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20年3月6日 (五) 11:18由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南斯拉夫 最初隸屬羅馬帝國 斯拉夫人大批南遷 被奧斯曼帝國吞併 重新獲得獨立地位 第三南斯拉夫誕生 三權分立的聯盟制 巴爾幹最大的國家 國民經濟有待恢復 觀光事業倍受重視 首都貝爾格果德市 名城克拉古耶瓦茨 腥風血雨的尼什城 文化古城克拉列沃 花園城市諾維薩德 英雄的故鄉托波拉 動蕩的普里什蒂納 斯塔里拉斯古蹟多 革命的搖籃烏曰采 各大城市風光明媚 迷人的科托爾海灣 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國內風俗習慣拾零 擁有精悍的正規軍


目錄

最初隸屬羅馬帝國

南斯拉夫(Yugoslavia)的正式國名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按照南斯拉夫語的原意,是「南方的斯拉夫人」,但是他們並不是這裡的原始居民,這是因為斯拉夫人形成於公元前二○○○年至公元前五○○年,他們分佈在東起奧得河和伏爾加河流域,南至喀爾巴阡山、第聶伯河和頓河流域的廣大地區,而在南斯拉夫的這塊古老土地上,最初的居民可能是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亞人(Illyriuns)。大約在公元前七七○年至公元前五五○年間,希腊殖民者作為航海家來到了亞得里亞海東海岸,在沿海地區和島嶼上建立了許多殖民點,許多當地居民開始和希腊商人交往,但是希臘人的殖民活動並未帶來重大變化,對內地居民的生活影響甚微。 公元前四世紀,克勒特人遷入巴爾干半島,帶來了別具一格的物質文明,但他們很快被伊利里亞人同化。由於伊利里亞人多為海盜,經常搶劫希臘和羅馬的商船,於是爆發了分別發生於公元前二二九年和公元前二一九年的兩場羅馬戰爭。羅馬人在亞得里亞海岸建立了一些軍事據點,試圖保障海上航運自由,制止伊里利亞人的海盜行徑,但收效不大。這時伊里利亞各部落已形成一個王國,定都於阿爾巴尼亞境內的斯科德拉城。

公元前一四六年,馬其頓被羅馬征服,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這為羅馬人北犯南斯拉夫打開了大門,在以後的一百多年中,伊里利亞人的抵抗中心轉移至北部和內陸地區,他們對佔領者毫不妥協,直到公元九年羅馬人經過艱苦塵戰,鎮壓了伊里利亞人首領巴托領導的大規模暴動以後,才完全征服了這個地區。從此,這片暴闊的土地首次統一起來,並在以後的五百多年中一直受到羅馬文化的熏陶。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這塊遼闊的土地面貌一新,經濟和文化曾一度得以繁榮。這片疆土還曾經劃入羅馬帝國的許多行省的版圖,各行省的範圍和名稱也隨著時代的流逝而變動。羅馬人為了防御外來進攻和內部暴動,修建了許多駐扎有軍隊的要塞,這些要塞後來逐漸發展成城市,有的還成為省會所在地。

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伊利里亞人被吸引到羅馬文化環境中,許多人終生在羅馬軍隊中服役,他們不僅成為羅馬帝國疆界的擇衛者,又成了羅馬生活方式的衛道士,他們中間有許多人因戰功顯赫而身居要職,甚至紫袍加身,成為羅馬皇帝,據說克勞狄烏斯、奧勒良、普羅布斯、戴克里先(Diocletianus)和馬克西米利安等五位羅馬皇帝,都是伊利里亞農民的兒子。

公元二八四年,戴克里先以近衛軍統帥的身份被擁立為羅馬皇帝,他把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實行東方式的君主專制,整頓稅制和幣制,頒佈限定物價的敕令。他在位期間,巴爾干島半島上已傳入了基督教,建立了教會,但是戴克里光十分厭惡基督教,大肆迫害基督教徒,甚至在他的故鄉巴爾干半島也大開殺戒,伊里利亞各省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基督教殉教聖徒,他在位二十一年後退位,公元三○六年,君士塌坦丁(Constantinus)大帝繼位,使東西羅馬合併。公元三一三年,他頒佈了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使伊里利亞各省又出現了許多有名的神學家。公元三七六年,西哥德入遷入,不久就掀起大規模反羅馬暴動。

公元三九五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它的分界線就貫穿了今日的南斯拉夫的中央,德里納(Drina)河以北為西羅馬帝國所有,德里納河以南被東羅馬帝國佔據。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德里納河以北各行省被意大利東哥特王國吞併,但東哥特人沒有大批移居南斯拉夫。公元五三五年,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推翻了東哥特人在巴爾干半島西部的統治,重新征服了巴爾干各行省,他還在邊境線上修築了許多要塞堡壘,以防阿瓦爾人的入侵。

斯拉夫人大批南遷

從公元六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大批南遷,他們越過喀爾巴阡山開始在東阿爾卑斯山和德拉瓦河上游沿岸定居,後來擴展到弗爾蘭尼亞平原和特里亞斯特一帶,這些斯拉夫人主要分為三個部族,北方是斯洛文尼亞人,南方是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他們最初的區別並不大,後因歷史文化的差異,才逐漸分化,伊利里亞西部的斯洛文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受羅馬天主教的影響,而東部的塞爾維亞人則受拜占庭東正教的影響。這批新移民與東羅馬帝國拜占庭人和睦相處了一個多世紀,直至公元七世紀初才出現了轉折。公元六○二年,駐扎在巴爾干半島的拜占庭軍隊統帥福卡殺死了前來視察的馬夫里基耶皇帝後,率軍開赴君士坦丁堡,以便自立為王,致使邊境無人把守,斯拉夫人乘機造反,並於公元六五○年前後佔領了整個巴爾干半島,並同化了原住居民,從而成為今日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祖先。

從公元九世紀起,南斯拉夫人的祖先在反對拜占庭人、法蘭克人、保加利亞人、威尼斯人和匈牙利人的長期戰鬥中,先後建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區、斯洛文尼亞和馬其頓等國家。公元九二四年,西蒙大帝將塞爾維亞併入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版圖。公元九二八年,扣留在保加利亞的塞爾維亞大公查斯拉夫越獄回國,依靠拜占庭帝國的支持,擺脫了保加利亞的統治,合併了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公元九六○年,查斯拉夫大公去世後塞爾維亞再度分裂,內戰頻繁。

公元十一世紀,在今日的南斯拉夫版圖上出現了兩個封建制公國,拉什卡(Raska)公國盤踞於北方,今日的黑山共和國境內出現了澤塔(Zeta)公國。拉什卡公國受制於拜占庭帝國。公元一○七七年,拉什卡大公米哈伊洛從教皇格里戈里七世手中獲得一頂王冠,使拉什卡公國正式成為拜占庭屬國。一一六九年,斯特凡.尼曼雅(Stevan Nemanja)出任拉什卡大公,創立了尼曼雅家族王朝,這個王朝日後建立了強盛的塞爾維亞帝國。

公元一一八○年,拜占庭皇帝曼奴伊駕崩,君士坦丁堡發生一場繼位之爭,尼曼雅大公乘機擺脫拜占庭帝國的控制,對外擴張。一一八六年,他出兵吞併了澤塔公國。一一九六年,他傳位給兒子尼曼雅二世,自己隱居在修道院,潛心研究教義,直至一二○○年去世為止。一二一七年,尼曼雅二世得到教皇霍諾里烏斯三世的承認,加冕稱王,正式創立塞爾維亞王國。一二一九年,尼曼雅二世的弟弟聖薩瓦修士成為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首任大主教,使境內各地居民在民族教會的影響下聯合起來,對王國政權的鞏固起到重要作用。 一二八二年,斯特凡.烏羅什二世繼位,他在期間遷都斯科普里,並不斷對外擴張,將邊界一直推進到都拉斯附近的海岸。一三二一年,斯特凡‧烏羅什三世繼位。一三三○年,他在丘斯騰迪哥大敗保加利亞烏拜占庭的聯軍,從此解除了保加利亞人對塞爾維亞王國的威脅。國內經濟得到迅速發展,開始採掘銅、錫、金和銀,還盛產穀物、大麻、亞麻和葡萄酒,中央政府開始鑄造金幣、銀幣和銅幣,政府正是以這筆財富雇佣軍隊保家衛國。盡管國庫財富日益增加,但國王仍提倡勤儉建國,國王和貴族的宮廷府宅仍用木材建造。護以木柵,拜占庭的使節從驕奢淫逸的君士坦丁堡來訪時,看到塞爾維亞國王的生活如此簡樸,無不大為吃驚。

一三三一年,斯特凡.杜尚(Stevan Dusan)繼位。這位雄才大略儀表威嚴的君主是尼曼雅王朝最偉大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對內大力發展經濟,商業貿易繁榮,有大批的牲口、金屬、木材、羊毛、皮革、酒和油源源不斷地輸往國外;對外不斷擴張,使這個王國成為當時巴爾干半島上最強盛的國家,疆土比今日的南斯拉夫還大,幾乎佔據了巴爾干半島的三分之二。一三四五年,他出兵占領了馬其頓,還兼併了阿爾巴尼亞、帖薩利亞和伊庇魯斯等地,並使保加利亞成為他的附屬國。翌年復活節期間,塞爾維爾總主教在斯科普里為他舉行盛大的加冕儀式,尊他為「塞爾維亞人和希臘人的皇帝」,不久又升級為「塞爾維亞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和阿爾尼尼亞人的極權君主」。 為了鞏固封建政權,一三四九年斯特凡.杜尚頒佈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法典,同年又出兵佔領了直達科林斯灣的整個希臘北部地區,拜占庭帝國為了對付塞爾維亞人的擴張,開始向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人求援。斯特凡.杜尚認為拜占庭帝國竟向穆斯林異教徒求援,是對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挑戰,於是著手武力征服君士坦丁堡,但卻於一三五五年病故,終年四十六歲,這時恰是歐洲歷史上的危急關頭,土耳其穆斯林已做好入侵歐洲的準備。

斯特凡.杜尚去世後,他的獨生子斯特凡。烏羅什繼承帝位,但他無力控制內憂外患的龐大帝國,國內各地紛紛宣佈獨立,割據政權林立,皇帝的叔父西美昂.烏羅什割據色薩利,埃皮魯斯被地方貴族瓜分,巴爾薩家族佔領了黑山地區。土耳其乘塞爾維亞內亂之機發動入侵戰爭。

被奧斯曼帝國吞併

一三六○年,土耳其軍隊佔領了亞得里亞娜堡,並首都從小亞細亞的布爾薩(Bursa)遷到亞得里亞娜堡。塞爾維亞的王公貴族面臨土耳其人的威脅,將私仇暫時擱到一邊,結成同盟對抗侵略者。一三七一年,塞爾維亞軍隊在馬里查河沿岸的切爾諾蒙(Chernomen)戰役中慘敗,幾個月後,塞爾維亞末代君王斯特凡.烏羅什駕崩,拉扎爾.赫雷貝梁諾維奇(Lazar Hrebeljanovich)繼位,但他沒有稱帝,只稱大公。在以後的十年中,土耳其人逐步兼併了整個馬其頓,許多塞爾維亞王公貴族成為奧斯曼帝國的屬臣。

一三八九年六月十五日,拉扎爾.赫雷貝梁諾維奇大公統率塞爾維亞、波斯尼亞、保加利亞、瓦拉幾亞和匈雅利等國聯軍,在科索沃平原與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拉德一世(Murad I)統帥的土耳其軍隊展開大決戰,戰鬥初期,基督教聯軍取得了一些勝利,塞爾維亞貴族米洛什率小分隊偷襲了蘇丹的營帳,殺死了穆拉特一世,但土耳其軍隊混亂為時不長,穆拉特一世的兒子巴亞齊德拉掌指揮權,並最終獲勝,拉扎爾大公戰敗被俘遇害。早已殘破的塞爾維亞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這場災難給後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繞著科索沃戰役出現了大量民間傳說,咏嘆基督教領袖們的凄慘命運,使後代永不忘懷,塞爾維爾每年的六月二十八日都要紀念科索沃戰役,至今不衰。

塞爾維亞並未在科索沃戰役後立即滅亡,一個版圖縮小了的塞爾維亞公國繼續存在。拉扎爾大公戰死後,他的兒子斯蒂勞繼位,每年都向土耳其蘇丹稱臣納貢。一四○二年,當土耳其人在中亞馬帖木几發生沖突時,斯蒂芬大公得到暫時喘息之機,從匈雅利人手中收復了貝爾格萊德作為首都。一四二七年,斯蒂芬大公的侄兒喬治.勃蘭科維奇(George Brankovic)繼位,他聯合匈雅利抗土民族英雄約翰.洪雅迪(John Hunyadi),試圖共同驅逐土耳其人。為了換取馬扎兒人的支持,吞治.勃蘭科維奇大公把貝爾格萊德割讓給馬扎兒人,然後遷都至斯梅德雷沃(Smederevo)。一四五九年,土耳其軍隊攻下了塞爾維亞最後一個城堡斯梅德雷沃,除黑山地區外,土耳其人終於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繼而又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在此後的三百五十年中,塞爾維亞一直處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土耳其人傳入伊斯蘭教,強迫塞爾維亞人改宗伊斯蘭教,但大多數塞爾維亞人不願放棄東正教,紛紛遷居波斯尼亞、黑山、達爾馬提亞、斯洛文尼亞、伏伊伏丁那和匈雅利等地,迫使土耳其統治者被迫在宗教問題上採取較寬容的政策。盡管這樣,塞爾維亞人始終沒有放棄反抗異族統治的鬥爭。一五九三年,塞爾維亞人在總主教約萬二世(Jovan II)的領導舉行聖薩瓦暴動,這次起義在奧地利支持下一直持續到一六○九年才告失敗。

十七世紀期間,奧斯曼帝國已經明顯呈現了一派衰敗氣象。一六六四年,奧利利軍隊在聖哥達戰役中戰勝土軍,這是西方基督教國家在陸戰中首次戰勝土軍。一六八八年,奧地利軍隊佔領了貝爾格萊德後,乘勝南下,兵臨科索沃,前鋒部隊直抵斯科普里,塞爾維亞人也乘機奮起反抗土耳其人,但他們不久就發覺奧地利人企圖讓他們改宗羅馬天主教,於是許多塞爾維亞人不再為奧軍效勞。一六九九年,奧土兩國簽訂了卡爾洛維茨條約,土耳其割讓匈雅利、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給奧地利,而塞爾維亞則歸土耳其統治。

十七世紀末,黑山作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邊境省,享有特權,這裡崇山峻嶺偏布,土耳其人不易統治,只好聽任東正教主教在此統治。一七○二年,黑山地區有許多東正教徒改宗伊斯蘭教,引起東正教大主教達尼洛一世(Danilo I)的不滿。同年聖誕節之夜,他下令屠殺國內所有的穆斯林。一七一二年以後,土耳其曾多次出兵,試圖征服黑山,但一直未能恢復在那裡的統治權。一七一五年,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再度交戰,土耳其戰敗,於一七一八年簽訂了帕薩勞維茨和約。割讓一些塞爾維亞領土,但信奉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覺得在信奉天主教的奧匈皇帝的統治下,似乎比在穆斯林統治下日子還要難過,於是又有大批塞爾維亞人南遷到仍歸土耳其人統治的地區。一七三八年,土奧戰爭再次發,這次輪到奧匈帝國戰敗,翌年雙方簽訂了貝爾格萊德條約,奧匈帝國被迫歸還一七一八年佔領的一部分塞爾維亞領土。

一八○四年,塞爾維亞人在卡拉喬爾杰(Karageorge)的領導下奮起反抗土耳其佔領軍,卡拉喬爾杰原名喬治.彼得羅維奇(George Petrovic),原是一名豬販,一七八七年曾去奧地利參軍,對土耳其人作戰時屢建戰功,奧土戰爭結束後,回國定居托波拉城,起義暴發時被推選為首領,他具有巴爾干半島野蠻農民中常見的那種粗獷性格,殘酷暴烈,英勇果敢,野性難馴。翌年四月,他發動獨立戰爭,一路光復了貝爾格萊德、波扎雷瓦茨、斯梅德雷沃和沙巴茨等城市。一八○七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塞爾維亞人得到了強大的盟友,一舉攻克了土軍國守的最後一個城市烏日策。翌年,塞爾維亞國務委員會頒佈第一部憲法,宣佈卡拉喬爾杰為「塞爾維亞最高世襲領袖」。但在此後的幾年中,起義軍連吃幾個敗戰,士氣受到打擊。

一八一二年五月,俄國為了應付拿破崙的入侵,被迫和土耳其締結和約,以免兩面開戰。這使得奧斯曼蘇丹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對付塞爾維亞人。翌年十月,卡拉喬爾杰戰敗,帶少數親信渡過多瑙河,逃往匈雅利,一八一五年四月,米洛什.奧布拉諾維奇(Milos Obrenovic)在他的故鄉塔科沃村的教堂廣場上再次發動起義,他原是卡拉喬爾杰的部將,卡拉爾杰流亡國外後,他仍留在國內侯機起事。同年七月,起義軍光復了魯德尼克、恰恰克、波扎雷瓦茨和克拉列沃等城市,解放了北部塞爾維亞人獲得自治權,擁有自己的軍隊,有權自行征稅,還有參加司法行政的權力,並在貝爾格萊德設立了國民議會,但土耳其仍享有宗主權,也可以在貝爾格萊德派駐土耳其衛戍部隊。一八一七年七月,卡拉喬爾杰經俄國返回塞爾維亞,米洛什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派人暗殺了卡拉喬爾杰,並把他的首級送往君士坦丁堡,以取悅蘇丹。同年十一月,米洛什被國民議會推選為塞爾維亞大公。

一八三○年十一月,土耳其迫於俄國的壓力,正式承認米洛什為塞爾維亞大公,俄國有權保護塞爾維亞,一八三三年以後,塞爾維亞完全獲得自治。米洛什大公在內政方面,大力振興商業,改編軍隊,修築道路,憲行新的農業政策和土地政策,但他手段專制,引起貴族的不斷反抗,一八三九年,他被迫退位,讓位於他兒子米蘭.奧布拉諾維奇,這位新大公即位不足一個月就病逝,他的弟弟米哈伊洛(Michael)繼位,當時他年僅十六歲,奧斯曼蘇丹拒絕承認他有權世襲大公之位,一八四二年被迫遜位。同年,國民議會推選長期流亡國外的亞歷山大.喬治維奇為大公,他是卡拉喬爾杰的長子,他即位後努力改革官僚機構和教育及司法制度,並在經濟活動中推廣貨幣和信貸的使用。由於貪官載道,賄賂公行,使他的新政很快就化為泡影,無論是守舊的農民階層,還是新生的知識分子,都表示不滿和反對,國內敵對勢力日益增強。

一八四八年,當匈牙利南部的塞爾維亞人舉行反匈暴動時,亞歷山大大公不肯支持他們。在一八五三年至一八五六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他又保持中立,不去支援俄國。所以,許多擁護泛斯拉夫主義的塞爾維亞人都不再擁護。一八五八年,國民堅決要求他退位。翌年,國民議會正式廢黜了他,請獨立運動元老米洛什再度出任大公,他當時已是七十九歲的老年,復位後採取反奧地利的政策,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他的大公爵位可以世襲,還要求土耳其衛戍部隊從國內八大城市撤走,這些計劃尚未實現,他就於翌年病故,由他兒子米哈伊洛繼位。

米哈伊洛和他父親一樣,也是第二次登上大公寶座,他曾游歷過許多歐洲大城市,見多識廣。他即位後立即著手改組軍隊,建立正規軍,使總兵力達十萬人,他還修改了憲法,制定了選舉法,規定以納稅為選舉權的基礎,還建立了一套正規的司法制度,改革行政管理制度。一八六二年,他成功地使土耳其衛戍部隊撤出了兩個城市,並再度宣佈凡不屬於土耳其衛戍部隊的土耳其人均將驅逐出境。一八六七年,土耳其駐軍從塞爾維亞全部撤軍。翌年六月十日,他在貝爾格萊德城郊散步時遇剌身亡,殺手是誰至今仍無人知曉。

