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古巴

目錄

原係西班牙的殖民地

古巴(Cuba)的歷史充滿了神祕的色彩,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曾先後被斯巴納族和阿拉華克族的印第安人先後聚居。1492年10月27日哥倫 布(Columbus)在第一次美洲航海中首先發現,當時迎接他的是大約5萬名西沃內族(Ciboney)、瓜納哈塔貝族(Guanahatabey),以及阿魯亞克族(Aruaks)又稱爲泰諾族(Tainos)的美洲印第安人,哥倫布當時在航海日記上寫著:「到目前爲止,這裡是人類所發現最美麗的地方」。在這裡歐洲人第一次認識了菸葉、玉米和馬鈴薯,因爲這些農產品是印第安農民主要的維生物資。西班牙人剝奪了印 第安人財產,爲盡快使他們改信基督教,採用虐待、奴役和殺戮的方式,於是引爆了印第安原住民的抗暴行動,抗爭領袖之一的阿圖伊酋長是古巴早期游擊戰的首領,他在三個月內使巴拉科阿(Baracoa)的西班牙人膽戰心驚,但最後被俘活活燒死,他的部下也遭到屠殺。印第安人繼續被奴役,加上被西班牙人傳入的歐洲疾病肆虐,後來幾乎完全滅種。

1511年,西班牙統治者、哥倫布之子迪戈•維拉奎斯(Diego Velazguez),率領300名西班牙士兵和非洲奴隸在古巴島東北岸巴拉科阿建立居留地,從此古巴淪爲西班牙的殖民地,成爲西班牙船隻在西半球的最主要停泊地。1513年,又從西非引進黑奴,以補勞工之不足。5年之內,西班牙人在這裡從東向西建立了聖地牙哥、巴亞莫、普林西比港、卡馬圭、聖斯普里圖斯、千里達和聖克里斯多福一德哈瓦那等7座重要城市,各設有市政會,負責立法、行政和貿易等事務;1518 年成立了巴拉科阿主教區。

殖民時代初期,古巴成爲西班牙征服尤卡坦、佛羅里達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基地。西班牙殖民者尋找金礦,建立了委託監護制度,在整個過程中不斷奴役 和殺害,使本來已所剩不多的印地安人逐漸滅種,到了1521年只剩下不到5000名的土著。1522年,第一艘滿載非洲黑奴的船隻航抵古巴,哈瓦那成爲歐洲各國爭霸拉丁美洲的進出門戶。自從 1524年起,黑奴反抗事件此起彼落。 1533年,在索瓦博礦區爆發 第一次重大的黑奴起義事件。

1538年後,奴隸加入法國海盜行列,並試圖佔據哈瓦那,爲此西班牙人加固哈瓦那城。不久後,哈瓦那成了加勒比地區的中心,是往來船隻必不可少的良好 停泊港。自1540年至16世紀末、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許多黃金、白銀和寶石,都經由哈瓦那運往西班牙,這是一條危險的航路,除了經常有暴風雨外,還有許多海盜,許多船隻在出航之前就被海盜竊奪一空,數不清載運財寶的大帆船被龍捲風摧毀,撞碎在岩石上,永遠安息在加勒比海底。

1607年,哈瓦那成爲古巴的首都,約有2萬多人口。在整個 17世紀中,自然災害,加上英、 法、荷蘭三國海盜常來騷擾,使古巴人過著艱苦的生活。1760年 ,西班牙殖民者從非洲買來3萬名黑奴,在菸葉田上做苦工,也發展了甘蔗種植業。

1762年,西班牙和英國發生戰爭,一支強大的英國艦隊圍困哈瓦那,爲阻斷英國人的進港通道,西班牙自行鑿沉兩艘戰艦,從而犯下致命的錯誤,經過2個 月的抵抗後終於投降。1763年英國爲了交換北美的佛羅里達,才與西班牙在巴黎簽訂和約,將古巴歸還給西班牙。19世紀,約有60萬名黑奴被販賣到古巴,從此古巴的種植業更加發展迅速。

當北美的英國殖民地宣告獨立成美國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的平等思想也在拉丁美洲傳播開來 。1791年,海地50萬名黑奴群起抗暴,其頭子杜桑•盧維杜爾號召黑奴支持法國共和政府,因爲在1794年廢除奴隸制之前,法國曾給予有色人種平等權利。1795 年,西班牙將海地西部讓給法國,杜桑•盧維杜爾卻希望成立一個黑人共和國,因此和法國人也發生衝突,但對拿破崙派來的遠征軍卻不得不屈服。

海地事件使一些白人帶著30萬黑奴逃亡至古巴,主要聚居在聖地牙哥,他們帶來經驗和技能,不但奠定咖啡種植業基礎,也使古巴糖的產量飆升,年出口量 高達1.7萬噸。黑奴在極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從事繁重勞動,整天用 鐮刀收割甘蔗,夜晚被關在擠滿 了人的屋子裡,所有的反抗行爲都受到殘酷的鎭壓,但仍有些黑奴成功地逃入山林。古巴黑奴與他們在北美的兄弟有所不同,古巴黑奴還享有一點權利,可以結婚,並有微薄的財產,有權出賣一小部分農作物,可以用錢贖身重獲自由。在這段時間內,古巴並由設在澳門和香港的中介公司,以學徒合同形式從中國引進勞工,合同期長達8年,每月工資只有4披索,在13萬名華工中有1.5萬名在穿越大洋時或稍後死去,大部分人在結束合同後,便在古巴定居下來靠做小買賣維生。

古巴境內的白人分爲土生和歐洲派兩種,而製糖業的發展也加深了古巴與宗主國西班牙之間的矛盾。1830年古巴人民曾經爆發過革命運動,雖然沒有成功, 但已給古巴群眾留下深刻印象。一般古巴人仍對王權忠心耿耿,儘管他們對政府批評不斷,種植園主們實際上拒絕支持反抗者,他們希望保持奴隸制度避免騷亂。不過,隨著經濟發展,古巴出生的西班牙後裔克雷奧爾人與西班牙人之間的分裂卻越來越嚴重;而曾經得到西班牙人幫助獲得獨立的美國,則認爲古巴受西班牙托管,對美國的利益會更好。

1866年10月,古巴自由派人士組成代表團前往西班牙,請求王室減徵古巴的賦稅,遭到拒絕,因此激起古巴人民的憤怒。同月10日,古巴人民爲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當局在境內徵兵增稅,在土生白人富有的種植園主塞史培德斯(Carlos Manuel de Cespedes) 的領導下,在他位於曼薩尼約南部巴亞莫甘蔗種植園舉行起義,宣布解放黑奴,號召愛國者起來反抗西班牙的桎梏,這是第一次古巴獨立「十年戰爭」開端。

古巴人民前撲後繼,愈戰愈勇,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使西班牙殖民軍傷亡達14萬人,消耗戰費達7億披索之多;而美國也暗中援助古巴人民,陸續將船隻、武器和志願軍運往古巴,使古巴終於在1869年4月10日宣告獨立,成立瓜伊馬羅共和國,塞史培德斯被革命政府選爲總統,並頒布憲法,確定人民信仰自由,廢除黑奴制度。

革命戰爭持續6年,還是無法將西班牙勢力徹底根除,而塞史培德斯只得到少部分的農民支持。1874年,塞史培德斯被人出賣而遭到謀殺,一些不甘屈服者仍將戰爭延續下去。1876年西班牙派遣馬丁內斯•坎波斯(Arsenio Martinez Campos)將軍前往鎭壓古巴革命,起義軍團缺乏組織和外援,在犧牲20萬名生命的代價後,於1878年2月同意停戰,簽訂桑洪條約(Pact of Zanjdn),西班牙許諾改革古巴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並實行大赦,但是沒有履行諾言,起義軍有不少幹部被捕。

當時古巴愛國者中最突出的是何塞•馬蒂(Jose Marti),他是古巴的詩人、作家和愛國主義者,1853年1月28日出生在古巴的一個貧困家庭裡,但卻受過完整的教育。在哈瓦那接受教育時,16歲創辦「自由祖國」(La Patria Libre)報紙,因同情古巴愛國主義分子被判6個月苦役,經過半年帶腳繚作苦工後,被轉送到松樹島監獄,然後關押在西班牙集中營裡,直到1871年被放逐到西班牙。他在西班牙繼續求學,並取得法學士的學位。

1881年到委內瑞拉,創辦「委內瑞拉雜誌」(Revista Venezol-ana)。在國外流亡期間,他一直寫作和發表報刊文章、詩歌和散文,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民族報」(La Naci6n)上寫專欄,使他名揚拉丁美洲。他的詩歌「自由的詩」(Versos Libres)寫於1878〜1882年間,以自由爲主題,顯示對自由之深刻感受和獨創的詩意境界。大部分評論家認爲,他的散文是他對西班牙美洲文學的最大貢獻,幫助西班牙散文進步革新,促使美洲國家之間互相了解。在散文「愛默生」(1882年)、惠特曼(1887年)、「我們的美洲」(1881年)和「玻利瓦爾」(Bolivar 1893年)中,他自認是美洲公民。一般說來,他對演說、寫作和撰寫小冊子等方面很有才華,他的目標是保持流亡者與古巴革命力量之間的溝通渠道。爲實現這一目標,他在流亡美國的古巴工人中建立基金,讓他們每人捐出工資的10%來贊助革命軍購買武器和彈藥。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流亡中度過,當他流亡到法國時,一心所想的是國家的獨立和古巴經濟的振興,並且不讓美國染指古巴。

1879年8月,古巴革命者卡利斯托•加西亞(Calixto Garcia)發動第二次起義,但在1880年秋天被優勢的西班牙殖民軍鎭壓下去。1892年獨立鬥爭之火重新在古巴燃起,馬蒂和多明尼加將軍馬克西姆•戈麥斯一起返回古巴,在聖地牙哥附近的梅霍拉那與塞史培德斯的同伴馬塞奧將軍會合。1894年,西班牙取消古巴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協定,美、古兩國關係走向下坡。1895年,由於強行增稅和實行貿易限制,經濟上陷於貧困的古巴人民,在詩人何塞•馬蒂的鼓舞下,以及在戈麥斯(Mdximo GcSmez)和馬塞奥(Antonio Maceo)的領導下,運用熟練的游擊戰術,控制了古巴東部地區,但不幸何塞•馬蒂於同年5月19日,在多斯里奧斯附近的一次小規模戰鬥中被俘成仁,享年43歲。同年9月13日,革命軍宣布成立古巴共和國,並派馬塞奧繼續攻打古巴西部各省,西班牙殖民軍11萬人死亡。1896年1月,起義軍已經控制全古巴大部分地區,被稱爲「古銅色巨人J的馬塞奧將軍,在古巴從東打到西,身歷900多次戰役,最後在聖佩德羅戰役中陣亡,他的4個兄弟也一起壯烈犧牲。

西班牙不甘讓古巴獨立,同年捲土重來,並派以「屠夫」聞名的維萊•尼古拉烏(Valeriano Weylery Nicolau)將軍接替原來的德坎波斯將軍。尼古拉烏爲防止革命軍從農村獲得情報、兵員和給養,制定野蠻的「重新集合」計劃,強迫成千上萬古巴人遷入城鎭集中營,數以萬計的古巴人因病、餓而死。1897年西班牙召回尼古拉烏,撤銷集中營,勾結革命軍中少數敗類,倡導在西班牙統治下的自治,但被大多數古巴人堅決反對,因而西班牙殖民軍和古巴人民革命軍的戰爭呈膠著狀態,古巴人民在這一年的戰爭中曾導致20萬平民死亡,仍無法把西班牙軍隊趕出境,西班牙殖民軍也沒有辦法鎭壓革命勢力,但古巴人民已逐步贏得勝利。

後由美國取代

美國對黑人共和國一直抱持疑慮,在古巴所發生的革命戰爭期中,美國人的眼睛一直盯著古巴考量對自己的戰略和經濟利益的影響。1898年哈瓦那發生爆動,美國於同年4月24日派遣緬因號軍艦前往護僑,結果在哈瓦那港口被岸砲擊毀,206名美國海軍官兵死亡,美國指責西班牙人策劃這次事件,乃在次日對西班牙宣戰,從而爆發美、西戰爭,在古巴的西班牙艦隊被美國海軍摧毀。古巴境內的西班牙軍隊應付革命軍已感到疲於奔命,再加上前來增援的軍艦,也屢被美國艦隊所敗,美國艦隊並對聖地牙哥港進行封鎖,美國陸軍也登陸作戰,並獲得古巴人民革命軍的聲援,戰鬥激烈,500名美軍陣亡,數千名士兵死於瘧疾和黃熱病,古巴人有1/10死亡。

美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分別佔領古巴和波多黎各及亞洲的菲律賓,西班牙殖民軍在束手無策的情形下,終於在同年7月17日屈膝求和,同年12月10日與美國在巴黎簽訂和約。當美國國旗在聖地牙哥城升起時,曾站在美國一邊作戰的古巴人民革命軍卻被拒於城外,古巴的統治權被交給美國,古巴人民革命軍被解散、將領也失去了軍銜,而美國的羅斯福(Roosevelt)總統,卻還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1899年1月1日,古巴獲得在美軍佔領下的獨立。1901年,古巴的憲法在華盛頓被重新制定,美國將「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強加給古巴,使美國享有干預古巴內政的權利,並在關塔那摩建立海軍軍事基地。爲控制古巴的經濟,美國商人蜂擁而至,收購土地、糖廠和菸廠,把持古巴重要的工商企業。於是惹怒了古巴人和一些有正義感的美國人,在古巴人民要求立即獨立的壓力下,美國決定先讓古巴人自治,並允許將古巴革命軍藍白條、紅三角、帶有一顆白星的軍旗,當作古巴的國旗。

獨立後獨裁者當道

1902年5月20日,美軍撤出古巴,古巴共和國在美國同意下宣告誕生,由埃斯特拉達•帕爾瑪(Torres Estrada Palma)出任古巴共和國第一任總統,10億美元立即由美國投到古巴,使娛樂場所在古巴遍地開花,哈瓦那成爲拉丁美洲遊樂、色情和腐敗的首都,但古巴人民生活並沒有獲得改善。1903年2月美、古簽訂「互惠條約」,古巴同意將關塔那摩港永久租借給美國爲海軍基地。

1906年8月中旬,帕爾瑪總統任期屆滿企圖連任,反對派不滿,比那爾德里奥省的自由派在福斯蒂諾格拉將軍的率領下率先興兵起義,哈瓦那和拉斯圖納斯省的自由派隨之響應。政府宣布對反抗者取消憲法保障,並派出3500名鄉村警察鎭壓各地的反抗者。同年9月初,自由派反抗勢力日益壯大,保守派政府處於不利地位,尤其是在首都哈瓦那,政府的處境更是非常困難。同月10日和12日,帕爾瑪政府先後兩次派司法部長奥法利爾,向美國駐哈瓦那領事弗蘭克斯坦哈特求援,請求美國出兵干預。

早就對古巴垂涎三尺的美國政府認爲時期已到,趁機以維護秩序爲藉口,於同月18日由羅斯福總統派陸軍部長威廉•塔虎脫和副國務卿羅伯•特培根,乘坐斯莫尼斯號軍艦在哈瓦那登陸,「調停」古巴內戰;隨後又派7艘軍艦載著荷槍實彈的士兵登陸古巴,古巴保守派政府辭職。同月29日,美國陸軍部長塔虎脫就任古巴最高執政官,重組軍事政府,獨攬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從此,古巴開始了美國第二次軍事佔領期,儘管在形式上還保留 著古巴的憲法、國旗和國歌,實 際上古巴已名存實亡。

美軍第二次佔領古巴後,管理混亂,政治腐敗,美國商人利用投資、貸款、簽訂合同等手段,不但控制古巴的農、礦業,同時也掌握了交通運輸、進出口貿易和銀行業,使這個島國的經濟日益依賴美國並向畸形發展。

美國的軍事佔領激起古巴人民的強烈不滿,1907年2月全國捲菸工人舉行大罷工,要求美資捲菸廠用美元支付工資,罷工持續5個月之久。到了年底,鐵路工人在卡洛斯洛韋拉的領導下,也舉行全國性大罷工,要求增加工資和實行8小時工作制。

1908年8月,美國同意撤出古巴,安排古巴重新舉行大選,自由派領袖戈麥斯在大選中獲勝,於1909年1月28日宣誓就職古巴總統。美軍撤離古巴,從而結束了美國對古巴的武裝干涉。此後歷屆古巴政府多實行親美的獨裁統治。接著,古巴又陷入一連串的叛亂事件中。

古巴政局一直不得安寧,獨裁者接連當權,社會動蕩不安,政治更是難以走上軌道。1925年5月20日馬査多(Machados)就任古巴總統,也實行獨裁統治,採取鐵腕政策,使用暗殺手段對待異己分子。在他執政期間,美國壟斷資本控制了古巴的製糖業、礦業、銀行、通信和交通運輸等行業,共計投資15億美元,並促使古巴向美國借款1.45億美元。

到了1933年初,由於全球性經濟衰退的影響,古巴經濟也開始凋敝,國庫空虛,公務員領不到薪水,補助金停發,農村難民湧向城市,民怨沸騰,反對黨及各界人士聯合起來反對馬査多政府,使他陷入四面楚歌聲中,美國雖曾派人調停,但也無濟於事。同年8月7日,大罷工使全國癱瘓。同月11日陸軍宣布起義,第一砲兵營佔領了總參謀部,要求馬査多立即辭職,海、空軍也相繼響應。次日在一片反對聲中,馬査多帶著家屬和親信乘飛機逃亡巴哈馬首府拿騷,從而結束8年多的馬查多獨裁統治時代。

1933年9月,陸軍上士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發動「士官起義」的軍事政變,篡奪了政權,推翻史塔德斯所領導的臨時政府,後來在美國的允許下自升爲將軍,在古巴擴張勢力,1940年成爲古巴總統,使古巴又出現一個大獨裁者,但他極力擴大教育規模,大興公共工程,促進了古巴的經濟增長,個人也大發橫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古巴也於1941年12月對納粹德國宣戰,海戰中曾損失3艘軍艦,犧牲數十名海軍士兵。由於他的歛財及實行軍事獨裁,遭到國人強烈反對,四年任滿後下台,將任內不法所得的鉅額資金在佛羅里達進行投資,富裕的旅居國外。

1945年10月24日,古巴加入聯合國爲創始會員國。1952年 3月10日,巴蒂斯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普里奧的合法政府,奪取政權,再度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引起人民的強烈反感。

卡斯楚乘機打下江山

1953年,年輕的律師菲德爾•卡斯楚開始組織革命團體,於同年7月26日率領125名敢死隊,其中有2名女性,浩浩蕩蕩地從東方省的基地出發,攻打位於聖地牙哥蒙卡達(Moncada)巴亞莫兵營,這是重要的軍火庫,因離首都哈瓦那較遠,平時只有1000名左右駐軍,防守不嚴。敢死隊絕大多數是工人、農民和店員,還有少數知識分子,他們擁有一挺機槍、3支美製新式步槍、6支舊式步槍和一批獵槍。

這天是聖地牙哥的狂歡節,政府軍大部分官兵要去參加群眾的跳舞狂歡活動。一大清早,這批化妝成政府軍的起義者,分乘26輛汽車,從錫沃郊區直奔聖地牙哥市區,卡斯楚乘第二輛汽車,他的弟弟勞爾•卡斯楚乘最後一輛汽車。到達兵營後,起義者從車上跳下來,門崗被繳械,但由於司機的迷路,部分起義者沒有及時跟上,以致進攻受阻。戰鬥持續一個小時左右,因眾寡懸殊,被迫撤退。這次戰鬥政府軍有19名陣亡,但起義軍也死亡2人,重傷I人,被俘80人,卡斯楚兄弟逃到山區仍被抓獲,不過,抓他的中尉軍官卻將他送進一座平民監獄,從而免被立即殺害。後來幸而得到教會的援救,僅判15年徒刑,弟弟勞爾也被判刑13年,雙雙被禁錮在松樹島,但只坐了7個月的監牢,因政府宣布大赦幸運地獲得赦免。

1954年,巴蒂斯塔又以唯一候選人的姿態連選連任古巴總統,在任期內對外標榜反共親美政策,以爭取美國的支持;對內則實施野蠻的獨裁統治,控制大學、報刊和國會,停止人民的憲法保障,取消工人罷工的權利,政府官員貪污腐化,利用物價高漲大量謀取私利,掌控軍隊和警察的武力來維護他的政權,將軍隊和警察加以改組,安排心腹爲各重要部門主管,也爲軍警加薪晉級並提供新式武器。

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統治下,古巴人民自由的權利都被剝奪,稍有反抗便遭到無情的鎭壓,並且嚴禁人民集會結社,甚至三、五個人在街上同行也要受到警察盤査。警察發現可疑的人會立即逮捕,嚴刑烤打,因此有成千上萬的古巴人民慘死在警察的屠刀下,使古巴變成人間地獄。

1955年卡斯楚等人獲釋出獄,於同年7月19日在哈瓦那召集朋友和支持者,秘密組織「7•26運動」,大多數成員是青年知識分子,少數工人、農民和自由職業者。他指派帕斯爲國內「7•26運動」的領導人,自己前往墨西哥組建游擊隊,爲古巴的再次革命作準備,到處謅措經費,搜購武器,將一批古巴流亡墨西哥的青年組織起來秘密訓練,準備回到古巴繼續進行武裝抗爭。

1956年4月底,墨西哥瞥察在古巴政府幫助下,發現卡斯楚秘密訓練基地。同年6月24日,墨西哥警察以準備襲擊另一個國家的罪名逮捕了卡斯楚等21人,限令他們在3個月內離境。卡斯楚在墨西哥獲釋後,於同年8月底泅渡格蘭德河,在美墨邊境得到新被放逐的古巴總統普里奥的資助。同年11月24日,卡斯楚用買來定額載客10人的私人遊艇格拉瑪號,擠載著82名黨羽離開墨西哥向古巴進發。他們中有20人曾參加過攻打巴亞莫兵營的戰鬥,另外有4名外國人,其中一名是阿根廷籍醫生格瓦拉(Guevara)。遊艇上備有2門反坦克砲、3挺輕機槍、452挺手提機槍、55支步槍,所有人員分爲3個支隊,由勞爾•胡安阿爾梅達和阿瑟史密斯三人指揮,而由格瓦拉負責救護受傷人員。結果在海上因航向錯誤而航行了7天,於次月2日才抵達古巴東方省南部海岸的科羅拉多斯海灘靠岸。又因船擱淺,他們不得不放棄一部分物資,並立即遭到巴蒂斯塔第一團精銳部隊的圍剿,大多數黨羽被擊斃,只剩下卡斯楚和11名同伴死裡逃生,成爲後來革命的核心。

