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各大城市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登海爾德=== 登海爾德(Den Helder)為北荷蘭省西北部的港口城市,曾是阿姆斯特丹的外港,也是皇家海軍司令部的所在地。17世紀時,登海...)
 

2015年3月31日 (二) 08:44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登海爾德

登海爾德(Den Helder)為北荷蘭省西北部的港口城市,曾是阿姆斯特丹的外港,也是皇家海軍司令部的所在地。17世紀時,登海爾德與德索(Texel)島之間的狹窄通道被稱為「北方的直布羅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876年,北海運河正式通航,其地位被艾默伊登港所代替。1922~1993年,是荷蘭海軍基地之一,設皇家海軍學院及海軍上將官邸。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45分、北緯52度54分,地處北荷蘭運河北端,約有6萬多人口,經濟產業以漁業、造船和旅遊業為主、設有漁業、動物和氣象等研究所,設備先進,研究成果遠近聞名。 來這裡的觀光客都喜歡乘遊船作海峽之旅,船長是水手、歌手兼解說員,當遊船穿過升降式鐵橋,通過閘門進入海峽區域時,他會拿出吉他,唱起豪氣千丈的歌曲,還取出水手愛喝的琴酒助興,讓每一次的海峽航行都充滿趣味。 當地還大一種獨特的觀光小火車,可以開上馬路,也可以在海灘上「嚇嚇」叫著走。從市區出發,沿北海堤防(Noordzeedijk)行駛,右邊是一望無際的北海,左邊有荷蘭最古老的鑄鐵燈塔,紅色塔身襯映在平野上,顯得格外美麗。 凱克沙丘碉堡坐落在北海與須得海之間,是設在這裡四座碉堡中最為有名的一座,也是荷蘭唯一由拿破崙所建造的軍事碉堡。1799年,法軍在此成功擊退四萬名登陸的英、俄聯軍,成為法屬荷蘭時期輝煌事蹟之一,現在,它已沒有軍事價值,曾經一度淪為廢墟。後來由一名商人以一荷盾的代價將它買下,並用1900荷盾進行整修,兩年後重新開幕。內設氣氛優雅的餐廳,以北海魚類為主的水族館及專門收藏鯨豚骨頭的「鯨世界」,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是1997年擱淺在北海沿岸的抹香鯨骨骼。此外,當地的參觀點還有博物館、野生動物保護區等。


[編輯] 希爾弗瑟姆

希爾弗瑟姆(Hilversum)是霍伊蘭德三角地區的首府,位於阿姆斯特丹南郊區,經緯度為東經5度10分、北緯52度14分。這個擁有9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小城,是北荷蘭省的療養和避暑勝地,也是荷蘭廣播電視中心,設有知名度很高的荷蘭國立廣播電視大樓,擔任全國的電台廣播播音任務。當地工業主要有電機、電話設備、藥品、地毯、家具及金屬製品等。 當地交通非常便利,從阿姆斯特丹乘火車前來,只需30分鐘車程。市區乾淨整潔,公園寧靜幽雅,人們安居樂業,猶如世外桃園,絲毫不必擔心噪音和公害,林立的高樓大廈又讓這個小城洋溢著現代化的氣息。 維爾森(Velsen)是北荷蘭省擁有6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包括艾默伊登、桑特波爾特、德里赫伊斯及費爾森諾爾德等區,是荷蘭主要的鋼鐵業基地,化工和造紙也相當發達。其中的艾默伊登(Ijmui-den)是維爾森市重要的一部分,經緯度為東經4度36分、北緯52度27分,靠近北海運河西端,是阿姆斯特丹的外港,約有4500多人口,為當地的工業中心和主要海港,運輸業繁忙,市內設有三座巨型船閘連接運河和北海,成為交通咽喉。


[編輯] 佐德沃特

佐德沃特(Zomdvoort)是北荷蘭省北海沿岸最大的休閒地帶,位於哈勒姆附近,東距阿姆斯特丹28公里。當地遊玩項目主要有18 個洞的高爾夫球場、露營場地、獨特驚險的摩托車大賽及充滿刺激的國營賭場,最受歡迎的是設施完善的海水浴場,每年夏季向遊客開放。 斯帕爾倫丹(Spaarndam)是北荷蘭省哈勒姆附近的小市鎮,這裡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有一次連日下著傾盆大雨,導致洪水暴漲,眼看堤坊將毀,村莊就要遭受滅頂之災時,一位名叫漢斯的少年奮不顧身,用手腕堵住破洞,使全鎮倖免於難,而他卻獻出了幼小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位勇敢的少年,人們在村裡為他塑了一座小銅像。 梅登布里克(Medemblik)是北荷蘭省眾多觀光點中比較不商業化的小鎮,中世紀時曾加入漢薩同盟,現為荷蘭著名觀光地之一,每天數次接待往返於霍倫之間的觀光蒸汽火車,還配合火車時刻表,調度遊船前往恩克赫伊曾。小鎮主要觀光點有蘭堡(Radbaud)城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保存雷布蘭特名作「夜警」;在「東港口」(Oosterhaven)可眺望艾瑟爾湖的美景,古意盎然的新街(Nieuwstraat)也具有相當吸引力。


[編輯] 海姆斯泰德

海姆斯泰德(Heemstede)也是北荷蘭省擁有3萬多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4度37分、北緯52度21分,瀕臨環形運河,是阿姆斯特丹和哈勒姆市的郊外住宅區,附近為球莖植物培植基地。當地景點有克呂奎于斯墾田博物館等。


