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4年9月2日 (二) 11:20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鹿特丹(Retterdam)是荷蘭的第二大城,地位僅次於阿姆斯特丹,同時也是萊茵河流域的主要出口港和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海港。地處北海、萊茵河和馬斯河的三角地帶,距離北海只有28公里,在匯合處的河口有條水道叫做新運河,它的外港是荷蘭灣的外港和郵輪站。因此鹿特丹扼中歐水陸的要衝,是歐洲最現代化的都市,建築頗具特色,色彩艷麗,造型奇特,擁有110萬多人口。 這個城市在13世紀初原係鹿特(Rotter)河畔的小漁港,1250年在河上建立水壩堤堰(Dam),因而取名為鹿特丹。在1283年時,這裡還是鹿特河口一小塊圍墾地,1299年才建市,1328年發展為小城鎮。到了1340年,成為荷蘭第二大商埠。1872年,北海和萊茵河直接通水路後,躍居為全歐洲數一數二的貿易大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城市的心臟地區遭到納粹德軍飛機的濫炸,僅在1940年5月13日這天,就炸毀了3萬多棟建築物,被毀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尺,市中心變成廢墟。大戰末期,納粹德軍在撤退之前,港口又遭到毀滅性的摧毀,現在市中心南端,還矗立著一座名為「劫後餘生的城市」的人體雕塑,腹部空裂,雙臂高舉,面仰藍天,兩腿艱難但卻堅強的站立著,生動地描述了鹿特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慘況,及鹿特丹人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戰後靠井然有序的都市計劃和進步的建築技巧,經過4年的施工重建後,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使美國的紐約退居為世界第二大港。到了1962年,鹿特丹港在貨物運輸方面也已經遠遠超過紐約港而居世界第一。這個港區面積廣達100平方公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貨櫃碼頭和先進的裝卸機器與技術,碼頭岸線長達38公里,因此港口的繁忙嘈雜完全沒有影響到鹿特丹市區。 對鹿特丹有人這麼形容:那裡襯衫的衣袖都是捲起來的,因為鹿特丹人工作特別勤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鹿特丹被徹底破壞;但戰後居民馬上捲起衣袖重建港口和家園,而有了今日繁榮的鹿特丹。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4度28分、北緯51度55分。天氣冬溫夏涼,夏不炎熱,7月分平均氣溫為17.5℃;冬天不冷,一月分平均氣溫為2.5℃。 鹿特丹的經濟全以海運為基礎,有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港口設施,並且實行全日24小時服務。由於港口航道深,並且終年不結凍,最大的貨櫃輪全年都可以在這裡進進出出;同時保稅倉庫到處都有,收費低廉。作為世界海運和歐洲河運線的會合點,現在鹿特丹平均每年有4萬多艘輪船和30多萬艘內河船隻進出;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艘遠洋輪船進出港口,有400條海上航線通往世界各大港市。港區多達7個,海運碼頭長56公里,河運碼頭長33公里,有651個泊位,可同時供600多艘萬噸級輪船停泊,整個港區佔地1萬多公頃,跟鹿特丹市區一樣大。作為萊茵河流域各地的天然出口港,自北海溯新馬斯河而上,到達這個港口需時約兩小時,自港口腹地可遠達瑞士和捷克等地。同時這裡內陸水運暢通,鐵、公路也四通八達,許多轉口物資可經由內陸轉運到西歐各地。