學、法學、歷史學、語言學以至神學等,其科學思想直至一 一十世紀七十年代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他在一六六六年所寫的「組 合之藝術」,成爲某些現代計算機理論的模型先驅。雖然他不是漢諾威人,但從一六七六年開始住在漢諾威,在不倫瑞克•內堡的公爵處獲得職位,成爲皇室萬事通,但並未中斷他的學術研究及著作,先後出版談形而上學、笛卡兒和其他學者在自然法則的錯誤證明,以及單子論哲學、神正論等哲學論著,直到一七一六 年他去世爲止在此居住了四十年,並且也葬在這個城市。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位於馬思湖畔,建於一九一三年,長一亘一十九公尺,高九 十八公尺,頂部成圓拱形,立在六千零一一十 六個木拓之上,屬威廉一一世時期的特色建築代 表作,也是漢諾威城的地標,其宏偉壯觀不亞 於0日宮殿,且又別致得獨具一格。內部飾有 壁畫名作和三座反映城市歷史的設計模型,遊 客可以從中瞭解漢諾威自中世紀到現在的發展 概念。登上樓塔,舊城區景致盡覽無遺。 市場教堂(Markt Kirche)是一幢漂亮的 哥德式建築,歷十年至一四四九年建成,第二 次世界大戰中燬於戰火,戰後重建,裝飾有許 多美麗的彩繪玻璃窗及十五世紀的祭壇古畫。 漢諾威是漢諾威大學、醫學學院、獸醫藥 物學院及國家戲劇及音樂學院等多間科學學院 的總部,其中尤以創辦於一八三一年的漢諾威 大學最爲著名,校舍坐落在市中心,由工科大 學擴建而成。大學的主樓韋爾芬(weifen)宮 ,是經過整建的皇家宮殿建築,宏偉漂亮,樓 後是與喬治花園相鄰的韋爾芬公園,主樓左前方是德國境內數一數一 一的文獻圖書館,收藏大 量珍貴的工程、科技書籍。 萊納城堡(Leineschoss ),也是長期以來 充滿權勢、驕傲和回憶的皇家宏偉建築,現在 是下薩克森國會大廈,也是經濟司、交通司及 科技司署的Wangenheimpalais皇宮,爲名建築 師李威斯(Georg Ludwig Laves)所建造,曾 爲喬治五世的寓所;漢諾威歌劇院是市內最華 麗的新古典建築,由李威斯一八一四年至一八 六四年間所建造:還有建於一三三三年的哥德 式十字架教堂(Kreuzkirche),擁有別具特色 的高祭壇等,都是値得參觀的地方。

奧登堡是農貿中心

奧登堡(oiderlbursr)是下薩克森州北部城市,瀕臨亞德(jade)灣,其歷史最早可 追溯到查理大帝時代,一 |〇八年成爲伯爵領地首次出現在文獻中,一三四五年正式建市, 在漫長的歲月中有0煌的過去,有六百多年是 諸侯國的都城。一四四八年克里斯蒂安伯爵被 選爲丹麥國王、一四五〇年後兼挪威國王、一 四五七年兼瑞典國王,十九世紀成爲大公國, 希特勒統治期間曾爲大行政區的中心,一九四 六年劃入西德下薩克森州的行政區。 這個城市的位置於東經八度十三分、北緯 五十三度八分,坐落在不來梅西北方的德國西 北部平原,地處洪特(Hunte)河與屈斯騰運 河(Kustenkanal)匯合處,北距威廉港約五十 公里,人口有十四萬六千,當地經濟主要有造 船和紡織等。奧登堡周圍都是物產豐富的肥沃 農牧區,盛產牛、馬、鮮花和蔬菜,也是農業 貿易中心,擁有牲畜交易市場和大型肉類加工 廠。對外鐵、公路交通便利,運河水運發達, 與不來梅港及魯爾區各大城市間闢有內河航線 ,內河港的年貨運量約一百五十萬噸,其中一百萬噸是飼料和肥料。 奧登堡曾長期屬丹麥和瑞典管轄,市內建 築明顯帶有北歐情調。老城區大部分已闢爲人 行步道街,是逛街購物的最佳所在。精緻優雅 的市政廳,具有濃厚的荷蘭建築藝術色彩。 舊聖心禮拜堂的塔樓(Lappan)建於一四 六八年,是當地現存最古老的建築,造型也很 獨特,下部呈四方形,上爲圓拱頂,頂上豎小 尖塔,是奧登堡市的標誌。 公爵宮(Residenz)建s於一六〇七年至 一六一五年,曾是丹麥公爵格哈德的家族住所 ,一六六七年格哈德公爵去世沒有後人,宮殿 成爲丹麥國王的夏宮。一七七三年沙皇保羅一 世佔領此地,將之賜給奧古斯特主教。現爲州 立藝術及文化史博物館,館藏主要來自歷代諸 侯所有,其中最有價値的是德國著名的肖像畫 家蒂施拜因(j. Tischbein )的作品。他因出入 柏林普魯士宮廷爲貴族名媛作畫而聞名,曾任義大利那不勒斯美術院院長,與大文豪歌德交 往密切,曾創作名畫「歌德在坎帕尼亞」。公 爵宮環境幽美,花園中種植著許多奇花異草, 特別是鬱金香和杜鵑花最有特色。 國家劇院是下薩克森州最好的劇院之一 。 威悉埃姆廳(Ems Halle)和新的會議中 心設施齊全,爲各種表演活動提供最佳場所。 奧登堡大學創辦於一九七一年,是一所擁有一 萬一 一千名學生的高等學府。此外,市內還有歌 劇院、美術館、畫廊、植物園及富有特色的角 樓、門廊等建築景觀。

美麗古鹽城呂内堡

呂内堡(tcrneburg)是下薩克森州東北部的城市,於公元九五一年爲一座古堡見於史 冊,二 一七四年正式建市,十四世紀加入漢薩 同盟,曾長期享有城市的自治權,當時呂內堡產鹽在歐洲享有盛譽,曾有「白金」之稱。當 時由於波羅的海含鹽量很少,北歐各國用鹽皆 仰賴進口,因此呂內堡所產的鹽,運至呂貝克 ,再裝船轉運到北歐,形成著名的鹽路。六世 紀時,富甲一方的呂內堡留下許多典雅精緻的 中世紀住宅。一七〇五年呂內堡歸漢諾威公國 管轄,一八六六年爲普魯士屬地。一九四五年 五月四日,德國西北部、丹麥及荷蘭地區的納 粹德軍,在附近的呂內堡沙原總部向代表盟軍 的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投降。 這個位於漢堡東南四十公里的鹽市,擁有 六萬三千多名人口,地處伊爾梅瑙(=日cnau) 河畔,東北靠近易北河谷地,西南毗鄰呂內堡 沙原,風光明媚。當地工業除製鹽外,尙有化 工、食品和金屬加工。 水陸交通便利,從漢堡乘德鐵(DB )約 四十分鐘可達,火車站至市中心步行只需十分 鐘。一九七六年通航的易北運河從呂內堡附近經過,市東北十公里處的沙爾內呂克建有歐洲 最大的船閘,能在三分鐘內將一艘排水量一千 三百五十噸的船隻上升或下降三十八公尺,船 船可完全不受水位落差而順利通航。 城西的鹽泉是呂內堡自古以來的經濟基礎 ,一九〇七年已闢爲療養公園,園內的療養院 設人工波浪浴場和鹽水浴場。德國鹽業博物館 就建在公園附近的鹽場舊址上,是世界上最早 的鹽場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年 鹽工使用的工具、生活環境歷歷在目,中世紀 濾鹽工作室可供參觀者自己動手操作,嘗試一 下濾鹽的全部歷程。鹽爲呂內堡帶來財富、也 產生危害,過去許多廢棄的生財工具鹽井,由 於受地下水的嚴重侵蝕如今導致地層下陷,房 屋、牆壁龜裂,爲了防止整個城區下陷,一九八〇年起已禁止採鹽。 呂內堡因爲不是工業重要城市,是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少數幾個逃過盟軍焱炸的城市之一 ,老建築保存完好,古城風貌洋溢,全城猶如 一座北德磚造建築的藝術長廊,主要景點集中 在市集廣場和阿姆森德(Am Sande )兩處。 市政鼸坐落在市集廣場西邊,一 二三九年 所建,到十八世紀約五百年之間又陸續擴建, 整體融合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等多種 風格,巴洛克式的正門裝飾著各種雕像:審判 廳(Gerichtslaube)內設有繪飾著華麗天頂畫 的圓弧形拱頂和美麗的琉璃窗。市議會大廳( Grosse Ratsstube )號稱德國北部最美的文藝復 興式廳房;公爵大廳(Feestensaal)保存完好 ,有聖人雕像的豪華吊燈,令人印象深刻。旅 遊中心設在市政廳,可順便索取資料。 百貨老店位於城東河濱,建於一七四五年 ,正面呈巴洛克式風格。這裡是昔曰繁華的運 鹽河港,岸上立著一架部分用銅的木製古老起 重機(Altekran),早在一三三二年所建的第一 架早已毀壞,現在所見的造於I七九七年,昔日裝卸货都由犯人以人力來操作。 阿姆森德廣場(Am sande)建於十二世紀 ,四周圍繞著十五至十八世紀的哥德式和文藝 復興式磚房,山牆尖峻,屋頂陡峭,別具一格 。東端高聳的聖約翰教堂建於十四世紀,是市 內®古老的教堂,也是擁有五個殿的哥德式建 築,其內有莊嚴的祭壇及美麗的唱詩班座席, 一百零五公尺高的塔樓,高聳入雲。 石南大自然公園 Lueneburg Heath )在呂 內堡西邊,過去這裡是孤立而荒僻的野地,現 在是美麗的石南花天下,七月到九月一片紫紅 賞心悅目,從呂內堡的遊客中心有車前往,至 終點站再換乘馬車賞花。

哈梅恩捕鼠人故事

哈梅恩(ffamelfl)是下薩克森州南部的一個美麗而古老的城市,早期設在聖卜尼法斯(St. Boniface)隱修院四周,一 -一〇〇年正式 設市,後成爲漢薩同盟的成員,是威悉河畔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旅遊城市。現爲威悉高原風 景區中心城市和商業中心,工業以織毯和化工 品爲主,人口約六萬名,對外交通有鐵、公路 可通漢諾威,搭德鐵快車由漢諾威至此約四十 五分鐘,需事先電旅遊中心2026 7查詢:威 悉河建有內河港口。 城內具歷史的老城區已闢爲步行區,東街 (osterstr)東西橫貫,是主要的商業街和觀光 街道,重要景點都在附近。街道兩旁商店、餐 廳林立,街面不寬,遊客川流不息,街邊彩色 遮陽傘下坐著休息喝咖啡的各地遊客。街上有 幾家專賣老鼠麵包的店舖。但是以嘴已吃刁了 的台灣人來說,雖然味道並不怎樣,但卻是當 地相當有名的特產,一定要嚐試j下。 街西端的婚禮之家(Hochzeitshaus ),是 威悉河地區文藝復興時期最美的建築,建於一六一〇年至一六一七年,是當時市民結婚、宴 會的場所,現已關爲圓書館。西側靠近廣場的 牆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吊鐘,每天上午八時三 十五分和十一時零五分,鐘聲響起,演奏「捕 鼠人之歌」和「威悉河之歌」。每天下午一時 零五分、三時三十五分和五時三十五分,吊鐘 裡的小人偶會登場演出捕鼠人的故事。每至夏 季,廣場上也有f人的戲劇演出。 浦鼠人之家(Rattenfangerhaus )在東街東 端,是建於一六〇三年的文藝復興式建築,現 在是一家古老的餐廳,因其西側牆上有畫著格 林童話「捕鼠人」的故事而出名,據說沿著牆 所對的朋格羅森巷(Bungelosengasse ),就是 當年捕鼠人誘拐孩子所走的陰暗通道。 r哈梅恩的吹笛者」童話故事聞名於世: 相傳一二八四年全市老鼠成災,危及人畜。有一天突然來了一位裝束奇特的陌生人,聲稱能 滅鼠除災,欣喜若狂的市民允諾以重金酬謝。 這位捕鼠人立即吹起魔笛,成千上萬隻老鼠應 聲出洞,尾隨笛聲離城,捕鼠人步入河心,老 鼠全部淹死。然而市民們見鼠災已除,竟食言 反悔,不付酬金。翌年六月二十六日,捕鼠人 頭戴小紅帽,一身獵人裝束,重返哈梅恩市, 趁大家正在教堂作禮拜之際,吹響魔笛,把全 鎭一百三十名著了魔的孩子引出市區,在山谷 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六日,這個城市都舉 行捕鼠節。在「婚禮之家」旁搭起露天舞台, 八十名兒童演員身穿童話故事裡的服裝,上演 捕鼠人話劇,以教育後人,做人要重信諾。演 完童話故事後,「捕鼠人」和兒童演員穿街走 巷,唱歌跳舞,與市民、遊客共慶節目,當初 童話中的哀怒成分早已化解在滿街的笑鬧中。 吹笛者、老鼠及小孩子的童話成爲哈梅恩市的 象徵。據說孩子們失蹤,的確是事實,但行蹤 成謎的結果,也是童話故事吸引人的所在。市 政廳廣場上以這個故事的內容製作了 一組群塑 以紀念此事,吸引著衆多遊客。

希爾德斯海姆古城

希爾德斯海姆(Hildesheim)是下薩克 森州東南部的城市,在八世紀前只是科隆至馬 德堡商路上的小聚落,公元八一五年成爲主教 區,十一世紀發展爲文化中心,一三〇〇年成 爲漢薩同盟的一員並設建制。在漫長的中世紀 是北德的文化和宗教中心,有早期羅馬式建築 寶庫之稱,以貝恩沃德主教堂及後人修建的羅 馬式教堂出名。一八〇三年併入普魯士,一八一五年隸®漢諾威。第一 一次世抒大戰中,千年 古城的多數建築遭受戰火摧毀,戰後雖經重修 ,但已不復往日的古城風貌。 這個城市約有十一萬人口,位於漢諾威東 南方四十多公里,地處哈茨山西北麓的丘陵地帶,瀕臨因納斯特(Innerste)河。經濟以農業 機械、電子電器、烹調用具及旅遊業爲主。交 通便利,是中德運河分支上的河港,也是多條 鐵路匯合的樞紐地帶。 市內重要的歷史建築大教堂(Dom ),始 建於十一世紀初期,教堂內的藝術文物非常精 緻,有銅製的貝恩沃德之門及雕刻著耶穌生平 事蹟的石柱。教堂東側種有一株富有傳奇色彩 的千年薔薇,相傳一千多年前,希爾德斯海姆 地區是一片森林原野,當時皇帝路德維希虔誠 者(Ludwig der Fromme)常來打獵。有一年 夏季,他驅馬攜犬追逐一隻白鹿時迷路,脫離 了隨從。他取下胸前的聖像,掛在一株野薔薇 上,禱告後坐在樹下睡著了。等他一覺醒來, 發現周圍六月飛雪,而野薔薇滿樹含苞怒放, 嬌艷異常,他認爲這是上帝在傳旨,走出森林 後就令人在野薔薇旁邊建起一座教堂。現在, 這株千年薔薇枝繁葉茂,有好幾公尺高,觀者無不稱奇。 聖米歌爾教堂建於奧托大帝時代,是德國 firfl美的長方形教堂之一。一九八五年被聯合 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爲「世界文化遺產」。教堂 內最有價値的是中殿木製頂棚上的天頂畫,長 一 一十七公尺、寬九公-R的耶穌家族圖,以及地 窖裡精美的貝恩沃德H-棺。 勒默爾丨佩利扎爾斯(Roemer-Palizaeus )博物館的自然史和人種學收藏品十分珍貴,有 豐富的中阈瓷器,以及爲數衆多的古埃及、古 希臘、古羅馬文物。 其他著名的景點有晚期哥德式市政廳、一五四〇年建的羅蘭噴泉及城南的霍恩森湖。

汽車城沃爾夫斯堡

沃爾夫斯堡(wolfsbur£r)在德文爲「狼堡」的意思,其城徽就是城堡上的一隻狼。它的位置在不倫瑞克東北二十六公里,西至漢諾 威七十公里,是下薩克森州東南角的城市,依 傍阿勒爾(Aller)河,一一三二年首見記載, 是福斯(Volkswagen)汽車公司總部所在地, 沃爾夫斯堡城市因福斯汽車公司的成立而形成 ,因此福斯公司的經營發展史,也就是這個城 市的歷史o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政府宣稱要設立 一家大汽車工廠,專門生產普通人家都買得起 的大衆化汽車。I九三七年福斯汽車股份公司 應運而生,當時許多人民也紛紛踴躍入股爲公 司提供資金,渴望不久之後能擁有一部自己的 汽車。一九三八年五月成爲工業社區,規模宏 大的汽車廠在中德運河旁的田野上破土動工, 工業社區的不斷擴建,隨著蜂擁而來的人口, 沃爾夫斯堡城市也隨之誕生。 新工廠只生產了六百三十輛小汽車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旋即爆發,汽車公司淪爲納粹德國政府的下屬工廠,成爲生產越野汽車、水陸 兩爪汽車、坦克、飛機及火箭等軍需武器的所 在。一九四五年德國戰敗至一九四九年間,英 國佔領當地接管汽車廠,用以專門生產吉普車 和修理軍用汽車。一九四九年聯邦政府接手, 廠務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 福斯公司雖受戰爭之害,卻也因戰爭而獲 ■淳利,經過硏發所生產的汽車,在戰爭進程中 經歷蘇聯的嚴寒和北非沙漠酷熱的考驗,從中 累稂了豐富的經驗,開始大量生產小金龜車, 並且一炮而紅,迅速風靡世界各國,產量超過 兩千萬輛,創造出同一型車銷售量最大的世界 紀錄,成爲德阈戰後經濟復甦的奇蹟。隨後的 「高爾夫」款新車產銷也突破一千萬輛大關。 一九六〇年,福斯汽車公司改爲公私合營 的股份公司,聯邦政府和下薩克森州政府各擁 有百分之一 一十股權,其餘的百分六十向私人出 售,約有六十萬人包括許多生產線上的汽車工人都是股東。 福斯汽車公司現在已是國際企業,國內外 共有員工一 一十六萬多人,年產汽車兩百八十五 萬輛,日產量居歐洲第一,在全世界上僅次於 美國通用、福特及日本的豐田。它在漢諾威、 不倫瑞克、卡塞爾、埃姆登及薩爾茨吉特等地 也設有生產工廠。 奧迪汽車的生產工廠則設在英戈施塔和內 卡蘇爾姆,在國外也設有多家工廠,並在一百 五十多個國家設立一萬二千六百個銷售點和維 修點。一九八四年起與中國合資生產上海大衆 桑塔納汽車和奧迪汽車。 沃爾夫斯堡今日不僅是福斯汽車公司的總 部,同時也是生產主力工廠所在,廠址設在市 區北部,廠房規模宏大,從西邊的辦公大樓到 東邊的廠區發電廠長達一點三公里,廠區佔地 六點七五平方公里,建築面積一百五十萬平方 公尺,相當於兩百四十個足球場。廠區內有道 路七十公里,其中廠房道路佔三十六公里,是 全球M大的汽車生產廠。每天消耗鋼材兩千八 百噸,日產汽車四千輛。內設世界上最大的衝 呢車間,排列著四百五十台衝壓機,有的高達 四解榴。五十四號車間是新式汽車製造代表, 全部爪機器人操作自動流水線生產,而一百多 位洱家則監視著整個工作進行,高爾夫型汽車 便是五十四號車間的產物。 福斯公司重視新技術、新車型的研發,目 骱/E職的六萬多名員工中,除四萬三千多名是 生產專職工、一萬一千多人從事管理外,其他 六千七百多人中包括兩千一百名科學家、工程 師,再作研究開發工作。在十一平方公里的試 驗場地上,不斷的進行著各種路面、各種強度 的汽車行駛試驗。 這個城市地處漢諾威以東七十公里的北德 平原,緊鄰中德(Mittelland)運河,距昔日所 謂的東德邊界僅十一 一公里,市內的鐵、公路都可以直通福斯汽車公司內的廠房。全市十三萬 多名人口中,一半是福斯公司的職工和眷屬, 所以這是個名副其實的汽車城。 市區主要是在運河南側,設計合理,規劃 有序,擁有面積廣闊的綠地森林及設施齊全的 生活娛樂場所。以福斯汽車公司總設計師波舍 (Porsche)爲名的大街,是一條四十公尺寬的 商業大道,兩邊棋布著商店、餐館、百貨公司 和咖啡廳、電影院等,在繁華的地段還關有步 行區。市中心區,有引人注目的狼群塑雕。 這個汽車城可參觀的地方,還有文化中心 (Cultural center),由芬蘭名建築師阿爾托( Alvar Aalto)設計,以大理石和銅建成,是著 名的現代化建築,一九六I 一年正式開放供市民 參觀。沃爾夫斯堡宮建於十六世紀晚期,是該 市最著名的古建築,曾是伯爵莊園府第,現爲 鄕土博物館和美術館。市西小鎭法倫斯萊本是 德國國歌作者法倫斯萊本(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詩人的故居。此外,該市還設汽 車博物館和天象館等。

雄獅之城不倫瑞克

不倫瑞克(Braunschseig)位於漢諾 威東方五十二公里處,是下薩克森州的第一 一大 城,始建於公元八六一年,當初只是散布著的 幾個小鎭,十二世紀時被薩克森公爵獅子亨利 看中修築城池,儼然都城。英武過人的公爵雄 踞一方,擁有薩克森和拜恩,曾帶兵遠征波蘭 和義大利,地位僅次於皇帝。一一六六年,他 下令II造雄獅銅像立於城中城堡廣場及印在城 徽上,以爲權勢的象徵,人稱此地爲r獅城」 。那時的不倫瑞克盛極一時,馳名中歐,雄獅 銅像也因此成爲不倫瑞克的標誌。 十三世紀以自由城市身分加入漢薩同盟, I 一二二五年腓特烈二世在易北河下游與威悉河之間建立不倫瑞克—呂內堡公國,授予韋爾夫 家族始祖獅子亨利之孫奧托,此城被定爲首府 。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因聯姻關係曾一一度歸英 國統治,並於一八〇六年被拿破崙併入巴伐利 亞王國。一九一九年不倫瑞克公國成爲威瑪共 和國的獨立邦,納粹統治時版圖縮小,一九四 五年英國托管將之組成一州,一九四六年十一 月併入下薩克森州。中世紀初期的不倫瑞克, 文化藝術繁榮I時:到中世紀的後期,地位雖 已大不如前,但從一七五三年到一九一八年, 仍係小諸侯國的首府。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 嚴重破壞,戰後許多古建築已按原貌修復和重 建,昔日的鼎盛,仍可略窺其梗概。 地靈人傑的不倫瑞克,名人輩出,其中在 此出生的數學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是與阿基米德、牛頓同爲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 家:德國第一位不朽的戲劇家、哲學家、美學 家及社會、戲劇和宗教評論家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一 生成就®然,卻於一七八一年奶闲潦倒的死於不倫瑞克,他的遺體以 公費安葬在躬人墓地。最被當地歌劇愛好者傅 頌的,是偉大文,家歌德的「浮士德」也是在 這裡首演,引起極大淼動。 這個人口 一 一十六萬的城市,地處北德平原 ,瀕臨秀鼸的奧克(oker)河。出版業發達, 口疋重®的經濟文化中心及工業化城市,經濟以 汽車、光學儀器、樂器、金一加工、印刷、電 子等產品爲主。由於郊區有肥沃的土地,盛產 穀物、蔬菜,甜菜尤其出名,食品加工業也非 常發達,_頭產量佔全國的j半。 不倫瑞克也是一大科研中心,這裡的卡洛 羅威廉明娜(caroownhelmina)理工大學創 辦於一七四五年,是德國最早的工科大學。許 多卨科技機構,如聯邦物理技術研究院、聯邦 農業研究院、德意志航空太空研究院等都設在 這裡,其科嘐研究成果,無論在物理、技術、生物、農業、林業及航空太空等方面,在國際 上都享有盛譽。 對外交通便利,由市郊機場起飛的班機, 可以飛往國內各大城市。在陸路方面,爲鐵路 樞紐,有四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公路也四通 八達。中德運河從市北流過,爲不倫瑞克提供 舟楫之利。 市區公園棋布,青山綠水,奧克河像一條 遊龍環城緩緩而流,風光明媚,名勝古蹟很多 。老城區內有五百多幢別致的半木結構房屋, 至今仍保持著舊時風貌。 聖布拉索(SL Blasius)大教堂建於中世 紀,外觀雄渾古樸,內有古代韋爾夫(welf) 家族創始人「雄獅」亨利公爵和他妻子瑪蒂爾 達(Matilda)的陵墓,墓碑上刻有他們的浮雕 像,做工精細、形象栩栩如生,極具晚期羅馬 風格。教堂裡還遺有當時的宗教文物,尤以青 銅燭台及耶穌受難像較爲珍貴。 丹克瓦特羅德古城堡(Dankwarderode) 建於十一 一世紀,是當年統治此地的韋爾夫家族 住所,內有昔日藏珍的寶庫。城堡廣場上有一一六六年所立象徵不倫瑞克的里昂紀念碑。 老市政鼸( >〒R3thaus)由互成直角的兩 與逑築組成,是德國中世紀最美市政廳之一 。 烏爾里希(ulrich)公爵博物館位於河畔 公園,是德國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館,展出許多 享有盛譽的國際珍品,特別是巴洛克藝術及其 代表者魯本斯(R&ens),以及荷蘭大畫家雷 布閲特(Rembrandt)、繼魯本斯之後佛蘭德斯 S傑出畫家范戴克( <自DyA )等世界聞名大 師的作品,都極爲珍貴。 提爾歐倫施皮格爾噴泉雕塑位於城西的街 頭,是當地民間傳說的有趣人物,約一三〇〇年出生於該市郊區,一生到處流浪,每到一處 對有錢、有名望的人,是凡行會師傅、強盜騎 士、神職人員、酒店老板、律師及貪得無厭的 農夫等,都會愚弄諷刺一番,鬧得滿城風雨, 成爲當地別具一格、個個讓他三$人物。

格丁根市是大學城

格丁根(G0:s3ge3)擁有兩千餘年的悠 久歷史,公元九五三年載入史冊,十一 一世紀薩 克森公爵在萊納河岸爲集市而建此城堡,一二 一 一年正式設市,十四世紀成爲漢薩同盟的主 要成員,因地處兩條古商道的會合處,所以在 M時代車馬絡繹不絕,商業繁榮。 這個擁有十一 一萬五千名人口的城市,位於 下薩克森州東南部,瀕臨萊納河,北至漢諾威 七十公里,西南距卡塞爾市三十一 一公里。經濟 主要有精密儀器、光學儀器、試驗室設備、鋁 製品、印刷等,這些工業以企業爲主,不 少企業原來只是爲大學服務的小作坊,後來借 助大學的i迅速發展起來。 當地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商道匯合之地, 鐵、公路網密集,由漢諾威坐德鐵(IC)特快 审三十分鐘即可到達,由卡塞爾來只需一一十分 鐘,但每小時只有兩班車,然而卻是童話之路 沿途各城鎭交通最方便的,同時也是熱門的會 議中心,文化藝術發達。 格丁根大孿ny歐洲最有名的大學之一,由 不倫瑞克大公喬治•奧古斯特創建於一七三七 年,十八世紀後期成爲德國最大的大學,也使 格丁根成爲科學、文化及學術的中心。這裡學 者雲粜、人才蜚出,是德國浪漫主義先驅詩人 們聚集的中心。十九世紀以後又薈萃了德國著 名數學家、物理學家、翻譯家及詩人等,特別 是數學奇才高斯(Carl Friedrich Causs )擔任 教授和天文館館長期間,格丁根成爲數學界的 麥加聖地。 德國科學界泰斗、一九一八年的諾貝爾物 理學獎得主普朗克(Max Planck )也曾長期生活在這裡,並擔任威廉皇家協會會長,爲了表 示對他的尊敬,戰後把它的後繼組織改名爲馬 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會,即馬普協會,相當 於中國的科學院,下轄分散在德國各地的五十 多個研究所,共有八千五百名工作人員,其中 近兩千一 一百名科學家,還有一千三百多名外籍 科學家和獎學金得主。如今馬普協會的總部設 在慕尼黑,但仍有四個研究所設在格丁根。 德國近代史上一批著名人物如洪堡兄弟、 格林兄弟、詩人海涅及德意志帝國鐵血宰相俾 斯麥等,也都畢業於格丁根大學,俾斯麥求學 時居住過的地方,沿著古老棱堡搭建的房屋依 然如故,作爲歷史的見證供遊客參觀。 一八三七年,爲慶祝格丁根大學建校一百 週年,英國國王威廉四世在威廉廣場增建大講 堂,講堂肅穆中不失清麗,它記載著格丁根大 學的輝煌歷史。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這所大學 有學生三萬多名,七千多名職工,兩千五百名教授及科學工作者,全校分十四個系,物理系 教師冇多人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學校圖書 館藏古三百四十多萬冊,還有許多珍貴手稿, 在全國名列前茅。大學既有悠久的學術傳統, 又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戰後重建的大學區位 於城北,佔地相當於整個老城區的面積。 在這樣濃厚文化氣息的影響下,格丁根成 爲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市區人口的四分之一是 大學生。在此讀過書的學生,或在此教過學的 老師共钌三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此校的學術 殊榮,是其他城市無法與之相提並論的。 市內建築古雅精緻,有一種樸素的美,圍 繞著城牆古防禦工事,咬著當地出產的可口香 腸,昔日格丁根情景油然呈現,市內遺有不少 名勝古蹟。 老市政鼸(>|一2 Rathaus)是城市的中樞 ,建於一 一 一七〇年,直到一四四三年之間,又 增進了正面的外部、會議室及繪有漢薩同盟市徽的大廳,爲哥德式建築,古典高雅。格丁根 旅遊中心設在一樓,可順便索取資料,「市政 廳酒窖」位於地下室,是當地有名的餐廳。 天輯公主噴泉(Gacnsclieselbrunnen )位 於老市政廳前市集廣場上,這座美麗的塑像是 一位亭亭玉立滿臉稚氣的少女,兩手各提著一 隻肥大的鵝。傳說中她原是I個無憂無慮的公 主,遠嫁他國王子途中,受到下人的陷害而成 爲趕鵝的佣人。如今少女的銅像成了格丁根的 象徵,當地有個傳統的習俗,學生在獲得博士 學位後,都要在少女銅像前吻一吻。其他國家 遊客來此,也都會慕名前往,一睹這位世界上 被吻最多的少女風采。 聖約親教堂(St. Johnanniskirche )建於十 四世紀,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造型獨特,具 有姿態各異的雙塔立於其上,北側高塔現已改 爲宿舍,免費提供學生住宿,星期六下午到此 參觀的遊客,泰半是由這些寄宿生在盡義務、擔■待。 聖雅各布教堂(St. Jacobikirche)位於老 市政廳北邊隔一條街的劇院路(Theaters?), 哥德式建築以雕刻精美的祭壇而名聞遐邇。 此外,格丁根尙有名人紀念碑兩百多處, 韋勒(Fz.edrich W5hler )紀念碑位於城南,以 紀念十九S紀發現鋁元素的大化學家韋勒。高 斯丨韋伯紀念碑是爲紀念共同發明電磁電報的 兩位科家。朱德(Nhude )紀念碑掛在普朗 克街(planck-strw三號一幢樓房中,他是過 去中共領導人之一,一九一 二二年至一九一 一五年 留學德國期間曾住在這裡。

教城奧斯納布呂克

奧斯納布呂克(osnabrc:ck )古時是薩克森部落的居民點,公元七八五年查理大帝在 此設立主教區,圍繞著教區據點,逐漸發展成商業和手工業城鎭,一 一〇八年首次見於文獻 記載,一 一七一年正式設市,十四世紀加入漢 薩同盟,該市所生產亞麻布極爲有名,行銷全 歐洲。十七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在三十年戰爭 中破壞慘重,戰爭尾聲雙方都精疲力乏時,曾 在奧斯納布呂克及明斯特兩地舉行談判。二十 世紀已逐漸發展爲現代化的工商業城市,但在 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再度受到重創,戰後重建迅 速,成爲重要的鐵路樞紐,公路和水運發達。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下薩克森州西南部邊境 、鄰近北威州,地處兩山間的谷地,瀕臨運河 化的哈瑟(Hase)河,北距奧登堡、東北至不 來梅皆約九十公里,擁有十五萬七千名人口。 工業以_鐵、化工、紡織、機械製造、汽車、 造紙及遠近聞名的亞麻布爲主。交通發達,是 北德地區重要鐵路樞紐,有高速公路和五條鐵 路在此交匯。 市區到處是公園和如茵綠草地,現代化的建槊隨處可見,年代久遠的古蹟也觸可及。 a市政K坐落在哈瑟河西岸,建於一四八 七年至一五二 一年間,大屋頂上綴有六個裝飾 性的小尖塔,荘嚴美觀,屬晚期哥德式建築。 內行三十年戰爭談判的會址和平大廳,精巧的 木雕座椅是昔日代表們所坐的,牆壁上懸掛著 雙方談判代表的畫像,廳頂的枝形水晶吊燈也 是當年®物。市政鼯一H面一一樓窗之間有歷代九 位皇帝的塑像,奧斯納布呂克的創建者查理大 帝位居正中,由沙岩精雕而成,神采威武。 從地域而言,德國南方以天主教爲主,北 方以新教爲主,奧斯納布呂克雖位於德國北部 ,但卻是天主教重鎭,有主教駐節從事西北德 的教務。作爲主教區,這裡有許多重要的教堂 ,其中的大教堂(Dom)始建於十三世紀,外 部渾雄撲實,爲羅馬式風格,內部則爲巴洛克 式裝飾。教堂內保存十三世紀的銅洗禮盆、十 字架、歷代主教蒐集的自器等珍貴宗教藝術品。教堂附近豎立著摩澤爾((-.. Moser)紀念 碑,他是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政論家,以及德 國青年叛逆運動的先驅,曾擔任主教國的首輔 多年,政績卓然,當年歌德就非常推崇他。 主教宮位於城南,建於十七世紀,規模宏 大。當時主教的權力和財富可與王侯匹敵,他 們依照羅馬瑪達瑪宮的設計,建築了這座富麗 堂皇的主教宮。一九七〇年,奧斯納布呂克大 學建成,主教宮由大學使用,B前約有一萬三 千名學生。郊區設有城堡和礦泉療養地。 奧斯納布呂克還是個人傑地靈之市,世界 著名作家雷馬克(E. M • Remarque)就出生 在這裡,他的著作「西線無戰事」被列爲具有 世界影響力的反戰小說。作品描寫八個普通士 兵的戰壕生活,揭露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殘酷 與毀滅性。主人公戰死的當天,司令部的戰報 上卻大大標著「西線平靜無戰」。此書出版後 蟲動全世界,被譯成一 一十九種文字,銷售量達八百萬冊,由小說改編的電影「西線無戰爭」 情節感人,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下薩克森城市槪況

威廉港(wilhelmshaeen)位於奧登堡 北方約六十公里,是下薩克森州北端、亞德灣 西岸的港市,東距不來梅港四十五公里,原是 奧登堡市一片人煙稀少的海灘,一八五三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用五十萬塔勒銀幣買下, 歷經十六年時間,修築成一座大軍港,一八六 九年以當時國王的名字命名爲威廉港。一九三 七年與呂斯特林根(RUstringen )市合併。第 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希特勒主要的海軍基地, 曾遭盟軍飛機的猛烈淼炸,戰後重建快速,經 濟結構由單一的軍港中心發展爲多元化的油港 、工業城市、海軍基地及海濱休養地。 擁有九萬一 一千多名人口,工業以金I加工、煉油、石油化工、紡織和機械製造爲主,這 裡奧林匹亞公司生產的打字機馳名世界。 當地陸路交通便利,鐵、公路密布:深水 港在戰後重建中軍事設施全被拆除,闢爲北方 油港,可供排水量一 一十五萬噸的油輪停泊,進 口原油經由油管輸往四百公里外的科隆。物資 年吞吐量居全德第三,僅次於漢堡和不來梅。 威廉港景色優美,風光如畫,除了是重要的旅 遊、療養地和三處海灘度假區外,並推出極富 特色的泥浴療養。早在一八八四年,就接納了 來自柏林的第一批i者。 市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荷蘭式風磨坊 建於十八世紀,是當地最古老的建築,現已作 爲古蹟加以保護。市政廳建於|九二九年,高 四十九公尺,登上塔樓,可盡睹市容。水族館 設於海濱,內有四十個水池,直接引用海水一 一 十三萬公升,足不出館就可觀賞到北海所有的魚類及海狗等海洋生物。海洋博物館主要介紹北海海岸成因及本市發展史。市內還有普朗克 海洋生物研究所、鳥類研究所、地質研究所、 勞工硏究所及師範學院等文化和科學機構。 庫克斯港(cuxhaeen)是下薩克森州最 北端的港市,位於易北河入北海口處,南至不 來梅外港約六十公里,是至北海岸諸小島度假 的M佳據點,過去曾是漢堡的一塊飛地,是護 衛漢堡的屛障,交通方便,爲海輪駛往漢堡必 經之地,也是德國第一一大漁港,遠洋漁業發達 ,捕魚範圍遠達冰S、格陵蘭附近海域。港區 建有十八世紀的航標塔(Kugelbake)。這個擁 有五萬六千名人口的港市,除捕魚及漁業加工 業外,是德國最大的海濱勝地,沿岸數公里都 是海濱浴場,盛夏時節遊人衆多,退潮時,人 們可沿淺灘涉水到數公里外的紐維克( Neuwerk)島上十四世紀所建的燈塔,高三十 五公尺,登塔俯視,全市景觀盡收眼底。 埃姆登(Emden)是下薩克森州西北端的港口城市,建於公元八〇〇年,曾是德國與 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貿易商港。十五世紀爲東 弗里斯蘭(Ostfriesland)首府,十六世紀一度 成爲西北歐最重要的港口,一七四四年歸一普 魯士,一八一〇年至一八一四年被法國管轄, 一八一五年隸屬漢諾威。一八九九年港口改建 ,經埃姆斯(mms)河和運河連接溝通魯爾工 業區,成爲威斯特法倫州的海港。 港區總長九公里,港口設開合式船閘,八 萬噸級海輪可自由進出,進口货物主要是鐵礦 砂、木材和糧食,出口以汽車爲主。福斯汽車 公司在此設廠生產,每年約有三十萬輛汽車由 該港口銷往外地。當地造船廠可造十幾萬噸級 的海輪。這裡還是天然氣輸送的中轉站,從挪 威生產的北海天然氣,經由海底管道在埃姆登 上岸,脫硫後再經管道輪往德國各地。此外, 航運、捕魚及煉油也是主要經濟產業。 這個城市地跨埃姆斯河,瀕臨北海,現代化的市區依山傍水、綠蔭蔽天,景色迷人,擁 有五萬六千多人口,有地方博物館等參觀點。 史塔德(stade)位於下薩克森州東北邊 境,隔易北河與石荷州相鄰,地居庫克斯港至 漢堡的鐵道中心位置,是下薩克森州的商業中 心,十一 一世紀設行政建制,後加入漢薩同盟。 這個擁有四萬五千多名人口的城市,瀕臨施溫 格(schwinge)河,對外交通便利,通鐵路和 海運,工業以造船和煉油爲主。市區舊城許多 地區尙遺有護城河圍繞,商貿繁榮,集中了哥 德式聖維爾哈迪(St. wilhadi)教堂等高大建 築,新城區現代化建築林立。 德爾蒙豪斯特(Delmenhorst)地居奧 爾登堡及不來悔之間,由兩地前往皆約一 一十公. 里左右,是下薩克森州的製造業中心,一二五 四年始見文獻記載,一三七一年正式設市。臨 德爾姆(Delme)河,有七萬三千多名人口, 盛產亞麻油,也生產服裝、紙張及化工品。 策勒(celle)在下薩克森州中東部,位 於呂內堡紫花沙原南部邊緣,風光優美,是著 名的旅遊地。昔日曾爲諸侯國都城、布倫瑞克 丨呂內堡公爵們的住地,留下許多歷史性的建 築,大部分是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半木結構 建築,其中尤以希望者之家(Hoppenerhaus ) 最爲漂亮,最早的建築則是聖十字一 一十六號地 (Am Heiligen Kreuz 26 )。 這個城市擁有七萬一 一千名人口,對外交通 方便,從漢堡搭德鐵(DB )南行至此約一個 半小時,漢諾威就在市區南方約四十公里,乘 火車只需一 一十分鐘,市區觀光景點尙稱集中, 可以採取步行方式。 策勒堡(Celle schloss)始建於| 二九二 年,一五三〇年按文藝復興式風格改建,屬於 呂內堡的領主所有,是一座外貌兼具文藝復興 式及巴洛克式的建築,美麗顯眼,內部有文藝 復興式的禮拜堂及歷代公爵及公爵夫人精美的房間。城堡的劇院建於一六九五年,爲巴洛克 式,是德國現存仍在使用中的最古老劇院。 m政一一和教堂(Rathaus & stadtkirche)兩 者都以富麗豪華的內部裝飾著稱••市政廳爲十 三世紀所建的威悉文藝復興式,有吸引人的屋 潘。市政廳旁是始建於一三〇八年的市教堂, 初建原爲哥德式,現在所見則爲幾經改建後的 巴洛克式,六十一 一公尺高的高塔蟲立市區十分 突出,登塔市景可一覽無遺。策勒遊客中心設 在市政廳對面,一E一BIJ往索取資料。 沃爾芬比特囲(wol/e3bc:ttel)位於不 倫瑞克南方十多公里,是一座中世紀風味十足 的小城,整個城區圍繞著古堡發展而來,曾是 諸侯國都城,現在擁有五萬一 一千名人口,是訪 古遊客的最愛。市區古建築林立,保存成群巴 洛克及文藝復興式的半木結構房屋,清一色的 紅瓦屋頂,登高俯視,一片紅霞籠罩,鮮艷美 麗。重要的古建築奧古斯特公爵圖書館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內珍藏數目可觀的中世紀手寫書 ,其中獅子亨利於十一 一世紀的手抄本福音書是 館中珍品,書內配有許多精美的彩繪,曾長期 流失國外,一九八三年用三千兩百四十馬克從 倫敦拍賣場買回,並花兩百五十萬馬克修建了 一個專用的保險庫。 薩爾茲吉特(salN(Qiser)位於下薩克 森州東南部,地居哈茨(Harz)山脈的山前地 帶,東北距不倫瑞克約三十公里,西北至漢諾 威約七十公里,該地區有全國最大的鐵礦區, 過去這裡是山區農村,一九三七年成立現代鐵 礦開採和冶煉公司,一九四I 一年一 一十八個分散 的鄕鎭合併設市,大規模開採鐵、鉀、岩鹽等 資源,成爲德國有名的鋼鐵工業基地。 全市面積兩百一 一十四平方公里,五分之三 爲農田及礦區,人口十四萬五千名,經濟從採 礦業向多元化及現代化發展,鐵礦砂逐漸依賴 進口,工業有煉焦、鋼鐵、軋鋼、機械、卡車及火車車廂等。產品經由中德運河、易北側運 河等水路輸往北部的工業中心。薩爾茲吉特股 份公司是當地最主要企業,下設一百多家分公 司,擁有五萬多名員工,是德國最大的集團公 司之一 ,企業管理和工廠建設一流,南邊的工 廠隱沒在哈茨山前樹木茂密的山丘中,北面工 廠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平原上,工作環境讓人讚 嘆。市政府設在萊本斯特(Lebenstedt),市區 南部的薩爾茲吉特巴特(Salzgiuer-Bad)是著 名的鹹水礦泉療養區。 戈斯拉(GOSMar)是下薩克森州的千年 古城,建於公元九一 二 一年,早期爲神聖羅馬帝 國皇帝住地,因當地出產銀、銅、鉛等礦產, 逐漸發展爲城市。相傳公元十世紀,奧托一世 到哈茨山巡遊,途經戈斯拉下馬休息,其坐騎 用蹄子刨地無意中發現了當地的銀礦。十一、 十一 一世紀經常在此舉行帝國會議,一 一 一九〇年 成爲自由市,後加入漢薩同盟。一五〇〇年時戈斯拉富甲一方,備受皇帝們青睞,在此大蓋 行宮、修築城牆、設五十個防衛塔和四個城門 。十八世紀擴建時大部分城牆被拆除,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是傷患醫療城市,沒有受到盟軍II 炸,成爲德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 這個擁有四萬六千名人口的城市,坐落在 德國中部哈茨山北麓,位於漢諾威東南七十多 公里的鐵、公路要道上,交通方便,風光明媚 ,是哈茨山區重要旅遊基地,市內遍布具有四 、五百年歷史的木屋、修繕保護完好的半木造 民房及舖著鵝卵石的街巷、使人衍生懷古之幽 情。皇帝行宮(Kaiserpfalz)爲主要的參觀重 點,是在中世紀時用一塊塊巨石砌成,宏偉壯 觀。市區還有古城牆、城門、塔樓、噴泉、亨 利三世皇宮、陵墓、十一 一世紀的市政廳等古蹟 和自然科學、藝術、文化史等博物館。 克勞斯塔爾丨策勒菲爾德(clausthar zeller-/eld)是下薩克森州山間小城,位於 戈斯拉西南郊十多公里處,由兩個小鎭合併而 成。從戈斯拉駕車入山,穿過松濤林海、蜿蜒 山路,即可到這個昔日爲重要採礦城一3、今日 !:疋療K勝地和冬季運動場所的美麗小城,人口 一萬六千名,其中四千多爲技術學院學生。技 術〒院由原採礦學院升等而成,使這裡成爲地 區性的教ff中心,校內存有全歐洲數量最多、 品種齊全的礦物。城內還有建於一六三九年歐 洲M大的木造教堂,內設兩千一 一百個座位。

馬德堡是千年古城

薩克森丨安哈爾特(sachsen An/lalt) 州簡稱薩安州,位於德國中部,東西分別界布 藺登堡及下薩克森州,南面鄰薩克森及圖林根 兩州,面積I I萬平方公里,人口| I百八十萬, 大多分布在苜府馬德堡及哈勒、德紹等重要城 市,其他城市人煙稀少,北部出產甜菜、蔬菜,化工為傳統工業,有大製糖厫。 馬德堡(Magdeburg)是德阈束部薩克 森—安哈爾特州的首府,這個古城於公元八〇 五年首a文獻記載,當時已是一個贸易柒鎭。 公元九六八年奧托大帝設馬德堡爲大主教區, 以此爲基礎向德國東部廣大地區椎展基督教。 一 一八八年曾被焚燬,十三世紀再度繁榮,成 爲商業中心,並且加入漢薩同盟,建立城市n 治體制。該城所制定的城市法「馬德堡法」, 後來成爲東歐其他城市立法的藍圖。 三十年戰爭期間,蒂利將軍(Johann von Tilly)率領帝國大軍用大火吞噬了全城,三萬 居民只剩下一萬,其餘全部戰死沙場,整個馬 德堡殘破不堪。當時由發明世界上第一台空氣 幫浦的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克擔任市長,他 費盡心力使馬德堡恢復生機。一六八〇年成爲 選帝侯領地,一八一三年歸屬西伐利亞王國, 兩年後又成爲普魯士薩克森州首府,繼而發展爲工業中心和交通_紐。第一 一次B界大戰中在 盟軍半個小時的地毯式捣炸下,千年古城百分 之八十的建築被燬。現存建築物大多是戰後重 建的哥德式建築,馬德堡迅即恢復昔日工業都 市中心和重要交通樞紐的地位。 這個城市位置在易北河中游北德平原,東 北距«林一百一 一十公里。約有一 一十七萬七千名 人口,除了是德國重型機械工業中心,生產挖 土機、大吊車、軌鋼機外,還有食品加工、金 ®製造、化學工業、紡織工業和榨糖等。 自古就是交通樞紐地帶,交通發達,現爲 德國東部最重要的內河港口,有中德運河與萊 茵河相連,從此出發西可達漢諾威和魯爾工業 區,經易北I哈弗爾運河向東直達柏林;由易 北河順流至漢堡,上溯可至捷克首都布拉格。 在陸路方面,馬德堡北郊有高速公路,六條鐵 路幹線和七條公路幹線在此交匯,搭德鐵特快 車往東北的柏林或東南的萊比錫,都只要一 一小時。車站及舊市政廳附近一帶有許多高級旅館 及餐廳,市區倖存及戰後按原樣重建的名勝古 蹟,也集中在老城區的南北兩部分,遊客中心 設在老市政廳旁、市集廣場玻璃帷幕大樓的| 樓,電話5404903。 大教堂(Dom )位於易北河畔,是德國最 雄偉及有影響力的宗教建築之一,也是德國首 座仿法國哥德式建造的大教堂,始建於一 二〇 九年,工程浩大,歷經三百一十I年才全部完 工,雙塔高一百多公尺,大堂內有奧托大帝和 皇后坐像等珍貴的中世紀文物。 聖母一利亞修道院(Kloster Unser Lieben Frauen )在大教堂北側,並列河畔,建於一〇 六四年至一 - 一四〇年,是馬德堡最古老的建築 ,現已改爲當地音樂會舉辦場地的泰勒曼音樂 廳 o 泰勒5-( Georg Philip Teiemann )出生於 馬德堡,是與巴哈同時代的著名音樂家,也是 經由自學而成材的天才作曲家,舉行公開音樂 會把當時一一爲宮廷、貴族演出的音樂大衆化, 他大量的出版作品,爲全德國基督教會、管弦 樂隊及業餘音樂家提供教材及樂器,被當時的 人尊爲最偉大的音樂家。 市政鼸位於老城北邊市集廣場旁,爲多才 多藝的物理學家屈里克(Otto von Guericke) 設計建於一六九一年至一六九八年,爲兩層的 巴洛克式雅致建築,兩扇大門上刻有十四幅紀 今心當地歷史名人的青銅浮雕,鐘樓上安裝一套 編鐘,共四十七具,最大的重一噸,最小的只 有十公斤,能奏出宏亮悅耳的音樂。 屈里克青銅像位於市政廳西北角,屈里克 是德阈著名物理學家、工程師和自然學家,一 六五〇年發明空氣幫浦產生局部眞空,並發現 光線能穿過眞空而聲音則不能。一六五四年在 雷根斯堡國王斐迪南面前作了一次盎動的試驗 :他把兩個空心銅半球扣合在一起,抽出球內 的空氣,然後用八對馬朝相反的方向拉,都未能將兩個半球拉開,證明了大氣的巨大壓力, 這就是有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後來他又發明 了第一台發電機,也是世界發現電發光的科學 家。當地市民爲了永遠紀念這位政績卓越的市 長和譽滿全球的物理學家,製作了這個青銅塑 坐像,身旁還放置著馬德堡半球。 文化歷史博物館 Kulturhistorisches Museum )位於大教堂的西面,館中陳列一尊「 馬德堡騎士」青銅塑像,於一 二 一〇年由砂岩 雕成,它還有另外一尊複製品聳立於市政廳廣 場,是德國現有最早的騎馬人像之一,馬德堡 半球和抽氣機的複製品也陳列在這裡。 這個城市的文化水準極高,設有一所格里 克大學和幾所工科學院和醫學院。

哈勒是韓德爾故鄕

哈勒(ffalle)是薩克森丨安哈爾特南部的城市,因其位置在易北河的支流薩勒河畔, 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爲薩勒河畔哈勒(Halle an der saale)。Halle 一字在古德語中是鹽泉鹽場 的意思,町知其歷史與鹽有密切的關係。早在 七千年前鸽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有人居住,青 銅器時代當地人們利用含鹽豐富的滷水製鹽, 從事鹽業提煉贸易,用泥模製造鹽磚。 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四百年有哈勒文化 ,以後又行雅斯多夫(jasdorf kultur )文化, 一直持續到羅馬時代。查理大帝時這裡就以建 有城堡而聞名,公元八〇六年見於古文獻。公 元九六八年奧托一世把哈勒連同鹽場一起劃歸 馬德堡大主教管區,公元九八一年正式設市。 由於鹽的生產貿易,商業繁榮,二 一八一年至 一四七八年是漢薩同盟的主要成員,人民也相 當富裕,市區興建了許多漂亮住宅,市中心的 紅色鐘塔,高八十五公尺,向世人顯示其財富 的象徵。 一五一七年路德在威登堡抨_教會黑暗, 掀起宗教改革運動,哈勒於一五二 一 一年亦捲入 這股浪潮之中,支持馬丁路德的宗教觀。一六 四八年歸閹布蘭登堡公國,一九四五年至一九 五一 一年爲薩克森I安哈爾特州首府,一九五三 年至一九九〇年爲東德哈勒專區首府。如今雖 不是地區性的行政中心,但仍和萊比錫一樣, 是德國中、東部重要的商業和工■心。 哈勒人口三十萬七千多,位於德國東部原 爲東德重要城市,坐落在萊比錫西北方三十一 一 公里,這一帶是德國最富裕的區域之|,土地 肥沃、礦產豐富,其中最重要的是褐煤和岩鹽 。由於有這些富足的天然資源,因此農工業茂 盛,主要經濟產業有製糖、機械製造、食品加 工、ffi酒、橡膠、水泥、電器、化工、褐煤及 評鹽開採等。 城市交通便利,陸路高速公路、鐵路四通 八達,火車可直抵柏林、漢諾威、法蘭克福、 萊比錫和哈茨山等城市地區。 市區以薩勒河爲界,可以明顯地分爲新、 g兩城。西岸的新城(zeustadt)始建於一九 六四年,面楨爲十三平方公里,一九六七年初 具規模並獨立設市,一九九〇年併入哈勒市, 形成一座雙子城。這座新城呈長方形,共有居 民十五萬名,分商業、文化、醫療、娛樂及體 ff運動等五個區,區與區之間以寬闊的馬路相 隔。整個新城區有百分之四十是綠化地和休憩 場所,住宅周圍到處是整齊的草坪、花園和成 行樹木。爲便利在離城較遠的施科堡鎭和勞伊 納鎭居民上下班,市區設專程電氣火車接送, 還有高速公路與薩勒河谷的各城市相連。 老城位於薩勒河東岸,是保存得很好的古 城觀光旅遊區,許多羅馬式及哥德式古建築, 如有四座尖塔的集市教堂(Marktkirche)、建 於十五世紀的紅色鐘塔(Roter Turm )等。莫 里茨堡(Moritzburg)坐落於城區西北角,建於一四八四年,原是大主教控制該城的堡壘, 現爲美術館陳列十九世紀到一 一十世紀的繪畫作 品。鹽場專題博物館(salinemuseum)建在鹽 場的舊址上,主要展示介紹古時鹽泉和鹽場的 情況。 哈勒大學創辦於一六九四年,不僅是新教 徒的主要學府,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化大學 ,在建校不久就放棄了宗教正統教條,傾向於 客觀主義和唯理主義,以傳授學生科學知識爲 主要目標,堅持自由開放的啓蒙科學研究思想 。一九三三年時曾被希特勒改名爲馬丁路德大 學,現已恢復原名。 這個城市還是古典樂派四大作曲家之一的 韓德爾(Handel)的故鄕,一六八五年,這位 與巴哈齊名的巴洛克後期傑出音樂家,誕生在 集市廣場北面的故居裡,生前曾是英國宮廷作 曲家,並曾入籍英阈,一七五九年卒於倫敦, 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人們在老城中心廣場上立有一尊斡德爾銅像,每年都在哈勒舉 行镋德爾藝術節。此外,這裡也是擔任外長十 八年之久的根舍的故鄕。

宗教改革地威登堡

威登堡(Wittenberg)是薩安州東南部 城市,位於柏林西南方八十七公里的易北河畔 ,一 一八〇年的古代文獻中就有記載,一 二九 三年發展爲自由市。一 二二 一年至一四一 二二年 是阿斯卡尼亞(Ascania)諸侯和薩克森選帝侯 的諸侯阈,一四二三年起成爲韋廷(wsin) 家族的領地。一五〇一 一年薩克森選帝侯智者腓 特烈創辦威登堡大學,因教師中有馬丁路德和 梅蘭希頓(Philipp Melanchthon)等宗教界名 流而出名。中世紀教廷財政日益艱難,發售讀 罪券彌補虧空過於苛刻,一五一七年路德在威 登堡抨撃教會的黑暗,掀起宗教改革的奔騰巨浪,很快的就席捲了德意志及全歐洲,在宗教 史上影響深遠,路德與梅随希頓於一五二二年 在此將新約翻譯成德文出版。 一八〇六年法軍佔領這個城市,並加強防 禦工事。一八一四年普魯士軍隊攻城入侵,翌 年併入普魯士王國。一九四五年第一 一次世界大 戰結束後,薩克森省和安哈爾特邦合併爲薩克 森—安哈爾特州,並劃歸爲共產主義控制下的 東德轄區,至一九九〇年東、西德統一爲止, 才成爲聯邦薩克森I安哈爾特州的城市。 這裡交通發達,是易北河上的重要河流, 由此地啓航的輪船可抵漢堡港。公路網四通八 達,也是鐵路的樞紐。經濟以工業爲主,人口 五十六萬七千多名。 中世紀因有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 此,由於其影響力之大,威登堡人十分自傲地 自稱爲「路德之城」(Luthesedo,這位宗教 改革運動家在一五〇七年首次來到此地時,還只n疋個默默無聞的修道士,十年後他所發表的 「九十五條論綱」在羅馬教廷引起軒然大波。 老城西側王宮教堂(schloss Kirche)的銅門就 刻衍「九十五條論綱」,他死後也安葬在這個 教堂裡。這座建於十五世紀的哥德式大教堂, 是當時路德抨擊教廷、張貼論綱的地方,一七 六〇年大火災中木門被焚。一七六〇年和一八 一三年教堂內的路德墓兩次遭到嚴重破壞,現 已重修;一八E八年改裝銅門,門上仍然匆ff 拉MX的路德論綱。 馬丁路德與還俗修女凱瑟琳(Katharina) 也在2座古城結婚定居,爲了紀念這段美滿婚 姻,威登堡每年六月都會舉行一項盛典,上演 舞台劇「路德的婚姻」,以古裝扮相演出當時 婚0舉行的盛況。在節日期間有各種音樂演奏 、舞蹈表演和手工藝品集市,吸引了 一批批宗 教熱者及愛熱鬧的觀光客,共同來緬懷十六世 紀的路德時代。 宗教改革博物館(Reformation Museum) 創辦於一九八三年,這幢古老的三層木屋原是 中世紀的奧古斯汀(Augustien )修道院,當年 馬丁路德曾在這裡當修道士,潛心研究宗教教 義,一五一 一五年他和凱瑟琳結婚之後就住在這 裡,生了三男三女,一家八口在此度過一段美 好的時光。 館內按原樣保留著路德與家人的生活環境 ,有起居室、書房、講壇及兩千五百多件關於 路德的文獻資料、圖片,以及與宗教改革運動 有關的一萬五千多件歷史宗教文件、一萬二千 件石刻、八千件手稿、一千六百多枚古銅幣、 勛章,一百五十幅畫作。除部分收藏品陳列在 外供參觀外,也爲宗教研究者提供參考服務, 平均每年吸引著六萬五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 觀光遊客,地下室設有小型咖啡屋。 市集廣場(Market place)是市中心區, 廣場上立有一尊馬丁路德塑像,四周有包括市政廳等許多名勝古蹟,市政廳不僅是威登堡的 市政中心,也是市民們的公證結婚處。 著名的聖瑪利教堂(Santa Marien Kirche) !:疋當地S古老的建築物,這幢哥德式雙塔教堂 由建赞師路卡斯•克拉納赫(rucas cranaeh) 設計,落成於一三〇〇年,教堂內有克拉納赫 這位老宮廷畫家親手繪製的大壁畫,裝飾風格 撲實,是當年馬丁路德最鍾愛的傳教場所。

德東薩安州景點多

德紹(Dessau)是薩克森I安哈爾特州 除馬德堡、哈勒之外的大城,一四七一年至一 九一八年長達四百多年都是安哈爾特(Anhalt) 諸侯阈的都城,因係軍火工業重地在戰爭中是 盟軍》炸的重要目標,老城建築幾乎全毀。 這個城市擁有九萬六千名人口,位於萊比 錫以北穆爾德(Mulde)河與易北河匯流處,南至萊比錫五十公里,東距威登堡三十公里。 交通方便,建有機場,有班機與各地連絡,是 易北河河港之一,也是數條鐵路交匯的樞紐。 經濟來源除爲重要軍火製造地外,還生產船舶 、軍需品、車輛、機械和化工品等。 包豪斯(Bauhaus)建築學校是一九一九 年由格羅皮佑斯在威瑪創辦,包豪斯是現代建 築的一個重要學派,主張建築形式依從功能, 反對復古主義。在設計德紹新校址時,無論是 教室、停車場、餐廳、宿舍等都是在功學原理 及需求之下來規劃設計。一九一 一六年包豪斯校 舍遷至德紹,象徵著現代建築的成熟。學校網 羅了當時建築界的名師,是一所名校。市區値 得參觀的地方,還有建於一八九九年的市政廳 、現已改爲美術館的格奧吉烏姆宮,第一 一次世 界大戰時破壞已修復的大劇院和聖約翰大教堂 ,以及城西南郊十八世紀的莫西格考宮等。 沃利茨(w0:rlitz)位於德紹城東十多公里,依傍著易北河,是一個美麗的小城,一七 六五年被新古典主義發起人的安哈爾特—德紹 公國的大公選作全國第一座自然風景大公園, 並建爲夏日度假別墅的所在而成立城鎭。工程 進行了四十六年,直至一八一 一年才完成。佔 地一點一一平方公里的大花園,四周由人工湖環 繞,各國風格的建築沿湖而立,人們泛舟湖中 就像周遊世界,可以觀赏到紅磚白牆的英國式 房屋、義大利式神殿、哥德式的城堡、猶太式 的教堂及埃及法老王的石柱。 公園中有好幾條運河、十三座橋、許多的 島嶼,其中一島法蘭茲王特別將之命名爲盧梭 島,以表對這位哲學家的尊敬。每至夏日法蘭 茲大公都會來這裡i,也經常邀請歌德等文 學家、哲學家來此避暑。據說大公對沃利茨的 喜愛,勝過征服領土的雄心,他的舅舅普魯士 國王腓特烈一一世忙於對法戰爭,他們原本並肩 作戰,但夏天一到他便向舅舅揮手說再見:我寧可失去一個王國,也不願失去我的花園。 市區風光秀麗,水道旁的小橋連接四十多 個觀光點,旅館古色古香,有現代化的服務設 備,且房價低廉,當地居民也會向觀光者提供 民宿服務。市內每星期還定期舉辦一場高水準 的古典音樂會。 克滕(Ko:then)是薩安州中南部城市, 位於萊比錫西北方四十八公里,東距德紹十八 公里,對外交通便利,設有民航機場,並且是 州的鐵路聯運點。其歷史可追溯到一 一 一五年 ,一六〇三至一八四七年爲安哈爾特I克滕公 爵領地首府,因而得以建設發展,具歷史的宮 殿和聖雅各教堂是當地最著名的建築。人口三 萬八千多名,由於坐落在肥沃的黑土、黃土地 帶,盛產褐煤、甜菜、蔬菜等,工業有化工、 製糖、食品、紡織及重型機械製造等。設化工 機械學校和師範學院。 貝恩堡(Bernburg)是薩安州中部的城市,位於克滕西方十多公里的鐵路幹線上,北 至馬德堡四十公里。中世紀時是重要的貿易商 路,曾爲公爵領地首府,歷史悠久,公元九六 一年就出現在史冊上,地處薩勒(Saale)河畔 ,土地肥沃,出產蔬菜、甜菜、岩鹽、鉀鹽、 蘇打、⑩®、機w^,人口五萬。 阿舍斯萊本(Aschersleben)是薩安州 中部擁有四萬人口的小城,爲全州鉀鹽礦開採 中心,始建於十一世紀,位於馬德堡南方五十 多公里,地處下哈茨山(user Harz)南緣。 哈茨山區茂密的森林、清澈如鏡的翠湖、陡峭 的花崗岩、城鎭內半木造房屋,是薩安州最美 的休養度假地區。市內古蹟有十五世紀的教堂 和十六世紀的市政廳。除旅遊外,主要工業有 機床、機械、紙張、糖和毛毯。 布蘭肯堡(Blanken burg)是薩安州西 部約有兩萬名人口的山城,在下哈茨山北麓臨 近拉普博德水庫(Rappbodestausee ),有山有水、風光幽美、氣候良好,是療養勝地,其歷 史可追溯到一一二三年。一五九九年歸屬不倫 瑞克沃爾芬比特爾(B5nswick-wolfenbuttel) 韋爾夫(Welf)公爵,十八世紀初建立公爵城 堡,一七九六年至一七九八年法王路易十八在 此居住。經濟有花木種植、煉鐵和採石等,市 區古蹟有十一一一世紀教堂和市政廳。 哈爾伯施塔特(Halberstadt)是薩安 州西部城市,位於馬德堡西南四十七公里,是 薩安州鐵路樞紐之一 ,公路也四通八達。這個 城市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八一四年左右就已成 爲地位重要的主教區,公元九八九年闢爲市場 ,十三至十四世紀成爲日耳曼重要貿易城市, 並爲漢薩成員之一。根據一六四八年西伐利亞 和約,廢除主教區,劃歸布蘭登堡。一八〇七 至一八一四年併入西伐利亞王國,一八一三年 重歸普魯士;第I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盟軍大 規模轟炸。 現在約有五萬人,坐落在哈茨山前的博德 平原霍爾特默(Holtemme)河畔,森林茂密, 農業豐盛,主要生產甜菜、木材等,工業以製 糖、橡膠、紡織、食品、電子、機械、化工及 金屬加工爲主。市區雖經戰火摧毀,但十四世 紀所建的老城仍保存有十一 一至十三世紀的聖母 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十二 一至十四世紀 哥德式聖史蒂芬(st.stephen)大教堂,以及 許多古老木屋。 奎得林堡((ouedlinbursr)也是薩克森丨 安哈爾特州西部哈茨山區最古老的山城,墨羅 溫王朝於公元五〇〇年建立,後經不斷擴建, 成爲全國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由於地勢險 要、風光幽美,公元九I 一一 一年亨利一世在此興 建城堡,日後成爲薩克森各代皇帝的離宮,發 展迅速,一四七七年加入漢薩同盟。 這個城市瀕臨博德(Bode)河,擁有三萬 名人口,土地肥沃,農產豐富,是當地育種、養花和栽培甜菜的重要中心,設植物研究所。 工業主要有染料、精密儀器、工程用品、車輛 、紙張和製糖等。這裡還是德國抒情詩人克洛 卜施托克(F.G.KIOPStock),以及創立現代地 理學之一的地理學家里特爾(Carl Riner)的故 鄕,可參觀他們的故居。 市區除幾條大街外,到處是迂迴曲折的窄 巷,現存一 一、三百年的半木結構房屋、中世紀 城牆、塔樓及教堂等,有濃厚的德國建築風格 。十六世紀的城堡已闢爲博物館,參觀過豐富 的文物之後登上堡頂,可以俯瞰全市風光。 奎得林堡大教堂是一幢羅馬風格的長方形 建築,莊嚴肅穆,富麗堂皇。公元九三六年駕 崩的德國第一位國王亨利一世就葬於此。十二 世紀教堂設立學校,一度成爲德國文化中心。 亨利旅館是哈茨山區最負盛名的大旅館, 俾斯麥和興登堡都曾在此住過,建築造型仿德 國一 一十世紀初最大郵輪「歐洲號」的樣式,全長兩百一 一十公尺,內部裝飾富麗堂皇,設有客 房、餐齙、咖啡廳、舞廳、橋牌室、會議室等 ,而且都用名貴的熱帶木材建成,傢俱和陳設 非常豪華,走廊舖設著漂亮的厚茸茸土耳其地 毯,氣派異常。 艾斯萊本(Eisleberl)是薩安州南部的 千年古城,位於哈勒市西方一 一十多公里,地處 哈茨山東®,依山傍水,幽靜舒適,公元九九 四年就已出現在歷史記載上,一 一八〇年屬曼 斯菲爾德(Mansfeld)伯爵領地城鎭,一七八 〇年屬薩克森,一八-五年歸普魯士。現在人 口三萬多,工業以紡織、服裝、機械及製造傢 俱爲主。市區新城建設現代化,觀光地則在老 城,主要景點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出生及逝 世的兩座故居,以及聖彼得丨聖保羅教堂等中 古遺蹟。 梅澤堡(Merseburg)是薩安州南部的城市,位於哈勒南方十五公里的鐵、公路幹線上,東距萊比錫僅一 一十多公里,交通方便、市 景繁榮,薩勒河從城右方施施然流過,地勢險 要。公元八百年以前,這裡是防範斯拉夫民族 入侵的邊塞而建堡,後來擴建爲亨利一世、奧 托一世、亨利一 一世等的離宮,致而發展迅速, 一 一八八年成爲自治市,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與德意志諸侯爭取歐洲均勢的一一 一十年戰爭時期 曾被瑞典人佔領:一八一五年併入普魯士,屬 於新設的薩克森省: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歸屬薩 克森省和安哈爾特邦合併的薩克森I安哈爾特 州,一九五一 一年屬東德政府的哈勒專區,一九 九〇年爲聯邦薩克森I安哈爾特州的城市。擁 有五萬多名人口,坐落在薩勒河左岸,市區風 光優美,最吸引人的建築是巍峨的城堡和大教 堂,設化工學院。農產豐富,出產小麥、木材 等;工業以啤酒、製磚、造紙和鋁箔爲主。 洛伊納(f una)是薩安州南部僅一萬多 人口的小鎭,位於梅澤堡南側、薩勒河西岸,東至萊比錫一一十多公里,鐵、公路交通方便, 地處中德廣闊褐煤田中心,工業也以褐煤爲主 。洛伊納氮工廠建於一九一六年,是德國首座 合成氮工廠,以共產黨統制時期的東德元首之 名命名爲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聯合合成 氮廠,至今仍是德國東部的重要企業之一 。 魏森賨爾斯(weissen/els)是薩安州南 端的城市,位於萊比錫西南方六十公里,坐落 在薩勒河右岸,這裡是鐵路樞紐,高速公路可 直達萊比錫及哈勒、德紹等地,鐵、公、水路 都很方便,風光幽美、土地肥沃。在日耳曼人 來此建城之前,已是斯拉夫人的居民點,城鎭 發展迅速,一!八五年爲自治市,是歐洲主要 王族的韋廷(wettin)家族領地。一六五六至 一七四六年爲薩克森I魏森費爾斯諸侯駐地, 一八一五年歸屬普魯士薩克森州,第一 一次世界 大戰後囑薩安州,|九五I 一年是東德哈勒專區 城市。現在人口四萬多,工業以製鞋爲主,是薩安州的製鞋業中心。另外還有啤酒、紙張及 金屬製品等工業,市區景點主要有建成於一六 九一 一 一年的巴洛克式城堡及收藏歷代鞋靴的市博 物館。 施滕達爾(stesdao是薩安州北部城市 ,位於馬德堡北方五十公里烏赫特(cchte) 河畔,交通發達,鐵、公路四通八達,是薩安 州的鐵路樞紐,火車南至馬德堡,東可直達距 離不到一百公里的柏林,是一個農產豐富的典 型北部城市,出產甜菜、麥子、蔬菜等。主要 工業有製糖、食品加工、金屬和化學製品等。 這個城市在公元十世紀前原是下薩克森人、文 德人、尼德閫人及萊茵蘭人的混居點,一〇二 一 一年開始在史冊中有記載,一 一六〇年成爲自 治市,十三世紀紡織業發達,直至十五世紀都 是附近地區的紡織中心。 市內留下市政廳、聖瑪利教堂、大教堂等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式著名建築。此外,十八世紀考古嗲家和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就是出生在這 裡一家鞋匠家庭,他對古典藝術之普及、新古 典主義的興起影響深遠,參觀他的故居,緬懷 這位將考古舉當作人文科學來處理的前無古人 的創始者,令人_不已o

藝術之都德累斯頓

一一克森(sachsen)州位於德國東部, 東鄰波蘭,南及東南與捷克交界,北、西北及 西面分別為布闋登堡州•薩安州及圖林根州相 連,威瑪共和時期為自由邦,第三帝國時劃為 州。面積I萬八千平方公里,人□四百六十四 萬,是德國人□稠密、經濟發達、高度工業化 的I州,五分之I人□居住在首府德累斯頓和 主要城市萊比鍚。 德累斯頓(Dresden)是德國東部重要 城市,薩克森州的首府,位於易北河上游兩岸的寬谷緩坡上,東距捷克邊境三十公里,離波 閱邊界線七十公里,面積兩百一 一十六平方公里 ,扼東歐、北歐及西歐的交通門戶,自古就是 兵家必爭之地。 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就 有索布(sorbia)族人在此居住,公元九六八 年邁森(Meissen )教區成立後,德累斯頓是 馬克I邁森教區的一部分,一 一 一〇六年發展爲 市,二 一七〇年爲亨利侯爵領地都郡。j四八 九年起,先後爲阿爾貝廷(Albertine)家族和 薩克森選帝侯的首府及國王駐地。一五三九年 捲入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中,成爲新教的 信仰者。一六九七年,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 (August) 一 一世登上波蘭國王寶座,他在十九 歲時曾到歐洲各地旅遊,對美麗的威尼斯留下 深刻印象,掌政後以「君王唯藉藝術創作衍f 朽」爲宗旨,將德累斯頓塑造成歐洲最 城市,下令修築茨溫格宮、日本宮、皮爾尼茲宮、莫里茨堡及聖母教堂等一連串著名建築, 使它成爲藝術之都的德國「佛羅倫斯」。 十八世紀初市北十九公里的邁森以生產名 瓷而聞名,而且當時這裡也是音樂戲劇中心, 歌劇稱著全歐洲。十八世紀的藝術史學家溫克 爾曼(Winckelmann )就曾經說過:德累斯頓 是純正藝術的源頭,可看到義大利最珍貴的藝 術密藏。歐洲各國的藝術家、文學、音樂和繪 畫名家都雲集於此。繼任國王對文化藝術活動 的提倡也不遺餘力,廣聘各國名家爲宮廷服務 ,成爲當時歐洲數一數一-的藝術之都,義大利 teE尼斯派著名風景畫家貝洛托(Bernardo Belouo)曾受聘爲薩克森國王的宮廷畫家,現 在當地的美術館還珍存著他的許多傑作。 一七四五年,普魯士、薩克森和奧地利在 此簽訂結束第一 一次西里西亞戰爭的和約。一八 一三年八月一 一十七日,拿破崙在城郊以一 一十一 萬法國軍隊攻向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聯軍,結果三國聯軍敗退,死傷三萬八千人,是拿破 崙最後一次勝利的大戰役。 一九四五年一 一月十三日,在蘇聯紅軍攻城 的前幾天,美、英盟軍出動四千五百多架次戰 機,對市中心的文化區和居民區進行一小時半 的「地毯式」攧炸,整個城市淹沒在一片火海 中,十五平方公里範圍內只剩下一座塔樓和一 座教堂,名勝古蹟全被夷爲平地。這次大拋炸 的破壞程度可以與廣島原子彈爆炸的殺傷力相 提並論,有三十萬平民喪生,素稱「巴洛克珍 珠」的藝術之都化爲灰燼,市區到處是殘垣頹 壁,找不出一幢完整的住房。戰後市民在極端 艱苦的條件下重建城市,婦女和兒童也參與工 作,全民一心,逐漸恢復元氣。 現在的市政廳前草坪上,fi立著I尊稱爲 「瓦礫婦女」的雕像,裹著頭巾、腰繫圍裙的 婦女,右手握十字鎬,昂首挺胸充分顯示戰後 重建城市的堅毅精神。戰後製造業發展迅速,是德國東部工業中心,主要生產精密儀器、電 器、變壓器、化學儀器、發電機、攝影器材、 光爭磺器等,冶金工業、紡織業、陶瓷業,以 及印刷、食物加工等工業。重要的生產公司有 西門子電子中心與諾博(Noble)相機工廠等 ,皆一5一HIJ往參觀,但需在數月前預約。 這裡交通發達,是德國東部重要的交通樞 紐。北郊旳民航機場共有兩個航空站,有航班 通往國內各大城市,往法蘭克福航程只需一小 時,機場至市中心九公里,有巴士接駁。 德累斯頓是易北河上的重要港口,水運便 利,客貨運輸都很繁忙,沿河往北可抵漢堡, 往南可達捷克首都布拉格。鐵路是由柏林通往 東歐的主要線路,每天經過市區十多個班次, 可至捷克和波蘭,是柏林到捷克首都布拉格的 中轉站。往萊比錫乘特別快車來此約一小時半 ,至柏林約兩小時o 市內交通工具有快鐵(S-Bahn )、巴士和街道車(Strasse-Enhahn ),另打觀光巴士搭軌 遊客遊覽,在汽車總站、老市集廣場、郵政廣 場(postplatz)北側、奧古斯都橋南端等重要 中心點都設有招呼站,但主要觀光點都在市中 心區,徒步是最佳方式,漫步在富於歷史價値 的舊城區,隨時有意外的收獲,每年三月至十 月旅遊局有步行導覽阐可參加。德累斯頓內港 可作約一小時巡遊,但需事先以書面聲請。 一九九一 一年至今市區新建一 一十八家觀光飯 店,總床位增至一萬一 一千多張,但旅遊旺季仍 供不應求,遊客可事先以電話(035一 ) 49一92 聯絡旅遊局的遊客諮詢中心代爲安排。 市內最具代表性的高級旅館,有古色古香 、原十六世紀伯爵夫人宮殿改建成的德累斯頓 塔雪堡宮(Taschenbergpalais )飯店、t華的 凱品斯基(Kempinski)、新市集廣場對角的希 爾頓(Hmon)飯店、中央車站附近的墨丘• 內瓦(Mercure Newa )飯店,以及尤根王子(Prinz Eugen )飯店等,每年德累斯頓都要接待 四百多萬名國內外遊客。 市內各種口味的餐鼸不少,當地菜色則以 酸甜開胃爲主,不同種類的馬鈴薯沙拉都非常 可口,主菜配各種材料的牛肉,例如葡萄乾煮 牛肉、葡萄乾汁牛排、洋蔥醋牛肉,以及藥膳 的草藥香料醋牛肉等,口味都十分特殊,再來 一杯當地易北河谷出產甘醇而濃烈的葡萄酒, 更是一種享受。嗜甜食的可嘗試一下這裡混入 水果及核果仁的聖誕蛋糕(christstol一er)甜麵 包,或外爲金黃色蛋皮、內包甜凝乳名叫卵巢 (Eierscheoke)的蛋糕。 這個擁有六十一 一萬三千多名人口的城市, 也是德阈東部的科學教育中心之一,德累斯頓 科技大學創辦於一八一 一九年,與柏林洪堡大學 齊名,設物理、化學、數學、機械製造、土木 建築、精密磷器等一 一十一 一個系,有學生兩萬多 名,是培養技術人員、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的搖籃。參觀科技大學是當地重要科目之一,但是 須在兩個月前預約。 德累斯頓音樂學院創辦於一八五六年,一 百多年來培養出大批優秀音樂家。市立美術學 院是國內最古老的美術院校,已有兩百三十多 年的歷史。交通大學是德國唯一交通方面的高 校。此外,還設有軍事學院、師範大學、醫學 院等學校,以及國立原子研究中心、核物理、 材料物理和微電子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機構。 市區橫跨易北河兩岸,南岸爲舊市區,以 古城堡爲中心形成一組戰後重建的古建築群, 是德國歷史建築的傑作,青綠色的圓拱頂和精 緻華麗的外觀,像置身義大利名城佛羅倫斯, 現在多數改建成美術館、歌劇院、博物館等文 化活動場所。 北岸爲新市區,也有近百年的歷史,聚集 了衆多現代化住宅和高樓大廈,街道整潔,環 境宜人。易北河上船隻來往頻繁,兩岸綠樹成蔭,像一條綠色的長廊,河上七座形式都不相 [HI的橋樑,把新、S市區串連在一起,其中一 七三一年所建淺藍色用鋼鐵築成的奧古斯特大 愉(Auglushrucke)最爲出色、最美,這是 由設計茨溫格宮的柏培爾曼設計建造的,長一 千四百公尺、寬十一公尺、重三千噸,曾被視 爲「藍色奇蹟」而轟動世界。 奧古斯特大橋東邊跨越易北河的第一一一座橋 名叫藍橋(Blaues wunder),連接 Blasewiz及 Loschwitz兩個市政區,因漆上藍色油漆而得 名。此橋於一八九三年落成,是德國第一條在 沒有河港碼頭的地方所建的跨河鐵路橋,長一 百四十一點五公尺,亮麗的外表與金銀鐵絲的 細工設計,吸引許多特別來此一睹盧山眞面貌 的遊客。 以易北河爲中心的兩岸河畔是市區最美的 地段,易北k流經這個城市後形成兩個大彎, 從右岸朝對面的北部丘陵望去,隱約可見幾戶住家點綴著樹林,下游也到處是人類與自然和 諧的良好生態環境,安寧而幽美。 老市場(Afarko廣場在舊市區中心, 四周許多優美的建築物、餐廳及咖啡廳,廣場 東南角a立著聖十字教堂(Kreuzkirche),正 面是高約一百公尺的鐘樓,可供遊客登高俯視 全市美景。教堂的聖十字合唱團是歐洲著名的 音樂團體,經常到國內外巡迴演出。市政廳在 鐘樓東一一,步行參觀的遊客這裡就是起始點, 廣場角上有市區觀光巴士可以搭乘。 新市場(Neumarkt)廣場在老市場廣場的 北面大約五百公尺的易北河南岸,沿河岸有綿 延的步行平台(Bmehlsche Terrasse )及舊城堡( schloss),附近是全市名勝古蹟最集中的地方 ,地面用小石塊舖成,古意盎然。 舊王宮原位於新市場廣場西北側,建於文 藝復興時期,是昔日薩克森選帝侯居住和舉行 盛大舞會的地方,在一九四五年盟軍的捣炸中化爲灰燼,目前只剩下一些殘垣頹壁。德國統 一後,同S易北河上的漢堡市以兩地的背景相 同而出資重迖王宮。 皇家壁畫長廊(Fusenzug)是B王宫殘 存的唯|長牆,牆上用邁森瓷磚所釀嵌的壁畫 「王侯圖」,使侯爵們的風采得以保存。壁畫 長一百零一公尺,高十公尺,描繪公元一 一 二 四年至一九〇四年薩克森歷代統治者的肖像, HP馬的王侯高約四公尺,極爲威武壯觀。 布呂爾平台(BrUhl Terrace)位於舊王宮 廣埸及聖瑪利亞教堂北面,綿延於m?北河畔, 原來是易北河河灘上舊城垣的一部分,十八世 紀奧古斯特一 一世耗費鉅資把它修建成濱河林蔭 大道,並賜給首ffl布呂爾作爲其私家園林的部 分,成爲當時王公貴族的遊樂花園。一七〇九 年,約翰內斯•伯特格在平台的地下室發明了 歐洲硬質瓷器,作爲帶有藍劍標誌的器皿而飮 譽歐洲。平台上有一組行星紀念碑,以地球爲中心,周圍地面上鑲冇四、五塊代表行星和所 屬諸神名稱的雕塑品。十九世紀初布呂爾平台 開放參觀,整個歐洲的遊客趨之若驚,站在如 城牆般高大的觀景台上,俯看腳下緩緩流過的 易北河、河中來往的衆多白色遊船、對岸的繁 華街市、郊外的原野及綠色的山巒,布呂爾平 台因此被稱爲歐洲陽台。 聖母教堂(Fr^yen Kirche)位於新市場廣 場北側,建於十一世紀,十六世紀成爲馬丁路 德宗教改革運動的據點,譽爲「新教徒的大教 堂」,是德累斯頓的地標和精神象徵。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被盟軍的大空襲炸燬,只剩下一 片廢墟,這個曾被稱爲「德國最美的廢墟」, 幾乎成了 一座紀念碑,在向世人訴說戰爭的殘 酷。站在石墩上的馬丁路德塑像,面對一片瓦 礫顯得非常蕭條。德國統一後,市政當局爲了 重建這座教堂,積極募款重建,其中大部分收 入是靠出售紀念品給觀光遊客,現在所見就是德累斯頓的•史新象徵,預計在公元一 一〇〇六年 可完成重建工作。 宮廷教堂(Hofldrche)建於一七五五年, n疋薩克森地區最大的天主教堂,面積四千八百 平方公尺,塔樓高八十五公尺,全部用砂岩砌 成。外牆凹壁中有八十七座聖徒塑像,充分表 現雕塑與建築融爲一體的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內部建築結構極爲精緻,四個角落是四個主題 相異的小祈禱堂,放置有管風琴。地下室設四 個墓室,其中一個墓室內陳殮著薩克森選帝侯 奧古斯特一 一世的心臟容器,由於他也是波蘭國 王,所以軀體被安葬在波蘭的克拉考。 茨溫格(zwinger)宮名字的意思是「對 外的屛障」,因爲昔日這裡就是一個城市的堡 壘。此宮是全市最富古意和最値得參觀的精華 地方,始建於一七一 一年,歷時一 一十一 一年才完 工,是一幢華麗炫目、世界上最優美的晚期巴 洛克式的兩層建築物。當年,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一 一世興建時,要求這座宮殿儘可能像凡 爾賽宮一樣宏偉壯觀,並找來著名建築師柏培 爾曼(MatthSus Daniei PSppelmann )和雕塑家 佩莫澤(Balthasar Permoser ),參照凡爾賽宮 及羅馬、維也納、布拉格等地著名建築特色而 設計。宮殿雖不高大,但非常美觀精緻。庭院 四周有迴廊連接成佔地一萬平方公尺的廣場, 中間設四個雅致的噴水池,宮殿的頂上、屋檐 下、走廊、到處是精美的石雕,大多數具義大 利和法國風格,其中最出名的是十四位出浴裸 女雕像的噴泉。亭台樓閣、噴泉、畫廊及花園 V也遍布宮中。宮西南面是正門叫王冠門,入 口洋葱圓頂金碧輝煌,形似王冠,充分展現這 座建築豪奢恢弘的氣勢。一九四五年一 一月第一 一 次世界大戰末期,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燬於戰 火,戰後重修,並開閼爲六個展品豐富的博物 館供人參觀。 古大師續畫美術館(Gemlsegalerie Alte Meister)設在茨溫格宮內,素有「德累斯頓畫 廊」之■,屬世界三大美術館之一,館中藏有 文藝復興時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共兩千多幅 世界名畫,主要是十五到十八世紀義大利、法 國、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德國等各畫派藝 術大師的傅世傑作。十七世紀末,薩克森王國 的選帝侯開始蒐購歐洲各國名畫,十八世紀成 立美術館,歷代君王不惜重金繼續添購充實。 當年只有最美、最有名的畫才有資格入選,選 帝侯委托的美術專業人員在歐洲各地奔波尋覓 ,終於獲得一批珍品,他們在義大利皮亞琴察 (piacenza)附近的聖西斯托(St. sisto)修道 院,購得拉斐爾名作「西斯汀聖母」,這幅名 作,至今仍被視爲歐洲藝術之寶。館中名家名 作還有:義大利畫家提香的「捐款」和「帶孩 子的少婦」,畫家筆下的少婦雖然不是絕代佳 人,但臉上的一縷動人微笑,被稱爲「蒙娜麗 莎第一 一」。威尼斯畫派文藝復興風格的喬珠奈(Giorgione)「入睡的維納斯」、蒙特梅諾的「迎 賓」、荷蘭畫家魯本斯的名作「噴泉中的巴特 藝巴」、雷布蘭特「同薩斯基婭在一起的自畫 像」等,此外,還有威羅內塞、格列科( Greco )、維拉斯蓋兹(Velazquez )、包提契利( Botticelli)等人的作品,都是價値連城的不朽 名作。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這批名畫由農民保藏 在山洞中,戰後重見天曰,但畫面受潮,留有 水漬。現在這個美術館分設三十八個展室,展 出六百五十幅名畫,並定期輪換。 市立數學物理博物館(Mathematisch- Physikalischer salon)位於茨溫格宮內,收藏 許多具有歷史價値的科學儀器,如二 一七九年 的阿拉伯天體星座儀、一六四一 一年世界上最古 老的手搖計算機、歐洲各國古代的時鐘、顯微 鏡、地球儀、光學儀器和地圖等,對自然科學 史感興趣的人,這是不可錯過的地方。 陶瓷館(Porzellan Sammlung )也設在茨溫格宮中,常年读迮森歷代選帝侯不惜重金遠 渡重洋,鬼粢了大批中國宋、明、清時代的精 X陶瓷,=:本、朝鮮的¥»!瓷器,以及邁森瓷 各個時期打代表性的精品等,總數約五萬件。 邁森(Meissen)瓷自一七一〇年開始生產硬 質瓷至今,是歐洲最早眞正製造出的瓷,其風 格影W達五十年之久,早期爲灰暗不透明瓷, 技術逐漸改進,一七三九年所出釉下藍洋蔥圖 案,被其他地方廣爲模仿。 宮內還有自然博物館(Staatliches Museum fuer Tierkunde)展出內容從昆蟲到哺乳類,廣 泛而生動:歷史博物館(Ruestkammer)位於 的軍械庫(Armoury),展示昔曰武器、軍 服,以及貴族王公們的服飾,饒富趣味。 桑珀歌劇院(Semper Oper )位於茨溫格 宮西北側,這是歐洲五大歌劇院之一,純正義 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一八〇三年由漢堡 著名建築師桑珀(Gottfried semper)設計,大批義大利石匠應邀前來參與,一八四一年正式 完工。它的建成,使德累斯頓人的音樂天賦有 了充分的發揮場所,並因此成爲德國的音樂中 心。德國早期浪漫樂派大師卡爾•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曾擔任首席指揮九年,著名 音樂家華格納創作的大型歌劇「漂泊的荷_人 」(Der fliegende Hollander)和「湯豪澤」( Tannhauser),就是在這裡首演成功後名揚四海 。一八六九年曾燬於大火,酷愛音樂的德累斯 頓市民不惜重金全力修復。-一十世紀初,著名 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薔薇騎士」也 在這裡舉lOm場演出。 一九四五年在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盟軍大 空襲中,這座著名的歌劇院幾被徹底毀滅,現 在所見是一九七五年重建完成的建築,按照劇 院昔日的照片和文獻,甚至赴奧地利和瑞士參 考桑珀的建築風格,得以重現昔日風采。劇場 內金壁輝煌,地板用大理石舖成,牆上和天花板有足以亂眞的繪畫複製品,大廳的走廊上擺 著文豪莎士比亞和莫里哀(MOI?5:re)的雕像。 天暖花開的夏季是音樂會密集期間,聖十 字架少年合唱闻、德累斯頓愛樂樂團、國立管 弦樂闻的演出極爲精彩,至今仍以百分之九十 七的高賣座傲視全歐,熱門場次的音樂會門票 甚至被預訂到一、一 一年後。最受歡迎的德累斯 頓阈立管弦樂闻,成立於一五四八年,是世界 上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阐,十七世紀德國著名 作曲家休茲指揮樂團達五十五年,韋伯、華格 納及德布西等也曾擔任指揮多年。一 一十世紀六 十年代起,由桑德林、布隆施台特等人擔任指 揮,他們擅長演奏德奧古典音樂,格調高雅。 阿爾貝廷宮殿(Albertinum)位於聖母教 堂東側,與茨溫格宮同爲德累斯頓兩大博物館 的精華地區,其前身爲甘茨勒(Carl Adolt canzler)設計的軍械庫基地,一八八四至一八 八七年在上面建築了宮殿,現在是五個博物館及檔案館所在。 綠穹珍霣館(Gie Gewoelbe)是歐洲g 大的珠寶首飾博物館,創辦於一七二五年,館 內珍藏薩克森王朝十一 一世紀至十八世紀的珍寶 三千多件,包括黃金、白銀、象牙、檀木、琥 珀、鑽石、寶石、青銅器和黃銅器等製作的藝 術品。一九四五年一 一月,珍寶館曾受盟軍空II ,三個展廳中彈著火,另五個展廳因有防火的 厚牆而悻存下來。希特勒投降後,蘇聯紅軍派 特種部隊鎭守,一九五八年正式移交給東德政 府。一九七五年,珍寶館在建成兩百五十週年 之際重新對外開放。遊客步入館內,猶如進入 水晶宮世界,五光十色的珠寶閃爍著絢麗的光 彩,有一半的展品配以七公尺高的玻璃展窗, 或是放在巴洛克風格的展櫃內。所有展品都令 人眼花瞭亂,如迷人的水晶石、玉石杯、珍珠 項鍊、寶石、鑽石戒指、鍍金或鍍銀的首飾盒 和鑲嵌珠母、用水晶石製成的美人像,栩栩如生的玉石像,用鑽石、珠寶裝飾奧古斯特一 一世 的四套御用寶劍和獵裝,以及用椰子殼和駝鳥 蛋雕製、鑲^^和金座的精美器皿等。 其中大型雕塑「印度蒙兀兒皇帝奧朗澤生 日®典」是全館之最,整座作品高五十一 一公分 、寬I百四十-一公分、景深一百一十四公分, 一百三十七個金質人像,共用三千多顆鑽石、 紅宵石和珍珠,由珠寶匠約翰•廷京格帶著他 的十五位徒弟用了七年時間、於一七〇八年完 成的。作品描繪了蒙兀兒國王慶祝生日時,衆 臣朝拜的情景,文官優雅、武官威武,皇帝喜 悅形之於色,淋漓盡致地再現了印度王朝歡慶 的場面。 離像博物館(Skulpturensammlung )原藏有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一 一十世紀初的衆多雕塑 作品,有古希戦和古羅馬的精美雕塑,也有羅 丹等近代大師的傑作,只可惜有一部分館藏毀 於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現在只能欣賞到遺留的照片、仿製品或修補品。 錢幣博物館(MUnzkabintit)中陳列著P门 代和現代的各種硬幣及製幣模具,展出重點是 中世紀時薩克森王朝所發行的銅幣和鎳幣。 新大師繪畫美術博物館(Gemaeldegalerie Neue Meister)是與老大師美術館齊名的藝術 寶庫,館內主要收藏十九世紀和一 一十世紀歐洲 美術大師級的傑作,包括法國印象派大師狄加 (Degas)、荷蘭大畫家高更(Gauguin )、德國 眞實畫派大師迪克斯(otto Dix)等名家的代 表作。 歌洛撒(Grosser)花園位聆市政廳東方, 是德累斯頓最大的公園,總面積一 一百多公頃, 是一個經細心規劃設計的巴洛克式公園,十九 世紀發展成英式花園,園內設有步道、歌洛撒 宮、德累斯頓動物園,可乘搭小型火車作三十 分鐘遊覽。 全市共有約三十處博物館,其中有兩座較特殊的••隕石博物館是市立天文台再門收藏隕 石的場所,鉈中陳列各個歷史時期降落到地球 上的宇宙天體殘骸,其中最古老的一塊隕石發 現於一四九二年。鳥蛋博物館中收藏有雞、鴨 、0、鸽子等禽鳥的蛋,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共 三萬多個,有的蛋已保存了 一百五十年。 其他還有國立動物學博物館、國立礦物及 地質博物館、交通博物館、市政博物館、軍事 歷史P/物館、德國衛生博物館、區域史前博物 館、H立人類學博物館,以及華格納(Richaa. wasner)W物館等。 皮W尼茲宮(schoss pillnitz)坐落在市南郊十公里處的易北河北岸,係當年奧古斯特所建充滿東方情調的夏宮。有建造於十八世紀的 水上宮殿(Wasserpalais )、有建於山側的山區 宮殿(Bergpalais ),相傳建築完全參照中國風 格,不過看上去並沒有太多的中國造型,但卻 有華麗的色彩和裝飾,成爲德累斯頓近郊及易北河上最具特色的景觀。這個M藝式的皇宮花 園ffl滿稀有樹木及花草,園中的韋伯博物館( narl Maria von Weber GedenkstaeUc)是紀念德 國偉大的作曲家韋伯而設,館中可見其往日生 活工作的資料,還有一個他和親戚在此度假曾 住過的典型薩克森產酒農莊,並可順便參觀設 在園中的藝術及手工藝博物館。 莫里茲堡(Moritzburg)也是當年奧古斯 特一 一世所建的狩獵行宮,位於市北郊一個森林 環繞的小湖中央,建築融和文藝復興、巴洛克 風格於一體。春夏期間碧綠的湖水倒映出黃牆 紅頂的建築,再加上育翠嫩綠的草地,一派世 外桃園般的庭園景色。湖周有燈塔、碼頭、野 生動物公園及騎馬徑。冬季來臨,結冰後的廣 大湖區是人們漫步、溜冰的最佳場所。幾個大 廳陳列著獵物標本和戰利品,把往日王公貴族 出獵的浩大陣容展現無遺。 由莫里茲堡可乘坐傳統窄軌占老的蒸汽火車,作十七公里長的懷舊風情之旅,到達拉德 堡(/03deburg),沿途景致優美,並有小吃及 紀念品售賣o 易北河單車道可由邁森通往德累斯頓進入 薩克森瑞士,薩克森瑞士是市南郊區的著名旅 遊勝地,地跨德、捷邊境,十八世紀兩位畫家 在此地創作題爲「薩克森瑞士」的風景畫,地 名因此而來。這裡屬巴斯泰(Bastei)沙石高 原地質特徵,經過山澗、河流的不斷侵蝕,刻 鍵出奇形怪狀、氣勢詭譎的岩柱石林。旅遊區 面積廣達三百七十平方公里,遍布茂密的森林 、奇特的平頂山頭、綠草如茵的山谷、千姿百 態的石林、奇峰兀立,氣候宜人,景色秀麗。 山上有一座具七百多年歷史的古城堡,高 四十公尺,內有教堂、兩座軍火庫、一 口深一 百一 一十公尺的水井、一個可以貯存一 一十五萬公 升酒的酒窖。中世紀時曾作軍事要塞使用,可 以駐紮兩萬名軍隊。 巴斯泰石林是這裡的迷人奇景,在一九三 八年就已被列爲國家自然保護區,石林遍布, 奇形怪狀,妙趣橫生,七百多個小山頭都備有 繩索、手套等登山工具以便遊客登山。通向巴 斯泰石林的路上,有一處名爲墜岩的險壁,建 有七十六公尺長的石橋,橫跨馬爾德提勒山峽 (Mardertelle Gorge),橋下是深不見底的峽谷 ,站在這座歷盡千辛萬苦所造的石橋上,令人 震懾、嘆服!美麗的斯勞什河是德、捷的界河 ,兩岸陡峭,奇樹怪生,河水清澈,是泛舟觀 山的美妙去處,眞正體驗遊山玩水之樂。

