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
想去玩嗎? |
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 (→孔布拉是文化古都) |
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 (→古城布拉加) |
2016年4月29日 (五) 13:49的修訂版本
葡萄牙(Portugal)的正式名稱叫做葡萄牙共和國(Portuguese Republic),而「葡萄牙」這個名詞,則由譯音而來,那是羅馬人給古代一座叫做歐波托(Opoto)城市的命名,它的意思是指「蓋爾海港」,後來被譯成「葡萄牙」。這個地方是古代盧西塔尼亞人的發源地,在湮古時期便是一個王國。因此這個國家立國很早,不但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並且出過不少偉大的航海家。曾獨霸七海
在遠古時期,很早就有人類來到了伊比利半島。最早在葡萄牙境內發現大約100萬年前、尼安傳特(Neandenthal)人遺骸的是弗寧赫斯(Furninhas)。在太加斯河下游中石器時代的貝冢中,也發現了一種屬於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獨特文化。當時新石器文化已經傳入了,葡萄牙人已學會了種植穀物、飼養牲畜,並且開始打魚。根據考古發現,當時的葡萄牙人已經有了用石頭製作的珠子、用骨頭雕刻的裝飾品,以及粗糙的陶器。巨石文化就在這一時期形成,是葡萄牙史前歷史的最大特徵。當時的遊牧民族用石頭建屋,用巨石為他們的首領修建墓穴。這些石墓和石屋,一般是用4、5塊豎石去承托一塊橫石製成。現在葡萄牙各地仍然散落眾多的石墓遺址,尤其是在阿連特茹(Alenteyo)一帶比較集中。
公元2000年前後,早期的青銅文化開始出現,來自中歐塞爾特(Celts)人祖先的遊牧民族,也來到了伊比利半島的西部。他們身材中等,膚色黝黑,說印歐語系的話,在地勢較高的地段興建一些防禦性城堡;房屋也用石頭砌成,屋頂鋪上禾草。公元前1000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塞爾特人來到加利西亞(Galicia),逐漸與西班牙西北部和葡萄牙北部的當地人混合而居,並繁殖到太加斯河流域。他們能製造鐵製的武器和農具,並係製作金銀首飾的能工巧匠,婦女們已佩帶有金耳環。塞爾特人與當地土著通婚繁衍出塞爾特伊比利人(Celtiberian),沒有和土著通婚的塞爾特人,則被稱為盧西塔尼亞人(Lusitanian)。
在公元前9世紀左右,一些具有悠久航海民族接踵而來。腓尼基人(Phonecians)在阿爾加維南部沿海建造了漁村,對葡萄牙西部海岸進行墾殖,最北端曾到過里斯本。公元前9~8世紀,希臘人曾到葡萄牙南部和西部沿海定居。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趕走希臘人,到加利西亞尋找有銀、錫和銅業礦產。
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開始進軍伊比利,很快地擊敗了迦太基人,但卻遭到塞爾特人的頑強抵抗。在反抗軍中,先後有多位酋長領導子弟抗敵,其中最出名的是維里亞托(Viriato)酋長,他領導塞爾特人抗擊羅馬軍隊長達幾十年之久,被葡萄牙人公認是第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並在維塞島為他塑了一尊雕像。他被暗剎後,羅馬人才得以逐漸控制了整個伊比利半島,直到公元前140年左右渡過杜羅河,征服加利西亞,後來在凱撒的統治下,把羅馬的語言、典章制度全部移植過來,為葡萄牙塑上了「拉丁」色彩。
在公元5世紀初羅馬衰微後,日耳曼的斯維比人(Swabians)入踞加利西亞,進而佔據盧西塔尼亞,在西北部建立獨立的國家。公元416年,西哥特人(Visigoths)湧入伊比利半島;其他日耳曼民族的汪達爾人(Vandals)和斯維比安人也開始入侵。僅用了二年時間,這些日耳曼人就推進到西部沿海,並在加利西亞和葡萄北部定居下來。公元469年,西哥特人征服了斯維比安人,佔領了盧西塔尼亞。
公元711年,來自北非的柏比爾人(Berbers)組成一支穆斯林軍隊,越過直布羅陀(Gibraltar)海峽,入侵伊比利半島,很快打敗了西哥特人的軍隊,迅速橫掃整個半島,最北曾推進到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s),基督徒所能夠控制的地區,只剩下葡萄牙北部的葡萄牙伯爵領地,當時在半島北部的阿斯托里亞(Astoria)地方,尚殘餘有幾個天主教王國,一直和穆斯林軍隊對抗達6個世紀之久。
公元8~9世紀,反對穆斯林入侵的戰火一直在繼續著,並蔓延到杜羅河流域以南,在阿斯托里亞國王阿方索一世(Alfonson I)的天主教軍隊所向披靡,取得了節節勝利,而伊比利島島北部,則形成了若干小王國。9世紀時,穆斯林軍隊捲土重來,直到11世紀,北方的基督徒又向穆斯林發動戰爭,並得到數支法國騎士團的幫助,戰爭不斷獲得勝生,使阿斯托里亞王國的領土和實力不斷擴張到杜羅河,並向南奪取了太加斯河岸的里斯本、辛特拉和聖塔倫,阿斯托里亞王國也改成了萊昂(Lěon)王國。
萊昂國王阿方索六世野心勃勃,試圖統一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的伊比利半島。1087年,阿方索六世自封為「西班牙國全權皇帝」,1091年改稱為「西班牙皇帝」。1096年他將波多港口周圍的一片土地,賜給亨利(Henry)騎士。亨利來自法國的勃艮第(Burgundy),他曾參加過十字軍東征,並在萊昂王國與穆斯林軍隊的戰爭中立過戰功。1097年4月,亨利宣稱,自己的領地是包括米紐河至蒙德古河(Mondego River)之間的廣大平原地區。這樣,一個葡萄牙王朝的雛形便開始形成。
亨利公爵後來迎娶阿方索六世的私生女特蕾莎(Teresa)為妻,並在吉馬良斯建立了自己的領地。1109年,阿方索六世駕崩,由他的女兒烏拉卡(Urraca)繼位,不久後萊昂王國隨即爆發內戰,加利西亞和卡斯提爾(Castile)的貴族都企圖得到萊昂的王位。亨利公爵在這場內戰中保持中立,但逐漸不履行原有對國王的義務。
烏拉卡的兒子阿方索七世在萊昂王位爭奪戰中勝出,並於1126年繼承萊昂王位,且決心恢復對葡萄牙的宗主國地位,而特蕾莎在經過六個星期的反抗後,被迫再向萊昂王國效忠。但是葡萄牙貴族們對此非常不滿,因此與特蕾莎的兒子阿方索‧恩里克斯(A fonso Henriques)結成了聯盟。1128年7月24日,恩里克斯在吉馬良斯附近的聖梅米德(Šao Ma Mede)擊敗了母親的軍隊,特蕾莎被迫逃往加利西亞,他因而得到了對葡萄牙省的統治權。
1135年,阿方索七世得到了對阿拉岡(Aragon)和卡斯提爾地區的統權。同年6月,他在萊昂的主教堂舉行極為隆重的加冕典禮,自封為「西班牙皇帝」,所有屬國的國王和伯爵全部到賀,只有阿方索‧恩里克斯缺席;這一舉動,被視係葡萄牙開始獨立進程的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不久後,恩里克斯開始向加利西亞進軍,試圖收復在母親統治斯間被阿方索七世搶走的土地。經過數處小規模的戰役後,雙方在1137年簽訂了「圖伊條約」,恢復了和平,但是仍有小型衝突。
1143年,雙方再度締結和約,阿方索七世承認恩里克斯為葡萄牙國王,恩克里斯也宣布對前者效忠,並將像以前一樣向前者提供軍事援助。因此葡萄牙誕生了,開始勃良第王朝王朝的統治。之後,恩里克斯致涵羅馬教堂,請求教廷保護葡萄牙,宣稱他的國家只接受羅馬教皇的領導。1144年他出兵攻佔聖塔倫,1162年併吞見雅,1165年佔領埃武拉,1179年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Aleyandria III),才正式承認葡萄牙的獨立國家地位。到了1185年阿方索‧恩里克斯去世時,葡萄牙的邊界已擴及太加斯河。
1185年,第二代國王桑喬一世(Sancho I)繼位,他是恩里克斯的兒子,繼續向南擴張,曾向人口稀少的地區移民,建立新市鎮,重建邊境要塞和城堡,並鼓勵外國人前來定居,撥大片土地授給軍人。在阿爾摩哈德王子曼蘇爾入侵後,他利用十字軍艦隊的幫助,於1189年從摩爾人的手中奪得錫爾韋什,以後還給予許多城市以自治權。但是,在葡萄牙南部地方,還一直在穆斯林手中。
1211年,葡萄牙第三代國王阿方索二世是桑喬一世的兒子,他在京城孔布拉召開一次由貴族和高級傳教士參加的會議,仍然執行父王制定的加強王朝建設的政策。1212年,曾佔領過葡萄牙的穆斯林王國軍隊最終崩潰,葡萄牙王室再次得到路過這裡的十字軍幫助,奪回了伊比利半島西部的整片領土。由於他身體過於肥胖,不能親自率兵打仗,但是他的軍隊都是赫赫有名的,1217年曾攻佔薩爾堡。
1223年繼位的桑喬二世,治國政績平平,他於1238年攻佔塔維拉和卡塞拉,並收復阿連特茹(Alentejo)。他像父王一樣向教會的權威挑戰,不僅嚴禁教士私自購買土地,甚至不許向教會捐贈和遺贈,但是教會和貴族勢力仍然強大。1245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認為他沒有治國的能力,將他罷黜。1246年,由其弟阿方索三世接替王位,是為第五代國王。
1249年,阿方索三世收復了阿爾加維最南端的法魯地區,葡萄牙最終完成了全部復國任務,領土擴展到海邊,與今日葡萄牙的領土範圍大致相當,並遷都里斯本。1256年,仿效法國模式建立了議會(Cortes),由貴族、騎士、教士和平民等組成,雖然無法與今日西方國家相比,但仍是有進步的意義,對過去國王的專制,有制衡的作用。
1279年在位的第六代國王迪尼斯(Dinis)是阿方索三世之子,受法國和卡斯提爾的文化薰陶,有詩才,並開始發展教育,於1290年在里斯本創辦葡萄牙第一所大學。同時在國內極力樹立王權,掌握地方政府,消除貴族勢力,打擊教會氣焰,並開發礦山,振興農業,刺激工商業,保障文學和藝術,使得國勢蒸蒸日上。
第七代國王阿方索四世是迪尼斯之子,他在位期間曾與卡斯提爾王國之間發生衝突,但還沒有釀成戰爭。1340年摩洛哥入侵西班牙時,他與卡斯提爾的阿方索十一世聯合抗適,在薩多河畔取得勝利。
阿方索四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Pedro I)是葡萄牙的第八代國王,於1357年繼位,他在位期間努力改革司法工作,1361年使葡萄牙教會成為國家的教會。
第九代國王費爾南杜一世(Fernando I)是佩德羅一世之子,於1367年接位,他是勃艮第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他罷兵黷武,雖對卡斯提爾進行了三次戰爭,他也鼓勵農業,外貿、商船和軍隊的發展,里斯本已成重要的港口。
1383年,費爾南杜一世駕崩,沒有留下子嗣。王后萊昂諾爾‧特利斯(Eleaaor Teles)繼承了王位,但貴族和人民多不支持她,國內爆發了農民起義,里斯本市民們也開始起來反抗王室,王位的覬覦者們也趁亂企圖爭奪王位,國內一片混亂。其中覬覦王位最有力的競爭都是費爾南杜一世的私生子若昂(João),支持者大多數來自葡萄牙南部,他們將特利斯趕出葡萄牙。她仍向女婿卡斯提爾國王的胡安一世(Juan I)求助,卡斯提爾趁亂入侵葡萄牙,若昂乃向英國求助,葡萄牙和卡斯提爾之間的戰爭各有勝負,雙方都無法取得絕對勝利。
1385年,葡萄牙議會在孔布拉召開,選舉若昂為葡萄牙國王,為若昂一世,就此結束了勃艮第王朝,開始谷阿維斯(Avis)王朝統治時期。得到這一消息後,卡斯特爾立即進軍葡萄牙。同年8月,在英國的幫助下,葡萄牙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阿維斯王朝的地位得到鞏固,並且成為世界性的強國之一。1386年與英國簽訂了溫莎條約(Treaty of Weindsor)。
1387年,若昂一世娶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孫女菲麗帕(Philippa)為王后,她將英國王室體制引入葡萄牙,使葡萄牙進入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就是航海大發現時代;同時也於1411年,與多次來犯的卡斯提爾締結和約,最後終於擺脫對卡斯提爾的封建附和。
殖民主義先驅
從歷史上看,葡萄牙可以說是歐洲人對外的殖民先驅。阿維斯王朝一直試圖征服非洲大陸,因為那裡的土地、黃金和奴隸一直對葡萄牙是有巨大的吸引力,若昂一世選定了北非的摩洛哥重鎮休達(Ceuta)作為征服非洲的起點。1415年春,他親自率領一支遠征軍,包括了200艘戰船,1700名海軍和1.9萬名陸軍,於同年8月一舉攻下休達,此舉使向來受穆斯林壓迫的歐洲人驚嘆不已。1419年葡萄牙佔領馬德拉群島,1431年獲得亞達爾群島。
在若昂一世的統治下,使市民階級抬頭成為支配階級,也使葡萄牙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帝國。他的第三個兒子亨利克親王,甚至不願繼承葡萄牙王位,但卻貢獻一生,致力於葡萄牙的海外發展事業,援助航海和探險,並獎勵學問的研究,還多次組織探險隊,到世界各地去開拓新的領域。
葡萄牙人企圖控制撒哈拉沙漠北部,藉此壟斷對歐洲黃金的供應。他們在佔領亞達爾郡島後不久,就又佔領了佛得角群島(The Cape Verae Islands),強迫奴隸在那裡種植棉花、染料,並發展了相當規模的紡織業。不久後,進一步向赤道地區推進,佔領了亞非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群島(Islands of São Tome and Principé),強皇黑奴種植甘蔗。
1432年繼位的第十代國王阿方索五世,因在摩洛哥進行幾場戰役,而獲得「非洲人」的綽號。1458年,他向北征服阿爾卡塞格爾。1471年,攻佔阿爾茲拉,奪取坦克爾,再進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5世紀80年代葡萄牙侵入幾內亞比紹,1487年迪亞斯(Dias)航海家更發現了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到達納米比亞和南非部分海岸。同時,葡萄牙人也開始向西方航行,到達格陵蘭島,從此鱈魚就成為葡萄人的主要食品。不久後入侵資源豐富的安哥拉,並把維德角變為葡萄牙的殖民地。
1492~1493年,曾被葡萄牙國王拒絕資助的哥倫布(Columbus),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成功地越過大亞洋到達美洲,這次壯舉成為航海史上的大突破,也引起了西、葡兩國的衝突。1494年,在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干預下,西、葡兩國才簽訂「托爾德西拉斯條約」,明確界定了兩國的勢力範圍。
1495年,若昂二世駕崩,由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繼位,在他主政期間,葡萄牙成了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在侵佔非洲大片殖民地後,又將目光投向了亞洲,計劃開闢一條通往印度的航線。
1497年,達‧伽瑪(Da Gama)率領一支船隊從里斯本出發,沿非洲東海岸到蒙巴薩(Mombasa),繞過好望角,於1498年5月到達印度的加爾各荅,從而開辟了一條從歐洲直達亞洲的海上航線,這是葡萄牙帝國的擴張史,也是歐洲航海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後,印度的胡椒和棉花、印尼的香料和調味品,以及中國的絲綢和瓷器,都源源不斷地經由這條海上航道抵達歐洲。為了保護這條海上通道的安全,葡萄牙在蒙巴薩建造了一座城堡,在果阿(Goa)興建一座殖民城市,並在中國的澳門建立了中轉港,甚至在日本的長崎組建一個由基督徒組成的社團,並且襲斷了這條歐亞海上航道達百年之久。
1500年,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Alvares Cabral)率領一支海軍艦隊沿著達‧伽馬航線航行,於同年4月12日達西亞海岸,並且得到教皇的特許,宣布巴亞永遠歸屬葡萄牙。
從1501年起,葡萄牙陸續派出數支艦隊,到達現在的烏拉圭和阿根廷,對南美洲大陸進行殖民活動,並將它在非洲的農技和統治方式引入巴西,後來又設置總督府加以管理。與此同時,又以印度為基地,加緊對亞洲進行殺削和掠奪。1503年,在艦隊的隨伴下,達.伽馬第三度前往印度,並在莫三比給到印度洋沿岸的海路上,建立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堡。1509年,由阿豐索.阿爾布奎克(Afonso Aluquerque)出任葡屬總督,他於1510年率軍佔領果阿作為大本營。1511年,阿爾布奎克攻佔馬六甲海峽,控制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全部海上貿易。之後,又打敗了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和蒙古人,佔領荷姆茲和馬斯開特,控制了波斯灣,還在蘇門荅臘、帝汶和斯里蘭卡等地興建工廠,並且將勢力範圍擴張到渭公河三角洲。1513年他將影響力伸進廣州,後來還和日本建立了聯繫。1518年,葡萄牙佔領可倫坡。
1521年,曼努埃爾一世病故,由若昂三世繼位,是阿維斯家族第六個國王,葡萄牙已從擴張階段趨向保守,實力也在削弱中,義大利、英國和荷蘭等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很快地就進入印度洋和西非等地,打破了葡萄牙壟斷的局面。同時國內有部分貴族試圖與西班牙結盟,企圖伊比利半島統一的實現,使這個窮途末路的老殖民帝國,在國內外都擺脫不了危機。
1522年,麥哲倫完成在海上繞行世界一周的壯舉,葡萄牙勢力也到達剛果、東非和摩鹿加群島等地。1542年,葡商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假藉景晾晒被海水浸濕的貨物為由,強行在澳門登陸,並以永久性租賃的形式霸佔了澳門,建立了澳門殖民地。但是在摩洛哥,葡萄牙勢力範圍又剩下休達和丹吉爾。同年,若昂三世駕崩,王位由他23歲大的兒子塞巴斯蒂昂(Sebastião)繼承。這個新王體弱多病,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滿腦子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狂熱。1564年得到莫三比給,1575年佔領安哥拉,後來又統治了幾內亞比給。1578年,塞巴斯蒂昂親自率軍向摩洛哥進發,立志要國家「復興」,但是卻在阿耳卡薩其維爾(Alcauar Quivir)戰役中全軍覆沒,以身殉國,許多貴族成了俘虜,使國家雪上加霜。
塞巴斯蒂沒有子嗣,由叔父、里斯本的紅衣天主教亨利克(Hearique)接替王位,但這僅係權宜之計,因他年達70歲,所以葡萄牙王位繼承問題並未獲得真正的解決,並且帶了危機。因為葡萄牙王朝一向是和西班牙聯姻的,希望能藉此繼承西班牙的王位,沒想到在1580年,葡萄牙下議院通過擁載西班牙國王曼奴埃爾一世(Manuel I)的私生女安東尼奧(António)為國王,但在里斯本郊外的阿爾坎塔拉(Alcantara)被入侵時西班牙軍隊擊敗,安東尼奧逃往法國。西班牙控制了葡萄牙,亞曼努埃爾一世的孫子菲力普二世(philip II)於同年12月進駐里斯本。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葡萄牙議會只好於1581年4月同意菲力普二世為葡萄牙國王,改稱為菲力普一世,並宣布兩個國家合併,但允諾葡萄牙保留有自治權。例如兩國合併後,葡萄牙是由6名成員組成的委員會管理,所有的民事、軍事和宗教的管理官員,仍由葡萄牙人擔任;葡萄牙的語言、司法體系、貨幣發行和軍隊等方面都保持自治權;保證一切舊有的地方權力、法律和自由不受侵犯;兩國原有各個的殖民地也分開管理;取消兩國之間的關稅壁壘。但是都要使用葡萄牙的稅收去支付西班牙的費用,也要用葡萄牙的軍隊為西班牙對外戰爭服務,因此就埋下了雙方關係上的不和諧,後繼的西班牙指派擔任葡萄牙國王的人,都違背讓葡萄牙人自治的諾言,從此使阿維斯王朝絕祚。不管後來西班牙和英國間的戰爭,或是西班牙對荷蘭的戰爭,都殃及葡萄牙。巴西差一點就落入荷蘭及英國手中,而當時荷蘭已差不多完全擁有葡萄牙在亞洲各地的殖民地。從此,葡萄牙的香料來源缺乏,里斯本的繁榮被阿斯特丹所替代;又因西班牙索求大筆的軍費,使得葡萄牙更加窮困。
1598年菲力普三紀繼承了王位,剝奪了葡萄牙人的自治權,所有葡萄牙的重要職位改由西班牙人擔任,葡萄牙人只能擔任一些無關緊要的職務。1611年開始,他還以強制「借穀」的方式強加賦稅,因此人心盡失,葡萄牙的民族意識逐漸覺醒。1620年開始,葡萄牙人紛起暴動,要求獨立的呼聲高漲,海洋詩人卡莫斯(Camoēs)藉著長篇的海洋敘事詩「Os L-usiadas」,用以誦揚昔日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的光榮,因而大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終於在1640年12月1日,引發葡萄牙獨立黨進行民族主義革命,由葡萄牙布拉甘薩貴族的約翰公爵及其支持者,攻佔里斯本皇宮,趕走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表。同年15日,布拉甘薩公爵被擁立為葡萄牙國王,稱為若昂四世,布拉甘薩王朝正式成立。
1656年,若昂四世駕崩,其子阿方索六世只有13歲大,因此由王后路易莎(Luisa)攝政。翌年荷蘭進攻葡萄牙本土,圍困里斯本達3個月之久,葡萄牙不得不於1661年與荷蘭簽訂協約,用民族利益換取表面的和平。
1659年,西班牙結束了30年戰爭,隨即向葡萄牙大舉進攻。在海外雇佣軍的幫助下,葡萄牙軍勝多敗少,取得了很大的優勢。1662年,葡萄牙部分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王太后,將國家權力移交給阿方索六世。他在位期間,國家權力實際上是掌握在卡斯特羅.梅洛(Castelo Melhor)伯爵的手中,在他的領導下,葡萄牙軍隊陣容日益精進,政府部門也得到了整頓。他還鞏固了國家的外交地位;首先與英國結盟,通過了阿方索六世妹妹與英王查理二世的聯姻關係,並讓渡大片海外殖民地給英國為代價,而獲得英國的保護。其次,通過阿方索六世與法國公主的聯姻,而結成了葡法聯盟。
葡萄牙在與西班牙的戰爭,在1665年的蒙特格拉洛大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雙方仍於此1668年簽署里斯本和平條約,西班牙承認布拉甘薩王朝的合法性,以及葡萄牙的完全獨立,領土和邊界也保持不變,但西班牙依然佔有休達(Ceuta)殖民,而將更重要的美洲、非洲及亞洲的殖民地讓給阿方索六世。1667年,阿方索六世的弟弟佩德羅親王發動政變,囚禁了阿方索六世,直到1683年,佩德羅仍一直用攝政王的身分統治著葡萄牙。而這時的葡萄牙已失去往日的光彩,在世界上淪落為二等國等。
1683年,佩德羅就葡萄牙國王位,稱為佩德羅二世(Pedro II)。他在位的39年中,國家體制有了重大的變化,仿效法國的王室制度,建立高度中央集權,以及高度官僚化的封建君王專制的體制,權力集中在少數幾個人手中,議會更是名存實亡。
1703年,葡英兩國簽署了麥速恩條約(Methuea Treaties),進一步鞏固了英國商人在葡萄牙的壟斷地位;同年5月簽訂的軍事條約,再次肯定了雙方以往軍事和政治同盟關係,同年12月簽訂的商業條約規定,英國不再進口法國的葡萄酒,而以葡萄牙的葡萄酒取代之,同時英國的紡織品可以自由進入葡萄牙。就這樣,葡萄牙淪為英國的附庸國。
1706年佩德羅二世病故,由其子若昂五世接替王位。在他統治時期,葡萄牙恢復獨以來前所未有的繁榮,國王從此不再召開議會,政府由國王任命的首相管理,進一步向集權化方向發展。1729年,葡萄牙在巴西發現了金剛石,再次使王室蒙歛了鉅大的財富,可以進口他們所需要的任何產品。
約澤一世(Josē I)在1750年父王死後繼承王位,將政府的管理權全部交給首相龐巴爾(Pombal)侯爵,實行了比原來呆板的專制之度要靈活得多的開明專制政治。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被一場大地震夷為平地,加上海嘯和大火,有6萬名市名罹難,龐巴爾首相迅速恢復了里斯本的秩序並加以重建,使它成為歐洲第一座根據完整規劃建造起來的都市。1763年,他把巴西提升到總督管轄區的地位,至少有2萬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也允許巴西對一些重要商品進行比較自由的貿易,在客觀上促進了日後巴西的獨立。但是在18世紀60年代,葡萄牙本土仍係非常落後的國家,除了王室和貴族外,廣大的農民生活還是十分悲慘,公共交通也極為落後。
1777年約澤一世駕崩,由王后瑪麗亞一世(Maria I)即位,取消了龐巴爾的首相官職,恢復了舊秩序。1793年,正值法國革命時代,葡萄牙參加英國和西班牙反對法國的戰爭,但遭到慘敗,且西班牙很快與法國講和,從而使本身笈笈可危。1801年,西班牙大舉入侵,數週內就佔領了整個阿連特茹(Alentejo)地區。盟友英國非但沒有援助,反而趁機佔領了馬德群島和印度的果阿。
1807年11月,拿破崙派于諾(Junot)將軍入侵葡萄。同月29日,瑪麗亞一世和兒子,以及王室和政府成員倉促逃往巴西,並在里約熱內盧建立流亡政府。翌年初,惠靈頓(Welington)公爵率領英軍將法國人趕出葡萄牙,其後並連續兩次擊敗法國的反撲。因葡萄牙堅持聯英反法的立場,使它的殖民地在維也納會議上仍受到保障。這些事情不但影響了葡萄牙的政治方向,更促成了國內兩大政黨的產生,一是親英國派,另一是自由主義派。
19世紀初,自由主義已在葡萄牙成為一種強大的思想力量,在巴西的葡萄牙流亡者回到祖國,積極宣傳革命,並著手建立君主立憲政權,他們並不主張與過去徹底決裂,僅滿足於建立君主立憲制度,並保留現有的教會制度。1820年8月24日,波圖陸軍舉行暴動,革命迅速蔓延到整個北方地區。同年9月15日,里斯本發生第二次起義,建立了臨時政府,並選舉了制憲會議代表。
1821年6月,在法國入侵期間逃亡到巴西攝政王子返國主政,稱為若昂六世,於1922年宣誓接受新憲法對國王權力的限制。在英國的支持下,若昂六世之子佩德羅宣布巴西獨立,並自立為國王,稱佩德羅一世,也保留了對葡萄牙王位的斷承權。這時在歐洲各國,多在試圖或恢復昔日的君主專制制度,而葡萄牙也分為激進派和專制尖銳對立的力量。
1826年,若昂六世病故,從而引發了葡萄牙王位繼承問題。按理說合法繼承人是他的大兒子,即巴西國王佩德羅一世,但佩德羅一世選擇巴西,而將葡萄牙王位讓給女兒年僅7歲的瑪麗亞‧達‧格洛里亞(Maria da Glória),其條件是她長大成人之後,必須嫁給叔叔米格爾(Miguel),但米格爾必須遵守佩德羅一世為葡萄牙所頒布的一部新憲法,即「憲章」。這部憲法是以巴西憲法為基礎,並僅鑒了法國的憲法,內容恢復了世襲貴族的利益和特權,但又竭力爭取普羅大眾的支持,因此自由派人士和專制主義者,都不滿意這部憲法。
1828年2月,米格爾回到葡萄牙,被國內專制主義者擁立為國王。不久,他就解法散了議會下院,重新恢復了傳統的三級議會制度,並宣布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同時廢除了「憲章」。在以後的幾年中,米格爾對自由黨人進行殘酷的鎮壓,因此數以萬計的自由派人士被迫流亡國外,還有很多人被流放或被槍決。
1832年佩德羅放棄了巴西王位,領導自由黨人向米格爾開戰,並得到英、法兩國的支持。同年7月,他率軍佔領波圖。米格爾捲土重來,圍攻波圍達一年之久。翌年7月,自由黨人的軍隊在阿爾加維登陸,同年24日佔領里斯本。1834年5月這場內戰結束,自由派獲得勝利。米格爾被趕出葡萄牙。1834年9月,佩德羅病故,瑪麗亞二世開始統治葡萄牙。
經過連年內戰,國內生產力遲滯不前,使國家債台高築,政局也非常不安定,民怨難平。雖然在1851年後,國內政局在各黨輪流執政後增加了穩定度,但並沒有能夠解決葡萄牙深層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危機,葡萄牙政府試圖在非洲重建「殖民帝國」,但是當時歐洲強瓜分非洲大陸的礎爭已日趨自然化,使葡萄牙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1875年,葡萄牙在非洲還保有佛得角群島、幾內亞、安哥拉和莫三比克等殖民地。1886年路易士國王在位,葡萄牙向國際提出了不切實際的殖民運動「玫瑰色地圖」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英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法國和德國承認葡萄牙的這項計劃,而英國因正計劃興建一條從南非的開普敦到埃及開羅、跨越整個非洲的鐵路,雙方主張發生衝突,乃於1888年向葡萄牙提出抗議。此時葡萄牙國內政爭日益激烈,民主共和思潮澎拜。
1889年路易士國王去世,王位由他的兒子卡洛斯(Carlos)繼承。這位新主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挽救國內危急的局勢,反而揮霍無度。1890年1月11日,英國向葡萄牙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撒出希雷(Snire)河流域,葡萄牙政府被迫照辦。這一事件引起國內人民的不滿,激發了葡萄人民強烈的民族感情,導致了對王室的「信任危機」。1891年1月31日,波圖人民舉行起義,雖然沒有成功,但已成為日後革命的導火線。
共和革命風起雲湧
民主共和思想在葡萄牙已深入人心,得到了軍隊絕大多數官兵的擁護,下級軍官組成祕密的燒炭黨(Carbonari),幹部大多出身低微,致力於推翻國王的殘暴統治,且極端仇視教會,實力在海軍中最強大,成員還包括了工人、部分記者和公務員。這些國內主要政黨有共和派的共和黨,以及保皇派的復興黨,兩黨充滿衝突。
1907年5月,兩黨衝突尖銳化,卡洛斯國王解散議會,任命復興黨人若昂‧佛郎哥(João Franco)為首相,選擇走專制獨裁的道路,以維持行將解體的君主政體。1908年1月,共和黨領導發動一場暴力運動,但沒有能推翻暴政,反而遭到鎮壓。同年2月1日,卡洛斯國王和他的兒子路易士‧菲力普(Luis Philipe)及家人,從舊屬維索扎城國到里斯本,在王宮廣場上被激進分子刺殺斃命,由年僅18歲次子曼努埃爾二世(Mauuel II)繼承王位,佛郎哥被解除首相職務,由海軍上將阿馬拉爾出而組閣,舉行新的議會選舉,共和黨人大獲全勝。
1910年10月4日,國王前往布薩庫,在回國時爆發了革命,由海軍士兵率先發動兵變,燒炭黨人協會主席安東尼奧率眾起義,並得到廣大民眾的嚮應,兩艘巡洋艦砲擊王宮。次日政府軍投降,國王和太后登上皇家遊艇,經由直布羅陀逃往英國,後定居於倫敦近郊。共和國宣布成立,建立了臨時政府,由特奧菲洛‧布拉加(Teŏfilo Braga)主持工作。
1911年7月19日,召開第一共和第一次制黨會議。同年8月21日頒布新憲法,廢除君主制,選出曼努埃爾‧阿里亞加(Manuel Arriaga)為第一任總統。1913年1月,阿方索.科斯塔出任內閣總理,翌年2月就被解散。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國內主戰和反戰兩派鬥爭非常激烈,由科斯塔再度出任內閣總理。1915年1月,由卡斯特羅將軍出而組閣,但在同年5月就被推翻,科斯塔再出組閣。同年底,英國要求葡萄牙征用被扣留在里斯本和其他港口的72艘德國商艦,1916年2月葡萄牙答應了這一要求,德國抗無效,仍於同年3月公開向葡萄牙宣戰。
葡萄牙政府於1917年初派軍開抵法國,至同年7月,在塔馬尼尼‧阿布雷烏將軍統率下的葡軍實力已達4萬人,這支遠征軍是與盟軍協同作戰,但是這支軍隊缺乏正規訓練,而且裝備極差,在佛蘭德斯(Flanders)一役中潰敗,傷亡極為慘重,幸有盟軍及時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才堵住了這道防線的缺口。此後葡萄牙人再也沒有明顯地參予盟國的軍事行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內,是第一共和歷史上最為動亂的階段。1917年12月,在西多尼奧‧皮亞斯(Sidótio Pais)少校的領導下,有數支里斯本駐軍發動軍事政變,科斯塔總理被捕,軍人掌握了政權,並通過直接選舉,皮亞斯當上了總統,他解散議會,實行軍事獨裁,贏得教會、保皇派和大地主的擁護,但無力解決國內的政治矛盾和經濟危機。1918年12月,終於被一位失和派士兵所暗殺,全國陷於更嚴重的政治危機中。
1919年1月,保皇派試圖趁亂復辟,在北方發動了小規模內戰,一個多月後被平息。同年3月全國舉行大選,由安東尼奧‧阿爾梅達(António Alмeida)當選為共和國總統,但國內局勢仍然混亂,到處暴力血腥,僅1920年一年,就更換過9屆內閣,其中一屆只存在24個小時。
1921年10月19日夜發生流血政變,總理和幾位閣員一起遇害,各黨派互相指責,政亂。1922年,里斯本再次發生暴動,總統阿爾梅達等人只好逃離里斯本避難。1923年8月,選出當時駐英國公使曼努埃爾.特謝拉.戈麥斯(Manuel Teixeira Gomes)為新總統,他採取穩定貨幣等積極措施,政局有所好轉。1925年,里斯本發生兩次動亂,儘管都已平息,但政局已陷入全面危機。在第一共和存在的15年零8個月中,議會總計進行了7次選舉,相繼有8位總統在位,更迭45次內閣。
1926年5月25日,由布拉加市駐軍司令戈麥斯‧達‧科斯塔(Gomes da Costa)發動軍事政變。同月28日,他率部進攻里斯本,政府軍投降,史稱「五.二八政變」。翌日,席爾瓦(Silva)總理辭職,由科斯塔、卡爾莫納(Carmona)和門德斯等3人組成三巨頭政權。同年6月初,議會被解散,第一共和宣告結束。不久後,卡爾莫納再度發動政變,大權獨攬,自任臨時總統和軍事部長,並請出後來成為葡萄牙獨裁者的薩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組閣執政。1928年4月,通過全國公民投票,卡爾莫納當選為葡萄牙終身總統,但實權卻操在薩拉查手中。
1930年7月5日,薩拉查組成法西斯政黨的國民同盟後,被任命為內閣總理,並於1932年8月20日宣布國民同盟是全國唯一的合法政黨。1933年3月頒布「新國家」憲法,宣布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7年,但只具有底議性的職能,國家權力完全掌握在總理手中,部長只對總理薩拉查負責,而總理則不對議會負責,總理還有權要求議會休會。同年12月頒布禁止罷工法令,這個法西斯政權還建立迫害政敵的「國際衛國警察局」,大肆殘殺進步人士。但也建立了「新國家」,使葡萄牙度過了因長期內戰而遭受到的困難,大力發展增產、電子、造林和工業。此後,薩拉查曾兼任外交部長、殖民部長和軍事部長,對內推行高壓政策,對外掠奪殖民地,支持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成為實際上統治葡萄牙的獨裁者。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葡萄牙在戰爭中保持中立,這樣即不需要投入大量財力購買武器,又可向作戰雙方出售產品獲利;但對同盟國表示友好。當時首都里斯本成為大西洋唯一重要的中立港口,也是從歐洲大陸到英國和美洲唯一可以利用的通路。尤以亞達爾群島的戰略地位至為重要,島上的奧爾塔是歐洲和北美間唯一的航空站,英、美兩國都迫切希望使用那裡的軍事基地,以防它被德國佔領,並保護海上運輸不受納粹潛艇的攻擊。
1943年10月,葡萄牙正式同意英國祖國亞達爾群島作為海、空軍基地。因為這是租借而不是佔領,因此並不影響葡萄牙的中立地位。戰後由於傳統的宗教和政治意識的關係,對蘇聯深具戒心,所以在1949年4月4日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1年卡爾莫納總統逝世,繼任人選是他所培養的軍人洛佩斯(Lopes),他堅持落伍的保守政策,對海外殖民地緊抓不放,以致連年對外用兵,軍費負擔沉重,拖垮了國家的財政,使國人生活一天不如一天。1955年12月14日,葡萄牙加入聯合國。
1958年6月8日,葡萄牙舉行戰後的第二次總統選舉,海軍少將阿梅里科‧托馬斯(Américo Thómas)當選為新總統。1961年12月19日,印度用武力接管了原葡萄牙在印度的領地果阿、第島(Diu)和達曼(Damaō),使葡萄牙在國際地位上一落千丈。1968年9月,薩拉查總理患腦溢血病重離職,於1970年7月逝於里斯本。他死後,由托馬斯總統任命馬爾塞洛.卡埃塔諾(Marcello Caetano)繼任總理,國內形勢出現了轉機。新總理實施較高自由開放政策,放鬆了新聞檢查,給人們適度的言論自由,反對黨一度被合法化,但於同年10月議會選舉後,又被視為非法組而遭禁止。「新國家」的基本結構並沒有改變。
由於政府的保守無能和落後的殖民地政策,使連年在非洲殖民地作戰的葡萄牙士兵對戰爭深惡痛絕,也激怒了那些在非洲作戰的軍事將領。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軍人成功地發動了不流血的軍事政策,佔領了里斯本,市民大眾手拿康乃馨夾道歡迎,因此「四.二五」革命又被稱為「康乃馨革命」。由中下級軍官組成的「尉官運動」推翻了「新國家」,托馬斯總統和卡埃塔諾總理都被流放到巴西去,葡萄牙第二共和宣告成立,由史皮諾拉(Spinola)將軍出任新政府的第一任總統。
「四.二五」革命勝利後,實施殖民地自治化政策,使非洲幾內亞比紹、莫三比克和安歌拉等國相繼獲得獨立,並規定其他殖民地也可以隨時脫離葡萄牙獨立。此後國內經濟雖然開始好轉,但在國際舞台上,卻仍過著寂寞的日子,昔日的海上雄風,如今已不復存在。
在新政府主政下,大規模的農業改革計劃和城市的國有化運動,均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左右兩派之間的對立,分成以史皮諾拉為首的右派保守將領派和左傾的少壯軍官派,互不相容。因出於恐懼,大批企業主逃亡巴西或其他歐洲國家,帶走了大量資本和技術。結果保守將領派大受打擊,左傾的少壯軍官派勢力大舉抬頭,迫使皮諾拉在同年9月30日辭職,逃亡到西班牙去,由戈麥斯(Gomes)繼位總統。
此後葡萄牙左派政府厲行社會主義政策,實施軍事管理,土地改革和國有化,使國內經濟體系大受破壞,社會秩序也更形混亂。後來由於大多數民眾和政壇穩健派人士的努力,於1975年11月25日,由中右翼士兵發動了軍事政變,罷黜了左傾軍人,重採中間偏右政策,才使得政局暫時穩定下來。1976年4月25日,國內舉行大選,由於參加選舉時的所有政黨,都不能在議會中獲得過半數的多數票,乃於同年6月再選一次,結果由以無黨派侯選人身份參選的安東尼奧‧埃亞內斯(António Eanes)將軍當選為總統,馬里奧.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擔任總理。同年9月23日,葡萄牙加入歐洲理事會為第19個會員國。
1977年12月,蘇亞雷斯少數派政府因無法推行政令而辭職,翌年1月,蘇亞雷斯與社會民主中心黨合組新的聯合政府,但半年後又告瓦解。之後葡萄牙陸續出現數個中間偏左政府,直至1980年,才由中間偏右大同盟「聯合民主黨」執政,由黨魁法蘭西斯科.薩.卡奈法(Francisco Sá Carneiro)出任內閣總理後因飛機失事而殞命,改由法蘭西斯科.平托.貝爾西摩(Francisco Pinto Balsemāo)繼任。見爾西摩修改了憲法,議會也通了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使葡萄牙過渡到文人治國的時代。
1983年4月的大選,由馬里奧‧蘇亞雷斯(Mario Soares)領導的社會黨獲得勝利,蘇亞雷斯與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成功地推動了一項歷時18個月的緊急計劃和一個為期4年的現代化計劃,作為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之準備。
1985年右派領袖阿尼巴爾.安東尼奧.卡瓦科.席爾瓦(Anibal António Cavaco Silva)成為社會民主黨領袖,他質疑聯合政府的可行性,並特別批評勞工和農業改革的內容。由於國內共產主義者聯盟領導產生和運輸工人進行全國性罷工,以及左右兩派政黨要求結束聯合政府,終於導致蘇亞雷斯的辭職。葡萄牙於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得到選民的支持,成為國內最大的政黨,但是在議會中仍未過半,席爾瓦只能籌組少數黨政府,由他擔任內閣總理。
1986年1月1日,葡萄牙成為歐洲共同體會員國。同年的總統選舉中,蘇亞雷斯勝出,他是葡萄牙第二共和的第一位平民總統,領導全國人民施行在穩定中求發展的政策。同年6月1日,葡萄牙加入歐盟。1987年的議會選舉中,社會民主黨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其主席席爾瓦出任共和國內閣總理,這是葡萄牙第二共和的第一屆多數派政府,也是第一屆任期滿4年的政府。內部政局日益穩定,經濟發展也逐漸走上了正軌,葡萄牙從此直正融入了西方社會。1991年,葡萄牙再度舉行總統選舉,蘇亞雷斯蟬聯總統寶座,仍由席爾瓦續任內閣總理。1992年7月,我國在里斯本設立「台北經濟文化中心」,雙方加強民間合作關係。
1996年再度舉行總統選舉,由若熱.薩皮諾(Jorge Sampaio)當選新總統,並於1997年11月任命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utonio Guterres)為內閣總理。1999年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國家之一。同年12月30日,將澳門歸還給中國。2001年國內舉行總統選舉,若烈.桑帕約(Jorge Sampaio)勝出。2003年由巴羅索出任總理,2004年由洛佩斯繼任。2005年又舉行大選,由約瑟.蘇格拉底(Jose Socrates)出任新總理。2006年3月,經過選舉投票後,由席爾瓦當選為總統,並於2011年連任。由佩德羅.科埃略(Pedro Passos Coelho)出任總理。
採三權分立憲法
根據2004年修訂過的葡萄牙憲法規定,這是一個主權獨立、具有民主法治素養的共和國。在國際上奉行國家獨立、尊重人權、尊重各民族自決、自主,國與國之間地位平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不干涉他國內政,與其他民族共同合作以解放並發揚人性。在基本人權方面規定,人的生命不可侵犯,廢除死刑,人的精神尊嚴和身體尊嚴不可侵犯。不得對任何人加以刑求、施以殘暴、污辱或非人性的待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下列權利並受保護:身分權、民事行為能力、國籍資格、個人名譽和聲望、肖像權、自我表達,和人及家庭生活受到尊重等,並有祕密通信、集合結社、言論、遷徒、信仰、旅行等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因為出身、性別、種族、語言、宗教、教育、經濟或社會狀況等享有特殊權利,或被剝奪任何權利。
這是一個民主共和國,政府為議會民主制,採三權分立,立法權屬於國會,行政權屬於內閣,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
總統是國家的元首,代表國家並保障國家獨立,統一及民主方式之運行,他並無實權,僅具象徵性意義和禮儀性功能,但仍擁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權力,尤其是在保持國家穩定和鞏固民主制度方面。有些權力是總統專有的,但在行使時必須與其他相關機關或實體進行協商。 憲法規定,總統是軍隊的統帥,但不參與日常行政管理,在相關機構的授權後,可以任命高級文武官員、頒布法律、解散國會及政府、宣布戒嚴令或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批准國際條約、宣布大赦或減刑、宣戰、講和、授于榮典、任命大使及特使,接受外國使節呈遞國玉、決定是否舉行全民公決、主持國務委員會議等。
國務委員會是總統的政治咨詢機構,也是一個政治協調機構,有5名委員由總統任命,任期與總統同。其他委員包括有國會議長、內閣總理、憲法法院院長、檢察總長、自治區主席及任前總統,再依據比例代表制由國會選出5位公民組成。