這裡轉運的貨物以石油、礦石、穀物和木材等為主,由於石油工業的擴大,當地建成了3個大工業區和新港口,新疏浚的水道可以通行排水量70萬噸級的油輪。此外,鹿特丹附近還有斯希丹市、弗拉爾丁恩市、荷蘭角和新鹿特丹港等衛星港市環繞四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港灣設備。這個城市也是西歐重要的工業中心,有5座大型煉油廠,石油和石油產品經管道運往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德國和比利時等地。 馬斯河將市區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大量的行政機構、辦公大樓、銀行、保險公司、名品店和百貨公司等,都集中在新馬斯河河畔。市內的兩條主要街道是南北走向的庫爾辛杰爾大道和東西橫貫的布拉克大道。還有一條是禁止車輛進入的人行步道「歐洲第2街」,又叫做林班(Lijnbaan)街,用石磚鋪道,綿延約800公尺,是最熱鬧的市中心,兩旁多係名牌專賣店,還有許多商店販售乳酪、木屐、鑽石等特產和紀念品店,鹿特丹的旅遊服務中心也設在附近,因此使林班街成為觀光客到鹿特丹必訪之處。 林班街最初的設計,就是一條純商店街,根本沒有規劃車道,所以車輛都不准進入,只有悠閒漫步的遊客,穿梭飾滿鮮花的各式商店間,安步當車,慢慢參觀不同商店的櫥窗,比較各種不同的精緻商品,隨意欣賞觀摩,心曠神怡。 建於1953年的林班街,是全球首創的行人徒步區,57個年頭來,不少進步國家的大城市中,也仿傚這種特別的設計,將一些特定的商業街也規劃成為行人徒步區,絕對不准車輛進入,以保證在此購物行人的安全,這可全是源自鹿特丹林班街的創意。 這個港都交通發達,西北部有座國際機場,是國內第二大機場,年乘客量近百萬人次,有33路巴士通往鹿特丹的中央火車站,車程約20分鐘可達。鐵路交通非常忙碌,火車是從外地進入鹿特丹的主要長距離交通工具,都在市區北部的中央火車站停靠。從阿姆斯特丹乘鐵路快車前來約需1小時車程;從史基浦國際機場前來的火車,每隔30分鐘開出一班,車程約50分鐘。此外,由於鹿特丹位於通往比利時和法國的幹線上,因此凡由阿姆斯特丹南下比、法兩國的國際列車,都會在鹿特丹停靠,由這裡有地鐵和公共汽車前往市中心區。公路交通也四通八達,有長途巴士前往國內各地,並有豪華觀光巴士往返阿姆斯特丹。 市區交通非常方便,沿河兩岸間有美觀的橋樑和水下隧道連接,市內更有高架上下層的超級捷運公路,使來往車輛都可安全、迅速和有序地交通。市內陸上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有地鐵、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計程車。地鐵有紅、藍兩線,由北向南穿越市區;公共汽車有幾十條路線分布市區和市郊各地;有軌電車也有9條路線,停車時會噹噹響,查票員會在車上走來走去;這三種公共交通工具車票可以通用,非常方便。計程車多在機場、火車站、碼頭和大飯店等地候客,也可以用電話叫車。此外,遊客還可以到市區南部的新馬斯河邊,乘搭遊覽船(Spido)環遊這個世界的第一大港,環港一周約需75分鐘。 在住宿方面,市區的飯店設備相當完善,無論是觀光或洽商,都可以滿足顧客的需要。主要飯店有三家,都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鹿特丹希爾頓飯店(Hilton Rotterdam)是靠近中央車站的現代化高級飯店,設備齊全,有會議廳、休息室、健身房、游泳池、酒吧和夜總會等設施,並且位處交通中心,來去方便,共擁有254間客房。公園(Park)飯店是一家古老的一級飯店,面臨運河,又有庭園,因此環境寧靜,景色怡人,是旅客休息的好地方,擁有95間客房。服務飯店位於市中心區,靠近萊茵河遊覽路線的搭船處,環境不錯,服務態度良好,擁有100間客房。市內的主要飯店還有商務(Commerce)、薩伏伊(Savoy)、荷蘭(Holland)和阿馬(Amar)等。 餐飲方面,此地的林班街是有名的飲食街,餐廳和酒館林立,各種名菜和地方風味小吃應有盡有。在火車站附近的韋斯特克魯斯基德(West Kruiskad)街兩旁,有很多中文招牌的餐館。