萊比錫為出版之都

萊比錫(Leipzisr)是薩克森州最大的城 市、德國東部第一 一大城,位於薩克森州西部, 西與薩克森丨安哈爾特州相鄰,東北方至柏林 一百五十一 一公里,地居中歐通商要道,自古即爲東西方貿易中心,是傳統的文化之都、博覽 會城,著名的萊比錫博覽會,已成爲與東方國 家貿易的窗口。 一部萊比錫歷史幾乎也就是商品展覽業的 #展史。公元一千年時這裡還是一個防衛站, 名叫利比錫(Lipsk),實如其名的是菩提樹下 一個小市集,一〇五一年作爲要塞而出現在文 史記載中,一 一六〇年萊比錫正式設市,同時 獲得市場權,當時居民參加完教堂彌撒後就在 教堂外以物易物,久而久之有人定時在此展售 自己的手工藝品和農產品。一 一七〇年開始出 現商業性粢市,逐漸形成三、四月舉行的復活 節擴大的多樣化集市和九月舉行的米夏埃勒集 市,因地處交通要道,遠方的商人也紛紛攜帶 貨物前來參加交換,發達的對外貿易是萊比錫 博覽會的前身。 一 一 一六八年諸侯頒發特許狀,保證外地商 人不管是否«於敵對國家,只要是商業貿易,人身和財產就受到保護,可在萊比錫集市通行 無阻,這一法令的公布使萊比錫集市進一步規 範化,十五世紀成爲歐洲各國商品交換的中心 。一五〇七年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 一世 下詔,規定萊比錫周圍一百餘平方公里範圍內 享有集市優先權,商業更加繁榮,不僅是德國 最大的集市,而且還成爲國際性商品交易中心 ,雲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帶來全世界的產品 .,有俄國的皮貨、西歐的布匹、中東的地毯及 美洲的煙草等,歌德把它形容爲「豐富多彩的 微形世界」。 十九世紀由於盛產銀礦,銀的買賣蓬勃發 展,加上工業的興起、鐵路的修築,商品買賣 大大增加,單純的現貨交易已不能滿足各方的 需求,有些廠商乾脆只攜帶樣品而至。I八九 五年萊比錫率先改革交易形式,舉辦了世界上 第一次產品博覽會,一邊展出,一邊出售,看 樣訂貨、成交,皮貨、印刷品和紙張是早期博一會最重要的交易品。在第一一次世界大戰前萊 比錫的印刷業、紙業和出版業一直位居全球之 首,德國半數以上的出版品都是由這裡印製完 成。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受戰爭影響,萊比錫 博!會停辦,戰後又恢復國際博覽業的傳統。 .萊比錫地當德國東部富庶的萊比錫盆地、 易北河的支流威斯埃爾斯特(Weisse Elster)、 普萊瑟(pleisse)和帕斯三河交匯處,風光優 美,人口六十萬,是德國東部兩大工業城之一 ,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出產的鋼鐵、紡織品、 皮革、儀器、紙張及音樂用具等聞名於世,尤 其是印刷工業和紙業興盛,居全球之冠。金屬 加工、重型建築機械、電器、服裝、化工和機 床等也@當比重。 萊比錫地處中歐交通要道,是歐洲重要的 航空和鐵路樞紐之一。市北郊十八公里處建有 國際機場,密集的航線通往國內外各城市,特 別是每年三、九月國際商品展覽會期間,世界各主要城市都有直達班機飛抵此地。市郊另有 小型機場,營運國內航線。市內有不少河流, 但這些水道大多沒有航運價値。在陸路交通方 面,有多條鐵路、高速公路通往外地,從柏林 搭乘長途巴士經由高速公路前來,車程爲三個 小時,坐鐵路快車只需兩小時。市中心旁的萊 比錫中央火車站是歐洲最大的火車站,有二十 六個月台,每天有十五萬多名旅客在此川流不 息,忙碌的火車不停地開進開出。 市區交通以電車、.巴士和計程車爲主,電 車和公共汽車營運路線衆多,班次密集,車票 可在飯店和書攤上買到。如果是自助旅遊,用 萊比錫卡(Leipzig Card )除可免費所有公 共巴士及電車外,許多參觀旅遊據點都可以免 費入場,或購買優惠票。計程車不多見,如有 需要,可委托飯店櫃台代爲叫車。 萊比錫是國際展覽都市,市內各種等級的 旅館無數,從最貴的L級豪華酒店到自助旅行或學生住的經濟民宿、客房、青年飯店都有, 但在展貲#舉行期間通常很快就會客滿,必須 要預先訂房。可先電(034一 ) 7一04-260聯絡位 於谋克森廣場(Sachsenplatz)的萊比錫遊客服 務中心(Leipzig Tourist Service )。旅館多集中 在中央火車站附近,其中最有名的是有四百五 十間客房、並設有賭場的萊比錫洲際大飯店( IntercontinentalLeipzig),其餐飮也具一流水準 。L級的還有九十一 一間豪華客房的坎品斯基飯 店(Kempinski Hotel Fuesshof)、現代化的 美克爾(Merkur)、有高級餐廳可供跳舞的萊 比錫城市(Stadt Leipzig)飯店,以及樓高一 一 十九層、內設四百四十七間高級客房,站在頂 樓鳥瞰,全市風光儘收眼底的國際大飯店等觀 光大酒店,都因交通方便、提供一流的服務設 施而受歡迎。 萊比錫是德國的著名大城市,所提供餐飲 也非常多元化,品質在德東地區也是一流的。 其中深具歷史傳統的餐廳,最著名的是位於馬 德勒騎樓(Madlerpassage)的奧爾巴赫酒店( Auerbach-S Keller),一五三〇年已開始營業, 餐廳範圍寬敞,有三百八十個座位,內有歌德 名著「浮士德」爲內容所作的裝潢設計。 柴爾隧道(zi=s Tunnel)餐廳是全城最古 老的餐廳之一。也是値得一試的道地薩克森料 理,可容納六十位客人用餐及超過五十個的酒 吧座位,另外還有十五人餐敘的溫馨壁爐房。 此外,還有位於新市政廳地下室葡萄酒餐 廳的市政餐廳(Ratskeller),以及設有露天雅 座的亞珀爾花園(Apels Gsen )、摩文比克( Msvenpick)、保拉宮(PaularerPalais )、老萊 比錫(Alt Leipzig)等有特色的餐廳o 萊比錫是一個出色的經濟區,包括環繞著 的城鎭都是活躍的商業區,吸引無數財經機構 、顧問公司、貿易商行、文化組織等的總部, 以及各種傳播媒體的駐在地,因此這裡已成爲德國中部地區的服務業中心,尤其是萊比錫大 學及萊比錫交易會早已聞名於世。 交易博a會在萊比錫有悠久的歷史傳統, 由昔日S式的商贸交易會到今天仍然一枝獨秀 擁有M新及歐洲最先進的展覽場,參加萊比錫 交易會的溯源之旅,可在市中心的歷史地區步 行C到新和g的展覽場。博覽會標誌是由兩個 Ms起來組成的圖案,源自德文樣品、博覽會 (Mler-Messe)的縮寫。現在,萊比錫博覽 會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建於一九一八年 市東南的博覽會區,設一 一十一-個展覽大廳、三 十個展館和數個露天廣場。另一部分位於市中 心,是由當年萊比錫集市直接發展而來,設十 七個展鼯,S保留一些古老集市的特點。両處 展區共佔地三十四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最有 名的國際博覽會之一。 春季工業技術博覽會在每年三月舉行,主 要展出電子、重機械、食品加工、農機資訊處理及科^!3器等產品。秋季消e品博覽含的工 商大展在九月開幕,展品以化工、公路車輛設 備及印刷機爲重點。這兩種商展每年有s萬® 產品展ai,其中有六千多ffl是新產品,每年都 吸引一百一一十多個國家的一萬五千多家廠商參 展,同時還有一百五十多個買主國參與,如此 規模的國際性大商展,是世界各地工商產品互 相觀摩和交易的好機會,鉅額的交易量對德國 經濟有很大幫助。 工商業的發達興茂,非但未影響萊比錫對 教育文化的重視,相反的這裡也是德國東部著 名的文化名城,萊比錫的圖書出版印刷業非常 發達,早在|四八一年已開始用活字鉛印書, 隨後發展成爲德語印刷出版中心,德語區六十 家大出版社中萊比錫佔十一家。現在,全市有 一百多家印刷廠,不但印刷數量大,而且設備 精良,品質舉世聞名,每年出版一千四百種圖 書,共計兩千多萬冊,從事印刷業的員工達兩萬三千多名。街上書店林立,漫步市區猶如置 身書的海洋。前往位於Zschortauer街的萊比錫 科技中心(Technikcenter )參觀展覽,對萊比 錫全市的印刷及機械建築有較深入的瞭解。 萊比錫全市共有兩百多家圖書館,其中德 意士心圆書館(Deutsche Bucherei)規模最大, 建於!九二二年,收藏八百多萬冊古今德文書 0,附設的圖書博物館,介紹世界數千年的書 籍史。德國統一後,萊比錫德意志圖書館與法 間克福德國圖書館共同組成德國國家圖書館。 由於印刷出版業的興盛和地處東西方貿易 中心的有利地位,萊比錫成爲國際圖書交流中 心,在一四八〇年時就有國家把書送來這裡集 中出售,吸引紛至沓來的各國購書者。從一九 一四年起每年定期舉辦國際圖書展覽會,到二 十世紀九十年代,每年吸引一百多個國家和地 區的近千家出版社來此參展,德國著名作家萊 辛曾說過:在萊比錫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萊比錫也是德國東部地區的文化中心,市 內南區是學校、教堂、劇院、音樂廳、圖書館 、美術館和博物館等文化活動地帶,經常上演 文藝活動節目,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茲和尼采, 文學家歌德等人都曾在這裡就學和遊歷。歌德 的名著浮士德一書中經常提及的奧爾巴赫酒店 (Auerbachjs Keller ),就是當時這些名流g常 聚集的地方。馬爾克特廣場的書籍展示館地下 室,據說是歌德年輕時常去的地下酒吧。 萊比錫大學創辦於一四〇九年,是德國最 古老而名聞世界的大學,歌德、萊辛、作曲家 華格納和萊布尼茲等都是這裡的畢業生。目前 萊比錫大學有一萬五千多名在校生,校圖書館 藏書三百六十萬冊,大學主樓是一幢三十四層 、一百四十一 一公尺高的大廈,造形如同一本S 立起來打開一半的書,特別而具象徵性。校內 古董博物館、埃及博物館、樂器博物館,以及 建於一五四一一年、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花園的植物公園等。 也是著名音樂名城的萊比錫,與偉大的音 樂家巴哈、孟德爾遜、舒曼及華格納等都關係 深厚。巴哈曾在市內的聖托瑪斯教堂擔任樂長 達一一十多年,精心建立了在世界樂壇聲譽長盛 不衰的托馬納爾男聲兒童合唱團,並首演「馬 太受難曲」等傑作。一八四三年,傑出音樂家 孟德爾在萊比錫創辦一所音樂學院,他親任院 長,培養了衆多優秀的音樂人才。 歐洲最古老的葛凡特屋(Gewandhaus )管 絃樂阗的根據地也在市內,樂團創辦於一七四 二 一年,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世界最著名 的交響樂闻之一,具有古老的傳統和風格。從 一八三五年起,孟德爾遜曾指揮這個樂團近十 年,一八三八年三月一 一十一曰,他成功的指揮 了舒伯特C大調第九未完成交響曲。一 一十世紀 後,世界著名指揮家尼基斯、富爾特溫格勒和 瓦爾特等人都曾擔任這個樂團的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康維契尼和諾伊曼等人的指揮 下樂圑東山再起。一九七〇年至今由庫特馬索 (Kurt Masur)擔任首席指揮兼音樂總監,長 期訓練使樂團名聲遠播世界各地。一九八一年 現代化的新葛凡特廳(Neues Gewandhaus)音 樂廳落成,分大小兩廳,大廳有一千九百個座 位,小廳有五百個座位,混響時間爲兩秒鐘, 音響效果一流。 萊比錫歌劇院創辦於一六九三年,位於奧 古斯特廣場(Augustusplatz)十二號,是萊比 錫重要的音樂活動場所,其內部裝飾極爲精緻 華麗,定期上演大型歌劇和芭萧舞。電話爲: (034一 ) 一26一26一 o 這裡的廣大市民也酷愛音樂,幾乎人人都 會彈奏小提琴等樂器,使得他們音樂生活十分 豐富。此外,這裡還是華格納的出生地、著名 音樂家舒曼與戀人的長居地。歌劇、戲劇及音 樂會的其他演出場所,還包括聖尼古拉教堂、波斯大宅(Bosehaus)、巴哈擋案館內的夏季 室(Summer Room )、波斯路(Bosestrasse)上 的萊比錫表演大樓、位於林登瑙(Lindenauer) 市場的普及藝術大樓(Iaus der volkskunst) 及年輕人劇院(T〒ater der Jurgen Welt)等。 萊比錫是一座既能維護昔日的傳統智慧、 又能開創新猶的都市,整個城市相當繁榮,商 業區裡高樓大廈櫛比鳞次,街道寬敞,林蔭蔽 空,廣場遍布。住宅區則樸實寧靜,花園草坪 賞心悅目,到處对見面積有約十平方公尺的家 庭式菜園和花圃。無論是市區還是郊外,處處 有茂盛的菩提樹,「萊比錫」一詞的前身利比 錫(Lipsk ),在古斯拉夫語中原本就是「菩提 樹下」。大文豪歌德生前就愛煞這座城市,並 稱之爲「小巴黎」。 這個國際展覽都市也是購物的好地方,價 格不以便宜取勝,卻以耐用實用見著,可購買 的東西很多,從衣服到各種日用品和電器、相機等。具八百年歷史的「購物城」,所有交通 網都集中在此,從外到內圍繞著一排排商店, 包括時裝精品、珠寶、皮革、書店、古董及一 一 手貨商店等的內環圈(Promenden-Ring ),其 中一九一四年落成,已經重修後的室內購物商 場馬德勒騎樓(Madlerpassage),更是優雅、 舒適,兩側的名牌商店在透天玻璃窗的照明之 下,具有獨特的誘人氣氛。另外老市政廳旁的 市集廣場,保留著不少萊比錫的古老店舖穿插 在新式商店之間,遊客可買到各式物品,在這 個曾一度是世界皮草交易中心裡,說不定可挖 到出色的寶。 大部分的名勝古蹟都聚集在以舊市政廳爲 中心、方圓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遊客諮詢處 (Tourist-Information )位於老市政as北面的&| 克森廣場(Sachsenplatz) 一號,可先往索取一 些萊比錫旅遊局編印的精美小冊子,查詢電話 爲(034一) 7一04230。 舊市政鼸(Alte Rathaus)位於古老的市集 廣場北側,是一 _橘黃色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由名建築師洛托(H. Lotter)建於一五五六年 ,只用九個月的時間建築而成。第I 一次世界大 戰中遭到嚴重破壞,一九九〇年爲慶祝建市八 百週年徹底翻修,裝飾著華麗的迴廊和拱門、 一個經過的人都會抬頭觀望的大時鐘,一九九 〇年起關爲萊比錫城市歷史博物館,寬敞宏偉 的展贤鼯,內容豐富,向遊客詳細介紹了萊比 錫八百年來的發展史。一樓設有出售圖書、花 茶及飾品的小商店o 一交易會場位於Hainstrasse街靠市場廣場 的角落,有一五一 二二年所建的BshelsHof交易 會場,昔日曾稱爲金蛇(Goldene schlange), 是最古老的文藝復興式壯觀建築之一,至今仍 保存良好。 舊公秤所(Alte waage)也在市集廣場上 ,是文藝復興式建築之一,建於一五五五年,比舊市政廳還早一年,內設有日規儀。 巴哈博物館c.s. Bach Museum)及檔案 室,位於聖托瑪斯教堂對面,這_古老的大廈 原爲巴哈家族的朋友波斯(Boss)寓所波斯大 宅(Bosehaus),j九八五年三月一 一十一日爲 紀念巴哈誕辰三百週年,改成巴哈檔案室及博 物館,全館共分五區,分別介紹他的生平、家 庭與子女,並展示他曾使用過的桌椅和音樂手 稿。 巴哈於一六八五年出生在愛森納赫的音樂 世家,一生篤信宗教,把路德派新教的衆贊歌 和教堂管風琴作爲音樂構思的核心,同時又融 合資產階級啓蒙思想,使他的宗教作品能突破 教會音樂的範疇,具有豐富的世俗情感。他的 音樂作品因而構思嚴密,富於哲理性和邏輯性 ,並在德國民族音樂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 的荷蘭、義大利和法國等音樂之大成,對歐洲 近代音樂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館中大廳定期舉辦十七、十八世紀的室內樂作品演奏會。 聖托瑪斯教堂(St. Thomas Kirche)位於 市集廣場的西側,也是與巴哈關係密的史蹟遊 !s地,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哥德式建築,始建 於十三W紀,十九世紀大規模整修,泛黑色的 外表更顯其肅穆和歷史悠久。這座教堂與萊比 錫的音樂史有著密切的關連,一七二 一 一年德國 古典柴派大師巴哈cohn Sebastian Bach)來 到萊比錫,就擔任這個教堂的樂長和首席管風 琴師,直到一七五〇年去世的一 一十七年間,他 不僅S組聞名世界的托瑪納爾合唱團,這個時 期也是他創作的黄金時期,平均一個星期就寫 出一部新作品,據說單是一七一 一四年中他就創 作了五十一 一部聖詠,其中包括一七一一四年的「 約翰受難曲」、一七一一九年的「馬太受難曲」、 一七三一年的「馬可受難曲」等不朽巨作。教 堂外兩尊巴哈的銅像,一尊在教堂庭院,另一 尊立於教堂南側草坪上,是一八四三年由孟德爾遜資助建成。一九五〇年巴哈原葬在聖尙教堂的遺體移葬到聖托瑪斯教堂內的主祭壇前。這個教堂至今仍然保留著昔日巴哈遺留的音樂傳統,不僅他創辦的托瑪納爾合唱團的演出始終保持著本來風貌,教堂也不定期舉辦管風琴演奏會,給來訪者帶來不少驚喜。教堂的唱詩班每週五晚上六時和週六下午一時半都會定期舉行演唱。 尼古拉教堂(Niko一aikirche)位於市集廣 場東北側,是萊比錫最大及最古老的教堂,外 型融合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 式建築風格於一體,內部以白色爲主,顯得聖 潔而高貴。當年這裡曾舉行過一場大規模的民 主示威,對東德共產政權的瓦解有決定性影響 。教堂入口處刻著:「英雄們曾在此祈禱,他 們散播的種子,在一九八九年十月種植在我們 的國家。」從此每逢星期一專供祈求和平,除 了政治意義,也擁有不朽的音樂背景,當年巴哈常在此演奏管風琴,並促成這裡每年舉辦聖 誕音樂會的風氣。 舊帝國最高法院(Reichsgericht)位於巴哈紀念館南側,建於十九世紀末,在一九四五 年之前一直是德國最高法院所在地。大樓有粗 大的柱子和寬敞的走廊,一派荘嚴肅穆的氣氛 ,顯示出法律的權威,三面被綠樹環繞,前方 是一片開闊的草坪。審判大廳寬敞高大,呈長 方形,凹凸不平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雕刻有金色 的花紋,天花板下垂掛著歐式的枝形水晶大吊 燈,牆壁四周爲德皇威廉一世的畫像和各州州 徽。一九三三年納粹頭目戈林爲趕走議會中的 共產黨議員,指控共產黨製造「國會縱火案」 ,並在這裡審判共產黨頭目季米特洛夫,但因 證據不足,戈林的指控無效。一九五一年闢爲 季米特洛夫博物館,一九九一 一年改爲造型藝術博物館(Museum der Bilden Kunste ),館中收藏有自十五世紀至今的德國繪畫和雕塑作品約兩千五百多件。 孟德爾遜之家(Mendelssohn-haus )位於 歌劇院南方過一 一條街的Goldschmidtstr. 一2號, 這裡是孟德爾遜昔日的住所,現已改爲博物館 ,眞實呈現這位偉大作曲家晚年家居生活情景 ,並詳細的介紹其生平,展示他的作品。 樂器博物館(Musikinstrumenten Museum ) 位於奧古斯特廣場東側,別名格拉西博物館。 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格拉西的銀行家去世後, 留下兩百五十萬馬克,他立下遺囑要求使用這 筆錢從事一件美化城市形象的事情,後人於是 建起一座樂器博物館,收藏了三千五百多件從 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的樂器,展示歐洲幾百年 來各式樂器的演進歷史,如鍵盤樂器、打搫樂 器、木管、銅管、弦樂、音樂盒、音樂鐘、自 動鋼琴等都在收藏之列,並有專人爲遊客示範 彈奏各種樂器。 盲人公園位於市中心,佔地約六萬五千平方公尺,fa內栽種許多氣味芬芳、香氣撲鼻的 花朵和香料植物,道路用專門的方法舖成,目 的是讓盲人不用手杖,單憑雙腿便可認路。園 中場景多爲圆形,周圍栽有表皮粗糙的樹木, 爪手觸投,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根 據公園內的石頭浮雕,盲人很容易就可以辨認 方向,第一塊浮雕介紹整個公園的情況,第二 塊浮雕是萊比錫市區圖,第三塊浮雕介紹公園 所在地的歷史,各種藝術品也佔重要地位,盲 人經由手的撫摸來欣賞這些雕塑作品。公園內 還設大型盲童遊樂場、盲人棋類活動園、閱讀 館和體育活動場所。 席勒故居(schillerhaus)坐落於孟克街( Menckestrasse)四十一 一號,這裡是席勒一七八 五年在萊比錫居住的地方,現場展出他的許多 手稿和相關的事蹟,夏季則是文學及音樂活動 場地o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是十八世 紀德國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之一 , 一七七一 一年任職於符騰堡公爵卡爾•尤金 (Karl Eugen)屬下的父親,被迫將十三歲的 席勒送入軍校學醫,八年畢業後曾任助理軍醫 。席勒從小對專制公爵的強權和濫權極度的反 感,他第一部劇作「強盜」的劇情裏所描繪令 人窒息的俗套和高官顯爵的腐化,就顯示了他 壓抑在內心的憤怒,一七八一 一年一月在曼海姆 公演,淼動一時。公爵借題發揮,以未經批准 爲由欲處罰前往參加首演的席勒,並禁止他再 寫劇本,因此他夤夜出走開始逃亡的生活,此 其間他來到了萊比錫,描寫西班牙宮廷中戀愛 風波的第一部詩唐•卡洛斯(Don Carlos)就 在此時完成。他一生創作無數,其中以強盜( Die Rauber)、華倫斯坦(wallenstein) 一 二部曲 、瑪麗亞•斯圖亞特(Maria Stuart)和威廉• 泰爾(Wilhelm Tell)等劇最爲出名,尤其華倫 斯坦三部曲是他一生創作的巔峰。他的好友歌 德曾說他一生所追求的自由理念,青年時代是外在的自由,晚年則是內在的自由。 萊比錫動物公園(Leipzig zoo)的前身是 一八七八年由E. Pinkert所建的私人動物園, 佔地一 一十一 一萬平方公尺,收養動物七百七十種 ,共計五千八百五十多隻。豢養及繁殖肉食動 物方面成績顯著,主要飼養大型貓科動物,現 已繁殖出兩百五十多隻稀有的西伯利亞虎。 戰爭紀念碑又名戰勝拿破崙紀念碑,位於 市區南郊昔日萊比錫戰役的主戰場上,一八一 三年十月十六日,拿破崙以十八萬五千人的兵 力、幣潰了七萬八千名奧地利軍隊和五萬四千 名普魯士軍隊的聯合進攻。三月十八日,十九 萬(«軍和瑞典軍隊加入戰鬥,拿破崙軍被迫經 由易北河上的唯一橋樑撤退,一名驚惶失措的 法軍伍長把橋樑炸毀,使三萬名法軍後衛部隊 被困在萊比錫市郊,並於次日投降,這次戰役 意味著拿破崙在德意志勢力的徹底喪失。在激 烈戰鬥中共有一萬一 一千名普魯士官兵、一萬六千名俄國官兵和三百名瑞典士兵戰死疆場。 爲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和戰爭中的死者, 德皇於一八一五年倡議修建這座紀念碑,但因 國庫匱乏,直到一八九八年才動工興建,並於 萊比錫戰役一百年後的一九一三年完工。這座 雄偉的紀念碑高達九十一公尺,全部用巨形花 崗石砌成,內部是榮譽廳,中空的碑,外飾大 型人像浮雕,紀念碑正前方有反映池。沿著石 梯盤旋而上可登碑頂,人們可憑石欄眺望萊比 錫市景。

美景如畫的薩克森

邁森(Meissen)是歐洲著名的「瓷都」 ,也是歐洲高級瓷器的產地代表,位於德累斯 頓西北一 一十五公里處的易北河畔,西至萊比錫 一百一 一十公里。交通方便,從德累斯頓搭乘郊 區特快車半小時即可到達。人口三萬八千多。 經濟有瓷器、金屬器皿、皮革和釀酒等。如果 來到這個城市,除購買特產瓷外,千萬別忘當 地可ns^!森酒。 公元七世紀邁森原爲斯拉夫人的移民點, 公元九一 一九年由亨利一世建造阿爾布雷希特斯 堡,設立日耳曼城鎭,一 一 一〇五年正式成爲自 治市。十八世紀初,在歐洲最早擁有製造高級 瓷器技術,生產的精美硬瓷器具廣爲歐洲上流 社會所喜愛。-一十世紀以來它在國際瓷器工藝 界的地位,凌駕於瓷器原產地中國之上,「邁 森」一詞也成爲瓷器精品的代名詞。 市區不大,觀光可採徒步方式,旅遊局設 在市集廣場上聖母教堂旁,可先前往索取一些 資料。最著名的觀光點是阿爾布雷希特斯城堡 (Albrechtsburg),這幢外表不起眼的哥德式三 層建築,是歐洲第一家瓷器廠的所在地。十八 世紀時,曾爲薩克森選帝侯行宮,當時熱衷收 集東方陶瓷器的薩克森國王奧古斯都一 一世,希望經由點金術煉出黃金。到了 一七〇五年,他 把鍊金師伯特嘉(Johann Friedrich Boettger ) 關在行宮內,命令他煉金,這位一 一十三歲的煉 金術士雖然日以繼夜,拚<叩試驗,始終無法煉 出金子。但卻在一七〇八年意外地煉出了白瓷 而開始製造,歐洲第一件自製的瓷花盆得以問 世。在這之前,歐洲人是不會燒製瓷器的,從 萬里之外運來的中國或日本瓷器非常珍貴,煉 出白瓷無疑像煉出白色金子般貴重。選帝侯非 常高興,於一七一〇年在阿爾布雷希特斯堡中 成立邁森瓷器製造所(Staatliche porzellanm- anufaklur),是歐洲首家瓷廠。 早期出產的瓷器色調灰暗,式樣圖案都仿 照亞洲瓷器,後來在生產中不斷改進,一七三 一年起進入全盛時期。一七三九年,設計出具 有巴洛克風格的釉下紅龍紋和藍洋蔥圖案,同 時也成爲塑形的素材,做成花朵、樹葉、鳥、 獸,以及許多以歐洲名模特兒爲對象的擺飾品,它的風格左右著一七五六年前歐洲瓷器的風 格,被其他廠家廣爲仿造,其產品和藝術風格 直到今天仍爲世界瓷器界所推崇。 邁森瓷商標是兩把交叉著的藍劍,係當年 薩克森公國的國徽。工廠自一八六四年起已遷 來托爾路(Talstr.)九號的現址,全廠共有一 千六百名職工,其中一半以上是畫工,年產瓷 器一 一十五鴆件,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並開放供 人參觀。 瓷器博物館設在阿爾伯特堡內,館中收藏 邁森瓷器廠創辦以來所生產的各種瓷器精品, 有雕塑瓷器、成套餐具、瓷質鐘錶、瓷製飾品 等,大至眞人般的神像,小至日常用具,琳瑯 滿目,應有儘有,遊客還可以看到各種瓷器從 壓胚、組合、上釉到燒製的整個過程。 大教堂(Dom)位於城堡旁,建於十三世 紀,有兩座高a的尖塔,一九一 一九年這個中世 紀教堂內安裝了一套用瓷燒製的編鐘,設三十六個不同音階發出的聲音,音質清脆、悅耳動 聽,也是邁森瓷器優異品質有力的證據。 弗賴貝格(Freiberg)的歷史可追溯到 十一 一世紀,當時爲銀礦社區,十三世紀初正式 設市,十六世紀以前曾是薩克森州的最大城市 ,也是經濟中心和造幣廠所在地,十七至十九 世紀曾遭法軍多次佔領,城市受嚴重破壞。 這個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位於德累斯頓 東北方三十一 一公里,地居厄爾士 ( Erzgebirge) 山東北麓,瀕臨弗賴貝格穆爾德(Freiberer Mulde)河,鐵公路交通方便。當地工業有機 械、電器、皮革、紡織、陶瓷和精密儀器等, 銀礦於一九一三年因資源枯竭而停採。第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礦業復甦,有少量的鉛、鋅、錫 和黃鐵礦。當地礦業學院非常有名,設鐳、有 色金屬、燃料和皮革研究所。 市區分新、舊兩城,新城的現代化建築林 立,舊城遺有許多經修復後的古蹟。舊城可分爲三部分,以聖尼古拉教堂爲中心的老區,小 巷縱橫幽深,曲折迷離,是觀光客的最愛:以 新教堂爲中心的下區,是繁華的商業區;上區 是名勝古蹟集中地。城內的著名建築有市政廳 、聖彼得教堂、金門大教堂、弗羅伊登施泰因 (Freudenstein)城堡、舊城牆殘蹟、多納特塔 樓(Donats Turm )等中古遺蹟。 開姆尼茨(Chemnitz)是薩克森州的工 業城,最早的定居點建在一個懸崖上,城名在 德語中意爲「岩石」。因地處貿易商道,自古 就是販鹽商隊的貿易點逐漸發展爲城鎭。一 一 四三年設自治市,一三五七年獲漂白布匹的專 利權,促進了當地商業的發展。一六一八年至 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戰爭中曾受到重創,但棉 布的製造使它振興,一八〇〇年建立全國第一 家較具規模的紡織廠,十九世紀由於薩克森中 部地區的煤礦大量開採,帶動機械製造業的發 展,製造出德國第一批機床和火車頭,開姆尼茨也因而成爲紡織和機械製造爲主的工業城市 。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因盟軍空襲,再度遭受嚴 重破壞,戰後在東德共產政權管轄之下,於一 九五三年一度改名爲卡爾馬克思城(Karl- Marx-Stadt) , 但它與馬克思個人的生活和工作 毫無關係,一九九〇年恢復原名。 這個城市位於厄爾士礦山北麓,居萊比錫 東南方八十多公里的交通網中心,東距德累斯 頓八十公里,西至格拉七十公里,在六千零一 十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包括大部分厄爾士山地 ,有豐沛的煤礦和鈾礦。文化水準也相當高, 市區設有機械製造專科大學、教育學院、技術 大學及科技力量雄厚的研究機構。 城市跨開姆尼茨河兩岸,依山傍水,景色 秀麗。現有三十一 一萬多名人口,交通便利,是 地區性交通樞紐,有四通八達的鐵、公路網。 工業呈多樣化,輕重工業並行,生產紡織品、 汽車及化學品等,摩托車和電冰箱深受各國客戶歡迎。市區高檑林立、街道寬闊,古城風貌 已不復W現,但尙存部分狹窄古街道和名勝古 0。 市政廳(stadthalle)位於市中心南部,建 於一九一 一年,是由劇院、音樂廳和一 一十四層 宵館組成的高大建築綜合體。附近的紅塔建於 十二世紀,全部由紅磚砌成,是中世紀城垣的 殘存部分,現爲開姆尼茨的標誌。建於一四九 六年的g市政廳也在附近,馬克思巨型頭像也 位於市中心,高十一 一公尺,是一九七一年由莫 斯科雕塑家創作o 宮山博物館(Schlossbergmuseum )原是一 座古教堂,內有許多珍貴雕塑和繪畫。自然博 物館最吸引人的石林,是兩億五千年前樹木形 成的化石群。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宮位於城 東十五公里處,原是打獵行宮,現爲鳥獸博物 館和摩托車博物館。 茨維考(zsickau)是薩克森州的西南部的城市,係以生產小汽車稱著的工業城,一 一 一八年才出現於史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歷 史,古代曾是弋斯拉通往布拉格商路的海關重 地,二 一九〇年至一 二二三一年是皇家自由城市 ,之後爲邁森侯爵領地。一四七〇年代以附近 山區產銀而出名,加之其他的銅、鐵等採礦業 興起,紡織業也很繁榮,成爲一個富庶的城市 。另一著名的是當地出色的拉丁 ( Latin)學院 ,一五一 一〇年德國宗教改革家閔采爾(Thomas Mlzer)曾在此傳教。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 是德國未受戰爭破壞的少數城市之I 。 這個城市位於萊比錫南方六十四公里德、 捷邊境,瀕茨維考穆爾德(Zwickauer Mulde) 河,擁有十三萬一千多名人口。經濟以汽車製 造爲主,保時捷和奧迪公司都在這裡設汽車製 造廠,一九五〇年代是東德的汽車工業中心, 現在福斯汽車公司也在此地大量生產技術先進 的「珀洛」汽車。汽車博物館位於城北,展品豐富,可以充分瞭解當地汽車製造業的曲折道 路。 由於未受到戰爭的摧殘,市內保存許多中 世紀的名勝古蹟。其中始建於一 一 一八年的聖 瑪利亞教堂(St. Marien Kirche),一五〇五年 重建,一五三七年完成,是一座晚期哥德式宏 偉建築,內有十六世紀德國名畫家老克拉納赫 (Luss Cranachthe Elder)所畫的宗教畫。 聖凱读琳教堂(St. Katharinen Kirche )始 建於二二 二年,重建爲晚期哥德式。此外, 還有十五世紀建的古老的市政廳、建成於一五 三六年的晚期哥德式葛凡特廳(Gewandhaus ) 劇院,以及一五八五年建成的奧伯施泰因城堡 (Oberstein Castle ),現在已成了感化院。 最爲當地人民所樂道的,是大音樂家舒曼 (Robert Schumann ) 一八一〇年就出生在市集 廣場附近民家,父親是具有相當文化修養的書 商,母親爲外科S生的女兒。七歲起開始學鋼琴,一生創作了大量鋼琴曲和歌曲,最著名的 是四部交響樂和三首協奏曲,音樂評論也成績 突出。在舒曼紀念館中,按原樣布置了他的起 居室,裡面擺放著他小時候用過的鋼琴。 奧厄(Aue)是薩克森州西部的城市,十 五世紀爲集市村,一六一 一九年成立市。十六至 十七世紀南方的厄爾士山盛產鐵、鎳、錫及鉀 等礦,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爲採鈾中心,是東德 的重要城市。位於施瓦茨河(g。=ry^3rzwasser ‘ 和茨維考穆爾德河(zwickauer Mulde)匯合處 ,西北至茨維考,南方至德、捷邊境各約一 一十 公里。擁有三萬多名人口,工業有採礦、金屬 加工、機械及紡織等。建於一|七三年的教堂 是市內最古老的建築。 安娜貝格丨布赫霍爾茨(Annaberg Buchholz)是薩克森州南部厄爾士山區德、 捷邊境,人口不足三萬的小城,位於開姆尼茨 南方三十公里,西至奧厄十多公里。這是一個年蛵的城市,一九四九年由兩個銀礦村合併而 成,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在厄爾士山開採 紬礦,城市得到進一步發展。當地工業有採礦 、紡織、紙板、紙張及電氣設備等。市內古蹟 主要有建成於一五一 一五年的哥德式教堂和建於 一六六五年的巴洛克式教堂。 克里米喬(crimmitschau)位於茨維 考西北十多公里的普萊瑟(pleisse)河畔,是 薩克森州西部靠近圖林根州邊界的城市,地居 北往萊比錫的鐵路幹線上,交通方便。十八世 紀開始爲工業區,有織布、針織、紡織等廠, 十九世紀成爲工人運動中心,一九〇三年至一 九〇四年,這裡的紡織工人爲爭取自己的權益 所舉行的大罷工,引起全國紡織業的大騒動, 影響至巨,紡織機械是當地的主要工業產品。 普勞恩(placen)是薩克森州最西部鄰 近圖林根州的城市,二二 一〇年爲自治市,十 五世紀是繁華的紡織工業中心,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嚴重破壞。地處福格特蘭(vogtland) 的白鵑河谷(WeisseElster valley)斜坡,約有 八萬多名人口,交通發達,是鐵路樞紐,當地 以編織精美的花邊著稱,工業有紡織和各種輕 重工業。市內名勝古蹟有新、老市政廳、聖約 翰教堂、路德教堂及舊城堡。 齊陶(zittau)是薩克森東南端靠近波 蘭和捷克邊境的城市,位於德累斯頓東方九十 公里的尼斯(Neisse)河西岸,至包岑與格爾 利茨各約三十公里,多條鐵、公路通往各地, 交通十分方便。工業有棉紡、製衣、機械、化 學、小轎車及褐煤開採等,現有人口四萬多。 這裡原是斯拉夫人定居點,一 二三〇年首見記 載,二 一五五年爲波希米亞自治市,|三四六 年加入盧薩蒂亞聯盟(rusatiar一六三五年 被薩克森佔領,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是東德的城 市。城市建設在歐洲三十年戰爭及七年戰爭時 曾遭破壞,如今尙存古蹟有建於一四I〇年的十字教堂(Kreuz kirche )、十四世紀所建的彼 ^5^羅(pet?paul)教堂,以及現爲圖書館和 博物館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格爾利茨(Gorlitz)是薩克森州東部的 鐵路樞紐和上勞西茨(oberlausitz)區商業中 心,位於德累斯頓東方九十一 一公里的尼斯河西 岸,河東岸是波闌的茲戈熱萊茲(Zgorzelec ) 市的郊區,自一九四五年起形成奧得I尼斯線 (theOder-Neisse line ),南距捷克邊境僅十餘 公里,曾是東德重要邊防城市。早期爲斯拉夫 人定居點,一三〇三年設市,B波希米亞,一 三四六年加入盧薩蒂亞城市聯盟,此後爲上勞 西茨首府和文化中心,一三七七至一三九六年 爲公爵領地,一六三五年由波希米亞劃歸薩克 森,一八一五年又歸普魯士。這個工業城市, 中世紀時以紡織工業出名,並發明以亞麻織成 通風涼爽的麻布,以紡織與森林工業爲基礎, 加之居尼斯河重要商業運輸道旁,稍晚又發展爲鐵路設備及機器生產,使得城市蒸蒸日上繁 榮進步。現代工業有機械、紡織、電工、木材 加工及鐵路車輛製造等。人口約九萬,舊城區 擁有現在世界上僅存最精美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群,其中聖經本堂(Biblical House)便是宗教 藝術建築的典範,其他古蹟景點有聖彼得和聖 保羅教堂、十四世紀古堡遺蹟及衆多中世紀優 美的巴洛克式樓房等。 包岑(Bautzen)是薩克森州東部的城 市,西南至德累斯頓五十一公里,南至捷克十 多公里,地處施普雷河(spree)上游,鐵、公 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是地區性鐵路樞紐, 人口四萬六千多名。這裡原是斯拉夫人邊防居 住地,一〇三三年被日耳曼人佔領,二二 一九 年歸波希米亞,一六三五年改屬薩克森,一八 一三年拿破崙在此大敗俄普聯軍,史稱「包岑 之戰」,現在是製造業中心及國內有名的觀光 遊覽區,旅館衆多,服務設施完善。工業主要有鑄鐵、機械、紙張、紡織品、鋁製品、電子 設備及車輛製造等。 市區街道寬敞,林蔭夾道,景色宜人,衆 多色彩鮮明的現代化建築,非常艷麗。老城爲 城牆包圍,如今已成公共休憩地,內城有古代 建築之水利工程及防禦工事,主要古蹟有建成 於十三世紀的聖彼得教堂,一五一一四年起一直 供新、g教共用。建成於一四八六年的奧爾滕 堡城堡(ortsburg Castle ),設有索布博物館 ,可瞭解數世紀前索布人(Sorbian )的生活情 景和至今仍保留在當地的索布人風俗習慣。觀 光客們在包岑市遙望易北河,令人心曠^45。 霍耶斯轚達(Hoyersserda)位於薩克 森州東北部、德累斯頓東北方六十公里處,西 北至布蘭登堡州十餘公里,它的歷史始於一 一 一 六八年,相傳爲霍耶伯爵所建,一三七一年發 展成爲市場,一九五九年在老城東北建「社會 主義新城」,現爲薩克森州褐煤加工聯合企業的住宅區。位於科特布斯以南的褐煤礦區,瀕 臨黑鵲河(Schwarze Elster),擁有六萬多名人 口,工業除玻璃和磚窯外,其他採煤、煉焦、 發電、煤氣生產等,皆爲聯合企業的產業。這 個城市風光幽美,古城石舖小街、建築華麗的 古宅令人留連,尤以前往聖米契爾教堂的通道 上,仍可見昔日防禦工事的殘垣斷壁。塔高八 十五公尺的哥德式聖派垂克教堂雄偉壯觀ffl立 市區,內有欄柵一分爲一 一 , 一邊是天主教,一 邊是基督教,爲世界少見的景觀。 里薩(》iesa)位於德累斯頓的西北方五 十公里,東南至邁森僅十五公里,瀕臨易北河 。這裡最初是一個圍繞著隱修院而形成的居民 點,一六一三一年發展爲自治市,十九世紀隨著 工業和鐵路的發展,商業開始繁榮。對外交通 發達,市東北郊設有機場,多條鐵、公路在此 相交,是薩克森州北部的鐵路樞紐和主要河港 ,擁有六萬多名人口,工業有煉鋼、麵粉、棉紡、煉油、食品、木器及輪胎製造等。 托a高(HGrsau)是薩克森州北部、易 北河畔的小港市,位於德累斯頓西北方七十六 公里,西南至萊比錫、東南至里薩各約三十公 里,人口兩萬多名。對外交通便利,是當地鐵 路樞紐,設有內河船船轉運碼頭,昔日以製陶 和引掣工業起家,現在工業以農業機械、陶瓷 、玻璃、紙張及鑄鐵爲主。 公元九七三年首見記載,發展迅速,一二 五五至一 一 一六七年爲自治市,一四五六年起爲 薩克森選帝侯駐地,在此建造了宏偉壯麗的文 藝復興式哈滕菲爾斯城堡(schoss Hsenfels) ,現在已改爲一所內容豐富的博物館。 這個城市在宗教改革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 色,一五一 一六年,一些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小國 君主在此結成托爾高政治同盟,以對抗信仰天 主教的王侯,3時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在這裡 非常活躍,並於一五三〇年寫成「托爾高條款」,其妻凱睡琳(Katharina von Bora)死後就 葬在當地的聖瑪利亞教堂。一五四四年建成的 城堡教堂(schosskirche),是歷史上第一個新 教教堂。一八一五年經由普魯士統治,第二次 世界大戰後是東德的重要城市。

宗教古城愛爾福特

圍林根(rhc:rifl(Qerl)州位於德國的中 部,東南西北四面分別為薩克森、拜恩、黑森 、下薩克森和薩克森I安哈爾特州所包園,因 其地理位置和遍布的綠色森林所覆蓋,有「德 國的綠色心臟」的雅譽,全州面積I萬六干平 方公里,以生產藍色染料植物「崧藍」而聞名 ,人□_ I百五十五萬,重要城市有耶拿、愛森 納赫和格拉等。 愛爾福特(ftr/urt)是圖林根州首府, 地處圖林根盆地,格拉(Gera )河流穿過市區 ,居國土中部的綠色森林中,有「德國綠色心 «」的美稱。當時是風光優美的王室居住地, 建有隱修院,公元七一一四年已見於文獻記載, 公元七四一 一年設立主教區,人們通常也就把這 一年作爲建城之年。因爲是連結地中海和波羅 的海的交通要衝而繁盛一時,中世紀時是宗教 堡壘,成爲美因茲選帝侯主教區。先後修築了 八十多座教堂和三十六座修道院。一三九一一年 創辦的愛爾福特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之 一,十五世紀加入漢薩同盟,當時的風芒使萊 比錫也黯然失色。 一五〇一年的時候,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 (Maritn Luther)在愛爾福特大學唸法律系, 但在接觸神學的宗教領域後,毅然放棄法律, 一五〇五年進入愛爾福特修道院潛心投入宗教 ,在愛爾福特城北的奧古斯丁修道院度過六年 光陰,最終成爲基督教新,創始人。 一六六四年,愛爾福特市成爲美因茲選帝侯領地的一部分,一八〇一 一年後歸屬普魯士王 國。一八〇八年當地有兩件令人矚目的大事: 一爲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議,重申兩國 盟誼;另一則爲拿破崙在此接見大文豪歌德。 一八五〇年,愛爾福特聯盟會議(Erfurt Union parliament) d開,目的在建立以普魯士 和奧地利共同領導的德意志各邦聯盟。|八九 一年社會民主黨在此召開代表大會,通過「愛 爾福特綱領」。一九四五年成爲東德愛爾福特 專區首府;|九九一年德國統|後,成爲圖林 根州首府至今。 這裡的經濟隨著歷史的演變而變遷,因位 於圖林根森林和哈茲(Harz )山,是東德鹽和 炭酸鉀的重要產地。中世紀這裡因爲是I個會 議中心而聞名,更因菘藍(woad)貿易而發 達,當地人種植大量菘藍,從中提取藍色染料 ,因這項行業使得城市發展成一大貿易都市和 德國屈指可數的富裕城市。交通發達之後,海外價格便宜的綻藍取而代之,菘藍市場貿易逐 漸蕭條式微。十八世紀經濟產業開始轉向花卉 種植,用科學方法培育花籽,愛爾福特又成爲 德國的園藝中心,向世界各國出口鮮花和花籽 。現在每年都在市區南部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花 田裡舉行國際園藝展。此外,當地還有製鞋、 服裝、微電子、金屬加工、電器生產、機器製 造等工業,發展爲多元化經濟形態。 這個人口一 一十一一萬的繁榮城市,交通十分 方便,北郊的民航機場有定期航班飛往全國各 主要城市:陸路交通發達,是德國中部重要的 鐵路樞紐及公路交通中心,搭快車由萊比錫來 此車程一小時三十分,從德累斯頓前來三小時 半,往柏林不到五個小時。市內交通方便、秩 序良好,主要交通工具是巴士、電車和計程車 。觀光點都在市中心區,故可採用徒步方式, 旅遊服務中心位於車站街,電話爲66§0。 市內河道蜿蜒曲折,具歷史的豪宅處處,水市樓台,富有水鄕情調。最有特色的是教堂 林立,且爲數不少是中世紀教堂、修道院,而 且保存得十分完好,放眼望去尖塔如林,猶如 「建築藝術的露天博物館」。這是因爲中世紀 當地市民多富裕,不但競築華屋,而且他們相 信死後有地獄與天堂,爲了讓來世能幸福度過 ,紛紛捐錢興建教堂。往日七、八十座教堂, 雖歷經蒼桑,在戰火摧殘下僅剩三十多座,但 仍有「德國尖塔之都」的美譽。其中聖瑪利亞 大教堂和聖塞維利教堂是這個城市的地標,高 蟁入雲的尖塔譽爲「上帝的手指」。 聖瑪利亞教堂位於教堂廣場(Domplatz) ,融和羅馬式和哥德式藝術風格的殿堂宏偉, 高大的空廊飾以一排排長玻璃窗,屋頂是多座 大小不等的尖塔,五彩的窗玻璃滿是各色構圖 。牆上是精美生動的人物雕像,以西北大門壁 上的耶穌十一 一門徒最爲出色。後室的高牆上有 鑄於一四九七年重十一 一噸的銅鐘,是世界最大的鉍鐘之一 ,鋪聲洪亮,在一一十公里外的威瑪 都清晰可聞。教堂內珍藏j幅十六世紀美術大 師卡倫那赫的油畫「卡塔麗娜的定婚」。 聖塞維利教堂(St. Severi Kirche)於教堂 廣場右側,是十四世紀德國的代表建築,內部 結_美,«壁上的人物雕像神態嚴然。庭院 中有高大的花塔,是由一塊塊雕鑿好的大理石 砌成,塔上的一根根柱子是一個個小塔尖,對 稱而完美。堂內放置十五世紀的精緻石棺。 商店撟(Kramerbscke)建成於一三二五 年,橋上三十一 一家精巧木造連屋小商店或藝品 店,共分三層,是中世紀風格獨特的橋街,自 古是各類工匠的工作場所,幌若義大利的威尼 斯利雅都(Rialto)橋,在全德國僅此一處, 所以與教堂一樣是愛爾福特的特色觀光區。 參觀市區可從中央車站沿著行人步道的車 站街開始,舊城區的重要參觀點有市區中心點 的魚市場(Fischmarkt),以及圍繞在小廣場四周的新哥德式市政廳(Rathaus )、現爲畫廊的 「紅牛之家」(zum?3oten oxen)等具歷史性 的建築物,另外還有現已改爲孤兒院的奧古斯 丁修道院、安格爾(Anger)藝術歷史博物館 、園藝博物館及美因茲選帝侯宮等。

地理中心愛森納赫

愛森納赫(££§§ch)是圖林根州西部 寧靜的山中小鎭,因十一世紀所建的瓦特堡而 聞名,昔日的騎士和雲遊詩人常出沒於此,| 一五〇年形成城鎭,一 一 一八三年獲自治市特權 。一八一七年德國各地的大學生代表在這裡集 會,他們強烈反對封建專制,要求祖國統一 。 一八六九年,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在這 裡組織社會民主工黨,是如今德國兩大政黨之 一社會民主黨的前身。一八九八年開始生產汽 車,此後汽車製造一直是當地的經濟支柱,在市內汽車博物館中即可看到其根源。 這個城市東距首府愛爾福特六十九公里, 地處[一|林根山(ThUringen Wald )西北坡、赫 塞爾(HSrsel )河和內瑟(Nesse )河匯合處, 地當東經十度十九分、北緯五十度五十九分, 德國的地理中心點正好在愛森納赫市的東北郊 ,所以人們暱稱它爲「德國的心臟」。鐵、公 路交通方便,搭快車由柏林前來約需五個小時 ,由法蘭克福到此僅約兩小時,市區交通有巴 士、計程車等。 經濟以汽車製造爲主,昔日東德需排隊十 年才能購得一輛的華特堡汽車就是在這兒生產 的,現在歐寶(0P?)公司在這裡設有歐洲最 現代化的汽車製造廠,年產汽車十五萬輛。此 外,機械、化工和電器等也佔相當比重。 雖然愛森納赫只是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 小城,但人傑地靈曾出過無數名人,尙有許多 出色的名勝古蹟値得參觀。遊客中心設在市中心市集廣場一 一號,電話爲279230 ,除瓦特堡 在山上需乘車外,大部分景I可採步行。 瓦特堡(Die wartburg)位於城南山上圖 林根森林中,是愛森納赫最馳名的古蹟、觀光 精華,由路易(Louis the Leaper)建於一〇七 五年至一〇八五年,地處山頂,居高臨下,形 勢險要。從薩克森反對亨利四世大帝起至十五 世紀中期,都是圖林根的領地。十三世紀時由 圖林根侯爵赫爾曼(Hermann ) 一世重建爲府 邸,成爲包括華格納在內的文人雅士、音樂家 聚會的活動中心,他們在此作歌、寫曲,盛極 一時,二 一〇七年就曾舉辦過有名的「唱遊詩 人吟唱比賽」(saegerkrieg ),華格納的著名歌 劇「湯豪澤」Hannhauser )即以此堡爲背景寫 成,劇中敘述本爲德國抒情詩人,後成爲歌手 的唐豪澤,前來參加賽歌會與城主侄女伊麗莎 白纏綿悲哀的愛情故事。 一四八五年城堡和周圍的土地歸屬於薩克森公爵恩斯提內(Ernestine)。一五二 一年五 月至一五二二年三月馬丁路德被薩克森選帝侯 腓特烈三世庇護隱藏在此,將原希臘文的「新 約聖經」譯成德文,在宗教史上是一件大事。 在此之後瓦特堡曾荒廢過一段時期,恩斯提內 家族的亞歷山大(Charles Alexander )曾予大 修,一八一七年十月宗教改革三百週年紀念大 會在堡中舉行。 古堡四周是陡牆懸壁,圍牆上築有雉堞, 進堡入口是兩根粗大鐵索繫在橋兩側的吊橋, 堡內後院有羅馬式宏偉宮殿,前院有馬丁路德 當年住過的小木屋,室內放置大壁爐、一把椅 子、一張木桌,桌上是一本德文聖經譯本。每 年有一百多萬遊客慕名而來,乘車上山或沿林 間小徑走^^時漫步登山一窺名堡眞貌。 路德紀念館(Lutherhaus)位於路德街八 號,馬丁路德從j四九八年起在此住過三年, 他不祇是宗教史上的關鍵人物,在德國文化和歷史也有重大影響。一四八三年他出生在愛森 納赫一個礦工家庭,其父希望他成爲律師而在 愛爾福特大學學習法律。一 一十一 一歲那一年,有 一天在森林裡目睹大雷劈斷了 一棵大橡樹,在 橡樹附近的他卻絲毫無傷,認爲這是「上帝的 神蹟」。次年轉入神學院,修習兩年後正式受 任神職,出任威登堡大學神學教授,成爲受人 尊敬的天主教神學家,以聖經經文爲修道的主 要依據,以虔誠的心爲布道重點。 一五|七年十月三十一日馬丁路德在威登 堡教堂門口,張貼一份九十五頁的論文「寬恕 的道德」,對行之多年的羅馬教會作風,提出 嚴厲的批判,從而引發了宗教革命。當時羅馬 教會以金錢買賣r上帝寬恕」的作法,讓腓特 烈君王買足了十三萬年的「赦罪券」,震動了 天主教教廷,也動搖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根基。 羅馬教廷將馬丁路德停職,神聖羅馬帝國查理 五世也懲罰他踏出薩克森地區。 但他所提出的宗教改革,立即獲得上千萬 天主教徒的認同,教義很快傳播到國內外各地 ,雖無法出遊講學,但教徒遠道來到他的#a 受教,他的學說著作成爲暢銷書。一五一 一〇年 陸續發表了「德國貴族」、「教會受巴比倫式 的囚禁」和「耶穌教義中的自由」等三部巨著 ,讓德國的主教更加不滿,也激怒了査理五世 ,要求他在第一 一年出席沃姆斯會議時公開悔改 。他依召出席會議,但不肯「悔過」,皇帝下 令通緝他。 一五二一年薩克森選帝侯派人扮作蒙面騎 士,在山間密林的路上把馬丁路德「綁架」到 瓦特堡保護起來,他在堡中發奮工作,-一十年 不眠不休地把聖經從希臘文和希伯萊文譯成德 文,奠定了德國統一文字的重要基礎。一五四 六年他去世時,巴伐利亞、奧地利、匈牙利及 波蘭等地人信奉他的新教,法國產生了喀爾文 新教,蘇格蘭也成立長老教會。路德學說也引起了天主教內部改革的聲音,耶穌會、托缽教 士會等紛紛成立,新教會遠播到美洲新大陸和 亞洲,成爲世界重要的宗教之一 。 巴哈紀念館(Bachhaus)即市集廣場東南 面的米黃大瓦屋,一六八五年世界音樂史上最 偉大的慧星、德國作曲家巴哈就是出生在這個 音樂世家,幼時即在此隨父母學習弦樂器,十 歲時父母雙亡,由擔任管風琴師的長兄撫養成 人,並教習音樂,一生留下無數不朽作品,這 裡有巴哈幼年生活的點點滴滴,現場並展示他 的樂器和手稿等。 德國名小說家羅伊特(Fritz Reuter)以北 德方言詩和故事小說聞名,晚年住過的小樓位 於市區南部,現爲博物館。 華格納博物館是紀念音樂家華格納而設, 他曾創作一部以愛森納赫市瓦特堡爲背景的歌 劇「湯豪澤」,華格納死後,當地市民把他的 遺物買回來創辦博物館。 市內主要的參觀點還有十八世紀的宮邸, 現爲阖林根博物館,主要陳列地方文物。有四 百年歷史的市政廳及中世紀的聖喬治教堂。

世界文明重鎮威瑪

威瑪(Weimar)是德國東部圖林根州的 歷史文化名城,城名的原意爲「牧場草原」, 公元九七五年始見記載。一二五四年設鎭,一 三四八年成爲自治市。十三世紀中葉至十四世 紀後半葉,這裡是威瑪奧爾拉明德(Weimar- orlamunde)伯爵的領地,後歸韋廷的薩克森 家族統治。一五四七年成爲薩克森威瑪(Saxe Weimar)公國的首都,在此後數百年裡,歷代 選帝侯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和御花園, 但當時只是宮廷人員和官吏居住的小都市。第 一次世界大戰後,在戰爭中慘遭敗績的德國爲 了收拾殘局,國會議員們強打精神於一九一九年在威瑪的民族劇院集會議事,製頒第I部共 和憲法的「威瑪憲法」,同時依憲法成立威瑪 共和國,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三三年這十四年史 稱威瑪共和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這期間德 國一方面承擔著償債贖罪的責任,另一方面則 尋找機會在廢墟中重建復國。一九三四年希特 勒撕約再起,扼殺了威瑪共和國,是威瑪發展 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更慘遭 盟軍蟲炸,受到嚴重破壞。 被稱爲「德國的雅典」、「德國文學麥加」 的威瑪是德國古典文學的聖地,主要源於威瑪 得天獨厚的文化根基。從一五四七年起威瑪是 薩克森I威瑪公國的首府,這個諸侯國小國寡 民無力爭雄,歷代邦君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化 藝術的發展上。當時威瑪奧蘭公爵和查理曼大 帝不和,氣憤之餘而遠離宮廷,定居威瑪。 當時在維滕貝格因新教諸侯失敗,而尋找 新君王爲服務對象的大畫家克拉納赫(Lgas cranach)也隨他一起來此,直至一五五三年 八十一歲在此去世,在威瑪度過了他一生中最 後的時光。一七〇八年到一七一七年,音樂家 巴哈在這裡創作了 一些著名作品。一七七一 一年 ,小說家、莎士比亞作品著名的翻譯家維蘭德 (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是埃佛特大學的 哲學教授,被指定爲威瑪親王的教師而來到威 瑪,一直到一八一三年去世都生活在這裡。 查理奧古斯特時代,特意邀請在文壇上初 露才華的歌德擔任威瑪大臣,一七七五年年僅 一 一十六歲的歌德踏上威瑪的土地,在這裡一直 生活到一八三一 一年逝世,他的非凡才華爲威瑪 開創了 一個文化的黃金時代。 一七七六年,德國啓蒙運動最有名的理論 家赫爾德•( Herder)也定居於威瑪,他的思想 強烈地影響了德國狂覲突進的文學運動。 査理亞歷山大公爵時代是威瑪第一 一個文化 黃金時期,一八四八年,他邀請匈牙利音樂之王鋼琴大師李斯特(Liszt)來威瑪擔任宮廷樂 長,同時期來的還有華格納,其作品「羅亨格 林」(Lohengrin)便是在威瑪劇院首演。 一八六〇年,威瑪美術學院創立,德國最 重要的印象派畫家利貝曼曾就學於此。一九一 九年,建築藝術家格羅皮烏斯(Gropius)把美 術學院和實用美術學校合併,成立包豪斯建築 學校,這是一所融和藝術、手工藝、實用、技 術於一體的新型建築學校,開創現代建築主義 學派。希特勒登台後,許多曾在該校任教的藝 術家被迫害流亡國外,但也因此他們的建築思 想理論受到各國建築界的推崇而在境:^長。 私底下希特勒對威瑪也情有獨鍾,來此共 約三、四十次,尤其經常出現在廣場的大象旅 館(Kempinski Hotel Elephant),當地上了年紀 的人很多都曾見過他。 此外,席勒(Schiller)、克納齊、費希特(Fichte)、謝林(schelling)、黑格爾(Hegel)、 伯蘇威和叔本華(Schopenhauer)等人都曾在 此遊歷或居住過,使威瑪能夠在德國的文學史 上大放異彩,成爲德國精神的中心點,古典文 化傅統的代表者。其中歌德和席勒兩人在此居 住的時間最長,對這裡文影響也最大。 兩德分裂期間是威瑪文化受挫折的時候, 東德的社會主義制度把威瑪從前燦爛的文化光 芒都歸類爲「資本主義文化」,昔日文人、藝 術家的住地紛紛被毀,歌德學院院長保羅曾表 示「那是一個灰底,灰圖案的時代」。 一九九九年威瑪在衆多競選中脫穎而出, 被歐盟部長會議選爲「歐洲文化首都」,這一 年正好是歌德兩百五十週年誕辰紀念、威瑪共 和國八十年週年紀念、包豪斯建築理念八十年 紀念、柏林圍牆倒塌十年紀念,這一連串的紀 念曰使威瑪備受重視、熱鬧非凡。威瑪市政當 局委託專業公司籌劃了一千多項大大小小的文 化活動,邀請來自各國的五千位藝術、文學界人士參加,並特別聘請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親 自指揮大型的交響樂演出,在八月一 一十八日歌 德生日期間還上演他的戲劇「浮士德」。 fi立在市集廣場旁的市政廳,建於I五二 六年,是威瑪文藝興盛時期許多重要活動的展 現場所,對角的哥德式大廳則建於一八四一年 ,鄰近的建築是克拉納赫的住宅和寫作室,一 五五三年他也在這裡去世。 目前威瑪有兩所大學,六千多名大學生, 許多優秀的藝術家、音樂家,都以擁有威瑪大 學的畢業證書爲榮。 這個城市位於東經十I度十九分、北緯五 十度五十九分,地處易北河支流伊爾姆(Ilm ) 河左岸風景幽美的河谷中,西距首府愛爾福特 一 一十公里,東北面至萊比錫一百一十一 一公里。 鐵、公路交通便利,擁有六十萬多名人口。 市區依偎在埃特斯山(Ettersburg )的環抱 中,清澈的伊爾姆河悠悠流過,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許多中世紀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古老建築 掩映在樹木花叢中,中間夾雜著田園風味的公 園、街頭雕像和一些現代建築。城區面積很小 ,步行一一十分鐘就可以走馬觀花將主要遊覽點 看遍,但城區風景優美、古色古香,雋永的文 化、藝術氣息孕育出的獨特韻味,令人留連。 丹麥童話家安徒生到過威瑪後說,威瑪不是一 座有公園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園。 柏林圍牆拆除後,大多數久被鐵幕圍困的 東德城市都脫胎換骨般被霓虹燈、快餐店,現 代化商店妝點得熱鬧眩眼,只有威瑪淳樸依舊 ,到處遺留著與歌德、席勒、赫爾德、李斯特 等歷史名人有關的古蹟名勝,令人矚目而憑添 吸引力,兩德統一後每年觀光人士達一百五十 萬人次以上,顯然也使小城繁華了起來。 劇院廣場(Theaterplatz)位於威瑪的市中 心,廣場上國家劇院門口聳立大文豪歌德和席 勒的巨大銅像,兩人並肩同握一個花環,表現了他們之間的親密友誼。這座塑於一八七五年 的銅像,已成爲威瑪的象徵。 國家管院(Deutchem National Thster )位 於劇院廣場西側,歌德曾主持這個劇院達一 一十 幾年,席勒的「華倫斯坦軍營」、「瑪利亞. 斯圖亞特」等衆多劇作在這裡舉行首演。目前 劇院常年上演著名的歌劇和戲劇,大部分場次 的賣座在七、八成以上,是威瑪居民社交及休 閒的主要去處。 維特姆斯宮(Wittumspalais )位於劇院廣 場東北側,面對著劇院,建成於一七六七年, 巴洛克式的典雅建築,是哥德時代人文精神的 中心。當時是公爵夫人安娜•阿瑪莉亞(Anna Amalia)的宅邸,他經常在這裡邀請重要的文 學家聚會,至今仍可從懸掛在宮中的畫像中, 咸心受到當時藝文界在社會上活躍的情形。 公爵宮殿是市內最主要的古建築之一 ,一 七七四年曾燬於火災,一七九〇年在歌德的主持下重建。它的對面分別建有三幢紅、黃、綠 城堡,其中綠色城堡建於一五六五年,一六七 〇年改爲洛可可式建築,翌年,建築師又别出 心裁地用一根巨大的橡樹雕刻成一座尖塔置於 城堡頂上,可以沿六十四級台階的旋梯攀臨塔 頂,眺望全城風貌。 歌德故居在威瑪共有兩處,其中之一坐落 在國王宮殿花園的小山上,花園內古木參天, 小溪淙淙,曲徑通幽,優美異常。故居爲哥德 式兩層花園樓房,建於一七〇九年,原爲公爵 行宮,一七七五年十一月,年僅一 一十六歲的歌 德,接受威瑪大公查理•奧古斯特的禮聘來這 裡定居,在這幢樓房中居住了八年,屋內陳列 著一幅歌德生前十分喜歡的大型羅馬全景橫幅 畫及一些礦物標本、地質圖_。 附近還有歌德席勒銅像、赫德爾和威蘭雕 塑、古典主義到浪曼主義過渡時期的傑出作曲 及鋼琴家洪梅爾(Johann Nepomuk Hummel) 及李斯特的大理石半身像等o IT管國 ^一*«物館(oQG^e National Museum )原名歌德之家(Goethehaus),是歌 德生前另一個故居。這座米黃色的三層建築爲 巴洛克式風格,是威瑪大公於一七九四年改建 後送給歌德的禮物,歌德在這裡住了五十七年 ,直到一八三! 一年去世爲止。一八八五年他的 孫子瓦特死後,改爲州立博物館。 館內布置仍維持一八三一 一年歌德去世前居 住時的原貌,十六個房間分爲兩部分,前半部 房間寬敞,陳設講究,裝飾精美,最令人感興 趣的是其中六個牆壁顏色各不相同的客廳,分 別爲淡綠、灰、淺桃紅、淺黃及淡藍等色,集 詩人、科學家、政治家於一身的歌德,讓顏色 使每間客廳蘊_出不同的氣氛,接待不同的訪 客,曾接待過包括哲學家黑格爾、詩人海涅和 音樂家孟德爾遜等名人顯貴。 歌德生活和工作在故居的後半部,這裡房間較小,陳設也簡樸,寫作室內只有書桌、椅 子和幾件傢俱,沒有任何其他飾物。據說歌德 寫作時不願讓任何物品裝飾影響他的思維,僅 在書桌旁放一幅反映古代法蘭克福市的古版畫 以激發創作靈感,甚至一定要看到他外祖父曾 使用過的大高腳杯、權杖及手套,才能文思如 湧。他的寫作習慣也異於常人,他從不在晚上 寫作,一定是在日間寫,而且是站著寫,書桌 因而有點像樂譜架般是斜面站桌,他的代表作 「浮士德」就是在這裡完稿的。他寫這部不朽 巨作:iBIJ後歷經六十年,五十一歲時曾將之束之 高閣,七十五歲拿出來修改,一八三一 一年一月 最後又看了一遍,加上「在自由的土地上,站 立著自由的人們」這句名言,直到臨終前兩個 月才把它完成,三月一 一十一 一日溘然長逝。 寫作室旁是歌德收藏著六千多冊書的圖書 室。他生前還收藏了 一 一十六萬兩千多件古董, 故居中陳列了其中兩萬多件精品,如公元前兩千年的埃及小銅鐘,他從義大利帶回的一百多 個彩盤,兩千多枚古錢幣,歐洲各國名畫和許 多礦石標本。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博物館被炸, 建築物三分之一 一損毀,幸好室內的物品早就搬 移,現在所見爲戰後按原狀重建。 由於歌德深受威瑪大公的信任,他先後擔 任過威瑪公國的樞密院成員、公國會議議長、 文化大臣、國防大臣,以及公共事務大臣等, 同時兼管四級政府、三個地區、四個等級的事 務。他忠於大公,甚至設想把這位小君主造就 成一個能影響歐洲政局的大人物。基於職務需 要,他潛心研究地質、礦物、光學、生物、植 物和解剖等自然科學。他還擔任過安娜•阿瑪 莉亞圖書館館長,負責整個圖書館的運作,包 括製定館規。這所洛可可式小巧的圖書館經常 冠蓋雲集,當時的歐洲文化界名人常聚集在這 裡與歌德暢談文學、藝術和哲學。 席勒之家(schillerhaus)位於市政廳南邊、歌德故居北面,步行只需五、六分鐘。席勒 是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自 幼生長在貧困家庭,深受當時權貴壓制之苦, 他的第一個劇本「強盜」,充溢著他內心的憤 怒和對高官顯宦的俗套與腐化的抗議,一七八 一一年公演一炮而紅、《動一時。他第三個成功 的悲劇「陰謀與愛情」 (Kabaie und Liebe) 完成於一七八四年,劇情是寫貴族青年愛上卑 賤少女爲陰謀所破壞的故事,被譽爲德國第一 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全劇情節生動纏綿,人 物性格複雜突出,十分成功。一七九四年他開 始和歌德合作,兩人互相鼓勵,寫出的優秀作 品,把德國文學帶入古典文學階段。德國文學 因而得向光輝時期邁進,從而奠定了德國文學 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貧困交織、一生境遇不佳的席勒,一八〇 一 一年應歌德邀請從耶拿來到威瑪,住在這幢三 層小樓裡,-一樓是席勒夫人和孩子們的臥室,三樓是席勒的書房和工作室,但僅爲時三年, 就被結核菌奪去了生命,享年四十六歲。 席勒之家分爲兩部分•• 一部分是席勒博物 館,陳列著他重要的文學作品、手蹟、上演他 劇集的服裝道具。另一部分爲席勒故居,一直 到生命的盡頭,他都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寫下 了「墨西拿的新娘」(Die Braut v6n Messina) 和「威廉•泰爾」等著作,一八〇五年在工作 室的病榻前與世長辭。席勒死後此屋曾數度易 主,只有三樓的工作室陳列席勒使用過的傢俱 及藏書,靠窗的書桌上放著他用過的羽毛_水 筆、墨水瓶、紙鎭、紙剪、燭台、鼻煙壺及一 份最後的遺作o 在伊爾姆河東岸,與威瑪市遙遙相對的小 山上,有|座建於一八九六年的房屋,現爲歌 德、席勒及其他德國作家的手稿和全部版本的 貯存地。 威瑪公爵墓園位於市中心,是|座俄羅斯東正教式的墓園建築,陵墓門首爲羅馬式圓柱 ,進去是一個廳堂,靈堂在地下室,歌德和席 勒的靈柩並排擺在白色希臘石柱小建築的中央 ,兩旁安放著威瑪王公貴族的棺木。據說席勒 原本葬在另一個墓地,根據歌德臨終前的心願 遷葬於此,讓這兩位擎友相伴長眠。 園墓中專設戲劇、歌劇藝人墓園區,九人 一組,將許多爲藝術有過貢獻的人葬在一起, 這個區已成爲藝術愛好者憑弔的地方。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德國正在紀念歌 德誕辰兩百五十週年之際,德新社從威瑪發出 一條拋動全國的消息,一九七〇年十一月某夜 ,歌德的墓穴曾被東德秘密打開,將遺體秘密 解剖,把骨頭和部分尙存的軟組織分離,分別 予以妥善包裹和保存,爲了絕對保密,參與工 作的科學家就直接躲在墓穴裡悄悄的做著這些 事。從開墓解剖到測量研究先後用了十九天時 間,全程都作了拍照、錄影和詳細記錄,這些資料成爲歌德國家紀念館中的秘密檔案。測量 結果顯示,歌德去世時身高一點六九公尺,腦 容量爲一點五五升。測量和研究之後,科學家 把他的剩餘部分軟組織做了火化處理,並把遺 骨和所戴桂冠裹上泡沫材料妥善保存。他下葬 時所穿的靈衣也曾秘密地運到柏林研究,目前 還珍藏在威瑪一座紀念館的地下室。 大象館(Kempinski Elephant)是當地極享 盛譽的古典式旅館,是市集廣場最重要的建築 ,裝潢介於當地包豪斯精神和法國裝飾藝術的 概念之間。這家旅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昔日 前來威瑪拜訪歌德的作曲家李斯特、哲學家叔 本華等衆多歐洲文化名流都曾在這裡住過。 李斯特(Liszt)故居位於伊爾姆河公園旁 ,爲一座花園別墅,客廳和琴室合而爲一,放 置著他當年用過的鋼琴。李斯特是匈牙利最偉 大的鋼琴家,一八四八年受聘於威瑪公國,擔 任宮廷樂長及歌劇、管弦樂隊的指揮。在這裡創作了「但丁交響曲」和「浮士德交響曲」等 傑出的音樂作品,並指揮了同時代作曲家華格 納、舒曼,以及寫過安魂曲、李爾王序曲等的 法國名作曲家白遼茲(Hector Berlioz)等名家 名作的演出,還創辦威瑪音樂學院,使威瑪成 爲當時歐洲的音樂中心。 布亨瓦爾德(Buchenwald)集中營地處威 瑪西北七公里海拔約四百七十八公尺的埃特斯 堡,是納粹德國在歐洲第一個設立、而且是最 大的集中營,是後來其他集中營建造的藍本。 這裡原是威瑪大公的狩獵場,集中營的營門是 兩扇鐵欄,門的一端一目瞭然地寫著鑄鐵鏤空 德文「Jedem das Seine」,意思是「誰都有應得 的一份」,營區面對著一條狹窄平坦與外界相 通的公路,路旁樹木蔥蘢,但卻是一條有名的 血路,係當年囚徒們在黨衛軍的棍棒下修建而 成,許多人在修路時被折磨至死,道路兩旁圍 著鐵絲網,成千上萬的囚徒在納粹軍犬和皮鞭的驅策下,跑步通過這條道路進入集中營。 這個集中營始建於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 九四五年四月結束,最早這裡關柙的是德國政 治犯和同性戀者;繼之是一九三八年進來了一 萬名猶太人,但大多數都只關了幾個月就遣送 出境•,在一九三九年後關進來的是俄國戰俘、 吉卜賽人、猶太人和反納粹者,甚至包括對希 特勒不滿的德國將軍等,這些人不但未釋放, 而且人數陡增,據統計八年之中總共三十一 一個 國家、爲數達一 一十三萬多人,其中有五萬六千 名囚徒被殺害。 進入集中營的人不死也去半條命,「餓」 使在這裡的囚犯常常體重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缺食少水,連生病都要強迫勞動。死於疾病、 毒打、營養不良,以及處決的人不計其數。這 裡雖然沒有毒氣室,房東南角的後腦射擊裝置 ,是臭名昭彰的殺人工廠,當年有八千四百三 十八名俄軍戰俘在此被殺。另有六百人被設於營內的病毒研究所選爲斑疹傷寒、黃熱病、天 花、霍亂和白喉等藥劑試驗活體而致命。戰後 的紐倫堡大審時,曾有倖存者在法庭作證說出 這種慘無人道的痛苦經驗。 更荒謬的是集中營司令官的妻子伊爾莎• 科赫(Ilsa Icoch)是變態的虐淫和慕男色情狂 ,對囚犯爲所欲爲。更有甚者,凡是有美麗紋 身圖案的囚犯就會被處死,剝下囚犯的花紋皮 li製成燈罩、手套和書皮。一九四三年憤怒的 囚徒們秘密成立集中營委員會,組織地下武裝 暴動,利用每天到附近兵工廠服苦役把卡賓槍 化整爲零件帶入集中營,還用運屍車偷運了 一 挺輕機槍和兩千發子彈混入集中營。一九四五 年四月五日,八百五十名囚徒分成一百七十八 個戰鬥小組,向看守集中營的黨衛軍進攻,佔 領了所有哨所,兩萬一千名囚徒獲得自由。 營門塔樓上的鐘依然完好,時間卻永遠停 在勝利紅旗插上塔樓的三時十五分。一九五八年集中營遺址闢爲紀念館,建有十八個放著銅 香爐的祭台和巍峨的紀念塔,塔上赤足踩鐵蒺 藜的浮雕,象徵著當時流血的歐洲。塔下放著 從歐洲一千一百個集中營中取來的泥土,塔壁 上用德、英、俄三種文字鐫刻著:「根除納粹 主義,建設自由、和平的新世界。」 威瑪可供參觀的地方還有威瑪城堡、貝爾 維德(Belvedere)城堡、泰富特(Tiefurt)城 堡、巴哈故居、畫家克拉納赫宅第、尼采檔案 館、貝魯特博物館、喜拉和洪德堡兩位文豪曾 經執教過的韋拉大學,以及建於一四九八年, 克拉納赫父子完成祭壇畫、長眠著赫德爾和小 克拉納赫的市立聖彼得與聖保祿教堂、李斯特 音樂學院、德國莎士比亞總部及天文台等。

圖林根各城市風光

格拉(Gera)是圖林根州東部城市,位於萊比錫西南方七十公里,是德國東部交通便 利的鐵路樞紐之一。瀕臨白鵲河,公元九九五 年已出現於歷史文獻記載中。I二三七年由於 當地的紡織手工業興盛,已由小鎭迅速發展成 爲城市而設建制,中世紀紡織品行銷各地,十 分著名o 一五四七年隸屬邁森公國,一五六一一年爲 羅伊斯(Reuss)家族的領地。十七至十八世 紀曾遭三次大火焚燬,但重建復原快速。十九 世紀初德國工業化初興,格拉的傳統手工織布 因緣際會、因勢利導的改爲現代化工廠,因而 發展蓬勃。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又遭嚴重破壞, 戰後復原成爲新的城市,人口約十一 一萬五千, 經濟結構也進展爲多元化,主要工業有紡織、 金屬加工、機械、油類、傢俱製造等,市東南 方八公里處還有一座鈾礦。 市區位於白鵲河南北沿岸,風光明媚,但 因數次大火及戰爭破壞,所存古蹟不多,大部分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都集中在市中 心市集廣場附近。 市政廳建於一五七三年,坐落在市集廣場 上,與周圍的古老房屋形成部分古城風貌,是 老城最有名的古建築,外觀呈白色,屬文藝復 興式風格,主樓三層,正中是五十七公尺高的 鐘塔。 、 柑桂園(Orangerie )是風行歐洲的華麗宮 廷建築,位於市區西北部,建於一六八五年至 一七三五年,呈巴洛克式風格,米黃色的兩層 主樓和側翼用長廊環成半圓形,中間懷抱|座 噴水大花園,還設保護外來奇花異草過冬的溫 室。它原是統治此地的羅伊斯大公府邸,現爲 藝術畫廊,陳列著名畫家利貝曼、克拉納赫等 人的作品。 一八九一年,德國著名畫家、雕刻家迪克 斯(Otto Dix)出生於格拉,其作品結合同情 心與絕望情緒,技巧的表達出一 一十世紀藝術對社會強烈的吶喊。希特勒曾禁止他的作品流傳 ,現在迪克斯故居闢爲紀念館,陳列他的油畫 和版畫作品。 奧斯特施泰因(osterstein)宮建於一六八 六年,壯觀華麗,原爲羅伊斯大公爵的府邸。 耶搴(tHena)是圖林根州中東部的城市 ,位於愛爾福特東方四十公里的薩勒河兩岸, 由萊比錫前來車程約四小時,是圖林根州中東 部鐵、公路樞紐,交通方便,地處薩勒河中游 盆地,周圍青山環繞,地勢險要,自古爲兵家 必爭之地。十三世紀爲韋廷伯爵的邁森領地, 之後爲薩克森領地,一八〇六年十月十四日, 拿破崙在薩勒河谷的高地大敗由霍恩洛厄諸侯 (Prince von Hohenlohe)所率領的普魯士和薩 克森的十萬聯軍,耶拿因此名聞遐邇、載入世 界史冊。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七百年歷史的 古城破壞慘重,戰後形成新舊建築並存的市貌 ,是東德重要古城之一。 耶拿長久以來的聞名,除了來自一五五四 年成立的耶拿大學擁有大批思想家、哲學家, 影響所及使德國成爲哲學史上重要的新思想發 源地之一外:十九世紀中葉任教於耶拿大學的 動物學家海克爾(Ernst Haeckel),支持達爾文 的進化論,發表「生物體普通形態學」,提出 重演律而在此嶄露頭角。 另一重要原因,是德國企業家蔡斯(Carl Zeiss)在此開設工廠,製造顯微鏡和許多其他 的精密光學儀器,他聘請耶拿大學的物理及數 學老師爲該廠的研究人員,以光學理論爲改進 光學儀器的基礎。同時他還聘請了化學家蕭特 (o.schott)試製出約一百種光學玻璃及許多 種耐熱玻璃,至今該廠生產的蔡斯鏡片,仍爲 配戴眼鏡者主要使用的鏡片。從一八四六年蔡 斯光學儀器公司至今,光學儀器一直是當地行 銷全世界、聞名而重要經濟來源。 耶拿大學創辦於一五四八年,在科學技術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耶拿光學工業的興起有 它的支持可資證明。人文科學的教職陣容更爲 堅強,其中包括世界文學巨匠歌德,他在耶拿 的原住地已成立爲紀念館:哲學方面,有康德 之後德國唯心主義一 一 一巨頭的主觀唯心主義論的 第一位代表性人物費希特(Johann Fichte)、主 張辯證的絕對唯心主義論者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以及美學客觀唯心 主義論者謝林(Friedrich schelling),德國浪漫 主義運動思想最有影響力的傳播者和學者施萊 格爾(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德國最 偉大的戲劇家、詩人和文學理論家席勒,席勒 紀念館就是當年他在耶拿大學執教五年所住之 地。稍後還有兩位名人,即海克爾和馬克斯等 。一八四一年馬克思把他的哲學論文寄到耶拿 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光學博物館(Optisches Museum )收藏陳 列眼鏡、照像機、望遠鏡和顯微鏡等,從最早的原始用品到現代最新式的光學儀器,總共一 萬三千多件,其中蔡斯的產品最爲齊全。 蔡斯天文館(Zeiss-Planetarium )位於植 物園附近,建於一九一 一五年,是世界第一座天 象館,設施新穎,有雷射表演,還放映許多天 體運行的影片,且因季節不同而變更內容。 市內値得參觀的景點還有十四世紀所建的 市政廳、一百一 一十公尺高的圓柱形大學樓、植 物園、席勒故居及歌德紀念館等。 哥達(Gotha)是德國城市中|顆亮麗的 星星,位於愛爾福特西方一 一十四公里、圖林根 州森林北部邊緣、昔日的東西德邊境附近,四 周圍繞著威瑪、愛爾福特、耶拿和愛森納赫等 圖林根的重要大城,是東來西往必經之地。鐵 路設備製造業和機械業都很出色,但遠比不上 它在德國文化上的貢獻。 哥達的歷史首見於公元七七五年,曾經是 查理曼大帝的居住地之一,公元九三〇年開始在此建堡設防,許多宗教組織也來此設站,吸 引大批各地來此的定居者。一 一九〇年正式設 市,二 一四七年是圖林根伯爵屬地,二一六四 年歸薩克森的韋廷家族,十七世紀創辦預科大 學,一六四〇至一八一一五年爲薩克森I哥達公 爵駐地,一八一 一六至一九一八年爲薩克森丨科 堡丨哥達(saxe-coburglGotha)公爵駐地。一 八七五年,愛森納赫和拉薩爾兩派在此召開代 表大會,成立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通過「哥 達綱領」。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地反納粹 組織地下工作活躍。 擁有六萬多名人口,交通便捷,是當地鐵 路樞紐,久以出版書籍和地圖而聞名,工業有 機械、車輛、紡織、化工、肥g、瓷器及橡膠 製品。 市區昔日留下來的宮殿、劇院和公園,使 得它還韻味十足的吸引著觀光者。最値得一看 的是面積龐大、雄踞市區南部的弗里登施泰因故宮(Schloss Friedenstein ),宮殿建於一六四 三年,巴洛克式長達一百公尺,加上周圍廣闊 的園林,面積比老城還要大。設在宮園內的宮 廷博物館內容豐富,藏有歷代公爵蒐集包括三 萬張銅版畫、十萬枚古錢、珍貴古畫及希臘古 文物等大量的文物。宮殿的西翼設有地圖博物 館,陳列著各式各樣、各個時代的地圖,哥達 的地圖發展史在此一覽無遺。宮殿劇院建於一 六八三年,古典優雅,是德國稀少的巴洛克式 劇院。此外,市內可參觀的還有十一 一世紀所建 的聖瑪格麗特教堂和市政廳等。 蘇爾(suhl)是圖林根州中西部山城, 位於哥達南方四十五公里、翻過圖林根山即可 到達。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一 二三 九年始見記載,一五一 一七年爲自治市,一八一 五年歸普魯士。瀕臨勞特(Luter)河,地處山 間盆地,四周群山環繞,森林面積佔全市五分 之三,風光優美,自古以生產獵槍而聞名,素有r兵器城」之稱。其他的工業產品有摩托車 、機械精密儀器、電氣裝置、工具、玩具及瓷 器等。市內的市集廣場上有象徵該城的鑄劍工 匠塑像,兵器博物館內展品豐富,還有十六至 十七世紀所建的城堡、建成於一四九一年的聖 瑪利教堂和一七三一年初建的聖十字教堂等景 點可供參觀。 阿恩施塔特(A3£adt)是圖林根州西 南部擁有約三萬名人口、以生產手套而聞名的 小城,位於愛爾福特南方一 一十五公里,瀕臨格 拉(Gera)河,鐵、公路交通方便。公元七〇 四年首見文獻記載,一三〇六年至一七一六年 施瓦茨堡(Schwarzburg )伯爵家族在此居住 ,十七世紀巴哈家族有數人在此任職。一七〇 三年至一七〇七年正全心音樂寫作與演奏鍵盤 樂和宗教樂的巴哈,在當地教堂擔任風琴師, 因爲景仰當時最著名的管風琴家布克斯特胡德 的演奏和作品,一七〇五年十月曾步行三百公里到呂貝克去拜訪他。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這 裡是東德愛爾福特專區的城市,兩德統一後屬 圖林根州。當地古蹟有施瓦茨堡伯爵官邸及墓 地。主要工業除製手套外,還有玻璃、木工、 機械、製革和鑄鐵等。 邁寧根(Meiningen)是圖林根州西南 邊境韋拉(Werra )河畔的小城,位於愛爾福 特西南方、圖林根林山西南麓,四周圍繞著林 木青蔥的山。公元九八一 一年首見記載,|三四 四年爲自治市,一六八〇至一九一八年是薩克 森—邁寧根(Saxe-Meiningen )公國首都。十 九世紀晚期,這裡以戲劇和管弦樂隊聞名。邁 寧根公爵喬治(Duke George) 一 一世熱愛戲劇 ,並娶女演員弗蘭芝爲妻,一八六六年開始成 立邁寧根劇團(Meiningen players),將傳統的 演出方式作了多方面的改革,如重視其服裝的 準確性、改平面布景爲立體布景以加強其眞實 性,甚至音響、舞台的立體感,以及細心長久的排練,都非常講究•,一八七四年在柏林作第 一次公演,令人耳目一新。一八八一年至一八 九〇年曾在歐洲九個國家演出,劇目爲莎士比 亞、席勒、易卜生、托爾斯泰等名家作品,使 觀衆見所未見這充滿眞實的演出,今日講究的 3D (三度空間)已在當時呈現無遺。 當地名聞遐邇的管弦樂團,一八八〇年至 一八八五年由德國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和音 樂評論家比洛(Hans Von Buow)負責,主要 以演出民族音樂家華格納的作品而享有盛名。 這個現有三萬居民的城市設鐵路修配、金 屬、造紙及紡織等工廠。市內遺有十六世紀初 所建宮殿、公園、劇院和多所圖書館及館藏豐 富的博物館。公爵城堡是當地最著名的景觀, 部分建於十六世紀早期,一六八一 一年又予擴大 重建,內藏藝術品、硬幣、歷史文物等,在一 八七四年大火中,該堡得以倖存。由愛爾福特 至此,鐵、公路都很方便。 松酌貝格(soflfleberCQ)爲圖林根州南 部鄰近拜恩州的城市,位於愛爾福特南方約| 百公里,有鐵、公路直達。這個昔日東德的城 市緊接西德北方邊界,一 一 一〇七年始見文獻記 載,一三四九年發展爲自治市,一七三五至一 九一八年是薩克森邁寧根公爵領地,西北至公 爵住地邁寧根約七十公里,是一個約有三萬名 人口的小城。設有原東德於一九一 一五年所建天 文台,海拔六百三十八公尺高,工業產品有玩 具、節日用品、電工器材、瓷器、服裝等,圖 林根玩具工業中心還有玩具博物館。 薩爾費爾德(saai/eld)是圖林根中南 部的城市,在威瑪南面四十公里,因瀕臨薩勒 (saale)河而得名。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八九九年,一〇七一年建成本篤會隱修院,以 此爲中心漸成街市。一 一 一〇〇年正式設市,從 一六八〇年至一七三五年曾爲薩克森、薩爾費 爾德(saxe-saalfeld)公國首都;兩德統一前是東德格拉專區城市。市區位於圖林根山西北 坡,約有四萬名人口,工業產品有鋼鐵、機械 、紙業、染料、巧克力等,郊區還開採板岩。 市區著名建築有十六世紀的市政廳、十四世紀 的聖約翰教堂、十三世紀的城堡及十三世紀所 建,現已闢爲博物館的聖方濟各隱修院教堂。 米爾豪森(Mahlhausen)最初是曰耳 曼聚落,後爲法蘭克人移民點,公元七七五年 首見記載,一 一 一五六年成爲帝國直轄自由市, 一四一 一〇年前後加入漢薩同盟。宗教革命時激 進派領袖閔采爾以此地作爲一五一 一五年五月十 五日農民起義的指揮總部,但此役失敗,他被 諸侯軍俘虜受酷刑而死。宗教改革後這裡成爲 平民改革運動中心,東德共產主義時把他當作 社會主義先驅紀念。一八一五年至一九四五年 屬普魯士的薩克森州,兩德統一前是東德的工 業城市,現屬於圖林根州,位於愛爾福特西北 方八十公里處的圖林根盆地,瀕臨溫斯特魯特河(unstrut),擁有五萬名人口。 這裡的工業以紡織、紙漿、製革、服裝、 機械、電器設備、金屬製品、無線電設備、木 製品、傢俱及捲煙製造爲主。文化設施有教育 學院、農業專科學校和民俗學博物館,兩座具 歷史意義的教堂,包括聖布拉西烏斯(St. Blasius)教堂,以及建於十四世紀的聖瑪利教 堂。另外可參觀的有十七世紀市政廳、中世紀 堡壘廢墟等。 北豪森(ivordhausen)歷史悠久,公 元九一 一七年首見文獻記載,一 一 一九〇年成爲帝 國自由城市,一五二 一 一年宗教改革運動波及此 地,一八〇一 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屬普魯士管轄, 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曾遭盟軍猛烈e炸,損失慘 重,但戰後重建成爲東德工業城市。 這個約有五萬名人口的城市,位於北部哈 茨山脈南麓,瀕臨策爾格(Zorge )河,是前 往哈茨山區旅遊的重要道路之I。哈茨山地是德國自古以來傳說與神話最多的地方,山區小 城多湖及溫泉,風光幽美,是度假勝地。現在 也是圖林根州的工業基地之一,生產機械、服 裝、化工、藥品、煙絲、酒及木製品等,城市 文化設施有博物館、劇場、師範學院及農業技 術學院。主要古蹟有已修復的十三世紀教堂、 十七世紀市政廳及哥德式天主教堂等。

威斯巴登是溫泉城

黑森(Hessefl)州位於德國中部,交通 方便,是萊茵及美因兩河流域的交通樞紐。面 積I I萬I千平方公里,人□五百九十I I萬,經 濟發達,是汽車、機械、化工、紡織、光學、 皮革的重要生產地,兩河流域的水果和葡萄酒 非常出名。文化事業先進,博物館及博覽會衆 多。重要城市有法蘭克福、奧芬巴赫、達姆施 塔特和馬爾堡等,首府為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Wiesbaden)是黑森州的首 府、德國著名的溫泉療養地及度假城,由於這 裡有溫和的氣候及品質優良的礦泉水,是歐洲 最早的溫泉浴地,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在此 修築城堡要塞和溫泉浴室。市內至今仍可看到 一 一 一世紀時由塞爾特人所建的馬蒂柯洛溫泉浴室 (Aquae Msiacorum )的流水管路及圍牆。 公元八一 一九年,史冊中首次記載「草地溫 泉」(Bad in den Wiesen ),威斯巴登的名字即 由此演變而來。一 二四一年成爲帝國自由城市 ,一六四四年當三十年戰爭及瘟疫肆虐時,整 個城市幾被摧毀,在漫長的中世紀,來此作溫 泉療養的只有少數的達官貴人,因此發展相當 緩慢。十八世紀壯麗的比布利希城堡及後來幾 座親王府的建立帶來了人氣,城市也能獲得順 利的重建,並成爲一八〇六年至I八六六年拿 騒(Nassau )公國的首府,不過到了十九世紀 初期,這裡才只有兩千多居民。 幾位公爵先後大力經營這座小都城,修築 公園大道,開闢溫泉,從而爲該市的發展奠定 了基礎,歐洲王公貴族紛紛慕名而來,歌德也 曾在此療養。一八六六年威斯巴登併入普魯士 ,皇室們立即愛上了這裡溫和的氣候和迷人的 風景,於是大興土木修建宏偉的療養設施,是 德國皇室和各國貴族的避暑勝地,威斯巴登一 時成爲歐洲王公貴族、富商巨賈、達官貴人的 社交中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依凡爾塞和約的規 定,境內駐紮著不少法國軍隊,繼之又住入英 國軍隊,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一一九年成爲萊茵蘭 國際會議所在地。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中,因係 艾森豪將軍的後方大本營而倖免於戰火。德國 戰敗,這裡是美軍佔領區的西德城市,一九四 六年成爲黑森州首府和行政中心。 全城地處陶努斯(Taunus)山南麓,海拔 一百五十一 一公尺,南郊延伸到萊茵河畔,東距法蘭克福三十一 一公里,南與美因茲隔河相望。 生活著一 一十六萬兩千名人口,城市環境宛如公 園,葡萄園圍繞,是地區性釀酒中心,以出產 德國香檳「塞克特」(seko酒而聞名,同時蔬 菜、水果和木材也是當地貿易大宗。這裡也是 工業城市,生產船舶、鐵錠、塑膠、製藥、水 泥、陶瓷、鐘錶和油漆等,並積極發展出版、 電影製片、療養旅遊及會議等行業,每年舉辦 國際音樂節、e蕾舞及戲劇會演。 市區溫泉衆多,共一 一十六處,主要分布在 市區東北部,被譽爲「滿城泉水滿城花」。科 赫布呂寧溫泉(Kochbrunnen )每日出水五十 萬公升,在當地最負盛名。腓特烈大帝溫泉浴 場(Kaiser-Friedrich Bad)在全市所有浴場中 最富魅力,設備和花園都十分奢華,入口處尤 其富麗堂皇,是昔日名人趨之若騖之地。建成 於一九〇七年的療養之家(Kurhaus)是一幢 有科林斯柱廊的豪華建築,兩側有美麗的草坪,後面爲花園度假中心,附設豪華賭場。 聯邦統計局在火車站附近一幢十三層的大 樓裡,員工兩千六百多名,收集整理統計資料 ,每年出版七、八百頁的「德國年鑑」,爲政 府決策提供依據。 位於威廉大街(wilhelmstr.)公爵府西側 的十八世紀古典式和第一 一帝國威廉式建築,外 觀呈白色,現爲州議會會址。 老市政廳建於一六〇九年,是當地現存最 古老的建築。黑森市立劇院(Hessian State- Theater )外型美觀,內部陳設豪華精緻。萊茵 美因堂(Rhein-Main Halle)是可以容納四千人 的會議展覽中心。 尼羅山(Neroberg)位於市北三公里處, 是人們登山休閒鍛鍊身體的好地方,山上設圓 亭,可瞭望全市風光和萊茵河谷景致。 東正教教堂位於尼羅山附近,建成於一八 五五年,頂端設五個洋蔥頂的鍍金塔,整體呈希臘風格,原是拿騒公爵爲出身俄國皇家的妻 子所建,現爲威斯巴登的地標。 比布利希(Biebrich)宮位於城南五公里 的萊茵河畔,是一座巴洛克式宮殿建築,現爲 德國電影業的重要根據地。