[編輯] 福倫丹

福倫丹(Volendam)是北荷蘭省埃丹-福倫丹(Edam-Volendam)市的一個小漁村,經緯度為東經5度4分、北緯52度30分,面臨艾瑟爾湖,南距阿姆斯特丹25公里,車程只要30分鐘,自阿姆斯特丹的聖尼可拉斯教堂對面公共汽車站搭乘110、112和116等路公共汽車可達。 這是個典型的歐式小城鎮,屋宇櫛比鱗次,尖頂紅磚牆別具特色,三角形屋頂是17世紀以來流行的義大利風格,走在鎮內小巷裡,彷彿置身童話世界中。傳統服飾是當地特色之一,禮拜天上教堂時,鎮民會穿著傳統服飾出門,女的穿白底紅藍線條裙子,上衣黑底胸前有花飾,戴白色花邊小尖帽;男人則黑色寬邊褲,黑色外套,領結像項鍊般掛在胸前,頭戴小尼帽,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福倫丹與馬肯之間有條長2500公尺的橋樑相接,但是一般遊客多乘渡船進入福倫丹港口,因為這個港口就是主要的旅遊區,它以填海築堤的方法達成,左右各有一條長堤將港口圍成一圈,只留一個小小的出入口供船隻出入,到了冬天,港口就會變成天然溜冰場。19世紀時,許多畫家為福倫丹的純樸所傾倒,他們所經常聚首的史班德旅館(Span-nder Hotel)仍屹立在港邊。沿著河岸,有三座傳統式荷蘭風車迎風佇立。 當地經濟以旅遊業為主,古雅的建築、湖堤椿上的民宅、漁民鮮艷的傳統服飾吸引著觀光客。這裡的2.5萬多名居民,他們臉上帶有北歐人的堅毅稜角和輪廊線條,他們生吞鯡魚(Herring)的絕技非常驚人,當地人拎起鯡魚尾將醃過鹽的整條魚塞進口中,是稀鬆平常的事。在港口邊有兩、三家照相館,可出借荷蘭傳統服飾供遊客拍紀念照,1小時就可取件;還可將照片印在T恤、卡片、馬克杯或帽子上。


[編輯] 馬肯

馬肯(Marken)是位於艾瑟爾湖北面與世無爭的古老小漁村,自古以來就是盛產鯡魚的地方,據說13世紀時的一場暴風雨,切斷了馬肯與荷蘭陸地的聯繫,政府乃在須德海一帶興建大壩來阻隔海潮的侵入,從此海產豐富的海灣,變成了巨型淡水湖的艾瑟爾湖,直到1957年堤防建成後,馬肯才和內陸恢復了聯繫,當地漁民如要再出海捕魚,必須到更遠的海域去找,造成非常不便,因此這裡的漁民就漸漸放棄漁業,改以飼養牛羊為生。 這個有玩具城般景色的小鎮,南距阿姆斯特丹約20多分鐘車程,市內只有蜿蜒的河道和小徑,輪渡碼頭旁的港口區是當地最熱鬧的地方,這裡有一排木屐店和禮品店,還有幾家可以吃到炸鯡魚的小餐廳。由於這個低地小鎮常有洪水為患,這裡多建有高高腳柱、尖頂紅瓦漆成墨綠色的木屋,家家戶戶都有白色的蕾絲窗簾。在特定的節慶或星期假日,還有少數老一輩的人穿著傳統服飾出來活動或上教堂,婦女戴無邊軟帽,穿著短上衣和黑色百褶褲,腰部配一條講究繡工的緊身褡;男士則穿寬鬆的罩衫和長褲。 這個位於福倫丹對岸的小鎮,大多數遊客都是自福倫丹搭觀光船前來。當地最大的觀光賣點,就是所有的屋子都漆成綠點,一排排的木造屋子小巧玲瓏,還有傳統的木屐,炫麗燦爛的紅色傳統服飾。在小鎮的入口處有家木屐製造廠,遠近馳名,不少觀光客特地前來參觀木屐的製造。這裡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穿著木屐,所以廠裡木屐從小到姆指般,大到像巨人的尺寸都有。由於製作手工精巧,每天僅能生產5雙。這裡的居民們,有的把木屐當作門牌,也有的拿來當成花瓶,吊在屋外牆上或放在窗枱上,非常別致。


[編輯] 桑德爾特

桑德爾特(Zundert)是北荷蘭省和比利時邊境上的小鎮,只有8000多名人口,它本係沒沒無聞的地方,但自1853年3月3日大畫家梵谷在此誕生後,現在已成為藝術朝聖者衷心嚮往的聖地之一。梵谷當年出生及居住的屋子,早於1903年被拆除,等他聲名大譟之後,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畫家,當地政府特地在原址又加蓋一座樓房,並仔細考究文獻,努力將其布置成梵谷一家居住時的原樣。 157年前梵谷接受洗禮的小教堂仍保留完好,梵谷本來有位同名同姓的哥哥出生後不久就告夭折,教堂對還留著他小小的墓碑。在市內旅客服務中心的二樓,設有梵谷資料展示的空間,展出他小時候的照片,10歲時所畫的素描副本、出生證明及相關文件。


