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台灣熱門景點 基隆市 ●基隆港 基隆港是台灣第一個國際港,基隆市政府的收入,有1/3以上是來自「港工捐」。在民國58年前,這裡是一個...) |
2014年5月21日 (三) 11:17的修訂版本
台灣熱門景點 基隆市 ●基隆港 基隆港是台灣第一個國際港,基隆市政府的收入,有1/3以上是來自「港工捐」。在民國58年前,這裡是一個以停泊散裝貨輪為主的商港;建立了突堤貨櫃碼頭後,引進了新觀念和新技術,才開始朝貨櫃化、專業化和貨船大型化的目標邁進。不過它雖有安全性高和靠近北台灣工業區等優點,但因港域窄小,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曾擴建外海新港,實現「全貨櫃化」,促進了港區的發展。 此港中部曲折,港域伸入市區,毗連街道,分成港東和港西兩埠,建有多座碼頭和倉庫,巨輪可以直接停靠碼頭,有大型傘形倉庫一座,並有大型貨櫃集中場和自動吊式貨櫃起重機設備,因此裝、卸貨都很迅速。這個港口負擔台灣地區進口物資總量的15%、出口物資的20%,每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此外,基隆也是有名的軍港和漁港,經常有海軍艦艇在此進進出出。 ●光華塔 光華塔是台灣唯一身兼導航與觀光用途的燈塔,世界上只有荷蘭的鹿特丹港才有同類型的燈塔。它矗立在海上,成為進出基隆港船隻的一個重要地標,採用「沉箱式圓柱燈塔」設計,塔高32公尺,藍色的塔身和赭紅色塔頂非常搶眼,二樓以上向外斜張成傘狀,有如空中飛碟,遊客可以利用電梯登上五樓觀景台,上面有可以容納50人的咖啡座,邊品嚐咖啡邊欣賞「大船入港」,讓人大飽眼福。360°的觀景台上,備有一具大型望遠鏡,可供遊客探望遠海景色。 ●中正公園 中正公園是基隆市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也是最大的休閒勝地。日據時稱為旭岡公園,原為日人石坡莊所開闢,當時並無特色。1950年,增闢為逶迤5公里的大公園,漫山青翠、花木扶疏,有亭台廟宇之勝。公園建在基隆市信二路,靠近東岸大沙灣背後海拔200多公尺的後山腹上,位處市區的中心點。園內樹林茂密,花草豐美,兼具古蹟砲台與人文之勝,同時又是中元節主普壇所在地,可以遠眺整個基隆市。公園佔地寬廣遼闊,幽谷峻嶺,丘陵起伏,有許多奇崖怪石,依山闢徑,有學校和寺廟等建築。遊客欲驅車前往,可自基隆省立醫院旁的山路上去,山上有停車場。也可搭206路中型公車前往。 公園共分三層:第一層是充滿綠意的公園,可由信二路正門石級上去,此處原係清朝巡撫劉銘傳當年禦法時所築的「枕山砲台」遺蹟,現在砲台和古砲都已遷往他處,原處改建為涼亭,附近有半月形的中正亭,還有溜冰場、網球場和溜滑梯等休閒娛樂設施。 第二層建有全省聞名的主普壇,這是新基隆八景之一。此壇打破以往廟宇四合院的建築布局,而以3塔相連,高約5層多,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內有民俗文物館及4層樓高的佛教圖書館。每年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祭典,人潮洶湧,香客不絕。中元祭起源於拓墾時期,漳洲、泉州人因宗教、地籍、耕作等因素時有紛爭,終於引發一場無可避免的鬥毆,所造成的傷亡高達100多人,之後將屍體合葬於老大公廟,以悼念這場械鬥中犧牲的人士。清咸豐四年(1854年),漳、泉人士決定革除這種毆鬥的陋習,決議每年農曆7月15日由11位宗姓輪流舉辦普渡祭祀,以促進地方人士的團結、和諧,至今演變成15位主普輪流舉行,主辦這場熱鬧沸騰慶中元的活動。除主普壇外,還有一座巍峨壯觀的忠烈寺,古色古香,供祀有烈士靈骨。 第三層也就是公園的最高處,主要的景觀是一尊高達22.5公尺、寬6公尺、台座高7公尺,由鋼筋水泥塑成的白色觀音像,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佛像前有一對漆金的戲球獅子。佛像內一共分為5層,有樓梯上下,遊客可以在佛像胸前的瞭望玻璃內,遠眺基隆港及遼闊的海洋,並成為海上航行的指標,是中正公園最具代表性的景觀。距離佛像南方約10分鐘步程處有座觀海亭,在此眺望基隆港,但見海天一色,尤其夕照時分,金光奪目,照耀大海,桅檣並立,非常壯觀。附近還有一座避雨寺,可以容納幾百名遊客觀賞雨中基隆港的奇景。在觀音像的右側,有大佛禪院,供遊客、信徒膜拜聚會。每當新年元旦,大佛禪院特別在入口處闢建的「長壽樓」懸掛一座銅鑄的鐘,重達6700多公斤,直徑2公尺多,高度3公尺多,是亞洲第二大鐘、台灣最大的銅鐘,全由善男信女大德發心捐獻製成。圍繞在觀音大士佛像四周的18羅漢像,是委由福建泉州石雕工廠恭塑,高2.2公尺,連基座3公尺多。另外,還有18羅漢洞、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像及名山宮可供觀賞。 ●海門天險 海門天險位於中正公園東北部,坐落在二沙灣和民族英雄墓附近,又名二沙灣砲台,位臨海口高處,藏於密林之間,地勢高聳,形勢險要,傳統中國式石砌城門依山而建,非常雄偉,門額上題刻有「海門天險」四個大字,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它佔地1322平方公尺,防衛嚴密,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當時鴉片戰爭爆發,台灣兵備道姚瑩判斷基隆港口水深面闊,英國人必來窺伺,便在東岸二沙灣築砲墩16座,置各種大砲10門,是為二沙灣砲台初建的文獻記錄。完工後,每天由鄉勇和營兵輪流守衛。因其固若銅牆鐵壁,且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故被稱為「海門天險」。 1841年11月正當鴉片戰爭激戰時,清廷無法以全力兼顧台灣防務,英國認係天賜良機,便派遣「納爾布達」號艦駛進基隆港口,對砲台開火。守城總兵達洪阿率領官兵猛烈還擊,一時間砲火連天,砲聲隆隆。由於砲台相當隱秘,敵明我暗,加上清軍奮勇作戰,終於擊中英艦,英軍倉惶遁逃。同年9月和次年3月,英艦再度來犯,在守將邱鎮功指揮下,又被猛烈砲火擊退,艦上200多名印度兵也被俘上岸,從此英軍不敢再犯基隆,「海門天險」也因此聲威大振。 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兩國因「安南事件」而爆發戰爭,台灣巡撫劉銘傳令所部加強海防以防法軍偷襲,果然在同年5月間,法艦「波爾達」號強行進入基隆港,要求補給煤炭,清吏為息事寧人而勉強答應,法艦才返航。同年7月,法艦「威拉爾」號由副水師李士卑斯指揮,先偵察基隆港情勢,準備配合法軍陸戰隊登陸。同年8月法軍開始進攻,要求割讓基隆港,遭到嚴詞拒絕。次日法軍先破壞海岸砲台,然後搶灘登陸,「海門天險」砲火又大發神威,猛烈反擊,雙方死傷慘重,砲台也有燬損,戰後劉銘傳重建西式砲台,即係今日所見的「海門天險」砲台。 進入「海門天險」城門後,視野豁然開朗,上面台地平坦,溝渠井然,溝旁兩排營房遺蹟中間碎石子台地,可能是以前砲台操練的場地。台地上面是一層層階梯,寬廣壯觀。歷經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及乙未年割台之役洗禮的「海門天險」,深具歷史價值,現存的部分建築,如兩門代表性的大砲和砲墩殘蹟、古城門、營舍、牆基、石砌的彈藥庫、以及一條清幽的砲台古道等,都各具特色,已被指定為國家一級古蹟。整個砲台與古城牆給人的感覺,酷似台南憶載金城;人們在砲座上俯瞰港口,就可以體會到「海門天險」的雄偉氣勢。「海門天險」一帶港區為東10號碼頭,是長榮海運租用的專用碼頭,每天都可以見到船隊在這裡裝卸貨櫃。 ●廟口夜市 廟口夜市是台灣各夜市中歷史最悠久的、小吃攤位最多、且最出名的。早在日據時代,這裡只有6、7個攤位,經歷了漫長的60多年,這裡的小吃伴著幾代基隆人成長而深印在遊客的心中。它以古早味道的保存及新口味的加工一直傳承不斷,特有的人文景觀,使得攤攤都座無虛席,尤其是最受老食客喜愛的那幾家,如能找到位子坐下來,安穩地吃一碗,就會大為滿足,這就是廟口夜市的魅力。 夜市中心的尊濟宮,又名「開漳聖王廟」,創建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當年福建漳州先民來此開墾,為了景仰陳元光將軍的德威,決議建廟奉祀,現在已是138年古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尊濟宮遭飛機炸毀,光復後經風雨侵蝕,破損不堪。當時因廟宇無人看管,便陸續有人在廟前的空地上蓋起屋棚,搭起招牌,賣起小吃。後來建立的尊濟宮管理委員會雖曾多次提出抗議,仍無法改變當時的情況,久而久之,各種小吃攤販也就慕名而來,跟著在廟前街道上做起小本生意,形成現在的廟口攤販區。直到今天,尊濟宮仍屹立在基隆廟口攤販區上,香火鼎盛,同時為了服務當地居民,使得老年人能有一個聚會場所,特設老人會於廟口,平日供老人聯誼。廟宇是信眾祈神納福的地方,而以廟宇為中心,四周的腹地隨著時間推移也逐漸擴延,成為附近居民交換信息、交融感情,以及交易買賣的場所,其中又以「吃」的攤位最能聚集人潮。 夜市攤販主要集結在仁三路和愛四路的尊濟宮附近、交岔口成「L」型的夜市街,還包括愛一到愛四、仁三到仁四和忠三、孝三等6、7條街,距離雖然只有300公尺左右,卻聚集了幾百家攤位,提供各式各樣的傳統小吃以饗遊客,到基隆的人不到廟口小吃一番,還真「有虛此行」。現在廟口一帶街道已改為行人徒步區,兩旁小吃攤充斥,每家小吃攤位都經過統一規劃,皆有編號,井然有序。 這裡一般要到下午4時才熱市,但華燈初上後才是人氣最旺的時候。孝三路第一銀行對面弄口,有家賣豬內臟達30多年歷史的攤位,大蒸籠中有豬的肺、心、肝和豬肝渣,全是熱騰騰的,菜色誘人。豬肝渣是基隆人的叫法,台語通稱為「肝」,這種白切沾醬料、原汁原味的美食,是台式最傳統的小吃,只是基隆人利用蒸籠,作法有別於浸在湯汁裡。 清清如水的魷魚羹也會令人心滿意足,魷魚羹要吃起來純香有嚼勁,使用的魚漿就要絕對新鮮。「巷頭粿仔湯」是用純再來米製作的粿仔,湯清純,粿條精緻。中正公園外賣阿郎特有的花生皮也是一絕,一層層的花生皮好像豬肉乾,捲成長條形,內包香菜,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另一家是花生捲包冰淇淋,也吸引了不少愛吃零食的遊客。 廟口前的兩家鐤邊銼,佐料豐富,湯鮮美,與其福州祖先的作法有別,是用高級米漿在鐤的周邊烘烤出清膜,捲成小捲片,加上金針、蝦仁、魷魚絲和肉等配料煮湯而成,鮮美清脆而爽口,是跟隨祖先過台灣的福州風味小吃。 斜對面的排骨羹攤已開設近50年,依然獨領風騷。這裡的旗魚飯、鮮魚湯、海鮮粥、活鱒魚海產和蚵仔煎等海鮮小吃,也是遠近聞名。此外,咖喱飯也很道地,很多人專程來此買回去當晚餐。還有花生泡泡冰味香純,是全台灣最好的。 由仁三路和愛三路口的夜市起點步向廟口,路邊攤位一字排開,右邊有幾家香噴噴的魯肉飯和排骨湯攤位,每到用餐時間不但座無虛席,還有「第二軍」顧客在旁痴痴苦候。對面攤位的「天婦羅」其實就是油炸的「甜不辣」,但基隆的天婦羅在質料與調味方面有獨到之處,看起來小巧輕薄,吃起來饒富風味。 仁三路和愛四路的路口,則以毗鄰的春卷和三明治攤最受歡迎,料好價實。左轉進愛四路,右面主要以海鮮攤為主,中間一家紅燒鰻魚羹擁有許多遠道而來的忠實顧客;對面一攤八寶冬粉也留住了不少人的腳步。 此外,廟口小吃還有米粉炒、米粉湯、鯊魚麵、福州魚丸、海蟑螂、豆簽羹、蝦仁肉羹、大腸麵線羹、潤餅、四神湯、原汁豬腳、刈包、甜酒釀、魚頭、米苔目、奶油螃蟹、蚵仔煎、臭豆腐、鴨血湯、刈冰、豬肝香腸、肉羹、油粿、芋粿、旗魚羹、紅燒鰻、一口吃香腸、炭烤三明治和全家福元宵等,都相當叫座。 ●和平島海濱公園 和平島海濱公園是基隆市郊旅遊景點,原名社寮,本係孤懸海外的一座孤島,後因修建和平橋而與市區相連,成為陸連島。早在20世紀50年代便因嶙峋怪石,有如滿朝臣子拱衛皇帝之狀,故被稱為「皇帝殿」。 依市誌記載,明朝天啟年間 (約1626年),西班牙人自菲律賓入侵基隆,屯兵港口西南角的社寮,並在其上築寮集社,名為聖薩爾瓦多城,還設置砲台和教堂以防當時佔有台灣的荷蘭人的攻擊。明崇禎二年(1692年),西班牙人繼續入侵淡水,建紅毛城。13年後,西班牙人被荷蘭人驅逐,聖薩爾瓦多城被毀。1667年,荷蘭人遭鄭成功擊退,曾於社寮的岩石洞上刻有紀念文字,當時居民因此稱之為「藩字洞」。洞內岩壁所刻字跡,係記載年代及荷蘭守軍官兵的姓名,現已殘缺模糊。日本人攻台時,台灣人死守這個岩洞,有幾十人在洞內壯烈成仁。 和平島面積1.1平方公里,距市中心區約6公里,以一座70多公尺長的和平橋與市區相連。海拔70公尺,全島長約4公里,東望鼻頭角、西眺野柳岬、西北與基隆嶼遙遙相對,是較接近港口的3個小島之一。面積比桶盤嶼和另一小島約大8倍多,全島北高南低,向來以漁業聞名,島上有台灣造船公司設置的船塢。 和平島景觀得天獨厚,每年吸引無數遊客流連忘返,因此基隆市政府特別將它規劃為公園並委外經營。欣賞它的地形景觀,一方面可以從海崖上觀賞日落;另一方面能夠從不同的岩石結構及形狀窺探大自然的演變與發展。從各種節理在海蝕平台上所構成的幾何圖案中,可以欣賞大地線條之美;從一些較為堅硬、形狀不甚規則的石灰質結核或塊石,在差別侵蝕下形成各種奇形的岩石中,可以領略詭異的形態之美。由於此地屬沉降海岸,再加上氣候影響與海水侵蝕,這裡的岩石發育極富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景觀當屬千疊敷、豆腐岩、萬人堆、蕈狀石和蕃字洞等,可謂是海神與風神的雕塑巨作。 所謂千疊敷,就是島上的海蝕台地,這些砂岩在長期海潮浸蝕下,低潮時露出海面的面積達1萬平方公尺,高潮時大部分沉沒海中,形成如榻榻米般覆蓋在海岸邊。遠望像一片片梯田林立散布,蔚為奇觀。 豆腐岩則是海蝕台地中的砂岩,有時循方格節理,被海水浸蝕成方塊岩。 萬人堆在和平島北端,是海蝕平台上滿布的蕈狀岩群,這些位於海蝕平台上的岩石因岩質的堅硬程度不同,下方較軟的岩層遭風力、海水浸蝕消失後,上方較硬的岩層便形成如蘑菇狀的岩石露頭,一眼望去,有如在海蝕平台上排列著一顆顆人頭,萬人堆之名便由此而來。萬人堆東側部分是遊客常來的,岩石千奇百怪,包括石菇、蜂巢岩和乳石等,區域連綿廣闊;西側也是一大片連綿的奇岩怪石,但遊客較少駐足。經過幾萬年的風化及海蝕,形成許多稀奇古怪及造型獨特的「雕刻藝術品」,整個景觀富麗堂皇,令人讚嘆大自然造化之美。 蕈狀石又稱「蘑菇岩」,外形為一較細的石柱,上面撐托著一塊粗大的球狀岩石。 藩字洞位於千疊敷附近的山丘上,洞長20多公尺,前後皆有門,相傳洞裡有荷蘭人留下的字跡,故稱為「藩字洞」。 和平島沿岸怪石嶙峋,有大片的風窩石和蕈狀石。過去因軍方管制,原始景觀才能保留如初。此外,和平島海濱公園的入口處,可欣賞海上巨舶進出基隆港的情景,尤其是傍晚時分,從藩字洞附近山坡遠望大海,一片汪洋,狂瀾怒濤,奔騰澎湃,基隆八景中的「社寮銀瀾」就是指此地。另外,「社寮曉日」也是八景之一,曾有詩描繪晴天和平島日出的情景:「旭日東升彩鳳鳴,雲霧散漫曉風生,天開曙光曈曚映,水國清光入畫明。」 和平島公園內展出一尊古砲 ,是由基隆東南扶輪社捐贈的。頗具「戰爭與和平」的意義。砲身上刻有:「光緒二年奉獻鑄造,台協三營大砲重捌佰斤匠首林茂昇副匠首林國琉」等字。是1984年8月間,由華龍打撈公司挖泥船於澎湖馬公測天島海域浚港施工時挖出。它是光緒十年中法戰爭中,法軍發動攻勢襲擊基隆,在台灣巡撫劉銘傳領導下,久攻未見成效而轉攻澎湖,澎湖沿港砲台盡毀,此古砲因此沉沒在澎湖海域。 島上還留有幾口古井,也是明朝遺蹟,在四周環海的情況下,湧出的泉水竟是可口的淡水,甚至在乾旱季節,井水仍然源源不絕。 美麗的和平島四季都有獨特的景觀。春天裡,紫色小花開滿山坡,還有其他不知名的小白花和小黃花等點綴著。在低矮丘陵平地有麻雀、白頭翁、小彎嘴、綠繡眼等鳥類活躍其間,向陽的草坡上則有斑紋鷦鶯和灰頭鷦鶯,在芒草枝頭上高聲鳴唱。海蝕平台及淺水區為磯鷸、翻石鷸、黃石鷸等水鳥提供了覓食之地,海岸礁石提供岩鷺、白鷺、藍磯鶇棲息,海面上空在夏季有鳳頭燕鷗、白腹鰹鳥飛越而過。島上至少有35科94種鳥類,其中留鳥佔60%,候鳥佔40%,是賞鳥的好去處。島周圍魚產豐富,島上居民也以捕魚為生;盛產的石花菜,可以製成著名的石花凍。另一特產為頭髮菜,生長在公園內潮線帶岩石上,兩者都曾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1989年開放海釣後,和平島也有少數漁民將漁船改裝,經營海釣業,集中於八尺門漁港,又是另一特色。 和平島海濱公園目前規劃有觀景亭、海水游泳池和停車場等設施。在公園入口處還有兩層樓高的遊客服務中心,設有更衣、沐浴室,給來海水浴場嬉水的遊客無限便利,另外還有販賣中心。在和平島的東北方,有個鹹水湖叫做「魚湖」,湖裡有各種顏色鮮豔的小魚,在假日裡,遊客常帶著小魚網到湖邊網魚為樂。在夏季,島上人工海水游泳池吸引許多遊客前往戲水避暑。 選擇一個晴朗的日子到島上一遊,金色陽光灑滿海面,遠方的基隆嶼就像隻浮在海面上的小海龜,嶼上樹木清晰可辨。夕陽西下時,歸航的小漁船點綴在海面,海天一色,一葉扁舟,其中意境妙不可言。在雨濛濛的天氣裡,也可以享受海邊的另一種情趣,特別是在漲潮或強風來襲時,海浪敲擊著岩石,激起千層浪花,白色的海浪不斷灌入岩石間,令人百看不厭。秋天來臨時,釣客悠閒自在地享受海釣樂趣。冬天裡,雖然天氣寒冷,但和平島的景色依舊引人入勝。 從台北出發到和平島非常便利,搭乘往基隆的班車,5~10分鐘就有一班,經高速公路約40分鐘後可抵基隆車站。下車再轉搭公車1路或15路往和平島,再10幾分鐘在社寮里下車,往回走到和平橋,沿平一路走到底,轉左方的小路直行約300公尺有幾戶民宅,皇帝殿的題字就在騎樓下。也可搭乘5路望海巷線,在和平島站下車,平均每隔10分鐘一班。另外,到基隆的和平島旅遊,如果是團體,別忘了到位於和平一路199號的基隆水產試驗所一遊,瞭解台灣水產業的現況,裡面設有台灣各種海水和淡水魚類的水族館,以及各種捕魚方式展示,是台灣漁業的櫥窗。 ●八斗子海濱公園 八斗子是個天然漁港、基隆著名的漁村,也是基隆市郊區的一個衛星小鎮,原係海上孤島,日據時代為建發電廠,利用人工把八斗子和陸地相連,成為陸連島。據傳這裡原為平埔人居住之地,後有漢人遷入,才逐漸形成漁村。 關於八斗子名稱的由來,有漢人版和原住民版兩種說法:漢人版認為八斗子原是平埔凱達格蘭族的住地,清雍正年間,有杜姓兄弟5人向平埔族以八斗米糧購地墾拓,因稱八斗子。原住民版說八斗子原有平埔族民「女巫」(Patau)居住,故「八斗」是原住民語,意指「女巫居住的地方」。又有人認為,八斗當地又有七斗、九斗等地名,故係漢人取的名字;事實上七斗、九斗等地名,都是因位於八斗旁邊而得名。八斗子的地名也非常鄉土,如換番、長潭尾、草山、馬寮仔、牛稠嶺腳、大陳仔和林投溝等,以「換番」為例,這裡是當時漢人和原住民交換物資的地方,所以稱為「換番」,但由於這個老地名不太雅,所以現在新地名稱為「忘海巷」。 在這個傳統的漁村裡,可以品味到濃濃的漁村風味,聚落中仍保留許多古老的石厝,天氣好時到處可見漁民在路旁曬漁網或補漁網。最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傳統漁港的「魚寮」,就是簡易的加工工寮,漁船將捕回的魚貨送來加工。魚寮中的婦女在漫天的魚腥味中,反復地洗魚、煮魚、撿魚和分魚。在夏季暑氣逼人的季節中,魚寮就成了典型的悶燒鍋,大鼎滾著沸水,一批批魚貨被放入沸水中煮熟再進行加工。魚寮加工最能代表八斗子居民勤奮的本質,只有忍功十足加上能吃苦耐勞的人才能吃這行飯。現在冷凍技術進步,加工科技更日新月異,八斗子出現了許多大型的漁產加工廠,「魚寮」也就越來越顯得珍貴了。 八斗子漁港是每年中元節放水燈的地方,寬闊的港區常見忙碌的漁民駕駛載滿魚蝦的船隻進港。尤其是黃昏時分,漁火點點,在夕陽倒映的襯托下,彩霞滿天,景致旖旎,這也是基隆早期八景之一「八斗子夕照」的最佳寫照。每天傍晚沿岸作業漁船返航後,夜釣船隻開始做出航前準備,港區內的水面上不時可見魚在水面跳躍。港區內還有一大片石油公司的油庫區,屬管制區,一般人禁止進入。 八斗子海濱位於基隆市北方靠近東海一處突角上,距離基隆市東站約6公里,一面臨基隆山北麓,三面環海,海拔109公尺,其北半部因受強烈海蝕而全部消失,僅留下寬闊的海蝕台,即著名的長潭尾。這裡是基隆北部海邊旅遊的好去處,有山有水有綠草原。不論開車或騎機車,沿著基隆中正路,行經海洋大學,再順著海濱公路走,在北寧路左轉往濱海公園,有一條小小的綠蔭小徑,隨著緩坡漸升,整個漁港及村落歷歷在目。這裡幽靜清涼,有不少野生植物及蟲蝶,有很多人喜歡在此採集、攝影。 此地也是一條不錯的健行路線,走到最高點,出現一處白色木製的觀景平台,不遠處的基隆嶼就浮現在湛藍的海水中,遠望右方是三貂角、深澳及番仔澳漁港,以及九仙山城聚落;左方是和平島。這一帶海景優美,從濱海公園下到望幽谷,可以看到豆腐岬、海石崖及海蝕平台,千年海浪拍岸的奇觀,令人嘆為觀止。每當春秋季節來臨時,可在此觀賞候鳥遷徙的景象及彩羽,也常見老鷹盤旋上空,牠們在尋找魚類,為沉寂的港都帶來一點生氣。 八斗子漁港,停靠著數百艘漁船,主要是捕小卷、四破魚,岸邊一長排漁寮專門處理漁貨,因此,假日常有遊客直接到此地買魚,村落還有防風的巷道與老厝,很有漁港風情。 到八斗子海濱的遊客,最喜歡的地方應是「望幽谷」,又稱「忘憂谷」,是整個海濱風景區的精華部分。在山頂上眺望太平洋,令人心曠神怡,拋卻人間許多煩惱事,這就是「忘憂谷」名稱的由來。自高處俯瞰山崖壁下,碧海白浪拍岸,是詩人尋思探幽的好地方,乃稱為「望幽」。此谷地形呈「V」字形,位於八斗子和長潭里之間,是座靠海的小山谷,內有廣大的天然草地,略呈起伏,可徜徉休息,也是理想的露營地。谷中有多條石塊步道作放射狀鋪設,可通達谷地周邊各處。四周海灘寬約20公尺,適合拾貝、抓蝦、捉蟹、烤肉、游泳、戲潮,形成觀察海洋生物的天然教室。這裡景色綺麗、優美,綠草如茵,蝶飛鳥舞;為了方便遊客賞景、看海,管理部門開闢海濱公園步道,沿著海濱高地設置的階梯步道,有欄杆扶手,使遊客走起來更方便、安全。 八斗子與新北市接壤,是基隆的水頭區,因送水的主要管道延長到基隆後,每天從貢寮打來的8萬噸水都是先經過八斗子,再進入基隆。因此,即使在基隆缺水的季節,也不會殃及八斗子,就算貢寮每天只提供兩萬噸水,八斗子也不會缺水。 ●碧沙觀光漁港 碧沙觀光漁港位於中正區北寧路過海洋大學約400公尺距離處,是著名的觀光魚市、老饕吃海鮮必到的地方。這裡的濱海公路旁,矗立著曾從南極運南極蝦回來名噪一時的「海功號」龐大船身。是它的活招牌。這個人氣最旺的觀光魚市,每到假日都要動員龐大警力維持交通,疏解進出的車流和人潮,尖峰時段停車位經常一位難求。魚市的室內面積不算大,只有900坪左右,分熟食及生猛海鮮兩區。 生猛海鮮區有40多個攤位,且各有特色,許多魚貨都是活蹦亂跳,價格較一般市場便宜很多,烏魚、黑毛、赤筆、石斑、飛魚、長尾烏、紅飛刀、紅目鰱、花枝、小卷、四破魚、蝦、蟹和貝類等貨源供應不斷。熟食區規劃整齊,有40多家獨立店面的海鮮餐廳代客烹調,每道菜餚收代工及佐料費120元。此外,碧砂漁港碼頭風光明媚,是娛樂船的大本營,許多業者在此經營觀光遊艇載客暢遊近岸海域的航程。 ●情人湖 情人湖原名「五義埤」,是基隆西北方大武崙山頂稜脊處的一個凹地,隱藏在基隆和野柳之間珊瑚般分岔的山域裡,由6條斷頭小溪匯集而成的山頂湖泊,是個山光水色嫵媚迷人的天然湖。湖上游的分水嶺是緊逼著海岸的海崖,崖下就是澳底漁港。湖岸線像珊瑚般呈不規則形狀,湖面也因受到上游支流的影響,遠看呈「Y」字形,非常曲折,形成幾個獨立的天地,彼此相連而不能直接相見,無形中增加了情趣,也增添了觀賞湖景的角度。彎彎曲曲的湖面,點綴在一片蒼翠中,充滿了柔情的幽靜美。 湖的一邊蓋有涼亭和一些遊憩設施,並有一座稱為情人橋的小吊橋橫跨湖面,景致更美,適合野餐、釣魚和露營,但情人橋因年代久遠,安全堪虞,已暫時關閉。湖上有野性十足的竹筏,最受喜歡刺激的青年喜愛。環湖的坡地上,設有3座觀景台,供遊客從不同的角度賞景。湖域周圍覆蓋著濃密的林木,清靜幽雅,有未經人工污染的森林中優美的情人步道,最適合情侶的散步。在情人湖的北面,有步道可登臨面海的山嶺,從稜線上觀海,可遠眺基隆嶼和野柳海岬。 坐落在外木山海濱的情人湖濱海大道,是基隆最長的天然海岸,從外木山漁港延伸至澳底漁村,全長有5公里多。為了發展觀光,基隆市政府在情人湖濱海大道闢建可供行人、自行車漫遊的紅磚步道,以方便遊客。 台北市 ●總統府 總統府位於重慶南路與凱達格蘭大道之間,原係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舊址,建於1921年6月,是當時台灣最高的建築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美國空軍轟炸,多有破損。在1946年10月,為慶祝蔣介石60歲生日,改稱介壽館。1950年1月3日,蔣介石復行視事,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佔地3573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公尺,一排5層樓的橫式樓屋,中間有高12層的高塔聳入空中,塔身高60公尺,大部分建材為鋼筋水泥,部分混用磚石為壁,外牆面為紅牆。內部結構堅實寬敞,一切陳設注重美學,挑高16.5公尺的敞廳,上方聳立環抱2公尺多高的高柱,柱頂雕飾非常精美。光可鑒人的花崗石地板,融合了精良建築技術和藝術創作的結晶。會客室內色調柔和淡雅,布置簡單樸素,係接待貴賓的場所。大禮堂是個可以容納400多人開會的場所,挑高約8公尺的拱形屋頂結構精巧,兩旁開啟8個弧形大窗,會場四周襯飾著12盞典雅的壁燈,中央各項重要慶典集會均係在此舉行,也是舉行宴會的場所。 介壽館四周有大片園庭,園庭四周又有2層樓建築物圍護著。總統府前的廣場和12線道的凱達格蘭大道,可容納10多萬人集會用,每當有重大慶典時,廣場就被搭成閱兵台和貴賓席。總統府在每週一到週五的上午11:30起開放供民眾參觀,並有導覽服務。 ●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國父 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所興建的一座雄偉紀念建築物,主要目的是作為陳列國父革命史蹟之用,並以接待服務、史料文物展出、慶典活動及其他藝文推廣活動,而成為多功能綜合性的場館。始建於1968年3月12日,竣工於1972年5月16日,包括國父紀念館及其四周24小時開放的中山公園,總面積1.155萬平方公尺,坐落在光復南路、仁愛路和基隆路交接地帶,共有三個門出入,正門在仁愛路4段505號,西門在光復南路,東門在逸仙路。 公園裡綠草如茵,闢有人工湖的「翠湖」、「翠亨亭」和「香山曲橋」等設施以紀念一代偉人,還有可停數百輛汽車的大停車場。每天早晨許多市民前來做各種運動,如練太極拳、舞劍、跳土風舞、打羽毛球或蹓直排輪等,熱鬧非凡;每到黃昏,許多愛好風箏的人來此放風箏。 廣大的草地是這裡的特色,每逢假日,尤其是中秋賞月,草地上更是坐滿了市民。夜景也特別迷人,水波不興的湖面,倒映著國父紀念館的影像,恰似一幅祥和、美麗的圖畫。平時也有許多遊客前來旅遊及到館內瞻仰國父銅像。 國父紀念館的本身佔地面積為39772平方公尺,呈正四方形,每邊距離各為100公尺;紀念館高30.4公尺,分成5層,計地下1層,地面4層,屋頂是古代王帽式,顯得莊嚴樸素。 一樓正廳有巨大的國父坐姿銅像,像高5.8公尺,台座高3.1公尺,共高8.9公尺,像重16.7噸;另有一個面積2821平方公尺、能夠容納3000人的大會堂。 此外,館內還有一個藏書40萬多冊的孫逸仙博士圖書館,6個展示國父救國救民史蹟、建設台灣和祖國大陸實況的展示室,並有中山畫廊、放映室、勵學堂、演講室和聯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全部展示服務面積達5851平方公尺。 大會堂除了平時作為大慶典的會堂外,許多國內外的音樂家、舞蹈團體和交響樂團等也多在這裡演出,因此這裡擁有一架世界名牌史坦威鋼琴,身價百萬,非常名貴。館內一樓還有一家高級自助餐廳,物美價廉。 ●中正紀念堂 中正紀念堂是為紀念先總統蔣介石而蓋建的歷史性大建築物,是一座仿天壇式的建築,主體有如埃及金字塔,青瓦、白牆加上紅光壇,代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位於台北市中心區,坐落在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以及信義路以南的中正紀念公園內,佔地25萬平方公尺,是觀光最熱門的景點,它的建築設計充分顯示出中華文化的特質,是市內最大、最恢宏和最具藝術氣氛的一座紀念性大建築物。 它坐東朝西,遙望祖國大陸。三層台階高14.5公尺,寶藍色八角形屋頂的尖端,建有金黃色琉璃瓦的寶頂,底部是寬大的台基,主體部分嵌著白色大理石,牆高24公尺,斗栱至寶頂高31.5公尺,大門高16公尺,門內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高70公尺為正堂,平面為40平方公尺,四角各突出7.5公尺。正堂正後方有6.3公尺高的蔣介石銅像,台座高3.5公尺,全高9.8公尺,全重21.25噸。下層為紀念堂管理處辦公室,設有展示中心,又分為陳列室和放映室,陳列室裡展出蔣介石衣冠及文獻,放映室內放映蔣介石事蹟及生活之電影和錄音。 中正紀念公園四周有古色古香的圍牆,每隔4.5公尺分嵌有一個中國式燈籠窗,共有18種不同的花格與形狀。在圍牆四周有角亭4座,高11.1公尺。紀念堂大門是正牌樓,面臨中山南路,高30公尺,寬71公尺,叫做「大中至正門」,距離紀念堂中心線有470公尺。在紀念堂南北兩側,靠愛國東路的側門叫做「大孝門」,靠信義路的側門稱為「大忠門」,各高13.8公尺,寬19.7公尺。進入大中至正門有個上下三級的大廣場,長和寬各120公尺,可供室外演奏和活動用;它的地下是公園的大停車場,有600多個汽車位和180個機車位。從廣場到紀念堂的台階,是寬40公尺、長215公尺的大道,兩旁有以紅莧作成中國傳統式如意圖案的毛毯式花壇。另有與大道平行的林蔭大道兩條,各寬9公尺,鋪金門花崗石。作為中正紀念堂亭園部分的中正紀念公園,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大小花卉總數超過50萬株。園內有4.5公尺寬的條石道長1公里多,人行道長約5公里,假山、水池、小橋、花架、亭台、石椅和健身場等無所不備。眾多蜿蜒交錯的曲徑和大小不一的花圃,更添風雅。園內有「雲漢」和「光華」兩個造景大水池,養有無數大錦鯉。在大中至正大門兩側,有國家音樂廳和國家劇院。 ●國家音樂廳 國家音樂廳位於中正紀念堂右側,鄰信義路,它專為舉行中、西音樂演奏會而設,屋頂造型應用歇山頂,做成高低兩層,以增加活動美感。外形、樓層、樓高及內部各種電腦化的先進設施,都和國家劇院大致相同,是台灣一流的演奏場所。音樂廳內設有主舞台,大廳中央裝有巨型管風琴,舞台和天花板都是木質。總樓板面積40950平方公尺,有2074個觀眾席。另外在地下層設有363個座位的小型演奏廳,以及供各種樂器練習的20多個房間。 音樂廳有120盞燈,在觀眾席上方有五組活動升降燈光架,外區兩側包廂邊各有一組燈光,舞台上方有四道固定式燈光,舞台兩側各有兩組燈光架,所有燈光均可用電腦操作控制。音響設計以觀眾能夠聽到原音為原則,以側面反射音為主,能給觀眾以餘音繞樑之感,同時為顧及重聽人士欣賞,更配有助聽設施,由功率擴大回路發射音頻電波幫助聆聽。另有各種電子擴音設備,盤式錄放音機和唱盤等供監聽及錄音之用。廳內也採用「浮式」防音設備,能達到聲響互不干擾及杜絕外來噪音之目的。 國家劇院和國家音樂廳地下室間,除可作為防空避難之用外,並作為面積約3.05萬平方公尺的中正紀念公園大停車場,觀眾自停車場兩側分別進入兩廳後院,可直接上樓進入觀眾席。 ●國家劇院 國家劇院位於中正紀念堂左側,這幢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及色彩的建築物,立體式造型不繁不簡,是正統的中國古典宮殿建築式樣。造型以屋頂層次較高的廡殿為主,配合十字形平面,正面隔著廣場與音樂廳南北相對。外觀色調為中國傳統色彩,屋面為黃色琉璃瓦,廊柱呈朱紅色。廳院主體結構由鋼筋混凝土、立體樑架、剪立牆及樓板組合而成。主體分為地下兩層,地上六層,屋頂至地面高達46公尺,總樓板面積約4.576萬平方公尺,有觀眾席位1526席。另設實驗劇場以適應小型戲劇、舞蹈等實驗演出之用,約有150個座位,舞台和座椅都是活動式的,是亞洲首先採用「張力索式頂棚」的劇場。 國家劇院除供傳統戲劇演出外,也兼演西洋歌劇、話劇、小型歌劇、芭蕾和傳統舞蹈等,是國際第一流水準的演出場所。光是舞台就分為交響樂池、主舞台、側舞台、後舞台和地下台等五大部分,舞台並可升降和旋轉,同時有53道布景吊桿,布景變換非常快速。劇場共有414盞燈,包括聚光燈、泛光燈和追蹤燈等,在舞台區上方有三道燈光吊桿,一道天幕燈光吊桿及一座燈光橋,舞台左右兩側各有側燈架及活動升降式側燈,在舞台前緣還有一排腳燈,可以自動升啟,外區兩側包廂邊各有一組燈光,天花板也有兩道燈光組,觀眾席後側上方有兩盞追蹤燈及一道燈光組。國家劇院還有「浮式」防音設備、不停電系統、防火系統、閉路電視系統、中央監視系統、停車控制系統和電子自動專用交換機等設備,能隨時掌握院內的安全狀況。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位於中山北路5段福林路,曾經是台灣蔣氏家族的居所,1950年時蔣介石的官邸設在此地。蔣介石逝世後,台北市政府於1996年收回產權,經過整理後開放給民眾參觀,揭開46年官邸的神秘面紗。 它最初設計之目的,就是為蔣介石和宋美齡提供幽靜、舒適和安全的居家環境。由於冠上政治與歷史的光環,使它有別於一般公園或景點等公共場所;現在光環已褪,景物依舊,令人另有一番感慨。入口的椰林大道長達300多公尺,盡頭右轉是千層夾道的林蔭,道路兩旁各有歐洲式庭園和中國式庭園的景觀。歐洲式庭園是為迎接美國前總統艾森豪來訪而建,設計採對稱式布置,以噴水池為中心,對稱的花園、花架,有著井然有序的美感,園內花木栽種以一年四季花開不斷為原則。中國式庭園景觀包括有涼亭、小橋流水、假山、花圃、草坪和魚池等山水景致,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庭園周圍一道綠瓦白壁的短牆,牆上嵌著一排各式各樣富有中國傳統風味的「窗」,給人既古典又親切的感受。除了中西庭園外,還有盆栽苗圃、玫瑰花園、花卉培育區、內花園、果樹區、園藝館、新蘭庭、園藝展覽館、奇石展覽館和凱歌堂等,可供遊客盡情觀賞。其中的玫瑰花園是蔣夫人最鍾愛的地方,蔣介石還親自栽種一條梅樹步道。官邸的主樓是中西合璧的素雅建築,頗能反映當初主人的個性與風格,就連教堂和涼亭也沒有豪華的建材和裝飾,親切淳樸加上一些些滄桑和落寞。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位於士林區外雙溪至善路,佔地面積廣達16萬平方公尺,是一座傳統的中國宮殿式宏偉建築,它依山而建,碧瓦黃牆、巍峨壯觀。院前廣場築有牌坊崇階,古雅清穆。正院呈梅花形,院內設備現代化,全部使用空調及自動光線控制。 主館建築面積15739平方公尺,一樓為辦公室,還有販賣部和餐廳,共有400多名工作人員。其他為展示部,共有20多間展覽室,收藏有70多萬件5000多年來的中國歷史文物,規劃有專題展覽和永久展覽等兩種方式。 院內珍藏的古物大約可分為器物、書畫和圖書文獻等三部分,每次展出1700件珍貴國寶,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包括殷商時代一直到清朝的銅器、玉器、陶瓷、法器、竹器、漆器、琺瑯、書畫、珍玩、甲骨文、經典、文房四寶、雕刻、織物、刺繡、文件及書稿等。 其中陶瓷的收藏可謂一脈相承,如5000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彩陶、秦漢時期的綠釉陶器、元朝青瓷、宋朝單色釉高溫瓷、元朝的青花及彩瓷等,中國陶瓷器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見。在器物類中,宗周鐘、翠玉白菜和唐朝白釉龍耳陶瓶等,都是稀世珍寶。 故宮博物院的設立,使得原本只有皇室貴族才能賞玩的文物,得以親近民間。博物院除展示珍藏外,還時常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和歷史文物交流,讓傳統的文物珍藏也能多元化。因為這裡完整地保存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並且件件都是無價之寶,因此吸引大批中外人士來此朝聖。 ●至善園 至善園也坐落在至善路,位於故宮博物院的左前方,佔地面積約7000坪,園內完全是仿中國宋、明時代庭園式的造景,有迴廊、涼亭和小池等。園內設計是按照大書法家王羲之所著的「天下第一行書」,規劃成八大勝景,分別為曲水流觴、籠鵝、松風閣、蘭亭、水榭、洗筆池、招鵝聽鶯和碧橋西等,將中國古代庭園山水之美表露無遺,也讓前來觀賞之遊客,彷彿進入宋、明時代,充滿古意。 ●台北賓館 台北賓館位於凱達格蘭大道、中山南路和公園路之間,面積遼闊,在高牆和大樹林蔭遮蔽下,顯得非常神秘。這個源自日據時代的總督官邸,主建築物有兩層,為純洋風式樣,周遭庭園則以日本東洋風為主。由於係仿歐式生活形態所建,故壁爐處處可見,每間重要房間中,都崁入華麗壁爐,爐上方都貼有英國製瓷磚。室內空間充滿巴洛克風味,樓板、陽台都用「鐵軌」埋入水泥中,屋頂也採用鋼骨構造,非常堅固。夜間採用由電腦控制的三段式照明,使它在慶典時愈夜愈美麗。環繞的高聳羅馬柱,雅致的建築螺紋和花葉雕飾,金箔纏繞細腳紋路的垂吊水晶燈,這些奢華的18世紀巴洛克式設計,使它曾享盡風華。 1895年(明治28年)時,首任日本駐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率日軍從基隆登陸,明治32年(1899年)總督官邸開工,明治34年(1901年)9月26日落成,日本總督遷入辦公,並成為皇親國戚、貴族政要社交之地,當時它冠蓋雲集,連日本皇太子裕仁(即現在的日皇昭和)訪台時,也是下榻於此。 民國34年(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台灣光復,日本駐台灣總督將它移交給我國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民國39年(1950年)改隸總統府,作為招待國賓的行館,改稱為「台北賓館」。民國42年(1953年),我國外長葉公超和日本外相河田烈,曾在此簽訂「中日和約」。民國52年(1963年),台北賓館由台灣省政府借給外交部使用。民國55年(1966年),外交部長魏道明將館內的主臥室改為辦公室。民國86年(1997年)我國修憲,前總統李登輝設修憲策劃小組,台北賓館的一樓餐廳,就是策劃「凍省」之處。在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除利用此處的幽靜和前外國元首如美國的柯林頓、韓國的金泳三及許多重量級官員會面外,「扁宋會」也曾在此舉行。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坐落在南海路南海學園的植物園內,是古色古香中國宮殿式宏偉的傳統建築,紅牆綠瓦,雕樑畫棟,計地下2層,地上8層,為中國歷史文化藝術之寶庫,長期陳列中國古代文物和藝術作品。館內5萬多件藏品多係過去由中國大陸轉運來台或由民間捐贈而得,如河南新鄭、安陽出土的銅器,洛陽出土的先秦繩紋陶,唐三彩和元朝樂俑等。還有甲骨文、玉器、石器、瓷器、禮器、兵器、樂器、雕刻、家具、書畫、銅錢、古幣和歷史服裝等。此外,館內還時常舉辦各種臨時性的特展。 ●台灣省立博物館 台灣省立博物館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自然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內靠襄陽路處,外觀設計模仿文藝復興式的典雅建築。樓分兩層,附有地下室,正門有台階數級,並有6根圓形石柱巍峨鼎立,頗具雄風。館內闢有5間陳列室,分別為動物室、進化室、海洋室、養殖魚類室和人類學室等,在二樓有「台灣的生物」和「台灣原住民傳統文化」等兩個常態展示空間。有時館內會不定期舉行特別展覽。 ●郵政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位於重慶南路2段與南海路交接處,是座巍峨壯觀的12層樓大廈,地下2層,地上10層,建築面積約1.157萬平方公尺,每層建築面積為992平方公尺。地下兩層闢為停車場,地上二~七樓都是展覽場地,展示項目力求兼顧普遍性、趣味性和專門性。博物館的一樓是郵政支局的營業廳及博物館的出入門廳,門廳內除了各式老郵筒外,正中的花崗石屏風上刻有國父在民國初年對郵務人員的訓示:「謀郵政之發達以富國便民。」二、三樓為歷史部分,陳列著古代郵政文物史料,四樓為業務部分,介紹各項郵政業務設施。五樓為集郵部分,除了有多彩多姿的各國古今郵票展示外,還有以「一枚郵票的誕生」為主題製作的幻燈片一套,使觀眾能瞭解到郵票的印製過程。六樓是特展室,不定期舉辦各種有關郵政業務的活動,提供觀賞。七樓為郵政專業圖書室,是郵政檔案、圖表和重要參考資料的寶庫,專供研究郵政學術之用;並闢有對外開放的閱覽室,採開架式,提供各種參考書籍供人借閱。八樓則為郵政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和會議室。目前館內典藏中外郵票50多萬枚,集郵品5萬多件,郵政文物6000多件和郵政專業圖書近2萬冊。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設在北投公園內,建於日據時代的1913年。這座原木結構的日式建築,本來是大型的公共浴池,外觀很像英國鄉村別墅,為兩層樓房,磚造的一樓面積777平方公尺,木造的二樓面積638平方公尺。1923年為了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又增建了特別休息所,前廳分4間,每間面積109平方公尺;二樓也有4間,每間面積73平方公尺,增建後的總面積共有1504平方公尺。後來溫泉文化式微,此地也荒廢多年。 台灣光復後,在現代人喜歡復古遊樂區的背景帶動下,「觀光溫泉」再度得寵,1997年設為記錄北投溫泉歷史的溫泉博物館,並被列為三級古蹟,吸引大批訪客。現在館內還保留著過去的溫泉池、榻榻米、藝妓表演廳、彩繪地磚和火爐壁瓷等。 ●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是台北市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位於台北市八德路3段25號,另有下屬的延平活動中心,地址為台北市迪化街1段21號9樓。社教館本館是一幢11層樓的大廈,計為地下2層,地上9層,佔地3858平方公尺;地下層有大型停車場、半地下室花園廣場和地下人行道等。1~5樓由社教館使用,6~7層由交響樂團使用,8~9層由「國樂團」使用。 社教館對市民主要提供四大服務項目:一是電影教育,二是社會教育,三是閱覽室服務,四是技藝訓練班。其中技藝訓練班共有30個班,分成日夜兩班授課,經常有民眾在此接受訓練,一些本來沒有專長的人,在這裡接受短期訓練後擁有一技之長,而可能獲得理想的就業機會。 館內還有社教資料室、個別視聽室、市民廣場親子區、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展覽活動、文化活動室、市民廣場親子區、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展覽活動、文化活動中心和會議場地等服務項目,其中的文化活動中心有大型舞台,經常有大型節目演出。 ●台北市立天文科教館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台灣最大的天文館,位於台北市基河路363號,面積18076平方公尺,樓高地上3層、地下2層,它以新的形貌和尖端的設備,帶領觀眾進入天文、星象領域,遨遊宇宙。 一樓主要展示地球、古代天文和太空科技三部分內容:地球部分介紹它的誕生、構造,地殼的變動,龍捲風的發生,世界氣候,月球的表面,月相變化和潮汐現象,還有日蝕月蝕過程。古代天文部分介紹中國天文學家張衡、中國古代天文儀器、古代北京觀象台和登封觀測台、外國古代天文儀器和天文台。太空科技部分介紹太空旅行的夢想、早期火箭、神農五型火箭的發射、太空梭計劃、人造衛星的種類、太陽神計劃、太空衣、太空生活,以及未來的太空基地等。一樓的宇宙劇場最有看頭,180°半球形銀幕,45°傾斜座椅及環場音響效果,讓觀眾欣賞影片時,有如置身宇宙星體中,充分感受宇宙的奧妙與臨場震撼。 二樓主要展示望遠鏡與天文台、太陽系、天球與星座等三部分內容:望遠鏡與天文台部分介紹天文觀測史、望遠鏡的構造、行星的順行和逆行、經緯儀、赤道儀和望遠鏡的倍率。太陽系部分介紹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多普勒定律和恐龍的滅絕等。天球與星座介紹星座盤、天球、88星座、各種星座繪圖、太陽在星座中的運行和尋找星座等。 三樓主要展示恆星、星系和宇宙論三部分內容:恆星部分介紹太陽風和宇宙線、閃光箱、用各種波長的電磁波觀察太陽、太陽構造的說明、太陽黑子描繪、距離的單位、多普勒效應和恆星的大小等。星系部分介紹銀河及其構造、梅西爾的貢獻、梅西爾星表和星系的種類等。宇宙論部分介紹宇宙的構造、哈伯常數、霹靂說、宇宙的歷史和宇宙通道等。 頂樓為軌道車漫遊宇宙探險設施,屋頂並闢有兩座圓頂觀測室。最受觀眾歡迎的是地下一樓的3D立體劇場,階梯式座椅設備和寬大銀幕,可讓觀眾不受阻礙,專心欣賞節目。只要戴上立體眼鏡,便可感受到三度空間的臨場震撼,如蘋果彷彿在眼前掉落,魚兒在身旁穿梭。此外,館內還設有觀測室、演講室、圖書館、餐廳和賣場。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是全國唯一國立科學教育中心,成立於民國45年,原館位於南海路的「南海學園」內,民國92年遷至士林區士商路189號。館內常設展區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與地球科學等豐富的展示內容,更與國內外博物館合作,展出最新的科學展覽。緊張刺激的3D動感,充滿趣味的立體虛擬實境劇場,拓展對應用科學的視野。館內科學圖書館及設備齊全的科學實驗室,不僅能探究科學的理論基礎,而且還能透過動手操作來體驗科學。此外,科教館每年還定期舉辦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不受時空限制的網路科教館、全民走透透的行動科教館巡迴教育,以及發行生動有趣的科普叢書等,兼顧了各年齡層的民眾,進而使全民能學科學、愛科學。 科教館是一座現代化呈半圓形的10層樓建築物,計地下3樓,地上10樓。地下1樓有3D動感電影院、地底世界、立體虛擬實境劇場、地震劇場、兒童益智探索館、科學實驗室、會議室和餐飲販賣區;地下2樓為機車停車場;地下3樓為汽車停車場。 地上1樓有電影攝影場、3D動感電影院機房、大廳及紀念品販賣區。地上2樓為販賣及餐飲休憩區。地上3樓是生命科學展示區,除了特展室外,還有生命和人體的奧妙展出。地上4樓也是生命科學展示區,展出人與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地下5樓是物質科學展示區,介紹奇妙的化學世界、科學萬象、奇妙的物理世界及科學遊戲世界。地上6樓也是物質科學展示區,展出奇妙的數學世界、物理好好玩、探索我們的地球,以及科學廣場。 地上7樓及8樓都是特展區,由各界承包展出不定時及不同內容的有關科學項目的展出。地上9樓有國際會議廳,可舉行300人的研討會議;還有圖書館,致力於發展整合科學教育資訊與資源推動;另有兒童閱覽室和多功能會議室。地上10樓則是館史室及行政辦公區。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也位於南海學園中,這座古色古香的中國傳統式建築物,色彩鮮艷,裡面分成演出和展示兩個部分:演出部分有表演廳,可容納700名觀眾,寬闊的舞台舉辦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戲劇、音樂、話劇和舞蹈等演出,並可供藝術講座與放映電影之用。展示部分有國畫、油畫、水彩畫、版畫、書法、雕刻和攝影等,並協助具有藝術創作能力的藝術家或學生免費展出。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是遠東地區最大最現代化的多功能美術館,位於基隆河畔的中山北路。這座台北市文化教育公共機構之一的白色醒目6層樓建築物,是融合傳統四合院格局及現代感之管狀立體藝術品。地上地下各3層,佔地20496平方公尺,建築面積23802平方公尺,四面採光,外貌壯觀,有典藏、展覽、研究與推廣等四種功能。內設展覽室、視聽室、圖書室和美術教室。搜羅的中華文物,以清末至今中國現代藝術、美術發展的現況研究、展覽及推廣為主,為全體台北市民保存美術品。幫助民眾學習和欣賞藝術,經常展示台灣本土藝術家作品及國際性展覽。美術館室內展覽場面積有13884平方公尺,並有8個雕塑中庭展覽場地,一間有360個座位的現代視聽演講教室,5間美術教室及1座圖書館。這裡的導覽系統為全台之冠,可依不同觀眾需求提供不同的導覽,如一般民眾、智障及肢體障礙的觀眾導覽;還有不同年齡,如兒童、青少年、成人、銀髮族等的導覽;器材也會因不同需求而設有錄音機、電腦,並有專人導覽服務系統。導覽可採定時或機動配合,語言方面有普通話、閩南話、英語、日語和法語等;並有特為盲人點字服務與錄音的導覽。星期三為教師日,鼓勵教師和學生利用美術館進修學習;週休二日,星期六為學習日,供中、小學生至美術館參觀、學習,並配合展覽舉辦專題演講、座談會、放映美術影片等各式各樣的美術研習營。館內的美術圖書室與美術館藝術書店的功能,都是為了讓觀眾參觀完美術館後,得到更多藝術資訊,包括館方各種出版品、各種美術圖書、兒童美術圖書、各種藝術雜誌、期刊、卡片和畫冊等。美術館旁一幢醒目的建築,是藝術家聯誼中心。 ●台北海洋生活館 台北海洋生活館坐落在士林夜市對面力霸百老匯大樓的二、三樓,它是台灣第一座高樓都會型海洋博物館,也是以深海魚類為主的大型海洋博物館,結合教育、休閒、資訊和娛樂等多重功能於一體。全館佔地近3300平方公尺,設置18個大型主題缸,並規劃有珊瑚、鯊魚、迴游、河川、淺海、蝠魟和觸摸池等7個生態區。一條長18公尺的海底隧道設計,使參觀者可親身體驗兇猛鯊魚自頭頂掠過的驚險感。此外,觸摸池展示海星和海參等無脊椎海洋生物;河川生態模擬湄公河生態環境,還有瀑布水流設計;食人魚缸則展示熱帶雨林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群。 ●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就是原來的摩耶精舍,為張大千的故居,他逝世後捐出,由故宮博物院管理,地址為士林區至善路2段342巷2號。每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對外開放,採預約參觀制,參觀人數限制為上、下午各25人,參觀時集體行動,有專人引導。它建於1976年,坐落在外雙溪溪水分流處,佔地1911平方公尺,由張大千親自設計督工興建,主體建築為東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兩層樓,中設天井,院牆是西式水泥結構,屋頂是中國式飛檐,西式大門裝上中式獸頭銅環,門楣上掛橫額「摩耶精舍」。「摩耶」與張大千的「大千」都出自佛教典故: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庭院布置許多樹石盆景,花木流水,鋪有塑膠地毯以代替人造草皮,他生前喜愛的梅花、荷花、茶花和海棠,在四季中輪流展現不同的迷人風貌,潭中有錦鯉戲水,五彩繽紛。內門上題有蔣經國手筆「亮節高風」,玄關處有盆名為「迎客松」的黑松。沿著中庭通道,左手邊是一樓客廳,四周櫥櫃裡放置著形形色色的奇石異木;牆上有幅照片,是1982年張大千獲「中正勛章」由蔣經國為其頒授時兩人的合影;在另一面牆上,是1956年與畢加索會面時的合影。隔壁是畫室,桌前有張大千揮毫作畫的蠟像,栩栩如生;室內還有猿猴標本,牆上有他老師曾熙的畫梅、母親曾友貞女士的耄耋圖。畫桌上陳列著畫具,掛著30多支畫筆,筆毫均為精選的動物毛製成,其中一支馬鬣巨筆專為潑墨用。 二樓有大師生前未公開的私人小畫室和裝裱室,他生前絕大部分作品和私人收藏的歷代名蹟,遇有需要裝裱和整修時,都在自宅處理;有時也會親自動手,但多數是請師傅來家中工作。畫室旁有間小客廳,牆上掛幾幅家居生活照片,下方放置不少奇石,他以愛盆栽和奇石出名,不時遠自巴西、美國或日本運石頭回來,奇石收藏之多,甲於天下。 「摩耶精舍」的最大特色還是他所苦心經營的花園,園中最重要的布置是盆栽,從前院中庭到屋頂,到處都是盆栽。四盆「鐵柏國寶」樹齡已有200多歲。後園有一盆陽明山絨毛野杜鵑,樹齡已達80多歲,枝丫相連,象徵著永結同心。為了表達孝思,精舍廣植萱草(俗稱金針花或忘憂草)。從後園影娥池畔可登上兩座茅亭,分別名「翼然」和「分寒」。茅亭以原木為柱架,以棕櫚及細竹為頂,在此聽風觀雨,遠近景色盡收眼底。另有一座烤亭專供蒙古烤肉,除烤架外,還放置數個盛四川泡菜的墰子。後園遍植梅樹,豎有「梅丘」巨石,「梅丘」兩字係他親筆所書,為了尊重孔子名諱,特將「工」字寫成「」字,如今一代畫家即長眠此「丘」。 大千先生9歲從母學畫,12歲能畫山水人物花卉,有神童之稱。16歲進入中學,19歲跟二哥到日本京都學習染織藝術,21歲返國後跟曾熙先生習畫,不久在松江禪出家,法號大千。返俗結婚後,又拜清道人李瑞清習畫。1952年舉家遷往南美阿根廷。有一次在巴西聖保羅市郊外發現一個大平原,和故國成都極為相似,因此賣盡平生所有珍藏物品,開山鑿湖,營建八德園,充滿了中國園林風貌。後遷返台灣,定居外雙溪「摩耶精舍」,用不斷的創作頤養天年。 ●國家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坐落在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東臨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門,北臨貴陽街,佔地面積12231平方公尺,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公尺,是一幢9層樓大廈,計地下2層,地上7層,館內有200多萬冊藏書,設有閱覽座位1500多席,並設有12個大閱覽室及60個研究小間。這座外觀氣派莊嚴的圖書館,內部採垂直及水平呼應的空間構架。為達到圖書資料長久保存之目的,中央空調系統的1300部冷凍離心式冰水主機,24小時不停運轉,並有方便圖書運送而裝置的升降機及電磁動力導軌推車。 館內有兩個大會議廳:一為三樓入口處的國際會議廳,設有250個席位;另一為地下一樓入口處的演講廳,設有550個座位。這座圖書館的館藏在台灣是首屈 一指的,其中善本書、英文書、日文書、韓文書、其他外文書、官書和期刊等,共有90多萬冊,以12.5萬多冊善本書最為珍貴,堪稱國寶之一,全世界研究漢學的學者,都不遠千里前來研究求證。 這裡除有最齊備的政府出版物;所有民間申請有國際書號的出版物,都會免費送一冊到此館典藏。1993年更進藏自烏拉圭運回的李石曾創建之「中國國際圖書館」舊藏書10萬多冊,中文部分約9萬冊,均係清朝至1936年間的出版物,彌足珍貴。館內的圖書典藏區,也依照書類的不同,分成普通、善本、期刊、官書、輿圖和安全等6個書庫,以及裝裱室和燻蒸室等。館內最珍貴、最古老的書,是在敦煌千佛洞中發現的「敦煌卷子」,有1500年左右的歷史,現仍完好如初。 ●台北市立圖書館 台北市立圖書館坐落在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125號,是一幢純白色現代化的15層樓建築物,計地下4層、地上11層,總樓板面積22.13萬平方公尺。不僅外貌新穎雄偉,內部設計也具國際標準,建有通風、防火、防潮、防空、防盜、耐震、省電、採光和隔音等設施。擁有最高藏書量100萬冊的開架閱覽室,有閱覽席位2000席,可以容納參加文教活動的民眾1600多人,並提供自動化的電腦借還書服務,陳列1000多種中外文期刊、報紙。目前館內藏書量有100萬多冊,中文雜誌1000種和外文雜誌100種,中文報紙35種,外文報紙10種,非圖書資料10萬卷。館內有專屬兒童的活動區、視聽區、閱讀區和攝影棚,佔兩層樓空間,面積4259平方公尺。館的一樓設有「殘障者閱覽室」,室內一切設施、座位,都是替行動不便的民眾做最體貼的設計。此外,台北市立圖書館在全市各地設有33處分館和20多處民眾閱覽室。 ●二二八和平公園 二二八和平公園原名台北公園,又稱新公園,1996年起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這是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也是市區內歷史最悠久的公園,地址為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3號。這個建於1896年的大公園,是台北市中心的一大塊公園綠地,佔地71522平方公尺,以凱達格蘭大道、公園路、襄陽路和懷寧街為周界,是台北市民們最方便的一處大型休憩場所。裡面種植有各種亞熱帶植物及花卉,包括有榕樹、椰子樹、棕櫚樹、合歡樹、茄冬樹、樟樹、鐵樹、夾竹桃樹和檳榔樹等,不勝枚舉。 園內濃蔭蔽空,空氣清新,經常有情侶雙雙,每天清晨還有很多人在這裡做健身運動,如健身操、慢跑、舞劍和練太極拳等,另有一些人在園內蹓鳥。 公園全區中,歷史博物館在最北側,面對館前路;東側以噴水池和涼亭為主;西側是遊客最多的荷花池和小拱橋區,懷寧街大門南側有音樂台、兒童遊樂場和古蹟牌坊等。在歷史博物館前廣場及其兩側行人道上,成為街頭畫家的據點。公園的東北角上,建有古色古香中國傳統式的四亭一閣,亭名「滄海」、「劍華」、「大潛」和「大木」,各據一角,形式相同;中間的「翠亭閣」坐落在人工大水池中央,高3層,四周有遊廊,只有北面有橋可以通行。這座翠亨閣建築宏偉壯麗,飛檐斗角,金碧輝煌,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鄭成功和劉銘傳等人而建,表現傳承中華文化之風。大水池的西部有7道噴泉自水底沖起,高達6公尺多,池底裝有許多彩色照明燈,映照水珠水柱幻化七彩,四散飛濺,極為美觀。在亭閣西邊也有個圓形噴水池,池中假山叢疊,水自假山中央噴出,日夜不息;池四周栽有齊胸高的芙蓉,剛好把水池四周圍住,池上方並修剪成英文TAIPEI(台北)字樣的芙桑6叢,整齊明朗,字形突出。公園西側有一座拱形橋橫臥在人工湖上,湖畔老樹粗大的樹幹橫空伸出,很多遊客將它當作懸在湖面上空的天然長凳;湖中的荷花和睡蓮,清香撲鼻,令人神怡。 公園內有兩座石坊:一座是豎立在東北側的石築節孝牌坊,一列三門,中門上刻有「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節孝坊」字樣,未書年號,無從查考其典故。另一座是清光緒三十一年由衡陽街遷到公園音樂台右側的急功好義坊。兩者均被列為二級古蹟。此外,公園裡還豎有一座二二八紀念碑和一座二二八紀念館。露天音樂台是公園的一大特色,常有許多大型的文藝活動在此舉行,免費供市民觀賞。公園南端有兒童遊戲場,設有滑梯、杠架、天橋、鞦韆、搖椅、轉椅、蹺蹺板和浪木等,並有假山水池,以及一個大型鳥舍和猴房。另有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半身紀念塑像一座,他是中國之友,在對日抗戰期間曾組織空軍戰鬥機隊,助我抵抗日本空軍的施虐,並助我飛越駝峰接運美援抗戰物資。在公園正門口有兩頭銅牛,是日本人留下來的。正門北側展示兩個老火車頭,一個是1887年由台灣巡撫劉銘傳從德國買來的,另一個是1895年由日本贈送的。 ●大安森林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是台北市內最大的都會公園,坐落在新生南路2段、信義路3段、建國南路2段及和平東路2段口之間,以森林為主題,圍牆也用茂密的樹林代替一般的圍牆,依次序靠新生南路為白千層、信義路為榕樹、建國南路為盾柱木、和平東路為樟樹,人行道中央則種植楓香樹。 公園內綠地開闊綿延,兩條東西向、一條南北方的主園道,沿途遍植喬、灌木,並布置有多處花壇、涼亭、飲料自動販賣機、乾淨的廁所、電話亭、散步道、慢跑道、殘障復健步道等人性化服務設施,並有露天音樂台、兒 童遊戲場等。整個公園佔地達25.9公頃,分為榕樹、紅葉、棕櫚林和誘鳥引蝶等區,是名符其實的都市之肺。 中央音樂台前斜坡式座椅可容納近千名觀眾,是北市藝文表演的重鎮。周圍有清香撲鼻的香花植物,東南隅有大王椰、酒瓶椰、美人蕉等棕櫚科植物。西北側的自然生態景觀人工湖最為引人注目,佔地約1公頃,人們繞著人工湖走一圈大約要15分鐘,湖中央有個種滿金露華、紅葉鐵莧樹林的小島,湖中有魚兒、烏龜、水鴨和鴛鴦遨游,湖畔各種水鳥、野鳥和白頭翁等多不勝計,大樹下偶見可愛的松鼠,並有鳥兒蝴蝶紛飛。 因為大安森林公園腹地廣闊,常見有三、五同窗好友、闔家大小、恩愛情侶,或是祖孫三代在此同遊的溫馨畫面。公園開有多個出口,公園周圍也有數十路公共汽車,交通四通八達,遊園客稱便。 ●雙溪公園 雙溪公園位於士林區通往故宮博物院和陽明山的交叉點上,也就是在陽明山麓外雙溪口的至善路上,整個公園呈三角形,面積約12.7公頃,是一座人工公園,採江南園庭設計,裡面設有八角亭、一柱亭、假山洞、釣魚台、大魚池、觀景台、九曲橋和長迴廊等,還有各種樹木花卉,景致雅逸,美不勝收。每年都舉行有牡丹花展,是台北市民一處優美的休憩地方。當遊客從大門進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園布置精巧雅靜的涼亭樓閣,有的掩映在綠樹叢中,有的點綴在水池之上,似隱忽現,曲折的九曲橋腰肢款擺地圍繞著水池,只見兩岸花木扶疏,山景儼然,微風中透著繁花異草飄散出的陣陣花香,清爽宜人。園中的假山是山石與建築的巧妙結合,山頂上有道泉水噴瀉而下,流入湖中。假山中還設有石洞,穿過山洞,別有情趣。整個林園造景,錯落散布全園,處處洋溢著山水古趣,極富詩情畫意,遊客漫步其間,恍若置身紅樓夢中的大觀園。 ●大湖公園 大湖公園坐落在內湖盆地東側,因有白鷺鷥常在此湖棲息嬉戲,故又有白鷺湖之稱,地址為內湖區成功路5段31號。面對五指山和忠勇山,毗鄰白鷺山,沿著大湖山莊可以前往白鷺山和東義觀光果園,湖旁的四線道大馬路也可以通往南港。公園面積相當大,有湖有山,擁有湖光山色之美。它原來是山中的幽靜之湖,野鳥、晴鴨常在此嬉游、棲息。1979年為適應市民休憩的需求,維護自然景觀,乃闢建為發揚中國園林趣味的自然公園。整個公園以湖為中心,湖邊亭台錯落,九曲橋欄一邊通往湖上水榭,一邊連接大片如茵草地,花樹園林,把汪汪碧水擁在懷中。在公園與白鷺山之間的湖面上,建有白色雕欄,古色古香的拱橋,有兩層樓高,橋洞兩側用朱紅鋼磚砌成,在夕陽的映射下,拱橋就如珠寶店的聚光燈照射在一件貴重的首飾上,彷彿成了白玉和紅寶石鑲成的精品。另在湖畔建有露天游泳池與網球場供民眾使用;在公園外的草地上,還有雪特蘭迷你馬供小朋友付費乘騎。 ●陽明山公園 陽明山公園坐落在台北盆地北方,地址為士林區陽明山竹子湖路1~20號,距離台北市區約16公里,原名草山,台灣光復後為紀念王陽明先生而改名。它居於紗帽山之東、七星山之背,海拔443公尺。此地植物種類多達1224種,約佔全台灣植物總數的1/3,其中如台灣水韭、大屯杜鵑、中原杜鵑、小角蓮和四照花等都是稀有植物,極富學術研究價值。 公園依山而建,分為前山的中正公園和後山的陽明公園。中正公園較小,舊稱草山公園,是紗帽山和七星山之間的高台地,面積3.7公頃。此處槭樹最多,深秋時節滿山紅葉,別有一番情趣。園內尚有櫻林、草地、山泉、荷花和魚池等,並且面臨以人工引導山泉匯積而成的陽明湖,湖水清澈,時有白鵝戲波,加以湖邊杜鵑花、櫻花和白花等簇擁,算得上湖光山色,景色宜人。這裡除了有一般公園景觀的布置與休憩設施外,尚有游泳池和網球場,公園旁還有公共溫泉浴室。 中正公園內的中山樓,建成於1966年11月6日,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而建,佔地1.5萬平方公尺。全樓以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為主,莊嚴雄偉,美輪美奐,是台灣著名文化殿堂之一。樓內的坐椅、茶几、浮雕和彩畫,均集結了中國建築陳設藝術的精華。其中的中華文化堂,是個設有1800個座位的大會議廳;大餐廳可以同時供應2000人用餐,並有可以容納100人的小型會議室,以及陳設雅致的會客廳;另有供人休息、消遣和娛樂的圓廳。中央政府凡有重要集會,多在此地舉行。 陽明公園位於紗帽山後側,面積廣達46公頃,是陽明山勝景精華所在,兼收自然景致與人工布置之美,規模之大,冠於全市。公園內有小隱潭位於峽谷下,若隱若現,潭上方有一道小瀑布,瀑布前架著朱紅色小橋,橋畔有王陽明先生墨寶「山水閒情」勒石,潭左側山坡上種植百餘株梅花,稱為「隱潭梅園」。小隱潭左上方有彩色大噴泉,噴水方式有9種不同變化,配合著池中的五彩大燈光,令人眼花撩亂,入夜後更是美不勝收。水池周圍種有青翠圓柏和如茵綠草,經常浸滛在水池飄來的濛濛水氣中,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美麗的彩霧。 公園中心建有富麗堂皇兩層樓式的辛亥光復廳,專供遊客休憩,樓下為餐飲部;樓上為旅館部,視野開闊。辛亥光復樓前方有一座用紫花九重葛和圓柏雙層圍繞而成的大型花鐘,直徑有30公尺,鐘面以綠草為底,無論時針、分針和秒針,都由各色花卉構成,鐘背飾以龍頭雙鰱浮雕,花鐘依時轉動,分秒不差。陽明公園瀑布區有平台3處,亭榭4座,山壁間有蔣介石題的「陽明瀑」三字石刻。附近還有懸崖峭壁的好漢坡和空谷幽明的一線天,形勢天然,有若鬼斧神工。陽明山後的陽明瀑布,是這一帶最大的瀑布,自山巔飛瀉而下,勢若雷霆萬鈞。下方福壽橋畔有大屯瀑布,與陽明瀑布匯流後奔騰出谷。匯流處谷口的峰頂橋裝有9支噴水管,利用山泉噴出3公尺多高的水柱,終年不竭,稱為「峰頂噴泉」。每年2月中旬到4月初約50天,是陽明山花季,滿園櫻花盛開,梅花、桃花和李花次第綻放,繼而杜鵑吐豔,茶花盛開,姹紫嫣紅,絢爛如霞,嬌豔醉人,漫山花團錦簇和如織的遊客交相輝映。 ●植物園 植物園是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的學術研究實驗場,對於中小學教科書上所教導的各種植物,具有輔導教育的功能。這個位於台北市西南側、博愛路南端的植物園,佔地約16.53公頃,園內濃蔭夾道,花圃繞徑,藤棚、假山、荷塘、亭台和小橋等點綴其間,清幽脫俗。擁有近2000種極具學術價值的亞熱帶植物,供人免費參觀,並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這裡主要的植物包括了樟楠樹、椰子樹、大杉和油杉等有經濟價值的樹木,還有藥用、染料、香料和油脂用植物,以及其他珍貴果樹和奇花異木。在十二生肖植物區,大約一條20公尺長的步道兩旁,種植著以十二生肖命名的植物,如豬腳楠、虎子花、龍吐珠和兔尾草等。還有一處雙子葉植物區,栽種了許多薔薇科、樟科、木蘭科和桑科等植物,都是闊葉樹木,走在樹林間的木棧道上,猶如步行在森林間,偶見赤腹松鼠在樹林間爬來爬去,也可發現黑冠麻鷺在其間覓食。為了便於保護,各種花圃和樹木都用欄杆圍了起來,遊客可以從名牌中認識到各種植物的中英文名稱、產地和特性。 荷花池是園中最迷人的地方,由一個大池和幾個小池組成,池畔垂柳青青,池中荷葉田田,滿池荷花盛開,間有幾座典雅的中國式涼亭,古色古香,很有江南風光特色。環湖小徑也闢建得非常別致,中間有一段上築棚架,綠意誘人,兩側列置長凳供人閒坐賞荷、聊天。荷花池附近還有一些小生態池,生態豐富,尤其是小雨蛙等不同的蛙種,「咕咕」、「咕」地鳴叫不停。 園內還有兩間玻璃溫室,栽植許多草本植物。植物園內有一所台灣省林業陳列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式建築,它前身為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現為二級古蹟。這幢建築原係位於台北市中山堂,1931年將部分遷建於植物園,部分遷建於圓山兒童樂園中。現在的省林業陳列館閩式的大門上,還繪有色彩斑斕的門神,館內則展覽有許多植物標本。 ●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一處巨型的休閒遊憩公園,也是亞洲最大的動物園,極適合享受親子教育的樂趣。園內展示有世界五大洲的各種珍稀動物,計300種,2500多隻,主要設施分為室內和戶外兩大類。室內部分有昆蟲館、無尾熊館、大熊貓館、夜行性動物館、兩棲爬蟲館和企鵝館等,戶外部分有台灣動物區、兒童動物園區、蟲蟲動物區、亞洲熱帶雨林區、沙漠動物區、澳洲動物區、溫熱動物區和鳥園等。 這個動物園位於文山區新光路2段30號,整個動物園坐落在一個丘陵地上,佔地182公頃,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包括谷地、池塘和山嶺等,風景優美,不僅展示動物本身,同時也展示了動物的生活環境,遊客可乘坐園內遊覽拖車環園參觀,也可以步行參觀。這裡每一個展示區的設施和設計,都著重配合動物習性和行為的背景布置,例如在夜行動物館內,裝置有特殊紅光,以變更動物活動處的晝夜時序,使習慣在夜間活動的動物,也能在白天活動,以配合人們的參觀。又如在企鵝館即原來的極地動物生活館內,全部是人工製造的冰世界,經常保持冷度,使北極熊、帝王企鵝和海豹等能活躍其中。在亞洲熱帶雨林區,利用原有北高南低的地勢,配合動物分布地勢的差異而作適當的配置,如鹿、羊和牛等食草動物是置於低曠處,虎、豹、獅和熊等肉食性動物則配置於高處,高處和低處之間,用壕溝阻隔。 最靠近動物園大門的是可愛兒童動物園區,這裡所飼養的動物多係兒童寵物,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的動物俱樂部中,與溫順的山羊、小花鹿、綿羊、小馬、幼驢、幼象、小狗、貓、兔和鼠等盡情玩耍。園內動物托兒所中的保姆及養護人員,會指導兒童如何哺育小動物,並展示雞的胚胎發生過程,以及母雞帶小雞的情形。這裡的動物小舞台是半圓形的劇場建築,可以容納200名觀眾,定期舉行動物表演,有猴子盪鞦韆和鸚鵡學話等節目。兒童們還可以在這裡乘坐農村化的牛車及卡通化的馬車,循一定的路線在園中遊行。在兒童動物園區內,展出一隻與中國大陸熊貓同屬世界最珍貴稀有動物的南美金獅狨,這種可愛的動物有一身金毛,身輕如燕,體重只有500公克左右,體積也只有一個巴掌大,長相很像猴子,尾巴長,跳躍能力極佳。由於膽子小,屬晝伏夜行的動物,以雜糧為食。原產地在南美洲熱帶雨林;因為已瀕臨絕種,故已禁止買賣,一切繁殖、分配和飼養,都要透過國際保護金獅狨協會辦理。 這裡的台灣動物區以台灣農村及農舍為背景,飼養有水牛、黃牛、羊和豬等,池塘上鵝鴨遨游,草地上火雞、蕃鴨漫步,孩子們在這裡可以瞭解台灣農村生活及家畜家禽的生態;有系統地看到由平地到高山19種代表性的不同動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混合展示區,除了梅花鹿、羌和水鹿外,還有台灣野兔、藍腹鷴和竹雞等三種小動物。在台灣動物區後方有猴島,棲息著台灣獼猴;猴島旁有座山羊山,住的是在台灣將要瀕臨絕種的長鬃山羊;山旁有如同岩洞的石室,雲豹和石虎以此為家;緊鄰的玻璃水櫃,有水獺在櫃中戲水;台灣黑熊、鼬獾和山豬等,也各有牠們自己的天地。 在沙漠動物區內全是沙漠景觀,由沙丘、小塊岩石。仙人掌和有刺灌木交織成一片廣大的沙漠世界,裡面的住民是單峰駱駝、雙峰駱駝、阿拉伯直角山羊和弓角山羚羊等。鄰近的澳洲動物區則綠意盎然,生活著食火雞、鴯鶓、大小袋鼠和無尾熊等。 在非洲動物區內,可以看到成群的羚羊、長頸鹿、斑馬、猴子、河馬、山魈、象、猩猩、狒狒、土狼、獵豹、獅子、鴕鳥、非洲跳兔、狐猴和黑犀牛等。 在昆蟲館的蝴蝶養殖區,是 非常別致的參觀場所,它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溫室的幼蟲牧場,又分為冷暖兩個溫室,當冬天來臨時,熱帶蝴蝶溫室需放暖氣,而寒帶蝴蝶溫室卻要大開窗門任寒氣侵入;在夏季時寒帶蝴蝶溫室需放冷氣,熱帶蝴蝶溫室則要洞開窗門;網室幼蟲牧場設在無風的斜坡地上,用一個面積1.04萬平方公尺、高達4~10公尺的大網罩成的網室,裡面栽種大量蝴蝶食用的植物,同時將成蝶放養在網室內,強迫牠們在網室裡繁殖;開放式的幼蟲牧場,有大量吸引木柵地區附近蝴蝶來此繁殖的蝴蝶食用植物,是展出成蝶生態的固定場所。 昆蟲館建築融合迎風、逐水、透光等大自然元素,呈現昆蟲世界的活潑和多樣性。這裡有台灣原生的蝴蝶和甲蟲,也可以看到來自馬來西亞全世界最長的竹節蟲。這個館佔地3000多平方公尺,兩側緊鄰山丘,依著天然地形,延伸出環狀的參觀步道,左右建築物中央夾著一塊生態水塘,構成一處探索昆蟲世界的自然生態廊道。全館分成五大展區,廣場中央的生態池提供蝴蝶、甲蟲、蜻蜓的生態觀察區。2樓展廳介紹昆蟲的過去及演化過程,媒體視聽室有影片及動畫引導遊客進入昆蟲的奇妙世界。網室生態展示室,利用不同的展示技巧,呈現森林、草地及土棲的昆蟲世界。在未來館裡,運用昆蟲標本、科學和體驗裝置,引導觀眾發揮想像力,創造昆蟲未來無限的發展空間。一般說來,昆蟲壽命短暫,且有季節性限制,所以目前館中只展出50多種活體昆蟲,並會隨著季節的變化更換物種。為了幫助觀眾便於觀察體型較小的昆蟲,昆蟲館設置6架微距觀察的設備,觀眾可透過小型螢幕360度觀察展示箱內昆蟲的動靜。 大熊貓館是動物園最熱門的參觀點,裡面居住著由中國大陸四川省所贈送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牠們非常可愛,只要天氣好,小朋友們就會紛紛從各地前來,爭睹這對動物園之寶。 在園內的特殊展示館區內,有小白鼠館、松鼠園、飛鼠園、鳥園、海豹池和寵物觀賞場等。 動物園內的水獸表演場佔地 4960平方公尺,看台可以容納2000名觀眾,表演分為三層,透過最下層透明玻璃,對水中表演動物的舉動,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表演場內有高達1公尺的人造海浪,令人如同置身在大海上,引人入勝的表演明星有海豚、海象、海獅和殺人鯨等。 教育中心位於動物園大門入口的正前方,是動物園資訊傳遞、教育活動及靜態展示的樞紐。為了使動物園更能發揮在教育上及娛樂上應有的功能,教育中心特別利用各種展示科技和視聽媒體,再透過解說服務,讓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能對奧妙的動物世界、生態歷史、保育工作及現今動物園所扮演的角色,有全盤的瞭解。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位於萬華區成都路10號,原名市場八角堂,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所設計,以「十字型」為主體,有「八角型」出入口,曾是台灣第一座公營市場,也是現今台灣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市立古蹟市場建築物,並隨著西門町電影劇場文化的興盛,「紅樓劇場」和「紅樓戲院」曾聞名一時。 現在它搖身一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文創勢力集散地,外觀仍然是八角形的紅磚建築,內部則利用裝置藝術的概念來打造極富創意的空間配置。一樓的展覽館舉辦有藝文展覽,並有許多新興品牌進駐紅樓16工房,搭配有別具巧思的文化商品販售。二樓表演館則以茶樓劇場為號召,以紅磚牆面搭配木質桌椅,充分表現紅樓發揮創意且能兼顧傳統文化特色。 ●貓空纜車 貓空纜車位於文山區,鄰近動物園、政大和深坑等景點,總長4.03公里,單程搭乘約17分鐘。在纜車上,白天沿途可遠眺群山綠野和101大樓,將貓空山系及茶園一覽無遺,並可俯瞰青綠的樟樹林;夜晚可欣賞璀璨的市區萬家燈火和北二高燈河,不論白天或夜晚,都有迷人景致。 這個台北市的新景點,是全台灣最長和收費最便宜的纜車,共設有動物園、動物園內、指南宮和貓空等四個站。搭乘單程票價為一站30元,兩站40元,到終點站50元,悠遊卡通用。遊客在纜車上不可抽菸、飲食、嚼口香糖及檳榔,但可喝礦泉水和白開水。 貓空纜車最刺激的一段,是在指南宮站與貓空站間。指南宮站高度為110多公尺,將近有40層樓高,纜車一出站就以60度斜角一路下滑約40公尺,靠近貓空站時,再以45度仰角向上攀升,陡降陡升就像搭乘雲霄飛車般刺激。其營業時間為週一到週五的上午9時至晚間10時,週末假期營業時間提早,為上午8:30至晚間10時收班。每車可以乘坐6~8人,纜線上共有144部車廂在運轉。 ●101金融大樓 101金融大樓是目前台北最亮麗的地標,成為國內外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之一,它位於信義區市府路45號,其營業時間為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21:30,週五、週六、例假日的當日及前日,下午則延長營業時間至22時。 它由建築大師李祖原構想設計,採君子象徵的竹節為範本,使用無反射光害高透度的隔熱帷幕玻璃。其外觀以每八層樓為一個設計單位,層層相疊展現十足的律動感,而竹節式的造型外觀、象徵吉祥的雲狀圖案,以及外圓內方的古代銅錢裝飾,更是結合古今中外,展現建築學上的最高水準。大樓有顆重達650噸的大球體,正式名稱叫做調質型風阻尼器,從92樓的中心位置懸掛至87樓,直徑達5.5公尺,其作用可減低大樓受颱風吹襲時40%的擺動,確保大樓內人員的舒適感。 興建101大樓耗資600億台幣,總高度為508公尺,計地上101層,地下5層,實際上共為106層。它有世界上最快速的電梯,其中有兩部可以在39秒鐘內,將乘客自地面送上89樓的觀景台,其分速為1010公尺,相當於時速60公里的高速,曾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正式頒發的世界最快速恆壓電梯證書。 101大樓的空間包括有5萬多坪的辦公室、購物中心、觀景台及景觀餐廳等四個部分,以提供多元化的機能。其中85、86和88樓的景觀餐廳人氣最旺,但餐費可是相當昂貴,每人最低消費額總在3000元左右。91樓的戶外景觀台遊客也最多,不僅可以遠眺台北盆地的美景,還能感受微風輕拂的快感。至於大樓裡的購物店,都是頂級的名牌專賣店,舉凡珠寶、名牌女士包包、高級服飾、名貴化粧品、高級手錶、鋼筆和古董等,無不俱備。 ●誠品敦南店 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分店,簡稱為誠品敦南店,位於大安區敦化南路1段245號B2-2樓,共有5個樓層,2樓為書店部,每天24小時營業,擁有中、外文書籍多達12萬多冊,展售書籍相當豐富,匯集了藝術、人文、旅遊、飲食、社會和科普等書種,以及各種報刊等。這是一家最具文化氣質的書店,它不僅是台北的文化櫥窗,也是台北都會的新景觀。在其他樓層也開設了許多大眾商品、暢銷新品和地下樓綜合性小吃餐廳,讓消費者可以只是單純來此閒逛、欣賞、約會,形成一種非常有文化內涵的誠品現象,成為台北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除了書店外,其他服務部門的營業間為每天的11~22:30時。 ●世貿中心 世貿中心位於大安區信義路5段5號,坐落在基隆路和信義路旁,由一組粉紅色的方塊型建築構成,是台北市新穎建築物之一,由展覽大樓、貿易大樓和國際會計中心等三大單元組成。其中的展覽大樓佔地面積共46281平方公尺,樓高46公尺,共有9層,計地下2層,地上9層,有26564平方公尺透明的中庭廣場,3個透明玻璃電梯,26部電扶梯,4部貨運電梯,並有挑空玻璃花園自助餐廳,小吃酒吧,以及擁有350個車位的大停車場。展覽大樓是專業展覽會場,設計得明朗別致,氣勢磅礡,常設展覽區有交易市場1068個展售間,每日吸引海內外廠商及相關業者3000人前往洽商。在一樓的展覽會場裡,每年舉辦50次短期展覽會,設有1313個展示專櫃,每日參觀人數都在5000人~5萬人之間。主要的短期展覽有國際書展、旅遊展、電子展、汽車展、家具展、電腦展、珠寶鐘錶展、木工機械展、電信展、玩具展、工具機械展、建材五金暨營造展和國際設計展等。 國際貿易大樓高143公尺,是一幢37層樓的建築物,計地下4層,地上33層,佔地廣達5000多平方公尺,是台灣超高層智慧型辦公大樓的典範。全樓專供國際貿易與旅行簽證有關的機構和服務業租用,包括外匯銀行、郵局、航空、船務、轉運、保險和報關等;一些駐台貿易代表處,也多在這裡設有辦公室。大樓內的外銷樣品中心,多達1833個展示單位。大樓有自動化管理系統,包括空調、通風設備、火災報警、能源管理、大樓管理、安全報警和租戶計費等。頂樓上安裝多座小型衛星天線,室內建有區域服務網絡,裝置語音多功能數位式電子交換機,並有傳真、視訊和聲頻等會議室。 國際會議中心是台灣唯一專業化的會議場所,提供大小齊全的會議廳、一流的建築設施及視聽設備,以及專業的會場服務。 ●龍山寺 龍山寺是台灣保存得最完美、結構最優異的古老寺廟,也是信徒特多、香火鼎盛的廟宇,信徒除了台灣民眾外,也常見日、韓、歐美人士前來焚香或觀光。地址為台北市廣州街211號。寺建於清乾隆三年(1739年),現在成為聞名中外的一處名勝古蹟,在外國觀光客心目中,它是古老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作,是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鄉龍山寺的分寺。 據說在200多年前,萬華龍山寺現址是一片竹林,有一天鄉民在竹枝上發現一個香火囊,內書「龍山寺觀音佛祖」,民眾認係佛祖顯靈,乃爭相膜拜,並由當時聚居在當地的福建省泉州、晉江和南安等地人士,集資數萬兩紋銀建寺,赴晉江安海鄉龍山寺分靈來台供奉。 此廟坐北朝南,外貌紅磚綠 瓦,古色古香,廟門口有面積3506平方公尺大的大廣場,用石板鋪成,整個建築雖被歲月侵蝕得有些斑剝,但不難看出雕樑畫棟的雄偉外貌,已被列為二級古蹟。三殿式的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三個部分,每一殿堂的建築形式和門廊的雕刻物都不相同。前殿約有400平方公尺面積,其中最精華部分是殿堂大門左右兩側的石牆,是用一個巨大的岩石切割開後,再以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雕出立體的花鳥、動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牆上石雕蓮花瓣薄得就像真的一樣,光滑得留不住一點水滴。人物中手持的木杖,細小得就像火柴棒;這些雕刻人物難以言喻的神態,蔚成精雕細琢的石刻精品、藝術傑作。在前殿穿堂走廊上豎有銅鑄大圓柱,鑄面刻有龍形圖文,雕工精緻細膩,出自泉州名匠之手。 正殿又叫做大雄寶殿,由左右護龍圍繞著,採歇山重檐式的屋頂,頂上中央置有小寶塔,兩旁翼角塑有龍鳳,色彩華麗。正殿上的圓頂是整個建築物中最艱巨的工程,圓頂上一根根的木頭,由下向右旋轉而上,都貼有金箔,常年光亮如新。圓頂中央垂懸一盞大吊燈,更顯出建築物的宏偉。還有4對龍柱,雕工精細;藻井及神龕的木雕非常出色,楹聯、題詩、匾額眾多,富觀賞價值。殿中主供觀音菩薩像,肅穆而莊嚴;左右兩邊分別是文殊和普賢兩菩薩。 後殿門廊和石柱上,也都有精細的雕刻,主祀聖母媽祖、配祀文昌帝君、武聖關公、水仙尊王、十八羅漢、四海龍王、城隍、山神、註生娘娘和土地公等,因此龍山寺為典型神佛合一的寺廟。 這座大寺廟是財團法人組織,每年都有來自社會各界人士所捐獻的鉅額香火錢,加上基金利息,以及在台北市郊土地的租金收入等,經費充裕。這些錢除用於寺廟的管理和維護開支外,都妥善地用於服務社會。每年捐助慈善事業和清寒學生獎學金的金額,約有數百萬元。龍山寺不但平時香火旺盛,每月的農曆初一和十五更有固定的香客來此膜拜。每年的元宵節,龍山寺都舉行全台灣最大規模的花燈展,屆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行天宮 行天宮地址在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109號,因供奉關公、岳飛、呂洞賓、王善和張單等五聖恩公,因此又稱為「恩主公廟」,以儒釋道三教為精神信仰,一向提倡正信,主張向恩主公學習五倫八德。這座香火極盛的行天宮,建成於1965年,是台灣光復後廟宇水泥建築中最美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其特色為全用鋼筋水泥建築,無論從建築本體、設計比例、鎮門獸、龍形、壁畫及螭龍拱等部分觀察,都具有藝術之美。佔地7074平方公尺,是中國傳統宮殿式一樓的建築格局,屋頂為歇山斷檐牌樓式,正面11開間,為台灣廟宇開間數之極,且廟前埕大,門檻與廟樑皆高,展現出壯麗大廟的氣派。色調以紅為主,以展現關公的忠心赤膽;其前殿採馬背式水型山牆建築,表示其柔性與世無爭的本質。此外,鎮門獸用麒麟而不用一般的石獅,因麒麟通人性,在詩經中被稱為「仁獸」,性情溫恭有禮,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時現身,以此展現仁慈與和平。 前殿大門有108顆乳釘,代表36天罡、72地煞,在傳統建築中,只有文武廟和皇宮可用。由於主奉恩主公,因此廟內採用許多龍形雕塑,透雕的龍柱、西施脊上的行龍、前後垂脊的拐子龍、瓦當上的夔龍等,都在彰顯廟宇的神聖與貴氣。 宮內的壁畫也是一大特色,多以淺線雕畫有關恩主公的歷史故事,並有山水畫及四君子畫。在左右護龍的雀替兩側,皆雕有螭龍斗栱。 主體建築有大殿、三代殿、崇聖祠、東西廡、鐘鼓樓和馬殿等,主要供祀三國演義中關公、劉備、張飛、孔明,以及岳飛等賢人,但以關公為重,因他的英勇和義薄雲天,使後人由衷地崇拜,他不但是勇冠三軍的大將,據說同時也是最初使用算盤和帳簿的人,因此很多商人前來進香祈求保佑,稱他為致富之神。 行天宮也是觀光客喜歡駐足的地方,經常舉辦公益活動。在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9號設有行天宮附屬圖書館總館,在台北市松江路359號設有分館,規模都相當大,擁有10餘萬冊藏書,光是宗教圖書室就有藏書近2萬冊,宗教期刊50多種,且各種宗教書籍兼容並蓄,舉凡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印度教等,上自宗教總論,下至各小宗教,甚至奇門八卦之學,無所不包。圖書館還設有兒童活動中心和兒童閱覽室。 此外,行天宮還長期舉辦「社區活動」,設有插花、書法、國畫、婦女韻律班、美容班、手語班、幼兒音樂活動班和兒童心理講座班等,服務社區。 除了行天宮總宮外,還有兩個分宮:其中設在北投關渡的分宮又叫做忠義廟,位於捷運淡水線忠義站附近,周圍綠地遼闊,宮前有無數攤販,販售滷鴨蛋等各地特產和台灣各地小吃,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忠義廟建築雄偉,氣勢非凡,香火鼎盛,為長方形建築物,分正殿、後殿和左右廂房。右廂房外有一外殿,雕樑畫棟,飛壁流丹,氣勢恢宏。除了外殿,其他的殿堂都以關聖帝君為奉祀的對象。左側廂房有規模極大的誦經堂,常可見到青布大褂的男女居士在此俯首垂眉,手數念珠,梵唱不絕。 三峽分宮位於白雞山上,山道蜿蜓,一路攀升,廟宇氣勢軒昂,俯瞰三峽全景,視野遼闊,廟內有三元殿、崇德堂、鐘鼓樓,廟外有荷花池,恍若仙境。 ●指南宮 指南宮俗稱仙公廟,坐落在文山區東郊指南山麓猴山坑,地址為木柵區萬壽路115號。它旁臨醉夢溪,海拔285公尺。此地山勢綿亙,層巒疊嶂,鐘靈毓秀,遊客從山麓仰望,指南宮氣勢宏偉,有「深山藏古寺,蒼茫接雲霄」之感。登臨其上,極目遠眺,雲濤浩漫,藍天如洗,可將大台北盆地的遠山近景盡收眼底。風光之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在黃昏時分登山遠眺,絢麗晚霞及萬家燈火的台北夜景,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令人久難忘懷。 登臨指南宮,可以自己驅車直達;也可以搭乘捷運木柵線在動物園站下車,用公車IC卡免費乘一段236或237公車至政大,再轉搭指南客運1或2路車上山;或在指南路二段登1292級台階到指南宮,山道兩旁林蔭夾道,古木參天,清風送爽,鳥鳴不絕,是愛好步行健身人士最愛的登山方式。也可以在動物園站搭乘貓空纜車直達指南宮。 指南宮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中國大陸分靈來台,最初以艋舺的玉清齋為廟址,後因「神靈感應」,由地方仕紳倡議改奉於指南宮現址。中國傳統式建築的廟貌莊嚴肅穆,崇樓偉閣,為儒、道、佛三合一的宗教勝地。廟宇共有四殿:一為孚佑帝君大殿,又稱為本殿,係三層樓建築,壯麗堂皇,是宣道和祭儀的地方,所奉主神孚佑帝君就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俗稱呂祖或仙公,又叫呂純陽,道教稱為妙道天尊。傳聞呂洞賓當年追求何仙姑未果,致妒忌情侶,故戀愛中的情侶最好不要一同前往膜拜。 二為凌霄寶殿,又稱為玉皇殿,位於本殿的右後方,背山而建,建築面積7821平方公尺,雕樑畫棟,直插雲霄,為6層樓宮殿式建築物。其中一至三層為祈夢室,經常有善男信女在此夜宿祈夢;四層是三清殿,奉祀元始、靈寶、道德三天尊,是道教的道、經、師三寶,尊為最高之神;五、六兩層為三宮殿,分別供奉堯、舜、禹三官大帝及玉皇上帝。傳說中玉皇大帝係先天至聖,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居玉清三元宮的首位,是太極界最高的神,也是天界至尊。 大雄寶殿為第三殿,又稱佛祖殿,位於本殿的左側方,是7層樓的建築,分地下4層、地上3層,建築面積9091平方公尺。設計以古樸的雕刻藝術為主,全部壁柱及地面均以白水晶石及花崗石所鋪砌,是最具有中國獨特宗教文化藝術風格的殿宇。其中的第四層為供奉觀音菩薩的圓通寶殿,第五層是會議廳及貴賓室;第六、七兩層為正殿,供奉釋迦牟尼,殿頂上有座寶塔。大雄寶殿兩側為鐘鼓樓,祠閣設藏經室與宣道堂,並供奉歷代先賢神位,以表懷德追遠。正殿供奉的佛祖金像,是前泰國巴博元帥所奉獻,係由泰國藝術部參照印度科達勝時代的印度佛陀造像形態,融合泰國佛像的藝術精華,用9種合金精鑄,並由泰王親臨開光。佛祖釋迦牟尼為佛教教主,約在我國周顯王五十七年時,於農曆四月八日誕生在古印度中部的迦毗羅衛國,相傳他誕生時,天上忽降兩股清水,一股溫暖、一股清涼,為佛祖沐浴,所以佛教徒就以四月八日為浴佛節。 四為大成殿,又稱孔廟,位於指南宮的後山,佔地約1653平方公尺,四周叢林茂密,花木扶疏,幽雅寧靜,莊嚴樸素。殿上供奉至聖先師孔子像,並分祀亞聖孟子與宗聖曾子。 指南宮還有南天門一座,氣勢磅礡。附近的指南觀光樂園依山闢建,佔地約5公頃,園內有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字的塑像,並遍植各種花卉,林木蒼翠,綠草如茵,有環山石階小道,曲徑通幽,並有眾多涼亭、石凳,或靜置於山腰,或蕩漾於湖心,可供遊客寧神小憩;園裡豢養各種珍禽異獸,供人觀賞。指南觀光樂園左側有指南露營場,視野開闊,環境幽雅,林蔭掩映、風光宜人,予人以寧靜祥和之感。這裡有游泳池,烤肉、野炊用具及其他遊憩設備,是露營度假的最佳場所。指南宮還有一家洞庭湖餐廳,為寬敞的兩層樓建築,有素席及各種餐點供應,價格公道。在孚佑帝君大殿的地下樓大餐廳裡,有素食免費供應遊客進餐;為了報答一飯之恩,所有遊客多會捐上一筆比餐費為高的香火錢。 新北市 ●林家花園 林家花園就是「林本源庭園」,又稱「板橋別墅」,位於板橋鬧區後菜園圍牆側門處,地址是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9號。這座模仿江南庭園的閩南式園林,其亭台設計之精、構築之巧,都居全台之冠。主要建築有三落舊大厝、五落新大厝、白花廳、弼益館和花園等五部分,前後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在當時的造價僅五落新大厝就高達紋銀50萬兩,為清光緒年間建造台北城所用經 費的2.5倍。整個庭園面積共達5.762萬平方公尺,花園部分面積達1.223萬多平方公尺,規模為全台灣之冠,可見當時林家勢力的顯赫與豪富。現在其中的三落舊大厝和花園,已經被列為二級古蹟。 板橋林家原籍漳州龍溪白石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家始祖林應寅渡海來台,起初住新莊,在當地開了一間書房教書,將兒子林平候送到米店當學徒。因不堪漳泉人士械鬥的紛擾,乃舉家移居板橋。後來經過一番奮鬥,林平候獲得食鹽的專賣權,與中國大陸福建省做起米和鹽的生意,從此成為台灣首富,建立了林家百年來的豪富家勢。舊時板橋交通便利,尤其是在水運方面,南可通往大溪,北可到達艋舺。 憑藉地理優勢和經商致富的林家,同時著手開發板橋市街,是為板橋街坊發展之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平候在板橋的現址蓋了林家第一幢宅第弼益館。 林本源並不是人名,而係合稱。林家第二代林平候有五子,分別以「飲、水、本、思、源」為記,就是要子孫思源、不忘本的意思。其中三子國華與五子國芳特別傑出,相繼創下功業捐官。清咸豐四年(1854年),國華與國芳全力興建了三落舊大厝,因兄弟友愛,同住於三落舊大厝內,集三子的「本」和五子的「源」,合稱「林本源」,成為整個家族的家號與標誌。林家子孫在林國華的兒子維讓和維源時最為輝煌騰達。林維源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和光緒十九年(1893年)間,先後建成五落新大厝宅第與林家花園,此一巨大「林本源庭園」宅邸才告全部完成,面積佔當時板橋街市之半,而建築的富麗堂皇和精雕細琢自不在話下。林家雖富甲一方,但對地方貢獻也多,任職墾務大臣的林維源曾以私家兵力撫番,而林國華及其夫人,更曾捐20萬兩白銀賑濟山西地震之災,獲封「一品夫人」及「積善餘慶」匾。 物換星移,人事更替,五落新大厝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的商業區;三落舊大厝幸免被拆除厄運,被改為宗祠,弼益館也改為美術館;原有殘垣斷壁的花園,則在古蹟保存的計劃中得以重建。先由林家代替林柏壽捐給政府,經台北縣政府著手策劃修建,自民國71年(1982年)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歷時4年完成,於民國76年(1987年)元旦重新開放,使民眾終能一睹台灣現存結構最雄偉、規模最大的傳統庭園。其間政府為了維護古蹟,於民國74年(1985年)8月指定「板橋林本源園邸」為國家二級古蹟,其中「園」係指「林家花園」,「邸」則為「三落舊大厝」。 現在的林家花園佔地18182平方公尺,遊覽全園約需70分鐘,園內設施頗能表現清末閩南庭園設計水準,並能反映當時富豪人家的休閒生活。其庭園設計是以矮花牆與迴廊分隔為各個景區,彼此之間以迴廊和步道貫連,使得各景區有柳暗花明的情趣。 循參觀路線進入,沿著迴廊轉彎後的第一景是汲古書屋,取名於明朝毛子晉的「汲古閣」,原收藏有圖書幾千卷,其中不乏宋、元善本,曾為林家子弟讀書的場所。屋前的雨亭造型獨特,別出心裁;書屋東側由方形迴廊拱圍的方鑒齋,是以前林維源讀書的場所,也是他與文人墨客周旋處;齋前的深池中設有歇山式戲台,坐在方鑒齋中觀賞歌舞,饒富趣味。 取「青山綠野入眸來」之意的來青閣,是林家花園全盛時期十大美景之一。這棟兩層樓建築物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庭園中最高的建築,原係款待高官貴人下榻處,內部裝飾與陳設都非常考究。登樓依欄,縱目四顧,遠近山水盡收眼底。修復之初,木工部分延請老一輩的雕刻師,花3個多月精雕細琢,其藻飾雕木精湛巧妙。閣前還有一座題著「開軒一笑」的戲台。 由迴廊北經香玉簃,以前曾經幾度姹紫嫣紅的花圃,現僅遍植青草,已不復當年盛景。出了香玉簃,踏上一座雙層拱形路橋,是十大景之一的橫虹臥月,橋上橫額題曰「煙光晴翠」,也是極風雅景致。觀稼樓別名小樓,在日據時代被一次強烈颱風襲擊後傾倒,修復時又因史料記載不詳盡,全憑臆測,因此爭議頗多。現在的觀稼樓為兩層樓建築,四面均為大廈,已不復見當年觀音山下一衣帶水、田園莊稼錯落有致的風光。樓內陳列有林家花園立體模型,可供遊客做統覽性瞭解。榕園大池位於觀稼樓至定靜堂的途中,是園內最大的水域,池畔有幾株老榕樹,岸北仿林家漳州龍溪故里敷石為山,繞池則有釣魚磯和雲棉淙等台榭。 定靜堂是林家花園中唯一的四合院落,也是園中佔地最廣的主要建築物,取名大學篇中的「定而後能靜」;這裡又名花廳,造型樸實頗富古意,為林家貴賓舉行盛大宴會的場所。月波水榭是參觀路線中最後一景,為雙重菱形建築,位於園北定靜堂東側的水池上,台榭旁側有纏繞大樹並且題著「拾級」兩字的迴梯,通至屋上平頂。到林家花園,人們可追溯台灣先民的生活內容,在曲徑通幽的迴廊、步道裡,行過一座座亭台樓閣,令人思古撫今,倍增感慨。若是細心品味,更能體會傳統園林充分利用空間,使自然與藝術之美相結合的巧妙精緻設計。 ●碧潭 碧潭也是北台灣最熱門景點之一,坐落在淡水河上游,由南勢溪和北勢溪在新店匯集成新店溪後,再穿入「成育曲流」最發達的地帶而形成的「潭」之一,因河岸寬廣,水碧如潭而得名。由此而上,還有青潭、員潭、直潭、塗潭和灣潭等,一聞其名即知各潭也都有山嵐水色,只不過碧潭開發較早,交通方便,故能一路領先。 為了確保水源的安全無慮,新店溪上游曾進行整治工程,因而連帶發展了護魚功能及具有生態環境的親水空間,提供休閒遊憩及各類生物棲息的環境,以達到生態保育、美化綠化環境、景觀維護和自然教育等多項功能。 步道沿途配有看板,可仔細觀察苦花、溪哥等沿著魚梯逆流而上的景象。北勢溪護魚有成,現已魚群滿溪,密度每平方公尺有50尾之多,只要站在溪旁,隨處可見魚鱗反射陽光的閃閃亮光,並引來白鷺鷥、夜鷺、翠鳥、鉛色水鶇和牛背鷺等水鳥停佇覓食。 自新烏公路改善後,新店溪及其上游北勢溪沿岸的青山綠水溪谷風光也引來了遊客,使青潭和直潭也興盛一時。這些美麗的溪谷,同時也肩負著供應大台北地區600多萬人口的飲水重任,於是直潭壩和青潭壩相繼興建,改變了溪谷景觀,而最靠近大台北地區水源命脈的翡翠水庫,其大壩也建在新店區內,使新店區的責任更加重大。 這個熱門景點位於新店溪邊,距離台北市中心區約14公里,服務處地址為新店路207號。由於開發較早,交通非常方便,有台汽公司班車,許多路公共汽車和大台北區捷運系統通達。 此地潭深水碧,岸峭岩峻,風光非常優美,並以碧潭吊橋聞名。此橋有如一條紅龍橫臥在碧潭之上,始建於民國25年6月,現在橋長200公尺,寬3.5公尺。民國43年在它的下游築鋼筋水泥的碧潭公路大橋,吊橋從此禁止車輛行駛,僅供自行車及行人通行。民國83年因有五次颱風過境,造成吊橋鋼索斷裂,每次過橋人數被限制為不得超過20人。現在吊橋已按照原貌修復,人和自行車又可自由通行。吊橋下高灘地上有咖啡座區,潭上舟艇如梭,是情侶們約會的最佳去處。潭西岸懸崖千仞,有「小赤壁」之稱,上有孫科所題「碧潭」兩個大字;岩頂築有小亭,名曰「碧亭」,登亭遠眺新店溪畔,青山碧水,蒼松綠樹,盡收眼底。 過碧潭吊橋沿太平路上行可達空軍公墓,路口有塊立石,上有「太平頂斷石」五個大字;斷石另一面則題有于右任的「江山如畫」四字。循太平路上行約100公尺即抵空軍公墓。拾級而上,可見一座高約20公尺的紀念塔,正面「空軍忠烈將士紀念塔」九字,出自蔣介石之手,其他三面則題有「日月常昭」、「氣塞蒼溟」和「忠烈常昭」等讚文,平台上的紀念堂,黃瓦朱門,翠柏夾道,莊嚴肅穆;平台下列有諸烈士的墓塚,他們多係飛行失事殉職的空軍飛行軍官,英年早逝,令人不由而發「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慨。這一帶林木蔥鬱,清雅中帶著肅穆,不少遊客到此清心滌性。 ●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是台灣第二大水庫,蓄水量僅次於曾文水庫,它位於新店街支流北勢溪的下游,水庫管理處地址是新北市新店區雙溪口71號。 水庫的主要工程包括水庫、大壩及電廠三部分。在水庫方面,集水區面積為303平方公里,水庫本身面積為10.24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70公尺,建成時最大容量為4.06億立方公尺,最大洩洪量為每秒鐘1.05萬立方公尺。在大壩方面,壩型為雙向彎曲變厚度的拱壩,壩高122.5公尺,壩頂總長510公尺,非溢流段為172.5公尺,溢流段161公尺,排洪設施設計流量為每秒鐘9.807萬立方公尺。共有8條溢洪道,為弧型閘門,各寬14公尺,高9.3公尺;有3座沖刷道,為固定輪閘門,各寬2.5公尺,高3公尺。排洪隧道直徑10公尺,長達38613公尺。在發電廠方面,裝機容量為每組7萬瓩,設計發電有效水頭為89公尺,發電最大用水量每秒鐘為102.2立方公尺,每年平均發電量為222萬度。 翡翠水庫整個集水區內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現已發現24種哺乳類動物、106種鳥類、18種兩棲類、20種爬蟲類、23種魚類、70種蝴蝶和81種蜘蛛,以及單子葉、雙子葉和蕨類植物。其中的哺乳類動物包括有中、大型台灣彌猴、山羌和台灣野豬;鳥類包括羽毛亮麗的藍鵲,以及以水庫魚類為食的魚鷹和雁鴨科鳥類。此外,還有翡翠水庫樹蛙、台北樹蛙、面天樹蛙和褐樹蛙等台灣特有的品種。 自從有了翡翠水庫後,大台北都會區就沒有發生過夏季缺水的現象。除台北市外,它還供應新北市的中、永和、三重、新店、淡水及三芝等區的用水。這座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水庫,除了供水發電外,也為大台北都會區民眾提供良好的遊憩與觀光場所,還可增加下游河道的流量,來稀釋河川污水濃度。 ●烏來風景特定區 烏來風景特定區位於新北市最南端,距離台北市區約27公里,管理所的地址是烏來區烏來村瀑布路34號。「烏來」兩字為泰雅語中「溫泉」之意,據說昔日有山胞打獵經此,因飢寒交迫到處覓食,其中有一山胞沿河流而行,見到河灘煙霧彌漫,熱氣騰空,原來是溫泉的源頭,因此人們便以此為地名。 這個風景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南勢溪和桶後溪流經,可說是高山峻嶺、溪谷幽長,是個景色極佳的風景據點,以觀光台車、烏來瀑布、纜車、雲仙樂園和烏來溫泉而聞名。 遊客進入烏來風景區,沿路就可以看到設計精美又清楚的路標,人們可以步行也可以搭乘觀光台車至風景區中心。這裡的台車歷史悠久,是當時林務局搬運木材用的工具,原來從福山經信賢到烏來有一條台車道,目前福山到烏來段已鋪上柏油道路,當地的業者僅保留風景區入口至瀑布間一段沒有拆除,如今已成為烏來風景區的觀光特色之一。精巧的小台車,迎著兩旁植滿杜鵑和櫻花的小道,使人有清新怡情的感受,乘坐其上,如風馳電掣,臨風飄逸。此外,仙遊峽一帶的溪谷別有天地,全峽長約1公里,兩岸危峰聳天,中途有一清流園,下面水流清澈,是夏日游泳的好去處;峽谷入口處有幾口碳酸溫泉,無色無臭,是最適合沐浴的泉水。順此直走,與從台車道上來的道路相接,仙遊峽和台車道的終點,就是烏來瀑布區。 烏來瀑布位於南勢溪左岸,距風景區入口處約2公里。由於這裡在很久以前曾發生大地震,造成長達10多公里的斷崖,從烏來村一直延伸到福山村,當初的地震卻形成今天的瀑布。瀑布高約80公尺、寬約12公尺,舊稱「雲來之龍」,這是因為此地山高雲多,特別是晨昏時雲霧彌漫,瀑布之水宛如由雲端傾瀉而下。烏來瀑布就好像一條倒掛著的白鏈分為3層,從一排峭壁上直瀉溪底,色彩千變萬化、絢麗耀眼,震耳欲聾的瀑布聲,更帶給人們一番感官上的刺激。遠望瀑布更如萬馬奔騰,聲勢浩大;瀑底巨石累累,水霧彌漫,環境清幽。 觀瀑台建於民國84年1月,位於烏來新環山路上,距離風景區收費站約1500公尺,有明顯的路標可循。觀瀑台採用長廊型中國式古典建築,約有4層樓高,由下往上走,分別是長廊、觀賞台、吊橋、木造樓台和高台等,每個位置都可以清楚地欣賞到烏來瀑布、雲仙樂園的纜車,以及氣勢壯闊的整片烏來瀑布斷崖。長廊是觀瀑台比較特別的地方,它由石柱築成,長約100多公尺,兩旁種有鮮花,整個設計帶有一些匠氣,但不失美觀;觀賞台有管理所設立的說明牌,以增加遊客對地理景觀的認識;遊客也可以通過小吊橋,到木造樓台上去欣賞瀑布,吊橋下還有水流台階。清晨時分到此處欣賞風景,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氣息,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瀑布附近的別墅和心涼亭,可供遊客俯視或仰望瀑布勝景;還有盛裝的泰雅族少女和面上有刺青的山地老嫗,供遊客攝影留念。 纜車和烏來瀑布一直是這個風景區的註冊商標。纜車的裝備是利用長400公尺、直徑2吋的銅索,把兩座吊車用滑輪卡在鋼纜上,再用兩道較細的鋼索牽引著吊車來去,鋼纜兩端各裝有電動絞盤將較細的鋼索牽動,吊車就得以上下滑行。整個纜車像個沒有設底盤的巴士車廂,一次可容乘客20名,每4分鐘往返一次。坐在紅色的纜車內徐徐上升,腳下便是萬丈深谷,的確非常驚險。望著逐漸縮小的景物,彷彿進入愛麗絲夢境。隨著纜車的滑動,一顆心也隨著加速跳動起來,雖然緊張,但卻也掩不住那股興奮莫名的情緒。 雲仙樂園位於烏來瀑布頂端的山區內,坐落在充滿原始林木的高山峽谷中,搭乘空中纜車,約5分鐘可達。遊客在纜車上可以鳥瞰雄偉壯觀的烏來瀑布如銀龍直撲而下。從樂園入口到雲仙水壩,全長180公尺的雲仙岩道是懸崖絕壁中闢建的偉大工程。水壩前是石階路,沿途有清洌溪水可供洗手。路左側的綠色山谷中,一條小溪潺潺而流,極富雅趣。進入雲仙樂園後,整個風景區展現在眼前,共有23個景點。首先是一條長達40公尺的巨大水壩、雲晴湖和雲晴橋,雲晴湖是個人工規劃的湖區,湖中央石島上建有亭榭,並有兩座曲橋跨在水面,湖中備有木舟和小艇,供遊客泛舟。湖畔建有雲仙大飯店。再上去還有水族館、娛樂中心、碰碰車、迷你火車、雲仙飛車、太空飛碟、機關砲、射箭場、驚奇館、原野運動場、游泳池、天然噴泉水景和地獄探險等,可讓人們玩個痛快。此外,這裡還免費提供原野樂園以繩索搭建的30多項最佳休閒和鍛鍊體能的遊憩設施,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刺激的挑戰,對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大有裨益。游泳池後面有3棟雲仙別墅,收費並不低廉,但山間潔淨清幽,有如人間仙境。這裡原始森林密布,散發出來的精氣、香氣和瀑布溪流激起水花浮懸的大量負離子,令人神清氣爽。 烏來溫泉位於烏來村的溪谷中,屬於弱鹼性碳酸泉,溫度高達80℃,對治療皮膚病非常有效,且水質清澈透明可以飲用,是台灣難得一見的上乘溫泉水,因此烏來溫泉也是烏來觀光資源的一大寶藏。 ●平溪天燈 平溪天燈是北台灣一大民俗慶典活動。在元宵節這一天,平溪人不僅提花燈、猜燈謎,同時也放天燈,這一天許多人湧入平溪參與放天燈的活動。成千上萬泛著黃光的天燈將夜空照耀得一片明亮。天燈並載著人的願望冉冉地升上天際,故有「層巒疊嶂,萬籟俱寂,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的讚譽。 天燈又叫做孔明燈,一說天燈是孔明所發明,作為軍事通信用;另一說是天燈的形狀和孔明所戴的帽子非常相像之故。平溪放天燈的淵源始自漢人初踏入平溪時,與當時的原住民平埔族之間,時常有爭執殺戮發生,因此漢人便利用放天燈作為平安的訊號,後來衝突不再發生時,放天燈已轉變為單純的民俗活動,大多數人們借天燈向蒼天祈福、許願和保平安。 有些人相信,只要在天燈上寫下心願讓它直飛天庭,必可如願以償,因為天燈可上達天聽,所以又稱為「天公燈」。有人認為用12張金紙點火放一個天燈,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全境人畜平安;用桂竹的竹片作燈架,有富貴年年之意。 天燈一般高約1.2公尺,也有為配合活動而製作超過3公尺的巨型天燈;天燈的四角形燈罩是以竹條為箍、棉紙糊成,燈角下繫著沾染過油料的金紙。人們在燃放前會將祈福的意願寫在燈上,再將金紙點燃,待熱氣充滿紙罩且有上升之勢時,鬆手讓閃著微微紅光的紙燈冉冉升空,象徵人們的祈願到達天上諸神處。 每年元宵夜平溪施放天燈時,由各地湧來的觀光客和善男信女共襄盛舉,千萬個天燈閃耀天際,蔚為奇觀。但常有樂極生悲的不幸發生,有時天燈落下燒燬田園和建築物,有的落在高速公路上砸壞車輛,影響公共安全。 ●十分瀑布 十分瀑布有「台灣尼加拉瓜瀑布」之美稱,被列為「台灣第一瀑」。它位於平溪區基隆河支流月桃寮溪溪谷,管理處地址是新北市平溪區南山村干坑路10號,開車到這裡後,沿鐵道步行10分鐘就可到達。 這個全台灣最大的平台式窗簾幕瀑,由基隆河大斷層陷落所形成,瀑布寬約30公尺,落差約20公尺,從斷層處沖瀉而下,成為一處奇特雄偉的自然景觀。這個地區岩層傾向與水流相反,所以會形成與尼加拉瓜瀑布相同的逆斜層瀑布。巨大的瀑布落至瀑底聚水成湖,湖水碧綠,周圍水氣彌漫,透過陽光的折射常會出現彩虹,因此美其名為「彩虹淵」。盛夏雷雨初過時節,水勢大且急湍,聲勢磅礡如萬馬奔騰,如整匹白練橫瀉而下,呈現出強悍而粗獷的雄偉之美。若遇雨季過後的枯水期,溪水不再滿溢,散落成數十道小瀑布,顯得輕盈嫋娜,難以捉摸,此時展現的則是溫婉柔和的娟秀之美。 沿著石壁開鑿出的石階,循小路到達瀑布下方,在此領受氣象萬千、沖瀉而下的水勢,聆聽轟雷般的水吼聲,使人心胸開闊、舒爽愉悅;而立於石階上,可清楚看到瀑布的水花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金光,飄灑在眼前,遊客稱此景為「雨灑金街」。天氣晴朗時,這裡遊客眾多,人滿為患;而在雨天觀瀑,享受一份獨有的清幽,也是別有風味。 ●關渡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關渡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關渡平原的西隅,也就是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平坦而廣闊的一大片沼澤地,包括紅樹林和水鳥保護區在內,總面積有76.41公頃,其中60公頃是水筆仔純林,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由於淡水河所夾帶的泥沙在河口淤積成一片沙洲,胎生植物得以在此蔓延成沼澤林地,形成以水筆仔植物為主的紅樹林。現在這些自然生長、世界上少數僅存的珍貴胎生植物水筆仔,已由有關當局妥加保護,作為台灣重要學術及觀光資源之一。 水筆仔是一種胎生植物,花及枝幹呈紅色,在夏季開花,果實成熟後不脫落而先發芽伸出胚軸,形成如筆狀的胎生苗垂掛在枝條上,並從母樹獲得養份,幼苗發育成熟後落地成為幼樹,或藉著潮水及海流飄到新的地方去拓展領域。它橫陳的枝枒和堅固的根基,有保護河岸不受大水沖擊的功用,還可過濾河川中有毒的物質,攔截泥沙淨化河水,同時還行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新鮮氧氣,供養許多浮游生物。它的枯枝落葉,還能提供有機碎屑作為魚、貝、蝦、蟹的食物,因此豐富了當地的漁產,是一些野生動物的大餐廳,也是從事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的最佳場所。 此外,由於紅樹林都在較低處的沼澤地上,漲潮時水流進漥地中,無法向外宣泄;紅樹林在淨化海水的同時,又可以製造腐殖質,形成非常豐富的生態環,紅樹林下生長著招潮蟹、小蝦、彈塗魚和吐龍等生物。每年7月至翌年3月中旬的候鳥季節,有眾多水鳥飛來覓食,棲息於此,除了常見的白鷺鷥、白眉鳥和大雁外,還有灰面鷲和軍艦鳥等罕見的珍禽。水鳥低空巡弋悅耳叫聲不斷,燕子也在來回盤旋。蛙類爭唱情歌求偶,並有保護色隱蔽其行蹤,有赤蛙和雨蛙等10多種。還有黃紉蜻蜓、猩紅蜻蜓、細春蜻蜓和彩裳蜻蜓等,到處飛舞尋覓伴侶。因此這裡是台灣北部地區最大的水鳥樂園和生態保護區,也是賞鳥人士的最佳去處。 在捷運紅樹林站二樓設有「紅樹林展示館」,用圖片、多媒體等展示方式,介紹水筆仔奧妙有趣的「胎生」過程,以及保護區內鳥、魚、蝦和蟹等構成的生態脈絡。透過館內大片玻璃窗,可以遠望介於淡水、竹圍間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水筆仔林相。走出捷運紅樹林站,沿外蓁林的50號巷子進入,就可來到紅樹林沼澤區的木製棧道。 ●淡水老街與漁人碼頭 淡水老街是淡水區沿著中正路、清水街到渡船口間密集且窄小的街道,其中清水街、重建街、中正路及中山路呈「T」字形交叉一帶,是淡水最富特色的舊式街道,為避免海水侵襲而沿山坡建造,清朝時是防禦性的街衢。老街上可見一些零星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老街兩旁不乏有特色的小吃文化,漫步巷弄上,隨手品嚐美味平價的小吃,蔚為品味淡水風情的另種樂趣。這裡小吃攤上串串炸蝦卷令人垂涎三尺;「可口魚丸」用鯊魚肉打漿製成,大骨湯熬煮,名副其實的可口;「阿給」是日語油豆腐之意,淡水人將粉絲浸過肉汁塞入油豆腐內,製成獨具一格的地方美食;當地名產阿婆鐵蛋以古法滷製7天,十分可口。此外,充滿傳統風味的淡水魚酥、郭元益糕餅、彈珠汽水、雞蛋冰、枝仔冰和酸梅湯等,都是當地的招牌美食。 這裡還有許多老式廟宇和建築,諸如滬尾偕醫院、福佑宮、鄞山寺、基督長老教會、龍山寺、文昌祠、聖母堂、清水祖師廟和晉德宮等。其中的福佑宮是台灣北部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之一,建於1796年,也是淡水河道尚未淤淺、福佑宮前廟埕未租作零售市場前、老街最熱鬧的地段,它沒有現代寺廟的繁複巧飾,也沒有誇張華麗的牌樓,從廟門那對莊嚴的石獅到三川殿牆上質樸的磚飾,處處都反映出建廟時人們追求平安就是福的純樸心態。鄞公路上的鄞山寺,是早期福建汀州移民所建,供奉「定光古佛」,寺廟兩側保存當初接待同鄉抵台住宿用的會館。清水祖師廟坐落在清水街上,傳聞祖師爺曾落鼻警示災厄,故又稱「落鼻祖師」,每年農曆5月6日祖師誕辰舉行祭典,熱鬧非凡。 滬尾偕醫院,是曾為台灣人拔了2.1萬顆牙齒的馬偕在台灣所設立的第一家醫院。他1844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蘇格蘭移民的家庭裡,1871年接獲猶太人海外宣教會的派令到達台灣高雄,當時在台灣南部的英國長老會已獲致不錯的發展,他便在此觀摩,並且學習簡單的台灣話,1872年來到淡水後,孤獨地展開布道工作。憑著堅定的信仰,慈悲的胸懷和不屈不撓的毅力,逐漸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在傳教之餘,也為人治病。最初只在家裡為人治病,次年租了民房作為診所。1878年,他和本地人張聰明小姐結婚,台灣已成為他認同和摯愛的第二故鄉。 1879年,居住在美國底特律的另一位馬偕船長太太,為了紀念亡夫而捐贈3000美元給在台灣行醫救人的馬偕作為宣傳的經費,隨後這筆經費便移作改建新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它於同年3月15日開工,9月14日落成,並由淡水當時最有名的泥水匠泉仔師施工。在中國閩南式屋體下,融合了西式圓拱門窗,這種獨特又樸實的造型,在今日看來韻味十足,門前罕見的雙向階梯,饒富情趣。1883年他又成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的淡水禮拜堂,後來又創建了第一家女子學校的淡水女學校。 漁人碼頭的前身,就是淡水第二漁港,這裡不但是欣賞夕陽和漫步的好地方,也是「藍色公路」上下船的地方。碼頭靠岸的泊船處,是採用浮動式碼頭,除了有遊艇前往台灣東北部各地港口觀光外,還可作海上賞鯨之旅,享受有別於陸地的海上風情。從淡水搭船到八里,再由八里搭船到漁人碼頭,這種三角景點的巡遊,是悠遊淡水河兩岸的好辦法。還有行駛淡水河的內河航線,可以從淡水到台北市延平區,欣賞淡水河兩岸的台北市美麗風光。 美麗的漁人碼頭,有330公尺長的木棧道沿著海堤興建,入夜後燈光閃爍,映照在木棧道上,美麗而浪漫,景色不亞於美國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每當晴朗日子華燈初上時,漁人碼頭上方面海的街邊,密密麻麻地擺出海鮮攤,這一帶街道也成為行人專用區,所有車輛禁止進入,看美景、吃海鮮的人潮,直到次日凌晨才會慢慢散去。 淡水海邊「L」型防波堤內,是漁船停泊處,冬日在這裡可以看到滿載的漁船返航歸來,這是唯一可以感覺淡水是個漁港的地點。漁港至捷運站間的「金色水岸」景點,是淡水最美麗的海堤,在附近的老榕樹區有座八角亭,亭外是半戶外式咖啡座,用草坪和枕木將室內外隔開,在這裡白天可遠眺對岸的觀音山,黃昏有淡水著名的夕陽紅,晚上可在美麗的燈光及海風的吹拂下欣賞淡水夜景。 這裡的「情人橋」,是一座美麗的跨港大橋,傍晚時分可以在此欣賞淡水暮色及晚霞,夜晚情人橋則發出璀璨的光芒,輝映著遠方的點點漁火。 由於漁人碼頭有浪漫的氣氛,許多婚紗業者和廣告商也就相中這個地方,經常前來出外景,無論是浮動碼頭、木棧道、噴水池或是舢舨漁船,都可以成為活道具或美麗的背景,使淡水更添一分喜氣。此外,在淡水河畔,從捷運站、第一漁港到紅毛城對面,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不下數十家,有義大利式,也有美式的,現磨的香醇咖啡每家各有特色。紅毛城對面的咖啡店最為集中,短短的50公尺距離內就有7、8家,還有以認養咖啡杯為噱頭的咖啡店,招攬老顧客。 在遊客享受淡水天然美景和美食時,一小隊身著紅衣黑褲、英姿颯爽的騎警跨著駿馬巡邏而過,吸引了不少民眾上前合影、撫馬或上馬過癮。這些騎警每天巡邏於漁人碼頭、二重疏洪道親水公園和八里左岸公園三個觀光區,他們徒手上馬、各種隊形變換、基本乘騎和馬匹操控等技術,莫不得手應心,不但維護地方的治安,也為觀光區增加了景觀。 ●紅毛城 紅毛城又稱滬尾城,是淡水最負盛名、最具歷史文化意義的著名建築,現在已被列為一級古蹟。它位於淡水街尾端的丘陵上,地址是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這一古蹟已有300多年歷史,本來是西班牙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侵略淡水後,為鞏固北台灣的殖民事業及為教會而建的城堡,當時叫做聖多明哥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逐出淡水,在舊址上重建該城,並修城堡,為防砲火攻擊,構築堅固厚實的城牆。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命董安北上攻荷,奪得城堡,由於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改名為「紅毛城」;後經清康熙二十年及清雍正二年重建。 清咸豐六年(1867年)時被英國所租借,大肆整修,除了在屋頂加雉堞和角樓外,並在南牆上方增加露台、雉堞與可供射擊的槍眼。在西邊的屋舍也是此時增建的,英國人將它作為廚房、衛生間和倉庫。 紅毛城外表被塗成磚紅色,城牆內部是用紅磚砌成,外部再用石塊塗上灰泥,是個倉庫式的四方形建築物,具有西班牙式的地中海建築風格。城堡佔地14439平方公尺,高約10公尺,四周牆壁厚達1.9公尺,內部為拱形圓穹結構,共分為兩層,底層為南北向雙弧,上層則為東西向,這種雙穹「井」字形交錯的結構在地震來襲時,可以避免城堡結構的崩解。底層的兩室當時作為牢房;二樓有4個房間,設有壁爐,窗門少,屋內潮濕;堡內有扶梯通往可以容納數百人站立的堡頂;東北角及北角各有眺望台一座,中央還有一座方台。自從189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後,紅毛城又經歷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代管,直到民國69年才正式歸還台灣。 紅毛城主堡右側不遠處有一座兩層樓的紅磚建築,是精緻典雅古色古香的洋樓,它就是當年英國人所建的英國領事館,內部有紅色拱廊,綠瓶欄杆,與紅毛城相互輝映。現在裡面陳列有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台灣開發過程的歷史和滬尾發展的經過等,使遊客更加了解紅毛城的歷史及過去的滄桑歲月。城堡周圍3公尺內尚留存有4座嘉慶年間中國水師的舊式廢砲,巍然矗立。站在紅毛城堡最高處,可仰望觀音山,俯視淡水河、東屯諸岸,西臨洶湧大海,真是風雲萬狀。每當夕陽西下,滄海落日,水天一色,彩霞滿天,紅豔似火,風景更是綺麗,這就是淡水八景中的「砲台夕照」。 ●八仙水上樂園 八仙水上樂園是台灣北部知名的遊憩點之一,也是全台滑水道最多、最大和最刺激的水上樂園,位於新北市八里區下罟村下罟子1~6號。這裡除了擁有主要的八仙水上樂園外,還有佔地22公頃的八仙生態樂園、溫泉主題樂園、朱雀不夜天街,以及擁有37間精緻客房的溫泉度假飯店。除八仙水上樂園於每年的5~9月開放外,其他的遊憩部門則全年無休。 佔地9公頃的八仙水上樂園,共有三個主題滑水道,並有適合全家人體驗的飄飄河、全家福戲水區、兒童戲水區,以及造浪池等。 天池之旅是東南亞地區最長的滑水道,有5座建在半空中的水池,由好幾條滑水道串聯,全長400多公尺,滑完整條滑水道需時15分鐘。人們坐在氣墊上,從一層層的水池順著水道往下漂流。當流到大池中時,可以載浮載沉地在池中嬉戲,有時碰到比較驚險的彎曲流水道或較急的水浪,經常會碰翻氣墊,所以驚叫聲不絕於耳。 百慕達禁區是全台最高的滑水道,也是年輕人的最愛。整個設施是由6條滑道匯集而成,其中的自由落體、終極滑道和龍捲風等3條滑道,是目前水上樂園中最為刺激的滑道,也是為會游泳的遊客而設計的。首先遊客要跳入水池中游到對岸,爬到滑水道上筆直滑衝而下,在滑水道出口處騰空而出,然後墜入下方3公尺深的深水中,既驚險、又刺激,是最受歡迎的高驚險度水上活動。人們進入百慕達禁區水道,就如置身神秘的百慕達,追求直線加速的終極滑道,挑戰膽量的自由落體,以及恍如掉進海裡漩渦的龍捲風滑道,讓人們有想忘也忘不掉的感覺。 幽浮迷航為亞洲最長的大型滑水道,總長220公尺,遊客可以和親友5人共乘猶如UFO般的巨型泳圈,從22公尺的高空中墜下,經過水簾幕後,立即進入黑洞般的宇宙軌道,展開未知的行程,在滑離黑洞之後,進入開闊的水道,左右漂浮旋轉,在尚未回神之際,旋即又被另一黑洞吸入,一路上下顛簸,搖擺不定,短短的30秒鐘行程,讓人感到無比刺激,這種與親友同樂的水上幽浮迷航,刺激、驚險而好玩。 滑水道玩夠了,遊客可以漂浮在750公尺長的人工「漂漂河」中,隨水漂流,享受難得的偷閒樂趣。 ●石門海蝕洞 石門海蝕洞,又叫做海蝕拱門,簡稱石門洞,以其特殊的地形,成為北海岸著名的觀光據點。早在清朝的時候,這裡就是極負盛名的風景點,為石門八景之一,位於淡金公路旁,居於北海岸風景線上的中間位置,與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遙遙相對,由老梅經石門國小和石門市區後,就可抵達,也可以從金山前來,經十八王公廟後到達。 這個天然的巨大岩洞,遠望有如一座天然石城門,基座寬約30公尺,高約7公尺,中間鏤空,其形成原因與花蓮的石梯坪相似,最初是沉潛在太平洋海面下,在地殼造山運動中,經過幾十萬年的板塊推擠,逐漸浮出海面。由於地處台灣陸地北部海濱,在被擁擠出水面的過程中,受到潮汐、洋流的侵蝕和沖擊,較脆弱的岩層紛紛剝落,留下最堅硬的拱型岩石,便形成這一奇觀。目前在石門洞的拱型岩石中,仍殘存著許多海洋生物的遺骸化石。拱門正面題有「精忠造海」四字,背面則題「海天勝塞」四字,後面山坡上盛開著野百合,有「天然花園」之稱。由兩旁階梯可通到石門頂上平台,上有砲台遺蹟,登臨遠眺,海天相接,藍天碧海,漁舟點點,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富貴角突出的岬角和白色燈塔也隱約而見。 石門海蝕洞除其拱門外,左側基座上還有由海蝕造成的一大一小兩個洞,稱為內外洞,裡面有人工加設的石桌石椅。從事地質觀測的人士,用兩公尺以上的皮尺丈量內外洞的長、寬和高,再觀測當時的潮汐線,會發現漲潮時海水都不易到達洞口,由此可見台灣陸地仍在升高。此外,洞內涼意甚濃,洞外下面海濤洶湧,怪石嵯峨,景色非常壯麗。 此地海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卵石,石縫中有許多寄居蟹,大部分寄居在人們食後丟棄的燒酒螺殼內,由於螺殼尾端已被截斷,乍看有如活著的斷尾螺類。 在這裡可採集寄居蟹、螃蟹、小海魚和藻類等海生物回家飼養,但由於這些海生物無法用淡水養活,因此如果沒有足夠設備就不要採集。同時在海邊採集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因為受潮汐影響,礁石多濕滑,行走間需格外小心。附近的海邊停車場,可停100多輛汽車,停車場周圍有許多攤販,供應簡單的飲食,另有小攤兜售花生、魷魚和香菇等土產,生意不錯。 ●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位於台灣的最北端, 屬岬角地形,它和東北沿海的鼻頭角及三貂角並稱為「北台灣三角」,屬新北市石門區。此地的富貴角燈塔原稱為富基角燈塔,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次年落成,佔地約1500平方公尺,所有建材來自日本,塔身由東京田中鐵工廠製作,為八角形鐵塔,高30公尺,外漆黑白相間橫條紋,裝有二等三重蕊煤油燈,白色定光,光力3500支燭光,1910年改裝為煤油白熱燈,光力增至1.76萬支燭光。民國6年富基角燈塔改為富貴角燈塔,民國59年後換裝白色頓光電燈,明5秒滅5秒,光力1.9萬支燭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燈器損傷,塔身也銹蝕腐壞,於1954年拆除,暫設方形鋼架代替,裝用五等直流電燈,仍為每10秒內明5秒滅5秒,光力6700支燭光。民國51年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仍漆黑白兩色平行相間條紋,但改用小型三等旋轉透鏡電燈,閃光每15秒連閃兩次,光力150萬支燭光。民國62年又增設甲級無線電標桿一座,輸出電力300瓩,射程200浬,與基隆無線電標桿合成一組,以便定位。到了民國70年增設霧笛,在濃霧籠罩時,每分鐘都會鳴笛一次,讓海上水手可以聽音辨位,以保航行安全。 現在的富貴角燈塔高14.3公尺,光程26.8浬,設有無線電對講機,擁有三面環海的遼闊視野,因有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讓燈塔附近的樹木都朝西南方向「彎腰」而成為有名的「風剪樹」,是大自然的傑作。又因富貴角燈塔是古董級古蹟,所以還發行了1000萬枚紀念郵票。由於塔址非常偏僻,當年沒有自來水,是收集雨水飲用;現在已有自來水,燈塔管理員生活已大加改善。這裡雖然孤處海角,風強浪大,但比起其他外島燈塔來說,仍然算是守燈塔者眼中的好位子,能輪調到這裡工作,算是運氣好。附近還有一座建於清宣統二年的電訊塔,高80公尺,是電信設施;旁邊還有一座白色房子,也是電信局的財產。 ●台電風車公園 台電風車公園位於石門區乾華里小坑12號,坐落在核一廠附近的山坡上,有6座紅白相間的巨大風車,高高的聳立在這裡,終日風車葉片轉個不停,儼然成為石門的新地標。為了配合石門地區的觀光發展,風力發電站被闢建成可供民眾參觀休憩的景點,因此6座風力機在外觀排列上都非常強調人們視覺的美感,同時在其中一部風力機周圍實施綠化和美化工程,使其成為風車公園,開放供民眾參觀。現在這座風車公園內設置有300公尺長的木棧道,還有涼亭、看板和洗手間等服務設備,因此已成為北海岸的新地標。 這6座醒目的大風車,其實都是台電公司自丹麥引進的風力發電機。隨著地球能源的日益耗竭,溫室效應與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因此再生能源的利用已受到矚目,其中風力發電是水力發電外,技術最成熟,且能商業化的再生能源。 這6組風力發電機,每組風車高度都高達45公尺,相當於15層樓高。每組發電容量為每小時660瓩,如果6組同時運作,每小時便能產生近4000瓩的電力,足可提供2000戶人家的用電需求,太約也就是整個石門區用電的需要量,預估年平均發電量約959萬度,換算成替代能源,每年可以節省燃油3260公秉,或燃煤3819噸,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24噸。 首先併入台灣全島供電系統的台電風力發電廠,因為怕「擾流」的關係,每架風車與民宅之間還保持900公尺的距離。 ●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又名「大眾爺廟」,也是全台灣香火最興旺的義犬廟,位於石門區淡金公路上。其由來據說是從前開發石門調和街至現在廟址前的路段時,工程一直無法順利進行,後來鄉民們乃向當地神靈「山水有應公」擲筊,神靈卻顯示祂想留一塊土地蓋廟,公路只好轉個大彎空出廟前的空地。 消息傳開後,基隆國立海洋大學附近建商周文發因其房子賣不出去,乃向祂祈求在年底前如能將房子全部賣光,將為祂重建廟宇,後來果然靈驗,廟乃蓋成。信眾又想若只供奉「山水有應公」,會顯得不夠氣派,於是就安了18尊大眾爺金身。廟後還有「海安堂」,廟碑上寫「海上仙人靈位」,主要奉祀漁民出海打撈到的17具無名無姓的骸骨。 現在的十八王公廟,已是一座香火鼎盛的觀光廟宇,也是個大名鼎鼎的沿海風景區,自清朝迄今已逾數百年歷史。傳說清朝時有一艘大帆船,船上乘有17位福州巨紳及一隻家犬,擬赴台灣投奔鄭成功,途中突遇狂風巨浪襲擊,結果船毀人亡,屍體隨海水飄流到石門鄉乾華村一帶,鄰近居民將屍體收集,共葬一處以安其靈,唯一生還的那頭家犬也投身墓中以身殉主,故名「十八王公」,這就是廟名的由來。自從此事發生後,附近的討海人、漁民及漁船公司老板們,每當在出海捕魚時,或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時必前往祭拜,祈求保佑平安。由於「十八王公」有求必應的神蹟傳遍鄰近鄉鎮,故各地善男信女前來參拜的人數逐年增加。 有趣的是,相傳「十八王公」嗜菸,因此香客在焚香祈禱之餘,總不忘會點上一支香菸立於神像前,形成少見的景觀。 原廟的位置在乾華村,新廟則位於白沙灣附近。開始時「十八王公」墓為龜狀,位於淡金公路旁,是以砂土填墓;民國52年信徒們捐資建了一座寬約3公尺、深約2公尺的小拜亭,並以鋼筋、水泥和瓷磚,將墳墓加以修築;到了民國60年,台電公司選定在乾華村興建核能電廠,必須拆除原來的小拜亭,經信徒們多方爭取,台電建造一座較大的拜亭作為補償,並於民國64年10月13日落成;民國66年又籌建了地下室。近年來,由於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不但造成淡金公路的交通不便,也使得乾華村的「十八王公」本廟顯得擁擠不堪,於是又在白沙灣附近蓋了一座新廟,民國74年農曆10月落成,廟堂寬敞舒適,交通更為便利,並闢有大型的停車場,供信徒們順利停車。由於香火愈來愈旺,現在的廟宇已經無法容納更多信徒膜拜,所以又有再遷廟的建議。「十八王公」的靈驗事蹟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據說「十八王公」算是邪神,所以風塵女郎和特殊行業的信徒比一般人多,入夜後人潮比白天更洶湧,加上攤位密集,宛如一個市集,景觀非常奇特,而廟後供奉的一頭高達30多公尺的大狗塑像,更是非同尋常。 ●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藝術氣氛躍動於山林間,被視為北海岸新活力新希望,也是新的文化能量,它坐落在金寶山旁依山面海的廣大園區內,位置較為偏遠,地址是金山區西湖里西勢湖2號。 全館均由雕刻大師朱銘自行設計,透出一股淡出紅塵、與世無爭及脫俗獨立的氣質,佔地11公頃,館內陳設以朱銘的雕刻著作為主,是台灣第一座結合室內、戶外,著重單一藝術家創作的私人美術館。館內分為室內和戶外兩大展示區,完整地收藏朱銘的1000件作品,其中500件為立體雕塑,另外一半為平面創作。全館根據地形地貌分為14個區,包括服務中心、展覽室、開心亭、藝術表演區、朱雋館、戲水區、太極廣場、美術館本館、人間廣場、慈母碑、天鵝池、藝術長廊、運動廣場和藝術交流區。 其中的建築體只佔園區的一小部分,室內展示以較小型泥塑、木雕、銅雕、水墨和油畫等作品為主;戶外展示場設在藍天白雲下的廣大綠地上,散布著大型立體的朱銘代表作「人間系列」和「太極系列」作品,及其長子朱雋的「拉鍊系列」作品。而「太極系列」作品以不規則布局,分散在綠地各個角落,人們遊走其間,會感受到渾厚恢宏的氣勢,使這裡更像是一座設計巧妙的美術館公園。藝術長廊是銜接天鵝湖和景觀戲水區的弧形通道,景觀戲水區設計成三種不同造型、不同情境的水池,每座池邊設置有各種雕塑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朱銘在雕塑之外的童心和才華,任何生活上的作品和廢品,如舊報紙、粗布、海綿和銅絲等,經過他的處理後,都有無限的生趣。他著名的「人間系列」作品,真切地體現出宗教的大愛和原住民的粗獷。館內二樓還收藏有朱銘兩位恩師李金川和楊英風的作品,並展出畢卡索、英國現代雕刻家亨利摩爾,以及美國普普藝術家的作品。 進入園區大門便可看到商店街,展售著朱銘作品畫冊、各類藝術書籍,以及各式各樣精心設計的紀念商品,如瓷盤、記事本、藝術相框、掛磚和明信片等生活裝飾用品。服務中心左側設有餐廳,讓人們在自然與藝術的氣氛中享受佳餚美食;散布在館區各處的點心亭,是參觀之餘小憩一番的好去處。 ●鄧麗君墓 愛國藝人鄧麗君墓、紀念公園及其回顧紀念展等相關設施,都設在金山區金寶山墓園區裡。她於1995年5月9日因氣喘病在泰國清邁梅坪大酒店逝世,金寶山公司為了紀念這位在台灣歌壇上享有盛譽的人物,更為了市場的經濟效益,除贈送一塊傍山面海、風景優美的墓地供她安葬外,還禮聘留法設計師蕭正長,負責規劃興建了一座鄧麗君紀念公園的「筠園」和她的回顧紀念文物館。 在通往鄧麗君紀念公園的大道上,首先嵌造一組巨型鋼琴鍵盤,作為整座紀念公園的明顯地標,引導人群、指示通往公園的方向;安裝在地面的鋼琴鍵盤,可讓喜愛麗君的朋友們為她彈奏一曲。公園入口處設計一張唱片型鑲地圖案,兩側立以五線譜音符構成的矮欄杆,當遊客們踏上「唱片」通過欄杆時,受到紅外線自動感應,會發出鄧麗君柔美動聽的歌聲,自墓園四周響起,並可挑選中、英、日、台和粵等五種語言的歌曲。 在鄧麗君紀念墓園附近的金寶山文物館裡,還騰出兩層作為鄧麗君回顧紀念展場地供人參觀。裡面展示上千件的鄧麗君回顧紀念物品,包括她生前的衣飾、一生事蹟、出生至成名的照片、勞軍照片、日用品、珍貴項鍊、收藏的珍物、最貼身的鞋子和衣物等,以及筆記簿,琳瑯滿目,讓歌迷及民眾追思留念。 ●燭台雙嶼 燭台雙嶼是金山外八景之一,位於金山區獅頭山對面約400公尺的海上,它又名「夫妻石」,背後有段淒美的傳奇故事:話說一位痴情少婦每天佇立岩邊盼夫回航,卻始終等不到丈夫,最後幻化成化石;多年後丈夫回來得知上情,跑到化石旁痛哭,不久也成為另一座化石,依在愛妻身旁永遠相伴。事實上燭台嶼主要由砂岩構成,形成原因是海岸地盤上升,隆起的礁石經過長期海浪浸蝕後,剩下兩座較堅硬礁岩相互對峙海中,形成典型的海蝕柱形,兩座基礎相連的岩柱高約60公尺,中間被海水所隔,由於外形神似一對蠟燭台對峙,故被稱為燭台雙嶼,因為它不論是從野柳或由石門進入金山鄉時都可以看到,所以成為金山地區無可取代的地標。由於燭台雙嶼孤懸海上,遊客不易前往,良好的生態環境得以保持,故群棲著台灣特產的嘉零鳥,也有許多海鳥在上面繁衍。當地也散布著一些海蝕洞。 ●野柳風景特定區 由於核二廠在萬里落腳,反核新聞卻幫萬里區打開了知名度,附帶刺激了當地觀光業,帶動地方各行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造就許多風景名勝。其中的野柳風景特定區,是北海岸最負盛名的風景區,為大屯山脈北端伸入海中所形成長達2100公尺的山岬,有野柳岬、野柳鼻和野柳半島,從基隆或金山遠眺,就像隻大海龜正蹣跚離岸而去,因此也有人稱此地為「野柳龜」。它位於台灣的東北海岸,背負蒼崖,面臨大海,管理所地址為萬里區野柳村港東路163~1號。 由於這裡長期受風蝕、海蝕的作用,地表形成的岩層景觀,可以分為4個區域。第一區包括女王頭、仙女鞋、乳石和風化窗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女王頭,50多年前是個神似女王頭和頸的蕈狀石,它頭大頸小,五官分明,鼻子高挺,但因長期受風蝕、海蝕作用的影響,現在女王頸脖子已瘦了一圈,巍巍顫顫的,且有了一道裂痕,遊客參觀時務必憐香惜玉,拍照就好,千萬不要用手摸觸。女王頭海岸旁的「仙女鞋」也是唯妙唯肖,顯然仙界的灰姑娘是個迷糊的大腳婆,正在為找不到大尺碼的拖鞋而大傷腦筋。乳石的造型非常可愛,令人愛不釋手。海灘上千奇百怪石製神窗多是風化岩,藝術天成,非常特殊,令人不由為大自然鬼斧神工拍案叫絕。 第二區有龍頭岩、豆腐岩和海蝕溝等,其中的龍頭岩酷似龍的頭部,鬚嘴畢現。切割分明的豆腐岩,在北海岸一帶都看得到。海蝕溝海浪澎湃,非常驚險。 第三區有燈塔、海蝕壺穴、海龜石、海狗石和二十四孝山等,其中的野柳燈塔最值一提。由於富貴角至基隆港間的海岸線沒有導航設備,加上野柳附近海岸礁石密布,為了海上航行安全,乃於民國56年興建了野柳燈塔,並且為了配合當地獨特的海岸景觀,特別將燈塔設計成蠟燭台的造型,使與野柳海邊的燭台嶼遙遙相對。燈塔高11.3公尺,光力2.8萬支燭光,光距20浬,底部設有雅座供遊客休憩、賞景,因位於野柳地區制高點,登高遠望,整個海岸盡入眼簾,天氣晴朗時,遠處基隆嶼近在眼前,宛若海上仙山。 第四區燭台石區也在野柳海岸,4、5座完整成形的蠟燭台,歷經「露出燭心」、「挖出溝槽」和「切出燭台」的成形順序呈現在海邊,圓圓的燭心富含鈣質、較硬,圓形溝槽質明顯。 此外,海邊的一座平台上,還立有捨己救人的林添禎銅像,供人瞻仰。 野柳海洋世界坐落在野柳風景特定區入口的右側,地址為萬里區野柳村港東路167-3號。這裡規劃有台灣最大的海洋動物表演館,以及長達400多公尺的海底隧道。表演館內有非常逗趣可愛的大唐海豚和加州海獅表演。海豚是一種特別聰明、與人類也格外親近友好的海洋動物,牠能做出飛躍、滑浪、套環和玩呼啦圈等漂亮動作,以及頂人出水的困難動作。壓軸演出的有海獅頂球、醉酒和拍手等表演,牠們動作靈巧、形象惹人憐愛,極受遊客的歡迎。海底隧道則以展示特殊海底生物為主,目前有200多種、共有1000多尾特殊魚類,迴游在透明的玻璃窗牆內,展出目的在於使參觀者能夠從各種奇特的海洋魚類中,認識海洋生物為適應原始環境、面對自然競爭而演化出的特異行為模式或體質變化。海洋世界有專業的解說員介紹各種魚類生態,使遊客能夠在賞心悅目之際,更加瞭解相關的海洋知識。這裡還針對人們對高空彈跳的喜好,特別從美國邀請表演團前來表演,而其他遊樂花樣也是層出不窮,令人百玩不厭。 海王星樂園是個充滿理性和感性的大自然教室,園內提供玻璃底遊艇和飛魚快艇等海上娛樂設施。附近海上還有一個名叫龜島的小島,相傳是鄭成功部將在台灣北部登陸時砲轟之處,若沿著山坡往上走,可以到達公路的最高點,從這裡可以眺望野柳的漁村和翡翠灣,視野開闊。 ●鼻頭角公園 鼻頭角公園是台灣北海岸中的勝景之一,位於濱海公路93公里處,介在台灣最東的三貂角和最北的富貴角之間,合稱「北台灣三角」,為台灣東北部造山運動中晚期隆起的礁石,因地為岬角,突伸入海,形狀如鼻而得名。這裡原為平埔族人居住地,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台後,始有福建泉州人入墾。北濱公路通車後,交通方便,由基隆前來不到一小時車程。自行駕車,可將車停在鼻頭隧道後的停車場或鼻頭港,然後步行前來。由隧道旁路口上坡,約5分鐘走上石階抵達鼻頭國小,再沿山坡小徑走20分鐘。沿途風化嚴重剝蝕的斷崖峭壁和岩石特殊的本色,形成一幅瑰麗詭異的畫面。這裡集東北角海岸海蝕地形之大成,尤其是海崖、海蝕凹壁和海蝕平台之發育,更冠絕全台。 海蝕平台上滿布著蕈狀岩、蜂窩石、豆腐岩和生物化石。在懸岩下有大片岩岸,千奇百怪的石壘、溝隙和萬人堆,與銀色浪花形成奇異誘人的天地。因之鼻頭角公園在賞景之餘,也是一處極佳的戶外教學自然地質教室。 在鼻頭隧道南口旁至鼻頭角公園間有一步道,途中設有涼亭和賞景平台,步道左側有大片翠綠色草坡,因夏夜時常有遊客在此觀星賞月,得名望月坡 鼻頭角燈塔坐落在公園前端的岩崖上,是日人據台時所建的第二座燈塔,1897年落成啟用,1906年因塔基岩盤龜裂在原址前方30公尺處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盟軍飛機炸毀。台灣光復後於民國60年重建新塔,為鋼筋混凝土白色圓形自動點火式燈塔,高12.3公尺,使用四等交流電燈,光力2.8萬支燭光,光程16.6浬,燈光設計為明六秒暗六秒,是東北角海域船隻重要的航行指標。 塔四周碧草如茵,遊客佇立塔前賞景,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此燈塔並未對外開放參觀,人們只能在塔區外流連拍照賞景。 燈塔東側是地勢較低的海蝕平台,離岸不遠處就是東海和太平洋交匯處,海底暗礁雜陳,經常會出現大批迴游性魚類近崖棲息,吸引許多釣客長途跋涉前來垂釣。由於這裡正在東北季風來襲時的正面浪區,其低矮地勢令人在浪大時心生警惕而不敢前去涉險。在吹東風和遠海出現颱風時,其外圍環流足以對台灣產生影響,以及在潮水轉換之際,海邊常有「瘋狗浪」,巨浪往往自釣者右側突襲,將人沖入海中,歷年來已有不少人因此喪生。 在前往鼻頭角岬角前端的路上,山壁土質相當鬆軟,每當地震或暴雨過後,極易塌方,遊客在行進間要格外小心。 ●九份小鎮和礦石博物館 霧中小鎮九份在清初只有九戶人家,因此水運貨品一到,總是分為九份,逐漸便以此為名。這個地方以產金著名,早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金瓜露頭被發掘後,小鎮便湧入大量淘金客,也開啟了九份的黃金歲月,在小小的幾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上,擠滿了幾千戶人家。在礦坑之外,酒家、茶肆到處遍布,淘金客們辛辛苦苦挖到金礦後,便在燈紅酒綠中散盡千金,當時的繁華使它有「小香港」之譽。但當金礦衰竭後,各種讓人花錢的行業離開了,投機者和淘金客也走了,留在九份的只有蕭條和沒落。 九份礦石博物館位於瑞芳區九份頌德里石碑巷66號,館內保存相當完整的日據時代採金及鑿礦工具,如古董級的烘燈、煉金爐、金礦原石和金花等的珍貴歷史文物。在二樓的金礦教室中,有現場表演與解說傳統淘金及煉金技術的過程。 ●黃金博物館園區 黃金博物館園區由前台金公司五坑口的舊辦公室改建而成,地址為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8號,佔地面積3440平方公尺,它並不全在室內展示相關展品,室外的展示物更加精彩。為使博物館更加生活化,周邊的步道、宿舍,都要以能夠體驗礦工生活為主,並引進模型、蠟像及實物展示。除了在館內展示採礦的歷史文物外,並展售1000兩黃金磚,由電腦公告黃金兌換現值,以刺激遊客的遊興和買氣。 以礦業與黃金為主題的黃金博物館,其一樓展區主要是介紹與採礦相關的各類物品,如台金公司的派工卡、礦工帽和救命燈等,這些都是礦工生命所繫的工具。壁上掛有許多黑白照片,包括曾被日軍逼迫在坑道採礦的英軍戰俘照片,每張都在訴說著他們的血淚史。 二樓是金的應用,其中最受歡迎的展品,是兩塊可供遊客沾沾喜氣的金磚,小金磚重12.5公斤,觀眾如能用兩指夾起,可獲 10萬元台幣獎金。大金礦重達220.3公斤,體積極大,燦燦金光奪目。 參觀罷博物館,可到室外再體驗全台唯一開放的本山五坑。戴上礦工帽、在宣示卡上簽完名,就可下到坑道參觀模擬的當初礦工們辛勤工作的處境,館方以生動逼真的蠟像展示舊日採礦的流程,以及礦坑內特殊的工作環境。逛累了可以到礦工食堂品嚐當地出產、仿造早期礦工所吃的鐵飯盒「礦工便當」。 ●坪林茶業博物館 坪林茶業博物館是東南亞唯一以茶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它不僅可以復興中華茶道藝術,還為北宜公路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幽靜的休息場所,更能直接推銷坪林的各種茶葉,增加茶農的收入,為茶葉事業開拓另一個高峰。地址是新北市坪林區水德村水聳淒坑19-1號。 依山傍水的坪林茶業博物館,是一幅仿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佔地2.7公頃,紅瓦白牆,亭台樓閣,古樸典雅。館舍四周為觀光茶園,可供遊客悠遊於茶香之中,享受一種靜謐芬芳的氣息。整座博物館層次分明,展示區和主題區分立。其中活動主題館是個特展區,每3個月定期辦一次當代名家陶藝茶具特展,以及詩書、琴畫等與茶有關的各類作品,諸如陶壺展、茶仙潘燕九的「詩書畫印帶茶香」、宋代文人飲茶文化、紅茶藝術之旅和歷代瓷器茶杯展等,都是台灣前所未見的茶文化主題展。 綜合展示館是全館的重點,分為茶史、茶事和茶藝等三大單元。茶史單元是古今中外茶葉發展歷史的展示,也是一部茶葉通史,對中華民族、台灣地區及坪林的茶葉發展脈絡詳加介紹。 茶事單元詳盡地解答了茶樹種類、茶葉分類、茶中所含的物質元素、古今製茶的各種方法,以及如何評鑑茶葉品質等問題。 茶藝單元旨在介紹因茶而發展出的相關藝術和風俗,藉養壺、茶書、名壺介紹、坪林茶藝、茶歌、茶具、明代茶館、選壺、甩茶、婚禮茶儀、宋代文人品茗、茶的特殊飲用方法、蒙古奶茶和現代茶葉比賽等主題,讓遊客在生動有趣的展示空間中,體驗豐富的茶藝世界。 茶藝館設有「紫竹」和「明月」兩座建築,宛如一座江南古雅庭園,有曲徑、折廊、假山、飛瀑、角亭、修竹等布置,古意盎然。園內還供應茗茶和精緻的茶食,配以優雅的環境,遊客可在此細細品茗、休憩。 館內還有多媒體放映室,運用3D魔幻劇場,帶人進入茶的世界,將茶的常識以跨越古今、深入淺出的方式,戲劇化地呈現給觀眾。 ●深坑豆腐 深坑豆腐是台灣遠近馳名的一種特產,豆腐店和豆腐餐廳多集中在深坑區老街上,其中尤以大樹下的廟口豆腐是當地最出名的豆腐餐廳;再往老街內走去,還有一家嘉義閣豆腐餐廳為同一家人所開,都是老字號的深坑豆腐店,它們最受歡迎的佳餚是紅燒豆腐、豆腐羹和糖醋魚,除了豆腐外也有一般台菜,口味有口皆碑,台灣各地很多人慕名前來品嚐。深坑豆腐之所以令人垂涎,是因它遵循古法製造,與石碇豆腐製法相似,重質不重量,純粹用黃豆為材料,用鹽滷法,不加石膏,且純以獨特的人工古法製造,加上當地優良的水質和烹調技巧的創新,而獲得響亮的知名度。深坑豆腐內嫩似腦髓,表皮帶有煙燻的香味,嚐起來香嫩滑溜,非常別致,其美味可口的程度可用「黃金白玉排,紅嘴綠鸚哥」來形容。 老樹也是深坑鄉的標誌之一,所有到過深坑的人,一定會被廟口附近兩棵古樹所吸引。位於老街街尾口的茄苳樹已有百餘歲高齡,位於路中圓環的樟樹更有120多歲,樹蔭下常見民眾駐足休息。兩棵老樹見證過深坑一個多世紀來的興衰起落,並差點面臨被腰斬的命運。民國70年深坑橋拓寬,原定需將老樹砍除,經鄉民陳情後才獲保存。 ●三峽清水祖師廟 三峽清水祖師廟又名長福岩,是三峽的地標,位於三峽區長福街一號,也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大寺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可稱是座巨大的雕刻博物館。廟內有付對聯:「清風明月聖賢必長享千秋如參佛祖,水色山光名勝地福臨三峽永作人師。」正好點出人們稱此廟為「清水祖師廟」或「長福巖」的由來。廟內藝術裝飾,使它由早期單純的地方宗教信仰中心,演變為具有觀光藝術價值的文化資產。 廟內主祀清水祖師,俗名陳昭應,北宋開封府祥符縣人,追隨文天祥勤王,抗禦元兵,為抗元扶宋民族英雄,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他為「護國公」,下旨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祠崇祀,因此安溪人稱為「祖師公」,又因生前隱居清水巖,乃稱之為「清水祖師」。 此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兩年後完工,三角湧及鶯歌等地福建安溪人士迎接安溪清水巖祖師來此奉祀。曾歷經三次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第二次是因日軍佔領台灣,三峽抗日志士蘇力等聯合鶯歌、樹林、大溪和板橋等地志士,以祖師廟為大本營舉義抗日,致遭日軍毀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 台灣光復後,地方人士鑒於此廟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乃於民國36年農曆七月初二發起第三次重建,由名藝術家李梅樹教授,用畢生之力以慢工細活的原則雕鑿廟內一磚一瓦,自始至終嚴格要求,追求完美,重建工程長達半個多世紀,直到他在民國72年過世時都還不算全部完工。 清水祖師廟佔地1653平方公尺,舊貌為「合院式」,重建時改為「殿堂式」。由於廟內神格被封得很高,所以採用純粹以中國古法建造的五門三殿式廟宇,更顯莊嚴華麗。所謂五門指的是前殿東邊的龍門、西邊的虎門和中門的三扇中門;三殿為前殿、中殿和後殿。由於受到狹窄地形的限制,平面格局無法開展,中殿和鐘樓只能朝瘦和高發展;一般廟宇的殿堂都給人以寬廣沉穩的感覺,但是祖師廟高削聳立的中殿令人震撼,這種戲劇性的作為,反而成為祖師廟別具一格的風範。 這座廟宇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第一是廟內建材在體制上仿希臘神殿,從地板到柱子都由石頭砌築而成,是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廟宇,並且沒有使用一根鐵釘,是中華建築藝術上的極品,石材取自八里區的觀音石,按廟的大小計算,祖師廟用石之多全台第一。第二項特色為廟門都用銅鑄,連前殿的門神也是銅製,正門並列哼哈二將,殿旁分立四大金剛銅像,手中分持劍、琵琶、雨傘和花狐貂,象徵風調雨順;前殿東廳銅門寓意加官進祿,西廳的簪花和錦簇則象徵榮華富貴。第三個特點是廟內石柱和銅柱之多冠於全台各廟,156根不同造型的柱子,有龍柱、花鳥柱、圓柱、方形柱、菱形柱和多角形柱,柱材有花崗石和觀音石,其中圓柱上刻有各體書法,不少出自賈景德、于右任和閻錫山等名家之手。 廟內最具匠心的特色非精緻雕刻莫屬,台灣歷年來各地所建的寺廟,論工夫的細緻、神彩的美逸和內容的凝厚,都比不上三峽清水祖師廟。廟內的石雕和木雕,在李梅樹主持重建時,完全以手工雕刻,圖案造型絕無重複,光是中殿周圍20根石柱雕刻就耗時15年才完成,其中最細的一根柱子就費了1000多個工作天,其他各類木雕、石雕及浮雕都可見其精髓。 樑柱間的木雕藝術也是一絕,其精細繁複,令人目不暇給。全部選用檜木和樟木,並貼上金箔以防蟲蛀。人物雕刻都引經據典,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及「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故事」等,無論花鳥、人物、飛禽和走獸,都出自名家手筆,其中栱角的16隻飛鳳,將鳳鳥振翅欲凌空飛躍的美姿,以立體的方式表現,形象生動。每幅雕品都由整塊木頭刻成,如前殿內拱的八頭獅子,胸前的垂鍊和鍊子中央的鈴鐺,與獅子踏的鏤空球及球內吊有可活動的小球,全部是由一塊木材透雕而成的,其手藝之超凡令人嘆為觀止。由中殿廊柱上望,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個金色的花瓶吊籃,再往內的廊頂上,也有無數類似的小花籃,所有花籃包括吊環、籃框、活動穗子和籃內的一顆圓球,都是用一整塊圓形樟木雕出的傑作,是祖師廟特殊景觀之一。 石柱上無論是圓雕、浮雕或是透雕,都精緻生動、巧妙絕倫,最精華的要數殿前的「百鳥朝梅」和「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共騎」。「百鳥朝梅」柱是在枝丫盤錯、花朵盛開的梅樹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鳥兒,無不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據說當年師傅們刻了20多種鳥類後,變不出新花樣時,李梅樹教授拿出一本世界鳥類圖鑑,指導師傅們參考雕刻;完成後,梅樹的細枝嫩葉幾可亂真,鳥兒的羽毛細足清晰可見。「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柱則取材於「封神榜」,其透雕深度達三、四成,龍、人、馬和武器等都是立體浮現,而武將身上的趨摺及龍鱗和龍鬚等都逼真細微。 清水祖師廟以銅雕作裝飾,在台灣各廟宇中也是創舉,主要銅雕有十大門神、八座銅神和四幅大型浮雕,全由藝專學生製作,題材有「精忠報國」、「木蘭代父從軍」、「勾踐臥薪嚐膽」和「孔子問禮於老子」等,蘊含禮義廉恥的精神,以及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寓意。此外,祖師廟頂上的剪貼和交趾陶,設計也都別具匠心,讓人不由得會駐足欣賞。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已被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位於八里區污水處理廠西南側,地址是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是為保存珍貴遺蹟,結合教育理念與美學觀點而設,其鯨背沙丘式外觀非常搶眼,曾獲台灣建築首奬殊榮。 