總統候選人由年滿18歲的葡萄牙公民通過直接、普遍和祕密投票選出,候選人必須贏得全部有效票的半數以上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選舉中無人能夠獲得過半數的選票,兩週後對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以得最多票的候選人當選為新的總統。葡萄牙總統候選人的條件是必須年滿35歲、具有葡萄牙血統之葡萄牙國民。任期5年,可以連選連任,休息5年後還可以再選,所以同一個人擔任總統的次數是不受限制的。在總統出於特定原因暫時無法行使總統職權時,由國會議長代理總統行使職權,但是只能行使憲法賦予總統的部分權力。
一院制的國民議會(Assembly of the Republic)是代表全體葡萄牙國民的會議,簡稱國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共有議員230人。所有年滿18歲的葡萄牙公民都有選舉權,所有有選舉權的人都可當選為國會議員。法官、軍人和外交官等不能擔任國會議員,一旦議員被任命為政府官員,就再也不能行使國會議員的權力。議員任期4年,可以連選連任。國會的權力主要為立法權和監督權,通常包括通過憲法及修改憲法,通過自治區政治及行政法規,通過政府計劃及國家預覽,核准條約,監督憲法及法律之貫徹實施,質詢及監督政府的施政,提出對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投票。此外,國會議員在會期中有言論免責權,他在國會中所發表的言論及所為的表決,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除非是重罪的現行犯,非經國會的許可,司法機構和軍警單位不得傳訊及拘禁。
中央政府由總理、各部部長、國務祕書和副國務祕書組成,總理是政府的首腦,其職責是掌握政府的總政策,協調和指導各部長的行動,領導政府工作和處理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並向總統匯報國內外政策的執行情形,對總統和國會負責。葡萄牙的中央政府還可以在得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自行立法。
葡萄牙中央政府主要的職責在增進國際關係,保護國家的利益和保衛國防的安全,並負責國家各項建設,促使經濟繁榮,保護人民的權益,保證公權力的執行和編列國家預算等。
政府總理由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其餘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經總統任命。新總理出爐後,必須於10日內將政府施政計劃送請國會審議。各部部長負責執行為本部門制定的政策,保障各部門的正常運轉,以及協調各部門之間的關係。部長除對總理負責外,也要對國會負責。國務秘書、副國務祕書,則對總理和部長負責。現在內閣設有國務,內政,外交,國防,總統府,司法,財政,經濟和創新,議會事務,環境、土地規劃和地區發展,文化,農業、鄉村發展和漁業,公共工程、交通和通訊,勞動和社會團結,科技和高等教育,教育、衛生、企劃,工商,貿易暨觀光,以及交通暨運輸等部。
在行政區域(Administrative divisions)劃分上,全國分為阿威羅(Aveiro)、貝雅(Beja)、布拉加(Braga)、布拉干薩(Braganca)、布朗庫堡(Castelo Branco)、孔布拉(Coimbra)、艾夫拉(Évora)、法魯(Faro)、瓜達(Guarda)、萊里亞(Leiria)、里斯本(Lisboa)、波塔萊格里(Portalegre)、波圖(Porto)、聖塔倫(Santarém)、塞圖巴爾(Setubal)、維西納堡(Viana do Castelo)、雷阿爾城(Vila Real)和維塞烏(Viseu)等18個區(districts)。區之下共設有305個市(Municipal)和4044個鎮(Vilória)。另設有亞述爾和馬德拉群島等兩個自治區(Autonomous Regions)。
葡萄牙屬於大陸法系國家,法院是國家司法權力機構,有權以全民名義進行審判,司法獨立,不受行政的干涉,僅受法律的約束。法官不能撤換,不能因法官作出的裁決而被追究責任,除了教學及學術研究活動,法院不得兼任其他職務。
全國有六種類型法院,即憲法法院、最高法院與中級及初級法院、行政和財政法院、稅收法院、軍事法院和審計法院等。除了憲法法院外,最高法院是國家的最高司法機關。最高法院法官依法由各級法院法官、檢察官及法律專業學者中,公開遴選產生,為終身職,除了法律規定外,不得調動職務、暫停職務、免除職務或命令退休;除了法律規定外,法官對自己所為的判決,不負刑責。高法院院長,則由最高法院法官中互選產生,在國家領導人中排名第四,僅次於總統、國會議長和政府總理之後,如果前三位不在國內或無法履行其職務時,最高法院院長則可行元首職權。最高法院下轄有各區高等法院及各市地方法院。最高法院所作的判決是最後的判決,除非經由總統的特赦,不然不得更改。
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最高法院一起構成司法法院,負責審理普通的民事和刑事案件。初級法院即鄉鎮法院,中級法院是上訴法院。最高法院是司法法院的最高一級機構,由四個民事法庭、兩個刑事法庭和一個勞動法庭組成。
行政和財政法院由最高行政法院、區級行政法院、初級稅務法院、海關行政法院和中級稅務法院等組成。最高行政法院負責處理與行政和財政事務相關的法律爭端。
審計法院是負責監督公共開支和進行財務審理的最高監察機構,隸屬於財政部,但享有獨立司法權。它每年就政府的公共開支情況,發表一份年度報告,工作效率極高,組織也非常嚴密。
憲法法院是最重要的司法機構之一,其首要工作,是保障各項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與憲法相符,有權裁定法律文件是否違返高一級法律規定。並有權確認總統的死亡、或因身體原因長期無法勝任總統職務、或因故臨時不能履行總統職責;確認政黨的合法有效性;對選舉程序的有效性做出最後的裁決,對選舉過程中出現的爭端做出最終的裁決;有權對國會通過的法令予以審查。
總檢察長公署是全國最高的檢察機關,擁有刑事訴訟的提起權、對民主合法性的辯護權,以及對受法律保護的利益之辯護權。檢察總長由總統任命,任期6年。這個公署下設檢察機關最高委員會,其成員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由國會選出,另一部分由檢察官投票選出。 國內政黨眾多,其中比較重要的社會黨(Partiao Socialista)簡稱PS,成立於1875年,1926年軍人政變後被宣布為非法組織。1975年的制憲會議選舉中,獲得議會250個席次中的116席,是當時國內的最大黨。1976年的議會選舉中,在議會的263個席次中奪得107席,又成為議會中的龍頭,乃組成包括獨立人士和軍人參加的少數內閣,由蘇亞雷斯出任政府的總理。由於官員普遍缺乏執政經驗,政策頻現失誤,「非殖民化」的政策導致約50萬人回到葡萄牙,由此引起嚴重的住屋和就業問題,招致了選民的不滿,因此在執政後不久,內部就開始分裂。1977年12月,社會黨被迫與社會民主中心黨組成聯合政府,然而兩黨之間分歧不斷,社會民主中心黨於1978年7月退出政府,蘇亞雷斯也被解除了政府總理的職務。1979~1980年在議會選舉中失利,1983年4月的大選得勝利後,再成為國內的第一大黨,同年6月與第二大黨的社會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1985年在大選中再告失利,退為在野黨。1986年2月16日國內舉行總統大選,由蘇亞雷斯出任總統,並於1991年連選連任,至1996年下台。2005年獲議會121席,再度成為國內第一大黨。現任黨魁為約瑟.蘇格拉底。社會黨有黨員約12萬人,多為律師、醫生、工程師、經濟學家、教師、農民和工人。社會黨主張適度國有化、土地改革,忠於民族獨立政策,忠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和平、自由和人權而奮鬥,實行裁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
社會民主黨(Partido Social Democrata)簡稱PSD,成立於1974年5月6日,原名人民民主黨,1976年10月4日改稱現名。1974年曾參加第四屆和第六屆臨時政府。創始人之一的莫塔.平托(Mota Piato),於1978年10月至1979年6月出任無黨派內閣的總理。1979年7月與社會民主中心黨組成民主聯盟,1980年1月黨主席卡爾內羅(Carneiro)出任第六屆憲法政府總理,同年7月再度主持第七法憲法政府,同年12月卡爾內羅病逝,由巴爾塞芒(Balsemdo)繼任黨魁和政府總理。1983年社會民主黨單獨參選,獲75席,為當時國內的第二大黨,參加第九屆政府。1985年10月大選,獲得議會88席,躍升為國內第一大黨,乃組成一黨少數內閣,由黨內右派領袖席爾瓦出任政府總理,連續執政達10年之久。在1995年的大選中失利。2002年東山再起,在議會選舉中獲勝。2004年7月,由於巴羅佐總理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乃改由桑塔納.洛佩斯出任總理,但他的內閣表現不佳,因議會被解散,國內改選,結果敗給社會黨。此黨主張機會均等的社會,實現多元化民主,採中間偏左政策,主要的經濟部門要國有化,削減公共企業,扶持中小企業。對外主張互不甘涉國家內政,在平等與和平共處原則下發展與世界各國、特別是巴西和葡語國家。黨員主要由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商人和莊園主組成,大約有11萬多人。
葡萄牙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Portugues)簡稱PCP,成立於1921年3月6日,1922年參加共產國際。1926年5月軍事政變後,被政府宣布係非法組織,並對其進行鎮壓。在1974年的「尉官運動」中開始活躍起來,並參加各屆臨時政府。1975年4月在制憲議會的250個議席中,奪得30席。在同年11月25日極左派軍人政變未遂後,被排擠出政府。1976年在議會中有40席,1979年有47席,到了2005年只剩下14席。總書記為杰洛奈姆斯(Jeronimos),有黨員數萬人,主要支持者是部分農民和工人。覺得主張是通過和平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對外要緩和國際間緊張局勢,支持民族解放運動,反對美國在葡萄牙布署核子彈頭飛彈。
民主改革黨(Partido Renovaciado Democratico)簡稱PRD,成立於1985年6月,由當時的安東尼奧.埃亞內斯總統領導,在議會的選舉中,獲得45席,成為當時的國內第三大黨,但從此以後,影響力便急速衰退。這個政黨有黨員數萬人,多係埃亞內斯的支持者。這個政黨主張維護葡萄牙的尊嚴,為改善人民生活條件而奮鬥,捍衛自由和公正,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在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也要實行民主。在對外關係上主張國際經濟關係多元化,發展及鞏固非洲葡語國家關係,也促進與西班牙及地中海地區其他國家關係,增加對東歐國家的貿易,更好地利用拉丁美洲市場的潛力。
社會民主中心黨(Centro Democrático Social)簡稱CDS,又稱為人民黨,成立於1974年7月24日,創始人為迪奧戈‧弗雷塔斯.阿馬拉爾(Diogo Freitas do Amaral),成員多係大學教授、高級職員和企業家,在葡萄牙北部較有影響力。1975年4月在立憲議會中獲16席,1976年增至42席,成為當時國內的第三大黨。1979~1980年參加民主聯盟政府。1983年在議會中擁有30個席次,1985年降為22席,之後就一直都是在野黨,並於1995年更名為人民黨。黨主席為保羅.波爾塔斯(Paulo Portas),主張國內消費者參與生產計劃,發展社會市場經濟,反對國有化和土地改革,實行真正向私人開放的政策,國營部門應向私人部門轉移資金;對外加強與美國關係,增強歐盟團結,盡一切可能鞏固西方世界的防務,發展與東歐國家文化貿易關係。
除了上述的主要政黨,國內還有幾個小黨,在葡萄牙的政治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如葡萄牙無產階級革命黨(MRPP)、人民之主聯盟(UDP)、社會主義革命黨(PSR)、綠色生態黨(PEV)和左翼集團(BF)等。
國名:葡萄牙共和國。
國旗:製訂於葡萄牙共和國成立第二年的1911年,是根據1910年10月5日共和革命時所使用的旗幟發展而成。這面從左到右為綠、紅兩色的國旗,綠色面積佔旗面的40%,紅色則佔60%,靠旗桿的一邊為綠色,紅綠連線的中間繪有國徽圖案。國旗上的綠色除了表示誠實和希望外,還代表宗教武士團勇敢的精神,對葡萄牙航海家和騎士勳章獲得者亨利親王的敬意。紅色家徵著為了尋找新世界而乘風破浪,不懼艱難的葡萄牙人的熱血,並表示對1910年第二共和國的成立而慶賀。整面葡萄牙國旗是象徵著共和國的主權,以及葡萄牙的獨立、統一和整合。
國徽:略呈圓形,由紅、黃、藍和白等四種顏色組成。背景圖案是一個金黃色的渾天儀,它是古老的航海儀器,也是古代測定天體位置的儀器,這意味著葡萄牙人引以為豪的航海技術和海外新航路的發現,也象徵著葡萄牙航海家在全球探險和開拓新大陸的非凡史蹟。渾天儀中央是一枚白色的盾,其中心是一個由五枚小型藍盾組成的「贖罪十字」,每個小藍盾中又各有五個白色圓斑,五枚小藍盾是為了紀念在奧利蓋戰役中擊敗摩爾人的五位君主。每組白色圓斑代表耶穌基督的傷痕,圓斑的總數和五枚小盾的總和,則代表出賣耶穌的30枚銀幣。白盾外的紅色寬邊中點綴著七座金黃色城堡,是為了慶祝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王族聯姻而於1252年增添上去的,這也代表著再次從摩爾人手中奪回里斯本城。渾天儀周圍有橄欖枝,表示葡萄牙是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底部有一條白色飾帶將橄欖枝捆紮。
國歌:為「葡萄牙進行曲」,產生於君主制衰落、共和制興起的新舊交替時代。1889年葡萄牙國王路易士病逝,太子卡洛斯登基後沉緬享樂,國力日衰。那時非洲大陸大片土地分被葡、西、英、法、義、德等列強所霸佔,而莫三比克和安哥拉當時是葡萄牙的海外省,葡王朝企圖把兩者連成一片,乃派兵進駐非洲南部馬科洛洛人和馬塔貝萊人聚屬的辛巴威一帶,引起美國的不滿,乃於1890年1月10日對葡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軍於當天下午撤出莫三比克布雷河谷,否則兵戎相見,並派出一艘巡洋艦在外海戒備。葡萄牙政府被迫照辦,引起了國內人民的不滿。
這本來是一個強大的殖民帝國和一個比較弱小殖民帝國之間的紛爭,但卻激起葡人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情,既對英國的蠻橫感到憤慨,又痛恨本國統治者的軟弱無能,乃要求變革,建立共和國的呼聲日益高漲。舉國上下逝起了反英愛國浪潮,報界拒絕英國報刊,廠商企業拒絕與英國往來,旅館和餐廳也不為英國人服務,甚至學校不教英語,不少軍政界知名人士紛紛把英國政府授予他們的勳章退了回去,在首都里斯本不少公共場所的紀念塑像被披上黑紗,以示國喪。
為了讓民族團結的熱情冷卻下來,在同月底,葡萄牙名音樂家阿爾弗雷多.凱爾譜寫了一首戰鬥進行曲,並邀請詩人、劇作家恩里克.洛佩斯.德曼敦薩填寫歌曲,他們一邊彈著鋼琴,一邊逐字逐句推敲,終於完成了這首民族復興之歌的「葡萄牙進行曲」。1911年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宣布它為葡萄牙國歌,歌詞共有三段,第一段為: 海上英雄, 偉大民族, 不巧的國家葡萄牙, 時候已經來到, 重放你的光華。 聽; 偉大祖先的聲音衝破了朦朧的記憶, 親愛的祖國, 它將引導你走向勝利! 快武裝!快武裝! 在陸上!在海上! 快武裝!快武裝! 為祖國上戰場! 針對著敵人的砲和槍! …… 國慶日:為6月10日,遠溯到1580年的這一天,是葡萄牙歷史上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和科學家路易士.瓦斯.德.卡蒙斯的逝世日。他才華橫溢,在艱難中寫下了不少傳世巨著,其長篇史詩「盧西塔尼亞人之歌」被稱為「葡國魂」,他本人也被視為葡萄牙語言和文化的奠基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6月10日這一天定為「葡萄牙日、卡蒙斯日、葡僑日」,也稱也國慶日。
共和國成立日:10月5日。
國花:薰衣草(Lavender)。它是唇形科(Labiatae)薰衣草屬(Lavanaula)約20種芳香植物的通稱,多產於地中海沿岸國家,有淡紫色花。這是一種常綠的小灌木,葉呈線形,不結籽,靠萌蘖和分根繁殖。
係西歐美麗的窗簾
葡萄牙僻處歐洲西南端,其經緯度是在北緯37度3分~42度、西經6度~9度3分之間,屬北溫帶地區,距離赤道比北極近。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西南部,約佔半島土地的15%左右,全國總面積為92151.8平方公里,約合355798.1平方哩,其中大陸面積為89045.1平方公里,島嶼面積3106.7平方公里。國土東西寬約150公里,西和南瀕臨大西洋,與摩洛哥隔海相望,海岸線為832公里,海岸平直,缺乏良港。東北面山嶽屏藩長達1209公里,構成和唯一的鄰國西班牙的天然國界線;但是兩國之間不論是自然環境或在地勢上,都沒有明顯的界限。除了本土外,還擁有西達爾和馬德拉兩個群島。 這個歐洲國家,境內群山和山谷佔去了大部分陸地面積,海拔700公尺以上的地區,則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1.6%。全境大致以太加斯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份,南部以平原、低台地和寬河谷為主,北部以山地和高原見著,海拔在400公尺以上地區佔90%。東北部和西班牙連接的地方,因為有坎塔布連、瓜達納馬和摩勒納等山脈尾端的蔓延,所以有很多高峻的斷崖,以及多峪的河道。
葡萄牙大部分的形狀類似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長約561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大致上是寬闊的坡地,只有在中央高地的邊緣地區才較狹窄,其間因受河川通過的影響而成深谷。北部近陵台地緊接著加里西亞山地,所以山比較多,但因有一連串的溪谷流過山地,所以形成杜羅河流域盆地。太加斯河南部是葡萄牙最大的平原地帶,其出海口被阿格爾貝地方的山巒所阻擋。埃什特雷拉(Estrela)山脈的埃什特雷拉峰,海拔高達1993公尺,是全國的最高點,在它的北方,有西班牙麥西達高原的西部延伸部分與大西洋沿岸向南延伸的海岸地帶相連。太加斯河以南,海岸連接內陸緩緩起伏的地形,構成低地區,平均海拔只有150公尺,超過海拔400公尺的地區只佔3%。這裡海岸外大部分是已經下沉的直布羅陀-亞述爾山脈,是葡萄牙人唯一的地震活動區。在1755年的時候,這個山脈曾經發生一次歐洲最嚴重的大地震,海嘯淹沒了里斯本,造成6萬多人的死亡。
這個國家很少有山地緊接海洋的情形存在,並且一般海岸都是低平沒有任何小山,所以海岸線單調沒有多大變化,只有大河的河口才有海灣,太加斯河和薩杜河的河口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他就是直線的沙灘或是鋸齒狀的海岸而已,懸岩峭壁非常罕見,僅在阿連太加斯(Alentejo)地區至聖維特(Sāo Vicente)和薩格雷斯(Sagtes)角一帶海岸高聳,無法停靠船集。
內陸部分,流貫中央的太加斯(Tagus)河,是伊比利半島上最長的河域,也是歐洲大河之一,發源於西班牙東部,幾乎橫貫整個伊比利半島,全長1120公里,其中在葡萄牙境內只有230公里,流域面積8.16萬平方公里,橫跨了西、葡最重要的心臟地區。河的北方是多葡萄園的山地,河的南邊則伸展著遍植橄欖樹與軟木堅樹的平緩原野地區。太加斯河流域的高地多針葉林,約有1/3的耕地種植穀物,到處可見橄欖樹林和葡萄園。沿河地區動物種類繁多,兼有歐洲和北非的種屬,曾引起博物學家和自然保護著的特別關注。20世紀70年代中期,太加斯河在水電和灌溉方面,取得巨大的進展,整個流域已達成62座欄河壩,總裝機容量電力共達120瓩。
葡萄牙境內還有許多主要的河流,是由西班牙的中央高原流入境內,然後再向西注入大西洋。其中的杜羅(Douro)河全長930公里,但是在葡萄牙境內只有265公里,是全國最長的河流,全程都可以通航,對葡萄牙北部的水路交通,發揮了關鍵作用。
蒙德古(Mondego)河發源於埃什特雷拉山脈,是發源於本土的最長河流,全長227公里,支流眾多。瓜迪安納(Guadianan)河也發源於西班牙,在葡萄牙境內長260公里,向西於菲蓋拉.達福什(Figueira da Foz)入海。還有沃加(Vouga)河,全長136公里;薩杜(Sado)河,全長165公里;米拉(Mira)河,全長130公里;米紐(Minho)河,在葡萄牙境內長75公里。一般說來,太加斯河以北的所有的河流都由東北流向西南,有加斯河以南的多數河流則由東南流向西北。境內河流雖多,但是可以通航的只有沃加流、蒙德古河、薩杜河和杜羅河。其他的河流由於流經的地段較為險峻和複雜,因此不利於通航,但是卻為農業灌溉和發電,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條件。其中,蒙德古流重要支流的阿爾瓦河上,已達有多處水力發電廠。 國內已開發的土地,佔全國總面積的2/3。在人們的眼中,葡萄牙是歐幻的「海上庭園」,因為這個國家境內有90%以上的土地,是被一片紫綠艷紅參差的花樹所覆蓋,因此有人形容葡萄牙是西歐面海一幅美麗絕倫的窗簾。
這個國家處於地中海氣候和大西洋氣候之間的西風帶,一般氣候比較溫和溫潤,冬夏兩季非常分明,但氣溫高低相差無幾,是歐洲陽光最豐富的國家,冬天平日氣溫為8~18℃,夏季平均氣溫為16~30℃,南方的年平均氣溫很少超過17~18℃,夏天也很少有40℃以上的高溫;北方的年平均氣溫很少低於13~14℃,冬天的最低氣溫也很少有0℃以下,但山區及東北部氣溫可降至0℃以下。
一般人在習慣上把葡萄牙一年分為旱季和雨季。每年的5~10月為旱季,相對乾燥,而且天氣比較穩定,幾乎天天都是晴空萬里,很少下雨。每年的11月至翌年4月為雨季,整日陰雨連綿,且氣候多變,尤其是4月,更是降雨不停,全國年雨量約400~1500公釐,降雪不多。
整個葡萄牙以太加斯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氣候差異非常顯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北部氣候濕潤,全年降雨均勻、樹木常綠,氣溫要較南部為低。西北部地區年雨量超過1000公釐,有些山嶺地區甚至可以達到2000~2500公釐,降雪也多,甚至使公路交通停頓。南部地區陽光燦爛,氣候溫和,降雨少,只有在冬天才會有傾盆大雨,夏季則普遍乾旱,許多城鎮居民用水需要限制。在困境的最南端,由於東部的卡爾代朗山(Serra de Caldeirāo)和西部的蒙希克山(Serra de Monchigue),將這一地區與葡萄牙的其他部分隔開,因此這個地區的氣候自成一體,與北非地區的氣候非常相似。
兩大屬島風景好
葡萄牙的領土除了大陸本土外,還有亞達爾和馬德拉兩個群島,都是在海外的自治區。其中的亞達爾群島(Acorense Island)在歐洲以西的大西洋上,由北緯37度、西經30度的9個島嶼和幾個小島所組成,位於大西洋離里斯本130公里處,是葡萄牙人迪奧戈.德.席爾瓦(Diogo de Silves),於1427年一次航海活動中所發現的,後來加以佔領,因群島上多蒼鷹類的猛禽,所以被命名為現在的名稱,是葡萄牙語「肉食鳥類」的意思。1580~1640年,這個群島和葡萄牙其他地方一樣,曾隸屬於西班牙。它曾是運載財寶的船隊從西印度群島返航途中的集結地,因而成為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的英國、西班牙和葡萄三國之間海戰的戰場。
亞達爾人是遷往當地居住的葡萄牙人後裔,所以與葡萄牙人的傳統緊密聯繫,甚其是在生活和宗教方面。在多少世紀裡,這些大西洋中孤零零島嶼飽受海盜的襲擊,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然而堅強的島民總是設法從少得可憐的土地上生產他們所以生產的一切,除了也在海上捕鯨捕魚外,還把難以攀登的峽谷上小片土地開發利用起來,堅持不懈精神值得欽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聖米蓋爾和聖瑪麗亞曾是重要的空軍基地,成為與美國及歐洲間的交通中心。20世紀70年代,當地仍保留有美國駐軍。
這個群島總面積2279平方公里,有60萬多人口,是個火山島,土地肥沃,因此利於農耕,一般耕地的海拔都在400公尺左右,其他地方的土地多係牧草地;在人跡罕見的深山裡,則為森林地帶,島上的植物,多係草類、苔蘚和蕨類;在動物方面,哺乳動物品種不多,只有野兔、黃鼠狼、白鼬和蝙蝠等。農業產品則非常豐富,主要的有穀物、小麥、玉米、馬鈴薯、甘蔗、菸葉、茶葉、水果、波菜、葡萄、甜菜和蔬菜等,有關家畜飼養也很盛行。這裡還是國內牛奶制品的主要產地,佔全國總產量的1/4左右。
亞達爾群島氣候穩定,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氣溫從未超過30℃,也不會低於0℃。全年氣溫平均為18℃,以2月最冷,8月最逵。這裡較為顯潤,年雨量在1000公釐以上,多雨的月份是10月至翌年1月,平均濕度為77%。
由於來往於葡萄牙本土和亞達爾群島間的定期海、空航線,都能有效地維持聯絡,所以對外貿易和旅遊服務業都有成長。這裡從葡萄牙本土輸入紡織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從英國輸入媒,還有汽車、礦物油、石油產品和機器設備等。輸出商品則有手工繡製品、菠蘿、魚罐頭、葡萄酒、砂糖和鯨油等。
聖米蓋爾島(São Miguel)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經緯度為西經25度30分,北緯37度47分處,面積746平方公里,自15世紀以來,這裡曾遭受過十多次大地震和火山爆發的破壞。現在葡萄牙冬季旅遊勝地,出產有茶葉、水果、菸葉、葡萄油、穀類和乳製品等。島上的漁業,也是要的經濟活動。此外,這裡還有豐富的礦泉,富含多種礦物質。聖米蓋爾島最大的城市為蓬塔德爾加達,也是亞達爾自治區的首府,建有機場。葡萄牙的超現實主義作家納塔利亞.德.奧利韋拉(Natália de Olveira)於1923年在島上誕生。
島上有25萬多名島民,並流傳著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說明島民對自由和愛情的嚮往:在聖米蓋爾島的西北端有座古老的火山口,源源流出的泉水形成了巨大的火山湖,島民稱之為「七城湖」。相傳在很多以前這裡有七城王朝,國王有個美麗的公主,她厭惡宮廷的華麗和單調,喜愛大自然的優美風光,仍時常走出宮院,漫步田野,欣賞大自然的勝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她在田野逅遇一位年輕的牧者,兩人竟一見鍾情,天天相會,海誓山盟要互愛終生。
不久公主被父王許配給鄰邦王子,禁止他再出宮門,乃乞求父王恩准她和牧人作最後一次會面。來到田野,兩人緊緊擁抱,淚流如注,淚水在他們腳下形成兩個湖,一藍一綠,藍湖是公主的眼淚,綠湖是牧人的眼淚。他們雖然永遠分開了,但淚水匯成的湖卻與世長存。
皮庫島(São Pico)是亞達爾群島中的第二大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20分、北緯38度28分,面積433平方公里,約有5萬人口。島上的皮庫角火山(Pico Ponta do Peak)海拔2814公尺,是亞達爾群島的最高峰。島上經濟以農業為主,漁業是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經濟產業,當地的捕鯨人仍靠無機械動力的人工小船。梅日什和聖羅克‧杜皮庫,是島上的兩大城市。
特塞拉島(São Terceira)是亞達爾群島中的第三大島,位在群島的中部,經緯度為西經24度13分、北緯38度43分,面積397平方公里,有10萬多人口,島上主要城市為英雄港。全島經濟以農業為主,日益發展的旅遊業為輔,在島上的拉日什市有美國的空軍基地,是由美葡雙方共同管理。
法亞爾島(São Faial)的「法亞爾」名稱,原為山毛櫸樹林,它是一度在當地生長茂盛的楊梅樹,被這個島嶼的發現者誤認為山毛櫸,並將它作為島名。此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42分、北緯38度34分。原來的面積只有168平方公里,因1957~1958年頻繁的火山活動,使這個島嶼的面積增加了1.6平方公里,因此成為169.6平方公里。在島嶼的中心,有一座形體完整的卡貝蘇戈多(Cabeso Gordo)火山。這個擁有5萬多人的島嶼上,最大的城市叫做奧爾塔。當地主要出產穀類、水果和橄欖,也有畜牧業、乳製品業和捕鯨業。
弗洛里斯島(São Flores),是亞速爾群島中西北部的島嶼,它的經緯度為西經31度13分、北緯39度16分,面積142平方公里,本來是一座火山島,經濟以畜牧業和乳製品業為主,只有6000多人,法國在島的首府聖克魯茲市附近,建有探測太空的基地。
聖瑪麗亞島(São of the Santa Maria),是亞速爾群島中最東南端的島嶼,經緯度為西經25度10分、北緯36度58分,面積97平方公里。在它西部高原上,有一座重要的國際機場,供飛越大西洋的民航班機使用。
格拉亞塞薩島(São Graciosa),是亞速爾群島中,最北端的火山島。經緯度為西經38度、北緯39度4分,面積60平方公里,約有7000多名島民、屬英雄港管轄,出產釀酒用的葡萄、水果、穀類和牲畜等,這些產品均通過島北部的聖克魯茲(Santa Cruz)和普拉亞(Praia)等居民點的市場銷售。弗納.德.格立西奧薩(Furna de Graciosa)是當地著名的具有火山岩層的山洞。
科爾武島(São Corvo)是亞速爾群島中的一個小島,經緯度為西經31度6、北緯39度42分,面積只有17.6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數百人,島上只有一個叫做科爾武的小鎮。這個島嶼一年中有9個月的惡劣氣候,船舶難以靠岸,形同與外界隔絕。
聖若熱島(São Jorge)是亞速爾群島中部的火山島,經緯度為西經28度3分、北緯38度38分,在地理位置上,位於北大西洋的中東部,也屬於英雄港管轄。島上生產葡萄酒、穀類和乳酪等,奶製品和肉製品素負盛名。1980年的大地震,這個島嶼也受到嚴重的破壞。島上主要的村落,是在島西部的韋拉什(Velas),全島只有1.3萬多人口。
上述各島都有大致相同的特點,都是海岸陡峭、多岩石、地震頻繁和玄武岩熔漿噴發的火山島,因噴火的不同和後來浸蝕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地形。
作為「大亞洋脊背」山脈的一部分,亞速爾群島是火山爆發而形成的,所以地震頻繁,有時強度很大,地質活躍也表現在表面的死火山口底部所發出的硫化物,以及幾乎所有島嶼上都有的大量溫泉上,這些溫泉都含有豐富的硅、鈉、鉀、鈣和錳。
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又名豐沙爾群島(Funchal Islands),經緯度為西經16度16分30秒至17度16分38秒、北緯32度22分20秒至33度7分50秒之間,具體位置在里斯本西南方約435公里處,與摩洛哥海岸、亞速爾及加納利群島遙遙相望,是北大西洋島與中最靠近非洲大陸西北海岸處,與直布羅陀海峽相望,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僅是北約最南部的防線,還使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1419年,航海家若昂.貢薩爾維斯.扎爾科(João Cancalves Zarco)發現了這個無人島嶼,後來將其拓為殖民地。
這個群島是由3個有居民的馬德拉島、達伯(Timber)島和聖港島;以及另外兩個無人居住的德塞塔(Desertas)島和塞爾瓦任斯(Selvagens)島所組成。群島總面積791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60萬,現在是葡萄牙的一個縣。它是亞速珊比先德角的大西洋海底山脈樑脊線突出海面的部分,由火山群所構成。
由於受到海灣暖流的影響,群島氣候非常溫和,既不太冷也不太熱,年平均氣溫都在38℃左右,冬天和夏天的溫差只有4℃左右,終年氣溫變化不大,除了冬天外,都是不下雨的溫和天氣。這裡的冬天暖和宜人,山上林木茂盛,百花爭妍,平地上的游泳池仍可游泳。
在農業方面,平地灌溉主要通過引水槽進行,水槽窄而淺,寬不到1公尺,深不及半公尺,用磚砌成,無槽蓋。狹窄的谷地上是一層層的梯田,穀物裁培不太盛行,熱帶型水果卻很豐富,主要的農作物有甘蔗、葡萄、香蔗、甘薯、芋頭、菠蘿、柑橘、蕃石榴、芒果、木瓜、無花果、檸檬、蘋果、桃和梨等。家畜的飼養係農家的副業;漁業較盛,魚獲以鮪魚和旗魚為主。由於這個群島景色秀麗,因此每年都有許多觀光客前來訪問消費,形成旅遊業的興盛。現在群島上也建有相當完備的觀光大飯店和娛樂休閒度假設施,使遊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製造業剛起步,目前有製糖、水果罐頭、魚罐頭、家具製作、軟木製作、釀酒、藤編、刺繡和花邊織品等。此外,這裡還建有一個自由貿易區。這個群島還是食糖的生產基地,1452年,這裡就建有葡萄牙的第一座糖廠。
馬德拉島(São Madeira)是馬德拉群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個島嶼,面積741平方公里,人口約24萬,內地大部分地方都無人居住,山谷入口處和沿海山坡上有散落的村居,橫貫山脈上有一系列山峰,其中最高的魯依沃峰海拔1861公尺。島上有福爾摩薩、馬希庫、雅爾丁.達塞拉和里貝拉.達雅內拉等谷地,美景如畫,使這個島有「大西洋珍珠」和「大西洋伊甸園」的美稱。
此島是歐洲著名的刺繡藝術島,從100多年前開始,島民便時興自己動手發展刺繡工藝,現在島上有數千名女工,將她們所有的空閒時間用以練習圓熟精巧的手藝,在衣飾和裝飾品上繡出美麗的圖案,並且世代相傳,注意潮流的演變,不斷推出新的式樣,以刺激觀光客的購買慾。
島上的植物具有明顯的南歐特色,大約有100種植物是這裡所特有的。在動物方面,有些哺乳類動物是大陸本土上移來的;生活在島上的40多種鳥類中,只有鷦鷯是本地土生的。 聖港島(São Porto Santo)在馬德拉島的東北方,出產有大麥、小麥和葡萄。德塞塔島位於馬拉德拉島的東南方,土地貧瘠,草上的野山羊吸引著狩獵者前往。
歐洲經濟落後國家
葡萄牙是南歐一偶的歐洲小國,屬歐洲的落後國家,目前人均生產總值只有歐盟國家平均值的75%。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滯緩,貿易一值呈現逆差,通貨膨脹壓力大,失業率居高不下、內需萎縮,2011年經濟增長率僅有1.5%。一般說來,葡萄牙以漁、農立國,在國內勞動人口中,從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約各佔1/3。
在農業方面,因為境內陽光充足,大部分土壤肥沃,共有可耕地164萬公頃,佔已開發利用的農業用地42%,共有農場約4106萬家,但是絕大多數規模都很小,平均每家農場的面積只有9.3公頃,大約100公頃雨上的農場只有1.4%,不足2公頃的農場有54%左右,不足1公頃的農場佔1/2,而且很多農場仍以家庭為基本生產單位。
說來也許不會讓人相信,西歐國家葡萄牙的農田仍和19世紀前的農田一樣小和一樣落後,很少看到現代化的耕耘機,田與田之間還是用石塊隔著,或者是一道低矮的石牆,遠看過去,葡萄牙的農田像是一個棋盤,散落的農村是棋子,不論是耕田或播種,很多農民還是使用幾世紀前的農具。絕大多數葡萄牙農民不知有超級市場,他們自製農具、乳酪、火腿和大多數的民生必需品。夏天時把家畜趕到山上放牧,直到秋天家畜下山時才得回家。更偏遠一點的鄉間,還沿襲著古老的部落制度,農田、收穫、牛羊、磨坊和爐火等都是公有,由村中年長者加以分配。這種很像共產黨過去人民公社的制度,是一種沒有前途、沒有發展的經濟制度,但在物慾不高而又生活艱難的農村,可能是好的,但也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發展,這很可能就是葡萄牙落後的原因之一。
在葡萄牙北部的農業區,普遍五穀豐收;儘管如此,農業在國家總生產毛額中,只佔14%而已,這主要是由於政治的因素,加上葡萄牙舊有社會制度和落後的農耕技術,也限制了農產品生產能力,導致許多農地怠耕,加上時常乾旱,有20%農地需要灌溉,如今國內有1/3的糧食需賴國外供應。
主要農產品有大麥、小麥、黑麥、裸麥、稻穀、玉蜀黍、甜菜、蔬菜(含瓜類、豆類和蕃茄)、水果和香料植物等。香料植物包括了胡椒、丁香和肉豆蔻,水果包括葡萄、橄欖、柑橘、菠蘿、桃、李、蘋果、梨、杏林、核桃、無花果和橙等,葡萄牙的橙聞名於世。
葡萄牙的農業,除了一些穀物生產地帶外,其他的農地主要是屬於多品種耕作,小麥是最重要的穀物,年產量只有31萬噸,因此無法充分供應國內的消費,必須大量依靠進口。裸麥是唯一可以滿足內需的糧食作物。其中93%產於北部內陸地區。玉蜀黍種植面積較廣,除西北部種植較為密集外,其他地區也能生長,年產量約83萬噸,大部分用作牲畜的飼料。稻米年產量只有約14萬噸,主要產地在蒙德古河岸和里斯本南部平原地區,全國種植面積只有2.5萬公頃。甜菜多用於製糖,產量增長量快。蕃茄年產量達115.2萬噸,它所生產的蕃茄醬聞名歐洲。
這個國家的氣候有利於葡萄的成長,葡萄的裁培在中世紀時就大幅增加,素有「葡萄王國」的美譽,國內葡萄園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5%,葡萄可以釀成紅葡萄酒和烏德里酒,都是葡萄牙的名酒。全國有18萬多人從事葡萄酒的生產,年產葡萄酒10~15億公升,遠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今日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產國之一,也是全球第六位生產葡萄酒的國家,每年輸出的酒類,約佔全國輸出總額的13%。波圖是著名的葡萄酒產地,聖塔倫地區、蒙德古河流域和杜羅河中游地區,都是盛產葡萄酒的地區。
畜牧業已在加速發展中,一般農家也都飼養有家畜家禽,國內有永久性牧場140萬個,牧地只佔全國土地總面積6%強,埃什特雷拉山脈中,現在還有一些地區在進行遊牧式畜牧,但是在採用現代化畜牧方式的地方,其牲畜數目增加較快。現在全國有肉牛106萬頭,奶牛34萬頭,豬235萬頭,山羊80萬隻,綿羊400萬隻,家禽1800萬隻,每年可生產牛肉11萬噸,自給率63%;漁業在國民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葡萄牙有832公里長的海岸線,170平方公里的海上專屬經濟漁區,是歐盟各國中面積最大的,但是因為漁船陳舊,捕魚設備落後,所以漁產並不豐富,2011年魚產量只有15萬噸,僅能滿足國內需求量的65%,不足之數,要靠進口。這個國家的漁獲以海洋捕撈為主,養殖漁業為輔,主要漁獲有沙丁魚、金槍魚、鱈魚、鯷魚和青花魚等,還有蟹和大蝦。沙丁、鯷和金槍魚罐頭品質優良,是爭取外匯的重要出口品。
迄今為止,在葡萄牙還可以看到一種從中世紀流傳下來古老的捕魚方法,他們先用小船拉著漁網出海,在海上兜一個大圈,然後在相距不遠的地方上岸,拉緊漁網兩端後,就可以收網了,但是漁網太大太重,拉網的人力不及,這時就需要馬來幫忙了。因此在葡萄牙漁村的海岸上常常可以看到馬拉漁網的奇景,初來乍到的外國觀光客,還以為馬也會補魚。
境內森林茂密,面積約有360萬公頃,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8%,其中以松樹最多,約佔森林總面積31%,其次是櫟樹,佔森林總面積23%,另外還有21%的棲樹。其他主要樹木還有柏、栗樹、檞木、橡樹、橄欖樹、冬青檞和山毛櫸等,每年出口10萬噸以上,使葡萄牙成為木材出國大國之一。
松樹是木材、松脂和松節油供應的來源。橄欖樹是用以製造橄欖油的,全國有一億多棵橄欖樹,年產51萬多公升的橄欖油,佔全球總產量的18%。
櫟樹又稱為栓皮櫟樹,其貌不揚,它的樹幹粗矮,枝頭彎曲,渾身長滿皺皺巴巴酷似鰐魚皮的黑色樹皮。在葡萄牙境內,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栓皮櫟樹,尤其是以太加斯河谷及海岸地帶為最多。這是一種歷經數千萬年滄桑的古老樹種,有極為頑強的生命力,雖不挺拔,但極為健壯,它是一種獨特而奇妙的天然木材,一般栓皮櫟樹的樹皮軟木層有4至5糎厚,有的可厚達8、9糎,每立方糎中有含有4000萬至5億個14邊形的氣泡,故一半以上的體積都充填著空氣,因而浮力輕又不透水,且富彈性,韌若橡皮,無味無毒,並且是理想的隔熱隔音絕緣體。
採剝軟木有嚴格的要求,一棵栓皮櫟樹須種25年後才能成材,因此政府要用法律去保護它的生長。成材後每隔9年才可採剝一次,一棵樹一生中最多可被剝18次,採剝的時間為6~9月,採剝時用一個特製的長柄斧,順著樹的紋路剝,每採剝一棵樹,就用顏色在橙黃色的樹幹上寫下採剝的年、月、日。採剝下來的軟木要經風吹、雨打、日曬和夜露半年,然後再送去工廠去用沸水煮、蒸和殺菌消毒,再堆好壓平,使軟木更富彈性。最後才送到軟木加工廠去,按不用的需要加工成各種產品。這種軟木是香檳酒或葡萄酒的高級瓶塞,也可以用於高級鞋墊或地板,汽車用的墊圈、建築用的絕緣板、醫療用的整形外科鞋履、軟木乒乓球拍、救生衣、釣魚竿把手、羽毛球底托、太空艙和太空火箭外殼的隔熱板、核子動力潛艇通風管道和空調的內層隔熱裝置等,都需要這種軟木,而栓皮櫟樹特殊的環境適應能力,還能延緩沙漠邊緣的沙化,因此對接近北非的葡萄牙來說,它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植物。現在全國有78萬多公頃的栓皮櫟樹林,約佔全球的1/3,軟木的年產量有15萬噸,產量世界第一,軟木的出口數量,也佔全球的1/2出頭。
這個國家境內森林雖多,但是野生動物卻不多,不過偏遠的山區仍有些野豬、野山羊、鹿和狼等動物出沒。
葡萄牙由於在伊比利半島西南部的「伊比利黃鐵礦帶」(The Iberian Pyrite Belt)上,地質非常複雜,由於泥盆紀晚期和石炭紀早期的火山作用,產生了大量的硫化物,因此礦產資源豐富,但分布分散,不利進行大規模開採。這裡沒有石油和天然氣,無煙煤和鈾的儲量也不多。鎢是主要的礦產,年產量約達3000噸,佔世界第四,居西歐之首。大理石產量豐富,在義大利市場上很受歡迎,佔國內礦產出口的第二位。花崗石的質量非常高,也有大量出口,境內比較重要的礦產還有銀、銅、赤鐵、磁鐵、黃鐵、鉛、錳、錫、鋅、鈦、硫礦、岩鹽、耐火土和金等。
工業基礎較為薄弱,能源非常缺乏,國內90%能源要靠進口、石油、天然氣及大部分的煤,都是用外匯向外國購買,國內沒有核能,最大的能源是水電,但水電過分依賴雨水,因此並不可靠,在歐盟的資助下,政府已花23億歐元興建一條來自阿爾及利亞天然氣輸氣管道,因此天然氣的使用已佔全國能源20%。另外,對再生能源的發電也非常注重,目前風力發電將近200萬瓩,加上火力發電,已使葡萄牙的總發電量達到380億度。
葡萄牙的工業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為輔,所以它不是工業國家,主要的工業有電力、紡織、造船、化工、造紙、服裝、製鞋、食品、電子器械、陶瓷、釀酒、鋼鐵、煉油、建築、汽車、水泥、電器、大理石製品、鋸木、玻璃、金屬加工、飲料和蕃茄醬等。其中的食品加工、飲料加工、金屬加工、紡織和製鞋等,共佔工業總值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工業地區分布非常不平均,但主要分布在兩個工業區內:一個是國境中南部的里斯本.塞圖巴爾工業區,另一個是北部的波圖.阿盛羅.布拉加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工業產品加起來,佔全國工業總產品的3/4左右。
