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市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2016年3月7日 (一) 08:59的修訂版本

溫哥華(Vancouver)市是加拿大西部及卑斯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文化中、心、觀光旅遊地區及全國的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加拿大在太平洋岸最大的國際都市。一七九一年納瓦埃茲(Don Jose Narvaez)探險時曾來到喬治亞海峽和英倫灣,是第一個到達這裡的歐洲人。一七九二年,美籍英國船長喬治• 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將船駛入了布拉德內海,成為第一個進入布拉德灣內港(Burard Inlet)的歐洲人。當時這裡除了茂密的森林外,只有和善的原住民,季節性的在此漁獵。他曾經讚嘆的說,這塊土地只要加一點點文明的點綴,就會成為人間最可愛的國度。

毛皮商隨著溫哥華的腳步而到達這裡,繼之有礦探者發現了金脈,於是在佛雷瑟河與布拉德內海之間的三角洲上開始聚居了逐漸湧入的人們;同時也來了一些英國皇家的工程師,他們將這個聚居點予以規劃建設命名為昆士堡(Queensborough),也就是現在的新西敏寺,大溫哥華的一部分。

一八七一年,卑詩省同意加入加拿大聯邦,但要求聯邦政府必須同意修築一條連接大陸東西部的鐵路。一八八四年,太平洋鐵路公司總經理霍恩(William Van Horne)選定格蘭維爾作為橫貫北美大陸太平洋鐵路的終點。他認為這個鎮將來「一定會成為加拿大的重要城市」,需要換一個更雅的名字以配合它將來的身分地位,於是一八八六年四月霍恩將小鎮升格為市,改名為溫哥華,這時的人口也才不過兩千。兩個月後,市區不幸被大火燒成平地,估計損失一百三十萬元,僅遺蓋士鎮的蒸氣鐘保留至今,成為今日的觀光項目之一。經此大災難,居民以大無畏精神重建這個城市,到年底又成為人口兩千五百人的大社區。

一八八七年五月二十三日是溫哥華的特別日子,一列載客火車由東面橫越廣一柔的加拿大,拉著長長的汽笛、拖著粗粗的黑煙,「奇恰!奇恰!」地進入了人煙茂密、以及蜂擁而至看熱鬧的群眾的市區。這是太平洋鐵路公司發出的第一列火車;一八九一年,加拿大太平洋公司一艘白色大船緩緩駛入布拉德港(Burrard Inlet)內設備完善的不凍港深水碼頭,擔任橫渡大平洋的海上運輸,從而確定溫哥華為世界主要港口之一的地位;同時由於海陸交通的拓展,城市發展迅速,至一九○○年城市人口已增加到十萬。

一九一五年,巴拿馬運河通航後,大量穀物和木材經由這裡出口至歐洲,發展成為繁榮的港口。其後中國人及日本人的陸續來到,也帶來了他們家鄉的食物和建築模式,在地理條件多變及人文色彩國際化的發酵下,溫哥華呈現的是一股帶有異國色彩、卻又十分溫馨的鄉土風味,使它和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一樣,同被譽為最適合居住的城市。

這座現代化的年輕城市,位置在加拿大最西南角落,伸入布拉德港和佛雷瑟(Fraser ) 河形成的三角洲半島上,全市涵蓋了整個半島以及布拉德內海沿岸,三面環海,有美麗的海港、沙灘;西為英倫灣北部及東面是布拉德華麗的內海港灣,西有幽美的英倫海灣、南為假溪(False Creek),東部以華人街與北美陸塊相連,面積約一百一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五十一萬四千。

溫哥華大都會區由溫哥華市及本拿比(Burnaby)、北溫哥華(North Vancourver)、西溫哥華(West Vancouver)、高貴林(Coquitlan )、新西敏寺(New Westminster)、列治文(Richmond)、三角洲(Delta)、素里(surrey)、滿地港(Port Moody)、高貴林港(Port Coquitlam)、查華遜(Tsawwassen)和白石(White Rock)等區、自治市及小市組合而成,總面積一千三百九十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八十一萬八千多人。

1422014329.jpg

這個城市與加拿大的其他部分之間,被西柯迪里拉山脈(Western Cordillira Mts.)所分隔,本區背倚洛磯山脈,重巒疊障。這座南北縱橫、終年積雪的大山,為溫哥華帶來山水交融的美麗景觀,也阻斷了內陸冷空氣的入侵,同時有太平洋帶來的黑潮暖流,因此溫哥華擁有全國最溫暖的氣候,與其他地區入冬就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情景大不相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為攝氏六度,平均低溫為零度;夏季卻又涼爽怡人,最熱的七、八月份,平均高溫只有二十四度,低溫為十二、三度。但雨量豐沛,全年降雨量達兩千公釐,下雨日全年近兩百天。

溫哥華倚山瀕海,有良好的天然地理條件,是小麥和木材的輸出港,經濟偏重於海上發展,有出色船隊運送海外貨品,包括魚穫、穀物、煤、鉀、硫磺、石綿及其他出口原料,港口可停泊任何噸位的船舶和容納世界上最大的商船隊。這個城市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貿易、科技和文化中心,工業門類多樣化,工廠主要集中在城市南北,工業區中間一帶為繁華的商業區,街道寬闊,高樓櫛比。

溫和的氣候使溫哥華成為繁花似錦的花園城市,花園綠地處處,具相當規模的花園就有五十多座,樹木沿著道路生長,春天蓓蕾盛放,爭妍鬥麗;秋天卻又濃蔭密布、楓紅層層,充滿活力。旅遊業是最熱門的事業,由各旅館、酒店、商店及旅行社所挑選出來的最優秀人才組織而成的服務網,盡其所能為遊客帶來滿意的服務,也使旅遊業蒸蒸日上,為當地帶來豐富的收入。

這個城市交通非常發達,航空方面,溫哥華國際機場位於市區南方大約十六公里的佛雷瑟河北支流河口沙洲中的海島(Sea Island)上,現代化的機場大廈是加拿大西邊的門戶,有很好的飛行跑道和助航設施;一樓是入境大廳,二樓是美國航線櫃台,三樓是國際航線、國內航線、免稅店等主要門廳。除有頻繁的班機到美國及國內各大城市外,每天還有全球數十家國際航空公司的飛機密集起降飛往世界各地,從台北到溫哥華有楓葉航空(AC)、長榮航空、加拿大航空(CP)、中華航空等公司服務,每天都有班機直達,另外國泰航空公司每天也有經香港轉機直達的航班,飛行時間約十一個小時。

機場巴士從早上六時到午夜,每十五分鐘一班,至市區各大旅館的單程巴士每三十分鐘也有一班,來回票十七元,單程票十元。從機場至市區計程車約為二十五元左右,到市區車程約半小時。機場還有許多租車公司的出租汽車,可以開到那裡就在那裡還車,非常方便。

在陸上交通方面,溫哥華是兩條橫貫全國鐵路和加拿大橫貫高速公路(Trans Canada Highway)的終點,有四條主要鐵路及四通八達的公路通向全國各地和美國。其中灰狗和大陸兩家公司的長途巴士,由溫哥華可經高速公路到全國各大城市。這裡距離美國西北部邊境只有四十六公里,途中通過一條一公里長的隧道到西雅圖市約需三小時,公路沿途一邊是美麗的海岸,另一邊的遠處則是起伏的崗巒,景色美麗無比。