全館藉由三組建築群架構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材料,構築成完整的理念表達。 博物館佔地10173平方公尺,為3層樓紀念建築物,外觀像鯨背沙丘,又像是一艘船,其內外牆壁多傾斜17度,象徵遺址搶救不全的缺憾。館方除展示遺址文物,還闢建有「搶救區」,重現當年「搶救考古」和阻擋怪手的畫面;館的入口處比地面凹陷1.5公尺,民眾入館前要先經坡道向下,體驗考古學家走入深坑的發掘過程。這座博物館的主旨為保存、研究十三行遺址的出土文物,設有重回歷史現場、體會古人生活的學習體驗室、十三行遺址現地展示區和大坌坑遺址之玻璃走道展示區等。館內所展示陶器、石器、鐵器等文物,都靜靜地訴說著1800年前北台灣史前文化的遺蹟與歷史。 ●鶯歌陶瓷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鶯歌區文化路200號,是全台灣首創、也是最大的陶瓷專業博物館,每年約有80多萬名遊客前來參觀。它是具有教育、展覽和表達地方陶瓷文化特色等功能的博物館,面積約1.2公頃,以清水模、H型鋼、木材、石材、陶板、透明玻璃帷幕等素材,穿透內外建築形式,使博物館整體有著和瓷器一樣的明亮和晶瑩的質感,襯托出簡約樸素的內涵和連貫古今的想像空間。 全館為立體、流線型的五層樓建築,計為地上三層,地下兩層,規劃有陽光特展室、陶藝長廊、傳統技藝廳、體驗室、研習室、人文生活館、多媒體視聽室、資訊導覽服務站、戶外展示區和陶瓷資料中心等場所。其中一樓是土與火的魔術,介紹陶瓷藝術的起源和古今製陶方法。 二樓突破一般文物陳列方式,構建體驗式、情境式陶博館為宗旨,以建立參與式、學習式為互動關係的展示手法,從典藏、研究成果出發,結合教育、資訊、科技等煤材,將常設部分主要分成四個主題區。201室的台灣陶瓷發展:旨在說明台灣陶瓷發展的歷史和特色,介紹台灣陶瓷產品、類型及用途等,充分說明展品和生活之間的關係。202室的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由鶯歌人講鶯歌事,讓老陶工娓娓詮釋鶯歌成為知名陶瓷重鎮的因緣際會,以及鶯歌產業的歷史人文和特色。203室說明從史前、原住民到現代陶藝的穿越時空之旅:經由燒製、成形、造型、顏色、裝飾、實用和非實用等比較,展現台灣各時代陶器的個性和共同點。204室工業與精密陶器的未來預言:藉熟悉的科技產品,如假牙、電腦、電話、機動車汽缸等,闡述科技時代陶瓷的運用。 在二樓還有一個專為4~8歲兒童設置的「土」的體驗區,為幼兒無拘無束地體驗和探索「土」的世界,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另外一個陶藝研習室提供民眾親自動手玩陶、捏陶等常態活動,也作為國內外陶藝家經驗文化交流的場所。二樓的陶藝種子教師研習營,是讓學校教師認識和運用陶博館資源,以帶動陶瓷文化的教育和傳承。還有一間多媒體視聽室,在週二至週五每日播映4場多媒體影片,週六和週日每天播映6場,藉以輔助民眾對陶藝的認識。 三樓為主題展覽館,使用靈活的活動式隔板,配合舉辦國際大型展覽、團體及個人展。301、302、303和304等4個特展室,提供專題策劃的展出空間。 地下樓層除作為停車場和儲藏間外,還設有陶藝長廊和陽光特展室。館內還闢有小型柴燒創作窯,讓民眾在欣賞陶藝品的同時,還會認識柴燒製陶的完整過程。 在博物館的兩旁,各興建有現代化的展售館和陳列館:其中的陶瓷展售館是對外開放自由選購和交易的場所,只要是台灣生產的陶瓷產品都可以在這裡購得。另外一座陶瓷陳列館蒐集了台灣所有陶瓷業者的產品,以供世界各地買主參觀,它規劃的方式像是一座陶瓷產品的世界貿易中心。 整個博物館收藏對象,包括從清朝迄今出自鶯歌鎮的所有陶瓷代表作品,從真正的古董、仿古作品到現代陶瓷,甚至於所謂的精密陶也都在其列,還把由古至今的陶瓷技術和所用的工具設備,都做了非常完整的陳列,可以說只要是與陶瓷有關的知識都可以得到解答。這3棟建築物一共佔去3公頃土地。另有34公頃土地則用以興建陶瓷專科學校,讓台灣陶瓷業紮下牢固的根基。還有32公頃作為溪畔遊憩區,包括棒球場、溜冰場、森林遊樂公園、羽毛球場和賽車場等。 ●烘爐地福德宮 烘爐地福德宮俗稱「烘爐地土地公廟」,高踞在海拔300公尺的南勢角山頂,位於中和區興南路2段399巷。此宮建於清乾隆20年(1736年),迄今已有275年歷史,正廟供奉當時雕鑄高約2公尺的福德正神和土地婆像,造型與表情都充滿古樸敦厚。宮後有一尊高達109公尺的巨大土地公像,黃袍黑杖白鬍子,左手還拿著一錠金元寶,現已成為中和市的地標之一。原本由3塊石板蓋成的福德宮,曾經在民國41年整修過,但石造小廟仍未拆除,因此在正殿後形成「廟中有廟」的奇觀。由於每隔數年都會擴修,現在外殿已經擴大,登山石階翻新,柏油公路盤山而上,增設活動中心、停車場和餐廳,以因應越來越多的香客和登山健行者。登山步道沿途花開似海,櫻花、杜鵑、茶花、杏花、桂花和含笑花爭豔,遊客在此俯看台北市區,101大樓隱藏在縹緲雲霧中,淡水河出海口的美麗風光也遙遙在望。 ●圓通寺 圓通寺是中和區最負盛名的佛寺,位於碧湖山脈,地址為圓通路367巷64號,建於民國16年,由開山祖師妙清尼師為身心受創的婦女而建,她在日據時代窮畢生精力,四處奔走募化而建成。 此寺屬日本曹洞宗派,採典型佛寺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則融合日本、巴洛克和台灣傳統建築風尚而成。佛寺佔地廣袤,依山勢而建,莊嚴、肅穆而古樸,是台灣境內規模較大的寺院之一。從山麓仰望,一片佛意洋溢,三面有密林圍繞,老樹成蔭,清涼幽靜,不但是禪修聖地,而且也是知名的風景區,並係登山健行的好所在。 佛寺四面全用大理石築成,寺正門兩側有巨型石雕,左側代表智慧威猛的大火獅,牠是佛祖釋迦牟尼大弟子文殊菩薩的座騎,張牙舞爪蟠踞在圓石上;右為理德大行洗石子青象,碩大雄壯,神情溫和,栩栩如生,是佛祖右協侍普賢菩薩的座騎,很多遊客與牠合照,牠們一剛一柔鎮守寺門前。從正門拾級而上有一城門似的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供奉大耳大肚、袒胸露乳、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頂上匾額題著「悅爾眾心」四字,令人開懷。上層擺設古色古香的大型香爐。沿著城門兩旁石階而上是廣大的正殿廣場,廣場前有釋迦牟尼出生時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的青銅立像,往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氣勢凜然。 廣場後是建築宏偉的前殿,供奉著3尊巨大的坐佛像,最大的有6公尺高。後殿是大雄寶殿,由右至左依序是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與普賢菩薩的金身大佛像;左右門兩側是韋馱金剛和迦藍羅漢兩大護法。大雄寶殿左邊有歸靈塔,殿前有望月宮、前殿右邊山崖聳峭,崖下有許多初期石刻的神像、石龜、石鹿和石獅。 在垂直石壁的東側刻有巨大的「佛」字和羅漢像,筆字蒼勁有力,石像莊嚴穩重。山脊石壁半腰有一線天通天洞,深達60公尺,在地勢峻峭的天然崖壁間,窄縫蔚然成形,沿著縫內石階拾級而上就可抵達圓通寺後山。寺內有間收集佛教經典的圖書館。 這裡有條由相思林列成的自然步道,通往圓通寺的正後方,上面有2000多坪的天然林,蕨類植物數量豐富。寺院內多樟、榕樹,寺前方的百歲榕繁茂蒼勁,直徑達2.5公尺,是新北市列管的珍貴老樹之一。還有一株是位於通往牛埔方向的大葉雀榕,「V」字型的寬大枝幹,已有300歲年樹齡。 桃園地區 ●慈湖 慈湖俗稱埤尾,為蔣介石靈寢所在,是海內外華人所熟悉的一處重要觀光勝地。位於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4鄰埤尾3號,距離大溪鎮中心區約6公里,西與復興鄉接壤,有北部橫貫公路沿慈湖蜿蜓而上,群山環繞,景色非常秀麗。 由中山高速公路下南嵌交流道,經過桃園市區,有一條潔淨的公路直達慈湖。它有前後兩湖,中間有溪水相通,青山綠水,碧波相映,湖中黑白天鵝悠然自得,岸邊垂柳和山色盡映湖中,使得周遭更顯得鐘靈毓秀,蔣介石因生前發現其湖光山色與故鄉溪口相近,乃命名為慈湖,藉以追思慈母王太夫人。 慈湖南側有一長堤,堤盡頭的慈湖賓館為蔣介石陵寢所在。慈湖賓館依山面水,坐北朝南,是一座古色古香、仿閩浙式的四合院建築,佔地面積300多平方公尺,有白頂、黑瓦和紅磚牆,是中國古代農村的代表性建築,院前的花草布置得美麗雅致,中堂正中便是靈櫬,兩側廂房各有一株蔣介石生前所種植的白色山茶花。 靈寢內部展示許多蔣介石生前的事蹟圖片及墨寶真蹟,每年都吸引許多中外遊客前來參觀,也有許多仰慕者到此謁陵。這裡每小時一次的儀隊換班時,都會舉行約10分鐘的儀隊花式操槍,整齊劃一的動作與默契,吸引眾多觀光客的目光。 後慈湖與慈湖比鄰,月牙形的湖面看起來比慈湖小些,湖畔樟樹林圍繞,是當年蔣介石與夫人宋美齡散步休憩的秘密花園,倆人時常坐上小竹筏遊湖,欣賞環湖蜜源植物引來大批覓食的蝴蝶和鳥類。 ●大溪陵寢 大溪陵寢又名頭寮賓館,面積約兩公頃,也位於大溪鎮福安里,與慈湖相距僅兩公里,曾是前總統蔣經國先生靈櫬暫厝之地,他是台灣最愛民、實行經濟改革、推行十大建設和政治民主化的可敬領袖。此地建成於民國51年7月17日,存放總統府部分重要文件及檔案資料,他畢生文武經略與蔣氏族譜也都珍藏在此。民國77年1月13日經國先生逝世,同月30日暫厝頭寮賓館,同時更名為「大溪靈寢」。民國85年10月24日,經國先生原保存在總統府的辦公室文物也遷來此地,設「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堂」,供民眾追思。民國九十三年夫人蔣方良逝世,骨灰也暫放在經國先生靈櫬旁,長伴左右。民國94年9月1日起移靈五指山軍人公墓。 頭寮賓館建築主體是一座呈「口」字形平實的三合院,內部陳設簡單,紅色的琉璃瓦,四周砌有很高的灰白色圍牆,正前方有小型停車場,另有兩座圓形小花園,內綠蔭蔽空,花卉爭豔,綠草如茵,充滿靈氣。 ●石門水庫 石門水庫是桃園縣境內風景最美的觀光勝地,地址為大溪鎮復興里環湖路1號,因為它坐落在大漢溪中游溪谷間的溪水出口處,當地有雙峰對峙,狀如石門,乃得名。 水庫建於民國53年,由山中20多個村落闢成,地跨大漢溪溪谷,龍潭、大溪和復興等鄉鎮,可說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土石壩高達133公尺,壩頂長達360公尺,體積廣達709萬立方公尺,設有6座閘門,是多目標多功能的大水庫,具有灌溉、給水、發電、防洪和觀光等功能。遊客站在壩頂,可以全覽水庫及其周邊的許多景點。在石門水庫及其管理處之間的湖面上,建有一座由玻璃纖維為材質的釣魚台,可供人全日24小時享受垂釣的樂趣。當湖滿水位時,洩洪道就會開啟6座閘門,放水時勢如千軍萬馬奔騰,非常壯觀。 在環湖公路兩旁,植有春櫻、夏蔭、秋楓和冬梅,四季都能令遊客驚豔。湖面上經常有遊艇載客賞景,舟楫眾多,來往忙碌。還有附近的帆船碼頭、露營區和水力發電廠,都會令遊客賞心悅目,舒展情懷。水庫觀光區內,也有大餐廳和古色古香的雲霄大飯店,供人休憩。 石門水庫另一景點為阿姆坪碼頭,附近有阿姆坪樂園,也是一處非常熱鬧的觀光地方。阿姆坪碼頭位於水庫中游右岸的河階地上,也就是在水庫懷德路懷德亭的下方,碼頭上有大停車場,旁邊有小舟和快艇出租,也有環湖遊艇供遊客觀賞兩岸風光,還有往返於石門水庫和復興鄉之間的渡船服務。 ●龍潭活魚廿吃 桃園縣龍潭鄉拜石門水庫觀光興盛之賜,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活魚餐廳乃告應運而生,極盛時期鄉內活魚餐廳接近300家。目前文化街、台三乙線公路一帶,仍有大小活魚餐廳100多家,大餐廳有上百張餐桌,小餐廳也有20多張餐桌,堪稱「活魚之鄉」。 近40年來,「石門活魚」滿足了無數食客的胃口,也為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帶來商機,使鄉民因而致富。廣深的石門水庫水域極適合魚族的棲息,由於水庫底下散布著40年前淹沒的竹木、雜物,不利漁夫的網撈,許多超齡的大魚,如大頭鰱、鯉魚和草魚等藏身其間,清淨水質培養出肉質鮮美、膠質豐富、無土味、約重10公斤的碩大淡水魚,「水庫魚」的名號不脛而走。20世紀80年代,當地從事餐飲業者首先發揮創意,開發出一魚多吃的料理方式,大受遊客的歡迎,日久蔚為風氣,打響了「石門活魚」的名號。 石門活魚以草魚和烏鯔為主。草魚肉質結實;烏鯔肉質細嫩油脂較高,比較好料理。但是也有人偏好鯉魚,可是牠肉少、刺多,做法受到限制。現在活魚餐廳開發出來的活魚料理,已從最早的1魚3吃,發展到9吃、12吃,現在已到了20吃,做法千變萬化。大多數活魚餐廳以販售活魚,然後代客烹調的方式來經營,現買現殺現料理,活魚每公斤售價250元至300元,代客烹調每客80元,煮湯150元,吃一尾8公斤左右的魚,約需4000元,足夠10人吃得「粗飽」,人們也藉由多種料理手法,嚐遍鮮魚的好滋味。 隨著環境的變遷,水庫魚捕撈量日益減少,加上嚴禁垂釣,真正土生土長的水庫魚已經相當稀少。現在業者多向當地養殖業者買魚,或直接向台灣中、南部購買,再引用水庫下游的水,在魚池裡養個10天半月,讓魚兒在活水滋潤下吐去土味,而成為「半水庫魚」。 近年來,承攬喜宴為業者帶來新的商機,越來越多台北、桃園和新竹縣市的新人,選擇到這裡來辦喜宴。因北二高及省道交通便捷,宴客場地寬廣,停車空間又大,來吃喜宴的親友可以順道一遊水庫周邊的景點。何況,一桌十菜兩湯的酒席,只要6000多元就可打發,和城市裡動輒上萬起價的價格相比,具有相當的誘惑力。 ●中正航空科學館 中正航空科學館聳立在桃園國際機場正前方約200公尺處,是個能經常吸引遊客前來一窺「飛」的堂奧的景點,佔地面積有8700多坪,主體是一幢三角形的組合建築,造型新穎別致,室內包括一個正廳、五個展覽區、兩個電影院和一座37公尺高的模型塔台。 五個展示區的主題分別是民用航空、飛行工藝、中國空軍、航空史蹟和太空隧道。其內容介紹利用壁畫、幻燈片、錄影帶、透視布景、模型、實物、文字和圖片等方式,使遊客對航空知識有較全面而有系統的瞭解。館內資料豐富充實,收藏有退休飛機實體和模型機1000多架,從飛行原理到國內外航空知識,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對於航空與太空發展歷程的過程、現在與未來,均有詳細說明,航空科學館的規模和設備,在亞洲地區首屈一指。館內的模擬塔台與桃園國際機場航管指揮塔台高度相近,遊客登臨其上,可以俯瞰整個機場。 館中陳列有華僑冒險家蔡雲輔先生單身飛渡太平洋時駕駛的「華僑精神號」單引擎輕型飛機,展示著中國人的驕傲。還展出一架退休了的OH-13型多用途直升機,具有150匹馬力,最大時速171公里,航程可達451公里,性能相當優異,服役期間,貢獻良多。另有供訓練飛行員儀器飛行的林克機及國人自製的介壽號教練機,也永遠在館中展出。在航空館前方及左右兩側的廣場上,則展示著空軍已退休了的C-47運輸機、F-86軍刀式戰鬥機、F-100超級軍刀式戰鬥機、RF-101巫毒式超音速偵察機、F-5自由鬥士式戰鬥機和F-104星式倍音速戰鬥機等。 ●小人國主題樂園 小人國主題樂園早期是以收集迷你建築為主,現在已是一個動靜咸宜的最現代化遊樂場所,始建於1984年7月,現在已邁入第27個年頭,知名度越久越高。地址設在桃園縣龍潭鄉高原村橫崗下60~2號。 原有園區佔地30公頃,共分為展示區、服務區、停車場和迷你樹栽培區等;新園區佔地25公頃,有迷你世界和室內遊樂場兩大設施區。 展示區為小人國主題樂園的 精華所在,其中的模型區步道長1500多公尺、寬2公尺,可容納3000人同時參觀。展出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具代表性的精雕景觀模型70多項,主要分為迷你台灣和迷你中國大陸兩部分,有台灣地區的建築和十大建設,也有中國大陸的建築,使遊客一眼望盡古今中華文化。 在古代展示區裡,有從台灣著名寺廟、古厝等傳統史蹟,以及代表台灣社會形態轉移的各項建設,到中國大陸的萬里長城、北京的故宮和天壇等。 近代展示區內主要模型有范姜祖祠、林家花園、台北清真寺、鄭氏家廟、餘三館、台北景福門、彰化孔廟、鹿港龍山寺、澎湖天后宮和淡水紅毛城,以及蘇州拙政園、龍門石窟、熱河行宮、龍城遺址和阿房宮等。而在現代展示區裡則主要有高速鐵路、公路、桃園國際機場、台中港、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石門水庫和造船廠等模型。 小人國還展出荷蘭海牙小人國贈送的荷蘭19世紀阿姆斯特丹的一座古城,由10幾件建築和人物組成,內容包括造幣廠、經紀人之家、麵包店、鐵匠店、4幢貴族住宅、兩間民房、磨坊、農莊、市場及一組小人。此外,園內還有一個環球號火車站。 服務區可分為餐飲部、園藝部和藝品部等,供應各式餐點、藝品、明信片、兒童玩具及迷你花卉;停車場可以容納幾百輛汽車停放;迷你樹栽培區,由植物專家學者群專門栽培縮小的各種樹木花卉構成。 迷你世界景觀區為人們開拓了寬廣的視野,因國外建築物體積較大,而且雕飾複雜,加上需講究比例正確,始能表達原建築的風貌精神,因此共花費了10年時間,於民國83年7月完成。亞洲的東方神秘色彩、美洲新大陸的拓荒與進步、非洲古埃及文明傳承和歐洲古典藝術建築等都有所體現。 這裡將全世界各大洲的建築奇景全都濃縮在一起,從古代遺址到現代建築,共分為美洲新大陸、西部小鎮、水上皇宮、大洋洲、非洲歷險、神秘東方、非洲古文明、台灣古街、夢幻歐洲和世界廣場等各部分,展現出多元化的文化視野。 具體有美國四大總統頭像、德國伏姆斯大教堂、俄羅斯大教堂、巴黎歌劇院、義大利萬神殿、印度泰姬瑪哈陵、大阪城、比薩斜塔、中古世紀城堡、美國白宮和自由女神像等50組建築,都按1/25的縮小比例重建。 室內遊樂場有歐洲星際大奇航、渾圓宇宙、白雪公主奇遇記、叢林探險、環遊世界、美洲採礦列車、狂飆幽浮、旋轉木馬、碰碰車、霹靂滑艇和超級龍捲風等數十項新科技遊樂設施。其中的霹靂滑艇是全亞洲最大的衝水式雲霄飛車,超級龍捲風其天旋地轉、驚險刺激的感受,唯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 小人國主題樂園並設有消防、環保和安全設施。這些動態的科技設施,帶遊客遨遊一趟幻想與冒險的神奇歷程,體驗新鮮的感官刺激。新、舊園區以小火車相銜接,遊客可以在短時間內環遊區內主要景觀。 此外,在小人國遊樂區裡,每天都可以看到舞獅、山地舞、布馬陣和水族舞等台灣民間傳統活動表演,展現早期台灣農業社會先民的樸實生活與節日慶典的熱鬧景象。 ●味全埔心觀光牧場 味全埔心觀光牧場是牧場公園化規模最完善、設施最齊全的休閒度假好場所,也是味全公司精心規劃的多元化牧場,位於埔心高山頂,地址是桃園縣楊梅鎮高榮里13鄰3之1號。 遊客可以租協力車在牧場各處遊覽。進入牧場大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茂盛蓊茸的相思林道,順著相思林道前行,即可見到花開如海的百花園區,觸目盡是群芳爭豔的各式花卉。這裡出售各種盆景,價格公道。百花園區對面有純清湖,湖邊綠草如茵,乳牛低頭悠閒地啃草,鄉土氣息非常濃郁。 整個觀光牧場佔地55公頃,特別設立乳業展示館、牧場實驗室、乳牛區和擠乳室等,供遊客親身體驗、接近牧場生活的點滴。乳業展示館內備有各式圖片、模型和影片放映,介紹乳牛的種類、身體構造和生產過程等相關資訊,讓遊客能在參觀中清楚整個乳牛的生態;乳牛區飼養有300多頭荷蘭乳牛,採用現代化開放式的飼養方式;在擠乳室裡可以參觀到乳牛的擠乳過程。 味全埔心觀光牧場還設有露營烤肉區、體能訓練場、划船區、釣魚區、游泳池、騎馬場、射箭場、網球場、餐廳和小木屋等各種遊樂設施和活動場所。 露營烤肉區是埔心牧場最具規模與特色的野營中心,營地廣闊,可同時容納數千人,歷年來全台灣童軍大露營均在此舉行。營地裡的烤肉區備有烤肉用具和各項水電設施,石桌椅、烤架一應俱全,另有攤販專賣味全公司生產的各類食物用品,每逢節假日,這裡「炊煙裊繞」,人聲喧嘩,非常熱鬧。露營區內除了有供應露營用的帳篷和木炭外,每隔一段距離都有一塊用水泥鋪成的台地,供人們搭設帳篷,入夜後掛在林梢的探照燈會自動打開,方便遊客行動,在大自然的微風、清香、鳥語和牛叫聲中安然入睡,也是一種特有的享受。 野外體能訓練場的遊樂設施均由粗繩及原木組成,不但能活動筋骨且富有趣味性,是兒童及青少年的最佳活動場所。在划船區泛舟遊湖,船隻輕掠湖面,水色醉人,還可享受迎面徐來的清風。釣魚區提供垂釣和享受鄉野安詳寧靜的樂趣。游泳池則是夏日消暑健身的好地方。牧場裡還有騎馬場、全台灣少見的長距離標準靶位的射箭場和網球場等。 新竹地區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是由原來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轉型而來,現在園內有包括世界五大洲在內的六大主題遊樂區,也是台灣首座以迪斯耐樂園為藍本經營的遊樂區,地址在新竹縣關西鎮仁安里拱子溝60號。 全園的六大主題區分別是:美國大西部、南太平洋村、阿拉伯皇宮、野生動物王國、童話小鎮和歡樂唐人街等。 美國大西部是模仿1881年美國西部小鎮墓碑鎮而興建。鎮內建築大量採用美國原木,與美國本土建築一致,遊客在小鎮上,可以看到驛馬車、餐飲店、消防站、採礦工具和身著西部服裝的服務人員,如置身於美國西部墾荒史中。同時,遊客也可體驗大峽谷急流泛舟、西部瘋狂列車、醉酒桶、迷宮和特技劇場等刺激有趣的娛樂設施,並可觀賞外國專業團體的精彩演出,如粗獷豪邁的牛仔表演、緊張刺激突如其來的街頭槍戰秀、金髮美女的康康舞、懷舊溫馨的打鐵秀和造型滑稽的小丑逗趣演出等。 大峽谷急流泛舟是這個主題區中最大型的遊樂設施,也是台灣目前最大型的人工泛舟道,水道長740公尺,承載遊客的圓形橡膠船可容納6~9人,沿途景觀仿自美國科羅拉多河上的大峽谷,奇岩怪石處處聳立,激流不斷,隨時還要小心水砲的攻擊,與真正的急流泛舟相比毫不遜色。 難得一見的打鐵秀是由外籍鐵匠師傅定時在打鐵店前,示範早期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傳統打鐵方式,使西部拓荒的一些真實情景得以再現,現場還製作馬蹄等多種鐵製品和裝飾品。 南太平洋村毗鄰美國大西部,風味迥然不同,以展示玻里尼西亞島嶼文化取勝,充滿了熱情浪漫的玻里尼西亞風情。從建築物、植物到遊樂設施,全部取材於南太平洋諸島嶼,但在火山或木結構及茅草式的建築物中,包裝的卻是現代化的遊樂設施。 村內的遊樂設施包括八爪魚、大海盜、兒童獨木舟、樹屋探險和火山歷險等項目。其中工程最浩大的火山歷險設施,是整個南太平洋村的主體。人造火山極其壯觀,遊客搭乘色彩鮮豔的獨木舟沿著軌道向火山上方緩緩前行,一路穿越火山並瀏覽途中景致,直到獨木舟爬上六層樓高的急流處,再從此處下降,開始真正驚險的旅程。剛出火山口的一剎那,獨木舟從相當於三層樓的高處以45度角瞬間下衝100公尺,速度之快,令遊客來不及尖叫,每趟可衝兩次。 兒童獨木舟設在大海盜船旁,專為不能搭乘大海盜船的小朋友而設,是利用湖面下鋪設的軌道,以牽曳系統控制遊湖,優先讓身高140公分以下的兒童乘坐;孩子們在大人的陪同下,可以搭乘小船,在深及膝的平靜湖面上戲水。 南太平洋村內的各種演出異彩紛呈,備受遊客好評,村內的異國歌舞團各具特色,其中西薩摩亞舞蹈團經常在南太平洋火山區舞台上,演出熱情奔放的玻里尼西亞傳統舞蹈,除表演夏威夷草裙舞外,還演出源自毛利族、大溪地、庫克島和薩摩亞等地的戰舞、火舞和拍蚊子舞,令喜愛南島風情的遊客大飽眼福。 此外,還有來自南太平洋地區的原住民表演「懸崖跳水秀」,表演者從位於南太平洋村入口處高10公尺、深5公尺的跳水台上凌空下躍,展現出高超的跳水技巧。這裡還有竹製的朦朧街燈、瑰麗的傳統圖騰和神祕的土著石雕等,都令遊客對玻里尼西亞文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位於六福村主題遊樂園中心的魔術噴泉廣場,是夏季遊樂園中最受歡迎的部分,也是台灣目前最大的親水性音樂噴泉。每到整點,噴泉會隨著播放的水舞曲目,在廣場的不同地方冒出隨樂聲起舞的水柱。 遊客在水舞開演時,自由穿梭於水柱間,與水共舞浪漫芭蕾。水舞曲目共有哈察都量的「劍舞」、柴可夫斯基的「俄國舞曲」、龐開利的「時辰之舞」和拉威爾的「波蕾若舞曲」等4首古典芭蕾舞曲,約持續十幾分鐘。夜晚時分,還有五彩燈光樂聲閃爍,更增光彩。 阿拉伯皇宮魔幻劇場中,哈比、哈妮憑藉黃金地圖的航線,進入一場未知的冒險之旅,旅程中將讓觀眾瀏覽不同國家的民族性,感受一趟充滿奢華、感性與愛情的奇幻旅程。 野生動物王國就是原有的野生動物園,分為肉食、草食和可愛動物區等三部分,人們在這裡可以隔著汽車的玻璃窗與獅子、老虎、大象、金錢豹、犀牛、駱駝、鴕鳥、迷你馬、綿羊、猴子和天鵝等動物為伍。 草食動物區為行人徒步區,遊客可經由魔術噴泉廣場進入動物園,同時有3條不同的參觀路線,讓遊客能近距離地觀賞溫順可愛的草食動物,並可親手觸摸和餵食牠們。徒步區內除增加綠地外,還在巴士乘車處設有「剛果市集」,供應遊客所購買的餐飲和商品。 園內還有一座全長45公尺、高17公尺、寬15公尺的臥佛,堪稱世界最大臥佛之一,是用人造纖維製作,栩栩如生,為動物園一項名勝,吸引了許多遊客。 ●都城隍廟 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的繁華地帶,地址是新竹市中山路75號,它一直是新竹市民眾的生活重心,是二級古蹟。台灣各地共有56座城隍廟,論熱鬧以台北霞海城隍最有名,論香火以「新竹城隍、北港媽祖」齊名,論神格則以新竹都城隍為最高,自從在北京的「京城隍廟」在文革時被廢廟後,曾受清朝晉封「威靈公」的新竹都城隍廟,自然成為道教掌管陰司的最高神社,也是信徒們消災解厄時最常求助的神明,故一直是新竹人生活的重心。 此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淡水廳同知曾日瑛倡建,廟地是竹塹首墾者王世杰捐獻,泉州溪底派名匠王益順設計建造。布局方面,以城隍廟、法蓮寺與護室三者並列,形成寬闊的正立面與連續的廟埕,並有照壁和轅門,為台灣寺廟建築所罕見。寺廟有雕刻繁複的三段式屋頂,並運用了八角木結構藻井,還有平闇天花板與移柱技巧,且在三川殿出現許多縱橫交錯的「計心造」斗栱,蔚為一大特色。三川殿是寺廟的門廳,外觀裝飾集中而華麗,入口處石雕精湛而琳瑯滿目、石獅、龍柱、壁堵和楣樑都顯現石雕藝術之美,尤其是石獅玲瓏可愛,雄獅踩球、母獅攜子,為台灣眾多石獅子神態最可親者。 這裡的城隍是道道地地的台 灣神明,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本土廟宇,歷經各朝代帝王的封贈,晉升為都城隍,是台灣各城隍中官位最高的,也是台、澎境內唯一的、規模最大的省級城隍廟。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同知袁秉義重修;嘉慶四年(1799年)同知清華捐獻後殿、奉祀觀音佛祖;到了嘉慶八年(1803年),同知胡應魁又在西邊添建觀音殿,取名法蓮寺。道光八年(1828年),同知李慎彝又予以重修;道光三十年(1850年)、同知黃開基重修城隍廟。光緒十七年(1891年),光緒帝特頒「金門保障」匾額一方。現在的建築,為民國三年所重修。 道教相信人從出生到死亡,幾乎全由城隍爺監管。這裡正殿供奉的新竹都城隍爺威靈公有容乃大,雖然執掌陰間司法大權,統率面目猙獰的判官和牛頭馬面,但其本身卻相貌慈祥,儀態從容,極具親和力,受到民間的尊敬和愛戴。 正殿門口上方有藍底金字醒目牌匾上書「善遊此地心無愧,惡過我門膽自寒」。殿門上還懸掛一個記人功過的大算盤,算盤上也有一副對聯:「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正殿的神龕裡供祀著黑白分明的陰陽司公,前廊兩側立有李排爺和董排爺的塑像。後殿供奉著少見的都城隍夫人及大、二少爺和媳婦。偏殿是法華寺的菩薩殿,主祀觀音菩薩和彌勒佛。三川殿則有大爺謝將軍、二爺范將軍、伽爺金將軍、鎮爺銀將軍、牛頭將軍、馬面將軍、喜怒哀樂四捕快、文武判官、六司、土地公和山神等。整座都城隍廟成為既融合佛道、也兼管陰陽兩界的廟宇。 都城隍廟最能吸引台灣香客的,莫過於消災解厄的靈驗;除了每日有駐廟法師為信眾祈福、植福外,每年農曆七月一日的地官赦罪解厄日,會舉行一年一度的「脫枷消業植福法會」,是台灣唯一的「帶枷遊街示眾」活動,參加的信眾必須頸帶枷鎖(象徵古刑具)遊街示眾。有許多信徒相信包括前世和今生所有冤債孽緣,都可以藉由自己的「帶枷遊街」懺悔,而獲得都城隍爺作主脫伽、消業,這使得參加這項另類遊行的人愈來愈多。 這座都城隍廟香火鼎盛,香客不絕,不論是前來膜拜的香客或遊客,多半都會在廟口林立的小吃攤上享受一番新竹的小吃,這已成為新竹的主要旅遊特色之一。來到都城隍廟,80多年老字號的郭潤餅及鄭家魚丸、燕丸,是不可錯過的美食第一站,數十年的經驗累積創造出獨特的風味美食,不管是材料口感都堪稱一流,令人難忘。新竹並以米粉、貢丸聞名全省,有都城隍廟小吃攤開山祖師之稱的阿城號,以米粉炒、貢丸湯、什錦湯享譽城隍廟小吃圈,尤其是貢丸湯,由老板親手製作貢丸、大骨熬湯,魅力無窮。意猶未盡的還可以買幾袋富有彈性、鮮脆爽口的貢丸和含有韌性、有點像席上的珍珠味魚翅的米粉帶回家與家人共享。 都城隍廟附近新復珍商行的竹塹餅,由肉粽改良而來,皮鬆脆、餡柔軟、甜度適中、香味濃郁、不油膩,口碑之佳歷經百年而不衰。同樣有百年口碑的成家肉粽,打著「天霸王大肉粽」的全金字招牌,專賣道地的北部肉粽,成家肉粽用蒸的,吃起來香味爽口,口齒流香。都城隍廟附近的中山路上,有一家生意特別好的阿富滷肉飯,客人最常點的就是滷肉飯和肉羹湯,滷肉飯的滷肉由上選黑豬肉、蝦仁、香料和獨特的中藥材分兩次精滷而成,滷製過程繁複仔細,難怪消費者對阿富滷肉飯情有獨鍾。 ●科學工業園區 科學工業園區是今日國際上耀眼的工業城,位於新竹市新安路2號,是民國69年為配合台灣總體科技工業的需求,而設計的台灣第一個科學工業園區,佔地約2000公頃,其中多半面積已經開發,集結有250多家廠商,從業人員約8萬名,設有許多與精密科技有關的高級工廠,是台灣最成功的一個科技集中區,在台灣科技產業上不僅締造了300多億美元的年產值,同時也創造出一個堪與歐美社區媲美的優美景觀環境,是政府科技建設重要的「新竹經驗」。 這個世界性的積體電路和電腦通訊產業基地內的高科技廠商,可以分為電腦及周邊產業、積體電路產業、通訊產業、光電產業、精密儀器和生物技術產業等六大類,還有享譽國際的國家級實驗室,如國科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行政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科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行政院國家太空計劃室和國科會晶片製作中心等。 園區內羅技公司生產的電腦滑鼠產量,佔全世界的50%強。宏碁和神通兩家電腦公司生產的個人電腦,產量佔全球的1/15。世界上的掌上型掃瞄器,有85%產自園區內的鴻友公司。這裡的台揚科技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大、中、小「耳朵」的生產公司,在海灣戰爭中發揮極大功效的海事衛星通訊系統就出於此。園區內高品味、高格調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也值得稱道和借鏡。 園區內景觀協調,乾淨整潔,各種休閒設施完善。為了因應好幾萬名從業人員的良好工作環境和便利的配套服務,設有非常完備的人材培訓中心、警察安全維護措施、醫療體系、海關、銀行、郵局、加油站、就業服務輔導、報關、餐飲、購物中心、美容美髮部、洗衣部、汽機車修理中心及活動中心等。 科學園區管理局對園區內的景觀要求也相當嚴格,規定不得在廠房或宿舍加裝鐵窗,並因此組建了一個保警中隊,對進出園區的人嚴格把關,使失竊率降到最低。在落實雨水和污水下水道分流措施上,也做得非常徹底,對廠商所排污水的嚴格管制,早已超過國家標準,除了廠商的放流水必須流經污水處理廠外,實驗中學、員工宿舍等單位的污水,也都必須由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才可排出。 在執行園區綠化和公園化方面更是嚴格,要求廠商興建廠房時基地必須退縮6~10公尺,每個停車位至少要附設5%面積的綠地,每三個停車位要有一棵喬木,甚至連樹的高度及樹幹的粗細都有規定。廠商招牌的造型、顏色、材料和字體都需報請管理局核准;園區並採用顏色管理方式,用顏色區別各個區域,各廠商的建築、招牌也都要予以配合。 住宅區一帶的湖光山色,也是園區的一大特色,因為在園區開發之初,就已經規定佔地約8公頃的庭園景觀。園區重要休閒區的「靜心湖」畔廣植花台,還有一大片狗牙根草坪,供民眾坐在草坪上賞荷。湖區分為碼頭區、廣場區、烤肉區和中國亭園區。碼頭區能泊多艘小舟,供遊客划船或垂釣;廣場區內的石台用花蓮紅白石鋪設而成,最大的特色是擺設一座5公尺高、4公尺寬的朱銘雕刻「太極」;烤肉區內有許多烤肉架和矮桌椅,供遊客野餐;中國亭園區是最精彩的一區,用現代化的建材作出傳統的景觀,材質上採用現代化的鋼鐵材料,因此園內只有黑、白、灰和紅磚的簡單顏色,非常素雅,各涼亭間用曲折廊道串聯,予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這裡的涼亭也相當有特色,有的只有半亭,亭上的支架會隨著陽光的光線而移動,造成日晷觀時效果,體現了中國古人對物理現象的認識。 靜心湖中央有座小島,四周種植有耳莢相思、紫薇、樟樹和柳樹等植物,一片綠意。靜心湖右邊是一家日式餐廳和游泳池,再往前走是一座可供20多人練球用的高爾夫球練習場。 科學工業園區內的廠商都有自己專屬的保護神,走一趟園區周邊,可以發現高科技業者拜土地公比一般老百姓還要虔誠。 這裡的廠商們拜土地公,是園區成立以來就有的習俗,基本上園區內一、二、三期內的廠商,各有自己祭拜的土地公。一期廠商大都以位於關東橋派出所旁的康榔伯公為主;科管局與污水處理廠附近廠商祭拜的土地公,是位於污水處理廠圍牆外的百年老土地公。至於三期廠商則以集福宮為主,從集福宮圍牆上記載的捐款名單上,可以看到像聯華、華邦、茂矽、光磊等都是捐款較多的廠商。每逢農曆初二和十六這兩天,集福宮外不少年輕科技新貴來來往往,人手一朿香。台積電大廠也不例外,台積五廠與二廠在工廠後方還有專屬的土地公廟,台積五廠拜北地廟,二廠拜小土地公,放置天公爐處還有個巨大的白石,上面用紅筆書寫天、地、人等奇怪的文字。 苗栗地區 ●三義木雕和木雕博物館 三義木雕街是喜歡木雕的遊客所不可錯過的一個觀光點。三義有新舊兩條木雕街,舊街為水美街,位於台13號公路上,街道兩旁匯集有200多家經營雕刻品的商店,木雕品琳瑯滿目、木香樸鼻,淡雅的氣息和著丁丁冬冬的敲擊聲,像在提醒遊客,這種具有100多年傳承的行業仍兢兢業業地延續著。同時,也有許多客家美食、客家菜餐廳集中於此。這裡有85%的住家以雕刻為生,街邊處處可見放置在店旁奇形怪狀的原木,主要取自大雪山、阿里山、豐原、竹山和竹東等地。除了樟木外,還有櫸、檜和杉木,以及檀香木、九骨木等。三義雕刻最特殊的地方,是當地師傅擅長於「因材施雕」,常利用巨木原型雕成生動自然的作品,有栩栩如生的鳥獸和佛像等;許多難以利用的奇根怪枝經過師傅的巧手,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賦予它們新的生命。即使只是刻一個簡單的鷹翅,都要動用幾10種不同的雕刻刀,來應付不同的曲線、深度及花紋的需要;那些經驗豐富的師傅們,下刀之前總是經過深思熟慮,絕不馬虎,正因為有如此敬業的精神,才使三義雕刻遠近馳名。這裡展示的木雕品林林總總,從佛像、花草、鳥獸到桌椅、壁飾和屏風等,應有盡有,小的有如針微,大的達幾10人高;依每塊木料的材質及工簡工繁的程度對雕刻品定價位,滿足各層次遊客的喜好與需求。藝品雕成後,經過無數次琢磨擦亮。再漆上一道道發亮的油漆,使得每一件雕刻品都光彩照人。 在20世紀60年代,三義木雕就進入工業化大量的生產,外銷東南亞、歐洲和日本等地,這時期是三義木雕的全盛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期,三義的木雕走向藝術形式,並朝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貿易商也來此大批選購外銷,每年「雙十節」前後歸來的僑領和觀光客,是三義木雕藝品店的最大主顧。現在由於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在假日也有很多來自台灣各地的遊客到這裡來採購木雕。近年來中國大陸木雕藝品也打進了三義市場,尤以黃楊木雕刻較多,中國大陸模仿龍山文化的黑陶藝品也在此出售,再加上竹雕藝品,使三義雕刻街大為增彩,充滿了文化氣息。 位於三義木雕新街上的木雕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館,也是三義鄉民的精神象徵,地址在苗栗縣三義鄉廣盛村38鄰廣聲新城88號,木雕博物館共分三層,佔地約5000平方公尺,隸屬於苗栗縣文化中心,建館目的是為展示具悠久歷史的三義木雕精品,以及台灣木雕品的收集、保存、典藏、展示、研究和推廣等,希望藉此提升三義木雕藝術的水準和積極地推廣三義木雕藝術。館中收藏有許多登峰造極的作品,六角型的展示空間,將木雕藝術沿革、傳統建築與家具、民間宗教木雕、原住民木雕及台灣現代木雕創作藝術品等五大主題,以圖片和文字配合實物開放的形式呈現,讓心靈的點滴感動都通過木頭及雕刻刀的細細刻畫表達出來,其中包括多位著名老藝師的經典之作。每年的「台灣地區木雕藝術創作比賽」的獲選作品,也都會在這裡展出。博物館廣場西側掛滿100多塊「詩歌木匾」看板,完美地結合了詩歌文學和現代木雕,讓愛好木雕的遊客可以欣賞到百多位現代作家和名人所創作的詩歌優美作品,以及一塊塊切成的四方形木板之美,這種「美的藝術」很有特色,也極富詩意。 ●西湖度假村 西湖度假村是苗栗縣最大、也是台灣最美、交通便捷、堪稱全台灣度假村之冠的遊樂休閒勝地,距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不到50公尺,地址是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西湖11號。 整個度假村佔地總面積約35公頃,於1989年6月29日開幕,走高品質和多樣化路線,是一個以戶外景觀及歐洲風味享譽國內外的遊樂區。處處林蔭扶疏,綠草如茵,再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猶如世外桃源。 全村規劃有歐式宮廷花園、維多利亞迷你高爾夫球場、凡爾賽花園餐廳、霧都咖啡藝品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森林浴場、兒童遊樂場、原野樂園、夢幻世界、小英雄世界、愛麗絲親子樂園、名人表演廣場、森林烤肉區、迷你汽車場、校外教學館、侏羅紀公園和荷蘭風車,以及神秘古隧道。 由三義交流道轉入西湖度假村入口時,便可感受到它的精緻,發現它有九族文化村的部分影子。一排歐式建築物在谷地的另一端,前面是歐式宮廷花園,與九族文化村的景觀相似。花圃規劃整齊,組成各種各樣的美麗圖案,如花坡上的「西湖度假村」五個大字和上方紅綠相映的度假村標誌。置身其中,有如漫步在西歐古典美麗的花園廣場,特別在濃霧彌漫時,令人不由得感傷起來,惟恐這樣的佳景稍縱即逝。花園兩側,一邊是雕塑噴泉,但見豐滿健美的裸體女像形態各異,丰姿生動,臉上一片聖潔;另一邊是維多利亞迷你高爾夫練習球場,有18個洞,每一個洞的入口處各有造型不一、縮小的歐式建築,都是一個布置精巧的景觀。 凡爾賽花園餐廳色彩鮮明,獨具歐洲風格,如美麗的童話小屋,餐廳外的空地上,撐有紅黃相間的太陽傘,傘下擺放著白色的桌椅,供遊客一邊用餐,一邊欣賞風景,悠閒自得。 霧都咖啡藝品中心為一咖啡色平房建築,建於山坡上,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顯得格外醒目,這裡定期展售三義雕刻名家的作品,在恬靜平和的氣氛中,啜飲著咖啡,慢慢領會三義木雕藝品的真諦,會讓人心靈剔透,另有意境。 西湖度假村的遊客服務中心,坐落在入口處不遠的平坦谷地上。谷地兩邊的坡地,除了有花圃和綠地外,還保持著原有的林相,這裡的樹種以相思樹和油桐樹兩種為主。清晨時分,淡淡的霧氣彌漫著菁菁樹林,自有一種清新之美。 園區裡有一原名拐子湖的西湖,環境非常幽雅,每年四、五月份,漫山遍野的油桐花,可媲美杭州的西湖。佔地10多公頃的森林浴場,隨著四季的更替展現著不同的風情,是現代人滌清俗慮的最佳場所。場內有枕木步道、石階步道和用卵石鋪陳的健康步道,也有以蛇木雕刻品排成一列的藝術步道,有的步道旁還有盆栽,使遊客在獲得健康的同時,也得到美的享受。森林浴場的一隅,是以電動遊樂設施為主的兒童遊樂場,有迷你雲霄飛車、電瓶車、木馬和踏踏樂等,讓孩子們快樂地嬉戲。原野樂園中有各種原木鍛鍊設施,給在都市中養尊處優的人們一個擁抱大自然的空間。夢幻世界中可愛的心形四輪大門和歐洲童話古堡,是孩子們張開幻想翅膀的天地,也是成年人重溫童趣的地方。小英雄世界讓孩子們滿足英雄感,而雪屋中的玩具更令他們愛不釋手。 愛麗絲親子樂園中有緊張刺激的星際穿梭、超越巔峰和海盜船等遊樂器材,增加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讓全家人共享歡樂。名人表演場常邀請演藝圈內的名人來此表演,與遊客們同聲歡笑。森林烤肉區則炊煙裊裊。 這裡的校外教學館分為各具特色的世界珍異館、史前神木館和恐龍化石館。世界珍異館展出來自5億年前的寒武紀三葉蟲、1億年前美麗的魚群化石及海蟲、顎頭貝、海百合和象牙化石,以及豬肉石、香腸石和豬肝石等各種難得一見的珍異奇石。史前神木館內展出遠古神木化石和形狀各異的鐘乳石,其中有一棵據說是目前僅見最大、最長的矽化木,長為15公尺,非常罕見。恐龍化石館最受小遊客歡迎,館內布置成遠古生態環境,展示恐龍足跡、牙齒、爪子、糞便、大腿骨、恐龍蛋及恐龍蛋剖面圖等。 侏羅紀公園位於後山森林裡,是園方為了加強觀賞效果而特別雕鑿出來的,公園裡有各種恐龍模型,如凶猛的暴龍和台灣最大的腕龍等,配搭著超炫的聲光效果,讓大人、小孩一同回到遠古時代的原始情景中。 此外,西湖度假村的草莓市集、臉譜大展、藥用植物大展、遙控直升機表演和當代大師木雕展等,都吸引了許多遊客。美麗的荷蘭風車,也為園區憑添了一份景緻。這裡還興建有水域活動區、度假小木屋、工商會議中心和高科技視聽中心,多元化和精緻化的經營管理模式,使這個度假村成為全家旅遊休憩及工商團體度假開會的理想場所。 西湖度假村的另類風光便是一條沉寂數十年的神秘古隧道。據說古隧道內聚集成千上萬的蝙蝠,壁面因常年積水,已形成鐘乳石壁,生存其中的各種不知名魚類,也因經年不見陽光,幾乎 沒有視覺。這條神秘隧道建於1923年,隧道長約500公尺,主要是日人引用當地約12公頃的西湖湖水以灌溉附近的農田,因地勢變化使水道升高,隧道功能漸失,近數10年少有人聞問。 隧道內有150隻台灣食蟲性蝙蝠,一個夏夜就可吃掉12萬隻以上的昆蟲,其中大部分為對農業有害的蚊、蠅、蛾等害蟲,對農業收成頗有助益。隧道內終年滴水,溫度維持在25℃間,是度假村埋於地底下的神秘寶藏,蝙蝠群多聚棲於隧道出口附近,此地還曾經是農民閒暇時的捕魚好地方,動、植物生態都很豐富。 ●明德水庫風景區 明德水庫風景區是苗栗縣境內著名的大風景區,它位於頭屋鄉明德村。原名老田寮,後因水庫而改名。明德水庫集老田寮溪水而成,是一座多功能多用途的水庫,為苗栗縣境內後龍溪流域幾萬公頃田地的救命水源。這個人工水庫集水區的外形,就好像一塊狹長乾扁的「地瓜」,外緣青山環抱,充滿靈秀神秘的氣息。水庫風光明媚,景致極佳,每當薄雲飄過群山或茫茫雨霧聚浮於湖面之際,顯得更加美麗。 遊明德水庫有兩種不同的方式:一是沿著水庫湖畔的環湖公路,從各個角度欣賞水庫幽靜的風光,環湖公路分為北岸公路和南岸公路,分叉點在水庫西側教師會館附近的第一吊橋,由此橋續行為北岸公路,過吊橋則接南岸公路,交匯點在神秘谷露營地,環湖公路所經之處,只有幾戶湖畔農舍耕作的稻田和茶園,充滿了原野自然之美;除了由環湖公路賞景外,遊客也可以在渡船碼頭搭乘豪華的渡輪或快艇遊湖,由水上欣賞風景,看兩岸整齊的茶園、空曠的稻埕、廢棄的農家和稀疏的農舍,處處散發著一股鄉村田野的芬芳,別具一番情趣。 明德水庫的湖中有鴛鴦、日新和永春等三島,後兩島都有吊橋與環湖公路相通。日新島是烤肉、遊戲和垂釣的好去處。位於永春島上的永春宮,已有130多年的歷史,外觀金碧輝煌,內祀關聖帝君,香火鼎盛。宮內有一意味深長的對聯,上題:「永夕永朝一瓣香燒丹煉永,春風春景十餘里到處皆春。」令人回味無窮。湖畔還有普光寺和明德寺等廟宇,廟貌巍峨,是清靜修行的好地方。 水庫附近有十幾處養魚的箱網,更加增添了明媚可愛的氣氛,內飼養有錦鯉、吳郭魚和草魚等;湖中盛產福壽魚、鰱魚和鱧魚,並且每一季風味都不相同,可現釣現烹調,味道鮮美無比。遊客可在水庫四周自由垂釣、烤肉、露營和郊遊,享受閒雲野鶴的樂趣;也可參觀青青茶園和梨園。春季茶花、梨花競相綻放,姹紫嫣紅;秋季果實累累,壓彎了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到處喜氣洋洋。 此外,水庫園區內,還有水利會經營的「可愛動物園」,內有規劃良好的花園和涼亭,入口處有多家出售明德茶的茶店,因價廉物美,深得遊客歡心,假日時來此一遊,全家大小都將會各有所獲。 ●火炎山自然風景區 火炎山自然風景區是三義鄉境內最值得參觀的地方之一,坐落在西湖村伯公坑大安溪北面、以及中山高速公路三義交流道的西側,佔地219公頃,海拔602公尺,與台中市大甲區的鐵砧山遙遙相對。光禿禿的火炎山是因造山運動所形成,屬「礫石層」地質,山上礫石暴露,一片赤地,由於礫石縫隙大,透水性良好,土質又鬆軟,受到風雨長期浸蝕後,一塊塊的礫石就向下崩落,因而形成許多尖銳的連綿小峰和深溝,這些深溝的岸壁,常常呈現接近垂直的狀態,地形切割激烈時,甚至會形成無數直立的圓錐狀山峰,這些分布密集而不規則的波浪狀山峰,岩層中夾雜有紅色的砂土,會隨著光線及天氣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山色。天氣陰暗時,山峰是土黃色,在陽光普照下,則呈現鮮豔的赭紅色,從遠處望過去,光禿無物,就像跳動的燦爛火焰在不斷地吞吐火舌。 但是在火炎山光禿景觀的另一面,卻生長著大約有60公頃的馬尾松林,在台灣並不多見,因此自1986年起列為被保護植物。火炎山不但景觀特殊,並且也是三義鄉的一大財源,因為這裡堅硬的礫石,是輕度及中度風化的石英岩,在台灣河川中可供建築用的礫石逐漸減少的今天,火炎山礫石的開採,是遲早的事,這項財富將使三義鄉成為挖不盡的寶山,數以千萬噸計的礫石,是一筆天文數字的財富。 這個自然風景區內的華陶窯,是一處充滿了感性和創意的窯廠,喜歡陶藝的朋友,不僅能在此重溫童趣,還能欣賞到美麗的田園風光。它位於火炎山西側的山腰上,隔著大安溪與鐵砧山遙遙相對,主要由工作室、登窯、陳列室和戶外工作室等構成。其中工作室是主人工作的地方,為居高臨下的木造房舍,掩映在綠叢中,如同夢中小屋,門廊下掛著一個可充當門鈴的破舊鐘鼓,由此可以俯瞰山腳下的台中盆地。工作室前有主人精心布置的庭園,濃蔭蔽日的大榕樹下,擺著石桌、石椅,四周置放著一些石臼、石磨和老舊的牛車,令人不由得發思古之幽情。炎炎夏日,這裡卻仍一派清涼。夕陽西下,在此悠閒地品茗或是對弈,個中滋味,恐怕也只是古時的山中隱士才能體會。工作室後面是窯形傳統的登窯,古老的柴燒方法,使燒出的陶藝品更具古拙渾厚的風格。每月一次的燒窯是華陶窯的大事,陶胚經過四個晝夜的冶煉,如脫胎換骨,煥發出嶄新的藝術生命。每一件出窯的陶藝品,都如同上帝完美的傑作,令人愛不釋手,讚嘆不已。 陳列室也就是陶藝品的展列室,在一幢舊的三合院內,陳列著主人的陶藝作品,從風格的獨特、作品的樸實和大方,可看出主人淡泊的人生觀。緊鄰著陳列室的一大片空地,是供遊客玩泥巴的戶外工作棚,只要花少許代價,就可以用一大塊陶土隨心所欲地捏塑自己想要的造型,做好的陶胚,還可以請主人幫忙燒為成品,並負責為遊客寄回家中。 火炎山西遊記遊樂區,是由業者黃正雄原來的「梅花山莊」為基礎,逐年興建經營,規劃成以西遊記人物和故事為背景的遊樂區。自1990年春節開放後,便成為台灣熱門的旅遊景點,並且是第一批被檢定為績優遊樂區之一。它坐落在火炎山西側,地址是苗栗縣苑里鎮石鎮里火炎山1號。園區佔地約160公頃,收費採一票玩到底制,憑門票可享受全區13項超大型設備,除了主要的西遊記遊樂區外,還規劃出兒童樂園區、親子同樂區、水上活動區、體能訓練區、森林健康浴步道和耗資巨大、集中外名雕刻家珍藏品的「雕刻藝術博物館」等區域,是人們假日旅遊的好去處。 遊樂區依地形而建,集娛樂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一體,不同於單純的卡通世界和現代化遊樂公園,而是把中華固有文化和古代傳統忠孝節義精神的故事主題重新顯示於世。業者最終的目的,是要把這裡建成一個佛教聖地,一個與人為善、淨化心靈的樂土,成為眾人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進入高聳壯麗的城堡式大門,沿著步道往前走,便可看到矗立在山丘上的玄奘取經故事塑像,有唐玄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牛魔王、鐵扇公主和紅孩兒等「西遊記」中的人物,形態各異,充分顯示出園區強調的主題和特色。再往前走有豬八戒招親塑像區,胖都都的豬八戒娶老婆,敲鑼打鼓放鞭炮,一副得意忘形的模樣,栩栩如生,令人忍俊不禁,遊客紛紛停下來與豬八戒拍照同樂,留存紀念。 花果山水簾洞是美猴王孫悟空和小猴子們居住棲息的地方,猴王和猴孫的雕像立在花果山上,活靈活現,非常有趣、可愛。水簾瀑下水潭闢有水上活動區、觀音彩虹橋和觀音青龍潭,可以全家在一起玩碰碰船和踏踏樂等,是親子同樂的好地方。 花園廣場內有兒童噴水池和花園噴水池,由此沿園區步道指標可分抵雲霄飛車、佛城財神廟、鋼索過河、親子樂園、兒童遊樂區、大佛區、烤肉區、阿波羅飛艇、空中列車、電動車康樂廳、踏踏樂、搖擺吊橋、木造涼亭、登峰雲梯、百節蜈蚣、手衝躍進、弧度索橋、平面鋼床、雙木吊橋、單環木樁、林中滑翔、音樂馬車、滑翔遊樂器和體能活動區等,還籌建國際標準的高爾夫球場和大型跑馬場,添置摩天輪、太空飛艇、除鬼屋、海盜船、科技機械怪獸和千年蛇王等遊樂設施,並興建了度假中心和小木屋,使這個以「西遊記」玄奘取經途中遭遇故事為題材的遊憩區,在選擇上更加多樣化。 ●大湖觀光草莓園區 大湖是台灣最大的草莓園區,是後龍溪上游最富庶的山間盆地,以前為泰雅族聚居的地方,曾以「馬凹」為地名。後來漢人來到觀音山區,站在高山上,見東面山谷茅草蘆草隨風搖曳,好像起伏的湖波水浪,頗為壯觀,因此稱它為「大湖」。也有一說認為大湖不是指水湖或草湖,而是指「雲湖」,這是因為大湖四面皆山,山嶺白雲每聚於大湖上空,由關刀山西望,只見一片澄藍,好似一泓碧水蕩漾,故而得名「大湖」。這裡山多田少,天然環境不利發展農業,但是當地土質、氣候,卻極適宜草莓的生長,因而種植草莓曾獲得很大的成功。 有台灣草莓王國之稱的大湖草莓觀光園區,由大湖鄉農會推廣股管理。全鄉有大小草莓觀光果園達數百家,分散在大湖鄉各村落間,其中以富興、大寮、靜湖與義和等村種植最多。全鄉草莓果園總面積有167公頃,草莓年產量佔全國九成以上。當地草莓主要品種有春香、九能、豐香和豔紅等,其中的豐香以強大的產能、優良的品種,成為大湖草莓的主力;遊客到大湖採草莓,十之八九吃到的就是豐香。 草莓是一種非常有營養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因此有「活的維生素C結晶」之稱。據分析,每百公克草莓中含有60毫克維生素C,正常人一天需要50毫克維生素C,所以每天吃上七、八顆草莓,就夠維生素C的需要量。草莓不但營養好,並且是人見人愛的水果,它屬於薔薇科植物,花卻與梅花及梨花相似。草莓有張紅紅的小臉,戴著一頂墨綠色的帽子,活像個嬌憨的紅孩兒,酸酸甜甜像初戀般的滋味,令人百嚐不膩,唯一的缺點是太嬌貴,雨大了會打爛,氣溫高了會熱壞,採收時不慎會傷著,堆起來又怕壓破,並且果實不可沾地,也不耐久貯。 吃草莓的時候,最好先用鹽水浸泡幾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幾下,以免有農藥殘毒,最後再冰凍一下,就成為又香、又甜、又酸和更可口的珍品。 近年草莓也用有機栽種法,凡是符合有機栽種草莓的農園,大湖農會就會發給認證標章,遊客採果前可先辨明。 這裡的草莓品種很多,有大小合宜的豐香和外觀小巧的春香等。每年的1~5月,特別是2~4月的草莓盛產期,紅彤彤成熟飽滿的果肉垂掛在綠葉間,誘人垂涎。盛產旺季遊客至此除了可以享受新鮮的草莓和採摘水果的樂趣外,還可購買到果農們用當地草莓所製成的草莓醬、草莓酒等草莓加工品。遊客來一趟「草莓之旅」,一定是滿載而歸、盡興而返。 台中市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又稱台中公園,是台中市民最主要的休閒場所,位於台中市北區自由路二段和公園路之間,佔地約13公頃。園內蒼松翠柏,綠意盎然,有一大湖,叫做明湖。湖面廣達13223平方公尺,湖上波光瀲灩,湖水柔滑如緞,湖中有朱檐畫棟的中正亭相連,輕舟點點,點綴著碧綠的湖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露天音樂台有老榕樹為幕,環湖馬路兩旁綠樹參天,頗具城市森林的景色,湖畔有小船出租,遊客可划著小船,享受著透過小傘的陽光,洋溢著義大利佛羅倫斯風情。繞過大湖就可以看到望月亭和砲台山等古代遺跡,望月亭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是台中市昔日的北門城樓,也是目前台中僅存的府城遺跡,亭下有匾額題「曲奏迎神」四字,保護良好。 亭旁的天然小丘為砲台山,舊稱「大墩」,是台中市的海拔最高點,上建有亭閣和抗日英雄紀念碑,並有部分北門城樓遺蹟,現在被當做古蹟保存。這個公園遊客如織,情侶雙雙對對,充滿羅曼蒂克情調。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是台中的文化寶庫,坐落在台中市第六號公園內,正面朝南、面向五權西路,北為民生路,西為美村路,東是英才路,與緊鄰的市立文化中心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經國綠園大道相連而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文化中心。館址是台中市五權西路1段2號。 美術館面積13686平方公尺,計為地下1層、地上3層的高級藝術中心,總樓板面積共有31835平方公尺,正式啟用於1988年。館內設有研究、典藏、推廣和行政等部門。有24個展覽室、長100公尺的美術街和面積達2645平方公尺的美術廣場,除了陳列一般的美術作品外,更有一些屬於前衛美術的展覽,如鐳射藝術、動力藝術、光的藝術、DC片和新科技的電腦藝術等。館內主要收藏民國以來已故藝術家的作品,當然也有一些明清時期的台灣藝術家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裡還定期舉辦畫展和雕塑等展覽。 最精彩的部分是在美術館外英才路側門山坡上的碑林區,此區將館內典藏的明清及近代書法名家的作品,製成每件高約2公尺、寬1公尺的黑花崗岩碑,而且每一件作品都經過專家審核以求精確無誤,是台灣少見的幽雅碑林道。 此館建築造型簡潔方整,以天然石片為主要的外飾材料,使建築物和天空渾然一體。全館共有24個展覽室,定期舉辦國內外名家各種藝術作品展。此外,館外的綠地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還有禮品販賣部和咖啡部等,為遊客提供貼心的服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全台灣人氣最旺的博物館,擁有最現代化的科學儀器設備和世界各國最傑出的展示設計,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博物館,啟用於1986年,設計匠心獨具,規劃與眾不同,以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與現象,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的關懷與興趣為目的,進而為科學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並收集代表性的自然標本及其相關資料或人類遺物,以供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之用。 整座博物館佔地面積83465平方公尺,坐落在西屯路、三中路和健行路交會的24號公園預定地內,瀕臨台中港路,與全國大飯店遙遙相對。館址是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銀翼風車是博物館的標誌,採用圓形車葉,支撐在多面體的架構中,用以象徵「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全館可分為科學中心和行政中心、生命科學、中國科學和地球環境等4個展示廳,以及太空、環形、鳥瞰和立體等4個科技劇場,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建築,至少都有3層樓面,規模的龐大由此可見。 科學中心和行政中心是地下1層、地上8層的灰綠色建築物,外表質感樸實,巍峨壯觀,館內動線流暢,光線明亮清爽,頗具水準。大廳有服務台,左側為書店,右側為紀念品店,經營自然科學圖書、儀器、科學模型玩具、圖片和幻燈片等,左側另設有殘障者專用的電話亭。地下一樓為可容納100人的餐廳、有126個座位的小型演講廳、中央監控中心和本館的機電、空調設施,以及一個備有物理、化學、生物與地質等基礎實驗儀器的科學教室。二樓是視聽室、圖書區和科學諮詢服務台,提供較多的視聽圖書資料,還有電腦益智室的40部個人電腦,輪流替換科博館自行開發的30個電腦益智遊戲,用彩色畫面配合中文,以問答或遊戲的方式闡釋某一科學原理或現象。三、四樓的科學展示室包括天文、氣象、地球環境、力學、光學、電磁學、數學、視學、體能測驗區與微生物的展示,並各設科學演示台,以供表演示範有趣的科學現象。五樓有幼兒科學園、戶外活動區和科學活動區等。六至八樓是全館行政樞紐。這個獨立的展示區,讓民眾藉由親手操作而引發探討科學的興趣,並從中學到許多科學知識。科學中心還興建有恐龍興亡錄、彩色世界、人體生理、大自然的聲音、數與形、中國傳統醫學、古代中國人的故事和糧食與人口等項目,使得自然科學館真正成為一處科學的殿堂。 生命科學廳以介紹大自然的起源和奧妙為主,是自然史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用14個主題翔實記錄了地球上的生命從宇宙初始之際,慢慢演進到現代的一連串過程,在各展示區中分別闡釋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和生物間息息相關的現象,以及人類生理思維和感官能力的各項奇蹟,共分為「眾妙之門」、「恐龍時代」、「生命登上陸地」、「生命的起源」、「植物的演化」、「人口與糧食」、「生命征服天空」、「滅絕」、「人類的故事」、「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我們的身體」、「大自然的聲音」、「彩色世界」和「數與形」等展示區,其基本根據是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論,讓遊客在參觀過程中探索和瞭解大自然的奧秘。 其中恐龍世界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展示區,惟妙惟肖的恐龍模型、骨骼等,令人看了對這些遠古時代動物的龐大身軀都連聲稱奇。在這裡還可以深入瞭解這樣一群大小、形態和食性上都具有高度歧異性的生物族群,讓人好奇不已的是這種史前生物傳奇性的生活史和迄今爭論不休的滅絕過程,從出現到滅絕足足持續了約1.7億年之久。 中國科學廳和地球環境廳,總樓板面積有56198平方公尺,耗資約1億美元。中國科學廳展示項目琳瑯滿目,共計有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中國農業、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古代的中國人和台灣的南島民族等六大主題,分別利用模型、圖表、視聽解說和立體造景等方式予以呈現,展示出中國自古至今,在科技、醫學、生產方式與精神生活、文化傳統等各方面的具體成果。 展示廳內高12公尺的「水運儀象台」為中國科學廳的精神象徵,是將宋代天文鐘原樣復原,設置有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以水為動力帶動樞輪,其齒輪傳動系統中的「天衡」裝置,是計時機械史上的重大創造,用水作為機械動力的設施,也正是近代鐘錶發條裝置的前身。這座世界上第一個功能齊備的木製模型,頂屋是一具觀星象的「渾儀」,可指出星宿的位置;中層是模擬天象的球體「渾象」;最下層是計時器「晝夜機輪」,木閣中的「晝夜機輪」又可分為5層,每一層的司辰木人各司其職,「人數」也有所不同,緋衣、紫衣和綠衣木人,分別代表時初、時正和時刻,最上層的木人還會以搖鈴、擊鼓與敲鐘的方式來報時,就像歐洲的報時鐘,但比歐洲早發明好幾個世紀。 以明代戰船為範本復原的船,每一小節都可以拿起來,非常精細。此外,北宋針炙銅人、百年「同仁堂藥舖」等,也都是復原成果,陳設在「中國醫藥」單元中。而「中國人的心靈生活」中的「萬福宮」,原本位於高雄市,館方利用重建新廟而拆除的建築組件,像拼圖般湊組出懸垂的廟宇,成為展場的核心。 地球環境廳的總主題是地球、環境和能源,展示面積5400平方公尺,共分為「地動驚魄」、「足下寶藏」、「瀛海傳奇」、「人與環境」、「物種保育」和「物質與能」等6個單元,以地球生態為主的大壁畫組合,利用各種模型和標本,布置了7個逼真而且特殊的生態環境造景,採用英、美與荷蘭等生態造景專家的技術,使這裡呈現出中國東北溫帶林、加拿大凍原、東非稀樹草原、婆羅洲紅樹林、加拉巴哥海岸、美國索諾蘭沙漠與哥斯達黎加雨林等不同緯度、不同海拔地區的原始面貌,展現出不同環境下的動、植物面相。各個單元都備有3間劇場教室,使用放影、投影和模型圖表等各種視聽器材來介紹各主題,鮮明地闡釋地球環境的形成與未來面貌,讓參觀者從不同側面瞭解自然界生態環境的美好,以及環保問題的重要性,喚起人類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動和決心。 恐龍廳透過其精緻的展示、相關影片和圖文說明,可深入瞭解這樣一群大小、形態、食性上具有高度歧異性的生物族群,他們傳奇性的生活史,以及迄今爭論未休的滅絕過程。 太空劇場是運用尖端科技、聲、光和電化等儀器設備,將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融入影片中,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太空的奧妙,達到寓教於樂、推展科教的目的。 劇場是一座圓頂式建築,內部為傾斜30°、直徑達23公尺的半球形設計,外為面積廣達374平方公尺的柱廊,一至三樓共有304個階梯式座位,三樓後面是多媒體燈光放映室和電腦控制室,四樓是軟體製作的中心,設有暗房及工作室。劇場的主要設備是星象模擬系統和全天域影片放映系統。前者採用日本最新式的太空模擬系統,除傳統星象系統外,還有8部大型幻燈機、15部小型幻燈機和兩部16糎電影放映機的多媒體放映系統一套。全天域影片利用180°魚眼鏡頭將70糎的影片放映至傾斜的圓頂天幕,畫面清晰穩定,使觀眾有如處在真實的宇宙中,感受前所未有的震撼。 環形、鳥瞰和立體3個劇場各具特色;環形劇場內的座位可以360°旋轉,四周是個連貫的環形銀幕,節目放映時需動用近百部幻燈機和15部放映機,與鐳射光交錯投射,還有電視牆、立體音響和可以隨時移位的小屏幕搭配運作。鳥瞰劇場的設計,是用一個半徑為11公尺的球形結構體,從水平面由弦長18公尺處切入而形成一個下凹的球形銀幕,觀眾可以站在銀幕上方12公尺高處向下觀賞節目,這個劇場沒有設座位,觀眾像是長了翅膀的鳥兒,飛過千山萬水,體驗「俯瞰」世界的奇妙感受。在立體劇場觀賞節目時必須戴上立體偏光眼鏡,才能感受到三度空間的魔幻特效。 在博物館內,還有一處非常獨特的「巨蟲公園」、20隻放大50倍至數千倍的巨蟲模型,佇立在不同的角落,並不時傳出打鬥聲、咆哮聲和振翅飛翔的聲音。 進入公園,首先可以看到一個長長的白蟻洞,平時微小的白蟻,在這裡變成了巨大的怪物。走出蟻洞,但見一隻灰黑色的巨型毒蜘蛛正揮動著兩隻前足,左手邊則是兩隻正在打架的大甲蟲,拿起展覽會場為遊客準備的解說手機,按下這兩隻甲蟲的代碼,便可以聽見牠們叫陣且互不相讓的對話,令人不禁莞爾。沿著公園右側前行,只見一隻帝王蝎正擺動著雙螯和尾端那根尾針,向旁邊的巨蟲示威;對面還有一隻高大的綠螳螂正張牙舞爪地恐嚇入侵者,並不時發出咆哮聲,真是妙趣橫生。 互動展示區有多項寓教於樂的標本展示和電子教學設施,遊客可以自己動手操作,模擬昆蟲翅翼舞動的原理,也可以模擬「複眼」中,看看昆蟲眼中的世界。如此生動有趣、將知識融入娛樂的公園,非常適合家庭同遊。 植物公園是科博館大型戶外展示園區,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溫室和亞馬遜河流域水族展示區,與科博館本館隔著台中市的景觀道路西屯路遙遙相對。西屯路中段有台灣第一座「水鐘」,主體閃閃發亮,非常引人注目,是由法國引進、充滿後現代風格的藝術品,應用物理原理,以藍色的液體呈現時間的流動,清楚地顯示當時的時間,創造極高的視覺享受。 園區佔地4.5公頃,根據台灣各地區的地形及生態特色,劃分成隆起珊瑚礁區、蘭嶼生態區、海岸林生態區、台東蘇鐵區、北部低海拔生態區、中部低海拔生態區、南部低海拔生態區及季風雨林區,各區都移植有當地代表性的植物,重建生態景觀,可讓遊客深入瞭解台灣各種植物之美。公園裡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是熱帶雨林溫室,這幢全亞洲最大的溫室建築為台灣唯一的大型鋼構溫室,上、下方裝有百葉窗,讓室內外空氣流通,室內溫度控制在28℃,濕度為85%,引進400多種生長於熱帶雨林的植物,製造出高溫潮濕的環境。每天下午1~3時,溫室上方會不時降下人工的「西北雨」,讓遊客感受熱帶雨林氣候,非常有趣。溫室的地下層中有兩個大型水族箱,展示亞馬遜河流域的水族,其中有3尾全球最大的淡水魚象魚,還有很大的食人魚族群,都非常受歡迎。 科博館的戶外展示還包括有日晷、鸚鵡螺紋水量調節池、洛書、DNA模型、視覺反射筒和生命演化史步道等。其中日晷畫於地面上,中央的圖案是傳統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龜與蛇),代表東、西、南、北四向,中線上刻有日期,站在適當日期的位置上,就可以由自己的影子看出當前的大致時間。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位於霧峰區坑口村中正路46號。這是為了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利用斷層上的台中市霧峰區光復國中的校園,改建成的「地震教育園區」,特別是園區的展示館建物與原本毀損嚴重的校舍結合後,彷彿穿針引線地縫補了大地震的裂縫,不但保存斷層錯動的痕跡,更突顯出大地震的驚人威力。 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內設有一座地震紀念館,館內展出觸目驚心的大地震災害照片,所有入館參觀的觀眾,都被引導坐在大廳用厚玻璃製成的透明地板上,可以看到玻璃板下面發生震災的實況,突然間玻璃板就如發生大地震般地強烈震動搖晃起來,觀眾大驚失色,有如身歷其境。 ●后里馬場 后里馬場是台灣最大的馬場,位於台中市后里區廣福里寺山路41號,坐落在后里區與大里溪間、三號省道左側的七星山下,距離后里市街約3公里。如由后里街走尖豐公路南行,不久就有路標指向馬場,循路標過馬路約500公尺就可以抵達。 這個馬場創辦於1937年,日據時代是台灣總督府的產馬牧場,並以繁殖軍種馬為主。由於騎馬對腰部、腿部和臀部的運動效果最佳,因此自民國63年起,后里馬場就肩負著推廣馬術的使命,加入國際馬協,每年舉辦騎射比賽與活動,開拓台灣的騎馬風氣。 目前馬場備有88匹馬,場方將牠們分類為可愛的「迷你馬」、老少咸宜的「攝影專用馬」、反應靈敏的「正義馬」,以及剽悍刺激的「甲種馬」,遊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騎術選擇馬匹,在場內享受「躍馬中原」的豪情,並有教練在旁指導,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馬場佔地30多公頃,海拔250公尺,東西兩面多為小丘陵。遊客一進大門,但見林木蔭涼,相思林、杜鵑花、鳳凰木和青松翠柏紅綠相映,環境清潔整齊,從左邊進去,欄內飼養著許多中外名駒,其中有不少是優良的蒙古種,也有一些是非常名貴的中東名駒,均有專人訓練照料。 跑馬場是個橢圓形的泥土廣場,有一道小堤把跑道分成內、外兩條跑道,初騎者多在內跑道任馬兒悠閒漫步,等到信心十足,技巧也熟練時,就可把馬牽到外跑道,馬也就大跨步飛跑起來,而且越跑越快,滿場奔馳,神采非凡。 在馬場中還可以欣賞到刺激的馬術表演,這裡每年都舉辦馬術競技比賽。每逢假日,遊客如織。馬場大門前200公尺處,可以看到馬術訓練中心,這是專門訓練躍馬騎馬特別技術的地方,個中高手可在此一展身手。 現在馬場已由后里區公所接管,並轉型為遊樂區方式經營,親子可以共同騎乘,也可以坐馬車遊園。除了騎馬和跑馬外,馬場也附設有遊樂設施,如電動馬、米老鼠、迷你摩托車、健康板車和各型馬車,以及射箭區、賽車場、溜冰區、木屋區和露營烤肉區等。遊客在樹木蔥鬱、綠草如茵和鳥語啁啾的園區裡騎馬環遊,享受獨特的綠野風光,充滿請情畫意,令人悠閒自在。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的地址為台中市大甲區成功路87號。鐵砧山原名「蓬山」,即「蓬萊仙境」之意。據說昔日山上仙人嬉戲留下靈氣,出產珍貴的藥草「蓬草」,因而得名。如今在山上的民家和水尾山的李家仍留有「仙人足跡」的奇石2塊。後因山上風景非常奇妙,每當晨光曦微、朝霧瀰漫山林之際,或晚霞漫天餘暉掩映山嶺之時,鐵砧山峰頭會泛起一片白色,遠遠望去好像一隻大銀錠擺在那兒,所以又叫做「銀錠山」。 明末清初時,鄭成功由台南率軍北伐,在銀錠山擊潰番人,開闢山林,建築堡壘,後人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就把「銀錠山」改名「鐵砧山」,不僅是因為其山形類似鐵砧,更含有堅不可破及固我疆土之意。 自古以來,鐵砧山便以大安泛舟、懸崖聽水、砧頂嘯月、孔碑夕照、半嶺梅花、延平劍井、農黌香圃和牧苗樵歌等八景聞名。山上有古蹟、健康步道、中正雕塑公園、運動公園和軍火公園及忠靈祠等,是個集運動、休閒、觀光及文化於一體的複合式旅遊點。其入口處有一座巍峨的牌坊,橫書「鐵砧山」三個大字,兩旁聯書「真個英雄,始揚我族,祇因勝境,合祀孤忠」。過了成功橋進入山區,山路平坦整齊,兩旁林木扶疏,山上有六角形13層靈塔一座,非常壯觀。 劍井位於南坡處,直徑1公尺,水深2公尺,井底鋪著細沙石子,明澈如鏡,水質清涼甘美。此井歷史悠久,且極富傳奇性,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為抵抗清兵,率官兵2500人渡海來台,先攻下赤崁城,準備逐步收復台灣。有一次鄭成功率兵到大甲附近的大安外海,忽然獲報:鐵砧山上有烽火狼煙繚繞,於是鄭成功軍隊向鐵砧山前進,結果在山上遇到土番,雙方展開激戰,鄭軍不熟山路,反被包圍。次日,鄭軍兵疲馬困,無水解渴,士氣低落。鄭成功乃就地祝禱,拔劍插地,立見地下有泉水從劍鋒湧出,於是全軍士氣大振,衝出重圍,擊潰番人。鄭王插劍處,後開鑿為井,名「國姓井」,又名「聖井」以作紀念。台灣光復後,改為名「劍井」,井旁的石壁上書有「劍井」兩字,並有傳說的記載。 劍井之水充盈飽滿,雖逢大旱季節,也不會乾涸,當地居民並相信劍井的泉水可以治病,所以在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有許多人千里迢迢前來取水,帶回去解除百病。 由劍井石壁的左邊拾級而上,可達名為保林亭的六角亭,在亭中可望見白浪滔天的台灣海峽。出了保林亨,約走一刻鐘,便抵達延平郡王祠,此祠為平房建築,金碧輝煌,莊嚴肅穆。凡來鐵砧山的人,為了表示對民族英雄的崇敬,多拈香行禮,因此香火鼎盛。祠左有座「洗面亭」,清涼泉水,川流不息。祠右是一片竹林,竹影婆娑,饒具情趣。 過了延平郡王祠後,由右邊上山,可達鐵砧山的山頂平原,上有一座閩南聖王祠,俗稱「國姓廟」,現在改成忠烈祠,是一座紅色圓頂的西式建築物,建於清雍正年間,後又多次修建,立於蒼松翠柏中,非常顯眼。 廟上方的眺望亭可遠眺台中港、大甲區及一大片翠綠的農田景致,另一邊則可見大安溪流過,遠山近水,風光如畫。在廟前的不起眼處,有一砲管,相傳是當年鄭成功駐軍在此的陣地;廟的後方有竹身呈金黃色的黃金竹林。 從竹林旁的步道,可以進入永信運動公園,這裡是全台最早的一座運動主題公園,由民間企業出資興建,公園內排球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齊全,每年舉辦一次的「永信盃」排球比賽,已成為體壇盛事,平常則有酷愛運動的年輕人在此以球會友。 運動公園旁,有一條路可通往忠靈祠,原本名叫台中軍人公墓,於民國47年建興,墓地平整,地方寬敞,用以安葬台中各地為國殉職的軍人。現規劃為軍火公園,外表十分樸素典雅,由白牆與深藍色的琉璃瓦組合而成。 園內大規模種植名花,雕塑石像布置祠園外,公園的草坪上,放滿了飛機、坦克、飛彈等,如勝利女神力士型高空防空飛彈、F-104G星式戰鬥機、M116式75糎口徑大砲、美造M1式4糎口徑高射機關砲台及海軍5吋砲台等,均係民國75年退役的軍事裝備。 墓前有觀海亭,是一幢兩層圓形涼亭建築,由此可俯瞰大甲沿海和大安溪床,但見溪流滾滾,白浪滔天,遠海近巒,盡收眼底。公園旁設有高爾夫球場,依山而建,遍植綠草花木,一片翠綠。後側山頂有英姿颯爽的延平郡王像,高約5公尺,表情慷慨,西望故國山河,悲切愁悵。 「懸崖聽水」也是鐵砧山的一大景觀,面臨大甲溪,北憑大安溪,登高眺望,四周風景盡收眼底。在北臨大安溪處形成懸崖,雖不過200多公尺高,但極為險峻駭人,大安溪水,滾滾東流,潺潺留聲,因而有「懸崖聽水」之譽。山頂有一塊佔地約40多公頃的平地,遍植相思樹,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爭相鬥豔,美如仙境。 ●台中港 台中港舊稱「梧棲港」或「五汊港」,位於大甲、大肚兩溪間的海岸地區,東和沙鹿、北與清水、南和龍井等區接壤,西面濱臨台灣海峽,在台中市佔有重要的海港地位,其工程浩大,並為梧棲區帶來繁榮與進步。早在清朝時,此港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日據時期,日人鑒於台灣中部沒有大港,而梧棲港位於台灣西海岸的中央,天時地利,得天獨厚,於是計劃在此籌建一座東方第一大港,分工、商、漁三港,命名為「新高港」。工程在進行到2/3時,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頓,致功虧一簣。 台灣光復後,梧棲港更名為「台中港」,由於海運興盛,這裡夜夜笙歌,酒家多達30多家,繁華異常,但因1949年大陸變色,台中港對大陸貿易功能遂失,大甲溪也日漸淤積,阻塞港口,使台中港一度沒落。 民國60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台中港才被重新規劃,由國軍退役官兵全力築造,並正式以台中港之稱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於民國66年10月30日提前完成,開放部分航運;第二期工程於民國68年10月底完成,碼頭由7座增至12座;民國71年又有3座碼頭完成,使台中港成為繼高雄、基隆和花蓮等港之後的台灣第四個國際大港。港區範圍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東迄臨港大道及其延長線,西臨台灣海峽,面積廣達3970多公頃,海岸線長達9公里多,進港貨物以穀類、原木、燃油與煤炭為主。 目前台中港附近地區也因國際港的開闢而刺激了現代化事業,舉凡工業、機械、建築等各業紛紛興起。加以其交通便利,在沙鹿和台中港間建有一條寬闊的四線大道,綠樹屏列,東側越大肚山麓可抵台中,公路與海線鐵路均與清水、沙鹿等區相通,交通地位極為優越。這個港口的新生臨海區有1160公頃,可供電化工業和重工業使用,對促進台灣中部工商業繁榮和對國際間的海上聯繫,有很大貢獻。 這個大港口除了一般碼頭可停泊巨輪外,並有大型的水泥碼頭及散裝碼頭,目前全年營運量超過1000萬噸,並且營運量年年增加,成長快速超過預定目標。台中港的興盛,除地勢優越和交通便利外,實應歸功於公民營企業單位的合作無間,以及台電公司與中油公司的投資與贊助。 