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索斯聖山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4年9月24日 (三) 14:43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阿索斯聖山(Mount Athos)是一處「秘境」,也是希臘僧侶自治共和國的所在地。公元前490年,波斯人率先居住於此,從而奠定了聖山的文化。到了公元9世紀,這裡開始有修士定居。在羅馬帝國末期,拜占庭皇帝密可尼拉二世大力援助聖阿塔尼斯在此興建修道院,從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宗教中心。10世紀的時候,這裡出現了僧侶村。1060年聖山的宗教團體獲得了自治權,基於教義及修道上的要求,從此這裡便完全禁止女人和雌性動物進入。14世紀聖山興起了一股神秘主義運動的「赫希嘉教派」,它在希臘文中的意思為「安寧」,這個教派的修士們極力擺疵U世的引誘,希望在地上就能與上帝結合成一體,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上帝。據說赫希嘉修士神秘體驗的極致便是能夠看到上帝的光芒。1341∼1351年期間,這個教派分裂為兩個派別。兩派之間發生激烈的爭議,一直持續了10年,直到公元15世紀聖山才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擁有千名修士的大型修道院多達40多所,並開始組織修士自治村,允許修士擁有私人財產。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後,土耳其人奪走了聖山,不過即使在土耳其人統治希臘時期,聖山仍然保留了自治地位。1912年希臘王國成立把它劃入領土範圍,1927年由希臘憲法明確規定成立聖山僧侶自治共和國,由20所修道院各派一名代表組成一個具有立法權力的議會,以及由4名修士組成的行政委員會進行管理,駐地設在卡里埃。 這個僧侶共和國的經緯度為東經24度19分、北緯40度9分,位於希臘東部伸入愛琴海的哈爾基季基(H-alkidiki)半島東南端3個突出小半島最北面的峽角上,即坐落在愛琴海的北部,距離塞薩洛尼基市130公里,面積364平方公里。這個夾角型半島長約64公里,寬約1.6∼12公里,頸部地形平坦,在峽角南部崎嶇不平的山地上,矗立著許多巍峨的山峰,其中最高的就是聖山,海拔高達2033公尺。這裡樹木蔥郁,風景絕佳,山岩全部由純大理石所凝成,在山谷之間,懸崖之上,高山之巔,有幾10座大小不同、式樣各異的東正教寺院,還有不少只能住幾個人的小修道院和個人苦修的隱士小屋。這裡是希臘正教的中心,故被視為聖山(Agios Ores)。這個島上有7000多名男性居民,其中大多數都是修士,少數為隱士,他們都不受希臘政府的統治,而有自己的管理機構,形成了國中之國。整個自治共和國也被人稱為「修士之國」。 這裡居山面海,山青水秀,古寺臨波,景色優美,對遊客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這裡對外交通也相當方便。從雅典到聖山必須先到塞薩洛尼基,然後到烏拉努波利斯(Quranoupolis)。到塞薩洛尼基的交通非常方便,但是從塞薩洛尼基到烏拉努波利斯的巴士一天只有7班,每隔兩小時才開出一班,車程要2.5小時。烏拉努波利斯每天早上9:45有一班開往代夫尼遊輪,途中可以參觀聖山灣岸的各修道院。由代夫尼開往聖山半島最南端的匹迺斯海角(Cape Pinnes)渡輪,每天中午12:30開出班,途中也經過沿海各修道院,遊客可以在自己喜歡的修道院下船參觀。在代夫尼∼卡里埃∼伊庇羅的修道院之間,僅有一路巴士,但車次很少,要提前確認。 聖山半島只有首府卡里埃才有公路,其他地方都是狹窄的山路,主要運輸工具是人力和毛驢,因此到各修道院訪問需要相當體力和足力。