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 |
想去玩嗎? |
義大利 義大利(ltaly)的正式名稱,叫做義大 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taly),古羅 馬帝國稱雄於世曾達九百八十五年之久,在人 類的文明史上,有過十分輝煌燦爛的歷史。
羅馬帝國稱雄於世
在史前,義大利就是歐洲文明朝陽之地、 具有獨特風格的人類文明中心;崛起於阿爾卑 斯山前湖畔的帕拉菲特(Palafittle)文明, 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性文化。在公元前一千五 百年左右義大利進入青銅器時代,當時的文化 以波河平原的德雷瑪文明為代表。到了公元前 一千三百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印歐語系的一 些民族開始大量遷入,義大利北部興起了維拉 諾瓦文化,史稱鐵器文化。當時生活在這個地 方的人民,已經流行火葬的儀禮,樹立了人類 文明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前八○○年前後,伊突利亞( Etruria)人從小亞細亞遷入義大利半島,征 服了當地鐵器時代的居民,建立起有統治勢力 的城邦。公元前七世紀,一些主要的伊突利亞 城鎮已經建立起來。在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 六世紀之間,他們在托斯卡納地方,將沃爾泰 拉(Volterra)、阿雷佐(Arezzo)、佩魯 加(Perugia)、科爾托納(Cortona)、維 奧(Veio)和塔爾奎尼亞(Tarquinia)....... 等十二個城市結合成同盟國,同時也有了正式 的歷史記載。
公元前六世紀,他們的勢力向北推進到波 河流域,在波隆那(Bologna)地方把原來的 維拉諾瓦中心村落建成北方地區的首府,並在 雷諾河兩岸建立了馬爾札博托城,又征服了包 括現在的皮亞琴察、摩德納、帕爾馬和曼圖瓦 等城市。在南方,伊突利亞人的勢力也到達了 拉丁姆(Latium)和坎佩尼亞(Campania ),並將東部亞得里亞海沿岸的拉韋那、利密 尼及佩薩羅等地納入勢力範圍。在這段時期內 ,伊突利亞人與伊斯特里亞及希臘的達爾烏提 亞殖民區建立了貿易關係,和波河流域及中歐 的拉坦諾等文化也有了接觸,促進了經濟和文 化的交流、繁榮。
這時在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沿岸地帶, 也有許多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城鎮。在這些有「 大希臘」之稱的城鎮中,愛奧尼亞海沿岸的西 巴里斯、克羅頓和美塔邦托等地,在公元前五 一○年至公元前四六○年之間,已是相當繁榮 的城市。當時控制東地中海的兩大勢力是迦太 基(Carthage)人與伊突利亞人,他們時常 為爭奪第勒尼安海沿岸各城市而處於激烈戰鬪 中。後來,由於受到由北侵襲的高盧(Gallic )人騷擾,加之以羅馬為首的拉丁民族統治勢 力不斷增強,伊突利亞文明遂逐漸衰落。大約 到了公元前五○九年,他們被逐出了羅馬。拉 丁姆地區淪陷後,伊突利亞和坎佩尼亞各領地 又在與羅馬發生多次小型衝突後,終於被羅馬 納入勢力範圍之內,伊突利亞人統一義大利的 努力終成幻夢。
伊突利亞雖然衰落了,但是他們在文化方 面的成就給羅馬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從他 們墓葬中出土的壁畫和姿態生動逼真的赤陶人 像等文物,可以看出他們已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由他們的文字體系還演變出了其他的義大利 文字,其中的拉丁字母,最後曾取代了伊突利 亞字母。
伊突利亞人統一義大利的夢想最後是羅馬 人實現的,而古代羅馬人本來只是牧羊人在台 伯(Tiber)河畔的村落,由畜牧經濟轉變為 農、工業經濟的型態。公元前六世紀初在伊突 利亞人的統治之下,才形成政治上統一的王權 城市。公元前七五三年建立羅馬大帝國,不久 征服了義大利,同時向地中海發展,相繼佔領 了法國、英國、西班牙、非洲北部、近東和中 東,形成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公元前五○九年,羅馬帝國將國體由君王制改為共和體制,於是由兩位任期一年的執政 官與終身制的元老院共同執政,非常時期由獨 裁執政官代替執政官來處理政事,但政務官的 選任,則是由全體市民群集在「兵員會」舉行 選舉所產生。
共和政體建立初期,羅馬市民分為貴族和平民兩種階級;僅有貴族能夠擔任執政官和其 他官職,也只有貴族能以口授方式來獲得法律 知識和具有審判能力。為了爭取平等權利,平 民階級和貴族階級發生了鬥爭,結果在公元前 四九四年設置了護民官一職。護民官有權否定 政務官或元老院的決定,除了藉否決權來保護 平民的生命和財產之外,在平常也是平民會議 的主席。公元前四五○年至公元前四四九年之 間,由於「十二銅表法」的制定,使平民有了 法律明文規定的保護;這也是羅馬法的首次具 現。
公元前四四五年還制定了「卡奴雷斯法」 (Lex Canuleius),使貴族和平民之間可以 通婚;平民也可以擔任最高政務官「執政武官 」。公元前三六七年頒布「李西尼•塞克斯丁 法」(Licinius-Sextian Laws),規定將執 政官中的一位,開放由平民擔任,貴族和平民 的爭鬪才告結束;但是貴族和平民之間真正的 平等,則是在公元前二八七年時,頒布了「霍 登修法」(Hortensius Laws)承認平民會的 決議為國法的規定,才算達成。
公元前六世紀,羅馬的領土從台伯河兩岸 擴展到海岸地帶。西北部和伊突利亞人的領土 相接,四周被拉丁姆地區北部的拉丁同盟各城 市所圍繞。公元前四九九年至公元前四九六年 ,羅馬人在雷吉湖畔和拉丁同盟各城交戰,獲 勝後和他們結為同盟國,此後羅馬人的主要精 力用於征討伊突利亞人的維奧市。這時期塞爾 特各族從北方入侵義大利,其中加里塞諾尼還 在公元前三九○年攻進羅馬,並大肆破壞,在 得到賠款後又回到北方。公元前三五四年,羅 馬和義大利南部山區中好戰的閃族部落結盟, 共同抵禦高盧人;但不久兩者交惡,發生三次 戰役,經過一番苦戰,羅馬人征服了閃族。
在這期間,拉丁同盟各城市團結一致起來 對抗羅馬,在公元前三三八年,羅馬把這些城 市平服,拉丁同盟從此瓦解,鄰近城市也併入 了羅馬國土,其他城市成為羅馬的屬地。當羅 馬勢力往半島南部發展時,與希臘殖民都市達 倫頓(Tarentum)發生衝突,達倫頓就向伊 比洛斯(Epirus)國王皮洛斯(Pyrrhus)求 援,公元前二八一年皮洛斯來義大利支援與羅 馬交戰,取得全面勝利。皮洛斯在公元前二七 五年在貝內文托(BeneVento )戰役中被羅馬 打敗,於是率大軍返回希臘,達倫頓也在公元 前二七二年歸順羅馬,公元前二七○年羅馬在 征服雷吉(Reggio)之後,終於完成了在義 大利南部霸業。
羅馬的經濟由於領土的擴張而迅速發展, 到了公元前三世紀末已成為商業城市,參與了 希臘化世界的巨大經濟潮流。 公元前二六四年,羅馬為了維護屬地希臘 殖民都市在海上的權益,而和迦太基人發生衝 突;第一次的普尼克戰爭(Punic War)對 羅馬來說,是首次的海上作戰。公元前二四一 年,羅馬在西西里海灣又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佔領了整個西西里島;接著向西佔領了薩丁尼 亞島和科西嘉島,繼而向北將勢力擴展到義大 利北部,討伐利古里亞(Liguria),擊退了 高盧人的反攻。同時羅馬還在公元前二二九年 和公元前二一九年,興兵亞得里亞海東部討伐 伊利里亞(Illyria),將伊利里亞沿岸併入版 圖。後來迦太基勇將漢尼拔(Hannibal)於 公元前二一八年越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 於是爆發了第二次普尼克戰爭。漢尼拔在義大 利各地大破羅馬軍隊,尤其是公元前二一六年 在坎尼(Cannae)之役,幾乎將羅馬軍隊全 部殲滅。羅馬軍隊一時陷入困境,幸有執政官 費比厄斯堅守城池,避免正面決戰,使漢尼拔 孤懸敵境,曠日持久,消耗糧草體力,以至在 公元前二○二年的札馬(Zama)戰役中被羅 馬將軍西庇奧(Scipio)率軍打敗。
羅馬再度征服迦太基後,把所獲得的新領 土編成行省,派遣知府治理,同時根據各城市 以前對羅馬的態度,給予不同的待遇。由於馬 其頓(Macedonia)曾在第二次普尼克戰爭 中幫助漢尼拔,因此羅馬在公元前二一五年至 公元前一六八年間三次進攻馬其頓獲勝,同時 還擊敗希臘。
第三次普尼克戰爭於公元前一四九年至公 元前一四六年間爆發,在這次戰爭中,羅馬完 全殲滅了迦太基。此後在公元前一三三年,羅 馬又攻佔西班牙的斯曼提亞。公元前一二九年 ,把小亞細亞的帕加馬(Pergamun )王國領 土併入版圖,因此羅馬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 霸主,公元前二世紀末葉,雖有金布利、條頓 等日耳曼民族入侵義大利北部邊境,但都被大 將馬略(Gaius 目arius )所擊退。
羅馬為了完成霸業,連年征戰,從軍的農 民長期遠離農村,荒廢了許多農耕地;而從征 服地區流入的勞動人口,又被元老院的有權力 人士作為奴隸。一些門閥富豪,乘戰亂之際, 兼併公有土地和中小農民的土地,而成為大地 主。另外富裕的騎士又是國家指定的承包商, 從事行省的徵稅和貿易工作;這些騎士經常與 知府等高級官員勾結,在各行省榨取老百姓的 血汗錢,並且在購買軍需補給品的過程中,上 下其手大肆貪污舞弊,因此社會上形成了一些 新的豪門巨富,也使大批平民百姓流離失所, 市場群集大量的無業游民。
當時身為平民護民官的提貝里。格拉古( Tiberius Sempronius Gracchus )眼見社會 風氣的敗壞,因此制定法律,限制個人侵佔公 有土地數量,把超出的部分土地,分配給那些 沒有土地的農民,但這樣卻影響了豪門大戶的 既得利益,因而指使暴徒殺死了格拉古。十年 之後,格拉古的弟弟凱烏斯.格拉古(Gaius Sempronius Gracchus)也當上護民官,繼 續乃兄遺志執行同樣的改革,讓義大利同盟都 市市民同享羅馬公民權,但結果他也被人殺害 了。
公元前九十一年,已經沒有希望獲得羅馬 公民權的同盟市市民開始起來反抗,爭戰於公 元前八十八年因羅馬的勝利而告結束,日後波 河以南的全體義大利人都獲得了羅馬市民權, 同時羅馬也採取了義大利為領土的民族國家形 式。在這期間,參與同盟市戰爭的東征軍首領 馬略於公元前一○六年,把羅馬的軍制改為傭 兵制,使軍隊變成將軍的私產。
公元前七十三年至公元前七十一年,由於 奴隸的反叛及海盜的猖獗,有機促使平亂有功 的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與龐 培(Magnus Gnaeus Pompeius)的勢力扶 搖直上;同一時期,西班牙行省的省長凱撒( Julius Caesar)也在內亂中嶄露頭角而崛起 ,掌握了羅馬的實權。
凱撒於公元前一○○年出生於羅馬名門, 早年因組織民眾派系而受到特權貴族們的排擠 ,被放逐到亞洲。公元前六十三年,他當選大 神官,翌年擔任法官,接著就任西班牙行省的 首長。公元前六十年,他與羅馬將軍龐培及最 富裕的市民克拉蘇共同成立了第一次三巨頭政 治。第二年凱撒當選執政官,開始實施「國有 土地分配法」,將國有土地分給平民和龐培統 轄下的老兵。接著他就任高盧地方軍事指揮官 ,藉平定高盧、布里塔尼亞(Britannia)的 機會來培養個人實力,鞏固統治權。畏懼凱撒 豐功偉業的元老院,為了阻止他的權力繼續增 大,於公元前四十九年命令他解散軍團,立刻 回到羅馬。但凱撒沒有聽從這項命令,並率領 一個軍團回到義大利,在他逼近羅馬時,元老 院長老及與元老院勾結的羅馬將軍龐培逃離羅 馬,羅馬遂被凱撒佔領,並乘勝追擊龐培軍團 ,以閃電的戰鬪方式奪取西班牙;第二年在希 臘的法薩盧斯再度戰勝龐培,龐培逃往埃及後 遭到暗殺。公元前四十六年,凱撒自封為終身 職的執政官,並身兼護民官與全軍指揮官。 凱撒是一位優秀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個 賢明的改革者,在位時完成了行政、曆法、軍 隊、財政和土地等多項改革;同時凱撒也是一 位優秀的辯論家及作家,他的名作有「高盧戰 記」和「內亂記」等。他收養姪子屋大維( Octavian)為養子,並指定屋大維為繼承人 。但是不滿他篡奪權力的貴族們認為獨裁權力 的局面有損於共和國的傳統,密謀殺害凱撒。 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凱撒在元老院議 場被人暗殺身亡。當時他的養子屋大維年方十 八歲,匆匆趕回羅馬,凱撒的一些舊部屬都以 他為中心,團結一致,加上元老院的支持,繼 任的執政官安東尼和當時的高級將領雷皮達斯 (Lepidus)不得不讓步,於同年結成同盟, 自稱為「制憲三頭」,於公元前四十二年擊潰 刺殺凱撒的元凶布魯特斯(Brutus)和卡西 烏斯(Cassius)的軍隊,並且劃分了各自的 勢力範圍。 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屋大維在公元 前三十六年剝奪了雷皮達斯的職權,繼之於公 元前三十一年在亞克興角(Actium)海戰一 役擊敗安東尼,結束三分天下的局面,從此集 軍政大權於一身,公元前二十七年立為奧古斯 都(Augustus)王朝的皇帝,成為古羅馬的 第一代皇帝,開始了羅馬的帝制時代。 這時羅馬帝國的版圖南至尼羅河的第一瀑 布,西抵大西洋,東邊涵蓋地中海、直至敘利 亞,北面更遠達中歐。國內更是一片興旺,人 民安居樂業,商旅茂盛,市景繁榮,文化藝術 方面也有相當的成就,是羅馬的黃金時代。 屋大維統治羅馬長達五十六年,是歐洲歷 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建樹最多的皇帝。 接下來四位繼任皇帝是提比略、卡利古拉、克 勞狄一世和尼祿,從公元十四年至公元六十八 年形成朱利亞克勞狄王朝(Julio-Claudian) ,四人之中以提比略(TiberiuS )最為能幹, 可惜晚年成為暴君;卡利古拉(Caligula)個 性古怪,喜怒無常,結果遭護民官殺死;克勞 狄一世(Claudius I)併兼僕從國家,對內也 興建許多公共工程,但最終據說是遭妻子毒死 的;最後一任的尼祿(Nero),是羅馬第一 個少年皇帝,接位時不滿十七歲,兇狠殘暴, 甚至弒母殺妻,引發各地叛亂,自己也未得善 終,他死後各軍團擁立加爾巴為帝,僅半年又 被害身死。 隨後是公元六十九年至九十六年的弗拉維 (Flavian)王朝、公元九十六年至一八○年 的五聖主(Five Good Emperors)時期。五 聖主時代是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內爾瓦、圖 拉真、哈德良、安東尼• 庇護和奧勒利烏斯五 位皇帝都不是血緣世襲,但這段時期代代相傳 ,整個帝國實行統一的行省制度,各地居民語 言文化都漸趨統一;對外版圖也大為擴張,在 整個羅馬帝國的發展上,又大大的向前邁進了 一大步。 羅馬帝國能夠強盛是有其道理的,羅馬人 精於軍事兵法,也善於運用權力政治;他們能 使被征服地區的人民效忠羅馬,也讓有功的將 士得到很好的出路;羅馬人可以一邊遠至各地 拓展疆域,還一面在國內建設發展。各地道路 修築得又寬又直,大大的提高了運輸功效,為 羅馬的征戰和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帝國 的權力能迅速到達各地,因之「條條道路通羅 馬」,絕非虛有其名。 在軍事政治之外,羅馬暱集希臘、西歐、 中東、近東各地的文化精髓,無論在法律、文 藝、建築、美術、音樂、舞蹈和雕刻等藝術上 都有特殊的成就,對西方文明有極大的貢獻, 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即淵源於此。 公元一九三年,多瑙河軍團擁立塞維魯( Severus)為帝,開始了塞維魯王朝,當他兒 子接位之後,羅馬也開始陷入了內戰的大混亂 中,周邊異族乘機入侵,人口流失,經濟衰退 ,城市沒落,人民日益貧窮,元老乘機兼併土 地,政府官吏外逃,騎士一支獨秀,成了統治 階級;羅馬往日意氣風發的榮景不再。唯有宗 教在亂世之中能讓人民得到心靈暫時的平靜, 因之基督教雖早在公元一至二世紀就已存在, 但傳播緩慢,這時卻迅速廣泛的發展。 公元二八四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 稱帝,首創「四帝共詢」制,由四個皇帝二正 二副共同執政,劃分權責管理全國事宜;並且 增設行省,改革稅制、恢復金銀幣、重鑄銅幣 以刺激商品交易,對各種商品予以限價,讓國 內局勢穩定下來。但年老多病的他於公元三○ 五年五月退位,不久即逝世,政局再度紛亂。 公元三○六年,君士坦丁即位,即史稱的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 他是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並且在公元三 一三年頒布「米蘭敕令」宣佈帝國境內有信仰 基督教的自由,將拜占庭城改名為君士坦丁堡 ,大事擴建,還修造了幾個大教堂,臨終接受 了正式受洗儀式。 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三三七年去世後,他 的兒子爭奪帝位,又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 三七六年日耳曼民族開始大遷徙,羅馬帝國逐 漸衰微。到了公元三九五年,狄奧多西一世( Theodosius I)去世,由他的兩個兒子分治 ,羅馬帝國因而分裂為以米蘭為首都的西羅馬 帝國,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羅馬教會隨後也分裂為希臘正教和羅馬公 教,兩個羅馬相互火拼,力量分散。西羅馬勢 力範圍下的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和荷 蘭等國逐漸強大,紛紛向美洲新大陸、亞洲和 非洲等地發展;地中海漸漸失去了原來中心位 置的重要性,羅馬人統治下的義大利本土很難 維持政治上的領導地位,不僅無力轄外,連內 部也陸陸續續分裂成了十五個小國。西元四七 六年,西羅馬帝國終於被日耳曼的武士奧多塞 (Odoacer)滅亡。 中國史籍稱東羅馬帝國為拂秣或大秦。它 的疆域包括了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 、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高加索的 一部分。 滅亡西羅馬帝國的奧多塞,也在公元四九 三年被東哥德人所滅,而東羅馬將軍貝利薩留 則於公元五三五年打敗了東哥德人,使義大利 重歸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下。公元五六八 年,日耳曼民族的倫巴底(Lombard)人侵 入義大利,在他們所建立的國家裡,完全廢除 了羅馬的政治制度。 公元七世紀初,阿拉伯帝國興起,東羅馬 帝國喪失了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此 後,東羅馬帝國逐漸完成了封建化的過程。公 元七五六年,法蘭克國王丕平(Pippin)將義 大利北部的東羅馬帝國領土獻給教皇。不久羅 馬教皇感受到倫巴底人的威脅向法蘭克求援, 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在公元七七四年將倫巴底王 國滅亡,把它的領土據為己有,並將羅馬的地 方主權贈送羅馬教皇。公元八○○年,查理曼 大帝接受羅馬帝國的加冕。公元八二七年,回 教徒征服西西里島。公元八四三年,分割法蘭 克人加洛林帝國的條約在凡爾登(Verdun ) 達成,洛泰爾承襲帝號並統治了義大利北部, 稱為義大利王國,以帕維亞為首都,國內劃分 成許多區,由代表王室的伯爵治理。公元八七 ○年前後,西西里島被撒克遜族佔領,義大利 北部也受到馬扎兒人的入侵。 公元八八八年,在義大利的加洛林王朝法 統斷絕,義大利開始王位爭奪戰。公元十世紀 中葉,地方割據勢力增長,采邑成了世襲封地 ,封建制度被確立。公元九五一年,德意志撒 克遜王朝的奧圖一世(Otto I),乘義大利封 建主內訌之際進攻義大利北部,在帕維亞接受 義大利國王稱號。公元九六二年,奧圖一世進 軍羅馬,建立日耳曼人的羅馬帝國,由教皇為 他加冕,就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從這個時 候開始,德國和義大利的歷史關係更加密切, 奧圖一世控制教皇,給主教以封建特權,並對 義大利南部進行擴張。 除了義大利王國外,九至十世紀中葉,羅 馬還形成了教皇國。義大利北部的威尼斯、坎 佩尼亞的那不勒斯等城市,則屬於拜占庭的勢 力範圍。在這一段時期中,擁有司法權和武裝 力量的地主,成為地方的真正主人。地產分屬 很多機構,包括大莊園、城市公有地、國家行 政區、村落、山谷公社、自主地和教會地產等 ,大莊園由農奴耕種,城市裡權勢日增的主教 往往成為城市的主宰。這時的義大利由於和拜 占庭及阿拉伯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在經濟上比 較開放,商業貿易一向繁榮,波河流域一帶更 成為當時東西方經濟的交瀝點。 公元一○二七年,德意志大公國法蘭克尼 亞公爵康拉德二世當選為皇帝,建立法蘭克尼 亞王朝,繼續統治義大利。一○五九年,諾爾 曼(Norman)騎士羅伯吉斯卡德(Robert Guiscard),成為阿普利亞(Apulia)公爵 兼卡拉布里亞(Calabria )公爵。一○六一年 ,諾爾曼勢力侵入西西里島。 在這段時間,法蘭克克呂尼(Cluny)改 革運動傳到義大利,教皇和皇帝之間為爭奪主 教敘任權而展開鬪爭。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於一 ○七五年宣布主教敘任權屬於教皇。一○七六 年,德皇亨利四世召開沃爾姆斯會議,宣布罷 黜教皇;教皇也對德皇施罰,解除臣民對皇帝 的效忠。亨利四世被迫於一○七七年二月到卡 諾薩向教皇請罪,才暫時平息紛爭,但是危機 並沒有解決,直到一一一二年亨利五世時,才 和教皇達成協議。經過七十年的艱苦奮鬪後, 羅馬教廷才取代帝國,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 首腦。一一三○年,諾曼第王國的魯傑羅二世 就任西西里國王,以巴勒摩為首都。 一一五四年,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的腓 特烈一世(Frederick I),多次入侵義大利 ,企圖征服西西里,因遭到倫巴底都市聯盟的 堅決抵抗才沒有得逞。他轉而利用外交手段, 讓他的兒子和西西里公主聯姻,才得到西西里 。腓特烈二世就位後,繼續侵略義大利,並且 和教會進行權力鬥爭。倫巴底都市聯盟一一七 六年在萊尼亞諾(Legnano)擊敗皇帝的軍隊 。一一八三年,君士坦丁和談,義大利各都市 確立獨立自主的地位。一一九四年,南義大利 和西西里島被德國皇帝亨利六世所篡奪;這時 期又因繼承問題形成皇帝和教皇的對立,教皇 想趁機奪回聖地而派十字軍東征,各都市和東 方貿易日益熱絡,經濟也呈快速發展,威尼斯 、熱那亞和比薩等城邦,也競相爭奪地中海沿 岸的霸權。 一二○四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義大利 為拉丁帝國所取代。一二五○年腓特烈二世的 死,是義大利歷史上的一大轉捩點,從這個時 候開始,德皇在義大利的權力趨於沒落。一二 六一年義大利復國,但是領土大為縮小,國勢 衰弱。一二八二年,西西里島發生「晚鐘之亂 」,亞拉岡(Aragon)國王佩德羅三世奪取 西西里王位。從十四世紀開始,實行大貴族世 襲的統治體系,獨佔都市的經濟利益,米蘭的 畢斯根特家族和佛羅倫斯的麥迪奇(Medici )家族等,在各都市間展開了弱肉強食的對抗 。十四世紀初葉後,因為轄區裡有奧斯曼土耳 其人的興起,並且不斷向東羅馬帝國進逼;到 了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終於滅亡。十四世 紀時各都市成立僭主(tyrant)政體,實行的 是兇惡而暴戾的統治方式,十五世紀由僭主政 體變成君主政體。 十四至十五世紀義大利帝國和教廷兩大勢力退出與社會鬪爭的激化,在義大利北部各國 中,米蘭實行專制政治,佛羅倫斯和威尼斯則 保持共和政體。佛羅倫斯此時已成為毛紡業的 中心,從事廣泛的國際貿易,一三七八年梳毛 工人起義爆發,但領導起義的並不是工人,而 是不滿現狀的舊統治集團分子,他們組織新政 府,當權至一三八二年。威尼斯實行商人寡頭 政治,貴族的「十人委員會」具有監督政府的 特殊權力,在經濟上以經營中間貿易為主,十 五世紀臻於全盛。 義大利中部的教皇國在教皇克雷芒五世把 教廷移往法國的阿維農之後,幾至分崩離析。 公元一三四二年,里恩佐領導起來革命,在羅 馬建立了共和國,但一三五四年即被推翻。一 三七七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返回羅馬,不 久紛爭再起,竟然選出兩個教皇分駐於羅馬和 阿維農,彼此攻訐,陷於長期的大分裂狀態。 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在十三世紀六 十年代淪於法國安茹(Anjou)王朝的統治下 。一四四二年,亞拉岡的阿方索統一了分離達 一個半世紀之久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 十五世紀義大利境內各大國之間,由於對 外擴張而發生戰爭,同時各國內部也發生變化 。佛羅倫斯阿畢齊家族的寡頭政府於一四三四 年被推翻,政權轉入麥迪奇家族手中。一四七 八年後,麥迪奇家族的羅倫佐當政,鎮壓反對 派,並向君主國途徑發展,但威尼斯仍保持共 和制度,成為義大利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這個時期由於義大利半島群雄割據,紛紛 自立為王;另一方面,義大利人民因思想不斷 受刺激,加上北部的商業發達,文化意識逐漸 萌芽,以古典文化為典範的新文化日漸成長, 這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一股文化主流。在都市 領主的庇護下,藝術家的活動漸受重視,到了 十五、十六世紀,絢爛的文化終於開花結果; 自十六世紀開始,義大利成為列強戰爭的舞臺 。西歐各國經濟的成長,新大陸的發現及奧斯 曼土耳其等近東地區的侵佔等因素,阻礙了義 大利的進步,文化上的進展也隨著社會的低落 而日漸遲緩。 一般說來,這個時期社會變化表現為專制 傾向的加深和社會分化的加劇。同時,各強國 的分立和均勢,使義大利最早制定了處理國際 關係的權力平衡原則。 一四九四年,法國國王查理十七世利用義 大利內爭揮軍入侵義大利,次年二月佔領那不 勒斯,雖然沒有消滅拿玻里王國,但卻引起西 班牙侵略義大利的野心。一五五九年,西班牙 在和法國爭奪之後,佔領了拿玻里、西西里和 薩丁尼亞等國,採取君權與教權相勾結的方式 以加強控制,使宗教法庭成了政治統治的工具 。在哈布斯堡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的獨裁統 治下,那不勒斯於一六四七年爆發了反西班牙 的馬薩涅羅起義,激進分子宣布成立共和國, 但是遭到西班牙的鎮壓,在義大利北部,佛羅 倫斯早於一五二九年已被西班牙佔領;威尼斯 由於西班牙的威脅,以及大西洋航線效益的提 高而日益衰落。教皇國竭盡全力在維護自身的 安全獨立,無力抑制西班牙在義大利的擴張。 十八世紀由於一七○一至一七一四年的西 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烏特勒支(Utrecht ) 西班牙與其他國家簽訂的一系列條約,以及法 、荷、葡和普魯士等國之間的和約,產生了新 的國際關係體制、義大利的米蘭、曼圖瓦、那 不勒斯和薩丁尼亞成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 天下。一七三四年,哈布斯堡王朝被波旁王朝 西班牙的軍隊打敗而退出西西里,使得西西里 成為獨立的國家。 法國大革命之後各國一致反法,一七九六 年法國進軍義大利,次年拿破崙佔領了波河流 域。義大利親法的溫和派在拿破崙支持下,先 後建立阿爾卑斯南、利古里亞、羅馬和帕特諾 培等共和國;但在一七九九年第二次反法的霧 月政變後,拿破崙再度征服義大利,建立了義 大利共和國。一八○五年,拿破崙稱帝並兼任 義大利王國的國王,在義大利他作了一系列的 改革,包括廢除封建特權、普及教育等政策, 因而加速了社會的進步。一八一四年,奧地利 乘拿破崙侵俄失敗而進兵義大利北部。 此時義大利民族主義的自覺在民間逐漸高 漲,以推翻君主統治為宗旨的燒炭黨為主導, 各地相繼發生反奧地利的革命活動;一八二一 年,黨員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等人 ,組織民主反對派,倡導義大利新興運動,提 出「自由、獨立、國家團結和共和」為口號, 採用與燒炭黨截然不同的方式,把活動重點建 立在人民道德和精神的復興上,同時進而鼓勵 全歐洲成為民族主義組織;雖然多次起義都沒 有成功,但影響所及,使義大利各小國在政治 和軍事上達成統一的協議,這就是史學家所稱 的「青年義大利」時代。 一八四八年一月,義大利的革命運動在西 西里風起雲湧的爆發開來,進而推展至全國各 地,但在奧地利武力的鎮壓下,革命終歸失敗 ,大家唯一的希望祗有寄托在薩丁尼亞( Sardin 霤)國王亞伯特身上。 薩丁尼亞王國也積極充實國力、訓練軍隊 。一八六○年西西里發生大規模抗奧活動,薩 丁尼亞的千人義勇隊隨之發動攻勢,成功的進 佔西西里,建立臨時政府;另一方面在民族英 雄加里波第(Cariba 日i )領導下,更向那不 勒斯、羅馬進攻;加上薩丁尼亞首相加富爾靈 活的外交手腕斡旋,「兩西西里王國」經由投 票併入薩丁尼亞王國。一八六一年,在杜林召 開議會宣布成立君主立憲的義大利王國,由維 克托艾瑪努二世(Victor Emmanuel 11 )當 選國王,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事業。 統一後的義大利政局仍然很亂,直到一八 七六年取得羅馬後,方算告一段落;但為爭取 殖民地又頻頻與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發 生摩擦,卻並無收穫。一八八二年,義大利、 德國和奧地利三國組成同盟,促使西歐各國轉 向非洲方面發展。一八八九年,義、德、奧等 三國自紅海方面取得衣索匹亞的厄利垂亞,後 來又拿到索馬利亞等殖民地,義大利國勢開始 復蘇。一八九二年,義大利崇奉馬克思主義者 在熱那亞成立工人黨,次年改名為社會黨。 一九○○年國王翁貝托(Umberto )一 世被暗殺,法國和義大利達成有關摩洛哥和的 黎波里的協定。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紀 初,在精明能幹的首相喬里提(Giolitti)時 代,義大利實現了重要的社會改革。一九一一 年設立利比亞殖民地,但在土耳其境內的義大 利移民受到當地政府的迫害,因而引發強烈抗 爭,議和後義大利社會仍然動蕩不安。一九一 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義大利一度曾保 持中立,但仍於一九一五年宣布參戰。戰後雖 然是戰勝國,但並未獲得預期中的利益,加上 經濟惡化,國防力量疲憊不堪,引起了人民的 普遍不滿,促使社會主義運動勢力擴大。 一九二一年一月,從義大利社會黨分裂出 來的「新秩序」小團體,建立義大利共產黨; 同時,反抗社會主義運動的右派分子也逐漸抬 頭,墨索里尼(Mussolini )法西斯黨因而成 立,在一九二二年十月趁國內一片混亂進軍羅 馬,同月三十一日組成新政府。一九二三年一 月,法西斯武裝「國家安全志願民兵隊」建立 ,義大利變成一個獨裁警察國家,取消一切自 由,同時推行法西斯運動,反對派轉入地下或 流亡國外。一九二七年,共產黨與社會黨組成 「反法西斯行動聯盟」。 墨索里尼對外實行擴張政策,目的是確立 在中歐的霸權。一九三五年,首先破壞歐洲秩 序,侵略非洲的衣索匹亞,並取得勝利。一九 三八年十月「柏林協定」簽訂,建立「羅馬― 柏林軸心」,退出國際聯盟,頒布反猶太人法 。一九三九年義大利又侵佔了巴爾幹半島上的 小國阿爾巴尼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義 大利起初中立,一九四○年六月加入納粹德國 的一方。法國投降後,義大利又乘機對盟國宣 戰,但因本身國力薄弱,侵略希臘軍事失利, 一九四二年進攻埃及,又被英軍大敗於北非。 以後在德國侵佔巴爾幹半島時,經由義大利進 攻北非,義大利在軍事上從此受到德國支配, 成為納粹德國的附庸。 一九四三年一月,英國的首相邱吉爾( Churchill )和美國總統羅斯福(Rossevelt) 在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 )呼籲義大利無 條件投降,同年五月,盟軍攻佔突尼西亞,七 月十日登陸西西里島,義大利人民也舉行聲勢 浩大的反法西斯遊行,終於把墨索里尼趕下台 。九月九日盟軍登陸義大利半島,國王下令逮 捕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由巴多里奧(Pietro Badoglio)元帥擔任首相,他將法西斯黨的 各種制度加以廢除,企圖和盟軍講和,但被迫 鈕一條件投降,並且割地給希臘、法國和南斯拉 夫。 九月八日美軍發布義大利無條件投降的消 息,義大利國王、首相和內閣官員全部避難到 還未被盟軍佔領的布林迪西(Brindisi)。這 個時候,德軍開始反擊,大部分的義大利部隊 被解除武裝送到德國,並救出了被囚禁在格蘭 沙索的墨索里尼,於一九四三年九月十八日建 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傀儡政權。這樣一來 ,出現了兩個義大利政府,分裂成盟軍管轄下 的南部和德軍管轄下的北部。北部的義大利社 會共和國境內有許多游擊隊時常偷襲納粹德軍 ,阻礙德軍活動。 另外,天主教民主黨、無產階級統一社會 黨、義大利共產黨以及一些較小的黨派,停戰 協定正式公布的第二天,在羅馬街頭發起成立 聯合「國民解放委員會」,展開抵抗運動,並 從一九四四年六月起把較大游擊隊改編成「解 放志願團」進行武裝鬪爭。這時,英美聯軍逐 漸北上,於一九四四年六月四日攻佔羅馬,後 來「國民解放委員會」各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 宣告成立,以伯諾米為首相,同時設立義大利 北部委員會,在納粹佔領下的義大利北部,負 責戰鬥和防止重要設施被破壞或運出國外的防 衛任務。 一九四四年冬季至一九四五年春季間,盟 軍的攻勢與納粹德軍的防衛戰呈現膠著狀態; 一九四五年四月九日,盟軍開始攻擊義大利北 部的主要都市。四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游 擊隊發動總攻擊,義大利北部被市民佔領,戰 爭在二十九日卡塞塔(Caserta )停戰條約簽 訂後宣告結束。 義大利北部政權起初由國民解放委員會的 義大利北部委員會所掌握,北部游擊隊副司令 官巴里(Ferrucc 日Parri )擔任首相,由反 法西斯主義各政黨和勞工組織中選出四百人組 成國民評議會來輔佐政府。他們佔領羅馬之後 ,由皇太子翁貝托攝政治理,英美聯軍承認這 個政府為正統政府;一九四五年六月又通過以 巴里為首的聯合政府。由於政府中各政黨在國 家體制的選擇上處於對立狀態,導致國民解放 委員會陷入危機中。十一月,左派和中間派退 出內閣,由基督教民主黨、無產階級統一社會 黨、共產黨和共和黨組成以德加佩里為首的聯 合政府,取代了巴里政府。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日,義大利舉行普選, 同時舉行國民投票決定政體,結果共和政體獲 勝,廢除君主制,同時制定新憲法取代舊憲法 ,在同年六月十日成立共和國,並發表義大利 共和國宣言。使新生的義大利從戰敗的廢墟中 重新站起。剛即位不久的新王翁貝托二世在葡 萄牙引退,同時國民解放委員會也停止一切活 動,由德尼古拉(Enrico de Nicola)出任臨 時國家元首,政府由基督教民主黨、社會黨和 共產黨三黨聯合執政。這時和平談判完成,一 九四七年二月十日簽訂巴黎和約。義大利放棄 所有的舊殖民地和佔領地,並賠償戰爭費用三 億六千萬美元,同時限制重整軍備。 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共和國憲法開始實施 ,由參眾兩院選舉總統,實行三權分立。同年 四月舉行大選,基督教民主黨獲勝,開始單獨 執政。一九四九年四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加入聯合國。此外 義大利也盡力協助歐洲在經濟上、政治上的各 種整合工作,積極參加歐洲煤鋼組織(ECSC )和歐洲核能共同體(EURATOM),並且 是歐洲共同市場(EC)的原始會員國。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經歷了六屆基 督教民主黨的一黨專政政府,大都能力有限, 政績平平,但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六二年的十年 間,由於機器製造業發展,國民收入激增,義 大利成為工業居優勢的國家。從一九六三年開 始到一九七六年為止,由於政局動盪,政府更 迭頻繁,經濟和公共事業趨於一哀退。 在這期間,由於天主教反對離婚法,因此 在一九七四年五月舉行離婚法存廢與否的全民 投票,結果支持離婚法的佔百分之五十九點一 ,使離婚法得以繼續存在。 一九七七年七月,經由長期談判共產黨終 於入閣,但起不了直接作用,它支持基督教民 主黨,與採取狂熱態度的極左派疏遠。一九七 八年三月,極左派恐怖分子組成赤軍旅( Brigate Rosse),殺害了義大利前總理奧多 莫洛(Aldo Moro)。一九七九年一月,共 產黨退出政府,放棄聯合基督教民主黨為實質 目標的歷史性和解路線。 由於大選後組閣工作遲遲難以進行,出現 了戰後以來內閣懸缺最長的一段時期。八月, 基民黨、社會黨、自由黨三黨組成的科西嘉內 閣成立。一九八五年柯西嘉(Francesco Cossiga)就任總統,任期七年。一九九二年 五月,眾議長史卡法洛(Scalfaro)接替任期 已滿的柯西嘉總統,擔任建國以來的第九任總 統,現由狄尼任總理,政府由社會黨、自由黨 、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組成。 黨派林立內閣短壽 這個國家採用綠、白、紅三色等寬直條旗 為國旗;左邊的綠色代表錦繡山河,中間的白 色為雪的意思,右邊的紅色是愛國的熱血。也 有人認為綠、白、紅三色源自法國的三色旗, 也代表著自由、平等和博愛。定六月二日為國 慶日。 義大利憲法是一九四八年一月一日頒布生 效,共有一百三十九條主條文和十八條附則, 全文分四章:第一章規定基本國策,第二章規 定國民的權利和義務,第三章規定各種組織的 機能,第四章規定移轉辦法。義大利憲法揭示 了現代立憲政治的最高理念,採用自由民主主 義為原則,除規定一般的自由原則之外,還制 定男女在法律上的平等、戰爭的否決、憲法法 院制度、國民投票制度等。至於憲法的修改, 必須經過特別程序和參眾兩院的多數通過。 憲法規定義大利採用立法、行政、司法三 權分立的共和國政體,行內閣制。這個規定是 新憲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它表明義大利是一個 奠定在民主、自由基礎上,由全民共同參與的 民主法治國家。憲法還禁止法西斯主義運動, 以確保國家基本國策的推行,同時規定了民主 共和國的國體永不更改。 總統對外代表國家,是國家名義上的元首 ,沒有實權;由五十八名各省代表及參、眾兩 院議員組成的聯合議會選舉產生。總統任期七 年,可以連選連任。根據憲法第八十七條規定 ,總統有公布法律、發布法規與命令、公布國 會選舉、召開國會、將議案退回國會請求再審 及解散國會的權力。此外,對各部部長有任命 權,對外交官有委任權,對國際條約有簽訂權 ,對軍隊有最高指揮權,有主持最高國防會議 的權力,並有主持最高司法會議和大赦、特赦 的權力。 國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議員任期五年, 可以連選連任。眾議院有六百三十名議員,由 十八歲以上的全體國民,以自由、無記名投票 的方式選舉出,每八萬名選民產生一人。參議 院有三百一十五名議員,由二十二歲以上的全 體國民選舉產生,每二十萬名選民中產生一人 。除了選舉產生的議員之外,參議院另有七位 終身職的特別議席,由卸任總統擔任。 國會在代議制度的民主政治體制中,是代 表民意的機關,具有立法權,可作法律的制定 與通過。同時,對於政府的各種措施,都具有 監督權。國會除了立法權之外,還有以下權限 :第一是對政府施政方針與行政措施的監督權 ;第二是決定宣戰的權力,第三是締結國際條 約的權力;第四是通過預算案的權力。 義大利政府是由總理與各部部長組成,是 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總理的職權是統一處理 各部部長的工作,對總統負責,對總統所公布 的法規命令加以簽署,擬定施政方針,推展各 項行政措施。在政府組織方面:計有總統府政 務委員會、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司法部 、預算部、財政部、教育部、公共工程部、農 林部、運輸部、郵電交通部、工商部、勞工和 社會輔導部、對外貿易部、海事商務部、國營 事業部、衛生部和觀光部等;各部部長都由國 會議員中選任。 憲法規定行責任內閣制,內閣須對國會兩 院負責,但是內閣可建議總統在徵求有關議院 議長同意後,解散國會一院或兩院。內閣政府 必須得到國會的信任,但內閣的提案被國會否 決時,並不需要辭職;在政府各機關中,只有 內閣官員無任期的限制。政府官員一律有列席 國會的義務和權利,並且可以在國會中發言。 內閣對國會的立法有提案權,國家在戰爭狀態 中,國會應給政府必要的權力。內閣總理或內 閣閣員在執行職務時,如有違法情事發生,需 受國會兩院聯席會議的彈劾。 義大利將國土分為大區(Region)、省 (Province)及城鎮。全國共分為阿布魯吉 (AbruZZi)、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 卡拉布里亞(Calabria)、坎佩尼亞( Campania)、艾米利亞-羅馬涅(Emilia- Romagna)、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Friuli- Venezia Giulia)、拉齊奧(Lazio)、利 古里亞(Liguria)、倫巴底(Lombardy) 、馬爾克(Marche)、莫利塞(Molise)、 皮埃蒙特(Piedmont)、普利亞(Puglia) 、托斯卡納(Tuscana)、翁布利亞( Umbria)、威尼托(Veneto)等大區,以及 薩丁尼亞(Sardinia)、特倫蒂諾-上阿迪傑 ( Trentino - Alto - Adige)、瓦萊德奧斯塔( Valle d'Aosta)、西西里(Sicily)等自治 區。每區之下又分設二至九省不等,全國共有 一百零四省。自治區由於歷史、政治、自然環 境、語言等的不同,實施與普通區不同的自治 方式。 區界是經由長久歷史演變而形成的,自從 一八六四年麥斯特利(P.Maestri)認定後, 大致上沒有什麼變化。現在的區並不一定具有 地理上的完整性,只能說是行政上的重要單位 ,或者說是若干省市的集合體而已。 義大利有許多區在古羅馬時代就已經是行 政單位,公元前二十七年至公元後十四年的奧 古斯都大帝時代,共分為十五個區,當時的區 分和現在的行政區並無太大的不同,只是名字 不一樣。現在的區名是十五世紀時,由文人學 者所命名的,不過在中世紀時代,並沒有行政 單位的意義,區界的確定以及成為行政單位, 是國家統一後的事。一九四八年,憲法為了改 正以前中央集權制度的缺失,開始重視區的地 方自治,使區開始以新的面貌出現。根據憲法 規定,各區成立區議會,以民主主義的原則, 透過選民所選出的區議員來推展各區的建設與 發展。同時憲法委任區自治政府設法解決地方 問題,以提升地方的文化和生活水準。 自治權與眾不同的西西里(Sicily)區, 在一九四六年五月憲法還沒有制定前,就已經 有了自治制度;到了一九四八年二月,憲法又 予承認。瓦萊德奧斯塔(Valle d'Aosta)的 自治政府,也是在憲法制定前就已經成立,義 大利語和法語都是這個區的通用語言。特倫蒂 諾上阿迪傑區(Trentino-Alto-Adige)有獨 特的自治制度,區內有兩個自治權非常大的省 ,也就是波爾察諾(Bolzano)省與特倫諾( Trento),境內講德語的居民人數很多。 義大利的自治機關在大區以下有一百零四 個省,以及八千多個縣市,在各自的行政區域 內,有各自的自治權。省議會、縣議會與市議 會都是由各區域選民直接投票選出的議員組成 。由於縣與鄉鎮組織至今仍是依據一九三四年 頒布的地方行政法組成的,甚至有一部分是根 據一九一五年的法律所組成的,所以完全脫離 實際的地方自治精神。 義大利的最高司法會議是國家最高司法機 關,有獨立的司法權。為保障司法權的獨立, 法官是終身職,法官獨立審判,不受法律之外 的任何干涉。司法機構分為地方法院、上訴法 院和最高法院三級。法官的任免等事項由高等 司法委員會掌理,共和國總統兼任委員會的主 任委員。 義大利的司法制度採「陪審制度」,訴訟 則分為民事訴訟、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三大類 。民事訴訟的目的是在保障私人的利益,刑事 訴訟是對犯罪的人所提起的公訴,而行政訴訟 則是裁決有關行政紛爭的訴訟。 關於錢財方面,五萬里拉(Lira)以下的 民事訴訟,是由各市的調停推事來裁決,而五 萬里拉以上至七十五萬里拉以下的民事糾紛, 則由地方法院的推事負責裁決,每一選區各有 一所地方法院,由三名推事組成,負責民事及 刑事訴訟的初審工作。 關於刑事訴訟方面,地方推事負責罰金或 者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判定,至於五年以上有 期徒刑罪的判定,則由地方法院、一審刑事法 庭、高等法院、二審刑事法庭等負責審理。高 等法院在義大利只有一所,僅負責審理下級法 院是否有違法審理的事情,以及裁決有關個人 自由的訴訟,不再做事實調查,只就法理進行 審判。至於行政訴訟的審理,則由區行政法院 、國家會議、會計法院等機關來負責。 憲法法院於一九五六年創立,負責審查國 家各機關是否遵守憲法,從事各種行政活動, 審查所有的法律是否合乎憲法規定;審理國家 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間紛爭,或者區與區 之間的紛爭,以及審理控告總統或部長的訴訟 案件。受到違憲判決的法律,從判決公告的翌 日開始,喪失法律效力。憲法法院由十五名推 事組成,其中有五名是由總統指定袒任,另外 五名是由國會選出,剩下的五名則由上級法院 會議選出;推事任期七年,任期屆滿時,必須 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再度擔任。 國內政黨眾多,其中合法政黨就有八十六 個,較重要的有行動黨、北方聯盟黨、全國聯 盟黨、社會黨、極右社運動、共和黨、社民黨 、自由黨、綠黨、左派民主黨和共產重建黨等 。由於義大利採用議會制的民主主義體制,議 會的權限相當大,有控制整個政府的權力,因 此政黨在整個民主運動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 色。在國會中佔席位的政黨,大部分是全國性 的政黨,而「南蒂羅爾人民黨」和「瓦萊德奧 斯塔聯合黨」則是地方性的政黨。由於選舉制 度是比例代表制,因此在現行制度下,一個政 黨要單獨獲得超過半數的席位是不可能的,如 果要組成內閣,政府就必須聯合若干政黨來共 同組成。一九九三年大選後,義大利政府就是 由基督教民主黨、自由黨、社會黨和社會民主 黨等四個政黨聯合組成。
有地中海之靴稱呼
義大利(Italy)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個名 字,是由於古時候那裡有一位國王名叫義大拉 斯(Italus)頗孚眾望,後人就以他的名字來 做國號,一直沿用到現在還沒有改變。 這個國家由阿爾卑斯山脈南坡的大部分、 波河平原、長靴形義大利半島、西西里島和薩 丁尼亞島等組成。它的位置在地中海、亞得里 亞海(Adriatic Sea)、愛奧尼亞海(Ionian Sea)和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之 間,突出於地中海中央,劃地中海為東西兩部 分,南以西西里島為踏腳石接近非洲,造成歐 非一大陸橋。 這個形似長靴的南歐共和國,憑山倚海, 景色綺麗,古蹟輝煌,總面積三十萬一千二百 七十七平方公里,約合十一萬六千三百二十三 平方哩多。長約一千二百二十五公里,海岸線 共長五千二百八十浬。 從地形上看,義大利的大陸部分以波河平 原為中心,北隔高峻陡峭的阿爾卑斯(Alps )山脈和瑞士接界,東面毗磷南斯拉夫,東北 和奧地利接壤,西北和法國相磷。另外,亞平 寧(Apennines)山覆障南方,東方開口於亞 得里亞海;這一帶的重要城市有米蘭、杜林、 熱那亞和威尼斯等。面積較大的半島部分,有 亞平寧山縱貫中央,向東彎曲分為東西兩個斜 面,世界郵國聖馬利諾就在東側山坡。半島重 要城市有佛羅倫斯、比薩、拉斯培齊亞和羅馬 等。 境內湖泊縱橫,多分布在阿爾卑斯山南端 斜面山麓附近,與波河平原毗鄰。主要湖泊有 馬吉雷(Maggiore)、加爾達(Garda)、 科摩(Como)和盧加諾(Lugano)等湖。 島嶼部分有西西里島和薩丁尼亞島等。全國有 百分之三十八點七是綿亙的山嶺,百分之四十 點六是丘陵,百分之十點七是平原,百分之十 是湖泊和其他。 位於義大利北邊的阿爾卑斯山脈各山,由 於岩石結構不同,具有各種不同特色:例如位 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的阿爾卑斯山最高的白朗 (Blanc)峰,海拔四千八百零七公尺,屬於 花崗岩結構,突兀險峻;瑞士東部沿著義大利 邊境的伯爾尼納(Bernina)山,看起來如低 矮的大山塊一般;山峰呈尖頂狀的亞當密羅山 ( Adamello)和普雷沙尼拉(Presanella ) 山,以及阿爾卑斯山脈東端的吉馬達斯塔山, 也都各有不同的雄姿。 阿爾卑斯山有一種質地非常堅固的岩石, 稱為「綠色岩石」,這種岩石經過長期風化, 也只有少許的幾處裂縫而已。瑞士和義大利邊 境的羅薩(Rosa)峰,就是由這種岩石構成 ,它共有十座山峰,四座位於邊界,五座在義 大利的一側,最高的杜富爾峰則在瑞士境內。 另外,在瑞士一側看是一座尖型山峰,義大利 一側為峭壁的馬特峰(Matterhorn)、金字 塔形的馬維索山和格里伯拉山,以及提茲格拉 吉山,都是這種構造。 由片麻岩和雲母岩構成的山岳,質地並不 很堅固,一經風化作用,表面就形成波浪形狀 ,傑貝達雷山就是這類山岳。至於石灰質構成 的山岳,質地更加脆弱,很容易因風化作用被 夷為平地,這種山岳多見於阿爾卑斯山地,如 濱海阿爾卑斯山(Maritime Alps)、科蒂安 阿爾卑斯山(Cottian Alps)及東阿爾卑斯山 地等。雲母片岩和石灰質片岩層的特徵是形成 凹陷地形,主要分布在河谷、山口地區,蘇沙 (Susa)河谷,瓦提利納河谷和交通便利的 塞尼山口(Mont Cenis Pass)、布倫納爾山 口(Brenner Pass),以及有名的雪地塞斯 特里爾(Sestriere)等都屬於這種岩層。 在阿爾卑斯山脈縱橫的地區,山口是穿過 山岳的交通要道。在東阿爾卑斯山區,這些山 口相當容易通過,最著名的是布倫納爾山口, 一條十八世紀行駛馬車的路從威羅納順阿迪傑 河谷而上,通到因斯布魯克,在西阿爾卑斯山 區,山口較為高峻和艱險,但是有穿越山口的 汽車路和隧道,同時在聖哥達、辛普倫和塞尼 峰還有鐵路、隧道以利通行。 阿爾卑斯堆積岩的主要成分是白雲石和石 灰岩,多羅米蒂(Dolomitiche)阿爾卑斯山 是由白雲石所構成的垂直徒峭山壁,令人有一 種非常荒涼的感覺。以石灰岩為主要成分的山 岳,山勢較為平緩,雖然有些高度相當高,山 峰大都並列在一起,也有一些呈孤峰狀態的山 岳,如聳立在平地的蒙特羅峰和位於阿爾卑斯 支脈上的格拉巴峰,以及從裘利安阿爾卑斯( Julian Alps)山,分出高台地狀的山岳,都 屬於這類地形。 在阿爾卑斯山和山前之間,無論地面還是 地下,都分布極為廣泛的石灰岩地形,代表性 的地方有義大利阿爾卑斯(Italian Alps)山 兩端、裘利安阿爾卑斯山和利古里亞亞平寧( Ligurian Apennines)山。裘利安阿爾卑斯 山喀斯特地方是最有名的石灰岩地形,因此人 們把石灰岩地形稱作喀斯特(Karst)地形。 照習慣的說法,阿爾卑斯山脈止於靠近薩 瓦(Savoie)的阿爾塔雷(Altare)山口, 實際上這只是山脈的一個低緩部分,而群山則 以亞平寧山脈的名稱繼續綿延下去。它們接著 從熱那亞橫跨半島到達安科納,在高地與阿爾 卑斯山之間將波河流域包圍住,亞平寧山脈如 同一根脊骨,在義大利境內綿亙不斷,呈弧形 向南延伸至西西里島以西的埃加迪群島。 亞平寧山脈通常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 個地帶,全長一千四百公里,寬四十至兩百公 里,地層幾乎都是由厚厚的堆積岩層所構成, 其中有頁岩、沙和鈣質沉積物,這些沈積岩是 在兩千五百萬至一千萬年以前亞平寧造山運動 時期從地中海地槽向上抬起,形成許多褶皺和 斷層。地殼的變動至今使這個山脈每年升高約 一公釐,西部邊緣嚴重裂斷,產生一系列火山 ,如死火山阿米亞塔山、阿爾班山和維蘇威活 火山等,使得中南部亞平寧山脈常發生火山爆 發地震。 由於亞平寧山脈的地層多由堆積岩層構成 ,因此在自然景觀上也有著統一性。因為岩石 的年代較近,類型較多,在河川侵蝕作用下, 造成了今天亞平寧山脈崎嶇的地貌。靠第勒尼 安海一側的亞平寧山前,主要是由丘陵地構成 ,不過地形複雜多變,同時因為有第四紀的堆 積土與火山遺蹟,使自然景觀變化多元化,喀 斯特地形在這裡只不過是次要的地理現象。至 於靠亞得里亞海這一側的亞平寧山前地區,則 由石灰岩構成,喀斯特地形是這裡自然景觀的 主要特徵。這裡有喀加諾(Gargano)山,莫 爾查(Murge)山和薩倫托山等山聳立著, 其中格蘭沙索義大利山地中的科爾諾峰,是亞 平寧山的最高峰,海拔兩千九百一十四公尺。 山地由於人口多,必須採取計劃性的土地 利用,連斜度很大的坡地,也被闢成一段段的 梯田,在這種耕地上,只能栽種某些作物。 森林的砍伐頻繁,雖然最初獲利不少,但 是形成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和土壤的侵蝕,招致 整座山崩塌的後果,這種現象在粕土層地帶更 加顯著,也大大增加了不毛之地的面積。在艾 米利亞羅馬涅(Emilia Romagna)區、托斯 卡納區、馬爾克(Marche)區、卡拉布里亞 (Calabria)區等地方,長帶狀劣質地的分布 範圍非常廣。在石灰質的粕土地帶,地層很容 易形成喀斯特地形,如鐘乳石洞、滲穴或者灰 岩盆地都相當多,但有時會造成大規模山崩, 逐漸將山谷埋沒。 境內因土地狹長,所以沒有大河。在陡峭 的阿爾卑斯山間,流淌著一系列順向的河流, 例如流經皮埃蒙特區的斯圖拉河、多臘巴耳特 亞河、提契諾河、阿達河、阿迪傑河、皮亞韋 河、塔利亞門托河及伊斯基亞河等。這些河流 順著陡峭的斜坡從山上降落到波河平原,形成 水流湍急,容量相當大的河流,其中最有名的 是波河。 波河(Po River)是義大利最長的河流 ,源頭在西部邊境科蒂安山脈的維蘇威山,由 西向東,橫貫義大利北部,水流湍急,最初二 十二哩內就下降五千五百呎,曲曲折折的流經 許多區域後,注入亞得里亞海。河川全長六百 五十二公里半,流域面積廣達七萬五千平方公 里,也是義大利精華的所在。波河的中游和下 游多湖泊,有六分之五的河道可以通航,但是 因為有一段河床高出地面,所以秋季會有洪水 泛濫。波河的含沙量大,並且因為河道移動, 在河口處形成一個大三角洲地帶,這是世界上 形成三角洲最快的地方之一,寬約四百公里, 每年面積還加大七點七平方公里。但三角洲地 帶的地盤非常不穩定,多為潟湖和沼澤,常因 浪潮過高或丙水過多而造成洪患。從一九五三 年開始,義大利土地改良局對這個地方的土壤 進行改善,開墾科馬基奧潟湖的沼澤地,在三 角洲地區開闢小農場。 在波河的水源地至河口途中,波河流經了 廣大波河平原,平原四周有一連串的丘陵和低 台地,種有許多葡萄園和果園,使得自然環境 大為改觀;還有一些坡度平緩的斜坡地,排水 非常迅速,地面幾乎沒有河川經過,因此形成 水荒地帶,水荒地帶與水源豐富的平原地帶是 被厚厚的黏土層隔開,一邊是砂岩地質,一邊 是粕土層地質,平原地帶即使是寒冬,水的溫 度也常常在攝氏十度至十二度間。 波河平原的北部形成兩個地帶,一是缺水 的低矮丘陵和台地地區,另一個是水量過多靠 近河川的低地地帶。為了保持適當水利,當地 修築了卡富運河和維羅雷吉運河等,多條運河 將水引到高地以及將低地過多的水排掉,因此 自然環境大為改觀,也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波河平原的南部雖然規模較小,但也可以 看到同樣的地勢,亞平寧山脈末端的丘陵地帶 往低地之間,形成更為強烈的對比。 威尼斯平原是波河平原位於威尼斯省的部 分,北端有險峻的高山迫近,同時缺乏通過阿 爾卑斯山前地與阿爾卑斯山脈的交通道路。流 經威尼斯平原的河川,河水很淺,河床很寬, 不規則的流量和常變的河道,使它形成交通上 的障礙。但是在義大利一九一五年防禦奧地利 襲擊戰役中,卻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波河支流河谷深而窄,有時深入山間,其 中最主要的有恩加迪內河谷和阿迪傑河谷。在 恩加迪內河谷的龐特雷西納有著名的阿爾卑斯 冬季運動場;而阿迪傑河谷的重要性,在於它 是一條通往包括波隆那在內的重要通道。博爾 札諾位於阿迪傑河谷的一個岔口,是全國最大 的河谷城市。 亞平寧山脈的水流都短而湍急,直接入海 ,而且各河流量不同,差別很大,比較重要的 河流有十五條。 其中最長的台伯(Tiber)河,長四百零 五公里,是僅次於波河的義大利第二大河,發 源於海拔一千四百公尺的富默奧洛山西坡,向 南穿過一系列山峽和寬谷,流經羅馬後進入三 角洲,於奧斯蒂亞附近注入第勒尼安海。受地 中海式氣候影響,上游水位變化較大,洪水期 發生在春季。下游因奈拉河、阿涅內河等支流 涯入,集水面積擴大,總計達五億立方公尺, 使羅馬漫長的乾旱夏季還可以通航。遠在公元 前五世紀,已有船隻上行至蒂貝里納河谷載運 糧食,後來發展為運載建築石料和木材為主。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葉,下游河道進一步 疏濬後,兩岸經濟再度繁榮,由於泥沙不斷淤 積,三角洲從羅馬時代至今已向外擴張三點二 公里,無形之中給航運增加許多困難,但台伯 河兩岸的景色,依然秀麗誘人。 由於早年的冰河作用,使許多河谷加深形 成了湖泊,在某些地方,湖底遠低於海平面, 波河區域一帶,最大的湖泊是馬吉雷湖、加爾 達湖、科摩湖和盧加諾湖。亞平寧山脈附近, 湖泊小而分散,最大的沖積湖叫特拉西梅諾( Trasimeno),面積一百二十八平方公里。 義大利的海岸地帶地勢富於變化,主要分 為岩岸和沙岸。在利古里亞(Liguria)地區 ,山地逼近海岸,海岸地帶平地狹小、多沙石 ,有的地方山麓直接自海中突出,蘇連多半島 ( Sorrento Pen)、卡拉布里亞區靠近第勒 尼安海的沿岸地帶,以及愛奧尼亞海沿岸地帶 ,海岸淺、曲折多彎,屬於岩岸地形,但在亞 得里亞海沿岸,除了海灣地區,卻少有岩岸。 西西里島的北海岸和東海岸,屬岩岸的海岸線 相當曲折,各種大大小小的海灣,景色優美。 薩丁尼亞島,在以花崗岩為主的東北海岸,有 許多規模相當大的斷崖,也可以看到許多曲折 的岩岸。托斯卡納區、拉蒂納省及西西里島的 一些海岸多沙洲,地理景觀富於變化,這種沙 洲在當地稱為「沙頸胛」或「連島沙洲」。波 河入海口則是複合三角洲,形成了潟湖和淤沙 的港口,是沙岸地形的重要特徵。 另外,從亞得里亞海的威尼斯灣中科馬基 奧(Comacchio)到龐沙諾(Panzano)灣 的海岸,還出現與眾不同的地理景觀;由於波 浪作用和河川沖積作用相衝擊的結果,造成許 多潟湖、沙灘和沿岸呈直線型的沙洲。義大利 亞琴塔里奧的比格拉胛,原本是一個小島,由 於不斷受到海浪侵蝕、沙洲的堆積,漸漸與陸 地連接在一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海蝕海岸。 在義大利半島和西西里島之間,隔著一條 美西拿海峽,長三十二公里,北段寬三點二公 里,水深九十公尺,南段寬十六公里。穿過海 峽的潮水,激起的波浪好像急流中的浪濤,對 建造得不堅固的船舶形成威脅。為了避開浪潮 ,船隻不得不冒著被衝到斯奇拉小呷角的危險 ,而靠近卡拉布利亞海岸航行。由於斯奇拉小 胛角又名叫「六頭女妖」,因此當地有句俗話 叫作「前有岩礁妖魔,後有漩渦」。這裡盛產 角一類和浮游生物,沿岸風景如畫、古蹟和遊覽 地甚多,時常出現海市蜃樓的奇景,加上流傳 的詭異故事,讓它更形神秘恐怖。 由於義大利半島地形是南北細長,因此氣 候不同,夏季全境氣溫較均衡,七月平均氣溫 為攝氏二十二度至二十四度;冬季北部氣溫是 攝氏零度至攝氏二度,南部為攝氏五度至攝氏 八度。境內雨量由南向北遞增,由西向東減少 ;雨期南北也不相同,北部春秋多雨,夏季較 少;南部夏季乾燥,冬季多雨。年雨量高原區 一般在四十吋以上,低地區不到三十吋。 以波阿平原為中心的北義大利屬於中歐大 陸性氣候,寒暑相差很大,西南第勒尼安沿海 一帶,海風受到阿爾卑斯山與亞平寧山脈的阻 擋,束北亞得里亞海一側全面向海敞開,但冬 季風少而濕度高,所以濃霧多且寒冷,夏季又 非常熱,雨量少而集中在夏初與秋季。在義大 利的最北端阿爾卑斯山,冬季會積雪,但在山 麓的湖區地帶,因阿爾卑斯山遮住了來自北歐 的嚴寒北風,並有湖水調節氣溫,氣候溫和; 丘陵多的中、北部,受山脈保護和地中海影響 ,氣候較為宜人;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地, 整個冬季都積雪;義大利半島南部屬地中海式 氣候,四季陽光亮麗,氣候暖和,夏季處於炎 夏狀態。主要島嶼薩丁尼亞島和西西里島氣候 比大陸乾燥,冬季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平均 氣溫為攝氏九度至攝氏十度,夏季平均氣溫是 二十六度,六月至八月年降雨量不到一吋。 由於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氣候溫暖,一 年到頭都適合旅遊,有「太陽之國」的美譽, 不過十一月至第二年二月,全義大利幾乎籠罩 在陰暗的天空之下,這段時間連羅馬也相當寒 冷,而且有時會降冰雹。另外,義大利北部冬 天多霧,飛機場往往暫時封閉停飛,有時也會 造成班機延誤,這也是旅行必須注意的地方, 阿爾卑斯山區附近地方,冬天經常下雪,是愛 好滑雪者的好去處。 通貨膨脹外貿逆差 義大利的經濟情況不大穩定,每年通貨膨 脹率為百分之十七,並有巨大的貿易逆差,失 業率高達百分之十,工會勢力龐大,工人動輒 罷工,工資每個月自動調整一次。一般說來, 國家必須仰賴觀光收入、船舶業以及海外僑民 的暱款來彌補短缺的外涯。服務業、採礦業、 製造業和公用事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佔有很 大的比重。 國內農業人口佔全人口百分之五十六,農 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糧食產量不足 ,有賴國外輸入。自從一九五○年實施土地改 革後,成果豐碩,糧食增產。在波河平原地區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素有「義大 利穀倉」之稱;不但供給義大利人大量的糧食 ,並且還提供衣料,公元九世紀的時候,這裡 就是栽培桑樹的地方,現在義大利各地共約有 五十萬人從事養蠶業。 由於氣候比較乾燥,夏季雨量不足,土地 水分蒸發快,許多地區的大面積肥沃土地都需 經灌溉後才能充分利用,因此在義大利耕地灌 溉的範圍比歐洲其他國家都大,耕地的四分之 一都是由灌溉供水。 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 稻米、玉蜀黍、馬鈴薯、甘薯、菸葉、甜菜、 檸檬、麻、橄欖、葡萄和蔬菜等;水果以葡萄 、蘋果、柑橘、桃和梨為主。 小麥在義大利是主要糧食,耕作面積佔可 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而麥杆是一種重要的副 產品,用來編製草帽、扇子和其他物品。在普 利亞區種植的一種耐寒小麥,很適合製作通心 粉和其他糕餅。其次是玉蜀黍,種植面積僅次 於小麥,在波河平原的農作物以水稻為主。 義大利到處都種植葡萄,葡萄酒是人們的 日常飲料,產量只次於法國,佔全球第二位, 主要產酒區在皮埃蒙特(Piemonte)、坎佩 尼亞、托斯卡納和西西里。著名的酒有出產於 托斯卡納區的基安提紅葡萄酒、產於阿爾卑斯 山南坡皮埃蒙特區的阿斯提酒、以及產於西西 里島西部馬爾薩拉的白葡萄酒等。 除葡萄外,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植物還有油 橄欖,這是義大利人飲食中不可少的成分。這 種樹是地中海區一種典型的樹木,最適宜種植 在有遮掩、含有礫石的乾燥石灰岩土壤中。在 半島上,這種樹主要培植在普利亞區,特別是 在巴利和萊切附近、卡拉布里亞區西海岸、熱 那亞灣的西岸及托斯卡納區等地。義大利橄欖 油的產量佔世界的第二位,其中以托斯卡納區 的盧卡出產的橄欖油品質最高。 除了葡萄和油橄欖外,義大利還生產其他 水果,特別是香橙、檸檬、紅橘、柑、杏和桃 等,這些果類大多作為佐餐食品而輸出,或在 美西拿及巴勒摩等地配製成檸檬酸後輸出;無 花果及杏仁也從普利亞和卡拉布里亞區大量出 口,分別以巴利和卡坦札羅為主要中心。此外 出口的蕃茄罐頭,在那不勒斯平原和沙萊諾附 近佔重要地位;栗子主要出產在中、北部亞平 寧山脈地區,是人們主要食品之一。 義大利農業較為落後,為使農業水準提高 ,正在計劃政策性投資,改善灌溉、植樹等現 況,以及排水系統、土壤流失防治、山坡地水 土保持和海埔新生地開發等積極根本的措施, 預定到公元二十世紀末,威尼斯(Venezia) 平原、羅馬平原、普利亞(Puglia)區、西西 里島和薩丁尼亞(Sardinia)等地,都有灌溉 設備。同時為了便於灌溉,在丘陵地帶也建有 許多小蓄水池和人工湖。 從一九五○年以來,義大利一直持續著土 地改革政策,主要是把南部地方和海島地區, 以及中部地方的托斯卡納(Toscana)地區、 拉齊奧(Lazio)區及北部波河三角洲等地的 地主手中農業用地徵收後再轉讓給自耕農,以 達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目前義大利正致 力整合山岳地帶零碎農地,促進現代化的農業 經營,方便於使用化學肥料和機械化設備。北 部各省及托斯卡納、馬爾克(Marche)、阿 布魯吉(Abruzzi)、莫利塞(Molise)和翁 布利亞(Umbria)等地區,化學肥料的消費 量快速增加,而坎佩尼亞(Campania)、普 利亞區和西西里島等南部主要地方,在機械化 設備方面,有較高的使用率,化學肥料的使用 量也很驚人,因而也提高了農業的生產力。 境內的畜牧業發達,主要畜產有牛、羊、 馬和楮等。義大利聞名的製革業,牛皮是主要 的原料。農家的其他主要副業是飼養鸚、鴨和 鵝等家禽。 由於北部春季雨量豐沛,夏季雨量充足, 可以生長良好的草地和飼料飼養乳牛。乳牛飼 養大部分集中在倫巴底和艾米利亞羅馬涅平原 上,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經營方法,飼養量正逐 年減少。倫巴底和艾米利亞羅馬涅兩區是養豬 業最盛的地方,數量已超過牛隻。 南部和海島地區,牧草並不很多,主要以 牧羊為主,多集中在普利亞、拉齊奧、西西里 島和薩丁尼亞島等地,山岳地帶也有傳統的游 牧方式,不過最近正在逐漸消失中。 飼料的耕種地,佔全國土地的百分之十七 點四,但生產量還是無法滿足國內的需要,因 此肉和乳品部分還需仰賴進口。 義大利四周都是海,但是漁業在義大利經 濟上所佔比重卻不高。魚的種類很多,但漁穫 量並不大。近年來海水浴場的發達及濱海工業 區的建設,影響所及漁業更形不振,亞得里亞 海域一帶採用機械化的作業,捕獲的魚類有鰓 魚、烏魚和比目魚等。義大利也和南斯拉夫有 漁業合作關係,兩國共同在沿海良好的大陸棚 漁場進行漁撈作業。基奧賈(Chioggia)和 聖貝那得托特隆多(San Benedetto del Tronto)是義大利的主要漁港。 西西里島沿海漁場是採取傳統的作業方式 ,漁穫物以鰓魚及鮪魚為主,主要漁場有西海 岸的特拉帕尼(Trapani)喜和馬薩拉德瓦羅( Mazara del Vallo)港。從西西里島的西海 岸到薩丁尼亞島東南海域是捕獲鮪魚的好漁場 。此外,漁民還致力於採集海綿和大量用於製 作婦女裝飾品的地中海紅珊瑚。 第勒尼安海(Tyrhenian Sea)沿岸的 利佛洛(Livorno)和加艾塔(Gaeta)是有 名的遠洋漁業基地,有現代化設備的漁船,從 這裡出發到大西洋和北海漁場進行漁撈作業。 雖然義大利的養殖業並不很發達,不過在 科馬基奧潟湖有大量的鰻魚養殖。貝類的養殖 地區在拉斯培齊亞(La Spezia)、塔蘭托( Taranto)的馬雷匹科羅、那不勒斯的富薩羅 湖、美西拿的千吉里,以及奧爾比亞(Olbia )等地。但是近年來貝類的養殖已導致水污染 問題的發生。從義大利的整個漁穫量來看,並 不足以供應國內的需求,因此約有三分之一的 需要量須從日本、荷蘭、丹麥和冰島等國進口 鮮魚或冷凍魚。 義大利的森林約佔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所需木材五分之二以上靠進口。早年生長在高 地上的森林被濫砍濫伐毀掉,小樹被放牧在山 間的羊群將嫩枝和樹皮一點一點地咬下來吃掉 ,因此木材資源顯得極為貧乏。 在阿爾卑斯山脈,海拔兩千七百公尺以下 的斜坡面有各種植物,海拔一千公尺以下生長 著橡樹林和栗樹林,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處有 樺樹林,一千五百公尺以上是松樹和樅樹等針 葉林。再往上是牧草地帶,是夏季放牧場地。 波河流域經過許多世紀的耕作,大面積沼 澤地的水已被排乾,現存的樹木都是人工栽培 的,天然植物不多,主要是落葉林。由於這裡 旦(有某些大陸性氣候,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在 這裡是從來沒有生長過。 亞平寧山脈的植物並沒有很明顯的特徵, 藉著人工的補助,在海拔八百公尺以下的山地 可以見到葡萄、橄欖、杏仁等的栽培,亞平寧 山前一帶地區,代表性植物有野生的橄欖樹、 乳香樹和桃金孃等。在托斯卡納的灌木叢裡, 有橡樹、拎樹、赤楊樹和榆樹等樹林。在喀加 諾地方則有樺樹、橡樹、楓樹等的樹林。最常 見的果樹有無花果,石榴和杏仁等。此外,在 普利亞與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 )等地方, 柑橘的栽培也很普遍。 在義大利南方地區,具有地中海區域特有 的植被類型。主要種類有南歐松、常綠礫樹、 絲柏及油橄欖,在樹林下面還長有灌木叢,其 中有番石榴、迷迭香、夾竹桃、野百里香、薰 衣草及月桂樹,及伴隨著森林生長著種類繁多 的矮小植物,如水仙和風信子等。 義大利半島的景色在冬季普遍呈現橄欖綠 色,其中由於人類對天然植物的破壞,使土壤 裸露而遭受河流的侵蝕,也產生大片的光禿岩 石暴露在山腰上。夏季,大地的色調是棕色的 ,因為樹葉上沾滿塵土,草地焦枯,似乎可以 看到更多的光禿地面。但在巴勒摩背面卻是一 個例外,由於有山嶺的庇護,擋住了從南面吹 來的乾風,得以生長繁茂的熱帶植物,其中以 棕櫚樹最為普遍。每到春天,義大利平疇綠野 ,一片花海,五彩繽紛,特別美麗。 野生動物主要在阿爾卑斯山、亞平寧山和 薩丁尼亞島一帶活動。阿爾卑斯山的動物有山 免、雷鳥、土撥鼠和阿爾卑斯大角山羊等;亞 平寧山則有棕熊、小羚羊、野褚和在阿爾卑斯 山已經消聲匿跡的野狼;薩丁尼亞島上珍貴動 物也不少,如阿西納拉島的白驢、卡斯特爾薩 多的小型驢、薩德的馬、傑斯圖里平原的野馬 ,以及大角綿羊、稀有的紅鹿、鈷鹿、蒼鷺和 火烈鳥等。 境內雖然多山,但是礦產並不豐富,礦物 資源不能滿足工業需要。礦物燃料和金屬礦產 有石油、天然氣、褐煤、鐵礦、鋅礦和銀礦等 ;蘊藏量較豐富的有石膏、鹽、鉀緘、黃鐵礦 和膨潤土等。由於構成地質大部分的石灰石和 活動旺盛的火山相接觸,造成大量的大理石, 以致義大利大理石的普遍和色彩的美麗,自古 以來,就能促成雕刻和建築藝術的高度發展。 義大利的國營事業組織相當龐大,在國家 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國營事 業可以分為三大類,一種是獨立的國營事業, 如郵政、電信和公路等單位;一種是公營企業 ,如推行貨幣政策的義大利銀行、全國保險機構 、社會保險方面的企業等;一種是形成無數 企業集團的國家控股公司。 國營企業在許多產業方面佔有支配性的重 要地位,但僅電力生產與供給是由國營事業獨 佔。從全槃來看,國營事業在經濟不景氣的時 期,是扮演使經濟復甦的重要角色,並且也是 義大利經濟的主要原動力。義大利最主要的國 營公司有馳名的產業復興公司(Industrial Reconstruction Institute簡稱IRI),經營機 械工程、汽車、公路、鋼鐵、造船、航運、航 空、廣播、電報通信,以及銀行業等。碳化氫 公司(National Hydrocarbon Board,簡稱 ENI)經營化學品、石油和天然氣等。 另外還有-家國營電力公司(National Electric Power Authority 簡稱ENEL),從 事電力生產,供義大利全境使用,他們所生產 的電力百分之七十一是熱電,百分之二十六是 水電。其中水力發電充沛,是義大利新工業的 基礎,主要分布在阿爾卑斯山南麓,那裡也因 此成為高度工業化地區;其次是亞平寧山區。 因而北方的義大利人常抱怨自己的國家猶如一 個跛腳巨人,頭腦精明,胳膊孔武有力,卻配 了一雙不良於行的小腳。意思是說南義大利土 地貧瘠、氣候乾燥、農村困乏,工農業生產方 面遠落在現代化的北方之後。 國內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口約八百萬人,工 業產品已超過農業產品一倍以上,是南歐高度 工業化的國家,但中小型工廠佔大多數。主要 的是鋼鐵、汽車、棉織品、發電和軍火等,其 中汽車工業主要是設在杜林和米蘭。 除了上述主要工業外,還有不少次要工業 :如纖維、絲織、毛織、皮革、食品、造船、 水泥、五金、鞋類、工具、電子、電器、肥料 、化學藥品、造紙、印刷、玻璃、玩具、陶瓷 、傢俱、塑膠和成衣等,其中食品工業的工廠 ,多設在農牧產品產地和主要的消費市場地區 。食品工業部門的國營企業有摩塔公司、亞雷 馬納公司和吉里奧公司等。大規模的私人企業 則有工BP 、赫雷羅公司和艾里達尼亞公司等。 其他工業如農用機械、電冰箱和洗衣機等,多 集中於北部各城市生產。波河平原氣候適宜種 植桑樹,生產蠶絲,但國內絲織品仍有相當數 量要從國外進口。 義大利以羊皮製品聞名,包括羊皮和羔羊 皮的衣飾和手套等。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流傳 下來的工藝品生產雖然已逐漸衰退,但仍佔相 當份量,尤以威尼斯的玻璃器皿、佛羅倫斯的 彩色陶瓷和雪花石膏製的裝飾品最為著名。 在對外貿易方面,主要對象是歐洲共同市 場各國,次為美國、東歐各國。