這個國際大港內規劃有濱海遊憩區,區內設有原木涼亭、棧道,可供觀海賞景。但台中港本身並不准一般遊客進入,遊客只能從港內的梧棲港乘坐遊艇來欣賞台中港,一般可見到停泊在港邊的貨輪,貨物上上下下,港邊的工作人員熙熙攘攘,港內飄揚著的各國旗幟。此外,還可以看到大肚溪的出海口和台中的火力發電廠。而遊客們最愛的還是坐最後一班遊艇,看落日餘暉,來結束這一段浪漫的海上時光。 台中港內的梧棲港,是個可以媲美舊金山漁人碼頭的地方,內有漁人碼頭、觀光餐飲廣場、海釣俱樂部、景觀工程、休閒綜合館、管理中心區、碼頭後勤區等。其中休閒綜合館內還設有溫水游泳池、健身房、觀光燈塔、男女三溫暖、娛樂釣場、兒童遊戲場與漁業展覽館。此外,這裡也備有大型停車場。由於是台灣遠洋及近海漁船的集散地,除了白帶魚、剝皮魚外,還可看到特殊的海鰻及王功的蚵。 ●東勢林場 東勢林場是台灣中部地區最熱門的旅遊景點,管理處地址為東勢區東新里勢力街6-1號。林場屬中低海拔林地,是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教室。林場三面環山,一面傍水,晨昏晝夜景色各具情趣,有「台灣中部陽明山」之稱。由於這裡海拔適中,約在500~600公尺之間,即使在夏季,氣候也非常涼爽,是極佳的避暑勝地。這個大型的森林遊樂區,有森林、溪谷、花卉和雲海等天然景觀,遍植梅樹、山櫻、油桐和楓香等林木,景致清新秀麗,四季變化的林相和花卉,為林場的一大特點。場內管理嚴格,不准攤販入內,環境整理得相當清爽,可用「清幽」兩字形容,就像一塊深藏山中的璞玉。場方為保障遊客安全,車輛只能停放在停車場,遊客必須步行進入林場。 林場面積約200多公頃,各項休閒遊憩設施一應俱全,林場中的東青山訓場,是台灣最大的山訓場地,佔地3.5公頃,依照年齡、性別和體能的區別而設計,共分為兒童遊戲區、滑雪橇場、山訓場、400公尺賽車場、水上活動區、障礙突破區、人工滑雪道和減肥運動區等60項設施,既好玩又刺激。並特別為喜歡健行的遊客開闢了3條健行路線,分長、中、短3條,可依個人的體力,選擇適合的路線,一覽山水風光。 這個林場的森林現在都已闢為森林浴場,有步道貫穿其間,其中位於林場東側的森林浴場,名為「維也納森林」,是梅林、油桐、杉木和筆筒樹等交織的林區,途中可見溪流或草原牧牛的田園風光;如果循寬闊的水泥路前行,可以抵達大安溪谷旁的另一個森林浴場,在此可以俯瞰迷人的溪谷景色。林場內的金獅王遊樂場設有多采多姿的娛樂設施,包括滑道總長200公尺的島內首創霹靂滑車,遊客由上往下衝,速度的快慢由自己控制,轉彎隨時變化,比坐雲霄飛車更為驚險刺激。此外,還有空中踏踏樂、賽車、泰山過河、弧形橋、水上活動區、龍虎特攻隊、休閒吊床區、十項連環大進擊、鯉躍龍門、連環過八關、直上青雲、金獅飛椅和耐力坡等新奇刺激的遊樂設施,令人樂而忘返。 東勢林場內四季景觀變化無窮,春天有梨、桃、柑橘花爭奇鬥豔,最先前來報春的杜鵑花遍灑山坡,充滿喜悅。初夏時,怒放的白色油桐花在綠意盎然中憑添幾分清涼,漫步於油桐林下,任由細碎的花朵飄落滿身,讓人油然而生滿懷詩意。秋風乍起,落葉紛飛,楓紅飄香秋意濃。冬日裡梅花傲雪開放,紅白爭輝,非常美麗。由於場內誘鳥、誘蝶植物眾多,林相和花卉豐富且富於變化,吸引了大量大自然的昆蟲在此聚集,有獨特的蝴蝶谷及螢火蟲。多樣的蜜源是蝴蝶的最愛,每天上午約從10時開始,漫步於蝴蝶步道上,便可看到成群五彩繽紛的蝴蝶飛舞於群花間。 林場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場方所做的的螢火蟲野外棲息地保護工作非常成功。他們在流動著活水的山溝附近,放置腐爛的草木,並特別放入田螺作為螢火蟲幼蟲的食物。這些適宜的條件吸引螢火蟲來此進食與繁殖下一代,螢火蟲便在此復育成功。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全世界已發現的有2000多種,分布在溫帶及熱帶地區。台灣約有40種,依幼蟲棲息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和水生兩種。東勢林場的螢火蟲以陸生為主。這裡觀賞螢火蟲的季節可由每年4月一直延續到10月,4、5月間首先登場的是黑翅螢,隨後而來的是端黑螢,最後是8、9月間的山窗螢,其中4月底、5月初時,黑翅螢與端黑螢同時出現,是東勢林場觀賞螢火蟲的最佳季節,每天晚上7~10時,可以看到牠們成群飛舞,場面煞是壯觀,有如閃爍的霓虹。螢火蟲的光,代表一種信息,有警告、威嚇、傳訊和求愛等作用,最主要的為求偶。夜間7~10時,螢火蟲的雄蟲飛出,在較高處閃爍求愛,雌蟲則在地面草叢中回應,直到情投意合,雄蟲急速下降進行交尾,交尾時,尾部相對,同時發光,時間長達數小時。 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一富含螢光素的腺體,經螢光酵素的氧化作用而發光,發光器分為兩層,內為反射層,外為發光層,這種光為冷光,不會炙人。螢火蟲與蜻蜓、蛙類同為生態環境的指標昆蟲。 農村青年活動中心、木屋別墅、農業推廣中心和梅林山莊,都可供遊客住宿。其中農村青年活動中心是一幢新穎美麗的歐式雙層白色建築,可容納130人食宿,矗立在梅林中、農塘之旁,顯得非常出色。前方廣場常有白鴿聚集、非常優雅;附近還有烤肉區、露營場、大木屋、餐廳、射箭場、騎馬場和忘憂池等。林間的木屋別墅,四周環境優美,格調高雅,極富歐洲鄉野氣息。 ●梨山風景區 梨山風景區以風景優美馳名,管理處地址為台中市和平區梨山村中正路95號,也就是梨山旅客服務中心的地址。 梨山原為泰雅族原住民的聚居地,現在成為中橫公路東西兩段的交會點,也是中橫宜蘭支線的終點,素以「三叉夜渡」聞名,東可往太魯閣,北上宜蘭,西至台中,南轉入霧社。 由於這裡海拔近2000公尺,盛產的高山水果品種多而質佳,其中的水蜜桃、水梨和蜜蘋果最受好評,最特別的是梨山果園依照不同季節出產出不同的水果,每到水果生長旺季,公路旁便擺滿了果農的水果攤,吸引許多老饕食客來此購買。3、4月春暖花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梨花、櫻花、桃花、蘋果花、山杜鵑和李花競相綻放,非常熱鬧,一片淡雅的花海散發出陣陣花香,漫步其間,如入桃花源。 梨山賓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物,佔地極大,古色古香,擁有亭台樓閣,設備非常高雅。那些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柱子和設計精緻的中國式建築,饒富古意,為遊客駐足觀賞之所。這裡有許多潔靜的客房,具觀光大飯店的規模,收費卻很大眾化。除中西餐廳外,還有保齡球館、高爾夫球練習場和室內游泳池等,是憩宿的理想場所。 梨山文物陳列館是一幢白色的中式建築,位於梨山賓館右側約1公里處的高峰上,裡面陳列著梨山的開拓史、泰雅族的文物、中橫公路開發工程資料、德基水庫建設資料及當地各種水果標本,頗具參觀與學術價值。 天氣晴朗時,向北可遠眺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山脈;冬季時,皚皚白雪覆蓋在雄偉的山脈稜線上,潔白的層層山巒,令人俗慮盡消,輕鬆無比。 南投地區 ●埔里酒廠 埔里酒廠位於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3段219號,是台灣紹興酒的故鄉,遊客來到埔里而未參觀埔里酒廠,等於是白來埔里鎮一趟。酒仙李白曾在其「月下獨酌」裡說:「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曾經有人說過:「老天對埔里情有獨鍾,所以把美麗的山光水色及醇厚的美酒,都賜給了埔里。」 埔里酒廠已有90多年悠久的歷史,是一座莊嚴典雅的日式舊建築物,出產聞名全台灣的紹興酒。民國85年起,又推出愛蘭白酒,用愛蘭泉水蒸餾、釀製,也甚受歡迎。 有人說,光會喝酒還不夠看,還要懂得酒的文化與藝術才是行家。為了讓遊客更進一步瞭解製酒過程及中國飲酒文化,埔里酒廠又成立了全國第一座酒文化館,也就是「埔里酒文化休閒園區」,可帶領遊客深入體驗酒文化與酒藝術之美。在非假日可預約參觀部分製酒的過程,一般民眾參觀的時間,為每日上午8時到下午17時。 埔里酒文化休閒園區分為販賣區及921大地震後的歷史照片區,陳列各式關於酒文化的介紹,還能盡情試飲各種廠方所提供的酒品,尋找自己最喜愛的口感;同時可以購買到紹興酒冰棒、紹興酒米糕、白酒牛軋糖和紹興酒蛋等「酒美食」,讓遊客口齒留香。最後,很多遊客在參觀完酒廠後,都不會忘了順便購幾瓶紹興酒回去當伴手禮。 最後,為了飲酒思源,感念酒神杜康,埔里酒廠還會定期舉行酒神祭活動,並有獨創的「釀酒舞」演出。 ●日月潭風景區 日月潭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區。相傳在200多年前,住在阿里山上的山胞們到巒大山一帶打獵,行經八通關,忽然發現一隻美麗的白鹿,由於白鹿乃山上名貴的動物,不可多得,於是馬上集中力量圍捕。白鹿中箭後一直狂奔,當獵人們追趕至群山環繞的潭畔,白鹿已無影無蹤。山胞以為神蹟,乃命名曰「龍湖」,又稱「水沙連」。「台灣府志」記云:「水沙連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為潭。」由於環湖土地肥沃,以狩獵為生的邵族,乃定居下來建立水社番社,又名水湖大社。 清光緒年間,水社山丘設有總帶綏靖左營,當時統領丁如霖在潭上視察時,發現有一小島將潭面分成兩半,北半湖形同日輪,南半湖狀似新月,適逢夕陽西沉,眉月東升,日光月影,相映湖中,乃取名為明潭。日據時期,日月潭的「明潭秋月」就名列台灣八大美景之一。 這個風景區管理處的地址是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中山路163號,具體的位置是在玉山之北,能高山之南,是台灣境內最大的淡水湖,佔魚池鄉面積的1/5,約100多平方公里,由玉山和阿里山澗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為高山湖泊。湖面海拔760公尺,周長36公里,平均水深約40公尺,湖區風光明媚,氣候良好,它的發電工程是全省電力系統的中樞。 到日月潭觀光,可在台中、南投搭乘客運班車,也可以自己驅車前往。日月潭的食宿非常方便,日月潭大飯店和教師會館,都是具有國際觀光大飯店規模的旅館,服務和設備均佳,建築設計也很別緻。位於日月潭邊的天廬大飯店,是當地代表性的休閒旅館,闢有可容納150~200人的國際會議廳。另外,可供選擇的還有日月潭中信飯店、日月潭碼頭飯店、日月潭富豪群飯店、向山遊客中心、涵碧樓大飯店、以及廬山蜜月館飯店等。其中的中信飯店特製的日月檸檬奶茶,味道特別香純好喝;主材料的日月紅茶是台灣的特產,據說日月潭栽種的紅茶原產於斯里蘭卡,後被引進,數十年前,日月紅茶就是全台灣最紅的紅茶。 於民國91年完工的涵碧樓超五星級大飯店,前身曾為蔣介石的行館,現在已成為日月潭高級度假大飯店的代名詞。這家大飯店以極簡和禪風的意境為設計核心,強調與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結合為一,因此所有客房、餐廳、酒吧和SPA區等空間,都是面對日月潭,每晚每間房租總在2萬元台幣左右。 潭中有兩種亞洲各地瀕臨絕跡的魚,一種叫做「魚」,形態與鱸魚相似,幼魚常擺動腰部游泳,肉味鮮美;另一種名叫「奇力魚」,長約兩吋,雌雄相守,鶼蝶情深,形影不離,假如有一尾被漁人網得,另一尾也會不惜犧牲追進網裡。還有一種曲腰魚是日月潭獨有的美食,牠只生長在日月潭內,肉質細嫩、滋味甜美,由於不容易培植養育,因此物以稀為貴,曾深受蔣介石喜愛,被譽為「總統」魚。日月潭特有的潭蝦較一般溪蝦小,炸起來肉質頗富韌性,非常可口。另外,山豬皮、刺五加雞湯、鮮香菇、刺蔥豆腐、牧草筍、山苦瓜、甜椒等,也都美味可口、是不能不嚐的山地野味農產。 日月潭中有一個秀麗小島,高10多公尺,周長約1公里,在潭心如珠走玉盤,舊稱玉島、浮珠嶼或珠子嶼,據諸羅縣誌記載:「珠島初名水上浮嶼,又稱珠潭浮嶼。」由此可知日月潭昔日也稱為珠潭。台灣光復後,將珠島改名為光華島,取日月光華之意,現更名為拉魯(Lalu)島,民國88年九二一地震中龜裂為兩半。拉魯島原係日、月兩潭分界處,日潭又名前潭,月潭又稱後潭。由於水庫的開工興建,潭的面積增大,水位增高,使拉魯島浸沒水中,只露其巔,日月潭也就交會相接,不復為二。 這裡四周翠山環繞,林木蔥鬱,山水交融相映,碧黛的峰頭山腰有白雲繚繞飄浮,湛藍的湖面扁舟點點。尤其是夕陽西下時,先是煙霧飄渺,如輕紗籠罩湖面;然後眉月東升,清輝滿湖,山水間一片朦朧,寧靜而幽美。島上建有月下老人亭及銅像,是新人們度蜜月的好地方。 潭畔還有玄奘寺、慈恩塔、文武廟、孔雀園、伊達邵、水社碼頭、青年活動中心蝴蝶館、纜車、日月潭水上船屋等名勝及景點。其中的玄奘寺係仿唐朝宮殿式建築,是為紀念唐朝至西域取經的高僧玄奘法師而建。寺內三樓一座小塔裡供有他的靈骨,是民國55年從日本取回的抗日戰爭時、被日寇在南京天禧寺劫走的部分靈骨。寺內還供奉有玄奘法師的全身像和舍利子,以及釋迦牟尼佛全身像。 慈恩塔位於青龍山峰頂,是一座9層仿遼宋寶塔式建築,塔高46公尺,為日月潭風景區的最高點,係蔣介石為紀念其母王太夫人所建,與玄奘寺交相輝映,莊嚴雄偉,登塔遠眺,日月潭美景盡收眼底。遊客還可以在塔內撞響宏鐘,為慈母祈福。 文武廟在潭北山腰,紅瓦碧牆,廟貌宏偉,有拱門、前殿和正殿,內合祀孔子和關公文武雙聖,並祀有文昌帝、神農大帝、玉皇大帝和城隍等,是觀光客們必遊之地。此廟香火鼎盛,信眾可至廟裡購買「祈福風鈴」,寫上祈願語向眾神參拜後,至廟前的年梯步道找出生辰階梯,將風鈴掛上,就完成祈願儀式。 孔雀園是佔地很大的鳥禽園,專門飼養孔雀及各種名貴鳥禽類。園內有數以百計的孔雀,牠不會高飛遠逸,只會在園中低聲嗚叫,並不時作美麗的孔雀開屏,引得許多遊客駐足而觀。 伊達邵舊稱德化社,是邵族山胞聚居之地,有很多山胞古建築,並且有番社公主及山胞少女伴客攝影留念。它的後面還有一座山地文物館,備有許多山地文物供觀光客參觀。此外,還有深水潭和知坪瀑布等景點。 世居日月潭畔伊達邵的邵族人,目前僅存不到300人,面臨被完全漢化的命運,但是在族長和族人的堅持下,他們仍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文化和歲時祭儀。 每年八月初一開始的豐年祭,是邵族所有祭儀中最隆重的一項,他們過年從農曆七月三十晚聚集吟唱杵歌終晚;而後從八月初一開始連續四天舉行除舊迎新、祭祖靈、築祖靈屋、選爐主、孩童鑿齒成年禮和唱歌舞蹈等儀式;此後一直到農曆八月十五晚,每晚邵族人會到各家輪流飲酒作樂,這些活動都熱烈地歡迎觀光客加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夜,是邵族豐年祭的最高潮,舊時習俗是要在月圓之夜以甜酒祭祖靈,現在邵族人改在伊達邵廣場準備豐盛的小米酒、糍粑和烤豬肉招待來賓;晚上8時起有一連串精彩的邵族豐年祭典舞上演,包括傳統祭舞、杵歌、稻米舞、打獵、祭神和結婚舞等,其他前來祝賀的九族原住民也會演出本族歌舞助興。 由於芋頭是邵族人的傳統食物之一,芋泥大腸這道邵族美食,是用大腸和切成小塊的芋頭一起燉爛,大腸不油膩、芋頭不乾黏,非常好吃。芋頭糕和白鰻糕也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兩道點心,白鰻糕是邵族人祭拜時必要的祭品,由於白鰻象徵邵族漁獵時期的重要圖騰,祭拜白鰻也就成了邵族人重要的祭典。還有,奇力魚也是當地的風味餐。至於山產,偶爾會有難得一見的菜色上桌,如山羌、山鼠或是山豬。山鼠由於體積碩大,可以整隻串起來烤,肉質非常鮮嫩。此外,當地特產還有炸金針、涼拌刺蔥豆腐、竹筍、筍乾及香菇等。 水社碼頭坐落在日月潭畔的名勝街,用原木建造,在潭水襯托下更顯得清淨雅致,是日月潭四個碼頭中最大的一個,碼頭附近岸邊停靠著許多遊艇及手划船,遊客可以在這裡搭船前往潭中心的拉魯島。 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的蝴蝶館,佔地近一公頃,是唯一設有開放式蝴蝶園的蝴蝶館,分別有開放式、網式及花木培育區,強調復育蝴蝶,以活體展示為主,隨處可見曼妙飛舞的蝶群。開放式蝶園是園區內最具特色的部分,觀光客可以在此瞭解園區所種植物,以及各種的蝶類。 園內另一特色為培育誘蝶的寄生食物及蜜源食物特別多,吸引許多附近山區的蝴蝶飛來覓食、產卵並長住,就像是為蝴蝶特設的自然天堂;小型的網式蝴蝶園,入口處有蝴蝶生長循環圖表,以照片說明其生長過程。園內的「繁殖箱」也頗具特色,參觀者一年四季都可觀察蝴蝶成長的過程及幼蟲、蛹的生長情況。 日月潭纜車也是遊客前來日月潭重要的遊樂項目之一,纜車串接潭畔的青年活動中心至九族文化村,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能夠從高空俯瞰下面潭景,使日潭和月潭的美形完全現身。 日月潭水上船屋坐落在月潭畔,遊客搭乘遊湖快艇,一路上由水社碼頭或伊達邵碼頭往內駛,來到有高山屏障的月潭畔,有一幢搭建於水面上的大船屋,深深地吸引著遊客的目光。它是原以箱網養殖漁業為主的日月潭水上船屋,近年來已轉型經營觀光休閒船屋,不但設有客房供遊客住宿過夜,也經營釣魚、遊船、水上腳踏車及餐飲等服務。 ●九族文化村 九族文化村位於南投縣魚池鄉大林村金天巷45號,距日月潭約2公里,佔地62公頃,為結合文化、藝術和科技的最新戶外博物館。這裡依景觀特色可以分為3個部分,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的精粹。現代景觀部分主要有水沙連花園和水沙連麗宮,佔地20多公頃,建築華美,充滿了歐式浪漫情調;這個區還包括餐飲區、停車場、表演館和其他設施。 水沙連花園佔地6公頃,是全台灣最大的歐洲宮廷式花園,由古代區入口廣場對面拾階而下,階梯旁有落差式小瀑布,園內綠草如茵,與鮮花組成一大片五彩繽紛的幾何形花圃,自眼前向遠方無限延伸,四周框以矮灌木,非常美麗。中央有仿巴黎協和廣場圓形的羅馬群像噴泉,四個角分別矗立著巴洛克式鐘樓和小噴泉,這些噴泉都配有變化的燈光,夜間璀璨無比。充滿藝術氣息的人物雕像散布在花園四周,靠近西南角設有花園式紀念鐘,每小時鐘響一次,聲傳全園。 花園四周由一條長840多公尺、寬4公尺的鐵道所環繞,觀光客可搭乘小火車悠閒地環園觀景,充分享受歐式休閒的樂趣。花園西面有露天咖啡座,是仿熱帶雨林情景為主題,東面餐廳備有各式中、西餐飲。這座歐式花園在台灣首屈一指,也是九族文化村中最引人矚目的地方。 花園旁的水沙連麗宮非常顯眼,是18世紀巴洛克式的建築,造型華貴氣派,內設可容納上千人的中、西餐廳和會議廳;麗宮的後面是水沙連綠莊,可容納千人住宿。區內6個停車場,可停放4000輛小客車和300輛大客車。 科技景觀以未來世界區的世界廣場為主體。圓形的鐳射噴泉館裡,噴泉由音樂控制,隨著音樂的抑揚頓挫產生各種高低起伏的變化,曼妙多姿,歷時30分鐘,被稱為「水之舞」。水舞後便是聲光一體、設計極其巧妙的未來世界區,內有星際旅遊、超時空劇場和世界廣場等多項遊樂設施,有從各國進口的高級遊樂設備,是結合了幻想和高科技的遊樂天堂,也是全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遊樂區。其中星際旅遊和超時空劇場為獨立的建築,前者是類似動感電影的模擬實景旅遊,繫好安全帶,進入黑洞,便可經歷超乎想像的驚險星際之旅;後者是超大銀幕的未來電影劇場,以每秒鐘60格的放映速度和特殊立體感,令人驚嘆。 世界廣場是7層樓高、佔地1萬多平方公尺的大建築物,裡面設有大章魚、熱氣球、威尼斯音樂馬車、馬雅村雲霄飛車、太空山、侏羅紀探險、夏威夷巨浪、愛之船、激流探險、世界舞台、親子樂園和飛毛毯等多項遊樂器材。 大章魚遊樂項目是文化村最精彩刺激的部分,不僅有趣,而且是所有遊樂設施中離心力最大、緊張刺激的程度超過太空山和夏威夷巨浪,這種典型的歐洲豪華遊樂設備,有座椅自轉、同軸共轉、旋臂上下和自轉等四個動作同時操動,驚險好玩。熱氣球的動作較溫和,適合家庭乘坐。威尼斯音樂馬車是勞斯萊斯級的雙層音樂馬車,美麗繽紛,溫馨浪漫。 馬雅村是各式馬雅文化、金字塔及帕倫克王陵等神秘主題區,也是一個結合教育、遊玩、觀光的多元化旅遊點。來自瑞士的UFO幽浮,是高85公尺的旋轉或自由落體的遊樂設備,為青年遊客的最愛。全程740公尺「馬雅探險」是台灣唯一的一座懸吊式雲霄飛車,共包括兩個180度翻滾及世界首創360度響尾蛇大螺旋,以33公尺高、時速81公里的高速急衝旋轉而下,讓遊客在短短一分鐘內體驗感官極度的刺激。 太空山的室內雲霄飛車,全程一片漆黑,以60公里的時速翻轉滑行,也很刺激。侏羅紀探險的途中歷經18景,讓人親身體驗恐龍世界。夏威夷巨浪可使遊客飛上天空,再急降地上,精彩刺激,且安全可靠。愛之船為溫馨可愛的小圓船,適合全家人或情侶乘坐。搭乘獨木舟通過萬丈峽谷的激流探險,也令人難忘。 金礦山激流探險是20多項遊樂設施中最受歡迎、乘坐率最高的一項,佔地16萬多平方公尺,一條472公尺長的水道水流迂迴貫穿於金礦山內,遊客乘坐橡木桶小舟在水道中穿梭前進,途經18個精心設計、惟妙惟肖的採礦點,這些景點設施均由電腦主控,造型生動逼真,頗具娛樂價值。世界舞台供遊客免費觀賞,每場15分鐘,有世界童話故事和歌舞表演。親子樂園和親子戲水池也免費開放,大型親子遊樂設備適合家庭嬉戲。遊客也可搭乘環繞未來世界區的單軌火車、皇家火車和老爺車,欣賞全區。 古代區的重點是依山勢而建的九族山地文化村,以實物表現雅美、泰雅、布農、排灣、阿美、賽夏、魯凱、卑南和鄒等九族山胞居住的環境,一切建築的結構、造型、材料和雕刻等,都由專家學者提供資料作為參考,再由一些傳統手藝純熟的山胞協助建造。由於各族間的傳統風俗和禁忌不同,因此9個村落都用杉木林隔開,各自獨立,中間以步道和汽車道相連,園內設有遊園車為遊客服務。這裡每一項建築物都豎有文字解說牌,服務中心還提供更詳細的資料。觀光客可以在此看到九族山胞的住屋實景,如蘭嶼雅美族的住屋挖地而建,牆上飾以樸拙的彩繪,幾艘獨特的瓠木舟停泊在人造水池中,四周還栽植一些熱帶樹木。 泰雅族過去尚武好戰,九族文化村特針對此搭建以原木為材料的瞭望台,成為泰雅村中最醒目的標誌。布農族的住屋多為較大的矩形,外表樸實無華,很少雕飾,表現出布農族以農維生的生活方式。而以原始藝術聞名的排灣族,建築的精華表現在各種雕飾圖案和花紋,精緻美觀。此外,阿美族的平地式住屋、賽夏族的竹屋、魯凱族的大南社會所及其立像等,也都各具特色。 山地文化村的娜魯灣劇場,上演山地文化工作隊的傳統山地歌舞秀,每天上、下午各有兩場,假日3場,每場45分鐘,精彩絕倫,是村內最受歡迎的節目之一。石音劇場位於第五村,表演幾近失傳的傳統邵族杵音。此外,還有卑南年祭、布農月祭、雅美船祭和阿美豐年祭等各族特色祭舞表演,並且有山地傳統美食免費供應觀光客。 九族文化村的觀山樓區是整個遊樂區的最高休憩區,海拔900公尺。充滿伊斯蘭風味外觀的阿拉丁廣場,配合地形分為三層階梯狀,設有遮蔭樹和花架,另因地形落差自然形成的溢落泉水,有如義大利國家公園的落泉美景。廣場上方建有三座觀山樓,中間最高的一座相當於五層樓建築,居高臨下,可俯瞰全區景色。另設有佔地1500平方公尺的「蝴蝶迷宮」,供遊客觀賞和捕捉。這裡有遊園車作單程的回程服務,遊客可輕鬆徜徉於青山綠水之間,終點站在表演館前。此外,九族文化村還闢建有夢幻世界、原住民圖騰區和度假休閒飯店,結合遊憩和度假功能。 ●溪頭森林遊樂區 溪頭森林遊樂區管理處的地址在南投縣鹿谷鄉內湖村森林巷9號,是台灣中部著名的風景區之一。經緯度位置在東經120度45分20秒至120度48分10秒、北緯23度41分30秒至23度39分20秒間,海拔1150公尺,面積2500多公頃,氣候溫暖、潮濕。位置坐落在阿里山脈北支、海拔2025公尺的嶺頭山北麓。嶺頭山向北延伸成海拔約1700公尺的鳳凰山支脈,再向西偏北延伸成內樹皮支脈,以此為本區的東、南、西界,形成三面環山、西北缺口的畚箕形地勢。西北缺口外有北勢溪流出,經由鹿谷再注入竹山的濁水溪,由於此地位於北勢溪的源頭,故名「溪頭」。 由於三面環山,溪頭日出後在上午9~10時才照得到谷地中央;日落也提早,下午3~4時山頭已是陰影籠罩;一天中,日正當頭的日照時段不到幾個小時。又因為少風吹進,所以秋冬濕冷,春夏霧氣彌漫;午後若再起霧, 日照時間更短。這裡年雨量約2770公釐,年降雨日數為125天,常年籠罩在霧氣中,相對濕度大,每月平均為90%;加上西北缺口的地勢,春夏西南季風和濕冬東北季風都吹不進山谷,因此更加重潮濕度,而多雨、少風、陰濕、多霧的環境,最適合植物的生長。溪頭是台灣大學實驗林之一,林區面積2488公頃,依山勢遍植熱、溫、寒三帶植物。這裡也是台灣林木育苗示範區,現已開發成觀光區,是個多元化的遊樂區,膳宿設施齊全,交通也非常方便。 這裡住宿點不少,有五星級的米堤飯店,溪頭森林遊樂區內的漢光樓、國民旅社、青年活動中心、竹廬、小木屋,以及區外的明山別館、小溪頭等旅館,都是不錯的下榻處。其中的國民旅社全名為「溪頭餐廳旅社」,位於進入遊樂區的大門左側,可容納542人。除了有新式的客房外,更有一幢幢設計別致的別墅矗立在樹林中,兼具居室和度假情趣。別墅區房間以家庭為導向,分為兩房一廳和三房一廳兩種,各可容納6人的家庭住宿;蜜月樓的客房只可供兩人下榻,裡面的擺設包括牆壁,都以原木為主,散發著木材芬芳的大自然氣息。 青年活動中心坐落在距離大學池約500公尺處的一片杉林中,雅致可愛的小木屋隱掩在翠竹間,依斜坡錯落而立,最適合蜜月新婚的小夫妻居住,獨具山林野趣和浪漫色彩。整個青年活動中心的外觀也是和大自然融合為一體,除了地基是灌水泥外,樑柱、窗戶和地板都是木製的,外牆由杉木釘成,與對面不遠處的杉木林相映成趣,是此地自然和人造景觀的完美結合。在溪頭森林遊樂區外的飯店和旅館,也有以小木屋為號召的,使得這一帶處處洋溢著小木屋風情。 從繁囂都市前來休閒度假的人,最感舒暢的是在寧靜的旅館裡好好睡個覺,回頭在溪頭餐廳裡叫一份山芹菜、龍鬚菜和薄荷菜等溪頭特有的山產,再來一碗排骨燉筍乾,其味之美勝過滿漢全席。附近還盛產孟宗竹,因此這裡的竹筍湯和山產非常有名,到這裡的觀光客,不可不嚐。 這個森林遊樂區是台灣大學7個實驗林中面積最小、但卻規劃得最完整的一個。區內林木繁茂、山巒環擁、恬適幽靜的環境,吸引不少觀光客前往休閒、度假。放眼望去,只見一片綠意,竹林翠綠、柳杉墨綠、遠山蘊綠,深深地吸一口氣,一股泥土的芬芳、山林的馨香,瞬間滌淨滿心滿腦的塵思。高樹下造型優美的別墅點綴其間,挽手散步的愛侶,疑幻似真。溪頭的美,就美在這種巧奪天工的匠心滲入自然,寧靜而悠然,連晨昏晴雨都會予人以不同的美感。區內高大的檜木、筆直的柳杉和台灣杉直入蒼穹,修長清雅的孟宗竹竹影婆娑,還有神木、銀杏林等,一派神秘迷離的景致。 大學池是一座人工湖,面積約50平方公尺、池水似鏡,池畔綠陰叢叢。湖上一彎竹拱橋,橋影倒映在湖中的景象,是溪頭的代表性景觀。池中有成群的鯉魚迴游其中,悠然自得,人們倚橋觀魚,其樂融融。紅樓是森林系學生實習時所住的宿舍,在一片綠林掩映中,搶眼的紅牆白欄,是溪頭最悠久的建築。 由紅樓前行不遠,是種滿中外各品種竹類植物的標本園,再上石梯可達一座原始林,穿過原始林的山緣,可俯瞰整個溪頭。沿柏油路經過苗圃和鹿苑,到達有名的銀杏林,在陽光反射下,扇狀的葉子片片銀光。銀杏樹又名公孫樹,分為雄株和雌株,白果是它的種子,這種樹一度幾乎絕種,後來在西藏喇嘛寺中發現,各國才相繼引植。秋季時,銀杏林一片金黃,在秋風中飄落滿地詩意。溪頭神木是一棵高約38公尺的紅檜,樹齡已逾2800年,樹幹中空,直徑16.8公尺,高聳壯大,由樹洞鑽進去,可同時容納10多人;人們從樹下仰望天際,尤感望之彌高。 此處鳥類眾多,有留鳥40多種,過境鳥和候鳥23種。大學池附近有翡翠鳥,苗圃一帶有樹鷗,林中有白耳畫眉、繡眼畫眉和棕面鶯冠羽畫眉等鳥兒飛翔。溪谷較低處有鉛色水鷗、竹雞和白頭鶇等,鳥蹤處處,鳥語啁啾,自有妙趣,可說是賞鳥的天堂。從中央辦公區走東南柏油路至竹類標本園涼亭,拾階直上鳳凰山麓,是溪頭最著名的賞鳥步道;也可順鳳凰山林道至稜線瞭望台,或選擇遊客稀少的清靜路線,自由自在地賞鳥、聽鳥兒婉轉歌唱。而在溪頭餐廳門口,更有一群約兩百隻的白鴿靜待遊客餵食,營造出一派人鴿和平共處的溫馨場面。在大學池內還有4黑6白的10隻鴨子,一見有人丟食物入池,便競相爭食,場面相當活潑有趣。 賞花草鳥木之餘,再來一次森林浴,更有益於身心健康,因為區內道路大多為循環式,進行森林浴時不致有迷路之憂。遊客可由溪頭辦公中央區為起點,往南經孟宗竹竹林、竹廬至神木,長約1.3公里;往西南經大學池,約行0.9公里;往東南從竹類標本園南側涼亭爬向鳳凰山麓,走一條夾在天然闊葉林間的石階步道,約長1.5公里。此外,還有一條全長5.5公里、從神木走鳳凰林道至稜線瞭望台的步道,沿途天然闊葉林夾道,令人心神清朗。 ●鳳凰谷風景區 鳳凰谷位於南投縣鹿谷鄉鳳凰村海拔1696公尺的鳳凰山麓,西北距台中62公里,西南與嘉義相距73公里,東北距離日月潭72公里,與南邊的溪頭近在咫尺,相距20公里。風景區管理處地址是南投縣鹿谷鄉仁義路1-9號。這裡有第一座由政府投資經營的鳥園,成立於民國71年,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曾被迫關園一年,後來又重新對外開放。 鳳凰谷風景區依山帶水,雲海變化多端,景色如畫,風景美不勝收,並且還有些歷史古蹟襯托,具獨特韻味。其中的鳳凰谷鳥園佔地30多公頃,坐落在鳳凰山區海拔650~850公尺間,是台灣最具規模的鳥類觀光勝地,也是台灣最大的鳥類保育中心。園內共飼養來自世界各地及台灣本土的珍禽異鳥283種、2700多隻,有山鳥、候鳥、河鳥和海鳥等。園內依照天然地形規劃有松鶴園、鸛雀樓、走禽園、金雞園、孔雀園、梅鶯園、猛禽園、珍禽園、紅鶴園、鸚鵡園、海鳥園和本土教材園等。松鶴園可稱得上是鶴的博物館,全世界鶴類共有15種,最大的是體長約180糎的赤頸鶴,體型最小的是只有80糎長的蓑羽鶴。這裡有介紹各種鶴類的特徵、族群和生活情景等資料,還有魔幻劇場以立體畫面的形式,提供各種與鶴相關的資訊。猛禽園內養著鷹鷲等數10種猛禽。鸚鵡園有百餘種大小鸚鵡。園內最名貴的,要算是西非的鸚鳥,身價高達台幣10萬元;新幾內亞的紅猩猩鸚鵡,如身披紅綠交織的絨襖,特別美麗搶眼;巨嘴鳥的嘴部約佔身長的一半,紅嘴白頭配上墨黑的身體,令人覺得趣味十足。還有非洲的鴕鳥、南美的紅冠鳥、新幾內亞的紅冠鶴、東非的白鵊尖帽鳥、相思鳥、白鵜鶘,以及像戴頂高帽的僧帽鳥、尾羽可供跳八佾舞用的長尾雉和智商最高的「黃腹藍琉璃金剛」等可愛的鳥。 園方特別營造的自然賞鳥區,佔地約5公頃,所有設施都以維持最適宜鳥類生活的生態環境為條件而設,有用大片鐵絲網罩住山谷的「天羅鳥籠」,裡面流水潺潺,並有亭台、拱橋點綴其間,在此可以看到山粉鳥、卷尾、台灣藍鵲、小白鷺、山紅頭、畫眉、藪鳥和綠繡眼等73種野生鳥類。此外,鳥園入口處還有會說「你好」和學人大笑等的八哥,模樣逗趣可愛,令人忍俊不禁。 凍頂山坐落在鳳凰谷鳥園聯外道路旁、麒麟山的後面,是台灣最著名的凍頂烏龍茶發源地。此山不高,海拔約743公尺,整個地形從平地直上山頂,茶園與山爭地,呈現出不規則的階梯狀,非常有特色;山頂平台也全是凍頂茶園,面積遼闊,景致優美。 凍頂烏龍茶是鹿谷鄉經濟命脈,其歷史可追溯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當時清朝舉人林鳳池到福州考試後,帶回36株武夷茶苗,分種鹿谷各地繁殖,造就了現在凍頂茶滿山的景象。這裡的凍頂烏龍茶以青心烏龍茶為主要栽培品種,一年可以採收5次,以春茶和冬茶品質最佳。這種茶葉外形以呈半球形、茶菁嫩者所沖泡的茶湯味道最為醇厚;若茶菁疏鬆,呈大葉狀,則有發黃或老化的傾向,泡出的茶葉質味不醇。此外,台大實驗林管理處經營的鳳凰山茶園和麒麟潭周邊茶區,也都有迷人的茶園景致。由於鹿谷地區栽種的檳榔品質特佳,這裡的茶樹多與檳榔樹混合栽植。 鳳凰谷題有「萬年亨衢」4個字的石碑,高150糎、寬230糎,以行書勒石,旁刻兩空框。是清光緒元年(1875年)鎮軍吳光亮率兵駐紮在鳳凰谷,於八通關古道開闢完成時,特別在起點道旁立碑紀念。現在常有宗教團體以神明托夢等理由,前往上香祭拜,因此石碑下方留有不少鮮花和香燭。 位於「萬年亨衢」石碑附近石階下方的鳳凰瀑布,是鳳凰谷的最佳勝地。瀑布分上、下兩層,每層高約20公尺,當地居民稱之為大、小瀧。瀑布下有清澈如鏡的水潭,名為隱潭,是1977年由蔣經國題字命名。潭中怪石嶙峋,有方、圓和三角形等幾何圖形,也有的像河馬、睡獅。水潭前面還築有攔沙小壩,可由壩上的石碇越過潭水通往彼岸。 「鳳凰石眼」在鳳凰瀑布附近,相傳在鳳凰石眼的一對石孔中,嵌有白銀,經常閃著耀眼的光芒,射向日月潭番社一帶,於是便盛傳日月潭將會有傑出的番社酋長,漢人為絕後患,便挖去鳳凰石的雙眼,從此再無光芒。另一傳說是鎮軍吳光亮等人在開闢八通關古道時,當地土番常來騷擾,且與官兵發生爭執,造成不少人死傷;尤其是當部隊經過時壁上的石眼會立刻閃閃發光,使目標更為明顯,吳光亮為避免與土番起衝突,乃親自拔劍,挖去鳳凰石眼,使其光芒盡失。 鳳凰谷風景區中有數10種野生動物,其他如蝶類、蛾類和昆蟲等也隨處可見,蕨類、裸子類及雙子葉、單子葉植物等共有370多種,讓人大開眼界,並從中獲得許多知識。 園區中有纜車和鳥類表演,加強了鳥園的娛樂性。還設有連接凍頂茶園、大水堀埤步道、麒麟山瞭望台、通往隱潭的5處涼亭、999級石階和鳳凰寺,使這個風景區真正成為台灣風格最特殊的觀光旅遊勝地之一。 ●合歡山 合歡山是台灣最寒冷地帶之一,也是觀賞大自然美景的好去處。早在兩、三百年前,泰雅族東賽德克族的太魯閣人就由濁水溪上游,穿越奇萊群峰,進入立霧溪流域,在此崇山峻嶺中建立家園,過著山田焚墾、狩獵自足的生活。後來,由於佔據台灣的日本人窺伺這片美好山林,與太魯閣人發生衝突。1896年12月「新城事件」爆發,日軍連續45天集中火力攻打太魯閣人,連嘗敗績後採取懷柔圍堵政策,但他們的侵略妄想從未停止。1914年,日本駐台灣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率軍登上合歡山進行「太魯閣征伐的軍事行動」,採東西夾擊政策,共出兵20749人,戰事持續了2個月又13天,戰火彌漫整個立霧溪及木瓜溪流域。太魯閣青壯驍勇3000人,最終抵擋不過軍備雄厚的日軍。日軍戰勝後會師合歡山,鼓舞歡欣之餘遂呼這裡為「合歡」。 它坐落在南投縣仁愛鄉的東北角,介於南投和花蓮秀林鄉之間。共由7座山脈組成的合歡群峰,地處分水嶺山脈的中央,海拔3416公尺,是從台中經霧社直溯橫貫公路的最高峰,山容秀麗挺拔。台灣的濁水、大甲、大肚和立霧等溪流,都發源在這裡;山中還產有紅檜和梢楠等貴重木材,極具經濟價值。遊客可搭乘台中干城站往花蓮的客運班車,在大禹嶺下車後步行前往。自行開車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由台中上省道台三線,經豐原和東勢後,轉省道台八線,過梨山和大禹嶺後,再順著省道台14甲線到達合歡山,全程156公里;另一選擇是由台中上省道台三線或台14線,經霧社和翠峰後,轉省道台14甲級抵達,全程122.2公里。 開車進合歡山是最佳方式,每個山頭登山口都設有停車場,可以停車場為據點進攻各山頭,或停車賞景也不錯。但山區飲食不便,除了松雪樓,就是路邊攤,雪季餐飲要價高,建議可帶些熟食熱飲,或是清早由清境上山,中午再回到清境用餐。 合歡山是個四季皆受歡迎的風景點。初春時節,可以看到高山沙參、白花香青和山艾兀自枯立,台灣山芥菜、玉山懸鈎子仍掛著殘葉,而冷杉、刺柏、阿里山忍冬卻長出嫩芽,紅毛杜鵑也含苞待放,鐵角蕨和反卷葉石松已長出孢子囊,新舊交替之間,春意漸濃,還可欣賞到剛從低海拔地區返回的山鳥。夏季從昆陽到大禹嶺的路上,放眼望去,箭竹與高山草原相互輝映,漫山遍野繁花似錦,森氏杜鵑、玉山杜鵑和台灣百合相繼開放,玉山石竹、龍瞻、虎杖和一枝黃花同時盛開,令人賞心悅目,入夜後還可看到滿天星光閃爍,尤其是在有月亮的晚上,雲海蒸騰,冉冉而上,有如人間仙境。中秋佳節至此地高處賞月,有幾可摘月的錯覺。進入深秋,秋高氣爽、紅葉紛飛,此時沿中橫公路攀升,慈恩至松泉崗是賞楓最佳路段;耐霜的草木迤邐在公路兩旁,有時山嵐彌漫,有時秋陽高照,是登山健行的好時節。 每年冬季太平洋氣流與強烈的東北風交會於此,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在合歡山谷中集結。寒流過境、溫度下降時,漫天飛雪,積地盈尺,經月不化,合歡山谷這個群峰環抱的盆地,有「雪鄉」之稱的合歡山積雪最厚、最完整的地方,因此建有冬令音樂活動營一座,供滑雪訓練之用。 位於滑雪場上方的松雪樓,是台灣林務局附設的招待所,也是合歡山區最漂亮的建築物,登樓遠眺,群峰疊嶺,極目無涯,蔚為壯觀。冬天,松雪樓被皚皚白雪覆蓋,比平常更具風味,與小風口和武嶺同為最佳賞景處。合歡山的銀白合歡樹也使人趨之若鶩。由林務局裝設的纜車,軌道全長400多公尺,是合歡山上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嚴冬時節,夜晚溫度降至0℃以下,山谷溪流和小瀑均已結冰,溪畔的花草樹木也都結有冰柱,晶瑩亮麗,煞是好看。合歡山區北面的天巒池和武法奈尾山一帶,是遊客最喜愛的賞雪路線,天巒池海拔約2800公尺,四周由矮箭竹和大草原環繞,池畔挺立著小片針葉樹林,池中枯木橫陳,景色如翡翠般優美。由此循山徑行走30分鐘,可以到達海拔2987公尺的武法奈尾山,立於山頂可眺望中央山脈、奇萊大山和雪山山脈等。這些山峰壯碩高聳,各具形態,讓人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玉山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位於南 投縣水里鄉中山路1段300號,這個國家公園是台灣最大和東北亞最高的國家公園,早在1937年的日據時代,就有在玉山設立國家公園的初步建議,並劃定阿里山、關山等18萬公頃範圍為「新高國立公園」。玉山被稱為「新高山」,表示其高度還超過日本境內最高峰的富士山。現在,新中橫公路起點、水里鄉頂嵌村的客運站牌旁,還有「新高山」登山口的石碑遺蹟。台灣光復後,於民國61年公布了「國家公園法」,並恢復其本名。民國74年玉山地區和南橫檜谷合併成立玉山國家公園,行政區域分屬南投、嘉義、花蓮和高雄,總面積達10549公頃。它坐落在本島中央高山地帶,東鄰台東縱谷與東部海岸山脈相望,西以阿里山山脈為界,南面包括南橫公路和關山,北面隔東埔村和郡大山為界,其間群峰對峙,巍峨崢嶸。 這座典型的亞熱帶高山地區公園,位於台灣中央的核心地帶,可以說是台灣山脈的龍頭,有70%的山地海拔超過2000公尺,地勢非常險峻。海拔3000公尺以上名列台灣「百岳」的高山,共有玉山主峰、秀姑巒山、馬博拉耳山和新康山等30多座,地塊由東向西可分為中央山脈東區、中央山脈西區、玉山山塊和東埔山塊四區。玉山主峰、秀姑巒山和達芬尖山,為台灣「五獄三尖」中的兩獄一尖,玉山有熱、溫、寒三帶氣溫,全年平均氣溫只有3.9℃。由於山頂酷寒,降雪不易融化,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山峰皆為冰雪覆蓋,呈現出皎潔如玉的光澤而得名。 秀姑巒山是中央山脈第一高峰,與玉山主峰遙相對峙,峰頂呈三座矩形的小地疊狀,山勢非常壯麗,山麓的秀姑坪滿布香青、箭竹、白枯木和高山杜鵑等。達芬尖山是玉山國家公園的地理中心點,有高山湖泊和優美草生地。早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都永河番境補遺」說:「玉山在萬山中,其山獨高,無遠不見,巉岩峭削,白色如銀,遠望如太白積雪,四面攢峰環繞,可望不可及,皆言此山渾然如玉,每晴霽於郡城望之,不啻天上白雲也。」這段記載不僅說明了玉山名稱的由來,更描述出玉山之美,因此「玉山積雪」被選為台灣八景之一。當地曹族山胞稱它為石英之山,也是因玉山長期積雪潔白晶瑩之故。 玉山山系包括主峰、前峰、西峰、南峰、北峰和北北峰等。這個基礎廣闊、稜脈紛歧的巨大山峰,除主峰外,東、西、南、北四峰海拔都超過2500公尺,矗立近旁,座座嵬峨挺秀,氣概雄奇。外圍有前峰、小南山、南玉山、東小南山和南峰以東的幾座岩峰,群山攢簇,疊岩環屏,從任何一個角度眺望,均可感覺那種拔地掀天,高峻雄偉的氣勢。 此外,北峰頂上還設有台灣氣象局測候所。馬博拉斯山、玉山東峰、新康山、玉山南峰和大關山,為台灣高山十峻中之五峻。新康山高聳如天際壁壘;大關山山勢如金字塔,氣勢磅礡。 玉山地區三大集水區有14條溪流,如濁水溪、高屏溪及秀姑巒溪的源頭,下游支流如網狀分布,這些溪流同強風、重雨和冬雪等鬼斧神工地雕鑿出雄、峻、尖、緩、稜、獨、鋸齒、埡口和斷崖等變化無窮的景觀,並形成壯麗的峽谷,其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為受板塊運動及地形錯綜複雜所致。高山峻谷之間,雲霧裊裊,常呈青濛。春去秋來,晴雨霜雪之中,高聳雲霄的山峰不斷變幻著各種迷人的神韻與風貌。 公園內設置有生態保護區兩處,即玉山群峰、郡大山核心資源保護區及南橫檜谷,佔園區總面積的60.89%;玉山東峰、秀姑坪、大水窟、尖山、塔芬山、雲峰、新康山、三叉向陽山,以及關山斷崖等特別景觀區,佔3.2%;八通關古道及兩側的史蹟保存區,佔0.33%;觀高坪、塔塔加鞍部、梅蘭鞍部、天池和大分等五處遊憩區,佔0.37%;其餘地區為一般管制區,佔總面積的35.21%。 這裡屬於高山溫、寒帶型氣候,擁有非常豐富的生態景觀,其原始林相及稀有野生動物,為台灣最完整的自然生態體系。在植物方面,森林是玉山公園的寶庫,不但庇蔭了生棲萬物,也免土壤遭受雨水沖刷,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等功能。園區內植物受氣壓、氣溫、風勢和雨量垂直變化的影響,也呈現出垂直分布的情況,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可分為六大植物帶。海拔1800公尺以下屬於闊葉林帶,植物種類非常多樣化,有高大的喬木、小喬木,還有灌木、蕨類,以及附生的蕨類、菌類和苔蘚類植物。 海拔1800~2500公尺之間為檜木林帶,主要是紅檜、扁柏為主的檜木林,並有針葉、闊葉林混生。位於海拔2500~3000公尺間的是樹冠呈傘狀開展的鐵杉林帶,有的樹高達50公尺,代表性植物有台灣雲杉、台灣二葉松與草山松等。海拔3000公尺以上屬於冷杉林帶,這裡的冷杉純林是全台灣最優美廣大的天然純林,冷杉林和鐵杉林分布區內,因火災自然演替所形成的玉山箭竹草坡,以及兀立其間的白木林,成為重要的植物景觀。海拔3500公尺左右是森林的分界線,其上為亞高山矮盆灌叢帶,這裡的植物生長非常緩慢,主要有玉山圓柏、玉山杜鵑和玉山小蘖等。 玉山圓柏原為台灣最高的樹木,但在海拔3500公尺的高山上也無法抵擋寒風雨雪而枝丫蟠虬,匍匐於稜脊峰頂上,自呈傲骨風貌。玉山杜鵑和玉山小蘖在春夏間綻放粉紅色花朵,遍布山頭,洋溢著旺盛的生命活力。 海拔3800公尺以上的山頂,終年強風不停,夏季颱風速度更在每秒40公尺以上,冰雪期也超過4個月,因此這裡的高山草木植物帶,具有寒帶苔原氣候的部分特色,只有金絲桃、森氏杜鵑、高山沙參、玉山薄雪草、玉山佛甲草、阿里山龍膽和台灣繡線菊等小草本植物可以存活。 公園的動物世界也極為繁複而生動,全區共有34種哺乳類動物、151種鳥類、17種爬蟲類、12種兩棲類和228種蝶類,其中有許多是台灣特有種類或國寶級的野生動物。在海拔3500公尺以上,可見成群岩鷚盤旋空中,冬季時才遷徙至下方叢林;海拔3000公尺處,約有30種鳥類,酒紅朱雀常棲息在冷杉樹上,還有山椒魚、高山鼠類、台灣獼猴、黃鼠狼和水鹿等。其中山椒魚原為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動物,為台灣特有的種類,分布於八通關及陰濕的溪谷附近;楚南山椒魚就分布在八通關附近,由於森林砍伐、破壞,其生存環境備受威脅,有瀕臨滅絕的危險。水鹿又叫赤牛鹿,多分布於八通關、玉山群峰和秀姑巒山中。海拔2500公尺處,有台灣山豬、山羌、水鹿和鼠類寓居其間。海拔2000公尺處則有山羊、爬蟲和昆蟲等。海拔1800公尺處,動物種類極為豐富,僅爬蟲類就有錦蛇、龜殼花和赤尾青竹絲等十餘種。昆蟲種類也很多,東埔一帶數以萬計的蝴蝶景觀,吸引著許多遊客前往觀賞。 而最足以代表玉山地區動物生態精華的是大型哺乳類動物,有台灣長鬃山羊、水鹿、台灣黑熊、台灣山豬、山羌和台灣獼猴等。其中台灣長鬃山羊是台灣唯一的野生山羊,也是最適合高山生活的動物,飛岩走壁如履平地般的輕鬆,常出現在碎石坡上。台灣黑熊也叫狗熊,為台灣唯一的熊類,以山、岩洞為住所,曾出現於八通關古道和沙里仙溪等地,族群少,極需大力保護。台灣獼猴為台灣特有的種類,雖然不至絕種,但因近年來大肆濫捕,數量銳減,值得引起注意和關切。 藍腹鷴、帝雉與黃小雀等15種鳥,是台灣特有的鳥類。藍腹鷴又名山雞,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品種,分布於東埔溫泉至八通關與塔塔加鞍部至玉山之間。帝雉又叫黑長尾雉,分布在八通關和塔塔加鞍部山區。 魚類中以台灣特有的鯛魚和台東爬岩鰍最為特別,這兩種高山淡水魚都具相當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公園中的蝶類佔台灣所有蝶類的一半,其中曙鳳蝶、台灣麝香鳳蝶等23種是台灣特有種。 在歷史人文方面,玉山地區的陳有蘭溪流域,已發現史前遺址及石器、陶器等遺物。這裡的原住民為鄒族和布農族,其獨特的文化背景雖已式微,但仍有不少豐年祭典保存下來,如布農族的傳統舞蹈酒舞和祭舞等。布農族是台灣最早的民族之一,雖驍勇善戰,但仍因獵場和耕地的改變,以及漢人的移入,使整個部族逐漸朝東遷移、向高山推進,並居住於玉山公園內的東埔、梅山兩村。他們適應高山環境,活動力極強,是最沉默內斂的民族,他們以歌聲代替語言、用歌謠表示崇敬,和聲純樸,自然而優美,為台灣原住民音樂學史上的一大貢獻。而織布、藤編和竹編也是布農族重要的藝術作品,製作精美、圖案純樸充滿拙趣。 公園景點眾多,頗具規模,有多條遊憩路線,而以新中橫公路為最佳旅遊路線。新中橫公路水里至玉山段全長88公里,與原來的嘉義與玉山線,組成聯結日月潭、東埔、玉山與阿里山各風景區的觀光路線。這條公路貫穿公園西北角,沿途可欣賞高山、峽谷、神木、雲海和楓紅等大自然景觀,輕鬆觀賞玉山風光,因此有「玉山景觀公路」的別稱。 位於新中橫公路142公里地方,有一高一矮兩棵巨木直指天際,這兩株千年紅檜,原本生意盎然,在橫遭森林大火的浩劫後,仍留樹幹擎天而立,宛若夫妻遇禍後仍能緊密攜手共渡難關,因此便命名為「夫妻樹」。 此外,塔塔加遊憩區、梅山至埡口遊憩路線、東埔至八通關步道和南安至瓦拉米遊憩路線也是十分便捷,適合全家一窺玉山之美的大眾化路線。塔塔加遊憩區是公園內第一個規劃興建完成的遊憩區,其名字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這是居住於此地的原住民曹族的語言,意指「瞭望台」,因為附近是河流的分水嶺,地理形勢開闊、視野極佳,是眺望玉山美景的最佳地點,曹族人很早就在這裡搭建過瞭望台。另一種說法是塔塔加意為「鹿休息的地方」,說明從前在這一帶有許多水鹿活動。這個遊憩區介於玉山山脈和阿里山山脈之間,是出入玉山山塊的重地,隸屬於南投縣,內設有視聽室、展示廳與現場解說服務,提供各種資訊,使遊客對這裡的人文、自然和生態有初步的認識。全區坐落在高山地區,幾乎都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植物、地形景觀均具特色,在貫穿全區的新中橫公路旁,隨處可見巨大的雲杉、台灣杉和紅檜等矗立路旁。區內原為檜木和鐵杉林帶,經多次濫砍和森林火災,目前除少量鐵杉木外,主要分布著台灣二葉松和華山松,山頂及寬闊的草地上是玉山箭竹和高山芒草叢生地,登上山頂,遠眺阿里山山脈,雲霧繚繞,如世外仙山,順步道登上鹿林山、麟趾山,還可一覽玉山全貌。 遊憩區內有兩條較短程的步道:由上東埔至遊憩中心的步道,長約2公里,鋪設有木階棧道,非常好走,遊客若從遊客中心上路,走一段上坡路後,都是緩坡與下坡路,行走時還可欣賞步道左側玉山群峰壯麗的身影;步道兩側的植物生態也極具觀賞價值,高山箭竹、二葉松和馬醉木等各顯風采,秋冬季節妝扮山容的最佳主角則是芒草。而上東埔至塔塔加鞍步之間的步道,長約2.8公里,路面上鋪有柏油,沿線多是高大的鐵杉,營造出一片蓊鬱蒼勁的氣氛,最著名的一株大鐵杉位於這兩條步道交會處附近,是這一帶重要的觀光地標。 另外,塔塔加遊憩區內,還有三條路線較長的自導式解說步道,沿途設有許多關於植物、動物、地質、地形和生態的解說牌。遊客可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的步道。第一條路線是由上東埔出發,行走1.4公里到大鐵杉後,再行走0.8公里到麟趾山後返回,約需5.5小時。第二條路線是第一條路線的順延,是在到達麟趾山後繼續前行,經鹿林山、鹿林山管理站到鹿林山口,全程約5公里,順向需行3小時,逆向則要4小時,春天可觀賞盛開的森氏杜鵑,深秋時有紅槭染紅山顏。第三條路線則是由上東埔出發,經大鐵杉、麟趾山口、鹿林山、鹿林山管理站,再循另一條林道折回麟趾山口,由小徑上麟趾山後轉塔塔加鞍部,最後經大鐵杉返回上東埔,全程約需7小時,是塔塔加步道全系都可兼顧的走法。塔塔加鞍部是新中橫公路嘉義至玉山路段,與水里至玉山段的交會點,在此可眺望玉山山脈。夏季時,由麟趾山口到塔塔加鞍部的步道旁,擠滿了高山植物的花朵,有豔紫的高山沙參、鵝黃的黃苑,還有澤蘭和長柄菊等五彩繽紛的花朵。 為了服務遊客,公園管理處在遊憩區內設有石山服務站、鹿林山管理站和上東埔停車場等場所予人方便,各設施處都設有諮詢服務台。遊客要瞭解詳盡而全面的玉山公園資訊,可到塔塔加遊憩中心索取導遊折頁或購買相關的解說手冊;也可以在石山服務站、95公里處的停車場及T102步道口設有的投幣式資訊服務箱處,買到自助式折頁,然後循著折頁上的指示,在塔塔加遊憩區內自由暢遊。每年的寒暑假期間,都有管理處的義務解說人員在玉山登山口、夫妻樹和石山等地點做定點解說服務;在從遊客中心經大鐵杉到鹿林山、麟趾山的步道上,也有引導解說。 鹿林山是這個遊憩區的西側門戶,有褶皺稜脊景觀。玉山群峰景色變化無窮,玉山主峰上有奇特碎石坡面、風口斷崖和高山植物;玉山東峰是險峻斷崖,也有碎石坡景觀;玉山南峰是閉鎖曲線峰,呈岩崖地形;玉山西峰有冷杉林景觀,站在其上可眺望玉山主峰和北峰;玉山北峰上高山植物生態非常豐富,可眺望玉山主峰。由塔塔加鞍部登山口,經排雲山莊上玉山主峰,是一條大眾化路線。玉山山塊的主稜上共有玉山主峰、前峰、東峰、北峰、西峰、南峰、三叉峰、東小南山、鹿山、小南山和南玉山等11座重要山峰。 玉山主峰海拔3997公尺,經緯度為東經120度56分56秒、北緯23度28分14秒。它不但是台灣第一高峰,同時也是太平洋西岸自堪察加半島至新幾內亞間的東北亞最高峰。此峰大部分由赤褐色黏板岩構成,層斜脊聳,側面都是解體後的鬆碎岩片和風化礫石,常沿急斜坡崩落,上端怪石嵯峨,多成絕壁,山頂上有一寬約3公尺、長10公尺的平台,上面除有用水泥固定的一等測量三角點外,民國55年,曾在此三角點旁豎立一座于右任的銅像。 排雲山莊是玉山上唯一能避風遮雨的建築,也是台灣最高的「賓館」,始建於1943年的日據時代。民國56年經林務局改建為平房,內設大統鋪,可供登山者歇宿,但只提供開水供遊客泡煮速食麵用,沒有現代化的衛浴設備,只有旱廁。它位居海拔3528公尺的山上,位置在主峰鞍部南側,距離玉山主峰大約3公里,與塔塔加登山口相距約8.5公里,是登玉山主峰的重要基地,多數遊客都會在此留宿一夜,次日再攀登玉山主峰。在這裡不但可以欣賞美麗的山景,還可觀看無與倫比的雲海、夕陽和朝霞,因此雖然登山過程非常辛苦,但還是有許多登山客不遠千里而來。尤其是到了連續假日,原先只能容納100人的排雲山莊,就像疊羅漢一樣,有時可以擠到近千人,屋內的走道和辦公桌上都睡滿了人,就連衛生間都有人搶著睡,有些人甚至是坐著過夜。可以想像其熱鬧擁擠的情景。 梅山至埡口沿線的地形,主要是受到最近300萬年來蓬萊造山運動的地殼變動作用所造成,每年平均向上隆起3~4糎,然後再經荖濃溪長期強烈的切割與浸蝕,因此地層與地貌的變動非常劇烈。梅山遊客中心提供各項諮詢服務,除主要的風景點外,還可以看到河階台地、楔形蝕谷和天池等特殊自然景觀,並且有綠色火成岩、玄武岩、硬頁岩及變質岩成洋蔥狀等各式各樣的岩石種類可以觀察。天池是這條路線最重要的景點,海拔2205公尺,由海拔只有864公尺的梅山攀升到天池,一路景致變化無窮,美不勝收。天池為一高山湖泊,四面崇山峻嶺,僅靠蓄積雨水終年不涸,頗為奇特。 檜谷位於南橫公路約100公里處,距離天池5.5公里,整座山谷內都是高大的檜木,排列緊密、直入雲天,雄偉壯盛,因此得名「檜谷」。關山隧道是南橫公路最高點,位於高雄和台東交界處,隧道東面出口是關山埡口。埡口一帶是欣賞雲海奇景的好地點,午後或是天氣晴朗時,風由峽谷向上吹,雲霧隨之翻騰彌漫,景色非常壯麗。附近的向陽瀑布,水勢強勁,自山壑崖頂奔騰而下。天池至關山隧道之間,也是健行的最佳路線。 南安至瓦拉米遊憩路線經過玉山國家公園的東南角,沿著拉庫拉溪谷而行,由步道口行經卓麓、山風至瓦拉米,單程需5.5小時,海拔由200公尺上升至900公尺,步道兩測為泡桐、樟樹、台灣胡桃和柳杉的造林地,這裡視野廣闊,設有避難小屋供遊客歇腳。拉庫拉溪是秀姑巒溪的支流,溪中有石墨片岩和蛇紋岩等,岩石上的節理紋路耐人尋味。 東埔至八通關的遊憩路線有兩條,分別是拉庫拉溪北岸的八通關古道和南岸的八通關橫斷道路。 八通關古道闢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當時台灣巡撫沈葆禎為加強海防,有計劃地開闢貫穿中央山脈的北、中、南三條道路作為移民往來的路線。台灣光復後,由南投竹山起到花蓮玉里的中路,就是現在的八通關古道,目前保存較完整的是東埔至八關草原一段,全程約25公里,是台灣唯一的一級古蹟道路,也是玉山公園步道系統的中心,道路寬廣且多屬緩坡,為一條熱門的大眾化健行路線。古道旁有父子斷崖,雲龍瀑布和乙女瀑布等勝景,並有原始林、高山草坡、分水嶺地形景觀、林道、營盤舊址和抗日紀念碑等景點。 父子斷崖又叫父不知子斷崖,也稱東埔斷崖,為凸出的兩塊不毛斜坡地,從東埔村過吊橋,循山徑而上,約40分鐘可抵;如由東光一鄰籃球場後山徑上去,只需15分鐘。父子斷崖是由風化頁岩所形成的大崩壁,全長500公尺,原先不僅道路狹窄,行走其上,還時常有絕壁上的土石崩落,險象環生,因此流傳著即使父子同行,彼此也無暇相互照顧的說法,父不知子斷崖由此得名。現在這裡的路面已整修得寬大、平坦,山邊還加設有扶持用的鐵鍊,安全性已大大增加。 過父子斷崖,續行40分鐘就到了貫穿八通關古道的雲龍瀑布,是台灣最高也是水量最豐沛的瀑布,夾道植物繁茂,春天還有杜鵑花點綴其間。由雲龍瀑布再前行50分鐘,可抵達乙女瀑布,因水流娟秀,若隱若現於蒼翠山林間,氣質有如嬌柔纖細的少女般而得名,由於瀑布分七段流入陳有蘭溪,故又名七絲瀑布。 過父子斷崖再行走40分鐘,過雙岔路,取右方下溪谷的路徑,步行30分鐘可到達樂樂峽谷風景區。它的景點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位於八通關古道下長達600公尺的溪床,有石灰岩和溫泉交錯的地形景觀;另一部分是離八通關古道較遠的陳有蘭溪上流的小支流,需沿溪上溯再深入山區,以瀑布、石灰岩洞等景觀為主。 八通關古道下方的陳有蘭溪溪谷北岸,可欣賞到裸露在溪岸旁的各種石灰岩地形,包括石筍、石柱和鐘乳石等,奇形怪狀,非常美麗。這些石灰岩地形仍不斷在生長著,為全台灣所罕見,據說每根石筍或鐘乳石長1糎,約需30年,可以說是得之不易。 石灰岩地形附近的樂樂溫泉,位於海拔1400公尺處,泉水翻湧,水溫近90℃,白熱的霧氣彌漫於山谷中,如夢如幻,人入其中,有飄飄然欲仙的感覺。水質上乘,可飲可浴,對治療各種皮膚頑症均有奇特功效。 附近岩壁由於受到溫泉長久浸蝕,千姿百態,相當有趣。嶙峋崢嶸的岩壁或凸或凹,似人工鑿成;岩壁上綠樹挺立蒼鬱,小草迎風不倒;峽谷中溫泉白浪滾滾,雲蒸霧嵐;遠處群山朦朧,白雲縹緲,景致別具原始天然風味,自成一股博大深遠的氣勢,如一幅絕妙的中國水墨風景畫,令人百看不厭。 順著陳有蘭溪谷溯行,經過觀音潮洞至石灰岩地形的盡頭,可見一小巧玲瓏的噴珠瀑布自長滿青苔的岩壁上倒掛而下,瀑水如雨絲串串,又似珠簾懸垂,惹人憐愛。水珠附於岩壁青苔上,有如綠絨布上鑲滿了水晶鑽石,在陽光照射下閃爍不停,耀眼奪目。瀑布前方的青蛙石,是欣賞瀑景的最佳方位。溯行這段溪谷時,須橫跨多座獨木橋,其間還有一座刺激好玩的手拉式自助纜車,它是用簡單的木箱搭建,一次僅可供兩人同乘,所以又叫做「愛情車」。 遊客飽覽古道下方景致後,可再深入探訪距古道較遠的陳有蘭溪上游小支流上的景觀。沿溪床小徑再步行約一小時,可抵水簾洞瀑布。這條瀑布約有兩三層樓高,水質白淨晶瑩,顯得格外沁涼。瀑布旁的水簾洞,是一個幽暗潮濕的石灰岩洞穴,進入洞中,一股冷冽的寒氣撲來,且洞中有洞,裡面有不少千姿百熊的石筍、石柱,令人嘆為觀止。 循小徑續行,沿途溪流潺潺,小瀑布一個接著一個,如串串珍珠環繞在溪流兩側,清新可愛。約行40分鐘,便可見高約150公尺的長虹瀑布,附近石壁上也長滿青苔,與噴珠瀑布有異曲同工之妙,卻更具不凡的氣勢。 由此前行,山徑更加險峻,遊客常需手腳並用,攀爬而過,行約30分鐘後可抵臥龍洞,洞內漆黑一片,遊客須手牽手,拿著手電筒,一一探照洞內美景,刺激中又時時有驚喜的發現,給人留下深刻的回憶。 沿著八通關古道到達觀高坪後,可眺望玉山北峰及東峰海拔3000公尺以上高峰的風姿,再行約兩公里便可抵八通關大草原,草原上布滿了低矮的箭竹,還間或零星散布著松柏,別有一番壯闊,豪放的風情。 ●清境農場 清境農場係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轄最有名的山地農場之一,位於民國50年2月20日,坐落在中橫公路台14甲線霧社北端8公里處,地址在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仁和路170號。原稱見晴農場,民國54年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因感於這裡的「清新空氣任君取,境地幽雅是仙居。」乃將它改名為「清境農場」。此地風景優美,氣勢雄偉,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終年雲霧籠罩,故有「霧上桃源」之稱,與日月潭、合歡山等串成一系列的觀光勝地。 此處佔地總面積達364公頃,海拔介在1700~2100公尺間,平均氣溫16℃,年雨量1000~2000公釐,是遊客觀日出、看雲海、踏雪合歡必經之地,並係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賞楓、冬天賞雪的休閒度假好地方,也是經營牧場、種植溫帶蔬菜和花卉的好所在。現在盛產水蜜桃、梨、蘋果、加州李和奇異果等水果,以及高冷地蔬菜,如高麗菜、甘藍菜、翠玉白菜、豌豆苗和波菜等,並有6公頃農地用以經營茶園。因此這裡在每年3、4月間,滿山桃李花開;5月下旬是桃、李、梨等水果的採收季節,也是6月加州李,7~8月水蜜桃的盛產期;11月則是奇異果的採收期。 清境農場還有青青草原、小瑞士花園、六大步道等景觀。遊客站在青青草原上,遠眺奇萊南北峰、滿眼翠綠、迎著清風,輕鬆地追逐著羊群,累了就坐在草原上,等待剪羊毛秀及牧羊犬趕羊秀。 這個農場飼養有來自澳大利亞毛肉兼用的「柯利黛」種綿羊,以及「安格斯」和「海佛」兩個品種的肉牛,均適合山地放牧。全台獨一無二的「羊咩咩脫衣秀」於每週六、日上午9:30及下午14:30在青青草原上各表演一場,寒暑假及連續假日期間另行加演。可愛的牧羊犬召集了一大群綿羊,趕到最上坡,再聽從牧羊人的口哨聲,瞬間數百隻綿羊全部從山頂往下奔騰,聲勢驚人。 小瑞士花園位於清境國民賓館對面的花園景區,有尖塔屋頂的歐式風味建築,加上色彩繽紛的世界各地奇花異草,非常優雅。園中還有可以容納120頂帳篷的露營區,可以一次容納千人在此露營。還有大型停車場、露營烤肉區、精緻餐飲中心、紀念品販賣部和露天咖啡廣場等。 六大步道包括了步步高升步道:遊客在這裡可以欣賞滿山楓樹,羊兒悠閒地喫著青草,階梯頂點的壽山園,並可在此觀賞千變萬化的雲海,以及飛舞著的蝴蝶和野鳥。單向步程約50分鐘,步道全長約1800公尺。 柳杉步道:單向步程750公尺,只需35分鐘,有柳杉林環繞著步道區,涼風迎面徐來,有如沐浴在大自然的芬多精中。 畜牧步道:全程長500公尺,單向步程僅15分鐘。但見成群的乳牛和綿羊在大草原上遊走,遊客可以坐在草地上放風箏,或盡情自由自在地跑跳,或躺在草地上忘我的撒野。 瑪格麗特步道:全長600公尺,單向步程約25分鐘。遊客在這裡觀看美麗的法國菊花海之餘,還可以在這裡的草地上嬉戲、野餐,或觀察可愛的牛、羊。 翠湖步道:全長為2300公尺,單向步程要60分鐘。這裡一邊是梯田式的茶園,一邊可以眺望碧湖美景。碧湖是水源區所闢的人工湖,湖畔設有原木搭建的體能訓練設施,是人們鍛鍊運動的好地方。這條步道全日景色宜人,四季變化大,氣象萬千;夏季的晚上,步道兩旁螢火蟲飛舞。 落日步道全長約1000公尺,單程步行時間約30分鐘,沿途可以觀賞清境農場特有的奇景紅落日,沿途還有各式各樣的花卉區,可順便買幾盆花卉帶回家,也是一件雅事。 清境農場設有國民賓館,有136間客房,可以容納456人投宿,還有中西式餐廳各一家,一次共可容納480人進餐,食材全部採用農場自產的高山蔬果和牛羊肉。由於遊客日益增多,清境旅客休閒中心由7-11統一超商進駐,設有服務台及各式農特產展售。著名的「紫衣奇蹟」薰衣草森林也在此開設餐廳,供應花草特餐及薰衣草系列商品。 ●中興新村 中興新村位於南投市虎山下廣袤的平原上,半個多世紀前被開發成台灣省政府的所在地,除了建設省政府辦公大樓外,並闢建大批員工宿舍,200公頃的旱地搖身變裝,從北到南的光華、光榮、光明及部分光輝里,營造成「中興新村」新市鎮,成為全台灣最繁華市鎮之一。 20世紀70年代中期,周邊的營北、營南里的民間社區,也相繼炫麗登場,傳承了中興新村的獨特氣質,融入廣義的中興新村共同體。精省後的台灣省政府緊縮編制,只剩下300多人,而資深員工已漸進入耄耋之年,並漸次凋零。 這些年來,2000多戶的新村宿舍,閒置了400多戶。幾經整修後,磚砌矮牆已取代籬笆,灰黑色的屋頂,也已換上橙紅色的瓦片。物換星移,昔日社區風貌依舊仍在,只是中興新村光華已褪,憑添許多寂寥氣氛。現在舊台灣省政府大門兩旁,初夏荷花仍然盛開,內部公園綠地一樣遼闊,當地住家莫不幽靜閒逸。這一帶的親情公園、光華公園和虎山農場,成為外來遊客踏青、遊憩和懷舊之地。 ●紫南宮七星級公廁 紫南宮位於南投縣竹山鎮,是一座供奉土地公的廟宇,由於借小錢給信眾做生意,信眾賺錢後還大錢給土地公,因此一年四季香火不斷。紫南宮本身只有40坪大,卻興建了一座佔地1000坪的七星級公廁,因此聲名大噪,成為遊客們的「觀光廁所」。 這個七星級廁所佔地千坪,實際上室內面積為400坪,可以同時讓100人使用,除衛生紙、擦手紙、洗手液及烘手機外,廁所內還充溢著花香,加上樂聲悠揚,營造出休閒輕鬆的氣氛,女廁所裡還設有哺乳台,非常人性化。 由於竹山鎮盛產竹筍,這座七星級豪華公廁外觀就使用竹筍造型,甚至曾在廁所裡舉辦過畫展,使廁所成為竹山的新觀光景點。 彰化地區 ●八卦山風景區 八卦山風景區位於彰化市區東部,距離市中心區只有1公里,地址為彰化市卦山路13之7號。範圍東起東門,北至大肚溪南岸牛稠子,南達濁水溪北岸的二水,東毗南投盆地,西接彰化平原,南北長32.4公里,東西寬約4~10公里。這一段山脈地勢不高,平均海拔只有232公尺,位於南方的嘉南平原地勢更是平坦,所以海拔高約96公尺的八卦山一帶,倒是頗有「高人一等」的架構。 鍾靈毓秀的八卦山原名望寮山,又名定軍山,取義於易經的「太極生兩儀,四象生八卦」,是彰化地區唯一的台地,和遙遙相望的大肚台地在數萬年前是相連的,同是不對稱斜背地形,來自東南方菲律賓海板塊擠壓力大於來自西北方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力,加上大肚溪向西穿出,將兩塊台地切割分立,形成遙遙相望的景象。由於地殼變動,八卦山屬紅土台地的堆積層,地表是紅土層,下面是礫石層,再下面又是紅土層和岩層,當表面的紅土被沖蝕後,礫石層便呈裸露,如再有大雨來臨,下面的紅土又會流失,此時礫石層便會崩落,隨著泥石流往山下沖洩,給山下居民的生命財產帶來極大的威脅,為了防止地層的流失,水利局在八卦山興建了攔沙壩和擋土牆等整治工程,以發揮安定土壤和水流歸位的功能。 這個風景區主要參觀點有大佛遊樂園、抗日烈士紀念公園、健康步道公園、中正紀念公園、八卦山遊樂花園、綜合運動場、台灣搜奇館和賞鷹平台等。 八卦山大佛竣工於民國55年,是八卦山最顯目的地標,也是彰化市的象徵,佔地約281平方公尺。黑色佛像高21.4公尺,肩寬約4公尺,胸圍約13公尺,所坐的蓮花座直徑約5公尺,其巨大的程度超過日本奈良大佛和印度臥佛,有亞洲第一大佛的雅譽。大佛由水泥鑄造而成,是一尊釋迦牟尼的塑像,周圍用石欄圍住,欄內定為淨土,蓮台趺坐,寶相莊嚴,仰之彌高,蓮座四周有門,可進入佛身。佛肚中空,由蓮座至佛頂,共分為5層,底層為小佛堂;二、三層供奉釋迦牟尼佛陀,陳列其一生偉績,如誕生、求道等模型,色彩鮮豔,故事本身就頗具吸引力;四、五層供遊客俯瞰市區風景,可遠眺台灣海峽。大佛前有巨大雙獅昂然偉立,右側有水族館,左側是餐廳,後面則是富麗堂皇的大佛殿。 此殿於1976年底安座開光,一樓為辦公室,地下樓設有電動聖賢史績館,展現古聖賢的善行偉績,包括岳飛精忠報國、花木蘭代父從軍和孟母三遷等;殿內還有佛陀出家成道彩圖19幅,精工絕倫。大佛殿後方還有兩座8層寶塔,坐落於鳳凰木及相思林中,分外寧靜幽雅。如今的大佛穩坐八卦山,俯視世間芸芸眾生,格外慈祥莊嚴。 百餘年前,這裡還是「邑中八景」中著名的「定寨望洋」所在地。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邑令胡應魁倡議建城,兩年後又於定軍山建造碑寨,取名定寨,門樓高敞,登臨眺望,近觀縣城全景,遠覽全縣風貌,視野極佳。到了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抗日軍隊在定軍山寨與日軍進行殊死戰鬥,後被日軍拆除。台灣光復後寨址改建為八卦山大佛,恢復這聞名遐邇的風景區。 邑中八景之首「豐亭坐月」中的豐樂亭原位於縣署後面,在日據時代因彰化市區拓路而遷建到八卦山麓「銀橋」附近的叢林中,有一段時間還成了情侶們幽會露台和殉情地,至1960年已荒廢,後在附近重建。 在佛像前台階下九龍池中,有9條栩栩如生的龍,常被遊客當成許願池。早期有腳踏船供遊客在池中嬉戲,現在被整治為水舞表演場,每逢週六、週日的夜間可欣賞表演。在池的前方設富有詩情畫意的圓弧狀觀景迴廊,錯落的白色牆面上掛有龍飛鳳舞的詩詞書法。迴廊的另一側可遠眺彰化市景,轉過頭則可仰望大佛。在大佛的四周設有水族館、動物園、遊樂區、花園和兒童樂園等,是個多元化的遊樂休閒區,更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來旅遊觀光。 參佛道的對面是遊客中心,內展示八卦山風景區的旅遊資源,並提供導遊服務。沿著八卦路上山,經過大佛牌樓繼續前行,路底有一片自然生態園區,入口處有親水設施,數道水柱從四面八方湧向中央。一些調皮好玩的孩子就著現有的沖涼施設,在圓形的親水池裡嬉戲。穿過親水池,是個頗具創意的水階梯,緩緩水流將向下延伸的走道分為兩側,水流盡頭是匯聚的噴水池。這個依山坡設計的園區,向下還有水池造景、錦鯉悠游,花卉、綠林遍布區內。仔細觀察園區內的石頭,每個都經簡單雕刻加工過,雕刻人依石頭的形狀、大小,或雕成魚、蝸牛、烏龜和人形等,各具特色,散落在各個角落。 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清幽寧靜,位於卦山路中段,經過一處中式牌樓便可抵達。其中抗日烈士紀念碑記述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兩地後,吳湯興等義士和各地仁人志士紛紛組織義軍抗日,聚集於八卦山的有近萬人,由守將吳彭年率軍據守八卦山砲台。當時日軍為搶渡大肚溪而進攻八卦山東側高地,與我軍發生激戰,後來我軍彈盡援絕而有近5000名志士壯烈成仁。民國54年,在彰化八卦山坑子內山發現700具烈士骨骸,乃於民國72年紀念公園竣工後,烈士靈骸便移奉至此,並興建了紀念碑,四周被1.5公頃的公園所環繞,園內有兩門該戰役的古砲、納骨塔和祭祀殿供人憑弔,還設有巍峨牌樓、步道、海亭和花架等。 經過抗日烈士紀念碑公園繼續往上行,通過彰化國中後,左側出現一片茂密的相思樹林,那就是健康步道公園。林中長達100多公尺的健康步道,是由黑白鵝卵石鋪成,步道中段還有奇特的石頭展示。 中正紀念公園原名彰化公園,於1917年開闢,後於民國65年全面修建,內有蔣介石銅像一座,並有陳列各種器物和蔣介石照片等的中正紀念館。園內原本佔地寬廣,遍植榕樹、蓮霧、龍眼和鳳凰木等,翠綠蔥蘢。後來左邊闢為網球場,議會大樓也蓋在園內,因此園地面積大為縮小,僅留假山、亭榭供人休憩。 八卦山遊樂花園坐落在八卦山大佛南方的卦山路上,原名靜態公園,園區佔地總面積約4.4公頃,是結合公園和遊樂園的設計形態,設有動物園、鳥園、兒童立體遊樂天地、冷泉谷瀑布、原野樂園、荷蘭花坊和風車等設施。園內的花園造景頗具匠心,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大型歐式花園,在翠綠的草坪上遍植著各種五彩繽紛的鮮花,爭奇鬥豔,令人目不暇接。左側山坡上以矮灌木拼成「八卦山花園」五個大字,特別顯眼。 園內散置著以單一植物集中栽植的花圃,包括杜鵑花區、櫻花樹區、金針花區、桃花區、狀元紅道、楓林道、蘭花谷、香花植物和奇花異卉區等,每逢花季,百花齊放,幽香四溢、嬌媚無比。園內還有人造瀑布和噴泉,環池四周的涼亭和長廊,爬滿了綠色植物,垂枝蔽日,幽雅涼爽,閒坐亭中,聆聽水聲淙淙,欣賞水中魚兒悠游、白鵝戲水,頓覺心曠神怡。其中奇禽異獸動物園和鳥園是最吸引人的去處。動物園內有金絲長臂猿、猩猩、台灣獼猴、海狗和台灣獨有的澳洲等動物群像。鳥園內寶冠鳥是目前台灣僅存的稀有鳥類。園中的兒童樂園部分,有碰碰車、飛行車、迷宮、原野樂園、海底世界和多項益智遊樂項目,及27項山訓設施,可供親子同樂。 佔地17公頃的縣立綜合體育場也聳立在八卦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偉,設備新穎的多用途體育公園。 八卦山台灣搜奇博物館是台灣首創第一家,專門搜集各種珍奇趣味、驚異展品的博物館。館內到處充滿驚奇,有100公斤重的巨蟒、雙嘴怪魚、四隻腳的鴿子、重60公斤的大象魚和八隻腳的豬等;此外,還有特殊收藏展品,如天山雪蓮、5公斤重的大豌豆和夜明珠等。在這裡還可觸摸恐龍大便化石和各式各樣的鬼臉,令人驚嘆不已。 從大佛山下舊牌樓的公園路往山上走,經過自來水公司轉武陵路,約10分鐘車程可達賞鷹平台。八卦山在清明節前後,有相當數量的北返灰面鷲和赤腹鷹可供欣賞,「八卦鷹揚」,遠近馳名。從路旁往賞鷹平台的指標轉進,直走,會被一處掛滿環保圖片的平房所吸引,這是賞鷹旺季時供遊客休憩的住所。 年過九旬的阿木伯,不但是八卦山最佳賞鷹站的土地所有人,也是鳥會的解說義工。他經過多年對大自然的觀察,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常教導遊客:鳥兒吃水果不只是一時果腹,還將種子散播,為的是讓子孫也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可吃;鷺鷥覓食捕魚,卻從不會將水弄濁,以方便其他鳥兒覓食;人類也應當為子孫留下淨土和永續利用的自然資源。 此外,八卦山還有天然溫泉,水質澄清,內含豐富的碳酸和鐵質,除了沐浴外,還具有醫療健身功效。 紅毛井位於八卦山下,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井水甘美清冽,常年不涸,是台灣中部碩果僅存的古井,市民爭相取用泡茶,甚受嗜茶人士喜愛。 ●田尾公路花園 田尾公路花園位於縱貫公路的岔路上,在田尾站前方約30公尺處有「花卉遊樂區」的路牌可供指引。環園道路長5公里,寬約9公尺,園區面積341公頃,貫穿溪畔、打簾和柳風等村,沿著一號省道,橫跨永靖、田尾兩鄉。道路兩側觀賞植物種類甚多,宛如一個大植物園,一半種花,另一半全力發展庭園樹。放眼望去,道路兩旁盡是一片絢麗花海,看起來就像鋪著兩張長長的華麗地毯。 在田尾公路花園中,木本觀賞樹木類、耐蔭觀葉植物、盆栽草花、仙人掌及盆景類,分布在溪畔和田尾等村;而菊花、滿天星、其他球根性、草本鮮花類,則以公路花園西側的柳鳳樹和田尾村為主。其中多種花卉更是渡洋而來的舶來品,如荷蘭的鬱金香、紫羅蘭,和朵朵如太陽般黃色的矢車菊等。 到公路花園參觀,最好驅車前往,在車子緩緩進入公路花園之前,便見到一片五彩斑斕的大地毯在微風中起伏蕩漾,花浪翻滾,花香襲人,令人還未進入公路花園,就已深深陶醉;等到進入花園中停車下來,在花海中緩步前行,見道路兩旁花木扶疏,別具巧思的園藝造景,令人讚賞。從台一線轉進田尾民生路,或者走田尾圖書館附近的民族路進入,都像走進超大號的「台北建國花市」般,因為一家家以販售切花、盆栽、園藝、造景為主的店家就林列道路兩側。田尾也是台灣重要的花卉拍賣場,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在傍晚時分前往參觀,這也是台灣第一座引進荷蘭電腦拍賣鐘的花卉市場。 最棒的玩法應是騎自行車逛這些美麗的店家,因為約150家的店面有數公里長。 這一帶的私人花園將近200家,因此四季花開不斷,綠樹長青,花香四溢,沁人心脾。這裡的花不同於一般花園所見的東一朵西一叢地生長著,而是成行成列一畦畦整齊地被細心照顧著。花園內奇花異木、奇石造景,應有盡有。 各式花卉把田尾鄉點綴成花鄉,其中的菊花種植面積就近300公頃,是名副其實的菊花之鄉。田尾鄉的菊花早在日據時代就已引進,成了菊花的故鄉,菊花也被評選為田尾鄉的鄉花。菊花是台灣最大宗的內外銷花卉,種植面積共有1400多公頃,主要分布在彰化縣,全縣約有1100多公頃,田尾鄉又為全縣之冠。 田尾鄉是台灣菊花的大本營,品質佳、種植面積廣,加上其他劍蘭、康乃馨和玫瑰花等花卉,全鄉種植花卉的面積就有1200公頃。田尾公路花園,在打簾等村開闢了近200公頃的公路花園特定區,開放給遊客觀光,每年10~12月的電照菊花園一帶,到處一片燈海,光明如晝。當地的花農利用菊花根據日光照射生長的原理,日以繼夜用日光燈照射,來控制菊花的生理時節,促使菊花不停生長,真可謂「菊花不夜城」。 每年春節到清明節期間,是菊花採收、上市的季節,也是當地的觀光旺季,遊客如織,熱鬧無比。花鄉的範圍還包括永靖鄉的港西村、溪畔村、柳鳳村及田尾鄉的打簾村和饒平村等,都已被規劃為田尾花卉專業區。為了培育鮮花的需要,田尾以養雞為副業,利用雞糞,使土壤更肥沃,以期孕育出更與眾不同的花卉。 ●鹿港天后宮與新祖宮 鹿港天后宮坐落在彰化縣鹿港鎮玉順里中山路430號。它建於明末永明王時代,但根據宮內的匾額及碑文,專家們推測出大概是在清康熙年間所建,最早建在沿海地帶,規模不大。大殿中的黑面媽祖,傳說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奉命征台時,恭請湄洲天后宮媽祖隨船護航,順利攻下台灣後,便將這尊媽祖留在鹿港祭祀,這便是鹿港天后宮媽祖的來源。後來鹿港更加蓬勃發展,媽祖信徒日益增加,乃在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遷建於現址,面對台灣海峽與湄洲祖廟遙遙相對。天后宮歷經多次的擴建與整修,1927年的重修耗資最鉅,邀集當時一流匠師共同獻藝。今日的天后宮為1936年所重建,廟貌富麗堂皇、精雕細琢。後殿與廟前牌坊,則是光復後所增建的。 天后宮規模宏大,殿分兩進,雕樑畫棟,彩色雅麗,香火鼎盛,它的歷史僅次於馬公媽祖宮和台南天后宮,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寶像的地方。也是鹿港3座媽祖廟中唯一由民眾負責祭祀管理的廟宇,是民間信仰中心。目前已經被列為三級古蹟,當地居民都稱其為「舊祖宮」。這裡所分香的廟宇達600多座,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前後,來自各地方香客就會一波波湧入廟內,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元宵活動也多在此進行,由此可知鹿港天后宮在一般拜神民眾心目中的重要性了。多數鹿港人深信天后宮的媽祖非常靈驗,傳說有一年迎請媽祖繞境,正碰上大風雨,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便請媽祖祭出「風雨免朝」的牌令,頓時風靜雨停,令人們對媽祖更加信仰。鹿港昔日為了要與中國大陸貿易頻繁的港口,因此對海上守護神媽祖的崇敬也是其來有自,不論是漁夫還是商人,都希望能藉神保佑他們出航時能夠風平浪靜、順利返航。 廟前廣場中,聳立一座巨大牌坊,上書「開台天后宮」,入內為山門,門前龍柱、石鼓、石壁刻畫精緻細微,實屬藝術佳品。大殿中供奉的媽祖像迄今已有328年,全台灣僅此一尊,人稱「湄洲媽」。本係粉紅色面容,因飽受香火燻燒而呈黑色,故稱香煙面媽或黑面媽。這尊媽祖像連同祂身旁日月兩宮娥,以及她們手持的日月扇,金質部分重3130兩,加上鑲嵌的寶石、翡翠、珊瑚等共70兩,合計共3200兩。聖母像左右有千里眼和順風耳土塑像,其高過人,係出自唐山師傅手筆,為雕刻上的珍品。天后宮後進的凌霄寶殿,奉祀釋迦佛祖,左右陪祀藥師佛祖及地藏王菩薩。後殿設有鹿港媽祖文物館,展覽各種歷史文物。 天后宮除了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廟宇外,本身的建築藝術也有可觀之處,三川殿可謂是它的藝術精華。1927年的大整修聚集了各類名匠,如泉州名匠王益順、惠安石雕名匠蔣馨、鹿港木雕名匠李煥美、鹿港彩繪大師郭新林等。尤其是殿前的龍柱,屬一柱單龍式,龍身上刻有許多傳說故事中的人物,神態、動作都異常逼真。龍柱頂則有看起來可愛的小彌勒支撐著斗栱。中門右邊雕著「三國演義」的石雕窗,個個雕工細緻,栩栩如生。 