[編輯] 努艾倫

努艾倫(Nuenen)是桑德爾特鎮附近的小鎮,面積較大一點,有2.6萬多名人口,當地居民除了務農外,大部分都在紡織廠工作。明亮、優美的小鎮每棟民房造型都很可愛,小河流水、如茵草地,更襯托得小鎮如詩如畫,雖然梵谷在這裡只住過兩年,但努艾倫卻相當以梵谷為榮,在市內保留著較桑德爾特更多與他相關的事物,包括梵谷另外租用的一間工作室,他父親服務過的小教堂,他家人所住的牧師宅和無緣戀人瑪歌的家。市內還有一座梵谷紀念碑,是雕刻家希多克洛普(Hildo Krop)於1932年所作,他以太陽比喻情感濃烈的梵谷,形狀有點像梵谷筆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向日葵。在梵谷舊工作室附近路口,於1984年豎立一尊梵谷雕像,他帶著畫具,在努艾倫四處尋找繪畫題材。在市內的旅客服務中心裡,也設有梵谷資料中心(Van Gogh Documentation Centre),展出許多梵谷畫作的複製品,以及他畫中曾經呈現當年努艾倫人所使用的紡織機和風車等的模型。


[編輯] 斯海弗寧恩

斯海弗寧恩(Scheveningen)是南荷蘭省的漁港和海濱遊樂勝地。14世紀開始發展漁業,1818年開闢為海濱浴場,成為休閒度假地,1887年增設有穹頂的遊樂場;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小港都,主要經濟產業有港口、漁業,旅遊及工業,擁有魚類冷凍廠和食品罐頭廠。當地還有個充滿情調的碼頭,並設貨物、貨櫃裝卸站和水產拍賣場。 每年5月31日是荷蘭的「鯡魚節」,生吃當令鮮鯡魚是斯海弗寧恩最特別的風俗,他們採用14世紀以來的橡木桶醃漬方法,剛捕到的鯡魚,先清腸去骨,把它醃到裝滿冰鹽水的橡木桶裡,按各家配方放上提味的醋或辣椒,就可以讓人下肚。內行的美食家都要求腑臟不要全部清空,吃起來更夠味。道地的斯海弗寧恩人生吞鯡魚並沒有特別技巧,唯一訣竅就是魚脖子朝下,倒拎魚尾巴,魚就順其自然下肚。此外,當地還有兩套著名食譜,一種是奶油熱拌馬鈴薯、青豆、洋蔥、培根及荷蘭芹;第二種是檸檬汁涼拌黃瓜、胡蘿蔔、蘋果、青蔥及酸乳酪。


[編輯] 希勒霍姆

希勒霍姆(Hillegom)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35分、北緯52度18分,臨環形運河,約有兩萬人口,是南荷蘭省的花卉基地之一,有泰斯隆花展植物園和球莖花卉交易會。每年4月,舉行鬱金香星期日花卉遊行,從希勒霍姆,利瑟和薩森海姆三地輪流出發。


[編輯] 胡克范荷蘭

胡克范荷蘭(Hoek van Holl-and)是南荷蘭省鹿特丹市附近的小港鎮,經緯度為東經4度7分、北緯51度59分,地處新水道注入北海口處,擁有約7000多名人口,是與英國哈威奇之間輪渡的終點站,也是當地著名的海濱勝地,港口主要為韋斯特蘭農業區服務。


[編輯] 卡特韋克

卡特韋克(Katwijk)由卡特韋克安澤和卡特韋克安登萊茵兩部分組成,是南荷蘭省的海濱旅遊勝地。它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24分、北緯52度13分,坐落在舊萊茵河流入北海處,擁有4萬多名人口。市區主要的古蹟景點有1574年的聖安德魯教堂、17世紀燈塔和荷蘭巴洛克雕刻大師韋爾斯特雕刻的紀念碑。


[編輯] 斯希丹

斯希丹(Schiedam)也是南荷蘭省的小港市,1273年設市,中世紀水產和殼物資易繁榮,後來它的重要地位被鹿特丹所取代。這個擁有7萬多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4度22分、北緯51度55分,位於鹿特丹西面斯希河與新馬斯河匯合處。當地工業有造船、鑄鐵、機械製造、玻璃和化工等,是著名的釀酒業中心。市區名勝古蹟主要有1260年的馬泰內瑟古堡廢墟、15世紀聖約翰教堂、17世紀市政廳及1792年的交易所等。


[編輯] 賴斯韋克

賴斯韋克(Rijswijk)市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1697年在此簽訂「賴斯韋克條約」,從而結束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其經緯度為東經4度20分、北緯52度4分,位於海牙市東南方,約有5.2萬人口,對外交通便捷,附近設伊彭堡機場,是南荷蘭省的水果交易市場,並設有油井和實驗所等,市區有一座21公尺高的方尖紀念碑,建於1792年。


[編輯] 弗拉丁根

弗拉丁根(Vlaandingen)原是一個小漁村,現為南荷蘭省最大的港口之一,經緯度為東經4度21分、北緯51度54分,位於鹿特丹西側,臨新水道,約有8.5萬人口,經濟產業有捕魚、乳品、冶金及化工等,設荷蘭最大的造船廠。市區古蹟有1156年的磅房、1643年的大教堂和1650年的市政廳等。


[編輯] 史帕肯堡

史帕肯堡(Castle Spaken-burg)是烏得勒支省景色秀麗的水鄉,位於烏得勒支市附近,地處艾瑟爾湖畔。村民們頭戴花邊小帽、身穿色彩絢麗的民族服裝、腳穿著做工精巧的木屐,別具風格。他們在一個星期內的生活都在有規律地變動:星期日,人們身穿傳統服裝,滿面春風地去教堂做禮拜;星期一,大家忙忙碌碌地在洗衣服,充耳都是嘩嘩的水聲;星期三和星期五早上,艘艘漁船在港灣整裝待發,出海捕魚。