火車有加拿大國家鐵路和加拿大大平洋鐵路通往各城市,橫貫大陸的火車通常一天開出一班,在觀光的季節裡,一天行駛兩班。

海上交通方面,有遠洋巨輪和世界各大港口連絡;另有卑詩省渡輪、遊艇承辦客運業務,負責連絡溫哥華市與溫哥華島的各城市、周圍島嶼、距離二十一公里的西溫哥華,以及美國西雅圖間的交通。如果乘搭大型渡輪前往維多利亞,連車帶人一起上船,約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每艘渡輪可載七百五十輛轎車,碼頭附近設有十道收費站及臨時停車場。

市區及郊區的交通以巴士、無軌電車、地鐵、海上巴士為主,屬卑詩省交通系統,採統一計費方式。地鐵(skytrain)從素里區由東往西橫貫市區,到達史丹利公園南方繁華的布拉德商業中心,鄰接海上巴士(Sea Bus)北行,渡過布拉德灣直抵北溫哥華的朗斯德爾碼頭(Lonsdale Quay)與市區巴士、無軌電車構成四通八達的全市交通網路。遊客在此可購買「卑詩省一日交通券」(BC Transit Day Pass) 在有效期限內可不限次數、不限路線的搭乘任何公共巴士,還可直到新斯科細亞省的河岸;轉車換車只需在上車時向司機說明索取轉乘車票即可。旅遊局還特別為觀光客設置復古式觀光巴士。市內計程車須打電話叫車,按表收費,另加一成小費,大件行李每件加收三元。

瀏覽溫哥華名勝的最佳交通工具,是乘坐古色古香的紅色電車,每天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每半小時一班,由蓋士鎮的煤氣鐘旁開出,途經海上巴士站、加拿大廣場、藝術中心、洛布遜街、史丹利公園動物園及水族館、史丹利公園圖騰區、史丹利公園玫瑰公園、博物館及天文館、海洋博物館、格蘭維爾島、伊麗莎白女皇公園、市政廳、卑詩省廣場、中國城、科學世界等十七個精華景點,全程約兩小時,若買一張一日周遊券,在任何一站都可以自由上下車前往購物、觀光、用餐,然後再搭乘下一班車繼續暢遊,非常方便。到格蘭維爾島的馬車、古老無軌電車及水上巴士,都是觀光客值得一試的有趣交通工具。從這裡出發還可去很多地方,最刺激的是乘坐空中纜車往返景色壯麗的洛磯山脈,乘坐海上大型遊艇駛往阿拉斯加,以及環島一周的直升機觀景服務。

溫哥華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市內及市郊一共有好幾百家各種等級旅館,五星級的有泛太平洋大飯店(The Pan Pacific Hotel Vancouver)位於加拿大廣場旁,二十三層樓的建築俯視美麗的港區,遊船碼頭和會議中心就在樓下港邊,近鬧區及蓋士鎮,購物、逛街、洽公都方便,共有五百零四間豪華舒適、布置優雅的客房,十七個廚房提供各種口味的菜餚,並有一流的設施與服務,但相對的價格也相當貴族化,一間單人房在夏天旺季也要上萬元台幣,冬天淡季則可獲得八折優惠。連絡電話(604)662-8111。

休頓廣場大飯店(The Sutton Place Hotel)位於市中心洛布遜和史密斯街之間的布拉德街上,前後左右皆為熱鬧的商店區及夜生活場所,到機場也只需二十分鐘。二十一層樓的現代化建築,有三百九十七間陳設高雅的客房,設施完備,價格較泛太平洋飯店便宜許多。連絡電話(604)682-5511。

四季大飯店(Four Seasons Hotel)位於市中心區喬治亞西街七九一號,二十八層樓的大廈連接市內大型的太平洋購物中心,逛街購物都很方便,三百八十五間精緻客房可以俯視美麗市景,連絡電話(604)689-9333。

四星級的計有太平洋濱水中心(Pacific Waterfront Centre)、大都會(Metropolitan)、加拿大太平洋(Canadian Pacific)、喜來登沃爾中心(Sheraton Wall Centre),以及威奇伍德(Wedgewood)等大飯店。其他一至三星級的飯店,大多集中在市中心區、機場、列治文靠機場一帶、北溫哥華近碼頭附近,都是交通方便、觀光便捷的精華區,並且服務品質良好,其中的國際飯店內設有當地最著名的夜總會。

高貴林大飯店(Coquitlam Inn)是一所頗有特色四星級的飯店和會議中心,位於七號公路附近,一百零六間客房中有一些裝溝特殊的房間,如馬車房(Carriage Room)內就是一輛形如馬車的床鋪,牆上是一幅御馬的大壁畫;好萊塢(Hollywood)房內,裝設的燈光、攝影機、鏡子、舞台,如同在一個攝影棚內;羅馬(Roman)房更是有大而宏偉的圓柱、高聳的樓層和天花板,一走進房間就像到了羅馬帝國,但價錢並不赫人。

溫哥華是一個國際化的城市,尤其近年來各地移民日漸增加,不同文化、人種的交流,飲食也融和形成當地獨特風格,不只可吃到各國不同風味菜餚,即使是挑剔的饕客都不致失望。飲食街上餐廳林立,口味多樣,尤以廣東菜、義大利菜和法國菜最多,但多經改良,較之傳統口味更為清爽精緻。中國菜因近年來香港移民的急速增加,手藝高超的香港廚師紛紛加入餐飲業,使口味更加道地,各式大菜小點,令人大快朵頤。中國城的許多中國餐廳成為食客的最愛。至於傳統的加拿大料理,因被外來的飲食文化所影響,所以純屬加拿大料理的餐廳,在溫哥華已經不多。這裡濱臨漁產豐富的北太平洋,海產種類雖然不及其他地方多,但肥碩鮮美的程度卻毫不遜色。

市區最有名的餐廳,是位於加拿大廣場五星級的五帆餐廳(Five Sails Restaurant),是泛太平洋大飯店的附屬餐廳,在這裡吃飯、宴客,是當地最高雅的象徵,不止菜餚出色、佐料特具風味,還可邊吃邊欣賞溫哥華港景觀。但需預定,服務電話(604)662-8111。

鱷魚飯店(Le Crocodile)是四星級的法國菜餐廳,供應正宗法國菜,尤以牛排、烤羊肉和海鮮著名,可以輕鬆隨意的穿著享受美食。

大橋(Bridges)雖然不是星級餐廳,但因附近有跨越假溪的布拉德和格蘭維爾兩座大橋而得名,地理位置優越,提供鮭魚、義大利通心粉和沙拉等料理,配上各式各樣的酒類,加上絕佳的視野,是當地市民和外來遊客最喜歡光顧的餐廳。供應海鮮食品為主的還有格蘭維爾島公共市場中的伊沙杜拉(Isadoras)餐廳、肯拿里(Cannery)海鮮專門店,和開設在列治文區的中國餐廳麒麟海鮮酒家,以及在一艘廢棄輪船上營業的七海豪華水上餐廳。卡利普索(Kalypso)餐廳坐落在洛布遜(Robson)街上,是希臘料理店,麵包沾特製的魚醬,加上烤羊排,令人回味無窮。在同條街上的欣欣義大利餐廳(Cincin)是以碳烤鮮肉、活魚貝海鮮而著名。阿西令比薩(Athinian Gourmet Pizza)餐廳,以供應美味全麥比薩餅而聞名。