全國共有1.2萬多家工業企業,以中小型工業為主,只有11%的工業企業雇員人數超過100人。紡織業在葡萄牙輕工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主要項目有地毯、毛衣和成衣加工等,其所生產的紡織品,佔世界市場的13%。造船業也比較發達,現在可以建造排水量35萬噸的油輪和排水量70萬噸的各種巨輪,並擁有修船用的歐洲最大船垣。軟木產量及出口都是世界第一,素有「軟木王國」之稱,全國共有1100多家軟木工廠。製鞋業也非常興盛,有製鞋工廠1500多家,工人共6萬名左右,年產各種鞋數約9000萬雙,現在已成為繼義大利和西班牙之後歐盟中最大的鞋出國國。汽車工業也有發展,每年可以生產汽車約25萬輛,其中90%用於出口,但迄今尚無自己的汽車品牌,完全被歐、美、日等一些汽車公司所壟斷。食品加工業則非常熱鬧,主要是麵粉、鮮魚冷凍、果品和乳品加工,以及巧克力和咖啡加工業。建築業也是重要的工業之一,就業人數佔就業人口總數的11.7%,主要的是公路、橋樑、污水處理系統、商業建築、體育設施和民用住宅等。
在服務業方面,主要包括銀行、保險、旅館、餐飲、交通、倉儲、通訊、房地產、娛樂、社會救助,以及其他集體、社會和個人服務等,已成為葡萄牙最主要的經濟部門,有就業人口250萬,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7%。
葡萄牙是以商業利益為第一目標,外國輸入的高品關稅極高,因此近年在對外貿易方面已有很大順差。2011年順差約180億歐元左右。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480億歐元,主要輸出品有機械、儀表、汽車、成衣、紡織品、常用金屬、鞋類、紙漿、木材、軟木、大理石、銅、鎢、鹽、電子產品、葡萄酒、橄欖油、松香、丁香、胡椒、肉豆蔻、魚罐頭和手工藝品等。主要的出口對象是西班牙、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美國和中國等。平均全年輸入值約為300億歐元,主要輸入品為石油、天然氣、儀表、常用金屬、糧食、機械、鋼鐵、通訊器材、交通工具及其零配件、塑膠製品、電子電器、五金器材、工業製品、事務儀器、軍火、人造樹脂、糖、咖啡、茶葉、菸葉和化工產品等。主要的進口國有西班牙、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荷蘭、比利時、日本、巴西和中國等。
葡萄牙每人每年平均所得接近1.2萬歐元,葡萄牙銀行是國家的中央銀行,有24家分行,是國家經濟政策的重要參考者之一,負責對整個國家的銀行體系進行監督,貨幣的發行權交給歐洲中央銀行。
自2002年起,葡萄牙與歐盟國家的貨幣數用歐元(EURO €)為貨幣位,是今日世界上最強勢貨幣之一。紙幣的面額有5、10、20、50、100及500等七種。硬幣以分(Cent)為單位,有1、2、5、10、20和50等分,以及1和2歐元等八種。在匯率方面,每一歐元約可兌換1.2美元。
在對外交通方面,葡萄牙也是歐洲空運中心之一,擁有國際航線16條及16座機場,本土有3座國際機場,分別位於里斯本、波圖和法羅;另外,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上也有國際機場。台灣沒有航班直達里斯本,必須在歐洲其他城市轉機。全國有4家航空公司,其中最大的是國營葡萄牙航空公司(Transportes Aéreos Portugueses),擁有28架飛機和1萬多名員工。2011年全國年額運量為2200萬人次,貨運量則達16.5萬噸。
水運以海運為主,全國擁有排水量100噸以上的商船380艘,總噸位約130萬噸。主要港口有里斯本、波圖、塞圖巴爾、波爾蒂芒、阿威羅、錫尼什、丰沙爾和蓬塔德爾加達等。美國也開闢了紐約到里斯本的海上航線,多以貨櫃輪為主。此外,還有820公里長的內陸航道,多集中在各大河的下游。2011年海運客運量51萬人次,年貨物吞吐量8000萬噸。內河客運量5500萬人次,貨物吞吐量約1000萬噸。
葡萄牙國內交通以公路運輸為主,全國公路全長約2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約佔2.03萬公里;無論城市和鄉鎮都有柏油路面公路。但量葡萄牙公路在其他西歐國家中,是路面最窄、路況最差的國家。嚴格地說來,葡萄牙合乎國際標準的現代化高速公路只有1500公里左右,並且葡萄牙公路的車禍死亡率是英國、荷蘭和美國的四倍,非常可怕。雖然葡萄牙的汽油是西歐各國售價中最昂貴的,但是全國仍有720多萬輛汽車,平均約2.5人就有一輛汽車,可是大多數都是向鄰近各西歐工業先進國家購來的二手貨,這也許就是這個國家車禍多的原因。平均汽車年客運量約11億人次,年貨運量2.5億多噸公里。一般城市中的計程車,大多數使用比較廉價的柴油作燃料。
鐵路的重要性僅於公路,國內鐵路全長約4800公里,其中有1/2已經電氣化,多由葡萄牙鐵路公司經營,客貨運都很方便。歐洲國家的乘客多搭乘火車進出葡萄牙,最快捷的方法是由巴黎搭乘時速480公里的歐洲國際TGV高速列車到西班牙,再轉車經馬德里直奔里斯本,早晨發車,次晨抵達,全程2.5小時。如此馬德里前來,有早、晚兩班火車,行車時間14小時。馬德里和里斯本之間也通高速鐵路,車程只要一小時。國內各城市間,也多有鐵路相通。因此,礦業公司也有私營鐵路48.5公里。全國年客運量約46.5億人公里,年貨運量則約25.9億噸公里。
事實上,葡萄牙的鐵、公路都以里斯本和波圖兩大城市為中心,以布拉加、孔布拉、艾天拉和法魯等城市,但地方的交通中心。
與其他部門相比,通訊業的發展突飛猛晉,其基礎設施已達到歐盟的水準,電信部門的私有化促進了競爭,使服務質量大大提高,又降低了通訊費用,使消費者受益匪淺,現在葡萄牙的國內本地和長途通話費,已比歐盟的平均水準便宜。
移動電話發展很快,數量已超越固定電話,人均擁有率位居歐盟前列。2011年有1100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已居歐盟各國之冠,市場已經飽和。
全國有3848個公共郵局,1105個私人郵局。
觀光業前景看好
在歷史上,葡萄牙曾被許多不同的民族所統治,因而兼有各種不同的古老文化,擁有數不清且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遺產,自然美景和溫暖的氣候,也對從北歐來的遊客充滿了吸引力。由於具有好幾百公里長的海岸線,以及沙質細膩的沙灘,也蔚成它的主要觀光資源。此外,這裡也是理想的水上運動和高爾夫球運動的好地方,加上政府致力開發的多種旅遊方式,如溫泉旅遊、鄉村旅遊、懷古旅遊、節目旅遊、農業旅斿,以及各種歷史、文化和休閒為基礎的觀光旅遊活動,使葡萄牙的觀光業能更進一步,也對國家的經濟有莫大的幫助。
現在葡萄牙政府對觀光業投資不遺餘力,也鼓勵人們增建觀光旅館,並增加對觀光旅遊業的貨款,制定有關政策法規,進行宏觀指導。現在入境的觀光客全年約有2720萬人次,旅遊業年收入總在85億歐元左右。約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7%。前來的觀光客,以西班牙、北歐及中歐的遊客為最多,尤以來自西班牙的所佔比例最大,為70%左右;其次是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荷蘭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瑞典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和比利時人等,台海兩岸的中國人也不少。
我國人士若要前往葡萄牙旅遊,可提有效護照,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停留期限不得超過90天,但必須辦理停留期間的醫療保險,保險給付金額不得低於3萬歐元。
截至目前為止,我國人民可以享受免簽證入境的39個歐洲國家或地區中,就包括葡萄牙、斯洛文尼亞、蒙特內哥羅、馬其頓、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英國、直布羅陀(英國海外屬地)、愛爾蘭、法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梵蒂岡、安道爾、列支敦士登、聖馬利諾、摩納哥、希臘、比利時、荷蘭、瑞士、瑞典、丹麥、芬蘭、娜威、冰島、馬爾他、塞浦路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
除歐洲外,我國旅客獲免簽證的其他國家或地區有42個,計有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澳門、以色列、澳大利亞、紐西蘭、關島、百慕達(英國海外屬地)、北馬里安納群島(塞班、天寧和羅塔等島)、帛琉、吐瓦魯、諾魯、吉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紐埃、薩摩亞、聖海蓮娜(英國海外屬地)、古巴、多明尼加、多米尼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聖露西亞、聖文林、土克凱可群島(加勒比海英國屬地)、哥倫比亞、格瑞那達、薩爾瓦多、巴拿馬、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巴拉圭、厄瓜多爾、尼加拉瓜、祕魯、福克蘭群島(英國海外屬地)、甘比亞和史瓦濟蘭等。
外國觀光客抵達葡萄牙國際機場後,報關手續非常簡單,只要將護照和入境旅客登記卡交給海關查驗加蓋入境章後就可放行,非來自疫區的旅客可免提供防疫證明,領取行李時有免費手推車可供使用。入境時綠色標示檢查台供無須申報關稅之旅客使用,如需申報關稅的則走紅色標示檢查台。
根據葡萄牙海關規定,每名入境旅客除了個人行李及飾物免稅外,並可免稅攜入香煙400支,或50支雪茄、或250公克煙絲、烈酒一公升或葡萄酒2公升,以及50公克香水。禮品則價格在250歐元以下也可以免稅。
至於辦理出境手續也是非常方便的,應該提早兩個小時抵達國際機場出境大廳,機票劃位後領取登機卡,通過X光行李檢查後,到海關出境檢查櫃台出示護照、登機卡辦理出關手續後,就可以到候機室等待登機。
近年來葡萄牙充分利用本國有利於開展體育活動的自然條件,建設了很多高質量的體育競賽設施,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參與體育運動。如在山上修建滑雪場,在港灣建立航海俱樂部,在山林公園和草原上開闢狩獵區,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了50多座高爾夫球場,在號稱「高爾夫球天堂」的南部濱海地區爾加維,一年四季都有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比賽。
為了發展觀光業,葡萄牙在國內各地興建了許多旅館,現在全國一共有1950家旅館,光是星級的大飯店就有284家,還有一般旅館、民宿和宿營地,並且房租比歐洲其他地方便宜,但是觀光客仍需預訂房間,以免到時沒有適合的旅館住宿。這個國家的旅館,通常是採取三種不同的收費方式:第一種是只收房租,第二種是房租加早餐的費用,第三種是包括供應三餐及加上房租的費用,旅客在住進去之前,如果沒有表明採取那一種收費方式,就會被認係第三種。葡萄牙的旅館房租比歐盟其他國家旅館的房租要便宜,國際觀光大飯店的雙人套房每日租金約60~80歐元,一般觀光旅館雙人房租金為40~60歐元,這些觀光飯店客房所設的床,大多數是古色古香的巨型雙人床。在國營的小旅館中,房租更為低廉,一間單人房帶早餐每天不過15歐元,但是這種小旅館旅客投宿以5天為限。另外有一種私人經營的小客棧,大多數位於公路兩旁,收費更是低得使人難以置信,這對在葡萄牙鄉野旅遊的人,非常方便。還有一種家庭式的旅館,在外觀和環境上,依舊保存著中古的風貌,是所有旅館中,收費最便宜的一種。
觀光客到葡萄牙旅行,也有各種口味的餐廳可供選擇。這裡的魚類海產很受國人的歡迎,各種燒烤也很有特色,一種叫做伯卡沃(Bacalhau)的鱈魚乾是葡萄牙的名菜,號稱有365種吃法,平均一天有一種不同的吃法,因此百吃不厭。當地人的習慣是餐前多吃橄欖開胃,餐後一杯濃縮小咖啡(Bica)僅加糖飲用,味醇夠勁。此地出產價廉物美的葡萄酒,尤以北部的波圖酒是葡萄牙政府嚴格管理生產的特產品,非常有名,不可錯過品嚐的機會。當地餐廳所提供的主菜、飲料、麵包和奶油等,都分別計價;除了自助餐外,客人要另付5%小費。這個國家的自來水可以生飲,但礦泉水也可以買,價格不貴,品質也有保證。
葡萄牙是歐洲各國中,陽光最多的國家之一,整年陽光都很溫和,並且空氣乾燥,直射陽光較強。境內一般早晚涼爽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觀光旅行,冬季穿著普通冬衣即可,但應提防皮膚龜裂,最好攜帶雨具;夏天以穿輕裝為宜。大體上說,葡萄牙人口袋裡的錢雖然不多,但卻講究穿著,社交場所,高級餐廳,男士西裝領帶淑女洋裝絕不可少。
這個國家人民重視禮節,但不太守時,在平時見面或通電話時,一定要先問候對方及其家人,對方才會回問,然後才談正事。見面時在握手及禮貌性問候之後,還要交換名片。如果是洽談生意,葡萄牙人喜歡在歐式氣派的餐廳裡會晤,花費雖然多但效果較好。拜訪結束送客一定要親自送到門口,道別時與女士要親雙頰,男士則互相握手。
當地流行小費制度,在旅館和餐廳的帳單裡已包含了30%的服務費,但在習慣上還要多給20或30分歐元小費。機場、火車站和飯店搬運行李的服務生,每件行李要給50分歐元小費。計程車小費給零頭即可,劇場、電影院和酒吧通常不給小費。旅館裡整理房間的服務生,每天床頭也要放50分歐元小費。
葡萄牙的標準時間比台灣慢7小時,度量衡使用公制。電源規格為220伏特50赫茲交流電,使用圓形雙孔插座,電視為PAL-B&C系統。在語言方面,英語、法語及西班牙語也可通行,但以葡萄牙語為主。
這裡電話使用非常普遍,在機場、車站、碼頭、街頭、餐廳、旅館、咖啡廳和郵電局內都可以看到公共電話,使用方法與台灣相同。公共電話有投幣式,也有卡式;電話磁卡分為橫式和直式兩種,面客分3、6、10歐元等三種,在郵電局和書報攤處都可以買到。
當地電話國碼為351,常備電話(首都里斯本地區)查號台為118,求救和火災為115,報警為344730或346141,觀光資訊為3466307、3425231及7930103。由台北打葡萄牙電話為002-351,再撥對方城市區號,再加電話號碼。自葡萄牙打回台北應撥00+886+區域號碼+電話號碼。打葡萄牙各城市間的長途電話要先撥0,里斯本的代碼為01、波圖為02。我國遊客在葡萄牙旅遊如果發生意外需要救助時,可向我國駐葡萄牙台北經濟文化中心求援,地址為Rua Castilho 32-1, 1250Lisben, Portugal。電話(002-351-25)315-1279。
郵政也辦得不錯,各地都有大小郵局和郵筒,郵票可向郵局或書報攤購買,另有投幣式的大型郵筒設在人行道旁,也可以出售郵票,相當方便。寄到台灣的航空信要8天才能收到,國際快遞只要3天。
葡萄牙上班採週休兩天制,星期6和星期日及固家假日都不上班。政府機關、公司行號的辦公時間是上午9~13時,下午14~18時。銀行服務時間為上午8:30至下午15時。一般商店及葯房的營業時間,1~11月份自星期1~5是上午9~13時,下午15~19時,星期天及例假休息;12月份為每日的上午9~13時,下午15~19時,星期日及例假段休息。商業中心的營業時間是每日的10~23時,大型超級市場是每日的10~22時,小型超級市場是每日9~19時,一些大購物中心是每日的10~24時。餐廳的服務時間,是每日12~15時和19~23時。此外,在各大城市裡也可以看到全日24小時營業的小型超商和葯房。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除星期一及固定假日外,為每日的10~17時。
這個國家的節日很多,包括有國家規定的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節目,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宗教性的節日及葡萄牙特有的節日等。
新年(New Year),為1月1日。葡萄牙人鬥牛來迎接新年,在新年後的10天內,國內的主要市鎮都有鬥牛場,人們會如潮水般湧向它,興高彩烈地觀看並不血腥的葡萄牙式鬥牛。此外,人們還從新年的第一天天氣中來判斷年景,如果刮南風,新的一年會風調雨順;如果刮西風,則是個捕魚和擠奶的好年景;刮東風,會水果大豐收。人們還認為從1月1日到12日的天氣,可以預測全年的天氣。
主顯節(Epiphany)1月6日,為基督教的主要節日,信徒們都要前往教堂做禮拜,以紀念耶穌基督第一次顯現的神蹟。
嘉年華(Carnival)在2月28日舉行,原係羅馬天主教的節日。葡萄牙是狂歡節的誕生地之一,後來傳入巴西,並在巴西發揚光大。在葡萄牙本土只有部分城市才舉行狂歡活動,規模不及巴西,宗教色彩也變得淡薄。這個節目主要活動是在街道和廣場上舉行化粧遊行和舞會。近年來,為了吸引更多遊客,很多城市都由當地政府出資舉辦。
耶穌受難節(Good Friday)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葡萄牙的天主教徒會聯合東廷教和基督教,舉行聯合禮拜,以示團結。
復活節(Easten Day)在3月21日,或是日以後的月圓之夜,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以紀念耶穌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第3天的復活,葡萄牙天主教徒會舉行盛大的禮拜活動。
濯足節(Maundy Thursday)在復活節前的星期四舉行,也是盛大的宗教節目。
革命紀念日又稱自由日,在每年的4月25日舉行,人們為了紀念「四.二五」革命和葡萄的第二共和成立而舉行紀念儀式。
勞動節(Labor Day)為5月1日,是葡萄牙和全世界勞工的紀念日子,全國勞工放假一天。
耶穌遺體尋獲日(Corpus Christi)又稱聖餐節或基督聖體節,於聖三一節以後的第一個星期四舉行。
國慶日(National Day)為每年6月10日。1580年6月10日這一天,是葡萄牙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和科學家路易士.卡蒙斯的逝世日。為了紀念這位名垂葡萄牙史冊的偉人,乃將6月10日定為「葡萄牙日、卡蒙斯日」或「葡僑日」又稱「國慶日」。
城市節(City Day)是葡萄牙傳統的民族節日之一,每年6月起在各個城市中舉行,時間略有前後不同,據說一是祭拜自己城市的保護神,二是紀念那些為市民做好事的人物。這個節日開始時,軍人儀仗隊在最前面開道,接下來是市內各區的遊行隊伍,每支隊伍身著不同時代、不同色彩的民族傳統服裝,充分展示各個不同時期的生活習俗。人們紛紛加入遊行隊伍,載歌載舞,禮砲齊嗚,爆竹陣陣,歌聲四起,狂歡一直要持續到次晨。
聖母升天日(Assuмption Day)為8月15日。
第二共和國宣言紀念日,為每年的10月5日。
萬聖節(All Saiats Day),11月1日。
聖馬丁諾節,在每年的11月11日,俗稱「栗子節」,傳說聖馬丁諾是名門之子,但他善良、淳樸、關愛窮人。在一個嚴寒的日子裡,他披著風衣在外騎馬,途中遇到一個衣不蔽體的乞丐,於是,他將自己的風衣一分為二,一半給了乞丐,這一舉動感重了聖靈。11月11日又恰好是栗子成熟和品嚐新酒的時候,因此後來舉國上下便以新的栗子和剛醇好的葡萄酒來紀念聖馬丁諾。
獨日紀念日(Independence Day),是12月1日。
聖母無染原罪膽祇日,為12月8日。
平安夜,12月24日。
聖誕節(X’mas Day),在每年的12月25~26日。
在前往葡萄牙旅遊前,即使不會讀,也可將你要表達的意思用葡文寫在紙上,將會給你帶來很多方便,以下便是一些旅遊時常常會用到的葡萄牙語。
你好! Como Vai 早安 Bom dia! 晚安 Boa Noite! 再見! Ate Logo! 謝謝! Obrigado! 先生(女士、小姐) Senbor(a) 是 Ser 不 Nao 名字 Nome 地址 Endereco 葡萄牙語 Portugues 中國人,中文 Chines 我不懂 Eu nao entendo 請你幫忙 Por Favor 月 Mes 日期 Data 星期 Feira 今天 Hoje 明天 Amanha 小時 Hora 吃飯 Refeicao 電話 Telefone 號碼 Numero 售票處 Binneteria 票 Bilhete 機場 Aeroporto 地圖 Mapa 狂歡節 Carnival 火車 Comboio 火車站 Estacao de Lnem 公共巴士 Onibus 巴士站 Ponto De Ontbus 計程車 Taxi 地鐵 Metro 銀行 Banco 郵局 Correio 旅行社 Viagens 旅館 Hotel 預訂 Reservar 收據 Recibo 餐館 Restaurante 水 Agua 百貨公司 Armazem 超級市場 Supermercado 價格 Preco 多少錢? Quanto Custa? 醫院 Hospital 葯店 Fanmacia 理髮館 Cabeleireiro 電影 Cinema 夜總會 Casino 街 Avenjda 路 Rua 公園 Jardim 海灘 Praia 浴場 Balneario 洗手間 Banheiro 1 Um 2 Dois 3 Tres 4 Quatro 5 Cinco 6 Seis 7 Sete 8 Oito 9 Nove 10 Dez 20 Vinte 30 Trinta 40 Quarenta 50 Cinquenta 60 Sessenta 70 Setenta 80 Oitenta 90 Noventa 100 Cem 200 Duzentos 300 Trezentos 400 Quatrocentos 500 Quinhentos 800 Oitoccntos 1000 Mil 2000 Dois mil
今日里斯本
里斯本(Lisbon)是葡萄牙共和國的首者,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同時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歐洲最古老城市之一,其來源已不可考,據說早在公元1000多年,北非的腓尼基人已經來到這裡。公元前1400年,古希臘英雄烏利西斯建造了這座城池。在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這裡叫做艾麗斯烏波(Alis Ubbo),是「平靜的海灣」的意思,由腓尼基人佔據,在這裡建立了一個貿易中轉站。後來希臘人來到這裡設貿易站,接著是卡塔戈人也前來問津。公元前200年,第一批羅馬人在這裡登陸後,在原來就有一座古城堡的山上,建立了他們的城堡和軍事要塞,使此地有了「市」的地位。
在公元前60年,這裡改稱為「儒利奧幸福」殖民地,用以紀念儒利奧.凱撒(Caesar Lucius),公元前5世紀羅馬帝國解體,先後有幾個野蠻民族佔領此地,阿拉諾人、斯維比人和西哥特人,都曾是這個地方的主人。公元714年,摩爾人奪取了西哥特人的這塊被稱為奧利西波的地方,並佔領達400年之久,直到1147年10月,葡萄牙第一位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把他們趕走為止。1245年,里斯本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
毫無疑問,這裡會成為城市的真正原因是太加斯河,它所形成的海灣把海灘延伸到山丘腳下,提供了最佳的防禦地點、轉口港和來自地中海水手們的休整之地,所以人們特別樂於在這裡形成的城市裡建立貿易和航海中心。當地美麗的谷地和宜人的氣候也吸引人們來此定居,故連續數世紀人口迅速增加。
15~16世紀的海權時代,隨著通往印度洋航線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它已成為葡萄牙航海事業,殖民地擴張的中心和根據地,且一度成為歐洲的中心,因而得以汲取不同文化的精華。1580~1640年的西班牙佔領期間,市通冷落,繁榮衰退。1640年葡萄牙獨立後,里斯本才重新興旺起來。
1745年,里斯本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和貿易中心。1755年11月1日,一次驚天動地的8.8級的大地震後,緊接而來的海嘯引起的海水倒灌,50公尺高的巨浪幾乎吞沒了這個都市,奪去了近8萬條人命,佔當時全市人口的85%,並毀壞100多座教堂,300屬座宮殿,全市2.5萬多座建築建築物僅存3000座,使里斯本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國際政治和外交的活動中心。1988年的一場大火,又使市內1/3的建築物全燬,市民死傷不計其數,但在人們堅忍不拔的努力下,災後重建說作做得非常成功,致被膺選為1994年歐洲文化首都,並「歐洲鄉村」之稱,它最大的魅力,是純樸好客的民風和古老的傳統市街。 這個都市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8分,北緯38度43分,坐落在國境西部太加斯河北岸的7個小丘上,距離大西洋入海口約8公里,是今日世界上最完全的港口之一,也是全國的第一大城和歐洲最西端的城市,在大地伸向海洋的羅卡角上立著一座石碑,上面有葡萄牙著名詩人的詩句:「大地到此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
氣候溫和的里斯本,面積82.88平方公里,擁有近200萬人口。它北部萊里亞,東和東北界聖塔倫,名和卡斯凱什接壤,西北有辛特拉,西南通埃斯托里爾,是依河而建的山城。由於受溫和的大西洋季風的影響,氣候冬暖夏涼,最冷的1月氣候為8~14℃,最熱的8月氣溫為17~28℃。最乾旱的7月雨量為3公釐,潮濕的1月雨量有111公釐,全年的年雨量約為750公釐。
寬闊的太加斯河在市區南端浩浩蕩蕩地流向大西洋,這看似一片汪洋,宛如里斯本的「靈魂」,提供再好不過的中轉港口,城市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舊城區簡稱東區,主要的有阿爾法瑪區(Alfama)。新城區簡稱西區,主要是貝倫區。
在市區東部山丘上歷史悠久的阿爾法瑪區,是全國首善之都的里斯本舊城區,它也曾經繁華一時。早在古羅馬大軍征戰至此的年代,這裡就駐紮著羅馬軍隊的大批武士、馬匹、僕役和軍妓。後來,來自非洲的統治者摩爾人,也看上了這片可以俯瞰水濱的雄偉地勢,就把此地闢為統治階曾居住的高級住宅區;在十字軍重新將里斯本奪回基督教世界懷抱之前,這裡始終是阿伯人在這座城市裡最耀眼的首善生活圈。之後,打著基督教旗號的十字軍騎士團,從阿拉伯穆斯林手中奪回里斯本,由摩爾人所一手設計創造的阿爾法瑪區,顯然並不符合歐洲貴族們的品味。於是,這個曾經光環耀眼的生活圈,便漸漸由漁民和勞動階級進駐。從此,阿法瑪市街的格局就偏離了時代進展的潮流,致使在中世紀就已定型的古老面貌,便一直延續至今。18世紀里斯本的大地震,幾乎毀滅了這座海洋首都,但拜石質、山丘穩固地基之賜,意外的未對阿法瑪區造成太重的災情。
阿爾法瑪區由於從來都沒有都市計劃,所以房屋和街道都顯得比較零亂,大地震和火災的破壞都沒有修復,就逐漸成為貧民區和作奸犯科者藏污納垢的地方。這是全市最具有古老風情的地方,到處是鋪著石板的羊腸小徑,並且像迷魂陣似地縱橫交錯著,有時只能容納一輛小汽車單向通行,有些街道科度很大,還有一些街道必須攀坡而上,或爬石級而登。街道兩旁有一排排的老房屋,牆頭上有的掛著像油燈似的古老昏暗的路燈,甚至還可以看到一些寬闊的公共洗衣場,以及一些殘留在牆壁上以前貴族的徽章。小巷兩旁林立著許多附有陽台和庭院的古老民房,以及一排5、6層樓的建築,構成一幅特殊景色。有些小巷窄到對面兩家人可以在陽台上握手攀談。小街上人們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意態悠閒;街邊古老樓房處有些閒人倚著斑駁的牆壁在談天說地。這裡多數居民都屬下層階級,收入微薄,但是,在街頭巷尾都可以看到一些天真活潑的孩童們玩耍嬉戲,完全看不到一點貧窮的痕跡。遠處小教堂的屋頂,隱約可見,那種靜謙謚的情調、古老的氣氛,別有一番情趣。
每到晚上,就有不少市民到阿爾法瑪來消遣。這裡的街巷有很多咖啡館,門口掛著一盞老式的鐵花吊燈,裡面設有古雅的舞台,演唱「法都」的藝人,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演唱時由一人主唱,還有兩人用吉化和曼陀林伴奏。
在右邊山丘上的班約阿爾托(Banio Alto)區,雖然比阿爾法瑪區年輕,但卻一樣陰沉斑駁地密集著老舊的住宅區,一樣的散漫和髒亂。晚起的早上10時多,一樣有穿著睡衣站在家宅門前看報紙的爸爸級人物,也不缺乏圍聚街角的小群老紳士,還有肩披外套、頭頂鴨舌帽在巷尾行人道上小賭一把的小混混。街旁總有兼賣新鮮蔬果、吐司雞蛋、食品罐頭、鮮乳、礦泉水和葡萄酒的小雜貨店。
里斯本這些舊城區有點髒、有點亂、古老的市集、傳統的行業,一家家小店和一幕幕的街景,就像是活生生的博物館,真實地反映了當地中下層人民生活和民族的面貌。這裡沒有大型廣場,清晨的市場就在住家門口或狹小的巷道裡展開,一攤接著一攤。巷道地面是用黑白石塊拼成,人們走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就像進入中古時代,叫賣聲、喧嘩聲,討價還價聲熱鬧非凡。這裡每家大門大小不一,門牌號碼和窗外都用藍彩瓷磚裝飾,家家戶戶總喜歡將三角褲等衣物用繩子晾在門口或掛在窗上。
這裡最熱鬧的商業中心是金街(Rau D’ouro)和銀街(Rua de Prata),金街上有一些大百貨店,從正門走進去,走上三樓或四樓後,上面又有大門設在另外一條街上,因此可知這個都市街道的不整齊和難行了。
里斯本不但仍然有古老的市街,同時也還保存著淳樸的民風,即使在最繁榮的街道上,還可以看到那裡的女子將籠子置放頭頂行走的情景。在街頭巷尾,也還能看到驢子拉貨車的風光,這些都是歐洲其他現代化都市所沒有的景象,因此里斯本被稱為「歐洲的鄉村」真是當之無愧。
新市區比較現代化,大多有寬敞整潔的林蔭大道,十幾層的高樓大廈櫛比鱗次,地面有六線大道,地下有地鐵,交通便利,市容壯觀。沿著里斯本最繁華的自由大道,鑲嵌著藍色的寬闊人行道依然如故,沿街樹蔭、噴水池、公園和露天咖啡館,透露著無限西南歐風情。放眼都是橡樹、棕樹和花樹,到處花卉爭艷,因此在里斯本幾乎看不到花香。
如果從觀光旅遊的角度看,里斯本可以分為從龐巴爾廣場到自由大道,從羅素廣場到帕克斯利亞地區,從商業廣場到阿爾法瑪地區、聖若熱城、卡斯都索德地區、四月二十五日橋、卡謝爾哈區和貝倫地區等觀光區。
其中坐落在新市區裡的自由大道(Avenida de Liberdade)又稱香榭大街,是一條花園街,也是市內最繁華熱鬧的街道,長1200公尺,寬90公尺,兩旁大飯店、名餐廳、銀行、大百貨公司、航空公司、旅行社、夜總會、電影院、舞廳、酒吧和咖啡座充斥,顯示這條街獨特的風格。這條起自龐巴爾廣場的大道兩旁橄子樹、棕櫚樹、榆樹林立,是一條非常適合散步的林蔭大道。用石頭嵌成各種圖案的人行道上設有長凳可供行人休息,還有貼滿釉彩繪畫壁繪壁磚的牆面,都非常美觀,別有一番風味,令人唯以忘懷,但最值得參觀的卻是航海事業發祥地的貝倫地區和太加斯河對岸的卡謝爾哈區。傍著里本西海岸有景色秀麗的每濱大道,沿著大西洋邊開闢有游泳和划船遊樂區,還有橫跨海灣的大鐵橋。
市內的一些邸宅、觀光大酒店、娛樂場所、夜總會和公園等,多散布在一些相連的丘陵上,使這個城市給人的印象是充滿了浪漫的情調。在港口廣場前,連接著政府機關,大多數也都是古式的建築物。在里斯本登上一個山丘,看另一個山丘上屋宇櫛比,層次壘集,紅牆碧瓦,色彩艷麗,遙望遠山含黛,花橋臥波,引人逸趣橫飛。儘管市區沒有很多豪華宮殿、雄偉寺院教堂及歷史建築物,但是一些充滿詩情畫意的石子小路和無名小廣場,都在引發思古的幽情。遊客如想漫遊市區,最好準備膠底休閒鞋,如果走累了,可到街角咖啡館休息,來杯咖啡,歇歇腿,也是愜意的事。
拜克薩是市中心區和商業鬧區,其範圍是從商業區的羅索廣場起到商業廣場止,但這裡的百貨公司和多數商店,通常在星期六和假日都不營業,入夜後街頭一片寂靜,沒有歐洲其他都市不夜城的活力。這裡雖然大廈林立,但是也有石棉瓦和洋鐵皮搭蓋的違章貧民窟充斥後街,形成極不協調的景觀。
里斯本交通非常方便,在北部10公里處的薩卡溫(Sacavem)國際機場是葡萄牙的空中國門。航站大廈二樓設有各航空公司的櫃台、旅遊服務處、免稅商店、特產店及貨幣兌換處,有小型巴士開往市區的聖河波隆尼亞車站,車程15入鐘可達。每天都有許多班機與國內外各大航空站營運,由於這裡有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的班機飛往法蘭克福,比利時航空公司的班機前往布魯塞爾,荷蘭航空公司的班級直航阿姆斯特丹,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的航班飛往哥本哈根,義大利航空公司的班機前往羅馬和香港,伊比利航空公司的客機飛往馬德里,航程1~4小時不等。另有葡萄牙航空公司,除了經國際航線外,也承攬國內航線,使國內各大城市間,有密集的空中交通網。
在海運方面,里斯本港口的船隻,可以和國內外的各大港口通航。從西歐駛往西非、地中海和印度洋的船隻,多在這裡停靠加油,並補充水和食物。這裡寬闊的碼頭長達15公里,可以同時容納100艘200多公尺長的大型輪船,每天都有上百艘各種船艦在這裡進進出出,葡萄牙出口貿易的大部分物質,也是在這個港口吞吐的。太加斯河的內河運輸也非常忙碌,並有渡輪連接里斯本太加斯河的兩岸。
陸上交通非常發達,對外交通以鐵、公路為主。聖阿波羅尼西亞(Santa Apolonia)車站是里斯本的火車總站,位於市區東部,面臨太加斯河,是巴黎、馬德里和里斯本國際鐵路幹線的起點站,平時班次不多,乘客稀少;旅行旺季的時候才比較擁擠。這裡也有國內線列車開往孔布拉和波圖,班次密集,每天有十個班次的快車和特快車。站內設有遊客服務詢問處,各遊客免費提供旅遊資料和預訂旅館房間。市區還有許多火車站,位於羅素廣場的羅素車站,是市區內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早晚上下班顛峰時刻,近郊通勤乘客源源湧來,使車站擁擠不堪,站內的看板上有清楚的火車時刻表,車站周圍有中級餐館密集的飲食街和頗具規模的購物街。位於港口附近的索德雷碼頭(Cais do Sodre)車站,是開往西郊埃斯托里爾和卡斯凱斯火車站的始發站。開往葡萄牙南部阿爾加維地區的列車,則在太加斯河對岸的陶土坑(Barreiro)車站發車。
市區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電車、電纜車、地鐵、郊區火車和計程車等。這些交通工具的車資比歐洲各都市來得便宜,路線也四通八達,相當便利。公共汽車一般運行至午夜,電車和近郊火車要到凌晨五時才休息,地鐵則至凌晨1時。但是由於這裡的司機及一般市民多不會說英語,電車和公共汽車也沒有明確的英文站名,因此對外來觀光客不大方便。
里斯本的公共汽車清潔美觀,車身上半部白色,下半部桔黃色,也有深綠色或橙黃色的雙層巴士,乘客相當擁擠。公車的主要起點是大復興(Restauradores)廣場、羅素廣場和索德雷碼頭車站。公車和電車的車票是通用同樣價格的聯票,可上車後向司機買單程票,或在售票亭上購雙程的來回票、或10張一疊的多程票,上車後車票要主動打卡,無票者先買票再打卡。
全市有近20條有軌電車路線,幾乎遍及整個市區,但多集中在舊城區,由於乘客較少,行車較穩,站次也較多,上下車較為方便,上了年紀的人特別喜歡乘坐這種有軌電車。
在市內部分窄狹的街道上,遊客可以看到一種和美國舊金山一樣、具有復古風味的老式電車,「叮叮噹噹」作響,悠閒而慢慢地載著乘客穿行過大街小\巷,遊客透過車窗便可飽覽優美的城市風光,啟發思古之幽情,這種設計建造於20世紀初期的輕軌電車,依舊是穿梭市區許多角落的最佳方式。特別是陳舊卻復古,風味十足、黃色橢圓造型兩節車箱式的電車,外表看起來相當漂亮,它穿行過阿爾法瑪、班約阿爾托、川亞杜(Chiado)等斑駁卻情緒溫暖的住宅區,這種景象在今日的歐洲在今日的歐洲各地已不復見。深色調原木材質的電車內部裝飾,配著左右橫排的木條長椅、地板、壁面、窗框,以及木材結合金屬的工藝情調,仍舊在電車上忠實地保藏著。有些爬坡電車仍採用纜車方式,從那脫了漆和生了銹的車身上看,不難體會出這個國家的經濟情況的不大樂觀。其中的28號黃色電車路線,從下城西邊山丘的班約阿爾托區穿過帕克斯利亞(Baxia)、再穿過東邊山丘上的阿爾法瑪區,一路貫穿了所有里斯本全數古市街;而最佳的搭乘起站是魯亞德康塞柯(Ruea da Conceicao),由這裡發車的電車將一部穿行過里斯本的心臟。
除了電車外,里斯本還有一種交通新城區和舊城區的升降纜車,共有三處,其中以聖騎士(Santa Justa)升降纜車最為迷人,它是一座鑄鐵塔建的大型露天電梯,上上下下載運著乘客,交通著高踞山丘上的蔡亞杜和低平舊城的班克斯利亞。古色古香的大型電梯塔頂樓陽台,則是這個城市視野最佳的露天咖啡座。
地鐵是里斯本最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遊客沿著自由大道的行人徒步區直走,便可看到引人注目紅色的「M」字標語,這就是地鐵站的入口。地鐵站多設在繁華地段,以羅素廣場為中心,有南北線路和東西線路各兩條,向著三個方向延伸,收費統一不分段,因票價低廉,因此設備和服務水準也差。
觀光客可以購買公車、電車、纜車和地鐵通用的觀光聯票(Passe Turistico),有折扣優待,有效期1天和4天兩種,逾期作廢。但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扒手猖獗,觀光客要小心防護自己的財物。
里斯本的郊區火車主要有兩條路線,一條沿著太加斯河河口的北岸,將整個里斯本東、南兩面連接起來;另一條沿東西方向從城區中間橫穿里斯本。火車車次很多,車票極低廉。
這裡的計程車是黑色的車身,車頂上有「TAXI」的標誌,標誌上亮綠燈是代表空車。車資是採里程和時間同時跳表計價。如果要前往郊外,需先和司機議價,通常司機會要求增加回程車資。晚上自10時起至次日早上6時止,以及星期六、星期天和假日,都要多加16%車資。放在行李箱裡的行李,如果超過30公斤,通常也要加50%車資。全市有6500多輛計程車,司機會隨地吐痰,並且多數不懂英語,外來旅客最好能出示目的地相關地圖。這裡川流不息的計程車,大多數都是二手貨,水準很差,外表髒舊,因此車資低廉,除了在少數廣場上的計程車會依序進入停車站接客外,其他的都是在街道上飛駛接客。但是在上下班巔峰時刻,或遊樂場打烊時,街上也很難叫到計程車,此時遊客如果願意等候10分鐘,可委託飯店櫃台代招計程車。
由於里斯本市區的交通也相當擁擠,因此在市區的主要馬路上,也闢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的專用道,藉以減少在上下班巔峰期的堵車時間。
此外,這個都市也很容易租到出租轎車,只要有國際駕照,就到處可以開車;這裡的交通規則和我國相同,車輛一律靠右行駛。但是汽車很多,路況複雜,丘陵地起伏,路面時高時低,加上單行道多,外來旅客不易開車旅行,車禍事故頻率高,尤其是當地人開車速度快,且常超車犯規。
由國際機場到市區,搭乘計程車最為方便,車資也不貴。也可利用往返機場和市區之間的機場巴士,經濟實惠。至於在市區內觀光,最好利用市區的觀光巴士,從愛德華七世公園出發,車票可以向票亭,或向飯店櫃檯等處購買。也不妨乘坐電車逛逛市區,無論是中古味道的阿爾法瑪區,或是充滿藝術風味的貝羅埃多區,均會令人流連忘返。逛累了,還可到貝莎區著名的尼可拉或巴西利亞等咖啡廳小憩一番;這些咖啡廳將近有百年歷史,充滿古典情調,是里斯本人和外來觀光客的最愛。
里斯本沒有像樣的大飯店,因此對於投宿比較講究的觀光客來說,在5~9月的旅遊旺季中,最好必須預訂客房,才能得到較好的飯店服務。這裡的觀光大飯店和我國一樣,也分為四級,最高級的是五星級,依次為四星、三星和二星。外國觀光客最好住四星級以上的大飯店,會說葡萄語的人則可以住三星級的飯店。主要的大飯店集中分布在自由大道及愛德華七世公園附近,因為這裡到市中心區比較方便。當地一般旅館的建築都很古老,連最現代化的大飯店房間也不見得都有冰箱和電視機,旅客對外打長途電話都還必須透過旅館的總機才能撥通。現在這裡比較出名的五星級大飯店有喜來登(Sheraton)、潘塔(Penta)、花舍(Residencial Florescente)、阿法里斯本(Alfa Lisboa)、洞窟(Da Lapa)、蘇菲蒂爾(Sofitel)、蒂沃利(Tivoli)、溫扎(Veneza)、阿爾堤斯(Altis)和阿凡尼達宮(Avenida Palace)等。此外,市內也有價格低廉的旅館、青年旅館和民宿(Pansao Residencial)。
市內也有許多餐廳、速食店、小吃店和食攤等。葡萄牙風格的餐廳,似乎並不時興豪華、尊貴的優雅氣氛,食物的美味要遠比餐的華麗裝潢來得重要。這裡餐廳的消費額要比歐洲其他國家來得公道、便宜,只有蝦類和螃蟹的價格稍高。大多數餐廳集中在羅素廣場東側的後街上,一般正規餐廳的店面都會標示餐廳的等級及菜單的價格表。中級以上的餐廳,餐桌上都鋪有白桌餐巾,還有成套的葡萄酒器,顧客們進入餐廳裡應由服務生帶座,先是訂購飯前葡萄酒,然後再看菜單點菜。一般全席的菜色為:開胃酒,湯類,魚貝類食物,肉類,冷盤涼拌菜,點心、咖啡或飯後葡萄酒等。遊客們如考慮經濟消費的話,也可以利用市內許多簡物餐廳、自助餐廳、速食店或點心店等。觀光客在里斯本用餐,一定要去品嚐海鮮類;如比目魚、鯛魚、鱈魚、 魚、鰻魚、章魚和烏賊等。烹調時大量使用橄欖油,大蒜和蕃茄等佐料,香辣的調味料不似西班牙菜用得那麼多。海鮮店雖然是葡萄牙餐飲業的一大主流,但是鄉土菜口味也不錯,煮魚葡萄牙人的拿手好菜,他們種得如何把好幾種魚和蔬菜一起煮,味道鮮美無比。 魚也常被作為材料,加鹽燒烤的口感較好,將牠切成小塊鋪在切片的蕃茄上作涼拌沙拉,味道也非常特殊。當地較為著名的湯類有蔬菜湯、貝類湯和小蝦湯等。
里斯本的名產為葡式蛋撻(Pastel de Nata),字面的意思是鮮奶油蛋撻,在任何一家咖啡廳裡都可以吃到。真正好吃的蛋撻是位於貝倫區的貝倫糕餅店(Pastelaria de Beléм),已有100多年歷史。蛋撻趁熱最好吃,香甜細膩的餅餡配上烤脆油亮的餅皮,然後將糖粉與肉桂粉撒上,再配上一杯濃濃的咖啡,美味絕倫。
說到葡萄牙酒,當然就會立即使人聯想起葡萄酒,尤其是在葡萄牙用餐,更是少不了要品嚐葡萄酒的,大量內外銷的葡萄酒,多生產在波圖市的杜羅河流域一帶。進餐時喝的酒還有特殊的名稱,白葡萄酒叫Vinho Branco,紅葡萄酒稱為Vinho Tinto,玫瑰色的葡萄酒則叫做Roseo。除了葡萄酒外,葡萄牙也生產有很多種啤酒,其中最有名的是薩吉(Sagre)牌啤酒。
到葡萄牙餐廳點好菜色後,侍者便會端來麵包、長條麵棍、奶油、淡乳酪和火腿片等多樣餐陣勢,除非確已饑腸轆轆,不然不要急著嘗鮮。因為葡萄牙菜餚特色之一就是份量特別多,一份生菜通常是兩大片肉加上滿滿的一盤米飯或薯條,有時連大男人都會感到吃不消。如無力盡享,又不想殘羹失禮,點菜時可言明只要一半份量,餐廳便會以2/3的價格結帳。
除了正規餐廳外,里斯本還有許多比較家常、平價的館子。在這種館子裡,喧嘩、忙碌是天經地義的現象,而且跑堂的人數多得嚇人。這種館子又分成好幾種,酒館(Tasca)指的是小型的民家餐廳,無論是菜色和陳設都比較家常化。牧草館(Casa de Pasto)指的是中型平價的小館子,通常可以供應三道菜,它們有些只供應午餐。塞維雅納(Cervejaria)字面上的意思是啤酒小館,事實上卻是大型一點的食堂,也兼營酒館,因此最有拉丁食堂那種熱鬧的用餐氣氛,習慣午夜宵夜的葡萄牙人,最常在這種館子裡吃喝整夜。還有一種小吃吧(Snack Bar)則是不想吃正餐人們的最佳選擇,這裡只供應糕點、三明治、咖啡和酒,有的也會供應簡單的熟食餐點,店內有長長的吧台展示著各種食品和酒品,遊客可直接向吧台服務生點取,享用後自己拿著帳單到門口結帳。這種飲食店午餐時間相當熱門,晚上則營業到7時左右;想用一頓清淡果腹的東西,到這裡應該是經濟實惠的最佳選擇。
在里斯本有不少著名的餐廳,其中的阿維茲(Aviz)是市內最高級的大餐廳,設備相當豪華,星期天休息。麗晶格列爾(Ritz Crill)是附屬於里斯本麗晶大飯店的名餐廳,肉類的菜式很多。索爾邁(Solмar)餐廳菜式很多,大多數是做觀光客的生意,因此價格比其他餐廳貴。特維新斯理科(Tavares Rico)是一家宮殿式建築的豪華餐廳,供應有各式美味的鄉土菜。娭斯科列爾(Escorial)有海鮮,也有西餐,是市內唯一的一家西餐廳。馬遏爾(Michel)是市內唯一的一家正式的法國式餐廳,有各式的巴黎菜餚供應。恩采洛烏姆(N’umero Um)餐廳是這個地方唯一的正宗牛排館。香港(Hong Kong)餐廳,是當地最著名的一家中國餐館,生意興隆,門庭若市,但大多數顧客都不是中國人。東方、福星(Fu Shin)和永成(Yon Chen)也都是有名的中國餐廳,大江南北的中國各地名菜,口味正宗。此外,當地比較有名的餐廳還有康曼達(Commenda)、菲亞(Faia)、甘普林斯(Gambriuns)和甘杜拉(Gõndola)等。 娛樂方面,這裡也有多彩多姿的生活,最能代表葡萄牙夜間娛樂的葡萄牙民族音樂,以吉他和瑞士吉他中的六弦琴(Violao)兩種樂器來伴奏,演唱者配合著音樂,唱出非常傷感和哀怨的民歌法鐸(Fardo),法鐸在葡萄牙文中是代表悲慘命運的意思,相傳公元9世紀時,被強征的水手遠航前往美洲、亞洲探險之前,母親們對飄洋出海的兒子所唱的離別之歌,至今仍是葡萄牙人喜愛的民間曲調,因此歌詞中所表達的都是愛情、孤獨、憂傷和人生無常的感覺,還帶點幽怨,充滿著幻想。