[編輯] 蘇斯特

蘇斯特(Soest)是烏得勒支省擁有4.2萬人口的城市,1029年設立,過去曾經是農業中心,現在是發達的住宅區。它的經緯度為東經5度18分、北緯52度9分,輕工業發達,市區最主要的古蹟是哥德式教堂,大約建約1400年,1959年進行重修。


[編輯] 宰斯特

宰斯特(Zeist)是烏得勒支省森林地區的遊覽勝地,1786年起為莫拉維亞教會荷蘭省總部駐地。經緯度為東經5度15分、北緯52度5分,約有6萬人口,工業以光學儀器、金、銀製造等為主。


[編輯] 茲沃勒

茲沃勒(Zwolle)是上艾瑟爾省的首府,也是一座要塞城市,1230年設市,中世紀加入漢薩同盟,因位居交通要地而繁榮興盛起來。17世紀後,工業發達,現為區域性商業中心,鐵路交匯點和水運樞紐。 這個擁有10.5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5分、北緯52度30分,位於荷蘭東北部,臨茲瓦特河。主要工業有化工、造船、金屬製品和建材等,尤以重工業著稱。市區主要古蹟有15世紀的聖邁克教堂、聖母教堂和市政廳等,此外,須得海工程的事務所也設在這裡。


[編輯] 恩斯赫德

恩斯赫德(Enschede)是上艾瑟爾省最大的城市,1325年正式設市,城區範圍包括納克爾,赫拉納布呂赫和布克洛等三個村莊,以及恩斯赫德鎮。19世紀末,這裡工業迅速發展,現為荷蘭的棉紡織業中心,產品聞名國內外,被稱為「荷蘭的曼徹斯特」。其經緯度為東經6度53分、北緯52度12分,位於茲沃勒西南方,地處特文特運河畔,臨德國邊界,約有14.5萬人口。對外交通便利,城北5.6公里處所設的特文特軍用機場,也提供民航服務。工業除紡織外,還有冶金、輪胎及橡膠等。文化事業也相當繁榮,設博物館、天然動物園、紡織技術學校和理工科大學等。


[編輯] 亨厄洛

亨厄洛(Hengelo)是上艾瑟爾省約有11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45分、北緯52度15分,臨特文特運河,當地工業以紡織、冶金、電機及製鹽為主。這裡最著名的古蹟是城西的特維克爾古城堡,建於1347年,歷史悠久,氣勢宏偉。


[編輯] 代芬特爾

代芬特爾(Deventer)是上艾瑟爾省的千年古城,公元8世紀前後,當地設立一座教堂,並以這個教堂為中心,逐漸形成居民點;中世紀發展迅速,成為文化中心。14世紀,赫羅特在此創辦共同生活兄弟會,進行宗教活動,1500年前後為荷蘭最主要的印刷業中心。 這個約有7.2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10分、北緯52度15分,臨艾瑟爾河,工業有機器、鑄造、自行車和製磚等,地毯、掛毯及蜂蜜餅是當地最有名的特產。市區古蹟景點有13世紀市政廳、中世紀大教堂、聖尼古拉斯教堂和舊城牆等。


[編輯] 坎彭

坎彭(Kampen)是上艾瑟爾省的小港市,1227年始見文獻記載,中世紀時加入漢薩同盟,現為當地鐵路樞紐。其經緯度為東經5度54分、北緯52度33分,位於艾瑟爾河注入凱特爾湖處附近,擁有3.5萬多人口,工業以雪茄和搪瓷器皿為主。市區著名古建築有市政廳,14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16世紀的聖母教堂及3座中世紀城門樓。


[編輯] 斯塔芬特

斯塔芬特(Staphort)也是上艾瑟爾省的小鎮,當地婦女都身著民族服飾,頭戴獨特小帽,身穿紅色背心,很有特色。 這個約有18.5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33分、北緯53度13分,位於阿河、欣澤河及其他運河的匯合處,靠近荷、德邊境,是荷蘭最北部的城市,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工業有製糖、印刷、烟草加工、服裝、家具、針織和機械等,當地農產品交易也非常興盛,是穀物、油料、作物、木材及牲畜的貿易和轉運中心。 對外交通相當發達,設民航機場,從史基浦國際機場乘飛機前往,只需40分鐘即可到達。此外,這裡還是荷蘭的鐵路樞杻之一,從茲沃勒乘火車前來,約需1小時。 市區名勝古蹟眾多,聖馬丁教堂建於1452年,屋頂造形獨樹一幟,非常引人注目。市立博物館內收藏有當地畫家的作品,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裡的格羅寧根大學建於1614年,數百年來培養了無數棟樑之材,成績斐然。此外,1253年修築的哥德式教堂,16~17世紀的古樸房屋等,都以獨特的風格吸引著眾多遊客。


[編輯] 呂伐登

呂伐登(Leeuwarden)是菲仕蘭省首府,16~18世紀以生產金銀器皿聞名,現為省的經濟中心和鐵路樞紐。其經緯度為東經5度46分、北緯53度12分,位於哈林根特雷克和多克姆爾埃阿兩大運河匯合處,擁有約10萬人口,工業以錫、木材加工、包裝及機械為主,農牧市場繁榮,牛市佔地3萬平方公尺,叫賣聲此起此彼伏,非常熱鬧。 對外交通便捷,從阿姆斯特丹乘火車前來,約需兩個小時。飯店多分布在市中心或郊外;友誼飯店位於車站附近,以白色裝飾見稱,風格高雅。 市區街道清潔整齊,瀰漫著樸素寧靜的氣息,馬匹拉著街頭風琴大師,在大街小巷演奏,「得得」的馬蹄聲和悠揚悅耳的琴聲融合在一起。成為這個城市獨特的景觀。 市內古建築有文藝復興式的坎塞拉里廳、1598年建造的舊磅房、未完成的奧爾德霍斜塔、市政廳及聖卜尼法斯教堂等。此外,還有弗里西安、普林塞瑟霍夫和皮埃爾潘德爾等三座博物館,它們的收藏品豐富多樣,很有觀賞價值。