謝濟蒂耶里(Chez Thierry)是道地的法國鄉村口味餐廳,服務親切。

神戶牛排館(Kobe Japanese Steak House)位於阿爾巴尼(Alberni)街,裝溝陽剛,是第一家開在加拿大的日本牛排館,貨真價實,門庭若市,晚餐必須預訂坐位。薩加諾(Sagano )是著名的日本料理店,除了有生魚片及壽司供應外,還有全市最好的牛肉沙西米、海膽沙西米和新鮮的象鼻蚌,都是食客不可錯過的招牌菜。

中國菜以港式為主,最受顧客喜愛的是飲茶。著名的中國餐廳多分布在中國城附近及列治文區。知名度最高的新瑞華(Sun Sui Wah)海鮮酒家有溫哥華緬街本店和列治文分店兩家,除了精緻的飲茶點心和小菜,馳名的紅燒乳鴿最令人讚不絕口。春秋食館生意興隆,就是過了用餐時間,還是坐無虛席,來自青島的對蝦粥、象鼻蚌和燻墨魚,都是叫座的菜餚。

嗜吃魚翅的遊客,可至位於市中心區布拉德街的海天皇宮海鮮酒樓(Imperial Chinese Seafood),這裡的紅燒魚翅十分叫座;在同一條街上港式口味的乾隆魚翅海鮮酒家,供應出自清宮的乾隆堡仔翅;以及列治文區第三街的富大海鮮酒家的椰青燉鮑翅、甘比路(Cambie Rd)統華大酒店的椰青土雞燉鮑翅等,都值得前往一試。

如果喜歡平價風味小吃,格蘭維爾島公共市場(Grnville Insland Public Market)是不可錯過的好地方,充斥著吆喝叫賣聲的木造建築,原本是一個停泊舊船的船塢,一九七○年整建後,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供應許多價廉物美的生鮮海產,其中的象鼻蚌、龍蝦和大王蟹(King Crab)的新鮮可口,最令人念念不忘;現烤的各式麵包、長條土司和蹲魚,無不令人垂涎三尺。市場內也出售各國的熟食,買一份午餐,帶到伸出海面的陽台上享受,看著往來的海烏,氣氛絕對不同他處。附近還有藝廊、藝術學校和個性商品店,本地人常至此購物。

列治文區的一處公共市場裡,有許多華人開設的食攤,傍晚五時後,吃的全部特價供應。一家香港人開的臭豆腐店,現炸現吃,並免費供應豆漿。

加拿大餐飲除政府的稅去了約兩成外,還要外加百分之十五的小費,但在中國城的餐廳要求就較隨便,使得中國餐館吸引不少外國人,生意興隆,門庭若市。

購物是旅遊溫哥華的另一項樂趣,所有的街(Street)和大街(Avenue)都以名稱,很多都是單行道:但是離開商業區後,南北向的街仍以名稱,而東西向的大街則從第一街開始以號碼區別,市區的半島部分與溫哥華西端由布拉德、格蘭維爾兩座大橋相連;其中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與北溫哥華、以及鐵匠(Iron)紀念橋與西溫哥華相接。市區中心環繞哈得遜灣百貨公司周圍的四條道路內側,在假溪與布拉德之間,道路呈整齊的棋盤狀,這裡高樓櫛比,是購物和觀察市民生活最好的地方。如果在早上六至九時半及下午三至六時半開車前往會有一些限制,需事前瞭解。

洛布遜(Robson)街位於中心區,被譽為溫哥華最新潮高級的地段,滿街世界名牌精品店、百貨公司,最貴的商品和折扣最多的商店都開設在這裡。珠寶店內展售著世界各國及專門設計的優良產品;加上洛布遜廣場花園、水池、噴泉綴飾,餐廳、露天咖啡雅座林立,更顯得誘人。附近有一九五○年德國移民開發的一隅,帶來許多德國固有習和文化,也開設了許多美味的德國餐廳,是老饕們的樂園,還有不少歐洲進口品商店集中在這裡。

喬治亞(Georgia)街與豪(Howe)街交會處有太平洋購物中心(Pacific Centre Mall),其內有兩百多家各式各樣的商店、專門店、時裝店及餐廳,這一帶也是大酒店的集中區,觀光客特別多。

格蘭維爾購物中心(Granville Mall)是市內最大的地下購物街,這是一座面積龐大的購物城,在冬天來臨時地面上的活動都轉移到這裡。地下城從南面的尼爾遜(Nelson)街起向北面延伸、包括太平洋中、心,總共縱跨六個街區,長達一公里,直到最北邊的喜士汀西(W. Hastings)街,也緊繫著地面上的海灣(The Bay)、伊頓(Eatons)和西爾斯(Seas )等大百貨公司和哈佛購物中心,以及溫哥華中心(Vancouver Centre);凱悅麗晶大飯店地下有十家電影院的電影城(Cineplex)、劇場和流行專賣店的皇家中心(Royal Centre)。這個南北走向的購物區與洛布遜街情調截然不同,每逢週末節慶假日,此地便成為街頭藝人的舞台,悠揚的樂音在這片快樂的土地上處處飄送。

布拉德街是溫哥華另一處重要的時尚重鎮,街上名店雲集,較之洛布遜街毫不遜色,各種精品服飾店一家緊接一家,還羅列著日本料理店、禮品店和免稅化妝品店等。

位於本拿比(Burnaby)區著名的都會城(Metrotown)內,有伊頓中心、都會中心(Metropolis)和車站廣場(Station Square),這個區域共有五百五十多家商店、餐廳、戲院、超級市場,實際上這是一個娛樂設施雲集的地方,同時還以華麗設計而聞名。

皇家公園購物中心(, ar 州悶。荔1 centre ) 位於獅門橋墩旁,聚集著兩百多家商店,包括海灣百貨公司和一百多家連鎖店,除有各類物品出售外,還有電影院、遊樂場、小高爾夫球場、保齡球館及提供各種風味的美食中心。

西敏寺碼頭公共市場(Westminster Quay Public Market),濱臨佛雷瑟河,是當地民眾假日休憩之地,日常生活所需各式物品應有盡有,而且在市場二樓有許多小食攤及手工藝品,有當地藝品、印第安人土產,以及其他北美少數民族的民俗藝品,不僅別具特色,而且價格公道;每逢節日或夏天氣候好的時候,許多街頭藝人及小丑聚集,表演動作引人發遽。

位於列治文區史蒂芬遜(steveston)公路旁的漁人碼頭,也有很多商店,停靠在碼頭的漁船,經常有新鮮的鮮魚及其他海產,直接向漁夫購買海鮮,請餐廳代為烹煮,不僅有趣,也特別鮮美。亞裔移民新天地的列治文,還有台灣企業所開設的八佰伴百貸公司(Yohan Department Store)、對面就是西爾斯大百貨公司,這一帶可以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雅皮聚集的耶魯城(Yale Town)、帶有十九世紀風貌,與藝術味道濃厚的喜士汀西街和漢彌頓(Hamiltan)街等,分別代表溫哥華不同面貌的生活情趣,值得漫步其中。

朗斯德爾碼頭(Lonsdale Quay)公共市場位於北溫哥華,也有許多商店、食店和攤販,沿著濱水區是散步、觀景及遊樂的好地方。

此外,還有蘭里(langley)市的古董店,規模頗大的素里區購物中心也頗出名。在東邊海上巴士(Sea Bus)航站一帶,是修複重建的十九世紀和圓石道路的蓋士城,古典的專門店沿街而立,出售許多優雅的商品。

