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達省各城市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卡茲頓(Cardston)是亞伯達省南部城 市,位臨利溪(Lee Creek),與美國的蒙大拿 州交界。一八八七年伯明翰楊(Brigham Young)的女婿查理歐...)

2014年11月12日 (三) 08:37的修訂版本

卡茲頓(Cardston)是亞伯達省南部城 市,位臨利溪(Lee Creek),與美國的蒙大拿 州交界。一八八七年伯明翰楊(Brigham Young)的女婿查理歐拉卡德(Charles Ora Card)為逃避美國國內反對摩門教(Mormon) 的一夫多妻制,帶領十個摩門教徒家庭從猶他 州到加拿大來找尋自由,因而建立了摩門教徒 在加拿大的第一個家園,後來這個地方的名字 卡茲頓即來自卡德之名。一八九八年建村,一 九○一年設市,卡德也成為第一任市長。市內 三千四百名居民中,有百分之八十為摩門教徒 。早年摩門教徒合作農業所打下的基礎至今不 衰,經濟以飼養牲畜和種植穀物為主,在市內 可別忘了品嚐南部大草原孕育出來的上好亞伯 達牛排。 市內有全國唯一的八角形白花崗岩摩門教 聖殿,高三十四公尺,一八八七年為卡德始建 ,一九二三年完成,是當地居民及西加拿大和 美國蒙大拿州等廣大的區域信徒的信仰中心, 非教徒不准進入。在市區緬街六二三號(623 Main St.),遊客可乘坐十九世紀的馬車參觀當 時遺留的社區情形。 李斯布里奇(Lethbridge)是亞伯達省 南部城市,濱臨老人河,擁有六萬三千多名人 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是採礦鎮,一八八五 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修通後,採煤業仍佔重要 地位;但隨著石油、天然氣的發現和農產品加 工業的發展,經濟趨向多元化。二十世紀後發 展水利,現為全國最大灌溉中心,可灌溉四十 多萬公頃農地。這是一個陽光高照、氣候較暖 和的城市,市區景象繁榮,擁有包括加拿大連 鎖百貨公司伊頓、西爾斯等一百多家商店的大 購物中心,設有李斯布里奇大學和社區學院, 夜生活豐富,賭場設備完善。 這個城市可參觀的名勝古蹟很多,日本庭 園(Nikka Yuko Japanese Garden)在市區的亨 德遜(Henderson)公園內,是一九六七年由 日本人出資為紀念加拿大建國一百週年而建, 廣大的庭園經過整體設計,涼亭、小橋,一個 由日本運來的鐘塔,以及由台灣進口的柏樹, 小溪環流、小徑迂迴、天橋橫跨在水上,組合 成十足的日本傳統式庭園,公園的女負責人穿 著和服接待,令來訪遊客倍感新鮮。 海倫修勒庫李自然保護區(Helen Schuler Coulee Centre and Nature Reserve)位於老人河 岩壁斜坡上,生長有許多動、植物群,總共七 十九公頃範圍內有大角貓頭鷹、豪豬、白尾鹿 等,有三條路徑容遊客自由參觀。 印第安戰爭公園(Indian Battle Park)是 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與黑腳族彼此爭戰殺戮的 場地,現在周圍已建設為遊樂野餐場所。公園 裡的呼嘯堡(Fort Whoop-Up),是複製一八六 九年美國人在此作槍枝及私酒等貿易時的根據 地情景,並插上美國國旗飄蕩,就因這種混亂 情形,而導致西北山區憲警及西騎警隊在一八 七四年的成立。