在門旁的龍牆、虎壁,也有「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意義,而龍牆上的龍虎堵,更是「畫龍點睛」。屋簾上的木雕、彩繪,大部分也都以描繪稗官野史的傳奇故事為主,各種設計精巧的斗栱、吊筒、雀具,有承重、穩固的功能,精細的雕刻與色彩也增加了藝術欣賞的層面。穿過三川井,仰望就可以看到八角形的藻井,它不用任何一根鐵釘,完全以重疊的方式建造,營造出幽深的空間感。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可以細數出深厚的歷史。 石雕藝術也表演在窗戶、壁堵上,每一幅都講述著一則故事,或是隱喻著一句吉祥話,如三川殿門旁的石雕窗上刻了「三國演義」中「劉備招親」、「曹操割鬚棄袍」兩則故事,人物刻畫細膩入微,別有一番韻味。其他如以軍旗和彩球來表現「祈求」之意,從4隻螭虎圍成香爐搭配4隻蝙蝠而形成的「賜福祿」的寓意,含意雋永。 天后宮中除了主神是傳說中由施琅所帶來的湄洲媽祖外,寺中還有許多歷史文物,如清乾隆皇帝御筆的「神昭海表」、「佑濟昭靈」等匾額,光緒皇帝御賜的「與天同功」匾,都是彰表媽祖神蹟的見證。 天后宮前小吃店林立,以供應海鮮為主,家家味美鮮嫩,以蚵仔煎、蝦猴最為有名;中山路旁有多家百年糕餅店,出售鳳眼糕等著名茶點;這些小吃絕不輸給都會大飯店中的菜餚味道。冬天的市場和天后宮前,常可看到店家把鹿港人酷愛的烏魚子掛滿店前,形成當地一大景觀。烏魚子價格較貴,鹿港人有句俗話:「要吃烏魚子不穿褲」,意思是就算當了褲子也要買烏魚子來招待客人以充門面。 新祖宮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因清廷平林爽文之亂的艦隊在海上遇到巨浪狂風,便設下香案祈求天上聖母保佑平安,不久雨過天晴,風平浪靜,官兵們得以順利登陸。艦隊班師回奏,為謝神恩,遂在鹿港擇地建廟,這就是新祖宮。雖為官設,但規模、結構和設備均遠遜於鹿港天后宮。日據時代,新祖宮更遭受嚴重破壞,光復後在地方人士大力募捐修繕下,於民國55年成立管理委員會,使廟貌煥然一新,並建有兩層聖德樓供香客住宿。在聖德樓第一層設有「老人延齡會」,每天這裡總有許多已看盡人生百態、心境平和的老者到此弈棋、吟詩、閒談,或坐在寺前的大榕樹下緬懷往事,記取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片段。 ●摸乳巷 摸乳巷位於鹿港鎮菜園路38號,是鹿港國小斜對面的一條狹窄的小防火巷,長80公尺,寬度平均只有0.6公尺,僅能容一人通過,因此才有如此逗人遐思的不雅名稱。在民風純樸的小鎮,若有陌生男女不經意在窄巷中相遇,其情景之逗趣可想而知。現在兩邊牆上塗滿了遊客「到此一遊」等留言。 雲林地區 ●北港朝天宮 北港朝天宮又稱天后宮,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二級古蹟,並係台灣300多座媽祖廟中歷史最悠久、最具特色、香火最鼎盛的總廟,也是全省最富有的廟,每年捐助慈善事業的贈款多達數百萬元,每年也都吸引數10萬香客們前來朝拜。 這座廟宇相傳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佔地2149平方公尺,經過300多年來不斷的翻新,使現今的朝天宮富麗堂皇。由於此廟靈驗,媽祖分身多達30多個。此廟的由來相傳是從前在福建省莆田縣湄洲島的朝天閣,有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禪師樹璧奉天上聖母的神像來台,於笨港北岸即現在朝天宮址登陸,神旨欲永駐此地以保佑境民。起初供奉於民宅,時漳、泉及移民聚集於此,平時就崇信媽祖,見僧人樹璧奉故鄉媽祖神像蒞港,本著懷鄉虔誠之心,由眾人決議,建小祠奉祀,敦請樹璧主持祀事,這就是北港朝天宮的前身。 建廟之初只有幾間小茅屋,後因媽祖非常靈驗,信徒日增, 香火更盛。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信士陳立勛敬獻廟地,募集外九莊居民與笨港紳商籌款,以瓦易茅,號「天妃廟」,參拜信徒日增,香火鼎盛。至清雍正八年(1730年),動工重建,漸具規模,易名「笨港天后宮」。乾隆十六年(1751年),第二代住持僧能澤因見宮內丹青斑駁,乃予以重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笨港縣丞薛肇璜以故廟建築平常,不足以彰顯神靈為由,率先捐奉重建,並特命貢生陳瑞玉、監生蔡大成等請人募捐鉅款,於兩年後實施大規模擴建,歷3年才告完工。共分兩棟佛殿,正殿奉祀媽祖,後殿尊祀觀音菩薩,東室六棟均為僧房。後至道光年間,為紀念媽祖奉自祖廟朝天閣,故改號「朝天宮」,以示飲水思源之意。清嘉慶年間,因媽祖顯靈,助措爵太子王保王得祿,平定海冠蔡牽有功,禮部奉准欽差官候補道王朝綸,也就是王得祿的後裔賫御書詔誥,加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宏佑群生誠感威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天后」。 咸豐四年(1854年),世襲子爵特授江安十郡儲糧道王朝綸返台運米石,乃與台灣各官員士紳共議擴建媽祖廟,將此廟擴建為四進宮殿式建築,前殿為拜亭及東西兩室,二進祀天后,三進奉觀音菩薩,四進祀聖父母,東廂為註生娘娘殿,西廂福德正神殿。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拜殿為火所焚。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嘉雲地區大地震,廟宇震毀,地方人士乃募捐重建,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開工,至1911年竣工,佔地3000多平方公尺。來自全台的3萬餘人共襄盛舉,募得7.9萬餘元,建築巍峨堂皇的廟貌,並奠定了它在台灣寺廟藝術史上的崇高地位。民國48年因屢遭風雨侵蝕,廟貌略有損壞,經管理委員會議定重修正殿屋頂,至民國52年完成,是年11月後動工修葺三門屋頂,經兩年完工。朝天宮莊嚴肅穆,壯觀華麗,巍峨不凡,信徒眾多,堪稱全台首善,成為台灣媽祖信仰中心。 整座廟宇坐北朝南,正面寬37.9公尺,進深55.56公尺,共分為4進,各進間都有中庭,地面鋪石,周環矮牆,並有精工雕琢的石雕人像,入口處左右有石獅護衛著山門。建築規格完全依照古式,廟背拱起,屋檐飛伸,門柱牆壁天花板的雕鏤相當精巧,油飾彩畫更是鮮豔奪目。規模雖不是全台第一,但裝飾的富麗堂皇,堪稱全台之冠。 前殿分為3段,中央為「三川門」,闢有3個門。屋頂是「歇山架硬山」的重檐式。東、西翼分別為「龍門」和「虎門」。門前各有一對石厝,屋頂皆重檐歇山式。屋脊上布滿金碧輝煌的各種裝飾,有假山風景、天宮賜福等,屋上一律鋪瓦筒。 第二進為正殿,殿前有捲棚式樣亭,正殿為硬山式,屋檐高達三重,頂上裝飾有麒麟送子及鳳鳥,耀眼奪目,內奉天上聖母、鎮殿媽、湄洲媽,此外尚有30尊媽祖分身;媽祖兩側有千里眼、順風耳兩神侍立,據說是桃花山妖怪,被聖母收為部屬。東西廂房分祀福德正神及註生娘娘。 第三進為中殿,主祀觀音菩薩,左右殿各祀三官大帝和文昌帝君,拜亭各設3門,中門有石鼓,左右兩門各設石枕,並有捲棚式走廊相通。 第四進中室祀聖父母,石柱題聯:「朝感聖母封增父母;天嘉后德榮及娣兄。」左室是開山堂,奉祀歷代主持的神位;右室是南華閣。屋頂裝飾較為樸素大方,中室正脊單檐蹺脊,上有雙龍戲珠,左右有雙鳳,無垂脊。 從第四進的開山堂往後走,是接連廟宇四周圍牆而建的「武城閣」,地勢低且偏於一隅,為祀奉子游夫子,也是朝天宮南管樂社所在,可惜因後繼無人,只有幾位老師傅維持場面,令人感慨。民國46年,廟前增建了一座崇聖台,分3層,下層屬攤販場地,中層為戲台,上層為露台,立於台上,北港風光一覽無遺。 每年此宮有兩次祭典最為熱鬧,一次是農曆元宵節,一次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從農曆正月開始,遠道香客便絡繹不絕。舉行祭典的當日,各地前來的善男信女多達30萬人,鑼鼓喧天,香火彌漫,突顯了傳統的宗教精神。每年並舉辦元宵節花燈展覽,全年到北港來的遊客,更多達200多萬人次。 北港朝天宮的古物也多不勝計。從二進看起,古匾有雍正年間的「神昭海表」、光緒帝頒題的「慈雲灑潤」、道光十四年的「海天靈貼」,牆壁上咸豐二年狀元莊俊光題的字、二等子爵王得祿所獻鐘鼓等。第三進古物有一道光丙申年的梯形古桌,上刻「永鎮在宮不許人借」八個字。 正殿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盤龍石柱,由隴石雕成,呈石珠八角形,上刻花草蟲獸圖案。另外右廂文昌殿的龍壁古樸工精,是台灣少數精品之一,上刻「道光庚子年陰月立,泉郊新德泰敬捐,船戶周益喜栽」等字;殿內並有「文明氣象」匾一方。最多的就是歷代皇帝御賜的匾額,但是由於香火鼎盛,這些匾額早已被燻得黑黑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民國73年增建的「歷史文物館」,陳列各項神像和精細的雕刻品,都是數百年的古文物。 朝天宮後側的景觀公園內,有巨大高聳的媽祖石雕像,與大陸湄洲的石雕媽祖像一模一樣,兩者遙遙相望。 ●劍湖山世界 劍湖山世界位於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大湖口67號,園區佔地約60多公頃,可說是台灣中南部最具規模的遊樂點之一。遊樂區東臨大湖口,可以俯瞰廣大的嘉南平原。劍湖山建成不過10多年,但是遊客卻沿直線上升,估計現已超過1500萬人。它是屬於耐斯企業的,已經連續多年被評定為「特優等的遊樂區」,現居台灣機械遊樂區的龍頭地位。園內的設施新穎多樣,大致分為36種遊樂設施。諸多的設計都是以人工造景為主,尤其是園區內科技機械遊樂,更令人大開眼界。 摩天廣場佔地約5公頃,集冒險、刺激及安全於一身,而經營者不斷追求突破的精神,使得劍湖山遊樂世界成為人氣最旺的遊樂區之一。特別是建於海拔174公尺山頂上的「摩天輪」,是劍湖山世界的最大特色之一。整座摩天輪高88公尺,輪徑85.5公尺,旋轉一圈需15分鐘,有50個座籠,每次可搭載400位遊客,是世界第二高、也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摩天輪。當它緩緩轉動帶著遊客升上雲霄時,山下的嘉南平原盡入眼底,心胸和視野都頓時開闊,有一種「超越巔峰」的快感。 摩天廣場有非常多的遊樂設施,其中的「擎天飛梭」結合了刺激、速度及瞬間快感於一身。這是個垂直快速上升或下降的娛樂設備,由高達65公尺,動態高度52公尺的雙座組成,其中包括兩種相反方向的玩法:一種是如坐太空火箭砲以時速80公里「一飛沖天」;另一種則是由頂點以65公里時速下衝,感覺猶如坐著太空艙奔回地球,速度甚至超過自由落體,故又名為「超速自由落體」。這套設備最大特點在於超越了人類心理上的期待,急上或急下,在遊客不設防心理的情況下,完成一趟驚險刺激的旅程,體會久久不能忘懷的驚奇。伴隨著乘客的尖叫聲,瞬間完成遊戲,還有如高空彈跳般的效果,會在空中上、下震動到完全停止。時間約莫需花兩分鐘,兩分鐘卻是讓人一輩子也忘不掉的緊張時刻。 「狂飆飛碟」以360度的超速迴旋轉盤,加上180度的水平搖擺,以及上九段操控變速飛行旋轉,帶領乘客由慢到快,由快漸慢地穿梭三度空間,體驗狂飆的刺激。它一次可以容納40人共同搭乘,一同享受狂飆的禁忌。 除了上述的新設備外,摩天廣場另有豐富的遊樂設施,如高12.8公尺的「天女散花」,是每次可乘坐60人的旋轉大鞦韆,在空中飛舞,既新奇又刺激,是世界上第三座類似的設施。 「迴旋磁場」利用多量的氣缸和旋轉離心力原理設計,讓遊客乘上可載40人的迴轉機器,在直徑25.3公尺的迴旋場內繞著團團轉,而且還得忍受每秒鐘上下85度的擺動幅度,使遊客體驗到太空人失重與浮遊的飄然感覺。 「瘋狂飛車」比雲霄飛車更為刺激驚險,能連續在空中360度翻滾20多圈,令遊客連尖叫的時間都沒有;在半徑7公尺的圓盤上,設有20個車籠,圓盤轉動後,車籠便因離心力懸吊在空中,此時與地面平衡的圓盤開始逐漸上升,在短短20秒內,與地面成85度仰角,車籠在空中迴旋翻滾,令人興奮無比。此外,廣場上還有飛天潛艇G5、電扶梯、勁爆樂翻天、哈哈列車、搖擺康康、淘氣Bee Bee、歡樂科技館、歡樂嘉年華和超級戰斧等遊樂設施。 劍湖山世界除了廣受遊客歡迎的摩天廣場外,另一項超人氣的設施是佔地約10公頃的耐斯影城,共有包括耐斯影城、彩虹劇場、震撼劇場、驚悚電影院-鬼塢及KUKI攝影館等五大單元,結合最新影像、電腦科技、鐳射水舞及精彩的特技演出,是台灣規模最大、內容最多樣化的新時代視覺娛樂設備。 耐斯影城可容納220人,擁有全天域圓形銀幕,有如巨蛋一般,放映一些精彩的科技影片。如帶觀眾暢遊海中世界,解開海中霸主鯊魚之秘。鯊魚,總是令海中陸上生物感到心驚膽顫,而事實上所有鯊魚種類中,只有30種具有攻擊性。耐斯影城透過360度的特殊視角,由海洋生物學家為遊客揭開鯊魚習性的秘密。 「彩虹劇場」可容納1200人,它最大的特色是作為舞台背景多彩多姿的水舞。在夢幻美麗的水舞襯托下,舞台上演出來自世界各國藝術家的精彩表演,令觀眾如痴如醉。運用360度的視覺造型,增加水舞的可看性,並運用鐳射表現故事情節,從火山爆發、人類初現、科技的產生、遊樂的需求到劍湖山世界的誕生,故事一氣呵成,引人入勝。 「震撼劇場」則以全新超奇幻的「冰河之旅」,帶遊客進入一個未知的星球。坐在震撼劇場的動感座椅上,透過銀幕上電腦動畫同步的感應,就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飆進地心世界。伴隨著觀眾的尖叫聲,在極短的時間內掉進冰凍星球上的宇宙礦場中,並在深邃黑暗且全然未知的超時空礦場中,展開深度的探險旅程。配合著畫面的上衝、下震,在動感座椅上的觀眾也將隨著銀幕,上下左右來回震動,觀眾尖叫、發泄及愛冒險的心在此將被完全滿足。 「驚悚電影院」在鬼塢內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35/70雙軌、雙機立體放映設備,擁有多種用途,並以高畫質的立體三D影像,帶領觀眾一起進入千變萬化的童話世界中,感受和劇中人一起解開千年魔咒、一起扭轉自身命運,一起經歷美麗非凡童話世界的奇妙經歷,比如「神氣活現」劇目是描寫兩個活寶,在修理一間空屋時所鬧出的種種笑話,門窗、地板、水管通通和他們作對,最後兩人落荒而逃。精彩誇張的劇情,令人捧腹大笑,適合全家觀賞。 「KUKI攝影館」大得驚人的超大銀幕,令遊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裡人們可以見到擁有世界第一大瀑布之稱的尼加拉大瀑布的壯觀磅礡,以及四季不同的瀑布美景,還能深入認識世界最大瀑布的發展變遷史,既有雄偉非凡的視覺景觀,又能同時瞭解人類挑戰巨瀑的種種有趣人文故事。劇目之一的「沙狸」,將卡通片中最受歡迎的沙狸搬上銀幕,把牠們的真實生活透過超大型寬銀幕呈現出來,看沙狸們團結一致地為改變沙川水流以保護家園而不斷建築沙壩,以巧奪天工的自然本能為生存而努力。 兒童玩國是孩子們的夢想樂園,專為親子共遊量身打造,擁有皇家馬車、天幕劇場、百戰嚕啦啦、魔奇蛋糕屋、咕咕飛車、飛天法寶、嘟嘟車、兒童蛙娃機、歡樂金銀島、兒童電玩和歡樂e智館等設施。 水澢澢是令人興奮不已的水世界,主要的遊樂設施有九連環、水迷宮、海神號和激流獨木舟等。 劍湖山奔浪水樂園也有眾多水上遊樂設施:大船塢、可愛島、目利威漂漂河、威基基海灘、歐胡島巨浪、龍捲風、沙灘排球場和大碗公等。 嘉義地區 ●蘭潭、仁義潭風景區 蘭潭位於嘉義市東北郊山仔頂的附近,屬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管理,地址為嘉義市鹿寮里紅毛埤。潭面呈歪葫蘆形,曲折有致,綠波盈盈,四周峰巒環湖。它距離市區約3公里,又名「南潭」,舊稱「紅毛埤」。相傳是300多年前荷蘭人佔據台灣時,為了教導水師作戰而掘的,當時荷蘭人截八掌溪水入此,築堰為阜,灌溉王田一帶。田園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經營,入清後漸廢,但地名仍保留。日據時代末期重建堤壩,擴大為潭,面積約70公頃,蓄水量達到625萬立方公尺,潭面寬為1公里,長2公里,是嘉義地區自來水的水源地。 蘭潭清澈深泓,波平如鏡,山丘起伏,林木參天,梅花遍植深處,有「小孤山」之稱。西南側有三信亭可憩,登高可覽全市風景。每到整點,蘭潭彩色噴泉有噴泉秀,泉高可達50公尺,潭色漾碧,更顯美麗。蘭潭晨昏風光各有特色,早晨時白霧迷茫,如夢中幻景;黃昏則金澄蕩漾。這裡是許多嘉義人定情的浪漫地方,也是嘉義市區歷久不衰的景點。尤其是在月夜,波光映月,引人遐思,因此「蘭潭泛月」為嘉義八景之一。每當中秋月圓之夜,大批市民湧到這裡,共賞潭心明月,共寄一份思鄉之情,這一夜,是蘭潭最不寂寞的夜晚。有「遊三潭」詩:「細剪瓜皮作勝遊,潭光山色雨清幽;假來大塊文章妙,雲外高歌百唱酬。」這裡既是古蹟,也是名勝地,遊客可在此乘船遊潭、垂釣、嬉水和露營,喜歡賞鳥的遊客也可帶齊裝備前來。此地記錄的鳥類資源已達60多種,比曾文水庫,澄清湖還要豐富,是欣賞野生鳥類的好地方。 蘭潭的夏秋雨季,潭面升高,因而顯得更加寬廣,頗有大湖的氣魄;入冬後,因為冷空氣籠罩,水蒸氣上升,所以潭面會有一層朦朦朧朧的薄霧,讓人置身其中有種飄渺的奇特感受。傍著蘭潭有幾條後山步道,慢慢地踱上小山頂,從遠處眺望蘭潭的湖光山色。其中最寬的一條步道名為「好漢坡」,坡度陡峭,中央設有扶手欄杆,兩側老樹挺拔聳立。 小山頂前還有一座小型運動場,當地人晨昏時常聚集在此閒聊、運動,在此俯視,蘭潭之美如夢似畫,美得近乎不真實。 仁義潭水庫是台灣地區第一座最大的離槽水庫,位於嘉義市東方約4公里處,主要供給嘉義市和民雄鄉兩地公共用水及調節蘭潭水量,碧波藍天,風光宜人。許多嘉義人都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期,每逢四、五月間,因水源不足而分區供水,自來水公司乃決定興建仁義潭水庫。水庫位置涵蓋內甕村的大部分,全村有300多戶500多人被迫遷村。 建成後的仁義潭離槽水庫的集水面積為3.6平方公里,滿水位標高105公尺,總容量有3200萬立方公尺,壩頂高達108公尺,壩長約2公里,總工程耗資約達15億多元台幣。仁義潭水庫的建成,增加了公共給水和工業用水能力,延長蘭潭水庫的壽命,減少缺水並促進了嘉義地區的繁榮。但此處禁止游泳、垂釣,遊客只能在壩上散步。這裡允許農民擁有膠筏,可以自由來去,現在總計有21艘膠筏,成為仁義潭特殊的一景。 潭畔另有一條堤防步道及數座相連的涼亭,周邊也有不少小吃店及賣店,是團體遊程中常被納入的一站。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是台灣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園和旅遊勝地。地址為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村59號,距離嘉義市區東北的北門車站約72公里。它是大小塔山、祝山和石水山等18座山峰的總稱,屬於玉山山脈西邊的一條支脈,是清水溪、曾文溪的分水嶺,四周峰巒疊翠,地形奇偉壯麗。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平均海拔2274公尺,風景區面積約有175公頃。 阿里山的由來,很多人並不瞭解。阿里山博物館則對它的歷史作了一段紀錄。相傳250多年前,鄒族舊稱曹族,分為南、北兩族,南族分布在高雄縣境內,北族分布在嘉義與南投。曹族最早是個善戰的狩獵民族,有位叫阿里的曹族酋長隻身來到阿里山地區打獵,滿載而歸後,常帶族人同獵。族人為感激他,就以「阿里」作為山名。後來日本人發現山中有很多檜木群,大舉來此開發。 阿里山處在北回歸線上,屬於熱帶氣候,並依山勢作垂直分布,具備了熱、暖、溫、寒等四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6℃,夏季平均氣溫為14.3℃,最高為24.1℃,冬季最低氣溫在-1.8℃,因此在冬季偶然會下雪。每年的5~9月是雨季,11月到翌年3月是旱季,全年濕度高,雨季時雨量多,常導致山崩,因此遊客上山宜注意安全、多帶衣服。 阿里山的對外交通非常便利,最便捷的是公路,從嘉義市出發的台汽客運和嘉義市公車處的班車,班次密集,每天有幾10班往返嘉義市和阿里山,並有專門的遊覽巴士營運。全長78公里鋪著柏油路面的阿里山公路,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車程兩個多小時可達。另一種登山交通工具為鐵路,雖然沿途景觀更佳,但因時有事故發生,並且車速緩慢,全程需3:小時15分鐘才能到達,所以遊客上山多就公路而捨鐵路。 在阿里山投宿,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選擇。花季期間,首選阿里山賓館,因賓館前有櫻花樹,其他主要飯店分布在阿里山火車站前最熱鬧的街上,民營的有阿里山高山青飯店、神木賓館等,公營的有阿里山閣、力行山莊。旅遊旺季一般旅館多會客滿,未及預約房間的遊客,可選擇小旅館及民宿,但房租並不便宜,服務品質也欠佳。 阿里山以前是重要的林場,目前則是中外馳名的森林遊樂區,以日出、雲海、森林、晚霞、高山鐵路等阿里山五奇招倈眾多的遊客。此外,著名的風景點尚有祝山日出、雲海,眠月支線,姐姐潭,阿里山神木,巨木群棧道,神木車站,光武檜,三代木和櫻花林等。人文景觀有慈雲寺、高山植物園、博物館、蒸汽火車頭、受鎮宮、樹靈塔和蔣介石行館等。 阿里山的日出和雲海聞名遐邇。觀日出的最佳地點在祝山,因祝山地勢較高,海拔2451公尺,且面對各山群的缺口,正好是太陽探出山頭之處,視野極佳。這裡也是欣賞玉山山系山岳景觀極佳的場所。遊客前往祝山,可至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車程約25分鐘;或自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步程約40分鐘,沿路皆有指示牌。祝山上有一幢二層樓的觀日樓,外觀並不特別,遊客透過大型的觀景窗,可將最美的日出鏡頭盡收眼底。它的廣場上立有嘉義縣和南投縣界碑和日出的詳圖。要想看到日出,一要靠運氣,二要起個大早,必須在清晨人們正在熟睡之時,摸黑上觀日樓,運氣好時,才能看到日出。日出之前,觀日樓前總是人聲鼎沸地擠滿了來看日出的人潮與販賣熟食的小販。 當太陽出來時,滿天紅霞,金光燦爛,是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開始只見天色慢慢變亮,遠處的玉山輪廓,在微弱的晨曦中逐漸呈現。天空由墨藍到淡青、灰白、殷紅,周圍群山也漸漸清晰起來。這時,一輪紅彤彤的朝陽衝破雲層,烘托升起,騰向空中,光芒四射,將群山塗上一層瑰麗的色彩,令人嘆為觀止。 因地球公轉原因,阿里山日出四季位置與時間均不相同,站在祝山觀日樓上,夏至6月22日清晨5點,日出地點在郡大山與秀姑巒山之間,為阿里山日出最北點。冬至即12月22日清晨7點,日出地點在玉山主峰南側,為阿里山日出最南點。春分與秋分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清晨6點,日出地點在秀姑巒山與玉山北峰之間。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祝山附近的山麓是雲的故鄉,一波波的雲海有如巨浪移動,忽而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忽而靜若處子,壯麗多姿。天晴的時候,登高遠眺,見雲浪在山谷間越積越厚,如一片汪洋,水如海浪翻滾,如大地鋪絮,如山谷堆雪,氣象雄偉。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 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3萬多公頃森林,是台灣第一林產區,素有台灣森林寶庫的美稱。其中以繪木原始林最為珍貴,主要的名貴樹木有扁柏、華山松和鐵杉等,受到不同高度的影響,森林分布成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等4個林帶。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相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及桂竹樹。自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則屬暖帶林範圍,代表樹種為樟木、楮與楠木,而奮起湖與十字路一帶的柳杉林是此區較特殊的植物相。溫帶林是指屏遮那以上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地區,阿里山五木的鐵杉、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神木主要分布於此。至於3000公尺以上到3500公尺以下的寒帶林區,主要生長台灣冷杉。1899年日本人發現阿里山森林後,將這片原始林開闢為重要林場;台灣光復後,為了保育乃禁止砍伐,開闢為森林遊樂區。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山櫻、吉野櫻與重瓣櫻等,將整座山裝扮成美麗繽紛的花海。而步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除吸取森林芬芳外,還可聆聽畫眉、鶯、山雀與鶇等鳥類優美的鳴聲。甚至區內原先遭砍伐的千年老樹,其留下來的半截枯木樹根造型,亦值得欣賞。 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豔麗,是因海拔2000多公尺的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使天際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也較豔麗。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是最佳的觀賞點。 阿里山鐵路是一條舉世聞名的高山鐵路,與印度大吉嶺至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至阿根廷的安德斯山鐵路,並稱為世界上僅存的3條登山鐵路。沿途經過熱帶、暖帶、溫帶等3種林相,因大部分路段是穿鑿山壁或是凌空架設鐵道而行,因此工程進行可謂歷盡艱險。1899年日本人為轉運木材而規劃興建,軌距762糎,最大坡度6.25%,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1903年,依阿里山的山勢開發鐵路,1912年,長達66.6公里的嘉義市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1914年,再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總長為71.4公里。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到2600多公尺高的阿里山,穿越大小隧道26個,橋樑86座。 鐵路分為平地和山地兩個線段,前者是指嘉義市至竹崎,長14.2公里,後者為竹崎至阿里山線段,長57.2公里。鐵路小火車最適合情侶乘坐,在蜿蜒攀高的森林火車上,兩人相偎相依,窗外風景如畫般一頁頁翻過,非常浪漫。當火車從嘉義出發,經北門車站過竹崎後就開始爬升。經過長5公里、高約200公尺的獨立山時,火車以推進方式穿越11個隧道,為遷就急峻的山形,須以螺旋型環繞3周到山頂,在車上可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路再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再往上開到戶遮那第一分道後,山坡陡峭,鐵道循岩壁作「N」字形曲折前進,坐在火車上只覺得時而往前推,時而往後拖,一進一退行駛達4次之多,經過3個分道才攀上更高的軌道,這是有名的「阿里山火車碰壁」。途經神木後,才到達森林鐵路終點站的阿里山車站。 神木車站設於1912年的秋天,為一木造折返式車站,屬阿里山鐵路第四分道。在海拔2138公尺的阿里山上,擁有島式月台和候車亭,為鐵道迷心目中的秘境車站。 眠月支線開放於1983年,全長共達9.2公里,鐵路沿線風景如畫,近觀遠眺,美不勝收,並可俯瞰濁水溪上游一帶和氣象萬千的雲海。至於眠月之名,相傳在1901年,有位日籍河合博士在阿里山做森林調查時,來到石鼓盤溪,目睹古木青翠茂盛參天,不禁被勝景所迷,流連再三不忍離去。當晚便躺在一塊大石頭上,凝視著黑暗的蒼穹,繁星點點閃爍,月亮放發柔和的光芒,耳畔聆聽著淙淙的水聲,滿懷幽情,令他無法入眠,乃取「眠月」之意以資紀念。所以有人說,遊覽阿里山森林鐵路,不到眠月線,會有「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感。這條鐵路有12個隧道,20多座橋樑,並且用古老的蒸汽火車頭來服務遊客,讓人重溫舊夢。由阿里山車站為起點,火車一路蜿蜒於海拔2318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當看到一座高31多公尺,形狀像猴子的巨石,即到了終點站「石猴遊憩區」,全程約40分鐘。 白木林為石猴遊憩區的奇觀。在森林大火後,矮小的植物被燒光,僅剩高大的松、杉類枯幹,這些火燒木經風吹日曬、雨淋霜打,表皮轉白,成了醒目的景觀。遊客可安排一小時的步行遊覽,看看遊憩區內的樟腦寮、筍灶與木炭窯,經由解說牌可瞭解其製造過程。 姐姐潭是由兩個大小不同的天然水庫構成,從阿里山車站前行,經過阿里山閣賓館後,便可到達。相傳以前有兩位山地姐妹在此殉情,因而得名。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姐潭秀麗,為長方形,佔地529平方公尺;妹潭小巧,略呈圓形,佔地66平方公尺。位於右側的紅檜林,1930年以天然下種更新而成,是林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湖上有兩座造型雅致的涼亭與岸邊相連,亭由巨大原木築成,頂上覆以茅草,遠望倍覺雅拙可愛,可供遊客休憩或坐觀風景。 潭邊還有環潭步道可盡攬全湖,還有三兄弟樹和四姐妹樹,都是二代木。姐妹潭冬天尤其清幽美麗,在潭邊小憩,可以感受到阿里山風景區內特有的寧靜。 巨木群棧道完工於民國87年,為一環狀高架木棧道,從香林國小後方到千歲檜、光武檜,可以一路走到香林國中,堪稱為全國神木中最密集的一條步道。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樹齡高達3000多年的紅檜,原樹高52公尺,現為35公尺,樹圍約23公尺,是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5個人聯手才能合抱。神木左上方亭內有一石碑,長12公尺、寬4公尺,上書「神木頌」。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現在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半邊倒塌。幾經波折後,終於在1998年6月29日舉行祭祀後,正式結束它的3000多年風光歲月。 過了神木後步行約10分鐘就抵達三代木,它指的是三代同一根的紅檜,橫倒於地的第一代枯幹,樹齡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殼殘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呈現出欣欣向榮,植物的生命力在此展現無遺。 光武檜是舊神木倒後,民國95年舉辦新神木票選活動,讓遊客從光武檜、香林巨木及千歲檜中票選,結果選出樹齡2300多歲的光武檜,成為阿里山新的象徵神木。 阿里山一帶是台灣的「櫻花王國」,冬春之際前來此地,每個枝頭都開滿了櫻花,美得有如走入畫中一般。待到花季將終的時候,片片的花瓣落在身旁,又給人另一種淒絕的美感。 因為這裡的氣候類似日本吉野,1903年便有日本人陸續引進吉野櫻在此試種,至1918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共種植900株吉野櫻,三年後這批櫻花首次綻放,締造了阿里山歷史上的第一個花季。此後,又陸續引進1000多株吉野櫻和300株八重櫻,加上原始種的台灣山櫻花,阿里山地區櫻花族群創下最高記錄。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種植工作被迫中斷,直到光復初期,櫻花由於缺乏管理,數量大減,幸存的櫻樹寥寥無幾。直到民國53年後,在嘉義林管處的努力下,又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至阿里山路段兩旁,廣植台灣山櫻。民國66年至民國72年間,日本櫻花會又贈送3950株牡丹櫻、八重櫻、下垂櫻、松耳、江戶、吉野、南殿和白加賀等各種日本櫻樹,栽植地點幾乎遍及整個森林遊樂區。 如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共有304株吉野櫻、480株八重櫻、520株台灣山櫻和26株富士櫻等。自民國81年起,又在櫻花數量較少的梅花鹿園、祝山步道和沼平車站等地,共種植2630多株台灣山櫻和200多株吉野櫻,使阿里山成為台灣熱門的賞櫻地點。豔紅的台灣山櫻花、雪白的吉野櫻和花團錦簇的八重櫻,加上罕見的富士櫻,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 阿里山的櫻花以阿里山賓館前的吉野櫻最美,因為這裡有人照顧,為櫻花樹清理整枝。元月時,紅豔的台灣緋寒櫻、粉紅的琉球緋寒櫻和白色緋寒纓在寒風中亮麗登場,為蕭瑟的寒冬增添勃勃生機。 阿里山花季3月下旬正式開始,櫻花的數量明顯增加,多數集中在阿里山賓館和警光山莊後方火車站的鐵道一帶,往觀日樓的步道也有幾株怒放的吉野櫻,當粉白的吉野櫻和殷紅的山櫻花交相輝映時,不少遊客忍不住這份絕美的誘惑,與櫻花合影。花季從3月15日開始到4月15日左右,而4月初是花色最美的時候,萬紫千紅,馥郁絢爛,較台北陽明山公園更為出色。 這裡還有一種叫「金雀花」或「金雀兒」的特有花卉,原產地在地中海和南歐一帶,屬蝶形花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盛開時,枝條帶滿成串的橙黃色清麗小花,由於此花性喜冷涼的環境,生長適溫約15℃~20℃左右。台灣平地高溫多濕,不易栽培,僅適宜在阿里山一帶栽培,極其難得。 金雀花觀賞價值較高,適合庭園美化栽培,剪枝也可作插花材料。此類花株高約3至4公尺,分枝多且細長,枝呈五稜狀,小葉有密長細毛,呈橢圓形。花自葉腋生,盛開時枝條布滿成串的金橙黃色小花,美麗而壯觀。 5月份,是阿里山地區毛地黃的花期,原產於西歐,日據時代引進,由於這裡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適合毛地黃的生長,從沼平公園、梅園、阿里山管制站步道到二萬坪,新中橫公路沿線到處可見,已成為這一帶的強勢植物。花色分為紫紅、黃、白3種,盛開時花朵豔麗、花姿優雅,但因它全株含劇毒,因此只宜遠遠觀賞,不可採摘,以免中毒。 在祝山火車站旁,還有一座牡丹園,是目前台灣最有名的牡丹栽培區,牡丹數目和品種之多,是台灣為數不多的牡丹栽培區中的佼佼者。人入其中,放眼望去,盡是姹紫嫣紅、雍容華貴、嬌豔無比的花中之王牡丹,美不勝收。這座牡丹園佔地2.6公頃,目前擁有約50多種2500株牡丹花,並不斷有新的品種加入,令遊客大飽眼福。 慈雲寺香火鼎盛,環境清幽,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因面臨深谷,是觀賞雲海和日落的好地方。建於1919年,當初因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紅檐綠瓦的寺內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及一尊外為銅鑄、內裝金砂的釋迦牟尼主佛。寺院花草蔥郁,是遠離世俗的清修之地。 高山植物園位於慈雲寺大門左側,建於1912年,園內展示有數百種植物,遊客可經解說牌逐一辨認。這些植物是暖、溫、寒三帶植物,如台灣扁柏、雲杉、紅檜和刺柏等,是台灣唯一的高山植物園。 想深入認識阿里山,必須到阿里山博物館走一趟。它位於植物園旁邊,是一幢日式木屋,館內陳列著各種高山飛禽走獸和草木的標本,以及阿里山和玉山的地理模型,頗具欣賞和研究價值;而鄒族古老用具與照片等,亦可在此免費參觀。 阿里山鐵路機車庫中有一部年齡80多歲的26號火車頭,它是1914年出廠,是美國萊瑪公司製造的直立式汽缸級蒸汽火車頭,目前仍可正常運作。林務部門有意於不久的未來,讓這部古董級的火車頭重新奔馳於山林,並推出精緻的套裝旅遊行程,讓遊客前往祝山觀日出,或是前往眠月線鐵路觀賞石猴、山林與絕壁風光。 受鎮宮是民國58年改建的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相傳以往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的前一週,會有3隻枯球籮紋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 樹靈塔是高約20公尺的石塔,乃為紀念當初遭大量砍伐之樹靈而建於1936年。它是區內重要的歷史建築物。相傳,日本人拼命砍樹,砍到樹神哭泣,夜間鬼哭神嚎,日本人砍到手軟,恐遭報應,於是趕緊為樹神立個靈塔,老一輩的阿里山長者,也證實了這段傳說。 蔣介石行館坐落在離阿里山鐵路火車站不遠的地方,於每週三開館,讓遊客看看這個曾經被列為禁區的行館真貌。它建於日據時代,是一幢木屋挑高建構,以防止濕氣入侵,門前種有數十年之久的幾株野櫻和梅花。館內有「總統」房、夫人房及侍衛房,只有簡單的幾張床鋪及暖爐,簡單樸素。 在阿里山與玉山之間的新中橫公路,近來出現台灣獼猴成群結隊跑到公路上索取食物的特殊景觀。大猴帶小猴,母猴抱幼猴,見到遊覽車就圍住,手心向上討吃,比動物園的猴子還大膽。雖然在公路旁有玉山公園管理處立的「禁止餵食」標誌,但這種獨一無二的標誌反而引起遊客的好奇,大部分車輛都會特意放慢速度尋找獼猴的蹤影。觀光車輛則是固定於清晨6時許經過,每輛車都有一條吐司麵包,不讓遊客下車,只由司機丟麵包,膽大的猴子會到車旁伸手索討。懷中抱小猴的母猴最為有趣,若是沒有汽車經過,好幾隻母猴就排隊蹲在公路旁護欄上等,彼此吱吱喳喳,好像在聊家常。 獨立山遊憩區是林務部門在阿里山沿線新完成的一個風景區,距離嘉義市27.4公里,車程約30分鐘,是嘉義市近郊從事野外登山健行活動最佳的場所。往獨立山遊憩區,一般有三種走法。想走完全程得由嘉義出發,經竹崎、松腳直抵樟腦寮登山口,約30分鐘,走完全程5000公尺,時間約兩小時。由嘉義經竹崎、梅山、太平山直抵竹崎鄉紅南坑,行車時間約60分鐘。如搭火車,可在北門車站搭小火車,約1小時到樟腦寮,1小時15分到獨立山,除可享受森林小火車的樂趣,更可欣賞沿途不同景致及獨立山三次驚險的迴旋行車體驗。步道總長5公里的獨立山,沿途平均坡度約14度,是老少皆宜的緩坡道,步道設施除枕木階梯560級、石板階梯2125級外,都是平坦的登山步道。兩旁植栽優美,遊客可在此登高遠望,瀏覽四周山光景色。 ●阿里山遊樂世界 阿里山遊樂世界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佔地約5公頃,主要景觀包括有吳鳳廟、吳鳳紀念公園、機械遊樂世界和吳鳳成仁地等,彼此間有步徑相通,古色古香,清幽雅致,是新中橫公路嘉義到阿里山之間極為醒目的風景點。 前往此地,可由嘉義市搭往阿里山、奮起湖的嘉義縣公車,或搭往社口的嘉義客運,分別在吳鳳廟或吳鳳成仁地下車。自行開車者,則由嘉義市出發,沿吳鳳北街往南行駛,接上18號省道,往阿里山方向開約11公里,公路左側可見朱紅矮牆,即是吳鳳成仁地,再沿省道前行約2公里處,即抵吳鳳廟與吳鳳紀念園,兩地均有大型停車場可供利用。 其中的吳鳳廟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供奉著當地人們所緬懷的吳鳳。先在社口立祠奉祀。到了嘉慶二十五年,經嘉義各方人士籌措,於社口通事公庭舊址建廟供祀;後來因地震毀壞,經過多次重建和整修,於民國41年擴建,第二年落成,殿宇巍峨,有鮮紅色牌樓,吳鳳廟外朱紅短牆所圍繞,入口是一道三柱式燕尾拱門,色彩斑斕,莊嚴奪目,上鏤刻有「阿里山忠王祠」,是台灣三級古蹟之一。 進入拱門後,廟前庭院中蒼松古柏,椰樹高聳,古木參天,一片青蔥,廟正面懸有「仁必有勇」匾額。踏上殿階,舉頭可見民國42年蔣介石題「捨生取義」匾額,下方是吳鳳塑像,他紅面黑髮頭戴紅盔、身披紅甲,騎在紅色戰馬上,右手持劍,左手勒韁,英姿颯爽。廟內除奉祀吳鳳及其妻外,並栱奉上帝爺和虎爺等神祇。 廟左側是吳鳳史蹟陳列室,四周是公園,園內草木扶疏,蒼蔥翠綠,涼亭和石椅交錯,環境幽雅清靜。一般說來,吳鳳廟沒有過多香煙繚繞,卻瀰漫著屬於忠烈祠的肅穆。 吳鳳紀念公園在吳鳳廟西側,是由著名建築師漢寶德所規劃設計,園內所有建築都採閩南式三合院和庭園格局,遵循中國亭台樓閣的傳統建築風格,精緻的館舍掩映於山水之間,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園內主要以儀門和八角迴廊為重心,四周有朱牆紅瓦,水榭軒亭、松竹梅園和垂楊餘暉,古雅怡人。迴廊內有一座吳鳳騎馬銅像,重約2.5噸,高6公尺多,表現出當年吳鳳從容就義的凜然正氣。此外,還有蟠龍柱、吳鳳成仁碑等勝景。 這個紀念公園的精華,是以崇仁、尚義兩幢陳列館為主要建築,並設有益智館、根香廳和冰清室等。其中崇仁館由台灣各地的民俗藝術家用彩繪、木雕、石雕、泥雕、刺繡、剪紙民俗畫、剪粘、交趾燒、陶瓷、糊紙、油紙傘、皮影戲和傀儡戲等民間傳統工藝品,表現出忠孝節義的故事,栩栩如生。 尚義館展示主題,是紀念台灣開發時期,具代表性的歷史事蹟。分4個單元,共計30個堂景,以立體模型來表現,如蠟像模型,配合燈光音響,使人體會先民開墾台灣的艱辛。第二單元是先民來台開墾的事蹟。第一單位介紹吳鳳生平、漢人欺番、就任通事、番索人頭、成仁志決和番懼懺悔等的故事。第三單元是台灣古老的街道,以表現住家、商店和百姓生活情景。第四單元為廟會情景,並在戲台上放映民俗戲劇,如歌仔戲、布袋戲和傀儡戲等。益智館供視聽教育用,以電腦控制不斷循環播映影片,以放映「吳鳳傳」電影精彩片段為主,並輔助放映其他藝術、科技等影片。根香廳供應餐飲,清涼室則有飲料供應。 機械遊樂世界有靜態漫步賞景及動態遊樂雙重功能,闢建有靜態遊樂區、森林列車、民俗廣場、室內遊樂區、刺激21世紀、水上表演台及御花園等多項遊樂設施,是一處兼具休閒景觀、民俗文化及動態遊樂設施的多元化遊憩場所。 吳鳳成仁地距離吳鳳廟約2公里,位於隆興村新中橫公路旁,是當年吳鳳殉難地。後人為紀念他,便在此立碑,上刻「義人吳鳳殉難處」供人憑弔。佔地約2.8公頃,採中國閩南式建築格局及中國庭園造景,包括迴廊、八角亭和花圃等,古意盎然,妙趣橫生,讓人有置身於古代江南水鄉感覺。大門與涼亭間步道旁則豎立吳鳳生平事蹟雕畫,栩栩如生,生動地展現了這位仁義之士的大無畏精神。此外,在吳鳳成仁地還規劃有大型露營地、停車場和各項公共設施,以方便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吳鳳故居 吳鳳故居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義仁村30號,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稱為「吳厝公廳」。吳鳳字元輝,福建漳州平和縣人。康熙年間隨雙親遷台,居於諸羅,即現在的嘉義。自幼隨父經商番地,精通山胞語言,後任阿里山撫番通事,獻身於山胞事務。為了戒除山胞殺人的惡俗,不惜殺身成仁,以自己的生命勸諫山胞。 吳鳳故居是一幢台灣式的三合院,八面玲瓏,紅柱朱瓦,目前居住於此的多為吳鳳的後裔,他們以務農為業,並兼有副業。故居門前立有兩個柱式洗石子牌坊,上題「吳鳳公故居」,而外題則是「阿里山忠王」。這個建築物有三層護龍,中堂內供奉著吳鳳的騎馬像,像背面立著觀音畫像,左右上方懸掛有日據時留下的兩塊匾額,上書:「流芳後世」、「殺身成仁」。另有清嘉慶六年(1801年)的古匾額,可惜因年代久遠字跡早已模糊。右壁上掛著吳鳳遺像,兩旁題有「赫矣英靈匹馬單刀驚四社;美哉侖奐秋霸擊露報奇功」的對聯,令人對吳鳳油然生敬。在屋中還留有吳鳳當年所用過的床板、碗、盤、匙等遺物,但不輕易展示給一般民眾。 吳鳳故居前立有一組生動的吳鳳故事和原住民的塑像群,故居左邊有清華山德源寺。由吳鳳故居前行,過一岔路,路口矮屋牆壁上有一面小指示牌,順牌方向右轉約100公尺即到吳鳳墓。吳鳳成仁於1769年,當時葬於中埔鄉汴頭村吳鳳成仁處,民國45年遷此。墓前寬闊,建有步階,兩側種植榕樹,墓碑上題「義人吳鳳之墓」。 ●奮起湖風景區 奮起湖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中 和村,海拔1405公尺,因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是地勢低窪的沼澤地,形如畚箕,舊稱「畚箕湖」,後因名稱不雅,改為「奮起湖」。由於開口正向南方,每當夏季吹西南風時,氣候相當涼爽;冬季吹東北風時,因受地勢阻隔,故普遍暖和。年均氣溫在20℃~22℃間,年雨量1000~3000公釐,非常適合心臟病患者的療養。它因阿里山火車通車而繁盛一時,民國50年觀光事業急速發展,聲名再起;歷經風災、地震,曾一度蕭條,隨著阿里山人氣回籠,小鎮才重現風采。奮起湖原為森林工作站,佔地雖小,但地形、自然景觀很特殊,來此的遊客越來越多,就變成一個觀光景點,在這裡可享受高山森林浴的暢快。加上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包括林務局奮起湖工作站、電信局、郵局代辦處、電台、活動中心、變電所、小學、幼兒園、天主教堂、今日山莊和奮起客棧等,不一而足,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個地方一度被稱為「悲情山城」,是阿里山鐵路的中點大站;近來修建一條清朝的「糕仔崁古道」,石階有2000級;行走難度不高,但卻不輕鬆,有趣的是它的起源故事。 在清朝年間,鄰近的梅山、太和山區農民,都要挑著竹筍前往奮起湖販賣,有一個好賭農民將賣得的竹筍所得全數輸光後,因飢餓難耐,偷吃店家販賣的糕仔餅被捉,店老板可憐他,不忍送官法辦,但卻想出一個有趣的懲罰方法:要他修築一條步道,方便太和與奮起湖間居民來往。步道依約完成,人們稱之為「偷吃糕仔崁」。台灣光復後,步道漸廢,後因登山客漸多,古道才有機會得以改善,地方居民嫌原名不雅,改為「糕仔崁古道」。長約1公里,直通海拔1600公尺的光侖山頂,從山頂可遠眺玉山與中央山脈群峰。體力不佳者,可沿著森林鐵路造訪百年老槐樹。 奮起湖風景區共有三條旅遊路線,都是竹林密布的健行林道:第一條路線包括蝙蝠行宮、洞天福地、石幻谷等景點,全程步行約2小時;第二條路線包括雙石獅、燕子洞、禪思洞等,遊程約須半天時間;第三條路線則是從奮起湖到來吉,全程走完須1天。三條路線包括奮起湖18景,要安排3至4天才能走完。18景包括四方竹林、夢宗竹林間的翠竹坡、靈岩18洞、流星岩明月窟、大凍山日出、七星石石獅像、石墓碑、樹石盟、靈木古蹟、韓信樹、蝙蝠行宮、洞天福地、石幻谷、雙石獅、禪思洞、觀音尖、英雄壁和天塹奇觀等。 奮起湖最著名的植物就是整片的柳杉林、孟宗竹和火車站旁的四方竹。特別是四方竹,只有奮起湖和溪頭特有,十分珍貴。枝幹為四方形,且修長挺立,最大的只有成人四指粗,原產於四川峨眉山,東傳至日本後,1924年再由日本移植到台灣。摸起來四四方方的綠竹,對生長氣候有選擇性,不易栽培,現以鐵柵欄圍起,遊客只能眼觀,勿以手折,讓竹林之美也能永續發展。 由車站沿著鐵路往阿里山方向前進,會經過遊客喜愛的翠竹坡,又名夢中竹,是一片廣約2公頃、挺拔俊秀的孟宗竹林,地上布滿竹葉、柔軟異常。竹林中有幾棵杉木散植其間,風起時葉波如浪,清幽絕塵,好似離世仙蹤。清晨朝霧迷漫,山谷朦朧,白天陽光透隙,恬靜清新,令人流連忘返。過了翠竹坡就正式進入「靈岩18洞」。 靈岩18洞又名「18羅漢洞」,位於霹靂山的山腹,整座山皆由岩塊構成。相傳此洞的造成,是因靈木被砍,地理靈氣破壞,雷電交加,山崩地裂,而呈現此斷崖。實際上,奇景迭出的山洞,是「新生代」谷山運動所造成的龜裂處,呈現出十幾處迂迴曲折、神奇奧妙的迷離地道。置身洞中恍入迷宮,或攀或爬,或側或仰,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完成這不斷的考驗。 18洞有飛龍洞、雲光洞、相思洞和心洞等曲折迷離的洞穴。有些相連,有些獨立,鬼斧神工,景色天成,真叫人嘆為觀止。如此天然奇景,勝於墾丁公園內的仙洞與一線天。 流星岩是一塊長約100公尺如天神般拔地而起的石頭山,形貌是個傾斜45度的風化石,樣子就像流星隕落般的停在地球上。步徑在岩壁的凹處,遊客須弓著身前進,由於坡度大,路又窄,僅容隻身挨岩壁爬坡。山谷邊築有矮鐵欄杆,離地約30糎左右,是為防止遊客滑坡的把手。偶爾在步道較空闊處可直起腰,放眼瀏覽,對面山腰處,房屋沿著山坡層層而下,有些白牆紅瓦看起來特別醒目,四周則有看不厭的青翠杉木,景色非常美麗。 明月窟是一片潔白如玉的大岩壁,在流星岩旁邊。當陽光照射時,更覺柔媚潔淨,清麗非常。岩壁深凹如槽,凸出如錐,長得像香菇。此外,尚可發現鑲掛在岩壁上的貝類化石,由此推斷,這座高山在幾千萬年前,可能還深埋在海底。 大凍山森林公園是林務局新 闢的森林遊樂區,海拔1600~1976公尺,全區步道共長1.5公里,分別提供老、中、青不同年齡的遊客健行選擇。區內有竹林森林浴場、天然闊葉林區,以及360度觀景亭,是難得的天然森林公園。站在大凍山觀日峰,孤峰挺拔,視野極佳,由山頂俯瞰,四周景致如畫,可觀賞光芒萬丈的火球由玉山主峰處躍出。並可瀏覽東方玉山群峰。北方的大小塔山、來吉和草嶺風景區,西邊有南投丘陵和雲林平原,南邊的嘉南平原和曾文水庫等,都清楚地一覽無遺。欲觀大凍山日出,須清晨4:30起床,由奮起湖出發,先驅車15分鐘至一停車場,再沿右側小徑步道上山,約45分鐘後可達峰頂。 七星石是由10幾塊綠色的大石頭組成,上面長滿如細絨般的綠苔,並有不規則的孔狀,根據推測可能是地殼上升的明證。在小徑深處,有一片杉林,此處七星石的數量更是驚人。有的像哈巴狗,有的像癩蛤蟆,形狀不一,各具情趣。至於石獅像也是七星石的一種,高約12公尺,巨石的一面酷似獅子張口,口中可以容納七、八人入內遊憩;另一面則酷似巨象佇立飲水,神氣活現,唯妙唯肖。在路的另一側又有一巨岩,岩上蜂窩無數,尚有凹陷,酷似手印,引人遐思。還有一塊大石,平坦如床,上有一酷似腳印的凹印,人稱仙足印。 石墓碑離石獅像約30分鐘步程,是一塊高約30公尺、寬約20多公尺的岩壁,直直垂入地表,像是一座墓碑,又稱擎天神墓。在它不遠處,有塊石狀平台,坐落在草叢中,可聚集數10人,故也稱聚仙台。 比翼樹是兩株布滿綠色蕨類植物的巨大樹木,相距約2公尺,有一巨形氣根相連,形狀宛如一雌一雄,如夫妻般親膩,故又稱為夫妻樹。雌樹的兩根張開成一樹洞,可容三、四人在內休憩。坐在洞內眺望叢林,感覺妙不可言。 由比翼樹再往上爬坡約3分鐘,就可看到一棵百歲古木,樹根緊緊環抱著一塊巨石,再由地底纏纏綿綿地越過巨石後,迎風挺立,猶如一對恩愛的夫妻,金石結盟,故人稱「樹石盟」。 靈木古蹟位於比翼樹不遠的下方,它是一棵高大的檜木,如今僅遺留巨大的枯木古蹟,彷彿在百年前遭雷擊而死。現代當地人對這一古蹟仍有許多神秘的傳說,頗為引人。 相傳在清代時,此樹高大,枝繁葉茂,樹冠如畫,連在台南地區都能望見,且不時冒出靈氣。清廷聞知此事,怕有人推翻朝廷,乃派一品官白大人率眾36名,欲將靈木砍伐。然而此樹果有靈氣,白天被砍得傷痕累累,第二日又奇蹟般地恢復原狀。如此日復一日,直至月餘仍徒勞無功,而白大人和伐木工人都累得苦不堪言,叫苦不迭。白大人久久伐木不成,又恐清廷降罪,急得夜不能睡,愁白了頭。 一天夜裡,恍惚間見福德山神來到眼前說:「您千砍,我萬補,焉能砍倒靈氣樹。我千不懼萬不懼,只怕銅針、狗血、揚牙兄。」白大人驚醒,速照山神所言行事,果然將靈木砍倒。台南一帶數日雞不啼、狗不吠,36名伐木工人亦於下山途中暴死。 韓信樹是一棵巨樹,樹根中分,中空處可容人彎腰屈膝而過。當年韓信能忍胯下之辱,乃成就大業,此樹取名韓信樹,發人深省。 石幻谷,是一條布滿嶙峋巨石的溪谷,在此魚、蝦、蟲和鳥密布。谷底並有一座四條水牆,叫「大財神小瀑布」,具有一種清幽忘俗的氣氛。 雙石獅是一塊酷似雌雄同體的巨獅狀岩石,立於群峰之上。左護奮起湖,右衛水社寮,前臨臥龍谷,形勢頗為險惡。由來路向前看,嘴巴、眼睛與輪廓無不酷似獅子,嘴巴上方的雜樹,遠眺就像雄獅的鬍鬚。穿過雄獅下方到另一邊,才能看到雌獅。在附近一塊突出山谷上方的岩石,回望雙獅的英姿最佳,同時也可展望四大天王山、火焰山及茄冬一帶。 禪思洞是山壁上的一處裂縫,略似三角形,洞內面積不大,必須縮緊腰腹,深深吸氣方可過洞,由於空氣陰濕不宜久留。由雙石獅往禪思洞的途中,有一呈70度斜坡的小徑,路側上方雖綁有鐵鍊供遊客攀拉而下,但遊客至此也應格外小心。 觀音尖是一塊平伸於空中的岩石,渾渾圓圓地貼在岩壁上。如逢山中雲霧彌漫,獨身佇立於此,真似置身仙境,渾然忘我,飄飄欲仙。寶石岩比觀音尖山頭更大、更原始,由隧道旁的登山步道下來,約步行20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的石頭,四四方方地擱在地上,高約5公尺,寬約3公尺,下端的尖形缺口立於地上,彷彿就是一塊寶石鑲於地面,景觀非常殊異。由寶石岩眺望觀音尖,就像一尊合掌觀音,很是傳神。 英雄壁為一座斜度60~90度不等的三重峭壁,形勢驚險而刺激,是訓練爬岩的好去處,已被闢為山訓中心。而三重峭壁間所形成的一條深逾300公尺的天塹奇觀,更是驚險曲折。 奮起湖最美,但最能代表其歷史的,當屬奮起湖老街。這裡是單車族絕佳的旅遊地。單車之旅的路線,可由18號省道阿里山公路觸口處起始,一開始以上坡為主,行進約5公里路程後,進入連串的髮夾彎,這段路對於單車之旅是最具挑戰性、趣味性。上坡雖難,但一定得堅持,否則一旦下車就再難騎上,坡度之大可想而知。 行約10公里多可到達山美,此處茶葉清香迎風飄送;從觸口到石桌約26公里,茶園處處,景色秀美,過了聚落後沿路標左轉,由169號縣道往奮起湖,約再行6公里路程可達奮起湖車站,過鐵路平交道左轉入小巷,即奮起湖老街。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的遊客,在奮起湖站下車,穿過月台,步下石階小徑,濃濃的山城小鎮風情即頻頻襲來,風貌近似新北市的九份,內涵卻更具古意。 奮起湖老街從石階道蜿蜒展開,窄小的街道兩旁,小店間間相連,日常用品、各種小吃和傳統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賣的多是舊時代的吃、穿物。景物一轉,好似走入時光隧道,從1912年火車通車時代、各方人馬進駐起,探見完全的舊情調。 老街商品最具代表性的要算「便當」。以前鐵路通車時,乘客至此已近中午,因靠站時間短,只能買個「便當」充飢,「便當王國」的名聲不脛而走。如今的便當有兩種,一種是維持傳統的木片便當盒,另一種是鐵盒便當。木片便當搭配上古意十足的竹椅竹桌,情調萬分,每盒60元,物美價廉;鐵盒便當也很有情味,每組260元,可以飽腹也能當紀念品。 唯一的一家極具傳統知名度的豆腐店,雖已轉手三次,但因獨門功夫原版傳承,故至今風味不減。店家將豆腐添加奮起湖特有的山葵芥末,成為小罐裝的辣味豆腐乳,嗆辣滋味十足。 茶葉鐵蛋算是奮起湖的一絕,黑稠稠的鐵鍋內滷著香氣撲鼻的鐵蛋,阿婆李丹以山區特產的高山茶和蛋,加上獨家配方滷製,利用火候的差異,製成軟、較軟、硬等三種不同口感,滋味美妙,各具千秋。獨家風味尚有「火車餅」,將老餅風味加入地方特產的茶葉,再於餅面壓製老火車圖案,因餡料改良,不油不膩,加上包裝精巧,算是老街的暢銷品。草仔稞最尋常,從街頭到巷尾,處處可見。各家風味稍有不同,每個售價都是20元。「街仔尾」和「公婆餅」是兩家最有名、資格最老的店,從排長龍隊等出爐的人流就可略窺一二。當地的山野菜、筍、愛玉子也都非常可口,建議遊客不妨品嚐。 若想買些紀念品,店舖裡有印上火車的T恤、帽子,這些是老街少見的「現代物品」。奮起湖大飯店還有一家木屐館,帶遊客提燈籠逛老街,看老火車頭。老街上另有一處奮起湖文史工作室,展出許多昔日用品及老車票、老照片,負責人帶隊遊老街,從街頭一路解說起,是認識奮起湖不錯的起點。老街周邊還有幾個景點,可以徒步走遊。舊火車站前有3株百歲杜鵑,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興衰的見證者,枝幹上布滿青苔、地衣或蘚類等附生植物,但花開正豔,生氣盎然。 奮起湖的美是多元的,沒有來到這裡不會體會到它的美。偶爾飄來的山風,令人不忍離去。 ●北回歸線標誌 北回歸線標誌位於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鴿溪寮21~25號,坐落在北回公園內,距離水上空軍基地只要3分鐘車程。第一個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清光緒34年,地點在水上鄉下寮村附近。後因風災和地殼變動而屢經改建,現在矗立著的北回歸線標誌,是球形的白色建築,遊客可登上它的展覽廳,透過望遠鏡觀賞嘉南平原的美麗景致。 每年夏至正午12時0分左右,北回公園有「立竿見影」的特殊現象,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造成的天象。北回公園裡還有一個「窺陽台」,以竿聚光,可以看見光從一點到一束,緩緩移動,那便是太陽的軌跡。 台南市 ●赤嵌樓 赤嵌樓是台南市最具代表性的觀光勝地,俗稱番仔樓,位於台南市中西區赤嵌里民族路2段212號,正好在赤嵌街與民族路的交叉口上。自行開車從永康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公園路,右轉民族路即可到達。自台南火車站前搭台南市公車0、11、14、18和31路公車,在光復市場站下車,再走赤嵌街不久就到。它是國家一級古蹟,也是台南代表性的名勝,具有歷史和文化上的價值,迄今已有357年的歷史。 從前閩南人稱水涯的高處為「壤」,久而久之就成了「嵌」,再加上建築物的磚瓦呈赤色,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將這座古蹟稱為「赤嵌樓」。它初建於南明永曆七年(1653年),大部分建材都是荷蘭人自海外運來,最初叫做「普羅民遮城」,隔江與安平古堡對峙,建有砲壘,以防地方志士的反抗,並作為荷蘭人竊據台灣的商業和行政中心,因此也稱為「紅毛樓」。 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攻克台灣後,以此作為自己的官邸和承天府署。台灣歸屬清朝後,這裡一度成為火藥軍械庫,歸台灣道管理。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貴作亂,再加上地震頻繁,以至屋宇樓房傾頹殆盡,只剩周圍城垣堅固如初。乾隆十五年(1750年),台灣知府魯鼎梅將此樓開放供人參觀,並題有「赤嵌夕照」,列為台灣八景之一。同治年間,觀音佛祖信徒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光緒五年(1879年),當地知縣為振興文教,又在赤嵌樓北側建造文昌閣、海神廟和蓬壼書院。日據時代,成為日本陸軍醫院;1918年被日本人整修為台灣總督府日語學校的台南分校;1921年修葺成歷史館,1935年更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台灣光復後,這裡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民國55年拆除重建,清除朽木,換上鋼筋水泥樑柱,增闢庭園;至民國63年又整修一次,始成今貌。民國81年3月又重新依原貌整修,至民國83年4月才完工。 赤嵌樓是中國古代傳統式的宮殿建築,外貌金碧輝煌,建築材料非常特殊,是用糯米、紅糖和蚵殼摻和攪拌成灰,稱為「紅毛土」,再壘砌大紅磚為垣,堅如磐石,固守萬年。樓周長137公尺,沒有雉堞,南北兩隅設瞭望亭,向外突出,裡面僅容一人站立。三層建築樓高11公尺,雕欄凌空,軒豁四達;樓下砌有石磚通道,曲折幽邃,右後方是穴窖。在後方和前門外各有一口井,為儲糧汲水設施,係備戰所需。 主建築物周圍有廣大的庭園,綠蔭蒼翠,碧草如茵。庭前有一組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的雕塑群像紀念碑,刻畫著當年延平郡王的雄風英姿。赤嵌樓的正中央還有一口荷蘭人開鑿的古井,民間傳說這口井裡有一條地下道,可通過海底到達安平的「熱蘭遮城」,因為赤嵌樓西邊牆外以前是海,叫做台江,今已不存。赤嵌樓前和文昌閣前的樓閣台基石欄頂上各飾6隻石獅,形態表情迥異,雕工頗具氣勢。石欄造型典雅,有瓶形、鏤空等式樣,書卷風展式的竹節花窗,更添古雅精緻。在紅磚牆腳邊有一泓碧潭,錦鯉漫游,小小的水簾瀑布從假山上潺潺而下。假山外表青苔如毯,白眉鳥雀跳躍其間。 城樓圍牆下面有一排高達3公尺多的石龜馱文碑,又叫做御龜碑,漢滿文字對照。花崗岩碑周邊浮雕有龍紋,款式別致,9隻巨龜象徵萬年永立。這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將福康安率軍來台平林爽文之變,乾隆帝親撰的御碑,且欽賜石贔10隻負碑,自大陸運來。在安平港鯤鯓湖搬運時一隻落水,後來被安放在保安宮中,其餘9隻安置在赤嵌樓展示。石贔又稱石龜,傳說為龍的九子之一,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 赤嵌樓亭院中有一匹清朝鄭其仁將軍的「斷足石馬」,傳說石馬入夜會化作妖怪擾民,故被斷足懲罰。附近還有鄭其仁的墓道碑。赤嵌樓大門口有一對石獅子,為北方式雕刻,牠們的腳都伸得很直。此外,庭院內還有許多古碑陳列,如刻著軍工廠建築圖的長碑和刻著城隍廟格局的長碑,線條生動,符號簡單,是難得一見的碑刻。在院中的碎石路上,還陳設有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石鉈,可愛而笨重,古拙大方,是古時最精良的度量衡工具。在赤嵌樓的後牆,還有一扇別致的花瓶形門,古趣十足。遊客登赤嵌樓遠眺,可將市內和安平一帶風光盡收眼底,夕陽西照時尤為瑰麗,清人高祖彭在「赤嵌夕照」七絕詩中有「百尺高樓鎮東海,夕陽斜映海城紅」之句。此外,赤嵌樓還存有許多史蹟文物供人觀賞,如普羅民遮城堡門、普羅民遮城稜堡殘跡、奎星爺和碑林等。這裡的海神廟和文昌閣,也是珍貴古蹟,現已規劃為文物陳列館。 ●延平郡王祠和五妃廟 延平郡王祠昔稱開山聖王廟或鄭成功廟,主要是祭祀台灣開山祖師鄭成功和他的將領,地址是台南市開山路152號。 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台灣民眾為感念他驅荷復台、開疆拓土,矢志孤忠,延明正朔的功績與精神,特由地方士紳募集萬兩白銀興建。當時並由清代名臣沈葆楨奉請為鄭成功立祠,清廷為了順應台灣民心,乃不得不准予興建唯一祭祀鄭成功之祠。這是美輪美奐的中國宮殿式建築,也是台灣唯一採用福州式廟宇建築的民族英雄專祠,它紅牆綠瓦,朱漆雕欄,全部匠工和材料都自福州運來,建築風格和雕琢風格與中國大陸廟宇無異。台灣光復後,為了配合觀光事業的發展,此祠曾予重建,改採仿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佔地31074平方公尺,分為照壁、正殿、後殿和東西廡。 重建後的正、後殿仍在原地,大門則往前移,東、西廡廊也予以加長,另有西廡後面的儀仗廳和東廡後面的祭器廳,共三進九楹。正殿上供奉鄭成功的坐像,頭戴禮冠,白臉短鬚,身穿油綠色蟒袍,左手扶玉帶,右手握拳於腿上,體格魁梧,自然流露出英雄氣概,有蔣經國親題的「振興中華」匾額。左為部將建安伯張萬禮祠,右係部將崇明伯甘輝祠。後殿有三,中間太妃祠祀鄭母翁太妃,左為寧靖郡王祠祀朱術桂及其殉節的五妃,右係監國祠祀鄭成功孫子監國鄭克塽和夫人陳氏。東、西廡共祀明末忠烈118人神位。 大門位於祠的東北方,上懸「前無古人」匾額。祠正前方建有照壁,壁前有大鼎一座。祠門前另有「忠肝義膽」石坊柱,上題對聯一幅:「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 原在大門外有古榕樹兩株,現已圍入祠內天井中,另有數株高大榕樹已有300多年樹齡。前些年祠堂後側,還有一株傳為鄭成功手植古梅,現已無存。祠前及庭園內留有兩座銅製古砲和17座鐵製古砲。祠南建有鄭成功紀念館,樓上陳列史績、文物供人參觀,樓下作為臨時展覽室。祠北是花園,小湖上建有拱橋一座、曲橋兩座,池北一座小亭後種有七弦竹,黃管綠弦,搖曳生姿。 台南市民俗文物館坐落在延平郡王祠左側,館前有古砲8門,大小、形狀各異。館分兩樓,共有4大間展覽室,館藏非常豐富,展示著民間藝術品、古代生物標本和古代匾額,包括原始人的化石、圖片、衣飾和用具。二樓還有劉永福、丘逢甲等人物雕像。地下室則有族譜展和碑文展,有光緒三年掘於海東書院的「文山秀氣」碑、聖旨碑、街碑、下馬碑和貞烈牌坊橫額,其中的下馬碑為陽刻,刻工深琢,相當引人注目。 五妃廟又稱為五妃墓,坐落在台南市五妃街201號,交通方便。自行開車由永康交流道下,接一號省道至台南市公園路,經市政府後走南門路抵達;搭乘台南客運5路或100路巴士,在五妃廟站下車,步行50公尺左轉五妃街即達。 所謂五妃,是明寧靖王朱術桂的姬妾袁氏、王氏、何氏和侍女秀姐及梅姑等5人。南明永曆十八年(1664年),鄭經奉迎寧靖王朱術桂渡台,以宗藩禮相待。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將施琅破澎湖,鄭克塽乞降,朱術桂見明朝大勢已去,決心殉國,准予年輕的五妃改嫁或出家,五位妃子聽後痛苦不堪,都表現出殉節的決心,一同穿戴整齊後自縊於中堂之上。朱術桂料理後事、辭別故舊和鄭克塽後,也投環而死,左右侍宦也從死在側。五妃生前雖地位尊卑不同,名分有別,但貞節精神並無二致,後人感其貞烈,乃將貞骸合葬在南區魁斗山的五妃街,尊為五妃娘,稱此墓為「明寧靖王從死五妃墓」。清乾隆時,御史范威等人大加修葺,並建廟以旌其義烈,後人多稱其為「五妃廟」。現在保存在大南門碑林中的「五妃墓道」碑石上,刻有「弔五妃墓」的詩和跋。 此廟為單進雙護龍式建築,民國66年曾經修建,外貌頗新,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古蹟。廟內有拜亭、正殿和左右廂房。正殿上供奉五妃神像,後牆上鑲有「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碑。廟內環境幽雅,廟園中有五妃廟紀念碑一座,廟後就是五妃墓。整個廟被紅牆圍繞,兩扇大門上畫有嬪妃,門柱上題有對聯:「茅祠永傍城南路,王骨長埋桂子山。」墓地廣大,古木參天,再加上一段可歌可泣的殉節故事,因此來台南市的遊客,多會專程前來憑弔一番。在五妃墓右邊的小山上,另有一座義靈君墓,供奉隨寧靖王從死的兩位待宦。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巡察御史范威命台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就墓前建廟,也年年予以祭祀,但因地處偏僻,遊客較少。現五妃廟及墓地附近已整建為公園,景色秀麗。 ●台南孔廟 台南孔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交通相當方便。自行開車可由台南車站沿中山路直行,至市政府左轉南門路,在文聖路右轉即可。如搭乘公車,可在台南市火車站前搭台南客運1、3、16、17路公車在建興國中路下車,沿文聖路左轉即達。 這是台灣第一座文廟,建於南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由鄭成功之子鄭經諮議參軍陳永華倡建,在鷲嶺東南坡鬼仔埔創設文廟與國學,左學右廟,坐北朝南。東為國學,設明倫堂,延師講學,開科取士,為全台最早設立文廟之所,故稱「全台道學」。並由鄭經親自主持釋奠典禮,開啟台灣儒學的先河,也成為全台文教中心,從此台灣的儒學得以昌明。 清朝統一台灣後,分巡台廈 兵備道周昌和知府蔣毓英,各捐銀百兩,修建孔廟並改稱為「先師廟」。此後迭經修建,除大成殿、啟聖祠外,並且增置文昌祠,另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明倫堂後側建立教官廨舍和齋廚,東邊則建朱子祠,孔廟由此粗具規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建為台灣學府,是全台灣童生入學的地方,所以有「全台首學」之稱。乾隆年間,當地知府又捐錢修繕大成殿、東西廡和五王殿;他看到艮向的奎閣高矗,便在巽方建泮宮坊,也就是學宮,使台南孔廟成為全台灣唯一設有泮宮坊的文廟。日據時代,孔朝被作為日軍屯駐所和公學校,受到嚴重的破壞;1917年,日本人曾修孔廟。 孔廟初建時,是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邊再設置明倫堂,一方面聘請老師教學,一方面從學堂中遴選優秀學子任用。現在此廟格局已大改,佔地達9000平方公尺,宏偉寧謚的建築物多達15幢。建築採用傳統文廟「左學右廟」的規制。朱紅的圍牆中,「全台首學」四個金字匾額格外醒目,大門旁立著「門前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碑。廟內的正殿名大成殿,每年祭祀大典及跳八佾舞就在殿前寬廣的中庭舉行。殿樑上懸清代雍正以後各朝皇帝御題的匾額。正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兩旁祀四配和十二哲,東西兩廡奉祀先賢先儒,另外東廡為禮器庫,西廡為樂器庫。大成殿的建築沒有迴廊和柱子,代替的是伸出厚牆的挑樑插栱支撐,整個建築是紅瓦、朱牆和白色地面。大成殿的前方,就是大成門,是孔廟中最華麗的建築物。 後殿名崇聖祠,祀孔子五代祖先,兩旁祀五配五從,祠東為典籍庫和以成書院,以成書院是培養祭典禮樂的人才。祠南建有儒星門,門的東面是名宦祠和仰賢祠,西面有孝子祠和節孝祠;廟東有禮門,西為義門,分別通往大成坊和泮宮坊。正殿東側有明倫堂、文昌閣和朱子祠。廟內所藏文物、碑記和禮器都是文教的珍寶,而孔廟本身則屬一級古蹟。 ●安平古堡 安平古堡也是一級古蹟,位於台南市安平區國勝路82號,這個古堡舊稱台灣城,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城堡,建於明天啟四年(1624年)的荷據時期,完成於1634年。當時建於一鯤鯓沙洲上,用沙土和木板建造,只是一座簡陋的城市,稱奧倫治城。次年又擴大規模,並改用磚石為材料,重建為「熱蘭遮城」,俗稱紅毛城或「番仔城」。當荷蘭人建城時,城基下為海洋,如今已距岸數公里。 依據考證,此城建築工程是依山形築成的內城寨,外圍再圍以外牆,城垣範圍包括台灣最古老的延平市街,牆垣都用糖水調和灰土堆砌磚石而成,它的前方另築有烏特烈茲堡作為前衛地。樓有3層,高9公尺多,非常壯觀,樓屋曲線玲瓏,樓梯精細而堅固,底層高3公尺多,周圍長820公尺,稜堡的厚度為1.8公尺,兩個稜堡間的城牆厚1.2公尺,城外有護壁,高近1公尺,厚僅0.2公尺。 初期此城與赤嵌樓互為犄角,用以封鎖台江,是荷蘭總督駐地與統治中樞。在南明永曆十六年(1661年)時,鄭成功攻下此城收復台灣後,為紀念其泉州安平故里,改一鯤鯓為安平鎮,並將軍政中心移此,鄭成功也以這裡為官邸,故又改稱王城。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入主台灣,將政治中心移至府城內,安平城堡地位大不如前,牆垣也日漸頹圮,王城被改為軍裝局。同治十年(1871年),英國軍艦來此叩關,城內軍火庫爆炸,城牆因而毀壞,整座城垣形同廢墟,殘留的磚石,竟成為官民修建房舍取用的材料;沈葆楨修築億載金城時,也大量拆除城上的磚石加以運用,使得王城再也無法恢復原狀。 日據時代,日本人將殘存的熱蘭遮城完全破壞,改建日式建築,荷蘭建築幾乎消失殆盡。日本人重建方形台階式磚砌高台,另加建一個拱券式小城樓,四周繞以紅磚,為一長方形高台,就是今日所見的安平古堡。台灣光復後,這座古蹟曾被數度整修,成為今日的紀念館,並正式改名為「安平古堡」。 現在堡內有一古井,是荷蘭人所築內城四井之一,外城南壁高9.1公尺,古以糯米、糖漿、蚵殼灰和三合土砌磚而成,紅牆上古榕樹盤根虬結,古意盎然。古堡內遺有古砲多門,古趣盎然,附近設有史績公園及陳列館,並建有新式瞭望塔,視野極佳。登塔遠眺夕照,壯闊的台灣海峽上漁舟點點,頗有當年全台八大美景「安平晚渡」的情調。 安平居民多為漁民,極重迷信,現在古堡下由漁民集資建有聖母安瀾廟,雕樑畫棟,刻石泥金,頗具規模。古堡前方有永漢民藝館,也值得參觀。 前往安平古堡參觀,自行開車從永康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可接公園路,經南門圓環至民生路,走安平路接觀音街就到。搭乘公車,可由台南市火車站乘台南客運2、7、12、20路公車,在西門站下車,再轉搭台南客運15路公車,直接在安平古堡站下。 ●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位於台南市安平區金城里光州路3號。遊客前往參觀,自行開車可從永康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公園路,走民族路經圓環,由安平路走左邊岔過安億橋後,左轉可達。如搭乘公車,由台南市火車站搭2、7、12、20路公車在西門站下車,轉搭15路公車到妙壽里站下車,徒步過運河橋就到。 這是安平的第二大古蹟,又 稱二鯤鯓砲台,俗稱大砲台,為一級古蹟。其創建原因是始於著名的牡丹社事件:清同治十年(1871年),琉球籍漁民69人漂流到台灣南部今日恆春附近,其中54人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居心叵測的日本人便藉口琉璃是它的保護國,乃以剿番名義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兵進犯台灣。清廷乃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前往台灣加強防務,他委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利用安平地區的險要地勢,以熱蘭遮城的石材和洋式紅磚建造這座法國式的城堡,作為防守海口阻擊日軍進犯的建築;這座清末自強運動下的西化砲台,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竣工。 整座城樓呈四方形,四隅有方形稜堡式的大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凹入,凸出的稜堡安放火力強大的阿姆斯壯大砲作為遠攻之用;凹入的牆面安排洋槍隊,以防近撲。後來又應實際需要,改為向海的一面設置5門大砲,其餘各面安放20磅和40磅小砲各4門,各派砲兵272人搭配洋槍隊駐守,城外又引海水為護城壕。 在大砲台還沒有完全建成時,牡丹社事件已在清廷和日本政府的議和中結案,大砲台當時雖未派上用途,但卻使台灣的軍事海防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直到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戰役中才派上用場。威力無窮的大砲台發揮功能,遏阻了法國軍艦的侵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的前夕,劉永福據守安平海口,大砲台曾經發射兩砲,擊中來犯的日本艦隻,發揮了海岸防衛的功能。 現在這座城堡,城門呈拱形,有橋可通,城垣和塹還相當完整,城中央有操練場,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係沈氏手筆,雄渾有力。城門右邊的紀念碑上,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城內有沈葆楨銅像,供後人憑弔、題詠。民國64年大事整修,始成今貌。現在台南市政府已整合周邊景觀,設置了億載金城公園,活化了古蹟周邊的環境。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北園 街89號,與法華寺並稱為台南兩大禪林,是台南市規模最大的佛寺之一,也是台南市唯一歷史較久、可供遊客駐足的古剎。明天啟二年(1622年),原為嗣王鄭經的「承天府行台」,也是鄭經母親董太妃頤養天年的所在。