年平均輸出總 值約為一千七百三十八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 生絲、葡萄酒、橄欖油、機械、工具、化學品 、藥品、棉毛織品、人造纖維、皮鞋、皮革、 大理石、硫黃、水銀、軍火、汽車、蔬菜和水 果等;平均全年輸入總值約一千五百四十四億 一千萬美元,百分之三十六輸入品來自美國, 主要輸入品有石油、煤、鐵、糧食、棉花、羊 毛、牛肉、咖啡、橡膠、木材、紙類、鋼鐵、 化工製品、機械、輪胎、汽車零件、紡織品、 電器和手工藝品等。 義大利的貨幣單位叫做里拉(Lira),硬 幣分成五、十、二十、五十、一百、二百和五 百里拉等七種。紙幣分為一千、二千、五千、 一萬、五萬和十萬里拉等六種。義大利幣值不 高,每一美元約可兌換一千六百五十里拉,所 以外人去義大利旅遊吃頓飯,動輒數十萬里拉 不足為奇。他們的錢幣設計相當精美,金銀相 配,設計功夫超過幣值許多,遊客常常把它當 作紀念品收藏。國民平均所得約為每人每年一 萬九千美元。 國內的中央銀行叫做「義大利銀行」,是 唯一可以發行紙幣的銀行。銀行業務包括存款 、儲蓄、動產銀行三大類。其中存款銀行主要 是提供短期信用融資,最典型的存款銀行是市 區銀行;儲蓄銀行是將放款利息所得的一部分 再投資於社會公益事業,以回績社會;動產銀 行有義大利動產公司,又稱「IMI」(Italian Movable Institute)。還有產業復興公司、 中介銀行(Middle Bank)和中央銀行( Central Bank)等,主要是提供中長期信用 融資;農業信用銀行與土地信用銀行也是屬於 動產銀行的一種。 義大利的菸業、煙紙和香煙外層包裝,以 及鹽和奎寧等,全部由政肘公賣,光是菸葉一 項公賣收入,就佔政府總收入百分之二十五。 境內交通相當發達,國內鐵路全長達十八 萬公里,大部分集中在人口最多的北部平原; 鐵路電氣化已經完成了五分之三,鐵路雖然在 一九○五年收歸國有,但是由於汽車運輸業的 發達,所以在經營上不斷出現赤字。 義大利的公路非常發達,不論是鄉村還是 城市,大多數都是全天候路面,在主要城市間 ,還有高速公路交通,從米蘭到科摩湖的高速 公路,建於一九二五年,是世界第一條高速公 路。高速公路總長達六千公里以上,在義大利 和歐洲各國的聯絡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由於海岸線綿長,因此海運也很發達,船 舶總噸位約達五百六十萬噸,商船三千九百艘 左右,以的里雅斯特、威尼斯、熱那亞、拿坡 里(那不勒斯)、美西拿和巴勒摩等地為主要 港口。另在薩丁尼亞的卡利亞里(Cagliari) 市開闢了新港,成為地中海的貨櫃中心。內陸 航線總長約一千五百哩,以波河最盛,主要是 運送工業原料與農產品。 航空交通也很方便,有許多國內外航空公 司班機往返世界上各大城市;國內的各城市間 ,也有密集的航線營運。近年來由於國際航線 的飛機機型越來越大,而義大利的飛機場幾乎 都太狹小,所以需要擴建來適應實際需要。 觀光事業非常發達 長久以來,義大利的一無煙囪工業」,就 是國家外匯的一大來源,根據歐洲共同市場執 行委員會調查顯示,義大利是歐洲共同市場會 員國中觀光收入最多的國家,每年入境的外國 觀光客多達九百多萬,每年約為國家賺取一百 六十億美元的觀光外匯收入。但義大利卻是世 界各國中,民眾出國觀光支出較少的國家。 古老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是義大利最寶貴 的藝術資產,從古羅馬時代、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代直到現在,義大利人在藝術上的造 詣,形成它最吸引觀光客的內涵。數不清的古 教堂、噴泉、廣場和美術館,以及從北到南幾 乎每一寸土地上都留有古建築、名雕刻、繪畫 、陶藝……等的遺蹟,都對外國觀光客具有莫 大的誘惑力。地中海普照的陽光、良好的氣候 、雄偉的山脈、美麗的冰河湖,以及熱情友善 的民性等;也都讓遊客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蔚 為這個古羅馬帝國最大的觀光資源。 對歐洲人來說,到義大利就如同住在日照 不足地方的人來到陽光普照的地方一般,這裡 是歐洲文化的源泉,也是他們靈魂的故鄉。一 些人往往認為巴黎和倫敦才是歐洲,其實歐洲 真正的代表是阿爾卑斯山脈南側的義大利,這 個擁有古代羅馬帝國光榮歷史的國家,才是全 歐洲文化的「源泉」,到義大利旅行可以說是 如同深入了歐洲最內部。由於它是一個能使觀 光客改變整個人生觀的國家,因此把它稱作「 現代文明之母」或「現代人的第二故鄉」也不 為過。由於失戀出外旅行不想回國的北歐作家 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到了 義大利旅行後,才重新認知生命的意義;遠離 祖國挪威到南方旅行的易卜生也是一樣。 到義大利旅遊如果以觀光客名義入境,通 常是辦過境簽證,可以在義大利停留五天,出 境時並不檢查簽證的有效期,因此在一般情況 下是可以多停留三、五天的。超過五天以上的 停留,就屬於長期簽證。台灣人士要到義大利 旅遊,可以委托有信用的旅行社代辦觀光簽證 ,也可以自行前往駐台義大利經濟文化推廣辦 事處辦理申請手續,所需文件為填寫申請表一 份,半年效期簽名護照正本、身分證影印本、 照片三張,銀行存款證明、往返機票,費用為 三十天效期台幣一千元,九十天效期兩千元, 五個工作天。受理時間為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 時三十分至十一時三十分。地址為台北市基隆 路一段三三三號十八樓一八○八室,電話:( ○二)三四五○三二○,傳真為(○二)七五 七六二六○。 根據義大利海關規定,入境旅客除了個人 用品免稅外,還可以攜帶兩百支香煙、或五十 支雪茄、或五百公克煙絲、六十克香水、或兩 瓶古龍水、兩架照相機、一架攝影機和十捲軟 片、一公升餐酒,或烈酒類一公升。攜帶外幣 入境不受限制,但是在入境時必須申報所持外 幣金額。 到義大利旅行,如有較寬裕的時間,宜採 取坐火車旅行的方式,普通座兩個星期的義大 利火車通行券,只需美金一百五十元左右,單 身觀光客利用火車自助旅行,既經濟又實惠。 另外,義大利的觀光設施正不斷擴充,設備也 相當完備,大飯店、大旅社、國民旅館等住宿 設施達四萬兩千家以上。對於自助旅行者,義 大利觀光局(ENIT)印製有精美的英文本義 大利之旅(A Trip to Italy)一書,厚達一 百一十二頁,以及各主要城市導遊圖和旅行手 冊,可以在義大利觀光局遠東分局索取。 百分之二十的義大利人,有外出度假的習 慣,但是當地汽油價格昂貴,因此街上所見到 的都是省油的小型車;而且每到月底,小型轎 車就很少行駛,多半原因是沒錢買汽油了。從 義大利駕車出境時,汽車油箱內的儲油量也有 一定的限制,因為政府深怕把汽油流往國外。 義大利各地加油站的標誌很特別,全部都是在 高大的標示牌上,繪著一幅有六隻腳、口噴烈 燄的怪物,以示能使汽車飛快行駛之意。加油 站通常在午飯時間休息;夏天時,晚上七時半 下班,冬天提早半個小時,星期日休假。這時 可找自助式的加油站加油。 義大利政府最近放寬了高速公路的車速限 制,每週的星期一至星期五,限速由每小時一 百一十公里提高到一百三十公里。超速違規的 罰金為一百五十元美金。 這個國家的水晶玻璃、手工藝品、服飾和 皮件非常出名,義大利製的名牌屬於高級品, 極受國際遊客的歡迎,但價位卻不高,因此物 美價廉。義大利貨幣的里拉會貶值,國際信用 卡和美金在境內通用,用美金兌換里拉要扣百 分之九點八手續費,非常不劃算,還是直接用 美金購物或刷卡比較合算,只要換些面額一百 至五百里拉的硬幣,作為買水果、購零食和上 洗手間等零用錢即可。如果需要兌換里拉,在 銀行和任何兌換局都可以換到;國際觀光大飯 店可以兌換旅行支票,在機場、港口和鐵路車 站都設置有兌換外幣的服務處,這些兌換處有 Cambio Valuta 的標示。但是觀光客如果用 旅行支票兌換里拉,必須出示護照;領取現款 時必須親自計算匯率,因為義大利人大而化之 的個性,常常會少付金錢。 在義大利購買商品攜出國外,在同一家商 店內購滿三十五萬里拉以上,可以退稅百分之 十九。但是在歐洲共同市場國家的觀光客退稅 手續,必須在離境城市的機場或港口辦理。用 信用卡購物的,退稅會直接進入信用卡戶頭。 在這個國家旅遊,小費是不可少的,雖然 在飯店和餐廳帳單裡已包含了百分之十至十五 的稅金和服務費,但還是要給司機百分之十小 費,房間侍者及送行李的服務生每次也要給一 元美金的小費。 歐洲各國的公用衛生設備,無論投幣或收 費,大都有公定價格;到了義大利,廁所也變 得奇貨可居,收費的價格因時因地而異,一般 情況每人每次收費約合兩角美元,觀光區加一 倍。但是在羅馬著名的觀客點和幸福噴泉一帶 ,竟然喊價五角美金,不過這些公廁,偶爾也 有養眼的「景觀」;有些年輕貌美的女性收費 員,衣著時髦、性感有如蘇菲亞羅蘭,只是神 情兇悍,坐在門邊,伸出修長的玉腿作為路障 ,很有一女當關,萬夫莫敵的架勢。就是彪形 大漢,如未繳費,似乎也休想越雷池一步。 義大利的電話國碼為三九,緊急求救電話 是一一三,由當地撥國際長途電話回台北的撥 號方式為○○!八八六― 二加電話號碼。 使用一百二十七、二百二十、三百八十伏 特電壓。電源插頭型式有三根圓腳並排成一直 線,以及三根圓腳成三角形兩種。主要城市的 自來水可以生飲。 上班時間一週五天,銀行為星期一至星期 五上午八時三十分到下午一時三十分,以及下 午三時到四時。政府機關為上午八時三十分到 下午一時四十五分。郵局早上八時三十分到下 午二時,週末上午八時三十分到中午十二時半 。工廠是自上午九時到下午一時,然後從下午 二時到六時。各城市一般商店營業時間略有差 異,大約為星期一至星期六的上午九時至下午 一時,再從下午三時半到晚上七時半。 國定假日有一月一日新年、一月六日三王 朝聖、四月的復活節、四月十七日天使節、四 月二十五日獨立紀念日、五月一日勞動節、八 月十五日聖母升天日、八月十六日商業節、十 一月一日清明節、十二月七日米蘭宗教節日( Saint Ambrogio)、十二月八日聖母節、十 二月二十五日耶誕節和十二月二十六日宗教節 日(Santao Stefano)等。 永恆之城的羅馬市 羅馬(Rome )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歷史名 城,是世界最大文化中心,更是全國政治、文 化、經濟和交通中心,位於半島西邊、台伯河 下游平原中央的幾個山丘上。它的經緯度位置 是北緯四十一度五十四分,東經十二度二十九 分。因為義大利半島位處地中海中央,而羅馬 的位置又在義大利半島的中央,所以不論古代 羅馬帝國或今日的義大利共和國,都是以羅馬 為國都,因此又有「永恆之都」(Eternal Capital)的稱呼。羅馬是一座古城,建於公 元前七五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當時在義大利南 部以農業為主的拉丁族,興建這座城市,並且 在它的四周建了一道圍牆,用以保護他們免於 受其他部族的侵犯。城牆完工後,羅馬城也就 誕生了。 現在的羅馬人常講一個有關羅馬創立的故 事,他們說古代有個叫阿穆利奧的人,篡奪了 兄長的王位,還將他侄女所生的一對雙胞胎男 孩羅莫洛和雷莫放入籃筐,棄置於台伯河中, 想要溺死他們。誰知籃筐放入水中不久,滔滔 的河水突然迅速下降,籃筐被河邊的樹枝勾住 ,擱淺在河灘上。兩個幼嬰飢餓難忍,啼哭不 止,哭聲驚動了河旁山上的一隻母狼,牠聞聲 而至,不但沒有吞食嬰兒,反而像母親一樣, 用奶汁餵養這兩個嬰孩。這一情景被國王的牧 人法烏斯托洛看到,就把這兩個兄弟抱回家中 。羅莫洛和雷莫在好心的牧人夫妻養育下,逐 漸長大成人。一天,兄弟倆發現自己原來是前 國王的後代,於是決定報仇,終於殺死了阿穆 利奧,恢復了外祖父所失去的王位。公元前七 五三年四月二十一日,羅莫洛在台伯河畔的巴 拉蒂諾山建起一座方形城,這就是羅馬城,而 母狼和小孩的圖案也成為這個城的城徽,羅莫 洛就即位為羅馬的第一位國王。也有人說,羅 馬是從羅莫洛的名字演變而來的。 三百年後,羅馬發展為一個強而有力的政 府,擁有龐大的軍隊,首先征服了全義大利, 然後又征服了大部分歐洲。 羅馬是天主教的中心,以及天主教行政和 精神的首都;教皇所居住的梵蒂岡城,位置就 在羅馬城內的一角。羅馬城一部分建在平原上 ,一部分建在山上,整個大羅馬地區有五百多 萬人口。羅馬也分成新舊兩個市區,新羅馬市 區在原來舊羅馬市區的南郊,以廣大的人造湖 為中心,劃分為政府機關區和住宅區等。這裡 的住宅區多為五、六層樓高,每戶只有兩房一 廳的小住宅公寓,過去也有一些有錢人在城內 建造了許多豪華美麗的大房子,購買了許多名 貴的圖畫和藝術品擺設在裡面,現在這些豪宅 仍由當時那些富翁的後代所擁有,不過觀光客 們在羅馬卻不容易看到它的內部,因為這些世 家都拒絕開放供大眾參觀。 新市區馬路寬闊,大理石的宏偉建築物, 充滿現代化氣息,與舊羅馬市區形成尖銳的對 比。舊羅馬市區教堂林立,古蹟萬千,學府無 數,故宮櫛比,幾乎所有西洋文化都蒼萃於此 。黃褐色的台伯河兩岸,有許多圓屋頂、圓柱 、四角塔,以及古典或拜占庭式的建築物,在 金黃色的陽光下閃耀,給人氣勢雄偉的感覺。 大多數的古老建築,以略帶黃色的巨大石材為 主,線條簡潔俐落,有別於巴黎裝飾細緻繁複 的建築,被人稱作歐洲的「好萊塢」。這裡水 聲處處可聞,城內形形色色的噴泉不下三百多 個。 羅馬的貓,有史以來就非常受人敬重,並 得到人們的刻意供養。現在有許多貓居住在受 政府保護的廢墟貓城中。據說古代羅馬的貓是 凱撒大帝的軍隊從埃及帶來的,後來羅馬帝國 時代自由女神的造像,身旁都是伏著一隻貓。 由於地勢高低相差很大,影響了羅馬城的 對外擴展,因此羅馬城必須依循地勢呈放射狀 向外發展。從一八七三年到現在,儘管有過多 次的市區整頓計劃,但都沒有成效,這是由於 市區不斷擴大,以致阻礙了市區整頓計劃的圓 滿執行。十九世紀後,由義大利其他地方遷居 而來的人口急劇增加,羅馬市區正從過去的舊 城區沿著主要道路向外延伸,一直延伸到距離 舊中心區約十公里以上的郊外地區,另有一部 分周邊地區更延伸到環狀道路的外圍。在同時 期也陸續出現了許多廣場,如艾瑪努廣場、英 第本頓查廣場和特爾美廣場等。此外,還有許 多新市區同時誕生;如艾斯克伊利諾區、查利 奧區、特斯塔約區和布拉提區等,以及環繞舊 市區的佛拉米尼奧區、沙拉里奧區、諾曼塔諾 區、奧斯提恩塞區和蒙特馬里奧區等。 羅馬雖然是義大利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可 是自古以來工業就不怎麼發達,目前最主要的 工業有機械、紡織、食品、化學工業等。至於 商業方面,它不僅供應羅馬市民的需要,同時 也提供高級商品銷售到整個拉丁姆平原。 這個城市處於義大利中部,西邊靠地中海 ,交通非常發達。在空中交通方面,與世界各 大都市往來密切,從巴黎到羅馬大約需要一小 時五十分左右的航程,從倫敦來則需要兩小時 三十分航程,從日內瓦起飛則需一小時二十分 鐘到達,從蘇黎世或慕尼黑需一小時二十五分 鐘,從維也納來只要一小時三十分鐘,自法蘭 克福來約需一小時四十分鐘時間,從哥本哈根 來要兩小時四十分鐘航程,從雅典飛抵此地只 需五十五分鐘,從貝爾格勒則需四小時,從斯 德哥爾摩前來要四小時三十分鐘時間,由莫斯 科來此需三小時三十五分鐘。因此空中交通非 常便捷,是歐洲航線重要的轉運站。 羅馬機場在市區西南方二十八公里處,名 為雷奧納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國際 民航機場,設備不很現代化,它是旅客到義大 利的第一站。乘國際航班的旅客到達後,首先 要到航運大廈的入境室,依次辦理檢疫、入境 審查和海關檢查等手續。如果須轉搭國內航線 班機,需先接受海關檢查,然後前往國內機場 。在結束旅行從羅馬出境時,須在出境前三天 再次確認機位,以免航空公司有時取消預約。 出境時先向航空公司櫃臺報到,然後接受出境 檢查;購買的免稅衣物及紀念品需經特別檢查 ,所以要放在容易拿取的箱子和手提包內。 起飛前四十五分鐘需辦好報到手續,但是 為了避免擁擠,旅客最好在起飛前一小時三十 分鐘到達機場。出境大廳連坐椅都沒有,候機 室裡也只有少數簡陋橘黃色的長背椅。候機室 有免稅商店,但價格都比市價貴一成。 從雷奧納達文西國際民航機場到市區車程 約五十分鐘,主要交通工具有計程車和巴士。 在機場大廈銀行櫃臺邊有巴士票出售,每二十 分鐘開出一班的巴士,需在上車前購妥車票。 旅客走出航運大廈,就可以看到計程車停車場 。計程車可直達市區飯店,所以非常方便。 羅馬街道狹小,而且是單行道,路途如果 不熟悉,容易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從機場到 市區的車資約五十美元,遊客應避免乘搭未裝 計費錶的計程車。另外也有火車來往機場及市 中心,每十五分鐘一班,服務時間是早上五時 半至晚上十一時半,車票可以在火車站購買, 車費為五美元,車程約半小時。 由於羅馬是一個海濱都市,因此海上交通 非常發達,有很多客輪、貨輪、貨櫃輪、油輪 、遊艇、漁船和軍艦在這裡進進出出,將城區 西邊的地中海點綴得非常熱鬧。 在陸上交通方面,長途以鐵路為主,市區 內雄偉的火車站(StaZione 巳TerminC 是 今日義大利代表性建築物之一,完工於一九五 ○年,建築物完全採用玻璃和大理石為材料, 造型獨特,寬潤的車站大廳中見不到一根柱子 。狄西嘉名片「終站」裡女主角瑪麗搭車遠行 ,男主角約翰在月台送別的感人鏡頭就是在這 裡拍攝的。這個車站寬敞明亮,簡潔俐落的線 條,毫不費力地把現代建築融進古老景觀中。 車站規模之大和設備之新穎,堪稱是全歐第一 ,它不但是國際列車的起止點站之一,同時也 是羅馬地下鐵的總站。這個站有許多國際列車 和歐洲各大城市聯繫,共有二十二條開往國內 外的線路。從羅馬到巴黎大約需要十三小時左 右,到蘇黎世則需九小時,到法蘭克福十六小 時,到米蘭約五小時左右。由他國到義大利的 出入境檢查,手續都比空中運輸簡單。 車站兩側是市區交通的中樞,站前的五百 人廣場(Piazza dei Cinquecento)擺了一攤 攤水果,攤販以一種簡單卻特殊的設計,用水 管把冰冷的泉水引到攤上,成為小小的噴泉, 金黃色的洋香瓜,紅豔豔的桃李,碧綠的西瓜 • • • • 一層層地環繞在噴泉周圍,讓淙淙的泉水 把它們浸涼,看起來非常美麗誘人。這裡也是 巴士的總站,古羅馬城牆遺蹟也在這個廣場右 側。車站四周縱橫交錯的巷道,點綴著許多賣 小吃的店鋪,玻璃罩內展示著巨大的、方形的 義大利披薩,上面鋪著厚厚的起士、碎肉和新 鮮的蕃茄醬,空氣裡飄揚著烤雞的香味。 羅馬的公路對外交通也很便捷,有長途巴 士營運,沿著高速公路往返於附近的各城市鄉 鎮之間。 市區交通以地下鐵、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 主,還有觀光巴士、馬車和出租汽車等。全市 約有兩百萬輛汽車,因此街上汽車有如洪水, 每部在行駛中的車輛,駕駛人都像在發狂一樣 開快車,交通規則根本不被重視。由於市區多 數街道狹小,路旁又停滿了車輛,因此義大利 人多使用迷你型轎車。市內單行道很多,在上 午八時到下午四時左右,是交通擁擠的尖峰時 間,連招計程車都不容易;因此一般觀光客遊 羅馬,最好的辦法就是步行,也只有走路才能 仔細地觀賞歷史在羅馬所留下的斑斑足蹟。城 內有很多巴士,不論是大巴或是小巴,都是橘 黃色。巴士雖然有明顯的識別標誌,但站牌上 並未標明站名,因此對人生地不熟的外來遊客 並不適宜。倒是市區的遊覽巴士非常方便,價 錢便宜,路線又多,直接在飯店訂座就行。 地下鐵也是城內的主要交通工具,一共有 四條路線。出租轎車也很方便,但是汽油要自 行負責。這裡計程車很多,通常應在計程車招 呼站乘搭,車費是兼計里程及時間,最初兩百 二十公尺以內是基本車資,每超過二百二十公 尺或每等一分鐘要跳錶一次,從晚上九時到十 二時要加收百分之三十車資。這裡的計程車多 係白色或黃色,都是中小型的,也有賓士牌的 計程車。很多司機喜歡亂按喇叭,也有不肯照 錶收費的。此外,在羅馬乘馬車在石子路上的 答的答緩緩行駛,是很富有詩意的事,每輛馬 車可以乘坐四人,沒有一定的價格,需當場議 價,並且以單程為準,一般情形是四個人花一 小時半左右繞市區一周,花費約在三十美元左 右。在羅馬還可以自行租車旅遊,機場、火車 站和市中心都設有租車辦事處。 市區內的行車時速為五十公里,除了緊急 情況,市區內禁止亂鳴喇叭。羅馬市內停車場 很少,路邊有收費停車位,設有圓形計時收費 器。在主要大道的中央設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 的專用道,政府要員、觀光巴士和特權人士的 車輛可以駛入,不會受到塞車之苦;一般轎車 不准行駛。有些街道是由不足半呎見方的石塊 鋪成,很多小巷弄即使是行駛小型迷你車,也 多是單行道,無法錯車。行人如果想穿越馬路 ,需要走外圍的環狀人行道再穿越斑馬線。 羅馬交通之亂,絕不比台北遜色,街頭嬌 小的飛雅特轎車或摩托車,矯捷地飛掠而過, 所不同的是,這裡的騎士們藝高膽大,在大街 小巷蛇行之餘,還有餘力對美女吹口哨。 這個都市也有許多新式公寓、旅館、酒吧 、電影院、教堂、學校、夜總會、餐廳、大百 貨公司和超級市場等,商店裡擺滿了五光十色 的貨品,入夜燈光輝煌,給人非常繁榮的印象 。但是為了保持古老遺風以吸引觀光客,所以 大多數的街道、樓房和橋樑,都顯得破舊,刻 意的不加以粉刷和改建;政府也規定這些古老 的建築物內部可以整修,外貌則不准變動;所 以經常出現一幢新建築物,僅有臨街的門面是 一百多年前古董的怪模樣。 羅馬的治安情形不大理想,不但竊盜扒手 猖狂,連義大利的前內閣總理都被歹徒殺害過 ,犯罪的恐怖已由污穢的貧民窟遍及大學校園 。街上還有類似金光黨的騙徒,以搭檔唱雙簧 的方式欺騙外來的遊客。因此義大利的道德維 持委員會已在羅馬積極展開活動,巴黎式的色 情表演和滿紙荒唐的黃色刊物,都在被禁之列 ,但是一直成效不彰。 義大利的扒手和騙子一般來說是很容易辨 識,大致來分:第一類是吉普賽兒童,常三五 成群,手中拿一張報紙或一本書作掩護,見到 遊客就用報紙擋住遊客視線,用另一隻手伸進 遊客的皮包或口袋偷東西;這時只要用手撥開 這些孩子的手,大聲斥罵,他們會做個鬼臉淘 氣地走開。第二種是博取同情的婦女,她們有 時候成群,有時候單獨,看起來像乞丐,楚楚 可憐,可是當你打開錢包或手伸入口袋準備拿 錢時,她們連偷帶搶地奪走你的錢包就跑;對 付這種人,不加理會就是最好的防範方法。第 三種是一手抱著孩子、事實上他們是將孩子隱 藏的綁在肩上的吉普賽婦女,她另一隻手拿著 報紙向遊客乞討並擋住遊客的視線,抱小孩的 手伸入遊客口袋摸走錢包:對這種人將她罵走 即可。第四種是機車大盜,這類強盜大多兩個 男性共騎一部機車,搶奪的目標往往是女性的 皮包,女性最好不要使用細帶子的皮包,雙肩 背包是這類強盜的剋星。另外遊客所有的證照 、錢財最好放在暗袋或貼身腰包裡,除了在銀 行換錢外,絕不在公共場合打開錢包。第五種 是專偷汽車,當你把租來的車子停好、鎖好, 在你玩得愉快時,他已打破車窗,偷走音響或 車內物品;因此,租車旅行時,千萬不可將任 何貴重物品放在車內,行李一律放在行李廂裡 比較安全,以免遭歹徒破窗偷取。第六類型是 火車大盜,在火車上你一打瞌睡而不留心,他 們就出現,作案時間大多在停靠車站的時候, 搶了東西就跳下車,等被搶的人發覺,火車早 已開了;所以儘量不要搭長程火車,搭夜車的 話,也要訂臥鋪,相機等貴重東西,拿來當枕 頭。另外,問路時,儘可能找女性或年紀大的 老年人,可減少遇到壞人的機會。旅遊義大利 的人,如果都能結伴同行、財不露白,對周圍 的人多加注意,小心防範,基本上還是會有一 個平安愉快而羅曼蒂克的旅程。 在住宿方面,羅馬也有許多具有歐洲情調 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一般旅館、汽車旅館 、青年招待所和宗教團體招待所等,全羅馬市 大大小小的飯店旅館大約有五百家以上,由政 府觀光局分成五個等級,觀光客所住的旅館通 常都在三星級以上。旅館內的自來水可以生飲 ,每個房間都有暖氣設備,但是沒有冷氣。客 房和床位都很小,沒有拖鞋、針線包、浴帽、 牙膏和牙刷等服務設備,抽水馬桶卻有兩套, 一套專門沖洗下體用。這些旅館多供應不另收 費的大陸式早餐,有牛乳、咖啡、果汁、麵包 、牛油、果醬、蜂蜜等,蛋、火腿和醃肉要另 外加錢。 羅馬市內比較著名的大飯店有宏偉、艾克 塞西爾、熱那亞、威尼托、阿卡迪米亞、美托 波里、卡佛里希爾頓、哈斯樂、假日、大西洋 、英美、大陸、地中海、大使、貝爾尼尼、布 里斯托、弗羅瑞、麥迪奇和埃登等飯店。其中 宏偉大飯店是一家國賓級設備豪華的大飯店, 有本市最高級的總統套房,飯店附設游泳池、 保齡球館、酒吧、餐廳和按摩中心,共有一百 九十間客房。艾克塞西爾飯店是一家羅馬代表 性的西式國民賓館,它的位置在威尼托大道上 ,是羅馬最大的飯店之一,有四百三十二間客 房。卡佛里希爾頓(Cavalieri Hilton)大飯 店位於梵蒂岡以北一公里半處,周圍景色秀麗 ,在飯店的房間裡可以眺望羅馬市景,共有三 百八十七間高級客房。熱那亞(Genova )大 飯店緊鄰古羅馬劇場和王宮,幾分鐘步行距離 就可抵達火車站,擁有九十一間舒適的客房。 威尼托(Veneto)大飯店位於火車站附近, 有一百多間客房,侍者的貼心服務,會令人有 賓至如歸之感。阿卡迪米亞(Accademia) 坐落在繁榮的市區,擁有五十八間雅致的客房 ,豐富的早餐,是一天活力的泉源。大都會( Metropole)是位於市中心的國際豪華觀光大 飯店,也是中華航空公司的特約飯店,兩百六 十九間高級客房,齊全的會議設施,以及九間 一暈華的宴會廳,顯示它的高超服務品質。地中 海(Mediterraneo)飯店是市內最現代化的 飯店,裡面設施全自動化,它的位置在中央車 站附近,有兩百七十二間豪華客房。 此外,市內一般飯店還有馬西莫、聖喬治 、亞特蘭大、科莫多、優琪維索、聖提納、中 心、波士頓、廣場、旅遊之家、求精、維拉迪 里和卡迪納爾等飯店。 這些觀光大飯店不但有一般國際觀光旅館 的新穎服務設備,有時還有一些特別服務的項 目。有些客房內備有導遊刊物,英文的、日文 的、法文的、德文的和中文的,刊物登有五花 八門的廣告,除了餐廳、百貨公司、免稅商店 和皮鞋店的廣告外,還有一些是引人入殼的小 廣告:「你感到晚上寂寞嗎?命而要一位如花似 玉熱情奔放的女郎共度良宵嗎?請撥電話× × 號!我們將為你服務,令你感到義大利的夜生 活是很可愛的!」 義大利的餐廳有高級餐廳、大眾化餐廳、 供應披薩的店,以及站著進餐的廉價食攤。一 般高級餐廳裝橫典雅,古色古香,餐廳門口都 有白底黑字的標示:Ristorante,每個人最低 消費額約七十美元。這裡的菜色比較高級,菜 餚的材料特別注重新鮮度,儘量保持原味,蕃 茄汁、大蒜和橄欖油是主要的調味品。門口標 示著Trattorla或Oster的,是代表鄉村式或家 庭式的大眾化餐廳,平均消費額約二十美元。 有Goument或Salumeria日標示的是專賣麵包、 點心或風乾肉類的廉價餐廳。義大利脆餅披薩 (Pizza)是舉世聞名的風味小吃,但它和義 大利味道獨特的風乾肉和香腸都是街頭小吃, 一般大餐廳裡是點不到的。義大利餐廳很少供 應湯,如果有,也多半只是簡單的蔬菜湯。多 數餐廳開水或麵包要額外收費;礦泉水分有汽 泡和沒有汽泡的兩種,平均喝一杯代價要兩美 元。一般上菜的順序是先上飯前酒和開胃菜, 通常是先飲用葡萄酒,接著是湯,再上主菜的 肉、魚和沙拉等,然後是小西點和水果等點心 ,最後是冰淇淋或咖啡。 由於義大利人生活步調緩慢,因此在餐廳 裡用餐時間也會拖很長。一般餐廳在晚上八時 過後才正式營業,人們最少要花三、四個小時 用一次晚餐。值得注意的是結帳時要細心地核 對帳單,義大利人或許很浪漫,但絕對不老實 ,經常會故意算錯帳,多拿客人幾千里拉。 這裡比較特殊的菜餚很多,值得一嚐。其 中有一種用滷褚肉、蛋、大量的黑胡椒,以及 乳酪烹調的麵食非常有名。還有一種麵食是用 較細的義大利麵澆上加有洋蔥、醃薰的褚肉及 番茄醬製成,也非常可口。火腿甜瓜、什錦海 鮮、香腸冷盤、鷂肉蔬菜湯、碎肉酸乳湯、烤 蝦軟肉貝湯、烤小牛肉、奶油炸鷂和檸檬蛋黃 烤羊肉等名菜,也都值得一嚐。 市區有許多餐廳,哈斯塔里亞餐廳是這個 城市最高級的餐廳,歷史悠久,建築物是十四 世紀留下來的,外觀古色古香,內部環境幽雅 舒適,一樓為酒吧,二樓是餐廳,三樓則設有 俱樂部。瑪斯特羅斯芬餐廳的菜色最具羅馬風 味,它的位置在納沃拿廣場旁邊,每到夏天就 改為露天經營,顧客可以一邊進餐一邊欣賞廣 場裡的精美雕刻、浪漫的噴水池。帕斯托餐廳 是一家很摩登的餐廳,它的名菜是貝類和烤小 羊肉。瑞尼里餐廳以供應國際性名菜為主,最 拿手的是英國炸排骨和鄉間式的炸小牛肉。在 郊區也有許多很不錯的露天餐廳,供遊客們在 花園中享受義大利佳餚。 義大利餐廳一般都有現場演奏的音樂,奏 著輕輕柔柔的曲調,不時還會繞到餐桌邊特別 為你拉上一段小提琴曲或手風琴曲,當然他們 的目的無外乎討些賞錢。有些餐廳則有現場伴 唱,高亢的聲音演唱著聖塔露西亞、回到蘇連 多、我的太陽等,也相當悅耳;有時引起觀眾 共鳴,和著節拍、鼓著掌,主客融成一片,又 是一番快樂景象。 羅馬近郊的維康鎮,有一家叫做我倆獨處 (Solo per Due)的餐廳,是世界上最小的 ,店裡陳設優雅迷人,氣氛浪漫,但是只有一 張餐桌,店主身兼廚師、侍者和跑堂,服務態 度親切體貼,令客人讚不絕口,每次只接受兩 名客人,因此吸引了不少熱戀中的情侶和新婚 夫婦。可是想要前往享受燭光晚餐的人,必須 在六個月前預訂座位。 義大利時裝和皮件世界知名,因此在羅馬 購物,無論是皮衣、皮鞋、皮包及手套等皮件 ,或是女裝、帽子或絲巾等,都值得視需要而 參考採購。另外,在手工藝品方面,有浮雕瑪 瑙、皮製擺飾、陶器和馬賽克製品,以及珠寶 首飾、編織品等。也有專售威尼斯水晶玻璃的 店鋪,那些晶瑩剔透的水晶玻璃製品非常美, 大至花瓶擺飾、小至手鍊戒子,無不令人愛不 釋手。在義大利到處可以碰到藝術家,旅客上 街購物也許可以買到一些珍貴的寶貝。這裡商 品的價格比開發中國家貴,比工業化國家便宜 。城內的主要商業大道有維多利亞大道、康特 地大道、波哥諾拿大道、法拉提拉大道、巴貝 里尼道和柯爾索街等。較著名的商店大部分分 布在西班牙廣場附近。 如果被羅馬的各種名牌弄得眼花撩亂,那 麼可採行一般觀光客的路徑,往康特地路去看 看。這條路是羅馬高級皮飾與服飾集中地,有 一些著名的商店,例如九號的古吉(Gucci ) 名品店,是一幢兩層樓的老式商店,在日本和 美國隨處可以看到印有G.G字樣的帆布袋,這 裡的售價約在一百美元以下;其他的陳列品有 旅行袋、手袋、皮夾、皮帶、皮鞋、絲巾和領 帶等。這條街上的三十六號和三十九號的飛地 (Fendi)店中,有各式各樣的毛皮製品,這 裡的珠寶也很受歡迎。坐落在三十八號的是曼 得佛利遜店(Mand Frizon),可以找到羅 馬最華麗和最昂貴的鞋子;這家商店深受男、 女模特兒的喜愛。 另外,位於四之M 號的坦尼娜克莉絲( Tanino Crisci)是一家較樸實的店面,店裡 的手製皮鞋和馬靴,都因高品質而深受消費者 的喜愛。康特地路四號的西里尼(Celine)則 專門設計女性流行服飾,這裡也展售鞋子、絲 巾和皮革製品,以及男士領帶和皮件飾品。這 條街上還有專買陶器的李查德吉諾利商店、專 賣寶石飾品的布爾加利商店和專賣服飾的范倫 鐵諾商店。世界各地一些名店在這裡也有分店 ,都是格調高雅的名店,但許多商店是認為只 要顧客進門,就表示有購物的決心;所以遊客 們不可隨意推門進入,如果沒有決心購買,只 可透過玻璃櫥窗欣賞。這裡的商品都是不二價 ,旅客們不要期待能夠討價還價。這裡的店員 都具有專門的知識,且對自己的商品有高度的 榮譽心,服務態度也很好,顧客只要會說英語 都能溝通。 波哥諾拿街(Borgognona)是羅馬市區 最具現代化的街道。這裡也有許多高級摩登的 商店,如法國巴黎著名的服飾公司溫加洛和吉 邦西的分店、以手提包著稱的芬達公司,專賣 皮鞋的懷爾德公司,以及專賣布料的波里得利 公司等。 與波哥諾拿街和康特地街相比,法拉提拉 大道是比較適合年輕人口味的購物街道。這裡 的客人階層以年輕的上班族和對服飾有高度敏感 度的少女為主。遊客們在這裡可以體驗到較 接近羅馬市民的購物經驗。 在斯帕格納廣場附近,有一處充滿美國風 味的小天地,叫做密格那里利廣場(Piazza Mignanelli),有一幢明顯的建築,是一般人 的購物天堂,在這裡可以討價還價買到手套、 皮夾和手提袋等。一般來說,在較低級的商店 ,如古董市場和舊貨市場,只要有耐心和技巧 ,店員是會打九折優待的。羅馬路旁的攤販更 是漫天要價,顧客也可以就地還錢。 羅馬商店的營業時閒多為上午九時三十分 到下午一時,所有流行服飾和其他的專賣店星 期天都不做生意,有的甚至連星期一早上也不 開門。在假日裡,大部分當地人都蜂擁出城, 去郊外享受田園生活,或做其他娛樂,市面上 冷冷清清。唯有位於羅馬城西南波爾泰塞( Porta Portese)城門外的舊貨市場和特拉斯 特維爾(Trastevere)舊貨市場,義大利人 俗稱贓貨市場的,卻一支獨秀,熱鬧非常。市 場從星期天上午開始,主要出售古老鐘錶、玩 偶和其他零碎雜貨,都是些價格較低廉的物品 ,不過有時也可以發現有價值的東西。 市區的阿比亞大道,是由羅馬通往亞得里 亞海布林底斯的大道,同時也是羅馬最古老的 一條道路,走在這條道路上,不僅可以尋找聖 彼得的足跡;往日東征勝利歸來的羅馬軍隊, 似乎也歷歷在目:大道上由元老們在前開道, 跟在後面的是喇叭手、奴隸、戰利品、雕像、 金銀杯瓶、敵人的軍旗或武器、馬車、祭祀用 的雄牛,以及穿著禮服的祭司等;然後是將被 賣為奴隸、或被送往競技場慘死在觀眾面前衣 衫襤縷的俘虜行列;最後面壓陣的是由樂隊開 路、高坐在戰車上的大將軍,手上握著符板和 月桂樹枝,頭上則有奴隸為他撐著金光閃閃的 勝利大花圈。然而滄海桑田,時過境遷,這種 威風場面不再,不由使人感嘆不已。 威尼托大道(Via Vittorio Veneto)是 羅馬最著名的路,從巴比利尼(Barberini) 廣場延伸到波各塞(Borghese)公園,沿途 經過幾個著名的噴泉。從威尼托大道的一角到 古羅馬的皮西安爾(Pinciana)城門,是緩 和的上坡路。這裡的舊市街是一個少見的林蔭 大道,飯店、餐廳、銀行、航空公司辦事處並 列,人潮擁擠,熱鬧非凡。行人道上色彩豐富 的遮陽棚、和穿梭路上的行人們多彩多姿的艷 麗服裝,互相輝映。遊客們可以在這裡的許多 咖啡屋裡喝杯咖啡,享用一頓快餐,欣賞來來 往往的人群。這條街有許多鞋店,領導世界流 行趨勢的各種款式的鞋子琳琅滿目,令人無法 抗拒它的誘惑。遊客在這裡要注意陌生人的搭 訕,他們也許是一些導遊或司機前來毛遂自薦 ,或是佯裝外籍遊客的無聊之徒,對這些人最 好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也許會將遊客挾持到偏 僻之處施暴、搶奪,做出傷害遊客的事情。 羅馬的夜晚是悠閒迷人的,也是浪漫的, 人們手挽著手在街上漫步,欣賞羅馬的夜景, 享受微風輕拂,喜歡熱鬧的義大利人,還會相 約三五成群好友坐在咖啡座裡喝酒閒聊、吃冰 淇淋,或在燈火輝煌的廣場上和萍水相逢的人 談天說笑;天色雖已晚了,但父母並不催小孩 子上床,街頭的手風琴手邊走邊彈,小孩子隨 著樂章跳舞。 無論如何,到了夜晚,羅馬沒有令人呼吸 急促的感覺。通常賁提諾廣場(Pia zza Pantheon)、納沃拿廣場(Piazza Navona )和提斯蒂維爾的聖瑪利亞廣場(Piazza di 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最為熱鬧。其 中賁提諾廣場是衣著時髦的年輕人聚集地,他 們將附近的咖啡屋擠得滿滿的,據說這裡的咖 啡,是全義大利最好喝的;納渥拿廣場位於三 個噴泉之間,美麗而有趣,廣場中有一堆堆賣 珠寶及印度服飾的攤販,也有販賣栗子的小販 及賣油畫的商人;聖瑪利亞廣場聚集了許多嬉 皮、龐克族,也有人坐在台階上彈吉他唱歌, 在這裡幾乎沒有法律存在,因為販毒者公然地 在這裡販賣迷幻藥,附近的酒吧和冰淇淋店營 業到凌晨二時。 中央大街附近的夜生活區許多是正宗音樂 演奏場所,正式的歌劇季節和樂隊的演奏,是 從十一月底開始到第二年的五月止,多在露天 劇場(Teatrg 巴弋opera )演出。戲院和歌 劇通常在晚上九時十五分開始,在夏季有些音 樂演奏會在一些美麗的教堂裡舉行。 羅馬古蹟輝煌燦爛 對於到羅馬觀光旅遊的人來說,羅馬除了 是最佳的購物城市之一,更主要的它還是瞻仰 古文物的大本營,雄壯的歷史陳蹟和精湛的藝 術遺產,常常令觀光客留連忘返。因此有人說 ,在羅馬坐在西班牙廣場的噴水池前,或是在 古老的「格列哥」咖啡屋喝一杯醇美的卡布奇 諾咖啡,就值回票價了。 因為義大利是一個篤信天主教的國家,羅 馬又是教廷和教皇駐地,因此在羅馬有六百座 左右大小不一的教堂,所以街道上隨處可以看 到建築風格不同的教堂。其中較特殊的教堂有 懷孕聖母院,是聖方濟各教派的教堂,通常又 稱為卡布金教堂,是一六二四年由樞機主教巴 爾貝里尼所建。它坐落在維多尼奧維尼大道旁 ,是一座教堂兼博物館的建築物,佈置多為骷 髏,因此又稱為骷髏博物館。入門的右方是一 座禮拜堂,有基德雷尼所作聖米加爾埋葬魔鬼 的畫,地下室寬廣的天花板及牆壁上,陳列著 四千多付死亡很久的聖方濟各教派僧侶,以及 許多義大利名人的骷髏。例如:巴爾貝里尼家 族的三個孩子,也就是教皇烏爾班八世兩個侄 孫和一個佺孫女;議員瑪特阿奧西尼,他曾於 一二○○年將羅馬從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 二世的手中奪回來;教皇西克塔斯三世姪孫女 的瑪利亞普拉提公主,以及為了保護波塔派亞 而殉難的羅馬教皇的朱阿夫士兵。這座教堂由 身穿褐色外袍、腳裹涼鞋、身材碩壯、舉止沉 靜的聖方濟各僧侶們管理。教堂裡有一條一百 三十呎長的地下通道,兩側是六個有拱門的地 下室,那些讓人感覺奇異和妻慘的骸骨就埋藏 在裡頭。這些骸骨都被精心地擺成了各種不同 形狀而精巧的藝術圖案;如果加以仔細觀察, 可以看出這些骨骸加上幻想的圖案,充分描繪 出了整個人類由生到死生命的演變。 阿比亞古道往南走約一公里處,有座主何 在教堂(Quo Vadis),據說當年聖彼得由於 傳教而遭到迫害,意圖逃離羅馬,在這裡看到 師父耶穌的幻象。彼得大吃一驚,問耶穌說: 「你往那裡去?耶穌回答說:「我為了重上 十字架,要到羅馬去。」這句話使彼得脆弱的 心受到了鼓勵,於是又回到充滿了一切迫害的 羅馬,最後被處死,他死的地方就是這座小教 堂。石鋪的道路是當年街道的遺蹟,所留的一 幅彼得殉教圖,很能教觀光客心生感動。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羅馬和全世界天主教中最重要 的教堂,它比梵蒂岡的聖彼得教堂資格還要老 。根據一九二九年締結的條約,准許這個教堂 享有治外法權。這個地方曾經是羅馬貴族的別 墅地,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改信基督教後 把它捐出。教堂建於公元三一四年,一直有教 皇駐錫,到了一三○八年,一場無情的大火把 它完全燒燬。現在的聖若望大教堂是十四世紀 重建的,在十七世紀時,曾大規模裝修,設計 得美輪美奐。中央有耶穌基督和十三門徒像, 入口的左邊,有君士坦丁大帝的大理石像,入 口中央的青銅門,源起於羅馬時代的元老院。 教堂前廣場的左側,有十六世紀的禮拜堂 ,這個禮拜堂收藏著聞名的二十八段階梯( Scale Santa),就是傳說中當年基督受審時 所登的階梯,這個階梯原存於耶路撒冷,君士 坦丁大帝在位時,奉母命從耶路撒冷運來放在 這裡的。看著虔誠的信徒到這裡跪地拾級而上 的情景,不得不令人驚嘆信仰的偉大力量。 聖母大殿(Santa Maria Maggiore)是 羅馬四大聖殿之一,它的特徵是中央有很廣的 階梯,正面五個入口門,二樓有三個大拱門, 樓頂上共有五座雕像,整個建築面看起來令人 心曠神怡,這是全羅馬供奉聖母瑪利亞的最大 教堂,教堂也因此得名。傳說公元三五二年八 月五日,聖母瑪利亞在當時的教宗黎貝留斯和 貴族喬凡尼夢中顯靈指示他們,第二天將會降 大雪,眾人須在降雪的地方建造一所教堂;第 二天果然下雪了。實際上,這個教堂是公元四 三二年由教皇西克斯圖斯三世在一個古羅馬長 方形教堂舊址上開始建造的,並在文藝復興時 期曾經擴建和部分改建。其中的鑲嵌細工是早 期宗教藝術的傑出作品,也是在建築裝飾上應 用舊約聖經故事的現存最早例子,原有四十四 幅畫,現在只有二十九幅。在半圓形的後堂中 ,其他重要鑲嵌細工作於一二九○年至一三○ 五年,屬於義大利拜占庭風格,由P.卡瓦利尼 所設計,由他的助手J.托利提製作。 除了這些華美的馬賽克磁磚,這裡還有十 六世紀的格子天花板和愛奧尼亞式的列柱,以 及米開朗基羅設計的禮拜堂。祭台的後方展示 有耶穌出生躺著睡覺的馬槽遺物,共有五塊, 存放在一個銀製的盒子內。這裡的羅馬式鐘樓 ,建於一二七七年,是羅馬最高的建築物,也 值得遊客登高遊覽。 聖瑪利亞密涅瓦教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位於萬神殿的東南方背面 ,原來是勝利女神密湟瓦的神廟,於一二八○ 年重建後成為現在俊美宏大的教堂,它是羅馬 唯一的哥德式教堂。教堂的正面採用文藝復興 式設計,內部的拱門分為三部分,裡面多是十 五、十六世紀名人的墓地。這裡也有一些精美 的藝術作品,在右側的迥廊上有義大利文藝復 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畫家李比(Filippino Lippi)所繪的壁畫,從祭壇上的「預知受孕 」和這幅畫後面牆上的「聖母升天」及右面牆 上描繪的托馬斯阿奎納斯(Thomas Aqinas )的一生,可以看出這位畫家優美的畫風。 在祭台下的一口石棺中,安放著嘉德麗娜 聖女的遺體,而她的功勞是在於當初教會在一 三○五年因發生一場大浩劫而迫遷往法國,多 年以後曾有大文豪但丁、伯特拉爾卡和一些義 大利人,都曾試圖說服教宗重返羅馬無效。而 年輕的嘉德麗娜首先嚐試寫信給法國的教宗, 又親自去拜會,慢慢的說服了當時的教宗格列 高利十一世,而終於在七十三年後重返羅馬。 她當時寫給皇帝、教宗的信中充滿智慧、自信 ,對當時政治有極大的影響。主祭壇左側還有 背負十字架的耶穌像,是米開朗基羅一五二一 年的作品。而廣場上有一個密涅瓦方尖碑,是 從埃及女神廟前移來的。當時的教宗亞雷桑德 諾七世,指示要豎立於此教堂前,而貝爾尼尼 設計時因個人喜好,而將方尖碑安置在由他的 助手費拉達所雕刻的大象背上。 耶穌教堂(Church of Jesu)位於威尼斯 宮殿西側、是耶穌會在羅馬的主要教堂,平面 為縱長十字形,只有中堂、兩側各有一排祈禱 室代替側堂,中堂與耳堂交叉處有穹窿頂,是 巴洛克時期許多天主教教堂的原型,也是耶穌 會建築風格的來源。教堂內部以鮮麗的大理石 和金箔裝飾為特徵,中堂天花板壁畫「耶穌聖 名的勝利」,是巴洛克裝飾畫傑作之一。 聖西西莉亞教堂(Santa Cecilia)是公元 五世紀時的古老教堂,在九世紀時曾經重建 。教堂建在羅馬時代聖女西西莉亞的夫家宅邸 上,教堂內部還保存著浴場遺蹟。教堂的正面 是以馬賽克為建材的巴洛克式建築,鐘樓建於 十二世紀。聖女西西莉亞是公元三世紀的貴族 ,在基督教遭迫害的那段時期,以身殉教。然 而到後來有很長一段時期,人們找不到她的墓 地。直到公元一五九九年,才在阿比亞街一帶 被發現。那時西西莉亞的遺體還未腐敗,據說 和埋葬時一模一樣,令人不可思議。至今,教 堂內部的聖壇下,還有西西莉亞的雕像,是馬 德爾諾的作品,雕像的姿勢和西西莉亞被發現 時一樣,給遊客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聖瑪利亞科斯梅汀(Santa Maria in Cosmedin)教堂,是中世紀羅馬瑰寶之一, 可能是由哈德良在艾爾科萊古廟的遺址上興起 來的,內部肅穆莊嚴,在十二世紀時曾加以改 建,又加上了羅馬式的鐘樓和柱廊,成為羅馬 最美的建築物之一。 聖母堂(Santa Maria in Trastevere ) 位於台伯河的對岸,面臨聖瑪利亞廣場,是羅 馬第一所奉祀聖母瑪利亞的教堂,也是羅馬最 古老的教堂之一,在西元二二一年聖卡里斯托 教宗在位時就已著手興建,歷時一百二十年才 由聖朱利奧教宗完成。到十二世紀時曾全面整 修,教堂正面增加鑲嵌畫和壁畫裝飾。在教堂 的旁邊還加蓋了一個羅馬式的鐘樓,頂端的小 亭中有一幅鑲嵌畫,畫中人物是聖母懷抱著耶 穌。這座教堂十七世紀時又重修前廊,最近一 次整修是在一八七○年,在莊嚴中泛溢著親切 感。遊客可從這座教堂的構造,瞭解到羅馬式 建築受拜占庭文化影響之深。 除古教堂外,羅馬可供參觀的地方還很多 ,到處都是古老的建築物,其中有些著名的建 築物都是早在兩千多年前建造的。壁己如古鬪獸 場(Colosseum )是一座圓形巨大的建築物, 位於羅馬的東南方,如從威尼斯廣場出發,沿 著一望無際的帝國大道走到盡頭便可抵達。鬪 獸場建於公元七十二年至公元八十年之間,是 古羅馬遺蹟中規模最大的。它的名字原意就是 「巨大」的意思,但也有人說是因附近有一座 高三十公尺金碧輝煌的古羅馬暴君尼祿石像( Colosso )而得名。由於古羅馬作家貝達在作 品中把它的存亡和羅馬的存亡相聯繫,因此逐 漸成為羅馬、水恆的象徵。有人說,雖然在文化 上希臘和羅馬如一對表兄弟,有著無法割捨的 血緣關係,但是在生活上卻有天壤之別,因為 希臘人蓋劇場、寫悲劇、看悲劇,以洗濯靈魂 ;而羅馬人建競技場,看人鬥人、人鬥獸還不 過癮,把基督徒餵食野獸,以此豢養靈魂。 這座古鬥獸場是在平地上用石料和混凝土 材料建成,呈橢圓形,直徑最長為一百八十七 公尺,最短為一百五十五公尺,面積二點五公 頃,高約五十七公尺,是一幢四層樓的建築物 ,三樓以下都屬於拱門式建築,由下往上依次 採用多立克、愛奧尼亞、科林斯式的柱子裝飾 。第四層只是有著許多小窗的牆壁,裡面是立 位觀賞席,可容納五千名觀眾;下面三層都是 坐席,有四萬五千個座位,所以這個競技場可 以容納五萬名觀眾。大致分為三部分,最下面 為皇帝和貴族席,中間是羅馬高階層市民席, 上面則是一般平民席。皇帝席是皇帝和貴妃的 特別席位,左右是元老院的議員、行政機關的 官員以及掌管祭祀的巫女們的席位。 在內部的中央,是一個橢圓形的競技場, 最大直徑為七十八公尺,最小直徑四十六公尺 ,據說當年場中是鋪細沙的木板地,以便打鬥 時的血污很容易清理,這裡除了有七十六個入 口及大理石座位外,另有供野獸們休息藏身及 設置其他裝置的地下通道。直到今天,遊客還 可以看到地下通路和外界相連,房屋的隔間還 保留著當時的樣式,尤其是曾經作為安置猛獸 、鬥士休息場所或罪犯刑場的地下房間,可以 一議觀光客想像出當年的景況。 古代的羅馬人經常到這裡來觀賞各種運動 節目和表演,其中劍士對劍士、人對猛獸的生 死格鬥非常殘酷。當時羅馬政府由於憎恨基督 徒,官差常把被判死罪的基督徒抓來放在場中 央,然後讓人們坐在四周看著人和獅的決鬪。 如果基督徒殺死了獅子,就可以獲赦。但是罪 囚以一雙空手和獅子搏鬪,自然多數是要被獅 子吃掉,這種古代殘酷的刑罰,也不知道在這 裡枉死了多少冤魂。鬪獸場中的十字架,就是 為了紀念這些受暴君尼祿所迫害的殉教者所設 立的。據說曾經有一位教皇,在場內抓起一把 泥土,送給一位即將回國的外國大使,這位大 使滿臉疑惑,不知道教皇為什麼要送他一把泥 土,於是教皇向他解釋道:「當你將這一把泥 土,用力握緊時,那些為了堅守信仰而殉教教 徒的血液,就會從你的指縫間滴下來。」 這個競技場使用了三百年以上,後來因泰 萊馬科修士的反對,於公元四○五年被羅馬皇 帝下令廢止,但獸與獸的角鬪,卻一直到公元 六世紀才告結束。當時在這裡曾舉行過模擬海 戰的劇目表演,遊客們不難想像,那種戰船艘 艘、海浪泅湧的場面被表現出來時,是非常壯 觀和激動人心的。這個鬪獸場在中世紀時曾遭 雷擊和地震損毀,在外族入侵羅馬時,還被當 作要塞使用,後來一度當作羅馬教會採石場。 很多基石被拉走,全部的大理石坐椅和裝飾材 料都蕩然無存。在一七四○年教宗本篤十四世 當政後,宣稱這裡是基督徒殉教的聖地,下令 禁止採石,嚴加保護,才能留下現在的規模。 近年來,羅馬政府在周圍用許多柵欄加以保護 ,防止崩塌。現在鬪獸場雖是廢垣殘基,但是 陰氣森森,在裡面漫遊,好像還能感覺到古代 枉死的冤魂在場內浮遊。 在羅馬還有一個圓形的大型馬西莫跑馬場 ( Circo Massimo ) ,位於瑪利亞科斯梅汀 教堂的東南方,現在看上去只是一座形同運動 場的公園。如果登上高級住宅區的阿維蒂諾( Aventino )山丘,就能大約瞭解這個跑馬場 的龐大規模。古羅馬時代最高級的表演,就是 這裡表演的四頭馬車戰馬競賽。跑馬場建造於 公元前六世紀,後來各個朝代的皇帝都曾予以 擴建,鼎盛時期,可容納三十萬人,曾幾度慘 遭火災,但都已修復原貌。據說在公元三世紀 時,由於觀眾席的一部分崩塌下來,結果造成 一萬三千人死傷,由此可見它規模之大。 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nstantine )的位置在古鬪獸場的西側,是羅馬保留最完 整的凱旋門,建於公元三一二年,是為了紀念 當時在梅爾比奧橋戰役中勇敢打敗敵人的君士 坦丁將軍而建,至今它那傲視群倫和不可一世 的氣概依然存在。當時的敵人是羅馬長期以來 最感頭痛的頑敵馬克森提(Maxentius),所 以君士坦丁的偉大功勳最為人們津津樂道。 這座姿態優雅壯麗的白色拱門一共有三個 門,中間一個門最高大,高二十五公尺,拱門 的兩面和門楣上,鐫刻著當年梅爾比奧橋戰役 情景的浮雕,非常生動。而這座凱旋門的石材 是取自另外三座凱旋門和其他的建築體,所以 當時被嘲諷為伊索寓言中的烏鴉。 武功顯赫的君士坦丁對羅馬皇帝以前殺戮 基督徒的事很不滿,所以他當上羅馬皇帝後, 就頒布了米蘭敕令(The Edict of Milan) ,准許人們信教自由,明令基督教是羅馬合法 的宗教,他自己在臨終時也接受了洗禮,影響 所及,使後來的羅馬皇帝們也大都信奉基督教 。君士坦丁凱旋門可以說是今日世界上所有拱 門的鼻祖,後來巴黎的凱旋門,就是以它為設 計的藍本。 另外,沿著這個凱旋門西側的小徑往下走 ,還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提圖斯(Titus)凱旋 門,創建於一九八一年,是為紀念公元七○年 提圖斯皇帝和他父親韋斯巴一鄉大帝在猶太戰爭 中攻佔耶路撒冷而建造的。在門下方可看到二 幅精美的浮雕,一幅是皇帝站在馬車上,另一 幅是一長排猶太戰敗的士兵,手裡持著那著名 的七爪蠟燭台。 馬契洛劇場(Teatro di Marcello)是 羅馬唯一殘留的古代劇場,位置在威尼斯廣場 通往台伯河畔的馬契洛路右側。劇場開工於凱 撒大帝時代,完工則在公元前十一年的奧古斯 都時代,比稱為鬪獸場的圓形劇場還早了九十 年。這座劇場是以奧古斯都的外甥馬契洛的名 字命名,他在公元二十三年去世,死時才二十 歲。羅馬共和制時代禁用石塊建造劇場,一律 得用木造,共和制轉化為帝制的時期,才打破 傳統建築石造劇場。馬契洛劇場是羅馬第一座 用石頭砌成的劇院,由三層拱門構成,從下到 上分別採用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 的柱子,鬪獸場就是模仿它的建築樣式。 這個劇院設備完善,能容納一萬三千人, 使用了三百年之久,在公元四世紀時,劇院遭 到破壞。台伯河上的卡斯提歐(Chestio)橋 就是使用劇場上拆下來的石材修築的。中世紀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教皇爭權時,政治勢力分 為教皇派和皇帝派,兩派連續不斷鬪爭的結果 ,使市內許多遺蹟幾乎都被破壞,大石頭都被 挖起移作城堡之用。目前留下的建築物,多半 底部兩層是羅馬時代拱門遺蹟,第三層是後來 加上去的文藝復興後期建築。在十六世紀時, 薩韋利(Savelli)家族把它改為宮殿使用, 遊客參觀皇宮要得到市政廳的允許。 在劇場旁邊殘留由三根柱子支撐的部分神 殿,是當地的阿波羅神殿。 義大利雖然是歌劇的聖地,但是在羅馬並 沒有可以媲美米蘭斯卡拉(Scala)歌劇院、 拿坡里聖卡羅(San Carlo)歌劇院,以及威 尼斯鳳凰(Fenice)歌劇院的大型現代化劇 院。儘管如此,每年夏季,羅馬仍會在卡拉卡 拉大浴場的古遺趾上舉行歌劇和音樂演奏會, 這也是羅馬夏季活動中,舉世聞名的高潮節目 。在這裡上演的阿依達歌劇,都用真正的駱駝 和大象參與表演,遊客們可以實地感受到威爾 第雄偉的音樂和浩大的場面。入場券在公演前 第二天開始預售,遊客須到共和廣場附近的特 托得勒歌劇院售票口購票。 羅馬市最大的歌劇院則是位於羅馬火車站 和義大利內政部附近的羅馬歌劇院,建於一八 八○年,以前叫做多梅尼科柯斯坦齊歌劇院, 一九二六年被羅馬市政府購買後,改稱為皇家 歌劇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易名為羅馬歌 劇院,它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古典歌劇院之一。 這座歌劇院用白色大理石建築,外表樸實、宏 偉;正面有九個陽臺,前牆頂部有五個青銅浮 雕,正門有雨廊,雨廊上面是巨大的陽臺。門 前廣場上,挺拔的棕櫚樹巍峨參天,草坪上綠 草如茵。置身在劇院大廳中,如入藝術仙境。 中央區雅座,排列整齊,另外三面有四層華美 的包廂環繞,面對舞台的正面包廂更有精美的 帳幔,以及鮮花裝飾的柱杆,富麗堂皇。規模 雖較國內某些大歌劇院遜色,但卻因為地處羅 馬,因而國內外許多音樂大師、樂隊名指揮和 著名演員都慕名而來,載譽而去,有的甚至後 來成為風雲一時的人物。 義大利運動區(Foro Italico)位於羅馬 市西北,在橫跨台伯河的德歐(d'Aosta)橋 端。一九六○年八月,羅馬舉辦的奧林匹克運 動會,就是在這裡隆重舉行。這裡的一切設備 容易讓人想起好萊塢的戶外舞台設備,都是超 大型尺寸,如奧林匹克運動場、大理石競技場 、游泳比賽場等各式各樣的運動設施。其中, 六十個以上的大理石雕刻、大噴水池及二十公 尺高的石造紀念碑等,都會令遊客目瞪口呆, 感到非常驚訝。 中央的奧林匹克運動場,面積有三公頃, 周圍約一千三百公尺,長五百公尺,寬一百三 十公尺,可以容納十萬人。這個運動場建成於 一九五三年,有六十六個出口,可以在十三分 鐘內將觀眾完全疏散。近幾年來又重新改建, 加上了棚頂,一九九○年的世界杯足球賽就是 在這裡舉行的。 這裡還有七個網球場、擊劍場,以及室內 游泳池等。游泳比賽場可以容納八千觀眾,不 但供比賽選手練習使用,也開放供給一般市民 使用,設備也很完備,室內游泳池大半用大理 石建造的。 另外還有名為大理石運動場的田徑運動場 ,它和奧林匹克運動場有地下通道相連,全部 以大理石為基石建築完成。在運動場周圍,並 列著許多大理石的雕刻,雕刻內容是每一個運 動員所從事的各種不同的體育活動,栩栩如生 ,給予遊客以深刻的印象。 運動場所在地區的一部份,是第二次世界 大戰前,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為了向世界誇耀 義大利的富強而建造的,所以仍有羅馬人稱這 個地方為墨索里尼廣場(Foro Mussolin) ,遊客們到這裡,隨處可見墨索里尼對法西斯 黨熱衷所留下的遺蹟。 體育館(Palazzetto dello Sport)是新 市區中央的圓形建築物,建造於一九六○年, 內有擊劍、網球等各種運動場所,可以容納五 千名觀眾。體育館直徑六十公尺,高三十公尺 ,比古鬪獸場的規模雖較遜色,但它嶄新的設 計,非常引人注目。 國立羅馬博物館(Museo Natifonale Romano)的位置在羅馬火車站前正對廣場處 ,這個博物館的館址上,還包括了戴奧克雷賈 魯斯王的部分浴場廢墟。館內收藏著羅馬古代 重要的文化資產,所以又叫浴室古蹟博物館。 這個建於一八八九年博物館的特徵,就是整個 建築物利用十世紀前後卡爾特教派修道院的遺 蹟,收藏著許多古希臘和羅馬基督時代的雕刻 、青銅和馬賽克作品,其中特別值得細看的是 從第一室到第二室的羅馬人石棺和動物鑲嵌的 工藝品,以及一九五三年在利比亞別墅發掘出 來的精美壁畫和浮雕,尤其是壁畫色彩猶新, 據考證與龐貝古城遺蹟所發現的壁畫年代相同 ,所以十分珍貴。 珍藏中又以在巴爾戈蒙出土的「瀕死的戈 爾人及其妻」為最難得,這是公元前三世紀的 雕刻作品,是今日世界上無價的文化遺產。這 個雕刻描繪一名加里亞士兵,在戰敗後為防妻 子受辱而殺死自己的妻子,然後再以短劍自殺 ,場面妻惻感人。此外,還有手持燭台打盹的 男僕、尼奧貝的姑娘、米蘭的擲鐵餅男子、阿 波羅像和琪雷涅的維納斯等,都是世界上舉世 無雙的大理石像。在新館畫廊第六室,還有奧 古斯都大帝的莊嚴立像。從這些精美絕倫的遺 蹟中,羅馬的歷史更深入人心。 朱利亞(Giulia)博物館位於波各塞公園 的西北,是教皇圖魯斯(Tullus)三世的別墅 。一八八九年被指定為博物館,館內多展示公 元前十世紀,由小亞細亞移民到義大利的伊突 利亞人的遺物,因此又叫伊突利亞博物館,它 是世界知名的伊突利亞族考古學博物館。這裡 有羅馬北方出土具有代表性的伊突利亞族遺蹟 ,如「阿波羅像」、「蛇髮女妖」、「夫婦的 寢棺」等,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服飾、青銅器 ,從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神秘的伊突利 亞人,深受古希臘的影響。 歌德(Goethe)博物館是一九七三年德 國文化財團所設立,是為了紀念大文豪歌德於 一七八六年至一七八八年間滯留在義大利,而 把他的居住地闢為博物館,供後人參觀。博物 館內有繪畫、書籍、昭一片的展示。 卡皮托利尼(Capitoline)藝術博物館, 是一五六三年依據米開朗基羅的藍圖建造,一 六○三年完成,有優美的窗戶和柱廊,館內多 展示半身像、雕塑、浮雕和徽章等,尤其是古 典時代的雕刻,相當精美,其中最著名的「瀕 臨死亡的加利安人」,是屬於公元前二世紀的 作品,受傷的法國加利安戰士躺在盾牌上,胸 部出血,嘴角和眼睛現出苦悶的表情,給人以 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他有「卡比特里諾的維納 斯」、「愛神丘比特(Cupido)和伯斯卡( Psiche)」、「酒醉的老婦人」等希臘羅馬時 代充滿傳奇和感情的作品。天主廳(Sala Imperatori)中,並列著歷史上八十四個皇帝 和后妃的半身石像,是最特別的展覽,可供遊 客一一細數羅馬的悠久歷史。此外,還有馬賽 克工藝精品,在羅馬郊外台伯河附近的哈德良 (HadrianuS)大帝別館內、發掘出的十八世 紀作品「水缽上的四隻鴿子」,也在這個館中 展示,鑲功非常精細,婉如一幅真畫。 羅馬文明博物館(Museo di Roma)是 以油畫、雕像或其他作品來舉例說明從中世紀 一直到現代的羅馬歷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用模型展示從羅馬帝國直到六世紀帝國滅亡為 止的歷史,用石膏塑成的古羅馬城唯妙唯肖。 國立藝術館(Galleria Nazional )是羅 馬最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之一,由三位藝術家 攜手共同建造,貝爾尼尼是最後的完成者。這 座建築物完成於一六三三年,本來是巴貝里尼 的宮殿,後來改為繪畫館,館內陳設著十三世 紀至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遊客到這裡可以見識到十七世紀教皇宅邸 的富麗堂皇。由貝爾尼尼設計的正門進入,登 上一個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獅子階梯」後, 就可以到達二樓的繪畫館。這裡主要的作品有 李比(Filippino Lippi)作的「聖母與幼兒基 督」,同題材的塞托作品、提塞諾(Tiziano )的「菲利浦二世的肖像」、小霍爾拜因( Holbein)的「亨利八世的肖像」、丁托萊多 (Tintoretto)的「基督的情婦」、格列科( Greco)的「基督的誕生和洗禮」等著名代表 作品。 波各塞美術館(Borghese Museol and Galleria)的收藏品數量反而不及梵蒂岡美術 館多,大部分是教皇保羅五世的外甥波各塞樞 機主教所收集。在十七世紀的時候,許多名畫 被移走放置在波各塞宮殿,十八世紀馬爾岡多 波各塞又收集了許多的古典雕刻,但又被拿破 崙的妹夫卡米羅波各塞為了送給拿破崙拿走一 些精美的美術品,以後這批精品被轉送到巴黎 羅浮宮。這個館的樓下陳設著雕刻品,樓上展 示繪畫,作者多數是義大利人。美術館雖不大 ,但是有相當多的名作,遊客必須作高效率的 參觀,才不致於浪費時間或錯失珍品。 進入大門的右邊,中央有一尊著名的維納 斯女神雕像,名為「勝利的愛神」,是十八世 紀威尼斯藝術大師安東尼奧甘諾瓦的作品。女 神姿態優美地側臥在繡花床墊上,右臂彎曲, 掌心向下,支撐在枕上,左手拿著一個蘋果, 自然又大方地置於左腿上。她那潔白的肌膚、 撩人的體態,使觀眾無不為作者精心創作絕技 而讚嘆不已。傳說這尊雕像的模特兒就是拿破 崙一世的妹妹寶麗娜。 二號收藏室有貝爾尼尼以自己為模特兒雕 刻的大衛像,雕像雙唇緊閉、遙視遠方,手拉 彈弓,石彈似乎一觸即發的向大力神打去。 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不 僅是建築家,還是一位雕刻家、戲劇家和畫家 ,生於那不勒斯,從小就有雕刻天分,不滿十 歲時就能按薩東尼大主教的畫像而雕製一座半 身像。他的建築特色為注重人體比例設計,這 座大衛像是歐洲後來佔優勢地位的巴洛克式藝 術表現手法的先鋒。 貝爾尼尼的另外一幅傑作是三號室正中的 雕像「阿波羅與月桂女神」,雕像表現太陽神 阿波羅熱戀達佛涅,並緊追達佛涅不放,而達 佛涅堅決不從,快步逃走,正當阿波羅就要抱 住她時,達佛涅搖身一變,成為腳下生根、頭 髮和指尖長葉的桂花樹那一瞬間的情景。據說 ,阿波羅為此深受感動,發誓以後把桂冠獻給 國王和詩人,以表愛慕月桂女神的心意。雕像 形象逼真,充滿生命氣息,使人看了如身臨其 境,回味無窮,久久難忘。在這組雕像的基石 上,波各塞家族的標誌「鷹和龍」被醒目地雕 刻在基石左右兩旁拉丁文的下方。 四號室叫天子廳,內有十八位羅馬皇帝的 頭像雕刻,是十八世紀藝術家們創作的。在這 個廳中,還有兩組貝爾尼尼的雕刻,一組是銅 雕,名為「羅馬海神與希臘海神」。據說,這 和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博物館中的一組大理石雕 相似;另一組是「普洛塞維那(Proserpira) 遭暴行」,描寫地獄王普盧托內,愛上了普洛 塞維那,將她緊緊抱住不放,企圖將她帶入地 府,封她為后,但普洛塞維那不從,百般掙扎 ,大哭大鬧的情景,以及把守地獄大門的三頭 犬,見到上述搏鬥場面時的狂吠狀。這座雕像 形象生動,想像力豐富,特別是普羅塞維那面 頰上的淚珠,以及地獄王的手,尤其逼真,它 與三號室的作品,成為鮮明的對比。 五號室至八號室展示著貝爾尼尼其他作品 和一些希臘的雕刻。九號室陳列有拉斐爾的三 件作品及著名的包提契利(Botticelli)作品 「聖母與幼兒基督,聖約翰和天使們」。李比 的門徒包提契利是十五世紀末義大利佛羅倫斯 最傑出的畫家,其藝術創作擅長表現情感,以 淺浮雕方式為基礎,富有韻律的輪廓線條與明 確固定光的人物組合,表現出自己的特色。由 於背離古典主義傳統,晚年靠聖路加公會的津 貼過活,他的遺作直到被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運 動中英國的拉斐爾發現,才重新給予評價。 十號室陳列有安德利亞沙爾托(Andreo del Sarto)的「聖母與幼兒基督」;十四號 室陳列的卡比扎歐的「少年與水菜藍」及多米 尼基諾(Domenichino)於一六一八年為樞 機主教博蓋塞所繪的著名油畫「戴安娜( Diana)的狩獵園」;二十號室提塞諾( Tiziano)所作的「神聖和冒瀆的愛」、「維 納斯和被蒙著眼睛的邱比特」都非常值得遊客 參觀。 斯佩達(Spad)藝術館位置於法爾內塞 (Farnese)宮殿背後的斯佩達宮殿內。宮殿 建於十六世紀教皇保羅三世時,到了十七世紀 ,被樞機主教斯佩達擁有,所以命名為斯佩達 繪畫館。館內展示的除了樞機主教所收集的古 玩外,還有二、三世紀的羅馬雕刻,以及十八 世紀的繪畫。繪畫除義大利的作品外,還有佛 蘭德斯派最偉大的畫家勃魯蓋爾(Brueghel )的作品,以及巴洛克藝術中最有成就的魯本 斯(Rubens),他不僅是畫家,也是一位傑 出的外交官,除了擅長宮廷肖像畫,也是宗教 題材畫家。從這個繪畫館到馬契洛劇場的路上 ,有羅馬的猶太人街。一五五六年以來,猶太 人還是受到了各種限制,但不像歐洲某些都市 那樣嚴重,所以在這裡可以見到許多猶太人, 沿著台伯河遊客可以見到猶太教堂和猶太博物 館等。 法爾內西納山莊(Villa Farnes)是 文藝復興式建築中最豪華的莊院,位於風光明 媚的台伯河畔,建於一五○八年至一五一一年 ,是西恩那(Siena)銀行家阿果斯提羅卡吉( Agostino Kigi)的夏季別墅。支援藝術家著 稱的他,別墅內有許多繪畫裝飾,其中以拉斐 爾的「丘比特(Gapido)和伯斯卡(Psiche )的傳說」、「加拉得亞的勝利」及索多瑪( Sodoma)所作的「亞歷山大和洛珊娜的婚禮 」最為著名。到一五八○年時,別墅為法爾內 塞家族所有,所以有現在的名稱。 法爾內塞宮殿(Farnese)是羅馬最壯麗 的文藝復興式宮殿,一五一四年按照安東尼奧 達山加洛的設計開始興建,後來由米開朗基羅 和喬科莫(Giacomo della Porta)兩位藝術 家共同建造完成。現在宮殿的一部分,已作為 法國大使館,參觀受到限制。 古物博物館(Conseervatori)內貯藏著 無以數計的藝術珍品,建築物也是米開朗基羅 所設計的,在鋪滿壁畫的房間內展示許多希臘 、羅馬時代,以及基督時代的雕像和半身像。 這裡有許多相當出色的青銅像,與羅馬建國有 關的科皮托利諾母狼像也設在這裡。這個雕像 被認為是公元前五○○年的作品,由伊突利亞 的貝奧製造,但是雕像上的雙子受哺部分,卻 是十五世紀的雕刻家兼畫家兄弟波拉約洛( Pollaiualo)再加上去的。此外,「拔刺少年 」青銅像、以及著名的「愛斯奎利諾的維納斯 」大理石像,都值得一看。 二樓關為卡皮托利尼(Capitoline)繪畫 館,主要是收集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的繪畫作 品,尤其是義大利畫家提塞諾(Tiziano) 貝諾尼西(Beronese)、卡爾帕喬( Carpaccio )等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們的作品特 別多;外國畫家以魯本斯的作品最具代表。博 物館的內院,展示著巨型大理石像,例如君士 坦丁大帝頭部雕像,它的巨大程度令人震驚。 另外,在這個宮殿附近,有個塔培亞奧( Tarpeio)巨岩也值得參觀,它是古羅馬時處 置反叛者的地方,處置的方法是把反叛者由岩 石上推到崖下。這個岩石的名稱取自一個被處 刑的年輕女子塔培亞奧,她以交換金手鐲而出 賣羅馬的罪名被處刑。 威尼斯(Venezia)宮殿是為彼得巴爾保 樞機主教建造的,它曾經落入法王查理八世手 中,十六世紀改為威尼斯的大使館,奧匈帝國 成立後,一度也作為這個帝國的大使館,但宮 殿的名稱卻一直沿用到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這個宮殿曾經作為墨索里尼的居所。宮 殿是古典的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的混合建築, 現在已作為博物館,展示一些室內裝飾品,例 如壁毯、繪畫和陶瓷器等。另外,這裡的甲冑 展也相當出名。 萬神廟(Pantheon)雪已是諸神的殿堂,位 於細長的納沃拿廣場附近,是羅馬皇帝奧古斯 都的女婿阿格利巴(Agrippa)於公元前二十 七年所興建。它是古羅馬時代留存下來最完整 的一座神殿,目的是用於膜拜奧林帕斯山上的 諸神,保佑朱利亞家族而興建的。這座神殿於 公元八十年被一場大火所燬,公元一二八年由 哈德良皇帝重新完成。公元三世紀初,塞維魯 和卡拉卡拉兩位皇帝又予以改建,是當時羅馬 唯一的大建築。公元六○九年三月十六日,教 宗波尼法爵四世,向皇帝請求獲准將萬神廟改 為聖瑪利亞天主堂,而且從地窟中遷移了幾位 殉道的聖人遺體。後來又經由義大利和梵蒂岡 所制訂的拉特朗協約,使這座教堂榮昇為義大 利人民的國立教堂。 圓形的神殿,用混凝土外加磚砌而成,內 部使用彩色大理石建造。神殿的入口處有十六 根粉紅色和灰色的圓柱支撐,但是從正面只能 看到八根,每根高十二點五公尺。這些圓柱都 是沒有接縫的整塊花崗石,前面八根圓柱支撐 的橫簷上,題有萬神殿建設者阿格利巴的名字 。圓柱門廊上有三角形的山花和坡形屋頂,門 廊下有巨大的青銅門,高達七公尺,是這類大 型門中最早的例子。內牆面上有七個深凹矗, 每個凹矗前面有一對不大的柱子,相形之下, 越顯得整個大廳氣勢恢宏。 神殿建築的最偉大處就是它那巨大的圓頂 ,直徑和高度都是四十三點四公尺,仿造克林 特神殿的華麗造型。大圓屋頂上沒有一扇窗門 ,但屋頂上有九公尺的天窗,光由上直射下來 ,一議我們感受到上蒼似乎由上而下降臨此廟, 而藉由這個圓孔讓信徒的禱告能由下而上直昇 天庭。那廣潤的內部空間形成莊嚴而神秘的氣 氛與和諧的古典美,因此曾被米開朗基羅譽為 「由天使建造,非人力所為」。現在圓頂天花 板上的青銅製圓花飾線腳和其他飾件已經不存 在,是在一六二六年至一六四四年間由當時的 教宗烏爾巴諾八世命人取下,交給貝爾尼尼作 祭台上的銅製華蓋和其他裝飾品,至於那兩扇 銅門是原來就有的。文藝復興後期,在大圓頂 下檐壁上添製了一圈灰塑裝飾。此外,神殿內 改變的只有主祭壇和近代才增設的雕像,其他 仍完整不變地保留著古羅馬時代的設計。其中 主祭壇右邊為首的一幅畫「預知受孕」,是羅 馬諾(Romano )的作品。 這裡在公元六○九年成為天主教的教堂, 稱作聖瑪利圓廳教堂,一直沿用到現在。裡面 有知名之士的墳墓,除了埋葬著艾瑪努二世皇 帝等一些帝王外,也埋葬著文藝復興時期三傑 之一的大畫家拉斐爾。拉斐爾於公元一五二○ 年去世,據說臨終遺言要埋葬在這裡,在墳墓 的左側,有他的半身像。 聖天使堡(Castel Sant'Angelo)是位於 梵蒂岡對面的一座堡壘建築,它和天使橋構成 一幅難忘的畫面。地面由五角星形外堡襯托, 是一座方形平面、四角有稜堡突出、中央立有 兩層筒形古堡的建築。這座古堡有悠久的歷史 ,大約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這裡就已經是亞 德利安皇帝的陵寢,現在作為兵器博物館使用 。聖天使堡這個名字可以追溯自一個古老的傳 說,公元五九○年羅馬發生大瘟疫,教宗率眾 遊行祈求聖母降恩滅災時,突然天際出現一位 天使站在陵墓上端,將一口寶劍收插入鞘以示 恩准,從此人們修建一所禮拜天使的小堂,並 加一尊天使雕像紀念這個奇蹟,古堡便稱為聖 天使古堡。走入這座五層的大建築中,可以看 到古羅馬作戰的石彈和一些軍事遺物,也會聯 想起一些發生在這裡的血腥兇殺事件,歷史上 很多有名人物曾被囚禁在此。 對著聖天使堡正門的是一座由五個半圓形 拱洞構成的聖天使橋,它不僅是連接聖天使堡 和羅馬舊城的孔道,也是台伯河上最古老的虹 橋,橋上立著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雕像,以及貝 爾尼尼雕的十位天使。 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又稱為特 萊維噴泉,它的位置是在科索路直走,在石柱 廣場前右轉一條小路的盡頭,廣場很小,但噴 泉卻很大,是羅馬最有名的噴泉。羅馬的噴泉 之美舉世聞名,不僅每個廣場都有噴泉,並且 許多大街小巷中也隨時可以看到噴泉。但是許 願池的泉石重疊有致,造型優美,巨大的石雕 伴著一座宮殿式的建築,雕像由貝爾尼尼的學 生韋力合作而成,描寫阿格利巴軍士們找到清 純泉水的情景。這個雕像與一個美麗的傳說有 關: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姑娘名叫特萊維( Trevi)。一天,有位口乾舌燥的古羅馬戰士 來到這裡,找不到飲水處,正在焦慮萬分之時 ,遇見善良美麗的特萊維,指點他走向這座泉 水。為了紀念這位姑娘,人們就建起了噴泉。 後來,教皇派人重建噴泉,給噴泉增加了新的 寓意。噴泉以一座石坊做背景,石坊有石柱、 拱門、尖窗和雕像。噴泉池內滿布石塊,石雕 的神像馬匹,奔馳飛躍,神態逼真。取名為「 富饒」和「康樂」的兩組雕像分列於巨大的海 神雕塑左右,阿格利巴和少女的浮雕像則高居 頂端。在三組石頭雕像前,是兩位海神各駕馭 著一輛由海馬所拉的雙輪戰車雕像,而在他們 之上,又是兩位天使扶著教皇克萊門泰十二世 徽章,以及分別代表四季的石像,就這樣組成 了一個巨大的雕像群。它是羅馬市內許許多多 噴泉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也是羅馬重要古蹟 中最後一件巴洛克式藝術的傑作,完成於一七 六二年,是尼可拉薩爾維(Nicola Salvi)的 作品,世界電影名片由奧黛麗赫本和葛雷哥萊 畢克所主演的「羅馬假期」,就是在這裡拍攝 的。噴泉從石坊下面流出瀉入大地,淙淙汨汨 ,如漫如泉,飛流而下,在陽光下猶如萬顆明 珠閃閃發光,美不可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了背對這個位 於三叉路口的噴泉向池中拋硬幣的許願方式, 這和古代朝聖者向聖地或神奇小井中丟紀念物 的作法有些雷同。後來「羅馬假期」將它拍成 電影,便更廣泛地流傳開來。傳說當許願者拋 錢入池許願時,必須背對許願池,然後右手拿 錢幣往左肩方向朝後丟入池中,每丟一個錢幣 許一個願,據說只要在噴泉中丟下一枚硬幣, 以後就能再來羅馬,丟下兩枚硬幣,可使愛情 有圓滿的結果,如果投下三枚硬幣,就可以順 利地離婚,因為義大利是天主教國家,不允許 人們任意離婚。旅客們可從清澈的水底,看見 各國硬幣。市政府的人員,會定期收集這些硬 幣,充做慈善基金。當地人說這個噴泉的水是 最好、最甜的,因此過去很多人儲存泉水留作 食用,也有些人用它來泡茶。 更有趣的是有些戀愛中的年輕人,為了向 對方表達自己的山盟海誓,在泉邊共飲一小杯 清涼甘美的泉水,再將杯子摔破,以表示戀人 們愛情水永存不枯的堅定情誼。有許多羅馬的 年輕人喜歡聚集在這裡的廣場上,尤其是在夏 天的夜晚,也許他們想在這裡結識一些外國女 孩子吧!但是無論如何,觀光客在這裡必須看 緊錢包,以防扒手。噴泉附近有許多專賣名牌 服飾的商店,屬高級商業區,價格也比較貴。 威尼斯廣場(Piaaza Venezia)是羅馬 的交通中樞,廣場名字來源於西側的威尼斯宮 殿。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羅馬的第一座 大廈,由威尼斯的教宗保祿二世所修建,是中 世紀堡壘式住所到現代樓房的過渡產品,它的 構造形式帶有防禦的作用。 廣場正面矗立的白色大理石雄偉建築,就 是艾瑪努二世紀念堂(Monumento Vittorio Emanuele II),為了慶祝義大利的統一而建 ,完成於一九一一年。長廊環抱的中間,排列 著十六根長柱,長廊兩頭各有一座方堡,頂上 有雙翼勝利女神駕馭著四匹馬車飛躍的銅塑像 。是卡羅馮達納與保羅巴爾托利尼於一九○八 年的傑作。廣場上的紀念碑頂端是艾瑪努二世 騎馬銅像,下面是無名英雄墓,墓上有很多精 美浮雕,廣場下面有無數石階,美輪美奐,全 世界還很少有這麼巍峨的建築。它右側的威尼 斯宮殿是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哥德式建築, 曾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代表機構所在。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叱吃風雲的墨索里尼曾經在這 裡坐鎮,指揮大軍。如今威尼斯風光依舊,但 是黷武主義者早已煙消雲散。 西班牙廣場(Piezza di Spagna)在威 尼斯廣場的西南方,也就是「羅馬假期」電影 中那個代表性的廣場,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曾在 這裡一個小花攤上賣花,因此使這個地方大大 地出了名。這個廣場上有一座法國教堂,坐落 在山丘上,於一四九五年建造,聖三一教堂九 十年後才完工。教堂是巴洛克式建築,兩側有 鐘樓,教堂前面還有一座石造的紀念碑。但是 這個廣場最出名的卻是有一百三十七級台階的 階梯,平時階梯上黑壓壓地坐滿觀光客;階梯 的名稱取自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館,同時廣場也 命名為西班牙廣場。春天來臨時,階梯兩側的 杜鵑花盛開,形成一片璀璨的花海。近年來, 商販常聚集在這裡,向觀光客兜售別針、耳環 和項練等飾物。 這個廣場也是古今歐洲藝術家最喜愛的集 會之地,在秋天文藝季時,有美術作品展覽。 一些文學巨匠,如濟慈、拜倫、歌德、斯丹達 爾、巴爾扎克和安徒生等,都曾經到這裡參觀 過。 在西班牙台階右方,有一座濟慈雪萊紀念 館(Keats-Shelley Memorial House),收 藏濟慈、雪萊的作品。濟慈出生於英國倫敦, 是十九世紀最傑出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詞間讚 嘆青春、美和生命的瞬息即逝;但因染上肺疾 ,於一八二○年到義大利養病,隔年二月二十 三日病逝於羅馬,享年二十六歲。