金融中心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FranJq/urt A3 Main)是黑 森州最大的城市,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早在公元前一世紀,日耳曼部落就在此定居。 公元一世紀初,萊茵河和多瑙河是羅馬帝國的 北方邊界,羅馬軍隊在此安營紮寨,圍繞著駐 軍營地,修築數百公里聯接兩河的長城,逐漸 形成小城鎭。隨著羅馬帝國的崩潰,這個邊境 要塞也日漸被人遺忘。 公元七九四年成爲查理大帝的行都,相傳 當年查理大帝行軍到美因河畔時,因漫天大霧,又找不到嚮導,無法渡河,危急之中看見一 隻母鹿在此淺灘渡河,於是下令法蘭克軍團沿 著母鹿涉水的地方渡河。爲了紀念軍團轉危爲 安,故在此建造城池名爲法蘭克福,意爲「法 蘭克人的渡口」。公元八七六年這裡成爲東法 蘭克王國的首都,此後一直在德意志政治舞台 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神聖羅馬帝國時皇帝由勢力雄厚的選帝侯 選舉產生,一 一五二年,選帝侯首次在法蘭克 福選出紅鬍子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爲帝。一二 四〇年舉辦了第一屆商品博覽會,成爲歐洲重 要的商貿和交通中心之一。一三五六年查理四 世頒布金璽詔書,正式規定選皇帝在法蘭克福 進行。一三七一一年取得帝國自由市的自治地位 。一五六一一年法蘭克福取代亞琛,成爲皇帝加 冕大典舉行地,到一八〇六年神聖羅馬帝國壽 終正寢,先後有三十六位被選出的帝王在這裡 舉行了盛大的加冕儀式。一八一〇年成爲法蘭克福大公國的一部分,一八一五年至一八六六 年爲聯邦議會所在地。一八四八年在席捲歐洲 大陸的革命風暴中,第一屆議會在此舉行,討 論統一問題。一八六六年,法蘭克福併入普魯 士。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法蘭克福爲商業性城 市,一八六六年開始出現工業,蓬勃發展,尤 以化學工業最爲突出,德國三大化學工業公司 之一的赫希斯特(Hoechst AG)公司即在此起 家。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三十三次大蟲炸 ,全城百分之八十的建築物被夷爲平地,戰後 重建,迅速發展爲世界性的大都市。 這個城市地處萊茵河支流美因河兩岸,爲 了區別與波蘭邊界原東德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 (Frankfurt an der Oder)有別,這個城市的全 名爲美因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 ) 。經緯度爲東經八度四十分、北緯五十度七分 ,海拔一百零三公尺,面積兩百四十九平方公 里。這一段的美因河兩岸很少平原田野,一座山連著一座山,高底起伏,鬱鬱蒼蒼,山上有 無數中古情調的古城堡、寺院、別墅和古塔, 有的古堡高踞山頂,在藍天白雲間矗立著圓錐 形、方尖形和渾圓形的墩頂,威嚴氣勢逼人; 有的古堡穩穩妥妥立在山腰,還環繞著一大片 城樓;有的古堡則在山麓,渾圓的頂墩高高升 起,注視著美因河的動靜。許多陰森恐怖和浪 漫的傳說,就從這些神秘感濃於宗教感和政治 感的古堡中傳出。 法蘭克福是德國最溫暖的地方,屬海洋性 氣候,全年平均氣溫爲攝氏八度至十五度,夏 季涼爽,冬季溫和,降雨充足,無論是什麼季 節,雨衣和太陽鏡都是必備之物,因爲氣候不 穩,晴雨不定,即使在七、八月間,也有穿羊 毛衫的機會。 這是個擁有六十六萬兩千名人口的城市, 其中五分之一爲外國人,因爲多瑙河和萊茵河 的客貨轉運都要經過這裡,所以商業興盛。工業也很發達,是萊茵河中游重要的工業中心, 主要產業有染料、化肥、製藥、人造纖維、合 成橡膠、機械、電器和電子等,交通、金融及 博覽會等第三產業更是蓬勃發展。從法蘭克福 到威斯巴登的美因河沿岸,分布有赫希斯特公 司、法本公司及隸屬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系統的 歐寶汽車公司等的工廠。 法蘭克福地處要衝,交通運輸很發達,是 全國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和主要鐵路樞紐,也是 河運和公路的交匯點,更是德國通向世界的門 戶。萊茵美因國際民航機場(Rhein-Main- Flughafen)位於市區西南方十一 一公里處,是德 國最大最忙碌、也是世界第四大空港,佔地十 七平方公里,共有兩百六十條航線,直飛世界 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兩百多個城市,每天一 千多架次飛機起降,平均不到一分鐘就會起飛 或降落一架飛機,年旅客吞吐量達四千多萬人 次,在歐洲僅次於倫敦的希斯洛(Heathrow) 國際機場,貨運及郵件年運載量達一百七十萬 噸,在歐洲各機場中雄居榜首。 機場設備完善,完全運用電腦管理,設有 七條長度從一一一千七百五十公尺到一 一 一千九百公尺 的跑道。導航設備一流,即使在能見度只有四 百公尺,雲層低到三十公尺的不良天候下,飛 機也可照常平安著陸。機場大廈共分四層,底 層是火車站,快鐵(S-Bahn)十五分鐘可達市 中心,也可搭乘長途列車分赴各地。火車站附 近是可供停放六千輛小汽車的地下停車場。 大型的候機廳面積相當於一一一十六個足球場 大,從候機大廳延伸四條長廊式建築,內設電 動人行步道,連接三十六個登機門,可同時供 三十六架飛機停靠;並有兩百四十個旅客通道 ,總長四十公里全自動爲旅客運送行李的傳送 帶。以藍色、綠色、銀白色路線牌,指示旅客 計程車、巴士和火車的方向。 候機大廳好似一座小城,一百多家商店出售各種商品,從印度茶葉、法國時裝到日本照 相機等世界各國的產品應有儘有,三十多個咖 啡屋、餐廳和酒吧供應各色菜餚,還有迪斯可 舞廳、情趣商店、郵局、一個對所有西方教派 開放的機場教堂、三個電影院,以及一所聘請 了 一百多名醫生晝夜不停輪流上班待命、準備 隨時治療一些突然發病旅客的小型醫院。 在這個德國最大的國際機場中,共有四萬 三千五百名員工,其中地勤人員三千多名,航 管員兩百八十多名,負責作飛行數據處理的計 算機操作員一百四十名。辦事效率高,是歐洲 大陸唯一可以保證旅客在三十五分鐘內完成轉 機續程的機場。世界各大航空公司都在這裡設 有分公司,德國漢薩航空公司飛往世界各地的 班機都以此爲起飛點,也可經香港、曼谷、新 加坡和馬尼拉飛往台北;中華航空公司每星期 二、四、日晚上有班機由台北經西伯利亞上空 直飛法蘭克福••北京至法蘭克福和上海至法蘭克福,每週各有五個航班。 機場附近現代化的維修基地,其中五號機 庫長三百一一十公尺,寬一百公尺,高三十四公 尺,可容納六架波音七四七巨無霸機,是世界 上最大的機庫。 有趣的是法蘭克福機場還設有一家狗旅館 ,創辦人薩克勞是機場毒品與爆裂物緝査小組 的主管及該小組所屬狼犬訓練師。他家裡也養 了三隻大型狗,出遠門大傷腦筋,因而觸發他 的靈感,在機場第一航站大廈設立這所愛犬旅 館,爲有同樣困擾的旅客臨時照顧愛犬。旅館 佔地兩千七百平方公尺,設有十多間寬敞的狗 屋,一狗一屋,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一天收費 約十五歐元,較之帶狗旅行要便宜得多,對狗 主無疑是減輕了許多負擔,而且一回來立即可 領到愛犬,以解相思之苦,故而狗旅館的生意 非常興隆,但只收健康的狗,主人也一定要該 機場的旅客。 法蘭克福是國内主要河港之I,美因河早 在中世紀就已經通航,十九世紀航道疏濬後, 河運能力大增,年吞吐量達五百六十萬噸,現 有的東港和西港,排水量三千噸級的河輪可直 達港口泊位。船舶從這裡出發,沿美因河谷東 可抵紐倫堡:經萊茵I多瑙河運河,聯接巴爾 幹各國:往西經美因茲進入萊菌河後,上溯瑞 典和法國:順流而下經魯爾區和鹿特丹港入北 海和大西洋。 陸上交通法蘭克福不但是德國中部最大的 鐵路中心,而且是歐洲最大的鐵路網樞紐,德 國各大城市與歐洲各國的鐵路線都經過這裡, 每天至少有一千六百五十多個班次的列車從這 裡開出,平均接待旅客一一十六萬人次。子彈型 高速火車能以兩百五十公里的時速通往漢堡、 慕尼黑等地。車站長一百六十八公尺,一一十四 道鐵軌,共分三層,地下設地鐵站台,汽車、 地鐵及火車都可直達機場。漢薩航空公司提供聯運服務,從國內乘飛機到法蘭克福再轉乘火 車去波昂,事先在機票上註明就不需另買火車 票,行李也可隨車直達波昂。 法蘭克福火車站由於是龍蛇雜處的國際商 業城市交通樞紐,所以也有許多流浪漢、酒鬼 和國際盜竊集國。有些外國旅客人生地不熟, 從法蘭克福機場轉來中央火車站,就成爲竊賊 下手的對象,往往當旅客伸長脖子看火車時刻 表,隨手暫置地上的手提行李就已不翼而飛。 公路網四通八達,漢堡至巴塞爾高速公路 和科隆到紐倫堡高速公路正好在這裡交匯。還 有許多公路通往全國各地,往北沿中德山地夾 峙的黑森林走廊可通往漢諾威和柏林等城市, 往南至阿爾卑斯山的山前通道和隘口可達南德 各地及義大利。 市區交通以地鐵和快鐵(S-Bahn)爲主, 車票可互用•,公共巴士、有軌電車和計程車也 十分方便•,地鐵路線雖多,但以不同顏色標示得很清楚;遊覽巴士專爲觀光客而設,豪華舒 適,英語導遊隨車講解服務,分爲市內觀光和 市郊觀光兩種。計程車不在街上隨意載客,必 須到計程車招呼站上車,或以電話叫車。使用 「法蘭克福卡」,除頭等車廂和夜間公車需附 加費外,所有運輸工具都可自由換乘,而且持 卡前往市內十所博物館、國家藝術學院、藝廊 、植物公園、動物園及法蘭克福機場觀景台, 可享門票半價優待。還有許多特別套票,但只 適用於一 一十五人以上的團體,想預訂法蘭克福 卡及套票,可至帝王大道(Kaiserstrasse )法 蘭克福旅遊及會議辦事處索取資料,或以電話 (69S 2一238800、2一23S95聯絡。 作爲一個國際大都會,法蘭克福擁有一百 多家觀光飯店,但在每年九月至十月各種商品 展覽會期間,住旅館可能就會一床難求,可電 (S9) 2一230808法蘭克福旅遊及會議辦事處 代爲預訂,以免向隅。 市內著名的法蘭克福中心飯店是全市最大 最高級的觀光旅館,樓高一 一十一層,擁有八百 多個房間,有一流的環境和服務設施。大陸飯 店是L級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設數百間豪華 客房,擁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商展附近最 高級的旅館是赫斯謝爾霍夫(Hessischer Hof) ,夜生活最方便的邁因高(Maingau ),賓遜彭 斯(Pension Burns )到火車站最方便:威斯巴 登(Wiesbaden)在火車站至美因河間,都是 很有名的高級飯店。 此外,當地重要的飯店還有韋拉(Vera ) 、中央(Zentrum )、伊伯爾(Ebel)、謝威爾( schwillA!和米古(Maengau)等。 法蘭克福的餐飲是擁有優雅環境、多元化 品質優良的德國或國際性美食。咖啡館或餐廳 大都開設在衛戍大本營廣場到舊歌劇院一帶, 遊客可至內城或市區的雅致酒吧裡、或在令人 賓至如歸的花園咖啡室內體會到典型的法蘭克福人社會文化,看到德國人嚴謹另外一面的羅 曼蒂克。美因河南岸的薩克森豪森(Sachsen hausen )區是傳統的酒吧和餐廳集中地。包括 華格納及楚姆傑馬爾坦屋(Zum Gem a I ten Halls)蘋果酒吧等餐廳,都对吃到德國當地風 味和傳統菜餚。劇場廣場前的伯克海瑪( Bockenheimer )街至交易(Borsen )街之間, 是更多老饕們都不放過的多采多姿食街。 席勒街(schillesr.)上有熱鬧的證券交 易所,兩旁有啤酒花園和老客棧,逛街累了可 進去歇歇腳、喝杯蘋果酒,嚐嚐名聞遐邇的微 紅色牛肉香腸,滋味特佳。購物街的福萊斯巷 (Fressgass)也是有名的飮食區,餐廳和飮食 店林立,著名的爵士酒家有現場音樂表演。 除量多味美有名的德國豬腳,不妨嚐嚐獨 特口味的草藥製的綠醬汁(Frankfurter GrUne sosse)、椰菜猪扒(Rippchenmit Kraut) o 當地 的主要小吃是「法蘭克福達」香腸和蘋果酒,香腸用碎肉灌製,水煮熟或用炭火烤熟後,夾 在硬麵包裡再塗上一層芥末醬,既好吃又便宜 ,在車站及街角都可買到。蘋果酒更是中下層 人士的杯中之物,味道相當不錯。 法蘭克福的夜生活豐富多彩,除了許多劇 場、音樂廳及一般電影院外,還有公開招搖的 性商店和不停放映的成人電影。火車站前方幾 條橫街上,是遊客觀光購物的場所,入夜燈光 燦爛,行人如織,氣氛非常熱鬧。也有著名的 紅燈區,市區絕大多數夜總會在這裡集中營業 。一些三流的夜總會門外站著拉客黃牛,鼓動 三寸不爛之舌,用各國語言向行人遊說,請人 們進去參觀:「不要錢、先進去看看,滿意就 坐下,只要買杯啤酒,不收其他費用。」凱隆 大街位於火車站前面,是市內最出名的花街, 不僅人種複雜,而且充斥著各種性電影院、性 商店、脫衣舞及外國人所謂的現場表演(Life Show ),沿街還有皮條客和妓女。 商業鼎盛的法蘭克福,是絶佳的購物地, 內城的采爾街(zeil)行人徒步區,是全市最 著名的繁華商業購物街,兩旁林立著多家百貨 大樓、專賣店、餐廳及影院。另外,帝王大道 (Kaiserstr)、弗賴斯巷(Fressgass)及歌德街( Goethes.)等也都是選購當地特產、邁森瓷器 、服飾、皮件及攝影器材的好地方。 法蘭克福是商人參加商展的重要目的地, 博覽會業在此已有八百餘年歷史,早在一 二四 〇年就舉辦了第一屆博覽會。內城設有十個展 覽場地及其一 一十七萬三千平方公尺面積,以及 五萬六千平方公尺露天展覽場和優良的中央配 套,總共可容納十萬人參與商展及會議,法蘭 克福旅遊及會議辦事處還提供包括住宿、交通 優待的「會議套票」給參加商展及會議者使用 。全年商展不絕,全世界十五個最大型的商展 都在這裡舉行,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每年春秋兩 季舉行,主要展品包括陶器、瓷器、玻璃、工藝美術、皮草及時裝、首飾、家用電器及現代 化住宅附屬設備等外,還舉辦一系列重要的專 業博覽會,如國際音樂器材、音響燈光及舞台 技術交易會、國際衛生設備及冷暖氣機交易會 、桌椅配套、廚房及家庭用品、裝飾、世界紡 織品及配件商展、國際地板牆壁窗戶裝飾、傢 俱交易會、國際車展、烹飪技術,以及許多其 他項目的展覽會等。 最著名的是每年秋季舉辦的法蘭克福圖書 博覽會,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每年十月中 旬,來自世界九十多個國家的六千多家出版社 齊聚一堂,在十萬平方公尺的展廳共展出三十 多萬種圖書。多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地出版商、 書商及作家的聚會場所,屆時頒發一項德國書 業和平獎,英國邱吉爾、德國大作家倫茨、捷 克總統哈維爾等,都曾是該獎項得主。頒獎儀 式在保羅教堂由總統親臨主持,儀式嚴肅隆重 ,伴有得獎人精彩的演說,此舉爲書展增添光彩。新落成的博覽會大廈共五十一 一層,高兩百 五十一 一公尺,直插雲天,居歐洲高樓之首。 自古法蘭克福就是德國金融的大本營,也 是國際上重要的金融中心。由於地處重要的商 業通道交叉點,早在一五八五年就創辦了交易 所,世界銀行史上的猶太銀行巨人羅思柴爾德 (Mayer Amschel Rothschild )即在這裡發迹, 他的五個兒子分別在巴黎、倫敦、維也納、那 不勒斯等地設立分行,戰時提供交戰國王公貴 族的貸款、走私、軍火及軍需物資,戰後插手 經營政府有價證券及保險、工業企業的股票, 率先採用現代化的證券交易制度籌集資金,幾 乎壟斷了歐洲金融市場,對歐洲經濟、政治、 歷史間接產生影響達兩百年之久。 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任德國經濟部長的 艾哈德在法蘭克福主持貨幣改革,推行市場經 濟,爲德國的經濟創造興盛契機而奠定基礎至 今。目前德國中央銀行的德意志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商業銀行等一一一大銀行總部都設在這裡 ,以此爲基地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外,還有 一百五十家德國銀行和兩百多家外國銀行的支 行,從業人員爲數達一 一 一萬一一 一千多人,有「銀行 城」之稱。 市區的銀行機構建築鱗次櫛比,令人目不 暇給,其中德意志銀行大樓最爲壯觀,高達一 百五十五公尺,設計獨特,採用雙塔式玻璃貼 面外牆,並大量採用光澤材料,外牆如鏡,藍 天、白雲、紅花、綠草均收納其上,如一張美 麗的風景巨畫,遠遠望去,亮光閃閃,分外搶 眼。這座德國的中央銀行是一根敏感的中樞神 經,經由發行貨幣量的大小,貸款的多少,利 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德國的經濟,因之法蘭 克福又被稱爲「美因河畔的曼哈頓」。 這裡還有創建於一八七九年的證券交易所 和全國唯一的黃金市場,控制著股票和黃金價 格的漲落,在一面牆上是九十平方公尺的大型顯示螢幕,各大企業的股票價格數字,閃爍的 跳動變更,是德國經濟的晴雨表,關係著衆多 企業的命運,牽動千家萬戶投資者的心情。 羅馬堡(smerberg)廣場是法蘭克福的 歷史中心,著名的羅馬人之丘,曾經是羅馬邊 境要塞,十一世紀時這裡也是重要的市場,一 一 一四〇年就已在此舉行過商貿交易會,是法蘭 克福貿易的搖籃。廣場周圍環繞著衆多雅致古 樓,廣場中央爲八角形花壇噴水池正義泉,中 間塑有古羅馬正義女神銅像,祂左手提秤、右 手握劍,表現出判正除邪的浩然正氣,塑像製 作精細,形象生動。 羅馬廳(Ro:mer)即舊市政廳,坐落在羅 馬廣場西北面,建於一 二二 一二年,是一幢三座 樓相連的哥德式古建築,有山形外牆和人字形 階梯式屋頂,建築物正面中央從左至右雕塑著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拜恩國王路德維希、 查理四世和馬克西米連一 一世等四位帝王,他們都是與法蘭克福淵源極深的統治者,古色古香 ,極具藝術氣息,是法蘭克福的地標。早先爲 富戶居宅,一四〇五年由政府購下,改建爲市 政廳。 樓上帝王廳(Kaisersaal)是歷代神聖羅馬 帝國皇帝加冕典禮後舉行宴會之地,大廳四周 牆上掛著從查理大帝到法蘭西斯一世的五十一 一 位德國皇帝畫像,個個戎裝佩劍、英武非凡、 這些畫全出自十九世紀名家之手,中庭安置著 大力士的雕像噴泉,華麗精緻。第一 一次世界大 戰中,市政廳曾遭盟軍炮火炸毀,一九五五年 修復後重新開放供人參觀。 錫恩(schirn)藝術館位於羅馬堡廣場, 落成於一九八七年,內設多功能音樂廳、市立 青年音樂學院、老年與殘障人文化活動中心、 美術館和咖啡廳等,它展現群體建築的聚合特 質,整體呈傾斜十字形,東西爲一百公尺的長 軸,南北爲短軸,造型獨特優美。 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for Moderne Kunst)建成於一九九一年,位於市中心的多 姆街(Domstr.)十號,西至羅馬廳僅幾分鐘路 程。這幢造型獨特的現代化建築物,是法蘭克 福博物館建築的典範,外貌呈三角型,因此被 戲稱爲「蛋糕博物館」,由奧地利建築師霍賴 恩(Hans Hollein)設計。館中主要收藏一 一十 世紀八十年代後的現代藝術品,每個展示空間 都爲特定作品而設計,如法國藝術家波坦斯基 (Boltanski)用鐵絲編製的馬戲人物,需要燭 光投射出影子,管理員要定時更換蠟燭。 猶太博物館cudisches Museum)位於美 因河北岸的Untermainkai街十四號,這裡原來 是歐洲最聞名的銀行家、猶太裔的羅思柴爾德 (Rothschild)家族住宅,精緻的建築象徵著 昔日父子的成就。現在當地的猶太社區共有三 萬五千多人,館中展示著過去猶太人來此異域 奮鬥的艱辛歷程,以及對德國社會的貢獻。 法蘭克福的文化資產豐富、蒐藏多,値得 看的博物館、美術館數目衆多,大多聚集在美 因河南岸薩克森豪森的沿河一帶,美因河畔因 而有「博物館岸」的美稱。順著Schaumainkai 街走,就可以到好幾家博物館參觀。 利比格屋古雕塑博物館(Liebieghaus Museum alter plastik)位於 Schaumainkai 街七 十一號,館中藏有公元前五世紀希臘雕刻家麥 隆所雕刻的智慧、技藝和戰鬥女神雅典娜像, 特別珍貴。在同幢大廈中,還設有美術工藝博 物館(Museumar Kunsthandwerk),展示歐洲 和亞洲許多具特色或名家的美術工藝作品。 國家藝術學院及市立美術館(Stadelsches Kunstinstitut und ssdtische Galerie)位於利比 格屋同一條街的六十三號,由銀行家斯塔德爾 出資於一八一六年創辦,一九〇六年各繪畫陳 列館開放,館中收藏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義大 利、德國、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知名畫家的繪畫作品,雷布蘭特的全部版畫,以及德國 畫家蒂施拜恩的名作「歌德在坎帕尼亞」是鎭 館之寶。 民俗博物館(Museum fUr V6一kerkunde) 在同條街的一 一十九號,蒐藏展示的有美洲、非 洲、亞洲等各地相當具有特色的民俗文物。 同條街上的還有四十一號的德國電影博物 館(Deutsches Pil彐彐uscu彐)、四十三號的德國 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 ) ,以及位於五十三號、展示全國郵局歷史及郵 票收藏、而且還可免費參觀的聯邦郵政博物館 (Bunclespjostmuseum)等 o 市內還有歷史博物館、史前及早期博物館 、森肯貝格(Senckenberg)自然史博物館、霍 夫曼(Heinrich Hoffman)博物館、人類學博 物館、應用藝術博物館,以及大教堂博物館等 ,但來到法蘭克福踏著歌德的足印、探訪歌德 生平是最不可錯過的重要觀光精華。 歌德故居及歌德博物館(Goethehaus- Goethemuseum )位於市中心的希榭克拉大道( Grosser Hirschgraben ) 一 一十三號,一七四九年 八月一 一十八日,歌德就出生在這幢紅褐色沙岩 所建的五層樓房中,直住到十六歲時才離開。 後來曾在威瑪大公國過了十年政治生涯,又到 義大利研究美術,結交了許多希臘朋友,共同 發展古典美術的理論和創造,追求和諧的人生 境界,一生的大部分時光則是在威瑪度過的, 一八三一 一年以八十三歲高齡逝於威瑪。 歌德是德國狂飆運動的中堅,也是十八世 紀下半葉至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最偉大的詩人 和德國民族文學的象徵。在愛上夏綠蒂後,於 一七七四年一 一十三歲時發表書信體小說「少年 維特之煩惱」,是德國第一部聞名於歐洲、具 有民族特色的小說,完全是根據他親身經歷而 寫,令世人傾倒的傑作。據說擅長寫情書的拿 破崙在遠征埃及時,隨身帶著這本書,在緊張煩忙的戰地,竟看了七遍。 他的一生著作豐碩,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 說、十多篇短篇小說、六十多齣戲劇和四千多 首抒情詩、哲理詩、諷刺詩及敘事詩,以及長 篇自傳和衆多文學藝術評論文章,其代表作詩 劇「浮士德(Faust)」,斷斷續續花了近六十年 時間才寫成,至今仍是德國文學中最偉大的作 品,同時也是世界文學史中的不朽名作。歌德 的才華不止於此,他對自然科學也有獨到的研 究成果,成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 歌德之家在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燬於戰火 ,一九四九年按原樣重建,室內的傢俱和文物 因戰時受到刻意保護移往別處而倖存。樓房的 內部依照歌德自傳的描述而陳設,I樓設廚房 ,陳列著他母親使用過的銅製烹飪器具,大客 廳內懸掛一幅他父親在一七四〇年從義大利帶 回來的銅版畫。一 一樓是鋼琴室和宴會廳。三樓 的走廊上有一個可以顯示月盈月虧的時鐘,至今還在嘀嗒作響。歌德當初就誕生在三樓一個 放著月桂花環的小房間裡。此外,還有雙親的 臥室及書房,書房內布滿各種圖書。歌德的書 房在四樓,房中放著當年詩人伏案寫作的木桌 ;隔壁房間陳列著歌德部分作品的原稿和初版 書,壁上一幅年輕美女肖像畫,據說這位女子 就是歌德年輕時曾熱愛過的情人。 歌德博物館位於歌德故居附近,館中陳列 他生平的各種著作、手稿、情書眞蹟、紀念品 品的各種版本等。 市內還有許多紀念歌德的景觀,綠堡公園 裡聳立著一尊歌德的立姿塑像,他一手握詩卷 ,一手持荊冠,凝目遠眺,氣宇軒昂,是法蘭 克福人文薈萃的象徵。 歌德大學創辦於一九一四年,現有學生三 萬七千多名?•是全國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大 學圖書館在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燬於砲火,戰後 重建成歐洲最現代化的圖書館之一。 舊歌劇院(>Ite oper)位於歌劇廣場( opernplatz),原建成於一八八〇年,第一 一次世 界大戰期間被盟軍炸毀,曾有四十年以殘破面 貌作爲紀念物面對世人,譽爲德國最美的廢墟 。一九八一年按原文藝復興風格重建,昔日美 麗典雅風采再現,成爲音樂會及會議中心。 掠櫚花園(Palmengarten )位置在希斯馬 雅街(Siesmayerstrasse)六十一號,是佔地一 一 十公頃的廣袤植物公園,種植著由世界各地引 進的花卉樹木,尤以熱帶植物蒐集得最爲齊全 ,大型的溫室中有各類奇花異草,是德國最有 名的植物公園,除園方經常放映介紹世界植物 的影片外,整個園區也是當地人民約會、郊遊 的好所在,可作划船、欣賞音樂、健行等運動 ,夏天常舉辦各類活動,最具規模的是六月份 的玫瑰與光嘉年華會。 法蘭克福動物園(Zoologischer Gsell)是 在著名哲學家叔本華的倡議下,由法蘭克福動物學會創辦於一八五八年,一八七四年擴充遷 至現址,面積約十四公頃。一九四四年,動物 園的大部分建築和動物被盟軍轟炸摧毀,戰後 重建更形完備。目前園內有動物六百多種,共 計四千六百五十多隻。園內設夜行性動物園, 由動物學家齊梅克倡議興建,根據世界各種動 物有一半是畫伏夜出的活動規律,設計出室內 動物園,使人們可以在白天進入夜幕中,看到 動物夜間活動的情景。 聖巴托洛梅(Sante Bsholomaus)大教堂 是舊市區最大的教堂,位於萊茵河畔,建於十 四世紀至十五世紀的哥德式建築,自一五六二 年起,德國歷代君主都在這個教堂舉行加冕典 禮,所以又叫加冕大教堂。教堂內的珍寶室中 ,展示了大主教們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 等珍貴文物。黑色塔樓高約九十五公尺,內有 三百八十三級台階,黃昏的光線透過彩色玻璃 射入教堂內,顯得更加美麗動人。 聖保羅教堂(St. paulskirche)是保羅廣場 重要的名勝古蹟,始建於一七八九年,直至一 八三三年才完工,是雅致的羅馬式建築。一八 四八年,第一屆德意志國民議會全體代表在這 裡開會,故被譽爲「民主搖籃,統一的象徵」 。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燬於戰火,一九四八年 在全民捐款下重修。如今是各項慶祝活動的中 心,每年的歌德文學獎和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 和平獎頒獎儀式所在。一九九一年,德國統一 後的第一次國民會議也是在此召開。 聖la薩林教堂(St. Katharinnen-Kirche ) 是一幢漂亮的文藝復興式教堂,初建於I三五 二年,一六七八年增建了 一個鐘塔,是當年大 文豪歌德出生時接受洗禮的地方,據說歌德全 家也常來這裡作禮拜。 聖尼古拉舊教堂(Alte Nikolai-Kirche)坐 落在羅馬廣場南面,教堂不大,但其融合了不 同派別風格的建築很有特色,白色屋頂的高聳鐘樓,有別於德國一般教堂的土黃色外壁,以 的文藝復興式露台,都令人矚目。 衛戌大本營(Hauptwache platz)位於帝王 大道和采爾街交叉口廣場中央,爲巴洛克式防 禦大樓,是過去的衛戍大本營民兵監獄,現在 已改成咖啡館,是市區交通、商業中心,東連 采爾街、西南面以前是馬匹市場的羅斯市場( Rossmarkt)與帝王大道銜接,交通方便,內 城重要景點都在周圍,地鐵和電聯車可達。 挨斯珍希瑪塔(Eschenheimer Tor)高達 四十七公尺,曾是法蘭克福城牆的北門和中世 紀防禦工程中最完整的防禦塔之一,塔樓上還 有被槍擊而留下的痕跡。 克隆堡小鎮是法蘭克福北面一個純樸的小 城,鎭上有許多古堡式的私人別墅及石砌的房 舍。這個典型的德國鄕村小鎭,街道窄小,但 非常整潔,當地居民和善親切,因此成爲法蘭 克福市民躲避喧囂的度假地。離小鎭不遠的一座山丘上,躐立著一幢被四四方方城牆繞圍著 的古堡,全部用紅色的岩石砌造而成,在綠草 如茵的山坡上顯得格外搶眼。

童話誕生地卡塞爾

卡塞爾(Kassel)是德國黑森州的文化 古城,公元九一三年首見文獻記載,當時此地 修築有防禦設施的皇家離宮。一 一八〇年獲都 市權,一 一 一七七年爲黑森伯爵國都邑,一五六 七年至一八六六年爲黑森卡塞爾首府,這段時 期是卡塞爾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幾位酷愛藝術 的君主廣修宮殿園林、蒐求名雕名畫,爲卡塞 爾贏得「藝術名城」美譽。但是在榮譽的花環 下卻是一部血淚史,權貴們的文化享受建立在 貧苦百姓的痛苦之上,一七七五年有一萬七千 名窮人被迫充當雇佣軍,在北美爲英國殖民政 府賣命,而他們的賣命錢則被宮廷所用。十九世紀初,拿破崙橫掃中歐,一八〇七年在德意 志中部建立威斯特法倫(West pharia)王國, 其弟紀羅姆爲國王,首府設在卡塞爾。六年後 拿破崙兵敗,威斯特法倫王國隨之消失。 一八七一年普法戰爭中,法軍一敗塗地, 拿破崙的侄子、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成爲階下 囚被送到卡塞爾。德國統一後,卡塞爾作爲黑 森、拿騷省會得以發展。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前, 這裡一直是德軍坦克和飛機製造業中心,一九 四五年遭盟軍飛機作毀滅性空襲幾成廢墟,戰 後重建勝過往昔,成爲一座經濟文化齊頭並進 的現代I市。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德國中部,瀕臨富爾達 (Fulda)河,地處森林茂密山嶺圍繞的肥沃 河谷盆地,北距漢諾威一百三十一 一公里,是黑 森州北部交通樞紐,居魯爾工業區、漢堡、慕 尼黑的中心位置,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四通八 達,擁有十九萬五千名人口。經濟以重工業爲主,生產火車、機車、卡車、公共汽車、鋼軌 、光學儀器及電子精密儀器。市內設多所理工 學校和一所實用美術學院,其中卡塞爾綜合大 學創於一九七一年,現有一 一十一 一個系,一萬五 千多名在校學生。每五年舉辦一次國際當代藝 術展。 山青水秀的市區,到處是公園、森林、草 地,百分之六十爲綠地覆蓋。彷巴黎星形廣場 而建的環形國王廣場為市中心,周圍放射出六 條大道,這I帶名勝古蹟衆多,建築精巧,各 種會議也樂於在這裡舉辦,爲卡塞爾贏得「藝 術與會議之都」的美譽。 卡塞爾是德國童話主要發源地,十九世紀 德國著名童話小說家雅各布•格林(iacob Ludwig Grimm)和威廉(Wilhelm carl)格林 兄弟都出生於此,在這裡生活了三十多年,直 到一八一 一九年才離開。他們在此收集整理了家 喻戶曉的格林童話集。兩百個世代流傳於民間傳說的童話,也有一些是來自周遊世界旅人的 故事,而對格林童話集貢獻最大的,是一位被 尊稱爲童話太太(Maerchenfrau )的杜樂蒂亞 費蔓(Dorothea Viehmarm ),格林兄弟在卡塞 爾的一次偶然機會中,認識了能言善道滿肚子 故事的中年農婦,工作之餘經常前往拜訪,聽 她娓娓講述民間故事,尤其她遣詞用句生動活 潑,許多故事經其口述不需改寫就被格林兄弟 直接蒐錄在童話$。 這些源自口頭流傳的故事,有趣易懂而又 具民間文學的特色,一八二 一年出版了格林童 話第一集之後,深受歡迎;三年後又出版了第 二集,這兩集共匯集了兩百餘則童話故事,出 版後成爲當時除聖經外,擁有最多讀者的書籍 。格林兄弟在世時,就已再版十七次,先後被 譯成一百四十多種文字。 童話故事中的主人翁有些確實是眞有其人 其事,如「白雪公主」原名瑪格麗特( Margarethe),是威爾東根伯爵(Graf Von wildungen)菲力浦四世的女兒,在二十一歲 時被繼母毒害,她遇見的小矮人也眞的存在。 「小紅帽」(Rotkaeppchen )是孩子最愛、充滿 豐富想像力的產物。其他廣爲人知的故事還有 :爲善不欲人知的花園小矮人、在馬堡遺落玻 璃鞋的灰姑娘、住在獅子堡穿長靴的貓、沉睡 薩巴堡的睡美人、噴泉旁盟約的青蛙與公主、 在哈梅恩以笛聲拐走孩子懲罰市民的捕鼠人、 嚇走強盜的不來梅街頭音樂家等。 除了收集整理童話,格林兄弟也是出色的 語言學家,編寫了第一部德、法雙語書及工程 浩大的德語大辭典,包括路德到歌德三個世紀 的所有德語字彙,但威廉一八五九年僅編到D 部就去世,雅各布則於一八六三年在編到F部 時去世。當地市民爲表達對格林兄弟的懷念和 尊敬,將市中心廣場命名爲格林廣場,聳立著 格林兄弟的塑像。 格林兄弟博物館(Brueder Grimm Museum )位於精緻的貝爾維尤宮內,過去是卡塞爾公 國的圖書館,他們曾在館中任職多年。博物館 中有格林兄弟的半身頭像,以及展示著童話故 事及其他著作的手稿、信函、照片。各地蒐集 來的各種版本、各種語言的格林童話。 格林兄弟故居是位於格林廣場附近一座叫 做衛士樓(watchthaus)的建築,這裡原是卡 塞爾選帝侯的衛士値班房,一八一四年至一八 一 一 一 一年格林兄弟曾在這裡居住八年,寫出數量 龐大的童話作品。 壁紙博物館(Tapetenmuseum )在世界上 獨一無二,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歷史雖然不長 ,卻藏有一萬多幅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歷史時期 的壁紙,經常展出的有六百多幅,這些壁紙都 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背景和造紙工藝息息 相關。在展品中,金壁輝煌最古老的是西班牙 一六〇〇年生產的皮製壁紙,用樹脂、油、藏紅花等混合物製成。 r北美風光」壁紙製作於一八三四年,長 十四公尺、寬四公尺,畫面反映了波士頓海港 、尼加拉瓜瀑布、佛吉尼亞懸橋等各地風光, 美國白宮的壁上也曾裝飾過這種壁紙。有些壁 紙的畫面是以一幕幕的戲劇場面爲題材,甚至 把整個故事搬到牆壁上。 館內也展出一些農家壁上的飾物、繪有古 今印製壁紙的器具及操作過程的圖畫,以便使 觀衆瞭解壁紙生產方面的知識。此外,還收藏 有能驅除白蟻和臭蟲的「衛生壁紙」、能隔熱 保暖的「節能壁紙」、晚上會發磷光的「夜光 壁紙」等,這些展品的顔色、題材及圖案設計 都豐富多彩,吸引了衆多遊客。 自然博物館位於環形國王廣場南方,是市 內著名博物館之一,建於一七六九年至一七七 九年。館中每五年舉辦一次現代藝術展覽,現 已成爲國際性的藝術盛會。 奧林治(orangerie)宮建於一七一C年, 位於富爾達河畔,主宰著環繞四周、綠草如茵 、風光優美巨大的卡爾佐(Karlsaue)公園, 是市民們遊憩休閒的最方便所在。 威廉崗(Wilhelmsh6ehe)位於卡塞爾西郊 五公里處,是歐洲最大的巴洛克式山林公園, 建於一七〇一年到一七一七年,佔地兩平方公 里半,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依山勢而建,山上 有兩座宮殿、三家博物館和五個瀑布。 威廉宮(Schloss WilhelmshSehe )坐落在 半山腰,建成於一七八六年至一七九七年,猶 具黑森王國風貌,原係拿破崙一世的弟弟威斯 特法倫國王耶莫默的宮邸,一八七一年拿破崙 三世囚禁於此,後來又成爲威廉一 一世的避暑行 宮。如今已闢爲宮廷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世 界著名的藝術和繪畫作品,如德國傑出大畫家 杜勒於一四九九年作的婦女肖像畫「圖赫」, 這幅不朽之作被印到一 一十馬克鈔票的圖案中。 館中還珍存十七幅雷布蘭特的作品、八幅魯本 斯的作品、十一幅范•戴克的作品及以希臘神 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塑像爲代表的雕塑。 巨人宮凌駕威廉宮,坐落在山頂,建於一 七一七年,呈八角形,高七十|公尺,上築金 字塔形高塔,塔頂上高高聳立著一尊希臘神話 中大力神海格勒斯塑像(Hercules Turm ),高 八點一 一五公尺,頭頂藍天白雲,英姿颯爽,氣 宇非凡,現已成爲遊客必到的卡塞爾代表性的 觀光景點和地標。從海格勒斯神像嘴裡噴射出 數十公尺高的噴泉水柱,形成一處人工瀑布, 沿山坡修有階梯瀑布(Kaskaden ),順著八百 八十五級台階直瀉而下,在五月至九月每逢週 三、週日及假日的下午兩點半會表演「水之舞 」(Wasserkuenste )噴泉秀,非常宏偉壯觀。 山頂的花園融合法國和英國風格於一體, 園中花圃、樹木、金字塔、亭閣、噴泉、瀑布 及砌成美麗花紋的小路,令人賞心悅目,如置身童話世界。 獅堡(LSwenburg)距威廉宮不遠,是一 組仿英國中世紀騎士堡壘而造的建築群,始建 於十八世紀,又名「夢幻城堡」,造型奇特, 故意這邊缺一塊石頭、那邊少一塊石板,看上 去像是一座中世紀哥德式城堡廢墟,古意盎然 且充滿神秘感和浪漫色彩。 市內的主要觀光點還有大陸博物館、腓特 烈博物館,以及據說它是全國歷史最古老、建 於一六〇四年至一六〇七年的奧托姆紐劇場。

科技城達姆斯塔特

達姆斯塔特(Darmstadt)是黑森州南部城市,位於法蘭克福南方一 一十七公里起伏平 緩的草原上,中世紀早期時爲皇家狩獵區,十 一世紀周圍形成聚落,逐漸發展爲小村莊,並 首見文字記載,一三三〇年成爲一個小諸侯國首府,正式設市,後來又成爲黑森、達姆斯塔 特大公國首府。在路德維希一W統治的十九世 紀初,城市和文化發展快速而繁榮。十九世紀 中期後,工業發達,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 使城市迅速擴大並形成建築、雕塑和製陶中心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爲黑森州首府,第 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是受盟軍空襲重創的德國城 市之一。現有人口約十四萬。 這個城市佔地利之便、位居南來北往交通 要道,是繁榮的工業城市,萊茵河就在城西十 九公里處,又是重要的農業及釀酒中心。工業 以化學、機械、電氣等重工業爲主,輕工業數 量亦多。默爾克(Merck)公司是市內最大的 企業,擁有七千多名職員,生產藥品、顏料等 化學產品。維拉(wella)公司生產的化妝品 遠銷全世界:還有不少企業與卨等學校科學研 究技術合作,生產精密尖端科技產品。 設於市區東北的技術大學,始建於一八三六年,學生一萬七千名,所設一一十一個系中, 電氣、水利工程、塑膠研究、建築等學科都馳 名學術界。另外還有衆多的科研機構散布全市 ,如德國數學和數據處理學會的計算機中心、 歐洲航空研究操作中心、歐洲氣象衛星組織、 德國郵電技術中心、德國語言文學研究院、德 國筆會中心和國際音樂研究所等。 一八〇三年,世界著名的德國化學家李比 希(Justus Von Liebig)在這裡誕生,他致力於 有機化學的早期系統分類、生物化學、化學教 育及農業化學的基本原理研究,對十九世紀後 期化學在德國影響重大,尤其是他潛心研究的 有機化肥,爲德國近代農業化學奠定了基礎, 市內有與他相關的名勝可參觀。 一八一三年,著名文學家畢希納(Georg Buchner)也出生在這裡,他寫有「丹東之死」 (Dantons Tod )等劇作和小說,語言文學研究 院每年頒發德國最高榮譽的畢希納文學獎。 這個城市崛起於中世紀,一五六七年才成 爲公爵駐地,現在狹小的老城區有狹窄彎曲的 石子路,南方有重建過的城堡、哥德式的教堂 、文藝復興式的市政廳上可俯視市集廣場。 舊城西側是寬敞整齊的新城(Neustadt) 區,由路德維希一世(Grand DukeLudwig I ) 於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早期所建,有寬闊 馬路、方正的廣場和古典的建築。 路易士廣場(Luisenplatz)是市中心區, 也是政府機關所在地和繁榮的商業區。 路德維希紀念柱位於廣場中央,始建於一 八四四年,高三十三公尺,柱頂有紀念路德維 希一世大公的銅像,沿著柱內的台階,可盤旋 而上瞭望台,市內景觀儘在眼中,這座建築已 成爲該城的象徵。 大公府位於廣場東面,建於十六世紀,後 經數次擴建,融和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式風格於 一體,目前大部分用於州立大學圖書館,東面的鐘樓則用作博物館。蒐藏豐富的大公檔案資 料,展出荷蘭和德國繪畫、德國和埃及古物。 婚禮塔(Hochzeitsturm )位於城東瑪蒂爾 登小丘上,始建於一九〇五年,歷時三年完工 ,塔高四十八公尺,造型獨特,塔頂設計成一 排朝天空伸展的五指,象徵著承諾愛情的手。 這座建築屬青春藝術風格,又稱新藝術,是一 八九◦年至一九一四年流行歐美的裝飾藝術風 格,其特色是線條長而曲折,達姆斯塔特和慕 尼黑是當時這種裝飾藝術的兩大中心。 俄羅斯教堂與婚禮塔相鄰而立,建於一八 九八年,由俄國皇家建築師設計,造型獨特, 精美的裝飾更是享譽歐洲。原是爲大公的妹妹 俄國最後一位沙皇皇后而建,現成爲達姆斯塔 特引以爲豪的一大名勝。 著名景點還有與大公府隔街相望的州立博 物館,陳列荷蘭和德國的名家作品,魯本斯的 油畫「狄安娜獵歸圖」等最爲珍貴:瓷器博物館在王子公園盡頭,展出具有代表性的歐洲瓷 器:王子公園(prinzlGeorg-Gsen )內花木扶 疏,清幽宜人;一望無際的歐登森林隱沒著法 蘭肯堡(Frankenstein )等中世紀後期遺物。

黑森州城市有特色

奧芬巴赫(Offenbach)是黑森州的城 市和萊茵河的河港,最初只是河畔以農、漁爲 生的小村莊,公元九七七年才在文籍上看到記 載。一四八六年到一八一五年是伊森堡伯爵國 屬地,十七世紀末法國胡格諾(Huguenot)教 徒成群避難到此定居,帶來製革、做鞋技術, 奠定當地皮革加工的基礎。一八一六年,併入 黑森I達姆斯塔特大公國,此後開始發展現代 工業。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亦未能倖免,現在城區 爲後來重建成果。 這個擁有十五萬五千名人口的城市,位於美因河南岸,在法蘭克福東南方五公里處,兩 市城區相連,公共交通聯合經營,十分方便。 主要工業除發達的皮革加工外,尙有機械、化 學、電氣製造、煙草、食物加工及紡織品等, 河港以石油、煤岩運輸爲主。 重要的參觀點爲皮革和鞋類博物館,位於 火車站附近,創建於一九一七年,內分皮革館 和鞋類館兩個展區,前者又分成皮革加工史、 皮革藝術品、毛皮藝術品及皮影藝術品等四部 分,陳列中世紀簡陋的皮革作坊、現代化鞣革 生產線、愛斯基摩人的小皮舟、拿破崙用過的 鑲金文件箱、望遠鏡及四千件中國的皮影戲人 偶等藝術品。鞋類館展出用皮、棉、木、麻、 絲及各種合成材料做成質地、造型各異的鞋。 伊森堡宮(Isenburgische schoss)係伯爵 府邸,建成於一五七八年,呈早期文藝復興式 風格,內部裝飾富麗豪華。 呂瑟爾斯海姆(JRc:sselsheim)是黑森州西南部擁有六萬名人口的汽車工業城,位於 法蘭克福西南方三十公里,地處法蘭克福與美 因茲之間的美因河左岸,由美因茲搭乘下萊茵 河的遊艇,很快就可以到達。德國五大汽車製 造商之一的歐寶公司(Adam Opel AG)總部 設此,這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子公司,員工 三萬多人,生產小客車、公共汽車和輕型搬運 車等,年產汽車一百多萬輛,銷售世界各地。 歐寶兄弟在當地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奇人 物,一八九八年他們將原來所經營的自行車和 縫紉機工廠改組爲汽車聯合企業歐寶公司,第 一年生產的歐寶I盧茨曼(operLlltzmann )車 ,不久因不理想而放棄。一九〇一 一年出產的雙 汽缸歐寶汽車頗受歡迎,一九一一年工廠燬於 大火,重建後爲嶄新、設備最好的德國第一家 採用高效能裝配線的工廠,生產出第一次世界 大戰後最出色的跑車之一「樹蛙」。在生產研 究過程中,歐寶兄弟之一的弗利茨歐寶(Fritz von Opel)親自參與試車,他於一九一 一八年及 一九一 一九年曾分別親自試驗和駕駛歐寶I拉克 一號改進型、歐寶I拉克一 一號車。第一 一次世界 大戰德國戰敗,部分設施雖被俄國取走,剩餘 部分仍在繼續生產,一九六九年產製出華麗的 GT小轎車、次年生產出六汽缸的康摩多GS車 。歐寶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公司之一,生產 車輛爲德國車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爲德國舉足 輕重的重要公司。因此這個小城其他產業幾乎 都與歐寶公司有關,是名副其實的歐寶城。 市區許多供應美酒的餐廳,有些終年供應 各種美酒,並附設舞廳。登上尼達華爾特紀念 碑,可以飽覽美因河的景色和河畔的葡萄園。 巴特洪堡(Bad ffomburCQ)位於法蘭克 福北方十三公里,前往卡塞爾的鐵、公路幹線 上,是黑森州中南部城市,擁有約五萬名人口 。羅馬人早年便在此發現伊麗莎白礦泉,十二 世紀首見歷史記載,一八三四年重新發掘伊麗莎白礦泉,是附近療養度假地,一八四一年建 遊樂場後興起新城。十九世紀的俄國著名小說 家杜思妥耶夫斯基以此地爲背景寫下小說「賭 徒」。一九一八年後發展爲住宅鎭,一九七一 一 年合併鄰近兩個城鎭,市區面積增大。 這個城市地處陶努斯山麓,主要古蹟景點 有十一 一世紀塔樓、諸侯宮、現代遊樂場及附近 薩爾堡(saalburg)、十九世紀發掘和修復的羅 馬時代邊防要塞。 哈瑙(JFfanau)位於法蘭克福東方十六 公里,是黑森州美因河右岸的小港市,也是德 國著名童話小說家格林兄弟的故鄕,德國第一 家釉陶工場就設在此地。一三〇三年設市,老 城倚哈瑙堡而建;新城建於一五九七年,中世 紀以來一直是德國金匠業中心,素有「金銀首 飾城」之稱。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中毀於戰火,戰 後重建。現在主要的經濟來源仍以寶石雕琢、 貴重金屬熔煉和石英石等的加工爲主,尤其是鑽石的切割,成爲最重要而出名的項目,其工 匠系出十七世紀由荷蘭來的難民後代。此外, 當地也生產橡膠和燈具製品。擁有八萬七千名 人口,市中心的市集廣場上矗立著巨大的格林 兄弟紀念銅像,台基上以德文刻著:「哈瑙至 不來梅的童話大道從這裡開始。」市區主要景 點有:十四世紀的聖瑪利亞教堂、十八世紀初 仿法國模式而建的菲力浦逍遙宮、威廉溫泉、 黑森玩偶博物館及新、舊市政廳,以及設於老 市政廳的金飾博物館等。 史坦瑙(Stei3au)西南距法蘭克福五十 多公里,瀕臨金基(Kinzig)河,依山傍水, 景色秀麗,是黑森州的童話小城,早年是法蘭 克福至萊比錫商道的古驛站,一七九一年格林 父親在此任法官,格林兄弟也在此度過七年黃 金般的童年。城內景點多與格林兄弟有關,中 心廣場上有一個「童話噴水池」,是市民們一 九八五年爲紀念格林誕辰兩百週年而建,池中圓柱上刻格林童話故事,池水裡雕一隻青蛙, 與池邊坐著的公主訴說青蛙王子的故事。 每年七月底人們以噴水池爲中心,飮酒唱 歌娛樂,在兩天裡共慶「童話噴水池節」。廣 場旁邊的古街狹窄彎曲,兩邊是古意盎然的木 屋,許多木屋前掛著古老的招牌。 城內的古堡建成於一五五五年,現爲格林 兄弟博物館,收藏他們的手稿和各種版本的格 林童話集;有一家小型木偶劇場不定期上演格 林童話故事。童話之家原爲法院,建於一五六 二年,呈文藝復興式風格,格林兄弟的童年就 在這裡度過。附近有一 口水井,據說是當時全 城唯一的飮用水井,四周是格林兄弟最喜愛的 遊戲場。 富爾達(Fusa)是黑森州重要的金融和 銀行中心,位於黑森州東部,北距卡塞爾、西 南至法蘭克福各約九十公里,鐵、公路交通方 便。公元七四四年聖卜尼法斯(st.Boniface)在這裡建了本篤會大修道院後,以此爲中心漸 漸發展成城市。公元七五四年卜尼法斯被仇恨 羅馬統治的弗里西亞異教徒殺死,遺體藏在這 所隱修院中,很快這個地方就成爲教徒們的聖 地。公元九六九年是法國及德國的總主教教堂 ,富爾達成爲傳教中心,創辦教會學校,成爲 當時歐洲最重要的學術及政治中心之一。一一 五七年設行政建制,一七五一 一年爲諸侯I主教 管區。 城市瀕臨富爾達河,擁有六萬名人口,經 濟以紡織和服裝爲主,是紡織品製造及農業市 場中心。市容古樸,保存了巴洛克風格建築區 ,有初建於一七〇四年的大教堂、現爲市政廳 和博物館的主教宮、藏有原隱修院書籍的州圖 書館及柑橘園等,柑橘園前有用整塊石雕成的 佛洛拉瓦塞像。城郊阿道夫塞克城堡爲諸侯I 主教夏宮,現闢爲博物館,內藏衆多文物。 馬堡(Marburg)的全名是蘭河畔馬堡(Marburg an der Lahn),是黑森州的文化古城, 一 一三〇年始見文獻記載,二二 一年獲城市 特許狀,曾是圖林根伯爵路易四世的封地,他 死後,其妻伊麗莎白放棄擔任攝政。伊麗莎白 是匈牙利公主,四歲與路易訂婚,十四歲時成 親,一 一十歲守寡,二二 一七年起定居在馬堡的 伯爵古堡中,專心從事慈善事業、建造醫院、 救濟平民,死後教會封她爲聖徒,尊稱爲聖伊 麗莎白,成千上萬的信徒前來馬堡朝聖,並修 建聖伊麗莎白教堂,馬堡在宗教革命前是中歐 的宗教聖地。一 一 一四八年此地成爲黑森伯爵國 的第一個都城,所以又有「黑森搖籃」之稱。 一六〇四年歸屬黑森—卡塞爾,一八六六年併 入普魯士。馬堡瀕臨蘭河,南距法蘭克福八十 公里,鐵、公路交通便利,每小時有兩、三班 特快車往返,車程一小時十五分,擁有七萬五 千名人口,是著名的會議和展覽中心,也是格 林童話「小紅帽」故事的發源地。經濟以旅遊、化學、外科醫療器械、光學儀器、藝術陶瓷 、精密儀器等爲主。貝林製藥廠是赫希斯特化 工集圃的子公司,擁有三千名員工,藥品銷往 一百多個國家。 市區依山勢而建,狹窄的街道蜿蜒曲折, 高低不平,到處是鬱鬱蒼蒼的松樹和山毛櫸樹 ,樹林中隱沒著一幢幢漂亮的半木結構建築, 一派古典的山城風貌。 聖伊麗莎白教堂(Elisabeth Kirche)建於 一 二八三年,是全國第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 ,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原有裝飾和器具。教堂內 存有伊麗莎白的金棺及安放其遺骨的金神龕, 精雕細刻,美麗絕倫。伊麗莎白聖像是彩繪木 雕,溫柔仁慈,端莊美麗,爲中世紀木雕珍品 。普魯士創建者腓特烈威廉大帝及十三至十五 世紀的衆多伯爵、騎士等也都葬在教堂裡,教 堂北塔樓下的小禮拜堂埋葬著德國陸軍元帥、 威瑪共和國第一 一任總統興登堡的遺體。 伯爵古堡(Landgrafenschloss )高^在海 拔一 一百六十六公尺的城堡山(schlossberg)上 ,俯視著蘭河,歷經兩個多世紀才建成,一二 七七年建成三層樓的騎士廳(Rittersaal)、小 禮拜堂等部分建築,一四九三年才全部完工。 這裡原是伊麗莎A的居住地,一五一 一九年,宗 教改革領袖路德和瑞士宗教改革家齊溫格利在 騎士廳舉行宗教史上有名的會談,討論新教各 派的合作問題。如今古堡已成爲當地重要的觀 光點,登堡全市秀美風光可一覽無遺。館內設 大學博物館(Universitaetsmuseum ),陳列當地 的歷史文物和宗教藝術品。每年格勞埃爾霍爾 茲節期間,都要在古堡庭園搭起露天舞台,上 演歐洲各國的古典戲_。 菲力浦(philipps)大學是德國四大名校 之一,創辦於一五一 一七年,由菲力浦伯爵創建 ,是宗教革命後歐洲第一所新教大學,創辦之 初只有十一名教授和八十八名學生,現在擁有五千多名教職工和一萬八千名學生。童話小說 家格林兄弟、語言學家杜登、核裂變發現者哈 恩、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及俄國科學界 偉人羅蒙諾索夫等都曾在這裡求學,學生中有 九人獲諾貝爾獎。 吉森(Giesserl)位於法蘭克福北方五十 多公里,地居黑森州中部蘭河畔,是黑森州行 政及會議中心,也是法蘭克福往北越過萊茵河 平原到魯爾工業區的鐵路交通樞紐。一 一九七 年才在史籍中出現的吉森,一 一 一四八年就已發 展成立市鎭,一 二六五年成爲黑森伯爵屬地, 後來並建有要塞。第一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城市 被盟軍炸毀,除尙遺少數古蹟外,大部分爲戰 後所重建。現有人口七萬四千多,工業以機床 、精密機械、陶瓷、橡膠、紡織等爲主。 但是這個城市最有名的是大學生人口佔了 幾近三分之一,一六〇七年所設立的吉森大學 規模宏大,德國著名化學家、現代氮肥發明人李比希,一八一 一四年經大科學家洪堡推荐任教 於此,從事有機化學的研究而發明氮肥,昔日 設在學校蒈房子裡的實驗室,仍維持原樣,被 譽爲「世界化學研究所之母」,已改爲博物館 供人參觀。發現X光的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的科學家倫琴曾經也在這所 學校教過書。另外德國社會主義運動中馬克思 主義派領袖李卜克內西(Wilhelm Liebknecht) 在此出生,並就讀於吉森大學。 市內所遺古堡現闢爲上黑森博物館,展出 史前和當地文物,建於一六〇九年的植物園, 是德國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

北萊茵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簡稱北威州,位於德國西部,西鄰荷蘭及比利時,面積三萬四千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七百六十八萬,是全國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聯邦州。歐洲最大最有名的萊茵-魯爾工業區橫貫本州中部,這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物產最豐富卻又美麗清潔的區域。主要城市有科隆、波昂、哈根、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和亞琛,州首府杜塞爾多夫。

工業城杜塞爾多夫

社塞爾多夫(Dusseldorf)是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位於萊茵河東岸,早在遠古洪荒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棲息的踪跡。一八五六年人們曾在市東十五公里處的尼安德河谷一個小洞裡,發現了六萬年前的人類化石。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它只是一個小村莊。在一一五九年的歷史文獻記載中,首次提及這個坐落在萊茵河與杜塞爾河匯合處的小漁村,即杜塞爾多夫的前身,在德語中多夫是村莊的意思,城市就名爲「杜塞爾多夫河畔的村莊」。一二八八年雖獲城市權,但依然是默默無聞的小鎭。

一三八〇年公爵在這裡修築城堡,後擴建成宮邸,成爲著名的公爵都城。一六七九年到一七一六年,法爾茨選帝侯約翰•威廉公爵在位,酷愛藝術的他擴展城市、建造歌劇院、創辦美術館,吸引了衆多畫家、音樂家、建築師及學者,使杜塞爾多夫成爲一大藝術中心。一七一一年,荷蘭雕塑家格魯派洛爲這位公爵鑄造了一八噸重的騎馬青銅像,豎立在市政廳前面的廣場上。威廉公爵死後,後繼者遷都海德堡和曼海姆,杜塞爾多夫逐漸式微,只有一位叫卡爾•特奧多的公爵時來巡視,在一七五六年到一七六九年間,他在城南十公里處建造一座賓拉夫(Benrath)打獵行宮。

一八零六年拿破崙兵臨萊茵流域,將杜塞爾多夫一帶劃爲貝格(Berg)大公國,成爲萊茵聯盟的一份子,封妹夫繆拉元帥爲大公,並下令拆除城垣,廣建公園、大道,小城面貌一新,拿破崙失敗後,只有兩、三萬人口的杜塞爾多夫於一八一五年隸屬普魯士。一八三八年,除萊茵河運暢通外,德國西部第一條鐵路從杜塞爾多夫到埃爾克拉特通車,這裡很快成爲交通樞紐,發展迅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建立鋼鐵工業,商業和經濟一日千里,各類工廠、商號紛紛成立。由於杜塞爾多夫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氣息、城區環境優雅,又鄰近魯爾區,所以魯爾工業區的各大公司,紛紛把運籌帷幄的總部遷到這裡,杜塞爾多夫因而獲得「魯爾辦公桌」的稱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盟軍的重點空襲目標,城市建築大部分炸毀,戰後重建,成爲新組建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府。

這個城市位置在東經六度四十七分、北緯五十一度十一分,北鄰魯爾工業區,東南距科隆三十四公里,內城和大部分市區位於萊茵河的東岸,河西只有十三平方公里的轄區,城市總面積兩百一十七平方公里,人口五十八萬六千多名,是德國西北部靠近荷蘭的工業城,德國工業大 動脈、魯爾採煤區的中心城市,經濟發達,文化興盛。

杜塞爾多夫是德國西部的交通中心,自一八三八年德國西部第一條鐵路開通以來,就成爲交通樞紐。航空事業十分發達,市北郊六公里處的杜塞爾多夫國際機場,約有七十家航空公司的航班飛往世界各地的一百五十座城市。從這裡到歐洲各大都會,大約只需一小時的飛行時間;與國內各大機場之間也有忙碌的營運。水運便利,設有三個河港,客、貨運都很繁忙。鐵路交通發達,有國際特快車通往阿姆斯特丹、巴塞爾、米蘭、巴黎和哥本哈根等城市,遝有很多直通國內各大城市的列車。公路網密粢,圍繞杜塞爾多夫的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市內交通秩序良好,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等。

全市各種等級的飯店從高級的觀光大飯店到經濟型的民宿,共有七十多家可供選擇,市區北部機場和展覽會場四周多爲現代化的大型飯店,中央車站附近和舊市區一帶則多爲中型旅館,有關住宿的需求,可至火車總站對面的杜塞爾多夫遊客服務中心

(Verkehrsverein der Stadt Dusseldorf e.V.)索取更詳細資料,或電0211-l72020請他們代爲安排。

市內主要的高級飯店有位於鬧區的布萊登巴哈皇宮(Breidenbacher Hof),是一家L級飯店,有一百二十多間客房,內部設施豪華,氣氛幽雅古樸,附設法式烤肉及偉克商人兩家著名餐廳,爲當地高級餐敍場所。

希爾頓飯店也是一家L級的美式大飯店,擁有一百八十三間高級客房,服務設施非常現代化,附設餐廳对吃到道地美式餐飮。

史泰根貝格公園大飯店(Steigenberger Park)有一百三十五間客房,位於海涅林蔭大道南端,是觀光或購物都非常方便的好去處,附設餐廳可

吃到美味可口的傳統德國料理。

在飲食方面,這裡到處都是舉世推崇的各國口味道地佳餚可供選擇,包括位於伊馬曼街(Immermannstr)的中國菜及多家日本料理,舊城的中東、法國、義大利等國菜式。舊城區一帶的酒吧,在德國式的熱鬧氣氛中可品嚐當地特產的老啤酒(Altbier)和美食,許多家庭式的酒坊有燉牛肉(Sauerbraten)或豬、兔肉,馬鈴薯餡餅(Riefkooke)、起士和葛縷子種子做的裸麥麵包(Halve Hahn)等具萊茵地區特色的美食,配上一杯上等黑啤酒,將令你一生難忘。而斯圖班餐廳、修馬赫餐廳等都以自釀的啤酒,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 杜塞爾多夫市容優雅而現代,人民的生活就像萊茵河水一樣奔流不息,不斷的進步而且極具品質的享受著人生的樂趣。市區縱橫著很多舒適

的林蔭大道,綴飾有噴泉、花園及大小廣場,路邊滿座遊客的露天咖啡座,讓這些天然美景更具生氣,有「小巴黎」之稱。

萊茵河畔的舊城區(Altstadt)熱鬧滾滾,方圓一公里內開設著兩百六十多家啤酒館、咖啡屋、舞廳、酒吧和餐廳等。

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情況下,杜塞爾多夫成爲最受歡迎的購物天堂,凡是最流行的皮飾、珠寶、服裝、手錶、化粧品及商業儀器等,都充斥在路旁商店精緻的櫥窗裡。

這個城市是德國重要的商業經濟中心,德國前一百家最大的公司,其中的四十五家都設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這四十五家又幾乎全在杜塞爾多夫。曼內斯曼公司是德國第二鋼鐵企業,創辦於一八九零年,由於獲得生產無縫鋼管的專利,很快在歐洲鋼管工業中取得壟斷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公司是希特勒侵略政策的重要經濟支柱。戰後曾一度被解散,後又重新組建,現已擁有一百一十家國外子公司,並控制著國內七十多家企業,在世界一百家大企業中,排名第九十七位。它在萊茵河畔二十二層的曼內斯曼大樓裡,管理世界各地十萬多名職工的生產經營活動。

自十九世紀開始,總部設在這裡的重要企業還有費巴公司,主要經營能源、化工,有職工十一萬名;費爾德米勒集團,主要經營造紙、化工,現有職工四萬名;亨克爾公司,主要經營化工,有職工三萬五千名。擁有會員一千多萬名,在德國勞資關係方面舉足輕重的德國工會聯合會大本營也在這裡。

杜塞爾多夫可謂經濟的神經中樞,他們的鋼材、鋼管、鋼鐵、煤炭、紡織、精密儀器、電機、小轎車、機械、化工及玻璃製品等,在國際聲譽卓著。被譽爲「魯爾區的輸氧袋」。

在外資、金融、廣告諮詢及博覽會方面的實力杜塞爾多夫也非常雄厚。就外貿而言,在德國首屈一指,是德國西部的國際貿易中心,來自五十多國的五千多家企業商號在此落戶,以杜塞爾多夫爲中心的許多公司企業與中國大陸、台灣及香港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台灣在此地設有六十多家公司,一個貿易中心及一個設計中心。這裡還是日本人在歐洲發展的大本營,日本商號有四百五十多家,日僑五千多人,幾條主要街道上,比鄰開著許多日本人經營的銀行、飯店、商社、航運公司和旅行社等,到處是日文招牌,形成歐洲最大的日本人聚居區,因而有小東京之稱,德國人曾戲謔說:「日本人在杜塞爾多夫登陸了。」

杜塞爾多夫又是德國重工業的金融中心,僅外國銀行就有六十多家,股票成交額僅次於法蘭克福居全德第二。廣告諮詢業也負國際盛譽,有廣告公司兩百多家,諮詢公司三百五十家。經濟的繁榮帶來博覽業的發展,市北的博覽會場地擁有十多個展廳,展出面積十五萬六千平方公尺,還有設施齊備的會議中心。每年主辦四十多種國際專業展覽,其中有一半是各行各業主導性的展覽。

以每年六次的著名「伊葛多」(IGEDO)時裝展覽最爲馳名,它與柏林並列領導德國服飾潮流,被譽爲時裝之都。在主辦商展方面與法蘭克福取得同樣的國際地位,每年爲期多天的展覽會吸引了兩萬多家展出公司,有來自九十多國家,超過十八萬名的買家,和一百五十萬多名參觀者,是國際貿易的最佳基地。

事實上不只在這個商貿代表聚集的時裝中心,杜塞爾多夫所有的大街小巷都可看到最新式、最流行款式的服飾展示在櫥窗及店舖中,尤其是國王林蔭大道,加上毗鄰的街巷也都是令人驚艷的世界知名的購物天堂之一。

國王大道(Konigsallee)是一條筆直縱貫市區南北的繁華商業街,全長約一公里,街面寬二十公尺,古時是當地的東城牆地帶,十九世紀初,人們拆除城垣修築這條寬闊的大街。由於街道兩邊栗樹成蔭,因此原名栗樹大道。因紀念一八五二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 Weilem IV)造訪此地,而改名爲國王大道。街心一條長八百公尺、寬八十公尺的河渠把大道分成東西兩側。東側是古典而又摩登的商業區,設有豪華雅致的時裝、珠寶、瓷器、禮品等店及露天咖啡座,綴有大理石和精銅器的長廊,櫥窗裡擺著來自世界各地最流行的商品,引領德國、乃至世界人們消費的新潮流。每當夏季來臨,國王大道和供人漫步的商業區連成一片,成爲一座鉅大的露天咖啡廳。其繁華與優雅,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相若。西側的貝提斯(Breite)街是德國各主要銀行的所在地。

東側的比寧爾(Berliner)大街寬約四十五公尺,縱貫市區南北,也是繁華的購物街。杜塞爾多夫的音樂戲劇水準高而久負盛名,自十九世紀以來音樂界群星薈萃,舒曼、孟德爾遜、布拉姆斯、李斯特、梅紐因(Yehudi Menuhin)、卡拉楊(Karajan)、博姆(Bohm)、阿巴多(Abbado)及巴倫博姆(Barenboim)等各國著名音樂家,都曾活躍在杜塞爾多夫,因此也留下許多建築精緻的演奏場地。

音樂鼷(Tonhalle)位於萊茵河畔,是一幢由天文館改建而成的古典音樂演奏廳,有別致的半圓形屋頂、精緻華麗的演奏廳,是僅次於柏林的愛樂廳,許多高水準的大型音樂會都在這裡舉行。

德國歌劇院(Deutsche Oper am Rhein)坐落在萊茵河畔,上演各種古典與現代的作品,以及表演精彩的芭蕾舞。

話劇院(Schauspielhaus)因在著名藝術家格律德根斯(Gustaf Grundgens)和施特洛克斯(Kan-Heinz Stroux)的領導下,每晚都有不同凡響的演出而飮譽全球。

這裡還有喜劇小院(Das Kom(m)odchen)、喜劇院(Komodie)、小型室內劇(Kammer-spiele)、木偶劇院(Puppetheater)、青年劇院(Junges Theater in der Altstadt),以及兒童劇院(Kinder-und Jugendtheater)等,在市區還活躍著許多私人劇團。這個藝術之都的人民,數百年來一直在享受一流的藝術品。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則已成爲德國最著名的三所藝術院校之一。

杜塞爾多夫的文化藝術歷史傳統悠久,一七六七年創辦第一所美術學院,畫家沙多和他的弟子以強硬的線條風格和嚴肅的題材形成杜塞爾多夫畫派,吸引了歐美各國的學生和學者,因此獲得「藝術家之鄕」的美譽,至今仍是萊茵河流域的文化中心。全市十八座博物館、二十多個一流水準的劇院、歌劇院、音樂廳,數百個畫廊,並定期舉行國際性文化活動。

海第揚斯(Hetjens)陶瓷博物館位於舊城區司庫爾街(Schulstr.),館中收藏有自石器時候至現代的古埃及、日本、中國唐三彩及近代歐洲各國的陶瓷一萬多件,生動再現了八千年來陶器工藝的發展史。

州立現代藝術博物館(Kunstsammlung Nofdrhein-westfalen)收藏二十世紀以來曾在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任教的多位藝術家作品,以瑞士名畫家克利(Paul-Klee)繪畫作品爲主的現代藝術展品,以及超現實主義的德裔法國畫家恩斯特(Max Ernst)、布拉克(George Braque)、抽象藝術風格派主要畫家荷蘭的蒙德里安(Piet Mondarian)、畫風複雜的俄國畫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作品簡潔單純有如夢境的西班牙畫家米羅(Joan Miro)和畢卡索等名家作品,以及二十世紀普普藝術巨匠美國畫家沃爾荷(Andy Warhol)和李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等的名作,內容十分豐富。

榮營宮藝術博物館(Kunst Museum Dusseldorfim Ehrenhof mit Akademie-sammlung und Glasmuseum)位於榮譽宮(Ehrenhof)五號,展出歐洲最重要的玻璃珍品及中世紀至今的繪畫、雕塑、工藝品。

歌德博物館(Goethe-Museum)在一位出版商畢生收集的有關書籍文物作基礎建成,有豐富的歌德生活和作品眞跡,與法蘭克福、威瑪的同類機構併列爲德國三大歌德研究中心。

戲劇博物館(Dumont-Lindemann Archives)也就是珍藏著全州戲劇歷史,包括文字和實物的檔案室,是瞭解及研究當地戲劇的寶庫。

城市歷史博物館(Stadtmuseum)位於貝格林蔭大道(Berger Allee)二號,這座市立博物館展示的內容,爲杜塞爾多夫市和周圍地區的歷史和自然發展情形。

萊茵海事博物館(Schiffahrt-Museum)位於皇宮塔樓(SchloBturm)內,展出豐富的模型、圖型、文獻,將兩千年來萊茵河航運的發展歷史作詳細的交待。

恩斯特藝術基金會(Stiftung Ernst Schneider)的位置在積加霍夫皇宮(SchloBJagerhof)內,展出磁器、手工藝品和許多精美的十八世紀銀器。

市內其他主要的參觀點,還有位於北園的自然科學展覽館、水族館、飼育室及昆蟲室(Lobbecke-Museum+Aquazoo Scheidt-Keim-Stiftung);每年定期辦展覽的市立藝術廳(Stadtische Kunsthalle);外形猶如一個萬花简,令人眼花潦亂、展示電影發展史的電影博物館(Filmmuseum Dusseldorf);能讓人瞭解杜塞爾多夫過去及現在的社會及經濟博物館(Landesmuseum Volk und Wirtschaft);紀錄納粹統治時期殘暴手段的受害者紀念館(Mahn-und Gedenkstatte)、位於賓拉夫皇宮(Benrath)西翼大樓內容非常精彩的本地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kundiches Heimatmuseum),以及內容豐富的塑膠藝術博物館等。

海涅故居(Heinrich Heines Geburtshaus)位於鮑爾克大街(Bolkerstr.),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於戰火,現在已修復改爲餐廳,入口的上方有青銅浮雕肖像可茲辨別。

海涅是繼歌德之後德國最重要的知名詩人,一七九七年出生在一個猶太商人家庭,叔父是家財萬貫的銀行家,在叔父的資助下進入大學,主要研究詩歌、文學和歷史,上大學之前迷戀叔父的女兒,由這股情愫產生了一系列詩歌,使他成爲德國浪漫主義後危機時期代表性作家而發跡。儘管他生前非常熱愛故鄕,曾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杜塞爾多夫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要是你在遠方想起它,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心情,好像非得馬上回去不可。」但由於他是猶太人,所以在這裡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崇敬o

杜塞爾多夫市內原有兩尊海涅塑像,其中一尊是一九二六年由著名雕塑家胡戈萊德勒創作,納粹黨徒上台後不久,就被野蠻地摧毀。另一尊坐落在出版商坎佩的私人花園中,一九三九年被坎佩秘密運往法國,至今仍矗立在法國土倫港。

海涅研究所(Heinrich-Heine-lnstitut)位於故居不遠的皮爾克大街(Bilker straBe),是一幢普通三層樓房屋,原爲市立圖書館所在地。一九〇四年館長內倫貝克從萊比錫舊書商邁耶爾手中,購得他所收藏的一千二百六十七冊有關海涅的圖書。一九二三年又收購了海涅的私人藏書和大部分手稿。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後瘋狂的排猶,所有猶太作家的著作和手稿都列入焚燒範圍。爲了保護海涅的藏書,新任館長赫爾曼•洛埃特派一名女館員參加納粹黨,爲館中的海涅資料室作掩護,並將全部海涅圖書移入秘室,僅海涅文學研究專家才可秘密入內。在長達十一年的時間裡,蓋世太保始終不知道在他們的眼皮下藏有大量海涅的著作。一九四四年,納粹宣布了總體戰爭,洛埃特博士預感到一場浩劫將至,及時把海涅的手稿、遺稿、藏書和紀念品,全部僞裝成「邁耶爾藏書」移到鄕下,躲過了盟軍大空襲。

海涅才華橫溢,一生寫了許多的詩歌、散文、遊記和文學評論。他的詩歌在早期爲抒情詩,以歌集爲代表,大多寫他的經歷、感受、憧憬,特別是愛情的苦與樂;中期長詩以一八四四年完成「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一八四五年完成的「阿塔•特羅爾,一個仲夏夜之夢」,後者的內容對普魯士國王極盡諷刺之能事,對停滯落後的德國社會制度也予以抨擊、並嘲笑小市民的懦弱,以美好未來的憧憬激勵之,充分顯示出他的愛國情操:晚期的詩歌有一八五一年完成的「羅曼采羅」和「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四年詩集」及一些遺詩。他的散文作品重要的是「旅行記」,既有政論、對貴族和市儈的諷刺、對復辟時的德國的抨搫,又有詩情畫意的描寫和雋永的文詞;故其作品在德國和其他各國影響極大。

海涅大學(Heinrich-Heine-Universitat)成立於一九六八年,校址在綠樹成蔭的南郊,學院下設醫學、數學、自然科學、哲學、企業經濟學、外貿經濟學、法律和圖書管理學等系,學生一萬六千名。珍貴的收藏是海涅寶貴的資料,成爲世界各國海涅文學研究者的基地。

有著豐富歷史內涵的杜塞爾多夫,値得參觀的名勝古蹟不勝枚舉,其中著名的有聖蘭伯特教堂(St. Lambertus Basilika),建於十三至十四世紀,前身爲學院教堂,藏有許多藝術珍品,它的鐘樓斜塔有「小比薩斜塔」之稱,是杜塞爾多夫的標誌。

斯維特貝爾國斯教堂建成於一九二七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燬於盟軍空襲,直到一九六九年方才完全修復,高達八十點二三公尺,是全市最高的教堂。

聖安德魯教堂(St. Andreas Kirche)是早期重要的巴洛克式教堂,內有德國傳奇人物選帝候揚˙威廉大公的陵墓。

積加霍夫皇宮(SchloB Jagerhof)位於舊城中心,建於一七五二年至一七六三年,歌德博物館設在其內,是遊人常去觀光的地方。

王宮花園(Hofgarten)在國王大道北端,最初毗鄰積加霍夫皇宮而建,當時位於城外,如今則在繁華市區的包圍下,是佔地兩萬六千平方公尺的世外桃源,布局優雅的園林裡,楓樹、橡葉交織著榆樹、栗葉,濃蔭敝空,如茵綠草好像一幅無邊的巨氈,是踏青、騎馬、旅遊、休憩的勝地,也是市中心藝術與文化的園地。公園西門有收藏著三萬件歌德作品和古代藝術品的歌德紀念館,拿破崙小丘穿插其間,丘上聳立海涅等人的紀念碑及一些雕刻石像。

市內還有南北兩大公園,南園(Sudpark)佔地八十七萬五千平方公尺,是聯邦園藝展覽的場地,園內萬木蔥蘢、百花怒放,溪流清悠潺潺、石景遍布,橫貫綠色林帶的杜塞爾溪流(Dussel)發源於此。北園(Nordpark)緊鄰展覽會區,園內八十個水族箱,是養有六百五十種生物的「水族館」(Aquazoo)日本社團贈送的日本園極富東洋風味,最有吸引力。

舊市政廳(Rathaus)在老城西端的萊茵河畔,其中最古老的部分始建於一五七三年,落成於一五八八年,是一幢優美的哥德式建築。市政廳前的市集廣場上,矗立著選帝侯揚˙威廉紀念雕像(Jan-WellemDenkmal)。威廉大公平易近人,對杜塞爾多夫藝術發展尤具貢獻,因此在他生前,人民基於愛戴崇敬而建此騎馬雕像。

皇宮塔樓(Schlossturm)原本是建於十四世紀中期的一座公爵宮邸,在十九世紀的一場大火中,這座古建築燒得只剩下這個下部爲圓柱形、上部爲八角形的古樸宮塔。

賓拉夫(Benrath)城堡公園建成於一七七三年,是一個美麗的兩層樓巴洛克式古城堡,當時是選帝侯卡爾•西奧多(Carl Theodor)的離宮,堡內建有英式、法式造景的庭園,周圍是廣闊的森林,現已成爲市區的觀光勝地和市民們的休閒中心。

蒂森大廈緊鄰王宮花園,是高九十五公尺、外鑲鋁板和半透明玻璃的現代化鋼架結構建築,爲德國最大鋼鐵公司的蒂森公司設在杜塞爾多夫的辦公大樓,遠望過去,晶瑩閃亮、氣派不凡。旁邊是一座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建造的大型現代化話劇院,平面呈波浪形,獨具特色。這兩座建築珠聯璧合、相映成趣,是杜塞爾多夫作爲工商重鎭和藝術都會的最好見證。

萊茵通訊塔(Rheinturm)位於國會大樓附近,瀕臨河港,高二百三十四公尺,一百七十二公尺高處設有旋轉餐廳,觀景台則在一百六十四公尺處,登高視野遼闊市景一覽無遺,晴朗無雲時還可遙望到科隆。

世界名勝縮影城建在市郊的拉廷根鎮,薈萃著巴黎的凱旋門、紐約的自由女神像、義大利的比薩斜塔、西班牙的馬拉加鬥牛場、英國的古老農舍、荷蘭的風車、慕尼黑的修道院、德國的烏爾姆大教堂、美國的太空梭發射基地及布魯塞爾的巨型原子模型等,這些建築物都是按原物二十五分之一的比例縮小、建得與原景一模一樣的精緻建築,其中最高的是艾菲爾鐵塔;德國著名的諾伊斯萬斯坦古堡是用優良木材建成,造價昂貴;烏爾姆大教堂高六點六公尺,耗資四十多萬美元,由許多技術高超的工匠歷時七年仿製而成。不來梅港模型尤其逼眞,港口停泊著遠洋輪「漢薩同盟號」、美國航空母艦「企業號」、俄國破冰船「列寧號」等,還有各種大大小小的貨輪、冷藏船、帆船、驅逐艦、潛水艇和警艇等一百多艘船艦模型,宛如艦船博物館。

遊客在世界名勝縮影城,就像是「周遊」世界,一步進城,世界盡顯。

洪布洛希島(Insel Hombroich)博物館是杜塞爾多夫南郊萊茵河中的一個沖積島,面積爲十七萬平方公尺,島上綠草如茵,繁花茂盛,除了幾個藝術家工作室外,還有獨特亭樓組合,是採用自然光閫述不同藝術發展的半開放式藝術博物館,被譽爲「藝術之島」。除戶外放置著與大自然融爲一體的雕塑外,館中陳列品豐富,收藏有歐洲十九世紀以來著名美術家塞尙、阿普、史維特斯、克梅、科林、佛特里爾、克萊因、克林姆特等人的傑作,以及中國漢、唐、明等朝代的藝術品。小島全年開放,夏季開放時間延長到晚上九時,島上的公共餐廳可供遊客隨時取用各類食品和飮料。

尼安德塔人博物館(Neanderthal Museum)位於東郊二十八公里尼安德塔河谷,一八五六年在這裡曾發掘出冰河時期的「尼安德塔原始人」骸骨而聞名,當時這一帶是滿布石灰岩洞窟、岩壁等的荒野,現在已整理成風光幽美、綠意盎然的休憩地。博物館內展示有照片、模型圖表及複製的尼安德塔人頭骨,對尼安德塔人的特徵、生活和發展過程有詳細介紹。

此外,阿波爾森林、烏特巴哈湖、萊茵河畔的德國第一家公衆高爾夫球場、巴巴羅莎大帝行宮的斷垣、克塞騰(Xanten)與卡爾卡(Kalkar)文化遺址等,都是著名的景觀。喜歡看中文書籍的遊客,還可以到史蒂瑞森曼街(Stresemannstr.)十九號選購。

科隆香水媲美巴黎

科隆(Cologne)德文名字爲Koln,是萊茵河流域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南部城市,位於杜塞爾多夫南方四十公里、波昂北方三十八公里處,是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德國第四大的現代化都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早在公元前三十八年,羅馬帝國稱雄歐洲,皇帝奧古斯都派駙馬阿格里帕領軍揮師直抵萊茵河西岸,與河東爲數衆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對峙,阿格里帕廣招盟友烏比爾部落,大興土木修築碉堡工事和兵營,成爲古羅馬軍事要塞,並以營寨爲中心,四周漸成街市。數十年後,阿格里帕的外孫女阿格莉皮娜(Agrippina)出生於此地,後來成爲羅馬皇帝克勞狄的妻子。公元五十年皇帝將此地升格爲羅馬城市,定名爲科隆尼亞•阿拉•阿格里皮內西(Colonia Ara Agrippinensis),這個厄長的名字道出科隆的歷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爲羅馬人的拓居地,阿拉是烏比爾部落的祭壇,阿格里皮內西斯則是阿格莉皮娜的出生地,世代的延續市名漸簡化成科隆。

羅馬時代的科隆商賈雲集,街市繁華,是其歷史上第一個繁盛時期。公元七九五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爲威斯特法倫大主教駐地,城池再度擴建,到十二世紀已奠定今日科隆內城的規模。一二〇一年成爲自由市,是漢薩同盟的主要成員,因地處歐洲東西大道及南北水路的要衝,是朝聖者的必經之道,舟楫車馬及各方貨物都從這裡集散。

當時科隆還有一個特權,所有途經這裡的貨物,都必須先展售三天才能轉運。這項政策對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助因。此時期科隆的經濟、貿易、文化及藝術都高度發達,市政建設非常完善,人口逾四萬,是東、西歐的貿易中心和德國最大的城市,史稱「科隆盛世」。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科隆商人和手工業行會奪回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昂。

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四八年,受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影響市況一度衰落。一七九四年被拿破嵌攻佔,一八一五年歸屬普魯士後再度繁榮。

一八二六年,著名物理學家歐姆(Georg Simon Ohm)在此地發現著名的歐姆定律,翌年在這裡造出德國第一艘蒸氣船;一八三九年通鐵路,並與運河相連,加上魯爾煤田的開發和交通的發展,科隆一舉成爲近代工商業都市。這個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創辦「新萊茵報」。一八七六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轟動各國工商界,迅速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一九〇五年人口增至五十三萬,一九二二年成爲德國第三大城市。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三三年艾德諾任科隆市長時,建立內外環綠化帶和博覽會場等設施,使市貌大爲改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後被盟軍轟炸兩百六十多次,遭到嚴重破壞,市區百分之九十以上建築物被毀,羅馬時代的舊城區幾乎蕩然無存,全市原有一百五十座教堂,戰爭結束的只剩下五十九座,人口減至四萬。如今的大部分建築,是一九四六年以後依原樣重建的。這個城市經緯度爲東經六度五十九分,北緯五十度五十六分,東西最寬約二十一公里,南北最長距離爲二十四公里,面積約兩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市區海拔六十四公尺,是個擁有一百萬名人口的都市。在德國各大城市中僅次於柏林、漢堡、慕尼黑,名列第四大城,也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最大的城市和文化、經濟中心,並係德國廣播之都和馳名的商展之城,以教堂(Kirche)、酒館(Kneipen)和嘉年華會(Karneval)等「三K」聞名於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用堅毅和對古老傳統的執著,進行艱難的重建工作。如今的科隆又是一座工商業發達的城市。德國第二大零售業集圃,考夫霍夫(Kaufhof)公司的總部設在這裡,它在全國共有八十五家大百貨公司,員工六萬多名,年銷售額超過一百二十六億歐元。汽車製造在科隆佔相當分量,世界汽車製造業的巨頭福特公司也在科隆設有子公司。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德國雇主協會聯合會及德國工業聯合會也設在這裡。機械、電子、冶金、化工、金屬加工、製藥、煉油、紡織和食品等行業都很興盛,市郊有全國最大的褐煤礦區。

科隆地居交通要道,是德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海陸空運輸都很方便。自古就是水陸碼頭,如今萊茵河上架有八座大橋,天塹變坦途,萊茵河畔形成五大港區,年貨物吞吐量達一千多萬噸,在德國內河港中名列前茅。萊茵河上有來往頻繁的遊艇通往南北各地,沿途水光山色,就像民謠中謳歌的夢境。搭乘遊艇瀏覽萊茵河,幾乎是所有到科隆的遊客所嚮往的,在科隆大教堂的東面,停泊有幾艘專作萊茵河之旅的大遊輪,在霍亨索倫(Hohenzollern)橋集合,每隔十五分鐘開出一班觀賞科隆舊城,整個航程約四十分鐘,通常遊客都滯留在甲板上享受溫熙的陽光,欣賞萊茵河的美景。

陸路交通相當便利,有六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每天有很多火車過境。搭乘德鐵往漢堡約四小時,往法蘭克福僅兩小時二十分鐘。

公路網四通八達,早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二年間,科隆到波昂之間就修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現在科隆被環城高速公路所圍繞,並向外放射出十條高速公路,直達亞琛、魯爾工業區、法蘭克福及南德各地。航空方面,科隆•波昂國際機場(Koeln-Bonn Flughafen)位於科隆東南方十八公里,從市區出發只需二十分鐘,機場設施先進,是科隆與波昂共同的空中門戶。德國主要航空公司的漢薩航空公司,設在萊茵河東岸的辦公大樓,是一幢二十層樓高的漂亮大廈,也是現代化科隆的明顯地標。

由市區至機場的交通,除每半小時由市中心大教堂和中央車站出發的機場巴士外,尙有計程車營運。市內的交通則有快鐵(S-Bahn)、地鐵(U-Bahn)、市區電車和巴士等,十分方便。但大部分的觀光景點都集中在中央車站附近一帶,可採用徒步方式,遊客服務中心也在車站附近的科隆大教堂對面,可前往索取更詳細的資料,電話爲2213345。市內的高級觀光飯店多分布在科隆大教堂附近,其中的大教堂飯店(DomHotel)地處科隆大教堂正面南側,是一家L級豪華旅館,外形古色古香,內設一亘十六間客房,擁有一流的服務及設施。

愛克塞索(ExcelsiorEmst)飯店緊鄰大教堂飯店,內設一百四十六間客房,外觀氣派。

蒙迪爾(Mondial)飯店位於科隆大教堂後面,內設兩百零四間客房,瀕臨萊茵河,可以在房內倚窗眺望景色迷人的萊茵河風光。

此外,科隆重要的豪華大旅館還有L級的多琳特國會飯店(Dorint Kongress Hsel)、阿思考特(Ascot)飯店和馬里提姆飯店,A級的則有貝爾吉斯霍夫(Bergishof)、克麗斯汀娜(Christina)等飯店,B級以下的有柯羅尼亞(Casa Colonia)等。

科隆是德國著名的旅遊觀光城市,每年要接待衆多來自國內外的遊客,大街小巷設有食肆、餐廳、酒館和咖啡屋等共四千多家,大教堂周圍聚集了許多高級餐廳和啤酒屋。這裡最著名的是稱爲科隆啤酒(Kolsch)的酒精含量很低的啤酒,一定要嘗試一下。

風味獨特的喬伊老爹啤酒沙龍(Papa Joe's Biersalon)坐落在舊市區老市場內,店裡四壁和天花板貼滿了懷舊的舊海報和老照片,酒桌是用還留著踏板的老式縫紉機改裝而成,好幾套古董留聲機,播放的是幾十年前的老歌,另外還有自動鋼琴、手風琴、定音鼓及銅鑼等,都能自動演奏動聽的老歌。

北京餐廳在大教堂附近,是中國老板經營的中國餐廳,供應道地的中國菜,生意興隆。

這個城市不僅歷史悠久,擁有從羅馬帝國時代以來的歷史古蹟,而且風光迷人,歷代詩人寫過無數讚美的詩句。略呈半圓形的市區坐落在萊茵河西岸,舊市區的主要街道都從原羅馬時代的中心區向外輻射展開,古城周圍的城牆已被拆除,變成寬敞的林蔭環城大道。舊市區是科隆的核心,集中了許多名勝古蹟和繁華商業街,以科隆大教堂爲中心,附近交通繁忙,各種車輛川流不息。十幾年前爲使大教堂與外界的喧囂隔離,建造了教堂平台,由此形成了教堂廣場,穿著滑輪溜冰的孩子們、路邊畫家低頭臨摹,街頭音樂家傾心賣力的演奏,三三倆倆的遊客也會駐足欣賞。舊市區的外圍是現代

化的新市區,一直延伸到萊茵河東岸。

河的東西兩岸由一座非常壯觀的鐵路大橋相連,其他大橋也可以溝通兩岸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科隆還設有全德唯一的過江索道,全長約九百公尺,凌空飛架於萊茵河上,遊客坐在吊籃裡過江,頭頂是藍天白雲,腳下是碧水波濤,頗有神仙過境之感。環視市區,科隆的綠化面積很廣,平均每位市民有七十五平方公尺。艾德諾擔任市長時,曾規劃建造了兩條綠化帶,內綠環主要圍繞內城,全長約七公里:外綠環主要在西南郊區,長約十二公里;這兩條綠帶樹木蔥蘢、芳草艷麗,與市內的衆多公園構成星星點點的綠色世界。

當地的夜生活多姿多彩,每年五月至十月的晚上八時左右,人們可以登上美麗浪漫的萊茵遊艇,一邊聽著樂隊的演奏,飽享美食,一邊觀賞萊茵河兩岸美妙的夜景。

萊茵公園(Rheinpark)及坦茲布倫公園(Tanzbrunnen)一望無際的天然景致令人著迷,夏季擠滿了來自各地的人,跟萊茵河右岸相連的露天康樂設施和電影城(Cinadom)則是影迷的天堂,也是德國最大的電影院,十四個放映廳,每天開放到午夜時分,上映十多部電影。影城入口大廳高約二十公尺,屋頂設計成宇宙天幕,群星閃爍,美麗異常。各種音樂演出終年不斷,建築獨特的新歌劇院常年爲音樂愛好者提供精彩的節目。

乘坐歐洲唯一河上纜車的萊茵河索道纜車,橫渡約一公里長的萊茵河,可瀏覽包括萊茵公園、動物園、大教堂及舊城區的美麗景色。

古珍列(Gurzenich)多功能演奏廳建於四四一年至一四四七年,這幢四方城堡形顯赫非凡的建築是當年科隆商人的宴會廳,它曾經是出巡皇帝接見臣民的行宮,美倫美奐,有科隆「第一會客室」之美譽,設有管風琴,可容納兩千名聽衆,音樂節目豐富,音樂圑體常在這裡舉行世界聞名的三重奏或四重奏音樂會,充分顯示出科隆商人的富裕和修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曾燬於戰火,但早已按原狀修復。另外還有新歌劇院、話劇院、林蔭道上的Senftoppfchen劇院、大教堂(Theateram Dom)劇院。還有一個家族在此表演,自一八四八年至今已經是第六代的民俗劇場(Volkstheater Millowitsch)等各種的私人劇場和木偶劇院等,上演的節目都能滿足不同音樂愛好者。

爲了方便遊客和購物人潮,科隆市規劃有相當長的徒步街,從大教堂向南,就步入高街(Hohe Str.),這是一條南北向的熱鬧街道,只有半公里多長,但卻是科隆最繁華的商業區,不寬的街道兩邊布滿了百貨、時裝、皮貨、珠齋及瓷器商店,招牌鮮亮醒目,行人如潮,熙熙擴撰。

此外,內城區許多橫街小巷也都是購物或遊覽的好所在。

新市區方面有新市場(Neumarket)購物中心,這是由曾獲建築設計獎的Olivandenhof大度延伸到新市場迴廊人行道(Neumarket-Passage)、里希蒙中心(RichmordCenter),共五萬平方公尺,是德國最大的商場系統,行人可在玻璃天幕下不畏風雨、寒熱的逛街購物。當地可購買的產品很多,最著名的特產是舉世聞名的科隆香水,即科隆古龍水(EaudeCologne),各種造型的香水瓶變化多端,裝潢典雅,韻味十足。科隆香水的歷史,幾乎與這個城市的發展史並駕齊驅,所以它又是科隆文化的象徵。科隆香水的發明人並非德國人,而是義大利人約翰•法利納,這位先生篤信笛卡爾哲學,他用紫蘇花油、摩香草、迷迭香、豆蔻、薰衣草、酒精及檸檬汁配成了科隆香水,香水瓶金黃色圖案中間,印有「4711」商標。

最初香水廠規模不大,廠址設在兩條小巷中間,一七九四年法國軍隊佔領這裡後,軍官們認爲市區街道的布局不規整、街名不易記,於是就派一位名叫杜邦的法軍下士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沿街揮刷家家戶戶的門牌號碼,香水廠前門的門牌爲四十七號,後門的門牌爲十一號,後來廠主把這兩個門牌號合在一起作爲產品的商標,並沿用至今。這家被編爲「4711」號的化學工廠,憑其成功的銷售策略,不但獨佔同行鰲頭,

而且打響了全球知名度,讓世人把這四個難記的阿拉伯數字與古龍香水間有了最難忘的聯想。

雖然,科隆香水難與巴黎香水相抗衡,但長期以來,卻爲歐洲許多文人雅士所樂用,鼎鼎大名的德國大文豪歌德就喜歡用科隆香水,名著浮士德中就提到過這種香水,他給一位畫家朋友霍夫曼的信中說,威瑪很難買到這種香水,請他帶六瓶科隆香水到威瑪;這封信的原稿如今珍藏在科隆香水廠中。

隨著科隆香水的日益走俏,香水廠規模也擴大發展成爲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著名香水廠之一,在國際市場上一直是英國香水的主要競爭對手。

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英國利用佔領科隆之便,迫使廠主把香水秘方交出來。

如今這幢新哥德式建築的著名「4711古龍水」誕生地,已闢爲香水博物館,凡是到這裡參觀的遊客,都會買幾瓶科隆香水作爲饋贈親友的禮物。

科隆的文化教育事業非常發達,著名的科隆大學創辦於一三八八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德國宗教改革運動中,新教徒勢力膨脹,但科隆大學仍然是德國天主教的中心。一七九四年法國拿破崙佔領科隆,大主教管區回歸普通行政區,科隆大學被迫於一八〇一年至一八一一四年停辦,一九一九年在當時的科隆市長艾德諾的努力下得以重建,並成爲國家資助的自治大學。希特勒統治期間,喪失學術自由,一九四五年再次關閉,直到一九五三年才重新開辦。現有三萬名大學生,經濟學科的實力尤爲雄厚,居德國第三大學府。

科隆體育學院是德國最高體育學府,是德國唯一的體育學院,該校的運動醫學和運動生物學研究享有盛名,現有學生約五千名。

西部德國電視台(WDR)位於市中心,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地區電視台,也是德國電視二台的主力之一。「德國之聲」廣播電台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廣播電台之一,用三十多種語言向國內外聽衆介紹德國情況。

被視爲「德國當代歌德」的一九七二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伯爾(Heinrich Boll),一九七年出生在科隆,他一生發表了許多描寫德國社會的小說,以所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及後來德國艱苦生活的諷刺小說而得獎,在共產世界及西方民主國家皆掀起極大迴響。

市內還設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除大型研究機構之一的航空與宇航研究院外,德國城市協會(DeutscherStadtetag)也設於科隆。城市協會在別國並不多見,在德國政治中卻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九〇五年,德國各城市的代表集會成立城市協會,以代表城市的利益,下設德國城市化研究所,主要任務是促進城市的建設發展、各城市相互交流互動與涉及城市問題的立法等。

科隆爲德國重要的展覽場地之一,其博覽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現在也是全球最優秀的二十五個經濟項目活動主要場所之一,每年約有四十個國際展覽交易會在此舉行,其中超過一半爲高科技及主要經濟貨品,以萊茵河東岸的博覽會場爲主,擁有室內展出面積二十六萬平方公尺的展場,以及五萬二千平方公尺的露天場地,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的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服裝交易會、國際圖像博覽會、科隆國際旅遊博覽會、世界糧食博覽會、國際傢俱博覽會、科隆藝術及古董博覽會,以及醫療器材、家庭用具、流行音樂、體育用品、五金製品、自行車、摩托車等專業博覽會,每年都吸引一大批國內外商旅,成爲科隆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科隆大教堂(Ko:lnKathedrale)位於萊茵河濱、中央火車站隔壁、市中心一個十五公尺高的小丘上,東西長一百四十四點五五公尺、南北寬八十六點二五公尺,全部由磨光的石塊砌成,佔地面積八千平方公尺,建築面積六千一百六十平方公尺,相當於一個足球場,教堂上的雙塔高一百五十七公尺,相當於四十層的大廈,規模之大,在德國位居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堪稱中世紀歐洲哥德式建築藝術的範。幾乎每一個到科隆的遊客,首先都要瞻仰這座與羅馬聖彼得教堂、巴黎聖母院齊名的大教堂,它的前身是建於公元八七三年的希爾德博爾德教堂。尙存地基大教堂地洞,屬卡洛林及羅馬式。一一六四年,科隆得到原先保存在義大利米蘭的三聖王遺骸,人們決定興建一座氣勢宏偉的大教堂,以供奉三聖王遺骸。

當時哥德式建築藝術在法國獲得相當程度的發展,其建築風格是廣泛使用尖卷、尖拱及飛扶壁,使教堂顯得特別高大。一二四八年,卡洛林王朝的霍赫斯大主教就選在希爾德博爾德教堂的遺址上,建造一座舉世無雙的哥德式大教堂。一五六〇年,教堂大廳基本竣工,當時教堂的高度已達六十六公尺,但是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停工,十七世紀時又遭逢三十年戰爭的破壞,一七四〇年工程繼續進行。十九世紀初,人們發現了十三世紀的教堂原始設計圖紙,當時德國正流行浪漫主義文化,人們崇尙中古藝術,大詩人歌德也從中推波助瀾。一八四二年起,大教堂按原圖紙繼續施工,直到一八八〇年才完工,前後歷時六百三十二年,但建築風格保持一致,規模之大,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飛機似乎有意保護這座古建築,所以教堂並未遭到空襲的重大破壞。

教堂周圍有許多小尖塔,教堂內設有五個哥德式禮拜堂和一個繞著聖壇而建、帶有三個偏堂的迴廊。聖壇兩側排列著神職人員的一百零四個席位,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聖壇。教堂大廳穹頂高四十三點三五公尺,堂內供信徒坐的長木凳全用厚木頭做成,歷經數百年歲月,磨擦得露出光亮的木紋,非常古樸。唱詩班專座精雕細刻,座位前還設有華麗的樂譜架。教堂四壁的彩色玻璃高十七公尺,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尺,繪有聖經中四十位皇帝的畫像。教堂內以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故事爲題W,雕成許多石刻浮雕;聖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而著名的珍品。

在五百零九級高的鐘塔裡擁有全球最大的無懸掛鐘,其中最重重的聖彼得鐘直徑三點一公尺,重二十四噸,每逢祈禱時,洪亮的鐘聲傳遍市區的每個角落。這裡也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站在鋪樓上,放眼可眺望美麗的萊茵河風光和市區全貌。

這座大教堂內擁有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有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科隆大教堂的羊皮設計圖,現已成爲研究十二世紀歐洲建築藝術的珍貴文獻。祭台上供奉著一一六四年從義大利米蘭運來的古代「三聖王遺骸及遺物,一,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載,東方三博士在巨星的指引下,攜帶黃金、乳香、沒藥(Myrrh)等禮物,從遙遠的東方跋涉來到伯利恆,朝拜剛降生的耶穌。這些文物現保存在一個金質神龕內,由十二世紀末著名的金匠尼古拉•馮•凡爾登所製作,被考古學家視爲中世紀金飾藝術品的代表作之一,長寬均兩公尺,內壁爲木料,外壁包金,正面浮雕上刻著三聖王朝拜聖母、聖嬰場景,三聖王後面跟著一個矮小的人,是常時的國王奧托四世,這位與三聖王毫不招干的皇帝,用大量黃金謀得在浮雕上追隨三聖王的榮耀。

神龕四周裝飾有許多寶石、金碧輝煌、巧奪天工。

唱詩班迴廊的壁畫,也以三聖王朝聖爲頭材,由十五世紀科隆畫派代表洛赫納(StefanLochner)大師於一四四〇年前後所作。數年來,許多大主教死後都葬身於此:教堂奠基人霍赫斯就是安息在迴廊東北側一個小禮拜堂的青銅棺內,棺蓋上有他手持權杖、仰臥安息的塑像,極富藝 術價値。珍寶陳列室裡還珍藏有古代福音書、法衣、禮儀器皿、金器、象牙和大量雕塑等文物。

每到夜晚,四周各建築物的聚光燈向大教堂射出一道道藍色的螢光柱,照著高聳入雲的雙尖塔,整個教堂在燈光籠照下光彩奪目,在夜空閃爍著神秘的光芒,讓人有一種天人合一的神秘宗教感。爲了突顯科隆大教堂的形象,帀政府規定,市區的任何建築物高度都不得超過大教堂,所以市內許多大樓地面上的建築物最高不過七、八層,而深入地下的卻有四、五層之多,這也形成科隆建築的一大特色。

安東尼教堂建於十四世紀,爲一座修道院教堂,一八〇二年時成爲科隆最早的路德派教堂,大廳內雕有「死亡天使」的戰爭紀念碑。

聖馬利教堂爲一座十一世紀後奧托(Late Ottonian)式的羅馬教堂,可看出這座加建於舊羅馬廟宇上的羅馬式教堂,較之卡洛林式建築簡單、規則而具有系統化的設計,與首座歷史上有記載的三葉形聖壇,其木製雕刻裝飾、門拱及「Y」形十字架都極具特色。

坐落在科隆大教堂左側的羅馬曰耳曼博物館(Romisch Germanisches Museum),規模雖然不太大,但是陳列品非常豐富,有公元一世紀的遺蹟、羅馬式的建築模型、木製馬車、瓷器、古錢幣、雕塑、銘刻、金銀飾品及玻璃飾品等,不但蒐集齊全,而且分類說明。最珍貴的是在科隆出土的羅馬時代一位將領柱廊神殿式墓雕。

還有一九四一年,科隆在挖防空洞時發現的古羅馬一位富裕糧商的住宅遺址,有藝術價値很高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地板馬賽克磁磚鑲嵌畫,長十公尺半、寬七公尺,包括三十多幅反映羅馬時代生活的圖畫,雖然年代久遠,但色澤仍然鮮艷美麗。

瓦爾拉夫理查茲博物館(Wallraf Richartz Museum)造型摩登,房屋呈波浪狀,具獨特的現代化藝術建築,是科隆有名的文化寶庫之一。瓦爾拉夫是藝術品收藏家,曾任大學校長;理查茲爲富裕商人;兩人共同捐贈創辦了這所博物館。館中收藏有從中世紀科隆畫派作品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流行藝術,包括十九世紀印象畫派畫家雷諾瓦、馬奈、莫內、塞尙等名家作品,以及各種光效應抽象派繪畫。其中最著名的是科倫畫派代表洛赫納的宗教畫「玫瑰園中的聖母」,畫幅雖小,但非常精緻:雷布蘭特的「自畫像」也很有名,體現一種懷才不遇、貧病老弱、自我嘲笑的表情。比利時超現實派主要畫家德爾沃(Delvaux)的名作「街道上的男人」最引人注目,畫中一群呆若木雞的裸女站在水邊,遠處是宮殿、雕像和視若無睹的路人,色調雅淡,毛髮畫得尤其細緻,意境深遠。

路德維希博物館(Museum Ludwig)是這裡的館中之館,也是由私人捐贈設立,主要展出二十世紀作品,從俄羅斯前衛派(avant-garde)到戰後的普普藝術等現代繪畫、雕刻等流行藝術品。

阿格發攝影歷史館(Agfa Foto-Historama)也設在這個館中,展出一九零零年至今的攝影作品、設計繪圖及各個時期的照像器材。此外,館中還設有藝術研究圖書館,收藏各類繪畫書籍二十多萬冊。

路易美術館建成於一九八六年,由科隆巧克力大王路易捐建,館中的美術品呈現整個二十世紀藝術發展的風格,它的普通藝術品收藏規模之大,無人可與匹敵,這裡也是德國藝術市場的主要場所。

巧克力博物館(Imhoff-Stollwerck)是德國巧克力大亨伊姆霍夫(Imhoff)、於一九九二年耗資三千四百萬美元創辦,佔地六千五百平方公尺,館中展示從種植在熱帶的可可樹到製作巧克力的過程,讓觀衆瞭解巧克力的全部生產經過。

采豪斯(Zeughaus)博物館位於大教堂西側,其前身是十六世紀的皇家城市軍火庫,是一座咖啡色的古代磚樓,當年曾存放過可裝備一萬多人的兵器。十九世紀,馬克斯和恩格斯曾在這裡創辦「新萊茵報」,現闢爲市立博物館,外形保持了中世紀的建築風格,展出十至二十世紀時有關科隆歷史的證物及藝術品,包括中古時期兵器、盔甲、印信、傢俱,中世紀科隆城的模型等,再現了當時的古城風貌。

其他還有位於聖西利亞教堂內,展出由中世紀至今之藝術品、手工藝品及二十世紀設計的應用藝術博物館;展出中世紀至巴洛克時期宗教藝術品的Schnutgen博物館•,市政府附近地下,有一至四世紀時是羅馬駐科隆總督宮殿的行政長官博物館(Praetorium)博物館;現亦爲嘉年華會委員會所在地的科隆嘉年華博物館;蒐藏展示披頭四完整生平珍貴資料的披頭四博物館;以及建築學(Archiepiscopal Diocesan)博物館、JosefHaubdch藝廊、汽車博物館、餐具博物館、遠東藝術博物館、EMI電子收藏館、釀酒博物館、科隆藝術協會等珍藏著不同藝術品及資料的地方。

科隆動物園(Cologne Zoo)及水族館創辦於一八六〇年,是德國主要動物園之一,佔地二十公頃,瀕臨美麗的萊茵河。園中有七百多種動物,共六千多隻,尤以重點飼養靈長類動物聞名,特設狐猴屋展出稀有的狐猴,所設水族館配備優良;附設爬行動物,昆蟲類展所。園內並有動物訓練單位及兒童動物園等,是最早對青少年教育工作配合實施的動物園之一。

羅馬塔(Zeughausstr./St. Apernstr.)聳立在兵器庫以西,外形呈圓柱式,是兩千多年前羅馬人爲防禦外敵所建之城垣體系的西北角塔樓,中世紀時因嵌入一座修道院而得以保存下來,當時之嵌石裝飾至今仍可見。

市政廳(Rathaus)位於熱鬧的高街與萊茵河之間,是一座中世紀哥德式建築,入口門廊則呈文藝復興式,是大戰中被毀後重建的十五世紀之宏偉五層塔樓,相當醒目。

此外,還可去海洋世界參觀其內所設的珊瑚礁、暖水洞,享受海濤館、滑水管的樂趣。狂歡節是德國最熱鬧、參加者最廣泛的傳統節日,科隆與美因茲及杜塞爾多夫是三大慶祝中心。科隆的齋戒節前狂歡,從一八二三年開始,歷史悠久、規模盛大而聞名全國,每年日期都不一樣,隨復活節時間而定。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受難死後三天復活的節日,也就是從舂分起第一次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天,即三月二十二日到四月二十五日之間。而狂歡節就在復活節前四十八天,通常在二月份或三月份。節前的星期四是婦女狂歡節,平時溫文端莊的科隆女人,此時如火山爆發般奔放地湧上街頭,她們會毫不顧忌地在大街小巷和陌生男人擁吻,甚至做出更親密的肢體語言,爲所欲爲,穿上奇裝異服,花枝招展,臉上抹得花花綠綠,列隊招搖過市,又跳又叫,令男士退避三舍。有趣的是每年婦女隊伍闖入市府、市長辦公室、坐上市長的位子,象徵接收權力。

玫瑰星期一是齋前另一次狂歡高潮,全市人民和各地湧來約十萬的參與者,舉行更離譜的化妝遊行和狂歡舞會,當日全城人都湧向街頭佔個好位子,等候遊行的隊伍。鼓樂喧天的化妝遊行隊伍遠遠的來了,立刻引起騒動,大家也跟著音樂節拍舞動、哼唱,只見五顏六色的遊行長龍中,儘是各種奇形怪狀的臉譜、面具、裝扮,唱著歌、跳著舞,美麗的公主坐在花車上頻送飛吻,英俊的王子殷勤的侍立身旁,小丑、傻子逗趣地耍寶做怪臉,將象徵吉祥的糖果灑向群衆,更造成群衆的踴躋、搶撿,大家浸淫在一片如痴如狂的快樂情緒中。

另一個更盛大的狂歡嘉年華會在每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一時十一分舉行,在奧斯捷爾曼噴泉(Willi-Ostermann Brunnen)旁揭開序幕,以宏偉壯觀的科隆大教堂爲中心,各路人馬匯集,萬人空巷,熱鬧非凡。在色彩斑斕、聲勢浩大的軍樂隊開道下,緊隨後面的遊行隊伍有反映各種主題、形形式式的大型彩車,其中以金璧輝煌的王子彩車最令人矚目,遊行的人都打扮成權貴、武士、古代商人、市民、農民、奴隸、土著、醜八怪和妖魔鬼怪等,他們高聲的喊、興奮的跳,大把的吉祥糖果灑向群衆,三個小時的大遊行中要灑出數十噸糖果,爲歌聲、笑聲添加不少驚叫、嬉鬧,市區的大街小巷一時幾乎把人間疾苦煩惱全拋諸腦後,科隆全城都帶進狂歡之中。

古代政治中心亞琛

亞琛(Aachen)爲原西德重要城市,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南部的城市,位於德國西南邊陲與比利時交界處,東北東至科隆六十一公里,人口約二十五萬,是德國著名觀光旅遊勝地。這個城市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公元前三年,羅馬人就在這裡伐林塡澤建立城鎭,不久成爲羅馬帝國著名的礦泉療養勝地,以富於醫療效果的溫泉而享有盛譽。中世紀時亞琛是德國主要城市之一,也是法蘭克國王們的常駐地,時至今日它的法語名字艾克斯拉沙佩勒(Aix-la-chapelle)仍然相當有名。公元七九六年,査理曼大帝下令在此建立王宮及高聳入雲的皇帝大教堂(Kaiserdom),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二座城市和西方學術、文化中心。

