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馬利諾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9年4月18日 (四) 16:31由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聖馬利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an Marino)是歐洲第三小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小的共和國,建於公元三〇一年。當時義大利基督徒人數及勢力已經相當龐大,羅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在不願意妥協的情況下,連下四道迫害基督徒的諭令,甚至發生用活人獻祭的情形。來自東歐南斯拉夫的石匠馬利努斯(Marinus)率領一群基督徒逃到義大利的蒂塔諾山(Mt. Titano)建立一個小型的基督徒社區,並且利用險峻的地形,在其中的三座山頂上建築了三座城堡,鼎立呼應,抵禦外敵,確保社區的安全。

公元三〇五年戴克里先退位,繼任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鑒於自己的實力無法壓制群雄,所以對基督徒表示親善,希望上帝能夠幫他獲勝,並且在夢中得到啓示,於是在他軍隊的盾牌和頭盔上飾以基督之名,果然大獲全勝。統一羅馬帝國後,敎會和國家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馬利努斯因保護基督徒有功,終於成爲羅馬天主敎會敕封的聖徒。

目錄

不願增減一寸土地

根據古代傳說,這個國家歷史中有許多史實和事件,被編成神話和故事流傳於後世。相傳公元三世紀,在達爾馬提亞(Dalmatia)群島中的阿爾貝島上居住的馬利努斯,他在家鄕因率衆反抗當地封建主的統治而受到迫害。爲了避免殺身之禍,他孤身一人駕駛小船,越過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來到義大利西海 岸的利密尼(Rimini),並常到蒂塔諾山上開採石頭。他在這裡做了許多善事,勸其他異敎徒改信基督敎。

有一次,一位漂亮的女人被魔鬼附身而來找他,並用甜言蜜語和各種手段誘惑馬利努斯,結果全吿失敗。這個女人惱羞成怒,大哭大嚷地四處造謠,說馬利努斯原本是她的丈夫,並向當地法庭控吿馬利努斯傳布基督敎。於是,這位聖徒便被迫隱居蒂塔諾山中的一個岩洞裡,過著聖潔的生活。

一年之後,有個牧羊人發現了馬利努斯的隱居處,不久後那個女人便追來,正在小菜園裡幹活的馬利努斯,一看到她便躱進山洞,禁食祈禱,一連六天,終於除掉了附在那個女人身上的魔鬼。她回到利密尼後,竭力讚揚這位聖徒的品德,於是不少人紛紛前往投奔馬利努斯,改信基督敎,並協助他修建了聖彼德敎堂(Saint Peter Churches) 。

有一次,利密尼有一位名叫費莉西瑪的貴婦人前來蒂塔諾山上度假,這座山當時是她的領地。她的兒子韋里西莫上山打獵時,看到馬利努斯站在聖彼德敎堂旁,頓時起了殺心。挽弓搭箭向馬利努斯瞄準,要置他於死地。但奇怪的是,箭還沒有射出,韋里西莫就全身癱瘓,不能動彈。母親聞訊趕來,請求馬利努斯寬恕,於是馬利努斯治好了他的病,將他安然無恙地送還給他的母親。費莉西瑪爲了表示感謝,便將蒂塔諾山送給馬利努斯,他們家族五十三人也全都改信基督敎。

馬利努斯和他的信徒們便以蒂塔諾山爲根據地,建立了一個自由石匠公社自立更生,同時他們熱情地接納了一切志願到這裡來生活的人,特別是那些爲了躱避封建主和宗敎裁判所迫害而逃來的基督徒。不久之後,利密尼大主敎卡烏典奇歐便委任馬利努斯爲當地的六品副祭,並於公元三○一年九月三日准許他在山嶺上創立國家。這位聖馬利諾的國父出身低微,家無恒產,但是竟變成了聖馬利諾一國之君,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他在臨終的時候曾經向國人說了這樣一句箴言:「聖馬利諾的子民,必須永遠做自由的主人!」

公元四世紀至八世紀,聖馬利諾一直是在烏爾比諾(Urbino)公國的保護下。當時這裡的一切內部事務都由社員大會議決,凡是十六歲以上的男女都有表決權,後來權力轉移到國民會議,只有家長才享有表決權。當地的居民中,有不結婚的修道士,也有牧羊人、農民、石匠、獵人和樵夫,他們聚居在敎堂的周圍, 受聖馬利諾修道院院長的管轄。

公元八世紀中期,蒂塔諾山上有一座城堡屬於烏爾比諾所轄的羅馬敎廷蒙太費爾特羅( Montefeltro)敎區。公元九世紀下半葉,利密尼大主敎德爾托內與聖馬利諾修道院院長斯泰法諾神父之間,就雙方土地佔有權問題發生爭執,德爾托內認爲斯泰法諾侵佔了利密尼敎會在蒂塔諾山西側的某些土地,而斯泰法諾則 設法證明利密尼敎會從未擁有過這些土地。最後,由於羅馬敎廷頒布了「費雷特拉諾赦令」 (Placito Feretrano),才平息了雙方的爭端。這份赦令頒布於公元八八五年二月二十日,是聖馬利諾有史以來的第一份文字記錄,它規定卡索萊、拉韋利諾、法布里卡、佩特羅尼亞諾、皮尼亞里亞、格里齊亞諾、埃爾維亞諾、拉里蒂尼亞諾、菲奧倫蒂諾、塞拉瓦萊和弗拉杰拉里亞等土地,都是屬於聖馬利諾所有,領土大約只有四平方公里。

「聖馬利諾共和國」這個名稱,最初是出現在一份列舉義大利亞平寧半島各獨立國的文件中。公元十一世紀,亞平寧半島處在政治分裂的狀態中,許多公國和自由城邦相互之間不斷發生戰爭,但是這種割據局面反而有利於聖馬利諾的獨立生存,它不斷向相鄰公國購買一些零星的土地,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社區。

一二四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聖馬利諾正式組建城邦行政機構,由兩位執政官共同執政。 一二六三年,制定了共和國法規。十三世紀末,這個國家的領土已擴大到二十六平方公里,但是時常受到戰亂的騒擾,蒙太費爾特羅、利密尼和拉韋那(Ravenna)等地的大主敎,一遇機會,都想把這個小國搜爲己有。於是,聖 馬利諾人便在蒂塔諾山三座主峰的陡峭懸崖上修築了極難攻克的碉堡,敵人入侵時,聖馬利諾不分男女老少,紛紛上陣,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入侵的敵人。

十四世紀時,這個小山國更加鞏固。法律規定年滿十四歲至六十歲的聖馬利諾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切斯塔和蒙塔萊兩座要塞的衛戍人員,必須宣誓終生生活在要塞中。對於受迫害的避難者可以得到殷情的款待,入夜後非持燈火不得在街上行走。有人失竊時,守夜人如無法捕獲竊賊,必須賠償被盜者的財產損失。叛國者處以絞刑,子孫後代終身放逐。賭博者和在街道上傾倒汚水或垃圾者要處以罰款。

一四四〇年,蒙太費爾特羅家族和利密尼的馬拉泰斯塔(Malatesta)家族之間發生戰爭,聖馬利諾始終站在蒙太費爾特羅家族的一邊 。一四四八年一月十二日,這個小山國正式以「聖馬利諾共和國」爲國名。一四六〇年,聖馬利諾與羅馬敎皇庇護二世(Pius II)、那不勒斯亞拉岡王朝國王阿方索五世(Alfonso V),以及烏爾比諾公國腓特烈伯爵結盟,於一四六三年擊敗了馬拉泰斯塔家族。同年六月二十七日,羅馬敎皇庇護二世頒布赦令,宣布聖馬利諾收復從前被敵人佔領的菲奧倫蒂諾堡壘和法埃塔諾、塞拉瓦萊、蒙特賈迪諾等城鎭的領土主權是合法的,同時還將馬拉泰斯塔家族的發源地和采邑韋魯基奧(Verucchio)賜給聖馬 利諾。結果遭到當地民衆持續一個多世紀的抗爭,最後聖馬利諾不得不放棄這塊屬地。從此之後,這個山國便再也沒有增添過一寸土地,也從來沒有過侵佔其他國家領土的企圖。

一五○三年,羅馬華倫提諾(Valentinois )公國大公波吉亞(Csare Borgia)看中了聖 馬利諾,強行派兵侵佔了蒂塔諾山。他是敎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子,一五○二年他父親去世時,派兵圍困梵蒂岡意圖操縱選舉,但敎廷在羅馬市民保護下選出庇護三世,但庇護三世當上敎皇不久後就死了。一五○三年十月尤里烏斯二世(Julius II)就位後,將他逮捕,因此他在聖馬利諾的統治只維持了六個月。

一五四三年六月四日晚,敎皇保祿(Paul )三世派出一支五百人的部隊,兵分兩路,企圖出其不意地襲撃睡夢中的聖馬利諾人。保祿出身於托斯卡納雇傭軍將領家庭,在敎皇英諾森八世時,雖年僅十六、七歲,因家族糾紛而遭欺監禁,後來由於後來的敎皇亞歷山大六世羅德里戈•波吉亞的保護,才能一帆風順, 因此他的進攻聖馬利諾其來有自。但是其中一支軍隊黑夜在山中迷了路,次日拂曉,蒂塔諾山頂的第一座堡壘發出了戰鬥警報,另一支已經到達的敎皇軍隊不得不全部撤回,於是聖馬利諾人獲得全面勝利,故而把六月四日定爲年年慶祝的紀念日。

一五四九年五月二十日,聖馬利諾和烏爾比諾公國訂立了攻守同盟條約。一五五六年,羅馬敎皇保祿四世派他的爪牙圭多巴利多•羅韋拉企圖用武力侵佔這個山國,但是最後還是被搫退。

一六三一年烏爾比諾公國滅亡,聖馬利諾的四周被敎皇國所包圍。因此,消除敎皇國的敵意和取得敎廷的保護就成爲聖馬利諾國家生存的大事。但是梵蒂岡敎廷不僅不予保護,反而宣布蒂塔諾山屬於敎廷的統治範圍,幸好這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此時,國內的治安也很差,由於有了允許避難的法律,境內罪犯充斥 。一六五二年十月二十日,聖馬利諾大議會決定議員由原來的六十名減少爲四十五名,其中城市居民佔三十席,農民沾十五席,只有受過敎育的人才有權當選議員。

一七三九年十月十七日,羅馬敎皇使節紅衣主敎阿爾貝羅尼(Giulio Alberoni)在兩名律師的陪同下進入聖馬利諾,要求親自審判兩名罪犯。他們的要求遭到拒絕後,便下令禁止向聖馬利諾輸出小麥和其他食品,並且還聲稱如果不是敎皇的慷慨和寬容,聖馬利諾人只能生活在瓦礫堆中。同月二十一日,拉韋那警察 局長帶著四十七名替察和一名劊子手來到聖馬利諾。次日又開來了五百名步兵和騎兵,逮捕了這個山國的兩位執政官朱塞佩•奧諾弗里和杰羅拉莫•戈基,並且強迫他們交出國璽和城市金鑰匙。同月二十三日,紅衣主敎阿爾貝羅尼又請來了利密尼和拉韋那兩地的貴族和修士,在敎堂舉行莊嚴的彌撒儀式,要求全體聖馬利諾議員對敎廷宣誓效忠,但是議員們則宣誓只效忠於自己的祖國。

此後,國內各地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弄得入侵者無法安寧。有一個雇傭兵隊長曾經說過:「這個國家簡直像個釘子一樣會把你的喉嚨卡住」。最後,羅馬敎皇克雷芒十二世( Clement XII)在奧地利、法國和西班牙大使的敦促下,於一七四○年二月五日頒布特別訓諭,宣布聖馬利諾重新獲得自由;這個山國的人民便把這一天定爲解放日。

一七八六年,聖馬利諾一位名叫布拉西的 檢察官知法犯法,由於他過去曾經在羅馬敎廷擔任過敎士,爲了逃避審判,他竟向羅馬紅衣主敎盧伊吉瓦蘭蒂頁扎加提出政治避難權。這位紅衣主敎要求引渡布拉西而遭到拒絕,羅馬敎皇派遣軍隊封鎖了這個山國,斷絕食物進口,一直到次年二月二十四日才解除封鎖,後來聖馬利諾人便將這一日定爲舵手主日。

一七九六年,拿破崙佔領了奧地利和義大利。當他要將所佔領的義大利半島瓜分、用以賞給他的部屬和親屬時,無意之中發現了聖馬利諾,他就召來了一位聖馬利諾的人民代表,叫他陳述這個小共和國的歷史,結果拿破崙對聖馬利諾非常感到興趣,他認爲自由現已在整個歐洲遭到排斥,唯聖馬利諾有人長期以來一直堅守著自由的聖殿,於是他決定允許聖馬利 諾繼續獨立存在。