[編輯] 斯內克

斯內克(Sneek)始建於1294年,1456年正式設市,現為菲仕蘭省重要的牛和乳品市場。其經緯度為東經5度40分、北緯53度2分,位於海于夫河畔,北距呂伐登23公里,經濟活動以輕工業為主。 市區湖光水色,景色非常秀麗,周圍是眾多大小湖泊,運河貫穿全境,形成弗里西亞湖區的水上活動中心。市內古蹟有1613年建造的水閘門、1760年完工的市政廳,以及弗里西亞航運博物館等。


[編輯] 弗拉訥克

弗拉訥克(Franeker)也是菲仕蘭省的城市,「埃塞艾辛加(Eise Eisinga)之家」是當地最著名的景觀,裡面展示著世界最古老的太陽系儀軌。埃塞艾辛加1744年2月生於弗里斯蘭省的德隆里伊村,12歲成為一名梳羊毛工人。他幾乎沒有受過正統教育,靠自學成才,在16歲時寫了一本關於數學的書,18歲就把他曾遇到的所有日蝕和月蝕日期都計算出來。 艾辛加白天在屋後的梳羊毛棚裡工作,晚上就潛心研究各個行星的位置。1774年,有個自稱「真理愛好者」的人出版一本小冊子,宣稱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各行星互相撞擊,使地球脫離軌道,衝向太陽。這種言論引起人們的極度恐慌,也引起艾辛加的關注。1781年,他在起居室建成太陽系模型,並開放供人參觀,傳播真正的科學。為了讓後人能夠保存這個太陽系儀,他還寫了本92頁的技術手冊,附27幅圖畫。在艾辛加彌留之際,當時擔任國王的威廉一世下令由國家購下這幢房子,立契轉給弗拉訥克市,以保護這種瑰寶。一直到1922年,艾辛加家族都有一位直系後裔住在這裡充當導遊。 這幢房子外觀呈傳統的荷蘭建築風格,有長窗和裝飾用的荷蘭式山形牆。房內的門廳為當年艾辛加的羊毛店,現在裡面設有參觀者簽名留念的紀念冊子。起居室牆上的木鑲板和灰泥牆下半截的瓷磚都呈青綠色,天花板呈藍色,室內放置有箱形床、床頭櫃、壁爐及一張堅實的橡木長餐桌,整個房間樸實舒適,充滿18世紀氣息。艾辛加的行星模型就緩慢而平穩地運行在天花板上的金色圓槽裡,但模型中沒有海王星、冥王星和天王星,前兩者當時尚未發現,天王星雖然於1781年被英國天文學家發現,但按太陽系儀1公釐代表100萬公里的比例,無法在這個房間裡把它加進去。同時,模型中木星的衛星只有4個,而不是16個。儘管如此,這個太陽系儀自建成以來,就一直運行準確,一分不差,令人嘆為觀止。 太陽系儀的推動裝置設在屋頂閣樓,是個截短了鐘擺的尋常弗里斯蘭舊時鐘,其巧妙的機械裝置主要由橡木圓盤和箍構成,箍上有熟鐵釘子做成的齒輪,整個裝置有1萬多根釘子。這個舊時鐘只靠一些鐘錘作動力,使微型行星轉動了200多年,並且毫無停頓的蹟象,讓每一位參觀者都嘆服不已。


[編輯] 瑪孔

瑪孔(Makkum)是菲仕蘭省艾瑟爾湖畔的小鎮,古時為小漁村,現在是這個省最現代化的水上活動基地之一,水閘門封阻起來的運河水道停泊著各式帆船。市區乾淨、整潔,景色迷人。這裡也是荷蘭瓷器的生產基地之一,產品可與台夫特陶器媲美,尤其是白瓷,用白黏土燒製而成,為當地文化色彩的獨特代表。瑪孔陶器的彩繪風格類似台夫特,以藍彩為主,但花樣更為華麗,帶有濃厚的東方色彩,有些陶瓷則具強烈的現代創作風格。 弗里斯蘭陶瓷博物館為17世紀的建築物,館中系統地展示當地陶瓷製作的發展歷史。此外,陶瓷工廠(Koninklijke Tichelear Makkum)也開放供遊客參觀,並有導遊解說行程。