帝國傳到査理曼大帝的子孫時,爲爭權奪利而內戰連連,最終一分爲三,形成德、法、義三國的前身。此後從公元九三六年奧托一世至一五三一年斐迪南一世在位期間,有二十三位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因仰慕査理曼大帝的盛名,在亞琛加冕,並以登上査理曼大帝留下的寶座爲榮。

一一六六年和一二一五年,亞琛兩次獲城市特許狀。一二五〇年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城市,當時的宗教會議和國際會議多在此地舉行。

一六六八年始成爲多次國際和平會議的會址。一七九四年拿破崙領軍佔領亞琛,一八〇一年被併入法國,一八一四年維也納會議後歸屬普魯士王國。一八七〇至一八七一年普法戰爭期間爲普魯士的軍事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德國空軍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爲是德國重要的工業中心而遭盟軍猛烈轟炸,城市百分之八十被摧毀,許多中世紀古蹟包括十二世紀的聖佛依倫(St.Foillans)、十四世紀的聖尼古拉(St. Nicholas')和十五世紀的聖保祿(St.paul's)等教堂都已面目全非,只剩下一些殘蹟可循,但大教堂卻只受到輕傷,戰後不僅城市迅速重建.,大教堂也恢復舊觀。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亞琛的名字一直與歐洲統一的願望相聯繫,一九五零年這裡設立了「國際查理曼獎」,專門獎勵對西歐聯合事業有傑出貢獻的政治家,德國前總理艾德諾、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倫斯、歐洲經濟共同會議主席詹金斯、英國首相邱吉爾及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等人,都曾榮獲該項獎勵。

坐落在大片產煤區的亞琛,是德國魯爾採煤區的鐵路樞紐、鋼鐵和工商業中心,有大量的紡織和電機工廠,主要工業有鋼鐵、傢俱、玻璃和機械等。

對外交通便利,有鐵路和高速公路,從科隆搭乘火車到這裡只需四十分鐘,由波昂乘汽車到此地的車程僅一個小時。市內有許多旅館和餐廳,其中久蘭飯店最具規模,有兩百間幽雅客房和現代化服務設施。市區還有許多燈紅酒綠的酒吧、夜總會、咖啡廳及賭場,可以度過歡樂時光。

走在亞琛大街小巷上,環境寧靜舒爽,使人不由自主地會放慢腳步,一幢幢沿著山勢興建的房舍,像建築博覽會般美不勝收。德國人喜歡把房屋「鑲邊」,透亮的窗戶被窗帘花裝扮得精緻美麗,特別是家家戶戶種滿花草的小庭院,五彩繽紛,綠蔭扶疏,美麗動人。整個市區給人一種非常舒適純樸的印象。具有七、八百年歷史的內城和外城城牆仍保存完好,市內遍布哥德式建築、中世紀的尖頂城門、舊時有錢市民所建的樓式宅居及年代久遠的噴泉雕塑,都充分體現出亞琛的古典和昔日的繁榮。市內現代化的建築毫不突兀的融入古建築中,呈現古城的風貌。

挨聖布門(Eisenbrunmen)廣場,位於市中心地段,有建於十九世紀的迴廊,由古色古香的高柱圍繞著,是這座溫泉城的象徵。相傳早在兩千年前塞爾特人就發現了這裡的溫泉,後來熱衷沐浴的羅馬人來此建立溫泉設施。

市名Aachen裡有兩個字母A,當時羅馬的軍官和士兵都在這裡洗澡,稱這裡爲Aquae Grani或Aquisgranum即水的意思,取其第一個字母代表:又因爲這裡的溫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所以第二個A採自塞爾特羅馬人信仰的醫神阿波羅賈朗斯(ApllolGranus)的頭個字母,兩個A字合起來 就是神賜治病之水的意思。這一名字的典故,充分說明溫泉在亞琛的淵源和重要性。,時至今日溫泉療養仍是亞琛有名的服務行業,人們除了在埃聖布門廣場就可以品嚐熱氣騰騰、略帶刺鼻氣味的含硫礦泉水外,市區還設有許多現代化的溫泉療養院,其中施韋特奎利溫泉(Schwertbad Quelle)水溫高達攝氏七十四度,爲中歐最熱的溫泉,且含硫磺成分,對慢性病有相當的治療作用。

亞琛也是著名的文化城市,早在査理曼大帝時代,這裡就是西歐的文化、學術重地,當地人民教育水準相當高,每六個市民中就有個是大學生。亞琛工業大學是國內知名學府,創辦於一八七〇年,下設十個系,有四萬多名學生,是德國規模最大的理科大學之一。

新建的大學綜合醫院,是歐洲級的巨型醫院,外觀設計像巴黎的應畢度藝術中心,內部有點像兒蛍遊樂園,一點都不像一般的醫院,沒有藥水味,也看不到單調的白牆,取而代之的!:現代化色彩豐富的地毯。院內共有六千五百個房間用於醫療、科研及教學。

亞深國際出版博物館(Aachen Museum of the International Press)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創辦於一八八六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報業博物館,收藏著自十六世紀以來、世界各國不同時期的報紙十五萬六千多種。除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及中文等強勢語文報刊外,還收集了梵文報、北美查拉幾族土人報、非洲各地不同種族方言報及愛斯基摩語報紙等多達一百多種。由於存量日多,現在主要收集世界各地報紙的創刊號和停刊號。

館中可以看到十九世紀末的中文報紙,如一八九〇年六月上海發行的華報,裝訂形式爲線裝,圖文並茂,用文言文來報導新聞事件;一八五九年紐約出版的「星座報」是世界上版面最大的報紙,長一百二十公分,寬九十公分。

而一八二九年在梵蒂岡出版的「羅馬日報」(Diario di Roma)長十二點七公分,寬六點八公分,僅有手掌大小,是世界上最小的報紙。英國著名通訊社路透社(Reuters),就發源於亞琛,一八五◦年德裔猶太人保羅•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在此地使用四十隻信鴿,組成世界最早通訊網,用以傳遞德國和比利時之間的消息,這就是路透社的萌芽。後來路透社遷居英國,發展成世界聞名的通訊機構。其他還有設在集市廣場的庫文博物館,巴洛克式的建築物本身漂亮華麗,帶動整個地區的光鮮亮麗。建於二十年代老傘廠裡的路德維希國際藝術論壇,是雅致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賽馬大會在亞琛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中世紀帝王加冕時,騎士們就在這裡舉行馬術比賽助興。從一八六九年起,每年都在亞琛舉行國際馬術大赛,火車站廣場上一群矯健飛馬的青銅雕塑,是亞琛身爲國際馬術大賽地的標誌,屆時,亞琛雲集了全世界的馬術高手,比賽激烈精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狂熱觀衆。

亞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是當地最著名、最吸引人的古蹟,這座裝飾華麗的大教堂,八角形的核心部分和它的圓屋頂,是中世紀歐洲拱頂建築中最大的傑作。大約公元七九六年,查理曼大帝任命麥茲(Metz)的建築師奧多(Odo)設計建成,在公元八八一年左右部分被北歐人所破 壞,公元九八三年修建完畢。這座當時是象徵統一天下的哥德式大教堂,揉和歐洲晚期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及拜占庭建築藝術於一體,大膽地採用了古典主義建築以前的一些技術,如巨大的銅門和銅欄杆等,再加上自己獨特的構思及創造,成爲一座風格獨特的偉大建築。

一四一四年和一八八四年分別在教堂兩側建成聖壇及尖塔,一八六九年又加蓋了拱頂的八角形建築。教堂外部高聳著許多尖塔,門洞四周環繞好幾層浮雕和石刻,彩繪的玻璃窗戶高而細長,透進來的光線在冰冷黯淡的教堂內形成一束華彩,憑添神秘之感。設在教堂核心部分八角形第二層的大理石皇帝寶座,當年查理曼大帝就曾威武的坐在這裡。

人們把這座教堂視爲奇蹟,它既是建築藝術的傑作,也意味著與東羅馬帝國皇帝平起平坐的分庭抗禮。按照傳統,查理曼大帝死後應該安葬在此,但現在教堂內只有他的石墓,遺骨則被安放在二二五年完工的查理曼大教堂內。儘管這樣,它仍是人們朝聖的對象。

市政廳建於十四世紀,是當時在查理曼大帝宮殿地基上興建的哥德式建築,爲卡洛林王朝的遺蹟。內設壯麗的皇帝宮,宮中石柱上或龕間雕刻有德國歷代帝王的全身像;醒目的徽帘和精美的裝飾浮雕,使整個建築宏偉典雅,氣勢非凡。在市政廳前的噴水廣場上,還立有一尊査理曼大帝的雕像。

波托(pomtor)城門位於市區西北,是一三二零年所建,建築型式頗具特色,昔日情景猶然在目。

此外,城中可以參觀的地方還有瑟埃爾蒙特(Suermondt)藝術博物館,以及西北荷蘭邊境、西至比利時交界處的關卡出入境作業情形和設施。

波昂曾是西德首都

檔案:Weinhaus.jpg 波昂(Bonn)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貴爲國都,但在兩德統一、把首都寶座還給柏林之後,雖然仍滲著濃厚的國際政治氣味,卻回復到了往

日寧靜的風貌。 它在兩千多年前只是一個名叫烏比恩斯擺渡及捕魚的居民點。公元一世紀初,這裡是塞爾特人名叫波納(Bona)的居住地,後來羅馬帝國的軍

隊來到波昂附近安營紮寨,設立一個叫「波昂倫西亞城堡(Castra Bonnensia)」的兵營,波昂城名即由此演變而來。公元六九年在兵營西南方

建立了一個墳場,埋葬著包括卡修斯(cassius)、佛倫斯(Floremius)等最早的基督教殉教者和部分古羅馬軍團成員。 羅馬人在這裡駐紮了三百多年,至今老城區還可看到羅馬時代的建築遺蹟。從十三世紀到十八世紀的五百年間,波昂一直是科隆大主教兼選

帝侯國的首府所在地,選帝侯們在此大興土木,蓋了選帝侯宮(Residenzschloss)及柏培爾斯多夫(poppelsdorfer)宮等宏偉的建築,一些豪富

也興建許多雅致華美的別墅,他們在這裡尋歡作樂、過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當時波昂繁榮一時,被譽爲「富人的天堂」。‘^ 一七九四年拿破崙軍隊入侵,波昂的末代侯爵們棄城逃亡。一七九八年波昂、科隆及萊茵蘭選帝侯國一起併入法國:一八一五年復歸普魯士王國。一

八一八年創辦波昂大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這裡還是一個寧靜而古老的大學城。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日負責製定臨時憲法的西德議會委員會,決定把西德的臨時首都設在這裡,成爲歐洲最年輕的首都,主要是由於當時西德

的許多議員一心希望德國早日統一,以便遷都回柏林,所以故意選擇地處僻壊的波昂,藉以突顯波昂只是臨時性的首都。一九六九年,市南的巴

特哥德斯堡、河東的博伊爾兩個市鎭和附近的幾個鄕鎭都被併入波昂,行政轄區達到目前的規模。到一九九〇年,波昂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

首都,德國統一後它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一九九四年,當局通過柏林-波昂法,波昂被稱爲聯邦市(Bundessudt)。一九九九年政府遷都柏林,

波昂完成它臨時首都的歷史使命,但聯邦的農業、國防、衛生、環境、科研、郵電、教育和經濟合作等八個部,仍然繼續留在波昂。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德國西部風光綺麗的萊茵河中游西岸、正當萊茵河上游流出山區奔向廣寬的北德平原之間,地扼萊茵河上游山地和下游平

原的咽喉,地勢險要,西北距科隆二十二公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經緯度爲東經七度五分、北緯五十度四十四分,海拔五十五公尺,全

市面積一百四十一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三萬名,在行政上現在只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南部的城市。這裡氣候溫和,最冷的二月平均氣溫爲攝

氏零下一度,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爲十八度。對外交通便利,東北郊的科隆-波昂機場(Koeln.Bonn Flughafen)年客運量約四百萬人次,

從機場到市區的中央車站,乘機場巴士約需四十分鐘可達,搭計程車約半小時。 在水運方面,波昂是萊茵河上重要的河港,货運船隻來往忙碌,河上有三座大橋和四個碼頭,把波昂東北部和萊茵河兩岸連接起來,成爲一

個整體。 陸上交通四通八達,因地處歐洲最繁忙的鐵路線上,有許多國際快車經過此地,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到這裡只要三個小時。乘坐由科隆到法

蘭克福的國內線特別快車到達此地約兩小時,由這裡前往科隆的快車行程只要二十分鐘。近郊的羅蘭塞克(Rolandseck)火車站建於十九世紀

,素有「藝術家火車站」的美譽,德國音樂大師布拉姆斯、舒曼、華格納及英國大文豪蕭伯納等人曾參與該火車站的文化活動。當今國際著

名的音樂家馬友友、林昭亮和肖勤等,也曾在這裡演奏或舉辦畫展,精美的繪畫結合自然美景、音樂融合火車隆隆的天然音響,是這個藝術

火車站特有的自然風貌。公路更是縱橫交錯,早在一九三二年,波昂和科隆之間就修建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如今市郊已有五條高速公路連著周

邊各大城市。 市區主要交通工具是快鐵、地鐵、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及計程車等。橫跨萊茵河的甘迺迪大橋、艾伯特大橋及艾德諾大橋把市區兩岸連接起

來。 在波昂住宿非常方便,波昂國際大飯店是一家現代化旅館,設施豪華,有一百六十多間客房供客人選擇。國王飯店(Konigshof)位於萊茵河畔

,景觀美、環境幽雅,共一百三十二間客房,附有桑拿浴中心。德萊森飯店爲一幢白色的華麗建築,地處風景如畫的巴特哥德斯堡使館區,建

成於一七八〇年,是全市歷史最悠久的旅館,德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曾把它作爲行宮,納粹頭子希特勒也多次居住於此。一九三八年九月,英

國首相張伯倫和希特勒在這裡就捷克斯洛伐克問題作過不光彩的交易。 此外,當地重要的旅館還有艾登(eden)、史泰根貝格(Steigenberger)、埃斯普拉納德(Esplanade)、斯特恩(Stem)和貝爾吉謝爾

(Bergischerhof)等。 餐廳多集中在舊城區,遊客可隨意挑選美咏可口的德國菜。愛姆霍恰(Em Hottche)餐鹏位於市政廳北側、市集廣場的東北,成立於一三八九年

,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統名店,主要供應富有地方特色的菜餚。靴子餐廳(Imsties)位於貝多芬故居旁,爲傳統的啤酒屋,以馬鈴薯沙拉、香

腸、豬肉的套餐「靴子祕密」著名。葡萄酒屋(weinhaus)氣氛良好,設有韻味十足的葡萄酒吧,以「酒庫」自誇。波昂是歐洲綠化最好的城

市之一,造訪者留下的第一個印象是市區異常清新寧靜,沒有一般大都市慣有的那種車多人擠、嘈雜喧囂現象,被人戲稱爲德國最大的村莊。當

地政府非常重視污染控制,不願把波昂建成工業化大城市,採用高稅收政策,迫使市內的工廠逐步遷出。一九六五年前後,工廠工人減少了百

分之二十三,建築工人減少了三分之一,目前全市就業人員中,工人尙不足一萬名。 漫步市區,到處是鬱鬱蒼蒼的樹林和絢麗繽紛的花草,全市有四分之三的地方是森林、公園和綠地,市區周圍有多達四十平方公里的森林,

市內大大小小公園及街心花園多達一千二百多個,佔地四點九平方公里,平均每人擁有森林一百四十平方公尺、綠地十七平方公尺。從空中俯

視,全城包圍在樹海之中,冬季芳草不衰,入春更是姹紫嫣紅,充滿了田園般的清新和幽靜。爲了提供市民更多清幽環境,市政府在林區鋪

設了各種曲徑小道,人們可以在這裡悠閒地散步或休息。 市區西部的萊茵河沿岸,有一條長達十公里的林蔭小道,是波昂最長的步行區,依山傍水,風光如畫,每逢節假日,遊客川流不息。人們除

了步行休閒外,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渡口登上遊艇,飽覽萊茵河兩岸如畫的自然風光。城裡闢有專用的腳踏車道,兩旁的野草莓也可以隨意

採摘。 市區分散在萊茵河東、西兩岸二十九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其中西岸佔四分之三,東岸佔四分之一。這塊地域又分爲四個區,波昂老城區位於

萊茵河西岸北部,包括舊老城區和新老城區。新老城區又稱北城,爲居民住宅區,家家戶戶的房M屋後都種滿了花草樹木,鮮花盛開的盆栽擺

滿了陽台和窗台,生活在花草的海洋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近年來北城興建了一批帶屋頂花園的住宅建築群,造型精緻、工藝考究,再加

上四季不謝的名貴花木,形成一片空中綠地。 舊老城區即內城,從東到西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是市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區,街道狹窄,禁止機動車輛通行。沿街有許多商店、 電影院、劇院、飯店及餐廳等,超級市場裡的商品琳琅滿目。許多名勝古蹟和羅馬式古建築也置中在這裡。 新城區位於內城南側,街上林蔭夾道、草木繁盛,優雅的古典建築與實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交錯而立,和諧並存。過去幾十年來,艾德諾大

道與萊茵河之間的這塊條形地帶,一直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聯邦總統府、總理府、國會大廈、議會、外交部、新聞局等中央各部辦公樓,以及

各州都曾在這裡設立辦事處。 博伊爾(Beuel)區在萊茵河東岸,原是牛羊成群的大片草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發展成工業區,主要有電訊設備、有色冶金、建築材料

、傢俱、樂器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規模都不大,多半是一些爲政府機構服務的中小企業。工業區內共有兩千多家手工業廠商和一些啤酒廠,約

有六十種行業,其中風琴廠已有近百年歷史,興盛的印刷出版業形成全國的印刷出版中心之一。 巴特哥德斯堡(Bad-Godesberg)區是波昂南區位於萊菌河西岸的南部狹長地帶,原由二二〇年建成的城堡發展爲風景秀麗的小鎭,十九世紀末

爲現代礦泉療養地,一九三五年設市,一九六九年併入波昂,現爲溫泉療養勝地和度假休閒中心,有包括城堡遺蹟及拉里多特(LaRedoute)宮

等許多著名的景點,也有以醫藥爲主的工業設施,以及衆多政府機構、外交使館、科學和專業學會等的總部所在地。 此地有一條名叫r大街」的小巷,全長不足兩百公尺,寬五公尺,兩邊多數是兩層小樓房建築,有門前掛著古老幌子的手工作坊、鋪面狹小的

夫妻店、專爲觀光遊客服務的小型超市、小旅館及小酒吧。小巷的一端保留著一幢鵝黃色古建築,是十三世紀德意志教士團的團址。早在公

元九世紀卡洛林王朝時代,這條小巷就是皇家行宮的所在地。步行在這條保持了幾百年歷史面貌的小巷中,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古代德國

的城鎭。 當地的夜生活較爲單調,每到星期五下午就有許多人急著離開,去附近的大城市享受另類奢華的娛樂活動。或許是因爲平時太乏味的緣故,

波昂人每年舉辦一次非常熱鬧的狂歡節。此外,近幾年一種叫做「夏節」的活動興起,形式多樣多變,人們可以在露天欣賞各種舞蹈、民間

音樂、鄕村喜劇和木偶戲等,遊客可在街上隨時買到自己需要的樂器、即興自由演奏參與,也可以到咖啡亭和小旅店去消遣。 市內有許多道路已被劃爲行人徒步區,各主要街道就是由這些徒步區幅射出去,中間的廣場是集市所在地。 市集廣場距選帝侯宮不遠,已有九百年歷史,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地方,從十一世紀起,這裡就是各種手工作坊和商號的集中地。如今每日

清晨,都是一派充滿生活氣息的熱鬧場景,一眼望不到頭的生鮮攤販,井然有序的出售新鮮水果、蔬菜、魚肉及各種日用雜貨,各色各樣的棚

傘交相輝映,農家打扮的賣主和衣著入時的H主相映成趣,儼然一個十足田園風味的小集市。波昂市民在這裡選購生活用品,國內外的遊客也

來此看熱鬧、買水果。除了集市H資,這裡也是群衆性集會和夏季露天音樂會的演出場地,經常悠楊的歌聲迴蕩,給波昂市民的生活幾分輕鬆

,歡快。 大教堂廣場(Munsterplatz)位於內城中心波昂大學旁,南距火車站步行約十分鐘。廣場中央立有一尊一八四五年建造的貝多芬紀念碑,四周是中

央郵局和衆多商店。 大教堂(Munster)位於大教堂廣場對面,建於一〇五〇年,揉合羅馬、哥德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於一體。頂上是一座九十二公尺高的正方形

美麗壯觀尖塔,成爲波昂的象徵和當地宗教活動中心。 富麗堂皇的選帝侯宮殿就在附近,宮殿周圍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環境非常幽雅。這個諸侯們曾經尋歡作樂、作威作福的地方,如今成了波

昂大學的校園和校舍。 萊茵河濱公園(Rheinauenpark)地處萊茵河畔艾德諾大橋旁,佔地一點六平方公里,是全國最有名的公園,是一九七九年爲舉辦第十五屆西德

花卉藝術展而修建。園中心設有長約一千公尺的人工湖,碧綠的湖水映著蔚藍的天空,美麗動人。湖岸四周爲大片草坪,栽種了幾萬株樹木

和各種花草,僅玫瑰花就有五十多種。在如茵的綠草地上,整齊而自然地點綴著色彩鮮艷的鬱金香花圃、高高聳立的飛擔亭閣、縱橫交錯的

林間小道。園內設有一個東方園林,中國古代木造房屋、石頭尖塔、簡易竹籬及雕刻木門,都精巧別致地排列在園中,加上清清的泉水從亂石

中順流而出,水聲潺潺,一派動人的東方庭園情調。 市政廳(Rathaus)位於集市廣場東面,是一幢粉紅色的巴洛克式古建築,始建於一七三七年,樓高三層,牆上浮雕精美,樓面古樸大方,曾在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戰後按原樣及時重建,這座玲瓏精緻的建築現爲波昂市的象徵之一。 舊聯邦議會大廈設在萊茵河畔,原係波昂自來水廠的一幢建築,房屋老舊談不上什麼門面。一九七三年通過改建新議會大廈的議案,由建築師

班尼希(Behnisch)把議會廳的議席改成H形,以便營造一種圓融和諧的氣氛,緩和議員們爭鋒相對的心態,在衆目環顧之下,議員們的姿態也

不會那麼囂張,有助於議政品質的改善。議會廳外牆飾以玻璃,使議員們與外面的世界保持接觸,每當聯邦議院和參議院會期,市民可以預

約旁聽,或經由電視轉播看到議場內的情景。德國從一九四九年以後,才逐漸建立起來的議會民主秩序政治奇蹟,較之它五十年代經濟產生

的奇蹟更爲珍貴。 舊聯邦總理府是三層樓宮殿式古建物,商叫紹姆堡宮,一百多年前是富有的紡織企業穿私宅,後來被一位德國親王接管。一九三九年被希特勒

沒收,成爲第三帝國的財產,一九四九年後成爲聯邦總理的辦公所在地,從艾德法到施密特共有五位聯邦總理在此辦公。一九四六年新總理府

毗鄰落成,施密特和柯爾就在信幢現代化樓房裡處理國家大事。 聯邦總統府在舊總理府北方不遠處的一個大花園中,是一幢雅致的白色俄式兩層建築,原稱哈默施密特別墅,始建於一八六三年,整座樓瀕

臨萊茵河,在綠樹掩映之中,秀麗寧靜。一九五〇年後始作爲總統府,豪伊斯教授是第一個住進這座房子的聯邦總統。 波昂文化及藝術氣息濃厚,全市有大小博物館約二十座,其中亞歷山大科林博物館,收藏有尼安德塔人頭蓋骨,是德國考古學家在一八五六

年發現於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塔河岸洞穴,據考古鑑定表明,尼安德塔人生活在二十萬年前,是介於猿人和新人類之間的人種,爲人類進化

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考古價値極高。 間諜器材博物館收藏著世界各國從事間諜活動的僞造證件,以及各種裝在手錶、雨傘、打火機、文件夾上的細微工具和照相機,最小的只有

兩糰長。 婦女博物館位於市中心一幢三層樓的古建築物中,展覽廳面積約兩千平方公尺,主要陳列德國女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塑和美術工藝品,內

容豐富,風格各異。這座博物館的創辦,展示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貢獻。它對男人也不排斥,館中設有一個「讓男人看自己」的展室,專門用

來陳列男性繪畫家的美術作品。 亞歷山大柯尼希(Konlgs)博物館是德國有名的動物學博物館,以收集來自非洲、北極和加納利群島的動物標本而著稱。在聯邦德國 初創期,曾借這座博物館作辦公大樓,艾德諾的辦公室至今保持良好。一九四八年九月,各州議會代表在這裡舉行製憲會議的開幕式,經過

幾個月的緊張工作,製定了德國基本法。 艾德諾大道南段有「博物館一哩」之稱,這裡一連排列著四座著名博物館,其中德國當代歷史博物館(Hausder Geschiche der BRDeutschland)於一

九九四年開館,展出德國第二次大戰後的發展史,並設有資料中心。 萊茵州立博物館中,收藏有古羅馬時代和中世紀的一些珍貴文物、歷史文獻資料及一批有趣的繪畫。 波昂公墓是市內的重要觀光點之一,埋葬著許多德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文學家席勒一家人、貝多芬的母親及十九世紀因精神病發作而自殺

的大作曲家舒曼等。公墓的名人墓碑多出自十九世紀德國傑出雕刻家之手,造型優美大方。 哥德斯堡位於市區東南面的哥德斯山上,建於十三世紀,由巨石砌成,周圍築有一道厚牆,聳立在懸崖峭壁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一五八三

年因教派之爭,古堡大部分被戰火摧毀,一八九一年重建,二十世紀初又曾一度荒廢,幾經修葺後開闢爲旅遊勝地。沿圓堡內樓梯盤旋而上,站

在堡頂遠眺,山下的萊茵河水緩緩流過,河畔的綺麗風光儘收眼底,河對岸群山起伏,翠屛聳峙。隨著天氣的變化,山上的奇觀異景也變化

無窮。一九五九年在哥德斯堡又增設了現代化的設備,上面飄揚著鮮艷奪目的波昂市旗,金紅兩色的旗面上鑲有一隻頭頂黑色十字架的雄獅

•,並設有餐廳、旅館等,爲遊客提供各種便利。 波昂是歐洲有名的大學城,全市有很多高等院校,平均每八位市民當中就有一位是大學生。著名的波昂大學是德國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由科

隆大主教創辦於一七八六年,一七九四年法軍入侵萊茵地區,大學被迫關閉。一八一八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下令復校,並把選帝侯宮殿愛列

克托拉爾宮賜給大學作爲主教學樓,爲感謝國王再造之恩,故大學全稱爲萊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Rheinische Friedrich-

Wilhelms universitat)。一八二七年頒布章程,確定辦學的指導原則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及學術自由。十九世紀中後期,波昂大學聲譽日隆與

柏林大學齊名,馬克斯弗朗茨侯爵譽之爲「萊茵地區啓蒙運動的燈塔」,著名學者如歷史學家尼布爾(Barthold Niebuhr)、哲學家季茨等曾在

這裡任教,馬克思(Marx)、海涅、貝多芬、尼采及李比希(Liebig,Justus Von)等都曾在這裡求學。 波昂大學的規模在德國各高等學府中名列前茅,發展爲擁有數學和自然科學院、醫學院、哲學院、法學和經濟學院、農學院、教育學院、新

教神學院和天主教神學院等八個院系的綜合性大學,共有教授三百多名、學生三萬八千多名,其中外國留學生一千多名。校園環境幽雅,師

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大學附近的博維爾書店是全德最大的書店之一。 人才輩出的波昂又是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故鄕,這位流芳百世的音樂大師,於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在波昂小巷二十

號一幢三層樓房的頂層小閣樓裡,祖父是宮廷樂隊指揮、父親是宮廷歌唱手,耳濡目染及父親的刻意調教,自幼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十三歲任

宮廷樂隊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一七八七年至維也納拜莫札特爲師,但因母喪僅兩個月又回波昂,十八歲任歌劇樂隊中

提琴演奏。一七九〇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由維也納至倫敦,途經德國宴請宮廷音樂家,貝多芬得識海頓,於一九七二年前往維也納師從海頓

學習作曲,自此終生定居維也納。後又向阿布雷茨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學習對位法、向薩利埃里(Antonio Salieri)學習聲樂

作曲法,受海頓、莫札特、歌德、席勒等的影響深刻。 他一生坎坷,雖然不斷與一些富有的女學生相愛,但沒有結過婚。生活貧困潦倒、舉止粗魯暴燥;作品偉大而富思想性,但與出版商間關係惡

劣、劍拔弩張;他的音樂感染力強、但他本人卻不被人瞭解,一直處在孤獨痛苦的生活之中,從二十二歲至去世,總共搬過二十幾次家,其中

十六次是被房東轟出來的。 他十多歲開始患耳疾,二十二歲病情加劇,一八一九年完全喪失聽覺,孤獨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反而把大部分精力用於作曲,在

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歐洲封建思潮復僻時代,他依然堅持自由、平等的信念,爲共和理想奮臂吶喊。他的音樂作品豐富,集歐洲古典音

樂之精華,拿破崙勢力崛起,激勵他創作出英雄交響曲,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鋒,具有鮮明的個性,而且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

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它獲得交響的音樂效果,又讓交響樂成爲直接反映社會變 革的重要音樂形式。 一八八九年,貝多芬誕生的小樓面臨被拆的危機,熱衷於貝多芬音樂的市民組織了一個貝多芬故居協會,把它買了下來,修繕後改爲貝多芬紀

念館,內設七個展覽室,收藏有貝多芬用過的鋼琴、中提琴,所寫書信、樂譜、手稿及日常使用的助聽器等,成爲世界各國音樂家的麥加聖

地。一九二七年增建了貝多芬文獻庫,現作爲貝多芬研究所。 在波昂處處可以感觸到人們對貝多芬的仰慕和懷念,音樂愛好者曾捐獻一座他的白色大理石胸像,擺放在他當初出生的小房間裡,胸像雙眼

炯炯有神、氣宇非凡,緊抿著的嘴充分顯示出他的倔強堅毅。一九三〇年,德國人募捐,在大教堂廣場上鑄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貝多芬銅像。 氣勢恢宏的貝多芬音樂廳(Beethovenhalle)建在萊茵河畔的丘陵上,是本地音樂生活的中心。每隔三年,波昂還將舉辦一次貝多芬音樂節,有

許多世界各地著名的文藝團體前來獻藝。遊客屆時也可欣賞到美妙的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及一流的歌舞劇。 音樂大師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十九世紀德國最主要的作曲家之一,他與波昂也有相當深的淵源,曾在波昂生活,後來精神狀況不佳時也在

此療養,一八五六年逝世後也葬於此地。一八一〇年出生的舒曼,在出版家兼作家的父親培植下學習音樂與文學,十二歲已顯露其才華,一

生除作曲外還從事戲劇、詩歌的寫作。十六歲父親去世後,母親逼他改讀法律,但私下仍以大部分時間用於作曲及演奏鋼琴。在向名師維克

(Friedrick Wieck)學琴時與女名鋼琴家克拉拉熱戀,爲維克阻撓,幾經波折終於在一八四〇年結婚。 神仙般的婚姻生活成爲他創作的泉源,寫出「核桃樹」、「套曲」、「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與「生活」等一系列成名作品。在克拉拉

敦促下,他更放開視野創作管弦樂曲、 交W曲、室內樂等。一八四四年陪妻赴俄國旅行演出,因未被重視而落落寡歡,曾三度自殺未果,在改編「浮士德」爲歌劇時進入精神病院直

至去世,他M後住過的療養院現闢爲舒曼紀今心館,館中設有市音樂圖書館。 他的夫人克拉拉(Clara)舒曼是十九世紀享譽歐洲的名鋼琴演奏家及作家,善於詮釋丈夫舒曼的作品,使之更放光彩,死後也葬於波昂,其肖

像還被印在過去一百馬克的紙幣上。 勒恩多夫(Rhondort)小鎭在波昂南郊的萊茵河對岸,是執政達十四年之久的西德總理艾德諾的故居。他原係科隆人,曾任科隆市長,第二次世

界大戰時,遭納粹監禁。一九三七年,他在勒恩多夫村的半山腰上蓋了這所灰頂白牆的房屋,外型算不上富麗堂皇,但屋內布置典雅精緻,有

音樂室、客廳、飯廳、臥室和書房等,內部許多裝飾都是各阈政要贈送的禮物,如戴高樂贈送的陶瓶、邱吉爾和艾森豪所作的油畫等,都十

分珍貴。房屋四周的石雕,松柏、蘋果樹、樱桃樹、杜鵑花、山茶花及鬱金香等都是他親手栽種,玫瑰是他的最愛,並蒐集有許多稀有品種

。 七峰L1J(Siebengebirge)是國內著名的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區,與哥德斯山對峙,由四十多個林木覆蓋的火山丘組成,面積約四十平方公里,從

波昂市區就可以看到這個風景區內的獅子堡、洛爾、龍岩、諾能施特隆、彼得、雲堡及油山等七座主要山峰,地名也由此而來。關於七峰山

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這裡積滿一泓湖水,人們請來七位巨人揮鍬掘土,挖了一條深深的大渠,就是現在的萊茵河,

把水引到海中,挖河的土方便堆成了七座山峰。另一說法是這裡就住著格林啻話中的白雪公主,七位侏儒仙人則各霸一方的住在七個山頭上。 龍岩山在七座山中最神秘、景色最壯觀, 雖然海拔只有三百二十一公尺,但要徒步爬到山頂也很費力,所以山腳下備有馬車和有齒輪的小火車,半山腰還有驢子可供遊客乘騎。沿途

樹木蒼翠,鳥語花香,蝶舞蟲鳴,野兔和松鼠等小野生動物不時竄出山林。 山腰處黑白相間的龍岩宮,建於十七世紀,古樸典雅,擁有衆多尖塔,銅製的鏤花大門荘嚴氣派。附近是一幢三層樓的現代化旅館,底屑出售

清茶、咖啡、清涼飮料及各式點心,室外擺著太陽傘和桌椅供人們歇腳。山頂饉立著高約二十公尺的龍岩堡廢墟,從殘存部分猶可看出它昔

日的雄偉風貌。這裡的龍洞,是古日耳曼英雄齊格弗里德(Siegfried)、爲解救一位少女而殺死惡龍前藏身之地:從這裡也可看到尼伯龍根的

源頭,那是齊格弗里德與惡龍生搏鬥的地方。 山頂面朝萊茵河方向設有高倍數望遠鏡,投入硬幣就可飽覽無限風光,遠自科隆大教堂的雙尖塔、近到波昂市區的大街小巷都歷歷在目。俯

瞰山麓,迷人的萊茵河谷金光熠熠,河岸坡地葡萄園枝葉繁茂,河中的諾能弗爾特島和格拉芬弗爾特島是療養勝地。 彼得山在龍岩山北面,海拔三百三十一公尺,山頂有綠色拱門,是古代騎士相思的紀念碑。據說寨主羅蘭德伯爵是査理大帝的侄子,也是歐

洲最著名的騎士之一,他與龍岩山主人德拉亨弗爾斯騎士的漂亮女兒希爾特貢娜訂有婚約。一天,忽然傳來羅蘭德伯爵戰死疆場的噩耗,希爾

特貢娜痛不欲生,離家出走,到諾能弗爾特島修道院當修女。不久羅蘭德伯爵平安凱旋,聞訊悲痛萬分,命人在山頂修建羅蘭茨埃克堡,並

在堡前築了一道拱門,供他依門 遠望a上的意中人。如今這座古堡被改建成旅 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三年,這家旅館曾是美、英、法三國高級委員會的所在地。 羅蕾萊峰地處萊菌河畔,也是七峰山保護區內的著名山峰,每當清晨朝露初升和黃昏夕陽欲落時,遠眺有如少女在梳妝,姿態優美撩人。山

下河道彎曲,水流湍急,古時常發生小船翻沒,所以自古就流傳著船夫行船到此,被«女羅萧萊的美妙歌聲所迷醉,造成舟覆人亡的故事。詩

人海涅曾賦詩訴說過這個古老的民間傅說:音樂家西歇爾還爲這首詩配上優美的曲調,成爲德國人喜愛的-首古老歌曲。現在每當遊船航行到

這裡時,船上的樂隊便會奏起這首令人心動的旋律。 七峰山地區有七千多年的製陶歷史,是德國陶器業重要基地之一。當地的採石業也很發達,早在中世紀就開始設立採石場,硬沙岩加工成烤

爐用磚,石板是宮殿建築的理想材料。

魯爾工業區的埃森

檔案:天主大教堂.jpg 埃森(Essen)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西部城市、魯爾工業區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 心,素有魯爾區心臓的雅號,在東、西兩德未 統一前,它是西德繼柏林、漢堡、慕尼黑和科 隆之後的第五座工商業大城。德語Essen的意 思爲「進餐」、「吃飯」,其實它與吃飯毫無關 係,而是由於這裡在公元九世紀初是主教的阿 斯尼迪莊園,地名即由莊園演變而來。公元八 五二年主教在此修築女修道院,奧托大帝曾任 修道院院長,有許多貴族仕女在此修行,圍繞 著修道院的地方漸成街市,但直到十九世紀初 還只是一個人口三千的小鎭;一八〇三年修道 院解散,埃森併入普魯士。十九世紀中後期, 魯爾煤田的甦醒,煤鐵工業化的浪潮爲埃森帶來發展契機,一躍而成爲舉世矚目的重工業中心、德國的煤鐵軍火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盟

軍空襲的主要目標,戰後重建,再度成爲魯爾區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這個城市在魯爾工業區中部、魯爾河與萊茵—黑爾訥運河之間,南距科隆約八十公里,面積兩百一十平方公里,人口六十萬名。市中心爲繁

華的商業區,市南是居民區和娛樂休閒區,市北爲工業集中地。交通便利,與外界有鐵路、高速公路相連,市區修建了地鐵等公共 交通工具。 埃森的發展史,與世界最大軍火製造商克魯伯(Krupp)家族的發蹟史悉悉相關。十五世紀初,這個家族的始祖阿恩特在一次疫病流行時,從離開

埃森向外遷徙者手中廉價購得大批地產,經四代子孫悉心經營而發迹。一八一一年,腓特烈•克魯伯在埃森開辦了克魯伯鑄鋼工廠,成爲歐洲

首家採用酸性轉爐及平爐煉鋼的鋼鐵公司。一八二六年他逝世後,其子阿弗列•克魯伯(Alfred Krupp)銳意求新,工廠規模越來越大,不僅生

產鐵軌和火車車輪,而且進行槍炮等武器生產,被人稱爲「火炮大王」。一八五一年在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了兩噸多重的鑄

鋼塊和性能良好的火炮,名聲大作,普魯士政府一次就訂購了野戰炮三百門。在他經營期間,位於城西的克魯伯廠區面積比埃森市區還大八

倍,擁有兩萬多名員工,向全世界四十六個國家出售軍火。德國各地的人紛紛前來尋找就業機會,使市區日益擴大,在短時間裡從默默無聞

的小鎭,一舉邁入全國大城市之列。 阿弗列死後,其子弗里茨採交替研發產製進攻性和防禦性新武器的方法,使克魯伯公司在世界軍火市場獲利劇增,工人增至七萬名,僅鑄炮

工匠就有兩萬五千名。人們曾說德國的首都在柏林,而實力卻在埃森,可見埃森軍火工業的巨大影響,連中國清朝重臣李鴻章也曾慕名前來

考察。 一九〇三年,弗里茨死後無子,家業傳給貝爾塔•克魯伯(Bertha Krupp)和才華出衆的大女婿古斯塔夫•克魯伯•馮•波倫-哈爾 巴赫(Gustav Krupp von Bohlen und Halbach)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繼承岳父遺志爲德國提供大量重型武器裝備,製造管長三十四公尺的巨型加農炮,把炮彈射向一百三十公里外的巴黎

,以及他設於基爾的船塢所生產出來的潛艇而謖驚全世界。同時把雷管專利權租讓給英國維克斯公司,以牟取暴利。戰後不久他便秘密重新

武裝德國,並在經濟上支持納粹黨,在一九三三年的「恐怖選舉」中幫助希特勒上台,自己也成爲狂熱的納綷黨徒。其子阿爾弗里 德(AlfriedKruppvonBohlenundHalbach)於 一九三一年成爲黨衛隊成員,爲希特勒提供大炮、坦克及彈葯,家族財產達到天文數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係納粹軍火供胧牛、七而遷到

盟軍兩百七十二次轟炸,全市滿目瘡痍片瓦無存。戰後阿爾弗里德被紐倫堡法庭判處十二年徒刑,並沒收全部財產。一九五一年二月獲得大赦

,收回全部財產,竭盡全力重振家業,到一九六二年已擁有資產十多億美元。一九六七年死後,其獨子阿恩特不願繼承父業,該公司收歸國有

,克魯伯家族工業到此結束。 隨著克魯伯公司的轉變,埃森的經濟結構也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煤鐵軍火爲主的重工業城市轉爲綜合性的工商、管理、購物和文化中心。

在克魯伯公司的原廠址上,新建許多電子、玻璃、製鋁、塑膠、服裝等中小型工業,德國幾家最大的能源公司,如魯爾煤炭公司、RWE電力公

司和魯爾天然氣公司等的總部都設在埃森。歐洲最大的連鎖百貨公司集圑卡爾斯塔特的總部也設在這裡,它在全國有一百五+多家百貨大樓,

員工七萬多名,使埃森成爲吸引魯爾區數百萬居民的購物中心的國際聖誕市場,每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三日是全德國最大的聖誕節前熱

鬧集會,展售當地特產、手工藝品,以及來自鄰國的各類商品。 埃森的文化名校應歸屬一九七二年成立的埃森大學,設有十四個系,一萬七千名學生,音樂戲劇舞蹈學院在德國享有盛譽。此外,埃森還努

力發展保險業和博覽會業,在經濟結構轉型下,全市白領階級數目超過藍領工人。 脫離煙塵撲面的重工業城市後,埃森的環境也有很大的改善,市內空氣清新,全市綠地面積達百分之四十六,被稱爲綠色的魯爾心臟。市區

古蹟不多,戰後重建了許多現代化的行政辦公大樓、住宅區、音樂廳、電影院、歌劇院、博物館及經濟研究所等設施。 身居文化中心地位的埃森,藝術方面也相當出色,其中最著名的表現場所是阿爾托劇院(Aalto Theatre),既屬浪漫主義、又具地方特 色風格,至今仍是歐洲設備最好的一流歌劇院,這是一一十世紀著名的建築師、芬蘭籍的阿爾托最後一件大型主要的作品,在名指揮家索堤

茲(Stefansoltesz)領導下的埃森交響樂圑經常在此表演。 福克旺(Folkwang)博物館號稱是世界上蒐集印象派及表現主義繪畫,以及雕塑最多的博物館。一個紀念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大師

透納(William Turner)逝世一百五十週年的個展也於二〇〇一年元月在此舉行。 凱特維克街在火車站北部,直通市中心,是市內最繁華的步行街,街道兩旁林立著百貨公司、餐館、酒吧、舞廳和電影院等場所,大街北端

是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白天黑夜都擠滿了來來往往的人群,他們不必顧及車輛的威脅,逍遙自在地購物、欣賞街景。 格魯加公園爲一九二九年的魯爾園藝展覽會而建,佔地七十萬多平方公尺,是埃森的著名公園,園內設瞭望塔、植物園、噴泉、遊樂園、水族

館及百鳥園等,吸引著衆多參觀者。 埃森博物館中心位於火車站南側,鄰近格魯加公園,其內設有兩座博物館。福克旺博物館(Folkwang)建於二十世紀初,主要收藏德、法等國

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雕刻代表作。魯爾地區博物館主要展出地方史、民俗文化史等文物,特別是當地近代煤鐵工業的發展,介紹 得非常詳細。 巴爾登尼人工湖在市中心南面約七、八公里處,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由魯爾河水壩攔截而成,長八公里,寬六百五十公尺。湖水清澈,

碧波蕩漾,市民們在這裡散步、游泳、划船,岸邊設休養區及體育場,是人們週末休憩的好去處。 許格爾別墅(Hugel Vina)位於巴爾登尼人工湖西北部一片可以俯視魯爾、佔地七十五萬平方公尺的風景區,建於一八七〇年前後,原是克魯伯

家族住地,同時用以接待各界名流及各國政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座乳白色的近代工業家的宮殿向公衆開放,現爲會議和活動中心,舉

辦藝術展覽、音樂會等活動。內設克魯伯家族陳列館,其展品眞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德國近代工業化歷史的重要過程,同時也展示蒐集自聖彼

得堡、巴黎、葡萄牙、倫敦和德累斯頓等地的藝術珍品。 天主大教堂(Munster)位於凱特維克大街中段,它是依照埃森的一幅著名古畫「一五八零年的埃森」中一座高聳入雲的尖頂教堂、而於一八五二

年所建造,是德國古老著名的尖塔教堂之一。內有公元一千年時期的七枝形大燭台和鍍金聖母像,兩者都是奧托大帝時代的藝術精品,至今已

是千餘年的珍貴古物。 市政廳(Rathaus)與大教堂遙遙相對,大廈地下四層,地面二十四層,高達一百零六公尺,是德國市政大樓中最高的建築,在埃森鶴立雞群,巍

然屹立,登上樓頂瞭望廳,可俯瞰全城風光。

重要河港杜伊斯堡

檔案:杜伊斯堡.jpg 杜伊斯堡(Duisburg)是德國重要的工 業城市、西歐主要鋼鐵工業中心和德國內陸最大的河港,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萊茵河東岸、接近魯爾河匯入處,南至杜塞爾多夫

二十四公里,東北方距埃森十一公里,面積兩百三十三平方公里,擁有五十八萬六千多名人口。主要工業有採煤、鋼鐵、重型機械、引擎、

及化工品等。 這個城市在羅馬時代名爲德烏托尼斯營區(Castrum Deutonis),公元七四〇年首見文獻記載,當時法蘭克國王在此修築要塞,保護通商要道。

公元十世紀修建了一些具有規模的行宮,國君及其他要人常在這裡客居。圍繞著行宮,越來越多的人拓居於此,當時杜伊斯堡鑄造的錢幣還

是主要的流通貨幣。一一二九年獲城市特許狀,逐漸發展成繁榮的商業城市。一二九〇年,杜伊斯堡被當作抵押品劃歸克萊沃公國,又因萊茵

河改道西移兩公里、商船不再停泊而一度式微。一六五五年,正式創辦杜伊斯堡大學,設神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及哲學院。同一時期海上

強國荷蘭崛起,萊茵水道再度繁忙,杜伊斯堡被又成了糖、煙草、咖啡及煤炭的集散地,並以運河連結市區與萊茵河。十九世紀城市成爲魯

爾工業區主要的製造業中心,一八四八年通火車後發展成工業城市,主導鋼鐵、化工及煤炭產業。 隨著工業和交通的發展,城市範圍也不斷擴大,一九〇五年北部的魯爾奧特併入,一九一五年收納萊茵豪森等城鎭,城區再次加大成爲魯爾

區西部的大都市、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港之一,港口設有觀光船,提供遊客賞景。 杜伊斯堡是由好幾個衛星城鎭組合而成的城市聚集區,主要有鋼鐵工業區漢博恩、港口和造船業中心魯爾奧特,以及居住區梅迪里希

(Meiderich)。二、三平方公里多的老城是整個市區的中心,漫步其間處處都給人以現代化的感覺,國王大街是全市最繁華的地方。 當地水陸交通發達,是鐵、公路和管道運輸的樞紐。早在一八四八年就通火車,目前有五條鐵路幹線經過此地,六條高速公路在環城留下二

十八條交流道,由杜塞爾多夫來此僅需十五分鐘。水路方面,萊茵河是杜伊斯堡的黃金水道,直接溝通河海,與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

及北歐各國相聯繫。魯爾河及萊茵-黑爾訥運河又溝通北海諸港和其他水系,成爲西歐水運網的中心。市區萊茵河上飛架著六座大橋,其中新

坎普(Neuenkamp)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拱型桁撟之一。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河港,早在一七一六年,人們就開始在魯爾河注入萊茵河處的魯爾奧特(Ruhron)興建人工港池,小船將煤運到這裡再

轉裝萊茵大船。十九世紀中後期蒸汽船問世,杜伊斯堡興修運河、建築碼頭,直接與萊茵河相通,各大公司也紛紛在萊茵河兩岸設立貨主碼

頭,後來各港口合併才初具目前的規模。 這個大河港是一個港群,由魯爾奧特、杜伊斯堡、霍赫菲爾德三大公用港區及十四個碼頭組成,設三十個港池,港區面積十二平方公里,每

年停泊幾萬艘貨輪,五千噸的海輪可直溯港口,年吞吐鐵砂、石油、煤炭、建築材料、木材和穀物等五千多萬噸。 昔日有「礦冶之城」雅稱的杜伊斯堡,原來的八家煤礦在經濟危機中只剩一家還在繼續經營,但是鋼仍係當地重要工業產品,十九世紀中葉後

,這裡就利用洛林的鐵砂生產鋼鐵,後來鐵砂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輸入。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發展成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全國共有煉鋼量在四百萬噸以上的大工廠七個,杜伊斯堡就擁有五個。蒂森集團是世

界上最大的鋼鐵業集團之一;總部設在杜伊斯堡的濩博恩(Hamborn),在杜伊斯堡有三萬多名員工,該公司所屬歐洲最大的煉鋼爐也設在這裡

。此外,克呂克勒鋼鐵公司、曼內斯曼和克魯伯集闻也都在這裡設下游的鋼鐵企業,使此地成爲西歐主要鋼鐵業中心之一。 這個城市的文化體育場地也名揚四海,市南的韋多體育公園建有兩千一百公尺長的專用賽船區,是舉行國際性比賽的最佳場所。一九八九年

,杜伊斯堡取代巴西聖保羅舉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由於良好的體育設施,在短短五個月時間內就完成籌備工作,成功地舉辦了這一規模宏大

的體育盛會。 社伊斯堡動物園也是當地一大觀光賣點,除有各式動物和設施外,尤以海豚館的活潑表演、蒐集有珍貴白鯨的鯨魚館最爲誘人,經常有自杜

塞爾多夫整車整車的遊客來此參觀。 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於一五一二年生於比利時佛蘭德,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地圖學家,他是著名的書法家和科學儀器製造者,一生

繪製了許多地區和世界地圖,製作了地球儀和天體儀,發明了地IMI投影法,地圖集(Atlas)也是由他所創作。這位偉人與杜伊斯堡有著不解

之緣,一五五二年移居此地,直到1五九四年在這裡逝世,死後就葬在市政廳北面的薩爾瓦多教堂。生前受到市民的尊敬,當地人自豪地稱杜

伊斯堡爲墨卡托城,還在市政廳廣場上豎立了一座墨卡托紀念雕像。 德意志内河航運博物館在德國唯此一家,世界上也不多見,館分陸上和水上兩部分:陸上部分設在原魯爾奧特市政廳,展示內河航運船隻的發

展史及船上裝備的演變史。水上部分由一艘一九二二年建造的輪船改造而成,展出十九世紀的汽動挖泥船和蒸汽大塔吊等物品。 萊姆布魯克博物館是以出生在杜伊斯堡的著名德阈畫家、雕塑家萊姆布魯克(Wilhelm Lehmbruck)命名的,他是二十世紀初表現主義運動最重

要的雕刻家,展出包括他的「陣亡者」、「坐著的青年」等代表性的作品,同時也有許多其他現代雕塑名家別出心裁之作。 下萊茵博物館主要的展出是本地區的鄕土文物、墨卡托製作的地球儀和天球儀。

波庫是魯爾文化城

波庫(Bochum)是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城市,坐落在魯爾河,以及艾姆斯契(Emscher)河之間的脊地上;位於埃森東方十六公里,西

南至杜塞爾多夫三十五公里。交通方便,過去曾是個傳統的工業城市,現在爲新興的文化城市。人口約四十萬。 這個城市在一二九八年獲得城市特許狀,一三二一年正式設市時是一個遠近知名的農產品集鎭。煤蘊藏量豐富,中世紀後期始開採露天煤田

,一七三五年已有二十五個礦區同時在進行開採,一七九九年波庫的「滿月」煤礦使用德國的第一台蒸汽機,成爲魯爾區的工業化先驅,以

煤炭爲基礎的大規模開採,直接帶動鋼鐵業的興起。 十九世紀中葉,波庫的鋼鐵與煤炭併重,一八五五年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波庫鑄造出的鐘引起全世界的轟動,至今市政廳動聽的報時鐘樂

就是當時留下的產品,這組鐘共1一十座,從最大的三百七十五公斤重,到最小的僅四公斤重都有,値得前往欣賞。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化學工業開始發展,化學家們從煤炭中提取苯、氨、焦油等化工產品,如今擁有四千多家加油站的阿拉爾(Aral)公司就是

當時發展而來,到十九世紀末波庫已成爲魯爾區最重要的工礦業中心之一。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礦城的型態結構有極大的調整,更加吸引

外來投資者,同時積極加強文化建設,支柱性的採煤業開始北移,從一九六〇年到一九七三年間,相繼把十七家煤田全部關閉,人員則轉移到

基礎設施及外地企業在波庫投資的工廠中,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德國的子公司歐锊就在此興建現代化汽車製造廠,員工兩萬名,成爲全市

最大企業。除此,當地還有冶金、機械、電視機、服裝、啤酒等產業。 魯爾大學位於波庫東南郊,始建於一九六一年,歷時四年,佔地五點二平方公里,是魯爾區的第一所大學,也是波庫經濟結構改變重視文化

的產物。校內樓房林立、規劃整齊、環境清幽,是良好的學習場所。現有二十個科系,四萬餘名在校生,其中東亞學院是海外中國學術的研

究重鎭之一。魯爾大學設有對外開放的植物園、藝術館及地質研究所,衆多的設施,使波庫獲得新興文化城的讚譽。 礦業博物館(BergbauMuseum)建於一九三〇年,是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礦業展示館,內設二十多個展廳,陳列有鋤頭、十字鎬、挖煤機、絞盤

、排水器、通風器、礦井支架及礦燈等,詳細介紹了採煤技術的發展及工具的演變,在一些展廳還有關於礦物學、選礦、海上開採等方面的

實物和圓片等礦業專門知識。遊客可進入模擬煤礦在地底下十五至二十公尺的採礦場中長達兩公里半的坑道內,機械在不停地轉動,礦工也

正努力的工作。礦場上聳立一個高六十八公尺的提升井架,是波庫最高的觀井點,如今成爲波庫市的象徵。 加強文化設施的同時、除興建了許多學校外,住宅、體育設施等似雨後春筍般建立了起來,現在市內可參觀的著名機構及景點有環境與未來

研究所、德國一流的話劇院、美術陳列館、鐵路博物館、市政府、市政公園、布蘭肯施泰因城堡、天文台及水庫風景區等。

啤酒之鄕多特蒙德

檔案:有軌電車.jpg 多特蒙德(Dortmund)是北威州中部 城市、德阈西部魯爾工業區主要工業中心之1,位於科隆東北方七十四公里,早在公元八八五年首見文獻記載,當時是查理大帝的皇家要塞及

萊茵河與威悉河之間的商路要站,十到十三世紀曾多次在這裡舉行帝國會議。一二二〇年成爲自由市,後成爲漢薩同盟重要成員,在德阈北

部是手足輕重的角色。十四世紀極爲繁榮,是多特蒙德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相傳英王愛德華三世曾以王冠作抵押向多特蒙德富商,其商業

勢力可見一般。 十七世紀初的歐洲「三十年戰爭」後逐漸衰落,到一八一五年只是個四千人口的小鎭,同年併入普魯士。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起,由於魯爾工

業區的開發,多特蒙德憑著地下煤礦的優勢再度繁榮起來,成爲鐵和鋼的基地、啤酒造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城區幾乎全

燬,戰後得以重建,現爲全國重 要工業城市。這個城市地處萊茵河支流多特蒙德-埃姆斯(Dortmund-Ems)運河的頂端,面積兩百八十平方公里,有人口六十萬多名。市區交通

便利,是德國鐵路樞紐之一;高速公路發達,環城高速公路設十二個交流道。水運歷史悠久,早在一八九二年到一八九九年間,就開通了多特

蒙德—埃姆斯運河,全長兩百六十九公里,水深兩公尺半,設船閘十六座,可通一千三百五十噸級的貨輪,連接多特蒙德與北海港口城市埃姆

登,並通過萊茵—黑爾納(Rheinieme)運河與萊茵河相通,是運送礦砂、燃料的主要運輸道路。多特蒙德處於運河起點,是歐洲最大的運河港

,年吞吐量超過六百萬噸。市內設地鐵、有軌電車及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 多特蒙德啤酒醸造業歷史悠久,一二九三年,國王阿道夫授予此地顔造啤酒特權。現在全市有六家大啤酒廠,年產量六億多公升,名列世界第

二。觀光客與廠家預約時間,可往實地參觀,並招待品酒。 煤炭和鋼鐵也是當地主要產業,過去曾經有二十座煤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經濟結構的轉變,煤礦已全部關閉,鋼鐵工業的地位也隨之

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重型機械、化工、電氣及印刷等工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全市從業人員中有百分之五十以

上從事於該行業。 學術氣息相當濃厚,是德國大學招生的分 配中心(Zentralstelle fur die Vergabe von Studieiiplatzen)所在地,國內的大學新生統一由這個機構安排,每年三月和九月,德國成千上萬的中學畢業生期待著入學通知。 多特蒙德大學創辦於一九六八年,約有學生兩萬名,設有機器人研究所、環境保護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機構及奧斯特瓦爾博物館、自然博物館、

工業博物館、啤酒釀造博物館等。 這裡是世界聞名的體育中心,體育活動十分活躍,威斯特法倫館(westsenhalle)建於一九五二年,高二十一公尺,爲鋼架和玻璃構成的圓形

建築物,可容納兩萬二千名觀衆,當時是歐洲最大的宮殿建築之一,除作體育館外,還是重大會議和演出場所。在一九五九年第二十五屆世

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大陸選手就在這裡爲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另外有可以容納五萬名觀衆的威斯特法倫體育場的紅地(RoteErde)田

徑運動場、室內田徑館等近百處體育設施。一九七四年的世界杯足球賽及一九九一年第四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等衆多國際大賽,都是在此

地舉行。 幽美舒適的多特蒙德市區,近一半土地是草地、森林、公園及農地,到處樹木成行,綠草如茵,曾兩次在這裡舉辦r聯邦花園展覽」,爲多特

蒙德贏得「花園城市」的稱號。 威斯特法倫公園位於市區南郊,佔地七十萬平方公尺,內設兩百二十公尺高的電視塔,有一千六百種玫瑰花,是全市最美麗的公園。 霍赫綏堡(Hohensyburg)位於南郊魯爾河谷拔地而起的青山上,有中古騎士城堡遺址供人憑弔,山頂遠眺,秀美風光讓人留連。 第1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多特蒙德一面進行現代化建設,一面又修復衆多古蹟,所以在橢0形的老城裡,萊諾爾德、瑪利亞等中世紀大教堂與市

政大廈、圖書館大樓等現代化建築相互交融,形成古城新貌,風景獨特的市貌。 城南附近的德欣(Dexin)鐘乳石洞,是値得前往1看的天然勝景,這個洞從外貌觀賞如同穹隆天堂,有許多自然垂下的白色鐘乳滴石,似有規

則排列的風琴管,以手輕輕扣之,輕脆悅耳有如天籟。右邊上端有許多滴石形成的雞、狗、羊等動物,五彩繽紛,生動可愛。

函授教育基地哈根

咯根(Hagen)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部城市,中世紀時只是一個農村居民點,十七世紀初隸屬普魯士,一六六一年選帝侯威廉從刀剪之鄕

索林根帶來一批工匠,在這裡安家落戶,利用當地溪流湍急、水力豐富的條件發展冶鐵業和鐵器業。一七四六年哈根正式成爲自由市,當時

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到十九世紀中葉由於沿著河谷的鐵路開通、又鄰近魯爾產煤區,在世界的工業化進程中,蒸汽機代替了水力,大工

廠代替了小工場,哈根遂發展成爲以鋼鐵業爲主的工業城市。 現在的哈根仍扮演著鋼鐵生產、冶煉、鑄造,以及許多有關金屬組件的製造者角色,另外也同時發展出現在主要經濟產業的鋼鐵、機械、電

氣、化學、造紙及食品工業。 這個城市在魯爾河支流福爾默(volme)河與恩訥珀(Ennepe)河的交匯點,地當魯爾區與紹厄蘭山區(Sauerland)銜接處,多山、多林、多溪流

水庫,山光水色,美景如畫。市區主要分布在狹窄的河谷盆地上,由於房屋建築和人口密柒,城區已向外擴展到林地緩坡。現在擁有二十一

萬四千名人口。 市區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德國乃至歐洲就引起一股哈根衝動.,當時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奧斯特豪斯聯合一些

文化、企業人士,提倡文化藝術,廣集藝術作品,出資創辦博物館,聘請名建築師、藝術家和美術家,到哈根蓋了不少二十世紀初流行歐美

的青春藝術(iugendstil)風格建築,他們對藝術活動的重視在全國受到肯定。 一九七五年,哈根市創辦德國唯一的一所函授大學(Fernuniversilar),全國各地有四萬多名學生前來註冊,學員定期收到學校郵局寄來的函授

教材和作業,他們工作之餘自學,並定期到哈根集中面授,學期期滿考試合格後獲得國家認可的大學文憑,哈根因此成爲衆人皆知的德國函

授教育基地。 露天博物館是當地主要參觀點,位於一條三公里長的綠色河谷兩邊,仿照威斯特法倫一帶的遺蹟,建有風格獨特、別開生面的小博物館群,

設有大風車、鐵匠鋪、印刷間、鋸木場、油磨坊、麵包坊、鞋匠鋪、小型冷軋廠和捲煙廠等四十多座手工業作坊及小工場,這些小博物館群

,展現了當地工業技術和手工業發展的歷史,特別是麵包坊和鐵匠鋪裡,古裝打扮的麵包師和鐵匠實地操作,做出各種美味可口的麵包和打

製出各種鐵器具。館中陳列的許多機械設備至今都能運轉,參觀者可以親自動手操作,沖壓獎章、印製明信片、抽煉鐵絲等, 使人們對昔曰手工操作有深入的認識。 哈根市其他景點還有以展出現代藝術作品爲主的奥斯特豪斯博物館(Karl Ernst Osthaus Museum),以及地處東南郊的中世紀霍恩洛伯爵宮堡

(Schloss Hohenlimburg)等。

歷史名城明斯特市

明斯特(Miinster)市原名米米格爾納 德福(Mimigernaford),是由拉丁語修道院(Monasterium)轉化而來,公元七九五年,傳教士留特格受査理大帝的派遣,在阿(Aa)河河畔的土

丘上建起一座修道院,這就是明斯特發展的源頭。後來明斯特成爲主教區,並於一零六八年改爲現名。一一三七年正式設市,因地處古代商路交

匯點,十三、十四世紀成爲漢薩同盟的一員,是德國與英格蘭羊毛交易的中心,商業非常繁榮。 一五三四年至一五三五年,明斯特是再洗禮教激進派領導人萊頓(Leiden)的基地,從此這裡也成爲德國北部新教的中心。 一六四八年,結束三十年戰爭的和平條約就在明斯特市政廳簽訂。一八一六年成爲普魯士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威斯特法倫與北萊茵合併,州府改遷杜塞爾多夫,明斯特在政治上才大權旁落。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東經七度三十七分、北緯五十一度五十七分,地處阿河及多特蒙德-埃姆運河森林密布的威斯特法倫平原上,南距多特蒙

德市約五十公里;人口二十八萬,是德國西北部威斯特法倫地區的文化中心和行政中心,出產穀物和木材,另有機械、化工、紡織和啤酒等

工業。 市內環境清幽、環城綠化帶爲城區更添美景,郊野一片迷人的田園風光,古蹟衆多,德國首任聯邦總統豪伊斯曾經讚美明斯特是德國最美的

城市。城區設有聯邦、州、地區的衆多機梆及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露天博物館、動植物園、十八世紀德國著名詩人許爾斯霍夫故居等文

教設施與遺蹟,是讀書生活的好地方。 這是一座少見的大學城,全市每五個市民中就有一位是大學生。明斯特大學創辦於一七七三年,設有二十一個系,擁有學生四萬五千多名,規

模之大,名列德國前茅。另外還有美術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等高等學院。 明斯特是一個具歷史性的地方,戰時雖遭破壞,但戰後大多按原樣修復或重建。其中的市政K位於繁華的主市場(Prinzipalmarkt)大街南側,

建於十四世紀,淡黃色山形牆建築俊秀挺拔,精巧雅致,有「德國最絢麗的哥德式山牆」之。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四八年,歐洲三十年戰爭在德國

土地上進行,使德國經濟衰,三分之1的國民生命因而喪失。爲了結束這場災難,在一六四四年至六四八年間,歐洲各國使節在明斯特和奧斯

納布呂克舉行著名的「威斯特法倫和會」,最後在市政廳簽署和約,確定了歐洲近代初期的秩序,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國際條約來解決戰爭

遺留問題,在國際法和國際政治上都具有重大意義,也爲明斯特市政廳贏得「和平大廳」的稱號。 市內也有1些古蹟値得參觀,其中的聖保羅大教堂位於市中心,是十三世紀明斯特主教的座堂,其主體部分也是完成於十三世紀,融羅馬式風

格和哥德式風格於一體。並附設寬闊的廣場和綠色的屋頂,給人雄壯、古樸之感。教堂內有一座造於十六世紀的機械天文鐘,每天中午十二時

敲響十二聲,旁邊的小門會緩緩打開,一人領著東方三聖王出來,向懷抱耶穌的聖母行禮,出演三王朝聖的故事,其製造工藝之精巧令人讚

嘆。 聖闉伯蒂(St.Lambert)教堂位於聖保羅大教堂東面,被稱爲「威斯特法倫州最美的廳堂式教堂」。它是明斯特宗教改革運動中的主角之一

,一五三四年,宗教改革時代的再洗禮派發起镇動,把明斯特主教趕走,建立地上天阈(Zion),實行財產公有。次年主教奪回城市,三個起義首

領被酷刑折磨至死,並把屍體裝在鐵籠子裡懸掛在閫伯蒂教堂塔上示衆,如今三個鐵籠子仍然高懸在教堂塔樓上,似乎在向人們訴說宗教紛爭的

慘痛,幾百年來再洗禮派與明斯特主教的爭戰,一直是德國無數歷史著作、戲劇、詩歌和小說的創作題材。 主教宮位於西郊,建於十八世紀下半葉,是德國最後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原是明斯特主教兼諸侯的宅邸,現爲明斯特大學主樓,一方面保

護古蹟,一方面又支持教育。 人工湖位於主教宮南側,主要是集阿河河水形成的,周圍是一片如茵綠地,每當夏季來臨,市民們開始大玩帆船,湖面上星星點點,色彩斑

斑,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烏帕塔爾懸浮火車

烏帕塔爾(wuptjertal)是北萊茵—威 斯特法倫州中南部城市,位於杜塞爾多夫東而二十五公里,全市由巴門(Barmen)、埃爾伯費爾德(Elberfeld)等六個市鎭合併組成,它的歷史

也就是這六個市鎭原來的歷史。巴門和埃爾伯費爾德分別於十世紀和十二世紀見於文獻記載,一五二七年兩地共同8M斷了只爾吉施

(Bergisches)州的紗線漂白業,他們充分利用烏帕(Wupper)河含鈣少的水,在沿岸建立一百多座紗線漂白作坊,生意十分繁榮。一八五三年

埃爾伯費爾德設立了濟貧福利制度,被認係世界各國福利制度的先驅楷模。十九世紀時這裡紡織印染工業興盛,其他工業也隨之出現,沿河

各小鎭因工業的發展而連成一片。 一九二九年,六個市鎭統一爲烏帕塔爾市,烏帕是貫穿市區河流的名稱,塔爾的德文爲河谷之意。由於地處魯爾工業區,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是盟軍空襲目標之一,城區遭受嚴重毀壞,戰後在與河谷平行階地上進行重建。 城市沿萊茵河支流烏帕河的陡岸綿延十六公里,是個帶狀山城,全市綠地覆蓋率爲百分之六十七,有許多公園、園林,綠樹蔥蘢、景色宜人

。城區除了上坡就是下坡,有的街巷甚至全由台階構成,是德國台階最多的城市,有三十九萬六千多名居民。 當地的傳統工業有紡織、絲綢、絲絨、亞麻布、人造纖維織物、地毯、掛毯及服裝等。近年來工業門類逐漸增多,成爲鋼鐵、機械製造、電

子、化學和製藥等部門的生產基地,產品百分之1一十五遠銷國外。 單軌懸浮火車是烏珀塔爾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這是因爲這個城市人口稠密,極需短途交通工具,但烏珀河只有幾十公尺寬無法通航,而且河

谷狹窄,兩岸山坡皆爲市區建設找不出空地,也無法修築交通基礎工程,乃因地制宜,於一九〇〇年設計建成巧奪天工的烏帕河谷懸空單軌

電動掛車,把河兩岸的巴門和埃爾伯費爾德聯繫起來。 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單軌懸掛式鐵路高懸在空中,從河面上、公路上和屋頂上懸浮而過。車輛吊在高架軌道下滑行,軌道距地面八至十二

公尺,全長十三點三公里,軌道下面用九百四十四條鋼腳支撐四百七十二根八字型鋼鐵支架。全線設十九個站,每隔兩分鐘就有一輛列車通

過,每輛列車由兩、三節藍、橙兩色的車廂組成,可以載客兩百人。全程運行約半小時。與地鐵相反,懸車的站台都設在與懸車同高的半空

中,人們使用行人電梯上下。來烏帕塔爾的遊客,幾乎都會慕名來乘坐懸車,體驗一下天馬行空的意境。剛踏上懸車難免會提心吊膽,但車

子除開動的瞬間向兩旁晃動一下行進間與普通的電車或火車無異,從窗口往外看,就像在飛機上一樣。我國清朝末年出洋考察五大臣之一的戴

鴻慈在「出使九國日記」中寫道:尋常車行兩軌,此則一軌:常車輪在車底,此則以輪行軌上,而車懸軌下,佔地較省而無震喧之聲,蓋尤

勝焉。」 單軌懸式鐵路建成百年來經過不斷改進,現在已至第三代,每天安全運送五萬多名乘客。據說只發生過一次意外,是因爲馬戲團在該地演出,

一頭大象在懸車上作廣告,記者們拍照的閃光燈驚嚇了大象,擠破車廂壁板,人象從車上摔入河中,但卻安然無恙。 烏帕塔爾另一重要參觀主題是共產主義創始人之一的恩格斯遛蹟。恩格斯一八二〇年出生在烏帕塔爾的巴門,爲了紀念這位社會主義者之一,

市內有關他的遺蹟都保持完好,故居所在縱貫巴門地區的大街被命名爲恩格斯大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恩格斯故居被戰火炸毀,戰後人

們在廢墟上重建一座恩格斯花園。園裡到處是高大的橡樹和美麗的鮮花,在公園東南角的一處石碑上,刻著「這裡曾經是我們城市偉大的兒子

恩格斯的誕生之地,他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之一」。 恩格斯(Friediich Engels),出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他是德國社會主義哲學家,與馬克思(CarlMarx同爲近代共產主義的創始人,父親

擁有一家紡織廠,恩格斯在讚中學畢業前退學,雖然他有詩歌方面的才華和興趣,但在父親堅持下去經商,在做生意之餘參加合唱、游泳和

擊劍等,都成爲高手,且學習了二十四種語言,同時還不斷偷偷閱讀包括白爾尼(Ludwig Borne)、古茨科(Karl Gutzkow)和海涅等人被禁的自由

主義革命著作,不久又沉迷於黑格爾哲學,在討論宗教問題哲學論證中,富有戰鬥力與無神論的他、被公認是出色的青年領袖。一八四二年

他結識了摩西斯•赫斯(Moses Hess),赫斯認爲:共產主義是黑格爾哲學和辯證法最合邏輯的結論,因之他改信共產主義。成功的經商之餘,

在英國各大報刊撰文大事鼓吹共產主義,一八四五年出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及與馬克思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八四七年德國流亡

的工人團體正義者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恩格斯協助其改爲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大會時發表馬、恩共同起草的共產黨宣言,

並參加一次革命失敗,是爲共產主義革命之始。恩格斯厲害的是他一方面反對和批評資本主義,一方面自己又是利用資本主義賺錢的曼徹斯特

公司大股東,他從未讓共產主義原則和對資本主義方式的批判妨礙到他自己公司的盈利。 恩格斯故居位於一個紀念碑西側幾十公尺處,是根據當年圖樣所建。這是一座具地方特色的樓房,巨大方石塊砌成的地基,魚鳞形青灰石瓦鑲

嵌成的外牆及樓頂,高高的門階、綠色的窗板、棕色的雕花木門,整個建築給人以端莊、樸素、典雅的感覺。現在已闢爲展覽館,有他許多

珍貴的資料,唯一的「馬克斯恩格斯全集」套書,是中共贈送的中文版。 早期工業化博物館在恩格斯展覽館後面,原爲廠房和倉庫改建的桔紅色三層舊樓房,一九八三年闢爲博物館,展出十九世紀普魯士紡織工人

在非人條件下勞動和生活的悲慘景象,圖文並列,令人鼻酸。 此外,市區還有鐘錶博物館及現代美術作品豐富的海特(Von-der-Heidt)博物館。

北威州魯爾區城市

索林根(Solingen)是北萊茵—威斯特 法倫州西南部城市,位於科隆東北方三十二里處,西北至杜塞爾多夫二十公里,地處萊茵流烏帕河東南部丘陵地帶,以一座長橋與東方的雷

姆沙伊德市相連。這是個以刀剪聞名於世的城市,但早期這一帶是荒山野嶺,公元十世紀前後,相繼有人來此居住,形成分散聚落,索林根

就是其中之一,且人數較多、規模餃大。但由於土地貧瘠,居民乃利用附近的鐵、木柴及水資源鑄製武士所用的刀劍,十四世紀已具相當規模

,有一百多家磨劍坊,分工ffl細,鉍鍛、淬火及磨製都有專門工匠,技藝精,利用水力轉動磨石,所鑄刀劍鋒利異常,遠銷英、荷、西班牙

及葡萄牙等國。十九世紀,剪刀餐具的需求量取代刀劍成爲主要產品,索林根也逐漸合併其他村鎭,成爲有相當規格的工業城市。 這個城市正式成立於一三七四年,是貝格(Berg)公爵地,一八一五年成爲普魯士的部分,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曾受重創,現在是1個山水環繞的

美麗城鎭,人口十六萬六千名。 昔日純手工鍺劍業已成爲現代化的工廠,所生產的刀具、剪刀、剃刀、刮鬍刀和其他切割工具等,仍爲當地主要經濟來源。 市區環境宜人,有花園城市之稱,,古蹟景點衆多。貝格宮(SchlossBurg)位於市區東南部,內設騎士廳、塔樓及古堡門等,原是貝格伯爵宅

第,現闢爲博物館,主要展出中世紀城堡文化。 烏帕河谷位於市區東郊,河上飛架一座大鐵橋,連接對岸的雷姆沙伊德市,橋高一百零七公尺,是德國最高的橋樑,也是十九世紀的工程傑

作。 利刃博物館(Klingenmuseum)以索林根 的傳統刀具爲主,陳列從青銅器時代至今的各式刀、劍、剪和餐具等。 這個城市還是德國第四任聯邦總統謝爾的故鄕,歡迎遊客參觀他的故居。 萊沃庫森(Leverkusen)是北威州西南部工業城市,位於科隆北方十四公里,是世界知名的拜耳(Bayer)化工醫藥總公司的所在地,人口十六萬

一千多。 事實上這個城市的建立就是因爲有拜耳公司,最早在城市現址的烏帕河匯入萊茵河處,只是一個叫威斯多夫的小鎭及周圍幾個村落。一八六二

年藥劑師萊沃庫森在此創辦一家染料廠。翌年小鎭東北方四十公里外今屬烏帕塔爾的巴門,一位名叫拜耳(Adolphvon Baeyer)的化學品推銷員

,也創辦一家染料廠,來勢洶洶的不久兼併了萊沃庫森染料廠。一八九一年拜耳公司在威斯多夫不僅研發出染料的先進方法名震全球,並發展

爲生產藥品和相關的化工產品的大化工廠,其中尤以成功研製出的解熱鎭痛藥品阿司匹林,至今仍然是醫療上的聖品,一九二一年公司總部遷至

此地。一九三〇年此地正式設市,命名萊沃庫森以紀念第1位在此設染料廠的藥劑師。 拜耳公司(BayerAG)現在是全世界著名的化工醫藥公司,在德國和其他三十多個阈家設有工廠,萊沃庫森的總公司約有職工四萬多人,三十二

層的拜耳大廈是當地的地標。由於受到拜耳公司影響,這裡設有德國最大的化學圖書館。另外與比利時吉伐照相材料公司合併而成的阿克發

-吉伐集圑(Agfal Gevaert Group),德國三個主要工廠之一即設在此地,另兩個廠分別在莫瑟爾和慕尼黑生產照相膠卷、照相器材、錄、照相複

製和影印設備。 市區鐵、公路交通方便,規劃整齊,都是六十年代後新建的街市,公園綠地面積廣,到處綠蔭遮天,尤以日本式花園最爲有名。 市內最値得參觀的古蹟,是市區東部現爲市立博物館的莫斯布洛希宮(Morsbroich),是一幢十八世紀的宮殿式建築,其內主要展出現代藝術作

品。 貝吉施—格拉德巴赫(Bergisch Glad-bach)也是北萊SI威斯特法倫州的城市,位於科隆東北方十五公里,由科隆乘有軌電車和快鐵都可以直達

,對外交通十分方便。現有十四禹人口,古代是貝格伯爵的領地,後來發展爲格拉德巴赫小鎭。十六世紀時一批受宗教迫害的荷蘭人遷徙此

地,削辦造紙作坊。一八五六年正式設爲貝吉施—格拉德巴赫市,意爲貝格地區的格拉德巴赫。一九七五年,合併南面的本斯貝格

(Bensberg),區域擴大。現在是德阈的造紙工業中心,經濟產業還有機械、電器、木材、製藥和出版等。 但市區分散,棋布著一百多個小村落,風光明媚,景色宜人,大片的樹林綠地、小溪流水,是郊遊、釣魚、騎馬、打球及居家的最好所在,

加之距科隆近而且交通方便,許多在科隆上班的人,都住在這裡。 主要的遊憩地自然公園位於市區東部,佔地十九萬平方公尺,園內崗巒起伏,溪流縱橫,森林茂盛,並建有水庫,是當地的自然保護區、萊

茵-魯爾區的旅遊療養勝地,有完備的生活娛樂設施,提供給人們釣魚、騎馬、打高爾夫球等運動娛樂服務。 大教堂(Altenberger Dom)位於市區北郊清幽的河谷中,哥德式風格的建築建於十三世紀,原是修道院的一部分,線條明快,裝飾較少,多處

以窗代牆,其中西窗長十八公尺、寬八公尺,屬德國最大的教堂窗戶。 本斯貝格古堡建於十二世紀,在建築師的巧妙設計下,其五角塔樓與相鄰的現代建築古今融合1體。 此外,市區主要的古蹟景點還有羅曼式教堂、布萊格古堡及展示當地古時開採鉛、鋅礦及手工作坊的礦業、手工業博物館等。 雷姆沙伊德(Kemscheid)是北威州西南部城市,位於科隆東北方約三十公里的烏帕河上游,西北至杜塞爾多夫只有三十五公里,這個傳統工具

製造業興盛的地方,西與著名的刀剪城索林根相距僅十公里,北與旅遊勝地懸浮火屯城烏帕塔爾也只有十公里多。三城鼎足而立,相得益彰,

交通便利,高速公路繞城而過,現有人口十二萬三千名。 中世紀時,人們開始用炭煉鐵,興辦鍛鐵工作坊,利用水爲動力,製造鐵錘、鐮刀、鑽頭、鋤頭、鋸條等農用工具。十九世紀以良好的技術

基礎迅速實現工業化,成爲一座工業城市。一八八六年西德經營鋼鐵精練與加工、鋼管製造等的曼內斯曼公司(MannesmannAG)始祖曼內斯曼兄

弟,在此研發製造出世界第一根無縫鋼管。從這個城市的市徽上就是一把鐮刀,即可見其製造鋼鐵工具的悠久歷史。 這也是一個風景幽美、茂盛園林圍繞、河流穿梭的山明水秀城市,有許多的水庫,肥沃的土地,農業也很發達,現代工業與自然和偕的搭配

,到處是具地方特色的石板小樓,青灰色的屋頂和牆壁,白色的門框、窗權,配以綠色窗板,色彩柔和悅目。 艾什巴赫水庫位市區東南側,建於一八九一年,是德國第1座儲存飮用水的水庫。 工具博物館主要介紹當地的工具製造史,也展示從石器時代迄今的工具發展情形。 倫琴紀念館(Rormgenmuseum)位於市東,是倫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一八四五年的出生地,他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物理學家,畢業於蘇黎世

工藝學校,初次工作就在符茲堡大學,然後擔任吉森(Giessen)大學藥學主要職務,一八八八年升任教授,一八九四年主掌該學院,一八九五

年在作陰極射線管中電流的實驗時發現X射線,一九〇一年獲得第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亦即現代物理爭時代的來臨,促使醫學發生

了重大的改革。 婼伊斯(Neuss)是北威州的兩千多年古城,位於萊茵河西岸附近,以愛弗特(Erft)連河連接萊茵河,與首府杜塞爾多夫隔河對峙,是德阈西

部重要的工業中心、鐵路樞紐、港门城市。這侗城市論歷史,杜塞爾多夫還望塵莫及,遠在公元一年前就有羅馬人在此建立軍事迎塞,進而漸

漸發展成爲街市。十二世紀正式建市,中供紀是繁華的商業中心,成爲漢薩同盟的重耍成員。末代勃艮第公爵查理士博爾德(Bold)從一四七

四年開始,幾乎圍攻了一百年仍未成功,卻爲帕爾馬(Parma)公爵法爾內塞(Farnese)於一五八六年所奪得。因長期陷入戰爭的影響,城市曰漸衰落

。一七九四年至一八一三年由法國佔有,十九世紀,由於麵粉、榨油及港口的發展,再度繁榮,成爲工業和水運中心。五個大人工港池的港

區,年吞吐量可達五百萬噸,以穀物、煤炭爲大宗。陸上交通方便,與十公里外的杜塞爾多夫有鐵路和有軌電車聯爲一體,十五分鐘即可到

達。擁有十四萬七千名人口,工業以造紙、機械、紡織、食品、化學和傢俱爲主,另有麵粉、木材工廠、_酒和工具製造等。 市區西南的格萊溫布奧希是德國的製鋁業中心,設歐洲最大的鋁材軋製廠、規模宏大的熱電廠及高度機械化的褐煤露天礦。市內古踉有奎里

努斯大教堂(St. Quirinus),建於十三世紀初,融和晚期羅曼式與早期哥德式藝術風格。塔樓呈四方形,巍峨壯觀,曾遭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

。 克萊門斯—塞爾斯博物館(clemens-sels-Museum)是中世紀城防工事巨大的城樓,奧伯門(Obertor)爲其建築一部分的雙塔拱衛大.城樓,樓內

展出古羅馬文化、中世紀工藝品、 近代繪畫和民俗器物。 每年八月城市舉行著名的諾伊塞爾•基爾梅斯(NeusserKirmes)傳統K間射举比賽,熱鬧非常,屆時彩車、化裝遊行、馬術、射鳥等吸引多遊

客o 門興格拉德巴赫(Monchengladbach) 位於諾伊斯市西方二十公里,是北威州西部的城市,西距荷蘭二十多公里、東至杜塞爾多夫三十公里,僅半小時車程即可到達,是一個美K麗的

邊境古城。公元九七二年,一些天主教教士在格拉德河畔的小丘上,建了一座古稱Munchen Gladbach的本篤會修道院而發展起來的,意即「格

拉德河畔的僧侶之地」。一三三六年設建制,中世紀成爲亞麻紡織業繁榮城市。十八世紀末,棉花取代亞麻,開始用紡織機械生產棉紡織品。

十九世紀初,拿破崙頒布大陸封鎖令,禁止英國紡織品輸入歐洲大陸。門興格拉德巴赫乘機發展棉紡織業,產品暢銷歐洲各地,成爲德國棉

紡織中心,被稱爲「萊茵地區的曼徹斯特」。 這個城市地處下萊茵平原,擁有二十六萬一千多名人口,經濟結構呈多元化,紡織、服裝、航空、電氣、鋼鐵、造紙、商業及服務業都具相

當基礎。 市區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公園和綠地,環境優美,文化體育設施衆多,尤以足球運動聞名全國。古蹟景點有位於南郊、一九七五年才隨賴特

(Rheydt)併入市區的賴特宮(SchlossRheydt),爲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式城堡建築,現闢爲鄕土博物館,陳列古時的紡織工具等。市博物館是一

幢氣派的建築,一九八二年完工,外牆使用鋁板和玻璃,展出現代藝術。市政廳歷史久遠,是由舊時修道院整建而成。明斯特教堂以羅曼式

風格著稱。此外,還設有德國紡織工業研究所、北約組織的中北歐司令部、駐德英軍總部等機構。 克雷菲爾德(Krefeld)是北威州西部的城市,位於萊茵河下游以西的平原上,市中心區至萊茵河僅十三公里,東南至杜塞爾多夫二十五公里

。人口二十四萬五千。古時這裡只是個小村鎭,一三七三年默爾斯伯爵把它升格爲市。十七世紀初,是奧蘭治(Orange)家族屬地,由於領主

的開明,收容了許多受迫害的新教徒和孟諾(Mennonite)派教徒:一六五六年逃亡者萊耶爾帶來資金和技術,在此開絲織工場,生產天鵝絨和

絲綢,生意非常興隆,爲這個「絲綢之城」奠定基礎。一七〇二年由於奧閲治家族絕嗣,由普魯士接管此地。普王對這裡的絲綢情有獨鋪,

甚至下旨絲綢工匠免服兵役,一時衆多青年投身絲綢織工,人數最多時達三千多名,克雷菲爾德因此馳名歐美,至今仍享有盛譽。 一九〇一年至一九二九年鄰近一些城鎭併入後已具現在規模,是西部鐵路樞紐及德國的絲綢業中心,生產絲織品、印染品、天鵝絨、領帶及

服裝等,並設有紡織工程學校、紡織品硏究中心、德國絲綢業聯合會等。爲獎勵德國時裝設計的傑出人才,該市的「金紡車獎」,對於時裝

設計業人士,就像「奧斯卡」對於電影演員,意義重大。近年來,當地經濟朝多元化發展,逐步建立化學、電氣、精密儀器、特種鋼及河港

運輪等部門。 市區古蹟景點有萊耶爾家族豪宅,是一楝古典式宮殿建築,現爲市政廳辦公處。威廉皇帝博物館,陳列有中世紀以來的文物。 德意志紡織品博物館爲世界同類博物館中名列第二,館中展出從羅馬時代至今的各種紡織品一萬五千餘件,其中大部分是當地各個歷史階段

的絲綢織物。 林堡(Burg Linn)博物館建於十五世紀,四面環水,清澈迷人,曾是封建領主宅邸。 墨爾斯(Moers)位於克雷菲爾德東北方十八公里,西距荷蘭三十多公里,不僅是魯爾區產量佔全區五分之一的著名煤都,同時也是萊茵河以西

的鹽都,市北的鹽礦乃歐洲最大鹽礦之一。交通方便,是鐵路及高速公路的交匯點。市景繁榮,市郊風光優美,河流縱橫、高大的柳樹搖曳

。東南越過萊茵河大橋就到達世界知名的大河港杜伊斯堡,行程約僅十公里,市內的十萬多居民很多都在杜伊斯堡工作,享受著毫無塵煙擾

人的煤都田園寧靜生活。 這個城市在上古時期就有羅馬人在此建軍營要塞,公元九世紀墨爾斯伯爵在此修建作爲統治中心的小城堡,四周漸漸增多的民居形成興旺的

亞麻市場,一三〇〇年正式設市,十七世紀爲奧蘭治家族屬地,二十世紀採煤和鹽業都非常興盛,機械、化學和建築材料工業也急起直追,

成爲一個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 伯爵宮(schloss)是市內主要名勝,十四世紀所建的三座塔樓,現在僅存一座四方塔樓,西翼二層樓的宮殿建於十五世紀,現已闢爲伯爵博物

館,展出當地民俗和文化歷史文物。此外,伯爵宮附近有花木茂盛、規劃良好的大公園,老城也有按原貌修復的古老民居,以及蒐藏豐富的

摩托車博物館。 米爾海姆(Mulheim)的全名是魯爾河畔的米爾海姆(Mulheiman der Ruhr),東距埃森、西距杜伊斯堡各爲十一公里,跨魯爾河兩岸,是一個交通

方便,鐵、公路交匯、現代化的城市和河港,一八〇八年正式設市,現在擁有十七萬七千名人口。 這裡曾經是典型的煤城和鋼鐵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舊建築遭摧毀殆盡,戰後經精心規劃重建,工業區與住宅區、娛樂休閒區分開。

現在工業朝多元化發展,製造各類機械、光學、精密儀器、紙張、水泥、服飾、化學、啤酒和皮革等,其重心尤其爲高科技型的重工業和第

三產業,KWU是西門子公司的子公司,製造各種發電站成套設備,尤其是輕水和重水反應堆核電站設備。機械製造業和皮革業也佔有要地位,

設大型鑄造廠和_管廠,還擁有兩家馬普協會(Max Planck)的煤炭研究所。 第三產業繁榮,擁有德國最大的萊菌魯爾[!«物中心(RheinRuhrZemrum),圍繞著一條 室內環形街,設衆多大百货公司、專賣店和餐廳,配備大型停审場,米爾海姆成爲新興的購物城,這裡最大的十家企業中,有四家屬於第三產

業,創造該市百分之六十的產値。 市政廳建於一九一九年,是當地的象徵。附近五十七公尺卨的鐘塔,其內設有辦公室博物館,陳列鸹時的辦公用具。市內主要的古蹟還有塔

高七十公尺的彼得教堂和中世紀小城堡 (BurgBroich)。 奧伯豪森(Oberhausen)是北威州西部城市,位於埃森和杜伊斯堡間的魯爾河和埃姆斯契爾(Emscher)河三角洲上,連接兩河的萊茵黑爾納

(Rheinierne)運河穿城而過,南距杜塞爾多夫三十二公里,水陸空交通都十分方便,是魯爾河谷的鐵路樞紐和鋼鐵工業基地,有二十二萬四

千名人口。 自從一七五八年,聖安東尼煉鐵廠建成,利用木炭和埃姆斯契爾河谷的鐵砂開始生產鋼鐵後,鋼鐵工業就成爲魯爾經濟支柱。之後許多鋼鐵

廠紛紛興建,一八〇八年,這些鋼鐵廠合併成古特霍夫隆冶鐵公司。十九世紀中葉,增建煤礦,修築火車站,七個村莊逐漸融和爲一體,一

八六二年城市成形,1八七四年正式命名爲奧伯豪森。 這座新興的工業城市,經濟產業主要鑄造廠有精鍊鋅、化學、玻璃工廠,以及釀造等,MAN和蒂森等大公司的鋼鐵廠都設在這裡,也是德國巴

布科克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主要產品有鋼鐵、煤炭、機械和化工等。 市區整潔劃一,非常現代化,古蹟不多。礦區公園(Reviepark)位於奧伯豪森和博特羅普之間,內有十九世紀的工人住宅區、二十世紀的工廠

、倉庫及萊茵工業博物館等,充分展現魯爾區的工業發展史。 奧伯豪森宮是當地最有名的古蹟,建於十九世紀初,青瓦粉牆,非常雅致,原是一位伯爵的宅第,現開闢爲市立美術館。 國際短片電影節(Kurzfilmtag)是當地1年一度的大事,每至三、四月份,來自世界各國的影片業者,攜帶著自己所製作得意的紀錄片、短小

故事及動畫片來此上映,不僅是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評選出各類優秀影片。 蓋爾森基興(Gelsen Kirchen)是德國g大的煤和焦炭產區,位於北威州中西部,鄰近埃姆河,東南距波庫、西南至埃森都只有五公里。原係散

布在埃姆河岸衆多村莊中的一個較大村落,人們過著早出晚歸的田園生活,直到一八四〇年仍然只有六百名村民。一八五三年第一座煤礦投

產,人口開始迅速增加。隨後興築了鐵路、公路、住宅區、礦井、井架和煉煤爐等,使蓋爾森基興一夜之間成爲「千火之城」,特別是萊茵I

黑爾納運河建成後,迅速發展成爲魯爾工業區的內河港口和工業中心,並於一八七五年正式設市。一九貳八年八口併鄰近的比爾(Buer)和霍

爾斯特城堡(SchlossHorst)兩鎭,逐漸發展成今天的規模。 這是一個人口二十九萬三千名、隨採礦業興起的重工業城市,主要經濟有鋼鐵、玻璃和化工產品,煤炭仍是重要的支柱性產業,爲德國最大

的採煤及煤焦業中心之一,有三座煤礦,員工一萬三千名,年產煤八百萬噸。市北建有三百九十萬瓧的火力發電廠和大煉油廠。近年服裝業

也漸領風騒,成爲支柱產業之一。 由於建市歷史短,古蹟較少,只有貝格宮(SchlossBerge)和霍爾斯特城堡可供參觀。但市區有許多現代化的文化體育設施,如可容納七萬名

觀衆的體育場、賽馬場等,市民對足球有傳統的愛好,高水準的足球俱樂部隨處可見,每有足球賽事,家家戶戶都前往觀戰,並替自己喜歡

的球隊吶喊助威。據說在收音機和電視尙未發明前,不能親臨賽場的人還要使用信鴿及時瞭解赛況進展,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蓋爾森基興

人保持著飼養信鴿的愛好。市內著名的設施還有音樂劇院、動物園、礦區公園及市博物館等。 韋塞爾(wesel)於公元七五〇年首見於史,一二四一年設市,一四〇七年成爲漢薩同盟的一員,長期以來是北萊茵I威斯特法倫州的贸易和航

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於空襲,破壞的重大古蹟有一三九六年所建的哥德式市政廳等。戰後市區已重建爲現代化,並成爲盟國空軍重

要運輸站。它的位置在杜塞爾多夫東北方五十六公里、魯爾區西北部,市南數公里利珀河匯入萊茵河大二一角洲的韋塞爾I達特恩運河

(weser Datte lnKan)旁,擁有大型港口設施,約有六萬名人口。市區現存有中世紀建築,娛樂宮是當地最著名的景觀。 博霍爾特(Bocholt)是德國西部鄰近荷蘭的邊境城市,位於韋塞爾北方二十七公里,南距首府杜塞爾多夫八十五公里,工業有煉鐵、機床製造

等,是地區性紡織業中心。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合併周邊其他城鎭,面積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市區名勝古蹟主要有哥德式聖喬治教堂、尼德蘭

復興時期市政廳等。擁有六萬六千多名人口。克萊沃(Kleve)於一二四二年設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市區幾乎全毀,戰後重建。位於

杜塞爾多夫西北方約八十公里,靠近荷蘭,是北威州西部的邊陲小鎭,鐵、公路交通方便,經斯波依運河(SpoyKanal)可通往萊茵河,經濟主

要依靠旅遊業及食品加工等行業。市內古蹟有學院教堂及米諾里特(Minorite)教堂等,以及與德國傳說中的英雄羅亨格林(Lohengrin)有關的

原公爵城堡天鵝堡。 雷克林豪森(Recklinghausen)原先只是薩克森人定居的一個小村莊,查理大帝時成爲皇家荘園,後歸屬科隆主教國。一二三六 年成爲自由市,一三一六年因繁榮的產業而加入漢薩同盟,所產土布、鐵器等運銷各地,後因戰爭而式微。一八一五年被併入普魯士,一八六九

年第一個煤礦投產,火車、運河隨之開通,迅速發展爲工業城市。 這個擁有十五萬人口的城市,位於魯爾區北部、黑爾納市北方十公里,西南至杜塞爾多夫五十多公里處,交通便利,通鐵、公路,水路發達

,是萊茵—黑爾納運河的主要河港。經濟以採煤爲主,且以用人少、效率高聞名,四千名員工年產煤兩百三十萬噸。重要的工業部門還有化

學、機械、冶金、紡織、服裝和食品等,近年來旅遊服務業正逐步興盛。 這個魯爾區的新興文藝城有一則感人的故事:一九四六年嚴冬德國由於缺乏食物和取暖燃料,漢堡的德意志劇院因此瀕臨倒閉,當時的經理布

爾邁斯來到魯爾區求助,漢堡市長布勞恩特准偷煤,熱心的礦工們設法弄到迫切需要的煤,冒著危險避開當地盟國佔領當局的防守,把煤偷

偷運出去。爲了感謝礦工們雪中送炭的義行,漢堡藝術家們於翌年夏天導R到魯爾區爲礦工們演出,市長也親往主持,在他的提議下魯爾文藝

節誕生了。 一九四八年德國工會聯合會與雷克林豪森聯合籌辦了首屆魯爾文藝節,並成爲當地的傳統節目。每年五月一日工人遊行和集會後,就開始爲魯

爾區職工舉辦長達八週的大型群衆性文藝節活動,市內好幾個舞台同時演出話劇、芭蕾舞、歌劇、演唱會、音樂會、展覽會及討論會,連外

國劇團也前來共襄盛舉、獻藝助興,平均每年吸引十多萬名遊客前來參與。一九六一年,聯邦總統呂布克親自爲文藝節大劇院

(Festspielhaus)奠基,一九六五年落成,包括聯邦總統在內的許多政界名人都前往參觀。爲永遠紀念當年煤礦工人的熱心相助,大劇院的觀

衆休息酤放有一塊重一噸半的大煤塊。 市內新舊建築摻半,有古代的禦敵塔樓、現代化的礦區幷架、磚木民居、鋼筋大廈、狹窄的小巷舖石小路及大馬路,傳統的古城風光與現代市

容市貌互爲點綴。 城區主要的景點有中世紀的聖彼得教堂、仿文藝復興的市政廳、市美術館及天文館,以及德网唯一的聖像博物館(ikonenmuseum),陳列豐 富的希臘、俄羅斯等東正教國家的繪畫,木雕手工藝品等傳統藝術品。聖像是指東正教的傅統藝術品,主要是表現神靈、聖者、聖蹟等的壁

畫、鑲嵌畫和木屛畫。 黑爾納(Herne)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西部城市,位於魯爾區的地理中心,東距多特蒙德市十七公里,瀕臨萊茵—黑爾納運河,與南鄰的

波庫市有地鐵相連,現有十七萬八千名人口。這個千年古城,公元九世紀出現在教會的納稅冊上,但在漫長的中世紀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村

莊,一八四七年火車開通時還不到一千人口,一八五六年採煤業開始興起,之後成爲當地的經濟命脈,一八九七年設市,一九五五年已有三萬多

人從事煤礦工作。由於煤業危機的出現和魯爾區採煤重心北移,到一九七八年爲關閉了全部礦井,黑爾納百年歷史的採煤業也宣告結束。 現在工業朝多元化發展,是魯爾區工業中心之一,有機械、金屬加工、鍋爐製造、電器、建築和化工等部門。交通便利,是萊茵—黑爾納運

河的港口之一,年吞吐量爲兩百萬噸。 這個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幸運的未遭受到破壞,所以仍保存有近百年歷史的工業化初期建築、四十多處礦區居民點和一些中世紀古建

築。斯特倫科德宮(SchlossStrlinkede)是一六六四年由騎士古堡改建的貴族宅第,現闢爲博物館。小教堂位於市區公園,建於一二七二年,是

全市最老的建築,市民都以在此舉行婚禮爲榮。還有文化娛樂設施完善的礦區公園(Revierpark),是市民們休憩的重要場所。 每年八月的第一個星期五開始,黑爾納舉行魯爾區最大的民間(Cranger-Kirmes),爲期十天,屆時有遊行、賽馬、藝術表演等文化娛樂活動

。 維滕(witten)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部城市,位於多特蒙德、波庫及哈根三市之間,各相距十多公里,西南至杜塞爾多夫五十多公里,

是魯爾工業區諸城市中唯一市區眞正在魯爾河畔的城市,風光幽美,城南的慕滕塔爾(Muttental)森林茂密,是魯爾地區最好的休閒娛樂場所

,也是建設現代化的工業城。人口十萬五千名。 維滕之名早在十三世紀就見諸於歷史,採煤的資歷更老,礦窟處處,但一直不是重要的經濟項目,十七世紀是糧食交易爲主的集鎭,十八世

紀末因鐵器和玻璃製造業的興起而迅速發展爲城市,一八二五年設建制,其時魯爾工業區也正剛剛起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嚴重破壞,現

在大多數建築及文化設施多爲戰後重建。工業有鋼鐵、玻璃和煤焦油提煉等。 市內可參觀的地方除古堡聳立的魯爾河谷、散布全市幾十處數百年前的礦井煤窟和古老的採煤設施外,還有鄕土博物館(MarkischesMuseum)

,以及別處少見的起重機械博物館(Kecrezeugmuseum)等 布呂爾(Bruhl)是北威州的遊覽地和褐煤開採業中心,位於萊茵河左岸,東北距科隆、東南至波昂都只有二十來公里,交通方便。擁有約四萬

五千名人口,工業有製糖、煤磚及汽車等,巴洛克式的奧古斯特城堡(Augustus-burg)是市區最著名的古蹟,從前是科隆大主教住所,現在已

成爲政府的國賓館,以及德國最大的遊樂園。 幻想樂園(Phantasialand)是一個類似狄斯奈樂園的遊樂場所,裡面遊客萬頭鑽動、各式各樣廣告琳琅滿目,佔地範圍二十八萬平方公尺,內

設美國西部村鎮、北歐海盜、太空飛船、球幕電影院、中國城、鬼怪區、高架環園火車、銀礦、飛車等各種遊樂區。 美國西部村有開闊無垠的原野風光,內有一條小巷,兩邊排列著木造房屋,一邊是專售旅遊紀念品的商店,另一邊是銀行、郵局和酒吧,酒

吧布置著粗糙的木桌、木凳,與道地牛仔打扮的侍者合照一張、喝一杯威士忌,幌若到了美國西部。 銀礦遠看像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搭乘礦車隨著降隆的軌道進入地下;頓時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礦工們正在忙碌地開採礦石,裝車運送,突