重新獲得獨立地位

同年,米哈伊洛大公的十四歲堂弟米蘭.奧布諾維奇被國民議會推選為大公,他感興趣的不是在貝爾格萊德從事政治活動,而是在維也納和巴黎尋歡作樂。一八七五年七月,黑塞哥維那信奉基督教的農民起來反抗穆斯林地主和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者。起義很快蔓延到波斯尼亞,並得到塞爾維亞人的熱情支持。翌年六月三十日,米蘭大公和黑山的尼古拉大公迫於公的壓力,向土耳其宣戰,但塞爾維亞兵力有限,俄國又沒有立即提供軍事援助。同年九月,塞軍在阿萊克西戰役中失敗,土耳其軍隊開始進逼貝爾格萊德。這時俄國才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迫使塞土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翌年三月一日,塞土雙方又締結了一項和約,但俄國堅持土耳其必須改善國內東正教徒的位,遭到拒絕遂向土耳其宣戰。同年十二月,塞爾維亞也重新對土宣戰,土軍戰敗。

根據一八七八年六月締結的柏林條約的規定,塞爾維亞在東南邊境上取得一塊四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並脫離土耳其奧斯曼來國,正式獨立,黑山公國也同時獲得獨立。一八八二年,塞爾維亞正式成立王國,米蘭大公加封為國王,但他的私生活很不檢點,有點他的風流韻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國內政治勢力對他非常不滿,轉而擁護黑山大公尼古拉,使國內政局開始動蕩,米蘭國王轉而尋求奧匈國的支持,私下和奧皇簽訂秘密協議,同意阻止波斯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運動,以換取奧匈帝國支持塞爾維亞王國對馬其頓的領土要求。

一八八五年九月十八日,奧斯曼土耳其的東魯梅利亞自治省發生政變,宣佈與保加利亞合併。事後塞爾維亞要求保加利亞出讓一部分領土。歐洲列強召開國際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會議陷入僵局時,塞爾維亞在奧皇的慫恿下,對保加利亞宣戰。在幾天後的斯利夫尼察戰役中,保加利亞獲勝,並於同月二十六日入侵塞爾維亞,後因奧匈帝國揚言要出兵支持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才宣佈撤兵停戰。在以後的幾年中,米蘭國王仍四處尋花問柳,不斷和王後娜塔莉(Natalie)爭吵,娜塔莉王後是俄國人,她極力反對曳夫的親奧政策。

一八八九年三月,米蘭國王宣佈退位,傳位給歲僅十三歲的獨生子亞歷山大,設攝政機構管理國家。一八九三年,十七歲的亞力山大國王宣佈自己已成年開始新政,他上台就採取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逮捕攝政者,不準親俄的激進黨人進入內閣,廢除一八八九年新憲法,恢復舊憲法,經常撤換大臣。一八九七年,他又任命父親米蘭為軍隊總司令,一時與論嘩然。一八九九年,有人謀刺米蘭來遂,他立即採取殘酷的鎮壓行動,取締激進黨人的活動。一九○○年,他不顧父親、內閣和顧問的強烈反對,公開宣佈要和情婦馬欣結婚,這個女人原是宮廷女侍,後來成為一位波希米亞工程師的遺孀,丈夫死後,她的兩性關係非常混亂,名聲很壞,而且比亞歷山大國王大十歲,還無法生育,消息傳出後,內閣成員全體辭職以示抗議。翌年,亞歷山大國王為了緩和國內對立局勢,頒佈較開明的新憲法,議會採兩院制,設參眾兩院,但他對君主立憲制又時常採取嘲弄態度,當他打算進行違憲活動時,就宣布憲法停止生效幾個小時。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舉行政變的軍人衝入皇宮,把他和情婦一齊殺死,全國人民無不拍手稱快,貝爾格萊德街頭掛起了彩旗,管樂齊鳴以示慶賀。

同年,國會選舉流亡日內瓦的彼得.卡拉喬治維奇(Peter Karageorgevic)為新國王,他是一八五九年廢黜的亞歷山大大公的兒子,史稱彼得一世,他早在一八四七年就被立為王儲,因父親罷黜而流亡國外,到法國學習軍事,在普法戰爭中任法軍中尉,因作戰勇猛獲榮譽軍團十字勛章。他在法國期間深受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曾翻譯過約翰.穆勒的名著「論自由」,他的妻子是黑山大公尼古拉的長女。他上台後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嚴守憲法,善於處理國家事務,發展教育,改善交通,努力擴大商品出口。

一九一二年,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及黑山締結軍事協定,決定聯合進攻土耳其。同年十月八日,黑山首先對土耳其宣戰,幾天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希臘也對土宣戰,土軍幾個月內即告瓦解,塞爾維亞軍隊在庫馬諾沃戰役中大勝,洗雪了幾百年前科索沃戰敗留下的國恥,並重新占領了馬貝頓故都斯科普里。翌年六月,保加利亞因對瓜分占領區領土方案不滿,對塞爾維亞和希臘宣戰,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爆發,塞希兩國在黑山和羅馬利亞的支持下,取得戰爭的勝利,共同瓜分了馬其頓。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匈皇太子蘭茨.斐迪南(Francis Ferdinand)大公訪問薩拉熱窩時,被波斯尼亞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Garrilo Princip)刺殺。翌月二十三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十項最後通牒,塞爾維亞接受了九項要求,拒絕奧方提出的由奧匈官員參加鎮壓塞爾維亞境內的反奧活動,同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翌年,塞爾維亞軍隊在德、奧、保三國聯軍強大攻勢下,不得不越過阿爾巴尼亞雪地和山谷,向亞得里亞海濱撤退,最後退到科孚島。在奧匈帝國統治區的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組成志願軍,支持塞爾維亞軍隊,堅守住與保加利亞對峙的薩洛尼卡戰線。同年,從奧匈帝國佔領逃亡國外的政治家在倫敦組成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發表宣言,要求實現國家統一。

一九一七年七月,塞爾維亞政府首相帕西吉(Pasic)和南斯拉夫人民委員會主席在科孚島舉行會談,討論成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問題,並發表了科孚宣言。

南斯拉夫首次合併

一九一八年初,塞爾維亞軍隊與協約國軍隊並肩作戰,收復了塞爾維亞被佔領土。奧匈帝國在大戰中失敗並瓦解以後,原奧匈屬地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人民要求與塞爾維亞王國及黑山王國合併,組成一個新的泛斯拉夫國家,英、法等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也希望在巴爾干半島建立一個緩衝國。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和黑山攜起手來,再聯合原奧匈帝國統治的五個省份,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聯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並以塞爾維亞老國王彼得一世為新王國的國王。這是南斯拉夫歷史上首次組成統一的國家,史稱「第一南斯拉夫」。

這個新王國包括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伏伊伏丁那、科索沃和馬其頓。當時意大利人還佔領了迪里亞斯特、里耶卡和斯洛文尼亞沿海地區,使得這些地方的六十多萬斯洛文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仍愛意大利的統治。一九一九年二月,政府宣佈實行土地改革,並規定每日八小時工作制。翌年,激進黨、民主黨、農民黨和共產黨參加了立憲議會選舉,共產黨獲得五十九個議席,成為議會中的第三大政黨。同年,這個國家和捷克斯洛伐克修好。一九二一年,又和羅馬利亞結交,於是逐漸形成一個歐洲小協約國集團。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通過王國憲法,由攝政王亞歷山大親自主持憲法慶典活動,但這次慶祝活動因發生謀刺攝政王未遂事件而大煞風景,一個月後,內務部長被共產黨人刺死,議會通過了國家保衛法,五十八名共產黨議員被取消資格。

同年八月,彼得一世讓位給次子亞歷山大,史稱亞歷山大一世。一九二九年一月六日,亞歷山大國王正式宣佈解散議會,廢除一九二一年憲法,實行獨裁專政,並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還把全國分成九個省,但由於省區沒有按照民族分佈實況劃分,以致糾紛不息。國王亞歷山大一世在國內大力推行泛塞爾維亞主義,他的政治口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和一個國王,只承認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民族,黑山族、克羅地亞族、斯洛文尼亞族、波斯尼亞族和黑塞哥維那族更是不被承認為獨立的民族,他們都被當成塞爾維亞人看待。這個王國甚至還禁止馬其頓人使用本民族語言,至於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省的匈牙利人更是被看作是異族。

為了鞏固政權,亞歷山大國王還頒佈了國家保衛法,宣佈凡從事恐怖行動、危害治安和宣傳共產主義的人一律判處死刑,凡屬地域性質的民族政黨一律解散。這些政策引起克羅地亞人的極大不滿,克羅地亞農民黨領袖安持。帕韋利奇(Ante Pavelic)流亡意大利,成立恐怖組織烏斯達莎(Ustase)。一九三四年十月九日,亞歷山大一世國王世訪法國,他在馬賽港登陸驅車經過大街時,被烏斯達莎的兩名殺手擊斃。他的兒子彼得二世(Peter II)繼位,這位年僅十一歲的末代國王尚無力管理國家,由他叔父保羅親王、斯坦科維奇博士和佩羅維奇博士等三人攝政,因後兩位攝政者並非社會名流,憲權掌握在保羅親王手中,在重重的種族危機面前,他仍採取高壓手段,鎮壓國內的分立勢力。

在德意法西斯瘋狂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形勢下,以保羅親王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幻想通過加入德、意、日軸心國的辦法來使國土免遭戰禍。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保羅親王派特使前往維也納,簽署了加入軸心國公約的議定書。翌日,陸軍發動未流血政變,逮捕了保羅親王,讓彼得二世親政,同時還宣佈廢除加入軸心國的公約議定書,並與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翌月六日,德、意、匈軍隊對南斯拉夫不宣而戰,南斯拉夫政府軍幾乎毫無準備,節節敗退。同月十二日,德軍出動大批空軍對貝爾格萊德狂轟亂炸,建築物大片被毀,死難者達兩萬人。同日,彼得二世和政府高級官員乘飛機流亡英國,在倫敦成立了流亡政府。同月十七日,南斯拉夫最高統帥部宣佈無件投降,德國法西斯只用十一天的時間就佔領了這個國家。

南斯拉夫淪陷後,國土立即被瓜分,德國佔領了塞爾維亞和斯洛文尼亞北部;意大利佔領了盧布爾雅那、斯洛文尼亞南部和克羅地亞沿海地區,並對黑山、科索沃和馬其頓西部憲行軍事管制;保加利亞占領了馬其頓大部地區和塞爾維亞南部邊境地區;匈牙利吞併了伏伊伏丁那部分地區。

在軸心國軍隊佔領南斯拉夫的同時,德、意法西斯共同扶植起以安特.帕韋利奇為首的烏斯塔莎分子建立獨立的克羅地亞國,後來又把臨近貝爾格萊德的大片塞爾維亞領土和幾乎整個波黑地區都劃歸克羅地亞國。德國人還在塞爾維亞拼湊了傀儡政府,任命原南斯拉夫陸軍部長兼南方軍團司令米蘭.奈迪奇(Milen Nedic)為傀儡政府首腦,塞爾維亞法西斯頭目迪米特里耶.廖蒂奇拼湊一支軍隊,名叫切特尼克。

一九四一襠六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擊隊成立,鐵托(Tito)任總司令。翌月四日,南共中央在貝爾格萊德舉行政治局秘密會議,決定舉行武裝起義。同年八月,起義暴發,席捲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各族人民加入游擊隊的行列,這是當時歐洲法西斯佔領區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起義。同時,鐵托還和抵抗運動另一位領導人德拉扎.米哈伊洛維奇(Draza Mihajlovic)談判,謀求共同抗敵的策略,德拉扎.米哈伊洛維奇是原南斯拉夫政府軍中拒不投降的一名上校,雙方因政見不一,未能達成聯合協議。 同年九月二十四日,鐵托游擊隊曾烏日策城建立了烏日策共和國,希特勒聞訊後從法國前線調來大批德軍,渡過薩瓦河向塞爾維亞西部和舒馬迪亞解放區大舉進攻,發動了第一次攻勢。當時,游擊隊已有八萬兵力,控制了全國五分之一地區,牽制了五十一萬德、意軍隊和十五偽軍。同年十一月二日,正在游擊隊主力與德軍作戰時,偽軍偷襲了烏日策。同月二十九日,烏日策失守,游擊隊撤往波斯尼亞山區繼續抵抗。

希特勒為了全殲鐵托游擊隊,又於一九四二年三月發動第二次攻勢,調集十幾個的兵力前往波黑和黑山,但游擊隊卻巧妙地轉移至達卡利諾維克解放區。同年六月,德意軍隊向游擊隊主力發動第三次攻勢。鐵托率主力經長途行軍來到波斯尼亞北部的克拉伊那解放區,佔領了比哈齊市和普里耶多爾。同時,德軍又以優勢兵力向波斯尼亞科扎拉山區發動圍剿,當地游擊隊除一千多人突出重圍外,有兩萬名游擊隊員陣亡,但這並未影響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抗鬥志。

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在比哈齊成立,鐵托當選為這個委員會的主席,並決定將游擊隊改編成正規軍,先後組建了五個正規師,擁有十五萬兵力,控制了全國五分之二的地區。一九四三年一月,德意法西斯向解放區發動第四次攻勢,雖然重新佔領了一些地區,但始終未能包圍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主力部隊。翌月,鐵托決定向塞爾維亞和黑山發動反攻,作戰部隊向奈雷特河挺進,但還有三千五百名傷員必須隨軍一起轉移,所以限制了作戰部隊的靈活性,主力部隊沿著荒僻的山地進行了幾百公里的行軍,突破了德、意軍隊的層層封鎖。為了渡過奈雷特瓦河,突破敵軍最後一道封鎖線,鐵托下令炸橋,給敵軍以不准備過河的假象,使河對岸德軍放鬆防備,然後又連夜搶架吊橋,突圍過河,最終取得奈雷特瓦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成為整個巴爾干戰場的轉折點,南斯拉夫人民軍開始取得戰場主動權。

隨著鐵托的軍事、政治和國務活動的開展,鐵托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享有國際聲望的國務活動家而揚名四方,鐵托所領導的南斯拉夫人民軍直接成為希特勒的一大勁敵,直接牽制了德、意、保、匈等軸心國的六十三萬法西斯軍隊,嚴重打辭了侵略者的戰略部署。所以,鐵托和他所領導的軍隊,也得到英國首都丘吉爾等人的贊賞,並予以與論和物質上的支持,同年春天,英國向南斯拉夫人民黨派出軍事代表。同年五月中旬,德軍指揮部在極為嚴密的情況下調兵遣將,發動了有十三萬人參加的第五次攻勢,這就是著名的蘇捷斯卡戰役,鐵托和他的最高指揮部被圍困在黑山和黑塞哥維那山區。鐵托親自指揮幾個師的兵力,雖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但最終還是跨過了蘇捷斯卡河谷,突破了敵人的包圍,轉移到波斯尼亞東北部。

同年九月,意大利投降,南斯拉夫人民軍控制了意大利軍隊的部分佔領區。同年秋季,英美聯合軍事小組來到南斯拉夫人民軍最高指揮部,協助鐵托指揮反法西斯戰爭,還空投了大量軍用物質。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亞伊採召開,室布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是全國最高立法和行政機關;成立以鐵托各省的全國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在寺取全國抗戰勝利後,建立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平等的聯邦制國家。會議並把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最高元帥的職務授予鐵托。這個時候南斯拉夫人民軍已經發展到三十萬人。但希特勒仍不甘心失敗,於一九四四年五月二十五日發動了著名的德爾瓦爾空降襲擊,企圖一舉摧毀南斯拉夫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在這次襲擊中德軍沒有得逞,南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轉移到維斯島上。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日,南斯拉夫人民軍和蘇聯紅軍共同解放了貝爾格萊德。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日,克羅地亞和波黑全部被解放。同年五月八日,德國投降,南斯拉夫宣佈翌日為勝利日,但解放全國領土的戰鬥直到同月十五日才最後結束。同年十一月十一日,舉行全國大選,臹立制憲會議;十一月二十九日制憲會議決定正式廢除王權制度,宣布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史稱「第二南斯拉夫」,一九四六年一月三十日,制憲會議公布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選出鐵托元帥為國家總統。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日,舉後巴黎和談,確定了南斯拉夫與意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的邊界,從意大利手裡得到凡尼西亞(Venezia)和幾里亞(Giulia)的大部分,以及薩拉(Zara)、彼拉哥薩(Pelagosa)和鄰近的一些島嶼。南斯拉夫人民在長達四年的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國有一百七十萬人死於戰爭,有三百五十萬人無家可歸,物質損失達四百五十億美元以上。

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十八日,蘇聯主持下的共產國際情報局,著文攻擊南斯拉夫共產黨及鐵托,但是南斯拉夫不同於東歐的其他國家,它以顀強驕傲的民族性不甘嚮為蘇聯的奴僕,鐵托乃領導全國人民起而反抗。於是蘇聯開始對南斯拉夫展開經濟和外交封鎖,但也沒能使鐵托屈服;在這種情況下,鐵托終於被開除出共產國際組織。南斯拉夫為此感到勢孤力軍,便轉而向西方國家求援,在一九四九年九月六日,接受了兩千萬美元的美援。同月二十九日,蘇聯宣布取消一九四五年所簽訂的蘇南友好條約。隨後,鐵托轉向希臘和土耳其兩國訂立盟約,以防蘇聯的進犯,從此圖勢匙作,蘇聯也難奈其何。

一九五○年起,南斯拉夫實行企業內部工人自治。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又和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因此得到大量美援軍事裝備。隨後又得到大量的美國經濟援助,同時向西方國家和世界銀行取得巨額貸款。使國內的經濟情況大見好轉。一九五三年斯大林死後,蘇聯基於安抗附庸國家的需要,開始重新拉攏南斯拉夫,雙方在同年六月互派了大使,蘇聯並主動撤消對南斯拉夫的封鎖。一九五五年新上台的赫魯曉夫棄自訪南,向鐵托總統道歉,並公開發表了承認南共聯盟「特殊導路的貝爾格萊德宣言之後,南、蘇兩國關係便趨於緩和。一九六○年南斯拉夫創立不結盟運動,此後在國際事務中堅定地奉行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方針,同時採取騎牆政策,在世界兩大陣營中左右逢源;主張在平等、獨立、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同一切國家和平共處,在國際舞台上扮演多種角色;它是蘇聯的背叛者,也沒有很其他共產黨國家緊密地站在一塊,是不結盟中立國家的一個重要分子,也是接受西方國家最多援助的共產黨國家。

也是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國內重新進行一系列經濟改革,制定了「市場社會主義」的法律,從而促使集中統一的經濟管理方法發生改變,同時給予各企業更大職權,改革外貿體制,突破保守政策的束縛,使企業進入國際競爭行列。一九六三年,南斯拉夫重新修改並頒布了新憲法,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等六個共和國組成,各共和國基本上按民族聚居區域劃分,聯邦制建立後,鐵托大力提倡因結友愛,反對民族歧視,為憲現國內民族平等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強調大小民族一律平等,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承認馬其頓、穆斯林和阿爾尼尼亞等民族的權利,允許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和文字。正因為採取了這些措施,民族關係十分複雜的南斯拉夫在鐵托統治下,保持了四十多年的穩定和統一。

雖然鐵托總統治國有方,但在民族政策上仍有失誤,強調民族平等有餘,加強民族團結不足;反對大塞爾維亞主義有餘,反對地方民族主義不足。鐵托在中央領導機構和聯邦政府機構的領導人配置上,過份強調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樓會均等,輪流坐庄,使少數民族得益多,人們就去爭當少數民,為日後的國家分裂埋下了禍根。一九七八年底,鐵托總統在南斯拉夫工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建議,全國從區到聯邦的所有黨政機構、自治機關、代表團制議會和各社會政治組織的領導機構,都實行集體領導的原則,主席任期一年,輪流坐庄。鐵托的這個建議成為他留給下的「最後政治囑托」。

第三南斯拉夫誕生

一九八○年五月四日,鐵托總統逝世,終年八十八歲,有一百二十二個國家的二百零九個代表團來到貝爾格萊德,參加鐵托的葬禮,各代表團成員中有三十一位國家主席、四位國王、六位王子、二十二位總理、十一位議長和四十七位外交部長,這說明鐵托總統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望。鐵托逝世後,南共聯盟失去了具有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民族矛盾日益興銳。一九九○年一月南共聯盟分裂,各種反對黨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翌年六月二十五日,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同時宣佈獨立。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五日,歐洲共同體承認斯、克兩國獨立,並於同年三月下旬正式接納這兩國為歐安會正式成員國。