一七九七年二月七日,聖馬利諾政府和法國政府代表、法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加斯帕雷•蒙日(Gaspard Monge)簽署了「法蘭西和聖馬利諾友好條約」,法國正式承認這個小共和國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聖馬利諾公民應在法蘭西共和國受到尊重,納稅義務1概免除。拿破崙還打算把鄰近的義大利某些省份劃給聖馬利諾,以擴大它的領土。

但是聖馬利諾人並沒有接受這項饋贈,聖馬利諾的執政官安東尼奧•奧諾弗里說:「別人的土地我們不敢要,我們對自己的小小版圖十分滿意」。因爲他不願違背國父聖馬利努斯的銘言:「我們不要人家的一寸土地,但是我們也決不肯給人家一寸自己的土地!」拿破崙聞訊後非常高興,改爲贈送聖馬利諾一千噸小麥和四門加農砲。

一八一二年,聖馬利諾先後與羅馬、內阿爾卑斯、義大利這三個共和國建立了貿易關係 ,並且結成聯盟。一八一五年滑鐵盧戰役後的維也納會議召開時,許多國家紛紛再度推行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然而聖馬利諾的獨立主權仍舊受到各國的尊重和承認。

一八三〇年至一八六〇年,聖馬利諾成爲那些爲實現義大利統一而反抗奧地利統治的燒炭黨人和革命者的避難地。由於這種緣故,這個小共和國時常與奧地利以及羅馬敎皇的勢力發生衝突。一八四九年七月三日,羅馬共和國被法軍所滅。義大利近代史土有名的英雄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率領一支有兩千五 百名步兵組成的反抗軍,轉戰各地。同月三十日,加里波第的軍隊在聖馬利諾附近被奧地利軍隊包圍,唯一的退路便是去聖馬利諾請求避難。聖馬利諾執政官多梅尼科•馬里亞•貝爾佐皮對他們很同情,因爲他自己早年時,也因受到迫害而逃至聖馬利諾,所以答應了加里波第軍隊避難的要求,並且幫助他們得到合法的護照,數日後他們又偷偷地潛回義大利各地,繼續從事反抗奧地利人統治的工作。一九○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義大利著名詩人卡杜奇 (Giosue Carducci),對聖馬利諾人的英勇行爲曾給予高度的評價,他認爲這個小小的共和國不僅拯救了加里波第,也激勵了義大利的抵抗外侮力量。

奧地利當局和羅馬敎廷對聖馬利諾庇護加里波第軍隊的行爲極爲不滿,一八五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夜,奧地利帝國和羅馬敎皇的軍隊出兵侵佔聖馬利諾,以作報復。一八五四年九月,奧地利帝國又以追捕罪犯爲由企圖佔領蒂塔諾山上的三個要塞,後來由於法國的反對,才沒有出兵。

一八六一年三月,義大利人民收復了大部分被奧地利佔領的土地,成立了義大利王國。他們沒有忘記聖馬利諾人在他們最困難的歲月裡所給予的幫助,因此於一八六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兩國簽訂了友好條約和通商協定,義大利承認聖馬利諾的獨立和領土主權,兩國的貨幣可以通用。一八七○年九月,義大利王國的軍隊攻克了羅馬,從而完成了國家統一大業。 一八七四年,義大利首次在聖馬利諾設立領事館。一八七七年聖馬利諾開始發行郵票,一八八○年一月一日開辦了第一家電報局。同年,義大利政府對聖馬利諾授予外國公民的榮譽和 頭銜,都加以承認。一八九七年,兩國簽訂友好條約,按照條約規定,義大利政府每年付給聖馬利諾三百萬義大利里拉,以感謝他們在義大利蒙難時給予慷慨和無私的幫助。

十九世紀下半葉,聖馬利諾已有小規模的加工業,包括瓷器廠、化粧品廠、鮮花香精廠和絲廠等,並於一八九〇年參加了巴黎國際博覽會。

二十世紀初,聖馬利諾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失業現象相當普遍,國內文盲極多,民心不振,國民普遍對政府心懷不滿,強烈要求參與對國家的管理。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家長會議決定廢止由貴族組成的寡頭政治體系,用「大議會」的名稱來取代原來「至尊無上的議會」,因爲只有人民才是至尊無上的。同年六月十日,聖馬利諾實行公民選舉,只有各家的家長和大學畢業生享有選舉權,結果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勝。

一九一一年,聖馬利諾派出代表團參加義大利獨立五十周年的慶祝活動。一九一二年六月五日,這個山國在倫敦參加簽署國際電報協定。一九一四年又參加了旨在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海牙會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聖馬利諾保持中立。但出於對義大利人民的一貫熱愛,國內人民向協約國捐輸了七千美元,並救濟受傷者。一九一七年,一支舉著聖馬利諾國旗的戰地醫療隊派往前線,協助搶救協約國傷患。當戰事正在擴大的時候,又有十五名聖馬利諾人民,志願加入義大利陸軍參戰,結果其中兩人在前線犧牲,三人做了奧地利軍隊的俘虜,備受虐待,在舉國人民憤怒下,聖馬利諾就正式加入協約國參戰,最終也成爲戰勝國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聖馬利諾經歷了一段政局不穩和社會秩序紊亂的時期,工人要求就業機會和食物,農民要求在比較優惠的條件下簽訂農業合同,公務人員要求提高薪水。與此同時,義大利各地四處蔓延的法西斯主義也波及聖馬利諾,在一九二三年三月四日舉行的大選中,聖馬利諾的法西斯黨取得絕對優勢 。同年四月一日,法西斯分子朱利亞諾•戈齊和菲利普•穆拉羅尼當選爲執政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義大利曾經在一九三九年和聖馬利諾重申以前所簽訂的友好條約,但是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對他後院的這一塊「自由之地」感到非常反感,如果用武力征服,又深恐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不滿;因此他採用威脅和賄賂的雙重手段,以迫使聖馬利諾加入法西斯陣營。聖馬利諾政府爲了保全國人的生命起見,在重重的壓力下,不得已暫時向墨索里尼低頭。

一九四〇年九月,墨索里尼強迫聖馬利諾法西斯黨的執政官對英國宣戰。但是這個國家 的法西斯政體不同於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並未成爲憲法的一部分,所以一個月後,一封來自聖馬利諾的極端秘密信,透過羅馬的美國大使館轉給了當時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上面簽有許多聖馬利諾人的名字。信中大約說:「我們受壓迫向貴國宣戰,但是我們內心是不甘附和軸心國集團的,我們在內心裡將永遠反對它,我們誓死爲自由而戰!最後,共祝自由萬歲!」

一九四三年五月,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不久便攻入義大利本土,來自義大利各地的難民紛紛湧入聖馬利諾避難,總數多達十萬人,這個小小的共和國本著人溺己溺的精神,無私慷慨地提供了大量的食物。當時聖馬利諾一個原本只有夫妻兩人之家,竟同時容納了十七名歐洲難民。同年七月,隨著墨索里尼的垮台,聖馬利諾的法西斯執政黨也隨即被推翻。

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英國飛機對聖馬利諾連續進行了四次轟炸,投下了 二百四十三顆重磅炸彈,炸死六十多名無辜的聖馬利諾平民,另外還有一百多人受傷。由於當時境內並沒有德國軍隊過境或駐紮,所以最後英國政府向聖馬利諾支付了八萬英磅的賠償費。同年九月四日,法西斯德國的一支空降部隊佔領聖馬利諾,兩週後盟軍殲滅了這裡的德軍。同年十月,聖馬利諾正式對德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聖馬利諾又恢復它過去中立的立場,一九四九年境內設置賭場,引起義大利政府的干預。在一九五一年的大選中,左翼政黨獲勝,由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聯合執政。一九五三年,聖馬利諾和義大利在 一八九七年舊條約的基礎上,締結了新的友好條約。一九五七年起,天主敎民主黨和獨立社會狱聯合執政。此後,聖馬利諾先後和美國、 英國、法國、比利時及荷蘭等國,簽訂了引渡 罪犯的條約。

在一九七八年和一九八三年的兩次大選中,社會黨和共產黛獲勝,並且聯合執政。一九八三年九月,聖馬利諾和西歐七個中立國提出和平共處的倡議,對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在馬德里舉行最後文件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一九八六年七月,已連績執政八年之久的左翼聯合政府因社會黨和共產黨關係的惡化而倒台。天主敎民主黨和共產黨出於各自政治需要聯合組成「綱領政府」。一九八八年七月六日,聖馬利諾組成新政府,仍由天主敎民主黨和共產黨聯合執政。同年,聖馬利諾成爲歐洲議會的會員國。一九九○年,聖馬利諾共產黨改名爲民主進步黛。

聖馬利諾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持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擴大國際影響,保護本國僑民在國外的利益,積極奉行中立的外交政策,主張和一切友好國家發展關係,反對武裝干涉和侵略,捍衛人權。目前,聖馬利諾已和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馬爾他和梵蒂岡等數十個國家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並且和五十多個國家建立了領事級外交關係。一九九二年三月二日, 聖馬利諾正式加入聯合國,同時它還是國際法庭、國際電訊聯盟、聯合國敎科文組織、萬國郵政聯盟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會員。

執政官是國家元首

聖馬利諾的政治制度與衆不同,現行憲法起源於十三世紀,正式通過於十六世紀,號稱「第一號憲章」,此後稍有修改。所以它不僅是一個世界上稀奇古怪的聚集所,並且也是早期世界民主政治的樣本櫥窗,裡面陳列著一個六百多年、高齡民主政體的各種範本。它的國體是共和制,政體採實任內閣制,類似三權分立,但是法律不多,立法權不張。

執政官(Captains Regent)是國家元首,同時也是政府最高行政長官和大議會的議長。它的選舉方法很特別,先是由全體議員投票,從他們自己當中選出十二名議員組成上議院,再由上議院在全國人民中指定十二位民間領袖,作爲執政官的候選人。然後經過再次投票,選出其中的六人,並且把他們分爲三組,由一 位牧師把這三組的名單混和放在一個銀瓶裡。最後,在每年四月及十月所舉行的公開儀式中,從民衆中挑選出一個盲童來,由他從瓶子裡隨便抽出一組名單來,從而產生了聖馬利諾的最高統治者。這兩個被抽中的幸運者,就成爲執政官,相當於總統的地位。

執政官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六個月時間,這在世界各國是絕無僅有的。根據聖馬利諾否決法的規定,執政官不得連選連任,只有在任職期滿三年後才能重新當選。兩名執政官權力相等,都有否決對方的權力,而且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必須住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另一個人則居住在城市。

執政官對大議會的議決擁有否決權,同時還有立法動議權,但是如果遭到大議會的否決,則無法生效。他們每人每日的薪水只有五元美金,這是世界上薪俸最低的總統。如果被選出的執政官拒絕出任或中途離職,就要賠給政府一筆很大數目的罰款,這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離奇的法律了。執政官在參加就職典禮後, 接著要遊行全市,他們倆人頭戴圓帽,身著大氅,領上掛著象徵聖馬利諾無上權威的最高級勛章,褲管扎在長襪子裡,足登漆皮鞋,被身著鮮艷服飾的鼓號樂隊所簇擁著,好不熱鬧。行政權屬於國務會議,國務會議實際上就是政府內閣,由大會議推選出十名國務委員組成,分管外交部、內政部、外貿部、財政部、工業部、文敎和司法部、勞工部、衛生部、郵電、交通和旅遊部,以及農業部等十個部。這個國家不設總理,外交部長兼任總理或首席部長的地位。

在行政區劃分上,除了首都聖馬利諾城外,全國還有卡博戈、塞拉瓦萊、阿夸維瓦、基瓦、菲奧倫蒂諾、蒙特賈迪諾、杜馬尼亞諾和法埃塔諾等八個居民中心,每個中心設有一名任期一年的執政官。

聖馬利諾憲法規定每年三月三日爲國慶日。國徽圖案呈橢圓形,中央爲三座綠色的蒂塔諾山峰,峰頂各有一座帶有黑紋的銀白色堡壘,每座堡壘的頂端又冠以一根銀白色的羽毛,分別象徵著祖國、信仰和自由。國徽的右側飾以月桂樹枝,左側飾以橡樹枝,兩根樹枝的底部用標有義大利文的「自由」(Libertas)字樣的白色絲帶連結起來。國徽的頂部有一頂皇冠,象徵著最高權力,皇冠上還鑲著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石。