由於地處台南市北區,最初曾名為北園別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8年),巡道周昌喜歡此處的林木清幽,便在此建築茅亭精舍,供百姓觀遊。1692年被巡道王效宗、總鎮王化等人改為寺廟,次年完工,取名海會寺,後來改名石榴寺;嘉慶年間再改為海靖寺,又稱開元寺,屬佛教淨土宗寺院。 此寺佔地寬廣,建築物前後有四進之多,路旁大門為「登三摩地」門,後有大榕樹、石碑和金爐。開元寺山門上刻「小西天」三字,上有對聯:「山透雪峰古樹參天朝聖境;門通鷲嶺慈雲匝地繞禪關。」寺的建築格局是典型佛寺的「伽藍七堂」規制:前殿的彌勒殿供奉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山門供奉哼哈二將作為謢衛神;正殿中供奉釋迦牟尼金身,左右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兩旁有阿彌陀佛和阿難長老。前有玉雕釋迦牟尼佛像一尊,傳係來自緬甸仰光;香案上有錫製的空花燈台一對,高達9層;兩廂供奉菩提菩薩,坐在蓮台上。右為鄭經井,相傳為鄭經所鑿,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鑿開時,挖到一具大海螺化石,現仍陳列於客堂。 開元寺還有後殿、南北配殿、鐘鼓樓和法堂等建築,寺的最右為功德堂、左為南山堂。後園中有並連的圓光三塔,建於1922年,是寺僧藏骨之處,玲瓏挺秀,現在已成為開元寺的標誌。左後方蓮池寶塔計有6層,獨立高聳,當斜陽照塔影時,為此寺又添一處勝景。寺內種有珍貴的七弦竹與千葉蓮,其中的千葉蓮據說每隔26年才開花一次。此寺建築瑰麗,佛像雕琢精緻,殿堂修飾輝煌。寺中珍藏有許多明鄭時期的寶物及日本刻印的佛經,還有民俗畫大師蔡草如的彩繪、細緻的木雕、清代的古匾額等,值得細細玩賞、品味。 ●鹿耳門天后宮 鹿耳門天后宮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媽祖宮一街136號。相傳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延平郡王鄭成功東征台灣,鹿耳門港水淺,舟師難近台江,當時鄭王備香案於船首禱告皇天,得鹿耳門聖母顯靈相助,潮水立即驟漲3公尺多,船艦因此順利進入鹿耳門港;與荷軍交戰時,又獲得神兵天將相助,大敗荷蘭軍隊。鄭王為了酬謝聖母相助之恩,於翌年大興土木,建聖母廟於鹿耳門港南畔北線尾島,每年春秋均予祭祀,此係台灣建立聖母院之始。明朝時代,媽祖被稱為「聖母」,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後,才改稱「天后」。 這座聖母廟曾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被大水沖毀,廟宇委員只得把聖母、佛祖、羅漢、境主等百餘尊神像,寄祀在台南海安宮,直到1918年才將諸神迎回。歷經三度搬遷,前後長達314年。 今日的鹿耳門天后宮建築巍峨壯麗,以木雕和石雕見著。廟內媽祖神像是由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林默娘聖女廟分靈而來,係用中國大陸名貴木材的檀木雕成,雕工精緻,神情慈善嫻雅,似乎從任何角度看去,她都帶著和藹的笑意,非常親切。根據專家推論,這尊媽祖神像至少有800年以上歷史。天后宮內至今還保藏有「新建鹿耳門會館碑記」,以及咸豐年間「重興天后宮碑記」等兩塊石碑遺蹟。 另有一座鹿耳門天后宮的位置,距離台南市區約15公里,緊鄰鄭成功登陸鹿耳門紀念聖地約600公尺處,遠望金碧輝煌,非常壯觀。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位於台南市學甲區三慶里頂洲75-25號。交通非常方便,自行開車南下的遊客可由中山高速公路新營交流道下去,接172縣道、19號省道到歡雅,再轉入往新茅的鄉道,依指標前進可達。北上的遊客可由麻豆交流道下中山高速公路,接171縣道或19號省道往鹽水的方向依指標前進,就可到達。如果是利用公車代步,可搭乘興南客運在歡雅站下車。 這是於民國83年1月22日開放的民營「大自然教室」,在佔地近20公頃的園區中,飼養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種動物,種植1000多種比較特殊的植物,以及一些老少咸宜的遊樂設施,成為一個自然的、高品質的遊憩休閒樂園,兼具娛樂、教育、研究和保育等四大功能。 為了適應全部由外國引進的野生動物的生態特性,園內的景觀及設施,都依各種動物生活習性建造,不受藩籬設限,各動物區都模擬成適合各種不同動物的生存環境,充滿異國情調。園區內共分成20個各種動物觀賞區,其中的可愛動物觀賞區計有金剛鸚鵡、天鵝湖、紅鶴、長臂猿、百斤大老鼠、長頸鹿和犀鳥等。 人們走進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大門,最先迎賓的是新幾內亞椰子金剛鸚鵡、中南美洲藍黃琉璃金剛鸚鵡和紅金剛鸚鵡,牠們數目雖不多,但色彩豔麗,耀眼奪目,棲息在大門入口處的樹梢上。 在天鵝湖區內,有100多隻從世界各地飛來的珍禽,包括珍貴的黑天鵝、白天鵝、黑頸天鵝,以及各種水鴨、大雁、鳧、鴛鴦和青鷺等,在湖區低掠、高飛或悠遊,構成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致。 紅鶴區內有100多隻來自南美洲的紅鶴,是一群全身雪白,嘴、腳都嬌豔動人的「高而不傲」的大、小紅鶴,時而展翅顯示美麗的羽毛,時而單腳佇立,姿態高雅優美,一派鳥類中紳士淑女的風範。 長臂猿區住著行為特徵最似人類的人猿,牠們屬於最愛「炫」的一族,身手矯健,模樣逗趣,非常可愛,常會模仿人類的行為動作,怪模怪樣,不倫不類,逗得觀眾捧腹大笑,樂不可支。每當有遊客圍觀時,牠們會伴著園方播放的音樂,一下攀爬上樹向人扮鬼臉,一下又跳到樹與樹間的繩索上,或靜止不動,或爬來爬去。 百斤大老鼠區內有由拉丁美洲引進世界上最大的老鼠,溫馴可愛,每隻重量都超過120公斤。不過台灣人大多有「懼鼠症」,初見如此龐大的巨鼠,難免敬而遠之,有的女孩子和兒童更感心驚肉跳,嚇得尖叫起來。 長頸鹿區裡有兩頭美麗、優雅的長頸鹿,牠們動作緩慢,性情溫順,不愛鬥爭,遊客可走近撫摸牠細長的脖子,與不會叫的長頸鹿作無聲的交流。這種身材最高的獸類總高度在5.5公尺以上,身體較短,背部向後傾斜,腿和頸部都特別長,群居在平原和開闊的灌木地區,以金合歡屬植物的葉為主食,喝水時必須彎曲或擺開前腿。跑起來時速可達48公里。 犀鳥區飼養有形狀奇特的犀鳥,體長40至160糎,有角質巨大的尖嘴向下彎曲,羽毛黑白相間,特別醒目,原產於非洲、南亞和巴布亞的森林地帶,經常叫聲嘈雜地繞著樹梢,以昆蟲、小脊椎動物和果實為食。 非洲動物觀賞區中,有澳洲袋鼠、騎象世界、非洲鴕鳥和沙漠駱駝等區。在澳洲袋鼠區中,有近60隻袋鼠在草原上跳躍,在母袋鼠的「懷袋」中,小袋鼠伸出了小腦袋,好奇地東張西望,遊客可靠近觀察袋鼠的親子之情,並且和牠合照。 騎象世界區中有一頭年齡40多歲的大象「愛麗美」,牠體重有4噸,是現在台灣唯一可供騎乘的象,溫馴乖巧,能熟記300個英文口令,且會服從保育員的指令,表演吹氣球給觀眾欣賞,雖係四肢發達,但頭腦並不簡單。大象表演秀是很有看頭的重頭戲,這裡的大象看似笨拙,其實相當聰明,牠們除會抬起雙腳站立敬禮、玩球等表演外,還會用鼻子吹氣球及吹口哨、口琴。 在非洲鴕鳥區中,有80多隻體大頭小的鴕鳥,只能跑,不會飛,也可供人乘騎,但是技術不佳的騎者,往往會從牠那又圓又滑的鳥背上摔下。 沙漠駱駝區內則有14頭駱駝組成的駱駝隊,可表演節目,也可讓遊客跨騎。來自澳洲的貴族馬,會拖車載客,也可供遊客騎乘遊園。 兩棲爬蟲類博物館佔地1.5公頃,是東亞地區最大的一家,館內養育有蠑螈、蛙類、蟾蜍、鱷魚、蜥蜴、變色龍、守宮和蛇類等200多種兩棲爬蟲、遊客除了實物觀賞外,還可從簡報影片中對牠們的生活習性有進一步的瞭解,有時還可目睹牠們求偶做愛的珍貴鏡頭。 海洋世界區則有海獅、企鵝、水獺、海龜、鵜鶘、海豚和殺人鯨等水上動物。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內除了 動物外,也有植物,園區內有1000多種仙人掌及多肉植物,還有一片有毒的植物區,讓人對一些特殊植物的特性有所瞭解,並且可以預防「毒害」。 在仙人掌公園區中,栽種有許多原產地在墨西哥、南美洲的1000多種珍貴的仙人掌,其中高聳巨大的有10公尺高,也有小巧可愛袖珍型的,部分仙人掌株齡已達百歲以上,其中的福祿壽仙人掌已超過250歲。在花開期間,但見幾十萬朵花同時綻放,形成一片白色的花海,香氣四溢,清新幽雅,浪漫誘人。遊客不僅可以欣賞到千姿百態的仙人掌美景,還可以瞭解到仙人掌的有關知識。 這裡的有毒植物區栽種有夾竹桃、雞母珠、龍舌蘭、杜鵑、聖誕紅、蘇鐵、沙漠玫瑰和黃金葛等數10種經常可見的觀賞植物。它們的種子或汁有毒,常被人忽視,遊客觀賞過後,能擁有防毒常識。 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內,除了能欣賞動、植物外,還有老少咸宜的碰碰車、刺激的大金剛巨浪、超速感的鯉魚躍龍門、火鳳凰、太空星際站、歡樂音樂、蛋糕旋轉馬車和熱氣球等遊樂設施,讓遊客全家樂翻天。 在園區內,園方還力求展示傳統的非洲文化藝術於遊客前,讓人瞭解非洲本土的原始風貌。區內有非洲茅草藝品店、非洲文化廣場、南非第二大族祖魯族的文化村,並有9輛「黃包車」,由非洲黑人為遊客拉車遊園。 ●七股鹽山與台鹽博物館 七股鹽山是台灣最負盛名之一的觀光景點,位於台南市七股區將軍村的海濱,目前屬於台鹽公司所有。因台灣曬鹽成本不斷提高,工業用鹽需求量又大,因此台灣鹽業被進口鹽所取代,七股鹽場也於民國91年停工,台鹽公司乃將本土所曬的最後一批結晶鹽,堆置成七股鹽山,而轉型為觀光景點。 為了讓後代子孫瞭解先民如何製鹽,台鹽公司曾在七股鹽山觀光區,復育開闢觀光鹽田,完整地呈現了瓦盤、土盤和機械化採收鹽田景觀,且裝設早年用來汲取鹽滷水的水車及風車,讓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傳統踩水車、曬鹽及挑鹽等的作業過程。 現在台鹽公司在澳大利亞投資曬鹽場,不但所產的鹽品質好,價格又低廉,運回台灣供民生食鹽及工業用鹽使用,並作為鹽品加工的主要原料,進行製鹽本業及經營其他與鹽有關的事業。台鹽過去曾推出的沐鹽乳、洗髮乳及洗面乳三種鹽產品,一度造成搶購風潮,導致嚴重缺貨。據統計,這三款產品的營業額,每個月就為台鹽公司創收了5000多萬元台幣,一年利潤就達5億多台幣,這種高利潤的回報令台鹽公司上下均感意外,決定乘勝出擊,繼續推出面膜、潤髮乳等相關的鹽產品。 積極轉型的台鹽公司,又在七股鄉興建膠原蛋白生醫材料廠、農業微生物製劑工廠和有機光導體工廠,這些工廠每年可為台鹽公司增加10~15億營業額。 台鹽博物館地址在台南市七股區鹽埕里69號,是一座閃爍著白色光芒的金字塔型建築,也是台灣唯一有關鹽產業的主題博物館,目的在保存台灣數百年來的鹽業文化資產。它的一樓是早期鹽工曬鹽的景像,模型鹽工揮汗如雨勞動幹粗活的身影,逼真感人。 館內還展示著豐富完整的鹽業文物和史料典藏,也可探訪世界文化遺址「波蘭鹽礦坑」的地底模型,以及中國四川省鑿井取鹽的情形。 逛累了,在此休息,還可以品嚐館內供應有著特殊鹽味香氣的鹽咖啡,或是自行親手製作的七彩鹽罐,還可以選購沐浴鹽等特有的鹽產品。 周邊一帶的觀光景點除七股鹽山,還有台灣鹽樂活村、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和賞鳥亭等。博物館的附近還有一處實驗鹽田,展示著古老的曬鹽方法,遊客可以親自享受採鹽的樂趣。 七股鹽田還「老店新開張」,推出價廉物美的民宿,大通鋪每間2000~3000元之間,位於鹽場辦公室前方不遠處,其各式賣店,只在假日開放,產品有健康沐浴鹽、鹽皂、藻皂、養生藻錠、晶鹽洗面乳、晶鹽沐浴乳和藻精飲料等,可以一次購齊。 鹽山旁,新設一處鹽鹵健身池,更充分體現台鹽老店新生命的活力。由於海水富含鈣、鎂等多種礦物質,以此泡澡,可以強身美體,有益身心健康,據說其效果不亞於歐美人士極愛的泥巴浴。 鹽場也賣起各式冰品,成為炎夏賞鹽田的最佳組合,其中一味「鹹冰棒」,是由核桃、蛋黃組成,鹹甜可口,極具特色。另一味「酪梨冰淇淋」則是消暑的最佳飲品。而台鹽推出「古法新創意」的「煮鹽區」,將海水煮成鹽,頗能寓教於樂。 ●白河蓮花 台南市的白河區被譽為「蓮花的故鄉」,種植蓮花有100多年歷史,民國73年起才開始擴大種植面積,現在已達2500公頃,佔台灣種植面積的2/3。主要集中於玉豐、詔安、廣安和蓮潭四里,畦畦相連,一望無際,吸引眾多遊客。白河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的服務部地址為:台南市白河區玉豐里22之10號。 蓮也就是荷,這裡的蓮,指的是一般較常見的睡蓮。睡蓮與荷蓮通常看它們的葉子就可加以區分:睡蓮的葉子顏色濃綠、葉片有一缺口,貼於水面,且花色也較蓮花多,有粉紅、藍、紫、黃和白色等,而荷蓮在台灣以粉紅與白色最為常見,在中國大陸則有200多個品種。 在白河常見的有4種蓮,分別為:大憨蓮,又稱大賀蓮,由 日本大賀一郎博士於1947年從2000年前的古墓中發掘出的蓮子培育而成,花朵大,葉子完全長成時超過成人的身高,由於是較古老的品種,所以成長較快,雖其果粒大,但口感不好,對人體的助益也不如其也品種。 建蓮又稱見蓮,由福建省建寧縣傳入,故稱建蓮,是白河四種蓮花中最早開花的,故花期一到,率先綻放的大都是建蓮,由於其花為粉紅色,且多在荷葉下,感覺很像害羞的少女,我們經常食用的蓮子為建蓮與大憨蓮。白色的石蓮,在白河栽植較少,以北部新莊最多,多拿來做中藥,其藕條製成的藕粉品質最佳,佛教所用的108顆佛珠也是用石蓮製成,象徵佛祖金剛不壞之身。菜蓮,以藕條粗大味美而聞名,市場上常見的蓮藕最多的就是菜蓮,在白河種植面積最少。 蓮是一種經濟價值極高的農作物,曾為白河的經濟繁榮發展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全身上下都是寶:含苞的花稱「菡萏」,曬乾後沖茶喝便是氣味清香、養顏美容的蓮花茶;盛開的花又稱為「芙蓉」,是身價相當高的花材。荷葉除了早期被孩童們拿來當作雨傘、被市場用來包豬肉外,用作烹飪也獨具清香,知名的荷葉排骨、廣式荷葉裹蒸粽等都清香可口。剝了蓮子的蓮蓬曬乾後,是極具欣賞價值的耐久花材。蓮子自古以來便被視為帝王食品,不但好看、好吃,又具高營養價值,是夏天清涼解暑的最佳食品。蓮心呈翠綠色,味苦,消炎退火極具療效,有人製成蓮心茶飲用。 蓮藕是蓮的地下莖,肥美爽口,生熟食皆宜,含豐富的纖維、磷和鈣等,也是消暑佳品。以蓮藕入菜的佳餚有江米粢、涼拌藕片、蓮藕排骨湯和拔絲藕片等。磨成粉的蓮藕就是藕粉,以開水沖開後加入冰糖,口感很像愛玉;曬乾的荷葉、荷莖和荷鬚可入中藥。 蓮不但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如今的白河靠著蓮花和相關產業發展成為旅遊觀光城鎮,每年的觀光人潮帶給白河無限生機。10里荷花,10萬人潮,蓮鄉的醉人風光,使白河彌漫著高雅而又浪漫的氣氛。 每年2~3月開始種植蓮花,三、四月蓮農施肥,五、六月後進入蓮花盛開期。朵朵粉嫩的蓮花開始冒出水面,交織在片片碧綠的荷葉中,吸引無數賞蓮客。但花期約一週便告凋謝,紛紛露出錐形的蓮蓬。成熟的蓮蓬,漸由青色轉為綠色略帶紫色,果實從孔內探出,就可採收。此時可看到蓮農們趁著晨曦,進入比人還高的蓮田,撥開滾著露珠的蓮葉,採下包裹著十幾個蓮子的蓮蓬。由於蓮蓬被太陽照射後,很難剝殼,因此這些蓮蓬採回後,必須立即取出蓮子。從端午節至9月底間是蓮藕採收期,此刻由於雨量稀少,蓮田已乾涸,很適合蓮農掘取蓮藕。 想要欣賞最動人的蓮花就必須早起,因為蓮花每天清晨6時左右,天際微露曙光時即開始綻放,陣陣蓮香伴著綻放的花瓣,姿態最為動人;過了10時半,花便開始合攏。 沿著南89號公路走,一過玉豐國小就看到一片蓮海,右邊聳立著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前頭不遠處有一片極佳的蓮田,稱為「頂山仔腳」,是賞蓮風景區的起頭。據說這裡有許多罕見的象徵吉祥的並蒂蓮。繼續前行,不遠處就是佔地4公頃的蓮花公園,外圍有芒果樹林環繞,蓮田間木製棧道橫跨。 公園末端有一賞蓮亭,是新南瀛八景的「蓮海飄香」所在地。登上賞蓮亭遠眺,可見白河蓮田最好的景觀,涼風習習,一波波的蓮浪迎風輕蕩,近方是雲絮,稍遠是雲朵,與環山相接處,是一片片舒張開來的雲海,蓮海與雲海上下呼應。 繼續沿著公路走,往詔安與廣安的三岔路口有個緩坡,坡上有49棵二、三百年樹齡的老樹。傳說當年在此地種植50棵樹,但不論如何照顧與補種都會枯死一棵,「49欉」的地名由此產生。 在它不遠處便到「曲橋蓮影」,這裡除種植荷蓮外還有香水睡蓮,水田上搭建了竹製曲橋,便於遊客清楚辨別睡蓮與蓮的異同。此外,駐足於水園中的茅屋下,還可望見白鷺或駐足田中覓食,或展翅悠遊蓮田之間。不遠處的小南海,是一座灌溉埤池,湖畔綠樹成蔭,旁有普陀寺,外有數十公頃的蓮田。在此租輛單車,遨遊在鄉間小路,無拘無束,遠離都市的喧囂,聆聽蓮田呢喃的蛙鳴,陣陣蓮香相隨,是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從小南海繞出,順南137號公路出來,便到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先喝杯冰涼的蓮花茶消暑,再品味獨具特色的蓮子大餐,每桌10人,12道菜,台幣約3500~4200元間,價廉物美。若人數不夠10人也無妨,點幾道風味菜,如藕粉明蝦凍、九品香鰱魚、蓮包珍菇雞、荷葉香燒鰻和御膳蓮飯鴨等,定然大飽口福。對於想進一步瞭解蓮花的人來說,蓮花產業文化資訊館是最佳選擇,從蓮的植物學、農藝學、產業加工的工具,一些以蓮為主題的藝術品如雀替、瓷器、茶具、木雕、衣物,以及與蓮相關的書畫和文學作品等,在此一覽無遺。 白河鎮還舉辦一年一度的蓮花節,場面極其壯觀、熱鬧。 ●白河水庫 白河水庫位於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1之18號,坐落在急水溪上游的白水溪谷上,由於白水溪河谷在夏天雨季時,常泛濫成災,為害嘉南平原;有時又苦旱不已,東山和白河一帶居民只好取井水和河水飲用。因此於民國50年興建白河水庫,民國54年完工, 供應白河區、糞箕區和東山區2000多公頃農田灌溉用水,並補充頭前溪溪圳區1100公頃的農田水源,同時也供應自來水公司和台糖公司的新營總廠及鳥樹林糖廠、新營副產品加工廠及台紙公司新營廠的工業用水,兼具改善白水溪水患的防洪功能。 水庫面寬170公頃,滿水面積197公頃,剛竣工時的有效蓄水量為240萬立方公尺,近年來水庫淤積嚴重,目前有效蓄水量只剩125萬立方公尺,較原來容量減少將近一半,蓄水功能急速衰退。現在只靠每年旱季清除淤沙來延續水庫的使用壽命。 這個水庫也兼具觀光功能,園內風景清新自然,綠草淺鋪,遍植羊蹄甲,一進水庫大門可見滿園綠蔭。樹林盡頭有座小丘,站在丘上的涼亭中俯瞰白河水庫,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是露營、烤肉和休閒的好地方。水庫中有兩座小島,隨著水位的消長而時隱時現,遊客可以划船登上小島遠眺。 前往白河水庫的交通也很方便,它與白河區間的距離大約只有8公里,可自白河區搭新營客運巴士往關子嶺的班車,或循172號縣道前往。 ●關子嶺風景區 關子嶺風景區地址為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岩前1號。這個風景區坐落在白河區東北方海拔約270公尺的枕頭山嶺上,東北鄰阿里山,南靠烏山頭,與新營和嘉義各相距20多公里,因地處高地,閩南語中「高」與「關」音相近,故取名為關子嶺。早年閩南語歌曲「關子嶺之戀」流行台灣各地,使得關子嶺名聞遐邇。 景區內的主要景點包括關子嶺溫泉、紅葉公園、水火同源、碧雲寺、清虛宮和大仙寺等,各個景點間都有公路相通,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和台南八景之一。 關子嶺溫泉位於關子嶺北麓、滾水溪左岸的山邊,周圍有枕頭山、虎頭山和鷲鳳山等。泉質屬「濁泉」,又稱為「黑色溫泉」,是鹽類碳酸泉和渾濁泉混合而成,水質呈灰黑色,屬鹼性,含有135種礦物質和化學成分,泉溫在80℃左右,不可飲用,但泉水滑潤富硫磺味,洗後皮膚光滑,可治療皮膚病、神經痛和腸胃病等,舒筋活血,增進人體健康。這裡有18家設施大眾化的溫泉旅館,以及景大、紅葉等二、三家位於山頭上的度假山莊,還有一家主要作為警察及其眷屬招待所的警官山莊。遊客在此度假,食宿供應無缺。 關子嶺溫泉和北投、陽明山、四重溪溫泉,並稱為台灣四大溫泉區,早在1902年日據時代以來,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光顧的溫泉之一。早年就設置溫泉館,專門用來招待總督、參議員等高層官員,號稱「特湯」。 紅葉公園又稱關子嶺公園,是台灣唯一專門種植楓樹、聖誕紅等紅葉植物的公園,位於海拔334公尺的嶺頂,登上290級陡峭的好漢坡即可到達,也可開車沿聯外公路直上。園內遍植龍眼、梅花和櫻花樹,花開時節,鮮麗耀眼,爛漫迷人。園內聖誕紅最多,每當深秋時節,滿山滿谷嫣紅一片,分外燦爛奪目,春花秋月,各具風情。 水火同源位於枕頭山麓西南方,距離紅葉公園約3公里左右,自紅葉公園入口處沿環山道前往可達。它又名水火洞,被譽為台灣第一奇景,是新第三紀地層造山運動時所形成的特殊景物。自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時被當地居民發現後,火勢一直非常旺盛,晝夜不熄,泉水自岩壁孔隙中湧出,在下方匯集成池。泉水清澈見底,但泉中卻冒出熊熊火焰,高約3、4公尺,將附近岩石燻得焦黑。其實這是地殼斷裂,經擠壓移動後,地下天然氣伴隨泉水一同湧出,天然氣比水輕,所以會浮在水面,點燃後就噴出火,形成「水火同源」的特殊景觀。當地人迷信此乃神力造成,便在這一帶岩石上,供奉許多神像膜拜。由於這裡天然瓦斯蘊藏豐富並且外溢,居民多用鐵管引至家中,成為最廉價的燃料。關子嶺盛產止血的金狗毛,也成為這一帶居民的額外收入之一。水火洞旁有多家小吃店及藝品土特產店,可供遊客休息及選購。 碧雲寺又名火山廟或新岩,位於枕頭山西南山腹,在水火同源上行約1公里處,距離大仙寺約3公里。它係參徹神師弟子鶴齡禪師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創建,1931年重建。傳說以前碧雲寺右外牆邊有個小洞,每天漏出米來,足夠香客食用;後來一個貪心的和尚偷了一整晚的米據為己有,從此這個神奇的洞口就自動合攏了,漏米的奇蹟不再。 此寺規模雖然不大,但仍有3幢正、旁殿,殿宇宏偉,肅穆壯觀,整幢建築以大理石鋪設,庭院寬敞,並有房舍供香客留宿。寺內主祀觀世音菩薩,旁列18羅漢,兩隻銅獅踞於山門殿前,更顯碧雲寺的神聖莊嚴。在內殿和庭園中,還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神佛塑像。此寺倚山面野,可遠眺嘉南平原。碧雲寺後側有清虛宮,是台南最高的寺廟。 大仙寺俗稱舊岩或大仙岩,位於枕頭山西麓、關子嶺的尾閭,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康熙四十年(1701年),福建高僧參徹禪師受鄭成功參軍陳永華延請來台,掛單于龍湖岩,由於喜愛這裡山川秀麗,乃結茅而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由龍湖岩分觀音佛像來此奉祀,誦經說法。因深受鄉人信仰,遂集資建廟,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佛殿,增塑三世佛和眾羅漢後,成為南台灣的佛教中心之一。1921年,大雄寶殿落成,寺廟規模更加宏大。1925年,先後奉迎印度白玉佛及東京妙心寺的阿彌陀佛到此,影響力更為廣泛,成為南台灣的佛教中心。 現在外側有紅牆圍繞,內有正殿、觀音寶殿、三寶殿、地藏寶殿、安壽堂和延壽堂等建築,客房數間可供百位香客膳宿。高大的山門上蓋著黃色琉璃瓦,映襯得寺廟絢麗燦爛,氣宇非凡。寺前左右有停車場和放生池,寺後山坡綠樹,青草如茵,寧靜幽雅。後山附近有仙景樂園,老樹下擺著石桌、石椅,偶有老翁在此對弈、喝茶、悠然自得。 ●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是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知名的一種最具危險性和迷信的民俗活動。蜂炮又名「烽炮」,比較正式的名稱為「從蜂炮」或「蹤蜂炮」,意指群蜂出巢之炮,當地人也稱之為「放蜂仔」。 蜂炮的起源有三種說法,其中最為人所接受的是:300多年前,先民隨鄭成功來台,定居鹽水鎮後,配合優越的地理條件辛勤開墾,使鹽水盛極一時。當時鹽水叫做「月津」,它的繁榮,可從過去的諺語「一府、二鹿、三猛舺、四月津」中瞭解到。 至清嘉慶年間,鹽水歷經商賈雲集的繁榮昇平後,逐漸轉為沉寂,而河道的淤塞、港口的消失,更使鹽水一蹶不振。最不幸的是,由於繁華的港灣,受到河流的淤積,加上環境的污染,釀成蔓延不止的瘟疫,死傷人數一天天增加,使得鎮民人心惶惶,認為必有妖魔作怪。當地的「有力」人士為安撫民眾,乃選在農曆正月十三關帝君誕辰之日,繞境驅邪、除疫佑民。儀式進行時,周倉為開路先鋒,關帝爺則帶隊殿後,神轎所到之處,爆竹齊放,焰火連綿、香火繚繞,一直延續到元宵節,隔天疫情漸消,使原本惶惶不安的人心,終歸於平靜安怡。從此,鄉民將施放鞭炮和煙火世代相傳,以此活動感謝神明,並祈求家宅平安。現在,這項已傳襲200年的活動,成為鹽水鎮的習俗,只是連續三天的燃放鞭炮,改在元宵夜進行。 另有一說:盛傳明末清初的一些地方忠貞志士,每逢元宵夜就燃放爆竹,以喚醒同胞團結共同反清。還有傳說是清嘉慶君遊台灣,元宵節正巧路經鹽水,當地人便放鞭炮以示歡迎。現在的鹽水蜂炮,除感謝神恩和祈求豐收外,已成重要的民俗觀光活動,也是農曆年最高潮的結尾曲。 蜂炮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演變,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早期「關帝遶境」時,用的都是一般鞭炮和煙火;1936年以後,才發展為品種繁多的爆竹;到了1946年,才具有今天蜂炮的雛形。所謂「蜂炮」,就是將木條架成5至25公尺高、大小不一的木架,再以鐵絲層層纏繞成蜂巢狀,再插上衝天炮。為點綴火花,蜂炮上還插滿了火獅、火蓮花、火馬和火箭炮等五光十色的炮焰,引信線點燃時,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像蜂窩被捅翻傾巢而出,四面八方萬發齊飛,無人敢近,其射程可達100公尺左右。據估計,一座小型蜂炮約可容納50枚衝天炮,價值上萬元;而大型蜂炮價格則可高達15至20萬元。元宵節前的一兩天,是各家製作蜂炮的高峰期,做好後都會用紅紙書寫「文衡聖帝千秋」罩蓋,然後深鎖大門,加以小心防護,以免因疏忽遭人誤燃而前功盡棄。 完整的蜂炮廟會,包含三個項目:一是投炮台,指的是在元宵節當天,鎮中心的伽藍廟前,會豎起一支三層樓高的竹竿,上置虎頭蜂巢的六孔炮台,內裝火藥鞭炮,供大家投擲單炮或施放衝天炮攻擊助興,若引燃炮台內的鞭炮,可獲獎賞。另外兩個項目是郊區遶境和市區放鞭炮,前者在中午12時進行,後者於晚上6時揭開序幕,其中夜間的神轎巡行放蜂炮,已成為各地遊客聚集觀賞的焦點。 慶典儀式從傍晚6時開始,以武廟為賽會的中心。神轎依編號排列,出發後,在上萬民眾的簇擁下,開始像一條長龍般步行遊街。每當神轎經過備有炮城的商家及住戶時,必須先三進三退地踏著傳統舞步,向商家謝禮,然後由主人撕下罩在「蜂城」上寫有「慶祝文衡聖君千秋」的紅紙,點燃於蜂架底下。此時,神轎即上下不停搖擺,說時遲那時快,「轟」然一聲,炮火四處奔竄迸射,左右交錯,上下翻騰,兔起鶻落,給予圍觀者強大的震撼。群眾一方面跟著轎夫「衝鋒陷陣」,另一方面又要閃避來自不同方向的蜂炮流彈,而且被蜂炮「叮」了也不能提,因為民間傳說,只有「做了虧心事,才會被蜂炮叮到」。站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年輕人,都頭戴安全帽,並使用玻璃罩的眼鏡、防塵口罩、棉紗手套和厚厚的皮茄克,全身包裹緊密,甚至有的用三合板、紙板等做擋箭牌,真可謂全副武裝。盛會一直到凌晨5時才結束。 市中心三岔口的伽藍廟、武廟後殿高處和三福路的新營客運站,為欣賞蜂炮的最佳地點。 ●走馬瀨農場 走馬瀨農場是一座結合農牧體驗、休閒與住宿的綜合性熱帶型的大型觀光農場。早在300多年前,這裡原為西拉雅平埔族的聚落所在,後來荷蘭人引進馬匹在此放牧,因流經此地的曾文溪水勢非常湍急,如奔馬疾走,走馬瀨之名便由此流傳。這座農場位於台南市大內區和玉井區交界的一片大草原上,地址是台南市大內區二溪村唭哩瓦61號。前往此農場,可自台南搭車往玉井,再轉搭往宵里的興南客運,下車後步行3公里可達,一路上鳥語為伴,青山長隨,綠水相依;也可搭車往大內,再轉搭往頭社的興南客運,在鳴頭站下車,步行5公里可達。自行開車可由新營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循一號省道經柳營至官田,取鄉道經社子、頭社而抵達鳴頭,過走馬瀨大橋可達,全程38公里。 農場北臨曾文溪,東、南、西三面被宵里山、大峻山及唭哩瓦山拱繞成一個箕形台地,南北長900公尺、東西寬1650公尺,面積廣達120公頃,其中以佔地80公頃的紐西蘭風情牧野草原最為浩瀚,除可在此放牧,也是放風箏、體驗牧場風光的好地點。農場內可分為一般遊憩區、果園遊憩區和牧場遊憩區等三大系統,設有農業推廣中心、保種動物園、親子歡樂廣場、滑草場、跑馬場、射箭場、迷你高爾夫球場、樟腦油提煉場、露營區、戲水區、蜜蜂生態區、烤肉區、鄉村劇場、田園藝廊、釀酒區、體能訓練營和農舍等設施。特別是「古農具動動手」區,對小朋友而言,充滿無限吸引力。 這裡展示古時農村所用的石磨和鋤頭等勞動工具,均可供人們親手操作以體驗昔日農家生活的甘甜苦辣。此外,這裡還建有完備的餐飲和住宿設施,是一處極佳的旅遊度假園區。 走馬瀨農場的遊覽路線,可分為內、外兩個環道,各擁有不同景觀。內環道是穿過50公頃草原的2公里瀏覽道,盡得農場之美,有滑草場、畜牧區和鳳梨田。但是最漂亮的還是起伏不平的大草原,晨昏漫步或租騎協力車行走其間,呼吸著草原清新的氣息,眺望綠茵起伏、碧浪翻滾的草原,會讓人感覺無比的愉悅和輕鬆。然後繞回農場本部龍柏夾道的歐式建築區,這裡的親子歡樂廣場、體能訓練場、高爾夫迷你推桿場,適合各種年齡的遊客度假使用,並可到跑馬場跑馬。外環道是登高遠眺的路線,最高點的走馬瀨山雖然海拔只有175公尺,但是草原的綠意盡在腳下,還有月世界惡地地形的特殊美,也呈現在視線內。 環繞農場的曾文溪曲折蜿蜒,一路涖涖地流淌著,有平波靜瀾的小碧潭、卵石鋪底的淺瀨,也有青灰岩惡地質的頁片河階,每一步都給予人以不同的驚喜。最特殊的是,月世界的惡地山稜,倒映在清澈的溪面,自然營造出靜謐幽美的情趣,而靠水邊的一塊溪埔地,被作為越野車活動區域,動靜對比明顯,透著一股特殊氣息。農場內還設有蘭花會館,擁有107間優雅的客房。 ●菜寮化石館 菜寮化石館是白牆綠瓦的兩層樓建築,主要陳列台南市左鎮區菜寮溪所發現的各類化石。早在1931年,一位日籍地質學教授早板一郎博士首次於菜寮溪河床發現化石後,這裡便不斷傳出古生物化石出土的消息。在化石館成立以前,菜寮溪出土的海陸動物化石,缺少有計劃的挖掘,已出土的動物遺骸化石很難完整地拼湊成一體。民國63年,左鎮區光榮國小全體師生開始利用課餘時間一起到菜寮溪尋找化石,並成立文物室陳列所發現的化石。後來由熱心人士和有關單位的努力,於民國69年3月在光榮國小旁開工興建菜寮化石館。民國70年6月4日落成啟用,對已出土的化石作更有系統的陳列與整理,除展出供遊客觀賞外,也作學術研究之用。化石館的地址是台南市左鎮區榮和村61之1號。可由台南火車站前搭興南客運,至化石館站下車,交通非常方便。 由於菜寮溪流域地層結構非常特殊,每當颱風豪雨過後,河床上就散布著各類古生物化石,經鑑定有古象、古鹿、犀牛、鱷魚、貝類和海膽等的化石,囊括了海陸動物,其種類和數量之豐富,在全世界也屬罕見,不僅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對於瞭解台灣和中國大陸間動植物族群間的親緣關係,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菜寮化石館內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琳瑯滿目,展出內容以地質時代的更新代,距今約160萬年前第四紀更新世的台灣哺乳動物在菜寮所留下的化石為主,陸上生物化石有左鎮人化石、象化石、鹿化石和犀牛化石等。其中出土於民國59年的左鎮人化石,經鑑定為2、3萬年前的人類化石,約與北京山頂洞人同時,是台灣首次發現的人類化石。對研究台灣人類的發展史有重大的意義。 以菜寮溪出土數量最多的象化石來看,台灣在更新世時的確是古象樂園,已鑑定出的就有中國劍齒象、亞洲象、猛獁象和諾曼象等,種類之多冠於全球。這些古象與在中國大陸出土的古象有同種類者,證明了台灣陸塊與中國大陸曾經相連。民國60年,人們在菜寮溪畔發現犀牛化石,後經省立博物館策劃,於民國61年以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挖掘出一個近乎完整的犀牛化石,被鑑定為「早坂氏中國犀牛」,經拼裝後的犀牛化石,現存放於台灣省立博物館,菜寮化石館內展出的只是牠的牙齒部分。此外,化石館內還陳列有野牛、鹿、野豬、虎和土狼等10幾種哺乳動物化石,使人對台灣的古生物形態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在水棲生物方面,從最大的台灣古鬚鯨化石、台灣古鱷化石、朱鯧魚化石、鯊魚齒化石、海膽化石和貝殼化石等,至最小需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的孔蟲化石,共計10餘種。還有古代生物的生活痕跡化石,如足印和巢穴等。菜寮化石館展出以實物和圖表並重,有些化石還可隱約看出是古生物的牙齒、骨骼和角等,煞是有趣。圖表也提供一個關於地理和物種的整體概念。由館中展示的古生物化石和有關資料中獲悉過去台灣本與中國大陸相連,是一個半島,後來海水上升,陸地下沉,地殼的變動使得台灣與大陸分離,成為海上孤島。 ●曾文水庫風景區 曾文水庫是台灣最大的水庫,坐落在台南市楠西區和嘉義縣大埔鄉之間,地址為:台南市楠西區密枝村70號,蓄水量在7.8億立方公尺以上。前往曾文水庫交通非常方便,如自行開車前往,可自中山高速公路新營交流道下,經台一線道至六甲,轉174線道可至曾文水庫。也可以從中山高速公路永康交流道下,經新市、新化,循台20線經左鎮、楠西,轉174線縣道至曾文水庫。如果從嘉義市出發,可循台三線經中埔、大埔至曾文水庫。如果搭乘公路巴士,可在台南、永康等地台南客運車站,搭乘往曾文水庫班車。 原先嘉南地區的灌溉用水均依賴珊瑚潭水庫供給,後來蓄水量不敷使用,於民國56年10月動工興建曾文水庫,大埔鄉因水庫的興建,從原有8000人的小鄉,遷走大批人口,現在僅剩下2000人不到。民國62年10月水庫竣工,灌溉北港溪以南、二仁溪以北8萬多公頃的耕地,以及40多萬噸民生用水,7萬噸工業用水。東西口引水隧道和珊瑚潭水庫相通,除了形成水庫灌溉系統外,還有發電、防洪、給水、觀光等多種功能,也是南台灣重量級的旅遊風景線。 水庫規模開闊雄偉,山水景觀的瑰麗多變及周邊旅遊資源的豐富,使它歷年來均被列為最受遊客歡迎的景點之一。參觀景點可以分為青年活動中心、資料館、管理局、鳥宮花園、大壩景觀區、嘉義農場、跳跳農場、歐都納休閒度假村和大埔風景區等。 青年活動中心位於水庫東口與水庫管理局中間,距離水庫約6公里。四周是蒼翠茂盛的樹林,林間規劃有露營區、山訓體能訓練場、排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運動設施,而專供住宿的清芳樓與獨棟套房別墅的海廬、愛廬也坐落於林間,環境雅致,是休閒度假的好選擇。 從水庫大門進入,有高大的紀念碑和溢洪道控制室。控制室主要功能在於控制與觀測溢洪道的情況。溢洪道由閘門控制,有3座弧形閘門,最大泄洪量為每秒9470立方公尺;其下為穹頂圓筒形的地下廠房和斜塔式進水口的發電廠。沿著湖邊道路前行,可抵資料館和搭船區。館內展示有水庫觀光特定區的計劃圖,防洪運轉的流程圖,水土保持計劃圖及管理局組織系統表等。 館旁是以一個六角形餐廳為主的參觀台,在此不僅可欣賞水庫湖區寬廣的全貌,還可品嚐到以水庫活魚做成的鮮美招牌菜,令人回味無窮。參觀台左側是搭船區,可搭船欣賞大埔拱橋等山光湖色,也可到水庫對岸的嘉義觀光農場玩。管理局內有員工宿舍、網球場、桌球室、撞球室及供遊客住宿的「憶園」,園內遍植鳳凰樹,環境清幽寧靜。 鳥宮花園距離活動中心3.2公里,是一塊緊臨曾文溪河床的台地,布置有花床、涼亭,在花徑兩側還鋪滿柔美的綠草,更添一分盎然的綠意。鳥宮是指一個緊臨花圃的小型鳥園,有雉雞、八哥、畫眉、孔雀等鳥類,都是色彩斑斕的鳥兒,讓人賞心悅目。 由鳥宮花園至大壩景觀區只有2.4公里。大壩高133公尺,長400公尺,水域面積達17平方公里。立於大壩上可眺望萬頃湖水搖曳生姿的迷人風光。由附近的參觀台可通往水庫資料館,資料館前的遊艇碼頭則提供遊客們最便捷的交通動線,讓遊客乘坐遊艇馳騁於廣闊的湖面上。 水庫在天氣晴朗時變化最多,清晨時多是薄霧籠罩,陽光出來後水面上金光點點,在群峰環抱中,湖水顯得碧綠清澈。為了方便周邊民眾進出水庫採筍、捕魚、農耕,水庫中現在有許多小型的竹筏進出,遊客還可參加「觀光竹筏」團,進到水庫的核心,一探水庫神秘的面紗。 「觀光竹筏」團是由兩個塑膠竹筏合併而成的機器動力遊船,上有座椅,遊客須穿上救生衣才能上船;若遇烈日,竹筏上還會搭起遮陽棚。乘「觀光竹筏」可進入水庫的很多無人區,有些水位低而顯露的峽谷,現已成為台灣獼猴活動樂園,牠們在無人干擾的天地裡,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竹筏也會選擇在湖上的船屋靠岸,讓遊客參觀船屋的生活,這些船屋是專供釣客使用的。由於上游水質純淨,魚類族群豐富,是台灣最佳的水庫釣場,除了鱧魚和筍殼魚外,主要的魚種包括武昌魚、曲腰魚、大頭鰱、草魚、福壽魚和鯉魚等。 水庫一直是當地風景線上美食主題之一,近年來,魚虎的出現,讓曾文水庫中的一生態起了一波變化。魚虎其實是一種鱧魚,屬肉食性,生性凶猛,水庫中的魚類牠幾乎都不會放過,尤其是價格昂貴的筍殼魚和香魚。魚虎在南台灣的許多水庫都是常見,而且有愈來愈多的趨勢。由於屬肉食性且非常兇殘,許多魚類只要被盯上,很少能逃出虎口,但牠們咬食其他魚類時,大都是一口咬下,將吃剩的半節魚身,任其漂浮水面上,日積月累,腐化的魚體,造成水質劣化,水域面臨危機。魚虎身軀較大,兩排利齒,呈倒釣狀,每尾約在2.5公斤左右,也是美食菜單上的主菜。 筍殼魚肉質細緻鮮美,與石斑魚不相上下,甚至許多老饕認為更勝石斑一籌,也有人稱其為「淡水石斑」;在餐廳中的地位,也取代了原來的草魚、鰱魚和烏鰡,以清蒸法或以薑絲煮湯,以保留其原味。曲腰魚質豐腴甜美,不論是紅燒、豆瓣、清蒸、煮湯,都很可口。 魚貨交易每天清晨六、七點在水壩旁的碼頭進行。水庫管理局提醒遊客,水庫並不像表面上那麼平靜,不但水位很深,且許多地方都有漩渦、暗流和巨石,非常危險,同時湖面遼闊,一旦發生意外,救援困難,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 水庫四周有許多地質奇觀,硫酸銅的伏流泉水侵蝕成的地形,將岩壁染成一片金黃,其中有石柱、石筍,也有蜂巢、貝殼等奇岩怪石。 曾文水庫匯集了四周群山的溪水,其中水底寮溪由兩側來匯,在源頭崖壁上匯集了兩層式的飛雲瀑布,高約百公尺,自綠蔭深處的山崖上飛瀉而下,柔細如輕紗,山谷憑添溫柔。而水也能剛如利劍,天長日久,將山谷削成一道裂隙。瀑布分為兩層,上層高約50公尺,如銀絲般傾注,至下層時,又如萬馬奔騰,分成六、七道瀑水,山鳴谷應,更增谷中的清幽。銀瀑瀉於山谷之中,化為清溪,注入萬頃碧波的水庫。 嘉義農場位於大埔鄉西興村樹埔7-8號。從大埔至農場本部約12公里,入口叉路有「歡迎參觀指導」的牌子。農場的果林小徑遮天蔽日,有一座紅瓦白牆歐式造型的農莊木屋,是水庫風景區中相當醒目的地標;它面對曾文水庫碧波浩瀚的湖面,婉約柔美,精緻寧靜。紅瓦屋頂、雪白的牆壁,黑色的窗,綠線條點綴,顏色鮮明,外觀誘人,具與世無爭的悠閒農莊氣質。每當夕陽西沉時,湖面染上一層金黃色,如魚鱗般的波光蕩漾,農莊更顯得橙黃溫馨,吸引眾多遊客。 內有員工合作社,出售飲料、餅乾,樓上有雅座,可與戀人依偎在白欄杆旁,遠眺山莊與曾文湖水,甜蜜無比。農場內各種誘人的水果應有盡有,好似一座水果王國。有芒果、枇杷、荔枝、桃和梨等,場內並設有度假木屋、滑草場、植物園、花園、森林浴、釣魚區、射箭場、網球場、露營區、兒童遊戲區等多種設施,特別的是這裡還有錫蘭橄欖、巴西咖啡、澳洲胡桃等,一年四季主題不斷,令人感受淳樸農莊生活的佳境。 跳跳休閒農場屬於大埔鄉,入口處位於台三號公路356.5公里處,是一座以「竹」為主題的農場,佔地40餘公頃,背倚海拔1187公尺的三角南山。從農場上行,會穿過樟木林及巨竹林。巨竹林是台灣少見的巨竹產區,其中的馬達加斯加巨竹,原產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直徑可達30糎,高約70糎,重達20至30公斤,竹筍詭異的躲在林間鬆土下,等人發掘。若在7~11月的盛產季節蒞臨農場,場方會帶領遊客入林採筍,再由解說員教導剝筍、製作筍乾與竹藝編織。 農場不使用農藥,入夏山林成為螢火蟲螢光形成的星光大道;入冬的農場微涼而不寒,巨竹林道上方有一大片梅園,愈冷愈開花,春節前後正好賞梅。農場還新闢了攀岩場和山訓場,讓許多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大展身手。還有度假木屋,並提供自然野菜。水果種類很多,有芒果、文旦和百香果,由於農場與楠西果農農家結盟,遊客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大餐。近來農場還種植咖啡樹,遊客在農場的草坪上,可以一面眺望水庫湖光山色,一面享受浮生半日閒的野趣。另外,在農場住一宿,不想登山健行,可以在泡茶區與主人邊泡茶,邊欣賞湖光山色。 歐都納度假村及山林館位於山明水秀的水庫旁,緊臨大埔公園,是一座極具特色的度假山莊,素以原野、天然美景聞名。地址在大埔鄉大埔村202號。歐都納營造的風情浪漫,除歐式木屋、露天咖啡座外,也有游泳池。石雕是園區造景特色,每座石雕都有一段故事,述說著屬於大埔鄉的人文風情,增添了歐都納的藝術氣息。吃在這裡也是一種享受,大埔鄉的野菜,在餐廳內以浪漫的形態展現。歐都納山林館原是大埔山莊,現為度假村服務的延伸。山林館總共有25間各式套房,共可容納90人,房間分別有2人、4人與6人房等3種。山林館沒有餐廳,必須徒步7分鐘至歐都納度假村用餐,但館內有提供喝咖啡的場所。每晚歐都納會教跳土風舞,不論會不會跳,遊客多半可以感受到歡樂的氣氛。 大埔風景區包括情人公園和大埔公園,在水庫邊比鄰而立,兩座公園僅一水之隔,由一座吊橋相連。大埔公園旁有遊艇碼頭,遊客可將此地列為中途站,在此上下岸,瀏覽公園風光。情人公園內最常見的植物是麵包樹,從停車場前來的道路兩旁,各有一片桂花園。園內種植了近200株桂樹,是嘉義縣境內最大的桂花園。每逢中秋節前後,滿園清淡的花香四處溢散,一朵朵金黃色的小花,更將綠意萌生的公園點綴得十分悠然高雅。除了麵包樹、桂花樹外,還擁有青楓、椰子樹等樹種,不但種類多,數量也多到形成一片片茂盛的樹海,而樹下即成為熱門的家庭休閒露營及最佳情人約會地點。 ●烏山頭水庫 烏山頭水庫是台灣最漂亮的水庫,由空中俯瞰,酷似一個綠色的珊瑚,故又名珊瑚潭水庫。早在荷蘭人統治時期,這裡就有水利建設,當時稱三腳埤;日據時代,由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精心規劃,督建水庫,從1920年興工至1930年才告完成。位於群山環抱中的水庫,坐落在台南市六甲區和官田區交界處,也就是在台南市官田區嘉南村68-2號,由嘉南農田水利會管理。此地交通非常方便,由台南市或新營區,沿縱貫公路轉入官田區,再沿區道就可到達,一路都是平坦的柏油路,途中還可欣賞尖山埤和龍湖岩等風景名勝區。 這個全世界僅存的半水力沖淤式的土石壩水庫,是利用曾文溪的支流和官田溪的自然溪谷,在烏山頭附近築壩截流而成,共匯集30多條支流,水庫四周林木面積達4700公頃,蓄水面積1300公頃,深32公尺,比日月潭大500公頃左右,蓄水量達1.4億多萬立方公尺。豐沛的水庫水灌溉著嘉南平原,面積廣達15萬多公頃,跨雲林、嘉義、台南三個地區,受益農田達200多萬畝,可供應100多萬人的糧食。水庫水深面廣,蜿蜒曲折,綠島散綴,變化無窮,每每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沿岸林木蒼翠,碧草如茵,懸崖絕壁雜陳其間,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可說是一個風格獨特,天然景色優美的好地方。雖有人工造景,但也無損其自然美感,如美人上妝,濃淡咸宜,又如一幅生動的山水圖畫,令人沉醉其中。 購票進入水庫大門後,即見出水口白浪翻滾,咆哮不已,激起層層水霧,這就是出水口放水時的水龍飛騰奇景。出水口旁有個噴水柱,由柱端噴出的水柱高達數10公尺,景象變化萬千,在夕陽的輝映下,更是形成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面,這就是台南八景之一的「珊瑚飛泉」。進入主壩區的小路,沿壩牆而築,與夾道樹林一齊延伸至遊樂區,小徑右樹左牆,清幽無比。這裡設有親水公園,以親水設施為主題,園內有南洋風味景觀,設有水簾瀑布區、兒童戲水區和多功能游泳池等,為親子同遊的好所在。 路的盡頭有寬廣的停車場、飲食店、涼亭及展望台,主壩下方有6處碼頭,遊客可在此租小船划渡湖中小島,潭廣水深,波光嵐影,泛舟其上,逸趣橫生,所有的煩惱都會隨滔滔潭水逝去。區內的紅色吊橋,是觀賞水庫洩洪的最好地方。如果厭倦了平靜的生活方式,還可踏上摩托飛艇在水上飛馳,享受速度快感。湖中小島眾多,湖光山色毓秀鍾靈,波上寒煙繚繞,雲霧縹緲,遠遠望去,小島如世外蓬萊,令人嚮往。這裡還有「天井漩渦」值得細細品味。水庫區內有一座八田與一工程師的銅像,以紀念他對嘉南大圳建築的傑出貢獻。 珊瑚潭區的「島民」,生活方式也與眾不同,日常用具均以竹製品為主,展示出一種特殊的文化景觀。潭區林木蓊鬱,建有林間小屋供遊客住宿及拍照留念。夢之湖畔亦設有蜜月小屋,是愛侶們朝看日出,夕伴日落的佳處。此地由曾文水庫供水,水位不會因氣候變化而破壞湖面景致,故露營之風甚熾,且以西口露營區為最佳。水庫西側有一座仿北京天壇的建築物,古色古香,益添珊瑚潭靈秀之美。此外,在這裡還能觀賞到白雲封閉仙人洞的奇景,以及嘉南大圳農田水利會的各種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與自來水廠的淨水池供水情形。此外,這裡還有一家劍橋大飯店,有客廳、餐廳、咖啡吧、會議室和歐式花園可供遊客休憩。 水庫附近有多處露營中心,營地為硬土地,可以容納千人露營。營區備有露營用具出租,水電及浴廁設施俱全。 高雄市 ●高雄港 高雄港是台灣最大的國際商港,也是世界6大港口之一,始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原是台南安平港的輔助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正式築港。 這個腹地廣大、港域遼闊、自然天成的港口,有最新式的碼頭倉庫和貨櫃自動化設備,每年出入港船隻數以萬計,貨櫃裝卸量名列全球貨櫃港的第6位,年貨櫃運輸量達200萬個。港區設有5個貨櫃中心,貨櫃轉運是這個港口的重要營運項目。這個港口的年貨物吞吐量為8000多萬噸,佔全台灣貨物進出口量的2/3,在台灣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輸入貨物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沙烏地阿拉伯和日本,以能源礦產品為大宗;輸出地則以香港、日本和美國為主,以電腦及其組件和化學製品為最多。 觀光客遊覽高雄港,可搭一、二路公車於舊公車總站下車,直行20分鐘到達位於鹽埕區大勇路底高雄第三船渠的10號碼頭。由這裡搭乘觀光客船,沿台灣海峽方向行走,環繞高雄第一、二港口與整個旗津島,這時遊客可以看到貨櫃碼頭繁忙作業和大大小小船隻進出港口的情景;到了出海口,右邊是具熱帶風情的西子灣海水浴場和美麗的中山大學,左邊是有100多年歷史的高雄燈塔。再順著旗津島往南行約30分鐘駛入第二港口港埠,這裡是大型船舶的天地,放眼望去盡是大型貨櫃起重機和3萬噸級以上的貨輪。在這個高雄港的精華區域內,有台電10萬噸卸煤碼頭,中油專用碼頭、大林火力發電廠、煤油廠、台灣最大鋼鐵中心的中鋼公司、製造台灣第二代艦的「中國造船廠」等重型工業基地。 港口兩側聳立著兩座「高」字形信號台,設計很有創意,是高雄港的一大特色景觀。以出港方向來說,左邊一座是紅色,右邊為白色,其左紅右白的設計是國際性港口慣有的標誌。遊港途中還可以看到遠東最大倉儲中心,還有貨櫃中心,經過港隧道上方水域後就是台灣最大遠洋漁港的前鎮漁港、第二貨櫃中心和海軍第四造船廠等。全程約需1小時40分鐘,整個遊覽過程有專人解說,並播放錄音帶,幫助遊客瞭解途中景點。觀光客若搭乘夜間遊覽船,還可欣賞到高雄港燈火輝煌、明亮炫麗的景象。 ●愛河 愛河原名高雄河,現在稱為仁愛河,是高雄市最重要最美麗的河流,素有「高雄運河」之稱。它位於前金區,全長10公里,橫貫鬧區,注入高雄港。自北向南共有建國橋、中正橋和靠近港口的高雄大橋等3座大橋橫跨河上。據說「愛河」兩字的由來,是一位經營遊艇業的市民,在高雄橋旁邊,立了塊寫有「愛河遊船所」的招牌,後來招牌被颱風撕裂,只留下「愛河」兩字;不久後,有一位年輕女子因失戀投河殉情。「高雄運河」便因這樁淒婉的愛情故事而易名,「愛河」也從此聲名遠播。 這條河一直是高雄最耀眼的城市風光,河水清澈可見魚游,兩岸遍植鳳凰木。下游的河濱公園,一年四季草木蔥鬱,馬櫻丹、蜘蛛抱蛋和美人蕉等熱帶、亞熱帶植物姹紫嫣紅,園內還設有涼椅供人休息。黃昏時分,夕陽西下,徐徐清風,是市民們散步的好去處;入夜後,兩岸燈光燦爛、波光粼粼,更是令人流連忘返。 河畔還有亭閣佇立、拱橋流水的仁愛公園,左側有一座兩層空心假山,內有走道、石階,可供人們進入「探險」;中間還有一座巨大圓柱體建築。夜晚可站在亭閣上欣賞高雄華燈初上、五彩繽紛的景象。此外,河道兩側闢有供情侶漫步的「愛情步道」;高雄橋與中正橋間,設有書報區作為戶外藝術家的天地;寬廣筆直的民生路,則仿法國的香榭麗舍大道,建為「高雄香榭麗舍大道」,並設有露天咖啡座,濃郁的咖啡香味四散飄溢。 ●澄清湖風景區 澄清湖位於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32號,素有「台灣西湖」之稱,是全台灣遊客量最多的公營遊樂區之一。原名「大碑湖」,民國43年改稱「大貝湖」,取湖中多貝之意。當時湖有大貝、小貝之分,大貝區是新穎的西式建築,小貝區則有頗具古典韻味的亭台水榭。民國52年,蔣介石遊巡至此,見此湖深邃而清澈,乃取「澄清天下之志」的含義,改名為「澄清湖」。它坐落在高雄市的東北方,距市中心區約6公里,原為池沼,經整修為高雄市工業用水的水源地,成為高雄的心肺。湖區總面積375公頃,其中湖面佔103公頃,湖水碧澄如鏡,風光綺麗,再加上人工整頓、美化,環湖堤畔遍植花草樹木,成為馳名島內外的觀光勝地。 全區分為風景、水源和遊憩三部分,有三橋、六勝和八景,湖畔闢有長約7公里的環湖公路,一些著名的景點散布在公路兩側,遊客循公路徒步健行、騎單車或開車,均能遊覽湖光山色。 八景是指梅隴春曉、曲橋釣月、柳岸觀蓮、高丘望海、深樹鳴禽、湖山佳氣、三亭攬勝和蓬島湧金等。其中第二景曲橋釣月:九曲橋長203公尺,蜿蜒曲折的橋身有如盤旋欲動的巨龍,非常壯觀。橋頭有碑題「曲橋釣月」及張群所題對聯:「淼淼漣漪澹澹風,水晶宮闕玉玲瓏;波心素魄青天影,都在垂虹一吸中。」漫步橋上,遙望湖畔,樹影婆娑,若隱若現,宛如置身仙境。 第三景柳岸觀蓮,包括百花崗、柳城荷海、騎馬場、划船場及射箭場等幾個部分,澄清湖此處的湖畔山坡,廣植不同的花卉,故名百花崗。湖邊楊柳成蔭、細縷迎風,別具詩意;湖面荷花遍布,春秋時節,垂柳拂面、荷香襲人,有「柳城荷海」之譽。 第四景高丘望海:中興塔位於離湖畔較遠的小山丘上,是全湖區最高點,可俯瞰全湖美景,也可遠眺後方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塔分7層,高約43公尺,塔前有50級石階,內建雙層迴旋梯直達塔頂,共計338級。此塔仿自南京玄武湖的浩那塔和靈谷寺的靈谷塔,出檐、斗栱和翼角則取法清代宮廷建築的式樣。第五景深樹鳴禽:在茂密寂靜的樹林中,鳥聲婉囀、幽靜和諧;這裡設有中式餐廳,供遊客在祥和愉快的氣氛下進餐,其樂陶陶。 第七景三亭攬勝,是由三座別致的亭子所構成的佳景。古典的中國式亭子依偎在湖的東岸,中間是圓形的清如亭,兩旁的有如亭和淡如亭分別為六角形和八角形,亭頂分立著鶴與鹿,象徵福壽。清如、有如和淡如這三個名稱分別來自明朱熹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晉祖逖的「不清中原而後濟者有如此水」和孔子「禮記」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這裡視野良好,駐足亭內可以觀望富國島、中興塔及得月樓。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間,從北方遷徙來的近千隻水鴨,棲息在湖上,而三亭就是賞鳥的最佳地點。第八景蓬島湧金,有宮殿式建築,視野開闊。 這裡除了八景外,還有九曲橋、鵲橋和吊橋等三橋,以及自由亭、更上台、豐源閣、百花崗、富國島和千樹林等六勝。湖畔道路兩邊,植滿各式植物,風吹影動,生動可愛。鏤樓在通往富國島的途中,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亭樓,頂層有年代久遠的古鐘。從鐘樓穿過一片上坡林至湖邊,跨過一座長38公尺、紅白相間的吊橋,便抵富國島。 得月樓是環湖公路上的最後一景,仿清代建築,融合北京故宮的建築特色,是一座陳列歷史文物的典雅建築,樓高19公尺,面積218.6平方公尺,內陳列各類文物,非常豐富,值得一觀。 澄清湖水族館分淡水和海水兩館,飼養著世界各水域的珍貴魚類。淡水館中的巨型象魚標本,長223公尺、胸圍寬122公尺,體重達124.6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池養淡水魚;館內還有5尾體型較小的象魚供遊客觀賞。 澄清湖風景區內原有兩處禁地,一是蔣介石生前的行館「澄清樓」,庭園佔地寬廣,園內設有噴水池、草坪、花木等,環境非常幽雅,列為鳥類保護區,現在遊客可進入園中欣賞。另一個是距行館100公尺,位於傳習齋旁相當隱秘的軍事工事「地下作戰指揮中心」,這一秘密隧道建於民國50年,隱藏在澄清湖風景區入口左側的山坡內,整個通道長約200公尺,寬約3公尺,四周由堅固的鋼筋水泥材料灌築;大門厚重,達5噸,外層為純鋼材料,內部灌鉛,除能抵抗空襲時巨大震力外,更有核子防護效果。洞內原有的通訊、發電、軍糧倉庫和彈藥庫等「指揮作戰設施」多已拆除,但大致格局未變。整個地下通道中,有發電室、臨時軍事指揮都、通訊室、會議室、軍需室、蔣介石臥室和衛浴室等10個房間;還有掩體和機關槍射擊台、緊急逃生梯等。通道出口在山上,可立即離開地道,在多個重要的「要衝」處,都有一面堅固的屏障牆,牆上有機槍射擊孔,設計得非常科學。 如今這裡已改為「海洋珍奇園」,分為八大展示區,包括世界海洋奇特動物、世界級豔麗熱帶魚類、上古時代留存下來的古生物及其演化過程演示、在世界各地搜集的八大綱千奇百怪的貝類、由深海打撈的珍奇珊瑚、奇石、雅石和來自南太平洋800公尺深海打撈起來的千年黑珊瑚等,內容非常豐富,富教於樂。 這裡的青年活動中心建於民國55年,具中國庭園式風格,佔地18.3公頃。活動中心有林間小屋、可容納2500人的大露營區、活動場、集會廳、滑輪場、游泳池、團體套房等,規劃相當完善;還有民國72年建的青年體能訓練場,共有20項體能訓練設施,如陸上行舟、八仙過海、空中滑行、攀繩競走和橫渡沙河等。 ●萬壽山風景區 萬壽山將成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主體,是高雄市民眾最常前往的休閒地,坐落在高雄市西南方的鼓山區內,海拔390公尺,東臨鹽埕區、南接高雄港、西側靠海處是南台灣有名的西子灣。萬壽山又名壽山,舊稱打狗山、打鼓山、麒麟山或埋金山。全山由珊瑚石灰岩構成,登高遠眺,東望屏東平原,遠及大武山;西眺台灣海峽,水天一色;俯視全市,景物盡收眼底,並可看到港口船隻進出的情形。這個風景區草木葱蘢,景致極佳,有萬壽山公園、萬壽山動物園、千光寺、元亨寺和龍泉寺等景點。 壽山公園也稱萬壽山公園。進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壽山寺的牌樓與石階。壽山寺原為佛教機構,現已改成醫院。登上寺旁100多級階梯,便到達法興寺的圓通寶殿,法興寺的建築與台北的圓通寺相似,透出一股祥和之氣。早覺園距法興寺50公尺,建築玲瓏,有許多專為早起人們而設的坐椅。公園內有不少野放的台灣獼猴,因園方禁止遊客餵食,故不時發飆,經常和遊客搶食,並有傷人事故發生。 忠烈祠是中國傳統的宮廷式建築,也是萬壽山風景區遊客較多的地方。沿梯而上,可見一牌樓,上題「一介孤志永保英名傳海嵎,千秋正氣長留青史在人間」,兩旁林蔭簇簇。祠旁供置烈士的史蹟照片;祠內供奉革命烈士的靈位。在面對壽山公園的大馬路上,設有武聖殿一座,奉祀關公像。廟內雕飾精美,色調以朱紅為主。入口處所掛的燈籠,據說有5000年歷史。 萬壽山動物園位於海拔200公尺的萬壽山腰,佔地50公頃,距離市區只有15分鐘車程。可在高雄火車站前的公車處,搭前往萬壽山動物園的專線車,其中有幾輛公車兩側還掛著大幅活潑可愛的動物圖案;也可以搭車至萬壽山下,再步行半小時上山。全園規劃有動態展示區及靜態遊憩區。前者分為鳥園區、非洲區和美洲區等,園方以半開放形式利用地形、壕溝來圈養這些動物,讓牠們充分享受自由的空氣。後者則有兒童動物區、涼亭和餐飲中心,兒童動物區附近還設有動物醫院。園中共飼養有83種、1100多隻動物。最引人矚目的是1800公尺長的人行步道上,布滿由6萬名高雄市國小和幼稚園學童所繪的動物圖案,有穿裙子跳舞的蝴蝶、敲著小鼓的猴子、各色的長頸鹿和頑皮的小花豹等,動物造型活潑、俏皮,色彩明麗,處處流露出天真無邪的童稚之情。還有海青中學的學生用馬賽克在這裡鑲嵌的兩幅壁畫。右邊一幅是「盤古開天地」,採自中國的神話故事,長達126公尺、高4公尺;左邊是「萬物一家園」,表現大自然的奧妙,長47公尺、高3公尺。這兩幅壁畫,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馬賽克壁畫。 動物園大鳥園內鳥類繁多,有孔雀、黑天鵝、雉雞、環頸雉、犀鳥、白鷴藍、藍冠鴿、非洲鴕鳥和成群的白鴿。園內有個由20人組成的幼童軍團名為「大鳥區解說員」,負責勸導、監督遊客。由大鳥園再走幾步就到了專為小朋友設計的可愛動物區,裡面有鴕鳥、羚羊和紅耳龜等。在這裡兒童可以親手撫摸動物,還可以騎在大烏龜背上,拍張「騎龜英雄」照。動物園中的白老虎、長頸鹿、非洲獅、梅花鹿、河馬、斑馬、加州海獅、馬來獏、白犀牛、美國野牛、雙峰駱駝、黑豹,以及可愛又漂亮的紅鶴等,都吸引了眾多遊客。園內還有一座迷你標本館,展示59種動物標本,設有解說教育中心和解說義工服務隊,提供遊客完善的服務,並協助落實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生態教育的政策。遊客如果由動物園門前的小徑進入,可到萬壽山風景區的石灰岩洞探險,在大小不一、曲折蜿蜒的洞穴裡,石筍、石柱等鐘乳石結晶各具形態,美不勝收。 千光寺為高雄市名剎之一,由開聖和尚建於民國54年,依坡而築,建築宏偉,佔地廣大。它位於忠烈祠附近,由忠烈祠下方入口處的日式牌坊附近拾階而下,便可看到美輪美奐的千光寺。 元亨寺位於鼓山區鼓山路,原名元興寺,又稱打鼓岩,始建於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今已有268年歷史,主祀觀音菩薩。寺貌古樸雅致,寺旁草木茂盛,幽靜清新。寺後有民國52年興建的大雄寶殿及7層納骨塔,佔地1900平方公尺,可俯瞰下方舊寺,並可遠眺高雄市區。 龍泉寺是高雄市唯一的尼姑庵寺。寺旁石縫有股大旱不乾的清泉,甘美異常,灌溉寺下近30公頃農田,也有許多人前來汲水泡茶,被稱為「龍岩泉」、「龍目井」,龍泉寺廟名也與此泉有關。寺分古寺與新寺兩部分,古寺只有一個大殿,為中國傳統式建築,殿前有幅寫著「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的對聯;兩側的八卦屏門可通左右廂房;殿中供奉觀音菩薩,擺設非常雅致。古寺旁的圓通寶殿為一幢三層樓建築的新寺,二樓大殿供奉送子觀音像;沿殿旁小路步行數10步,就可以看到龍目井旁的慈壽塔,它是一幢可容5萬多個骨灰罐的5層靈骨塔;前面庭園內還有造型奇特的「極樂亭」。 ●西子灣濱海公園 西子灣濱海公園的前身,就是舊海水浴場,因為受到海水的污染而無法使用,所以將原本是防波堤的海灘,闢建為現在的濱海公園。西子灣一共有三個海灘,第一個海灘在防波堤內,第二個海灘位於防波堤外側,第三個海灘則居於軍事管制區內。 在第一防波堤內的濱海公園,有一條臨海路貫穿而過,寬敞的柏油路左連萬壽山,右接台灣海峽,每當行經夾在山海之間的臨海路時,山與海兩種景觀均沿途可見。 西子灣清初叫做「洋子灣」、「洋路灣」,後有詩人以一首「斜陽樵唱」為其賦詩;詩中稱為「斜灣」。斜灣的閩南語為「斜仔灣」,引申為今天的西子灣。濱海的堤岸有許多一高一低的石階,加上長長堤防上的城垛,都成為天然的情人座,被人戲稱為「蘿蔔坑」,入夜後很多情侶併肩坐在「蘿蔔坑」內,卿卿我我,共享不受打擾的倆人世界。 ●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是來到高雄市的中外遊客所不可錯過的好地方,距離高雄火車站不遠,分布在六合路兩側,集中此地的南北小吃攤共有170多家,中外口味一應俱全,台灣風味任憑選擇,尤以林立的牛排館蔚為一大特色。還有各種商品和紀念品攤位及店舖等,也能滿足觀光客的喜愛。 在長320公尺的夜市街道上,鋪上了色彩柏油,並自每日晚上6時至翌日凌晨6時止,六合夜市的街道被劃為行人徒步街,藉以保護逛夜市遊客的安全。此外,市政府還在這裡加裝共桿化路燈,以增加六合夜市的美觀。政府也在此設置六合夜市的形象圖騰,並且在馬路中央擺設露天咖啡座,又劃出3處街頭藝人的表演區,使得六合夜市增添了藝術氣氛,也更符合國際化形象。 ●旗津風情 旗津舊稱旗後,是高雄市的發源地,原是一個不毛的孤島,長11.3公里,寬僅200公尺,呈狹長狀,有如一道天然大防波堤,位於高雄港的西南方,北與萬壽山隔海相對。旗津南邊的「過港隧道」與三輪車是當地的兩大特色。隧道長2250公尺,由旗津半島中興商港區穿過寬440公尺,水深14公尺的高雄港海底主航道而抵高雄。在台灣其他地區已絕跡的三輪車,卻有20輛集中在這裡營業。這些三輪車有著一致的造型與顏色,車伕也全部頭戴斗笠、身穿唐裝,成為旗津的觀光特色,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渡輪」也是旗津特別的交通方式,由高雄來此只需7分鐘,班次多且密集,幾乎是隨到隨開,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連摩托車也可以上船。旗津輪渡站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海岸路10號。現在旗津區有4萬多名居民,許多拙美的古厝已被拆除,工廠林立;居民自古靠海維生,海濱風光旖旎,建有8個貨櫃碼頭。漁業興盛,海鮮也非常有名。 整個旗津被兩條主要道路所環繞,一條是沿著海岸的旗津路,另外一條是通過旗津市區的中洲路。旗津路上有海岸公園、蔣公廟和二十五淑女墓等景點。其中旗津海岸公園位於旗津三路900號,佔地約45公頃,公園按照海岸形勢規劃步道與遊憩設施,均以輪船的方向舵、風向儀等航海工具作為整體設施的基礎,營造出濃鬱的港都氣息。公園全區共分為海水浴場、景觀步道、越野區、自然生態區和遊客服務中心等5個部分,有單車道貫穿南北,將環境與景觀相結合,現代感十足。不論是在落日餘暉的陪伴下赤足踏浪,或是乘坐特有的三輪車遊覽優美的旗津海岸線,都是在旗津最爽心的活動。 海水浴場位於旗後山南端、旗津半島北側的碼頭附近,地址是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1號,是觀光人潮聚集的所在地。盛暑時節,遊客蜂擁而至,平坦細軟的金色沙灘上,一把把張開的遮陽傘,將整個海水浴場點綴得五顏六色,碧藍的海水裡露出密密麻麻的腦袋瓜,在熱浪中載沉載浮,非常熱鬧。秋冬時,暖陽當空,沙灘上進行日光浴的人們靜靜聽著潮音,空氣中蕩漾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寧靜與安詳。 貝殼館設在海岸公園管理處旁邊,館內展示近2000種貝殼,展出數量為東南亞各貝殼館之冠。圓弧形的螃蟹展示櫃中,有近200種螃蟹標本可供觀賞。貝殼展示區中,各種貝殼分類展示,有扇貝類、法螺類、骨螺、蛙螺和海獅螺等,以各形各色的扇貝類最能吸引遊客目光,其形如扇,色彩鮮豔繽紛,且都是原色原貌,不加人工雕飾。其中「龍宮貝殼」小如米粒,據說失傳已久,被稱為「鎮館之寶」;世界上最大的貝殼「二枚貝」中的巨硨磲貝壽命可達百歲以上,重達200公斤,是貝類中的巨無霸;在貝殼族群中,唯一會「認路回家」的笠螺,形狀有的高突,有的扁平,有助於抵擋海浪沖刷,並能牢牢吸附在岩石上,以海藻為食。還有一種名為「偕老同穴」的螺,在形如蠶絲網的海綿體內,包裹著公母兩螺,很具特色。切片區內,收藏者將貝殼切片觀察,層層大小相環的內部圖,形色精彩,引人流連。 館外還設有戶外觀景區,有各樣活體展示。海洋視聽室內播放內容與南台灣、海洋與海岸生物相關的影片。貝殼館一樓有座化石館,另一側設有觀海咖啡座。附近的旗鼓館內有全球各國的國旗,旗幟懸掛於壁頂,各款色彩與造型引人注目;旗幟下方,擺滿各式各樣的鼓,多來自旗津窯燒場,造型各具特色,敲打出來的音色也各不相同,形如象腿、章魚、杯、碗或盆等都有。 貝殼館與旗鼓館間有山與風融合音樂廣場,上面造型特殊的雕塑品,據說是為轉化強勁的海風,讓露天音樂演出能自然融入山與風,展現更自然的樂音。 蔣公廟是台灣少數為蔣介石建廟祭祀的地方,位於貝殼館對面馬路旁,廟門朝向大陸。廟門中央有「蔣介石感恩堂」五個大字,建築清新雅致,絲毫沒有一般廟宇的氣息。館內有蔣介石坐像,並奉有觀世音菩薩和三宮大帝,也作為老人活動中心。 二十五淑女墓有25座墓碑,兩旁皆為墓園,墓後有碑說明墓園由來。傳說民國62年9月3日,有一艘名為「高中六號」的渡輪因故失事,船上25名罹難者全為中洲妙齡少女,高雄市當局特在此地立碑追悼和紀念她們。現在這裡經過規劃和整修,已成為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 海鮮街位於海水浴場正對面,有一排專賣海鮮小吃的攤販,主要有炸螃蟹、魚卵、花枝、秋刀魚和烤小卷等,物美價廉。南台灣特有的番茄吃法,在此也可順道品嚐。 海鮮是旗津最大的誘惑,這裡共有60多家海鮮店,家家門前都擺滿了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 旗津燈塔又稱高雄燈塔,是旗津最熱門的觀光點,與旗後砲台同在全區地理位置最高的旗後山頭,地址是高雄市旗津區旗津下巷34號。它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是清政府為防禦中法戰爭,特聘英國技師依西式燈塔型式而建,為六角形。1918年,塔身改為白色八角形磚造,頂部為黑色圓筒狀,高15.2公尺,頂上設有風向儀,八角形陽台上還圍著黑色欄杆。這個三級古蹟屹立於旗後山上,非常顯眼。 燈塔附近綠草如茵,景致宜人,在此可俯視港口穿梭往來的大小船隻,也可以遠眺高雄市的繁榮景象。 天后宮位於廟前路93號,看起來相當精緻小巧,是高雄市歷史最古老的寺廟,也是當地漁民的信仰中心,現已列為三級古蹟,距旗津渡船站70公尺。它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已有320年歷史,其草創可溯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據說當時福建漁民徐阿華因在海上遇強烈颱風,船漂流至旗津,數日後返鄉,邀同鄉帶家眷前來定居,並從家鄉奉請金身媽祖神像來台,之後媽祖成為地方守護神,高雄也因此興盛起來。旗津天后宮的形式屬兩殿兩護室,前殿與正殿間有一座拜亭相連,正殿奉祀媽祖,左右有千里眼和順風耳護衛。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的祭典日,有許多人前來祭祀,場面非常熱鬧。 旗津老街就是指廟前路而言,它以天后宮為中心,是旗津最繁華熱鬧之地,街口停放著10多輛裝飾亮麗的三輪車,濃濃的古早味是旗津另類的觀光交通工具,廟前的街道林立著各式海產店與小吃攤,有旗津三寶之稱的螃蟹、小管和烏魚子更不容錯過。 旗津窯位於旗津三路上,距離熱鬧的廟前路僅3分鐘車程。旗津窯是留美歸僑沈亨榮帶領一群陶藝青年組成的工作室,希望在西化作品中能融入鄉土風情。旗津窯外觀十分特別,以各式陶作拼接成的門和牆,將陶藝創作的空間完全展開,展現與生活最接近的一面。屋內的陶壁牆,容納200多件立體創作,自然展現整體之美。旗津窯所有陶磚、陶壁、陶壁爐與杯、盤、碗、壺、碟、罐等生活用品,都與生活真實結合。此外,窯場還提供陶藝教作課程,採用一對一教學方式。 旗後山星空隧道位於旗津區廟前路一巷。踏進幽暗的古老隧道,頭頂卻閃著點點光亮,原來是12星座的夜光星宿圖;極具教育與娛樂功效,遊客用力拍手,耳邊還會響起一連串婉囀鳥語。清新的空氣與清幽的環境,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旗後砲台坐落在旗津區旗後山頂,旗後山在清康熙年間就設置了6座砲台,清同治二年沈葆禎覺得砲台的軍事地位不容忽視,因此督造了新的砲台,並題額為「威震天南」,與對岸的「雄鎮北門」砲台相互呼應。入口處有磚砌成的「囍」字,頗為引人注目。 ●海洋生物館 海洋生物館是以海洋世界為主題的展示館,地址為高雄市旗津區中洲二路289之1號。 這個海洋生物館外觀色調鮮明、繽紛,洋溢著海洋的氣息,館內海洋生物種類繁多,琳瑯滿目。全館分為13個主題區,主要的有珊瑚礁區、海蛇區、深海大型魚類區、軟體區、貝類標本區等,內容非常豐富,可讓人們感受到海洋世界的神奇與奧妙,同時也增加參觀者許多生態知識。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規模為亞洲最大、全世界第二,僅次於法國巴黎國家科技及工業博物館。它佔地面積廣達19公頃,位於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720號,可搭乘60、73路高雄市公車或假日專車前往。 館內有18個常設展示廳、3個臨時展示廳,並有科技教育中心、立體電影院、多媒體劇場和視聽圖書室等。展示內容可分為科技歷史與傳承、生活中的科技、材料與機械、資訊與能源等四大類主題,著重於現代科技知識,揭示台灣科技演進的動因與歷程、現況特色及未來的發展重點,並以參與式的展出方式,區別於傳統的靜態方式,帶給參觀者深刻印象,啟發人們思考。 科技教育中心肩負科技教育宣傳重任,每月都推出各種結合科技知識、娛樂的教育與親子活動。它是一幢完全獨立於科工館的地上2層、地下1層的建築物,內設大型演講廳、研討室、研習教室、階梯教室等綜合活動室,以及實驗室、電腦教室、親子教室等主題學習空間,地下一層則為收藏室。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是南台灣最大的美術館,也是台灣繼台北美術館、省立美術館之後的第三座公立美術館。位於內惟碑文化園區內,地址是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20號。 這個美術館外貌呈長形水平狀,館前有道長廊圍出一方戶外劇場,以樹林、草原、水面等為背景展示雕塑作品,還可以作為戶外表演活動的場所,同時也是市民漫步散心的好去處。全館佔地3.157萬平方公尺,為6層樓建築物,計地上4層和地下2層。地上1~4層的前排均係展覽區,後排則作為推廣、展覽、研究等單位行政區;地下1層設有演講廳、圖書室、多功能使用室和餐廳,地下2層設有館刊室、典藏室、攝影技術工作室和監控室。 館內各展覽室都經過周詳設計,除規模形態不一,展示方式具多元性外,還利用各種不同天窗採自然光,營造出不同的氣氛,為高雄市立美術館內空間設計的一大特色,使藝術品的精華展露無遺。館內除展示國內外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外,還特地闢有「美術高雄」和「高雄建築300年」等展室;館內的藏品中,有其他美術館沒有的書法作品,並設有專室陳列。 ●蓮池潭風景區 蓮池潭風景區是台灣南部名勝之一,也是高雄近郊宗教勝地,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東側半屏山的西南麓,南依龜山離高雄市中心區約8公里。地址坐落在左營區翠華路1435號。蓮池潭長1.4公里、寬400公尺,面積約75公頃,水深1~2公尺,呈狹長湖泊狀。相傳是在清道光年間,為引潭水灌溉周圍的田疇阡陌而修浚;如今潭中遍植蓮花,故名「蓮池潭」。潭畔楊柳低垂,頗有我國江南情調。 這個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是春秋閣、五里亭、啟明堂、龍虎塔、孔廟和半屏山。潭心兩座八角形的中國式閣樓,閣高4層,大小相同,就是著名的「春秋閣」,係為紀念武聖關公而建,落成時號稱全台灣塔中翹楚。兩閣間有九曲玉欄橋相通;中央為半月池,有一座仿古長橋向潭中延伸,恰與曲橋垂直相連;盡頭處有五里亭。春秋閣前方有一尊騎龍觀音,傳說觀音菩薩曾騎龍在雲端現身,指示信徒要依其形態在春秋閣間建造佛像,故有此閣。 五里亭是落成於民國67年的三層亭閣,八角亭簷脊飛翹,高高聳立於長橋的盡頭。由仿古的長橋往前延伸,正可銜接溝通春秋兩閣縱橫交錯於湖中的曲橋,不僅往來便捷,更憑添了不少玩趣。 潭西畔的啟明堂,位於騎龍觀音後方,有曲橋與相距不到100公尺的春秋閣連接。啟明堂又稱東南帝厥大殿,為純中國式宮殿建築,原建於70多年前,歷經整修,如今雕樑畫棟、宏偉肅穆,堂內祀奉孔子、關公、岳飛和延平郡王等。每年農曆四月十四日開堂紀念日和六月二十四日關帝誕辰,來自各地的朝拜者蜂擁而至,使啟明堂熱鬧非凡。 龍虎塔的位置在春秋閣南方700公尺處,高7層,每層12角,造型與春秋閣類似,塔身漆色明豔動人,內部刻畫浮雕也別具一格。龍塔供奉地藏王,壁上畫有24孝子圖,還有代表罪惡之徒死後會遭受10殿閻王審判的罰刑圖;虎塔供奉至聖先師,有12賢士圖及代表天堂極樂世界的玉皇大帝36宮將圖。龍虎塔以龍虎之軀為通道,遊客進入參觀時,應從龍口入、虎口出,有入龍喉出虎口逢凶化吉之意;切不可由虎口入,以免落入「虎口」。塔前有曲橋銜接道路,橋上畫有各種寓意深遠的佛教圖案。 在蓮池潭北側,有一座仿宋代孔廟建築式樣及山東曲埠孔廟配置圖而略作修改興建的高雄市孔廟,造型雄偉肅穆,是台灣目前最大的孔廟。內部陳設古香古色、一磚一瓦質樸美觀,長廊、廡旁和正殿等處,都有大型說明書供遊客翻閱,這種說明書都有固定支架支撐,且中英文齊備、字體大,造型典雅。廟內分置有半月池、欞星門、大成門、俏舞台、大成殿、萬仞宮牆等;前院還闢有文昌祠、明倫堂及書院等功能性空間;廟外廣場有一拱橋,橋邊橫列一片刻畫至聖先師孔子事蹟的銅壁浮雕。 半屏山左壁如刀削過般挺直像一道屏風,是座岩石嶙峋的孤山,造型奇特,可說是高雄的一個標誌,吸引了眾多遊客。它位於蓮池潭北邊,海拔200多公尺,與龜山隔潭對峙。從半屏山麓沿「之」字形山路,步行10分鐘可到達半屏山尾稜的平台,由此可俯眺蓮池潭的湖光山色。夕陽西下時,景色尤其迷人,就是所謂的「翠屏夕照」。對岸龜山上,設有為紀念已故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將軍而建的永清塔,站在塔前,也可一覽蓮池潭全貌。 ●阿公店水庫 阿公店水庫屬岡山區轄區,距高雄市區24公里、岡山區7公里,在大岡山西南方、小岡山的山麓,周圍是此起彼伏的小山峰。水庫地址為高雄市燕巢區西燕村工程路9號,建成於民國40年,是利用阿公店溪谷建成,為兼具防洪、灌溉、給水和觀光等多目標的水庫,但以防洪為主,灌溉和給水次之。面積為3800公頃,壩高31公尺,2000多公尺的長壩為當時遠東之冠,是全台灣壩身最長、也是台灣光復後最早竣工、費時最久的水庫,蓄水量達4500萬立方公尺。由於長期淤沙,水庫的功能大減,現在的蓄水量僅及原來的一半。 壩右有一開口向上的巨型溢洪管,形如直豎喇叭口,原作為排洪使用,採用特殊的「天井自然溢洪」方式。附近小型水利設施,是控制水庫蓄水量的閘門,旱季農田缺水時,可開啟閘門,將雨季的庫存水經由灌溉口導入復興渠,再分別輸入農田。 阿公店水庫東側山丘上,有很多相思林和竹叢,景致非常優美;站在左邊年代久遠的亭閣上,可以欣賞水庫的迷人風光。