他們從海灘經過26天的逃亡後,穿過尼克羅附近的甘蔗園逃往馬埃斯特納山區打游擊,在山上建立兵工廠、製鞋廠、雪茄菸廠、屠宰場、學校和醫院,作長期游擊戰的打算,與「7•26運動」取得聯繫,其中有一位叫做維爾瑪•埃斯潘的女游擊隊員,後來成爲勞爾•卡斯楚的妻子、古巴婦女聯盟的主席。游擊隊員人數已達數千,他們雖然衣不蔽體、訓練也不足,士氣卻非常高昂。卡斯楚就以這個山區作基地招兵買馬,喊出自由民主口號,和古巴共產黨合作進行反政府鬥爭,並伺機攻擊政府軍,摧毀橋樑、鐡軌,時有斬獲,且經由切•格瓦拉所建立的雷維爾德電台對外發布革命軍的新聞。

1957年2月15日,紐約時報記者馬修斯來到山區採訪卡斯楚,使卡斯楚知名度大增。巴蒂斯塔委派巴雷拉佩雷斯少校爲圍剿游擊隊總指揮,率兵1430人封鎖山區進攻游擊隊,企圖困死游擊隊,但沒有成功。同年3月6日,「7•26運動」成員豪爾赫索圖斯衝破政府軍的封鎖,帶領50名起義者進入山區,加入游擊隊。

同月13日,以何瑟安東尼奥•埃利維里亞爲首的革命指導委員會,聯合其他革命組織準備對古巴總統府發動攻擊,有89人參加這次行動,第一批50人由古鐵雷斯指揮,第二批26人由伊格納亞奧領導,企圖佔領總統府擊斃巴蒂斯塔,推翻獨裁政府;埃切維里亞則帶領12人攻打哈瓦那電台。他們分乘3輛汽車行動,但巴蒂斯塔在電話竊聽中已洞悉革命軍的計劃,早已設下埋伏。

當日下午3時,古鐵雷斯帶領3人首先乘車來到總統府前,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就衝入總統府內,但當後續人馬趕到時,總統府周圍卻出現大批政府軍,形成包圍態勢,總指揮古鐵雷斯和大部分革命青年在撤退中陣亡,埃切維里亞攻下哈瓦那電台後,在撤退時也中彈犧牲。這次武裝起義的失敗,共犧牲35名同志。

事後巴蒂斯塔爲肅清反政府力量,示意國會通過停止憲法對人民自由保障45天,實行嚴密的新聞封鎖,以便搜補卡斯楚黨羽和共產黨徒。巴蒂斯塔將預定在同年6月1日的古巴大選延期到11月3日舉行,同時還支持前古巴內閣總理阿格諾,作爲親政府黨派的聯合候選人而獲選,結果招到國人的失望和極度不滿。

卡斯楚經過一段時間的武裝抗爭,形成一股以農民、工人、青年和非白人爲基礎的反對勢力。他還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援助,國際共產黨也在暗中給予支持,形勢大爲好轉,他眼見有機可乘,就聯合各反政府黨派,煽動部分民眾,和共產黨一起發動武裝奪權,以200支挺步機槍,對抗1萬多名政府軍。

1958年5月24日,政府軍動用17個營兵力向馬埃斯特納山區發動大圍剿,每營約有1000名兵力,配備有坦克和輕重現代化武器,還有海、空軍和鄉村警備隊配合作戰,並由兩名將軍指揮,企圖以強大兵力一舉消滅游擊隊。但因士氣低落,又不習慣山區作戰,卡斯楚抓住機會包圍政府軍先頭部隊的第11營,經過3天3夜激戰,政府軍營長受傷,大部分官兵投降。游擊隊很快粉碎了政府軍的圍剿,並繳獲大批武器,計有1輛坦克、12門迫擊砲、2座反坦克火箭筒、212挺機槍、21挺手提機槍和142支步槍。

同年8月,圍困馬埃斯特納山區的部隊被完全擊潰,官兵不戰而降,卡斯楚就乘勝追擊,將游擊隊指揮部遷至拉布拉他河沿岸地帶,展開反攻行動。8月底格瓦拉率部向西挺前,10月中旬攻抵拉斯圖納斯省南部。同年11月,游擊隊在當地展開土地改革運動,把大莊園土地無償分給貧苦人民,蠃得農民的支持。同年12月18日攻克拉斯圖納斯省重鎭福曼托,佔領聖克拉納大學。

同年12月17日,鑒於古巴政府軍已無力對付卡斯楚游擊隊,美國駐古巴大使史密斯會見巴蒂斯塔,建議他辭職。巴蒂斯塔眼見大勢已去,就決心逃離古巴,將眷屬和政府中親信的重要人員遣往美國,同時將政權交付給古巴最高法院年齡最長的皮德拉法官,以及由康迪羅少將所領導的軍人執政團。1959年1月1日凌晨3時,巴蒂斯塔偕同40名親信,攜帶3億美元的鉅款,搭機逃離古巴,飛往多明尼加共和國躲避風頭,後又飛往西班牙定居。

由於巴蒂斯塔流亡國外失去領導中心,政府軍群龍無首,士氣一蹶不振,卡斯楚的革命軍節節獲勝,政府軍紛紛繳械投降。首都哈瓦那已成一座空城,政府警察也都逃亡或躲避,由「7•26運動」的革命指導委員會成員穿著制服上街維持秩序。到了晚上,格瓦拉率領的游擊隊浩浩蕩蕩開抵哈瓦那,接管卡瓦尼亞兵營,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則率領700名部隊也進入哥倫比亞兵營,接管巴爾金上校的指揮權,喬蒙也代表革命指導委員會接管總統府。起義軍可說是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哈瓦那,其他各地的「7•26運動」地方武裝也接管城市的行政大樓、警察局、廣播電台、電話局和兵營等地,實際上卡斯楚已佔領古巴全境。 1月2日卡斯楚在哈瓦那成立臨時政府,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任命前聖地牙哥法官烏魯提亞爲臨時總統,卡斯楚自任三軍總司令。同月6日正式開始組閣,卡斯楚將兵權交給胞弟勞爾少校掌管,自己出任內閣總理,成爲實際古巴發號司令的人物,並積極與蘇聯發展外交關係。

沒收地主及美國人財產

1959年5月17日,古巴新政府頒布「土地改革法」,廢除大農莊,每個自然人或法人不得擁有超過30卡瓦耶里亞面積的地產,每卡瓦耶里亞等於13.43公頃,用於種植甘蔗、水稻、畜牧和有正常收益的土地可以高於此限,但是最尚也不得超過100卡瓦耶里亞,超出的部分由國家徵收,發給4.5%爲期20年的債券作爲補償。每個農民擁有土地的最低標準爲2卡瓦耶里亞,不足者可以補足;並禁止外國人在古巴擁有土地。政府在被沒收的土地上興建國營農場、農業合作社和甘蔗合作社,面積佔全國可耕地42%,有25萬多名農民。

1960年舂,古巴臨時總統烏魯提亞因感於自己實際上不過是卡斯楚的傀儡;又鑒於卡斯楚的親共作風與當時的革命初衷大有出入,乃憤而辭職。卡斯楚改派多爾蒂科斯(Dorticos)繼任總統,自己仍然掌握著古巴的實際大權。這時,許多反對卡斯楚的人紛紛離開古巴,大部分跑到美國定居;美國曾表示支持卡斯楚政府,但卡斯楚並不接受,美古兩國關係從此迅速惡化。同年8月6日,卡斯楚把美國在古巴的企業收歸國有,而且不給補償,美國也將過去古巴留在美國境內58億美元的資產也加以扣押,艾森豪總統下令對古巴實施經濟封鎖。

1961年1月3日美國與古巴斷絕外交關係。因爲自從卡斯楚在古巴掌權後,就成爲古巴史無前例的民主獨裁者,在他個人專制統治下的古巴,由許多共黨分子高踞要津,農業、畜牧和工藝等,都在卡斯楚政權的控制下,他規定有勞工糾紛時,政府得視情況可以接掌該工商企業,故許多工商企業被沒收。

卡斯楚自命是古巴自由的象徵,且毫無忌憚地抨擊拉丁美洲和外國的獨裁制度,攻擊美國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要古巴人民對他唯命是從,推崇他是古巴人民的領袖。現在古巴人民雖然可以在公共場所自由談論,但是話題如果涉及抨擊政府的措施,就會惹禍上身。古巴的各地監獄中,已拘押著數以萬計的政治犯,並且繼續開設軍事法庭,以迫害反對他的人民。

爲了進一步控制古巴人民,卡斯楚下令實行共產黨式的土地改革,並徵收美國人在古巴的所有企業,此舉不但損害美、古兩國間的傳統友誼,與強鄰樹敵;也間接影響到古巴本身的經濟安定與發展,使國內失業人數有增無減,並和許多美國人結下不解之仇,有財產在古巴的人都希望卡斯楚政權早日垮台,才能保住自己的利益,因此這些美國人以私人資格用金錢、糧食、武器和軍火等資助古巴反卡斯楚人士,有些甚至用私人飛機支援古巴反卡斯楚勢力作戰,因此使美、古關係更加惡劣,卡斯楚乃在國內掀起強烈反美運動,使古巴變成國際共黨在加勒比海的基地。

在這一段時期中有錢的古巴人,能走的全走了,他們離開古巴後大多數聚居在美國邁阿密郊區,過著富裕的生活。有趣的是有一個有錢的古巴人出走美國後不久,駕駛一架直昇機回古巴在公路上救走妻兒,並且再回來救別人;這故事一再被傳頌著,他被古巴人視爲心目中的英雄。

1994年,古巴人掀起逃亡浪潮,好幾十萬古巴人冒著生命危險,購買大量可以出海的海上交通工具,如破舊船隻和木筏等,從海上逃亡美國,多被美國査獲後再送回古巴,但有很多人死在逃亡途中,永遠也回不來了。

豬灣事件和飛彈危機

在距離美國南端217公里處的加勒比海中、竟出現古巴這個共黨政權,使美國感到莫大威脅,艾森豪政府乃決定以軍事行動推翻古巴卡斯楚政權,但又不便冒侵略之名公開出面,乃於1960年5月親自批准中央情報局,全權主持推翻卡斯楚政權的秘密計劃,由副局長理察•比塞爾(Ric¬hard Bissell)負責策劃整個作業。他是U-2高空偵察機的發明人,是美國特情組織中「出類拔萃的一代」,他在瓜地馬拉、尼加拉瓜、佛羅里達和路易斯安那等地設立秘密訓練基地,召集6000名反卡斯楚的古巴青年,接受兩棲作戰、陣地戰和游擊戰訓練,由中情局特工擔任教官,受訓6〜9個月,中情局爲了這項秘密訓練計劃曾投下4000萬美元經費,企圖與流亡軍配合。中情局飛機先出動㈣炸古巴,並號召古巴人民揭竿而起,然後流亡軍再登陸古巴,在裡應外合的情況下,推翻卡斯楚政權。 1961年4月15日凌晨,在古巴人何瑟佩雷斯和奥里瓦的指揮下,中情局的「貓鼬行動」開始實施,有26架B-26型®fi炸機自尼加拉瓜起飛,輪番榀炸古巴總參謀部,以及聖地牙哥、聖安東尼奧一德洛斯巴尼奥斯和巴拉科阿等古巴空軍基地,並投擲傳單,呼籲古巴人民起義反抗卡斯楚政權,當時哈瓦 那機場和聖地牙哥空軍基地共有7人被炸死,53人受傷。不過,原計劃榀炸40次的決定,卻被白宮銳減爲8次。

同月17日黎明,由1400名流亡軍組成的「2506旅」,自尼加拉瓜搭乘中情局所提供的4艘登陸艇,在古巴中部拉斯圖納斯省南面豬灣(Bay of Pigs)的帕拉雅吉隆(Playa Giron)登陸,因登陸艇頻頻觸礁而傾覆,補給船也被擊沉,約好的空中掩護和支援也不見蹤影,頓使登陸後的流亡軍陷入孤軍苦戰中,他們佔領長灘和吉隆灘後繼續向前推進。

當日卡斯楚動員2200人,包括正規軍300人、民兵1600人、警察200人,以及20輛坦克和5架飛機投入戰鬥。經過72小時鏖戰後,流亡軍退守吉隆灘,被政府軍包圍,最後彈盡援絕,乃棄械投降,這次豬灣行動遂以失敗告終。戰鬥中流亡軍被俘1189人,陣亡114人,失蹤97人,4艘登陸艇被擊沉;古巴政府軍陣亡87人,損失一架飛機。被俘的「2506旅」流亡軍,在古巴監獄裡關押18個月後,中情局送價値5000萬美元的糧食和藥品給卡斯楚才將他們換回。這次登陸古巴的行動,雖然當時的甘迺迪總統也贊同,但卻拒絕派軍助戰,致令卡斯楚能輕易地摧毀這次登陸行動,並藉此逮捕了絕大多數的放逐者,從此卡斯楚政權更加鞏固,並加強和前蘇聯勾結,大搞「輸出革命」,派兵赴非洲及世界其他地方支持親蘇勢力,成爲前蘇聯在世界各地最得力的幫兇。

1962年1月22日,在烏拉圭埃斯特角召開的美洲國家組織外長會議,於同月31日通過決議,將古巴開除出美洲國家組織。古巴爲報復美國,乃請求前蘇聯在古巴境內布署核子飛彈,企圖挑起美、蘇間的對峙,製造核子飛彈危機,幾乎因此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前蘇聯應卡斯楚要求,於同年5月開始在古巴部署裝有核彈頭的SS-4和SS-5中程彈道飛彈,其射程足以涵蓋美國本土和整個美洲大陸,因此造成舉世震驚的古巴核子飛彈事件,美蘇間核戰一觸即發。

美國於7月得悉前蘇聯已開始用船隻將飛彈運往古巴,8月29日根據在古巴上空執行偵察任務的U-2高空偵察機報告,有新的軍事設施和蘇聯技術人員在古巴境內活動;10月14日偵察機又發現有一枚彈道飛彈出現在古巴的發射場上。美國政府乃當機立斷,決定對古巴實施海軍「隔離」,並於23日得到美洲國家組織的批准。美國甘迺迪總統警告說,蘇聯船隻如果要向古巴運送「進攻性武器及有關器材」,美軍將予以扣押。美國海軍並在距古巴海岸線800公里處部署,以便攔截任何駿向古巴的船隻。

同月27日,古巴作好爲發射飛彈準備,美國則威脅要轟炸古巴發射營地,並聲稱:如果飛彈沒在最短期限內撤走,美軍將大規模登陸。在這段飛彈危機期間,沒有載運這類武器的蘇聯船隻進入被「隔離」海域,甘迺迪也和赫魯雪夫通過多次電話。甘迺迪宣稱:「這項首次在蘇聯領土外部署戰略武器的突然決定,構成蓄意挑釁和對世界局勢的不公平變動,美國政府無法接受。」

美國最後通牒式的談話發出的第二天,蘇聯原本想動兵突破封鎖,但最後卻對美國作了讓步,赫魯雪夫於同月28日通知甘迺迪說「構築武器發射場的工作將停止,運入古巴的飛彈也將運回蘇聯」,並同意由聯合國代表前往古巴現場監督,其交換條件是美國也同樣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核子彈頭及放棄入侵古巴的企圖。美國政府於同月20日撤除「隔離」,這一危機的解決,象徵著美蘇關係中嚴重敵對的結束。

1965年10月5日,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解散,由古巴共產黨取而代之。1966年1月3日至15日,古巴首都哈瓦那舉行第一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團結大會,由82個國家或地區的左派代表427人出席,卡斯楚在閉幕式上宣稱,他對地球上任何地方的「革命運動」,都會給予全力支持。從此開始,古巴積極和前蘇聯勾結製造「運輸革命」,後來曾派兵遠赴非洲及世界各地支持親國際共黨的勢力,成爲前蘇聯在世界各地興風作浪的最得力幫兇。

同年11月初,卡斯楚親密戰友格瓦拉化名爲商人費爾南德斯,前往玻利維亞建立卡斯楚式的「游擊中心」,然後將之擴大到整個南美洲,進而在各國發動「革命」。自1967年2月開始,格瓦那開始在玻利維亞境內進行長期游擊戰。3月23日第一次伏擊玻利維亞政府軍告捷,便公開向政府軍宣戰。他每到一個村莊都會發表演說宣傳共黨德政,號召當地農民支持及加入游擊隊,以推翻玻利維亞政府,但是絕大多數農民卻無動於衷。8月31日游擊隊的華金小組被農民告密,全體被政府軍殲滅。10月8日格瓦拉在尤羅山峽被政府軍包圍,突圍時被俘,次日就地槍決。

1975年後,古巴更積極地進行海外軍事介入,特別是在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和美國的關係更加惡化。同年12月17日至22日,古巴共產黨在哈瓦那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卡斯楚和勞爾分別當選爲中央第一和第二書記。1976年,古巴新憲法規定古巴共產黨爲古巴唯一的合法政黨。同年12月3日起,卡斯楚就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也就是總統,從此他不但成爲古巴的元首,同時還是政府的行政首腦和三軍統帥,以及古巴共產黨的第一書記,全國大權一把抓,並且還一直連任,好像古巴除了他外就沒有其他的總統人才。這是個反動、不民主、專制和獨裁的政府,卡斯楚卻厚顏無恥自吹自擂地說,他才是眞正的民主,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假民主。

1977年9月,古巴與美國協議互換外交人員,兩國關係稍趨緩和。1980年,10萬名無法忍受貧苦生活的古巴人,佔領秘魯駐哈瓦那大使館,要求能夠出國謀生。1988年12月22日,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和非洲南部各國的努力下,安哥拉、古巴、南非和美國,就安哥拉停戰和撤軍問題進行談判而達成協議。1989年4月1日開始,包括空軍、砲兵、步兵、工程兵和後勤軍在內的5萬名古巴部隊分批撤離安哥拉。

1990年5月蘇聯解體,和平演變爲俄羅斯聯邦,東歐共黨國家也相繼解體,俄羅斯不再是共黨國家,乃自古巴撤軍,原有與古巴簽訂的貿易互惠協定及經濟援助全部作廢,古巴經濟立即陷入窘境,卡斯楚政府宣布「非常時期」開始,糧食及所有民生用品開始限量配給。爲因應世局的巨變,古巴於同年8月宣布進入「和平時期的特殊階段」。

1991年10月10日,古巴共產黨在第二大城聖地牙哥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共產黨領導及計劃經濟。但強調採取鼓勵吸引外資的政策,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優惠條件,合資企業也允許外資超過50%,並支持小農經濟和承認個體戶在國民經濟中的輔助作用。會中並要求美國停止對古巴經濟封鎖,聲稱願意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解決兩國間的糾紛;還表示願意和拉丁美洲各國發展友好關係,積極推動拉丁美洲一體化。大會還決議在黨中央內進一步精減機構,撤消書記處,取消包括政治局在內的各級候補職務。會中選出150名中央委員,政治局由24人組成,卡斯楚和勞爾仍分別當選爲第一和第二書記。

1992年12月20日,古巴舉行修憲後的第一次直接選舉,但是所有的國會議員、省議員和市議員等候選人,仍然全部由古巴共產黨提名,再由人民選舉。

1993年,美國加強30年對古巴的經濟制裁,卡斯楚爲振興破敗的古巴經濟,讓美元在古巴合法化,並開始作小規模的經濟改革,政府開放小型生意給個體戶,並開放農民市場,使許多貧苦的古巴人受惠,老百姓除靠政府微薄的配給過苦日子外,也可以做點小生意,存點小錢購買一些消費品。

1994年美、古兩國關係再告緊張,原因是陸續有10多萬古巴難民以最簡陋的船具,演出渡海大逃亡,溺死在海中的人不計其數,他們在橫渡佛羅里達海峽之際,有許多人被美國官方救起送往美國海軍基地關塔那摩,後來入境美國佛羅里達。

就在這一年,古巴自由農產市場開始營運,使貧窮的古巴人得以喘一口氣。1995年,古巴加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步調,修改法律允許外資百分之百由外國人所擁有,盈餘也可以換成強勢貨幣自由進出,並保證絕對保護外國投資者。

1996年古巴再通過降低關稅、建立免稅自由貿易區和工業園區等的法規,除醫藥、教育和軍需品外,其他的經濟項目都不設限。同年美國通過赫姆斯•柏頓法,以非常嚴厲的條款防堵外國赴古巴投資,制裁與古巴有貿易往來的第三國;但是外資仍源源不斷進入古巴。不顧美國反對和古巴有經濟合作關係或投資古巴的國家,計有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和以色列等57國,共有240個合資計劃,涵蓋了40種經濟領域,從興建五星級飯店到採礦、採石油、資訊業和生物科技等,投資總額超過50億美元。1997年10月,古巴共產黨召開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堅持四大決議的同時,首次提出把經濟放在優先地位。

1998年1月經由選舉產生的國會,一致選出卡斯楚連任第五屆總統,他當選後曾發表長達7小時15分鐘的馬拉松演說:「我們要讓與我們爲敵的國家知道,古巴絕不會由社會主義轉型爲資本主義國家。」他健康情況不佳,2001年在一場冗長的演說中昏倒,2004年10月在電視現場演說時跌倒,導致膝蓋與手臂骨折,身體情況每況愈下。

2006年古巴簽署了2份國際人權公約,歐盟同意解除對古巴的外交制裁;同年5月古巴當選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近年來古巴在確保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同時,特別用心應對美國的封鎖及颶風、旱災等災害,並從事恢復和發展經濟,在中國和委內瑞拉的金援下始得苦撐至今。同年7月31日,年近80歲的卡斯楚因急性腸胃出血開刀需要休養,乃將自己的政權移交給胞弟勞爾代理。2008年2月,卡斯楚在共黨機關報「格拉瑪報」發表公開信函,宣布辭職。