這個國家的國旗於一七九七年才制定,旗面是上半白色、下半淺藍的橫條旗,在旗中央有一佔旗高二分之一的王冠及心型圖案的國徽;白色代表純潔,淺藍代表天空及亞得里亞海;旗幟的中央是共和國的國徽。國歌取自公元十世紀修道院祈禱時所唱的一首讚美詩,並由十九世紀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費迪南多•喬杰蒂 (Ferdillando Giorgetti)稍加改編而成。

立法權和司法權屬於大議會(Great • & General),採單院制,由六十名議員組成;議員是直接普選產生的,任期五年。當選議員的資格必須是二十五歲以上能讀會寫的男性公民,並且不得擔任外國任何宗敎、外交或行政職務,另外父子倆不得同時擔任議員。

大議會的主要職權是任命執政官、頒布法律條文、起草協定、授予外國人公民權、實行大赦、批准財政預算和授予榮譽稱號或貴族頭銜等。另外,議員在大議會內有言論免實權,非經大議會同意,議員有不被司法及軍早位逮捕或起訴的權利。

根據聖馬利諾憲法的規定,凡是年滿二十一歲的公民,包括取得聖馬利諾公民權的外國人,都有選擇權,僑居海外的聖馬利諾公民也可經由郵寄選票進行投票;精神病患者和經審判被終生或暫時剝奪政治權力的囚犯,都沒有選擇權。一九五七年,右翼政黨在大選中獲勝後,爲了防止政權再度落入左翼政黨手中。聖馬利諾政府於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通過一項法案,規定婦女享有投票權,並於一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正式生效。法律規定在選舉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必須參加投票,少數不識字的文盲則由女學生來代表投票。因爲聖馬利諾人都相信年輕的女學生是最純潔不過的人,她們不會欺騙信托她們的投票人。

法律還規定:執政官、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都要由聖馬利諾國民擔任,但是眢務人員和法官,必須聘請外國客卿擔任。

在司法制度方面,設有第一及第二審法院,分別受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法官由政府聘請非聖馬利諾公民擔任,他們無須住在聖馬利諾境內。另外,還設有司法委員會,它的性質相當於最高法院,由大議會議員從獲得法律學位並登載入「辯護律師名册」內的聖馬利諾公民中,選出十二位法官組成,主要職能是保護人民的權利,對一審和二審的判決進行複審,在發現有偏袒嫌疑或其他問題時提出異議;同時還審核外國人購地的申請。另外,法官還有權轉交嫁妝,及充任寡婦、孤兒、受法院保護者的財產監護人。

這個國家目前有六個政黨,天主敎民主黨 (Partko Democristiano)是國內最大的政黨,成立於一九四三年,現在有兩千五百多名黨員,他們大多數都是企業家和農場主人,也有部分是信奉天主敎的一般平民。這個政黨對內堅決反對共產黨參政,對外主張奉行「獨立、中立」的外交政策。

民主進步黨是國內的第二大政黨,成立於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現在有一千三百多名黨員。這個黨就是原來的聖馬利諾共產黨,他們主張在尊重各政黨獨立自主的原則下,在民主化和多元化中建設社會主義。一九九○年聖馬利諾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將黨名改爲民主進步黨,並且把槌子加鎌刀的黨徽改成一隻飛翔在蒂塔諾三座山峰之間的和平鴿。

社會黨(Partito Socialista)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於一八九二年,現在有五百六十名黨員。對內主張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對外奉行中立政策,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平等共處,放棄使用武力以及武力威脅。統一社會黨(Partito Socialista Unitario)是從獨立社會黨中分裂出來的左翼政黨,成立於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現在有六百三十名黨員,這些人多數是工人和普通職員,主張奉行民主社會主義。

社會民主黨(Partito Democrazia Socialista)的前身是獨立社會黨。一九七四 年十二月,獨立社會黨發生分裂,左翼組成統一社會黨,其餘部分成立社會民主黨,現在有 三百二十名黨員,是聖馬利諾左翼政黨中最溫和的一個黨派組織。

共和黨(Comitatoper La Difesa Delia Republic)又稱保衛共和委員會,成立於一九 七四年三月,現在有兩百九十名黨員,沒有嚴密的組織機構。他們自稱「自由保守派」,宗旨是捍衛國家的歷史傳統和最高主權,支持羅馬天主敎勢力,贊成議會民主,主張市場經濟,反對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屬於右翼政黨集團。

義大利境內國中國

聖馬利諾是個內陸國,它的位置在東經十二度三十分、北緯四十三度五十八分,義大利東北部亞平寧(Apennines)山脈東麓,北起馬雷基亞(Marecchia)山谷,南至康卡(Conca)山谷,介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湼(Emilia Romagna)區和馬爾克(Marche)區的分界線上,坐落在利密尼南方二十六公里處。四周分別與義大利的利密尼、韋魯基奧(Veruccio)、聖利奧(S.Leo)、蒙地格里馬諾(Monte Grimano)和科里亞諾(Coriano)等城鎭接壤,形成了地理學家們所說的「國中之國」。

全國總面積只有六十點五七平方公里,約合二十三點四平方哩。國土形狀像一個不等邊的四邊形,國境線全長只有三十八點六公里, 東北至西南長十二點六公里,東西寬八點七五公里,有些地方兩邊國境線之間的距離還不到四公里,因此人們只要步行兩、三個小時就能穿越全境。

聖馬利諾的地形以中部屬石灰岩的蒂塔諾 (Titano)山爲主體,這座山海拔爲七百三十八公尺,是境內的最高山峰,它的東北側是斷崖絕壁,視野非常好。丘陵由這裡向西南延展,東北坡徐緩向羅馬湼平原和亞得里亞海沿岸傾斜。

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流域面積爲零點七三平方公里,聖馬利諾河流經西部國境線後,在托雷洛附近流入馬雷基亞山谷。馬拉諾( Marano)河發源於山谷中,自南向北流經聖馬利諾東部國境線後,向東經義大利流入亞得里亞海。奧薩(Ausa)河發源於境內的卡梅洛涅山區,自南向北流入亞得里亞海。這三條河的水流量有季節性變化,冬季多雨雪,河水充盈,形成洪訊;夏季水量很少,多石的河床幾乎乾涸。

這個國家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夏季最高氣溫很少超過攝氏二十六度,是理想的避暑勝地,相鄰的義大利城市利密尼則要忍受悶熱的折磨。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溫度爲攝氏二點五度,最低可達攝氏零下七度,冬天幾乎總是雪花飄飄。年雨量在五百六十公釐至八百一十公釐間,每年的十月至翌年一月的降雨量約爲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這裡夏季多吹南風和西南風,所以蒂塔諾山南坡至山頂一帶,生長著許多亞熱帶的灌木和野花;冬季多半是從亞得里亞海吹來的東北風。每年的三月、四月和十一月經常有霧,景色極爲美麗,當大霧 籠罩著山谷和平原時,蒂塔諾山頂卻沐浴在一片陽光之中。

經濟依賴觀光事業

這個國家農業還算發達,有一千一百多名農民,只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五。可耕地面積達四千六百八十二公頃,佔全國總面積的四分之三以上,多數是含碳酸鹽的肥沃土壤,再加上溫和的氣候,充足的雨量,使這裡種植的農作物,一年可以收穫兩、三次。境內現有六百個農場,採精耕細種的方法,種植作物有葡萄、小麥、玉米、大麥、橄欖,以及其他水果和蔬菜。糧食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有餘糧可供外銷。小麥年產量爲四千四百噸,大麥爲五百噸。在小麥地的縫隙裡種的玉米,主要用來作牲畜飼料。另外,全國各地有許多橄欖樹、桃 樹、梨樹、李樹、蘋果樹和無花果、核桃、扁桃等果樹,橄欖主要用來榨取上等橄欖油以供國民食用。

聖馬利諾的葡萄品種優良而且產量高,這裡陽光充足,石灰岩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鉀和磷,所以特別適合葡萄的生長,一公頃葡萄園可收穫三千五百公斤的葡萄,全國共有兩百多公頃葡萄園,每年可以收穫七百多噸葡萄,這些葡萄絕大部分是用來釀造葡萄酒,然後銷往國外。

在古代,亞平寧山的山坡上曾布滿了粟葉櫟密林,後來森林被大量砍伐了。如今在聖馬利諾幾乎看不到大森林,僅在蒂塔諾山的陡坡上還有幾處小範圍的叢林和灌木林,主要是櫟樹、黃嘗木、黃蓮木、月桂和歐洲桃金娘等樹種。植被屬於地中海型花植物,因海拔高度而分布不同,以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拉芬達和羅勒等唇形花科植物爲主。在河谷、蒂塔諾山的山坡和山溝的一片片草地上,布滿了鮮艷芬芳的含香精油的植物和野花,使草地顯得格外絢麗多彩。

近年來,這個國家比較重視畜牧業的發展,有一千三百四十公頃的牧場,牲畜除了在本國牧場放牧外,也可以到附近的義大利山區放牧。全國有九百二十七頭乳牛、一千四百四十多頭豬、一千一百一十隻綿羊、八十一匹馬、 一萬二千一百多隻兎子、一萬九千四百八十多隻雞和五萬一千八百多隻鵪鶉。另外,每年還能生產兩百四十二噸牛肉、一百七十一噸豬肉 、一點六噸小牛肉、一百三十四萬一千八百多公升新鮮牛奶、八十二噸乳酪、九點六噸酸乳酪和十五點五噸黃油。境內沒有漁業,魚要從義大利進口。

在礦山開採方面,這個袖珍小國除了石頭和硫黃外,沒有其他任何礦產資源。早在中世紀,聖馬利諾人就開始在蒂塔諾山上開採石頭。不但境內大部分建築都是用這裡的大理石修建,就連鄰近一些義大利城市的許多建築物,也是用聖馬利諾大理石建築的,一直到現在他們還向義大利輸出這種石頭。在法埃塔諾附近有一座硫黃礦,每年的開採量爲八百噸,全部輸往義大利,售給波隆那(Bologna)和切塞納(Cesena)等地的化工廠。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聖馬利諾還是一個經濟落後的農產國。近幾十年來,政府實行工、商、農並重發展的經濟政策,使整個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現在已成爲一個工業和第三產業非常發達的國家。全國共有工人七 千二百多名,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現有中、小工廠兩百五十多家,除電力、天然氣和建築行業屬於國營企業外,絕大部分是私 人企業,工業產値約佔國民經濟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國內主要的工業有紡織、水泥、造紙、皮革、精密儀器、電子設備、機械製造、化工、陶瓷、服裝、瓷磚、釀酒、金銀珠寶、 油漆、合成膠、傢倶、絲織、絹織、小五金、食品、化粧品、衛生設備、麵粉、麵包和榨油等,聖馬利諾鋁製品廠是歐洲最大的鋁製品廠之一。

這個國家四分之一收入是靠出售郵票,大約每年可以賺進兩百五十萬美元。幾乎每隔一天就發行一種新郵票,所以有「郵票王國」之稱。聖馬利諾郵票發行始於一八七七年,自一八九九年起發行的郵票分兩種,一種供國民通郵使用;另外一種是紀念郵票,專供外國集郵愛好者收藏,藉以換取外匯。聖馬利諾時常發行外銷的新郵票,它的郵票設計精美,在方寸之間,讓世界脈動走入其中,並且圖案別致、色彩鮮艷、題材豐富、品種繁多,所以博得人們的好評,如紀念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郵票、體育郵票、各種漂亮的交通工具郵票和印有花卉的植物郵票等,都深受遊客的歡迎。凡是到聖馬利諾的外國遊客,幾乎人人都會買幾套郵票留作紀念或贈送親友;同時這裡的郵戳也每個月更換,如果從這裡寄一張美麗風光的明信片給家人,或是集郵的好友,他們一定 如獲至寶。

另外有趣的是,國內雖然沒有一架飛機,但是卻發行了好幾十種航空郵票。國家郵票的收入款項,一部分發給聖馬利諾「互助銀行」,用以救濟失業者;另外一部分是撥給一家「合作酒店」,以從事美酒的大量生產;還有一部分是由政府開支。

聖馬利諾的另一項收入是義大利提供的補償金。按照新協議,義大利自一九八七年起,每年向聖馬利諾提供九十億里拉的海關補貼和兩百億里拉的低息貸款。這裡應該指出的是,這種補償金並非出自義大利的援助或慷慨賞賜,而是對一個行使自己主權的自由、獨立國家所應給予的一種補償。因爲聖馬利諾除放棄了發行銀行貨幣和種植煙草的權利之外,同時更放棄了海關稅,所有進口物資都由義大利徵收關稅。