市內的長城酒家(De Lange Muur),是一家供應中國菜和印尼菜的餐廳,有中國各種名酒供應,服務周到。 在市區建設方面,戰後經重新規劃布局,已建成非常現代化的都市。市內街道寬闊,交通秩序良好,高樓大廈林立。在文化設施上,有許多劇場、音樂廳、博物館、公園和體育場等。在城東的兩大湖上可以進行各種水上活動,湖濱人工沙灘夏季遊人眾多。市街上有各國名家的雕塑,致使鹿特丹以塑造藝術聞名。從鹿特丹沿海岸向北海走,防波堤迤邐不盡,堤外海浪滔天,濱海一帶廣大的圩田和灘地,都是築堤排水所造成的。 娛樂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摧毀了鹿特丹原來的多勒音樂廳(Doelezaal),戰後便重新興建了多倫音樂廳(De Doelen Concert Hall),完工於1966年,是荷蘭最大、也是全歐洲最現代化的音樂廳,位於鹿特丹中央火車站前方約500公尺處的左側,每年都吸引數十萬樂迷前來欣賞。廳內有個可以容納2250個座位的大會廳,也有僅能容納30個座位的小會議室,大大小小共10間。它擁有全歐最好的現代化設備,並兼做音樂演奏廳,同時也是鹿特丹交響樂團的本部。這個交響樂團遠近馳名,是歐洲三大名港中最引以為傲的音樂大使。華燈初上,多倫音樂廳附近車水馬龍;古典樂迷湧向這座表演殿堂,接受歌劇、室內樂、交響樂和芭蕾舞等藝術的洗禮。此外,還舉辦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的演奏會。有時,多倫音樂廳也會安排特殊的節目,像是中國京劇團、印度樂團等地域色彩的表演。 其他表演重鎮包括有豪華劇院、鹿特丹劇院和南方廣場劇院等,院內節目琳瑯滿目。由於這個城市商業發展鼎盛,各類藝術節也應運而生,並帶動了視聽和餐飲等消費,如5月藍調藝術節、7月歌謠節、8月熱門音樂節、9月大都會戶外音樂節和10月爵士音樂節等。 友誼商店(Friendship Shop)位於市中心區,是中國大陸開設在鹿特丹的一家專售中國藝品和文物的商店,門面裝璜頗有特色,店內高懸四盞中國大紅宮燈,牆上掛有中國字畫和展翅欲飛的風箏蜻蜓、蝴蝶,店裡展示著玉琢觀音、木雕孔聖、絹織佳人、中國手工藝品、文房四寶、京劇臉譜和中文書籍等。這家名為「中國中心」的友誼商店,白天做生意,晚上開補習班,傳授漢語、中國書法、烹飪和中國功夫。 要欣賞鹿特丹的綽約風姿,就要登上為紀念此市的新生和舉辦世界花展而建的歐洲之桅太空塔(Eur-omast Space Tower),它依傍在馬斯河畔,塔高185公尺,外貌像遠洋巨輪的船台和桅桿,是當地最高建築物,有個名為「宇宙冒險」的玻璃旋轉電梯通往塔頂,但又分成兩段搭乘。在塔的32公尺高處有一座小型的航海博物館,館內陳列有豐富的航海資料和實物。100公尺高處是360度自動旋轉餐廳,附設有酒吧和咖啡屋,遊客可一邊進餐,一邊欣賞市景和迷人的港都風情,風大的時候,整座建築物會感到微微的搖晃,非常刺激。再往上走的電梯由塔內轉到塔外,沿著桅桿旋轉而上,過程只有短短的兩分鐘,但其歷程卻令人終身難忘,當電梯上升時會感到耳鳴目眩,下降時如墜入深淵,沒有膽量,最好不要嚐試。 鹿特丹素有「建築博物館」之稱,因此市內各種建築林立,風格迥異,最具代表性的有奇吉庫巴斯(Kijkkubus)的景觀立體屋、鉛筆樓和魔方樓等。其中的奇吉庫巴斯景觀立體屋位於奧維布萊克(Overblaak)路70號,是市民公寓,由於造型新奇有趣,故開放部分房間供人參觀。這棟立體屋的建築概念,是模擬人類在屋中未來的生活情形,以義大利佛羅倫斯維奇奧(Vecchio)橋當藍本,建造出一系列傾斜的立體屋,內部呈不規則的形狀,屋內牆壁也都是傾斜的,一切家具擺設也得依據不同的傾斜度擺放,非常有趣。遠觀立體屋,其鉛筆形的窗框和立體式的造型呈現出不規則的橫線,而外牆鮮明的色彩,在不同光線中會顯現不一樣的光影效果,非常吸引遊客的目光,為沒落的舊港區憑添生機。 鉛筆樓是座20多層高的圓筒形白色樓房,樓頂呈圓錐體,上鋪灰色瓦片,遠望過去,像支剛削過的鉛筆。 魔方樓的建築更加奇特,是一組由5個蘑菇似的黃褐色樓房組合成的公寓。「蘑菇」的柄是各樓的大門和樓梯,5根柄的中部互相連接,形成過街天橋,橋下是人行道。5個「蘑菇頭」內分為三層,中間一層的面積較大,上下兩層的面積略小,各層的房間基本上都是三角形,看起來別有情趣。 