這裡是濟慈 生前最後三個月所住的地方,因此在西班牙階 梯左側的牆壁上記載有這樣的文字:「一八二 一年,詩人濟慈在此亡故。」 雪萊是一位年輕的英國浪漫主義時代的詩 人,主要的詩作是在遷居義大利之後完成,大 學時因參與印發無神論的小冊子,而被牛津大 學開除。一八一三年完成了一篇長詩「仙后麥 布」,但因傾向政治和他個人全面的思想,而 沒有出版商敢出版,結果他自費出版。一八一 五年完成他第一本偉大的詩作「阿拉斯特,或 孤獨的精神」。一八一九年同拜倫相識而結為 好友,一八二○年乘船出遊,遇風暴而溺斃, 享年三十歲。另有拜倫及亨特(Leigh Hunt )的作品,藏量在九千冊以上。 廣場的四周都是熱鬧的商業區,有一些英 國風味的咖啡館,是當年濟慈、拜倫、雪萊、 薩克萊等文人愛去的場所,享有盛譽的格列哥 咖啡屋(Cafe Greco),是羅馬最古老的咖 啡館,不但是當年英國詩人聚集之處,各地藝 術家也曾在這裡一展才華,如作「波琳雕像」 的義大利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瓦(Canova )、丹麥雕刻家杜巴森等;作家則有易卜生、 果戈里、布勞寧夫婦等• 金曰樂家有蕭邦、比才 、羅西尼、李斯特等,濟濟多士。據說大文豪 歌德的名作「塔里夫斯的公主」就是在這個咖 啡館裡完成的。遊客來到這裡,可以想像當時 的冠蓋雲集,詩人墨客吟風頌雅的景況。在廣 場的中央,還有巴洛克時期建築巨匠貝爾尼尼 的父親伯多祿所設計的破石船噴水池。到了夏 天,這兒是年輕人避暑的勝地。 民眾廣場(Piazza del Popolo)的位置 ,在科爾索(Corso)路北端人民門的前面, 一八一四年由瓦拉狄爾設計修建,古代為羅馬 城的入口處。廣場呈橢圓形,面積寬廣,建築 對稱雄偉,中央四座石獅噴泉間,豎立著羅馬 皇帝奧古斯都從埃及攜回的高大方尖碑,石碑 高二十四公尺,加上臺座則高三十六公尺,碑 頂立有十字架。廣場南面有並立的兩座教堂, 都是十七世紀後半期巴洛克式的建築物。從民 眾廣場向南伸出的利培達(Ripetta)路上, 有奧古斯都皇帝陵。由於廣場北面的人民門是 古代羅馬北方的入口,因此城牆延伸,圍繞著 羅馬的七個山丘,城門在羅馬舊市街,坐北朝 南,中世紀以後一直是羅馬城重要的出入關口 。城門的內側,當時為了紀念瑞典女王克麗斯 汀來訪,而由名建築師貝爾尼尼負責裝飾得美 輪美奐。 共和國(Repubblica)廣場是紀念一八 八五年,義大利從王制改為共和制而命名的。 其實,一般羅馬人還是喜歡沿用舊名,稱它為 埃塞得拉(Esedra)廣場,「埃塞得拉」的 意思是古羅馬的會議堂。廣場為圓形,西半部 有堂皇的柱廊。這個廣場以納亞蒂仙女噴泉( Nayadie )而聞名,是全羅馬最大的噴泉之一 ,中央噴泉由四個美女形狀構成,相當華麗。 入夜後,在燈光照射下燦爛奪目的水柱,常常 吸引遊客駐足圍觀。 納沃拿(Navona )廣場的位置在萬神殿 的附近,也是羅馬最大的廣場之一,可以同時 容納三萬名觀眾。羅馬時代,這兒有由多米提 安(Domitianus)大帝所建的戰車競技場, 所以廣場呈細長的形狀。據說中世紀時,教皇 曾在廣場引水以供划船遊樂。這個廣場的魅力 在於噴水池和周圍建築物的調和美,在廣場中 並列著三座噴泉,但是最有名的要數中間的四 河噴泉了。 這個噴泉興建於一六四七年至一六五一年 間,它之得名,是因為噴泉四周設計雕刻了四 座人像分據四角,簇擁著中央的一座高聳的古 埃及方尖碑,四座人像分別代表當時所知的世 界四大河,就是歐洲的多瑙河,非洲的尼羅河 ,亞洲印度境內的恆河,以及南美洲烏拉圭和 阿根廷邊界的拉布拉他河。這個噴泉之所以能 特別出色,另一半原因是因它是天才雕刻大師 貝爾尼尼的傑作。雕像華美而寓意深刻,利用 椰子樹和動物來表示各地的風景。 在四河噴泉的西側是巴洛克式教堂,由貝 爾尼尼的勁敵普羅密尼(Borromini)所作。 據說貝爾尼尼曾嘲諷這所教堂快要倒塌了,所 以四河噴水池前的雕像拉布拉他的手是上舉的 。普羅密尼是義大利巴洛克式風格建築大師, 因設計了羅馬聖卡羅教堂而聞名。善於運用建 築體本身的空間和自然契合的關係是普羅密尼 的特色。 廣場的作者是安東尼奧馬里,從這個噴水 池可以遠觀納沃拿廣場,攝影的構圖極好,尤 其是以日暮時分的天空作為背景更佳。在噴水 池的北端,還有個名叫「海神與章魚格鬥」的 噴水池,是畢特和薩巴拉的作品。 每逢一月初的主顯節之際,納沃拿廣場非 常熱鬧,攤位羅列,形成多彩多姿的露天市場 。這個廣場和羅馬其他廣場不同之處在於這個 廣場是行人專用區,可以輕鬆地行走。尤其是 夏天傍晚,在這裡可以看到羅馬市民三三倆倆 散步、聊天、享受廣場的悠閒氣氛。 五百人廣場(Piazza dei Cinqucento) 位於羅馬火車站前,是為義大利遠征衣索匹亞 時,五百位為國捐軀的義大利士丘而建的。遊 客面向廣場,站在羅馬火車站前,從右邊可以 看到城牆的遺跡。這是兩千年前羅馬共和時代 的城跡,名叫「塞維爾之牆」,是當時包圍整 個羅馬城牆的一部分。古色古香的城牆和現代 式的羅馬火車站,形成鮮明的對比。 百花廣場(Campo dei Fiori)位於納沃 拿廣場南邊,十五世紀時,曾經是羅馬市的中 心地帶。一六○○年的二月十七日,被視為異 端分子的布魯諾修士就在這裡被處以火刑,人 們為了紀念他,一八八七年在廣場中央豎立了 銅人像。這個廣場處處是人潮,還有各種賣魚 、肉、花卉和蔬菜的商店,以及酒吧和咖啡屋 ,廣場上盡是花香、菜香、咖啡香和喧嚷的人 聲,想要感受羅馬一般市民平日生活氣息的遊 客,不妨到這裡走一走。 圖拉真(Traiano)圓柱是帝王(Fori Imperiari)廣場區中,最後建造和規模最大 的廣場,完成於公元一一四年。是為紀念圖拉 真大帝遠征達西亞獲勝而建立的。廣場中豎立 的圓塔,高約三十公尺,由十八塊巨型大理石 建築而成,圓塔頂端原來有圖拉真大帝像,一 五八九年被教皇下令改為聖保羅像,一直至今 。圓塔上的浮雕螺旋向上延伸,繪製的整個故 事,就是圖拉真大帝遠征的情況。遊客可以由 浮雕,對當時的風俗、服飾,留下清晰的印象 。浮雕越到高處越大,可見建造時就考慮到, 由下仰望時的一慣性。圓塔的內部,有許多小 的採光窗,沿著一百八十五級的螺旋狀階梯, 直達頂端。而圖拉真市場是古羅馬時代以貨易 貨商業貨物交易的地方,當時交易的商品多達 一百五十多種。 廣場的東北側,有現在成為總理宮邸的宮 殿,宮殿前是百貨公司。廣場西方的威尼斯宮 殿,現在是義大利議會下議院的院址。在廣場 的正面,還有公元前六世紀從埃及運來的紅岩 石石碑。 奧古斯都廣場(Foro Augusto)在圖拉 真廣場南方,是公元前四十二年羅馬的第一個 皇帝,奧古斯都大帝建造的。廣場現在還保存 著軍神瑪提烏托里(Marte Uttore)神殿的 一部分遺蹟,這也是奧古斯都大帝的戰勝紀念 。神殿古蹟的兩側還保存著兩個柱廊。 帝王市場區(Fori Imperiali)除圖拉真 廣場和奧古斯都廣場外,還有納沃拿(Nerva )廣場和維帕塞諾(Vespasiano)廣場。納 沃拿廣場上的大理石建築在一六○六年被教宗 保祿五世拆除,拆下的大理石塊重新修建了賈 尼格羅山丘上的保利納噴泉。這兩個廣場之間 有地下通路相接,但沒有專程前往參觀的價值 。沿著帝王大道走近圓形大劇場遺蹟時,可以 看見廣場的容貌,其中瑪麗札歐(Massenzio )大會堂前面的牆壁上有歐洲地圖,據說是第 二次世界大戰時墨索里尼下令製造的。地圖內 容描繪了羅馬帝國如何從義大利半島的一角, 發展成一個大帝國的過程。遊客可依年代順序 ,瞭解羅馬帝國當年擴張勢力的範圍。 羅馬廣場(Foro Romano)位於卡皮托 利諾(Copitalino)山丘和帕拉提羅( Palatino)山丘中間的低窪區,自古以來受到 台伯河流的影響,常常被積水淹沒。最初居住 在這裡的居民,常常把這裡做為以物易物的場 所。進入羅馬帝制時代,完成了下水道後,這 裡才成為真正的廣場。它的規模很大,周圍有 柱廊圍繞,隨著社會的發展,它不僅成為市民 聚集的場所,而且也成為商業、宗教、政治和 司法的中心。古羅馬時期的人民,常以廣場作 為生活中心,人民聚集在這裡靜聽公告、交換 見聞或發表政治言論,也有商店、銀行設在這 裡,當時的羅馬奴隸制度仍然存在,所以廣場 也是拍賣奴隸的場所。羅馬實施共和制時,羅 馬廣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到了凱撒大帝擁有強 大的權勢時,原有的羅馬廣場已不夠使用,於 是加蓋了凱撒廣場。 羅馬廣場是古羅馬一千年歷史的中心地, 在廣場入口處右方的艾米利亞(Emilia)會 館,是羅馬廣場擴建時最早的建築物。這個地 區銀行林立,成為金融中心,和後來隔著神聖 大道(Via Sacra)而建的凱撒會館一樣,都 是羅馬廣場的中心。從艾米利亞會館到神聖大 道的通路兩側,商店林立。艾米利亞會館西側 的庫利爾(Curia )是古代元老院所在,從羅 馬帝制到十八世紀,這裡一直是羅馬元老院議 n 貝的聚會場所。這裡的建築物,因為出現在莎 士比亞名劇「優里亞斯凱撒」中而名噪一時。 庫利爾前面有通往地下的階梯,為一八九九年 開發羅馬廣場的波尼所發現,是羅馬廣場最古 老的遺蹟;這裡還是羅馬城創始人羅慕洛的墳 墓。凱撒大帝在位時,曾下令用黑石裝飾這個 地方。入內參觀,可以看見其中一柱上刻有世 界最古的文字。 地下階梯的前方有塞維魯(Septimiu Severo)凱旋門,是公元二○三年為頌揚塞 維魯大帝和他的兩個兒子所建的,由門上繁複 的裝飾可看出羅馬藝術已逐漸在走下坡。而兩 位弟兄後來因爭奪王位,卡拉卡拉謀殺了他的 兄弟傑達,也把傑達的名字從凱旋門上除去。 這個凱旋門有三個拱門,表面有浮雕裝飾,描 繪著和安息(Parthia)人及阿拉伯人作戰獲 勝的情形。 凱旋門正左方是古代羅馬的講演壇,原本 是木材製成,安置在大會堂口,公元三三八年 改建,在一艘戰敗的敵船上取其喙形的船頭裝 飾在這裡。在講演壇的左方就是有名的維塞科 神聖大道,那是古羅馬舉行重要宗教儀式的地 方,也是凱旋而歸的軍隊必經之地。過去這條 路一直通到卡皮托利諾山丘上的邱比特神殿。 神聖大道的對面是有八根壯麗大理石圓柱 的農神殿。這座神殿建於公元四九七年,沿著 神聖大道可看到朱利亞會堂(Basilica Giulia )的柱基。這是公元前六十四年,凱撒下令建 造的,後來遭大火焚燬,在奧古斯都大帝時再 建造。其中也有民事法庭,是羅馬制訂法律的 地方。 朱利亞會堂的東方,有弗卡(Colonna di Foca)圓柱,是為了紀念東羅馬帝國皇帝 弗卡而於公元六○八年建造的,是羅馬廣場中 最遲建造的紀念物。在七世紀時弗卡同意教宗 伯尼四世將萬神廟改為天主教堂,百姓為了感 恩而從一座古老的建築體上取下了一根帶溝槽 的美麗石柱豎立於此,並在柱頂放置弗卡的雕 像。 在朱利亞會堂南方較高的臺地上,有科林 斯式的三根圓柱,這就是有名的雙子星神殿( Tempio di Castore e Polluce),也稱為利 斯托雷及保羅齋神廟,是為了紀念公元前四八 四年羅馬和伊突利亞的戰役中,由於一對雙胞 胎兄弟的幫助使羅馬獲勝而建造的。這個神殿 於公元前四八四年創建後,曾多次修建,現在 存留的三根圓柱,是公元二世紀哈德良大帝時 的遺物。這座建築可以說是羅馬政治歷史上重 要的建築物之一。 雙子星神殿的東鄰是維斯塔神殿( Tempio di Vesta),維斯塔是古羅馬所信奉 的女灶神,由於古代群居以火種為寶,保持火 種不熄非常重要,因此維斯塔自古在家庭和國 家崇拜中佔重要地位。這座神殿的規模不大, 建造日期大約是羅馬城建立後不久,曾經改建 過多次。神殿的內部,點著羅馬永恆的火炬, 由貞女們看守。到了現在,這個神殿殘留的遺 蹟,雖然只有少部分圓柱,但是仍然可以看出 圓形的神殿,是模仿義大利最古老形式的住屋 而建造的。天花板上有圓洞,好讓煙從這裡散 出去。神殿中的秘室,原來是收藏羅馬寶物的 地方,像徵著羅馬光榮的歷史。 守護神殿的女子叫維斯塔兒貞女(Vestal Virgins),是古羅馬宗教的女祭司,代表皇 族女兒,主持對女灶神維斯塔的國祭。她們一 共六個人,是聖潔的處女,享有許多榮譽和特 權,與皇帝一樣受到尊敬。住家都集中在神殿 的南方,一律是有中庭的兩層樓的獨立建築, 有廚房、飯廳、浴室和禮拜堂等生活設備。 從這些房屋往右走,可以通往法斯蒂羅神 殿(Antonino e Faustion),這個神殿右鄰 就是羅馬神殿,而這些遺址今天都成為基督教 的教堂。傳說法斯蒂羅皇后的去逝,皇帝悲傷 不已,而把死去的皇后神化,為她蓋了這座神 廟供奉。遊客如果想瞭解古羅馬,只有從這些 殘留的神殿正面柱廊,去緬懷當時的歷史了。 真理之口(Bocca della Verita)廣場的 名字非常有趣,Bocca是「口」的意思, Verita則是「真理」,合起來就是「真理之口 」廣場,名字來自於廣場上一座名為真理之口 、仿照海神特里頓面孔而製成的大理石面具, 據說撒謊者的手放入真理之口中,會立刻被咬 住不放。還有一種傳說是古羅馬士兵出征時, 怕自己妻子不貞,在戰後歸來時,將她帶到真 理之口前逼她坦白,有些偷情的女人因害怕手 被真理之口咬斷,就會對丈夫坦供認罪;有些 女人雖有外遇但死也不肯承認,結果手也不曾 被咬斷。久而久之,婦女們就再也不怕真理之 口,因此才有後來貞操帶的發明問世。 真理之口廣場在羅馬時代被稱為保里歐廣 場(Foro Boario),是商業重地,因為當時 台伯河供船隻航行,有許多船載著人、貨逆流 而上,於是河畔變成泊船地,成為活絡的生意 往來場所。殘留在廣場東面的大理石城門,也 是為了適應這裡的環境而建立的。另外,這裡 還有一座福爾圖娜(Fortuna )神殿遺址,正 面有四根巨大石柱。福爾圖娜是古羅馬所信奉 的女神,司掌時運,她相當於化育之神,與土 地的肥沃及婦女的生育機能相連,同時人們往 往向她占卜未來。 馬爾他騎士團廣場(Priorato di Malta )在圓形大劇場的南方,位於羅馬七個山丘中 最偏南方的阿維蒂諾(Aventino)山丘上, 這裡是綠地如茵的高級住宅區。面臨廣場靠近 台伯河的建築物,是駐屯於馬爾他島的十字軍 騎士團團長的豪華別墅,也是十二世紀以來非 常出名的遺蹟,遊客可以從庭院小徑深處的鎖 眼穴中,看見聖彼得教堂的特殊景觀,這已成 了義大利人遊覽羅馬的最熱門的景觀。 賓鳩(Pincie)是古羅馬許多瞭望臺之一 ,建於一八一四年,位置在著名建築師帕拉弟 奧所設計的賓鳩公園中,波各塞公園在東邊、 聖母院在西側,是拿破崙為了冊封為羅馬王的 兒子所建,所以又稱為拿破崙一世廣場瞭望臺 。在這個著名的庭園上,留存著麥迪奇的宅院 ,西面隔著台伯河,看得見梵蒂岡聖彼得教堂 的圓屋頂。東南方有蒙提(Monti)教堂,教 堂前面廣場中央有埃及式的方尖碑。羅馬古老 的市街和商業區就在賓鳩瞭望臺的腳下,再過 去中央是民眾廣場,左邊是同生教堂美麗的圓 屋頂,右邊是聖瑪利亞教堂,許多迷人風景, 一一呈現在眼前。這裡風景最美麗的時候是黃 昏,遊客可以選擇傍晚時分站在山崖上,俯瞰 民眾廣場,欣賞台伯河上壯觀的馬加里塔( Margarita)大橋,而兩公里外的聖彼得大教 堂在天空之下,也顯得無限莊嚴。 大教堂左側的山丘,正一點一點沒入絢爛 的晚霞中,尤其是太陽從大教堂圓頂的另一端 落下時,周圍景色,更是別有風味。在賓鳩山 丘的周圍,有古城牆的遺蹟,它和民眾廣場正 門的城牆建於同一時期。瞭望臺背後的綠林中 ,有許多義大利名人的半身像,山丘下面埋有 古羅馬暴君尼祿的骨灰。天氣晴朗的日子,當 地市民會鐫家帶眷到這個山丘上的廣場遊玩, 有時廣場上還有木偶劇表演,值得觀光客前去 欣賞。 除賓鳩瞭望台外,羅馬還有許多可以俯瞰 市區景致的瞭望台,開尼科羅(Gianicolo) 瞭望臺就是其中之一,這個瞭望台周圍有汽車 公路通過,因為上午時分逆光不便觀看,遊客 參觀這裡的時間最好在下午。 奎里納萊(Quirinale)山丘是羅馬七個 山丘中最高的一座,奎里納萊廣場正好在北山 丘最高的部分,向西延伸。廣場的中央有羅馬 皇帝奧古斯都的紀念碑,兩側有牽著馬的希臘 雕像,是羅馬時代的作品,右側十七世紀巴洛 克式的建築卡羅納別墅(Villa Calona),現 在是參議會大廈,左方有奎里納萊宮是十三世 紀時由當時的教宗格列高利所興建的,在一八 七○年之前一直是教宗的皇宮,共和國未成立 以前一直是王宮,現在是義大利總統府,沒有 特別的通行證是不許進入的,每天下午六點, 遊客可以到這裡觀賞衛兵交班的情形;也可以 在日落時分,佇立在宮殿前的廣場,遠眺聖彼 得大教堂的圓頂。 帕拉提諾(Palatino)山丘是羅馬七座山 丘中歷史最古老的,這是一個皇帝和貴族們所 擁有的雄偉邸宅和宮殿構成的超級住宅區。山 丘中最早的村落約創建於公元前八世紀,羅馬 的創始者羅慕洛曾經定都在這裡。選擇這裡為 首都所在地的原因,是因為地理位置良好,一 則靠近台伯河流域,二則因為它不會受到洪水 泛濫。山丘上的建築物自公元四十四年開始建 造,從奧古斯都大帝遷都到這裡開始,幾乎歷 代羅馬皇帝都把宮殿建在這個山上,其中最著 名的是宙斯神殿等三座神殿。羅馬滅亡進入中 世紀時,山丘成為弗拉吉巴尼家族的城堡。到 了十六世紀,這裡的主人是強旺的法納內塞( Farnese)家族,並且擴建了巨大的庭園。由 庭園的北端,可以盡覽羅馬廣場的風光。 西貝利(Tempio di Cibele)神殿遺蹟 是帕拉提諾山丘上最古老的遺蹟,大約建立在 公元前二○四年,至今殘留著一尊坐著的女神 像。此外,羅慕洛的住家也在這個神殿附近。 與神殿接鄰的利維姪紀念館(Casa di Livia )傳說是奧古斯都大帝妃子利維姪的住處,實 際上是奧古斯都大帝自己的宮殿,這是一座典 型的羅馬房屋,最大的特徵是房間朝中庭敞開 ,正面的房屋裝飾著令人驚嘆的壁畫。在這個 紀念館的左邊,有尼祿時代建造的地下通路, 可連絡圓型大劇場附近的尼祿宮殿、提比略宮 殿和利維姪宮。 卡皮托利諾山丘(Capitolino)是今天羅 馬市政府的所在地,在古羅馬時代則是都市國 家的中心,宗教的祭典都在這個山丘上的邱比 特神殿中舉行,可以說它是古羅馬最神聖的地 方。山丘上的卡皮多利奧廣場(Campidoglio )的名稱,義大利語的意思是「首都」,它也 是英語中「首都」(capital)。一字的字源。 這個位於卡皮托利諾丘陵上的遺蹟,現在雖然 已不再能辨認它昔日的面貌,但觸目所及,由 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廣場和階梯,以及屹立在 廣場四周具文藝復興時期格調的敦厚建築,形 成羅馬市內最宏偉的一隅。 在古羅馬時代,要登上這座山,必須從羅 馬廣場的神聖大道上去,現在可以由米開朗基 羅設計的階梯步行而上。階梯位於威尼斯廣場 的艾瑪努二世紀念館右側,階梯的兩旁配有埃 及的石獅子像,非常優美。登上石梯後,還可 以看見雙子星神像。廣場上鋪設著優雅的幾何 圖案地磚,與四周的建築物非常調和。廣場正 面的羅馬市政府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建築物,古 羅馬十三世紀時曾是元老院所在地。兩側的階 梯與噴水池也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廣場的前 面有羅馬女神密涅瓦(Minerva)和尼羅河及 台伯河等石像雕刻的噴水池。 此外,正面高大的鐘塔也相當引人注目, 在市政府的市議廳,有凱撒像和埃及艷后克麗 奧巴特拉(Cleopatra)像,市政府的後方, 保留有歷史文獻的機構。卡皮多利奧廣場兩邊 的建築物,也都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右側的 康塞爾華特宮(Conservatori)以收集古代雕 塑為主,和右側的卡皮托利諾博物館同樣為博 物館使用,收藏非常豐富。在廣場的中心,還 有羅馬皇帝的塑像,它的底座也是米開朗基羅 設計的。這座馬爾可奧雷利歐(Marcus Aurelius)大帝騎馬的青銅像,在古代裝飾羅 馬的許多銅像中,是碩果僅存的一座,可以說 是無價之寶。曾被誤傳是君土坦丁大帝的雕像 ,因此一度被保存在教會中,一五三八年才由 拉提拉諾教堂移到這個廣場上。 卡拉卡拉大浴場(Terme di Caracalla )是古羅馬大浴場之一,位置在古鬪獸場南方 一公里半的地方,是一座體積非常龐大的混凝 土建築物,公元二○六年塞維羅皇帝下令興建 ,歷時十一年由卡拉卡拉大帝舉行開幕典禮, 但是到了他的繼任人阿雷桑得諾塞維羅才真正 興建完成,一直到五世紀中葉止,都作為浴場 使用。浴場主體建築面積兩萬六千四百五十平 方公尺,周長一千六百公尺,圍牆用紅和橙兩 色的磚砌成,場內為寬敞的拱頂浴室,可以同 時供一千六百人享受沐浴之樂。建材以上等的 大理石為主,包括冷水浴室、溫水浴室和熱水 浴室。冷水浴室和熱水浴室之間是一座大廳, 有巨大的拱頂和高側窗,是中世紀教堂內拱頂 中堂的原型。 浴場在當時的社會中,是社交場合的一種 ,所以除了浴池所在的浴室外,另外還包括了 運動的健身室、休閒的娛樂室和圖書館等,庭 園也經過精心設計,連地板也是用豪華的馬賽 克瓷磚鋪成,由此可看出,這個浴場在羅馬帝 國全盛時期是統治階層們最豪華的遊樂場。可 惜在中世紀時,浴場受到嚴重的破壞,到今天 雖僅存殘垣斷柱,但還可以看出當年的規模, 令人讚嘆不已。現在這個地方常常被用來作為 露天音樂或舞劇表演場,並且是全歐洲最大的 露天劇場,每到夏天夜晚這裡經常有精彩的舞 劇表演。 迪歐克雷茲諾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建於公元三○三年,可以容納 三千人,曾經也是羅馬最大的浴池,現在已成 為羅馬國立博物館以及一五六六年由米開朗基 羅將一個浴場大廳改建的聖母大教堂(Santa Maria degli Azgeli),教堂正門及大殿還保 存著許多古蹟。原來浴池的通路,現在雖然已 變得狹窄,但從中可以瞭解當地人為避免破壞 歷史遺蹟所花費的苦心。大殿中有十六根圓柱 ,其中有八根是羅馬時代建造的,採用埃及花 崗岩為材料。主祭壇背面庇護(Pius)四世的 塑像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古羅馬廢墟正對著羅馬市最熱鬧的科索路 ,它的位置在白色大理石建成巨大壯觀的艾瑪 努二世紀念碑後方,較路基低約三公尺多的一 大片空地上。這裡正是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帝國 首都的中心,神廟殘留的石柱、巨大的凱旋門 式拱門,以及地基猶存的寬廣廣場,就是古羅 馬市民們聚集活動的地方。 台伯河(Tiber)是與羅馬三千年歷史榮 枯盛衰攸關的河流,河的中央有一個形狀很像 台灣的小島,稱台伯納島(Isla Tiberina) 。根據羅馬的傳說,這個島是人民不滿「高傲 的國王」泰爾奎諾驅逐百姓的行為,在憤怒之 餘把收穫的穀物丟棄到台伯河而造成的。這種 傳說的由來雖已不可考,但是台伯納島在台伯 河中就像一艘船,讓兩岸的人便於渡過台伯河 ,因此成為連接地下資源豐富的北部和南部穀 倉的交通要衝。 公元前二九一年,島上建造了一所醫學女 神的神殿,從此以後這個島就帶有一種神秘的 氣氛。由於台伯納島自古以來,就具有作醫院 用地的傳統,所以直到現在,仍在教會的管理 下經營了一所現代化醫院。在醫院前方的聖巴 托羅米歐(San Bartolome)教堂,十七世 紀時曾改建過,但仍保存了建於公元十世紀的 鐘樓和羅馬時代的十四根圓柱。這個島由兩座 橋和外界相連,兩座橋都充滿了古典的氣息。 卡約切斯蒂歐金字塔(Piramide di Caio Cestio)位於羅馬市南方,是羅馬唯一的一座 金字塔。塔高一百二十一呎,全部由白色大理 石蓋成,塔內有一間墓室,牆壁上有飾畫及文 字雕刻,這是在共和國末期,為了放置卡約切 斯蒂歐的骨灰而興建的。從碑文可看出他曾在 羅馬時代曾當過護民官、審判官、執政官。 聖卡利斯圖墓地(Catacombe di San Callisto)是到羅馬旅遊必看的景點之一,共 有五十多個墳墓,蜿蜓的地下通道長達三十 多公里,在這迷宮般的地下通道中,有禮拜堂和 納骨堂散佈其間。據說有一條最古老的地下道 可以直通希臘,可是現在找不到了。這裡是兩 千多年前羅馬基督徒為了逃避迫害,用作聚會 和祕密信仰活動的場所,遊客進入地道後,會 感覺陰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必須有神父導遊 ,才能在眾多通道中不致迷路。 除此之外,在聖卡利斯圖南方的阿匹亞舊 街道上,還有許多羅馬貴族、將軍或士兵的墓 地,以及許多墓碑和紀念碑堅立著。其中最有 名的羅馬時代紀念碑是克拉索的夫人、聖女塞 西莉亞梅戴拉(Cecilia Metella)陵墓,這 座陵墓是公元一世紀羅馬共和國後期的建築物 ,建造在三十平方公尺四方形土臺上,直徑二 十公尺。公元一三○九年,這個建築物曾作為 城堡使用,是羅馬南方戰備強固的門戶。 羅馬還有一座天主教苦修教士的墳場,墳 場的本身好像一座花園,只是在它的地下埋著 許多羅馬天主教苦修僧侶的遺骨,一共有三千 多具,全部是由耶路撒冷一座古老天主教苦修 院運來的。在墳場上面臨街的地方蓋了一排長 方形的房屋,屋中堆滿已予美化的白骨,用以 吸引觀光客前往參觀。房屋臨街牆壁沒有窗子 ,只在房屋右邊開了一扇大門作引道,進門右 側牆邊置有玻璃櫃臺,看守的人在這裡兼賣紀 念品和風景卡。朝向墳場的牆壁上開了五個窗 戶,可以看到窗外種滿了樹木和各種花草的花 園,園中小徑兩邊地下就是古修僧侶埋骨所在 ,也吸引許多信徒在此虔誠默禱。 墳場隔成四間,每間都用僧侶的骨堆砌成 牆壁、壁爐和窗戶,天花板上粕著一節節的脊 椎骨,用肋骨和臂骨拼成圓形的圖案,地上用 黃土堆成一個墳墓,墓的四周插了許多黑色木 製十字架,有的十字架上還貼著名片。每間墳 場都擺著四具用銅絲穿連成整個人形的完整骨 骼,再將苦修僧侶所穿的皂色僧袍穿在骨骼的 外面,骷髏頭上還戴上披風,腰間繫著草繩, 雙手捧著黑色的小十字架;一具站著作凝神遠 眺狀、一具站著作沈思狀、一具立著作懺悔狀 、另一具則躺在壁爐的下方好似在休息。第一 間入口處的矮牆上有一個骷髏頭,據說前往參 觀的人如果摸了那個骷髏頭一下,就可以帶來 幸一福,因此日子久了,這只骷髏頭骨已被摸得 光滑溜溜的。由於這裡的人骨都被美化了,因 此不致使參觀的人有恐怖的感覺。 在羅馬還有一些古蹟可以參觀,在古鬪獸 場對街有一座公元前的鐵達時拱門,進去是一 條「神聖之路」(Sacred Way),寬闊的青 石板大路上,偶有穿著黑道袍的神父低頭向前 疾行,看起來有無限幽靜莊嚴。路邊還有一座 維納斯女神廟,但已傾圯,僅殘存著矗座。附 近有十根大石柱,是古教堂的遺蹟。由鐵達時 拱門出來沿著路走,可以到達古羅馬市場,這 裡是古羅馬城的中心,有神廟、拱門、法庭和 住宅的殘蹟,一片斷柱殘壁,滿目荒涼,現在 已被封鎖起來,晚上還有燈光照明。 遊客如果能在羅馬滯留多日,可以選擇一 個晴朗的好天氣,到波各塞公園散步,沿著鋪 石路,可以看舊市街上有許多石頭的鳥屋,景 致特殊,可以說是別有洞天,而修剪整齊的西 洋式庭園,陣陣花香撲鼻而來,也格外清爽宜 人。這裡的庭園建於十七世紀,是樞機主教波 各塞為自己居住的邸宅特別設計的。附近有賽 馬場、馬匹訓練場及騎馬訓練場等,還可以看 到英國詩人拜倫的座像。在波各塞美術館左方 是西那廣場,廣場北方有動物園、小池塘,如 果乘馬車來這裡遊覽,會倍感優雅愜意。 在市中心南方七公里處,是羅馬萬國博覽 會(E.U.R.)的會場,也是政府機構的所在 地。這裡街道非常寬廣,現代化大樓和四周優 美的自然環境,形成調和的景觀,雖然現代化 公寓不斷成長,這一帶已逐漸成為新的羅馬市 區,但整個地區,就像一個自然的大公園。 近郊有許多觀光點 羅馬市的近郊不但風景秀麗,古蹟處處, 而且有許多娛樂區,僅僅周邊的海邊娛樂場就 有二十五個以上。 安扎歐(Anzio)海邊娛樂場距離市區南 方約六十公里,位於伸入第勒尼安海的半島上 ,曾經是沃爾斯基人的要塞,公元前三三八年 被古羅馬征服後成為四季遊覽地,建有許多豪 華的古羅馬別墅,公元五十九年尼祿建立港口 ,一八六○年屬義大利,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盟軍曾經在這裡登陸,有鐵路可通達羅馬,海 岸是遊艇港和漁港。以港口為界,東邊稱萊萬 特(Levante),西邊稱波冷提(Ponente) 。當地人主要從事漁業,建有魚類冷凍加工廠 ,以及肥皂和清潔劑製造廠。這裡的海岸又長 又寬,夏天來避暑的人把藍色的太陽傘排列在 海濱,構成一幅特殊的景色。海濱沿岸的公路 上,到處林立著旅館和餐廳。這裡有大量的羅 馬古蹟,包括港口、劇院及尼祿的別墅等。在 尼祿的別墅內,藏有許多藝術珍品。 鄰近港口的威圖羅(Vettuno)遊樂場, 原是一座中產階級所擁有的古城,它和別墅很 多的安扎歐比較起來,消費較為大眾化。 聖塔瑪利尼拉(Sant Marinella)位於 羅馬市西北方約六十公里處,是一個松林圍繞 、風光明媚的地方,大部分陸地突出於海灣, 漁港、小島、砂岸及岩岸分布適中,自古以來 就是中產階級喜愛的海灣遊樂場。在遊樂區附 近的聖塔塞維利(Santa Severa )沙灘,正 好位於羅馬和熱那亞的界棧上,開車從阿匹亞 街往前走,約一小時車程,假如搭火車,從歐 斯提恩塞(Ostiense)車站出發,約費一小時 十五分鐘。 在羅馬市郊南方有兩座賽馬場,賽馬季一 年有三次,分別是二至三月,五至六月及九至 十一月。較重要的錦標賽是五月的德貝( Derby)杯和總統杯賽。另外,南郊還有賽狗 場和自行車賽場,地點就在前往萬國博覽會所 在的街區途中。 提波利(Tivoli)是羅馬市東方約三十一 公里處的小鎮,史前時期已經有人居住,在羅 馬共和國末期和古羅馬帝國初期已成為繁榮的 避暑勝地。到了十世紀發展為羅馬帝國的自由 城市。建有水力發電工程,主要工業有造紙和 其他輕工業。小鎮東方有安尼諾河(Anino) 潺潺穿梭在峽谷間,附近的阿涅內瀑布雄偉壯 觀,落差達一百零八公尺,風光十分幽美。 鎮內的古蹟很多,有古堡、豪華邸宅、庭 園及噴水池等。公元一五五○年,樞機主教埃 斯泰(d'este)在這裡建築了豪華別墅。別墅 除了以美麗的壁畫、精巧的雕飾和講究的傢俱 著稱外,最令人讚嘆的是庭園景觀,以及庭園 中大大小小五百多座噴泉,因而有千泉宮的美 譽。這裡的噴水池由貝爾尼尼設計,規模比西 班牙格瑞那達噴水池規模還要大,是運用了虹 吸原理建成的。樹木中由綠葉篩下的陽光,和 不絕於耳的水聲,讓人寧靜而舒暢。夏天的夜 晚,在開放參觀時間中,遊客可以來這裡一睹 燈火相映在水面,五光十色的景象,彷彿置身 夢幻世界一樣。 離台伯河六公里的山丘上,坐落著羅馬帝 國皇帝哈德良的別墅,據說公元一一八年,哈 德良大帝在國內各地旅行,看到許多特殊的景 觀,於是令人將這些景觀再造於這個山丘上, 但是好景不常,他只在這個別墅安享了兩、三 年時間就去世了。後來歷代皇帝陸陸續續增建 ,才有今天的規模。羅馬帝國後期,北方民族 入侵遭到破壞,又加上建造貝斯提(Beste ) 別墅時,多取用這裡的建材,才使這座老別墅 成為廢墟,漸漸被人遺忘。文藝復興以後,發 掘古蹟的風氣很盛,曾經從這裡發現了不少珍 貴藝術品,至今仍收藏在羅馬國立博物館、梵 蒂岡博物館、卡皮托利尼博物館,以及歐洲各 地著名的博物館中。這個別墅可以說是古羅馬 時代所遺留下來最豪華的別墅,被認為是羅馬 帝國繁榮和優雅在建築上的集中體現。別墅佔 地約十八平方公里,與其說是別墅,不如稱它 為皇家的花園城更為恰當;建築隨原地形而設 計,包括了浴場和它的附屬建築、圖書館、劇 場、室外餐廳、亭榭和住宅。在庭園中則分布 著雕塑、噴泉、水池、湖、運河及種滿松柏樹 的大道,是羅馬郊外景色怡人的好去處。 瑪麗諾(Marino)位於羅馬南方二十五 公里處,是一個約五萬人口的度假勝地,也是 著名的葡萄酒和洋蔥產地,同時還以美人多而 出名。這個城鎮建立在山丘上,過去是科隆納 (C'olonna)家族的管轄地。這裡有一個名 叫四摩爾人的噴泉,是為了紀念一五七一年勒 班托(Lepanto)戰役而建造的。在那次戰役 中,科隆納家族以西班牙海軍為主力,組成了 基督教聯軍擊敗了土耳其人。每年的十月,鎮 上都會舉辦葡萄酒慶典,當地的人都身穿傳統 服裝歌唱舞蹈;慶祝的高潮是四摩爾人噴泉噴 出大量香醇的葡萄酒,讓參加的人和遊客們驚 喜萬分。 弗拉斯卡蒂(Frascati)位於羅馬東南二 十五公里處,是羅馬市民每逢星期天踏青野餐 的去處。這個主教區,在中世紀時屬教皇國, 文藝復興以來是羅馬貴族們喜愛的避暑地,有 鐵公路通往羅馬,旅遊業和釀酒業發達,是義 大利著名的白葡萄酒產地。連文學大師歌德遊 訪此地時,都曾沉迷在美景、美酒之中,而樂 不思蜀,也寫了不少讚嘆的佳句。 這裡有很多別墅,僅羅馬皇帝和貴族的別 墅就達四十所以上,並且還有公元前六世紀的 蓄水池遺蹟、公元前一世紀的露天劇場遺蹟, 以及公元二世紀提比略大帝(Tiberianus) 別墅的遺蹟。到了公元十一世紀,這裡也成為 教皇的別墅所在地,其中最有參觀價值的要數 阿多奔狄里(Aldobrandini)別墅,建造於 十六世紀末,是一座文藝復興式建築,內部有 壁圭旦裝飾。 在弗拉斯卡蒂還可以參觀教堂,教堂內有 愛德華紀念碑和埃博拉琴塞圖書館。另外離城 約三公里處,還有一座風景絕佳的科塔佛里塔 ( Crottaferrata)修道院,是由十一世紀希 臘修道士創建的希臘風格建築物,有城牆和森 林圍繞,遊客可邀請當地的修士作嚮導,但是 不要忘記了供奉獻金。 羅馬南方還有法國大文豪斯丹達爾所讚美 的阿里西亞(Ariccia),再往南方走就是真 扎諾(Genzano)。春末聖體節以後的星期天 是這裡的春花節,當地人會舉行遊行,街道上 多處都是紛飛的花瓣,就像綴飾了色澤鮮艷多 彩多姿的花毯。在這座城裡有一個湖泊,古羅 馬人形容它是一面明鏡,湖畔的博物館內有羅 馬人所建造的巨大船模型。 塔爾奎尼亞(Tarquinia)距離羅馬西北 方約一百公里,是一個可以俯看第勒尼安海的 優美山丘,這裡還保留著中世紀城市羅曼蒂克 風貌。在公元七世紀時,這裡曾是伊突利亞都 市國家中最重要的都市。市中心的維特勒斯奇 (Vitelleschi)宮殿,展示著在當地遺蹟中尋 獲的壁畫裝飾和雕刻等藝術品。 這裡的諾左納利(NoZionale)國立博物 館的內部陳列著許多裝飾物,以及雕刻華美的 石棺,主要是屬於公元前三世紀的出土品。另 外還有一些埃及和希臘等國的歷史文物,從中 可以看出當時地中海各國的文化和貿易交流頻 繁。館中有一件著名的彩色雕像,名為「有翼 之馬」,大約是公元前四百年至公元前三百年 間的作品,栩栩如生,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塔爾奎尼亞市街的南方還有伊突利亞人的 地下墓穴,非常值得一遊。雖然墓穴中的美術 品已移藏於國立博物館,但遊客們還可以看到 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的巨大壁畫。這 些壁畫所描繪的內容,有伊突利亞人葬禮的形 式、劍術比賽、賽馬、狩獵、捕魚和祭祀等。 另外,這裡除了人的墓穴,還有豹和雌獅的墓 穴。墓穴內部,有許多房間,猶如死者生前的 住屋一樣排列著。 維泰博(Viterbo)位於塔爾奎尼亞東北 方五十公里處,由伊突利亞人建立,公元前三 一○年被古羅馬佔領,後來長期屬於教廷,一 三○九年歸法國的阿維農後衰落。第二次世界 大戰中間城裡有一千多人死亡,百分之七十的 建築被燬,但卻是義大利戰後恢復得最快的城 鎮之一,工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 由於這座城市曾經長期屬於教廷,因此在 中世紀成為基督教文化的中心。在皇帝派與教 廷派互爭權力的年代,教皇曾逃到這個宮殿中 度日。一二六一年開始的二十年間,這兒都是 教皇的宮廷,教皇選舉也是在這裡舉行。至今 留存的教皇宮殿帕比(Papi),是十三世紀 哥德式建築,迴廊非常漂亮。這裡的居民區多 是中世紀所建,變化不大,周圍有公元十一世 紀至十三世紀的城牆和城樓,裡面有羅馬式的 拱廊,還有十三至十四世紀的房屋和宮殿。除 了帕比宮外,著名的建築還有羅馬皇宮、十二 世紀的聖羅倫佐大教堂、十三世紀的聖方濟各 教堂、文藝復興時期的市政廳等,以及還保存 著維泰博聖人羅塞遺體的羅塞教堂。 奧斯蒂亞安提卡(Ostia Antica)在羅馬 西方二十五公里處,是羅馬時代的古城遺蹟。 傳說這裡是英雄特洛伊最初發展的根據地,但 是實際上,在公元四世紀這裡才漸具規模,後 來發展迅速,到了羅馬共和制時期成為羅馬一 個港口,帝國時期為商業中心和海軍基地。在 羅馬黃金時期,這裡更擴張成十萬人口的大都 市。然而自君士坦丁大帝遷都伊斯坦堡之後, 這裡漸漸衰退,公元五世紀後不斷被蠻族刼掠 ,再加上瘧疾流行,居民銳減,終於在九世紀 被廢棄,成為一個荒涼的廢墟。廢墟上現在還 可以看到用馬賽克鋪地的消防隊宿舍、納吐諾 (Nettuno)浴場、七十多家商店圍繞的科帕 利佐尼(Corporaz1oni)廣場、露天劇場及 中央廣場等。同時這裡不但有珍貴的歷史遺蹟 ,也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接近海岸的地方, 有義大利特有的傘狀松林,仰望碧空,聆聽濤 聲,真是一大享受。附近還有博物館,展示出 土的雕刻遺蹟,遊客們可以順道參觀。 列蒂(Rieti)市是拉齊奧區列蒂省的省 會。位於阿布魯奇山區靠近韋利諾河,古代是 薩比尼人定居地,後來成為羅馬里亞特地區, 中世紀初屬於倫巴底公國,後來併入教皇轄地 。人口約四萬三千人,有毛紡、化纖、化肥、 製糖和橄欖油煉製等工業。它是公路的交會點 ,有公路通羅馬、特爾尼及拉奎拉等地。這座 城市保存有十三世紀的城牆,十二世紀羅馬式 的教堂和主教宮殿等。附近的泰爾米尼洛是度 假勝地。 著名的水鄉威尼斯 水鄉威尼斯(Venice)風光明媚,是世 界上獨特的水上城市,古稱水都,在歐洲,再 沒有其他的城市會像威尼斯一樣,能引起人們 浪漫的遐思。它的位置在義大利半島東北角威 尼斯灣內的威尼斯湖中,地處波河三角洲的北 方,隔著一列小島及半島和亞得里亞海相望。 因係湖海交櫃之處,所以鹹水並不太鹼。這個 城市是義大利海中之城,建設得像一顆寶珠, 全市東西寬約三哩,南北長約兩哩,陸地街道 長九十哩,市街建築在一個新月形潟湖的一百 八十三個島嶼和沙洲上;最外圍是工業地帶, 其次是貧民窟,核心部分才是歷史遺蹟所在。 這座古老的城市在羅馬帝國時代還是-群 荒島,只有幾排建在木樁上的村落。羅馬帝國 末年,這個地方屬於帝國裡的第十州,是由威 尼斯(Venetia)和伊斯德利亞(Histria)兩 個地區所組成,是帝國裡最不安定的州之一, 民生困苦,時有動亂,人民時常被迫遠離家鄉 ,躲藏在海島上。公元五世紀羅馬帝國淪亡時 ,不少難民逃到這個交通閉塞的沼澤區安身, 這裡的地理形勢雖然可以避過敵人的搜索,但 是維持生命的僅有魚類、海水和少量的雨水, 生活艱苦可想而知,當時難民的住屋是用樹枝 編成的草寮,一半建在陸地,另一半建在水面 ,靠木樁支撐著,分布海面各處,有如水鳥的 巢穴。 古代的威尼斯從七世紀中葉開始具有政治 獨立性,稱為拜占庭威尼斯群島,是一個共和 國,已經有憲法和選舉,第一任首長在公元六 九七年就職。威尼斯市是公元八一○年由安吉 洛帕特恰帕朱(Angelo Partecipazio)和同 伴在里沃阿爾托(Rivoalto)島上建立的,他 們原來是居住在人口聚集重要地區的馬拉莫科 (Malamocco)地方。初期由於土地的缺乏 ,當地人民多在海中找生活,漸漸地捉摸到海 水變幻的秘密,成為技術高超的水上民族。他 們的後代也逐漸習慣海島新生活,憑藉著這些 長處,利用船隊作為附近各邦的海上運輸工具 ,賺錢拿回來建設這座水都。 公元一○○○年歐洲進入黑暗時期,威尼 斯已建設成優良的海港,不但貿易繁榮,並且 進一步發揚光大,和鄰近的希臘和君士坦丁堡 等城市簽訂了通商條約,財富日增,通商的觸 角更延伸到北非一帶。一二七一年,馬可孛羅 發現了東印度航纔,威尼斯成為東、西方交易 的中心和橋樑,把東方的知識傳到歐洲。十一 世紀末期,十字軍遠征以此地為基地,威尼斯 迅速發展成為獨立於拜占庭的城邦國家中心, 最後打敗了敵人傑諾巴,又戰勝土耳其而成為 地中海的領導者。到了一三○○,這裡已是歐 洲最強大的海權城市。 威尼斯這時和中國的關係也有增進,馬可 孛羅服務中國元朝二十四年,於一三○○返國 時帶回了中國的珍珠、寶石和文化,他的遊記 使得義大利人嚮往中國。 十六世紀歐洲大國的經濟注意力轉向美洲 大陸,威尼斯經濟逐漸衰落,一八一五年後, 威尼斯成為奧地利的領土,一直到一八六六年 才併入義大利王國。 威尼斯是羅馬帝國的文化中心,歷代公爵 統治這裡的手段都非常殘酷,凡屬異己,不是 被殺戮便遭監禁,不過這些統治者卻都是最慷 慨的藝術愛好者,許多名建築師替這些公爵設 計了華麗的宮殿,藝術家也前來作畫,因而威 尼斯在文字、美術和音樂各方面,始終居於領 導地位,一直到現在它還保留著濃厚的文藝氣 息。近年來許多國際性的文化集會,如國際電 影節和國際美術節等,都不時在這裡舉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許多城市添建 了無數高樓大廈,人口也迅速增加,威尼斯卻 儘量在保持它舊時風貌,人口也由最盛時期的 七十萬而逐漸減少到現在三十六萬,許多舊城 區的老住戶已遷往大陸和屏障礁帶上的利多島 。今日的威尼斯,古意盎然,風華依舊,雖然 商旅不盛,臚舶不再,但具備了現代文明的一 切方便,代之而起的是一團一團、一隊一隊乘 搭遊覽車來的觀光客。據估計現在每一百名威 尼斯居民中,只有一名常住;觀光客的人數卻 日益增加,每年六百多萬的觀光客中,大部分 都是外國人。 威尼斯七月的溫度高達攝氏三十二度,但 早晚有時還需要加件薄外套;一月分的氣溫最 冷也只到攝氏四度,這種情況並不尋常,所以 也只要毛衣或輕便的羽毛衣就夠禦寒保暖了。 這個城市的交通非常發達,由羅馬乘飛機 到威尼斯的馬可孛羅(Marco Polo)國際機 場,航程約一小時,由米蘭到這裡只需四十五 分鐘。從歐洲各大都市有頻繁的班機到達這裡 ,所需的時間是巴黎約需一小時四十分鐘,法 蘭克福需一小時十五分鐘,倫敦為兩小時五分 鐘。機場到市區的距離是十三公里,有機場巴 士行駛,約二十分鐘可達。由機場搭汽艇,也 可以直接到達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是由陽光、海水、人群、色彩構成 的一幅自然巨畫,各國旅客不同的皮膚、服飾 ,像是人種展覽會,各種攤販車子上琳琅滿目 的土產禮品,以及炫麗宏偉建築物的色彩,會 讓初來乍到的遊客看得眼花瞭亂,水城的瀟灑 ,盡在這一片色彩之中。在火車站前搭乘水上 巴士,或者是叫水上計程車的較小汽艇,都可 以經大運河去到各個旅館。 陸上交通方面,由羅馬或米蘭前來威尼斯 ,有便捷的鐵路和公路,在一天或半天內就可 以抵達;即使由北邊緊鄰的奧地利或瑞士翻越 阿爾卑斯山區前來,也僅需一日的行程。 海上運輸最為發達,因為威尼斯也是地中 海的港口城市,由這裡啟航的船隻,可以和國 內外的各大港口通航。 對內交通以水運為主,威尼斯水源自阿爾 卑斯山衝入龍巴平原,海流使河岸泥土積成一 條長兩哩半與河岸平行的長堤,堤上設有鐵、 公路和自來水管。鐵路系統是在一八四六年大 陸和主島的鐵路橋修通後完成的,與鐵橋並行 的公路橋則是在一九三二年才建成。 山上的清水和海裡的鹹水匯合在島的周圍 ,在這群小島之間,全賴縱橫交錯、蜿蜓曲折 的水上交通來維持。 在這些島嶼之間,共有一百五十七條風光 迷人的運河,其中最寬的一條大運河(Canal Grande)是反S形橫貫威尼斯全城,運河長 約三點二公里,寬三十七公尺至七十公尺,成 為市區的水上大街和這個城市的交通動脈,因 此遊覽大運河是觀光威尼斯的重要方式之一。 大運河又分成無數的大小支運河,其中次大的 運河叫做卡納里喬(Cannaregio);寬四至 五公尺的運河稱為利歐(Rio)。 全城有人行馬路約三千條,總長約一百五 十四公里。一般道路叫做卡利(Calle),沿 著運河的小路叫做奮達曼搭(Fondamenta) ,有時也和小運河一樣叫做利歐。由於城內禁 行車輛,汽車只停留在城外,因此威尼斯市區 可以說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水中大都會, 水舟互依,風情特殊。如果在陸上要運載貨物 ,多使用兩輪推車。 這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叫水上巴士的平底船 、叫小汽艇的水上計程車和一種頭尾高翹, 形狀狹長如獨木舟的岡朵拉(Gondola )平底 搖櫓小船,穿梭來往。水上巴士是體積比較大 的鐵殼船,編有號碼還設有站牌,由早到晚不 停的行駛在大運河上,每艘可載客一百多人, 負起自羅馬廣場至聖馬可廣場,以及各主要島 嶼間交通聯繫的責任,是最標準的水上巴士; 水上巴士稱為「維泊托」(Vaporetto),是 當地便宜又方便的大眾化交通工具。而水上計 程車是指摩托快艇,艇的大小不等,有的可以 載客七、八人,最大的可以載客十五人,隨時 包租,講好價錢出發,和計程車沒有什麼兩樣 ,當地人就稱它「的士」(Taxi)。 最有意思的是岡朵拉,它是威尼斯水道上 傳統的渡船,十一世紀時就載入史冊。據說在 中世紀,貴族們為了誇耀本身的財富,競相建 造富麗華美的遊覽船,奢侈的風氣成為時尚, 於是在一五六二年當局下令,規定遊覽船的顏 色限於黑色,至於船形也統一成今天的岡朵拉 形式。另一種傳說是認為在十四世紀中葉,黑 死病橫行,死人無數,岡朵拉成為運載死屍的 交通工具,從此以後,華麗的船身被漆成黑色 ,一直流傳至今。 這種船由八種木材,分四個程序,由木工 和鐵工師傅合作造成,船身狹長,雕刻精美, 並排著兩張高背椅最適合情侶倚偎而坐,船頭 尖尖翹起,使一頭較另一頭突出,以平衡船尾 船伕的體重。那些身手矯健、活潑開朗的船伕 稱做岡朵利爾(Gondoliere),多數是年輕 人,頭戴繫有紅色絹帶的白色槃帽,穿著橫條 紋的花T 恤,站在船尾搖漿。他們都經過嚴格 的訓練,因此操舟平穩,使船能夠輕快地穿梭 在寬狹不同的運河間,絕不會造成交通堵塞, 也不會有些微碰撞。 乘坐這種船走在波光瀲艷的河上,看著船 伕們彼此間打招呼,或對水畔樓台上的住家朋 友吆喝,別有一番情趣。水道兩旁的人家,窗 台上滿是詫紫嫣紅的花盆、吊花,門前則是供 小艇停靠的泊岸,水聲漫漫,水花幾可拍擊到 各個住家的門檻,悠悠律動的情韻,也直打動 遊客的心坎。 威尼斯有數百座不同造型,外表閃閃發亮 的宮殿和教堂也矗立在水道兩畔,猶如天方夜 譚神話裡的奇幻景象。入夜後與三、兩好友, 愛妻或是情侶,租乘一艘岡朵拉,再雇一位風 琴師加一名歌手的兩人樂隊,悠悠然駛入運河 水道,耳聽著義大利人寬厚的嗓門唱出優美的 情歌和拿坡里民謠,隨著輕舟緩緩穿過運河小 橋和窄巷,一邊欣賞著兩岸特殊風格的建築物 ,蜃樓水市、橋影波光,微風迎面而來,豈只 是羅曼蒂克?簡直可說是人間仙境。 每艘岡朵拉可以搭乘六人,收費按時計算 ,人數多少都一樣,上船前需講好價錢才不會 吃虧上當,晚上租金要增加百分之三十。 通常乘岡朵拉繞一圈最少得花四十分鐘, 而一些觀光團多只在威尼斯停留兩三個小時, 因此,在大運河幾個重要據點上,快捷岡朵拉 就應運而生,費用也節省不少,每人只需幾角 美元,就可以直馳彼岸;如果遇到船伕心情好 時,同樣會為遊客高歌一曲。 在威尼斯站在任何小船經過的水道橋上, 俯看一艘艘輕輕滑過水面的岡朵拉,聆聽船上 此起彼落的美妙歌聲,是一種特殊的享受。除 此之外,運河上還有許多大型遠洋輪、救護艇 、消防艇、垃圾船、飲料船、保安快艇、漁船 、殯儀船、軍艦、領港艇、拖船、海關艇和水 上交通船等,各式各樣,威尼斯這個生動的船 隻大博物館會讓你大開眼界。 這個水鄉中較大的島嶼上,還有一兩條馬 路,有的小島嶼上,只有一楝房子或是一座花 園。全市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義大利的別 墅和紅磚瓦的平屋,因此更顯得超凡脫俗。這 裡的遊客相當擁擠,但是沒有一般城市的喧囂 ,顯得非常恬靜。 遊客們到了這個水鄉,都喜歡在月明的夜 晚,到海上四處遨遊,或是在樹蔭下、花叢旁 悠閒地賞月,每會使人滌盡凡思,心曠神怡。 遊客如果是雙雙對對,自然情趣倍增;即使獨 遊無伴,也可以透過船伕的介紹,只要花很少 的代價,就可以請到一位包君滿意的導遊女郎 。在水巷河道的十字路口,也設有紅綠燈指揮 交通。 由於威尼斯是由多個島嶼組合而成,大大 小小的運河流經其中,隨著潮汐漲退,亞得里 亞海的水由基奧賈(Chioggia)、馬林慕高 (Malamocco)和南尼哥盧(S. Nicolo)三 個缺口湧入這片沼澤地,六個小時後,退潮時 又從三個缺口流出,所以沼澤的水,得以一日 兩次的完全更新,這不止調節了運河的水位, 也等於做了一次水道衛生工作,因為威尼斯沒 有下水道系統,污水處理全靠潮汐漲退解決。 威尼斯人很早就知道潮汐的漲退對生活環境的 重要性,為了這個緣故威尼斯市還特設立了一 個水管理局,統籌水資源的運作和保護,設立 了一條特別的法律,嚴禁民眾在運河上清洗地 氈。這條法律特別用拉丁文鏤刻在石頭碑上, 存於科利爾(Correr )博物館中,碑文寫著 :「任何人如果污染或破壞公共水利,都被視 為叛國。」儘管如此,到了現代,威尼斯水域 還是遭到了嚴重的污染,運河的氣味每到夏天 是臭不可當,有些小運河的河岸水中還漂浮著 垃圾和廢物。 運河兩邊樓層重重,有的是朱門巨宅,有 的是平民之家,門旁都有碼頭,並繫有船隻。 大多數住宅斑剝浸蝕,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屋, 有些建築已改成設備豪華的旅館。 橫跨在運河上有四百多座橋,就作用來講 ,有連接島嶼的橋、有連接道路的橋、有銜接 兩岸建築的橋;就形狀而言,有宏偉的大橋、 有精緻的拱橋、有平實的矮橋、橋外橋和有華 麗棚蓋的行人橋;以材質分,有原始的繩索橋 、吊橋、鐵橋、石橋、木橋等。越是支流小水 ,越是橫橋處處,高高低低,寬寬窄窄,形形 色色不一而足,威尼斯真可以說是今日世界上 橋樑最多最別致的城市,小船穿梭來往,船伕 以漿借力,低頭躲橋,也成為特殊的景觀。 在這眾多橋之中有兩座最有名,一座叫做 嘆息橋(Bridge of Signs),位置在聖馬可 廣場附近的一條河上,建於一五六六年。這是 一座帶棚頂的巴洛克式石橋,有三層樓高,橋 的兩端連接著的房子都是石造的壁和窗,封得 密不透風。從前橋的一端是法院,另一端是道 奇宮監獄,囚犯受審時必須經過這座橋,眼看 著小窗外的自由天地,想起自己此去生死未卜 ,不由得發出淒涼的嘆息聲,因此詩人拜倫把 這座橋稱為嘆息橋。 事實上這座橋並不長,只不過是小小的通 道罷了,但是這座一端連著光明,另一端連接 著黑暗的監獄,它本身所代表的意義遠勝於橋 的大小。橋面從中分兩個小狹道,一為入獄之 道,一為出獄之道。走廊低矮,必須彎腰才能 通過,而且隘道昏暗,鐵門內是暗無天日的獄 室,室中殘留有木椅木桌,牆上掛著刑具,在 中古時代,這裡是拘禁死囚的水牢,當時那些 反抗統治者的人士,多冤死這兒。 現在這裡已變成威尼斯的熱門觀光點之一 ,有很多情侶雙雙對對刻意在黃昏時刻、鐘聲 響起的那一剎那乘小船穿過嘆息橋,據說這樣 才能白頭偕老,永浴愛河。 利雅都(Rialto)橋橫跨大運河最狹窄處 ,連接利雅都島和聖馬可(San Marco)島 ,是運河最長和最古老的橋,全部採用白色大 理石,於一五九二年由安東尼龐特設計建成的 單孔石拱橋,其建築和工程成就尤其著名,是 文藝復興時期的巨構。橋長四十八公尺,寬二 十二公尺,矩形的三車道寬潤橋面上,兩壁各 有十二個拱門,兩邊圍著石欄杆,橋中心有涼 亭,兩邊是商店及行人道,儼然一條商店街。 以橋為中心的周圍一帶區域,是威尼斯的 商業中心,在十二世紀已是各島居民的貿易中 心,現在仍然繁榮,遊客絡繹不絕,有許多銀 樓和皮製品商店,由於曾經是莎士比亞喜劇「 威尼斯商人」的舞臺背景地,因此有很高的知 名度。 整個威尼斯是無數小市場構成的巨大市場 ,每個威尼斯人都是精明的商人。旅遊文化的 成熟表現在商品的多元化上,從高級到低級, 從東方色彩到西洋風格,琳琅滿目,應有儘有 ,可以滿足各層次遊客的需要。這個港都一共 有一萬五千多幢古老的屋子,狹窄的街道就像 巷子一般,在相當窄的街上,除了兩邊的商店 外,馬路當中還有一排攤位,遊客被夾在三排 店鋪的擁擠道上,不斷受到兩邊商品的誘惑, 最後只能乖乖的不斷掏出錢來。 在繁華的商業區開設了許多旅館、餐廳、 酒吧、時裝店、紀念品特產店、冰淇淋店、義 大利著名的鞋店和披薩店等。披薩是當年馬可 孛羅從中國引進大餅改良而成的一種麵食,大 煎餅上面塗滿起士、肉和蘑藷,在街頭的店鋪 ,買一片披薩,叫一杯啤酒,所費不多,卻吃 得瀟灑。 在飲A 艮方面,威尼斯的傳統主食是米飯, 是用豆子摻米煮熟配上些乾火腿屑,也別有風 味。肉類食物的菜餚則和其他都市差不多。威 尼斯人對喝酒特別講究,飯前一般都喝苦艾酒 (Vermut),飯後喝一杯來自西西里的瑪塞 拉(Marsala)酒,或瑪維西亞(Malvasia )葡萄酒。其他一般常喝的酒也有白蘭地、啤 酒等,種類繁多,遊客可以任意選擇。 當地餐廳的費用從合理到令人咋舌的昂貴 價位都有,一般「遊客餐」的價位在十至二十 美元之間。當地菜餚以海鮮為主,雖然吃起來 和羅馬、翡冷翠沒什麼兩樣,不過比較新鮮, 大都就近在亞得里亞海撈取的,有螃蟹、比目 魚、海蝦和鰻魚等。威尼斯雖然是水鄉,一般 餐廳對海鮮的處理卻有很多地方不及中國人, 在這裡可以吃到烤龍蝦、燒烤鰻魚等,但卻吃 不到豐富的中國海鮮,而且價格不菲,一隻烤 龍蝦在餐廳賣到兩百五十美元左右。 市區的安提科瑪提尼(Antico Martini) 高級餐廳,服務殷切熱忱,佐料極佳,餐點以 海鮮前菜最為有名,只在晚上營業,客人多為 歐洲社交界名流雅士。鳳凰(Taverna La Fenice)餐廳以餐後點心桃杏甜點為人們稱 道,營業時間也只限於晚上,星期天及星期一 休息。風帆(La Caravella)餐廳價格較貴 ,不過服務週到,餐具精美,桌椅造型典雅, 在這裡用餐是一大享受,另設小型酒吧,氣氛 很好。丘亞得利餐廳(Quadri)是威尼斯最 有名的餐館之一,以十八世紀風格的化妝鏡及 繪畫為壁飾,遊客在這裡可以邊欣賞屋外聖馬 可廣場的風景、邊悠閒地用餐;這個餐館星期 一休息,每年的十一月至第二年三月間休業。 哈里斯吧(Harry's Bar)餐館是威尼斯最高 級的餐館之一,面臨大運河,以海蝦、加料飯 及魚湯最受歡迎;這裡的海鮮全都捕自亞得里 亞海,味道美,在餐館一樓還設有酒吧。 由於觀光客絡繹不絕,因此威尼斯旅館的 床位比羅馬要多兩倍,還有一些有現代化設備 的觀光大飯店,都是設在古色古香城堡式的別 墅裡,而且都招待親切,價錢公道。 一般雙人房一宿包括早餐在內,房租約為 七十至九十美元。在威尼斯旅遊,最好選擇靠 近大運河的飯店,這樣才能享受到威尼斯旖旎 的風情和美麗的夜景。由於夏天是觀光的旺季 ,旅客蜂擁而至,所以為了確保有地方住,儘 可能提早預訂房間。坐落在碼頭附近一帶,大 多數是義大利式的旅館,房間雖小,設備齊全 ,有冷暖氣服務,到商店和餐館都很近,尤其 是到聖馬可廣場最為方便,同時有住在威尼斯 水域的特別感受。 市區最豪華五星級的西布萊尼國際觀光大 飯店,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它的總統套房布 置得極具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非常雅 致,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西方七國領袖在威 尼斯舉行經濟高峰會議時,美國總統雷根夫婦 就是住在這裡。 市區的高級大飯店還有格里提宮(Gritti Palace)飯店,面臨大運河,到聖馬可廣場 也近在咫尺;裡面有十八世紀的繪畫和傢俱, 一切的藝術擺設都是真品,是世界有名的飯店 之一,有九十九個客房。西帕尼尼飯店的位置 在聖馬可廣場附近,九十間客房,設備豪華, 附設有游泳池;在這裡可以眺望大海,享受悠 閒寧靜的氣氛。達尼里(Danieli Royal)飯 店面臨運河,是威尼斯首長丹特羅的府邸改建 的,飯店內設備完全現代化,共有兩百四十六 間客房,可臨窗遠眺潟湖的豪華套房,每天房 租要五、六百美元。 保爾喬里沃得(Bauer Grunwald)飯店 位於聖馬可廣場附近,是一家格調高雅,具有 傳統風味的大飯店,有面臨大運河的陽台和屋 頂花園等休閒設施,有兩百一十三個房間。位 於聖馬可廣場西南面的尤羅芭(Europa e 飯店,臨大運河,交通方便,擁有一百四十個 房間;在飯店裡可遠眺聖瑪利塞路特(Santa Maria Salute)教堂。首都(Metropole)飯 店,可以眺望礁湖,有六十五個房間。月亮( Luna)飯店位於聖馬可廣場旁邊,建於一四 七四年,歷史悠久,是最具有傳統特色的飯店 ,裡面設備現代化,有一百三十個房間。大運 河(Monaco & Gran Canale)飯店位於聖 馬可廣場邊最好的地點上,在這裡眺望廣場, 視野最美,八十個房間的室內裝演和設備都精緻 完美。隆得爾宮(Londra Palace)建於一 八八八年,具有義大利傳統風味,是一家臨礁 湖的飯店,有六十九個房間。加貝利聖維斯飯 店(Gabrielli Sand Wirth)位於塞希維尼( Sehiavoni)碼頭東邊,靠近礁湖,有一百一 十個房間,飯店內古色古香,尤其家具和擺飾 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古董。塞圖尼爾國際( Saturnia)飯店,是一家由十四世紀時的公館 所改建的,有九十四個房間。位於威尼斯中央 車站正對面、臨近大運河的卡爾登(Carlton Execueire)飯店,地處小型巴士起點站,交 通方便,有一百二十二個房間。公園(Park )飯店位於羅馬廣場附近,有優美的庭園,內 部設施完善,有一百個房間。 在威尼斯,遊客還可以搭水上巴士到東邊 的利多(Lido)島參加帆船和衝浪等海上運 動,也可以打網球。威尼斯的夜生活也極富浪 漫色彩,不論是在大運河上泛舟,聽聽有名的 義大利歌劇或是到賭場去豪賭一番,都足以回 味無窮。威尼斯的公營賭場在利多島,只在四 月至九月之間營業;到賭場去的男士遊客必須 穿西裝打領帶,並且要帶護照。賭場的設備應 有儘有,可玩輪槃、梭哈、吃角子老虎和傑克 (Jack)等,還有餐廳、夜總會和劇院等場 所供遊客盡情玩樂,因此賭博是威尼斯夜裡最 受歡迎的節目。 義大利歌劇名聞全球,愛好音樂的人尤其 不可錯過,通常如想欣賞歌劇,可以到鳳凰歌 劇院(Teatro La Fenice),它是十九世紀 以後歐洲最有名歌劇院之一;鳳凰歌劇院一年 四季演出從不間斷,即使在十二月至五月遊客 稀少的季節裡、歐洲的主要劇院都休息時,這 個歌劇院仍照常上演劇目。在夏天的時候,道 奇宮(Doge's Palace)的中庭,常有音樂會 演出和室外樂團的表演。每隔兩年的六月至十 月間,威尼斯都會舉辦一次國際性現代藝術展 (Esposizione Internazionale d'Arte Moderna),位置在馬蒂里(Martiri)路七 號前的小公園內。 待在咖啡廳閒坐聊天或在街上散步,也能 欣賞年輕義大利戀人卿卿我我的浪漫;最好租 一艘岡朵拉,穿梭水中橋下,欣賞美麗威尼斯 夜貌,將是會忘卻塵懷、愜意舒適的事。總之 ,遊人在威尼斯是絕不會寂寞無聊的。 這個在九世紀時就是貿易商港的城市,後 來因印度新航線的發現,港口的重要性一落千 丈,但傳統工藝卻仍保存下來,成為重要的產 品且聲名不垂。主要的產品如嵌鑲馬賽克工藝 和石雕工業,承襲義大利傳統的風格設計,結 合現代科學技術,製作出了逼真的彷古工藝品 ,很受觀光客的喜愛。這裡的土特產品還有曾 一度失傳的玻璃藝品、面具、花邊編織品和皮 革製品等。威尼斯的玻璃製品從十三世紀開始 生產,品種繁多,色彩瑰麗,造型奇巧,讓人 愛不釋手。不過價格家家不同,每家都號稱是 手工製造的「獨家」產品,其中最多的是各式 的玻璃瓶,以及摻有金粉豪華氣派的成套杯壺 ,猶如宮廷宴會御用品般金碧輝煌,在燈光輝 映下更顯得耀眼奪目。 許多展售店會先招待遊客到他們附設的工 廠中,現場參觀老師傅施展百年傳承的高超技 巧製作水晶玻璃,他們手上的那支長長鋼桿, 就像魔術師手中的魔術棒一樣,就在短短的幾 分鐘之間,棒尖一團輕輕的火紅玻璃胚,就變 成栩栩如生昂首神氣的奔馬、展翅飛翔的雀鳥 ,以及引頸啼春的雄雞等,令人嘆為觀止。據 說現存威尼斯的水晶玻璃技術工場約有一百家 ,技工六千人,大部分玻璃工廠都設在穆拉提 諾島上,產品百分之六十出口。 威尼斯錫釉陶也很出名,一些裝飾性紀念 品、球形器物和樂器,在白色埋胎底上,用藍 色的釉彩繪出鮮明的綾條,或是交織在一起的 枝莖圖案和阿拉伯式花葉飾組成精密的網狀圖 案,非常討人喜愛。 威尼斯花邊是一六二○年後發展起來的, 工藝精巧,那些小圈、渦卷和傳統的葉子圖形 好像浮雕一樣,十分可愛。這裡的花邊編織品 雖然價格並不便宜,但質地精緻、花樣高雅、 種類繁多,從嬰兒用品到休閒服,應有儘有。 另外,威尼斯還有很多製造小丑面具的紀 念品店,其中有一家製作傀儡戲道具的店,更 是號稱每一件作品都是出自藝術家之手的單件 創作,作品都有藝術家簽名。其中有一件貓騎 士的作品相當生動,貓頭造型詭異,栩栩如生 ,令人印象深刻。 威尼斯是義大利名牌皮飾店的總匯,華貴 的皮件都是名媛雅士的最愛,而且價格在威尼 斯要比其他地方便宜得多。另外,威尼斯首飾 、耳環、戒指和胸針等也都有自己特殊的風格 ,都是最好的紀念品,自用贈友都非常合適。 威尼斯市內古蹟多 威尼斯是義大利文化藝術歷史名城,然而 目前面臨著潮洪、城市下沉和污染的三大危機 。一九六六年洪災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動員 國際力量設法拯救這座古城。 整整三十年後的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一場時速九十公里的強風帶來的驟雨,使得 台伯河水暴漲,威尼斯一日之間水淹全城八成 以上的面積,積水達一點三四公尺,居本世紀 水深第十六位,又造成不小的損失。 由於威尼斯建在沖積污泥和粕土層上,多 年以來地層一直不斷下陷,在九百多年前的威 尼斯,海平面比現在高出六呎。由於不斷受到 海潮的侵蝕,加上北部冬季風雨增加,工業區 環礁處航道被不斷加寬,使礁岩的防波能力大 為削減。 市區約有兩萬口水井,也被人們經年累月 不斷汲水後,泥土填塞了空隙,導致整個地層 的嚴重下陷,鹹水湖中島嶼下面的泥土也逐年 低沉,使地面每十年大約下降兩公分。加之工 業區地下水漫無止境的抽出,近年每到秋雨時 節,市區淹水常達一公尺以上。如果沒有適當 的補救方法,預計再過幾百年,威尼斯將因被 海水淹沒而成為歷史上的名詞。 此外,威尼斯季節性的水患也使這裡的古 代建築物更形脆弱,鄰近工廠冒出的微酸性煙 幕,也造成了空氣污染的公害,嚴重地腐蝕著 石雕和泥膠壁畫的表面。為了拯救這座水都, 義大利政府已下令封閉了當地所有的水井,而 改用管道從山區引水,規定只能用煤氣和電作 為燃料,工業煙塵要經過過濾。另外,大批的 專家也已使被大水毀壞的數千萬公尺壁畫和油 畫恢復舊觀,教堂和宮殿也已洗刷一新。 這座城市為世界十大觀光勝地之一,全市 被交通主幹的大運河分為數段,一百多條小運 河密布,沿岸羅列著歷史性建築。這些建築具 有威尼斯自己的特色,還兼具義大利、拜占庭 、哥德、阿拉伯和巴洛克式建築的風格。 威尼斯的彼薩洛宮(Palazzo Pesano) 是大運河沿岸許多貴族住宅中最重要的一座, 十八世紀時由當地富豪彼薩洛集資興建,是巴 洛克式三層建築,現在一、二樓作為近代美術 館,在它許多陳列室裡,都可以欣賞到威尼斯 大運河的壯麗景色。這裡有當代義大利重要畫 家的作品,包括羅索和馬丁尼,還有其他各國 著名現代藝術家的繪畫和雕塑,如康定斯基、 克利、馬蒂斯、柯洛和夏卡爾等。宮內還收藏 了中國和日本的藝術品,大部分作品在巴爾迪 伯爵、波旁帕馬爾王子亨利的藏品陳列館中, 有一個柬埔寨的十二世紀佛像,很吸引觀眾。 在彼薩洛宮左邊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聖瑪利 多米尼(Santa Maria Matel Domini)教堂 ,教堂的正面由聖索維諾(Sansovino)設計 ,教堂裡掛著丁托萊多(Tintoretto)的名畫 「十字架的發明」。 再過去就是重建於一二二五年的聖喬科莫 (San Giacomo dell'Orio)教堂,裡面有許 多幅威羅內塞(Veronese)的繪畫。 從利雅都橋沿著大運河右岸走大約十五分 鐘,可以到達卡多洛(Ca'd'oro)宮,這是一 幢極為精緻的哥德式大建築,造型之美是威尼 斯貴族宅邸之冠;拱門和柱子交錯成的美麗圖 案,是全市建築物的極品。由於以前它的外觀 全部漆成金黃色,色彩鮮麗,金碧輝煌,使當 時的威尼斯人眩惑於它那耀眼的金色之中,因 此又稱它為黃金宮。這座宮殿在建造時,正逢 威尼斯從拜占庭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轉變成具 有威尼斯自我風格生活模式的鼎盛時期,所以 整座建築在雄偉的氣勢中有輕快的格調,故成 為威尼斯建築的翹楚。目前美麗的金色雖然已 經褪色,但還可以看出昔日的光彩,即使如今 在建築物的每個角落,仍可感受到威尼斯貴族 們享受的絢爛豪華生活。現在黃金宮成為有名 的畫廊,藏有許多藝術珍品。 托卡雷王宮(Palazzo Ducale )又稱為 道奇(Doges)宮,坐落在聖馬可廣場右前方 的大運河盡頭,再過去就是碼頭外的礁湖了。 「道奇」(Doge)是英文的譯音,意思是推 選產生的總督。在古時威尼斯這種靠航海行商 致富的城市國家,政治體制是共和制,有錢有 勢的市民會被選為國會議員,再由議員中推選 出總督為全國的首領,而道奇宮就是全國最高 行政中樞的總督府。這座拜占庭風格的建築物 初建於公元八一四年,在十世紀及十二世紀, 曾兩度被焚燬,不過每次災變之後,政府都曾 經全力修整過,現在的建築是一四二四年改建 完成的,精緻的三層樓結構,充分顯露出當時 威尼斯共和國的權勢與財富。 王宮正面為求得一種均衡感,排列三十六 根圓柱,並以尖形拱門相連,圓柱頂端有描繪 早期貿易、戰爭、和平的雕刻;靠近紙之門( Porta della Carta)的圓柱頂,雕刻的是代 表正義「所羅門的判斷」。有些柱頂的雕刻出 自名家之手十分珍貴,已被收藏於宮內,而柱 頂上的則是仿製品。 在第二層迴廊上,相應下層的拱門井然有 序的並列七十一根圓柱,每一個拱門上面還對 著兩個三葉狀的小拱門,每一根柱頂都是一個 大圓孔,內套四個小圓孔組成的十字形;也正 好形成每兩個小拱門上端是由一個十字形相連 。無論在造型上或空間安排上都可以說是匠心 獨具,美感十足。尤其所有柱子上都有粉紅色 及白色磚石拼成的幾何圖案,以及所有拱門都 是由大理石砌成,更是宏偉中透顯著精緻。 第三層沒有任何柱子,整片牆除大大的窗 子外,都是白色和玫瑰紅大理石拼鑲的稜形圖 案;窗子形狀與迴廊及簷廊拱門都極為調和。 頂層裝飾著許多粉紅色和白色相間的小尖 塔,每個小尖塔旁有大理石雕製的圓錐形頂飾 ,整幢建築宏偉壯觀,充分揚溢著融和東西方 文化於一爐的調諧美。 當年威尼斯新任首長加冕儀式就是在這個 宮殿前的兩尊神像之間舉行,這兩尊神像一是 戰神(Mars),另一是海神(Neptune)。 托卡雷宮事實上是一座多用途的建築物, 靠小河道的部分有總督居所、議院、法院和監 獄。監獄分為上層鉛頂屋和下層水井,以及屋 角的軍械庫。在這一帶可看到牆上畫著亂七八 糟、悲切失望詞句和記號的牢房,從黃金樓梯 和檢查官樓梯之間有路可通嘆息橋。嘆息橋是 犯人受刑必經之道,他們也常在這裡向這個世 界訣別。他們的悲慘與流傳故事,正是今日觀 光客以此為熱門景點、趨之若騖的原因所在。 當年的軍械庫,現在已改為兵器博物館, 收藏著全歐洲最齊全中古時期器械,刀槍、矛 、盾、戟、盔甲和古戰士銅像等,一應俱全, 尤其最珍貴的是威尼斯人十六世紀已發明、而 且普遍在運用的火槍和機關砲,令人嘆為觀止 。更可以看到傳說中,難得一見的貞操帶;貞 操帶是古代男人束縛婦女一種很不人道的器具 ,這種鐵製的「T」字形上面有鐵刺的貞操帶 ,固定擋住女子的私處,只容大小便的空隙, 當丈夫出征或出遠門時,就把貞操帶為妻子鎖 上,以確保妻子無法和別的男人幽會。 宮內大小議事廳、法庭和會客室無數,各 處可見石膏雕像、雕刻、壁飾、壁畫、屋頂畫 、馬賽克拼飾畫、擺飾、石柱、飾金樓梯和華 麗的拱廊,皆出自義大利名家坎比(Cambi) 、巴爾迪塞拉(Baldissera)、雅各布巴薩洛 (Bassano)、丁托萊多和威羅內塞等人之手 ,如丁托萊多的「司火神的鍊爐」、「麥邱立 與三女神」、「雅典娜免職戰神」、「尋獲阿 莉安娜」,以及威羅內塞的「戰神與海神」 「忠實」、「豐富」、「馴服」等都是膾灸人 口的傑作。 議會廳(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 是整個宮中最大的廳室,長五十四公尺,寬二 十五公尺,高十二公尺。在共和國時期議會是 全國地位最高的機構,最多曾容納一千六百名 議員。幾個世紀下來,物換星移,盛況雖然不 再,但議會廳內的豪華氣派,仍然使人瞠目結 舌。現在看到的議會廳是一五七八年至一五九 五年裝飾建築的,滿布天花板及牆上的壁畫, 主要記敘共和國的歷史盛景,參加工作的藝術 家有丁托萊多、威羅內塞和小帕爾馬(Palma il Giovane)等大師。此外,議台、門扉、窗 櫺,甚至台階無一不是精雕、細琢的藝術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宮中的地板,兩層樓以 上明明鋪著漂亮的大理石,但因底下襯墊了木 頭拱架,人走在上面不但不會硬綁綁的,而且 極具彈性,不難看出當年建築時的費盡巧思。 遊客在欣賞過托卡雷宮後,還可以到建築 物下層所設的紀念品展售處,參觀採購那裡的 水晶玻璃器皿、雕刻、皮件、絲帶和珠寶等。 舊圖書館位置在托卡雷宮的對面,中間隔 著小廣場,是義大利名建築雕刻家聖索維諾( Sansovino)在十六世紀建造的,館裡設有考 古學博物館,陳列著希臘、羅馬的雕刻。 雷佐尼科(Rezzonico)宮位於大運河的 旁邊,是一幢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的建築,優 雅的外型,其內的宴會廳無比的豪華,屋頂畫 和壁畫皆出自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大型裝飾畫 家提埃坡羅(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之手,他的作品與當時巴洛克、洛可可型式的 宮殿及教堂相互輝映,風行歐洲。 另外,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傑出的詩人布朗 寧,一八四五年認識了女詩人伊麗莎白•巴雷 特而相戀,但為女父反對,次年兩人秘密結婚 定居義大利,一八六一年伊麗莎白在這裡逝世 。這一段文藝界的愛情故事,至今引為佳話。 凡德拉明•卡拉基宮(Palazzo Vendramin Calergi)是十五世紀晚期,供職 於托卡雷宮的首席石雕藝術建築師隆巴爾多( Lombardo)所建,他帶有北方思想的風格在 這幢建築上充分顯露了出來,尤其面臨運河的 迴廊最美。每至冬季,這裡會開辦賭場以吸引 遊客。據說,名作曲家華格爾在一八八二年到 威尼斯養病,次年二月十三日就死在這裡。 聖馬可廣場(Plaza San Marco)是市 內唯一的大廣場,也是市區的中心地帶以及遊 客集中的地區。這個長方形的廣場,是用大理 石和粗糙的石塊巧妙地組合而成,長一百五十 公尺,寬約八十公尺,正面是聖馬可大教堂, 其他三面也都是著名的建築物。這裡原本是教 堂前的一塊空地,漸漸演變成宗教與政治的集 會所,加之附近的托卡雷宮是政府機構所在地 ,因此很早這裡就成為政治與宗教中心;同時 古時教堂宗教儀式,普通百姓不能參加,只能 在外面看,因此廣場也像是聖馬可教堂的聖壇 ,在儀式進行時都會擠滿了人。 廣場上無以數計的鴿子,有的在自由走動 上下翻飛,有的落在遊客的肩上或手上討食, 許多小販兜售玉米供遊客餵食、逗引鴿群攝影 ;每當鐘樓上的大鐘突然響起,場上鴿群「轟 」的一聲振翅而飛,更是一種難得的景觀。 廣場四周商店雲集,多數是販賣威尼斯具 有千年傳統的水晶玻璃飾品及K金首飾店;還 有幾家露天咖啡廳,成排的咖啡桌如防波堤般 插在潮湧而來的遊客中。這些咖啡座各備有由 十多人組成的管弦樂團奏樂娛賓,不管午後或 夜晚,在這裡叫杯咖啡或冷飲就可以小坐一會 ,一面看著來往匆匆的紅男綠女,一面聆聽著 在耳際縈迴不絕羅曼蒂克的幽雅樂聲,真是既 養眼又享受。 聖馬可教堂的左前方矗立著一座高達九十 九公尺的紅色鐘樓,後面是舊威尼斯行政中心 (Proculatie Vecchio)和科利爾(Correr ) 博物館,再加上含有新行政中心和舊圖書館那 幢高大建築,整個廣場就被這些呈「U 」字型 的建築所包圍。站在這個廣場上,面對著雄偉 壯麗的建築及廣場上如潮的人群;看著群鴿飛 翔、汽球浮升,不由得讓人有氣勢磅磚卻又浪 漫溫柔的雙重感覺。據說拿破崙當年在看到這 個廣場時,曾不由自主的讚美說:「這是全歐 洲最美麗的畫室!」 廣場邊的碼頭稱為小廣場(Piazzetta ) ,靠河邊的道路旁有兩個白色大理石圓柱,一 個是聖狄奧多爾(San Theodore)雕像,另 一個是威尼斯的守護神長著翅膀的獅子。 關於這個獅子有一個故事;相傳公元八二 八年,有兩個威尼斯商人將寫新約聖經的聖馬 可遺體,從埃及的亞歷山大運回威尼斯埋葬, 他們在恍恍惚惚中看到了一隻抱著福音書的獅 子在遠處等待。從此以後,聖馬可被威尼斯人 奉為守護神,城徽標誌就是一頭獅子抱著一本 福音書。 這個廣場是威尼斯海拔最低點,一年淹水 達五十次,淹水最深曾達一公尺。一九九六年 十一月暴風雨的水淹威尼斯,這裡當然無法倖 免,廣場上的咖啡座,只看得到桌面和椅背, 觀光客涉水逃難的景況,讓人印象深刻。 聖馬可大教堂(Basilica San Marco) 位置在聖馬可廣場上,緊磷道奇宮,建於公元 八二九年,是一座融合了拜占庭式、哥德式、 伊斯蘭式和文藝復興式各種建築風格於一爐的 教堂,也是當時威尼斯共和國地方首長的禮拜 堂。傳說在公元九世紀,有兩名威尼斯水手由 埃及偷回聖馬可遺骨而開始建造聖堂供奉。公 元九七六年,在一次群眾反對總督康迪埃諾( Candiano)四世的暴動中教堂遭焚燬,由繼 任總督孔塔利尼(Contarini)修復。現在的 教堂是在一○六三至一○七三年之間重建的, 可能是在建造和裝飾中同時聘用了拜占庭及義 大利的建築師和工匠,因此建築風格深受拜占 庭文化的影響。 教堂的平面呈正十字形,是將舊教堂的格 式再加上五個圓頂蓋成的。從空中俯瞰,整個 大教堂就像個大十字。教堂另一特色,就是堂 前一列並立著哥德式小塔的拜廊,原是古代基 督教教堂進入大廳前的廊門,主要是為未受洗 的教徒及不准進入教堂內部的懺悔者而設。 教堂寬六十二公尺,長七十六公尺。內部 有十三至十五世紀的大理石以及十二至十七世 紀時的馬賽克裝飾;這種馬賽克鑲嵌畫全部用 二十四K 金燒製而成,總面積達四千平方公尺 ,因此這座聖馬可大教堂又以「黃金教堂」的 美譽揚名世界。數百年來由於不斷增加雕刻、 雕塑作品、鑲嵌畫和禮儀用品而大大地豐富了 教堂的收藏,也使它同時成為一座博物館。 在上下兩層五個拱門設計而成的正門處, 可以同時看到拜占庭式、羅馬式及哥德式等多 種風格的雕飾。在拱門上層的中央,有四匹姿 勢優美、神采奕奕的金色躍馬銅像。這四匹銅 馬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紀的作品,原本是威尼斯 人在公元一二○四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由 君士坦丁競技場取回來的戰利品,一七九八年 至一八一五年曾被拿破崙移走安放在巴黎廣場 上,十八年後又被奧地利人拿回威尼斯,從此 一直安放在拱門上層的中央,成為威尼斯力量 與權利的象徵;事實上現在教堂上方的四匹馬 是仿製品,真品收藏在聖馬可博物館內。 聖馬可教堂外觀最宏偉的地方是屋頂五座 巨大勻稱的穹頂,而最美的地方則是拱門上面 第二層的四個大弦月窗,窗內有十七世紀繪製 的馬賽克圖飾,這些鑲嵌畫全是由鍍金的彩色 馬賽克拼成,內容是描述耶穌重要的生平事蹟 。弦月窗上及中央門頂上有哥德式雕像群頂飾 ;頂飾之間穿插著圓錐形的塔亭,每一個塔亭 裡還有一座雕像。這些塔亭加上五座穹頂的圓 錐形花頂飾,聖馬可教堂的屋頂上是熱鬧而和 諧,華麗而精緻,由十四世紀時開始建造,後 來一直不斷的在添加,網羅無數名藝術家投入 這項工作。每至午後日落之前,尤其是當陽光 直射在弦月窗上,美麗的馬賽克各種色彩及耀 眼的金輝,把整個教堂照耀得如同一頂巨大的 皇冠,炫麗而神聖。 教堂下層正面五個拱門上面的繪畫,以聖 馬可大教堂創建的故事為主題,以玻璃和馬賽 克繪製成精美的圖畫。從右邊看起,第一幅是 十七世紀繪的「把聖馬可遺體從亞歷山大運回 的船斗,然後依序是「遺體到達威尼斯」、十 九世紀的作品「最後的審判」、十八世紀的作 品「對聖馬可的讚美」,以及十三世紀的作品 「聖馬可的遺物及其運入聖馬可教堂之圖」。 教堂中央入口處那座拱門的雕刻是十三、十四 世紀的作品,而青銅門則是拜占庭時期所鑄造 的。在各拱門間還可以欣賞描繪基督教文化發 展初期事蹟的浮雕。 在古時候為了強調廟宇與教堂的神聖,通 常室內地板都比外面的道路要高,因此聖馬可 教堂是建築在一個高平台上。從前廊、中殿一 直到內部,地板都是用不同色澤的大理石拼鑲 的圖案。教堂的前廊、中殿及祭壇上半部的牆 壁和圓形的天花板,都鑲嵌著鍍金或玻璃製成 的馬賽克拼畫;而令人讚嘆的是那些整支大理 石雕塑而成的圓柱,石材珍貴、花飾精美。至 於六個圓頂所構成的天花板上,則是以馬賽克 繪成的舊約聖經故事,在中央入口處上面則是 威尼斯名畫家所繪的聖馬可畫像。 教堂內部的繪飾,是用閃閃發光的馬賽克 和大理石所拼畫成的天國圖。由於外面的光線 和馬賽克、大理石的各種色彩巧妙混合,因此 呈現出一種美麗神秘情景;總共四千平方公尺 的馬賽克裝飾圖繪,據說用了七百年的時間才 完成。