對外貿易方面,平均全年輸出總値約爲四千二百九十五萬美元,主要輸出品有葡萄酒、 郵票、水泥、小麥、毛織品、傢俱、大理石、 硫黃、陶瓷、乳製品、木製品、家畜、石灰、獸皮和石刻等。平均全年輸入總値約爲三千二百四十五萬美元,主要輸入品則爲汽油、潤滑油、日常消費品、漁貨、飮料、香煙、天然氣、電力、工業原料、運輸車輛、糧食和副食品等。香煙輸入數量很多,義大利每年按照成本賣給聖馬利諾兩萬五千磅菸葉,聖馬利諾則放棄種植菸葉的權利。

聖馬利諾沒有自己的貨幣,是使用義大利貨幣,也就是義大利里拉(Italian Lira),一義大利里拉等於一百分(Centimos)。一元美金約合一千六百五十里拉。儲蓄銀行是國內最重要的銀行,成立於一八八二年,總行設在首都聖馬利諾市內,分行設在馬焦雷鎭、塞拉瓦萊、多加納和瓦爾迪喬洛等地。儲蓄銀行與義 大利主要銀行有直接業務來往,它不能發行紙幣,但是可以發行適量的硬幣,銀行的利潤主要用於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國內還有一些銀行,如一九二○年成立的農業銀行,主要功能是扶助農、牧業的發展,總行設在馬焦雷鎭;鄕村銀行成立於一九二一年,總行設在法埃塔諾,專營存款和借貸業務。

這個袖珍小國對外交通沒有定期航班的機場,但是到了夏季因應旅遊高峰期,在馬焦雷鎭設有一個直升機場,每天有數十架次的直升機,往返於聖馬利諾和義大利港市利密尼間,爲觀光客提供客運和貨運服務。

聖馬利諾雖然是個小小的內陸國,但卻有一支由六艘貨輪組成的小型商船隊,以義大利利密尼港爲基地,並租用了一個碼頭,參加國際海上航線營運。

自從一九三二年起,從聖馬利諾至利密尼港之間,修築了一條全長三十二公里的電氣化鐵路,其中有十七公里在聖馬利諾境內,並且有大部分線路穿過蒂塔諾山中的許多隧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鐵路的一部分鐵軌被盟國飛機炸毀,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義大利政府的幫助下,才得以修復通車。

聖馬利諾境內公路網密布,各城鎭和鄕村之間也有可以行駛汽車的道路相通,全國公路總長兩百二十公里。境內共有三條公路通往義大利,最重要的一條是馬焦雷鎭至義大利利密尼港市之間高速雙車道公路,長二十四公里,由義大利政府投資,根據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日簽定的改善兩國公路交通的協定而修築,於一九五九年八月十日動工,並於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義大利總統朱塞佩•薩拉蓋特(Giuseppe Saragat)的主持下正式通車,公路寬度爲十八公尺,單行道寬七公尺,通車能力每小時爲一千五百輛。利密尼是到聖馬利諾必經之道,利密尼車站前有公車可直達,車程約四十五分鐘,每小時發車一至二班。境內現有各種機動車輛兩萬八千五百四十多輛,其中小轎車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多輛、卡車和公共汽車兩千五百四十多輛,摩托車八千五百五十多輛,平均每人有一輛以上汽車。

國家經濟主要依賴觀光事業,因爲這裡是旅遊的好地方。蒂塔諾山吃立在翠綠的群山環抱中,周圍地勢起伏,風光綺麗。在景色優美的三座山峰上,轟立著三座古堡。山峰就像海神波塞頓(Poseidon)的三叉戟,高高地直指藍天,獨具特色。八個居民中心散布在四周山腰,山腰裡點綴著古堡和修道院,陡斜曲折的 盤山公路四通八達。綠色的谷地布滿著葡萄園和果園,到處是乳白色房屋聚集的小市鎭。晴朗之日,東面湛藍的亞得里亞海一望無際;到了仲舂時節,全國上下一片碧綠,生意盎然。由於到聖馬利諾旅遊不需辦理簽證手續,只要持有義大利簽證就可以自由出入,所以許多到義大利觀光的旅遊者都會順便到此一遊。

進入聖馬利諾國境前的公路上方,懸掛著一幅指引方向的布條,上面寫著:「歡迎光臨自由古國」(Welcome to the Ancient Land of Liberty)。路旁的入境檢查站規模不大,看來像是一個公路警察哨,遊客在這裡通常都會付一點費用,要求多蓋幾種不同圖案、沒有法律效力的簽證戳印,留作觀光紀念。

每年三月至九月爲旅遊高峰期,遊客每天有兩、三萬人,全年來訪的外國觀光客多達三百萬人次,相當於本國總人口的一百二十倍; 旅遊業收入約佔國家財政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至百分之五十。

全國有大小旅館近八百家,當地人民極爲樂意接待外來觀光客,並且殷勤備至,藉以找點外快貼補家用。到聖馬利諾旅遊,最好能在境內住宿一夜,這樣不但可以領略山中寧靜的氣氛,尤其是在一夢初醒時,聽古刹鐘聲,淸脆悅耳;日出之際,登堡遠眺,可見太陽一躍而出,漫霧盡去,蔚爲奇觀。這裡的時差比中國慢七小時。

首都也叫聖馬利諾

這個袖珍小國的首都也叫做聖馬利諾,它的位置在蒂塔諾山西北坡四個聚靠山巔的台地上,也就是在東經十二度二十五分、北緯四十三度五十六分線處,是國內最古老的居民點,也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現在有三千名左右居民。

聖馬利諾是一座建在山頭上的城市,從遠處的平原眺望,顯得格外巍峨壯麗。由於地形限制、地勢險峻,所以近半個世紀來,這座古城幾乎沒有什麼發展,因爲它已沒有擴建的餘地。市區沒有什麼像樣的街道,只有一條公路通入城內,可以行駛汽車,其餘大多數是狹窄的小巷和從一個台地通往另外一個台地的石階,市內綠樹成蔭,景色秀麗,古色古香。

這裡氣候溫和,夏天溫度很少超過攝氏二十六度,天氣乾燥,冬季雨量較多,空氣淸新,是理想的休養度假勝地。

市內有許多旅館、餐廳和酒吧,而且設備新穎,服務周到。「塞拉瓦萊牌」和「聖馬利諾麝香牌」葡萄酒香醇可口,還有各種色彩豐富的水果甜酒,一向深受觀光客的歡迎。義大利各種名酒在這裡照原價發售,不加關稅,人民只要花很少的錢,便可以隨時買到各種美酒享受。當地出產的礦泉水非常出名,在聖安納斯塔西奧谷地有硫鐵礦泉,是生產礦泉水的主要來源。

一九四九年市區曾開設一家不抽稅的豪華賭場,果然爲這個都市賺進了大把鈔票,但是光顧的多是義大利客,所賺的都是義大利人的錢。義大利政府雖曾下令禁止人民去聖馬利諾賭博,可是不見奏效,於是改用釜底抽薪的辦法,強迫聖馬利諾關閉賭場,並且不准自設廣播電台和電視台。

每年四月一日和十月一日,是聖馬利諾執政官的就職之日,就職典禮儀式非常熱鬧。上午十時,敎堂鐘聲一響,市民們便紛紛湧向蒂塔諾廣場上的瓦洛尼宮殿前,儀仗隊則穿著華麗且富有十七世紀風格的傅統民族制服,排成兩隊。在儀仗隊排隊之際,即將就任的兩位執政官,便以敬禮的方式頻頻向前來祝賀的民衆揮手致意,以示感謝。最後,他們便在那些前來慶祝的遊行隊伍簇擁下,一齊前往政府大廈,與早已等候在那裡的兩名即將卸任的執政官會合,然後四人走到遊行隊伍的最前頭,前往聖馬利諾大敎堂舉行莊嚴的彌撒後,再返回政 府大廈,在議會大廳裡舉行第二階段典禮儀式。先由國務官用拉丁語宣讀有關法規,接著,前任執政官從胸前摘下聖馬利諾共和國元首徽章,爲新任執政官佩戴。隨後,新任執政官接授國璽和聖馬利諾市金鑰匙,權力移交便到此完成,整個就職典禮儀式也宣吿結束。

這個國家最熱鬧的節日活動是聖誕節之夜的盛大慶典。當夜幕降臨後,蒂塔諾山的最高處會點燃熊熊的籌火,把整個夜空照紅,景況絢麗如畫,美如幻境一般,有許多觀光客都會爲了一睹這種幻境和令人回味無窮的盛況而不遠萬里前來。

此外,每年在聖馬利諾舉行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也爲這個山中小國帶來一陣空前的熱鬧。 市內的劇院有兩家,一家是建於一七八一年古老的蒂塔諾歌劇院,這裡時常有義大利一些著名歌唱家來演出世界著名歌劇;同時這家歌劇院在夏天時所演出的輕歌劇,也成爲外來觀光客最喜愛的觀光目標之一。另外一家是建於一九四一年現代化的蒂塔諾話劇院,它是由義大利建築師吉諾•扎尼所設計的。市內還有八家電影院,主要上映義大利故事片。由於這個國家的法律明文規定禁止賭博,所以市內現在已沒有賭場。

聖馬利諾是個商品免稅的國家,所以各國名牌雲集,精品店、紀念品店到處可見,櫥窗裡擺滿了各種現代時髦商品和各種旅遊紀念品,如富有當地特色的精美郵票、金銀首飾、彩釉陶器、徽章、各種各樣的紀念品、裝飾品和進來」。

城門內側懸有兩個石雕紋章,頗爲引人注目。左邊一個紋章是十四世紀時雕刻的一隻鷹,牠雙翅展伸,頭頂皇冠,兩爪淸晰可辨;右邊一個紋章是一四五一年刻的聖馬利諾國徽。

皮亞內洛廣場(Piallello Square)也稱爲自由廣場(Piazza della Liberta),它的位置 在市中心,是市區內最大、最漂亮的廣場,人們在這個廣場上可以眺望馬雷基亞山谷,廣場四周有許多有名的古蹟。這個國家的政府機構及各政黨中央委員會的辦公樓,也都集中在廣場附近。同時旅遊服務中心也設在廣場上,電 話爲八八二四○○。

自由之神紀念碑(Statue of Liberty)位於廣場的中央,碑上矗立著一位手持藍白兩色國旗的聖馬利諾婦女雕像。這座紀念碑建於一八七六年,由一位名叫奧蒂麗亞•海羅絲•瓦格納的英國婦女捐建的,藉以對聖馬利諾授予她阿夸維瓦女公爵的稱號表示謝意。紀念碑的正面刻有紀念銘文,背面刻有這位女公爵的圓形浮雕像。紀念碑的正前方有兩個巨大的貯水池,它們建於一四七一年,是當年這裡的居民爲了蓄積雨水而修建的。

蒂塔諾廣場(Titano Square)位於劇院街上,它的面積雖然很小,但卻是市民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場所。廣場中央聳立著一九二六 年埃多亞多•科拉馬里尼所建的聖方濟各紀念碑(Monumst of San Francesco),碑頂上的聖方濟各雕像由義大利雕塑家西爾維奧•蒙 泰古蒂所作。

聖方濟各於一一八二年生於義大利翁布里亞地區的阿西濟鎭,後來他成爲羅馬天主敎聖方濟各敎會的創始人,這個敎會現在是羅馬天主敎最大的敎會之一。一二二六年,聖方濟各死後被羅馬敎皇追認爲聖徒,這座紀念碑就是爲了紀念這位聖徒而修建的。廣場周圍也有不少古建築物,如十七世紀修建的佩爾加米貝盧齊宮(Pergami-Belluzzi Palace)、瓦洛尼宮、蒂塔諾劇院和儲蓄銀行等。在儲蓄銀行的拱門下,有一座由阿爾多•沃爾皮尼製作的淺浮 雕。在蒂塔諾劇院的左側有自由保衛者的紀念壇。