[編輯] 沃孔

沃孔(Workum)是菲仕蘭省的小港市,曾因鰻魚交易而繁榮一時,現在仍然為附近地區的魚產貿易中心。沃孔陶器也極具地方特色,用當地的棕色陶土燒製而成,再用羊角作容器畫出白色的曲線繪飾,做成盤、碗、燉鍋等多種廚房用品。 市區極具古舊情調,市政廳、磅房和聖喬特瑞卡斯(St Gertru-kiskerk)教堂是當地標誌性建築,其中市政廳建於15世紀,造型精緻可愛;磅房呈文藝復興式風格,教堂則以哥德式建築著稱,它們都是小鎮昔日繁榮的見證。 素人畫家美術館(Jopie Huis-man museum)也別具一格,這位畫家一生定居弗里斯蘭,專門以當地風光、習俗及陳舊事物為繪畫題材,一艘破船、一件舊褸衫,在他的筆下都能呈現懷舊的意境。 欣德陸本(Hindeloopen)是菲仕蘭省最迷人的小市鎮,中世紀時加入漢薩同盟,與挪威等國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市區以狹窄的運河、古樸的木橋,以及17世紀的老房子而獨具風格,港口泊靠著一排排三桅古董帆船,此外,因為往昔對外交流頻繁,所以市內又有一份國際化的情調。 家具是當地鄉土工藝的傑出代表,其手繪圖案用紅色和墨綠色交錯使用,具有濃厚的北歐藝術風格。此外,這裡的地方傳統服飾也很吸引人,棉織的衣服上以藍、綠、白作底色,再飾以紅葉狀圖案,深具東方氣質。 哈林根(Harlingen)是菲仕蘭省西北角的小漁村,經緯度為東經5度24分、北緯53度10分,位於瓦登海濱(Waddenzee),對外交通便利,有鐵、公路和渡輪運輸,是沿公路從阿姆斯特丹進入菲仕蘭省的第一站,遊客也可以在此搭乘渡輪到著名的泰爾斯海靈(Terschelling)島。 這個地方矗立著一家特別的港灣起重機飯店(Harbour Crane Hotel),是用起重機改建而成,只有一間17公尺高的客房,房間卻深具品味,有電子螢幕,可以調整房間的明暗和溫度,還有天窗及可變化5種顏色的浴室燈光,最吸引人的是可以居高臨下欣賞海景,顧客進入飯店必須利用升降機。 當地旅遊項目相當豐富,人們可以在瓦登海灘體驗「走爛泥巴」活動,賞鳥、進行生態觀察等。 哈林根燈塔由石頭建築而成,高21公尺,頂端被改建成可供住宿的兩間大套房,內設浴室、餐廳、簡單的廚具等,適合家庭度假。由於地勢高,視野廣闊,可鳥瞰全市風光。當然,由燈塔改建的旅館收費也不便宜,而且必須事先預訂。


[編輯] 德拉赫滕

德拉赫滕(Drachten)是菲仕蘭省的工業中心,由早期開採泥煤和製乳品的村莊發展而來,其經緯度為東經6度5分、北緯53度6分,瀕臨韋德埃水道,四周為低地,附近是森林和泥煤沼澤地,東北角有天然氣,當地工業以電器、運輸設備、機械、化工品及家具為主,約有6萬多人口。對外交通便利,通公路,附近還設有民航機場。市內古蹟主要有18世紀教堂及博物館。


[編輯] 海倫芬

海倫芬(Heerenveen)是菲仕蘭省擁有3.2萬人口的城市,建於1551年,原為泥炭開採鎮,現為當地工業城市。經緯度為東經5度55分、北緯52度57分,工業有機械、自行車、公共汽車及塑膠製品等。 布雷達(Breda)是北布拉奔特省擁有15.6萬人口的城市,1252年設市,1531~1536年,拿騷伯爵亨利三世在此修築城堡,此後一直是馬爾克河畔的主要城市。後來西班牙和拿騷為爭奪這塊土地發生過多次戰役,1648年,雙方簽訂「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結束這場持續多年的爭端,條約規定布雷達歸屬荷蘭。1667年7月31日,英、法、荷蘭、丹麥在此簽訂布雷達條約,宣告結束第二次英荷戰爭。法國大革命時,這裡被法軍佔領,直到1813年才回歸荷蘭。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46分、北緯51度35分,坐落在馬爾克河和阿河匯合處,坐落在鹿特丹南部。當地工業有食品加工、機器製造、人造纖維和手錶等。對外交通便利,通鐵、公路,從鹿特丹搭乘火車前來,只需40分鐘車程。 市內有許多投宿設施,可滿足外來觀光客的不同需要,瑪斯波什(Maswbosch)國際觀光飯店環境優美,夏天能夠體會蓬勃的生機,秋天則領略果實累累的殷景。在飲食方面,布雷達啤酒味美清涼、生津解渴,是上等飲料,可與阿姆斯特丹的啤酒相媲美。此外,廣東餐館以正統的中國名菜吸引了眾多食客。 市區著名的古蹟有哥羅凱爾特大教堂(Grote Kert),建於14世紀,教堂內設有44個排鐘,清脆的鐘聲久久繚繞在布雷達市空。其造型是融典型的布拉奔特式與哥德式於一爐,非常獨特。此外,基督教新教教堂,聖巴巴拉斯教堂及1766年興建的市政廳等,都是值得參觀的古建築。


[編輯] 蒂爾堡

蒂爾堡(Tilburg)也是北布拉奔特省的小城,1860年後成為荷蘭南部工業中心之一,其經緯度為東經5度5分、北緯51度34分,瀕臨威廉敏娜運河,工業以毛紡織為主。市區文化機構眾多,設天主教經濟大學、紡織學院、紡織研究所、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等。 貝爾根奧普佐姆(Bergen op zoom)是北布拉奔特省擁有4.2萬人口的城市,15世紀開始成為貿易中心,1747和1795年兩次被法軍佔領,1814年才回歸荷蘭。經緯度為東經4度17分、北緯51度30分,坐落在佐姆河畔,經濟產業以捕魚、養殖牡蠣和種植蘆筍為主,此外,這裡還設有全歐洲最大的酒廠之一。 市區著名的古蹟有中世紀市政廳、14世紀聖格特魯德大教堂,始建於1485年的侯爵府、拉費林堡壘、中世紀城垣遺蹟和1740年的護城牆殘蹟。


[編輯] 奧斯

奧斯(Oss)的經緯度為東經5度31分、北緯51度46分,坐落在斯海爾托亨博斯的東北部,是北布拉奔特省的食品加工城市,以生產人造黃油和肉品著稱。市區約有4.8萬人口,大多數為天主教徒。