此外,阿公店水庫還建有瞭望台、餐廳、花圃、蘭花室、珠雞場、孔雀園和風車園等,用以滿足遊客的需要。 自行開車前往水庫,可在接近燕巢的「水庫入口站」下車,循指示牌前行約2公里便可到達水庫壩址。筆直、寬大且平坦的水庫壩頂,可以行車、步行,視野非常開闊。極目遠眺,水波渀渀,湖岸曲折有致,一片翠綠;環顧四周,右邊青山碧水、煙波浩渺,左邊綠野平疇,正前方為大小岡山,風光明媚,令人心曠神怡。 ●佛光山 佛光山是台灣南部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國際知名的佛教聖地,地址為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這個大佛寺是星雲法師為了提倡「生活佛教」和「人間佛教」,而於民國56年5月16日所創辦。當時他在大樹區買下一座荒山,帶領弟子披荊斬棘,和工人一起挑石頭、拌水泥,一沙、一石、一磚、一瓦地把佛光山建起來。44年來教務蒸蒸日上,不論教育、文化、慈善或觀光事業,都辦得有聲有色,並且在台北、宜蘭、彰化、嘉義、台南、高雄和澎湖等地,設有120所分院,甚至在美國也有許多皈依佛教的洋和尚,並在洛杉磯照佛光山式樣蓋起了一座西來寺大道場。 這座佔地50公頃的大佛寺,坐落在大樹區東北部的佛光山上,面臨下淡水溪,地勢突峙,形勢宏偉,交通相當方便,距離高雄市區約40分鐘車程,搭乘高雄客運,就可抵達佛光山站。由於佛光山峰巒重疊,山明水秀,景致怡人,加上廟方致力於佛學推展,廣結佛緣,近年來遊客絡繹不絕,已成為台灣名勝之一。 莊嚴雄偉的佛光山寺建築,遠遠便可望見,站在山麓,抬頭就可以看到被稱為「接引大佛」的釋迦牟尼全身佛像高聳山頂。佛高達120公尺,是全台灣最高的佛像,在整個東南亞也是首屈一指。大佛像右手舉起,意謂放光明普照眾生;左手低垂乃為接引眾生,所彰顯的是佛教的慈悲精神。大佛下方設有大佛城,周邊環繞著480尊如人一般高的阿彌陀佛立姿金身佛像,在陽光下反射出萬道金光,耀眼生輝,就好像「佛光普照」。大佛城後的大智殿為佛光山的教學重地,謝絕參觀。 由山麓行走一段路左轉上坡,有一尊袒胸露肚、雙耳垂肩、笑臉迎人的彌勒佛坐像,後上方是佛光山的開山紀念碑,刻著「佛光山」三個大字,碑上方有一燈塔狀三角形建築物。碑後放生池中的小島上,有一尊潔白如玉站立在龍背上的觀音菩薩像;池邊有古色古香的龍亭和香光亭。山麓的大型拱門有5個門洞,高40公尺、寬120公尺,上題「不二法門」4個字。後面的朝山會館為印度式佛堂,金頂紅柱,廳堂寬大,館內設備相當現代化,可供信徒和訪客朝山禮佛時食宿之用。大佛城和朝山會館之間的菩提二路兩旁遍植菩提樹,夏天遮蔽驕陽,非常涼快。菩提樹葉更替很快,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前一個月左右,葉子可在一兩個星期內落盡,到佛誕節時抽出的新芽,已經油綠茂密了。 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和大願殿是佛光山4個主要的寺廟建築,以規模宏偉著稱。宮廷式的大雄寶殿位於朝山會館不遠處,仿故宮太和殿而建,紅柱黃瓦,宏偉壯觀。佔地5950平方公尺,是佛光山規模最大的佛殿,供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3尊佛像皆約7公尺高,莊嚴中流露出慈悲。大殿四壁中有1.48萬個壁龕,每龕供奉一尊小型釋迦牟尼像,洞上方有小燈名為「光明燈」,夜幕低垂、燈光齊亮時,四壁金光閃閃,極為神聖莊嚴;殿內可供千人早晚課訓或舉行法會佛事。 大悲殿採用中國宮殿式的建築,建地面積為8000平方公尺,高達20公尺,殿內奉祀7公尺高的白衣大士聖像,四壁供有1萬尊信徒奉獻的觀音小瓷像。外廊牆上,還繪有12幅描述觀音菩薩應化事蹟的浮雕。 如來殿內有禪淨法堂、文物 展覽館、綜合辦公室和可容納2000人的大會堂。禪淨法堂長36公尺、寬24公尺,外禪堂可供400人禮佛,內禪堂可供百人參修。禪淨法堂兩側的金佛樓與玉佛樓中設有抄經堂和禪學堂,三堂總稱佛光山修持中心,長年舉辦抄經、坐禪活動,是佛光山最具活力的地方。 依「阿彌陀經」興建的淨土洞窯,再現釋迦牟尼為弟子誦經的盛況及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妙境,是佛教教義、美術和雕刻的完美結合。附近的佛教文化陳列館佔地2645平方公尺,館內對佛教的流傳、宗派,中國的名山古寺、中國歷代帝王、將相、文人與佛教的關係;對如何做一個佛教徒,標準佛堂,佛教的詩、書、字、畫、法器等,都有詳盡的介紹。佛教圖書館內,存書豐富,並定期出版佛教刊物;佛教文物供應社,則專售佛教書刊和祭品飾物。 檀信樓是「信徒之家」,可供信徒休憩和茶敘,內設八間會談室、兩間禪坐房、可容納800人用餐的大齋堂和1200人的大禮堂。這裡還有大願寶塔和花園墓地等建築。墓地中的萬壽堂為7層樓的納骨塔,一樓有4間大小禮堂,專門用來做超薦法會;二樓有6間如意居,可讓臨終的病人與家人最後相聚;3~7樓有5萬多個靈骨龕,分為個人龕、夫妻龕和家族龕式等三種。還有佛光精舍和國際兒童村,並設有僧伽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培養佛教人才和社會有用人才。 佛光山以十二美景聞名,計有笑佛迎人、佛光普照、龍亭大觀、觀音躍魚、靈山四會、西來流泉、寶橋渡佛、竹林鳴禽、圓通應化、東方明燈、東山日出和西嶺晚霞等。「寶橋渡佛」中橫跨兩山間有如長虹的寶橋,白色的石雕柱格外醒目,順流而下的溪水,不時在亂石上激起一連串水花。「東山日出」、「西嶺晚霞」是佛光山最佳的天然景色,黎明時,一道圓圓的彩光伴著一輪紅日從東山升起;黃昏時分,西嶺上道道霞光,瞬息萬變,映射出柔和、安詳的光彩,置身其間,有種「心飄雲物外,疑入西天境」的羽化感覺。 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是佛光山最熱鬧的時刻,到處掛滿了花燈,入夜後整座寺院一片燈海,宛如不夜城。農曆四月初八的釋迦牟尼誕辰紀念日,均有浴佛法會,屆時信徒雲集,也很熱鬧。 佛光山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一所完整的佛教大學,皈依佛門的學生,除勤修經典、佛學外,也進行各項體育活動,做到勞逸結合;特別是每年暑假舉辦的佛學夏令營,吸引了許多大專學生前來參加。 ●月世界 月世界是高雄有名的郊遊勝地,坐落在高雄市田寮區崇德里,從岡山搭車前往,約1小時車程可達。這裡是古亭坑層泥岩分布的地區,也是高不過100公尺的丘陵,脈連脊露,稜線分明,有如一片原始大地。地層由泥火山形成,因受到長期的風雨浸蝕,植物生長不易,只有低矮樹木和草叢。除了少數山脊上有平坦礫石層保留下來外,大多數的山脊都呈鋸齒狀,尖銳突出,再加上10幾個地形惡劣、上面浮溝縱橫交錯、崎嶇不平且光禿禿的死山谷,顯得極為荒涼冷寂,但卻另有一番美感,有如月球世界,是台灣名勝裡奇幻得如同神話中詭奇世界的地方。 由於月世界地處二仁溪一條小支流的山谷內,山地農牧局在其內築了一座攔沙土壩,雨季時集水成湖,湖水映著四周的尖銳山脊,明月當空之際,形成所謂的「月景農塘」,景色非常迷人。月世界的山巒在天黑時會發出螢光,地質學家們認為是由於山坡表皮礦物質中含磷的緣故。這裡的風光有超現實的意味,疑真似幻,若虛若實,可以說是藝術的一種最高境界。因此,遠近慕名前來夜遊的人眾多,當地小店在假期幾乎夜不閉戶,全日24小時為遊客服務。 除了月世界外,田寮區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泥山,其中有些險峻的景色更勝於月世界,沿途仔細尋覓,常會有意外驚喜。 ●義大世界 義大世界的地址在高雄市大樹區學城路1段10號,是結合購物、遊樂、商務和度假休閒元素的好地方,尤其是它的義大遊樂世界,更可以讓遊客樂翻天。 義大遊樂世界的地址位於高雄市大樹區學城路1段5號,是全台灣唯一以希臘情境為重頭戲的大型主題樂團,擁有47項刺激的遊樂設施。全園分為三大區域,其中的大衛城是以古希臘神殿為建築藍本的義大利皇家劇院,是全台灣最高級的大型專業劇院,擁有1800多席的豪華觀眾席。劇院日間提供遊客以30分鐘的吉祥物歌舞,夜間邀請國際藝人輪番演出精彩的歌劇、話劇或其他節目。 聖托里尼山城完整地複製了希臘海島的藍白美景,這裡各式主題商店與餐廳林立,使遊客彷彿置身浪漫的愛琴海聚落裡。 特洛伊城堡重現木馬屠城記的歷史場景。1.5萬坪全台灣最大的親子室內遊樂館,貼心的室內遊樂、刺激和服務設施,使遊客無需顧慮安全問題。360度「天旋地轉」被視為台灣最刺激的遊樂設施,萬聖屋、飛越台灣模擬飛行,以及全台灣唯一暗室雲霄飛車,都是獨具特色的遊樂設施。 除了上述的多樣化設施外,義大遊樂世界還有日夜雙花車遊行、魔幻馴水師和火山爆發秀等精彩表演。此外,高230公尺、全台灣最高的義大摩天輪,全部都有貼心的冷氣車廂,可眺望無限的高屏美景,以及晚間128種燈光變化秀,都是能讓遊客感到值回票價。 ●美濃風景區 美濃風景區三面環山,位於高雄市,北界杉林區,南隔蓍濃溪與屏東縣接壤,西與旗山區毗連,東鄰茂林區。悠久的歷史,使這裡散發著濃濃的古意,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朝元寺是美濃區最大的廟宇,地址是高雄市美濃區朝元路90號。寺廟山門非常壯觀,門內是佛教道場,清靜幽雅的寺院,隔著牆與山水對望,也與塵世隔絕,每天只傳來暮鼓晨鐘。寺廟前視野開闊,遠方的青山和近處的綠野一覽無遺。 朝元寺正門左側兩公尺處有一座古橋,過了橋便是台灣文學散步道。這是一條由石板鋪成的山道,兩旁遍植花樹,花樹間立有一顆顆巨石,上面鐫刻有台灣30多位早期作家的名句;步道邊設有石板桌椅供人休憩。人們走在步道上,聽著鳥兒婉囀的歌喉,感受文學作品芬芳的氣息,觀石懷人,似與文學的精靈對話,意境優美,極具詩情畫意。 鍾理和紀念館是台灣第一座由民間發起、為平民文學家所建的紀念館,位於朝元寺附近,坐落在尖山山麓的綠林中,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物。紀念館內素靜幽深,左邊有鍾理和嚴肅的塑像;牆上掛滿作家的老照片和許多字畫;玻璃框裡收藏著他生前的手稿,有的是用粗陋的稿紙寫就,也有的是用學生筆記簿打的草稿,他寫作條件的艱苦和堅強的毅力可見一斑。館內除展出作家本人的生平、作品手稿、文友們為他出版的專集、別人贈送的圖書和紀念文物外,還有台灣其他作家的手稿著作及私人交往的信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高風亮節和正直不阿,以及對文學鍥而不捨、執著追尋的精神。 雙溪森林遊樂區距朝元寺約600公尺,位於美濃區東北方4公里的竹頭角一帶,有雙溪流貫其間。遊樂區面積達27公頃,包括台灣少有的熱帶母樹林和黃蝶翠谷。熱帶母樹林設立於1935年,佔地4公頃,舊稱竹頭角熱帶樹木園,是台灣南部重要樹園之一,為台灣林務局所轄林地。成立目的在於觀察外來樹種的適應性,以供造林選種時參考;現在是國際研究林業科學的活標本林園。 目前在園中200多種樹木中,仍保留有從南洋群島、中南美洲、澳洲及非洲等地引進的97種樹木,其中有30多種為台灣所獨有,樹齡均達60年以上,非常珍貴;還有11種樹種每種僅存一株、4種樹種每種僅存兩株,是重點保護對象,附近還有根如板狀的橄欖樹及樹皮有尖刺的吉貝棉奇樹,令人稱絕。在此棲息的鳥類共有27種,有在枯木鑿洞築巢的五色鳥、在樹冠層活動的紅嘴黑鵯、瀕臨絕種的朱鸝,以及藍磯和綠繡眼等。這裡栽培的樹木經過專家精心設計,排列井然有序,漫步在鋪有桃花心木的步道上,伴著清脆的鳥鳴聲,觀賞四周鬱鬱蔥蔥的樹木,吸取大自然的健康清新,是賞鳥與進行森林浴的絕佳場所。 黃蝶翠谷是全東南亞唯一的生態型蝴蝶谷,同族群的蝴蝶全年度皆在相同地點棲息與繁衍,這裡毫無工人雕琢的斧鑿痕跡,曾擁有「單位面積產蝶密度世界第一」的紀錄。目前已發現110種蝴蝶,其中銀紋淡黃蝶和無紋淡黃蝶為強勢蝶種。這裡距離鍾理和紀念館約5分鐘車程。谷中終年青綠,長滿高大的喬木和鐵刀木,可供黃蝶的幼蟲食用;溪畔的草地上則長滿了長穗草和野花,花蜜可供黃蝶吸食;再加上這裡氣候溫和,適合蝴蝶的生長,因而形成全台灣唯一的黃蝶生長區。每年4月及6月前後,可以看到上萬隻黃蝶翩翩起舞的盛景。此時樹木就像冬日裡的落葉樹,樹下都為油綠的灌木及草木植物所覆蓋,上下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群的黃蝶沿著溪流不斷由上游往下游飛行,形成巨大的蝶道,且極富動態感;牠們在窪地吸水時,會停立得密密麻麻,遠看就像一塊塊黃色的絨毛地毯。 這個遊樂區還闢有燒烤區、體能訓練區和露營區等。綠意無限的雙溪河谷與四周的參天古木,和著鳥鳴,伴著蝶舞,身臨其間,有遠離喧囂之樂。 中正湖又名美濃湖,原名中圳埤,是當地聞名遐邇的名勝,位於美濃區東北郊,佔地27公頃,可灌溉附近130多公頃的水田,也可用以養魚。湖畔西北靠山,三面均為寬闊的田地,環境優美、山明水秀。 由於蔣介石曾分別於民國45和民國57年兩度到此地觀賞湖光山色,地方人士乃將此湖改名為「中正湖」,並在湖畔建「中正亭」作為紀念。湖心亭閣玉立,有小橋與湖岸相連,佇立亭中憑欄遠眺,看湖水漣漪,遠山如黛,椰林倒映,聽風語呢喃,魚躍淙淙,極富江南水鄉風味。 東門樓是美濃區最古老、最醒目的地標,已有256年的悠久歷史,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始建,位於美濃湖上方,正門上高懸有「大啟文明」4個大字的牌匾,激發人們思古之幽情。旁邊的伯公壇是附近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也是人們下棋閒聊的天然公園。 敬字亭又稱為敬聖亭、孔聖塔,是用來焚燒字紙的亭子。相傳美濃開莊之初,一梁姓人士來此,見字紙滿地亂扔,非常痛惜,乃呼籲鄉民敬字惜紙,因而在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建造了這座位於中山路上,現已列為三級古蹟的敬字亭,供人們焚燒字紙。亭口還供奉倉頡、孔子及文昌帝君的牌位,考季時常有考生前來祭拜,祈求考運亨通。此後,人們又陸續在民生路、忠孝路和中華路上興建了三座敬字亭,一直流傳至今,讓人感受到美濃人尊師重道、勤奮好學的優良品性。 美濃的原鄉緣文化村成立於民國83年,是當地最早成立以紙傘文化為題的主題館。館內全以牛車輪作點綴,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客家風味。二樓客家文物館展示昔日客家的寶貴文物。觀光客還可以在館前親睹老師傅製作紙傘的全部過程。油紙傘在客家習俗中因紙與子為諧音,故以兩把傘作為嫁妝,有「早生貴子」之意;且「傘」字結構共有五人,象徵「多子多孫」;另有傘面為圓形,代表「圓滿」與「緣分」。傳統紙傘的製作過程分為削傘骨、繞線、裱紙、上柿子水、收傘曬傘、繪畫、裝傘炳、上桐油、釘布頭及纏柄、穿內線等10個步驟,全程皆為手工,製作一把傘約需時半天。傘骨材料多為孟宗竹,傘柄為箭竹,傘面為棉紙,傘頭為棉布。 美濃民俗村以八大部門展現客家文化,有雅石雕刻、手工藝創作、陶藝教學及客家美食館等,採分租合營的方式,因此各館均有特色。 ●台灣蝴蝶生態教育中心 台灣蝴蝶生態教育中心佔地廣達1萬公頃,規模居世界第一,地址在高雄市美濃區吉祥里外大寮21號。 整個教育中心依據蝴蝶所需的生長環境布置,有讓幼蟲啃食的葉類植物,有供產卵懸蛹的高枝樹木,也有各種蜜源花卉供成蟲吸食,加上流水、壘石等,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中心內佔地寬廣的蝴蝶飼養區,是人工網式的蝴蝶園,一年四季都有蝴蝶的幼蟲、成蟲和蛹,可以說是展示蝴蝶的一生,從牠的出生到死亡,每一幕每一天都在不斷地上演著。各個季節也會有獨角仙、鍬形蟲和螢火蟲等與人們見面;在這裡還可見到各種珍貴、稀有的蝴蝶。 這個中心還有羽化區、產卵區、親水區和休憩區等,參觀時有專人隨隊解說和定點解說,並且有詳細的解說資料、植物牌和研習手冊供人們參考。區內還設有高倍數顯微鏡與電腦連線,人們可從螢屏上清楚地觀察蝶翼的鱗彩和蝴蝶羽化翩舞的過程。遊客們在這裡不但可以觀賞到各種彩蝶,還可以進一步瞭解蝴蝶生活的奧秘,走入蝴蝶的迷人天地中。 屏東地區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大鵬灣位於台灣西南部沿海,是台灣第一個以內海水域活動為主的國家級風景區,地址為屏東縣東港鎮大鵬里大潭路169號。60多年前,大鵬灣四周大片濕地上長滿了茂密的海茄冬紅樹林,故稱「茄定港」,因水深面廣,漲潮時大帆船可以由外海經港嘴開進,直接抵達東港鎮的船頭里碼頭。日據時期,此地曾是日本軍方的水上機場和潛艇基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美國空軍的猛烈轟炸。光復後,大鵬灣由空軍接收,成為空軍預備學校、指揮參謀學校和空軍幼校,現在「大鵬灣」的地名,就是因過去灣的北岸有空軍訓練基地而得名。 位處東港鎮和林邊鄉之間沿海地帶的大鵬灣,西北距東港鎮僅2.5公里、距高雄市29公里,與正北方的屏東市相距約30公里,向南至墾丁公園也不過70公里。這裡交通便利,位於省道台17線上,是通往枋寮、恆春和墾丁公園的必經之路;有南回鐵路支線經林邊鄉,往來台東、高雄之間。在水路交通方面,由於距離小琉球島僅9公里,從東港前往小琉球非常方便。 大鵬灣風景區佔地1438.4公頃,其中陸地面積649.3公頃,灣內水域面積532.1公頃,海域面積257公頃,灣長3500公尺,寬1800公尺,是個袖珍型的風景區,但其單位開發利用率卻冠於其他風景區。區內分為水域遊憩、陸地遊憩和民俗觀賞等三大系統:水域遊憩活動包括海水浴場、乘船、風帆、遊艇、滑水、潛水、日光浴、沙雕、拖曳傘和船釣等,但水域內有電魚,時有泳客被「電」的事故發生。這些年來垂釣風氣日盛,許多釣客都看上大鵬灣這片黃金水域,於是專為釣客服務的筏釣租船業應運而生,喜歡釣魚的人多不會錯過大鵬灣水體穩定、營養充足的水域、在此地釣魚,最特別的是租一艘塑膠筏,划向港灣中垂釣,此種釣法稱為「筏釣」。由於灣內風平浪靜,塑膠筏並不需要動力,只要釣客自己動手划,就可以行動自如,尋找適當釣點下竿。這裡還是全台灣最大的箱網養殖場,東港的箱網養殖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只有挪威和荷蘭才有同等的技術能力。「箱網養殖」,顧名思義,就是在海裡用漁網做成一個箱型的養殖網,把魚養在裡面。這種養殖法在大鵬灣,已有傲人的成績。 陸地遊憩有賞鳥、野餐、露營、健行、自行車、住宿度假和產業觀光等項目。在民俗觀賞方面,主要為欣賞當地廟宇文物和參觀民俗活動。 整個環繞大鵬灣的海域和陸地,又分為青州濱海遊憩區、海域活動區、水上娛樂區、遊艇碼頭區、濱海公園區、養殖觀光區、自然景觀區、旅館區、民俗文藝區、服務區和保留區等。其中的青州濱海遊憩區,是大鵬灣風景區裡第一個興建的觀光景點,區內有攤販賣店、觀景台、觀景涼亭、海濱散步區、兒童戲水區、遊客中心和停車場。區內的觀景台極具現代特色,外形如同一艘帆船;有1公里長的濱海散步道連接至遊客中心;二樓設有大鵬灣展示館,介紹大鵬灣的開發過程和特色。在這個遊憩區內,有一片木麻黃林,內設烤肉和野餐區,也可供遊客垂釣、戲水。 大鵬灣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海岸瀉湖,也是台灣最大的囊潟狀湖。湖是指介於沙洲和內陸間與外海隔離,但仍可感受到潮汐現象的水域,其成因多半是因為淤積,大鵬灣便是由於林邊溪和力力溪上游夾帶著大量泥沙入海,在海灣與季風漂送下形成南平半島這道細長的砂礫地帶,又叫做砂嘴,再經由圍堵而成。大鵬灣與嘉運里間有一缺口與外海相通,新鮮的海水和魚群不斷湧入灣內。由於周圍被陸地和沙洲環繞,灣內終日風平浪靜,加上日光充足,氣候溫暖,來自周圍村落農田排入的肥料極多,使它成為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天堂,也是由國外引進熱帶魚的「歸化樂園」,吸引眾多水鳥前來覓食,鳥類多達95種。自古以來,附近居民便在湖心組成迷宮般複雜的航道,蚵民們還利用白色的蚵殼填海、築堤、造路,以便於泊船和行走,這些也是大鵬灣的特色景觀。 由於大鵬灣位於河口海岸交界處,廣闊的沼澤地、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和海岸植被,成為這個風景區最大的觀光資源。這裡原來有很多茂鬱的紅樹林,如今已被破壞,還好灣畔椰林依舊,使大鵬灣的景色仍然動人。灣邊呈帶狀分布的海茄冬林,遠看有如一條綠色的腰帶,有數目眾多的鷺鷥、蝦、招潮蟹和貝類等在此棲息;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有大群候鳥飛來,景色非常壯觀。 這裡湖地形與外海分隔,使得灣內風平浪靜,加上廣達500多公頃水域,對於發展水上活動非常有利。因此大鵬灣的開發將配合高雄、墾丁、小琉球和三地門等景點,結合海洋、地形景觀和人文風土的展現等,規劃出一個濱海的觀光、遊憩樂土,以及水上休閒活動基地。 在大鵬灣有全台第一座開啟式景觀橋,叫做大鵬灣跨海大橋,長195公尺,寬30公尺,利用液壓原理,縮起伸縮桿時橋面在2分鐘內就可開啟75度仰角,使水上現出20公尺寬的航道,可供高桅帆船進出;伸縮桿推出去後,橋面就關閉。這段開啟式橋面長40公尺,開啟一次耗電20度,電費36元。大橋造價17億元台幣,民國97年3月建造,民國100年2月完工啟用。站在橋上往東眺望,可以看到高聳的大武山,往西小琉球在望。 ●海口沙漠 海口沙漠分布於車城鄉海口村內,又稱「夢之灣」、「鼻尖灣」,也有人稱之為「小撒哈拉沙漠」。這片沙漠的形成,是由於恆春著名的落山風由山的缺口順坡而下,在遇到海灣的防風林後,形成一股強勁的捲風,掀起漫天風沙而堆積成為沙漠。它高達10公尺,長約1700公尺,寬約250公尺,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與海岸線平行。 這裡是一處絕佳的旅遊勝地,擁有質地細柔、金黃色小山般的沙丘,因其形態受氣候影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觀,置身其中,黃沙滾滾,前不見森林樹木,後不見溪谷流水,波紋的沙漠景觀滿足了人們嚮往一睹沙漠奇景、在綠蔭處處的寶島中尋覓一塊不同天地的願望。 佇立在沙丘頂上,還可北眺尖山雄姿,南望對岸的龜山。落日時的海口沙漠更是迷人,紅霞、黃沙與碧海相互映襯,為一絕佳搭配;落日的輝煌與沙漠的空曠冷漠,形成美麗的對比。當夜幕降臨,在月光下遠望海面閃爍的漁火,靜靜聆聽著風聲、浪聲,也是一種極其浪漫的享受。 沙漠旁木麻黃防風林,除了防風、美觀外,還是野餐、休憩、避陽的好處所。防風林內有一片廣闊的原野,許多牛群錯落,悠閒地喫草、散步,偶爾有乳羊穿梭在牛群中,為沙漠景觀帶來一片生機。 海口沙漠盡頭有一座百尺長堤,是海口漁港,有許多遊客來此戲水玩樂。過長堤沿著海灘,可以撿拾貝殼或捉螃蟹。由於沙漠地形之故,這裡顯然特別,有別於一般海岸地帶。 附近有一座古老的燈塔,規模雖不及鵝鑾鼻燈塔,但不可否認它對海口村漁民的貢獻。海口沙漠距屏鵝公路約有2公里,因此保留了天然風味,未受遊客對環境的污染。 ●旭海大草原 旭海大草原位於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內,又稱為「中正大草原」或「中正崗」。前往旭海大草原,可以由車城鄉轉199號縣道進入旭海村,經旭海國民小學與溫泉,由旭海橋前的右邊小路過溪,再步行半小時,就到達綠草如茵、景色怡人的旭海大草原。 草原位於黑獨山上,海拔約300公尺,面積300多公頃,向東延伸至海岸。由於海風經年吹拂,碧浪滾滾,放眼望去,令人心曠神怡。草原中央有個天然水池,是牛羊飲水的地方,池畔草坡隨處可見牛羊或飲水,或喫草,或低頭,或觀望,一副悠閒自得的模樣。據說旭海村民犁田時不用耕耘機也不用牛耕,只要把一大群牛羊趕下田,讓牠們踐踏一番就可以了。 但由於旭海大草原屬於軍事管制區,須辦理甲種入山證才能進入。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也稱瑪家文化村,是全世界唯一完整保存台灣山地文物最具規模的野外博物館,也是瑪家鄉最富特色的觀光景點。它坐落在屏東縣水門隘寮溪上游數公里處的富谷河階上,地址是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這裡距離屏東市區約24公里,交通便捷,由屏東搭往三地門的屏東客運班車,至水門下車後,順路牌步行約30分鐘可達。 園區面積82.65公頃,充滿悠閒自然氣息,雖無日月潭山地文化村的歐洲宮廷那麼富麗絢爛,但這裡的青山、綠水及樸實的山胞居室改建,都呈現出嶄新的風貌,自然刻畫出台灣各大原住民族群的部落生活,使人們不僅懷念起台灣開發之初的悠悠歲月,也讓人對山地生活有所認識。相較之下,日月潭文化村像是個成熟的少婦;而瑪家文化村則似含羞帶怯的村姑,它那自然清新的純真美,令人嚮往。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瑪家文化更忠實地保存了山胞原始文化。以雅美族的住家來說,由於多在海邊,為防禦外族入侵、阻擋海風吹襲,住屋較矮,四周堆砌著石牆,進出要半蹲半爬;而九族文化村的雅美族住家很高,容易讓人對雅美族文化造成誤解,也反映不出其原始功能,與雅美族原住民的真實生活情況也不盡相符。 整個園區依照山水地形,規劃出台灣原住民九族代表性的傳統建築、衣飾工藝和生活形態等的文化傳統,可分為迎賓、塔瑪路灣、那麗灣和富谷灣等四大區。迎賓區內設有園區大門、行政中心、視聽館、工藝館、文化陳列館、停車場、八角樓的休憩中心及餐廳等。塔瑪路灣區則建有泰雅、賽夏、卑南、阿美和雅美等五族的傳統建築和聚落形態展示區,這五族屋宇的建築材料相同,都是用草、木、竹、樹皮、石頭、石板和水泥等,但是各部落間不同格局的建造,顯現各自社會和文化背景的差異。 那麗灣區有餐飲中心、歌舞場、木偶館、蠟像館和生活形態展示館等,其中木偶館吸引許多觀光客,逗趣可愛、色彩鮮豔的木偶滑稽而誘人,常逗得人們哈哈大笑。 富谷灣區建有布農、邵、排灣和魯凱等四族的傳統建築和聚落形態展示區。 在生活形態展示館中,介紹各部落的農耕、畜牧、狩獵、採集和烹調的方法,以及各部落五顏六色、色彩鮮豔的華美衣飾、耳飾、頭飾、頸飾和珠帶等飾物。這些衣飾也許並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常識,但那股濃郁的原始之美,展現出生命強烈的原始動力,令人心儀。 進入泰雅族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樓,設在每個部落的入口處,用來監視外敵,晚上有守夜的青年輪流警戒,如今成了眺望風景與男女約會的好去處。由於阿美族多半居住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平原地區,缺乏天然地理屏障,因此阿美族聚落四周都有竹籬與戰壕,作為戰時安全防禦的必要設施。而雅美人的生活與漁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依自己船身的大小,而用茅草搭建自己的船屋,其入口都面對著海洋,下水典禮更是隆重而熱鬧非凡。 此外,園內還設有展演場,定期演出原住民傳統歌舞;這裡山地原始風味的自然景觀,也是假日休憩和野外踏青的好去處。 ●賽嘉航空公園 賽嘉航空公園是台灣最優秀的滑翔翼活動場所,位於屏東縣山地鄉賽嘉村、口社村和高樹鄉泰山村之間。地址為屏東縣三地門鄉賽嘉村賽嘉巷120號。由於口社村附近的895高地和賽嘉村附近的403高地,西向山勢陡峻,聳立於隘寮溪支流武洛溪左側,中間窪地平坦遼闊,上升氣流極佳,滑翔翼可百分之百起飛。泰山村至新大路關農場間的廣闊平原,大部分為河川新生地,土質鬆軟,無任何障礙物,最適合航空器的自由飛行和著陸。這一帶沿公路向東500公尺,向北或向南30公里內,均無重要軍事工業設施,適合長距離的越野;向西距屏東機場21公里、西南距潮洲空降機場26公里的範圍內,都不妨礙軍用飛機航道的活動。 這個航空公園地域面積廣達2162公頃,空域範圍大約16公里 、寬約3~5公里,飛行高度約1000公尺,活動空間寬廣,飛行視野遼闊,擁有良好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是遠東地區唯一最佳的航空運動基地。它除供給社團、選手集訓使用外,一般的機關和團體也可以提出書面申請,核准後便可前往此地。高雄火鳥隊、雄鷹隊,屏東野雁隊都定期在此展翼試飛,彼此切磋飛行技術、許多愛好跳傘、拖曳傘及模擬飛機等新潮活動者,也經常在此大顯身手。 前往賽嘉航空公園,以自行開車最為方便,由屏東出發,沿22號省道往三地門方向行,經水門過三地門橋後左轉,行至路右側的三教寶宮,續行5公里後有一岔路,路口設有航空公園指標,循指標再行5公里可達。這段路為「之」字型上坡山路,彎度較大,行車要格外小心。也可由屏東搭乘經鹽埔、高樹、大津的屏東客運前往,在泰山村下車,沿185縣道南行1小時,至關福橋左轉後走20分鐘,也可抵達。而由高雄美濃鎮前往,沿途綠野平疇,風光旖旎,過了泰山大橋後,就由平地向山區蜿蜒而上,路兩側散布著油桐、木芙蓉和野牡丹。春夏時節,漫山遍野的花朵,把山頭點綴得熱鬧非凡;山坡上芒果也紛紛垂吊枝丫,非常誘人;再加上清脆悅耳的鳥語、蟬鳴,使人心情歡愉。 登上航空公園,向西、南和北方俯瞰,可將整個高樹鄉和鹽埔鄉的景色盡收眼底;向東望,層層山巒常被煙霧圍繞,大、小鬼湖附近的幾個山頭,都籠罩在神秘的面紗中。雨後放晴時,可以看到樹林翠綠得發亮,山巒輪廓清晰異常,朵朵白雲在山間追逐,令人心曠神怡。 由於航空公園附近有不少旅遊景點,如高雄市的多納溫泉、茂林情人谷、屏東縣的大津瀑布、海神宮、大水沖、綠茵湖、三地門、涼山青年活動中心、山地文化園區,以及德文、霧台等風景區,因此將這些風景區開發成一個連貫的賽嘉樂園觀光區,並以航空公園作為動態中心。 賽嘉航空公園主要設施包括平地著陸區、山地起飛區和綜合滑翔訓練營舍等三部分。公園西部的平地著陸區,為一處平坦寬闊、毫無障礙的河川地,區內設有滑翔翼、拖曳傘和熱氣球等著陸區,以及模型飛機跑道、飛盤場、風箏場、模擬飛行教練場和直升機停機坪等。山地起飛區位於園內東部的高山峻嶺上,這裡有很好的上升氣流,是良好的起飛地區,區內建有中、高級起飛區和停車場。而綜合滑翔翼訓練營舍則坐落在公園的南方,佔地1182平方公尺,內設套房和團體房,可供172人住宿,還有廚房、器材室和辦公室等服務設施。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地址在屏東縣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是台灣最大的水族博物館,總面積廣達96.81公頃,以展現水的精神與特性為主,館內規劃有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及世界水域館等三大主題館,並且各館均有特色,令人百看不厭。 在海生館大門前的「太平洋親水廣場」上,有鯨鯊、瓶鼻海豚和鬼頭刀等海洋動物的雕像,非常生動。在「鯨魚廣場」中央,有巨大的大翅鯨帶著幼鯨躍出水面換氣的黑色雕像。 台灣水域館係模擬自然生態的水族館,呈現台灣地區特有的水域形態,以小雨滴的旅行為開端,呈現台灣海島多彩多姿的自然面貌。遊客能夠親手觸摸潮間帶生物,其中大洋池模擬水深200公尺以上的海域深邃浩瀚,在似無邊際的大海洋中,可以看到海中美麗巨大的鯨鯊和一群大大小小魚群一起悠游的美景。 珊瑚王國館是海生館的瑰寶,它以美麗的珊瑚和熱帶魚為主軸,用淺海至深海的方式,介紹五彩繽紛的珊瑚礁和熱帶魚群,恣意展示豔麗。遊客走入長達84公尺的海底隧道中,一抬頭就可看到海中雄偉的鯨鯊和其他不同種類的魚群一同悠游的情形,而明星小白鯨柔和地穿梭於冰層間,是海生館必遊的景點。 世界水域館以3D虛疑實境的無水水族館為主軸,有海洋生態及罕見的極地生物,讓遊客跨越時空的限制,去欣賞世界各大水域與古代海洋,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此館有極遠「古代海洋」、極大「海藻森林」、極冷「極地水域」、極深「深海水域」、「水溶溶展示廳」和「探索教室」等六大區域,讓世人跨越時空,認識生命起源及世界極致的特殊生態。 「海藻森林」是亞洲之最,這裡由美國加州移植過來的巨藻,是今日世界上生長率最快的植物之一,當環境條件合適的時候,它每天都可以長大約60公分,而巨藻的總長可以超過30公尺。 「極地水域」裡的企鵝是館裡的明星動物,這裡一共有5種企鵝,巴布亞小企鵝像一顆會動的灰色小毛球,非常逗趣可愛,小朋友們到海生館參觀,別忘了和牠們打個招呼。 「深海水域」內有大王魷,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看過活體的大王魷,但是遊客可以在「深海水域」中,透過3D看到接近真實的大王魷,而且牠會因為遊客的反應、情緒、溫度和動作,作出生物的反應本能。如果遊客伸出手想觸摸牠,大王魷一感應到,就會反應作出噴墨汁和加速逃離;當遊客動作大時,牠還會自動斷手求生。 除虛擬海洋世界外,世界水域館還展出真實的海洋動物,如來自德國台灣罕見的港灣海豹、南北極代表性的企鵝與海鸚鵡,其中企鵝展示的數量和種類都居亞洲第一;還有針對兒童所設的「探索教室」區,旨在強調互動學習,可讓兒童們在寓教於樂的遊戲中,學習海洋知識。 ●恆春古城 恆春古城位於恆春鎮中山路,是台灣目前唯一保存得較完整的古城古蹟,也是尋幽探勝的好地方。這個二級古蹟舊名琅橋,係原住民語音翻譯而來,其意為「台灣最南端」。清光緒元年(1875年),沈葆楨銜命來台考察墾丁一帶,見當地四季如春,乃奏請朝廷建城,取名恆春。主要是因為這裡前有龜山為屏、背有馬鞍山護衛、東有赤牛嶺、西跨龍鑾潭倚關山,地當恆春縱谷要衝,地勢險要,可加強南台灣的守衛。後來廣東招撫局招募來的壯丁陸續入墾,人口日增,有城護衛,有官管理,恆春即設縣治,雄鎮台南半片天。 清宣統元年(1909年),恆春遭強烈颱風侵襲,城樓與民房毀於一旦。民眾搬取城垛重建家園,古城因而遭受空前劫難,面目全非。據「恆春縣誌」記載,古城之所以受損是緣於地理環境、天災及人為破壞等因素。由於恆春位於台灣南端,7~9月常遭颱風侵襲,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東北季風猛烈,特別是當地還有風力極強的「落山風」,這些都對古城造成嚴重侵蝕。此外,恆春地帶為強震區,而且古城垣本身係用泥土夾板樁築,外用三合土蓋面,不太牢固,加上施工品質不良,給古城不同程度的傷害。 從光緒元年至二十年的短短20年中,當地更換的主管知縣就達19人之多,礙於任期過短,就算有心建設古城的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台灣光復初期,古城仍被人們所忽視。隨著地方建設速度的加快,市區日益繁榮,交通漸趨發達,原有車道已不敷使用,遂於民國52年依照都市計畫開闢東門側道路。民國57年「恆春國中」拆除城牆闢建運動場看台;民國69年整修南門城樓;民國71年整修東門口城樓,原有城樓因無人管理,草木叢生,受風雨長期浸蝕而崩塌陷落,古城再度遭劫。由於當年整修南門時,沒有按照原貌重修,新建材與古風古貌極不協調,使古城雪上加霜。民國74年,地方當局特聘請名建築師規劃設計,將古城加以修護,以期原貌重現。 恆春古城修護計劃以恢復整座城池的原貌為前提,除被現有道路破壞部分不得不變通外,其他部分都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5條所載「古蹟應保存原有形貌,不得變更,如因故損毀,應依照原有形貌修護」來辦理。古城修護工作分為恢復原貌、保護無法考據的部分,以及保存維護現況良好的部分等兩個方面,分成三期修護。 古城海拔20公尺,城牆多以磚石、灰土砌成,高6公尺、寬約2公尺,城周約3公里,有東、南、西、北4個城門,城門上各有氣勢恢宏的城樓與砲台各一座。原來的4座城樓構造和大小尺寸相仿,因早已傾頹,只能憑著舊照片推測原貌;由於年代久遠,又經戰亂,城門已多次毀損;曾經過全面整修的東門和南門,新建城樓部分構材略有脫榫。 東城門的大石板地和紅牆磚瓦具有濃郁的古樸風味,厚厚的城牆給人一種庇護感,古意盎然,城外仍然可見昔日的壕溝。東門是舊跡保存最完整的城門,往滿洲、佳樂水必出此門。 南門是縱貫公路必經之路,可通往鵝鑾鼻,此門是恆春古城四個城門中變化最多的一處,如今除保留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城牆外,其餘全部重修,成為今古夾雜的建築物。 西門可通往車城,位於舊街道中山路的盡頭,牆壁上布滿青苔、野草,進入城門,沿著窄小彎曲的舊街道,兩旁低矮的民房緊挨,顯露出百年古城質樸原貌。北門的紅磚拱門及樓板也保持有原來面貌,公路由城門穿過,四周是空曠的軍營區。 東門與北門位於恆春鎮的邊緣地帶,西門與南門則處於中心地區,中間有座石碑公園,為大理岩石堆砌而成,上有2座紀念石碑和1座砲台。這4個城門不僅是恆春古城對外的交通要塞,也是台灣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城門古蹟,雖屢經整修,古樸風味猶存,是恆春最具代表性的建築。 ●墾丁國家公園及其附近景點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最南端恆春半島南側,地址為屏東縣恆春鎮墾丁路596號,是台灣第一座國家公園,且係坐落在台灣唯一的熱帶區域內,三面環海,西有台灣海峽,南臨巴士海峽,東瀕太平洋,領域涵蓋海陸兩部分,兼具山海之美、沼原之勝。陸地部分以西面的龜山為起點,經貓鼻頭、南灣、鵝鑾鼻、佳樂水、南仁山到九棚,共17731公頃;海域部分由上述地點起到距離海岸線1公里內的海域,約有1.49萬公頃。百萬年來恆春半島下沉、隆起、褶皺和崩落的地殼運動史,造就了墾丁豐富的地形地質景觀,是研究珊瑚礁地形、石灰岩洞和海崖的最佳課堂。 這個公園的地質景觀可分為三類:東邊為孤立的山峰、隆起珊瑚礁、石灰洞穴和貝殼砂等,以鵝鑾鼻、龍坑與風吹沙等最為著名;中間地帶是恆春平原;西邊以台地與珊瑚礁斷岩為主,崖下遍布裙狀珊瑚礁,以關山與貓鼻頭最為著名。 墾丁公園是台灣珊瑚礁地形最發達的公園,園區內外遍布奇形怪狀的珊瑚礁石,有些和樹根蟠錯在一起,也有一些是天然的礁石岩洞。當地珊瑚礁以「小區域、多元化」著稱。珊瑚礁俗稱「硓石」,是珊瑚蟲的骨骸、貝殼遺骸和海藻等沉積而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經過雨水長期沖刷和浸蝕,形成瑰麗的鐘乳石和石灰岩地形,主要分布在大平頂、關山岩、貓鼻頭、社頭、墾丁森林遊樂區和鵝鑾鼻台地等地區。 據說幾10萬年前,這裡原來是一片海洋,後來經過海底火山爆發,才留下許多稀奇古怪的珊瑚礁石和岩洞。如今這裡山陵嵯峨、巨木參天,海洋一望無際,美景多彩多姿。由於墾丁海岸日光充足,海水溫暖清潔,珊瑚沿著岩岸生長,形成此地最具特色的裙狀珊瑚礁,尤以紅柴坑和貓鼻頭等地最為發達。而在龜山島至白沙、貓鼻頭、青蛙石到香蕉灣一帶海底,是軟珊瑚林分布密集的地域。據調查估計,墾丁公園海域裡,就有150多種石珊瑚、50多種軟珊瑚和50種柳珊瑚。 除珊瑚礁,園區另一種景觀便是熱帶樹林,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是台灣首座熱帶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林場之一。目前墾丁的熱帶植物林共分為椰子類、熱帶果樹、藥用植物、單寧染料科植物、油脂植物、橡膠植物、香料植物和纖維植物等8區。 這個公園屬於熱帶性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乾燥,每年10月受到中央山脈阻礙,東北季風無法沿著山坡往南吹,再加上半島上的地形效應,形成了「落山風」,孕育複雜多變的植物林相,如棋盤腳、銀葉板根、欖仁樹、瓊崖海棠、白榕和黃槿等熱帶海岸植物,林投、海檬果、草海相、白水木和水莞花等濱海植物,以及攔截風沙的木麻黃和有定沙作用的馬鞍藤等,為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 園內多姿多彩的生態環境,蘊藏了無數如獨角仙、鍬形蟲和金龜子等甲蟲類;以及美麗的彩蝶和蟬、蟋蟀、蝗蟲等鳴蟲。這裡氣候溫暖、四季花開,是蝴蝶繁衍的天堂,蝴蝶種類眾多,白斑蝶、擬蛺蝶、青斑蝶等都是常見的蝶類,而黃裳鳳蝶則是墾丁公園特有的品種,外形極為高貴華麗。每年10月以後是候鳥過境的時節,有灰面鷲、赤腹鷹和紅尾伯勞等候鳥成千上萬成群出現,蔚為壯觀。 墾丁海域擁有1000多種珊瑚礁魚類,是台灣沿岸魚種最豐富的海域,有體長超過1公尺、體重逾幾百公斤的鯊和大石斑,也有如指甲般大小的小蝦虎魚,還有粗皮鯛、隆頭魚和鳥魚等草食性魚類,以及狗母、鷹斑鮦、鯨、秋姑魚、鸚哥魚、蝶魚、雀銅、中國管口魚、石狗公、比目魚、小丑砲彈魚、橫帶鸚鯛、藍帶唇裂鯛和槍蝦等魚類。 墾丁森林遊樂區一帶,原是排灣族龜亞角社的山胞部落所在地,故舊稱「龜亞角」。這個遊樂區又稱為「墾丁公園」、「墾丁植物園」,以熱帶氣候、海洋、森林和岩石見稱。清光緒三年(1877年),招撫局自廣東潮州募集壯丁前來墾荒,乃命名為「墾丁」;1902年,日本人在這裡培植自熱帶各地引進的樹木,計513種,26變種,分屬115科,面積共593公頃,分為高士佛、豬勝東、港口和龜亞角等4個試驗地,其中以龜亞角試驗地最大,佔地435公頃,這就是今天的墾丁森林遊樂區。它位於恆春鎮南方14公里的墾丁里,地址為屏東縣恆春鎮墾丁里墾丁路201號,地處鵝鑾鼻半島中部,是中央山脈南端山稜,海拔150~300公尺之間向東南傾斜的緩坡地。 全區遍布珊瑚礁岩,共1200多種植物,分為椰子、油脂、橡膠、藥用、熱帶果樹等區,濃蔭夾道、紅花綠葉相映成趣。遊樂區的第一、二遊覽區內有茄冬巨木、遊客中心、花榭、人工湖、石筍寶穴、音樂台、銀葉板根、望海台、仙洞、觀海樓、銀龍洞、雨傘亭、垂榕谷、迷宮林、一線天、第一峽和棲猴崖等17個主要景點。第一遊覽區主要是植物景觀與人工建築物共同組成,第二遊覽區則是植物景觀與特有的地形景觀,遊客們步行遊覽全程約需2小時30分鐘。 茄冬巨木是指一棵幹圍20公尺的古木,樹齡超過300年,樹心已被刳空,但仍然枝繁葉茂,遊客可進入樹幹內休息,巨木前方草地可供露營。遊客中心是兩層樓建築,一樓供應餐飲,二樓陳列公園開發史和林木使用情形。 花榭是玻璃製成的花亭,內植各種奇花異草。人工湖是人工挖成的蓄水池,佔地約1萬平方公尺,湖心有3個噴水塔,噴出的水高10公尺,漫天白霧,蔚為奇觀,儲存雨季餘水以備旱季使用。 石筍寶穴是深8公尺的天然石穴,周圍65公尺,穴中央有根巨型石筍擎頂拔地,旁邊也有幾根小石筍。音樂台建在一個巨大的礁岩下方,用水泥築成,可容納百餘人並坐。銀葉板根樹係熱帶植物,因葉背面呈銀白色而得名,根部常積水,必須伸出地面呼吸空氣形成放射狀板根,如木板般排列,奇特怪異,是全台灣唯一的一棵,樹齡約為400年,人們戲稱它為「南國佳人」。望海樓位於椰子林後面,為六角亭,是遠望大海和青蛙石的好據點。仙洞是全省最大的珊瑚礁洞,長137公尺,洞內遍布鐘乳石與石筍,燈光照耀下虛幻迷離。 觀海樓高27公尺,共7層,內設植物館、郵電所、康樂中心和圓形餐廳等。七樓是一平台,上設幾個望遠鏡,遠望鵝鑾鼻、太平洋、巴士海峽、台灣海峽、中央山脈等美景及公園全景,異常清晰,如在眼前;天氣晴朗時,還能望見菲律賓北疆和蘭嶼。 銀龍洞是曲折狹長的洞穴,裡面鐘乳石沿壁下垂,千姿百態,潔白晶瑩,美不勝收。雨傘亭位於高岩絕頂上,有亭如傘,可眺望恆春鎮及滿州鄉風景。垂榕谷是個突然降落的盆地,景致清幽,有巨大白榕的氣根自谷壁垂懸而下,根部糾纏錯雜,頗為奇特。迷宮林是由一大片珊瑚樹林組成,林木蔥鬱,林內路況複雜,不易辨別方向,極易迷路。一線天是由被地震震裂的岩石所形成的峽谷。第一峽原為恆春往台東必經之路,氣勢雄偉,今仍有路通往滿州。最後一景棲猿崖原為墾丁森林猿族群棲之地,但遊客紛至後,猿類多已遷居,偶有小猴啼叫,驚鴻一瞥。 墾丁公園入口處牌坊背後有海拔317公尺的尖山,臨海銳聳如錐,峰下斷崖絕壁。 墾丁公園第三遊覽區正式名稱叫「珊瑚礁熱帶雨林保護區」,人稱「墾丁的幽冥幻境」,區內充滿原始、浪漫的情調,氣氛詭異,多彩多姿,貌似平靜,實際上卻危機四伏。在「遊客止步」的木牌告示後面,有條若隱若現的紅磚小徑被厚厚的落葉所遮蓋,兩旁是印度橡膠樹林和台東漆樹。台東漆樹的果托可以生食,但是樹葉和汁液都有毒性,會使人的皮膚發癢紅腫,過敏的人甚至遠遠地還沒有碰到,就會全身不自在。白榕也是這個區域裡的主要植物,長長的氣根懸垂成千百條柱。還有一些毛柿、有葉尾帶卷鈎的鞭藤,以及許許多多台灣各地罕見的熱帶植物,構成光怪陸離的景觀。 區內有毒蛇、大蜈蚣、大蜘蛛、咬人狗、大型的蚱蜢和蟬,甚至大蝴蝶因有牠那對特大的翅,飛得特別吃力和緩慢。在這裡一處由珊瑚礁圍成的谷地上方崖壁,正是獼猴們的家。 石灰溶洞的入口處在半山腰被兩棵大樹及一塊大石頭擋住,僅能容一人爬進去的曲折岩縫,位於茂密的巨根間,很不容易被人發現。出入口相距不過近百公尺,但進入後直到出洞口,卻要耗費3個小時,在冬季時蛇會躲入陰濕的溶洞中冬眠,因此遊客應特別小心。此洞共分為3層:第一層高約3公尺,寬約6、7公尺;通往第二層的通道,必須匍匐前進約30公尺後,才逐漸能爬行通過。第二層洞與第一層洞大小相若,高約20多公尺,乍看之下似有數10個通道,但長度都僅有10公尺左右;進入第三洞的通道更是難找,僅容一個瘦子爬行通過,另外第二層還有另一個出口。第三層洞極大,高20多公尺,長和寬均約百公尺,可以容納500~600人。由於地形過於複雜,洞內黑暗無光,是恆春半島已知最危險、最大的溶洞。據生物學家說,這個溶洞還是「活」的,石鐘乳及石筍仍在「生長」中,而墾丁公園內,其他的石灰溶洞如石筍室、仙洞和銀龍洞等,都是不再成長的「死」洞穴。整個溶洞中的石頭,都是亮晶晶的石灰岩結晶。從溶洞頂端垂下的石鐘乳,尖尖的下端還掛著晶瑩的水珠,不斷往下滴。底下的岩石,也不斷向上凸出,那就是正在形成中的石筍。雖然其「生長」速度緩慢,但千百年後將會連結而成石柱。至於該洞有3層之多,表示恆春半島地表有間歇性隆起的現象。在洞中到處都有自然斷裂和完整好看的石鐘乳,其中有一塊重約1000多公斤。由於該洞附近均屬原始森林,毒蛇、蜈蚣及毒蟲極多,加以路徑錯綜複雜,為了遊客的安全及自然資源的保育,該洞已暫被封閉。 社頂自然公園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東南方,面積180公頃,以佔128公頃的高位珊瑚礁地形為主,並且以保存原始自然風貌為原則,有草原、灌木叢、峽谷和石灰岩洞,平均海拔200公尺。全區以長達13公里的步道銜接,並設有賞景休憩亭和解說標示;此外,幾乎沒有人工設施,觸目所及,全是造物主的絕妙佳作。貫穿公園的步道向南延伸至籠仔埔的牧場草原,再折向西北,然後返回停車場;還有60多條羊腸小徑,都經過編號標示,不虞迷路。 公園內隆起的珊瑚礁上,有許多蟠根錯節的植物,因長期受東北季風影響,枝幹都偏向下方,可謂「天然盆景」。這裡植物有329種以上,原生馬兒鈴科、芸香科、蘿摩科等蝴蝶食用植物大量散布,50多種五彩繽紛的蝴蝶迎風飛舞,為觀賞大自然研究蝴蝶最理想的地區。珊瑚礁內還隱藏有44個石灰岩洞,其中33處具有觀光和研究價值,且一半以上是還在繼續生長的活鐘乳石洞。由於鐘乳石生長非常緩慢,破壞卻在一瞬間,加上洞內常有毒蛇出沒,為保護自然景觀,只開放了幾個洞,其中的第13號和第21號洞內的石筍仍在生長中。 公園內的「大峽谷」屬於陷落地層,高30公尺,長85公尺,僅容一人通過,非常雄偉險峻,走在步道上,還可見到遠處礁岩樹叢上獅子型的榕樹,獅首望向一片竹林,旁邊樹林覆蓋的山丘如龜背,造型之奇,令人贊嘆,此為公園第一景「獅龜嶺」。 續行往山丘,林蔭中有小橋流水、木造桌椅、是散步、休息的好地方。走上山丘,走出叢林,進入綠草如茵的草原景觀區,有礁石、草原、彩蝶、灌木叢和海岸林等奇景。公園盡頭,有個築在珊瑚礁上的瞭望台、放眼望去,南台灣美景直映眼簾,近處青翠綿亙的鵝鑾鼻半島和濃密的熱帶林令人心胸舒暢,而遠處的碧海與藍天相映,構成一幅美麗圖畫。這裡可說是不經雕琢、最富野趣的「大自然教室」。 南灣距恆春約4公里,是台灣最南部的一個海灣,因海水湛藍又名藍灣,由於沙質潔淨細白,又稱金沙灣,早以「金沙白浪」名列恆春八景之一。其水域與南海及太平洋交匯處,是台灣唯一的捕鯨場,日據時期曾有一天創下捕殺300頭鯨魚的記錄。 深海處盛產軟珊瑚,北面的岩石水草豐盛,是台灣唯一的海底牧場,也是全台灣最有名的潛水勝地。這裡分區棲息著形形色色的海中動物,如寄生蟹、海參和海星等,潛入其境如入水底市場。此地海灘平直細白,長約600公尺,海水清澈見底,深淺適度,冷暖合宜,是夏日弄潮的好地方,而岸邊的珊瑚貝石,也是一大特色,是遊客收集貝類的好去處,但由於核三發電廠位於這一帶,有一部分沙灘並不開放,核三廠出海口附近的拖曳傘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南灣至外海約40公尺處有具國際規模的「人工漁礁」區。馬鞍山距南灣不遠,山勢平緩,放牧著成群的澳洲乳牛,頂上的「馬鞍春光」也被列入恆春八景之中。 大光里是南灣西側的海岸線,是一段坡度緩且寬闊的弧形沙灘。在高低潮之間的寬度,最大可達30公尺,海灘上4~5公尺是寬廣平坦的砂質地,局部有沙丘。大興里海灘的組成物質,包括不規則散布的粗粒珊瑚砂、珊瑚碎塊和破碎貝殼。由於強烈的風蝕、波蝕和潮汐作用,海灘物質不斷浸蝕、搬運和沉積。在季風或颱風季節,海岸外半沉入水中的近代珊瑚,被打碎後搬運至海灘,長此以往,年復一日,在南灣與貓鼻頭間便形成一處特殊的地形景觀。 墾丁海水浴場面臨巴士海峽、背向大尖山,位於墾丁森林遊樂區大門牌坊對面,距南灣約5公里。南灣海岸這一段,是全台灣最美麗的海水浴場。著名的青蛙石高度為61公尺,是海水浴場明顯的地標,主要由傾斜的中新世岩和礫岩組成,四周被更新世石灰岩環繞,石灰岩的上表層就是墾丁的現有地層。由於它處在海浪的長年沖積下,表面呈現出崎嶇多蝕溝的面貌,遠遠望去,宛如一隻正要跳躍入海的大青蛙。青蛙石周圍數量龐大的瓊崖海棠,是烏頭翁最喜歡築巢的一種植物,這種鳥為台灣特有種,是墾丁公園代表性鳥類,在這一帶數量之多堪稱國家公園之冠。青蛙石另一側的小灣,沙灘平緩,海灣旁的墾丁帆船俱樂部,提供快艇、風浪板、帆船等出租服務。潭子灣介於墾丁海灘與南灣之間,為珊瑚礁地形,呈面海5度的傾斜角,局部有完整的原生礁形保存。 墾丁牧場位於墾丁海濱北面 ,恆春的南面,範圍包括從墾丁海濱至大、小尖山四周,佔地1168公頃,是台灣少見的大牧場。早期是漢人聚居的地方,日據時期徵為牧場,現在由台灣畜產試驗所經營,是目前台灣最大的肉牛養殖場,擁有最大的空間和最多的牛隻。牧場周圍以木麻黃圍繞,草原以竹籬隔開,牛居右,馬居左,並飼養山羊。這裡採放牧式經營,可欣賞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風光和歐洲農舍田園的景象。牧場內分為大溪地、大石板、小石尖、圓山和籠仔埔等五大牧區。附近「井仔腳」的泉水又多又純。牧場內設立的合作社,販售自產的奶製品及牛肉乾等,已成為墾丁地區的特產之一。 大尖山是墾丁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標誌,海拔317公尺,又稱尖牛山,全山由砂岩及頁岩中的礫石塊組成,因浸蝕作用,造成三面絕壁,僅餘東面為陡坡,其形狀隨眺望角度不同而各異其趣,近看像塊大石板,自鵝鑾鼻方向遠眺則雄偉高聳,故有南部「大霸尖山」美譽。山頂上視野極廣,碧綠的牧場、清澈的南灣海域、貓鼻頭和鵝鑾鼻沿線各景點,皆可一覽無遺。 由墾丁公園西北方的車城、新街經過海口沙丘,就到達龜山,這座海拔僅72公尺的小山丘,因狀似龜殼而得名。山頂上視野開闊,可展望四重溪與保力溪河口地形景觀,並隨著季節變化而有不同的景觀。由於地勢險要,日據時期所遺留的軍用隧道,也是旅遊探洞的理想地點。 龜山旁的後灣是個寧靜的小漁村,海域景觀良好,陸地幅員廣闊,附近種有許多恆春半島的代表性作物瓊麻。 由後灣以南的下水堀至萬里桐沿途,海水蔚藍清澈,海底地形富於變化,巨大礁石林立,間有深溝裂谷,形成懸崖峭壁、峽谷隧道等奇特景觀,已被劃為海域生態保護區。全區遍布各類石珊瑚、軟珊瑚、成叢的海扇、海柳、群游的珊瑚礁魚類,以及各種貝類、海百合和海藤等。 從萬里桐至蟳廣嘴間的海域,淺處為平緩斜坡,各種形狀石珊瑚生長密集,且種類繁多,是恆春半島沿海石珊瑚生物相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水深10公尺以下,由於波浪浸蝕作用和礁石崩落造成的各種地形景觀有石洞、石穴、拱門、礁石區等,礁石表面為大部分生長稠密的石珊瑚類所覆蓋,周圍有珊瑚魚、貝類、海百合和海星等,景觀優美。 紅紫坑位於恆春鎮西南部,與龍鑾潭毗鄰而居,風光旖旎,清幽典雅。北面的萬里桐是車城至貓鼻頭的中間地帶,為西側海岸線上一個小漁港,村民以捕魚為業,質樸可愛,遊客可順道拜訪。 龍鑾潭距恆春約3公里,地處恆春盆地,是一座人工蓄水湖,滿水面積175公頃,平均水深3.5公尺,是恆春半島水利灌溉的來源。潭西是甘蔗和甘薯園,丘陵有一草潭,面積為龍鑾潭的1/3,風光極佳;東面為長堤,堤外有一片綠野和田園農舍。在長堤上可觀賞野鴨戲水和湖光山色,不但是賞湖佳地,也是露營、釣魚的好地方,「龍潭秋影」被列為恆春八景之一。觀光局在此興建了曲橋流水、圓門高塔、高爾夫球場和網球場,使這裡成為一處優良的休閒活動中心。 龍鑾潭是公園內的特別景觀區,也是台灣候鳥遷徒路線中南端最重要的休息站,水面上和附近的稻田魚池,每年至少有170多種鳥類棲息,其中候鳥佔60%以上,形成著名的「水鳥天堂」。每年的10月至翌年5月,飛來過冬的雁鴨科水鳥最多達12種,其中澤鳧的數量曾多達4000隻,小水鴨、白眉鴨及尖尾鴨數量也不少;潭區內體型最大的留鳥以大、中、小白鷺及牛背鷺等鷺科鳥類為主,與當地水牛形影不離。為研究和保護這些鳥類,龍鑾譚設立了台灣第一座以鳥類為主的展示和觀察中心。內部設備美觀新穎,整排的單筒望遠鏡和透明的大型景觀窗,可讓遊客悠然自得地觀賞鳥而不受落山風之苦。此外,潭區還有林投、馬纓丹、相思林、竹林、蘆草、木麻黃及銀合歡等植物。 關山位於龍鑾潭西,是面對台灣海峽隆起的珊瑚礁石,原為軍事基地,有多處廢棄的軍事碉堡和坑洞,現已開放成有名的遊覽勝地。關山又名「高山岩」,海拔152公尺,有很多石灰岩洞、溝、峭壁、緩坡和怪石。山頂上的百年古廟,因祀奉福德正神故稱福德宮,廟前有座兩層樓瞭望台,登樓可望見貓鼻頭海岸線;廟後有兩大岩洞,一是24孝子洞,內刻24尊孝子像;另一個為18羅漢洞,刻有18尊羅漢於洞內。廟宇南方有一類似野戰巨型鋼盔的巨大礁石,相傳500多年前由菲律賓飛來此處,故稱「飛來石」,又因外形似烏龜,又名「福靈龜」,實際是因隆起的珊瑚礁岩遭受風力、水力的差異浸蝕所形成。 這裡視野廣闊,北望可見大平頂傾斜台地,向東可遠眺龍鑾潭、南灣和紅柴坑一帶美景;山頂砲台是觀賞夕陽的最佳地點,每逢夕陽西下,海面上泛著點點金光,雲彩變幻萬千,一輪紅日逐漸沉入海平面下,這就是名列恆春八景之一的「關山夕照」。 瓊麻工業歷史展示區位於關山東面,北面緊臨龍鑾潭。瓊麻為恆春三寶之一,屬龍舌蘭科,原產於墨西哥,1901年由美國領事引進。這種植物葉尖長有褐色硬刺,可作為綠籬及軍事上防禦空降或海岸阻延登陸之用;在人造纖維和塑膠被廣泛應用之前,瓊麻是這裡農民主要的經濟收入,舊稱「瓊麻抽絲成高樓」。 現在這個展示區保留了瓊麻極盛時期的建築,是人文歷史的環境教育場所,裡面保留有日據時代台灣纖維株式會社、光復後岡山繩索漁具場恆春麻場的建築,包括採絲機房、進口瓊麻自動採絲機、倉庫和辦公室等,共分為資料、機具及自動採絲機房等3個展示室。室外有曬麻場和神社,還可觀賞多種龍舌蘭科植物。 後壁湖是台灣最南端的漁港,也是公園內最大的漁港,可以容納500噸級以下漁船350艘。這裡屬於典型的沿岸漁業,各個季節捕魚都有不同的收穫,尤以4~7月的雨傘旗魚、飛魚、鬼頭刀魚,10月至翌年3月的白皮、黑皮劍旗魚和鮪魚的產量最為豐富,黃昏時可見本地民眾、觀光客爭購海鮮,場面極為熱鬧。碼頭附近的海域,是浮潛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並且是潛水玩家公認的墾丁海底景觀最美的區域之一。核三廠出海口附近的拖曳傘等活動,也吸引了眾多遊客。這裡的遊艇港是全台灣第一座遊艇專用港,掀起海洋休閒風潮,將海上休閒事業發展至南太平洋。 貓鼻頭是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分界點,與鵝鑾鼻同為台灣最南端的兩點,由於這裡有一珊瑚岩,外形如貓咪蹲坐之姿而得名。「貓岩峙海」,也是著名的恆春八景之一。貓鼻頭半島長約5公里,寬約3.5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最高點是西北角的關山。貓鼻頭位於半島的東南部,呈典型的珊瑚礁海岸浸蝕地形,鳥瞰時如百褶裙,有「裙礁海岸」之稱;由於長時間的海浪浸蝕、砂粒鑽蝕、長期鹽粒結晶及溶蝕作用,形成崩崖、壺穴、礁洞、層間洞穴等奇特地理景觀,極具地形教學與研究價值。 由貓鼻頭旅遊服務中心前行可通往海崖底端,崖下有一侍奉觀世音菩薩的南海洞,周圍有情侶石、方石等奇石。這裡的冬天非常適合藻類的繁殖,海藻種類繁多,海岸邊處處可見綠油油的石蒓、褐色的馬尾藻、紅藻等隨波搖曳,與湛藍的海水,五彩繽紛的熱帶魚及猙獰的珊瑚礁岩相互輝映,極具觀賞價值。 雷打石的位置在貓鼻頭至後壁湖途中,是一座巨大崩岩,鄰近海灘環境幽雅,為拾貝的最佳地點,並擁有世界級的灘岩地形景觀。 後壁湖與貓鼻頭之間的海域,是墾丁公園海域特別景觀區。這一帶海水蔚藍清澈,海面下處處是瑰麗的美景,各種珊瑚遍布海底,五彩繽紛的熱帶魚、海鰻、蝦、貝類、海藻等海洋生物種類繁多,堪稱台灣沿海之冠,而分布廣大的珊瑚礁岩沿岸,更是活生生的生態教室。 白砂灣位於貓鼻頭西北的海岸上,原為漁港,因擁有長約500公尺、寬約40公尺的潔白沙灘而得名。由於東側有低矮台地為屏障,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海灣仍然風平浪靜,全年適合進行游泳、潛水、駕駛帆船等海上活動,在淺海處浮潛還可欣賞珊瑚礁岩中的美麗魚蟹等生物。 「出火」奇景位於恆春東側約3公里處,也就是恆春往佳樂水的縣道途中。出了恆春古東門城外,「出火」村前二重橋邊、公路左側空曠的農地就是「出火」奇景的地點,只見黃褐色沙質地中央冒出熊熊烈火。方圓10公尺有幾十孔地火冒出,或大或小。古時這裡曾有千百孔火苗亂躥,蔚為奇觀;如今由於遊客壘石烤肉,掩埋火口,已所剩無幾。臨近「出火」時,天然瓦斯味嗆鼻,這些地火不大,但終年不熄;若逢雨天,還可欣賞到水火相容的奇觀,雨下愈大,火也愈來愈旺,令遊客稱奇不已,是一處極為珍貴的大自然景觀。白天在烈日下,火光極易錯過,最好在天際有晚霞的黃昏時分觀賞「出火」,此時大地逐漸融入黑暗,唯有「出火」奇景發出金黃和紫藍的火光,映襯遠山和枯樹的剪影,構造出一幅幽美迷人的自然美景。每當夜幕低垂,出火附近放牧的水牛都會神奇地走近出火地點,牛頭朝著出火處,仰首發出低沉的吟聲,此起彼落,聲勢不凡。這種水牛拜火的奇妙景觀,令人嘖嘖稱奇。 恆春生態農場是台灣第一座生態農場,內涵豐富、理念新穎,遊客可以在這裡見到特殊的農業生態計劃,以及許多螢火蟲、台灣野鳥和黃裳鳳蝶等的復育計劃。現在,農場已吸引許多歐美國家的農業專業前來觀摩學習。此外,農場內部還興建一座設計與設備超越國際觀光級大飯店的研習中心,內部有豪華精緻的客房和獨立別墅等,設備極其講究,大廳還陳列各式翡翠、玉雕、古董及藝術畫廊,供客鑒賞。 風吹沙位於屏鵝公路中段,它的沙瀑和沙河等特殊地形,是台灣珍貴的風蝕地形景觀之一。由於中央山脈至此僅剩3、4公尺的緩坡,當東北季風刮起時,強勁的狂風毫無遮掩地沿山掠下,風吹沙就是在這種強烈的風蝕、風積作用下造就的奇特景觀。 冬天強勁的東北季風將海岸邊的沙石、貝殼捲起吹向內陸與山頂,最後積存在地勢較低的谷地中,形成長約500公尺、寬約200公尺,分為南、北兩條,呈帶狀發展,沿狹長窪地直達船帆石後方的台地。夏天雨季時,雨水將部分沙石再由谷地沖流到斷崖下,形成沙河,而後沿70公尺的峭壁垂直滑瀉到海岸,形成沙瀑景觀。沙丘向西南延伸,寬僅幾十公尺,中央部分寸草不生,顯露出沙丘的圓弧曲線,邊緣則生長一些灌木叢和瓊麻,沙丘上還有些隨著風沙由海邊帶來的植物,如馬鞍藤和海埔姜,它們的莖爬在沙地上蔓延很長,極具生命力。現在由於佳鵝公路的開闢,風吹沙景觀已不復往昔。 佳樂水位於恒春半島東側海岸,舊稱「佳洛水」,原為水掉下來的意思;後來蔣經國來這裡參觀,取「安和、樂利」之意,更名為「佳樂水」。由於在強勁的海蝕作用下,這一段海岸被侵蝕成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造型,並且發展出各種抗風姿態,因此又稱「海神樂園」,吸引了各地好奇、愛岩、愛水的遊客前來參觀。這裡有一條長約2.5公里的賞景步道,沿途可欣賞各種奇岩怪石和海蝕平台;步道盡頭的山海瀑布是最著名的景點,由3條溪流匯聚而成,是台灣罕見的臨海瀑布,整條瀑布可以分為兩段,上段水勢較大,下段水流則由石縫中涓涓流出,雨後瀑布的聲勢更為壯大,遊客可在一旁的賞景亭上,欣賞瀑布拍岸的壯闊情景。瀑布下有路,步行5小時可直達出風谷大草原。 港口村為依山面海的小漁村,地處港口溪出海口,以長有巨大白榕、出產港口茶,以及為台灣最南端的蝴蝶避冬谷而聞名。 白榕園在佳樂水附近,隸屬於恆春林業試驗所港口工作站,是全台灣唯一可以見到白榕樹的地方。白榕園佔地100公頃,內設有1.7公頃的苗圃,栽種有樹、相思樹、美人蕉、白榕樹和南洋桉等,林相非常優美壯觀。這裡清幽的涼意,鳥兒嚶嚶成韻的美妙音符,再配上附近佳樂水澎湃的海濤之聲,帶給人們感官上最大的享受,令人駐足流連。整個榕園最引人注目的是百株以上的叢生白榕,樹幹呈咖啡色,鬚根為奶油色,鬚根都長達10公尺以上,萬縷細絲整齊有致地垂落地面,阻隔大部分強烈的陽光,「橫柯上蔽,在畫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是榕園美景最佳的寫照。 山風谷大草原位於佳樂水北方,佔地近10公頃,綿延數公里,橫貫草原需步行1小時,種有許多木瓜、椰子、石榴等果樹。草原上偶有相思樹林與林投樹,是露營的好屏障;草原中央地帶有一條清澈小溪蜿蜒流過,有蝦、蟹及小魚悠游水中;草原東北方出風山下的山坳處也有一片水源,是一處非常理想的露營地,不但擋風遮陽,還可以洗天然浴。附近出風鼻的鼻頭,向太平洋突出,是東海岸線上觀日出的理想地點。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位於墾丁公園東北角,是台灣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森林,擁有1000多種維管束植物、60餘種鳥類和蝶類,哺乳類與兩棲爬行類動物繁多。南仁湖是重要的水域所在,終年不涸,呈狹長狀,四周有葱鬱的亞熱帶林,湖畔有螢藺、野荸薺、水毛花等植物叢生,每年有大批候鳥過境,其中尖尾鴨、澤鳧等水鳥居多,是水鳥們快樂的棲息地。南仁灣海灘上有許多堆積物,有「礫灘」之稱,在此隨處可見球石、蜂窩岩、方格石等景觀;這裡是重要的水蕪花聚生地,是公園海岸最具代表性的樹種,四季一片翠綠。保護區北部南仁山腰的原始林中,有50個排列整齊的石板屋,它被發現於百年前,至今來源不明,是由沙岩層層堆砌而成,特別的是高度僅約1公尺,並留存一些祭石、石盆等古物,現在這一帶已被劃為公園內的史蹟保存區。 鵝鑾鼻坐落在台灣最南方,古稱沙馬崎。「鵝鑾」一詞是排灣土語中「船帆」之意,今名是從音譯而來。它是台地半島地形,長5公里,寬1~2.5公里,最高處海拔122公尺。這裡四季如春,平均氣溫20℃以上,終年草木蔥翠,一面背山,三面瀕海,椰風蕉雨,碧波白浪,時見鯨魚戲水海上,風光旖旎,為最佳避暑勝地。每年5~9月為雨季,淫雨綿綿,當地人稱之為騎秋雨;10月至翌年4月,落山風開始吹襲,每秒達10~17公尺。 在鵝鑾鼻半島南部,有一座高94公尺的孤立山峰。在陡坡的西南,也有一個叫做鵝鑾鼻的小村莊,在村莊南方200公尺處,有一座著名的白色圓柱形的鵝鑾鼻燈塔,為全台灣53座燈塔中最有名、最早建立、光程最遠、塔身最高、參觀者最多、獨一無二的武裝燈塔,被譽為「東亞之光」。鵝鑾鼻附近多暗礁,七星岩矗立在台灣海峽,過去常有不熟悉附近水域的船隻觸礁。清同治六年(1867年),一艘美國商船從汕頭開往牛莊的途中,因遇暴雨迷失方向,漂至七星岩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和船員游泳登岸後又被俘遇害,加上琉球漁民也在此多次遇難,因此美國和日本政府建議清廷在此設立燈塔。 光緒元年(1875年),燈塔開始籌建,因當時此地掌握在原住民手中,清廷特別派了500名士兵保護,至光緒九年(1883年)完工,共花費白銀20多萬兩。這是一座高21公尺的6層建築物,塔身是用白鐵鑄造,內部設備多用黃銅製造。建造之初,有一盞一等定光5蕊煤油燈,光力為6500燭光,向七星岩方向投射紅色光弧。當時為防原住民侵擾,燈塔特別建成砲壘形勢,以塔基為砲台,圍牆上有槍眼,牆外四周有壕溝,並擁槍砲自衛,是世界上少見的武裝燈塔。 後來中日甲午戰爭時燈塔曾受損,1910年改裝煤油白熱燈,光力2.6萬燭光。1931年又改裝燈塔,光度更強,照射更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燈塔被美軍炸毀。在無情砲火的攻擊下只有塔身奇蹟般地屹立無恙,經過三番兩次的修葺,外觀已大不相同。儘管如此,塔身還留著當初盟軍轟炸的砲擊痕。民國51年時又改建了塔頂,裝置了新式大型四等轉透鏡電燈,1500燭光的燈泡,透過特製水晶玻璃的聚光,而使光度高達180萬支燭光,每30秒旋轉一周,能見度高時,射程遠達40浬,平常射程也達到20浬,是台灣地區光力最強的燈塔,也是遠東最大的燈塔。 由於曾有遊客打破過燈塔玻璃,乃於民國56年下令關閉燈塔,不再讓遊客進入參觀。這座燈塔不但是台灣名勝之一,而且還是台灣西部公路幹道的終點。 鵝鑾鼻公園位於燈塔旁,地址為恆春鎮鵝鑾里燈塔路90號,面積59公頃。當地屬珊瑚礁和石灰岩地形,在珊瑚礁內還含有貝類及有孔蟲化石,由於受到海浪、雨水和強風的侵蝕,形成巨礁林立、怪石嶙峋的奇特景觀,目前公園內有好漢石、妙妙門、滄海亭、迎賓亭、豪豬石、清淳一滴、相逢谷、石洞、冤家路、幽谷、虬榕、送風岬、非非洞、鵝鑾礁、忘憂道、千秋谷、花明道和又一村等16處勝景。公園內動植物頗多,如黃裳鳳蝶、恆春大白斑蝶、鳥頭翁、紅嘴黑鵯和樹鵲等較為常見。每年9月間成群結隊的紅尾伯勞過境時,鵝鑾鼻公園是最佳賞鳥處;此外,園中常見蜥蜴與螃蟹爬行。公園附近的海底,有各種珊瑚、藻類和熱帶魚,爭奇鬥妍,美不勝收。在植物方面,珊瑚礁之間有象牙樹、黃槿、海檸果、毛柿和林投等熱帶海岸林樹。在珊瑚礁岩壁上,則以山豬枷、柃樹藤、三葉岩爬藤、長葉腎蕨和海岸擬事蕨等蔓性灌木、藤木為主。由礁石往海邊前行,穿過以草海楓為主的灌木叢後,就是以水蕪花為主的臨海珊瑚礁灌木叢,由於珊瑚礁養分有限,加上強勁落山風的吹襲,以致樹形低矮而盤結,顯得古意盎然。此外,園區內還發現距今5000多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持續型文化的史前遺址。 砂島是位於鵝鑾鼻西北方1.5公里處的小海灣,擁有一片大約150公尺、色澤亮麗的貝殼砂沙灘,為世界僅存兩處之一,砂中含貝殼、珊瑚和底棲性有孔蟲等,碳酸鈣含量約90%,被保育界視為「國寶」級沙灘。貝殼砂沙灘是貝殼和珊瑚等破碎後,歷經數千年海流沖刷和自然研磨,最後形成平滑圓潤、晶瑩剔透的砂粒,而在海灣內堆積成潔細的沙灘。由於貝殼砂用途廣泛,曾引起一段「淘砂熱」,現已禁止開採,並將這裡劃為生態保護區。 為保護貝殼砂珍貴資源,墾丁公園特設立「砂島貝殼砂展示館」,展示貝殼砂形成及列入保護的原因,館內設有透明片、圖片展示,更設有賞砂台,可實地觸摸和觀賞貝殼砂;或者在遠眺區觀賞沙灘全景和海天一色的美妙景致。現在這片綿延迤邐的貝殼砂海灘已半開放供遊客觀賞和嬉水;海灘旁的椰林,也是極佳的休息地,除了可納涼烤肉外,還可以在林間搭起吊床,享受這裡特有的寧靜氣息。 船帆石位於砂島與墾丁間,是一塊隆起於海中的珊瑚礁岩,高50公尺,周圍40公尺,因形狀酷似一艘即將進港的帆船而得名,其上長滿野草花卉與灌木,是鳥類群居的地點。由船帆石往南步行約10分鐘,就抵達一座有血統淵源的熱帶海岸林,據說在古生代這批熱帶林的樹苗由南洋一帶順流飄抵南台灣,而後生長、繁衍成茂密的森林;日據時期,日本人劃這片海岸林為「天然紀念物」,禁止任何人進入。這塊保護區面積2公頃,分布在長100公尺、寬40公尺的狹窄海岸邊,海岸林的成員以蠟樹、棋盤腳樹、白水木、銀葉樹、瓊崖海裳為主,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沿著熱帶海岸林走10分鐘,就到達香蕉灣,這個弧形的海灣,曾是遠東地區著名的捕鯨場,但是現在鯨魚在南部幾近絕跡,並且沒有留下任何跡象可供人想像昔日的捕鯨事業。 位於鵝鑾鼻公園北方的龍磐公園,為一隆起的珊瑚礁台地,因為雨水溶蝕,台地上滲穴、裂溝、崩崖等地形非常發達。由於強烈的東北季風所致,植物只有低矮的灌木叢和草原,草原邊緣是幾近垂直而下的崩崖地形,連接海邊的裙礁,視野廣闊,是觀賞日出及觀星的極佳地點。 墾丁公園東南部的墾丁海濱和船帆石海濱一帶,是五星級國際休閒度假高級觀光大飯店的聚集區。其中的墾丁凱撒觀光大飯店位於墾丁路6號,佔地33327平方公尺,由7幢連體建築物組成,每一幢均有3層樓高,共有250間客房,分為青山、海洋和池畔3種景觀客房,房內全部採用藤製家具,充滿熱帶風情。飯店設備齊全,有中餐粵菜廳、日本料理店、兩間咖啡廳、迪斯可舞廳、中庭酒吧、鋼琴酒吧、池畔酒吧、卡拉OK酒吧和宴會廳等。這裡的海灘康樂中心,可為旅客免費安排潛水、沖浪、泛舟、駕帆、垂釣、游泳和堆沙等活動。還有露天自動換水游泳池成人兒童各一座、兩座防風網球場、高爾夫球練習場、射箭場、兒童遊樂園、托嬰室、幼兒館、交誼廳、百鳥園、彩虹噴泉、視聽區、健身房、韻律教室、才藝教室、電腦資訊教室、美容院、圖書室和電動娛樂室等,以及撞球、乒乓球、橋牌、象棋和西洋棋等。飯店前有可容納90輛汽車的停車場,每天都有固定專車接送旅客往返於高雄左營高鐵車站與飯店之間。 統一海洋世界位於墾丁凱撒飯店旁,佔地1.7公頃,分為停車場、服務中心、潛水池、潛水訓練中心及露天劇場等五大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虛擬海底隧道、虛擬水族箱、3D海洋世界、4C海洋館、3D海洋視聽教育館、海洋運動區及海洋漩渦,可以滿足人類親近海洋的夢想。 虛擬水世界,是以影像投射及聲控,配合魚群的多種變化,以光學原理呈現海底風貌;立體海洋世界,透過紅色濾光鏡及立體影片,讓人產生一種與魚共舞的情境;海洋館中海洋劇情配搭風雨特效,加上閃電與黑霧,讓人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海洋運動區以神奇設施,讓遊客安全體驗釣魚、沖浪、滑水等運動;潛水池根據不同標準分初、中、高三級,有教練指導並檢定發給潛水證照;露天劇場有各種影片播放和各類表演。 墾丁福華飯店也位於凱撒飯店旁,擁有405間客房。飯店地下樓層中的「歡魔城」,吸引許多不同需求的遊客,內設以虛擬實境機器為主要設施的星際碼頭,以及水世界室內水上樂園。星際碼頭的迪斯可模擬機,有方向指示燈及搖滾音樂,遊客只要隨著音樂節奏,身體朝指標燈方向擺動,就可跳出有專業水準的迪斯可;虛擬快打是機器通過感應器,感應、掃描兩個參加者的動作,再反映到超大螢幕上的虛擬打手身上,玩起來非常過癮。「水世界」是全年開放的水上遊樂區,夏日水溫維持在28℃左右,冬季控制在30℃,區內有12項遊樂設施,7項滑水道,包括養生水療池、幽浮滑水道、魔幻滑水道、人造海浪池、漂漂河、旋風滑水道、親子滑水道等。深受遊客歡迎的「養生水療池」,有各種不同的水柱,可以按摩身體各部位;「幽浮滑水道」是世界最具特色的設施,遊客要依照滑道比例控制力道及彎度,轉幾個360°後再凌空衝出直落入3公尺深的水中,非常刺激;魔幻滑水道有各樣溫水按摩,還可享受電子營造的山光水色;人造海浪池定時的波浪緩送,讓遊客在室內也能感受飆浪、浮潛的樂趣。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位於青蛙石附近,是宏偉壯麗、古香古色的閩南式仿古傳統建築,內有三合院6幢、四合院2幢,以及三落院、書院、招待所、集會堂、餐廳、門房、機械房、泵浦房和司令台各1幢,總建築面積有6600多平方公尺,可供400人食宿、集會和訓練等。除餐廳為兩層樓建築、四合院與三合院各有1間約30平方公尺的觀海樓外,其餘均為平房。整個活動中心佔地近2萬平方公尺,中央有一個1300平方公尺的廣場,旁邊設有大、小停車場各一個。還有一條長80公尺、寬6公尺的車道,以及長120公尺、寬1.2公尺的人行步道,人行步道的入口處設有一個石造牌坊。 龍坑珊瑚礁風景區在鵝鑾鼻公園東南面,正好位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的交界處,是台東縣海岸最南的一段,入口在鵝鑾鼻燈塔後方200公尺處。由公路至特殊景觀區,必須走過一段不算短的彎曲、狹隘、崎嶇不平小徑,兩旁多為野生林投等植物,小徑盡頭是一片數公尺不等的石灰岩陷阱,下面有通道排出集水。岸邊隆起的珊瑚礁台地,受到海浪不斷的襲擊和重力的拖曳,崖邊的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向外崩落形成長溝。由草原至海邊,都是崩岩落石和大小不等的珊瑚礁岩、壺穴和溶蝕洞穴等。在海岸前方,有一個被稱為「基隆石」的巨大礁石,矗立在太平洋上,可與西岸的船帆石相媲美。當地有洶湧的黑潮流過,由於流動極為快速,將廢水除得一乾二淨,所以沿岸海域水質清澈潔淨。如登臨龍坑狹谷的頂上,太平洋及巴士海峽等海天一色的壯麗畫面,均可一覽無遺。崖上有許多不知名的花草,益添美感。 龍坑狹谷的海邊珊瑚礁,綿延數百公尺,有當地人稱為「無底洞」的洞穴數處,狹谷附近則散布許多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巨大珊瑚礁。龍坑狹谷東海岸,是裙狀珊瑚礁海岸,其上方的台地裡是紅土屑及隆起的珊瑚礁。龍坑昔日以盛產龍蝦而得名。如今這種筵席上的珍品,已因過度捕捉而減少。由於海浪強烈的侵蝕,裙狀珊瑚礁、崩崖、峽谷、海蝕平台等奇特地形景觀,極具原始、粗獷的風味。夏季,海岸上遍生水蕪花、文珠蘭和白水草等,生機盎然;冬季,岩石上繁衍茂盛的石蒓與來此過冬棲息的水鳥飛禽,都為這一片壯麗的珊瑚礁岩帶來幾許活潑熱鬧的氣氛。現在這裡已被列為自然景觀生態保護區,旅遊界也將此地與墾丁公園、佳樂水風景區並稱為南台灣的三大風景區。 台東地區 ●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的地址在台東市南王里文化公園路200號。卑南遺址在數十年前,就為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所發現加以記載,他說當時有60多塊巨大的石頭星羅棋布在卑南大溪的河床旁,就是現在台東新站的周遭。 這個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時代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整個東南亞最大和最重要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考古遺址,同時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當年南迴鐵路興建挖掘下,赫然發現巨石底下滿是石棺和遺蹟,並曾演出一場卑南遺蹟搶救風波。 公園最大的特色,就是進行考古發掘,一面成立遺址保存館對外展示,以便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和推廣教育等功能,讓來自海內外的遊客,都能近距離接觸考古世界。 卑南人曾留下不少未解之謎,雖仍爭議不休,但是很多人都相信,這些被挖掘出土的古墓葬者,他們都是現今排灣族和卑南族的祖先。 要前往卑南文化公園參觀,如自台北開車前往,可自國道5號蘇澳交流道下,轉9號省道經花蓮,至台東市卑南國中和縣立棒球場,再左轉產業道路就可抵達。 ●三仙台 三仙台是東海岸風景特定區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旅遊服務中心地址為三仙里基翬路74號,這裡一組離岸的珊瑚礁島,從西面看只有2塊巨石,從南、北方向看卻有3塊石頭,三仙台由此得名。 對於三仙台名稱的由來,民間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台灣是一個仙島,住著許多神仙。有一天,八仙中的呂洞賓和何仙姑相偕到三仙台談情說愛,在島上的「合歡洞」纏綿,好事的鐵拐李前去偷窺。談情說愛是仙境深受忌諱的事,他們的行為正好被鎮守南天門的金光巨神發現,責其觸犯天條,將寶劍擲向他們,但是並沒擊中,反而將島上的巨石一劈兩半,留下今天的「仙劍峽」,成為三仙台風景區勝景之一;而何仙姑則飛到北邊的長濱鄉,成為靈岩洞,呂洞賓飛到較南的「石雨傘」。三仙逍遙島上,烙下仙蹤,故名三仙台。 這個珊瑚礁島沿東北方向延伸,長約1公里,最寬處約350公尺,面積約3公頃。島上最高峰海拔約77公尺,上有一座無人看守的燈塔。據地質學家研究,三仙台原為連接台灣本島的峽角,因斗轉星移,海水長期浸蝕而逐漸分離,成為地殼變動後隆起的珊瑚礁。島上巨石羅列,又黑又大如釣台,由火山集塊岩構成。 三仙台長久無人居住,所以人為破壞較少,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都保護得非常完整,迄今島上野生動植物仍然相當多,現已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據調查,三仙台的陸上動物有野雞、竹雞、野兔、山豬、山羊、斑鳩和白頭翁等;水中動物也有上百種,如桃色、紅色、白色珊瑚及各種色彩美麗的熱帶魚。