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巴薩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蒙巴薩(Mombasa)是個有名的濱海度假城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描述說:「蒙巴薩在由海面浮起,以及在船兒駛進之時罩上泡沫與色彩的容顏...) |
2014年9月2日 (二) 11:47的最新修訂版本
蒙巴薩(Mombasa)是個有名的濱海度假城市,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描述說:「蒙巴薩在由海面浮起,以及在船兒駛進之時罩上泡沫與色彩的容顏非常地迷人,甚至可以稱得上可口。」 這個東非最早開發之一的城市,地理學家波特拉米早在公元150年時,已將它標入地圖中,因此歷史相當久遠。在公元8世紀時,它就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所征服,並且成為歐洲通往印度與中國貿易路線的中途站,中東和遠東那些以海為生的貿易國家就曾在此來來往往。11世紀時這個城市由阿拉伯商人加以擴建,市區具有濃厚的阿拉伯風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瑪曾在此登陸;中國航海家鄭和也曾於15世紀率領船隊到過蒙巴薩(中國史書上譯為「慢八撒」)。 1528年,蒙巴薩落入葡萄牙人之手,50年後阿里把葡萄牙人趕出蒙巴薩,但不久後葡萄牙人帶著一支食人族的辛巴傭兵團重返,再度佔領蒙巴薩,並且建立了基督堡,直到1698年,又被阿曼的阿拉伯人奪回;1828年成為桑吉巴蘇丹的領地。1845年歐文船長到達蒙巴薩,成為第一個前往該地的英國人。經過幾次戰艦外交後,桑吉巴蘇丹終於在1888年,以每年1.7萬英鎊的租金,將肯亞海岸包括蒙巴薩讓給英國人;自1895年開始,蒙巴薩置於英國管轄之下,之後成為英屬東非「保護地的首府」,直到1907年才由奈洛比所取代。 蒙巴薩的經緯度為東經39度40分、南緯4度3分,位於肯亞東南部海岸,是肯亞主要的港口,並係濱海區的首府,同時是肯亞的第二大城,面積259平方公里,約有近百萬人口,西北距離奈洛比為492公里。這個城市是由印度洋海灣中珊瑚島的蒙巴薩島和它周邊的大陸所組成,市內的主要部分是在島上,島的兩翼有吐德溪和吉林迪尼溪(深水的意思)護衛著,與大陸部分有一座寬大的堤道相連,也有橋樑相接,並有輪渡往來。 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島西部的摩伊國際機場設備相當新穎,可以降落波音747及A380等巨型民航機,並可與國內外各主要城市通航,與奈洛比間的航程只要50分鐘。在海上交通方面更是無遠弗屆,由於它是非洲中東部物資輸出的主要大海港,因此與世界各主要港口都有輪船來往。蒙巴薩共有兩個港口,島的東側為舊港,只能停泊小型船隻,但是與陸地間交通的渡輪體積卻相當大,可以容納500多人及10多輛大小車輛。舊港口區緊鄰著一個佔地廣大的方場,這一帶雖然顯得有點破舊,但是港口的作業也非常忙碌,多數是用人力操作。通常在舊港下錨的是小型漁船、遊艇,以及由拉穆或索馬利亞來加裝有柴油引擎的小型海岸三角桅帆,販賣著水果、魚乾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島西側的基林迪尼(Kilindini)港是個現代化的深水港,又稱新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印度洋西部的一個重要糧食供應站。現在的新港有長達一公里多的碼頭,並有最新的倉貯設備、巨型起重機和貨櫃場,不但可以停泊巨輪,還有許多海軍艦艇在這裡進進出出,連美國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都曾進港停泊過,因此它又是肯亞主要的軍港。