同年十月,波黑的穆斯林族和克羅地亞族議員在塞爾維亞族議員抵制的情況下,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獨立。翌月二十日,其頓也正式宣佈獨立。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聯邦議會舉行會議,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由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聯合組成一個新的南斯拉夫國家,定國名為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史稱「第三南斯拉夫」。同年五月三十一日,南斯拉夫舉行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社會黨和黑山社會主義民主黨為獲得票數最多的政黨。翌月十五日,多布里察.喬西奇(Dobrica Cosic)當選為總統,他是一位知名作家,曾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同年七月十四日,議會批准了喬西奇總統的提議,任命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埃西恩制藥公司董事長米蘭.帕尼奇出任總理,他擁有南斯拉夫和美國的雙重國籍,個人經歷頗具傳奇色彩,他十四歲時報身反納粹佔領的抵抗運動,成為鐵托游擊隊的通信員。一九五二年考入貝爾格萊德大學主修生物化學,他還因兩次獲得全國自行車賽冠軍而入選國家隊。一九五五年赴荷蘭參加國際比賽時出逃西方,翌年移居美國時,他的全部財產只有二十美元和兩隻手提箱。一九六○年,他在美國加州的一間地下室裏,憑著兩百美元的資金創辦法埃西恩公司,三十年過後他成為擁有十五億美元資產的富翁,並被美國政府評為美國歷史上十位最成功的移民之一。

同年十二月二十日,米洛舍維奇在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大選中擊敗帕尼奇,得以繼續連任,在西方觀察家眼中,米洛舍維奇是百分之百的共產黨人,在民族問題上持強硬態度,支持波黑和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武裝,要求振興塞爾維亞以重新主宰南斯拉夫。他的主張博得塞族人的擁護,成了鐵托以後唯一被塞族居民奉為領袖的人物,塞爾維亞到處掛著他的畫像。同月二十九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了對帕尼奇內閣的不信任案,並決定由副總理孔蒂奇代理總理職務。

一九九三年三月二日,議會選舉孔蒂奇為總理,並批准新內閣成立,新內閣強調首要任務是爭取聯合國盡快解除對南斯拉夫的國際制裁,永久和公正地解決巴爾干危機,制止通買膨脹,恢復經濟,建立有效的市場經濟。同年六月一日,喬西奇總統被議會彈劾,由參議院議長拉度洛維奇擔任代理總統。同年十二月,米洛舍維奇出任總統。一九九五年一月,為了使聯合國盡早解除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制,米洛舍維奇總統下令停止對波黑塞族武裝的一切支援。

三權分立的聯盟制

這個國家的現行憲法頒佈於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這個國家的憲法規定南斯拉夫憲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聯盟制政體,它將繼承前南斯拉夫的國家和國際法中政治主體地位,履行前南斯拉夫的所有國際義務。憲法還規定南斯拉夫是一個憲行多黨民主制和非中央集權的聯邦制國家,憲行統一的經濟制度,統一的市場、貨幣和金融政策。南斯拉夫的各加盟共和國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它們對涉及共同利益的共同事務將共同作出決定,同時各成員國對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務也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並見有獨立的外交權,可以和任何國家單獨建立外交關係和設立外交代表機構,也可以在不損害其他成員國利益的前提下,加入國際組織,簽定國際條約。

憲法規定新國旗仍為自上而下由藍、白、紅三個相等平行長方形組成的三色旗,去掉舊國旗中的紅色五角星。據說藍、白、紅三色是南斯拉夫人喜愛的傳統顏色,一八○四年塞爾維亞人民發動大規模反對土耳其統治的民族起義時,就曾使用過這種三色旗。憲法還規定總統和總理均由議會選舉產生,但總統和總理不得選自同一個加盟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任其四年,連任不得超過兩屆。

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採兩院制,設公民院及共和國院,公民院至少設六十個席設,公民院議員由公民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通過直接選舉產生,每六萬五千人產生一名議員,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兩國公民院議員都不得少於三十人,目前公民院擁有一百三十八個席位,塞爾維亞共和國佔了一百零八席,黑山共和國佔三十席。公民院將代表聯盟共和國公民的利益就有關事務投票作出決定。共和國院共有六十個議席,議員由兩個加盟共和國的公民直接選舉產生,雙方各佔三十個議席,共和國院代表各加盟共和國的利益,並就有關事務作出決定。兩院權力平等,兩院議員任期均是四年,議員都以個人身份參加表決,議院就有關問題以簡單多數或三分之二多數作出決定,議員可以連選連任,他們在議會上所發表的各種言論不受法律追究。議院有權通過對總統和總理的不信任案,加以彈劾,總統遭議會罷免後,由公民院主席任代總統,直至總統選出為止。

行政權屬於政府內閣,政府內閣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也是議會的權力執行機關,由一名總理、一名副總理和十七名部長組成,任期四年,內閣總理由總統提名,經議會表決通過後加以委任,總理要對議會負責,要定期向議會報告政府工作的情況,議會若對總理的工作表示不滿,可以通過不信任案,將總理罷免。在十七個部中重要的有外交部、國防部、財政部,對外經濟貿易部、對內經濟貿易部、工業和能源部等。

司法權屬於聯盟共和國的最高法院、各共和國和自治省的最高法院,以及各縣和區法院行使,不受行政權和立法權的干涉。軍事法庭的組織和權限,由聯邦法律加以規定。處理特種的爭議,可以根據法律的規定設立特別法院;有關憲法的問題,由專設的憲法法院來解決。司法制度以公開名原則,使用共和國的共同語言。法院依據法律主持公正的獨立審制,在一切審判中法院和行政分離。聯盟共和國的最高法院法官,由議會選舉產生。

全國的行政區域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組成,下設二十九個州和二百一十一個區,塞爾維亞共和國還設有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梅托希亞兩個自治省。

國內有幾十個政黨,最大的是塞爾維亞社會黨,成立於一九九○年七月,由塞爾維亞共產主義者聯盟和塞爾維亞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者聯盟合併而成,現有三十五萬黨員,不僅是國內第一大黨,也是執政黨之一,主張民主社會主義,提倡聯邦制,建立現代法制國家,力爭使塞爾維亞經濟發達文化繁榮。 黑山社會主義者民主黨是國內第二大政黨,也是執政黨,它原名黑山共產主義者聯盟,一九九一年六月改為現名,這個黨主張建立統一完整的南斯拉夫聯邦,反對分裂,贊成實行自由選舉和市場經濟,提倡各民族享有充分權力和相互平等。

國內主要政黨還有塞爾維亞激進黨,塞爾維亞民主運動,黑山人民黨和伏伊伏丁那匈牙利民主共同體等。

巴爾幹最大的國家

這個國家地處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的中部和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的西部與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接壤,北部與匈牙利為鄰,西北部與羅馬利亞交界,東部與保加利亞接壤,南鄰與其頓和阿爾巴尼亞,南部有部分地區瀕臨美麗的亞得里亞海。整個國土介於東經十八度五十八分至東經二十三度一十一分、北緯四十一度五十二分至北緯四十六度零九分間,南北最長處約四百六十二公里,東西最寬約二百九十四公里,國土總面積約十萬二千一百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合三萬九千九百一十一平方英里,是巴爾干半島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境內山脈眾多,山地不僅分佈廣,而且都很高,許多山峰超過海拔一千八百公尺,猶如一座座隆起的橋樑,向來有「陸橋」之稱。在北部的塞爾維亞境內更是群山環抱,是羅多彼山、喀爾巴阡巴爾干山和迪納拉山等三個主要山系的交匯處,地質構造豐富多樣,從高空俯視大地,只見群山起伏,郁郁蒼蒼,猶如萬馬奔騰。境內的最高峰位於普羅克萊蒂耶山上,名叫杰拉維察峰,海拔二千六百五十六公尺。南部的黑山共和國境內幾乎全是崎嶇的山地,群山之中有許多深澗峽谷,主要山脈有海拔二千二百五十三公尺的杜爾米托爾山、海拔二千四百八十七公尺的科莫維山、海拔二千二百三十八公尺的留比什尼亞山和海拔二千二百五十三公尺的錫尼亞耶維那山。

境內的岩溶地貌極為普遍,這種地貌在地質學上稱為喀斯特地形,所以南斯拉夫也被視為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國家。境內常見的岩溶形態有溶溝、漏斗、豎井、落水洞、干谷、溶洞、岩溶洼地和岩溶侵蝕平原,豎井約有三百多個,豎井是流水沿著石灰岩地層的垂直方向裂隙進行化學侵蝕和機械侵蝕而形成的井狀岩溶地形,直徑一般為幾公尺,有的達上百公尺,深度幾公尺至幾百公尺不等,每年都吸引了大批遊客。據說這些溶洞在戰爭期間曾作為彈藥庫或隱蔽場所。

全國河流眾多,河流總長將近九萬八千公里,這些河流分別流入亞得里亞海、黑海和愛琴海。這些河流大都發源於山區,由於山區降水量大,水源充足,適合水力發電,歐洲著名的多瑙(Danube)河有五百八十八公里的河段流經這個國家,它是一條重要的國際航道,被南斯拉夫視為「第二個大海」,多瑙河流至鐵門峽時,只見兩岸高山夾峙,雄偉壯麗,南斯拉夫和羅馬利亞兩國在這裡共同出資合建了鐵門峽大水庫,裝機容量。

麻拉瓦(Monava)河是塞爾維亞的主要河流,由南摩拉瓦河和西摩拉瓦河匯合而成,往北在斯梅代雷沃附近注入多瑙河,全長二百二十一公里。西摩拉瓦河位於馬其頓和塞爾維亞境內,全長二百九十六公里,建有三座水電站;南摩拉瓦河由比納奇摩拉瓦河和摩拉維察河匯成,支流尼沙瓦河源自保加利亞西部,全長三百一十七公里,南摩拉瓦河谷地是貝爾格萊德經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至土耳其的交通要道。

蒂薩(Tisza)河源自喀爾巴阡山脈的布科維納山,全長九百九十五公里,大部分河段在匈牙利境內,有一百六十八公里的下游河段在南斯拉夫境內,並最後在貝爾格萊德以北四十五公里處匯入多瑙河。

德里納(Drina)河是南斯拉夫與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的界河。由塔拉河和皮瓦河匯合而成,往北注入薩瓦(Sava)河,流域面積達一萬九千五百七十平方公里,水電資源豐富,沿河主要城市維舍格勒和茲沃爾尼克建有水電站。一九六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南斯拉夫作家伊沃.安德里奇曾以維舍格勒為背景寫下了小說「德里納河橋」,更使這條河流名聲大振。

在黑山共和國境內,屬於亞德里亞海水系的有澤塔河、博亞納河、莫拉查河、茨爾諾耶維恰河和齊耶夫那河等;屬於黑海水系的有伊巴爾河、利姆河、塔拉河、皮瓦河和切霍蒂納河等,它們都是湍急清澈的山間河流,穿過高山深谷,有些峽谷如塔拉河谷、莫拉查河谷、皮瓦河谷等屬於世界上最深的峽谷,深達一千二百多公尺。此外,在北部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境內還建成多瑙河至蒂薩河的大運河,全長一百二十九公里,為水利、農田灌溉和河運創造了良好條件。

境內湖泊不多,最著名的是斯庫台(Scutari)湖,它位於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邊境上,面積達三百九十平方公里,是巴爾干半島上最大的湖泊。這個湖泊分屬於南阿兩國,約有三分之二的湖域面積在南斯拉夫境內,兩季漲水時,湖泊面積會擴大到五百三十平方公里,在地質史上是亞得里亞海的一個海灣,湖的西面和西北面山嶺陡峭,東面有平原和沼澤。有六條河流注入這個湖泊,湖水最深處達四十四公尺,有趣的是湖面要比海平面高出六公尺。湖中漁業資源豐富,以鰻魚和鮊為最多。此外,這裡還是各種飛禽的栖息地。湖岸有很多小村莊,以古老的寺院和城堡而聞名。

大、小茨爾諾湖位於黑山共和國境內的杜爾米托爾(Durmitor)山丘,是國內最大的冰川湖,海拔約一千四百一十三公尺,大茨爾諾湖長一千三百公尺,寬八百公尺,深二十四公尺,大小茨爾諾兩湖由湖峽相連,小茨爾諾湖深約四十八公尺,湖區景色秀麗,生物繁多,山坡森林中有珍禽異獸出沒。 由於境內天然湖泊不多,近幾十年來修建了一些人工湖和大水庫,如著名的杰爾達普湖位於多瑙河上歐洲最大峽谷的出口處上,長約一百七十公里。巴伊納巴什塔人工湖位於德里納河上,長約五十公里,面積約十二點四平方公里。此外,弗拉辛斯科人工湖的面積也有十二平方公里。這個國家的海岸線有兩百多公里,自然景色優美,辟有三十六公里長的海濱浴場,在國際上享有盛名。

南斯拉夫由於西部山脈阻隔,因此海洋對氣候的影響僅限於狹窄的海岸帶。山地及其以東的內陸平原為中歐氣候區,屬大陸性氣候,冬寒夏熱,平均每年一月份氣溫為攝氏零下一度,七月份氣溫為攝氏二十三至二十七度,季節變化很大。南部的亞得里亞沿海地區屬地中海氣候區,是海洋性氣候,冬季短促溫和,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從未低於攝氏五度,在沿海和島嶼上很少受到寒流的侵襲;夏季漫長而炎熱,秋季明顯比春季溫暖。此外,沿海地區還經常刮暴風,風過之處,飛沙走石,牆倒屋塌,破壞性強。

境內四季有雨,年均降水量約一千釐米,山區年降水量在兩千釐米以上,黑山丘凌地帶的年降水量最多時可達四千九百釐米,內陸平原的年降水量只有七百釐米,但總的來說,這個國家雨量充足,水力資源豐富。

國民經濟有待恢復

這個國家農業發達,糧食和農產品可以自給自足,耕地面積達三百七十四萬六千多公頃,佔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七,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是國內重要的農業產區,素有「糧倉」之稱,全國小麥年產量可達三百八十六萬九千多噸、玉蜀黍年產量可達三百六十二萬三千多噸。國內主要農產品還有大麥、燕麥、裸麥、向日葵、甘薯、甘蔗、馬鈴薯、甜菜、煙葉、苧麻、亞麻、蔬菜、蘋果、葡萄和橄欖等,這裡的煙葉品質優良,久負盛名,蔬菜和水果也多得很不值錢。玉蜀黍是國人的主食,有剩餘可供輸出。

畜牧業也較興盛,畜產品不僅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可以出口創匯,黑山共和國境內有許多遼闊的牧場,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牲畜歸私人所有。主要牲畜存欄數為牛二百零九萬七千多頭、豬四百三十五萬六千多頭、羊三百一十五萬八千多隻和各種家禽三千零二十一萬三百多頭。每年可以生產牛肉三十一萬七千多噸、羊肉二十五萬六千多噸、豬肉二十一萬三千多噸、牛奶二十億二千五百多萬升和雞蛋三百二十五萬六千多噸。

森林覆蓋率為百分之二十八,是巴爾干半島上森林覆蓋率最低的國家,樹種以落葉樹為主,山地和森林區中有熊、野豬、狼、狐狸、羚羊、山貓、紅療、貂、山鷹、獐子、野雞和各種鳥類。境內還有櫟樹、山毛櫸和冷杉等樹樹種,塞爾維亞雲杉是南斯拉夫特有的名貴樹種。

南斯拉夫由於地靠海洋,可以捕到海水魚,主要以沙丁魚、鯖魚、金槍魚和鯔魚等,由於海水營養物質較貧乏,所以海產品產量不大,在江湖湖泊中有較豐富的水產資源,以鯉魚為主,還有鱸魚、鯰魚、小鱘魚、梭子魚和各種鱒魚等。養殖漁業盛行於斯庫台湖地區,德拉瓦河和多瑙河流域則出產大量的淡水魚。

礦產也很豐富,有銅、鉛、鋅、鋁、煤、天然氣、石油、菱鎂礦、銻、鈾、磷、鎳、鎘、鉻、錳、鹵化物、硒和石英等。科索沃自治省的特雷普查是世界第四大鉛鋅礦山,每年可以生產鉛五萬六千八百多噸、鋅三萬九千三百多噸。奧比里奇的褐煤儲量在一百億噸以上,年產煤四千五百五十三萬噸。銅礦主要集中在塞爾維亞,年產銅十五萬一千多噸。石油和天然氣多分佈在伏伊伏了那自治省境內,年產石油一百零六萬三千多噸,天然氣年產量約六億三千六百多萬立方公尺,石油和天然氣都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要從國外進口。鐵礦年產量約二百五十萬噸。

工業也很發達,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工業產值佔社會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四十四,主要工業有冶金、汽車製造、紡織、食品加工、電機、木材加工機械製造服裝、皮革、皮鞋、家具、造紙、釀酒、卷煙、流珠軸承、家用電器、飛機製造、造船、機床、煉油、塑膠原料、鋼鐵和軍火等。每年可以生產鋼一百一十二萬三千五百多噸、銅十五萬一千五百多噸、鋁八萬一千多噸、小轎車十七萬九千多輛、載重卡車八千五百多輛和電視機十四萬四千八百多台。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大工廠集中在塞爾維亞,國內著名大企業有斯梅代雷沃治金廠、尼克希奇鋼鐵廠、科托爾流珠軸承廠、伊萬格拉德造紙廠、科索沃礦業動力化工聯合企業、博爾馬伊丹佩克礦業冶煉廠、納夫塔加斯石油公司、克拉古耶瓦茨汽車製造廠、奧博德電器廠。這個國家的工人每星期工作四十二個小時,有的工人擁有私人汽車,工人年老退休後可以領到一筆退休金。

這個國家電力工業較發達,全年發電四百一十五億六千八百多萬度,水利資源豐富,擁有戈爾尼亞水電站、皮瓦河水電站和鐵門水電站等大型水庫,國內還建有許多火力發電廠,最大的是科索沃一號熱電廠,裝機容量達七十九萬千瓦,科索沃二號熱電廠的裝機容量也達六十八萬千瓦。

在對外貿易方面,自從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對南斯拉夫實行全面制裁的七五七號決議以來,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受到很大限制,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二十五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糧食、水果、蔬菜、有色金屬、服裝、鐵、鋼、軍火、牛肉、煙草、家具、電冰箱和手工藝品等;平均全年輸入總值約三十九億二千三百多萬美元,主要輸入品有石油、天然氣、工業原材料、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金屬製品、通訊設備、開礦設備、藥品、汽車零配件、飲料、耐久性消費品和運動器材等。

貨幣單位叫做第納爾(Dinar),每一第納爾下又分為一百個皮拉。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一萬九千八百,一美元可以兌換四萬八千第納爾,因國內通貨膨脹嚴重,所以貨幣常會大幅貶值。鐵托在世時,這個國家的國民平均每年所得約三千二百美元。近年來因政局動,經濟大幅衰退,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約一千五百美元。

在交通方面,航空事業也很發達,國內有貝爾格萊德、鐵托格勒、布里斯萊那、尼什和蒂瓦特等五個城市設有民航機場,最大的是貝爾格萊德蘇爾欽國際民航機場,辟有一百多條國內外航線,還通達歐、亞、非、美和大洋洲等五大洲的三十多個國家,還與中國北京辟有直飛航線。

在海運方面,這個國家雖然有許多曲折水深的港灣,而潮差小,又無泥沙淤積,本可以建成許多深水良港,無奈高大的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緊貼海岸延伸,使沿海與內地交通不暢,所以全國海港很少,巴爾港成為全國最大的海港,過去規模不大,自貝巴鐵路通車後,發展迅速,港內可以同時停靠十幾艘遠洋輪船,十二萬噸級的油輪也可以直接進港。這個國家還擁有一支總噸位達五十二萬噸的海運商船隊,有油輪十五艘、客輪五十三艘和貨輪一百二十多艘,飄揚著南斯拉夫國旗的巨輪在世界各大海洋上航行,這些船舶除了擔負本國外貿運輸外,大部分都是為外國客戶承運各種貨物,每年為國家掙得大量外匯。

南斯拉夫稠密的河網為內河航運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包括運河在內,全國內河通航總長一千三百七十五公里,河港很多,貝爾格萊德是全國最大的河港,吞吐量佔全國的四分之一,潘切沃港和諾維薩特港分別位於多瑙河與薩瓦河、蒂米什河和瑪里運河的匯流處,在內河航運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各通航河道中,多瑙河干支流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條國際河流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線,運輸量佔全國內河運輸總量的三分之二,而且百分之八十的河段可通航一千五百噸級的船舶。除了本國運輸貨物外,每年還有一萬三千多艘外國輪船從多瑙河過境,所以成為國內最繁忙的河道。在鐵門峽深庫未建成以前,多瑙河航運受到鐵門峽阻滯,洪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水淺灘險,每年至少有八十天阻礙航行,自十八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曾多次對峽谷進行整治,還修建了鐵路,用火車頭來拖著輪船逆流而上,但夜間始終不能航行。一九七一年,南、羅兩國合資興建了鐵門峽水庫,坎高七十五公尺,長達一千二百公尺,水庫建成後,提高了水位,使船舶可以日夜安全航行,大兩側的巨型船閘可以把由下游逆流而上的船隻連續兩次升高三十四公尺。目前,這個國家的內河航運基本上已泆擔客運,主要運送笨重的大宗貨物,如石油、礦石和煤炭等。