卡斯楚與格瓦拉

卡斯楚(Fidel Castro Ruz)過去在拉丁美洲有游擊王子之稱,他是古巴共黨頭子、古巴共和國總統和「古巴人民偉大的領袖」,以一身迷彩軍服、留著大鬍子、叼著一根大雪茄而聞名。這位84歲的老狂人,1926年8月13日出生在古巴東方省比蘭鎭富裕的甘蔗園主家,受過良好教育,1950年畢業於哈瓦那大學法律系,曾是極有潛力的棒球選手,少年時夢想進入美國職棒大聯盟打球。

1953年開始組織革命團體,同年7月26日領導一個革命小組攻打聖地牙哥的蒙卡達巴亞莫兵營時被捕,他的辯護詞「歷史將判我無罪」一書,後來成爲他發動革命和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的宣言書。

這個身材高大帶有西班牙血統的大鬍子,在20世紀80年代戒菸前,雪茄幾乎從不離手,成爲他個人形象的註冊商標。1955年拜古巴全國大赦之賜而獲釋,旋赴墨西哥爲再次革命作準備,並成立「7•26運動」組織。1956年12月他率領一批戰友在古巴東方省登陸後,在馬埃斯納山區建立游擊隊根據地,兩年後推翻巴蒂斯塔政權,成立古巴新政府,於1959年2月出任總理。1960年和蘇聯結盟,1961年宣布自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1976年起,卡斯楚出任古巴共產黨總書記,古巴共產黨是國內唯一的合法政黨,權力集中在以卡斯楚爲首的獨裁官僚體制的政府手裡,甚至控制著全部宣傳媒體。在20世紀60年代中,卡斯楚支持海外的暴力革命,特別是在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瓜地馬拉,1975年古巴政府竟公然派兵參加安哥拉內戰。1978年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在邊境上發生戰爭,他竟出兵幫助衣索比亞,當時古巴在國外竟駐有5萬重兵。爲了拔除這個世界上的麻煩人物,美國中央情報局曾多次策劃暗殺卡斯楚,但均被躲過。

卡斯楚的私生活對古巴民眾而言是一個謎,他神秘而不爲人知,靠人民對他的猜測不透而保持狂人領袖的魅力。事實上卡斯楚是他父親看上家裡的女傭而生下的私生子,所以卡斯楚絕口不提自己的身世。他在1940年代晚期與第一任妻子瑪塔•狂亞茲•巴拉特結婚,1949年生下兒子費得烈多,這次婚姻於1950年代中期結束。1956年有3個女子各爲他生下一個子女;1960年代又多了3個兒子;還有一個兒子在1970年出生。1980年與妲莉亞•索托•德瓦耶秘密結婚,又爲他生了5個兒子,但鮮少曝光,直到2003年才首次在古巴電視上出現,名字全部都是「A」字開頭,並且全部留學俄羅斯。而現任太太是在古巴海洋研究院工作。

此外,卡斯楚還有個50多歲的私生女愛莉娜•費南德茲•芮維塔,她「天生反骨」,老是和老爸唱反調,不參加任何共黨聚會,拒絕學習俄文,最後在38歲時戴假髮喬裝西班牙觀光客持假護照出走,在美國邁阿密定居。她的母親是古巴社交名媛納蒂•芮維塔,竟愛上有婦之夫卡斯楚。她丈夫是心臟科醫生費南德茲,自始就知道小愛莉娜不是自己的親骨肉。根據一項調査顯示,卡斯楚最少還育有14名兒女。

2006年5月富比世雜誌報導,卡斯楚是今日世界上第七富有的統治者,擁有私人財產9億美元;還有分散在全國各地的32幢華宅,僅哈瓦那一地就有3幢房子、2座地下碉堡,在情況緊急時可以和他的57名隨侍將軍躲在裡面避難。

卡斯楚還有9700名侍衛負責他個人的安全,其中有2800人在哈瓦那,其他的分散在全國各地。他所到之處必動員大批人馬,有時至少要動員2.8萬人來保護他一個人。如果他乘遊艇出海或游泳,122名水手先下水一吋一吋地檢査水底是否有水雷。古巴官員說,在卡斯楚周遭實施這麼嚴格的安全措施是宵必要的,因爲美國中央情報局曾對他發動過多次暗殺企圖。

切-格瓦拉(Che Guevara)是古巴另一位名人,他的本名叫做Ernesto Guveara de La Serna °「切」是驚嘆詞,在阿根廷是親友間用來打招呼的用語,古巴人用這個綽號來稱呼格瓦拉,代表對他的親切和尊敬,並成爲熱血青年的象徵,因此在古巴的街頭巷尾或顯眼的高大建築物處,多掛有他的肖像;在旅遊紀念品的T恤上,也多印有他的肖像。

他曾是拉丁美洲歷史上叱咤風雲的人物,20世紀社會主義革命的英雄,在古巴英雄榜排名還在卡斯楚之上。他1928年6月14日出生於阿根廷的羅薩里奥,是西班牙和愛爾蘭人的後裔,從小性格剛強,不畏艱苦。1953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完成醫科學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951〜1954年兩次徒步、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漫遊南美各地,廣泛接觸各地人民,體察各地經濟和政治等問題,特別是廣大民眾貧困落後的原因,從而相信在當時的不平等社會上只有流血革命才是不二法門。1954年,他在瓜地馬拉參加阿本斯(Jacobo Arbenz)領導的進步民主政府,熱情地宣傳社會主義革命。不久阿本斯政府被美國中情局支持的政變所推翻,從此使他深切的懷有反美情緒。1955年,他離開瓜地馬拉前往墨西哥,遇到流亡在墨西哥的卡斯楚,兩人志同道合而參加古巴的游擊隊。1956年搭乘格拉瑪號遊艇登陸古巴,進入馬埃斯特納山區,協助卡斯楚建立游擊隊根據地,得到農民、工人和知識分子的支持,勢力日益膨脹。他英勇善戰,有智有謀,成爲卡斯楚最幹練、最勇敢和最受信任的助手,1957年出任游擊隊第二中隊少校中隊長。

1959年元旦古巴革命軍兵臨哈瓦那。次日他騎一匹高大的馬率領部屬進入市區,成爲不是古巴人的古巴革命英雄。後加入古巴國籍,成立家庭,在新政府中擔任過全國土地改革委員會主席、國家銀行總裁和工業部長、主管國家經濟建設工作,曾多次代表古巴出席國會貿易會議。

1965年4月以後,他毅然辭去古巴軍籍和黨內外所有職務,從公眾場合消聲匿跡。有人揣測他因制定的失業化計劃失敗,蘇聯不贊成他偏向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以及與卡斯楚間意識型態的分歧,同時看不慣卡斯楚當權後走上獨裁專制反民主的道路。

離開古巴兩年後,人們不知他的去向,後來才知道他又走上新的革命里程,先奔赴非洲的剛果,幫助組織盧蒙巴營(Patrice Lumumba Battalion)參加當地的內戰。1966年他回到拉丁美洲,隱名埋姓地進入聖克魯斯(Santa Cr-uz)地的叢林裡,與來自玻利維亞、秘魯、德國和古巴的一些血氣方剛青年,一起展開游擊鬥爭。1967年10月8日,在美國中情局的策劃下,玻利維亞軍隊對他們進行圍剿,由於孤立無援在巴列格蘭地區傷重被俘,次日遇害,年僅39歲,和他同時成仁的還有34名其他游擊隊員。

臨死前的格瓦拉靠在一堵牆上,撐住身體,對著行刑的劊子手喊道:「開槍吧,膽小鬼!你要打死的是一個男子漢!」

行共黨政治制度

根據2002年6月第五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特別會議所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古巴爲獨立的社會主義主權國家,是民主、統一的共和國,由全體勞動者組成,謀求政治自由、社會公正、人人和集體利益和人民團結,社會主義制度不可更改。行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但人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立法權屬於國會,全名叫做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簡稱人大),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有議員559人,每屆任期5年,由全國和省級人大代表候選人,經由群眾和學生組織提名後,交由市級政權代表大會審批,然後由全體選民以無記名方式直接選舉產生。擁有修憲和立法權,並有決定國家稅收、討論和認可國家財政預算、決議大赦、確立武裝部隊的實力和組織、管理度量衡和貨幣鑄造,選舉國務委員會主席,掌有行政部門重要的人事任命同意權和締約的批准權,但事實上古巴國會僅具橡皮章功能,一切大事都聽命於古巴共產黨。

行政權屬國務委員會,爲黨設機構,由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在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集會期間代表人代行使立法等國家權力。國務委員會由主席(總統)、第一副主席、五名副主席、祕書和23名委員(內閣部長)組成,從全國人大代表中選舉產生。憲法規定國務委員會主席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總司令。

部長會議即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部長會議主席即政府首腦,由國務委員會主席兼任。部長會議設有內政、外交、國防、觀光、經濟、司法、勞工、文化、交通、環保、教育……等23個部。因此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不但是這個國家的元首,並且是國內最高的行政首長,也是古巴的共黨頭子,以及古巴人民的領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必要時可以宣布在全國或部分地區實施緊急狀態的權力。此外,古巴還設有共和國賬目總檢察署。

在行政區域劃分方面,全國有14個省,1個特區。省下設有169個市。14個省爲比那爾德里奧(Pinar del Rio)、哈瓦那(La Ha- bana)、哈瓦那市(Ciudad da La Habana)、馬坦薩斯(Matanzas)、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比亞克拉拉(Villa Clara)、聖斯皮里圖斯(Sancti Spiritus)、謝戈德阿維拉(Ciego de Avila)、卡馬圭(Camag- iiey)、拉斯圖拉斯(Las Tunas)、奧爾金(Holgufn)、格拉瑪(Gran- ma)、聖地牙哥(Santiago)、關塔那摩(Guantdnamo)和特區青年島(Juventud Island)等,其中的哈瓦那市是省級市建制的古巴首都。

司法權屬於各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最高機構,對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負責,下設高等選舉法院、上訴法院和握有實權的革命簡易法院等。最高人民法院由法定的各部門組成,其中之一是憲法和社會保障法院,在審理憲法案件時,是以最高人民法院首席法官爲主席,並且規定參加的法官不得少於15人;在審理社會事務案件時,參加法官不得少於9人。

高等選舉法院由3名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2名哈瓦那上訴法院法官組成,任期4年,由各法院全體法官提名。除選舉法所賦予的職權外,高等選舉法院有充分權力保障選舉的純潔,必要時可以核對和監督全部的人口調査。此外,還設置有公共檢査署,用以注意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又設有社會防護高等會議,以監督安全措施的執行。另設有少年法院,負責少年犯罪處理。地方的法律事務由人民法院裁決,人民法院是古巴最低層級的法院。

共和國設有總檢察院,負責行使司法監督權。總檢察長、副總檢察長都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一樣,由全國人大大會任免,總檢察長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委員會的成員。

古巴共產黨(Partido Comunis- ta de Cuba)是國內唯一合法的政黨,1961年「7•26運動」、「人民社會黨」和「3•13革命指導委員會」等三個組織,合併成古巴革命統一組織,1962年改名古巴社會主義革命統一黨,1965年起直接改爲古巴共產黨,成立以來共召開過5次全國代表大會,分別於1975年12月、1980年12月、1986年2月、1991年和1997年10月,在第五次古巴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中,通過政治、經濟和修改黨章等三項決議,並設立中央政治局,現有黨員約89.3萬人,第一書記爲卡斯楚,其弟勞爾•卡斯楚爲第三書記。形式上古巴共產黨的領導階層是「從基層」選舉產生,但實際上凡事皆由上層決定。工會也很有影響力,全國共有33個工會,所有工人都是強制加入工會。

國名:古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uba),係源於古巴島上一個居民點的名稱,這個居民點又得名於印第安人傳統中一位英勇善戰、不畏強敵的領袖名稱。又稱爲安德列斯的珍珠。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爲2:1,靠旗桿的一邊爲紅色等邊三角形,內有一顆白色五角星,旗面還有三道藍色和兩道白色相間的橫平行寬條。三條藍帶是代表古巴獨立時的東、中、西部三個州;白條代表獨立、自由與和平;紅色是代表爭取獨立時所流的鮮血;白星是象徵美好的未來。這面國旗的由來,據說是19世紀中葉,醞釀獨立的古巴志士避居美國紐約,因此模仿美國星條旗,在1902年就制定了現在的這面古巴國旗。

國徽:爲盾徽,盾面上部的藍色部分代表加勒比海;一輪太陽從海面升起,橫置的鑰匙表示古巴是墨西哥灣的一把鑰匙(古巴島形似一把鑰匙)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盾面左下方藍、白相間的斜紋,爲國旗的顏色;右下方的圖案爲草地、山巒、棕櫚樹。盾徽兩側爲橡樹枝和月桂枝葉;背後是一根束棒,象徵權威;束棒之上是一頂「自由之帽」,表示爭取自由,爲自由而奮鬥。

國歌:「巴亞莫頌」。歌詞爲:「拿起武器,巴亞莫人民,祖國正凝望著你,不要畏懼光榮的犧牲,爲祖國而死就是永生,生活在鎖鍊下就是在侮辱和恥辱中。聽!軍號在吹響,勇士們,拿起武器。」

國花:薑花,潔白、嬌嫩、香氣濃重。在奮鬥過程中,它是追求獨立者精神的象徵。女游擊隊員們將薑花插在頭髮裡,裡面藏匿著情報。古巴是薑花的原產地,多生長在河畔和沼澤潮濕地帶。

國樹:紅棕。 國鳥:托科羅羅鳥。古巴是這種鳥的原產地,牠的羽毛艷麗,有紅色、白色和藍色,恰好與古巴國旗的顔色一樣。

加勒比海島國

古巴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世界第7大島,被人稱爲「安德列斯之珠」或「西印度群島之珠」,因爲它是大小安德列斯群島和西印度群島中最大、最富裕和最美麗的一個島嶼,全國形如一支玉如意,又像一支鑑匙,加以海岸線曲折,良港多,因此又有「百港之島」的稱呼。

這個國家位於加勒比海西北部墨西哥灣入口處,北部接近北回歸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面隔海與美國的佛羅里達最南端相距217公里;東隔向風(Windw¬ard Passage)海峽與海地距離約77公里,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山頂上即可望見;南面隔海和牙買加相距140公里;西邊隔尤卡坦海峽(Yucatan Channel)與墨西哥互相呼應。

全國總面積11.0922萬平方公里,約合4.2827平方哩,佔西印度群島陸地總面積一半以上。國土四周還散布著大大小小的1600多座小島嶼,面積共達3715平方公里,大部分由岩礁構成。最主要有西北方的科羅拉多斯(Col dos)群島、北海岸外的薩巴納群島(Archip de Sabana)及卡馬圭群島(Archip de Camaguey)、南岸有哈爾迪內斯群島、西南方有卡納雷奥斯(Canarreos)群島,以及其南方最大的離島青年島(Isla de la Juventud)。從西端的聖安東尼奥角(C. San Antonio)到東端的邁西角(Punta de Maisi),最長距離爲1250公里;由北到南最寬處爲191公里,最窄處只有32公里。

海岸線長達3500公里,交替分布著低漥的沼澤、海灘和陡峭的懸崖。許多小海灣沿著海岸線呈階梯形分布,大部分呈瓶頸形,從東到到西比較有名的依次是尼佩灣、關塔那摩灣、聖地牙哥灣、努維塔斯灣、馬坦薩斯灣、西恩富戈斯灣和豬灣等。

古巴群島是巴哈馬群島(Bah¬amas Islands)與佛羅里達半島(Florida Peninsula)寬闊大陸棚的頂點,大陸棚的區域很廣,水深都在20公尺以下,周圍是急傾斜緊接深海。西、北方分別有寬度約200公里的尤卡坦海峽(Yucatdn Channel)和佛羅里達海峽與美洲大陸相隔。

唯一大陸棚不發達的地方是古巴島東南部的海面,此地的馬埃斯特納山脈(Sierra Maestra)突然陷入海裡,形成奧倫托海溝,沿著因斷層作用所產生的開曼海溝而發達起來,最深的地方達到7239公尺。由於地殼的不穩定,古巴常有地震發生。古巴與海地之間的比艾特斯海峽,深度也在4000公尺以上。

古巴大約有2/3領土是平原或沼澤,1/3爲多山的高原。東部和中部多高山林地,西部則多丘陵。著名的馬埃斯特納山脈在國境東南部,達250公里,寬約30多公里,平均海拔1300〜1500公尺,最高的圖爾基諾(Turquino)峰海拔1974公尺,也是全國最高點,最後在考托河化爲關塔那摩沼澤。馬埃斯特納山脈森林茂密,其科夫雷分脈蘊藏著豐富的銅、鎳礦,山脈的最高峰爲大彼得拉峰,海拔1214公尺,山頂覆蓋著大塊鑠岩,非常奇特。

古巴的三角形東部,綿延著海拔約1231公尺的水晶山脈,還有巴拉科阿山脈、尼卡羅山脈、馬圭山脈和尼佩山脈。島中部的南坡谷上,聳立著埃斯坎布雷山脈,頂峰爲聖胡安峰,這一帶湖海、河流遍布。島北部的坡谷上,有岩洞眾多的庫維塔斯山。島的最西邊,有一個海拔只有728公尺的多山地帶,有奧爾加諾斯山脈,地廣構造奇特,有許多有趣的史前人類居住的岩洞。島西還有一個海拔不高的羅薩里奥山脈。

西南部海岸薩帕塔(Zapata)半島的部分地區,以及從中部的千里達到東南部曼薩尼約之間的地區,多被沼澤所覆蓋。這裡也有許多人工湖和不計其數的潟湖,尤其是在瓜納卡維韋斯地區。萊西湖、巴拉科阿湖和阿里瓜納博湖,是其中最大的湖。

古巴有200多條河流,但由於島的形狀獨特,大多數河流長度都不及40公里,並順著地勢由北向南流或由南向北流,最長的考托(Cauto)河長370公里,流經開闊中部的格拉瑪和聖地牙哥兩省,源自馬埃斯特納山,雨季容易泛濫,向西流經沖積沼澤地,注入瓜卡納亞沃(Guacanayabo)灣,約有121公里河段可以航行,並有主要支流康特拉馬埃斯特勒、巴亞莫和薩拉多(Salado)等河。

薩瓜(Sagua)河是境內的第2(31長河,全長163公里,起伏的地勢造就絕佳的瀑布景觀。

因地處北回歸線之南,境內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西南部沿海地區的背風面則爲熱帶草原氣候,年分乾、濕兩季,每年11月至翌年的4月爲乾季,1月最冷,氣溫通常白天爲10°C左右,晚間會降至4°C〜8°C,需要冬衣禦寒。每年5〜10月爲濕季,氣候炎熱多雨,氣溫在28°C〜32°C之間,2009年最高溫曾達35.6°C。年雨量約1380公體,通常來說,古巴的濕季較爲惱人,雷陣雨又多又猛,大雨傾盆。

每年的7〜10月間,常有颶風侵襲,並有龍捲風和地震。1996年的莉莉(Lili)颶風在古巴中部各省造成了很大的災害,不但房屋受損、作物被毀、人畜傷亡,許多居民都無家可歸。10月分似乎天氣最壞,龍捲風特別多,並且每天的13〜15時間多會下雨,但惱人的大雷雨通常只持續半個小時左右,接下來又是烈日當空,天氣晴朗。幸好古巴的預警系統很管用,爲預報龍捲風和颶風,他們建立了有效的氣象站和大功率的雷達,經由電視廣播系統,使人們可以迅速得到預警,以減少傷害的程度。

蔗糖產量冠全球

古巴的經濟長期維持著以蔗糖生產爲主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經濟體質古老而不健全,加上美國對古巴多達半世紀多的經濟封鎖,使古巴在這方面的經濟損失就高達1250億美元。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於其友好國家東歐的劇變和蘇聯的解體,使這個共黨國家頓失靠山,失去絕大部分的外來經濟援助,國內生產總値下降了35%,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的衝擊。

走頭無路的古巴爲生存,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修補關係,北京也投桃報李對古巴免費提供大量的大米、腳踏車、家電和衣物,以塡補前蘇聯離去後的眞空。在過去8年中中國逐漸增加在古巴的投資,無償援助更直線上升,中國企業對通訊、公路、鐵路、橋樑、電力和石油開採的投入,使古巴的基礎設施完全改觀。

這種變化已大大影響到美國長期的以經濟制裁古巴,迫使其放棄社會主義的策略。並使古巴能夠慢慢恢復其經濟發展,陸續推出多項改革經濟的措施。

自1993年起經濟開始逐漸恢復,允許個人擁有外匯、擴大個體經濟、改革農業體制;1994年擴大企業自主權,實行財稅改革,開放農貿自由市場和小商品市場,向外資全面開放生產部門等舉措;1995年進行貨幣改革,實行新的外國投資法;1996年進一步完善稅制,頒布「自由區和工業園區法」,擴大社會保險範圍;1997年改革銀行體制,成立自由貿易區;1998年啓動國有企業改革;1999年成立貨幣政策委員會;2000年決定進口原物料,但能源價格上漲,出口產品則價格低落,經濟開始滑落。近年來,古巴繼續調整經濟結構,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制度,經濟得以增長,2008年國內生產總値已達21億美元左右。

古巴最珍貴的天然資源是土壤,國內大部分土地都非常肥沃,有些地方黑色泥土深達213公尺。農業人口佔總人口24%,可耕地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65%,因此是個農業國家,以農業經濟爲主,實施集體農場制度,大部分農土歸國家所有,農民爲政府工作以換取工資和配給。有些個人土地雖然可以自行耕作生產,但需將農作物賣給政府。

由於境內土壤性質不同,山坡斜度不大,灌溉又非常便利,所以農產品類多資佳。主要的農產品有甘蔗、菸葉、大豆、馬鈴薯、咖啡、花生、稻米、玉米、棉花、瓊麻、甘薯、蕃茄、鳳梨、芒果、芭蕉、香蕉、柑橘、椰子、可可和龍舌蘭等。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產糖國家,蔗田面積佔全國耕地總面積55%,因此糖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年產量約350萬噸,糖的生產値佔國民生產總値的40%,糖輸出則佔全國輸出總値的90%,其中一半以上銷往中國。全國3/4的鐵路都是供糖業運輸之用,國內設有第一流的現代化糖廠161家,所附屬的糖漿、酒精和汽油等工業也很發達。由於受到美國的經濟封鎖和前蘇聯的經援斷絕,古巴的經濟大不如前,因爲得不到足夠的汽油供應,原來往返甘蔗田的汽車,已由馬車、牛車及人力車所取代。