在過去西班牙佔領期間,許多葡萄牙水手為了逃避被殖民的命運,只好離鄉背井,拋家棄子,或與愛人分手,冒險從海路出走,乃藉著歌曲訴說思鄉之情,以及對未來的恐懼,這種即興創作歌曲的演唱者,多穿著全身黑色的衣服,更增添了神祕感,非常容易打動人心,給人當下深刻的印象。這種葡萄牙民間音樂的性格,是揉合了非洲的摩爾文化、歐陸的塞爾特文化,以及殖民時期的異國情調,進而發展出獨具一格的葡萄牙音樂特性。
在里斯本,播放這種民族音樂的民謠俱樂部很多,這種俱樂部的由來是這樣的:從前有一部叫「擁有過去的愛情」的電影,女主角所唱的哀傷曲調,風靡了全世界達20年之久,後來演變為俱樂部中的民族音樂表演,與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民族俱樂部主要集中在舊市街的巴羅(Bairro)地區及阿爾法瑪區,每天從晚上9.5時公演到午夜。如果要在這裡用餐,則必須提早一個小時到達,不過這裡的餐廳菜色普通,所以來看表演便夠了。在觀眾較多的星期五或有團體前往時,最好請飯店預約入場券。A Severa是當地最高級民謠歌廳。
除了法鐸,葡萄牙吉他的演奏風格也是獨樹一幟,它沒有佛朗明哥的狂野熱力,倒像是地中海月光下的寧靜浪漫。至於現代化的葡萄牙音樂,被喻為「葡萄牙靈魂的一扇窗」的聖母合唱團自是首選。此外,女星龐蒂絲如天使般的歌聲,也正逐漸被國際歌壇所重視。當地瑪麗亞二世劇場和聖卡洛斯劇場,經常上演傳統歌劇,每晚9時開演。
另一種娛樂是賭博,在西郊的埃斯托里爾地方非常普遍,夜總會、遊樂場和大餐廳裡都有。最大的埃斯托里爾賭場(Casiho Estoril),內有輪盤、撲克牌、21點和吃角子老虎等,還附設有餐飲和夜總會,遊客們可以盡情地玩樂,非常過癮。如果遊客沒有賭博興趣,也可以來這裡體驗一下國際賭場的氣氛。賭場的營業時間,是每天從下午3時到次日凌晨3時,星期天和假日都不休息,但21歲以下的青年禁止入內,外國觀光客必須出示護照。
里斯本夜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的,除了民謠俱樂部和賭場外,市內還有10幾家有節目表演的夜總會,能讓人邊聽音樂邊跳舞的地方也很多,一直到深夜都還很熱鬧,這些地方沒華麗庸俗的氣氛,收費也不昂貴。比較有名的夜總會有斯托司(Stoue’s)、里伯(Ad Lib)、卡羅沙(Carrousel)、威斯柏(Whispers)和馬希姆舞廳(Maxime Dancing)等,這些夜總會多設在國際觀光大飯店內,其中的恩卡(Cova da Onca)夜總會是比較適合男士的娛樂處,人們除了欣賞節目外,還可以成雙成對地婆娑起舞,夜總會營業時間從晚上9時至午夜。
距離市中心約20分鐘車程的達艾度利亞酒店,是里斯本地區設備最豪華、玩樂最新潮的一家酒店,裡面有輪盤賭、脫衣舞表演和應召女郎,但是沒有旅館部。這裡是里斯本會享受夜生活人的最佳去處,營業時間自下午3時至次日凌晨2時,有整整11個小時的時間供人們尋歡作樂。這是一座面對大西洋的一層樓式建築,內部設計宏偉,氣派十足;建築物主體外有寬闊的廣場花園,連接大馬路,一年四季花香襲人,人們在這裡還可以遠眺太古斯河的美景。大門進入酒店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中央的天井,天井四週擺設有華貴的沙發座,供遊客喝杯咖啡或酒、或是在這裡歇歇腿,和朋友們輕輕鬆地聊天;遊客們並可把衣物存放在衣帽間,不必擔心樑上君子或被掉包。在一間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大餐廳中,遊客可點一份快餐,邊吃邊欣賞舞台上的脫衣舞表演,狂熱的音樂混雜著人們瘋狂的叫聲,使人忘了世間的煩惱。如果遊客看中舞台上某一位表演女郎,可將自己的姓名住處寫在紙條上,請服務生傳遞,可進行場外交易。不過,位於索咀勒地區(Cais do Sodre)船員街的酒館,治安較差,最好不要前往。
在里斯本遊玩,到埃斯接里爾地區的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去消遣,也能盡興。要參觀以不殺牛而聞名的葡萄牙鬥牛,可到里斯本西部的小廣場(Compo Pequeno)去,鬥牛的季節是每年4~10月的中旬,每星期兩天,每天有兩場。葡萄牙鬥牛與西班牙鬥牛不同,它是以喜劇收場。在鬥牛比賽之前,會先將牛角尖鋸掉,然後包裹以柔軟的東西,以確保鬥牛士的安全;鬥牛士刺牛也不可刺得太深,使牛的傷口痊癒較快。
在市郊塞士波半島的南邊,距離里斯本40公里處,是阿拉比迪(Arrabida)海岸,沿岸有一連串受到山丘保護的小海灣和沙灘,這裡有葡萄牙最可愛的觀光旅社,它一層一層地建築到絕壁裡面,上面是一座摩爾人所建的古堡,下面有一處生氣勃勃的漁村。這個半島上還有另外兩個古堡,下面有一處生氣勃勃的漁村。這個半島上還有另外兩個古堡,一個是帕爾梅拉(Palmela),後來成為葡萄牙的軍事基地;另外是16世紀所建的蘇菲里普(Sao Filipe),現已改為一家豪華的大飯店。
在里斯本購物與在巴黎、羅馬購物的風味截然不同,葡萄牙沒有什麼世界有名的高級品,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是馬地拉的刺繡與絲帶,金銀細工品以及手工藝品等。這些特產品價廉物美,攜帶方便,每件特產品上都有標價,所以語言不通也沒有關係。在便宜貨市場裡雖然買不到豪華名貴的產品,並且不賣觀光性質的東西,但是旅客可以慢慢選購,店東絕不會露出半點不愉快的表情,徜徉其中,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里斯本的購物中心眾多,其中從羅素廣場到商業廣場的帕克斯利亞地區,是葡萄牙最有名的購物地方,主要商店集中在金街和銀街。帕克斯利亞地區雖然不是專供觀光客購物的商業街,不過各式各樣商店雲集,所以遊客們可以在這裡慢慢地挑選物品。在羅素廣場北邊復興廣場的購物中心,有許多售賣民間藝術品及日常雜貨的商店,在星期六及平日午休時,也都營業,非常方便。在帕克斯利亞區西側昌亞社區,以嘉里特(Garrett)街出售高級婦女用品而著名。附近的邱都一帶,還有歐羅大道,以及八月大道的貝霞一帶,可以買到波圖酒、刺繡、陶瓷器、軟木製品和銀器等。沿著自由大道西側也有高級百貨公司,以及供應高級婦女用品的商店,而彼得五世大道則以售賣古董為主。
市內各區還有很多特產品店,在葡萄牙,最主要的特產品是絲製品,馬地拉的刺繡與絲帶都很有名。此外,豪華的桌巾,成套的餐巾和手帕,價格便宜,種類齊全。還有配色鮮明的刺繡,鑲有花邊的寬闊女罩衫,以及手織的披肩等也值得購買。里斯本產銀雖然沒有墨西哥多,但是銀器飾物卻是世界上最精緻和最具藝術價值的。因此金銀的細工藝品是葡萄牙傳統性的工藝品之一,從纖致細工的別針中,可看得出匠心的設計。其他如配有草、花等具有色彩感的陶器類,民族木偶,以及使用葡萄牙特產軟木製成的杯墊、唱片、青藍色磁磚製成的小東西等,都是葡萄牙有名的特產品。位於佛羅里達飯店附近的61號購物中心,是以觀光客為對象,民俗藝術品或一般的特產品都有。創業於1870年的莎夢(W. A. Sarment)購物中心,以售賣金銀製品和手工藝品為主,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店。莫達(Moda)也是以售賣金銀細工物品為主,而馬地拉館(Madeina House)和旅遊館(Tourist House)兩個姐妹店,都是以出售馬地拉刺繡為主。由於市區建築物面積多不夠大,停車也不方便,因此購物中心多開設在郊區,每當星期例假,市民們多會開車前往採購食物和民生用品,要比到百貨公司來得經濟實惠。
葡萄牙雖然在經濟上落後一點,在社會上也顯得保守一點,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相當好的,覺得它是個歐洲的鄉村地方,民情淳樸,人們有修養,說話有內涵,沒有受到前衛歐風的影響。街上很少人穿著T恤牛仔褲,也沒有粗魯的行為;一般人都是整齊、清潔、斯文、大方;工作認真,毫不懶散。里斯本男人不論是作侍應生的,或是做計程車司機的,都會獨力承擔家庭的一切開支,負起照顧下一代的責任。
但是青年人失業的卻很多,還有很多吸毒者已愈來愈多地加入遊民的行列,或露宿在街頭,或藏身在棄置的建築物內。據估計,里斯本全市有3000多名遊民,其中大約有1/3是吸食如海洛英等烈性毒品成癮的年輕吸毒者,這些無家可歸者備受毒癮、精神疾病或是酗酒之苦。有20%遊民是婦女,她們中也有許多年輕的毒蟲及精神病者,許多吸食毒品的婦女賣春,免受露宿街頭之苦。有些年輕學子在學校染上毒癮,然後從家裡偷東西以支付吸毒費用;當家中無法再容忍子弟吸毒時,嗑葯的孩子只好逃,流落街頭。有時吸毒者共用遭感染的針頭,於是愛滋病加速漫延。
在里斯本市中心舊聖文森區有個半地下的「賊市集」,在夜色的籠罩下,里斯本的小偷把他們偷來的贓物在這裡賣給肯出價錢的人。市集裡賊貨琳瑯滿目,從汽車音響到銀器都有,全部是偷來的。據說這個市集是因為一名綽號叫「賊」的女販而得名,自19世紀初就已存在。每當黎明之際,也是交易最熱絡的時候,許多人能夠在這裡買到失而復得的東西。由於交易是非法的,因此買賣雙方都顯得神祕兮兮,前來兜售的小偷以有毒癮的居多,他們鬼鬼祟祟的亮出「貨」,想買的人圍攏上去出價,但在黑暗中很難分辦是不是真的,因此「賊市集」的貨品沒保障,買賣雙方都有風險,買方怕假貨,賣的怕撞上「條子」。
里斯本一年一度的城市節,又叫聖安東尼節(Saint Anthony Day),於6月13日舉行,屆時萬頭攢動,熱鬧非凡。入夜時分,當地市民都穿上祖先們所穿的傳統民族服飾,高舉彩燈,上街歌舞遊行,表現古時的生活和習俗,很像中國人的迎神賽會,很有看頭。
城內名勝古蹟多
和歐洲各大城市一樣,里斯本市內到處也可以看到許多大廣場,其中最雄偉的要算是龐巴爾廣場(Marque Pombal),它是里斯本舊城區和新城區的分界線,有8條大道以這裡為中心向四周幅射出去。龐巴爾侯爵是國王約瑟夫一世的首相,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發生大地震,城內建築物多毀,他受命重建里斯本,成績斐然,後人因他重建京城有功,乃於1926年在此修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紀念廣場,廣場中心並豎起他的青銅塑像。
在這個廣場的西端,有一座12世紀時興建的呈長形的愛德華七世廣場公園(Parque Eduardo VII),用以紀念英王愛德華七世在位時前來葡萄牙訪問。廣場中央有一座很高的臥獅銅像,下面還雕塑些人物像,氣派不凡。廣場內綠草如茵,襯以各種花卉,顯得非常美麗,使每個角落都充滿情調。廣場內的兩旁有很寬的石砌道路,路旁有石凳,是兒童們假日玩耍的好去處。廣場的南邊有苗圃一處,栽植有各種植物,樹木花草繁多,還有不少羊齒類植物,襯以淺淺池塘,深具幽雅之美。在廣場公園兩側,各有一組清一色的10層樓房。
復興廣場(Proca de Restauradores)位於自由大道南端,它的中央矗立著一座高30公尺的方形尖塔,這是為了紀念1640年12月那場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統治的獨立戰爭中、陣亡戰士們所建造的一座塔。廣場有服務中心和24小時營業的中央郵局等重要建築物,廣場的特產品站每天都營業,假日和中午都不休息,這對觀光客的購物非常便利。
克隆廣場位於里斯本的濱海大道,廣場前就是里斯本港口,面對太加斯河,廣場的後方是舊皇宮,宮前的廣場有許多塑像,最靠近宮門處的兩邊是一匹馬和一隻手的雕像,其他的多是裸體女人像,多半屁股都好大,看起來很誇張;另有一尊是裸體國王抱一名裸體嬪妃的塑像,據說都是本土藝術家的傑作。
羅索(Rossio)廣場又稱為彼得四世廣場(Proca Pedro IV),它位於鬧區,是市內最重要的廣場,也是興建於15世紀的有名建築物,歷史悠久,係葡萄牙人的精神故鄉,最前方有棟古色古香的大建築物,那就是果斯本中央車站,廣場中央的圓柱上,矗立著巴西第一任總督彼得的青銅塑像,兩旁有青銅的噴水池。廣場四周,有18~19世紀的建築物,有些是咖啡館、國立劇院和旅館,有些是一般商店,市民們終日熙來攘往,是熱鬧的社交中心地帶。廣場中有很多賣花的少女,也有很多賣彩券的生意人,以及邊看報紙邊讓人擦皮鞋的紳士們。此外,還有那些在咖啡座上喝著咖啡悠閒談天的人們,呈現出一種和樂安祥的恬美氣氛。廣場附近的商業區,由大眾化商品到高級品應有盡有,並且貨真價實。這裡的地面上嵌著黑白對比色彩強烈的圖案,非常悅目。
商業廣場(Proca Comercio)是歐洲有數的美麗廣場之一,位於港口附近,三面被高聳的許多政府機構的行政大樓所圍繞,一面朝向閃亮的太加斯河。這個大廣場是昔日葡萄牙王宮的所在地,廣場的中央有一座約瑟夫一世騎在駿馬上的紫銅像,因此又被叫做黑馬廣場,廣場正面有一道階梯可通往太加斯河,從這裡可欣嘗到河上來來往往的帆船、貨船和渡輪,呈現一片繁華風光。在它的北端是經過雕刻精緻的勝利門,門的頂端和前後,都有義大利式的天使人物塑像,很是壯觀。勝利門有三個極高的拱門,穿過拱門,便是商業中心的金街,銀街和奧古斯塔街。
耶穌大雕像(Cristo Rie)聳立在商業廣場河對岸的小山上,像高達數十層樓,有電梯直達頂端,在瞭望台上不但可以眺望里斯本氣勢磅礡的港口和市區景色,而且能夠將波濤萬頃的大西洋收入眼底。
商業廣場的對岸是卡西爾哈斯(Cacilhas)工業區,區內雲集著造船廠及各行業工廠,旅客們搭遊覽船登陸後,沿著右邊環河道路,可步行慢慢欣賞對岸的里斯本。
帝國廣場(Prace Imperio)位於貝倫區,坐落在太加斯河的入海口處,是當地最大的廣場,呈長方形,草坪開闊,花壇造型別致,圓形噴水池的水柱造型變化萬端,是觀光客必到之處。廣場北面有總統府和熱羅尼姆斯大教堂;南面的太加斯河邊,是外貌像巨大帆船的發現者紀念碑。
在廣場裡還有航海博物館(Museu de Marinha),裡面陳列有4000年前埃及人獨木舟的模型,葡萄牙航海家所乘巨輪的模型、現代葡萄牙商船和海軍艦隻的模型等數百艘,並說明了船隻的演變史,旨在向人們宣揚葡萄牙中世紀的航海事業。
貝倫塔(Torre de Belem)是里斯本的地標之一,因位於貝倫區而得名。它離帝國廣場不遠,坐落在太加斯河口的淺灘上,原來四面環水,隨著歲月的流逝,現在靠岸的一邊退潮時幾乎無水,但仍需通過建在水上的簡易木橋和吊橋才能進入。這座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牙文藝復興式白色巨塔,建於1515~1521年間,最初僅係一座砲台,是保衛里斯本的軍事要塞,經過數度修復和改建後,成為古堡式宮殿建築,20世紀後半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引人入勝的五層樓塔形建築有紅牆圍繞,外表有高雅的藝術裝飾,內部是莊嚴的哥德式石砌建築,除底層外,塔高36.5公尺,平台上有6個角樓,角樓與垛口渾然一體,即是觀察台又是砲塔,雉堞環衛,碉堡四列,後面又有四層方堡高聳,再有雉堞兩層,四邊又各建有碉堡,塔體下面三層有大窗戶和陽台,在與最高一層接銜的部分,其懸檐設計非常巧妙,使貝倫塔的魅力大增。塔內有螺旋樓梯通往各層和塔頂平台,在平台上遠眺,帝國廣場和太加斯河風光盡收眼底,而摩爾塔格調的塔尖投影在太加斯河上,更是非常迷人。
貝倫塔也是葡萄牙航海事業的發祥地,曾風光一時,後曾作為航海燈塔之用,它外觀雖然瀟灑,內部卻非常昏暗,隱隱地透出一股陰森森的氣氛,因為它的地下室曾作過監獄,前後約500人被關押在牢內,包括一些名人在內,每當漲潮時,海水流入地牢,使囚犯恐懼不安,並有多人被淹死。
1497年,達.迦瑪從這裡出發,率領葡萄牙帆船艦隊、成功地探勘了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路。6年後,達‧迦瑪同樣在這個地方接受國王唐‧曼努埃爾(Dom Manuel)一世的軍禮歡迎,慶祝海洋探險計劃的成功。其實達‧迦瑪從印度帶回來實質成果,只是少量的一批胡椒;可是國王仍然相當滿意這項成就,並認為6年航行的龐大支出,是一項非常聰明的投資。事實上,這項打開通往東方海洋貿易路線的創舉,已讓葡萄牙開啟了海洋世紀的黃金時代,光是自東方進口的香料,就已讓葡萄牙迅速致富。現在貝倫塔已經開放供遊客參觀,開放時間為每年6~9月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10~18時,星期日是10~14時,每年的10月至翌年5月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10~17時,星期日是10~14時,遊客需購票入內,學生免費。
貝倫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er Belem)位於帝國廣場兩邊、熱羅尼姆斯大教堂旁,建於1989年,落成於1993年,全部建築及裝修耗資約1.5億美元。這座建築規模宏大,但較為低矮,大門坐西朝東,門前彩旗林立,以歐盟各國的國旗最為顯眼。這個中心側看儼然古堡,內部又分為5個中心:會議中心擁有各種類型的會議廳和工作室,有同聲傳譯和音像系統,可以承辦各種大型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有全國最寬大的展廳,並有各種大小不同的廳室,是舉辦大型藝術展的理想場所。表演中心有兩個劇場,一個擁有1500個座位,另一個則可容納500人,都有能力承接交響樂、舞蹈和戲劇的演出。娛樂中心各項遊樂設施齊全,令人目不暇給。商業中心包括有旅館、餐廳、購物街和服務等部門。
聖塔米思塔電梯位於城內聖塔米思塔街口,外表是座八層樓高的鐵塔,塔內有白色電梯,全日24小時為上上下下的人們服務,電梯有專人操作,藉以控制人潮。塔頂上有通道連接高處的街道,人們利用它來往通行於高處的廣場和低處的鬧區,省卻了迂迴繞道之苦。
發現者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又稱航海紀念碑,是葡萄牙政府在1960年為了紀念葡萄牙航海事業奠墓人的航海王子亨利克(Henrique)逝世500週年而建,故又叫亨利克王子紀念碑,上面刻著「獻給亨利克和發現海上之路的英雄」。它也是紀念15~16世紀為葡萄牙歷史駕下光輝一頁的航海家們,紀念碑的基座上雕刻著幾十個人物,都是航海家和遠航事業的支持者。亨利克是約翰一世國王的第三個王子,1394年在波圖出生,於1418年派出葡萄牙艦隊首次航向未知的世界去探險,次年就發現了馬德接島。葡萄牙航海家們按照他的周密部署,幾度成功駛抵非洲,先後發現了幾內亞、塞內加爾、維德角和獅子山。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航海家的探險發現在歐洲引起轟動,使亨利克王子被國人所景仰,歷史學家評價他對葡萄牙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
紀念碑坐落在帝國廣場旁的太加斯河北岸,據說這裡就是達.迦馬發現印度洋航線的啟航之地,整座碑石的設計主題,旨在描繪亨利王子船隊即將揚帆出航時威風凜凜的英姿。雕像中的王子氣宇軒昂,面朝壯闊的大西洋。他後面的傳教士們懷著感恩的心情低頭祈禱,感謝天主讓葡萄牙人發現巴西的大片沃士;另有史官們興奮地握著鵝毛筆,在記錄著這震驚人類世界的地理上的大發現;一旁的武市們紛紛緊握手中寶劍,期待著具有歷史性的一刻。紀念碑前的地面有大理石雕刻的航海圖,周圍裝飾著玫瑰花圖案,上面清晰地標出葡萄牙的航海船隊從這裡啟航抵達非洲、印度、中國、西本和巴西等城市的年代、地點、航路,是葡萄牙航海業的記錄。
這座雄偉狀觀的乳白色大理石紀念碑,形象獨特而美觀。從正面看去,在由一組高大的群雕構成的基座上高聳的碑柱直指雲霄;從側面看去,有如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巨型帆船。紀念碑內有電梯上去,裡面展示一些歷史性的油畫,紀念碑的西側還有一座民藝博物館(Museu de Arte Popular),展出葡萄牙古今民間藝術的著名作品。紀念碑旁,則是遊艇碼頭。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紀念碑,坐落在距離貝倫塔右邊不遠處,石造的碑高數百呎,碑的形狀是一艘張帆的巨船,上面有哥倫布和80名水手在驚濤駭浪中艱苦共濟的浮雕像,所有人物神態各異,那種毅力和緊張的表現,個個栩栩如生,是一項偉大無比的藝術傑作。
基督紀念碑(Cristo Rei)坐落在里斯本對岸的卡塞哈斯(Cacihas)半山上,海拔超過100公尺,以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耶穌像為藍本。衪面向大西洋,雙手不平舉張開,默默地守護著里斯本,以及漂泊在海上的遊子。
阿朱達(Ajuda)宮坐落在距離帝國廣場約5分鐘行程處,是葡萄牙最後興建的王宮,葡萄牙末代國王曼努埃爾二世在位僅3年,最後被革命分子趁其驅車出遊時,用伏兵以亂槍狙擊,國王自己倖免於難,逃亡英倫,最後終老異鄉;但他的父王和王儲都被槍殺死亡。當時曼努埃爾二世所乘的大馬車,現在還陳列在這個宮內,馬車兩側的門上,裝著厚厚的水晶玻璃窗,座位前還設有酒櫃。
格魯斯宮(Palace of Queluz)在市郊西北部15公里處,位於辛特拉和里斯本之間,建於1747年,是一座花園集錦的華美建築群,原係王室的夏宮,素有「小凡爾賽宮」的美稱,佔地15公頃,有正式客室40多間。客外觀呈粉紅色,內部建築豪華,裝飾講究。王宮以中間建築為主,另有兩翼組合。王位廳有國王和王后的寶座,三面牆壁鑲有鏡子,天花板上有威尼斯水晶吊燈。女王廳四壁有風俗畫;守衛廳有18世紀的馬賽克瓷磚,上面描繪了中國和巴西的風景。宮內還有覲見廳、王后化妝室、音樂廳和唐吉訶德寢室等,並陳列著葡萄牙花毯,奧地利瓷器和中國屏風。宮庭院裡綠樹參天,奇花異卉,還有水池噴泉。
聖喬治古堡(Carstelo de Sao Jorge)位於大西洋岸邊一座陡峭的山崖上,是里斯本城的最高點,由商業廣場右側爬上可達。古堡城築巍峨,牆厚且堅,像頭雄獅盤踞在山嶺上,雄偉、秀麗兼而有之,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葡萄牙人以它為民族的驕傲。1580年聖喬治王子曾在此領導里斯本人民與外族侵略者作殊死戰,全城快全部陷落時,唯獨這個城堡無法攻破,堅守達半年之久。奇特的是,它雖是里斯本的最高點,卻有泉水湧現,支援了守城的軍民。這個有堅厚城牆古堡的頂上高矗著聖喬治王子的塑像,還用藤夢裝設一個大餐廳。 這座古蹟是在公元5世紀時由西哥特人所築的要塞,有一段時間曾是葡萄牙人的宮殿。古城堡的特色是隨處可見摩爾人築城的技巧,葡萄牙人也精心地保護了這個全國重要的歷史文物,用黑、白兩色石頭鋪築了登堡公路,山上有聖喬治王子的塑像,保留著429年前的青銅砲台和舊式大砲。遊客站在這裡,古戰場遺蹟依稀可見,還能眺整個里斯本市街和港口景色。古堡隔壁有個公園,一個角落上有一大塊刻著里斯本平面圖的石板,人們可藉此瞭解一下里斯本各地的大概位置。公園內種有許多軟木樹、橄欖樹和桑樹,鳥園裡飼養著孔雀、火雞、烏鴉和鴛鴦。公園下面是千古悠悠長流的太加斯河最向大西洋。在古堡往東南方約80公尺處,有座聖露西亞瞭望台,附近綠草如茵,有許多長凳點綴其間,供人休息。
聖維森特(São Viceute)大教堂,坐落在聖喬治古堡西側不遠處,是為紀念1134年在西班牙巴倫西亞被處刑的聖維森特王,而於1147年所建的羅馬.哥特式大教堂。在16~17世紀重建後的大教堂,是里斯本當地最為著名的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物。當地有一段傳說:某日,聖維森特國王的棺木舟被兩隻候鳥保護著,沿太加斯河漂流而下,奇蹟似地出現在這裡,於是居民們把國王的遺體從舟中取下,安葬在教堂中,昕以取名為聖維森特大教堂。
熱羅尼姆斯大教堂(Mosteiro dos Jeronimos)位於帝國廣場北側,白色的大建築物雄偉巍峨,雕飾華麗,是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是由哥特式建築向曼努埃式建築過渡時期的產物,其特點是裝飾有航海的特徵,它在葡萄牙的地位有如法國巴黎的聖母院,於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始建於1502年,落成於1516年,這時正值大航海家瓦科斯.德.迦馬開拓通往印度航路後歸國,曼努埃國王大喜而賜建的教堂。
這座大教堂為石灰岩結構,分為大殿和後殿堂。大殿長92公尺,寬25公尺,拱接著6根拔地而起的八角立柱,柱體自上而下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浮雕;殿內安放著葡萄牙愛國詩人路易士.瓦斯.德.卡蒙斯和德.迦馬的靈柩,供人瞻仰。後堂長29公尺,寬19公尺,高25公尺,由兩根立柱支撐,是神職人員主持宗教儀式的地方。教堂內闢有大型展廳,許多重要的展覽都在這裡舉行。
大教堂的富麗輝煌還體現在它的外觀上,眾多浮雕群栩栩如生,自下而上直至頂端,有疏有密,與飛瞻上基督教騎士團的十字架渾然一體。大教堂旁還有一座建於同時代的雙層長廊式修道院所形成的長55公尺的方形庭院,宛如花園。大教堂前的廣場是訪問葡萄牙各國元首舉行歡迎儀式的場所,各國新任駐葡大使向總統遞交國書時,一般先乘禮車跟隨儀仗馬隊前往貝倫宮。
大寺院(Catedral)的位置坐落在阿法瑪舊市街的南方,建於1147年,是一座混合羅馬和哥德式建築的教堂,係12世紀中期第一任葡萄牙國王亨利克所建,裡面陳列著一些有名用金、銀製成的古玩。寺院的入口處左右各有一座鐘塔,雖然經過1755年的大地震,但是並沒有被破壞,仍然保存著中古的風味。對外開放時間為每日9~18時。
貝倫修道院(Monaseiro dos Jeronimas)是太加斯河畔因培里奧公園前一座特別醒目的大建築物,據說是葡萄牙國王曼努埃一世,利用瓦斯柯.達.迦馬海外遠征時所得的鉅款興建起來,用來奉獻給聖母的修道院。當時國王下令,從印度、非洲等殖民地進口的香料和胡椒,一律徵收5%稅金作為興建貝倫修道院之用,而這筆興建修道院的特別收入,就被戲稱為「胡椒錢」。
這座修道院雖然以哥德風格為建設計基礎,但在漫長的興建過程中,卻逐漸融入了葡萄牙著名的「曼鈕時期建築風格」,使得道院本身添入了硬邦邦哥德式建築所短缺的和諧溫潤的美感,後院的方形迴廊是最讓人喜愛的地方,繁複交錯的長廊助拱,以及連串併立的拱窗所塑造的靜謐氣氛,都足以留住遊客的眼光,將16世紀的葡萄牙光輝歷史留傳至今。
修道院在1502年才打好建築基礎,工程一直持續到16世紀末,進入19世紀後還曾整修數次。建築物本身的牆上雕刻,不但有一股聖人的雕像,而且也有熱帶植物、水果和海岸風景等的雕刻,非常獨特。開放時間為每日的8~19時。
聖方濟(St. Franci’s)大骨頭大教堂神殿,也是值得前往參觀的地方,它外貌和其他教堂無異,但傳說這座人骨頭教堂神殿中,有一座是用喪生於12世紀的一場大火中的神父、修女及孤兒的遺骸為材料所建成。
里斯本是全國文化學術中心,因此有許多科學研究機構設在這裡。其中的里斯本大學(Universidade de Lisboa)建於1290年,是歐洲古老的高等學府之一,設有科學、文學、法律、葯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系。還有里斯本工科大學、高等技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等。
這裡有35家博物館,其中的里斯本國立彩磚博物館(Museu dos Azulejos)是當地最吸引人的一座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建於16世紀的聖母修女院(Madre de Deus),後改為博物館,展示品的主要內容是記錄了15世紀至今的葡萄牙彩繪壁磚發展史。彩磚繪製的主題大致可分為生活寫真、宗教信仰和純幾何花紋圖型等3種。在照相機還未問世的古早,彩繪壁磚是屬於民間藝術,彩繪工匠理所當然取材自生活,像鐵匠揮汗工作,三、兩村姑提著菜籃買菜,狗吠追逐野兔,蝶戀花蕾等眼睛所見的生活情景,都是彩磚的內容題材。耶穌基督、聖母抱子等宗教氣氛籠罩整個西方國家,成為歐美人民的精神生活重心,在彩磚上層宗教偶像、聖靈故事,人們將衪供奉室內,以表達時時與神同在的虔誠;教堂神殿兩側牆壁也有大幅淡藍彩繪壁磚,公訴說聖上的故事,樸實的藍色淡化了金礕輝煌的俗艷。館內展出純幾何圖形及花紋是最原始的彩繪壁磚圖案,一塊塊的彩磚拼貼起來後,因為視覺焦點的不同,使原有的彩磚又有了第二種的花樣和感覺,甚至比故事性的繪畫來得更有意思。在彩磚博物館的二樓走廊上,展出一幅長10多公尺的「大地震前的里斯本市景圖」,猶如中國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一樣,全部用藍色繪描的方式繪制,由數千塊彩磚組成整幅市景圖,顯得樸實而恢宏。18世紀里斯本發生大地震後,幾乎一大半的城市燬壞,早期極具藝術價值的彩繪壁磚也因樓垮牆傾而受到波及,浩劫之後殘存的彩磚,也多被送到這裡典藏,這些有歷史價值的彩磚雖有不少破損而不那麼完好,但屬工之精美,顏色之獨特,仍係葡萄牙的國寶文物。現在彩磚博物館內側有販賣仿古的彩磚,是值得購買的旅行紀念品。
馬車博物館(Museu dos Coches)位於帝國廣場附近,熱羅尼姆斯大教堂東側,坐落在皇宮騎術學校裡,是巴洛克式的建築,建成於1905年,一共收藏了70多輛華麗的馬車,是全世界唯一保存16~18世紀以來,包括法國、奧地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各國王公貴族使用過的各種馬車,讓人大開眼界,也突顯出葡萄牙帝國強盛時代的奢華景象。這裡所陳列的馬車,都是歐洲各國歷代國王、王后、王子和駐外大使等所乘過的,有御輦、驕式大馬車、四輪車及雙輪輕便馬車等,一些馬車前後都有鑲金的人物雕像,無不惟妙惟肖。這些馬車都極為精緻,裝飾得非常美麗,有些是供正式場合使用的,有些則是閒來無事賞景用的,用途不同,形狀也不一。此外,館內也展出17~19世紀的肩輿等展品,其中有個中國轎子,非常難得。在博物館的牆壁和天花板上有美麗的繪畫,更增添了館內華麗的氣氛。馬車博物館入口的右手邊,陳列的是1960年伊麗莎白女王遊行自由大道時所乘坐的馬車。博物館對民眾開放的時間是星期二至星期六的10~17時。
國立古代藝術博物館也位於市內,原為私人官邸,1911年被改為美術、建築博物館,改建後於1943年改為今館。館內收藏了大批來自皇宮、大教堂和主教皇院的藏畫,集中了全國各地的精品,很多展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國家禮品博物館,設在總統府貝葉姆宮內,每月只開放一次。館內陳列的是世界各地國元首贈送給葡萄牙總統的禮物。
這裡也有許多圖書館和體育館,其中最有名的里斯本國家圖書館,建於1796年,原名為皇家公共圖書館。1978年被定為國家文化機構,成為一個集圖書閱讀、傳播和收藏為一體的綜合性圖書館。建築面積4.4萬平方公尺,存書200萬冊,是國內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圖書館。此外,還收藏有1.17萬種報刊。
里斯本體育館,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內外牆壁上都裝飾著一幅幅精美的葡萄牙所特有的瓷磚繪圖,畫面上有的是介紹葡萄牙的歷史故事,有的是敘說葡萄牙古老的風土人情。
古本京紀念館(Museu de Calouste Gulbenkian),坐落在市中心的古本京公園裡,佔地7公頃,是里斯本最重要的參觀點之一,它事實上包括了古本京基金會、博物館、圖書館和現代藝術中心等,所有建築是連成一體的。基金會是以慈善性、藝術性、教育性和科學性為宗旨。博物館像個古代藝術海洋,陳列著古本京生前收集的3000多件,從公元前2800年到20世紀中葉的東、西方文物。其中有埃及、希臘、羅馬、美索不達米亞、伊斯蘭、亞美尼亞、遠東和歐洲等地的藝術品。在歐洲藝術品中,又包括有繪畫、雕塑、陶瓷、象牙、銅器等12個部分,內有法國現實主義雕塑家霍頓的狄安娜大理石雕刻原作。在遠東藝術品部分,有中國的瓷器60多件,其中一隻高腳杯是14世紀我國元朝的珍品,還有康熙時期的彩盤,雍正時期的大花瓷瓶和乾隆時期的大玉壺,使中國遊客讚不絕口。圖書館在博物館隔壁,藏書約10萬冊,有關中國藝術方面的書也不少,但中文本不多。圖書館書刊僅限在館內借閱,設有閱覽室和聽音樂錄音室各兩個,5個微縮膠卷閱覽室。現代藝術中心分為葡萄牙藝術,外國藝術和繪畫、版畫及攝影等三部分,並收藏有不少前衛作品,值得人們慢慢品味。
卡洛斯.薩爾基斯.古本京出生於伊斯坦堡的富商之家,童年生活在土耳其度過,青年時期就讀於倫敦國王學院,1887年畢業。1891年22歲的他寫了「環高加索和阿普歇倫遊記」一書,書中關於石油資源的內容引起了土耳其政府礦業部長的注意,就授權他寫出關於美索不達美亞地區油田分布報告,他以高超的預測和堅忍不拔的精神,說服土耳其政府和國際金融巨頭開發了大片得天獨厚的能源寶藏。20世紀初他奔走於美、蘇兩國石油工業界,為波斯灣石油工業的發展而努力。1928年由於他的促使,土耳其石油公司的股份分歸4個公司,由盎格魯‧波斯、荷蘭皇家賣牌石油集團、法國石油和近東石油發展等公司各23.75%股份,剩下來的5%股份歸古本京所有,作為對他天才的創新精神和為商談所作努力的報償。從此,「百分之五先生」美名從中東到華爾街,乃至整個石油界莫不盡人皆知,一躍而成億萬鉅富,不僅是個大企業家,還是出手大方、名副其實的藝術愛好者和鑑賞家。
1928~1930年,蘇聯因執行五年計劃需要大量外匯,將古代法國39件金銀器皿、路易十四使用的寫字台,以及原屬俄國女皇所有的「女神黛安娜」大理石真品和數幅名畫等賣給古本京,他在巴黎蓋起了一幢漂亮的小樓,將大部分珍品集中在這裡,自己也隱居在藝術品中,並從不邀請外人參觀家藏珍品,但卻願慷慨供給博物館展出,使得他的珍藏揚名於世。1942年他從戰火漫天的中、東歐遷往葡萄牙尋找和平與安寧。1955年7月逝於里斯本,享年86歲。遵照遺囑,除留給子女部分財產,其他的全部財產成立古本京基金會,遺愛人間。
海外探險紀念館(Le Monnment des Découvertes)是在里斯本參觀時不可錯過的一個好地方,它被葡萄牙人視為國寶,館內蒐集了過去葡萄牙在海上稱霸時的珍貴古物文獻,在這些歷史文物中可以一窺葡萄牙當時不可一世強國富民的繁榮景象,緬懷過去盛世,為今日國勢不振經濟落後的葡萄牙人留下了一絲驕傲。
里斯本海洋館展示大樓建在太加斯河上,主館佔地24平方公尺,深7公尺,代表外海。東南西北四個副館代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極洋。主館和副館是分開來的,但所用玻璃間隔板與海水的反射度一致,看不清分界,好像連在一起。展示大樓共分四層,樓上有數根高聳入雲的桅杆,屋頂和第四層的房壁用玻璃造成,陽光可直接射入。第三、四層是展示館,遊客循反時針方向單行路參觀,每一大洋有每一大洋的聲音、氣息和溼度,觀眾可一邊看外海,一邊經驗著四大洋的生態環境。動物有哺乳類、魚類、海鳥類和無脊椎動物,共有2.5萬多動物個體。植物有隆生樹、海邊樹、海草和海藻等約萬棵。穿插在四大洋之間,有許多小型展示缸,每一缸分別展出特殊的動物行為和生態原理。也有許多圖書室,展示洋流、航海史、漁業史、地球板塊運動和衛星海洋圖等。第二層樓是維修和控制設備;一層的地下室是獸醫治療室和海洋動物適應地,許多海洋動物在展示之前,必須經過或長或短的適應期。整座海洋館展示大樓就像是海上行宮,揚帆破浪,航向神祕,航向未來。海洋館的行政大樓則建在河岸上,呈長方型,有演講廳、辦公室、會議室、商店和餐廳,與展示館間有一條兩層長橋相通,上層為入館橋,下層為出館橋,人們走在橋上可以聽到風聲、濤聲、海鷗聲及深海鯨魚之歌。入館橋上布有簡單的海洋常識介紹,如海水佔全世界水量98%,海洋平均深度為400公尺,深海動物永遠見不到陽光等。出館橋上則布有保育口號。
這個城市也有許多公園,其中的夢三多公園(Parque Mansanto)位於夢三多山上,這裡一片松林,濃蔭蔽空,山頭卻有一大片平地,設有市內有名的巨大圓形全景餐廳,從四週落地窗望出去,可以飽覽全市景色。夏天有許多遊客在松林中的空地上野餐,別有一番風味。
愛德華七世公園位於自由大道北端,園內廣大的草坪有好幾個足球場大,綠地上矗立著一尊引人注目的紀念碑,旁邊有個人工湖。這裡的溫室植物園內容豐富,人們在此可以觀賞到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
市立公園是里斯本人氣最旺的休閒運動公園,設有游泳池、籃球場和網球場各兩座,還有室內球場和高爾夫球練習場各一座。這個大公園是歐洲遊客駕著汽車和拖車組合成活動房屋全家前來露營度假的好地方,公園內水電和瓦斯設備俱全。
里斯本動物園(Lisbon Zoo)創立於1884年,佔地28公頃,飼養有400種2000隻動物,主要的有虎、豹、獅、象、河馬、犀牛、長頸鹿、狐狸、熊貓、熊、野豬、駱駝、牛、馬、羊、鱷魚、鯨、海豚、猴子、孔雀和昆蟲等,牠們多住在合乎生活習慣的乾淨籠子或區域裡,有些熱帶動物還有暖氣,以幫助牠們度過冬天。圓內有員工250人,設有獸醫院及兒童遊樂中心。並有1200公尺長的纜車,可讓遊客在空中俯瞰20分鐘。還有個海豚灣,每天都有海豚和海獅的表演。
這家動物園已加入歐洲保護瀕臨絕種動物協會,現在照顧有32種瀕絕動物。此外,葡萄牙的經濟雖然不景氣,但是這家動物園卻維持得非常好,這是因為它有250多位教父的緣故。在天主教的葡萄牙,教父是僅次於父母的重要人物,他必須擁有使「教子」得到良好照顧的能力,如鱷魚牌公司認養園內的所有鱷魚,歐寶公司是老虎的認養者,還有蜆殼石油養長頸鹿,新力(Sony)的贊助河馬及樂高(Lego)公司的認養企鵝等,因此這裡是歐洲唯一不靠政府出錢的動物園。
太加斯(Tagus)河是里斯本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河面寬3000公尺,看起就似汪洋大海,兩岸建有色澤鮮艷的橙紅色民居,還有貝倫塔和發現者紀念碑。河畔到處是寬闊的綠地、花園和廣場,南岸青翠蔥蘢的山色,以及北岸五彩紛呈的市容相互襯映,渾然一體,構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畫面。河裡生態豐富,棲息著數千種動物,在冬季遷徙中有多達十幾萬隻水鳥選擇在太加斯河口繁殖。同時在寬闊的河面上經常有巨輪破浪航行,有更多的小舟揚帆緩駛,河上有多座大橋築架,非常雄偉。
四月二十五日大橋(Ponte 25 de Abri)就是太加斯大橋,建於1966年,是一座橫跨在太加斯河上弧形非常優美的公路橋,也是今日世界上最長臂的第三長鋼索懸橋,並係目前歐洲最長的吊橋,是里斯本標誌之一。橋全長2278公尺,高出水面70公尺,主橋堡高達190公尺,南橋墩埋入水下達80公尺,北橋墩埋入水下也有35公尺深。橋上只有車道,沒有人行道,在橋的石邊可以看到豪華郵輪出入的里斯本港口;黃昏時分,夕陽餘暉籠罩長橋,是最美麗的時刻。
薩拉查(Salazar)大橋也是歐洲最長的吊橋之一,它雄偉地橫跨在太加斯河上,全長3018公尺,中心跨距1013公尺,可以通往塞士波半島西邊的卡巴里卡(Caparica),那裡有一條長24多公里的白色沙灘和一片美麗的松林。
瓦科斯.德.伽馬大橋,興為於1995年3月26日,完成於1998年4月1日葡萄牙98年萬國博覽會開幕日前夕,因為500年前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德‧伽馬發現了通往印度的航線,1998年的葡萄牙萬國博覽會又以海洋為主題,對已凋零的葡萄牙航海史做紀念性的回顧,所以這座大橋以葡萄牙航海史上最著名航海家的名字命名,尤具意義。這座橫跨在里斯本太加斯河上面,長達17.3公里歐洲最長大橋之一的達‧伽馬科拉索式大橋,是繼英、法海底隧道之後歐洲罕見的大工程,耗資10億美元,因為葡萄牙無力負擔整個建橋費用,因此是由英國、法國、葡萄牙合資的私人企業承建,將來由過橋費所得連本帶利償還。
海洋世界博覽會的會址,在里斯本東北部太加斯河岸的工業區內,佔地60公頃,是里斯本土地重新開發計劃中的一部分,這個全名叫做「海洋,未來遺產」的世界博覽會,開幕於1998年5月22日,閉幕於同年9月30日,當時共有14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曾吸引了來自全球各地的850萬名觀眾前來參加。博覽會擁有數個商場,數十個展區,共有1850個住房,兩家大飯店。
會中的法國館以一個360度的電影螢幕,帶領觀眾遨遊海洋,以嚮應聯合國當時舉辦的「海洋年」,也迎合博覽會的主題「海洋」。德國館主要特色是一個未來潛艇站,英國館則是一個神祕島嶼。博覽會展出大型水族館的「海洋展覽館」和「海洋知識館」在會後還曾持續開放參觀,成為里斯本永久性的一個觀光賣點。地主國的參展單位在太加斯河上設有遊艇和帆船停泊處,並安排海怪出沒以製造娛樂效果。在萬國博覽會過後,原有的會址成為里斯本的衛星城鎮,鎮內包括有尖端科技工業園區,一所大學,一座公園,一個海洋館,以及運動休閒設施。
馬夫拉(Mafra)是個田園風光極為優美的小鎮,經緯度為西經9度20分、北緯38度56分,位於里斯本西北方42公里處,鎮內有知名的大修道院,鎮北則有美麗的海水浴場;鎮中還有宮殿、圖書館和宗教美術博物館等。其中規模最大的是能容納古代藏書三萬冊的圖書館,建築物正面的塔有116組鐘,能奏出美妙動人、莊嚴肅穆的宗教音樂。
魁努茲(Queluz)是在里斯本西北方不遠處的一個小農村,人口約4萬名,這裡最著名的建築物便是王宮,它建於18世紀後半葉,是瑪利亞一世的住所,她在與法王路易十五世訂婚時,曾訪問過法國的凡爾賽宮,見其非常豪華,金碧輝煌,乃非常醉心著迷,回國後,就仿照凡爾賽宮建立了這座小王宮,所以別名為「小凡爾賽宮」。整個王宮分有大使廳、女王廳、唐吉訶德廳、公主廳、音樂廳和王位廳等,以馬賽克技術建造。各廳室裡繪有中國、巴西的風景畫,反映18世紀宮廷野宴情景的風俗畫,掛有威尼斯的吊燈。王宮中有一處由法國著名技師建造的庭園,其中有雕像、噴水池及花園,造型精緻,巧奪天工。
在葡萄牙沿海各城鎮都有紀念聖佩德羅的城市節,據說他曾是位漁民,當出海作業的漁民在海上發生海難時,他會伸出緩手。里斯本的城市節則是為了紀念守護神聖安東巴(Saint Anthony Day),據說這位13世紀的傳教士,曾將家裡的所有錢財都分給窮人。
里斯本的城市節從每年的6月份第二個星期開始,一直到月底才結束,每天從晚上9時到次日凌晨3時,天天如此。屆時全市居民出動,人山人海,不分男女老幼,個個興高彩烈。當節日揭開序幕時,路燈齊開,燈火輝煌,雄偉的軍人儀仗隊在前面開道,吹呼雀躍的各區遊行隊伍魚貫而繼,每支隊伍前都有一支小樂隊,不同的隊伍穿不同顏色艷麗的傳統民族服裝,並按古代本區祖先們的模樣打扮,每人手舉一個紙糊的走馬燈,載歌載舞,歡迎鼓舞。 不一會兒,一支全部由赤腳、大方、美麗姑娘們組成的隊伍出現了,她們個個載著花俏的大披肩,身穿裡外各三層的三層裙,左臂挽著一件圓鼓鼓的大花包袱,口中輕唱著歡愉的民謠,笑盈盈、羞答答地遊行著。據介紹這支年輕娘子軍的祖先多是漁民,新婚的小媳婦回娘家時就是這樣打扮,花包袱是婆家富足的標誌,千層裙是姑娘巧手的象徵。接著過來的一支隊伍全是健壯英俊的小伙子,頭戴盔甲,手持矛和盾,在雄壯的鼓手伴奏下,踏著整齊有力的步伐,非常威武陽鋼。午夜時分,節日方酣,遊行還,禮砲轟嗚,爆竹聲此起彼落,歌聲震撼天地,一曲捍衛獨立、熱愛生活的交響況迴蕩在城市上空,迎來了燦爛的朝陽。
酒都波圖
波圖(Porto)市又名奧波多(Oporto),是個歷史名城,始建於5世紀,原係叫做「卡爾」默默無聞的小村落,後來改為「波圖卡爾」。早在羅馬時代這裡就有人居住,比里斯本更早被人發現。公元540年被西哥特人佔領,公民716年落入阿拉伯摩爾人之手,呈現長期蕭條。公元997年重新被基督徒奪回,並且迅速繁榮起來,從此一直是葡萄牙西北部地區一個重要的城市;航海家亨利克王子1394年就是在此地出生。14世紀時,這裡成為重要的港口。在15世紀葡萄牙海外大發現的歷史上,波圖曾起過關鏈性的作用,並成了飛速發展、充滿活力的工商業和航海的中心。1640年在反對西班牙和拿破崙的入侵中,也起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半島戰爭中,英軍在此渡河攻擊法國軍隊,並於1809年佔領波圖。1919年曾宣告建立君主政體,但只維持了3個星期。
這個葡萄牙西北部最重要的港都和工商業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36分、北緯41度11分,位於里斯本北方的蒙德古河以北地區,坐落在杜羅河下游,距離海邊約5公里,在地理位置上南距孔布拉市110公里,擁有55萬多名人口,無論是從歷史、面積,還是從人口上看,它都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城市和第二大城。