這個國家自古以來就是陸路交通的要地,從中歐和西歐伸向土耳其和希臘的國際鐵路和公路幹線都要穿越南斯拉夫國土,一八四九年中歐修建得最早的鐵路就是為了把維也納和布達佩斯與亞得里亞海相連起來。自一九一九年四月十五日開出第一列從巴黎經貝爾格萊德至伊斯坦布爾的直達快車以來,南斯拉夫作為國際交通十字路口的地位更顯得日益重要,每年都要通過鐵路運送幾百萬過境的外國旅客,過境的外國汽車更多達兩千多萬輛。國內鐵路全長三千九百五十九公里,電氣化鐵路佔了一千三百四十二公路,鐵路運輸網遍及所有主要城鎮,火車上一般都有臥鋪設備,以供夜間旅行使用。自首都貝爾格萊德向北通往奧地利和匈牙利、向南通往伊斯蘭堡的這段路線,就是以前德國興建的三B鐵路當中的一段。有許多國際列車要途經這個國家,著名的有從倫敦經巴黎、米蘭到雅典的東方快車,有從慕尼黑通往索菲亞的特別快車,還有從倫敦經布魯塞爾至馬其頓首都斯普利特的國際快車等,這都有利於南斯拉夫的國際交往。

國內最出名的鐵路線是貝巴鐵路,北起貝爾格萊德,往南經烏日策和鐵托格勒,直抵巴爾港,這條鐵路的設計方案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就已經提出,它可以使當時交通閉塞的塞爾維亞獲得出海口,也有利於開發交通極端閉塞的黑山,無論從政治上、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各種原因以及工程過於艱巨,使這個修建計劃始終未能付諸實現,直到一九五二年才破土動土,經過十萬工人二十三年的艱苦修建,才於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全線修通,翌年五月二十八日,在貝爾格萊德火車站的廣場上舉行了有二十萬人參加的慶典大會,慶祝貝巴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這條鐵路全長四百七十六公里,是世界上罕見的一項工程,全線共開鑿了二百五十四座隧道,總長達一百一十五公里,幾乎佔全線的四分之一,而且還架設了二百三十四座鐵路橋,最出名的是維亞杜特拱橋,高達一百九十八公尺,是歐洲最高的橋梁。這條鐵路由北到南貫通塞爾維亞和黑山全境,沿線經過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礦山和煤礦,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可以與西歐、中歐及東歐的鐵路幹線相連,形成縱貫歐洲大陸南北的交通動脈。

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公路全長四萬六千一百一十九公里,高級路面佔了二萬六千九百四十九公里,還有三百七十四公里的高速公路,有舒適的長途巴士營運,全國有客車一百三十五萬輛、小轎車一百四十萬五千多輛、貨車九萬二千四百多輛,每年五月至九月的旅遊季節還有大量的外國過境汽車,所以公路顯得比較擁擠,交通警察往往用雷達設備來檢查開車的速度,如果被查到超速,要當場罰款。

觀光事業倍受重視

南斯拉夫山川秀麗,氣候溫和宜人,有許多引人入勝的風景區,是天然的旅遊勝地,所以政府十分重觀光事業,不但歡迎外國遊客入境觀光,並且也鼓勵國內人民出國旅遊。政府不僅注意保護旅遊區的自然環境,還大力興建各類旅遊設施,全國建有三百一十八家觀光飯店和一千六百八十六家旅館,床位總數達二十五萬三千五百多張。這個多彩多姿的國家,每年都吸引了三百多萬外國觀光客,所以觀光收入逐年增多,成為重要的財源,以彌補對外貿易上的赤字。

這個國家至今已和五十多個國家簽訂了免驗護照的協定,並向這些國家的觀光客開放邊境。對一般簽證的入境觀光客們,南斯拉夫更是大開方便之門,不管持用什麼護照,只要繳納一筆簽證印花費,一概來者不拒,允許在境內停留三個月;旅客並且還可以在到達南斯拉夫時辦理落地簽證,手續很快,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辦好。同時這裡的海關一般不強迫入境旅客兌換南國的貨幣或出示美金支票,更沒有檢查行李這一套,不管你是哪裡人,一視同仁。過境簽證的有效期限為一個星期,最多也可以延長到三十天。旅客入境時要隨著使染病防疫證明,特別是天花注射證件。

到這個國家旅遊,交通也不成問題,歐洲各主要城市及北京和新加坡均有直達貝爾格萊德的班機,從巴黎飛往南斯拉夫要二至三小時,慕尼黑要一小時半,莫斯科貝也要三小時左右。此外,由於南斯拉夫是以歐洲到東方國家的中途站,因此有很多列車經過這裡,由巴黎來此約需二十七小時,由慕尼黑搭快車也要十六小時,威尼斯也有專車抵此,單程車程約十五個小時。

按照南斯拉夫海關的規定,入境旅客除了隨身攜帶的飾物及行李免稅外,每名旅客並可免稅攜入一公升甜酒、四分之一公升烈性酒或古龍水、二十五克香水、兩百支香煙或五十支雪茄或二百五十克煙絲等。外幣的攜入和攜出都不受限制。所有外幣及旅行支票都可在機場、邊境、銀行、觀光飯店及各大百貨公司裡兌換,所以兌換清單(Exchange Slips)應妥予保存,以便在出境時作為換回外幣之用。由於這個國家通貨膨脹嚴重,使國內物價變化很大,南幣與美金的匯率也不斷上升,所以在南斯拉夫旅行時,不要一下子兌換太多錢,最好是用多少,換多少,以免吃虧。另外,在離開南斯拉夫時,一定要把南幣換回美金,如果持第納爾到其他國家銀行去換,至少要損失一半以上。

在小費方面,各種飯店和餐廳的帳單中實際上已包括服務費在內,旅客是否另付小費,則是個人的自由。當地使用電壓為二百二十伏特,自來水不可生飲。在這個自由、進步的國度,遊客不必擔心任何事情,就如同到西歐旅遊一樣。國內一概不禁止攝影,即使是機場也任人拍照;但是在國界附近所禁止和限制的事項則必須加以注意。在語言方面,德語較為好用,因為此地的觀光客以德國人最多。

國內商店和百貨公司包括星期天在內每天都營業,營業時間通常為上午八時至晚上八時,有的商店上午七時就開始營業,夏季的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冬季中午十二時到下午四時為午休時期。公司和一般政府機關的辦公時期是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銀行的上班時間為上午七時到晚上七時,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一般都休息。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的櫃台,大部分是星期六上半天班;旅遊服務中心一年到頭一般都不休息,服務時間是上午七時到晚上十時,夏季為上午六時到晚上十一時。餐廳、俱樂部等,則通宵營業。

素有「迷你歐洲」和「文化馬賽克」之稱的南斯拉夫,有普眾多名聞遐邇的觀光勝地,南國夏天陽光充足,加上亞得里亞迷人的海灘,是遊客日光浴及享受生活的絕佳去處;冬天山區冰雪覆蓋,將南斯拉夫裝點成一片銀色世界,旅客在這裡可以領略到美麗的雪景,並能盡興地滑雪。此外,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也遺留下許多文化藝術瑰寶及古跡,可令觀光客大飽眼福。在山地、森林又有很多野生動物,是外來觀光客行獵的好去處,但觀光客在南斯拉夫每捕獲一頭野獸,就要依規定向南斯拉夫政府繳稅。

塞爾維亞的秋天比春天更暖和,所以這裡的旅遊季節相當長,境內有大量天然美景和名勝古跡,還有五十三個具有醫療價值的溫泉療養地,弗爾尼亞奇卡溫泉、尼什溫泉、索科巴尼亞溫泉和約沙尼奇卡溫泉等,更是馳名歐洲,這些溫泉都具備現代化的療養設備和姻樂設施。在茲拉蒂博爾山、塔拉山、科帕奧尼克山和亞斯特雷帕茨山,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著山坡,林中建有許多現代化的觀光飯店和設施,成為夏季和冬季的休養勝地。

黑山共和國的自然美景更是得天獨厚,這裡有點綴著冰川湖的高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湍急清澈的山間河流、難以接近的深澗峽谷、肥沃的平原和陽光明媚的地中海式的艷陽天,以及過去兩千多年來遺留下來的一千六百四十多處歷史文化古跡。亞得里亞海濱風光更是令人心曠神迷,由茂密植被襯托著三十六公里長的海濱浴場在聯合國特別基會會的協助下,已給變成歐洲著名的海上療養勝地,特別出名的是長達十二公里的烏爾青海濱大浴場。黑山的山區也是重要的觀光區,那裡高山密林的美景、清澈見底的山地湖泊和河流,變化莫測的高山景色都非常吸引人,如著名的杜爾米托爾國家公園、扎布利亞克的十六湖公園和科拉申的比奧格拉德斯卡山國家公園等,都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北部的伏伊伏了那自治省有滿目翠綠的平原風光,這裡河流渠道縱橫交錯,岸上森林茂密。格外引人的是羅馬古城斯雷姆米特羅維察遺址和薩沙河畔赫爾特科瓦茨附近的戈莫拉瓦考古場。在諾維薩德的多瑙河右岸聳立著保存完好的十七世紀佩特羅瓦拉丁城堡,更是令人心馳神往。伏伊伏了那還是打獵愛好者的天堂,這裡擁有良好的獵場,獵場中到處可見狍子、鹿、羚羊、駝鹿、野猎、免子、鹿鴣、野雞和山鶉等飛禽走獸,每年都吸引了許多國外遊客來這裡狩獵。

南方的科索沃自治省以風景優美而聞稱,這裡也許多溫泉,最著名的是佩奇溫泉和克洛科特溫泉。獨特的喀斯特溶洞也吸引了大量遊人,拉達瓦茨溶洞和加迪馬利溶洞是茲客經常光顧的地方。此外,這裡也有許多野獸眾多的獵場,可供遊客狩獵取樂。

觀光客到南斯拉夫旅遊,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因為這個國家從南到北有著多種的氣候類型,並且一年四季旅遊項目也不盡相同,觀光資源豐富多彩。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七、八兩個月到這個國家來的外國觀光客人數最多;而在亞得里亞海岸地帶,便是冬季旅客也趨之若鶩,因為到這裡來冬泳實在太令人著迷了。

首都貝爾格果德市

貝爾格萊德(Belgrade)是南斯拉夫的首都,也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首府,同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度三十分、北緯四十四度五十分,地處國境東北部薩瓦河注入多瑙河的江流處南側的一片丘陵地帶上,市區海拔約一百三十八公尺,也就是坐落在匈牙利潘諾尼亞大平原的南部邊緣,北方是一望無際的伏伊伏丁那平原,南面是連綿起伏的蘇瑪迪亞丘陵,為多瑙河航運中心,並且扼制了黑海,也是巴爾干半島交通樞紐、歐洲和近東的重要聯結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有「巴爾干之鑰」的美稱,全市人口達一百五十萬,是巴爾干半島的第一大城市。

這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追溯起來原先只是一個城堡,是公元前四世紀由北部遷移來此的凱爾特(Kelt)人興建的。公元前一世紀被羅馬人佔領,當時它名叫辛吉杜努姆,並成為羅馬帝國管轄的軍事重鎮達四百年之久。由於當時這裡成為歐亞之間的政治、交通和商業的中心,誰控制了它,就可以控制巴爾干半島和東南歐諸國,戰略地位重要,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經常戰火使城市遭受浩劫,難怪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稱它是一座「不斷破壞與重建的城市」。

公元五世紀以後的三百年間,這個城市又遭到西遷的匈努人、哥特人和格庇特人的輪番劫掠,匈奴人破壞性最強,不僅洗劫財物,還放火燒毀全城,使荒廢達百年之久。直到公元八世紀移居到這裡來的南斯拉夫人才重建了這個城市。據說,那時候巴爾干半島上的一些商人和旅遊者,經常乘船在多瑙河和薩瓦河上往來,每當船舶要抵達兩條河匯流處時,就發現遠處岸邊有一片白色的建築物。於是人們就稱它為貝爾格萊德,意思是「白色的城堡」。從十四世紀起,又斷斷續續被保加利亞人、拜占廷人和匈牙利人所佔領和奴役。

一五二一年,這個古老而又命運多舛的城市又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佔,並統治了三百四十六年,直到一八六七年最後一任土耳其總督才把象征統治權的城市金鑰匙交給新獨立不久的塞爾維亞國王,當時城內只有二萬六千名居民。二十世紀以後,巴爾干半島成為歐洲列強爭奪和角逐的場所,被人們稱為「歐洲的火藥桶」,在一九一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貝爾格萊德成為雙方軍隊拉鋸戰的場所,塞爾維亞軍民雖然多次打退入侵者,但最終還是被奧匈帝國的軍隊攻陷,「白色之城」被鮮血染紅。大戰結束後的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此地重新成為塞爾維亞一克羅地亞一克羅地亞一斯洛文尼亞王國的首都,一九二九年該王國改稱為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從此也就成名南斯拉夫的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西斯德國又把征服的目標對准了這個城市。一九四一年四月十三日,在德軍入侵南斯拉夫的第一天清晨,首先對貝爾格萊德進行狂轟濫濫炸、商店、醫院、住宅、教堂、學校和公園都成為敵機轟炸的目標,炸彈像兩點似地落下來,使整個城市陷入一片濃煙和火海之中,所有的公共建築幾乎炸得一無所存,城市運輸陷入癱疾狀態,沒幾天的時間,法西斯魔掌就控制了這座古城,但市民們沒有屈服,他們組成城市地下遊擊隊,在大街小巷打擊德軍,惱羞成怒的德軍進行瘋狂的報復,特別是在同年八月,德軍僅在一處就集體槍殺了七千名愛國者,鮮血再次染紅了這座「白色之城」,當時的慘狀對今日的貝爾格萊德老人來說,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日,南斯拉夫人民才從河西斯德國手中解放了自己的首都,當時這座自建城以來先後四十次遭到浩劫的城市,已成為一片廢墟,有十萬市民在戰爭中喪生,工業設施被破壞一半,全市三萬幢房屋只剩對一萬幢,遍地是瓦礫,處處是殘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貝爾格萊德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工業突飛猛進,人口大量增加,市區由薩瓦河南岸擴展到北岸,在北岸建立起現代化新城,稱「新貝爾格萊德」,由薩瓦河大橋連接新老市區。一九六一年九月,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在此召開。一九七一年,新城區已建成可以容納十萬人的住宅以及政府辦公樓,事務所、公園和工商業機構;一九七二年多瑙河上建成鐵門水運和電力工程後,五千級的運洋輪船便可從黑海直抵貝爾格萊德新市區,新貝爾格萊德街道寬闊,路旁綠樹成行,碧草如茵,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櫛比鱗次,外形美觀,布局協調;在舊市區,則保留有眾多的歷史古跡,公園處處,富有情趣。

貝爾格萊德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城市,擁有兩千多家工廠,出產有汽車、飛機、電機、農業機械、拖拉機、內河船舶、機床、發動機、食品、儀表、化工品、紡織品、皮鞋、皮革和紙張等。這個城市又是本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對外貿易額佔全國的三分之二。這裡也是全國主要的文化中心,文化事業非常發達,全市有三十多所大學和中學專科學校,坐落在舊市區的貝爾格萊德大學創建於一八六三年,是全國最著名和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共有六萬多名學生。市內還有三十多座博物館和美術館,以國家博物館最古老,它創建於一八四四年。此外,世界聞名的巾爾維亞科學院也坐落在這裡。

這個城市的交通十分發達,不僅是全國最大的航空中心,而且扼多瑙河和巴爾干鐵路的要沖,是巴爾干半島水陸交通的樞紐。西郊十六公里處設有蘇爾欽(Surcin)國際民航機,整個機場設計新穎,佔地廣大,有國際航線的班機和國外各大城市通航;對國內各大城市間,也有頻繁的班機營運。在水運方面,這裡是多瑙河上的最大出口商埤,從這裡沿河上溯可至東南歐的一些國家,往下可達黑海,所以航運非常繁忙,年吞吐量約五百五十萬噸,不僅可通航五千噸級的內河大輪船,並且有許多水翼船從這裡進出。鐵路交通也很繁忙,西進可達中歐、東歐和西歐諸國,東進經保加利亞,可達中東的土耳其、希臘、伊朗和伊拉克等地,特別是從倫敦經巴黎和米蘭到希臘雅典的國際快車,以及從慕尼黑分別通往索菲亞和雅典的國際快車,都要經過貝爾格萊德。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與國內各城市間,有班次密集的長途巴士營運。

市內交通擁擠,車輛很多,全市有四十多萬輛小轎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轎車,特別是上下班時間,小轎車往往要排隊前進,有時走幾公尺就停一停,過一條街需要十來分鐘,為了方便步行者橫穿馬路,市中心的十字街頭修建有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很寬敞,還辟有各種商店、飲料店和小休息廳,每行人路過時,如果走累了可以停下來稍稍休息一下。市內交通以電車、巴士和計程車為主,巴士連接市內市郊,十分方便,電車路線與巴士路線也不會重複;計程車不收小費,一般不流動招攬乘客,但市內到處設有招呼站,招之即來。市內大多數公共交通路線都經過火車站,這裡的火車站規模很大,但是顯得很破舊,帶有一點中東的阿拉伯風味,車站附近人潮洶湧,就像市場一樣熱鬧,許多市民常常把它當作閒來無事遊逛的去處。

當地火車往來頻繁,不時傳出隆隆之聲;市區及郊區有許多工廠的煙囟不停冒著濃煙。在商業區裡有的行人不顧交通規則亂闖亂撞,汽車的煞車聲此起彼伏,噪音和空氣污染現象較為嚴重。市內亂停車的現象到處可見,甚至連市中心的廣場也變成了停車場,有時連人行道上也停滿了汽車,雖然交通警察日夜不停地工作,但交通秩序仍然很亂,因此整個市區給人一種浮動和不安定的感覺。由於市內交通擁擠,機動車輛行駛困難,自行車根本就無法上街,一九七九年,市政府在多瑙河畔修建了一條專供自行車愛好者使用的小馬路,它只有三公尺寬,沿著河邊低矮的丘陵蜿蜒起伏地伸展,全長只有兩公里。

這個城市可以明顯地分為新舊兩個市區,舊市區位於薩爾河以北,至今仍保持著古老的風貌,這裡街道大都比較狹,而且隨著地勢而起伏,街道旁邊有許多書亭、花房、熟食品和經營各種風味小吃的古老餐館,每到晚上,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裡的廣場幾乎都是用石塊鋪成,廣場中央聳立著古代人物的雕像或裝飾著古老圖像和花紋的噴泉,廣場上有兩座尖塔高聳的建築物,一座是塞爾維亞東正教堂,另一座是旗幟清真寺,它們遙對相望,成為南斯拉夫宗教生活的歷史寫照,而且也是舊市區的標誌。廣場周圍的街道上古色古香的鐵吊燈。這裡的教堂、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大多是古建築,體現出往昔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漫步在舊市區的街頭小巷,人們既可以看到巴羅克式建築,又能看到古羅馬式和拜占庭式及哥特式建築,有的巍峨雄偉,有的莊嚴典雅瑰麗纖巧。舊市區中還有許多石砌小巷,而且坡度相當大,冬天大雪過後,這裡成為孩子們滑雪橇的樂園。

新市區位於薩瓦河以南,過去這裡是一片沼澤,荒涼無人,一九四八年以後,政府決定在這裡建立新市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一座布局新穎的嶄新城市已經形成,新市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滿城樹木蔥籠,芳草如茵,綠樹叢中點綴著各式外美觀、色彩柔和淡雅的建築物,街道筆直寬敞,街心花園花團錦簇,沿街樣式新穎的高樓大廈櫛鱗次,很多樓房塗上了各種鮮艷的色彩,特別是屋頂和陽台的式樣各具特色。整個新市區的建設佈局合理,住宅區的周圍都統一規劃,建有運動場、兒童遊藝場、林蔭道、草坪和街心花園。這些公寓樓雖然高達十多層,但並不擁擠,每座高樓彼此要間隔一百公尺,中間建有停車場和小公園,每幢高層住宅樓中都設有洗染店、理髮館,香煙店、花店、餐館、銀行、郵電局和小百貨店。新舊市區之間有大橋相連。