然礦頂發出嘎卡嘎卡的聲響,坑木正在斷裂,礦石翻滾,遊客們驚呼塌方啦,驟然間巨石從頭頂滾滾而下,爆炸蟲隆,煙霧彌漫,有驚無

險嚇出身冷汗的遊客才發現,這一切都是燈光和道具的模擬。 最刺激的是一種無頂的雙人車廂,由電動車頭牽引著十幾節車廂,開動起來快如流星、上翻下飛,讓人心驚膽顫。 中國城古色古香,別有一番東方風味,有金碧輝煌的大殿,雕龍畫棟的牌樓、玲瓏的古塔及古樸的亭榭組成,還有道地的耍猴戲,遊客到此

可以歇歇腿,泡上一壺香茗,再選購幾樣手工的純中國式紀念品。 哈姆(Hamm)位於北威州中東部,是魯爾工業區東緣的現代化工業城,魯爾重工業區及魯爾煤田東起杜塞爾多夫,貫穿黃土覆蓋的黑爾韋格

(Hellweg)高原西迄哈姆(Hamm),這是它重要的門戶之一。地跨利珀河兩岸,坐落在利珀河、阿瑟河和利珀—賽滕運河等半環形的屛障之中。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二二六年,馬克(Mark)伯爵在利珀(Rippe)河畔修築城池,成爲馬克伯爵領地首府,十四世紀加入漢薩同盟,專門於亞

麻布貿易,人口增至三千名。由於三十年戰爭的影響和損傷,被併入布蘭登堡邦國。一八四八年通火車發展成爲鐵路大站,工業也迅速發展

。一九七五年合併周圍的五個鄕鎭,行政區域擴大,面積與法蘭克福相當,除現代化的市區外,多爲農地,產物豐富。主要經濟有採煤、金

屬加工、機械和紡織。蒂森和克呂克內等大公司在此設有鋼絲廠,生產出色的鋼鐵、鋼絲、鋼貨和高級鋼筋。 對外交通便利,是德國重要的鐵、公路及利珀運河的交通樞紐,五條電氣化鐵路幹線在此交匯,是德國最大的鐵路火車編組中轉站,從魯爾

區開出的貨車,在哈姆中轉時作重新編組,經火車或汽車再發往柏林、漢堡、漢諾威等各大城市,進口的穀物、油籽和木材,也在此作業分

送各地。這裡還是側運河河港,千噸級的船隻可經一百多公里長的利珀側運河駛入萊茵河。 城市在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嚴重受損,半數建築被毀,以往遺留的設施和古蹟已極少,只有中世紀的聖保羅教堂及古堡等。 馬克西米連公園(Maximilianpark)原是一座煙塵彌漫的煤礦,關閉後植樹種花,改成一座美麗的公園。其內的展覽館由過去的洗煤廠改建而成

,建築外形像一隻粗笨的大象,設計師巧妙地增建了一個玻璃鋼筋結構的象頭和充當電梯的垂地長鼻,極具特色。 園中另設有面積應大的蝴蝶館,蒐集有本國及世界各國的珍貴品種。鐵路博物館也在園中,展出當地鐵路傑出成就、特色及發展史。 古斯塔夫-呂布克博物館(Gustav Lubcke Museum)以藝術品商人呂布克的捐附品爲基礎創辦而成,展品豐富,有古埃及、希臘、羅馬及德國中世

紀以來的文物藝術品。 祠尼希斯溫特(Korncs-ssinter)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南邊境靠艾費爾高原的城市,位於波昂東南方約十公里,地處萊茵河東岸七峰山

(Siebengebirge)區,萊茵河兩岸幽美的風光、設施完備的步行街和龍洞令人心繫的神秘傳說,形成德國人最愛的旅遊地之一。 市區附近有採石場,以及十二世紀所建的海斯特巴赫修道院,現在雖僅存廢墟,雄偉的石拱門仍足以令人想像出它昔日的輝煌。 錫根(siegen)位於北威州南方,地處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黑森州及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交界山區的七座小丘上,臨近錫格(Sieg)河,西至科

隆約九十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人口十一萬。 當地經濟多元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五百多年前,當時塞爾特人利用露天的鐵礦砂,配以木炭在原始的爐子裡煉鐵、鑄劍、造犁等生產生

活用具。露天礦場的周圍居民逐漸增多而形成小鎭,中世紀時採掘地下豐富的鐵礦,製成各種鐵器外銷,商業也隨之開始繁榮,以「冶鐵之

城」而聞名歐洲。十九世紀朝工業化邁進,品質優良的魯爾焦炭取代了木炭、現代化的鋼鐵廠取代了小規模的煉鐵場,整個工業區一片繁榮

。但礦井越挖越深,到二十世紀有的已深達一千三百多公尺,採礦成本激增,產品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於是鐵礦相繼關閉,到一九六五年

幾千年傳統的鐵礦開採業在錫根完全消失。但是現在工業方面除仍以生產特種鋼、鑄鋼、軋材、鋼管及各種鋼鐵配件爲主外,還有成套工業

設備、大型工具、各種機器、電氣、製革及啤酒釀造等。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提倡開發旅遊業,越來越多的遊客到此度假,爲當地經濟注入

新的活力。 這裡是德國教育家第斯多韋(Diesterweg)的故鄕,他於一七九〇年出生在此地,終身從事國民教育,瑪蒂尼教堂附近所豎立的雕塑,可說明

市民對他的崇敬及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著名的錫根大學,創辦於一九七二年,現在有學生一萬三千多名、設十二個系。 尼古拉教堂位於市中心,是十三世紀的古建築,鑲著紅邊的白色方形塔樓醒目而漂亮。塔尖上的侯爵鍍金冠,是一六五二年當地伯爵晉位時

下令製置的。 中世紀時錫根是拿騒伯爵的領地,他的後代分別信新教和天主教,前者住在下宮,後者住在上宮。下宮(UnteresSchloss)位於尼古拉教堂西

面,建於十七世紀,內設拿騒家族墓室。上宮(OberesSchloss)在教堂東側高處,是由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堡擴建而成,已闢爲地方博物館。 由於最初領導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热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是拿騒宗室子弟,今天荷蘭女王仍有拿騒血統,爲顯示錫根與荷蘭王室的淵源

關係,上宮花園遍種荷蘭國花鬱金香,每年四、五月間,花園一片鮮紅、一片淡黃、一片素白,放眼望去,非常悅目。 魯本斯畫廊位於上宮博物館,展品包括他八幅稀世珍品油畫。他的父親是佛蘭德斯律師,曾任錫根宮廷顧問,因此魯本斯出生在錫根,十歲

喪父的他去安特衛普從師習畫,是巴洛克美術史上的一代宗師。 此外,上宮博物館中還用圖片、文字及實物,向人們介紹了錫根數千年鐵礦開採及煉鐵的歷史。 阿恩斯貝格(Arnsbersr)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中東部的城市,位於哈姆東鹵方五十二公里,西北至多特蒙德六十公里,有高速公路及鐵路

經此再通往黑森州的卡塞爾。魯爾河流至此形成一個半圓形的河濟,阿恩斯貝格就坐落在這個河濟中,河兩岸山林茂盛。十一世紀韋爾

(Werl)伯爵在此建立城堡,_著城堡附近四周發展爲城市,加上當地豐沛的礦泉和舒適的氣候,遂成爲今日遊人如織的礦泉療養地和避暑勝地

。約有八萬名人口,當地工業以造紙、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和釀酒爲主。 索斯特(Soest)位於哈姆東南方三十公里、多特蒙德東方六十公里處,是北威州東部城市,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有人定居,公元八三六年始見文

獻記載,十二世紀頒布城市證書和法典,成爲以後衆多日耳曼社區效法的樣板。地處肥沃的索斯特平原,農產豐富,是北威州的農產品和牲

畜市場,也有少許輕工業。市內已修復幾座著名的中世紀教堂,其中聖帕特羅克盧斯(St. Partoclus)大教堂約建於公元九五五年,一一六六年

曾進行擴建,毗鄰巴洛克式的市政廳,內設基督教信義會檔案室和早期新教徒神學圖書館。 賴訥(Rheine)位於北威州北部邊境近下薩克森州的中央,瀕臨埃姆河及多特蒙德-埃姆運河(Dortmund-EmsKan)西岸,於公元八三八年首見記

載,一三二七年設行政建制。交通發達,是北威州的鐵路樞紐之一,北郊設有機場,高速公路可通往全國各地。工業以紡織和機械爲主,市

區名勝有聖迪奧尼修斯教堂(St. Dionysius Church)及風光迷人的戈特斯加貝(Gottesgabe)泉水浴場。 帕德博恩(paderborn)位於北威州東部,西距多特蒙德、東至漢諾威各約一百二十公里,地處帕德(pader)河源頭,這是一塊湧泉之地,僅市中

心就有兩百多個泉眼,湧出泉匯集帕德河。公元七七七年,查理大帝看中這獨特之處大建行宮。公元七九九年,接見教皇利奧三世,討論創

建日耳曼帝國,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誕生地。查理大帝和奧托時期的行宮遺趾可供參觀。 公元八〇六年,成爲主教區,此後1直是宗教重地,大主教統領德國中部地區天主教事務。中世紀時,當時造啤酒,用水磨把黑麥和小麥加工

成的混合麵粉烤製頗具特色的麵包,一成爲繁榮的商業城市。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市民與主教兼世俗諸侯進行長期抗爭,取得城市自

治權。二世紀中葉,隨著尼克斯道夫(Nixdof)對計算機的研製,成爲「計算機城市」。 計算機是現在最主要的產業,德國最大的計算機製造商「尼克斯道夫計算機股份公司」與西門子公司聯手,生產計算機芯片、中型計算機系

統、銀行計算機、付款機、帳戶結單打印機、零售業出納系統等軟體,把千年宗教中心的古城變成高科技中心。現在全市的十二萬千多人口

中,有六千多人從事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和生產。其他產業還有傳統的麵包、啤酒及果醬、鋼管、機器及傢俱。維勒公司是德國最大的傢俱廠

,生產品質優異的各式傢俱。 帕德博恩大學創辦於一六一四年,擁有一萬六千名學生,全校近二十系中,以計算機科學系最爲有名。市政廳建成於一六一六年,文藝復興

式,正面由三座山形牆構成,造型獨特美觀。也是市議會會址、官方接待及盛大慶典的場所,其中一部分闢爲鄕土博物館。 大教堂(Dom)位於老城中心,始建於十1世紀,整體雄渾古樸,屬典型的奧托式建築。塔樓高九十四公尺,是當地的地標。南門又稱爲「天堂

門」,裝飾有富藝術價値的中古人物雕像。教堂內設珍寶館(Diozesanmuseum)保存十一世紀的聖母像等珍貴宗教藝術品。 明登(Minden)是北萊菌-威斯特法倫州東北角城市,位於漢諾威西方六十四公里,威悉(weser)河西岸,公元八〇〇年爲軍事主教管區,十三

世紀加入漢薩同盟,後爲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貿易中心,十八世紀修築城防工事,第二世界大戰中破壞嚴重,市中心幾乎全被摧毀,戰

後得以重建。對外交通發達,是繁忙而重要的鐵、公路交通中心和水路樞紐,橫跨威悉河建有三百七十五公尺長的中部運河

(Mittelland Canal)渠道橋,市區有八 萬多名人口,經濟產業有紡織、木材、傢俱、化工、玻璃、農業和畜牧業等。市內可供參觀的古蹟,有戰後修復的十三世紀至十七世紀所建

的市政廳、十一至十三世紀所建的哥德式大教堂。 比勒菲爾德(Bielefeld)位於北萊茵- 威斯特法倫州東北部邊境,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城,位於多特蒙德東北方八十五公里,東到漢諾威八十八公里,有鐵路、高速公路自四面八方

通此,交通方便。 這個城市地處條頓堡林山(Teutoburgerwed)東北麓,十一世紀初首見文獻記載,一二一四年正式成立自由市,當時盛產亞麻,許多人靠紡織爲

生,亞麻織造業在當地興起。十四世紀加入漢薩同盟,經濟迅速蓬勃發展。十六世紀,成爲遠近聞名的亞麻紡織中心,產品銷往歐美各地,

並圍繞著聖瑪利教堂附近的宗教居民區形成新城。一六四七年歸屬布蘭登堡公國。一八五一年,創辦第1家機械化紡織廠,紡織品從亞麻布發

展到毛、絲及長毛絨織物。這個擁有三十二萬一千多名人口的城市,鐵、公路交通都很方便,經濟主要有紡織、服裝、食品、造紙、製藥、機

械、電器、工具、自行車和縫紉機等。 市區依著青山綠林,風景如畫,建築物新舊參半,保存有斯帕林貝格古堡和約多庫教堂(Jodokuskirche)等中世紀古建築,現代化建築主要有

音樂廳、博物館和美術館等。 斯帕林貝格古堡(Sparrenberg)由拉文斯貝格伯爵建於一二〇〇年代,重建於一八七七年,圓形塔樓高三十七公尺,是當地的地標,現在已成

立博物館。瑪琳教堂位於城南,雙塔高聳纖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遭炸燬。尼古拉教堂位於城北,以單塔引人注目。古代亞麻織匠塑雕

位於市中心,人們以此表示對他們給該市帶來繁榮的敬意。 市郊的大學建於一九六七年,設有十一個系,註冊學生一萬七千名。 戴特莫爾德(Detmold)是條頓堡林山的旅遊名城,由比勒費爾德往東南三十公里即可到達。它曾是利拍公國都城和伸的首府,一三五〇年前後

正式設市,現爲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住宅城市。地處韋勒河畔,約有七萬名人口,工業以傢俱生產爲主。市區風景優美,仍保存著十六

、十七世紀的半木建房屋,古蹟景點衆多。 故宮(Residenz Schloss)爲利a.德特莫爾德親王別墅,坐落在市中心,建於一五四八年至一五五七年,外爲雄偉大圓塔的文藝復興式,內部華

麗漂亮,飾有珍貴的哥布林掛毯和各國瓷器。 新宮建於十八世紀初,現在是北方音樂學會所在地;市郊還有鷹雕館、威斯特法倫露天博物館及禽鳥公園等。 市區西南方十公里山上的赫爾曼紀念像(Hermannsdenkmal),是當地重要參觀點,紀念像座台高三十一公尺,赫爾曼戎裝仗劍的青銅立像高二

十六公尺,一立在山上,是全市的地標。赫爾曼是日耳曼英雄,公元九年時,他曾率軍把進攻的羅馬軍團誘入條頓堡林山區殲滅,日耳曼民族

才能獨立自主。這尊雕像是後來由名雕塑家班德爾(Ernst Bandel)在一八三八年化了三十五年時間才完成的傑作。 居特斯洛(Giitersloh)是一個新興工業城市,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東北部,從漢諾威經比勒費爾德西南行二十公里,即可到達這個人口

八萬多名的城市。雖然它在一八二五年才設建制,十九世紀因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興起才發達,城市繁榮。現在經濟結構呈多樣化,除傳統產

業外,也有機器製造、金屬用品及傢俱等行業,同時這裡還設有貝特爾斯曼(Bertelsmann)出版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集團,創辦人貝

特爾斯曼以附帶印刷廠的出版社起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發展成爲在世界各地有兩百多家子公司、職工四萬多人的出版集團,業務範圍包

括出版各種雜誌、唱片和經營電視,所屬讀書俱樂部、唱片俱樂部,擁有好幾千萬會員。在居特斯洛的本部廠房中,每天就要生產九十五萬

冊書籍雜誌、三十萬張唱片、數十萬張CD。

古登堡故鄕美因茲

檔案:法國斯特拉斯堡.jpg 萊茵蘭-普法爾茲(Rheinland-Pfalz)州,簡稱萊普州,是德國西南部的州,其英文名字為Rhineland-palatinate,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

州南鄰,東為黑森州和巴登I符騰堡州,西南連薩爾州,南接法國,西與盧森堡及比利時接壤,面積一萬九千八百三十七平方公里,人口三百

八十八萬,是全國第六大州。全州大部分城市都在萊茵河兩岸,風光幽美,盛產葡萄,萊茵河谷多著名旅遊風景區。首府美因茲,主要城市

有路德維希、科布倫茲和特里爾等。 美因茲(Mainz)是德國中西部萊茵蘭I普法爾茲州的首府,也是歐洲活字印刷術發明古登堡的故鄕。這個文化古城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最

初是塞爾特人的居民點,雖然它今日並不是一個顯赫的大都市,但昔日在政治上卻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公元前十三年羅馬帝國進入

萊茵河,在西岸築起軍事要塞,隨後成爲日耳曼省的總督駐地,統率駐紮在此的兩個軍團。在神聖羅馬帝國時代,曾一度爲日耳曼帝國的首都、

德國國王加冕之地,萊茵蘭區在公元一世紀前曾被羅馬帝國統治約五百年之久。 公元七四二年,卜尼法斯大主教在美因茲設立大主教區,因之成爲主教管區和日耳曼基督教中心。當時美因茲大主教集宗教世俗權力於一身

,有時還兼任國王首相,十三世紀成爲選帝侯主持選舉皇帝的人,在德意志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一二五四年成爲萊茵城市同盟的活動

中心,經濟空前繁榮,被稱譽爲「金色城市」。一四五〇年古登堡發明了現代活字印刷術,創辦印刷工廠,一度成爲歐洲的印刷業中心。後因

經濟衰退,工匠外流,印刷術因而外傳遍及整個歐洲。 十七世紀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美因茲曾先後被瑞典和法國佔領,但仍是繁榮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法國大革命時,拿破崙又佔領了美因茲

,一八一六年美因茲歸屬黑森—達姆斯塔特大公阈:一九一八年以前,一直是日耳曼聯盟和德意志帝國的戰略要地。第二世界大戰期間,美

因茲的地位甚至超過波昂,但不幸遭盟軍空襲,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建築物,包括珍貴的選帝侯宮燬於戰火,戰後進行重建,成爲法國佔領區

,一九四六年萊茵蘭-普法爾茲州成立時被定爲首府,是一個繁榮的城市。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萊普州的南部美因河與萊茵河交匯處、萊茵河谷平原的北端,是全州最富裕、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市區大部分在萊茵河西

岸,與黑森州首府威斯巴登隔河相望,東北距法蘭克福約三十二公里,地處東經八度十六分、北緯五十度一分,北緯五十度線正好從市區穿

過,在市中心古登堡廣場上嵌有金銅色的緯度線標記,遊客至此都會踩在北緯五十度線上,拍下紀念照。 美因茲擁有人口近二十萬名,對外交通便利,是萊茵河上的1個河港,以西歐水上大動脈聞名於世,客、貨輪穿梭,航運十分繁忙,排水量一

千五百噸級的船舶通行無阻:滿載的觀光船帶著慕名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飽覽萊菌河兩岸秀美的風光。陸路交通四通八達,鐵、公路通往

全國各地,從法蘭克福乘地鐵前來 只需半小時。 像其他萊茵河沿岸的河港一樣,美因茲也是工業城,主要工業以藥品、機械、樂器、酒類、計算機及光學玻璃爲主,是德國最大的酒類貿易

中心,尤其是葡萄酒和香檳深受歡迎。著名的玻璃生產工廠塑膠玻璃公司也設在這裡。有一萬七千多名職工,生產行銷全世界的耶拿耐溫耐

蝕玻璃。 美麗的萊茵河從城旁緩緩流過,爲美因茲憑添了幾分姿色,這條支流龐雜的大河兩岸,隨處可見廣闊的葡萄園、蒼鬱的森林區,古色古香的

城堡和貴族行宮,自古就是詩人和畫家歌頌讚美的對象,美麗曲折的峽谷,翠綠迷人的山川景色,從古到今不知迷醉了多少人。 美因茲城區也充滿了現代與歷史交融的情調,因戰爭的嚴重破壞,重建時無法完全恢復舊時景觀。在萊茵河畔蟲立著線條簡潔明快、具有現

代風格的市府大廈,周圍則是中古世紀的大教堂、羅馬帝國遺物朱比達柱和古老的巴洛克式、哥德式半木造住宅,形成新舊建築交相輝映、

和諧雜處的古今城市風貌。 每年一月份,市內大街小巷都在舉行著名的美因茲狂歡節,從某個星期六開始,星期一達到高潮,連續四天,傾城出動,盛況空前,樂隊、

彩車、舞蹈等的遊行隊伍長達七公里,人們戴上面具,打扮成童話故事中的公主、魔鬼、妖怪及小醜,簇擁著節目的國王和王后,盡情地唱

歌、跳舞,沈浸在歡樂、激動和興S之中。這個盛大的節日是由商人尼古拉斯•克里格爾於一八三七年發起組織,翌年又成立狂歡協會,確定

了狂歡內容,如狂歡大會、狂人表演、狂歡王子等,並規定爲爭取市民自由權利,要在狂歡大會上發表激昂慷慨、幽默詼諧的演說。到了十

九世紀五十年代,普法爾茨和萊fi河黑森林地區的新興城鎭,也相繼效仿美因茲狂歡節的模式,年年舉行慶祝。二十世紀這種狂歡活動已遍

及各地,特別是一九五六年電視台向全國轉揺r美因茲,唱得多甜,笑得多美」彺歡節目後,各地居民無不被這裡的狂歡場面所傾倒,就連舉

世聞名的科隆狂歡節也深深刻上了美因茲狂歡節的烙印。 這是一座具有相當文化內涵的城市,早在一四七六年,大主教伊森堡呈奏教皇,獲准後於翌年開辦一所包括神學、醫學、法學和哲學等四個系的

大學,使美因茲成爲歐洲有名的學術中心。1七九八年,法軍進駐萊茵河左岸,在佔領區內大學無法維持於一八一六年解散。一九四六年恢復

定名爲約翰內斯•古登堡大學(JohannesGutenberg),再度成爲大學城。如今,這所古老而朝il迷勃的大•位於城西三公里處,校園佔地八十

七萬平方公尺,下設十九個系,有三萬多名註冊在校生。附近還設有馬普化學研究所、歐洲歷史研究所等機構。 德國電視二台(ZDF)設在城西南七公里的郊區,是歐洲最大的中央電視台,也是德國唯一的全國性公共電視台,電視城佔地一百公頃,擁有三

千八百多名工作人員,節目內容豐富,新聞節目報導詳實迅速。每天晚上七時的「今日新聞」(Heute)是德國人準時必看的節目,電視二台

的總部也因此成了人們感興趣的地方,每年都有好幾萬觀衆前來參觀美因茲的電視城。 聖馬丁教堂(SLMartinDom)建於公元九七五年至一〇〇九年,與科隆、特里爾並稱德國三大教堂,是羅馬時代遺蹟,高大雄渾,原爲羅馬式建

築,後經多次重建和擴建,成爲融和多種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傑作。亨利1一世等數位皇帝曾在這裡加冕,教堂內還設珍寶館,藏有衆多歷史文

物。 選帝侯宮(Schloss)是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十七至十八世紀,目前北翼開闢爲慶典活動場所,東部爲中央羅馬日耳曼博物館,收藏有羅馬時

期和早期日耳曼時代的文物。 古登堡博物館(Gutenberg Museum)位於 大教堂旁,是現代化的六層樓建築,庭院內安放著仿製的古代印刷商標銅板、印板及近代鉛板,中央有一個深色大理石製成的巨大書籍坐椅

,既是一件藝術品,又可供觀衆休息。一樓大廳以形象生動的內容展現了古登堡在印刷術方面所作出巨大成就和貢獻。一三九七年古登堡

(Gutenberg)出生於當地1個過氣的貴族家庭,青年時代以打造金飾爲生,後到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學會了寶石切割和製作鏡子的

手藝,但他熱衷於印刷術,致力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研究。 一四四八年,他回到美因茲,向當地律師弗斯特(JohannFust)借貸巨款,作爲從事活字印刷試驗的資本,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發明了活字印刷

術,這套技術的成品包括鑄字盒、衝壓字模、鑄造活字的鐵錫鉛合金、新式印刷機及油脂性印刷油墨等,這些成套設備在當時的世界各地都

聞所未聞,因此古登堡也被譽爲「現代印刷之父」,他的發明雖較中國宋代活字印刷術要晚得多,但印刷術卻是他S早使用,藉由活字印刷術

大量印行書籍,配合文藝復興的熱潮,使歐洲擺脫了中世紀的愚昧黑暗,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 但是這項偉大的發明並沒有給古登堡帶來豐厚的利潤,當他一四五五年成功地印刷出聖經後不久,弗斯特就以貸款期限已到爲由,要求他還款

,當時古登堡的活字印刷術才剛剛研製成功,還來不及投入商業性印刷。後兩人對簿公堂,古登堡敗訴,剛研製成功的印刷設備判歸弗斯特

所有,後來由他的女婿史考佛 (Peter Schoeffer)接手經營。古登堡則傾蕩家產,潦倒半生,在貧困中死於一四六八年。一樓展廳中放著他當年發明的手工鑄字器,就是它爲德

國印刷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樓陳列室一個裝設有報警裝置的展tB裡,放著一四五五年古登堡用活字印刷術印製的聖經,史稱「古登堡聖經(GutenbergBible)」,是現存

西方第1部完整的印刷書籍,每頁四十-1行,共S一一®,用拉丁文印成,現存同一版本的「古登堡聖經」有四十七部,十1一部已裝訂成冊,

十三部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耶魯、哈佛等大學圖書館,其他分散在歐洲各國大圖書館中,如法國國家圖書館,不列顚博物館。展廳有1幅世界

地圖,人們只要按動電鈕,地圖就會顯示出印刷術在德國、義大利、瑞士和法國等地相繼傳入的年代。 博物館111樓可以看到許多有關印刷的文物,如十九世紀歐洲的印刷字樣,書籍、藏書標籤、世界各國的小版畫、古代印刷的撲克牌、兒童圖

書、微型書籍等,博物館還介紹了中國、朝鮮等東南亞各國的圖書印刷業發展情形。

科布倫茲景色如畫

檔案:盧森堡.jpg 科布倫茲(Koble3N\cobleflz)是德國少有的幾個兩千年古城之一,公元前九年,羅馬將軍杜索(D2SUS)看中這塊兩川匯流的戰略要地來建古堡,憑藉萊茵天塹防禦日耳曼部族的進攻,以古堡爲中心逐漸形成街市。公元六世紀時,成爲法蘭克王室駐地。公元八四11年,査理大帝的三個孫子在科布倫茲的卡斯托教堂會商三分帝國,並於翌年在凡爾登正式簽訂條約,査理帝國宣告瓦解,德、法、義三個近代國家的雛形開始出現。

1〇1八年亨利11世把科布倫茲赏賜給特利爾大主教,二二四年設行政建制。從十三世紀到十八世紀末爲特利爾大主教兼選帝侯駐地,他們在此統治其主教國。法阈大革命時,路易十六的兄弟逃到這裡。一七九四年法國共和軍殺進城市,佔領科布倫茲長達十年之久,也因E一些逃避戰火而匿居於此的貴族,使得科布倫茲繁榮華麗,至今仍有小巴黎的雅稱。1八1一四年至1九四五年爲普魯士萊茵州的首府。一九三七年將萊茵河對岸的御寬石要塞和郊區併入城區面積擴大,還修建了四座橫跨摩澤爾河的大橋,其中以十四世紀所建的巴德溫(Baldwin)大橋最爲出名。

這個城市位於東經七度三十五分、北緯五十度11十1分,東南到美因茲七十公里,西北距波昂六十公里、至科隆九十公里,位於摩澤爾(Mosel)河注入萊茵河處,主要市區就分布在兩河交匯形成的三角洲半島上。人口十萬九千名。交通發達,是萊茵中游較大的石油港之一,每年數百萬噸貨物由此出口,往來於摩澤爾河;客運業務繁忙,觀光客輪直通科隆和美因茲,是重要的旅遊中心,乘快艇至美因茲僅需兩小時,從法蘭克福乘鐵路IC特快車來此約一小時半,由此去科隆僅需五十分鐘,由國內其他地方前往特利爾、盧森堡的旅客,往往就在此轉車。

公路四通八達。

工業比重不大,工廠多在郊區,主要生産傢俱、化工、服裝等和大量的酒類贸易,萊茵河畔的酒村(weindorf)是德阈ffi類贸易中心,可以品哨到德國各地的名船萄們和§楮作免特。 市區古城新貌,戰後恢復的歷史建築和JM代化建築參差錯落,老城區粜中了占堡、菸宮和尖塔等古建築。 德國角(DeutschesEck)!:定當地極盛名的觀光勝地,位於萊茵和摩澤爾兩河匯流突出的銳形岬角,遠看像一艘乘風破浪的艦H,十九世紀末,爲紀念德阈統一,人們在這裡拷起威廉一世的騎馬銅像。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銅像燬於戰火,在尙存的銅像底啤上飄ly著黑、紅、金三色阈旗,以寄託國人盼望統一的願望。1九九三年,底座上又被安放了德皇的複製銅像,象徵著德國統1大業的完成,從這裡的小岩石山上可以看到河對岸的御寬石要塞。 御寬石要塞(FestiungEhrenbrehstein)位於萊茵河右岸,十世紀就是天然的軍事戰略防區,初建於十一世紀,中世紀時從未被敵軍攻佔過。十八世紀末,法軍圍困要塞達五年之久,甚至用氣球升空進行偵察要塞虛實,但仍無功而返,後守軍自動出降,被激怒的法軍用三萬磅火藥把要塞炸得粉碎。法軍撤走後,普魯士軍隊進駐科布倫茲,於一八一七年開始動用四千人重建要塞,至一八一二一1年重建成歐洲最強大的城堡之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仍安然無損。現爲展示名畫名雕、歷史民俗、河運、漁業等的萊茵博物館,以及價廉物美風光迷人的 旅館。 要塞修築在一百一十八公尺高的懸崖峭壁上,形勢險要,只有一條石砌盤道與外界相通,進入要塞的方式驚險刺激,搭乘單人電纘椅,搖搖晃晃地上升到要塞入口處。內部環境清爽,木製的床具使寢室彌漫著特有的清香。黃昏時分,坐在古要塞的低矮圍牆上,眺望四周的群山樹木、萊茵河和摩澤爾兩河施施然而來,然後融洽的相匯叠流,落日掩映帆船穿梭,令人沈醉在詩情畫意之中。 聖卡斯托(St.castor)教堂建於公元八二六年,公元八四11年改建哥德式,是羅馬時iffl建築的典範;教堂對稱的雙塔直指蒼穹,杳ffll大帝的三個孫子,就是在這座名教堂內進行二分帝國的。 卡斯托噴泉(Kastorbrunnen位於教«?場上,相傳1八二一年拿破崙率軍進攻俄羅i時,他的部屬將領認爲戰事必勝無疑,下令^造噴泉,提前爲拿破崙的凱旋慶功。八月十日拿破崙生日的當天,甜美的葡萄酒由喷泉•出,任路人隨意飮用。未料在歐洲勢如破竹的拿破崙,在俄羅斯竟一敗塗地,俄軍乘勝追擊越過萊菌河,俄將在這座噴泉底座上寫下「此泉已見,戰功已證」一行大字,含蓄而幽默地諷刺了法軍將領的驕傲自大。 科布倫茲可參觀點的地方,還有建於十二世紀的聖母教堂和聖弗羅林(St.Florin)教堂、建於十三世紀的古堡、其左側一七七三年誕生於此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故居、建於一七八〇年至一七八六年的選帝侯宮、十八世紀的市政廳及展出名雕塑名畫的中萊茵博物館。

馬克思故鄕特利爾

特利闺(Trier)又稱特利夫茲(Treves)是德阈一個古老的名城,位於萊菌蘭I普法爾茲州西北部,公元前兩千年特貝塔(Trebeta)王子來到此地,在摩澤爾河畔建造行宮,並把此地命名爲Trebers。公元前四百年,塞爾特人的部落早已在此落腳。公元前十五年,羅馬皇帝奧古斯特爲了在萊茵河1帶與曰耳曼人爭雄,把這裡建成後方重鎭,稱之爲奧古斯褡•特雷維洛魯(AugustaTreverorum),並形容它门疋「羅馬境外最美最富裕的城市」。

當時的特利爾已相當繁榮,地處具有戰略意義的道路交叉點,製陶、紡織、兵器製造等手工行業興起,並發展爲商業和行政中心。公元1一九三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爲羅馬皇帝時,是高盧(Gaul)人貝爾基克(Belgica)區的首府,城區擴大,修築了1道有四十七個碉堡的六千五百公尺長的城牆,用以保護當時興盛的酒類貿易、出口陶製品、手工業區、公共浴場及露天劇院。公元1一九五年阿勒曼尼亞族人攻下此地,大舉重建,將之命名爲Treveri,隨後成爲西羅馬帝國的都城,行政權力大量X駐,特利爾的地位曰益重要。從公元二九三年到公元三九五年,包括君士坦丁大帝在內的六位皇帝,都先後以此爲統治中心,號稱「北阿爾卑斯山區第二個羅馬」。

經歷任羅馬皇帝大興土木修建皇宮、教堂、寺廟、競技場、公共浴室、軍營及劇院等。全盛時期已有市民七、八萬,與羅馬、君士坦丁堡同爲當時顯赫名城。公元四世紀,査理大帝欽定特利爾爲阿爾卑斯山以北第一個主教區。這也是北歐洲第一個教區,公元八一四年特利爾(Trier)任主教,他也是選帝侯,權力膨脹,影響力極廣。

一八〇一年法蘭克擁有此城,十二世紀大主教晉升選帝侯,直到十八世紀都是選帝侯屬地首府,曾多次隸屬法國。拿破崙時代,法軍曾入駐特利爾,後剷歸普魯士。十九世紀以後發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城滿駐聯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其他德國重要城市一樣慘遭空II、摧毀,損失慘重。但在四千多年漫長歷史中,特利爾無論政治、宗教、經濟、文化都寫下了輝煌的篇章。經過戰後重建,發展爲德國西部邊境的商貿、文化、旅遊及水陸交通中心,水運、鐵路和公路交通都很方便,工業呈多元化,以_造酒類,生產煙草,紡織品、皮革、輪胎、鞋類、機械和化學製品爲主。

這個生活著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地居東經六度三十八分、北緯四十九度四十五分德國西南1隅,靠近盧森堡、比利時和法國,西距盧森堡邊境僅十幾公里,摩澤爾河從西面經市區流向東北方的科布倫茲,特利爾就坐落在狹長河谷盆地,四周被艾費爾諸山麓環繞。

山坡葡萄園羅列,市區風景優美,古蹟衆多,是德國境內現存古羅馬時代紀念地fi多的誘人城市,也是古羅馬文明的傑出見證,一九八六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許多人來此不僅見識它處處古蹟,也來品嚐盛產的美酒,以及天生麗質的晨昏之美。

黑門(PortaNigra)位於城區東北部,是一座加固禦敵式門,建於公元三、四世紀,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羅馬建築,高三十公尺,寬三十六公尺,厚二十三公尺,全部用深灰色砂岩石砌而成,中間是兩個大城門,上部是兩層箭檑,兩側分別以半圓形塔樓拱衛,各有三、四層,是典型的羅馬式拱門和拱窗的城樓,因歷史悠久,石砌的門變成了黑色而得名。這座城門式堡壘,各部分之間用鉛灌注的鐵箍聯接在1起,結實、古樸、莊重。十一世紀初曾改爲教堂,十九世紀初又恢復原樣,遊客可購票登上城門俯瞰市區。

摩澤爾河上的羅馬石拱橋也是公元1一世紀的古蹟,如今只有橋墩依舊,橋面早已改觀。

圓形競技場一Amphitheater是由圖雷眞(Trajan)建於公元前1百多年,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市內最古老的羅馬建築物。今日雖已成殘垣斷壁,但仍可見昔日氣勢,它是利用自然地形堆土而建,可容納兩萬五千名觀衆,名列羅馬帝國大型競技場的第十名。

每逢夏季藝術活動紛紛登台,當年王公貴族在這裡觀看場中奴隸赤手空拳與猛獸搏鬥的血腥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嘶吼,早已被現在優雅的藝術表演及激動人心的足球賽所取代。

皇帝浴場(Kaiserthermen)位於古羅馬城牆附近,是建於11、三世紀的帝王專用溫泉浴室,君士坦丁大帝時期並未參照原有藍圓興建完畢,後來建建停停,只完成原麵紙的部分規模,整個建築群縱兩百五十公尺,橫一百五十公尺,曾作爲堡壘、教堂之用,最後湮沒。被埋在地下的皇帝浴場通道、下水道系統及爐室,在11十世紀五十年代被陸續挖掘出來恢復鸽觀。皇帝浴場堪與羅馬卡拉卡大浴場齊名,是當今保存得最爲完整的三個羅馬浴場之1,參觀時別忘記細看其至今仍令人訝異不已的工程水準o

BB拉浴場(Barbarathermen)位於市郊,也是古羅馬人建於公元三、四世紀的浴室,其規模雖比皇帝浴場小,但其結構也極精緻。

帝王大殿(Basilika)修建於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呈長方形,長、寬、高分別是六十七、二十七、三十公尺,當年皇帝的寶座就設在這裡,牆壁內和地面下都裝有古代暖氣設備。十九世紀以後,這個大殿作爲教堂使用。

大教堂(Dom)始建於公元三二〇年,是全國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數次的改建和擴建,融和羅馬式、哥德式及巴洛克式的風采於一身。北面的山形牆是公元四世紀的原削,西邊的聖壇和鐘樓是十11世紀仿羅馬風格而建,西南邊的高塔爲十六世紀加高的哥德式建築,內部的巴洛克式裝飾則完成於十八世紀。堂內收存有十世紀奧托王朝的金製藝術品安德魯可攜帶式的黃金祭壇,以及由君ta丁大帝之母海倫娜贈獻的「特利爾聖衣」,相傳這是基督所穿過的罩袍,成爲教堂最珍貴的文物。

聖母教堂(Liebfrauenkirche)位於大教堂南側,在迴廊即可見到11二二五年至一一一六〇年建於一個羅馬大教堂的基礎上,是德國境內最早的哥德式教堂。採用希臘十字形格局,將祭壇置於四面對稱的禮拜堂(Kapellen)中央,其間再加上兩個小祈禱室,地基呈十1一瓣的玫瑰型,比常見的十字形教堂更具1植對稱之美。

羅馬教堂(RomanBasilica)大約建於四世紀,原是羅馬帝王的皇宮和行政中心,現爲基督新教教堂。

賽門基金會博物館(MuseumSimeonstift)位於黑門旁邊,原爲羅馬時期的教堂。十一世紀時,大主教爲紀念曾將自己關在黑門塔頂七年的中世

紀隱士賽門(Simeon),重修了該教堂。現已闢爲博物館,展示特利爾中世紀至今所出產的藝術品、手工藝品和歷史文獻等。

市集廣場是1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地方,廣場中央有著十六世紀的噴泉,周圍是昔日各時期古典主義色彩濃厚的建築,現在多已改爲商場或餐廳。

.馬克思故居位於橋街(Brlickenstrasse)十號,這是前來訪問的觀光客必到之處。卡爾•馬克思(KarlMarx)是德國的政治哲學、社會學、經濟學家和共產學說創始人,一八一八年五月五日出生在這幢淡黃色牆、棕色門楣窗子邊、乳白窗戶、淡青屋頂臨街的三層樓房裡,這是當時馬克思父親租下的萊茵地區的典型建築,一樓用於律師事務所,二樓爲住宅,馬克思在這裡生活了十七年,1八三三年自特利爾中學畢業後才離開故鄕前往波昂大學就讀,三年後進入柏林大學攻讀法律和哲學。從未到過耶拿的馬克思,1八四1年以1篇優秀的論文獲得耶拿大學博士學位。結合黑格爾的辨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1生論著頗多,「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爲其代表作。同情工人階級,參與革命鬥爭,1八八三年三月十四日病逝於倫敦。

一九二八年,德國社會民主黨買下此屋修復。1九三〇年,建築師古斯塔夫•卡塞將它設計爲典型的巴洛克建築,並增建了1個漂亮的法國式小花園,蒐集了許多有關他的珍寊文物、圖書和家具等,闢爲馬克思紀念館。一九三三年五月被希特勒納粹政府沒收充公,一九四七年修復後重新對外開放。1九六七年被腓特烈•艾伯特基金會接管,改爲馬克思博物館,並附設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所。

紀念館第一層是專題展覽和放映室,二樓七個陳列室中展出馬克思家庭照片、各a證杏和一些珍貴史料,三樓爲馬克思手稿、「共產黨宣言」及「資本論」的各國上百種版本,肚計二十萬冊,以及馬克思的親筆書信等。

儘管共產學說與資本主義誓不兩立,但德國人認爲,身爲1位哲學家,馬克思的思想影#了1個半世紀的國際政治,所以他的成就也足以令德國人感到自豪。

萊普州市鎮的風貌

檔案:曼海姆.jpg 路德維希港(Ludss-sha/en)是萊茵蘭-普法爾茲州的新興化工城,始建於1六〇六年,當時曼海姆修築城垣,同時在河西修建橋頭堡,作爲外圍防禦工事,並以此爲中心逐漸形成居民點,但長期以來人口稀少。十九世紀中葉,巴伐利亞國王路易(KingLouis)一世路德維希(Ludwig)於一八四三年爲之命名。爲加速發展,於1八五九年把這個只有三千名人口的小鎭升格爲市,與河東岸巴登大公的屬地曼海姆展開競爭。

1八六五年,曼海姆商人恩格爾S恩創辦巴登苯胺與蘇打(BASF)化工廠,把廠址設在土地寬闊、交通便利的路德維希港,是這裡成爲化工城的開端。

這個城市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茲州東南部的萊茵河西岸,與曼海姆隔河而立,東距海德堡11十五公里。交通便利,是附近葡萄酒產區的對外門戶,河港年吞吐量八百多萬噸,是萊茵河第11大港,在德國各河港中也名列前茅。鐵路運輸繁忙,有四條鐵路線在此交匯。商業繁榮,工業發達,化工產品在國內久享盛名,鋼材和機械產品也相當重要。

BASF化工廠是世界最大國際公司之一,一百零三公尺高的總部大樓位於公司南大門,既是BASF的標誌,也是這座城市的象徵。乘電梯直上頂樓,但見規劃整齊的廠區沿萊茵河向北延伸,佔地六點七平方公里,有各種建築一千五百多座,全市有十六萬四千名人口,該廠職工就佔去五萬多名。廠區到處是廠房、實驗室、倉庫、煙囱、煉塔、油罐、酸儲罐及凌空而架的各種管道,附設的三座電廠,用電量相當於1個小國家。

總長兩百多公里的鐵道溝通廠區每一個角落,把原料運進廠房,把成品運到廠內的三個車站,編組發運。

工廠北端是歐洲最大的污水淨化廠。目前BASF的產品有化肥、農藥、硫酸、染料、塑膠、化纖、藥品,錄音帶和錄影帶等,從基本化工產品到精細化學品都有生產。

現代化的市區街道寬敞,綠樹成蔭,自然景色優美動人。主要的建築有底層是巨型購物中心、光麗耀眼的市政廳大樓,藍天白雲掩映在鏡子般的牆壁上。

現代藝術博物館(WilhelmHackMuseum)設計新穎,南面長五十五公尺、高十公尺的牆•上,是彩色瓷磚拼成的巨大抽象畫。

體育場位於市南郊,規模宏大,可容納七萬名觀衆,經常舉辦各種大型的體育比賽。郊區到處是森林和葡萄園,爲市民提供理想的郊遊、休憩場所。

這裡還是德國前任總理科爾的家鄕,名詩人、劇作家席勒也曾居住於市內的瑪利亞•耶穌昇天(MariaHimmelfahrt)朝親大教堂內。

斯派爾(speyer)可併作Speier,英文名字爲Spires,是萊茵蘭I普法爾茲州的兩千年古城,自古就是羅馬軍事和貿易城鎭,公元七世紀成爲主教區,1一一一年起成爲帝國自由市,好幾個世紀來都是萊茵平原的文化、.歷史中心,許多重要會議都在此舉行,現在是鐵路樞紐、造船和工業城。

位於萊茵河西岸平原,地處斯派爾河口,了無天然屛障,在歐洲好幾次戰爭中都無法倖免於難,一六八九年更慘遭路易十四摧毀,雖飽經蒼桑,但現在仍是1個鐵路中心,以及造船與工業城市,北距路德維希港十多公里,鐵、公路交通方便,擁有四萬七千名人口。當地許多博物館中,以展示萊茵河流域及當地產酒歷史的酒博物館(weinmuseum)最爲有趣。

市區最有名的景觀是羅曼式大教堂,建於1〇三〇年,是萊茵河流域包括美因茲、沃姆斯三大最美的大教堂之一,內有八位帝王的靈柩,曰!^徒及觀光客必到之地。

闌道(landau)建於一一〇六年,一二九一年正式設市,是萊普州東南部城市,位於哈爾特(Haardt)山麓,瀕臨奎希(Queich)河,東北距路德維希港四十五公里,南至法國僅三十公里,經濟以冶鐵、捲煙、機器爲主,牲畜市場繁榮,也是萊菌蘭—普法爾茲州的酒類貿易中心之一。

市內風景優美,到處是開闊的花園和公園,同時保存有數座十四世紀的教堂和十七世紀的城堡,市立動物園蒐集了不少珍禽異獸,也是重要的觀光點。

飢撒斯勞膝(Kaiserslaluern)位於萊普州南方,東至路德維希港五十公里,是重要的鐵路中轉站和銀行中心。公元七五1年後爲卡洛林王室駐地,一八四八年至1八四九年爲帕拉蒂納特(Palatinate)民主革命中心,現爲當地文化中心,是凱撒斯勞滕大學所在地,其他文化設施有博物館、劇院、音樂廳等。地處哈爾特山和薩爾納厄山(SaarNaheBerglahd)之間,周圍是普法爾茲森林自然保護區。當地工業有機械、紡織和汽車等。

皮爾馬森斯(pirmaserls)位於德、法邊界,是萊普州南部的邊陲重鎭,南至法國僅十餘公里,鐵路運輸繁忙,從闇道經此的鐵路線向西橫過薩爾州可通往法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於一七六三年設行政建制,十九世紀的製鞋工業至今不衰,每兩年舉行一次世界鞋類交易會,設有世界聞名的製針工藝學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空軍曾對此城猛烈S炸,城市大部分爲戰後重建。

茲韋布魯根(zseibriicken)位於路德維希港西方不到二十公里、毗鄰小巧玲瓏的薩爾州,濱施瓦兹巴赫(Schwarzbach)河,其名字德文的意思爲兩條橋,是萊茵蘭—普法爾茲州南端城市,東北至曼海姆八十二公里,南至法國僅約十公里,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小城。鐵、公路方便,人口三萬五千,以栽植玫瑰和養馬、賽馬而聞名,設有農學院及著名的貝帕提納圖書館(Biblo-thecaBipontina),該市在很早以前因印刷希臘、羅馬經典著作而著稱於學術界,故該館保存著極爲珍貴的手稿原件。1三五I1年設市,1四1〇年至1七九九年,是普法爾茲I茲韋布魯根公爵屬地首府。

在第1j次世界大戰中城市百分之八十六被盟軍炸毀,戰後復原迅速。其主要工業有金屬加工、機械、木業和製鞋等,市內古蹟除市政廳外,還有一七三〇年所建公爵城堡,一四九三年至一五〇七年所建的亞歷山大(Alexander)後哥德式教堂雖遭戰爭摧毀,已部分修復。

婼伊施塔特(iveustadt)爲與巴登-符騰堡州的諾伊施塔特區別,全名爲酒街的諾伊施塔特(NeustadtanderWeinstrasse)。此城建於一一三〇年,一二七五年正式設市,現爲萊菌蘭-普法爾茲州的酒類貿易中心,每年一的德意志酒節,是當地一大盛事,屆時由各地來參加盛典,以及各地慕名而至的觀光客使整個城市熱絡了起來。

這是一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風光優美的城市,東北距曼海姆三十五公里,北至美因茲八十公里,地處卡爾米特山東坡、萊茵河支流斯派爾巴赫(Speyer-Bach)河的河口,對外交通便利,是鐵路樞紐之1,有數條鐵路交會於此。工業以食品加工爲主。市內流水潺潺,河岸葡萄園遍布,古建築衆多,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還設有葡萄栽培法園藝研究所。

巴特-克羅伊茲納赫(BadKreuznach)是萊普州的葡萄酒貿易中心,地處萊茵河支流納厄(Nahe)河畔,東北距美因茲五十公里,歷史上曾先後爲羅馬要塞和卡洛林王宮所在地,一八一五年併入普魯士。擁有四萬多名人口,工業有光學儀器和機械,當地古蹟有斯邦海姆(spomheim)城堡遺蹟和十三世紀的聖尼古拉(St.zikolaus)教堂等。這裡的含鹽溫泉具有療效,是著名礦泉療養地。

沃姆斯(worms)最早時名爲波伯托馬古(Borbetomagus),是塞爾特人居住地,公元前十四年羅馬人建要塞於此而開始發展。公元四一三年,西羅馬皇帝霍諾留(Honorius)將之建爲勃艮第都郡,勃艮第人形成印歐語系的基督徒,而且他們可能使用採印歐語的烏爾斐拉斯聖經(ulfilas*Bibe),也就是後來在岡底卡(Gundicar)政權領導下反抗羅馬的人們。公元四三六年被匈奴人摧毀。公元六世紀當地以名爲沃瑪西亞(wormatia)而稱著,並成爲主教管區,同時也是卡洛林王朝、薩利安王朝皇帝們最喜歡的駐地,查理曼在此舉行了多次重要會議,獲得許多特殊待遇而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個自由市。一二二一年沃姆斯宗教協定(ConcordatofWorms)會議在此舉行,結束了任命主教權的爭執。

一四九五年,馬克西米連在當地會議公布r永久和平條約」。1五二1年,路德在大教堂內舉行的會議上爲自己的教義辯護。一五四〇年和1五五七年,兩次在此召開宗教會議。

三十年戰爭中數度遭到劫掠,一六八九年法軍的洗劫焚燒更爲嚴重。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毀下所剩及半,戰後重建迅速,連部分如聖馬格努斯(St.Magnus)教堂等古蹟也恢復原狀,一四五年納入新成立的萊茵ffll普法爾茲州城市一。

這個擁有八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位於美因茲南方四十五公里的萊茵河左岸,東南至曼海姆十五公里,是萊茵闌I普法爾茲州的ffl類贸易中心和優良河港,工業以皮革、機械、化學產品、罐頭、精製糖等爲主。

市內名勝古蹟有聖彼得和始建於一〇一六年、十二世紀完成的聖保羅大教堂,是萊茵河畔包括美因茲I斯派爾等1一1大最優美的羅馬式教堂之一,馬丁路德曾在這裡召集上百次集會爲新教辯護閫述。聖母教堂、哈根(Hogs)紀念碑和齊格弗里德(Siegfried)噴泉等,也是著名景觀。

當地的猶太社區始於公元五八八年,是德國最古老的社區,猶太教會聚會堂是十二世紀所建的古蹟。

賓根(Binsrerl)是萊普州僅兩萬四千名人口的小港市,位於美因茲西方11十七公里、納厄(Nahe)河匯入萊茵河的河口處。這是萊茵河之旅必到的有趣城市,從中世紀開始就是萊茵河流域活躍的貿易地,尤以葡萄酒和其他酒類最爲熱門,也是旅遊中心,附近幾個有名的古堡就足以吸引衆多遊客。這個城市在羅馬時期是重要的城堡,賓吉姆(Bingium)所在地,後爲帝國自由城市,中世紀因傳奇的哈托(Hso)1世大主教在附近的許多作爲而聞名。一二五四年加入漢薩同盟。市區著名的觀光點有老鼠堡、克洛普古堡和展出羅馬人外科手術用具的博物館。

巴特迪克海姆(BadDiirkheim)位於路德維希港西方十五公里,地當普法爾茲林山(5eizerWald)的哈爾特山東坡、伊塞納赫(Isenach)谷口,當地有豐富的含砷與鹽的溫泉,是萊茵蘭—普法爾茲州的療養勝地。市區景點主要有林堡(Limburg)隱修院遺蹟、城堡教堂及建在古城堡遺蹟上的市政廳和遊樂場。人口萬六千多名。

伊達—奧伯施坦(Jderobersteijl)是萊茵蘭—普法爾茲州中南部城市,位於特利爾東方五十公里的峽谷中,東北至美因茲及威斯巴登約八十公里,是德國著名的「窗石城」。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代,人們在這個群山環抱、湍川急流的地方挖墓坑時偶然發現了紫晶石和瑪瑙石礦,天然寶石使這個城市成爲今日出色寶石加工業的奠定基礎,工匠們利用水磨球磨寶石,釀嵌成項鏈、戒指等各種工藝品,行銷世界各地,成爲當地居民的聚寶盒,小城因此繁榮起來。十九世紀中期,礦藏已被採盡掘光,人們開始到南美和非洲尋找寶石,運回來加工出售,以精湛的加工技術獨佔市場,與世界幾十個國家都有寶石貿易往來。全市三萬八千多名居民中,絕大部分以寶石業爲生,上千家寶石加工廠各有所長,技術獨到。

市區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寶石街,這裡好幾百家珠寶寶石店,街道兩旁的商店和旅館的門窗都鑲著色彩斑爛的寶石,珠光四射,令人目不暇給。

現代化的寶石交易大廈高1一十二層,其內的寶石交易展示廳,是世界著名的寶石交易場所,來自世界各國的珠寶商雲集於此,鑑賞評比,議價成交。

寶石博物館設在大廈底層,是最令人留連忘返的地方,館中陳列有光澤照人的各種各類、五顏六色的寶石,包括鑽石、紅寳、藍寶、祖母綠、老虎石、孔雀石、芙蓉石、木化石、青金石、水晶、瑪瑠等。館中收藏著世界各國出產的奇珍寶石,如巴西的紫晶,南非的金鋼鑽、印度的月亮寶石等,以及各種寶石雕刻品和寶石鑲嵌製品。

岩洞教堂建在半山腰的岩洞內,據說昔日有人謀殺了親兄弟,爲贖罪而捐建此教堂。從市中心廣場仰視,教堂小而不起眼,近看寬敞的內部竟可容納五百人。

在市內的河濱公園中,湍急的伊達河水奔流穿過一座以水力爲動力的古老磨坊,展示著古城悠久的昔日寶石加工史,兩尊引人注目:E銅像,反映昔日開採和用水磨加工琢磨赞石的艱辛情景。市內設有全國唯一的寶石學校,爲德國的寶石加工業培養了衆多專業人員。貝恩卡斯特爾—屈斯(BernkasterKues),位於特利爾與科布倫茲之間,西南距特利爾四十公里,東北至科布倫茲六十五公里,原是兩個小鎭,貝恩卡斯特爾位於摩澤爾河左岸,屈斯位於右岸,後來合而爲。一四〇一年,天主教樞機主教的尼古拉斯(NicholasofCasa)出生於此,他是科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及古典學家,發明空氣有重量,參與一份歐洲地圖的繪製,早於哥白尼發現宇宙在運動,並且蒐集無數古籍,曾將羅馬作家普勞圖斯的幾部喜劇劇本校勘復原,一四四七年捐建醫院,現在仍然爲當地的六千八百多名市民服務。酒爲當地主要產品。

巴特埃姆斯(BadEms)是萊普州的東北部城市,西距科布倫茲十餘公里,瀕臨蘭河,東鄰陶努斯天然國家公園,風光優美,是旅遊勝地和歐洲最古老的溫泉療養地之一,擁有一萬多名人口,工業有化工及礦泉水出口。1一七1一年首見記載;一八七〇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此會晤法國大使,後將此事電告俾斯麥,由此觸發普法戰爭。

新維德(iveusfed)是萊茵蘭—普法爾茲州北部城市,擁有六萬多名人口,位於科布倫茨西北方十多公里萊茵河右岸高升起來的新維德平原(NeuwiederBecken),有一條沿著萊茵河岸唯一的七公里花卉長堤,西鄰維德河與萊茵河I韋斯特林山天然公園,景致幽美,交通方便,萊茵河上渡輪穿梭,一條美麗的瑞菲遜(Ruiffeisen)橋,橫跨萊茵河直達對岸的威新圖姆(Weissenturm),十分壯觀。

這個城市是一六五三年,維德伯爵爲宗教避難者所建的居住點發展而成,一六六1一年設行政建制,一九〇四年合併附近的赫德斯道夫(Heddesdorf)村,轄區進一步擴大。昔日曾創辦摩拉維亞學校,是現在市內許多現代專業學校的前身。當地工業產品有鋼鐵製品、化工品等,市區最著名的古蹟是維德親王的巴洛克式城堡,新維德城堡(NeuwiedCastle)是由過去特利爾主教的一座打獵鄕村住所改建,是一幢灰頂黃牆的亮麗建築物。這裡也是女詩人西爾娃(CarmnSylva)的故鄕。

安德納赫(Andernach)是萊普州北部城市,位於科布倫茲西北十五公里的萊茵河畔,西北至波昂四十五公里,是製造業中心和由南向北的鐵路樞紐。公元前十11年爲古羅馬軍隊駐防鎖,發展迅速,市景繁榮,一二五三年成爲漢薩同盟的1員。瀕臨萊茵河,擁有約兩萬八千名人口。市內古蹟有十1一世紀鐘樓和中世紀羅馬式教堂。

科赫姆(cochem)是萊茵蘭I普法爾茲州摩澤爾河畔西岸的美麗城市,兩岸葡萄園分布,位於科布倫茨與特利爾之間,公元八六六年首見文獻記載,圍繞著十一世紀在河畔所建的I座帝國城堡發展而來,一二二二1一年正式設市,是當地著名的葡萄酒產區。

邊陲城薩爾布魯根

薩爾(Saarland)州偏處德國西南角,南及西南鄰法國,西有部分隔紹爾(sauey)河與盧森堡相連,面積II千五百六十八平方公里,是德國面積最小的州,地處歐洲核心,地位十分重要,以生產煤炭和鋼鐵著名。人口I百零八萬,人煙稠密,首府薩爾布魯根,主要城市為洪堡等。

薩爾布魯根(saarbriicken)是薩爾州首府,爲薩爾州及薩爾煤礦區工、商業及文化中心,位於德國西南邊陲,地跨薩爾(saar)河兩岸,與法國福爾巴克(Forback)隔河相望,東北距法蘭克福一百六十公里,是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人口十九萬11千多。

這個城市歷史悠久,早在公元1世紀時就是塞爾特人和古羅馬人的定居點。公元九九九年,享利三世把薩爾河南部的一座城堡賞賜給梅斯主教,主教又將它轉贈給薩爾伯爵。因之以城堡爲中心,發展成老薩爾布魯根市。二二11一年正式設市,取得城市自治權。十七世紀時,法王路易十四攻掠城池,佔據該城近11十年後,被拿破崙兼併:拿破崙戰敗後,歸屬普魯士。十九世紀中期,這裡的煤鐵工業發展迅速,欣欣向榮,但在I八七〇年之後,由於普法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高度工業化的薩爾布魯根及周邊地區都是兩國兵戍相見的戰場,百分之九十的建築物被毀,一九〇九年布爾巴赫馬爾斯塔爾鎭併入,I九一九‘年成爲薩爾領地(SaarTerritory)首府,尤其是一九1一〇年後薩爾州曾兩次被分割出去,而薩爾人民又兩度投票回歸德國,在德、法數度易手統治後,1九五七年領地成爲西德薩爾蘭(Saarland)的1州,薩爾布魯根仍爲州首府。

由於城區南郊就是德法邊境,不僅與法國恩恩怨怨1直糾葛不清,而且在經濟、文化、貿易、交通等方面與法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牽繫,是德法兩國的紐帶,人民生活方式是法國氣息與德國習俗相融合、兩種語言自然流通,餐館可吃到兩國不同風味的食物,甚至當地有名的薩爾大學都是法國協助成立的。

薩爾布魯根身居薩爾州首府及德法邊境重鎭,地位十分重要,是德國西南對外溝通的大動脈,東郊的民航機場有班機與國內各大城市相連。

鐵、公路網密集,好幾條高速公路連繫國內各大城市及法國、盧森堡,是德國西南部邊陲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

當地工業主要是煤鐵業,地下有豐富的煤礦,卻是缺鐵,正好鄰近法國洛林地區則有豐富的鐵礦,但缺少煤。1百多年前,兩地就此在經濟上互補合作。薩爾布魯根利用這項有利條件,以煤易鐵發展煤鐵工業,每年採煤量達千萬噸,產鋼幾百萬噸。近十多年來,由於煤鐵工業不景氣,薩爾布魯根遭池魚之殃,造成大量工人失業。爲改變單1的經濟產業局面,薩爾布魯根努力發展多元化經濟,啤酒、食品、機械、光學儀器、塑膠、水泥、印刷、釀酒和成衣等工業都有相當成就,且其所佔比重逐年增加。第三產業也有相當成效,每年都舉辦一次頗具規模的薩爾國際博覽會,並且是許多重要會議的所在地。

城區由於是在已遭戰爭破壞之後重建,建築以現代化的高樓大廈爲主。整個市區呈三塊分布,薩爾河南邊的老薩爾布魯根爲行政中心和住宅區,河北的聖約翰爲商業和文化區,這一帶也是商店林立、人潮最多的區域,尤其沿車站大街即可到達的聖約翰市場,繁華而多彩多姿,薩爾蘭館也在附近,收藏豐富,値得一看。西北的布爾巴赫—馬爾斯塔特(Burbach-Malstatt)則爲煙囱林立機器II鳴的工礦區。聖約翰廣場不遠的老橋對岸,是歷史文化老區,有著名的王宮(Schloss)和兩座教堂。聖阿努阿爾教堂(Asuarschurch)建於十三世紀,外觀古樸高雅,屬哥德式風格,卻有一個巴洛克式的高塔。

路德維希教堂(Ludwigskirche)建於平原之上,落成於十八世紀,造型精美,擁有一個希臘式的十字架和八邊形高塔。

此外,舊市政廳建於一七五〇年,是市內比較古老的建築;州立史前博物館收藏豐當的德法現代美術作品,以及一座十八世紀原屬於拿騷I薩爾布魯根(Nassau-Saarbrlicken)伯爵 的城堡。

德法公園位於路德維希教堂東南,園內有歐洲最大的水上音樂噴泉和小人國,擁有世界各國代表性的景區,包括法國巴黎艾菲爾鐡塔、英國倫敦大橋、義大利比薩斜塔等,內容豐富,是當地人休憩及前來旅遊人士必到之處。

景區往南兩公里就是德法邊界,昔日戰火硝煙,如今1片祥和。隨著歐盟的成立,完全看不出這是兩個國家的邊界地,車輛川流不息,人民自由來往,不知究竟在法國或在德境。薩爾大學位於綠意盎然的東北郊森林區,一九四八年在法國資助下創辦而成,有漂亮的校園,環境優美。設有十六個系,兩萬多名學生,其中留學生一千六百名,該校的文憑在法國也備受重視,就讀的法國學生也不在少數。

薩爾州自然資源多

洪堡(ffomburp)是薩爾州重要的工業中心,位於薩爾布魯根市西北方四十公里、鄰近萊法州的艾爾巴赫(Erbach)河畔,交通方便,橫貫德國南部的鐵路經此北折,有高速公路通向國內各地,是德國西南部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一三三〇和一五五八年曾兩度設市,1九11〇年後屬薩爾州。文化水準很高,薩爾州立大學醫學院設於此。經濟產業有鋼鐵製品、木材加工及釀酒等工業。市區以集市廣場爲中心,四周是精美的十七世紀建築,附近有十1一世紀的霍亨堡(Hohenburg)要塞等古蹟。

薩爾路易(saarlouis)位於薩爾布魯根西北方三十公里,是薩爾州西部薩爾河畔的工業小城,位於德、法邊界,地處薩爾煤田邊緣,擁有四萬名人口。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於一六八〇年所建,此後六年間修築城防工事,並成爲法國薩爾州的首府,一八1五年被割讓給普魯士。四周工廠遍布,有重要的鋼鐵廠、擁有1萬多員工的汽車製造廠和各種製造業。

弗爾克林根(v0:lkH3(Qen)位於薩爾布魯根市西方十一公里,靠近德、法邊界,坐落在羅塞爾(Rossel)河與薩爾河交匯口的七百英尺高處,是薩爾州重要的自然資源、採煤和工業區中心,有附近一帶最大的鋼鐵公司。交通方便,也是附近產煤區的鐵路運輸樞紐。

該地出產焦炭、重型機械、電器設備、建築材料和水泥等,擁有三座大型發電廠,郊區韋爾登(wehrden)電站所發的電提供當地工廠所需。設有貿易學校以保持該地區的特性,四周席勒(Schiller)公園及樹林環繞。

這個城市的歷史也很久,公元八1111年在法蘭克(Frankish)國王統治時建有富葛林格斯(Fulcolingas)王宮而聞名,直到1五一八年城市才改稱現名,工業則在十六世紀發現煤和鐵礦區後才發展,一八〇七年拿破崙1世在南郊的吉斯勞特(Geislautern)成立冶礦學校,一九三七年設市,現有四萬七千名人口。

賓士產地斯圖加特

巴登—符騰堡(Baden-warttemberlQ)是德國西部的I州,也是最具魅力的地區之I,東及北部與拜恩州和黑森州為鄰,西北部與萊茵蘭—普法爾茲州接壤,西部和南部與法國、瑞士交界,面積三萬五千七百五十I平方公里,人口I百零五萬。境内景色瑰麗、經濟繁榮,主要城市有曼海姆、卡爾斯魯厄和海德堡等,首府為斯圖加特。

斯圖加特(stuttCQaro是德國西南部巴登I符騰堡州的首府,以葡萄酒及工業聞名,這也是這個繁榮城市的主要經濟來源。此城歷史悠久,附近的巴特坎施塔特地區保存史前時代的居民點和羅馬城堡。公元1一世紀時還是施瓦本赫爾曼一世公爵統轄下的養馬場,「斯1加特」在德語中就意爲馬場。11一八六年成爲符騰堡伯爵的領地,並獲得市政權,1三二〇年符騰堡伯爵遷來此地。1四八11年後,符騰堡伯爵國國勢日上,升爲堡郡、公國、王國,斯圖加特不斷的進展,1直處於都城的地位。一八七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符騰堡王國加入爲I邦,從而使斯圖加特成爲帝國西南部政治、經濟和文化重鎭,十九世紀中後期朝工業化發展。第一一次世界大戰後期遭盟軍空襲,市中心幾乎被完全摧毀,五十年代進行戰後重建工作,目前已成爲德國人平均收入最高、失業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這個城市地處黑林山與施瓦本侏羅山之間的盆地上,市區跨內卡河兩岸,面積兩百零七平方公里,四周有森林、果園,是1個自然風景如畫、現代化經濟繁榮的城市。全市擁有五十六萬九千名人口,是全國第八大城及德國西南部最大的工業中心,經濟以汽車、電機、機械製造業爲主,紡織品、精密儀器、啤酒、木器和皮貨也佔一定比重,是全國主要汽車製造中心和最大的酒類生產基地之一,酒類和水果貿易量大。擁有兩百多家出版社和爲數衆多的印刷廠,還是全國著名的圖書中心。

工業發達,尤以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汽車和博施電氣電子產品聞名於世。世界著名的賓士汽車公司總部位於市郊,所產轎車性能優異,譽滿全球,是各國政要、富豪、名人的首選座車,年產四、五十萬輛,仍然供不應求,現已成爲歐洲最大的汽車製造廠,也是世界柴油發動機載重卡車的最大生產者。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擁有三十七萬名員工,如德國通用電氣公司和生產航空太空設備的MBB等都是它旗下的子公司。年營業額三百五十億歐元,在德國前1百家大公司中居首位。

博施(GmbHBosch)公司一八八六年於此成立,也是具有歷史性的老牌公司,創始人博施爲著名的工程師、工業家,曾跟隨愛迪生工作,主持發明了汽車、火星塞等衆多附屬設備,成爲世界最早的汽車製造公司,目前該公司有十五萬職工,僅次於西門子、居德國第11大電氣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點火裝置、噴油設備及照明設備製造商之一,此外還生產家用電器、動力機器、交通設備、工業用液壓和氣動設備。

參觀位於保時捷街(Porsches?)四十11號的保時捷(Porsche)汽車博物館,以及位於麥西迪街(Mercedesstr.)一三七號的賓士(Mercedes-Benz)汽車博物館,即可由其展出文物及各類汽車中獲知斯圖加特的汽車發展實況,見到許多罕見的跑車、古董車,以及該兩型車在全世界受歡迎的程度。

阈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是世界最大的計算機製造商,在斯圖加特設有三萬名職工的分公司。11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斯圖加特電子工業發展迅速,郊區波布林根(Boblingen)和辛德爾芬根(Sindelfmgen)大力開發高科技,是德國的「矽谷」。

文化氣息非常濃厚,擁有斯圖加特大學、霍恩海姆大學、音樂學院、美術學院等大專院校;斯圖加特大學有兩萬多名註冊學生,尤以傑出的航空太空學術聞名。此外,還設有天文台、氣象台等機構,圖書館收藏古代裝飾畫和手抄本,博物館以豐富的考古學資料珍藏引人注目,州立美術館陳列衆多現代繪畫佳作,德意志農業展覽館也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歌劇院常上演歐洲近代歌劇,斯圖加特芭莆舞刚有世界馳名的舞技,創辦於1六〇九年,原爲符騰堡公爵宮廷皇家芭蕾舞闻,從十七到十九世紀1直受到皇家庇護。-1十世紀中葉,1批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派的芭f舞演員使這個舞_的名聲更響亮。

每年九月底、十月初,斯圓加特都要舉行感恩節,又稱人民節,是僅次於慕尼黑十月啤酒節的另1盛大節日,每年吸引五百多禹人參加。現在這1節日已發展爲集商業、娛樂、旅遊、飮食爲1體的群衆性歡廋活動。開®式第一天將舉行盛大的節日大遊行,由彩审及各®舞蹈隊組成的遊行隊伍,載歌載舞穿過M市。被稱爲「坎施塔特草地」的地方是節日中心,設在巴德-坎施塔特區1片開闊的地上。

對外交通方便,離市區僅十三公里現代化宏偉的國際機場,有班機直達國內外各大城市。機場到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黑森林只需三十分鐘,到法國及知名的史蹟學術古城海德堡也只要1小時,至博登湖爲1個半小時,去令人喜愛的郊野施瓦本侏羅山脈(SchwSbischeAlb.Mt.)則只要四十分鐘。機場至市區有捷運連繫,一一十七»»可達市中心的火車站。

水運繁忙,是內卡(Neckar)河畔主要的港口,年貨運量爲兩百萬噸。陸路交通四通八達,是溝通多瑙河與北德、萊茵河天然通道的重要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線和多條高速公路通往全國各地,法國到奧地利、北歐到義大利米蘭的鐵路也在此交匯,從法蘭克福搭乘德鐵(DB)的特快車約11小時,從慕尼黑至此兩小時1一十分。市區交通秩序良好,主要交通工具是巴士、輕型地鐵、電車和計程車。

旅館衆多,共擁有八千個房間,餃著名的有馬里提姆(Maritim)、皇家(Royal)、歐洲國會飯店(KongreshotelEurpoe)、齊柏林伯爵(Gr?fZeppelin)等都是A級的豪華大飯店。需要更詳細資料可電0711.2228-233斯圖加特市場推廣服務公司(Stuttgart-MarketingGmbH查詢,或電0711-2228-237遊客服務中心詢問。斯圖加特的飲食種類繁多,可品嘗到各國的口味,有優雅的酒吧、風味餐廳,但以施瓦本(swabin)餐廳及酒吧S具代表性。其中較有名的掃帚酒坊(Besenwirtschatter一,除提供當地風味食物外,每逢葡萄收成後,店內有自製的新葡萄酒出售時,就在店外掛1把掃帚,因而遠近聞名。TheWeinstubebeimHansimTrszkopfw季可在露台進膳,星期六有齊特琴音樂表演,供應傳統施瓦本美食。此外,還有TheWeinstubeHeeb供應家常n味的大姬飩(Maultaschen)及施瓦本風味餐、開在前身爲十五世紀修道院內最古老大屋中的WeinstubeKasterleinCannstatt、亨s斯圖加特城最久的WeinstubeZurKiste、新聞從業人員及藝人最容歡光臨的WeinstubeWidmer/Fr6hlich和可容Ij百多客人的大型啤酒花園ZumPaulane#,都各有所長。這裡也有許多迪斯可餐舞廳,其中最大的是珀克公園(PerkinsPark),擁有大型華麗舞廳、俱樂部、錄影帶室、咖啡酒館,內容豐富,可供人作多樣選擇。

當地古老的城市建築和迷人的風光讓衆多遊客趨之若驚,市政府也經常設計出各種花樣以發展旅遊業,曾經推出四分之一週末活動套票、斯圖加特晚間證(StuttgartNightpass)、斯圓加特城市證(StuttgartCityPass)及一晚住宿連早餐、兩晚住宿連早餐附加其他參觀項目的優惠券,三日巴士及火車票的優惠及其他套票等多項方案以吸引遊客。趣味而多樣化的斯圖加特除了視覺可見的藝廊、劇院、議會大廈、新皇宮、S皇宮、宮殿廣場、席勒廣場,以及可俯視全市的電視塔,還可沿著內卡(Neckar)河參觀葡萄栽培博物館(Viticulture)、見識廣袤的®萄園、品嘗這個德國最大產地的葡萄酒和施瓦本風味餐。

電視塔(Fernsehturm)位於市區東南的瓊街(〗ahrmr.),是斯圖加特的地標,站在任何角落似乎都可以看到它,建成於1九五六年,高二百1十七公尺,是ffi界同類型鋼筋混凝土高塔中的第一座,上設餐廳是當地及觀光人士最佳餐聚選擇。登上頂層的觀景台,可將全市美景盡收眼底,晚上僅開放到十時半。

斯圖加特火車總站(Hauptbahnhof)已有七十多年歷史,寬兩百公尺,塔樓高五十八公尺,建築風格獨特,外觀呈土黃色,整體像1座渾厚的古老教堂,氣勢不凡。 皇宮公園(Schloss-Gsen)在火車總站東側,由巴德坎施塔德區的內卡河畔1直往西南延伸至新舊皇宮,在市中心縱貫長達八公里的美麗花園,昔日是皇家的狩獵區,十九世紀中期由索瑞特(NicdasvonThouret)開闢整理,一九九三年斯圖加特的國際園藝組織,將之規劃與北方的羅森坦公園(RosemeinPark)和其他綠地連成1個U型綠帶(GreenU)。園區溪水潺潺、森林小湖遍布,許多文化設施也都設在園中,是市民主要休憩地。

斯圖加特國家摩院(GrossesHaus)位於上皇宮花園(Obererschlossgsen)、新皇宮的東側,一九二一年由黎特曼(MaxLiuman)所建的黃色沙岩宏偉建築,是昔日的皇家歌劇院,1九八三依據原樣重建,擁有1千三百九十九個座位及包括歌劇和巴蕾舞節目用的大型舞台,是當地重要節目的表演場所,也是具歷史性的代表建築物。

在劇院北邊的城市劇院(Staats.Theater)則建於1九六11年,可容納八百四十1名觀衆,是外型現代化小舞台(KleineHaus)。

宮殿廣場(schossplatz)車站對面就是全市最繁華的國王(K6nig)大街行人徒步區,•兩旁商店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是市民和遊客的購物天堂。佔地廣寬的宮殿廣場就在大街的南側,廣場東面是雄偉的新皇宮,南面是古典的舊皇宮,廣場中央有遍地紅花、綠草皮襯托的精緻噴泉,附近聳立着1座花崗岩紀念塔(Jubileecolumn)高七十公尺,是公元1八四1年符騰堡大公威廉一fi爲慶祝-1十五周年而建。

新王宮(Neuesschloss)位於宮殿I5f場旁,由符騰堡公爵建於1七四六年,歷時四年,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曾予重修,»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內部設施豪華,有大理石牆壁、華麗壁畫和水晶裝飾等。現爲州政府的迎S館、州文化部及財政部的辦公所在地,周圍是州立美術館、州議會大樓和國立劇場。

g王宮(Altesschloss)位於王宮廣場附近,乃一重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宏偉的內部裝飾也是文藝復興式,初建於十四世紀,1五五三年大規模擴建成爲符騰堡選帝侯宮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炸毀,已重新修復,現爲國家博物館,內藏歷代王室珍寶、史前文物,包括玻璃器皿、陶瓷器、民族服飾、宗教美術、古董樂器、時鐘、錢幣等,並設戲劇表演廳,每年1度的聖誕市場都在這裡舉辦。

符騰堡藝術協會設在宮殿廣場的藝術大廈(KunstgesudeamSchlossplatz)中,展出品爲當代藝術家的優秀作品o

廣場上的皇家大樓(K6nigsbau),現在是商業大樓及巴登—符騰堡股票交易所總部,是具特色的柢柱式典型建築,改建於1八六〇年時的音樂廳。

國家藝廊(TheStaatsgalerie)位於康拉德亞德勞街(Konrad-Adenauer-Stn)30-32號,其中1八四三年所建古典式建築的舊國家藝廊,珍藏著中世紀至十九世紀的繪畫及印刷品;新國家藝廊則展示11十世紀的藝術品。

斯圖加特城市藝廊(GalleriederStadtStuttgart)位於宮殿廣場,展出十九世紀至現在的名家畫作,包括印象派畫家雷諾瓦、藍騎士畫派創始人馬爾克、康丁斯基、克利、孟克、馬諦斯、米羅、畢卡索所和帕洛克等,尤以德國11十世紀的畫家和雕刻名家迪克斯(OttoDix)的作品最爲豐富,他的作品把同情心和表現派的絕望神情作了巧妙的結合,形成1一十世紀從藝術中向社會的強烈吶喊,使人動容。符騰堡帝后殯儀教堂位於符騰堡王宵城堡中,這裡可瞭解昔日傳統和喪葬文化。高聳的教堂居高臨下,是俯視斯圓加特理想的地方,但僅在三月至十月某些特定的時間開放。

席勒廣場(Schillerplatz)位置在宮殿廣場南邊、舊皇宮西側,廣場上瘟立著大詩人席勒銅像,每逢星期1j、四、六都有花卉和蔬菜集市,熱鬧非凡。廣場周圍有現爲符滕堡國家博物館樂器部的Fruchtkasten建築,是始建於1六二五年、一九五六年重建的後哥德文藝復興式山形牆石建築;以及一五四三年建成、1九五11年重建,現爲餐廳的舊大法官廳。

另外,附近的學院教堂(Stiftskirche)是城市標誌之1,同時也是斯圖加特主要的新教教堂,建於十!1世紀。古老的1尖1方形的雙塔羅馬式建築,與舊大法官廳毗鄰,相映成趣,是攝影焦點。唱詩班後面伯爵的肖像畫,是十六世紀西門施諾(Semschlbr)所作。

黑格爾住宅(HegerHaus)在市政廳的南方,他是十九世紀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絕對唯心主義論者,在哲學界影響至巨。1七七〇年八月11十七日他就是出生在這幢房屋中,至今仍保持著昔日的原狀,一樓所懸掛的圖照及擺飾,可反映出十八世紀時斯圖加特的生活情景,-一檑展示黑格爾的生平及他直到11十世紀的工作成果,包括手稿等。

林登博物館LindenMuseum)位於市區西北部的黑格爾廣場(Hegelplatz)一號,是內容豐富的人類學國家博物館,內分東亞、南亞、非洲、美洲、南太平洋和東方六個分館,力圖運用有限的空間,充分展示世界各地人種風土文化的差別。東亞分館以中國文化爲主、日本文化爲輔,入口處布置曰本庭院和住屋,館中則收藏中國春秋戰阈時期的漆器、育銅器,明清時代的陶器、瓷器、石碑、石佛、_畫等文物。非洲館開放式的非洲住屋使人猶如親入其境。東方分館設有1條阿富汗塔善庫甘市的小巷。博物館長期展出,免收門票,特別展的門票也很便宜,還爲兒童舉辦異阈民俗文化普及教育工作,晚間則舉辦演講、座談舍、電影放映等公共性活動。索利圖德(Solitude)宮位於城西郊十公里處,建於一七六七年,隱沒在萬綠叢中,裝飾精美,呈洛可可風格。原是符騰堡公爵歐根(Carlmugen)的行宮,他曾經在宮內設卡爾軍事學校,席勒就在此接受過訓練。設在宮內的皇宮索利圖德藝術學院(SchlossSolitudeAcademy),有來自世界各地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在此進修。

巴特坎施塔特(BadCannsts)是市區北郊擁有I萬三千多名人口的小鎭,也是著名的溫泉療養休憩中心,有許多遊樂設施及十八座溫泉,日產礦泉水1千八百萬公升,是歐洲第1一大礦泉水產地。每年九月都舉辦爲期十六天的民間節,在德國享有盛譽。節日開始,廣場上豎立一根宏偉的豐收柱,造型奇特花悄,光彩哮目,並按威廉一世的傳統,由市長砸破啤洒桶揭閒序S,接著鳴槍奏樂,富麗堂皇的馬屯滿載香醉关酒緩緩駛入,廣場上頓時鼓樂齊鳴,遊樂場上的轉車、巨輪、魔鬼洞等聲光交響,熱鬧非凡。

威廉瑪(\Yi5=i曰⑴)動、植物公園,位於巴德坎施塔特臨內卡河畔處,因一八四八年威廉一世在此設了一座樂園(MoorishParadise)而聞名,如今是全歐稱著的動、植物公園,擁有八千多隻動物,一千多種植物,尤其是蒐集的蘭花,種類之多與珍貴,享譽世界。

棋盤布局曼海姆市

曼海姆(Mannheim)位於巴登I符騰堡州西北部,是萊茵河東岸的文化古城,公元七六四年首見於文獻記載,當時是一個小漁村。一六〇六年,法爾茨選帝侯弗里德里希四世看中這塊土地築起城堡,以荷I®城市爲藍H加以建設,翌年正式設市。但在三十年戰爭中、以及法國攻擊的兩度摧毀下,一六九八年始重建爲歐洲的現代化城市。

1七11〇年巴拉丁(palatine)選帝侯將其駐地由海德堡遷此,所建橢圓形的宏偉宮殿橫過萊茵河末端,號稱爲德國最大的宮殿,面河的正面寬度就有六百公尺,配上正常的街道,襯托著巨大的山峰,成爲I個顯眼的王侯居住城。在選帝侯的大手筆建設下,文化和藝術均得到迅速發展。一七五〇年至1七八〇年間,成爲歐洲的音樂中心,1七七九年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國家劇院,宮廷樂隊聞名歐洲,形成影響深遠的「曼海姆樂派」。

偉大音樂家莫扎特就是來這裡演出時,結識了音樂家韋伯的女兒康斯坦茲(Constanzewebers),1七八二年結爲伉儷。一七八三年至1七八五年席勒住在此城,他的劇本「強盜」在此首演,a動1時。曼海姆音樂學院、美術館等享S歐洲的學術機構,也是在這個時期成立的。1八〇二年,拿破崙把此地劃歸巴登公國,此後發展爲交通中心和工業重鎭。1八四八年到1八四九年爲德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中心,1八七九年工程師賓士(carlBSZ)在這裡研製成功世界上第1台1一衝程發動機,1八八五年進而製造出世抒上第1部汽車,開創了交通新紀元。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曼海姆1半以上的城區遭到破壞,戰後當地人民積極重整,主要的建築都已重建修復完畢。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德國西南部,東經八度1一十九分、北緯四十九度11十九分處,內卡河匯入萊茵河的三角洲上,與路德維希港隔河相望,北距法蘭克福八十多公里。擁有三十1一萬人口,在巴登I符騰堡州是僅次於斯M加特的第11大城。

這裡交通便利,是附近葡萄酒產區的對外交通門戶,有四條鐵路在此交匯,建行德阈笛11大鐵路編組站,形成國內鐵路樞紐中心之1。內卡—萊茵河運始於1八三四年,河連業舒達,曼海姆港區長達四十公里,擁有三個沿河碼頭和十七個港池,有穀物升降運裝、石油儲存等許多現代化設備,年吞吐量達八百萬噸,與河對岸的路德維希港連在1起,形成歐洲最大的內河港之1,船隻穿梭,業務忙碌,南德的煤、木材及穀物等都在這裡集散。市內汽車、有軌電車來來往往,兩座大橋把隔河而立的曼海姆及路德維希港密切聯繫在1起。

曼海姆市是德西主要工業中心及全國最大的會議中心之I,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內冇設施先進、可容納五十至五千人開會的會議0,其製造業以農業機械、電機設備、汽車、紡織、食品和機械爲主,工業產値超過五十五億歐元。戴姆勒—賓士公司生產的轎車、迪爾(Deere)公司生產的拖拉機、ABB公司的機窀設備,都是曼海姆的招牌產品,同時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榨油廠。

市内風光明媚,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和具歷史的幽街窄巷並存,昔日許多漂亮的巴洛克建築,至今仍保留著。方正整齊的街道爲其最獨特的景觀,城區街道縱橫垂直相交,分爲一百三十六個方形街塊,酷似棋盤。南北向的街道以A、B、C、D等英文字母編號,東西向則以1、2、3、4等數字編號,簡單而明瞭。

曼海姆的教育文化自古聞名,1九六七年以市內的經濟學院爲基礎,創辦曼海姆大學,目前有八個系,1萬11千名註冊在校生。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曼海姆劇院是德阈sf-ga影響力的劇院之1。1九五七年興建的劇場,內設一千一百五十四個座位的歌劇廳和五百八十個座位的話劇廳,建築宏偉壯觀,設備先進,中國1一十世紀作者老舍的著名話劇「茶館」也曾在這裡演出。

出版業也很發達,與大英百科全書齊名的布羅克豪斯(Brockhaus)德文n科全古,一八一一年就在這裡出版,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第十九版分11十四卷,共收1一十六萬多個詞彙,從一九八六年開始每年出版三卷,一九九四年才全部出齊,邁耶、杜登等世界有名的德語系列工具書都在這裡出版。

選帝侯宮是曼海姆最著名的古蹟,坐南朝北,規模宏大,背朝萊茵河畔,懷抱市區,氣勢非凡,全長六百公尺,內設四百多間廳室,是德國最大的巴洛克式宮殿。現爲曼海姆大學校舍,莫扎特曾演奏音樂的騎士廳等具有歷史價値的廳室已向外界開放,供人們參觀。

水塔(Wasserturm)在城東環城大道東側,始建於1八八八年,用黃色沙岩建成仿羅馬式紀念塔,高六十公尺,可蓄水兩百噸,塔頂塑有海洋女神安菲特里忒(Amphhrite),是曼海姆的地標性建築。水塔周圍的廣場上,綠草如茵,處處鮮花,綴飾著噴泉雕塑,是市民們休閒的好去處。

教堂和老市政廳都位於城北市集廣場上,同屬十八世紀初的四坡屋頂建築,中間以高塔相連,把世俗與宗教建築融爲一體,這種建築構思在德國乃至歐洲都非常罕見。 美術館(Kunsthalle),展出以現代名藝術家的作品爲主:萊斯(Reiss)博物館中有豐富的本地歷史藝術文物及瓷器收藏。

路易森林公園位於市區東部,園中矗立的通訊塔高兩百零五公尺,在一百11十五公尺處設有旋轉餐廳,前往用餐可三百六十度俯視全市風光,江水似鍊,街景如棋,令人讚嘆。

法院城卡爾斯魯厄

卡爾斯魯厄(Karlsruheorcarlsruhe) 的歷史僅兩百八十多年,是巴登I杜爾拉赫(Baden-Durlach)侯爵卡爾威)M^Karlwilhelm)在他打獵場地築宮殿而建城。相傳某1曰,在樹林中

打獵的卡爾困倦入睡,夢中出現1座豪華宮殿,宮前是1個整齊的城市,道路都通向此宮,有人對他說,這是卡爾休憩的地方。這位曾在日內

瓦和洛桑學習建築的君主醒來後,命人在那裡奠基、親自主持,按照夢境精心設計建造宮殿和一座規劃整齊的城市,卡爾斯魯厄在德語中即

意爲「卡爾的休息之地」。爲紀念這位城市的創始人,後人在他長眠的墓穴上修建1座六公尺半的紅沙岩金字塔,現已成爲當地的象徵。 一八〇六年卡爾斯魯厄成爲拿破崙分封的巴登大公國首府,1八11五年創辦德國歷史上第一座理工科高等學府,1八四〇年火車通此,德意志帝

國成立後發展迅速。1九〇1年,興建萊茵河畔大河港,隨著交通的日益發展,現代工業興起。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是受損城市之1,經過戰後

重建,比戰前更具規模。 這個擁有11十七萬名人口的城市,坐落在德國西南部萊茵河谷地,向東六公里爲鬱鬱蔥M的黑林山,西去八公里是滾滾而北的萊茵河,南面爲

連綿不絕的群山峻嶺,距斯圖加特九十多公里。 這裡是德國重要的交通、工商業中心和文化科技城市,當地經濟主要有電器、機械、車輛、製藥、珠寶交易等,西門子公司設在這裡的量具

工廠有七千多名職工,是本市S大的廠家之1。從法國馬賽鋪設過來的遠距離輸油管道,把原油自地中海地區輸送過來,供應本市兩家大煉油

廠。 對外交通便利,萊茵大河港是德國第三大河港,設五個港池和專用碼頭,年吞吐量1千萬噸。鐵路運輸繁忙,從北歐、荷閜到瑞士、義大利的

鐵路與從奧地利到法國的鐵路在此交匯,還開通了高速火車。從法蘭克福來的五號高速公路在卡爾斯魯厄分叉,向南直達瑞士名城巴塞爾,

向東沿斯圖加特城境,長驅至南德的慕尼黑。 卡爾斯魯厄以司法首都聞名,在德國政治生活中冇著重大影W,德國最高刑事民事法院聯邦法院、聯邦憲法法院都設在這裡,是德國地位M卨

的司法機關,主要任務是監督基本法的實施,如審查各項法律是否符合基本法,裁決聯邦各機構、聯邦與州之間的爭端。此外,這裡還設大小

數百家公共機構,是名副其實的「公務員之城」(Bearntenstadt)。 科技文化在卡爾斯魯厄也具相當地位,核T硏究中心是德阈屈指可數的大型研究機構,有員工三千多名,主要研究快速增殖反應爐、核安全、

核聚變反應爐等。 I八〇五年,德國著名建築師威伯納(FriedrichWeibrenner)創辦一所建築學校;八11五年,在此基礎上創建德國歷史上最早的理工科院校卡

爾斯魯厄大學。一八八八年物理學教授赫茲(HeinrichHertz)在該校實驗室發現無線電波,爲現代廣播事業奠定基礎。諾貝爾獎得主、合成氨

發明者哈伯也曾在此任教。現在,已發展爲以理工科爲主的綜合性大學,有兩萬多名註冊在校生,設十1一個系,其中有德國最早創辦的計9機

系。此外,當地還設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等六所高等學府。 市區以宮殿爲中心,它是1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現爲地方博物館,主要展出歷史藝術文物。宮殿北側綠立著六十公尺卨的八C:形塔樓,三

士1條道路向四周放射。其中-一十三條通過宮殿花園和大公園、隱沒在森林之中再向北散開,九條主街道成扇形展開南向而去。 皇帝大街(Kaiserstrasse)位於宮殿廣場的南側,是全市最繁華的地段,全長兩公里,橫貫東西,中段南側爲市集廣場,集中了市政廳、大教

堂,以及上面站著削城者侯爵立像的小金字塔等建築。 在建築學上而論,卡爾斯魯厄展現的是許多威伯納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既注重古典的形式,也強調藝術的趣味。威伯納一八〇〇至1八1一五

年活躍在建築界,設計了本市新教教堂的城市教堂(Stadtkirche)、市政廳和站著創城者的小金字塔。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城市雖遭空II受損

嚴重,但著名的建築都已修建復原。 市區公園(Stadtgarten)在火車總站南面,內設最受民衆歡迎的動物園、現代化的黑森 林ffi(BlackForestHall)和州立劇院o 美術館(Kunsthalle)位於聯邦憲法法院西南側,館中藏有名畫「基督受刑」,爲文藝復興大師格呂內瓦爾德(Grunewald)於1五11三年所削,

他的色彩獨特、表現效果和在題材上戲劇性的處理令人讚嘆。另有荷蘭畫家雷布閫特的自畫像等精品。 交通博物館主要展出當地發明家德萊斯和賓士(Benz)的事蹟,他們分別於一八1八年首創前輪轉向腳踏車和1八八五年發明汽車。法律史博物

館詳細介紹世界四千年來的法律歷史,從巴比倫的漢穆拉比法典石柱、拿破潘法典到現代法學,人們在館區布置用心、生動有趣的陳列介紹

中獲得法律知識。

弗萊堡市為大學城

檔案:哈布斯堡.jpg 弗萊堡(Freiburg)位於德國西南部鄰 近法國的邊境,是德國南部黑森林地區最大的城市,素有「森林、哥德式建築和美酒之城」的稱譽。十1世紀末,柴林根(zahrings)公爵在這

裡築起1座要塞,以此爲中心形成街市。一二一〇年,正式設市。由於交通便利和黑林山銀礦的開採,弗萊堡1躍爲地區中心,11四六年成爲

自由贸易城市,商業發達,繁榮富庶,遭強國的覬覦,一三六八年歸哈布斯堡Habsburgs)王朝所行,此後ff'a呢地利、瑞典和法國換手統治

。1八〇五年,拿破崙把它劃歸剛成立的巴登大公國。城市建築布局酷似法阈地區,1九四〇年德國空軍把它誤爲法_境內的城市,大肆攧炸1

番。1九四四年十1月11十七日又遭英軍空襲,市區幾乎全毀,唯有明斯特大教堂在上帝的保佑下,奇蹟般毫髮無損。戰後市區重建以恢復舊

觀爲主,其中摻雜1些新式建築。 這S城市的位置在巴登I符騰堡州西南部的上萊茵河和黑森林之間,地處德、法、瑞、1二國邊境,西距法國不足四十公里,南距瑞士七十五公

里,鐵、公路稱便。從法閫克福搭乘德鐵特快車來此需一小時十五分,從巴登來約四十五分鐘,由這裡乘觀光巴士約三十分鐘後越過德瑞邊

境,再一個半小時可達瑞士英格堡,轉乘糟車上觀光勝地鐵力士山遊覽。 市區主要交通工具爲有軌電車、公共巴士和計程車,電車和巴土車身又長又大,都是無人售票車,車票可以在站台上的自動售票機上H,也可

以在車上投幣,沒人査票,只有對逃票者處罰的警示。^■ 約有十九萬五千名人口的弗萊堡,是黑森林地區的南部門戶、文化經濟中心和木W集散地,經濟產業主要是科學器具、印刷業,以及化纖、製

藥、紡織、電子、精密機械等,尤以木材、酒類和食品的批發最爲重要。 市區風光秀麗,全市一百五十三平方公里土地中,森林佔六十五平方公里,公園綠地有五平方公里,在大片的橡、松樹林中,開闢出六百多

公里步道,供市民、遊客休閒散步,吸引不少退休人員、度假者及觀光客來此造訪,衆多旅館的兩千間高級客房,還有許多設施現代化的會

議中心,吸引更多人來此舉行會議,並暢遊美景、調劑身心。 舊城區經過戰後重建,仍然保持著中世紀的古城風貌。每幢古建築的牆面,都刻冇落成年代,許多建築距今有五、六百年歷史,在這些古老

建築之間,留有不少卵石小巷。1條名叫「小河」(Bachle)的小水渠,寬不足1公尺,婉蜒在弗萊堡市內,無論走到那裡水都在人們腳下潺潺

流過。相傳水渠建成於111四六年,引用阿爾卑斯山上的天然清澈山泉,主要供城內居民清潔房屋和救火之用。小水渠流過每戶人家門口,成

爲弗萊堡無處不有的消防栓。夏天常見大人、小孩,索性就坐在路邊怡然自得的把腳丫浸在冰涼的水中:有些汽車引擎過熱而拋錨時,司機

也從路旁的水渠中取水應急。 當地政府爲了重視空氣品質、推行環保,大多數道路都闢有腳踏車專用道,鼓勵市民儘量使用腳踏車,因此街上腳踏車之多形成1大特色,也

更顯現出這座大學城的生氣勃勃。 這個不大的城市,有方格石板鋪成的街巷、高聳的哥德式教堂和整點報時的大鐘樓。街旁商店林立,大多專賣一類商品,如甜品、咖啡、鮮

花、玩具、蠟燭等。尤其是蠟燭店,有各種顏色及款式的蠟燭,也有不同式樣的燭台可供選擇,非常可愛。 弗萊堡嘉年華別具風格,正式進入高潮的第一天(DirtyThursday),攻佔市政臉是一項很具象徵意義的傳統節目。當天下午四時十1分,扮裝

成小醜、巫婆、Is鬼的民衆紛紛湧向市政廳廣場,大聲呼喊著「哪伊!哪唔!」,要求市長交出象徵城市的市政之鑰和管轄權,在嘉年華期

間由他們來接管整座城市。市長則以冗長的演說吊人胃口、故意拖延,直到發現市政廳處處都被魔鬼、巫婆佔領,伸出頭來示威時,才勉強

交出鑰匙。象徵性的攻佔表演,1般都是市府的職員來化妝,扮演巫婆、魔鬼及小丑,極具趣味。 這裡也是德國南部知名的大學城,每八名市民中就有-名是大學生。著名的弗萊堡大學由奧地利大公阿貝爾特(Albert)創辦於1四五七年,得

到教皇和國王的認可,最初以創辦者名字爲校名。一六1一〇年,耶穌會教士把持哲學系,並佔據神學系的主要職位。一六七七年弗萊堡割讓

給法國,大學遷往瑞士的康斯坦茲,直至十八世紀初才遷回,並發展爲德國南部天主教啓蒙運動的中心。十九世紀初,爲表達對學校保護人

巴登大公路德維希的敬意,校名中又加上他的名字。如今有兩萬三千多名學生,設十多個系,經濟和法律系最爲著稱。它不僅是當地文化生

活的重心,也是全國首屈1指的最高學府之一,曾培養出衆多傑出人才。特別是11十世紀以來,哲學大師輩出,創立現象學的一代宗師胡塞爾

(Husserl)畢生在此講學;法蘭克福學派健將、在1一十世紀六十年代有「青年導師」之譽的馬庫茲(Marcuse)也畢業於此校;存在主義哲學創

始人馬丁海德格爾(MsinHeidegger)在這所大學畢業後,又於一九I五年回母校任教,一九一一七年發表著名哲學著作「存在與時間」,1九三

三年任弗萊堡大學校長,發表親納粹的「德國大學的自我肯定」就職演說,但翌年又以辭職來反對納粹政策,一九四五年被禁止公開講學,

直到1九五一年才恢復正常授課,他的哲學思想對法國著名哲學家薩特有很大的影響。現代經濟學中有個弗萊堡學派就出自該校,是新自由主

義的中堅,爲德國社會市場經濟奠定理論基礎,戰後這1經濟體制的確立,爲德國帶來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 此外,其他文化、出版事業也很發達,全市有十多家研究機構,其中馬itfr.曰協會的免疫生物學研究所在全世界都享有聲譽,諾貝爾獎得主

庫勒(pKohler)就曾在這裡工作。 出版業的貝德克爾出版社(Baedeker)於一八一一九年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旅遊指南,其導遊書籍現在以多種文字在多國發行。 博物館衆多,其中以位於鹽街(Salzstr.)的奧古斯丁博物館(Augustinermuseum)M爲出名,館中收藏的萊茵地區中世紀宗教美術品十分有名。 明斯特(Munster)大教堂位於舊城中心 教堂廣場,是當地最著名的古蹟,爲羅馬天主教總主教座堂,始建於一11〇〇年,一五三〇年才基本^^工,後來新的建築裝飾不斷加入,使

樸實的羅馬石雕、哥德式造型、華麗的文藝復興裝飾及巴洛克風格融爲一體。整體建築用紅砂岩建成,高達一百一十六公尺的尖塔直入00,

是弗萊堡的明顯地標,有「基督國度最壯觀的尖塔建築」之譽。著名的科隆、雷根斯堡和烏爾姆等大教堂,都以它爲建築藍本。 教堂內的彩繪玻璃大部分是十三、十四世紀的精品,鑲入鍍金的家徽:部分窗戶最底1格有鞋匠、花匠、裁縫及製桶匠等手工藝者的姓氏字母

,以酬謝他們對教堂建築的捐獻。主祭壇也採哥德式,由漢斯•巴爾東•格里恩創作的聖壇組畫,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沿著教堂狹窄陰暗的

三百11十八級台階可登上尖塔,塔的上端有十六口大鐘,最大的豪森納(Hosanna)鐘鑄於111五八年,爲全國最古老的大鐘,重達十噸,每週

五上午十時全城各處都可聽到它洪亮的鐘聲。 考夫豪斯樓(Kaufhaus)位於大教堂廣場南側,現在已改爲百貨公司,是j座晚期哥德式風格深紅色房屋,建於1五三二年。兩屑樓房的底層是

四個圓拱fs成的騎樓,樓上設該市舉行慶典活動的大廳。外牆窗間塑有四位與當地歷史有關的帝王塑像,正面兩側S有兩個ffi巧的小尖塔,

恰似兩個挺拔英俊的衛士。 兩座古城門都位於教堂廣場北側,1座叫施瓦本門(Schwabemor),造型古樸,上飾中古壁畫;另1座馬丁門(Maninstor),爲方形鐘樓,樓頂有

高六十三公尺的尖塔。 城門旁掛著金熊招牌(ssthaussren)德國最古老的小旅館,建於十四世紀,附設的 葡萄酒餐廳頗受歡迎。弗萊堡有葡萄園六百八十多公頃,郊區到處是葡萄園,盛產香醇可口的葡萄酒,酒館也隨處可見。 進城門前右轉曲巷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許多小酒館和露天啤酒屋設在運河兩岸,這是駐足喝上兩杯的地方,也是閒坐觀望、欣賞來往

路人及被路人欣賞的好地方。 舊城另一個中心點在大教堂廣場西北方、過約瑟夫國王街的市政廳廣場(Rathauspl.),廣場四周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物圍繞,西邊是市政廳

(Rehaus)、西南邊是弗萊堡大學舊址(Altesuniverstaet)、北邊是馬汀教堂(Martinskirche),都値得1看,每至中午遊人會佇足廣場,聆聽

市府的鐘琴鳴奏。 遊客服務中心位於市政廳西方的羅坦克林(Rotteckring)路,聯絡電話爲3881880,可前往索取地區圖及詳細觀光資针。 弗萊堡市郊就是聞名歐洲世外桃源的黑森林地區,南北綿延1百六十公里,東西寬約三十五至六十公里,山峰、峽谷、丘陵和盆地錯落相間,

林木、溪流、瀑布、礦泉比比皆是,氣候溫和濕潤,空氣清爽宜人,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和療養勝地。 冬季積雪厚達1公尺半,成爲冬季體育運動中心,山中多飛禽走獸,尤以鹿群最多,是古代狩獵場所。現在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農牧業興

旺,1派田園風光,旅館、別墅、療養院等星羅棋布,建築物小巧玲瓏,別具特色,令人留連忘返。 王宮山(schllberg)位於城區東郊,樹木蔥鬱、牧草豐茂,每到晚秋,紅葉滿山,步行或乘空中索道纜車登山,從山頭向下俯視,全城美景盡