這個教堂幸運的保存了許多在拜占庭時 代和文藝復興時代等威尼斯全盛時期的傑作, 其中教堂的地板就是用彩色的大理石以馬賽克 拼飾的手法,裝飾出許多家畜和鳥等美麗的圖 案,在暗淡的光線下,鮮明濃重的色彩較建築 造型更為突出。 入口處的右邊是聖洗堂(Battistero), 這是十四世紀的時候,在教堂十字形構造的右 邊加建的,它的位置在小教堂和寶物館之間, 裡面的裝飾由十五世紀開始,直到十六世紀才 完成,而這些精美的馬賽克拱門及圓頂裝飾畫 ,主要描述耶穌和聖若望的故事,而其風格則 深受威尼托民間藝術的影響;其中最顯目、最 為著名和令人激賞的是馬賽克拼飾畫,一耶穌 的洗禮」和「薩洛梅的舞」,尤其薩洛梅的舞 ,是金色的襯底、托飾著全身大紅連身裙裝婀 娜多姿的舞者,在一片聖像之中,讓人印象特 別深刻。 在聖馬可大教堂最不可遺漏的是黃金祭壇 ,這裡的馬賽克拼飾畫、雕飾等,都鑲入了大 量的寶石,大大小小無以數計的紅寶、綠寶、 碧璽、水晶、鑽石、珍珠、瑪瑙和珊瑚等,加 以金子做的托架,發出耀眼的五彩光芒,使人 在欣賞這些公元九七六年就開始製造的使徒名 畫之餘,更貪戀的把眼光停滯在嵌入的寶石之 上,這些無價之寶的藝術作品,在一一○五年 和一三四五年又曾予以修繕。 禮拜堂後面靠近托卡雷宮右邊可看到一座 塔狀的四角形建築,這就是寶物館,裡面陳列 著聖骨箱和黃金製成的聖器等物,是一二○四 年威尼斯攻陷君士坦丁時掠奪來的戰利品。這 些是公元六世紀至十一世紀的東西,具有很高 的歷史價值。 聖馬可教堂樓上有一座小型監獄,狹窄而 幽暗的通道,幾乎不能直立的低矮牢房,陰森 冷酷的鐵門,可以想像囚犯面壁生涯的艱苦。 聖札卡利爾(San Zaccaria)是十五、 十六世紀時建造的哥德式教堂。位於卡多洛宮 附近的小廣場上。它的正面是文藝復興式,鐘 樓則採取拜占庭式。教堂裡以有很多壁畫而聞 名,以第二號祭壇後面貝利尼的「聖母瑪利亞 像」最有名。 聖瑪利亞佐比尼果(Santa Maria Zobenigo)教堂創建於公元四世紀,十七世 紀時重建,富麗堂皇的正面是巴洛克式建築的 傑作,裡面有丁托萊多的名畫「四門徒」。從 教堂出來,經過莫諾西尼廣場,就到了十四世 紀建築的聖托斯提法羅(Santo Stefano)教 堂,這個教堂氣勢雄偉,是哥德式初期的建築 ,在教堂入口旁有「威尼斯共和國最後的英雄 」之稱的昔日威尼斯首長及莫洛西尼( Morosini)的墓,以及丁托萊多所繪最有名 的三張名畫「最後的晚餐」及「庭園的基督」 等。走出教堂,到達位於教堂東北處的聖天使 (Sant' Angelo)廣場,可以欣賞教堂美麗 的斜塔。然後,再經過莫洛西尼廣場,可順道 參觀聖維達勒(San Vitale)教堂,教堂的風 姿和廣場安靜的氣氛能使旅客心曠神怡。 聖瑪利亞塞路提(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教堂是一幢八角形的美麗建築物。十 七世紀時威尼斯慘遭鼠疫侵襲• 沒死的人認為 這是聖母瑪利亞的庇佑才得倖存,因此特別建 造這座教堂來感謝訑。三百多年來,果然不負 眾願,盡責地守護著威尼斯的安全。 聖塞巴斯提諾(San Sebastiano)是座 文藝復興式樣的小教堂,建於十六世紀,威尼 斯畫派的巨匠威羅內塞就是長眠在這裡。教堂 內部的牆壁、天花板及祭壇上的繪飾,都是他 的心血結晶,尤其是天花板上所繪「耶斯坦畫 」更值得欣賞。 聖瑪利亞•德•菲拉納教堂(Santa Maria dei Frari)是一座石造的哥德式天主 教方濟各教堂,規模不小,前後深九十公尺, 對面就是聖諾科(San Rocco)學校,除擁有 提塞諾(Tiziano)的名畫「聖母升天」而馳 名外,而且教堂也早建於公元八、九世紀,以 有威尼斯最精緻、有價值的大門為特色。教堂 的鐘樓是威尼斯式的,建造於十四世紀。教堂 於一二五○年至一四四三年間重建,裡面有提 塞諾的墓地。在欣賞了祭壇後面的門聖母升天 」畫後,還可以看到「卡貝莎羅家的聖母瑪利 亞」,這幅畫構圖巧妙,配色精美,深受畫迷 們的喜愛。 聖瑪利亞米里可利(Santa Maria dei Miracoli)教堂,建於十五世紀,是威尼斯名 建築家隆巴爾多(Pietro Lombardo)的代 表作。這個教堂附近錯綜複雜的分布著許多小 運河和石板小徑,教堂的倒影掩映在運河的水 上,通往教堂的路也要在樸朔迷離中尋找,別 具一番風味和一種難以言喻的神秘。 聖。喬凡尼。保祿(Santi Giovanni e Paolo)是一座建於十五世紀的哥德式教堂, 以丁托萊多的名畫和墳墓所在地而聞名。在教 堂主祭壇的後面,可以看到丁托萊多的兩幅不 朽名作,右邊是「最後的審判」,左邊是「黃 金犢的犧牲」。義大利一代名畫家丁托萊多就 埋在主祭壇的附近。 聖喬治馬焦雷(San Giorgio Maggiore )教堂是一五六五年開工、一六一○年完成的 建築,目前仍保有十六、十七世紀風格。搭乘 電梯上鐘樓,可以眺望亞得里亞海及威尼斯全 景;天氣晴朗的話,還可以欣賞到綿延的阿爾 卑斯山脈美景。教堂內部懸掛許多丁托萊多的 名作。例如在主祭壇右側的「最後的晚餐」, 從畫裡看到的基督神秘表情,可以感受到訑煥 發出的精神力量。 聖尼可羅曼狄可里(San Nicolo dei Mendicoli)教堂位於藝術學院美術館及聖塞 巴斯提諾(San Sebastiano)教堂的西邊, 創建於七世紀,以後歷經修改,教堂的鐘樓仍 然保有原來的樣子,教堂內有威羅內塞弟子們 的作品。 聖基亞高密圖教堂(San Giacometg) 位於威尼斯利雅都港(P.Rialto),是威尼 斯歷史最悠久的教堂,十六世紀曾燬於大火, 原地重建後的教堂,為了迎合利雅都橋地貌, 把原有老教堂藍圖加以修改後建成。 藝術學院美術館(Galleria dell' Accademia)是威尼斯藝術博物館,匯集了 威尼斯派畫家的作品。這個館建於一七五六年 ,是為了奠立美術學校的繪畫基礎而設置的, 目前依據繪畫年代的順序,收藏著從十四世紀 到十八世紀畫家的作品。 古根翰館(Guggenheim)鄰近藝術學院 美術館,原來是著名的現代歐洲美術品收藏家 古根翰的府邸,在他死後改為他的收藏品展示 處。展示的三百多件藝術品裡面,有畢卡索、 夏卡爾(Chagall)、布拉克(Braque)和達 利(Dali)等名家作品。 科利爾博物館(Museo Correr)由威尼 斯富豪科利爾所建,是瞭解威尼斯藝術和歷史 的最佳博物館。在二樓陳列著威尼斯歷史文物 ,並珍藏有一五○○年的威尼斯地圖及罕見的 硬幣。在第十三室中可以看到威尼斯和熱那亞 戰爭期間,有名的海戰紀念品。三樓是依時代 順序陳列著十四至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的各名 家作品。 海洋歷史博物館(Museo Storico Navale )展示威尼斯稱霸亞得里亞海時期的 大船模型、旗幟及大炮等,最具欣賞價值的是 第九室,裡面陳列了當年威尼斯首長所乘遊船 的模型,用閃閃發光的金箔製成,十分豪華。 另外,這裡還有中國古時的平底帆船模型。 造船廠(Arsenale)在海洋歷史博物館 的旁邊,建於一一○四年,原來是威尼斯共和 國製造軍艦和帆船的場所,在十四至十六世紀 時規模最大,據說曾有一萬六千名工人作業的 紀錄,現在是義大利海軍的造船廠,大門採用 文藝復興式。因為造船廠內部不能參觀,遊客 只能搭水上巴士五號線走馬觀花的通過廠內。 聖諾科學校(Scuola Grande di San Rocco)可以說是使威尼斯繪畫史上大放異彩 的溫床。這所學校建於十五世紀初期,採用文 藝復興式樣。著名畫家丁托萊多一五六四年至 一五八八年間曾在這裡習畫,所以這所學校收 藏了五十六幅他的畫作。學校的一樓大廳展示 了八張宗教畫,都是取材自新約聖經的故事, 分別是「天使報知聖母懷胎」、「來朝聖的東 方三博士」、「埃及之行」、「無辜者的虐殺 」、「聖母瑪利亞」、「埃及的聖母瑪利亞」 「割禮」及「聖母升天」等。再往裡走,在 牆上和天花板上可以見到二十三幅繪飾,以舊 約聖經和新約聖經裡的摩西故事為題材,其中 以「最後的晚餐」和「十字架上的基督」最吸 引人。欣賞丁托萊多的畫作特色,在於他對光 線和陰影的處理技巧,他經由特殊技巧所表現 出來的光彩,常使畫的主體呈現立體感;而畫 面上逼真生動的感覺,經常使遊客流連忘返。 聖諾科學校不僅是研究丁托萊多繪畫史的聖地 ,也是一般觀光客必遊的勝地。 威尼斯還有一所聖喬治學校(Scuola di San Giorgio degi Schiavohi),以擁有威尼 斯派大師維多利卡貝西諾的繪畫聞名。 在聖馬可廣場上的大鐘樓(Campanile) ,也是一個遊覽的好去處,這幢九十九公尺的 凌雲建築,最初建於十世紀後半期,據說當時 是用來作燈塔,也有人說是觀察敵情的瞭望臺 。現在的鐘樓建築物是一九二○年舊樓崩毀後 重建的。因為鐘樓上有一座守護神獅子雕像, 當時鐘樓倒塌時,曾引起大恐慌,當地人認為 天災人禍就要降臨。 重建後的鐘樓,是紅磚方形建築物,內部 有電梯可以登上瞭望臺,可以俯瞰聖馬可廣場 ,遠眺威尼斯全景。無論東南西北任何一方, 越過所有建築都可對威尼斯一覽無遺。近處聖 馬可廣場的人潮、鴿群,較遠遼闊的亞得里亞 海上無數島嶼組成的威尼斯,像一個圓形的城 堡、教堂、鐘樓、別墅,圍繞著綠樹鮮花,古 樸典雅,水和城渾然一體,一直迤邐到遠處的 阿爾卑斯山脈,無限風情的美景盡收眼底。 鐘樓底部的諾哥塔(Leggetta),是威 尼斯建築家聖索維諾(San Sovino)的傑作 。諾哥塔壁面的浮雕、內部的紅土陶像、拱門 兩側的眾神像等,都是極具價值的藝術品。在 鐘樓崩壞的時候,這些藝術品曾受到相當程度 的損壞,不過現在都已修復得完好如初。 時鐘塔(Torre dell' Orologio)位於大 鐘樓橫過聖馬可廣場的橫切線上,鐘塔是建造 於十五世紀末,時鐘上有兩個青銅鑄成的摩爾 (Moor)人持鎚自動敲鐘報時。五百多年來 ,這個時鐘塔每天定時向威尼斯市民報時,可 以說是威尼斯市民最喜愛的時鐘。 威尼斯周圍各島嶼也有幾處遊覽娛樂的風 景點。利多(Lido)是義大利最好的海濱休 閒地。位於威尼斯東南方約兩公里處,是一個 南北長十二公里的細長小島,六十多年來,盛 名不墜,深受遊客的歡迎。世界各地有許多海 灘或海濱遊樂區,也都以利多來招徠顧客。在 利多島的海邊,幾乎全部都是高級飯店,以及 別墅的私有地,豪華的大飯店和富豪別墅櫛比 鱗次,有公營的賭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 客,也有一些劇場和夜總會以供娛樂。 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可搭水上巴士二 十八號線直達賭場;如果是搭乘水上巴士第二 、四、六線,在利多島的碼頭下船,可換搭短 程水上巴士A線到賭場。晚上有很多人都坐在 沙灘上聊天談笑,甚至有人唱歌跳舞,一起享 受海風的吹拂。著名的威尼斯電影節每年八月 下旬在這個島上舉行,十分熱鬧。利多島雖然 到處都是高級飯店,不過因為老顧客多,從各 地慕名來的遊客也不少,所以經常客滿。 慕拉諾島(Murano)是威尼斯內海中很 有名的島嶼,位於威尼斯北方一公里半處的威 尼塔潟湖五個小島上,總共面積四百五十九公 頃。小島之間的交通有橋樑和運河聯繫,是威 尼斯玻璃製品的製造中心,產品巧奪天工,所 製彩色水晶玻璃大吊燈,千奇百豔,美不勝收 。其他如鳥、獸、蟲和魚等玻璃飾品,彩花鏤 刻,精巧如真,且多為手工製造,因此十分名 貴,各國爭相定購。 這裡的玻璃製造史可追溯到十二、三世紀 ,當時威尼斯市的玻璃製造工廠時常引發火災 ,政府就下令規定威尼斯市內的玻璃工廠都要 搬到慕拉諾島,在威尼斯共和國極力保護下, 玻璃製造工業逐漸發展,十六世紀時達到顛峰 ,後來又成為輸往東方的珍品,為義大利帶來 巨大的財富。在這裡可以看到吹玻璃的過程, 用的是傳統的手工製法。 在維特運河(Rio dei Vetrai)沿岸的聖 彼得(Sen Pietro Mortire)教堂,是建於十 四世紀的多明尼哥派教堂,十六世紀曾經改建 ,裡面有貝利尼(Bellini)的「天使與聖母 」及威羅內塞的許多幅繪畫。這一帶玻璃店出 售的玻璃項鍊和耳環,精緻可愛,品質很好。 經由大運河右轉,可以見到一個特殊的陳 列館,名叫威尼斯玻璃博物館(Musto dell' Arte Vetra)。裡面收藏了來自各地的玻 璃藝品,從古埃及的老式玻璃器到今日的精緻 玻璃成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個館另闢 有場地,詳細解說十五、十六世紀慕拉諾島玻 璃製造法。那些美麗的圖案,讓人大開眼界。 從威尼斯玻璃博物館再往前走,就到了聖 瑪利亞爾多納托(Santa Maria e Donato) 教堂。這座教堂建於古老的公元七世紀,十二 世紀時重建,從它身上可以欣賞到羅馬建築的 柔美線條。至於教堂內部精緻的馬賽克拼花地 板,是十二世紀時所鋪設的,後堂圓頂馬賽克 聖母像也是值得欣賞的名畫。 布拉諾島(Burano)位於義大利威尼斯 市東北郊區,由威尼斯潟湖的四個小島組成, 距離威尼斯約七、八公里,島上的小漁村以編 織威尼斯花邊而聞名。這個島可能建於五世紀 ,住的大部分是漁夫,當男人外出捕魚時,女 人在家以編織為副業,十六世紀時發展成為編 織花邊手工業。這種類似十八世紀法國式樣的 花邊生產一直流行到十九世紀,到十九世紀中 期已大致絕蹟。但在一八七二年發現一位年老 居民還能記得這項技術,於是在這個基礎上經 政府大力資助扶持,興起一個享有盛名的花邊 流派,并成功地複製了古代產品。這裡有一所 花邊編織專科學校(Scuala dei Merletti) ,一八七二年創立,學生以女生為主。在學校 的二樓,可以看到許多年輕女孩在織花邊。從 學校橫過廣場,就到了聖瑪提諾教堂,這所教 堂有個少見的傾斜鐘樓,教堂內陳列提埃坡羅 (Tiepolo)的名作「十字架上的基督」。 布拉諾島在歷史上從來沒有重要地位,也 沒有重要古蹟文化,然而卻被認為是威尼斯島 群中最美麗的,尤其以房子色彩聞名。這裡的 住屋多擁有鮮豔彩門、純白的門檻、小窗櫺和 素色的外牆,為四周寂靜的小島,染上一些活 力;加之當地純樸的傳統風俗習慣和悅耳動聽 的方言,對外來的人產生了特殊的吸引力。 托徹洛島(Torcello Island)是個寂靜的 小島,大約位於威尼斯東北方十公里、在布拉 諾島的東北方約一公里多處。從凡達門提努維 (Fondamente Nuorv)搭水上巴士十二號 線,經布拉諾就可以抵達島上。這個島建於公 元四五二年,是威尼斯人最先聚居的一個小島 ,在公元五世紀至九世紀間曾經是一個繁榮的 城市,但現在已經滿目荒涼而被人遺棄,只能 在舊瓦陳蹟間尋找往日的光榮。 從島上沿著運河行走,就會看見一張花崗 石椅,名叫「阿提拉(Attila)王座」,是為 了紀念入侵義大利的蠻族酋長阿提拉而建的。 據說當年匈奴王阿提拉率眾入侵義大利,所向 披靡,大有夷平義大利之勢。幸好那時義大利 鬧飢荒,匈奴軍隊才沒踏平整個義大利半島。 但是不知怎麼的,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去世 ,而埋葬他遺體的人都被匈奴人處死,於是阿 提拉陵墓在那裡,至今沒有人知道。雖然這位 匈奴王的入侵給義大利造成難民無數,但也因 為他的入侵,人們才避難威尼斯而建造出一個 繁華都市,飲水思源,威尼斯人因此建立了阿 提拉王座紀念這位酋長,據說這也是威尼斯最 古老的紀念物。 在這個島上還有兩座著名的建築,一座是 聖母升天大教堂(Santa Maria Assunta) ,另一座是聖福斯卡教堂(Santa Fosca)。 聖母升天大教堂是托徹洛島人心目中的守護神 ,也是他們做禮拜的地方。教堂建於公元六三 九年,公元八六四年重建,今天所見到的樣式 是在一○○八年以後改建的,整幢建築呈現了 拜占庭風格的優美。站在教堂前面的廣場上, 彷彿置身昔日繁華的市鎮中。教堂的拜廊中央 是七世紀禮拜堂的遺蹟。這座教堂是用十八根 大理石圓柱支撐,地板是用馬賽克拼飾的,在 教堂西邊的牆壁上,有一幅難得一見的拜占庭 風格很美的馬賽克畫「最後的審判」,在中央 後堂的半圓頂上也有一幅拜占庭的馬賽克畫「 聖母瑪利亞與使徒」,都是藝術精品。另外, 還可以欣賞到哥德式的木雕「基督像」。 教堂旁邊有個鐘樓,從海上可以清楚地看 到這座鐘樓奇怪的方形樓頂,它也是船員們辨 識方位的標誌。 在聖母升天大教堂的附近是八角形的聖福 斯卡(Santa Fosca)教堂,是十二世紀初期 的建築,從它希臘式的十字架來看,可以知道 建築者的風格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這些教堂 在礁岸旁隱約顯現,只留下褪色的歷史痕述讓 人憑吊。 聖米查(San Michele)島位於威尼斯的 正北,夾在慕拉諾五島之間的小島。拿破崙當 年指定這個島為威尼斯市民的公共墓地,埋葬 有許多名人。島上有聖米查教堂,是水上巴士 的停靠站。教堂採取文藝復興式,入口處左側 是建於十六世紀伊米利爾里(Emiliani)禮拜 堂,旁邊就是一大片綠油油的墓地。 威尼斯是由許多小島合併而成的城市,但 最近市區的範圍已擴大到小島對岸的本土,美 斯垂(Mestre)、馬格拉(Maghera)港和 它的腹地都已併入威尼斯市。 以四角形古城為中心的美斯垂區,沿著可 航行出海的大運河向外發展,有通往威尼斯的 鐵路,是一個節奏快速的工業城,擁有馬爾蓋 拉和馬爾蓋拉港兩個工業區,馬爾蓋拉港區有 總長十二公里的港灣設施,是義大利最重要的 工商業港口之一。這裡工廠處處,煙囪林立, 排放出的工業廢氣遮天蔽日,有化工、冶金、 煤加工、煉油、修造船等工業,出口當地產品 ,進口煤炭、石油、礦砂等。 另外,在威尼斯的聖喬治島上,有很多舊 時皇宮貴族的官邸園庭豪宅,構造非常精緻豪 華,大部分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物,其中有 一座是莎士比亞著名悲劇「奧賽羅」的故居, 還有詩人拜倫、華格納和白朗寧等歷史名人住 過的樓房。據說,馬可孛羅當年便是在聖喬治 島外的海灣,揚帆出海到中國去的。 每年九月,威尼斯人為了緬懷歐洲中世紀 的風采,而舉行盛大的歷史性賽船,吸引了很 多觀光客前來參觀。比賽在九月的第一個星期 日舉行,使用的船隻為岡朵拉,另有划艇的遊 行隊伍,划船的威尼斯人都穿著文藝復興時代 的服飾,使這個傳統節日更加熱鬧有趣。 美藝之都佛羅倫斯 佛羅倫斯(Florence)的義大利文為 Firenze,我國詩人徐志摩把它譯為翡冷翠, 是義大利中北部托斯卡納(Toscana)省的省 會。它的位置在威尼斯的西南方,坐落在羅馬 西北方兩百三十公里的托斯卡納平原的中央, 面積約一百零二平方公里,瀕臨亞諾河及亞平 寧山脈的側沿,在羅馬時代是翻越亞平寧山脈 的交通重地;在它西磷不遠處,就是揚名於世 的比薩古城。這裡不但有許多精美的建築、銀 行,又是皮革和羊毛的大集散地,自古以來就 是義大利美術和工商業的中心,同時是個風光 明媚、經濟富裕的文化城,也是義大利通往德 國的交通要衝。大約在公元前四十年左右,這 裡曾是古羅馬駐軍的地方,營區裡種滿了百合 花,因此又有「花都」的稱號。 這座千年不變的古城,正吸引著一批又一 批的觀光客。「古老」是用時間和歷史堆砌而 成,但它本身卻是沉默的,觀光客如果不事先 瞭解翡冷翠輝煌的歷史,就貿然踏進這座名城 ,會因為自己不識貨的結果,因而造成一種入 寶山空手而回的浪費。 這座城市是西洋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 觀光客們如能對文藝復興有初步的瞭解,將有 助於對這座名城的進一步體會,而不光是對建 築、雕刻、繪畫的浮面欣賞。 文藝復興是人類脫離過度嚴苛的神教束縛 ,體會到更多更自由的自我與人性,由思想而 表現到藝術和生活中的一個過程。狹義的文藝 復興是指當時的藝術家脫離宗教侷限,由僅有 的神話和聖經故事主題、受嚴格限制的創作方 式和顧慮,以致所有的作品都只為教會教堂及 王宮而作的限制中,開始嚐試新的題材和表現 ,雖然仍舊是在極度宗教虔誠取向下,從事建 築、雕刻和繪畫,但是已開始有更多的自我、 靈性和思想的注入,使藝術品由「匠作」而成 為更受人喜歡的心靈結晶。 廣義的文藝復興是指人文思潮的興起,帶 動鼓舞了更自由的研究和追求,由天文地理和 物理教學等的不斷鑽研發現,造就了今日西歐 以及全人類的先進文明科技,使得十五世紀以 後的西歐得以在全球性的競爭中後來居上,領 先於世界上的其他地區。因此文藝復興不但是 人類在建築、繪畫、雕刻和文學等藝術史上的 大事,也使文化、宗教和哲學等各方面都有了 新的成就,同時對整個人類的科學文明生活, 也有革命性的影響。 佛羅倫斯在公元一世紀時是義大利公國的 首都,最初是為了要控制義大利的南北交通而 建。早期的佛羅倫斯是四方形的堡壘城,街道 也是呈方形排列,中間是議壇和廟宇,議壇是 公共演講處。公元三世紀,這裡是羅馬帝國的 首都,也成為義大利半島的交通樞紐和商業中 心。中世紀的時候,遭受北方蠻族的入侵,佛 羅倫斯雖然被破壞,但城市依然存在,並且在 查理曼大帝時開始復甦。十一世紀後,它不斷 成為貴族統治的領區,聞始有了城市建築。當 時英國倫敦的人口只有三萬人,而這個城市人 口已到了六萬人之眾,由此可知當時這裡已相 當繁榮;當地人民在地中海各港口做生意,義 大利的巨賈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由亞洲運進 絲,英國運來羊毛,城裡的巧匠再將它加工染 出五顏六色的美麗圖案。十三世紀時,這裡和 義大利各城邦陷入長期戰爭,商會和貴族的權 力互移,漸漸地這個地方的權力凌駕義大利各 城市之上,成為中產階層蒼萃的地方,新思潮 在這裡孕育了一種新文化運動。 一二五一年,佛羅倫斯開始造幣,成為國 際有名的通用貨幣,當地的銀行家也成為歐洲 最有勢力的金融集團。財富帶來了十三世紀無 數的建築,至今仍留下聖瑪利亞百花教堂和老 王宮等有名的建築物。 城裡建築物的密度很高,代表家族勢力的 樓塔到處可見。後來政府規定私人的塔不可高 過二十九公尺,可以想像當時民間造塔競相比 高的結果。城內的住宅也成塔狀,是因為基地 太少,只好向上發展。一個家族的塔繞著同一 街廊,在中間圍出一個小中庭。房子底樓是商 店,居室在二樓以上,屋頂常有平台,供居民 能從陰暗的室內出去透口氣。陽臺伸出街道上 方,遮得下面不見天日。 自十三世紀末起,佛羅倫斯的居民就開始 努力於城市的改善,希望使城內交通便利,能 有舒適的居住環境。他們首先建造一系列公共 建築,包括官舍、教堂,又配合建築規劃了一 些廣場、道路,同時還定下法律規定住宅的最 低造價,以防粗製濫造;規定房子面對公共空 間的距離,從街面起兩公尺高度內要用石造, 以維護街道美觀;也有法律條文杜絕違章建築 ,包括對伸出到街道上空的陽臺課以重罰,但 許多有錢人寧可受重罰而不拆。因此許多計劃 也就在種種因素下滯礙難行、曠日費時,一個 大教堂就足足建了兩百多年。 到了十四世紀末葉,佛羅倫斯產生了文藝 復興運動,迅速遍及全歐。聞名於世的文學家 但丁、佩脫拉克和包伽邱等,都是當時的佛羅 倫斯人,他們的文學巨著,提升了佛羅倫斯方 言「托斯坎」的地位,使這種方言成為義大利 的通用語。這時佛羅倫斯常有戰亂,一三四八 年還因為號稱「黑死病」的鼠疫流行,而奪走 了無數人的生命,但卻不能奪走文學巨著的光 芒,像包伽邱的「十日談」就是一個例子。 十日談被稱為是標準的人文主義的小說, 寫於一三四八年至一三五三年間,適逢黑死病 流行,當地的一些貴族為了逃避黑死病,都隱 居到郊外的山莊裡去。十日談寫的就是這些避 難貴族中的三男七女,他們為了打發田間的單 調無聊生活,規定每人每天要講一則有趣的故 事,包伽邱記鈹了他們十天中所講的一百個故 事,命名為「十日談」。這種把俗語文學提升 到古典文學的水準,對文藝復興作了極大的貢 獻,歐洲不少文學家都競相模仿。 這個時期佛羅倫斯在學術上的盛名和它的 富裕,使它成為各城市中最光亮璀璨的星星。 當時邦尼法斯八世所說的話,就可以看出它的 地位。他說:「這個世界有五種元素,土地、 空氣、米、火及佛羅倫斯人。」 財富只能帶來一時的顯赫,但是只有千古 不朽的藝術品及精神,才能產生超過物質世界 的影響力。佛羅倫斯在十三至十四世紀的繁華 ,造成了不少有權有勢的家族。到了十五世紀 的時候,阿伯提和阿畢奇兩個家族互相鬥爭, 最後卻由另一個叫做麥迪奇的家族來統領,以 後就成為王族統治。麥迪奇家族利用龐大的財 力和外交影響力,配合寬大的胸懷、個人的捐 贈和藝術的品味,形成了文藝復興的佛羅倫斯 ,並產生了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達文西和 米開朗基羅。 但是在十五世紀末期,曾有一個出身於佛 羅倫斯多明尼哥派的神父沙保那羅拉,主張禁 慾主義,提倡恢復基督教的原始教義。他於一 四九七年和一四九八年兩年在佛羅倫斯的辛洛 里亞(Signoria)廣場,將珍貴的藝術品燒燬 ,他認為這些作品冒瀆神聖,自稱要燒燬虛榮 。因受市民強烈反對,沙保那羅拉和他的兩名 門徒於一四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被處焚刑。 這時期麥迪奇家族的統治曾經因之中斷, 一直到了一五六九年,後代的科西莫一世才被 頒以「大公」的頭銜,號稱「佛羅倫斯大公」 和「托斯卡納大公」,使麥迪奇家族的聲望達 到全盛期。到十七世紀這個家族的統治已影響 到盧卡(Lucca)和西恩那(Siena)兩地, 並延續到一七四三年。當麥迪奇王室告終時, 把所擁有的全部藝術品慷慨捐贈給佛羅倫斯城 ,因此使得佛羅倫斯能夠保存有文藝復興時期 絕大部分的藝術品。 取代麥迪奇家族統治佛羅倫斯的是奧地利 人。一七九九年到一八一四年由拿破崙王朝統 管,一八五四年回歸義大利。自一八六一年起 到一八七一年止,這裡成為義大利人的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佛羅倫斯曾被納粹德國 軍隊佔領,但佛羅倫斯的文化遺產除少部分遭 戰火摧殘外,大部分都倖免於難,保存完好。 佛羅倫斯約有四十六萬五千名人口,亞諾 河(Arno)橫貫市區,右岸是多摩(Duomo )教堂,左岸是畢第王宮(Palazzo Piti) 。市區北邊有法索內(Fiesole),南邊有聖 米尼亞托(San Miniato),四周都是綠色的 小丘陵。山光水色,風景優美,不愧是一座文 化藝術之城。 當地氣候溫和少雨,四季宜人。六月中旬 一直到九月中旬氣候較悶熱,但最高溫的七月 ,平均溫度也只有攝氏二十五度;十二月至三 月中旬,天氣冷而潮濕,但最低溫的一月也有 攝氏五點二度左右,這時需穿大衣,同時經常 下雨,也要準備雨傘。而春秋兩季卻是溫暖而 舒適的季節,也是旅遊的好時節。 這個城市的工商業很發達,尤其是在服飾 方面,因強調個人特色而常居於世界領導地位 ,但是不論如何,文化藝術仍是佛羅倫斯的生 命源泉。城市經濟以旅遊業為主,傳統手工製 造業興盛,生產玻璃器皿、陶瓷器、貴重金屬 器具、高級服裝、皮革製品和藝術複製品等; 當地不生產皮革,所有皮革都是由巴西進口。 佛羅倫斯不是製造業的中心,大部分行業分布 在郊區,主要生產消費品。市內主要街道由古 代路徑發展而來,狹窄街巷內到處是敞著門的 工匠店鋪。傳統市場至今保留,出售金、銀器 和珠寶等。市內高等教育機構有佛羅倫斯大學 和眾多的美術、文學和自然科學等的專科學院 ;外國學生來這裡留學的越來越多。 交通方面,佛羅倫斯沒有國際機場,但是 與佛羅倫斯相距約八十公里的比薩(Pisa), 則建有一個加利歐伽利略國際機場(Galileo Galilei Airport),它除了國內各地的班機外 ,還有直達巴黎、倫敦的班機,遊客可乘飛機 到這個機場,然後再搭巴士一小時三十分鐘、 或乘火車一小時就可以到達。佩雷托拉市立機 場(Peretolag Civic Airport),位於市區西 北部約六公里處,專門提供國內班機使用,坐 車至市區約十分鐘,每天只有一至二班班機從 威尼斯和米蘭等地飛來。 一般人到佛羅倫斯,多數是選擇火車為交 通工具。佛羅倫斯有兩個火車站,聖瑪利亞娜 威拉車站(Stazione 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是這個城市的中央車站,從歐洲各 大都市來的火車大都在這裡靠站。羅馬、威尼 斯和米蘭等主要都市有特快車直達佛羅倫斯, 從羅馬來需要三至四小時,威尼斯約三小時十 分鐘至四小時二十分鐘,米蘭則需四小時至四 個半小時。米蘭、波隆那、羅馬和佛羅倫斯之 間有歐洲國際快車(TEC)連接。 車站是一幢現代化的建築物,前方有一個 站前廣場,在廣場的一側有一座名為聖瑪利亞 娜威拉的教堂,車站的名稱由此而來。車站的 東方及西南方有巴士站,東方的巴士站有環繞 市區的巴士。另外,市區東邊離中央車站五分 鐘車程的地方,還有一個火車站,名叫田園車 站(Firenze Campo di Marte),位於練兵 場附近,在中央車站的前一站。 佛羅倫斯是一個可以徒步旅遊的城市,因 為古蹟的存在不利於道路的拓寬或延伸,市區 雙線道就已經算是大馬路了。這裡沒有地下鐵 和電車,為的也是保護古蹟;有些居民寧可讓 電線從半空拉過,也不肯把它埋入地下,因為 那一區的下水道也許過去是達文西設計的。這 裡的巴士只在外圍環繞,進入市區的雖然也有 ,但是只限於靠近外圍的地方。因為街道狹小 ,活動不便,而且大多都是單行道,停車場也 很少,連計程車也都不太願意開進市區。 這裡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除了雙腿外,就 是馬車和一種看起來很像腳踏車的小型摩托車 。大部分街道是石塊鋪成的,而且拼湊的圖案 ,或像棋盤、或是環形排列、或呈放射狀,變 化多端;在廣場上的地面,因為所用的石塊約 三十公分見方,乍看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倒下 來的城牆。馬車走在這樣的路面上,蹄聲跟著 車輪一起跳動,聽來很有節奏。這裡的計程車 只有在特定的計程車乘車處才能搭到,而飯店 、餐廳也可以代為叫車。 環繞市區的巴士,車票要事先向售票亭購 買,票根需保留至下車前交回,每張票的有效 期間為七十分鐘。另外,也可以乘坐ATAF 巴士公司的巴士,巴士路線列在電話簿上,有 市區路線,也有郊區路線,車票可以在報攤和 飲食販賣部等處購得。 佛羅倫斯具有觀光價值的地方大都集中在 一平方公里之內,所以住在什麼地方,都沒有 多大的影響。飯店大致分布在中央車站西邊、 南邊,以及東南。由於佛羅倫斯在義大利是僅 次於羅馬的觀光勝地,因此擁有許多設備現代 化的飯店,而且還不斷在興建中。飯店服務人 員都經過極嚴格的專門訓練,他們的服務品質 ,向來為人肯定,使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飯店的規模大致都是小型的,具有歐洲傳統的 氣氛,使客人們感到溫馨和舒適。除了飯店外 ,這裡還有出租公寓、青年旅社和汽車旅館等 供人投宿。 市區比較高級的飯店,有高聳的埃可塞西 奧(Excelsior)飯店,在中央車站南方的亞 諾河畔,非常幽靜,眺望視線極佳;這座飯店 建於一九二七年,很有傳統建築的風味,擁有 兩百零九間客房。位於多摩教堂西南購物街中 心的塞沃(Savoy)飯店,建於一九○○年, 有一百零一個房間,以擁有古典傢俱而自豪。 中央車站西側的維拉米地西(Villa Medici) 飯店,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觀光大飯店,屋外 的庭園有漂亮的游泳池和池畔餐廳,共有一百 零五間客房。巴格羅尼飯店(Grand Hotel Baglioni)是一家擁有象牙色優美外觀的飯店 ,它的餐廳非常受人歡迎,有兩百一十五間客 房。位於聖瑪利亞娜威拉廣場轉角處的科西得 瑪塔(Croce di Marta)飯店,觀光十分便 利,附設游泳池,擁有一百個房間。有著古典 外觀的英美(Anglo Americano)飯店則有 一百一十八個房間。此外,從市中心街道的小 巷進入,可以看到一座環境優雅的建築物,這 就是達拉比勒(De la Bille)飯店,有七十 一個房間。尤利(Jolly)飯店對自己開車旅 行的人非常便利,這個飯店擁有一百六十七個 房間,還附有游泳池。克拉夫特(Kraft)飯 店每個房間都有陽臺,它的屋頂游泳池可以享 受陽光浴,這個飯店有六十六間客房。羅德拉 (Londra)飯店有一百零五間客房,因為地 處車站附近,面對高速公路,很適合經商旅客 居住。還有瑪亞斯提克(Maiestic)飯店,它 是一座佛羅倫斯式的建築,有一百零五個房間 ,由於靠近車站,觀光、購物都很方便。在聖 瑪利亞娜威拉教堂旁邊,還有一家米尼維( Minerva)飯店,有一百一十二個客房,附設 有游泳池。此外,位於亞諾河畔、阿維斯普西 (A-Vespucci)橋東方的路卡西(Plaza e Lucchesi)飯店,也是一家高級飯店,整個 建築具有古典風格,擁有一百間精緻的客房。 在佛羅倫斯也有許多高級餐廳,薩巴提尼 (Sabatini)餐廳是一家有著優良傳統的餐廳 ,以美味的燉蝦出名。多里(Doney)則是一 家美國式裝溝的餐廳,據說雞類食物烹調得十 分可口。哈里斯吧(Harry's Bar)餐廳酒類 的品種很多,食物口味也頗獲好評,但是星期 日休息。歐利維(Oliviero)餐廳是一家美國 式的夜總會,供應俄國菜。埃可塞西奧餐廳( Excelsion)是埃可塞西奧飯店內附設的餐廳 ,夏天常在屋頂陽臺做現場烤肉料理,令人垂 涎。在佛羅倫斯有相當歷史的來羅吉亞(La Loggia)餐廳,外觀優雅。歐提羅餐廳除了 供應牛排名菜外,還供應各式各樣菜色。另外 還有奧康皮多格利歐(Al Campidoglio)餐 廳,是托斯卡納地方菜的專賣店,顧客很多, 但在星期四和八月休息。位於辛洛里亞廣場附 近的巴歐利(Paoli)餐廳,也是佛羅倫斯首 屈一指的餐廳,店內有精美的壁畫。聖喬几尼 布卡(Buca di San Giovanni)餐廳,是個 小酒吧式的餐廳,很受當地人的歡迎,在這裡 可以享受到悅耳動聽的民謠演奏。位於亞諾河 畔的阿弗多索利亞諾(Alfredo Suli Arno) 餐廳,景色優美,遊客可以一邊悠閒地用餐, 一邊欣賞亞諾河的風光。 在娛樂方面,佛羅倫斯的夜生活寧靜而安 詳,它不是個能通宵狂歡的都市,遊客們通常 白天作完市內的觀光旅遊後,晚上多在餐館飽 餐一頓,然後前往夜總會觀賞節目。冬季歌劇 季節來臨時,遊客們可以去觀賞歌劇表演,佛 羅倫斯部分飯店內也設有鋼琴酒吧。慕寧羅吉 (Moulin Rouge)是一家正派的夜總會,從 晚上九時開始有舞臺秀表演,六月到十月休息 。河流夜總會(River Club)是十六世紀科 西尼(Corsini )宮的庭園,設有氣氛恬靜的 酒吧,經常高朋滿座。藍珍珠酒吧(Pintor's Blue Pearl)氣氛古典雅致,也有舞台秀表演 ,安德洛墨達夜總會(Andromeda Club)的 狄斯可舞廳是佛羅倫斯最受歡迎的。 佛羅倫斯的歌劇季節通常是從十二月開始 ,到第二年四月結束,據說歌劇在佛羅倫斯的 發展比義大利其他城市要早。主要的歌劇和音 樂會多在杰特科木納里(Ieatro Comunale) 舉行,從十月一直到一月上旬,六月時還有芭 蕾舞的表演。每年五月到六月都會邀請世界有 名的音樂家及聲樂家在這裡表演。每個夏天的 夜晚,在菲耶索萊(Fiesole)還舉行音樂會 ,氣氛非常熱絡。 這座文藝復興之都,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消 逝而失去它的個性和藝術魅力,文藝復興的大 師們仍然活在市民的心中,文藝復興的震蕩餘 波直到現代還久久不息,那種求真、求美的精 神和自信的表現,到現在也沒有褪色。佛羅倫 斯人認為自己無時不美,無處不美,面對遊客 獵取鏡頭的相機,他們用很自然的方式表現自 己的自然,既不忸怩作態,也不搔首弄姿。 這裡的女人皮膚比古銅色要紅,而且紅得 均勻,窄裙一裊著曲線玲瓏的身材,嘴唇紅得鮮 艷;男人鬆髮服貼,著輕鬆的休閒服,未必成 套名牌服飾,但他們身上有一種包藏不住的張 力,而又敢炫耀這種張力。他們喜歡找一個位 置好的咖啡屋,看滿街的人,也讓滿街的人看 。享受生命的佛羅倫斯人,態度熱忱,步調卻 很悠閒;常常在交易成功時,老闆會高興的擁 抱客人致謝,無形中營造了非常愉快的氣氛。 佛羅倫斯人很懂得品味,他們精於設計, 延續了文藝復興時期大師們的藝術才華。雖然 米蘭能夠領導世界時裝潮流,但大多數的服飾 設計師卻來自佛羅倫斯。因此對喜歡購物的人 來說,佛羅倫斯可真是個好地方,因為這裡的 古董和傢俱非常有名,皮革製品、草編製品、 服飾、寶石、銀製品、手工的女內衣及一些刺 繡產品等也相當出色。 皮革製品有手提包、錢包和手套。草編製 品有桌布、裝酒瓶的袋子,以及運動服和刺繡 的亞麻布。尤其是義大利的鞋子,穿起來相當 舒服,暢銷全世界。金、銀飾和珠寶集中在維 琪亞(Vecchia)店,作工細緻、設計優美、 式樣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高級時裝則分布在 托納路尼大街(Via TOrnaluoni)、維幾納 路維大街(Via della Vigna Nuova)和卡喬 奧里大街(Via Calzaiuoli)等地方,可以買 到最新流行、款式美麗的衣服及一些配件。最 優雅的購物街是湯納布尼(Tonnabuoni)大 道,其次是從多摩到辛洛里亞廣場的卡扎爾里 (Clzaiuoli)大道和到維琪奧(Vecchio ) 橋的羅馬大道及聖瑪利亞(Senta Maria)大道 。一般商店的營業時間是上午九時到下午一時 ,下午四時到晚上八時;冬天則從下午三時到 晚上七時。夏天的星期六下午和冬天的星期一 上午,大部分商店都不營業;此外在星期日和 國定假日也都休息。 藝術寶庫文化之光 佛羅倫斯因為有亞諾河繞城而過,因此憑 添了無限生動的景色,但遺憾的是這條河每百 年都會泛濫一次,最近的一次大泛濫發生在一 九六六年十一月四日,當時水淹市區,平地水 深約三公尺以上,造成許多珍貴壁畫和藝術品 的浸損。後來由世界各地政府和藝術家,有錢 出錢,有力出力,共同貢獻心力修復這些人類 藝術上的瑰寶。 亞諾河上架著許多大橋作為兩岸的交通, 其中一座名叫維琪奧(Vecchio)的橋樑與眾 不同,它建於一三四五年,是西方建造的第一 座平拱橋,也是中世紀工程方面的卓越成就。 Vecchio這個字在義大利語中就是古老的意思 ,所以又稱老橋。 這座橋結構巧妙,不僅便於交通,而且還 極具觀光價值。它的橋墩比羅馬半圓拱橋少, 因此對航行的阻礙也少,並且容易疏導洪峰。 橋上有兩層樓的建築,上層連接著烏菲茲宮、 畢提宮和其他宮殿,擔任著走廊的角色,下層 建有特產品專賣店,賣的全是黃金、珠寶和精 緻的飾物,許多觀光客都在這裡花掉大把的鈔 票,選購一些珍貴的首飾和紀念品。 這座橋在近代也歷盡滄桑,一九四四年德 軍撒離時,橋兩側建築遭到嚴重破壞,只殘留 著橋本身。一九六六年的洪水,還侵襲到橋上 的特產專賣店,損失無法估量,後來這些商店 都曾重新修建。在橋中還有一個小廣場,經常 聚集著年輕人,顯得非常熱鬧。 這個世界藝術發祥地,由於曾有但丁、米 開朗基羅、達文西、包提契利和拉斐爾等文學 藝術名家聚集,使文藝復興運動開花結果,因 此成為一座藝術名城。市區街道相當寬闊,處 處林蔭夾道,樹幹直徑多在一公尺左右,顯示 築路植樹的年代相當久遠。和所有中世紀的城 市一樣,佛羅倫斯在十二世紀初已繞城修建了 四道城牆,雕築精緻、雄偉的古老正門,至今 還很完整的保存著。每天早晚六時,還在做開 城門和關城門象徵性的傳統儀式。 這座本來是羅馬人建的小城市,到今天市 中心區的部分街道仍清晰可見。這裡除了新市 區外,雖然只有古老的房屋、狹窄的街道和巷 子,以及一些古橋,但是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 名家的雕刻和繪畫等藝術品,使人能夠感覺到 它在文藝復興時期所發出的光芒。 由於古蹟眾多,因此政府規定市區的房子 內部可以打通,或安裝現代化電氣、衛生設備 ,外觀卻不准改變,當然更不准改建;架設招 牌或天線並不違法,但必須由政府單位派人施 工。維修房子是居民應盡的義務,經費由政府 定期撥給,遇有龜裂、剝落等情況,政府會安 排專家前來處理。由於對古老傳統市容維護得 力,因此使得這座古城的市容、建築和街道, 都能保持舊觀,文藝復興的光輝仍然照耀著這 裡的每一個角落。 這裡可參觀的地方很多,光是保存著珍貴 繪畫、浮雕、馬賽克拼畫的教堂就不勝枚舉。 麥迪奇教堂(Chapel Medicee)很像我 國的祠堂,但是東、西方建築精神是截然不同 的,尤其是麥迪奇的禮拜堂更加不同,它是麥 迪奇家族歷代主人的墳墓,有米開朗基羅千古 不朽的傑作。教堂內分成新殿和舊殿,舊殿是 一座外觀宏偉的八角堂,是麥迪奇家族財勢達 到巔峰時的一個象徵;建築物裝飾豪華,地面 和牆壁四周使用的是名貴大理石、珍貴的珠寶 等材料,在大圓頂部分還布滿了美麗的繪畫。 新殿建於一五二○年至一五三三年,整個 工程是米開朗基羅負責設計,是一座巴洛克式 建築。這個禮拜堂用佛羅倫斯特有的雕嵌法, 裡面充滿類似寶石的石頭,這些建材由世界各 地運來。禮拜堂的四周都是神矗,裡面安置著 歷代麥迪奇家人的石像,旁邊裝飾著聖經中的 新舊約故事。麥迪奇家族沒有後代,據說當麥 迪奇家族最後一代滅亡的時候,這座禮拜堂還 沒有全部完工。禮拜堂高而偉岸,建築和雕工 卻非常細緻而精密,堂裡的聖器收藏室,其實 是一個停屍間,是一五二○年委托米開朗基羅 建造的。堂內的羅倫索(Lorenzino)墓像是 米開朗基羅四十六歲到六十歲間的作品,也是 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雕刻的巨大作品。 因為米開朗基羅曾受羅倫索提拔,當年如 果沒有羅倫索對他的照顧和培植,他就不見得 能有後來的成就。米開朗基羅雖然是出生於當 地的貴族之家,卻是自幼就由一位石匠乳母撫 養,因此培養了對雕刻的興趣。他從小對學校 沒有什麼興趣,父親只得送他去學畫,後來就 進入羅倫索主持的麥迪奇家族的美術學校,專 門研究希臘古典藝術。在這個學校裡,除了有 豐富的藏書及堆積如山的古希臘雕刻品外,他 還結識了許多博學鴻儒之士,使他的藝術和學 識一日千里。一四九二年羅倫索死後,他失去 了保護者,十九歲就離開家鄉到威尼斯去。瞭 解了他和羅倫索的這段淵源後,才能體會出他 雕刻羅倫索墓像時的感情,在刀斧之間,他加 進了無限的孺慕和敬意,所以這尊作品結構簡 單高雅、表情深刻、神態自然。從這尊作品中 ,也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對人體解剖學知識的 豐富,是文藝復興時代獨步古今的雕刻聖品。 由於當時人們相信太陽是繞著地球走的, 因此這一組羅倫索墓像,是由兩個三角形構圖 ,各由三個人物組成。一組是羅倫索坐像,下 面左右各有一組裸體臥像,左邊是象徵「黃昏 」的男像,右邊是象徵「黎明」的女像。羅倫 索左手反掌扶膝,右手支持下巴,靜默凝思, 看來像哲學家,它是「君王論」書中的君王, 象徵著哲學家、詩人和藝術家的永恆思想和行 動判斷。 另外一組是麥迪奇家族的另一人物吉里亞 諾(Giuliano),他的石像下也放了兩尊雕像 ,左邊的「黑夜」是一個中年女人,右邊的「 白晝」是男性。吉里亞諾是全副古代裝束的青 年武將,兩眼凝視左方,威武煥發,象徵著人 的行動、尊嚴和權位。「黃昏」是一名老人, 象徵著籠罩大地的黑影。 「黎明」是個女人,臉上充滿著痛苦和傷 心,斜依在石棺上,像是剛起床的樣子。「黑 夜」是個長卷髮睡眠中的女人,右手支頰,手 肘依在曲起的左腿上,腳下站著一隻代表智慧 的貓頭鷹,左手臂下是一個象徵死亡的面具, 整座雕像安詳神祕,產生月光般的陰柔美。 「白晝」是一個肌肉結實充滿精力的大力 士,面容稍顯模糊,神采奕奕,象徵著人類力 和行動。這些深具象徵意義的雕像,僅能從它 的面部表情及身體姿態讀出它的身體語言,但 它實際上要表達的東西,卻蒙在一層神祕的紗 樣氣氛裡。據說,這裡的「白晝」與「黑夜」 兩座雕像,是米開朗基羅不滿佛羅倫斯共和制 度被廢,憤而離去前的最後創作。 新殿內的雕刻和繪畫是建築物空間構造表 現的一部分,並與建築物一樣充滿了文藝復興 時代佛羅倫斯當地所特有的舒暢平和氣息。 聖瑪利亞百花教堂(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多摩大教堂(Duomo),是世界 上第四長的教堂,規模僅次於梵蒂岡聖彼得教 堂、倫敦聖保羅教堂和米蘭的大教堂。許多政 治和宗教的儀式,包括加冕和節日慶典等,都 在這裡舉行,它象徵信仰、權力和國民榮譽。 在中世紀的時候,每個城市都要建造一個最大 和最引以為傲的大建築物,佛羅倫斯也不例外 ,由於戰爭和黑死病的影響,使得這座教堂一 共花費了一百七十三年的漫長時間才完成。 百花教堂的美,在於外觀用綠、白、粉紅 三色大理石建造,配合紅色的大圓頂,用幾何 學設計建成,非常壯觀,它與喬托鐘塔及平面 十字架同時展現著優雅、高貴的建築特色。這 座教堂由阿諾爾福(Arnorlfo di Cambio) 在一二九六年負責建造,十四世紀中期為擴大 規模而改建,現在這座高度一百零六公尺的教 堂完成於一四七一年,正面在一八六○年及一 八八七年還曾作過兩次改建。教堂內部非常暗 ,前後深一百四十九公尺,寬達九十公尺。 內有許多值得看的藝術品,最著名的是米 開朗基羅七十八歲時的作品「聖母慟子像」, 這幅作品在大教堂左邊的一側禮拜堂內,是米 開朗基羅一生所作的四個「慟子像」中的第三 個,本來是為教皇傑羅三世而作。作品中的聖 母顯得非常虛弱無力,反映出聖母愛子的情景 ,也刻畫出作者理想中的母親形象,因為米開 朗基羅自幼喪母,因此非常懷念自己的母親。 教堂內還有烏契洛(Uccello)的壁畫, 內容是佛羅倫斯雇傭軍首領英國籍的約翰霍克 伍德巨大騎馬像。畫幅是運用焦點透視力學, 人和馬用雕刻式手法,畫出綠色調的壁畫,充 分揭示出了人物內在的活力。這裡還有但丁穿 著紅袍的畫像,手裡拿著他的巨著「神曲」, 背景是「神曲」中的煉獄、天堂和地獄的圖像 ,完全是按照但丁書中所寫而描繪出來;以及 以佛羅倫斯為背景的但丁演唱時神情姿態的壁 畫等。 教堂的圓頂從一四二○年開始建造,花了 十四年時間才完成。設計者文藝復興之父菲力 普布倫列,原是以雕刻及金、銀的鑄造聞名於 當地,一四○一年他參加了聖約翰洗禮堂北側 青銅門雕刻家的選拔競賽中,不幸落敗,引起 他對雕刻生涯的失望,四十歲後轉向建築方面 發展。從此以後一直到他去世,他在建築史上 反而創造了非凡的成就,不僅在義大利,就是 在歐洲各國,也都得到很高的評價。據說,當 時將這個教堂大圓頂放上去,是費了一番苦心 的艱難工程,這種違反傳統的八角形圓頂作法 ,在當時曾招致很大的批評,但今天看來,它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史上,的確譜出了光輝的一 頁,是一種嶄新的、強而有力的空間造型美的 設計,圓頂上描繪的主題是世界末日的最後審 判。要到這個教堂的屋頂,可以從右側門內教 堂的左邊走廊進入,登上四百六十三級階梯就 可以到達。天晴時屋頂的視野極佳,可以眺望 整個佛羅倫斯,風景非常美麗。 聖約翰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又稱為浸信教堂,位置在百花 教堂前方,是一座獨立建造呈八角形的洗禮堂 ,建造於五世紀至八世紀。它是托斯卡納地方 羅馬式建築的代表,是這座城市中最古老的教 堂,在聖瑪利亞百花教堂未建時,是這裡的主 要教堂,極具歷史價值。這座建築物是紀念佛 羅倫斯守護神「受洗約翰」的受洗堂,古代許 多義大利名人都在這裡受過洗。這是一座富麗 堂皇的建築物,由白色和深綠色大理石裝飾外 表,門牆上是用大理石砌成的黑、紅、白等三 種相同的線條。 教堂右邊有一座高九十七公尺的大鐘樓, 是義大利十四世紀藝術鼻祖喬托(Gioto)的 傑作。教堂內部屋頂天花板部分,用金色馬賽 克鑲嵌畫為背景,再加上彩色大理石及瓷片, 會發出燦爛的光芒。 這座教堂中最具觀光價值的就是它那三面 青銅門的浮雕。第一面青銅門在禮拜堂入口處 的南側,是安德魯皮沙諾於一三三○年製作, 由二十八組圖樣所組成,主題是關於約翰傳的 描述。第二面青銅門在北面,是青銅雕刻大師 吉伯爾蒂(Ghiberti)於一四二四年完成的作 品,也是由二十八張圖樣組成,有耶穌傳、使 徒行傳和長老行傳等內容。第三面青銅門在面 對百花教堂的東側,是吉伯爾蒂花了二十七年 時間用銅精雕而成的藝術精品,完成於一四五 二年,共十張圖樣,像連環圖一樣繪述出舊約 全書中的故事,構圖雄偉壯麗,藝術氣氛非常 濃厚,其中人物的生動逼真,令人嘆為觀止。 這種青銅浮雕首先採用自然主義的造型和技巧 ,擺脫了哥德的樣式,因此這扇門可以說是文 藝復興鼎盛期具有突破性的藝術作品。 吉伯爾蒂的弟子出名的有烏契洛和達文西 ,烏契洛擅長繪畫和雕刻,達文西則以繪畫為 主,同樣也擅長雕刻。繪畫和雕刻對於當時的 藝術家來說,都屬於必修的科目,而畫家還必 須對工藝、建築及其他相關各種學問都要有精 湛的研究。因此米開朗基羅在看完這扇門後, 讚嘆「此門足以進入天堂」,因此後人就把它 稱為「天堂之門」。青銅門的製作者,是由競 賽中選拔出來的,當時雕刻比賽的題目是「亞 伯拉罕(Abraham)的犧牲」,比賽到最後 ,吉伯爾蒂和菲力普布倫列兩人不分勝負,兩 個當時比賽的作品至今還在美術館中保留著。 但是這次競賽最後由吉伯爾蒂奪魁,他贏得了 第三面青銅門的製作權,菲力普布倫列因此改 行從事建築業,從而創造了聖瑪利亞百花教堂 圓頂及許多著名的建築。 浸信大教堂裡還有一個「兒童歌舞」的石 刻浮雕,浮雕中的男女兒童們有著胖胖的手膀 子和腿,張開小嘴在唱歌,臉上露出天真的笑 容,手牽著手在打轉,那副神情真是呼之欲出 ,是義大利雕刻大師杜納提洛的不朽名作。 聖十字(St. Croce)教堂是巴傑羅( Bargello)國立美術館東方、聖十字廣場前的 一個教堂。這個教堂在佛羅倫斯的重要性,就 像英國的西敏寺,或是巴黎的萬神廟一般,它 是埋葬佛羅倫斯許多名人的地方。 教堂的規模僅次於聖瑪利亞百花教堂,深 一百四十公尺,寬四十公尺,正面也是用了多 種色彩的大理石砌成。十三世紀時重建過,現 在的正面是一八五七年至一八六五年間由尼克 馬達斯設計建造的,鐘樓建於一八六五年。 進入大堂右邊的第一座石棺,就是曠世奇 才米開朗基羅安息的地方,上面有他的雕像以 及三位天使女神,分別代表他在建築、雕刻、 和繪畫三方面的偉大天才與成就,旁邊還有兩 個」昇悼他的雕像。 教堂門口有中古義大利最偉大詩集「神曲 」作者但丁的大理石像,但丁並未死在這裡, 因此只立一個石像在教堂外。許多鴿子聚集在 這裡,給遊客一種安詳舒適的感覺。 音樂家羅西尼(Rossini)的石棺前,站 立了一位似在傾聽音樂的少女雕像,姿態優美 。左側的紀念碑是紀念安息在這裡的偉大科學 家伽利略(Galileo),墓碑上他手持發明的 望遠鏡及攤開的天文圖,前面另有兩座雕塑是 象徵他在天文和地理方面的成就和貢獻。 堂內深處有喬托所作的壁畫「方濟各( Francesco)的一生及其死」,相當動人。喬 托是佛羅倫斯派畫家,在繪畫史上享有盛名。 教堂外面有個長方形廣場,廣場的四周滿 布著皮貨、金飾和特產品店,琳琅滿目,有各 式各樣的錢袋、手提袋、皮衣及精巧的首飾。 猶太教禮拜堂在佛羅倫斯許多古老的建築 物中,可算得上是比較現代化的,它是一八○ ○年佛羅倫斯猶太人遺留下來的產物,他們多 半是由東方或西班牙遷移而來,教堂內部的最 前面,沒有任何偶像,只有一顆大衛王星,充 滿了古東方味道的神秘感。 聖瑪利亞娜威拉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是多明尼哥派的教堂,緊臨著中央 車站前的廣場。這所教堂是為了布道而建的, 於一二七八年開工,一四五八年才完成。一三 五○年開始教堂的正面工程,用淡色及黑色的 大理石砌成的,剛開始採用哥德式建造,到後 期改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模式。教堂內部深 一百公尺,寬二十八公尺,哥德式的拱形柱隔 開了內部的通道,使中央祭壇的深度在視覺的 感受上特別強烈,這座建築物空間利用及造型 之美都是令人讚歎的。 托拉布尼禮拜堂中有聖誦隊席位,裝飾著 吉蘭達約(Ghirlandaio)的壁畫,左邊是名 為「瑪利亞生涯」的壁畫,右邊則是「受洗的 約翰」。這些不朽的作品是喬凡尼托拉布尼( Giovanni Tornabuoni)在一四八五年,為了 一民悼死去的妻子而請吉蘭達約畫來鎮魂用的壁 畫。喬凡尼托拉布尼是當時羅馬麥迪奇銀行的 總裁,這幅畫特徵就是除了將托拉布尼一家人 畫入壁畫外,還有當時的人物,所以可以稱得 上是當時的寫實風俗畫。在誦聖隊右側的禮拜 堂內,有李比(Fra Filippo Lippi)的壁畫 ,題目是基督的十二門徒之一的「約翰傳」, 這位畫家墳墓也在教堂裡面。 在托拉布尼禮拜堂左側,有一個貢迪( Cappella Gondi)禮拜堂,裡面菲力普布倫 列所畫的「十字架上的基督」,是觀光客不可 錯過的好作品,教堂內佈道堂也是他的傑作。 貢迪禮拜堂左側是斯托茲(Strozzi)禮 拜堂,十四世紀中期的托斯卡納建築方式在這 兒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堂內掛著名畫「最後審 判」,以及但丁的作品「天堂與地獄」。 切奧斯托(Chiostro)修道院位於聖瑪利 亞娜威拉教堂左側,是專為教皇及市府貴賓所 建造的,十四世紀以來被各地的神父視為沙漠 中的綠洲。它是羅馬式的建築,內部採用穩重 的綠色,所以又被稱作「綠色的修道院」,院 中有一個西班牙禮拜堂(Cappellone degli Spagnuoli),是過去舊多明尼哥派神父的集 會室,建於一三五○年,曾經也是居住在佛羅 倫斯的西班牙人的祈禱所。這裡有兩個美麗的 窗戶,四周的牆壁被繪畫覆蓋,畫面多採自聖 多明克斯派神父的意見,用尊嚴、壯大的氣勢 來表現宗教主題。 天花板上的繪畫主要有「基督的復活」 「昇天」、「在水上行走的基督」及「聖靈的 降臨」等。祭壇牆上畫著「十字架上的基督」 和鬥到地獄」;右壁上是「布教」、「傳道」 及「多明尼哥派的勝利」;左壁上是「聖托馬 斯阿奎納斯(Thomas Aquinas)的勝利」, 據說這位托馬斯阿奎納斯曾經是義大利天主教 會神學者和經院派哲學家。在修道院入口處的 壁畫,則是「聖彼得的殉難」。 歐聖米恰里(Orsanmichele)教堂,位 於百花教堂往辛洛里亞廣場前的右側,是十四 世紀的購物市場,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哥德式建 築。這座四角造型的大理石建築的外表,有「 聖母及幼子基督」和十二位門徒的雕像,各神 像都被各個同業公會拿來當作他們的守護神, 受到當地人的敬愛,其中肉販同業公會的守護 神是杜納提洛(Donatello)作的「聖彼得」 像、布商同業公會是「聖馬可」像、銀行同業 公會是吉伯爾蒂作的「聖馬太」像。除了聖彼 得像外,其他雕像的原始作品,至今還保存在 巴傑羅(Bargello)國立美術館中。 聖瑪利亞•德爾卡邁納(Santa Maria dell Carmine)興建於十三世紀,一七七一年 大火後又重建。教堂內部右邊的南面走廊有一 個布朗卡奇(Brancacci)禮拜堂,是那次火 災中倖免於難的禮拜堂。這個教堂的壁畫經歷 了三位畫家,第一位是馬索里諾,第二位是二 十七歲就去世的馬薩秋(Masaccio),最後 終於由李比完成。這裡有馬索里諾的「亞當和 夏娃的誘惑」,和馬薩秋的代表作「獻金」、 「畫家的傑作」、「逐出伊旬園」等。馬薩秋 是一位在文藝復興時期將人文主義引入藝術、 影響極大的畫家,他的傑作是一連串以「聖彼 得的一生」為題材的壁畫。由於自喬托時代以 來,顏色的使用趨於多元化,喜好使用寫實手 法,在畫界注入了一種新的風格,因此這些作 品,確立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畫風。 聖米尼托莫提(San Miniato al Morte )教堂是一座文藝復興羅馬式的建築,位於米 開朗基羅廣場的後面,公元十一世紀就開始建 造,但正面直至十二世紀才著手修建,以白色 和深綠色大理石砌成的基督畫像,在陽光照耀 下顯得分外美麗安詳。旁邊在一座十六世紀時 開始建造的鐘樓,工程半途中止,至今還沒有 完成。一五三○年佛羅倫斯被敵軍包圍時,米 開朗基羅曾受命在這裡安置了兩門大炮,用來 抗敵。 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教堂是羅馬 時代的遺蹟,建於十四世紀,石材建築、窗戶 鑲有玫瑰彩繪,在教堂通往公園的石階上可以 眺望佛羅倫斯的風景。 辛洛里亞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的位置在維琪奧宮的前方,也有許多許多著 名的石雕人像供人瞻仰,因此有露天博物館之 稱。最初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就陳放在廣場上 ,現在廣場入口處豎立的大衛(David)像是 仿造品,這個男性裸體雕像是米開朗基羅的代 表作,完成於一五○四年,有血有肉,昂然而 立,大有頂天立地的氣概,昂然不群的頭部和 雙目所表露出來的智慧和毅力,充分發揮了「 力感」。廣場右側有一座噴水池,池中有巨大 的海神波塞頓像。在噴水池左側前方一座舞臺 式的平臺上,有十幾尊石雕和銅雕的作品,每 尊都栩栩如生,全部是雕塑的精品。 其中最精緻和最引人注目的,首推柴利尼 (Cellini)一五四五年的雕刻名作珀爾修斯( Perseus),因為神話中的妖女墨杜莎是戈爾 根(Gorgon)三妖女中的老三,雖有妖法但 仍然是人身,未具不死之軀,珀爾修斯為了獻 禮給波利德庫特斯島王,經雅典娜女神的指點 前去誅殺妖女,問題是妖女墨杜莎頭髮全是毒 蛇,口噴火焰,肩上還長著翅膀,不論是誰看 到她都會立即變成石頭;還好使神漢密斯送給 他一隻飛鞋及一把彎刀,加上雅典娜指點他由 鏡子中看墨杜莎,避免直接面對妖女而砍下她 的頭。因此這尊雕像是站立的珀爾修斯左手舉 著妖女頭顱,右手提著彎刀;一腳踩著妖女的 身軀;而雕像中妖女頭以及身軀脖子流出來的 血,全部是一條條鑽動中的毒蛇。最有趣的是 作者柴利尼在珀爾修斯雕像的後腦處,雕上了 自己的面容,乍看不易發覺,真是巧手天工, 匠心獨具,堪稱絕活。 這個廣場也是當時佛羅倫斯的政治中心, 廣場上的維琪奧宮是座高聳雲霄的大鐘樓,宮 旁有一座「涅布得茵噴泉」,令遊客有一股沁 涼的舒暢。被稱為「祖國之父」的柯西摩麥迪 奇(Cosio Medici)騎馬像,脾睨著廣場四 周,給人很深印象。 在廣場中央有一座沙保那羅拉神父被處火 刑的青銅標示,上面刻有文字:「一四九八年 五月二十三日,聖馬可的多明尼哥教派神父沙 保那羅拉及其弟子兩人,在此處焚刑。」每年 的五月二十三日,當地的市長、市議員和官員 們都來這裡集會,紀念這件事。 磷近維琪奧宮的地方,有一個辛洛里亞集 會所(Loggia della Signoria),是下雨天 用來作為政治及商業的會談場所。有許多古代 及文藝復興式樣的大理石人物雕像,是哥德式 的建築物,於一三六七年至一三八二年間建造 的,非常醒目。 聖羅倫斯廣場(Piazza San Lorenzo) 有一座麥迪奇的雕像,也有熱鬧的市集,廣場 的西側有聖羅倫斯教堂和佛羅倫斯最早的一座 圖書館。聖羅倫斯教堂在四世紀時原是一所修 道院,後來就成為麥迪奇家族的教堂。一四二 三年,教堂遭受火災,一四二五年由菲力普布 倫列負責重建,至一四四六年峻工,是菲力普 布倫列的代表作。整個建築以純文藝復興時期 的風格而聞名,外部簡單,內部有杜納提洛( Donatello)製作的青銅布道壇和彩色浮雕。 鄰接聖羅倫斯教堂的圖書館,是麥迪奇家 族第一代主人科西莫於一四四四年建造的,有 一段時間麥迪奇家族被逐離佛羅倫斯,這幢建 築物就交由市政府管理。後來出身麥迪奇家族 的利奧十世(Leo X)買下教堂,作為自己的 公館。現在內藏一萬冊圖書,深具歷史價值。 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 Michelangelo )位於亞諾河南岸,佛羅倫斯市東南的小山丘 上。廣場上矗立著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 複製品,從這裡可以把佛羅倫斯市一覽無遺。 站在這裡欣賞夕陽及夜景,可感受到佛羅倫斯 的另一種風情。從亞諾河沿著帕基(Poggi) 廣場經聖尼科羅(San Niccolo)門、聖米尼 托(San Miniato)門,一直連接到貝魯貝德 勒城牆,這一連串的建築都是米開朗基羅為防 衛佛羅倫斯而設計建造的。在廣場的瞭望台上 可以看見聖瑪利亞百花教堂的紅色屋頂和喬托 鐘塔,以及亞諾河對岸各式各樣建築的紅色屋 頂,櫛比鱗次。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遠方翠 綠的亞平寧山脈,環抱著佛羅倫斯和托斯卡納 地方的磚色街景,顯現一種色彩協調的美感。 維琪奧宮(Palzzo Vecchio)是佛羅倫 斯最重要的行政古建築,十四世紀時是佛羅倫 斯共和國政府所在地,以後為托斯卡納大公國 麥迪奇大公的行政中心,十六世紀麥迪奇家族 曾經居住在這裡。一八六五年至一八七一年, 這裡是義大利王國的下議院,一八七二年以後 為佛羅倫斯的市政廳。這個宮殿是辛洛里亞廣 場內側的主要宮殿,是一座高達九十三公尺的 四角形鐘樓,屹立在廣場上,非常醒目。這座 托斯卡納哥德式建築,據說是A • 康比奧所設 計,而於一二九八至一三一四年建造,十六世 紀晚期擴建,經皮沙諾(Pisano)、米開朗 基羅、瓦薩利等人多次整理而成。 這座中世紀建築物由巨石建成,底層大門 不寬,上面三層窗子較多,二樓是間大廳堂, 要從宮殿的右邊進入,在入口處有兩座守護神 ,左邊靠近辛洛里亞廣場入口處的是米開朗基 羅的大衛像複製品,右邊是象徵著自由的海格 勒斯(Hercules)和卡庫斯(Caccus)雕像 。大廳堂是共和國政府的大會議場,又叫「五 百大廳」,在古代就是議會大廳,雕樑畫楝, 金碧輝煌。廳內有四座石雕,都是出自名家手 筆。壁上有四幅巨畫,記錄的是當時的武功盛 事,非常生動。其中,有瓦薩利描繪的科西莫 (Cosimo)麥迪奇戰鬥場面,以及米開朗基 羅的名作「勝利」。三樓有許多吉蘭達約( Ghirlandaio)的作品,非常值得一看。每個 房間都氣派不凡,裝飾華麗,尤其是「百合的 房間」,描繪佛羅倫斯市的市花百合,非常精 美,充分顯示了當時的繁榮富庶。在高矗的頂 層上,有堡壘雉蝶,並有一座聳入雲際的堡壘 瞭望塔大鐘樓,在市區各地都可以看到它。 維琪奧宮的天花板上也畫滿了彩畫,牆上 的六幅壁畫,都是瓦薩利所畫,他是米開朗基 羅的得意門生,文筆也好,他的名著「美術家 列傳」,其中雖有虛構或考證不實的地方,但 卻是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原始資料,有很 多畫家的逸事就是出自這本書。同時這本書也 介紹當時畫家及雕刻家的技法,是為瞭解當時 畫家所必讀的書籍。維琪奧宮的左邊敞廊內有 很多古代雕像,在大門內的小庭院正中,有座 大理石噴水池,上面有一尊銅鑄的裸體男童, 兩臂生翅,抱著一尾大鯉魚,愍態可掬。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 位於烏菲茲宮內,是義大利最好最大的美術館 ,也是世界上最有名、收藏品最有價值的美術 館之一,於一五六○年至一五八四年興建完成 ,收藏著世界上最優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繪畫,以及佛蘭芒、荷蘭、德國、法國繪畫精 品和古代的文物、雕刻及十萬多件素描和版畫 ,由於所蒐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豐富,因 此享有「文藝復興美術寶庫」的美譽。 烏菲茲宮是與維琪奧宮平行緊磷的一座長 方形建築物,宮外有一長排廊柱,直達亞諾河 邊。在一九六六年的亞諾河大泛濫中,美術館 曾蒙受了重大災情,現在每年都有一百多萬人 前來參觀。這幢建築原是由麥迪奇家族所建, 這個有錢有勢的大家族,是義大利中古時的大 公爵,曾經統治佛羅倫斯好幾百年之久,對民 主政體和文藝復興都有很大貢獻。 義大利文Uffi 江一字的解釋是政務廳、辦 公廳的意思,事實上烏菲茲美術館就是由科西 莫一世所使用政務廳中的一座建築改建的,是 由美術史之父瓦薩利設計的,於一六○○年建 成。目前有一部分場所利用來保存托斯卡納地 方的古文書,單就烏菲茲美術館而言,裡面的 珍藏也足夠誇耀於世。美術館以收藏麥迪奇家 族歷代珍藏品為主,後來又陸續增加歷代大公 收集的國內外藝術佳作。其中包括十三至十八 世紀法蘭德斯派、法國及德國畫派的藝術佳作 ,希臘時代的雕刻。館內蒐集了佛羅倫斯所有 的名藝術家和文學家的雕像,如米開朗基羅、 包伽邱和伽利略等。還有「摔角者」、「磨刀 者」和「牧神」等雕像,也都聞名於世。 這些珍藏都按時間的先後排列,二樓是印 刷和繪畫,三樓是走廊到博物館本身,在天花 板和樑柱間,布滿了過去皇室人物的畫像。館 裡收藏最多的是十四到十六世紀的名畫,因此 成為義大利畫的精華蒼萃之地,共有畫廊四十 二處,在其中的第十五畫室內,有一幅是大畫 家達文西於一四八一年完成的「崇拜美琪」名 畫,這幅畫現在雖已顯得古舊,但畫中人物伏 地向美琪跪拜的畫工,細緻逼真,是文藝復興 時期繪畫的代表作。畫院內重要的名畫還有「 藍色聖母像」,是不朽傑作。 在這座美術館內最著名的藝術品之一,要 數包提契利(Botticelli)所畫的「維納斯的 誕生」,有非常鮮明的線條和韻律感,彰顯著 藝術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古代文化的聯繫性。 畫裡描繪出這位在古典文學中最受矚目的女神 被風吹到愛琴海岸,她以右手和美麗的金髮遮 蔽軀體,站在大海貝上,帶翅的風神吹揚起她 的髮梢,粉紅色的花朵由空中紛紛飄落,充滿 了詩情和顏色表達的音樂性,使它美得攝人心 魄。這幅畫完成於一四八六年,是包提契利顛 峰期的成熟作品。這幅蛋彩畫,長度是兩百七 十八點五公分,寬一百七十二點五公分,畫中 的維納斯集合了希臘藝術中的官能美,是文藝 復興時期中古基督教道德觀的產物。 還有包提契利的另一幅代表作蛋彩畫「春 」(Allegoria della Primavera),完成於 一四七八年,畫長度是三百一十四公分,寬為 兩百零三公分。據說包提契利畫這幅畫的靈感 ,來自詩人波利吉安諾(PoliZiano)為祝福 一對情人所寫的一首古典象徵詩「喬斯特拉」 (Gi0Stra)。整幅畫由右而左,畫的是西風 神輕拂嘴角生出薔薇的花神、戴著花環的春神 及維納斯;手持愛情金箭的丘比特則在維納斯 頭上;以及象徵知性、純潔及慾望的三位優美 女神和使神漢密斯,諸神都置身於春花怒放的 樹林中。整幅畫線條明朗,畫出了柔和優美充 滿生機的氣氛,是舉世公認的優秀美術作品。 博物館內珍藏有一幅米開朗基羅的著名畫 「神聖家族」,這幅畫和他的雕刻名作「大衛 王」是同時期的作品,直徑一百二十公分,用 蛋彩和樹脂畫成。據說這幅畫是米開朗基羅一 五○三年為佛羅倫斯一位富商結婚誌慶而作, 因藏於德尼家族府邸中,所以又稱為「德尼的 圓形畫」。畫的最前面是聖母瑪利亞,接著是 約瑟及幼年時期的耶穌,背景則是裸體人像。 館裡還有一幅十五世紀畫像皮安波的名作 「亞都尼斯之死斗,這幅作品一九九四年五月 二十七日的一次汽車爆炸案中,受到嚴重破壞 ,為了修復它,花費了美金數百萬元。 每年五月上旬有三天時間,博物館前的廣 場上會舉行花祭,在那些日子裡,色彩繽紛的 花朵布滿整個廣場,行人都被花香所包圍。 藝術學院美術館(Gallery of the Academy)位於聖馬可教堂的斜對面,興建 於一七八七年,是彼得李奧波德大公一世( Pietro Leopoldo I)在十八世紀贈給佛羅倫 斯藝術學院的,以近代及十三到十六世紀的繪 畫和雕刻為主,收藏十分豐富。第一次世界大 戰後,館內所有的近代繪畫和雕刻移藏到畢提 宮博物院的現代藝術陳列館去,另外一部分比 較古老的藝術品則撥歸烏菲茲博物館。儘管這 樣,藝術學院美術館的重要並沒有受到影響, 它擁有的十三到十六世紀的名家收藏品依然壓 倒群倫。在這座面積深廣高軒的陳列館中,使 人印像深刻的是那些用整塊大理石雕刻出來的 立體石像。這些成行排列的人像,多半是裸體 ,人體各部分的比率都恰到好處,肌肉動力線 條分明,甚至連肌肉下的血脈都隱約浮現,不 禁使人驚嘆雕刻者的鬼斧神工。 這個美術館的特色是蒐藏了大量的米開朗 基羅的作品,其中尤以勿大衛王」而聞名世界 ,因為這是公認的空前絕後的傑作。大衛王像 被安置在特建的一座拱頂大廳中,用上好的大 理石為材料,約有常人三倍大,立於約一人高 的大理石基座上。像身全裸,左臂上屈,以左 手把投石袋搭在肩膀上,右手下垂,手裡拿著 石頭,頭髮捲曲,嘴緊閉,眉宇間充滿了智慧 和堅定的信心,全身湧現出熾烈的戰鬪意志。 大衛是古代以色列第二位國王,他在年輕時, 為了挽救祖國而殺死一名巨人,這名巨人本來 所向無敵,大衛當時只是一位少年,卻練就了 擲石頭的技巧,臂力驚人,當他挺身而出時, 一擲就殺死了巨人,後來成為希伯來王。 陳列館內使人印像深刻的,是一排基座還 沒有完成的石雕人像,被稱為「幽禁在岩石內 尚未被解放出來的靈魂。」另外,館內還收藏 了帕利斯特納(Palestrina)的「悲歡聖母像 」。此外,館內十三至十六世紀義大利繪畫作 品,收藏也十分豐富。 巴傑羅國家美術館(Museo Nazionale del Bargello)建於一二五六年,是十三世紀 要塞建築的代表,是佛羅倫斯保存得最完好的 中世紀建築,它的位置在維琪奧宮東北,由三 座建築物構成。巴傑羅宮在義大利文中的意思 是法務長之宮,曾經是王爺府和行政長官住宅 ,十六世紀時是警察廳所在地,包括了城堡、 池沼和吊橋。走過有圓形天花板的大廳和被拱 型迴廊所包圍的中庭,就會湧來一種異樣的氣 氛,因為這座建築物在一五七四年時,曾作為 監牢使用,就像倫敦的倫敦塔一樣,專門囚禁 犯人用。中庭中央水井旁有座絞刑臺,當時佛 羅倫斯的愛國者曾在這裡受絞刑。一七八二年 時,拷問道具和絞刑台被燒燬。 據說當時死囚在執行死刑時,綿有鐘聲警 告百姓不得武裝在街上行走,如有違逆,砍一 隻手作為處罰。但是從一五七四年到現在,這 個鐘卻只在每個世紀結束時敲響一次,所以才 響過四次;除了四次「世紀之聲」外,它還曾 響過兩次,一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另 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大水災時。總之,只要它一 響,必然是有大事發生的日子。這座建築物在 一八五九年正式改為國家博物館,在一八五七 年至一八六五年間曾大力整修,並在一八六五 年又成立了巴傑羅國立博物館,合稱「巴傑羅 國立美術館」。方形高聳的建築,上面還保留 著守望樓和雉蝶,都是古堡的遺蹟。 美術館內以藝術雕塑聞名,據說在一八六 五年時曾把托斯卡納雕塑收藏館之一併入這個 美術館,一八八八年卡拉諾收藏館也被併入。 這裡有許多有價值的藝術名品,包括杜納提洛 的雕塑「大衛」、「聖。喬治」、「門徒約翰 像」,以及他的青銅浮雕「背著十字架的基督 」;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聖母、聖嬰與嬰兒聖 約翰在一起」、「大衛」、「酒神」、「布魯 特斯」(Brutus)和「聖母像」;柴利尼的 一組優秀作品,包括「那喀索斯(Narcissus )」、「阿波羅與雅辛托斯(Hyasinthus) 」、帕爾修斯的塑像原形和這幅座像的浮雕; 詹博洛尼亞(Giambologna)的銅雕作品「 墨丘力」,以及喬托的青銅浮雕「但丁像」等 。另外,聖約翰洗禮堂銅門製作者競賽應徵作 品,到最後選出吉伯爾蒂和菲力普布倫列的「 亞伯拉罕的犧牲」原作,也在這個美術館中展 示。館中的武器陳列室,展出麥迪奇王室的刀 、槍、盾、盔甲和火銑等兵器,種類繁多,頗 為壯觀。 在卡拉諾收藏館中,陳列著中世紀早期到 文藝復興結束時期的裝飾藝術品,從遠東到西 歐的一些彩繪陶器、勛章、象牙製品、青銅器 、纖細畫(Minature)、金銀器皿,八至十 七世紀間鑰匙蒐集品及十六世紀的刀叉等,是 佛羅倫斯所有博物館中,收藏外國藝術品最多 的一個館,從這些展覽中,遊客也可以看到佛 羅倫斯人民生活方式的變遷過程。 考古博物院(Museo Archeologico di Firenze)位於藝術學院美術館東面,建於一 六二○年,展出托斯卡納所發掘有關伊突利亞 時代的土器和美術品,以及一些外來的古物, 如希臘、羅馬時代的壺和青銅雕像,地中海、 埃及等地的文物。這裡收藏著許多一八二九年 在埃及出土的木乃伊和小小金字塔,以及埃及 的紙、石碑和器具等,值得一看。 畢提宮(Pitti Palace)博物院坐落在亞 諾河岸,在佛羅倫斯所有的博物館中,算是佔 地最廣和環境最寬敞清幽的,它和烏菲茲美術 館同屬佛羅倫斯規模最大的兩座博物館。據說 當時佛羅倫斯富商魯卡• 比泰為了和麥迪奇家 族互誇財富,想建一所佛羅倫斯最大的公館與 麥迪奇家族相抗衡,所以邀請菲力普布倫列主 持設計,於一四五六年開工,可惜「志未酬身 先卒」,魯卡比泰來不及親眼看到這房屋落成 ,就於一四六五年去世了。十六世紀麥迪奇家 族科西莫一世的夫人艾列奧羅拉.提.特勒多 買下了這座宮殿,經過多次擴建,終於在十九 世紀完成。這座美輪美奐的宮殿,是文藝復興 式的建築,宮殿後面到處綠草如茵,漫步其中 ,可以飽覽佛羅倫斯的風景。 畢提宮博物院分為四個館,宮庭陳列館( Palatine Gallery)創建於一六四○年,原是 麥迪奇王室私有的藝術品收藏室,後來闢為公 共陳列館,館內主要展出物是十五至十七世紀 的繪畫五百件,其中拉斐爾、皮沙諾、魯本斯 作品各有十件以上。大型的壁畫較多,從一處 牆壁到另一處牆壁,從天花板的一端到另一端 ,瑰麗宏偉,攝人心魄,這裡共有十二個展示 館,各有展示的主題和古典名作。 這裡展示的「大公的聖母」(Madonna del Granduca)是拉斐爾早期所畫聖母與子 畫像中最優美的一件,完成於一五○五年,畫 長八十四公分,寬五十五公分,整幅畫洋溢著 安詳、柔和、優美的氣氛,展現出文藝復興盛 期古典畫風的特色。在一七九九年時被托斯卡 納大公腓迪南三世所購,由於大公非常喜愛, 於是把它稱為「大公的聖母」。「多尼斯夫婦 像」(Portrait of the Donis)完成於一五○ 六年,畫的長與寬各為六十三公分和四十五公 分,據說畫中人物多尼斯夫婦富有而吝嗇,但 深愛藝術。另有收藏於烏菲茲美術館的「聖家 族」圓形畫,是米開朗基羅為他們所畫的。 此外,這裡還蒐藏有西班牙最受歡迎的巴 洛克宗教畫家穆利羅(Murillo)、佛羅倫斯 代表性畫家安德利亞沙爾托(Andread del Sarto)、融和國際哥德式風格形成清晰明朗 特色的李比、在宗教與神話繪畫方面有驚人成 就的提申(Titian)、十六世紀威尼斯畫派著 名的色彩大師威羅內塞,以及文藝復興著名威 尼斯畫家丁托萊多等諸大師的精心傑作,不可 不看。 現代藝術陳列館(Modern Art Gallery )展出的是十九世紀迄今的義大利現代藝術, 對於近代及現代義大利各派繪畫和雕刻風格, 提供最佳的縮影。 銀器博物館(Museum of Silverwork) 共十六個陳列室,內容豐富精彩,展品不祗於 銀器,凡是華貴的宮廷傢俱、鑽石珠寶、珍玩 、象牙製品、金器和瓷器等,原來屬於麥迪奇 王室的奇巧器物,全部予以陳列,其中有十八 世紀的烏木鑲寶石的白寶櫥,五十四隻奧格斯 堡鑲金邊的銀杯,十六世紀墨西哥羽冠,十七 世紀麥迪奇鑲寶石大花瓶等。 另外一個車輛博物館(Museum of the Carriages)究巴的位置在畢提宮博物院的西端, 共有兩個房間,停放著王室當年所使用的馬車 ,這些馬車裝飾華麗,仍然保管得非常完好。 波波里花園(Giardini di Boboli)依著 畢提王宮後方斜坡丘陵而建,可以說是麥迪奇 家族的「御花園」,它是一座十六世紀的義大 利式庭園,外圍有一個圓形劇場,沿石階而上 ,眼前是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貝魯貝德勒要塞 。在這片廣大色調層次明晰的綠地上,景色非 常優美,有噴泉、洞室,裝飾著雕像,不禁會 令人聯想起佛羅倫斯花都美稱。 科學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是一九二九年義 大利在佛羅倫斯舉行第一屆全國科學歷史文物 展覽會後成立的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古往今來 在光學、電學、數學、幾何學和天文學方面使 用過的種種儀器,其中很多是罕見的珍品,如 教宗李奧十世的眼鏡、伽利略用過的儀器、最 早的氣壓計、磁石,以及一架屬於愛迪生的老 爺留聲機等。 米開朗基羅之家是一座專門展示米開朗基 羅作品的博物館,這位藝術大師才具之廣、作 品之多、造詣之高和享名之盛,實在是文藝復 興時期的第一人。這裡除了展出米開朗基羅家 族收藏的雕刻、繪畫和他生前的畫像外,更重 要的是陳列了他早年的雕刻作品,以及一些他 所作的素描和工作計劃草稿,這對於人們瞭解 這位藝壇巨人的早期成就,有很大幫助。 中古器物博物館是佛羅倫斯最古色古香的 博物館,它本來是十四世紀的王宮,近代才被 義大利政府改作博物館。展出中古時期當地流 行的傢俱和用具,十四至十七世紀的繪畫、雕 刻、花氈、刺誘,以及義大利製的陶器裝飾品 、兵器及家庭用品等。博物館古老的建築風格 和內部的特殊設計,最富濃郁的中古氣息。 聖馬可教堂附屬博物館(Museo di San Marco)建於十三世紀,十五世紀中葉時由 麥迪奇家族捐款改建擴充。由於當時壁畫方面 由安吉利科負責,因此就叫「安吉利科美術館 (Museo dell' Angelico)」,在這裡收藏了 安吉利科的主要作品「最後的審判」、「聖瑪 利亞」及「天使們」。