菸葉產量相當豐富,年產量約4.6萬噸,多栽培於國境西部的比那爾德里奧地區的山坡地帶,採集後多製作雪茄,古巴的雪茄則聞名於世。古巴最優良的手工製哈瓦那雪茄原料的菸葉,產於哈瓦那西邊的伏埃爾塔•阿瓦霍(Vuelta Abajo),每年可收割4.5萬噸頂級菸葉,由於葉片大小、成分及顔色的不同,可以分爲18級,用黃麻包裹,再墊上椰子葉,運往哈瓦那雪茄工廠。

大豆也是現在古巴重要的農作物,古巴農業部曾和加拿大渥太華的達勒公司合作,由這個公司負責在古巴種植大豆、收割和銷售大豆,供應處理大豆的機器,發展各種大豆食品以供應古巴市場。因爲大豆是頗具環保概念的農產品,一畝土地所種植出來的大豆,比一畝土地所養殖的肉牛,蛋白質要高出40倍。自從東歐共黨政權瓦解後,古巴經濟也進入卡斯楚所謂的「特殊時期」,爲救亡圖存,古巴特別注重大豆的種植,以免每年要花費5000多萬美元進口大豆。但是絕大多數的古巴人認爲大豆很難吃。

其他主要的農產品年產量,大約是稻米50萬噸,馬鈴薯20萬噸,玉米6.9萬噸,咖啡2.7萬噸,香蕉14萬噸,甘薯10萬噸,玉米12萬噸和柑橘10萬噸。

由於境內多山,氣候炎熱潮濕,所以森林茂盛,國內森林面積約爲850萬畝,森林覆蓋率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21%,盛產桃花心木和西洋杉等貴重的硬木。本來境內平原和河谷也多茂密青翠的雨林,後來因經濟的困難,有大片林地被闢爲蔗田和其他農作物的耕地,結果許多樹林被大片草地所取代,有些林地被紅樹林沼澤所侵入,尤其是古巴南部的海岸。現在古巴年產木材約300萬立方公尺,其中桃花心木供出口用,西洋杉木是國內製造雪茄菸盒的材料。

古巴野生動物也很多,被稱爲「生物學家的樂園」。其中鳥類約有388種,主要的有火烈鳥(火鶴)、蜂鳥、頭部能轉動360度的鵂鶹鳥、象牙嘴的啄木鳥、彩色豔麗的杜鵑鳥、黑科科鳥、白科科鳥、紅鸚鵡、鶴、燕子、鴿子、斑鳩、海鷗、銀鷗、鵜鹕、藍鷺、鵪鶉和樹鴨(鵝和鴨雜交的後代)等。境內爲數眾多的蝙蝠對農民幫助相當大,牠們不但獵食害蟲,還能製造富含磷酸鹽的糞便充當肥料。

爬蟲類也很多,著名的有陸龜、海龜、鈍吻鱷、鬣蜥、綠蜥、沙蜥、變色龍和各種蛇類,古巴的蛇是無毒的,大蟒可長達4公尺。這裡也產有許多特有的香蕉蛙和蟾蜍,古巴政府還鼓勵開發食用蛙。膽子夠大的人,還可以找到螫人的蜘蛛和蠍子。

蝴蝶、蜜蜂和青蜓之多更不在話下,這裡的蝴蝶體形較大,千姿百態,五顏六色,一種叫水晶蝴蝶,和藍花一模一樣。

哺乳類動物有牛、馬、山羊、豬、野豬、貓、狗、牧羊犬、小獵犬、光頭蝶鼠、光頭花鼠、食蟻獸和浣熊等。 畜牧業也很可觀,全國有牛484萬頭,綿羊240萬隻,山羊26.2萬隻,豬185萬頭,馬82萬匹,驢21萬頭,雞和鴨共有2650萬隻。

漁產也很豐富,年魚獲量約22萬噸,近海有500多種魚種,其中有480種可供食用,加勒比海豐富的魚類是古巴漁業得天獨厚的地方,也是古巴漁業的基礎。最主要的有鯊魚、海豚、瓦拉古達魚、金槍魚、旗魚、鯖魚、龍魚、梭子魚、章魚、槍烏賊、蟹、龍蝦、螯蝦、水母、牡蠣和貽貝等,偶爾也會看到鯨魚擱淺。古巴禁止用魚叉捕魚、拾活珊瑚。近年來,漁船有顯著的增多,捕撈魚類的設備更是日趨現代化,有專門捕撈蝦、蟹、鮪魚等的各種漁船、現在的古巴,已成爲世界龍蝦的第二大出口國。

這個國家的礦業也頗爲發達,主要礦藏有銅、鐵、銘、猛、鉻、鈷、鎳、鶴、天然氣、石油、鹽、岩鹽、石灰石、硫磺、石腦油、沸石和地瀝青等。其中以鐵礦爲最豐富,蘊藏量達34.5億噸;磁鐵礦蘊藏量近1億噸;鉻的蘊藏量約190萬噸;鈷的蘊藏量約80萬噸;鎳的蘊藏量爲65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其年產量約36.5噸,佔全球的1/10,是全世界第四大鎳的產地,也是古巴僅次於旅遊業的二大外匯來源;沸石被專家們稱爲「世紀礦物」,自1986年起才開始開發,其蘊藏量估計達30億噸。

石油資源缺乏,每天可生產10萬桶,與古巴每天20.5萬桶的需求量有相當大的差距,雖然委內瑞拉可以對古巴供應低於國際價格和分期償付優惠的石油,但還是有很重的負擔。

許多外國石油公司已和古巴合作開採石油和天然氣,這些外國石油公司包括中國、印度、加拿大和西班牙在內。古巴政府已與中國石油化工公司簽訂合約,準備共同在佛羅里達海峽古巴界內開採一個潛在的產油區。此外,古巴也已和中國石油業者與加拿大雪梨特(Sherritt)石油公司,在距離古巴北海岸約4公里處的海域,開挖36口新油井。

古巴工業基礎落後,糧食和能源都要依賴進口,生活必需品短缺,長期實施定量配給供應制度,不僅米、咖啡、肥皂、火柴、牛奶、冰淇淋、豆子、汽油、肉類、洗衣粉和糖都須要配給,除首都哈瓦那地區外,其他地方的雞蛋和麵包也要配售。現在政府汽油配額已削減50%,小轎車也削減了30%,而從中國進口多達70萬輛的腳踏車。

工業以製糖爲主,全國有161家糖廠。雪茄也是古巴最重要的工業,國內有4家大雪茄工廠,另有4家較小的雪茄工廠,全部國營,大部分製造外銷的雪茄。上等的蒙特克里斯托牌雪茄外銷價格每包爲200美元,這種雪茄古巴一般人根本吸不到,更買不起,連外國人在古巴購買也嫌太貴。古巴一般人在共黨政權的配給制度下,每人每月只能買到四根普通的雪茄和四包香菸;如果不夠,需要額外購買的話,黑市價格貴得嚇人。

此外,國內主要的工業還有採礦、發電、煉油、煉綱、機械、輕紡、電子、水泥、火柴、冷凍、肥料、粗鋼、菸酒、化工、食品加工、金屬、麵粉、造船、電器和日用消費品等。

爲了振興工業,古巴正積極鼓勵外商前來投資,提供非常優惠的條件,如免費提供工業使用土地及工人等;但因古巴過去曾沒收外國資本家企業,信譽不良,所以外商還是不敢輕試。現在雖經古巴共黨政權再三保證,已有不少外商前來設廠,但是經濟效益不彰。

在對外貿易方面,古巴外貿全部國營,現在全年外貿金額約爲74.7億美元,其中有28.75億的貿易赤字,主要出口對象爲荷蘭、俄羅斯、委內瑞拉、加拿大、中國和西班牙等。主要進口對象爲委內瑞拉、義大利、中國、西班牙、法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在2006年1月,中國曾給予1500萬美元貸款,提供12輛新式的柴油火車機車、200輛新巴士、20萬台彩色電視和220萬個節能燈泡,使得拉丁美洲最後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換上新的面貌。

古巴除了經濟落後,每年都需中國和委內瑞拉的大量援助外,同時還向日本、西班牙、加拿大、德國和法國等銀行借貸,如今債款已達350多億美元,眞所謂債台高築,現在連利息都付不出,遑論償債。

2008年的對外貿易總額爲139.39億美元,其中輸出總額爲55.32億美元,輸入爲84.07億美元,對除外有28.75億美元逆差。主要的輸出品爲鎳、蔗糖、蜂蜜、龍蝦及對蝦、雪茄、濃縮果汁、酸性水果、咖啡、蘭姆酒、藥品、春藥、醫療設備、家具、大理石、手工藝品、銅、鉻和非金屬礦產等。主要的輸入品有石油、天然氣、機械、化肥、化工產品、運輸工具、鐵和鋼鐵、紡織品、糧食、工具、通信裝備、運動器材、科學儀器、事務儀器、文具、紙張、玻璃製品、電器、鐘錶、眼鏡、飮料、軍事裝備和日用消耗品等。

貨幣單位分兩種:一是披索(Peso),另一爲外匯券。1披索分爲100分(Centavos),紙幣單位有1、2、3、5、10、20、50和100披索等8種, 硬幣單位有1、5、10、25和50分,以及1、3披索等7種;在匯率 方面,官價1美元兌換1披索,黑市爲1美元兌換27個披索。外匯券和美元的兌換率爲10比9,100美元在銀行兌換窗口一個來回,就只剩下90元外匯券。如果持美國信用卡集團在各國所發行的信用卡,在古巴只有望卡興嘆,完全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古巴持有外匯券的人,可以在特定商店裡買到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不受供應短缺的影響。

古巴的銀行全部都是國有,銀行除了負責發行貨幣外,還掌管著國家的一切經濟事務,有5家省營業所,54家地方營業所及200家代理店。

現在古巴人民平均所得每年每人爲180美元,通貨膨脹率爲2.9%,失業率6.1%。一般農民在大鍋飯制度下無法積極工作,過去2年糧食進口增加了三成五,自由農貿易市場物價飛揚,大多數人每月只赚420〜560披索,生活壓力沉重。

在交通方面,國內共有19處機場,其中9個爲國際機場,尤其是哈瓦那及聖地牙哥國際機場最爲重要。不論是國際或國內航線,都由國營的古巴航空公司營運,與41個國家通航,有23條國際航線,國內各大城市間也有航班往返。這家航空公司共有48架客機,2架貨機,年客運量190萬人次,貨運量1.53萬噸公里。

古巴四面環海,因此海運相當重要,國內有16個商業港口,23個輔助港口,其中以哈瓦那及聖地牙哥港最爲重要。由這裡啓航的船隻,可以和國內外各大港口通航,國內各港口間也有定期班輪營運。現在古巴擁有排水量100噸以上的商輪418艘,總噸位172.6萬頓,其中有103艘貨船、17艘冷凍船、5艘穀物運輸船、25艘貨櫃船、2艘訓練船。國內有3家國營的輪船公司,其中的瑪比沙輪船公司專門經營國際航線,加勒比海航運公司負責加勒比海到國內航線,台納輪船公司只經營古巴東部港口航線。全年貨運量約450萬噸浬。

陸上交通也相當發達,鐵路全長1.4838萬公里,共有2個主要系統:一是哈瓦那聯合鐵路,其中有147公里電氣鐵路;二是鐵路全長一半以上的甘蔗運輸糖廠鐵路。全年客運人數約1380萬人次,貨運量約604.5萬噸公里。

公路全長5萬公里,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公路連絡,主要公路幹線,差不多都是西班牙殖民時代所打下的基礎,在全部公路中,有1.5萬公里鋪柏油路面,以中央公路爲主幹,比那爾德里奧與聖地牙哥之間長682公里的八線道高速公路,由西北至東南貫穿全境,因此公路交通相當便利。全國有汽車約23.8萬輛,其中轎(39車佔8萬多輛,卡車及巴士共佔15.8萬輛,全年客運量爲4.92億人次,貨運量爲3560萬噸公里。

觀光事業急起直追

古巴經濟困難,外匯短缺債台高築,因此對觀光旅遊特別開放政策,現在採取一切方法,不擇手段地急起直追,所以非常渴望資本主義有錢的觀光客前往觀光旅遊,以便赚取外匯,補貼瀕於垂危的國家經濟。但古巴的觀光業是條單行道,只歡迎觀光客入境,不鼓勵本國人民的出國。

在20世紀60年代這段時間內,由於卡斯楚堅持過去共產黨一窮二白的經濟教條,使國內觀光事業陷入蕭條景況中。在1976〜1980年的五年計劃中,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擴展觀光設施計劃。近來觀光事業已再度活躍起來,觀光客人數成每年增加的趨勢。

2009年4月13日,美國歐巴馬政府主動解除古巴裔美國人探親及匯款返鄉的限制,向古巴人民伸出友誼之手,但並未解除一般美國公民到古巴旅行的禁令。不過無論如何,這對古巴觀光業總是有所助益。現在每年入境古巴的外國觀光客人數已超過220萬人次,觀光外匯收入已達到23億美元,前10大的觀光客源依序來自加拿大、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墨西哥、英國、阿根廷、中國和日本,使古巴的觀光業已取代蔗糖成爲最大的產業。全國約有350間不同層次的各種旅館,289個觀光海灘。

我國人士前往古巴觀光旅遊不需要辦理簽證,可向加拿大航空公司購買旅遊卡(Tourist Card),一張只需20美元。其效能與簽證一樣,沒有任何不便。如果逗留古巴的時間超過一個月,可以先持旅遊卡入境,然後再到古巴入出境管理局辦理延長居留手續。但因需來回進出加拿大,所以要辦理加拿大多次出入簽證。或向牙買加觀光局駐華辦事處辦理旅遊卡,費用1300元台幣,4個工作天,地址爲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200號11樓之8,電話(02)8773-8175,傳眞(02)8773-5240。或直接參加豪福旅行社古巴遊的旅行團,所費不多,可以享受專人服務。

豪福旅行社的地址爲台北市復興南路1段126巷1號3樓之一,電話:(02)2778-0108,傳眞(02)2773-2907。

台灣旅客則往古巴最近的路線,是經由加拿大的溫哥華或多倫多飛往古巴,由多倫多飛往古巴的航程爲4小時20分鐘。也可以自墨西哥或中美洲飛往,由墨西哥飛往的航程只要3小時左右。巴拿馬每天有兩個航班前往古巴,航程爲3小時20分鐘。也可以自美國的佛羅里達搭乘包機前往,航程只要2個多小時,但因時間抓不準,所以並不方便。

進出古巴國境的班機,幾乎都在哈瓦那國際機場起落。所有來往哈瓦那的國際航班,都在距離哈瓦那20分鐘航程的維拉德洛(Vamdem)軍民用混合機場降落加油檢查後再起飛,機上乘客也要下機後再登機,前後要耽擱旅客半個多小時,實在很不方便。

古巴航空公司飛國際航線的班機,幾乎都是使用俄製老舊的TU-154型民航客機,這種客機空調很差,坐位又狹矮,可戴客100多人,在飛行途中空服員不時要求乘客調整座位,藉以保持飛行的平穩。

當地海關人員服務態度和效率都還不錯,只是很多人都有特權,予人印象惡劣。凡是權貴人物或關員熟悉的人,都可旁若無人地在外賓前插隊而不以爲恥, 這大概是古巴落後貧窮的原因之一。在入關時,凡是反共的宣傳品、毒品、武器和其他違禁品都不可攜入。外幣的攜入需向海關申報,出境時所攜出的外幣數目不得超過入境時的數目。免稅攜入的物品爲香菸200支、酒一瓶、香水一瓶和價値200美元以下的禮品。個人隨身攜帶的日用必需品也可以免稅攜入,包括照相機一架、攝影機一架、打字機一台和收錄音機一架等。

在古巴旅行最好不帶美元,因爲古巴爲報復美國在境內交易不得直接使用美元,需先兌換外匯券,兌換過程美元要損失10%,因此使用歐元比較合算。

跟加勒比海國家相比,古巴是個價廉物美的觀光國度,如果入住普通旅館或民宿,同時在一般餐廳用餐,一天50美元就可打發。這個國家不流行小費,因爲除商店外,大飯店、夜總會和計程車都是公營,工作人員都是國家公務員,所以都不必付小費,只有在大餐廳進餐時,才需要酌付小費,還有特別在餐桌前爲你演奏助興的樂師也要付些零錢。此外,旅行團的領隊、導遊及司機,每天總共要付4美元小費。

古巴的治安情況良好,人民雖然貧窮,街上也可以看到乞討的婦幼,但是很少刑案發生,因爲偷竊被抓到後不但會被判刑,並且一生一世再也無法得到工作機會。所以在各大飯店裡,幾乎從來沒有服務人員偷取客人財物的情事發生。

近年來,觀光業已成爲古巴外匯的首要來源,但是一種叫做PPG春藥的銷售顯然要居首功,許多觀光客是特地前來購買PPG,而順便前來觀光旅遊的。

包裝粗糙40粒盒裝售價20元美金的黃色藥丸PPG,學名叫做Polycosanol,是古巴政府實驗室自甘蔗中提煉而秘密生產的,不但機場內免稅商店有售,連黑市小販也流竄街頭強力推銷,就是餐館菜單也湊熱鬧,出現向顧客推薦飯後或抽菸前服用效果最佳的字樣。PPG本來是抗膽固醇的藥,但古巴的藥品說明書中卻說在臨床實驗中能讓公鼠勃起次數增加;用於男性體內,可以增加百分之十九性能力,是一種能加速血液流至陰莖的春藥。

當地使用110伏特60周波電壓,但一些大飯店的客房都備有220伏特變壓器的插座。E-mail服務也很普及,幾乎每家飯店都有24小時網路服務,每半小時費用爲3美元。電話卡分爲5、10和20美元等3種,從古巴打電話回台灣,每分鐘要4.1美元。郵政辦得不錯,郵票和明信片在各地郵局都有出售,寄回台灣的航空信郵資約0.5美元。

古巴生活水準雖然不高,但卻係拉丁美洲國家中醫療素質最尚的國家。在一般食物方面,攤販上的生冷三明治和飮料最好避免,普通飮食店的熟食大都沒有問題。要飮用礦泉水,水龍頭的生水不可飮用。

阿羅瓦(Arroba)是古巴的重量單位,每一阿羅瓦,約相當於11.5公斤。卡瓦雷里亞則是古巴的面積單位,每一卡瓦雷里亞約合13.50公頃。

當地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慢5小時,比台北標準時間慢13小時。每年的4〜9月實施日光節約,時間調快1小時,與台北時間差12小時。

到古巴旅行,除應帶足自己常用的藥品外,要記得帶游泳衣、防曬油、太陽帽、太陽眼鏡、沙灘巾、沙灘鞋、紙扇、驅蚊液、洗髮乳、個人衛生必需物品,以及照相機的鋰電池及記憶卡。

在古巴購買旅遊紀念品最主要的是雪茄、PPG春藥、萊姆酒、切•格瓦拉紀念品、樂器和手工藝品等。這裡使用西班牙語,觀光區的工作人員多會說英語。在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椰子計程車、計費計程車和人力三輪車。由於公共交通工具的缺乏,一般古巴人上班常採取工作4天休息3天的上班方式,以免因交通延誤而影響工作,人們的工作時間多由早上6時到午夜12時,下班後有的住在附近親友家,有的住員工宿舍。

政府的辦公時間爲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8:30至中午的12:30,下午13:30至5:30。銀行上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8:30至中午12時,下午1:30至3時,星期六是上午8:30至10:30。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六的中午12:30至下午19:30分。

古巴的國定假日有1月1日(1959年)荜命勝利紀念日;5月1日勞動節;7月26日國慶日,也是攻打蒙卡達兵營紀念日,所以7月25、26和27三天被定爲連假;10月10日(1953年)的獨立戰爭開始日,同時是古巴的文化節;12月1日國防日,以及12月25日聖誕節(1969年起)。

主要節慶:2月底至3月初的哈瓦那嘉年華(Havana Carnival),民眾集中在中央區國會議事廳前大道及海堤大道上狂歡慶祝。2月的前兩週是卡馬圭音樂節,屆時有盛大的音樂演奏大會在中部城市卡馬圭舉行。2月還有世界爵士樂節雙年展,每隔兩年在哈瓦那舉行。4月份的電子音樂節(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在瓦拉狄洛(Varadero)舉行。6月底在千里達舉行嘉年華。6月或7月之間,在聖地牙哥會舉辦盛大的加勒比海文化節(Festival of Caribhean Culture)。7月最後兩週爲聖地牙哥嘉年華,其中7月26日這天最爲隆重而熱鬧。8、10月份在哈瓦那舉辦的哈瓦那現代 音樂節(Havana Festival of Con¬ temporary Music)。9、11月底或1月初在千里達舉行的千里達文化節。10、12月在哈瓦那有國際拉丁美洲電影展等。

哈瓦那詩情畫意

哈瓦那(Havana)西班牙文叫做La Habana,是古巴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的中心,當地華僑則稱之爲「夏灣拿」。它的歷史應從1508年說起,來自西班牙的塞瓦斯蒂安•德•奥坎波率船來到哈瓦那,奉命對古巴島情況據實瞭解。1515年,繼之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迪戈維拉奎斯建立哈瓦那城。西班牙人在此修建港口,所有從美洲各地刮來財富的船隻,在起航赴西班牙之前都在此停泊,於是哈瓦那成了重要的商業中心和西班牙征服美洲的橋頭堡。

1553年哈瓦那發展爲古巴的首府,從而招致冒險家和海盜的垂涎。1555年著名的法國海盜雅克•索爾率眾進攻哈瓦那,將城市洗劫一空。1565年從菲律賓的馬尼拉傅入中國瓷器、絲綢、珍珠、香水、象牙和油漆。1589年哈瓦那修築莫羅和普塔城堡,數次擊敗海盜的攻擊。1659年開始建造防禦性城牆,此時西班牙已未能獨佔古巴。1762年6月6日,英國強大艦隊包括有16艘流線型船、18艘三桅戰艦和150艘運輸補給船,載運1萬名水手、8.4萬名士兵和4000名非洲黑奴,在北美殖民地補給後直接駛來,一口氣攻下哈瓦那,西班牙不敵戰敗,有2.76萬人向英軍投降,英國允許他們很體面地離開哈瓦那。1763年,英國人用哈瓦那換取佛羅里達半島,哈瓦那重新歸屬西班牙。1765年,哈瓦那成爲西印度群島對西班牙本土貿易的自由港,經濟趨於繁榮。