溫哥華市由西端國際化的市中、心起到優雅的蓋士鎮、熱鬧而不同形貌的唐人街,都是購物的天堂,各種貨品齊全,除具有特色的印第安人彩色畫、銅製茶杯墊子、巧克力和愛斯基摩人室內穿的軟毛拖鞋、金製品、唱片、化妝品、陶瓷器、英國的毛衣、各種運動衣,以及著名的加拿大皮件,當地最受歡迎的鹿頭或狼頭的皮大衣、海豹皮的手提包和背包等,都價廉物美,是可選購回家作為紀念的物品,並且當地採不二價制度,也不必為討價還價而多費唇舌,但各百貨公司、購物商場大多在晚上六時就打烊。

在夜生活方面,這裡有許多超級夜總會、第一流的劇場、電影院及各種享樂場所。其中的加拿大賭場(Great Canadian Casino)是晚上娛樂的熱門地方,包括二十一點、輪雖等項目,營業時間由下午六時至凌晨二時。

市內最著名的傳統劇院是伊麗莎白女王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也是卑詩省的芭蕾舞之家,每年的大型表演活動都在這裡舉行,節目多得不可勝數。

建於一九二七年的奧芬(Orpheum)大劇院,是溫哥華歷史最悠久的劇院,不少名港星如梅艷芳、劉德華和黎明等都曾在這古色古香的劇院裡表演過。另外還有溫哥華劇院、海濱劇院、法語文化中心、東溫哥華文化中心、演藝畫廊及劇院等,都演出各類劇目。史丹利公園的梅京露天圓形戶外劇場,是夏季舉行藝術活動的場所,精彩的劇目活絡了加國的文化。

位於素里區內的露天汽車戲院,春末夏季至入秋開放,每晚放映兩部電影,觀眾可以提早入場停車,小轎車在前,高車身的汽車在後,每一個車位前側裝有收音器,只要套繞在汽車的天線上,便可安坐車中觀賞電影。戲院內的食品部供應有漢堡、熱狗、爆米花和糖果等。

自從一九九○年代初開始,這個城市已經成為北美僅次於美國洛杉磯的電影城,每年有三百多集電視影集在此拍攝,包括了「百戰天龍」等台灣觀眾熟悉的熱門影集。溫哥華成為好萊塢製片人的新寵兒,固然是這裡製片成本較低,但更因為這裡擁有優秀的人才和北美最先進通訊科技的緣故。

居民對戶外活動熱愛的程度一旱譽全國,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運動項目,每個人都至少擅長兩至三項運動,尤其熱衷冰上曲棍球和美式足球,因此這裡可說是愛好運動者的天堂,釣魚、騎馬、馬球、打高爾夫球、網球、郊遊或滑雪等全年不斷。市區到海邊、河畔釣魚近在咫尺,可以釣到鱷魚、觼魚和鮭魚等;且常常可出乎意料地釣到大鰾魚。一到夏天,鮭魚在河裡擠得密密麻麻,洞游到出生地的溪流去產卵的巨無霸(Tyee)鮭,更是釣客夢寐以求的目標。每年八月在馬蹄灣(Horseshoe Bay)舉行三天的釣魚比賽,相當精彩有名。

春秋是高爾夫球盛行的季節,全市有十二個高爾夫球場,其中一個十八洞、有兩千七百四十五平方公尺草坪的球場,修建在水平線下一點六公尺處,用小壩堤加以保護。

溫哥華的河流深秋以後開始結很厚的冰,形成天然溜冰場,供人在上面溜冰。冰上曲棍球是加拿大最盛行、最具代表性的國粹;小孩從小就參加俱樂部練習,每年九月下旬一直到翌年四月上旬是國際曲棍球比賽期,各主要城市都組織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人們扶老攜幼前往觀戰助陣,對勝敗尤其關切。除了冰上曲棍球外,加式足球在當地也是熱門的運動。寒冬冰天雪地到處一片白色世界,又到了最盛行的滑雪運動季節,由溫哥華市前往只需半小時的葛勞斯山是最佳所在。

太平洋國家展覽場(Pacific National Exhibition)每年八月底關始舉行的博覽會,除了貿易和各種表演外,各類運動競賽也是主要項目,其中最有名的是水上滾木運動,這不僅是一種技巧,最重要是趣味,為伐木節慶和博覽會掀起高潮。這個佔地六十九公頃的公園,也是溫哥華的冰球隊和卑詩獅子俱樂部的根據地。公園裡還有兒童樂園、市民集會場、帝國體育場、庭園展示場、賽馬場和陳列館等,陳列館裡經常展示卑詩省內各民族的服飾和美術品;而公園裡最特別的東西,是一個利用九十六萬八千四百二十八塊三合板所組合雕刻出來的卑詩省大地圖。

一年一度的海洋節在夏天舉行,整個英倫灣的溫哥華海灘熱鬧滾滾,大家迎著陽光走向海邊,舉辦一系列節目和競賽,有技術性的,也有趣味化的,包括抬浴缸比賽、風帆表演、龍舟賽、海灘手球表演、海底技術展覽、潛水艇模型展、游泳比賽和放風箏等,把溫哥華夏天的歡樂氣氛推向高潮。這個節日始於一九六三年七月,最初只是一小撮人在海邊玩的把戲,但後來發展至整個城市,甚至在國際上也出了名,每年吸引不少遊客參與。

由溫哥華出發還有許多新鮮有趣的遊程,搭乘水上飛機僅需二十分鐘可至科西亞島,在這裡可划印第安人日常慣用的獨木舟,也可以坐虎鯨號遊艇賞景。由溫哥華市沿著喬治亞灣南行至聖胡安島(San Juan Is.)之間一帶,是虎鯨出沒的地方,一百種以上的虎鯨游弋在水中,不但使人看得眼花繚亂,在溫哥華市內還可以騎水上摩托車穿梭於虎鯨群之間,真是令人驚、喜兼具,過癮之極。

這個城市的周圍環繞著許多被冰河切割成銳角的峽灣與山峰,風光特殊、美景天成。春天百花齊放,櫻花、鬱金香、野菊花,以及許多不知名的花兒,鋪天蓋地而來,令人心曠神怡。尤其在櫻花盛開時,駐足街頭就可看見道路兩旁、大小公園、住宅前和庭院後,處處櫻花盛開枝頭,白櫻、排櫻一樣美麗;到了凋謝時刻,落英繽紛依然動人。

溫哥華不僅日間美,夜間尤其耀目,由於當地電力充足,到處燈光閃爍,五光十色,甚至在距離市區數十公里外的地方,晚上也是一片燦斕,美不勝收。但最令人激賞的是清潔乾淨,下水道工程、垃圾清理和公園管理都值得稱道;垃圾一週雖然只清運一次,但每戶人家都將垃圾壓縮後包好收放在自己家裡,沒有人亂丟,直到清運日時才拿出來由清潔隊員們運走。大街旁或公園內,也沒有小販強銷商品,只有三、五同好組成的小型樂隊瀟灑的吹吹打打,或三、兩街頭畫家默默在展售自己的作品,將城市點綴得更加熱鬧和多彩多姿。