樓梯左側有個小食堂, 裡面有吉蘭達約的「最後的晚餐」。登上二樓 ,迎面而見的是安吉利科的傑作「告知受胎」 ,樓上各房中,也都有他描繪的瑪利亞和基督 的畫像。傳說安吉利科一生篤信神,製作藝術 品時經常虔誠地向神祈禱,是位堅貞的多明尼 哥派教徒。他的這些畫,是採用透視的方法構 圖,圭旦面上遠近層次分明,深度感極為強烈, 色彩華麗,美妙地表現出獨特的宗教世界。 這座教堂也曾經是沙保那羅拉神父的居所 ,這位神父因反抗麥迪奇家族最後被處焚刑。 在約三坪大的沙保那羅拉起居室中,掛著他自 己的畫像,房中還有一張兼做書櫥的桌子。 麥迪奇李卡爾第宮(Palazzo Medici Riccardi )位於喬利(Via Gori)路和聖羅 倫斯廣場相接的地方,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三 層樓建築,在一四四四年至一五四○之間是麥 迪奇家族的宅邸,雖然說文藝復興時代已經觸 發了人類相敬相愛的觀念,但政治上的陰謀險 詐還是不容大意,麥迪奇家族雖然財大勢大, 但也非常小心謹慎,這座邸宅的外觀儼然是座 城堡,據說是由古代要塞建築物改建的。這座 建築物在一六五九年由李卡爾第家族繼承,所 以稱作麥迪奇李卡爾第宮,在這裡到處可以見 到麥迪奇家族光榮的遺蹟。 從宮殿右邊的樓梯上去有一個禮拜堂,裡 面有格佐利(Gozzoli)的一套壁畫,色彩非 常鮮艷,人物描摹逼真,名為「東方三博士禮 拜」,畫的是三博士到伯利恆(Bethlehem) 朝聖的故事,格佐利本人和麥迪奇一家人也都 在畫中出現,還有騎在馬背上的年輕貴公子羅 倫斯,所以這幅畫可說是十五世紀很有價值的 風俗畫。 孤兒院(Ospedale degli Innocenti)位 於考古學博物館南方,據說它是歐洲最古老的 孤兒院,由菲力普布倫列設計,建於一四一九 年,這座建築物正面是優雅古典的拱形彩色陶 板浮雕,內部的禮拜堂飾有吉蘭達約的壁畫「 三賢王的禮拜」。 鐘塔也是佛羅倫斯值得參觀的一個地方, 這是喬托於一三三四年六十七歲時蓋的,兩年 後喬托去世,工程由安德魯皮沙諾一草人繼續 在一二五九年完成。當時喬托立志要蓋一個全 世界最高最美的鐘塔,他做到了,到今天為止 ,這座高九十一公尺的高塔仍然是舉世無匹和 無與倫比的。它的外觀是一個四角形的柱狀塔 樓,把淡紅、奶油、濃綠三種顏色,用幾何學 的配色方式加以組合,底部還有非常精緻的浮 雕和菱形拓碑,裡面有預言家和聖人的雕像。 觀光客可登四百一十四級階梯直達塔頂,可將 整個佛羅倫斯景色盡收眼底。 翡冷翠附近城市多 盧卡(Lucca)位於佛羅倫斯西北西七十 五公里,是義大利托斯卡納區盧卡省的省會, 地處肥沃的塞爾基奧河谷地,物產豐富。它原 為利古里亞人所有,後來成為伊突利亞人城市 ,公元前一八六年,羅馬已在這裡建立居民點 ,城中心至今還保存著羅馬時期的城牆、廣場 、競技場和長方形街區的遺蹟。很早就成為主 教區,公元四七六年後先後屬於哥德人、拜占 庭人、倫巴底人和法蘭克人。十世紀末期地位 下降,到了十一世紀初為爭霸於托斯卡納一帶 的自由都市國家。一七九九年又淪為法國領土 ,一八一五年為西班牙所併,直到一八六○年 才歸屬義大利。這裡是通往佛羅倫斯、羅馬和 比薩等地公路的交叉點,經濟繁榮。 市內的防護城牆,建於一五六一年至一六 五○年,至今仍保持完好。另外還有多種風格 的教堂,其中多摩教堂,是羅馬哥德式的美麗 教堂,在十三世紀時曾經整修過。聖佛爾托( Volto Santo)教堂裡有一個木頭質料的十字 架大有來歷。據說是一位義大利神父由耶穌受 難之處各爾各大(Golgota)丘陵,把十字架 運到拉斯培齊亞(La Spezia)港後,遲遲不 能決定要運往盧尼(Luni)或盧卡,最後只 好把十字架放在牛車上,讓牛任意行走,結果 十字架就被運到盧卡。為了紀念這件事,每年 九月十四日在盧卡都舉行慶祝集會。 此外,還有在十二世紀落成的聖弗雷迪亞 諾(San Frediano)大教堂,正面頂部有馬 賽克併圖的聖米契爾(San Michele)教堂, 都非常值得一看。 盧卡也以十六世紀的精美宮殿著名,普雷 費圖拉宮從前是豪華的公爵官邸,現在是國立 美術館。這裡音樂風氣興盛,被譽為「歐洲寵 兒」的義大利傑出大提琴家及名作曲家波凱利 尼(Boccherini ) ,就出身於這裡的音樂世家 。二十世紀初期,以寫「蝴蝶夫人」而聞名世 界的著名歌劇作曲家普契尼(Puccini ) ,也 是出生於這裡,他的作品甚多,每一齣劇都有 動人的愛情故事、美麗的女主角,同時以悲劇 結局,被稱為義大利歌劇寫實主義的代表。 古色古香寧靜富庶的盧卡,盛產葡萄酒和 煙葉、紙張、紡織品,是附近一帶的產物集散 中心。到盧卡旅行,可由佛羅倫斯搭火車,一 小時二十分鐘可達,從比薩來的直達火車只需 三十分鐘。 維亞雷焦(Viareggio)是托斯卡納區盧 卡省的城市,位於佛羅倫斯西方約八十五公里 處的利古里亞海濱,東南距比薩僅二十餘公里 ,是一個風景幽美、人文鼎盛的港市,人口約 十八萬。這裡有二十公里的美麗海灘,八百四 十萬平方公尺的松林,怡人的地中海型氣候, 成為得天獨厚的夏日避暑勝地,遊客源源不斷 接踵而來,市內雖然有六百五十多家大小旅館 飯店,仍人滿為患。 這個港市因為有優良的環境,吸引不少名 人雅士來此,在托雷德爾拉哥的附近,十九世 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原籍盧卡的義大利著名歌劇 作曲家普契尼曾在這裡購置別墅,因患喉癌於 一九二四年手執未完成的歌「圖蘭多」而逝, 現在別墅裡還有他的墳墓。 早在一八二二年七月,雪萊與友人來此遊 玩,乘遊艇溺死在附近海中,當屍體覓得之後 就在海濱火化。為了紀念這一代偉大詩人,市 區設立了雪萊廣場,並塑立雪萊半身頭像。 聖吉米納諾(San Gimignano)是佛羅 倫斯西南方五十五公里處的古都,有巴士路棧 和佛羅倫斯聯繫。這座托斯卡納區的城鎮彌漫 著中世紀殘留氣氛,在一望無際的山丘田野間 ,遠望好像矗立著高高低低煙囪的小堡壘,那 些煙囪其實都是石塔。這裡最早是由伊突利亞 人開發的,十二世紀後成為自由共和政體,但 是當時北義大利各都市間教皇派和帝王派紛爭 不已,教皇派阿爾丁撒里家族和帝王派撒魯布 基家族簡直水火不容。公元一三○○年,聖吉 米納諾加入教皇派,詩人但丁當時曾以托斯卡 納教皇派同盟的大使身分訪問這裡。一三五二 年,聖吉米納諾由於財力枯竭,歸屬佛羅倫斯 。失去了自由、自治的政治地位後,這裡的經 濟也衰退了,這樣反而使聖吉米納諾得以留下 中世紀羅馬哥德式的舊建築物,周圍城牆的外 貌,自中世紀以來也很少改變過,成為全國保 存最好的中世紀城鎮之一。 這個城市是義大利紅葡萄酒的故鄉,同時 又譽為「美麗的塔都」(Litta-d'alle bello torre,在中世紀時這裡林立的高塔計達七 十座以上,這些塔在當時教皇派帝王派和地方 一暈族之間權勢鬪爭下,替貴族們擔任守護城堡 的任務,現在剩下的只有十三座,其餘的因為 地基不穩都已倒塌。 這個遺世獨立的小鎮,和平而寧靜,保留 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原始的迷人風景,從城門 進入只有一條舊石板道,兩邊住家多半已變成 紀念品店,處處可見色彩豐富的陶器。 西斯特納廣場(Piazza della Cisterna) 是位於市街中心的鋪磚廣場,中央有個十三世 紀的古井,廣場的名稱由此得來,「西斯特」 就是貯水槽的意思;這口古井當時是這個城市 重要水源地,現在已經枯竭。廣場四周建築可 追溯到十三、十四世紀,都是用黃色石灰岩蓋 的羅馬式公館、豪邸,相當好看。 多摩廣場(Piazzad dell Duomo)被七座 塔環繞著,其中一座教堂是十二世紀羅馬式建 築,曾於十五世紀改建,教堂的尾端有個禮拜 堂,這是為了要奉獻給本市守護聖女芙伊娜而 建的。據說,一二五三年三月十二日芙伊娜十 五歲去世的那天,天使們嗚起市區中所有的鐘 ,每座塔頂都突然綻放美麗的花朵。在墓地附 近,有文藝復興時期巨匠吉蘭達約繪製聖女芙 伊娜的一生以及死去時的情形。在受洗堂還可 以看到吉蘭達約的作品「告知受胎」。 人民宮(Palazzo deo popolo)是一座十 三、十四世紀時的塔形建築,高五十四公尺, 這座城市是中世紀時的行政中心,但丁曾在這 個宮內演講,現在是市立博物館,裡面收藏有 繪畫作品。 菲耶索萊(Fiesole)市位於佛羅倫斯東 北方約八公里處、高兩百九十五公尺一片美麗 的橄欖綠丘陵上,這裡自公元前八、九世紀起 就有伊突利亞人居住,公元前兩百八十三年被 古羅馬征服。到中世紀為止,它的勢力還一直 管轄著佛羅倫斯,後來地位才被佛羅倫斯所取 代。現在居民約有一萬五千人,多從事草編業 和採石業。 市中心的米諾廣場(Piazza Mino)北方 一幢圓頂建築物上方,有布滿彈孔的鐘樓。廣 場的東側有古老的帕拉托沃(Pretoio)宮, 以及十六、十七世紀所建聖瑪利亞皮利蒙納教 堂。西側有主教的宮殿和學校,在主教的宮殿 中殘留著伊突利亞時代神殿的壁畫。鐘樓的北 側有邦德(Bandi)博物館,收藏著伊突利亞 時期到中世紀的文物,有古羅馬錢幣和青銅花 瓶,以及皮沙諾(Pissarro)的作品和德拉羅 比亞(Della Robbia)所製作的赤土陶器。 更向北邊的丘陵上有一座建於公元前八十 年羅馬帝國時代的圓形劇場,劇場右邊是公共 浴場,左邊有伊突利亞時代寺院廢墟。 位於米諾廣場約兩公里半的聖多明尼哥教 堂(San Domenico di Fiesole),是中世紀 著名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建於十五世紀,旁邊 的鐘樓是十七世紀初期的建築。教堂內有安吉 利科(Fra Angelico)的「聖母與天使們」 的複製品,據說原作現藏於倫敦國際畫廊,另 外還有一幅作品是「基督受難」。 事門研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美國 名藝術評論家貝倫森(Berenson),生前經 常住在這個城市,他的故居現在已成為哈瓦德 大學的一個研究中心。 阿習佐(Arezzo)是位於佛羅倫斯東南 方不到八十公里一個小丘上的城市,地處肥沃 的平原上,古時是伊突利亞人的重要城市,古 羅馬人稱它為阿雷廷,以生產阿雷廷器皿著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是義大利最激 烈的戰場。這裡位於公路交通的樞紐,經濟以 農業為主,工業有服裝和製鞋廠等,主要向外 輸出金器和編織品,人口約九萬。 這是一個擁有高度學術熱忱的城市,造就 了許多有名的詩人和畫家,現在這座城市中, 可以看到許多古蹟,四處殘留的圍牆,是中世 紀建築的遺蹟。位於市中心的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教堂,十三世紀開始建造,十五 世紀時完成,正面彩色玫瑰玻璃上有繪畫作品 。在教堂內部,也有一連串的壁畫,還有皮爾 德拉弗朗西斯科(Piero della Francesco) 製作的浮雕。這些作品被來自教堂外面的光錢 折射,散發出灰白色、藍色和金褐的色彩,使 整個教室烘托出異樣的光芒。這些作品以基督 聖十字架為題材,色彩樸素、棧條優雅,是高 格調的藝術品。 聖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della Pieve)是十二世紀時建造的比薩風格羅馬式 建築物,教堂內部已經荒廢,裝飾相當樸素。 祭壇壁畫是洛倫采蒂(Pietro Lorenzetti) 最早的作品,繪於一三二○年,色彩豐富,線 條幽雅;另外,有畫家修那所繪的聖母瑪利亞 畫像。教堂旁邊是一座十四世紀的鐘樓,有四 十個窗戶,所以有「百之穴」的稱呼。 另外,阿雷佐還擁有許多十四世紀的宮殿 和古羅馬競技場,市內伊突利亞博物館和美術 館內有藝術珍品。 從阿雷佐的「太陽之道」南下約一百一十 公里的火山帶高原,有一個兩萬四千名居民的 小都市奧畢托(orbieto),它的起源可追溯 到古老的公元前數世紀伊突利亞時代,是伊突 利亞人的城市,後來成為古羅馬城市,曾經是 倫巴底公爵的領地中心,十二世紀時為獨立社 區,一四四八起由教廷管轄。十三、十四世紀 是它的最盛時期。 這個城鎮現在是農業中心,以生產白葡萄 酒聞名。手工業生產陶瓷製品和花邊。這裡的 錫釉陶器,是仿西班牙彩陶,成品大部分是罐 子,綠、錳紫中間夾雜著藍、黃等顏色,是典 型的西班牙色彩,裝飾風格為哥德式,有時略 帶中東風韻,非常有名。 城裡有鐵、公路可以通往羅馬和佛羅倫斯 ,到這個城市旅遊,可以看到許多殘留的伊突 利亞時代的遺蹟,彎彎曲曲的路徑上,仍舊浮 現著中世紀都市的種種形影。 市區的多摩(Duormu)大教堂是全國最 著名的教堂之一,傳說一二六三年,一位神父 在鎮西南的博爾塞納鎮,看到經他祝聖的聖餅 上出現一滴血,一二九○年為了紀念這個神蹟 才建立了大教堂,直到十四世紀才完工,正面 浮雕是新、舊約聖經的「最後審判」。青銅傘 下是皮沙諾製作的大理石聖母像,被六個天使 包圍,姿態相當優美。教堂內部由支撐圓拱門 的大圓柱隔成三翼堂,右邊的走廊有個新禮拜 堂,壁面上有以聖經的默示錄為題材的作品。 教堂的右側壁面上有「復活」和「地獄」兩幅 作品,壁畫下面有荷馬、但丁等人的銅像。教 堂內的彩色玻璃窗是十四世紀的作品,高十六 公尺,寬四公尺,共有四十四幅畫,描繪的是 和這個教堂有關的神學者。這裡的壁畫還有「 聖母瑪利亞的生涯」,以及裝飾在天花板上的 「光耀的瑪利亞」。 教堂右邊的帕皮宮(Palazzo dei Papi) ,設有市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美術品和古物。 教堂對面的費拉宮(Palazzo Faina ) ,是市 立美術館,有伊突利亞和希臘時代的壺和發掘 品展覽。此外,市區值得參觀的地方還有廣場 、十三世紀初期的市政府和十六世紀的古井。 水井是教皇克雷芒(Clement)七世下令挖掘 的,深六十六公尺,直徑十三公尺,內部有兩 座兩百四十八階的螺旋樓梯通到水面。 利佛洛(Livorno)是托斯卡納區利佛洛 省的省會,位於比薩南方約二十多公里,它東 北距佛羅倫斯八十公里,瀕臨利古里亞海,是 義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都市人口約十八萬。 本來這裡只是一個小漁村,一一○三年歸 屬比薩教會後地位開始重要,佛羅倫斯麥迪奇 家族統治時期成為重要社區。一五七一年建麥 迪奇港,成為商業中心,後來城市擴建,港口 增建防波堤,更便於往來船隻的停泊,一六七 五年發展為自由港,一八六○年歸屬義大利王 國。這個發展迅速的港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 中遭到嚴重破壞,戰後按原貌重建,幾條從亞 諾河通往利古里亞海的運河經過這裡。 這個城市的航空和鐵路交通都很便利。工 業有煉鋁、煉銅、煉鋼、煉油和化工等,還有 大型造船廠和小修船廠。在貿易方面,進口原 油、煤、穀物和磷肥等;出口大理石、厚玻璃 板、葡萄酒、橄欖油、銅和銅合金等。名勝古 蹟有建於一五二一年至一五三四年間的韋基亞 (Vecchia)城堡,建於一五九○年的諾瓦( Nuova)城堡、費迪南一世大公的大理石雕 像和著名的「四摩爾人」銅像等。市立喬几尼 法托里(Giovanni Fattori)博物館,收藏有 托斯卡納畫家的繪畫;風景如畫的海濱大道旁 有市立水族館和義大利海軍學院。 卡拉拉(Carrara)市位於比薩西北五十 三公里處,人口約七萬,是品質優良聞名世界 大理石的出產地,產量佔義大利全國產量的百 分之七十五。佛羅倫斯多摩廣場上的白色大理 石及米開朗基羅數座有名大理石雕像,都是用 卡拉拉的大理石作為材料。卡拉拉和熱那亞間 有鐵路聯繫,搭火車約五十五分鐘可達。市內 主要的歷史名勝有前公爵宮的美術學院、十二 至十四世紀大教堂等。市西北的馬里納是利古 里亞海濱遊覽地,有裝運大理石的港口設施。 卡拉拉附近的盧尼(Luni)廢虛,起源 於伊突利亞王國時代,公元前「七七年成為羅 馬都市。另外,還可以看到公元一世紀時的圓 形廣場和考古科學博物館等。 馬薩(Massa)是托斯卡納區馬薩卡拉拉 省的省會,九世紀的時候就已入史藉記載,它 曾經是馬薩卡拉拉公國中心。人口約六萬六千 名,由於西北磷接卡拉拉以加工和出口卡拉拉 生產的大理石為主,另外也生產辦公用傢俱。 這裡的名勝古蹟有十五至十六世紀遺留的要塞 、十七世紀時公爵所住的宅邸等。 普拉托(Prato)位於佛羅倫斯西北約二 十公里,是托斯卡納區的城鎮,十一世紀建立 自由社區後開始繁榮,成為商業和毛織業中心 。一三五○年起歸由佛羅倫斯統治,城鎮地位 下降,現在是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設有水 泥廠和紡織機械廠,約有十六萬人口。這個城 鎮周圍還有十四世紀的城墩,以及多處十三、 十四世紀的古建築,主要的有大教堂!這座教 堂和諧的融入了羅馬式與哥德式兩種建築風格 。另外一個有歷史價值的普雷托里奧宮,現在 已經改為美術館。 皮斯托亞(Pistoia )是中部托斯卡納大 區皮斯托亞省的省會,位於佛羅倫斯西北方三 十五公里處,美麗的翁布羅內(Ombrono) 河畔,一般認為英文中的手槍「Pistoi」一詞 ,即源出於這個城市的名字,因為皮斯托亞早 在十五世紀時就已經開始製造手槍了。這個人 口接近十萬的城市,有皮革、鑄鐵、製造玻璃 和生產花邊等工業,到處長滿美麗的花卉,花 卉也是重要的出口項目。這裡交通方便,是公 路交叉點。文風興盛,有好幾所師範學校和學 院。在這個中世紀風格的市中心,有十二世紀 的教堂、洗禮堂。大教堂藏有著名的聖雅各銀 祭壇。 格羅塞托(Grosseto)是托斯卡納大區 格羅塞托省省會,東南距羅馬約一百公里,西 北去比薩八十餘公里。位於羅馬至比薩中央的 鐵路錢上,是重要的商業和農業中心,人口約 六萬五千人。這個城分新城及舊城,舊城有十 六世紀的六邊形城牆環繞著,新城許多地區是 一九三○年後發展起來的。市內著名建築物有 羅馬式大教堂和考古博物館,市區東北方有伊 突利亞和古羅馬遺址。 慕羅(Murlo)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區 的一個小城鎮,雖然當地居民的族譜和姓氏只 能追溯到中世紀,但是考古學家們卻從墓穴中 挖掘出來的古文物證實,兩千年前絕蹟的伊突 利亞人曾在當地生活過。在這裡還有不少類似 古氏族血統的居民,當地現在有些人的面貌, 甚至與古壁畫和雕刻人物外型酷似。 比薩斜塔名聞遐邇 比薩(Pisa)是義大利中西部一個人口約 十萬的城市,因為有一座傾斜的鐘塔而聞名世 界。比薩位於佛羅倫斯西方約八十公里,沿亞 諾河下游北岸的沖積平原上,西距利古里亞海 不到十公里。早期居住在這裡的可能是利古里 亞人;到羅馬統治時期,因為近海的地緣關係 成為羅馬人的海軍軍事基地和邊境的哨站。中 古世紀,這裡曾經是地中海的大海港,有一段 輝煌的歷史,保存了許多古羅馬、伊突利亞時 代的遺蹟。 比薩古城是當時將十字軍送往西亞細亞地 區從事權利爭奪戰的重要港口,也是確保地中 海東岸商權的重要據點。在公元前一八○年後 成為羅馬領地,開始建設要塞、劇場、浴池等 公用建築,公元十世紀是托斯卡納地區最大城 市,盧卡、皮斯托亞、阿雷佐和普拉托等地也 都劃入它的版圖,實行共和制度,許多商人這 時也紛紛乘船到國外去拓展貿易。十一世紀比 薩和熱那亞結盟向薩拉森人進攻時,勢力達到 了頂點,經濟也發展迅速。到了一三一五年, 人口已有五萬。富有特色的住宅塔樓以及教堂 、浸信會教堂和鐘樓等也紛紛蓋起,這些精美 建築充分反映了當時比薩的繁榮。教堂和鐘樓 為大理石結構,具有羅馬和哥德式建築風格, 許多著名藝術家也應邀為教堂進行雕刻裝飾。 但這種盛況不久,比薩的衰退時代就來臨了。 由於比薩和過去的同盟國熱那亞交戰,幾次海 戰都失敗,到了十三世紀末期,比薩在地中海 的海上勢力已完全喪失,一四○六年歸附佛羅 倫斯,成為貿易和航運中心,經濟得而繁榮, 致有餘力發展學術文化、建立大學。一四九四 年,法軍入侵義大利,比薩曾經一度獨立;一 五○九年,又被佛羅倫斯征服。 一五六四年科學家伽利略(Galileo)在 此誕生,一五八一年進入比薩大學就讀醫科, 因為參觀市內多摩教堂發現自天花板垂下的油 燈周期性的擺動而發明「鐘擺原理」;一五八 五年他任教佛羅倫斯學院,次年發表比重論; 一五八九年他寫了固體重心論,推翻了亞里斯 多德「不同重量的物體下落速度不同的論點」 ,以及許多其他天文、動力等的發明,據說他 曾經在比薩斜塔做過重物下落的試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城市遭到嚴重破 壞,雖經修復,凋零破損不再,但發展至今已 成一個靜謐雅致的城市,是主教區中心和著名 大學所在地,也是重要的鐵路樞紐,主要工業 是輕工業。 這座城市交通方便,位於市區西方兩公里 的加利歐伽利略國際機場,羅馬、米蘭每天都 有二至三班飛機飛來,各需四十五分鐘左右的 航程。從機場到市內的航空大廈,搭巴士約五 分鐘,也可以利用計程車。另外,從機場到佛 羅倫斯中央車站之間也有巴士連絡。陸上交通 方面來說,從佛羅倫斯中央車站搭火車到比薩 中央車站只要一小時五分鐘,白天每小時有兩 班火車。前往佛羅倫斯的巴士每三十分鐘開出 一班,沿亞諾河六十七號公路走,約一小時車 程。市區內的石板路雖不大寬闊,但有馬車供 遊客乘坐,使人好像進入中世紀的國度,憑添 無限古趣。 比薩的住宿也很方便,中央車站前有很多 各式飯店,設在航空大廈內的德卡維利里(Dei Cavalieri)飯店,設備很現代化,擁有一百 個房間。此外,市區內還有公園、廣場、圖寧 、佛尼斯和保羅格納等飯店。在用餐方面,多 摩廣場附近有相當高級的餐廳,菜色豐富,味 美可口o 市內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其中市中心的 馬可尼(Miracoli)廣場佔地約兩英畝,一邊 是古老的城牆,另一邊是馬路和店鋪。廣場上 綠草如茵,有三大建築物,東邊是巴蒂斯鐵諾 洗禮堂,外貌好像一頂綴滿寶珠的皇冠,裡面 收藏有皮沙諾兄弟所作的浮雕,還有「最後的 審判」和「死的勝利」等兩幅名畫。這座洗禮 堂是一座圓形穹頂白色大理石建築物,採用羅 馬式和哥德式兩種樣式。一一五三年開工,一 直到十四世紀初才完成。內部直徑達三十五公 尺,布道壇於一二六○年由皮沙諾製作,雕刻 著聖母瑪利亞、東方三博士、基督受難圖和最 後審判等。教堂的構造很特殊,音響效果很好 ,如果想證明這一點,可以請管理員現場表演 。洗禮堂的第一層四面有四個拱門;第二層有 無數拱門和柱子,尖頂上雕綴有許多圓珠;第 三層繞有拱形窗,窗上飾有滿綴圓珠的尖頂, 穹隆頂上有一串串的大圓珠,最高頂上有一座 大雕像;堂內除聖壇外,一無擺設。 由於羅馬時代是一個喜好建築豪華宮殿的 時代,比薩的光榮歷史也以多廉大教堂為中心 ,多摩大教堂也就是主教大教堂,位於馬可尼 廣場東面,是義大利最古老的教堂,也是比薩 最大的教堂。它於一○六三年開工到一一一八 年完成,教堂長九十五公尺,寬三十公尺,整 個教堂由六十八根石柱支撐,是用白色大理石 建造的,有青銅雕花的大門,裡面四壁鑲工精 細,堂上的玻璃大吊燈發出柔和的光,堂中間 有一座很大的聖壇。教堂正面入口處的壁畫, 中央青銅門上是聖母瑪利亞的生涯,左右兩扇 刻鑄著基督的生涯。內部有皮沙諾製作的布道 壇,這座布道壇曾在一九二六年整修過,還有 六根用石材製成的柱子,以及五根裝飾著雕像 的石柱。中央支柱的雕像上有表現信仰、希望 和慈愛的圖案。教堂裡的布道壇和垂自天花板 的油燈,是比薩居民最引以為榮的兩件寶物。 當年伽利略就是注視這個油燈規律的擺動得到 啟示,從而發現「鐘擺原理」。教堂天花板上 的裝飾畫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詳盡描繪了中 世紀海港都市比薩和東方交流的情況。 在多摩大教堂後面的鐘塔,就是聞名全球 的比薩斜塔,它始建於一一七四年,完成於一 三五○年,距離現在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了。這 是一座完全用白色大理石為建材的圓形高塔, 塔高一百七十九呎,約合五十四公尺四,聳立 在綠色的草坪上。據說原設計為八層,高五十 六公尺,當塔剛建到十公尺的時候,因地層下 陷鐘塔開始向南傾斜。負責工程的皮沙諾想在 繼續建造時將下陷的一邊加高以資補救,結果 沉陷更厲害。在尋求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工程 曾數次停頓,但最後還是在傾斜狀態下於十四 世紀完工。目前,塔的傾斜度已達五點五度, 也許是因為使用巨大的大理石塊建塔,本身重 量太重,致使一邊地基下陷傾斜;也許一開始 的設計就有錯誤,無意間造成了斜塔,但是因 為石與石間結合牢固,斜而不傾,成為世界上 的一大奇蹟。斜塔看上去搖搖欲倒,人們越靠 近越危險,過去遊客可以買票登塔參觀。一九 九○年起,當地政府為安全計,不再開放。 這個圓筒形八層斜塔的底層有一個拱門環 廊,每層有四個門可以出入。只有頂層的面積 稍小,平頂上有鐵欄,裡面有一口大鐘。 在塔的底層有販賣部,出售著不同大小的 斜塔模型和瓷槃照片等紀念品。塔內石階呈螺 旋形,雖然不會太陡,但是越往上越窄,上塔 下塔都是使用同一階梯,加上斜度很大,又沒 有扶欄,當上下的人們擦身而過時,不免心驚 膽顫,非常刺激。但是當登上塔的頂層時,依 欄四望,比薩全城的景色盡收眼底,巍峨高大 的教堂圓頂也在腳下,廣場上往來的遊客,看 起來如同小玩偶。從外面看斜塔,由於傾斜度 很大,每當古城夕照的時候,城垣蕭索,塔影 橫斜,憑添無限古趣。 由於比薩斜塔至今仍然繼續傾斜下去,每 年都增加一點二公分斜度,目前斜度已離中心 五公尺,義大利政府擔心它有一天會倒下來, 因此特設一個保護比薩斜塔委員會,公開徵求 防止斜塔繼續傾斜的意見。目前對斜塔採取的 措施是將一個重達六百噸的大鉛錘放在塔的地 基處,據說已使塔的「歪脖症」漸漸得到改善 ,斜度回復了一點三公分,但是塔如果要完全 直立起來,依目前速度,要等到公元二二五○ 年。不過,他們並不希望這樣做,只是想保持 現狀,因為如果變成直塔,就會原味盡失,不 會有人欣賞,從而也就失去了觀光價值。 多摩教堂的北側還有藏骨塔(Cam Posaato),外牆由大理石砌成,於十三世紀 開工,一直到十五世紀才完成。內部有鑲著優 雅窗戶的哥德式迴廊,一九四四年曾遭炸彈破 壞,現已修復。十四、十五世紀時留下的壁畫 ,很有觀光價值,北面迴廊上的壁畫,題材取 自舊約聖經。 位於東市街亞諾河沿岸的聖瑪德歐國立美 術館(Museo Nazionale di San Matteo) ,屬於聖瑪德歐修道院。有皮沙諾家族式的雕 刻,以及十二至十五世紀間托斯卡納一帶繪畫 的蒐集品。 第二大城的米蘭市 米蘭(Milan)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位 於義大利中北部波河平原的中心,東南至羅馬 四百八十公里、至佛羅倫斯二百五十公里;北 至瑞士僅約五十公里,靠近阿爾卑斯山南麓的 湖泊地帶,海拔一百二十公尺,是一個風光綺 麗的著名觀光城。 這個城市是高盧人在公元前六○○年左右 建立的,塞爾特人曾以此地為部落首府達幾百 年之久。公元二二二年羅馬人統治稱「梅迪奧 拉農」,當時已是附近最繁榮的城市之一。羅 馬皇帝奧古斯都在位期間,米蘭是義大利第十 一個區,後來成為西羅馬帝國第二大城,僅次 於羅馬。公元三世紀為皇帝的住地和行政中心 。公元四五二年被匈奴劫掠,五三九年被哥德 人摧毀,十世紀下半葉才開始復興,一○四五 年建立了自治政體,一一六二年歸附神聖羅馬 帝國。一九四四年落入法王路易十二之手,一 五四○年至一七○六年由西班牙統治,十八世 紀初淪為奧地利的殖民地,一七九六年拿破崙 率領共和軍進入米蘭,將它併入北奧地利。 雖然米蘭的命運坎坷,並未磨滅米蘭人的 意志力,一八四八年三月十八日,在米蘭發展 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因為這一天,米蘭市民對 統治他們的奧地利人展開了反抗行動,這就是 所謂「米蘭的五日」,米蘭市民爭取自由的戰 爭從此開始。一八五九年,隨著彼得利奧二世 進入米蘭,這座城市歸屬了義大利。第二次世 界大戰米蘭是法西斯黨徒的大本營,致而遭受 盟軍十五次大空襲,受到嚴重的破壞,一片殘 敗。戰後政府與人民積極致力重建,很快就恢 復舊觀,重振聲威,再度成為義大利產業和工 商業中心,也是世界經濟中心之一。 這個面積兩千七百六十二平方公里的平原 都市,約有兩百多萬人口。氣候適中,夏季雖 然較熱而乾燥,七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只在攝氏 二十五度左右;冬季較濕冷,最冷的一月平均 氣溫也有攝氏一點九度。一年四季分明,卻又 沒有嚴寒酷熱,十分怡人。 以國際時裝中心著稱的米蘭,教育文化發 達,早在幾百年前已經就是歐洲的學術教育中 心,工商業發展也極為先進,汽車、飛機、摩 托車、電器、鐵路器材及其他金屬製造等工業 ,就吸引了當地百分之四十五的勞力;另外還 有紡織、服裝、化工、醫藥、出版印刷和食品 等,其中以纖維工業最盛,養蠶業很發達,所 以也是國內的絲織中心。米蘭郊外就是一片煙 囪林立、煙霧瀰漫的工業區,出口以人造纖維 、棉毛織品、化工和機械為主。 這座充滿活力的摩登城市與佛羅倫斯和威 尼斯不同之處,是市區內凌雲大廈多為商業機 構和銀行;有人說,羅馬有多少教堂,米蘭就 有多少銀行。非正式的統計,米蘭的銀行共有 六百多家。米蘭的街道,古雅漂亮,市內擁有 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和證券交易所,是義大利 最富裕的城市。但米蘭同時也保存了中古世紀 的文化資產,聳立在市內具有文化特色的宮殿 、古城堡、教堂和博物館等,都像一座座鐫刻 著歷史的紀念碑,敘述著米蘭過去的輝煌。 這裡交通十分方便,由空中可以與國內外 各大城市通航,市內有利那特(Linate)和馬 爾噴沙(Malpensa)兩個機場。米蘭與歐洲 各城市的航運班次十分頻繁,往巴黎每天有七 、八個航班前往,約需一小時二十分鐘;倫敦 每天有六至八次航班抵此,約需兩小時五十分 鐘;日內瓦到這裡每天有兩個班次,只需五十 分鐘;法蘭克福每天有五個班次,約需一小時 十分鐘;維也納每天一至二班次,約需一小時 二十分鐘。國內班機從羅馬前來,每天有五至 九班次,約需一小時零五分鐘;威尼斯來此每 天兩個班次,約需四十五分鐘航程;從比薩來 這裡,每天三個班次,只需四十五分鐘;由巴 勒摩飛來,每天有三至六個班次,約需一小時 四十分鐘的飛行時間。 國內及歐洲各地來的航班,通常都在利那 特機場起降,由於距離市內的中央車站約十公 里,交通十分方便。可乘計程車、或乘搭由中 央車站每二十分鐘開出一班的巴士可達。從美 國、加拿大前來的飛機是降落在馬爾噴沙機場 ,距離市區約三十公里,有機場巴士及計程車 乘搭。 米蘭的鐵、公路交通相當發達,有連接二 十六個國家的鐵路線。鐵路列車服務良好,由 米蘭至羅馬六百三十多公里,乘坐特快車需時 五小時十分鐘;至威尼斯兩小時四十五分鐘; 至佛羅倫斯兩小時五十分鐘;至拿坡里需時七 小時。購買為期兩個月的公里票,可合計乘搭 國營鐵路三千公里。購買歐洲大陸通用票,可 自由乘搭歐洲十六國的列車;另有一種國際減 價票,在義大利購買可自由乘搭歐洲二十一國 的列車,有效期限為一個月。米蘭全市共有七 個車站,三個較重要車站之中,又以中央車站 (Stazione Centrale)已為主,所有的快車和特 快車都停靠這裡。中央車站建於一九二五年至 一九三一年,宏偉氣派,充分展露義大利人崇 尚建築的風氣。 義大利有六千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從米蘭 向外的數條公路與之銜接,四通八達,如有國 際駕照自己駕車或搭乘長途巴士旅遊都十分方 便,長途巴士班次密集,沒有久候等車之虞。 米蘭市區交通之便捷居歐洲前茅,地下鐵 、巴士、電車是三大主幹,路線四通八達,發 車次數頻繁,而且可以一票三用,但是在上下 班的顛峰時間會發生道路擁塞情形。 地下鐵共有紅、綠、黃三條線,車站入口 以「M 」為標誌,很易辨認。買一張車票,上 車刷卡後七十五分鐘內可以任意換乘各式公共 交通工具,約每三、五百公尺就有一站;這些 車站也有商店,出售傢俱服飾、書報等,牆壁 則常被塗鴉,許多遊客特別喜歡看這種「地下 文化」。路面的電車是米蘭最重要的車輛,車 站如網點般布滿米蘭的通衢小巷,在電車達不 到的地方還有巴士銜接。但巴士路線過於繁雜 ,旅客較不適宜。在這個城市等車、搭車都相 當愉快,無論駕駛人、乘客都是笑臉迎人,動 作不慌不忙、慢條斯禮;倉皇追車,負氣坐車 的情況幾乎是見不到。米蘭的計程車必須以無 線電話召喚,但機場和中央車站隨時有車可叫 ,市中心的大廣場,也設有乘車站;車資按錶 計費;體積較大的行李,要另外加費;如果開 出市區,再加相當於十公里的車資。 來這個以商業為主的大都市旅遊,最好預 訂飯店,尤其在四月十二日至二十七日期間, 因舉辦國際商品展示會,住宿更是困難。一般 說來,米蘭的住宿費相當昂貴。 市區五星級的高級飯店有埃克塞西奧加里 亞(Excelsior Gallia)飯店,它位於中央車 站前,交通方便,較適合商務旅客,擁有兩百 六十間客房。宮殿(Palace)飯店有兩百三 十二個房間,是擁有義大利色彩的設計和超級 摩登房間的飯店。薩伏亞王子(Principe e Savoia)飯店在歐洲屬於首屈一指的大飯店 ,擁有兩百九十八個客房,它以傳統風格聞名 ,大廳的壁畫更是優美。米蘭希爾頓飯店( Milano Hilton)靠近中央車站,設備豪華而 整潔,共有三百四十六間客房。靠近斯卡拉劇 場的米蘭大飯店(Grand Hotel de Milan )則是一幢傳統風格的建築物,共擁有九十間 客房。 此外,還有許多四星級以下的飯店、客棧 和青年會館等。對於自助旅行的個人或小團體 來說,不妨居住在位於米蘭東南城區的莫扎特 (Mozart)旅館,這是一個三星級的大飯店 ,安靜而又單純,價格較便宜,最值得一提的 是它親切、可靠的服務,這裡的服務人員都有 十年以上專業經驗,個個態度和藹、體貼。旅 館陳設雅潔而衛生,共有一百二十二間客房, 還附設了會議廳、資訊室各一,樓下餐廳除了 供早餐外,其他時間開放做咖啡廳使用。這裡 交通也方便,步行五分鐘就有車站,可以搭乘 電車或巴士到購物區和觀光點。旅社不遠處是 華人街,附近還有假日市集和小公園,無論開 會、商務或旅遊都非常適合。 米蘭在義大利以美食聞名,菜名常常冠以 「米蘭」兩字,米蘭菜的特色是使用大量的優 良奶油和米,在烹調上也有特色。一種叫做 Antipasto的開胃菜,以義大利臘腸為主,和 蔬菜包肉片一起吃,佐以用紅、白蘿蔔做成的 奶油沙拉,非常可口。還有叫做Risotto的爽 口炒飯,是用米、碎蔥、鸚肉加上紅番茄、酒 和乳酪燉成。另有一種叫做POlenta 的玉米粥 ,相當好吃,是用玉米、大麥和栗粉煮成,再 拌以番茄醬和乳酪。Costoletta 這一道菜是用 小牛的肉排浸入蛋中,再沾麵包屑在奶油中炸 成;Gssobucco 是將切薄的小牛筋肉片加番茄 醬和小碗豆緩緩烹調而成;Osso S Buco是用 小牛犢的腿肉和蕃茄同時蒸煮等,都非常美味 可口。另外,米蘭的水產如湖魚、鱸魚、蹲魚 和貝類,也都是不錯的佳餚。一般餐後的點心 是葡萄乾加水果蛋糕和冰淇淋等。米蘭的披薩 又香又厚,下面有硬餅一層,除乳酪、蕃茄醬 外別無佐料,味美耐嚼,宜配紅酒和礦泉水。 這裡的酒類多以葡萄酒為主。 當地水果價廉物美,夏季的西瓜、桑椹、 水蜜桃、草莓尤其好吃,這些水果在市場上買 也很便宜。這裡的咖啡很濃,而且量少,但後 勁十足,如果要坐下來喝,還得另付抬費。米 蘭的水,石灰質重,不宜多喝,口渴時可以飲 用礦泉水。 市區高級餐廳很多,吉尼諾(Giannino )是米蘭最高級的餐廳,以小牛肉做的料理最 佳。塞維尼(SaVini )餐廳位於艾瑪努二世商 場內,前往斯卡拉劇場的旅客順路最愛光顧這 家店,招牌菜是用米炸小牛肉。畢發斯卡羅( Biffi Scalo)餐廳靠近斯卡拉劇場,遊客欣 賞完節目後常到這裡用餐,擁有現代化的裝橫 ,招牌菜是牛排和牛肉。阿發奧(Alfio)餐 廳內部裝飾得多彩多姿,將食物材料和水果札 成一束一束地掛在天井上,招牌菜是比目魚的 奶油燒烤。埃圖拉(Eitoula)餐廳位於斯卡 拉劇場後面,晚餐時間這家餐廳經常滿座,招 牌菜是牛肉和美味的葡萄酒。倫巴底餐廳內部 裝橫以黑色系統為主,客人多為商界人士。佳 維納格寧塞素(Javerna del Gran Sasso) 餐廳以義大利南部口味為主,服務生穿著富有 地方特色的傳統服裝,招牌菜是琵琶通心麵( Maccheroni alla Chitarra),上面撒著調味 醬,味美可口。 此外,還有青葉(Bembu)、天福樓( Fratel Tai)、大華(Ta Hua)、龍門( La Porta Del Drago)、金獅(Leon D'oro )、龍鳳樓(Lon Fon)和雪園(Mandarin )飯店等中國餐廳,提供中國菜餚。一般說來 ,米蘭的餐廳清雅、乾淨、服務態度好,但是 菜式變化不多,價格也不便宜。 米蘭的夜生活是多樣而豐富的,如果運氣 好買得到票的話,最值得去欣賞的就是斯卡拉 Teatro Alla Scala)劇場內的演出,,以義大 利重視建築藝術來說,建於十八世紀的這家劇 場可以說是貌不驚人,並無特殊之處,然而它 卻是全世界知名的歌劇劇場,音響效果特別好 ,內部裝橫也極為豪華。其內的歌劇、音樂會 、芭蕾舞等,都是世界名藝術家在表演,通常 都要很久之前預訂,才能買到座位。 其次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夜總會和狄斯 可舞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羅馬咖啡屋(Caffe Roma)、卡利(Charley)和安尼塞( Amnesie)等。諾瓦埃的亞(Nuova Idea) 是一家聲譽不錯的狄斯可舞廳,卡波林娜( Capolinea)是一家充滿爵士音樂的夜總會。 魔幻(Magia)是具有搖滾或藍調色彩的夜總 會。另外,米蘭也有許多舒適的鋼琴酒吧。 在米蘭還有一家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的「小戲院」,是義大利「脫星」小白菜( Cicciolina)撈錢的地方。據說它的主人原是 西西里巴特諾城(Paterno)巨富維吉利陶( Michetangelo),這位先生在去世 前將所有財產全部捐給了巴特諾的嘉布遣修道 院,其中也包括這個名字叫做「小戲院」的脫 衣舞廳。當修道士知道「小戲院」的真相後, 曾透過律師交涉,希望它不再演出脫衣的把戲 ,結果引起舞女們強烈的抗議,這一醜聞爆發 出來後,曾引起喧然大波,至今還沒找出一個 古兀美的解決辦法。 走在米蘭的街區,可以感覺到一種大都會 特有的氣質,像是他們所擅長的馬賽克彩繪, 各行各業組合在一起的都是精彩的部分,甚至 穿梭往來的人們,除了穿戴時髦得宜外,在舉 手投足間更流露出世故和自信的神情。這些居 民大部分是北方高盧人和半島土著混血的後代 ,加上法、奧、西等國殖民的混血,米蘭的男 女都修長健美,五官輪廓分明,態度也很儒雅 ;不像法國人的驕傲,也不像德國人的不易親 近,更沒有南歐人的漫不經心。他們講究生活 之美,並且把它具象化;喜歡表現自我,可以 終日盛服而不覺得受拘束。他們精於工藝,且 能發揚表現在服飾、皮件、傢俱等生活商品的 設計上。因此崛起了雅曼妮(Arman)、梵 薩西(Versace)、費瑞(Ferr'e)、和華倫 提諾(Valentino)、古吉(Gucci)等現代 服裝設計家,他們掌握著世界流行的變遷,一 年四季發表許多時裝的展示會,推出令人耳目 一新、美麗、高雅的款式,領導著世界的流行 ,如果運氣好,也許可剛好恭逢其盛的看到名 模特兒,在伸展台上出色的表演。 此外,絲、皮革、餐具、玩具、古董、食 物和酒等產品,常讓購物者掏空腰包。 這個購物者天堂的城市中,最有名、最能 表現米蘭流行風尚的地方是維托艾瑪努二世拱 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和德 拉斯帕卡大道(Via della Spiga)、蒙提拿 破崙大道(Via Monte Napolene)和聖安德 拉大道(Via Sant' Andrea)等街的丁字路 兩側。艾瑪努二世拱廊有十多家名牌店,主要 是皮件、女裝、領帶、家居服和銀器等。市中 心的蒙提拿破崙大道和聖安德拉大路是真正為 米蘭贏得「服飾之都」雅號的地方,雖然名叫 大道,其實只屬尋常小街,不祇是義大利最有 名的服飾公司在這裡設點,連法國、瑞士等國 的名牌,也以在這個老街區佔得一席為榮,這 兩條路上的名牌店大約有五、六十家,被人稱 為「名店街」。但一般層次的遊客如果能往分 布在布宜諾斯艾麗斯大街兩側的大眾消費區跑 一跑,也許更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高貴不貴的 米蘭名牌。這條街有一千多公尺長,有數百家 男女服飾、鞋帽、皮件、傢俱和珠寶飾品的專 賣店,從廉價品到最高級的都有。 到米蘭採購,文藝復興百貨公司可不能錯 過。這家百貨公司堪稱是義大利唯一的綜合百 貨公司,在全國共有十家分店。米蘭的這家共 有八層樓,地上一樓以香水、化妝品為主,二 、三樓賣男裝,四樓為女裝,五樓賣旅行、休 閒用品,傢俱、擺飾在六樓,商品貨色齊全, 綿、麻、皮衣和鞋類、化粧品、玩具、珠寶、 桌椅等都有,產品多來自全國各地。七樓是咖 啡廳,從窗子可看到多摩教堂的塔尖。公司的 服務項目包括修改衣服、市內送貨到府、售後 一週內換貨等,另外對於外國的顧客,購買香 水、化粒品類,還給予百分之十的折扣。 米蘭還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假日市集,是 假日的米蘭最有生氣的地方之一。在這些地方 ,可以買到一些真偽莫辨的波斯古幣、一雙價 格非常便宜的上好倒店貨皮鞋、一隻講拉丁語 的鸚鵡、阿拉伯樂器、二手貨轎車和拼裝機車 等。另外,米蘭也以產白石著名,外來的觀光 客都喜歡買幾個白石的精工雕像帶回去作紀念 。在這種市集中,一定要記得狠狠殺價達三、 四成也不必臉紅。這種什麼都買得到的市集多 在巴奧那(Barona)區,又賣花又賣鳥的在 米蘭教堂邊,圍繞著中央郵局的則以賣舊郵票 、古物、中古傢俱為主流。 專賣領帶的小攤或小店,米蘭處處可見, 帥氣而又典雅,各有自己的特色,價格也很公 道。正統的西裝和長褲,以深色、瘦長型為主 ,功力表現在縫製技術和剪裁上。義大利的襯 衫主要在領子上見高下,有的精神奕奕而尖挺 ,有的豪邁自然而開敞,通常在有櫥窗的店裡 ,襯衫質料不會差到那裡去,而在流動市場裡 ,可能就會買到劣品。如果是買休閒衫,可以 到文藝復興百貨公司或布宜諾斯艾麗斯大街去 看看,美國的粗獷型、西歐的貴族型和義大利 本土的自然型都有,也都比較便宜。 皮鞋、腰帶、各式手提袋等皮製物件,在 米蘭買最合適,第一是因為貨色集中,各種款 式、價位的貨品都有;第二是因為其他衣、帽 、飾物都集中在米蘭,而買皮件時可以整體考 慮,全身搭配,不致出現不和諧的窘狀。米蘭 滿街的櫥窗大抵都將皮件和衣飾配好擺出,不 管色澤和樣式都很具參考性;另外,名店街的 店員所提供意見也是很寶貴的。材質相同、設 計相近的腰帶和提袋有時價錢相當懸殊,如果 不是要刻意追求花俏時髦,宜多往平價的百貨 公司、一般商店、甚至假日集市去選購,尤其 是選購腰帶,在這些地方可以找到價錢便宜的 好東西。 義大利的鞋子聞名世界,他們的設計,在 流行重鎮的歐洲也是首屆一指的。在製作技術 上,更是無懈可擊,不僅研發出許多新款式, 同時也保留了細緻的手工。米蘭名店街的女鞋 ,以雅緻、新潮的高級品為主,新潮的女鞋式 樣大方,不會有乖張、奇怪的感覺,所用面料 除牛皮外,麂皮、蛇皮、絲絨等都有,穿起來 一派嫻淑風韻,動感十足。米蘭的男鞋也和上 身的西裝一樣,有瘦長型的傾向,用材考究, 除傳統的牛皮外,還有蛇皮、鱷魚皮等。這些 鞋子製作精良,沉穩典雅。但名店街的鞋子價 錢都不便宜,對一般人來說,最好是在名店看 鞋,而到平價區買鞋。 這裡每年有許多重要的國際展覽,有四月 底舉行的國際商展(International Trade Fair),九月舉行的傢俱展。每年十一月的米 蘭國際皮革展,也受到國際業者的矚目,成為 生產高級皮革進步技術的供應地。 這個城市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市區內有 許多廣場,街道井然有序,街上行人熙熙攘攘 ,有很多新式的建築物,景色非常優美。市中 心在多摩廣場,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會到此 一遊。廣場建於一八六二年,四周有拱形的商 店街,街道兩邊咖啡店林立,在裡面喝咖啡、 聊天,非常愜意。廣場中央有艾瑪努二世紀念 碑。廣場附近有高大雄偉的多摩大教堂,在這 個十九世紀風格的廣場上,無時無刻總有數以 千計各種膚色的人在這裡嬉戲。 多糜(Duomo)大教堂由白色大理石建 成,是一座融合了法國式和哥德式的新古典主 義的建築,坐落在米蘭市中心,規模僅次於羅 馬聖彼得大教堂。這個主教大教堂,雄偉壯觀 令人咋舌,一百三十五個尖塔形的精緻雕刻, 形成教堂金字塔形的外觀,高低參差的托立著 兩千四百座雕像,都是羅馬時代的人物和聖經 故事的主角;中央的尖塔最高處一百零八點五 公尺,最上面是聖母瑪利亞。 教堂的裝飾雕刻總共三千一百五十九尊, 兩千二百四十五尊屬於外圍大理石雕刻,多數 是羅馬和聖經時代的故事,九十六尊是巨大的 妖魔和怪獸造形的排水口,與巴黎聖母院所見 的怪獸造形相比,似乎更有意味。這座教堂光 是宏偉的外貌,要細細的看,恐怕三天三夜都 看不完。大文學家馬克吐溫曾說:這是一個用 大理石寫詩的地方。 教堂於一三八六年開始動土,直到一八一 三年歷經五個世紀才完成,據說十五世紀和十 六世紀時,法國和德國也曾參與建設工程,部 分的青銅門,甚至是二十世紀才完成的。教堂 前後深一百四十八公尺,入口處矗立著青銅製 的艾瑪努二世(Emanuele)皇帝的騎馬像。 正門的入口處寬六十一公尺,高五十六公尺, 是在一八○五年至一八○九年間由拿破崙下令 做的。青銅門上有義大利雕刻家的「瑪利亞的 一生」及米蘭市歷史的浮雕。教堂的內部,由 五十二根巨大的圓柱所支撐,鑲嵌著無數精美 絕倫的彩色玻璃,仰首四壁,讓人彷彿走入了 彩繪玻璃的美妙故事裡。在透過彩色玻璃射入 的光線照耀下,內堂充滿了莊嚴的氣氛,不由 得會讓人興起一股虔誠之心。當年拿破崙征服 義大利後所加冕的皇冠,至今還在這個教堂裡 存放著。在教堂的後面有一百五十八階的樓梯 可以通達屋頂陽台,站在陽台上可以看到林立 著的四十四個尖塔群,造形各異;怪獸形狀的 排水口及空中飛舞般的天使、聖者雕像、逼真 得彷彿迫在眼前,令人印象深刻。在這裡遠眺 米蘭,視野開闊,如果是晴天,也可以看到阿 爾卑斯山著名的馬特峰。 聖瑪利亞葛拉哲(Santa Maria delle Graie)教堂是一座略帶黃色的中世紀建築 物,一四六五年至一四九○年由多明尼哥派的 神父建造完成,是米蘭文藝復興時代代表性的 教堂。從教堂左邊門進入,是多明尼哥派的舊 修道院膳廳,裡面有一幅長八公尺、寬四公尺 的名畫「最後的晚餐」,是達文西傾注畢生心 力,於一四九七年完成的作品。後來教堂雖曾 經過多次修建,但是這幅巨作始終被珍貴地保 存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一九四三年 四月十五和十六日的半夜,近兩噸的炸彈將這 座教堂夷成平地,但由砂囊做成的防護壁,完 整地保存了這幅名作。重新修復的教堂內,展 示有當時慘烈情形的照片。 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生於一四 五二年,卒於一五一九年,享年六十七歲,他 是偉大的畫家、雕刻家,也是工程師、音樂家 和科學家。他的「最後的晚餐」是描寫耶穌基 督在被釘十字架的前一晚,和雅各、聖彼得、 猶太等十二門徒共進晚餐。用餐時,耶穌對他 們說:「你們之中,將有一個會背叛我。」達 文西把十二門徒以三人為一組的組合,敏銳的 畫出每個人的動作和心理的表情。據說他畫這 幅畫時,曾在米蘭街頭遊蕩了很久,以期找出 一張猶太的臉。 聖安布雷佐教堂(Basilica di Sant' Ambrogio)是在公元四世紀末,由聖安布雷 佐所創設的教堂,現存的教堂是一四九二年至 一四九九年由布拉曼特(Bramante)加以改 建成羅馬式的建築。教堂的兩側是雄偉的鐘樓 ,右側建於九世紀,左側建於十二世紀,聖安 布雷佐的遺體,安葬在地下室,供人瞻仰。 帕維亞修道院(Certosa di Pavia)位於 米蘭南邊約二十六公里處,是一三九六年支配 當時米蘭市政的維斯康提(Visconti)家族建 造的修道院,但是到了十五世紀才全部完工。 它是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建築物,進口處的兩側 有華麗的裝飾,窗戶周圍飾以聖經和基督生涯 等浮雕,中央入口處有描繪教會歷史的浮雕。 七個米蘭王公肖像裝飾在入口的舊聖具室裡, 有九十四尊象牙製的小像和六十六幅十五世紀 的浮雕。內部有精緻的雕刻及鑲嵌飾品的聖誦 隊座位。此外,有五十根柱子圍繞的中庭和二 十四間被一百二十二根柱子所圍繞的神父房間 ,也都會給遊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紀念墓地位於斯一福才古堡北方約一公里處 ,是米蘭上流階級的墓地所在,義大利二十世 紀傑出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Toscanini), 以及十九世紀反教權主義的詩人和作家曼佐尼 (Manzoni)等人,都長眠在這裡。 斯福才古堡(Castelo Sforzesco)是一 座外觀古樸黝黑的建築。離多摩大教堂約十多 分鐘路程,坐落在長一百七十公尺、寬九十公 尺的軍事廣場(Piazzad d' Armi)上。它是 統治米蘭地區達兩個世紀之久的斯福才家族的 大本營,原為喬凡尼設計,經過布拉曼特和達 文西之手,最後由來自佛羅倫斯的菲拉雷特完 成。這座完成於一四六六年的古堡,二次世界 大戰期間曾遭大規模轟炸。一九四三年的轟炸 行動,斯福才城堡被破壞了近三分之二,後經 大幅修建,才恢復了舊觀。古堡展現了十五世 紀王城模式,外表充滿陽剛之氣,巨碩森嚴的 城牆,深潤迴繞的護城河,顯示了當年領主的 不可一世。古堡的內部也很豪華,擁有彩繪玻 璃窗、刺誘帷幔、拚花地板以及達文西手刻的 繩紋天花板。這座古堡現在是精緻的藝術收藏 館所在地,遊客可以買票進入參觀。 它包括考古美術館、樂器博物館、圖片陳 列館及法國和荷蘭作品收藏館等五個部分。其 中最有觀光價值的是考古美術館(Museo d' Arte Antica),展示的除了公元前的作品外 ,也有羅馬時期、中世紀及文藝復興時代多項 收集品。米開朗基羅去世前幾天還在雕製的「 聖母慟子像」大理石雕像就是在這裡陳列著。 此外,還有貝爾尼尼的作品「聖母、聖子」。 在繪畫陳列館中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和 十七世紀義大利大師作品,如曼特尼亞( Mantegna)和李比的「聖母瑪利亞」,以及 柯勒喬(Corrggio)和蓬托莫(Pontormo )等人的作品。在古堡的後面有一個新波尼( Sempione)公園,有高一百零九公尺的瞭望 臺,可以俯瞰米蘭市區的景觀。 布雷拉美術館(Plazzo e Pinaeoteca di Brera)位於布雷拉大道北端,是北義大利的 藝術寶庫,當時是奉拿破崙的命令創辦的,於 一八○九年八月十五日拿破崙生日那天正式開 幕。它是義大利大型陳列館之一,原展品是布 雷拉宮美術館的藏品,後來又有增加,這裡擁 有威尼斯畫派的繪畫作品和壁畫,以及荷蘭、 佛蘭德(Flander )等地畫家的寶貴作品。 保迪貝佐利美術館(Museo Poldi Pezzoli)位於斯卡拉劇場東北約兩百公尺處 的曼佐尼街(Via Manzoni),是十九世紀 收藏家保迪貝佐利的故居。一八七九年他去世 後,把建築物及收藏品捐贈給市政府,第二次 世界大戰時曾被炸毀,後來又重建。對於愛好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作品的人來說,這裡可以說 是一大寶庫。一樓展示的作品有十四至十八世 紀精良的武器和盔甲,還有貴重的十六世紀波 斯絨毯;樓梯由馬尼亞斯科用風景畫裝飾。二 樓展示有文藝復興時期倫巴底畫派畫家們的作 品和盧伊尼的作品;其他名作還有克羅納卡所 作的「路德夫婦」的畫像,曼特尼亞所作的聖 母像,包提契利的聖母像等。但丁館的裝飾, 完全是新藝術派的風格。 安布羅斯圖書館(Biblgteca Ambrosiana )位於多摩廣場西方,是十六世 紀初期,由博羅梅奧(Borromeo)樞機主教 所設立的圖書館,藏書多達七十五萬冊。圖書 館的二樓是美術館,主要展示十五至十七世紀 畫家的作品,除了包提契利的作品外,還有皮 沙諾、布魯蓋爾等人以及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作品的初稿,另外也珍藏著達文西「大西洋( Atlantic)的手稿」和「音樂家的肖像」。尤 其是「大西洋的手稿」,是由一千七百五十張 素描組成,充分表現了達文西的才能。 達文西科學技術博物館(Museo della Scienza e della Tecnica Leonardo da Vinci)位於聖瑪利亞教堂南面,是一九五三 年為紀念達文西誕生五百周年所建造的博物館 ,展示達文西時代以來種種文明進步的資料。 達文西是一位曠世奇才,是藝術家、科學家, 也是市政專家,曾在米蘭住過很長的時間,留 下了很多作品,米蘭今天的成就,大半也要歸 功於他。達文西科技博物館就是把這位大師在 科技方面的天分,以實物模擬展現出來。這座 博物館中最值得參觀的是二樓,陳列著達文西 發明的各種有趣的機械類、道具類模型。 艾瑪努二世拱廊(Galleria Vitorio Emanuele)又稱十字街,位置在多摩廣場正 面的左側,建於一八七八年,是個有玻璃頂棚 的十字形拱廊,巨大的拱形建築和玻璃閃閃生 輝,富麗堂皇。商店街的中央裝有與兩邊房屋 一樣高的圓形玻璃透明屋頂,街道地面則是用 彩色大理石鋪設成圖案,整條不過長約一百公 尺的街道,給人的感覺是精緻而舒適,不怕風 吹雨打,繁華而不喧囂;凡是膜拜過多摩教堂 的各種膚色遊客,都會來這裡小憩一番。十字 路口有象徵著美、亞、非、歐四洲的鑲嵌畫, 市府要舉辦的各種活動也在這裡公布。據說米 蘭最好的飲食店、咖啡廳和商店都聚集在這裡 。地方雖然不大,可是每天有幾萬人穿梭流連 ,有的閒坐露天咖啡座,有的挨戶看精品,是 個很高雅、舒服的地方。 斯卡拉劇場(Teatro della Scala)位於 艾瑪努二世拱廊附近的斯卡拉廣場左側,劇場 前面屹立著達文西師生的塑像。劇場的前身是 聖瑪利亞斯卡拉教堂,這個教堂是一三八一年 米蘭王公貝魯拿保• 維斯康提的王妃建立的。 一七七六年至一七七八年在教堂的遺蹟上建起 了新古典式的劇場,根據王妃的名字來給劇場 命名。由於十九世紀時有許多歌劇選在斯卡拉 舉行第一次公演,因此斯卡拉劇場盛名遠播, 成為世界性的歌劇院。威爾第根據莎士比亞的 悲劇奧塞羅所作的歌劇奧塞羅(Othello)和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首 演,都是在這裡舉行。進入二十世紀後,大指 揮家托斯卡尼尼的活躍,使得斯卡拉劇場聲名 得以不墜。但是當時的建築受到一九四三年大 空襲,被破壞殆盡,直到一九四六年才由海外 歌劇愛好者,籌募基金重建完成,劇院內部鋪 著紅色的華貴地毯,擁有兩千八百個座位,演 出高水準的歌劇和芭蕾舞。 斯卡拉歌劇院博物館(Museo Teatrale alla Scala)坐落在斯卡拉歌劇院旁邊,館內 陳列著歌劇和芭蕾舞的珍貴樂譜和有關資料、 原稿、半身像、舞台服裝和很多有紀念價值的 歷史文件,並保存有托斯卡尼尼使用過的指揮 棒,李斯特彈奏過的鋼琴和威爾第的原稿等。 蒙扎(Monza)這個古色古香的小城, 它的歷史可溯至銅器時代,但由於西南方僅十 一公里的米蘭過於耀眼而掩蓋了它的光芒,直 到遭受異族入侵才為人所發覺,東哥德族公元 四七四年在義大利建國之後,狄奧多里克( Theodoric)國王曾以這裡為避暑地開始建設 ,六世紀時倫巴底王后建造了宅邸和隱修院。 後來曾多次遭圍攻和洗掠。一九○○年七月二 十九日,義大利國王翁貝托就在這裡遇刺。 雖然蒙扎位置形同米蘭的郊區,但它已發 展為倫巴底區的第三大城市,聚集著紡織、冶 金和機械工廠,是一個繁忙的工業中心,生產 氈帽、地毯、紡織品、機械、傢俱和玻璃等, 市景也很繁榮。 在城裡有座公元五九五年興建的聖瑪利亞 大教堂,裡面保存著狄奧多里克時的鐵王冠, 這頂為歷代使用的王冠,曾經在一三一一年以 後在米蘭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加冕,一八○五 年為拿破崙加冕。大教堂已於十三世紀和十四 世紀重建為希臘式,外觀是有拱門迴廊,建築 正面是採綠色和白色大理石拚鑲出橫條花紋, 紅色的窗子則為三色窗櫺,十分美麗。內部小 禮拜堂的壁畫是由四十四幅圖組成,是當時倫 巴底重要畫作,教堂內更存有許多早期重要史 物。另外值得參觀的是一七七○至一七七八年 所建的雷亞內別墅(Villa Reale),以及它 二千四百平方呎的大花園。 另外,這裡還有世界著名的奧托多糜( Monza Autodromo)賽車場,位於一座美麗 的公園內,有世界上車速最快的賽車道,每年 九月份的比賽,盛況空前,十分執一鬧。另外這 裡還有高爾夫球場、競技場和游泳池等設施。 米蘭的吸引人還有在阿爾卑斯群峰環抱中 的五個湖區,搭車一小時可以到達。這裡遠離 市區的喧鬧,也聞不到工業排出的煙霧,是米 蘭的度假勝地,可以游泳、划船,將自己放鬆 在橘子樹林和雪峰間。這五個湖泊由西到東分 別是馬吉雷、盧加諾、科摩、伊塞奧和加爾達 ,它們就像五個手指伸入阿爾卑斯山脈。 馬吉雷(Maggiore)湖長三十四哩,最 寬處有七哩,面積八十二平方哩,最深處一千 二百二十呎。北端有十六哩深入瑞士境內,提 契諾(Ticino)河自北向南穿湖而過,另外 還有馬賈、托切等河注入這個湖,西岸附近有 著名的博羅梅安島群。這個湖是義大利眾多湖 泊中最美麗的一個,兩岸有如畫般的漁村,山 茶花和杜鵑花從山坡延伸至藍色的湖水邊,偶 爾還有漁人在岸邊手持釣竿釣著湖裡特產的鱒 魚、狗鯊、腓魚和鱸魚。 湖區南端湖畔的阿諾納(Arona)是一個 古老的城鎮,沿著美麗的湖邊公路,剛過這個 小鎮保諾米奧的雕像就佇立在鎮上,他生於一 五三八年,曾擔任米蘭的主教長達二十二年之 久,鎮上觸目所及的環湖土地在當時都由他的 家庭所擁有。這座保諾米奧的雕像非常大,遊 客可以沿著螺旋梯攀登到達他手上。 另一個湖畔西南岸小鎮史特薩(Stresa) 可以說是湖邊所有度假勝地中最受歡迎的地方 ,它位於一片橘子園和葡萄園中,是湖岸最佳 散步之處。 由小鎮的岸邊還可以乘小船到神話般的博 羅梅安(Borromean)群島,島的面積約二 十公頃,幾個世紀來,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 其中的貝拉島(Isola Bella)又稱美麗 之島,以十七世紀的豪華宮殿和梯形花園聞名 。島上的美術館收藏著豐富的綴錦畫、繪畫和 甲冑,館外的花園除了滿園芳香的植物外,還 有洞穴和雕像。 群島東北的馬德雷島(Isola Madre)又 稱母親之島,有華麗的十八世紀宮殿和飼養著 孔雀和金黃色雉雞的庭園,在島的四周種滿了 棕櫚樹和柏樹。 皮卡托里島(Isola dei Pescatori)又稱 漁夫之島,島上雖沒什麼特殊景觀,但是到色 彩豐富的漁村走走,也能享受到散步的樂趣。 從史特薩繼續北行,穿過蜿蜓的道路就來 到位於西面卹角上的帕寧扎(Pallanza)鎮 ,鎮上有一個植物園,是十九世紀時一位蘇格 蘭人帶來分布世界各地的植物而建立的。從這 個小鎮乘纜車可以到達塞索法羅(Sasso dell Ferro),這是眺望阿爾卑斯山脈的好據點。 阿爾卑斯山腰上有一個十四世紀的隱居所,是 盜匪的教育感化所,在所上方突出一塊巨大的 鵝卵石,據說是瑪利亞所放的。從這裡繼續北 行,經過橄欖樹林,就來到一些離岸不遠的小 島,這裡以前是個海盜窩,現在還可以看到十 五世紀海盜所建、造型奇特的城堡廢墟。 科摩湖(Lake Como)位於馬吉雷湖東 方阿爾卑斯山邊緣地帶被石灰石和花崗岩環繞 的低地中。這個湖外觀呈細長狀,南北長四十 六公里,最寬處四點三公里,面積一百四十五 平方公里,湖的深度為四百二十公尺,是歐洲 最深的湖泊。這個湖接納了許多河流和山泉, 並有阿達河穿湖而過。湖中盛產鮭、鰻、鮮等 魚類。湖岸植物繁茂,是一片橄欖樹、無花果 樹、桑樹、栗樹和夾竹桃的多彩世界。由於湖 岸高山雄峙,加上受地中海型氣候的影響,溫 暖的天氣和美麗的風景使這裡自古以來就成為 一個旅遊勝地。羅馬帝國時代和十八、十九世 紀時期,歐洲王室、富豪及藝術家們爭相在這 裡建造宏偉的別墅,這些豪華雅緻的別墅和群 山綠水相映,形成了獨特迷人的特殊風格。 湖畔的科廉鎮是個擁有十萬人口的小城市 ,位於湖的南端,是倫巴底區科摩省省會,這 個鎮名稱來自於「科莫師匠」一詞,指石匠、 建築師和裝飾師的巡迴行會,他們在中世紀將 倫巴底風格傳遍歐洲。 公元前一九六年被古羅馬征服,當時這裡 是軍事的前哨基地。公元三七九年成為主教區 ,一三三五年開始由米蘭的維斯康提家族和斯 一福才家族統治,這時期當地的織絲業和羊毛貿 易對米蘭經濟有重要的影響。倫巴底、西班牙 、法國和奧地利曾先後統治這裡,一八五九年 ,被G加里波第佔領,成為義大利領土。古羅 馬學者老普林尼和小普林尼以及義大利物理學 家伏特(Volta)都出生在這裡。這個城市的 印刷業歷史悠久,一四七七年曾在此印刷了「 聖• 約翰卡皮斯特拉諾的生平」。今天的科摩 是鐵路交通樞紐和旅遊中心,並以歷史悠久的 絲織業著名,設有國家絲綢研究所。 市內著名的古蹟有聖瑪利亞馬吉雷教堂, 又稱為多摩教堂,是十四世紀的建築,採用哥 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用大理石建成 。在教堂外面有一些聖徒雕像,其中有兩個與 眾不同的是伯寧斯叔佺像的雕像,這兩個人都 是死於因維蘇威火山爆發而遭掩埋在龐貝城內 。教堂的附近還有十三世紀建成的市政府大廈 和鐘樓,市博物館內收藏著考古文物。 哥諾比(Cernobbio)鎮位於科摩鎮北方 約五公里處,是個別致的休閒地,擁有世界聞 名的艾斯泰別墅(Villa d'Este)高級飯店, 這個飯店十六世紀開始時就是歐洲王公貴族的 別墅,歷史悠久,還附設有花園。 多摩鎮的東北方還有多哥(Dongo)鎮, 是一九四五年墨索里尼逃難的地方。另外在科 摩湖東岸,還有一座華麗的修道院,是羅馬式 建築。 伊塞奧湖(Lake Iseo)是五個湖泊中最 小的一個,但是湖中小島面積十三平方公里的 伊索拉山,卻是義大利境內所有湖島中最大的 。島上布滿栗樹和橄欖樹。這個湖名稱的由來 被認為是取自埃及女神伊希斯(Isis)之名, 因為她的神殿曾經建築在岸邊。這個湖現在是 垂釣者的天堂,湖南端的伊塞奧鎮是一個風景 幽美的避暑勝地。 盧加諾(Lugano)湖位於馬吉雷湖與科 摩湖之間的阿爾卑斯山谷中,大部分屬於瑞士 的領土,在義大利境內只有湖的東北部伯勒扎 (Porlezza)地方,以及西南部的切瑞斯奧( Ceresio)港。湖全長三十五公里,深達兩百 八十八公尺,景色宜人,遊客可以乘觀光遊艇 漫遊湖上。 加爾達湖(Lake Garda)位於五大湖區 的最東部分。長五十二公里,寬十八公里,最 深處三百四十六公尺,面積為三百七十平方公 里,是義大利最大的湖泊。薩爾卡河從北端注 入,湖水從南端經明喬河導出。湖中出產鰻、 鯉和鮭等魚。西、南岸一片蒼翠,種植有柑橘 、橄欖、葡萄、月桃、夾竹桃、柏樹和棕櫚等 樹木。湖的北側高山環繞,阿爾卑斯山阻擋了 大部分冷風,天氣溫暖,呈現地中海式氣候。 這裡是北義大利風景最美麗的地方之一, 自古就被羅馬詩人所歌頌,德國詩人歌德也從 這個湖得到過創作戲劇的靈感,迷人的風光, 不僅吸引了眾多的義大利遊客,不少外國人也 慕名而來。加爾達湖畔,有一條環湖的公路, 交通非常方便。 在湖的最南端,有一個名為塞米尼的小鎮 (Sermione),是突出湖中的一個半島,鎮 前有一座狹窄的橋和古老的通道帶領遊客進入 半島。半島上有一座城堡,在靠近城堡處有一 個洞室,詩人們都說這是力量的源泉。湖的西 岸,遍植橄欖樹和檸檬樹,南國色彩濃厚,人 們常將它與地中海岸的美麗風光相提並論。 湖西南岸最寬處的塞羅(Salo)鎮,街 道狹窄而古老。 塞羅東北方約五公里的湖畔,有一個小鎮 加爾多尼(Gardone),市內無論是建築物 還是花園,都遺留著戰火的痕跡。還有第一次 世界大戰英勇的詩人戰士安魯薩(Gabriele d'Annunzio)的故居。 從加爾多尼鎮往北的山更為陡峭,成排的 橄欖樹種植在山坡上,空氣中泛溢著陣陣水菜 和花的香味,湖畔更有數不清的別墅和花園。 里瓦(Riva)位於加爾達湖東北端陡峭 的山頂,這座山伸展至加爾達湖中。因此到里 瓦旅遊必須經過好幾個隧道;這裡有十三世紀 的城堡,也是風景獨特的休閒勝地。 加爾達湖東岸的托里本亞西(Torrid del Benace)是湖區的主要城鎮,鎮上有一個十 四世紀法蘭克人所建的城堡,後來這個鎮的地 位被加爾達鎮取代。加爾達鎮(Garda)是個 古老的城鎮,它的年代可以遠溯到石器時代, 這裡曾發現史前的洞穴和遺蹟,鎮南部葡萄園 是葡萄名酒的原產地。另外,湖畔的馬爾卡辛 (Malcesine)曾經是威尼斯艦隊在湖岸的重 要據點,可以遠眺阿爾卑斯山。此外,這裡還 有古代羅馬人建築的城堡,曾被倫巴底人毀壞 過,後來又由法國人重建。 拿坡里市美景如書 拿坡里(Napoli)市又叫做那不勒斯 Naples),是坎佩尼亞區的首府,也是現在 義大利的第三大城和第二大港,以及南義大利 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它的位置坐落在義大利半 島西南端拿坡里灣的北部,地處維蘇威火山和 火山活動頻繁的弗萊格雷營地區,西北距羅馬 兩百二十公里,是地中海最好的港口之一,這 一帶藍天碧海,景致壯麗,它和雪梨、里約熱 內盧等並列為世界三大最美麗港口之一,同時 因為是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在地中海的主要基地 ,戰略地位重要。 這個城市是希臘人在公元前七世紀時所建 立的一個新殖民地,「拿坡里」在希臘文中就是 門新的都市」的意思。公元前三二六年,這裡 被羅馬人佔領,興建了許多廟宇、健身房、浴 室和競技場等建築物。由於這裡氣候溫和,有 燦爛的陽光、絢麗的海水、加上帶有異國情調 的建築和熱情爽朗的人民,使得這個民謠之都 散發出令人無可抵擋的躍動魅力。「朝至拿坡 里,夕死無憾」的俗諺,道盡世人對它嚮往之 情。因此,奧古斯都、提比略和尼祿等羅馬帝 國大帝,都曾在這裡建行宮避冬,一些王公貴 族們也最喜歡在此地置度假別墅。 公元五三六年,拿坡里被拜占庭佔領,七 世紀成為拜占庭公爵的領地。一一三九年被諾 曼人的西西里王國征服;一二六六年安茹王朝 統治者在這裡建都,城市範圍擴大,人口增多 ,經濟繁榮,以宮殿和教堂精美聞名。一五○ 三年至一七○四年,這座城市由西班牙哈布斯 堡王朝派出的總督統治。一七三四年成為獨立 的西西里王國的都城,一八○六年拿破崙一世 的兄弟約瑟波拿巴在這裡加冕為拿坡里王。一 八六○年十月,經過公民投票拿坡里歸屬義大 利。由於歷史上曾被法國和西班牙交替管轄, 所以這座城市充滿了許多異國的遺蹟。 拿坡里的人口約一百八十萬,二十世紀五 十年代後,這裡的居民還過著歐洲城市貧民的 生活,出外謀生和犯罪活動盛行,音樂和宗教 成為人們的精神寄托。目前居民生活和城市風 貌已有所改觀。拿坡里向來多小偷,扒窈案層 出不窮,但比起一些大城市,現在的暴力犯罪 已不算嚴重。 這座城市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十八世紀初 就很繁榮,一七四○年建立陶瓷廠、紡織業和 機械工業,一八一八年地中海中第一艘下水的 汽船,就是這個城市建造的。因為運輸的增加 ,舟船的行駛漸趨頻繁,一八二六年改進港口 ,一八三九年拿坡里由西南沿海至波蒂奇( Portici)鐵路通車,這條長達八公里的鐵路 ,是義大利的第一條鐵路;一八八○年義大利 第一條纜索鐵路建成,開始在這裡運作。運輸 業的發達帶動了工業的進步,十九世紀末開始 有了鋼廠、電力和石油等新興工業,城市面貌 漸漸改觀,新建了道路、港口等設施,擴大了 現代化的運輸、通信方式及能源生產,市東端 建立了一個工業區,除對原有工業予以整合改 進外,並引進了新工業。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 ,旅遊業逐漸興旺,新月形的海岸區提供多樣 化的娛樂設施,有渡輪、快艇、直升機和汽車 活動房屋等為遊客服務。現在這個繁榮的港市 ,不僅是國內兩大造船港之一,而且還是義大 利南部的工業和商業中心。 拿坡里的氣候屬於溫和的地中海式,六月 和九月是到這裡旅行的最佳季節;夏季相當熱 ,平均溫度為攝氏二十九度;冬天溫度維持在 零度以上,有時會下雨。在夏天的夜晚,需要 一件輕薄的長袖外套,冬天則需要雨衣。 這裡還有卓越的景觀,它依山面海,山坡 上下的建築物,有雉喋參差的堡壘城廓,也有 巨廈瓊樓,亦古亦今,山色奇秀,海水湛藍, 耀眼的陽光照射在赤色岩石上,襯托著鋪滿的 冬青樹、橄欖樹和龍舌蘭,景色美麗極了。半 島山腳下的梅爾吉林納小港口和西側大商業港 之間還有六點四公里長的市區海岸,沿海有海 濱公園、水族館、露天音樂咖啡館、浴場、遊 艇俱樂部和碼頭飯店等設施,成為歐洲有名的 度假勝地。 另外,珍貴的歷史遺蹟,豐富的博物館及 文化遺產,遍布整個都市。加之居民有著和大 自然一樣樸實開朗,天真斕漫的性格,喜好唱 歌,是那麼富有活力和刺激,來這裡的人都興 趣盎然,不由自主的會喜歡上它。因此,北部 的義大利人常會開玩笑地說:「在羅馬以南的 義大利是另一個阿拉伯世界。」雖然這裡的髒 、亂令人厭惡,然而這一切獨一無二的特殊氣 質,就像磁石一樣吸引了無數的觀光客、藝術 家和情人。 這個城市的空中交通,大部分是國內航線 ,由羅馬搭乘飛機,四十五分鐘可以到達,一 天有四個班次;從米蘭飛來需一小時十五分鐘 ,可降落在距離市中心約七公里的卡波戴奇諾 機場(Capoddichino Airport)。雖然設有 機場專用的巴士,但是也可以在火車站前搭乘 十四號巴士前往,大約需要三十分鐘至一小時 ,車票可以向香煙攤或報攤購買。如果從機場 搭計程車到市區,需付兩倍跳錶上的價錢;如 果是晚上或是假日,還需額外加價,帶行李也 要再加錢,因此到拿坡里還是搭觀光巴士和火 車最為便利。從羅馬乘鐵路快車大約兩小時, 就可以到達設在拿坡里市區西側的梅格林那( Mergellina)車站,搭一般的火車也只需要 兩個小時三十分鐘就到城區東側的中央車站。 由中央車站到旅館密集的聖塔露西亞區,距離 約三公里半。羅馬的特米尼東站和拿坡里的中 央車站有地下鐵路相通,往來運輸頻繁。 拿坡里市依山疊建,以羅馬路為界,分成 新舊兩區。市區交通非常亂,亂的程度己經曾 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所以應避免在市區開車 。市區交通工具有巴士、地下鐵、計程車和公 共電車。此外還有四條纜車錢,其中三條通往 舊市區,是旅遊的常用路線。 在住宿方面,拿坡里比較有名的高級飯店 有面臨聖塔露西亞港(Santa Lucia)的埃克 塞西奧飯店(Excelsior),共有一百三十七 個房間;維索維歐(Vesuvio)飯店,一百八 十三間客房。市區的一級飯店,有平民廣場附 近的瑪吉斯提(Majestic)飯店,有一百三十二 個房間;米得特倫奧(Medileraneo)飯店 ,共有兩百五十四個房間。皇家(Royal)飯 店,則有三百個房間。另外,聖塔露西亞港旁 的一級飯店聖塔露西亞飯店(Santa Lucia) ,有一百三十個房間,和一流的服務品質。 來到拿坡里,當地風味食品的通心粉和比 薩餅可不能錯過。坎佩尼亞(Campania)區 是義大利通心粉和比薩餅的主要產地,拿坡里 居民也大多以這些麵食為主食。除此之外,還 有烹調特殊的魚和其他風味獨具的菜餚、蕃茄 醬類、蛤仔醬類、魚貝醬類等各式各樣的菜, 可以一飽口福。拿坡里的海鮮也很有名,尤其 是在聖塔露西亞港口附近許多餐廳,供應的海 鮮新鮮可口,一般魚的烹調,是將魚烘烤後再 加上橄欖油和檸檬作調味。拿坡里市區的主要 餐廳有拉貝塞利拉(La Bersagliera)、西羅 ( Ciro )、哈里斯、埃格利尼(1 Galeone) 、波幾利波(Poggiripo)和喬塞波尼瑪爾( Giuseppone a Mare)餐廳等。 在拿坡里最使人難以忘懷的景象,是有些 街道上掛滿了晾曬的衣服,他們用一根長長的 杆子,越街而過,把杆子另一端搭在對面住戶 的陽台上,把衣服晾在杆子上,有大人的、小 孩的和婦女的,再雜以大小不同形式各異的床 單和桌巾等,真是洋洋大觀,使整條街成為一 片「衣海」,迎風招展非常有趣。在西歐其他 國家是看不到這種景觀的,可是拿坡里人不但 不予避諱,反而把曬衣服的場面當作觀光的一 景,讓遊客們大開眼界,真是妙招。有人說: 「拿坡里是樂園中的樂園」,這座義大利的第 三大城,的確美得讓人稱奇。 沿著羅馬路朝火車站一帶,是一般商業區 ,有百貨公司、皮革店,以及一些手工彩陶產 品和古董複製品的商店,物品具有特色,價錢 也還公道。 市內可供參觀的地方很多,在土黃色的市 政廳前正對著海的長方形廣場上,有維多利奧 艾瑪努二世騎馬的塑像及噴水池,附近有馬諾 貝維里諾碼頭,有定期汽艇往返卡布里島。 附近的安茹(Angioino)城堡,又稱之 為新(Nuovo)城堡,建於一二八二年英皇 查理士一世在位時期,是安茹(Anjou)家族 的私人財產;到了十五世紀中葉時,亞拉岡( Aragon)王國的阿方索(Alfonso)將城堡 重建,有相當大的改變。城堡是梯型建築,另 有兩個巨大筒狀有城慄的高塔,在兩座塔之間 有一個大理石建造的凱旋門,是慶祝一四四三 年阿方索進入拿坡里而建的,它也是文藝復興 在拿坡里早期的象徵。城堡內的庭院,從門口 到聖巴爾巴拉(St. Barbara)教堂的部分, 是唯一可以回憶安茹時代情景的地方。 國立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dogico Nazionalg)是世界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在一 五八五年時還是騎兵的營房,後來成為大學所 在地,直到一七七七年,拿坡里的波旁王朝才 將它改為博物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藝術的寶 庫。以陳列龐貝及赫庫蘭尼姆古城挖掘出土的 美術品為主,還有希臘和羅馬時代的雕刻和馬 賽克作品、家庭用具、繪畫、古錢幣,以及公 元前四世紀的銅製藝品,包括十六世紀時法爾 內塞家族在羅馬廢墟中挖掘的許多雕刻品,其 中有兩件是出土自卡拉卡拉大浴場的重要文物 ;一件是三百一十七公分高的「法爾內塞的海 格勒斯(Farnese Hercules)」,是希臘雕 刻家利西波斯(Lysippus)青銅原作仿製品 ;另外一件尼祿皇帝黃金宮內的收藏品「美臀 維納斯」,是一尊體態豐滿、纖濃適度,回首 嫵媚微笑的年輕維納斯雕像。部分的雕刻曾經 是教皇保羅三世的收藏品。另外龐貝油畫和鑲 嵌畫,尤其是一幅在歷史及鑲嵌畫史上都具有 重要地位的「伊蘇斯戰役(Battle of Issus) 圖」,描述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三三三年打 敗波斯國王的戰史,是用大理石與琉璃混合鑲 嵌成三點四公尺高、五點九公尺長的巨作,工 藝精巧得讓人讚嘆。造型特別的舞者和運動員 形象的青銅器等物品,也是難得的藝術品。 國家雕塑博物館建築非常宏偉,正廳陳列 著一座座大型的大理石雕像,大部分取材自神 話故事人物。二樓有史前壁畫展示室,展出各 種珍貴文物,可惜這個館的行政管理服務品質 實在不敢恭維,遊客未自備零錢就買不到票, 而且也沒有簡章或說明書供應。 市內的聖馬丁諾國立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i San Martino)位於風景壯麗 的沃美羅(Vomero)山丘上,與安茹城堡相 鄰,是一個與拿坡里歷史風俗攸關的博物館, 要到這裡來,可以登上拿坡里民謠中所唱的石 階而到達。這個博物館原來是聖馬丁諾修道院 ,由法國庫特(Cult)教團在十六世紀時所建 ,裡面除陳列十六世紀以來拿坡里王國的藝術 、歷史、風俗等各方面古物,其他陳列品中還 有以代表基督誕生場面的數百個精巧木偶最負 盛名;這些木偶已推廣到義大利各地,每逢聖 誕節木偶就成為必備的裝飾。因此,快到聖誕 節時,各地教堂都把收藏的木偶拿出來亮相, 但仍以拿坡里教堂的木偶最受注目,遊客們可 以透過這些巧奪天工、別出心裁的藝術珍品, 一窺拿坡里的風俗習慣。由於這個博物館位於 山丘上,因此站在博物館陽台上,可以飽覽拿 坡里的市街、港口,以及遙遙相對的維蘇威火 山,令人終生難忘。 卡帕迪蒙特(Capodimonte)美術館是 世界上最美麗的美術館之一,位於拿坡里市中 心卡帕蒙特山上的卡帕迪蒙特宮中。這座宮殿 建於一七三八年波旁王朝的查理士王的時候, 一量華氣派,四周是精美的花園,裡面陳列繪畫 、次瓦器、法蘭德斯壁毯、兵器、盔甲和金銀器 等。