在腳下。 紹恩蘭山(schauinland)位於南郊,海拔一千11百八十四公尺,山上森林連綿不斷,高大的松杉遮天蔽日,修有空■道_車和盤山公路,觀光

登山者絡繹不絕。

湖濱麗城康斯坦茲

康斯坦茲(KonstanN)英文爲Constance,是德國最南邊的城市,歷史悠久,石器時代有人居住,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設古城堡,並以皇帝君士

坦提烏斯1世(ConstantiusIchlorus)之名,命爲君士坦提亞(constantia)。公元五七〇年成爲主教區,11八三年,腓特烈大帝在這裡與倫巴

第各國議和,11九二年成爲皇家自由市,隨著亞麻貿易的繁榮,確立附近城市同盟的首領城地位,發展爲阿爾卑斯山以北的貿易中心。萊茵

河大橋二二五年建成,是南北歐長途貿易的交通必經要道,世界各地的貨物,尤其是萊茵河1帶盛產的亞麻布都在這裡加工銷往各地。 一四I四年十一月五日至1四1八年四月十二日,天主教第十六次普世會議在此舉行,以解決天主教羅馬、阿維尼翁及比薩公會三方面的歧見,

並各推出1位代表,形成三教皇鼎立的分裂形勢。這是歷史上唯一的1次教宗會議在德國舉行,與會的成員有三百多位主教、11十九位樞機主

教、三十三位總主教、三位元老、近百位大修道院院長、十多位王子、幾百位神學家及宗教法律專家,由而可見這次#議陣容的盛大和影響力

。會議結果罷免原來並立的三教皇,選出馬丁五世爲新的羅馬教皇而結束教會的大分裂,同時會議發表聲明18資威克里夫cohnwycliffe)和波

希米亞宗教改革派胡斯的論點,宣布他們爲異端份子,交K俗司法審判,後胡斯被判火刑在康斯坦茲燒死。 1五四八年到1八〇六年,康斯坦茲被奧地利佔領之後,歸屬巴登大公國。由於湖岸和界的特殊情況,康斯坦茲向大城市發展的機會受到限制

。十九世紀,財物和檔案搬遷、教堂和修道院被封,城防工事拆毀,但仍是地區性文化和經濟中心。 這個城市位於博登湖西端萊茵河出口、坐落在波登呂克(BodanrUck)半島東端K近瑞士的邊緣地帶,主要城區東臨博登湖,北靠萊茵河,西南

面與瑞士的克羅伊茨林根接壤,萊茵河上的111座橋樑把康斯坦茲與巴登-符騰堡州腹地相連。全市擁有七萬五千名人口,是博登湖畔最大的

城市,也是德國在萊茵河上游南岸唯1的城市。工業以紡織、化工、機械、電子、醫藥、木業加工、金屬加工等爲主。 成爲德國「最後I塊衣角」的康斯坦茲,與僅有1道籬笆之隔的瑞士有很深的淵源。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各地都遭盟軍地毯式的a炸,唯

有康斯坦茲因爲兩國邊界是從住宅群和街道中穿過,即使在警報聲長鳴之下,燈火仍舊通明,盟軍飛機卻無法分辯德、瑞領土分界,這座歷

史名城得天獨厚的能夠在空襲中保存下來,許多珍貴的建築及藝術寶藏都完好無損。戰後康斯坦茲充分發揮風光優美、氣候溫暖、陽光充足

的湖畔城市美景的地區優勢,建設衆多公園、旅館,大力發展旅遊業,於1九八1一年被宣布爲世界文化遺產。 康斯坦茲雖地處德國邊陲,仴交通十分方便,是德國南部重要的黑森林和上萊茵鐵路線終點站、船運的樞紐,從市內有高速公路通向各地,

是博登湖畔著名的旅遊地。與招鄰的瑞士克羅伊茨林根市之間雖設了幾處海關,但兩市居民交流非常方便,公共汽車互相往來,許多德國人

在瑞士上班,而德國大學生則乾脆住在瑞士,白天才回德國上課,兩市還在邊界正中點共建冰上運動館。這裡法律比瑞士鬆,沒有電影檢查

,有賭場、法國香檳和可口的德國牛扒,因此極受瑞士人歡迎。 康斯坦茲大學創辦於一九六六年,是德國最南邊的學府,現有學生I萬多人,校內圖書館藏書1百六十萬冊。自大學創辦以來,給古 老的康斯坦茲注入年輕的活力。 考夫宮(Kaufhaus)是市區最有價値的古 踏,位於湖港之濱,高大講究的建築完成於一三八八年,原是富商巨賈的貨棧商行,一四111年,樞機主教會議在頂層秘密舉行,會議上紅衣

主教奧托•科隆納(Ottocolonna)當選爲教皇馬丁五世(MsinV),宣布波希米亞宗教改革者胡斯爲異教徒判以火焚,翌年執行,成爲宗教的殉

教者。1九七〇年,按原樣修整改建成音樂廳和大會堂。 宮前的廣場上,豎有飛艇發明者齊柏林紀念碑。1八三八年航空史上的先驅格拉夫•齊柏林(GrafVonZeppelin),就出生在現爲英塞爾(Insel)

旅館的建築內。他是德國硬式飛艇的發明者和第1位大規模製造者,第1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用之作遠程蟲炸,獲得相當成果。1九〇〇年七

月,他研製的飛艇從博登湖出發作首次飛行。這幢建築已有1百多年歷史,原爲多明我會(Dominicans)的修道院,以其隱密幽靜而聞名。 大教堂(cathed£)始建於十1世紀,用了快六百年時間到1八五六年才全部完工,每個時代都在這幢建築上烙下了印記,因此它是融合羅馬、哥

德、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於1體的宏偉建築,教皇馬丁五世就是在這裡舉行登基儀式,是十五世紀拋動世界的大事。 聖史蒂芬(SLStephen)教堂位於史蒂芬廣場,是建於十五世紀的哥德式漂亮教堂,內部裝飾華麗,天花板上有三世紀的壁畫。 其他可參觀的地方及古踉,還有市政廳建於1五九四年,曾是亞麻織工舎所在地。奧古斯丁會(Augustinian)教堂建於十一•叫紀,現爲胡斯

紀念館。哥德式羅斯花園(Rusgarten)紀念館,展出地方史和工藝品。位於貝奈迪克丁廣場的地區考古博物館,展示品皆爲可證明這個古城歷

史的考古成果。 博登湖(Bodensee)在德國南端,也就是康斯坦H(ConstanceorKonstanz)湖的德文 名字,這是到當地旅行必不可漏失的行程,湖區界臨德國、瑞士和奧地利三國,是東西長七十四公里、寬約十三公里、面積五百1一十八平方

公里的漂亮大湖,康斯坦茲市坐落在伸入湖區的半島上,湖邊除海水浴場和娛樂設施,還有湖中的梅諾島上有昔日條頓騎士團所建的巴洛克

教堂和城堡,後經巴登大公爵改建爲花團綿簇的夏宮。另外萊布諾島十至十1世紀爲歐洲S熱門的修道中心,現爲蔬菜生產中心。

戰略要地烏爾姆市

檔案:羅伊特林根.jpg 烏爾姆(S3)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東部多瑙河畔的美麗古城,恰在支流伊勒(Iller)河匯入多瑙河附近。城南的多瑙河爲州界,與 對岸拜恩州小城新烏爾姆(New-Ulm)隔河對峙,以數座橋樑相連,形成大烏爾姆雙子城。東南距慕尼黑一百一十三公里,東北至斯圖加特只有

七十1公里,此處係商業通道,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 這裡最初是皇家領地,公元八五〇年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城寨堡壘而見諸文獻,1一六三年繞著城堡圍牆的市集蓬勃發展而成的城市,被紅鬍子

腓特烈1世認可,一1六四年正式設市,二二一七年爲帝國自由市,至一三五〇年完全自由自主,其自由城市法使贸易發展迅速。1三七六年時

是施瓦本最大的城市,並組織了1個包括十四個城市的聯盟,一三七七年在羅伊特林根(Remlingen)_敗符騰堡伯爵烏爾里希三世(ulrichIII)

而稱雄德意志南部直到1三八八年,因此在十四、十五世紀的內戰和城市聯盟中一直地位重要。 一八〇三年城市被巴伐利亞王國併吞而失去了自主力,並於1八一〇年割讓給符騰堡。十九世紀初拿破崙窮兵黷武、橫行歐洲,烏爾姆I帶也

是戰場。I八〇五年九月1一十五日至十月11十日烏爾姆一役,拿破崙統率一1十一萬法軍,圍攻據守在城中的馬克(KarlMack)男爵麼下七萬I1

千名奧地利軍隊,法軍大勝,奧軍被俘五萬多人,這次戰役至今仍被軍事學家們引爲1次傑出的戰例。 拿破崙兵敗撤軍後,德意志組成鬆散的聯邦,建築幾個大要塞,烏爾姆就是其中之一,在外圍修築了長達九公里的城防工事和衆多堡壘。第1

一次世界大戰中,城區遭到嚴重破壞,但大多數名勝古蹟已被重建,許多中世紀的古蹟、哥德式大教堂、城牆、城門和噴泉,也恢復原貌保

留至今。 全市擁有十1萬五千多名人口,中世紀即因盛產亞麻和麻紗布而繁榮,中世紀後期是歐洲主要的貿易中心。1一十世紀中期後工商業發展迅速

,成爲德國南部地區性經濟文化中心,工業以汽車製造、機械、紡織爲主,載重汽車、公共汽車、柴油發動機等產品在世界市場上聲譽卓著

,其中尤以麻紗布暢銷全歐。 這裡對外交通便利,是德國南部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和公路中心,卨速公路四通八達。幾百年前貨物多在此轉運上船,W河而下輸往黑海,歸

程由東方帶冋稀有物品及財富,如今仍然舟輯穿梭,更多了許多滿載慕名而來觀光客船。 市區景致迷人,多瑙河從市南緩緩流進市區,很多美麗的歷史性建築映入眼簾,城市的輪廓、高聳的教堂、古老的居民及g城堡高牆,都倒映

在碧波之中,河畔綠樹成蔭,芳草如毯,是一幅絕好的風景畫。沿著水路可以看到最老的城區漁民村莊(Fischerviertel)或漁人碼頭,德意

志潘博物館及威布林根修道院等景致,中古風貌依S,房舍精緻,溪水清澈,小巷曲折,環境非常優雅。 烏爾姆大教堂(Ulmcathedral)位於多瑙 河畔,鐘樓尖塔高達一百六十1一公尺,相當於四、五十層樓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哥德式尖塔教堂,在德國也僅次於科隆大教堂,是烏爾姆市

的地標。教堂全長百1十三公尺,寬四十八公尺,可容納兩萬多人。第一塊奠基石始放於三七七年,一五11九年初步建成,1八四四年開始擴

建,到1八九〇年才全部完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重挫,現在已修復爲中世紀原貌,從遠處觀望,整座教堂雄偉壯觀,近看略呈腐損,

多處地方要靠高大的木架支撐,內藏有許多宗教文物。沿著七百六十八級盤旋而上的樓梯,可登塔頂俯瞰全城。 教堂廣場每年十j月11十五日至十11月11十Ij日都會舉行聖誕嘉年華,時各種聖誕物品的展售、布置得艷紅彩綠、燈光閃爍照遍四方,多瑙河

各城市都紛紛參與活動,吸引著世界各國的遊客在此季節來訪。 _包博物館在烏爾姆衆多博物館中最具特色,建立於1九五五年,陳列著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麵包圖,詳細介紹幾千年來小麥種植、麵粉加工

、麵包製作的歷史和配方、過程和技術,實物展示製作麵包的原始工具、考古發掘出來的古老烤爐、石磨及加工小麥的磨房模型等,還以詳

實的資料介紹世界各地有關製作麵包的習俗。館內有1個麵包展覽廳,專門用來陳列形狀類似蝴蝶、芯束、徽章的各式麵包,古巴比倫的手推

磨就在博物館的入口處。 此外,市內可參觀的地方還有十四世紀的市政廳,一九六七年創辦、現有六千多名學生的烏爾姆大學等。 烏爾姆的車站街以曾是物理嗲泰斗愛因斯坦(Albertsnstein)的出生地而聞名,只可ttt他的故居在第1一次大戰中已被炸毀,現在原址上所立

的紀念碑,仍爲許多前往憑弔者的重要參觀目的地。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一八 七九年三月十四日出生在這裡,青少年時在慕尼黑就學,_1十世紀初提出一系列科學理論,S先斷言物質與能量的相當性,對空間、時間和引

力都賦予完整的新概念。由於他對光電定律和理論物理方面的貢獻,一九二一年獲得諾只爾物理獎。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執政後,他放棄德國

阈籍而入籍美國,I九五五年四月十八日逝於美國普林斯頓。• 每四年的七月中旬,這個城市都要舉辦1次多瑙河漁民水上比武節,這種節日帶有中世紀傳統騎士色彩。比武當天,漁民身穿十八世紀的民間

服飾,跳起傅統舞蹈,踏上高蹺舉行盛大化裝遊行,下午集隊來到多瑙河畔,觀賞水上比武。參加比武的河艇長十公尺,三人操縱,比武者

手持11點八公尺長捍站立船頭,整裝待發,軍號一響,舟艇立即離岸駛向河心與「敵方」交戰,用木棍互相攻搫,落水者爲敗方。岸上的觀

衆則跳起歡快的民間舞蹈助興,穿梭在人群中的「愚人」故意裝瘋賣傻,挑逗衆,製造氣氛。

青春大學城海德堡

海德堡(Heidelberg)是德國西南部巴 登—符騰堡州聞名遐邇的文化名城,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1九〇七年考古學家在城區東南十公里內卡河畔的序爾鎭山谷,發現了四十

萬年前尼安德塔(Neanderthal)人的下顎骨,是歐洲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公元五十年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人在此修建石橋和邊防要塞。

一一九六年,當時是王公貴族們的領地。十三世紀起,是萊茵巴拉丁(palatine)歷代封建領主的首府,當時長形的老城區呈東西走向,範圍

大約是在古堡至大學廣場1帶,北臨內卡河,南抵耶登布爾山1。十四世紀初,海德堡成爲歐洲文化中心之I,一三八六年,魯伯特選帝侯以巴

黎大學爲藍圓,創辦了海德 堡魯伯特查理大學(KupertCharlesUniversity Heidelberg),這是海德堡大學的前身、德國土地上最古老的大學。 十四世紀末,魯伯特三世(RuprechtIII)公B,強迫鄰近村荘的居民遷至老城西側,使城區規模擴大。1六九三年,封建領主繼承權戰爭爆發,

法軍兩度入侵,法國國王路德維希(Ludwig)十四世一聲令下,海德堡遭到空前劫,整個城市陷入片火海。一七1〇年卡爾•菲力浦選帝侯將都

城遷往曼海姆,後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海德堡才逐漸恢復生機。一八〇1一年,正式併入巴登-符騰堡州。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海e堡倖免

於盟軍的空襲,據說當時的美國空軍司令畢業於海德堡大學,他下令保護這座城市o 這個城市的位置於萊茵河三大支流之1的內卡河畔,奧登林山(Odenwald)向萊茵平原緩緩下降處,正好在著名的「黑森林」風景區北緣,北距

法蘭克福七十七公里,是萊茵河平原主要的進口城市,尤其在1九四五年以後,其所佔比重愈顯分量。工業以生產印刷機和其他機器、電機設

備、科學SI器及水泥等爲主。在肥沃而溫暖的伯格谷(Bergstrasse),豐富的水果、蔬菜亦爲當地主要的經濟來源。 對外交通便利,鐵、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由這裡乘火車前往慕尼黑要三小時••從法M克福前來,無論是乘IC特快火車還是開汽車,都約一小

時:從曼海姆出發搭再門行駛古城之路的歐洲巴士(Eurobus)僅需三十分鐘aj達。市內交通以公共汽車、電車爲主,還有鐵路巴士和計程車,

遊客買1種11十四小時通用的旅遊車票,可以全天候任意搭乘公共汽車、鐵路巴士、電車及登山纜車。另有住宿1、二、三夜包括早餐的海德

堡卡,在停留時間內除享受上列交通優待外,還可免費參觀城堡,其他景點及博物館也有優待。在海德堡蜿蜒狹窄的舊街,用雙足步行是最

佳方式,沿著熱鬧的主大道(Hauptstr.)走,順路可將所有重要景點及有知名度的餐廳、酒館一網打盡。海德堡的遊客中心位於火車總站前,

電話爲6221-19433,有詳列細目的觀光指南小冊子提供,另可購買一本海德堡生活(HeidelbergLife),可以獲得較深入的訊息。 市內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旅館,從設施完備的觀光大飯店到價格公道的青年旅舍,從市區到市郊上百家旅館共約兩千五百多個房間,其中絕大

多數是四個房間至1一十多個房間的迷你型旅館,但各具特色,有的是建築具有歷史,有的以溫弊氣氛取勝,有的所處環境幽靜或房間設計出

名:這些小型旅館,並不表示就會便宜,前往的遊客可按自己的需求以預約專線6221-142224詢問0在大學附近有較便宜的旅館,其中傑士克

(Jeske)雖然精巧得只有四個雙人房,但仍以 難得的實惠價格招待客人。 歐洲飯店(DerEuropElscheHof)也rF新 大學廣場西邊附近,是當地的L級豪華觀光大飯店,一百一十八間高級客房和酒吧、夜總舎、咖啡廳、餐廳、健身房等完善設施。 位於主街上的澤普勒飯店(ZumSeppl),是昔日海德堡大學生聚集的泗館之一,也S一棟具歷史性的建築,八間客房中甩人房佔了兩間,位於老

橋頭南方靠近城堡,以高品質的服務取勝,是高價位的L級飯店。 海德堡瑪洛特(HeidelbergMarriott)位於恩斯特華爾茲橋(m3stWalzBriicke)西方,面臨內卡河,是一家擁有兩百四十八間高級客房、景觀良

好、設施完備的現代化大飯店。 騎士(zumRiuer)飯店位於聖靈教#對面,臨馬克特廣場,原本是綢緞富商建於一五九11年的住宅,造型優美。五層樓的山形牆門面,門窗涼台

和立柱尖頂都有精緻的雕刻,屬典型的文藝復興式富家宅第,是一八六五年戰爭中悻存的市民住宅,有很高的藝術價値。從1七〇五年起,改

爲騎士樓(DerRitter)旅館和餐館,是當地頗負盛名的觀光飯店。 市內餐驕充斥,供應各種口味的菜餚,人行步道區的S?天咖啡座和隨處可見的啤酒屋,是街頭的最大特色。當地的學生啤酒館各有風味,其

中不乏歷史悠久、格調高雅者。有些啤酒館煙霧瀰漫,喧嚷吵雜,閉路電視不停地播放搖滾樂,人們或獨自豪飮,或高談闊論,互相交換各

自的見解。 在衆多啤酒館中,最ft盛名的是「學生王子餐廳」,相傳昔日有一個諸侯王子在海德堡念書,結識了這家S廳的女服務生並相愛,但終因社會

地位懸殊,婚姻還牽涉到國家的政治立場,因而含恨分手,由此引出1連串浪漫悲淒的愛情故事。一九〇一年弗斯特根據這個故事寫成名劇「

古老的海德堡」。後來美國製片商以這家餐廳爲背景,改編拍攝成電影「學生王子」,敘述古老的大學城中,大學生們的生活、友情及王子

的浪漫愛情故事。故事片搬上銀幕後久演不衰,不僅海德堡因之聲名遠播,也吸引千千萬萬慕名而來的觀光客。如今這家餐廳牆壁四周和天

花板上不但仍貼滿了歷屆海德堡大學畢業生的發黄照片,而且所有木製桌椅上,也還刻滿了密密麻麻的留言和字蹈。 這裡的購物也很方便,市區主大道旁林立著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和一般商店,無論衣物、針織品、邁森瓷器、民俗藝品,或者是1般日用品齊

全,也許並不便宜,但實在的造型、經久耐用的特性,如屬需要,許多束西都値»買,而最受遊客歡迎的是雙人牌刀剪類產品,如裁紙刀、多

用途小刀和小剪等,精緻、鋒利和耐用是其口碑,又以黑色標誌爲上品。市內的樂齊爾(Knoezel)咖啡廳,與王子飯店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

男女學生最喜歡去的幽會地方,店裡出售1種「學生之吻」的巧克力,幽會的學生常會藉它來傳達愛意。 海德堡是名副其實的大學城,著名的海德堡大學(xeidelbergUniversity)由選帝侯魯伯特三世創辦於1三八六年,德文全名叫魯伯特-卡爾海

德堡大學(Ruprecht-Karl-universistHeidelberg),是爲紀念兩位辦學名人,其一爲削始人魯伯特,另1位爲巴登的卡爾大公爵。十九世紀初

海德堡大學財政瀕於崩潰,他們傾力相助,還爲學校禮聘名師宿儒,使大學重振雄風。海德堡大學是德阈歷史上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也是繼

布拉格大學、維也納大學之後,歐洲第三所最古老的德語大學。十六世紀末期、十七世紀初,因學校中對人文主義的研究、尤其是設有一個

喀爾文(calvinist)宗教研究中心而聞名。歐洲三十年戰爭中受創嚴重,一六1二一年學校圖書被劫掠1空,一六一一六年學校被迫關閉,一六

五1一年雖再度開辦,但又因戰爭而中止,直至一八〇三年巴登大公出資倏復校舍重新開學,1八一六年取回書藉。 這所大學以人文科學起家,尤以哲學、法學、神學和社會學最爲出名。德國著名哲學家絕對唯心主義者黑格爾和社會、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思

韋伯(MaxWeber)都曾在這裡。 曾在海大讀書的韋伯,後在該大舉仟教時寫下「基督教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對歷史思潮和宗教社會學有巨大的影響,他的弟子在海

德堡大學所形成「韋伯®」,至今仍是世界知名的社會學研究重心。 海大的自然科學也很出色,十九世紀中期,物理學和化學巨匠本生(RobertWilhelmBunsen)和基爾霍夫(GustavKirchhoff一,約 1八五九年左右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時,1起觀察出每種元素都會放射出II特徵波長的光,因而開闢了光譜分析的廣大領域。尤其是本生從一八

五11年至I八九九年擔任海大教授整整四十七年,沒有結婚,終生貢獻給海大和實驗室,甚至在長達六年研究高毒性含砷的化合物1一甲基胂

時發生燦炸,雖然撿回了I條命,但因而瞎了1隻眼睛。 海大的教授陣容堅強,包括海明霍茨等爲海®堡大開啓了自然科學研究的時代,從一九〇五年至今,已有三人榮擭諾貝爾物理獎、三人擭骼學

獎、兩人獲化學獎,由此可見其教授皆一時之選的知名教授。 海德堡大學現在已由最初的神學、法學、$、文項四系,發展爲十八個系,九千名教職員工、兩萬八千名學生的赫赫學府,其經費的1半以上

用於醫學系,設立了全國唯1的癌症研究中心。其物理系是德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和天文學的研究基地。此外,這裡還有歐洲分子生物研究

中心,馬普協會的物理、醫學、天文、外國法律等四個研究所。全城十三萬八千名居民中,除在校大學生外,另有百分之五十的居民是靠海

德堡大學爲生,在繁華的主大道上,竟有數十家書店。 大學圖書館內擁有藏書兩百多萬冊,尤以收藏有珍貴的十四世紀馬內资手抄本(CodexManesse)而聞名,館內備有影印、錄影等設施,供需參

考者複製運用。 海德堡大學校區分散,教室和民居雜處,教授上課時市民也可以旁聽。人文科舉各系以老城的大學廣場(universissplatz)Is中心,北側的老

大學樓是海德堡大學建造的S早部分,巴洛克式美侖美奐的S堂建於1七1二年,晚上經常舉辦音樂會。大學新廋建於1九三1年,由美國人民捐

贈。戰後新建校舍多分布/[•:內卡河右岸郊區,形成餃明顯校區,爲自然科學、醫學等各系所在地。校園內卨樓大®林立,動物園及露天啤

酒屋都在此處,與老城區風格相異。郊區的大學熱帶公園是德國所有大學中設得最早的學校公園。 大學博物館內容豐富,位於老校區的格拉比巷(Grabengasse)一號,展示該校及全德國最古老的大學歷史。 著名的學生禁閉室(Studentenkarzer)位於老大學樓後面的奧古斯汀巷中,這裡是學校監禁違規鬧事學生的地方,從一七111年至1九一四年,

凡是嚴重惡作劇、酗酒和擾亂治安的學生,就要在這裡呆上兩個星期;如果是和警察發生衝突,可能要延長至四個星期。但通常這些學生只

要關I1、三天,就可以假釋出獄聽課。有的同學認爲,關禁閉是中世紀騎士精神的體現,也是學生時代的應有經歷。監房的牆壁和天花板上

有許多五花八門的壁畫,如自畫像、詩詞、監禁的年代、天數、簽名等,由此可見學生們不以爲侮的瀟灑。新大學樓庭院中有1座高塔,曾經

有一段時間被當作女生監獄,故有「女巫塔」的外號。 海德堡大學的各科系學生,早在十五世紀就成立了學生會組織,稱爲兄弟會,他們經常在城內各家啤酒館喝酒聚會,後來有的啤酒館就成爲

某個兄弟會的固定飮酒場所,店外掛有某個兄弟會的會旗,如市集廣場旁邊的澤普勒(Seppl)酒館和紅公牛(RoterOchsen)ffi店,就是歷史系

學生的傳統酒館:紅公牛屬於較高級酒館,據說德國首相俾斯麥和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曾光顧過此地。相較之下澤普勒酒館則屬便宜、大衆

化、嘈雜熱鬧和崩學生光顧的酒店,刻意保留著坑坑洞洞的鸽桌椅,牆上貼著發黃的大學生合照,成爲該店的賣點。 哲學家小路(Philosophenweg)位於內卡河北岸內卡觀光船出發點的對面,由西奧多豪斯橋(TheodorHeussbrUcke)過河右轉的小山腰上,與老

城區隔河相望。 登山小道的視野開闊,幽靜舒適,遍栽果樹,山青水秀,景色宜人:特別是每年一二、四月分果樹開花季節,滿山馨香,芬芳馥郁。小道前

半公里有許多房屋,大多屬於海德堡大學物理系的各研究所。小道旁幾處視野絕佳的地方被關爲哲學家花園(philosophengsen),園中種著鬱

金香、日本櫻花、柏樹、檸懞樹、竹子、杜鵑、銀杏等。這條歐洲最美麗的散步小道上曾有舒曼、馬克吐溫、歌德等德國名家,以及世界的

哲學家、學者、詩人墨客常在這裡散步沉思,或瞭望美麗的內卡河嬌姿媚態。 漫步在大學城中世紀的狹窄街道上,處處都感受到摩肩接踵的大學生青春«灑之氣,爲了宏揚海德堡大學的辦學傳統,每年暑期開辦德文研習

班,爲期11、三個月,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在此遊學。 這座紅褐色的古城聳立在1片綠樹環抱之中,四周是密密麻麻的葡萄園,景色如畫,每當夕陽西沉時,情侶成雙成對,相擁漫步在石砌路上,

幾乎讓人以爲這就是「學生王子」書中卡爾漢利希王子和可愛的少女凱蒂。 清澈秀麗的內卡河緩緩流過市區,河畔兩岸已逐漸形成新的市區。在火車總站及車站北邊是現代化新貌,內卡河下游兩岸則依然保存著舊城

的中世紀風貌。歷代文人墨客都對它的美讚嘆不絕,在這裡墮入情網的文學家歌德稱讚它是「美麗新世界」,馬克吐溫也寫下「美得不能再

美」的眉批。它的古典浪漫和現代文明,每年吸引近五百萬國內外遊客,前來尋找詩歌、電影中所展示的浪漫情懷。, 海德堡的精華集中在舊市區,以俾斯麥廣場(BismarckPlatz)爲中心,延伸出1條古老的主街(Hauptstrasse),全長1千八百公尺,是舊城區唯

1的大街,現闢爲行人徒步區。街道兩旁全部是中世紀古老的巴洛克式建築物,紅瓦白牆,古色古香,除極少數店面稍有改建外,絕大部分建

築保持著上百年的風貌,略爲 斑駁的屋牆和古老的雕飾,似乎向過往行人炫耀它曾擁有的悠久繁華歷史。 市集廣場位於主街東端,昔日爲處決犯人的刑場,現閼爲跳蚤市場,每天上午大約九時許,擺滿各種蔬菜、鮮花等攤位,還設一些露天啤酒

座。 内卡草评(zeckarwiese)是市民們最喜歡的休閒去處,位於美麗的內卡河畔,浪花拍打著河岸,草地像翡翠一樣嫩綠。大學生們躺在草地上沐

浴陽光,打球戲耍,讀書討論。情人們相互偎依,輕聲私語。老人們垂釣河邊,撒食餵鳥。年輕的媽媽推著嬰兒車信步漫遊。河面上的野鴨

、天鵝悠遊自在,到處洋溢著一片溫馨祥和。時而有滿載紅男綠女的遊船順水而下,掀起屑屑波浪,幾隻受驚的天鵝展翅起飛,掠過水面,

遊人的視線隨著飛翔的天鵝望向遠方,老橋、密林和古堡-一映入眼簾。 鄕土博物館KurpfalzischesMuseum)是海德堡十多所博物館最不可遺漏的,館中陳列有珍貴的尼安德塔人下顎骨複製品,是瞭解當地歷史不可

錯過的見證物。美術部門的陳列豐富,珍藏德國及荷蘭許多名畫,還有珍貴的木雕「十1一信徒」,是出自十六世紀德國傑出雕 刻家李曼施奈德(TilmanRiemsschneider) 之手,出色的木雕人像使他成爲歌德後期主要的藝術家,除木雕外,他也作石雕。 德國包裝博物館(GermanPackagingMuseum)位於主街一一十1一號原來1座教堂建築內,展示德國及歐洲各阈包裝技術的發展、廠牌的設計及顯

示技巧示範等,別具1格。 博施博物館(CarlBoschMuseum一内展/T德國工業化學家博施終生獻身化〈,因發明了高壓化學法,而與另1位德國化少家伯吉尤斯

(FriedrichBergius)1起共搜九一一一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博施並發明了爪蒸a和水煤41混合、於高溫下使用金屬催化劑大規模製造氫的博施

法,對工業的貢獻巨大。 聖靈教堂(Heiligengeistkirche)是市集廣場上最搶眼的建築,爲魯伯特1世公爵建於一四〇〇年,是一幢巨大石柱林立的淺紅色大建築,爲

哥德式晚期的代表作,氣勢雄偉森然,是歷代選帝侯及王妃陵寢所在,魯伯特和妻子愛麗莎貝特•馮•霍亨索倫也葬在其中,海德堡大學校

慶和重要的集會都在氣派宏偉的禮拜堂舉行。教堂周圍有開闢於一四八三年的小店鋪,出售各種紀念品、徽章、書籍和鮮花。 市政鼸建築雍容華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附近是登山纜車站,可前往海拔三百六十公尺的電視轉播台。這1地段還設威瑪共和阈首任

總統艾伯特的紀念館。 卡爾西奧多撟(KarlTheodorBrlicke)當地習慣稱它老橋(>〒),位於聖靈教堂北側,沿古老的石頭港(steingasse)步行五分鐘即到。這是卡爾

西奧多大公爲慶祝海德堡大學創辦四百週年,於1七八六年至1七八八年將原木橋改建而成,現爲海德堡的地標。 老橋南端建有兩座高大的白色圆塔,塔頂立著巴洛克風格的圓錐形塔尖,兩塔之間是紅褐色的高大城門和門樓。西塔內設三間低矮、陰暗的

囚房,東塔內也有1間囚房,城門揋上還有兩間整潔明亮的囚房,這是當年大公專門用來關押逃稅的富商和違法的貴族。在這裡既可俯視秀麗

的內卡河,又可觀賞古城^3。 卡爾•西奧多大公雕像位於老橋南端,基座四周分別坐臥著萊茵、多瑙、摩澤爾及內卡等河的河神,大公雕像的對面還有一隻手持銅鏡的狒

狒青銅雕像。橋北端立有海德堡智鉍守護神雅典娜女神像(PallasAthene)。歌德曾說過:「從這裡眺望古城所見的景色,世界上任何1座橋都

無法與之媲美。」 海德堡古堡(Heidelberg)位於耶登布爾山上約兩百公尺高的半山腰,始建於1300年,歷時四百年才完工,是歷代萊茵選帝侯的住所,屢經修

築和擴建,形成巍峨的城堡和豪華宮殿。十七世紀時法軍曾兩次洗劫這個城堡宮殿群,繼之城主選帝侯卡爾•菲力普移居曼海姆,1七六四年

又遭雷举淪爲廢墟,險遭拆除,幸虧1位法國伯爵«眼獨具,喜歡它的浪漫風姿,在他的遊說呼籲下,古堡廢墟得以保存下來,於1八九七年至

1九〇三年間進行修葺,將部分闢爲歌劇院、博物館及餐廳。 整個古堡宮殿群佔地甚廣,用內卡河的紅砂岩石建成,整體玫瑰紅色,由於修建歷時長久故混有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等各時期建築

,雕工精細,人物猛獸造型栩栩如生,是海德堡的精神象徵。 古堡入口處建有1座石砌的伊麗莎白門,是腓特烈五世於1六1五年,爲迎娶英國公主伊麗莎白,在一夜之間匆促建成。古堡中央是建有喷水池

的花園廣場,池中人物雕像精緻生動,每年七、八月分在這裡舉行露天音樂會,詩情畫意令人陶醉。 廣場東側現爲藥物博物館的奧托亨利樓,陳列的瓶瓶罐罐是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的藥草、藥引和木乃伊的骨頭,許多製藥器具,讓人大開眼

界,1架瓷座天秤,製作相當糟美。 北側的玻璃大廳建於1五四七年,旁邊的腓特烈樓頂層平台是遊客眺望全城美景的好地方。女眷樓位於西側,現爲音樂廳。 奧托海因利希樓最爲著名,是德國文藝復興式的傑作,如今雖只剩下1面破牆,但仍然令人驚艷。樓牆上雕有象徵力量、信仰、希望、熱愛和

正義五種道德的塑像,鮮活生動,上部站立著形象飛揚的日月衆神。 酒窖位於腓特烈樓左側,內有個世界最大的啤酒桶,製成於1七五1年,長九公尺、高八十1公尺,共用了1百三十塊橡木拼成,像個大火車頭

,可容納11十11萬1千七百11十六公汁啤酒,如果一個人每天喝一瓶,需八百三十三年才能喝完,可見當年的豪華程度。 曾是火藥庫的卡勞特塔(Krautturm),於一六九三年被砲火毀壞,四分之1的塔身與母塔分離。此外,古堡內還建有圖書館和哥德式的魯伯特

樓。 古堡日夜四季風姿各異,日間川流不息的遊客,使它成爲最具人氣的現代休憩地,依牆俯視市景,更能體會昔日諸侯在此掌控寰宇、高人1等

的權貴之尊。 每當日落黃昏,夕陽把古堡染上一層迷人的色彩。夜幕降臨時,林山隱沒,紅色砂岩石宮上聚集著古堡周圍的全部光源,遠遠望去,彷若天

上人間,神秘的在半空中光芒四射。

歐洲夏都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BadenBaden)爲巴登I符騰堡州西部邊境城市,是德國著名的療養勝地,「Baden」一詞在德文裡爲洗澡、游泳的意思,它的歷史自

然和洗澡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公元1一、三世紀,•羅馬帝國的凱撒王卡拉卡拉(Caracalla)帶領軍隊fllu耳曼人h仗,不少士兵受傷生病,

卡拉卡拉耳聞巴登巴登的溫泉具有療效,便帶著部隊來此大量興建浴池,石砌的浴池連成1片,規模空iRIJ,因此當時這裡即以

AureliaAquensis之名稱而聞名。 公元五世紀,由於羅馬帝阈的衰敗,這裡幾乎淪爲廢墟。十1一世紀成爲巴登侯爵駐地才漸恢復元氣,1六八九年又毀於戰亂。法阈大革命期

間成爲許多貴族逃亡避難之地,是城市再度復甦的契機。十九世紀初,當地溫度卨達攝氏六十六度、含放射物質的鹽礦泉,經研究對人體有

益後,1家家浴室相繼成立,使這個城市變成健康度假中心,漂亮的旅館、別墅一幢幢建立,幽雅的步道、美麗的公園一處處形成,吸引著無

數遊客、富商巨賈和達官貴人來此休憩消暑,是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中心,同時也是拿破崙建立的巴登大公國夏都。 一八三八年建造了包括音樂、戲劇和賭場在內的娛樂場所,跑馬場於一八五八年建造成功後,成爲歐洲盛極一時的度假勝地,德皇威廉1世幾

乎年年夏季來此度假,法皇拿破崙三世和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也經常前來。 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也紛紛慕名至此,並流連忘返不忍捨去,法國浪漫主義領袖的法國名詩人雨果、法國最偉大的天才小說家巴爾扎克

(Balzac)、俄國的名小說家杜思妥耶夫斯基(Dostoyevsky)、俄國第一位在國際上聲名大噪的作家屠格rl夫(Turgenev)、俄國激進功利主義批

評家杜勃羅留波夫(Dobrolyubov),及德國文學批評家及音樂家布拉姆斯(OttoBrahms等活躍於文壇藝術界的聞人,不但都愛來此遊玩,還經

常沈醉於美景而停滯不去:布拉姆斯在此住了十年,可參觀其故居,以瞭解他昔日生活。另外據說美國名作家馬克吐溫不但愛死了這裡的美

景,更熱衷於泡溫泉,因之風濕病不藥而癒。 除此之外,當時可計算的還有三百多個歐洲著名的家族在巴登巴登附近購置度假別墅,沙俄、波蘭和羅馬尼亞舊王室也在此地置有行館。第1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爲德軍傷患後送療養地,戰後是法軍駐德國的總指揮部所在地。 這個城市位置在德國西部,西往法國十九公里,東北距卡爾斯魯厄11十九公里、至海德堡七十公里,東至斯圖加特八十公里。交通便利,擁

有五萬三千多名人口,氣候溫和,自然環境幽靜,溫泉資源豐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礦泉療養地之一,素有「歐洲夏都之譽」,也是德國百萬

富翁最多的地方,每一百名市民中就有兩人是百萬富翁。近幾年來,旅遊業日愈興盛,許多國際會議也在此舉行,有許多設備齊全、建築現

代化的會議中心,當地增建了許多中型旅館、別墅,以接待每年幾十萬的療養觀光客,是世界知名的溫泉療養地。 市區在群山環繞中,花木遍地,溪流潺潺,舊城建在黑森林的支脈上,可以俯視奧斯溪(oos^ch)溪谷,景色秀麗,由於未受到第_一次大戰的

戰火傷害,小鎭保留著古老優雅,有一種特殊的嫻靜。無論是街心、花園、草地、民家房屋的陽台上,到處有精心培育的花草,在綠意盎然

中相當耀眼,令人陶醉。 順著奧斯河畔西岸的利希登塔勒林蔭大道(LichtemalerAllee),兩岸綠樹夾道、綿延達1一公里,西望是一脈山丘,緩坡上爲參天大樹,山坡

下一片開闊的碧綠草地,清涼而美麗,昔日文人雨果、華格納、布拉姆斯,以及拿破崙三世、維多利亞女王和鐵血宰相俾斯麥等不祇也偏愛

其景,更運用它作爲政治舞台。 市內有衆多常年開放的溫泉浴室,含放射性物質的鹽礦泉水,對許多慢性疾病有顯著療效。其中最著名的腓特烈浴室(Friedrichsbad)始建於

一八六九年,歷八年而建成,是1幢歐洲最華麗的文藝復興式漂亮溫泉浴場,泉水來自兩千公尺深的地下層,水溫高達攝氏六十九度,是歐洲

最熱最好的溫泉浴池之1,也是全國僅有的1座愛爾蘭浴池,關軻專爪的S療浴池,供慢性病人使用。 浴室內挑高數公尺,配合古典雕像、石柱及大理石地板豪華舒適,設/I:浴室中的愛爾i®浴(IrischBad),兩小時的洗浴過程共分十五個步驟

,包括三溫暖、按摩、蒸、泡、全身浴和游泳等。全裸入浴,有專人侍候,重視W業服務,最後可讓客人身心輕鬆、疲憊盡失。 市中心羅馬人廣場(R6merplatz)对見當時遺留下來的大型「士兵澡堂」(Soldatenbad)遺蹟,有溫水、熱水、冷水各式洗法。 卡拉卡拉溫泉浴場(CaracallaTherme)位於羅馬廣場,是佔地廣達一千平方公尺的大浴場,除溫泉池外,還有室內、室外溫水游泳池,寬敞的

三溫暖、日光浴室等,是一家大衆化的溫泉浴場,收費公道,但毛巾等皆須自備。 巴登巴登也是歐洲有名的「銷金窟」,市內大小賭場林立,設施齊全,業務興旺。 卡錫尼(casine)賭場是全市也是歐洲負有盛名的賭場,建於十九世紀,內設九個大廳,均按法國王宮的風格修建裝飾,寬敞高大的大廳布置

得富麗堂皇,頂上掛著金光閃閃的大弔燈,牆上裝有金框壁鏡、大理石壁爐及名貴油畫,一張張賭台上鋪著綠色台布,圍放著拿破崙時代的

鑲金靠背軟椅。每天下午1一時開始營業,賭客進場1律都嚴格登記,塡寫姓名、地址、職業和身分證號碼,査驗無誤後,還必須證明0己不是

被德國和奧地利兩國政府明令禁賭的一萬五千名賭博詐騙者之一,才能得到I張印有日期的入場券。 在白色大理石廳中,有一張「金台」,專門供豪賭者使用,大廳主任既是賭場的主人,又是場內各種紛爭的仲裁人,殷勤好客,八面玲瓏,

應酬周到。兩百1十五名掌盤員,負責收進輸家賠付贏家的籌碼,他們每天在輪盤台上工作七個小時,收入主要靠小費和贏家留給 賭場職員的吃紅錢。 休養院(Kyrhaus)位於國王林蔭大道(Kaiserallee)一號,建於一八二一年,是一幢仿希臘神殿式建築,當時在進入溫泉浴的前後,大家都在

這裡吃飯、喝酒、賭錢,久而久之形成熱鬧的社交場所,也舉辦音樂會、舞會等。參觀設於內部的圆形大廳、鏡廳和賭場,可看出昔日有錢

人的侈華,館內的賭場仍在營業,是德國最大最古老的賭場,附設的咖啡廳十分雅致,賭場入口左手邊的餐廳裡可看到許多名人的留影。 飲水廳(d3-5alle)位於休養院北隣的國•h林蔭大道三號,在這座擁有希臘柯林斯式圓拄的優雅建築中,有泠、熱多種泉水供人免費飲⑴,4

至櫃檯購買一個紀念性的杯子,到旁邊的露天公共飮泉座位慢慢品嚐。 唧水屋(TrinkhallePumpRoom)建於一 八三九年至1八四1一年,入口處有八十八公尺長的走廊,在紅陶瓦覆蓋的人字形屋頂下,繪製有十四幅流行當地愛情故事的壁畫,室內擺放

著桌椅,觀光遊客可免費喝礦泉水。 新堡(Newcastle)是一幢融合巴洛克式與文藝復興式於一體的漂亮建築物,建於十五说紀,曾是巴登大公宮堡,現爲歷史博物館。 巴登巴登歌劇院位於火車站舊址,耗資1億11千萬德國馬克於一九九八年建成,內部設施豪華無比,可容納兩千五百名觀衆,號稱德國之最,

在全歐洲規模僅次於法國巴士底歌劇院。剛開張的I段時間,管弦樂團紛紛前來演出,也吸引了一些愛好藝術,想一睹巴登巴登歌劇院芳容的

遊客,無奈票價太昂貴,最終導致聽衆寥寥。 市內可供參觀的名勝景點還有建於公元七世紀的斯蒂夫茨教堂、巴登巴登城堡、市中心廣場周圍露天劇場及音樂廳精彩的藝術表演。

巴登符騰堡州城市

路德維希堡(Ludscs-sburg)位於斯IMI 加特北方十六公里,是巴符州中部的小城,一七一八年設行政建制。現冇八禺人门,渚內卡河,鋼鐵運輸繁忙,工業產品行機械、金®線、風

琴、瓷器等。這個城市是作符騰堡公爵城堡四周經規劃發展而成,因此路德維希宮邸就是當地最著名的景點,這座由符膙堡公爵路德維希

(DukeEberhardLudwig〕仿法K凡爾賽宮建於一七〇四年到一七三三年的王宮,是德國現存最大的巴洛克式宮殿園林。宮內十八座主要建築,

共四百五十11間廳房,裝飾豪華,融合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和帝國式風格。現在已設爲博物館及歌劇院,經常_辦歷史、美術等展覽。內設新

教教堂及劇院,金壁輝煌、華麗無比,歌德形容它爲r令人不可S信的」。四周爲景色迷人的巴洛克式公園,ra內W華麗的花圃和飛禽飼養所。

城堡內有一七五八年所設Ludwigsburger瓷器廠,R3放給遊客參觀,可購1、兩件作爲紀念。 大詩人席勒就出生在該城東北方的小鎭馬爾巴赫(Marbach),前來參觀席勒故居、博物館及德意志文化ffi案館的遊人絡繹不絕。 海爾布隆(Heilbrom)是巴符州的中北部城市,公元七四1年卡洛林王朝的親王在此il穴宮殿而首見文獻記載,又因城中聖基利安(st.Kilian)

教堂的「聖泉」(HeiligerBrunnen)演變而得名。1一四六年設河港,一二八一年IH式建市,中W紀時是個繁華的自由市,一八〇11年歸屬符騰

堡公國。1八11〇年前後,向工業化發展,十九世紀末成爲德國西南部著名的工業城市之1。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內卡河實行運河化,航運條

件明顯改善,1躍成爲德國名列前茅的大河港。可惜第1一次世界大戰時遭空襲,包括聖基利安教堂及市政廳等都受到嚴重破壞,戰後已按原

樣修復。 這個城市位置在斯1MI加特北部六十公里的平坦谷地,西至法國六十公里左右,是德阈鐵、公路重要樞紐,也是萊茵-內卡河水路上的裝卸港

、內卡河最大的河港,年吞吐量五百多萬噸。市區跨內卡河兩岸,擁有十1萬六千名人口。主要工業有金屬加工、化學、造紙和紡織等,是巴

符州西部工商業中心。盛產水果及蔬菜,郊區種植五百五十公頃的®萄園,SS國最大的葡萄園區之1,ffl酒業發達,盛產ffi萄酒,素有r酒城

」之稱。 當地最有名的古蹟是市政as(Rehaus),始建於一三〇〇年前後,現建築爲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按原樣修復,造型古典雅致,經多次改建後呈文

藝復興式風格。小鐘樓是市政廳最別致的設計,建於一五八〇年,複雜的結構上下分三個大鐘盤,飾以特殊的花紋,是分別指示時分、年月

及季節的天文鐘。每隔一刻鐘,一個鍍金仙子會用錘子打點,報時1次,但見金雞展翅、雙羊互抵、天使吹號,高超的鐘錶製造術讓人嘆爲觀

土。 韋伯特勞(weibertreu)古城堡是中世紀古堡的廢墟,位於市區東部六公里的山丘上,古堡名有「妻子的忠貞」之意。相傳古時兩國交兵,城

堡被圍,守堡的人拒不投降,圍城的國王1怒之下,發誓攻破城堡時要殺盡所有守兵。後來終於把城堡攻破,國王網開1面,允許城堡中的婦

女可帶著她最珍貴的東西離開。當城門打開時,只見所有的女人身上都背著她們的丈夫走出城堡,受感動的國王只好實現諾言,讓她們救走

自己的丈夫。如今不少遊客都專誠來此尋訪古堡美麗動人的傳說,感受這份現代難得的眞情。 普福爾茲海姆(p/orzheim)是巴符州 西部城市,西至法國,東南距斯圖加特各約四十公里左右,鐵、公、水路方便,是德國西南部重要交通樞紐之1,地居黑森林北端、黑林山北

麓的進山要道,納格爾德(Nagold)河、維爾姆(warm)河在此匯入恩茨(Enz)河,是黑森林的北大門,故城市名稱可能就源自拉丁文Porta(門戶

)的意思。 這裡在羅馬帝國時代就已有村落存在,11九五年正式設市,1二11七年到一五六五年爲巴登伯爵宮邸駐地,創辦了拉丁文〒校,形成地區性的

文化中心。十八世紀即以金銀酋飾的打造鑲製聞名,其技術也用於發展鐘錶及其他精密儀器的製造。現在全市擁有十1萬四千名人口,其中百

分之四十從事金銀首飾加工製作,是巴登—符騰堡州首屈1指的首飾鐘錶業中心,有r金城」之稱。 這個城市®經大火和戰爭的洗禮,以及第1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城約半數被摧毀,過去的歷史建築已屈指可數,僅兩、三座十三至十五世紀的

教堂,古時的金匠作坊及黑林山民居較爲出名。但郊區迷人的景色及黑森林要道,仍然是引人光臨的寶地。 珠寶首飾博物館(SchmuckMuseum)是全市最値得參觀的地方,館中收藏數千件首飾珠寶,各式各樣的戒指多達1千二百多枚,還以詳實的資料

介紹從古希臘到1一十世紀的珠寶飾物發展史,在世界上獨1無二。 飾品與鐘錶科技博物館(TechnischesMuseumderTJfrozheimSchmuckundUhrenindustrie)及城市博物館,也値得參觀。 埃特林根(5S3ST3)是巴符州西部城市,北距卡爾斯魯厄、西至萊茵河及法國都只約十公里,濱阿爾布(>lb)河,現ft人口四萬多名,工業以紡

織和造紙爲主。這裡古爲羅馬人定居點,11九11年正式設市,現存衆多羅馬時代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市政廳牆壁上 的海神雕像。 卡爾夫(caluo是位於巴符州中西部小城,東北至斯圖加特四十五公里,是前往斯_加特旅行的人順便造訪作療養浴的山城。這個城市建於1〇

七五年,原是卡爾夫伯爵住地,十七至十八世紀爲前符騰堡州的重要工業城市,一九七五年併入附近擁有公元八三〇年所建隱修院的希爾紹

(Hirsau)村,轄區擴大。約有兩萬五千名人口,經濟產業朽紡織、機械、皮革等,是巴符州的工具製造業中心,有許多設備良好的療養浴場

,吸引著衆多休養度假者及遊客。 德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海塞(HermannHesse)出生在這裡,n疋卡爾夫民衆引以爲傲的事,一八七七年七片11日他降臨/I:1個父母、

外公都/!:印度傅教的宗教家庭,全家人都認S海塞理所當然將終生從事傳教,他也a從父命£莫伯w(saulbronn一神,院就通,他無法適應那裡

刻板的環境,先後在機慽丄廠及書店當7徒。/ha店他W覽群書,二十-一歲出版了o己的第1本書,一九〇六年出版的「/t輪下」,充分說明他

對常規教育的反感。-一十II歲離開書店,已可以完全靠寫作爲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移居中立國瑞士,爲文譴貞¥阈主義,一九四六年以他

最後、也是Mft的小說「玻璃球遊戲」擭諾貝爾文學獎,在市內所設的海塞紀念館中,可看到許多他的 遺物並瞭解他的生平。 蒂霣根(rc:bin(Qen)位於斯圖加特西南 II十多公里山育水秀的內卡河畔,最初是由兩 個小村落發展起來的,1〇七八年首見文獻記 載,1!1二二年正式設行政建制,曾作符騰堡公囡的都城。十S世紀初,別號大鬅子的符騰堡第一公爵艾貝哈德(Eberhard)前往義大利遊歷,

著迷於當地的文藝復興,回阈後於一四七七年創辦1所大學,作育了不少人才。 _業於此校的克普勒cohannesKepler)天文學家,他是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的發現者、近代光學的奠基人,他的學說爲牛頓萬有引力概念打下基

礎。寫過歷史歌謠和抒情詩、研究中世紀發展的浪漫主義詩人烏ffle(Ludl的uhland),也在這個大學嘐過法fit、古典及中世紀文學。而最著

名的是蒂賓根一.傑,荷爾ts林(Hlerlin)、黑格爾及謝林(Schelling)。在三傑中謝林最小,但他的哲爭思想在蒂賓根神學院時就脫穎而出,

荷爾德林隨後rh德阈詩界展露頭角;黑格爾大器晚成,卻n有W界性的影響。 一八六三年蒂賓根大學的_然科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在德國首創自然科學系:1八九五年又開風氣之先,培養出德國第一位女博士。現在蒂

賓根大學仍是德國著名大學之1,設十六個系,擁有兩萬五千名註冊在校生,八千名職教員工,其中兩千名爲教授講師。此外,還有生物控制

學研究所、馬普協會的生物研究所、病毒研究所及別的大專院校,在全市八萬1千名人口中,大學師生員工佔了將近四萬名,幾乎家家戶戶都

與大學有關,被世人稱爲巴符州的「學者共和國」。 這個城市依山傍水,十五、十六世紀的紅瓦磚房,錯落有致地層層疊列,大街小巷曲折幽深,風貌古樸優雅,像是古色古香的中世紀城市。

內卡河從施瓦本山巒緩緩而來,把城市推向兩邊,河中形成1個條形小島,1座古橋連結小島和市街,沿島柳樹成蔭,夾岸有1排排彩色的山形

牆建築,如詩如畫,其中一幢別致的小塔樓,就是兩百年前詩人荷爾德林的故居,他在這裡度過了大半生,並寫出他詩歌中最漂亮的篇章。

昔曰他在校與好友黑格爾及謝林午間常溜至河邊游泳、遊憩、暢談哲學,獲 得無限的快樂。 市內約有1百家餐館,其中四十家是傳統的大學生酒館,他們課後在這裡邊喝啤酒、邊聊天打牌,討論學習情況或大發牢騒。此外,還有九家

電影院和兩家劇院,所安排的節目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市民消費。 當地著名古蹟主要有文藝復興時代的祺亨蒂賓根宮殿。集市廣場上冇十五悅紀最漂亮的房子,十九世紀所建的門面,屋子裡的壁箫都値得欣

賞。耶穌教修道院是昔n的神^院所作地,黑格爾、霍爾德林和席勒都曾作內潛心硏究理論,克普勒也在這裡研究而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則。 羅伊特林根(Keutlingen)口疋巴符州中 部城市,位於斯圖加特南方三十五公里、西北至蒂賓根十五公里,西至羅滕堡約十公里,地處德國西南部、施瓦本山西北側,市區跨埃哈茨

(m&3z)河,兩岸風光幽美,鐵、公路方便,擁有十萬四千名人口,工業主要有紡織、服裝、製革和機械等,是當地的輕紡工業中心,設紡織

工藝研究所、紡織工學院、製革學校等。這個城市在十三世紀初被斯陶芬王朝弗里德里希二世看中建成小鎭,一二六八年成爲帝國自由市,

在漫長的中世紀此地毛織、製革業非常繁榮,1八〇三年歸屬符騰堡公國。當地主要名勝古蹟有建於十三世紀的瑪利亞教堂,這是許多工匠歷

經1百年才修建完工的傑作,巍峨壯觀,是施瓦本地區最美的哥德式建築之1;蒂賓根門(TubingenToy)也建於十三世紀,十六世紀擴建時加高

城樓,兩者都是當地標誌性建築。 這裡還是德國的國民經濟學創始人李斯特(FriedrichList)的故鄕,一七八九年他出生在個製革匠家庭,年蛵時自學成才,目睹德意志的四分

五裂,非常痛心,於是鼓吹建立關稅同盟,實行保護關稅政策,大力修築鐵路,促進經濟發展。一八11五年被政府認爲言論過於聳人聽聞被驅

逐出境到美國,取得美國國籍後返德。1八三四年出任萊比錫領事,1八三七年參與萊比錫I德累斯頓鐵路修建,經濟嚴重損失,返回法國。1

八四六年,李斯特在往奧地利的途中,因貧病交加而自殺。後人爲紀念他,在車站廣場豎立他的紀念像,鄕七博物館和市政廳也都陳列有他

的生■蹈。 黑興根(Hechingerl)是巴符州中南部城市,位於斯圖加特南方六十公里的鐵路幹線上,地處施瓦本山區,有內卡河支流經過市區,風光幽美、

交通方便,十三世紀開始爲德意志帝國主要統治家族的索倫(zollern)伯爵駐地,1八五〇年後由普魯士統治。現在是旅遊及工業城市,除有

機械、紡織品、窀器等工業產品外,施瓦本霍亨索倫王朝世代居住的祺亨索倫(Hohenzollen)城堡矗立山頭,雄偉壯觀 ,像極了華特迪斯奈樂園中的神仙城堡,居高臨下1哩之外1覽無遺。內設博物館,除可看到昔日支配德國好幾個世紀的索倫家族的侈華生活設

施外,還有許多珍奇異寶,尤以普魯士王冠上的珠寶最爲珍貴。市內著名建築有聖盧岑(St.Lutzen)隱修院教堂、聖雅各教堂。 埃斯林根(Esslingen)是巴符州中部的城市,位於斯圓加特東南東方十公里,地處內卡河畔,約有九萬多人口。此城建於公元七七七年,二二

九年至1八〇11年爲皇家自由市,之後歸屬符騰堡公國,一四八八年施瓦本同盟(SwabianLeague)在此成立。 中世紀時埃斯林根即以出產美酒而聞名,現在仍爲該州水果種植和_酒中心,工業冇機械、工具、電力、紡織等。. 市內遺留古蹟甚多,有中世紀霍亨施陶芬(Hohenstaufan)帝王時代所建城堡和其他中古漂亮的哥德式建築,包括有一座低橋連繫塔樓的聖丹

尼斯(St.Denis)、1四三〇年文藝復興式半木結構的老市政廳,新市政廳則由原來的宮殿改建而成,1七四六年建立自由城市時的市政廳現爲

地區法院。聖保羅教堂建於111三三年,是德國現存最古老的多明我堂。 格平根(Go:J>t}in(Qerl)坐落在巴符州中東部、內卡河支流菲爾斯(Fils)河畔,西北西至斯圖加特約四十公里,11五〇年建城,原本是1個美

麗寧靜的小城,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東歐移民大量湧入,人口激增,約達八®。工業有紡織,塑膠、玩具等,市內値得參觀的地方,有初建於1

四三六年後哥德式的奧伯豪芬(oberhofen)教堂、建成於1五六八年四周爲葡萄園梯田拱托的文藝復興式前公爵宮、皇家馬廏、史托新

(ssrchen)博物館和馬克連(Myelin)博物館等。 阿倫(Aalerl)是巴符州東部城市,東距拜恩州約三十公里,西至斯圖加特、南至烏爾姆都只有六十公里左右,有鐵、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

便,是德國西部鐵路樞紐和通訊中心,人口六萬五千人。工業以金屬加工、紡織及化工爲主。這是1個圍繞著古羅馬要塞而逐漸形成的城市,1

三六〇年爲帝國自由市,1八〇1一年歸屬符騰堡,1九七五年合併鄰近的瓦瑟阿爾芬根(Wasseralfingen),地盤進一步擴大。市區主要參觀點

有古要塞遺蹟、十七世紀市政廳、十八世紀教堂及一九六四年開放的羅馬文物陳列館。 埃爾旺根(2lsa3£ren)是巴符州西部小城,位於阿倫北方十八公里的亞格斯特(Jagst)河畔,1二1一九年建市,約有兩萬多名人口,工業以紡

織和機械爲主。市內著名建築有1二三三年建成的聖維塔(St.Vitus)教堂,黃牆紅頂、三塔高聳,爲後羅馬式漂亮建築,在1片綠林襯托之下

,十分搶眼。另外,還有111六六年所建的城堡、1六八六年建成的聖瑪利朝覲教堂,都値得一看。 施瓦本格明德(schsdbischGmand) 位於巴符州東部,阿倫至斯圖加特的鐵、公路途中,東距阿倫不到1一十公里、西至斯圖加特約四十公里,地居內卡河支流雷姆斯(日5)河畔

,風光明媚,人口約六萬,是1個歷史悠久的小城。古羅馬人曾在市北修築防線,一1六1一年設市,11一六八年至1八〇1一年爲帝國自由市,

十四世紀時貴重金1製造業繁榮,現爲珠寶首飾加工業中心,設R重金W製造洱業技校。市內遺有防線要塞遺蹟、十三K紀的羅馬式內斯教堂

(Johanneskirche等。 克賴闺斯海姆(crailsheim),位於阿倫北方四十公里、內卡河支流亞格斯特河畔,是巴符州東北部城市,西南距斯圓加特八十多公里,有鐵

、公路可達。這也是一個1千多年的古城,公元六、七世紀是法蘭克人定厝點,二二11〇年設建制。現爲巴符州的鐵、公路樞 紐,工業以機械、服裝爲主。 施瓦本哈爾(schu^dbis/lIran)是巴 符州東北部城市,坐落在內卡河的支流科赫爾 (Kocher)河畔,西臨施瓦本—弗蘭克森林公 園,東距克賴爾斯海姆11十公里、西南至斯圖 加特六十公里,有鐵、公路通達。中世紀時以 產鹽貿易及含鹽溫泉而繁榮,一11七六年成爲 皇家自由市,1八〇11年歸符騰堡公國管轄, 現在是著名的礦泉療養地,以幽美的中世紀城 市風貌著稱,旅遊業亦在發展中,主要產品除 鹽之外,還有建築材料。名勝古蹟有聖米契爾 (St.Michael)教堂,巴洛克式階梯宏大壯觀 ,常被用作夏日露天劇場舞台。附近還有本篤 會隱修院的科姆堡(Komburg)山地城堡。 巴特梅根特海姆(BadMerCQentheim) 是巴符州東北部美因河支流陶伯(Tauber)河 畔約11萬人的小城,但卻是歐洲知名度相當高的現代化礦泉療養勝地,慕名來自各國的遊客川流不息地來欣賞德國河谷美景、享受陶伯河谷

的溫泉。這裡西至曼海姆、西南至斯H加特各約一百公里,鐵、公路皆可到達,工業有服裝和木製品,在1五一1五年至1八〇九年時爲德國條

頓騎士團獲勛位者住地,所遺騎士刚居住的文藝復興式建築現已改爲德國騎tlwlffl物 館(Deutschordenmuseum),其內展出A器、 盔甲和古文件等與騎士團相關的文物,以及詩人孟瑞克(EduardMoerike)的作品和相關資料。另有許多中世紀房屋、十四W紀教堂裝飾和天頂

畫。 魏因海姆(weinheim)位於巴符州西北角、鄰近黑森州,西至法國、西南至曼海姆都只有11十公里,地處奧登山地(odenwaa)西麓,鐵、公路交

通方便。人口四萬五千多,工業有釀酒、皮革及機器等。這裡在公元五〇〇年就已有法蘭克人定居,111五〇年才設市。所遺古蹟著名的有一

五五四年的市政廳。 弗羅伊登施塔特(Freudenstadt)位於 巴符州西南部,是1個人口僅11萬的小城,但因地處誘人的黑森林,是冬季運動中心和黑森林地區旅遊中心,並有溫泉浴場而聞名。這個城市

建於一五九九年,當時爲薩爾斯堡新教徒避難地,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遭盟軍猛烈轟炸,受到嚴重破壞,戰後重建。 奧芬堡(OJ^enbursr)位於斯圖加特西南方一百11十公里、西隔萊茵河距法國斯特拉斯堡約一1十公里,南至弗萊堡約五十公里,對外交通發達

,鐵、公路網密集,是巴登I符騰堡州的葡萄酒和水果產區,工業有印刷、機械、電氣、紡織及鋼加工等。因地處黑森林地帶、鄰近萊茵河及

法國,旅遊業興盛,人口約五萬多。這裡是古羅馬時的要塞地,但於11〇一年始見記載,一1一八九年至一八〇1一年爲帝國自由城市,1八四

六至一八四九年爲巴登革命運動中心。市區保存有哥德式和巴洛克式建築及古要塞等遺蹟。 肯青根(Kefizinfrejl)位於弗萊堡北方 11十五公里,是黑森林地區的小城,如果是11月分來弗萊堡遊玩的旅客,都1定要來此小城一遊。每年11月中旬狂歡節時,這裡會比任何大城

市更瘋狂熱鬧,妙的是還可以在非節慶的任何時間,到博物館所設的狂歡節展覽場觀赏狂歡節來源及內容,感受節慶的氣氛。 布萊薩赫(Breisach)位於弗萊堡西北方十九公里德法邊境,隔著萊茵河與河西岸法國的新布里薩克市相對峙,是巴符州西部擁有約一萬名人

口的小城。因地理位置重要,在古代就是塞爾特族塞卡尼人(CelticSaquani)的要塞,公元三六九年開始在河岸高出地面七十九公尺的岩山上

建立城堡,名叫蒙斯布里西求(MonsBrisiacus),是中世紀日耳曼在萊菌河畔關鍵性防禦站之1,二一七五年成爲帝國自由市,二二二二年起

由奧地利控制,一六四八年三十年戰爭結束被法國佔領,至I/-九七年又歸屬奧地利。一七〇三年法國路易十四再度入侵,一七一四年又歸還

奧地利。1七九三年法國奪得此城,摧毀所建城堡。一八〇五年城市劃歸巴登公國管屬,歷盡蒼桑的布萊薩赫總算在法德換手統治下得到了安

定。但是成爲德國的一分子後,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無法倖免地又遭到空襲嚴重破壞,戰後按原貌重建。 現代的布萊薩赫以出產壁紙及香檳酒而聞名,城內衆多酒莊,並提供品酒及製酒介紹。其他主要的有農產品、紡織品、電器、紙張及酒類貿

易。市內的古蹟在戰後已積極的修復,有十一世紀所建羅馬哥德式的聖史蒂芬(stwtephen)教堂,位於火車站附近,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幾乎被

完全摧毀,戰後按原貌進行重建,內存樸實的木製神殿、壁畫等。巴洛克式萊茵門(Rheimor)坐落在萊茵河畔,現闢爲博物館,收藏有四千年

前新石器時代至今的文物。 特里貝格(TriberCQ)是巴符州西南部的 城市,位於弗萊堡西北方三十公里的黑森林地帶,地處深山峽谷,瀕臨古塔赫(Gutach)河畔,周圍松林密布,景色優美,氣候怡人,附近有

落差一百六十三公尺的特里貝格瀑布,是德國最高的瀑布,所以自古這裡就是名人雅士探幽訪勝的旅遊地,現在人口約六萬多,是設施完備

的德國著名冬季運動中心之一。除旅遊外,當地工業有五金、鐘錶和木雕等,尤其是以咕咕鐘而稱著,許多台濟旅客常會經不起那各式各樣

可愛造型的鐘誘惑,提著1個咕咕鐘,小心翼翼的不遠千里帶回,竟會發現那是台灣造的仿製品,眞是啼笑皆非。 富特旺根(FurtsaflCQen)是巴符州西南部城市,位於弗萊堡東方三十公里的黑森林地區,人口一萬1千多,1一七九年史籍中才有名字。小鎭

當地農家靠製作木鐘補貼家用,因製工精巧、造型可愛,於1七四〇年起成爲黑森林地區鐘錶業中心,一八七三年設行政建制,逐漸發展爲旅

遊業興旺的退休人員休養地、冬季運動中心及德國時鐘製造業重鎭,所出產的咕咕鐘不僅是德國特產之一,且已列入藝術品行列,時鐘外殼

選用品質優良的木材,經三年以上加壓脫水,純用手工組裝而成。內部機械性能優良,外觀設計新穎,從最簡單的到有花鳥水彩畫的精美外

殼,一應俱全。其中布穀鳥鐘最具知名度,稱爲「黑森林之寶」。 時鐘博物館是小鎭有名的參觀點,由富特旺根時鐘學校校長羅伯特•格爾維希(RobertGerwig)創辦於一八五三年,後來由州政府接管,收藏

黑森林地區各個歷史時期出產的計時器,並以詳實的資料介紹其發展歷史和運行原理,系統地展示巴洛克時代的時鐘、教堂尖塔時鐘、懷錶

、太空探測儀時鐘等,也展出昔日黑森林獨有的木鐘,古代日晷、十四世紀的沙漏等不需能源的原始計時鐘,以及目前已少見、具鬧鐘功能

、造型生動有趣、利用蠟燭燃燒帶動砝碼小鐘的計時器等,還有製造時鐘的工具,介紹了完整的時鐘製造技術演進史。 史陶芬(stau/en)位於弗萊堡南部1一十公里處,是巴符州西北部一個鄕七味十足的小城,街道兩邊陳列的葡萄系列雕刻,讓人一眼看出這裡

盛產葡萄:印地安式圖騰木柱等作品,顯示小城具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到達這個寧靜小鎭,出火車站不久就可看到遍植葡萄樹的青翠小山坡

,每年六月前後舉行的免贤品酒活動熱鬧非凡,吸引不少人趕來參與。十六问紀,德國傳奇人物浮士德,出賣n己的靈魂給魔鬼換取知識和權

力,據說一五四〇年被魔鬼取走他的性命,就是在小鎭市政廳旁的佐姆羅文(ZumL5wen)旅館,是這個只有七千人的小鎭吸引人來探秘的誘因

,這家古老的旅館把故书畫在牆上,成爲招tt客人的噱頭。這裡也是1八四八年歐洲大革命的影響下,許多德國志土爭取政治改革的據點之1

,異曲同工的附近另一家科朗(7:3ne)旅館也把它畫成巨幅壁畫,讓來客在無形中上了1堂歷史課。 多堪艾輿根(Doflau-.ESChi3(Qen)位於 特里貝格西南往博登湖中途,西距弗萊堡五十II公里,因爲它坐落在布里加赫(Brigach)河與布萊克(Breg)河交匯的源頭而聞名,這裡也是多

瑙河的源頭。一七1二二年費爾斯騰貝格(FUrstenberg)親王在此建立城堡宮殿,是歷代統治的象徵,宮殿內有歷代王室收集的各類藝術品,

尤其是肖像博物館値得參觀。 辛根(si3(Qefl)是巴符州北部城市,又名霍恩特韋爾(Hohemwiel),在阿赫(Aach)河畔,東至博登湖僅十公里,擁有四萬五千名人口。公元七

八七年首見記載,當時是霍恩特韋爾山一個強大要塞附近的小村莊。1八五五年,著名作家舍費爾(ViktorVonScheffel)以此地十世紀所建的

聖加侖修道院爲背景,寫了歷史小說「埃克哈特」(mkkehard)而聞名。現在是1個鐵、公路交通四通八達的工業城市,有鋁材及少許輕工業。 米爾斯堡(Meersburg)位於博登湖北岸,與南岸的康斯坦茲市南北對峙,中間恰好是狹長半島的頂端,是一個未受現代化文明洗禮的古老小鎭

。與城市同名、頗具魅力的中古城堡及許多五顏六色的木頭屋子,使得這個小城幌若童話故事中的世界。這裡以產甶妬萄«和魚而聞名,_酒

方法得自羅馬人眞傅,洒呈粉紅色,既甜又香,配上當地所產鮮美可口的魚,眞乃人間美味。據說當地葡萄園原都1於一位相貌醜陋的溫特爾

加老婦人,她向政府表示,如果每星期日上午政府能派1位議員陪她在葡萄園開車兜半天,她死後所有園地都捐給政府,但沒有議員同意。於

是她去找隔鄰的康斯坦茲市長並獲得首肯,所以有趣的是現在米爾斯堡葡萄園產權是屬於康斯坦茲市政府。腓特烈港(Friedrichsha/en)是巴

符 州東北部博登湖北岸的港市,前身是帝國自由市布赫霍恩(Buchhorn),1八1一年修道院村霍芬(Hofen)併入而成現在規模,第1一次世界大戰

前因生產齊柏林飛艇(Zeppelin)而出名。戰爭期間城市也遭破壞,大部分都爲戰後重建,是風景秀麗、交通方便的湖畔度假地,坐火車、乘汽

車由此地出發,東南至奧地利僅11十多公里、至瑞士不到五十公里,西經弗萊堡可直達法國,北可通往國內各地。由水路有渡輪通瑞士羅馬

角(Romanshorn),並設有湖濱遊覽地。工業有船舶和鐵路車輛修配、製•革、紡織、汽車和電機等,每年舉辦的交易會也吸引不少人參與。

前來這個人口約六萬名的城市旅遊,除可暢遊歐洲第11大湖的博登湖外,市內還有巴洛克式教堂、內容豐富的學校博物館,最不可遺漏的是齊

柏林博物館,1九〇〇年飛艇發明人齊柏林(FerdinandZeppelin) 伯爵,就是在此地與菲斯巴赫(pischbach)之間試飛他第一艘載人飛艇,博物館展出各式飛艇,有部分是最初的原件。 林島(Gndau)是巴符州北端、博登湖東端美麗典雅的島嶼城市,以及著名的避暑勝地和旅遊中心,人口三萬。古代是羅馬的軍營所在地,並建

了1所本篤會修道院而發展起來的,二1七五年成爲自由市場時,就已經是公侯貴族們在博登湖畔最喜歡的度假及療養地。1九二1一年湖北岸

「花園城」的1些社區併入成爲現在的規模,今天不僅成爲冬夏連動的城市,它的音樂節和1年1度接待諾貝爾獎得主而聞名世界。城市分爲濱

湖區及浮島兩部分,以兩座橋相連,一座走火車,一座走車fs。港口設在島的外側,兩座高聳的燈塔很容易讓人分辨出港口的所在。老塔建

於十11世紀,新塔建成於十九世紀,遊客不妨先登上新塔來個三百六十度巡S,把博登湖景與林島市景先作1番瞭解。港邊j隻雄糾糾的石雕獅

子,像忠誠的衛士守護在岸邊,每到夏季來此度假穿著清涼的人川流不息。島的沿岸停泊著各式遊艇、帆船,水中船船穿梭。港口有不同行

程的觀光遊湖船,設有海關,輪渡可直駛瑞士、奧地利。湖區附近有許多不錯的旅館、湖濱的海鮮尤其鮮美可口,千萬別錯過嘗鮮的機會。 市區的屋子多半爲十六世紀木屋,狹窄的街道地上鋪著老式的圓石子,一副中世紀的安適模樣。由於當地市區不准汽車駛入,所以1到晚上寂

靜無聲,居民非常守法,治安很好,沒有偷和搶的事情發生,城內唯1的監牢已於11十多年前因沒有犯人而拆除。最熱鬧的街在馬克西米連街

(Maximilianstr.),兩側古色古香的建築更是具歷史和代表性。建於十五世紀的舊市政廳(>-^Rathaus)外有美麗的濕壁畫;市立博物館所收

藏的除珍貴的繪畫、雕塑外,豐富的歷史資料是瞭解林島最好的見證。齊柏林街上的聖彼得教堂,是十1世紀所建的羅馬式教堂,除了擁有漂

亮壁畫,還有著名的耶穌受難像。 巴符州博登湖畔市鎮衆多,並不完全依賴中古時代的建築來招徠觀光客,爲吸引爭取遊客,都使出渾身解數,奇招百出。烏柏林根_

(l/berlingen)沿河岸有最美麗的景致,五、六月有誘人的施瓦本—阿勒曼尼(swabian-Alemannic)嘉年華、傳統瑞典劍舞,以及最好的「湖

浴」設備。位於米爾斯堡北側的恩德路爾丁根級(C33teruhrdingen)#掘出銅器時代的古物,由考古學家進行研究,並在湖上搭起1個古式村莊

,號稱第1個建立在湖邊的市鎭。 向來具有「花之島」美譽的美麗小島梅婼(Mainau),除了原有的媚力,島主伯納道伯爵甚至當著柏林記者的相機鏡頭爲證明湖水乾淨得可以

生飮,當場舀起湖水大口吞了下去。過去W登湖曾因污染發臭,使得遊客裹足不前,後經政府出面大力整頓恢復清澈,才使博登湖再度受國際

遊客青睞。

慕尼黑是啤酒之都

拜恩(Bayers)是德國最大的州,面積七萬零五百四十七平方公里,人□I干I百七十七萬。位於德國東南部,西接巴符州、西北為黑森州、北

連圖林根州、東北為薩克森州,東與捷克和斯洛伐克交界,南鄰奧地利。最早是塞爾特人定居於此,後有條頓族、羅馬人、曰耳曼人、匈牙

利等部落入佔或定居,公元五百年至八百年巴代利亞人曾遷居至此,故該州亦稱巴伐利亞(BAVARIA),即因此得名。境内有全國最高的楚格峰

、連綿青翠的阿爾卑斯山脈、美麗如畫的湖泊、著名的多瑙河、重要水道的美因河、大片蒼勁的森林,河谷土地肥沃,是德國最大的農業區

,黑麥、小麥、燕麥為主要農作物。工業有電子、機械、化工、紡織品、汽車、服裝及食品等,尤以啤酒摄造最為有名。交通四通八達,極

為方便。旅遊業十分發達,居全國之冠。重要城市有奧格斯堡、雷根斯堡及紐倫堡等,首府慕尼黑市。 慕尼黑(Munich)是拜恩州首府,人口一百三十1一萬,是全國僅次於柏林、漢堡的第三大都市,也是德國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伊薩河由市中心通過,是1個優美、現代化,並充滿文化氣息的都市,每當十月慕尼黑盛事的一年1度的啤酒節慶典來臨時,它又是一個活力

十足、讓人情緒「High」到最高點的啤酒之都。 慕尼黑的德語名字-Munchelr,意爲「僧侶之鄕」,因早在公元七五〇年就有愛爾藺僧侶在這裡布道傳教,並築寺修院定居下來,但過了幾百

年此地仍然是荒涼偏僻的修道士隱居地。中世紀有一條鹽路從商賈要地弗林鎭伊薩河上的橋經過,當地主教對過往鹽商徵收高額過橋費,大

家雖早有怨言,卻無人敢於反抗。 十1一世紀中葉,綽號「獅子」的亨利權傾一時,11四1一年領薩克森,一一五六年又受封於巴伐利亞,是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公爵,他對教會

的專制壟斷非常不滿,怒而將橋連同弗林古鎭付之一炬;同時准許僧侶們在鹽路與河流匯合處建立市場,並在修道院附近架新橋供鹽商通行

,11五八年新市集就此誕生,紅鬍子腓特烈於當年六月授予都市權。 一1八〇年,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舍耶恩伯爵奧托五世之子奧托六世、被德王腓特烈一世封爲巴伐利亞公爵,一直到一九一八年巴伐利亞都由

這個家族統治,其後裔路易在一三二八年還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即路易四世。一11五五年,維特爾斯巴赫(wiuelsbach) 公爵在慕尼黑建堡作爲王府所在地,城牆擴大六倍,奠定了老城的基本規模,逐漸發展成爲政治、商業、文化中心。1四七七年,著名詩人、

畫家及雕刻家格拉斯(GUnterGrass)爲市政廳雕刻了一尊身穿僧袍、手持聖經的僧侶像,這個稱爲「慕尼黑之父」的形象如今已成爲市徽圖像

,一五〇五年成爲巴伐利亞首府。1五九七年至一六五一年,在選帝侯馬克西米連1世統治時大興土木,擴建王府,建造宮殿,留下許多文藝

復興式建築,城市規模空前擴大。歐洲三十年戰爭中,慕尼黑1六三11年及於1六三四年分別爲瑞典和西班牙軍隊佔領,市民湊齊三十萬塔勒

的續城費,慕尼黑才得以不受破壞。1七〇四年到一七一四年,巴伐利亞公國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爭奪戰,結果被奧地利軍隊佔領,王儲逃到

法國向路易十四要求保護。一八〇六年,巴伐利亞成爲王國,慕尼黑也升格爲王都。 十九世紀是慕尼黑發展的黃金時代,市區 人口由五萬增至十萬。十九世紀中葉,被稱爲 「瘋狂國王」的路德維希11世,因迷戀作曲家 華格納而大肆興建城堡,鼓勵藝術,他個人雖 因揮霍過度而遭摘冕囚禁,但卻爲豐碩的藝術 灑下種子,使慕尼黑成爲十九世紀中期歐洲文 化藝術中心和世界聞名的建築藝術城。 I八七I年德國統一,巴伐利亞王國以僅 次於普魯士的大邦地位加入帝國,慕尼黑仍爲 王都。一八八◦年後,當地工商業迅速發展, 人口急增至五十萬,並成爲國際展覽及會議中 心。在第1次世界大戰中,有一萬1一千名平民 喪生。I九1九年,德國共產黨在此成立巴伐 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慕尼黑是希特勒(AdolfHitler)起家發跡 的地方,他是發動第1一次世界大戰的納粹德國 獨裁者,一八八九年出生於奧地利,自幼愛好藝術,1九〇七年中學畢業及翌年兩次去維也納投考美術學院落第。這種嚴重破滅他1切希望的

打擊,雖未使他自暴自棄,但卻令他漫無目的閱讀、吸收書本上的、舊報紙上的、咖啡店的一切政治知識,成爲一個極端反猶太主義的作家

。一九1三年移居慕尼黑,次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志願加入巴伐利亞預備步兵團服役,在軍中的努力使他嶄露頭角,戰爭結束後回到慕

尼黑,經常與一些不滿現狀的退伍軍人、反共和主義者麇集在以皇家啤酒館爲主的啤酒館中,其中勒姆是當地軍隊司令部軍官,爲擴展勢力

而招募衝鋒隊,希特勒與其中許多人都加入納粹黨及衝鋒隊,一九二一年七月他在黨內權力競爭中獲勝,一九1二二年十1月八日慕尼黑啤酒

暴動(Munichputsch)時,他率衝鋒隊衝進啤酒館,逮捕了正在演說的巴伐利亞州長,企圖推翻威瑪共和國,作奪權預演,這是他攫取政權的

一次嘗試,結果失敗被關入監獄。暴動的失敗教訓使他出獄後改變昔日路線,合法鬥爭乃成爲他日後成功取得政權的重要因素。 希特勒在陰謀騙取總統興登堡的信任、一九三三年1月由他組織政府上台後,慕尼黑仍爲他主要活動場所。1九三八年九月三十日,英國首相

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在市區「元帥宮」,伙同希特勒簽訂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助長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出兵佔領蘇

台德地區,進而吞併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隨即佔領波蘭,挑起第1一次世界大戰,.英、法兩國等於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慕尼黑」一詞在歷

史上便成爲政治陰謀的術語。 一九四〇年十1月八日晚,英國空軍出動七十多架重型B炸機,連續蟲炸黨衛軍總部所在地慕尼黑六十六次,大戰結束時市區1半以上的建築遭

摧毀、三分之1夷爲平地,殘垣頹壁、瓦礫堆積如山,人口由戰前的八十四萬銳減至四十萬,生性堅強樂觀的慕尼黑居民,捲起袖子重建家園

,他們用板車、燒木柴的小火車,把多達七百萬立方公尺的頹垣廢瓦,用雙手推運到西北郊破敗不堪的軍用機場,堆積成1座高約六十五公尺

的瓦礫山,市內所有的古蹟都按原貌重建,許多造型獨特的新建築也應運拔地而起,重新發展成聞名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一九五七年建城

八百週年之際,慕尼黑已越過1百萬人口大關。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德國東南部,地處東經十1度三十四分、北緯四十八度八分,南至阿爾卑斯山北麓前沿中部,瀕臨多瑙河支流伊薩(Isar)河

,海拔五百一十九公尺,面積三百一十1平方公里,自然環境優美,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和星羅棋布的湖泊,清澈的伊薩河水由西南往東北

流經市區直注多瑙河。氣候溫和,多雨天,雨衣或雨傘是必備之物,毛衣和外套也不可或缺,1年四季隨時有可能氣溫降至攝氏十來度。 市區分新、老兩城,老城是熱鬧繁華的商業和觀光區,這裡有許多陶製的酒杯、洋娃娃、古董、手工藝品及身著巴伐利亞民族服飾的小玩偶

等土特產,供觀光客採購。昔日封建皇室所在地也集中於老城區,遺留十六至十九世紀的龐大古代藝術建築十多處,風格迥異,式樣繁多,

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文化的象徵。 第一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老城建築幾乎全部被毀,戰後德國政府想方設法依照戰前的樣式重建每一棟古建築,多半屬文藝復興式風格

,屋頂是直徑約十公分的圓形瓦片,紅、褐、黑及灰等多種顏色,遠看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德國人特別重視文化古蹟,爲維護老城景觀,即

使民宅私屋也不得私自改變外貌,如有損壞,儘管內部改建翻新,外面還得按原樣整修,擁有古屋的居民都大感吃不消,因翻修古厝比蓋新

廈要貴得多。德國也特別注重生活環境,把房屋周圍都弄得漂漂亮亮、乾乾淨淨,家家戶戶的窗台上都種植花卉、吊著花籃,顯得非常高雅

。政府新建設或建公路,寧可多花錢繞道,也不會拆除原有具歷史的建築。 新城是第1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興建的,現爲大公司、企業和銀行所在地,現代化的高樓、公園和體育場比比皆是。市區馬路寬敞整潔,中

間放置特製流線型花盆,盆裡種植著美麗的花卉,花盆與花盆之間豎有上細下粗的燈炷,每根燈柱上都附設一對綠色扁圓形燈罩,花前燈下

隨意安放著白色靠背椅供行人休憩,是市民散步遊憩的好地方。一些未成名畫家將他們的作品擺在這裡展售,也有音樂系舉生在路旁拉小提

琴,奏完一曲,隨人賞賜。 對外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南歐通往中歐和北歐的交通要衝,現爲德國南部的交通樞紐,新慕尼黑國際機場(FlughafenFranz-JoseflStrauss)

是德國僅次於法蘭克福的第1一大現代化機場,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在此都有定期航班飛往歐洲和世界各大都市,每年客運量爲兩千多萬人,由

倫敦和巴黎前來,航程約一個半小時;從台»到慕尼黑,可搭乘中華航空公司飛經阿姆斯特丹或法閫克福至此,或搭乘德航經曼谷或香港前來

,從法間克福到這裡只需五十分鐘,從漢堡前來約一小時。機場往南到市區中央审站三十五公里,有直達巴士行程約一小時:八號快鐵

(TBahn)每1一十分鐘發車一班,需四十分鐘,計程車也要五十分鐘。 鐵路交通便利,有兩條鐵路主幹線在此交匯,火車可以通往國內各主要城市和奧地利薩爾斯堡,乘高速火車ICE到法蘭克福需五個小時,到漢

堡約七個小時半。此外,從米蘭、布魯塞爾、維也納和巴黎等地來的國際特快列車也途經慕尼黑。 公路網密集,除了有五條高速公路通往斯H加特、紐倫堡、薩爾斯堡等大都市外,還有1一十五條公路像蜘蛛網般把慕尼黑和德國各地,以及

整個歐洲編織在1起。慕尼黑的高速公路採取部分路段限速,非超車不得佔用左線超車道。 市區主要交通以六條路線地鐵(U-Bahn)、八條路線快鐵爲主,車票同時可以換乘市內電車或巴士,連接郊區的快鐵路線總長五百公里,一百

三十多個站,時而地下,時而露出地面,是郊區居民進城上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鐵總長七十公里,有的深入地下十多層。慕尼黑公共交通

工具舒適安靜、有秩序,禁土使用行動電話。 市區設一百四十多家各M等級的觀光飯店及旅館,可同時接待三萬六千五百多位宵客。傳統的高級飯店大多分布在0市區,設在郊區的則多半

爲現代的高級飯店,中央車站附近1帶的多數爲中等或經濟型飯店。K中fi著名的有下列飯店等。拜恩飯店(Bayerischerhof)位於瑪利亞廣場

與馬克西米連廣場之間的徒步街上,是舊市街中心的高級飯店,優雅的建築、高尙的裝潢,加上有口皆碑的服務品質,逛街購物步行都近在

咫尺,飯店所設酒吧,是慕尼黑最高級的夜間酒吧。 國王大飯店(Koenigshof)位於舊城區西端的卡爾斯廣場上,僅九十間客房,係1八六11年1W頗具特色的古建築物改建,外貌雖然1,但內部卻採

最新式的現代化設施。 拉斐爾飯店(Rafael)位於舊市街東面新塔街(Neuturmstr.),由舊市政廳往東北兩個街區即到,觀光、洽商都十分方便,只有七十四間高級客

房,有頗具口碑的服務品質。 瑪洛特飯店(Marriott)位於熱鬧的舊市街東北方施瓦本(schwabing)區,是慕尼黑現代化的高級大飯店之1,各類設備齊全,規畫十分人性化

,是度假休息的最佳選擇,坐地鐵至各景點及購物也非常方便。 四季饮品斯基大飯店(VierJahreszehenKempinski)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大飯店,由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11世出資於1八五八年建立,因西距

皇宮劇院、國家劇院僅1個街區,是昔曰名歌唱家落腳的所在,名紳淑女、王家貴族也曾在此出入,且不時傳出許多軼聞。這座飯店外型古典

優雅,卻擁有最現代化的設備,是慕尼黑最受歡迎的高級大飯店。 這裡還有規模很大、美國人經營的卨級連鎖飯店慕尼黑希爾頓大飯店(cityHilton);位於英國公園中國塔旁、十五層樓高、現代化的公園希

爾頓大飯店(parkHilton);以及位於中央車站附近,設施齊全、氣氛溫弊的愛克塞西爾飯店(Excelsior)等。 在國際大都會的慕尼黑,處處都有不錯的餐鼹,即使走在繁華的馬克西米連劇場大街,其間也點綴著一些咖啡館和餐館。高級的餐廳大部分

附設在L級的大飯店中,其他各國菜餚及當地風味餐館衆多,從環境優雅寧靜的法國餐廳,到自在舒適、氣氛活潑輕鬆的啤酒屋,以及菜市場

(Viktualienmarkt)價廉味美的小食檔,都能令人愉快滿足。選擇當地風味餐,除慕尼黑最有名的皇家啤酒屋白香腸、烤豬排外,還有奧古斯

丁酒窖(Augustiner)餐廳、拉茲柯酒窖(Ratskel一er)的香腸拼盤、多尼茲爾(BayerischerDonisl)的巴伐利亞菜式、法蘭西斯修士之家

(ZumFranziskaner)的特產乳豬排等。大衆化的有位於聖彼得教堂廣場的伯尼麵店(BemisNudelbreu),以及位於歌劇院旁高貴而不貴的鐵鏟舍

(Spatenhaus)等。 喜歡吃海鮮的可至波艾特勒(Boettner)品嚐龍蝦等海鮮,或到老城東部以生蠔出名的奧斯特酒窖(Austernkeller),都會値回票價。王宮餐廳

(HheK6nigshof)位於王宮飯店內,提供新式德國菜,是慕尼黑五大著名餐廳之一oTheWelserKUche供應中古時代施瓦本傳統菜,體驗需耗兩、

三個小時繁複的用餐。多爾馬耳(Dallmayr)是慕尼黑典雅的現代食品店,供應各式世界美食。此外,這裡也有許多日本及中國餐廳,中國餐廳

有北京、福閩等多家,口味還算正宗。 購物區主要在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及卡爾斯廣場(Karlsplatz)之間一帶,分布著世界各大名牌店的分舖及連鎖店:在馬克西米連街也有

許多精品,舊城的許多小街道中還找得到一些傳統物品,瑪菲街(Maffeistrasse?上的洛登弗雷(Lodsfrey)可以買到巴伐利•亞聞名的男女

傳統服飾。市中心北側的施瓦宵(Schwabing)區,以利奧波德(Leopold)大道爲主,不僅有許多包括1一手貨等的另類商店,還有畫廊、小劇場

、咖啡座、酒吧、迪斯可舞廳等,入夜更爲熱鬧。 慕尼黑是聯邦德國著名的經濟中心和最大的工業城市之一,以高科技產業爲主,有「巴伐利亞矽谷」之稱。汽車、啤酒、電子器材、光學儀

器、武器裝備、航空太空是著名產品。 世界著名電子電器廠西門子公司(SiemenAG)總部和可體驗、瞭解西門子電子公司科技的西門子博物館都設在這裡。該公司的產品有汽車電氣

系統、工廠控制系統、電機、發電站設備、電話、衛星跟蹤站、家用電器、X光機、微型晶片及核電站元件等十萬餘種,控制了電子錶、積成

電路產品世界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市場。 MBB太空航空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飛機製造企業,總部也在慕尼黑,下轄軍用飛機、商用飛機、地面運輸、太空、直升機、生產準備和生產服務

等六個子公司,在各地設有十家大型工廠,雇員兩萬多人,佔全國太空製造業人員總數的I半以上,西歐國家聯合研製的阿利亞納號火箭發動

機就是它的產品。此外,還生產各種軍用及民用飛機、直升機、飛彈、火箭、航空武器、火車、公共汽車及太空飛行器等。 寶馬汽車公司(BMW)是德國第五大汽車公司,銀白色的11十一一層四圓柱汽缸形總部辦公大樓造型獨特,位於奧林匹克公園附近,始建於一九

1六年,職工五萬八千一百多名,日產汽車兩千輛,年產値近百億歐元。BMW公司所生產的寶馬牌汽車性能優異,豪華實用,暢銷世界各國,

車頭上白色和藍色的品牌徽章,是代表不斷運轉的飛機螺旋槳。 這裡的第三產業也非常興旺,銀行業、保險業均佔重要地位,阿連茨是德國S大的保險公司。全市擁有三百五十多家出版社,書籍出版業居全

國第一。博覽業也名聲顯赫,每年舉辦1一十多個各種性質的博覽會,重耍的有國際建築機械博覽會、國際手工業博t會、國際體育用品博覽

會及影響深遠的電子計算機、電子元件專業博覽會等。慕尼黑已有八百多年的啤酒釀造史,是德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地,全市數百家釀酒廠,

以皇家(Hofbraeu)、奧古斯丁Augustiner)、哈卡•布契(Hackerpschor)、寶納薩爾瓦多(Paulanersalvator)及雄獅(Loewen-braeu) 等爲著名的大啤酒廠。其中皇家啤酒廠建於一五八三年,歷史悠久,規模最大,所產啤酒不僅供應德國各地,且大量輸往歐洲各國。但據說

當地人最常喝的還數奧古斯丁。慕尼黑啤酒都使用巴伐利亞盛產品質優良的大麥及啤酒花ffl造而成,清香可口,其種類包括最普遍的苦味酒

(21S)、濃褐色的黑啤酒(Dunkel)、色澤透明的白啤酒(Weisse),以及巴伐利亞特產用小麥_造的小麥啤酒(Weizen)。 這裡的人都是典型的啤酒桶,無論男女老幼,喝啤酒就像喝白開水一樣,有空就往啤酒館跑,而且習慣性的天晴在露天的啤酒花園喝酒,下

雨才到啤酒屋去,所以不僅啤酒館應運而設,啤酒花園也到處都是。通常啤酒屋內陳設都十分簡單,但有小型樂隊演奏輕鬆活潑的音樂及德

國古老民間樂曲,市民們日常在此喝酒談天,經常人滿爲患,甚至有人就端著酒杯、站在過道上自得其樂。忙碌的侍者快步穿梭在狹窄的過

道中、雙手熟練的同時夾著厚重的七、八杯上千CC容量的啤酒,不時要側身舉手,才能通過。但無論客人或侍者大都眉開眼笑,他們大口豪

飮,低吟淺酌,隨樂音附和、或高談闊論,滔滔雄辯,好似人間沒有憂煩。 皇家啤酒屋(Hofbrauhaus)位於S市政廳東北方1個街區,是慕尼黑全市規模最大的及最具歷史意義的啤酒館,昔日希特勒初出道時,即時常與

同伙在此聚會,一九I一〇年1一月,納粹黨的前身德國工人黨就是在這個啤洒屋舉行首次公開集會,希特勒在會上宣布「一一十H條」黨綱。 這裡原爲建於一五八九年的宮廷御用•_酒屋,是一幢陳設布置出自名家之手雅致的巨大建築,設於一樓的啤酒屋可容納七千人同時飮酒用餐

,1一樓是特座及雅座餐廳,三樓晚上還有巴伐利亞民俗歌舞表演。 走進拱門,踏上石階,便可以聽到樂隊演奏的優美旋律,交織著酒杯與桌面的觸碰聲和刀叉盤碟的撞擊聲。大廳兩百多名受過嚴格訓練年輕

貌美通英、法、德語的女侍應生,每個人一次都能端起裝滿1打啤酒的盤子,送到大任何一個角落的餐桌,穿著合身制服的窈窕身影,像花蝴

蝶般穿梭於人群中。大廳中還有削水果、切乳酪、出售糖果香煙、收拾桌面和雜工等1百多人,場面聲勢浩大。 啤酒花園(BierGarten)通常都像農莊1樣,露天開闊,在綠澍濃蔭之下擺著好幾百張桌子,可以同時接待數百乃至幾千名顧客。裝在大木桶內

的啤酒,以超級大啤酒杯裝盛,女侍們不時用野餐籃傳送餐點;出售沙拉、麵包、醃臘腸、燻乳酪、烤雞塊等,以及形如「8」字的鹹麵包及

椒鹽捲餅等。桌上經常看到巴伐利亞傳統吃法••切成薄片的豬頭肉和脆嫩的小胡蘿蔔片。當泌涼的啤酒下肚,人們不管熟悉或陌生都會熱

烈交談,更多的人擠上舞台,伴著正上演的民族音樂,扭動屁股、載歌載舞,台下更是大聲鼓噪、高聲唱和,氣氛熱烈。 十月啤酒節(Oktoberfest)是慕尼黑譽滿全球大規模的傳統節日,不僅風靡全國,而且吸引了成千上萬嗜好杯中物的遊客,如潮水般自歐洲、

甚至世界各地趕來,使得市區旅館燦滿。這個盛大的節日源於1八1〇年十月十1一日,當時爲慶賀巴伐利亞王子路德維希1世與薩克森希爾登

堡豪森公國泰f莎(Theresien:公主的婚禮,市民和騎士們在市內的1片草评上開懷豪飮啤酒,並舉行各種遊戲和赛馬活勒。婚禮結束後,路德

維希1世依照騎士們的請求,把這塊草原以公主之名命名爲泰蕾莎草邱(Theresienwiese),慕尼黑的市民通常都以Wiesen(草原)稱之,同時每

年此時都在這裡舉行1次紀念活動。 十月分的慕尼黑天氣就開始變冷了,有時還刮風下雪,後來就把慶祝的時間提前到九月的第三個星期六開始,持續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止

,前後共十六天。 節日開始有來自巴伐利亞等德國各州、奧地利、瑞士和法阈的遊行隊伍,在市長和釀酒廠老板乘坐馬車開道下,浩浩蕩蕩前往泰蕾莎草坪粢

合,街道兩旁擠滿了圍觀的市民和觀光客,各地遊行隊伍穿戴五花八門的服飾,裝扮著宮廷各個時期古代服裝的歷史人物、農奴及威風八面

的騎士,遊行隊伍中間還夾雜著各家啤酒廠精心設計的啤酒彩車。 上午十1時前後,遊行隊伍進入早已裝扮得五光十色的泰萧莎草坪。中午十11時整,草枰上的S砲K鳴十11轡,樂隊高奏暢飮曲,市長作簡短致

辭,然後用1個大木槌把黃銅龍頭打進木製的啤酒桶裡,龍頭1開,芳冽的啤酒汩汩流出,市長把注滿的第一杯啤酒遞給巴伐利亞州長,正式

拉開節日的序幕,草坪上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舞,歌聲四起。 十月啤酒節期間,佔地四十公頃的泰蕾莎草坪上的會場,有雲霄飛車、旋轉木馬、鬼屋、射搫、雜耍、小型水上樂園及賽馬等老少咸宜的遊

樂設施,會場四周壯觀地排列著上千攤紀念品店、餐飮店等,牛奶攤、烤肉等地方小吃,手工藝品更是隨處皆是。入夜後,草坪上燈火通明

,照耀得如同白鳌,人群到處擠得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各大啤酒廠商更花費數百萬歐元在草坪上設立十多個多彩多姿的巨大帳棚,每個都可容約1萬多名顧客。帳蓬內擺著一排排長板货和長木桌,

顧客多得必需事先訂座,帳蓬中間的台上坐著賣力的演奏者、震耳的音樂帶動著台下成群忘我的婆娑起舞男女,最惹眼的還是1身南德花俏農

裝打扮的漂亮啤酒女郎,頭戴可愛小紅帽、腰繫圍裙,兩手拿著八、九個大啤酒杯,健步如飛地穿梭於場中,把1杯杯啤酒遞送給客人,不時

還笑容可掬的搭訕幾句,說上1兩句悄皮話,引來陣陣哄堂大笑。 據估計,在慕尼黑十六天的啤酒節中,每 % 人至少喝掉三公升啤酒,每年消費量高達五百萬公升,爲當地■1筆鉅大的財富。 每年三月,慕尼黑還舉行1次濃啤酒節,當地人稱其爲「春季療養」,各家啤酒廠以新_造的濃啤酒作爲新春滋養佳品,供顧客1直喝到深秋。

五月分上市的「五月壯」濃啤酒,會在皇家啤酒館最先出售。 慕尼黑也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城,愛好音樂已有數個世紀的歷史,在1五五六年就有比利時的音樂大師歐蘭多•第.拉索(Orlandodiasso)應召進

宮,擔任巴伐利亞公爵聖樂隊員,1九六〇年主持該樂隊,直至去世爲止,他是歐洲文藝復興佔主導地位的人,對德國音樂影響極大。後來「

童話國王」路德維希1一世即位後重視藝術並迷戀華格納,在市內建立了殷實的基礎。 全市有五十多家劇院,七十個大小舞臺、共五萬六千多個座位,從最高級享受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到傳統的小型舞皋表演及一些前進派

的節目,提供多樣化的表演內容。阈際最著名的歌唱家和芭萧舞蹈家,也常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演出,德意志劇院則常冇新的衣演和喜劇

。古典和現代話劇主要在阈立話劇院、國家劇院、慕尼黑劇院和現代劇院演出。慕尼黑木偶劇院有精彩的木偶戲表演。一九八五年落成的加

斯泰藝術中心是全市S大、S好的音樂演奏場所,經常上演世界音樂大師莫扎特、華格納和史特勞斯等人的經典作品。 重要的音樂機構除設於加斯泰藝術中心內的史特勞斯音樂學校外,還有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巴伐利亞國家管弦樂團、巴伐利亞廣場交響樂

團等11一大著名樂團及十幾支小型管弦樂隊。每年六、七月夏天音樂節之際,歌劇、芭蕾、室內樂、交響樂紛紛上演。 慕尼黑是德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史特勞斯(RichardStrauss)的出生地,他是浪漫樂派最後1位偉大作曲家,以交響詩「唐璜」、「査拉圖斯

特拉如是說」、歌劇「薔薇騎士」、「莎樂美」和「厄勒克特拉」等佳作而久負盛名。在身爲慕尼黑宮廷歌劇院圓號演奏家的父親刻意裁培

及耳濡目染之下,史特勞斯自幼就顯露出卓越的音樂天賦,四歲學鋼琴、五歲習作曲,六歲會小提琴,不到十歲寫出管弦樂曲「節日進行曲

」和短小可愛的管曲「木管小夜曲」•,二十1歲中斷在慕尼黑大學的學業而出任邁寧根宮廷樂隊指揮,11十三歲起創作1系列交響詩和描繪

性交響曲而名利雙收。11十六歲任柏林愛樂樂團客席指揮,三十歲時擔任慕尼黑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後來又先後出任慕尼黑歌劇院、柏林皇

