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馬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6年8月12日 (五) 15:32由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科爾馬(Colmar)的歷史可追溯到銅器時代,但是它真正發跡的時期是在10∼12世紀。曾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領土,中世紀後科爾馬的中產階級興起,並與亞爾薩斯其他城鎮結盟,對抗原有的獨裁統治,商業也開始發展,其後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對科爾馬都有重大的影響。1648年前它是屬於德國,之後屬於法國。1698年,亞爾薩斯在此設議會。法國大革命後,科爾馬與法國的政治關係愈加密切。1870年又割讓給德國,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重歸法國的懷抱,然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又被納粹德國佔領,戰後再回歸法國。

這個約有6.7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7度22分、北緯48度5分,是法國東北部亞爾薩斯大區上萊茵省的省會,位於斯特拉斯堡西南方68公里和萊茵河以西16公里處,是亞爾薩斯長130公里酒鄉之路上重要的城市。交通相當方便,自斯特拉斯堡通往瑞士的米盧斯和巴塞爾的鐵路幹線,都要經過這裡。由此地搭乘火車前往斯特拉斯堡,只要35分鐘;前往米盧斯僅需20分鐘。公路四通八達,與其他市鎮間有公車可通;也有運河對外連絡。市區的觀光客,則有觀光小火車代步。

當地工業以冶金和紡織為主,是藝術文化中心,也是旅遊業和葡萄酒的貿易中心,泉水眾多是這個城市的特色。市內道路蜿蜒,多古老的教堂和亞爾薩斯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市中心嬌媚迷人,有許多窄狹的鵝卵石街道;漆成暖色調的木屋,散落在各個小廣場上的露天咖啡座,都令人嚮往不已。在櫛比鱗次的街屋中還有一間「單人屋」,好像是擠在兩棟樓房之間的鴿子籠,僅夠一個人住,是當地很特別的景觀之一。此外,科爾馬別出心裁的餐廳市招也是一絕,招牌上總是雞鴨成群,豬羊排隊。

克魯泰諾(Krutenau)區,又名小威尼斯(La Petita Venise)區,面臨勞夏(Lauch)河,沿岸散布著低矮的房屋群和漂亮的花園,更增添活潑氣氛,因此非常浪漫。因為昔日這裡的花農也用類似威尼斯岡朵拉的平底船載運花卉,故又名為小威尼斯,但是今日大多數運河已加蓋成為馬路,只留少許河道,因此人們走在馬路上,有時還會聽到地下的流水聲。

舉行熱鬧的節慶,最能反映地方傳統文化。一年一度的亞爾薩斯酒節於8月初舉行,為期兩週的科爾馬酒節是酒鄉中最負盛名的,屆時白葡萄酒、德國啤酒和各式農產品讓參加慶典的人品嚐個夠。9月的泡菜節,可以看到穿著傳統黑白服飾的亞爾薩斯男女跳著傳統舞蹈,而節慶的主角泡菜,則是一種用白葡萄酒醃漬的甘藍菜,吃起來有股特別的酸味。

此地比較重要的參觀點有在菩提樹下街上的恩特林登博物館(La Musée Unterlinden),前身是建於1232年的多明尼加女隱修院。館內最引人注目的是1512∼1516年之間,由德國不可思議的畫家馬提斯•格魯內瓦爾德(Ma-tthias Grünewald)所繪的伊森海恩祭壇畫(Issenheim Alterpiece),呈兩扇摺疊式,畫正中央是釘刑圖,耶穌血如泉湧地被釘在十字架上,身上有數不清的創痕,慘綠的肌肉和斑斑的血跡,以及痛苦的垂死神情;一旁還有悲慟的聖母、絕望的馬德蓮,無不使觀者動容。兩扇木板葉展開後,則以奇異的光影技巧描繪耶穌復活和報佳音,以及奏聖樂的天使。博物館內的迴廊由54座建於13世紀的拱門組成,這是亞爾薩斯地區保存得最好的哥德式建築。此外,館內萊茵畫派的繪畫、雕刻、考古文物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作,也值得一看。