本身就像天然公園的溫哥華,全市共有一百一十五座大小不一的公園,有英國式的、美國式的,也有義大利式的和日本式的公園。

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是市內最著名的公園,位於布拉德灣,坐落在市區北部的小半島尖端,原屬於印第安人的產業,由加拿大政府永久租借使用,從商業區步行十多分鐘可達,非常方便。這個佔地一千四百多公頃的海灣綠地,是城市之肺、北美最大的市區公園,被譽為「溫哥華綠洲」。公園裡春夏的嫩綠、秋日撩人的火紅、冬季的雪白寂靜,四季景色迥異。公園內有圖騰公園、動物園、水族館、玫瑰花園、遊樂場、兒童公園、板球場、網球場、小型高爾夫球場、曲棍球場、野餐場所、小火車和散步道,以及一裸將近一千年的雪松神木(Hollow Tree),紅幹綠葉,下部中空可以站入好幾個人。

園內長達十公里的史丹利海濱大道是開車兜風、騎自行車及散步的美麗公路,每天都有很多人跑來呼吸清新空氣,慢跑者、滑直排輪和單車族穿梭其間,徒步一圈約兩小時;沿途可以看到空中的直升機、水上飛機、對岸黃色的硫磺碼頭、像小雪梨歌劇院的多媒體電影院五帆船式建築,以及數千艘遊艇停泊港灣的美麗畫面。

整個公園形狀有如一個大象頭,入口處在象頸部,有蘇格蘭詩人羅伯特漢的塑像,右方原為海口的一部分,現在是個礁湖,名為失落的礁湖(Lost Lagoon),夜間閃耀著動人的噴泉,燈光閃爍在氤氳水柱間,相當羅曼蒂克;後面山丘矗立著史丹利的塑像。

1422014876.jpg

礁湖的南側與西側是網球場、高爾夫球場、棒球場和一望無垠的碧綠草地。東面象鼻子部分是花園、保齡球俱樂部、帆船俱樂部。在板球運動場(Cricket)的東側是著名的圖騰公園(Totempoles),這裡有不少早期用紅雪松木雕成的珍貴印第安人圖騰,這些高柱子色彩濃艷,雕工細膩,雄渾樸拙,富有民族特色,為加拿大多元文化做了極富歷史意義的見證,並常成為遊客獵取鏡頭的焦點。

九時砲(Nine O'clock Gun)的位置在圖騰公園東側海邊,是為過去漁船入港時發炮而設,因係每晚九時發射,故而得名。

布雷克頓角(Brockton Point)位於圖騰公園北側、南方隔海與死人(Deadman's)島有橋相接,這裡可眺望燈塔、水閘門,以及穿梭的船舶等壯麗景觀。孩子們最愛的小動物園、兒童動物園、迷你火車都在附近不遠。

溫哥華水族館(Aquarium)是公園裡最值得一看的地方,距布雷克頓角約五百公尺,可以欣賞到來自世界上四分之三、約八千多種的水中生物,以牠們生長環境的不同,分成有章魚、鮭魚、大海藻等的北太平洋加拿大西部水域區;有海豹、海獺、殺人鯨等的海洋哺乳動物中心;有人造暴風的亞馬遜雨林區;太平洋蘊藏豐富的熱帶海水族區;展示卑詩省著名淡水生物彩虹鰾等的吉伯(Rufe Gibbs)區,以及加拿大北極海底生物景觀展等。水族館提供給生物原棲地最近似的生活空間和環境,不僅遊客可藉著水族館近距離觀賞殺人鯨泳姿、一窺海底世界奇景,每日還定時推出水中動物表演,包括海豚、海獅、大海龜和熱帶鯊魚等,都是逗人喜愛的表演明星。館內有專職的研究員、科學家,從事水中生物研究工作;每年還提供一萬二千名工讀學生參與圖書館、實驗室,藉以訓練人才、分享經驗。難得的是水族館的經費完全來自門票及捐款收入。

公園馬車之旅(Park Horsedrawn Tour)的起點在水族館向海濱的出口附近,隨著躂躂的馬蹄聲,在廣裹的史丹利公園遊覽一圈,可以參觀死人島、紅杉林區、玫瑰花園、圖騰柱、獅門橋和溫哥華港等景區,愜意悠閒。

眺望點(Prospect Point)位於公園北端海拔最高處,是過去印第安人瞭望之地,現在還有一座燈塔,由此可遠眺溫哥華市的內灣、北方山巒及獅門橋;在這個最高點上,有一稞已枯死的神木,但在旁邊新樹的襯托下,似乎又有了新生命。

史丹利公園三面環海,景致非常美麗,無數的池塘、草坪、花園、森林小徑、海灘和防波堤,還有很多樅樹和松樹,成為當地居民最常休憩之地。另有一處小型兵器園,散落著已退休的一些戰鬥機、坦克和大砲,供人憑弔。

西北是佔地兩百四十多公頃的森林和綠地,開車進入公園可以看見許多野生動物及鳥類,在林中、水邊嬉遊,一個不當、心,也常會被海鷗及加拿大鵝搶走手中的食物,非常有趣。

伊麗莎白女王公園(Queen Elizabeth Park)坐落在市中心一座海拔一百五十二公尺的小山上,居高臨下,是烏瞰整個城市的最佳角度。

公園是為紀念伊麗莎白女王與王夫於一九三九年造訪溫哥華而命名的,佔地約七十四公頃,是全市的第二大公園,園內花木扶疏,五顏六色的花卉熱鬧非几,加上卑詩省的省花山茱萸(Dogwood),開滿了整座山丘,大片純白的花朵將整座公園映照得令人心曠神怡、靜懿平和。公園內有網球場、迷你高爾夫球場及運動場,可以免費進入遊玩,不少新婚夫婦都到這裡拍攝結婚照片,作為永恆的紀念。

就因這股天下太平的濃郁氣氛,一九九三年公園內的季節餐廳(Seasons Restaurant),被選中為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舉行高峰會議午餐的地點。當時不但公園四周戒備森嚴,連空中也「淨空」,不見任何直升機或飛機飛過。一九九九年美、加高峰會議也是在這裡舉行和餐聚的。

布洛德溫室(Bloedel Conservatory)位於伊麗莎白女王公園內,這是由鋁質骨架與玻璃製成直徑四十三公尺的圓頂蒙古包式溫室,大陽透過玻璃頂照進室內種植的奇花異草上,再經由溫度及濕度調節,即使冬季外頭冰天雪地,室內卻溫暖如春,約五百種熱帶植物茂盛的生長在內,台灣常見的睡蓮、香蕉全有,還有五十多種、一百多隻熱帶鳥在園中翱翔,是溫哥華唯一的熱帶植物園。公園下方種植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樹,模樣奇特,樹枝像猴子尾巴向上翹起,硬而刺人。公園附近有許多高級住宅區,每一楝房子都極富特色,使公園更具貴族氣息。

凡杜森植物公園(Van Dusen Botanical Gardens),位於伊麗莎白公園西側市中心區的橡樹(Oak)街,面積二十二公頃多,規模、和花草種類都不及布查花園浩瀚,但毫無人工雕琢的匠氣,自然的雅趣更為誘人,曾被評為世界最好的植物園之一。各種氣候帶的植物按地理區分類展示,如仙人掌、山茱萸、雨林植物與南半球樹木都可以在這裡見到;往深處走,還可以看到別有洞天的幽徑、湖泊、樹籬迷宮,令人流連忘返。