市區現代化的旅館很多,並且服務周到,其中最著名的洲際大飯店興建於一九七九年,內部陳設豪華,擁有數百間高級的客房;在它所附設的餐廳中,所有的餐具都是用金銀制成的。位於新市區的南斯拉夫大飯店,十分氣派,設有五百七十七間高級客房,並且飯店內時常舉行雞尾酒會,有時還有時裝表演。另外一家二十層樓的斯拉維亞(Slavija)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也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客房、客廳和餐廳等都很有氣派,而且在飯店門口前有許多打扮得十分妖艷的年青女郎,不時對外來的男性觀光客發出充滿誘惑的微笑。此外,梅特羅普爾(Metropole)觀光大飯店,而朝草命大道,有十層樓高,看上去也十分豪華,設有一百八十七間高級客房,並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

這個城市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餐廳及許多小飲食店,供應有許多不同風味的餐飲。當地有一道特有各菜叫做薩內馬(Sarma),是用捲心菜或葡萄的葉子將包起來吃,味道獨特,一般市民最普遍的午餐是炸牛肉卷、大蒜醬和李子酒,營養豐富,味道也好,而且價錢不貴。此外,有一種用核桃、葡萄乾做成的甜點,也十分美味,酒類則以葡萄酒較為出名。當地的豪華大都附設在各大飯店內,市區較為出名的其他餐廳主要有杜沙羅(Dusanov)餐廳,該餐廳備有國際菜單,尤以燒烤類食物最為拿手。位於共和國廣場附近的莫勒爾(Mornar)餐廳,也很豪華,內部以供應魚類為主。

南斯拉夫雖是東歐國家,但卻帶有西歐國家的風格,尤其是它的首都類爾格萊德,更是一片開放性、自由化的城市,當地的夜生活豐富多彩,夜總會、迪斯科舞廳等娛樂場面遍布市區的每一個角落。許多有名的夜總會都附設在觀光大飯店內;有許多長頭髮的學生在夜總會門口打轉,跳脫衣舞的舞場裡則不時傳出迪斯科音樂。市內還開設有很多賭場,在多瑙河上還有各國賭徒趨之若鶩的賭船,經常靠岸接運賭客上船,賭船上的輪盤賭雖然十分吸引人,而甲板下的脫衣舞女們則會同時脫得一絲不掛,供賭客們賭前賭後免費欣賞。這裡的電影院也很多,大多數放映西方國家的影片,當地的體育運動以球類最為盛行,市民們尤其對足球最感興趣,一場足球賽開始,所有觀眾的情緒都很高漲,因此都要有警察在場維持秩序。

這個美麗的城市作為國內商品的最大集散地和巴爾幹半島上最大的商業中心,有著歐洲一些大都市所特有的喧囂。市內有許多大百貨公司、大商店和超級市場,最大的百貨公司位於鐵托大街上,共有二十二層,顧客可以乘電梯到頂層鳥微全城的市容。一般商店裡都堆滿了日用品,也擠滿了購物的人。這裡的市民都有早起的習慣,各商店在早晨七點半以前就已經全部開市,但歇市也快,一般商店在中午過便關門打午睡,到了下午四時再開店。為了滿足市民對蔬菜、水果和各種農副產品的需求,市內還建有許多露天和室內的農貿市場,有的規模很大,實際上就是一個綜合性大商場,傘了農副產品外,家具、百貨、服裝和日用雜品也應有盡有。露天農貿市場中設有蔬菜和水果的攤位,還有出售鮮花、鳥、玩具和婦女手工編織品的小攤,每個市場的顧客都川流不息,一些大菜市場內還設有倉庫,供攤販存放貨物,費用低廉。當地特產的手工藝品很多,主要有剌繡品、皮革製品、手織毛毯和陶品等,另外玻璃製品也很有特色,在此地購物,價格和西歐諸國比起來要便宜得多,在外幣商店購物時,尚可打折。

這個年輕而又古老的東歐都市,既充滿了現代化的氣息,也蘊藏著眾多的歷史傳統文化。舊市區的斯長塔尼亞大街(Skadarlija),是貝爾格萊德最出名的一條文化大街,充滿了十九世紀的情調,不僅是市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也是外國遊客必到之處,因為這裡繪集了塞爾維亞絢麗多彩的民間風俗。這條街道並不大,街長數百公尺,寬二十公尺左右,街形彎曲,地面用鵝卵石鋪成,街上禁止車輛通行,街道兩旁是一幢幢整齊的紅瓦白牆平房和式樣別緻的臨街小樓,具有十九世紀塞爾維亞建築的典型風格。在這條古街的入口處,人們可以看到一根高高豎起的綠色旗桿,旗桿上飄揚著一面贀幟,旗上繪著一頂藝街家的草帽,一個手杖和一束鮮花,這幅別緻的圖案就是斯卡塔尼亞大街的標誌。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塞爾維亞一批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畫家、文藝評論家等紛紛來這條街定居,他們在這裡寫詩作畫。引吭高歌,抒發熱愛祖國之情,以鼓舞巴爾干半島各族人民反抗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異族統治。這些藝術家當年經常到街上的「三頂帽子」咖啡館和「雙鹿」咖啡館聚會,談論國家大事,朗讀自己的作品,交流創作經驗,當年他們在牆壁上刻下的反對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詩篇、歌曲和謹刺畫至今仍依稀可見,所以這條文化古街又被後人稱為「塞爾維亞近代文學藝術發展的搖籃」。它為南斯拉夫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閃閃發光的珍寶。如今,他們的故居已經成為人們觀光的地方。當年曾經在這裡居住過的二十多位詩人、作家、記者、畫家、演員和評論家的故居牆壁上,都鑲嵌著一塊精緻的銅牌,上面刻著他們的姓名、年代和主要事跡,有的還有半身浮雕像。

這條街上的「三頂帽子」咖啡館名氣最大,屋檐下掛著紅、白、黑三種顏色和不同樣式的帽子作為傳統招,「帽子」這個詞,在塞爾維亞語中是「高貴」的意思,所以帽子在塞爾維亞人的心目中是文明和自由的象征。但它至今仍稱咖啡館好像有點名不符實,因為它現在實際上已經成為大飯店,這裡菜餚品種繁多,也有可口的小吃,政府也經常這裡舉行宴會,招街外國代表團,所以終日坐無餐席,生意興隆。如今,這條古老的文化街仍是南斯拉夫文學藝術們歡聚的場所,每年四月初,當地居民都要在這裡舉行為期十九天的斯卡塔尼亞大聯歡節,節日期間,貝爾格萊德的著名詩人,畫家和文化藝術界人士都紛紛到這裡展出自己的最新作品,人們成群結隊,輕歌曼舞,沿街遊行演出,街上還辟有臨時露天舞台,任何人都可以登台表演和歌唱,陣陣悠揚婉轉的歌聲在空中回蕩。有時候當一個自告奮勇的人登台歌唱時,台下的觀眾立即會隨聲合唱,台上台下連成一片,匯成歡樂的海洋。但是這裡有一個傳統規定,就是登台者只許演唱本國傳統歌曲。

從初夏到深秋,這條文化街每到晚上都是一派歡樂的盛況,在滿街五彩紛的彩燈照耀下,古老的建築物格外迷人,歡樂的人群漫步街人,有的喝咖啡,有的在即興朗誦詩作,還有許多人湧向風景優美的街心花園,花園裡有三個青銅水神頭像,每個水神的嘴裡流出一股清澈的泉水,人們把這三股清泉叫做「斯卡塔尼亞之水」。據說,喝過這股清泉的人能夠增加勇氣,使人變得堅毅剛強。市政府對這條文化街十分重視,議會還通過了保護這條街上所有文物的專門法令,並每年撥轉款進行修繕,市民們也為有這條充滿濃郁的塞爾維亞傳統氣息的古老街道感到驕傲,並稱為是「貝爾格萊德的心」。

卡列梅格丹(Kalemegdan)古堡是觀光客必遊之地,它坐落在舊市區北部俯臨薩瓦河和多瑙河匯流處南側的高崗上,那堅厚的石牆,依矮的城門和纏滿藤曼的角樓,顯得古色古香,它是貝爾格萊德漫長而艱辛歷史的見證,也是這座城市的發源地。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凱爾特人就開始在高崗上修建了城堡。後來羅馬人、拜占庭人、斯拉夫人和土耳其人也曾在這裡修建城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古城堡是土耳其人於十八世紀上半葉修建的,但這裡至今仍可以看到更早修建的城堡的一些歷史遺跡。如今,這個城堡和附近的地方被辟成一個大公園,四周花木繁茂,景色旖旎。城堡的圍牆內有好幾座教堂,其中的魯茲卡教堂原是土耳其駺軍的一個火藥庫,一八六七年土耳其人撤出城堡後,火藥庫被改建成東正教教堂。城堡有一個高大的平台,人們站在平台上可以牆面積廣達一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的市區盡收眼底,薩瓦河注入多瑙河的河口更是一覽無餘,薩瓦河碧波清澈,多瑙河微呈淺黃色,兩條河水的顏色涇渭分明,宛如藝術大師用不同的顏色勾畫而成的一幅自然畫面。

古城堡的邊緣聳立著勝利者紀念碑,它是一座多利安式的圓柱,柱頂有一尊兩公尺高的青銅武士塑像,它右手執劍,象征抵抗一切入侵者的決心,左手托著一隻展翅欲飛的平鴿,象征著塞爾維亞人民對和平的渴望。這尊塑像出自塞爾維亞著名雕塑家梅什特羅維奇之手,是為紀念塞爾維亞軍隊在巴爾干戰爭中取勝而於一九一三塑成的,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直到一九二八年才正式豎立在古城堡旁邊,現在它已成為貝爾格萊德的象徵。如果從市內展望,這座古堡猶如一艘巨大的航船,它好似從薩瓦河破浪駛入滾滾的多瑙河,而那根圓柱猶如古希腊航船的「薩莫雷勝利之神」,挺立在船導,仿佛指示著前進的方向。

古城堡旁邊還有一座軍事博物館,館中收藏有上萬件實物和圖片,反映了十幾個世紀以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為爭取自由和獨立而進行的英勇鬥爭。此外,附近的花園中有許多南斯拉夫名詩人和大學者的青銅塑像,還有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大臣達瑪阿里帕夏的墳墓和羅馬時代的噴泉。園內還有凱旋門、雙塔門、古城門和植物園等。

市中心的特拉齊耶(Tetazije)廣場四周圍都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從這裡有革命大道、鐵托元帥路和米海爾路等三條寬闊的大馬路幅射開去。革命大道上綠樹成蔭,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也就在這裡,廣場附近有二十世紀圓頂建築的國會大廈。中央郵政總局大樓、美麗的塔斯麥丹(Tasmaidan)公園、古老的聖馬谷教堂、特洛齊切教堂、宮堡公園、貝爾格萊德大學圖書館、國家檔案局和技術高等學校等,因此這條大道可以說是貝爾格萊德的文化中心。其中的聖馬谷教堂內有一九○三年被謀雜的國王夫婦陵墓,特洛齊切教堂內則有俄國著名的白黨將軍瓦良格爾的長眠處。

共和國廣場(RepublikTrg)位於特拉齊耶廣場東北方,這裡有一座塞爾維亞王奧伯連諾維奇(Obrenovic)的騎馬銅像以及國家劇院、國立博物館等。

在國立博物館中陳列著史前、古代和中世紀等不同時期的許多珍貴歷史文物,還有各種陶器、塑像、珍寶、錢幣和古籍,以及一些古壁畫和聖像的摹本。自廣場向南相繼延伸著寬敞的德拉澤耶大街和鐵托元帥大街,它們共同形成城市的中軸,中軸兩旁老市區的街道一般都不寬闊,但布局基本上呈棋盤形,並隨地勢起伏而路帶坡度。

鐵托元帥大街(Marsala Titol)是全市最長的街道,約十公里,街道兩旁有許多商亭,出售報刊、冰淇淋、熱狗、鮮、香煙、汽水和啤酒等,有些個體攤販也在街邊臨時設攤,賣小百貨,或者生起炭火烤玉米炒板栗,還有一些是修鞋舖和承接來料加工的裁縫舖,街上還有昔日的南斯拉夫王宮、劇院、市工會和花市等,並有一些政府機關和行政部門的大建築物,南斯拉夫航空公司也設在這條大街上。

朱拉(Jula)街位於共和國廣場附近,街上有十九世紀時興建的塞爾維亞東正教堂,它是塞爾維亞人民的精神支柱,教堂內葬有古代塞爾維亞諸王的遺骨,還收藏有許多古老的宗教伸像,另有一座巴洛克式的高塔。

大學生廣場就在朱拉街附近,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大公園,著名的貝爾格萊德大學和南斯拉夫人種博物館就設在這裡。大學生廣場東北方的一條街上,有一座建於十七世紀的巴爾雅克(Bariak)清真寺;寺的左邊還有一座引人入勝的壁畫博物館,裡面收藏有塞爾維亞各修道院最精美的壁畫的複制品。

天主教堂(Kathedrale)位於「七月七日大道」上,這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古典教堂,始建於一八四一年,教堂裡有許多珍貴的聖畫。教堂旁邊有一家名叫「?」的餐廳(Znak Pitanja),因其招牌奇特,加上又有美麗的陽台,因此常有大批好奇的顧客前來餐飲。

米哈伊洛(Mibailo)大街也是舊市區一條有歷史意義的古老街道,米哈伊洛是十九世紀塞爾維亞的一位大公,他曾為塞爾維亞擺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一八六七年四月,統治塞爾維亞三百多年的奧斯曼帝國向米哈伊洛大公交出了像征統治權的貝爾格萊德鑰匙,從而結束了土耳其對塞爾維亞的統治。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把這條街道用他的名字加以命名。現在它已經成為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街道兩旁既有古老的建築物,又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但它和斯卡塔尼亞街一樣狹窄,據說從前這條街上有馬車和有執電車通行,現在這裡禁止所有車輛通行,成為步行街。

古老狹窄的馬路兩旁,商店林立,在大約一公里長的街道上就有三家大百貨公司,三家大銀行。二十多個電影院和劇場,還有許多站舖。每家商店的櫥窗裡都徹夜燈火輝煌,商品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賣各種小食品的商販。在人流中穿梭叫賣,整條街道熱氣騰騰,非常熱鬧。這條街道不僅行人熙熙攘攘,而且還有成群的鴿子,毫不害怕地來到人群中,看到有吃的東西,就一窩蜂似地圍過來,飛到人們的肩上、手臂上和腳上,等待食物。這時候,人們就會很高興地把手裡的麵包分給鴿子吃,鴿子不怕人,人也從不傷害鴿子,這些成群的鴿子給這條古街帶來了一種獨特的風情。

薩瓦會議中心位於新市區,長二百五十公尺,寬八十公尺,屋頂全部用綠色玻璃舖成,遠遠望去好像是一座巨大的暖房,它擁有十幾個會議廳和展覽廳,中間場地寬闊,還有花圃,室內建築面積為八萬平方公尺,室外場地為三萬平方公尺。這裡除了舉行重要的國際會議外,每個月都要舉辦好幾次商品展銷會,展銷內容從服裝、家具、汽車、圖書,到電腦設備和建築機械等,無所不有,新年還要舉辦大型集市。館內還設有小吃店、小食攤、魚鳥市場、遊戲場、娛樂場和各種各樣的商店,是個非常熱鬧的場所,特別是新年之際,這裡要舉辦為期兩星期的新年集市,由於政府對新年集市免稅,這裡東西較便宜,加上新年前人們總要採購些年貨,所以十幾個展廳都擠得滿滿的,各種商品一應俱全,而且還設有臨時餐館,小吃店和娛樂場所,供顧客享用。新年時,這裡的入口處掛滿了節日彩旗,進門不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躺在路旁一個很大的木製圓形酒桶,足有三公尺高,走近一看才發現它原來是酒桶形的小酒吧,專門出售各種酒類和飲料。小酒吧的後面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吃攤,多數賣肉餅,頭戴白帽,身穿白大底的廚師兼售貨員手裡拿著香噴噴的圓形小麵包,夾上剛烤熟的、吱吱作響的肉餅招來顧客,院子裡還有賣兒童玩具和棉花糖。

各展廳商品豐富,有的專門出售食品和服裝,有的賣虎皮鸚鵡和熱帶魚,也有的展館整個變成了臨時餐廳,通過電烤爐的玻璃可以看到正在烤著的小豬。在最大的圓形展覽館中,專售成衣,中央寬闊的場地則變成一個快樂公園,這裡有立體電影篷和娛樂場,最有趣的是一個圓形的電動大晃盤,盤的直徑大約有六、七公尺,四周有座位和欄桿,機器開動後,圓盤一邊旋轉一邊上下顫動,坐在位子上的遊客被搖得東倒西歪,不握牢欄桿就會被搖得從位子上掉下來。此外,這裡還有些小型遊戲,如模擬的踢足球遊戲、套圈和打靶等。各種遊戲場彩燈明亮,樂聲高亢,加上機器轉動聲和人聲笑語,真是說不出的熱鬧。這個會議中心主要收入來源是場地出租和門票,室內場地每平方公尺租金在五十美元以上。

現代美術博物館位於薩瓦會議中心附近,外觀風格獨特,呈六菱柱形,館中收藏有上千幅南斯拉夫近現代油畫家和雕塑家的美術作品,並定期舉行專題美術品展覽。旁邊有一幢二十八層高的方形大廈,是議會辦公的場所;它的右側是政府大廈,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雄偉壯觀。

茨岡島是貝爾格萊德的夏季游泳中心,它位於薩爾河中,整個島已被修建成一個花木蔥蘢的美麗大公園。每當夏季來臨,這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市民們度假休閒的好去處,特別是游泳的好地方。島上還建有跳水的高台和更衣室等設施。這個江心小島給美麗的瓦河平添了許多佳色,河水平緩安祥,五顏六色的小游艇,把河面點綴得富有生氣。

此外,市內比較重要的古跡還有涅波伊夏城、盧比卡女王宮殿及密羅斯公爵的浴殿等。

在西南效區外六公里處托齊德(Topcider)森林公園一帶是著名的別墅區,這裡有革命博物館等。再往南走,可以到達科蘇里 名城克拉古耶瓦茨雅克(Kosutnjak)動物園,園裡除了有許多珍禽異獸外,還有奧伯連諾維奇國王的紀念方形尖塔。

在革命博物館附近的德迪涅小島日策大街十五號的玻璃花房,原為總統官邸,現改為已故總統鐵托的陵墓。玻璃房長二十米,寬十五米;墓穴由白大理石砌成,大約十二米,寬約五米,略高出地面,一米高的白大理石墓碑上刻著「約瑟普.布羅茲.鐵托」幾個閃閃發亮的金字。

在南郊二十公里處,聳立著著名的阿瓦拉山,海拔五百一十一公尺,滿山遍野林木繁盛,風光秀麗,一派郁郁蔥蔥的景象,是人們度假遊玩的好地方。高高的山頂上建有一座無名烈士紀念碑,以紀念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國捐軀的全體將士,紀念碑用黑色和紫色大理石砌成,晶瑩肅穆,碑頂刻著永恆的火炬,在一片菤翠樹林的襯托下,益發顯得格外莊嚴。紀念碑旁是一片無名烈士墓,底層為一層層的階梯,墓上有八根雕有穿著民族服裝英姿颯爽的婦女像柱,象征著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不屈不撓的鬥志。在阿瓦拉山上,還建有高達兩百公尺的高層電視發射塔,它的建築藝術在歐洲獨具一格,被稱為高而美的典範。

此外,郊區還有許多古樸的正教修道院,它們綜合著東、西方建築的精華,無不顯得優雅高貴,並以沉靜的姿容,散落在蔥郁的樹林間,為貝爾格萊德浮動的氣氛,扎下了穩重的根。

名城克拉古耶瓦茨

克拉古耶瓦茨(Kragujevac)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舒馬迪亞區的主要城市,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四度零一分,地處摩拉瓦河支流列別里察河畔,北距貝爾格萊德約一百六十八公里,兩地有鐵路和公路相連,交通便利,是國內著名的汽車城,現有人口十八萬六千多。