馬斯河隧道(Mass Tunnel)共有3條,都興建在寬500公尺、深10~20多公尺的馬斯河底,兩條是公路隧道,一條是地鐵隧道,將河南北的市區連成一體,係荷蘭最大的城市建設工程。最大的一條隧道距離威靈史佩林碼頭約1019公尺,兩端的隧道口均建有34公尺高的塔樓,造型雄偉,是鹿特丹的標誌。塔樓有空調設備,服務設施齊全,是登高觀覽港區美景的良好地方。隧道裡還設有一座地下戲院,一個可容納500輛汽車的地下大停車場。 市政廳(Stadhuis)完成於1920年,規模之大,號稱荷蘭第一。在這座豪華建築前的廣場,一直都是市民休息的場所,尤其是4、5月鬱金香盛開的季節,特別美麗動人。鮮花襯托著宏偉壯觀的市政廳,會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巴佛艦博物館(Museumschip Buffel)原係水牛號古船,停泊在市區南部呂弗港灣新馬斯河岸希斯哈文(Scheepwerf)街15號,就在亨利克太子海事博物館旁,它是世界上第一艘、也是目前僅存的一艘鐵殼老戰艦,建造於1868年,從帆船到蒸汽,從木身到鐵板,水牛號保存了船舶轉型期最完整的原樣。船上的裝備,大到如蒸汽引擎、360度旋轉的大砲和16艘救生艇,小至百年來的航海日記,海軍使用的肥皂、毛巾,以及船艙下黑漆漆的禁閉室等,都完整地保存了當時的模樣。 亨利克太子海事博物館(Prins Hendrik Maritien Museum)位於斯希哈文街1號,依傍在水牛號古船邊,是一座展示荷蘭過去輝煌海洋歷史的現代化大型博物館,建於1873年,原係國立快艇俱樂部。館內陳列著15世紀至今數以千計的古董船模型、航海圖及各種海事儀器,甚至還有廢棄的萊茵河遊船,參觀這座博物館相當於溫習了鹿特丹的航海歷史。有趣的是館內的設計,會讓訪客像置身在一艘船上,沿著狹長的鐵梯拾級而上,猶如登上甲板艙頂。館內一些寓教於樂的遊樂設施,成為孩童們最熱愛的樂園。博物館最特殊的地方,在於擁有一套可以容納3億單位記憶容量的電腦設備,任何一位好奇的門外漢,或是專門研究海洋學的教授專家,都可以在此有所收獲。博物館的發展計劃是整體的,在館內的一個燈塔間內,被布置成一個露天博物館,包括有碼頭、浮標、海上工作房和船體等。遊客參觀完亨利克太子海事博物館,憑門票的票根可以再登上停泊在呂弗灣(Leuvehaven)中的巴佛艦博物館參觀。 西蘭會歷史博物館(Historical Museum Schielandhuis),位於市區柯提胡格路(Korte Hoogstraat)31號,建於17世紀中期,原是當地負責堤壩的官員們研究築堤、護堤的會議場所,館內通過圖片、文物和藝術品,展示鹿特丹的歷史。 人類學博物館(Ethological Museum)位於威廉姆斯基德(Will-emskade)路25號,介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文化與藝術,館內收藏品非常豐富。 荷蘭建築博物館(Nederlands Architectuurinstituut)位於市內博物館公園附近,地址為博物館公園(Museum Park)路25號,館內以聲光影像的方式表現荷蘭歷史上各種建築藝術風格。 民俗博物館(Museum Voor Keramiek Pablo Rueda Lara)坐落在市區南部新馬斯河邊,地址為Aelbrechtskolk路10號,館內展示當地民俗和民間藝術,以陶器、陶瓷和製陶街為主。 博曼斯美術館(Suseum Boy-mans-Van Beuningen)坐落在博物館公園路18~20號,是荷蘭3個具代表性的美術館之一,它成立於1935年,是由兩位慈善家所設立的收藏品中心擴建而成的現代美術館,館內所展示的繪畫、雕刻和素描等作品,規模只次於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博物館。館內陳列的繪畫作品豐富而珍貴,有15世紀以後荷蘭、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國的繪畫作品,以及現代派繪畫作品,除了17世紀雷布蘭特的作品「兒子提多的畫像」外,還有魯本斯的「蘇珊娜‧富曼」、波希的「放蕩子」、「地獄」、「加納的婚禮」等都在館藏之列。