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布里奇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4年11月12日 (三) 08:42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李斯布里奇(Lethbridge)是亞伯達省 南部城市,濱臨老人河,擁有六萬三千多名人 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是採礦鎮,一八八五 年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修通後,採煤業仍佔重要 地位;但隨著石油、天然氣的發現和農產品加 工業的發展,經濟趨向多元化。二十世紀後發 展水利,現為全國最大灌溉中心,可灌溉四十 多萬公頃農地。這是一個陽光高照、氣候較暖 和的城市,市區景象繁榮,擁有包括加拿大連 鎖百貨公司伊頓、西爾斯等一百多家商店的大 購物中心,設有李斯布里奇大學和社區學院, 夜生活豐富,賭場設備完善。 這個城市可參觀的名勝古蹟很多,日本庭 園(Nikka Yuko Japanese Garden)在市區的亨 德遜(Henderson)公園內,是一九六七年由 日本人出資為紀念加拿大建國一百週年而建, 廣大的庭園經過整體設計,涼亭、小橋,一個 由日本運來的鐘塔,以及由台灣進口的柏樹, 小溪環流、小徑迂迴、天橋橫跨在水上,組合 成十足的日本傳統式庭園,公園的女負責人穿 著和服接待,令來訪遊客倍感新鮮。 海倫修勒庫李自然保護區(Helen Schuler Coulee Centre and Nature Reserve)位於老人河 岩壁斜坡上,生長有許多動、植物群,總共七 十九公頃範圍內有大角貓頭鷹、豪豬、白尾鹿 等,有三條路徑容遊客自由參觀。 印第安戰爭公園(Indian Battle Park)是 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與黑腳族彼此爭戰殺戮的 場地,現在周圍已建設為遊樂野餐場所。公園 裡的呼嘯堡(Fort Whoop-Up),是複製一八六 九年美國人在此作槍枝及私酒等貿易時的根據 地情景,並插上美國國旗飄蕩,就因這種混亂 情形,而導致西北山區憲警及西騎警隊在一八 七四年的成立。接待中心有錄影帶詳予說明, 周圍並可見當時的店鋪、住家等。每年七月舉 辦呼嘯節(Whoop-Up Day)展覽會和牛仔騎 術競技表演。 此外,位於第三大道六○一號(601 3rd Ave. S.)有亞伯達南部藝術館(Southern Alberta Air Gallery),內部展示以現代藝術為 主的各國及加拿大藝術品。格爾特博物館(Sir Alexamder Galt Museum)位於第五大道西端, 將李斯布里奇鎮的興衰發展資料搜集得很完整 ,尤其是在這半乾燥地帶的農業經濟及各類技 術情況。市區南郊七十八公里的聖瑪麗河水壩 (St. Mary's River Dam)是加拿大最大的泥築 水壩,可作水上活動,周邊設有露營區。 麥克勞堡(Fort Macleod)位於卡茲頓 北面約七十公里,是亞伯達省南部一個僅三千 人的小城,坐落在老人河畔,形如前哨。因其 位置在一千一百二十六公里長的大草原末端, 當年為查禁美商的販賣私酒而追逐於大草原, 因此一八七四年西部山區騎警,以及後來的皇 家騎警隊都選擇這裡為他們的總指揮部,成為 加拿大騎警隊的訓練大本營。 一八九二年成為亞伯達南部第一個城鎮, 現在經濟以畜牧業、穀物種植、乳品業和採煤 業為主。北郊有布魯德(Blood)印第安人佔 地一千三百九十九平方公里的保留地,每年在 此舉行傳統的太陽舞盛會。 市內最有名的景點,也是亞伯達最有名景 點之一的野牛碎頭崖(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位於市區西北郊十八公里處原 住民保留區,昔日平地印第安人居住在這一帶 已達五千六百多年,他們以獵水牛為生,這種 野生水牛重達兩百公斤,而且大多群居覓食。 當時打獵武器只有弓箭的印第安人,終於想出 把這種嗅覺靈敏,但視力不好的巨獸趕下懸崖 的聰明方法。獵野牛在原住民來說是一件非比 尋常的大事,每次數十人、上百人,或連絡多 個族群聯手騎馬圍獵,先在大批牛中選定某些 有領導作用的作為對象,還要派人偽裝牛混入 牛群誘導方向,每一次群獵都可使成百上千的 水牛落崖,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看過「與狼 共舞」這部外國電影的人,就可以體會其情景 。現在原址建有接待中心,有摩擬的野牛碎頭 崖現場及圖片、影片介紹水牛跳崖的實況,遊 客可在瞭望台上觀看當時水牛墜落的懸岩。 醫生帽子梅迪辛哈特(Medicine Hat) 是亞伯達省東南部的城市,坐落在賽普里斯( Cypress)山麓,濱臨南薩克其萬河,附近有世 界最大的天然氣田之一,有鐵、公路在此交會 ,城市建設進步繁榮,街道兩旁名店林立,有 大型購物中心。 城市的名字根據當地傳說有一個故事;克 里族與黑腳族印第安人在南亞伯達河交戰,勇 敢的克里戰士們奮勇的抵抗,直到他們的醫生 逃走時不慎把包頭布遺失在河中,這是一個不 吉利的徵兆,因為印第安人的帽子是絕不能遺 失的,於是他們棄城投降被殺。這個地方乃被 印第安人稱之為薩米斯(Saamis),意思就是 醫生的帽子(Medicine Man's hat)。 當地有四萬六千多名人口,盛產玻璃和陶 器,設有卡加立大學分校醫生帽子學院。市內 博物館及藝術館內展示有當地的原住民文化文 物、手工藝品及開發時的歷史文物。在南緣路 (South Ridge Dr.)有世界最高、用鋼做的印 第安帳蓬(,罵巴,高達二十二層樓,一九八 八年冬季奧運會時原係放在卡加立使用,後移 來這裡。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