接待中心有錄影帶詳予說明, 周圍並可見當時的店鋪、住家等。每年七月舉 辦呼嘯節(Whoop-Up Day)展覽會和牛仔騎 術競技表演。 此外,位於第三大道六○一號(601 3rd Ave. S.)有亞伯達南部藝術館(Southern Alberta Air Gallery),內部展示以現代藝術為 主的各國及加拿大藝術品。格爾特博物館(Sir Alexamder Galt Museum)位於第五大道西端, 將李斯布里奇鎮的興衰發展資料搜集得很完整 ,尤其是在這半乾燥地帶的農業經濟及各類技 術情況。市區南郊七十八公里的聖瑪麗河水壩 (St. Mary's River Dam)是加拿大最大的泥築 水壩,可作水上活動,周邊設有露營區。 麥克勞堡(Fort Macleod)位於卡茲頓 北面約七十公里,是亞伯達省南部一個僅三千 人的小城,坐落在老人河畔,形如前哨。因其 位置在一千一百二十六公里長的大草原末端, 當年為查禁美商的販賣私酒而追逐於大草原, 因此一八七四年西部山區騎警,以及後來的皇 家騎警隊都選擇這裡為他們的總指揮部,成為 加拿大騎警隊的訓練大本營。 一八九二年成為亞伯達南部第一個城鎮, 現在經濟以畜牧業、穀物種植、乳品業和採煤 業為主。北郊有布魯德(Blood)印第安人佔 地一千三百九十九平方公里的保留地,每年在 此舉行傳統的太陽舞盛會。 市內最有名的景點,也是亞伯達最有名景 點之一的野牛碎頭崖(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位於市區西北郊十八公里處原 住民保留區,昔日平地印第安人居住在這一帶 已達五千六百多年,他們以獵水牛為生,這種 野生水牛重達兩百公斤,而且大多群居覓食。 當時打獵武器只有弓箭的印第安人,終於想出 把這種嗅覺靈敏,但視力不好的巨獸趕下懸崖 的聰明方法。獵野牛在原住民來說是一件非比 尋常的大事,每次數十人、上百人,或連絡多 個族群聯手騎馬圍獵,先在大批牛中選定某些 有領導作用的作為對象,還要派人偽裝牛混入 牛群誘導方向,每一次群獵都可使成百上千的 水牛落崖,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看過「與狼 共舞」這部外國電影的人,就可以體會其情景 。現在原址建有接待中心,有摩擬的野牛碎頭 崖現場及圖片、影片介紹水牛跳崖的實況,遊 客可在瞭望台上觀看當時水牛墜落的懸岩。 醫生帽子梅迪辛哈特(Medicine Hat) 是亞伯達省東南部的城市,坐落在賽普里斯( Cypress)山麓,濱臨南薩克其萬河,附近有世 界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有鐵、公路在此交會 ,城市建設進步繁榮,街道兩旁名店林立,有 大型購物中心。 城市的名字根據當地傳說有一個故事;克 里族與黑腳族印第安人在南亞伯達河交戰,勇 敢的克里戰士們奮勇的抵抗,直到他們的醫生 逃走時不慎把包頭布遺失在河中,這是一個不 吉利的徵兆,因為印第安人的帽子是絕不能遺 失的,於是他們棄城投降被殺。這個地方乃被 印第安人稱之為薩米斯(Saamis),意思就是 醫生的帽子(Medicine Man's hat)。 當地有四萬六千多名人口,盛產玻璃和陶 器,設有卡加立大學分校醫生帽子學院。市內 博物館及藝術館內展示有當地的原住民文化文 物、手工藝品及開發時的歷史文物。在南緣路 (South Ridge Dr.)有世界最高、用鋼做的印 第安帳蓬(,罵巴,高達二十二層樓,一九八 八年冬季奧運會時原係放在卡加立使用,後移 來這裡。 