波圖自19世界以來就是個工業中心,其中以冶煉業、絲綢和綿織加工業特別有名,釀酒業非常興盛。附近盛產葡萄,因此也是國內葡萄酒的釀造中心,同時是今日世界上最出名產葡萄酒的地方,並且是享譽全球波圖葡萄酒的產地。市區東方沿杜羅河的近郊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秋收時節果實累累。從前可見帆船在杜羅河上穿梭,以及不停搬運葡萄酒的盛況;如今已難再現,因為現在已改用卡車或火車來載運葡萄酒。葡萄酒外銷,也多以這裡作輸出的港口。每年由此地運銷英、法、德、美、義大利、加拿大,拉丁美洲和東歐的酒類,多達20多億公升,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在工業方面,波圖主要有棉毛絲織品、製鞋、製帽、陶器、軟木製品、香煙、家具、輪船、電器、藍岫瓦、食品加工、機械和化工品,還擁有一家全國最大的石油提煉廠。此地更是國內製造精巧金銀珠寶飾物的技匠中心,不但巧匠精工,並且價格公道。
這裡氣候溫溼,土壤肥沃,土地利用率高,每年可以種植兩季穀物、豆類和蔬菜水果。偏遠山谷地區的農民們,常僅賴伐木和榨取樹脂加工為收入的主要來源。此外,漁業在波圖的經濟上也佔有重要地位。
在交通方面也非常便利,與里斯本之間有電氣化鐵路和高速公路相通,從里斯本乘IC特快火車前來,車程約3.5小時,由高速公路到波圖,行車時間只要3小時。郊區有佩德拉斯‧魯布拉斯國際機場,與紐約、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等地有班機營運;與里斯本之間每天有數班國內航線班機服務,航程約45分鐘。機場有巴士和計程車開往市區,車程約25分鐘。 這個美麗的港都有數十家旅館為遊客服務,其中最好的是位於市中心區的王子(Infante)五星級大飯站,有親切的接待品質和現代化的服務設施,電話:2008101。另一家位於商業鄉的波圖格蘭德大飯站為二星級水準,房租較廉,電話:2008176。這裡有許多餐飲場所,可以吃到富有葡萄牙風味的菜餚,最有特色的烹飪方式是用豆類、雞肉、香腸和香料做成的波圖菜(Tnipas a moda do Porto)。市內有一家上海餐廳,是正宗的中國料理,生意興隆。在餐廳裡除了好菜外,還應該品嚐有名的波圖葡萄酒。波圖人的餐桌上,還有一道很有名的綠菜湯,是將葡萄牙特有的甘藍菜切得碎碎的,再加雞湯熬製而成,非常好吃。另有一道名菜叫做燉豬腸,主料是豬腸和雜豆,放在鍋裡,加上佐料蒸煮,香味樸鼻,味道鮮美。它的由來有一段動人的傳說:1571年法國入侵,企圖佔領波圖。葡萄牙軍民奮起抵抗,市民全體動員,支援前線。在糧食極端缺乏的情況下,他們幾乎把所有牲畜都殺掉,把肉全部供應前線,自己只把剩下來的豬腸雜碎留下,再混合著剩下來一點雜豆蒸煮來吃,後來就形成了現在這道著名的燉豬腸。
波圖和西班牙相距只有161公里,東西海邊有誘人的沙灘,有許多外國觀光客在海濱浴場流連忘反。穿城而過的東土羅河是波圖的靈魂,為城市增色不少,河上彩帆搖曳,河畔的灘頭是市內著名的旅遊地。河上有了座大橋,其中的路易士一世大橋建於1881~1885年,是歐洲最大的拱橋之一,它呈半圓形,長180公尺,係法國名工程師艾菲爾的傑作,其建築年比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還要早4年,如今已是波圖的標誌之一。河上有遊艇碼頭,每天的10.5時、15時和17時,有3班遊艇為觀光客作遊河服務。在杜羅河中,不時可見一種造型獨特的黃色木船,滿載著葡萄酒的木桶,揚帆航行,構成波圖特有的風情畫。
全市分為新舊兩個城區,新城區與大海相望,高樓大廈林立,街道寬闊,非常整潔,市政廳、大學、醫院和足球場都是主要的現代化建築。別墅掩映在棕櫚樹叢中,結構精巧,色彩調和,每棟房屋都有庭院,周圍樹木蔥鬱,整個居民區就像大花園。
舊城區位於杜羅河畔,閣樓式的房屋依山丘而建,屋頂是紅瓦,外牆鑲貼著有各種花紋的藍色瓷磚,陽台是富有當地特色的鐵木結構。河岸的花崗岩峭壁、繁茂的街心花木,碎石鋪路,小街窄巷,充滿古城風情,連這裡的商店街也極富傳統特色。
波圖在藝術上也是魅力十足的城,因為沒有地震,所以保存了許多藝術方面的精髓,如14~15世紀時代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還有古意盎然的羅馬式拱門,遊客置身其中,彷彿重回到中世紀,非常有趣。
自由廣場(Praca de Liberdade)是舊城區的中心廣場,中央有唐‧佩德羅一世(Dou Pedoro)的騎馬銅像,北邊由阿里多斯(Aliados)大道往北延伸到市政廳廣場(Prace de Municipio)。這裡有美麗的花園、郵局和旅遊服務中心。它的東北方有約翰一世廣場(Praca de Dom Joao I),東南方是中央車站。
亨利克廣場(Parca de Infaute D. Henrique)因航海王子亨利克而揚名,現在這裡還保存著他出生時的房舍。廣場一帶有如飲食中心,這裡許多商店都出售有波圖人最愛吃的大香腸。 半島英雄紀念碑聳立在市區中心,碑頂的銅獅代表波圖市民,腳下跺著的老鷹象徵拿破崙,它形象地展示了波圖人民抗擊拿破崙侵略軍的壯烈場面。
尼克斯多公園,是市內一處引人入勝的地方,山上的禁獵地,到處都是奇花異草,使得波圖市周圍,畫出一幅包羅萬象的動人景色。
蘇亞雷斯國家博物館,是昔日威爾頓將軍的司令部,藏有史前和古羅馬工藝品,並有傑出的雕塑、繪畫、油畫、雕刻、陶瓷器、古獎章和古幣等展出,其中一枚公元五世紀時的希腊古幣,價值連城。
雷伊斯國家美術館(Museu Nacional de Soares dos Reis)位於自由廣場西邊約一公里處的努埃爾二世大道上,名稱出自葡萄牙名雕刻家雷伊斯,是漂亮的18世紀中期的建築物,館藏非常豐富,有許多考古和藝術珍品,包括史前和古羅馬的古物,雕刻、繪畫和錢幣等,也收藏有葡萄牙現在畫家和雕刻家雷伊斯的作品。
波爾薩宮(Palacio da Bolsa)坐落在市中心,面臨亨利克廣場,係當地著名的參觀點,是一座華美的摩爾式建築,也是伊斯蘭文化的精粹,建於1842年,是仿照19世紀西班牙格拉那達的阿爾罕布拉宮而建,原為19世紀著名的交易所,宮內有雕了花紋的大理石階梯、彩色玻璃,阿拉貝司克式的牆壁和馬賽克鋪成的地磚,顯得巧奪天工,不但精雕細鏤,而且富麗堂皇,是當地建築的一大傑作。宮裡以阿拉伯廳最為聞名,大廳中的阿拉伯圖案牆壁,金碧輝煌的裝璜,以及美麗的彩色玻璃,令人目眩。
聖克拉拉教堂(The Church of Santa Clara)位於自由廣場的南方,是一座建於15世紀初期的宗教建築物,本來內部有鑲著金箔和木雕的圖案,但是17世紀後改建為洛可可式及巴洛克風格的混合式樣,在葡萄牙是個特異的例子。
克萊里哥斯教堂(Igreja dos Cl’erigos)位於自由廣場西方200公尺處,建於18世紀中期,是巴洛克式建築物,由義大利建築師尼格洛‧納佐尼所設計。教堂裡有一座用花崗岩砌建的克萊里哥斯塔,高75公尺,原作為航行船隻的陸標而興建,是波圖著名的建築物,氣魄雄偉,典雅壯觀,在葡萄牙塔樓中首屈一指,被譽為波圖的象徵,遊客可舉登200級階梯後到達視野廣闊的塔頂層,可以一覽貿波圖古城風貌。杜羅河碧藍的水和對岸連綿不斷的酒窖,盡在眼下。 聖法蘭西斯科教堂(Igreja são Francisco)位於波爾薩宮斜對面,是杜羅河沿岸一座非常雄偉莊嚴的宗教建築物,從1383~1410年,由當時國王約翰一世建造完成,在1718世紀時曾予修建,正面是羅馬式樣的建築,內部則為巴洛克風格,有祭壇和圓形屋頂,非常壯觀。 波圖大教堂(Catedral Porto)位於市內Terreiro Da Se丘陵上,非常雄偉,是在西哥特城堡遺址上興建的,原為12世紀羅馬式建築,正殿和大部分建築是17~18世紀修建的。教堂正面有哥德式玫瑰窗,巴洛克式的大門,內部有用藍白兩色瓷磚鑲嵌表現「雅歌」情景的壁畫,極為壯觀。教堂北面的敞廊是巴洛克式風格,教堂正面兩旁有兩座塔和翼堂,均保當初期面貌。教堂正對面矗立著有葡萄牙風格的陽台,以及19世紀末期增建的哥德式修道院。教堂廣場上有古代曬首級的抬子,令遊客觸目驚心,但是卻很刺激。由於這裡地勢高,遊客在此可以俯瞰波圖全市,並且可以看到杜羅河上有很多人在橋畔散步的路易一世大橋。從教堂的石階下來,就是波圖市的舊城區。
聖馬丁教堂,是綜合了羅馬和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大教堂,以圓柱上帶奇特雕刻的柱頭而聞名。 圓柱山修道院曾經是砲兵的營房,1809年英國威靈頓將軍曾率領大軍,在這裡強渡杜羅河襲擊法軍。
僧侶塔高90公尺,用花崗岩砌成,建於18世紀,聳立在蒨城區的山丘上,它氣勢雄偉,典雅壯觀,在葡萄牙塔樓中首屈一指,被譽為波圖的象徵,曾經是海上船帕引路的航標,遊客登塔遠眺,波圖海陸景色盡收眼底。
布薩科宮殿旅館是波圖最知名休閒度假好地方,也是被喻為世界上最離譜的豪華大飯店之一,距離市區約一小時車程。這是一座新曼努埃爾式的宮殿建築,高高的樓頂上裝飾著威嚴的渾天儀,主建築正面伸出的飛檐鑲嵌著塑有猛獸像排水噴口,以及一些大小天使,朝向國王和吟詩人的半身雕像。所有半圓形窗戶葉板周圍都有精巧的花紋邊飾,門前錯落有致地排列著若干修剪得宜的小花園。這家極為高貴的宮殿飯店,從未盲目刻意地超越昔日皇族的傳統風格去追求現代化,但卻因之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特色。高雅的客房中沒有電視和電話,更沒有任何新潮家具,永遠保持著古樸典雅、清香隽永的貴族風格,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13世紀初葉,這裡還是一所佔地百餘公頃的修道院,坐落在這一帶起伏丘陵的斜坡上,終日籠罩著一片祈禱與沉思的寧靜。在肅穆的高牆外,綿亘不斷的林區足有修道院10倍之闊,這裡的修士們除了苦修、貞潔、順從等三願外,還立下每年種植若干不同種類的樹木,而且未經修道院表決同意,任何人無權擅自伐木。從那時起,經過了三個多世紀的繁衍,來自世界各地無數種名貴樹種在布薩科的山坡上紮下根,才有今日郁郁蔥蔥的景象。
1810年,這片珍貴的大森林不幸淪為血肉橫飛的戰場。拿破崙麾下驍將馬塞納在奉命駐軍葡萄牙期間,曾覬覦葡王寶座,受到了英軍統帥威靈公爵的沉重打擊。一代梟雄馬塞納竟視戰爭為兒戲,讓喬扮成副官的愛妾指揮調動軍隊,遂使5000名法軍將士化為沙場冤魂。19世紀末,佩德羅王世國王決定在布薩科密林深處建造一座避暑行宮,由義大利名建築師設計,召集所有能工巧匠,在拆除修道院原有部分建築的基礎上破土興工,行宮宣告落成後不久,國王又把它改為豪華型的宮殿旅館,於1909年正式對外開張,達官貴人紛至沓來,歐洲各國上流社會競相以在這裡舉行盛宴和婚禮為榮,現在則吸引著越來越多願意返璞歸真的四方貴客。
此外,市內可資參觀的名勝古蹟還有建於12世紀的塞多費達教堂,建於14世紀的聖方濟各教堂,建於16世紀的格里洛斯、新聖若奧、聖本比和達維多利亞等教堂,建於18世紀的慈善堂、卡爾莫教堂、聖安東尼奧醫院和主教府,建於1911年的大學和地區檔案館等。 到波圖市訪問,除了參觀名勝古蹟外,更應該參觀當地的酒廠,方為不虛此行。因為葡萄牙為世界第六產葡萄酒大國,波圖則是葡萄牙的「酒都」。這裡的大街小巷「無處不飄酒香」,尤以加亞葡萄酒窖(Vila Nova de Gaia)最為有名,在路易士一世橋下層左轉即到,這裡的波圖葡萄酒釀造區,有許多酒廠開設在此地,它門多臨河而建,面對杜羅河的一面都是門市建築,酒窖則在門市部的後面。
桑德曼(Sandenan)是當地最著名的酒廠,已有200多年歷史,產品馳名世界,其所生產的「黑斗篷」名酒,世界馳名。碩大的酒廠地下室等於是一座釀酒工藝博物館,儲存著3000萬公升的各種葡萄酒。這裡陳列著一排排各種型號和不同年代的陳酒,酒窖內無論寒暑,一直都保持著攝氏8至16度的恒溫,酒桶用橡木製造,不少酒桶已超過百年歷史,木桶年齡越大,桶內酒味就越醇美,最大的橡木桶可貯2000公升酒。為保證酒的質量,長久以來嚴格規定須貯存7年以上的酒才能上市。遊客光臨酒庄參觀,先免費品嚐紅白葡萄酒,並隨意選用奶酪、蜜棗、杏仁和花生之類的下酒食品,然後參觀橫臥如山的橡木酒桶,有漂亮的公關小姐介述葡萄酒的產地、釀製過程、品酒規則、飲酒方法,最後再推薦近年佳酒,任君選購。在酒窖裡有個大廳,內存近萬瓶佳釀,是儲多年的極品,多半是2000年後釀製,每瓶售價約要16萬元台幣。
皇家酒廠是波圖最大的葡萄酒基地,佔地77萬平方公尺,可生產28個不同品種的葡萄酒,地下酒窖長1000公尺,高和寬各5公尺,貯藏有200萬瓶各種葡萄酒,最早的酒1940年入庫,已經有72年酒齡,是真正的「陳年老酒」。這裡還有缸裝的酒庫,有木製的及不銹鋼製的兩種酒缸,不銹鋼酒缸每個可以裝酒110萬公升,若有22個。這些酒在這裡經過了工藝處理後,通過管道送到瓶裝車間裝瓶入庫,每入可裝20萬瓶。因此波圖為葡萄牙贏得「酒市」之稱,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遺產之稱。
杜羅河特區是個非常有名釀酒地方,距離波圖104公里。早在1757年,龐巴爾候爵就把這裡出產的葡萄酒命名為波圖酒,並將當地劃為特區。現在這裡共有3萬公頃葡萄園,年產各類葡萄酒24萬桶,佔全國酒產量的12%。其中波圖酒有10萬桶,90%外銷,就連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生產都出口大國,也要進口波圖葡萄酒。
這個城市的城市節為6月16~24日,紀念的是聖若昂,人們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燃起篝火,載歌載舞,澈夜不眠,且用青蒜互相擊打。
辛特拉是衛星市
辛特拉(Sintra)舊稱Cintra,是里斯本郊區的衛星城市和重要的觀光點。這裡自5世紀起,一直由羅馬人佔領,成為一個古鎮。1147年,阿方索‧恩里克斯的十字軍從摩爾人手中佔領了這個地方,以後成為各王室的避暑勝地。英國詩人拜倫(Byron)也對它讚不絕口,稱此地為「地上的伊甸園」,曾在他所寫的詩歌「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中,讚美過當地的美麗景色。
這個地方只有3萬多人口,經緯度為西經9度23分,北緯38度48分,坐落在辛特拉山脈北麓,里斯本和大西洋之間的一處岬角上,海拔約200公尺,東南距里斯本30多公里,離南方的埃斯托里爾只有10公里路,西望大西洋。因為辛特拉山是屬火山之系,所以當地有許多溫泉,自然景觀非常優美。
很有吸引力的辛特拉不僅是個著名的旅遊城,同時也是個農貿中心,當地採石場出產花崗石、玄武石、石灰石、大理石和雪花石膏等,都是出口創匯的物資。城市富有涼樸的農村特色,到處草木繁茂,雲霧繚繞,建築物有如童話裡的城堡,的確沾有幾分「仙」氣。
小巧的山城辛特拉,是順著山勢的地形建成,所以街道狹窄、彎曲,並且地面坡度很大,雖係重要的觀光城,但當地停車場嚴重不足,因此時常可以看到警察對隨便停在路旁的車子開罰單的鏡頭。如果從里斯本開車前來,可驅車向西北行駛,經過2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後,再馳一段崎嶇的山路就可抵達山上的風景區。如果從里斯本乘火車前來,車程40分鐘,然後坐計程車到山上的風景區。
當地有很多古蹟,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蒙塞拉特宮(Palácio de Monserrate),位於市區北部的山上,現在成為國家宮,已被視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王宮建於13~14世紀,15世紀末曾進行大規模改建,18世紀中又加以整修。它集合了摩爾、哥德、烏紐埃和維多利亞等式樣的建築精華,因此顯得多彩多姿。在十字軍來到此地之前,這裡一直是摩爾人酋長們夏季避暑的城堡(Castelo de Mouros)。從16世紀起,數代國王和王后都曾入住,主持朝政,直到1910年,葡萄牙宣布成主共和制度前為止。
王宮是統一和諧的建築群,屋頂上的煙囪高30公尺以上,是代表帝王之家的象徵。宮殿外觀雄偉,有金黃色的大宮牆、紅色的塔樓,還有暗綠色的穹頂,在麗日晴空下形成一幅壯美的畫面,是葡萄牙城堡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它綜合了摩爾式、哥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等風格,是多彩多姿堡壘式的宮殿。宮的外牆有不少馬賽克瓷磚圖案,也有不少奇異的雕刻。
宮內有60個房間和廳室,天花板常是建築物裡別具意義的一部分。每個房間都陳列著當時王室所使用的家具和設備,有阿拉侄的磚牆,義大利的雕刻、法國的吊燈、沙發和床,中國的瓷花瓶,西班牙的扇子,捷克的水晶器皿和印度的木質神像等。
有一間喜鵲廳特別有意思,天花板上畫了137隻喜鵲,代表宮女,每隻嘴裡都吐一句「Por bem」,意思是要自重。它的由來是因為約翰王曾在這間房子裡調戲宮女,不巧被王后菲莉帕逮到,那句話就是警惕犯色戒的國王。這位王后協助約翰王一生致力提升葡萄牙在歐洲的地位,他們成功了,他們的一個兒子被稱為「領航者亨利」,開啟了葡萄牙15世紀強大的海權時代,故此宮在葡萄牙黃金時代的設計上,添上船艦的繩索、貝殼和海怪,給這個王宮帶來傳奇色彩。
天鵝廳是宮內最大的廳,天花板上描繪著頭戴王冠的27隻天鵝。另外,還有兩個有巨大圓錐形煙囪的廚房,由裡面磨損的大理石及直徑一公尺以上的大鍋來看,可以想像最盛時期,有300多人在這裡生活起居的規模和盛況。
徽章廳的天花板上也畫滿從戰場上繳獲各種各式的徽章和勳章。還有獅子廳、阿拉伯廳和中國廳等。在中國廳裡陳列著慈禧太后贈送給葡萄牙國王由象牙雕刻的九層寶塔,還有一對高約一公尺的景泰藍花瓶,以及太師椅、桌子和地毯等。王宮內的禮拜堂,也是16、17世紀的建築,馬賽克的裝飾非常華麗美觀;擁有八角形屋頂的武器庫,牆壁上裝飾著17世紀法國的陶器,上面繪有一些狩獵戰鬥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王宮的花園是伊比利半島上、風景優美的園林藝術中最傑出的典範之一,花園內有17股冰涼清澈的噴泉。王宮前就是共和廣場,其西南方有一座建於12世紀的教堂,以及一座市立博物館。遊客站在宮外的平台上,可以俯瞰碧海,令人心曠神怡。
七嘆宮在辛特拉山半山坡的開闊地帶上,近處有繁茂的參天大樹,遠處青山環繞,是18世紀時由荷蘭駐葡萄牙領事所建。他第一次來到這裡時,看到迷人的景致,驚喜不已,不由地連嘆七聲,當時決定在此興建宮殿,故後人稱它為「七嘆宮」,經過擴建後成為現在規模,如今已改為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每年都接待大批遊客,其中不少是各國權貴人士和政商名流。
莫羅斯城堡位於辛特拉南郊3公里處,建在兩座山峰之間,由一組塔樓和幾段城牆組成。它在8世紀時由摩爾人所建,19世紀時加以修建,周圍有大片林木花草,如今成為一處城堡園林。
洛卡角(Cabo da Roca)是里斯本區西南端的一個觀光小鎮,也是葡萄牙著名的海濱旅遊勝地,位於首都里斯本市西方約40公里處,距辛特拉只有18公里,是瀕臨大西洋一塊巨大的峭壁懸崖,在海拔140公尺的岩上,是一塊東西長約兩公里、南北寬幾百公尺的條狀岩石坡地,在它的後面有一大片遼闊無際的大草原,還有青夷湧泉,因位於歐洲大陸的最西點,故有「歐洲之角」的稱呼,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艘輪船,都要經它下面的海洋駛入里斯本。在樹林環繞的山崖上有小巧玲瓏的樓房、餐廳、工藝品店和咖啡店。在一塊坡地上有座建於1722年紅白兩色的燈塔。在坡地靠海的一側有座高約10公尺的石砌長方形紀念碑,頂端立著十字架,下部鑲嵌著潔白的大理石,碑身刻著葡萄牙古代詩人卡蒙斯的詩句:「地之角,海之始」。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在此留影紀念,同時只要花點小錢,就可以在海角辦事處購得張上面寫著:「某某先生(女士)到此一遊,這裡是陸地的結束,海洋的開始」的洛卡角證明書,下角蓋有辛特拉市政府的火漆印,在證明書紙皮夾的外面印有一幅歐洲古地圖,背面有葡萄牙辛特拉洛卡角的簡圖和彩色照片,古色古香,值得珍藏。
在洛卡角附近的金楚(Giucho)海岸,有美麗的海水浴場,海潮水流極速,季風強時,塵沙常被一掃而盡,海灘非常潔淨,令人有一種冰涼清新之感。
每年的6~7月,市內都要舉行辛特拉音樂節,邀請世界馳名的交響樂團和國際一流演奏家前來演出。還有很多國內外觀光客前來避暑和遊覽,同時欣賞國際水準的音樂節,在這段時間裡,辛特拉市的宮殿、大飯店、莊園和廣場,都有音樂會和歌舞表演,熱鬧非凡。
旅遊城卡斯凱什
卡斯凱什(Cascais)也寫為Cascaes,是葡萄牙西部里斯本區的城鎮和自治區,也是一個漁業港口和葡萄牙太陽海岸的遊監勝地。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人來到伊比利半島之前的時代,原為古老的漁村,1364年建為自治市,當時市內就有整潔的街道,並且有各種各式商店、咖啡館餐廳等,不但是海濱旅遊城,而且也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昔日曾是葡萄牙王室別墅所在地,還建有王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葡萄牙宣布保持中立,卡斯凱什備受各國情報機構青睞,成為各國間諜雲集之地。現在市容仍保留著古時的魅力,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地新建了許多五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有不少外國富豪來此購置豪華別墅,作為夏天休閒度假之用。
這個擁有1.5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9度25分、北緯38度42分,東距里斯本約25公里,瀕臨大西洋的卡斯凱什灣,兩地之間通鐵、公路,車程約30分鐘可達,尤其是乘坐巴士沿著高速公路順著太加斯河一直到大西洋濱,沿途景色如畫,美不勝收。
在旅遊地圖上,卡斯凱什被形容是「漁人和國王的村莊」。此地漁夫頭戴圓形扁平小帽,每當黃昏時分,他們就在公共市場上吆喝著競賣海鮮,招來人群爭相圍觀,而當地烹調的海味,更是令人垂涎。沿著海濱往西北方向走去,一處沙灘上有家名叫摸蝦削(Muchaxo)的餐廳,布置別致,專賣海鮮,經常可見古銅色皮膚的漁夫把小船從沙灘推到海面去,也可看到漁婦在海邊默默地補著漁網,漁民們的生活非常樸實。
城內也有一些參觀點,建於17世紀的古城堡是當地最重要的古蹟,當年是用來扼守進入里斯本的通路,經過整修後,現在是葡萄牙總統的官邸。市內有幾座教堂,最主要的是聖母升天教堂,建於1665年前,用白色、玫瑰色和灰色的大理石製成,以寬敝明亮著稱,教堂內藏有聖安東尼的肖像。吉馬良斯伯爵的別墅坐落在一個大花園中,內有迴廊、噴泉和雕塑,現在用作博物館和圖書館,館內陳列有瓷器、金銀製品、書籍和家具等;附近還有一處史前墓穴。
這裡的海邊,有一個由海浪長期沖擊所造成的海蝕洞。除了市中心一帶的海灘外,市郊3公里處還有一個海灘,以風急浪高而聞名,曾是世界沖浪比賽的場地。當地還擁有好幾個高爾夫球場,每年舉辦一系列國內或國際比賽,吸引很多外國高爾夫球愛好者前來休假打球。卡斯凱什也是葡萄牙式鬪牛中心,擁有一座建於1963年國內最大的鬪牛場。
地獄嘴(Hell's Mouth)也在卡斯凱什附近,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它瀕臨大西洋,狂濤拍岸,景色壯麗,到處懸崖矗立,險石臨波,巨浪滔天撞擊著海岸,海水濺珠碎玉,發出陣陣悶雷般的吼聲,山谷迴應,氣象非凡。沿著海岸向北是綿延成片金色沙丘的金紹海灘,大西洋層層白浪沖向海灘,留下道道白色浪花。從海灘到不遠的辛特拉山脈間,有棵棵傘狀原始森林,青山碧海景色清絕。
伊斯托里爾(Estoril)是卡斯凱什市的著名旅遊勝地,也是葡萄牙中西部太陽海岸最佳的觀光點之一,同時是人們休養身心的好地方,它背山面海,南方近對著波濤洶湧的大西洋,沿海有一條筆直的濱海大道,來來往往的小汽車組成一條飄柔的彩帶。色彩繽紛的樓房散落在青山碧水之間,美不可言。
這個觀光點東北距里斯本24公里,西北與卡斯凱什距離不到2公里,不但氣候良好,同時美景如畫,是天生的濱海遊樂區,市容濃濃迷漫著南歐情調,郊區還建有一座簡易機場,可供私人小飛機起落。由於擁有絢麗的自然環境,使它能適合各種不同身分遊客的愛好。這裡有很多美麗的海灘,藍天碧浪、陽光、加上歐陸名菜、觀光大飯店、夜總會、賭場,以及豎立著各種花色太陽傘的海濱浴場、路邊咖啡座、美國式汽車旅館、汽車活動房屋、露營場所、遊樂場、俱樂部、海濱別墅、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划船、釣魚、賽馬、鬪牛和尋樂等,以及便利觀光客遊樂的一切設備,莫不應有盡有,此外還有龍舟競渡活動。因此不但觀光客在這裡樂不思蜀,里斯本富裕的人也大都在這裡建有別墅。從海濱區通往國際俱樂部的一條棕櫚林蔭道,風景優美,帶有濃厚的國際情調。附近的伊斯托里爾山以樹木繁茂著稱,尤多松樹、按樹及棕櫚樹。這裡還有許多空著的古代宮殿,可以供給那些外國已被廢黜的王公貴胄作安樂窩,也可作為一些外國王室後裔隱居的場所,整個市街彌漫著貴族的氣氛。
這個觀光休養勝地陽光燦爛,四季如春,冬天平均氣溫為12℃,晴多雨少,是個難得的休閒好地方。在山麓有一座舊王宮,周圍全是售賣洋囡囡、古堡模型、美國肥皂和小電器的商店。
伊斯托里爾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參觀,所以興建了很多旅館,一間由過去王室獵宮改建的塞德斯旅館,擁有現代化服務設備及38間高級套房。這裡最具規模的巴納西奧旅館,是一個擁有400間客房附帶有游泳池、土耳其浴室、夜總會和購物街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有很多昔日各國王室貴族們在這裡一擲千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一般旅客每天只要花35歐元便可住得很舒服,吃得滿意。精打細算的遊客們,也可以在這裡的招待中租到一間單人房,每天租金才10歐元。準備盡情領略這一帶旖旎風光的觀光客們,則以租一間與海灘僅隔幾條街的公寓比較合算,月租只要200歐元;闊氣一點的海濱別墅,租金要貴十倍以上,不過可能擁有10個以上的房間,還附帶有精緻的花園。
這裡的伊斯托里爾夜總會建築得非常壯觀,裡面設有電影院、頂層餐廳、脫衣舞場、小賭場和酒吧等。在夜總會裡光亮如鏡的大理石地板、厚軟的地毯、寬敝的各式沙發椅,各式華麗的窗櫥和標準的中央冷氣系統等,都是第一流的裝灘設備。每當觀光客們在昼間游泳、晒太陽、坐游艇和滑水等玩得精疲力乏後,夜間來此好好地點幾道菜,飲一杯葡萄酒,真是享受無窮。
伊斯托里爾人氣最旺的地方是遊樂場,這是一座用玻璃和大理石建成的現代化建築,坐落在大西洋濱,前面廣闊的綠色草坪上棕櫚樹縱橫成排。場內設有電影廳、藝術畫廊、酒吧、餐廳、夜總會和賭場,是名副其實的不夜城,但其最主要的設施卻是賭場。它是歐洲最大的合法賭場之一,開業於1958年,生意非常興隆,各種賭具齊備,豪賭和一試手氣咸宜。
孔布拉是文化古都
孔布拉(Coimbra)在公元前400年由羅馬阿拉諾人建立,因地處布拉加通往里斯本的驛道上而繁榮,羅馬人稱它為阿埃米尼斯(Aeminias),後因附近的孔尼布里加(Conimbriga)傾頹,阿埃米尼斯取而代之,遂更名為孔尼布里加,再演變為今日的孔布拉。
其後摩爾人佔領伊比利半島,孔布拉也被摩爾人統治,使用阿拉伯語,接受伊斯蘭教文化,一直到11世紀歐洲十字軍驅逐摩爾人後,在伊比利半島上建立葡萄牙、卡斯提爾和亞拉岡等小王國,孔布拉方重回歐洲天主教的懷抱,成為阿方索‧恩里克斯王國的首府,是王朝初期最重要的城市。自1139~1260年間,這裡是葡萄牙王國的首都,共有桑喬一世和二世、阿方索二世和三世、佩德羅一世和斐爾南杜一世等6位中世紀國王在這裡誕生,還有16世紀的著名詩人薩‧德米蘭(Fnancisco de Sá de Minanda),也是在此地出生。在16世紀的時候,這裡是復調音樂的中心,後來這種音樂的形式,曾經傳到衣索匹亞和剛果去,自從葡萄牙遷都里斯本後,孔布拉因地處全國的中心,經濟不但沒有沿落,反而一直繁榮迄今。1308年,唐‧迪尼斯王(DOM Dinis dell' Estudo Geral)是葡萄牙第六代國王,他重新規畫孔布拉城市建設,將手工業者和商人遷到巴伊薩區,並把孔布拉大學遷到城內的小丘上。1537年,約翰三世正式將孔布拉大學設在孔布拉;在1910年之前,它是葡萄牙境內唯一的大學。1755年城市遭地震破壞,1810年受到法國軍隊的劫掠。
這個擁有55萬多名人口的葡萄牙第三大城,是孔布拉區的首府,位於蒙德古河的北岸,經緯度為西經8度25分、北緯40度12分,是肥沃的農業地帶中心,生產有穀物、橄欖、稻米和水果等。經濟以農、漁業為主,旅遊業為輔,還出產陶器、紡織品、啤酒、葡萄酒、紙張和皮革等。雖然在境內也發現有小油田,但尚未進行商業性開發。
前往孔布拉的交通也很方便,自里斯本乘班機前來,航程只需45分鐘,每天有好幾個航班。波圖等國內各地機場,也都有航班前來,航程多在兩個小時內。這裡與紐約、倫敦、巴黎間,也有國際航線班機服務。機場距離市區約15公里,有巴士和計程車營運,車程約25分鐘。 市區也有一些服務不錯的旅館,其中的奎塔拉格利馬斯(Quinta das Lagrimas)飯店,坐落在市中心,裝潢高雅,是深受歐洲貴族喜愛的小型高級飯店。阿斯托利亞(Astoria)是一家傳統式飯店,環境優雅,服務周到,是一些藝術工作者理想的投宿地方。泰沃爾(Tivole)是國際連鎖飯店,具有現代化的風格和新穎的服務設施,包括游泳池和健身房在內。
孔布拉被譽為「葡萄牙的雅典」,又是個大學城,遊覽孔布拉應自巴伊薩開始,這裡是中世紀所建的古城區,其間遍布咖啡館、商店和公寓,在行人稀少的街巷上,衣物就曬在鐵架上,老式的小酒館正在營業著,它的門面頗似美國西部牛仔電影中的典型小酒館,遊客在此可以品嚐到當地叫做川法納(Chanfana)的名菜,這是一種燒烤浸過陳酒的羊肉;也可以吃到一種稱為萊伊塔尼奧(Leitāo)的烤乳豬。喝咖啡最好的地方在靠近聖克魯茲修道院附近,遊客們坐在穹頂下,傍著木頭和大理石作的古老小桌旁,閒聊、閱報或下棋。距此不遠處的阿‧迪利根席亞(A Diligevcia)餐廳,有著名的法鐸(Fado)表演。唐‧貝托(Dom Pedro)餐廳所供應的烤山羊,是被列為國寶級的一道菜。利爾克維斯(Real das Caves)餐廳的鱈魚烹調最拿手,且裝潢古典,可讓人享受一頓古色古香的佳餚美酒。當地最知名的米蘭達(Miranda)商店,主要販賣陶瓷和花瓷磚。附近的奎布拉‧科司塔斯(Quebra Costas)酒吧,是市內搖滾樂的小天堂;24小時營業的波艾米亞(Boemia)酒吧,可以聆聽到盧西塔尼亞的民間音樂。唐‧迪尼斯(Dom Dinis)則是一座多功能的娛樂廳,既放映電影,又舉辦音樂會和詩歌朗誦等。走在這個街區錯縱狹窄的鋪石道路上,瀏覽石砌建築的商店和美容院等,因為沒有亮麗的市招,也沒有輝煌的櫥窗設計,使孔布拉自然地散發出古樸的韻味,讓人彷復置身於中世紀。
孔布拉還是個鬥牛城,葡萄牙人的鬥牛和西班牙人不同,騎馬持予的鬥牛士先用尖予刺向已被徒步鬥牛士吸引的公牛臀部,然後各鬥牛士徒手魚貫上場,其中一人跳上公牛背,緊緊抓住公牛的兩隻角,其他人則將公牛團團圍住,以防公牛亂竄,一旦牛被堵住,一人用手緊拉住牛尾巴,這時鬥牛就宣告結束,一對母牛進場引導公牛退場。因此葡萄牙式的鬥牛是不殺害牛生命和較「牛」道的,所以不如西班牙鬥牛來得緊張刺激。
這個城市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和旅遊點值得參觀,其中的馬恰多‧德‧卡斯特羅國家博物館(Museum Machado de Castho),是屬於孔布拉大學舊校區裡的古教堂,是為了紀念葡萄牙偉大的雕刻家卡斯特羅而建,館內收藏有羅馬、哥德式樣的雕刻和家具,15~18世紀的繪畫,以及14世紀的騎士像等,都非常具有藝術價值;而最難能可貴的是,這裡收藏有1200多件東方藝術品,其中大多數是來自中國。
由這裡穿過美麗的文藝復興式樣的拱門,走到正方形的費拉廣場,遊客在此可以瞭望到孔布拉商店街及觀賞到蒙德古河的美麗風光。沿著蒙德古河往海邊走,就可以抵達費奎伊拉‧達‧弗茲,那裡有葡萄牙最好的海灘,在冬天時,當地漁民用成對的中拖網捕魚的畫面,也是一絕。
孔布拉大學(Universidade de Coimbra)是這座大學城裡最重要的熱門參觀點,是歐洲三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雖然它的唯一宗旨是在培養牧師,但在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這個全國的第一所大學,1290年在里斯本創立,它的成立促進了統一民族文化的形成。1308年臨時決定遷來孔布拉,直至1537年才決定以孔布拉為永久性校址。它坐落在市區西北角的山崗上,大學總校本部設在一座古老的王宮內,各院系則是現代化的建築。這座大學與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建於同時代,以人文學為主,理工為輔,設有科技、法學、文學、醫藥、經濟和心理等6個系,共有103萬多名學生,其中外國留學生近千名;葡萄牙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大多數都是這所大學的畢業生。尤其是葡萄牙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卡蒙斯(Luis Vas de Camōes)也畢業於此,更使孔布拉大學聲名遠播。卡蒙斯的代表作「盧西塔尼亞人之歌」,是西洋文學史上經典之作,這部史詩共分10章,歌頌達伽瑪地理發現的英雄史蹟,也因此使孔布拉榮獲「詩都」之譽,時至今日,詩的創作在孔布拉還是非常盛行。 300多年來,除了部分新建的建築物外,孔布拉大學的校舍仍維持著16世紀古色古香的建築型式。原建是幢王宮,1537年由約翰三世國王將它送給了大學,讓莘莘學子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也表達了王權對學術的尊重。
大學裡最有名氣的是圖書館,曾是歐洲最美的圖書館之一,建於1716~1723年,為巴洛克式建築,它裝飾繁麗,金碧輝煌,在許多作家眼中,只有梵蒂岡的圖書館才能與之相比。內部閱讀室皆有皇家徽章的壁畫,天花板彩繪則由Autonio Simoes Ribeiro與Vincente Nunes兩位藝術家完成。這大學有約亞諾和傑拉爾兩個圖書館,共有150多萬冊圖書、3000多稿,尤以1572年的首版賈梅士史詩最為珍貴,館內藏書之多,冠於全國。其中的約亞諾圖書館是孔布拉大學最珍貴的財富,創於1537年,館中有紅、綠、黑等三個圖書室,由拱形長廊相連,第一室為古典文學室,又稱為黑室,是木結構,書架上也髹有黑色的漆;第二室為紅室,是科學室,由桃紅木精雕細琢;第三室為綠室,是神學室,書架上也髹以綠漆;分類清楚,讓人一目瞭然。所有三室書架上都有生動的仿東方花卉圖案,天花板上還有木雕和頂畫,以及用「巴西的財富」為背景的室內布置。在圖書館旁高聳著一座鐘樓,已成為這所大學的象徵,幾百年來準時敲鐘,以提醒迷糊的學生上課時間到了。
這些圖書館以非常特殊的方式,保護館內超3個世紀以上的藏書,因為蛀蟲和老鼠是古本書最大的威脅,使用化學藥劑驅除,又可能波及書本,因此館方養了兩隻蝙蝠,牠們白天藏身在館中的陰涼角落,晚上則執行保護藏書的任務。
在孔布拉大學裡的各學院中,又以法學院最值得參觀。法學院在12~15世紀時為王室住處,也是葡萄牙最古老的王宮,建築物內部金碧輝煌,最引人注目的是聖米藍爾教堂(Capela de San Mrquel),建於16世紀初的牆壁上貼著各色的花磁磚,天花板上有濕壁畫,堂內還有一架巴洛克的管風琴,以及由名家設計的祭壇。
位於安東尼奧‧維埃里亞神父大街一號的孔布拉大學聯合會,是大學的學生活動中心,設有20個體育場地,8個文化娛樂室,還有攝影、環境保護學、法鐸音樂研究學和天文學等研究小組。此外,大學還提供一些服務,它有8個餐廳、9個附屬中學、一所幼稚園、一個托兒所、一個醫院、一個書店和一個為學生譽印及裝訂畢業論文的譽印社。另外,還提供獎學金給貧苦學生,每年向高中畢業生提供「升學指南」,詳細介紹孔布拉大學給新新人類。關於孔,多由孔布拉大學生作詞、作曲和表演,內容包括愛情、學業和對政治的意見。法鐸如果由大學生表演,歌手和吉他手會披上黑袍。雖然說,孔布拉的法鐸和里斯本的法鐸同屬於抒發情感的音樂,但演出的氣氛卻大不相同,這有待聽眾的親身體驗。
按照孔布拉大學的傳統校規,所有男女學生都要穿上黑披風、手拿摺疊式繫有緞帶的黑皮包,各種不同色澤的緞帶,分別代表不同的學院,如文學院繫淺藍色緞帶,醫學院債黑色緞帶,橘色是心理學院,紅色則是法學院。這些緞帶在每年5月畢業典禮時,要舉行盛大的燃燒緞帶儀式,即緞帶節,以慶祝學生的順利畢業。
在畢業的這一天,有上千名大學生披著俗稱為卡巴和巴提納(Capae Batina)的傳統黑色披風,聚集在聖維爾哈教堂前參加奎伊瑪‧達斯‧費塔斯(Queima das Fitas)慶典,它的壓軸節目是一場盛大的教堂夜歌舞會,從星期6晚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黎明,這個舞會自12世紀以來,一直都是一種向女性致意的浪漫表態,對對男女學生們都裹在黑披風裡瘋狂擁吻,許多女大學生會因之失去貞操。
布塞可(Bussaco)王宮位於孔布拉北方約30分鐘車程處,這是一個古代的奇妙夏宮,氣派非凡,藍色的壁磚畫,華麗又古樸。它還擁有100畝的大森林,一個美妙的花園,形成獨樹一格的世界。這裡有瀑布、泉水、上千種的香花、墨西哥雪松、巨大的蕨類和繡球花等,就像是熱帶雨林。現在這個王宮已改作國際觀光大飯店,讓觀光客享受一下王室生活及親身體會王室的尊嚴。這裡幽靜優雅與世隔絕的環境,已成為國際作家喜愛的寫作地方,法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歐洲作家如莫里亞克、拉柏和夏登等,都曾在此找靈感。
科寧布里加(Crnimbriga)古羅馬遺址位於郊區兩個山谷中間的高地上,公元五世紀時,這裡是附近一帶行政、宗教和貿易的中心,後因外族入侵和水源枯竭而廢棄,經過漫長的歲月後,逐漸被沙土所湮沒。遺址面積約13萬平方公尺,總長約1500公尺。走過一條古道,兩側是殘垣斷壁;路南有店舖和倉庫等,路北是貴族、富人的豪邸,為再現當年的情景,在花壇上又種植了鮮花、綠樹。在一間大廳的地面上,有一幅保存完好的鑲嵌畫,其色彩之協調和構圖的巧妙,反映出當時的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兒童王國(Portugal dos Pequeuitos)就是「葡萄牙小人國」,是一座很有情趣的公園,由孔布拉大學已故醫學系教授巴雷托博士所創建,位於蒙德古河南岸的舊聖克拉拉修道院下方,環境優美,園內的袖珍建築群和縮小的古建築引人入勝,專門介紹葡萄牙各地的代表性名勝古蹟,包括各種造型的鄉村農舍和中世紀城堡。用料與實物一樣,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聖維哈爾(S'e Velha)教堂又稱為舊大教堂,建於1162年,是石造的古老建築物。教堂內有五座塔,是羅馬建築風格的典型代表,因受法國的影響很深,大量使用了裝飾性的屏風和法蘭德斯藝術的繪畫。它那建於18世紀的迴廊也別具特色,但不與原有的建築風格相衝突。教堂周圍都是窄小的街道,當地最有名的「法鐸」餐廳也多集中在這裡。
聖克魯茲修道院(Mosteiro de Santa Chuz)建於2世紀,是阿方索一世國王所創,原採用羅馬式設計,1520年重建為葡萄牙式,內部飾有豪華壁磚,精雕細琢,值得慢慢品味,正門口被裝飾得有如生日蛋糕,非常引人注目,為葡萄牙君王墓地。
老聖克拉拉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Clara Velha)坐落在蒙德古河南左岸附近,是一座建於14世紀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物,後來因被洪水破壞,變得非常破舊,且有一部分已沉入水中。以前院內有孔布拉女守護神伊莎貝拉女王的墳墓,後來因修道院老敗,乃被遷往新聖克拉拉修道院去。
聖米蓋爾教堂(Capela de San Miquel)建於16世紀,牆上貼著各色的花磁磚,天花板上有濕壁畫,教堂內還有一架巴洛克式的管風琴。附近的神聖藝術博物館也值得參觀,其中有16~17世紀的宗教繪畫,飾物和其他的收藏品。
此外,當地主要的名勝古蹟還有建於12世紀的聖克魯茲教堂、聖地牙哥教堂,建於13世紀的塞拉斯修道院,建於16世紀的聖巴爾托洛梅教堂、卡爾莫教堂、格拉薩教堂、慈善堂、聖塞巴斯蒂昂引水槽和法院,建於17世紀的新聖克拉拉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Clara-Nova)和新主教堂,建於18世紀的救世主教堂和聖儒斯塔教堂。
古城布拉加
布拉加(Braga)是葡萄牙西北部布拉加區的首府,也是國內重要的城市。根據歷史的記載,這個城市大約建於公元前296年,當時這裡由塞爾特人所建立。在羅馬時代,它是一個重要的行政管理中心,也是伊比利半島上大都會之一;後來西哥特人也在此地留下了足跡。在公元617年時,布拉加曾被阿拉伯穆斯林摩爾人佔領;12世紀初,才併入葡萄牙的版圖。 美麗的布拉加古城,過去曾是米尼奧(Minho)省的省會,葡萄牙的宗教古都,素有「葡萄牙的羅馬」之稱,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葡萄牙主教府的所在地,現在則是國內非常現代化的大都市之一。
這個擁有38.5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26分、北緯11度33分,位於波圖以北50公里處山明水秀的地方,卻近西班牙,郊區有層層梯田,綠意正濃。當地經濟發達,是國內服裝與紡織的工業中心,另有電子、電器、化工、五金、汽車裝配、兵工、珠寶、機械、刀劍、鞋帽、藥品和家具等工廠。農牧產品也很豐富,每年都舉辦有大型的商展和牲畜交易會。這裡文化氣息也很濃厚,除了一些科研機構外,還有一所師資優異的米尼奧大學,以及一所珍藏有許多珍本書和手稿的圖書館。
布拉加市對外交通也非常方便,有鐵、公路通往波圖和維亞納堡。市區交通四通八達,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市內馬路寬闊整潔,到處可以看到街心公園、行道樹、草地和噴泉。市面繁華熱鬧,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新式建築物和傳統式房屋交錯,飯店、餐廳、銀行、超市、百貨公司、教堂、寺院、學校、咖啡廳、酒吧和夜總會林立,確有大都市的風範。 這裡有很多有歷史紀念性的地方值得駐足,尤其是布拉加是國內的重要宗教中心,所以教堂特別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建於10世紀以前的主教堂,它混合了曼努埃爾、羅馬和哥德的風格,但是看起來是莊嚴、肅穆而近乎單調。
市內的古蹟還有建於12世紀又重建於16世紀的大教堂,建於13世紀的城堡。建於14世紀的聖母教堂內,「乳嬰聖母」只專心於哺育幼兒時代的耶穌,而忘了人世間還有4000萬的普世大眾。
此外,市內還有建於16世紀的大主教府和比斯卡伊尼奧斯宮,建於17世紀的聖克魯茲(Santa Cruz)教堂和建於19世紀的薩梅羅聖堂等。
最有看頭的是善心耶穌聖堂,建於18世紀,它坐落在距離市區6公里處的一座山上,面積雖然不大,但卻非常精緻。聖堂前面有一條從山腰到山頂的石階,並分成上下兩段,左右的矮牆上有許多雕塑,有聖像、火把和方尖碑。由於這裡是重要的朝聖地,每當盛大的宗教節日時,信徒多步行上山,甚至由山下跪行至聖殿。有些非教徒的觀光客可以沿著登山公路乘車到山腰,再沿著石階登上山頂,俯瞰市區美麗的景色,不禁心曠神怡。這些山上的教堂不但具有宗教文化價值,同時也是生財的好地方,教堂附近興建有休閒飯店和一些綜合性旅遊點,使旅遊和朝聖相結合,兩者相得益彰。山頂上還有一個湖泊,小舟漂蕩,無限詩意。
布拉加一年一度的聖週活動非常有名,是天主教的傳統盛大節日,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現在歐洲只有西班牙的塞維亞和葡萄牙的布拉加尚存此古風。聖週慶祝活動從復活節前一週、也正星期五開始,到復活節後的一天停止。當聖週序幕揭開時,布拉加到處滿布鮮花,裝飾著神龕和耶穌受難像,周遭彌漫著神秘的宗教氣息,這也是布拉加自詡為「葡萄牙的羅馬」之原因。
晚上8時,耶穌受難日宗教遊行出發點的主教堂燭光燦爛,座位上坐滿多半是老者的虔誠教徒,主祭壇旁放置一個大銅盤,教徒們排著隊向銅盤擲硬幣,在耶穌復活前聊表寸心。大約在9時的時候,警察樂隊在兩位騎士引導下來到教堂大門前,奏罷序曲,騎士轉身而行,童軍扮成的眾多天使跟著騎士前進,數名信徒扛著耶穌聖櫃穿插其中,在信徒們的護佑下徐徐而行。靈櫃後當地的軍政首長及企業領袖也列隊護靈,陣容鼎盛。樂隊吹號打鼓,由一隊騎兵壓陣,很多市民陸續加入遊行隊伍,街道兩旁更是長長的人牆,真是熱鬧非凡。此外,還設有葡萄酒擂台大賽,也是人山人海。
吉瑪良斯民族搖籃
吉馬良斯(Guimarães)是布拉加區的一個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葡萄牙重要的歷史名城之一,並係葡萄牙的民族搖籃。大約在公元前500年,這裡是塞爾特人的聚居之地。公元4世紀時建城,12世紀時曾為葡萄牙的首都,葡萄牙第一位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就是在這裡出生。