家歌劇院、維也納歌劇院等著名音樂團體的指揮,並成爲當時全球對華格納作品最權威的詮釋者。他譜寫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深受華格納

、李斯特和白遼茲等人的影響,其交響樂作品氣勢磅B,受極端崇拜華格納的法西斯黨魁希特勒的讚賞。 他的歌劇莎樂美(Salome)於1九〇五年公演後轟動一時,雖因劇情病態備受爭議,但叫座的情況使他賺了1座漂亮別墅。爲維護音樂家的權益

,1九三三年十一月希特勒上台不久,他接任音樂部長,一九三九年納粹當局査獲他在與作詞的合作者猶太人茲韋格(StefanZweig)的通信中

含有不利納粹的言論,茲韋格被關入集中營,史特勞斯也被禁止以指揮家身分在德國和薩爾斯堡演出,後又因他的兒媳是猶大人而被迫辭職

。第1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I度被盟軍收押,不久就無罪獲釋。 市民爲紀念他在音樂上的偉大貢獻,在一個廣場上樹立構思新穎的噴泉式紀念碑,碑身高約六公尺,用浮雕手法,把史特勞斯的歌劇代表作

「莎樂美」1幕一幕劇情雕刻在紀念碑上,碑的頂端呈荷葉狀,水花從荷葉中噴出,緊貼著碑體緩緩流下,構成1圈閃爍跳躍的水簾,透過水

簾,碑柱上的人物翩翩起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慕尼黑也是德國在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重鎭,有十幾所高等學府,共十多萬名學生,其中外國留學生有五、六千名。 慕尼黑大學(UniversityofMUnich)是一四七一年由巴伐利亞公爵仿維也納大學而建,位於慕尼黑北方約一百公里的因戈施塔特市,當時僅設

神、哲、醫學系,宗教改革時期這裡成爲天主教反對馬丁•路德的中心。一八〇〇年國王馬克西米連遷校蘭茨胡特(Landshut),命名爲路德

維希•馬克西米連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stMUnchen),一八二六 年路德維希一世將學校遷至慕尼黑,是德國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學府,有神學、醫學、政治、技術、法律、森林、醫藥、心理、

教育及社會等11十1個系。各學院、系和研究所都分散在全城各處,相距最遠的竞達11十五公里,校本部設在人煙稠密的路德維希大街一棟古

色古香的樓房裡,與藏書七百11十萬冊的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隔街相望,幾百年來培養出無數的優秀學者、專家和愛國志士。 慕尼黑技術大學是另1著名學府,創辦於1八六八年,現有學生兩萬多名,下設十一個系,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海森伯(Heisenberg)等一批著名

學者曾在此任教。 慕尼黑的科研基礎也非常雄厚,設有馬普協會的領導機構和四個研究所、德國應用技術研究的重要力量弗朗霍夫學會總部和下設研究機構等

,科技人員査詢、申請專利省時省力,因爲德國專利局和歐洲專利局都設在本市。 漫步慕尼黑街頭,到處可見千姿百態的人物塑像,噴泉和紀念碑,有些是紀念碑和噴泉合爲一體,全城大約共有四十個公園、六百多處噴泉

和一百多個人物塑像。慕尼黑今天是年輕人的世界,全市百分之四十八人口平均年齡在三十歲以下,非洲的怪誕髮型、珠飾、迷你裙和牛仔

褲隨處可見。他們大多喜歡熱鬧,在餐廳一邊嚼香腸,一邊喝美酒,大聲笑鬧。 當地的休閒娛樂及夜生活除了節目豐富的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話劇可選擇外,也有些通宵營業的酒吧。午夜咖啡(Nachtcafe)店雖名爲「

咖啡」,其實是酒吧,很多紅歌星和著名運動S在這裡出現。午夜後,樂隊開始演矣,有些大牌歌星也偶爾來到現場演唱。這裡的家常菜味美

價廉,餐點一直供應到凌晨五時。市內的狄斯可舞廳更是各有特色,巴巴露(Baba-LU)舞廳別出心裁推出「假裝性高潮」比賽活動,有些女孩

喝了幾杯酒會自動表演脫衣舞,據說德國網球名將貝克爾(Beeker)最喜歡來這家舞廳消閒。 慕尼黑的建築藝術景觀非常出名,兼容並蓄歐洲各歷史時期著名的建築藝術風格,有十三到十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也有層次分明、裝飾華

麗的文藝復興式建築,還可以看到由石柱和石雕像頂著的古典主義建築,更多的是十七世紀以後的巴洛克式建築。哥德式建築有很多尖頂,

像竹筍似的直插天空,內部拱頂空間高蠱,有莊嚴、肅穆之感。但晚期哥德式建築受文藝復興的影響,屋頂多爲圆拱形。巴洛克建築線條明

快,圖案新穎,花紋活潑,主要表現輕鬆風格。有的建築集各種藝術風格於一身,採用希臘式柱子、羅馬式拱頂、巴洛克式圖飾雕刻,其建

築藝術的豐富與完整,使義大利以北的地區都相形見拙,所以慕尼黑是當之無愧的「歐洲建築藝術博物館」。 中古時期的城牆,至今還遺留著使者之門 (SendlingerTor)、伊薩爾門(Isartor)和卡爾斯門三個城門,也是今日舊城的入口,都是十分富有紀念性的古蹟。 卡爾斯門(Karlstor)位於舊城西北部路德維希大街,是一座三門式凱旋門,中央拱門的頂端,是四頭雄獅牽引著飛奔的馬車,出自名雕刻家

斐迪南之手,他曾以其中的1頭雄獅塑像,榮獲倫敦國際展覽會金獎。 舊城的中心是瑪利亞廣場(Marisplatz),廣場北邊是新市政廳,東邊有舊市政廳,南爲聖彼得教堂等名勝古蹟,爲觀光客必經之地。廣場用

方形石塊鋪成,石塊上刻有死於愛滋病市民的姓名,它時刻提醒人們潔身自好。 廣場上很多咖啡店、一大片露天咖啡座,不僅是遊客逛累了的最好歇腳場所,也是觀賞新市政廳大鐘表演的最佳角度,很多人會早早到此,

要1杯飮料等候整點敲鐘的那1刻。 每三年廣場上都舉行一次箍桶匠舞節,前後持續一個月時間,盛況空前,是狂歡節期間最熱鬧的一項歷史性活動。節慶起源於一四六三年慕

尼黑瘟疫期間,大家怕傳染都不敢出門,全城陷入一片死寂,1位年輕的箍桶匠因久困家中悶得發慌,乃獨自走出家門在廣場上狂舞解悶,帶

動市民走出家門。後來每逢狂歡節到來,都有11十名製桶工匠組成舞蹈隊,裝扮成箍桶匠、丑角和市長等,在廣場上編隊起舞,舞技具歐洲

一流水準,氣氛異常熱烈。 新市政廳(NeuesRathaus)坐落在瑪利亞廣場北側,是正面寬達1百公尺的恢宏建築,爲慕尼黑建築藝術的代表作。這幢豪華的新哥德式建築物

呈棕黑色,始建於1八六七年,歷時七十五年、耗資一千五百五十萬馬克於1九〇九年才建成。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燬於盟軍空襲,戰後重建。

其新哥德式門面是舊城中心的象徵,塑有巴伐利亞國王、大公爵、侯爵的等身立像,讓人佇足欣宵不捨驟離。高達八十五公尺的塔式鐘樓,

塔閣設置德國規模最大的銅製人偶報時鐘,十分精彩有趣,吸引許多遊客到此觀看,特別是初次到慕尼黑的遊客,千萬別錯失良機。 W傳一五一六年,全城發生大鼠疫,有八千居民喪生,人們紛紛走避異鄕,城內十室九空,幾乎成爲一座死城。S十一一年後,德皇威«sw6了

重振慕尼黑,特別在這裡與間妮女爵喫行盛大的結婚典S,並遊行慶祝,熱熱鬧鬧與民同歡,從此恢復興旺。爲紀念這次趕走「衰氣」的大慶

典,人們在新市政廳鐘樓的五屑和六屑樓設置這座人偶鐘。 大鐘表演的時間爲早上十1時及正午十1一時,夏季下午71時還行一場,隨著1陣鐘聲過後,鼓樂齊嗚,身卨一點四公尺、幾與眞人1般大小的

人偶就分上下兩H列隊簇擁而出:上層是1四七五年領主結婚的情形:下層則是歐洲大瘟疫黑死病從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流行結束之後,老百

姓歡欣鼓舞慶祝的情形,或手執斧鉞、或騎著駿馬、提著花燈、吹著洋號、配合音樂跟著節奏手舞足蹈、載歌載舞,惟妙惟肖地再現當年皇

室大婚的盛況,去除恐懼後的喜悅也感動人心。表演時間持續十分鐘,參觀完這個被認爲是慕尼黑藝術工匠垂世之作的人偶報時鐘後,還可

以乘電悌登上新市政敝頂B,俯瞰全市美景。樓塔開放時間爲星期一至五的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星期六、日及公衆假期爲上午十時至下午七

時:十1月1日到四月三十曰是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半,假日休息。 舊市政廳(>一5Rathaus)位於瑪利亞廣場東側盡頭,始建於1七〇四年至1七四四年間,現在所見到的爲重建的哥德式市政Ms及舞蹈廳,規模較

新市政廳爲小。 巴伐利亞女神像位於偉人紀念堂前,是阈王路德維希一世,受古希臘保護神雅典娜的影響,爲巴伐利亞人和德意志民族建立的1尊偶像。女神

像高約十五公尺,體態莊重秀美,佇立在高達三十公尺的台基上,古希臘風格的凹型偉人紀念堂廊柱,環繞在她的左右。如果仔細觀察,不

難發現這尊亭亭玉立的窈窕淑女,雖然身佩戰劍,但仍然掩飾不住溫和善良的性格,就連她的坐騎雄獅,也顯得非常馴服溫順。鑄造女神像

的雕刻大師斐迪南,爲了使自己的技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走遍了巴黎、羅馬、米蘭及倫敦考查,先後用八年的時間,耗銅八十七噸,才

完成這件傑作。 慕尼黑從誕生之日便與僧侶有不解之緣,深受羅馬天主教影響,市民們篤信上帝,市內共有兩百多座教堂,風格各異,式樣繁多,羅馬式、

哥德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大者可容納數千人,小的僅容數十人。這些曠世聖堂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藝術的結晶。聖母大教堂

(Frauenkirche)位於市中心 瑪利亞廣場附近西北方,是慕尼黑規模最大的教堂和顯目的地標,與新市政廳同爲著名建築,始建於1四六八年,一四八八年正式完工,呈典

型哥德式風格。教堂頂部鋪紅瓦,尾部爲南德地區獨特的圓冠型,前頭有兩座並列分別高爲一百公尺及九十九公尺的青銅高塔洋蔥頭形的尖

頂,像是蝸牛的觸角,直指蒼穹,已成爲這個城市的象徵,力求表達擺脫塵世的煩惱。高塔鐘樓內置有八千公斤重的大鐘,教堂尾部呈圓形

,遠看恰似1頭名副其實的蝸牛,因此也被稱爲「蝸牛教堂」。早期是巴伐利亞王國的教會,曾經權重1時,內部高大的玻璃窗,窗戶上鑲嵌

十五到十六世紀的彩塑玻璃,斑爛奪目。內部結構具動感和升華感,門窗和天頂採用尖角拱和飛拱。教堂內有金造雕像和祭壇、大量珍貴的

壁畫、許多美術品及齋物。南塔下方是路德維希1世原來的禮拜堂,他的墳墓亦設在此。 聖彼得(SLpeter)大教堂位於瑪利亞廣 場南側的舊城步行街上,當地人暱稱它爲「老彼得」。始建於1八八年,是全市最古老的教區教堂,比著名的科隆大教堂還早建六十七年。建

築風格獨具特色,長方形的塔樓上先冠以帽狀圆形拱頂,然後是挺拔的塔尖,高約八十八點五八公尺。原有兩座哥德式尖塔和三幢教堂的本

堂,二二1一七年全城大火災中燒燬了I座尖塔,直到一六〇七年才重建完畢改爲現今所見的型式,由於工程長達幾個世紀,所以外形雖然呈

巴洛克風格,但內部仍可見往日的哥德式遺蹟,以及精緻的歷代主教和侯爵陵墓。沿著三〇三級陡斜的台階登上九十1一公尺高 的教堂尖塔頂,視野極廣,可俯瞰城市全貌。 0 聖米契爾教堂(SameMichaelskirche)建於五八三年至1五九七年,是德國最早、也是阿爾卑斯山以北ft大的文藝復興式教堂,它的圓柱、壁柱

、緣飾和輪廓等,深受古希臘和古羅馬造型的影響,建築屑次呈水平線條,門面裝飾較華麗,最大特色是文藝復興式、宏偉壯麗的圓形大穹

頂和教堂正面牆壁上的裝飾銅像,被認係僅次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佳作,外型壯觀,內部的大天頂畫十分華麗。地下室安置著路德維希1

世(LudwigII)及維特爾斯巴赫(wittelsbach)家族的陵寢。 阿薩姆(AsamKirche)教堂位於瑪利亞廣場西南方的使者街(SendlingerStr.)六十1一號,建成於1七三五年,是1幢洛可可式建築之明珠,由阿

薩姆兄弟所建,內部則由德國巴洛克風格雕刻家阿薩姆(EgidQuirinAsam.)所作,他的作品感情深沉,値得前往欣賞。 聖安娜(SLAnna)修道院位於市政觥東北方幾分鐘路程的聖安娜廣場旁,建於1七三七年,這是當地第1座偏於高聳和纖細特色的洛可可式教堂

。特阿提納教堂(Theatinerkirche)位於劇院廣場西側,與雄偉的皇宮隔廣場對峙,這是一吨逑於1六七五年義大利巴洛克式的建築,地下墓

室ft巴伐利亞諸王子的墓。 此外,市內著名的教堂,還有建於二二九1•年的聖靈教堂(Hlg.6eist-K.r-七三〇年所建的祭壇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聖三教堂

(Dreifaltig-keitsk)建於七一八年,外觀雄偉壯麗。聖路德維希(St.Ludwig)教堂建於一八四四年,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1世命建築師設

計建造。 _院廣場(Odeonspl.)是舊城北部具歷史意義的主要活動中心,這裡是慕尼黑市交通的中心站,四條地鐵路線交會於此,也是當年維特爾斯巴

赫家族的第一代選帝侯、第一一代國王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三十年戰爭之後重建國家的起始點,這個城市的重要古蹟皇宮建築群就在廣場

東側,西而是特阿提納教堂,南方則有將?堂等古蹟o王宮(Residenz)是市內最重要的參觀點之一,這是一座融合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

可可式和古典式四大風格於一體的漂亮建築群,一三八四年由史蒂芬三世公爵命人所建成,十六至十八世紀擴建成現在的規模,至1九一八年

爲止,1直是巴伐利亞王國皇族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歷代阈王和領主居住的宮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雖曾遭到破壞,戰後巳按原«修復。國王堡

(Konigsburg)宮、法斯特薩爾堡(Festsaalburg)宮和舊王宮是其中S大的三個宮殿。規模宏大、富麗堂煌,昔口王侯生活的侈華不難想像,宮

內有四座博物館和劇院。 皇宮寶物館(SchatzkammererResidenz 由舊王宮昔日的古玩廳所閼建,也e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當時的第1個博物館。共十間陳列室,展示著金銀、寶石裝飾的王冠、衣飾、家具,

以及奇珍異寶等共約1千三百件。皇宮博物館(Residenzmuseum)設在建於1兰八五年的維特爾斯巴赫(Wittelsbach)王族皇宮內,豪華的文藝復

興式大廳本身就是1 件値得慢慢欣賞的藝術品,展品以r古董室」內有王室諸代收藏的古代精品,「銀之屋」展出的是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曾使用過、極具特色的銀

製餐具三千多套,祖先畫廊可以看到維特爾斯巴赫家族顯貴的、出自名畫家之手的歷代王侯肖像畫o 王宮禮拜堂(Hofskapelle)建於1六〇一年至一六〇三年,十九世紀時路德維希1世把它關爲「美的畫廊」,內藏宮廷畫師約瑟夫•斯蒂勒的I1

十四幅貴婦肖像畫。 皇宮花園(Hofgsen)位於皇宮北側,是維特爾斯巴赫一世於1六1五年下令建造的皇宮御花園,園中鮮花盛開,景色迷人。附近有戲劇博物館、

軍事博物館及戰爭紀念碑等可供參觀遊覽。馬克西米連大道(Maximilians?)建於馬 克西米連11世時代,是1條由馬克思•約瑟夫廣場(Max-Joseph-P—)南端向東延伸、過伊薩河,直達現在已改爲議院的馬克西米連宮的大馬路

,與巴黎香榭麗舍大道1樣、是世界知名的熱鬧大道,也是皇宮附近主要的街道,兩旁名店林立,是購物、觀景必到之處。 舊王宮劇院即庫維里斯劇場(cuvilliesTheater),位於皇宮東北角的約瑟夫廣場東側,因爲是1七五三年由法國的名建築師庫維里斯

(Franwooiscuvillies)所設df的傑作,致而得名。這是現在全世界最完整的洛可可式劇院建築。1七八〇年,音樂大師莫札特爲這侗劇場寫了

一部歌劇「伊多梅尼8」(Idomeneo),並親自指揮樂隊演出,現在除巴伐利亞國立劇團(cotaatsschauspiel)在此演出^劇is主外,也定期舉辦

巴伐利亞交響樂闻演奏會。 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Bayerischestaats?perNationalTheater)位於馬克斯•約瑟夫廣場(2ax-Joseph-platz)東南角、皇宮劇院南側 ,门疋歐洲最具代表性的歌劇院之1,由迷戀音樂及藝術的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1世於一八一1年至1八1八年所興建,成爲王國當時的阈灾

劇場,華格納的幾齣名劇都在這裡首演。第11次问界大戰中燬於戰火,戰後得以重建,門庭爲希臘柱廊式,柱廊托起的大理石三角壁上,雕

刻著太陽神阿波羅與九位藝術女神像,內部裝飾豪華,可容納兩千1百名觀衆,除舉辦七月分熱鬧的音樂節外,每年九月中旬到翌年七月歌劇

旺季,節目滿檔,上演的歌劇都歐洲I流的水準。能顯示篇尼黑美術和藝術深厚基礎和廣博內涵的是全市五、六十家博物館、美術館和陳列館

,僅在國王廣場周圍就有七家博物館,大都利用11十世紀以前建造的宮殿、廳堂及樓閣爲館址,大理石地面光潔明亮,高大寬敞,光線充足

,以空調保持恒溫。服務人員多爲年紀稍大的男士女士,他們衣著整齊,彬彬有a、盡忠職守。展覽品無論是實物、模型、圖片都活潑生動,

每天吸引成千上萬觀衆前往參觀,對於外來遊客、無事較閒的老人家,以及愛好參觀展覽的人都會想方設計訂定各種優待,以吸引更多及長期

的觀衆。事實上喜歡藝術的人,可以順著市內1條藝術漫遊路線,把慕尼黑幾個重要的藝術殿堂參觀完,依序是饵繪道陳列館、新繪畫陳列館

、雕刻关術館、占代羌術博物館、倫巴赫美術館、邦立現代美術館、夏克畫廊和巴伐利亞國立美術館等。 舊繪畫陳列館(Altepinakothek)又名老畫廊,位於皇宮西北方幾侗街口,是在路德維希1世積極籌劃下完成的1座文藝復興威尼斯式宏偉建築

,建於1八1一六年,十11年後正式開放,以宮廷藏畫爲基礎,收藏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歐洲古典油畫七千多幅,包括繪盡史上當時所有大畫

家的作品,故又被譽爲「歐洲畫廊」,名列世界六大美術館之一。歐洲鼎盛時期各地的繪畫,如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德國和尼德閱各地繪畫、

十七世紀的荷蘭和佛蘭德斯繪畫、十五至十八世紀義大利和巴洛克時期法國及西班牙繪畫等,其中許多是稀世名作,可與巴黎羅浮宮的收藏

品相媲美。 美術館範圍Iftl大,1至十三廳均爲主要作的展示場所,以十六S紀威廉四世公爵的原有珍藏爲基礎而逐漸增加,著名的作者有達文西、范戴

克(VanDyck)、克拉納赫(LucasCranach)、杜勒(DUrer)、韋登(RogervanderWeyden)、梅林(HansMemling)、雷布蘭特(Rembrandt)、佩魯吉諾

(perugino)、包提契利(Botticelli)、拉斐爾(Raphael)、格列柯(ElGreco)、穆利羅(Mdlo)、丁托列托(Tintoretto)、霍爾拜因

(I3nsHolbeintheElder)和魯本斯等巨匠的名畫。該館的最大特色,是全世界擁有魯本斯各時期畫作最全的博物館,數量特別多而且又經精選

過,收集了包括其傑作「獵獅」、「蘇珊•芙爾曼肖像」、「自畫像」等,情感的澎湃、色彩富麗,令人動容。他爲教堂創作的大型宗教畫

「最後的審判」,畫面廣達一1十五平方公尺,畫中人物全部裸體致未被教堂採用,因此就存放在這裡。多瑙河畫派首領阿爾特多汽爾

(AlbrechtAltdorfer)手抄本插La傑作「伊蘇的亞歷山大之戰」也是珍#館藏。 提香(VecellioTitian)是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畫派的著名大師,善於以神話、宗教、肖像爲創作題裁,他的1幅肖像盡,畫中1位主教因肉食

太多而致手腳麻痺,坐在B背椅上,旁邊還放著拐杖,傳神有趣。「大流士之戰」是鎭館之寶,這幅名畫場面表現極浩大,逼眞地再現了千軍

萬馬交戰正酣的情景。 此外,十八世紀法國洛可可風格代表性畫家布歇(FrancoisBoucher)的「1巴杜夫人像」MmedePompadour)、拉斐爾「聖母像」、羅吉 爾「三位東方之子朝拜耶穌圖」、十六世紀荷蘭肖像畫家哈爾斯(FransHals)的「吉卜賽女郎」、文藝復興時期德國最重要油畫版畫家杜瑞

(AlbrechtDUrer)代表作的「四聖徒」(FourApostles)等價値連城的珍品。 新縷畫陳列館(Neuepinakothek)展出十八及十九世紀之繪畫及雕塑,這裡是依照年代顺序展示,國內國外同時代畫家的作品交互展列,從而

使觀衆清晰的瞭解世界藝術的脈動、歐洲繪畫的流派對德國畫壇的影響和互動,十四至二十二廳是一九九八年以前舊繪畫陳列館的部分同時

代的重要作品。 館內最大、也是最受歡迎的展示廳,所陳列的作品全是十九世紀至一一十世紀印象派及相關畫家的作品,包括十九世紀法國重要畫家馬奈

(EdouardManet),他的畫不僅是敢於對抗公衆輿論,而且將現實主義過渡到印象主義,他有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畫「小船」,畫的是另1畫家莫

奈坐在船中在河中作畫的情境。 法國畫家莫奈(ClaudeMonet),是十九世紀印象主義繪畫運動最堅定不移的發起人和領導者,他把任何物體都當作平面色彩H案宋盡,而不注

重其體楨重量,以瞬間感枒來紀錄印象,影響現代法國繪畫極巨。 梵谷(GoghVincentvan)的作品既n^現主義的成分,也有象徵主義的因素,他的找術生涯雖短暫,但是對現代繪畫影響極大。 另外十九世紀下半葉法阈後印象派著名沿家高更(?E一、法«!:[]象派取处上«雷諾瓦(Pierre-AugusteRenoir)、維也納分離派奠基者奧地利

畫家克里木特(oiavKlimt);還有在線條和構圖上得益於克里木特優雅的裝飾手法、以色情的人體繪畫而知名的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希勒

(EgonSchiele);Is象徴主義詩集作裝飾畫、爲書籍插畫創新猶的法國大畫家勃納爾(5奇Bonnard),以及許多其他十八、十九世紀名家的畫,

是學美術及愛好藝 術者的朝聖之地。 雕刻收藏館(Glyptothek)是路德維希一世I八三〇年命建築師設計建造,位於舊美術館西南過1一個街區的國王廣場(K6nigsplatz)三號,主要

內容以路德維希一世收藏品爲主的希臘、羅馬雕像,多爲珍貴的精品,尤以希臘「慕尼黑十字架」雕像和艾伊納島(AeginaL)的阿斐亞

(Aphaea)神殿人字形雕刻最爲著名。星期日可免費入場。 古代美術收藏(StaatLAntikensammlung) 位於雕刻收藏館南方不遠處,也是由熱衷古物的路德維希1世爲儲存他的寶物建於1八四八年,主要爲希臘、羅馬及義大利古代小國艾特里亞

(Etruria)的產品,包括小型的雕塑、陶器、器皿、花瓶,以及男、女裝飾、珠寶等。倫巴赫市立美術館(StadtischeGalerieimLenbachhaus)

在神廟旁邊,是慕尼黑著名美術館之1。館址原爲倫巴赫的宅邸兼工作室,1九11四年慕尼黑政府買下改建而成。這是一幢文藝復興式米黃色

兩層樓房,前方馬蹄形院子內有大小兩個噴水池,草坪上散綴著銅像,藤蔓覆牆,古樹參天,環境優美。 倫巴赫(FranzvonLenbach)是德國十九世紀晚期著名肖像畫家,人物性格特徵躍然紙上,曾爲威廉一世皇帝、音樂大師華格納和李斯特等人畫

過像,爲鐵血宰相俾斯麥所畫的八十幅像尤其著名,其中許多都陳列在室內。他當年的臥室仍按原樣保留供人參觀。 除倫巴赫的作品外,這裡也是藍騎士畫派美術品的主要收藏館,而且無論是質與量在德國都是首屈一指的,並蒐集有藍騎士創始人俄國畫家

康丁斯基(WassilyKandinsky)的「斑興畫」、藍騎士畫社領導者之一的德國畫家馬克(AugustMacke)的「藍馬」,以及自慕尼黑美術學校畢業

後即加入「藍騎士畫派」的克利(PaulKlee)的「玫瑰花園」等精品。 藝術之家(HausderKill)在王子公園街(Prinzregemerstn),一號英國花園入口處,門口有英國雕刻家亨利•摩爾(HenryMoore)的雕塑。館中陳

列法國印象派大師塞尙、荷蘭大畫家高更、野獸派畫家馬諦斯、現代派大師畢卡索等人的繪,品。 州立現代藝術館(StaatsgalerieModernerKunst)位於藝術之家內,展出1一十世紀的國際名畫及雕刻,作者法國畫家有野獸派的馬諦斯

(HenriNatisse)、印象派畫家畢卡索、與畢卡索同創立體主義的布拉克(GeorgeBraque),俄國印象派康丁斯基,德國表現派基爾希納

(LudwigKirchner)、藍騎士領導人的馬克、柏林分離派表現油畫家貝克曼(MaxBeckmann)、瑞士畫家克利(PaulKlee)、比利時天才大師恩索爾

(Ensor),以及英國雕刻家摩爾等的作品,尤其是克利、畢卡索、貝克曼和摩爾的作品收藏豐富。 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BayerischeNationalMuseum)位於藝術之家東南方,由巴伐利亞11世創建於一八五四年,一百多個優雅展廳的形式設計

都因陳列品而異,展出從中世紀早期至十九世紀的民俗歷史藝術品,包括各種雕刻品和工藝美術品,從瓷器到玻璃畫,從銀器、傢俱、象牙

雕刻、鑲嵌工藝品,以及巴伐利亞、南義大利、義大利北部山城的提諾爾(Tyrol)等地的宗教陳設,無所不有,而且都是精品;特殊的有二二

1一〇年雕刻的玫瑰枝聖母像,一四五◦年比利時手工編製的佛蘭芒掛毯,一四九〇年由傑出雕刻家門施奈德創作的「天使環繞聖母」和桑特

納精心製作的慕尼黑城市模型。星期日及公定假期可免費入場。 夏克畫廊(SchackGalerie)位於巴伐利亞國立博物館東面數分鐘的王子公園街九號,這僅是I個小型的畫廊,展出作品多爲夏克伯爵所收藏,

在溫馨的環境中可欣賞到I百多幅十九世紀的德國畫作,其中不乏精品。 加斯泰藝術中心(GasteigAtrscenter)位於風光美麗的伊薩河東岸,這是最能代表慕尼黑城市新貌的現代化風格建築,大型的舞台可供各項藝

術活動之用,內有大型交響樂演奏廳奧爾夫(CarlOrff)廳,是全市最大、最好的音樂演奏場所,落成於一九八五年十1月,可以容納兩千四百

名觀衆。還有歌劇院、市立圖書館、成人教育中心、慕尼黑愛樂團(MunichPhilharmonic),以及紀念11十世紀浪漫派最後一位偉大作曲家的

史特勞斯音樂學校(Richard StraussConservatory)等。 德國博物館(Deutsches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及科學博物館,也是慕尼黑衆多博物館中最有名的,位於市區東南角伊薩河中央的沙洲上

,風景迷人,每年吸引四百萬人來此參觀。此館是在慕尼黑舉辦國際電訊博覽會的推動下,於一九〇三年破土動工,1九二五年正式落成。第

1一次世界大戰中炸毀,1九五三年重新修復,佔地五萬平方公尺,樓高七層,是德國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屋頂設兩個巨型的溫度計和濕

度計,成爲最顯著的標誌,展覽面積爲四萬平方公尺,居世界之冠。設計者是著名工程師馮米勒,他把這個博物館規剷成1個全體11民瞭解科

學與技術的教育場所,這也一直是館方努力的方向和宗旨。 展覽場地分爲三十個部門,內容從地下資源的採掘到太陽行星的奧秘,現場採用大量實物,反映各門學科的發展歷史,同時利用拆開的機器

和活動的科學模型,讓觀衆親自動手操作設備、參與實驗,深入瞭解現狀、感受到人類科技1日千里的驚人發展。 地下室設採礦、動力、船舶、汽車展廳;地面一樓是水利、機械、冶金、橋樑、火車展廳:一1樓是物理、化學、航空、核能、通訊技術展廳

;三樓爲輕紡、印刷、太空、攝影展廳••四樓係計時器、度量衡、釀造和農業廳;頂上兩層分別爲天文台和天象館。共有展品五萬多件,

經常性展出品一萬六千多件,參觀步道全長十六公里,徒步行走1遍需三個多小時,若要仔細參觀,則需1一、三天時間。 這裡陳列著從古到今人類鑽研獲得的科技成果、自然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以各種實物、模型和複製品,現場有工程師或教授定時操作示範。

館內還設許多完整的工場,參觀者可藉而瞭解整個生產過程。按鈕操作館中的四千件展品,供參觀者親手模擬實驗,如有損壞,館內修理工

場有專人維修。 在復原的伽利略實驗室裡,能夠眞實地瞭解到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是怎樣進行自由落體的試驗。汽車展覽廳有從老式到最新型的各種汽車

,勾劃出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史。 航空太空展覽室有展品一千多件,收藏世界上最原始的簡陋飛行器到最現代化的各種飛機和太空航空設備,五十多件實物泰半是歷史上的關

鍵性物品,如「火箭之父」布勞恩研製投入第11次世界大戰中的V-2型火箭,產品都有文字說明,圖文並茂,生動易懂。這個展廳爲德國研究

大氣層和太空航行的中心之1。 航海廳陳列品內有兩千五百年前的埃及古船、十七世紀戰艦的複製品,以及長達四十1一公尺的德國海軍第1艘潛艇等。 樂器展廳不僅可看到全B界古今各種奇奇怪怪樂器,還可欣賞美妙的音樂演奏。地底的礦井巷道裡,則展示了現代化的採煤過程。 各展廳裡中國的文物或模型也不在少數,如鄭和下西洋的商船模型、一八四八年到達倫敦的第一艘中國帆船模型、十四世紀至11十世紀從上

海駛到福州的「福興號」商船模型、中國雕版印刷術、文房四寶、齊白石一九五一1年的自畫像、光緒11十五年清政府懸賞一百五十塊大洋挖

掘德國水兵在山東膠州灣所埋地雷的布告、中國古陶瓷、竹笛、陶壎和風箏等。 館中設有科學史研究所電影院、五個大會議廳和許多餐廳。附屬科技圖書館中,收藏六十六萬冊自然科技圖書和兩千多種期刊雜誌,並定期

舉辦國內外有關人才的訓練班。 市立博物館(StadtMuseum)在聖彼得教堂西南方,是由昔日兵器庫改建的晚期哥德式城堡似的方形五層樓建築,這是一個多元化規模很大的參

觀所在,以展出豐富大衆文化歷史的慕尼黑文物(MUnchenerWohnkultur)稱著,陳列品包括這個城市形成和發展的所有資料,內部又分當地文

物鄕土博物館、展示慕尼黑啤酒歷史的啤酒釀造博物館、收集了一一萬五千個人偶的人偶劇博物館、以豎琴爲主的樂器博物館、能反映城市

發展的攝影博物館等,整個博物館收藏品豐富得給人的感覺,像是一個貨品齊全的雜貨店,地上滿堆著各種古舊物品,如鎧甲、兵器、雕塑

、鐘錶、傢俱、錢幣、木偶、玩具、照相器材和各個歷史時期的居民照片等,其中也不乏一些藝術精品,令人矚目的是原舊市政廳舞廳內的

裝飾物、五百年前遺留下來的十個舞蹈造型人物雕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埃及美術館(SammlungAegyptischerKunst)位於皇宮附近、錢幣博物館北邊,館藏古埃及王朝墓碑的浮雕和雕像、中古時期以來諸國王及神祇

的雕像等,是以維特爾斯巴赫皇族的珍貴收藏爲主要內容成立的美術館。 德國狩獵和浦魚博物館(GermanHuntingandFishingMuseum)開放於一九六六年,位於聖母大教堂旁的街角處,地處舊城繁華的步行街上,館址

原爲奧古斯汀教堂。大門口放著兩尊古銅色動物雕塑,左爲神氣活現的凶猛山豬、右是張著大口的鮎魚。全館分三層,陳列著中世紀遺留的

珍貴獵物標本、五百多種當地動物標本、照片、各時期的狩獵武器、捕魚工具及波希米亞玻璃器皿等。現在博物館也成爲狩獵和捕魚研究的

咨詢中心,館內還收藏了許多科研圖書,有一本1八三六年出版的魚類圖譜,足有兩吋厚,格外引人注目。 錢幣博物館(StaatlicheMuenzsammlung) 在皇宮附近,展出品主要是十六世紀亞伯特五世(AlberchtV)公爵原有的珍藏,包括各國古今的硬幣、紙幣,其中以希臘及其殖民地的古代硬

幣、中國明朝於十四世紀發行的一套紙幣最爲珍貴。難得的是不易保存的古今紙幣也有11十七萬多種,共有兩百萬張。最大1張紙幣有十六開

紙大,最小的只有郵票般大。 西門子博物館位於西門子總公司內,這個公司一八四七年由1個僅有十名職工維修電報機等的小工場起家,在創辦人西門子

(WernervonSiemens)的苦心經營與不斷研究發明下,發展迅速,一八1一九年至一九〇六年在歐洲多處設立子公司,並負責鋪設地中海及歐洲

至印度的海底電纜、創建世界上第一個有軌電車系統。第11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製造飛機、潛艇、飛彈發射裝置等戰爭武器,並爲波蘭奧斯

威辛(CTswiecim)集中營安裝毒氣爐機械設備,使得近一1百萬人在此慘遭殺害,這是極不光彩的一段歷史。戰後西門子負責人赫爾曼西門 子(HermannvonSiemens)曾被拘禁,在俄軍 佔領區的工廠百分之九十被沒收,直到冷戰發生,西德經濟需要重建,總部才搬到慕尼黑,現已成爲國際大企業,在五十多個國家設有子公

司,全世界職工超過四十萬,慕尼黑佔五萬,是全國人數最多的企業。在博物館中可看到該公司慘澹經營的發展史、發明的產品,以及歷代

領導人的傑出成就。 寶馬汽車(BMW)博物館由世界知名的BMW公司所創立,公司辦公大樓旁一座碗狀的五層樓建築物就是博物館所在地,與二十二層樓高、呈四個

圓筒狀汽缸體的BMW大樓建築緊密相連,一高I矮外型形成慕尼黑最顯著的都市地標。在設計爲圓形螺旋形的展覽空間中,陳列著汽車、摩托

車、飛機引擎等約一百種產品,在這裡可以看到該公司蓽路藍縷的成長艱辛與研製發展的歷史過程,也可以看到一八九八年至九〇〇年82\

¥449只汽車、1九九七年Ml賽車和銀色的5S敞蓬車等令人激賞的古董車,是個受歡迎、熱門的博物館,每年吸引數十萬人來此參觀。 與衆不同博物館中心(ZentrumfurAussergew6hnlicheMuseen),內設許多奇怪的展示,包括踏板車、娘娘腔博物館等。 瓦倫丁博物館(ValentinMuseum)位於伊薩城門塔樓之中,展出喜劇演員卡爾•瓦倫丁(KarlValentin)筆下的怪誕世界,以及他奇怪獨特的珍

藏。 奧林匹克公園(olympiapark)位於市北 四公里處,原名瓦礫山,是第1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慕尼黑市民清除瓦礫的堆積處。一九六六年四月,國際奧委會決定一九七1一年第11十屆奧

運會在慕尼黑舉行,德國政府耗資六億五千萬美元,用六年的時間,在這裡興建現代化的綜合體育運動中心,佔地11點五九平方公里,由七

個網狀結構的體育館、人工湖、室內游泳館、水上舞台、廣場、馬路、草地、小橋、灌木林、山丘、電視塔和大片奧運村組成。橢圆形的運

動場是奧林匹克公園的核心建築,可以容納八萬名觀衆,足球場草坪下有暖氣設備,保證1年四季綠草如茵,冬天也能舉行比赛。 主運動場四周是擁有一萬一千個坐位的室內體育館,可容納九千名觀衆的長方形室內游泳池,教堂及購物中心。最令人I奇的是體育場半邊有

頂,帳篷式結構的樹脂玻璃板屋頂把主運動場、體育館和游泳池連接在一起,既遮陽又擋雨。 這個造型奇特面積達七萬五千平方公尺、造價超過五千五百萬美元的屋頂帳篷式頂蓋,遠看就像一張大漁網,由建築師君特•卑尼施設計,

頂部由四十八根巨大的鋼柱支撐,有的高達八十多公尺,四周輔以鋼條牽拉承重,不僅壯觀,且被譽爲世界建築奇蹟。當年這裡共接待了來

自世界一百二十1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11千名運動員、六千多名新聞電視記者和兩百多萬前來觀看比賽的遊客。遺憾的是在這屆奧運會中,

發生了七名以色列運動員被阿拉伯恐怖分子綁架殺害的悲劇。 奧運村男選手宿舍樓房每幢都有1個大陽台,種上各色花卉,儼然1個小花園。偌大的奧運村選手宿舍如今已改作大學生公寓,房屋的外牆上

,畫滿了各式各樣反映宗教、政治及日常生活的現代壁畫,昔日整齊劃一的面目早已不復再見。 奧林匹克電視塔是公園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高達兩百九十九公尺,在周圍諸多建築中可謂「鶴立雞群」。從塔底至兩百四十八公尺處爲鋼

筋混凝土塔體,上面是五十一公尺高的圓錐形電視發射天線。在電視塔一百一十二公尺至兩百四十八公尺處,設四層直徑11十八公尺的圓形

建築,底層供遊客上下時乘坐電梯之用。第一1層爲旋轉餐廳,可容納兩百三十人同時進餐,餐廳可按每三十六分鐘、五十三分鐘和七十分鐘

旋轉一圈的速度,進餐者透過緩緩移動的玻璃窗俯視市區,也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雪頂冰峰的秀麗景色。第三層是電視廣播機房,第四層爲

電視台演播廳。電視塔對面就是巴伐利亞汽車公司的總部大樓,當年市政府選擇奧運會公園地點時,公司曾強烈要求把運動場建在附近,以

便做免費廣告。 英國公園(EnglishGarden)位於市中心,沿著伊薩河畔延伸七公里長,佔地三平方公里半,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公園之一,始建於1七九〇年

,倡導者爲美國人班傑明•湯普遜,原爲英國軍官,曾指揮英軍與美軍作戰。美國獨立後,他聽說神聖羅馬帝國正與土耳其交戰,酷愛戰爭的

他就興沖沖地趕往維也納,途中結識巴伐利亞王儲約瑟夫,當他趕到維也納時戰爭已結束,乃來到慕尼黑投靠約瑟夫,被委任爲大臣。他見

當時市區許多花園都屬王公貴族所有,一般平民百姓無法進入,於是以英國海德公園爲藍本建成這個公園,作爲全體市民的休憩活動場所,

公園因而得名。 這是歐洲少見的自然美麗都市公園,由伊薩河引入的水,使得園內溪流縱橫、湖泊處處,綠草如茵,繁花似錦,叢林濃蔭、曲折通幽的小徑

綴立著精巧玲瓏的亭閣,日本的茶室和中國式的寶塔,不祇感覺不到人工匠氣,而且風味十足。被稱爲「中國樓」的閣樓式五層木塔,檐端

懸掛著小鐘,牆上刻著中國民俗故事的浮雕。園中設有多個啤酒花園,其中在中國塔旁的啤酒花園尤爲有名,是當地民衆常去的所在,也是

遊客最佳歇腳地,經常座無虛席。 公園四通八達,幾乎每個角落都可以進出,無論是散步、騎單車、慢跑或騎馬,甚至一絲不掛地躺在草地上作日光浴都無人會加以干涉,當

地人認爲這樣才符合當初作爲人民公園之目的。 這裡也是奉行天體運動者的樂園,不知何時開始,每當夏日風和日麗之時,就會有幾千、上萬名男女老少赤裸裸地雲集活動,有些男女青年

手牽著手,一絲不掛地躺在公阑草地上曬太陽、在小徑散步、在小溪裸泳,有些三、五成群玩球嬉戲,儼然回到了亞當、夏娃時代。由於德

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干涉裸體,當地警察也無法禁止,更不希望爲逮捕裸客而引起不愉快的法律訴訟事件,市政府當局乾脆訂立法規,在公

園裡劃出六個特定地區供裸體遊客活動,因而形成了慕尼黑的英國公園內一個特有的情景。 西部公園(westpark)是爲一九八三年國際園藝展而建,位於市中心西部,佔地七十1一萬平方公尺,園內薈萃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美、

非等各大洲1一十三個國家的園林藝術和名花異草。其中中國「芳華園」佔地七百平方公尺,用傳統的造型藝術,將山水草木、‘亭閣橋徑布

置得恰如其分,意境盎然,充分展示東方園林之美。 慕尼黑植物園(MunichBotanicalGarden) 位於卡爾斯城門西北側,創辦於一九1四年,露天種植區1一十萬平方公尺,共有1萬多種植物,布局美觀。著名的巴伐利亞標本室就設在園內

,收藏1百五十萬件標本。建有大批溫室,引進無數溫、熱帶植物,最出名的是棕櫚溫室,種類繁多,許多是少見的罕有品種。阿爾卑斯山風

景區是市區南郊的著名旅遊勝地,搭乘汽車從市中心出發,南行11十多公里,就可以看到雄偉的山橫亙在南方,半山腰以上都爲皚皚白雪覆

蓋,山腳下是1望無際的濃密樹林,森林外圍散布著許多湖泊,整齊的柏油公路如長龍般纏繞在山間湖泊之濱,峽谷、峰間矗立著被闢爲觀光

旅館和餐廳的古堡,許多慕尼黑人也在這裡興建簡易的小木屋,週末時全家老少度假夜宿。在樹林周圍衆多的美麗湖泊中,最有名的要算根

特湖,山青水秀,空氣清新,陽光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遊人乘小遊艇蕩漾湖中,別有一番情趣。 湖泊附近的高山牧場,冬天又成爲廣袤的天然滑雪場,每年冬季都舉行熱鬧的滑雪狂歡節,成千上萬的同好者,裝扮成形狀各異、色彩明快

的雪兔,散落在山坡上,穿梭在跑道上,把潔白的山麓點綴得絢麗多姿,寧靜的山谷充斥著歡聲笑語,最後評選出面具新穎、服飾華麗的「

雪兔狂人」給以獎勵。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身穿色澤鮮豔的奇裝異服,臉戴誇張的假面具,藉機醜化當權的政治名流;也有人小丑裝束,

只爲湊趣、博人發噱。更有人熱中於乘坐木製雪橇,從白雪覆蓋的山頂直滑至谷底,驚險頻出,尖叫聲震天,只求刺激有趣。 寧芬堡宮(SchlpssNymphenburg)及阿馬林堡(Amalienburg)位於西北郊六公里處,建於一六六四年至一七五八年,是德國最大而又完整無缺的

巴洛克式皇宮群,也是慕尼黑夏季音樂節的主會場,這座漂亮建築始建於一六六四年,原是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母親居

住的鄕間別墅o一七〇一年仿法國凡爾賽宮擴建成豪華宮殿,歷時五十七年完工,佔地廣闊,舊時可以跑馬打獵,九一八年以前是巴伐利亞國

王的夏宮。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幸運的未遭戰火波及,至今保留著當年華美的面貌,成爲當地重要的歷史遺產。 宮殿坐西朝東,由一幢幢方形樓房連結成一組建築群,正面寬達六百公尺,主樓氣勢恢宏,有兩條「之」字型台階通向11樓。左右展開的兩

翼對稱和諧,遠遠望去,主次分明。宮前是一潭清水,天鵝、野鴨、沖向天際的喷泉,以及在濃蔭掩映下的筆直運河,構成一幅雍容華貴,

卻又寧靜秀麗的風畫。是舉辦大型交響樂演出的理想地。夏季音樂節期間,來自歐美各地的著名交響樂圑,都在此舉辦交響音樂會。 卡爾•歐夫大廳擁有六百個座位,專供美聲唱法的歌唱家登台獻藝,凡是在這裡登台表演者不必使用麥克風,在座的每位聽衆都可以清晰的

欣賞到歌者優美的歌聲和熟練的技巧。 藝術中心有1個只能容納1百九十名觀衆的小型音樂廳,專供室內樂的弦樂四重奏、管樂五重奏等演奏之用。宮內廳堂衆多、裝飾也極爲豪華

漂亮,中央主大樓的「美女畫廊」,懸掛著路德維希1世命人所畫的三十六幅美女肖像,個個美貌多姿,據說其中I位名叫蘿拉•蒙特斯的舞

女,不僅深得路德維希一世的寵愛,甚至還鬧出國王因她而要退位的軼聞。 另外有一座名爲「中國之閣」的,裡面的所有陳設、擺飾裝潢、天棚、壁紙和屛風上,都繪著龍鳳、山水、花鳥或魚蟲圖案,並陳列著中國

的漆器和瓷器等。 在兩平方公里的廣袤庭園內還分布有許多其他的景點,包括寧芬堡宮南側的馬廏博物館(Marstallmuseum),陳列著歷代皇室有紀念性的豪華

馬車;陶瓷器收藏館(NymphenburgerPorzellan-SammlungBaeuml)中有皇室平曰所用器具,也有收集自各地的名瓷:寧芬堡宮西南側的阿馬林

堡(Amalienburg)建於一七三九年,是德國最美的洛可可式建築之一,內部裝飾纖巧精緻,是洛哥式宮殿中的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帕格登堡

(Pagodenburg)、巴登堡(Badenburg)等小城堡,也都別有風味。

中古名城奧格斯堡

奥格斯堡(AugsburCQ)是德國南部重要 的工業中心、拜恩州的第三大城市,已有一一千多年歷史,當地有青銅器時代亭期居民點遺踏。公元前十五年古羅馬將軍西尼爾

(Drusussenior)到此征服當地土著部落,而建立軍事要塞。公元五世紀此地遭遊牧民族匈奴佔領K躪,但六世紀時就完全收復,八世紀歸查理

曼大帝統治,十世紀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施虹本公爵屬地。公元九五五年匈牙利的馬扎兒(Magyars)人侵略德國南部,包圍奧格斯堡,德意志

國王奧托一世率軍在城南的萊希菲爾德(Lechfeld)原野大敗馬扎兒人,徹底消除西侵的威脅,赫赫戰功使他威震世界,開創神聖羅馬帝國的

歷史。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奧格斯堡日益壯大繁榮,I二七六年成爲商賈雲集的帝國自由市。 由於地處阿爾卑斯山北部前往威尼斯的商業要道,在十五、十六世紀時商業繁榮,與里斯本和安特衛普同爲歐洲11一大商業城市和金融中心

,義大利紡織品、英國呢絨、印度香料、德國兵器和麻布等都在這裡集散,長途貿易使當地許多商人聚斂鉅額財富。富格爾家族便是其中的

首富,擁有幾十家織布作坊、經營蒂羅爾的銅礦銀礦,在歐洲各地開辦商行、銀行,後來發展成爲十五至十六世紀歐洲最大的貿易、採礦和

銀行業主。一五一九年查理五世還是靠富格爾家族金錢的支持、賄賂選帝侯,才當上皇帝的。一五五五年在此召開的帝國會議,達成奧格斯

堡宗教和約(PeaceofAugsburg),承認路德教與天主教的平等地位。經濟的繁榮、生活的富裕,藝術因之蓬勃發展,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

奧格斯堡成爲有名的文化藝術中心,除衆多外來的藝術家,德國本土名畫家輩出,包括霍爾拜因(HansHolbeinTheElder)及其子德國十六世紀

最重要的肖像畫家、裝飾藝術家之一的小霍爾拜因;油畫家兼木刻家布克邁爾(HansBurgkmair),是最早體現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德國美術

家之1。他們開德國文藝復興先河,留下許多珍貴的傳世之作;特別是霍爾拜因,西渡英倫把人文主義的藝術思想傳播到英國,其肖像畫對英

國繪畫的發展影響尤其深遠。 在十七世紀初的三十年戰爭中,奧格斯堡受到重創,後來依靠金銀首飾加工業和傢俱製造業而興起,很快恢復了元氣,在歐洲曾一度獨領風

騒,由於金和錫鑄造業的篷勃發展,還爲它贏得「黃金城」的稱號。 一八◦六年併入巴伐利亞王國,1八九三年工程師狄塞爾(RudolfDiesel)發明了內燃機,一八九八年試驗成功,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

機,使奧格斯堡成爲聞名世界的機械工業重鎭。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1九六三年重建完成。一九七四年市區範圍擴大,與附近

的格京根(Goggingen)和豪恩施泰頓(Haunstetten)合併。 這個城市位居韋爾塔赫(Wertach)河與萊赫(Lech)河匯流處,海拔四百五十七公尺,東南距慕尼黑五十五公里,擁有1一十五萬七千多名人口

,主要經濟產業除歷史悠久的紡織外,還有飛機製造、汽車、電器、重型機械、引擎、化學、紙張、皮貨和珠寶,輸出物資以內燃機和印刷

機械爲主。第11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格斯堡的拜恩飛機製造廠改組成立梅塞希密特(Messerschmitt)股份公司,是潛艇引擎和德國戰機的製造

地,共爲德國空軍製造梅塞希密特Mels型軍用飛機三萬五千架。交通發達,有四條鐵路線在此交匯,特快列車IC都會在此停靠。公路網四通

八達,是南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從慕尼黑搭歐洲巴土來此一個小時多就可到達。市區觀光徒步是方便而實惠的方式。 這座名不虛傳的古城,處處可見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築物,和很多十六世紀的噴泉。馬克西米連大街有三座十六世紀的塑像噴泉,是歐洲保存

最完美、最漂亮的中古時代街道,兩旁櫛比鱗次皆是文藝復興時期當地富商修建的四、五層小樓,富麗堂皇,古色古香。山形牆和門面有淺

黃、淡綠、粉紅、淺灰及淡褐等各種顏色,再配上紅色或深褐色的坡形屋頂,顯得色彩明快、古雅大方。 富格爾(Fugger)豪宅位於馬克西米連大街,是十六世紀德意志實業家族富格爾的住宅,華麗的建築、陳列室名貴的雕刻、藝術品,皆可見該

家族的豪富。其創立者漢斯•富格爾(HusFugger)是在奧格斯堡當織工的鄕H<,因娶得織工行會頭目的女兒而獲得在奧格斯堡經營紡織業的機

會,一四〇九年去世後,他出色的兒子接手迅即成爲巨富。次子雅各布與造幣廠主的女兒結婚,富上加富;1四六九年去世後,由其子烏爾利

希喬治及能幹的幼弟雅各布第11擴大國際貿易、經營匯兌、投資礦產公司,一五〇八至I五一五年租用羅馬造幣廠,在威尼斯開設分店,兼併

大礦,建立最大採礦中心,成爲富可敵國的家族,I五1四年封伯爵,是掌握神聖羅馬帝國財富的大財團。這個家族與當地另一個在海外經商

致富的韋爾瑟(welser)家族,對奧格斯堡的建設都不遺餘力,修建了包括市政廳在內的許多著名建築。 市政廳(Rathaus)地居市中心,位於馬克西米連街北端,一六一五年至一六11〇年由富格爾家族出資四百萬馬克興建,是德國規模最大的文藝

復興式建築,七層大廈高五十八公尺,兩旁1立的帕爾拉哈塔樓(Perlachturm)七十八公尺高,宏偉壯觀,市政廳廣場前有羅馬皇帝奧古斯都

紀念噴泉(Augustusbrurmen)。這幢昔日的摩天大廈內有聞名於世的黃金大廳(GoldenerSaal),鑲金的雕塑及華麗的雕樑畫棟,把黃金的富麗

堂皇表現得淋漓盡致。登上塔樓眺望,奧古斯堡的繁榮市景盡收眼底。 「城中城」富格爾區位於雅各布廣場附近的雅各布街(Jakoberstr.),是一片擁有五十幢房屋的住宅區,由富格爾兄弟出資於一五一九年所建

,專門提供給城內生活困苦的天主教徒居住,年租金只有象徵性的一個萊茵盾,約値1美元半,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這些

房子磚砌瓦頂,黃壁紅瓦,堅固實用,別致舒適;街道幽靜整潔,聽不到刺耳的噪音,聞不著渾濁的廢氣,過道還建有流水噴泉,十分人性

化。第11次大戰期間雖遭破壞,但經擴建重修,直到現在該住宅區仍然以低廉的房租租給生活拮据的無殼蝸牛。其中原爲莫扎特祖父住過的

十三號、改爲博物館的十四號屋,都是原始建築,仍可見內部的狹小。 薛H拉宮(Schaezlerpalais)位於馬克西米連街南段,是一幢洛可可式建築。挑高的宴會廳天花板上飾有大型壁畫,上繪十八世紀歐洲人心目

中的四大洲,配上十1一星座爲主題的窗飾,晶瑩剔透的水晶燈燭台等,非常醒目。美麗的宮殿現已改爲市立美術館,其內有文藝復興時期,

德國最重要的畫家杜勒(Durer)所畫雅各布富格爾的肖像畫,以及霍爾拜因、克拉納赫(LucasCranach)等名家畫作。 奥格斯堡大教堂(Dom)位於市政廳北方約一公里,始建於公元九九四年,後經不斷擴建修飾,直到十五世紀才完全完工,所以教堂形式由最初

的羅馬式到十四世紀改爲哥德式建築,正廳爲巴洛克式藝術精華且有巴洛克奇蹟之美譽,內有十一世紀的大型青銅門,尤以文藝復興早期畫

家霍爾拜因的美麗祭壇畫而聞名,建於十11世紀高聳的琉璃窗上,保留著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物彩塑琉璃畫,內容在描繪舊約聖經裡先知的故

事,另外大教堂內還保存有主教寶座及祭壇屛飾等珍貴文物。 聖烏利希與阿發拉教堂(St.Ulrich&AfraKirche)位於馬克西米連大街南端,十五世紀爲紀念「奧古斯堡和議」而建爲哥德式漂亮教堂,形成

新教和舊教兩教共用的罕見教堂。 此外,奧格斯堡主要的參觀景點還有聖瑪利大教堂、猶太教堂、德國巴洛克畫廊、國家畫廊、羅馬時代博物館、莫扎特博物館、霍爾拜因故

居和布克邁爾故居等。

紐倫堡市舉世聞名

紐倫堡(ivc:3ber£r)是歷史悠久、曾痛 苦的在狂人希特勒暴力陰影下生存、戰後因審判納粹戰犯的紐倫堡大審而聲名大噪的都市。相傳這個法語區城市,最早是古羅馬暴君尼綠

(Nero)建於公元五十四年至公元六十八年,原名尼祿堡(Neronberg),意爲「尼祿的城堡」。一〇四〇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在扼東

部山地出口處修建城堡,從此奠定了城市的布局。城堡建成不久,山腳下興建了居民區,商人工匠逐漸聚集。 一〇五〇年紐倫堡才出現於文獻記載,漫長的中世紀在歐洲歷史上的重要性僅次於慕尼黑,從亨利三世起共有三十11位皇帝以紐倫堡S統治中

心。由於地處波羅的海沿岸到義大利,以及萊茵河下游到巴爾幹半島的十字路口,紐倫堡十1一世紀初就已成爲繁榮的商業都市,並以佩格尼

茲(pegnitz)河皇家領地爲中心形成商業區。二二九年獲都市權,成爲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市,貴族、商人和手工匠人雲集:更有鉅商

富賈,腰纏萬貫,富可敵國,甚至後來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西吉斯蒙德(sigismund)都曾以王冠作抵押,向這裡的富商借錢,成爲歷史上

的笑談。 十四世紀時與當時中歐所有大城市、大行政區簽定貿易協定,工商業進1步繁榮。二二五五年七月查理四世在羅馬加冕爲皇帝後,返回德意志

即召集諸侯在紐倫堡集會,次年在此頒布由七名選帝侯選舉德意志皇帝制度的「金S詔書」,規定每位皇帝加冕後的首屆帝阈會議必須在紐倫

堡舉行。十五、十六世紀成爲歐洲貿易中心,經濟和文化都很發達,特別是手工業分工詳細,工藝精巧,有金匠、銀匠、战縫、_酒、製革、

織絨等五十多®行業。 科學和藝術也人才薈萃,群星燦爛,出現了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藝復興時期德國重要的油畫家、版畫家、裝飾設計家和理論家社勒

(AlbrechtDurer);十六世紀德阈最大的雕塑家及木刻家之1,生於紐倫堡,死於紐倫堡的施托斯(Vehstoss);紐倫堡學派、把拘謹作風帶進

德國後期哥德式出色雕刻的雕刻家克拉夫特(AdamKraft):以及雕匆家和銅器II丄菲舍爾(PeterFischer)家族等,其藝術成就不只在歐洲大放

異彩,其中菲舍爾家族所鑄造的紀念性黃銅器和青銅器,吸引了遠自波閱和匈牙利而來的主顧。 當時有重大影響力的文人是德國名詩人、作曲家薩克斯(HansSachs),這位紐倫堡的裁縫之子,曾當過學徒、鞋匠師傅,他從事藝術活動,是

德國詩樂會會員;十四至十六世紀的詩樂會(Meistersinger)是以手工藝人、商販爲主體的德國詩人、音樂家的聯誼會,後來演變爲類似同業

公會般的「歌詠學校」。1五1四年開始寫曲的薩克斯,一五1七年任教於紐倫堡歌詠學校,他也是路德早期贊助者的先鋒戰士之1,作品有些

是宗教性的,1五二三年發表的离言詩「威登堡的夜鶯」遠近馳名,成爲促進紐倫堡宗教改革的主要誘因。 另外,貝海姆(MsinBehaim)是德國航海家及地理學家,他在1四九11年製作的紐倫堡地球儀是最早的地球儀,現存德意志國立博物館,雖然畫

的世界地形並不準確,但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爲人們提供地理上的有益設想,仍具相當貢獻。 這些藝術家及學者、專家,在這裡所帶動的風氣和頻繁的活動,使紐倫堡社會活躍,成爲當時歐洲的學術中心之1。 十七世紀受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影響,經濟和文化逐漸沒落。1八〇六年併入巴伐利亞王國,1八三五年通鐵路,成爲巴伐利亞重要的工業城市

。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是納粹黨徒的策源地,一九-二二、一九二七、一九-一九、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八年,先後九次成爲希特勒和他的國粹

黨,亦即納粹(ZAZISM)年舍的舉辦地,希特勒都發表冗長的演說,宣布「新政策」,目的在提高德國人擁護納粹的熱情和向全世界顯示國家

社會主義的力量。一九三五年九月,希特勒在納粹黨的代表大會上,宣布「紐倫堡法令」(NUmbergLaws),這項迫害猶太人的法令由兩項法規

組成:1項是「帝國公民法」(Richsburgergesetz),剝奪了全體猶太人的德國公民權;另1項是德國人的「種族保障法」(Blutschutzgesetz)

,禁止猶太人和德國公民或日耳曼血統公民結婚或發生性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紐倫堡遭到嚴重破壞,市內的古建築多燬於戰火,戰後在

廢址上重建,恢復和保持了古城的風貌。 紐倫堡審判(Nurembergtrials)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件舉世聞名的大事,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對身居首要戰犯的前納粹領導人所進行的控訴和

審判,除了一九四五年十月十八日第一次審判在柏林外,後來二百一十六次開庭都在紐倫堡舉行,直到1九四六年十月一日才對二十四名納粹

被告中的二十二名作了宣判:三名無罪,十二名處絞刑,三名無期徒刑,四名有期徒刑。當時國際法庭所在地即現在法院的宏偉建築、菲爾

特大街一一〇號。 這個城市的位置坐落在拜恩州中部、德國南部法蘭克山西北麓的盆地上,瀕臨佩格尼茲河(Pegnitz),西北與菲爾特市毗連,兩市道路相連、

街區相通,兩市之間沒有界限,形成聯合城。市北郊紐倫堡機場以北與大學城埃朗根(Erlangen)爲鄰,聯繫密切;南距慕尼黑兩百公里。市

區面積爲一百三十四平方公里,其中百分之四十爲都市區,另外百分之六十是森林和農田。擁有四十九萬六千多名人口,其中一半從事工業

。 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就是歐洲重要商路,交通十分方便,民航機場有定期班機往返法I克福及慕尼黑。內河航運發達,是國內重要河港,輪船

可經運河與萊茵、美因及多瑙河溝通。爲北海和黑海之間河運的連接點。鐵路交通便利,共有五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德國國鐵(DB)的IC列

車從慕尼黑來此約一小時,從蘭克福出發則需1一小時多一點;公路網密集,乘搭巴士也很方便。市內公共交通工具有巴士、電車和地鐵,主

要觀光點大都集中在舊市街,徒步即可。詳細資料可在中央車站的遊客服務中心索取,電話爲2336132。 這個歷史名城也有許多各種等級的大飯店和旅館以適應觀光業的需求,相當於四、五星L級的觀光旅館多在車站附近,包括卡爾登(Carlton)

、瑪洛特(Maritim)、格蘭(Grand)等大飯店,還有參議員(senator)、三燈(DreiLampen)等也不錯的較次一級飯店,以及許多小巧幽靜的旅館

。紐倫堡青年旅館,建在山坡上的舊日王室城堡中,一九四五年古城堡燬於戰火,一九五11年重建,這裡也是欣賞市區景觀的絕好場所。與

其他城市的情況類似,各類大小餐廳各種口味都有,主要的餐廳除附設在觀光大飯店外,著名的本土風味餐廳及酒館,以及價廉物美、以售

紐倫堡的名產烤小香腸(Bratwurst)爲主而聞名的黑爾茲樂(Herzle)、霍伊思雷(Haeusle)和小玫瑰(Roeslein)等專門店,地人嗜吃不疲,値

得前往見識一下。 紐倫堡熱鬧街道購物區,主要在肯尼希街(Koenigstr),卡若利勒街(Karolinenstr.)及聖塞巴爾杜教堂、中央廣場和工匠廣場周邊。 這是1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主要的產業有傳統金屬製造、機械、精密儀器、光學器件、電器、汽車、自行車、辦公器具、印刷、化工、造紙

、紡織、玩具及批發零售業等,西門子、德律風根和格倫狄格等都是本地著名的廠商,爲國家賺取鉅額外匯。自中世紀起這裡的玩具製造業

就很發達,素有「世界玩具之都」的美稱,全市有三百一十九家玩具廠,一年1度的玩具交易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玩具商人會集一堂,成爲世

界玩具製造業中心。 從十七世紀起,紐倫堡每年在聖誕節都舉辦盛大的交易會,商販雲集,商品繁多,十分熱鬧。並舉行劍舞節爲商品交易會助興,劍舞節是中

古時期製作刀劍兵器的工匠們發起的,最早起源於十三世紀,自威尼斯傳入。 紐倫堡對文化教育事業也非常重視,與隔鄰的埃朗根合辦的大學,其中經濟、社會、教育等學科設在紐倫堡市,擁有六千名學生。紐倫堡美

術學院創辦於一六六1一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美術院校。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市圖書館,在德國的公共圖書館中資格最老。 德國聯邦勞動局總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高七十八公尺、長三百五十公尺,是當地的標誌性建築,這是由工會、主聯合會和政府代表各佔三

分之1所組成、與千家萬戶的利益密切相關的半官方機構,下設十1個州級和1百八十四個地方勞動局,主要任務是負責職業咨詢和就業介紹、

管理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培訓。 作爲文化古城,紐倫堡全市處處散發出浪漫的藝術氣息,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也有歐洲式的古老建築,新舊參半,但毫不突兀。老城石鋪

的小巷、狹窄的街道,典型歐洲式三、四層樓尖形屋頂的建築、凸出的氣窗,流瀉出一派古色古香的中世紀風貌。繞城一周長達五公里的城

牆至今猶存,是德國大城市1尙存的古城垣。原有的一百1一十八處塔樓中,尙有六十多處保存修復完好,供人登臨遊覽。 老城外的環行道通向現代化的新市區,道路寬闊乾淨,時常有垃圾車沿街行駛,像吸塵器般把街上的果皮紙屑吸進車內,車尾隨即自動噴水

,因此把街道清理得一塵不染。 街頭廣場上的許多噴泉雕塑,都有幾百年的歷史,並且精緻美觀,有些建築物的圍牆上飾以彩畫。市內分散衆多小廣場、公園及人工湖,是

人們休閒的好地方。街上的招貼也很獨特,集中貼在圓筒柱上,柱子頂著小圓尖頂,像個穿上五顏六色彩衣的胖子,兀立街角。 工匠廣場(HandwerkerhofNuerberg)位於中央車站北面直延伸到城牆之間,廣場四周的舊兵工廠、玩具店,吹玻璃、陶藝、皮革等手工藝品店

和糕餅點心店林立,都保持完整的中世紀風貌,許多店還可看到現場手工在製作,重現中世紀工匠們的世界,相當有趣。 中央廣場(Hauptmarkt)位於舊市街的中心,廣場東面是聖母教堂、北面是市政廳,從市政廳開始,周圍羅列著約四十座雕刻,裝飾著雕像的

「美之泉」(SchoenerBrunnen),1立在廣場中央最爲出色,這座噴泉建於一三八九年至一三九六年,噴水池中央是十九公尺高的哥德式古塔

,塔身四周分四層共雕著四十五位預言家、選帝侯和傳教士的塑像,美侖美奐。八角形噴水池的鐵格圍攔,花紋精細、圖案精美,上有一個

可以轉動的金色銅環,名叫幸福環,據說旋轉一圈意味著可以交上好運。 每年十11月四日至11十四日,市民們都圍繞著這個噴泉舉辦全國獨一無1的聖誕集市,自十七世紀起逐漸演變到今天,規模之大在德國首屈一

指。在上萬平方公尺的聖誕集市上,搭起無數有傘蓋的貨攤,裝飾得五彩繽紛。潮水般的人群穿梭在攤子之間,欣賞多姿多彩的聖誕禮物,

選購中意的物品;或大快朵頤,品嚐風味小吃「紐倫堡煎腸」和各式香氣四溢的糕點,加上一杯熱氣騰騰、甜中帶辣的羅姆酒,是最愜意不

過的事。下午有管樂隊奏樂助興,傍晚進行燈籠遊行,市場更添熱鬧氣氛,也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 紐倫堡爲法蘭克地區的首府和古老帝國的直轄市,薈萃了衆多千姿百態的古建築,古皇城是名勝古蹟匯集之地,四周是城牆和樓塔。 帝王堡(Kaiserburg)位於舊市街北側小山丘上,始建於十一世紀,作爲國王或諸侯的居所已久達五個世紀。城堡建築由1〇五〇年亨利三世讓

人把它建在一塊突起的岩石頂端,漸漸地變成了世襲領地,至十六世紀逐漸擴充成現狀,長兩百公尺、寬五十公尺,全部用巨石砌成,色彩

柔和,線條粗獷,獨具風格。堡內各建築用通道、走廊、隧道和庭院聯結。 上層爲近臣們居所,下層供隨員們使用,皇帝則單獨使用I個小小的上層龕樓,從牆龕可以通往皇帝廳、皇后客廳及皇后起居室,起居室內的

書桌和雙層天花板,都是十五世紀的遺物。自1〇五〇年至一五七一年的五百多年中,每一位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曾在此住過。從十六

世紀査理五世上溯兩百年,新登基的帝王都坐在同1張桌子前用膳。 武士廳是堡中代表性建築,爲腓特烈三世所建,至今已有五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一切如舊,屋頂的橫樑支架,兩橡木柱支撐著,室內陳列有

古代兵器、劍及盔甲等。皇家小禮拜堂位於武士廳旁,是一幢文藝復興式雙層建築,有全堡最優美的木刻和石雕構造。 古城堡通往外面的衆多大道上,都有1座鎭守城門的高塔,塔身直徑爲十八公尺,高三十九公尺,自古高塔和城堡就是紐倫堡的地標,辛微爾

高塔(sinwemurm)上視野極佳,可將這座中世紀的古老城市俯覽無遺。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位於市集廣場東面,建於一三五一1年至一三六1年,一五〇九年在教堂上又修建了一個塔式鐘樓,內置一個音樂鐘

,每天正午十一一時,鐘樓上的人偶大鐘自動演奏清脆悅耳的樂曲,鐘閣內的小銅人便敲鼓、搖鈴、吹喇叭,七位身穿長袍的諸侯依次走出

鐘閣,向端坐中央的德皇查理四世朝拜。這一情景是爲紀念這位皇帝於1三五六年頒布的金璽詔書,它賦予國內三十七位諸侯有權參加國王選

舉。 聖塞巴爾德教堂(St.sebalduskirche)是鎭上最古老的教堂,建於二二一五年至一三七九年,巍峨壯麗,兩座尖塔高插雲霄,內藏豐富的中古

藝術珍寶,菲舍爾父子鑄造的青銅陵墓,是該教堂鑄造工藝的傑作。 聖羅倫斯教堂(St.Lorenzkirche)是紐倫市規模最大的新教教堂,位於中央廣場南方過佩格尼茲(pegnitz)河不遠處,始建於一11五二年,歷

經兩百年才完成,是擁有兩座高聳尖塔的哥德式建築,教堂內也藏有豐富的中世紀藝術品,其中施托斯(stoss)所製四公尺高的鏤空木雕「天

使問候圖」,從祭壇的天井垂吊下來到唱詩班座位,是木雕藝術的精品,上面展示的是圍繞著花圈的聖母瑪利亞與天使長,以及八個可愛的

天使。教堂正面稱爲「玫瑰窗」(Fensterrose)的琉璃圓窗,是參觀重點o市區主要教堂另有弗勞恩教堂和聖神教堂等0國立曰耳曼文化博物館

(GermanischesNationalMuseum)建於一八五1一年,共有百餘間展示室,展出面積一萬七千平方公尺,是德語地區最大的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保存了來自從前所有德語地區的收藏品,有宗教美術、貴重珍寶、各個時期普通百姓的家庭用具、廚房用具、傢俱、玩具及手工業行會標誌

等。其中主要展出器物,如石雕人像、大塊割下來的壁雕、古代騎士的盔甲、衣飾、瓷器,以及當年貝海姆所繪製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球儀。 博物館進門左側的一個大展示室內,陳列近代的美術作品,包括抽象派和超現實主義畫派的油畫,以及銅版畫和石板畫等。其中的繪畫名作

有雷布蘭特的兩幅肖像畫,色澤光亮,非常動人;杜勒的鉛筆畫,功力極深,畫中的老人眼睛清澈,透明得可見瞳孔深處,也是館中珍品。

此外,中世紀藝術廳、古代樂器廳、民俗廳、史前和古代考古廳等展室,設計複雜,展出豐富。 玩具博物館(SpielzeugMuseum)位於市中心,創辦於一九1七年11月五日,館中收藏有兒童諮物及公元前的巴比倫玩具、希臘泥娃娃、中世紀

銅製士兵、法國瓷製娃娃、製作精巧的娃娃屋及用品、英國蒸氣火車頭、中國大阿福泥塑和風箏等世界各地各個歷史時期的玩具,其中規模

巨大的「電動火車」,包括車站、軌ifl都自成系統,火車的啓動、行駛、停站完全自動化,製作精細,巧奪天工。許多展品雖然是玩具,但

精緻、格調幾乎就是藝術品。 參觀的小朋友可以乘坐模擬輪船暢遊「大海」,駕駛飛機在「空中」飛翔,戴著古老的眼銳透過「伽利略式望遠鏡」直視太空,所安排的活

動•个僅可使兒童快樂無比,許多成年人也可在此流連忘返、盡興而歸。 交通博物館(verk'ohrsMuseum)爲紀念早期火屯「阿德拉號」由這裡出發而建造,以詳實的文字資料,向人們介紹德國鐵路歷史、現狀及未來

的展望。展示的實物有火車頭、火車卡、鐵軌、信號及通信設備等。並有德國生產的第一_火車頭,俾斯麥首相客II式的鐵路專車,車廂滿布

華麗的金飾。另展出1個面積八十平方公尺的鐵路模型,由四個按紐式的交換器控制,有十五列模型火車示範運行的操作程序。最有價値的收

藏品是當初行駛在紐倫堡和菲爾特間德國境內的第1_火車「«號」複製品。遊客還可以在高速火車模型上模擬駕駛火車的實況,感受身臨其境

的緊張和刺激。 附設郵政博物館展出早期的郵遞馬車、最早的電話,以及五萬多枚郵票的郵政展廳。 舊街博物館(StadtmuseumFembohaus)的建築已有近千年歷史,館內居民都保持著傅統的生活方式,來到這裡會有時空錯置,回到中世紀的感

覺。 社勒故居(AlbrechtDUrerhaus)位於市政廳西北方靠近城牆的杜勒街,已改爲紀念館對外開放,這位文藝復興時期德國最重要油畫家、版畫家

、裝飾設計家和藝術理論家,從一五〇九年至1五11八年去世前的最後11十年,都住在這幢半木結構的中古市民住宅小樓中,他的重要作品也

出於這段時期,1五二1年偕妻S荷閫旅行回來,身體健康開始出狀況,最後的歲月致力於繪畫技巧、人體比例和建築工程等理論與科學著作,

並親自製作版畫插圖。館中所展出的作品雖多係在這裡完成的,但幾乎都口疋複製品,屋內看到的印刷機就是杜勒用來複製版_品的。 納粹(Nazism)遺蹟在紐倫堡仍然處處有蹐可循,這是一個在昔日狂人希特勒陰影下生存的都市,他把這裡當作納粹黨的精神中心,多次在此

舉行萬衆誓師大會,規模最大的一次爲第1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1九三八年,曾經有1百六十萬人參加,市區寬廣筆直的大道,是當年以希

特勒爲首的納粹頭子閱兵的地方,當時的希特勒趾高氣揚閱兵和演講的高台依S存在。S市區南部的「德意志南部旅館」

(HotelDeutsche!"Kaiser)是希特勒每次到紐倫堡下榻的地方。納粹黨總部S5?近齊柏林的長方形紅磚樓,戰後1直被美軍使用。還行1幢白色

建築是當年紐倫堡國防軍事法庭,1九四五年十一月11十日至翌年十月1日,由美、英、法、蘇四國組成的法庭,對橫行一時的納粹首要戰犯

進行公審,a後判處父林等納粹頭目死刑,並宣布納粹黨、黨衛隊、rsw太保和衝鋒隊爲犯罪組織。

中世紀之堡羅滕堡

羅滕堡(Kothenburg)!:疋拜恩州西i 境、鄰近巴符州的著名中世紀古城,其名字來自德文RoteBurg(紅堡),這個九ffi紀就曾在文獻上出現過的城市,公元九七〇年時,經常!面

臨外敵入侵的困境,爲了保衛家園,居民在陶伯(Tauber)河畔興建第1座紅色的城堡,羅滕堡的歷史便從此展開。1一四二年,國王康拉德三

世(ConradIII)在此地興建帝王城堡C一I五二年康拉德三世去世,由年僅八歲的兒子腓特烈(Friedrich)繼位,侄女芭芭蘿莎(Barbarossa)垂

簾聽政,成爲實際上的羅滕堡國王。其後,這座城市戰事頻仍。 一1一七四年在哈布斯堡魯道夫(Rudolf)國王管轄下的帝國自由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從事各極贸易活動,市內包括市政廳等建築都是十三至十

五世紀所建。居民包括貴族、藝人、商人等多參加各行業的協會和公會,有納稅和服役的義務。從外地封建領主家中逃跑出來的奴隸,只要

在城內安分守己地過一段日子,也能夠取得市民的資格,唯獨吉卜賽人不准在城內居住。所有市民都自行納入編組,保衛自己的城市,輪流

在城牆上巡邏,行人進城一律嚴加盤查。 1三五六年1場大地震,把羅滕堡這個兩百多年的帝王城堡毀於1旦。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期間,又歷經農民戰爭和三十年戰爭的血腥風,紛紛

擾擾,政權交替頻繁。一八〇二年失去獨立地位,淪爲巴伐利亞王阈的領土。 農民戰爭發生於1五11五年六月三十日,結果農民被鎭壓,安斯巴哈伯爵卡什米爾下令將二十1個帶頭嫌犯砍頭示衆。一六1八年三十年戰爭開

始,新教徒在城內結盟:一六三1年舊教政府軍的提利(Titty)將軍率衆包園城堡,遭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但後來還是攻進城內,並下令懲

處新教徒。1六三1一年,古斯塔夫•阿道夫統領新教徒軍隊收復羅滕堡。 十九世紀歷史學家里爾和畫家里希特等來此,十分讚賞市內的美麗古建築:里爾爲文稱之爲德國古代傑作,里希特以當地建築爲背景繪入啻

話故事,羅滕堡從此聲名大噪,成爲一座名聞遐邇的旅遊城市。 第1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此城也難逃戰火摧殘,一九四五年在聯軍密集的蟲炸下,城區百分之四十建築物毀壞。戰後經1一十五年的悉心重建

,恢復了昔日中世紀城鎭的風貌。 羅滕堡的位置在紐倫堡西方約1百公里,地當符茲堡往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傳奇之路」上,以及「羅曼蒂克大道」與「古城之路」交叉的十字

路口,坐落在陶伯河上游海拔五百11十六公尺高的小山上,陶伯河從其左下方五十五公尺的深谷中蜿蜒流過,景色幽美,風光秀麗,猶如銅

版畫中的景致。 這個兩萬多人口的古城,是德國境內著名的觀光勝地,工業有電子元件和紡織品等。 從符茲堡或慕尼黑乘德鐵(DB)來此,須換乘巴士或轉換許坦納赫(steinach)的地區性支線。也可搭乘歐洲火車走古城之路遊覽,班次多,速

度快,且車廂設施舒適,是自助旅行最佳選擇。還有德國縱貫高速公路經此,在五至九月有專走「古城之路」的歐洲巴士行駛其間;從法蘭

克福出發約十1一個半小時可達。遊客服務中心設在市集廣場的議員宴會館一樓,可索取交通區間圖或參加觀光局主辦的旅遊行程,電話爲:

4SS。 像羅滕堡這種旅遊勝地,匆匆1遊,難免錯失許多情趣,不妨計劃停留一夜。這裡有數十家不同等級的旅館及民宿提供兩千個床位可供選擇,

其中最著名的L級旅館有八十五間客房的愛森湖特(Eisenhut)、六十五間客房的李曼許耐德(Riemenschneider)、小巧精緻僅十八間客房的馬

庫斯(Markusturm)等。 市內餐廳、酒館和咖啡屋,可滿足觀光遊客的需求,重要的高級餐廳除都設在各大飯店內,還有著名的議員宴會館、十五世紀開始就馳名歐

洲的金鹿高級餐廳,以及位於市集廣場以法國菜聞名的建築師之家(Baumeisterhaus)老字號餐廳等。其他風味小吃也非常多,當地住在城牆

內外一萬五千名居民的工作多與觀光業有關,餐飮業尤其普遍,多達上百家。 這個充滿了中世紀氣氛的古城,一年四季遊客如潮,每當五、七、九、十月間一年八次的飮酒比賽尤其吸引人。每逢賽期帳蓬鱗次櫛比,有

「喝酒市長」(Meistertsnk)慶典,表演努施市長的歷史劇,有步兵和馬隊遊行,也有雜耍、賣食物等:農夫架起大鐵鍋,烤肉煮飯:酒店老

板站在大酒桶上吆喝叫賣,特設的中世紀法庭負責執法、治安,意趣盎然。 這個節目起源自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的一段「市長拼酒護城記」的故事。1六三1年十HI1十九日,天主教聯盟軍陸軍總司令提利(Joha目

TserclaesTilly)率軍經此要求進城駐紮,遭到拒絕而攻城,在市民奮力抵抗下兩天殺死三百多名敵軍,後因炸藥庫爆炸引起大火,市民被迫

投降。提利將軍入城,揚言要吊死帶頭抵抗的四名議員,並令議員們抽籤決定,但遭拒絕。市長努施(Nusch)爲緩和情勢特備美酒佳饌爲將軍

接風洗塵,將軍勉強應允,議員們入席陪罪。酒店老板美麗的女兒獻上美酒,酒杯容量達三點1一五公升,提利將軍與隨從傳喝了數次,見此

碩大無比的酒杯,開玩笑的說:如有人一口氣喝完這大杯酒,議員們即可獲赧免。未料老市長立即捧杯一飮而盡,將軍只好遵守諾言,赧免

了議員的罪。 從羅滕堡火車站出來往左步行五分鐘抵達羅得城門(Roadertor),穿過城門便算進入市區,順著城門前的街道步行到市集廣場。古城內大多爲

狹窄街道,以市集廣場爲中心呈幅射狀向四方散開,井然有序。 古城未經工業洗禮,昔日風貌得以完整保存。共有三道城牆。十1一紀時,城內出了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此地便成了猶亨斯道芬

(Hohenstaufen)家族的城堡而建起第1道城牆。不久家族斷嗣,這裡成爲自由市,商業興隆,市區擴大超過原城牆,十三世紀又在外圍建第一

1道城牆。十六世紀後城市範圍再度擴大而建了第三道城牆。三點四公里長的城牆上,瞭望高塔至少有一1十五座之多,城牆帶有屋頂的長廊

步道,不但可遮日避雨,而且防衛者的活動空間、箭孔、開合吊橋、陷阱,落石孔,以及相互觀察支援的設施,令人讚嘆。 城堡花園(Burggarten)是市區巡禮的最好開端,它原是十世紀霍亨斯道芬家族居所的城堡遺址,也是羅滕堡的發祥地,早在一三五六年就因

大地震而損毀嚴重,僅殘留一座禮拜堂,現已被闢爲美麗的市民公園,花木扶疏,可望見城牆環繞、紅瓦相連的市街景色,又能欣賞到美麗

的陶伯河谷。 由花園經城堡門沿男人巷(Herrngasse)直走,I路全係中世紀景觀,不久即達市中心的市集廣場。城牆中最古老的是位於西南角的城堡門

(Burgtor),與位於東南角雄偉壯觀的賀德門(Roedertor),城牆上的通路,有著異於一般道路的特殊魅力,可以眞切感受到中世紀的古樸。

由市集廣場往南走,即普隆來恩廣場(Plonlein),旁邊的西伯斯(Siebersturn)和寇伯柴勒城門(KobolzellerGate),四周風景如畫,門窗上

雕刻著各種花紋的半木建築房舍遍布全城;別具一格的鑄鐵商店招牌,形形色色的山形牆,搭配出獨特動人心弦的風格。 市集廣場(Marktpl.)是城市的中心,廣場上最惹眼的是一座帶聖像文藝復興式噴泉,造型優美,許多行人步道均由此廣場向四周出發,四周

圍繞著古羅馬貴族華麗的房屋,見證著他們在歷史舞台上的地位。許多大事如農民戰爭和三十年戰爭等都發生在這裡,而且也決定了這個城

市的命運,四周最醒目的建築物是議員宴會廳和市政廳。 市政廳(Rathaus)爲一幢融合多種不同風格的石造建築,有威風凜凜的文藝復興式正面牌樓、遊人如梭的巴洛克式拱廊,還有側面六十公尺高

的山形哥德式建築及塔樓,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別具風情的市街景色,也主宰著市集廣場。建築曾遭回祿、兵災、人禍而毀壞,從十三世紀到

十六世紀屢有修建整理,故融和各個時期的不同風味,但整體造型仍和諧搭配,令人讚嘆建築師的匠心獨具。 議員宴會館(Ratstrinkstube)建於一四四六年,朝向市集廣場的牆上端有三個十七世紀的大鐘,牆頂鐘塔造型俏皮時髦。最下方的鐘建於,

一六八三年,是市民對時的標準時鐘:中間是月分鐘,再往上是帝國主義雙頭蹵,最上面是日晷。每日上午十一時、下午一時、二時、九時

和十時,共五次,下方兩鐘的左右窗會自動打開,走出兩個機械玩偶,一個晃動手裡的喇叭,另一個舉起大酒杯1飮而盡,這兩個木偶分別代

表將軍和努施市長,這就是著名的「喝酒市長」玩偶表演大鐘,每至固定時刻會吸引無數遊客聚集圍觀。 市內教堂衆多,其中主教堂的聖雅各教堂(St.Jakobkirche)位於市政廳附近,建於二二一1年,兩座對稱高聳的哥德式尖塔鐘樓是羅滕堡的標

誌,教堂內十四至十五弋紀色彩豐富、高十七公尺的彩繪琉璃是德國宗教史中重要的文物,與聖壇前未著色的木雕,形成強烈對比。最負盛

名的西側11樓石刻,是德國傑出雕刻家李曼史奈德(TilmanRiemenschneider)所刻細緻精美的聖血祭壇(HolyFsdAltar),以及著名畫家賀林

(F.Herlin)於一四六六年完成的作品「十1一門徒」。夏季每兩星期舉辦1次管風琴演奏會,運氣好的遊客才能聆聽到教堂管風琴演奏,領略

五千五百支發音管組成的大管風琴、震憾人心的表演。聖沃爾夫教堂(St.Wolfgangkirche)由牧^~^於一四七五年動I舆建,歷_汁八年建试,

具有K偉作用,有堅固的地下室,屋頂下方建有壁壘。 此外,當地著名的教堂還有聖馬丁、法蘭西斯可(Franziskaner)和聖約翰等。 這個古城五花八門的博物館有玩偶及玩具博物館(PuppenUndSpielzeugMuseum),位於市政廳西南橫過男人街即到,四百平方公尺的展覽廳內

,展示上千個1七八〇年至一九四〇年所製的德國及歐洲各國的玩偶,以及玩具娃娃室、廚房、農莊和商店等,材質包括木製、錫製、陶瓷、

塑膠等,不但吸引了衆多小朋友,連大人都忍不住駐足觀賞。 中古世紀刑具博物館(KriminaMuseum)位於市政廳南方聖約翰教堂西側,重建於1七一八年,爲巴洛克風格,收藏十1一世紀至十九世紀歐洲各

地與道德、刑法相關的實物資料,是德國最重要的法律史博物館。四樓展覽廳面積約兩千平方公尺,有一百三十個高大透明的檲子,展示魔

女椅、羞辱面具、炮烙器具和手銬等大量各種刑具,包括眞品及仿製品,生動地再現了歐洲中世紀鉗制婦女的封建刑法史,以及對一般犯罪

的懲罰方式:如搬弄是非的長舌婦戴的是鐵製面具、懲罰通姦已婚婦人的貞操褲;對於那些喜歡吵嘴的女人,讓她們擺出吵架的樣子,脖子

套在木枷上遊行:酒鬼只露出頭浸泡在大酒桶中三日,在宗教儀式中打瞌睡的則戴上沉重的木頭大念珠;另有對不誠實的商人、郎中和巫師

等的懲處刑具。古代人爲維護善良風俗的用心,叫現代人汗顏。 市內較著名的博物館,還有自由市博物館(ImperialCityMuseum)和農業博物館等。

符茲堡是拜恩古城

符茲堡(wcrrzburg)是德國重要城市,拜恩州北部主要河港及商業、工業、教育中心。兩千多年前這裡是塞爾特人定居點,後成爲羅馬人營地

。公元七〇四年首見文獻記載,公元七四1年建立主教轄區,建造了大主教堂,成爲巴伐利亞的宗教中心,十至十一世紀之間漸漸發展爲城市

。十1一世紀,紅鬍子腓特烈1世巴巴羅薩(Babrarossa)大帝五次來巡遊,在此召開好幾屆帝國會議,並於111五六年在這裡舉行結婚大典,當

時符茲堡主教接受皇帝恩賜,成爲教會諸侯,集宗教和世俗權於一身。教會諸侯大興土木,修建風格各異的教堂和豪華宮邸,統治了符茲堡

好幾百年。1六三一年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Gustavus)1一世曾征服此城,由於1八〇1年的呂內維爾和約

(PeaceofLunrDNville),符兹堡得而脫離宗教的束縛而世俗化,一八〇三年劃歸巴伐利亞管轄。1八〇五年成爲萊茵聯邦的符茨大公國首都,

一八1五年再歸屬巴伐利亞王國,十九世紀末爲法蘭克區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九四五年三月十六日,遭到11十分鐘毀滅性的空襲,包

括古老的羅馬式大教堂、十一世紀的新教堂(Neumunster)、十八世紀的主教宮、大學及市內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築皆被摧毀,城市幾乎化爲廢

墟,當時有人建議放棄這裡另建新城,但熱愛符茲堡的市民,憑著樂觀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奇蹟,在廢墟上恢復城市茵

觀。,這個城市位置在法蘭克福和紐倫堡之間的河谷盆地,臨美因河,西北距法蘭克福九十六公里。擁有十三萬八千多名人口,是德國著名的

葡萄種植業中心,主要工業有鋼鐵、印刷機製造、造紙、電器、製革及_酒等。每年九月十六日至11十六日,還有別具1格的品酒節。 對外交通便捷,是德國中南部水運交通樞紐,河港年吞吐量達百萬噸。鐵路網密集,有四條鐵路線在此交匯,火車可通往法ffl克福、斯圖加

特、海德堡和紐倫堡等地。公路交通也很方便,每天上午都有兩班r浪漫之路巴士」通往市南方的菲森。市區有班次密集的電車、巴士和快鐵

,市區觀光可採徒步方式,遊客服務中心在中央車站前。 文化教育事業在此地佔重要地位,符茲堡大學創辦於1五八二年,是以1五六七年耶穌會(jesuit)神學院爲基礎而改建,早期以研究天主教神

學爲主,是著名的宗教中心。1八一四年改爲世俗大學,1八九五年因任教於此的倫琴(WilhelmConradRoentgen)教授發現X光射線而聞名,1九

〇1年倫琴獲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使得該校物理系聲名大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嚴重摧毀,但現已重建完好如初,以醫學院聞名,有兩萬

1千名學生。 主教宮(Residsz)是德國最大、最宏偉的巴洛克式王宮、歐洲首屈1指最早的美麗宮殿,由德國巴洛克建築大師諾依曼(Neumann)和維爾什所設

計,始建於一七一九年,落成於1七四四年,是兩任符茲堡大公兼主教的府邸,1九八1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整_建築呈馬蹄形,長約1百

七十五公尺,寬九十公尺,高二十1公尺,左右對稱,兩翼有環繞庭院而建的宏大側樓,米黃色宮牆雕飾豐富,遠觀宏偉,近看纖麗,拿破崙

曾稱之爲歐洲最美的主教宮邸。 宮內設三百多間廳室,呈典型的巴洛克風格,主建築1樓的花園大廳(oartens街1)裝飾豪華,各種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在六百多平方公尺的穹

形天花板上,是義大利十八世紀最優秀的大型裝飾畫大師提埃波羅(oiovanniBattistaTiepolo)的傑作,一七Ho年他帶著兩個兒子當助手,化

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創作了這幅世界上最大的群像天頂畫「奧林比斯」,他採用寓意的手法描繪世界各大洲,表現各民族人物的生趣,並從荷

馬、維吉爾和塔索等人的不朽詩篇中,選擇田園意味的情節入畫,畫幅規模宏大,色澤鮮亮,人物逼眞,被譽爲是讚美十八世紀人文主義傾

向的象徵。 位於11樓的皇帝大廳(Kaisers街1)最爲富麗堂皇,壁面及天花板全爲卵形曲線和曲面裝飾,金壁輝煌,天頂畫也是提埃波羅所繪,內容爲紅

鬍子大帝婚禮大典盛況和主教宣誓圖。 宮廷花園(Hofgsen)巧妙地利用宮殿地形,布局精美別致。由巴洛克建築圍成的正方形宮殿廣場,仍保留著原來的石砌路面,是德阈少數幾個

保存完好的宮廷廣場之一。音樂風氣十分興盛的符茲堡,夏季六、七月都會舉辦莫扎特音樂會,場地設在花園或皇帝大廳,屆時吸引來自全

世界的音樂家在此1較高下。 瑪利亞堡要塞(JstungMarienberg)聳立在城西美因河對岸小丘上,是十三世紀初所築,三面陡坡,1面平緩,易守難攻,形勢險要,從111五三

年到一七九年爲主教宮邸,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徵。古堡有建於公元七世紀的圓柱形瑪利亞教堂(Marienkirche)是德國現存最古老的教堂之1。

古堡內部已闢爲美因法蘭克(Mainfraenkisches)博物館,主要展出地方文物,李曼史奈德(Riemenschneider)展赠最有名,他是德國中世紀最

傑出的人像雕刻家,爲哥德式後期的主要藝術家,作品被譽爲世界藝術瑰寶。他在這裡度過藝術上的輝煌年華和政治上的悲憤歲月,1四八三

年開始定居符茲堡,深受市民愛戴,曾當選過該市議員、市長,後因同情並支持農民起義,被主教關在古堡陰暗的地下室。 符茲堡城內的教堂、宮殿、古堡、博物館及廣場,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留下維妙維肖的雕刻品,德國人還自豪地稱符茲堡爲「李曼史奈德之城

」。 聖祈利安教堂(DomSt.Kilian)位於主教宮西方、新教堂隔宮廷街(Hofstr.)相對,這是十11世紀完成的中央雙塔式羅馬式教堂,翼廊和唱詩班

席的裝飾則爲巴洛克式,第1一次大戰期間燒燬部分,一九六七年已修復舊觀,內部裝飾爲十八世紀所遺留下來的,天庭有華麗的宗教畫,堂

內有歷代大主教墓寢,精美的雕刻大多是德國哥德式後期傑出雕刻家之一的李曼史奈德的手筆。 新教堂(Neum.c:enster)是十八世紀建造於聖徒祈利安(Kilian)的墓地上的羅馬式教堂,他於公元六八九年在當地布教而被殺害。教堂外觀正

面有鑲著金邊的雕像與裝飾,內部有宗教壁畫及李曼史奈德所雕製的聖母像。 舊美因撟(>〒Mainbr.c:cke)橫跨美因河、連接大教堂街和瑪利亞堡要塞山麓,是美因河上最古老的拱形石橋,ffi立在十1一座巨型沙岩石雕

上,構成1幅攝影取景的美麗畫面。 來到這個產酒的城市,別忘記去品嘗1下當地美味的葡萄酒,著名的酒廠很多。尤里烏斯酒廠(JEiusspital)位於舊美因橋順河往北約兩百公

尺,是尤里烏斯主教療養院的附設營利機構,一五七六年就已存在,專門製造法«克葡萄酒。來此喝酒可顺便參觀附近1七七〇年所安裝巨大

的古老起重機(AlterKranen),昔日貨船上貨、卸貨就完全依賴它。 市民酒班Buergersphal)位於主教公署北行約五分鐘,是專門釀製法蘭克葡萄酒的洒廠,它的門市酒館在十四世紀就很熱門,地下室充滿中世

紀氣氛的酒窖十$觀。

菲爾特最早通火車

菲爾特(srth)是拜恩州北部城市,位於紐倫堡西北方八公里,東南連接紐倫堡,幾乎變成了紐倫堡工業區與大都市的1部分。主要工業是製造

電器、電機設備、光學ffi器、成衣、玻璃器皿、傢俱、玩具及著名的金箔等產品。格隆底希(Grundig)公司是當地有名的電器製造商,所產

電視機、攝影機行銷歐洲。克韋勒(Quelle)爲德國兩大郵購公司之一,數百萬家庭經由公司發出去的商品圖冊,訂購所需物品,公司送貨上

門,生意興隆。 這個城市的發展佔地利之便,坐落在佩格尼茲(pegnitz)河與雷德尼茲(Rednitz)河的匯流處,地當法蘭克福至維也納、柏林到慕尼黑的鐵路

和高速公路的樞紐轉運地帶,一九九1一年連接萊茵、美因、多瑙三河的運河通航後,水運也與全德國聯成一氣,交通方便。 這裡人口十萬多,歷史悠久,但在紐倫堡之旁始終不曾突顯它的光芒,早在公元八世紀中期即爲法蘭克人的定居點。一〇〇七年歷史文獻中

有關於當地富爾蒂(Furti)王宮的記載,公元1六三四年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曾遭破壞,後被普魯士統治,1八〇六年設市。1八三五年德國歷

史上第一條鐵路,長僅六公里,把菲爾特與紐倫堡連接了起來。這是德國歷史上重要的1頁,當時全世界還沒有幾個地方有鐵路。通車當天早

上八時,蒸氣火車「魔號」拖著三節老式的黃色車廂,載著一百四十名興奮的乘客,以時速11十公里前進,但卻意味著德國工業化新時代的

開始。 菲爾特以這裡是德國經濟奇蹟之父艾哈德(LudwigErhard)的故鄕爲榮,他是艾德諾時代的經濟部長,德國第11任聯邦總理,戰後主持貨幣改

革,制定1整套社會市場經濟政策,對德國的經濟復興有巨大貢獻,菲爾特市戰後的重建、工業區的規劃建立都出0他之手。 當地名勝古蹟除現已改爲博物館的老市政廳,還有富麗堂皇的伯爵宮殿和伯爵大戲院等。建於十四世紀的聖米契爾(St.Michael)教堂位於市

中心,是法蘭克地區最大的教堂。 每年十月舉行爲期十1天的年慶活動,開幕式當天,放出成千上萬隻信鴿騰空1翔,象徵邀請郊區各村參與慶典。第二天,樂隊登上市政廳古

老的塔樓演奏樂曲,悅耳的銅管樂聲響遍全城,各村豐收隊伍、彩車、種類繁多的農產品和服飾鮮艷的農夫,陸續聚集教堂前的廣場,以喜

悅的心情共慶年典、感恩上帝。 刺龍節於每年八月下旬舉行,爲期1週,傳說是爲紀念戰勝魔龍的聖徒格奧爾克。1九五二年,德國作家鮑爾將這1傳說和菲爾特歷史融爲I體

寫成話劇,故事以1四三一年胡西滕戰爭時期的陶斯戰役爲背景,描寫菲爾特農民在胡西滕的殘殺和魔龍的追逐下,紛紛逃入皇宮避難,公主

爲拯救苦難的農民,奮不顧身保護農民。在危急時刻,一位旗手挺身而出,勇戰惡魔救出公主,爲民除害。 菲爾特人不惜成本耗資11十萬歐元,製作了一條凶神惡煞的金屬魔龍,長十八公尺、寬四公尺、高七公尺半,由一台液壓系統控制的叉車驅

動,再現這一扣人心弦的刺龍場面。節日當天,舉行熱鬧的露天音樂會、射擊比賽、戲劇演出和盛大的遊行,旗手身騎駿馬,探戈刺魔龍是

整個節日的高潮。

埃朗根是歐姆故鄕

埃朗根(Erlcm(QerI)位於紐倫堡北方十 八公里,地處路德維希河與雷德尼茲河匯合點,擁有十萬八千多人口。創建於公元八世紀,一三六1年皇帝查理四世命人在此建立城堡,1三

九八年獲都市權,1四〇11年至1八1〇年由霍亨索倫家族統治。一六八六年市內來了大批被法國驅逐的胡格諾(Fuguenots)教徒,他們是在一

六八五年法國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EdictofNantes),刹奪了基督教胡格諾派新教徒的宗教自由後,來到萊菌河流域及這個寧靜的小鎭安家

落戶,以他們帶來的柄湛技藝,把這裡建立成1個紡織基地,並規剷建設成爲棋盤般整齊街道的巴洛克風格新城。一七四三年埃朗根大學成立

,這是巴伐利亞唯一的新教大學,1八一〇年歸屬巴伐利亞王國。 交通便利,闢有運河港口,通鐵、公路。工業產品主要有棉紡、造紙、電氣設備、醫療器械、X光射線等。西門子核電子公司在此研製設計成

套的原子反應堆及核電廠。此外,還設有歐洲最大的強電技術研究中心,全市三分之一以上的職工都在電氣工業部門工作。 埃朗根大學是德國的老牌大學,師資優良,大哲學家費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和費爾巴哈(LudwigFeuerbach)等名人都曾任教於此。現

有三萬名學生,其中六千名在紐倫堡,大學主樓科爾姆巴赫拜律特(Kulmbach-Bayreuth)侯爵宮,爲全市最美的建築。 一七八七年出生在這裡的名物理學家歐姆(GeorgSimonOhm),曾獲埃朗根大學博士學位,著名的歐姆定律就是他發現的,說明流過導體的電流

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0市區分新、舊兩城,主要景觀古蹟有市政廳、教堂、伯爵宮殿及伯爵大劇院等。

歌劇之都拜律特市

拜律特(Bayreuth)位於紐倫堡東北面 六十六公里,是拜恩州北部的城市,瀕臨紅美因(RoterMain)河,有七萬兩千多名人口,主要工業有機械、紡織、化工、鋼琴、樂器、釀酒等

,1九七五年設立拜律特大學。以華格納(Wagen)歌劇和華格納藝術節而聞名,有歌劇之都的雅稱。此城由班只格(Bamberg)市奧托11世

(ouoII)主教於11九四年所建立,並歸紐倫堡城主管轄,一一1四八年爲祺亨索倫家族領地,一六〇三年布蘭登堡庫爾巴赫(Brandenburg-

Kulmbach)邊地伯爵把都城遷到此地,拜律特漸漸出名。 十八世紀,普魯士公主、腓特烈大帝之姐威廉明娜(MargravineWilhelmina)下嫁巴伐 利亞的腓特烈,她酷愛藝術,對繪畫、音樂和建築等都有相當造詣,夢想把拜律特小城建成普魯士的凡爾賽,在她的推動下修建了美麗絕倫