其中收藏的繪畫作品有十三至十七世紀義 大利畫家如提申、拉斐爾、馬薩秋、李比、米 開朗基羅、包提契利、柯勒喬和貝爾尼尼等的 作品,也有外國的繪畫,如佛蘭德斯派的勃魯 蓋爾(Bruegel)的作品,西班牙著名巨匠戈 雅(Goya)巴的作品等,也有十七至十九世紀 活躍在拿坡里畫壇的畫家們的傑作。那些被認 為深受西班牙和波隆那(Bologna)派影響的 作品,都頗具特色。此外,這裡還展示十八世 紀卡帕迪蒙特出產的優良瓷器,主要有彩繪的 裝飾藝術品,有紅、藍、紫、黑等單色愛神丘 比特畫像及表現戰鬥場面、山水、大海和人物 的彩色瓷器等。為數眾多的人物群像是由格里 齊塑造的,取材於神話、宗教、鄉土風光。最 傑出的彩繪瓷器作品是洛可可「瓷室」,瓷室 除了門和五塊鏡面外,完全由瓷畫屏、花瓶和 受到中國裝飾風格影響的大型浮雕群像所組成 ,並採用大量鑲金和燦爛的多彩瓷釉作裝飾。 這個博物館中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大壁毯,內 容是西班牙的卡洛斯(Carlos)五世在北義大 利的帕維亞(Pavia)被法國國王佛蘭西斯( Francois)一世打敗的戰況,描繪在七塊壁 毯上,很有歷史價值。 聖卡洛(San Carlo)博物館坐落市區不 熱鬧的地帶,但是風景很美,前面可以遠望大 海,是花園平房式的建築物。這座教會博物館 收藏有各地的瓷俑、動物或人物的雕像,每件 作品神態唯妙唯肖,栩栩如生。十幾個展示室 中都是瓷俑,因此瓷俑是館內主要的收藏品, 另外還有天主教祭神聖器及古本聖經。附近還 有水族館、藝術館和民俗博物館等。 王宮(Palazzo Reale)建於十七世紀早 期,到一七三四年才啟用,最初是西班牙總督 府,後來成為拿坡里的王宮。正面有八座大理 石雕像,分別代表八位國王,由諾曼第的羅恰 王時代一直到義大利統一時代的艾瑪努二世。 宮裡共十七個房間,有客廳、臥房等,展示了 義大利王朝在十八至十九世紀的傢俱、瓷器、 地毯、繪畫和藝術品。此外,還有舞蹈廳、金 鑾寶殿、御用書房和小型宮廷劇院等,饒有趣 味。遊客進入宮內,可以看到純白大理石的樓 梯加上挑高的天花板,以及用色淡雅的洛可可 式華麗雕飾,襯托出了高貴的氣質。 聖卡羅歌劇院(Teatro San Carlo)是 義大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全世界最好的歌劇 院之一,坐落在王宮的一角,是一七三七年法 國波旁王朝查理王所建,因為開幕當天是十一 月四日,恰好是聖卡羅節,因此取名聖卡羅歌 劇院。一八一六年被火焚燬,後重新改建為新 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劇院的音響效果非常 好,因此擁有一批音樂素養極高的歌劇迷,自 十七世紀以來,它已取代了威尼斯,成為義大 利的歌劇中心。劇院外觀豪華,內部更是氣勢 不凡,全部使用紅色天鵝絨和金色圖案;底層 平面座位,上面是六層樓包廂,面對舞台、幃 幕深垂的是總統包廂,共有三千個座位,僅次 於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 奧維歐城堡(Castel dell' Ovo)位於拿 坡里人所傳頌的聖塔露西亞港附近,城堡的入 口與港口兩相對峙,奧維歐是「雞蛋」的意思 ,這座雞蛋城是法國諾曼第人建造的,一二七 四年又由法國人重建,曾長期間當做監獄使用 。城堡突出於港口,外觀非常優美,尤其在黃 昏時分,絢麗的晚霞映照在港口的時候,那種 景色會令人留連忘返。 聖金納歐陵墓(Catacombe di san Gennaro)是建於公元二世紀的地下墓陵,構 築講究,最初可能是要做貴族的墓,後來才捐 給基督教作為公墓,在五世紀時聖金納歐被埋 在這裡。墓穴裡有基督教的壁畫。 位置在拿坡里東南方二十三公里的龐貝( Pompeii)古城,建立於公元前八世紀。在公 元前五世紀時被薩謨奈人征服,直到公元前九 ○年至公元前八九年同盟者戰爭時,成為羅馬 的同盟。在公元六二年被地震損壞,還沒有恢 復元氣又於公元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被附近 的維蘇威火山(Vesuvius)爆發所噴出的巨 量巖礫和熔漿掩埋得無影無跦。維蘇威火山是 一座活火山,也是典型的雙重式火山,外重遜 瑪山海拔一千一百二十公尺,火山口直徑四公 里,聳立在火山口中央的內重山才是維蘇威火 山,海拔高達一千二百八十公尺,山頂火口深 約三百公尺,直徑六百公尺,可搭火車或升降 機前往。火山噴出物形成的土壤非常肥沃,山 麓遍布葡萄園和柑橘園,以出產葡萄酒聞名。 古代龐貝的酒罈上多刻有維蘇威字樣。 龐貝這座古羅馬城市,在一五八四年到一 八六三年期間,才斷斷續續地被挖掘出來,現 在雖然只是一片約四平方公里的斷垣殘瓦,但 是整個城垣的型態仍然完整。據考古學家們推 斷,龐貝古城當時的居民約有兩萬人,是羅馬 富豪權貴們度假遊樂的勝地,當火山突然爆發 時,居民們驚惶四散奔逃的慘狀,從遺留的化 石形狀上可以看到。 龐貝古城遺蹟博物館裡有很多人體化石, 這些化石的樣子就是當時死亡時的形狀,有臥 著的、有伏在地上的、也有蹲跪著的,這些不 幸的人在死神突然降臨前,可能連想都來不及 想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多用雙手掩著鼻子 ,看樣子都是被火山巖塵悶死的。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是在市中心廣場附近,有一個身材高大 、體形壯碩的古羅馬運動員型的化石,從這具 化石優美的跑姿判斷,當火山爆發他正奔向城 外逃命時,已被閃電般的烈焰和驟雨般的巖塵 所湮沒。這些栩栩如生的人像化石,引導著遊 客穿過時間隧道,看到兩千多年前悲劇發生那 一瞬間的情形,可以想像著當時龐貝居民在人 生最後一幕的驚恐、悲痛、無助和慌亂。 此外,博物館裡還陳列著遺址中發掘出來 的青銅和大理石雕刻,以及當時羅馬人所使用 的錢幣、壁飾、銅器和武器等火山高熱之下遺 留下來的珍貴器物,供給後人觀賞和憑弔。另 外還有無數的珍貴壁畫,已為世界各大博物館 所珍藏。 博物館的出口處,就是龐貝古城的入口馬 里納城門(Porta Marina),穿過狹窄的道 路,向右可以看見城裡最大的建築物古宮殿( Basilica)的遺蹟,以前這裡是法院和市場的 集中地。在馬里納城門左側,矗立著阿波羅神 殿(Tempio di Apollo)和主(Giove)神 殿,中間地帶是公共聚集地;中央廣場附近有 許多排列整齊直立的多立克(Doric)式圓柱 。從廣場左邊走,就可以抵達半人半羊的法烏 魯斯(Faunus)林野牧神之家;屋子前面有 舞蹈中的牧神法烏魯斯的青銅像,還有公元前 一世紀的馬賽克工藝品。著名的「伊蘇斯戰役 圖」,一八三○年就是在這裡出土,它描繪出 亞歷山大國王和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伊蘇斯之 戰,現在收藏在拿坡里國立考古博物館中。 附近有座維蒂(Vetti)之家,氣派的中 庭,牆上是美麗的龐貝紅與精緻的壁畫裝飾著 ,值得仔細欣賞。和維蒂之家相鄰的是戀愛之 神(Amorini)的家,這座房屋上的壁畫,畫 的是長著翅膀的小天使生活情形,無形之中把 當時羅馬人的生活狀況帶入遊客眼簾。離這些 屋子不遠處,是一處公共澡堂,附近還有洗衣 房和染房。這說明了在羅馬帝國極盛時期,這 一帶住的人是具有一定地位的,澡堂不只是人 們清潔身體的地方,而且是一種社交場合。 附近的米蘭多(Menandro)宅邸和修復 完整的圓柱及牆上的壁畫都保護得很好。另外 還可看到一處規模很大叫格蘭德(Grande) 的大歌劇場,一個較小叫奧德昂(Odeon)的 較小劇場,劇場邊還有休息室。 這座城市的設計整齊,顯然曾作精細的規 劃,路面是石板鋪成,還可以看到銅鑄的女神 像和石雕的人像,處處都可以說明當時羅馬人 已經有很高的生活水準。 埃爾科拉羅(Ercolano)城位於維蘇威 火山西部山麓,原名雷西納,建立在公元七九 年火山所摧燬的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 )城原址上,距拿坡里約八公里,從拿坡里的 中央車站搭車十五分鐘可達。這座城市因地下 的赫庫蘭尼姆也和龐貝古城一樣而出名,在公 元七九年被維蘇威火山噴出的熔漿埋葬深達二 十公尺,比龐貝古城埋得更深,因此保存得相 當完好,一九二七年開始挖掘,由於過去是一 座休閒娛樂城池,少見像龐貝古城內的大建築 物,多是小規模的民房。 拿坡里灣(Golfo di Napoli)是半圓形 的海灣,左邊為蘇連多(Sorrento)、右邊 是波佐利(Pozzuoli),兩邊好像螃蟹張開的 兩螫。蘇連多位於蘇連多半島突出海面高居數 十公尺的山崖上,隔著薩萊諾海灣和拿坡里相 望,相距約二十五公里。磷近有很多樹林,空 氣中瀰漫著濃濃的柑橘和檸檬的香味,沁人心 肺;這裡出產的葡萄酒、橄欖油和柑橘水果非 常有名,是一個十足義大利情調的小城。半島 海岸景致,恬雅幽美,氣候宜人,依山面海, 充滿古趣,是一個風景美麗的避暑勝地。市內 的一條小小的街上,人們悠閒來往,穿著泳裝 的男女剛上岸就在街上逛,到處是橘子和檸檬 樹,金黃碧綠,美不勝收。 自古以來,這個半島就是皇帝、教皇、詩 人和作家等所鍾愛的勝地,義大利文藝復興後 期最偉大的詩人塔索(Tasso),一五四四年 三月十一日誕生在這裡。 蘇連多市中心的塔索廣場上,停有許多待 客的馬車,搭乘這些華麗的馬車,慢慢欣賞沿 途綠樹煙花的風光,是一大享受。市區內有著 名的建築,如大教堂、科雷亞萊迪泰拉諾瓦博 物館和精美的隱修院可供參觀。此外,遊客也 可以到附近的漁港訪問,一嚐琳琅滿目、誘人 的海鮮。 由蘇連多經阿瑪爾菲(Amalfi)海岸到 阿瑪爾菲的這一纔海岸,都是高峻陡峭的山崖 ,有許多令人咋舌的險折處,整個海岸綾全部 都是雄偉壯麗的景觀。遊客在途中可以看到一 個洞穴,傳說會有美人魚出現。 安佛塔納鎮有教堂和防阻阿拉伯人而建的 瞭望台,因為這裡曾被阿拉伯人佔據過,所以 教堂的風格也受到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另外還 有臨海的波西塔羅(POsitanO )遊樂區,無 論是陶器特產店,還是供應豐盛魚產的海鮮店 ,以及建於山腰的飯店,都獨具風格。它本來 是中世紀的重要港口,現在改為遊樂區,一年 四季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絡繹不絕。 波佐利(Pozzuoli)位於伸入波佐利灣的 海峽上。大約是在公元前五二九年,由希臘移 民建立,桑尼特斯戰爭中被羅馬佔領,曾經是 主要的商業中心,神聖羅馬帝國沒落後城鎮也 告衰落。鎮東北著名的索爾法塔拉火山是半活 動火山,噴射硫黃蒸氣、泥漿和水溫很高的礦 泉水。因為有火山和地震的活動,居民大部分 遷往拿坡里,這裡有一個小商港,位居羅馬至 拿坡里的鐵路線上,交通方便。居民以漁業、 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業為主,四周有富饒的農 業區提供豐足的原料;以當地的火山物質為原 料,也生產品質優良的水泥。 這裡可以參觀的古羅馬遺蹟很多,如至今 仍保持完整的圓形劇場、好幾個公共浴場和墓 地等;另外市內的聖普羅科洛大教堂擁有的奧 古斯塔古寺院的圓柱,以及佩戈勒西(G. B. Pergolesi)的墓地等。佩戈勒西是義大利十 八世紀的作曲家,他的「女傭作主婦」是十八 世紀最傑出的滑稽橋劇,一七三六年貧病交加 的他,在波佐利卡普金隱修,完成了他最後的 作品「聖母悼歌」而病逝,年僅二十六歲,葬 於波佐利大教堂墓地。 卡布里島風光秀麗 卡布里(Capri)是地中海上最美麗的島 嶼之一,島的形狀像一個馬鞍或一頂紗帽,浮 在拿坡里灣南方約三十公里的海面上,屬於義 大利坎佩尼亞區,東與蘇連多半島相隔兩公里 邁遙相望,島高海拔一百五十公尺,面積十平 方公里,最長處約十公里,最寬處約四公里。 由於風光秀麗,自古以來是一個度假勝地 ,享有「拿坡里灣之珠」的美譽。這個島上史 前就有人定居,公元前二十九年這裡已經是羅 馬皇帝和王公貴族們的度假勝地,羅馬皇帝奧 古斯都和他女婿台伯利亞曾在島上建築十二座 別墅,台伯利亞常住在島上,利用通信的方式 處理帝國政務。這些別墅的遺蹟,現在已成為 島上最著名的觀光資源。一些政要名流也都選 擇在這裡度假,還有許多詩人到這裡來找尋靈 感。不過,島上也有它黑暗的時代,曾一度成 為希臘的殖民地,十六世紀時又受到回教民族 的摧殘。拿破崙戰爭中數次在英、法間易手, 到一八一三年歸屬西西里王國。 卡布里島約有一萬七千名人口,從事農業 和漁業,使用的淡水由鋪設在海底的輸水管從 大陸運來,島的四周有千仞岩壁,東西兩端有 兩峰突起,較高的主峰叫做蘇拉祿山,在島的 西南端,海拔六百四十公尺;島的東端是拉尼 雷峰,海拔三百二十七公尺,遠望過去很像一 頂和尚的帽子。卡布里市在東西兩峰間的低地 ,鎮北和鎮南各有一個海灣,北面的較大,叫 做大灣(Marina Grande),是碼頭和避風 港;南面叫做小灣,是海水浴場。在島的兩邊 ,叫上卡布里,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由山上 或空中俯瞰,非常可愛。 從碼頭到市區,要爬一百五十公尺高的山 坡。但是乘電動纜車,只要幾分鐘就可抵達, 纜車四面都是大玻璃窗,遊客可以從容不迫地 瀏覽腳下的壯麗景色。纜車終點站的旁邊有一 個平台,專供遊客觀賞景致用。鎮上的一切都 很小,街道也小,幾部公共汽車也是袖珍型的 ,容納不了十來個乘客。由於曾經被希臘管轄 ,城市裡有著濃厚的希臘風味,民舍或商家一 律白牆、綠色木窗、紅磚地、白牆上嵌著十公 分見方的花磚門牌,每戶門口同樣放一口未上 釉的大陶缸,讓人遠遠看去,以為是花器,卻 原來是他們特具獨色的垃圾桶。 街上商店林立,以土產店為最多,有絲織 品、珠寶首飾、涼鞋、女裝、釣魚器具、襯衫 、繩底皮鞋和貝殼等,還有一些中國瓷器和佛 像供選購,價格比義大利其他地方便宜。 在瀏覽或購買了琳琅滿目的土特產藝品後 ,可以到招待過許多名人顯貴的室外咖啡座稍 作歇息,叫杯咖啡輕啜,放鬆心情飽覽周遭的 景物和遊人。斷崖邊的餐廳,有位置極佳的露 天咖啡座,面向拿坡里灣,白色圓柱分割海面 ,欣賞海灣裡遠行的船隻,山崖的一邊山谷住 家的炊煙裊裊升起,令人有遺世獨處、身在畫 中之感。 島上的建築物古色古香,由於古時的島民 常常受到外來民族侵襲,被迫放棄沿海房屋擠 進鎮中建屋居住,並在鎮外建城牆加以保護。 後來島民人數增多,房屋不夠居住,竟然在街 道兩旁用橫樑把街的上空連接起來,在樑上增 建房子,使得許多狹窄的街道如同山洞一般, 街道上空有房子成為卡布里的一大特色。 聖米契爾(San Michele)別墅是島上有 名的觀光地方,這座別墅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歷 史,裡面陳列著當年的器物藝術品,門票雖貴 ,但值得一看。它的花園不大,但很雅致,一 望而知是經過匠心布置和細心維護的。長長的 弧形葡萄棚架下,盆景和雕刻的大理石人像排 列兩側,遠方是碧海藍天,近處是噴水池,蝴 蝶飛舞在花叢裡,塵囂絕響,濤聲微聞。花園 的盡頭有間小小的天主堂,再上去有瞭望台, 一架投幣收費的大型望遠鏡支在地上,近可以 俯視市區和碼頭,遠可遙望拿坡里市。 此外,島上還有巴巴羅薩和卡斯蒂利奧內 兩座中世紀城堡遺蹟,以及供奉這個島的守護 神聖科斯坦佑的教堂,這座教堂是十世紀至十 一世紀時期的建築物。 有很多義大利的富豪、明星和藝術家、都 在這個美麗的島嶼上建有別墅,如影星蘇菲亞 羅蘭和珍娜露露布麗姬姐的別墅,就在山腰上 的醒目之處;被義大利人視為國寶的歌唱家歌 王卡羅素就是誕生在卡布里,因此使得這個地 方成為民謠之鄉。 一般觀光客前來卡布里島參觀,多先搭乘 電纜交通車到山上,再改乘單人吊車到島的最 頂端。這種單人吊車只有一張鐵椅,僅供一人 乘坐,剎那之間卡布里的如畫美景全部呈現在 眼底,綠樹蔥郁,圍繞著種滿葡萄、蕃茄和栗 子的園圃,海邊的北岸,有層疊的各式別墅建 在山坡上;南岸是斷崖峭壁,奇石羅列,海港 內更是忙碌,停滿了豪華遊艇和各色風帆。 由於這裡夏天氣溫只有攝氏二十七度,因 此是一個氣候良好的避暑勝地,島上有許多熱 帶植物,並有大量候鳥在這裡棲息。這個號稱 歐洲最富詩意的蜜月小島,有著水色清澈湛藍 的海灘和隨處散發出優雅閒適的浪漫風情,無 一不令人陶醉其中。濱海處一片平坦的海灘最 為美麗。夏天很多國內外遊客不遠千里而來, 享受海天一色的自然景色,在藍色透明的海上 戲水逐浪,更放開一切將胴體橫陳在沙灘上。 乘坐單人纜車上五百八十九公尺高的索拉 羅(solaro)山,隨著纜車徐徐昇降,四周景 物盡收眼底。山坡上果園滿布,農人們忙於農 事,完全無視纜車不時從頭頂掠過。抵達全島 最高處的索拉羅山頂,便可居高臨下俯瞰散落 島上的小村落和著名的卡布里標誌的胛灣雙帆 ,靜享明媚風光,那些點綴在樹林裡的別墅, 就像童話中的小房子,如詩如夢,非常可愛。 卡布里島本來是和義大利的陸地相連,是 海灣山的一部分,在一次地殼變動中和陸地分 離後成為海島,再經過幾次陸地升降過程,有 一段時期被海水淹沒,又有一段時間又暴露在 風雨之中。在沉入海中時,海浪把島體的石灰 層侵蝕,造成許多洞穴和峭壁,其中一處曾發 現有石器。現在環繞著卡布里峻峭的臨海山腳 ,有許多天然岩洞,其中有四個最大的岩洞, 分別為綠洞、白洞、黑洞和藍洞。 藍洞(Grotto Azzuro)在島西北邊沿懸 崖下,外號「地中海寶石」,是世界上最美麗 的洞穴之一,它是羅馬帝國時代一個和宗教有 關的崖洞,後來沉降海中,直到十九世紀才由 島民發現,漸漸成為一處名勝。這個洞的洞口 只有一公尺高,遊客可以乘小船進入。裡面洞 深五十五公尺、高十五公尺、寬三十一公尺, 四周都是岩石。當浪高的時候,海水便淹沒洞 口,覺得像浸沒在藍色的水裡。 遊客乘船抵達藍洞後,要換乘四人座的小 船入洞,由於洞口小,必須海浪平靜時小船才 能在船伕的擺渡下進入洞裡;如果波浪太高就 沒辦法進入。船伕在撐船進洞時,乘客要俯身 靠在船底,船伕也要彎身才能進入。藍洞是一 個展現藍色光棧的海洞,從透明的海水中可以 看到船底下銀色的大理石,光綾是從洞口射進 來,再由水底發生反射作用照射在洞壁上,就 形成藍色神祕之光,看起來有說不出的魅力。 熱那亞港商業鼎盛 熱那亞(Genoa)港是義大利西北部海港 ,位處熱那亞灣頂端,是波河平原大部分物產 及工業製品的輸出港,商業鼎盛,市容熱鬧, 約十五萬人口,在地中海沿岸是僅次於法國馬 賽(目arseil 汙)的港市,在中世紀時與威尼 斯、比薩並稱為三大海港共和國之一。現在是 義大利重要的港口城市,利古里亞省的省會。 在古代,熱那亞最初為利古里亞人的城堡 ,因為有天然良港,公元前五世紀至公元前四 世紀已是伊突利亞、腓尼基和希臘的貿易中心 。公元前三世紀起是羅馬沿海重要路站,公元 六世紀中葉被拜占庭所擁有,公元六四三年左 右被倫巴底人攻佔。公元十一世紀以後,熱那 亞人沿海岸向東、西擴大自己的勢力,發展了 商業、造船和航海業。十世紀初成立熱那亞共 和國。十一世紀時,由於薩克森民族的入侵, 與比薩併肩作戰共同擊退敵人,但是後來又和 比薩發生爭執而動武,在一次戰海中,熱那亞 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自一二九○年開始,熱 那亞勢力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威尼斯不堪騷擾 向熱那亞宣戰。一二九八年九月七日,威尼斯 艦隊吃了敗仗,從此熱那亞的聲勢直達頂點。 一三三九年,熱那亞選出第一任地方執政官。 不久之後,由於都市貴族過著安逸靡爛的生活 ,使得熱那亞遭受威尼斯相同的命運,為海上 新興勢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到了十八 世紀,熱那亞的權勢已完全被兩國所取代。 熱那亞在一五二九年和西班牙結盟,一度 控制對西班牙和拿坡里的貿易。一六八四年遭 到法國毀滅性的炮擊,一七四六年被奧地利佔 領。一七六八年,最後一個地中海領地科西嘉 島落入法國之手。一七九六年被拿破崙的軍隊 佔領。一八一四年法軍被逐出,次年熱那亞劃 歸皮埃蒙特,喪失獨立地位。 義大利偉大的革命家馬志尼出生在這裡, 當地的共和思想對他的影響很大。一八六○年 ,加里波第率領救國軍從這裡乘船出發去西西 里島,從此熱那亞成為新統一的義大利重要港 口,它的地位幾可與法國的馬賽相匹敵。商業 的頻繁,促進都市的快速發展,鐵、公路的修 建,工業的發展和造船廠的興起,熱那亞崛起 成為義大利北部的大型工業聯合體。 熱那亞港面積約四十五平方公里,三十一 公里長的海岸,以及二十座碼頭,但逐漸無法 容納日益增多的貨物量,而且由於土地狹窄, 也無法擴大港灣設施。不過穿越阿爾卑斯山的 隧道,使熱那亞與內地的聯繫更加擴大,熱那 亞的腹地經由公路網與鐵路網延伸到亞平寧山 脈,直到瑞士。 熱那亞交通四通八達,市區有許多新式的 大飯店、百貨公司、教堂和一般娛樂場所。為 了疏緩過密的交通流量,築有高架道路,呈現 出現代化都市的風貌。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 紀初,市區沿著海岸往東西方向擴大二十五公 里,四周許多鄉鎮也都併入熱那亞郊區。 熱那亞東區主要是住宅區,西區是工廠地 區。在聖比艾達雷納和塞斯垂之間,設有鋼鐵 廠、造船廠等大工廠。再往西走是以貝里為中 心的觀光區。在比薩諾和波杰貝拉的大部分地 方都是工業區;往內陸地帶延伸十公里以上也 都是工業區。熱那亞的工業除了鋼鐵和造船外 ,還有石油、化學、食品和水泥等。 在交通方面,市區西邊距離約六公里處有 一個機場,與羅馬、杜林之間有班機往返。鐵 路方面,從米蘭搭火車到這裡,約需兩小時; 從佛羅倫斯出發,在比薩換車到這裡,約需四 小時;如果由羅馬出發,經比薩來此,則需五 小時三十公鐘。 住宿方面,飯店主要集中在中央車站周圍 ,市中心也有零星分布,市區主要飯店有科羅 比亞、塞維里、廣場和皮拉茲等飯店。 這座城市也保存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值得 參觀的地方很多。其中,多塔邦菲利宮( Palazzo Dorte Pamphili)位於派勒普廣場 (Porta Prineipe)車站兩側。這個宮殿是十 字軍東征後,在熱內亞政治經濟上起主導作用 的首富、多利亞(Doria)家族的安得烈( Andrea)所建造的,以十六世紀的建築物聞 名於世,宮殿的南邊是米勒(Mille)碼頭, 有遊港灣的遊艇可以租用。 內利宮(Palazzo Reale)的位置在中央 車站附近,一八四二年至一九二二年間是用來 作為王宮的,現在成為美術館,內部陳列有佛 蘭德斯畫家范戴克的作品「十字架上的基督」 。此外,還有珍貴布料和古董傢俱等展覽。 比恩科宮(PalZzo Bianco)是十六世紀 的建築物,外貌呈白色,當時是熱那亞的豪族 所有,現在以美術館的方式開放供人參觀,有 魯本斯及范戴克和凡喬斯等佛蘭德斯地方的美 術品。市政府(Palazzo Municipale)位於 這個宮旁邊,內部陳列有公元前的青銅製桌子 、熱那亞十九世紀的音樂作曲家及小提琴演奏 大師帕格尼尼(Paganini)生前最愛的小提 琴等。 紅色宮殿(Palazzo Rosso)是位於市政 府對面的十七世紀建築物,以豐富的美術館藏 聞名於世。除了收藏當地藝術家的繪畫、雕刻 和陶藝品外,同時有德國圖瑞(Duver)的作 品和范戴克的畫像等。 卡塔迪宮(Palazzo Cataldi)建於一五 五八年,宮中有壁畫裝飾,是一座金色燦斕的 美術館。 聖若望教堂(San Giovanni di Prel)是 位於中央車站東側羅馬式的建築物,尖塔上有 馬太十字軍標誌,教堂建於十二世紀,相傳十 字軍的士兵在前往耶路撒冷時,都要先到這個 教堂祈禱。 聖勞倫斯教堂(San Lorenzo)建於十一 世紀,十三世紀末遭火災,十四世紀重新修復 ,十六世紀又從事擴建,才有今天的規模。正 面是用黑色和白色大理石做成的哥德式樣,有 玫瑰窗的設計,可知是深受法國宗教建築的影 響,內部收藏以繪畫和雕刻作品為主。 佛拉里廣場(Piazza de Ferrari)位於 熱鬧的市街中心。由大型噴水池、巴洛克式的 耶穌(Gesu)教堂、十九世紀的劇場、證券 交易所及熱那亞總督的公館等建築環圍而成。 廣場向東,是熱那亞的主要道路九月二十日路 。廣場的東南另有一個登特(Dante)廣場, 是航海家哥倫布少年時期住過的建築物。登特 廣場的西邊有索卜拉(Soprana)門,是熱那 亞擁有海上霸權時十二世紀的建築物。 維琪奧港(Porto Vecchio)是國內最大 的商用碼頭,也是地中海沿岸的第二大港,以 設備完善的港灣設施享譽國際,有現代的工程 ,還建立了維琪奧防波堤和碼頭。在防波堤內 的港口,保留了中世紀的建築和十六世紀的蘭 特納(Lanterna)燈塔。在這個港出入的船 ,一年超過一萬艘,旅客達五十萬人次以上。 索卜拉利維塔(Sopraelevata)路是一條沿 著港口修建的高架道路。背後是利古里亞( Ligurian)山地,從這裡鳥瞰碼頭和市街,視 野相當良好,風景也很美麗。 北部古都帕多瓦市 帕多瓦(Padova)是威尼托區帕多瓦省 的省會,位於威尼斯西方約四十公里處的巴奇 格萊恩湖畔,人口約三十五萬,是義大利北部 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前三○二年首見記載 ,公元前八九年是羅馬的殖民地,後來因為日 耳曼民族的入侵,原住民遷往威尼斯,成為創 建威尼斯的部落。公元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是 義大利主要城市,十二世紀中葉到十三世紀初 期,帕多瓦建立了為人稱頌的共和國政體。一 二二二年創設帕多瓦大學,一時人文蒼萃,遠 從英國慕名而來的學子不計其數;著名詩人但 丁也曾在這所大學就讀,文化都市的美名不逕 而走。 公元一一九五年生於里斯本的方濟各派傳 教士聖安東尼曾經到這裡傳教,並且多次顯現 聖靈奇蹟,他去世後遺體就埋在這裡。 這座城市是鐵、公路交通樞紐和興旺的農 工商業中心。生產電機、農業機械、摩托車和 化工品等。這裡和威尼斯間的火車班次很多, 從米蘭或波隆那到這裡只需四十分鐘。 市區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主要的有阿雷 那小禮拜堂(Arena Chapel),斯克羅維尼 一三○三年所建,裡面有舉世聞名的喬托壁畫 。這位十四世紀的藝術大師,被稱為義大利藝 術的開拓者,他的畫風脫離了中世紀的僵化, 創造傑出的現代風格;而一三○五年至一三○ 六年在阿雷那教堂的壁畫,咸認為是他藝術的 結晶。西牆上的一整面「最後的審判」,其餘 沿牆分層繪述有「福音書傳」、「聖母傳」 「美麗與惡德」、「猶太之吻」和「墓裡的基 督」等聖母、基督生平和聖靈降臨的故事。從 這些壁畫可以看出喬托敘事的功力,以及將解 剖、透視知識運用得完美不著痕跡的技巧。 艾雷米特尼(Eremitani)教堂建於十三 至十四世紀,因裡面擁有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的壁畫而聞名,他在壁畫的領域 中,首創天頂裝飾畫風,用透視法控制總體的 空間幻境,是義大利第一個典型的文藝復興藝 術家。教堂在一九四四年曾經歷了戰火的洗禮 ,可是壁畫仍然完好無損。 教堂附近的卡維爾廣場是帕多瓦的市中心 ,市政府、帕多瓦大學都設在這裡。帕多瓦大 學的博物館裡保留了天文學家伽利略的座椅。 市政府右鄰的建築物,是一一七二年至一二一 九年間的法院,現在用來做音樂廳。 聖安東尼奧教堂(Basilica di Sant' Antonio)位於聖托(Santo)廣場前,是聖 安東尼奧的墳墓所在地。教堂在一二三二年開 始建造,一三○七年完工。由於深受拜占庭文 化的影響,是一幢從文藝復興到哥德式建築風 格轉型期的建築,整幢教堂顯現多元化風貌, 令人回想起威尼斯的聖馬可教堂;同時教堂的 六個圓頂以及回教寺院式的尖頂,也很有特色 。在教堂祭壇邊的禮拜堂是聖安東尼奧長眠的 地方。祭壇和大理石像「從十字架上放下來的 基督」都是杜納提洛的作品。教堂前廣場中央 的青銅像,是杜納提洛在一四五三年的傑作「 格提米內特(Gattamelata)將軍騎馬像」, 銅像威風凜凜,正氣浩然,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教堂的右邊是聖安東尼奧學校,校內有敘述 聖安東尼奧傳奇生涯的十六世紀壁畫。 市立美術館位於聖安東尼奧學校隔壁,主 要陳列十四世紀以後威尼斯畫派的作品。第一 室展示的作品是喬托的「十字架上基督」,第 二室陳列喬格倫的「雷靼與白鳥」和「田園的 母與子」兩幅小品畫,貝爾尼尼的「年輕人的 畫像」等多幅傑作,以及十五世紀的編織品。 另外,館內還展示了丁托萊多、皮沙諾、威羅 內塞等人的名作。從市政府前的瑪尼里大道往 前走,可以到達多摩大教堂。教堂建於一五五 二年,米開朗基羅也曾參與這項建築工程,以 有文藝復興風格的受洗堂而著稱。 帕多瓦大學(Padova University)是帕 多瓦市立高等學府,創建於一二二二年,由波 隆那大學約一千名畢業的學生創辦。它和波隆 那大學一樣,是一所由學生控制的大學,由學 生選擇教授、規定教授的薪資。十六世紀到十 七世紀時它的名望盛極一時,成為歐洲最有名 的大學之一。這裡有著名的哲學家、人文主義 者和包括伽利略在內的科學家。 這個城市也由於學生生氣蓬勃的氣氛,使 得這個小城顯得格外有朝氣。在建校初期,這 裡是一所民法和宗教學校,由四個民族組成, 一二六○年,這四個民族合併為阿爾卑斯山北 部和阿爾卑斯山南部兩個組。一五一七年,威 尼斯共和國設立了一個由三位「學校改革家」 組成的行政機構,逐漸從學生手中接管了大學 管理權。 學校裡由法爾科內托(Falconetto)設計 的植物園是歐洲歷史上最古老的一座,建於一 五四五年。它的天文台建於一七六一年,這裡 還有一個地質研究所和它所屬的地質博物館。 這所學校有法律、政治、文學、藝術、哲學、 教育、數學、物理和自然科學、經濟與商業、 統計學、藥學、農學、工程和醫學等系。 威羅納城輝煌一時 威羅納(Verona)是義大利北部城市和 主教區,也是威尼托大區威羅納省的省會。位 於威尼斯與米蘭之間,西距米蘭一百四十公里 ,東距威尼斯約一百一十四公里、西往加爾達 湖約十五公里。這是由一個古老部落建立的城 市,因為是義大利和北歐間的交通要道,地位 重要,在公元前就建立了城市規模。公元前八 十九年成為古羅馬殖民地,受到凱撒、奧古斯 都等歷代皇帝的庇護,曾經輝煌一時。進入中 世紀,又擴展為北義大利的共和城邦。十二世 紀初成為自由社區,在教廷派和皇帝派的爭鬥 中支持教廷。一三八七年屬於G.G.維斯康提, 一四○五年受威尼斯統治,在拿破崙入侵時威 羅納人曾群起反抗。一七九七年威羅納被割讓 給奧地利,一八二二年四國同盟在這裡舉行最 後一次會議。在歷經了法國和奧地利的統治後 ,一八六六年被義大利王國統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個具有濃厚中世紀 氣氛的都市不幸又飽受戰火蹂躪,不但阿迪傑 (Adige)河上所有的橋樑遭受破壞,就是市 區南部和東部的工業地帶,也慘遭德軍摧毀。 現在羅馬時代架設的帕提拉(Pietra)橋已修 復成原樣,在阿迪傑河上展示它優雅的美姿, 整個城市也重新回復到中世紀都市的原貌。 這個城市農產豐富,向中歐出口水果和蔬 菜,是穀類的集散地,所生產的葡萄酒也很有 名。從一八九八年開始,每年一度的國際農產 馬匹交易會就在這裡舉行。此外,當地還有機 械、化工、造紙和製糖等工業。手工業生產主 要有傢俱、貴重金屬和大理石工藝品。 擁有二十七萬多名居民的威羅納,是一個 粉紅色的城市,因為當地出產粉紅色的大理石 ,許多建築物就以它為建材,因此使得整個城 市呈現著玫瑰色,也被許多觀光客形容是羅密 歐和茱麗葉的愛情顏色。 在交通方面,無論搭飛機、汽車、火車都 可以到達,從羅馬每天有一班飛機到威羅納, 航程約一小時。也有航空線通博斯科曼蒂科和 維拉弗蘭卡。 這裡也是義大利北部到歐洲中部的鐵公路 樞紐,十分方便。遊客可以從南面暢遊佛羅倫 斯之後,搭特快火車到波隆那,再換車到這裡 ,車程約一小時;從東面的威尼斯,搭火車到 這裡約需三十分鐘;從西面米蘭搭火車前來要 一小時四十五分鐘。 威羅納市的旅館很多,不愁沒有地方投宿 。不過在三月中旬的農業慶典節日、六月的露 天戲劇開幕日,以及莎士比亞戲劇開鑼的七、 八月間,遊客比較多,最好能預約飯店。比較 高級的飯店有多托里(Due Torri)、格倫德 ( Grand)和科羅貝(Colomba)等。 當地有許多很不錯的餐廳,但是這裡的酒 更是著名,在加爾達湖與阿爾卑斯山腳一帶, 是義大利知名的出口酒製造地,所以到威羅納 可以品嚐芬芳可口的葡萄酒,配上義大利臘腸 、煙燻火腿,以及香甜的點心、糖圈,也會別 有風味。 這裡留存的羅馬帝國古蹟僅次於羅馬市, 其中很多都是斯卡拉(della Scala)貴族家 裡的中世紀建築。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至死不渝的 愛情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據說劇中男主角 羅密歐(Romeo)就是支持羅馬教皇的麥迪 奇家的公子,而女主角茱麗葉(Julliet)就是 支持羅馬皇帝的卡布列蒂貴族家的千金。能夠 探訪這名聞世界愛情悲劇的發生現場,的確是 旅遊中難得的機會,據估計每年約有一萬對以 上的情侶前來憑弔。很多不遠千里來這裡的情 侶們,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合照的照片投入羅 密歐和茱麗葉的墓穴裡,用意是但願自己也能 像這一對多情種子一樣,永恆地在一起。市區 內茱麗葉的家在卡培羅路(Via Cappello) 二十七號,現在是當地觀光局的辦公廳。進了 門,到了中庭,就可以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陽 台,和在舞台上所見的陽台一樣,那就是羅密 歐和茱麗葉私會的地方,遊客上去參觀需要買 票。雖然時過境遷,伊人早已不在,但這裡卻 是莎士比亞劇迷們所必訪的地方,很多青年男 女排隊摸茱麗葉的銅像,因為人們相信摸一下 銅像,會有一個美好的愛情,茱麗葉在經歷愛 情悲劇後,會全心照顧有情人的。 茱麗葉家門前立有一尊她的銅像,幾世紀 來曾令多少前來憑弔的情侶低迴拭淚。在進門 兩邊的牆壁上,都是密密麻麻來訪客人的簽名 。進門左手邊為觀光客準備的許多橘紅色公共 電話,每一支都設有特殊的螢幕,上演著羅密 歐和茱麗葉幽會的各種情節。但距離這裡只有 五分鐘步程的羅密歐之家,卻乏人問津。 市區羅密歐與茱麗葉合葬的墳墓,墓旁矗 立著一座古舊的教堂,憑添了這一帶的肅穆氣 氛。管理當局為了便利參觀者的了解,特別派 有專人擔任說明和嚮導,供好奇的遊客隨時進 入參觀,其實墳墓裡面是空的,根本看不到這 對情人的遺骸或遺物。 這裡最著名的是巴爾(Bra)廣場上的圓 形競技場(L'Arena)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圓形 古劇場,現在還是威羅納居民的生活重心,建 於公元一○○年,是義大利三大古競技場中規 模僅次於羅馬圓形競技場及拿坡里近郊的卡布 亞(Capua)圓形劇場,而且是唯一還在使用 的一個,劇場長一百五十二公尺,寬一百二十 八公尺,高三十公尺。夏天的季節裡,這裡多 用來表演莎士比亞戲劇和芭蕾舞。 從圓形劇場的舞台開始算起,有三十級的 石梯通往看臺頂端。坐在看臺頂端俯瞰劇場, 立刻就會感到兩千多年前人們對土木工程建築 的狂熱。這座圓形劇場光是拱門就有七十二個 ,異常牢固,大約可容納兩萬二千名觀眾,通 常在七、八月間,這裡都會上演歌劇。在巴爾 廣場的北邊,有一條廣闊的徒步大道,一到夏 季,露天咖啡座紛紛出籠,是最佳的休閒場所 。這條大道的前方是市政府,右邊是格蘭古迪 亞(Gran Guardia)宮。 意貝(Erbe)廣場位於格蘭古迪亞宮東 北的瑪札里(Mazzini)大道上,整個廣場好 像廣闊的公園大道,在這片碧綠的草坪上,擠 滿了灰色的扇形帳蓬,全是販賣鮮花、蔬菜和 水果的攤子。美麗的鮮花、新鮮可口的水果, 購買的人潮,構成一幅多彩多姿、生氣盎然的 動人畫面。 這個廣場原來是羅馬時代的聚會場,到了 十九世紀末葉,成為威羅納的市中心地。在廣 場盡頭,矗立了一根哥德式圓柱及一座加了天 篷的演講壇,凡是市長及行政官員的任職命令 、對市民的公告、對罪犯的判刑等公共事務, 都是在這裡昭示。另外,廣場中央的噴水池及 被市民們暱稱為「威羅納女士(Madonna Verona)」的女子像,都是一三六八年所建 的。面對意貝廣場的蘭伯提(Lamberti)塔 ,是建於十二世紀的建築,高達八十四公尺, 在上面可眺望全市風景。 辛洛里廣場(Piazza dei Signori)有點 像威尼斯托卡雷王宮的中庭,廣場中央豎立著 一八六五年製作的但丁塑像,廣場左邊是文藝 復興風格的十五世紀建築迥廊。另外,這裡還 有一座十三世紀末的建築物,原來是作為斯卡 拉家族的辦公廳。在廣場右邊,是十二世紀建 築的正義(Ragione)宮,裡面有一個美麗的 中庭和威尼斯風格的樓梯。 斯卡拉家廟是一座像三個花飾蛋糕一樣的 巨大塔形建築物,建於十四世紀,以入口右側 的祠堂最大。家廟的對面一幢哥德式建築,就 是羅密歐的家。 聖安斯塔西亞(Santa Anastasia)教堂 是一座哥德式磚砌教堂,建於十三世紀,最具 觀光價值的是裡面十五、十六世紀畫家的繪畫 和曼特尼亞的壁畫。另外,教堂對面有個臨河 的小公園,是很好的休息場所。 多摩(Duomo)大教堂的風格非常特殊 ,下半部是文藝復興式,建於十二世紀;上半 部是哥德式,建於十五世紀;鐘樓則是採用羅 馬式,曾在二十世紀初期修過,可以說是集各 種建築風格之大全。教堂內有一幅提塞諾( Tiziano)的作品「聖母昇天」,非常有名。 聖澤諾瑪吉雷(San Zeno Maggiore) 教堂位於西郊,是北義大利最有文藝復興風格 的代表性建築,建於十二到十三世紀,曾在十 四世紀重建,磚造的鐘樓是在十一世紀到十二 世紀所建。教堂正面的玫瑰花窗,又叫做「幸 福之輪」,每當夕陽西沉的時候,餘暉穿過, 投射在靈骨堂上,醞釀出一種神秘的淒美感, 那種靈異神秘的氣氛,讓人彷彿置身在另一個 世界裡。教堂正面的青銅門上,刻有淡雅的浮 雕,內容是敘述聖經上的故事。斑駁的油漆, 訴說著歲月的流逝。主祭壇的左邊是聖左羅( San Zeno)的座像,訑是這個城市的守護神 ;至於靈骨堂則是十二世紀建造的。整個教堂 內部,有一種明淨、優雅的整體美,配上拜占 庭風格的壁畫,更散發出寧謐祥和的氣氛。 聖法馬吉雷(San Fermo Maggiore) 教堂位於市東郊,它原來是十一世紀時羅馬式 的教堂,在十四世紀時,上部改建成哥德式, 和其他教堂不同的是教堂內沒有走廊。這個教 堂內有多幅壁畫,以皮薩內羅(Pisanello) 的「聖母領報」壁畫最有名,這也是這位國際 哥德式代表人物、義大利獎牌畫家和雕刻家, 留在世界上唯一的壁畫。 佩魯加的古蹟很多 佩魯加(Perugia)是義大利中部一個歷 史悠久的城市,是大主教區中心,同時是翁布 利亞省的省會,位於羅馬和佛羅倫斯的中間, 從佛羅倫斯搭火車一小時四十分鐘可到。這座 人口約十三萬的城市,在公元前三一○年屬於 古羅馬,後屬倫巴底公國。一五四○年由教廷 管轄,曾是龐大的翁布利里亞美術學校的所在 地,十五世紀這所學校處於全盛時期,並在一 八五九年義大利政治聯合運動中發生過積極作 用,一八六○年併入統一的義大利。這裡是農 業貿易的中心,當地食物很便宜,而且具有地 方風味,尤其是以巧克力、西點最為著名。工 業以食品、紡織、機械、醫藥為主。 這個蟻市建於小山上,海拔四百九十四公 尺。當初是因城堡而繁榮,古代為防禦外敵而 修建的城牆仍可尋遺蹟,城內有很多保存得非 常完好的中古建築,有些甚至超過五百年歷史 。由於城市依山而建,除了石板路外,很多道 路不是依斜坡而築,就是以樓梯作為道路。城 市風貌古樸,由於是一個大學城,外國學生多 ,因此古樸的風味中還帶著國際色彩。城裡的 十一月四日廣場位於市中心,在義大利廣場中 首屈一指。 有觀光價值的地區,大都集中在這裡和卡 爾杜奇(Carducci)庭園一帶。廣場東北面 普里歐里宮(Priori)、東方是多摩教堂、中 央是一個二十五邊形哥德式的雙層噴泉,互相 襯托得非常美麗。噴泉建造於十三世紀後期, 以皮沙諾父子的精彩雕刻聞名。底部是尼可拉 。皮沙諾所雕刻的,有舊約聖經上的故事、伊 索寓言和羅馬的歷史。上面是他兒子喬凡尼的 傑作,雕刻的是聖人以及聖經中的人物。 多摩(Duomo)教堂是一幢十五世紀哥 德式的建築,以禮拜堂內「從十字架上放下的 基督」名畫而著稱。 普里歐里宮(Pallazzo del Priori)是十 三世紀時用彩色花紋大理石建造的哥德式建築 ,現在作為市政辦公廳使用。內有「公證人廳 」牆上裝飾著以聖經和警世寓言故事為主題的 壁畫。 在普里歐里宮的頂樓,是翁布利亞國立美 術館(Galleria Nazional dell Umbria), 館內收藏有平圖雷喬(Pinturicchio)和佩魯 吉諾(Perugino)等翁布利亞派畫家,以及 杜喬(Ducocio)、皮耶羅(Piero)等人的 傑作。尤以平圖雷喬和佩魯吉諾兩人的合作, 對文藝復興盛期的畫風影響頗大。 坎比奧公學(Collegio del Combio), 現在已是錢幣兌換處,位於普里歐里宮附近, 建於十五世紀,會議室內的壁畫非常精彩。 市區其他著名的建築物還有現在是國立檔 案館和博物館的聖多明哥女隱修院、現在是市 立大學的原奧立韋當女隱修院,以及現在是義 大利外國留學生大學的加倫加宮。佩魯加周圍 的城牆建於十三世紀,保存著伊突利亞城牆的 殘蹟和三座城門。其中有一座奧古斯都凱旋門 ( Altlo d' Augusto)初建於公元前二、三世 紀,到了公元前四十年,羅馬奧古斯都時,加 蓋了上方的建築,因此有了現在的名字。另外 ,城郊還有伊突利亞人的地下墓室。 阿西濟曰疋宗教都市 阿西濟(Assisi)是位於佩魯加東方二十 公里處的古城,它起源於伊突利亞時代,這個 眾所周知的宗教都市,因為天主教聖方濟各修 會在這裡崛起,創始人聖方濟(St. Francis of Assisi)一一八二年出生在這裡,他的父 親是一個呢絨布商。年輕時的聖方濟並沒有宗 教信仰,一二○二年時參加阿西濟對佩魯加的 戰爭,為佩軍俘虜入獄。一年後被釋後而得重 病,病癒後的一二○五年末,又前往參加教皇 軍對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爭,但半途折返。據說 是在重病時得到神的恩寵,決定將自己的一生 奉獻給神,把家中的華服與乞丐交換,將父親 給他的財產變賣,全數拿來修建阿西濟的教堂 。同時他以禁慾為口號,避開現實的污濁;捨 棄物質的古子受甘於清貧,以忍受苦難為宗旨, 憧憬一個美麗的天國而開始傳道。 當時羅馬教會與各國君主爭權奪利,內部 十分腐化,招致廣大信徒不滿,轉而追隨他修 道。一二○九年他的托缽修會獲得教皇批准正 式成立。一二一二年聖方濟協助與他理念相同 、美麗的貴族女子克拉雷(Clare)成立聖方 濟第二會。一二二一年又成立第三會,專門收 容在俗教徒,一二二六年方濟去世,兩年之後 教皇追謐他為聖徒。 現在阿西濟仍有一股中古時期寧靜的氣氛 ,粉紅色及白色石頭相間砌成的中古建築,涵 蓋了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不同的風貌;城堡、 教堂和村落,順著丘陵的地形由上而下散布在 薩巴修山(Monte Subasio)上,十四世紀建 造的城廓在最外圍,共有八個城門。踏著古老 的石板路進入城內後,可以看到所有的建築及 市街規劃都維持當初原貌,曲折的狹街窄道, 蜿蜓的石階步道,都使阿西濟有別於義大利其 他大城市,是一個適合步行暢遊的好地方。晚 上夜深人靜的時候,萬賴俱寂,整個城市瀰漫 著一股幽幽的中古情懷。 到阿西濟旅遊,交通也很方便,可由羅馬 、威尼斯或佛羅倫斯乘火車或搭巴士經佩魯加 抵達。從佩魯加到此火車只要二十五分鐘。從 佛羅倫斯乘巴士到這裡要五個小時,從羅馬乘 巴士要三個小時。在佩魯加到阿西濟沿途漫長 的丘陵上,可以看到那些高大鮮艷的向日葵在 陽光下金光閃爍,迷人的景致令人終生難忘。 這個城市的經濟以輕工業為主,所出產的 蕾絲花邊和編織物,細緻精巧,非常有名;觀 光業的興盛為市區帶來商業的繁榮,遊客不時 可看到一間間布置得別出心裁的商店,陳列著 各式紀念品,除充滿宗教意味的神像、十字架 等外,也有浮雕銅幣、鐵鑄品及刺繡等商品。 阿西濟的居民其實只有不到一千人左右, 但大大小小的教堂卻有三十多座。聖方濟的出 生地,現在已成了一座小教堂,信徒都喜歡到 這裡做彌撒。 聖方濟各教堂(Basilica of San Francisco)是在聖方濟去世之後,阿西濟的 人為尊崇他,到各地募集捐款,在一二二八年 他死後兩年開始建造,一二五三年完工。這是 一座美麗宏偉用大理石造的教堂,也是阿西濟 第一座平民教堂。本來聖人的遺體是在聖喬治 教堂,因為當時流行爭奪聖人屍骨以顯榮耀, 為防止被竊,一八一八年特別增關了地下墓室 ,聖方濟的遺體在一二三○年才遷來這裡,安 置在祭壇下地下墓室壯觀的陵寢中。 教堂分為上院和下院:由文藝復興式的精 巧入口走進下院(Basilica Bassa),立即感 覺氣氛的肅穆,從彩繪玻璃和飾燈形成的柔和 暗淡光線、低矮的圓形屋頂,有如進入地下的 禮拜堂,喬托、馬蒂尼和洛倫采蒂(Pietro Lorenzetti)等大師的壁畫也一一的展現在眼 前。禮拜堂的一旁有聖方濟遺物的展覽室;另 一旁是聖安東尼禮拜堂,經過有洛倫采蒂等畫 作的迴廊,可連接到公共墓地。 上院(L'alta Basilica)是義大利哥德初 期式樣建築,太陽從美麗的玫瑰窗射入,喬托 的不朽偉作裝飾著教堂的圓頂上;這是喬托早 期作品,時間大約在一二九六至一三○○年, 總共二十八幅,將聖方濟一生的行事採用敘事 性的構圖、運用寫實的手法,無論服裝儀容、 背景細節,尤其是對人物的內心感情都能細膩 的表達出來,其中「對小鳥說教的聖方濟」一 圖最為出色。 這裡還有四幅壁畫,「四福音聖徒像」是 佛羅倫斯第一位畫家希馬布伊(Cimabue 的作品。希馬布伊相傳是喬托的老師,初見喬 托的時候,喬托正在一邊為父親牧羊,一邊用 石頭在岩石上畫著栩栩如生的動物。師徒兩人 都擅長描繪大自然,生平的重要繪畫大半收藏 在這裡,而他們兩人也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舉世 公認的開山祖師,遊覽阿西濟可不能錯過這些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佳作。 從教堂西側的視野向下延伸,廣大的綠色 田野和高大的橡樹及橄欖樹映入眼簾,粗大岩 塊砌成的舊村落綴落其間,景色非常優美,清 晨或黃昏來到這裡就更能領略到思古幽情。 聖契拉(Santa Chiara)教堂是一二五 七年到一二六五年間建造的哥德式教堂,正面 是粉紅色及白色大理石,圓形窗戶。教堂的地 下室裡,美麗的克拉雷長眠在此;牆上有她跪 在十字架前祈禱,以及她一生為貧民奮鬥歷程 的壁畫,令人對她肅然起敬。 馬吉雷城堡(Roca Maggiore)位於市 區的丘陵上,建造於十四世紀,原來是一個軍 事堡壘,由城堡可向四面八方鳥瞰,整座阿西 濟山城的美景一覽無遺。丘陵下遍布中世紀狹 窄的步道,家家戶戶窗外吊著盆花、種著盆景 ,康乃馨、天竺葵等各種花草,五顏六色泛溢 著中世紀的風味,與佛羅倫斯截然不同,使遊 客憑添一種溫馨的感覺。 科慕內廣場(Piazza del Comune)是市 政府前的廣場,面對廣場的是過去羅馬時代的 密涅瓦神殿(Tempiodi Minerva)。附近的 多摩(Duomo)大教堂是翁布利亞首屈一指 的建築,宏偉壯觀,旁邊還有一座四角形的高 塔,於一一四○年開始建造,進口處裝飾著羅 馬式的玫瑰窗。內部曾在一五七一年改建,左 邊的受洗台,聖方濟、克拉雷和神聖羅馬帝國 的腓特烈(Friederich II)二世都曾在這裡 受洗過,具有紀念價值。 聖達米亞諾修道院(Convento di san Damiano)位於市區以南兩公里處,整座修 道院給人非常潔淨樸素之感,在傾斜的地面上 聳立著聖方濟親手種植的橄欖樹和杉樹。這裡 是聖女克拉雷濟貧會、也就是聖方濟第二會的 會址,克拉雷自一二一六年擔任會長,以嚴守 清貧、禁止保有私人財產為宗旨,終身苦修祈 禱認罪,以期振奮社會,會友非常多。教堂內 有她生前使用過的寢室、餐廳,屋頂上她精心 裁培的「聖克拉雷花園」中,仍然綻放著美麗 的花卉。 這個古城的地底下六公尺的地方,還埋著 一座更古老的都市,正不斷地在挖掘中,部分 已出土的文物陳列在美術館中,是考古學家們 的最愛,也值得遊客前往探秘。 西因)那市極富魅力 西恩那(Siena)市位於托斯卡納大區的 中心,是中古世紀的名城,一年一度的賽馬大 會(Palio)是義大利有名的節慶,使它重拾 十三世紀時的輝煌,成為熱門的觀光點。 早期這裡是伊突利亞人的聚居地,後來是 羅馬的城市,因為地處由北向南通往羅馬的必 經路線上,在倫巴底統治的時候已有繁榮的局 面。公元十一世紀時,由獨立於神聖羅馬帝國 的當地貴族和主教共同統治。十二世紀時,鎮 民建立自治政體。到了十三世紀,城市商業發 達,成為附近一帶的銀行中心,經濟因而發展 蓬勃。十三世紀曾戰勝佛羅倫斯人,獲得政治 上空前強盛,但由於地理上的限制,沒有良港 、缺乏水源,工業進展遲緩,加之後來因戰爭 、飢荒和瘟疫造成經濟蕭條,人口迅速減少一 半。一五二六年西恩那向查理五世乞援,而淪 入西班牙統治之下;一五五七年又被西班牙國 王腓力二世割讓給佛羅倫斯,一八六一年併入 新建立的義大利王國。 富有魅力的西恩那,現在是省會、主教區 ,文化水準很高,設有大學。這裡雖然未在重 要的鐵、公路幹線上,但有高速公路通佛羅倫 斯,距離只有七十公里,十分方便。 西恩那是義大利最早的陶瓷中心,陶瓷業 非常有名,主要的產品有漂亮的地面用瓷磚和 有美麗花紋的藥罐子。 從當地人對製造「美」的觸角,可以體會 到這是一座藝術素養極深的城市,文藝復興的 初期這裡產生的「西恩那派」藝術家,曾是佛 羅倫斯的勁敵,許多傑出的藝術家,留下很多 不朽的藝術品。事實上,西恩那城本身就是一 件生動的傑作:四周古老的城牆、豐富的古蹟 、藝術品,到處充斥著濃郁的中古氣氛,是義 大利保存最完美的中世紀城市之一。走進這座 城市,置身於窄巷、石板路、拱門、城牆、高 塔和堡壘環繞的空間氣氛裡,會給人一種「古 道夕陽」的歷史感。 市區的田園廣場(Piazzad del Campo) 是羅馬時代的集合場,是西恩那的市中心。西 恩那附近有三座丘陵,廣場的腹地就是向這三 座丘陵延伸擴大、展開在緩坡上,視野寬廣, 周圍建築井然有序,與廣場形成一種整體的美 感。因為整個廣場地面的紋路呈放射狀,好像 貝殼一樣,因此大家又稱它為貝殼廣場。 廣場中央有一座噴泉,於一四○○年建造 ,共花了十九年時間才完成。廣場上的許多東 西都是複製品,原作現保存在市政廳的美術館 內。夜裡廣場是民眾休閒的熱鬧場所,情侶席 地而坐,相擁細訴;四周露天咖啡座上,人聲 鼎沸,喧騰不已。由於廣場四周都是較高的建 築物,被這取景框圈起來的夜空,顯得更深遠 、更寧靜。 自十五世紀以來,每年夏天的七月二日和 八月十六日兩天,廣場上舉行傳統的賽馬大會 (Palio),比賽的頭一天要舉行晚會聚餐, 大家共聚一堂,其樂融融。當教堂高高的鐘樓 上悠揚鐘聲響起,觀眾就排山倒海般、蜂擁而 來,進入布置得熱鬧醒目的田園廣場,選一個 好位子等待儀隊、旗手和賽馬隊入場。比賽前 先接受神父的祝福,得勝的獎旗上繡著聖母像 ,整個比賽也是為感謝聖母庇佑;比賽情況熱 烈,各區高舉著代表自己一區不同圖案、五顏 六色的旗幟,居民也穿著中古時期的傳統衣服 ,整個城市儼然中古情景再現,吸引無以數計 的遊客,十分熱鬧。 在廣場的中心有一座公共宮(Palazzo Pubblico),是托斯卡納最高雅的哥德式王 宮,公元一二八八年開始建造,十四世紀中期 完成。馬帕蒙多大廳內的大壁畫「帶光輪的聖 像」,是義大利哥德式畫派重要代表畫家馬蒂 尼(Simone Martini)最早的作品,他是繼 杜喬之後西恩那最重要的本地畫家,在十四、 十五世紀的西恩那極具影響力。另外,宮內也 收藏了很多其他本土畫家的油畫。面對這座建 築的左邊有個鐘樓,鐘樓下面有禮拜堂,它的 右側是市政廳的入口處。 皮科諾米里宮(Palazzo Piccolomini) 位於田園廣場東北,是西恩那文藝復興時期的 主要建築,現在是收藏西恩那古籍的所在。緊 鄰宮殿的聖斯多尼宮(Palazza Sansedoni) 是十三世紀的建築,沿著田園廣場作扇形分布 ,外觀稍作弧狀延伸。 多廉(Duomo)大教堂於一一九六年開 工,教堂和天花板於一二六四年完成,整個工 程一直進行到十四世紀末期才結束。教堂正面 有三座十三世紀的拱門,由喬凡尼皮沙諾製作 ,羅馬式的建築相當引人注目。教堂正面上方 是採用哥德式,一三七六年由喬凡尼提捷克完 成。教堂外觀用綠、白及粉紅的大理石裝飾著 ,主教堂是以黑白相間條紋的大理石砌成,中 央尖塔下的彩繪玫瑰窗上是聖經的故事,有三 十六座主教和先知的塑像圍繞著,四個角落是 四位著名傳教士的塑像。 教堂的中堂部分也很有特色,中央由六根 柱子所支撐的天花板,有四十二個傳道士和先 知的金質雕像整齊地排列著,這是十五世紀的 作品。堂內左邊有個八角形的布道壇,是十三 世紀時皮沙諾和他弟子們的傑作。主祭壇畫是 杜喬(Duccio)在一三○一年至一三一一年 之作,以聖母子進入天國為主體,共有「基督 受難」、「復活」等五十九個聖經故事,出色 的把拜占庭觀念的威嚴融入西恩那精神的神秘 與柔情之中,組成一個抒情感人而平易近人的 藝術結晶。右邊的走廊上有禮拜堂,是一六五 五年至一六六一年間亞歷山大七世下令建造的 ,是巴洛克式的建築。後面聖詠隊的位子上, 有十六世紀手工精細的椅子。後面的建築上方 是十三世紀時的彩繪玻璃玫瑰窗,上面描繪聖 母瑪利亞一生的事蹟。教堂左邊走廊有受禮堂 ,是優雅的文藝復興式,由喬几尼提斯提法諾 於一四八二年完成。教堂的左側迴廊內,有一 個圖書館,內部是文藝復興時期式樣。據說是 十五世紀比優依三世為了他的伯父比優依二世 的藏書而建。館內有描寫比優依二世一生的圖 案。這裡還展示裝飾美麗封面的聖歌書。出了 圖書館往左邊迥廊走去,可以看到一個祭壇, 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教堂東方的康佩尼勒(Campanile)鐘樓 ,造於一三一三年,是一座羅馬建築,用黑白 條紋的大理石造成。鐘樓內部柱子也是黑白相 間的橫條圖形,拱型的天花板上是藍底鑲金星 的圖案,地板上則有以新、舊約聖經和西恩那 歷史上代表事件為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環境 非常乾淨、清爽。 曼吉亞塔(Torre del Mangia)是四角 柱形高聳入雲的磚造塔樓,高一百零二公尺。 從公元一三三八年開始,花了十年的歲月才建 造完成,以第一位撞鐘人的名字曼吉亞來命名 。塔的入口位於公共宮的中庭,在塔上可以眺 望西恩那的街景。鐘樓的下方有一座禮拜堂, 是西恩那人為一三四八年免於鼠疫感恩而建, 十五世紀中期又加蓋了文藝復興式的拱門。禮 拜堂內有索多馬(Sodoma)作的「瑪利亞、 聖徒和、水遠之父」壁畫。 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San Giovanni)建於十四世紀,正面是哥德式, 內部是長方形,由三個側廊拱門和圓形飾有壁 畫的天花板構成。受洗堂中央有十五世紀的六 角形受洗台,是雅各布德拉奎爾恰(Jacopo della Quercia)所作,周圍飾有貼金的銅像 。另外,這個教堂中還收藏著杜納提洛的作品 「希洛德之宴(Herod's Banquet)」,當時 正屬他與米開朗基羅合作期間,建築背景上所 作的浮雕,是透視發展上一個重要的作品。 多摩美術館(Museo dell' Opera del Duomo)創設於一八七○年,展示與主教有 關的雕刻和美術作品。一樓展示雕刻作品,二 樓是西恩那畫派創始人杜喬(Duccio)的傑 作「馬耶斯達」,以描繪十四世紀初期聖堂的 祭壇為主,這幅畫除了中間畫布上的「馬登拿 的加冕」外,還有佛羅倫斯當時一連串名作的 集合,融合了拜占庭和哥德式畫風,評價很高 。三樓展示著十三世紀前半期西恩那畫家的作 品,也很有觀賞價值。另外,西恩那的國立美 術館(Pinacoteca Nazionale)也值得參觀 ,這個美術館位於布恩辛洛里宮內,以蒐集十 三至十七世紀間西恩那的藝術品而聞名,有許 多像杜喬等巨匠的作品。 拉韋那市內多教堂 拉韋那(Ravenna)是義大利北部城市, 位於佛羅倫斯東北方一百三十一公里處,北距 威尼斯一百九十三公里,是拉韋那省的省會, 濱臨波河,東距亞得里亞海僅八公里。曾經是 西羅馬帝國、東哥德王國、拜占庭義大利的都 城達三百五十年之久,在學術和藝術等方面受 到人們的重視,是西歐拜占庭文化的寶庫。 這個城市歷史悠久輝煌,在公元前一千四 百年,可能就有由古羅馬阿奎萊亞遷來的人居 住;公元前一三二年,羅馬人已在這裡修了一 條重要的公路,公元前八十九年成為羅馬盟邦 ,公元前四十九年凱撒從這裡開始進軍征服羅 馬,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在附近建立港口,公元 二世紀末前後是弗拉米尼亞和艾米利亞等的首 府。公元四世紀至七世紀是拉韋那最繁榮的時 期,五世紀時隨羅馬帝國的衰落,拉韋那的地 位變得非常重要。公元四○二年至四七六年成 為西羅馬帝國都城,四七六年至五二六年是東 哥德王朝都城,五四○年至七五一年為拜占庭 長官領地義大利的都城,六、七世紀是義大利 行政中心和海上貿易中心,七五一年至公元七 五四年被倫巴底人佔領,公元七五四年後幾百 年都由大主教控制。九六二年至一○二四年神 聖羅馬帝國奧托尼王朝期間,改為完全獨立於 教皇的帝國領地。一二七八年至一八五九年由 教皇控制,一八五九年併入薩丁尼亞王國,一 八六一年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由於在亞 得里亞海的發展成就,在東方文明與西歐接觸 上,擔任著極重要角色。 拉韋那四周有富庶的農地,二十世紀五十 年代起工業顯著發展,現在是農業中心,也是 工業和港口城市。主要工業有石油、天然氣、 冶煉、化肥、合成橡膠和油籽加工等。 市內遺有不少羅馬時期和更早的古蹟,如 雄偉的教堂、皇陵等,豪華的建築、精緻的飾 畫、鑲嵌畫,至今仍閃爍著亮麗的光輝。 世界著名的文學巨匠但丁在佛羅倫斯捲入 政治紛爭遭到放逐,於一三一八年到達拉韋那 ,受到當地豪族庇護,完成了對新時代文化影 響至鉅的曠世巨著「神曲」,因罹患瘧疾,於 一三二一年九月十三日深夜去世,永遠安息在 這裡,墓園就在人民廣場的附近。神曲的第一 卷中,對拉韋那美麗的馬賽克曾讚美不已。 到拉韋那旅遊,可以由威尼斯搭乘前往波 隆那的火車,在費拉拉(Ferrara)換車;或 者搭乘從米蘭到利密尼(Rimini)的火車到 這裡。車站位於市街東方的法利尼廣場( Piazza Farini),市區中心在車站以西五百 公尺處的人民(Popolo)廣場。廣場上有守 護神、聖阿波利納雷和聖彼達勒等人的雕像, 這些雕像是被市政府拱廊內美麗的威尼斯圓柱 所包圍。此外,市區值得參觀的古蹟還有聖維 塔萊(San Vitale)教堂,是一座八角形圓頂 的建築,公元五四七年時由馬克斯米耶大主教 所建;外觀非常樸實,內部卻光彩奪目、裝飾 華麗,從大圓頂一直到雙重結構的拱廊,都有 以舊約聖經為題材的金底或藍底馬賽克鑲嵌畫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祭壇兩側裝飾的圖案, 內容是「查士丁尼(Justinian)一世大帝和 他的隨臣們」以及他的妻子「狄奧多拉( Theodora)皇后和隨臣、侍女們」。其他還 有鋪著孔雀、蔓草花紋的馬賽克。地板上由多 種色彩的大理石鋪成,精美的設計讓人深感早 期藝術的成就。 哥那普拉西狄亞(Galla Placidia)教堂 是五世紀中期的建築,位於聖維塔萊教堂東北 ,十字架型的磚造小教堂,這是以西羅馬皇帝 霍諾留斯(Honorius)的妹妹哥那普拉西狄 亞(Galla Placidia)在拉韋那所蓋的教堂之 一,因而教堂以她的名字命名。內部鋪著藍色 的馬賽克,由小窗射入的光線,使馬賽克上的 藍色產生微妙的變化,令人百看不厭。除在半 圓形壁上有幅「牧羊」的馬賽克作品外,還有 許多受到古羅馬時期影響的作品。 聖阿波利納雷新教堂(Sant' Apollinare Nuovo),這是東哥德國王狄奧多里克( Theodoric)在公元六世為阿里烏(Arius) 教派所建造的,圓形的鐘樓是到了九世紀才增 蓋的部分。由二十四根大理石圓柱支撐的中堂 ,到處是馬賽克鑲嵌的圖畫裝飾著,這些鑲嵌 畫是拜占庭藝術的最高成就。牆壁上有「基督 的一生」、「二十二位殉教女」和「二十六個 殉教者」等壁畫。 納利安諾受洗堂(Battistero Neoniano )也稱為奧托多西(Ortodossi)受洗堂,是 公元五世紀時由古羅馬時代的澡堂改建成。有 強烈對比色彩的馬賽克圖案,天花板上也是用 馬賽克鋪成的十二門徒包圍基督受洗的場面。 此外,拉韋那的古建築還有建於五世紀的 聖約翰教堂、聖羅倫索紀念堂、聖皮爾馬基奧 教堂,以及古陵墓、會堂、宮殿和城堡等,可 以步行細細的欣賞。 波隆那藝術評價高 波隆那(Bologna)位於波河平原南端, 靠近亞平寧山脈雷諾(Reno)河畔,地處艾 米利亞(Emilia)地區的中心地帶,是艾米 利亞羅馬涅區首府和波隆那省的省會。它是佛 羅倫斯和威尼斯間的重要通道,市中心的拱型 街道建在古羅馬城鎮的基礎上,直角交叉的道 路,從中心區的末端呈放射狀向外延伸。這個 城市在公元前六世紀時是伊突利亞時代的中心 都市,公元前四世紀被博伊(Boii)人佔領後 成為古羅馬殖民地和城市。後來有北方蠻族入 侵,七世紀時被倫巴底人所支配。波隆那是中 世紀時由自治都市而繁榮起來,從十五世紀開 始被貴族豪強勢力爭奪,在眾多伯爵之間反復 易手,到了十六世紀又陷入教皇主教的爭奪戰 中,在一五○六年併入教皇轄地,成為教皇的 領土。一八六○年,波隆那歸屬義大利。 城市的市區保留著中世紀的面貌,後來擴 大到以艾米利亞街為界,西到波哥巴尼加雷, 東到聖羅倫索薩貝納的郊區,並開發成住宅區 和工業區。由於人口顯著增加,商業和工業的 發達,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優越,逐漸發展成為 一個中心都市。 波隆那市現在是農貿市場和食品加工業中 、心,也是重要的工業中心,生產農業機械、電 動機車、汽車、鐵路設備、皮革和化工品等。 波隆那大學(Bologna University)是 歐洲歷史最久、最有名的大學之一,創立於一 ○八八年,十二、十三世紀成為研究民法和宗 教法規的主要中心,吸引著歐洲各國的大學生 。大約在一二○○年左右成立醫學系和哲學系 ,並且在教會的強烈反對之下,完成了世界首 次的人體解剖,是醫學上重要的一步。有許多 名人曾經在這所學校就讀過,如教皇格列高利 十三世(Gregory Xlll)、格列高利十四世 、格列高利十五世、盧西烏斯(Lucius)二 世和本尼狄克十四世(Benedict XIV),以 及無線電報機的發明者馬可尼等。發展到今天 ,波隆那大學已成為擁有法學、政治學、文學 、哲學、醫學和工程學等學系的綜合性大學。 波隆那在十五、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 ,還產生過很多有名的畫家,形成了波隆那畫 派,受到很高的評價。 這裡現在是主要的鐵、公路交通樞紐,南來 北往非常方便,從佛羅倫斯搭鐵路列車前來 ,需一小時二十分鐘車程;自威尼斯乘火車到 這裡,要花三個小時旅程。 波隆那有很多住宿場所供觀光客選擇,從 國際觀光休閒大飯店到一般的經濟型汽車旅館 都有,並且價廉物美,服務品質都相當不錯, 其中比較出名的飯店有卡爾頓、埃利蒂、國際 和米蘭歐艾利塞里西奧等。 餐飲方面,這是一個講究吃的都市,除有 各國菜餚供應外,鄉土名菜也很受歡迎。當地 人把香腸切成薄片當開胃菜食用,還有將生火 雞肉切片和火腿及乳酪一起烤,也很有名。 波隆那主要的觀光地區集中在舊市街約一 點五平方公里的地方,這裡保留著中世紀的風 貌。海神廣場(Piazza del Nettuno)有海 神噴泉,這是波隆那的象徵。噴泉的左側是市 政府,右邊是恩佐王宮和帕德斯塔宮。海神噴 泉(Fantanad del Nettuno)又名「巨人」的 青銅塑像,是一五六六年活躍在波隆那的法國 巨匠波羅尼亞的作品。手持三叉武器的海神, 足下有四個騎在海豚上的半人半鳥的精靈,泉 水從乳房部分噴出,造型姿態相當特殊。 市政府(Palazzo Comunale)是波隆那 的政治中心,十三世紀以來曾經多次修建,所 以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各種式樣的建築都 可以看到。正面有「聖母和幼兒基督」塑像, 入口處的立柱上是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的半身 青銅塑像,是十六世紀的作品。在市政府內部 ,收藏著自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間波隆那派藝 術家們的許多作品。 恩佐王宮(Palazzo de Re' Enzo)是一 座擁有美麗中庭和階梯的宮殿。據說十三世紀 時,波隆那為了獨立和自治不惜和腓特烈二世 一戰,在一二四九年的弗薩爾塔(Fossalta) 戰役獲勝後,終於成為一個自由的都市。並且 俘虜了腓特烈二世的第二個兒子恩佐,將他囚 禁在這個王宮中長達二十三年,直到去世,後 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為這個宮殿命名。 帕德斯塔宮(Palazzo del Podesta)南 邊正門面對馬吉雷廣場,西邊是市政府和海神 噴泉,東邊是帕塔利維納納廣場,是一座環境 優美、文藝復興式的建築,有許多典雅的柱廊 。中世紀時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俗稱紅鬍子 的皇帝,派有行政長官住此,後來被波隆那的 居民趕走,在獲得自由後,波隆那的市民自行 選出的首長也在這裡辦公。 在帕塔利維納納廣場(Piazza di porta Ravegnana)上矗立著兩座引人注目的斜塔 ,是十二世紀初期的建築物,較高的一座阿西 萊利(Asinelli)塔,高九十七公尺,是中世 紀波隆那最高的塔,向西傾斜二點二公尺,可 由長達五百級的樓梯登頂眺望市景,塔頂的鐘 是火警時的警示工具。另較矮的加里森達( Galisenda)塔,初蓋為六十公尺,十四世紀 時因顧及傾斜危險將上層拆除,現在只有四十 八公尺,傾斜三點二公尺和比薩斜塔差不多。 聖彼德羅尼歐教堂(Basilica di San Petronio)奉祀的是波隆那的守護神聖彼特羅 尼歐,教堂是一座建於一三九○年哥德式建築 ,美麗雄偉。陽光從四十公尺高的圓窗照射進 來,使教堂內部顯得特別肅穆安詳。這個教堂 也曾經輝煌顯赫一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 (Charles)五世,一五三○年二月就是在這 裡舉行加冕儀式的。 教堂大門周圍的雕刻十分有名,是義大利 最富創新精神雕刻家之一的雅各布(Jacopo Della Quercia)的作品,共有十幅「創世紀 」故事、五幅耶穌早年的生活圖,以及眾先知 浮雕、聖母子等。教堂左側一條大道,廊柱縣 延長一百四十公尺,非常漂亮壯觀。 壯麗的阿基津內西奧宮(Palazzo Archiginnasio)是波隆那市內十六世紀所蓋 的建築物,一直都是波隆那大學所在地,一八 ○三年才移作他用。世界觸目的第一次人體解 剖,就是在這裡舉行的,當時實施解剖的教室 中,還陳列著兩且一木頭製的人體模型。現在已 改作市立圖書館的阿基津內奧宮,布置著世界 各國來此就讀學生的徽誌。 杜林市是西部要衝 杜林(Turin)的義大利名字叫做杜林諾 (Torino),是義大利皮埃蒙特區的首府, 也是杜林諾省的省會,它的位置在波河平原西 端的出口處,是波河航運的終點站,並且是通 往法國的交通要衝,東南距離羅馬六百八十二 公里。 古城杜林本來是古代的陶里西亞村,公元 前二一八年遭迦太基的漢尼拔破壞,後來成為 古羅馬軍隊的駐地,現在市區中還留有當時的 城牆、宮殿大門和城樓的遺蹟。羅馬衰亡後, 杜林先後屬於倫巴底王國和法蘭克帝國;到了 十一世紀,由薩伏依家族統治。拿破崙戰爭中 被法國佔領,但一直是義大利統一運動的根據 地,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是義大利王國的 首都。也正因為如此,杜林的經濟才奠定了基 礎,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飽受打擊,但仍以 工業都市的地位不斷地蓬勃發展。 這裡的工業非常發達,菲雅特和蘭卡兩大 汽車製造工廠的生產量佔全國汽車總產量的五 分之四。飛機、軸承、橡膠、造紙、製革和印 刷等工業在當地也很重要;其次還有冶金、化 工、電器工業,食品製造業的巧克力和各種葡 萄酒也很著名。 此外,杜林彩陶(Turin faience)盛行 於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也是馳名世界的產品 。這種錫釉彩色陶盤、陶碟,有各種顏色、各 種花紋、圖案,波浪形的邊,配上柔和的色調 ,十分討喜,是很好的禮品和紀念品。 在教育方面,這裡有建於一四○五年的杜 林大學、建於一八五九年的杜林建築工程學院 、建於一八六七年的國家約瑟夫弗迪音樂學院 ,另外還有商業和工業組織研究學院、國家伽 利略電工學院等。 這個城市交通發達,機場離市區約十六公 里,每日有七次班機從羅馬飛抵這裡。在陸上 交通方面,由米蘭塔火車到這裡約兩小時,由 熱那亞搭火車前來也需要兩小時。 杜林飯店不多,多為商業旅客開設,偏重 實用性。其中皮埃蒙特飯店是杜林最高級的飯 店,環境優美,設備齊全,共有一百零七個房 間。安貝西亞托里(Ambasciatori)飯店距 離車站只有一公里,是適合商務性旅客的飯店 ,共有一百九十七個房間。杜林皇宮飯店位於 車站對面,對於洽談生意的旅客和觀光客都很 便利,共有一百二十五間客房。另外,康科德 (Concord)、美琪提克(Majestic)、西提 亞(Citea)和城市(City)飯店等,也都有 很好的服務和設備。 這裡可以吃到義大利及各國各式各樣的食 物和菜餚,當地的炸青蛙和一道青菜頗有特色 ,是青菜混合蛋和檸檬汁做的,別致而爽口。 杜林最熱鬧的地方是羅馬路,值得參觀的 地方大都在羅馬路(Via Roma)一帶,中央 車站在路南端盡頭,多摩教堂和王宮在路北端 ,中央有聖卡羅廣場(Paizza San Carlo) ,中央廣場南面的聖卡羅教堂和聖西斯提納( Santa Cistina)教堂。廣場中央矗立著十六 世紀薩伏依家族、中興英主菲勒貝特的塑像。 多摩大教堂是十五世紀後半期文藝復興式 的大教堂,裡面有一個皇家小禮拜堂,以收藏 基督受難時包紮遺體的屍衣(Shroud of Turin)而聞名於世。這塊亞麻布長十四呎三 吋,寬三呎七吋,正反兩面帶有長約五呎七吋 的人形痕跡,人形痕跡之上還有一些斑痕,形 如當年耶穌受刑流血之處。據說,仔細觀察還 可以發現耶穌基督的臉形隱約浮現。一九九七 年四月教堂發生大火,幸未傷及屍衣。 瑪達瑪宮(Palazzo Madama)位於羅 馬路北端盡頭的廣場中央,是建於羅馬時代城 門上的十三世紀宮殿,十五世紀時由薩伏依家 族擴建成今天的模樣。 建於一六八○年的卡里尼亞諾( Carignano)宮,是國王艾瑪努二世的誕生地 ,現在是義大利獨立運動國立博物館。 藝術學院科學館(Palazzo dell' Accademia delle Scienze)位於聖卡羅廣場 的北側,是十七世紀的建築物,內部設有博物 館和畫廊等。 塞巴達(Sabauda)美術館在藝術學院科 學館三樓,展示薩伏依家族豐富的收藏品,擁 有包提契利、雷布蘭特、提塞諾、曼特尼亞等 人的作品,是義大利重要的美術館之一。 埃及博物館(Museo Egizio)是展示古 代歷史文物的博物館,收藏品之多僅次於開羅 博物館,其中擁有著名的杜林紙莎草紙,是埃 及第十九王朝用簡略象形文字書寫的手稿,列 舉從太古時期到公元前一二三七年的拉美西斯 二世(Ramses II)統治時期,各朝代埃及國 王的名字。 汽車博物館(Museo dell' Automobile Carlo)位於市區南邊的郊外,展示杜林的汽 車生產與世界汽車發展史,尤其現場的各式各 樣的古董車和現代車,令人目不轉睛。 古城風貌各有不同 維欽察(Vicenza)城又稱為「帕拉第奧 之城」,因為這個城市的建築大多數是帕拉第 奧風格的造型。帕拉第奧(Palladio)是十六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建築家,年輕的時候 憑著努力和天賦,不久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 格,他大量使用石磚、建築物正面安上列柱的 古典風格,就被稱為「帕拉第奧建築」,在維 欽察市隨處可見,對於後世,尤其是英國和法 國都有重大影響,他所設計的邸宅和別墅,在 整個西方世界,被模仿達四百年之久。這座城 市也因為是他的故鄉而出了名。 維欽察位於威尼斯西方七十四公里處,是 威尼托大區維欽察省的省會。原來是利古里亞 居民聚集點,曾屬於古羅馬帝國,以及成為倫 巴底公國首都,一一六四年曾是威羅納同盟國 ,後來由維斯康提和威尼斯統治。這座城市是 維欽察省經濟和交通的中心,有機器製造、食 品加工、化工、紡織等工業,人口約十二萬。 到這裡旅行,從威尼斯搭火車,大約一小 時可以到達。欣賞市區帕拉第奧的建築藝術, 要先從辛洛里(Signori)廣場開始,廣場南 邊的帕拉第奧教堂就是帕拉第奧的傑作,單牆 的走廊、樣式特異的廊柱,非常引人注目。教 堂邊的鐘塔建於十三世紀。安得爾帕拉第奧大 道兩邊的建築,大多是帕拉第奧和他的弟子所 建,走在街道上可以領略到一種異鄉情趣。大 道盡頭是奧林匹克劇院(Teatro Olimpieo) ,劇院是模仿古代圓型劇場的建築模式,是帕 拉第奧晚年的作品。另外在附近有座市立美術 館,裡面收藏了威尼斯派各大師的繪畫。市郊 有帕拉第奧著名代表作羅通達(Rotonda)圓 廳別墅,完全對稱的平面,四邊各有六根柱廊 ,中央的圓廳有穹窿頂。 羅維戈(Rovigo)市東北距威尼斯八十 二公里,是東北部威尼托(Veneto)區羅維 戈省的省會,位置在威尼斯向南的鐵路幹線上 ,是鐵路的交通樞紐,也是附近一帶重要的商 業中心、農產品的集散地。市區內也留有不少 古蹟,有十世紀所建的艾斯滕塞(Estense) 城堡遺蹟、一五九四年所建八邊形的索科所( Soccorso)福祐童貞教堂,以及幾所文藝復 興式的宮殿。另外,在市內的美術館中可以欣 賞到許多威尼斯名畫家的作品。 特雷維索(Treviso)是威尼托區特雷維 索省的省會,距離威尼斯北方三十公里,位於 希萊(Sile)河與波蒂尼加(Botteniga)河 匯流威尼托的肥沃平原上,威尼斯北上的鐵路 幹線經此。這裡最早是塞爾特人的聚居地,後 來成為羅馬城市,一三三九年之後又投靠威尼 斯共和國,又歷經法國與奧地利統治之後,於 一八六六年才併入義大利版圖。 這個形同威尼斯郊區的城市,既有悠久的 文明,又有自然美的風光,墊聚在阿爾卑斯山 與湖河之間,古色古香,十分優雅。首先遊客 能看到的是十六世紀的城牆,完好的鯀延五公 里之長,似乎不甘示弱的挺立著擔任保護者的 角色。大街上、水道旁到處都是中古世紀和文 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漂亮的石材所砌的正面門 、牆和門廊,精雕細鏤的壁畫和飾像,處處顯 示出它們過去身份的顯赫與輝煌。綠色圓頂的 大教堂,建於十二世紀,其內有提申(Titian )、波爾德諾內(Pordenone)和博爾多內( Paris Bordone)等大師的壁畫,相當珍貴。 路易吉巴伊洛博物館(Museo Civico Luigi Bailo)珍藏有史前文物、古羅馬遺物、基督 教遺物和拜占庭時期的雕塑品,美術館內的繪 畫,亦多為著名珍品。 辛洛里廣場(Piazza dei Signori)是市 民休閒聚集的好去處,也是特雷維索展示自己 的活動櫥窗。卡梅吉奧雷(Calmaggiore)街 是這個古城最熱鬧的街道,可以購買所有需要 的東西。這裡也是全國美食集中的城市之一, 各式各樣的食物和當地風味值得一試;同時別 忘了嚐嚐當地的美酒,食物配上美酒也是特雷 維索人的生活方式。 這是個約八萬七千人的城市,是重要的農 產品集散地,蔬菜水莫豐富。製造工業是主要 經濟來源,傢俱、木製品、製鞋、造紙、紡織 和食品工業也很發達;加上手工藝品是重要的 一環,不愁離開時沒有紀念品可帶。 貝盧諾(Belluno)是威尼托區貝盧諾省 的省會,位於皮亞韋(Piave)河和阿爾多( Ardo〉河匯合處,南距威尼斯一○八公里, 約有三萬六千名人口。這裡山明水秀、土地肥 沃、農產豐富,也有許多歷史古蹟,包括十六 世紀時所建的大教堂、文藝復興時期所建的雷 托里(Rettori)宮、茱利斯蒂(Giuristi)宮 ,以及裡面有一具古羅馬石棺的聖斯泰法羅( S. Stefano)教堂等,石棺雕刻精美,極具考 古價值。貝盧諾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產品的 出口與觀光業的旺盛,市內有不少提供觀光的 設施。