人們前來吉馬良斯參觀訪問,第一眼就會看到城牆上嵌著一段醒的大字:「在這裡誕生了葡萄牙」。葡萄牙是怎樣在這裡誕生的?話要從12世紀時母子兵戎相見的一段歷史說起。 1114年,當阿方索‧恩里克斯的父親恩里克伯去世時,他年僅3歲,乃由他的母親泰瑞莎攝政。這個貪婪的女人,一生都想當王后,於是她與西班牙的特拉瓦伯爵結婚。但是葡萄牙人並不願意讓一個西班牙人當自己的統治者。1128年6月24日,阿方索‧恩里克斯已經長大成人,在一些貴族的支持下,和他的母親進行了一場決戰,結果獲勝,而成為葡萄牙伯爵領地的執政者。他的母親離開了葡萄牙,兩年後悄然逝世。1143年,阿方索‧恩里克斯成為葡萄牙的第一位國王。
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18分、北緯41度27分,位於里斯本北方370公里處,現在是個工業中心,設有食品加工、毛紡、麻織、電子、農機、印刷、汽車裝配、電線電纜、五金工具、金銀首飾和日劍生產等工廠。
當地最值得參觀的地方,是建於公元996年的傳奇式古城堡,是葡萄牙最重要的歷史古蹟,並係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的誕生地,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當年阿方索母子的決戰,就在附近的聖‧馬梅杜進行。古城堡坐落在可以俯瞰全市的一座山上,平面圖呈盾形,周圍有7個防守塔樓,塔樓之間有條狹窄而粗糙的石階相連。中間主塔樓高27公尺,由花崗石達成,只有一座木制橋與外面相通,地勢非常險要,據說當年阿方索的母親被俘後就曾關在這裡。登上塔樓高處,遠近景物盡收眼底,城堡周圍的斷垣殘壁還依稀可見。
距離城堡百之遙,可見一座羅馬式的聖‧米格爾教堂,傳說阿方索‧恩里克斯曾在這裡接受洗禮。城堡附近豎立一座雄偉的阿方索一世青銅塑像,他高高的站在基座上,左手提盾,右手握劍,目光攝人,顯露出捍衛民族獨立的決心。
布拉甘沙家產別墅建於15世紀初期,集中了北歐建築形式的特點,由葡萄牙名建築師安東尼所設計,現在是國家紀念館和博物館。
橄欖樹聖母教會教堂建於10世紀,始建時的建築風格是拉丁‧拜占庭式,後迭經改建,12世紀為羅馬式,14世紀為歌德式,19世紀為新古典式,成為融合多種風格的宗教建築物。它曾是阿方索‧恩里克斯國王建立的皇家牧師會所在地,裡面有數間羅馬式隱居室和阿爾見托‧桑巴約地區博物館。教堂旁有用整塊石料鑿成的哥德式薩拉多紀念碑。
馬丁斯‧薩爾門托學會,是拷古和保存文物的組織,收藏有彩釉陶瓷磚瓦、玻璃器皿、鐵器、青銅器和其他的考古標本。
塔帕斯礦泉所和維澤拉礦泉所,是用礦泉水沐浴以治療皮膚病和呼吸系統各種炎症的所在,現在已建為公園,設有現代化的礦泉游泳池、網球場、射擊練習場和宿營場地。附近的佩尼亞休養地,海拔549公尺,自然景觀極美,有巨大的深谷,高大的獨石和引人入勝的天然洞穴。
市內還有一些古蹟可供拜訪,其中的天主教聖多明我會女隱修院,現已改為文物博物館,內容豐富。建於12世紀的瑪麗尼亞‧達‧科斯塔聖女修道院和奧里維拉聖母教堂,建於14世紀的教區教堂,建於15世紀的布拉干薩教堂、吉馬良斯公府和高僧學院,以及建於16世紀的聖達馬斯科教堂等,都有參觀的價值。
宗教聖地法蒂瑪
法蒂瑪(Fatima)市是著名的宗教聖地,它之所以成為重要的宗教聖地,是根據一項傳說:以前這個地方附近曾經有過三個牧羊童子,大姐叫露西亞、二姐名吉辛黛,小弟叫做佛郎西斯科,他們是堂姐弟,經常在一起牧羊。1917年5月13日正午時分,他們看到一位年輕、美麗、端莊,穿著白色長衣的女人,自稱是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要他們天天做祈禱。孩子們回到家後將所見告訴父母,但不被採信。在以後的幾天中,他們又數度看到那位女人,並且總是用同樣溫和的語調勸孩子們做禱告。他們回去後又告訴父母,大人們覺得孩子不致會時常撒同樣的謊,便將情轉告給當地的神甫,但也不被採信。過了幾天,三個孩子又同時看到那位女人,並將不被採信的情形相告,她說:「除了你們外,其他的人都看不見我,為了使他們相信,我決定在10月13日顯靈,請你們轉告大家。」
孩子們將聖母的話告訴給家人,並且由家人轉告神甫,如此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地傳遍了全國和許多西歐國家,許多國內外虔誠的教徒、記者、教會神職人員和好奇的男男女女,在10月13日這天湧進了這三個孩子所住的村子,大家都希望能見到自己日夜祈禱賜福的聖母。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好幾千人齊集在一大片牧羊草地上,興奮、焦急和好奇地等待著國母的顯靈。中午時分,三個孩子面對太陽,不約而同地用手指著陽光來處說「聖母來了」。圍在四周的人們也朝著孩子們手指的方向望去,但見太陽發出萬道金光,並且自行旋轉。這時,三個孩子看見聖母從天而降;圍在孩子周圍的人們眼看三個孩子跪下,他們也跟著跪下。這是一個轟動西歐及天主教教會人士的故事。1928年天主教人士便在聖母顯靈的地方,建築一座高大莊嚴的教堂,於1935年獻給聖母,並用欄杆將聖母顯靈地方的一棵大榕樹團團圍住,供前來朝聖的善男信女們膜拜。
聖母瑪利亞和聖者們比基督更受人們崇拜,信徒們更以各種人類的形式來敬拜聖母,有幸運的母、成功的聖母、安產的聖母,甚至還有肚子透明的聖母像,肚子裡可看到嬰兒。但最受歡迎的則是痛苦的聖母。從此以後,每年由5月起至10止,都有十幾人前來朝拜,有些人在教堂廣場前點燃蠟燭,也有人背著巨大的十字架,一路富匍爬上岩頂,使這裡成為聖母瑪利亞信奉者的聖地。
1927年,來自各地的眾多信徒,曾聚集在這裡舉行首次全國性的朝聖儀式。現在每年的5月12~13日都舉行有盛大的慶典活動,每逢祭典時期,便會有很多善男信女前來法蒂瑪大教堂,此時前面廣場上熱鬧非凡。每年的10月也有盛大的慶典,此時便會呈現戲劇性的場面,來自四面八方的朝拜者,會成群結隊絡繹不絕地前往聖瑪利大教堂,有些是駕著馬車,有些則騎腳踏車。其中也有些是前來贖罪的信徒則跪拜而行,場面真是浩浩蕩蕩。大教堂夜裡點燃巨火,在黑暗中充盈著祈禱聲,但是這裡晚上氣溫很低,觀光客一定要穿厚一點的衣服,最好也攜帶雨具,因為這裡午夜多雨。這個時候旅館經常客滿,所以前來的觀光客和朝拜者,有很多不是露宿公園,就是在車內睡覺。1967年5月13日,教皇保羅六世曾在此舉行有100萬名朝聖者的彌撒。
這個擁有近萬名人口的樸實小山城,經緯度為西經8度39分、北緯39度37分,隸屬於葡萄牙中部的聖塔倫區。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里斯本北方140公里處,從里斯本搭乘RN巴士,約5小時就可以到達法蒂瑪車站,每天有6個班次。街道兩旁建有星級大飯店、餐廳和許多商店,其中旅遊紀念品店主要出售宗教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以聖母顯靈之說為主題的紀念品特別多,並且五花八門。
1951年,教會在聖母顯靈的地方,興建一座宏偉的天主教堂,頂部高65公尺,是個重達7噸的巨型皇冠,上面有水晶製的十字架,在陽光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在教堂塔的中、下部,有著名的聖母瑪利亞白色全身塑像,樓兩邊有兩個寬闊的側翼,教堂可以容納數千人。
教堂前有個可以容納百萬人的巨大廣場,每年5至10月間的12~13日兩天,舉行有大規模的宗教儀式,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擠滿廣場,場中央有一條用大理石鋪成的長廊,寬兩公尺,由廣場入口延伸至教堂的正門,許多手握念珠的教徒沿著長廊跪行祈禱。有些母親還讓兒子「騎膊馬」,雙腿殘廢的人艱辛地匍匐爬行,精誠之心,唯天可鑒。
納扎雷漁業盛
納扎雷(Nazaré)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4分,北緯39度36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阿爾科巴薩市的西北方,距離里斯本120公里。
這個漁業城市有漫長的沙質海灘,因成12世紀的一個傳說而聞名:莫代港長官弗亞斯‧洛皮尼奧在追趕一隻鹿時,在濃霧中迷失了路,奔馳中的馬奇蹟般地在城鎮上的懸崖邊停了下來。今天,懸崖上還可以看到馬蹄印。
遊客們在納扎雷旅遊,千萬別以堂地人的驕傲為忤,因為他們自稱是腓尼基人的後裔。腓尼基人是一個善於航海的民族,在公元前曾創下輝煌的事業,現在的納扎雷人仍以與大海博鬦為業,他們是葡萄牙最高明的漁人。
納扎雷形勢重要,它濱海背山,高踞在懸岩上,是古代兵家易守難攻之地,這很可能就是當年腓尼基人在這裡建城的原因,但是在初世紀時,它仍然無法免於淪亡。在靠海的懸崖上,還可以看到它抵抗英國、阿爾及利亞和荷蘭等國的堡壘,有時也為了抵禦海盜。現在堡壘仍如衛兵似地站立著,但已有些風化了,故堡夕照,令人惆悵。
這個擁有9000多名人口的漁港,濱臨大西洋,沙丁魚和鮐魚產量頗豐,同時也是個鐘錶製造中心。在這裡可以看到獨特的風俗和古色古香的漁村風光,遼闊無際的大海,到處彌漫著撲鼻而來的海風味道。當地風格別致的漁民服裝吸引了很多遊客,他們的服裝似乎仍保有腓尼基人的味道,男人一律及膝的格子褲,紅色或黃色鮮艷的上衣,頭戴著長長似襪子的帽子,女人則一律披著黑色的長紗巾。
市中心是帕奈阿廣陽,街道兩旁是一幢幢白色的房屋,雅致迷人。商店也很多,出售有手工精美的手帕、餐巾、毛衣及漁夫們穿的厚厚的衣服等。市街分為打魚區與西提奧(Sitio)住宅區兩個部分,所有的道路都通往海岸,西提奧區位於岩石海岸右邊的山崖上,可利用電纜車前往,遊客可在此瞭望大海及納扎雷市的風光。
當地許多與生活有關的宗教活動和儀式,也使納扎雷成為國內著名的遊覽勝地。其中的納扎雷淑女(Nossa Senhor a de Nazar'e)神像,是這一帶漁夫們的守護神,受到當地居民的虔誠信仰,祂的神廟就興建在西提賓區的山崖邊,成為這裡人們的朝拜聖地。
這個小城為了吸引更多的外來觀光客前來參觀,因此興建了許多旅館。其中的納扎雷飯店(Hotel da Nazare),是一座三星級的飯店,共6層樓,設有53間高級客房,並附設有浴室、陽台等。帕奈阿飯店(Hotel da Praia)也是一座6層樓的建築物,有近代化完善的設備,擁有80個優雅的房間,並特設有延伸至海邊的客房,價格較昂貴。另外,還有唐‧富華斯(Dom Fuas)和P.R.R飯店,宿費都比較便宜。市內也有10多家餐廳,可供遊客選擇。面對海岸列普布利加大道的貝爾拉馬(Biera Mar)餐廳,以周到的服務和供應美味菜色而獲好評。馬布拉沃(Mar Bravo)餐廳備有英文菜單,點菜十分方便。
此外,當地主要的參觀點還有建於13世紀的紀念小教堂和燧石山教堂。另有莫什港、阿爾科舍特、阿倫克爾、阿儒達、巴雷羅、卡爾達斯、科拉雷斯、洛里尼昂、馬里尼亞格朗德、莫伊塔蒙蒂若、奧埃依拉斯和聖馬爾慕尼奧多波爾托等教堂。
人骨教堂艾夫拉
艾夫拉(Evona)是波塔萊格里區的重要城市,它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公元前由羅馬人興建,並稱它為「里伯拉里斯塔斯‧儒利亞」,曾長期成為羅馬軍隊的重要駐地。自公元712年起,這裡被爾人佔領,改名為艾夫拉。1146年葡萄牙傳奇式的鬥士「無畏的」基督徒內拉爾多‧內拉爾德斯,將這個城市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過來,隨後交給了阿方索‧恩里克斯國王。16世紀時,成為大教堂,當時葡萄牙王族常在此地居住。
這個擁有50多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54分、北緯38度34分,它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葡京里斯本的東南方,係葡萄牙南部的一個主要城市。對外交通也頗為方便,郊區建有一座國內線的中型民航機場,空中運輸相當忙碌,有許多定期航班與國內的各大城市營運。在陸上交通方面,鐵、公路稱便,有鐵路班車和長途巴士通往里斯本、法魯和鄰國西班牙。市區交通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主,路線四通八達,可以滿足市民們行的需要。
氣候適宜,風光優美的艾夫拉,市容整潔,綠化很美,交通秩序良好,不論是旅館、百貨公司、餐廳、銀行、航空公司、夜總會、電影院和教堂,莫不一應俱全。在經濟方面,艾夫拉市和它附近一帶,都是國內富庶的農業區,同時也是農副產品的一個貿易中心。在工業方面,則有鑄鐵、紡織、軟木加工、印刷、食品工和汽車修護等工廠。
這裡雖然不是葡萄牙的觀光勝地,但卻是這個國家裡古蹟最多的一個城市,其中有些古踫文物還是世界聞名的,所以艾夫拉市被宣布為「世界藝術文物」。這裡建於1400年的哥德式大教堂最為宏偉壯麗,佔地面積達4萬平方公尺,包括主教堂、修道院和國家宮。主教堂內有11個小教堂、12座義大利大理石雕像,是當時藝術家的傑作,修道院由一個古典式公園環繞著,院內有裝飾精緻的圖書館,並建有公墓教堂、修士公堂、禮儀活動室和寺院膳室等;國家宮至今仍保持著原有的陳設,1911年後改為宗教和世俗藝術博物館。當地主要的古蹟還有迪亞納廟,它的廢止上至今還保藏著內部裝飾的柱子。另外,還有羅馬時代的古堡壘和古城牆,建於15世紀中的聖布拉什小教堂、日埃什特依拉塔、科埃列伊洛斯塔、卡達瓦爾公爵府和瓦里德帕爾瑪宮。另有建於1559年的蘇夫拉大學,珍藏有古羅馬文物的地區博物館,以及建於1640年的音樂廳。王宮、聖安藤教堂、葡琺琳宅院和巴斯托伯爵宮,則是建於16世紀的古蹟,而內拉爾杜廣場是十七世紀遺留下來的遺蹟。
市內最著名的熱門參觀點,應屬建於17世紀聖方濟各教堂裡的人骨小禮拜堂。這座由5000位已逝世教士屍骸砌成的小禮拜堂內燈火微弱,空氣陰冷,一根根手骨、腿骨、肋骨構成的牆面,看來令人目瞪口呆,人頭骨則裝潢著四周的角邊線形成幾何式花紋,是由當時一些傑出藝術家發揮靈感集思廣益彩繪而成,只是素材由黃金、岩石改成人骨而已,將人類的生與死連接得如此神聖。
法魯位於南端
法魯(Faro)市也有久遠的歷史,咸信是在古代奧索諾巴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公元4世紀時,即為居民聚居點,後被摩爾人佔領,直到1249年才由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三世奪回。1260年阿方索三世重建此城,並歸屬於葡萄牙王室。16世紀中期,法魯成為省會。1596年西班牙佔領期間,曾遭英國人劫掠;後又在1722年和1755年兩次受到地震的嚴重破壞,市區幾被夷為平地。
這個倚山面海、景色壯麗的葡萄牙最南端的港口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56分、北緯37度1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濱臨大西洋的加的斯灣岸,是法魯區的首府,也是阿爾加維的中心城市和旅遊中心,現在大約擁有20萬名人口。經濟以農業為主,輸出品主要有魚類、葡萄酒、鞣料和水果等。這裡種有許多由澳大利亞引進的桉樹,是造紙業製造紙漿的重要原料。當地的紅銅、食品、雕刻品和金銀製的手工藝品等,非常吸引人。
市區風光明媚,富有南歐情調,加上背山面海,氣候冬暖夏涼,非常適於人們的休閒度假。當地交通也很方便,是法魯區的交通樞紐,郊區有一座機場,是國內第三大的機場,有國內線定期班機往返於里斯本、波圖、法蒂瑪和艾夫拉等地。從里斯本飛來法魯,航程只要40分鐘,每天有4個航班。由歐洲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羅馬等大都市,也有航班往返法魯。從機場到市區的大飯店間,有機場巴士和計程車營運,只有7公里車程,相當便利。
在陸上交通方面,自里斯本乘特快火車前來,車程約4小時,乘長途巴士前來,行車時間要5小時。由法魯乘火車前往旅遊點阿爾布費拉,車程40分鐘,長途巴士車程只要30分鐘。由這裡前往另一旅遊點的岩石海岸,公路車程約一小時。市區主要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路線多,服務品質不錯。這裡的公共汽車還通往郊區的小村落,它們的牆壁多粉刷得白白的,還有各種顏色的煙囪,很有特色。
當地市容整潔,商店林立,星級飯店、大餐廳、娛樂場所和購物商圈都不缺,到處可以看到教堂的圓頂和尖塔。因為以前有很多穆斯林在這裡長期居住,所以不但市內伊斯蘭教寺院巍峨壯觀,並且人們在語言、風俗和性格方面,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很大。位於馬令哈路上的迪吉港夜總會,富有波里尼西亞氣氛。
這裡也有許多各勝古蹟和旅遊點可供參觀,因此有很多外國觀光客或葡萄牙富商巨賈來此避暑,並建有一些度假別墅和歐式旅館。當地逼近斷崖的漁村風光,更是年輕旅遊者心中的最愛。距離市區67公里的岩石海岸(Praia da Rocha)與法魯機場之間只有一個小時車程,以各種各式造型奇特的岩石而名闖避邇,這些岩石都非常美麗而特殊,其中態岩、孿生兄弟岩和勝利拱門岩等列為引人入勝,是照相機快門的焦點。海岸西端的岩石上,設有眺望台,供遊客觀賞美景。
法魯海灘(Praia de Faro)距離市中心約9公里,是著名的海水浴場,海灘上的白色細沙非常漂亮,海上平時風平浪靜,安全性很高。這裡的遊艇港,提供有游泳、駕艇、滑水和釣魚等的設施和設備。
由法魯到薩格雷什市之間長約160公里的公路沿途,是優美的海岸帶,這一帶是葡萄牙數一數二的風景線和遊樂區,隔著海峽的南方,就是非洲大陸的北部。
戈梅斯廣場(Praca D. Francisco Gomes)面對港灣,是法魯的中心廣場,中央有阿方索三世的青銅塑像,廣場四周旅館、餐廳和土特產紀念品店林立,廣場東面有個公園,綠草青青,花樹悅眼,鴿子成群。
卡爾莫教堂(Igreja do Carmo)建於18世紀初,為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最特別的是教堂內有一座人骨禮拜堂,內有1245塊頭蓋骨,氣氛陰森。
當地可資參觀的地方,主要有建於12世紀的主教府和聖方濟各保拉教堂,建於13世紀的城堡和古阿拉伯清真寺,以及重修於18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在清真寺基礎上改建的大教堂。還有諾薩賽尼奧拉達的女隱修院遺址、藍白兩色相間的聖佛朗西斯教堂、海事博物館、種族博物館、城市博物館、衛城之牆和老城門等,都是不可錯過的旅遊點。
維拉莫村離法魯市不遠,是阿爾加維地區四大「濱海明珠」之一,這是個20平方公里面積的旅遊開發區,有10餘家大飯店和一些民宿,還有許多餐廳、商店和購物中心。這裡設有高爾夫球場、航海俱樂部、遊樂園和畫廊,在歐洲很有名氣,港灣燈火通明的夜市更是熱鬧非凡,路旁手工藝品琳瑯滿目,很多觀光客前來領略葡萄牙的南方民俗。
阿爾布費拉(Albufeira)是葡萄牙國際級的海灘休閒地,距離法魯市區約38公里,這裡是英語通用的觀光區,除了旅館林立外,還有中、義、英、日等國菜餚的餐廳供觀光客選擇,所有體育、娛樂的服務設施件件不缺。
孟撒拉古意盎然
孟撒拉(Monsaraz)又名「老鷹之巢」,位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邊界高原上。早在中古世紀的時候,孟撒拉佔據了非常優異的戰略地位,但當它失去了軍事角色的重要性後,整個城鎮就遭到了世人的遺忘。
這座彷復用白堊粉刷過的小山城,還保持著16~17世紀的傳統風貌,遊覽車只可停在城門外,觀光客必須步行參觀市區,但整個市區小到只要半個小時就可輕鬆地走完。城內只有一條大路叫做德瑞塔路,兩旁盡是16~17世紀時興建的白色粉牆房舍,有許多房屋的樓梯都設在屋外,陽台也用鍛鐵欄杆作成裝飾,城內所有紀念性的建築物都坐落在這條大路的兩旁,順著大路走,可以到達孟撒拉城堡,那是在13世紀時由唐‧迪尼斯國王重新修建過的古堡,並在17世紀時又加了一層厚實的外牆,遊客爬上古堡城牆後,可將市區景色儘收眼底,並可遠眺橄欖樹木和橡樹林的風貌。
從城門進入市區後,再回首,只有巍峨的鐘塔與古城門相互映照,形成一副獨特的孤寂畫面。在城門後,更可見到三三兩兩的葡萄牙人圍坐在城牆下發呆,蔚藍的天幕下伴隨著不知人間歲月的單調日子,這個小山城的悠閒,彷彿是世紀末的奇蹟。
當地最大的教堂,同時也是除古城堡外第二大的壯觀建築物,它的摩爾式外觀,也使這座小山城憑添了許多異國式的風情。這裡最有名的手工藝品,就是手工織的精緻毯子、手工做的軟墊和手繪陶盤,城內可以看到許多賣手工藝品的小店和小吃店。
這裡的對外交通全靠公路,從此地到鄰近的雷古安哥(Reguengos)市,一天有4班巴士,到艾兼拉市每天早上8時發一班車,公路上不時可以看到趕驢車和騎驢的農夫。
古戰場巴塔利亞市
巴塔利亞(Batalha)是個非常古老的小城鎮,Bathlha就是戰爭的意思,這裡有一個著名的古戰場,它的位置在市西南郊的平原上。1385年8月14日,正是「聖母升天日」的下午,葡萄牙名將奴魯率8000名步兵及1000名騎兵,在阿爾魯巴羅特安營紮寨,國王約韓一世親率大軍為後援,左右兩翼由兩名戰將指揮。雙方交戰後,葡軍被卡斯提爾人包圍在一座小山上,形勢十分危急,約翰一世國王祈求聖母保佑並許:「如葡軍獲勝,將為聖母修一座修道院」。然後命令軍隊排開四方陣,放開一個缺口,誘敵深入,將敵軍包圍起來,由被動變為主動,把西班牙卡斯提爾6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卡斯提爾國王被迫奪路而逃,葡軍以少勝多,乘勝反擊,遂於1411年與西班牙簽訂了和平協儀,從而保衛了王國的獨立。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西經8度50分,北緯39度39分,位於阿爾科巴薩市東北方約20公里處,有公路巴士與外界連絡。從里斯本前來參觀的遊客,可乘火車到此,車程3.10小時;若從里斯本乘RN巴士前來,車程只要2.30小時,每天有5個班次服務。市區交通也很方便,商店林立,教堂錯落,氣候舒適,風景秀麗,加上古蹟眾多,因此成為葡萄牙的一個新旅遊點。
巴塔利亞大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是當地最重要參觀點,它是約翰一世國王為了紀念1385年8月15日葡萄牙人在阿爾加巴羅塔戰役中戰勝西班牙軍隊,而於1388年興獻給聖母瑪利亞的宗教性建築,共耗時47年才大體完工,後來的歷代國王曾多次加以擴充,一直到現在還有一部分沒有完成。這座氣勢雄偉的宗教建築,是哥德式和葡萄牙式兩種建築風格的混合,同時也受到英國風格的影響,在整個伊比利半島上顯得獨一無二,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而吸引著千千萬萬的觀光客前來參觀。
修道院面朝西方,通向農殿的大門是國內所有古建築中最漂亮的大門,門拱券和兩側的浮雕是精美的建築藝術和雕刻藝術的巧妙結合。那些雕像分別是天使、先知、長老和聖人,耶穌坐在寶座上,4名福音書作者陪伴,大門上方是聖母的王冠;最頂端的是國王約翰一世和王后的王徽。整個修道院由奠基人禮拜堂、未完成的禮拜堂和牧師廳等組成,是葡萄牙15世紀最大的宗教藝術中心。這些挺拔的建築塔尖高聳,門窗上玲瓏剔透的雕刻和有神祕感的彩色玻璃,令人倍感肅穆。主體建築為三層,底層是拱形大門,第二層為拱形窗屋,頂層中間是高聳的尖頂。
「墓廟」是奠基人禮拜堂的主要部分,天花板高達33公尺,長18公尺,中央天頂下方放著約翰一世國王及王后腓力的石棺,周圍是聖費迪南王子、約翰王子、航海家亨利克王子孔布拉公佩德羅王子的墓。
未完成的禮拜堂(Capelas Imperfeitas)是修道院最精華的部分,面積有墓廟的兩倍大,至今還一直是只有壁面沒有屋頂。
這個石造的修道院內有宏偉的柱子、門扇和華麗的雕刻。院內阿方索國王的修道室長50公尺、寬44公尺,是莊嚴肅穆的四方形建築。教士議事廳下部為圓柱狀,上部尖頂向上,還有一扇1508年燒製的彩色玻璃窗,這裡有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戰士的墓碑,並有武裝士兵守衛。
此外,在巴塔利亞市還可以參觀教區教堂和行刑台,都是16世紀遺留下來的古老建物。
塞圖巴爾海灘美
塞圖巴爾(Setúbal)在歷史上曾長期被羅馬人佔領,並將它稱為「塞托布里加」,在葡萄牙第一位國王時期,才從阿拉伯摩爾人手中奪品。約翰二世時期(1481~1495年),為王家常莘之地。
這個葡萄牙的第四大城,經緯度為西經8度54分、北緯38度32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里斯本南方海岸薩杜河口灣的北岸,兩者相距80公里。它面對塞圖巴爾灣,是塞圖巴爾區的首府,也是一個優良的港口城市,周圍被桔園和林木所環繞,在河口一帶有海灘多處,偎依在阿拉比達山蔭翳著的海灣裡。
市區風光明媚,氣候宜人,街道寬敝,交通秩序井然市容非常繁榮,有美麗的街樹、噴泉和綠地,由於觀光客不斷,旅館、餐廳、購物和遊樂場所日益增多。
擁有60多萬名人口的塞圖巴爾市,也是一個大漁港,有很多漁船在此進進出出,因此當地海鮮餐廳特別多,無不價廉物美,令人口齒留香。
工商業也非常興盛,擁有一個大型船摀,還有汽車生產線和機械製造,以及有水泥、紙漿、軟木、發電、冷凍、印刷、電子、電器、化工、玻璃、製藥、食品加工和魚類罐頭等。當地還生產鹽、柑桔水果、玫瑰花、葡萄和葡萄酒,大量供銷各地,並出口賺取外匯。
這個城市曾在1755年的一場大地震中使市區內的建築物幾乎全毀,但災後重建的市貌比以前更好。這裡也有許多參觀點,在港灣左岸的沙岳上,有公元412年毀於海嘯的古羅馬城鎮塞托布里加的遺蹟。
耶穌教堂是市內的主要參觀點,始建於15世紀末,是典型的曼努埃爾式建築,以有17世紀的琉璃瓦裝飾和莊嚴的迴廊建築為人稱道。
耶穌修道院位於耶穌教堂附近,也是一座著名的宗教古建築,其所附設的城市博物館內,收藏有16世紀上半葉的葡萄牙名畫,以及比利時佛蘭德斯畫派和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畫派的繪畫。
聖瑪利亞教堂,是當地最大和最古老教堂之一,後由國王重建,教堂內有18世紀極為華美的雕刻和琉璃瓦。
博卡吉紀念碑,是為紀念1765年在此出生的偉大詩人博卡吉而建,他在葡萄牙文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紀念碑上有他的雕像。
當地重要的景點還有建於13世紀的阿農西亞達教堂,在它附近可以看到穿著古代服裝的牧羊人,呈現出一幅重人的畫面。建於14世紀的古城堡,建於15世紀的公爵府,建於16世紀的幸運教堂。建於16~17世紀的科波‧桑托小教堂和住宅,是小型而漂亮的建築。建於18世紀的薩島德聖母教堂也值得一看。
塞圖巴爾周圍的海灘特別美,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戲水。附近的卡帕里卡(Caparica)海岸,有美麗的海水浴場。西端的亞斯彼茲海岬(Cabe Espichel),有一片原始的草原台地,可以望見放牧羊群的風光。此外,薩杜海灘有鹽池和古老的風車,構成塞圖巴爾的鄉土景色。
加爾梅拉城堡飯店位於郊區的一座小山上,有上山的盤旋公路可達。這座石砌的千年城堡飯店,兼具古蹟和旅遊觀光的功能,對貌雄偉壯觀,葡萄牙的第一位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就會在這裡與摩爾人作戰並將之趕走,因此這家城堡飯店是葡萄牙歷史的見證和引以為傲的地方。
這家有特色的城堡飯店是設在古堡內的一家建於14世紀的修道院中。飯店正廟牆壁掛著一幅風格古雅的壁毯,圖案內容是取材於葡萄牙民間傳說的「王子逐鹿」故事。一層設有酒吧間和電視室,三面寬的走廊舖著地毯,擺著沙發茶几,供人休息;中間的天井是露天茶座,逢年過節或有人舉行婚禮時,可作為舞池。修道院的地下室被間隔成廚房、倉庫和洗衣房。二、三樓是房間部的客房,走廊的壁燈都造成蠟燭狀,古色古香。一間間當年修女們的起居室都改成客房,雖不豪華和現代化,但地毯、沙發、彈簧床和電話也一應俱全,私人衛浴設備不缺,處處予人以賓至如歸的感受。窗口附近昔日修女祈禱用的石窗台,成為遊客倚窗遠眺的理想地方,但見大西洋、太加斯河煙波浩渺,海上離島若隱若現,令人宛如置身仙境幻象。
修道院內當年修女們進餐的地方,今天成為遊客享受葡萄牙傳統佳餚美味的大餐廳。在城堡飯店的最高處,有一座用藍色瓷磚砌成的漂亮游泳池,極富羅曼蒂克氣氛。
托馬爾風光
托馬爾(Tomar)是葡萄牙中部的一個城市,在古代羅馬人統治期中稱為「納班西亞城」,後來長期被阿拉伯人佔領改名「塔馬爾馬」。1160年,由聖殿派騎士團首領加爾丁‧帕伊斯扎率軍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交給阿方索‧恩里克斯管理。
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25分、北緯39度36分,坐落在葡萄牙中部法蒂瑪市東方35公里處,瀕臨澤濟里河支流。現在是橄欖油、葡萄酒、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的貿易中心。
托馬爾風光優美,氣候良好,對外連絡方便,市容整潔,工商業活躍,是居住環境品質非常好的城市。市區充斥著12~13世紀著名的葡葡式的典型建築,航海家亨利在這裡的故居曾遭毀壞,後來已於16世紀加以修復。這個城市因擁有被認為是最佳建築傑作的,建於13世紀的基督修道院而享有盛名,觀光客乘車接近托馬爾市區時,就可以遙望豪華修道院的全景。市內主要的名勝古蹟還有建於12世紀的古城堡和利瓦爾聖瑪利亞教堂、建於15世紀的聖約翰巴蒂斯塔教堂和西納戈加教堂、建於16世紀的聖格雷戈里奧小教堂和教區宮,以及建於17世紀的聖伊利亞修道院教堂等。
市內最有名的慶典活動是每年7月舉辦的塔布芮羅(Tabuleiros)節,每逢此時,少女們會穿著純白衣裳,頭戴用麥草編織成籠狀的盤子在街道上遊行。盤子是用草木、紙做的花與麥穗等裝飾起來。以表示獻給精靈的貢物。這種民族舞蹈的盛大慶典,一連要進行4天。
丰沙爾是繁榮港都
丰沙爾(Funchal)的經緯度為西經16度54分、北緯32度38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馬德拉島南部的海灣上,是馬德拉島的自治區首府,它的名字源自一種香味極濃的藥用茴香(Fuacho),被發現馬德拉群島的貢薩維爾‧扎爾科聞到了,就為它起了這個名字。
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港都,在1508年唐‧曼努埃爾一世在位時升格為市,現在是馬德拉群島的工業、商業和交通的中心,也是大西洋海底電纜網的中繼站,並係葡萄牙最繁忙港口之一。
這個城市對外交通方便,因平坦的地面較少,市郊的丰沙國際機場是挖山填海建成的。從倫敦、日內瓦、阿姆斯特丹和布魯賽爾等歐洲各大城市,都有航班直達此地。國內航線也很忙碌,由這裡飛往里斯本的班機,航程要1.5小時。這裡的公路可以和島上的其他城市連絡,海上交通則勿遠弗屆。
當地風景秀麗,氣候溫和,旅遊業在經濟上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市內各式豪華大飯店矗立在海濱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每年接待觀光客超過35萬人。這裡從18世紀40年代以來,就成為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的休閒度假勝地。工業也頗為發達,有家具製造、製糖、五金和釀酒等。
市區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大廈林立,街道密布,主要的道路是阿里亞加大道(Av. Arriage),海濱大道(Av. do Mar)則為步行街,主要街道都建有街心公園。城市的老區集中在斯埃(Sé)大教堂一帶,狹窄而又陡峭的鵝卵石街道至今猶在。
由於觀光客多,市內設有一家大賭場,吸引愛賭的人士紛紛前來一試手氣,因此成為另類的熱門景點。這裡的宗教美術館(Museu de Arte Sacre),收藏有15~16世紀的繪畫和法器。當地最雄偉的建築物是建於1472年的大教堂,被定為國家級的文物。此外,同樣被指定為國家級文物的建築物還有聖洛倫索宮、桑塔納教堂、桑塔納修道院、聖若奧福音教堂和海關等。供觀光客參觀的國寶級古建築還有梅西亞故居、因卡爾納桑教堂、納扎雷聖母小教堂、聖保羅教堂、埃斯比利托桑托小教堂、主教府、托雷見拉宮、貢蘇萊斯宮、奧爾內拉斯宮以及聖約翰、伊列島和聖地亞歌堡等。
各大城市風光好
馬希庫(Machico)市是馬德拉島上的主要城市之一,距離丰沙爾市約25公里,處信這廢島的發現者就是在馬希庫地區上岸的。現在的教區教堂被列爲國家級文物,建於15世紀,傳說教堂大門旁的白色大理石柱是唐‧曼努埃爾一世贈送的。每年10月9日市內的天主顯靈進香是整個馬德拉島上最有名的。
里貝拉‧布拉瓦(Ribeira Brava)市的位置也在馬德拉島上,距離丰沙爾約31公里,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1298年就已經是一個鎮,也是馬德拉群島上最古老的一個居民點。 這個城市四周被山峰所環繞,雨季時雨水從山上流下,使穿過市區的小河水猛漲。每年的6月29日聖彼得進香遊行,是全島參加人數最多的城市。1440年建成的小教堂經過數次改建後,在16世紀後半期成為現在市內最大的教堂。當地值得參觀的古蹟還有貢塞聖母教堂、聖若奧教堂和聖本托堡。
桑塔納(Santana)是馬德拉群島上最具鄉村特點的市鎮,它於1835年設鎮。由於整個地貌為高原,有許多高聳的山峰,其中最有名的是境內第一高峰的魯依沃峰,另一座托里尼亞峰也非常雄偉。因此群山環抱,人們前往旅遊,海陸都不方便,只有乘飛機從天而降。市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古桑塔納小教堂,建於15世紀。
聖港(Porto Santo)是馬德拉群島聖港島上的主要城市,由於島和鎮的四周有廣闊的沙灘而被稱為「黃金島鎮」。大航海家哥倫布曾在這裡生活和學習航海技術,並與聖港第一個主人航海家巴爾托洛梅‧貝列斯特雷羅的女兒結了婚。
英雄港(Angra do Heroismo)的經緯度為西經27度13分,北緯38度39分。它的位置在北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特塞拉南部沿海,像一個圓形舞台坐落在安格拉灣邊,擁有3萬多名人口。 這個港都開始時只有現在的聖塞巴斯蒂昂教區,1534年升格為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附近的拉日什建立了空軍基地,因此戰略地位重要。
市內有著名的文物建築,突出的是耶穌會修道院或耶穌會王家學校;還有建在西西山上的聖約翰巴蒂斯塔城堡,是歐洲最重要的軍用城堡之一,興建於1486年的大教堂,現在是亞速爾群島上最宏偉的教堂,以及安格拉聖方濟各教堂。本市最有歷史意義的市中心,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為世界藝術文物。
奧爾塔(Horta)的經緯度為西經28度38、北緯38度32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北大西洋亞速爾群島法亞爾島的東南岸。建於1466年,從16世紀開始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船隊、甚至前往新地島的捕鯨船隊使用法亞爾島以來,這個依傍著海灣而建的優良港口,就成為附近各島嶼發展的動力。自1700年起至1910年止,這裡成為美國的捕鯨基地;1883年彼得五世將它升格為市。現在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海、空軍基地,並設有海底電纜中繼站和海軍無線電氣象發報台。這個擁有一萬多名人口的港市,出產有葡萄酒、柑桔、魚乾、乳製品和牲畜。由於位處地震頻繁地帶,好幾百年來屢遭震災的襲擊,侄島上歷史性的建築物多被震毀。 蓬塔德爾加達(Ponta Delgada)的經緯度為西經25度40分、北緯37度44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亞速爾群島的聖米蓋爾島南部的海灣邊,是亞速爾自治區的首府,在歷史上屢遭火山和地震的蹂躪,1522年的大地震,有5000人死亡,1546年升格為市。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港都風光明媚,氣候溫和,市郊有綠油油的樹木,市區花木繁茂,因此使它成為冬季旅遊勝地,亞速爾群島上主要的商業中心。主要輸出品有鳳梨、柑桔、茶葉、葡萄酒、穀物、蔬菜和乳製品,工業則以製糖和釀酒為主,並生產抹香鯨油。市區有許多雄偉的建築物,比較著名的有建於16和17世紀的卡洛斯馬沙多博物館、耶穌會神學院、聖若翰修道院、格拉西亞諾斯修道院、貢塞梭聖母修道院和古市政廳。位於舊碼頭附近由三座方石拱門組成的「城門」,則是18世紀的建築物。
普拉亞‧達維多利亞(Praia da Vitória)是亞速爾群島特塞拉島上的一個港市,距離英雄港約20公里,面臨一個半圓形的海灣,具有悠久的歷史。公元1480年這裡設燈塔,在17世紀末喪失獨立之前曾是多次鬥爭的舞台,也是17世紀中葉為葡萄牙恢復主權的戰鬥,以及19世紀20、30年代自由黨人和專制主義者進行對抗的場所。在1614年、1800年、1841年和1980年,當地在四個世紀中雖曾遭受了四次大地震的破壞,但有聖卡塔琳娜、莎加斯和托埃斯皮里托等3座修道院留存下來。還有1492年興建的慈善聖院,以及拉扎羅醫院和教區教堂,也是值得一看的歷史性建築。
拉日什(Lajes)是亞速爾區特塞拉島東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28度38分、北緯38度23分,島上一處平但的山谷中,有座大型的空軍基地,是葡萄牙政府於1941~1943年所興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盟國的主要空軍重地,美國利用這個基地日以繼夜地攻擊納粹德軍的海上和陸上的目標。東西方冷戰時代則用以監視前蘇聯潛艇的活動,追蹤彈道飛彈及協調空中航行。現在這裡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美國和葡萄牙軍事基地。
這個只擁有5000多名居民的軍事重鎮,人們除了捕魚為生外,大部分經濟來源是靠美軍在當地的消費。機場飛行跑道左邊的山坡上是層層梯田,右邊山崗上是基地的指揮部和其他軍人生活及娛樂的建築群。駐掠在基地上的美國官兵都帶著眷屬,每個官兵都有一幢漂亮的眷舍,座座房舍別墅並排而建,構成一個千戶人家的「小洋房及別墅鎮」。
拉日什空軍基地是大西洋地區最大的軍用機場之一,主跑道長達9000公尺,副跑道也有3600公尺長,100公尺寬,基地面積14平方公里,戰時能容納600架重型軍機,駐有美軍1400人,美軍眷屬2600人,還有1000名葡萄牙駐軍和1500名為基地服務的葡萄牙勞工。
拉戈斯(Lagos)市擁有古老的歷史文化,公元前350年由卡塔戈人建立,當時被命名為「拉科布里戈」。此後,又相繼被羅馬人、斯維比人、哥特人和阿拉伯人所佔領,阿拉伯人將它改名為「扎維亞」,也就是「湖」的意思。在摩爾人佔領期間,這裡是葡萄牙和非洲之間的貿易中心。雖然科爾多瓦酋長在此地築城固守,但是葡萄牙人在阿方索三世時仍將其修復。在葡萄牙海上大發現時代,頭一批梭形船就是從這個港口出發去發現非洲的,同時這裡有歐洲建立的第一個奴隸市場。
這個位於葡萄牙法魯區的港市也是一個重要的港口,有許多海軍艦艇在這裡進進出出。開闊的港口前擴展著很大的海面,有遊艇港、海灘和景觀優美的岩岬,使這個港都看起來美景如畫。離市區南方兩公里處的皮達德角有奇形怪狀的岩石,引人入勝。市內商業繁榮,飯店、超市、餐廳、銀行和教堂林立,並有許多公園綠地。
擁有35萬多名人口的拉戈斯港市,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參觀。其中的聖安東尼奧(Santo Antóuio)小教堂,是葡萄牙18世紀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有「金色小教堂」之稱,堂內有鍍金的雕刻和名家的繪畫。教堂內附設有地方博物館(Museu Regioual de Lagos),展藏有人種、考古、錢幣和宗教法器,相當珍貴。
聖塞巴斯蒂昂教堂,是當地市民精神寄托的中心,其文藝復興式的門廳,具有歷史與藝術價值。
洛萊(Loulé)是法魯區的一個城鎮,原由阿拉伯穆斯林所建立,1250年由阿方索三世所收復。這個城市氣候良好,土地肥沃,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地方,境內也有一些名勝古蹟可供參觀,其中建於9世紀的古城堡、建於13世紀的聖母教堂、建於14世紀的格拉薩修道遺址,以及建於16世紀的比埃達德聖母院,都是不錯的參觀點。此外,當地居民住宅的別致天台,也成為法魯區內最值得一看地方之一。
塞爾維斯(Silves)也是法魯區的一個城鎮,最先是由穆斯林人建立,阿拉伯人稱它為「切爾布」。桑喬一世在荷蘭、丹麥等國的十字軍助下,終於在1189年首度收復這個地方,後來摩爾人國王亞科布在科爾多瓦酋長和塞維亞國王的幫助下,重新奪取此城;一直到1242年桑喬二世在位時,才徹底歸屬葡萄牙王室所有。這個城市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9世紀的古城堡,以及建於12世紀的大教堂和古拉伯清真寺。
薩格雷斯(Sagres)市的發現,應歸功於葡萄牙海上大發現創始人的亨利克王子,他不但建立了此城,並且在這裡興建了一所航海和天文學校,自己也居住在此地研究學局長達40年之久。
這個位於法魯區內的濱海港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56分、北緯37度處。在地理位置上則突出於大西洋,坐落在歐洲大陸的西南端,景色非常美麗。這裡最可看的地方應該是薩格雷斯角和聖維森特角。其中的聖維森特角(Cabo de Sáo Vicente)是葡萄牙最西南端一個海岸拐彎處的海岬,有「天涯海角」之稱。相傳公元4世紀時,有位名叫維森特的修道士,在西班牙的摩爾人和猶太人中宣傳基督教主義,後在西班牙的巴倫西亞區逝世,但遺體卻漂流至此,並蕁在這裡,海岬因此得名。在歷史上、英、法、荷、西等國曾在這裡發生過數次大海戰:其中1693年,法國艦隊在此打敗了英荷聯合艦隊。1770年,英國艦隊在這裡戰勝了西班牙。1797年,由納爾遜海軍上將和賈維斯將軍率領的英國艦隊,又在此擊敗法國艦隊。薩格雷斯角就在此偏東不遠處,兩岬相鄰,有如蟹之雙螯,都是旅遊者樂於涉足之地。
此地危岩壁立,大西洋驚濤拍岸,景色非常壯觀,遊客在直插大海的懸崖上俯視漁民在峭壁下拉網捕魚,別具情趣。一些體力特別強壯的遊客,甚至身繫長紙攀崖而下,站立在峭壁邊緣突出的礁石上觀賞海景,引為快事。這裡所設的燈塔亮度冠於全歐,光束可遠及100公里,每天平均有300多艘船隻經過這裡的海面。
波爾蒂芒(Portimăo)也是法魯區的港口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32分、北緯37度8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阿拉迪(Arade)河口灣頂。這個重要的漁港和海濱遊覽勝地,擁有4萬多名人口,景色如畫,市容繁榮,除了是個海鮮探購中心外,還有軟木加工業、修船業和魚罐頭工廠。在觀光景點方面,市內保存有兩座15世紀的古城堡,供遊客憑弔。
蒙布克(Monchique)是法魯區的一個小山城,經緯度為西經8度33分、北緯37度19分,只有一萬多名人口,經濟以農牧為主,並以有各種野生植物和礦泉療養而聞名,附近有低矮的山脈,郊外最高的拉福亞(La Foia)峰,海拔只有902公尺。
奧良(Olhăo)也是法魯區的港口城市,它的經緯度為西經8度50分、北緯37度2分,擁有3萬多名人口。這個美麗的漁港、港口非常忙碌,各種漁船不停地進進出出;港區碼頭上的魚貨一堆堆有如小山,葡葡牙南部的海鮮餐廳,貨源多由這裡供應。由於是個優良的漁港,當地魚貨加工需求很大,因此設有許多食品加工廠和魚罐頭工廠,對當地的經濟繁榮,提供了很大的貢獻。這裡也是葡萄牙南部的著名旅遊勝地,一年四季遊客如雲。此外,此地也是畫家的樂園,經常有許多畫家前來這個美景如畫的漁港汲取靈感。
貝雅(Beja)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傳是公元前48年由羅馬人尤利西斯所建,凱撒大帝把它命名為帕斯如利亞,藉以紀念他和盧劑尼亞人簽署的和平條約。羅馬帝國崩潰後,貝雅先後被斯維比人、哥特人和阿拉伯人所佔領,阿拉伯摩爾人並於公元715年開始用此力統治這個地方。1162年的阿方索‧恩里克斯時代,此地被葡萄牙軍隊佔領,管理權改歸葡萄牙王室所有,並重建該城。