望樓廣場(Piazzale Belvedere)位於博蓋西街(Borghesi Street)的盡頭,由於這座廣 場位於蒂塔諾山的山崖邊上,人們在這裡可以領略山腳下一片迷人的田園景色,所以又叫山崖廣場(Piazzale Canone)。廣場中央矗立著巴托洛梅奧•博蓋西紀念碑(Molulment of Borghesi),建成•於一九○四年十一月十六日,碑頂上的博蓋西雕像由義大利雕塑家朱塞佩•羅馬尼約利所作。博蓋西是聖馬利諾著名的 考古學家,他於一八六五年創辦了設備完善、陳列豐富的國立博物館。廣場的右邊是聖馬利諾市至馬焦雷鎭的纜車站(Funicular),建於一九五八年,人們從這裡搭乘纜車飛越蒂塔諾山的高空,其樂無窮。纜車站的旁邊還有一尊由阿爾多•沃爾皮尼雕刻的聖徒馬利努斯的石雕像。廣場旁邊還有一座孤零零的塔樓。

法托里宫(Fattori Palace)位於聖方濟各門的右側,它一度是處理宗敎和社會事務的貢法隆兄弟會的會址,一八六五年至一八七〇年間曾作爲醫院。一八八二年至一八八四年,儲蓄銀行曾經在這裡辦公。

聖方濟各敎堂(San Francesco Church)位於法托里宮的旁邊,是國內最古老、最富有藝術性的建築,建於十四世紀,十七、十八世紀期間曾數次重建。敎堂的正門上方懸有一塊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石匾,它的高度爲八十六公分,寬度爲八十九公分,共分爲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刻有這樣一段銘文:「本敎堂是 在英諾森(Innocent)六世敎皇在位時,於公元一三六一年一月,爲敬拜上帝、聖母、聖方濟各和諸聖徒,經菲利普會友和其他聖馬利諾修士授命,由梅內托大師動工興建。」石匾的下半部刻有一隻蒙太費爾特羅家族的鷹,牠的旁邊是戴冕的頭像,並刻有這樣一段文字:「這是立法人羅馬皇帝的勝利!本浮雕經聖馬利諾的安德魯會友授命,由聖馬利諾的莫內托大師承製」。

這個敎堂內的主祭壇上,有一尊刻於十四世紀的木雕耶穌像,非常珍貴,並在帶有拱頂的迴廊上設有文物陳列室(Museum and Art Gallery),裡面藏有一些極爲珍貴的美術作品和文物。

第一陳列室裡,藏有十三世紀的聖骨匣、十四世紀的儀杖十字架、十五世紀雕刻的聖徒馬利努斯和聖徒安東尼的雕像,十七世紀的聖簾、十八世紀的聖帷,以及其他宗敎器物等。陳列室四周牆壁上有三幅十五世紀的宗敎壁畫,其中1幅名爲「聖誕樹與聖塞巴斯蒂昂(St. Sebastian)」,聖徒塞巴斯蒂昂是公元三世紀的羅馬殉敎者,相傳他是一位美少年,因信奉基督敎而被異敎徒射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常常喜歡運用塞巴斯蒂昂殉道的事蹟作爲繪畫的題材。

另一幅壁畫名爲「三王來朝」( Adoration of the Three Kings),據聖經記 載,耶穌降世之後,東方有三位「博士」看到天上有一顆星星出現,得知「救世主」降生了,於是他們按星星的方位來到伯利恒,找到了聖母瑪利亞和她的幼子耶穌,三人拿出黃金和乳香獻給耶穌,以後人們口口相傳又把「博士 」改稱爲r王」,這幅著名宗敎畫就是以這個故事爲題材的。還有一幅壁畫名爲「耶穌受難像和聖方濟各」。

第二陳列室裡藏有許多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的美術作品,如十五世紀烏爾比諾畫派的作品、十六世紀安東尼奧•奇爾奇尼亞尼所作的「四大聖史」(Four Evangelists)、十七世紀義大利繪畫大師雷尼(Guido Reni)創作的「聖依納爵和聖方濟各」;以及十八世紀塞巴斯蒂亞諾•康卡所畫的「聖母」等。在第二陳列 室的隔壁小房間內,還有一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繪畫大師拉斐爾(Raphael)繪製的名畫「聖母」。

嘉布遣敎堂(Capuchin’s Church)位於劇院街上,它也是天主敎聖方濟各會的敎堂,建於一五四九年。一八四九年七月,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曾在這個敎堂的門廊下,向他的軍隊宣布遣散令。他說:「士兵們!我們現在來到了一個接納我們避難的國家,我們應當以盡可能良好的態度來對待我們慷慨的主人。只有這樣,我們才配受到被迫害者應受的尊重。」他最後說:「士兵們!我免除你們繼續跟隨我的義務,回家去吧。但要記住,義大利決不能長期受奴役和侮辱。」這道遣散令現在已刻在一塊匾額上,掛在敎堂的門廊下。敎堂的拱門內還有一幅十九世紀羅馬著名裝飾畫家祖卡里(Tadeeus Zuccari)繪製的精美油畫,內容就是表現這次遣散的經過。

西蒙奇尼(Simoncini)宅第位於安東尼奧•奧拉福街(Via Antonio Orafo)上,房子正 門旁牆壁上嵌有一塊紀念牌,表明一八四九年時,加里波第和他的戰友們曾在這裡留宿過。這座建築物的右邊是姜吉宮(Giangi Palace),它的正面是用粗石砌成的,顯得比較宏偉。

瓦洛尼宮(Valloni Palace)位於蒂塔諾廣場附近,分爲左、右兩側,左側爲貝盧齊家族於一四七七年所建,右側爲瓦洛尼家族於十七世紀所建。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六日,這座宮殿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毀,直至戰後才得以修復。目前,宮內設有國家博物館、國家檔案館和國家圖書舘。

國家博物館(Government Museum)由著名考古學家巴托洛梅奧•博蓋西始創於一八六五年,一八九九年七月三十日正式開館,館內藏有各種重要文物,光是珍貴油畫就有一百幅以上。大廳中央陳列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國徽和兩幅政府大廈的設計圖,牆上掛有四幅十八世紀的油畫,都是以聖徒馬利努斯生平事蹟爲主 題的作品。

大廳的右側爲第二十陳列室,藏有八幅由聖馬利諾貴族阿爾貝羅尼收集的古代油迸,其中「抹大拉的瑪利亞」(Mary Magdalene),取材自聖經路加福音八章第二節,意思是說 原來是一個罪惡淫蕩的女子,後來悔罪而得救;這畫是十六世紀義大利畫家弗朗西斯•富里尼所作,是八幅油盡中創作年代最早的一幅。另外還有兩幅油蕺也非常出名,一幅是由十七世紀義大利著名的肖像迸家斯特羅齊(Benard Strozzi)創作的「施洗者聖約翰」:另一幅是由十八世紀義大利歷史及肖像繪盡大師巴托尼(Pompeo Baoni)繪製的「聖徒馬利努斯振奮著共和國」。此外,室內雕刻精美的壁爐,出自聖馬利諾著名雕刻家羅密歐•巴爾西梅利 之手。

第二十三陳列室位於中央大廳的左側,藏有九幅古代珍貴油畫,其中最出名的有三幅:一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繪窬大師拉斐爾的得意門生羅馬諾(Giulio Romano)所畫的「聖家」;另外一幅是十六世紀義大利最著名的裝飾盡家羅布斯蒂(Jacacobo Robusti)所畫的「逐出聖殿」:還有一幅是十七世紀羅馬 及波隆那早期巴洛克卡拉奇盡派、著名靈家多悔尼基洛(Domenichino)所畫的「索多馬城與俄摩拉城之焚」。陳列概中還有古代義大利、希臘和伊特魯利亞的花瓶。

第二十四陳列室又稱勛章和錢幣室,這裡收藏了許多古錢幣、珍貴的敎皇勛章,都按照年代和國別分別陳列:室內四周牆壁上掛有四幅珍貴的油書,較出名的有十七世紀荷蘭巴洛克畫派大師沃弗爾曼(Philip Wouwerman) 所畫的「小戰鬥」。

第二十五陳列室珍藏的十幅古代珍貴油畫 ,其中有一幅是十九世紀義大利政治家、作家和民族英雄阿澤利奧(Massimo D’ Azeglio)所畫的「風景畫」。室內中央陳列櫃中擺著幾件石器時代,以及伊特魯利亞和羅馬文化時期的文物,還有一些義大利、希臘和埃及的小型雕像。

加里波第陳列室位置也在博物館一樓,詳細地展示了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逃亡聖馬利諾的經過。室內藏有許多當年加里波第使用過的歷史文物,如一條三色園巾、幾封加里波第的親筆信、一把戰刀、兩把劍、一個盛有聖油的油壺、一本經文,以及第一羅馬軍團的五枚金屬印章;還有一些硬幣、借據、彈藥、手槍和匕首等。

這裡還有兩件聖馬利諾人最珍貴的文物,一件是第一羅馬軍團的軍旗。這面軍旗由三塊質料不同的長形布料拼成,毛料部分爲綠色,棉布部分爲白色,綢布部分爲紅色,旗子的飄帶上寫有「一八四九年第一羅馬軍團」的字樣 。最初,這面軍旗是在軍團解散後,由軍需官托里契利交給馬焦雷鎭藥店老板貝尼亞米諾•里季。這位老板在世時,將這面軍旗藏在藥店後屋。一八七一年四月,里季去世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一個利密尼人,把這面軍旗隨身帶走。同年七月十七日,她將這面軍旗送給利密尼倖存者協會,並在波隆那火車站候車室舉行隆重的贈予儀式,義大利革命家加里波第生前戰友阿烏利奧•薩菲(Aurelio Saffi)和當地著名人士都出席了交接儀式。此後,經過多年的雙邊協商,義大利政府於一九一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將這面軍旗轉交給聖馬利諾國家博物館保存。另一件珍貴文物是切托納婦女獻給加里波第妻子的一套絲綢服裝。

在通往博物館二樓的樓梯牆壁上,掛有許 多名人的肖像畫,如腓特烈大帝(The Great Frederick)、威廉一世(William I)、麥克馬洪(Mac Mahon)、拿破崙三世(Napoleon III)、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美國第二十任總統加菲爾德(James Abram Garfield)、法國第四任總統卡諾(Sady Carnot)和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二世(Victor Emmanuel II)等。

二樓有一間接待室和多間文物陳列室,接待室位於二樓正中央,每年四月一日和十月一日,新任執政官都在這裡接見外國代表團和官方人士。這間接待室是由聖馬利諾幾位藝術家共同設計建造的,室內壁爐和天花板枕樑由羅密歐•巴爾西梅利雕刻;牆壁由弗雷德里克•馬爾泰利和費爾南多•卡薩利裝飾;執政官的 寶座由阿爾多•沃爾皮尼設計。室內的鐵具都是由皮拉德•羅西尼鍛造,傢俱由拉法埃洛• 阿馬蒂所製,牆上刻有自十三世紀以來歷屆執政官的名字,其中安東尼•貝盧齊和焦瓦尼兩人當選爲執政官的次數最多,共有十四次。

第二陳列室位於接待室右側,室內藏有十一幅油畫,最出名的是十六世紀義大利名畫家盧伊尼(Bernadino Luini)所作的「耶穌在加爾瓦列山上」,相傅耶稣就是在這座山上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第八陳列室內藏有十九世紀聖馬利諾畫家皮耶特羅•湯尼尼創作的五幅油畫。

第九陳列室內藏有許多義大利米蘭造幣廠鍵造的銅幣,最早的一枚鑄於一八六四年,最遲的一枚鑄於一九三八年。

第十陳列室內藏有一枚重達一百三十七克重的金質別針,呈鷹的形狀,飾以各色彩釉,非常精緻。這枚金別針於一八九三年出土於杜馬尼亞諾的拉古奇農場。另外,室內還藏有十五世紀末義大利佛羅倫斯著名濕壁畫大師吉蘭達約(Domenico Ghirlandajo)畫的一幅題爲「聖徒馬利努斯」的珍貴油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繪畫大師米開朗基羅就是這位畫家的得意門生之一。

第十二室又稱剛果室,這裡藏有本國人馬里諾•蒙塔納里贈送給聖馬利諾的許多紀念品。這個人在一九○五年至一九○八年間,曾在比利時殖民地剛果擔任上尉軍官,後來他又在義大利軍隊中擔任過上校旅長。

在通往三樓樓梯的牆壁上,掛有兩幅聖馬利諾畫家創作的油靈作品。在三樓的走廊牆壁上,掛有三幅十九世紀末期利密尼美術家路易斯•帕斯奎尼所作的水彩撤。三樓最重要的陳列室有三間。

第十五陳列室又稱象牙室,室內陳列櫃中展有許多象牙工藝品、銀器和獎章。四周牆上掛有許多外國駐聖馬利諾外交官的肖像,天花板是從貝盧齊•菲利普之宅移來的,它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第十六陳列室又稱郵票室,是最能吸引觀光客的地方,室內陳列概中藏有自一八七七年到現在聖馬利諾發行的各種郵票。此外,還有一些由阿爾多•沃爾皮尼所作的各種精緻的紋章。