巴多迪(F. Auguste Bartholdi)紀念博物館,是由勝利女神像設計人巴多迪故居改建而成,內部主要展示勝利女神像製作過程,也展出巴多迪的其他作品,以及法國人支持美國獨立的史蹟。

老城區最漂亮的兩棟房屋,一棟是頭顱之家,建於1609年,離恩特林登博物館不遠處,屬文藝復興風格,因它正面的105個怪譚奇異的臉型而得名。另一棟是1537年建的斐斯特之屋(Mais-on Pfister),它擁有凸出牆壁精緻的德國式樓窗、彩繪的木質窗透現著典雅的氣質。

多明尼加教堂(Eglise des Do-minican)內的「玫瑰花籬的聖母」(Madonna of the Rosebush)畫,被喻為中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聖母像之一,由馬丁施恩高爾(Martin Schongauer)繪於1473年,原置於聖馬丁教堂,1972年被竊,引起當地的一陣震撼,後來尋回安置在這裡。

科爾馬附近的酒鄉之路,還有數千年古鎮值得介紹。其中的希堡(Ribeauvillé)鎮不僅花稍,並且夏天一到,精巧屋舍的窗前及陽台上鮮艷奪目的花卉更添顏色。遊客一進入希堡鎮,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尊吟遊樂手塑像立在旅遊資料服務處的走廊下,對面一幢屋子側牆上也畫著一群吟遊樂手畫像,這就是希堡鎮的特色。古時,吟遊樂手充當消息傳遞者的角色,將人間新聞掌故從這一鎮唱到另一鎮,希堡鎮就為這個古老行業提供了舞台,街上有棟18世紀的房子是樂手公會,而且每年9月的第一個週日是吟遊樂手節,這天吟遊樂手都上街表演,鎮公所前面的噴水池放光了水,倒滿了酒,任人掬一瓢喝個痛快。

里克威爾(Riquewihr)也是酒鄉之路上觀光人氣最旺的小鎮,有不少13∼17世紀的古蹟,附近有條高級酒區葡萄園步道可供踏青。這裡的漢西博物館(Hansi Musée)原係插畫家尚•賈克•華爾茲(Jean-Jacques Waltz)的故居,這位畫家的作品都以「漢西」署名,他被視係亞爾薩斯的精神形象打造者,從1873∼1951年,他正逢兩次德國佔領亞爾薩斯,故民族情懷特別濃厚。在6間展室中,可以看到他有名的諷刺普魯士軍隊的漫畫,畫裡普魯士軍人搜刮擄掠,以及滿身戰利品的貪婪相令人發噱。除了漫畫外,他也作水彩畫、版畫,並替人設計招牌。如今在科爾馬市中還有他設計的店招,都打上漢西的署名,儼然是文化資產。此外,如13世紀的賊塔和受刑室,以及14世紀的聖母院教堂等,都是克里威爾的古蹟資產,鎮上並有觀光列車載領遊客環城參觀。

艾吉森(Eguisheim)也是酒鄉之路上的觀光小鎮,是附近一帶葡萄栽培學的搖籃,周邊的眾多葡萄園是屬於高級酒區。窄窄的鎮內巷道,鴿舍般的小樓,充滿詩情畫意。這裡流傳著一段人間傳奇:早在1002年時,此地領主添了個兒子,只因算命的說他是貴子,將來連領主的父親還要向他下跪。驕傲的領主竟然丟棄這個小孩,並派人加以追殺。到了老年領主後悔了,親上教廷跪在教宗面前懺悔,教宗告訴他說他的被丟棄及被追殺的兒子已經原諒了他,因為教宗本人就是他的那個兒子。這位1049∼1054年的教宗利奧九世(St. Leo IX)的雕像至今仍豎立在艾吉森廣場上。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