大約在17、18世紀的時候,當地隱修院一位名叫瑪麗亞‧阿爾科弗拉多的修女,曾給一名法國軍官寫過情書,後人美稱為「葡萄牙修女書簡」,成為法國文學史上的名篇。
這個擁有25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52分、北緯38度1分,是葡萄牙見雅區的首府,也是葡萄牙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工商業非常興盛,市區有現在代的新式建築物,也有建於16世紀的古老房屋,是一個新舊交替的城市,居民們人情味濃郁,看起來親切而有禮。
當地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2世紀的費拉聖瑪利亞教堂和古清真寺,建於13世紀的古城堡,以及建於15枻紀的慈善堂等。
穆拉(Moura)也是貝雅區的一個城鎮,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咸信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居住過。公元前由羅馬人統治,並稱它「新阿魯西塔尼亞鎮」。繼羅馬人之後由野蠻民族佔領這裡,後來由阿拉伯移斯林成為這個城市的新主人,最後是由桑喬二世自穆斯林手中奪回來。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西經7度27分、北緯38度8分。市區綠化普及,市容也很整潔,交通秩序良好,工商業都很發達。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3世紀的古城堡,建於16世紀的約翰巴蒂斯塔教堂和阿遜森聖母修道院,建於17世紀的聖彼得教堂。此外,這裡重要的旅遊點還有阿宗加達城堡、布列尼亞斯羅馬橋、阿拉伯之眼泉、穆斯林時代的摩里斯卡塔和普列吉薩洞窟等。
阿爾卡塞爾多薩爾(Alcácer do Sal)也是貝雅區的一個城鎮,史前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後來由羅馬人統治,稱它為「薩拉西亞烏爾伯斯‧因貝拉托里亞」,阿拉伯穆斯林佔領這裡後,才改為現在的名稱。最後由阿方索二世收復,成為葡萄牙領土迄今。這裡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2世紀的古城堡和聖瑪利亞教堂,並有一座考古學博物館。
聖地牙哥‧多卡森(Santiago do Cacém)也是貝雅區的有名城市,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公元405年前是羅馬人的聚居地,後來相繼被哥特人和穆斯林所統治。聖地牙哥教派的騎士們於1186年佔領這裡,並命名為「卡森」,成為他們自己的私有財產,直到16世紀時,才併入葡萄牙王室。現在這裡的建築物新舊交替,百業興盛,人民安居樂業。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8世紀的古城堡、羅馬人時代的麥羅布里加遺址,以及聖安德烈湖等。
塞爾帕(Serpa)也是貝雅區的城鎮,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它建於公元前400年,後來相繼被羅馬人、哥特人和阿拉伯穆斯林所統治,一直到1230年,才被桑喬二世收回,成為葡萄牙的領土。這個美廲的小城市,古蹟眾多,主要的有羅馬時代的鐘塔,建於13世紀的古城堡和聖瑪利亞教堂,建於14世紀的貢索拉森聖母教堂,以及建於16世紀的聖方濟各修道院。 波塔萊格里(Portalegre)是波塔萊格里區的首府,它建於羅馬時代,在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戰爭中遭到破壞,後來十字軍騎士因獲勝,此地由葡萄牙管轄,阿方索三世並下令重建。
這個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26分、北緯39度17分,坐落在馬爾旺山的山坡下。當地交通發達,經濟興盛,大多數市民勤勞有禮。這裡主要的名勝古蹟有建后13世紀的古城堡,建於14世紀的聖克拉拉修道院,建於16世紀的貢塞遜修道院和大教堂,還有著名的聖多美絕壁。
維索薩鎮(Vila Visosa)也是波塔萊格里區的城市,它的歷史非常久遠,其起源要比羅馬人來到伊比利半島還要早得多,後來長期被羅馬的凱撒兵團所佔領,其後被阿拉伯人所統治,直到1217年才由阿方索二世奪得,成為葡萄牙的領土。
這個城市有不少地方可資參觀,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建於13世紀的古城堡,建於15世紀的布拉干薩公爵宮和沙加斯修道院,還有建於16世紀的埃斯貝朗薩教堂、慈善堂和聖安東尼與教堂等。
弗隆特伊拉(Fronteira)也是波塔萊格里區的城鎮,它的歷史起源於羅馬時代,後落於摩爾人之手,最後被阿方索三世收回,於1258年對它進行重建,並建設軍事性防禦設施。這個城市的交通主要依靠公路,經濟以農業為主,市區建築富西南歐情調。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3世紀的城牆,建於16世紀的舊聖母教堂,建於17世紀的鐘塔。另有建於威德山頂的十字架和地區博物館,也是參觀的好去處。
馬爾旺(Marvão)也是波塔萊格里區的一個重要城市,居於高山之嶺,公元前44年由蠻族所建立,當時被稱為「阿拉麥尼亞」;羅馬人來了之後改名為「麥德羅布里加」。公元770年被孔布拉的統治者馬龍埃班爾的阿拉伯軍隊佔領,並在此建立居民點。阿拉伯人在此一直統治到1160年,才由阿方索‧恩里克斯奪得此城,納入葡萄牙版圖。這個城市海拔較高,空氣清新,綠化覆蓋率高,市容整濟,工農商業繁榮,是個美麗的山城。當地的主要參觀點有建於13世紀的古城堡,在上面可以眺望西班牙平原的迷人風光。此外,還有建於17世紀的聖母教堂,是當地人民不可或缺的信仰中心。
埃爾瓦斯(Elvas)是葡萄牙中東部波塔榮格里區的城鎮,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時代,是羅馬人的阿爾佩薩(Alpesa)城。後來淪入阿拉伯穆斯林手中,1200年才由桑喬一世國王興兵奪回,成為葡萄牙領土。後來曾由法國人加以佔領,並於1808年由法國割讓給葡萄牙,才正式納入葡萄牙版圖。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西經7度10分、北緯38度53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與西班牙毗鄰的邊界上。此地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經濟以農業為主,現在是一個農產品加工中心,主要生產葡萄乾。
當地主要景點有羅馬時代的城堡,建於13世紀的聖彼得教堂,建於15世紀的馬納日塔。建於1498~1622年的阿莫雷拉斯(Amoreiras)水道,現在仍然使用中,是葡萄牙國家重要紀念物之一。建於16世紀的晚期哥德式大教堂,有了座中殿。此外,建於18世紀的格拉薩聖母砲台,也是不可錯過的參觀點。
埃斯特雷莫什(Estremoz)是葡萄牙東部艾夫拉區的古老城市,它的經緯度為西經7度35分、北緯38度51分。原係阿方索三世建立的城堡,1258年擴充後改為村鎮,反對西班人復國戰爭中的蒙特卡洛斯戰役,就是於1655年在這裡進行的。
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城市,景色優美,交通便利,市容也非常整潔,以所產富有特色的陶器而聞名。其他主要產物有葡萄酒和橄欖油等,還有大理石開探、軟木和羊毛加工等輕工業。
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3世紀的城堡、王宮、迪尼斯宮和聖方濟各修道院,建於14世紀的艾夫拉蒙特城堡,建於16世紀的慈善堂,以及建於17世紀的托沙宮等。
阿拉約洛斯(Arraiolos)的歷史也相當悠久,早在公元前60年就由高盧‧塞爾特人所建立,後來由阿爾巴尼亞人重建,並命名為「拉約洛斯」。阿方索二世統治此地時,曾於1217年再次重建。這個坐落在艾夫拉市北方的城鎮,現在屬於艾夫拉區管轄。當地主要的旅遊點有建於13世紀的城堡,以及建於16世紀的舊洛伊密斯修道院和聖母教堂。
坎波馬約爾(Campo Maior)也是艾夫拉區的城市,在歷史上是由羅馬人所建立,後來根據1297年迪尼斯在位期間與西班牙卡斯提爾王朝簽署的和平條約,劃歸葡萄牙王室。這個城市在觀光旅遊方面乏善可陳,只有羅馬時期的城堡和建於17世紀的城牆,可供遊客參觀。
克拉托(Crato)也是艾夫拉區的一個小城市,原先由羅馬人統治,係凱撒兵團建立的一個古老村莊,後來被阿拉伯人所佔據。1760年由阿方索‧恩里克斯從摩爾人手中奪得。當地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0世紀的城堡之城牆,建於18世紀的聖母教堂和玫瑰花修道院。
威德堡(Castelo de Vide)也是艾夫拉區的一個小城鎮,建於迪尼斯國王在位期間,市內建築顯得古色古香,現在是葡萄牙國內最重要的猶太人聚居地之一。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2世紀的普世救主教堂,建於14世紀的古堡,還有一座高70公尺的古塔。
聖塔倫(Santarém)市是聖塔倫區的首府,它有非常古老的歷史,公元前1100年由西班牙國王阿比迪斯下令興建,命名為「埃斯卡一阿比迪斯」。盧濟塔尼亞人佔領期間改名為「埃斯卡拉比斯」,後來的羅馬人則稱它為「斯卡拉比卡斯特隆」,到了阿拉伯摩爾人手中,又改名為「沙塔林」。1147年,阿方索‧恩里克斯加以攻擊,成為葡萄牙的領土,直到16世紀時,曾多次成為葡萄牙的首都。最後一次建都是在1580年,安東尼奧‧普利奧爾‧多格拉托國王在這裡登基。後來他在與西班牙的戰爭中敗北,使西班牙國王費利貝佔領葡萄牙直到1640年。 這個擁有6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41分、北緯39度14分,目前是國內重要的海港,對外連絡相當方便,市區交通四通八達,到處可見公園綠地,市容非常繁榮,旅館、餐廳、咖啡廳、超市、銀行和教堂櫛比麟次,構成一幅熱鬧的畫面,港口美麗的風光,更令人著迷。當地主要工業以食品加工業最為發達,旅遊觀光業也日益活躍,郊區一帶則為富饒的農業區。
當地有許多重要的古蹟值得參觀,其中的波爾塔斯多索爾(Portas do Sol),是中世紀時期王室宅邸阿爾卡蘇瓦(Alcásova)城堡的遺蹟。興建於13世紀的舊聖方濟各修道院和聖埃津特翁教堂、興建於14世紀的格拉薩教堂、興建於16世紀的馬爾維拉和聖尼科勞教堂、興建於17世紀的比耶達德教堂,以及建於1676年的原耶穌會神學院,都是不可多得的觀光點。在晚期哥德式格拉薩(Grasa)隱修院裡,有巴西發現者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Pedro Alvahes Cabral)的墳墓。早期哥德式長方形的聖若昂德阿爾波朗(Sāo Joāo de Alporāo)教堂,現在已經成為市雕塑博物館的所在地。
阿布蘭特斯(Abrantes)的經緯度為西經8度12分、北緯39度28分,是聖塔倫區的市,在公元前300年由塞爾特人建立,後來由羅馬人重建。再後來哥特人統治時期命名為「奧蘭特斯」,這是因為他們發現流經這裡太加斯河的砂子裡含金量豐富,並進行淘金。摩爾人曾統治過一段時期,被阿方索‧恩里克斯於1148年奪取過來,隨後又擊退了阿拉伯穆斯林為收復失地而發起的進攻。
這個城市風光明媚,古蹟眾多,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6世紀的聖維森特教堂、建於8世紀的城堡、建於13世紀的聖瑪利亞教堂、建於14世紀的聖約翰教堂,以及建於16世紀的慈善堂等。
阿爾梅林(Almeirim)也是聖塔倫區的重要城市,它的歷史非常悠久,創立時間可以遠朔到新石器時代。此地曾先後被塞爾特人、腓尼基人、羅馬人和阿拉伯人相繼佔領。阿方索奪得這個地方後,成為葡萄牙的領土,並有好幾位葡萄牙國王在這裡逝世。這個優雅的城市也有一些古蹟可供參觀,比較重要的有建於9世紀的聖羅克泉、建於15世紀的塞拉修道院遺址、建於16世紀的聖母教堂和聖約翰巴蒂斯塔教堂等。
阿爾莫羅爾(Almoukol)是聖塔倫區境內的一個小鎮,建立在太加斯河中的一個小島上,它原先是聖殿派騎士團首領加爾丁‧帕伊斯在1160年所興建的軍事堡壘,並且是在過去羅馬人時期的另一座城堡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後來慢慢地加以擴充到現在的規模。這個小城四面被碧水所圍繞,風光美不可言,現在已成為一處熱門參觀點。
托雷斯維德拉斯(Torres Vedras)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16分、北緯39度6分,是葡萄牙中部里斯本區的城市,位於首都里斯本市的北方。考古學家們雖然至今還無法確切瞭解它建立的時代,但人們早知在羅馬人時期,這個城市便已存在,因為當地曾發現古羅馬的石刻。在16世紀以前,這裡也是王室的經常駐地,王室城堡遺蹟至今猶存。
這個擁有約13萬多名人口的城市,風光明媚,市景繁榮,對外交通方便,現在是個興旺的農貿中心,葡萄的種植佔有重要地位。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0世紀的舊托雷斯城堡,建於15世紀的瓦拉托若修道院,以及建於16世紀的巴洛舊修道院等。
格盧什(Queluz)是里斯本區境內的一個小城鎮,關於它的歷史,只有短暫記載,原先是阿拉伯摩爾人在這裡建立的一個小村落,在阿方索國王奪取辛特拉的前幾天,就被戰火所徹底摧毀,但後來重建後市貌更勝往昔。17世紀時,當地建有里斯本貴族的莊園,並以1758年所建的格盧什宮最為聞名。1934年發生大火,格盧什宮部分被毀,經修復後,現在成為官方舉行慶典和接待活動的正式場所。這個擁有6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交通發達,經濟以觀光服務業為主,是大里斯本地區一個出色的旅遊點。
阿爾馬達(Almada)也是里斯本區內的一個小城鎮,它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9分、北緯38度41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最先由 阿拉伯穆斯林所建立,後來被葡萄牙第一任國王奪取,編入葡萄牙的版圖。這個城市坐落在太加斯河左岸,風光優美,氣候良好,是個美麗的小鎮。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和建於20世紀的耶穌紀念碑。
塞沙爾(Seixal)是里斯本區的港市,經緯度為西經9度6分、北緯38度38分,在地理位置上瀕臨帕利亞灣(Mar de Palha),有公路經阿爾馬達與對岸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市相通。這個歷史悠久港都最早時只是一個漁村,後來發展成為重要的漁港,1836年設市,現在擁有10萬多名人口,生產毛紡織品、玻璃、水產品和船舶,並設有葡萄牙唯一的一個大型煉鋼廠。 奧比杜斯(Óbidos)是里斯本區的旅遊勝地,係阿拉伯人在一個羅馬人村落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城市,1148年被葡萄牙國王奪取,成為葡萄牙的領土。這個城市坐落在首都里斯本北方95公里處,距離阿爾科巴薩也很近,是一座具有中世紀風格,古色古香的城市,四周還圍著堅厚的古城牆,同時保存著巴洛克式建於8世紀的聖瑪利亞教堂。市區街道大多狹窄陡峭,市街兩旁的房屋牆壁多係白色,家家戶戶的窗台上都置有花花綠綠的盆栽,觀光客置身其中,有如進入夢幻童話世界。
當地主要的觀點有羅馬至哥德時代興建的卡爾莫聖母教堂、10世紀興建的摩爾式城樓、13世紀興建的聖約翰巴蒂斯塔教堂、15世紀興建的蒙難修道院、16世紀興建的水道和教區教堂,以及18世紀興建的聖地牙哥教堂等。
帕爾梅拉(Palmela)是塞圖巴爾區的一個城市,也有悠久的歷史,最先是塞爾特人在公元前300年所建,後來歸入葡萄牙版圖。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古老小城鎮。具有中世紀的風貌,現在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觀光旅遊業為輔。當地的參觀點以建於15世紀的聖地牙哥教堂和建於18世紀的修道院最為有名。
蒙蒂茹(Montijo)是塞圖巴爾區的市鎮,經緯度為西經8度59分、北緯38度42分,只有4萬多名人口。這個美麗的城市是個農業中心,牡蠣養殖也是當地農民的重要行業。此外,軟木加工、化肥、五金、電子、煙酒、小船製造、食品加工和水果罐頭等行業,也是重要的經濟活動項目。
錫尼什(Sines)是塞圖巴爾區的港市,它的經緯度為8度52分、北緯37度57分,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落在葡萄牙西南部大西洋岸,是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的出生地,擁有3萬多名人口,現在是一個重要的深水港和重工業中心,設有葡萄牙石油公司的一個煉油廠,一個石油化工廠,以及一座能發電1200兆瓦的發電廠,市內還有化肥和火車車廂製造等工廠,另有少數輕工業。港口貨運忙碌,碼頭貨櫃充斥。
行政區城鎮多
萊里亞(Leiria)是葡萄牙萊里亞區的首府,在古代是羅馬人的村落,後來被摩爾人佔領。1134年,這個地方被阿方索‧恩里克斯國王奪回;但後來又被阿拉伯斯林佔領,直到桑喬二世時,才驅走阿拉伯人,使萊里亞重歸戭萄牙所有。1466年曾在此創為葡萄牙第一家印刷廠。
這個擁有12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48分、北緯39度45分。現在是天主教主教區,盛產葡萄酒、橄欖、玉米和綿羊,因此是這個地區的農牧產品的貿易中心,建有製草和水泥工廠。當地主要的旅遊點有建於12世紀的聖彼得城堡和教堂,以及建於16世紀的主教堂、慈善堂和聖母顯靈殿。
卡爾達什‧達賴尼亞(Caldas de Rainha)是萊里亞區的城鎮,它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8分、北緯39度24分,坐落在葡萄牙中西部,是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在19世紀末時,就已成為一個著名的遊覽勝地。這裡山明水秀,風光明媚,交通方便,物產豐富,尤以出產上釉陶器而聞名遐邇。
佩尼謝(Peniche)是萊里亞區的港口城市,它的經緯度為西經9度23分、北緯39度21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卡沃埃魯(Carvoeiro)角。這個港市景色優美,市容非常興盛,陸海交通方便,有4萬多名人口,工商漁業都相當耀眼。在工業方面,以網眼針織業最為聞名,還有修船、五金、電子等工業,並係魚罐頭製造中心,主要生產沙丁魚、鮐魚、鱈魚和金槍魚權頭。
阿爾科巴薩(Alcobaça)是葡萄牙中西部萊里亞區的小城鎮,它建立於公元9世紀,是阿拉伯摩爾人的軍事據點,1147年阿方索‧恩里克斯國王打敗了阿拉伯穆斯林,才把這個地方搶了過來。在中世紀的時代,這個城市曾領導葡萄牙的宗教和文化足足長達7個世紀之久。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西經8度59分、北緯39度33分,與奧比杜斯市為鄰,坐落在阿爾科瓦(Alcoa)和巴卡(Baça)兩河匯流處的岸上,交通方便,市容鼎盛,經濟以水果種植、食品加工、紡織業、陶瓷業和旅遊觀光業為主。全市約有兩萬多名人口現在是重要的水果生產中心,市內每週五都有水果市場特賣。當地的名勝古蹟以達於1153年屬於西斯特爾教團的聖瑪利亞修道院最為聞名,它是為了紀念從摩爾人手中收復聖塔倫城而建,並於13世紀時予以重建。
菲蓋拉(Figueira da Foz)是葡萄牙中西部孔布拉區的港市,本係一個綜常古老的漁村,現在卻是一座濱大西洋的美麗港都,擁有被譽為葡萄牙景色最美的海灘,因而成為國內著名的一處觀光旅遊勝地。
這個擁有八萬多名人口的港口城市,1882年建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52分、北緯4度9分,近蒙德戈河河口,現在是重要的漁業基地,也是沿海一帶穀物、水果、葡萄酒、橄欖油、軟木和煤等的貿易中心,水泥和玻璃等製造業也很興盛。市區有宏麗的大廈、豪華的大飯店、客棧、莊園別墅式的出租公寓和民宿。
當地有許多地方可以參觀,其中的市立桑托斯‧羅沙博士博物館(Dr. Santos mm),收藏許多當地及附近地區出土的古代文物。還有一座圖書館,藏書有5萬多冊。遊客們還可以參觀這裡的「一路順風山、蒙德古角(Mondego Cape)、成立於18世紀的聖卡塔琳納砲台,古老的帕科宮、城市博物館、米澤里科迪亞教堂、兒童海濱健身房、礁湖、鹽場和槐樹林等景點。 這裡有葡萄牙得天獨厚的美麗海灘,也是歐洲最佳海灘之一,整個海灘長兩公里,陽光充足,有「明亮的海灘」之稱。海灘背後有博亞‧維亞任山脈襯托,青山綠水,形成絕妙的自然景色,放眼望去,海天一色,輕盈的浪花拍打著海岸,陣陣稍帶鹹味的涼爽海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一切塵念頓消。此地有宿營、垂釣、打獵、各種球類場地,以及游泳、駕艇、划船等水上運動設施。每當夏日,此地更成為人們避暑的子所在,成千上萬的人們在海邊弄潮,盡情歡樂。此外,當地還有一座葡萄牙式的鬦牛場。
舊蒙特莫爾(Montemor-o-Velho)建於公元前9000年左右,它是葡萄牙最古老村莊之一,當時的羅馬人稱它為「麥多布里加」,後來又改稱為「蒙德古河上的蒙特莫爾」。在歸屬葡萄牙統治後,阿方索四世國王在他的城堡裡,與其顧問們一起策劃了一幕伊內斯‧德卡斯特洛之列,伊內斯因與王儲彼德羅演出了當時最了不起的愛情悲劇,不被國王接受而遭到暗害。 這個擁有一萬多名人口的小城,風光明媚,市容典雅,有不少古蹟供遊客參觀。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建於13世紀古堡聖母教堂,以及建於15世紀的天使聖瑪利亞教堂等。
阿爾加尼爾(Arganil)的歷史,要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羅馬人統治時期,羅馬人稱之為「阿爾戈斯」。到了葡萄牙入主後,第一任國王的母親將它賜給了孔布拉大教堂。這個屬於孔布拉區的小城,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9世紀的洛羅薩教堂,以及建於12世紀的聖彼得教堂。 阿蓋達(Águeda)也是孔布拉區的城鎮,有悠久的歷史,建於公元前370年,羅馬人統治時期將它叫做「埃米尼翁」,但是在公元600年時,已經取名為「阿加塔」。這個城市交通方便,景色美麗,市容整潔,商業繁榮,但是經濟仍以農業為主。當地可供訪問的旅遊點有建於17世紀的聖母院,還有密林和聖彼得山頂等。
布薩庫(Buçaco)是孔布拉區內的一個旅遊城市,它建立的年代非常久遠,歷經羅馬人、摩爾人和葡萄牙等王朝統治下,留下來許多不同風格的旅遊點。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坐落在一座海拔600公尺高的山上,附近有葡萄牙最美麗的樹林之一。山麓有個叫做盧佐的地方,是個觀光區,吸引著大批國際遊客前來參觀。當地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9世紀的修道院、大十字架,建於18世紀的涼泉,建於19世紀的宮殿和一座半島戰爭博物館。 雷亞爾城(Vala Real)是葡萄牙北部雷亞爾區的首府,它古早的歷史已不可考,也不確知建城的年代,但是人們知道,在1289年時,葡萄牙王室派人前來建立起第一個居民點。它的經緯度位置為西經7度45分、北緯41度18分。
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鎮,是葡萄酒釀製和麵粉加工業中心,也生產有紡織和陶瓷器。對外交通方便,有很多參觀點吸引遊客。比較重要的古蹟有古城牆,建於13世紀的羅馬兼哥德式的聖彼得‧聖迪尼斯大教堂和原聖多明戈女隱修院教堂,建於15世紀的航海家迪約戈‧坎的故居和大主教府,建於16世紀的慈善堂,建於17世紀的馬修斯宮。此外,城裡大廣場附近的17世紀建築群,都是遊覽的好地方。
維尼亞伊斯(Vinhais)也是雷亞爾區的城鎮,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史前時期由羅馬人所建立,後來轉入阿拉伯人之手,最後由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三世於1262年下令在這裡建城。當地古蹟眾多,其中的小城、聖貢多、佩尼亞斯堡和朗卡河橋,都是從史前或羅馬人遺留下來的遺蹟。還有建於13世紀的城堡和建於16世紀的慈善堂,都是很好的參觀點。
沙維斯(Chaves)也是雷亞爾區的城市,由羅馬人建於公元前100年,當時被稱為亞奎弗拉維約,這是因為弗拉維約國王的士兵在這裡發現了一個硫磺泉。後來經過不同民族人的多次破壞和重建,最後在公元8世紀的時候由阿拉伯人興建了城堡,葡萄牙人於12世紀時加以佔領,收入版圖。
這個擁有兩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48分、北緯41度44分。對外交通方便,是鐵路的終點站。經濟發達,附近蘊藏有大量鎢礦。現在是個農業和紡織業中心,所產製的火腿,聞名遐邇;市內還設有人類學研究所。
在觀光旅遊方面,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4世紀的城堡和古羅馬遺蹟,有18個孔的藤麥加河橋,建於18世紀的教區本篤會教堂和懲罪台,建於16世紀的慈善堂和亞濟涅拉聖母教堂。此外,當地有名的古蹟還有兩座雕花圓柱和著名的沙維斯溫泉。
弗雷索‧德埃斯巴達辛塔(Freixo de Espadá Cinta)也是雷亞爾區的一個小城鎮,只有1.8萬多名人口。它的歷史已不可考,據說是由日耳曼人所建立,城名源自一位指揮官的綽號,有一天他躺在一顆弗雷索(秦皮樹)下乘涼,故有此名。這個地方只是一個古鎮,市容顯得古色古香,傳統葡萄牙式房屋多,現代化建築少。當地可供參觀的古蹟有建於13世紀的教區本篤會教堂,以及重建於13世紀的城堡。
拉梅戈(Lamego)也是雷亞爾區的城市,這裡在史前有希臘-塞爾特人聚居,後來由阿拉伯人盤踞。在往後的阿洛卡河谷之戰中,由葡萄牙第一任國王的父親唐‧恩里克斯伯爵,把它從阿拉伯穆斯林手中奪取過來。1142年和翌年,各王室在這裡的阿爾馬卡維教堂集會,通過擁戴阿方索‧恩里斯克為葡萄牙第一任國王。
這個城市名勝古蹟眾多,比較重要的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主教堂和阿爾馬卡維教堂,建於13世紀的雷梅迪約斯聖母教堂和聖方濟各修道院,建於16世紀的聖塔克魯斯教堂、耶穌受難教堂、埃斯培朗薩聖母教堂和卡比多宮,建於17世紀的格拉薩聖母教堂、松林宮和埃斯皮里托聖托宮,以及建於18世紀的主教府、神學院、帕迪里亞斯宮、布羅里亞斯宮和帕索宮等。
米蘭達‧多杜羅(Miranda do Douro)也是雷亞爾區的一個小城鎮,它的歷史已不可考,但這個地方是由葡萄牙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所征服。現在是一個農牧貿易中心,市容相當繁榮。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中世紀的古街道和建於16世紀的主教堂。
巴塞羅斯(Barceles)是葡萄牙西北部布拉加區的一個小鎮,建於公元前2世紀,只有2萬多人口以農牧為經濟支柱。當地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4世紀的城牆和教區本篤會教堂,建於15世紀的城堡和松林宮,建於17世紀的慈善堂,以及建於18世紀的聖女修道院等。 阿爾科斯德‧瓦爾德線什(Arcas de Valaevez)也是布拉加區的一個小城鎮,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先由塞爾特人在公元前4世紀時所建立,後來的統治者羅馬人稱之為阿爾科布里加。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農業城,不但本身古色古香,並且四周景色美麗。市內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1世紀的城堡和救世主教堂,以及建於12世紀的日埃拉宮等。
法瑪利孔(Famalicão)也是布拉加區的城市,它建於公元前的羅馬來到此地之前,在劃前葡萄牙版圖後,經濟日益改善,近代以來,工業發展快速,現在已成為葡萄牙北部的小工業中心。當地有不少名勝古蹟,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1世紀的朗丁修道院,以及葡萄牙最偉大葡語作家之一的卡米洛‧卡斯泰羅‧布朗庫的故居。
吉馬朗伊什(Guimarães)是葡萄牙西北部布拉加區的城市,有悠久的歷史,1139年阿方索宣告自己成為葡萄牙國王,古都吉馬朗伊什也被二為葡萄牙誕生之地,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歐洲文化首都,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古城的經緯度為西經8度18分、北緯41度27分,位於布拉加市的東南方,現在是個工業中心,生產有毛紡織品、亞麻布、金首飾和刀劍等,全市約有3.5萬人口。
全市分為新、舊兩個地區。新城區在山麓的坡地上,有政府建築物及商業街,還有教堂和學校等。舊城區依山勢而建,最高處是10世紀的古城堡,葡萄牙第一位國王阿丰索一世就是出生在這裡。遊客要參觀有特殊風格也建在山上的布拉岡薩公爵宮,沿途會穿越許多中世紀風情的小巷。宮內保留中世紀時期的原有際列,明顯與歐洲巴洛克或洛可可風格的華麗宮殿成為對比。山上還有一個天主教多米尼克會女修道院,現在已改為文物博物館,也值得駐足。 在舊城區可以品嚐到葡萄牙北方風味的地方菜,其中一道Rojoes,近似台灣的滷肉、豬血,再配幾片滷小腸和一些葡萄牙米飯,就像家鄉味。此外,這裡由天主教士製作的甜點,更是美味。
蒙松(Monção)是一個有著十分悠久歷史的古老城市,現在是布拉加區的一個小鎮,它是在公元前2104年由伊比利人所建立,前後曾經由羅馬人、異族人、阿拉伯人和葡萄人所建設。這個擁有兩萬多名人口的城鎮,景色秀麗,農產豐富,現在是一個農牧產品商貿中心。可供參觀的古蹟有建於12世紀的教區本篤會教堂,建於13世紀的城堡,以及建於19世紀的布列若埃拉宮等。
龐特‧德‧利馬(Ponte de Lima)市也是布拉加區的一個古老小城鎮,咸信是在公元前2376年由希臘人所建,後歷經伊比利人、羅馬人、異族人、摩爾人和葡萄雅人的統治,現在是附近一帶的農牧貿易中心,市貌古老而傳統,交通方便,有許多遊客前來訪問。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4世紀的利馬河上的羅馬橋和城堡,建於15世紀的龐特‧德‧利馬侯爵付,以及建於18世紀的朝霞宮等。
波瓦‧多‧拉尼奧佐(Póvoa do Lanhoso)也是布拉加區的古老小城鎮,根據考古發現,證明這裡曾存在過一個史前村落。在公元前,羅馬人曾在附近建設了一些重要的通道;現在此地則是一個農貿中心,保持著小康的經濟局面。偶爾有觀光客前來憑弔建於一世紀的城堡和建於15世紀的修道院。
維亞納堡(Viana do Castelo)是葡萄牙西北端維亞納堡區的首府,這座港口城市建於1258年,經緯度位置為西經8度50分、北緯41度42分,位於波圖北面萊馬(Lima)河的河口。這裡交通方便,工商業發達,生產有電子、電器、紡織品、成衣、鞋帽、麵粉、食品加工、地毯、繩索和五金等,主要經濟以工商旅遊服務業為主,葡萄酒釀造和漁業為輔。
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港都,景色優美,有很多漁船在附近海面上作業,也有商船和遊艇來來去去。對外交通方便,街道寬闊,市容繁榮,是地區的美食中心之一,因此飯店餐廳林立,小吃店和速食餐廳充斥。每年的聖母受難日,本市都會舉辦一次國內最大的進香活動。 市內有許多古老的建築物可供參觀,其中哥德式的米賽里科爾迪亞(Misericórida)教堂、文藝復興式的梅達恩斯宮(Casa dos Medahōes),以及曼紐爾(Marueline)式的聖本托隱修院等,都是當地有名的景點。此外,比較重要的參觀點還有建於15世紀的教區本篤會教堂,建於16世紀的教區殿堂和慈善堂等。
布拉干薩(Bragansa)市是葡萄牙東北部布拉干薩區的首府,也是主教區中心,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它是公元前906年在原來古布里干蒂奧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因此成為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羅馬人和阿拉伯人的長期統治下,數經戰亂的洗禮,多次被破壞後又重建。最後,由葡萄牙第一任國王的姻兄弟唐‧費爾納‧門德斯,將文從穆斯林手中奪得,並加以重建。
這個擁有2.0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6度45分、北緯41度49分,在地理位置上濱臨薩爾波河(Rio Sabor)支流。當地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經濟以農業為主,現在是區內葡萄酒、橄欖油、穀物、水果、蔬菜、花卉和牲畜的貿易中心,也有紡織、農機和食品加工等少量工業,附近山區正有優質的鐵礦。
當地可資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0世紀的城堡,建於12世紀國內最大的市政廳,建於13世紀文藝復興式的聖方濟各教堂和聖維森特大教堂,建於16世紀的聖本托教堂和洛雷托教堂,以及建於18世紀的慈善堂。此外,布拉干薩基金會在該家族建於16世紀的維科薩別墅(Viha Vicosa)內,闢有圖書館、博物館和演講中心。
布朗庫堡(Castelo Branco)市是葡萄牙東中部布朗庫堡區的首府,原先是由羅馬人所建立,稱為「萊烏卡堡」,後來被阿拉伯人佔領,當益也遭到破壞。1209年由聖殿騎士團奪取,並重新加以修建。這個擁有6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後來又遭到兩次大破壞,一次是1704年被西班牙人焚燬,另一次是1808年遭法國人洗劫。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西經7度30分、北緯39度49分,靠近西班牙邊界。當地交通方便,經濟以農業為主,盛行軟木、葡萄酒、橄欖油和乳酪的貿易,有重要的紡織廠,並以生產手工剌繡亞麻布床罩而聞名,郊區有錫、鋅和鈦的礦場。當地和郊區多名勝古蹟,比較重要的有建於12世紀的羅馬人古城堡,建於16世紀的主教府、十字架和慈善堂,以及建於18世紀的聖伊莎貝爾教堂。這裡另外還有聖仁斯觀景台的自然景色、羅登門和熱拉爾多河口。 科維良(Covilhā)是布朗庫堡區的城市,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原先是羅馬將軍西里亞斯所建立的村落,後來又多次被阿拉伯人和基督徒所破壞、重建,直到桑喬一世國王在位時,才澈底歸葡萄牙國王所有。
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繁榮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30分、北緯40度17分,地近西班牙,是一個交通的要衝,也是國內重要的紡織業中心,特別是毛紡最為有名,也是富庶的科瓦德貝拉(Cova de Beira)盆地的商業中心,並係葡萄牙冬季體育運動勝地之一,還設有一所工業學院。
當地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3世紀羅馬式的聖馬爾慕尼奧教堂和聖方濟各教堂,建於16世紀的聖塔克魯茲教堂和慈善堂。然而,本市附近主要引人主目的,卻是埃什特雷拉山,以及在山上的景點,觀景台和塔。
貝爾蒙特(Belmonte)也是布朗庫堡區的城市,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先是由羅馬人興建,後來被阿拉伯穆斯林佔領,最後在1187年被桑喬一世國王征服,收入葡萄牙版圖。這裡還是發現巴西的葡萄牙航海家彼得‧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先祖的領地。
這個擁有三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城鎮,交通便利,市容整潔,經濟活躍,市內新舊建築物交錯,有許多地方可供參觀,其中建於10世紀的城堡和羅馬人時代的「塞通塞拉斯」塔,以及建於13世紀的聖地牙哥小教堂,相當富有情調。
丰當(Fundão)也是布朗庫堡區的一個城市,建於公元前,位於瓜爾杜尼亞山麓,是個美麗的農業鎮,盛產葡萄酒,只有一萬多名人口,當地風光明媚,市面興盛,主要參觀點有建於13世紀的新城堡,建於17世紀的小慈善堂和建於18世紀的聖母教堂。
新伊達尼亞(Idanha-a-Nova)也是布朗庫堡區的一個古老城市,是桑喬一世國王在羅馬人「埃日塔內亞」廢墟上所建立起來的城鎮,而埃日塔內亞又被稱為舊伊達尼亞。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城,只有兩萬多名人口,經濟以農業為主,是附近一帶的農牧貿易中心,交通方便。當地可供觀光的景點,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和埃日塔內亞舊址,建於16世紀的聖母教堂,但是最引人注目的卻是格拉西奧薩侯爵,以及新伊達尼亞伯爵的府第。
佩納馬科爾(Penamacor)也是布朗庫堡區的城市,由桑喬一世在一個羅馬人村落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位於海拔600公尺的高處,在這裡可以眺望阿連太加斯平原的迷人景色,以及雄偉的波爾塔萊格雷山和埃什特雷拉山。這個擁有兩萬多名人口的山城,氣候良好,土地肥沃,是個美麗的農牧城市。當地最主要的景點為建於12世紀的城堡,建於16世紀的聖母教堂和行刑台。
羅當舊鎮(Vila Velha de Rōdao)也是布朗庫堡區的一個城鎮,歷史悠久,一般相信是公元前400年由阿拉伯人所建,1217年被阿方索二世國王,自最後佔領者阿拉伯摩爾人的手中奪取過來。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經濟以農牧為主,也有一些手工業,是標準的葡萄牙古鎮。當地可供參觀的地方有建於12世紀的城堡寺,建於13世紀的孔寒森聖母教堂,以及建於15世紀的行刑台等。
維塞烏(Viseu)是葡萄牙北部維塞烏區的首府,也是一個歷史非常久遠的地方,咸信大約在公元前200年,就是從青銅器時代向鐵器時代過的這段期間,這裡就有一個很大的史前村落。被羅馬人統治後,又陸續被阿拉伯人和期基督徒所佔領,西班牙的萊昂國王也曾在這裡居住過。因此,它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名城。
這個擁有10多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55分、北緯40度39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波圖市的東南方。經濟以農牧和礦業為主,郊區深谷的山坡上有景色宜人的梯田,主要生產玉米、捲心菜、葡萄和綿羊,還有錫和鈾的礦場。當地以世稱德昂(Dāo)酒的葡萄酒和一年一度的農產品交易會,聞名遐邇。
這裡值得參觀的景點不少,主要的有羅馬人時代之前的聖塔盧濟亞堡,建於公元前2世紀的古羅馬軍事駐防地維里亞托(Viriato)墓和壕塹,建於12世紀的維塞島大教堂,建於15世紀的阿方索圍障,建於16世紀的三梯宮和格朗瓦斯庫(Grāo-Vasco)宮,其中的三梯宮中有葡萄牙最主要的博物館之一。此外,還有建於17世紀的聖本托教堂,建於18世紀的內里斯修道院、卡爾莫教堂、聖方濟各教堂和慈善堂等。附近的瓦卡(Vaca)古城,也值得前往憑弔。
沃澤拉(Vouzela)是維塞島區的重要城市之一,在羅馬人佔領之前建立,後由阿方索‧恩里克斯從阿拉伯摩爾人手中解放,成為葡萄牙的正式領土。這個美麗的城鎮交通方便,市容古雅,有一些景點頗為吸引人,其中有建於11世紀的羅馬式橋樑和聖母院,建於15世紀的騎兵營,以及建於16世紀的吉朗斯宮等。
特朗拜索(Trancoso)也是維塞島區的城市,在羅馬人之前建立,但後來長期被羅馬人佔領,因此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最後由阿方索‧恩里克斯重建,成為葡萄牙的領土。這個風光明媚,有兩萬多名人口的小城,還是鞋匠班達拉的故鄉,他是葡萄牙著名的預言家,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佔領期間,他曾預言唐‧巾巴斯蒂昂的到來。
當地名勝古蹟不少,比較重要的有古城堡、羅馬式的聖塔盧濟亞小教堂、聖彼得教堂、羅馬風格的弗萊斯增聖母教堂,以及葡萄牙最重要的猶太人聚居區之一的幾條古老街道。
塔羅卡(Tarouca)這個維塞島區的城市,也是由羅馬人建立,當時名為「卡斯特隆雷伊」,在被阿拉伯穆斯林佔領期間則稱為「塔洛卡」。到了1139年,才由阿方索‧恩里克斯所攻取,成為葡萄牙的領土。
這個城市擁有兩萬多名人口,市民似健壯、嚴肅、講究實際、沉默寡言、非凡的忠厚,還有無可比擬的正直,極會吃苦凡勞,並且團結一致,且篤信天主教。這裡重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2世紀的聖彼得教堂,建於13世紀的塔羅卡聖約翰修道院和宮殿等。
索爾特里亞(Sortelha)也是維塞島區的一個歷史古城,1205年由桑喬一世國王所建立。這個景色優美的小城只有兩萬多名人口,經濟以農業為主,大部分土地種植葡萄和玉米,奶製品行銷全國,非常出名。當地主要的景點有建於13世紀的城堡,以及建於14世紀的聖母院。 瓜達(Guarda)市是葡萄牙東北部瓜達區的首府,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史前時期由羅馬人建立,當時被羅馬人稱為「勞西亞‧奧皮達納」,後曾數度燬於阿拉伯穆斯林和歐洲基督徒之間的戰火中,葡萄牙第二任國王桑喬一世時擴建,並於1109年建市,定為主教教區,1197年徹底重建。
這個擁有6.6萬多名人口的葡萄牙城市,經緯度為西經7度16分、北緯40度32分,位於埃斯特雷拉山東北麓,海拔1033公尺,是國內地勢最高的城市。對外交通相當方便,自孔布拉通往西班牙的東西向鐵、公路均橫貫市區,還有一條鐵路和一條公路由這裡通往南部城市。市內主要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主,路線眾多,可以滿足市民行的需要。
市內馬路寬闊整潔,街心花園噴泉到處可見,行道樹和草地觸目皆是,工商業發達,市容鼎盛,頗有首府城市的風範。經濟以農業為主,附近一帶都是農業區。工商業也非常活躍,市區商店林立,相當繁榮。工業以製草、冶金、電子、農機和釀酒為主。當地新舊建築物交替,氣勢雄偉,莊嚴華貴的大教堂與簡樸的花崗石屋舍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教堂是市內最有名的古建築,始建於1390年,1540年竣工。初建為哥德式,後來又增建了曼努埃爾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築。平面呈十字架形,全部用堅硬的花崗岩砌成,包括三所中殿和數所半圓形殿,每所半圓形殿都有高聳的棱線形圓頂。
皮納斯禮拜堂也是不可錯過的古蹟,入口處是早期文藝復興式建築,裡面有尊美麗非凡的臥像,階梯的扶欄和扶壁上裝飾著奇禽怪獸,祭台上放置十字架和蠟燭用的文藝復興式的高架,雕刻精美,使得整個建築顯得古色古香,富有魅力。