第十七陳列室又稱陶器室,室內展覽聖馬利諾各個歷史時期製作的精美陶器。四周牆壁掛有多幅古代油畫,其中有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弗朗西斯科•維奧拉創作的r獵鹿」、十八世紀本國畫家亞歷山德羅•圭卡德創作的「海上風暴」和「死一般的平靜」。

國家檔案館位於瓦洛尼宮的一樓,館中藏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檔案,其中最出名的是美國第十六屆總統林肯於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致聖馬利諾兩位執政官的親筆信,林肯讚揚了聖馬利諾人民誓死捍衛民主和自由的不屈精神,信中說:「你們的國家雖然很小,但卻是有史以來最受尊重的國家之一。它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一條眞理:以共和、民主和自由爲原則而建立的政府,一定能把國家治理得堅如磐石、歷久不衰。所有的人道主義者,無不從這一眞理中受到莫大鼓舞。最後祝你們的國家繁榮昌盛,萬古長靑」。

國家圖書館(Government Library)位於瓦洛尼宮二樓,正式創辦於一八五八年,館內蒐集有各類圖書和期刊二十一萬册,其中包括兩百多部古代珍貴手抄稿本,以及共和國歷史文件。

志願兵紀念植(Memorial to Volunteers)位於瓦洛尼宮右側三百公尺處,它是獻給參加義大利歷次獨立戰爭的聖馬利諾志願兵的。 紀念壇側面的台階可通往一個小公園,園內有一個大噴泉,是美國政府於一九六二年五月捐資修建的。

湯尼尼宫(Tormini Palace)舊稱貝爾蒂 宮(Berti palace),位於志願兵紀念壇右側一百公尺處,它的入口處砌以方石,並有四扇設計精巧的窗戶,出自十五世紀聖馬利諾雕刻家吉拉莫羅•曾加之手。

聖克拉蕾敎堂(San Clare’s Church)位於湯尼尼宮對面,入口處有一扇三座拱門的門廊。在大祭台上,有十六世紀羅馬著名裝飾畫家、羅馬聖路加藝術學院創始人費德里科•祖卡里(Federico Zuccari)繪製的聖母升天圖;和這所敎堂相鄰的是克拉蕾會修女院。

聖克拉蕾是十三世紀義大利阿西濟地區的修女,一二一二年成爲聖方濟敎會的信徒。她提倡苦行,並且和追隨她的修女們共同組建了克拉蕾修女會(The Poor Clares),成爲聖方濟敎會創立的第二個修會。

懸崖門(Portal Delia Rupe)位於堡壘街的盡頭,建於一四四一年,曾在一五二五年加以擴建,因附近有奧梅雷利家族的住宅,所以它又稱爲奧梅雷利門,人們在這裡可以一睹蒂塔諾山腳下的美妙風光。懸崖門的入口處有一座古吊橋,可通往馬焦雷鎭,過去曾經是連接這兩個城市的唯一通道。

莫利諾壁壘(Baluardo Del Molino)位於懸崖門下的半山腰處,是由巴蒂斯塔•科芒迪諾設計,在一五三一年至一五三五年間修建完成。離它不遠處龆立著馬契洛壁壘(Baluardo Del Macelo),它是根據巴蒂斯塔•貝盧齊的建議於一五五九年建造的。如果從山腳下的公路上望去,這兩座壁壘尤其顯得宏偉。

加里波第紀念碑(Monument Garibaldi)位於三月二十五日街旁的一個小花園內,建於一八八二年八月三十一日,是爲這位義大利民族英雄建立的第一座紀念碑。碑高爲六點五六公尺,碑頂上的加里波第半身雕像是由義大利雕塑大師史蒂芬•加萊蒂雕刻的。紀念碑對面不遠處立有兩塊石碑,上面刻有加里波第和他 屬下的名字。

德爾菲科(Delfico)故居位於猶太人街第八十九號,德爾菲科是十七世紀聖馬利諾的著名歷史學家,在他故居的牆上掛有一塊金屬牌子,上面寫著:特拉莫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和政治流亡者梅爾基奧雷•德爾菲科在此著有「聖馬利諾共和國史」一書。室內的擺設非常樸素,有一張床、一個大書桌、六把 椅子、一個衣橱和三個大書架,這些東西都是當年德爾菲科使用過的逍物。

政府大廈(Public Palace)位於自由廣場,修築在古代公衆大會堂的遺址上。這座大會堂修建於一三八○年至一三九二年之間,屬於翡冷翠哥德式建築。現在的政府大慶是在一八八四年五月七日奠基,設計人是羅馬建築師弗朗西斯科•阿祖里,監督施工的是聖馬利諾建築師約瑟夫•雷菲。建築所需的石料採自蒂塔 諾各採石場。大廈落成於一八九四年九月三十日,共耗資四十多萬義大利里拉。

大廈正面是三個尖拱門,三樓正面有三個裝飾美麗的大窗戶,正中的窗戶外還有一個造形優美的多邊形陽台。聖馬利諾共和國的國徽和境內四大莊園的家族徽章雕刻在陽台下方。大廈的右角處有個石砌的紀念碑,有支撑的作用。碑上有一尊由義大利雕塑家朱利奧•塔多利尼鑄造聖徒馬利努斯的銅像,紀念碑兩側分別刻著「拯救你們的共和國」和「自由的締造者馬利努斯萬歲」兩句銘文。大廈的正面還有其他各種象徵性的裝飾,頂層平台形似城堡。主樓的右後角上有一座鐘樓,大時鐘的上端有三個長方形頂端呈尖拱形的壁龠,聖馬利努斯 、聖利奧和聖阿加大的雕像分別安置在三個壁龕內。

通過柱廊就可進入門廳,柱廊的右邊有弗朗西斯科•阿祖里的大理石胸像,是由朱利奧•塔多利尼雕刻並贈給共和國的。門廳四周的牆壁上,有許多紋章、勝利紀念品、名人的題詞、飾帶和圓形浮雕。門廳右側有兩扇門,分別通往內務部長和外交部長的辦公室。門廳左側的牆壁上掛有兩把弓弩、一付甲胄和一塊紀 念巴蒂斯塔•貝盧齊的銅牌,他是十六世紀義大利軍事建築家。

在通往二樓的樓梯上,人們可以看到樓梯旁的牆壁上,雕有一尊義大利十九世紀傑出的愛國者革命家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的圓形頭像浮雕。它的旁邊還有一面紀念碑,上面刻著二十位十三世紀至十八世紀聖馬利諾傑出人物的名字,他們包括四名神學家、三名大主敎、三名法律學家、兩名歷史學家、兩名普通士兵,以及作家、政治家、考古學家、科學家、外交家和鑲嵌珠寶的銀匠各一名。

二樓走廊的牆壁上,有許多名人的圓形浮雕、胸像、紋章和紀念牌,其中兩尊胸像最爲出名:一尊是十九世紀義大利著名歌劇作曲大師羅西尼(Gioacchino Rossini),他一生共創作了四十部歌劇,其中「塞維爾的理髮師」、「威廉泰爾」、「摩西」等歌劇,至今還是世界各大著名歌劇院經常上演的劇目。

另一尊胸像是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胸像下面分別用英文和義大利文刻出他寫給聖馬利諾執政官信件的摘錄。

議會大廳位於二樓,大廳正門上刻著這樣一句話:「只有心無雜念,才能作出正確的決定。」人們步入大廳後,一眼便可看見大廳正面的牆壁上,一幅有色膠繪製的大型壁畫「受到人民崇敬的聖徒馬利努斯」,這幅壁畫是由義大利畫家埃米利奧•雷特羅西於一八九八年 創作的。執政官的雙人寶座位於這幅畫的下方大廳的中央,成行放置著六十張供議員們坐的哥德式座椅。大廳四周的牆壁上刻有一八九四年在任的六十名議員的名字,以及一段闡述大議會代表共和國最高權力的銘文。

議會大廳左側牆壁上有一個邊門,可通往隔壁一間專供統計選票的房間。這個房間的窗戶正對著自由廣場。室內有十二張金色靠背椅和一張用堅實的胡桃木製作的精緻桌子。四周的牆壁上掛著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蘭弗朗科( Giovanni Lanfranco)繪製的一幅聖馬利努斯的畫像,以及聖馬利諾歷史上各個不同時期傑 出人物的肖像畫。

郵局大樓(Post Office Building)位於政府大度右側八十公尺處,這座建築物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建於一三〇三年,最初名叫公衆會堂,是當時政府辦公的所在地。到了十四世紀末,它又改稱爲公衆小會堂,以區別當時修成的「公衆大會堂」。十六世紀後,它曾被多次擴建,也一度成爲監獄。一九三二年,義大利 建築師埃多亞托•科拉馬里尼和加斯帕雷•拉斯泰利按照這座古建築十五世紀的式樣加以重建,後來它又成爲郵電局。

大敎堂(Basilica)位於貝虛齊街上,它原稱爲敎區敎堂,修建於公元七世紀,是基督敎文化在亞平寧半島最早的遺蹟之一。一八二五 年六月二十四日,聖馬利諾大議會通過一項決議,決定拆毀這所古老的敎堂,在它的舊址上興建一個新的敎堂。它的奠基者是蒙太費爾特羅大主敎;設計者是義大利波隆那的建築師安東尼奧•塞拉。這座新敎堂於一八三八年二月五日向信徒開放,並於一八五五年七月一日舉行了隆重的舉獻禮。一九二六年,羅馬敎皇庇護十一世(Pius XI)正式賜名爲大敎堂。

敎堂的建築風格屬於新古典派,它有一個圍以科林斯式(Corinthian Order)圆柱的門廊,前面有寬大的台階,門廊頂部的牆壁上刻着 :「獻給守護人和自由的締造者馬利努斯聖徒」。正門的上方是共和國的國徽,正門左側立有一塊石碑,刻有下列詞句:「一九〇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家長會議在此正式召開,再次行 使最高權力。」

正門右側立有一塊紀念十九世紀傑出政治家安東尼奧•奧諾弗里的石碑,碑上刻有拉丁文的紀念文字。近旁的一根科林斯式石柱上刻有修建大敎堂的建築師安東尼奧•塞拉的胸像,同時柱上還有一八五三年爲頌揚他的傑出貢獻而刻的文字。

大敎堂內共分左、中和右三個聖殿,中央聖殿的主祭台上方有兩張油畫,一幅是十七世紀義大利畫家埃莉薩蓓塔•西拉尼所畫的「不要摸我」(Noli me tangere),另一幅是十八世紀義大利的作品「洛雷托的聖堂」。主祭台的左側有十二世紀時執政官的寶座,寶座後面爲皮耶特羅•湯尼尼•馬里諾、法托里和朱利亞諾•貝盧齊等三位傑出人物的墓穴。

在主祭台的下面有一個精緻的小甕,甕內盛著國父聖馬利努斯的造骨。祭台的右側,一塊大理石紀念碑內嵌著一個銀製的神龕,龕內安放著聖馬利努斯的頭蓋骨。大祭台的後面有十九世紀義大利雕塑家阿達莫•塔多利尼所作的一尊聖馬利努斯的大理石雕像。敎堂四周的牆壁上掛有一些十八世紀的油畫。

聖彼得小敎堂(San Petor Samll Church)位於大敎堂的右側,建於十六世紀,一八二六年它的建築規模被縮小。敎堂的半圓形聖殿是鑿石而建成的,據說這裡就是當年聖徒馬利努斯來蒂塔諾山避難所住的那個山洞,信徒們認爲這裡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敎堂內的主祭台是用大理石雕刻的,主祭台的後面立著一尊由義大利十九世紀雕刻家恩里科•薩羅爾迪所作的聖彼得雕像。

人們通過聖殿一扇刻有題詞的精巧小門,便可到達地下聖堂,它建於一九四一年,是用蒂塔諾山上開採出來的一種特殊石料修建而成的。主祭台上有一尊名叫「聖徒馬利努斯在採石」的淺浮雕,它是由聖馬利諾石匠羅密歐•巴爾西梅利按照義大利雕刻家恩里科•薩羅爾迪的設計而雕鑿出來的。地下聖堂的牆上,也 嵌有兩件具歷史價値、原屬古代敎區敎堂的石製飾物。