到了19世紀,哈瓦那對外貿易興盛,城區不斷擴大,形成引人注目的現代化都市。1898年2月,美國邁內號巡洋艦「意外地」在哈瓦那港發生爆炸,成爲美國干涉古巴的藉口。次年1月1日古巴宣告獨立,但美國的干預已取代西班牙的統治。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哈瓦那不但成爲卡斯楚發號施令總部,也成爲拉丁美洲和非洲共產黨勢力的中心。

這個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22分、北緯23度8分,位於古巴島西端北部沿海,也處一個瓶口狀港灣的西側,面積741平方公里。當地最引人注目的地貌標誌,是穿過市區與海岸平行海拔60公尺的石灰岩山脊,阿爾曼達勒斯(Almendares)河緩緩流經市區後注入海灣。

此地屬熱帶性氣候,但是在信風和墨西哥灣流的影響下,全年氣候溫和,平均年氣溫爲26°C,平均年雨量爲1854公鼈。屬省級市,全市劃分爲15個區,主要的有新城區(革命區)、中城區和舊城區等。

哈瓦那有220多萬人口,居民成分相當複雜,有白人、黑人和混血種人。19世紀有中國人移民來此,20世紀前半葉有西班牙人、義大利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大量湧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還有猶太人遷來。

這裡是古巴工業中心,有食品加工、發電、大理石、水泥、造船、汽車裝配、紡織、服裝、製革、冶金、醫藥、電子、儀器、煉油、軍工、釀酒和製菸等。在哈瓦那附近的海面,有個全部由大理石所構成的皮諾斯島,很多工人在島上切割大理石,運到哈瓦那加工成爲精美的藝品、家具或建材,以供內外銷。 全世界雪茄客都知道,雪茄中的極品非古巴莫屬,哈瓦那就是古巴雪茄的製造中心,國內最大的帕塔加斯(Partagas)雪茄工廠就坐落在哈瓦那中城區一條街道上,這座佔地極廣的19世紀建築物,彌漫著燻製菸葉的濃郁香味,有841名工人,其中半數是女工,年產雪茄2350萬支,有科希巴(Cohiba)、當希爾(Dunhill)、千里達(Trinidads)、彭恰彭恰(Punch Punch)、蒙特克里斯托(Monte Cristo)、大衛杜夫(Davidoff)、科羅拉(La Corona)、羅蜜歐和朱麗葉(Romeoy Julia)等名牌雪前,多數外銷歐美,其中頂級也是全球最貴的是科希巴手工製雪茄,25支裝在國外零售價格爲383.75美元,在原產地購買卻只要100美元。因此在前來古巴的外國觀光客中,有不少是帶著大皮箱前來採購古巴雪茄的。

古巴雪茄的菸葉心是採用人工手撕的方法,將菸葉縱向撕成兩片,再進行菸葉的製作,這也正是手製雪茄才能擁有的特色。一名熟練的工人,8小時可以捲製100〜120支雪茄,女工們大多擔任抽掉葉的工作。

雪茄的製程是將一束束曬乾的菸葉,浸入水桶中使之軟化以便捲製,然後仔細地挑選大小和色澤,歸類後捲成雪茄,放進木製模子裡的槽溝中緊壓15分鐘,使雪茄裡潤濕的菸葉能夠緊黏在一起。另一批工人把一張張餅乾般大小的菸葉,黏在雪茄的首端,以便吸菸的人扯開或剪掉後吸用。經過多次挑選後,使雪茄色澤一致,然後貼上典雅的紙環,再裝進木匣裡,木匣的上層放上一小片柏木片,以保持新鮮,這樣才完成雪茄的完整製作過程。

古巴雪茄盒底都會印上製造、出口年份等資料,了解其中奧妙就可成爲行家。盒底最頂端一排,會印有製造商代號。第二行出現的4個英文字母當中,後兩者是雪茄製造的年份。再用10個字母代表阿拉伯數字,如N=1、I=2、V=3、E=4、L=5、A=6、C=7、U=8、S=9、0=0等。例如SC就是1997年製造,OS就是2009年製造。

雪茄工人雖然月薪不高,但卻有免費抽雪茄的優待,遊客可以看到許多完全不同於商品尺寸的特大號雪茄,這些都是工人用剩餘煙葉做來自己抽的。

哈瓦那是古巴文化教育中心,設有各類科研機構,有中小學數百所,哈瓦那大學一所,並有16座圖書館,17座博物館,1個文化中心和1個藝術中心。 空中交通相當方便,何塞•馬蒂(JosdMarti)國際機場位於南郊18公里處,雖然也有新式的助航設施,但是沒有空橋設備,如逢下雨,乘客必需備有雨具。由這裡起飛的飛機,可以和歐美各48)地通肮和加勒比海及中美洲各鄰j國間,也有正常的營運航線,與美國佛羅里達州之間也有包機服務。國內航線的班機,也以這裡爲起迄點。國內班機票價非常便宜,如跟國際機票一起訂票,國內機票可以便宜25%。由國際機場到市區,有旅行社的觀光巴士、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

海上運輸相當忙碌,由這裡出航的船隻,將載得滿滿的雪茄和砂糖銷往國外,再將石油和糧食運回來,全國大部分進出口物資多在這裡呑吐。除了有國外豪華郵輪停靠外,本國遠洋客輪並不多見。對國內各沿海市鎭間,則有渡輪營運。

陸上交通有鐵、公路,哈瓦那鐵路是全拉丁美洲最早啓用的,早在1837年起就有火車營運;現在自哈瓦那搭乘鐵路特快車,可橫貫全國,向東南經中部大城卡馬圭,直到國境東端的關塔那摩;向西南可經比那爾德里奧直達西端的瓜內。

公路交通也是以哈瓦那爲中心,然後向東及向西通往國內的其他城市。哈瓦那有兩家長途巴士公司,維阿祖爾(Viazul)公司提供外國遊客專用的空調長途巴士,司機略通英語,以美元收費。另一家阿斯特洛(Astro)公司則經營一般的對外客運,有固定的班次。其中的哈瓦那至瓦拉狄洛(Varadero)線,每天8:00、8:30、16:00發車,車程3小時,車票約10美元;回程自瓦拉狄洛每天8:00、16:00、18:00發車。哈瓦那至維納尼斯(Vanales)線,每天9:00和13:30發車,車程3:15,車票約12美元。哈瓦那至千里達線,每天8:15和13:00發車;回程自千里達每天7:45和15:15發車,單向行車6小時,票價約25美元。哈瓦那至聖地牙哥線,每天15:00和20:00發車,回程自聖地牙哥每天15:15和20:00發車,單向行程16小時,票價約51美元。

在古巴長途巴士一票難求,最好的陸上旅行方式是坐火車或租車。對古巴人來說,搭便車是非常普遍的方式,古巴法律規定,凡是公家或廠商的大貨車或卡車,如果尙有空間,就一定要搭載半路搭便車者。所以在城市的出口或主要的交通路口,常看到警察舉著告示牌,指揮古巴人等便車。

市區交通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爲主,交通不會壅塞,除了等紅綠燈外,看不到汽車排長龍的現象。公共汽車有好幾種,一種是加長型的公車,可乘載100多人;一種是兩節式的駱駝巴士,可載200多人;另一種是舊式公車,可載60多人。公車常擠滿乘客,但是班次頻繁,因此還是相當方便,加上票價非常低廉,搭全程的公共汽車只需一個披索。

公共汽車有很多區間車,且多爲一人服務車。赴郊區參觀,搭乘公共汽車也很舒適便捷;還有一種觀光巴士,票價略貴,但有較爲周全的服務。

在市區要搭乘計程車時,可以在計程車乘車處候車,但街上流動性計程車並不多見。還有一種由國營旅行社經營的觀光計程車,多採用老式的賓士車,車資起跳爲3美元走5公里,然後每經3條街收0.5美元,這種計程車只載外國觀光客。

街頭也有少數私家車,都是公司行號所有,私有小轎車絕無僅有,只限於少數特權人士擁有。因爲汽油極端缺乏,私家車的車牌分成不同的顔色,由政府限制行駛時間,什麼日子只能行駛某種顔色車牌的車,有的星期一、三、五行駛,有的只能在星期二、四、六開上街,有的只限在下午5〜10時可以行駛。

古巴境內很少看到漂亮的新轎車,多數都是以前美國人廢棄不用的20世紀40年代的古董老爺車,連零件都要用雜牌貨拚湊或用手工製造,這些年過半百的老爺車如果在台灣,不是變成古董,就是送進廢車場;如果開上街頭,一定會被交通曾察査扣重罰的,可是在古巴卻仍奇貨可居。

哈瓦那街頭最近流行載客機車,通常是在機車旁邊加掛兩個座位的車廂,上面掛著一塊蓬布遮陽蔽雨,講究一點的會有收音機,座位兩邊包鐵皮,油漆光鮮。車資大約每20分鐘收費2美元,時間長一點可以索價5美元,載客機車司機的2天收入,比一般公務員的月薪還多。

一般老百姓出門除了乘公共汽車外,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絕大多數的自行車是中國大陸的產品,有的是送的,也有的是便宜買的。普通老百姓連自行車也買不起,就由政府規定一個低廉的價格半買半送;也可以向政府租借,每一輛自行車每月收取一點低廉的租金。在哈瓦那自行車可以騎在任何路上,只有海底隧道是汽車專用道,不准自行車通過。要過隧道的自行車,必須在公車站乘搭一種專門搭載自行車的公共汽車,這種公車外貌和普通公車一樣,車廂內是空的沒有座位。

爲賺取外匯,哈瓦那興建不少觀光飯店,旅館和民宿,大多數都是公營或合資。其中最有名的是安保曼杜斯(Ambos Mundos)飯店,位於教堂廣場通往軍事廣場途中,五層樓建築的粉紅色外貌顯得非常搶眼,海明威曾在這裡住了7年,現在已改爲海明威紀念展示室,每天10:00〜17:00開放參觀、門票2美元,住客免費參觀,飯店共約擁有百間客房,每天宿費65〜90美元。

哈瓦那自由(Habana Libre)大飯店是市內最大的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於1958年開幕,現屬於西班牙翠普(Tryp)飯店集團經營。飯店樓高26層,有572間客房,單人房每天包括3餐在內房租爲130美元,雙人房150美元,只爲外國觀光客服務,古巴人不得入住。附設有餐廳、酒吧、游泳池、夜總會和免稅店。設在25樓的夜總會入場券11美元,住客只要5美元,每天從2:30營業至4:30,哈瓦那最熱門的樂團在此演出。一樓免稅店只限外國觀光客可以入內用美元購買;古巴人再有錢要進去買東西,也必需請外國觀光客幫忙帶入。

國家(Natcional)大飯店也是最豪華的五星級飯店,擁有463間客房,幾乎所有總統級人物來訪都會安排在這裡休憩,曾下榻的名人包括邱吉爾和加拿大前總理克列提恩等。飯店坐落在海堤大道旁,附設有2座游泳池、銀行、旅行社和租車中心。頂樓的倶樂部每晚都有熱門秀可看,入場券加晚餐每人55美元。投宿一晚單人房150美元,雙人房200美元,總統套房1000美元。

布洛卡利比(Blocaribe)飯店坐落在市區邊緣,是一家佔地面積很大、環境優美、四層樓的高級國際觀光休閒大飯店,擁有200多間設備齊全的客房,附設有自助餐廳、中國餐廳、烤肉懸廳、迷你酒吧和咖啡屋,並有購物店、醫療室、網球場、乒乓球室、迪斯可舞廳和游泳池等。這家大飯店專門接待外國觀光客,備有觀光大巴士接送觀光客四出參觀。但是飯店的服務人員做任何服務不僅慢半拍,笑迷迷的餐廳服務員端一客快餐和一杯飮料要拖上半個小時,一付你急我不急的樣子,難怪古巴的經濟會落後到這個地步。

陽光(Sun Shine)大飯店是一家四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設備也不錯,擁有200多間雅緻的高級客房,並宵親切周到的服務態度,附設有•餐廳、健身房、游泳池,四周有購物區及免稅商店,只對持有外國護照的外國人開放,拒收披索,只要美金。

此外,哈瓦那比較重要的飯店還有里維拉(Riviera)、廣場(Pl¬aza)、英格列特拉(Inglaterra)、柯希巴(Melia Cohiba)、特里頓(Trit- on)、卡普里(Capri)、柯莫杜洛(Comodoro)、總統(Presidente)、威達杜(Vedado)、柯林納(Colina)、聖約翰(Saint John’s)、塞維利亞(Sevilla)、林肯(Lincoln)、多維爾(Deauville)和老人與海(El Viegoy El Mar)等。

哈瓦那大餐廳多附設在觀光大飯店內,一般小餐廳和路邊攤倒是不少。市區最好的一家中國餐廳是中華大酒家,女經理和男女侍者都是中年的華人,由於屬國營餐廳,所以都是拿薪資的工作人員,每名侍者月薪約100美元,加上小費每月共可分得約160美元。

佛羅里迪塔(Floridita)餐廳靠近中央公園,供應以魚爲主的各式菜餚,曾經是海明威在哈瓦那最喜歡的兩家酒吧餐廳之一。這裡的Daiquiri調酒是海明威的最愛,是以萊姆酒爲基礎,配上檸檬汁、葡萄柚冰沙和糖,做法簡單味道棒,拜海明威名氣之賜,一杯竟要價6美元。店內分酒吧和營廳兩部分,裝潢豪華,完全保存1930年代哈瓦那的光耀。

米奧迪歐(Meodio)酒吧餐廳坐落在舊城區主教廣場附近,海明威非常喜歡這裡獨具的民藝風格氣氛,所提供的調酒Mojito也是他的最愛,吧台後方牆壁上有海明威親手寫的「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Del. My Daiquini in El Floridita」。

這家餐廳最吸引人的是音樂,顧客循著歌聲就可以找到這裡。酒吧沒有圍牆,只有木柵,空間僅四坪大,樂隊佔去1/3,「L」形吧台前高腳凳不到10張,客人拿著酒杯貼著吧台或坐或站,將大部分空間讓出來給6、7個隨音樂起舞的人,Son、Cha Cha Cha、Rumba和Salsa,全是古巴最熱門的舞蹈和音樂。餐廳的牆壁上、滿是食客的簽名,還掛著海明威照片和許多狩獵標本。這裡的調酒3美元,用餐約20美元。

在舊城區主教廣場附近有一家波地吉他(La Bodeguida)酒吧餐廳,可以品嚐到古巴傅統的鄉土菜,美國名作家海明威也非常喜歡這家餐廳的風格氣氛,尤其是它所提供的莫伊特(Mojito)雞尾酒,有古巴「國酒」之稱,係將萊姆酒、蔗糖、碎冰,泡以幾片薄荷葉沖調而成,辛辣有勁。這裡所提供的古巴名菜「加勒比海女王」,是用超特大的蝦所烹調成。

佛羅里迪塔(Floridita)酒吧餐廳,曾被君子雜誌(Esquire)選爲世界最佳七大酒吧之一,傳統的台克利(Daiquiri)雞尾酒的發明地,是按海明威的建議特別調製不同口味而成,是一種混合檸檬汁、古巴萊姆酒、樱桃酒和葡萄柚汁加碎冰等調製出來的飮料。

當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時,海明威正坐在這家酒店的吧台前他最喜歡的角落裡,喝他最喜歡的台克利雞尾酒。這個角落在吧台最左側,有一張椅子被鐵鍊圍起來,這就是當年海明威常坐的椅子,座位上方掛著許多海明威生前照片及一尊半身塑像。現在這裡是哈瓦那最昂貴的酒吧餐廳之一,提供的海鮮美食榮獲北美洲美食協會五星鑽石獎。

帕蒂奧(Patio)是國營的酒吧餐廳,位於教堂廣場西邊,創業於1965年,其露天咖啡座從早上就張起白色洋傘,成爲廣場上最耀眼的景觀,每到用餐時間,中庭餐廳都會請來鋼琴師演奏,有時還會有小型的室內樂演出,通常都是比較古典優雅的抒情歌曲,餐費每人自12〜20美元。

當地有許多餐廳可供選擇,舊城區的魯納斯(Ruinas),是一家以法國菜爲號召的高級餐廳。觀光客如有雅興欣賞夜景,可以到塔(Torre)餐廳去。在靠近里維埃納大飯店附近,有一家叫做「1830年」的餐廳,頗具古色古香的氣氛。在著名的坎列托(Conei- to)餐廳內,可以品嚐到風味獨特的煮兔肉。靠近碼頭區的斯絲利亞餐廳,提供風味不錯的快餐,顧客在露天的樹下用餐,有當地的三人樂隊在席旁對客人又奏又唱,極富拉丁民族的浪漫情調。

爲解決經濟危機,古巴政府已准許在某種條件限制下,人民可以在自己家中經營個體戶小餐廳。由於食物的口味比國營餐廳好,每盤菜都是滿滿的,價格也低30%〜50%,平均一餐飯菜只索價5美元,如用飮料或啤酒另加1美元即可,因此非常受到當地顧客和觀光客的歡迎。這種價格對一般古巴人來該是天價,只有少數有辦法的人才光顧得起。哈瓦那全市有300多家這種個體戶小飯店,法律規定只有店東的家人才可以在店裡幫忙,每間店最多只能擺四張桌子,店主每月需繳稅600美元,但是幾乎所有的店主都無視於法律規定,擺的桌子都不止四張,跑堂也宵許多不是自己的家人,但稅務人員對違規店主多不會罰款,只要請吃一頓就會擺平,這就是在改革開放下共黨國家中的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根據一項非官方的調査,顯示出一個令官方頭疼的趨勢,就是這種小飯店吸收了太多的人才。有家店東原來是吃公家飯的會計,兩個伙計是由一名律師和一名醫師擔任,這名律師跑堂說,他當律師的收入根本不能養家活口,替人端盤子卻可衣食無憂。

在娛樂方面,哈瓦那的夜生活也有多采多姿的一面。因爲古巴的酒吧多兼舞廳,所以旅客到酒吧可享受雙重娛樂,一舉兩得。這裡的酒吧是沒有女服務生,但可以攜眷前往,或與3、5好友歡聚,也有情侶在此雙雙對對,可以用餐飮酒,欣賞表演,或擁伴翩然起舞,都會自得其樂。在各主要的觀光大飯店內,多附設有酒吧兼舞廳的娛樂場所。在市區各地也有夜總會、倶樂部和迪斯可舞廳的設立。

熱帶花園(Tropicana)夜總會、號稱全拉丁美洲最大的夜總會,可供3000人喝酒及跳舞:包含交通費、入場費和飮料費在內,依座位等級每人收取65、75或85美元不等的費用,就可以進入設在星光閃耀夜空下的秀場內,觀賞以森林爲背景的豪華表演。這家非常資本主義化的夜總會本來是郊區一片熱帶森林中的寡婦農莊,1939年被人租去闢爲露天夜總會,因爲地主是虔誠的女天主教徒,認爲太過罪惡,乃將它出售;但共產革命後,卡斯楚反而恢復爲酒色的場所。

夜總會內各色彩燈明滅閃爍自熱帶森林中射出,製造出擬幻似眞的景色。音樂i轟然響起後,從樹梢上、屋頂上、走道上、樓梯上和舞台上,同時湧出百名白色、棕色及黑色的比基尼裝美女,露齒而笑,用最快的節奏跳著西班牙或非洲式熱舞,一個接著一個,換場時採用漸退漸進法,絕無冷場,也有各種精彩的特技表演。這裡的歌舞節奏單純,但是以美和力爲主,節目的精彩度與西方國家比較還差一大截距離,票價最多只値25美元。

此外,熱帶夜總會也是撈女的大本營,自稱未來即將登台演出的舞蹈女學生,都是善於觀顏察色的年輕美女。曾稱要將賭與娼趕出國境,但唯獨對無所不在的娼妓束手無策。

觀光客除娛樂外,如想游泳,近郊的聖瑪麗亞海岸及維達多(Vertato)海灘,都是很好的海水浴場。在哈瓦那東邊一個半小時車程處的塔拉拉海灘(Tarara Bea¬ch),是一個很大的海邊休閒度假村,建有一大片小木屋和數間餐廳。在美麗的沙灘上,泳客不計其數,除觀光客外,還有不少漂亮的比基尼泳裝少女,大家在水中樂成一片,不管是擁有鉅額美鈔的觀光客也好,還是一貧如洗的當地古巴人也好,下了水後大家一律平等,好似天上人間。

在這座度假村附近,有一幢擁有數百個房間的灰色大建築物,過去住的是前蘇聯車諾比核子發電廠災害後受到核子感染的上千名青少年,當時前蘇聯政府說是把他們送到古巴治療休養,事實上是將這一些可鄰的孩子棄置在古巴等死,結果一個存活下來的都沒有。

在哈瓦那購物不太方便,街道上的汽車雖然不會排長龍,但百貨公司和供應商店門前卻經常有人在排長龍。百貨公司每天中午12:30才開始營業,早上11時之前就有人在排隊等候購物。

這裡商店出售物品種類有限,大多數是俄國貨,而且售價昂貴,進口牛仔褲是當地青年人最驕傲的時髦穿著。食品店缺少新鮮食物,肉類是配給的,蔬菜和水果都很缺乏,大多數是由東歐進口。除特殊的節日,生日蛋糕和烤乳豬根本難得一見。有時人們只是爲了一顆包心菜或幾根葱,也要排隊購買;購買配給的食物要大排長龍,甚至爲一杯啤酒也要空耗一個小時,這種現象在哈瓦那是常見的事,誰也無力改變這種情況,所以人們只好始終保持緘默,以免惹禍上身,難怪古巴社會落後,各項建設遲緩。