鐵匠塔樓建於13世紀,有3個哥德式門道,其中一個為滑門裝置,塔樓頂部有觀象台。慈悲教堂建於18世紀,以有巴洛克式大祭壇、唱詩班席位上的漂亮拱門,以及一座16世紀帶有臥像的精緻墓碑而聞名。米雷鳥小教堂建於9世紀,為巴洛克式古建築,以其圓柱頂的精美雕刻和正面的玫瑰色玻璃窗為世所稱道。建於12世紀的教區教堂,宏偉壯麗,氣氛肅穆。 科德塞羅城堡高踞於埃斯特雷拉山巔,建於羅馬時代,增建於12世紀的瞭望高垥,是觀賞整個市容和周圍景色的理想場所。
科尼亞雷斯(Linhares)也是瓜達區的城市,它成立於1193年,是葡萄牙第二任國王桑喬一世下令興建。這座美麗樸素的農業城盛產葡萄和玉米,市內多傳統性建築物,市民熱忱而勤勞。當地可供參觀的主要景點有建於羅馬時代的慈善堂和聖母教堂、建於9世紀的城堡和建於15世紀的一些房屋。
皮涅爾(Pinhel)是瓜達區的城鎮,也有非常古老的歷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被羅馬人及摩爾人相繼佔領後,由阿方索‧恩里克斯於1179年收歸葡萄牙版圖。
這個可愛的農業城,經緯度為西經7度4分、北緯40度46分,有3萬多名人口,大多數是可愛的農民,葡萄、玉米可供外銷。當地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4世紀的城堡和行刑台,建於18世紀的垥瓦拉斯宮。
馬里亞爾瓦(Marialva)也是瓜達區的古老歷史名城,這個地方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公元前1500年左右,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叫做「西維塔斯‧亞拉沃隆」的羅馬村落。到了1190年,葡萄牙國王桑喬一世才將它自阿拉伯摩爾人的控制下解放了出來。
這個擁有3萬多名人口的農業城景色優美,交通便利,農產富饒,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安樂。附近一帶也有不少景點,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建於羅馬人時代的城堡、橋樑、拱門、塔和城牆,還有建於16世紀的羅馬風格的聖彼得教堂,聖地牙哥教堂和行刑台等。
摩門塔達貝拉(Moimevta da Beiba)也是瓜達區的歷史古城在本地出土的珍貴文物中獲悉,早在新石器時代這個地方就有類人活動,後來由羅馬人重建,又屢經阿拉伯穆斯林和歐洲基督徒之間的戰火洗禮,最後由阿方索‧恩里克斯國王下令重建,才納入葡萄牙的版圖。
這個擁有兩萬多名人口的美麗城市,經濟以農牧為主,對外交通便利,有很多觀光客前來訪問,主要的參觀點有建於15世紀的聖杯聖母院、建於16世紀的亞里斯教堂和行刑台,以及附近山丘上的宮殿等。
塞雅(Seia)也是瓜達區的城鎮,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建立於公元前,曾被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佔領過,最後於1136年歸為葡萄牙領土。根據傳說,盧濟塔尼亞人反對羅馬人統治的領袖維里亞托就是在這裡出生的。這個城市美景如畫,有建於16世紀的聖彼得小教堂,建於17世紀的慈善堂和教區教堂可供參觀。
塞納塞列(Sernacelhe)也是瓜達區的古老城鎮,建於史前,自新石器時代起,先後被羅馬人、斯維比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摩爾人所佔領統治過,最後成為葡萄牙的國土。這個人口不足3萬人的農業城,古老樸素,市民好客熱忱,市容古色古香,一片西歐傳統的葡萄牙情調建築,有如童話裡的城堡。當地有幾座羅馬人古城堡的遺蹟和盧濟塔尼亞人城堡的廢墟引人注目,還有建於12世紀的聖母院可資參觀。
馬托西紐什(Matosinhos)是波圖區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42分、北緯41度11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萊薩河(Rio Leça)的河口,是波圖市北部的郊區,有4萬多名人口。這裡是風光明媚的漁港和旅遊勝地,有不少旅館,海鮮餐廳林立。市內博薩斯耶穌會(Bom Jesus de Bouças)教堂一尊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像,據稱係由尼科迪默斯(Nicodemus)所雕刻,他曾幫助埋葬耶穌。
康德鎮(Vila do Conde)也是波圖區的城鎮,經緯度為西經8度45分、北緯41度21分,基本上是一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漁港,生產繩索、紡織品、電子零件、糖果和花邊,經濟呈小康局面。當地可供參觀的景點有建於14世紀的聖克拉拉修道院,以及光建於18世紀的九九九拱引水橋。
新加區城(Vila Nova de Gaia)也是波圖區的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37分、北緯41度8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杜羅河畔,擁有10萬名左右人口,有陶器、鞋帽、紡織、軟木和煙酒等製造業。
波瓦‧迪瓦爾津(Póvoa de Varzim)是波圖區的港口城市,經緯度為西經8度46分、北緯41度23分,位於大西洋濱。這個擁有5萬多名人口的美麗港都,經濟以漁業和旅遊業為主,並係海濱遊樂勝地,建有娛樂場、比賽場和體育場,當地很多人民仍保持著舊風俗習慣,並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葡萄牙著名的作家埃薩‧德克羅茲(José Maria de Eça de Queirós)就是在此出生。
阿威羅(Aveiro)是葡萄牙西北部阿威羅區的首府,由於當地有很多海鳥,所以古代的羅馬人就稱之為阿維亞里翁(Aviarium),它曾經是歐洲人與控制海岸線的阿拉伯海盜們進行多次戰爭的戰場。1760年升格為市,並命名為「新布拉干薩」,但是這個名字並沒有被沿用下來。 這個約有8萬多名人口的港都,經緯度為西經8度39分、北緯40度38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沃加(Vouga)河口阿威羅珊瑚環礁畔,面對大西洋,市內運河縱橫,別有丰姿。這個中等城市顯得有些古老,就像威尼斯一樣,有水鄉之稱,市民也多靠捕魚、製鹹魚和揍撈水草為生,他們所使用的漁船似乎也別具一格,前方後圓。
在經濟上,附近一帶出產富豐的農產品,葡萄酒、鹽和松木材,並開採煤和鉛礦,還外銷鞋靴、家具和番茄醬。這裡的環礁湖顏鹽,部分還圍墾成農地。
當地有不少地方可供參觀,當時的耶穌修道院現在已改為地區博物館,珍藏有中世紀的藝術品和大量文物;城內還設有阿威羅大學。此外,這裡重要的旅遊點還有建於14世紀的歡樂聖母教堂,建於15世紀的勝利聖母教堂,建於16世紀的聖若安娜小教堂和建於17世紀的卡爾莫聖母教堂、晉見聖母教堂及慈善堂等。當然,在這個美麗的港口城市裡,還有一些可貴的宗教建築物,但是此地最吸引人的,卻是阿威羅的河灣。
在每年的8月下旬,阿威羅居民和遠道而來的信徒們,都會在清晨聚集在教堂裡,慶祝聖‧巴爾托洛梅烏海洋節,他們向聖‧巴爾托洛梅烏神像頂禮膜拜,並求得一個小小的神像,用來庇佑自己。宗教儀式結束後,人們全都擁到海灘上,因為據說最先看到海浪的人,會得到神的庇護。節日中的主要食品是烤雞。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鎮還有阿爾皮亞薩(Alpiarça)、阿爾特‧杜尚(Alter do Chāo)、埃爾米達什(Ermidas)、埃什皮紐(Espinho)、格蘭杜拉(Grãndola)、洛里尼亞(Lourinha)、梅達(Meda)、米蘭德拉(Mirandela)、穆加多魯(Mogadouro)、莫納(Mora)、奧德米拉(Odemira)、奧瓦爾(Ovar)、蓬巴爾(Pombal)、普爾特爾(Portel)、格拉西奧薩的聖克魯茲(Savta Cruz da Graciosa)、弗洛里斯的聖克魯茲(Savta Chuz das Flores)、聖盧西亞(Santa Luzia)、錫爾韋什(Silves)、聖羅克-杜皮庫(São Roque do Pico)、瓦倫薩(Valensa)、新文達什(Vendas Novas)、科爾武(Vila Corvo)和聖安東尼奧皇家城(Vila Real de Santo António)等。
人民與宗教
全國約有1095萬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約有118人,屬於拉丁民族的一支。但是境內人種很多,有伊比利人(Iberian)、羅馬人、塞爾特人(Celt)、斯維比人(Suebi)、西哥特人(Visgoth)、猶太人、摩爾人和尼可羅人等,另外還有少數吉卜賽人,可是這個國家完全沒有人種的差別待遇。
根據考古材料的證明,現在葡萄牙人的祖先,是盧西塔尼亞人,經過1000多年與各族的混居,已成功地融合成一個單一的民族,基本上不存在民族分裂活動的因素。在現有的人口中,99%都是葡萄牙人,大體上的特徵是中等身材,有深褐色微捲的頭髮,眼珠多為栗色或棕色,面色微黑,眉骨突出。大體上說,北部居民接近北歐人,南部的居民有點像北非人。國內還有少部分吉卜賽人,將共10萬多人,他們生活在社會邊緣,以乞討、算命、走私、小偷和扒手為生,政府試圖讓他們實現定居,以便融入國內的主流生活,但是徒勞無功,他們依然維持著原有的生活方式。
這個國家的衛生保健工作已大獲改善,全國有2000多家醫院和診所,都被收歸國有,所有公民也都享有免費醫療服務。現在全國有各類醫師3.35萬人,平均每327人配得一名醫師。全國有病床4.2萬張,平均每261人有一張病床。人們的平均壽命為79.68歲,其中男人為79.79歲,女性為80.57歲。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60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25.2%,65歲以上老人數量,也超過14歲以下的兒童數量。人口出生率為11‰,平均每位婦女生育104個孩子。
國內人口分布相當不均,佔國土70%的內陸部分,居民人口只佔全國總人口的30%;大多數人口集中在沿海一帶,如里斯本和波圖,這一帶因為對外貿易發展較早,都市生活和工業也較發達。此外,孔布拉及其周圍一帶,還有西南各地的海岸地帶,因觀光旅遊業的興起,人口密度也相對提高。
由於進出口海洋和向海外移民,一直是葡萄牙的政策,所以不論在任何時代,葡萄牙都有大批移民外流。到了19世紀以後,葡萄牙的移民浪潮更為擴張,在20世紀初葉達到頂點。大部分移民的目的地是巴西和北美洲,到南非和法國的也不少,現在葡萄牙在國外的移民人數已近500萬,約佔國內總人口的48%,全年僑匯收入多達75億歐元。
近年來,也有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向葡萄牙移民,主要是葡萄牙以前的殖民地國家,但也有少數其他國家的歐洲人選擇前來定居或工作,總人數約佔葡萄牙總人口的4%左右。 大致說來,這個國家經濟困難,人民生活水準不高,工人最低月薪只有43歐元,加上一般人嚐酒好賭,所以國內有很多失業人口,社會問題嚴重。在一些城市的街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漁婦,提著笨重的魚籃打著赤足行走,警察們看到就會強迫她們穿上鞋子,但是只要走出城外,他們又會脫下鞋子吊在頸上。
現在國內貧困戶仍佔全人口的27%,還有20萬多人無法解決生計。根據調查,現在千人只有電話和手機600百多部、電視機200多台,每人年消費肉類一公斤,73%的家庭有洗衣機,10%家庭擁有電腦,1/4人擁有第二處住宅,城鄉差別已不再那麼明顯。實行每週5天工作制,每逢週末,城裡的人會大量上山下海休閒消遣;炎夏時節,一些生活較為富足的市民,多離家度假。
葡萄牙語是這個國家的國語,已有1000多年歷史,非常難懂,唸起來像是在唱詩,共有45萬個詞彙,但它卻是一種使用地域廣泛的語言,目前世界上有2億人口認它為母語,是今日世界上六大語言之一,排名第三,遠超過講西班牙語、法語、德語及日語的人數。現在巴巴、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紹、聖多美和普林巴比、佛得角及東帝汶等7個國家,也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它同時還是安道爾、盧森堡和納米比亞等國的少數民族語言。此外,在澳門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葡萄牙海外移民聚居區,也有相當部分人說葡萄牙語。大多數葡萄牙人不會說英語,也不會講德語,只有少數人會說法語,而相鄰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也不相同。只有少數從事服務業的人會說英語,如在觀光飯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高級餐廳、珠寶店和旅遊紀念品店等。計程車司機、中年以上的居民和警察,也不會講英語。在葡萄牙北部,法語用的機會較多。
這個國家只有近4000名華人,在這些華僑和華裔中,有300多人是中國僑民和葡萄牙女子結婚後所生的華裔混血種。華人多在葡萄牙的各城市中,以開餐廳和雜貨店為生,也有一些中國留葡學生在旅遊局打工充當導遊。過著一邊打工、一邊求學的生活。 教育情況已獲改善,但文盲仍佔總人口的8%,已實行幾年制的國民義務教育,分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四種:
學前教育是為3~5歲兒童而設,他們要進入幼稚園,學習過著團體生活。
基礎教育為4年小學和2年中學預備班(高小)兒童們升級為學生。
中等教育為初中和高中各3年,或初中和職業學校各3年。普通高中畢業後只能報考大專院校,才能直接就業。大約有25%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學習大約有11種技術類課程,並有機會進入工廠實習。職業學校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社會就業,或再報考高等院校。
高等教育就是大專院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本科教育,畢業後可以直接就業。如果希望繼續深造,要大學畢業成績在16分(20分制)以上,才能進入碩士研究生的身分,學制兩年。博士學位的資格,要大學畢業考試成績在14分以上,且在申請博士的大學裡登任助教滿3年以上者,學制為3~5年,不設專業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選定題目,直接進行專題研究選寫論文,通過論文答辯就可得到博士學位。
另一種是專科教育,學制為3年,主要以專業課程學習為主,但也兼顧大學的一般課程,在3年內修滿國家和學校規定的所有課程,並達到各科所規定的學分標準,就可畢業獲得大學專科證書。
現在全國有公私立小學1.55萬師,有小學生250多萬人;中學500多所,中學生約65萬多人,職業學校65所,學生約2.5萬人,師範學校8所,學生約5.5萬人,大專院校301所,大專學生約40多萬人。主要大學有里斯本大學、孔布拉大學、波圖大學、里斯本理工大學、米紐大學、阿威羅大學、埃武拉大學、國家行政管理學院和理斯本天主教大學等。公立大約有40%大學生是免費的,其餘60%家庭經濟收入而酌收少量學費。私立大學發展較快,但多注意工科和經營管理等商科。幾乎所有的公青立大學都和企業合作,大學可為企業培訓職工,可承擔技術開發項目,也可轉讓技術研發成果。
其中的國立里斯本大學,始建於1911年,已有101年歷史,在歐洲享有盛譽,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這所綜合性大學,有學生6000多人。孔布拉大學是全歐洲最古老的國立高等學府,有大學生3000多人,葡萄牙有很多名人都是在此畢業,政府中的許多首長,都曾經在這所大學裡擔任過教授,因此這所大學被認為和政府最有關係的高等學府。但是校內學生以樸素見著,他們穿著黑色外套,頭上戴著奇形的小帽子。如果有男學生愛上一位女學生時,便會在帽內用小刀割成一個符號,等到畢業的時候,這頂小帽多半已被割得四分五裂。 這個國家的傳播媒體也很發達,全國性的報紙有27家,地方性的報紙有216家,各種雜誌刊物1334種。主要的報紙有半官方性質的新聞日報,創建於1864年,發行量約8萬份,以政治新聞見書,是里斯本和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報紙之一。消息報創立於1888年,總部設在波圖,發行量達9萬份,經濟新聞所佔比重較大。民營的主要報紙是晨郵報,以社會新聞見長。新聞報也是半官方性質,是主要全國性報紙之一,號稱是葡萄牙唯一的英文報紙。公眾報是民會日報,發行量為7萬份,對新聞報導有獨到之處。
盧薩社是葡萄牙的國家通訊社,成立於1987年,原由葡萄牙通訊社和葡萄牙新聞社合併而成,與多家知名的國際通訊社有合作關係,負責供應國內新聞媒體的圖文資料。
在廣播電視方面,國內有三家廣播電台,分別是國營的葡萄牙●●廣播電台、有宗教背景的復興廣播電台和民營的商業廣播電台。葡萄牙國家廣播電台成立於1930年,1950年建立海外廣播中心,對歐洲、北美和巴西廣播,並在亞速爾、馬德拉、波圖、孔布拉、阿威羅和東北部地區設有廣播站。這個廣播電台擁有3個頻導,1頻道是綜合台,播放新聞、民俗和訪談節目;2頻道播放古典音樂;3頻導主要面向年輕人,播放一些能夠迎合年輕人口味的音樂節目。聽眾最多的是復興廣播電台,主要播放音樂、談話節目和各種體育比賽。年輕人則喜歡收聽民營的商業廣播電台,則會連續不斷地播放音樂,絕大多數是英文歌典。
國內共有三家電視台,有四個頻導。其中的國家電視台由政府掌握,共有兩個頻道,第一頻道有兩套節目,一套播放娛樂、體育、電影和電視劇,另一套播放嚴肅的節目。在嚴肅節目中最重要的是「每日電視新聞」,國家首腦和權貴人物的動態佔據大部分時間,不但為政府服務,對地方性的新聞也詳盡報導,歐洲及前殖地新聞也是它的重頭戲,因此成為收二率很高的電視節目,每晚8點鐘收看該節目,已成為葡萄牙人的習慣。第二頻道是唯一不播出電視劇的頻道,經常播放芭蕾、歌劇、紀錄片、文化專題和高水準的故事片,是文化的信息台。 第二家電視台是民營的獨立通信公司,成立於1992年,每天播出5部巴西電二連續劇,從每天上午11時開始播出,到了晚上8時暫停,改播當日主要新聞節目,直到晚上新聞節目結束後,再播出最後一部電視連續劇。這家電視台對國內政治性報導立場公正,因此贏得了聲譽。
第三家是獨立電視台,是民營的,成立於1993年,由葡萄牙天主教會控制,因此也是歐盟會員國中,唯一擁有宗教性質電視台的國家。這個電視台開播後的第一個星期日,當時的羅馬教皇保羅二世,就曾通過它的頻道向葡萄牙電視觀眾致意。它的組織形式為股份公司,股東中有市民也有主教,因此並未專門為天主教服務。為了爭奪收視率,每天也播出5部電視連續劇,並且大多數是由委內瑞拉製作的廉價作品。此外,還包括智力搶答和遊戲綜藝節目。 全國共有260家,其中大陸有239家、亞速爾群島有8家,馬德拉群島有13家。在這些博物館中,有54家是國立博物館,其餘為地區性和地方性的公眾博物館,分屬於大學、地方政府、公共企業和教會。
按性質分,有84家歷史和考古博物館、50家裝飾實用藝術博物館、33家人文種族歷史博物館、21家宗教博物館、13家自然歷史與科學博物館、11家科學技術博物館、8家繪畫博物館、6音樂博物館,以及數家動物、植物和水生物博物館,此外,還有以藝術、海洋、軍事、司法與警察、商業、通訊等主題博物館。私人博物館更是多不勝計,其中有很多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即使重要的大博物館也規定每週有半天到一天允許免費參觀的。
此外,全國有1960座圖書館,其中349座屬於各級學校。另有電影院和各種劇院300多家,畫和展覽館300多所。
葡萄牙另一項最出名的文化就是飲食,各種米飯、馬鈴薯、麵包、肉類、海鮮和魚類組成主要的食譜。這個國家的人因鍾情鱈魚而聞名,據說有365種烹飪鱈魚的方法。這裡的葡萄酒自羅馬帝國時代就已經開始出口,並曾獲多次國際大獎。
這個國家最廣為人知的音樂形式為(Fado),它字面的意思就是「命運」,它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它起源於巴西黑人的蘭林(Landu)舞蹈,一種認為是起源於葡萄牙的民間敘事歌曲,另一種則認為它起源於葡萄牙海員吟唱的歌曲。它所表達的是一種憂鬱的思鄉情緒,摻雜著悲傷、屈從的感悄、多為愛情、思鄉和命運等三項。演唱者被稱為法蒂斯塔(Fadista),男的一律穿黑衣,女的要披上黑披肩,演奏者位於法蒂斯塔的身後,據說這是為了紀念19世紀上葉第一位為公眾演唱法鐸的年輕女子瑪麗亞‧塞維拉(Maria Severa)。演唱時要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合奏,葡萄牙吉他共鳴效果非常好,發音洪亮又清純,常用來演奏高聲部的旋律。西班牙吉他則多用於中、低聲部的和聲。這兩種樂器的合奏,能夠創作出獨特的抒情氣氛,使人感受到一種「甜蜜的憂傷」,這是法鐸的魅力所在。 法鐸的傳統表演場所不在劇院,而是在餐館、咖啡或酒吧。演唱者清澈高吭的嗓音令人震撼,唱出人生的悲哀,詞句憂傷,音調悲切又激昂,歌人永遠是聚閉雙眼,頭部略提,一曲歌罷,都會獲得聽眾的掌聲。
目前法鐸已發展為兩大流派,即里斯本法鐸和學生法鐸。前者被稱為全民族的歌,後者則是19世紀上半葉在大學城孔布亞大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情趣改造而成,以愛情為主,用浪漫、抒情的方式演唱,形成了獨特的學院式法鐸。
葡萄牙人的舞蹈因地而異,並且各地方也都有各地方的不同傳統。在北部的許多地方,他們的舞蹈是邊以手指打著拍子邊跳舞;在南部的舞蹈多是成雙成對的跳,境內摩爾族的舞蹈中,仍可找到阿拉伯舞蹈的影子。一種叫做「棒子舞」的則比較特殊,穿著華麗衣服的男子們,一邊互敲彼此的棒子,一邊合著拍子跳舞。葡萄牙人跳舞的時候都會唱歌,活潑有生氣的歌聲中又帶點哀愁,最普遍的歌是「宿命之歌」,這也是最常表現出葡萄牙人落實感受的歌典,歌詞和旋律帶有原始而樸實的感覺,歌的主題通常是表現愛情、孤獨、愛的悲哀等。 這個國家在體育上一直是成績平平,唯一值得稱道的,是土砵亭、波圖和賓菲加等三大體育會,曾培育出不少運動明星,範圍包括了足球、籃球、田徑、游泳和曲棍球。一般說來,葡萄牙人是最喜歡足球運動,在國內各城市中都設有足球場,里斯本便有四個大規模的體育場,並且有夜間照明設備,其中最大的國家體育場內有一個可以容納6萬名觀眾的大足球場;另外有四個普通的足球場,專供各學校學生比賽和練習之用。
葡萄牙人以天主教為國教,天主教徒佔全國總人口的97%,全國有3個總主教區,18個主教區,4300多個教區,1萬多座教堂,大學有30名主教。1萬多名神父、約有3萬名修士和修女。另有10多座大修院,約有300名修生。辦有天主教大學及422所天主教學校,其中138所是中學。
這個國家信徒北方比南方多,布拉加周圍,大多數人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每週都定期前往教堂參加彌撒;一些懺悔者甚至會跪著爬行很長的距離到宗教聖地朝聖。在中部地區,定期到教堂參加彌撒的虔誠天主教徒,只有40%,在南方,很少會看到虔誠的天主教徒,甚至大多數人沒有受過洗禮。尤其是在首都里斯本和波圖等大城市,虔誠的教徒比例不到人口的10%。一般年輕人的上教堂,只是跟著父母走,本身並不是虔誠的教徒。葡萄牙的天主教,呈現一種悠然的景象,在這個國度裡基督是可以和人們一起吃、喝、散步,也可以和人們一起享樂的,聖母瑪利亞和聖者們,甚至比基督耶穌更受人們的崇拜。教會在國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般僧侶和修士,不能穿戴民間的服飾,日落後也不能舉行宗教儀式,對宗教傳統的尊重,是維繫葡萄牙家庭的主要因素。
基督教在葡萄牙影響力很小,基督教徒只有總人口的1%,約10萬出頭,主要包括聖公會派教徒、衛理公會教會徒,同業會友派教徒和公理教派信徒等,各自都有一些追隨者。最近,五旬節教和浸禮教也開始在葡萄牙傳道。
猶太教在這裡也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只有1300多名猶太人,主要集中在里斯本。全國共有8座猶太會堂,3座在里斯本,一座在波圖。
巴哈伊教在20世紀上半葉傳入葡萄牙,目前全國約有2000名巴哈伊教信徒,分布在國內各地。
伊斯蘭教目前約有800名信徒,屬於里斯本伊斯蘭社團,這個社團在1968年3月,得到葡萄牙政府的承認。
風俗和習慣
一般的葡萄牙人長得並不怎麼出色,平均說來長得也都不高,似乎還不太喜歡笑,但是從他們的臉上,都可以讀出「良善」兩個字。葡萄牙人文景觀多古老而殘破,但是那種殘破卻美得非常迷人。所有的古堡、老屋及古教堂,都像是非常合理地坐落在那裡,據說迄今為止,葡萄牙國內還有140多,從14世紀以來所建的古屋仍被保留著。
大多數的葡萄牙人脾氣比較好,做什麼事都會慢半拍,辦事缺乏效率,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但是他們特別喜歡花,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花,尤其是在一些農舍中,花之多和花之艷,更是像包藏不住似的,從矮牆中伸出來,令人眼花撩亂。如果遊客路過這些農宅對主人稱讚這些花的美麗,說不定主人會高興地請遊客喝咖啡。花美人拙,就是葡萄牙人的寫照。
這個國家的人民還特別注重禮貌,無論做官的人或者是做生意的人,在和別人通電話的時候,一定要先問候對方的家人好,對方在奉告後,也會回敬,然後方可以談正事。就是有再重要的事情,也要等先完成這一番禮貌的過程後,才能言歸正傳。局長或總經理有客,當客人辭退的時候,一定要親自送到門口;雖然這是繁文褥節,但是卻也能同時保持了雙方間一段必要的距離。
在稱呼方面,葡牙人對男性通常稱為「先生」,對未婚女性稱「小姐」,對已婚女性則稱為「太太」或「夫人」或「女士」,對上了年紀的女性則應尊稱為「唐娜」。對有職位的人往往要在「先生」前面冠以職稱、學位等。尤其是律師、醫生和工程師等人。對大使、部長、總理和總統等要人,還要在職務前面加上「閣下」一詞,以不尊重。
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將所有擁有大學學歷的人一概稱為「博士」,這使葡萄牙成為世界上博士最多的國家。
兩個葡萄牙男人見面時,一般多係握手為禮,通常是主人先向客人伸出手,職位高的人先向職位低的人伸手。比較熟悉的人或好友相逢時,一般都以擁抱和親吻來表示高興。到別人家裡做客時,應先向女主人和男主人問候,然後才能再向其他人問候。無論是那種形式的拜訪,都要事先預約。正式的公務和商務活動,都要穿西裝或套裝。
一般葡萄牙人的家庭,盛行著野餐的風氣,這是他們古老的習慣,也是氣候使然,無論貴賤貧富的家庭都沒有例外。每逢星期例假,大家都不用汽車,也不必遠足,家家都攜兒帶女,提著滿籃子的食物和酒,出門就近找一個陰涼的地方,有的在古堡前,有的在風車旁,有的在動物園或植物園裡,有的在路旁的花叢中,鋪上一床布單,就成為野餐的場所。他們所攜帶的東西,包括水大鍋小盒,冷飲熱食,還有水果、點心和紅酒等,外加毛毯、布帳和電晶體收音機。在野餐中,每當發現路過的行人,無論是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都要起迎招呼,邀請小坐,並且向對方敬酒、敬菜和敬水果。被邀請的人,也一定要再三婉辭道謝,以達到不取一物的目的。
在這個多禮的國度裡,人們如果在里斯本乘搭渡船,當驗票員「光顧」到你的時候,一定會恭恭敬敬稱呼你一聲「好船客」。商店裡的店員們對顧客也不分尊貴卑賤,都會十分客氣地呼為「閣下」,這種謙遜的態度和美德,除了日本外,在別的地方是很少見到的。
葡萄牙人對自然也是十分愛護和尊敬的,他們看自然不是綜合性的,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感覺來愛自然的,偏好花、動物等較為女性化的東西,這可能源於葡萄牙人詩意的感受性。另一方面,葡萄牙人將其對自然強烈的感悄全部傾向海洋。對葡萄牙人來說,海有其不朽的魅力,海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異於其他的大自然,它如同人們可以托命運的父親般。這點可由在納扎雷海岸裏在黑色披肩下等待丈夫捕魚歸來婦女們的態度上窺知一二。
葡萄牙人可以算是全歐洲最和善的民族,他們自幼便由父母訓練成忍耐謙誠的好品德,不但對人,連對動物和對任何逆境都能處之以誠。這種國民的好品德,是因為葡萄牙人過去曾遠渡重洋到國外去,在充滿冒險的遠征途中,為了度過種種的困難及機所培養出來的性格。尊重別人是他們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並且能夠真正做到了不問窮富貴賤一視同仁的地步,因此他們的國訓也只有一個「忍」(Paciencia)字。
這個國家的人被訓練成在任何情況下,一定要表現出同情和寬恕;就是在盛怒的情況下,一定還要用和平安祥的態度去應付。葡萄牙人沒有法國人那樣羅曼蒂克,不像義大利人那樣市儈,也不及西班牙人那樣活潑開朗。這是受葡萄牙歷史的影響,造成了葡萄牙人特有的國民性。葡萄牙人一般也擁有勇敢而頑強的性格,容易和解、待人接物有禮貌,沒有人種偏見。葡萄牙人這種對生活有耐力、有節制和喜歡空想的態度,也是孕育於他們祖先曾遠渡重洋,歷盡艱辛的海外遠征途中。
一般說來,葡萄牙人雖然也是屬於拉丁民族的一支,但其文化卻自成一格;在歐洲政治舞台上,也一直是特立獨行。葡萄牙文化特別的地方太多,它有自成一格的葡萄牙菜,有不同於其他歐洲國家的波圖紅酒與西班牙不同的葡萄牙式鬥牛,還自行發展出一套吉他吟唱法。
葡萄牙人的姓名是世界上所有國家最愛的,一個普通人的姓名全稱,往往是由十幾個拉丁詞彙接湊而成,一般最前面的是個人的名字,中間的字比較複雜,如母親的姓名、教父母的姓名,祖父母的姓名等。簡稱時,一般只有個人的名字加上父姓。那些家族有顯赫的地位或曾經有過貴族頭銜的家族成員姓名更長得多。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從前有一位國王酷愛打獵,有一次獨自出去打獵,屋內主人問是誰?國王回答說「唐‧若昂‧費爾南多‧馬沙多‧多明戈斯‧佩德羅‧保格瓦拉‧造戈‧熱羅尼姆‧蓋拉‧弗拉維奧‧孔塞桑‧卡洛斯‧巴戈多羅‧拜里尼亞斯‧克萊斯特雷羅‧阿納斯塔里奧……」聽到這裡,屋裡的主人急得叫起來:「你們快走吧,我的屋子太小,住不下這麼多人!」
這裡人們的姓名中,男人多以「o」為結尾,女性多以「a」為結尾。男人使用最多的名字是若昂、若澤、佩德羅、保羅、格瓦拉、路易斯、瓦斯科和魯尹等,而女性名字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馬麗亞、保拉、埃萊娜、路易莎、琳達和莫妮卡等。此外,聖經中的名字,也常成為葡萄牙人姓名的來源。另外,還有一些來源於樹木、城鎮和食品名稱的名字。
葡萄牙人也很迷信,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它是不吉利的數字。倘若13日又恰巧是星期五,則是最壞的日子。人們也忌記「3」這個數字,特別是在點烟的時候,無論是用打火機或是用火柴,最多只能給兩人點烟,不能連續為第三人點烟。這個習俗源於1899年,當時英國與荷蘭為了爭奪葡牙的前殖民地南非,而展開了一場戰事,傳說許多葡萄牙士兵,就是在給第三位戰友點香烟時,因烟有光,方被敵人擊斃的。此外,葡萄牙還忌諱貓頭鷹,認為牠的叫聲將暗示某種災難的發生,同時也認為天鵝和夜鶯的叫聲同樣預示某種災難將發生。
這個國家的人民也喜歡看鬦牛表演,但是葡萄牙的鬦牛和西班牙的鬦牛不同,西班牙式鬦牛是武鬦,要將牛當場殺死;葡萄牙式鬦牛是文鬦,只供觀賞並不殘忍,在牛角上嵌著木球,也就是在牛角前端蓋著附有木球的皮袋,鬦牛時鬦牛士並不殺牛只是比划一下而已,最多是在場內將牛鬦得遍體鱗傷,並不立即結束牠的生命,而是把牠驅出場外,再送到屠宰場去。其實武鬦和文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50步和100步的不同而已;但是葡萄牙的現行法律,是不允許鬦牛士們把牛當場殺死的,否則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葡萄牙人鬦牛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驟是由主要的鬦牛士騎在馬上鬦,他們騎術非常高明,不僅要能前進刺殺,還可以後退,並且能夠從左或向右橫走。第二步驟是鬦牛士將長刀藏在紅色半圓厚布內,靠近牛背時將刀插入牛背。第三步驟是最緊張、最刺激、也是最危險的高朝,因為這時牛已被鬦得呼呼氣喘,背上鮮血淋漓,恨不得用牠的角將來犯的鬦牛士撞死。這個時候有7名「抱牛士」,前面三人一字長陣,後面4人橫列,呈倒「T」字形,看準牛的來勢,由為首的「抱牛士」一衝而上,兩臂從牛角正上方穿過,緊緊抱住牛頸,並且將整個人的身體遮蓋住牛頭,其他6人也同時衝上,分別抱住牛角和牛頭,其中一人從後面拼命推住牛尾,等到牛頭無法進退時,一聲呼嘯,除拖牛尾的人外,其他6人同時放開牛迅速退去,這時有持紅布的鬦牛士從牛的前方向牛挑逗。拖牛尾的人才放手而去,從而完成了鬦牛三部曲。
在這個國家裡,鬦牛不僅是一種民族色彩濃厚的傳統,而且已經成為人民大眾樂見的傳統娛樂活動,全國各地不但有專業的鬦牛組織,並且還有業餘的鬦牛人。鬥牛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且已成為勇敢和機智相結合的藝術,也成了葡萄牙人的一種時尚,全國各地新修建了許多鬦牛場。這裡的人們通常都以鬦牛來迎接新年,每年元旦前後10天左右,是葡萄牙鬦牛的高潮時期。
這個國家因早年受到許多外族兩的侵佔,本身又非常保守,因此流傳下來的慶典和習俗也是五花八門。例如葡萄牙北部至今還有崇拜邪靈的事,人們甚至在發生疾病或愛情有問題的時候,還訴之於藝術,這些是塞爾特人和盧西塔尼亞人留傳下來的迷信。
每年的8月,葡萄牙人到埃斯波塞德(Esposende)朝拜聖巴洛羅繆(St. Bartholomew)的信徒,都會帶一隻黑色的雞前往,作為獻給神的禮物;或者帶著生病的孩子,或帶著「有鬼附身」的孩子,在節日時浸在海裡,據說這樣就可病療或去邪。如果是未婚的少女,最好去阿馬拉特(Amarante)朝拜10世紀的聖僧聖康卡洛(St. Concalo),據說,未婚少女吻了祂塑像的腳後,以後會嫁給一個好丈夫。
在所有的民俗中,大概以女兒節最受歡迎。女兒節起源於16世紀,由每年8月的第三個禮拜開始,視地區的不同,節慶日子也長短不同,有些地方只有一天,有些地方卻長達三天,但也有些地方並過女兒節。在這女兒節時,所有要參加這一節日的未婚少女們,都穿著傳統的圓桶狀蓬蓬裙,配上綉工精緻的圍裙和同色的帽子,齊集在教堂前。然後由一位純潔的處女為前導,所有未婚少女跟隨於後,大家使出身解數,形成一支媚力無窮的美麗隊伍走上街頭。未婚的小伙子們也不示弱,大家一律穿著燈籠袖似的襯衫,戴著綠色圓帽,有點像鬦牛士,上街呼應。在這一天,再保守害羞的女郎,也可以大膽地細看自己所屬意的男士。節目的高潮,是遊行後的傳統土風舞,少女們可以大方地邀請自己所屬意的男士共舞,往往會一舞定情。
葡萄牙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一般人的生活相當嚴謹,人們的婚禮還是傳統式而不時興現代流行風。少女們想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少不得要禱告和點蠟燭。未婚男女都迷信聖約翰和聖安東尼,如果輕咬聖像前的欄杆,那麼便會很快地找到另一半。
有些地方新郎在結婚當天要穿上黑色沉重的披風,以象徵財富;新娘要戴上鏤金耳環。葡萄牙南部的迎娶習俗是親友在新郎家以麥和花迎接新娘,北方人則用杏仁,兩者都象徵豐盛。如果丈夫死了,葡萄牙的寡婦一律黑衣、黑紗、黑色鞋襪,很少改嫁。
每年的7月26日為祖父母日,這一天要人們盡量與祖父母在一起,發揚敬老愛老的優良風氣。因為祖父母是聯繫家庭和社會的根本因素,並在傳播智慧與經驗,以及穩定數代人的關係方面,有很大的助益,凡是歧視和虐待老人,都會為人們所不齒,一些在節慶日出遊的人們把家中老人送往養老院的做法,也會受到他人的指責。所以節慶日,到處可見到一家人三代在一起散步或購物的情景。
自2010年5月17日開始,葡萄牙也正式成為世界上第8個承認同性婚姻為合法的國家。因此若看到街頭上同性伴侶親熱的情景,請勿少見多怪。
婦女多嚴肅守舊
這個國家還存在著重男輕女的觀念,在城市裡或鄉村中,隨時都可以看到男女在操作上例置的現象。在街上,女人們的頸上頂著一大包衣物或菜籃或搬運著家具;但是男人們卻騎在驢子上,或在步行中閒著雙手插在衣依裡。女人們雖然長於操作,但是在許多方面的表現,都是嚴肅和守舊的。單身女性如果進入電影院,不論是已婚的婦女或者是未婚的少女,都會被人非議和鄙視的。女性雖然也可以在學校裡唸書,但是很少有女性得到學位。在過去,一個已婚婦女如果沒有得到丈夫的允許,就沒有辦法向政府申請到一份離境護照,現在的葡萄牙婦女們,已經可以自由出國,並且可以和丈夫共有財產權;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和丈夫具有同等的權利。此外,新的民事法也規定丈夫拆閱妻子的私人信件,是屬於法的行為, 在葡萄牙的酒店或者咖啡館中,雖然供應有上好的美酒和咖啡,但是卻看不到女人的影子,因此在氣氛中總是缺少一份浪漫的情調。但是自1924年●月革命後,國內的女性也獲得部分的解放,社會上的氣氛也不再那麼嚴肅守舊,各大城市裡也開始充斥著脫衣舞、上空裝、黃色書刊和成人電影,使葡萄牙不再是歐洲色情最少的地方。
自20世紀80年代起,葡萄牙的女性烟民的比例越來愈高,尤其是10幾歲女孩的吸烟率愈來愈高,令人非常擔憂。
葡萄牙女子在田徑的國際比賽中顯得非常出色,有3位女子長跑運動員聞名於世。其中的羅莎‧莫塔(Rose Mota)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偉大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之一,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無人能出其右,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的馬拉松賽獲得第三名和芝加哥馬拉松賽的冠軍;1985年和1986年歐洲錦標賽冠軍,以及波士頓馬拉松賽冠軍;1988年漢城奧運會馬拉松冠軍,1990年歐洲錦標賽馬拉松冠軍,1991年世界杯馬拉松賽冠軍,至今,她仍是世界上贏得馬拉松冠軍次數最多的女運動員,由於她的出色成就,使她被邀請參加2004年雅典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火炬傳遞儀式。
另一位著名的女運員是費爾南德‧里貝羅(Fernanda Ribtiho),她曾於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贏得1萬公尺長跑冠軍,並獲得同屆奧運會5000公尺賽跑的亞軍。此外,她還先後榮獲1994年歐洲錦標賽1萬公尺冠軍和世界杯1萬公尺亞軍,1996年世界錦標賽1萬公尺冠軍,並曾於同年7月22日打破女子5000公尺長跑的世界紀錄。她還參加了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因此成為參加奧運會次數最多的葡萄牙女選手。第三位是奧羅拉‧庫尼亞,曾於1984年、1985年和1986年等蟬聯了全世界1萬公尺長跑的冠軍。
國防編制精簡
葡萄牙的國防軍近年來已完成了精簡整編,主要的任務已由維護國家安全轉到準備執行國際維和部隊,軍事機構也作了較大的調整。根據憲法規定,總統是三軍的最高統帥,國防部長通過總參謀部和各軍種參謀部領導國防部隊。國防部長已加強了對國防部事務的控制,各軍種參謀部的權力已被壓縮,三軍建設則向海軍傾斜。
現在年度國防預算約為19億歐元,實行義務兵、志願兵和合同兵三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役期限為4個月,志願兵為8~10個月,合同兵則不定期,但至少要一年以上。
三軍總兵力只有4.36萬人,其中陸軍官兵有2.45萬人,編為波圖、埃武拉、亞速爾和馬德拉4個軍區司令部。此外,還有里斯本衛戍區。作戰部隊由6個旅組成,即獨立機步旅(下轄2個機步營,一個坦克會,一個砲兵營)一個獨立空降旅(已編入北約快速反應部隊),一個輕型干預旅和3個骨架旅(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區各有一個旅)。骨架旅只有少量實兵,用以訓練和備作未來的擴編,以突出其訓練指揮的職能,但即使是3個旅的主力部隊,其編製內的某些單位,仍然是由骨架部隊中保留實兵的單位構成。
陸軍主要裝備包括主戰坦克187輛,其中有M-48型86輛,M-60型101輛。裝甲偵察車40輛,其中有V-150型15輛,M-11型25輛。裝甲運輸車370輛,其中有M-113型245輛,M-557型44輛,V-200型81輛。牽引破172門,其中105糎口徑134門,155糎口徑38門。自走砲155糎口徑6門。岸砲150糎口徑9門,152糎口徑6門,234糎口徑的有6門。無後坐力砲455門,其中84糎口徑的有162門,89糎口徑的53門,90糎口徑的112門,106糎口徑的128門。迫擊砲有199門,其中有81糎口徑的21門,107糎口徑的62門,120糎口徑的有116門。高射砲有297門,其中有20糎口徑的95門,40糎口徑的202門。反坦克飛彈發射器131具,其中陶式42具,米蘭式89具。防空飛彈發射機毒刺式15部,小槲樹式37部。務有若干架陸軍航空隊的直升機。
海軍官兵員額只有8000人,設有海軍最高指揮部,艦隊指揮部和海軍作戰指揮部。先分為大陸北部、南部,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等4個海區司令部,以及一個海軍作戰司令部(設在里斯本)和一個陸戰隊司令部。海軍基地設在里斯本,另在大陸北部的雷雪爾斯和南部的波爾蒂芒各設有勤務克援點。亞速爾海區司令部和馬德拉海區司令部,還負責執行北約在這兩個群島的軍事任務。
葡萄牙海軍的主要裝備有潛艇3艘、護衛艦12艘、巡邏艇20艘、登陸艇3艘和支援艦艇13艘。
海軍陸戰1460人,編有3個輕型陸戰官,一個運輸分隊及1支特種作戰小分隊。海軍陸戰從司令部設在里斯本對岸的阿爾菲特(Alfeite),下轄一個基地和一所學校。擁有120糎口徑迫擊砲36門。
空軍官兵員額6500人,設有空軍作戰司令部,後勤司令部和人員司令部,主要有6個空軍基地,分別位於拉日什、奧瓦爾、蒙蒂雷亞爾(Monte Real),貝雅和里斯本。共編組為16個中隊,包括3個攻擊機中隊,3個直升機中隊,2個海上巡邏與搜救中隊,4個運輸機中隊,1個聯絡機中隊和3個教練機中隊。空軍訓練中心則設在坦科什(Tancos)。
這個國家空軍的主要任務除了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外,保衛領空、參與國際合作之外,還包括執行國內的一些搜救工作。作戰飛機包括攻擊機阿爾法式35架、A-79型32架;戰鬥機F-16AB改良型20架;海上巡邏機P-3P型6架;偵察機C-212日型4架;聯絡機色斯納337型12架;運輸機C-130H型6架,獵鷹50型3架,獵鷹59型3架;搜索救援機C-212A型20架,教練機16架,直升機25架。
葡萄牙空軍的F-16機,與丹麥、荷蘭、比利時和挪威等北約成員國的T-16機隊有通用的構型,從而有利於北約國家今後的協同作戰。
這個國家的武裝力量,除了正規軍外,還有預備役部隊210093萬人,其中陸軍21萬人,海軍930人。葡萄牙還有準軍事部隊4.64萬人,其中國民警衛隊2.56萬人,公安警察2.08萬人。全國劃分為5個軍區,兵力主要部署在沿海邊境一帶和首都里斯本附近。亞速爾和馬德拉兩個群島有2250人部隊。
葡萄牙是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直將北約視為歐洲防務的核心。里斯本說有北約大西洋東南區司令部,負責大西洋東南部地區和葡萄牙本土指揮。此外,在里斯本還設有「精幹的」北約常設聯軍總部,負責海上部署任務。加入北約核心計劃小組,承擔了重新裝備第一混成旅的任務,歸由歐洲最高聯軍司令部指揮。此外,葡萄牙的獨立機步旅和獨立空降旅,也被編入北約軍事框架內。
亞速爾群島中的拉日什美國空軍基地,在群島中的特塞拉島上,島長只有29公里,距離歐洲大陸海岸線大約1500公里,由葡萄牙租借給美國,每年租金5500萬歐元,為了回報,美國向葡萄牙提供了大量的軍援、經援、武器裝備及人員赴美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