這麼奇特的地方是觀光客都很想去參觀的地方,男人會想方設法取得進山的入境許可證;女人進不了山,只能乘船繞著聖山在海上轉一圈。 觀光客們想進入聖山參觀,必須符合當地的一些規定才會獲准入境。從1060年起,聖山的自治單位宣布女人和雌性動物不得進入此地的法令後,至今依然奉行不逾。只有年滿20歲的男朝聖者才可以獲准訪問聖山,並且必須是信徒或大學中研究宗教、美術、建築學和歷史等科系的學者。外國人則需要先得到該國駐希臘使館的介紹信,然後再持這封介紹信到希臘外交部或到希臘北部薩羅尼基市的外事辦公室去申請。取得特別許可證而獲准入境時,遊客們除了要被檢查身體外,還必須接受嚴格的行李檢查,看看有無夾帶任何屬於陰性的物品。守衛邊境的士兵,對於處理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一絲不苟和鐵面無私的。遊客在境內停留時間不得超過4天,並且一天只准10名遊客入境。遊客在境內可以拍照,但不能用閃光燈或三角架拍照,也不能錄音。 聖山共和國境內沒有旅館,只有少數商店和一家私營餐廳,所以到聖山朝聖或參觀的觀光客一定得到修道院投宿,而修道院也會熱誠接待來客。基本上每位遊客都可以在一座修道院得到一天的免費食宿招待,客房一般為4∼12人一間,整潔衛生,但是設備非常簡單,除了木板床和素色被褥外,只有一張小木桌和一盞油燈。昏暗的電燈在晚上8時便不亮了,必須點油燈或蠟燭取亮。一般觀光客一進入修道院都會接到修士送來的酒、水和潤喉糕,受到這樣熱誠的接待,朝香客也不吝於在留言簿上留下感謝祝詞或回報以少量的捐贈。 阿索斯聖山號稱是聖母瑪利亞的封地,傳說聖母瑪利亞和約翰去塞浦路斯訪問拉撒路,途中海上狂風大作,船隻迷失了方向,後來竟然漂到阿索山,聖母瑪利亞劫後上岸,被這裡的景色深深吸引住,便向天國的兒子耶穌提出請求想要這片土地。於是此地就成為聖母的封地,但嚴禁婦女出入。信徒在聖母瑪利亞上岸的地方,蓋了一座小神壇至今香火不絕。 卡里埃(Kariai)是阿索斯修道王國的首府,經緯度為東經24度15分、北緯40度16分,這裡有最高行政機構,也住著一位希臘總督,代表雅典的外交部,他負責監督憲法的正確執行並維護法律與秩序,所以阿索斯雖然享有自治權,但仍在希臘管轄範圍內。市內有商店、客棧和郵局,也有馬匹和驢車往來其間,還有警察維持交通秩序;但是這裡沒有女人和小孩,並且沒有一切雌性的動物,甚至連母狗和母牛也都沒有,唯一可以飼養的是母雞,以便能夠生產新鮮的雞蛋。當地居民每天的食物都是由外地運送來的,每天清晨,滿載著青菜、魚、奶酪、香腸、蛋糕和水果等補給船,都會準時登岸,使島上的衣食供應無缺。 這裡大部分居民,都是沉默寡言、蓄著鬍鬚、留著長髮、身披大斗篷的希臘正教僧侶,他們每天除了工作、進膳和睡眠外,就是祈禱,把大部分時間消磨在懺悔和繁重的宗教儀式上,在誦經祈禱聲中度其一生。 阿索斯山的居民在這裡沒有遊戲或娛樂之類的活動,他們的生活似乎被抽象的、玄妙的、似真亦幻的事物所支配,終身奉守不渝的信條是「沒有女人,天下太平;有了女人,雞犬不寧」。正因如此,當地從來沒有男女間的桃色新聞,更沒有發生過情殺案和愛滋病例,他們將全部精力都放到宗教信仰上。這裡的居民還永遠不准洗澡,只能抹身,因為他們認為裸體洗澡容易引起邪念。聖城雖然治安秩序良好,但警察的任務還是很重的,他們主要的職責在於防止好奇心重的女客偷渡入境,以免影響當地居民寧靜的苦修生活。 聖山修道院歷史悠久,多為拜占庭式建築,又稱東羅馬式,其構造大都採用圓形屋頂,平面多為四角、八角和十字等型,裝飾則用繪畫及嵌工,看起來美倫美奐,金碧輝煌。拜占庭人當年侵略各國所掠得的金銀財寶,都用來裝飾這些寺院的內部,因此寺院中的各種燈架燭台,都是純金鑄造的,至於頂端懸掛著難以計數的珍貴珠寶,更是光芒四射、琳瑯滿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4年,有一群德國軍人喬裝為僧徒,企圖染指這裡的財富,後來陰謀被識破,遂被包圍殺光。現在阿索斯山上的修道院和隱士們的庵舍,大部分都是從公元12世紀遺留下來的,在20所修道院中,除了俄羅斯的潘塔葉蒙、塞爾維亞的奇蘭達利(Chilan-dari),以及保加利亞的佐格拉弗(Zográfou)3個修道院外,其餘的均屬希臘。