不過使用美鈔或歐元的觀光客在哈瓦那購物,卻沒有什麼不方便。各大觀光飯店裡,都有貨色齊全的購物中心和專賣店,觀光客最喜歡選購的是古巴雪茄、y萊姆酒,咖啡也很受歡迎,其他如菸灰缸、書架等獨特的大理石加工品,黑檀木的雕刻品,椰子果實製成的燈罩,以及用黑珊瑚製成的裝飾品,也相當有名。

使用美元的外國觀光客要消費時,都被限制在特定的商店裡;假使觀光客想進入國營商店,一定要用披索,不能使用美元,公價的美元和披索匯率是1:1,可是黑市1美元可兌27個披索或更高,但要冒著被査獲的危險,所以外國人多不敢使用披索。

跳蚤市場是位於哈瓦那大教堂旁塔孔(Tacon)路,以美元交易,可殺價10〜20%,售價還算公道,主要的手工藝品有陶瓷胖黑女人玩偶、首飾、樂品、草帽、白色麻布衣服、草袋、皮件和木雕品等。這裡靠近樹蔭處的哈瓦那露天畫市,可以看到哈瓦那藝術家創作活力,價錢不貴,因此生意不惡。

扇子商店在軍事廣場附近,是一家有趣的商店。在古巴電影中,特別是在革命前,以上流社會的宴會和賭場爲背景的故事裡,會發現當時的名媛淑女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把精緻的扇子,所以這家商店專賣各種扇子,許多展售品中都是女明星在電影中用過的名扇,或是在一般商店中買不到的高級品,還可以定做自己喜歡的式樣,當然價格都很貴。

手工大樓位於舊城區古巴街64號,是一幢建於1780年的出色殖民建築物,出售有音樂設備、衣料、繪畫、唱片和書籍。文化事業基金會坐落在舊城區長城街107號,展售藝術家製作的繪畫、瓷器、雕刻品、首飾和服裝。藝術發展中心也位於舊城區,是按藝術規劃生產布料、刺繡和花邊的手工工作坊,曾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

當地市街是以哈瓦那港爲中心,是個充滿西班牙風味的都市,一般街道寬闊整齊,兩旁種滿白色樹幹的帝王椰樹,隨著海風搖曳生姿。在全市15個區中,以舊城區(Vieja)最有名氣,它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的政經和軍事中心,在1985年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整個區就像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全區位於港灣西側,是早期西班牙移民定居的地方,保存著18世紀石壘的馬路,以及近4000幢移民時期極富詩情畫意的建築物,只是年久失修,多數華廈已經斑剝陳舊,只能讓人想像它當年的盛況,而與美人暮屬之感。但大部分街道規劃成步行街,車輛不得進入,非常適合散步。全市最精彩的歡樂酒吧也集中在這個城區。

中城區(Centro)位於新、舊城區之間,比舊城年輕100多歲,呈19、20世紀風貌。由19世紀開始,舊城區已容納不下逐年增加的人口,開始向東邊擴張,並請來法國都市計劃專家設計中城區。現在街上還奔馳著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老轎車,偶而還有大型粉紅色的市公共汽車往來,復古而有趣。這裡集中著便宜的旅館,有許多民宿。

新城區(Vedado)開發於20世紀20年代,它不同於其他城區,卡斯楚的總部、所有軍事經濟的重要單位也都在此,所以管制也特別多。哈瓦那高級觀光大飯店、倶樂部、夜總會和美食餐廳,也多設在這裡。在美西戰爭徵,美國資本大量湧入,造成這裡現代化的繁榮景象。這一帶銀行、敦商店、交易所和影劇院特別多,外國觀光客在這裡用餐、購物都非常方便。

哈瓦那令人著迷之處,不只有壯麗的海景、懷舊的氣氛和熱情的女郎,更在於驚人的包容力,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在此交相輝映;各種膚色的人在這裡不分彼此,融洽地共同生活。最令人不解的是’有很多本來不協調的事物,在這裡竟然都可以和平共存。

古巴也許是性開放程度比較高的國家,靠近幾家國際大飯店的街上,到處可見流鶯,她們3、5成群主動找遊客搭訕,兜生意,有的年輕女孩,抓著遊客的手在胸前示意,口中唸著「One Dollar」,意思是摸一下美金1元。如果要作入幕之賓,10元美金她們就會歡天喜地。

這個城市街道的名稱也很有趣,從海明威經常去喝酒的那家杜德奇達小酒店出來,門前的這條路叫做安培拉杜(Empeorado),西班牙文的意思是「石頭做的」,因此這條街果然就是用一顆顆鵝蛋石鋪成的。

來過哈瓦那的外國觀光客一定不會忘記那條長達7公里叫做馬拉貢(Le Malecon)的海濱大道,它幾乎成了哈瓦那市的標誌。從早到晚,在那條大道上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物。如果是刮颶風的日子,就會見到高達數公尺的巨浪撲天蓋地般躍過堤岸,再嘩嘩地落在馬路上,震耳欲毁的海濤聲像在顯示大海的威力。人們開車經過時,海浪會不斷地把擋風玻璃弄得一片模糊,愛刺激的年輕人會故意挨近堤邊,等候那淋漓盡致的一刻。

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太陽西垂後,長堤一帶就成了市民散步偷閒的地方,雙雙對對的情侶來這裡消磨浪漫的時光,也成爲三、五成群年輕人聚集的天地,音樂、舞姿,配合路邊停放的舊式大轎車,在黃澄澄的路燈下,氣氛像極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電影的再版。很多外國觀光客也會前來湊熱鬧,三三兩兩在海堤外的沙灘岩礁上散步,一些價廉物美的古巴小食攤,也會招徠好奇觀光客的光顧。還有些年輕的各種膚色撈女,在這裡以軀體換取生活費。

林蔭步行大道(Paseo del Pra- do)是中城區唯一的林蔭大道,早在1772年舊城牆未拆之前,就被規劃爲城牆外的公園綠地,名流雅士喜歡來此散步、搭乘馬車的也愛在這裡兜風。19世紀後,一年一度的哈瓦那嘉年華大遊行也將此地作爲必經之路。1927年請來法國景觀設計師,將路中央鋪上大理石板成爲行人步道區,路旁並設置8頭銅獅塑像。

拉姆巴(Rambar)是哈瓦那最重要和最熱鬧的大道,電視台、戲院、大飯店、銀行和商店多集中在這裡。和其他的主要街道一樣,街上並沒有商業廣告,到處高掛的,不管是圖畫或文字,都是「一切生產爲國家」的共黨八股看板,或切•格瓦那的畫像。

這個城市有很多參觀點,其中位於舊城區的大教堂廣場(Plaza de Catedral),是布局最和諧的廣場,從前叫做小污泥廣場(Plazue- la del Lacienaga),因爲每到雨季 便成爲池塘,附近居民抱怨從廣場流出來的污水令人生厭,直到18世紀末原來的耶穌教教堂被宣布爲大教堂後,才改爲今名。從1990年代古巴開放觀光開始,這裡大部分建築物都開放給大眾參觀,並成爲舊城區散步的地點。

每逢假日,廣場中的攤販全部移到東側的跳蚤市集裡去,只留下兩個領有執照、穿著殖民時代裝束的妙齡女郎到處找觀光客拍照,一張一美元。另有2個全身白衣、抽著雪茄的女術士用塔羅牌爲遊客算命,每人收費3美元,拍照爲1美元。靠近廣場陰影處,每天都有一群老樂手演唱,由於付小費的觀光客不多,他,們每唱完兩首就會向聽眾索錢,讓人失去欣賞音樂的胃口。最不可思議的,是一個作小丑打扮的「攝影師」,拿著紙箱做的相機到處向觀光客「拍照」,還要收一美元費用。廣場平時是觀光客的天下,但週日年前有許多市民前來散步,一邊的露天咖啡座因收費太貴,很多遊客就坐在免費的走廊陰涼處歇足。

桑賈里爾(Zanja Real)水渠在大教堂旁,是哈瓦那的第一個水利工程,全長11公里,從阿曼達河引來淡水供家庭使用,同時也供應停泊在港口船隻的飮用水。 軍事廣場(Plaza de Armas)是古巴歷史的起點,也是第一個沿著哈瓦那港口修建的廣場,同時是政治權力的中心。這裡本來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主廣場,在一次大爆炸意外中,周圍建築全毀,17世紀又重建成現在的軍事廣場,直到18世紀中葉都當作軍事演習的場地。1717年後,漸漸變成哈瓦那上流社會的住宅區,廣場周圍興建許多巴洛克風格建築,成爲市內最華麗的地區。卡斯楚奪權後,私人豪宅幾乎都成爲博物館對外開放,讓遊客體驗哈瓦那的繁榮過往。廣場西側歷代西班牙總督與大統領的官邸,後來改爲市政大樓,現在則改爲哈瓦那歷史博物館。廣場周圍還有一些舊書市,平時聚集不少買二手書的人。此外,哈瓦那市各種不定期的活動、慶典,如哈瓦那市立交響樂團的露天演奏會、公雞節的踩高蹺表演等,也以軍事廣場爲主要場地。

聖芳濟各廣場(Plaza de San Francisco)緊鄰哈瓦那港,在這裡可以看到巨輪緩緩行駛的畫面。在18世紀時,往來歐美的船隻都要在此卸貨及補給水和食物,因此非常繁榮。然而現在盛況不再,空曠的場地上停放著幾輛轎車和計程車,還停有數輛古典馬車等著載客遊哈瓦那,全程1小時半,每人6美元。廣場中央有座雄獅噴泉,由義大利雕刻家仿格瑞那達的一座非常有名的噴泉而建,不僅供人觀賞,還可提供過往船隻飮用水。

舊城廣場(Plaza Vieja)是哈瓦那舊城區散步的終點,建於軍事廣場之後,曾被徵作軍事操練和部隊集結場所。由於廣場周圍建築仍在陸陸續續整修中,所以顯得比較冷清。這裡跟上述3個廣場不同,因爲它充滿了庶民味。除了廣場南邊都是18世紀巴洛克風格建築,其他都是19世紀建造的房屋,所以當時又被稱爲新廣場。20世紀中葉後被改爲停車場而顯得落魄,但自1990年代開始發展觀光,才重新整建廣場及其周圍建築,景觀更勝往昔。

革命廣場(Plaza de la Revolu- cion)是新城區顯目的地標,儼然成爲古巴的政治和軍事的象徵。過去比巴黎的協和廣場還要大,在檢閱軍隊時曾容納過100多萬觀眾。每逢國慶日,大型的遊行和表演活動也都是在這裡揭開序幕,屆時卡斯楚必來此地發表長達6小時以上的共黨八股演說。1998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訪,曾在這裡舉行彌撒,當時廣場上聚集了一萬多名天主教徒。古巴國務院、國家劇場、國家圖書館和古巴共產黨委員會都圍繞在廣場周圍。廣場上立有一座獨立先驅何塞•馬蒂像紀念碑,高高地豎在高30公尺的高地上,雕像用漢白玉石雕成,高18公尺,重700噸,底座周圍呈半圓形,安放著6根立柱代表當時的6個省,後面還豎立著一個星形的紀念碑,高達109公尺。廣場北側國務院的牆上,裝飾著大型的銅管雕塑,那是拉丁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那的頭像,下面寫著他的名言「繼續爲勝利奮鬥不懈」(Hasta la Vitoria Siempre)。

博愛公園(Parque de la Frater- nidad)在中城區國會議事廳旁,其周圍的建築多係19世紀50年代之後建成的,呈現一種商業市街的風貌。這個公園早在1892年就規劃成城市的綠肺,以紀念發現美洲大陸400週年。現在所看到由鐵柱支撐的老樹,是1920年爲紀念黑奴和印第安人的貢獻而種的,樹齡最高的已有80多歲。公園裡「哈瓦那榮耀」(La Noble Havana)噴泉,是1831年西班牙雕刻家的作品,現在成爲哈瓦那的市徽。此外,公園前的廣場已成爲計程車候客站,許多20世紀50年代美國小汽車成排停靠,好像美國老爺車露天博物館。

哈瓦那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vana)是舊城區的重要地標,由耶穌會傳教士初創於1748年,自1767年基督徒被逐出古巴後,興建工程一時停擺,幾經波折後,才於1777年完工。它原名叫做聖伊格納西奧教堂,1789年9月24日才改爲今名。這個大教堂雖有巴洛克式風格但不精緻,因爲建材多係有隙孔的珊瑚礁岩,無法精雕細刻;且兩旁鐘樓的大小也不對稱。教堂呈十字架結構,中央主堂屋頂高於兩側邊廊;後側有幾間獨立的小教堂,其中左側的小教堂供奉聖母瑪麗亞像,哈瓦那年滿15歲的少女在成年禮時,都會前來許願祈福。大教堂內部形成一個50公尺寬的長方形,由巨柱分成三個殿,每個殿由四個小教堂組成,中間是主登台。1844年,可倫布遺體運到哈瓦那,暫存在大教堂內的一座墳墓中,1898年移葬於西班牙本土的塞維利亞安葬。

聖芳濟各大教堂及修道院(Lglesiay Monasterio de San Fran- dsco)位於聖芳濟各廣場南邊,始建於1584年,完工於16世紀末,是當時聖芳濟各會在美洲的主要據點,1738年又改爲巴洛克式重建,才有今日的格局。雖然在古巴曾有一段輝煌的歷史,但是現在已不具教堂的功能,僅成爲教會合唱團或聖樂的表演場所。大門外入口的走道上,有一尊聖芳濟各的黑色銅像,以紀念他對哈瓦那的貢獻;教堂內陳列有數件珍貴的宗教藝術雕刻作品。緊鄰教堂右邊是非常典雅的修道院,兩個中庭之間由迴廊相接,造成視覺上的多層次美感。

聖埃斯皮里圖教區教堂坐落在古巴街,興建於1636年,1674年落成,是市內第二座教區教堂,最初曾作爲隱修教士的居所,結構非常漂亮,由一個全石大殿和一座建於1760年的後殿組成,祭台下面有地下墓穴。

保祿教堂(Lglesia de Paula)位於保祿街的水邊上,它被葉子花優雅地遮蓋起來,當內殿沒有舉行彌撒時,人們在黃昏可以欣賞到鋼琴獨奏音樂會,聽到年輕歌手或未成名歌唱家的演唱。

聖守護天使教堂位於孔波斯特拉街革命博物館的對面,蘊立在一個叫做「天使之地」的高地上,它建於1690年,11新哥德式建築風格,是19世紀宗教建築最傑出的代表,淡紅褐色的鐘樓如箭般拔地而起,直指藍天,23級台階從高地下面通至教堂後面。

薩格拉杜•科拉遜教會(Lgl- esia del Sagrado Corazon)坐落在中城區鬧街上,是由國際機場進出哈瓦那必經之處,77公尺高的教堂鐘塔,是市區明顯的地標。 建築型式採新哥德式結構和裝飾,入口中央石柱上豎立著10公尺高的基督雕像,四層樓的教會雕飾精美。

聖克拉拉修道院也位於古巴街,建於1638〜1644年,是哈瓦那所建立的第一個修道院,現在成爲全國文物保存、修繕中心,它那褐黃色圍牆,遮住了一個面積爲1.2公頃的避風港。

聖克里斯托修道院位於維納卡斯街的廣場上,建成於1693年,由兩座瓦頂塔樓組成,天花板以一根巨大橫樑支撐著,很有特色,1775年修繕成巴洛克風格的外觀。

梅爾塞德教堂和修道院位於古巴街,建成於1746年,1762年重修,是市內最迷人教堂之一,由三個大殿組成,每個都構成一個小教堂,圓頂上有藝術家的繪畫,它的花園是本街區一個非常舒服的歇足處。

小神殿(El Templete)是建於1828年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希臘式建築,據說西班牙人於1519年登陸哈瓦那的地點就在這裡,因此是哈瓦那歷史的起點。神殿前有一棵直徑約一公尺粗、高約15公尺的老桐樹,樹幹上有個像眼睛的痕跡,哈瓦那最早的彌撒儀式就是在這棵大樹下舉行。神殿內小教堂兩幅大壁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16世紀初的哈瓦那景觀,當時哈瓦那灣兩岸除熱帶森林外沒有任何建築。

革命博物館(Museo de la Rev- olucion)的前身是總統府,在1959年卡斯楚奪權前,共有22位古巴總統曾在此辦公,最後一位是巴蒂斯塔。這是一幢有圓形屋頂的豪華建築物,正面入口處還殘留著城壁的一部分。卡斯楚執政後並不在這裡辦公,選擇新城區一楝不大起眼的大樓當作他的執政中心,將這座總統府改成革命博物館,展示許多菡命時的文件,而古巴共產黨的史蹟是展示的重點,顯得相當諷刺。

館內展品從印第安人史至卡斯楚奪權的照片、原始資料、模型武器、物品、切•格瓦拉眞人大小的蠟像等都在其中。此館坐落在避難街一號,平時門可羅雀,很少人願意用美鈔購票入內參觀。在南面入口處前庭的玻璃罩內,是1956年12月2日卡斯楚及其他82人登陸科羅拉多斯海灘時所使用的格拉瑪號遊艇,四周還有衛士守護。館外陳列一架美國U-2型偵察機的殘骸。

市立博物館(Museo de la Ciu- dad)是哈瓦那最美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坐落在達孔街上,始建於18世紀,直到1900年以前都是作爲殖民地總督府,從殖民時代一直到卡斯楚執政的1960年代前,的這裡都是哈瓦那政、商最有權勢的名流聚集場所。從正面看,博物館成排的拱廊氣勢十足,每天下午3:30在拱廊前有身穿傳統軍服的衛兵舉行換崗儀式。館內有尊發現古巴的白色哥倫布雕像,並展出藝術品、瓷器、銀器和青銅器等。主要展示廳設在2樓,收藏品包括敞篷汽車、繪畫、雕像、家具、制服和旗幟等,其中有一面是1868年古巴革命第一次獨立戰爭時所使用的古巴國旗。

殖民藝術博物館(Museo Arte Colonial)位於聖伊格納西奧街,坐落在哈瓦那大教堂正對面,入口處擺設一個攤子,販售書籍和T恤等紀念品,館內展示18、19世紀哈瓦那中產階級和權貴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瓷器、扇子和各種家具等5但展品內容並不豐富,很多玻璃和陶瓷製品是已經破碎而再黏起來的。

萊姆酒博物館(Fundacion De- stileria Havana Club)坐落在舊城區,是哈瓦那最大萊姆酒「哈瓦那倶樂部」廠的宣傳總部,館內有英、法、西語解說員,分別分批帶領遊客參觀製造萊姆酒的過程。先在放映室觀賞古巴萊姆酒發展的歷史,再進入製酒過程的展示廳,依序參觀甘蔗的採收、榨汁、過濾、發酵、蒸餾和儲存的過程,再來品酒,免費提供5年老酒讓遊客品嚐,最後進入左側的販賣部血拚。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奧比斯波街61號,其前身是舊國會大廈(Capitolio)是全市最搶眼的一楝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物,1929年由當時古巴獨裁者馬査多所建,他原來企圖建造一座比白宮更宏偉的總統府,諷刺的是耗費鉅資興建起來的國會大廈,後來竟成爲群眾抗議他獨裁的場所,最後竟演變成警察向人民開火的流血慘劇,爲這幢華廈抹上血腥的污點。卡斯楚掌權後爲了發展觀光,將它改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讓一般民眾可以目睹哈瓦那奢華腐敗的過往。

宏偉的92公尺高圓頂正對大門,有一座高17公尺的鍍金共和雕像(Statue of the Republic)。大廳正中央的地板鑲著一顆25克拉的大鑽石,充滿神奇,傳說鑽石原屬俄國末代沙皇所有,後來由土耳其商人賣給古巴政府,曾一度失竊,最後由匿名者送還給古巴總統。館中展出豐富的海洋生物、蝴蝶、哺乳類動物、鳥類和礦物等的標本,令人目不暇給,還附設有考古和天文館。

科學歷史博物館位於古巴街460號,原係哈瓦那皇家醫藥科學院,1874年成爲古巴第一座博物館。館內展現18〜20世紀科學研究的發展軌跡,並保留一個19世紀的藥房和實驗室。館內還有9.5萬多冊有關醫學方面的書籍及19世紀手稿,其中包括因發現黃熱病傳播機理而被尊爲古巴科學之父的卡洛斯•芬萊伊的手稿。此外,人們也可以在這裡看到愛因斯坦一封公開信的原文。

汽車博物館位於奥菲西奧斯街13號,館內展出過去各個時代各種各式的老爺轎車,如老式雪佛蘭轎車、克萊斯勒車和賓士車等,現代化的新式豪華名貴轎車一輛也沒有,因爲整個古巴都一貧如洗,當然是無法展出,因此嚴格地說,這家汽車博物館應該改名爲老爺車博物館。

音樂博物館在哈瓦那街附近,是一座漂亮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1971年成爲國家級博物館,除介紹古巴歷史概況外,還展出16〜20世紀古巴樂器,一個展廳用來展出的都是名貴的古巴樂器。館內的音樂廳中,經常舉行輕音樂和流行音樂演唱會。音樂愛好者可以在這裡翻閱專業雜誌和稀有樂譜,並且價購唱片、CD、樂譜、音樂雜誌和樂器。

郵政博物館在革命廣場附近,是專門有關郵政和集郵歷史的博物館,其中有一個大廳專門展出古巴郵票。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黑便士」,於1840年5月6日首次在英國流通。古巴的「火箭郵票」也値得一看,是1936年由集郵愛好者所設計的。

何塞•馬蒂故居博物館位於保祿街314號,這位古巴民族英雄出生於舊城區的聖伊希德羅區、是哈瓦那最貧窮地區之一,他的母親列歐娜爾•佩雷斯死後,這座房屋就改成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他的一生及其功績的各種見證物,包括私人物品,如小刀、馬刺、原始文字稿和鑄有他頭像的徽章等。

拿破崙博物館位於聖米格爾街1159號,人們在此有機會看到曾經不可一世的拿破崙使用過的牙刷、床墊、步槍等物,並有照顧拿破崙直到最後時刻的弗朗希斯科醫生所提供的拿破崙喪葬面具。館內也展示17〜18世紀的瓷器、銅器、制服、古董和家具。博物館附設的圖書館中,收藏許多關於拿破崙及其同時代書籍。