[編輯] 羅森達爾

羅森達爾(Roosendaal)是北布拉奔特省的邊陲重鎮,鄰近比利時,經緯度為東經4度28分、北緯51度32分,約有6.3萬人口,是鹿特丹至安特衛普鐵路線上的交軌點,工業產品有螢光燈配件、紙張、印刷機器及家具等。


[編輯] 米德爾堡

米德爾堡(Middelburg)是澤蘭省的首府,中世紀時是個重要的商業城鎮,通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貿易活動而繁榮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遭水淹,後來進行修復。經緯度為東經3度17分、北緯51度30分,坐落在前瓦爾赫倫島上,擁有4.2萬人口,經濟以旅遊、冶鐵、紡織為主。市區古蹟主要有1150年修築的聖尼古拉斯隱修院、市政廳及16世紀的新教堂等。


[編輯] 弗利辛根

弗利辛根(Vlissingen)是澤蘭省擁有4.2萬人口的城市,中世紀為商業城鎮和安特衛普門戶,現為地區商業中心、漁港、海濱勝地和海軍基地。經緯度為東經3度35分、北緯51度26分,位於瓦爾赫倫島南岸,地處西斯海爾德河畔,工業有造船、煤油和機械製造等。市區著名古建築有1308年的聖詹姆斯教堂、1563年的囚犯塔、1674年的舊交易所和1733年的市政廳等。


[編輯] 阿森

阿森(Assen)於1807年由國王路易.波拿巴設為德倫特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6度34分、北緯52度59分,位於德倫特運河東北端,現有4.3萬人口,是地區農業和乳製品業中心,也有少許輕工業。當地最有名的參觀點為古物博物館,由13世紀西多會隱修院改建而成。


[編輯] 埃門

埃門(Emmen)是19世紀改造泥炭沼澤為農田時的移民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紡織、冶金、化工、製藥和木材等工業,成為德倫特省最重要的城市。其經緯度為東經7度、北緯52度47分,位於洪德斯倫山區,約有8.5萬人口。市區參觀點有動物園和博物館等,此外,南郊有石油和天然氣田。


[編輯] 梅珀爾

梅珀爾(Meppel)是德倫特省擁有2.3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11分、北緯52度42分,工業以化工、紡織、印刷、製革及運輸設備為主,是當地泥煤和農產品經銷中心。對外交通便利,通鐵、公路,市區古蹟有15世紀教堂等,此外,附近的伯拉克韋德和貝爾特韋德湖也是重要的觀光點。


[編輯] 萊利斯塔德

萊利斯塔德(Lelystad)是弗萊福蘭省的首府,建於1957年,以須德海圍墾工程設計者萊利的名字命名。經緯度為東經5度27分、北緯52度31分,位於東弗萊福蘭德圩田內,臨艾瑟爾湖,擁有6.5萬人口。對外交通便利,設機場,通公路,船隻經運河可達阿姆斯特丹,夏季與福倫丹和霍倫之間有輪渡往來。 市中心為住宅區,點綴幾處公園,環境優美。外圍是工業區和農牧產區,盛產鮮花、蘋果、穀物和奶牛,市西南郊為東法爾德爾湖水鳥保護區。


[編輯] 埃德

埃德(Ede)是海爾德蘭省擁有8萬人口的城市,公元8世紀由撒克遜人所建。經緯度為東經5度40分、北緯52度3分,位於費呂沃地區西部,工業以冶金、人造纖維和鋼琴製造為主,市區參觀點,有15世紀的杜斯博赫米爾教堂和著名的露天劇場等。


[編輯] 埃爾默洛

埃爾默洛(Ermelo)是海爾德蘭省費呂沃湖畔的城市,由埃爾默洛,寧斯佩特和埃爾斯佩特等3個村莊組成,經緯度為東經5度37分、北緯52度17分,現有2.6萬多人口,市區古蹟景點有聖約翰騎士團隱修院遺址和11世紀羅馬式尖塔教堂等。


[編輯] 哈爾德韋克

哈爾德韋克(Harderwijk)於1231年設市,早年為須得海重要港口,中世紀加入漢薩同盟,現為海爾德蘭省擁有2.8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5度36分、北緯52度21分,工業以金屬和橡膠製品為主。


[編輯] 蒂爾

蒂爾(Tiel)是海爾德蘭省擁有2.2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5度25分、北緯51度54分,坐落在瓦爾河畔,市內設有專為水果生產服務的園藝學校。


[編輯] 奈梅根

奈梅根(Nijmegen)是荷蘭東部海爾德蘭省擁有2.2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古時為羅馬人村落,後來一直是荷蘭邊境軍事重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與德軍在此激戰,被德軍佔領,遭到嚴重破壞,戰後進行重建。其經緯度為東經5度50分、北緯51度50分,瀕臨萊茵河支流瓦爾河,是當地工業基地、鐵路樞紐和內河運輸中心。 市區歷史古蹟眾多,主要有查理大帝的古堡遺址、建於公元779年的16邊形洗禮壇、12世紀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聖斯蒂芬大教堂、1554年建成的市政廳和1544~1545年的拉丁文學校遺址等。此外,這裡還有1922年建造的國立博物館、1923年創辦的奈梅亨公教大學、市立博物館、劇院和音樂廳等文化設施。