這個城市創建於十七世紀,一八一八年至一八三九年曾經是塞爾維亞的首都,塞爾維亞的第一份報紙「塞爾維亞新聞」就是在這裡出叛。一八七二年,南斯拉夫自行設計的第一輛小轎車在這裡投產。此後,這裡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工業鞏心,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末年產小轎車達十四萬輛。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市內的紅旗汽車製造廠曾經生產大批廉價小轎車出口美國,每輛價格只有八百美元。此外,市內還有軍事工業、化學工業和製藥業及電氣工業等。當地土壤肥沃,可以生產製罐頭的水果和蔬菜等。市內有建於十九世紀初的大學和軍事學校,還有圖書館、體育館和拜占庭建築風格的大教堂等。

北郊的十月紀念公園落成於一九七六年,是為紀念這個城市的七千名平民在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被德軍槍殺而修建的,公園坐落在一座山丘上,佔地三百五十公頃,約合五千畝,修有環形馬路,供遊客乘車參觀。園內共有三十三座集體墓地,埋葬著被殺害的人們,每座墓地上都建有各種造形的紀念碑,墓前有柏樹和花圃,到處是整修得很好的聊坪,使整個山丘一片綠意。

學生墓地中葬有十八名教師和三百名初中學生,墓地上建有造形獨特的V字形紀念碑,但一側長另一側短,上面還有一些人像雕塑,象征著雙翅受傷未能飛翔的小鳥,紀念碑四雕植滿了松柏,樹叢中還有幾石大石頭,上邊用紅字刻著:「開槍吧!我還在上課。」據說這個學生紀念碑已成為克拉古耶瓦茨的象征。

公園中還有一個紀念館,門前有一個永不熄滅的長眠火,是鐵托總統於一九七八年十月二十一日親手點燃的,這個紀念館的造形別具一格,外形呈三十三根柱形,有高有低,用來表示紀念公園中共有三十三座死難者集體墓地。館中的展廳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反映克拉古耶瓦茨的歷史,另一部分是用來紀念死難者,講敘慘案的發生過程。當年德軍佔領此地不久,市民們就組織了一支地下遊擊隊。一九四一年十月十五日,遊轉隊在市郊公路上伏擊了一支德軍車隊,打死五十名德軍,打傷四十名,還有四十名德軍失蹤。德國佔領軍司令鮑漢將軍下令,一個德國兵被殺,要用一百個南斯拉夫人償命,一個德國兵受傷要用五十個南斯拉夫人償命。同月十八日,一萬多名德軍包圍了市區,封鎖所有的街道,抓走了七千名十四歲至七十歲的市民。同月二十一日,德軍選擇城北的一條兩公里長的荒山溝,作為屠殺地點,從上午七時到下午二時,將七千多名平民野蠻地槍殺了。當時全城只有四萬居民。紀念館中有一間展廳,三面牆壁的上方是密密麻麻的步槍,槍口自上而下對準室內,槍上還有亮閃閃的刺刀,參觀者走到這裡會有一種被槍刀包圍的恐懼感,這些槍都是從德軍手中繳獲的實物。還有一個展廳的四周牆上,刻滿了七千名遇害者的姓名,廳中的陳列櫃中放著當年大屠殺時德軍拍的照片,還有死難者的衣服、鋼筆和手錶等遺物。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這裡也展覽了許多被害學生的照片,他們讀過的書、用過的鉛筆、筆記本和書包等。

腥風血雨的尼什城

尼什(Nis)是塞爾維亞東部的工業中心,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一度五十四分、北緯四十九度一十九分,地處尼沙瓦(Nisava)河和摩拉瓦(Morava)河的交匯處,距西北面的貝爾格萊德約二百五十八公里,交通便利,市郊設有民航機場,有定期班機飛往國內大城定,陸路交通發達,地扼中歐通往愛琴海的摩拉瓦瓦達爾達爾走廊和尼沙瓦河走廊等兩條主要通道,也是國內重要的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線在這裡交匯,往北可達邊鎮普拉霍伏,往南經累斯科瓦次和弗拉迪欽漢,可抵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往西北可至貝爾格萊德,往東南可至深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公路交通發達,現有人口二十八萬六千多。

這個城市歷史十分悠久,因地處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軍事和經濟重鎮,古羅馬時代名叫奈蘇斯城,著名古代地理學家托勒密在「地理學指南」中稱它是公元二世紀的要地,河右岸的古要塞就是這座歷史古城的發源地。公元五世紀匈奴人西遷時攻佔並毀壞了此城。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這個城市曾多次短期復興,也多次遭異族統治。土耳其對尼什的統治從一四五四至一八七七年將近達五百年之久。在一八○九年第一次塞爾維亞人起義中,當地塞爾維亞人曾點燃火藥庫與大批敵軍同歸於盡。尼什在一八七七年由塞爾維亞軍隊解放,按照一八七八年的柏林條約,把此地劃給塞爾維亞,並在第一次世大戰期間一度成為塞爾維亞的首府。目前這個城市是國內的一個商業中心,市區範圍也迅速擴展。工業產品有紡織品、啤酒、煙草、機車、家用器具、電子設備、農具、紙張及地毯等。市內並設有一所大學,一九七七年在城東的尼什礦泉療養地開設一家現代醫學院中心,為國內心血管病治療中心。市內現存古建築是公元五世紀興建的拜占廷教堂和墓窟。

人頭塔是這個城市的主要名勝,它位於東南郊六公里處,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年的歷史,是塞爾維亞人民反抗土耳其統治的不朽寫照。一八○四年,塞爾維亞爆發了大規模獨立起義,起義軍在卡拉喬治統帥下,所向披靡。一八○六年,起義軍在德里格勒大勝後,制定了全面進攻計劃,決定兵分四路,其中一路就是進攻尼什,當時尼什是扼守通往土耳其大道的要塞,對雙方來說都是戰略要地。一八○九年初,起義軍調集一萬八千名士兵開抵尼什東北郊六公里的卡梅尼察,起義軍的先頭部隊由斯特萬。辛杰利奇率領,有三千步兵。當時鎮守尼什的土耳其軍隊只有一萬人。起義軍司令部對作戰計劃發生分歧,一派主張在敵弱我強的情況下立即攻城,另一派主張圍困尼什城,等待時機。結果後一種意見被採納,土耳其軍隊主力此時正忙於應付對俄戰爭,但由於多瑙河水位上漲,阻止了俄軍的挺進,這使土耳其軍隊可以調回一部分主力增援尼什,起義軍坐失第一種方案的良機。力量對比發生了急劇變化,土耳其軍隊增至三萬六千人。同年五月三十一日,土耳其軍隊發動反攻,起義軍大敗,辛杰利奇在全軍覆沒前,單槍匹馬闖入敵陣,用手槍擊中敵軍彈藥庫。土耳其軍隊最後雖然得勝,但損失慘重,死傷一萬多人。土軍指揮官為了泄憤,下令砍下所有俘虜的頭顱,剝皮後塞進棉花,再用沙和石灰築成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頭塔,塔高四公尺,呈四方形,每一面有十四排人頭,每排有十七顆頭顱,四面加起來有九百五十多顆人頭,但最初塔外無遮蓋物,經過八十多年的風吹雨打,骷髏脫落了不少,直至一八七八年塞爾維亞從土耳其統治下徹底解放後,人們才蓋起一座教堂式的建築,把人頭塔保護起來,以示對民族先烈的紀念。現在塔上只剩下五十八顆人頭。人頭塔的外圍還建起了圍牆,步入牆門,可以看到辛杰利奇的半身銅像置身於鮮花叢中。塔旁還際列著兩把土耳其人當年用來砍人頭的馬刀,在一個鏡框裏,還五有一位法國旅行家和詩人於一八三三年途經此地時寫下的詩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南斯拉夫建立了二十多個集中營,尼什集中營建於一九四一年九月,宗房外建有又高又厚的水泥牆、哨樓和鐵絲網,昔日的囚房內,陳列著法西斯的殺人佈告、劊子手的照片、德軍佔領當局的通告等歷史文物。集中營內的許多牢房也保留當年的樣子,裏裡還有刑訊室和各種打人、吊打用的刑具等。還是一間畫室,掛滿了反映當年集中營苦難生活的繪畫作品。這個集中營先後關押過三萬多名南斯拉夫人,被槍殺和折磨致死的有一萬二千多人。但是,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二日,這個集中營曾發生過越獄,當時囚牢外尚未建水泥牆,只有鐵絲網,被囚者利用吃晚飯放風的機會,沖破鐵絲網,在越獄過程中有四十二人倒下德軍的槍口下,但有一百零五人逃出了集中營。

這個集中營附近的巴尼山是當年德軍槍殺抵抗者的殺人場,如今這裡已建起紀念公園,滿山都是茂密的樹林和如茵的綠草,山包上建有三個高大的水泥紀念碑,形狀似握拳高舉的手臂,上面刻有碑文:「你們可以槍殺我們,但永遠不能使我們屈服。」

文化古城克拉列沃

克拉列沃(Kraljevo)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度四十一分、北緯四十三度四十三分,地處貝爾貝萊德東南方土地肥沃的農業區,美麗的摩拉瓦河窮城而過,現有人口十五萬六千多。

這個城市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世紀時曾是塞爾維亞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現為重要的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支線在這裡交匯。當地工業以重工業為主,生產鐵路車輛和耐火磚。市內有許多古老的建築,日恰隱修院位於市區西南側,它建於一二○七年至一二二○年,是第一位塞爾維亞大主教的駐地,據說中世紀時塞爾維亞歷代國王都在這裡舉行過隆重的登基加冕儀式。教堂內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拉斯卡畫派的精美壁畫。

斯圖德里察修道院位於西南郊一個山谷的寬闊空地上,高大挺拔的落葉林和松柏林覆蓋著周圍三座山峰的百分之八十的山坡,清澈的斯圖德里察河從森林中緩緩流過,修道院由此得名。它始建於一一八三年,後又修建了聖母教堂,並由希臘畫師於一二○九年對聖母教堂的內部進行裝飾。這個修道院作為中世紀塞爾維亞奈曼寧王朝最初幾代國王的墓地而倍受重視。它的規模在直徑一百一十五公尺的圓形場地內不斷擴大,沿圓形圍牆增建了僧侶餐廳和居室,並在中央部位設立了幾個禮拜堂。後來又在大教堂南面修建了聖尼古拉教堂、聖胡安教堂、聖安娜教堂、聖華金教堂和一三一四年竣工的王教堂。同時還在修道院外的山上建起了還願祠、祈禱室和歸隱室。

聖母教堂是這個修道院中最重要的古跡,它的中殿和南殿禮堂中的壁畫是十三世紀拜占庭壁畫的傑作,這個教堂外還圍有大理石砌成的圍牆,至今仍閃耀著一層迷人的金色銹紋。國王教堂屬磚木結構,裏面的壁畫,出自當時拜占庭傑出畫家米歇爾和尤迪蒂喬斯之手,最出名的是一組脭母生平大型壁畫,完成於一三一八年,被公認為古代拜占藝術的代表作之一。這個修道院也是塞爾維亞東正教的中心和民族文化的象征,當時從拜占庭教會中分離出來的塞爾維亞正教會就在這裡誕生,由拜占庭傳教士奇里洛和麥托迪耶兩兄弟創作的第一部塞爾維亞文的文學作品,也是在這個修道院中問世。此外,修道院中還保存著一百多件價值連城的珍寶。一九八六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個修道院列入世界文化貴產保護名錄,更使它名聲大振。

花園城市諾維薩德

諾維薩德(Novi Sad)是塞爾維亞共和國北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首府,也是南斯拉夫東北部和當地匈牙利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位置在東經十九度五十分、北緯四十五度一十五分,地處多瑙河和巴奇卡運河匯處,南距貝爾格萊德約七十公里,現有人口二十九萬六千多,居民大多是匈牙利人。

這個城市早在十六世紀便見諸文獻記載,以後迅速發展成為商業城市和東正教教區,一七四八年成為一個奧匈帝國管轄的城市,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是塞爾維亞文學復興中心,一九一八年歸屬南斯拉夫。因地處豐饒的伏伊伏丁那農業區的中心,而成為國內重要的農、牧產品集散地。當地工業以食品加工、磨粉、紡織、瓷器、肥皂、油料、電器和牙科設備,另有大型煉油廠。交通也十分便利,郊外建有一座民航機場,有班機飛往國內各大城市。由於多瑙河流經市區,這裡也就成為國內的一個重要河港。火車往南可抵貝爾格萊,往北可通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市內的文化機構有諾維薩德大學、藝術學院和博物館等,當地的雁播電台用塞爾維亞語、匈牙利語、斯洛伐克語、羅馬尼亞語和魯德尼亞語廣播。市內還設有一所全國著名的農業研究所,擔負著為全國培育農作物新品種的任務。

這個城市的名字在塞爾維亞語中是「新花園」的意思,景色優美,空氣清新,許多位在貝爾格萊德的市民,每逢節假日就時常來這裡遊覽。每年春秋兩季還要舉辦國際農業博覽會,博覽會期間,全城車如流水,人群熙熙攘攘,到處是高大的宣傳畫,廣告和五彩繽紛的旗幟,使恬靜的市區變得熱鬧非凡,每天觀眾達七萬人,全市三十多個展覽館中,除本國的展館外,還有來自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農產品、食品、農業機械和各種農具機,真是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睱。各展館外的廣場上還臨時搭起許多小吃攤,出售烤肉、肉餅和香腸,也有許多賣各種飲料和糖果的攤子,很象是中國的廟會。 市中心最繁華的大街,可以把你一路引向美麗的多瑙河畔,河的對岸屹立著聞名全國的彼特羅瓦拉丁古城堡,它是十七至十八世紀時由土耳其人修築的一個軍事要塞,佔地一百一十二公頃,居高臨下,控制著多瑙河水道,非常雄險要,是觀光客的必遊之地。遊客可以沿著高坡,穿過古堡的兩道城門,就可以登臨城堡的頂部,這裡建有古老的鐘樓。當你在頂部平台漫步時,那奔騰不息的多瑙河和對岸市區的全景可以盡收眼底,特別是在夏季的夜晚,河面吹來的微風輕拂著面頰,城市的燈光和多瑙河夜景相輝映,景色奇麗。鐘樓附近還辟有露天餐廳,供遊人享用美食。

這個古城堡當年的地下軍事走廊至今仍保存完好,地道只有一公尺寬,裏面支道交錯縱橫,總長達十六公里,人們在地道中轉來轉去,簡直象是進了迷宮,裡面有炮口、通風口和儲備彈藥及糧食的倉庫。地道中有一處設有五個通道口,使人誤以為是一個四通八達的中心樞紐,實際上真正的通道只有一條,其餘四條通道都布滿了隔井,這是防備萬一要塞被敵人攻破時的安全措施。由於這座古城堡防守工事非常嚴密,不易攻克,所以又被人稱為「多瑙河的直布羅陀」。

英雄的故鄉托波拉

托波拉(Topola)是塞爾維亞共和國舒馬迪亞農業后的中心城市,也是塞爾維亞民族英雄卡拉喬爾杰的故鄉,它的位置在貝爾格萊德以南八十公里處的丘陵地帶中,四周層巒參,綠草如茵,風光十分秀麗,當地的舒馬迪亞茶實際上是用李子釀成的白酒,如果受涼感冒了喝一口舒馬迪亞酒,睡上一覺,感冒就無影無蹤了。

市內最著名的古跡是卡拉喬爾杰城堡,它始建於一八一一年,完工於一八一三年,在十九世紀初的塞爾維亞民族大起義中,這裡成為卡拉喬爾杰王朝的政治中心。城堡內有卡拉喬爾杰大公的住宅、教堂和學校等,城堡的四角各有一個塔樓。城堡內還立有一尊卡拉喬爾杰大公的全身銅像,右手握著一把長刀,顯得十分粗獷和威武。

在附近的山頂上,綠樹濃蔭掩著一座白色大理石的教堂,它有五個圓頂。教堂內部中央拱頂高達二十七公尺,上面繪有耶穌的全身畫像,仰頭看上去,耶穌栩栩如生,一點也感覺不到是畫在圓頂上。這個圓頂直徑為九點二公尺,耶穌的鼻子就有一公尺多。教堂的四周全都是美麗的彩色鑲嵌畫,共有一千五百多富肖像,畫面的總面積達三萬一千五百六十多平方公尺,畫的內容複制自塞爾維亞和馬其頓的各個教堂,而且色彩斑瀾ん據說共有一萬多種色彩,僅綠色就是幾十種深淺不同的色調,人們步入這所教堂有如走入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座美麗的教堂是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下令興建的,建成於一九一二年費時達八年。彼得一世是卡拉喬爾杰的孫子,這所教堂建成後,他將祖父卡拉喬爾杰的遺骨遷入此地埋葬,他本人死後也葬在這座教堂裡。

動蕩的普里什蒂納

普里什蒂納(Pristina)是科學沃自治省的省會和行政中心,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度十分、北緯四十二度三十九分,瀕臨瓦達(Vada)河上游,西距佩奇約八十六公里,現有人口二十九萬六千多。市郊設有民航機場,有定期航班返於貝爾格萊德,夏季旅遊旺季時也有班機飛往亞得里亞海濱科托爾附近的塔瓦特(Tavat)民航機場。鐵路往南可至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Skopje);往西可達佩奇;往北經克拉列沃和克拉古耶瓦茨後,可抵見爾格萊德。公路可達省內各主要城鎮。

這個古城歷史悠久,十四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曾是塞爾維亞王國的都城。一三八九年,土耳其穆斯林對巴爾干基督徒之戰就發生在北郊的科索沃平原上,結果基督徒戰敗,從此這個城市就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五百多年,直至一九一二年巴爾干戰爭後才被收復。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被義大利軍隊佔領,並劃歸阿爾巴尼亞,大戰結束後才回歸南斯拉夫。由於城內居民大多是阿爾巴尼亞人,種族動亂歷米就很嚴重,被人稱為「南斯拉夫的定時炸彈」。早在一九六八年鐵托健在時,市內的阿族居民就多次舉行獨立遊行,要求與阿爾巴尼亞合併。一九八一年四月,普里什蒂納大學的阿族大學生因食堂飯菜不好舉行示威,引發了全城騷亂,示威者高喊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頭目霍查萬歲之類的口號,要求並入阿爾巴爾亞。政府動用武裝部隊進行鎮壓,造成九人死亡、五十七人受傷、四百五十人被捕。一九九一年以後,這裡更加動蕩,時有槍戰。

一九四五年以來,市內新建築不斷增多,街道整齊,市中心的政府辦公樓高約十七層,外牆全部用反光玻璃裝飾,相當漂亮。市內到處可見十層左右的高樓大廈,色彩協調,樣式也很美觀。市內還保留了一些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遺留下來的清真寺,鐘樓等古建築,富有東方情調。每星期二都要舉行傳統的集市,人們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手工藝,最出名的是金銀絲細工製品和精美的家具。

這個古城也是當地阿爾巴尼亞族人的文化中心,設有科索沃物館,館中設有古文物陳列部、塞爾維亞中世紀藝術品陳列部和阿爾巴尼亞人種陳列部。市內設有一所大學、十所檔案館、九所圖書館、三家劇院和一家電影製片廠,還設有一家阿爾巴尼亞語言文化和歷史研究所。當地還出版有阿爾巴尼亞文的報紙,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也用阿爾巴尼亞語播音。市內設有木材加工廠、紡織廠、製藥廠、食品加工廠和治金廠。

郊區農業較發達,尤以煙草種植業最為出名。郊外還設有兩座大型火力發電站,三分之二的電力出口國外。附近的科帕奧尼克礦山,已有近百年歷史,盛產鉛、銀和鋅等礦石,礦山附近還設有煉冶鉛、銀、鋅的工廠。

郊外有一個天然溶洞是當地的名勝,這個大理石溶洞頗為壯觀,稍帶黃色和粉紅色的半透明岩體,像是瀑布,又像是巨大的浪花倒懸在溶洞頂部,在燈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非常迷人。洞內空氣冰涼,夏季入洞參觀,仿佛步入天的空調世界。

斯塔里拉斯古蹟多

斯塔里拉斯(Stari Ras)是塞爾維亞東部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摩拉瓦河東岸,因名勝古跡繁多,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教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這座古城始建於公元九世紀,當時是塞爾維亞人的要塞。十二世紀時,塞爾維亞人擺脫了拜占庭的統治,並佔領了拉什卡河和澤塔河流域,建立了獨立的公國,這個城市便成為塞爾維亞公國的第一個首都。市內遺留有許多拜占庭時代的名勝古跡,尤以古老的教堂和修道院最負盛名,這些歷史悠久的古代建築物,反映了中世紀塞爾維亞文化和藝術的繁榮。

