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載金城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億載金城位於台南市安平區金城里光州路3號。遊客前往參觀,自行開車可從永康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公園路,走民族路經圓環,由安平路走左邊岔過安億橋後,左轉可達。如搭乘公車,由台南市火車站搭2、7、12、20路公車在西門站下車,轉搭15路公車到妙壽里站下車,徒步過運河橋就到。

這是安平的第二大古蹟,又稱二鯤鯓砲台,俗稱大砲台,為一級古蹟。其創建原因是始於著名的牡丹社事件:清同治十年(1871年),琉球籍漁民69人漂流到台灣南部今日恆春附近,其中54人被牡丹社原住民殺害,居心叵測的日本人便藉口琉璃是它的保護國,乃以剿番名義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兵進犯台灣。清廷乃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前往台灣加強防務,他委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利用安平地區的險要地勢,以熱蘭遮城的石材和洋式紅磚建造這座法國式的城堡,作為防守海口阻擊日軍進犯的建築;這座清末自強運動下的西化砲台,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竣工。

整座城樓呈四方形,四隅有方形稜堡式的大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凹入,凸出的稜堡安放火力強大的阿姆斯壯大砲作為遠攻之用;凹入的牆面安排洋槍隊,以防近撲。後來又應實際需要,改為向海的一面設置5門大砲,其餘各面安放20磅和40磅小砲各4門,各派砲兵272人搭配洋槍隊駐守,城外又引海水為護城壕。

在大砲台還沒有完全建成時,牡丹社事件已在清廷和日本政府的議和中結案,大砲台當時雖未派上用途,但卻使台灣的軍事海防向前跨進了一大步,直到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戰役中才派上用場。威力無窮的大砲台發揮功能,遏阻了法國軍艦的侵犯。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的前夕,劉永福據守安平海口,大砲台曾經發射兩砲,擊中來犯的日本艦隻,發揮了海岸防衛的功能。

現在這座城堡,城門呈拱形,有橋可通,城垣和塹還相當完整,城中央有操練場,外題「億載金城」,內題「萬流砥柱」,皆係沈氏手筆,雄渾有力。城門右邊的紀念碑上,記載著億載金城的建築歷史。城內有沈葆楨銅像,供後人憑弔、題詠。民國64年大事整修,始成今貌。現在台南市政府已整合周邊景觀,設置了億載金城公園,活化了古蹟周邊的環境。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