[編輯] 海爾倫

海爾倫(Heerlen)是林堡省城市,建在馬斯垂克東北部古羅馬村落科里奧法倫遺址上,原是煤炭生產基地,20世紀70年代開始著重發展輕工業。經緯度為東經5度59分、北緯50度54分,約有8.1萬人口,工業產品有石油化工品、汽車及煤磚等。市區景點有地質博物館、考古博物館和1180年的聖潘克拉斯教堂等。


[編輯] 凱爾克拉德

凱爾克拉德(Kerkrade)是歐洲最古老的煤礦城鎮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一直是林堡省的煤礦中心,20世紀70年代初停止採煤。這個擁有5.6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4分、北緯50度52分,位於馬斯垂克東面,臨近德國,羅爾迪克舊隱修院和奧德埃赫倫斯泰恩古堡是當地最有名的古建築。


[編輯] 魯爾蒙德

魯爾蒙德(Roermond)於1232年設市,14~15世紀為繁榮的布匹貿易市場,荷蘭獨立後,仍歸哈布斯堡王朝管轄,曾被法國和比利時佔領。經緯度為東經6度、北緯51度12分,位於林堡省馬斯河和魯爾河匯合處,約有4.2萬人口,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當地工業有化工、電器、服裝、木器等,也是繁榮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名勝古蹟有1224年的晚期羅馬式禮拜堂、1410年的聖克里斯托弗爾大教堂等。


[編輯] 錫塔德

錫塔德(Sittard)於1243年設市,19世紀先後受法國和比利時佔領,經緯度為東經5度53分、北緯51度,是林堡省擁有4.7萬人口的城市,經濟產業有採石、化肥、化工、電器等,市區保存有幾所中世紀教堂。


[編輯] 泰赫倫

泰赫倫(Tegelen)是林堡省擁有約2.2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6度9分、北緯51度21分,坐落在馬斯河東岸,工業產品有瓦片、陶器、鑄鐵等,此外,郊區還有採石場。


[編輯] 斯海弗寧根

斯海弗寧根(Scheveningen)是荷蘭西部南荷蘭省的海濱勝地及漁港,位於海牙北面的北海海岸,14世紀以來漁業發達,有廣闊的海濱沙灘,1818年建立海濱浴場後,一直是全國最受歡迎的海濱休閒勝地。這裡有新穎的港口設備,有貨物及貨櫃裝卸站。主要的工業有魚類冷凍廠和罐頭食品廠。市內重要的設施還有娛樂場和水產拍賣廳,約有1.6萬居民。


[編輯] 威廉斯培德

威廉斯培德(Willemstad)是西印度群島荷屬安地列斯群島首府,也是庫拉索(Curaçao)島的主要城市,擁有8.4萬人口,1647年荷蘭殖民當局以當時荷蘭國王威廉二世的名字加以命名。它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26分、北緯51度42分,位於庫拉索島西南岸,瀕臨聖安娜灣(St. Anna Baai),是加勒比海主要深水良港之一。市區被通往斯霍泰加特(Schottegat)港的水道聖安娜灣分成兩個部分。市內街道狹窄,建築物多荷蘭風格,商業中心的皮恩達區1967年5月燬於大火,現已重建。 這裡也有一些景點可資參觀,城西有西半球最古老的猶太教堂,建於1732年,堂內飾以黃銅大吊燈,宗教儀式用具是用紅木雕刻和白銀鑲嵌的;教堂傳統每天用沙鋪地,相傳是為了表達聖經「出埃及記」所載,以色列人徘徊在埃及沙漠中之意;教堂內還附設有猶太博物館。市內還有建於1769年的基督教教堂,頗為壯觀。城西的猶太公墓中墓碑林立,從17世紀以來豎立的墓碑多達1700個以上。市內另有一座昔日的奴隸市場遺蹟和庫拉索博物館。


荷蘭比較重要的城市還有阿爾斯梅爾(Aalsmeer)、阿默斯富特(Amersfoort)、阿姆斯特爾芬(Amstelveen)、貝亨(Bergen)、貝爾利克姆(Bevlikum)、貝弗爾韋克(Beverwijk)、博德格拉溫(Bodegraven)、博克斯特爾(Boxtel)、布林瑟姆(Brunssum)、巴散(Bussum)、卡德贊德(Ca-dzand)、代爾夫宰爾(Delfzijl)、杜廷赫姆(Doetinchem)、多克姆(Dokkum)、埃默洛爾德(Emmel-oord)、赫倫(Geleen)、胡斯(Goes)、霍林赫姆(Gorinchem)、哈倫(Haren)、哈特姆(Hattem)、霍勒姆(Hollum)、霍爾沃爾德(Hol-werd)、霍赫芬(Hoogeveen)、萊爾丹(Leerdam)、米德爾哈爾斯(Middelharns)、奈凱爾克(Nijkerk)、奈弗達爾(Nijverdal)、奧爾登札爾(Oldenzaal)、奧斯特倫德(Oosterend)、皮爾默倫德(Purmer-end)、雷納瑟(Renesse)、倫克姆(Renkum)、羅德斯霍爾(Roodesc-hool)、薩森海姆(Sassenheim)、斯塔茲卡納爾(Stadskanaal)、斯泰恩(Stein)、泰爾納曾(Tern-euzen)、芬丹(Veendam)、弗嫩達爾(Veenendaal)、芬洛(Venlo)、芬拉伊(Venraij)、菲赫特(Vught)、瓦爾勒(Waalre)、瓦格寧根(Wage-ningen)、瓦瑟納爾(Wassenaar)、韋爾特(Weert)、韋斯特博克(Westerbork)、威爾頓(Woerden)、溫斯霍滕(Winschoter)、朱特芬(Zutphen)和茲韋恩德雷赫特(Zwi-jndrecht)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