附近的密蘇里那(Misurina)湖區, 是美麗的度假勝地。 曼托瓦(gantova)的英文名字叫曼圖 亞(Mantua),是北部倫巴底區曼多瓦省的 省會,北距威羅納三十八公里;位於威尼斯與 米蘭之間,東北距威尼斯一百四十七公里,西 北到米蘭一百五十三公里,坐火車各需兩小時 左右。有高速公路通向四方,加上明奇奧河( Mincio River)和環河形成的湖泊,使得曼 托瓦成為鐵路、公路和水運的交通樞紐。 這個城市現在的景觀、商業活動仍像羅馬 時代一樣,水運方便對明奇奧河有著相當的影 響。這裡是歐洲文化基礎地之一,它悠久的歷 史可以遠溯到公元前的伊突利亞古國,到了公 元前二二○年開始有羅馬人居住。公元十一世 紀屬於托斯卡納侯爵,後來加入倫巴底同盟。 一三二八年至一七○七年在貢察加家族統治下 ,政治經濟居重要地位,而且發展迅速,形成 藝術之都,但後來先後被奧地利和法國征服。 一八六六年才併入義大利王國。第二次大戰之 後,工業發展蓬勃,現在約有人口七萬。 曼托瓦在一五五四年至一五五七年在貢察 加時就已有現在的規模,無論從那個角度看, 即使是一些細節,都十分調和且有一定的比率 ,有超出理想的規劃。許多人性化的廣場及統 治者權勢代表的宮殿,都是值得參觀的地方。 市中心的蘇德羅(Sordello)廣場,充滿 濃郁的中世紀氣氛,高雅而寧馨。廣場旁的托 卡雷宮(Palazzo Ducale),是十六世紀建 造的,堂皇而氣派,曾經是貢察加王朝的政治 中心,裡面有不少名家之作,現在已改成藝術 館,陳列著丁托萊多和羅馬諾等義大利大師的 畫作,以及其他名貴的壁畫。這裡還有「十二 宮之廳」、「鏡之廳」、「天國之廳」及「新 婚之廳」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新婚之廳 」又稱「畫之屋」,是曼特尼亞一四七四年的 作品,它突破了一般長方形構圖,將四周牆面 到天花板都畫上逼真的建築物,使觀眾在室內 的中心點上,視線由下而上地隨透視升向屋頂 的環形天空,上面的天使也按透視比例漸次縮 小,創造了總體的空間幻境。 郊區的堤宮(Palazzo del Te)是費德 里可公爵(Duke Federico)一幢豪華休閒度 假的離宮,由羅馬諾(Giulio Romone)設 計建造,裡面的裝飾也由羅馬諾負責,屋內房 間的奢侈豪華程度,咸認是歐洲宮廷之極。建 築上的頂尖技術,加上叢林、湖泊環繞,是當 地一大勝景。此外,市區還有中世紀風味的意 貝(Erbe)廣場、十五世紀文藝復興風格的 聖安德爾(Sant Andrea)教堂,另外,藝術 家曼特尼亞和羅馬諾故居也保存到現在。 科爾蒂納丹佩佐(Cortina d'Ampezzo) 是義大利南部威尼托區的遊覽城市,位於博伊 泰(Boite)河和比貢蒂納(Bigontina)河 的匯合處,海拔一千零二十七公尺,有鐵、公 路通往威尼斯、佛羅倫斯和米蘭等地,交通方 便,是多羅米蒂(Dolomit)峽谷地區最有名 的觀光城市,這個山城約有一萬二千多名人口 ,當地居民還是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說拉丁 語,大多數人靠旅遊服務業為生。 整個市區被多羅米蒂峽谷像屏風似地團團 包圍著,擋住了外面的強風,加上經常陽光普 昭一,因此冬天能夠滑雪,夏天可以避暑,是非 常理想的休閒度假地方。這裡建有許多大旅館 和度假別墅,並有纜車通往山間的觀景台,還 有引人矚目的現代哥德式教堂。 附近有壯觀的多羅米蒂山舉,景色非常優 美,因此觀光客眾多,熱鬧非凡。為了舉辦一 九五六年第七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特別建 有大型的奧林匹克滑冰場、兩處人工冰上跑道 和一處奧林匹克滑雪跳躍跑道。 市區有一條義大利大道(Corso Italia) ,是貫穿這個城市的唯一大街,市中心有羅馬 廣場,廣場上有十八世紀的教堂及十九世紀的 鐘樓,鐘樓高約七十五公尺,可眺望市區全景 。唐迪法羅維亞(Tondi di Falovia)是市區 的一個遊覽區,海拔兩千三百四十三公尺,冬 天是滑雪練習場,夏天借著瞭望高臺可以鳥瞰 鎮內街景。 帕科爾(Pocol)瞭望臺位於市區西南, 海拔一千五百三十九公尺,天氣晴朗的時候, 這個瞭望台不但可以俯瞰市景的全貌,並且可 以盡情地享受美麗的山巒風光。 米歇利納(Misurina)湖在市區東北方 約十公里處,是多羅米蒂峽谷最美麗的湖泊之 一,也是冬季運動、尤其是溜冰的勝地,夏天 又是登山基地。 多羅米蒂道(Strada delle Dolomiti) 是由多羅米蒂峽谷最東到最西的山巒大道,長 達一百公里,搭巴士走完全程約需四小時三十 分,沿途可以眺望帕多坡地、登山基地卡納塞 (Canazei)及美麗的卡佐(Carezza)湖等 。一路高山峽谷、湖光山色,景色非常美麗。 貝加糜(Bergamo)城位於米蘭東北方 五十公里處,背有阿爾卑斯山為屏障,是倫巴 底區貝加摩省的省會。原來是奧洛比(Orobi )部落的中心,公元前一九六年成為古羅馬城 鎮,後來又成為倫巴底公國的中心。一四二八 年歸屬威尼斯,一七九七年由法國統治,一八 一五年成為奧地利領土,一八五九年才歸屬義 大利。人口約十三萬,有紡織、機械、水泥和 電器等工業。據說戴面具的即興喜劇是十六世 紀時在這裡發源的。 貝加摩市分為上、下兩個城區,古老的上 城區中心在維琪亞(Vecchia )廣場,廣場南 側的拉吉雷(Ragiore)宮建於一一九九年, 十六世紀曾重建,是顯眼而重要的建築,被認 為是義大利最古老的地方自治辦公室。廣場右 側的康慕勒(Comune)塔,建於十二世紀, 塔內有電梯可乘。 祠萊奧尼禮拜堂(Colleoni Chapel)是 為了紀念雇傭軍統領柯萊奧尼(Bartolomeo Colleoni)而建的,他先後為米蘭和威尼斯而 效命,一四五四年起擔任威尼斯共和國總司令 ,直到他一四七六年去世為止。 走過拉吉雷宮的拱門往多摩(Duomo) 廣場方向走去,可以看見聖瑪利亞馬吉雷( Santa Maria Maggiore)教堂,是一幢十二 世紀的羅馬式建築物,堂內有一幅描繪聖母瑪 利亞一生的壁毯。教堂外門前大柱下,有一隻 張著嘴的石獅子,另有十四世紀建造的鐘樓。 教堂內的禮拜堂是建築師安多(Amdeo)於 一四七六年所建,是文藝復興式的傑作之一, 外觀採舊約聖經中海勒克斯的傳說為題材,正 面用多種顏色的大理石雕刻而成。內部有提埃 坡羅(Tiepolo)的繪畫和柯萊奧尼的墳墓。 羅卡城堡建於十四世紀,內部是古羅馬和義大 利獨立解放運動博物館、地質和自然歷史博物 館。這裡是十九世紀義大利多產歌劇作曲家唐 尼采第(Gaetano Donizetti)的出生地,現 在已闢成紀念館,也值得參觀。 下城區是現代化的城區,城裡的卡拉拉學 院(Accademia Carrara)協會,也是一個 可以參觀的地方,它的畫廊收集展示了不少十 五世紀義大利最傑出的畫家包提契利、發明透 視法的義大利北部第一個典型文藝復興畫家曼 特尼亞、以透視肖像畫和宗教神秘畫聞名的洛 托(Loenzo Lotto)、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 唯一的肖像畫家莫洛尼(Giovanni Battista Moroni),以及十四世紀大師提塞諾等名家 作品。 帕維亞(Pavia)是義大利北部倫巴底區 帕維亞省的省會,位於米蘭南方三十五公里處 的蒂基諾(Ticino)河和波河匯流處。原來 是帕皮里亞(Papiria)部落人民的聚居地, 約在公元前二二○年被羅馬征服;曾經是哥德 人反對拜占庭帝國的重要中心。公元六世紀後 由倫巴底人統治,成為統一義大利倫巴底王國 的首都。公元七七四年成為法蘭克人領地。十 五世紀初,維斯康提(Visconti)家族由南向 北發展,取得帕維亞伯爵,以帕維亞為中心而 控制北部大部分地區。中世紀時都市繁榮,是 一個擁有一百座高塔的自治市,聲勢幾乎勝過 米蘭,但至十四世紀後漸為米蘭超越。十八世 紀曾先後為奧地利、法國和西班牙所佔領。 這個古色古香、建築高雅的城市,市內現 在還保留著古羅馬城防布局,以及許多教堂。 位於市中心的圓頂大教堂,建築精美,呈拉丁 十字架形,由公元一四八八年動工,歷時四百 一十年完工。其他著名的教堂還有聖米契爾( S. Michele)、聖彼得羅等。聖米契爾教堂建 於十二世紀,是一座羅馬式建築,它的前身是 六至八世紀倫巴底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 教堂正面的雕刻很有藝術價值。 城北的加爾都西會(Carthusians)修道 院,是天主教修會,主張獨居苦修宗旨,在俗 人員也以過嚴格集體虔修生活為特點,但是教 堂卻是倫巴底地區最富盛名的建築。 市內古代遺留的建築還有十二、十六世紀 的市政廳、一三六○年至一三六五年修建的維 斯康提堡(Coslello Visconteo)等。 有義大利牛津大學之譽的帕維亞大學,成 立於公元一三六一年,是歐洲知名的古老大學 ,學術水準很高,以法律、理工、醫學研究著 名。 人口約有十萬的帕維亞市,因為位處米蘭 至熱那亞鐵公路交通幹線上,是交通樞紐十分 方便,也是工農業中心,有化工、冶金、紡織 等工業,生產縫紉機,經濟活絡。 克雷莫納(Cremona)是義大利北部倫 巴底區克雷莫納省省會,位於米蘭東南方八十 五公里,以製造小提琴聞名於世。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水準極高的城市 ,尤其是音樂風氣濃郁。早在公元前二一八年 由古羅馬人建立,多次被匈奴人劫掠,七世紀 時由倫巴底人重建。中世紀成為自治城市,一 一六七年加入倫巴底同盟。後來先後由維斯康 提家族、米蘭的斯福才家族和西班牙統治。這 個人口約十萬人的城市,除了是名小提琴生產 地之外,而且也是重要的農產品和乳製品集散 中心,還生產農業機械、絲織品和鋼琴等。 克雷莫納向有「弦樂器之都」的美譽,在 人類的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裡不僅是十 六世紀音樂改革運動歌劇作曲大師蒙特威爾第 (Monteverdi)的故鄉,同時孕育了許多名 小提琴製造家。小提琴製造在倫巴底地區已是 五百年的傳統工業,十五世紀時阿瑪提安德魯 (Andrea Amati)和他兒子尼可拉(Nicola )將之發揚光大,傳播遍及歐洲,尤其尼可拉 製琴之技術最為有名,以手藝精緻、音色優美 著稱,其選木、油漆、處理過程等,無一不精 挑細選、小心組合。後來經過曾在阿瑪提家當 學徒的史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的改進,在一六八四年開始製作大提琴、中提 琴、吉他、曼陀林和弓琴等,即現代諸提琴之 始。 現在這裡的小提琴製造傳統,由一九六○ 年成立的國際弦樂器及木器手工藝學院承繼, 專門訓練學生樂器製作,逐漸導向藝術高畢。 校址設在歷史意味濃厚的雷孟迪宮(Palazzo Raimondi),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人數約百 名左右,正式修業年限為三年。加上市內近百 家的提琴製造商,每年當地平均有十至十五把 名琴問世。每年提琴的大量銷售,使這個城市 平均貿易額高達數十億法郎。另外,這裡還有 一所世界絕無僅有的古樂譜大學,由此可見這 個城市對訓練音樂人才的一般。 這是一座遊人如織的城市,不少可參觀的 地方。多摩教堂位於市中心義大利首屈一指的 柯摩勒(Comune)廣場上,是羅馬式建築, 建於一一九○年。附近聳立著高達一百二十一 公尺的托拉佐(Torrazzo)鐘塔建於十三世 紀,是義大利最高的鐘樓,側面掛著天文鐘。 史特拉迪瓦里古弦樂器博物館,也設在雷 蒙迪宮,裡面除展示有許多過去的弦樂器外, 最珍貴的是十七世紀大師製琴的手稿、工具和 各類配件等。 另外,這裡還有佛得利(Fo Dri)宮、 史唐加(Stanga)宮、阿菲堤(Affaiti)宮 等十五至十八世紀的古建築,以及阿哥斯提諾 (Agostino)教堂及歐莫波諾(Omobono) 教堂等建築也值得參觀,許多教堂和宮殿有以 保存十五至十六世紀克雷莫納畫派畫家的壁畫 而聞名。 布雷西亞(Brescia)是倫巴底區布雷西 亞省的省會,位於北義大利心臟地帶的亞平寧 山麓,西距米蘭九十二公里,處義大利橫貫鐵 路幹線上,東面到義大利五大湖之一的加爾達 (Garda)湖僅二十公里左右,西北至群山包 圍的伊塞奧(Iseo)湖約十八公里。登上希德 內奧山(Cidneo Hill)的中古塔俯視市區, 這個風光明媚、古幽寧靜的城市盡入眼簾。 公元前兩百年左右是古羅馬人的屬地,十 一世紀才成為獨立的社區,一四二六年屬於威 尼斯,發展到十六世紀已成為倫巴底最富庶的 城市之一,一八五九年歸屬義大利。 往日征戰決鬧的日子雖早已不在,遊客可 以在市立博物館中看到當藝術品陳列的甲冑、 刀戟等,一八二六年發現帶有翅膀的勝利女神 青銅鑄造塑像,是古早的塞諾馬(Cenomani )人引以為傲的象徵;館內其他羅馬時期遺物 也十分豐富,而博物館本身所在的卡皮托利諾 (Capiolino)神殿,就是公元七十三年所建 造的一所古建築,值得細細欣賞。 古意盎然的市區,部分街道、劇院都是古 羅馬遺留下來的,還有十四世紀的古堡帕西拉 諾(Passirano)、羅吉亞廣場(Piazza della Loggia)上的古羅馬鐘、歷史悠久的多 摩教堂、多摩廣場上的石砌古建築和石鋪路面 ,以及穿插在市區七十多座噴泉,讓人目不暇 給;登上古堡極目遠眺,又是另一番情景。自 古吸引許多騷人墨客青睞此地;兩千年前古羅 馬最傑出的抒情詩人卡圖盧斯,最後曾選擇這 裡居住;二十世紀義大利集詩人、小說家、戲 劇家於一身的鄧南鹿(D'Annunzio)也追隨 卡圖盧斯(Catullus)來此定居。 這個現有人口約二十萬多的城市,除了有 豐富的古文明遺產,也有現代亮麗、繁華進步 的一面,走進數世紀以來一直是商業中心的帕 拉佐羅(Palazzolo),可以看到工商業茂盛 ,進步的紡織工廠林立,除了是全國主要的針 織業中心,也是交通、農業和工業中心,生產 機械、金屬製品、汽車和紡織品。在這裡除了 可以買到各式紡織品和義大利名品、皮鞋等外 ,還可以品嚐倫巴底盛產風味特殊的紅酒。 布斯托亞西齊奧(Busto Arsizio)是倫 巴底區的城市,位於米蘭西北方四十公里,居 米蘭通往瑞士的鐵路幹線上,因為馬吉雷( Maggiore)湖就在它西北方不到二十公里的 地方,郊區設有機場,是一個人口十萬的繁榮 城市,旅遊業茂盛;因為離米蘭很近,是重要 的紡織中心,以及多種製造業。市區內有文藝 復興時期的聖瑪利亞廣場教堂。 瓦雷塞(Varese)是倫巴底地區瓦雷塞 省的省會,位於米蘭西北方二十五公里處,東 距科摩約十一公里,北至瑞士僅約五公里,鐵 、公路交通都很方便。這個位於阿爾卑斯山麓 的城市,西行十二公里可達馬吉雷湖的中部, 風景幽美,是旅遊業很盛的地方。市內的聖維 托雷(San Vittore)教堂內,有一座巴洛克 式的古鐘樓,裡面蒐集了不少倫巴底學派的繪 畫。另外市立博物館建築宏偉,其內的展示豐 富,也值得參觀。這裡有紡織、機械和塑膠等 工業,也生產皮革和出產皮鞋,人口約十萬。 桑德里奧(Sondrio)是北部靠近瑞士的 城市,倫巴底地區桑德里奧省省會,位於米蘭 東北方一百三十四公里,農產豐富,所產薩塞 拉(Sassella)葡萄酒非常有名。有紡織業, 是農業和商業中心。有索道和阿爾卑斯山旅遊 點連接,旅遊業發達,有完備的餐飲、住宿和 娛樂設施。市內的馬塞拉(Masegra)古堡 現在是兵營,只能遠遠欣賞。考古博物館陳列 有羅馬所遺文物,人口兩萬多。 各大城市皆具特色 巴利(Barj)是義大利東南部的普利亞 Puglia)大區巴利省省會,是半島東岸鐵路幹 線上的城市,位於瀕臨亞得里亞海的肥沃平原 上,距西北面的羅馬四百八十一公里,是義大 利在亞得里亞海的港口之一。 這個著名的歷史古城,據考證可能在公元 前一五○○年就有人居住,在古羅馬統治時期 發展為重要港口,一八六○年歸屬義大利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改 建成現代化港口,發展更加迅速,現在已成為 普利亞地區的經濟中心,義大利航行希臘、中 東的重要良港,以及大工業中心。有食品加工 、機械、紡織和石油化學等工業,也出產鋁、 鐵和建築材料,與巴爾幹和近東地區海上的貿 易頻繁。主要的出口產品葡萄酒、杏仁和橄欖 油等。 巴利市由古城、新城和工業區三部分組合 而成,人口約三十八萬,設有大學一所、省立 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以及無數古蹟。自一九 三○年以來,世界東方貿易博覽會每年都在這 裡舉行。 新、舊城由舊城突出海岸的部分自然予以 分隔。新城經過規劃,如棋槃般整齊的排列著 ,現代化的建築與工業區同為工商業經濟活動 的重要一環,市容繁華,大部分人口都分佈在 這一帶。 名勝古蹟主要都在舊城,這裡是大主教的 駐錫地,市內建於十二世紀、宏偉壯麗的羅馬 式大教堂,以及外觀華麗的聖斐迪南教堂。聖 尼古拉(S. Nicola)王宮,其內珍藏著巴利 主保聖人聖尼古拉斯(St.Nicholas)的許多 遺物。另外,十一、十二世紀發展的一種新羅 馬建築風格諾爾曼(Norman)式也可以在這 裡發現,最具代表的是巴利的古城堡。 莫爾費塔(Molfetta)是普利亞區瀕臨 亞得里亞海的城鎮,位於巴利西北方約二十二 公里,人口約六萬多。這裡是主教區,市內的 多摩(Duomo)教堂,是十二世紀建造的羅 馬普利亞式建築,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古文物。 這個臨海的小城以漁業為生,也有造船、水泥 等行業,出口魚類、蔬菜等。 安德里亞(Andria)在巴利西邊約五十 公里處,這個城市在公元十三世紀時,因為是 腓特烈二世(Fredrick II)最喜歡的狩獵地 而出名。而且當他第二及第三位夫人去世之後 ,也把她們的陵墓設在這裡的一座教堂中。臨 海的蒙特古堡(Castel de Monte)建於十三 世紀,是一座用石頭砌造的雄偉高大古堡,它 的形狀不同於一般的古堡,外觀是多個六角形 的建築組合,沒有一般城堡的圓錐形的尖頂。 另外這裡的古蹟還有宮殿和教堂等。 這個人口約八萬五千人的城市,土地肥沃 、農業茂盛,出產葡萄、杏仁和橄欖油等,是 重要的釀酒地,還有煉油和紡織工業。由於位 於沿海鐵路線上,交通也很方便。 巴列塔(Barletta)也屬於普利亞地區 ,在巴利西北方六十公里的亞得里亞海沿岸的 港市,南距安德里亞僅十多公里,沿海鐵路經 此,交通便利。古羅馬時這裡已經是一個港口 和療養地,有許多浴場。一五○三年法國攻打 義大利,曾包圍這座城,當時雙方曾各派出十 三名代表決鬪,義軍獲勝得而解圍,如今決戰 的地方仍被當地人民傳頌。而諾曼式城堡仍保 持良好,另外市內古建築尚有哥德式大教堂, 以及十三世紀所建的聖塞波羅(S. Sepolcro )教堂等。 風光明媚、土地肥沃的巴列塔,是旅遊休 閒地,也有豐富的農產品,尤以水莫種類繁多 可口著名,出產葡萄酒、橄欖油和杏仁,有電 器、汽車製造、化工等工業。人口約八萬。 特拉尼(Trani)位於巴列塔與巴利之間 ,位處西北距巴列塔約十六公里、東南離巴利 約四十公里的沿海鐵路幹線上,瀕臨亞得里亞 海,是普利亞區的城鎮,也是義大利的大主教 區,約四萬五千人口。 這個城市發蹟很早,在諾曼人和西西里國 王統治時期,與中東地區因為頻繁的貿易往來 ,發展迅速,經濟、政治和文化都非常進步, 一○六三年訂立的「海洋法」,被認為是地中 海地區第一部海洋法規。 現在的城區分為現代城區和中古世紀城區 兩部分:主要的工、商業活動大致都在現代城 區;而中世紀城區則集中了主要的古蹟,有羅 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建造的城堡。 這個市景繁榮的城市出產大理石,也生產 葡萄,採石和釀酒為主要經濟來源,向西德、 瑞士出口大理石;還有漁業、傢俱製造業和觀 光業,市區東南方美麗的海灘,是避暑勝地。 福賈(Foggia)是東南部義大利半島上 普利亞區福賈省的省會,西南距拿坡里一百六 十六公里,東南距巴利一百二十七公里,位於 巴利北上至波隆那沿海鐵路線上。這裡曾經是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 )的駐地,後來歸屬安茹(anjou)王朝的查 理一世,公元一四四七年到一八○六年成為徵 收羊稅的中心,也促進了地方的發展。十九世 紀初期,義大利倡導自由愛國思想的秘密團體 燒炭黨(Carbonaro)人以此地為活動中心, 福賈曾參與一八二○年、一八四八年和一八六 ○年反對那不勒斯王朝的起義,他們的活動為 一八六一年義大利的統一復興鋪平了路。這個 城市在一七三一年一次大地震中被燬,在第二 次世界大戰時又曾遭到嚴重破壞,但都已重建 復原。現在的福賈是一座現代化的都市,有鐵 、公路通往波隆那和拿坡里,交通方便,幾世 紀以來,一直是重要的羊毛市場、農貿中心。 生產纖維素和紙,也有食品加工業,約有十五 萬人口。 市內值得參觀的古蹟有西西里國王威廉二 世所建的宏偉教堂;腓特烈二世的宮殿,尤其 是宮殿的那扇大門更為珍貴;另外市內圖書館 內,有關羊稅歷史資料和檔案十分完備。 布林迪西(Brindis)是普利亞區布林迪 西省的省會,位於巴利東南方一一四公里、亞 得里亞海一個「丫」字形海灣的兩臂之間,這 個灣是一個自然的深水港,可停泊遠洋巨輪。 這個城市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二六六年 古羅馬征服這裡之後,稱為卡拉布里亞( Calabria),約在公元六六八年又為倫巴底佔 領,一○七一年被諾曼第人征服後地位日形重 要,以後曾多次成為十字軍出征的登陸港。之 後,卻因那不勒斯王位繼承權的鬥爭不已,使 建設停頓,加之一四五六年大地震的破壞,一 直到十九世紀,這個城市才獲得復甦。 一八六九年蘇彝士運河(Suez Canal) 通航,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義大利的南端成為 歐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必經之徑,也促進布 林迪西工商業的興盛,與遠東和近東之間的貿 易往來頻繁成為商業中心。有食品加工、化工 和釀酒等工業。這裡交通方便,在萊切向北通 往波隆那沿亞得里亞海岸的鐵路幹線上,有鐵 路支線通塔蘭托,市區北面有機場。每至夏季 ,義大利前往希臘度假的旅客,都雲集在這裡 登船,港口有許多家渡船公司可供選擇。 萊切(Lecce)是普利亞地區萊切省的省 會,位於東南部薩倫蒂諾(Salentina)半島 的萊切低地上,這個建立在古羅馬魯皮艾鎮遺 址上的城市,也是義大利最東面的城市。古羅 馬衰落之後,這裡成為拜占庭、倫巴底和信奉 伊斯蘭教的民族爭奪的對象,十一世紀為北歐 的諾曼人所佔領,一四六三年屬那不勒斯的亞 拉岡王國,至十六、七世紀,迅速發展進而繁 榮,奠下今日的基礎。現在這裡大約人口十萬 ,有農業副產品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生產陶 器和玻璃等。由於這個城市的歷史悠久,留下 不少古蹟,包括有公元前四世紀時的地下墳室 、半圓形的羅馬競技場,以及許多普利亞巴洛 克型式的古建築,例如大教堂和聖十字(Sta. Croce)王宮等。 塔蘭托(Taranto)位於半島東南端內側 塔蘭托海灣,是普利亞地區塔蘭托省的省會, 東面距萊切八十四公里,東北離布林迪西六十 五公里,有鐵、公路相通。這個城市的歷史悠 久,但是命運卻十分坎坷,在公元八世紀時希 臘人來到這裡,征服了當地的原始居民梅薩比 (Messapii)人,不久之後就成為希臘殖民 區南部的主要城市之一;公元四世紀經濟發展 蓬勃、軍事實力也很強,但終不敵強勢的羅馬 而臣服。公元六世紀至十世紀,更是被哥德、 拜占庭、倫巴底和阿拉伯民族控制,且數度反 復易手。十六至十七世紀,土耳其人攻入此地 ,遭嚴重破壞,但其軍事重要性絲毫未損,拿 破崙戰爭中是法國海軍基地。一八六○年併入 義大利,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是義大利重 要的海軍基地。 這座城市是普利亞南部的商業中心,人口 約二十五萬,城區分為新、舊城和工業區。比 較著名的古羅馬遺蹟有非常大的公共浴場、大 理石的拼花地板、圓形劇場、阿波羅神殿和古 墓地等。從古希臘人的墳墓中挖掘出了不少希 臘和塔蘭托本地早期出產的花瓶,在阿波羅神 殿裡收集了好幾百個小阿波羅神像,另外有大 量的本地古代浮雕,都收藏在設於新城的國家 博物館內。除此之外,舊城內還有亞拉岡內塞 (Aragonese)城堡、十一世紀建造的聖卡塔 爾多(S.Chataldo)大教堂等。除國立博物館 之外,兵工廠、氣象和物理天文台、海洋生物 研究所等政府機構及主要商業區都在新城中。 工業區設在西北部的博爾戈(Borgo),有歐 洲煤鋼聯營的大型鋼鐵廠、罐頭食品加工、化 工、水泥工業和紡織工業等。這裡以羊毛業著 名;由於近海有發達漁業,尤以出產的牡蠣和 貽貝著名。 科森札(Cosenza)是義大利南部卡拉布 里亞(Calabria)科森札省的省會,以義大利 的地形像一隻長統馬靴來看,科森札就在腳背 的位置,換言之,它的位置在義大利半島南端 靠近第勒尼安海岸,西南距西西里島約一百四 十公里,人口約十萬。 早在公元前二○四年,這裡已被羅馬佔領 ;之後又由拜占庭、阿拉伯民族、北歐維京的 諾曼人、安茹王朝、西班牙和西西里波旁王朝 的統治。並且多次遭地震破壞,第二次世界大 戰中又慘遭盟軍轟炸,許多珍貴的古蹟已面目 全非,如羅馬式的大教堂、諾曼人所建的城堡 等,都是以後才修復的,另外還有一些中世紀 所遺留的藝術品。這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以 生產羊毛織品和傢俱著名,環境寧靜美麗,有 鐵、公路對外交通。 卡坦薩羅(Catanzaro)是義大利南部城 市,卡拉布里亞區首府和卡坦薩羅省的省會, 位於半島靠近愛奧尼亞海,西北距科森札八十 八公里。這個城市建立於十世紀,在古代是希 臘殖民區中心,一九二八年成為大主教區的中 心。一七八三、一九○五、一九○七年連續的 大地震,以及第二次大戰盟軍猛烈的轟炸,把 這個城市破壞得殘破不已,元氣大傷。但並未 影響居民的奮鬥和毅力,現在的卡坦薩羅市容 整齊,商業繁榮,是橄欖油貿易中心,生產化 肥;傳統作物為穀類、橄欖、柑橘和無花葉等 ,並且飼養綿羊、山羊和養蠶,十七、八世紀 的時候,這裡就以絲織品聞名於世。 人口約有十萬的這個城市,市內的省立博 物館中蒐集了不少古文物和繪畫,聖多明哥教 堂裡有羅薩里諾的聖母像等。 卡拉布里亞雷吉(Reggio di Calabria ) 是卡拉布里亞區雷吉省的省會,位於半島未端 的西側,隔美西拿(Messina)海峽與西西里 島相距約十二公里。城市建立於公元前七二○ 年,歷史悠久,古色古香,是大主教區和大主 教駐地。公元前三八七年由西西里的殺拉古人 佔領;公元前二七○年屬於古羅馬,並曾予以 建設,留有許多古蹟;後來又被哥德人、拜占 庭、阿拉伯民族、諾爾曼人、西西里王國和拿 坡里王國統治。 這裡以旅遊業及小型工業為主,產品種類 繁多,主要的有香水、藥品、生絲、橄欖油、 傢俱和機械等,人口約十八萬。在交通方便, 通往西西里美西拿的輪渡頻繁,與拿坡里之間 有鐵、公路相通,還有通往羅馬及西西里巴勒 摩的航線,相當便利。市立的國立馬尼亞格雷 恰(Magna Grecia)博物館內,收藏了豐富 的古羅馬、古希臘文物,非常珍貴;另外古代 遺蹟還有羅馬拜占庭式的大教堂,以及其他古 希臘、羅馬遺蹟。 馬泰拉(Mgatera)是義大利南部巴西利 卡塔(Basilicata)區馬泰拉省的省會,位於 巴利西南約五十五公里、羅馬東南約四百八十 公里,人口五萬多。 這裡的居民像我國陝北一樣,很多都住在 霍洞裡,他們這種始自史前的生活習慣,一直 保留到今天,居民在山崖的斷層鑿洞,大半深 入山中,洞口蓋個門面,內部寬大舒適,有的 甚至是上、下兩層樓,冬暖夏涼。人民大都以 農為業,另有凝灰石開採、製造赤陶和美術陶 瓷等。市內遺留的古蹟有普利亞羅馬式大教堂 和聖方濟各大教堂等,另有博物館,其內的收 藏以當地的手工藝品和陶瓷為主。 波坦察(Potenza)位於拿坡里東方一七 六公里,是巴西利卡塔波坦察省的省會,公元 前二世紀已開始建城,因為是交通要道和交叉 點,成為羅馬帝國繁榮的城市。六世紀屬於倫 巴底的貝內文托(Benevento)公爵,一八○ 六年成為義大利南部第一個驅逐兩西西里王朝 波旁統治者的城鎮。 現在這裡人口約有六萬,因為是拿坡里經 沙萊諾至塔蘭托的鐵路樞紐,所以大量的蔬菜 水莫由此出口,是農產品集散中心,這裡是主 教區。市內有建築雄偉的大教堂、聖方濟各( S. Francesco)教堂和聖米契爾(S. Michele )教堂等。另外省立盧卡諾博物館(Museo Provincile Lucano)內,收藏著重要的文物 ,極具考古價值。 沙萊諾(Salerno)是義大利南部坎佩尼 亞(Campania)區沙萊諾省的省會,瀕臨第 勒尼安海沙萊諾灣,西北距拿坡里五十四公里 。這是一個建城非常早的老城,早在公元前一 九七年已因是一個面海的港灣繁榮城市。一九 四三年九月八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登 陸部隊曾在這裡沿海岸與德軍發生激戰,歷時 十天,至十八日方結束。 這個城市人口七萬多,是第勒尼安海繁榮 的港口,在拿坡里至卡拉布里亞雷吉的鐵路線 上,交通方便。出產建築材料、紡織品、機械 和陶瓷等,同時也有出口。 市內主要遺蹟有聖馬太(S. Matthew) 大教堂,建於公元八四五年,一○七六年又予 以重建,一○八五年才完工。這座中世紀的教 堂有大理石拼嵌的圖案和漂亮的迴廊,聖馬太 的墓穴設在地下室,另外還有教皇格列高利( Gregory)的墳墓。 沙萊諾大學建於一九四四年,是一所學術 水準很高的學府,設有文學、哲學、師範、數 學、法律、科學和經濟等院系。這所學校有輝 煌的歷史,它的前身是一所歐洲創辦最早、最 有名的醫科學校,在校時間為八年,也較一般 醫學院為長。早在十世紀,這個學校就以培養 醫生著名,十一、十二世紀是它的全盛時期, 吸引了來自全歐洲以及亞洲和非洲的學生。一 二三一年,腓特烈二世曾下達命令,義大利王 國中的醫生必須在這個學校獲得畢業證書,否 則不得合法行醫,因此大大有名。 卡塞塔(Caserta)是坎佩尼亞區卡塞塔 省的省會,位於東經十四度二十分、北緯四十 一度零四分,在拿坡里東北約三十公里處。八 世紀時倫巴底人在這裡建有城市,後來又在老 城的西南設立新城。義大利民族主義運動的著 名領袖加里波第(G. Garilbaldi),曾於一 九四九年在這裡擊潰拿坡里武裝力量。市內有 建於一七○○年至一七七三年美輪美奐的皇宮 (Royal Palace),第二次大戰期間,盟軍 指揮部就設在皇宮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九 日,駐義德軍投降也在這裡舉行簽字儀式。這 個城市因為是在拿坡里經由福賈至羅馬的鐵路 幹線上,交通十分方便,是農貿中心,人口約 七萬人,有玻璃製造和食品加工業。 貝內文托(Benevento)位於卡塞塔東 面五十公里、拿坡里東北面六十二公里,是義 大利坎佩尼亞區、貝內文托省的省會和主教區 。這個古羅馬時的重鎮是當時軍用大道必經之 地,也是羅馬向義大利南部擴張的根據地。公 元五七一年成為倫巴底王國的首府,十一世紀 受拜占庭統治,後來併入教皇區,一八六○年 歸義大利管轄。 這座居民八萬人的城市,曾遭受多次地震 的摧燬,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破壞,現 在以農為主要經濟來源,生產斯特雷加( Strega)酒、杏仁糕和農業機械等,是小麥 、葡萄、橄欖和蔬菜等農產品的集散地。市內 還留有不少羅馬時代的古蹟,有圖拉真拱門( Trajan's Arch),公元一一四年開始建造至 一一七年完成,是羅馬皇帝圖拉真在位時所建 造的;另有古羅馬劇場、建於七世紀的大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和建於公元一三二一年的古城 堡等,值得一遊。 阿韋利諾(Avellino)位於貝內文托南方 三十三公里,西距拿坡里五十四公里,流往第 勒尼安的沃爾吐諾河支流薩巴托(Sabato) 河通過這裡,土地肥沃,有山有水,風景美麗 ,可惜卻地震頻繁,最近的一次地震是一九八 ○年發生的。這裡距離拿坡里很近,所以交通 方便,是農貿中心,出產葡萄,也有牧羊業, 山地有硫黃礦,有食品加工、製毛氈及羊毛衫 ,釀製的葡萄酒也很有名。這個城市人口約六 萬,市內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十二世紀的大教堂 ,收藏豐富的考古博物館、倫巴底式城堡遺蹟 ,以及製毛氈和羊毛衫廠、釀酒廠等。 阿韋薩(Aversa)是坎佩尼亞西部城市 和主教區。這個城市由諾曼第人於一○三○年 建立,後來是諾曼第王國的第一個首都。現在 是拿坡里向羅馬及福賈等地鐵路的重要樞紐, 交通方便,人口五萬八千。經濟以農業為主, 葡萄產量很多,還有製鞋業。市內有建築雄偉 的大教堂、諾爾曼式城堡等古蹟。 義大利著名的喜、歌劇作曲家契瑪羅薩( Domenico Cimarosa),一七四九年十二月 出生在這裡一個貧窮的家庭中,為能進入免費 的學校,父母帶他遷居拿坡里,一七六一年進 入音樂學校,攻讀十一年,首部喜歌劇「伯爵 的怪癖」在拿坡里演出成功。一生以多產作家 和清新優美的旋律見長,「秘婚記」是他的傑 作之一,也寫過許多合唱曲、長笛協奏曲和撥 弦古鋼琴奏鳴曲等。 阿韋薩附近有個阿韋諾(Averno)湖, 是一個火山口湖,周長約三公里,深三十六公 尺,但沒有天然的排水口;古羅馬奧古斯都皇 帝時期,他的行政副手阿格里帕(Agrippa) 於公元前三十七年在這裡建造運河與海銜接, 把它變作軍港,名叫伊烏利烏斯港;同時其中 一段是一條差不多有一公里長的隧道。後來由 於海岸上升,運河淤塞,但隧道一直用到第二 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毀為止。 吉耶蒂(Chieti)是阿布魯吉地區吉耶蒂 省的省會,它的位置在羅馬東北方二百二十三 公里,距亞得里亞海約十五公里。半島東海岸 的高速公路經由這裡,又在佩斯卡納至羅馬的 鐵路橫貫線旁,交通非常方便,工商業發達, 有紡織、菸草加工、製糖等工業。人口約六萬 ,設有考古博物館和藝術學院,對藝術研究發 展非常重視。 這個城市原來是古代東海岸的馬魯奇尼( Marrucini)人的最主要的根據地,公元前三 ○五年被羅馬人佔領,後來又相繼由東哥德國 王狄奧多里克(Theodoric)、倫巴底人、諾 爾曼人、霍亨斯陶芬(Hohenstaufen)和安 茹王朝統治。原有的城市建在山上,稱為舊城 ;後來又在谷地建了新城,是工商業中心。市 內留下很多古羅馬遺蹟,如八邊形的聖瑪利亞 三一(Sta. Maria del Tricalle)教堂、十一 世紀的古教堂和哥德式鐘樓等。 佩斯卡納(Pescara)是阿布魯吉區佩斯 卡拉省的省會,位於羅馬東北偏東處的佩斯卡 拉河口,是亞得里亞海沿海的城市,在沿海縱 貫鐵、公路幹線上,東南可至巴利、布林迪西 ,西北可直達波隆那、米蘭,西南可達羅馬, 交通十分方便。這個人口約十五萬的城市,市 景繁榮,經濟以漁業和機械、紡織、電器、食 品加工、造船等為主,近年也積極發展旅遊業 ,有漂亮的海灘,是天然的海濱度假勝地。 拉奎納(L'Aquila)在羅馬及佩斯卡納之 間,西南至羅馬一四七公里,東至佩斯卡納一 百公里,有鐵路相通。這個城市古代是亞平寧 山脈的薩賓(Sabini)人的部落聚居點,一二 四○年才開始建立城市,一二五七年設主教區 。中世紀時曾顯赫一時,地位十分重要;後來 由拿坡里王國統治,一八六○年納入義大利王 國版圖。 這個人口約三十萬的城市,出產毛織品和 無線電設備,郊區一片油綠,農產豐富;另有 手工業。北邊有一座大薩索(Gran Sasso) 山,海拔二千九百一十二公尺,是滑雪勝地, 拉奎納是前往山區的最近城市,市景繁榮,是 避暑的好地方。在這裡除了有許多天然美景外 ,也有不少古蹟,包括雄偉的古城堡,設有阿 布魯吉國家考古及藝術博物館;十四世紀大教 堂和聖貝納迪諾(S. Bernardino)教堂等。 特爾尼(Terni)是義大利中部翁布利亞 地區特爾尼省的省會,位於羅馬北方九十四公 里處的奈拉(Nera)河畔,風景美麗,馬爾 莫雷(Marmore)瀑布設有水力發電廠。有 機械、兵工廠、冶金、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 ,人口約十二萬。這個城市在石器時代已有人 居住,市內留有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蹟,以及 鐵器時代早期的古墓地,當時的葬儀多為火葬 之後用彩繪雙圓錐或者上下兩層的瓦甕埋入土 中,是十分珍貴的遺蹟。另有古羅馬圓形劇場 、古羅馬城牆、十二世紀的大教堂和文藝復興 式的斯巴達(Spada)宮等,其中斯巴達宮也 是一幢最具紀念性的建築,是文藝復興時期最 有影響力的小桑迦洛(Antonio da Sangallo the Younger)最後的一件作品,一五四六年 桑迦洛就在這個城市中去世。 史波萊托(Spoleto)位於路可(Luco) 山麓,在羅馬北方一百一十五公里處,是翁布 利亞地區一個中世紀風貌濃郁的城市和大主教 區,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六世紀就已經是翁 布利亞人的城鎮,因為地處古羅馬要道弗拉米 尼亞大道,地勢非常重要,在哥德戰爭中曾產 生過相當大的影響力,八世紀成為義大利最重 要的城鎮,中世紀時因為是史波萊托的首都而 更形繁榮,後來屬於教皇的轄區,一八六○年 歸屬義大利王國。 這個城市的用水,由一條跨越深谷的高架 渠道供給;渠道架設在一座一三六四年所建、 以羅馬古渠道為藍本的拱形橋上,名叫突尼橋 (Ponte delle Torri),長兩百三十公尺, 高八十公尺。目前這個城市物產豐富、土地肥 沃,是大農業區的中心,生產棉花等,以棉製 工業為主,印刷工業也很發達,市景繁榮,重 視人文和藝術,每年一次的音樂節和藝術節, 盛況空前,吸引不少參與者和觀光客,交通也 很方便,有鐵、公路北往佩魯加、佛羅倫斯, 南通羅馬,人口約四萬多。 市區分佈著許多狹窄的小街道,經常還要 爬上無數的階梯,點綴著古羅馬時代的劇院、 競技場和拱門,顯得古意盎然。 最具參觀價值的是多摩(Duomo)教堂 ,正門是十二世紀時的羅馬式建築,入口處為 文藝復興式的形式,有漂亮的玫瑰窗和馬賽克 拼飾畫。內部有義大利佛羅倫斯派最擅長畫聖 母子的畫家李比(Lippi)的墳,牆上的壁畫 是他帶著他的學生共同的創作。登上地勢高聳 的教堂,可以俯瞰整個市區。 一九○二年在山坡上的一座古墓裡,發現 了六世紀時的遺物青銅雙馬戰車,這件著名的 古物現在珍藏在紐約的大主教博物館中。山上 的羅卡城堡規模龐大,居高臨下,全城巨細無 遺,盡覽眼內。 古比奧(Gubbio)位於佛羅倫斯東南方 一百三十公里、亞平寧山中埃喬諾(Ingino) 的斜面,海拔五百二十九公尺,是義大利翁布 利亞(Umbria)區的城鎮,建在伊古維翁古 城遺址上,約有三萬兩千名人口。它的歷史可 以追溯到羅馬時代,十一、十二世紀時,和附 近幾個城市組成古比奧共和國,一三八四年至 一五○八年受烏爾比諾(Urbino)的孟德菲 魯特羅家族支配,從一六二四年一直到義大利 王國統一的這段時間內,都在教皇的管轄之下 。人民以務農為主,出產穀類、葡萄酒、橄欖 油和煙草等,並且以陶瓷製品和刺繡工藝而聞 名。這裡雖然沒有鐵路直達,但與西南方的佩 魯加相距僅四十公里之遙,有公路巴士可乘。 這裡最值得參觀的地方是名叫舊城的中世 紀市街,這條街在辛洛里亞(Piazza della Signoria)廣場上,Signoria這個字在義大利 文的意思中是執政者,由此可見舊城也就是過 去的政治中心;現在在舊城仍可見精緻的屋宇 ,磚和石板鋪砌的道路,古意盎然。廣場對面 有康索利宮(Palazzo del Consoli),現在 已設為博物館;這座十四世紀的建築,高九十 八公尺,壯觀宏偉,圓形的內庭天花板予人印 象深刻。從廣場經過一道狹窄的拱門,再往北 行可到托卡雷宮(Palazzo Ducale),這是 十五世紀後期烏爾比諾公爵的宮殿,建築豪華 ,擁有優美的中庭。托卡雷宮對面,是建於十 三世紀的主教(Duomo)大教堂,宏偉的建 築,建於十三世紀,值得參觀。市街兩邊有一 座羅馬劇場(Teatro Romano),這是夏天 時使用的戶外劇場,在劇場上遠眺風景,令人 心胸為之舒暢。 安科納(Ancona)是馬爾克(Marche )地區安科納省的省會,位於佛羅倫斯正東方 二百五十五公里的亞得里亞海邊。這個港市的 歷史悠久,大約建立於公元前三九○年,公元 前二世紀古羅馬佔領時成為繁榮的港口,到中 世紀地位更形重要,一八六○年屬義大利。第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轟炸,遭受嚴重破壞,戰 後復員工作積極,沿著港灣建立煉油廠等現代 化的設施。現代航空發達,港口地位雖已大不 如前,但仍然是繁忙的市場中心,有定期海運 班次至本國各地及南斯拉夫等其他國家。位處 沿海鐵路線上,向北可達波隆那、米蘭,向南 可至巴利,或經由佩斯卡納至羅馬;公路交通 更為方便,可直通羅馬。人口約十二萬,擁有 造船、機械、化工、醫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 工業。 這裡是大主教區的中心,城市地位重要, 市內有許多精美的哥德式建築,市容整齊。值 得參觀的地方很多,主要的有大理石建造的圖 拉真(Trajan)拱門;十二、三世紀所建的 聖奇麗亞科(S. Ciriaco)大教堂等。還有一 些古代遺蹟,可惜已遭地震破壞。 阿斯科利皮契諾(Ascoli Piceno)也是 馬爾克地區阿斯科利皮契諾省的省會,位於安 科納與佩斯卡納之問,西距亞得里亞海約三十 公里,築有鐵路向西與沿海縱貫鐵路銜接,交 通方便。鐵器時代這裡已是皮契尼(Piceni) 人居住的中心,出土的許多文物證明皮契尼人 有很進步的文化,早在西元七世紀前便與希臘 人通商,西元前二六八年被羅馬兼併。現在人 口約六萬,以農產品為主要經濟來源,工業方 面有化工、紡織工業和電器工廠等。 這是一個古意盎然的城市,留有不少古羅 馬遺蹟,包括堅實的城牆、壯大的圓形競技場 、宏偉的議會大廈和古羅馬信奉的女鼇神維斯 達廟等;另外著名的中世紀建築,還有建於一 二六二年的聖方濟各(S. Francesco)教堂, 以及同屬建於十三世紀、由兩座宮殿組合的科 莫那萊(Comunale)宮,現在內設美術館。 馬契拉塔(Macerata)是馬爾克區馬契 拉塔省的省會,位於安科納南方五十四公里、 羅馬東北方二百八十三公里,東距亞得里亞海 約二十五公里。這個城市大約建於十世紀至十 一世紀之間,約一四四五年起由教皇管轄。這 裡有一所在一二九○年成立的大學,天文學家 德維科(Francesco de Vico)和詩人克雷欣 貝尼(Giovanni Crescimbeni)都出生在這 裡,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文化的城市,人民重 視環境,也很會生活,人口約四萬五千,是穀 物的重要集散地,也生產酒、磚和樂器,從事 園藝和花卉種植,還飼養羊與豬。市內主要名 勝,有一四八五年至一四九一年所建的麥肯蒂 迴廊(Loggia dei Mercanti)、大教堂、聖 母瑪利亞教堂和新古典式運動場等。 佩薩羅(Pesaro)是馬爾克地區佩薩羅 烏爾比諾省的省會,位於佛羅倫斯東方一百九 十二公里,西北距利密尼三十九公里,居弗洛 里亞(Floglia)河口,是亞得里亞海的港口 之一。中世紀這裡曾屬於利密尼的馬拉泰斯塔 (Malatesta)家族,之後由教皇管轄。這個 城市位處沿海鐵路線上,交通方便,是優美的 海濱度假勝地,也是富饒的農業區,有造船、 摩托車製造等行業,人口約十萬。 著名的歌劇作曲家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一七九二年出生在這裡,父親是潦 倒的小號手,母親是歌劇演員配角,羅西尼童 年都是在歌劇院中度過,會多種樂器,且到處 演唱,十四歲進入波隆那音樂學院,開始寫第 一部歌劇,二十歲首演,一生創作四十多部歌 劇和喜歌劇,主要的有奧賽羅、灰姑娘等;參 觀他的故居,可以追憶他一生的際遇。這裡有 一所用他遺產創立的音樂學校,用以培植樂曲 指揮和作曲家。 另外,這裡值得參觀的地方和著名建築物 有羅卡康斯坦札(Rocca Constanza)城堡 、托卡雷宮、市立博物館和奧利維里亞諾( Oliveriano)考古博物館等。市立博物館的美 術畫廊有許多珍品,花飾陶器展覽室內,以珍 藏著自一四六二年以來文藝復興花飾陶器而聞 名;考古博物館的古董,對義大利的考古有重 大影響。 摩德納(Modena)是義大利北部艾米利 亞(Emilia)區摩德納省的省會,位於米蘭 東南一六九公里、波隆那西北方三十九公里的 鐵路幹線上,從波隆那乘快車到這裡只需三十 分鐘,從米蘭前來要花兩小時三十分鐘。和波 隆那間有定期巴士可利用,相當便利。 這個城市在公元前三世紀是博伊人(Boii )的城市,公元前二一八年左右被古羅馬征服 名叫穆蒂納(Mutina),成為羅馬在艾米利 亞大道上的重要驛站,後來又被匈奴人攻擊、 倫巴底人破壞。九世紀時才獲得重建恢復元氣 ,十二世紀成為自治都市,一八一四年主權屬 奧地利,一二八八年屬於埃斯泰(Este)王朝 ,直到一八五九年才併入義大利王國版圖。 摩德納是義大利北部農業中心,工業也很 發達,以汽車製造業為主,鐵、輕合金鑄造和 機械工業次之,人口約二十萬,有一所大學。 市區有不少古蹟,其中格蘭德(Grande )廣場中羅馬式的代表性建築多摩(Duomo )教堂,於一○九九年開工,至十三世紀才完 成,最值得參觀;中央入口處槃據著大理石的 獅子,上方鑲著漂亮的玫瑰窗,建築物後面外 側裝飾有關聖吉米拿魯斯的精緻浮雕作品,教 堂內部的每一間展覽室中都是十二、三世紀的 珍品,參觀一遍,將不虛此行。附屬於教堂的 白色大理石鐘樓,高八十八公尺,完成於一三 一○年。另外一座穆塞宮(Palazzo dei Musei) 位於艾米利亞大道西北方約三百公尺左右,現 在是市立圖書館和美術館,本來這裡是埃斯泰 家族的圖書館和美術館,有不少珍品。 帕爾馬(Parma)是北部艾米利亞地區 帕爾馬省的省會,位於米蘭至波隆那的鐵路幹 線上,波河支流帕爾馬河流經此地。這個城市 是公元前一八三年由羅馬人所建立的,當時是 艾米利亞大道上的驛站。公元四世紀是主教區 ,後來由於東哥德人的入侵,城市及許多古蹟 遭到破壞,中世紀已予重建。但不幸捲入羅馬 帝國和教廷之間的戰爭、衝突中,先後屬於許 多伯爵領地和公國,十七、八世紀又被奧地利 和拿破崙佔領,直到一八六一年歸屬義大利王 國才安定下來。 這是一個經濟富裕、環境優雅、交通方便 的城市,西北至米蘭一六二公里、東南至波隆 那九十二公里,南至第勒尼安海岸的拉斯培齊 亞一二四公里,是鐵路樞紐;公路更是四通八 達。經濟以農牧為主,所產製的乳酪世界馳名 。工業方面,生產機械、醫藥用品和化肥。市 景整齊繁榮,人口二十萬。 法國名小說家司丹達爾(Stendhal)十 九世紀曾加入拿破崙的後備軍到達義大利,他 所寫的「帕爾馬修道院」舞台劇,使得帕爾馬 名聞遐邇。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畫家柯勒喬( Coreggio)曾活躍在這裡,留下不少珍貴的 作品。義大利名作家帕格尼尼(Paganini) 的墓地和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Toscaninc) 的出生地都在這裡。加上氣候涼爽宜人、住宿 方便,這是旅遊的好地方。 這裡的遊覽地區以多摩(Duomo)廣場 為中心,環繞著廣場有多摩受洗堂、聖喬凡尼 艾文傑利斯塔(San Giovanni Evangelista )教堂等。多摩大教堂是一座十二世紀羅馬式 的建築,教堂的大圓頂天花板上,是柯勒喬一 五二二年至一五三○年所繪的「聖母升天」, 這是他藝術的高舉,也是巴洛可風格天頂畫的 先驅;鐘樓是十三世紀初期的哥德式建築。 多摩教堂東側是聖喬凡尼教堂,正面為巴 洛可式,建於十七世紀,文藝復興式的內部圓 頂上,柯勒喬也曾繪製有天頂畫「基督升天」 和教堂後殿的壁畫,但現在只留下部分畫面題 為「聖母加冕」。此外還有帕爾馬公爵法爾內 塞(Farnese),在十六、七世紀所建的皮羅 塔宮(Palazzo della Pilotta)及官邸,雄偉 壯麗。 法爾內塞劇院,一六一八年開工,十年後 啟用,巨大的長方形木造舞台,前方有突出的 台口;設計具有特色,使舞台顯得又深又遠, 為現代劇院的雛形。二次大戰時曾遭戰火燬壞 ,現在的劇院是以後重建的。 費拉拉(Ferrara)是義大利艾米利亞羅 馬涅地區、費拉拉省的省會。位於波隆那東北 方四十七公里的波河三角洲頂點,東北距威尼 斯一一八公里,南往佛羅倫斯一五一公里,東 至亞得里亞海五十多公里,居鐵、公路幹線上 ,交通十分方便。 公元七五三年費拉拉這個名字才出現在史 籍之中,十世紀成為獨立社區,曾先後屬於多 位伯爵和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等,其間被埃斯泰 統治就達三百年之久。也曾經是強大的公國與 文化中心,政治、經濟發展蓬勃,一八五九年 併入教皇轄區之後,地位顯然下降,一八六○ 年納入義大利版圖。這裡自古就是富饒的農業 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發展迅速,生 產化工製品、酒精和鞋等,人口約十八萬,現 在是大主教區。 這個城市有著清靜的花園廣場和鬱鬱的長 街,有一股羅曼蒂克的中古情懷,是義大利人 最愛逗留的地方。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主要 的有埃斯泰城堡(Estense),周圍有護城壕 溝。城堡南面是圓形的多摩教堂,融合了羅馬 式與哥德式的建築,宏偉壯麗;內設的多摩博 物館收集了許多油畫學校師生的作品,包括雅 各布的傑作聖母像。 一三九一年創辦的大學,是一幢文藝復興 式的建築,圖書館內收藏豐富,其內珍藏著十 五世紀義大利名詩人阿里奧斯托(Ariosto) 的手稿,他以文藝復興時期不朽巨作「瘋狂的 羅蘭」而聞名,此書被認為在內容和形式上都 使藝術和精神境界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這裡還 有另一位文藝復興時的詩人塔索(Tasso)的 手稿,詩的內容以一次十字軍東征為主要情節 ;在一五七五年完成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是其成名傑作;但塔索一直生存在潛意識的享 樂主義與宗教道德觀念衝突之中,而失去平衡 、陷入憂鬱,而導至精神失常,一五九七年起 長達七年被關在醫院。 市內還有十五至十六世紀的宮殿,城東的 外壁用鑽石切割法建造迪亞曼蒂宮,原為埃斯 泰家族的別墅,現內設有美術館和博物館,陳 列十五世紀名畫家佛蘭西斯科(Francesco) 和他弟子的繪畫;盧道維科宮現在已改為考古 博物館;聖克里斯多佛羅(S. Cristoforo)教 堂、聖方濟各教堂、科帕斯多米里修道院等都 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都值得參觀。 皮亞琴察(Piacenza)是艾米利亞羅馬 涅地區皮亞琴察省的省會,位於米蘭東南方六 十七公里的波河南岸,是鐵路幹線上的樞紐, 地勢十分重要。公元前一八七年時為艾米利亞 商旅大道的終點站,後來更是古羅馬幾條主要 大道的交會點,十二世紀成為自治城市,曾是 抵抗紅鬍子的倫巴底同盟主要成員。由於它的 繁榮重要,成為維斯康提(Visconti)和斯福 才(Sforzesco)兩個家族極力爭奪的目標。 十六世紀,在法爾內塞(Farnese)家族統治 下日漸繁榮,後來又曾屬於教廷和法國。 這個城市物阜民豐,土地肥沃,是歷史悠 久的穀物種植地和葡萄栽培中心。輕工業發展 迅速,有化學工業和傢俱製造業。全市人口約 十二萬人。 市區內仍留有古羅馬時的長形街區圍繞著 城牆,到處洋溢著中世紀的氣氛。市中心區是 卡維里廣場(Piazza del Cavalli),面對廣 場的市政府大廈,是一幢倫巴底哥德式建築, 市府前兩座騎馬塑像,是法爾內塞家族的成員 。一一二二年開始建造、一二五三年完工的磚 砌多摩教堂,是倫巴底羅馬式建築的典範。其 他著名的中世紀教堂有聖西斯托(S. Sisto) 教堂,這是拉斐爾完成名畫「西斯汀聖母」的 地方;以及聖安東尼(S. Antonino)教堂、 聖薩維諾教堂、聖方濟各教堂和坎佩尼亞聖瑪 利亞教堂等。 利密尼(Rimini)是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 重要的港市,瀕臨亞得里亞海,據馬雷基亞( Marecchia)河口,位於佛羅倫斯東北方一七 六公里、西北至波隆那一一二公里。古時名叫 阿里米尼,是艾米利亞大道和弗拉米尼亞大道 的交叉點。羅馬時代這個城市先後由拜占庭、 倫巴底和法國統治,十二世紀成為獨立社區後 ,一直是教廷和王室爭奪的對象。一二九五年 馬拉泰斯塔家族開始主宰著這個城市,一四六 一年為教皇庇護二世(Pius II)剝奪,以後 除了短暫的被法國佔領之外,都是在教廷管轄 之下,一八六○年歸屬義大利。 在交通方面,利密尼是鐵、公路交通樞紐 ;設有飛機場,有航班與其他城市聯絡;還有 海輪南往安科納,北通拉韋那、威尼斯等港市 。經濟上主要財源來自觀光業,一九二○年在 海濱建立長達十六公里的遊覽區之後,發展迅 速;平緩美麗的海灘旁,設有豪華的旅館和海 濱大道,經常舉辦國際性的展覽、體育活動和 音樂會等活動,造成一波一波的盛況。這裡土 地肥沃,盛產糧食和各種水菜。工業方面有鐵 路修配廠和各種加工廠。人口約十四萬。 馬拉泰斯塔家族統治這個城市時,曾在此 修建了城防工事和馬拉泰斯塔廟;一四四六年 潘多爾夫建造的城堡和城牆遺蹟,仍有部分完 好;馬拉泰斯塔神殿內有雕刻精美的異教徒人 像。此外,還有古羅馬遺留的奧古斯都拱門、 圓型劇場、一二○四年建造的德拉倫戈宮( Palazzo dell'Arengo)和中世紀文藝復興式 教堂等。 亞歷山德里亞(Alessandria)是義大利 西北部皮埃蒙特地區亞歷山德里亞省的省會, 位於米蘭西南方九十五公里處的塔納羅( Tanaro)河與博爾米達(Bormida)河的交 匯口,熱那亞在它南方七十七公里,交通發達 ,是鐵、公路樞紐。有肥沃的土地,農業豐富 。這個城市一一六八年才建立,但發展快速, 一一七五年成為主教區,十四世紀由米蘭的維 斯康提(Visconti)家族在治理,一七九六年 發展為法國馬倫戈(Marengo)省的省會, 十九世紀初為皮埃蒙特的自由運動中心,各項 建設得而施展。工業也能多方面發展,尤以製 帽業最為著名,也是重要的農業和酒類市場。 市內著名的建築物有多摩教堂和哥德式的 聖瑪利亞教堂等。 庫內奧(Cuneo)是皮埃蒙特地區庫內奧 省的省會,位於米蘭西南方二一二公里,東南 至第勒尼安海邊的熱那亞一四六公里,南離法 國邊境僅三十多公里。傑索(Gesso)與斯圖 拉迪代蒙泰(Stura di Demonte)兩河在此 相會。交通方便,是鐵路樞紐,可北通杜林、 南至法國邊境、西往熱那亞;公路更是四通八 達。人口約六萬五千人。這裡風景美麗、土地 肥沃,人民以農為主,還種植水莫和養蠶,是 生絲和核桃的市場,有食品加工、冶金和絲織 等行業。 這個城市雖然晚至一一九八年才建立,但 因先後被安茹王朝、薩伏依王朝和法國統治過 ,也留有不少古蹟,分為舊城和現代化的城區 兩部分,中間由斯圖拉迪代蒙泰河自然劃分, 由一條大橋相連。名勝古蹟有建於公元十世紀 的哥德式大教堂,建於一二二七年的聖方濟各 教堂,以及十八世紀建造的市政廳等。 諾瓦拉(Novara)位於米蘭西方四十七 公里阿戈尼亞(Agogna)河岸,是義大利皮 埃蒙特地區諾瓦拉省的省會。原來是古羅馬帝 國的殖民地,五世紀被毀,漸漸重建至六世紀 成為一新社區,一一一○年又被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亨利五世所焚燬,後來成為倫巴底聯盟成 員。曾先後屬於米蘭、奧地利和薩伏伊。在第 一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中,這裡曾發生過有名的 諾瓦拉戰役(Battle of Novara)。義大利 薩丁皮埃蒙特國王阿爾貝特、撕毀了一八四八 年八月在庫斯托扎戰敗後所簽署的停戰協定, 奧地利拉德茨基元帥在一八四九年三月二十三 日,率領七萬名軍隊在諾瓦拉澈底擊垮阿爾貝 特的十萬大軍,阿爾貝特被迫在一八四九年八 月九日再簽訂條約,向奧地利賠款六千五百萬 法郎。這次戰敗也導致他的遜位,由他的兒子 艾瑪努二世繼位。 這個擁有十一萬五千名人口的城市,是附 近地區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主要經濟收入是 靠對外銷售稻米。工業也很發達,有紡織、化 工和印刷業,設有阿戈斯蒂尼製圖和地理學校 。著名的建築物有大教堂,附屬的洗禮堂是古 早的遺蹟;聖高登齊奧(S. Gaudenzio)教 堂、中世紀重要家族斯福才所建的城堡遺蹟及 市立博物館等。 拉斯培齊亞(La Spezia)是佛羅倫斯西 北方一五二公里第勒尼安海的港市,行政區域 屬於利古里亞地區,是拉斯培齊亞省的省會, 也是義大利重要的海軍基地和軍港,人口約十 五萬。這裡早在羅馬時代已有人定居,一二七 六年之後,由熱內亞、法國和薩丁王國等先後 管理,一七二○年之後由薩伏依王室統轄。 這個港市的工業有煉油、機械和造船等, 但天然氣、石油和煤等燃料需仰賴進口。這裡 旅遊資源豐富,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中海燐絢巖 岸、白色綿長的沙灘、中世紀偉大的城防工事 聖喬治城堡、十五世紀宏偉的大教堂、城內考 古博物館內珍藏的史前人形巨石柱和古羅馬遺 物,以及設在海邊的海軍兵工廠、海軍博物館 所展示的舊船和工藝品等,都值得一看。 從城區的海岸往南延有一個向南突出的海 胛,共有諾瑪喬爾(Riomaggiore)、馬納羅 拉(Manarola)、科里吉利亞(Corniglia) 、維納札(Vernazza),以及蒙特羅索( Monterosso al Mane)等五個有名的村落, 除高聳的斷岩、美麗的風光之外,每個村落都 有十四世紀哥德式的教堂。尤其是蒙特羅索四 周的城牆、十四世紀的聖喬凡尼(San Giovanni)禮拜堂和中世紀的市街,相當具 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值得前往一遊。 離城四十五公里有一個海濱浴場,這裡為 棕櫚樹、松樹、橄欖樹,以及碧藍的海水和高 聳的山巒,構成了迷人的景色,加上兩座白沙 的海水浴場,吸引來自世界各國的觀光客。 由拉斯培齊亞到熱那亞約一百一十公里的 東海岸(Riveiera Di Levance)。這一帶冬 季溫暖,夏季炎熱,全年陽光普照,植物種類 繁多,花卉四季都可以大量栽種,並供應北方 市場。如果開車沿著海岸向西北西的方向,沿 途可以欣賞到海岸景色嵯峨壯麗,海上風光引 人入勝,到熱那亞約需兩個小時,每到冬季更 是遊人如織,成為熱門觀光路線。 拉巴洛(Rapallo)城是熱那亞東方約三 十公里處的小城,位於菲諾港(Portofino) 海灣的角落內,是一個交通方便、依山面海、 氣候宜人,有歷史文化、也有現代建設,以花 的樂園和廣闊的海濱聞名的地方。 另外它的名聞遐邇,是因為一九一七年同 盟國會議,以及一九二○年義大利與南斯拉夫 、俄羅斯、德國的締結友好條約等國際性的會 議、活動在這裡舉行,因緣際會使得這個小鎮 在一九五六年升格而設市。現有居民四萬二千 多人,生產紡織品、水泥和特種鋼等,但以旅 遊業為主要經濟來源,市內的旅遊設施完備, 有豪華的旅館、漂亮標準的游泳池,加上當地 人的熱情迎客,使旅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市內的古蹟有十六世紀的城堡和十二世紀 的聖方濟各教堂;每年七月的火祭及九月的聖 米迦勒祭,也使得觀光客趨之若騖。 菲諾港(Portofino)位於熱那亞東方三 十公里處、突出海面的菲諾海角(Penifola di Portofino)尖端,是東海岸,義大利話叫 東里維耶拉(Riviera di Levante)地區最具 魅力的休閒所在,遊客川流不息。這是一個風 景如畫般的小漁村,海拔四百三十公尺的菲諾 山直逼海岸,一個躲在山腳下自然形成的迷人 港灣中,有許多世界聞名的電影、電視名星的 豪華別墅,港中排列著遊覽船、漁船和豪華遊 艇;沿岸的海水浴場沈浮著快樂的遊人,似乎 樂不思蜀。 漁村北面有一座契爾瓦拉修道院,一三七 七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一世(Gregory Xl)路 過這裡時,曾在此小憩。一五二五年帕維亞戰 役法國失敗後,法國的法蘭西斯一世也曾被監 禁於此。這裡生產的一種花邊十分典雅,是十 八世紀一般人縫製在枕頭上的。 薩沃納(Savona)市是利古里亞區薩沃 納省的省會,有相當古老的歷史,公元前二○ 五年是迦太基反對古羅馬的同盟,後來又和熱 那亞結盟。公元一八○五年併入拿破崙帝國, 一八一五年加入薩丁王國,一八六一年歸屬義 大利王國。這座擁有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坐 落在熱那亞通往法國邊界的沿海鐵、公路幹線 上,交通方便,城市已完成現代化建設,現在 是義大利的第五大港口。修船和拆船是當地居 民最主要的行業,工商業也很盛,是全國冶鐵 工業的重要中心,有機械、電機和食品加工等 工業。當地出產一種彩陶,歷史悠久,畫面風 格獨特,外表樸實無華。大多數仿十七世紀的 製品都是在白埂上用藍色繪出風景、船舶、動 物、花鳥和人物的圖案,也有在翠綠色的埂上 用棕紫色或其他顏色繪出類似圖案,很受觀光 客的喜愛。這裡主要的名勝古蹟有文藝復興時 期的大教堂、德拉羅韋雷宮(Palazzo della Rovere)、為紀念當地詩人基亞布雷拉( Chiabrera)而建的基亞布雷拉劇院、帕里瑪 (Priamer)。乙城堡和市立美術館等。 阿拉西奧(Alassio)市位於薩沃納西南 四十多公里的海濱,是「棕櫚的里維耶拉」( 棕櫚海岸)的終點和「花的里維耶拉」的出發 點。由阿拉西奧到薩沃納沿地中海這條路,樹 綠海黛、多棕櫚,通常稱為「棕櫚的里維耶拉 」;由阿拉西奧到法國邊境溫蒂米利亞( Ventimiglia)約七十公里長的美麗海岸,種 滿了橄欖樹和作為香水原料的各種花卉,這就 是吸引觀光客最大魅力所在的「花的里維耶拉 」。這個旅遊城市距離熱那亞九十公里,坐火 車約一小時。 這裡因為臨海,陽光溫馨終年不斷,因此 成為世界聞名的度假勝地,各級旅館、大飯店 八十多家,床位超過八千個,住宿非常方便。 遊樂設備、高爾夫球場等都很完善。弧形的白 色沙灘,迎著陽光閃耀迷人的光芒,沙灘上種 植著一排排椰子樹,沿岸的步道長達四公里; 丘陵上、樹叢中點綴造型典雅的別墅,彷若法 國尼斯出現,市區內中古風韻猶存,一五○七 年建造的聖安布羅塞(Saint Ambrose)教堂 和鐘樓、十六世紀為監視海盜而建的瞭望台, 似乎幽幽的在訴說著它們昔日的成就。每年八 月,這裡舉行的選美大會非常有名;國際釣魚 大賽、划船賽等,也是吸引觀光客的誘因。 因佩里亞(Imperia)是義大利利古里亞 地區因佩里亞省的省會,也是「花的里維耶拉 」的行政中心,位於阿拉西奧西南十一公里的 地中海濱,沿海邊向西南距法國溫蒂米利亞約 四十公里。這是一個人口四萬多的小城,一九 二三年由毛里齊奧港(Porto Maurizio) 奧內利亞(Oneglia)和一些村莊合併成市, 位居熱那亞至法國溫蒂米利亞和尼斯的鐵、公 路幹線上,是工商業中心;又因毛里齊奧港曾 為古羅馬港口,且在歷史上先後屬於熱那亞、 法國和薩丁尼亞王國、薩伏依王朝和皮埃蒙特 ,所以可見這也是一個地形重要的港口。 這裡山明水秀,綠樹濃蔭,風光明媚,是 重要的海濱休憩地和旅遊區,同時也以橄欖和 花卉的生產出口而著名;另外,化學工業也很 發達。 聖雷莫(San Remo)是義大利西部海岸 最西的港市,距法國邊境僅十餘公里,位居因 佩里亞西南約十四公里的鐵、公路幹線上,是 「花的里維耶拉」最有名的休閒地,是全國最 重要的花卉市場,玫瑰花、茉莉花的集散中心 ,向歐洲大陸出口鮮花,義大利花市內、外銷 交易都以這裡為中心,使「花的里維耶拉」名 不虛傳。據說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樂」就 是在這裡美的感應之下完成的。這裡也是橄欖 和檸檬的種植區,人口約六萬五千。 這個城市分為舊城與新城兩部分,舊城位 於山坡上,可沿羊腸小徑到達,上面有十二世 紀的聖西羅(S. Siro)大教堂和一六三○年 建造的科斯塔聖母像(Madonna della Costa )聖殿等古蹟;教堂後面是海拔一千三百公尺 高的山,有纜車可乘,需時四十五分鐘,由山 頂俯瞰聖雷莫城,風景很美。 新城有熱鬧的市街,有市政府經營的賭場 ,有羅列著各式船艇、可停泊大型遊艇的碼頭 ,以及別墅、公園和遊樂場,海岸超過兩百五 十家以上的飯店,以應接追逐「花的里維耶拉 」的觀光客。這裡交通方便,距離熱那亞約一 百四十公里,有火車可達,需時約一小時四十 分鐘;由法國尼斯搭巴士前來,也只要一個多 小時。 烏迪內(Udine)是東北部靠近亞得里亞 海的城市,同時也是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 Friuli Venezia Giulia)地區烏迪內省的省會 ,西南距威尼斯一百二十八公里,有鐵、公路 相通。這個位居義大利東北角的城市,東面距 離南斯拉夫僅二十多公里,北面去奧地利也不 到一百公里,是邊境重要的城市和軍事要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曾將軍事指揮部設在 這裡,第二次世界大戰被盟軍列為重要攻擊城 市轟炸,遭嚴重破壞。現在是繁榮的貿易和工 業中心,有製革、棉紡、機械和煉鐵等工業, 人口約十二萬。這裡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安放 陣亡將士的藏骨堂;建於一五一七年的古城堡 ,現已改作博物館和美術館,館內有提埃坡羅 (Tiepolo)的壁畫,十分珍貴。 提埃坡羅是十八世紀最優秀的大型裝飾畫 家,他用色鮮豔明快,甚而從荷馬和塔索等詩 人的不朽詩篇中,選擇充滿田園意味的情節, 配以清新優美的風景畫面入畫。他在烏爾茲堡 完成的巨幅韋像天頂畫,被譽為是象徵讚美十 八世紀人文主義的傾向。 的里雅斯特(Trieste)是東北部亞得里 亞海的里雅斯特灣的港市,面向威尼斯,隔海 與威尼斯相距一百六十四公里,背倚義大利邊 境與南斯拉夫相鄰,位處通往南斯拉夫鐵路的 隘口,曾經是奧匈帝國主要港口,地位重要。 早在公元前一七七年已由古羅馬掌控,義 大利國王洛泰爾二世(Lothair II)在公元九 四八年宣佈這個城獨立,但一直為強鄰覬覦, 一二○二年為威尼斯佔領,但全城為爭取自由 一直奮鬥不懈。一三八二年接受哈布斯堡的利 奧波德三世(Leopold III)保護,後來又逐 漸由奧匈帝國接手管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英、法、俄三國在倫敦開會,討論戰後有關 奧地利土地事宜,基於這個城市在一九一○年 戶口普查中證實有三分之二是義大利人,於是 在簽定的秘密文件內,同意義大利以和平方式 獲得此市,一九一八年義軍因而進城佔領。一 九四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投降,德國 進兵奪取的里雅斯特,企圖將它用作德國南部 的出海口;一九四五年南斯拉夫狄托元帥,又 率軍把它搶了過來;一九四七年戰後對義和約 ,規定的里雅斯特港為自由港,由聯合國安理 會予以保護。將全港分為南北兩區,A 區包括 市區由英美軍事共同管轄,B 區則歸南斯拉夫 ;一九五四年各國又會合談判達成協議,決定 將A 區中的市區、以及B 區的兩百三十六平方 公里劃歸義大利管轄,義大利則同意該市仍為 自由港。一九七五年十月義大利和南斯拉夫兩 國再度協商,決定義大利將以往在B 區所有的 權力歸還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港的歸屬問題 終於底定。 一九五四年之後,局勢的安定為的港帶來 繁榮,海運蓬勃發展,一九六三年弗留利― 威 尼斯朱利亞自治區成立,的港成為首府,經濟 貿易也隨之成長。的港的經濟支柱來自海運業 ,但需要一面與南斯拉夫的里吉卡(Rijeka )港作競爭,一面進行以中東各國為主的貿易 ,同時還要作往中歐各地輸送石油的起點,海 港的設施效力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過去來自東北每秒速率超過四十公尺的強 風,往往為的港帶來嚴重的災情,為了避開來 自瓦爾康一帶的強風,市區已向卡爾索台地斜 側丘陵延伸。目前在古老的市區中心,是位於 聖裘斯托山丘陵的斜坡面,以及現在僅用來作 地方運輸的舊港之間;北邊是維多利奧港,西 邊則是有現代化設備的杜卡亞奧斯塔港。 這個人口約二十五萬的港市除海運外,工 業方面的機械、製紙、藥品、木材、石油和食 品等工業都相當發達。市內古羅馬遺蹟有劇院 、牌樓等;在以德語為日常語的舊城區中,有 一座建於一四七○年至一六八○年間的城堡, 現在已設為博物館,展示中世紀各類古物。 特倫托(Trento)是義大利北中部特倫 蒂諾上阿迪傑(Trentino-Alto-Adige)地區 特倫托省的省會。它的位置大約在米蘭、威尼 斯和瑞士、奧地利邊境的中心,位處義大利北 上至奧地利的鐵路幹線上,瀕臨阿迪傑河。 在古代由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區的雷提亞人 (Raetian)建城,後來是成為古羅馬殖民地 和重要的軍事基地,也曾經是倫巴底公國和法 蘭克人的領地中心。天主教第十九次普世會議 ,經過屢次的挫折一五四五年終於在這個城市 開始舉行,其間參與的各國及教皇,因政治因 素、軍事衝突、意見的相左等因素,會議多次 中斷,至一五六三年才完滿閉幕,而特倫托也 因這次曠世紀的長會而名揚天下。後來又曾先 後被法國和奧地利統治,一九一八年第一次大 戰之後才列入義大利的版圖。 這個人口約十一萬的城市,交通方便,有 鐵、公路及航空與外界連絡。出產蔬菜水葉, 也有紡織、印刷和輕型機械等工業,旅遊也很 發達,美麗的加爾達湖就在它西南方約三十公 里處。市內的古羅馬時代遺蹟,有古羅馬城牆 和劇院;羅馬式的大教堂和聖阿波利納雷(S. Apollinare)教堂,莊重宏偉;一五二○年建 造的聖瑪利亞馬吉雷(Sta. Maria Maggiore )教堂,以及國立博物館所在地的康西利奧( Consiglio)城堡等,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博爾札諾(Bolzano)是特倫蒂諾上阿迪 傑地區博爾札諾省的省會。它的位置在特倫托 北方六十公里,處於通往奧地利的鐵路線上, 北距奧地利邊境僅約五十餘公里,是進出奧地 利的重要城市,人口約十一萬多。 這裡中世紀才建立居民點,一五三一年由 蒂羅爾(Tirol)伯爵管轄,一八○五年併入 巴伐利亞,之後曾屬於奧地利帝國。一九一八 年歸屬義大利。十二萬多居民中大多說德語。 這是一個人文蒼萃、各業都很蓬勃的城市 ,市內商貿繁榮,旅客充斥,有熱鬧的市集, 也有電力、冶金、生產汽車、紡織和機械等工 業,還出產可口的葡萄酒。文化教育水準也很 高,設有音樂學院和博物館。老城區的著名古 蹟有多摩大教堂、十四至十五世紀教區教堂, 多米尼克會修道院、十四世紀聖方濟各會教堂 。另外還有藏存著市政府檔案的馬雷奇奧( Mareccio)城堡,珍存著一四○○年騎士時 代壁畫的龍科洛(Roncolo)城堡等。 西西里島風光旖旎 西西里(Sicily)島的義大利文是Sicilia ,有太陽島之稱,東北角與義大利本土的半島 西南角相距不到五公里。是地中海最大的島嶼 ,面積兩萬五千四百六十平方公里,加上附近 的小島約二五○平方公里,合組成西西里自治 區。它的位置在地中海的心臟地帶,是歐洲來 往的要衝,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東隔狹 窄的美西拿海峽和義大利半島相望,西南和北 非的突尼西亞相距約一百六十公里。人口約五 百多萬。 這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島嶼,在一 萬多年以前,這裡已有居民。公元前一世紀時 ,羅馬最偉大的演說家、政治家兼作家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曾經讚譽西西 里是古希臘最大、最美的都市。古希臘龐大宏 偉遺蹟,島上仍然處處都是,說明古希臘統治 時期對這裡的重視。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是 今日研究古希臘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希臘勢力衰退後,取而代之的是在北非 日益強大的迦太基帝國。到了公元前三世紀中 期,又受羅馬帝國的統治,羅馬人雖然對西西 里的影響沒有希臘那麼深遠,但也在島上留下 了為數可觀的遺蹟。隨之而來的有北非的阿拉 伯人、北方民族,以及哥德人都覬覦過這個島 。今日島上南部的房屋在牆壁上漆上白色,島 上的方言,無一不是受了阿拉伯人的影響;他 們還將柑橘、杏仁等移入種植,也為西西里島 點綴上多種色彩。此外為數不少的北方種族, 也不時的在侵擾著西西里島,在公元前後主要 的是閃族(Semite) 的侵入。此後,由於戰 爭而留下來成為佔領者的還有埃及、敘利亞、 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區的回教徒,佔領了西西里 島約八十年之久,因此回教的氣息也處處可見 。公元一千年後,盤據在島上的首先是法國的 諾爾曼人將近一個世紀的統治,又為這裡帶來 了東方拜占庭和西方諾爾曼兩者混合融和的獨 特建築風格。 公元一一九八年,德國國王腓特烈二世( Frederick II)控制了西西里島,定都於巴勒 摩,在他英明的領導下,各業興盛,科學家、 詩人、音樂家和藝術家都竭盡心力,共聚一堂 ,文化藝術上的成就尤其是開花結果,是中世 紀的黃金時期。西西里詩派的出現,不僅對西 歐文學影響很大,其所採用的十四行詩及變形 體,也就是文藝復興時主要詩歌形式。影響所 及,歐洲各地也風起雲湧競相效法,傳至英國 經過修改成為英國式十四行詩,即莎士比亞詩 的型態。 公元一二八二年西西里島發生了一次反統 治者的驚人喋血事件,那就是著名的晚禱戰爭 (Sicilian Vespers);當時統治西西里的是 法國的安茹(Avjou)家族。三月三十日復活 節的星期一,巴勒摩城外一個教堂正在舉行晚 禱時,教徒因細故遭到法國士兵的侮辱,憤怒 的西西里人殺死了那些士兵;當夜城裡的兩千 法國居民也慘遭屠殺,而且反法行動很快波及 西西里全境,但西西里人缺乏武力而向亞拉岡 (Aragon)求援;八月三十日亞拉岡人在特 拉帕尼(Trapani)登陸,與法軍接觸爆發了 西西里晚禱戰爭。法軍有教廷、義大利教皇、 法王菲力普三世(Philip III)的支援,亞拉 岡則得到義大利皇帝派去的軍援,戰爭持續了 十三年。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亞拉岡獲得了這 個王國,從此開始了在島上長期的統治。 西班牙統治期間,西西里人也反抗不斷, 義大利的黑手黨就是這個時期興起為反抗統治 者而成立的地下組織,但每次都遭鎮壓下來, 但西班牙也為島民帶來了宗教信仰。後來由於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西西里被奧地利哈布斯 堡王朝侵佔。一七三四年,波旁王朝的西班牙 軍隊又戰勝哈布斯堡王朝,使西西里第一次成 為獨立的國家。一八四八年一月,義大利革命 在西西里爆發;一八六○年,加里波第率領千 人團攻佔西西里,成立臨時政府;一八六一年 ,西西里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 這個島嶼人口五百多萬,是一座火山遍布 有險峻山岳的火山島。其中以埃特納(Etna )火山最具代表性,是全島的最高點,山體約 佔卡塔尼亞省的一半面積,地震活動頻繁,是 世界著名活火山之一。島上的主要山脈,是從 義大利半島的亞平寧山脈延伸過來的。島東北 部濱海的佩洛里塔尼亞山脈向西南伸展成兩條 山脈;一條是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的內布羅迪山 脈,另一條是海拔兩千零一十三公尺的馬杜萊 山脈。 西西里緯度不高,地勢北面高南面低,屬 地中海氣候型。