國務院博物館位於中城區,是卡斯楚政權展示自1956年獨立以來的反間諜活動部分實況,藉以鎭懾企圖反抗他的古巴民主人士。館內展出陰謀、諜報裝置、加密信息、雙底盒和密室等,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市立圖書館˙書店(Instituto Cubano del Libro)建於1776年,是舊城區城堡旁的巴洛克式漂亮建築,當時是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文化官員官邸,現在成爲市立圖書館,藏書雖豐但不對一般民眾開放,遊客也只能進入中庭,參觀圖書館的拱廊結構及花園。

圖書館入口處右側是公營書店,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名信片、海報和月曆等,也有一些英文的政治、歷史和旅遊書籍展售。圖書館入口的另一側是紀念品店,所有古巴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應有盡有。如果想買舊書,外面廣場上的露天書市琳瑯滿目,內容五花八門,甚至可以找到20世紀40年代的雜誌和精裝書。

衛弗列多•藍藝術中心(Cen¬tro Wifredo Lam)也坐落在舊城區,是一幢18世紀的老建築,規模不大,一樓是年輕前衛畫家的展覽場地,2樓則展示古巴最偉大畫家衛弗列多•藍的作品和活動照片。這位大畫家生前曾在歐洲生活幾年,並在巴黎和畢卡索一起工作過,因此造就他前衛抽象的藝術風格。

文化中心(Casa de la Cultural)坐落在舊、中城區之間,看起來很像是個破舊的廢墟,排演的場地則是一個四周充滿塗鴉牆壁的院子。每天早上7時之後,都有藝術表演團體來此排練舞蹈,成員多半是年輕的學生或藝術家,表演傳統的倫巴舞、恰恰舞,或非洲宗教演變而成的劍舞。

哈瓦那歌劇院(Gran Teator de la Havana)是世界著名大型劇院之一,1837年初創時規模只有現在的一半,1915年重新整修外觀,結合劇院和芭蕾舞學校兩座建築物,整修成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華麗建築,在四個角落上,有分別象徵教育、音樂、博愛和藝術四種精神的天使雕像。卡斯楚執政後,歌劇院的光輝受共產主義的影響而黯淡,劇院改爲國家芭蕾舞學院,落實表演藝術教育。

何塞˙馬蒂紀念塔(Memorial Jose Marti)聳立在新城區,高109公尺,是當地最醒目的景觀。塔的前方,還有一尊高18公尺、坐著沉思的何塞•馬蒂的白色雕像。他雖然是西班牙人,卻在19世紀末倡導古巴推翻西班牙殖民地政權,最後在波卡竇斯狄奧斯戰役中不幸犧牲,年僅42歲。1953年是他100週年誕辰紀念日,破土興建這座紀念塔。

國家墓園(Necropolis Cristo¬bal Colon)位於新城區的南邊,佔地55公頃,從1886年起規劃爲墓地,時至今日,墓園內已有20多萬個墓碑。這個國家墓園雖說也是墓園,但卻點綴著各種神奇的墓碑、紀念雕塑、紀念塔,加上綠樹和如茵的草地,讓這裡成爲民眾喜歡來踏青的墓地公園。

雷亞爾堡(Castillo Real de la Fuerza)是古巴最古老的軍事堡壘,1538年奉西班牙腓力二世(Phi-lip II)之命修建的,1577年建成後成爲好幾位統帥的駐地,1632年堡壘上添加了塔樓,1977年宣布爲國家博物館。從外觀看是非常堅固的城池,但卻是虛張聲勢而沒有戰略作用,因它的位置是深藏在哈瓦那港灣的後面,實際上是昔日寶藏存放的場所,從新大陸運來的寶藏都暫存在此,再分別運往歐洲各地。現在城堡的一部分成爲國家博物館的陶藝展示館,而樓上販賣部,有雪茄、萊姆酒、功•格瓦拉的T恤出售,價錢比一般國營公司貴。

聖王岩城堡(Castillo de los Tres Santos Reyes del Morro)位於哈瓦那灣入口的東岸,通常被稱爲莫洛堡壘,是哈瓦那許多城堡中最出名的一座,在西班牙統治時代的哈瓦那,爲防禦海盜襲擊而於1630年興建這座要塞,1762年英國人佔領期間受到嚴重破壞,1763年重新修復,四周被20公尺高的城牆所圍繞。從1764年開始,城堡的塔樓被用作燈塔,成爲當時拉丁美洲的第一座燈塔,可以引導30公里外的海上航行船隻。登上直徑5公尺、高30公尺的塔樓頂上,可以眺望整個海灣和哈瓦那市景。城堡內附設莫洛博物館,是爲展示軍事建築史和哈瓦那港航行史而建,館內展示一艘19世紀沉沒在港口入口處西班牙軍艦上發現的物品。莫洛堡壘和卡巴尼亞•聖卡洛斯城堡已連成爲城堡公園區,遊客前往參觀,須搭乘計程車通過海底隧道才能到達對岸的城堡公園區。

卡巴尼亞•聖卡洛斯城堡(Fortaleza de San Carlos de la Cab- ana)位於哈瓦那港入口東岸的城堡公園區內,是古巴最重要的軍事建築,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砲壘,建於1763〜1774年,花了11年時間才告完成,堡周圍深壕寬達12公尺,堡內裝有120門大砲,可容納5000名守軍。1959年,切•格瓦拉攻佔這座城堡,成爲他坐鎭指揮的地點,現附設切•格瓦拉紀念博物館,展出他的日用品、照片,許多古代兵器,以及一系列18世紀的銅砲。在每天晚上8:45,身穿古代制服的士兵點燃古砲,隆隆的砲聲宣告哈瓦那港晚上關閉。

哈魯科伯爵宮地址是長城街107、109和111號,建於1733〜1737年,是哈瓦那最早領主邸宅之一,直至19世紀後葉都是哈魯科伯爵的財產。1979年曾加以徹底整修,現在被文化事業基金會所佔據,作爲永久收藏、展出和出售繪畫的地方。這座建築曾因是拉斯梅塞德斯的瑪麗亞住宅而聞名,她是哈魯科伯爵的後裔,嫁給一位法國貴族,曾以梅爾蘭女伯爵爲名,在古巴文壇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並曾爲廢除黑奴而奮鬥,加上美麗的容貌和文藝的天賦,成爲巴黎上流社會中受人敬重的人物。

哈瓦那大學(Universidad de la Havana)建成於1728年,當時名爲哈瓦那•雷亞爾•篷蒂菲卡大學,是全國最大的大學,要想入學的學生,頭一關就是要拿出血統純正的證明,凡是黑人、猶太人、摩爾人及黑混血兒都不得入學。1930年,這個大學的學生曾奮起反抗馬査多的獨裁統治。

這座大學歷史悠久,師資整齊,爲古巴培養不少人才,卡斯楚就是這裡法律系的畢業生。自從古巴革命後,免費教育政策使學生數量劇增,現在全校有5.4萬多名學生,因此古巴當局才不得不建立別的大學,如西沃內伊醫藥大學和設在國際機場附近的技術大學等。校內設有16座圖書館,多所博物館,其中的蒙塔內人類博物館屬於科學院,主要展示關於古巴考古學方面的資料。另外的自然史博物館和考古博物館都開放給大眾參觀。大學內有許多校舍,分別建於不同時期。學校入口的建築以新古典主義形式建造,遠望有如一座希臘神殿,象徵知識與理性。

美國利益代表處大廈聳立在新城區,8層樓的長方形現代化新建築物,是美國在放鬆對古巴經濟制裁後的產物,凡是美國人要前來古巴投資設廠,或搭乘包機來古巴觀光旅遊,或古巴人民要往返美國探親,都要來這裡辦理登記手續,因此是美古之間非正式外交的一個管道。在大樓的玻璃帷幕上,定期打出批評卡斯楚和古巴人權的消息,吸引古巴人前往觀看;古巴政府則在這座大廈前豎立百根旗桿,以擋住反古巴的宣傳。

古巴拉丁美洲棒球場有5.5萬個座位,設備之佳世界第一。這座用科技充分配合運用的棒球場,每一名與賽球員的個人資料都會被介紹在電動計分板上,以供在場觀眾及對方球隊參考。精確而快速的電腦,隨時報導球員打擊力起伏的狀況,煞是有趣。

球場共有八部電視電子攝影機(ENG),鉅細靡遺的緊盯住場內比賽的每一個細節。投手威力的秘密在電視鏡頭的追蹤下,無從隱藏,連每一次投球的時速,也立即有阿拉伯數字在螢光幕上顯示出來。

由於古巴的業餘棒球隊經常在國際性比赛中大獲全勝,所向無敵,只有來自台灣的中華成棒隊在比賽中曾予古巴隊以很大的威脅,讓一向自詡天下第一的世界業餘棒球王國的古巴隊俯首稱臣,因此在英雄相惜的情況下,中華隊被古巴隊認爲是最佳對手,備受古巴人的尊敬和稱許。

中國城又稱華人街,在入口的前方有一座高約10公尺的黃藍相間的大牌坊,除了正面用漂亮的隸書寫著「華人街」三個大字外,還刻有「他們沒有一個是叛徒,也沒有一個是逃兵」的正楷字,並附有西班牙文的說明。因爲在古巴對抗西班牙的獨立戰爭中,華僑曾與古巴人並肩作戰。

第一批華人移民古巴是19世紀初的事,大多數來自廣東和香港等地,以補充甘蔗田裡缺乏的勞動力,社會地位低賤,相當於奴隸,但是華人團結節儉美德和傑出的廚藝,慢慢改善了處境。第二批華人在19世紀中葉抵達,他們是來自美洲各國的移民,大部分已在美洲各國工作過一段時間並且已有積蓄,經濟能力較佳,乃成立了哈瓦那的華人街。

華人街只有兩條交叉的街道,莫約有200公尺長度,是世界上最不像華人街的華人街,在這裡幾乎看不到一個比較像華人的華人,街邊稀稀落落的只能看到一些黑的、混血的古巴人,一付窮苦、潦倒、無所事事的落後樣子。街道兩旁根本看不到店舖,只有設在沒有店面臨街屋子內的3、5家昏暗小餐廳,每家只擺設4張方形小餐桌,沒有什麼客人,倒是街上的小攤販,有零星的生意,攤子上寫有一些中國字,如「炒飯」、「雜碎」、「陳記」和「中國風味」等。但是攤販沒有一個像中國人,所賣的食物都不是中國小吃,而是油亮的肥腸、用麵粉油炸的甜食,上面沾滿蒼蠅。唯一像中國食物的是用粗紙糊成裡面盛滿醬色米飯的飯盒,飯上蓋著一片薄薄的煮豬肉,一點捲心菜。果菜攤上唯一像樣的貨品是橘子、爛蕃茄、幾把葱、大豆、馬鈴薯和一些玉米。此外,還有一家中藥店,一家金應戲院,有電影和錄影帶放映,有時也有劇團表演。

哈瓦那有800多名華僑,但年輕的一代多已和古巴人結婚混種,全市華人被編入14個公社,過著和古巴人一樣的貧窮生活,他們可以算是全世界最窮最苦的華僑,難得有台灣同胞前來參觀旅遊,多半都會前往其中最大的龍崗公社慰問、參觀,看到他們的苦況,都會略予捐助。同時由於中國大陸對古巴的友好和給予大量的經濟援助,因此使得今日在古巴的華人,社會地位得以提高,日子也過得比過去好。

海明威的第二故鄉

「要尋找海明威,請到哈瓦那來」這是古巴旅遊局打出一句招來國際觀光客的有力口號。海明威雖然是美國作家,但卻以古巴作爲他的第二故鄉,在古巴有很多他的遺跡,成爲今日古巴發展觀光旅遊業的最大賣點,許多美國遊客不顧政府的禁令,繞道墨西哥、加拿大、牙買加、巴西及歐洲國家轉機前往哈瓦那。

埃爾斯托•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美國的優秀作家,1899年7月21日生於美國伊利諾州,1917年中學畢業後到坎薩斯城星報當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美國紅十字會救護車司機而開往前線,1918年7月受傷,得到一枚英勇勳章,痊癒後繼續爲各報寫稿,並任職多倫多明星日報駐外記者而赴法國,在僑居巴黎的美國作家菲茨傑拉爾德、龐德和斯泰因等作家的鼓勵和幫助下,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作品。1925年,第一部重要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在紐約出版。1926年出版成名之作「太陽照樣升起」,描述戰後迷惘的一代,這部名著舒情平實,但色彩繽紛。此後,滑雪、鬥牛和打獵成爲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寫作的背景。1927年出版「沒有女人的男人」,確立他被譽爲短篇小說大師的地位。

海明威一生中有1/3時間在古巴度過,古巴是他生前住得最久的地方,他與古巴結下不解之緣始於1928年,那年偕同第二任妻子鮑莉娜•普菲伊費弗爾前往美國骨頭礁而途經古巴。1929年,他的長篇小說「戰地春夢」更爲成功,敘述他在義大利戰場的經歷,書中充滿詩意,有戰爭,又有愛情。

1932年,喜歡船釣的海明威又回到海上,爲了追逐馬林魚,他從美國佛羅里達最南端的基威斯特(Key West)鎭出海,越過南方145公里寬的海峽,初次來到哈瓦那市,登陸後穿梭於17、18及19世紀的巷弄間,彷彿置身於殖民時代,流連於酒吧,和熱情友善的古巴人把酒言歡。此外, 古巴物價的低廉,也是吸引他來古巴長住的一大誘因,以他暢銷作家的高收入在這裡過著低消費的生活,簡直可以爲所欲爲,過著比王公還要舒服的生活。因此他愛上了古巴,並終於找到可以專心寫小說的好地方。他1932年的作品「死在午後」是寫鬥牛,1933年「勝者無所得」也是暢銷的短篇小說;1935年「非洲的青山J是寫打獵;1937年「有的和沒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是描述經濟蕭條。西班牙內戰時,他以記者身分前往。

自童年開始,海明威就對釣魚有特別嗜好,喜歡與行家談論釣魚,在他生命的最後20年裡,可能曾花一半時間在海上釣魚,他解釋自己在古巴長住的理由:「那裡的海上有我一生中所見過最好、最多的魚」。海明威將古巴的墨西哥灣叫做藍色大河,每年6 、7月間,旗魚在這條藍色大河裡飛馳著,牠從東向西逆墨西哥冷暖流而游,把背鰭淹沒在深暗的海水裡。如果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旗魚就會浮上海面,而被海釣艇所攔截,當牠呑食魚鈎後,必須用魚竿和尼隆線拖住牠,並緊緊地跟上,直到牠掙扎得精疲力乏,釣者才有所獲。

1938年從西班牙內戰中歸來的海明威,下定決心遷居哈瓦那,初期投宿在舊城區一家叫做保曼杜斯的小旅館內,當時這家只有54個小房間的旅館現在整修擴建後仍在營業,旅館的門口還掛一塊木牌紀念海明威久達2年的長期投宿,而5樓他所住過的房間,則保留給旅客參觀,但所擺設的床、打字機和桌椅等,已不是海明威使用過的原物。

每到傍晚5時,海明威從海上釣魚一天回來後,就會把自己關在這間客房裡,只要一客晚餐,通常總是一大塊牛排、一碟油炸馬鈴薯和一大杯礦泉水,餐後便開始寫作,先是坐在床上用手寫,然後再用打字機將手稿打成本。1940年,他出版了暢銷名著,「戰地鐘聲」,描寫一名美國志願兵的經歷,主題是戰爭與情誼。這部小說問世後,他遷居哈瓦那並且定居下來;後來還曾短期到中國報導日本侵華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爲記者的海明威曾多次參加英國皇家空軍的行動,戰後又返回古巴定居。1940年後,他選擇芬卡維吉亞(Finca Vigia)鎭定居。在此後的20年中,他一直以這裡爲家,專心寫作,在此完成了膾炙人口的名作,包括1952年出版的「老人與海」,這本名著出版後大受讀者的贊賞,並在1953年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又獲諾貝爾文學獎,古巴人爲此甚至尊稱他爲「爸爸」(Papa),他的地位堪與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相提並論。

1960年,海明威因病離開哈瓦那,回到美國愛達荷州,生活方式有所改變,精神沮喪,曾兩次住院接受電療。1961年7月2日,他厭世用獵槍自殺,享年63歲。他的遺稿很多,已經出版的有1964年「不散的筵席」,以及補述在古巴生活而於1970年出版的「海流中的島嶼」。

海明威故居博物館位於哈瓦那以東10公里的芬卡維吉亞鎭中,其前身叫做拉維吉亞別墅,是海明威於1939年買下的,作爲他與第三任妻子瑪莎•葛爾洪的愛巢。海明威去世前,在遺囑中說明他要將拉維吉亞別墅贈給古巴政府,作爲青年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的聚會場所。

卡斯楚是海明威的粉絲,非常崇拜海明威,在一次釣旗魚比賽中他得到大獎而由海明威頒獎給他,雙方因而結識,他建議他日將這楝別墅改成博物館。

這楝殖民風格寬敞明亮的別墅,被熱帶庭園所包圍,自海明威離去後幾乎就沒有變動過,內部6個房間,分別爲臥室、客廳、餐廳和書房等,都維持著原來的擺設,隔壁還有佣人房和游泳池,池畔有座小木樓,上面放置一架巨型望遠鏡,可以觀測天文,也能瞭望哈瓦那市區。

最特殊的是幾乎每個房間的牆壁都置有高達屋頂的書架,上面擺滿書籍。幾乎每間房內都有寫字桌,也許是海明威爲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寫作的緣故。放在書架上的書,大多數是與海明威同時代作家出版的單行本,以小說佔多數;有一 個房間裡放的全是有關於西班牙歷史和地理的書。在臥室裡放的全是他自己作品的各種版本,床上放著幾冊大西洋月刊和紐約客雜誌。在每一張寫字桌上都擺有攤開的書或稿紙,皇家牌打字機則放在寫字桌上而不是放在打字機架上。在他的書房裡,仍收藏著8000多本書。

有一個房間除了書外,還掛滿大大小小的各式獵槍、釣魚竿和長統皮靴。在客廳的牆壁上,到處掛著從非洲獵回的飛禽走獸,如老臜、水牛、鹿和野豬等動物或全身、或只有頭部的標本,這些都是他狩獵的戰利品。

頂樓小木樓是他鋪著獅子皮的寫作間,也是海明威每天黎明 起床寫作、埋首敲打字機鍵盤的地方。寫作之餘,並沒有忘情於船釣馬林魚,他的「里程碑」號 遊艇就停泊在距離哈瓦那10公里的柯伊瑪(Cojimar)小漁村海面, 也就是「老人與海」小說中的背景漁村。而海明威常去的海景(La Teiraza)酒吧餐廳,當然就是老人和村裡漁夫們喝啤酒的地方。不 過,現在的海景酒吧已經是古巴最好最貴的海鮮餐廳,不再是海明威當年筆下的平民酒吧了。

這家酒吧景觀非常好,從窗戶向外望出去,海面波光粼粼,小說中指引老人歸航的燈塔還在,老人泊船的卵石灘也在,只是漁船不見了。室內牆上則掛著許多海明威釣魚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是海明威和古巴共黨頭子卡斯楚共持獎盃的合照,拍照地點是在離哈瓦那不遠的瑪麗娜海明威(Marina Hemingway),又名巴羅門特碼頭(Barlovento、pier),1960年第一屆「海明威盃釣魚大賽」時,意氣風發的卡斯楚奪得大獎,由海明威親自頒獎。柯伊瑪漁村純樸的村民爲了感念海明威,共同捐出漁船的銅製螺旋槳推進器,融化煉製,在海堤旁爲他豎立一座望海的半身銅像。

在柯伊瑪漁村中,還遺有一座海明威莊園(Reencuentro Con Hemingway),現已改爲海明威紀念圖書館,由當地政府管理開放供人參觀;這裡是他的名著「老人與海」的靈感來源。

2002年9月21日,一批研究人員在海明威博物館地下室,發現過去未曾公開過的3000封信件、3000張照片和9000本書。文件包括潦草寫在紙上和書封上的原始故事情節、早期草稿和一本詩集。在一張小紙片上,海明威草草寫下一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褻瀆的對話,顯然本擬在故事中使用,但後來又作罷,並在這段文字上評語說:「太粗率了」;還有一段「戰地鐘聲」題詞開場白後來也捨棄了。有些文件也透露他個人生活的細節,他曾在一本「咆哮山莊」書內寫下密密麻麻的體重和血壓記錄。在一份日期爲1953年6月1日的獨白札記中,曾寫下對第4任妻子瑪麗的複雜感情和苦惱,他寫著應把她當作潑婦,還是學著忍耐她。

音樂城聖地牙哥

聖地牙哥(Santiago)是古巴東南部聖地牙哥省的省會,也是古巴第二大城,1514年由西班牙殖民總督迪戈維拉奎斯所建,後來並將總督府由巴拉科阿遷此。1515〜1607年成爲古巴首都,直至這個區域的銅礦挖盡,當地原住民被西班牙人殘酷地滅種,殖民地才將首都遷往哈瓦那。1518年,此地成爲西班牙人科爾特斯(Hernan CortSs)征服墨西哥的據點。1527年,獲得主教府地位。

1529年,德索托抵達聖地牙哥出任古巴總督,由於開發銅礦需要大量勞力,聖地牙哥很快地成爲奴隸市場,當地的銅礦及金礦便成爲主要的致富來源。接下來的聖地牙哥歷史,是一系列的海盜和冒險家的侵犯,其中最具毀滅性是法國海盜雅克•索爾的侵犯。1662年,聖地牙哥遭到溫莎勛爵所指揮、由15艘軍艦組成大艦隊砲擊。後來英國人的所作所爲與海盜並無二致,他們炸毀莫羅堡壘,破壞了大教堂。之後當地又多次毀於海盜的進攻和地震的破壞。

1791年,鄰近的海地發生非洲奴工的大規模抗爭運動,2700多名法國難民湧入聖地牙哥,才開始當地咖啡、棉花與甘蔗的耕作,有更多的黑奴被運來因應新經濟作物的生產,使今日的聖地牙哥成爲古巴黑色人種最密集的地方,同時也帶來法國移民的傳統、習俗,以及他們種植咖啡和甘蔗方面的知識。1898年,聖地牙哥還成爲美國和西班牙戰爭中雙方爭奪的重點。

