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阿瓦(Ava)是緬甸古都之一,也是實皆省的古城,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它初建於1364年(緬曆726年),由一位繼承蒲甘王朝的撣族人塔斯彌婆...)
 

2014年9月9日 (二) 11:03的最新修訂版本

阿瓦(Ava)是緬甸古都之一,也是實皆省的古城,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它初建於1364年(緬曆726年),由一位繼承蒲甘王朝的撣族人塔斯彌婆耶,率臣民在此通溝渠以疏泄周圍的沼澤區,並將這裡建為王城。1527年,孟族首領思倫攻陷阿瓦,城市建築物大部分遭到破壞。 1555年,緬甸東吁王朝君王莽應龍進攻阿瓦,平孟養和孟拱等撣邦之地。1635年國王他隆在阿瓦再度加冕,並移宮於此,立阿瓦為都城。1752年4月,得楞族攻陷阿瓦,蕩平金城,東吁王朝覆亡。

在以後雍笈牙王朝時期,阿瓦於1765∼1783年,以及1823∼1837年又曾被定為國都,成為當時緬甸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多達20多萬。1837年,國王孟抗把國都遷往阿馬拉普拉,城內的大部分王宮建築也被搬往。在往後的歲月中,阿瓦又遭到多次破壞,現在古城基本上已經荒蕪,僅存大量城牆、宮殿和佛塔的遺址,以及部分極具傳統色彩的緬甸工藝,如編織、佛像雕刻和漆器製作等。觀光客如要前往參觀阿瓦城,從曼德勒乘車,可以當天往返。

市內的阿瓦觀音寺,是旅緬華僑最早的紀念建築物,於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由5000名華僑所集資修建,曾三次燬於火災,1838年在原地重建,由中緬兩國的能工巧匠及園藝師父合作建成。寺的大門前有一對石雕雄獅並峙,廟宇古樸典雅,共分三進,每進都有正殿、兩廂,兩進之間有庭院。門窗和樑柱鐫刻有龍鳳、孔雀和荷花,寺內供奉觀世音、如來佛和關聖帝君等塑像,匾額眾多。

寺內保存一張圓桌,據說是以前華僑宴請緬王的桌子。還有「重修觀音寺」碑文,主要敘述中緬兩國睦鄰友好、阿瓦眾多華僑、絲棉商貿往來、中國滇商入緬的「絲綢之路」等內容,文末刻有630多人捐款者姓名和16家著名商號。在1876年以前,曼德勒華僑雲南會館未開館時,阿瓦觀音寺曾具有雲南會館的作用。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黃興、呂志伊、居正等,曾先後在寺中與旅緬僑領會晤。參加戊戍政變的康有為逃亡海外時,曾在此寄宿並題詩云:「把袂盡同鄉,會比龍華,恰逢人海無爭,佛天皆喜;驅車來異域,蹟留鴻爪,常記三生緣舊,一宿情深。」 阿瓦市和實皆市之間的伊洛瓦底江上,橫跨著著名的鐵、公路兩用的阿瓦大橋,又稱實皆大橋,它重建於1954年,曼德勒通往密支那的鐵路經過此橋,使阿瓦市對外交通得以改善。

阿瓦古城位於曼德勒西南方伊洛瓦底江南岸,古城牆至今依然可見,分為內外兩層,外城牆周長6.5公里,內城牆1.6公里。兩道城牆外圍都有護城河,因城北瀕臨天然屏障的伊洛瓦底江,故護城河只繞古城的東、西、南三面。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