中央公園(Central Park)位於市內國王大道附近,園內設有青少年運動中心、體育場、游泳池和人工湖等各種遊樂設施,最受青年人的喜愛。

溫哥華市範圍雖然很大,除了公園外,可看能逛的地方都相當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加拿大博覽會場(Canada Place),位於市內鬧區環海灣遊艇的總站,是這個城市的地標,也是一個集泛太平洋飯店、世界貿易中心、溫哥華貿易及會議中心、多媒體電影院、溫哥華展覽場和食物廣場等於一堂的建築群。這個多功能的大建築物始建於一九八三年,直至一九八六年才落成,面積十七公頃多,首供世界博覽會使用。在館內由伸入海中的平台,可以看到往來各國的豪華郵輪,台上有圖片說明溫哥華港的發展史。

國家多媒體電影院(CN Imax Theatre)有五層樓高的螢幕,四周環繞著數位化音響,三部介紹自然景觀的影片輪流放映,其中一部是立體電影。這座建築是用玻璃纖維由十根大鋼桅拉著、形成五組船桅般的建築,很像航行在海中的優美巨輪,遠看又貌似雪梨歌劇院,漂一兄而壯觀。

市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是加拿大第二大的大學,也是北美數一數二的大學之一,位於市區西端,距離市中心大約十二公里,創立於一九一五年,佔地之大,宛如一座小城。這所大學以專業學術研究及教學聞名於世,設有八個學院、一百多個系所,尤以商業管理、自然科學、森林、工程和生物科技最為出名,有學生三萬名。校內有全國第一個設立研究中國問題的資訊中心,並有國內最大的亞洲事務研究中心,培養了許多專業研究員,針對中國大陸和台灣兩地關係,進行相關研究教學。

校園裡的景觀及校舍建築極富盛名,其中鐘塔、中央大樓和中央圖書館是最具特色的三大建築物。學校的精神象徵鐘塔,是學生們活動、約會的據點;中央大樓是人們進出各教室、圖書館和學生活動中心必經之處;中央圖書館藏書量冠於全國,另外還有各科系專用圖書館十多所,以及一個遠近馳名的亞洲人文圖書館。另外,校園內還有地質學博物館、劇院、游泳池、高爾夫球場、美術館、玫瑰花園、日本式花園及植物花園等。

植物花園(Botanical Garden)是個培植良好、收集了全世界許多奇花異卉、四季咸宜的參觀地,面積廣達二十八公頃多,位於校區的南端,包括有罕見的高山植物的隆布魯勒阿爾卑斯(Lohbrunner Alpine)花園、擁有藍色喜馬拉雅罌粟花的亞洲花園、冬季花園、十六世紀的藥學(Physick)花園,以及擁有眾多果樹、藥用植物及卑詩省的原生植物等的可食性植物花園(Food Garden)。

新渡戶紀念花園(Nitobe Memorial),是為紀念日籍國際教育家新渡戶博士而建的典型日式花園,也是北美日式花園的代表作,有茶亭、花圃,種有莒蒲、日本楓樹和櫻花等,四時色彩繽紛,使這座名大學的校區增色不少。

人類學博物館(Museum of Anthropology)是加拿大最具規模的教學博物館,成立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七六年才對外開放。建築形式取材自加拿大西北岸少數民族的風格,曾獲得建築設計獎。由玻璃牆和天然光線構成的大廳,是音樂、舞蹈和其他活動的場所。

館內的收藏也以少數民族的文物為主,尤以卑詩省沿岸印第安民族的資料最為豐富,長期以來印第安人一直保留著組織複雜的社會結構、特殊生活禮節,以及充滿寓言式的藝術創作品,這些獨特而有意義的文化,近年來已被全世界的藝術館重視、收藏。博物館以形形色色的木雕圖騰柱收集最為豐富,各民族不同的雕刻風格,不僅在藝術上的價值不菲,而且是歷史追溯的重要依據資料。圖騰可以獨立或者作為房屋結構的一部分,用以紀念逝世的長輩族長;從圖騰可以表達他們的身分和擁有的財產、土地數量。時至今日,原住民仍然在隆重的慶典和宴會時豳呈立圖騰。

其他展出的器物還很多,包括祭典用的面具和雕有傳說中人物傳承用的大型碗碟等;在公開收藏館中,參觀者可以自己打開櫃子來看裡面的收藏文物。陶瓷館內展示有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歐洲的精美陶瓷約六百件,可參閱館內提供的資料。

本拿比鄉村博物館(Burnaby Village Museum)頗有特色,身著復古裝束的博物館職員,讓遊客有時光倒流的錯覺。在這裡可以親身體驗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純樸生活,人們可與中國的草藥專家暢談蛇皮、蟾蛛和稀有草藥的典故;看到古時打鐵、印刷的情形和盛行的街頭表演。小朋友還可以到當年的學校課室裡,上一堂往日課程。

海洋博物館(Martime Museum)位於黑登(Hadden)公園旁,東面為麥美倫天文館和溫哥華博物館,這是一九五八年為紀念卑詩省百週年而建,展示著卑詩省及溫哥華海上的發展歷史,內容包括許多模型船、海事人員的制服和海上使用的物品等。在寬大的玻璃建築中,是一九二八年加拿大王室所擁有的聖路克(St. Rock)號船。這艘為補給打造的船,曾經由溫哥華駛向北極附近歷時兩年三個月,以及經巴拿馬運河駛南方航道返回西岸歷時近三個月的兩次歷史性航程。

溫哥華博物館(Vancouver Museum)位於布拉德橋西南端、靠近英倫灣,與海洋博物館僅一街之隔,館內收藏以藝術、自然史、人類歷史為主,數十萬件展示品來自大溫哥華及世界各地,多為重要史料及生動的手工藝品;、水久展示品的內容則為西岸(West Coast)原住民和移民文化,博物館的建築物即以印第安人的帽子為題,入口噴泉處的螃蟹造型則為印第安人傳說中的港口守護神。

H . R .麥美倫天文館(H.R.MacMillan Planetarium)在溫哥華博物館北側,同一個出入口,這是一個積極推展太空科學教育的機構,以通俗而有趣的節目激發參觀者的興趣,包括免費觀察星空(Views of the Heavens),提供半公尺口徑的望遠鏡供人觀賞令人驚異的太陽 、月亮和群星。太空宇宙之旅,讓遊客坐在舒適的扶椅中、搖滾樂伴奏搖幌著進入雷射形成的星象系統中,如同以光速穿越宇宙太空,無限刺激。宇宙幻象之旅完美的身歷聲音響、行星投影,使人如入震撼的太空星球環繞中。

樂器博物館坐落在市區,展出洋洋大觀的三百多種樂器,多為一五○○年至一九○○年間的珍品,其中有世界上第一架鋼琴和第一支薩克斯管。

溫哥華公共圖書館是這個城市的另一個地標,落成於一九九五年五月,外觀上的設計構圖仿造了羅馬競技場,屋頂有一羅馬式花園的牆壁,大部分是由玻璃窗構成,人們從外面能夠清楚的看到館內工作人員埋首書堆的情景。