主宰19世紀畫史的畫家如梵谷、莫內、高更(Gauguin)和畢卡索等大師的畫作也不少。另外,這裡還陳列有羅丹和狄更斯等人的雕塑,以及一些名家傑作的玻璃器皿、白臘製品、銀器、陶器和家具等。館內的木雕作品中,有一尊被視為鹿特丹市代表哲學界泰斗依拉斯莫斯(Erasmus)的塑像。美術館的二樓還特別闢室展示20世紀的作品,收藏相當豐富。 聖勞倫斯大教堂(St. Laurens Kerk)是座建於1460年的天主教堂,也是市內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哥德式的建築風格非常宏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1940年,教堂曾遭到部分破壞,戰後很快修復更勝往昔。塑建於1622年荷蘭文藝復興運動領導人之一的依拉斯莫斯雕像,為了躲避戰火,幾經搬遷,現在已遷至教堂附近,為當地雕塑名作。 布利伊多普動物園(Blijdorp Zoo)坐落在市內的布利伊多普區,從鹿特丹的中央火車站前往,步行15分鐘就可抵達,是現在歐洲最現代化動物園之一,於1887年才對外開放,由一家私立的動物學會主辦,最初是從兩位鐵路員工個人飼養的動物發展起來的。此後動物園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於1938年遷至現址,面積為17公頃。園的中心建築物是里菲拉館,館內的正廳飼養著各種小獸、魚和鳥,兩側則展出象,大型類人猿和熱帶鳥,包括世界上最好的一組鳳鳥。此園還特別注重南亞的物種,迄今已繁殖出約600頭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和西伯利亞虎,是其他任何動物園所不能比擬的。此外,還擁有第一群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能正常繁殖的猩猩。 小孩堤防(Kinderdijk)在荷蘭文裡是「小孩的搖籃」之意,據說這個地方在15世紀發生大洪水時,有一隻搖籃隨著河水漂流至此,籃中有個熟睡的可愛小孩,卻沒被洪水淹死,於是人們便根據這件事為這個地方取名。這個小鎮位於鹿特丹10公里外的摩威德(Merwede)河畔,由阿姆斯特丹前來約需兩個小時車程。這是全國最壯觀的「風車群」所在地,有19座具有250多年歷史的龐大風車散落在堤岸兩旁的草原上,每一座的距離其實都很遠,但是看起來非常壯觀,要想好好欣賞這裡如詩如畫的田園風車風光,需要花半天時間才夠安排。昔日這些風車群的主要功能是藉由風力抽取過多的水,使得低於海平面的地區免於水患之苦。1997年,小孩堤防的風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智慧及抵抗自然災害見證」,而納入世界遺產之列。 這些風車每座都有4、5層樓高,巨大的車葉約有20多公尺長,在陽光的照射下極具氣勢。風車不但可以鋸木、榨油,製造可可粉和煙絲,最大的功用還是在排水。昔日荷蘭由於經常有洪水施虐,看管風車的人得隨時按水位高低調整風車的位置和角度,於是索性就住在風車裡,全家大小就在這座圓柱形的建築物裡生活。雖然風車看起來高大,實際上內部活動空間卻非常有限,每座風車正中央都放著牽引車葉轉動的軸心,地下得連接幾座巨型石磨,剩下來的空間得放工具或儲糧,所以起居室一般都不大,房間更是地盡其用,睡床是入牆式的包廂短床,一關上門,便好像是睡進衣櫃中。又因為貫穿整座風車唯一的木樓梯,平均斜度至少45度,又長又窄,爬上爬下時可不容易。 每逢7、8月的風車節,在星期六的下午,19座風車會一起轉動起來,景況壯觀,其中還有兩座開放購票參觀,有專人陪同解說風車內部構造。對遊客來說,到小孩堤防參觀,最愜意的方法莫過於坐在小孩堤防大飯店裡,輕鬆地啜飲咖啡,遠眺形形色色的風車盡展風姿,還可看到河面上優游自在的綠頭鴨,以及附近一帶美麗的湖光山色。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荷蘭的風車曾幫助反納粹游擊隊發出信號與盟軍取得聯繫,因此贏得最後勝利。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