古艾達城堡(Rocca Guaita)是來到聖馬利諾必定會參觀的市區東邊三座城堡之一,從自由廣場出發,首先到達的也就是這座建於十一世紀、聖馬利諾人修建的第一個堡壘和瞭望哨,所以又稱第一堡壘。它的位置在蒂塔諾山一座山頭的懸崖絕壁上,地形險峻,易守難攻。雖然在一四七五年、一四八一年、一五○二年、一五四九年、一六一五年和一六二三年被多次改建、擴建和加固,但它那原始而粗獷的外貌卻依然如故。整個堡壘直接修建在岩石上,呈五稜形,堡壘頂部爲露天平台,這裡至今還保留著一八六一年義大利國王伊曼紐爾二世 (Victor Emmanuel II)贈送的兩門七十五糎加農砲。每逢重大節日和特殊盛典時,這兩門大砲便齊聲轟鳴,以示慶祝。堡壘平台臨懸崖一側有一座十五世紀後半葉重建的碉堡,它的左側有一座十六世紀修建的鐘樓。堡壘平台的下面過去曾經是彈藥庫,後來曾一度作爲監獄使用。

切斯達塔樓(Cesta Torre)又稱弗拉塔(Fratta),位於古艾達城堡東南側的蒂塔諾山 最高點,海拔七百五十六公尺。切斯達塔和古艾達之間有沿著山崖的山間小路相連,景色優美,遊客無不讚賞。「切斯達」一詞在義大利語中是「用籬笆圍起來的住地」的意思,因爲早在公元五世紀時,這裡便是一位莊園主的私人宅地,直到十三世紀才改建成五稜形的堡壘 ,在一三九六年、一五三五年和一五四九年,又被多次擴建。十九世紀時,這座堡壘曾一度廢棄,一直到1九二五年才重新修復。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五日,義大利米蘭的古兵器愛好者協會,在這座古堡內創立了聖馬利諾歷代兵器博物館(San Marino Historial Firearms Museum),館內陳列著各個歷史時期的鐵十字弓、刀、斧、矛、盾、戟和火槍等,尤其是十四世紀所用的滑膛槍及鐵弓,最爲珍貴。這個博物館不僅對研究聖馬利諾歷史 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而且也有助於人們瞭解從十三世紀至十九世紀歐洲各國在軍事、政治、冶金和經濟方面的發展情況。

觀光客如果是站在切斯達塔堡壘平台上舉目遠眺,就是平時對大自然毫無興趣的人,也會被眼前的一片美妙景色所迷住。南面、西面和北面是遼闊的亞平寧山地,山巒、平地、石崗和土丘,重疊起伏,猶如霎時凝結起來的茫茫石海中的波濤。在這一背景上顯現出綠色的橡樹林和栗樹林,布滿著葡萄園和果園的綠色谷地,排列著白色房屋的小城鎭,以及點綴在山腰的古堡、敎堂和修道院,都構成一幅天然的畫面。天空晴朗時,周圍一百公里遠的谷地輪廓也淸晰可辨,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兩百五十公里外的韋萊比特山。

人們如果是朝東面極目遠望,義大利東部海岸線連同沙灘、淺灘、海港和海濱療養院等也都歷歷在目,湛藍色的亞得里亞海伸向一望無邊的遠方,逐漸消失在海霧瀰漫的遙遠天際。如果是到了夜晚,人們在這裡登高遠望,可見山下萬家燈火,勝似繁星點點,有如乘宇宙飛船遨遊太空,分不淸天上人間,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久久無法平靜。

蒙塔萊城堡(Rocca MOIltale)又稱第二堡壘,海拔六百九十五公尺,位於切斯達塔右側三百公尺處,兩個堡壘之間有一條林間小道相連,每當春天來臨,路邊盛開著紫羅蘭和櫻花,景色秀麗。蒙塔萊建於公元八世紀,也是五稜形的塔樓。一三二○年,沿山脊一側修建一道城牆連接切斯達和古艾達,以增加這個小山國的防禦力量。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 鄰近的菲奧倫蒂諾城堡被馬拉泰斯塔家族佔據著這座堡壘在反抗的歷次戰爭中,曾經發生重要作用;每逢危險來臨時,堡內就鳴鐘報普,大家同仇敵愾,一次次的擊退強敵。一四七九 年,菲奧倫蒂諾城堡被毀,馬拉泰斯塔家族失勢,蒙塔萊城堡的戰略地位也隨之下降,十六世紀曾一度廢棄不用。一七四三年和一八一七 年又曾兩次予以修復,每次修復後都刻有銘文留念,一八一七年鐫刻的是法文;一九三五年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復,使這座堡壘恢復了原來的面目。堡內有一間監獄,深達八公尺,只能從上面進入,所以名叫「深獄」,是專 門拘押重刑犯人的,現在已成爲觀光點。

會議宫(Palace of Congresses)原稱公會堂(Kursaal),位於蒙塔萊下方的山腰處;兩處有小路相連。這裡除了舉行各種活動外,自一九五六年以來,每兩年還要舉辦一次國際繪畫展覽,專門展出各國現代美術佳作。

沿著會議宮的山邊小道再往下走,在聖利奧崖(cantone di San Leo)前有一個圓形廣場,廣場中央聳立著一根灰色花崗岩圓柱,柱頂帶有白色大理石的羅馬式柱頭,這根圓柱是一九三七年由羅馬市贈送的。廣場上還有一座用本地石料雕刻的高大浮雕,由義大利雕塑家恩里科•薩羅爾迪設計,聖馬利諾石匠羅密歐巴爾西梅利雕刻製作。

市內的其他觀光點還有戈齊(Gozi)宮、莫岡蒂•米凱洛蒂宮(Morganti Michelotti Palace)、阿瑪蒂宮(Amati Palace)、麥丘立宮(Mercury Palace)、弗拉塔門(Fratta Gateway )、昔曰的主敎府(Casa della Arcipretora Vecchia)、姜吉宮(Giangi Palace)、馬泰奧•瓦利之宅(Matteo Valli’s House )、奧拉福之宅(Antonio Orafo’s House)、布拉斯基之宅(Braschi House)和貝尼宮(Begni Palace)。

此外,市內還有一個名叫福西(Fossi)的公用水池,是這個國家最古老的貯水池,由一位名叫「福西」的石匠於一千多年前從岩石中開鑿而成的,而且至今還在使用。

聖馬利諾市郊也有不少觀光點,蒙塔爾博公墓(Montalbo Cemetery)位於西郊一公里處,公墓正中的小敎堂建於一九〇四年,有一個精緻的石獅蹲在柱基上,它是由本國雕刻家曼蘇埃•托馬里奧蒂製作的。在英國皇家空軍第二十三航空隊飛行員考塞韋和本特利的墓上,各自安放著1支破損的螺旋槳。他們是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日下午二時二十分在蒙泰基奧山墜機身亡的。

國家學習宫(Government Palace of Studies)位於蒙塔爾博公墓右側三十公尺處。 落成於一九六三年十月十四日,有三所中學都集中在這裡,宮內配備有各種新穎的現代化敎學儀器和設備。

在國家學習宮不遠的前方有一座小山,山上有座精巧的小別墅。據說,當年利密尼貴婦費莉西瑪就是居住在這裡。

巴爾達塞羅納莊園的位置在蒙塔爾博公墓的下方,莊園內除了一些農舍和農作物外,並沒有什麼可觀覽的東西,但有一個洞窟非常出名,據說聖徒馬利努斯當年曾經在這個岩洞中居住過,現在還留有他當年用過的床鋪。

各城鎭景色很優美

馬焦雷鎭(Borgo Maggiore)是聖馬利諾的一個居民中心,地處首都東北面的蒂塔諾山坡上,海拔五百二十公尺。現在有三千五百四十多名居民。

這個城鎭建於十二世紀,曾一度稱爲梅爾卡塔萊。一九四四年九月,退卻的德軍與從瓦爾德拉戈內挺進的英美盟軍,曾經在這裡進行過一場激戰。自一二四四年以來,每逢星期三,這裡都舉行定期的集市,從而成爲國內歷史最爲悠久的商業中心。現在已發展成爲國內的商業中心,首都的大部分商店和政府機關都設在這裡,因此又被人視爲首都的郊區,其實這裡的商業貿易要比首都繁榮得多。

這裡的交通十分方便,夏季有直升機航班飛往義大利港市利密尼,並有鐵路通往南面的聖馬利諾市和北面的利密尼港。公路交通也很方便,往北經杜馬尼亞諾、塞拉瓦萊和多加納後,可以直達利密尼港,往西南可通聖馬利諾市。由於交通便利,馬焦雷鎭便成爲義大利駐聖馬利諾領事館的所在地。

城內的建築物古色古香,具有典型的中世紀風格,這裡主要的觀光點有兩處,一處是以十八世紀本國傑出詩人和作家伊尼齊奧•貝爾佐皮命名的廣場,這裡有一座造型優雅的鐘樓,修建於一八九六年。另一處觀光點是加里波第廣場,它的面積並不大,但是四周有許多店鋪,遊客們在這裡除了可以購買到各種各樣精緻的手工藝品外,還可以買到「馬焦雷牌」葡萄酒,味道相當醇美。

塞拉瓦萊(Sorravalle)是聖馬利諾東北部的主要城鎭和居民中心,它的位置在聖馬利諾市東北方七公里處,瀕臨奧薩河,海拔一百四十八公尺,有鐵路和公路通往北面的義大利港市利密尼,以及西南面的聖馬利諾市,現在有六千八百多名人口。

這個城鎭至少有一千三百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在十五世紀上半葉之前並不屬於聖馬利諾共和國,當時這裡是利密尼統治者馬拉泰斯塔家族的屬地,城內至今還留有這個家族當年修建的城堡。一四六三年,羅馬敎皇爲了感謝聖馬利諾人民抗禦馬拉泰斯塔家族之戰中給予的幫助,就將這個城鎭劃入聖馬利諾的領土範圍。根據十七世紀的一項法令,這裡建成一個居民中心,並且成爲國內人口最稠密的城鎭,現在已發展成爲國內製造業中心,主要生產紡織品、陶器和金屬製品。這裡的觀光點除了馬拉泰斯塔家族的城堡外,還有一座具有古代建築 特色的高大方形塔樓,它有兩個相互毗連的鐘樓和一座圓拱門。另外,自一九六三年以來,每年夏天都要在市政廳舉辦一個即興繪畫創作的國際比賽。

阿夸維瓦(Aquaviva)是聖馬利諾西部的一個城鎭和八大居民中心之一,它的位置在聖馬利諾市西北四公里處,西距聖馬利諾河及國境線不到一公里,海拔兩百七十三公尺,有兩千多人口。

這座小鎭建於一二五三年,當時這裡只有一幢別墅,城名源自附近一條同名的小河,這條河現在改名爲卡內帕水渠。這個城鎭在一二九五年時,發展成爲國內十大「瓜爾達里亞」(Gualdaria)行政中心之一,後來又發展成爲國內農業中心。小鎭有迷人的鄕間景色,葡萄園、果園和玉米田遍布城鎭四周,一片綠油油的,具有令人身心舒暢的獨特美感,觀光客到這裡可以拍到別有情趣的鄕村風光照片。

杜馬尼亞諾(Domagnano)是國內八大居民中心之一,它的位置在聖馬利諾市東北面三公里處,海拔三百五十八公尺。一二九五年成爲國內十大「瓜爾達里亞」行政中心之一,有一千五百多名人口。市內的家庭手工業和釀酒業都很興盛,市鎭周圍有許多葡萄園和果園。這裡最主要的古蹟是聖彌厄爾敎堂,裡面有十 八世紀義大利著名畫家朱塞佩•索拉里•布朗卡萊奧尼繪製的一幅名爲「聖徒馬利努斯和其他聖徒」的珍貴油畫。另外,市郊還有一座古堡的遣蹟。郊區有一座國內最大的陶瓷器製品廠,有三百多名工人。

菲奧倫蒂諾(Fiorentino)是國內八大居民中心之一,它的位置在境內南部,南距國境線一公里,北距聖馬利諾市約五公里,海拔三百六十二公尺,現在有一千三百多名人口。

早在十四世紀時,這裡曾是蒙太費爾特羅家族最重要的城堡之一,它是由這個家族的卡佩尼亞伯爵修建的,後來又被馬拉泰斯塔家族佔領,成爲一個對蒂塔諾山威脅最大的前哨陣地。一四六三年,聖馬利諾人終於佔領了這個城堡;同年,羅馬敎皇將這座城鎭賜給聖馬利諾人。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在市內的公民墓地上建立了一塊紀念碑,以紀念羅伯爾托•貝拉迪和萊奧內洛•貝拉迪兩兄弟。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自願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後來在對德作戰中分別犧牲於荷蘭和義大利的卡西諾。