公共圖書館可以進去參觀,不過部分區域必須先辦借書證後才能進入。入口處有麥當勞和冰淇淋店,在這裡休息並欣賞這楝建築物的光影流動,是件非常愜意的事。

著名的科學世界(Science World)位於格蘭維爾島旁的假溪東側,門前豎立著巨大銀色地球儀,精緻而前衛的造型相當吸引人,老遠就可看到它的身影,是溫哥華市顯目的地標之一。科學館內七個展示區,以先進的互動式科學設施,展出現代科技、自然生態、地心引力、樂器發聲,以及雷射秀劇場等,整個參觀過程趣味盎然,尤其是圓頂形全方位立體電影院(OMNIMAX Theatre),擁有世界最大的環形螢幕,搭配千軍萬馬般的震撼音響設備,超強的視聽效果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溫哥華藝廊(Vancouver Art Gallery)位於洛布遜(Robson)廣場一九一○年改建的法院舊址上,有神似希臘神殿般的圓柱式氣派門面,收藏以畫印第安人為主題的加拿大名畫家愛密莉卡爾(Emily Carr)的作品為主,也有畢卡索、夏加爾、戈雅等,以及十七世紀至現代美國、荷蘭和法國的名畫家作品。

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是溫哥華的代表景點之一,因橋頭一對獅子塑像而命名。

由當地基尼士(Guinness)家族為了貿易通道在一九三八年所興建,於一九九三年通行。這座大英國協最具規模的吊橋,全長一千五百五十公尺,懸空部分長八百三十三公尺,高一百一十五公尺,是連接市中心、北溫哥華區及西溫哥華區的主要幹道。

蓋士鎮(Gastown)是溫哥華市區開發的起點,位於水(Water)、寶華(Powell)、卡拉爾(Carrall)、亞歷山大(Alexander)和甘比(Cambie)等街,西距港口的五帆建築不遠,這是一八六七年、為紀念蓋士鎮的先驅、別號傑克大頓而得名。大頓出生於英國,一八六七年帶著印第安老婆、幾隻雞、一頭狗和一桶威士忌來到溫哥華,並開設了此地第一家酒吧和旅社,溫哥華的發源地就被稱為蓋士鎮。小鎮在一八八六年幾乎被大火燒燬一空,幸好第二年橫貫加拿大的鐵路開通,才又恢復生機。一九六○年,再造計劃才讓蓋士鎮重現十九世紀的風貌,許多藝術家看上了這裡遺留的建築和風味,開始往這個地區聚集,使整個小鎮活絡起來,成為觀光客必到之地。

小鎮以水街為中心,道路是圓石鋪砌,陶藝、古董、皮飾和亞麻製品店林立;行道樹圍繞著精品店、音樂室、異國美食餐廳、咖啡座和美術工作室等,洋溢著風雅藝術氣息,觀光客川流不息。晚上更加熱鬧,充斥著吸毒及色情活動,成為紙醉金迷的場所。每天都有蘇格蘭人組成穿裙子的男性大樂隊,在馬路上巡行演奏;一群群青年嬉皮當街表演彈吉他和跳土風舞,週末還可看到熱鬧的拍賣會。

蒸氣鐘(Steam Clock)位於水街和甘比街(Cambie)交叉口,是蓋士鎮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這座鐘重達兩噸多,是世界上第一座用蒸氣運轉的鐘,每隔十五分鐘會發出一種特別響聲,每隔一個小時會冒出蒸氣鳴笛,鳴奏的還是加拿大的國歌曲調。誇張的、與真人一般大小的蓋士傑克銅像,豎立在卡拉爾街的楓樹廣場(Maple Tree Square)上。

格蘭維爾島(Granville Island)是一八八五年太平洋鐵路通車後而發展起來的,格蘭維爾街由市中心經格蘭維爾橋、穿過格蘭維爾島直至國際機場,是交通頻繁的必經之道,二十世紀成為化學和造船工業的中心,市景流行時髦,每逢溫哥華市區假日休業之時,這裡反而喧嚷熱鬧,人潮洶湧,街頭畫家為人畫像、藝人即興表演,碼頭遊船公司生意興隆,小小的半島上就有藝術學會及海濱兩家劇場,是個十足的度假地。

葛勞斯山(Grouse Mountain)坐落在北溫哥華,距離市區約二十分鐘車程,海拔一千一百公尺,頗具阿爾卑斯風情,在白雪帽子的襯托下,溫哥華更顯嫵媚,山腳下是碧綠的卡碧蘭諾湖。此地居高臨下,是觀賞溫哥華市景最佳所在,在天氣晴朗的夜裡,腳下炬光燈映照的高大建築、閃爍的燈光倒映港內;即使在冬季,葛勞斯山也常擁有日落景觀,相當迷人。

從山下纜車站搭乘纜車攀登而上,全程雖只五分鐘,但沿途高山草原、花草樹木美不勝收。

山上有世界上第一座建在高山上的多媒體劇場,名為天上劇院(Theatre Inthe Sky),定時放映影片介紹溫哥華及葛勞斯山的美景。夏天山頂綠草如茵,湖泊散布其間,是愛好滑翔人士的天堂,可舉行野營、健行、漫步、騎馬、運動,或靜靜的喝著啤酒賞景。入秋之後山下楓紅層層,山上已是白雪皚皚形成滑雪勝地,這裡設備完善,日夜都可以滑雪,有職業選手適用的險坡,也有適合初學者的緩坡,山頂的滑雪學校,教導初學者迅速上路。坐上狗拉雪橇環繞一圈,是新鮮刺激的特別經驗;高處還有直升機起降台,可購票作六分鐘溫哥華上空飛行,俯瞰山下的景色,趣味無窮。

這個山上還是老鷹的故鄉,野生動物眾多,每年冬天猛禽白頭鷹都會飛來報到,愛鳥人士為了賞鷹特別舉辦的老鷹節(Brackendale Eagle Count),每年十二月起在溫哥華附近的貝肯黛(Brackendale)小鎮展開,直到次年一月底結束。

卡碧蘭諾吊橋及公園(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And Park)是北溫哥華最知名的景點,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吊橋之一,建於一八八九年,是用大麻繩及杉樹建成,橫跨兩邊峽谷上,長一百三十七公尺,離河面高七十公尺,橋下是深遽的溪谷河床,四周布滿原始森林,橫越吊橋是對遊客勇氣最大的考驗。

公園中有花園、灌木叢生的郊野、印第安人的圖騰柱,以及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雕塑印第安人,夏天時這裡的天然步道是探訪自然之旅最佳選擇。旺季在這裡有人解說原住民習俗,以及欣賞最原始的舞蹈。

卡碧蘭諾鮭魚養殖場(Capilano Salmon Hatchery)位於公園上端,是鮭魚逆水涸游的道路,加拿大水產研究部門根據鮭魚的特性,在河道上設立了養殖場,並專門建了一座魚梯引誘鮭魚逆水爬入孵化池產卵,用科學方法孵化鮭魚,使孵化率及魚苗存活率提高,幼魚長到一定大小時再放入河中,使鮭魚的產量增加。太平洋鮭魚分為五、六大類,徊游此地產卵的是銀鮭(Coho)、大王鮭(Chinook)及鐵頭鮭(Steelhead)等。

李昂峽谷公園(Lynn Canyon Park & Ecology Centre)是北溫哥華另一個吊橋公園,這裡有蜿蜓的河流、潺潺溪水,以及一座距谷底五十公尺高的吊橋,兩岸峭壁,下面是澎湃的激流。穿過搖搖幌幌、長達四十公尺驚險無比的吊橋後,一片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往日人們蓋房子都用這個谷中的木材,鋸木廠也將粗大的圓木鋸成木片蓋屋頂,因此這裡又名木瓦谷。森林背後藏有一條瀑布自高山上瀉下,景幽而壯麗。公園中有三條步道遊景路線,在這高聳掩天、密不透光的森林中,有許多小動物和野生蘑姑等,非常有趣。遊客中心有資料及說明影片,可供參考。