新港區還是肯亞兩大工業中心之一,設有大規模的石油加工區,其他主要的工業還有水泥、紡織、食品、電力、肥皂、秈搎s品、玻璃、塑膠、家具和汽車修護等。陸上交通也很便利,有鐵、公路對外連絡,自奈洛比乘火車前來,車程約13個小時;自高速公路搭乘長途巴士前來,車程只要6小時。市區交通有公共汽車、計程車或租車,都很方便。 在住宿方面,蒙巴薩有許多3∼5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可供觀光客選擇,所有飯店提供的基本服務設施大體上是相同的,包括附有空調、彩視、冰箱和私人衛浴設備的精緻客房,公用大廳、餐廳、咖啡廳、游泳池和水上運動設施等。只有空間大小、建築造型、裝飾、膳食等略有不同。其中的尼雅利海灘飯店(Nya-li Beach Hotel),位於蒙巴薩的北部海岸,因為有許多良好的周邊服務設備為後盾,因此多年來一直被評選為當地的特級飯店。豪華級的海洋(Oceanic)大飯店,是一座現代化壯麗的建築物,從裡面向外望,可以看到新港的入口,設有賭場供觀光客一試手氣。在北部海岸五星級大飯店還有蒙巴薩海灘飯店、廣場飯店、塞雷納(Serena)海灘飯店和礁岩(Reef)飯店等。在南部海岸的同級大飯店則有休閒小屋俱樂部(Leisure Lodge Club)、狄安尼礁岩(Diani Reef)飯店、非洲海小屋(African Sea Lodge)飯店、萊奧帕德(Leop-ard)海灘飯店和花園海灘飯店等。在這些大飯店內,有的附設有夜總會、迪斯可舞廳和賭場。 當地的餐飲也很出色,有很多海鮮餐廳,供應有新鮮的海鮮如豐富的螃蟹、龍蝦等,都是在近海剛撈起來就煮給客人吃,尤其是大甲殼的螃蟹,更是美味可口。此外,在蒙巴薩也可以吃到印度菜、中國菜和日本料理。另外,在這裡還可以吃到許多甜美多汁的熱帶水果,如芒果、葡萄柚、鳳梨、木瓜和香蕉等。 蒙巴薩是肯亞沿海地帶的經濟中心,也是地區性的農產品市場,主要的農產品有瓊麻、棉花、木棉、甘蔗、椰子、水果、蔬菜、小麥和除蟲菊等。由於是國際化的港都,因此商業也非常發達,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免稅商店、精品店、專賣店、一般商店和傳統市場林立,遊客在這裡購物非常方便。在一般藝品店中,最受觀光客青睞的是各種木雕野生動物和傳統服飾等。 市區也分為舊區和新區兩個部分。舊區以16世紀葡萄牙人興建的城堡為中心,卻有著濃郁的東方建築風格,它位於蒙巴薩東部吐德溪北的入水口處。這裡的房屋幾乎全是古老的阿拉伯與印度混合的建築,迷宮似的彎彎曲曲狹窄街道和巷弄,有的連小轎車都開不進去。掛著大鐵鎖的木雕大門,還有「茉莉葉」式的陽台與雕花門廊,以及鐵條密布的神秘窗戶,彷彿將人們帶進「天方夜譚」裡的童話世界。這裡的舊港區有海關局、漁市場,以及數個專營以三角帆由波斯灣帶來的地氈、箱匣和黃銅器的市場。還有一家商店販賣著「無酒精香水」,為伊斯蘭教女穆斯林所最愛。在舊區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身穿黑色服裝的穆斯林,頭綁白色帶子的男人,以及穿著紗麗裙的女子。街邊排列著許多賣木雕藝品的攤子,當觀光客經過時,攤販們就齊聲招攬客人。迪哥(Digo)路布滿了各種不同宗教的建築物,有教堂、清真寺和印度廟等。也有早期殖民時期興建的行政建築,還有賣旅遊紀念品、水果和花布的街市;路邊賣咖啡、椰子奶和烤玉米及地瓜的攤販飄著香味。 摩伊大道是連接著新舊港區的交通動脈,也是新區的開始,路上有許多旅行社、船務公司、航空公司、銀行、大飯店、古董店、餐廳及酒吧。這條大街上有兩座並排呈交叉狀白色不鏽鋼製的大象牙雕刻拱門,來往的車輛都要從它的下面穿過,這座象牙雕刻拱門已成為蒙巴薩市聞名的市標,是為紀念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於1952年的訪問蒙巴薩而建。