的新王宮、富麗堂皇的歌劇院和修道院。一七九一年割讓給普魯士,一八〇六年由拿破崙接管,一八一〇年屬巴伐利亞。 市內著名的景點有舊歌劇院(Opernhaus),建於十八世紀,是一座巴洛克式宮廷劇院,內部觀衆席爲三層包廂,雕欄玉砌,色彩華麗,到處點

綴著雕塑和花飾,建築之豪華令人讚嘆不已,當年大音樂家華格納就是受這座歌劇院的吸引,才來到拜律特。 新歌衝院即節慶歌II院(RichardWagnerFestspielhaus),在華格納歌劇迷心目中有著神聖的地位,全部上演華格納的作品。當年華格納被懷

疑和革命黨人有牽連,被迫逃亡瑞士期間,一直想辦一個歌劇節,全部上演他本人的節目。11十年後的j八七一年當他來到拜律特時,發現這

裡的山川、風景與他的音樂境界十分契合,就決定在此興建他的音樂節歌劇院,並於翌年五月1一十1一日正式開工,所需經費發動民衆捐贈

,但情況並不理想,由於缺少資金,工程陷入停頓。巴伐利亞公爵得知此事,慷慨解囊,劇院才得以順利完工。它比舊歌劇院寬大,可容納1

千八百多名觀衆,內部設計取法古希臘露天劇場,半圆形高度逐漸升起的座位排列,觀衆視野良好,音響效果尤佳。 一八七六年八月三日,德王威廉一世親臨剪彩,並上演華格納的巨型歌劇「尼伯龍根指環」,由「萊茵河的黃金」、「女武神」、「齊格弗

里特」、「衆神的黃昏」四部分組成,連續四個晚上,威廉1世、巴伐利亞國王、歐洲各國王公貴族都來觀看。此後每年七、八月間舉IT的音

樂節,成爲當地經濟收入的«大财源。屆時小城鋪上紅地毯,裝扮得行聲有色,升起五彩旗幟,世界各地的政要名流、富豪巨賈及音樂愛好者

像朝聖般湧入拜律特,共慶爲期1個月的音樂節。一流的交響樂團,由一百四十位音樂家組成,合唱闻也是自各國聘請來的。華格納死後,新

歌劇院及拜律特市音樂節的管理工作,由遺孀科西瑪•華格納(CosimaWagner)負寊,一九〇八年後才由她兒孫繼任,三代都是音樂家,世所

罕見。 科西瑪是音樂大師李斯特的女兒.,她的第1任丈夫是李斯特的得意門生、傑出指揮家比洛,婚姻不美滿的科西瑪1八六八年帶著女兒與華格納

同居時,曾鬧得滿城風雨,引起宮廷的反感。. 華格納博物館(Wagner-museum)舊居是名萬弗里德(Wahnfried)的精緻小洋房,館中 以詳實的文獻資料,介紹華格納的1生。他1八1三年生於萊比錫,數日後父死,隨母嫁給 猶太演員:1八二1年繼父又去世,故其一生從幼年起就多舛。求學時就對戲劇及貝多芬交響樂發生濃厚興趣,11十歲已寫出幾首管弦樂曲及

歌劇創作「婚a」,並在符茲堡當合唱隊長:11十三歲在馬德堡任樂隊指揮,與女演0普拉芮結婚後前往巴黎發展,窮途潦倒,但文窮而後工

,此期間完成「黎恩濟」、「飄泊的荷蘭人」兩劇在德累斯頓演出。一八四11年在德累斯頓擔任助理指揮,另1巨著「湯豪澤」亦於三年後問

世。 1八四五年德累斯頓起義失敗,華格納因表示同情被牽連而逃往蘇黎世,他著名的政治性四聯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即寫成於此時,並次第完

成「羅恩格林」和「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等名劇。 在流亡十多年之後,1八六〇年搜准返回德國,這時他不僅因婚姻不关滿而痛苦•个堪,同時負債累累,面臨牢獄之災,幸有極爲欣S他的巴

伐利亞公爵路德維希11W幫助,得以與心從事歌劇創作。他的作品氣勢豪邁,富有藝術魅力,自己作曲、自己作詞,音樂、文學都同樣出色,

是德國文化的寶貴財富,出色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即在這段時期完成,並悉心規劃建立節日劇院。一八六六年前妻去世,1八七〇年與科西

瑪結婚、並建萬弗里德別墅,即寧靜別墅的意思。他最後一部歌劇因健康狀況不佳,直到1八八一1年才告完成。次年,1代大師以心臟病死於

訪問威尼斯旅途。 他和妻子科西瑪的墓地就在紀念館附近的花園裡,作曲家李斯特和作家李希特(JeanPualFriedrichRichter)也都在此長眠。

歷史古城雷根斯堡

雷根斯堡(Ksesburg)是拜恩州中東 部城市、德國歷史悠久的古城,位於慕尼黑東北方1百三十五公里,地處雷根(Regen)河與多瑙河匯流處,是1個重要的文化、商業、工業中心

,曾以英文名字Ratisbon而聞名。早在公元前五百年就是塞爾特人的聚居地,現在的老城就是當時塞爾特人的村落,那時的名字叫做雷達斯

波那(Radasbona)。公元九〇年羅馬人越過阿爾卑斯山,向北直達多瑙河,庫夫摩爾(KumpfmUhl)軍團在現在的市郊建要塞和軍營,就已採用

雷根斯堡這個名字。公元1七九年,羅馬皇帝馬克•奧勒略下令,在多瑙最北點擴建「CastraRegina」堡1,駐t六千名羅馬軍團,以此爲中心

發展爲街市,當時要塞的城門和部分城牆至今仍保存著。公元三11〇年基督教徒已到達此地傅布福音、建立據點。公元五五〇年成爲巴伐利

亞公國的都城,八世紀査理大帝征服巴伐利亞公國,這裡成爲卡洛林王朝的宮廷駐地之1。 公元六五一1年聖埃梅拉姆在此去世,其墓葬地羅馬式聖埃梅拉姆教堂(KreuzgangSt.mmmeram)爲市內宗教聖地及重要古蹟,七三九年此地由

卜尼法斯建立主教轄區。1二四五年腓特烈11酞授與城市狀,成爲巴伐利亞公國唯1帝國自由城市,並開始建立大教堂。由於地處西歐與義大

利、拜占庭商路要站,很快發展爲中世紀德意志最繁榮富裕的城市之1。1六六二1年神聖羅馬帝國把這裡當作帝國永久議會會址,各邦使節聚

集一堂,共商朝廷大事;一八〇六年永久議會與神聖羅馬帝國同時壽終正寢,一八〇年雷根斯堡屬巴伐利亞公國,此時「」不復中世紀的繁

華,但連接慕尼黑與紐倫堡的鐵路在1八五九年通車後,這裡的重要位置又突顯了出來。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再度興起,成爲地區性工業、交

通、文化中心。 這個城市位於多瑙河最北端的雷根河匯入處,西北距慕尼黑-百三十五公里,約有十1一萬1一千多名人口,交通便利,是多瑙河航道的起點,

航運地位重要。工業有機械、紡織、化學等,西門子公司在此生產電子產品。雷根斯堡大學創辦於1九六七年,擁有1萬六千多名學生。 古城雖然中世紀面貌十足,但交通卻很方便,搭乘德鐵從紐倫堡出發約1個小時可達,由慕尼黑來需一個半小時,法蘭克福到此的直達車需三

個多小時。公路四通八達,有巴士與各大小城市連繫。市區古蹟衆多,羅馬時代城牆、中世紀民居、典雅的宮殿,羅馬、哥德、巴洛克等式

教堂都風情十足,且大多集中在啓市街的車站到多瑙河畔1平方公里範圍之間,採取步行是最方便的方式,詳細資料可在舊市政廳內的遊客服

務中心索取。 這裡可以品嚐到許多巴伐利亞傳統食物,其中古傳烤腸(HistorischeWurstUche)位於大石橋附近,是1家傳統名店,烤腸從製作到烹飪都採五

百年前的古法,盛在中世紀的鍋盤裡,伴著特製的酸甜芥末醬,另加一杯啤酒,是占城之旅絕好的休憩場所和特殊風味享受。 大石橋(SteinerneBrUcke)建於一一-TII年,有十六個孔,長三百1十公尺,寬七公尺,連接多瑙河兩岸,是德國境內多瑙河上最古老的橋樑

、中世紀建築史的奇蹟,也是雷根斯堡的地標。入口處是頂端有大鐘的狹窄石門,汽車和巴士需相互禮讓錯車通過。相傳建橋時河水湍急,

經魔鬼自告奮勇幫助工匠才告完成,條件是得到第1個過橋者的靈魂。新橋落成後,第1個過石橋的是一隻狗,受到愚弄的魔鬼大發雷霆而又

無可奈何。 聖彼得大教堂(DomSt.peter)位於舊市政廳東而,始建於一1一五四年,十九世紀增建高一百零五公尺的兩座尖塔直插雲天,鎭上任何角落都

可以看到。內有十四世紀的彩繪玻璃窗,是巴伐利亞最重要的哥德式教堂。教堂唱詩班的雷根斯堡少年合唱團,有「大教堂雲雀」雅譽,美

妙的歌聲有如天籟,舉世聞名。老市政廳(AltesRathaus)坐落在教堂西側,建於一三五〇年,正面哥德式風格,紅色磚造的外觀頗具權威感

。11樓是舉行帝國會議的大議會場(Reischssaal),長1一十三公尺、寬十五公尺,迄今仍保存完好原貌。廳中間是專供皇帝使用的華蓋御座

,兩邊爲選帝侯座,旁邊兩列長條椅供1般諸侯或自由市代表使用,當年永久議會諸侯們爲縮小皇權,維持割據而紛爭,帝國議會形同虛設,

作用不大,諸侯們多不親自參加,只派常設公使出席。 收藏內容豐富的市立博物館(MuseumderStadtRegensburg),包括占羅馬口代石棺、青銅雕塑公牛,歐洲名畫及當地本土作家的雕塑、畫作等

,範圍廣、數量也相當多,其中尤以德國名畫家阿爾特多費爾(AlbrechtAltdolfer)的作品蒐藏最具特色,他是風景畫的奠基人,同時也是雷

根斯堡的公民和官吏。 英靈殿(walhalla)是爲紀念路德維希一世(LudwigI)、於1八四一一年仿雅典巴特農(Parthenon)神殿所建造的,內部陳列著1百十八位英雄偉

人的半身塑像。 主要古蹟還有中世紀富商巨賈所建華宅,在市政廳南邊好幾幢義大利式的塔樓建築,這些德國罕見的豪宅,形成古城獨特的景觀,其中最高

的是九層樓、高達四十1一公尺的金塔樓(GosenerTurm),現爲大學生公寓。 當地最著名的富豪家族是特恩•塔克西斯(ThurnundTaxis)侯爵家族,自一一一九〇年起,有兩位遠祖以上曾在義大利城邦從事信使業務,但

自一四八九年法蘭茨•馮•塔克西斯(FranzvonTaxis)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驛站站長、一五〇四年起擔任西班牙國王驛站站長,致而獲得收

費運送政府及私人郵件的權利,在歐洲西部及中部經營私營郵政網數百年,在皇帝的庇護下獲郵政經營世襲權,運送郵件、也投遞報紙,鼎

盛時郵遞網覆蓋歐洲大部分地區,雇用郵差兩萬多名,至一八六七年最後一家特恩•塔克西斯郵站被普魯士政府收購改爲國營才終止,經營

近四百年來,對歐洲郵政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該家族盾形紋章的卷角圖案,至今仍是許多歐洲國家的郵政象徵。 1七四八年塔克西斯被皇帝派駐帝國永久議會的全權代表來到雷根斯堡,從此世居此地。他們的家族宮殿位於市區南部,美麗絕倫,宮殿圖書

館藏書十九萬冊,是世界最大、最珍貴的私人圖書館之一。

帕紹在三河匯合處

帕紹(Nassau)是拜恩州東南部的邊陲重鎭,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名爲波約多姆(Bojodorum)是塞爾特人的聚落。公元三K紀爲羅馬人的營

寨巴塔伐堡(castsBatava),逐漸發展爲宗教中心。公元七世紀巴伐利亞公爵在此修築城堡,巴伐利亞人開始移居此地。公元七三五年,基督

教日耳曼總主教英國人卜尼法斯(Boniface)奉教¥.格列高利一•供之命在巴伐利•亞建立教#,而於公元七三九年在此地設主教區,遙領包括

奧地利在內的廣大地區宗教事務。二二七年當地主教成爲天主教樞機大主教,此時城市已發展成爲義大利以南、波希米亞以北的貿易中心,

市民爲獲得城市自治權,曾多次起義,但均告失敗,神聖羅馬帝阈的統治1直持a到十九世紀初。1八〇三年帕紹併入巴伐利亞,後曾隸屬奧地

利,對當地居民而言,歸屬德、奧兩國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這不僅是因爲德、奧兩國同屬德語系國家,更主要的是兩國同屬日耳曼文化圈

。 這個城市地處多瑙河、因(Inn)河和伊爾茨(I1Z)河匯流處,故有「三河之城」雅稱。南距®地利僅五公里,兩國居民往來無需簽證,又鄰近捷

克,是德國南部的邊陲重鎭,每年舉辦熱鬧的「歐洲週」藝術節。 帕紹有五萬三千多名人口,旅遊業發達,現爲拜恩州南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河運發達,汽艇直達維也納,鐵、公路可通奧地利。

市內交通秩序良好,主要交通工具是計程車。經濟產業以鍺鐘、讓酒、印刷爲主。市區面積不大,是德國風景最美的城市之1,在十七世紀曾

1一度發生火災,災後主教特別從義大利請來名設計師重建,因而市內留下許多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今日坐落在因河、多瑙河南北迴繞的狹

長半島上的老城,即多爲這類建築,漂亮的三、四屑,青磚紅瓦、或粉牆綠頂,亮麗搶眼。 歷史悠久的街道兩旁有許多玻璃器皿及宗教法器等商店,櫥窗擺設漂亮溫弹。河岸景致如同童話世界,特別動人,內河網縱橫,上架衆多現

代化造型的水泥橋。 老城最東的岬角叫「三河之角」,可以欣賞流過帕紹、水色各異的三條河,混濁湍急的因河水色灰藍,黃色的多瑙河水緩緩而流,狹窄的伊

爾茨河水清透藍。乘遊船最能領略到「三河之城」的水光山色,十足「巴伐利亞威尼斯」的水上城市。 聖史蒂芬(St.stephan)大教堂位於市中心,是市區絕不可遺漏的參觀點,始建於十一世紀,1六六11年燬於城市大火災,重建後爲米黃外觀,

古樸雅致,給人以明快的感覺,呈哥德式和巴洛克式。正面高聳著兩座方塔,上爲八角形,再轉爲半圆形,像戴了兩頂圓帽,獨特美觀的造

型,無論在市內那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 教堂內的管風琴造於1九二八年,是世界最大的管風琴,有1萬七千七百五十四支高低不1的音管,最高的十1公尺,最低的僅六公a。鍵盤共兩

百三十三個鍵,可由電子或人工演奏,但調音需三天時間。在此聽管風琴是一種絕好的享受,五月到十月都有演奏會,每場可吸引1千五百人

,演奏時間爲1小時。附近的主教住處是一幢雕飾精緻的洛可可式建築,內部天花板繪宗教壁畫。 市政廳(Rathaus)位於教堂東邊,是晚期哥德式建築,大堂的壁飾是華格納的巨幅油盡,他擅長歷史題材畫,根據德國古代的英雄史詩「尼伯

龍根之歌(znibelungenlied)JS0成克里姆希爾特(Kriemhild)王后入城IMI,描繪王子齊格弗里德(Siegfried)殺死毒龍,擒拿敵首,後中計被

害,王后爲其報仇的故事。十二世紀末,帕紹主教讓人把這部史詩用文字記錄下來,保存了一份珍貴的遺產,被人視爲德國的荷馬史詩。 市政廳另1幅巨畫描繪了1六七六年,皇帝利奧波德(Leopold)一世與巴伐利亞公主大婚典禮盛況,是帕紹歷史上S隆重的®典。小城堡

(VesteOberhaus)位於多琐河北、伊爾茨河西的小山頂上,建於十三世紀,當時市民造反,主教就在此避難。堡內設鄕土博物館、瞭望塔及酒

館,是遊人如織的名勝景點。

貝希特斯加登鹽礦

貝希特斯加登(Berchss(Qaden)位於 德國東南角伸入奧地利國境的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地處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南方十六公里,是熱門的夏季度假地、冬季的運動中心

,以及國家公園外的住宿小城,設有許多寧靜舒適的旅館,人口不足1萬。 這個小城市以十11世紀的奧古斯丁修道院(AugustinianAbbey)而聞名,羅馬帝國授權成立一座壟斷性的鹽礦採伐,直至一八〇五年併入奧地

利之前都是獨立的教會政府。事實上1七〇四年已被奧地利軍隊佔領,一八一四年後歸屬德國巴伐利亞王國。 希特勒執政時在此城的山頂建立伯格荷夫(Berghof)村,以及他的庇護所®巢。他一九三八年初在此會唔奧地利總理舒施尼格

(KurtvonSchuschnigg),強迫他接受納梓的統治,致而在同年的三月德國就南進吞併奧地利;同年的稍晚他又在此城會見英國首相張伯倫

(Chamberlain),獲得他的同意將蘇臺德(Sudetenland)割讓給德國。 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盟軍佔領期間,是主要療養地和娛樂中心。因地處風景優美的薩爾茨國家公園附近,所以每年吸引了數百萬觀光客。經

濟以旅遊業爲主,輔以農業、_酒、木雕及瓷繪,古鹽礦至今仍在開採,鹽礦工廠綜合風景、人文、觀光及礦業於1體。 當地景點有十1一世紀羅馬式袖廊修道院及已闢爲博物館的巴伐和亞國王夏宮。希特勒、戈林等納粹頭目的別墅就在附近的上薩爾斯山

(Obersalzberg),一九四五年第一-次世大戰時毀於空SI,岩石隧道中有電梯通往山頂希特勒最後的指揮部「«巢(Adlerhorso」。 鹽礦工顒(Salzbergmerk)是到此城的觀 光客首要參觀的熱門景點,已有四百五十多年開採歷史,海拔約五百公尺的岩鹽礦,五層採礦坑道,高差爲1百五十公尺。過去只有重要的巾

M賓才准許參觀鹽礦的生產過程,現在已經開放,每年約有五十萬人前來參觀。 參觀鹽礦依進場時間排隊,每11十至11十五人爲1批,在更衣室換上鹽礦工人穿的黑色厚布工作服,臀部紮上厚皮墊,坐上窄小的採礦台車,

一一十餘人以騎跨式擠靠在1起,駛進深邃窄小黑暗的陰冷地洞,岩洞裡傳來鹹濕的氣味,讓人感到茫然無盡頭的慌虛。通過七百公尺長的滴

水隧道到了名爲法蘭茨(Franz)大帝坑的穴洞,約有三千平方公尺,有三十餘公尺長的滑梯與下層的鹽坑舊址相連。膽大者可領略快速墜落的

刺激,反正有臀部的厚皮墊保護,可減少疼痛與傷害;膽小的多化點時間與腿力,由台階慢慢往下走,昔日的採鹽機器、色彩富麗多變的岩

鹽礦,其他雜生礦石、選製標本等1令人嘆爲觀止。 地下設放映室可供兩組人員同時觀看礦廠電影,簡介鹽的沉積、地質作用、地屑W造、深埋地下、灌水鑿洞及抽溶鹽水提煉鹽粒裝袋的過程。

沿隧道陳列著許多機械設備。 鹽礦博物館收藏老工具、照明燈、礦物標本不同時代的發展歷史及有趣的生活事項。 展示室後有下滑木梯連接長1百公尺、寬三十公尺的「鹽湖」,這裡可瞭解溶鹽過程。搭木筏渡過此湖,筏由鋼纘慢慢拉動,湖邊像放水燈,

星星點點反映洞頂,_礦沉桢的岩屑清晰可見。上岸後,岸邊1台古老而有名的抽鹽水機,是德國人1八1七年的驕傲傑作。 經過現代化的電扶梯直通另一卨屑鹽坑,步行穿過隧道即達廣大鹽穴,再搭急駛的迷你小台車重見天日,又回到艷陽高照的現實世界。一趟

深具濃厚地方特色、充分體驗鹽礦生產歷史之旅,使人如置身夢幻,難以忘懷。

浪漫之路終點菲森

浪漫之路(RomantischeStrasse)的歷史悠久,可遠溯至羅馬時期,它是連結德、義兩國的交通贸易要道。這條路北從符茲堡開始,往南途經

羅騰堡、汀克司比爾、奧格斯堡等十多個大小古樸城市,全長三百六十公里,菲森是它的終點站。在德國旅遊,古堡、教堂、河流、中古世

紀建築和小鎭風情,本來就是它令人著迷的特色,而浪漫之路是把具有這些特色的風凄點串聯起來,其浪漫誘人可想而知。又由於它與德國

歷史關係之深,除了有旖旎的湖光山色、凝聚著日耳曼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外,更有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的民間傳說,以及崇拜音樂家華格

納、而後瘋狂神秘死亡的浪漫國王所建的美麗城堡,凡此種種都爲這條占道增添無限神秘和吸引力。 菲森(FCIsserl)是拜恩州南部的小城, 位於慕尼黑西南方1百三十公里、臨近奧地利邊境,是浪漫之旅大道南端的終點站,也是向東至阿爾卑斯山之路的必經之地,因附近有舉世聞

名的新天鵝堡而成爲遊人如織的地方,是德國南部最著名的旅遊勝地和冬季運動中心。 這裡最早是公元六11八年建造的本篤會聖馬格努斯(St.Magnus)修道院,聖馬格努斯在菲森共住了11十六年,直至公元七七三年去世,他教人

民建設城市、開礦,無論對宗教、社會方面貢獻都很大。城市發展迅速,1二九四年設行政建制。1三1三年前是教皇派成員及霍亨斯道芬家族

的故居所在地,十九世紀初他們將城堡改建爲哥德式®亨斯汪卨城堡。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城市發展爲商業城,並以製作小提琴、詩琴而聞

名於世。1八六九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在此興建新天鵝堡起,使這裡聲名大噪,成爲最受歡迎的觀光地。一九111年合併附近的福倫巴赫

(Faulenbach)硫黃礦泉地,成爲現在範圍。 菲森人口僅一萬三千多,除旅遊業發達外,尙有服裝和繩索等工業產品。城區瀕臨萊赫(Lech)河,城堡峽谷,風光優美。交通非常方便,從慕

尼黑搭乘德鐵(DB)在考夫博伊倫(Kaufbeuren)換車可達,從奧格斯堡出發兩小時半即可直達。遊客服務中心設在車站大道(Bahnhofstr.)靠近

車站的十字路口,可前往索取詳細時間表及資料。 到新天鵝堡城堡山麓,可在火車站1一號月台搭乘往泰格爾堡車站(Tegelbergbahn)的公車約十分鐘至霍亨斯汪高站下車,但由車站至城門口

,因1路上坡還需走三十分鐘,可轉坐馬車或巴士,也有自行車可租用。新天■堡(sch-ossNeuschwanstein)乂仏 白鳥之城,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波拉特峽谷、凌空突出於高九百六十五公尺的陡峭岩壁上,形勢險要,外觀華麗雄偉無比,內部陳設細緻精美

,由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1一世聘請舞台畫家設計,於1八六九年至1八八六共花了十七年時間建成,樓高十H,用堅固的大石塊砌成,聳立

在蒼翠的山林間,猶如仙宮1般。 這位末代國王猶如中國的李後主、宋徽宗,不善治理國事,在他擔任國王期間,S勢日衰,雖然接受了王位繼承者的嚴格教育訓練,但仍然保

存著遺留自祖父的浪漫個性和藝術天賦,1生醉心於藝術,尤其崇拜劇作家華格納,1八六四年他幫躬途末路、偵務纏身、面臨牢獄之災的華格

納還清了所有偵務,讓他W心於歌劇創作。自己卻因與群臣不合,消極地回到童年成長的天鵝鄕卨地(Hohenschwangau),於1八六九年在波拉

特峽谷(psilatGorge)興建夢想中的「老魔之巢」。1八八六年美麗的新天鵝堡大致底定,但工程尙未完工時,路德維希11世竟在附近湖水中

離奇溺斃,在堡中只住了I百零11天,他的死和他短暫的生命給新天鵝堡憑添謎般的色彩。 新天鵝堡的美,使人如夢似幻,這是由於路德維希1一世十分憧憬華格納著名歌劇洛亨格林(Lohengrin)中所出現的騎士城堡,爲實現夢想,

他把這個虛擬故事的場景現實化而建成這座童話故事般的美麗城堡,美國迪斯奈樂園中白雪公主古堡,就是以它爲藍本而建築的。 天鵝騎士名叫洛亨格林,是德國傳說中的英雄,中世紀起就以各種版本在德國廣爲流傳:1是神秘騎士乘著由天鵝拖的小船,搭救了落難貴婦

,並娶她爲妻,1日貴婦忘了婚前的約定••不問騎士的身分來歷,他走了再也沒回來。另1版本爲:天鵝騎士洛亨格林是聖杯尋找者帕爾齊

法爾之子,他從聖杯的城堡前來幫助美麗的布拉班特的艾爾莎(ElsaofBrabant),並娶她爲妻,最後又回到聖杯的城堡。 整座城堡由圍牆院落、室內花園、尖塔、瞭望樓、宮殿、人工山洞、室內瀑布、-1十四K金飾品裝飾的禮拜堂等組成。覲見廳共有兩層,模仿

拜占庭式長方形舍堂,內有紅色斑岩柱子和點綴著星宿的藍色筒形拱頂大廳。 由於路德維希1一世是華格納的音樂崇拜者,城堡內各處壁畫都是以華格納歌劇中的故事情節爲題材,大廳壁畫取材於「洛亨格林」,書齋壁

畫取材自「湯豪澤傳說」。四樓的王位廳及音樂廳,是由黃金、象牙、大理石等貴重材料建成,大廳中央懸吊著九百公斤重、形似皇冠的燭

台,音樂廳的壁畫描繪了華格納歌劇中「湯豪澤」的劇情。只可惜路德維希1一世卻無福享用,直到1九三三年,紀念華格納逝世五十週年時

,才在這裡上演了第1場音樂會。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悻未受到破壞,如今是每年夏天舉行音樂演出活動的場地。 欣赏新天鵝堡,近觀不如遠眺,堡後的瑪利亞橋(MarienBrUecke)是最佳的觀望w,從橋上遠眺,高聳的尖塔、綠色的宮頂、灰白色的眺望樓宮

牆,周圍群山環擁、碧湖和諧結合,浪漫美麗無比,讓人如夢如詩,彷彿進入童話世界,令人心曠神怡。乘纜車登上海拔一千七百11十公尺

的泰格爾堡(Tegelberg),途中居高臨下俯瞰新天鵝堡,城堡和河谷相互輝映,美景1覽無遺。 霍古h斯汪高堡(SchlossHohenschwangau)原是中世紀騎士堡壘城堡,一八三二年,路德維希11世的父親馬克西米連11世將之重建爲哥德式建

築,在這裡與普魯士公主結婚、生子,路德維希1一世就是在這裡度過愉快的童年。 這座城堡外觀黃色,古堡入口處有1座石獅噴泉,另有四頭石獅神態威武地守衛著古堡。堡內有許多値得欣賞的壁畫、裝飾。皇后寢室極具東

方色彩,異國情調洋溢,是她從土耳其旅遊回來後設計裝修的。從城堡往下走便是美麗的天鵝湖,山明水秀,景致迷人。 除了兩座城堡外,可參觀的景點還有市政廳(Rathaus)、高堡(HohesSchloss)、聖曼克修道院(PfarrkircheSt.Mang)等。

拜恩州繁榮城市多

達豪(oachau)是拜恩州南部城市,位於慕尼黑市東北方十六公里的安珀(Amper)河旁,這裡本來只是1個寧靜的千年小商鎭,在第1一次世界大

戰中,德阈納粹黨衛軍在此建立集中營致而臭名滿天下。這個人口三萬、坐落在小山坡上的閒適小鎭,景觀極美,鐵、公路交通方便,是風

景畫家駐足作畫的M佳選擇,山頂的城堡和1六11五年所蓋的教區教堂,經常出現在畫頁上。 達豪集中營(DachauConcentrationsCamp)位於距小鎭兩公里處的一個廢棄彈藥廠中,佔地約1點11平方公里,除了這裡的達豪主營區外,還有

一百五十個左右的支營分散於德國南部和奧地利,統稱達豪集中營。這個組織是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上台後,隨他打天下的親信黨衛軍首

腦希姆萊(HeinrichHimmler)接掌慕尼黑警察局長後於三月十日在達豪建立的,這是第三帝國的第一座集中營,用以囚禁政治犯,最初主要在

關押與納粹持反對立場的人。繼之,1般罪犯的累犯、歐洲各地的猶太人,以及德國境內的其他11十六個國家的人,包括蘇聯紅軍戰俘、共產

黨員、反納粹分子、希特勒的政敵和中國勞工等,尤以當時在德國執經濟牛耳的猶太人,是他們欲除之而後快的主要目標。希特勒認爲如不

把猶太人消滅,德國日後勢必被喧賓奪主、發生危機,因此集中營關押的人數由一九三五年的1一千五百人到1九四五年已多達七萬人。在1九

四〇年代上萬的囚犯因營養不良、強制苦工而死:一九四1年希特勒決定要消滅所有歐洲猶太人,希姆萊在東歐波蘭等地設立了幾座絕滅營,

大戰結束前,他幾乎把整個歐洲猶太民族都消滅了。 根據秘密警察檔案顯示,從1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達豪集中營共關押過1一十六萬六千人,未經登記的囚徒還不計算在內。在集中營中槍斃

、酷刑、饑餓、逃亡觸電和各極醫學試驗而死,登記在案的就有三萬一千九百五十一人,還有許多人被運送到波閫的滅絕集中營。 在此同時,德阈醫生和科學家也在這裏建立各種試驗室,利用犯人進行各種殘忍的活體實驗,如研究「冷凍對溫血動物的影響」,是讓犯人

在冰水中躺臥數小時,直到水結冰,被實驗者失去知覺或死亡爲止,醫師仔細記錄下被冰凍者在整個過程中的脈博、血壓及其他徵兆。「突

然增加和減少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是試驗人類在最高或最低氣壓下的生存能力,被試驗者因受不了最低、最高氣壓,直到痛苦慘死爲止。

還有試驗僅供應飮用海水維生的結果等。另外在一批囚徒身上注射瘧疾、斑疹傷寒病菌、培養病毒,用療效不明的藥品治療,以活人作疾病

及傳染病的預防實驗,境況慘不忍睹,冤死無數。戰後這些醫生和科學家在紐倫堡受審,雖有七人被處死刑,但又何能彌補昔日可憐的被害

者於萬一。 事實上其他未被挑選爲實驗對象的,在營區所受的也是非人待遇。據文獻資料顯示,當時納粹分子對囚徒的懲罰有所謂合法的懲罰,包括罰

站、勞動、鞭刑、吊刑及地牢等五種:罰站是連續站1一十八天:勞動是加倍的粗重勞動工作持續數曰:鞭刑爲用牛尾鞭狠狠抽打11十五下:

吊刑是雙手反綁吊在11十公尺半高的橫樑上:地牢是1個八十公分見方,兩公尺高的小窟,裡面安裝有一瓧高熱的電燈,囚徒被關在這種地牢

的最長期限爲1一十八天,每隔四天才給1次食物。其他未經當局核准,蓋世太堡自行對囚徒所用私刑的殘忍怪招無奇不有。 1九四五年春天,在美軍接收這個集中營的前幾天,納粹黨徒還罔顧人道的槍殺了最後一批1千11百三十名囚犯。戰後爲了讓人們記取這次慘

痛的教訓,集中營在美軍的干預下被永久保留下來,是德國僅存的集中營舊址。 這個人間地獄呈長方形,四周圍繞著高牆和鐵絲網,兩側是灌滿水的深溝,周圍設七個八公尺高的砲樓。在納粹統治時期,七個砲樓上架有

機關槍,帶勾的鐵絲網通卨壓電流,其外側設雷區,夜間探照燈四射,關在裡面的囚徒眞是插翅難飛。營區內兩行並列共有三十六幢平房,

每W平房分四個大囚室,每室開始時住五十一1人,後增加到兩百零八人,兩層的木板床、上下鋪幾乎貼在一起,睡下鋪的人坐在床上腰都不

能直。目前只剩下兩幢較完整的平房供人們參觀,其餘的已被拆除,僅剩房基。集中營除正門外,還有納粹稱爲「廢物輸出口」的運屍體和

待槍決囚犯的出口,以及囚徒們被押出去作苦役的大門,門上仍諷刺的掛著r勞動給人自由」的鋼匾。集中營牆外西北角設冇槍殺刑場,西南

角爲焚屍爐。在猶太人被送去集中營時先予篩選,體弱多病、無勞動能力者,就直接送入毒氣室。 納粹時代粜中營的廚房、洗衣房、貯藏室和囚徒被剝奪的財物堆積場原址上設有紀念館,館中展出納粹迫害囚徒的文字說明、圖片資料及各

種分析圖表。進館的大黑板上,標示著達豪集中營及其五十座附屬集中營的分布圖。第11部分敘述納粹的發展圖。另1部分說明囚徒生活情形

,秘密警察活動情況,猶太人被迫害慘況,以及納粹醫師利用猶太人作種種醫學試驗,屠殺無辜,成批婦女、兒童被迫面向牆壁、舉起雙手

,等待納粹機槍的掃射等觸目驚心的慘況,留下許多作爲見證的照片。這些當年蓋世太保爲向納粹頭目領賞而拍攝的照片,天網恢恢,後來

成爲日後審判他們的鐵證。營區昔日槍殺無辜者的刑場上,豎著上書「•冉不能出現」的花崗岩紀念碑,令人省思。 米滕瓦爾德(Mittensald)是拜恩州北端小鎭,位於慕尼黑南方八十公里,近德奧邊界,西北距加米施—帕滕基興約十公里,原是楚格峰東邊

的巴伐利亞小村莊,一三〇七年設行政建制,十七世紀後爲著名的小提琴之鄕。位於伊薩爾河畔,近山臨水,風光幽美,是著名的療養度假

勝地和冬季體育運動中心,市區有小提琴製造技術學校和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加米施—帕勝基興(Garmischparte?kirchen)是拜恩州南端、德奧邊境海拔八百公尺的高地城市,北至慕尼黑八十多公里,由加米施和帕滕基

興兩個古老村鎭在1九三五年合併而成,中世紀時是德國對義大利的贸易地,十七世紀四十年代黑死病施虐。1九三五年設建制,希特勒在此興

建冬季滑雪場和室內奧場地,翌年在此舉行冬季奧運會’第1一次世界大戰中悻未遭戰火破壞,寧靜幽美,1派田園風光,現在仍是德國和阿

爾卑斯山區主要休憩地之1的度假中心與溫泉浴場。 這個擁有三萬名人口的城鎭,坐落在洛伊薩赫(r2.3ach)山谷和帕爾特維赫山谷連結處,依襯著德、奧邊境1一千九百六十六公尺高的楚格峰

,是阿爾卑斯山下最具代表性的療養勝地,空氣清新水質佳,冬可滑雪,夏可健行,瓦爾興(Walchen)湖、阿默山天然公園,都在附近十來公

里處。 市區不大,但街道房屋寬敞。房屋外牆描_著色彩繽紛炫麗的S壁畫,使得整座小鎭就像是宗教、民俗博物館。這裡每十年1次演出多達1百場

的基督受難劇,吸引著無數各地信徒來此朝拜。市區主要的古建築是庫爾公園(Kurpark)北邊伊薩河畔的老教堂(AlteKirche),內有十三和十

五世紀的壁畫:建於羅馬時期的聖馬丁(St.Matin)教堂有十四世紀的壁畫;還有建於1七〇八年的聖安東(St.Anton)教堂。位於阿爾卑斯山腰

的愛坡湖(Eibsee),海拔1千公尺,是個世外桃源。境內的楚格峰是阿爾卑斯山在國內的第1高峰,鬼斧神工的工程奇蹟登山齒輪火車可以帶

乘客到達山頂,另外也可以搭乘架空索道前往。峰頂德奧兩國國旗迎風飄榀,最高處四、五公尺高的金色十字架,格外顯眼,瞭望台可盡收

遠近美景,峰頂餐敝可供遊客休息、解渴。這裡還有昔日奧運會所建可容納七禺觀衆的高台滑雪場和萬人滑冰場,多處配備登山吊椅的滑雪

坡地,冬季到此也樂趣無炳。 肯普滕(Kempten)位於拜恩州的西南部,東南至菲森僅四十公里,西往博登湖約五十公里,坐落在伊勒(Iller)河畔,是阿爾卨世界列a誌 (Allgau)地區的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乳品市場。鐵、公路交通方便。在塞爾特羅馬時代稱爲卡波杜南(Cambodunum),後爲阿勒曼尼

(Alemannic)公爵和法蘭克國王駐地,並建有本篤會隱修院,一二八九年爲帝國自由城市。十七世紀隱修院附近居住的人越來越多,1座新城

鎭因而興起,於1七一11年設行政建制,1八1八年兩城合併。工業有顏酒、機械、紡織等。阿爾高博物館收藏有羅馬時代文物,曾是十八世紀

穀物交易所。 梅明根(Memminsren)是拜恩州西南部、與巴登符騰堡州交界的城市,西距慕尼黑約一百公里,濱臨伊勒河支流阿赫(Ach)河。公元七六四年本

篤會在此建修道院發展爲城市,二1八年首見記載於史籍,一一六〇年建爲城鎭,現爲拜恩州交通中心、鐵路樞紐,兩條高速公路在此交會,

設有小型機場,人口約四萬。出產酒、紡織品等。主要古蹟是本篤二五四 會大修道院,規模宏大,共兩百多個房間、-1十個大廳和六個廣袤庭院,是昔日宗教中心及神職人員訓練所。尙有城防工事遺跡、聖母教堂

、巴洛克式赫發斯^(Hermannsbau)等。 考夫傳伊庙(Kaq/beuren)位於慕尼黑西南方七十公里,西北至梅明根四十公里,瀕臨韋爾塔赫(Wertach)河,風光幽美,建於公元八〇〇年前

後,二二一〇年設行政建制,11一八六至1八〇三年爲帝國自由市,自十六世紀開始每年都舉辦兒童節,現爲巴伐利亞阿爾高地區乳品銷售中

心。工業以_酒和紡織爲主。市內古蹟有古城牆、城塔、城堡等。 羅森海姆(Rosenheim)是拜恩州東南部基姆(Chiem)湖附近城市,位於德、奧邊界的因(Inn)河與蒙法爾(Mangfall)河匯流處,西北至慕尼黑五

十八公里,幾條鐵路在此交匯,可直達奧地利,是附近1帶的行政、經濟、交通中心,中世紀時爲義大利至北歐通道上的重要商業城鎭,1八

六四年設建制。伐木是當地最重要的產業,設林業技術學校。 巴特萊興哈爾(BadKeichenhas)位 於拜恩州東南角,東北距奧地利薩爾斯堡十餘公里,西北至慕尼黑約一百11十公里,鐵、公路交通方便,是拜恩州的溫泉療養和冬季運動勝

地,羅馬時代和中世紀時爲重要的產鹽中心,至查理大帝時代已相當繁榮,現在當時的開礦盛況只能從所遺礦區略知其梗概。1八三四年的一

場大火災幾乎把市區全部焚燬,災後完全重建。在郵局街和旅館廣場仍可見好幾幢昔日盛景時所建堂皇富麗的豪宅,以及當年所使用的老泉

。 這個人口不足兩萬名的城市,地處阿爾薩拉赫(>一匸纟saalach)河谷,四周群山環抱,風景迷人。普雷迪希施圖爾(Predigtstuhl)峰海拔一

千六百五十公尺,設登山纜車,是當地重要的觀光點。巴特萊興哈爾溫泉療養院有著名具療效的溫泉,也可看到昔日開採鹽礦的技術和發展

史。城鄕博物館展示著城市發展的歷史文物,以及當地所產鹽礦及其他礦物。 弗賴辛(Freising)位於慕尼黑東北方 四十公里,是拜恩州南部擁有四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瀕臨多瑙河支流伊薩河畔,風光幽美,交通方便。公元八世紀爲城堡所在地,後成爲地

區性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工業有_酒、電機、紡織、化工等。著名的威亨斯代凡啤酒廠是弗賴辛修道院早在1〇四〇年成立的,當時國王賜給

他們釀造和販賣葡萄酒的特權以維持生計,後來慢慢才發展成啤酒廠,生產從未中斷,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廠。 市內古蹟景點衆多,多姆山(Domberg)山頂有建於一1六〇年的本篤會教堂、一二〇五年的大教堂、二二二1年的聖約翰教堂,從山頂可遠眺全

城風光。市區還有1四四〇年的聖喬治教堂及主教宮等。 闌茨胡特(hasdshut)是拜恩州的1座 歷史名城,位於慕尼黑東北方六十公里多的伊&河畔,是拜恩州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由巴伐利•亞的路易1世建於111〇四年,是維代爾巴赫

人的聚居地,一二七九年設行政建制,一三九三年至1五〇三年爲公爵駐地,是最輝煌的時期,十四世紀末市內就有美麗講究的建築。相傳一

四七五年,蘭茨胡特公爵之子格奧爾格迎娶波閜的赫德維希公主,在該市舉行歐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場面最壯觀的婚禮,耗資無數,賓客

一萬多,婚禮慶典持續11十三天,僅僅燃燒的蠟燭就有五千多公斤,吃掉的雞鴨魚肉、海鮮等,更是不計其數。爲紀念這一盛事,當地每隔

四年的七月初都要舉行隆重的「王子完婚」紀念節,吃喝玩樂及陣容盛大的古裝遊行,將昔日婚禮盛況展示給觀光客及現代人。這也是該城

所保留的傳統文化、娛樂和節日中最樂於稱道的秩事。1八〇〇至1八二六年爲巴伐利亞國立大學所在地。該地傳統產業有_酒、麵粉加工及巧

克力生產等,新興工業有電子和機械。 城市的主要街道都在老城,古蹟衆多,十五、十六世紀美麗的山形牆房屋林立街道兩旁,象徵當時的富裕輝煌。其中已列爲博物館的城市豪

宅建於十六世紀中期,是德國土地上的第一座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宮殿。 豪華的特勞斯尼茨(Trausnitz)公爵城堡有別致的小丑樓梯,牆上的壁畫還有特別的義大利即興喜劇的印記。步上城堡要塞高處,可將城市和

伊薩河美景盡收眼底。 聖馬丁教堂是建於1三八九年至1五〇〇年哥德式建築,由建築師布爾克豪森設計,紅色砂岩配飾著陶塑像的牆柱、鏤空柘雕的祭壇、有耶穌

像的十字架,壯觀而輝煌。另外,還 有豪華壯觀的文藝復興式公爵宮及數座收藏藝術品的博物館都値得1看。 代根多夫(De(Q(Qe3dor/)是拜恩州東部 擁有三萬多名人口的小城,建於公元七五〇年,位於施特勞賓市東方三十公里,坐落在拜恩林山(Geb.BayerischerWald)和波希米亞林山

(B6himerwald)的西麓。工業以紡織和金屬加工爲主。是如詩如畫的中世紀風味城市,潺潺流水,鬱鬱山林,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市內古蹟

有建於1三三五年的市政廳和一三三七年的海立格(HeiligeGrabkirche)大教堂。 施特勞賓(straubinp)位於拜恩州東邰、雷根斯堡東南方約三十公里的多瑙河畔,在史前就有人定居,後爲塞爾特人住地,曾被羅馬人佔領。

二二八年建新城,1三〇七年前後設行政建制。擁有五萬餘名人口,如今是個富裕繁榮的地區,有巴伐利亞的麥倉、文化和經濟的熔爐之譽。

工業有_酒、電機及輕工業等。市容整齊美麗,以中央廣場的市政大樓爲中心,廣場上有建於十四世紀的鐘樓,四周每1個角落有1小塔,似乎

護衛著城市,也控制著廣場。現存聖雅各布教堂從1四〇〇年到十六世紀末,持續建造了兩個世紀,是巴伐利亞最令人注目的宗教建築。位於

城堡巷的聖居爾緒勒會教堂內,有富麗堂皇的壁畫和洛可可式天庭畫,是阿薩姆兄弟的傑作。地區博物館珍藏著許多羅馬古文物,也有豐富

的當地藝術品,展現了施特勞賓與歐洲歷史的脈動。 因戈施塔特(Jngolstadt)位於南至慕尼黑、北到紐倫堡各約七十公里的全州中心位置,居多瑙河北岸河谷的廣闊平原上,交通方便,自古即

爲多瑙河流域重要通道。公元八〇六年見於文獻,一一一五〇年設市,1三九一一年至一四四七年爲公爵都城修築了堅固的城垣。一四七11年

創辦大學,後遷至慕尼黑。十九世紀是歐洲著名的要塞城市,駐紮大批軍隊,曾經1度軍人多於市民,槍炮彈藥製造隨之發展,成爲南德的軍

事重鎭。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工廠代替軍事,轉變爲新興的工業城市。 這個約十萬人口的城市,主要經濟產業是汽車製造、引擎、煉油和輕工業。奧迪汽車公司擁有兩萬多名職工,年產汽車數十萬輛。所設大型

的數家煉油廠,高聳的煉塔直插雲霄。這裡也是輸油管線的終端,三條直徑1公尺粗的油管,把原油從地中海地區的義大利熱那亞、的里雅斯

特及法國馬賽等地輸送過來。 市區雖經第1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仍留有許多古建築,白牆紅頂的中世紀房屋,分外惹眼。舊時的環城工事如今成爲綠化園區,從遠處看,

綠葉襯著紅花,景致迷人。 城門(Kreuztor)赭紅色,建於二二八五年,八角形的望樓,上設1大六小的七座錐形尖塔,小巧精緻,像童話世界裡的古堡。 瑪利亞聖母教堂(Frauenkirche)建於一七三六年,,是洛可可式建築藝術的傑作,祭壇飾四尊塑像,分別代表神學、醫學、法學和哲學,廳

堂上部是精美的天頂畫,均出自著名的藝術家阿薩姆兄弟(CosmasDamian&mgidQuirinAsam)之手,因此又叫阿薩姆教堂。 醫學歷史博物館位於早年的大學校園,陳列古代的測力器、手術器械、黃銅造的醫學顯微鏡等,使人們對醫學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軍事博物館位於多瑙河畔原公爵古堡內,主要展出各種古代兵器、盔甲、近代槍炮、軍服、反映戰爭的油畫及模型。 艾希施塔特(Eichstdtt)是拜恩州的鐵路城市和興旺的貿易中心,早先爲羅馬人住地,公元七四一年聖卜尼法斯(St.Boniface)在此建主教區

,城市隨之發展,公元九〇八年設市。是僅有一萬多名人口的小城,坐落在阿爾特米爾(Altmuhl)河畔,當地工業較少,但古蹟衆多,有公元

八七〇年前本篤#隱修院教堂、1〇六〇年的聖威利巴德(St.willibald)天主教堂、十五世紀市政廳及方濟各會托缽僧教堂等。 婼得林根(iv0:rdH3(Qe3)在史前就有人 類居住,公元八九八年是雷根斯堡主教駐地,二二五年爲帝國自由城市,中世紀時是德國南部最大的商業市集。這個擁有兩萬多名人口的寧

靜小城,濱臨艾格爾(mger)河,位於汀克司比爾南方三十多公里,搭歐洲巴士約半小時可到;經濟產業以生產服裝爲主。市區分新H兩城,舊

城區還完整保存著中世紀橢圓形的城牆三公里長,城牆上共有十1所崗哨塔、五個防衛門,四周有長達一公里的騎樓迴廊,順著騎樓走1趟,

小鎭即可看個梗概。 市中心市集廣場上,綠立著現爲市鎭地標的十五世紀聖喬治教堂(St.Georgskirche),這.是後哥德式堅硬灰色隕石建築,九十公尺高的鐘塔

上可眺望諾得林根市全景。 市政廳的側方有座文藝復興風格的華麗階梯,附近的宴會廳是古代國王會客、跳舞娛樂的場地。還有城牆和市立博物館等可供參觀。這裡每

年舉辦德國歷史最久的賽馬會。 汀克司比爾(J3£3kisbc:bl)是拜恩州 西部鄰近施瓦本的城市,東北至紐倫堡八十公里,瀕臨沃爾尼茨河,雖然是拜恩州1個僅有1萬多名人口、充滿淳樸鄕野風情的小鎭,但因是

德國羅曼蒂克大道上1個重®的據點而聞名。公元九11八年始見歷史記載,一一一七三年成爲自由市,十四世紀臻於繁榮。三十年戰爭中瑞典

軍隊大兵壓境,曾八次攻城未克,他們揚言一旦攻入城中要血洗全城,引起市民極度恐慌。有驚人膽識的護城官女兒洛«(rore),帶領全城兒

童出城,向瑞典指揮官求情,瑞典人見此心軟,下令退兵。此後每年七月,都舉行爲期七天的「兒童協會節」,孩子們穿上洛可可式古裝,

扮演貴族、市民、農夫,載歌載舞,儘情歡唱。 在市民的全力維護下,小城至今保持中世紀風格,城牆環市,護城河內飼養著許多魚,形同魚池。進城要經過河上的古木橋,窄小的城門只

能容兩人並行。市區建築多爲五、六層高,紅瓦蓋頂的傳統木屋,窗台遍植綠色藤蔓和嫣紅蛇綠的美麗燦爛花朵。交通方便,夏季可搭乘歐

洲巴士或租車來此,詳細資料可至市集廣場聖喬治教堂對街的遊客服務中心索取。市集廣場(MarktPlatz)是小城的中心,這是昔曰的酒市場

(weiiarkt),人民生產的酒,都在這裡進行交易,有四條古街通向四個城門,市內主要的觀光點也在這附近一帶。 聖喬治教堂(St.Georgeskirche)位於廣場東側,是建成於1四九九年的哥德式晚期建築,爲南德最美麗的教堂之一,整個屋頂逐漸柔和的縮小

爲塔形,因地居市中心,登上尖塔,可以俯視圍繞在城牆中的市景。 德國典型屋(DeutschesHaus)圍繞在市粢廣場周圍,有一排十五、十六世紀所建色彩鮮豔文藝復興式的木造房屋,每幢色彩不一,但構造精緻

、樑木飾有文藝復興式的浮雕,不僅極富地方特色,且有藝術價値,是小鎭最美的建築,現在多已改爲旅館和餐廳。, 體藝術博物館(Museum3Dimension )成立於1九九四年,位於南門諾德林格城門(NordlingerTor)塔樓下,這是小鎭上現代化的特技世界,可享受截然不同的樂趣。 歷史博物館(HistorischesMuseum)設於在111八〇年建立的藥劑院內,展示汀克司比爾及其周邊地區的美術工藝品等,是瞭解當地人文最佳所

在。 安斯巴哈(Aflsbach)是拜恩州中西部城市,位於紐倫堡西南方約四十公里,西至羅滕堡僅十多公里,是拜恩州國際巴哈音樂節的所在地,公

元七四八年前後,在奧諾爾茲巴赫(onolzbach)本篤會隱修院四周發展起來,稍後成爲安斯巴哈侯國都城,從1三三一年起至一七九1年最後1

代侯爵去世止,是霍亨索倫家族的勢力範圍,也是中法蘭克地方行政中心,以音樂和美術聞名。1六八三年英王喬治II世的王后卡fe林

(Caroline)在此出生,I七九1年屬普魯士,I八〇六年歸巴伐利亞。 這是一個法蘭克(Franken)洛可可式的華麗市鎭,瀕臨雷察特(Rezat)河,對外交通便利,工業有汽車、電子儀器、印刷、製革、塑膠、紡織

和金屬加工。市區景點有十11世紀的聖甘伯爾特斯(St.Gumbertus)教堂和帶園林的邊區侯爵宮殿(Markgrae-flichesSchloss)。巴哈音樂節

(BachWocheAnsbach)每兩年舉辦一次,爲期1週;每年七月上旬上演的洛可可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戲劇愛.好者,爲小城帶來1陣觀

光熱潮。 安貝格(AmberCQ)是拜恩州中北部城市,位於紐倫堡東方五十六公里,擁有五萬名人口,1◦三四年首見記載■,十四至十六世紀爲工商業發達

的宮廷鎭,一六二一年以前爲公爵住地,一七九六年八月拿破崙戰爭期間,奧地利大公査理路易(ArchdukeCtmrlesLouis)曾在此與法軍的元

帥儒爾當伯爵(Jean-BaptisteJourdan)決戰。直至一八一〇年都是上巴拉丁(Upperpalatinate)首府。 菲爾斯(vils)河穿城而過,工業以鐵礦開採及加工聞名,玻璃、紡織、機械和釀造等次之。市內古蹟有中世紀巴洛克式選侯宮、公爵宮、十

五世紀城牆、城門和十四世紀哥德式聖馬丁(St.Martin)教堂及十五世紀市政廳。 班貝格(Bamberg)是拜恩州北部城市,位於美因河支流雷德尼茲(Rednitz)河三角洲上,距美因河口僅五公里,南至紐倫堡、西往符茲堡皆約

六十公里,爲拜恩州的千年古城。公元九世紀修築城堡,九〇11年圍繞著城堡形成街市。一〇〇七年皇帝亨利一一世在此設立主教區,常來

巡視。當地主教在七座小山丘上修築教堂、修道院和宮邸,築成一座主教城,人們叫它七丘之城;因爲古羅馬也建在七座山丘上,所以又有

法蘭克羅馬之稱。中世紀時商人工匠日益增多,在雷德尼茲河心的沙洲上形市民城,後來主教城與市民城合而爲一。第11次世界大戰因地處

偏僻而倖免於戰禍。 這個寧靜的小鎭擁有七萬一千名人口,工業以電子、機械爲主。班貝格大學有八千名學生,當地交響柒團在德國也具相當名氣。這裡交通方

便,搭快速列車前往符茲堡需七十分鐘,從紐倫堡出發的IC列車只要半小時即可抵達;有高速公路通往各地。這裡是萊茵—多瑙運河的起點

,水路方面溝通歐洲兩大水系,從黑海入多瑙河的輪船通過此地、橫貫歐洲大陸後,經萊茵河直達北海,三千五百公里的內河航道連接沿岸

十幾個國家。運河從班貝格往南經紐倫堡到雷根斯堡附近的凱耳海姆(Kelheim),全長一百七十1公里、寬五十五公尺、深四公尺。爲克服分

水嶺造成的落差,人們修築十六座一百九十公尺高的船閘,一九九1一年運河正式通船,班貝格因此一舉成名。 市區觀光點聚集在中央車站往魯意波爾特街(Luipoldstr.)過河一平方公里之內,可先到Geverswosh^El11號的遊客中心索取資料。 大教堂(Diom)位於小山丘上,建於一〇〇四年,十三世紀曾經大規模改建,融合晚期羅馬式與早期哥德式風格,是市內最宏偉的建築,四座

尖塔高聳雲霄,內有兩座唱詩班台,讓人重溫中世紀此城的風味。內部豐富的藝術品,包括古代猶太教徒及瑪利亞雕像、歐洲藝術史上著名

的邦山騎士(BambergerReiter),穩重高雅,姿態雄健逼眞,値得一看。亨利11世及其妻死後就葬在這裡,陵墓上的石雕出自雕塑家李曼施奈

德之手,他總共耗了十四年,生動地再現了宮廷場景,令人叫絕。 老市政廳坐落在雷德尼茲河三角洲沙洲小島上,中間爲高大的塔樓,石橋穿塔樓而過,一側連著1幢樓房,北側牆壁上飾滿五彩濕壁畫•,南

側連著精緻的半木結構小屋,造型奇特,南北外觀不同,形成強烈對比。河下游的下橋(UntereB.s:cke)景色有如威尼斯般美麗,故素有德國

的「小威尼斯」之稱。 其他具歷史性的古建築,還有十1一世紀所建的聖米契爾教堂,昔日主教宮的舊宮和新宮。其中的舊宮(AlteHofhaltung)位於大教堂的隔壁,

始建於十11世紀,是昔日主教克里門(clement)11世的居所,漂亮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哥德式迴廊圍繞著花團錦簇的中庭,景致美麗,現已改

爲歷史博物館。 霍夫(HO/)在拜恩州東北端、鄰近薩克森州,是上法蘭克(oberfranken)的工商業中心,I1二四年始見記載,二二一九年設市;一八二三年,

大火焚燬城中多數古建築,災後重建。市內文化氣息濃厚,有劇院、博物館和大學,也有具水準的交響樂團和合唱團。 這個城市地處薩勒(saale)河畔,往東至捷克僅十五公里,設有邊境檢査站,交通運輸繁忙,工業以紡織、機械、啤酒爲主。 科堡(coburca)是拜恩州北端城市,公元十世紀屬神聖羅馬帝國。一〇五六年首見文獻記載,十五至十六世紀爲繁忙的商道,十六世紀到11十

世紀初成爲諸侯國都城,城市地位重要,築強大的城堡保護商業贸易,統治者薩克森—科堡I哥達家族在十九、11十世紀時與歐洲的關係密切

,第一代成員中有比利時國王,以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王夫,今日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1一世就是其後裔,故科堡曾被稱爲「歐洲王室的搖

籃」,其在歐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1五三◦年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在此居住,當年住過的房屋至今仍在。三十年戰爭中,城堡抵禦

了敵軍數次圍攻,1九〇九年至1九11四年曾進行徹底修葺。此城地處圖林根山麓,臨伊茨(Itz)河,約五萬名人口,工業有木材加工、造紙、

玻璃、機械及紡織等。市內古城堡(VesteCoburg)是當地的地標,內陳列有公爵們收藏的藝術品,底層設自然史博物館。埃倫堡(Ehrenburg)

位於城堡廣場一號,原爲公爵官邸,建於一五四七年至一九一八年,融合文藝復興式與十九世紀建築風格的影響於1身,現闢爲圖書館。此外

,附近的羅森(Rosenau)城堡,是艾伯特(Albert)親王的出生地。市集廣場的市議會,是一五九九年所建文藝復興式建築,尤以其門飾特殊,

引人注目。 施韋因富特(Schsei3/urt)在符茲堡北方四十公里,是拜恩州下法蘭克(unter-franken)地區的工業中心,坐落在美因河畔,約有五萬三千多

名人口。公元七九一年首見記載,二1五四年爲帝國自由城市。工業以鋼鐵、汽車及釀酒爲主,是葡萄產區中心和重要的牛羊市場。著名古蹟

有哥德式市政廳及現闢爲市博物館的古體育館。這裡是十九世紀著名的ff情多產詩人呂克特(FriedrichRucks)的故鄕,他以自學的語言,經

由翻譯東方文學把德國讀者引領進入阿拉伯、波斯、印度和中國等世界文明古國的神話和詩歌境界中。 阿沙芬堡(AschaJJe3bu3)是拜恩州西部鄰近黑森州的城市,坐落在美因河右岸,靠近阿沙芬(Aschaff)河口處,西距法蘭克福僅約四十公里,

有鐵路及高速公路前往,交通十分方便。這個城市歷史悠久,早期爲古羅馬居民點,一一七三年設市,1八一四年後歸巴伐利亞。擁有六萬多

名人口,工業產品有服裝、機器、精密工具、油漆、化妝品和化學製品。古蹟景點有十1一世紀隱修院教堂,以及十七世紀初德國第1座文藝

復興式宮殿建築約翰尼斯堡(Johannisburg)城堡,這是1座紅砂岩四方形的建築,四角各有塔樓,造型古樸,內部設有珍藏精美繪畫的國家畫

廊、內容豐富的宮廷圖書館和博物館。

人民生活水準極高

德國人口八千1百八十七萬,在三十多個歐洲國家中僅次於俄國,位居第11,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11百11十九人,屬世界上人口比較稠密的

國家。但人口分布很不平均,北方沿海地區、北德低地草原地區、沼澤地區、艾費爾、巴伐利亞林區、上普法爾茨和布蘭登堡邊境地區人煙

稀少,每}^公里不足11十五人。人口大多集中在河谷地區,萊茵河沿岸土地肥沃、氣候穩定、經濟和交通高度發達,如tt林、萊茵河流域兩

岸、法蘭克福、美因茲所在地的萊茵I美因地區、萊茵I內卡河流域工業區、斯H加特爲中心的工業區、不來梅、德累斯頓、漢堡、科隆、萊比

錫、慕尼黑和紐倫堡等重要城市,每平方公里有五百人以上。高度工業化的魯爾區人口最集中,每平方 公里爲三千人,中心部分每平方公里高達五千五百人,幾乎達到飽和的極限。西部人口多於東部,人口在三十萬以上的十九個城市中,只有

三個在東部。德國人喜歡生活在小城市,約有1半居民選擇1一至十萬人的小城鎭,僅有兩千六百萬人生活在八十四個人口十萬以上的大城市

,其餘人生活在人口低於兩千的居民點。德國人口年出生率爲百分之十點五,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1:人口增長率爲負千分之1,死亡多

於出生。平均每對夫婦只有1點八個孩子,戰後人口成長主要依S?外來移民,每年有十四萬五千多名嬰兒的父母雙方或單方是外籍人士,佔全

德嬰兒出生率的百分之11十。隨著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下降,人口老化已成爲德國政府擔憂的問題。 爲了增加人口,德阈政府制定許多鼓勵生育的辦法,法律規定一個家庭可以向政府無息貸款1萬歐元用於購買房子和傢俱,如果該家庭在八年

內生下一個孩子,可減少1千歐元債務;生兩個孩子,再減少1千五百歐元;生三個孩子則債務全免。同時規定生第1個孩子政府每月給予11十

七歐元半的生活補助,生第11個孩子四十四歐元,生第三個孩子1百零七歐元,產婦的產假延長至三十個星期。即使條件如此優厚,但成效並

不顯著,人口的出生率也不見回升的跡象。 長期以來德國是以由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巴伐利亞人等古代部落,經過千餘年融合而成的日耳曼民族爲主的單1民族國家,近二十年來由於

外國移民湧入,民族構成有所改變,,但日耳曼人1直佔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全國人口中有七百11十多萬各色人種的外國人,1半以上住在德國已超過五十年,他們的第!一代三分之1I出生在這裡。其中土耳其人最多,

有兩百零1萬五千,在德境形成的外國人社區歷史悠久:繼之是八十萬南斯拉夫人的新移民,義大利人五十九萬,希躐人三十六萬,奧地利人

十八萬五千,西班牙人十五萬,荷蘭人十三萬,葡萄牙人十11萬五千,英國人十一萬六千,法國人約十萬,丹麥四萬人,還有相當數量的其

他國家移民。主要的有從南北極移來的11十八萬人,羅馬尼亞人十1萬,十萬九千多美國人,五萬八千多來自昔日的蘇聯,匈牙利五萬七千多

,摩洛哥八萬11千人,突尼西亞I一萬六千人,迦納-1萬1一人,巴西1萬七千人,阿富汗五萬九千人,印度三萬五千人,伊朗十1萬人,黎巴

嫩五萬五千人,巴基斯坦三萬七千人,斯里蘭卡五萬五千人,越南九萬八千人,以及五萬曰本人等。 這些外國移民大部分都是1九四五年第1一次世界大戰後進入德國的,如大戰後引進的土耳其勞工,冷戰結束後引進的俄國和東歐勞工,他們都

爲德阈的重建有過重大貢獻,如今各國移民都能在各階層發展,但多半在中、低層工作,即使發展到工業化頂峰的當今德國,也仍然有相當

部分勞務由外國勞工支撐。 華_在德國約有三萬三千多人,大多數來自中國及香港,以開餐館爲主:少數人來自台濟,多爲留學生、從事學術工作及工商業。 近年來由於德國新納粹和極右派勢力的再度興起,各地的排外事件也常發生,j些持極端民族主義的德國人民聯盟和全國民主黨等政黨,爲選

舉、政治利益,刻意挑起國籍情結,舉行遊行、演說,發表對外籍德人不利的言論。加之兩德統一後,西德所背負沉重包袱的衝擊,世界經

濟之不景氣,德國失業人口也高居不下,常把茅頭對著外籍人士,怪他們搶走了工作機會,尤以失業率高達百分之11十的德東地區排外情緒

高漲,暴力事件也時有發生。德語H於廣大印歐(Indo-Germanic)語系,是1百多萬人的母語,與丹麥、挪威、瑞典、荷蘭,以及佛蘭德斯的佛

萊米希(Flemish)語和英語都關係密切。德國人所說德語,因地域及祖籍不同,帶著不同的口音:如德國西北部北海沿岸島嶼弗利然

(Frisian)群島、東北波羅的海岸的梅克倫堡語(Mecklenburger),以及巴伐利亞語(Bavarian)等都帶有濃濃的口音,即使德國人自己彼此都

溝通困難。 全球有一億多人口在使用德語,它作爲國際政治和經濟通用語言的作用雖小,但在文化領域的地位卻很重要,全世界出版的書籍中百分之十

是用德語寫的,其中尤以科技分量最重,翻譯成外文的數量僅次於英、法文書籍。由別國文字翻譯過來的,德文則佔世界的首位。同時除了

它是奧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義大利南方的南蒂羅爾(SouthTirol)、法國的阿爾薩斯、盧森堡沿德國邊境及比利時小部分地區等的官方

語言外,少數波閫、羅馬尼亞和1些中亞國家的人也還通用德語。 歷經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德語才能形成今天的規模。一五二一j年德國宗教改革運動者馬丁•路德翻譯德文聖經,成爲標準德語形成的重要里

程碑。十七世紀後,德語文學家、語言學家等在使用德語過程中,努力完善它的表現能力、結構及修辭。席勒、歌德、海涅等都爲統1的、大

衆化的德語作過貢獻。一一十世紀以後,德語隨著社會、經濟共同進步,語言詞彙超過一千萬,其艱深複雜卻是不爭的事實。 美阈作家馬克吐溫在「歐洲遊記」中說:「智者可在三十小時內學會英語,三十天內學會法語,三十年內才學會德語」。「德語冗長,詞句

前後倒置,複合詞層層疊疊,從句套從句,大句套小句,主句套子句,最後才出現使人領悟全意的動詞。」 I則有趣的笑話說:到柏林訪友的1位美國貴婦,請了翻譯陪她到國會旁聽俾斯麥演講。俾斯麥在台上談笑風生,振振有辭;翻譯卻只聚精會

神地傾聽,半天1聲不吭,似乎忘了他的任務。貴婦推了他I下,譯員仍未理睬。她實在忍不住問道:「他到底在說什麼?」譯員答道:「別

急,夫人,我在等他說出最後的動詞哩!」

多數人信奉基督教

德國人宗教信仰虔誠,全國有五千八百萬人信奉基督教,其中兩千九百五十萬人信奉福音新教,這是由!1十四個相對獨立的路德教派、聯合

教派和革新教派等組成的聯合體,係全德範圍的聯合組織。最高領導機構是德阈福音新教教會理事會,最高立法機構爲教會代表會議,中央

行政管理部門是設在漢諾威的教會辦事處。另有兩千八百萬多羅馬天主教信徒,全國設11十七個教區,有七個大主教區,大主教、主教及副

主教共七十多位。每年春秋兩季,都召開德國天主教會議全體大會共商教務。 天主教及新教都有專門的慈善工作機構,所設的旅館、醫院、幼稚園等一般收費便宜,深受人們歡迎。天主教透過德國慈善協會,創辦了學

校、醫院和幼稚園等兩萬四千零三十多個社會福利機構;新教則透過教會救濟署在全國設有兩萬七千八百八十多個社會福利機構。 德國教會教派的劃分及與國家的關係源自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期,1五五五年「奧格斯堡宗教和約」,承認新教與天主教的同等地位,各邦

君主有權決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實行「誰的地盤、誰的宗教」原則。歐洲三十年戰爭後,所簽定的「威斯特法倫和約」,賦予人民宗教信

仰的自由,君主則兼宗教和世俗權力於1身,國家同教會之間關係密不可分。1九一九年威瑪憲法宣布政教分離,國家對教會持中立態度,沒

有行政監督作用,但與宗教的聯繫仍未完全消除,教會並非是私人團體,而是與國家保持伙伴關係的合法團體。在現實生活中,教會可謂是

另種形式的政黨,教廷經由與國家簽訂協定來協調與國家的關係。國家有義務提供財政幫助教會興辦慈善機構的費用。爲了在聯邦政府和國

會中代表自己的利益,各教會都在柏林駐有全權代表。 雖然現代的年輕人對宗教遠沒有老年人虔誠,他們出生時在教會受洗,成年後卻很少去教堂做禮拜。然而德國社會的宗教氣息還是很濃厚,

全德共有1一十四個州立基督教會、二十七個教區、四萬11千名神職人員,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教堂,每平方公里土地上有兩位牧師從事教會

工作,每年有十三個全國性宗教節:n。教會還控制著德國百分之七十五的费老院,提供1百1一十萬個工作崗位,屬全國第11大雇主,故宗教

在德國社會生活中仍影響深遠、地位重要,同時宗教的節慶如三聖節、狂歡節、復活節、聖誕節等共有十三個,既可放假,又可狂歡,可說

是人人喜歡。 還有一些較小的宗教團體,如福音會-衛理會教會、浸禮會、老天主教會、門諾會、貴格會、救世軍及猶太等。 「猶太」既是種族的名稱,又是宗教的教派。第1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境內有五十萬猶太居民,在希特勒瘋狂的排猶滅種政策後,現在德國

的猶太教徒僅約五萬人。 另外,德國的七百11十萬外國居民也帶來各自的宗教,約有1百七十萬名穆斯林教徒,多爲土耳其人;三十五萬希臘人信奉東正教。

教育事業非常發達

德國的教育水準之高、師資之整齊傲視全球。以往各類人才中在諾貝爾獎得主國之中來說,更是獨佔鱉頭。各大學中的老師大師級的也不在

少數,各國學生視留德爲極大榮譽,使得德國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在第1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將幾成廢墟的國家,以短短數十年能再度成

爲經濟富裕、科技領先的世界強國,發達的教育是它重要的原因。 德國的年教育經費高達一千億歐元,是軍費開支的三倍,約佔全年國民生產總値的百分之七,全國人口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教育主權

屬各州,政府只負責制定教育總體方針政策,兩者之間經由聯邦和各州組成的教育計劃委員會進行協調,教育的靈活特色與政府不惜成本,

是德國教育蓬勃發展的主因。 學前教育的三至五歲兒童,不®國家義務教育範疇,幼稚園多由鄕鎭、教會和私人企業資助興辦,分半日制和全日制,由各家庭自行選擇學校

或是否上學。 德國義務教育爲十1一年,前九年(有些州爲十年)必須上全日制學校,之後可選擇上全日制學校或半日制職業學校,弱智和殘廢兒童也得上專

門開設的特殊學校。中小學教育一律免交學費,學校無償提供課本及部分文具。在偏僻的鄕村,學校還有車輛免費接送學生。 中小學教師薪資優厚,終生職務有不受解0的保障,但教師資格取得必須受過高等教育、受過教育專長訓練,通過所學專業和教育學兩種國家

考試,大學教授還須有博士學位。 小學學制1般爲四年,柏林和布蘭登堡的小學爲六年制,兒童六歲入學,採行不留級制,有些州甚至沒有期末考試,只有一個報告形式的評述

說明學生各科成績及優缺點,使孩子可免過早承受分數和功課的力,身心都得到健康»展。四年級畢業時就面臨要爲將來選擇普通中學、實科

中學、文理中學或綜合中學而作初步抉擇,再進入五、六年級的定向學習。 五、六年級稱爲定向學習階段,形成各類中學的前置部分,在此階段中可驗證孩子的眞正興趣,老師和家長也可經由觀察、誘導,愼重決定

現行選擇是否正確或改換另類學校,此亦爲孩子前途與未來的關鍵時刻。 普通中學由五年級到九年級或十年級,除學習基礎知識外,主要爲進入社會作準備,課程有外語及勞工理論等,在七或八年級時成績優異者

可入實科或文理中學,其他進入與一般企業與學校合作的建教合作教育。建教合作是德國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企業與職業學校密切合

作,理論與實務結合,企業協肋國家爲職業教育盡力,這是德國經濟發展的利器。 實科中學從五年級到十年級共六年,與普通中學不同的除重視學生苒業訓練,容易找到工作外,成績優異的也冇機會進入高校。 文理中學九年,從五年級至十三年級,是德國傳統的高級中舉,_業後可升入大;n〃深造。課程包括語言-文學-藝術、數學I自然科學I技術、

社會科學三個領域,各科之間各有側重,又互相兼顧。後三年的高級階段,學生依興趣上選修課取代原班級制,爲大學預備階段。畢業考試

既是中學畢業考試、又是大學升學考試。還有另外一些特殊的,如經濟、藝術、技術等文理中學,統稱職業文理中學,除普通文理中學課程

,最後三年專業課程並重。 綜合學校由五年級至十年級共六年,集前面三類中學特點於一身,教學計劃中還包括職業知識等課,學生根據個人的能力、興趣選層次各異

的課程,畢業證書爲聯邦各州所認可。德國有三百零11所大學,在校大學生約兩百萬,佔全德年輕人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外加十萬多名外國

留學生。高等學校除幾所教會辦的私立大學、聯邦國防軍大學及聯邦行政專科大學外,都歸各州分管,州與州之間以文教部長常設會議合作

,制定教育方針政策、相互協調各州的教育機構及結業方式等。聯邦只有有限的立法和資助權,制定「高等院校教育基本法」,對高等教育

事業和科學研究發展制定1般性的原則。高校自身享有很大的自治權,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制定校規,自行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 由於德國國立高校的經費一半來自聯邦政府,一半來自州政府,所以政府對高校有1定的制約性。高校校長、院長由選舉產生,經各州主管部

門委任,可任職數年。教授、科研人員、學生及其他工作人員依據資歷,組成各自的自治團體,參與學校的管理。 德國的大學沒有聯考制度,實行自由入學和名額限制制度,只要持中學舉業證書就有格進入不同的大學。由於高校容納人數有限,故對1些專

業採取名額限制。各州範圍內的名額分配直接由高校決定,名額分配由位於多特蒙德的中央分配辦公室決定。高校門類衆多,大約可分爲綜

合性大學和專業性大學兩類。綜合性大學是把不同的高校合併,以綜合課程爲主,是德國高校體制的核心和支柱,側重於純科學和藝術的研

究,學制四年以上,以綜合課程爲主,畢業生需通過文憑考試、碩士考試及國家考試才能結束學業。哈根函授大學也是綜高等學校的一種。 專業性大學學制較綜合大學短,畢業後就業前景樂觀,多數人能進入企業界和經濟界任職。在教學方式上,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以文憑

考試結業,證書上標有「FH」記號。 大學生生活歷來傾向自由,他們自由選擇大學、專業和科目,並隨時修改專業。擁有自己的自治團體,大學生議會和大學生委員會是其立法

和行政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大學生,解決校園問題。學校沒有強制規定修業年限,大學生經過四年的學習、能修夠學分、如期畢業並拿到文

憑的人,往往不到1半:未畢業的同學可延長就讀時間,補考或重修。在校期間可以享受免費事故保險、市區交通半價月票、打工稅收優惠、

廉價食堂和住宿等福利。 成人教育以業餘大學爲主,全德擁有一千零五十所業餘大學及分校,大多由鄕鎭或協會創辦,各州補助財政,這種教育方式,可使人民重獲

學歷證書。每年約有一千多萬名在職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進修,許多失業者也利用成人教育,重新選擇職業。 國內設三十所跨企業的進修學院,大企業也經常組織各種知識講座,以提高員工的工作能力。企業界每年爲此支付七、八十億歐元,國家也

爲此支付三十多億歐元。進修期間,職工可獲補貼或貸款資助,學習費爪全部或部分免費。 自一九七◦年教育改革之後,教育普及到任何人只要完成學前教育都可免試進入大學,中央分配下來的名額,各校需照單全收,人數激增之下

水準也有大不如前之嘆,有錢有勢人家的孩子紛紛往國外跑,就讀美國的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名校,有識之士咸認德國要更上層樓,教育

勢必再改革,朝野正一致努力中。

文化藝術異彩紛呈

早在諸侯分治時代,各邦君主廣納賢才,在自己的領地上,不惜花鉅資蒐集文化藝術珍品,試圖建立自己的藝術王國,而且各君王爲此也互相競爭較勁,昔日這樣努力的成果,爲今日德國留下無數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文化寶藏,如分別設在柏林、法蘭克福和萊比錫珍藏豐富的德意志國家圖書館:漢堡是新聞媒介和出版中心:科隆和杜塞爾多夫成爲現代藝術中心,柏林、科布倫茲、波茨坦、弗萊堡及拜律特,分別設有歷史資料豐富的德意志國家檔案館:馬爾巴赫(Marbach)和威瑪有最重要的文獻檔案館;柏林、慕尼黑、紐倫堡和斯圖加特擁有最出色、最有價値和享譽世界的博物館:海德堡、哈勒、萊比錫、美因茲、格丁根、達姆斯塔特等爲科學研究的重鎭。最古老的歌劇院在漢堡,最現代化的歌劇院在科隆和法蘭克福,而柏林則擁有數量最多的歌劇院,處處存在著獨具魅力的文化特色。

音樂是德國人的靈魂,對音樂的狂熱是全民、普遍而終生的。兒童從小就受到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音樂薰陶,培養音樂素質,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青年人會彈奏一種以上的樂器。德國每年售出兩億四千萬張國內外唱片、錄音帶和光牒片。這是個音樂的故鄕,不傾基本的音樂知識,不會演奏樂器或不會欣赏音樂,都會被視爲沒有文化修養的表徵,所以德國古以來樂壇人才濟濟,出了無數出色的问界級音樂大師。

其中十七、十八世紀的偉大音樂家,有出生於愛森納赫市的管風琴家、作曲家巴哈(JohannSebastianBach),生長於德國的英國籍作曲家韓德爾(GeorgeFriedrichHandel),被全世界公認爲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十九世紀在萊比錫及德累斯頓擔任過指揮的霍夫曼(ErnstTheodorAmadssHoffmann),作品形式豐富多變的浪漫主義作曲家舒曼(RobertSchumann)和鋼琴家、作曲家的孟德爾遜(FelixMendlssohn);以及十九世紀後期德國主要作曲家、音樂戲劇家華格納(RichardWagner),鋼琴家、作曲家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等,都是德國當地的傑出人才。

當時活躍在德國樂壇有奧地利音樂家海頓(FranzJosephHaydn)、自幼即爲鋼琴神童的作曲家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以優美旋律聞名於世浪漫音樂的傑出代表舒伯特(FranzSchubert),以及1一十世紀音樂巨人勛伯格(ArnoldSchoenberg)和11十世紀最傑出的指揮家卡拉揚(HerbertvonKarajan)等一流音樂大師,他們都爲德國及世界音樂發展作了重要貢獻,把德國樂壇帶動得生氣勃勃,成爲全世界的注目中心。

爲紀念這些傑出的人物,設立了波昂國際貝多芬節、拜律特華格納文化節、巴哈文化節及卡拉揚指揮大賽等。

德國現在共有一百二十1座歌劇院、一百四十六個職業樂隊,全部由國家資助。慕尼黑愛樂樂圑、班貝格交響樂圃、萊比錫音樂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小樂隊、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都是蜚聲四海的一流樂隊。愛好音樂的德國人還自發性的組織了數百萬個家庭小樂隊。在現代化都市的街頭小巷,經常可以看到民間藝術家們手拉古老的風琴,自編自演、自彈自唱,給繁華的街市注入一股清新的深度文化。

德國人對室內樂情有獨鍾,特別是弦樂器重奏深受聽衆歡迎。古典音樂曾長期是德國音樂的主導,現在爵士樂、搖滾樂和流行樂也逐漸被德國聽衆、特別是年輕聽衆所接受,並形成各自獨特的風格。合唱也有很多執著的愛好者,混聲合唱是當前合唱的主流。

對於培養音樂人才,德國從未懈怠,全國共有I千多所公立音樂學校、四萬多個合唱團,還時常舉行全國性的青年演奏會、波昂音樂賽等一系列音樂比賽,藉以拔擢特殊天賦人才。各地區也定期舉行多瑙厄申根音樂週、達姆斯塔特國際新音樂假日班、漢諾威新音樂週和維滕新室內音樂週等講座性質的音樂活動。一方面滿足人們對音樂的追求,一方面促進新生代音樂人才的形成及推動現代音樂的發展。

戲劇深受觀衆喜愛,全國共有五百八十七家公立劇院和1百七十六家私人小劇院,其中柏林佔一百五十多家,居德國之冠:慕尼黑和漢堡的劇院也名聲顯赫。德國的戲劇一直是一項公益事業,不以盈利爲目的,國家給予大量經費補助,所以在制定計劃、演出節目,都以體現藝術及趣味爲主,且每個劇院都有自己特殊風格的招牌節目,在戲劇旺季更是豐富多彩,古典、現代、嚴肅、輕鬆活潑等各類型態劇目百花爭妍。

柏林、慕尼黑、漢堡、斯圖加特等大城市,對劇院的節目內容及取材對象有嚴格的區分,有些專演歌德、席勒、莎士比亞、萊辛等的古典作品及嚴肅作品,有些則上演輕鬆活潑的喜劇或歌舞節目。

德國人民的熱衷戲劇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有計劃的欣賞,因此預訂戲票非常普及,百分之九十的觀衆會事先查看整季節目的演出預告,成套預訂自己喜歡劇目的票。工會、企業甚至也爲職工預訂戲票,有些地方甚至農民組織看戲旅遊,學生還可以享受優惠票價。

話劇水準也很高,全世界德語話劇演出最爲精彩,各大城市都有話劇院,每年按1定季節演出,多數夏天休息,經費也由國家補助。電影業方興伊始時,就曾在德國輝煌一時領先世界,尤其威瑪共和國時是引人注目的電影王國,許多名片蜚聲四海,獨裁的希特勒上台後扼殺了昔日的輝煌史,電影淪爲納粹統治的宣傳工具,才華橫溢的電影藝術工作者大都被迫流亡他國,德國電影基礎幾乎爲之摧殘殆盡,加上戰爭的破壞,元氣大傷,戰後電影在德國幾乎從頭開始,遠落在世界的尾端,影片大部分來自好萊塢。

目前德國放映的影片中,仍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好萊塢影片。德國爲鼓勵電影發展,設立各種獎勵辦法,舉辦各種活動,但國內生產的影片也只佔百分之十左右。爲吸引更多的觀衆,德國推出一種八至十八個播映廳的多廳電影院,共有兩千至五千多個座位並附設餐廳、停車場等,屬大型綜合電影院,以舒適、豪華、多功能吸引大量觀衆,尤其是老年觀衆。電影院的收入除門票外,還有銷售飮料、零食、日用品等,影廳也租給企業界舉辦慶典或研討會場等,以賺取租金。由於這種多廳影院的出現,德國電影觀衆增加了百分之十以上。

德國的廣播電視以由聯邦和州建立的廣揺電台,包括聯邦電視台及十一個州的廣播電視台的公法性廣播電台、電視台爲基礎,私營的一百七十多個規模較小的廣播電台、電視台爲輔。公法性廣播電視台費用來自收視、廣告與轉播,擁有一個共同組織,這就是德國公法性廣播電視台工作組(ARD,合辦「德國電視一台」,所製的節目爲揺出的部分共同節目,其他則配合播出自己所製的節目。

聯邦電視台稱德國電視二台(ZDF),是歐洲最大的單一電視台,位於美因茲,向全國播出另一套節目。還與奧地利電台、瑞士廣播電視台協會共同播放1套衛星電視節目。

各州的電視台計有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慕尼黑)、黑森廣播電視台(法蘭克福)、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漢堡)、薩爾廣播電視台(薩爾布魯根)、自由柏林電台(柏林)、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斯圖加特)、西南電台(巴登I巴登)、東德意志布蘭登堡廣播電視台(波茨坦)、中德意志廣播電視台(萊比錫),以及全國最大、位於科隆擁有員工四千四百人的西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最小僅六百多人的是不來梅電視台。

各州也有州立電台,他們的廣播電視播出範圍較小,只能覆蓋I個或幾個州,內容包括新聞、政治、地方性報導、娛樂、教育、音樂、體育及廣播劇等,還按時播放學生節目和進修講座。

由ARD與ZDF共同經營的「德國電台」向全國播放無廣告的廣播節目,全天候用德語廣播,還用十四種語言向歐洲廣播。德意志電波電台則用包括中文在內的1一一十11一種語言向全世界廣播。德國之聲電台是國內唯1的聯邦廣播電台,主要對國外廣播,全面介紹德國。全國1百七十多家民營電台中,一九八五年設在美因茲的SAT.1是德國第一家民營電視台:其他主要民營電視台還有RTL、PR07、DSF、VIVA、新聞頻道n-tv及收費電視Premiere等,由企業財團經營,廣告是收入的主要來源,收視率也很好,擁有衆多觀衆,他們能接收到許多節目及信息,如瞭解股票、期貨行情,新聞、氣象報告,以及購物、匯款、記帳等多種服務。

全德設兩家大通訊社,德意志新聞社總部位於漢堡,下設四十一家國內分社和七十六家國外分社。德意志電訊社總部位於波昂,主要面向國內,對外只用德文向瑞土和虛森堡發送新聞消息。

新聞出版業發達,每年出版一千1一百多種日報、四十六種週刊和七千八百多種雜誌,從業人員達11十五萬名,年銷售額爲兩百六十1億歐元。施普林格(springe)報業集ffls斷了全國百分之11十的報紙出版量,國內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專門刊載馬路新聞的「圖片報」,主要的全國性報紙還有南德報、法蘭克福腫報、世界報、時代週報等,西德意志匯報是發行量最大的地方性報紙,明鏡、明星、彩色、快捷等都是發行量在一百萬份以上的主要報刊。

德國是世界圖書大國,每年出版圖書七萬一千多種,是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11大圖書出版國,擁有兩千多家出版社,年營業額在一千三百萬歐元以上者有一百家。貝爾德斯曼出版集團由衆多中小出版社組成,是德國最大的出版企業,其銷售僅佔總數的百分之五,故德國沒有壟斷的出版企業。

全國對書價立法控制,使全國零售書價一致。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最重要的兩個出版城,慕尼黑、柏林、漢堡、斯圖加特、科隆等地的出版業也地位重要。

國內書店林立,鋪面不大,但庫房很大,種類齊全。圖書聯合會是銷售圖書的重要組織,擁有六百萬會員,其中貝爾德斯曼讀者聯合會會員最多,圖書發行量也最大。德國書商交易所協會是圖書行業組織,組合出版社、中間商、零售商等,成立展覽會和博覽會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定期舉辦各種大型圖書博覽會。

圖書館是德國人閱讀及查找資料的好去處,沃爾芬比特爾的奧格斯特公爵圖書館是德國最古老的圖書館,藏書六十六萬冊,其中一萬兩千冊是珍貴的中世紀手抄本。德意志圖書館藏書一千四百萬冊,是德國全部德語書籍的總檔案館及民族史料中心。此外,德國重要的圖書館還有: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藏書六百多萬冊•,柏林普魯士文化财產國家圖書館,藏書四百多萬冊;由教會和鄕鎭經營、並向讀者開放的一萬四千多座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達一億兩千萬冊。此外,國立、州立兩百餘所大學和專科高校的圖書館、柏林音樂檔案館、科隆中央醫學圖書館等,也藏有大量書籍。各圖書館全面電腦化管理,除編目、査找、資詢等項目,還與全國圖書資料聯網,辦理借閱手續,可跨館遠程借閱。

德人熱衷運動健身

德國是世界體育強國,體育事業由聯邦內政部負責領導,聯邦議院也設有體育委員會。德國體育聯合會是最高組織,由八萬三千多個體育協會組成,擁有會員兩千五百萬名,平均每四個德國人就有一個是體育協會會員,另外約有一千二百萬人雖未參加體育協會,但也長期從事體育活動,使之成爲德國人除旅遊外的第11大業餘活動。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爲,運動使人精神振奮,經常運動讓人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們充分享受運動的樂趣,並在團體活動中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爲適應體育愛好者的需求,全國設有四萬五千個體育運動場、兩萬九千個體育館和體操館、八千多個室內外游泳池、五萬五千多個體育俱樂部、四十四個聯邦競技運動中心及一1十個奧林匹克運動基地。在六十多所大學設休閒與健身、康復與殘疾人運動、體育記者等專業課程,而且都很熱門,畢業生就業領域廣大、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足球是德國國球,德國足球聯合會擁有五百五十萬名會員,是德國會員最多的體育聯合會。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業餘足球協會,每週都舉行專業甲級隊的比賽,屆時萬人空巷,人們都湧向賽場或守著電視機。每1個八至十四歲的德國小孩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長大後成爲足球教練,組織一支地方球隊,訓練成世界足球勁旅,在球場上調兵遣將,並接受電視和各報體育記者的採訪。正是由於舉國上下對足球的狂熱,使德國足球隊成爲世界強隊之一,戰績輝煌,曾數度奪得世界杯冠軍。

由於受網球明星施特菲•格拉夫、鮑里斯•貝克爾、米夏埃爾•施蒂希等人在國際網球上的傲人戰績所影響,網球也迅速成爲德國的大衆運動項目。此外,德國人喜歡的運動還有曲棍球、冰球、馬球、拳擊、摔跤、賽馬、滑雪、賽車、高爾夫球、自行車和游泳等,圍繞著這些運動,德國有兩百五十萬人義務服務於各種運動聯合會,每年有成千上萬體育愛好者參加德國體育聯合會組織的各種群衆性體育比賽,爲取得金、銀、銅等獎章,每年約有七十五萬人參加爲獲取這一獎章而規定的考試。

醫療衛生事業發達,全國共有三千八百五十家醫院、八十四萬張病床、一1十六萬名醫生。每1個德國人都參加了醫療保險,在職人員由所屬單位和自己各出1半保險費,失業者由勞動局全部支付。看病不需交掛號費,只是在拿藥時交約1歐元的藥方費。由於醫療水準高,人民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男性爲七十三點一歲,女性爲八十一歲。

在德國藥品的安全受到高度重視,預防勝過治療也成爲衛生保健政策的眞諦。由於病人及其家屬常需超出醫生或醫院治療範圍上的幫助,現在許多慢性病人和殘疾人自願性的成立了自助組織,成爲衛生事業中重要的1環,如國愛滋病救護會、多發性硬化症協會、風濕症協會、癌症婦女自救會、精神病患者協會、戒酒戒煙戒毒者家屬協會等。

婚喪嫁娶風俗不一

德國的婚俗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傳統,在擇偶方面,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地區流行「橡樹爲媒」。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一位戰爭中遇難的王子,兩人1見鋪情,喜結良緣。爲報答上帝賜予他美麗善良的妻子,王子在與姑娘相遇的森林裡種下一棵橡樹。後人爲追尋王子般純潔浪漫的愛情,使用各方式在橡樹下覓得意中人,許多青年男女因此喜結連理。現在,每天仍然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情書寄向rD—二四11〇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橡樹」,而守候著美麗愛情的青年男女隨意拆閱,從中尋找愛人。

在波昂,年輕的小伙子以贈送白樺樹向姑娘表達愛意。每年四月三十日或五月一日半夜時分,小伙子會砍株小白樺樹放在姑娘的陽台或庭院,如果對方接受,小伙子馬上送姑娘一枚寶石戒指以示求婚,姑娘收下後以親吻表示謝意。訂婚時雙方互贈銀戒指,結婚則互贈金戒指,意味著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柏林西南的希喬貝克小鎭,姑娘選丈夫時,男方的棋藝高低是首要條件。小伙子向姑娘求婚前,先同她的父親對奕一盤,如果贏了,將受到姑娘全家的盛情款待,婚事也勝算在握;如果輸了,則等棋藝進步後再來。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還用各種方式幫助一些屆齡青年解決婚姻問題,拍電影廣告就是其中之一。在攝影師的鏡頭下,女孩們充分表現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才能。這些廣告片拿到由獨身者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放映,單身男子從影片中選擇心儀的姑娘,許多人因此找到滿意的伴侶。

訂婚是男女雙方及其父母視爲非常愼重的大事,女方父母會像做廣告1樣,把訂婚啓事寫在精美的請柬上,左邊寫上女方的訂婚條件,右面空白,留待未來女婿塡寫,然後把請柬分別寄給親朋好友。一旦男方接受這些條件,就在請柬的右面塡上自己的條件和心願,然後身穿禮服、頭戴禮帽、手捧鮮化、帶帖前往女家作客,並交換訂婚戒指。

結婚的第一要務是根據法律的要求,到結婚登記處登記,從法律上成爲正式夫妻。其次是舉行婚禮,一般德阈人,尤其是大主教徒,多在教堂舉行婚禮,認爲這是完美婚姻的開始。婚禮後通常還會舉行新婚宴會,蜜月旅行。

農村還流傳一些傳統婚俗,波昂的年輕人在結婚時會舉行一次辭舊迎新聯歡會,親友們帶著破盆、碗、碟、舊的瓶瓶罐罐等向將要結婚的青年祝賀,先把它們打碎丢滿一地,然後新娘的父親把滿地的碎片鏟入鐵箱中燃燒,大家圍著燃燒的火焰歡呼雀躍,以示除舊迎新。新婚之夜,親朋好友爲傳達祝福,會1直砸東西;新婚夫婦爲表示感謝,也要砸東西,所以新人往往一夜難眠。當地人咸信碎裂聲能嚇跑鬼怪,迎來幸福,而且只有大燒大砸,新婚夫婦才會戀情熾熱如火,同甘共苦,白頭偕老。黑森林地區,新郎新娘婚禮完畢,還要在教堂廣場正中鋸1個半徑零點1一五公尺的粗大樹,他們用一把雙人大鋸不停的把樹鋸斷後,共飮1杯賀酒,向衆人預示日後能同甘共苦,齊心協力建設美好家園。

圖林根州新居門口需有1棵結婚樹,掛著由常青藤、杜松子等編紮而成、裝飾著紅花綠帶的綠色大花環。

北方的一些農村,結婚前要在新居到教堂的路邊種植常青藤,婚禮之日新郎新娘踩著充滿希望和新生的綠色之路走向教堂。在新居門口,則用紅布和杜松子編成一個插滿紅白玫瑰的拱門,新娘在拱門下喝紅葡萄酒、聽讚美詩,並在公婆的歡迎下穿過拱門,步入新居。

還有1些農村,結婚當天要吃由大米、小米、蜂蜜、葡萄乾和牛奶等調製而成的粥。親友祝賀的方式也很獨特,在新居門向新婚夫婦拋撒麥穗、米粒、豌豆、小麥、大米等。

拜恩州北部的威斯柏(Wirsberg)小鎭,以多彩多姿的別致婚ffl著稱,當地有名的婚姻村擅於安排稀奇古怪的婚禮,有很多婚禮別具一格,如日出時分婚禮、戶外婚禮、騎馬婚禮、騎機車婚禮等。有一對男女專程從柏林趕來,如願在早上八點11十六分的良辰吉時結婚;還有一對男女,都是醫院護士,由於他們是在凌晨三時三十五分交班時認識的,所以也選定這個時刻共結連理,爲此創下結婚時間最早的紀錄;更爲奇特的是,有一對男女竟然腳泡在注滿熱巧克力的浴缸裡舉行婚禮。面對五花八門的結婚者,當地政府提供全年無休的全天候服務,鎭長也很樂意爲新人證婚。

異國婚配在德國婚姻中佔有一定比例,德國男青年認爲,東方女性忠誠、賢惠、可靠,常經由異國婚姻介紹機構,娶東方佳麗爲妻。據統計顯示,德國每年約有九千名男性與亞洲籍女子結婚,佔德國年結婚人口的百分之11。除男性外,也有女性因討厭本國男性的腐化墮落,也向外發展。

由於德國人口的出生率始終居世界最低,因此有新生兒降臨是家裡的一件大喜事。早在婦女懷孕時,就受到各方的關心和保護。在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新生和豐收的象徵,因此懷孕婦女也特別嬌貴。還有一些禁忌,如孕婦晚上不可出門,不能看醜陋的東西、不能走十字架、不能在曬衣繩下穿行等,都是出於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

嬰兒出生之前,父母會在親朋好友中找正直可靠、行爲端正、名聲好、受人尊敬者的男或女,作爲孩子的教父教母。父母抱嬰兒到教堂受洗,洗禮用的蠟燭對孩〒有特殊的意義,會被父母精心收藏,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袪除百病。

德國民間對死者也有種種習俗,在南部山區,人在臨終時,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樓頂的磚瓦,爲死者敞開一條道路,以便到另外一個世界生活。在萊茵河流域地區,人在將死時喝一口陳年老酒,以喚醒亡者靈魂,驅散病床周圍的招魂魔鬼,使死者得以安息。鏡子在德國民間被視爲魔鬼的工具,妖魔利用銳子的反照擾亂死者的靈魂。爲使亡靈能安詳地超脫凡世,人在臨終前,家中鏡子要用布蒙住,並在死者身邊點燃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及一支紅色大蠟燭,爲死者照亮通向天堂的道路,也爲死者祝福。

人死後,用清水洗淨屍體,是因爲水有無限的神力,能淨化人的軀體、心靈及靈魂,袪邪鎭妖,並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惡。

出席葬禮時儘可能穿黑色、顏色暗淡、深沉的衣服,男性繫黑色、無花圖案的領帶,鮮花是送給死者唯一的禮物。葬禮之後還有一段喪期,主要是針對死者家屬,特別是新寡婦女要求穿暗淡、素雅的衣服,不可參加舞會、宴會及場面熱鬧的大型應酬。

根據德國殯葬公會的統計,百分之六十四的人死後實行土葬,其餘的實行火葬,平均每年約有一萬人的骨灰盒選擇水葬,沉入海底。基於環保考慮,骨灰盒必須至少離開海岸四點八公里,而且要避開漁場。

擁有強大國防軍力

德國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重要成員國,擁有一支戰鬥力非常強大的防禦性國防軍。聯邦安全委員會是最高軍事決策機構,主席爲聯邦總理。軍隊平時由國防部長領導,戰時由聯邦總理任最高統帥,經由國防部和二;軍參謀部對軍隊實施統帥指揮權。

全年軍費約三百11十五億歐元,實行義務兵役制,總兵力約爲五十七萬八千人,在國家發生緊急情況時,還可立即動员一百1一十萬後備兵源投入戰場。

軍銜有上將、中將、少將、准將;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士官則有上士、中士、下士;士兵也分一、二二二、四等兵。

陸軍是德國的主要軍種,兵力共三十九萬士1三苌>,SSSS、本土陸軍K陸軍局構成。野戰軍有11十六萬六千人,以軍爲戰略作戰單位,共編組成三個軍,計十i一個師,除所有的師都配備反坦克武裝直升機外,十一個師還擁有防空團。每個師下轄三個旅,共三十六個旅,其中十六個裝甲旅、十六個機械化步兵旅、三個空降旅及一個非機械化阿爾卑斯旅。無論戰或不戰,野戰軍都隸屬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本土陸軍不受北約調遣,屬聯邦國防部直接指揮,擁有十萬六千九百名官兵,整編爲四個本土陸21司令部、八個軍區、三十九個專區防贺司令部和一百零五個縣防禦司令部。陸軍局地方衛隊性質,約有兩萬名官兵。

陸軍百分之四十七的兵源來自徵兵,士兵在部隊服役十五個月後,一部分編入預備役,I部分轉爲職業軍人。這支精銳的陸軍部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旺盛,是北約組織重要的軍事力量,也是該組織最民主的一支戰鬥部隊。議會設調查委fl會,專門處理和調查士兵們所提出的不滿事件。

陸軍戰鬥力重點是反坦克裝甲步兵和砲兵,擁有世界流的精良武器,最主要的裝備是七千一百三十三輛豹式、美洲虎式及M—60型坦克。尤其是德國自製的豹式重型坦克,重三十六噸,性能非常優異,可使用任何燃料發動,加一次燃料可馳騁四百八十公里,坦克上1百1一十糰口徑砲配有電腦自動測距器,能精確命中七百五十公尺內的任何目標。

另外,還有四百輛防空飛彈輕戰車、九千•!d百九十多輛貂鼠型裝甲人员運輸車、四千六百多門大砲、十萬枚反坦克飛彈、兩百零九架可以發射反坦克飛彈的武裝直升機及大1防空飛彈、地對地戰術性飛彈、防S裝備、火燄喷射器、雷達和聯絡機等。

陸軍的訓練,也以裝甲部隊的攻防戰術爲主,設在蒙斯特的德國裝甲,校,主要從事訓練和培養德國陸軍部隊指揮官和未來指揮官。其編制是擁有四千五百人的加強裝甲旅、一個裝甲偵察團、七百七十輛裝甲車及八百六十輛各型車輛。裝甲學校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德國陸軍辦公室,平時由學校指揮、戰時訓練旅直接由第三裝甲師指揮,其他解散人員轉移到各裝甲部隊擔任幹部。

海軍兵力較弱,只有四萬六千七百多名官兵,下設艦隊司令部、海軍支援司令部及海軍局,共編組爲三個驅逐艦中隊、一個護衛艦中隊、兩個潛艇中隊、四個快艇中隊、五個掃雷艇中隊、兩個供應艦中隊、一個登陸艇中隊和四個海軍航空兵聯隊和各型艦艇三百多艘。另有一支精銳的海軍陸戰隊、一百1一十九架颶風式反潛巡邏機及四十九架武裝直升機。海軍的主要職責是維護本國海疆安全,戰時則配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調遣,對北方海峽進行封鎖。

空軍也是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統帥部調遣和指揮,有十三萬11千七百多名官兵,編組成五個師、七個戰鬥轟炸機聯隊、兩個殲擊機聯隊、一個輕型戰鬥機聯隊、兩個偵察機聯隊、兩個運輸機聯隊、1個直升機聯隊、六個防空飛彈團和十個飛彈中隊。配備各款戰術性飛機1千四百多架,其中九百一十七架是高性能的F—16戰鬥機和自製的阿爾法型全天候戰鬥機。此外,還有兩百零五架運輸機、1百架武裝直升機、一百一十五架1般直升機及部分德、英、義聯合生產的颶風式戰鬥機。所有戰鬥機都可發射空對空、空對地飛彈。

除了專職軍人,德軍另有十八萬文職人员,聯邦內政部下轄邊防警察兩萬一千五百名。

北約成員國駐軍在德國也有四十多萬兵力,其中美軍約11十四萬六千人、英軍六萬九千人、法軍四萬八千人、比利時軍兩萬六千人、加拿大軍七千一百人及荷關軍五千五百人。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