至於龍蝦、紅鯽、雀桐、螺類、蟹類、鯉魚和旗魚等更是不計其數。且因黑潮流經此處,海岸線漁藏非常豐富,絕非台灣本島所能比擬。所以從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釣場。 島上植物種類繁多,大約生長著200多種海岸植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多半生長在近海的沙礫灘上,如濱刀豆、無根滕和草海桐等,幾乎都是莖葉肥厚、節節生根,以藏根隱莖的方式匍匐地面,從而適應風強和乾燥的沙地環境;第二類喜歡攀附在礁石上,例如毛苦參、刺裸寶和蔓榕等,也是以匍匐的姿勢生長,而且主莖粗長,深入岩層中,經常出現在岩壁有砂礫、泥土堆積的孔穴和窪地上,是一群韌性極強的植物;還有白花苦藍盤、一點紅、百合、狗牙狼和爬香岩等,這些植物的存在不僅綠化了環境,而且吸引了大批動物來此棲息和覓食。因此,美麗迷人的三仙台是旅遊、觀光、寫生、攝影、潛水、垂釣和露營的好去處。 從前,三仙台漲潮時距陸地僅250公尺,因無橋相連,遊客欲登臨島上,必須配合潮汐,在農曆每月的一、二、三日及十六、十七、十八日,等退潮海面暗礁外露時,方可涉水前往,但仍充滿危機,致使遊人罕至。為此由台東縣政府於民國76年興建長達320公尺的跨海人行步橋,正式開放後,大大方便遊客登上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小島,揭開了三仙台神秘的面紗。而這座具有8個拱形孔、9對橋墩的紅色鐵橋,狀似一條騰飛的巨蛟,現已成為東海岸知名的地標。人行步橋特殊設計之目的,在於杜絕車輛的進入;為了避免遊客破壞環境,又設立架高棧道式環島步道,讓這個自然保護區永保天然景色。 循著人行步橋跨海前往三仙台,在橋上俯視太平洋湛藍的海水和潔白的浪花,會給人以一種無限壯麗的感覺。穿過人行步橋到達三仙台,便可領略到合歡洞(三仙洞)、仙劍峽、飛龍澗、三仙龕、水晶池、甘露泉、釣魚台和太液池等八大景點。 合歡洞位於兩壁之間,洞高約3公尺多,可容兩人同時進出,洞內伸手不見五指,蜿蜒曲折可直通島的東面,洞的出口處有青蔥翠綠的林投樹和矮生植物,綠草如茵,一幅世外桃園美景令人流連;仙劍峽天造地設般位於西北兩峰間,寬僅1公尺,峭壁筆直、壯觀;飛龍澗吼聲如雷貫耳,濺起的浪花形如飛龍,最窄處不足1公尺;宛如仙窟般的三仙龕可供遊客憩息、煮食;小仙山附近是清澈見底的水晶池,呈橢圓形,深約7公尺,由海水凝聚而成。另有一處可供食用的淡水湧泉稱為「甘露泉」,泉水清甘可口;釣魚台是最吸引釣客的景點,它是一片集塊岩,大約可同時容納10人垂釣,台下礁石嶙峋,五光十色的熱帶魚穿梭悠游,美不勝收;此外,大窪地「太液池」也值得參觀遊覽。 三仙台極具自然野趣,由狂潮猛浪,疾風怒水和洶湧波濤長期浸蝕而形成的海蝕洞及海蝕岸,隨處可見。構成三仙台主體的火山集塊岩,在海浪的沖擊和腐蝕下,也變成一顆顆光潔、圓潤的鵝卵石,散步在島的四周,形成一片稀奇的卵石礫灘。當海浪拍打沙灘時,成千上萬狀如拳頭大小的鵝卵石互相撞擊,聲勢如萬馬奔騰般令人震撼。那些色彩各異,造型可愛的鵝卵石,更令遊客愛不釋手。環島步道可供遊客深入觀察濱海植物、海蝕溝、壺穴和海蝕柱等奇特的地景。節假日,攜親朋好友,登上這個迷人的小島,領略怡人的自然風光,定會流連忘返。 ●石雨傘 石雨傘矗立在11號省道兩側的海階台地上,距離三仙台約6公里,由花蓮開車走11號省道經豐濱、長濱可達。由台東前往,也是走11號省道經富崗、東河和成功而抵,交通相當方便。 這把天然的大石傘,高約16公尺,頂部是堅硬的珊瑚礁,上面生長著許多植物;但傘柱壁上光禿禿的一片,由鬆軟的礫石構成,側面有以往因海蝕作用形成的海蝕凹壁。這是上下兩種岩層受到不同程度海水浸蝕的結果,看起來頭重腳輕頗不穩固,但卻已在潮來潮往中屹立多年。 當地人傳說這個石雨傘是呂洞賓化身,因此又名「男人石」。附近的海蝕台地上,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海蝕巨石,這些都是大自然歷經數千年的造化,所形成的奇景,留給遊客以無限想像的空間。石雨傘所在的海邊台地,原來是位於海面下,因海岸不斷上升的緣故,目前已高出海平面有40糎之多。 ●水往上流 水往上流是花東海岸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並附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販售飲料、小吃和紀念品的販賣部。這個奇觀位於台東縣東河鄉花東海岸公路由都蘭南行舊台11號公路的漁橋附近右側,南距台東市16.8公里,北離蓮花市151公里,是一條路旁灌溉渠道的蜿蜒流水,有明顯的由低處往高處流的現象,趣味十足。這種奇特的「反」物理現象,吸引了眾多遊客。 要前往參觀這個景點,須沿著都蘭南行1.8公里,於公路右側岔路上行到一處坡頂,回頭一望,可見路旁灌溉渠道潺潺流水緩緩上升,與道路漸行漸遠,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水往上流」。仔細一瞧,渠水確實向高處流,有些不信邪的遊客甚至投入樹葉,以確定是否眼花,並嘖嘖稱奇。 這條「水往上流」的水道,據說是引自山泉,蜿蜒百餘公尺,當地農民引其水作灌溉用。而台東縣旅遊部門在「奇觀」碑石上特意標注:「水往上流」是鄉民傳說,信不信由你。 這種語焉不清的說明似乎更增加幾分神秘感,所以許多遊客特別是日本觀光客在觀賞之後,總喜歡在「奇觀」碑石旁留影,以示又開了一次眼界。 對於「水往上流」的解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地心引力的關係;有的說是暗中加壓,讓水往上沖的結果;還有人說是錯覺。曾有工程單位鄭重其事地以水平儀做過實地測量,結果當然沒有推翻「水往下流」的物理定律。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渠旁的道路是下坡路,因此在同時觀看道路和水渠時,人們視覺會在一時的不協調下,造成錯覺,反而認為水流違反地心引力,致產生這項奇觀。 ●紅葉少棒紀念館 紅葉少棒紀念館位於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紅谷路1號,自行開車可在國道5號蘇澳交流道下,循9號省道往花蓮,至鹿野鄉右轉東36鄉道循指標即達。 因為紅葉少棒隊在比賽中的出色演出,使得許多人對紅葉這個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紅葉少棒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這支載譽國際的少棒隊而設立。紀念館大門口立有栩栩如生的少棒比賽的雕像,館內則展示許多有關紅葉少棒隊的歷史資料。此外,遊客在參觀罷紅葉少棒隊的資料後,還可以到二樓參觀布農族的文物飾品,可藉以更加瞭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知本森林遊樂區 知本森林遊樂區位於台東縣知本溪中游左岸,距離台東市區16公里,是一處匯集山巒、溪谷、溫泉、森林浴場和瀑布等多元化景觀的森林遊樂區。服務中心地址為台東縣卑南鄉溫泉村龍泉路290號。 這是台東縣最著名的遊憩景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總面積110公頃,已開發的約有20多公頃,海拔110~650公尺,屬低海拔亞熱帶溫濕氣候。區內主要有觀林吊橋、林木觀賞區、森林步道、小型植物園、賞花區、溫室和露營烤肉區等,並有山巒、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 觀林吊橋長80公尺,橫跨在知本溪上,上游是攔沙壩,壩下50公尺長的淺水灘,是戲水、泡涼的好去處。吊橋是森林遊樂區的出口,橋身造型鮮麗優美,橋下清澈的溪水,映照著滿山蒼翠,常令情人們流連忘返,故有知本「情人橋」的美譽。出口處粗大的原木標本,像在對遊客說:「歡迎光臨知本森林遊樂區」。 林木觀賞區主要栽培有麻竹、桂竹、桃花心木、光蠟樹等樹種,各自成林,設有解說牌說明各樹種的特性,並闢有林間步道相連,方便遊客來往其間。 森林步道就是森林浴場,在知本森林遊樂區的後山規劃有多條步道,如森林浴步道、榕陽步道、瀑布區步道、景觀步道和好漢坡步道等。沿著長1.8公里的森林浴步道,雖沒有像溪頭、阿里山那樣高大的針葉林,但樟樹、白蠟樹、大葉桃花心木和桂竹等闊葉樹林卻蔥鬱交錯,蔚然成林。更有一種生長了數百年的知本茄冬神木,依然枝繁葉茂,生命之頑強,令人驚訝。附近的七里香林道呈現清雅動人的風情,就像清純少女,在清風中婆娑起舞,襲人的芬芳清香,令森林浴者陶然如醉。遊客在這裡除了可以做森林浴活動外,還可以認識許多原生植物。 其中的榕陽步道全程2.1公里,海拔445公尺,是知本森林遊樂區內一條偏遠的路線,沿途林木蔥鬱,林相優美,共有17棵百餘年老榕樹矗立兩旁,其中不乏數百年古榕,樹冠如蓋,氣根倒垂,盤根錯節,如蟠龍橫踞,彷彿歷經滄桑的睿智老人,默默地注視著人世間的變化,卻仍守護著亙古不變的諾言。榕陽步道由於走起來煞費力氣,所以遊客不多,而台灣獼猴、鳳頭蒼鷹和藍鵲等野生動物卻活動頻繁,甚至還有山豬出沒,頗具原始森林的風味。由這裡往瀑布區的步道,是區內最輕鬆的一條路線,由遊客中心往返時間最多1小時。瀑布規模不大,分兩段傾瀉而下,旁有觀景台、可讓遊客一邊休憩,一邊觀賞美景。 臨近景觀步道的親水按摩區,是森林遊樂區內最受遊客喜愛的景點,清澈的山泉水,沿著彎曲的水道潺潺下流,在按摩腳底的同時,還可享受洗足的樂趣,旅途的疲勞頓時蕩然無存,水道間有淺灘區、戲水區和卵石按摩區,夏日裡許多遊客在此戲水。 好漢坡步道有近800級台階,全程320公尺,但落差卻達150公尺。終點處也有數株巨大高聳的白榕樹,細根千絲萬縷,枝條結成連理,號稱「千根榕」,故有「登上好漢坡,便有千根榕」的說法,它時刻考驗著登坡「好漢」們的體質。好漢坡頂不僅有白榕樹可以歇腳乘涼,並且可以觀看知本溫泉和台東市區景致。 小型植物園內有葉大如傘、生於林底的姑婆芋、珍貴的原生蝴蝶蘭、穿鞘花和柚木等。附生於粗大樹幹上的蝴蝶蘭,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隨處可見其高雅的花容,令人驚豔。由於這一帶幽谷深淵,林木蒼翠,森林深處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和種類繁多的鳥類,處處洋溢著熱帶雨林的風貌。各種可愛的小型野生動物在林間穿梭跳躍,生機盎然。林中百鳥歡唱紛飛,盡情展露各種美麗的風姿;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台灣的朱鸝和美麗的五色鳥,因此是賞鳥聖地。 賞花區在知本山莊左側,共有兩處,區內種滿金盞菊、笑靨花和其他各種花卉。遊客到此會頓覺身處五彩繽紛、花香襲人的「花花世界」,還有無數彩蝶紛飛,為大地、森林憑添幾許亮麗色彩。 溫室在知本山莊右側,以栽培觀葉植物為主,內有200多種植物,其中最嬌貴的蝴蝶蘭千姿百態,爭奇鬥妍,不失為親子間進行自然教育的好去處。 露營烤肉區在知本溪左側高聳的桃花心木林中,佔地0.5公頃多,可容納150人露營及野餐。傍晚時分,聆聽林濤陣陣,在婉囀的鳥語歡唱和蟲鳴聲中入夢,確屬享受。由這裡往上走可以到達知本山莊,那是一幢大方雅致的大建築物,可提供樸實的食宿。 ●初鹿牧場 初鹿牧場是全台灣最大的坡地牧場,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初鹿車站的東側山丘上,以象徵牛奶滴落的白色尖碑為標誌,距離台東市僅1小時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地址為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牧場1號。 這個牧場屬海岸山脈的高台地,面積60公頃,排水良好,日照通風極佳,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因此牧草生長茂盛,產量高,終年可供收割。近年來初鹿牧場雖以觀光馳名中外,但實際經營方針仍以生產為主,採乳牛和肉牛並重的政策,尤以對推廣乳牛的飼養不遺餘力,已成為台灣東部的乳牛專業區。 整個初鹿牧場被規劃成牧草 區、森林浴場、露營烤肉區,以及販賣部等幾個區域。其中的牧草區種植著一望無際肥美的安哥拉牧草,每天晨昏,牛群在綠野上啃吃牧草的情景非常誘人,放眼望去,場內崗陵起伏,綠草如茵,黑白相間的乳牛群漫步其間,吃草、飲水,悠閒自在。襯著素雅白色的牧欄,遠處錯落著紅頂白牆的牧場管理處屋舍,在樹影層疊中頗具歐洲莊園的風味。最為吸引遊客的是牧草區每日下午3:30,牛群進入綠野上啃食牧草的景致,很多小遊客騎上乳牛拍照留念,還有一些遊客在作滾乾牧草大球玩耍,也有人買一把牧草親自用手餵牛,因此這裡極適合親子同遊。 牧場一隅的森林浴場,設有涼亭和森林健康步道,徒步一周僅需15分鐘,遊客在此不但可以充分吸取清新的森林空氣,還可以看到樹幹上種植的蝴蝶蘭、散發出令人神清氣爽的幽香。在相思林中的露天茶座內,人們可以細細品嚐獨具特色的初鹿香醇鮮奶。 露營烤肉區有廣大附有水電及衛浴設備的露營場地,人們在此用新鮮的嫩牛肉燒烤野餐,盡情擁抱這片美麗的原野風光。這裡的販賣部除了供應遊客日常用品外,也販賣牛肉、牛奶、果汁、巨蜂葡萄、鶴岡茶和台東的土特產品。牧場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7時至下午4:30。 ●太麻里金針山 金針山位於台東縣南迴公路西側太麻里山區,泛指太麻里鄉與金峰鄉交界處,是海拔800~1500公尺的緩坡區。因其溫度、氣候皆非常適合種植金針花(也叫做萱草),是當地特產的高經濟作物。每年8、9月份,漫山遍野的金針花盛開在碧綠的坡地上,與藍天、白雲構成一幅壯麗的畫面,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金針山也由此得名。 它的開發史則是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山中傳奇。金針山原稱「金山」,約有2000公頃的原始森林,蒼翠蔥鬱。台灣「八七」水災後,嘉義梅山的李氏兄弟帶來金針苗種於山上,沒想到生長良好,許多移民就紛紛跟著上山開墾種植,十幾年下來,舉目所及,皆是黃澄澄的金針田。當年金針價格不菲,山上的金針農迅速致富,不少人躋身為「百萬農民」,羨煞了山下的農民,使這座盛產金針的山頭也改名為「金針山」。 太麻里金針花產量佔全台灣2/3強。民國71年,地方當局特地挑選並命名五項品種:一號千鶴、二號紅鈴、三號粉黛、四號黃玉、五號紫后,從而提升了金針的實用價值。採收金針須趁其含苞待放之際,且須注意其成熟度,若錯過適度成熟的花苞未採,待次日花苞綻放開花時,就只能製成次級品;若採到未成熟者,因纖維質過少,製成的品質也不佳。金針不論煎、煮、炒、燉皆適宜,是魚、肉類的最佳佐料,而且營養價值高,鐵的含量為菠菜的一倍。選購金針首要注意鮮度,以組織較硬者為佳,通常菜頭部分呈濃黑色者表示鮮度較差,色澤過黃乃是硫磺燻得太多,味道會偏酸,故宜選購質細柔嫩、顏色不偏黃者為佳。金針經硫磺燻過,保存期限可長達一年,但為避免因潮濕而長蟲或發霉,最好用容器裝妥密封存於冰箱。 金針除具有實用價值外,更有觀賞價值。初冬的金針山,沿途都是釋迦和洛神,一個個碧綠釋迦,結實吊在樹幹上,會讓遊客看得津津有味。而朱紅如寶石的洛神,亭亭玉立於路邊,偶爾隨風起舞,搖曳生姿,別有一番特色。每年8、9月份是金針盛產期,循著全長3公里多的賞景步道往山上走,一片片黃澄澄的金針田由山麓綿延到山頂,在陽光下燦爛奪目,還可以看到攜糧帶眷的針民背著大袋,穿梭於金針叢中的忙碌景象,豐收的喜悅不禁油然而生。即使不是金針產期,這裡清新的空氣、遼闊的群山,也深深吸引著遊客;1、2月的櫻花、杏花,3、4月的杜鵑和4、5月的野百合,輪番為金針山披上彩妝,令人心馳神往。 午後的金針山煙霧彌漫,更添幾分朦朧之美,實在是東海岸一處極具韻味的迷人景點。據當地傳說:金針山之所以煙霧彌漫,是因為有一對靈蛇居住,為了不讓外來入侵者看清楚整座金針山,便施法起霧籠罩。如今,每當遊客走過靈蛇所住的「霧洞」時,會感到涼風陣陣,至於是否見到所謂的「靈蛇」,那就要看個人的運氣了。 前往金針山的產業道路錯綜複雜,繞行一周約需4小時,走太麻里加油站對面的產業道路最為便利;因其地勢高,更是眺望平原和觀看日出的好去處。目前已興建11座觀景亭,各具特色、風景各異的大小涼亭讓遊客從不同的視角領略大自然的美妙。 第一個觀景台視界非常遼闊,可遠望台東知名聖山都蘭山和台東市景,俯瞰太麻里海岸線上的椰子樹、沙灘,甚至連黑潮帶都看得一清二楚,鼓舞大家興致勃勃繼續前行。第二個觀景台雖然海景依舊,但周圍風景卻不大相同,稻田配合五爪金針花,矗立在前面是稱為「象頭山」的山峰,如長長的象鼻延長至橋邊,惟妙惟肖,觀之不禁令人莞爾,而綿長的南太麻里溪橫貫,彷彿聽到溪水的呢喃。這11座觀景亭中,又以第五亭視線最佳。因位居海拔1103公尺,身處涼亭內,環繞360度的超廣角視野,四周景象可以飽覽無遺。這裡還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隨著滿天霞光的流轉,一輪朝日倏地從海平面躍起,萬丈金光灑滿山頭,沐浴在黎明的第一縷晨光裡,心胸頓時豁然開朗。 在此還可以見到都蘭山和綠島。據當地人傳授的經驗,遠望綠島時,若是像霧裡看花,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時,隔天將是極棒的好天氣;反之,若是能看清楚綠島的模樣,那可就要擔心次日會變天。太麻里的居民還有一則關於綠島叫火燒島的由來傳說:相傳在秋分時節,日出剛好在綠島和蘭嶼中央,美麗的旭日,萬丈霞光鮮紅耀眼,在無雲的天空中,霞光如虹橋橫跨在蘭嶼和綠島間,之後霞光逐漸退後挪移,加上海浪波濤陣陣,讓整個綠島看起來就像是火焰般燃燒閃爍,故稱之為「火燒島」。 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金針的價格每況愈下,而茶葉的行情卻水漲船高,再加上其得天獨厚的地形、氣候和土質等條件,均適宜種植茶葉,因此許多農民改種茶葉,現在金針山已經有300多公頃的茶園,以及32戶茶農分散在山中各處。原來的金針田逐漸往觀光休閒的農園方向發展,大多數金針農任由金針花開而不採收,讓滿山黃澄澄的金針花吸引更多的遊客上山看花、採花。 金針農也集資經營青山休閒農場、金針山休閒農場、紫雲山莊及亮易山莊等,並舉辦金針山遊程導覽,從而開發了金針山旅遊的第二春。由於當地茶農製茶技術的不斷改良,培植出來的太峰茶清甜而不苦澀,山上的水質好,泡出的茶湯清澈,尤以金萱的香氣濃而不膩,特別受顧客青睞。如今的太峰茶已堪稱茶中極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此特地在金針山半山腰,海拔約800公尺處開闢「太峰茶區」,區外有一對大茶壺立於路邊,旁邊一根圓柱上刻有「太麻里太峰高山茶」字樣。 在秋茶採收期,好客的茶農熱情相邀遊客到家中品茗閒聊,喝著主人烘焙出來的好茶,頓覺口齒留香,其獨特的陳年濃郁之香醇,往往令人回味無窮。 花蓮地區 ●慈濟靜思精舍 慈濟靜思精舍位於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精舍街88巷1號,它是全世界慕道者、慈濟人的精神堡壘,是正宗的佛教聖地,由證嚴上人主持,主張人本精神,不鼓勵人對神鬼的迷信和焚香燒紙的膜拜,更不捲入醜陋自私的政治色彩,鼓勵大德(世人)做好環保工作,不論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災難,慈濟人總能及時施以援手,因此慈濟的證嚴上人,在善良的世人心目中,已成為人間的活菩薩,多少信眾投入慈濟門下作出錢出力的義工,多少達官貴人也放下身段,默默地成為服務人世的慈濟人。 灰瓦白牆的慈濟「靜思精舍」,象徵著慈濟的人本精神,門前台階上分列有4根立柱,看起 來樸素無華。輕啟紗門,步進大殿,就可看到當中端坐著釋迦牟尼佛祖像,左座為觀世音菩薩,右座是地藏王菩薩,寧靜中散發出一股氣勢,是證嚴上人清修之所。 ●鯉魚潭風景區 鯉魚潭風景區管理處地址為壽豐鄉池南村環潭北路100號。鯉魚潭本來非潭,因河川移位變為古河道的斷頭河,河水無法流出,一旁的山溪溪水又匯流於此,再加上潭下地底浮流不斷湧出,乃形成花蓮縣境終年不涸最大的淡水湖,因為傍著鯉魚山,且湖形也像鯉魚而得名,歷來為台灣著名風景名勝之一。在地理位置上,鯉魚潭位於鯉魚山麓池南村的北側,距離花蓮市區約20公里;潭東有鯉魚山;潭西是又名為銅門山的賀田山,山峰高聳,海拔1484公尺;還有海拔2426公尺的木瓜山。潭面略呈橢圓形、南北長2公里,東西寬800公尺,總面積104公頃,潭周長4400公尺。 1930年,日本人曾在這裡建有旅社,並有商人花費鉅資建造遊艇供富有的觀光客來此遊湖,當時曾有「一艘千金」的形容。這裡潭面風平浪靜,水質清澈,四面層巒環抱,嵐光波影交相輝映,潭畔綠柳成行,並有姜太公、觀音菩薩、美人魚、耶穌和各種奇獸的塑像雜亂林立,使人恍若置身童話世界。湖面有腳踏船、小舟和快艇出租。湖中魚群悠游,深15公尺的潭底,有新鮮的活跳蝦和大頭鰱魚。潭邊餐廳林立,是花蓮人假日休閒及大快朵頤的好去處。 4公里長的環湖公路一小時可以徒步走完,林相非常豐富,有許多大型的樹蕨,如筆筒樹及沙欏。路旁建有多個釣魚平台、涼亭和花園,還有潭北的親水公園,可觀湖賞景。這條公路旁有環潭棧道,是騎自行車、玩滑板車和散步的好地方。 潭北有古色古香的遊客服務中心,還有佔地10多公頃的露營區,以及水鳥和白鷺鷥棲息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很多早起的遊客沿著潭邊公路旁的步道,登上海拔600公尺的鯉魚山頂,看山上的電視轉播站,遠眺花蓮溪和木瓜溪匯流入海的景象,還有生態保護區群鳥飛舞的美景,既達到健行的目的,又可將山水美景盡收眼底。 此外,鯉魚潭四面環山,日照時間較短,濕氣較重,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適合螢火蟲的繁衍,數十年來一直是牠的重要棲息處,每年的4、5月間,在晚上7~10時,都可以看到潭邊螢火蟲滿天飛舞的景象。 ●花蓮海洋公園 花蓮海洋公園地址為壽豐鄉鹽寮村福德189號,是台灣第一座大型海洋公園,也是東海岸國家級風景區起點,坐落在東華大學北面,北距花蓮市區約10公里,從花蓮機場開車約25分鐘可達。佔地51公頃,包括有海洋村、探險島、海洋劇場、嘉年華歡樂街、海盜灣、布萊登海岸、海底王國和水晶城堡等八大主題園區,不僅娛樂設施多,還可以瞭解海洋生態文化。 海洋劇場有如開設在鹽寮村的狄斯奈樂園,有19世紀英國海岸碼頭的建築風格。總水量1.5萬噸的海底王國,展示海洋水族的生態,設有大片觀賞區及海底隧道,養殖有種類繁多的魚類。另有總水量1.2萬多噸的水池,內設有鯊魚劇場、海豚劇場、海獅劇場和與海豚同游體驗池。鯊魚劇場不但可見鯊魚寶寶在魚卵內的孵化與蠕動,還有7條護士鯊、以及虎鯊、黑鰭鯊、白鰭鯊和檸檬鯊。由於人們對鯊魚往往存有兇殘、嗜血的驚悚印象,海洋公園為了培養人們建立正確的鯊魚觀念,乃安排民眾參觀鯊魚池及餵食秀,並透過鯊魚生態影片及專人解說,讓人們瞭解鯊魚,進而愛護鯊魚。 海豚劇場可以容納2500位觀眾參觀海豚跳躍和頂球表演,並有結合劇情的演出,牠一出場時就將馴練師由水裡頂起來跳出水面,成功地吸引所有觀眾的目光;公園還提供遊客餵食及與海豚同游的機會,遊客可在餵食池畔撫摸到這種活潑可愛的動物,或在馴練師的指導下穿上潛水衣潛入海豚池中,享受與海豚同游的樂趣。 海獅生態公園的海獅表演也相當逗趣,幽默的主持人與技術熟練的馴練師天衣無縫的默契,搭配符合時事的內容,讓整個表演過程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公園裡最有名的是海盜大驚航、長達650公尺的飛艇滑水道,有3次驚險的衝滑過程,包含台灣首見8公尺的駱駝峰倒衝,也就是以背部往下衝,相當刺激;其次是從海拔100公尺的高度向太平洋方向俯衝,感覺直似衝進海中般;第三次則衝回登船區,令人回味無窮。還有19世紀捕鯨魚村、雲霄飛車和海盜船等娛樂設施。在充滿異國情調的商店街,打扮成海星、海馬、美人魚、海豚、海獅和章魚等水族造型的人偶,以歡樂舞蹈和遊行吸引來賓的目光。 附近的五星級旅館遠來飯店,坐落在海拔26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面對太平洋及花東縱谷平原,景色之美,令人屏息。飯店本身採英國18世紀最繁華的維多利亞建築風格,紅頂白牆的外形,內部到處都是油畫,大廳、通道和客房內總共不下千幅,飯店內外並散布著各式石雕,一片浪漫氣氛。近400間面對多變海洋及山景的典雅客房,使住客有賓至如歸的貼心感受;名師主廚的各式餐廳,令美食者讚不絕口。 ●石梯坪遊憩區 石梯坪遊憩區是花東縱谷上的一處觀光勝地,其名稱的由來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帶兵開路的統領吳光亮來到這一帶海邊時,看到岸邊的岩石伸入海中,有如一排排階梯,便命名此地為石梯。它位於花蓮縣中南部瑞穗鄉海濱,坐落在石門附近、秀姑巒溪北側,位置在台東豐濱的花東海岸公路約68公里處。遊客中心的地址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石梯坪52號。 這一帶的景觀有海灣、海灘、岩崖、海岸梯狀階地、白色火山礫岩、岩石和珊瑚礁等,加上洶湧的波濤和飛濺的浪花,海景風光旖旎。石梯坪形成的原因是火山岩受海蝕作用鏟平後,又再度隆起的海階,它所以會隆起,大致是海平面的下降而造成。石梯坪海岸突起的高地,由近白色的火山礫岩構成,遙望有若雪山,有些地方夾有黑色岩塊。這裡的岩台是海浪長期浸蝕沿岸硬岩的產物,岩石上縱橫的蝕溝及壺穴遍布,壺穴直徑由0.5~2公尺不等,深度可達2公尺,有些突出地面,狀如桶形浴盆,穴內還常有圓滑礫石。海濱的岩石經過海蝕、風化後還出現各種形狀。 石梯坪這個長達1公里的灰白色奇岩怪石海濱,是因火山集塊岩靠海的一面經海蝕風化後,形成一排狀似階梯般的單面山,更由於岩層中含有大量的凝灰岩,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明亮的光澤,與藍天碧水形成鮮明的對比,非常好看。這裡鋪有長約2公里的石砌步道,遊客行走在上面,可近觀石梯坪特有的景色及豐富的生態景觀。珊瑚礁崎嶇多孔,是海水中生物聚集的地方,熱帶魚和其他海中生物引人入勝、具觀賞價值的魚類有蝶魚、雀鯛、粗皮鯛和隆頭魚等。 藻類生長茂盛,遍布海底,海藻葉狀體的長度可達0.5公尺以上,使得這裡的蝦貝特別豐富。蝦類有五色龍蝦、長腳龍蝦和文身龍蝦等;貝類有九孔、唐冠貝、大法螺、鶉螺、貽貝、磚礫貝和夜光貝等;棘皮動物中的海膽、海百合和陽燧足等也相當多。 石梯坪隆起的岩台和珊瑚礁上,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林投、草海桐、海砂菊、濱刀豆、文殊蘭、蔓荊、台灣海棗、刺裸實、龍鬚草、毛鞘齒花、苦蘭盤、濱龍吐珠、濱排草、過江藤、過長沙、結縷草、鴨嘴草、鹽飄佛草、稜果榕、九芎、構樹、椬梧、黃槿、雞尿藤、刺桐、小葉黃鱔藤、雀梅藤和越桔葉蔓榕等,因此形成一個高品質的自然公園,極具教學研習價值。 石梯坪大奇山腳下,有一個巨大鐘乳石山洞,稱為「月洞」,洞內有伏流、滴泉、鐘乳石和蝙蝠群等豐富景觀,在數量不多的台灣山洞景觀裡,這個必須乘船才能入內一遊的岩洞,可說是相當特殊。山洞恰好位於石梯坪和石梯港之間、11號東部濱海公路上方,海拔約80公尺,洞口朝東北方,內積滿了淡水。奇特的地方是水位會隨著月亮的盈虧漲落,在滿月時漲到最高點,幾乎和洞口齊,此時水深約5.4公尺。 坐「板筏」進洞,洞長約110公尺,但輕舟能駛到的地方僅約76公尺,再過去洞穴趨小,山壁夾成縫隙。如果戴潛水具再潛泳一段,又能見到一片人跡罕至的洞天水域。進洞後,山洞一分為二,向南方深入的主洞穴,從水面到洞頂的高度達10公尺,呈尖狹狀,頂端聚集著一群蝙蝠,倒吊在洞頂休息,受到驚動後在洞內飛翔,益增神秘氣氛。據說這裡的蝙蝠達千隻以上,進洞後漆黑一片,需靠手電筒照射才能看到洞內景觀和探得水路前進。沿途可見兩側洞壁布滿鐘乳石、「魚頭化石」及「化石筍」等。洞內腹地最廣處,有一木桶自洞頂懸垂而下,泉水從洞頂岩壁間滲出滴進木桶,再沿木桶滴下來,曾有遊客盛泉水回去泡茶,據說茶味更醇香。 南洞深約20公尺,盡頭斜向下方沒入水中,無人知道水下的洞穴究竟有多長;洞內盛產台灣最大的淡水魚鱸鰻,大的約有10公斤重,具有攻擊人類的能力,不易捕捉。另一個向西面深入的洞穴,又有其獨特的景觀,高約7公尺,洞口較寬敞,洞頂有一大片昔日燕群棲息所遺留下來的巢穴,因年代久遠,都已遭含有碳酸鹽的泉水長期浸蝕,而鍍上一層厚厚的石灰岩,好像燕窩的化石一般,相當引人入勝。 西洞的洞室中央,清澈的山泉彷彿散珠般,源源不絕地從洞頂灑落下來,成為嗜好飲茶者汲泉水的來源。繼續深入洞裡,有一塊由洞頂垂下的片狀岩塊,頂端還淌著水滴,好事者將之命名為「魚頭岩」。西洞的盡頭更形低矮,水位高時小船不能入內,水位低時還可縮縮頭勉強將船划入,裡面還有一個更小的山洞。由於洞內別無出口,又有充沛的山泉,因此洞內的溫度終年都保持在20℃左右,這種穩定的溫度使得洞內冬暖夏涼,一個人獨坐洞內,有遠離塵囂的寧靜感。 在石梯坪北方,有一個石門海灘,灘上被海浪沖擊的巨大岩壁有如石門洞,頗值得一遊。當海潮來襲時,因地形的崎嶇變化,會激起高度不同的浪花,有時浪高超過一樓,蔚為奇觀。而這個遊憩區內的石雕公園和原住民的民俗村,也使此地除自然美景外,又增添幾許人文氣息。 ●秀姑巒溪急流泛舟 秀姑巒溪急流泛舟聲名遠播,是花蓮熱門的水上活動。自民國73年起,這裡就成為喜愛急流泛舟者的天堂,每年吸引數萬人前來體驗泛舟的樂趣,最多時每日接待3000多人;管理處從民國78年起,連續在此舉辦國際性泛舟大賽,參賽規模達200隊1000多人,將秀姑巒溪推向國際泛舟舞台。泛舟遊客中心地址是花蓮縣瑞穗鄉中山路3段215號。 總長103公里的秀姑巒溪,是台灣東部最大的河川,也是台灣難得一見的自西北向東南的溪流,並係唯一發源自中央山脈東坡、貫穿海岸山脈東流的溪流。因發源於中央山脈東坡的秀姑巒山而得名,由花蓮富里鄉迤邐而下,流經玉里鄉、瑞穗鄉再穿過東海岸山脈,沿著曲折迴旋的山勢奔流入海。因流域短,河床有斷坡23處,所造成激流,使得秀姑巒溪成為台灣河川中最美麗和最獨特的峽谷溪流。下游河段包括瑞穗到出海口,河道蜿蜒切穿海岸山脈,形成峽谷曲流,水流湍急,水源終年不斷,即使是枯水期間,也有20多處激流。 秀姑巒溪下游瑞穗鄉以東到豐濱鄉港口村之間的河段,全長22公里,是秀姑巒溪急流泛舟的路線,河床由海拔70公尺降到5公尺,落差65公尺。盛行的旅遊方式是在瑞穗大橋下搭橡皮艇,沿溪一路飛渡,驚險刺激,途經「奇美石壁」、「萬物相」、「秀姑漱玉」和「人頭石」諸景後,直奔向大港口的長虹橋約17站,每站都設救生船,使人無泛舟危險之虞。但水火無情,尤其是在湍流上活動,安全顧慮還是十分重要,遊客下水前,都必須先聽過安全救生講解,穿上救生衣、戴上安全頭盔,方可下水泛舟。全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行程開始時水流平穩、溪床開闊,過德武灘後,出現一個大轉彎,由此處開始,就可說是開始真正的急流泛舟,帶給人們一種挑戰大自然、戰勝大自然的興奮感覺。 遊客到秀姑巒溪旅遊,除體驗泛舟的驚險刺激外,也可以欣賞兩岸岩壁的山光水色,細細觀賞大自然的奧秘。 秀姑巒溪還提供遊客「一竿在手、樂在其中」的釣魚情趣,幾年前有人從北部溪流引進溪哥魚種,由於繁殖迅速,成為秀姑巒溪魚類的主要品種,在這裡任何河段釣魚,都不會空手而歸。 ●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位於花蓮縣秀林鄉蘇花公路和平、崇德兩站之間,綿亙約20多公里。這裡的地質主要是由大理岩與片麻岩構成,岩層質地細密,堅硬不易坍塌,形成了險峻陡峭的壁面。 順著蘇花公路一路開車向南行駛,沿途公路曲折蜿蜒,上臨危岩斷崖峭壁,下臨汪洋大海,蘇花公路穿梭於懸崖絕壁間,如一線橫懸,依勢伸屈,形勢雄奇,凌霄直上青空,是台灣東海岸一大奇觀。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地址為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村富世291號,是花蓮縣最大的觀光遊樂區。「太魯閣」是泰雅語的譯音,意為「人」或「很大」。早在200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的島弧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碰撞,逐漸形成古台灣。劇烈的地殼運動,擠壓亞洲大陸邊緣隆起而成為褶皺山脈,並上升為海拔近4000公尺的高山;而立霧溪豐沛的河水,又不斷切割太魯閣這塊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石層,帶走風化作用及浸蝕作用所堆積的砂石,形成現在雄偉壯麗的山川景色。 這座公園位於花蓮、台中和南投三縣交界處,涵蓋花蓮縣秀林鄉、台中市和平區和南投縣仁愛鄉。東臨太平洋;西接雪山山脈;北自中央山脈的多加屯山、南湖群峰到中央尖山、無名山、畢祿山、清水山稜線,轉東邊的清水斷崖,經太魯閣峽谷連接新城山、加禮宛山;南邊經過嵐山、立霧主山、太魯閣大山、奇萊群峰,再轉西邊的合歡群峰,沿中央山脈西側支稜連接閂山、茶岩山。總面積920平方公里,南北長為36公里,東西寬42公里,是台灣第二大國家公園,其規模僅次於玉山國家公園。就地質、地形而言,除了地質的演變過程值得觀察研究外,因山谷錯綜複雜而造成的景觀也非常豐饒,園區內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佔全境的一半,其中有27座躋身於「台灣百岳」,以具帝王之相海拔3742公尺(太魯閣最高峰)的南湖大山、斷崖嶙峋的奇萊群峰與合歡山等最負盛名。其他如燕子口至九曲洞的大理石峽谷、河階、瀑布,溪流之美及因時因地而異的天象景觀,更是美不勝收。 園區內由海平面上升到海拔3740公尺的高山地區,植物種類繁複豐富,有太魯閣櫟、石楠等闊葉林帶和冷杉林、高山箭竹草原。這裡除海灘、海岸林和濱海離島植群外,幾乎包括全台灣各植物群落類型,可以說是全台灣植物體系的縮影。由於這裡人為破壞少,計有1100多種自生維管束植物,並隨地勢變化而垂直分布為峽谷石灰岩壁植物、闊葉樹林、檜木林、雲杉林、冷杉林、香柏林及高山寒原植被。其中的清水圓柏、南湖柳葉菜、南湖杜鵑和太魯閣櫟等57種植物,更因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植物演進而數量稀少,被列為稀有植物。 由於擁有良好的棲息環境,園區動物生態也是多彩多姿。這裡至少有24種哺乳類、25種爬蟲類、14種兩棲類、122種鳥類、208種蝶類和16種溪流魚蝦。其中帝雉、藍腹鷴因捕獵壓力大,數量日漸減少,已列為瀕臨絕種的鳥類;而台灣黑熊、台灣長鬃山羊、水鹿、台灣獼猴等大型哺乳動物,也因獵戶的捕捉販賣而亟待保護。此外,各種鳥類、蝶類翱翔紛飛於山林小徑,使園區成為絕佳的觀賞遊憩場所。 這裡的人文史蹟也非常豐富,可分為史前遺址、泰雅文化及合歡越嶺古道等三部分。史前遺址以位於立霧溪口南岸被稱為麒麟巨石文化的太魯閣遺址最具研究價值;還有距今約3000年歷史的遺址如布洛灣、西拉岸、巴達崗、下梅園、陶塞及西寶等。 台灣10族之一的泰雅族是在300多年前由原居地的濁水溪上游東遷入立霧溪河谷定居,園區現已發現舊部落遺址多達79處。泰雅人擅狩獵、採集和捕魚,以山田焚墾的農業為主,有鯨面及拔齒習俗,並擅編竹、製草、結網和紡織,手藝之巧居原住民各族之冠;泰雅人的服飾和吟唱舞蹈尤富特色,吸引無數觀光客前往一探泰雅風情。合歡越嶺古道為民國元年以後台灣中央山脈中段東、西間的聯繫道路,是百餘年來泰雅部落為禦敵、山墾、遷徙而行走於立霧溪河階地帶的獵徑遺蹟貫穿而成,現在僅餘巴達崗至合流16公里長、被列為史蹟保存區的大斷崖古道,以及天祥以西至碧綠神木32.7公里的立霧溪堀鑿曲流古道。 為有效保護公園內的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特依據不同的資源特性與分布,劃分成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護區、遊憩區及一般管制區等5個不同的分區,前3個區僅供作科學、歷史研究與解說教育資材,不得任意破壞,並視實際需要設置觀景、解說設施或研究站,以及教學園區等。為執行土地分區管制與保育經營業務,共分為企劃經理課、工務建設課、觀光遊憩課、保育研究課、解說教育課,以及公園警衛隊等單位,各司計劃規劃、資源調查、設施興建及自然生態知識之傳播等業務。 設置這個公園目的,除提供保護性的環境以供學術研究外,更希望提醒民眾:為後世子子孫孫留下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公園內有許多名勝,其中魯谷幽峽位居中部東西橫貫公路東線起點的太魯閣,是立霧溪大峽谷,也就是太魯閣峽谷和峽口的總稱。太魯閣峽谷一般係指中橫公路太魯閣至天祥段近20公里的峽谷路段,是一條熱門的健行路線。自花蓮市東行25公里,就到達太魯閣,入口處有一個古香古色的宮殿式牌坊,上面有大理石鏤刻的「東西橫貫公路」6個大字,多數遊客都會在此留影紀念。入峽後溯立霧溪上行,兩岸峭壁陡立、千岩萬壑、各擅勝場,氣勢渾然、蜿蜒激湍的立霧溪水在大理石岩的襯托下,淺處呈乳白色、潭深處則色如翠玉。其景物之奇、景色之美,可以說是鬼斧神工、參天地造化之最,蔚為台灣第一勝景,是舉世罕見的曠世奇觀,而這段路也是世界上最偉大、最艱鉅的道路之一。 中橫公路自太魯閣峽谷至大禹嶺間蜿蜒約78公里是公園的主要道路,沿途奇石雄偉、千岩競秀,無論是平台、河階、飛瀑和斷崖等景觀,都各異其趣。尤其是天祥以東的溪谷之美,更是馳名國內外,立霧溪流經之處,兩岸峭壁斷崖,仰頭不見崖頂,低頭不見谷底,令人不由讚嘆大自然的神奇佳作,絕非人工堆砌的景點所可比擬。 長春祠在長春車站對岸,距離太魯閣入口約2.5公里,是進入太魯閣的第一景。自長春橋畔降階下彌陀岩,穿越山洞循徑而達,正好位於立霧溪曲線發展的位置上,是以紅磚為主要建材的磚紅色中國傳統式建築物,廟貌宏偉並嵌入山壁間,祠前刻有「萬古長春」四字,莊嚴肅穆。祠旁還有白色尖塔及綠瓦赤柱和黃瓦朱柱各一,整個長春祠區被翠嵐所環抱,祠內設有開鑿東西橫貫公路殉職者的紀念碑。 祠旁石灰岩洞中有美麗的鐘乳石,祠前有兩股瀑布自山間石壁湧出,分兩段下瀉,奔騰聲如雷動,蔚為奇觀,但是長春祠區時常有大片落石,對遊客造成安全上的威脅;祠後的石梯可抵太魯閣祠堂、禪光寺和葫蘆谷,沿途可欣賞湧泉及豐富的植被。太魯閣祠堂深藏於長春祠後方的石洞下,沿著地階下去,洞口上方塑有地藏王佛像,洞內清幽,供奉觀音菩薩像。 立霧溪流經燕子口附近時,由於溪水侵蝕劇烈,峽谷形成陡直壁立的「U」字形,車行其中,可讓人深刻體會到一線天的含義。當年開鑿中橫公路時特別鑿了幾個曲折的隧道,遊客至此,多好奇地下車步行而過,俯視崖底溪水,細看對岸峭壁的燕子口,趣味無窮。隧道旁有一條寬大叉路,蜿蜒上行3公里,可抵達展現峽谷原住民泰雅人生活形態的布洛灣遊憩區,「布洛灣」為泰雅語音譯,含有「回音」之意。區內上台地有可以容納160人住宿的竹屋及可供觀賞自然景觀的迷你景觀步道;下台地則有簡報室、環形劇場、泰雅工藝展示館和通往燕子口的景觀步道。 布洛灣的360°環形劇場,播放泰雅族、阿美族的歌舞節目和公園生態景觀,每片長17分鐘,備有中、日、英語旁白,每日10時和15時表演,假日則在11時和14時各加演一場。由劇場後方的階梯直下,15分鐘抵達中橫公路,可作一趟短暫的森林浴之旅,沿途林木蒼翠,景色宜人。 燕子口位於中橫公路179~180公里處,距長春祠約7公里,兩岸是大理石的峽谷峭壁,上面變質的石灰岩層肌理清晰可見。在峭壁下仰不見山頭,崖間小洞累累似燕巢,時常有春燕棲居裡面,因此取名燕子口。 斷崖下的隧道綿延相屬,公路由此穿過;隧道之外,另有公路,也可行車,形成「道外有道」的奇景,台汽公司在路旁圍欄闢地設立石椅石桌,供遊客休憩憑眺,廊外洞天,青山綠水,令人徘徊,不忍離去。 靳珩橋位於燕子口盡頭處,橋旁岩壁上有印第安人面像,非常引人注目。配合附近小亭、飛橋和扶疏花木,成為一個小公園,名為靳珩公園。當年開闢中橫公路時,靳段長和幾位工作同仁不慎墜谷殉職,為紀念這些築路英烈,特以靳段長名字作為公園名,使後人不忘其功德。車站旁邊有一小土產店,供應飲食、冷飲,在這裡喝一杯咖啡,眺望山景,享受城市咖啡廳所沒有的特殊情調,實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靳珩公園前行約1公里處,可見錐麓斷崖,行走其間,立霧溪兩側千仞的山壁如刀削般地森然矗立,陰德的地勢贏得了「虎口線天」的封號。 西寶國小位於秀林鄉富世村西寶11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中唯一的小學,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寄宿學校。校園內保留了原始地貌,依山勢而建的校舍,結合學生的創意與永續經營的概念。環保建材搭蓋的六角形教室、可觀察星座的露天澡堂、為減少光害而貼近地面的陶製燈具等,配合開放式的自主學習,理想中的未來學校儼然成形。 九曲洞位於中橫公路174~175公里處,它的形成是由於立霧溪的河道多且彎曲,大理石岩壁曲折連綿,公路迂迴鑿穿其間,有如鬼斧神工,令人對當年開鑿中橫公路的人們油然而生敬意。洞外緣鑿透多處用以通風採光,並闢蹊徑供遊客休憩臨眺;洞內幽深神秘,來往車燈忽隱忽現,憑添幾分詭秘。也可見到藍天在上,山谷在下,僅餘一狹小的天際,所以又名為「一線天」。 慈母橋位於荖西溪和立霧溪合流處,是用大理石所建,白色的大理石在陽光照射下顯得特別耀眼,橋頭兩邊各立一對白色大理石獅子,雄赳赳的姿態,儼然慈母橋的守護神。橋北有許多巨石阻河,附近的岳王亭是大理石區與片岩區的分界線。慈母橋附近的慈母亭,舊稱蘭亭。傳說曾有一位慈祥的山地母親,由於思念愛兒,每天傍晚佇立在山坡上盼望兒子歸來,後人根據這個感人的故事,改名為慈母亭。亭建於岩坡上,兩壁白石嶙峋,附近生長極其名貴的野蘭,步臨其旁,如入芝蘭之室,芳香襲人。 由距離慈母橋1.2公里的綠水出發,步行1小時可達中橫公路,這是園區內第一條自導式步道,沿途有林蔭、小橋流水、隧道及各種植物,景觀豐富。 天祥舊名太比哆,本來是泰雅族山胞世居之地,現為中橫公路東段的大站,是太魯閣峽谷主要的交通轉運站,也是太魯閣風景區的一大中心。它位於太魯閣峽谷終點,地址為秀林鄉富世村天祥路17-1號,海拔480公尺,四周群峰環繞,狀如盆地,是公園內觀光設施最齊全的景點。 「太比哆」是山胞語中「棕樹」的意思,由於天祥有很多棕樹而得名;後來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改名天祥。山麓下建有文天祥塑像,並有一座鐫刻正氣歌全文的大理石屏,用以紀念這位忠臣烈士。附近還有孟母亭、祥德寺和天峰塔等,景色非常幽美。這裡並有可觀賞梅樹及各種花卉的梅園,在每年元旦前後的花季,花香陣陣。 祥德寺坐落在稚暉橋前一處高崖上,起源與開鑿中橫公路息息相關,由於在開鑿中橫公路的天祥路段時進程緩慢,廣欽和尚結廬山巔,坐禪加持,公路修成後,公路局特修建7層天峰塔紀念他。高塔直穿樹叢迎向天際,塔前平台上建有大雄寶殿,殿前匾額是于右任筆勢雄渾的題字,廟前後植有3000株梅樹,綠草如茵、花木扶疏,每年1月份,梅花怒放、暗香浮動,吸引無數遊客前往觀賞。寺外唯一通道是跨在立霧溪上的普渡吊橋,橋身紮實,長約100公尺,觀光客過橋後再登上約90級階梯,就可看到坐落在花木扶疏間的天峰塔,登塔攬景,整個天祥就在眼底。 天祥晶華酒店與祥德寺一水之隔,東邊客房窗外就是天峰塔。天祥青年活動中心建於塔次基里溪和陶塞溪的交匯處,地址為秀林鄉天祥路30號,是一座雄偉美觀的白色建築物,內設會議室、交誼廳、餐廳和宿舍等,可供350人食宿、集會和活動用。 白楊瀑布位於天祥西方,原名「達拉歐斯」瀑布,是泰雅語中「斷崖」之意,與水簾洞同屬立霧溪主流塔次基里溪畔壯麗的自然景觀,兩者毗鄰而居,是國家公園重要的遊憩據點。遊客自天祥循中橫公路往台中方向上行約800公尺,可見路左有條長約380公尺的隧道,跨過隧道口的鐵門穿過隧道,沿著昔日台電為開發立霧溪水力而開鑿的白楊施工便道,行約30分鐘可達;也可從登山健行步道至白楊瀑布,這條步道是利用舊合歡越嶺古道修復而成。從基督教長老會旁的小徑翻山而下,穿過茂密的茅草林和窄小的山徑,行走45分鐘,可至瓦黑爾溪左側山腰,於此轉循「之」字形下坡路到溪谷,再翻上白楊施工便道。兩條道路交會於一座水泥橋,過橋續沿施工便道前行,經5個隧道,行約45分鐘可抵另一座水泥橋,橋右側壯麗瑰奇、岩脈廣袤的峽谷,令人贊嘆。立於橋左,可見白楊瀑布懸吊在青山翠谷中,再前行經一吊橋至瀑布下方,共分為4段的白楊瀑布似從天邊飄然而下,有如玉帶飛舞,直入深潭,瀑布下方有一展望休憩區供遊客休息、賞景。 欣賞過白楊瀑布,再深入白楊施工便道,連續穿過兩個隧道,不久便可以領略到水簾洞的特殊風情。此洞是因為在開鑿白楊施工便道的山洞時,正好由水流的斷層經過而形成。壯闊的山泉從石縫傾瀉而下,如白紗、似玉簾,壯觀又不失柔美。 再往前3公里,另有一處規模更大的水簾洞,洞前山壁長滿青綠的蕨類和蔓草,山泉如絲絮流貫而下,襯著黛綠的岩壁,景致尤為優美。由於沿途必須經過不少隧道,要準備手電筒照明;另外水簾洞因有水幕且地面有水,必須準備雨鞋、雨傘和雨衣等雨具,最好再帶上一套乾淨鞋襪和便服備用。過了水簾洞前行4公里就到達迂迴曲折的「小九曲」,不遠處的塔次基里溪溪谷,就是全程9.4公里的白楊步道終點。步道7公里處設有連接立霧溪掘鑿曲流古道至新白楊的吊橋。 中橫公路在天祥以西的地方脫離太魯閣峽谷,逐漸爬升而成環繞山間的公路,視野豁然開朗,沿途山形、河谷也呈現雄偉的氣勢,雲海的景象和林相也隨著海拔的上升而有所改變。 文山位於西寶東南方臨陶塞溪的河階地,在天祥西北方約3公里處,海拔575公尺。文山賓館環境幽雅,餐飲或住宿都非常方便。賓館附近泰山隧道洞口右方有水泥砌成的石階路,沿途穿過一個滴水的山洞,再過小吊橋,就到達最具陽剛美的文山溫泉。溫泉的山口是在吊橋下方的山洞中,山洞由純白色的大理石構成,高約10公尺,洞內側離地1公尺處有條岩石裂隙,數道溫水水柱就在隙縫中噴射而出,水量奇大,溫泉滾滾,與洞外的溪流相和,轟隆隆的水聲不絕於耳。泉水溫度約44℃,出水量每秒鐘約10加侖,瀑布似的熱泉轉瞬流入溪中。泉水色呈淺綠,稍帶硫磺質,但飲用無苦澀感,由於洞頂斜斜上揚,溫泉的熱氣得以迅速排出,所以洞內毫無窒悶的感覺,可以舒舒爽爽地享受溫泉淋浴。 由文山繼續上行不久便抵西寶,此處盡為狹窄幽谷,迂迴盤旋,絕少峭壁懸崖,地勢開敞,叢峰磅礡。這裡的西寶農場,盛產四川榨菜及寒帶蔬菜。車站附近建有涼亭,名曰豁然亭,自此至天祥步道直線距離僅1.9公里,坡度很陡,海拔落差達400公尺,步行約1小時30分鐘。步道沿著稜線陡降,中途有一座可遠眺白楊瀑布及群山浮雲的觀景平台,視野開濶,展望層巒,景色歷歷;俯瞰天祥,如在眼底。 由西寶北面回頭彎旁的小徑向前直行1.6公里,過九梅吊橋後,一路是原木階梯呈「之」字形陡坡上升,行走4.3公里後可達蓮花池,沿途生態資源豐富,昆蟲及爬蟲類品種繁多。蓮花池海拔1200公尺,是高山湖泊,舊稱「天潭」,係泰雅族蘇瓦沙魯部落舊址,因當時種滿蓮花而得名。從九梅吊橋處循小徑沿陶塞溪北行4公里,順叉路右行400公尺到達梅園,再沿叉路向左北行,經忠孝、仁愛、陶塞吊橋,約行3.7公里可抵達竹村。這條全長9.3公里的梅園、竹村步道,又叫「陶塞」步道,道旁生態資源豐富,可供賞鳥賞蝶,也可作地質地形考察。因此地石墨片岩及綠泥片岩較為脆弱,經陶塞溪水浸蝕後沉積為多層河階台地。現在這裡田園景致幽美,種植有水蜜桃、加州李和高冷蔬菜等經濟作物。 西寶往西至慈恩的26公里距離間,有極盡迤邐曲折的景致,沿途俯仰顧盼,環翠照眼。慈恩是東西橫貫公路主要的中途站,山峭建有招待所,以憩行旅,距離10公里就可望見其赤色屋頂,與四周樹林相映,色調非常和諧。招待所旁建有青年互助旅社,供登山旅客住宿。由慈恩繼續沿中橫公路前行,沿途有碧綠神木、碧綠、關原等諸多景致。 大禹嶺又叫做合歡山埡口,位於中橫公路主線和霧社支線的交會點,也是合歡山區北端的入口,為中央山脈主稜線的鞍部,海拔2565公尺。大禹嶺在地理上形成分水嶺,公路隧道的北側是大甲溪流域,南側是立霧溪流域,非常適合遠眺合歡東峰以及奇萊北峰。合歡東峰的箭竹草坡最具吸引力,是地層面與地形面相互平行的斜坡,由於土層淺薄,迎風且受自然火災等影響,而化育成單一的箭竹植物。 波浪池是公園東北部波浪山旁的高山湖泊,位於海拔2335公尺的波浪山西南方,枯水期池長約50公尺、寬約20公尺,周圍森林茂密,有不少獸跡,頗具神秘氣息。自波浪池下山到上梅園的竹村,僅4小時步程;而從竹村登上波浪池則需1天。 距太魯閣峽口不到1公里有著名的神秘谷,入口在砂卡丹溪採金道路的起點,小徑鑿在大理石峭壁上,寬1公尺,非常平整。要進入神秘谷,必須將車子停放在公路旁,從81號隧道旁的小路往下涉過立霧溪,對岸有一個漏斗狀的山坳,神秘谷就掩藏其中。順著峭壁小徑蜿蜒而入,就好像走在時光隧道中,左側的叢林愈來愈密,溪谷間巨石累累,深潭碧綠,水面靜謐幽雅,水波不興,潭水與大理石峭壁相映,詭異而美麗,因而稱為神秘谷。 再往前走,砂卡丹溪水繼續流瀉相隨,在岩縫間迴旋激盪,這條溪水石之美,吸引許多攝影家前來採訪。沿小徑下到溪谷,徜徉其間,樂趣無窮。日據時期採金者不遠千里而來,不辭辛勞地一寸寸開路、一籮籮淘金,豐富的藏金傳說,增添神秘谷的神秘感。現在採金人潮早已消逝,神秘谷依舊,它的美帶有靈性,能震懾心神。清澈的溪水,沖開灰白的大理石壁,形成左彎右曲的流路,每個轉折處都是一個圓弧形水潭,潭水清可見底,卻呈現似海水般深沉美麗的藍。 崩落在溪底的大理石巨塊,常年被流水沖鑿,雕塑成千奇百怪的藝品;大理石沿岸多變的褶皺,有如鯨面的泰雅族長老,這是埋在地底的岩層經過高溫擠壓,熔岩到處流竄形成這種地形。 走約40分鐘,谷地豁然開朗,這裡有5戶泰雅族人家和神秘谷檢查哨,檢查哨是摒擋「文明污染」的關口,通過哨所後道路歸於幽寂。峭壁下方是被流水磨成的光滑石壁。上端因年代久遠,壁縫中已長出檉柳之類的植物,鳥兒在樹梢婉囀輕啼,台灣獼猴攀移於絕壁枝幹之間。溪谷上端有條巨大水管橫亙,是立霧溪發電廠的汲水管。這裡另有取水管和大水閘,只見白沫奔騰,隆隆水聲不絕,漸漸地河床變得開闊,前面又是個世外桃源。 谷地兩戶人家,都是腳上帶有刺青的泰雅族山胞,他們養著雞群,栽植竹林和各種蔬菜,過著自給自足與世隔絕的生活。 附近的大禮部落是個袖珍小部落,住的都是竹造小屋,卻有個鑲嵌彩色玻璃的漂亮小教堂。 穿過部落上行10分鐘,到達砂卡丹林道的流籠頭,這裡正處太魯閣上方,左邊有小徑沿水管旁下去,大約1小時後就能下抵蘇花公路上的立霧發電廠。由神秘谷收費站旁小徑,涉過立霧溪,沿砂卡丹溪右側步道行走4.4公里可至三間屋,步道沿線兩旁、植物種類豐富,可以欣賞到五彩斑斕的蝶類。 蘇花公路舊稱「臨海道路」,開鑿於清代同治年間,日據時期改為公路。太魯閣公園將位於園區內的12公里景觀道路中的臨海廢棄舊道規劃為景觀步道,倚山面海,高聳的大理石斷崖氣勢磅礡,其中最壯麗的當數清水斷崖段景觀。 奇萊群峰位於南投縣和高雄 市的交界處,由於山勢險惡,曾發生過幾次山難事件,因而還被冠以「黑色奇萊」的惡名。它包括海拔3560公尺的奇萊主山、海拔3607公尺的奇萊山北峰、海拔3358公尺的奇萊山南峰和奇萊里山等高山。奇萊山北峰稜線東側的大箭竹草坡碧綠平坦,如絨毯般細柔;而奇萊南峰是個圓形的山頭,寬闊的草皮,吸引了不少遊客;卡羅樓大斷崖常常是雲霧繚繞而造成視線的不良,成為奇萊山中最難通過的地方。 由於奇萊山區地形特殊,夏天太平洋吹來的海風溯立霧溪而上,西南季風由西部吹來,兩股氣流在山區交匯,使得奇萊山區常常是陰雨連綿,寒風襲人。在奇萊山頭濁水溪源頭處有奇萊二、三號堡,名為「成功堡」,是清華大學師生為紀念山難同學而捐資籌建的,也讓日後攀登奇萊山的山友,能有個避風遮雨之處。到奇萊山主稜的道路陡峭多碎石,主稜標高3440公尺,為一片矮箭竹草坡,置身其上,可四瞰群峰,三面峭壁,一面緩坡,有「如臨深淵」的感覺。 宜蘭地區 ●礁溪溫泉 礁溪溫泉又名湯圍溫泉,是台灣罕見的平地溫泉。早期便有人在溫泉附近築圍沐浴。清道光年間,仰山書院山長陳淑有「湯圍溫泉」之作:「華清今已冷香肌,別有溫泉沸四時;十里藍田融雪液,幾家丹井吐煙絲。地經秋雨真浮海,人悟春風此浴沂;好景蘭陽吟不盡,了應湯谷沁詩脾。」把礁溪溫泉的作用及好處描寫得淋漓盡致。日據時代,設置公共澡堂和旅舍,開啟溫泉的商業用途。近年才被規劃為溫泉觀光特定區,並以溫泉從事各項漁業和農業的養殖耕種,是繁榮此地的經濟命脈。礁溪溫泉屬於單純鹼性溫泉,泉溫約為58℃,清澈透明,無色無臭,富含氯化鉀、硫酸鈉、重碳酸鉀、硼酸、有機物和游離酸等化學成分,沐浴後皮膚光滑柔細不黏膩,對治療皮膚病、胃病和神經痛有療效。礁溪自1913年起,便開始興建公共浴場,後經日漸擴充,最後擁有室內溫泉設施的招待所、旅館林立,與北投溫泉有分庭抗禮之勢,並有「小北投」之稱。 礁溪鄉德陽村福崇寺一帶,有多處溫泉源頭,屬得子口溪水系,地熱資源豐富且水量豐沛,鄉內任何地點鑿井鑽取,即成溫泉,在火車站1.2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處處湧泉,終年不竭。如今溫泉附近飯店、旅館林立,有近百家之多,蔚為特殊的人文景觀,有「溫泉鄉」的雅號。礁溪也是豔幟高張的「溫柔鄉」,尤以德陽路豔名最熾,男子若走過,必定會成為眾多撈女爭取的目標。旅館外側、街上最接近溫泉源頭的地點,有一座奉祀佛祖的小廟福崇寺,溫泉經過此寺,成為一條溫泉水溝,直切過礁溪最繁華的街區。這是老一輩的人認為溫泉區與地獄的距離最近,所以常在溫泉源頭附近建立寺廟,作為人間與地獄互通消息的管道,福崇寺便是其中一例。 從礁溪溫泉的源頭順流而下,便可一路發現當地有許多溫泉資源衍生的地方產業,是探索礁溪人文的好辦法,也是比較健康的旅遊方式。由德陽路繞個彎到仁愛路,路旁有鄉公所設立的公共溫泉澡堂,位於溫泉水溝的上方,免費開放,是當地居民日常去洗溫泉的地方。在澡堂旁和溫泉下游處,有幾片綠意盎然的菜田,田中種植的就是著名的「溫泉空心菜」,莖葉粗壯,炒食後清脆爽口,為當地餐館必備佳餚。再繞個圈是最繁華熱鬧的中山路,由德陽街前行,路旁有更大面積的溫泉空心菜田。繼續前行來到一處名叫「奇力丹」的聚落,溫泉在這裡被用來養殖供應北部各水族館的熱帶魚類,以及供應餐廳的鱉。而流經奇力丹聚落的溫泉水溝中,可以看到大群的吳郭魚和鯽魚等野生魚類悠游自在,在溫泉水的庇佑下大量繁殖。走過奇力丹後,便能看到美麗的溫泉花圃和溫泉果園等。此外,這裡利用溫泉培植的蔬菜,還有溫泉番茄、葱和絲瓜等,也都深受遊客的喜愛。 ●蘇澳冷泉 蘇澳冷泉是東南亞獨一無二的低溫礦泉,全世界除了義大利外,只有台灣才能找到冷泉,而蘇澳冷泉又是台灣三大冷泉中最著名的,是台灣的稀世之寶。在很早以前,蘇澳鎮民就知道現在的蘇西、蘇北和蘇南三里間,有股從地下冒出的冷泉水,但因當地民智未開,又見蟋蟀等許多昆蟲掉進泉水後便告死亡,誤以為冷泉有毒而不敢靠近。1872年日本人才試到冷泉裡洗澡,始知冷泉不僅不會毒死人,反而會讓人在大熱天裡,感到無比舒適。到了1893年,日本軍官竹中信景著手研究冷泉,證實冷泉不但沒有毒,反而有多種神奇功效;1906年以冷泉製作汽水出售,民眾這才知道冷泉是稀世之寶。 冷泉是指由地底冒出含有碳酸等多種天然礦物質的低溫泉水,形成須要有豐富的地下資源和能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岩層。蘇澳地區豐沛的雨量,以及地層中極厚的石灰岩,正好提供這兩大條件。冷泉的成因,是大量的雨水滲入地層,匯集成豐富的地下水,地底的高溫,使地層中的石灰岩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順著地層裂縫上升,碰到地下水後,溶成碳酸水,碳酸因含二氧化碳,浮力較一般地下水大,容易上升至地面。碳酸水上升至地表附近時,溫度仍在50℃左右,但在繼續上升過程中,一方面與溫度較低的地下水混合,另一方面,水中的二氧化碳也吸走水的熱量而降低水溫。最後湧出地面時,泉水已降溫到22℃,同時,水中的二氧化碳也大量溢出,氣泡湧升,形成一大奇觀。 蘇澳冷泉屬於單純碳酸泉,水質清澈透明,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礦物質,礦物質中有碳酸、硝酸、硅酸、磷酸和亞鉛化鐵等多種成分,平時儲藏在板岩裂隙中,深達兩公里,適宜飲用和沐浴,常年溫度維持在22℃左右。 冷泉位於蘇澳火車站正前方約300公尺處的中原路及冷泉路一帶,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有一條溪就叫做「冷泉溪」,水質也非常純淨。管理處設在宜蘭縣蘇澳鎮冷泉路6-4號。冷泉對於人體的若干疾病極具療效,有醫療皮膚病、慢性腸胃病、慢性肺病、下腹充血、支氣管炎、結石、痛風、糖尿病和各種肥胖引起的慢性病等作用。但因冷泉中含各種酸性成分,浸泡時間不宜過久,否則會發生暈眩現象。蘇澳冷泉在台灣知名度很高,附近的旅社都抽取泉水,供旅客使用,以冷泉為號召的旅遊業者也很多。 絕大多數人都只會在炎夏時浸泡冷泉,酷熱中進入只有22℃的冷泉池,因水溫比人體體溫低,且含有多種礦物質,是由碳酸水和碳酸瓦斯混合而成的。由於碳酸瓦斯的關係,水顯得冰涼,有強烈的刺激性,初時會有陣寒意和刺刺麻麻的感覺,身體泡下去,水裡的氣泡還會貼在皮膚上不走。不到5分鐘,習慣水溫後,會覺得渾身發熱,浸泡十幾分鐘後,全身清涼舒暢。最奇妙的,是池底不斷冒出二氧化碳的細小氣泡,沾滿全身,彷彿能將全身的污垢自毛細孔中去除,令人無比舒暢,不需使用任何清潔用品,只要浸泡半個小時,洗後全身肌膚光滑如緞,清涼沁骨,暑意全消。而冬季泡冷泉更是一種奇特的經驗,不但不會有刺骨的寒冷,且能消除疲勞。通常人們浸泡幾次後就會上癮,但隨著泉水湧出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大量溢出時,其籠罩的高度可達兩公尺,在此範圍內的家禽和鳥類,甚至爬蟲類也都會昏迷而死。因此,洗冷泉時最好有人作陪,以免發生意外。洗冷泉和洗溫泉完全不同,溫泉令人肌骨鬆弛,冷泉則讓人頭腦清醒,而且冷泉水的弱酸性有殺菌作用,對各類皮膚病,如痱子等,療效更佳。 蘇澳設有兩座公共冷泉浴池,泉興街和中原路交會處為「阿里史公共浴池」,興建於日據時代,分男女兩池,另有兒童戲水區,一年四季免費開放,但設備極簡陋,大都是當地居民使用。另一位於冷泉路底由鎮公所興建,造價2000多萬元,每年公開招標由民間經營,採收費方式,有男女分開的露天大眾池各一間、個人池15間,浴池用檜木隔開,顯得典雅古樸。每逢夏季的星期假日,這裡總是大排長龍,需要等上好幾個小時才輪得到個人池。公共浴池僅每年4~10月開放,民眾可於上午8時至晚上9時前往沐浴或生飲冷泉,裡面設有兩個水龍頭,供應經紫外線消毒的冷泉水,如在當場喝不收費,若裝瓶帶回,需另加費,住在附近的居民,經常大桶大桶提回家泡茶,據說茶味格外甘美。用冷泉水泡茶有個訣竅,那就是讓水多滾開一會兒再倒進壺中,如果水一滾就沖茶,茶湯會變成紫色,口感和風味也都會減損。 將冷泉水加以冰凍再喝,特別清涼解渴,同時具健胃整腸的功能,對脹氣和消化不良有奇效。冷泉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和多種天然礦物質,喝起來有如未加糖的汽水,嚐過的人大都說這種味道不錯,40多年前聞名一時的「那姆內」彈珠汽水,就是利用蘇澳冷泉製作的。早在日據時期,日商曾在冷泉區的七星山下,開設了台灣第一家汽水廠的七星涼水廠,曾在台灣本島風行一時的彈珠汽水,就是此廠的代表產品。隨著飲料業的蓬勃發展,競爭力較弱的七星涼水廠早於民國47年歇業,「彈珠汽水」也是許多人一段甘美無窮的幼時回憶。 蘇澳冷泉開放後,因距離火車站僅150公尺,又在台9號省道旁,距台北鬧市車程約2小時30分鐘,交通便利,可做一日或兩日遊,帶動了蘇澳地區的繁榮。蘇澳鎮公所在冷泉區附近,特斥鉅資興建了一座美輪美奐的冷泉戲水公園,兼具娛樂和教育功能,全園佔地7公頃,內設教育解說廣場、瀑布景觀池和汽水製造展示等,並有戲水池、許願池、特產行、氣象地震探測儀展示點和景觀盆栽等可供觀覽。其中最有意義的是在當地民眾最早發現冷泉出水處的所在,闢設一個冷泉池,表「飲水思源」之意。 在冷泉溪旁泉水冒出處,有當地居民用磚塊和混凝土築成的洗衣台。每天清晨或黃昏,總可見到當地婦女提著一桶桶衣服,三、五成群聚集在溪邊洗滌,她們一邊搓洗,一邊說笑,其樂無窮。洗衣婦的搗衣聲和歡樂的笑語聲構成的鄉野組曲,與七星嶺蒼鬱的翠峰,形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因之許多婦女以「幫人洗衣」為副業加上「冷泉水洗衣,愈洗愈白」的說法廣為流傳,有很多住在羅東和宜蘭等地的人家,特意每天開近30分鐘車,將衣物送到蘇澳給她們洗滌。 此外,用冷泉水灌溉的茭白筍,用冷泉做出的羊羹,是蘇澳的兩大名產。 ●南方澳漁港 南方澳漁港位於蘇澳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不僅盛產海鮮,還有跨海大橋等美景,與大小漁船竹筏相映成趣。這裡由漁船捕撈的海鮮,主要的有鰹魚、鯖魚、鰺魚、紅目鰱魚、鬼頭刀魚和赤鯮魚等,也有貝類、蝦和蟳等。 每次漁船一駛返漁港,附近的餐廳業者、魚販、當地居民和遊客,一擁而上搶購一空,有的人一買就是10多斤,直呼家裡的冰箱一定裝不下。很多外地來的遊客,把搶購來的新鮮海鮮放在車後的行李箱內,加油門駛回家去處理。在漁港的街上,有許多代客料理的小吃店和食攤,生意興隆,讓饕客品嚐美味的鮮魚和海產。 這裡最多的海產是鯖魚,由於鄰近太平洋黑潮和暖流交匯處,讓南方澳魚貨種類豐富,更成為著名的「鯖魚故鄉」。鯖魚又名為「花飛」,含高度「不飽含脂肪酸」,營養價值高,當地漁會計畫研發鯖魚魚油產品中。 ●烏石漁港鯨豔 烏石漁港是台灣出海參觀鯨豚的出發港,因此成為熱門旅遊點之一,凡是來台灣的中外旅客都要來此一遊,才能算是完成了台灣之旅的心願。烏石漁港的位置在宜蘭縣頭城鎮。 每年的5~9月底是這裡和龜山島海面之間賞鯨魚和海豚的旺季,很多遊客來這裡「鯨豔」。在每天觀鯨船出發之前,賞鯨協會都會先派出斥候船到外海去搜尋鯨魚和海豚的蹤影,所以遊客有九成以上的機會,都能目睹鯨豚戲水的驚豔場面。 在觀賞鯨豚的季節裡,這裡的種類多達17種,有飛旋海豚、瓶鼻海豚、小虎鯨和偽虎鯨等,牠們不僅會躍出海面,還會跟隨觀鯨船編隊穿梭,非常可愛。有時還會同時發現有7、8百隻海豚出沒在這一帶的海域裡,讓觀鯨遊客大呼過癮。 ●龜山島 龜山島是台灣目前唯一露出海面的活火山島,也是台灣東北部海上的新旅遊點。名字的由來有段淒美的傳說:海龍王最寵愛的人魚公主和龍宮中的龜將軍相戀,龍王一怒之下懲罰兩人,將龜將軍變為龜山島,公主則化為蘭陽平原,兩人從此遙遙相對,永無相會之日,情人的相思淚,成為今日蘭陽平原多雨的原因。 根據文獻的記載,此島早在16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早年自福建渡海來台的人民,因錯把龜山當成基隆嶼而上岸定居,多以漁業維生。日據時期,島上曾首次興建港口航道,但也僅能容舢板出入。台灣光復初期,島上人口增至700人,並再次興建漁港,但未成功。後進行第三次建港,因颱風來襲,使港口砂石淤積而無法使用,僅留一個大水潭和一座「龜山漁港」標誌;加上地處偏遠,醫療、教育和民生物資都非常缺乏,民國62年發生大火災後,生活環境更加惡劣。民國66年在政府與島民協調後展開遷村計劃,106戶居民遷往宜蘭縣頭城鎮仁澤新村安居,龜山島也正式劃為軍事管制區,歸軍方管轄,未獲軍方許可,不得任意登島。 在多數民意的要求下,龜山島已正式有限度對外開放觀光。每年的3~11月對外開放,由烏石港前來,航程只要半個小時。登陸後繞島一周步程要1.5小時。島上沒有居民,只有駐軍、一座廟宇和一些聚落的建築遺蹟。島上沒有碼頭,人貨進出僅靠簡易的接駁登陸方式,風浪大時,安全堪慮。 龜山島又稱龜山嶼,因狀似一隻在海中游泳的烏龜而得名,孤懸在頭城鎮東側9公里外的太平洋上,現已納入東北角海岸風景區範圍內,距離頭城12.2公里。 全島面積2.85平方公里,東西長3.3公里,南北寬1.7公里,海岸線全長只有10公里。島上有大小兩座圓峰對峙,大致可分為龜頭、龜背和龜尾等3個部分。體積小的龜頭在東,海拔254公尺,地質為火山碎屑岩,呈現奇特的褐黃色,龜頸處向下凹,兩側形成草原,並有龜頭潭;龜頭附近有溫泉湧出,與海水混合後,在海面上形成深淺不同的乳白藍色,是讓人印象深刻的景觀。體積大的龜背居西,海拔高達401公尺,東南邊多斷崖,西岸較平坦,北坡有小溪流入海。龜尾由安山岩組成,是平坦細長的礫石灘,高出海面約4公尺,漲潮時往往會被海水淹沒,並迤邐達1公里,在東北季風吹襲的季節裡或颱風過後,龜尾常會改變方向;龜尾也是聚落、軍營和湖潭的所在地。 全島屬火山地形,硫磺蘊藏量相當豐富,可見白、褐黃和暗紅色的火山岩,許多奇崖怪壁,充滿原始風味。根據調查,此島係數10萬年前火山所噴發出的岩漿凝固而成的安山岩、火山崖和珊瑚礁所構成,屬年輕島嶼。植被覆蓋良好,植物有96種、148屬,以巨大的毛柿樹和自生的蒲葵林最為特別。島上開滿白色的台灣野百合,月桃花更是誘人,還有野花開滿步道兩旁。動物種類也很多,有鳥類25種,其中留島16種,候鳥9種;蝶類13種及昆蟲類54種,並有海龜、百步蛇、石龍子、台灣草蜥、野山羊、盤古蟾蜍和拉都希氏蛙等動物。這裡的海域則盛產珊瑚、龍蝦、海蝦、蟹、花枝、小卷、赤鯮、烏頭和魩仔魚,是宜蘭最大的漁場。 島上的湖潭足有一個港口大,原本是漁港的水塘,在砂石淤積後承接大量雨水,使鹹水逐漸變成淡水,但因海底水源相通,湖水還是帶有鹹味。島上飲水來源,主要仰賴龜尾處的冷泉水。湖潭中建有觀音像和龍的造型雕像,湖潭旁設有散步道,早年聚落住宅就在湖潭邊,並有一座拱蘭宮廟宇,島上駐軍利用部分住宅改為軍營。環湖步道從拱蘭宮到酩嘉亭間的軍營,設有圍籬隔開。環湖步道還有條支線通往軍事坑道,全長800公尺,可以走進去參觀軍事設備,坑道外面立有「島孤人不孤」的石碑。 龜山島上景點不少,看它的最佳角度有兩處:一處是北宜公路下頭城的9彎18拐山上;另一處是驅車走北部海濱公路,過三貂角在石城一帶觀看,最具龜相。 島上主要有10景,各有一段故事。第一景便是列於蘭陽八景之一的龜山朝日,每當旭日初升時,太陽緩緩從龜山後方浮現,朝霞掩映,堪稱一絕。第二景為龜島硫煙,由於它是晚近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年輕島嶼,海下仍有大量硫磺噴氣孔,當遊艇駛近島嶼時,就可聞到一股濃烈的硫磺味,還可以清晰地看到縷縷硫磺煙直往上飄。2000年的一次地震,造成山壁坍塌覆蓋了噴氣孔,已看不到磺煙裊裊,但在海流穩定時可看到難得一見的海底湧泉。第三景為綿延1公里的神龜擺尾,是由安山岩岩礫所磨蝕堆積而成的細長砂嘴,是海上靈龜的尾巴,每逢海潮沖刷後,龜尾會自動轉向,颱風後又會自動回拉,因而宜蘭人深信龜山島是活的神龜。第四景是龜岩絕壁,在龜山島龜背向北展開的山麓,有大斷崖臨海,落差極大,氣勢驚人;有機會搭船環繞龜山島,千萬不可錯過此一絕景。第五景是神龜戴帽,若島上籠罩著雲霧時討海人就知道要變天了。俗話說「龜山戴帽,大雨浩浩」,可見龜山與當地漁民的生活已密切結合。更奇的是第六景龜卵觀奇,傳說龜山島是母龜,龜尾許多卵石就是它所產的龜卵,其中最大的卵石已經毀壞,據說是被魚雷摧毀;又有一說是基石被水沖壞,島上仍留有很多小卵石,列為保護區。有趣的是,每年5月間真的有海龜登上龜尾產卵,印證了神龜之說。第七景是眼鏡洞鐘乳石,島的周邊從前是海上夜市,走私漁船都是在此相會交貨,洞內的鐘乳石景觀是台灣所罕見的。由於外形酷似眼鏡的海蝕洞,洞內受溫泉作用的影響,將岩壁燻蝕得五彩繽紛,格外好看。第八景是出名的海底溫泉,在靠近龜頭附近的海域,海水的顏色轉為乳白色。據說海底溫泉的溫度高達110℃,pH值在2以下,屬於強酸,與海水中和後酸鹼度約在8左右,湧出的溫泉力量極強,使海面看起來波濤洶湧,蔚為奇觀。第九景是神龜灑尿,在龜尾湖潭附近有一處冷泉,漲潮時泉水由石縫湧出,退潮時泉水流出外海。泉質冷度與蘇澳冷泉相近,當地人視為治療眼疾的聖泉。最後一景是絕對不可錯過的龜尾夕照,看著落日從台灣地平線消失的那一剎那,別有一番奇特感受。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成立於民國72年,以盛產名貴檜木而聞名於世,是昔日台灣三大林產地之一,現在是人們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它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太平村,屬中央山脈北端,其東、西和北三面分別有七星山、獨立山和棲霞山,由羅東林管處管理,林管處地址是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北路118號,遊客可以在宜蘭或羅東搭客運汽車,直達這個遊樂區;也可自行開車,由台北經雪山隧道、宜蘭、土場,轉省道7號線抵仁澤後,再沿著縣道宜53號到達太平山。 佔地12631公頃的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1950公尺,植物分布跨越亞熱帶及冷、暖、溫帶,四季呈現不同的風貌,山上孕育著豐富生物,總計446種植物、81種鳥類、18種哺乳類動物和69種蝶類,擁有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瀑布、溪谷、棧道、索道、鐵路、蹦蹦車、日出、地熱和冬季雪景等景觀。日出雲海為太平山一絕,太平山莊面向東方,是欣賞日出的好地點,日出前雲霧迷漫,籠罩著山峰,顯得支離破碎,有一股朦朧的神秘之美。日出時,天色逐漸由黑轉紅、轉橙後,太陽才露臉,天地由黑暗瞬間大放光明,在欣賞之餘,滌塵忘憂,流連忘返。 蹦蹦車是舊日的運木材火車,現已成為搭載遊客瀏覽太平山的最佳工具,車道全程約3公里,終點處設有體能訓練設施。 森林遊樂區氣候潮濕,全年雲霧繚繞,夏天平均溫度22℃,冬季氣溫降低、水氣聚集時會降下瑞雪,是夏天避暑、冬天賞雪的好地方。它以自然原始的森林風味著稱,著名的風景點有太平山森林公園、三疊瀑布、仁澤溫泉、蘭台苗圃、翠峰湖和獨立山野生動物保護區等。太平山森林公園又稱為後山公園,佔地24公頃,因海拔高而形成亞熱帶雨林、暖溫帶林和冷溫帶林等3個不同的植物帶,形成多變的森林景觀。森林中以紅檜和白木林為主要樹種,還有扁柏、鐵杉和其他闊葉林等。林區中依古木枝幹的形狀雕建成蒼檜亭、虎踞亭、介壽亭和怡林崗等,還有「人間仙境」木碑一處。園中建有供遊客漫步的步道、供奉鄭成功的鎮安宮。此地是昔日太平山林場的主要作業場所,留存有許多開採林木用的機具、索道和火車鐵軌等,供人遙想當年伐木時的情景。 由公園的石階上去,到工作站左轉,順著鐵道行走便可到達三疊瀑布,一共分為3層,呈「品」字形流瀉而下,水勢輕緩,別有一番溫柔婉約之美。 仁澤溫泉在日據時代被稱為「旭澤溫泉」或「鳩澤溫泉」,當時就設有溫泉浴場;光復後由林管處接管,重新整建,添置客房,改名為仁澤溫泉,是宜蘭進入太平山的前哨站,也是太平山6處山林遊樂區的第一站,位於太平山西北側、中橫宜蘭支線東側蘭陽溪上游的青山翠谷間,也就是坐落在宜蘭縣大同鄉的多望溪谷中。溫泉的源頭在後山山麓的岩壁石縫間,泉溫很高,經常在95℃以上,送入山莊後仍在70℃左右,屬於鹼性碳酸鹽溫泉,無色無臭,水質清澈,可飲可浴,浴後有滑膩感,具有美容功能,並可治療肝臟和淋巴腺等症,浸泡其中,渾身舒暢。 這是一處既富山水之美,又兼具溫泉之勝的度假勝地,四季如春,空氣清新,恬靜清幽,景色如畫。溫泉旁的多望溪,全長5公里,激流30多處,安全措施良好,已成為泛舟勝地,每逢星期假日,有大批遊客蜂擁而至。 溫泉旁建有一座仁澤溫泉山莊,內設交誼廳和餐廳,包括一座寬18.5公尺、長25公尺的溫泉游泳池,供遊客游泳和戲水;另有「第二招待所」屬小家庭房舍,有客廳、臥室、廚房和衛浴等設備,適合家庭度假投宿。此外,這裡還設有山莊大樓、仁澤小舍和各項完善的公共設施。 仁澤四周都是青翠的高山幽谷,谷間建兩座小巧簡陋吊橋,站在橋上舉目眺望,視野開闊,溪谷間的奇岩怪石和夾岸林木花鳥盡入眼簾,溪谷中建雙層攔沙壩,寬20多公尺,清流奔瀉而下,狀似雙層瀑布,非常秀麗。 多望溪是蘭陽溪上游眾多支流的一支,溪流環繞在海拔1105公尺的多望山東側而得名。溪水流貫太平山地區和仁澤溫泉,再由土場注入蘭陽溪,其間匯集大量山泉,水勢豐沛,時有湍流出現,這種水域環境,正是推廣泛舟活動的最佳先天條件。近年來,多望溪已成為宜蘭地區新興的理想泛舟水域。由仁澤山莊吊橋下開始,直到5公里外的土場,沿途翠峰高聳入雲,隨波左彎右繞,其間歷經彎道和險灘30多處,不用槳划即可直達,驚險刺激程度,較花蓮縣的秀姑巒溪有過之而無不及,全程落差150公尺,水深僅1公尺,需費時70分鐘。 多望溪溪邊還有一片風光明媚的寬廣台地,可供遊客露營,是青少年朋友投身大自然的好場所。工業研究院在這兒開鑿了一處地熱井,以開發東部地區蘊藏豐富的地熱資源,遇到放氣時,可目睹難得一見的地質學奇觀。林管處在此地用柏油鋪了一塊長方形平台,供遊客紮營使用,約可容納100多人露營。 仁澤溫泉過中間站便到了盛產蘭花而得名的蘭台,這裡有遼闊的高山平原,廣植檜木和柳杉的樹苗園,花圃內還培植許多高原花木和豔冠群芳的牡丹花供人觀賞,在此俯瞰山林幽谷,欣賞遍野盛開的山花,景色怡人。 翠峰湖是台灣最大最著名的高山湖泊,滿水季節湖面廣達25公頃,海拔1922公尺,景色非常優美,成為廣告商經常選擇的拍攝地點之一。位於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距太平山21公里,因路況不佳,遊客最好駕駛底盤較高的9人座小客車,或是登山車、吉普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步行則需5小時。翠峰湖是由兩潭湖水相連而成,枯水期間,湖面一分為二,狀似葫蘆,湖水晶瑩剔透,遠望宛如明鏡。由於湖面廣闊,加上位於高海拔處,經常一刻前陽光普照,頃刻間雲霧四湧,接著一陣風襲來,又是清朗一片。 湖畔為遼闊的短草坡,春、夏兩季繁花遍野,風光無限,四周蒼巒環繞,雲霧時聚時散,野禽偶而掠岸而過,景觀多變,令人著迷。湖邊闢有環湖小徑供遊客繞湖賞景。冬季寒流來襲時,太平山上常見飄雪,翠峰湖一帶也成銀妝素裹的世界,青山翠谷被白雪覆蓋,吸引許多遊客上山踏雪。距翠峰湖600公尺處的山頂,設有觀日出台,背山面海,可俯瞰整個蘭陽平原、龜山島和浩瀚的太平洋,每當晨光微曦之際,雲海萬里,紅日自海天交接處冉冉升起,映出漫天彩霞,其壯麗景象,令觀者無不動容。 翠峰湖還有一個森林生態保育區,為鴛鴦和水鴨等美麗水禽的保育區,由於湖水中游魚和蝌蚪較多,再加上浮游生物豐富,使此地也成為冬季候鳥棲息過冬的好去處,在這裡,人與大自然的生物和諧共處,其樂融融。 獨立山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太平山森林公園前,距大平山約6公里,面積約114公頃,所保護的動物有水鹿、山羊、野貓和猴子等。區內參天巨樹林立,設有觀猴台和瞭望台各一座,觀猴台是觀賞台灣獼猴和其他野生動物活動情景的據點,站在瞭望台上,可以縱觀縹緲的溪谷及遠近山脈稜線。獨立山步道純為一山林間小徑,步入其中,領受山中寧謐的氣息,讓人備感心神清爽。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 河東堂獅子博物館結合了自然與人文,是台灣第一座以獅子為主題的文物博物館,也是東北角海岸值得駐足細賞的好去處。據說,中國原本沒有獅子,直到漢朝通西域,才有獅子進口;隨著佛教傳入與獅子相關的信仰,陵墓和寺廟等地先有了石獅,成為中國的吉祥動物中較接近百姓的;宋代以後,獅子逐漸民間化、生活化,造型也更加多樣化,民間舞獅是將獅子蛻化為寵物的極致,使原為猛獸的獅子,變為民間生活不可分離的部分。獅子館位於東北角風景特區龜山島對岸,地址是宜蘭縣頭城鎮合興路22之1號,從台北往宜蘭方向經過大里天公廟行約10分鐘後可達。 籌建者高建文將30多年私藏的5000多件獅子文物中的2000多件,作為博物館的展示品。這些文物來自台灣和中國大陸以及東北亞和東南亞各地,有石獅、玉獅、陶瓷獅、牙雕獅、木雕獅、竹雕獅、銅獅、銀獅及刺繡獅等;年代可上溯自隋唐,向下可推廣至宋元明清乃至現代;從用途上分,有桌腳、墨斗、枕頭、香爐蓋鈕、門環、石敢當、飾品、陶偶和廟繡等;獅子按地域分為北方獅、南方獅和廣東獅等;造型則有擬人化、卡通化、寵物化和擬神化等,可說是無奇不有、雅俗共賞,或代表避邪驅魔,或表示吉祥納福;從每件獅子文物的歷史中,還可以簡單瞭解各地的風土民情,令人眼界大開。 博物館是館主高建文親自設計,內外的建築都充分利用天然的地理絕佳條件,並融合傳統與現代風格。外觀是灰牆紅瓦,四周綠樹環抱;館門口有文殊菩薩騎獅像,內設三層展覽室,二樓以小型文物為主,地下一、二層分別命名為「太師」、「少師」,取其「代代為官」的寓意;設有咖啡廳、餐廳和住宿區,每一樓的向海面都有大片的玻璃窗,供遊客欣賞東北角的海景,以及隨著陰晴風雨而呈現不同風貌的龜山島;館外的中式庭園、海水瀑布、小橋流水、海岸枕木步道、高台樓閣和兒童戲水區等,是全家親子同樂的好地方,臨海處的木棧道,是觀海和展望龜山島的最佳角度,走在木棧道上,即使漲潮時,海浪只在腳畔翻滾一會就退返大海,浪濤驚險襲來,卻在眼前收回,令人驚嘆不已。 館外的庭園比正統的中國林園更具意境,庭園的草地上有幾頭石獅,以及獅子造型的拴馬柱。博物館還提供文字和導覽人員的雙重解說,並定期舉辦藝術講座和以獅子為主的表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