摩伊大街又稱為肯亞大道(Gatew-ay of Kenya),兩旁有許多賣南洋物品和紗麗布的商店,還有一些商店出售最受觀光客歡迎的象牙和木乃伊等。蒙巴薩遊客資訊局(Visitor Information Bureau)也設在這條大街上,附近的五茪蓿曏怞陳Q呼魯(自由的意思)國家紀念碑。 蒙巴薩素有「象牙寶庫」之稱,這裡的象牙大多數是從坦尚尼亞境內的吉力馬札羅山區運來的,象牙批發商把許多象牙分門別類地排列在街上任由觀光客選購。這裡的象牙輸出,多數以泰國和香港為對象。象牙的大小不一,重量多在20磅左右,每磅售價約16美元。選購象牙要內行,一不小心就會買到色澤不光鮮的死象牙。 所謂死象牙,就是老象死後脫落在象屍旁邊的象牙。生象牙是活象在牙齒脫落後,自己找個樹林叢生的地方把象牙藏起來,這種象牙未受風雨的浸蝕,因此能夠保持光澤。肯亞土著尋找死象牙不難,但要發掘生象牙,就非得冒著生命的危險,深入野獸聚集的山野中尋找藏牙不可。一些專門去發掘生象牙的土著,常靜靜伏在樹下,窺探脫落了牙的大象,跟蹤牠們到藏牙之處,等到大象離開後,再在藏牙的地方掘出象牙。蒙巴薩並不是象牙的產地,許多象牙都是從吉力馬札羅山運來的。 至於木乃伊,是當地土著自行製做的兩種顏色的民俗藝品,陳列在旅遊紀念品店中供觀光客選購,他們索價不一,要小心吃虧上當。 自20世紀開始,蒙巴薩市區自蒙巴薩島開始多面延伸到大陸去。往南是以利柯尼(Likoni)渡船作為連繫,以便橫渡新港的深水港口;西邊則有馬庫帕(Makupa)堤道將鐵、公路延伸至郊區直達奈洛比;南邊的交通連線則跨越都鐸(Tudor)溪與舊港的尼雅利橋接合。新區街上有很多現代化的建築物,街道寬闊整潔,椰蔭夾道,市容鼎盛,飯店、餐廳、酒吧、咖啡廳、銀行和各種商店林立。 海灘區是蒙巴薩的精華地帶,尼雅里(Nyali)是靠近市區最好的環礁與沙灘,不但是進行水上活動的好地方,還是一個花園栽培區和休閒地帶,設有五星級觀光大飯店,並附設有夜總會、水手酒吧和沙灘餐廳。 迪亞尼(Diani)沙灘是肯亞休閒度假的好所在,這個美麗無瑕就像彩帶的熱帶沙灘後面有濃綠的樹蔭,在退潮時沙灘長13公里多,寬約73公尺,呈半月型緩緩伸入海中。海灘前的海域被圍繞在邊緣的懸崖所保護著,形同內海,沒有污染、沒有鯊魚,也無海草,在懸崖和海岸下有珊瑚礁,形成窄小的礁湖,可以透視水中的美麗熱帶魚。在沙灘和礁崖間,無數微小的招潮蟹橫行。這個條狀海灘地帶的邊緣有為遊客服務的觀光設施,如飯店、購物中心、租車、潛水和滑水板租用,以及海釣等項目。偶爾在珊瑚深穴中有無數蝙蝠出遊,在黃昏的夕陽中形成一片黑雲。 在蒙巴薩長長的海岸線上,有很多海濱度假地方和海上活動的場所。在附近印度洋的海面上,還有一些島嶼,有的島上有非洲式的圓屋供觀光客投宿,圓屋四周都是椰林,在和煦的陽光下,樹姿綽約。島旁有遊艇和帆船出租,還可以作各種水上活動,遊客在這裡可以滑水、游泳或潛水到海底去看迷人的珊瑚礁和熱帶魚。 當地除了肯亞人外,還有印度人和阿拉伯人。這裡的印度人多數是20世紀初由英國人帶來興築鐵路時定居下來的,因此在市區裡有好幾座印度人古色古香的廟宇,而印度人也多集中在一起居住,大多住在舊區,街道比較窄,到處飄著濃郁的印度咖啡味。全市有40%市民是穆斯林,因此街上不時可以看到披著黑紗穿著黑袍的女穆斯林。市內共有49座清真寺,其中一座叫做曼德赫里(Mandhry)的圓頂大清真寺,建於1570年,有很多穆斯林前來禱告頂禮。市郊一帶草木青茂,茅屋錯落,時常可以看到用頭頂東西的土著婦女,有的頂籃子、有的頂水桶,有的頂木柴,步伐不徐不急,頭頸部保持平直,兩手優雅地擺動,姿態美妙,顏色鮮豔,有的還裸露上身,構成這一帶別具風情的鄉村景致。 蒙巴薩國家博物館(Mombasa National Museum)設在一個名為耶穌堡(Fort Jesus)的古堡內,是蒙巴薩的最熱門景點,它聳立在海邊的巨大珊瑚礁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瀕臨印度洋的出入海口,是16世紀時由葡萄牙人所建,監造者卻是義大利人,設計採用耶穌受難的形象,呈「八」字形臥於港口的岬灣處,其凸出的部位是砲台和瞭望台,登上古堡從砲台上朝外望,印度洋的湛藍色海面就在眼前,而隔著海灣在綠樹掩映下,是蒙巴薩市繁榮的新區。 