聖皮埃爾是市內重要的古跡,它是在一座公元六世紀的聖洗堂基礎上擴建而成,最後完工於公元十世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這個地區最古老的建築物,而且也是巴爾干半島上迄今為止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基督教建築之一。

久爾杰維.斯圖波維修道院也是市內著名的古建築,是塞爾維亞大公斯特凡.奈曼亞於一一七○年為緬懷為獨立而戰犧牲的將士修建的,這個修道的主體建築是聖喬治教堂,它以與眾不同的建築風格和優美的壁畫而聞名於世,它揉和了羅馬風格和拜占庭風格,對中世紀塞爾維亞建築的發展變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教堂內的壁畫繪製於一一七五年,屬於科明畫派典型的藝術風格,這個畫派是以亞歷克賽.科明親王的名字加以命名,它要求繪畫中採用阿拉伯式的曲線,以便使人物的面部更富有表現力,代表了十二世紀時受拜占庭藝術傳統的的審美觀。

索波查尼(Sopocani)修道院塞爾維亞國王斯特凡.烏爾斯一世於十三世紀中葉興建的,當地處一處風景優美牧草如茵的草地上,修道院內的壁畫完成於一二六五年,屬世俗的拜占庭傳統藝術風格,還帶有明顯的新古典主義傾向。這些精美絕倫的壁畫代表了拉什卡藝術流派的最高成就。這個畫派更加注重人物的造型美,追求清新明亮的色彩。在當時新生的塞爾維亞文化與東方傳統文化相結合時期,這些壁畫不失為偉大的藝術傑作。此外,十四世紀時,這個修道院還增建了門廓和鐘樓。

革命的搖籃烏曰采

烏曰采(Uzice)是塞爾維亞西部的著名城市,它的位置在東經十九度五十一分、北緯四十三度五十一分,北距貝爾格萊德一百五十一公里,地處貝爾格萊德至薩拉熱窩的鐵路線上,交通便利。一九三九年,人口不足一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裡曾正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運動的中心,也是烏日采共和國及鐵托遊擊隊司令部所在地,一九四六年改名為鐵托烏日采,以紀念鐵托在此地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一九九二年又恢復了原名。

現在這個城市已擁有八萬多人口,市內街道整潔,商店貨物齊全,居民住房的陽台和宿口,大都放有許多盆栽的鮮花。市中心的廣場上有一尊鐵托身穿大衣的全身銅像。這是目前巴爾干半島上唯一的鐵托雕像。這個城市工業發達,是國內有色金屬和機械工業的中心,也是當地叛區和水果種植區的中心。

一九四一年起義博物館是市內主要觀光點,它是一幢漂亮的兩層樓房,有一個寬敞的地下室,原先是一家銀行,一九四一年成為鐵托游擊隊的總司令部。二樓有一間不大的房子,是鐵托的辦公室,一幅很大的軍事地圖幾乎佔據了一面牆,房子有一張大辦公桌,桌上放著幾支鐵托使用過的鉛筆,牆角處的一個小桌上放著電話,隔壁一間屋子放著無線電發報機。博物館中還展覽著當年游擊隊員使用過的槍支和手榴彈。

在博物館大樓的後面,有一座不大的山丘,山下有幾百公尺長的山洞,原是銀行的銀庫,一九四一年被改建成地下兵工廠,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共製造了兩萬多支步槍、二百七十萬發子彈和一萬八千多顆手榴彈。後來德軍派特工混入地洞,製造了彈藥爆炸事故,有一百七十名工人被炸死。同年十一月,德軍調集八萬兵力對烏日採發動大圍剿,當時鐵托只有一萬八千名游擊隊員,只好決定一邊阻擊德軍,一邊經金松嶺向波斯尼亞東南部轉移,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烏日採工人營三百多名戰士擔負了阻擊德軍先頭部隊的任務,他們阻擊了五千五百名德軍德軍近六個小時,直至全營戰士全部陣亡為止。博物館中還保存著當年工人營出發時拍的照片和他們用過的武器。在他們當年阻擊德寇的卡迪尼察山上建有一座雄偉的紀念碑。

郊外的金松嶺是當年游擊隊轉移時經過的地方,滿山遍野長滿了松樹,如今這座海拔一千公尺的山嶺已辟為山區療養勝地。

各大城市風光明媚

蘇博蒂察(Subotica)市,是南斯拉夫塞爾維亞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重要城新,位於南斯拉夫北部頂端的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鐵路線上,地處與匈牙利交界的要道上,為巴奇天地區的商業中心。巴奇天地區為國內主要的農業區,土地肥沃,農產豐足,因此蘇博萊察成為國內農牧產品的大集散地。該市同時也是國內的工業中心之一,市內建有一座大型熱電站,另外還生產有金屬製品、化肥、家具和水泥等。蘇蒂察於一九一八年歸屬南斯拉夫,因靠近匈牙利,當地居民中有很多匈牙利人後裔。現在全市人口有十七萬左右。 巴爾(Bar)是黑山共和國的一個新興城市,也是南斯拉夫最大的海港,地處亞得里亞海東岸巴爾灣,是貝巴鐵路的終點站。這個港市原名安特巴姆,

中世世紀時代常為自治領地。一八七八年黑山獨立後併入黑山共和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港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港口經擴建增強了石油進出口的能力,現已成為南斯拉夫唯一的出海口,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經濟意義。港口每年的貨物吞吐量約五百萬噸,可以停泊萬噸巨輪,並有輪渡通往義大利的巴里港。附近地區有鋁礦。這裡風景優美,也是國內的旅遊度假勝地之一,現有人口約一萬九千多。

新帕扎爾(New Pazar)是塞爾維亞南部的一座歷史古城,現有四萬六千多居民,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度三十一分、北緯四十三度零八分,地處拉瓦卡河谷,南距科索沃自治省約四十三公里。經濟以農業為主,一九四五年以來,工業發展集中於紡織業。市內有一些古老的建築和羅馬時代的浴室,著名的聖彼得教堂是南斯拉夫現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它建於公元七世紀,是早期斯拉夫民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

佩奇(Pec)是塞爾維亞共和國科索沃自治省西部梅托希亞地區人口最多的城鎮,也是來自尼什鐵路線的終點站,它的位置在南斯拉夫南部,接近阿爾巴尼亞的國土,現有十五萬六千多人口,大多數居民是阿爾巴尼亞族人。這個古老的城市原是梅托希亞的首府,早在中世紀就聞名遐邇,當時東正教塞爾維大總主教區就設在這裡,管轄範圍北至布達佩斯以北,東達馬其頓,西部包括現在的波黑全境和克羅地亞的亞得里亞沿海的達爾馬蒂亞地區。可以說在十四世紀以前,這裡一直是塞爾維亞王國的中心。一三八九年,塞爾維亞軍隊在著名的科索沃戰役中敗於入侵巴爾干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佩奇城被迫向土耳其稱臣。一六九○年和一七三七年,當地的塞爾維亞居民因不願改信伊斯蘭教,遂在佩奇的兩位大總主教率領下向北遷徙,直至匈牙利南部。經過這兩次大遷徙,包括佩奇在內的整個科索沃地區的塞爾維亞人迅速減少,毗鄰的阿爾巴尼亞人趁機遷入,並在人數上占了上風。一九一二年巴爾干戰爭結束後,佩奇城回歸塞爾維亞,但此時塞爾亞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已移到了貝爾格萊德,佩奇倒成為邊陲城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軍隊佔領了這座古城,並把它劃入阿爾巴尼亞傀儡政權索古王朝的版圖,直至大戰結束後才歸還南斯拉夫,如今這個城市成為當地農產品的銷售中心,並有皮革加工、食品加工及生產手工藝品等行業。市內現存有清真寺、狹小街巷及舊式土耳其房屋,具有東方特色;舊市區的東正教隱修院,包括四座教堂,內有精美壁畫、圖書館及珍貴文物。 普里茲倫(Prizren)市位於南斯拉夫境內東南部,為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共和國科索沃自治省的重要城市。早在十四世紀,這個城市就已經是塞爾維亞重要的文化和貿易中心。現為國內手工藝品生產中心,尤以金、銀絲細工飾品著稱,另有紡織、人造纖維、木材加工、製鞋及食品加工等工業部門。市內現存的古跡有博戈羅迪察列維什卡教堂,建於一三○六到一三○七年,內有大幅優美的壁畫,錫南帕夏清真寺位於舊市區,建成於一六一五年,是利用十四世紀聖使隱修院的大理石建成。現有人口約十六萬八千多。

尼克希奇(Niksic)是黑山共和國的第二大城市,現有人口十一萬五千多,它的位置在東經十八度五十六分、北緯四十二度四十六分,南距巴爾港約一百一十五公路,火車往西可與波黑鐵路網相連,往東可通鐵托格勒和巴爾港,並有公路與周圍城鎮相連。這個城市也是國內重要的工業中心,有煉鋼廠、煉鐵廠、釀酒廠、啤酒廠、鋸木廠、木材加工廠和水電站等。這裡並開採鋁土,有歐洲最大鋁礦之一。當地猶存有古羅馬時期阿納加斯圖姆宮地和居民點的遺跡;附近的澤塔河上有古羅馬時代橋梁。

當地的啤酒廠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創辦於十九世紀末,是當時黑山的第一家工廠,自從一九三二年在巴黎國家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以來,至今已在國際上獲獎六十次以上,這家啤酒廠現有五百多名工人,年產優質啤酒一千萬公升以上,行銷國內外。當地還有一家全國最大的鋼鐵廠,有五千多名工人,附設有一所冶金研究院。

波德戈里察(Podgorica)是黑山共和國的首府,它的位置在東經十九度一十四分、北緯四十二度二十六分,南距巴爾港約七十一公里,東距阿爾巴尼亞邊境只有二十多公里,現有人口約十八萬六千多。通火車和汽車,並有公路通往阿爾巴尼亞。這個城市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它是由羅馬殖民者和商人於公元前二世紀創建,原名杜克里亞(Duklja),因地處摩拉查河和澤塔河匯流處,周圍地勢比較平坦,農業有一定的基礎。但由於過去交通閉塞,城市長期得不到發展,一九三一年市區人口不足一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遭極大的破壞,舊城市大部分毀於戰火,僅存十八世紀後期建的土耳其鐘樓和一座清真寺。一九四六年畫名為鐵托格勒(Titograd),以紀念鐵托元帥。一九七六年貝巴鐵路通車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一九九一年恢復原城名。現在這座城市基本上是一九四五年以後重新的新城,市區的七分之一的面積被辟為公園,公園內設有一些遊樂設施。市內有一所大學。工業從無到有,以捲煙、食品加工和機械維修為主。當地的綜合鋁廠自一九七二年起開採附近豐富的鋁土礦為原料。獲得相當大的經濟效益,每年可以生產氧化鋁和金屬鋁約三十五萬噸。

博爾(Bor)是塞爾維亞東部的重要城市,它的位置在東經二十二度零七分、北緯四十四度零五分處,東距保加利亞邊境約四十三公里,鐵路往西北可抵貝爾格萊德,往南可至尼什,還有公路通往周圍各城鎮。從一九○四年,這裡就是國內著名的採礦中心,現為歐洲最大的銅礦之一,當地的採礦冶煉廠可以生產銅、金、銀等。市內建有礦業學院和礦業博物館,全城現有人口九萬八千多。附近的加姆濟格勤鎮上保存有中世紀的建築遺跡。

嘉歷尼克鎮坐落在南部邊界附近的一座山頂,四周都是懸崖絕壁,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鎮上居民卻幾乎全部是女性,她們自己管理鎮議會、郵政局和警察局。按照傳統的鄉規民約,凡十五歲以上的男人,都要離開這裡,並且每年只能到這鎮上一次,每次以半個月為限,時間是每年的七月一日到十四日。七月十二日是這個鎮的男人們回家探望妻兒的日子,也是當地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屆時鎮上還要舉行盛大的集體結婚,大開宴會,一連三天三夜。三天期限一過,成年男人們又要全體離家出外打工賺錢,要再過一年後才能回來。因此平常嘉尼克鎮上只有女人和兒童,被其他地方的人稱為「女人城」。這種奇特風俗據說形成於四百年前,當時他們的祖先被土耳其人驅趕到這個荒蕪的地方,因為山上不長糧食,男人們必須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掙錢來養家糊口。每年七月一日以後,當男人們回來時,女人們都把自己打扮起來,攜兒帶女到路口迎接親人歸來。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Durmitor National Park)位於黑山共和國境內,面積達三百五十平方公里,包括海拔二千五百二十二公尺的杜米托爾山和塔拉河峽谷兩部分組成,一九八○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杜米托爾山是歐洲東南部迪拉納山脈獨具特色的山峰,久經冰湖雕琢,呈現出令人留連忘返的自然美景,它的許多峰巒被冰川槽分割開來,形成十六個冰川湖,俗稱「山之眼」。最大的是黑湖,湖水滋潤著塔拉河和皮萬河流域,峽谷和岩洞構成了一派典型的喀斯特風光,奇美無比。山上的扎布利亞克(Zabljak)鎮是全國海拔最高的居民點,盛行各項冬季冰雪運動項目。

這個國家公園中還辟有一個規模很大的植物保護區,土生植物群生長繁茂,主要植物是毒魚草、龍膽草、桔梗、紅樹、亞麻葉瑞香、纈草和黃蒿等。覆蓋山坡的森林中有珍禽異獸出沒,如褐熊和細嘴松雞等,塔拉峽谷被認為是歐洲第一大峽谷和反次於科羅拉多大峽谷的世界第二谷。河水清澈,至今仍然保持其獨特而自然的純美。峽谷的黑松林是歐洲最後幾處原始黑松林之一。峽谷的河裡有大量的鱒魚和多瑙鮭魚。當地土生土長的動物和植物群與其獨特的地貌和文化遺產,有珠聯璧合之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圈保護區」。

國內主要城市還有桑博爾(Sombor)、基京達(Kikinda)、森塔(Senta)、巴奇卡托波拉(Backa Topola)、貝切伊(Becej)、弗爾巴斯(Vrbas)、弗爾汕茨(Vrsac)、潘切沃(Pancevo)、斯蒙德拉伏(Smederavo)、薩巴克(Sabac)、伐列伏(Valjevo)、克魯斯瓦克(Krusevac)、克拉多伏(Kladovo)、斯書托扎雷沃(Svetozarevo)、密特羅維查(Mitrovica)、累斯科瓦茨(Leskovac)、普列夫利亞(Pljevlija)、波爾(Poel)、姆拉德穆維茨(Mladenovac)、普羅庫普列(Prokuplje)、皮羅特(Pirot)、烏羅謝瓦茨(Urosevac)、達科維察(Dakovica)、斯塔拉奇(Stalac)、德斯波托瓦茨(Despotovac)、阿蘭杰洛瓦茨(Arandelovac)、斯耶尼察(Sjenica)、和新赫爾策克(Novi Herceg)等。

迷人的科托爾海灣

科托爾海灣(Gulf of kotor)是黑山亞得里亞海岸形似峽灣的曲折小海港,由四個有狹窄水道相通的海灣組成,地勢險要,深入陸地達二十公里,進入這個海灣要經過庫木博爾和維里蓋兩個海峽,最窄處僅兩百公尺,海峽兩岸高峰夾峙,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越」之勢。所以,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理想的深水港,既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安全海灣,又是進行船舶修理和商品貿易的好場所。中世紀時期,科托爾灣沿岸各港口的船隻組成一支「海灣艦隊」,初為貿易公會,後加入征討海盜的海戰,直到十九世紀。

海灣地區有許多古羅馬別墅等建築物遺跡,沿灣有一條公路,將各居民吳和遊覽地連接起來。最古老的居民吳是里桑城,城內舉目可見羅馬風格的豪華別墅,海濱的大大小小教堂數不勝數。新海爾采格(New Herceg)以東有建於一○三○年的薩維納隱修院,院中收存有許多歷史文物。在迷人的佩拉斯特,昔日船主們和商人們的住宅更是氣派不凡。

科托爾城位於科托爾灣南端,也就是在東經十八度四十六分、北緯四十二度二十五分,地處海拔一千七百五十公尺的洛夫琴山的腳下,是黑山最古老的城鎮之一,最初是由羅馬人構築的,長期以來一直是羅馬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基督教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分界線,使得此地的建築藝術和繪畫藝術具有東西方文化的二元性特征。這個城市雖然歷史上屢遭地震之災、現仍存有多處歷史名建築。最大最美的是聖特里本大教堂,它建於十二世紀。古城四周至今仍圍有城牆,城內有許多不同時代的文化遺產,所以它不僅被定為國家歷史保護區,而且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郊的工業區中有肥皂廠和軸承廠,附近設有一所海軍學院。

從地質學上講,科托爾海灣也是世界罕見的典型的喀斯特地區,海灣本身是由一條河谷的洪水沖擊而成,而山洪的爆發又是受喀斯特地層一次大崩塌而引起的,所以這裡常受地震的破壞,最嚴重的一次大地震發生在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五日,地震強度達里氏九級,海岸附近的建築遭到災難性破壞,有的碼頭和公路沉入的海中,一些古建築變成了廢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聖斯特凡島是海灣中最美的一個岩石島,五百多年前,當地居民為了防備海盜的襲擊,在島上修築軍事要塞,後來人們又陸續在島上修建了許多紅屋頂的樓房,使這個小島在藍色的大海中,宛如一朵盛開的紅花。如今,島上的這些紅頂樓房已被改裝成具有現代化設備的觀光旅館,收費較高。

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南斯拉夫全國人口約一千一百二十五萬六千多,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約一百一十人,出生率為千分之十六,死亡率為千分之十,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六。在全國人口中,男性佔百分之四十九點五;女性佔百分之五十點五,男子平均壽命為七十歲,女性平均壽命為七十六歲。

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以塞爾維亞族人口最多,約有七百一十二萬五千多人,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點三。阿爾巴尼亞族是國內第二大民族,多聚居在經濟最落後的科索沃自治省內,約有一百八十六萬八千多人,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十六點六,這個民族多信奉伊斯蘭教,特別是在偏僻的山區,至今還流行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妻子的習俗,有的家庭五代同堂,竟有一百五十人之多,無節制的生育使阿爾巴尼亞族人口增長率高達千分之二十四,在歐洲名列第一,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黑山族是國內第三大民族,但在政治地位上可以和塞爾維亞族分庭抗禮,憲法也明文規定國家總統和總理要由塞爾維亞族人和黑山族大分別擔任,現在這個民族有五十六萬三千多人,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分。境內還有三十七萬一千四百多名穆斯林族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三,他們實際上也是塞爾維亞族人,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改信伊斯蘭教,鐵托在世時為了削減塞爾維亞族的勢力,遂允許他們成為一個民族。此外,境內還有三十四萬八千九百多名匈牙利族,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一,大多居住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這個國家沒有國教,但法律賦予公民宗教信仰的絕對自由:任何人都可以信仰任何宗教,任何人也都可以不信仰任何宗教。國內目前主要有東正教、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等三大教,信仰東正教的國民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六,伊斯蘭教佔百分之十八,天主教徒佔百分之二。

官方語言是塞爾維亞語,現代標準語音以中部方言為基礎發展而成,並採用西里爾字母書寫。在發音方面,塞爾維亞語和克羅地亞語除極少量詞匯差別外,基本相同,所以這兩種語言可以互通。

教育較發達,實行八年制普及義務教育,小學生一般七歲入學,十五歲畢業,小學教育不僅免費,還實行公費醫療。全國現有五千零九十一所小學,有八十五萬六千多名小學生。中學採四年制,初中兩年,要求學生掌握廣泛的綜合性基礎知識;高中兩年,按不同專業進行教學,並掌握一定的技術,畢業後可以考大學,也可以直接參加工作。國內現有五百零五所中學,有二十九萬六千多名中學生。

高等教育分為兩年制、四年制和五年制等三種,兩年制是大專畢業時可獲六級專業證書,四年制和五年制是本科,畢業時可獲七級專業證書。大學畢業後再念兩年獲碩士學位者,可獲七A級專業證書,博士生可獲八級專業證書。全國現有九所大學和八十五所兩年制學院,共有大學生十五萬七千三百多人。貝爾格萊德大學是全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共有二十四個系、五個學院和四十六個專業,有三千六百多名教師。此外,國內主要大學還有波德戈里察大學、尼什大學、諾維薩德大學和普里什蒂納大學等。