蒙特賈迪諾(Motegiardino)是聖馬利諾東南部的城鎭,也是國內八大居民中心之一。它的位置在菲奧倫蒂諾以東四公里處,東距國境線不到一公里,海拔三百四十三公尺,有一千二百多名人口。中古時期這裡建有軍事堡壘 。一三七一年,還只是一個僅有二十八戶人家的小居民點。一四六三年,聖馬利諾人從馬拉泰斯塔家族手中奪取了這個小鎭,並且拆除了鎭中的堡壘。

這裡沒有高樓大廈和寬闊的街道,只有一些曲曲彎彎的小巷和簡樸的小屋,具有濃郁的中世紀氣息。鎭上的敎區敎堂建於一八六五年,此後又經過兩次修建,四周的牆上掛有一些十九世紀的油畫,敎堂內所收藏的聖帷歷史悠久,有一面製作於一七三七年,另一面製作於一七四二年。

基薩諾瓦(chiesanuova)是聖馬利諾西南部的邊境城鎭,同時也是國內的八大居民中心之一。它的位置在聖馬利諾市西南面四公里處,西距國境線不到一公里,瀕臨聖馬利諾河,海拔四百二十五公尺。現在有一千一百多名人口。早在十三世紀時,這裡已經是國內十大「瓜爾達里亞」行政中心之一,是最適合觀賞蒂塔諾山全景的所在。

法埃塔諾(Faetano)是聖馬利諾東部的一個城鎭,西距首都六公里,東距國境線不足一公里,瀕臨馬拉諾河,海拔兩百六十二公尺,周園是土壤肥沃的丘陵地帶,有許多葡萄園和果園,有一千二百多名人口。一三八一年時,這裡只是一個住有十八戶人家的小居民點。一四六三年時,居民自願接受聖馬利諾管轄。現在已經發展成爲國內的採礦業中心,市郊有一處境內最大的硫黃礦。

瓦爾德拉戈內(Valdragone)是聖馬利諾中部的一個城鎭,它的位置在聖馬利諾市東北面兩公里處的馬拉諾河支流的旁邊,海拔四百一十一公尺,只有九百五十多名人口。現在的城名始於一二五三年,根據流行的民間傅說,它是因一條曾對這個地帶橫加蹂躪的巨龍而得名。一二九五年,這裡成爲一個擁有一百五十 公頃面積的「瓜爾達里亞」行政中心所在地。 一五○○年,聖馬利諾敎堂在一座前一個世紀所建敎堂的舊址上修築而成。一九六五年五月,鎭上又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母敎堂。

聖喬凡尼(San Giovanni)是聖馬利諾西部的一個邊境小鎭,東距馬焦雷鎭約三公里,海拔四百二十八公尺。十三世紀時已是國內十大「瓜爾達里亞」行政中心之一。根據義大利史學家薩巴•卡斯蒂利奧納的考證,十六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多納托•達尼約洛•布拉曼特(Donato d’Agnolo Bramante)就出生在這裡。

現在是一個擁有一千一百多名人口的小鎭,主要的觀光點是一塊於公元六世紀時從附近山上滾下來的巨石,它的高度爲九公尺,周長大約爲二十公尺,現已用欄杆圍起來,供人觀賞。

多加納(Dogana)是聖馬利諾北部的一個邊境城鎭,南距塞拉瓦萊約七公里,海拔六十九公尺,只有九百二十多名人口,是國內的工業中心,由聖馬利諾市通往義大利密尼港的公路,經由此地進入義大利領土。從這裡入境的外國人,無須持護照便可自由進出,也沒有關稅的控制,但是外國士兵必須在此處將武器 交出,或者向聖馬利諾憲兵總部申請准予隨身攜帶。

這裡最出名的觀光點是建於一九六五年儲蓄銀行分行的建築物,它精緻得好像是一座宮殿,外表非常華麗,但是內部功能卻十分現代化,完全是按照銀行的需求而設計的。

穆拉塔看台(Murata Stand)位於多加納南郊一公里處,是歐洲設備最好的飛碟打靶場之一,擁有兩個靶場,兩靶場之間用自動扶梯連接。世界雙向飛碟射職錦標賽曾經在這裡舉行過,平常對觀光客開放。

佩納羅薩城堡(Pemlarossa Baluardo)位於穆拉塔看台以南一公里處的莫岡齊奧山坡上,海拔六百五十八公尺。從公元九六二年以來就有關於這個城堡的文獻記述,至於它在什麼時候併入聖馬利諾版圖,已經無從查考。現在這裡已發展成爲國內重要的度假勝地,到處都是木造別墅、酒吧、游泳池、舞廳和射幣場。

城堡附近有一座海拔五百五十九公尺高的卡洛(Carlo)山,山頂的平地上立有一塊威德默紀念碑(Wiidmer Memorial),以紀念航空史上一次英勇卓絕的飛行。一九一三年四月十六日,義大利飛行員姜尼•威德默駕駛「布萊里奧特五十號」飛機從利密尼的薩托納機場起飛,經過十一分鐘的探險性飛行,降落在卡洛山頂,前來觀看的人有好幾千,無不感到驚奇。爲了紀念這次飛行、表彰這位英勇的空中騎士,聖馬利諾大議會決定將一級公民榮譽勛章授給威德默,並且在山上建成了這座象徵性的紀念碑,這是世界上向一位飛行員表示敬意而建立的第二座紀念碑。

國內的其他城鎭還有羅韋雷托、萊維耶、門達雷奧、法爾恰諾、聖詹諾、拉希、利西尼亞諾、托雷迪蒙泰拉波、切雷托、卡塔里諾、凱塔利亞諾、卡梅洛涅、潘迪韋洛、科里亞尼諾、卡穆利亞羅尼、卡巴爾迪諾、萊福雷托、卡諾瓦、卡佐洛、利斯卡里、薩德利、卡斯泰 利亞諾和卡巴爾斯等。

人民勤勞性格樸實 全國總人口約兩萬五千多人,其中聖馬利諾人有兩萬一千七百多人,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外國僑民三千四百多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三,他們絕大多數是義大利人、美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波蘭人和伊朗人 ,猶太人總共有四百六十多人。

全國人口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居住在城鎭,其餘的百分之十居住在鄕村。境內男性公民佔百分之四十九點八七,女性公民佔百分之五十點一三。這個國家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爲四百一十二人點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另外,僑居義大利、法國、美國、阿根廷和比利時的聖馬利諾人約有兩萬四千多人,與居住在本土的國民人數幾乎相等。

這個國家的人民與義大利同文同種,百分之九十五點二信仰羅馬天主敎,信仰其他宗敎的佔百分之一點八,無宗敎信仰的佔百分之三。最大的敎堂建於一八三八年,最古老的敎堂建於公元九五一年。全國共分爲皮耶韋、馬焦雷、阿夸維瓦、基薩諾瓦、杜馬尼亞諾、法埃塔諾、菲奧倫蒂諾、蒙特贾迪諾和塞拉瓦萊等九個敎區、除了塞拉瓦萊敎區和法埃塔諾敎區受轄於義大利利密尼敎區的大主敎外,其餘七個敎區都歸蒙太費爾特羅主敎區管轄。

聖馬利諾以義大利語爲國語,方言爲雜有馬爾凱(Marche)方言的羅曼語。這個國家的國民毎年平均所得爲一萬二千五百美元,生活水準要比義大利高,並且沒有所得稅和公債等負擔,看病也不用花錢,可以用成本價買到酒和麵包等。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聖馬利諾重視發展敎育事業,資行小學和中學義務敎育,使敎育普及文化程度大爲提高,境內的文盲只有四百多人,大多數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國民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全國共有三十七所學校,都是公立的,其中有十四所小學,在校小學生有一千三百八十多人,小學敎師共有一百七十八人;中學只有五所,在校中學生有一千二百四十多人,中學敎師有一百七十九名。另外還有工業技術學校、音樂中專學校和藝術修復中心各一所。義大利承認聖馬利諾各中學的畢業文憑,凡是高中畢業者都可以報考義大利各所大學。出國唸大學的人,都可以享受國家發給的一筆優厚的獎學金。

聖馬利諾國內也有一所大學,並且是世界上最迷你型的一所大學,設在聖馬利諾市內,大學的行政大樓坐落在市區一座整修過的古堡裡,有三間辦公室。全校只有二十四名分別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生,預定修業三年後完成博士學位。因爲身處義大利之間,學生必須通曉義大利文,英文和法文也是研究必備的語文條件,所以新生必須在通過面試之後才可以註冊入學。其中有十二位特優生,可獲聖馬利諾每月一千美元的獎學金。這個大學雖然只有哲學和歷史兩個學系,可是學生都已具有碩士學位,敎授更是當代大師級名師,因此學術地位非常崇高。

這個國家未出版報紙,只出版一些政治、文化、工會和旅遊方面的不定期雜誌,其中最著名的一份刊物叫「新巨人」,每期的發行量約爲一千三百份。境內有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全國共有一萬一千多台收音機、六千一百 九十台電視機。這個國家的郵電業務很發達,境內共有一萬四千多部電話,每個家庭平均有兩部以上。

當地政府很重視醫療衛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大爲提高了國民的健康水準,男性公民的平均壽命爲七十四點二歲,女性公民的平均壽爲七十九點一歲。國內有一家擁有一百四十個床位的綜合性翳院,共有五十六名醫生和一百多名護士,還有五所專科醫院和一百三十八個醫療診所,病床總數爲六百三十張,大部分的醫生是從國外高薪聘請來的。

政府對社會福利也很重視,還特別設了一個「公共爐灶」,由政府派人在那裡烘製麵包平價出售,以供人民食用,它的經費是依靠賣郵票的收入來維持的。 聖馬利諾人性情沉靜,舉止彬彬有禮,素來好客。他們熱愛民主、自由與和平,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到他們的自由,而且爲迄今還能保留這一優良的傳統而自豪;也非常欽佩對世界文明發展有過傑出貢獻的優秀人物,對庸俗、淺薄和麻木不仁的人則非常蔑視。

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義大利著名歷史學家阿德維爾就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從人民的精神和品德來看,這個最小的國家卻是最偉大的」。

沒有正規軍的國家

聖馬利諾共和國因國土太小,所以未設正規軍,但還是有一些軍事性的組織存在,主要包括民兵、儀仗隊、軍樂隊、古堡衛隊、憲兵和城警等。

民兵是這個小山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根據一八六七年一十五日聖馬利諾大議會通過的一項法令規定,除了高級官員、神職人員和法官外,凡年齡在十六歲至五十五歲之間的聖馬利諾公民,都可以參加民兵。目前,民兵的編制爲一個連,共有八十名士兵,由一名上尉負責指揮。民兵的制服是統一的,他們身穿帶有白肩章的藍色軍服,頭戴白色遮簷帽,帽子上揷有藍色的羽飾,手持一八九一年義大利製造的老式毛瑟槍。此外,十字弓和彩色令旗,也是聖馬利諾軍隊的主要軍事裝備。

儀仗隊成立於一七四一年三月十二日,舊稱議會衛隊或貴族衛隊,有六十八名隊員,身穿帶有黃色肩章的藍制服,頭戴飾有白色羽飾的遮簷帽,腰間佩有一把十八世紀的古劍。他們的任務是平時充當大議會的衛隊,國家重要活動時充當執政官的儀仗隊。

古堡衛隊成立於一七五四年,當時是爲了鎭守堡壘而組建的,所又稱羅卡(Rocca)衛隊。這支衛隊只有十二名士兵,由一名上尉負責指揮,他們的制服爲綠上衣、紅褲子、黑色遮簷帽,帽上帶有紅、白羽飾。他們每人配備一支步槍和一支一八六〇年英國生產的大口徑手槍。他們的任務是守衛政府大廈,並每天兩班制的在國境線上進行象徵性的巡邏。

境內有三十一名憲兵,都是從義大利招募來的,由一名少校負貴指揮。他們身穿鑲藍邊的黑色制服,胸前飾有銀穂和三角銀星,佩肩章、戴白手套、腰間配備一支左輪手槍,任務是負責國內的治安。

城警成立於一九六三年,他們不是軍事警察,但卻和憲兵合作得很好。現在所有的五十名成員,都是由本國公民組成,但是負責指揮的卻是一名從義大利聘請來的警長;任務也是維護境內的治安,制止犯罪活動。

另外,這個國家還有一支五十一人的軍樂隊,能演奏許多著名軍樂曲。在各種慶典儀式或國事外交場合中演奏國歌及其他動聽的樂曲等,都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