這些寺院有的相當富有,建築宏偉,如中古時代的堡壘,四周多圍有牆垣,一角有作圖書館用的巨大鐘樓;院內有飾著壁畫的教堂和餐廳,雕樑畫棟,極為富麗堂皇,且珍藏有許多藝術品,包括珍貴的聖像、公元4∼6世紀的「聖經」抄本、數以千計的軸卷、善本書及13世紀繪製的地圖等,而且教會產業遍布世界各地,每年的稅收都相當可觀。不過,有些寺院卻窮得可憐,只賴耕種和捕魚勉強維生,也有靠出售手工藝品或向希臘本土出售木材、水果、乾果和木炭以資糊口。 修道院分成住院隱修和曠野隱修兩類。在住院隱修式的修道院中,所有的修士都在修道院院長的引導下,嚴守戒律;所有資產都劃分清楚,而修士們都在修道院內的餐廳共同用餐。曠野隱修式的修道院包括勞拉、瓦托佩地和埃維倫等3個最大的修道院。這裡沒有資產,每個修士都要自備飲食衣著。所有修道院的修士死後,一般入土兩年,然後撿骨出土,從此修士的頭蓋骨便永久存放在所屬修道院的納骨堂裡,每個頭蓋上都寫上修士的姓名和死亡日期。 瓦托佩迪(Vatopédi)修道院,建於公元10世紀,主教堂為拜占庭時期的建築,從地面到穹頂,約有30公尺高,滿牆是繪於公元14∼18世紀的壁畫,柱上掛有古老的聖像畫;地面有各種顏色大理石鋪成的圖案;聖壇前面高大的木隔扇,雕刻精緻,外貼金箔,光彩照人;聖壇內保存有不少古宗教文物,包括用黃金作封面、鑲嵌珍寶的古聖經和聖母瑪利亞的腰帶等。 賽羅波他蒙(Xeropotamou)修道院,意為「乾枯的河」。1世紀時,它是整個阿索斯最重要的修道院,擁有大量財產和大片土地。後來雖遭土耳其人數度入侵和大火的破壞,但在伏爾加流域和多瑙河流域眾多小王國的資助下,每次遇劫後都得以修復。當時修士們用世界上最大的十字架,也是修道院最珍貴的東西,舉行宗教儀式、籌募資金。除了最大的十字架外,修道院還在珍貴的聖物櫃裡收藏61位聖人的遺物。院內的中心位置是天主教堂,這座面向四方的建築,是用8根細長的柱子支撐、大理石砌成的泉口頂蓋。每個月的第一天和基督受洗的紀念日,都要在這裡舉氖鬖﹛C8塊紅色大理石板把8根柱子連接起來,大理石板上可以看到表現修道院昔日風采的浮雕。頂蓋下面的畫已經模糊不清,人物無法辨識,不過頂蓋上面內壁的浮雕在蓋子的保護下,依然完好無缺。 西蒙諾帕拉(Simonopetra)修道院,高達9層樓,坐落在幾百公尺高的懸崖絕壁上,像是一朵從岩石頂端冒出來的奇花。傳說這個修道院是公元14世紀時在聖西門的指點下所建的。當時聖西門隱居在附近,一個聖誕夜,他在這個令人膽寒的懸崖上看到一束光,認為是上天命令在此建一座修道院的指示。剛開始建造時,那些自願來蓋修道院的人發現地勢險惡,擔心墜崖喪命便決定不幹了。恰在此時,聖西門派了他的僕人送去飲料,僕人不慎墮落深淵,大家都驚呆了。但是奇蹟出現了,僕人毫髮無損地從梯子爬回工地,令人稱奇的是連他手中托盤上的飲料一滴都沒有溢出來,從此工人們決定留下來繼續參加建造修道院。這個修道院建成後的600年當中曾經三次被大火化成灰燼,然而修士們一次又一次在塞爾維亞和俄國募得重建資金。捐贈源源不絕的原因是因為據說這個修道院擁有聖母瑪利亞的左手及耶穌十字架的幾個小碎塊。 潘塔萊蒙(Pantaleimon)修道院是純俄羅斯風格,沒有圍牆,不同於希臘城堡式的建築。1765年由希臘修士所建,1840年被迫讓給俄國修士,後來修道院因為沙皇的重視而迅速發展。長久以來,它一直受到多瑙河、伏爾加河流域上小諸侯國的大力資助,隨著沙皇的跨台及蘇聯共黨政權的建立,這個修道院也逐漸失去昔日的風光。修道院中的教堂是一個典型的俄羅斯綠色洋蔥頂建築。上面有金色的十字架。在教堂的正對面是修道院餐廳。 此外,當地較出名的修道院還有埃維倫(Iviron)、戴尼西島(Dionysiou)和康斯他蒙尼托(Kno-stamonitou)等。這些修道院中,除了瓦托佩地外,都使用古老的儒略曆(Julian calendar),日期比歐洲的年曆晚13天。而他們採用拜占庭時刻(Byzantine hour),從日落開始算,因此每日起算的時間都不同。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