這座蒙巴薩港最具代表性的一處古建築,是葡萄牙人販賣黑奴的地方,也是用來保護它所控制下的印度洋航線。古堡有厚實堅固的城牆,高15公尺,用當地獨特的赤砂岩所造,其顏色好似吸入了被販賣黑奴的血。城牆厚達2.4公尺,最初作為軍事要地,可以駐紮一營軍隊,因此面積很大。城門高達10多公尺,並裝有尖利的鐵釘,以防大象之類巨獸的衝擊。城牆上砌著槍眼,堡上陳列有3門大砲,舊式圓形黑色的鐵丸砲彈散放滿地,似在炫耀著它的光輝歷史。 殖民時代,古堡在一夜之間成為監獄,演變著椿椿充滿血腥恐怖與陰森氣息的歷史事件,上演著屠殺和監禁等慘劇,瘟疫又奪去許多被統治者的生命,而對於蒙巴薩懷有覬覦之心的各個帝國也曾圍攻這座古堡,進行過數度慘烈的爭奪戰,現在古堡斑駁的城牆正是這些戰事的記錄。 耶穌堡自1958年起改為蒙巴薩國家博物館,陳列著蒙巴薩市的許多歷史文物,並因收藏有大批中國瓷器而聞名。在1000多件出土的中國歷史文物中,完整的陶瓷器佔60多件,有酒罈、酒壺、茶壺、茶杯、飯碗、盤子、花瓶和鼻煙壺等,還包括從宋朝到清代的各種陶瓷器皿的碎片在內。有的酒罈高達一公尺多,上面雕有雙龍搶珠或雙喜字圖案。有的青花瓷器上刻著17世紀「中國景德鎮」字樣,飯碗上繪有中國古代的人物風景畫,以及用中文草書寫成的詩句等均清晰可見,有的還雕有「福」和「長命富貴」等漢字,這些珍貴的中國文物大多出土於蒙巴薩附近的海域中。從15世紀開始,經常有來自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船隊,為轉運中國瓷器而來到此地,在戰爭連綿的歲月裡,船隻經常被葡萄牙海軍艦隻擊沉,這些出土文物,不少是當年沉船的遺物。 在博物館院子的西側,有一個陰森森的大地牢。在耶穌堡附近,另外還有一處有趣的城堡,據說在其歷經的悠長歲月裡曾沉入海底,成為魚、貝類的樂園,當它再次升出水面之時,城牆上已附滿黑色的貝類生物。 蓋地廢墟(Gedi Ruins)是肯亞著名的古文化遺址,位於蒙巴薩的北部,14、15世紀曾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商埠,後因戰禍而被廢棄。現在呈現在觀光客眼前的這個廢墟中,有宮殿式建築,街道和清真寺等仍依稀可辨。城區的西南角有一中國錢莊遺址,它有3間房子、一口井和20多平方公尺的庭院,據說是阿拉伯人開設的中國錢幣錢莊。 這裡的蓋地博物館現在陳列著從錢莊遺址上出土的數枚中國銅錢,其中兩枚還帶有「天寶」字樣。這裡也出土有中國白底藍花瓷碗。據勘察,出土之地當年是一家商店,這說明了當時中國瓷器已作為商品在當地市場上出售。 曼巴鱷魚村(Mamba Crocodi-le Village)佔地約5000平方公尺,它是東非最大的鱷魚養殖場,當地人稱其為鱷魚村,也是肯亞鱷魚出口的基地和熱門的參觀點,因為距離海濱的一些飯店只有一箭之遙,所以每天都有大批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鱷魚村的標誌是大門口的水泥基座上,臥著一條長達10多公尺的水泥鱷魚像,牠齜牙裂嘴,形象逼真。 這裡環境優美,小橋流水,綠樹成蔭,還有人工瀑布從假山上飛瀉而下,數十個鱷魚池分池餵養著近萬條不同品種的鱷魚,牠們有的爬到平坦的大石上曬太陽,有的泡在池水中一動也不動,懶洋洋地悠然自得。每天下午5時是觀賞鱷魚的最好時刻,因為這是工作人員餵食鱷魚的時刻,當鐘聲一響,所有鱷魚會迅速地集中在池塘中,爭奪工作人員拋下的牛肉、雞肉和魚等食物。 村內還有專門的場館定時為遊客放映有關鱷魚和其他野生動物的影片。鱷魚是當地的重要商品,鱷魚皮是這裡重要的經濟收入,遊客在這裡的販賣部裡,可以買到鱷魚身上的其他副產品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