坎莫爾(Canmore)是一八八三年因係 採煤礦中心而成立的城鎮,位於卡加立至班芙 途中,距班芙三十公里,是人口八千四百人的 小城,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卡加立西方的第一 個據點,距卡加立一百公尺,在班芙國家公園 入口處就可以看到這個風格別具的小鎮,去班 芙遊覽的人,一般都會在坎莫爾停留。城內風 景迷人,有美術館、紀念品店、餐廳,以及許 多平價至三星級的旅館,提供舒適的住宿和美 味的餐飲。 滑雪是這裡大眾化的運動,坎莫爾滑雪中 心有七十公里雪道,一九八八年冬季奧林匹克 運動會越野滑雪比賽就是在這裡舉行。遊客在 此可腳踩雪板馳聘、搭乘狗拉雪橇,也可似繞 著有加拿大馬特洪峰之稱、海拔三千六百一十 公尺的阿西尼波山(Mr. Assiniboine)騎腳踏 車、健行、漫遊、攀岩和搭直昇機俯瞰。 每年八月的第一個週末是熱鬧的民謠節( Folk Festival),有很多人參加演唱。九月初坎 莫爾高原節(Canmore High-land Games)可以 看到高地民眾的舞蹈競賽、品嚐蘇格蘭風味食 物、欣賞塞爾特音樂等傳統蘇格蘭人文化。 史特拉(Stettler)是亞伯達省中心地區 的城鎮,人口五千二百,在艾德蒙頓東南方一 百八十五公里處,原名布盧梅瑙(Blumenau) ,一九○六年建鎮,現在發展成生產小麥、大 麥、燕麥、肉牛和家禽的農業中心,周圍四十 公里內有數百座油井,生產石油、天然氣、丙 烷、丁炕和硫磺。市區西北有佔地六十三公頃 的水牛湖畔的省立洛尚沙洲(Rochon Sands) 公園。在市內可參加通過亞伯達大草原鐵路旅 遊行程,可乘蒸汽小火車遊覽集美景、歷史、 野生動物於一身的小鎮。 韋塔斯基溫(Wetaskiwin)人口一萬一 千多,坐落在艾德蒙頓南方一百公里二十一號 高速公路西邊,名字是克里印第安人語,其意 思是「這是個已經和平的丘地」、原因起於紅 鹿河緩緩流過,正好是一條劃分線,黑腳族聚 居於南岸,克里族則住在北岸,但黑腳族常為 獵水牛而越界,因而引起衝突不斷,但在一八 六○年末期達成協議。一九○○年建村,一九 ○二年建鎮,一九○六年設市,一九四七年附 近發現勒杜克(Leduc)油田及煤礦。市內設 有雷諾爾(Reynolds)早期農機博物館,雷諾 亞伯達博物館介紹全市各方面發展的情形,韋 塔斯基溫博物館則是一個先民生活的現場。 卡姆羅斯(Camrose)是亞伯達省中部 城市,北距愛德蒙頓約一百公里,瀕臨卡姆羅 斯河,近比特恩(Bittern)湖,早期的名字叫 做史巴林村(Hamlet of Sparling),一九○六年 才改為現名,一九○七年設鎮,一九五五年設 市,現在有一萬三千七百多名人口,是農業和 乳品業的中心,鐵、公路稱便,郊區油井林立 ,市內有信義會卡姆羅斯學院。地區百年博物 館內有房屋、教堂、火車等,展示當地先民創 業及生活歷史,遺有當時的印刷機器設備,和 重建的首座報館。 洛伊明斯特(Lloydminster)位於艾德 蒙頓東方亞伯達和薩克其萬省交界處,可走黃 頭(Yellowhead)高速公路直達,地跨兩省, 是加拿大唯一跨在省界上的城市,界樁是一座 一百公尺高的樓塔,它像陸地檢查官般眺望著 北美。經濟以農業和石油業為主,畜牧和乳品 業次之,有七千六百名人口,設有萊克蘭( Lakeland)學院。主要參觀旅遊地有衝浪公園 (Weaver Park),這裡是一九○三年巴爾( Barr)最初在此建城之地,現在重修了過去的 遺蹟,充實了許多設備,設博物館、藝術館、 迷你高爾夫球場、露營區和野餐區。