國內還有四百二十四所職業培訓學校,開設五千多門職業技術課程,每年都有二十多萬人在這些學校接受職業訓練。政府對盲人和聾人的特殊教育也很重視,全國有聾人學校二十五所、聾人教育訓練中心五所、盲人學校三所和盲人教育訓練中心兩所,全國的聾人和盲人幾乎都能上學。

國內報紙雜誌眾多,全國有九百六十多種報,主要報紙是戰鬥報和政治報。雜誌有五百六十九種。南斯拉夫通訊社簡稱南通社,創辦於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五日,是國家通訊社。國內有六十五家廣播電台,是歐洲廣播聯盟的成員國。南斯拉夫廣播電台是國家電台,設在貝爾格萊德,用塞爾維亞語、阿爾巴尼亞語和匈牙利語對全國廣播,而且還用英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保加利亞語和希臘語等,對國外廣播。國內現有六家電視台。

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全國有一千多家醫院和六千五百多個診所,共有醫生二萬一千三百多人和牙醫四千七百多人,國內病床總數為六萬一千三百多張。參加健康保險的居民佔全國人口的百八刀之九十五以上,所有員工都可享受退休金和殘廢保險,每年有二十五天的集中休假期,產婦有一百零五天的假期,收入低的家庭可以領取兒童津貼費。

在全國人口中,居住在鄉間的農民約占百分之三十三。在所有的農民中,有五分之一是在機械化農場工作;其餘的人仍象他們的祖先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怠的生活,在他們小小的土地上,用牛來拖犁,用鑣刀來割草,用手來挖馬鈴薯。這個國家的農民被允許擁有私人的田地。

這個國家在一九九○年以前,生活水平屬世界中等水平,人均所得每人每年在三千美金以上,許多家庭擁有中低檔私人小轎車,也有經濟能力到國外旅遊觀光。但近年來,由於受巴爾干地區危機和國際制裁的雙重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人均所得每人每年降至一千五百美元,再加上政治休制的改變和經濟體制的轉執,使許多工廠停產或倒閉,大批工人被迫休假,失業率劇增,失業人口達七十九萬,有很多受過技術訓練的人和大學畢業生也找不到工作,甚至連醫生都呈過制現象,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而且國家還背負著六十八億美元的外債,人均負債六百多美元。

這個國家的足球、籃球、乒乓球、手球、拳擊和國際象棋等運動目等世界領先水平,貝爾格萊德紅里足球隊曾在歐洲杯錦標賽中獲得冠軍,有許多南斯拉夫足球明顯在義大利甲級足球隊踢球,而且身價都在五百萬美元以上。籃球是國內最流行的體育項目之一,男子籃球隊曾多次獲得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冠軍。乒乓球運動在國內也很普及,南斯拉夫乒乓球選手曾在世界比賽中先後獲得過二十三塊獎牌。此外,國內有三萬八千多名國際象棋愛好者,有一百一十二位國際象棋大師。

國內風俗習慣拾零

在南斯拉夫,自古以來就一直保持大家族制的傳統,一般是從五十到八十個人所組成的大家族集居在同一個村裡。在一個家庭裡,當父親的一旦到了六十歲,就要把家長之責讓給他的長子,財產不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全部為整個家族所共有,但財產的的占有權和繼承權,只限於家族中的男性,不過在近幾十年以來,國內男女之間的地位已開始趨於平等。

南斯拉夫是個很勤快的民族,一般人都習慣早起,由早上五點左右就開始忙碌,上午七點去上班,下午兩點歸來,中間沒有休息,吃過午飯,便是午睡時間;下午五時左右,街上就熱鬧起來。早上和傍晚人們還有集體散步的習慣,看過去像集體遊行似的,其中黃昏的散步在這裡叫做「科爾索」(Korzo),這是一般南斯拉夫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欠缺的活動。

一般說來,南斯拉夫人性格都比較爽直樸實,但是有點倔強,就是再窮苦的人家也不肯接受別人的施捨,黑山人既是實踐家又是理想家,由於所處土地較為貧瘠,日常以從事畜牧業為主,他們的性格較為粗暴,自古以來就非常好鬥。在農村和山區,許多人仍穿著傳統的服飾,盡管質料都以羊毛為主,但樣式、手工及配色,則因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相形之下,女性的服裝較為華麗,一般都穿用錢線、銀線、玻瑙珠或寶石等飾物,精美的刺繡加上色彩鮮艷的紐扣,制成美麗的服裝,在服飾組合上通常是採用罩衫、裙子、背心及圍裙的搭配,並使用頭飾。這個國家的女人一般都很漂亮大方,他們除了要和男人一樣上班工作外,家還要操作家務和撫養孩子;性格較為溫柔,但又不乏獨立精神,有自己的社交和對事業上的追求,並且還要經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盡量表現其女性特有的魅力,因此很受男人們的愛載和尊重。

農村住房從外觀來看,也很豐富多彩,有一種被稱名「克查」的建築,是一種屬於教堂建築的圓椎形簡樸民宅;第拿型的住屋,大多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屋頂的斜度很大。在亞得里亞海岸地帶,大多為喀斯特地中海型的建築,也就是石造住宅。穆斯林族人的住宅,大多為兩層樓建築的土耳其式住屋,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牆壁是石砌的,屋頂也和中國大多數農家一樣用瓦片鋪蓋。

在南斯拉夫的一般家庭中,牆壁上、床鋪上或一些高檔家具上,都披蓋一層盡樣繁多的手織地毯作為裝飾,這些地毯又都配有幾何或花卉圖案,這都是家庭中成年女性的傑作,他們一般都有刺繡這一手,這是母女世代相傳的手藝。另外,在農村的每一個農家中,廚房裡的爐台旁,都整齊地排列著許多用南瓜殼做成瓢子;南斯拉夫的農家人都非常好客,當家中有客人來,就用這種器具舀一瓢子葡萄酒、再取出家中所存最好的食物來招待客人。

國內各地,特別是在農村和山區,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喜歡使用具有悠久歷史、富於民族特色的各種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陶瓷器、手織地毯、壁壁、絨被、提袋和刺繡製品等、罩衫、花裙、披肩、頭巾、圍裙和手帕等也大多由手工製作。這些手工製品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此外,還有裝飾華麗的短槍和刀劍,刀柄和槍把一般用紅銅和白銀雕鏤而成,並鑲嵌彩色玻璃和寶石。

南斯拉夫人認為,蓋房子時選擇好的地基非常重要,所以他們有許多選擇宅基的方法,有的人夜間在房基的四角放四塊石頭,如果第二天在石對發現了昆蟲,這塊地就被認為是有福之地。有的人選擇宅基時,放出自家飼養的羊,讓它隨意走動,在羊躺下休息的地方也被認為是有福之地。有的人則在已選好的宅基上放一罐酒或一袋面粉,如果第二天沒有被動過則被認為是福地。

在建房奠基時總要殺牲,一般在奠基石上宰雞和羊,然後把雞頭和羊頭埋入地基。房屋落成後一般要慶祝一番,人們又唱又跳,希望這座房子裏將永遠有歌聲和幸福。人們總是在月圓之時遷入新居,據說這樣家庭將會永遠美滿,遷居時,第一位步入新居的人要帶上鹽、麵包和蜂蜜,還要帶上自家養的大公雞,讓雞鳴聲驅走惡鬼。

農田生產勞動中也有很多風俗,多是為了避免天災,保證壓稼有好收成,例如耕地一定要在星期一或星期四開始,耕第一壟地時要帶上烤雞和麵包,把麵包用犁切碎,還要把烤雞埋在農田裡,以求豐收。如果久旱不雨,人們就要舉行一種叫做「德德拉」(Dodola)的祈雨祭典。為了求雨,很多地方每年在固定的日子,由小伙子向姑娘們潑水,或把姑娘扔進水中,有的地方把第一枝玉米穗或麥來投入水中,遇到旱災時,有些地區讓用綠葉和鮮花裝扮起來的姑娘在村裡唱求雨的歌,從一家走到另一家。祈求下雨。

為了避免暴風雨和冰雹的襲擊,人們把斧頭、掃帚、椅子、鹽、麵包等物從房子搬出,有的把利器插入土中,還有人向天空和彩雲開槍。有些地方人們把榛木做的十字架插在田間,或用榛木柵欄將農田圍住,人們認為榛木有一種魔力可以使庄稼免受天災。收獲庄稼時,很多地方把收割下的第一捆麥子懸掛起來,直到收割結束。有的地方在整個收割季節期間,將三捆麥子放倒在田裡,有的地方是把割下的麥子扎成花環,帶回家中保存到來年的收獲季節,希望明年能再獲豐收。農作物收割結束的當天,全村舉行慶祝活動。村民們用花環、花冠把麥垛裝扮成美麗的姑娘,載歌載舞,殺雞宰羊,慶祝豐收。

脫粒時也有很多習俗,有些鄉村把最重要的一捆麥留到最後脫粒,農民在脫粒機上工作時,無論天氣如何炎熱,口再乾,都決不喝水,因為當地人相信這樣可以避免在脫粒期間老天下雨。割草也被認為是農田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在割草之前要殺雞宰羊,為主管綠地的神靈獻牲。

在南斯拉夫眾多的宗教祭典中,最為隆重的要流行於塞爾維亞的「斯拉巴」(Slava),這是當地東正教的教徒們為那些擔任家庭守護神聖徒們祈福的祭祀活動,這項祭祀活動一般都在八到十月間進行,這時五谷歸倉,大半年的辛勤勞動已有了收獲於是人們並沒有為他們的家人帶來平安的守護神,而施次虔誠的答謝。這期間,塞爾維亞地區的各個村落、各家各戶,都沉浸在節日般的熱烈氣氛之中。此外,在一年之中,當一個新的季節到來,也要進行一次祭祀。

在語言、宗教信仰、傳統文化及風俗習慣互不相同的許多民族所組成的南斯拉夫,其國民卻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酷發歌唱和舞蹈,他們和巴爾半島上的大多數民族一樣,善於把一生中的喜怒哀樂,溶化到音樂和舞蹈之中。他們用歌曲訴說愛情,用歌聲表達對搖籃中嬰兒的祝福,用歌唱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之情,也用歌聲表達對死者的悼念。這個國家的民間舞蹈也是源遠流失,在十一到十四世紀時,便非常盛行。目前這個國家最為流行的是一種叫做「科羅」(Kolo)的舞蹈,由許多男女在一起圍成一個大圓圈,

然後一對一對的男女輪流進入圈入隨音樂的節拍而緩緩起舞;另外也有將男女分開,各自組成圓圈,展開熱烈的競賽。科羅舞的伴奏大多皆用樂器及合聲,但有時也可以不用任何樂器伴奏,而以舞者本身迸發的節奏感帶動全身。

南斯拉夫人的名字一般分為兩部分,名在前,姓在後,婦女結婚後一般改用夫姓,但也有的婦女婚後仍沿用自己的父姓。在黑山地區,有些農村很重視家族的傳宗接代,每個家族都有很詳細的家譜,人們都以本姓家族擁有龐大的支系而自豪。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問候有各種方式,握手表示友誼、關心和真誠,擁抱和接吻表示關繫親密和情深,脫帽和鞠躬也是一種問候方式。在阿爾巴尼亞族聚居的山區,至今仍以行跪禮和吻衣襟表示卑躬,客人進門後要行跪禮,直到主人請他起來為止。在黑山地區,年輕人遇見年長的親戚要吻他的手,至今在南斯拉夫很多地方,姑娘和年輕婦女仍保留著貼胸和吻手的問候習慣,以表示特殊的尊敬和誠意。

問候語一般很簡短,多為問候健康。習慣上是男人先向婦女問候,行走著的人要先向坐著的或站著的人問候。年長者先向年輕人伸出手,主人要向在座的每個人先伸手問候。在走路相遇時,從高坡走下來的人要先向迎面來的人問候,騎馬的人要先向步行的人問候。如果要進行交談,騎馬者要下馬;如果兩人都騎著馬,則可以騎在馬上交談。在內地的一些山區,如果男人不先向女人問候,女人則可以不去問候他。

國內各族人民有好客和作客的習慣,每個家庭都准備為客人和過路人準備最舒適的食宿和給予最大的幫助。當被邀請的客人到來時,有的地方特別特別是農村還要準備特殊的歡迎儀式和民間歌舞,以牛羊肉和美酒款待客人。在這種場合,農民們會為客人吃得不多和喝得不多而感到難過,如果客人大吃大喝,主人會很高興,最後還會為客人裝上滿滿一袋的食物送上上路。主人一般不會詢問客人為什麼來訪和要逗留多久時間,因為客人一般都會自己講。在科索沃和梅托希亞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如果男主人不在家,既使客人沒有向這家要食品,女主人也會叫孩子向過路客人送麵包和奶酪,作為旅途的食物。

在這個國家,舉行婚禮要履行結婚登記處的婚禮儀式。東正教信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但人們並不特別重視教堂或登記處的婚禮儀式,而對民間傳統婚禮中的任何一個程序卻從未放棄過。盡管這個國家民族眾多,信仰不同,但全國各地舉行的傳統婚禮儀式卻大同小異,只是天主教徒的婚禮要選擇在除星期二和星期五以外的任何一天舉行,而穆斯林的婚禮必須是在星期五舉行。

婚禮一般分迎親、歡迎儀式和婚禮儀式等三個階段。男方的人去女方家接親時,在路上不作任何慶祝的表示,到新娘家後,迎親的人和女方參加婚禮的人,共進盛宴,餐桌要擺上新娘家製做的和新郎家送來的喜慶糕點,新郎家族的成員要用錢幣把糕點蓋上,以示家族的財力。筵席前,新娘與其他姑娘混在一起,由男儐相辨認,直到男儐相最終辨別出正的新娘,並由他領新娘入筵席而坐。

整個婚禮過程中,男儐相始終併隨在新娘左右。在婚宴過程中,人們載歌載舞,直至男方迎新隊伍中最年長的人,作出手勢表示迎親隊伍即將啟程為止。這時,新娘的父母會跪下為新娘祝福,人們鳴槍為新娘送行,告別場面令人感動。當娘來到新郎家時,人們向她送上一束麥穗,象征著果實累累。

婆婆會站在家門口迎接新娘,並遞給新娘麵包和一罐酒,象征著新娘將把豐收帶進家裡。新娘進門後,要繞灶台走三圈,碰一碰揉麵的盆子,然後坐在婆婆的膝頭,以示如同是婆婆的親女兒一樣。在這些傳統的婚俗中,新郎的作用微乎其微。在婚禮結束前,他不能接近新娘和男儐相,而要努力去偷新娘和男儐相的外衣,如果成功了,就意味著他將成為一個好丈夫。

在婚宴上,新郎的家長還要當眾展示來賓們贈送的禮品,並向來賓回贈禮品。在新娘第二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五彩斑瀾的姑娘式頭巾換成了主婦式的頭巾,表示她已經出嫁。然後,幾位來賓陪同新娘去井邊或河邊取水,新娘揍著清水請來賓洗手,來賓們會向她贈送禮品。人們在婚禮過程中載歌載舞,這樣的筵席要持續很多天。最後一天,由一位來賓,按照程序舉起酒杯或黑咖啡,宣佈婚禮正式結束。客人們離去時,還要帶走一些筵宴上的食品,以示將給自己家中帶去好運。

南斯拉夫人的主食是麵包,副食是肉、牛肉、豬肉和魚等,各民族依照傳統習慣。都有自己的口味,塞爾維亞人的菜餚,味道偏重,愛吃燒烤類食品;匈牙利族人很吃辣;穆斯林人不吃豬肉,生活在亞得里亞海岸的黑山族人,海邊雖然盛產海參,但從不吃海參。

國內各地的各族人民至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著自古流傳下來的喪葬習俗,人死後要由親屬洗身、換衣入殮,死者要穿戴盛裝,頭戴禮帽。一般男子要穿著新郎的服裝,女子要穿上結婚時禮服下葬。死者去世二十四小時後,才能宣佈下葬時間,下葬前要有人守靈。按習俗要將死者手腳捆住,以防死者把其他人的靈魂帶走。在死者眼瞼上放上錢幣或小塊玻璃,並在死者手裡、口裡、衣服裡放上靈錢,以備他到另一世界去用。

對死者的哀悼也有不同的方式,有的地方將衣服反穿,以免露出衣服上的紅顏色或金錢織的花紋,帽子上纏黑緞帶;有的地方男子有一般時間不能戴帽子,在四十天之內不能刮臉剃頭,婦女們戴黑紗。大部分地區在哀悼期間穿戴黑色衣帽,少數地區仍沿用古代南斯拉夫民族的習俗,穿戴白色衣帽。

參加送葬的人在送葬途中不能回首,據說如果回頭就會自己或親屬短命。下葬前要把死者捆住的手腳鬆開,下葬後人們向棺木撒土,同時還要撒上一些錢幣、酒、香煙和糧食。據說,這樣可以使死者在另一個世界豐衣足食,並贖回在人世間所犯下的罪惡。參加葬禮的人不能把眼淚掉在棺木上,因為這樣會使死者感到沉重。對於男性死者,從守靈到安葬,都有婦女為他哭墳,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古代哭墳的曲調。

如果死者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則要盡快下葬,並且不必向榕木撒糧食,因為孩子被認為是無罪的,所以死後很快會變成小天使升入天堂。沒受過洗禮的孩子不能安葬在公墓內,一般埋在果樹旁邊,下葬時母親要推動一下棺木,意思是前進一步,願母親再生一個孩子以代替這個死去的孩子。

如果死者是正準備結婚的青年男子,那麼葬禮會被當成婚禮來操辦,使葬帶有幾分歡樂的氣氛。自殺的人不能安葬在教堂的墓地內,只能安葬在鄉村墓地附近的地方。由於受古代雙重安葬習俗的影響,在塞爾維亞東北部地區,在死者入葬四十天後,要將墓地挖開,把死者的骨頭包起,送到教堂放置四十天,然後送到墓地,再次安葬。盡管這種做法受到政府的禁止,但一些山區至今仍未改變這種傳統的習俗。

這個國家也有一些傳統的節日,最熱鬧的是聖誕節,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都要慶祝一番,而且慶祝活動延續很長時間,東正教慶祝約四十天。天主教要慶祝四個星期,從每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起到十二月二十五日聖誕節清晨結束。天主教和東正教還要慶祝復活節,慶祝活動也要持續四十天。人們在復活節的這一天,要把農田、房屋和擠奶房用榛木柵欄圍起來,以期庄稼豐收。每年的五月十四日是聖葉列米亞節,這一天人們從清晨起就膏著鐘,口中念道:「葉列米亞去田間,所有的蛇去大海。」據說這種儀式可以保證國家和居民不受惡勢力的侵害。

擁有精悍的正規軍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成立後,對原南斯拉夫人民軍進行了改組。憲法規定,總統是三軍最高統帥,並任國防最高委員會主席。

實行義務兵役制,每個十八歲以上的健康男子都要服一年的兵役,女青年可以自願參軍,兵役期為六個月。服憲兵役的士兵直到五十五歲為止,都是服預備兵役的年限,一旦戰爭爆發,都要上前線作戰,違反者會受到軍事法庭的嚴勵處罰。這個國家在軍火的生產方面有大量的投資,現在已經可以生產超音速戰鬥機、大炮、迷你型袖珍潛艇、坦克、可攜帶反坦克飛彈的裝甲車、火箭發射筒、武裝直升機、機槍及其他軍事裝備,並且有一部分銷往國外,換取外匯。

三軍總兵力共約十三萬五千人、裝備精良,士氣高昂,訓練有素,戰鬥力較為強盛。其中陸軍兵力約十萬人,共編組成八個戰鬥師,其中有三個裝甲師,每個師各擁有一百二十輛各型坦克;另外有幾個騎兵師和傘兵師。步兵師擁有重裝備和現代化的通訊設備,機動性強,並有地對地飛彈、防空飛彈和武裝直升機等。

海軍兵力約六千人,擁有各型艦艇約七十五艘,總噸位共約六萬噸。其中大多數是小噸位的作戰艦艇,主要有三艘驅逐艦、七艘潛艇、五十艘魚雷艇、七艘飛彈炮艇、二十五艘掃雷艇,另外還有一些登陸艇、運輸艦和油船等輔助艦艇。此外,南斯拉夫的海軍還擁有一旅精銳的海軍陸戰隊。

空軍官兵員額共約兩萬九千多人,擁有各型作戰飛機約二百七十架,採用美制、英制和本國生產的高性能戰術性作戰飛機,沒有配備戰略空軍。 此外,國內還有四十萬預備役軍人。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