夏季乾燥炎熱,氣溫常高達攝 氏三十度左右;中南部常有來自北非的熱風侵 襲。秋冬溫和多雨,東北部美西拿海峽一帶年 雨量近一千公釐,中部和西北部約六百三十五 公釐,南部只有三百八十公釐。 一般說來,西西里森林不多,只佔土地的 百分之四;河流也短而急,但陽光充足、氣候 溫和,適於旅遊,一年四季遊客不斷,觀光業 的收入,超過國民收入的一半,彌補了土地的 貧瘠。工業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和採礦業,這裡 盛產石灰石、瀝青、鹽,並有採油、煉油和石 化工業等。農業方面以小麥為主,盛產柑橘、 檸檬等水莫,產量佔全義大利的百分之九十, 另外葡萄也很多。因為四面環海,魚穫豐富。 這裡有未被人破壞的自然景觀,祥和寧靜 的古鎮、遺蹟和好幾千座教堂、寺廟,以及海 岸誘人的白色沙灘;還有深受遊客喜愛的海濱 遊樂區、一年四季之中配合各種節日而舉辦的 慶祝活動,更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土特產民俗工 藝品,真是旅遊者趨之若騖的天堂。 西西里交通發達,對外以航空為主,從羅 馬有國內線航班到達島上的各主要城市,航程 約一小時。還可以利用鐵路和海運聯運,渡過 海峽約需四十分鐘。在島內交通方面,鐵路和 高速公路密布全島,另有環遊全島的遊覽巴士 ,全部參觀行程約五天。鐵路以美西拿海峽為 起點,有往北海岸和往東海岸的兩大主線,往 北海岸的鐵路線可分別到達巴勒摩和特拉帕尼 ;往東海岸的鐵路可抵達卡塔尼亞和西拉庫薩 等城市。 在住宿方面,島上各大城市的主要觀光區 內都有各種層次的旅館,設施都很完善,觀光 客不愁沒有地方投宿。 在飲食方面,西西里島的菜餚,明顯地受 阿拉伯的影響,因此與一般義大利本土的菜略 有不同,以魚、蔬菜和各式乾麵為主。比較有 名的菜主要有七道,其中最出色的有卡帕納塔 (Caponata),是將茄子、洋蔥、蕃茄和乾 肉等油炸之後,澆上甜酸醋而成。有一道菜是 用粗的通心粉加上松果、醋,送進烤爐烘製而 成。另一道名菜的製作方法是將通心粉淋上茄 子醬、蕃茄醬、碎肉醬及蝦醬等製成。西西里 脆餅,是把半圓形的義大利脆餅放入鍋內油炸 。阿倫西尼(Arancini)是將白飯、蕃茄、 碎肉醬、豌豆、乳酪和醋等混合攪拌後,捏成 丸子狀,再放入鍋中油炸。除此之外,水果和 水果糕餅也很可口誘人,有一種叫做「血柑橘 」的水莫,顏色鮮美,風味也極為特殊。這裡 做糕餅的方式大都是由阿拉伯傳入,著名的是 一種加入杏仁餡調上橘肉糖的水莫蛋糕冰淇淋 ,顏色鮮豔,形狀像水葉,據說原創者是一位 修女。 娛樂方面,每年四月下旬到九月,都舉辦 一種「西西里的旋轉木馬(The Sicilican Carousel)的活動,全年十七次,每星期二 由卡塔尼亞出發,行程為八天七夜,環西西里 島一周。 在購物方面,島上土特產品最富趣味的是 用作慶典節日裝飾用的手工藝品馬車,上面有 色彩斑斕的繪畫,以及作十字軍打扮的傀儡。 島上最令人難忘的觀光點是地下墳場。在 地底下有一條條縱橫交錯又相連的通道,形成 一個地下墓園。每條通道都是用墓碑鋪成路面 ,供人行走,排列著一些經過處理的乾屍,數 百年不變地讓人瞻仰。 西西里島上有許多城市值得拜訪,其中的 巴勒廉(Palermo)是西西里的首府,是一個 天然良港,位置在島的北岸,瀕臨第勒尼安海 的巴勒摩灣,為腓尼基人建立的古老城市,公 元前二五四年曾被羅馬人攻佔,公元八三一年 阿拉伯人征服此地,作為西西里酋長國。回教 勢力統治時期成為與北非貿易的中心,地中海 地區商人湧入,人口大增,同時引進了農業新 技術。從一一三○年,諾爾曼人在西西里島建 立了諾曼第王國,是巴勒摩極盛時期,希臘、 阿拉伯、猶太和拉丁人對於這裡生機勃勃的文 化都貢獻了不少心血,留下了不少有特色的古 蹟。十六、七世紀,巴勒摩在西班牙管轄下進 行重建工作,修築了大道,也興建廣場和教堂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裡遭到了戰火嚴 重的摧殘。 這個人口約六十萬的新興城市,交通十分 方便,蓬塔拉依基機場有班機與國內各大城市 聯絡;水上交通方便,巴勒摩港與那不勒斯、 突尼斯,以及美國、加拿大和德國之間客、貨 輪往來頻繁。這個西西里的工商業中心,工業 方面有機械製造、化工和印刷等。主要貿易向 美、加、德等國輸出,有柑橘、穀物、鮮魚和 化工品等。 巴勒摩的市街顯得擁擠不堪,屋子一幢接 著一幢,似乎已填滿每一寸可以利用的空間, 狹窄的街道,彎彎曲曲的像在玩捉迷藏;全市 最寬的街也只有兩線車道。城裡許多露天市場 ,來往的人群和貨物都擠在窄小的人行道上, 形成獨特的景觀。 這裡也有旅館供人投宿,比較重要的有埃 吉亞密大飯店,距離港口三公里,是一家海濱 休閒遊樂飯店,附設酒吧、餐廳、夜總會、舞 廳和保齡球館,擁有一百二十間客房。帕爾米 (Palme)大飯店距離港口只有五百公尺,共 有一百八十三間客廳,交通十分方便。波利特 瑪宮(Politeama Palace)位於市中心,共 有一百零二間客房。世紀大飯店位於方形廣場 旁,共有一百二十二個房間,附設有餐廳。波 特(Ponte)飯店靠近巴勒摩港,擁有一百三 十七間客房及一個餐廳。 這裡有好幾百家餐廳,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查爾里斯敦(Charleston)、戈爾曼德斯( Gourmand's)、奇馬德(Chamade)、德卡 傑利亞聖佛朗西斯科(Focacceria San Francesco)、賈迪諾(Giardino)、利吉勒 (Regine),以及荷斯翠利亞佛德南杜( Hosteria Ferdinando)等餐廳。 在購物方面,這裡有許多富鄉土氣息的土 特產品,比較受歡迎的有琺瑯質器皿、陶器、 刺繡和手工織墊布等。 城裡值得參觀的地方很多,諾曼王宮囊括 了所有諾曼藝術的精粹,在國立畫廊裡完整而 有系統的展示著,仔細描述了拜占庭、諾爾曼 和羅馬藝術的變遷過程。市區中心的方形廣場 (Ouattro Canti)有許多西西里風味的巴洛 克式建築,表現出濃厚的平民氣息。廣場附近 有巨大的噴水池。比里尼(Bellini)廣場上 建有巴洛克風格的瑪托拉納(Martorana) 教堂,還有兼有諾爾曼和阿拉伯風味的聖卡塔 多(San Cataldo)教堂,深具獨特氣氛。 這裡有座聖露西亞修道院,牆上列掛著銀 製的身體器官,心、田月、肝、眼睛、頭和手等 ,西西里人相信,聖露西亞的神力,能幫助人 們消除身體上的各種病痛。 靠近海邊的阿巴泰里斯(Abbatellis)宮 殿裡,設有一座西西里國立美術館(Galleria Naziondo di Sicilia),館內的壁畫,以及 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墨西拿的一幅傑作「預知受 孕」,都值得前往一看。 國立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是西西里最完備的考古學博物館 。位於中央車站北方一公里處,珍藏著古希臘 雕刻品和出土的藝術品。 蒙雷阿萊(Monreale)位於巴勒摩西蓆 十公里處,是西西里島西北部一個古鎮和大主 教區。這個城名的意思是「國王之山」,最早 是在一處本篤會隱修院周圍發展起來的。本篤 會是天主教一批修會的聯合組織,到九世紀以 後,本篤會隱修院在歐洲一帶已發展為主要經 籍研究和學術中心。從現在蒙雷阿萊隱修院保 留下來的壯觀迴廊,可想像當年的規模。 這個小鎮是柑橘的產地,也是水果和橄欖 的集散中心,因此有「黃金盆地」的美譽,人 口約兩萬五千名。 鎮內的蒙雷阿萊(Monreale)大教堂, 由諾曼王威廉二世在十二世紀時建立的,傳說 這座教堂在中世紀是首屈一指的教堂,它的建 築巧妙是揉合了諾爾曼、拜占庭、義大利和回 教國家的風格。教堂裡拜占庭馬賽克拼飾畫遠 近馳名,共計一百三十塊馬賽克描繪著聖經故 事。通往附近修道院的長廊上,還分列阿拉伯 風格的圓柱,洋溢南國氣息。 塞傑斯塔(Segesta)是島上一處保存著 古希臘遺蹟的市鎮,位置在巴勒摩西南方七十 公里的山裡,由附近的丘陵上俯瞰,建於公元 前五世紀白色維多利亞式神殿和圓形劇場,構 成一幅壯麗的圖童旦。 特拉帕尼(Trapani)是特拉帕尼省的省 會,位於西西里島的西北海岸,是一個港口城 市,商業繁榮,出口豐和葡萄酒,有金槍魚捕 撈和罐頭業,以及大理石加工業和食品加工業 等,人口約八萬。這個城市原為艾米利亞人的 港口,後來是迦太基人的海軍基地,中世紀時 是個繁榮城鎮。舊城區著名的建築物有十四世 紀的聖阿戈斯蒂諾教堂和華麗的安農齊亞塔聖 殿。國立博物館收藏有許多名畫和雕刻。這個 港口因為距離非洲極近,因而有許多北非風格 的白牆建築物。 馬爾薩拉(Marsala)是西西里島西部的 城市,位於西西里島西北角的博艾奧角(C. Boeo),東北距特拉帕尼三十公里,是葡萄 酒重要的轉運港,這裡一七七三年開始生產馬 爾薩拉葡萄酒著名,以往英國水手最常飲用馬 爾薩拉酒,因此現在的酒商也以英國人居多。 這個人口約八萬的城鎮,建於公元前三九 七年,是西西里島的主要要塞,第一次布匿戰 爭末期被羅馬佔領。十六世紀時城鎮地位衰落 。現在保存有古羅馬浴池和巴洛克式大教堂等 古建築,巴洛克式大教堂裡還藏有精美的佛蘭 芒掛毯。 埃里切(Erice)是西西里島西北部的小 城鎮,在一九三四年以前稱為聖朱利亞諾山。 居民主要從事家畜飼養業和葡萄栽培業,人口 約三萬。中世紀時是一個小村莊,建在一座與 世隔絕的險峻山岩上,曾以敬奉自然神維納斯 埃里西納的寺廟馳名於地中海地區。這個地方 與外界是用索道連接的,遊客來到這裡後,可 在石板小徑上漫步,或到諾曼城堡遺蹟及聖母 教堂朝拜。這裡還有刻有腓尼基文題詞的石砌 城牆和中世紀城堡中著名寺廟的遺蹟。 塞特魯特(Selinunte)是西西里島南部 沿海的城鎮,建於公元前七世紀左右,是古希 臘殖民城市,當時稱為塞利努斯(Selinus) ,附近山上有十二座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三 世紀所建的神殿遺蹟,各具不同的風貌,十分 受人注目。 阿格里津托(Agrigento)是阿格里津托 省的省會,它的位置在西西里島西南端,這座 城市是由希臘殖民者約於公元前五八一年建立 的,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人口約十萬 ,背山面海,人文蒼萃,風景獨特美麗,每年 初春,滿山遍野杏花盛開,雪白一片,連綿數 里,蔚為奇觀。 由於經常有觀光客前來訪問,因此這裡也 開設有多家旅館,比較出名的有雅典娜( Athena)、德拉(Della)、阿卡拉比羅( Akrabello)和登普里(Templi)等四家, 其中的登普里大飯店位於神殿谷東北方,是一 家擁有一百四十六間客房、環境清幽的大飯店 ,服務品質值得稱道。在餐飲方面,市內的維 格勒托(Vigneto)和雅典娜山谷(Villa Athena)兩家餐廳生意最好,也最有名。 城市外圍有城牆,並有八個城門。在城市 附近的山上有神殿之谷(Valle dei Templi) ,是古希臘文明的第一大遺蹟,這裡有二十座 以上的神殿,其中的康科迪姪(Concordia) 神殿最為有名;康科迪煙是古羅馬信奉的女神 ,象徵和諧與一致,是西西里島最大的多立克 式建築。沿山脊發掘出七座多立克式寺廟,其 中保存最好的是兩座非常相似的圓柱形六柱式 寺廟。還有祭祀希臘「穀物之母」德梅戒耳( Demeter)神殿、以及祭祀她女兒冥王之后的 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等著名的古代祭 壇。同時在德梅式耳遺蹟所在的懸崖之下洞穴 裡,還發現了一個古希臘的聖殿。 此外,市內有許多古希臘的遺蹟,在歐立 翁邱比特教堂裡,保藏了不少古代的雕刻作品 。著名的教堂還有十三世紀的聖斯普里托(S. Spririto)教堂、聖瑪利亞德雷契教堂(Sta . Maria dei Greci)和十四世紀的大教堂。還 有考古博物館,喬諾內蘭西尼亞(Giunone Lancinia)、祭祀行舟順風的狄厄斯庫里兄 弟(Dioscuri)和祭祀大力士埃柯利(Ercole )等神殿。這個城市每年二月的第一周,舉行 國際民族舞蹈節,熱鬧非凡。 恩納(Enna)是恩納省的省會,位於西 西里島的中心位置,是中世紀的古鎮,因地勢 高據山上,也是避暑勝地和農業中心,著名建 築有德國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八角塔、巴洛克式 大教堂和很多倫巴底式城堡。城南的佩爾古薩 (Pergusa)湖,是古代傳說中地獄王哈得斯 (Hades)抓走宙斯女兒珀耳塞福涅的地方。 從高聳的市區,可眺望埃特納大山,視野遼闊 ,景色優美,附近有硫黃開採業。 阿米里納小鎮(Piazza Armerina)位於 恩納南側三十五公里處,鎮上多為巴洛克風格 建築,郊區有羅馬時代幾座屋宇的遺蹟,是三 到四世紀時的建築,內部有四十塊以上的馬賽 克地板,都是上乘之作,反映了當時貴族生活 的豪華,建築物周圍也有精美的壁畫。每年的 八月十五日,這裡會舉辦由中世紀流傳至現在 的豪華盛會。 拉古薩(Ragusa)是義大利拉古薩省的 省會和主教區,位於西西里島的東南部,約有 六萬五千人口。這裡是瀝青開採中心,二十世 紀七十年代成為義大利主要的石油礦區。有煉 油、石油、化工和水泥等工業,並且是農業中 心。市內宏偉的巴洛克式建築有建於一七○六 年至一七六○年間的大教堂、建於一七三八年 至一七七五年間的聖喬治教堂等。在宏偉的唐 納富加塔(Donnafugata)宮內還收藏有精美 的繪畫作品。 西拉庫薩(Siracusa)又稱「錫拉庫塞 (Syracuse)」,是位於西西里島東南部的 東端、卡塔尼亞南方六十公里處的古老港市, 古時為希臘的城市。最早在公元前七三四年有 科林斯人前來定居,公元前五世紀都由暴君統 治,在公元前四八五至四七八年革隆(Gelon )和他弟弟希倫統治期間,城市的興盛和文化 成就達到顛舉。公元前四六六年發生革命,推 翻專制建立民主憲政;公元前四三一至四○四 年的伯羅奔尼撒(Peloponnesian)戰爭中擊 敗雅典人。公元前四○五年至三六七年和迦太 基人進行三次戰爭,西拉庫薩勢力擴張至義大 利南部。公元前三一七年再次建立西拉庫薩帝 國,至公元前二八九年遭到解體。公元前二一 一年被羅馬人攻佔,成為省會。 公元二八○年被法蘭克人劫掠,不久恢復 繁榮。公元八七八年被阿拉伯人攻佔。在羅馬 和拜占庭統治時期,以及在諾爾曼、斯瓦布和 西班牙人統治下,這個城市的興衰都和西西里 島命運息息相關。公元十四世紀至十六世紀的 亞拉岡時期,曾為特別領地。一六九三年遭到 地震破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的進攻 又造成一些破壞,戰後重建更形繁榮,現在成 為地方農產品加工中心,也有一些輕工業。經 營商業和漁業港口及旅遊業,成為當地經濟的 主要支柱。人口一萬人,但每年夏天來的遊客 超過十萬。 這裡的房屋,幾乎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築 ,當然古蹟更是多不勝計,比較重要的有公元 前二世紀半圓形的羅馬劇場、公元前二世紀的 希倫二世(Hieron II)大劇場、祭壇和古神 廟,公元十四世紀的蒙塔爾托(Montalto) 宮門面、貝羅莫(Bellomo)宮、帕里西奧( Parisio)宮,一六二八年的市政廳和希臘劇 場(Teatro Greco)等。古希臘劇場附近有 一個名叫狄奧尼西奧之耳(Orecchio di Dionisio)的人造洞穴,據說生性多疑的專制 暴君狄奧尼西奧利用洞穴中巨大的回聲,監聽 囚犯們的談話。這個地方本來是採石場,他把 洞穴開拓成深六十五公尺、高二十三公尺的耳 朵形狀,回音效果良好。 卡塔尼亞(Catania)是西西里島東海岸 的港市,位於東海岸中央卡塔尼亞灣西北岸, 南面有西美托(Simato)河和支流所流貫的 卡塔尼亞平原,扼西西里島東部領空門戶,是 西西里島僅次於巴勒摩的第二大城市。 這個城市最早建於公元前七二九年,到公 元前三世紀,地位逐漸上升。羅馬人佔領西西 里島時,成為羅馬人最早佔領的據點之一,後 來又被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和諾爾曼人佔據。 亞拉岡人統治西西里時,以這裡為常住地,後 歸屬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當時因為用火山灰 做建築材料,所以舊城呈現一片深灰色。由於 市區北方是高達二千二百九十六公尺的埃特納 活火山,卡塔尼亞曾七次被埋在無情的熔漿和 火山灰下,最近的一次火山爆發是在一九八七 年四月十七日,造成一名八歲大的男孩和七名 觀光客喪生,另有很多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 觀光客受傷。 卡塔尼亞每次都由死灰中重建新城,公元 一六九三年的一場大地震,市中心被埃特納火 山熔漿所淹沒,後來採用耐震的材質作為建材 ,才能有今日的規模,目前的市街是十八世紀 時所建,因此比較現代化,但是到處還可以看 到西西里式的巴洛克風格建築。 十九世紀後,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市區往 北部及海岸地帶擴大成為住宅區,往南擴充成 為工業區,現在人口約有四十五萬。工業以生 產各種機械和化工品為主,還有食品和漁業加 工,以及藥品製造業等。農業方面,在四周肥 沃的火山土地帶,有柑橘、葡萄和蔬菜等的栽 培,是農產品交易相當活躍的城市。主要輸出 杏仁、柑橘和手工藝品。附近有優良的海灘, 是冬季熱門遊覽地。這個城市交通發達,空中 運輸有方塔納羅薩機場與外界連絡,由於它又 是港口城市,海運也很方便。在陸上交通方面 ,有鐵、公路營運。這裡有許多珠寶店,在各 式的珠寶中,以琥珀工藝品最令人愛不釋手。 當地名勝古蹟眾多,有古希臘和古羅馬劇 場遺址,還有羅馬露天競技場、長方形教堂和 帶四個角樓的烏爾西諾城堡等。其中烏爾西諾 (Castello Ursino)城堡是建於公元一二三九 年到一二五○年的古老城堡,呈方形的堡,四 角是圓形的瞭望塔,使整個古堡看起來樸實柔 和而堅固。多摩(Dollmo)廣場是公共活動 中心,四周建有十八世紀時的宮殿。諾爾曼伯 爵羅傑一世(Roger I)在一○九一年建的 教堂內,有反抗暴政而死的女基督徒聖阿加塔 (Saint Agatha)的遺物,以及當地歌劇作 曲家貝利尼(Bellini)的陵墓。聖尼科洛( S.Nicolo)教堂是西西里島上最大的教堂,十 四世紀動工,十七世紀才告建成,但一九九六 年,這座滿飾壁畫的教堂中央,突然坍塌一個 大洞,損壞了許多十八世紀的珍貴畫作。 一四三四年島上建立了第一所大學,大學 裡的圖書館藏有很多珍貴的中世紀手稿。其他 名勝有巴洛克式的聖阿加塔教堂、皇家教堂、 大象噴泉和貝利尼出生地和音樂博物館等。卡 塔尼亞是著名作曲家貝利尼的出生地,有許多 歌劇迷慕名前來參觀拜訪。此外,名聲響亮的 美國歌星兼電影演員法蘭克辛那屈的父親,也 是誕生在這裡。離港口很近的柯西法里( Crociferi)路,兩旁的建築都裝飾著鐵絲纏 繞的鐵工藝品,雕刻精緻巧妙。 陶爾米納(Taormina)是西西里島東部 沿海的城市,位於美西拿和卡塔尼亞之間的海 岸山丘上,最早為西西里原住民西庫爾人( Siculi)的居住地,公元前二一○年歸屬古羅 馬,一○七八年被諾爾曼人佔領。在中世紀時 ,多次被阿拉伯人侵擾。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 旅遊興旺的城市,是西西里最著名的冬季遊覽 勝地,約有一萬五千名居民,在交通上有鐵路 和公路通美西拿和卡塔尼亞。市區分為兩部分 ,濱海遊樂區是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和德國 人最喜歡的度假地方。山坡上市區街道兩旁的 店誧和住屋很像舞台上的布景,非常引人入勝 。這一帶有八十多家旅館,比較著名的是美扎 歐赫、太平洋灣(Atlantis Bay)、阿米格、 聖安德利亞別墅(Villa Saint Andrea)、地 中海(Mediterrance)、布里斯托公園( Bristol Park),以及聖多米尼科宮(San Domenico Palace)等飯店,其中的聖多米 尼科宮大飯店,是一家高級的休閒遊樂國際豪 華觀光大飯店,有一百多間高級客房供觀光客 投宿,並有餐飲、娛樂和運動設施為旅客服務 ;站在客房的陽台上,可以眺望海面,景色分 外美麗。當地餐飲業發達,在烏伯托(Umberto )街兩旁的蒂美奧(Timeo)和艾爾帕斯卡 托勒(II Pescatore)餐廳,是最有名、而且 能讓人大快朵頤的地方,菜餚風味之佳,普受 好評。 在烏伯托街兩旁也有很多購物中心、專賣 店和特產店,出售木偶、木雕品、鐵製品、絲 帶編織品和藤製品等。 這裡的名勝古蹟有座落在陶羅山(Monte Tauro)、希臘人在公元前三世紀時所建的露 天劇場。古羅馬的奧德翁(Odeon)劇院,這 個劇院現在還在使用中,每到夏季時,排滿英 、法、德等各種不同語言演出的劇碼,內容多 取材於從古代到中世紀時西西里的一些歷史故 事,至於當天上演的戲劇所使用的語言、內容 ,劇場門口都會貼出詳細的說明海報。此外, 還有古羅馬的水庫遺蹟,以及建於中世紀的大 教堂、科爾瓦亞(Corvaja)宮、聖斯特凡諾 (Santostefano)宮細錢波利(Ciampoli) 宮等。 在陶爾米納除了可以在本地享受美麗的風 景、參觀歷史悠久的古蹟之外,還可以參加C IT公司舉辦的埃特納火山遊覽的旅行團。 美西拿(Messina)位於西西里島的東北 角,美西拿海峽最窄處海岸線呈弦月狀往海面 突出,是西西里島的天然良港。早期是西庫爾 人的居住地,約在公元前七三○年開始出現在 歷史記載中,後來被希臘難民佔領,公元前三 九六年遭迦太基人摧毀。繼而又捲入迦太基人 和西古拉斯人之間的戰爭,成為西古拉斯暴君 統治西西里之下的政治中心。公元前二六四年 和羅馬結盟,西羅馬帝國崩潰之後,就開始由 哥德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爾曼人、安 茹王朝、亞拉岡人和西班牙波旁王朝等先後佔 領和統治,其間一○六一年之後在諾爾曼人統 治之中,城鎮發展最快、最繁榮,開始成為商 業和文化中心。但這個城的災難還不止於此, 公元一七四三年的瘟疫、一八五四年的霍亂, 以及一七八三年、一八九四年和一九○八年的 多次大地震,都使美西拿遭到嚴重打擊,損失 極為慘重。十九世紀城市的重建,在避震第一 的原則去規劃,道路寬度在十二公尺以上,建 築物的高度限制在十公尺以下,市區面積因而 大幅擴展。 這裡是四周地區的行政和商業中心,工業 方面有機械、造船、食品、化學和製藥業等。 在貿易上主要出口酒、化工品、藥品、醫療器 械和建築材料等。交通上和義大利大陸通渡輪 ,與巴勒摩等地通鐵路,人口約三十二萬。 名勝古蹟有大教堂和拜占庭教堂,地震後 倖存的藝術珍品都收藏在國立博物館內。市立 植物園,蒐集有各類植物和花卉。市內還有一 所歷史悠久的大學,創辦於一五四八年。 埃特納火山(Monte Etna)位於西西里 島的東岸、卡塔尼亞的西北方。是歐洲最高的 活火山,海拔三千二百九十六公尺,面積一千 六百平方公里,周長約一百五十公里。根據地 質史研究,這座火山於兩百五十萬年前的第三 紀末期開始噴發,但史籍記載首次大噴發是發 生在公元前四七五年。到了公元一六六九年止 共噴發了七十一次,自一六六九年起至一九○ ○年止又噴發了三十六次以上;從二十世紀開 始至一九七一年,噴發已有十二次,最近一次 的爆發,是發生在一九七九年。其中最猛烈的 一次噴發是一六六九年三月十一日,持續到七 月十五日才停止,長達三個多月的時間,噴出 的熔岩約共七億八千萬立方公尺,內可洛塞鎮 地殼出現裂縫,火紅的熔岩夾雜著岩塊、砂子 和火山灰等從大裂縫中猛烈噴出,噴出的物質 堆積成一個四十六公尺高的火山堆,火山口直 徑達兩千四百三十八公尺,熔岩流經之地,山 麓村莊夷為平地,湮沒卡塔尼亞城西部,造成 嚴重的災害。 埃特納火山噴火口目前仍有兩個以上,其 中一個宛如巨淵,口寬四點八公里,深達六百 一十公尺到一千二百二十公尺。 山坡植被分為三個地帶:海拔九百公尺以 下是最低地帶,土壤肥沃,布滿葡萄園、橄欖 林、柑橘種植園和栽培櫻桃、蘋果和榛樹的果 園,人煙稠密。中間地帶在海拔九百公尺到一 千九百八十公尺處,這一帶林木蔥鬱,生長栗 樹、山毛樺、礫樹、松樹和樺樹等;海拔一千 九百八十公尺的最高地帶滿布著砂礫、石塊、 火山灰和火山渣等,但間或也綴生著稀疏的灌 木;在海拔兩千九百八十七公尺接近火山口的 地方瀰漫著騰騰熱氣,還有藻類、植物強韌的 生長著。攀登埃特納火山最理想的時間是夏秋 兩季,到山頂的觀測站就要先坐巴士,到了登 山電車站後,改搭登山電纜車直駛海拔兩千九 百一十五公尺處的高地,距火山口已在咫尺之 間;如果想看火山內部活動情形,只須步行或 搭吉普車就可以到達火山口。山上有紀念羅馬 皇帝哈德良曾經攀登埃特納火山的古蹟。每到 冬季,這裡白雪皚皚,又是漂亮的滑雪勝地。 地中海要塞薩丁島 薩丁尼亞(Sardinia)的義大利文名字為 Sardegna ,是義大利地中海中僅次於西西里 的第二大島。位於義大利半島西方約一百八十 公里的海上。島的最南端距離非洲約一百九十 三公里,北隔寬僅十二公里的博利法喬( Bonifacio)海峽與科西嘉隔海相望。主島南 北長兩百四十公里,東西的最寬處一百二十公 里,總面積兩萬四千零八十九平方公里,人口 約兩百萬,是義大利的自治區,首府設在卡利 亞里(Cagliari)。全區分為三個省,北部薩 沙里(Sassari)、中部努奧羅(Nuoro)和 南部的卡利亞里。島上居民熱情好客,但千萬 別惹毛了他們,因為他們是十分多疑的。 薩丁尼亞的歷史與義大利歷史迥然不同, 但戰亂頻繁、屢屢易主的滄桑史,卻和西西里 島同病相憐。因為薩丁尼亞位於地中海的十字 路口,自古就受到各個民族的覬覦侵擾。島上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居住,留下一種 很特殊的石造城堡。從公元八○○年腓尼基人 定居南部起,開始了它被殖民侵略的悲滄史, 先後由希臘、羅馬、西班牙、北方蠻族、阿拉 伯及回教民族、熱那亞和比薩人等,都在薩丁 尼亞的歷史上劃下長短不同的一段,而且也在 島上留下來了每個時期的遺蹟。一八六一年併 入義大利,結束了它漂泊的命運得以安定。而 島上人民津津樂道的是當時登陸西西里、向北 進攻的領導人加里波第(Garilbaldi)民族英 雄,就是出生在這個島上。 島上多為山岳,以多岩山的荒涼、景觀的 自然而聞名,土地貧瘠,常會捲起漫天飛沙, 可感覺出和義大利其他各地完全不同的氣氛。 中東部有全島最高山馬爾莫拉(Marmora) 峰,海拔一千八百三十四公尺;北部有林巴拉 (Limbara)山,是花崗岩山。山上生長輕木 林,有著名的馬基(Macchia)植物群落,這 是一種地中海型的灌木,有些是薄荷、月桂和 桃金娘等芳香料灌木,也夾雜著無花果、橄欖 等小喬木。住在島上的人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 務農,百分之四十五從事畜牧業,山區是放牧 綿羊、山羊和牛群的好場所。這個島有三百萬 隻以上的羊,以母羊為象徵。島西北端及西部 瀕海綿延七十公里的地帶是平原低地,綠油油 的麥浪在陽光下耀眼生輝,以高牆分隔的方形 農場毗鄰相接,盛產各類蔬菜水菓。 薩丁尼亞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冬季氣溫 約攝氏六至十六度,夏季氣溫十六至二十六度 間,但高山積雪常可達半年。每年一月底開始 ,野花繽紛,芳香四溢,林木青翠,景色秀麗 。島上有許多珍貴的動物,如阿西納拉的白驢 ,卡斯特爾薩多的迷你驢,薩德的馬,傑斯圖 里平原的野馬,以及角綿羊、稀有的紅鹿、鈷 鹿、蒼鷺和火烈鳥等。海岸線全長八百公里, 沿海有尼普頓海神洞和海牛洞等著名洞穴,為 遊覽勝地。島上礦產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出 產金、銀、鉛、銅等礦物,螢石出口在歐洲佔 重要地位。卡爾博尼亞所產煤炭數量雖少,但 在義大利仍屬僅有的天然煤礦。軟木出口佔全 國出口總量的百分之八十。 工業方面以食品工業為主,有乳酪、葡萄 加工,以及著名的奧爾比亞紅葡萄酒等。漁業 也很活躍,盛產金槍魚、沙丁魚和龍蝦等。 近年來島上的觀光業有很大發展,設立農 業旅遊中心,讓遊客在欣賞田園樂之餘,還能 享受島上農產品。 交通方便,羅馬每天有七個班次飛機到首 府卡利亞里,約一小時航程;到島北部的阿爾 蓋羅(Alghero)機場和奧爾比亞(Orbia) 機場,每天各兩個班次,約五十五分鐘航程。 海上交通也很便利,羅馬至島上有定期渡輪, 由國家鐵路所管轄的定期遊輪每天都有班次。 鐵路以連結島內北部的奧爾比亞機場和南部卡 利亞里機場的縱貫線為主線,全程快車要四小 時三十分鐘。公路網密集,在寬闊的柏油路上 ,遊客可以一面開車,一面欣賞沿途風光。 這裡的住宿條件很好,島上有不少豪華觀 光飯店,有一流的服務設施,但收費也是高水 準的。尤其是翡翠海岸(Costa Smeralda) 遊樂區一帶的高級大飯店最多,比較出名的有 渥爾匹(Cala di Volpe)國際豪華觀光大飯 店,擁有一百二十五間服務設備齊全的客房, 全部都是套房,另外還有餐飲及休閒娛樂設備 。羅馬扎諾(Romazzino)大飯店,共有一 百間富有情調的客房,並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 質。塞巫(Cervo)休閒度假賓館,則擁有九 十間非常雅緻的客房。 島上的吃也是多彩多姿的,每家餐廳都供 應各式各樣的通心粉,當地的名菜有一種用藏 紅花染成的黃色肉丸子,沾著摻有香腸和乳酪 的蕃茄醬吃,味道很好。另外還有一種餡餅, 內包羊肉、蕃茄、馬鈴薯,加上大蒜、橄欖油 及豬油調成的餡,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海岸 附近的海鮮餐廳,供應大龍蝦、烏魚、烏賊和 金槍魚等海產,及一道菜是類似魚子醬的海螺 卵。肉類菜式中,有香噴噴的野外烤乳豬、烤 羔羊。在山中小村裡還可以嘗到野鳥、野豬和 野兔等珍奇野味。當地人喜歡喝一種名為「鐵 絲(Fil de ferro)」的葡萄酒,作為餐後酒 ,這名稱來自西班牙統治時期,由於這種酒在 茅屋中有良好的防腐和芳香作用,當時的政府 因而特別課以重稅。為了逃避捐稅,農民用鐵 絲綁住酒瓶,偷偷埋在院中一角,只露出一小 截鐵絲辨認方位。等稅務員一離開,馬上挖出 來繼續買賣。島上高級餐廳主要有卡利亞里的 達科薩諾(Dal Corsaro)餐廳,翁諾的弗里 地利塞卡(Fratelli Sacchi)餐廳和巴勞的達 弗蘭科餐廳。 薩丁島上民俗藝術品和手工藝品風格獨具 ,有金絲飾品、皮革製品、刺繡圍巾、花邊、 亞麻製桌巾、壁毯、地毯、陶器、祈禱念珠、 藤製品、木雕,以及用燈芯草或麥桿編織的籃 子等。其中西奈婦女所編織的藍子,裝飾著紅 、黑色羊毛,是用於節慶時裝水果、花卉、麵 包、糖果和糕點,做工相當精美。 居民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因此宗教聚會 也特別多,各地都會舉辦混合著當地土著風俗 的獨特慶典節目。另外,在山地所舉行的節慶 方式和別處很不相同,他們至今保存著很多古 代的風俗習慣,遊行時頭戴奇形怪狀的假面具 ,騎在馬上昂揚過街;女性則穿著五顏六色、 花枝招展。在一些地方的人還崇拜水神。 這裡風景秀麗,有許多地方值得參觀,翡 翠海岸(Costa Smeralda)位於薩丁尼亞的 北方,面對著碧波萬傾的大海,建有許多豪華 休閒飯店和遊樂設施,迎著海風眺望布滿燐詢 岩石和白沙的海岸線,令人賞心悅目。 走上白沙遍地的處女沙灘,海水清澈見底 ,還能找到一些岩洞和小海灣,沿著海邊散落 許多卹角和小島,整個海岸線看起來像是鑲上 一圈打著摺皺的白色蕾絲花邊,柔美無比。岸 邊小山丘上一座座西班牙式的巡邏塔,雖因歲 月侵蝕而斑駁不堪,但仍昂然挺立著盡忠職守 。島上還有三十多處人造洞穴,裡面隔有數間 小室作為墓穴,當地人稱洞穴為「巫師洞穴」 ,盛行於公元前三千年的努拉格文化時期。此 外,考古學家們還在島上陸陸續續地挖掘出三 千多年前,用玄武岩砌成的平頂圓錐狀建築物 七千多幢,大多數是銅器時代居民為防禦 所築的堡壘。 卡利亞里(Cagliari)是薩丁尼亞首府, 也是島上第一大城市。它的位置在薩丁島的南 端地中海邊。史前這裡已有人居住,羅馬帝國 時已是島上重要城市,長期以來這裡一直是薩 丁尼亞島的軍事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 將這裡原有的海、空軍基地炸毀,同時遭殃的 是那些比薩式的古建築、珍貴的柱頭、雕欄, 以及無價的壁畫,隨著數千年的歷史文化都化 為烏有,變成殘垣斷壁和一堆廢土。 卡利亞里是全島的政治、文化、商業中心 和交通樞紐,交通方便,有機場與義大利本土 相通。一九三八年擴建的港口,是薩丁尼亞主 要的海運港口,有客、貨運分別與本島各港口 ,以及西西里島的特拉帕尼和義大利本島的那 不勒斯、羅馬、熱那亞等地相通。鐵路以這裡 為起點,可達島東北的帕奧羅(Paolo)港, 西北可達托勒斯港,南可至伊格萊西亞斯。公 路以這裡為中心,四通八達。 這個人口約二十五萬的城市,工商業發達 ,市景也十分繁榮,主要產業有農業和製鹽業 ,也生產水泥、陶製器皿等,主要輸出有鉛、 鋅等礦和海鹽。 一九五○年至一九六一年,卡利亞里曾以 嶄新城市的風貌出現,但卻一片混亂,滿城盡 是黃色、綠色和巧克力色混凝土磚砌成的建築 物,毫無特色可言,但幸好原有的建築遺蹟, 以及迷人的斯梅拉爾達海岸,是吸引遊客的好 去處;喜好內陸避暑的人可以去加盧拉草原。 在宮殿(Palazzo)廣場不遠處,有一座羅馬 式拱頂的教堂,它的地下室有六百個躺著基督 教殉道者的壁龕。 因為遊客眾多,因此也興建了不少旅館, 最高級的卡利亞里飯店位於港口附近,景色優 美,可眺望碧波萬頃的大海,擁有一百三十個 房間,附設有蒸氣浴中心和餐廳。此外,地中 海(Mediterraneo)飯店,面對著海,附設 著餐廳,共有一百三十六個房間。還有一家莫 登諾(Moderno)大飯店,也有很好的服務 品質。 薩伏依(Sovoy)王室曾經是薩丁尼亞國 王,也在這個島上留下了不少遺蹟,其中瑪麗 約瑟芬的墓塚也在卡利亞里,這位公主雖然貴 為法王路易十八的皇后,卻毫無權勢可言,於 一八一○年被流放至倫敦時客死他鄉。人們遵 照她的遺願,將她的遺體和她娘家親人合葬在 薩丁尼亞最陰暗的地下。 全島最古老的基督教聖殿聖薩圖尼諾( San Saturnino),隱約的藏身在卡利亞里茂 密的棕櫚樹和檸檬花之間,建築教堂的石材, 歷史可上溯到公元五世紀前。西班牙人於十五 世紀建的諾瓦(Nova)城,威武氣勢不減當 年。港口邊羅馬大道上的貴族宅邸,正面拱廊 既深長又陰涼,在港灣的聖雷米平台上,遊客 們可以看到船隻起錨航向熱那亞、拿坡里和奇 維塔韋基亞(Civitavecchia),黃昏降臨之 後,港口進出的船隻愈形熱絡,閃爍的街燈, 一掃海港的古老色調。 此外,這個城市裡還擁有迦太基各族墓園 、羅馬時代的圓形劇場、考古博物館、聖邦格 拉西奧高塔和艾雷方德高塔等名勝古蹟。其中 的國立考古博物館(Museo Archeologico Nazionale)收藏有薩丁島史前時代到腓尼基 、羅馬時代和中世紀的各種文物。 伊格萊西亞斯(lglesias)在薩丁尼亞島 的西南部,東南距卡利亞里約三十公里,有鐵 、公路相通,交通方便。市容整齊,人口約四 萬,是鉛、鋅、銀礦和硫酸的產區中心,設有 一所採礦學校。 托勒斯港(Porto Torres)是薩丁尼亞 島北部的港市,位於主島的西北阿西納拉( Asinara)灣內的曼努(Mannu)河口,有輪 渡可通熱那亞、利佛洛及科西嘉。這裡的機場 可與義大利本島連絡,鐵路可直達首府卡利亞 里;公路交通更為方便,可至全省各地。這裡 是北部的商業中心,經濟以商業和漁業為主, 人口約兩萬多。市內可參觀的古蹟,有古羅馬 橋樑遺蹟和可能是古羅馬命運女神殿的雷爾巴 羅(Re Barbaro)宮遺蹟等。 薩沙里(Sassari)市是薩丁尼亞西北部 重要的城市、薩沙里省省會,位於托勒斯港東 南方,南距首府卡利亞里兩百一十公里,鐵、 公路可通島上鄰近城市,北面僅三十公里可以 到達托勒斯港,對外連絡交通方便。 這個城市十二世紀時發展起來,在比薩統 治時期是自由城鎮,一二八四年歸屬熱那亞, 一三二三年由亞拉岡人統治,一五六二年建薩 沙里大學,一七一八年歸屬薩伏依王朝。這個 擁有十五萬三千名居民的城市,農產品加工業 忙碌,已發展成為薩丁尼亞島上的第二大城。 著名古蹟有大教堂,羅馬式的聖瑪利亞教堂, 國立博物館裡收藏全島各地的出土文物。在五 月裡,當地還舉行騎馬隊伍遊行。 阿加洛(Alghero)是義大利薩沙里省的 城鎮和主教區,位於薩丁尼亞島西北部,薩沙 里東南約二十公里。人口約三萬五千。它是一 個古老的漁港和療養地,海濱建有現代化的療 養設施。工業以水果罐頭和木材加工為主。由 於十六世紀時曾受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的統治 ,因此建築物呈現出西班牙式的殖民風格,有 紅綠色的圓頂教堂,鑲著三角楣和雕花板的房 屋等,當地居民仍以十六世紀流行的加泰隆方 言交談,據說這也是現在義大利全國唯一能聽 到加泰隆語、看到亞拉岡式建築風格的城鎮。 奧爾比亞(Olbia)是薩丁尼亞島東北部 的港口城市,面臨第勒尼安海盆的奧爾比亞灣 ,是東北部的商業中心,也是薩丁尼亞島僅次 於卡利亞里的繁忙港口,除漁船外,有客、貨 輪及遊船與本島及義大利半島上的奇維塔韋基 亞,以及熱那亞通航;空運有民航機場與島內 外連絡;離市區約三十公里有火車直通首府; 另外有高速公路,西通薩沙里、南可直達卡利 亞里,交通十分方便。人口約五萬,居民主要 從事貿易和漁業,近年來也積極發展旅遊業。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兩百五 十九年時,古羅馬人與迦太基漢諾(Hanno )曾在此作戰,羅馬大獲全勝。市區內外古蹟 很多,比較著名的有腓尼基和古羅馬墳墓的遺 蹟、宏偉著名的比薩羅馬式聖辛普利奇奧(S. Simplicio)教堂等。 努奧羅(Nuoro)是薩丁尼亞中東部城市 ,位於奧爾比亞南方約八十公里,在卡利亞里 東北方約一百公里,位處南北縱貫鐵路線旁, 是努奧羅省的省會。這是一個至今還保持著古 代傳統、典型的薩丁尼亞島市鎮,當地人的穿 著和古代沒什麼大變化,遊客到達此地,恍若 進入時光隧道,又回到了以往。這個地勢高聳 、氣候涼爽的城市,是一個山區避暑勝地,古 樸真純之美,一如不染塵世煙火,許多傳統的 慶典,活動方式也顯得更為自然,如八月的救 世主節(Testa del Redentore),居民們身 穿民族服裝遊行,許多服裝事實上就是他們平 日的服飾。 奧里斯塔諾(Oristano)位於島西部, 是一個大主教區,十一世紀時曾經是迦太基城 市,古城的遺址就在附近。現在這個城市是一 個農業中心和魚罐頭生產中心。另有陶瓷、織 網和刺繡業,人口有三萬多。這裡的古蹟有羅 馬時代的遺蹟,鎮內有薩丁尼亞歷史上的重要 人物拉達爾博雷亞(Eleanora d'Arborea) 紀念碑。另外,這裡還曾經出現過一位雄才大 略的女英雄艾麗歐娜拉(hleonora),她為 了維護薩丁尼亞島的獨立地位,領導民眾在十 四世紀擊退了西班牙征服者,並且在一三九二 年頒布了「羅固法」(Carta di Logu),內 容條文記載詳細,後來成為薩丁尼亞島制訂憲 法的準繩。 巴爾巴吉亞位於薩丁尼亞島的中部,是一 個充滿原始的地方,散居各個村落的農家,羊 隻才是主人。古時羅馬人因無法攻佔這裡,而 曾稱之為「蠻夷之邦」。村人習慣孤獨的生活 ,自在的在草原奔馳,除上帝、鬼神和自己, 他們不相信其他,對外來的人也不友善。 這個蠻荒之地是最重口頭承諾的,無論契 約規定、宗族糾紛,都只憑嘴上一句話,任何 事在宗親大會上都可獲得解決。村民熱衷於天 主教,但也迷信傳說、幽靈、陰陽眼、魔法。 一九六一年義大利的電影「奧爾哥索羅的 強盜(Banditi a Orgosolo)」使得巴爾巴吉 亞地區蘇普拉蒙特(Supramonte)山中的奧 爾哥索羅一炮而紅,聲名大燥。這裡有一個墓 園,葬的十之八九都是暴力致死的,所以原來 這裡有「匪窖」之稱,但卻美得似世外桃源, 附近的奧塔那和馬摩伊阿達嘉年華會歷史悠久 ,而且以妝扮奇形怪狀取勝,常讓人嚇得失聲 尖叫,卻也吸引來許多好奇的觀光客。 加盧拉(Gallura)位於薩丁尼亞島北部 ,隔波里法喬(Bonifacio)海峽與對岸的科 西嘉島遙遙相望,這裡飽受強風襲擊,花崗岩 上、矮牆邊,甚至散落在山谷間的石灰牆屋子 都難逃強風的摧殘,海岸長期受風雨侵蝕,也 變成奇形怪狀,許多酷似大熊、飛鷹和巨象, 十分壯觀。 附近的卡斯泰爾沙多(Castelsardo)是 古老的防禦重地,名叫拉羅卡(La Rocca) ,最初只是一個城堡,由熱那亞的多里亞( Doria)家族於十二世紀所建的「多里亞城堡 」,十五世紀西班牙人接手後改名為「亞拉岡 城堡」,一七六九年經薩丁尼亞王國重建後才 定為現在的名字,意思是「薩丁尼亞城堡」。 馬達內納(Maddalena)島距離薩丁尼 亞島東北端海岸僅數公里,面積二十一平方公 里,人口約一萬五千,在行政上屬薩沙里省, 是義大利重要海軍基地,也是美國海軍第六艦 隊核子潛艇補給站。在拿破崙征服義大利時, 幸運的逃過一劫,至今島上居民對此仍津津樂 道,引以為榮。他們沾沾自喜的說:「總算有 一名大野心家沒法踏上我們的土地」。 東南方的卡普雷拉(Caprera)島是馬達 內納島的自治村,面積十六平方公里,只有兩 百多人,一八五六年義大利的民族英雄加里波 第定居在這裡,一八八二年六月二日也是在這 裡去世,他的故居和陵墓定為國家紀念地,供 人瞻仰憑弔。 聖安提奧科島(Isola di Sant Antioco )是地中海中的火山島,位於薩丁尼亞島的西 南,隸屬卡利亞里省,面積一百零八公里,地 勢起伏不平,一萬三千居民多從事漁業、種植 葡萄和經營曬鹽場。這個島以一道人工地峽與 薩丁尼亞島相連,主要城鎮和港口聖安提奧科 位於東北岸,城裡有迦太基女神塔尼特( Tanit)神廟遺址,相傳為了滿足這位女神, 迦太基家族不惜把自己的長子或長女作為犧牲 品奉獻給訑,但是今日的薩丁尼亞人幾乎忘記 了這段歷史,反而在遺蹟上蓋房子,甚至用廟 宇的石材蓋房屋、砌地窖。這裡還有迦太基人 和古羅馬人墓地、腓尼基寺廟和據說有聖安條 克遺體的早期基督教墳窟。 各個島嶼景色壯麗 伊斯基亞(lsChia)島位於義大利半島西 方、拿坡里西北方約十五公里的拿坡里灣內, 有海、空航線與拿坡里聯繫。全島面積約四十 七平方公里,是一個熔岩形成的島,幾乎全由 火山構成,首次火山爆發大約發生在公元前兩 千二百年。公元前七世紀的一次火山爆發時, 迫使第一批居住在當地的希臘人遷離。公元前 四七○年火山爆發,西古拉斯軍隊又從當地徹 走。古羅馬時代也有多次火山爆發,後來又有 多次破壞性的地震,一八八三年是最後的一次 ,把島上的卡薩米喬拉(Casamicciola)整 個鎮摧毀無遺。 由於地震不斷,火山塵埃和火山灰形成島 上肥沃的土地和處處溫泉,使這個島成了一個 醫療觀光、度假的天堂。人們相信這些溫泉可 以治療風濕關節炎、外傷、神經痛、支氣管炎 、鼻黏膜炎、肥胖症和許多疑難雜症,因此每 年來這裡治療的人不計其數,尤其是老年人最 多。加上這個島嶼氣候溫和,風景秀麗,還有 美麗的沙灘,因此每到夏天,遊客湧到,旅館 的房租和物價都會上揚,島上所生產的艾波梅 奧(Epomeo)葡萄酒非常出名,另外也出產 小麥、橄欖油和柑橘類水果。 島上松林處處,葡萄園環繞,環島設有許 多瞭望台,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港四周是下 沈的火山口形成自然的伊斯基亞堡,亞拉岡家 族十五世紀在山邊建有伊斯基亞城(Ischia Porte)。此外,奧古斯都大帝在這裡也建了 一個男、女隔開的大澡堂(Terme),規模 很可觀。 厄爾巴(Elba)島位於羅馬東北方約兩 百公里的海上,東北距義大利半島的皮翁比諾 (Piombino)港僅十來公里,是義大利西部 沿海托斯卡諾(Toscano)群島中最大的島嶼 ,面積兩百二十三平方公里,東西長二十七公 里,南北寬十八公里,行政上歸利佛洛省,是 義大利第三大島。 島上多山,卡潘內(Capanne)山海拔一 千零一十九公尺,是島上最高點。島上產鐵, 伊突利亞人曾在此冶煉鐵礦;古羅馬人不僅採 礦,也建立海軍基地於此。中世紀開始,由熱 那亞、皮翁比諾公爵、麥迪奇家族和西班牙等 先後統治和轄管,直到一七○九年才歸屬義大 利王國。 這個島的出名,還是因為一八一四年拿破 崙戰敗遭臨時政府廢黜之後,由法國提供年金 兩百萬法朗、衛士四百人,同時把厄爾巴島也 給了拿破崙,並允諾他保有皇帝稱號。拿破崙 曾企圖東山再起,於一八一五年三月帶領衛士 抵達巴黎,但迫於力量單薄未能成功。拿破崙 在島上北岸住處穆利尼(Mulili)宮,西南方 的夏季住處聖馬蒂諾(San Martino),現在 是重要的觀光點,內設博物館,還收集了許多 拿破崙的照片及文物,供人參觀。 海島四周燐絢奇石崎嶇的海岸,景觀特殊 、風景美麗。氣候溫和的厄爾巴島,到處都是 葡萄園和橄欖林,經濟以漁撈為主,有金槍、 緹魚和沙丁魚等。鐵礦開採已近枯竭,旅遊業 漸熱絡。島上八個鄉鎮,人口約四萬,首府設 在波爾費約(Porferraio),又叫做鐵港,古 羅馬帝國曾在此設軍火廠。 蒙泰克里斯托(Montecristo)島,別名 基督山小島,位於科西嘉島和義大利之間的海 中央,屬利佛洛省。島上多山,面積僅十六平 方公里,因為法國大文豪大仲馬曾以此地為背 景寫過一部驚心動魄的小說「基督山伯爵」, 改編電影後叫做「基督山恩仇記」而聲名大噪 。事實上現在島上無人居住,只有野羊和野鸚 悠遊,是國家狩獵保留地,島上有一個火山口 ,還有一個小小的海灣可以泊船,同時有一座 寺院,是公元六世紀時修福教派所建。 後人相傳島上埋有寶藏,因此不斷有人冒 險前去挖寶。一八五二年,這個小島被自稱為 基督山伯爵的人買去,他死後無嗣,收歸政府 所有,成了義大利國王打獵的行宮,趣不止閒人 前往。 斯特博利火山島(Isola Stromboli)位 於西西里島西北端美西拿城北方六十公里外的 第勒尼安海中,隸屬義大利西西里區,面積十 三平方公里,由於島上火山連綿,至今沸騰的 熔岩不斷從火山口流到海裡。這裡的經濟作物 主要種植水果和油橄欖等。島上遊客川流不息 ,旅遊業興盛,居民約三百人,以務農及服務 業為生。 多數人民樂觀長壽 義大利全國人口共約五千八百五十萬,人 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一百九十四人,大都屬於 拉丁族,體形較粗短,近年來身高已經增加, 平均身高已達一百七十公分以上。半島上最早 、最強的民族是伊突利亞(Etruscan)人, 二十世紀曾在羅馬的西北部發現伊突利亞人的 遺蹟,它有比羅馬更為久遠的歷史,遺留有一 萬多塊文字碑銘,為學者所熟知。其次是東南 部印歐語系的梅薩比(Messapii)人、東北 部的古代民族維內蒂人(Veneti)、居住阿 爾卑斯山區一帶的雷提亞人(Raetian),以 及西西里島的西坎人(Sicani)、西庫爾人( Siculi)等原住民族,再加上歷代侵入的統治 者希臘人、諾爾曼人、拜占庭人、羅馬人、哥 德人、阿拉伯人等,自羅馬帝國崛起後,融合 各個民族、統一語言、風俗習慣的漸次同化, 才形成了今日的義大利人。 這個國家的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雖有一 萬九千美元,但十分之一的義大利人卻生活在 貧困生活當中,其中情形最糟的是子女多的家 庭,其次是單身婦女和父母離異的家庭,他們 的收入較之一般中等收入者的一半還少。義大 利有三百五十萬殘疾人、五百萬慢性病患、兩 百五十萬生活經常發生困難的八十歲以上老年 人,總計義大利共有百分之十七貧窮家庭,或 經濟有困難者。 由於義大利是以農立國,所以在人口中農 業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工人只佔百 分之二十三。過去由於出生人口比率過高,國 內人口過剩,只有向外移民以謀解決,平均每 年有二十六萬義大利人移民到巴西、阿根廷、 美國、比利時、法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因 此義大利成為歐洲向海外移民人數最多的國家 。從一九八五年起,義大利人的死亡率首次超 過出生率,義大利人的人口增加率才停頓下來 。現在義大利婦女已經改變了以往多子多孫的 觀念,目前義大利每個家庭平均只有一點二個 孩子,在已婚的夫婦中,百分之十至十五膝下 無子。儘管教皇大聲疾呼停止墮胎,但是境內 每年的人工墮胎手術仍高達十八萬次以上。 這個國家以義大利語為國語,少數民族用 德、法、希臘語,方言眾多,英語非常流行。 義大利是一個天主教國家,在名義上義大利人 百分之百都是天主教徒,但是一般人只有在重 要情況下才去教堂,教徒們如果要向神父懺悔 ,還可以用電話表達,事實上現在向神父懺悔 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教育實行六至十四歲義務教育,義務教育 為中學和小學兩個階段,小學五年,中學三年 。八年的義務教育畢業後,可以進入高級中學 就讀。高級中學分為古典、自然科學、師範、 技術、藝術和職業等一系列教育類別。大學是 四年制,醫學院須六年。此外,還有許多公私 立大學及研究所。近年來,雖然大學生人數快 速增加,但每年畢業的人數卻不多,大學生的 在校人數與畢業人數比例懸殊。 義大利的報紙不是每天由報社挨家分送, 而是要自己親自跑一趟書店。其他,像大眾傳 播機構,不論電視或廣播,都由義大利廣播協 會「R.A.I.」獨佔,全國性的電視和廣播只 有三個頻道。 國內約有五十萬名華僑,其中三十萬人是 來自中南半島的華裔難民。華僑在羅馬約有兩 萬多人,在米蘭和其他地方約有三萬人,留學 生也有一百多人。華僑多半以開餐館為業,少 數以製賣皮貨、領帶和做手工藝品為生,也有 一些從事進出口貿易和神職工作人員。華僑在 義大利還辦有雜誌一種。義大利青年人非常崇 拜中國功夫,因此中國人在義大利境內各地開 設有五十二家武術館。 北義大利和南義大利人的風俗、習慣、氣 質都略有差異。不過大致都性情開朗,待人熱 情,對人友善親切,那怕是素不相識的人,也 會在餐館裡和火車上彼此聊個沒完;談政治、 談女人,無論何時、何地、何物,無所不談, 可是通常都談不出什麼結果來。 他們真誠、直接的特性之下,卻又矛盾的 有比德國人更強烈的種族歧視、比俄國人更多 的驕傲、比法國人更嚴重的沙文主義。某種程 度的雜亂無章、沒有規律的生活,他們覺得是 一種快樂的享受,對形式上的約束絕不接受。 表面上非常容易激動,喜怒形之於色,但卻充 滿了幻想、愛好自由和醉心於散漫悠閒的生活 。一般男人從辦公室或工廠下班後,常常在公 共場所高談闊論,發表許許多多的意見,他們 詆毀教會、唾棄共黨分子,或責罵法西斯黨人 、批評時政,鬧得不亦樂乎,但是鬧完之後, 總是一哄而散,很少會有實際的行動。在大城 市裡,更是政見對立,各黨各派爭得面紅耳赤 ;在窮鄉僻壤反易捐棄成見,相安無事。總之 ,義大利人生活變化多端,處處充滿矛盾,使 外人對他們總是充滿謎團,不知道他們想的是 什麼?想做的又是什麼? 一般義大利人都很長壽,平均年齡已達七 十六歲以上,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佔全國總人 口百分之十六,十五歲以下人口僅佔百分之十 五。 他們的建築物特別精美,街上店鋪都整理 得井井有條,公用事業也非常發達,圖書館和 博物館都設計得很新穎高雅,福利機構非常普 遍,警察對人民服務誠懇周到。各機關商店多 在下午一時到四時休息,從這一點可以看出, 義大利人的喜愛安逸輕鬆、厭惡緊張繁忙的生 活,以古子樂的態度面對人生,這也許就是大多 數義大利人長壽的原因。 但與他們開放無羈性格相反的,許多東西 又讓人有一種「迷你」的感覺,停在路上的汽 車小巧得有點像玩具,餐廳的座位也狹窄得幾 乎使人無法轉身,一般的房間也很袖珍。 這個國家恐怕是世界假期最多的國家,他 們以宗教上的理由放假,就已多得不可數計; 如果逢到星期四是假日,理所當然的星期五也 是連帶假期,再加上週末和禮拜天,就可以一 直吃喝玩樂到下星期一才開始上班工作。 義大利人罷工多,可以說也打破世界紀錄 ;無緣無故缺席不去上班的人,平均佔全體就 業人數的百分之三十,因此使義大利有效的工 作人口比例,在已開發國家中敬陪末座。 大多數義大利人處處追求高水準的生活享 受,但是多半入不敷出,靠著借貸度日,為了 債台高築的沈重壓力,又不得不拼命工作賺錢 。他們雖然懶散出了名,但是做起工來,可就 又快又好,那股幹勁,使人著實佩服;可是當 他們一旦有了餘錢,又立即揮霍無度把工作拋 到腦後,儘情享受生活去了。在通常的情況下 ,他們一定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 ,當然, 大多數人的車又是分期付款買來的。 這裡的人幾乎都是藥罐子,義大利藥品的 消耗量,如果按人口比例來講,可算是世界第 一。他們迷信藥、喜歡亂吃藥,但是所服的藥 ,大約只有百分之三十是有效和必需的,他們 花在購買補品藥丸、各種藥膏、消炎片、維他 命、瀉藥和阿司匹靈上的錢,要比其他國家超 出很多。據估計,在國內一萬三千二百多家公 私立藥店中,每年約可賣出二十八億美元的藥 品。 義大利的電視檢查制度非常特別,所有涉 及色情的鏡頭,都會在檢查官無情的剪刀下消 失無跦。但是,只要午夜鐘聲一響,檢查官的 剪刀便立刻停工,五花八門的色情鏡頭全部公 開出籠,家家戶戶的「成人」就打開電視機, 欣賞屬於他們這一代的電視節目。現在全國有 兩百七十多萬貧戶,有九百多萬窮人,有兩百 五十多萬失業人口,造成社會上的嚴重問題。 自從有了夜間成人電視節目後,這些失業的人 白天就很少到街上閒蕩滋事了,大多數都在家 裡好好休息,他們早上十點鐘才起床,到了下 午一時又午睡,一睡就是三個鐘頭,然後張羅 生活,到了晚上就等著看成人電視。自從義大 利政府開放准許有線電視台成立之後,這種相 當於社區性的小電視臺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 立,現在一共有六百五十多家,它們所播映的 節目,只有在午夜後才會受到歡迎。只要午夜 一過,鏡頭十分養眼,大膽程度和成人色情電 影沒有兩樣。 在羅馬一共有二十四個頻道是在午夜之後 播映「成人節目」,但是看膩了的觀眾,卻建 議電視台要不斷播映「特寫鏡頭」,這些膽大 妄為的建議,居然也會被接受。義大利北部的 特利電視台,在午夜時推出一個現場脫衣舞的 節目,由職業脫衣舞孃主持,她以猜謎的方式 製造高潮,每當觀眾答對一個謎題的時候,她 就會脫掉一件衣服,一直到脫光為止。這個節 目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由節目主持人的 名舞孃「陪你共度最愉快的一夜」。 義大利的兒童是全家之寶,父母將孩子打 扮得漂漂亮亮,任他們自由自在,從不惡言厲 色,更少打罵,有事總是和顏悅色婉轉說明, 就像對待朋友一樣;一般孩子,也都很懂禮貌 。義大利的男子雖然都是好父親,但是可不能 保證他們也是個好丈夫。 義大利很少有離婚的事件發生,因為天主 教不准離婚,但是義大利的男子卻都喜歡看別 的女人,他們看女人就和運動一樣,有一個專 用名詞叫做卡西亞(Caccia),意思就是打 獵。從年輕的時候,他們使用種種方法去接近 女孩子,討好她們、跟她們聊天、陪伴她們散 步以及護送她們回家,但卻和愛情無關。 總之,義大利人愛美、愛現實,看到美女 他們會全神貫注;他們面對現實,觀察眼前的 世界,對過去和未來,既不懷念,也不遐想, 只是抓住今天。 義大利人身材雖然不高,但是嗓門卻是奇 大,因此他們愛拉開嗓門唱歌,同時也喜歡嘈 雜,說話總是喋喋不休,手勢又多,不管你聽 得懂聽不懂,硬是嘩啦嘩啦的說個不停。 每一家餐廳酒吧也一定有電唱機不停的轉 動;上街散步,路角窗口,隨時可以聽到天才 的歌聲。威尼斯的遊艇舵手中,就有許多好歌 喉,只要你肯多花幾個賞錢,他們就能邊划著 船,邊唱著悅耳的歌。 此外,拉丁民族天性慵散,凡事都不積極 ,做事也總是慢吞吞的,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 口頭禪是「慢慢來」和「等一下」,你急他不 急,誰也莫可奈何。一般商店店員,當有第一 個客人光顧時,會要第二個客人在旁邊慢慢等 待;甚至在第三位客人上門後會將店門暫時鎖 上,拒絕後面的顧客上門。 他們認為真正享受的人生樂趣就是吃,他 們和法國人一樣,將吃列為人生的第一要務。 他們可以少做一件衣服,但從不委屈自己的肚 子。一面愉快地交談,一面細細品嚐味道,是 義大利進餐的規矩。義大利人尤其講究宵夜, 他們常在午夜到清晨的時候吃東西。在一天三 餐中,只有早餐較為馬虎,午、晚餐都是正正 式式的。他們在午餐時不用湯,先來一盤炒麵 或炒飯,然後是正菜、尾食和酒。晚餐有湯, 通常都是蔬菜湯,尾食有甜點、起士、水果、 布丁和蛋塔等。義大利的麵食種類繁多,但以 斯巴蓋第和通心粉最為出名,通心粉形形色色 ,有圓有扁、有寬有窄,有螺旋形、筆管形等 ;在顏色上,也因摻有紅蘿蔔或是菠菜,而成 粉紅色、綠色和巧克力等色。義大利的餃子, 花樣也很多,有正方、半月、三角,或是兩頭 彎彎的雲吞形;至於裡面的餡,有肉、海鮮、 蔬菜甚至起士。米蘭附近有一種南瓜餃,裡餡 就是用蛋、南瓜和起士調成。 義大利還有一種很有味道的麵包叫古里西 尼(Grissini),用麵粉、發粉和水做成像一 根細長拐杖,烘烤之後,咬下去非常爽脆。義 大利的披薩本來是拿坡里特產,現在已聞名世 界。他們在飲食上也有忌諱,例如魚和通心粉 不能同時食用。在烹調上,北義大利人多用奶 油,南部人則用橄欖油。 義大利的戈龍羅城是一座著名的蛇城,城 裡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整日和蛇為伍。街 上可以看到一群天真浪漫的小孩捧著又粗又長 的毒蛇在嬉戲,像拋擲籃球般地拋來拋去。城 裡每個角落都可以看到毒蛇,有的掛在屋簷向 下垂下頭來,吐出又長又細的舌信,向人們臉 上輕舔;有的蜷伏在桌下,順著桌腳向上爬伸 ;有的躺在小販的輪車上,向顧客伸頭吐信。 這裡的人們崇拜一位專門教人捉蛇而不會被蛇 咬的神,並且替他在市中心建立了一座紀念碑 。有些居民以養蛇為生,他們築了一個池子, 用白米和肥豬肉飼養牠,大了後捉去售賣。 養蛇是一種世代相傳專門的職業,不准傳 給外人,因此這裡的養蛇人,大都是同宗兄弟 。可能是跟蛇長久相處的關係,他們的性情也 有些像蛇,懶惰、怯懦、陰沈而又狠毒。他們 有時呆坐不動,像蛇墊伏,懶得跟人搭腔;有 時又精神抖擻,把腰一伸,變得異常凶橫。 古老節日獨特風俗 這個國家的民間節日和四季的變化轉移有 所關聯,許多節日是起源於農耕的儀式。狂歡 節就是其中之一,將冬去春來的現象視為惡的 消滅和善的誕生,也是慶祝一年開始的節日。 跳舞慶祝豐收,投擲象徵種子的小紙片,同時 也用紙做或布做成的洋娃娃,點燃火後往高空 投擲,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習俗;以前有許多 地方都舉行這種節日慶典,現在只有沿著亞平 寧山脈的地方才能看到。八月中旬舉行的聖母 節,有許多儀式起源於民俗信仰,有時天主教 堂也會祭祀當地的大地女神,因為天主堂與當 地古代的禮拜堂位於相同位置。例如康尼托( Conito)的聖瑪利亞禮拜堂,就是建築在從 前農民擺供品祈禱的禮拜堂遺蹟上。 義大利中部西恩那一帶,出名的是每年七 月二日和八月十六日的騎馬比賽(Palio)巳, 這是自十五世紀以來一直沒有間斷過的年度大 事,每次十七個區域共十七個隊伍參加,每一 個參賽的市隊都會取一個有趣的名字,例如老 鷹、毛毛蟲、蝸牛、貓頭鷹、長頸鹿、豪豬等 ,各地區都有一面歷史相當悠久的隊旗,其中 只有十個經由抽籤選出來的地區才能參加比賽 。賽馬活動不但帶來了熱鬧的氣氛,也讓市民 們對出場比賽的騎士們的拼鬪感到興奮又緊張 。本來這個節日活動的目的,是要借運動場上 的比賽來消除政治上的鬪爭。市民們狂熱的情 緒,正足以說明這種文化傳統在義大利,尤其 在義大利中部已經根深蒂固了。 嘉年華會在大部分的都市,已完全失去了 節日的本意,變成專為觀光客而舉行的節目。 不過在地方上還可以看到兼具儀式和娛樂性質 的嘉年華會。目前嘉年華會中並沒有把古代巫 術的儀式流傳下來,不過可以從嘉年華會的活 動和慶祝的形式中知道節日的原始含義。羅馬 在十七世紀以前,當嘉年華會結束的時候,就 從被宣判死刑的人中挑選出祭神的犧牲品。一 六○○年,哲學家G.布魯諾在羅馬被處烤刑的 時候,也正好是嘉年華會結束的那個星期二。 隨著時空的轉移,以人當犧牲品的習俗早被廢 止,但儀式和慶典也巧妙地已融合在一起。 這個節日也是祈禱豐收的儀式,因為某地 盛產橘子,每年二月中旬會在市區舉行橘子節 ,市政當局、社會團體和全體市民準備了好幾 十噸又甜又圓的可愛橘子,不但免費供人品嚐 ,並且提供人們打橘子仗,用橘子來投擲任何 人,在一九九六年二月十八日的橘子節中,曾 有五百多人因此掛彩,雖然不致鬧出人命,但 也鼻青臉腫,眼角膜破裂,好不慘烈。這個節 日還含有紀念古時蒙菲拉特侯爵被當地暴君殺 害的儀式,以及拿破崙從奧地利手中奪回艾維 亞的儀式。 威尼斯最熱鬧的節日也要數嘉年華會,起 源於十五世紀,原來是為了慶祝威尼斯海軍的 勝利,發展成為年度節慶,逐漸名聞遐邇。到 了現代,盛況愈演愈烈,每年從世界各地蜂擁 而來參與盛會的觀光客,為數不下百萬人;他 們趁著佳節假期,到這裡來在狂歡中重溫童年 所夢想的一千零一夜,將疲勞煩惱忘掉。威尼 斯的嘉年華會典雅創意和巴西大膽直接的狂歡 式放浪形骸截然不同,威尼斯這種狂歡活動是 以戴面具穿華服的化妝舞會方式展現。每年二 月的嘉年華會前夕,市區無論服裝店、食品店 、或兒童玩具店,都特地用嘉年華會化妝舞會 的道具來裝飾櫥窗,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別 出心裁的面具及爭奇鬥豔的各種服裝,使整個 都市洋溢著浪漫氣氛。 另外,每年三月下旬,威尼斯舉行四旬齋 前連續十天的慶祝會,包括戶外的化妝舞會、 二十四小時的街頭表演劇和流行樂表演。每年 七月的第三個星期六和星期日舉行救世主的祭 典。當音樂家在大遊艇上開始演奏時,每一艘 張燈結彩的岡舵拉都在水上遊行,施放煙火, 通宵達旦地狂歡慶祝,非常熱鬧。 拿坡里自古就有「嘉年華會之都」的雅號 ,嘉年華會是這個城市最盛大的活動。出現在 祭典儀式中的丑角、螢火蟲、降神術師和魔術 師等,可以說是拿坡里人民對於不幸命運所反 應的產物。 維亞雷焦也是嘉年華會狂歡活動非常熱鬧 的地方,這個地中海濱風光明媚的城市,每年 二月中旬,會舉行全國規模最大的花車遊行, 在這期間,整個城市浸淫在歡樂氣氛中,滿城 飛舞的彩條、彩旗、像珠寶一樣閃爍的霓虹燈 ,將這小小的城鎮裝扮成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 。這個城市的狂歡節,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 當著名的羅馬、佛羅倫斯和威尼斯等城市的狂 歡節活動已日漸衰落時,這裡卻成了義大利傳 統狂歡活動的中心。每逢節日,義大利各個角 落和全世界五大洲的幾十萬遊客,紛至杳來。 活動內容豐富,名目繁多,最受歡迎的是規模 龐大的化妝遊行;從三、四歲的孩童到六、七 十歲的老人,人人身著鮮豔的奇裝異服,戴著 形形色色的假面具,還有人踩著高蹺,表演各 種滑稽逗笑動作,幾十輛巨型彩車緩緩行駛, 車上面塑造著各種立體的諷刺畫,反映著當前 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不同側面,針 貶時政、揭露弊端,以它那辛辣和幽默去博得 人們的喝采。有的車上是載著美麗的少女,搔 首弄姿、飛吻、媚眼,沿途掀起陣陣高潮,獲 得無數歡呼與掌聲。 自古以來在復活節的前一週與聖誕節時, 義大利人也會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教堂在復 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舉行分送橄欖枝的儀式 ,典禮過後人們將橄欖枝帶回家中,在這週的 星期五舉行贖罪和掃墓。某些地方,在這一天 將長條的青白色小麥根莖供奉在墳墓前。 聖誕節的當天,義大利各地的教堂和家庭 都會準備耶穌基督誕生圖。這個傳統的起源是 由一二二三年聖方濟各想要藉塑像來重現耶穌 基督的偉大生涯而開始的。耶穌基督誕生圖以 拿坡里地方所製作的最漂亮、最能表現出基督 誕生場面背景的壯麗。聖誕夜的望彌撒是最重 要的壓軸節目。 威尼斯另一有名慶典是七月第三個星期日 舉行的救世主慶祝節,這是為紀念救世主在一 五七六年拯救整個城市免於瘟疫的活動。十一 月二十一日的聖母節,同樣也是為了感謝聖母 的庇佑逃過瘟疫的劫難而舉行的紀念節日。 翁布利亞地區的古比奧在每年五月十五日 ,舉辦蠟燭賽跑(Corsa dei Ceri)活動,這 是為了紀念十二世紀時古比奧的守護聖人烏巴 德誕生而舉行的,從十五世紀流傳至今,每到 這一天,人們在巨大的木製蠟燭上裝飾烏巴德 的畫像,穿著五顏六色中世紀服裝的人,抬著 蠟燭從市中心的聖烏巴德教堂,要走兩公里送 到印吉諾山上的修道院。 佛羅倫斯市也是個吸引觀光客的宗教聖地 ,至今還有許多傳統典型的宗教節日。最有名 的是祭祀佛羅倫斯守護神施洗約翰的節日慶典 ,在節日的前一天晚上會燃放煙火,市區到處 燈火通明、五彩繽紛,非常美麗。節日的當天 ,辛洛里亞廣場依照慣例舉行足球比賽。 阿布魯吉地方的人們對於宗教節日也很重 視,在聖誕節那週的星期四,許多地方的教堂 演出「耶穌基督受難記」的宗教戲劇,到了星 期五,有盛大的遊行活動。 朗西亞諾(Lanciano)地方,復活節當 天,人們會舉行聖母瑪利亞神像遊行活動,象 徵耶穌復活。最後聖母神像和耶穌神像會合, 然後用大衣把神像覆蓋住,這時會有幾隻麻雀 從大衣底下飛上天空。 庫克羅地方每年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會 舉行聖多米尼克(San Dominic)神像的遊行 活動。在這個地方最能表現出信仰虔誠的方式 ,是到大天使聖米迦勒洞窟、聖靈洞窟、斯堪 諾湖附近的聖瑪利亞教堂等地去朝拜。信徒們 趴在地板上,一面用舌頭畫出十字架,一面跪 著繞行教堂。 在拿坡里,阿爾克聖母瑪利亞、蒙特貝吉 奈的聖母瑪利亞及彼艾第格羅塔的瑪利亞祭典 中,都有古代遺留下來祭祀酒神巴斯卡的項目 。另外,絕大部分的拿坡里人都信奉本市的守 護神聖詹納羅(San Gennaro)乾枯的血, 有時會變成鮮紅血液的「血之液化」奇蹟。 拿坡里的蒙特貝吉奈市對聖母瑪利亞的信 仰也很虔誠,人們每兩年都會到阿米利諾的蒙 特貝吉奈教堂朝拜。-次是在聖靈降臨節,一 次是九月,每年約有二十五萬人到這裡朝拜。 在聖靈降臨節的前夜,便開始膜拜,星期六以 教堂為目標開始登山朝拜,這時禁止攜帶肉類 食物。九月的朝拜活動有中產階級市民參加, 雖然人數不多,不過穿著鄉村風味的服裝,一 面從城裡出發,一面由鼓號隊、樂隊吹打著, 也別有一番情趣。 這個城市最古老的慶典是彼艾第格羅塔的 慶典,起源於異教徒,過去慶典是以歌唱比賽 為活動的主要內容,比賽的歌曲是人們當場即 興創作,後來經由詩人、音樂家加以收集整理 而留傳下來。 普利亞地方的人士非常信仰巴利的守護神 聖尼古拉(San Nicola),他本來是巴利的 主教,死於四世紀,巴利的人們將他遺體迎回 ,興建一所大教堂供奉他。節日的日期是十二 月六日和運回遺體的五月八日。在五月八日的 活動中,神像被搬運到面向大海的廣場,並在 廣場上舉行莊嚴隆重的彌撒儀式。 卡拉布里亞和巴西利卡塔這兩個地區的宗 教活動,是以宗教戲劇的形式來表達。卡拉布 里亞在若干年前,有一種在「耶穌受難日」這 週的星期五的旅行隊伍中,鞭打贖罪者使他流 血的習俗。巴西利卡塔地方有桑巴奧羅村和桑 科斯坦提諾村,村裡的居民都講阿爾巴尼亞語 ,穿阿爾巴尼亞服裝,舉行獨特的宗教儀式。 西西里島的民間宗教信仰相當盛行,其中 最重要的是遊行活動,在特拉帕尼地方舉行。 這個地方在聖誕節這週星期五晚上舉行儀式活 動,將十八世紀所雕的象徵耶穌受難的塑像, 一鎮一鎮地舉行遊行。在西拉庫薩地區,居民 是信奉當地的守護神聖魯吉亞(San Lucia) ,通常紀念祭典儀式都相當盛大,首先將訑的 銀製神像從大教堂運到聖魯吉亞教堂,一個星 期後,隨著盛大的遊行隊伍回到大教堂。在遊 行的路程中,每當隊伍在途中休息時,銀鐘就 會響起,非常莊嚴而有趣。 薩丁尼亞島有兩大節日慶典,一個是在五 月一日至四日舉行本島守護神聖艾菲吉奧( San Efisio)的節目慶典,這是為紀念公元一 六五六年滅絕瘟疫蔓延而舉行的慶典活動。遊 行隊伍抬著艾菲吉奧的神像從他入獄的教堂, 遊行到他殉教的教堂,遊行隊伍相當浩大,場 面非常壯觀。隊伍在薩羅克休息,第二天到達 諾拉的聖艾菲吉奧教堂,停留兩天,沿途人們 競相頂禮參拜。 為紀念公元一五八○年瘟疫滅絕的燭台節 ,於每年八月十一日在薩沙里舉行。七個燭台 各高三公尺,這些燭台屬於格雷米奧工會所有 ,遊行隊伍在節日慶典當天,會將這些燭台從 聖羅薩里奧教堂搬運到聖瑪利亞教堂,沿途民 眾夾道祈福,這也是慶典活動最高潮時刻。 在義大利中南部一帶,許多慶典儀式都與 醫病療傷有關,很多醫病的聖人被認為古代藥 神的後代,如治羊瘸瘋有特效的德納托聖人、 治殘廢的羅科治聖人、治毒蜘蛛螫傷的維托聖 人等,於是在蘇連多蒙特薩納地方有聖德納托 節,加拉提納地方有聖彼得節、聖保羅節等。 另外,也有向聖人們虔誠祈禱、感謝,以叫聲 、吼聲和跳舞的狂熱動作來表達的儀式。 此外,屬於個人生老病死過程也有不少宗 教儀式,在某些農村、山地村落仍保留著驅魔 治病的習俗。 義大利南部一些與世隔絕的村莊裡,還存 在著一種怪現象,一些人臆想自己被多毛蜘蛛 咬噬,患有「塔蘭圖拉」毒蛛症的精神病,認 為跳舞是把毒素逼出體外的不二法門,於是大 家集體模仿蜘蛛的動作,進入精神恍惚的狀態 ,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甚至會出其不意地跳到半 空中,一面手舞足蹈一面發出尖叫怪笑,直到 筋疲力竭,休息數小時後,又開始新的回合。 在他們舞蹈的時候,樂師會在一旁奏樂,圍觀 的群眾則哼唱歌曲,希望能協助他們把毒素趕 出體外。 義大利的傳統民俗服飾現在只有在義大利 南部地方、島嶼地區,以及阿爾卑斯山脈的卡 尼亞地方還保存著。在卡尼亞地方上了年紀的 女士們,就是在平時也常穿著傳統的服裝,年 輕的小姐們只在舉行婚禮或在葡萄收穫時等的 特殊場合才穿。薩丁尼亞島有各種民俗服裝, 島上的居民在節日慶典時穿的衣服也在日常工 作中穿著,有顏色樸素的裙子、女襯衫、西裝 背心、連衣裙和圍巾等。其中,卡利亞里的婦 女戴著頭巾,上身的美麗蕾絲上釘許多珠寶作 裝飾。當地的寡婦則身著黑長裙,好像阿拉伯 婦女用披肩半掩遮著臉。 南部阿維利亞諾(Avigliano)地方的民 俗服裝,可以看出身份及生活狀況等,如上面 繫有紅帶子的是未亡人的標誌。亞伯尼塞平原 的民俗服裝幾世紀來都沒有改變過,依然保持 原樣,色彩亮麗,小裝飾品特多,衣服上有金 色的刺繡圖案,帶子上有銀色的雕刻裝飾品; 當地婦女已婚、未婚或是寡居,從她們的衣服 顏色、式樣上更是可以一目了然。 義大利民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北部 的故事民謠,一是南部的抒情民謠。最古老的 歌謠是哀悼死者的,至今還保持在南部地方。 廣為人們所喜愛的古老民謠有搖籃曲和阿爾卑 斯地方的勞動曲等。敘事曲是起源於北部地方 ,「倫巴底之女」和「戒指」等歌曲都廣為義 大利人所喜愛。 義大利的民間故事和世界各地的民間故事 一樣,也是以原始社會發生的事件為內容,此 外還加入了一些外來文化的故事。北部地方的 民間故事有一些是來自日耳曼民族的故事,南 部地方,尤其是西西里島,有不少是來自東方 各國的故事。 這個國家的人民也有一大堆迷信。人們認 為坐在桌角的人永遠結不了婚;喝瓶中最後一 滴酒或吃最後一塊小點心的人,在當年內會結 婚;不在星期二及星期五旅行或結婚。結婚的 當天早上,新郎母親要送一件金首飾給新媳婦 ;婚禮後新婚夫婦要分杏仁糖給賓客,但只能 給單數。 性感的義大利女人 義大利女人是歐洲各國中在生活上最講究 享受的女性,她們不太刻苦勤勞,喜歡華屋美 食,講究時裝衣著,如果發現一件心愛的東西 ,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去購買,甚至借債和分期 付款也在所不惜,可是在得到後,又很容易地 厭而棄之。 多數義大利女子貌美體健、天真活潑、豪 爽而不矜持,也不自憐。他們說話婉轉、歌喉 甜美冠於全球;但是他們也有小缺憾,如嘴大 、頭長、微駝、斜肩和線條不夠俐落等。可是 她們都善於隱醜揚美,工於化妝,並不盲目追 求時髦,因此很能別樹一幟,使人看不出她們 的缺點。就以義大利著名的電影女星蘇菲亞羅 蘭為例,她長得並不好看,又粗又大又野,但 是她能夠把自己微駝、斜肩、大嘴巴和過大乳 房等缺點,加以性格化,使之別具一格,配上 她本身原有的優點,如舉手投足的美姿、眼睛 半閉秋波頻送的媚態,以及大膽表露真情的熱 勁,以至能勝人一籌,成為男人心目中的性感 尤物,而在國際影壇上大紅大紫、歷久不衰。 義大利女性因地區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 北部的小姐多係金髮女郎,南部的小姐黑髮居 多。北部米蘭等城市女人會譏諷南部女人是鄉 下人、沒知識、上不了大場面;南部拿坡里等 地的女人也會嘲笑北部女子是浪女雜種,不是 真正的純義大利女人。一般說來,義大利女子 相當開放,但多數婦女善於持家,擅長清談, 尤其是鄉間女子更是指手劃腳,低語高調,談 話時富於表情,怪不得人們都說,每一位義大 利女人都是天才表演家。這裡的少女婚前交友 並不自由,婚姻多須經過父母許可。老一代的 婦女們體態肥胖,篤信宗教,視家務為消遣, 都希望能多抱孫兒孫女,以消除晚年的寂寞。 她們還有牢不可破的「為子擇妻,為女擇夫」 的固執。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義大利姑娘很熱情, 一朝生,二朝熟,很容易追上手的,一旦追上 了,她們會愛得發狂,所以對於逢場作戲的觀 光客來說,最好不要去招若)她們,因為上手容 易脫手難,如果被她愛上了,是非君莫嫁的, 如果三心兩意想擺脫她,事情會鬧得很嚴重。 義大利的母親們具有很大的權威,他們不 搞政治,但卻把持家政,控制全家預算,關切 丈夫和兒子們的事業,管束兒女的品行,但奇 怪的一點是,據說義大利婦女公開敲鼓是違法 的。男人在家庭女權壓制下,唯一能夠採取的 消極抵抗方式,就是大膽地偷看走在街上的婦 女們。 擁有現代化國防軍 戰後的義大利人民飽受慘痛教訓,生活非 常困苦,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幫助,義大利是 沒有今天的繁榮,光是美國的軍經援助,前後 已超過一百多億美元。因此義大利政府和人民 ,多採取親西方的態度,並且加入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藉集體防衛以自保。 現在義大利已經成為一個強大和重要的反 侵略基地,這隻地中海之靴,不但是北大西洋 公約組織的一份子,而且國內所有的港口,全 部成為北約艦隊的加油站,其中拿坡里基地, 還是北約組織南翼部隊的總部所在地,是美國 第六艦隊的重要基地,所以今日義大利在戰略 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義大利男子有服兵役的義務,不願服十個 月義務兵役的役男,基於道德或宗教上的理由 ,可以改服十三個月的平民役。現在三軍的兵 力共約三十三萬人,軍隊以軍團為戰略單位, 兵力約二十五萬人,有十個師及三個旅。在編 制上分為步兵師、戰車師、空降師、騎兵師、 飛彈師和化學師等。美國曾以雷神中程地對地 彈道飛彈進駐義大利境內,並交由義大利陸軍 飛彈師使用,但是飛彈的核子彈頭,則由美軍 控制。此外還有多營愛國者及鷹式地對空防空 飛彈,也已交給義大利陸軍使用。 海軍兵力約兩萬八千人,擁有各型艦艇三 百三十多艘,總噸位約三十萬噸。海軍最大的 一艘軍艦,是排水量一萬三千五百噸的朱比斯 比卡里巴爾迪(Giupseppe Caribaldi)級、 編號五五一的航空母艦。其次是排水量九千八 百零二噸的加里波底號飛彈巡洋艦,在滿載的 情形下,這艘巡洋艦排水量可達一萬一千六百 噸,艦上配有兩座哽犬式防空飛彈發射器。另 有維多利亞號和杜伊留號兩艘飛彈巡洋艦,也 裝有哽犬式飛彈發射器。在義大利最新式軍艦 中,無畏號和大魚號兩艘飛彈驅逐艦,配有韃 靼式防空飛彈。還有魯波號和奧迪斯號兩艘直 升機航空母艦,也是義大利海軍的主力艦隻。 此外,義大利海軍還有許多飛彈巡邏艇、潛艇 、驅逐艦和其他輔助艦艇。 空軍兵力約四萬三千人,擁有各型飛機一 千七百多架,計有十六個飛行大隊。主要機種 有自製的G-19型噴射戰鬪機、美製的F-104、 F-5E、F-4C和F-16等型戰鬪機,多種戰鬪機 的機翼下,都可以使用空對空飛彈和空對地飛 彈。義大利預計生產AMX戰機一百八十七架 ,裝備自己的空軍,另外,還與中共聯合研製 A-5M超音速攻擊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