艾維豪宅及新西敏寺博物館(Irving House & New Westminster Museum)位於新西敏寺皇家大街(Royal Ave.)三○二號,是一八六四年維多利亞時期威廉艾維(William Irving)船長所建的哥德式豪宅,他在落成後一直住到一八九○年,在此從事佛雷瑟河上的船運貿易,十四間精緻的房間裝飾精美。

博物館位於豪宅後面,展示當地發展史蹟和許多工藝品,其中一輛建於一八七六年的大馬車曾經是加拿大總督的座車,他曾與德佛琳女侯爵同車去卡里波(Cariboo)淘金地視察。

日本友誼公園(Japanese Friendship Garden)位於新西敏寺市政廳旁,是一座美麗精緻的公園,園中有日本神戶衛星城市守口所贈送的一百株吉野櫻,花開時遊人如織。

明德花園(Minter Gardens)位於枝利威克(Chilliwack)鎮兩千一百多公尺高的潛山(Mt. Cheam)山麓,距溫哥華市區約一個半小時車程,佔地十一公頃,全園包括十一座主題公園,四季花開似錦,清泉流水、野鴨池塘、雕塑配飾,天然風景與人工建設搭配得天衣無縫,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令人炫目的迷宮、三個大烏籠式鳥園,以及傳統風味十足的中國花園等。連絡電話(604)794-7191。

溫哥華的中國城有近三十萬名華人,是北美僅次於舊金山的第二大唐人街,包括由東面的歌雅(Gore)街至西面上海巷(Shanghai Alley)、南起聯合(Union)街、北迄哥都華(Cordova)街,是華人僑居在加拿大境內最早的地方,城區形成於一八○○年代後期,當年滿清政府的李鴻章出使歐美也曾在此登陸。商店大都由華人經營,商品包括中國手工藝品、古董、衣著用品、中藥、南貨、海味罐頭、燒臘、蔬菜水果店、書店、唱片行、夜總會,以及廣東、北京、四川餐館,店鋪都還使用中文招牌,置身其間,倍感親切。這裡光是放映中國片的電影院,就有位於緬街的嘉禾戲院、喜士汀街的邵氏戲院、哥都華街的華民戲院,以及較遠處的奧林匹克戲院等,每晚由七時半起放映兩場中國片,週末假日增加二時半的下午場,所有電影院都生意興隆,只要有好片,戲院門口都會大排長龍。平時就很熱鬧的中國城,每至逢年過節的日子,舞龍舞獅等民俗遊行活動,更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

中國城內有不少風格獨特的建築物,其中中山公園(Dr. Sun Yat Sen Garden)坐落在中國城西區的卡爾(Carall)街、中華門牌坊後方,是第一個漢式明朝風格古典花園,也是在中國境外唯一具蘇州特色的公園,一九八五年五十二位蘇州建築師與當地園林專家共同設計,由卑斯省督等捐助建造,歷時一年,次年四月落成。園內的磚瓦、木材、太湖石、燈籠及組件等,都是在蘇州用手工打造運來,如園內遍植的松、竹、梅等也都由中國移來。粗細鵝卵石組合鋪成的天階、黑白對照的磚瓦,都運用了道家陰陽平衡、光陰相對的哲理。

接見客人的華楓堂,門前種著在中國歷史悠久的百果樹及加拿大國花的楓樹,代表中加兩國友誼永存。整個建築用三種不同木材,其中樟木芳香撲鼻,建造採卯榫銜接,未用一釘一鐵;門上「手挽」形如蝙蝠,取其諧音「福」到,處處涵蓋中華文化的精髓。

這個庭園的設計用精緻的格子窗,雖然佔地不大,採用借景將大自然的景色縮小疊聚,每一步都有重重相連的景致可賞,讓人目不暇給。園內有水榭、複廊、圖書館、曲橋、涼亭、乘涼的水榭:圓形拱門代表天,另一邊方形門花則為地;小橋下溪水雖僅三尺,但因用綠瓦片鋪砌河底,看起來碧綠深遽;複廊及整個庭園的外牆都有形狀花紋各異的花窗,既增加了觀景的趣味性,也使空氣流通。園中除了遍植歲寒三友松、竹、梅之外,在春暖花開時節也有櫻花可賞,綠色的楊柳在湖邊隨風搖曳,湖畔朵朵粉紅色斗大的牡丹開滿枝幹,襯托著湖中的建築物倒影,頗富詩情畫意,園門上的「中山公園」四字為宋慶齡所題。

離中山公園不遠處的上海巷附近,有一幢世界上最窄的建築物叫做山姆基樓(Sam Kee Building),店面只有一點八公尺,已被列入金氏記錄,現在是一家保險公司辦公室。一九一二年市政府擴建,徵收原屬於華商陳才擁有的大部分土地,他只好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築,並在二樓修建維多利亞式的凸窗,以增加室內空間;地下室早先闢為公共浴室。

觀音寺(Buddhist Temple)位於列治文史蒂文生(Steveston)高速公路九一六○號,是當地華僑佛教徒的精神寄托所在,走進廟門是寬闊的石板路,栽種著金盞花襯托著兩旁矗立的唐代石燈,宏偉的大雄寶殿正對著形如九龍壁的七寶如來壁,殿內金碧輝煌,殿外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樹鮮花,是一座美麗的中式亭園,是祈福、郊遊的最佳地方。

溫哥華市一直是華人的最愛,它與「東方之珠」香港有幾分神似,市區很多地方港化相當徹底,許多香港公司、香港銀行和國泰航空在此已布下據點、齟見起招牌;在唐人街上行走,國、台、粵語雜陳,雙語標示隨處張立,中文招牌四處可見,華文報紙到處有售,已發展成道地的「華人伊甸園」。

縱觀歷史,早在一七七九年,第一批中國移民就已在當時稱為「鹽水埠」的溫哥華登岸;一八八○年太平洋鐵路修築時期,又從廣東一帶來了為數約一萬七千名的苦力華工。此後不但中國、香港的移民繼續增加,台灣人也急起直追,而由日本、夏威夷、印度、韓國、墨西哥及其他環繞太平洋國家的移民也不斷湧入。這些新移民有各自專長的行業,例如漁業多半把持在日本及越南移民手中,香港移民以經營房地產及餐館的居多,印度移民掌握了計程車業,務農的則以錫克人為主。

二十世紀末期,在加拿大政府開放移民政策的鼓勵下,新移民以每年三、四萬人的速度進入溫哥華,因之移民的條件也隨之水漲船高,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氣,移民政策雖又予以緊縮,但加拿大的優質生活環境,仍然吸引著想方設計移民前往的人,因而也造成了一批在台灣賺錢、在加拿大生活的空中飛人。

不過加拿大政府對新移民的照顧也的確非常周到,除了免費提供英語教學,還有職業訓練、家庭輔導及就業輔導等;以難民身分移民的,還負責第一年的所有生活費。加拿大政府希望新移民們在與主流社會整合之餘,也能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傳統風俗,使年輕的加拿大成為多元文化福利國,溫哥華也由一個玲瓏的小鎮,搖身一變成為世界級的大都會。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