並設有展 一丁歐洲早期移民遺物的巴爾殖民博物館(Barr Colony Heritage Cultural Centre)、以顯示當時 人民生活的雷瑟(Richard Larsen)博物館、以 山區鳥獸自然生態為主的富丘野生動物中心( Fuchs Wildlife Exhibit)、有兩百五十件宗教畫 的印荷芙藝術中心(Imhoff Art Collection), 以及身為重油主要城市的原油科技中心(The Oil Technical Society Heavy Oil Science Centre) ,在這些中、心裡能看到豐富的資料,很多項目 可親自動手做試驗。 大草原城(Grande Prairie)是亞伯達 省西北部城市,一九一六年通鐵路後發展起來 ,一九五八年設市,如今在阿拉斯加高速公路 的二號及四十三號公路交接口,是和平( Peace)河地區行政、商業、教育和交通中心 ,經濟以農、林業為主,也有旅遊服務業,設 有大草原城地方學院。這個擁有三萬一千多名 居民的城市,位於比爾(Bear)河畔,鄰近卑 詩省,附近的克勒斯昆(Kleskun)山旁一條 史前的河流中,出土有七億年前的恐龍及古代 化石。市內的博物館是尋找當地一九○八至一 九一六年先民生活遺蹟的現場。藝術館內則有 豐富的自然歷史、恐龍骨及當地藝術品。 和平河(Peace River)是亞伯達省西北 部城鎮,位於艾德蒙頓西北方四百零九公里處 、和平河支流與斯莫基(Smoky)河匯合處的 下游。這個區域在一七○○年代,曾因誘捕野 獸、商人在此販賣野獸而以戳殺野獸的叉子( The Forks)一名稱著。一七九二年至一七九三 年亞歷山大麥肯齊(Alexander Mackenzie)長 途跋涉,自北前來探測這個地區,在此建造要 塞並度過冬天,是除克里族印第安原住民外, 第一批到此的外人。一九一四年建村,一九一 九年設鎮,現在有六千五百名人口,經濟以石 油、天然氣及畜牧業為主。 主要的參觀景點有「十二呎」戴維斯雕像 及墓:亨利富勒戴維斯(Henry Fuller Davis) 是從美國佛州來的探礦者,一八六二年在卡里 波(Cariboo)山中兩大金脈之間「十二呎」寬 的狹長地帶上發現金礦,獲得相當於一萬五千 元的黃金而致富,他慷慨好客,木製雕像象徵 當地人民對他的尊敬,他的墳墓在山丘上,終 日俯瞰這兩水合流處的城市。 麥克墨瑞堡(Fort McMurray)的位置 在亞伯達東北端清水(Clearwater)河及阿薩 巴斯卡(Albasca)河合流處,氣候寒冷,長年 籠罩在攝氏零下四十度的低溫中,有時可以看 到炫麗的北極光。由於它的偏遠落後,最初這 裡僅有克里及基帕懷恩(Chipewyan)印第安 人,一七七八年開始有毛皮商在麥肯齊河流域 一帶活躍,一八七○年哈得遜公司的亨利約翰 摩貝利(Henry John Moberly),在此建造一個 郵局和以他老板名字命名的麥克墨瑞堡。一八 八四年當輪船首度駛近這裡,這地區豐富的資 源才開始受到注目;在阿薩巴斯卡湖周圍發現 了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油沙,可開發五千億桶石 油,而號稱石油王國的沙烏地阿拉伯才不過二 千多億桶,城市因而蓬勃發展,是全國成長最 快的城市,採過油的土地上覆蓋著青翠的植物 ,美孚和蜆殼兩家石油公司在此投下鉅額資金 生產石油,使用世界上最大、重三百二十噸的 挖礦卡車,將油沙運往提煉廠,每天可以生產 三十五萬桶合成石油。石油的開發直接帶動了 城市的繁榮,現在擁有三萬多名居民,有三家 麥當勞速食餐廳。除油沙場可前往參觀外,市 內還有文化遺蹟公園、博物館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