聖地牙哥是古巴的革命聖地,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戰爭中,當地共產生了29名將軍,後來西班牙人也是在這裡簽署投降書,民族英雄何塞•馬蒂,也是葬於當地的聖伊菲赫尼亞墓地。這座英雄城市,也是古巴的「革命搖籃」,1953年7月26日,125名革命軍在卡斯楚的率領下,向當地的蒙卡達兵營發動進攻,後雖失敗,但「7•26運動」卻永遠被載入古巴革命的史冊。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西經75度49分、北緯20度1分,在地理位置上坐落在峰巒起伏的馬埃斯特納山谷中,南面瀕臨加勒比海,入海口的兩岸是驟然升起的懸崖峭壁,主要的懸崖叫做埃爾莫羅,海拔60公尺,崖上建有殖民時代的莫羅城堡要塞。

聖地牙哥西距哈瓦那944公里,大約有90萬人口,市區坐落在小山崗上,並依海灣而建,市街沿著石灰石丘陵的斜坡而上,房屋一間挨著一間,重複著同樣的建築圖案,都有鐵欄杆和柵欄,並有木製的陽台,這些平屋每家院子裡都種植著各色各樣的熱帶植物,到處可以看到椰子樹、香蕉樹,使聖地牙哥看起來非常綠化,樸實親切,是古巴境內最加勒比海化的城市。

濱海的聖地牙哥市不但風光明媚,周圍山區還蘊藏有豐富的銅、鐵和錳等礦藏。工業也非常發達,市區和郊區設有釀酒、製菸、發電、電子、電器、紡織、煉油、機械、化學、造紙、水泥、造船、家具、陶器和手工藝品等工廠。 當地的交通有待改進,聖地牙哥的國際機場相當現代化,但國際航班不多,國內航線則非常忙碌,和國內各大城市間,都有班機往返。海運發達,有遠洋輪船和近海渡船營運,貨櫃碼頭也非常忙碌。

聖地牙哥港不但是商港,並且也是漁港和軍港,這裡是古巴海軍飛彈巡邏艇基地,有很多海軍艦艇在進進出出。

陸上交通有鐵、公路對外連絡,火車可以通往西北部的哈瓦那、西部的瓜內(Guane),向東抵達關塔那摩;長途巴士可以前往古巴島內陸的任何城市。

市内交通情況並不理想,街道狹窄而彎曲,並且斜披很多,每一條馬路都很相似,沿著地勢起伏蜿蜒不斷,時而拔高,時而低俯,似乎每條道路都看不到盡頭,像是要通往天上、或衝入海中似的,車輛行駛很不方便,而且有些街道還會有兩三個街名。

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計程車和出租摩托車等。公共汽車並不多見,很多公共汽車是用軍用卡車或運貨的破舊貨車改成,上面放著一些椅子,人們攀爬而上,車掌反身用板手往車身一敲,司機便起動車子,乘客或坐或立,隨車搖搖晃晃,站著的乘客有的就吊掛在車篷架上,看起來相當不安全。

計程車多在飯店、公園前、車站和碼頭處候客,24小時服務,很多都是二手貨的俄國車,沒有冷氣,車況也相當老舊。這裡還有出租摩托車,多係勝利牌和老虎牌,是遊客瀏覽市區和郊區的新奇方式,車資比公共汽車貴,比計程車便宜。另有一種民營的載客馬車,有專門行駛的車道,多在市區外圍兜圈子,將遊客從市中心邊緣載往市郊。街上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有些單車騎士一手抓住馬車後方借力行駛,看樣子安全堪慮。

當地有很多投宿的星級飯店、賓館、一般旅社和民宿可供選擇,房價之高低差距很大,並且旅館不必預約,空房很多。

卡薩格拉達(Casa Granda)飯店坐落在中央區,面對賽斯佩德斯廣場,是市內有名的觀光大飯店之一,也是當地有錢人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同時也受到外國觀光客的喜愛,住客總喜歡坐在陽台上,一邊看街上形形色色的過往行人,一邊品嚐咖啡、萊姆酒,或吸支有名的古巴雪茄,單人房每日租金60美元,雙人房80美元,都含自助早餐在內。設有戶外游泳池和紀念品店,一樓走廊上的酒吧有現場音樂表演。

美洲大飯店(Hotel American)距離市中央區約1公里,也是不錯的飯店之一,擁有約100間客房,設有戶外游泳池,服務設施良好,每天房價爲單人房40美元,雙人房60美元。

當地有許多乾淨舒適的民宿,都是由醫生家族經營,服務態度親切,大多數散布在中央區一帶,交通非常方便,每天每間房租只要15美元,含早餐。

市內餐廳很多,古巴菜、西班牙菜、法國菜、日本料理、中國餐廳和速食店應有盡有,供遊客選擇,私人餐廳只准許最多擺12張桌子,並且只能賣豬肉和雞肉,不得供應有牛、羊肉的菜餚,以免與國營餐廳衝突。

依莎貝利卡(Isabelica)是聖地牙哥最有名的老牌傳統咖啡館,位於阿吉雷拉街。店名源於18世紀法國移民在聖地牙哥附近戈恩皮埃德拉地區所建立的一座咖啡種植園。這裡木製的門窗、天花板、挑高的吧台、厚重的硬木桌椅、從天花板垂下的風扇,再再都說明它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一進門右手邊有個捲雪茄的工作台,以每支0.5美元的價格供應客人手工製作的古巴雪茄。旁邊的窗台是走唱樂手表演的地方,有兄妹3人組樂團用響葫蘆(Mara- cas)、雙鼓(Bongo)和三弦琴(Tres)演奏流行樂曲。店內高朋滿座,多爲常客,他們喜歡這裡所供應的各種咖啡,有的加萊姆酒、加刺柏子酒、加桂皮、加橙汁、加檸檬或只加克里奥約,喝起來又濃又苦,特色咖啡是卡約露,別的地方再也找不到。

在娛樂方面,聖地牙哥是古巴的音樂城,因此市民和觀光客的主要娛樂領域也多是沉醉在音樂裡。提起古巴的音樂,人們會記得20世紀30年代征服世界的薩莎(Salsa)、倫巴(Rumba)、曼波(Mambo)、恰恰恰(Cha-Cha-Cha)和丹融(Danzon)等舞曲節奏,尤其是「關達拉美拉」(Guantalame- la)和「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的旋律和歌聲,這些籠罩在台灣寶島上空、大家耳熟能詳令人陶醉的歌曲旋律,都是取經自古巴的聖地牙哥。

聖地牙哥說得上是「音樂之城」,不論是白天或夜晚,幾乎到處都聽得到歌聲,就是在巷子裡,有時也會聽到歌聲,讓人駐足陶醉一番。市區令觀光客最難忘的印象,是那些迷人的黑人歌曲和一張張滿布風霜歌者的臉。

一間名叫吐娃之屋(Casa de la trova)的小店裡,每天從早到晚都擠滿了來唱歌和來聽歌的古巴人,不用付錢就可以進去找張凳子坐下,歌手們輪番上陣,有些是4、5人組成的小樂團,也有自彈自唱的獨行俠,每半小時就換上一批,風格不同,揉和了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音樂特色。

聖地牙哥街上商店並不多,門面稀稀落落,大多數陳列的商品也不吸引人,街頭常見人們玩紙牌消遣。在巷弄之間的小型的菜市場,反而比較熱鬧。

當地也有一些景點可供參觀,首先要介紹的是塞史塔德斯廣場(Parque Cespedes) 是爲紀念古巴建國的國父塞史培德斯而命名,廣場中央就有一尊他的雕像。這位革命英雄於19世紀下半葉曾領導古巴人民在附近的巴亞莫起義推翻西班牙殖民政權,成爲古巴民主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阿基倫、坎雷迪亞、費里克佩尼亞和拉克雷等街皆由此輻射而出,幾乎是全市的中心點,市政廳、大教堂也都在這個廣場上。今天廣場不但是市政中心,也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重心和觀光客參觀聖地牙哥舊城的起點,同時是流動攤販、街頭音樂家、閒逛的人和學生聚會的地方,晚上還有男女騎士出現。在這裡和別人閒話家常,已成爲當地人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黃昏後,廣場的長椅上全坐滿人,無論是經過或坐下來休息,一定有其他人跟你熱情的打招呼或攀說。

市政廳就在塞史培德斯廣場旁,建於16世紀,1959年1月1日,卡斯楚就在它的中央陽台上,第一次對古巴人民發表演說,要古巴人民勒緊褲腰,接受他共黨式公社的生活。

大教堂也位於塞史培德斯廣場旁,在1528年第一座大教堂完工後的舊址上,於1932年重建爲聖地牙哥總主教府,就是現在的大教堂。教堂附設一座小小的教士博物館,裡面藏著一些殖民時代的手稿和樂譜。教堂的唱詩廳內的木椅歷史,可以追溯到1810年。大教堂的四周,則被一些商店、旅行社和紀念品店所包圍。

貞女大教堂(Basilica del Cob- re)在古巴非常有名氣,位於市郊20公里處的Cobre小鎭的山腰上,Cobre是銅的西班牙文意思,因爲這個小鎭在18世紀時以產銅聞名。傳說在17世紀初,當地的西班牙殖民官從西班牙運來這尊聖像,作爲鎭上的守護神,後來在一次海難中,三名黑奴遇到貞女顯靈,在暴風中引導他們上岸,才得以生還。神跡傳開後,黑奴們相信祂就是非洲宗教神的海神Oohun,信奉貞女的信眾從此倍增。1998年教宗保祿二世訪問古巴時,特地前來此地爲貞女聖像加冕,從此大多數古巴人尊奉貞女爲古巴全國的保護神。

從教堂後方階梯上2樓,可以清楚地看到黑色的貞女聖像(Virgen del Cobre),被可以控制溫度和濕度的玻璃櫃所保護。祂身著黃色長袍,袍上鑲有鑽石和紅寶石等珍貴珠寶,顯得尊貴非凡。教堂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其中一個小教堂隔間裡,儲存許多來自各地朝聖者的貢品,包括卡斯楚母親所奉獻的物品,以 及海明威的諾貝爾獎牌。

阿桑松教堂(Casa de Nuestra Senora de la Asuncion)始建於1555年,經過多次改建後顯得風格奇特。17世紀遭海盜洗劫破壞,4年後重新整修完畢,在18世紀和19世紀中又頻遭大地震損毀,最後於1922年重修加建兩座鐘塔、整修屋頂上的雕像、內部壁畫,才成爲今日新古典主義樣貌。

詩歌之家(Casa de la Trova)位於聖地牙哥中城區,19世紀80年代由政府出資規劃,作爲專業或業餘樂手的表演場地。在國內幾乎每個城市都有詩歌之家,但以聖地牙哥的最好,培養出許多古巴最有名的樂手,使聖地牙哥在1990年成爲世界音樂的朝聖地。

基本上這裡是專業樂手表演的場地,係兩層樓傳統式西班牙風格木造建築,1、2樓都是長形表演廳,面街有木欄杆圍起的落地窗,開放式設計使音樂會流瀉到街上。一樓內側有露天庭院,晴朗的下午都是在這裡表演;二樓表演廳只在晚上使用,通常都是較著名的樂團才在晚上演出。

地方歷史博物館(Museo de Ambiente Historico Cubano)建於1516〜1530年間,其前身是西班牙殖民統治者迪戈•維拉奎(Die¬go Velazquez)的官邸,17世紀後成爲黃金交易所,現在一樓仍然可見一個製造金條的熔爐。這座位於塞史培德斯廣場西邊的博物館,是市內最古老的豪華建築物,無論是建築裝潢或收藏品都保藏得非常完整。博物舘全部是木結構,一樓展出的家具大部分是17〜19世紀的製品,其中很多櫃子的腳雕刻成獅子爪的式樣。二樓走廊面對中庭及市街的一面,全係鏤空的木窗,漆成黑色,這與過去所見的西班牙建築風格迥異,走廊有六角形花紋的木窗和屛風,都是摩爾式雕刻,是16世紀建築的一大特色。室內杉木雕花的天花板,還有葫蘆柱型的木栅欄、壁畫;屋簷樑柱的雕刻,都是精緻而有地方色彩的建築裝飾,相當生動。摩爾式的中庭,種植有多種熱帶植物,中央有一口上面有雕花銅架的古井。

兵營博物館又叫做攻打蒙卡達兵營紀念館,1953年7月26日,卡斯楚率領愛國青年攻打聖地牙哥的蒙卡達兵營。卡斯楚政權成立後,這座兵營被改爲「7•26」學校城,並在旁建立了這座博物館,現在博物館的牆上,戰鬥中所留下的彈痕仍清晰可見。

嘉年華博物館(Museo del Ca- rnaval)建於18世紀後葉,原本是小學的校地,1983年改爲博物館,展出許多在嘉年華會遊行中出現的道具、大型紙糊的面具、樂器和傳統服飾等。古巴的嘉年華會由來與古巴引進黑奴的歷史息息相關,從16世紀開始,古巴的殖民統治者從中、西非各地引進黑奴充當勞力,起初只允許他們在非洲教會和工人宿舍裡聚會,20世紀初黑奴的慶典已經擴大走上街頭表演。

每年的7月24〜26日是紀念聖地牙哥聖人的節日,連續3天舉行盛大遊行,大多數當地黑奴都加入慶典,他們戴面具,穿非洲傳統服飾,以傳統康加(Conga)非洲鼓的節奏,領導不同的遊行隊伍前進,其盛況不亞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嘉年華狂歡。

詩人博物館(Casa Natal de Jo¬se Mana)在中城區,是古巴名詩人何塞•馬利亞•希瑞狄亞(Jose Maria Heredia)誕生地,後來爲紀念他而改爲紀念博物館。保持著18世紀的古典風格,有木造天花板,廊柱和弧形的拱門,都是非常典雅的聖地牙哥傳統居民式樣,其中詩人的臥室和餐廳都完整地保藏著當時的家具和餐具。

他出生於1803年,擅長以詩描述自然美景,許多有關於他所寫的美洲自然景觀的文章,都成爲後來歷史學家的重要文獻。19世紀初葉,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贊成古巴獨立,遭到被西班牙殖民政府驅逐出境,直到1839年他36歲去世爲止。他的獨立主張在古巴東部省份引起許多迴響,其中的古巴國父塞史培德斯就是受他的影響而完成獨立革命。

埃米里奧•巴卡迪博物館位於皮奥薩多街,由首位聖地牙哥市長建立,展出奥連特地區的歷史,考古文物和古巴革命時代的資料、武器和戰士紀念品。館內也展出古巴繪畫及屬於巴卡迪的歐洲繪畫作品,並展出埃及和秘魯的木乃伊。 安東尼奧•馬塞奧故居(Ho- use Antonio Maceo)位於馬塞奧街207號,他於1845年6月14日在這裡出生,後來成爲1868年和1895年獨立戰爭中最傑出的將領。經過10年的戰爭,他拒絕放下武器投降,率領一支只有砍刀的小隊伍,將戰火點燃整個古巴。1896年在篷塔布拉瓦附近戰死。

古都千里達

千里達(Trinidad)也有好幾百年歷史,1514年,當迪戈•維拉奎茲建立千里達時,其地址就在今日主廣場周圍,當時只是一座印第安人的村落,他在這裡率眾開墾農莊種植甘蔗,從此成爲古巴最主要的甘蔗產區。5年後,埃爾南•科爾特斯在當地建立臨時營地,以便遠征墨西哥而招兵買馬,並籌集戰爭物資。1519年2月,由11艘船隻組成的小艦隊在此地揚帆出發,航向墨西哥,當時艦隊共有100名水手,還有500名志願兵,其中有32名弓弩手,13名火槍手’還有黑奴和古巴奴隸,以及7門火砲。

在16〜17世紀,千里達人已開始飼養家禽,但主要仍靠種植甘蔗爲生。爲規避西班牙殖民政府強加在頭上的貿易限制,千里達人便與居住在牙買加的英國人進行走私交易,當時稱爲「救生貿易」;而豐富的非洲勞動力,加速刺激了甘蔗種植業的發展,因有赫尼奧斯山谷的43台壓榨機,每年可以生產8萬噸蔗糖。

1827年,千里達的經濟非常繁榮,不但成爲蔗糖貿易中心,也是全古巴最富裕的西班牙地主居住的聚落,有古巴最多的瓦頂灰槳結構的房屋。隨著農業的發展,非洲黑奴的買賣也越來越頻繁,千里達淪爲古巴最大的黑奴交易市場。不久後,由於80公里外的西恩富戈斯港興起,使千里達的發展腳步停頓下來。1827〜1830年,位於千里達沿岸小卡西爾達港逐漸被廢棄。1868年興起的廢奴運動,更加速了千里達的衰落,自此以後,千里達一直生活在古巴政治經濟生活的邊緣,迄今都沒有什麼大變化。

這個古巴的古都,是古巴中部聖斯皮里圖斯省西南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9度59分、北緯21度48分,位於埃斯坎布雷山脈突出的山丘和加勒比海之間,坐落在連接聖斯皮里圖斯和活躍的西恩富戈斯港的公路上,西北距哈瓦那379公里,是古巴保存最好的殖民城市,因此有「古巴南海岸建築之珠」稱呼。市內的房屋、街道、欄柵、圓形天窗,都是建築在西班牙殖民時代,因此又有「博物館城」的美譽,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與哈瓦那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地有16萬多人口,氣候涼爽,景色優美,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是一座小工業城,有製糖、乳品、鋸木、雪茄和菸酒等工廠,附近並有金、銅和石棉等礦藏。

交通便利,是往北方沿海凱瓦連市鐵路的起點,並可聯繫全島各地。有公路通往西北方的西恩富戈斯港、東北方的聖斯皮里圖斯市,以及東南方的聖地牙哥市。以通往聖地牙哥的公路交通最爲忙碌,搭乘阿斯特洛公司的長途巴士,車資要33美元,行車時間要12小時半,每天8:15和19:30各發車一班。市內交通有少數公共汽車和三輪椰殼計程車(Coco Taxi),但馬車仍係當地農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行人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馬糞。也可以看到美國老爺汽車和許多腳踏車。

當地沒有星級大飯店,大多數都是民宿,遊客乘坐觀光巴士抵達巴士總站的廣場上時,就會看到許多當地居民拿著民宿牌子招呼剛到的旅客,他們都是民宿的主人,警察用繩子將他們阻隔在道路外,黑鴉鴉一片,令人難以選擇。民宿好壞差別很大,主廣場附近的民宿品質較佳,多數都是傳統的農莊地主建築,大門兩旁有長形的落地窗,鑲嵌精美的木柵欄或雕花鐵窗。前廳多係生活起居的重心,擺著數張搖椅,靠窗的古董級座位爲家中長輩準備,以便能舒適的臨窗觀看街景。中庭後廳比較隱密,是用餐及家人閒聊的場所,兩邊有客房或儲藏室。

莉莉之家(Hostal Lili)是一家有藍色大門的民宿,天花板非常高,看起來像巨人之家,有雙人房一間,布置簡單乾淨,主人通西班牙語和法語,也會說簡單的英語,除了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外,還會推薦附近的觀光行程,房租每天25美元,早餐2.5美元,晚餐7美元。

其他的民宿也都大同小異,各有雙人房1〜2間,月租金只要20美元,晚餐7〜8美元,環境也都非常乾淨。

當地也有不少餐廳,多供應古巴和墨西哥菜,主菜多爲雞排、牛排、魚排或茄汁蝦,另配有鹹紅豆拌白飯、水煮蔬菜、香蕉炸餅和酪梨沙拉。

石柱餐廳(Paladar Estela)位於舊城區,也是當地民宿之一,中庭後面有7張餐桌,最多可以容納20位食客,只供應晚餐,料理手藝特別好,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餐廳。

坎錢查拉餐廳位於雷亞爾街,是市內一幢最古老的建築,融合了18〜20世紀的各種建築素材。除了供應午、晚餐的可口菜餚外,主要的是以檸檬汁、蜂蜜和香芹製成的坎錢査拉飮料著稱,這種可口飮料還會醉人,建議每人不要超過兩杯。

坎恰恰拉酒吧(Tabema la Ca- nchachara)是個樹蔭遮蔽的露天庭園,這裡供應坎恰恰拉調酒,以萊姆酒爲基礎,加入檸懞汁和蜂蜜而成,再用傳統的圓形陶杯裝盛。每杯2美元。中午有當地樂隊助興,隊員們都是天生好手,用深邃的大眼晴對你唱著情歌。

音樂之屋(Casa de la Musica)酒吧在主廣場大階梯上方,每晚都請來當地的樂團表演,並有不同風格的演出,通常在晚上9時開始,10時左右進入高潮,11時 左右有當地青年學生前來表演舞蹈,包括迪斯可、倫巴、莎莎和恰恰恰等舞。在表演開始前,餐廳就在舞台前擺放露天座位,必須點杯飮料才能入坐,飮料每杯也只要1〜2美元。許多遊客沒有座位,乾脆坐在台階上欣賞,遇到喜歡的舞曲,就會熱情地到台前跳舞。

在購物方面,市面商店林立,各種商品供應無缺,但是生意清淡,只有公營商店才見排隊長龍購買配給品。

跳蚤市場(Craft Market)是觀光客最常光顧的地方,由舊城區幾條露天的磚石路構成,出售的多係古巴中部的手工藝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白色棉布床單和蕾絲桌巾,還有草編的各種農夫玩偶、蛇和驢子等,與西班牙南方婦女製作的手工藝品相似。跳蚤市場上還展售當地年輕畫家的傑作,畫風強烈,受非洲傳統影響深刻。

舊城區仍保存19世紀的石子鋪地街道,十字路口或轉角處常見銅製路障,利用舊火砲的炮身倒插入地面而成,據說過去是繫馬韁的地樁。現在舊城區交通以步行、腳踏車、馬匹和20世紀50年代美國老爺汽車爲主,非常復古。這裡多傳統紅瓦屋頂,以紅土燒成弧形磚瓦,再以上下圓弧相扣的交疊方式排列而成,每個屋頂斜面都呈現不同的斜角或弧度,其作用能使雨水經由屋簷再流到大陶缸儲存,作爲日常用水。所有建築物都有長形落地窗,並且排列在大門兩邊互相對稱,窗外的木質欄杆和鐵柵欄,花紋精美,非常雅致。

主廣場(Plaza Mayor)依山而建,是千里達歷史和建築中心,儘管有點繞足,但仍係舊城區散步的好去處。廣場上的玫瑰花和棕櫚都由精心打造的白色短柵欄保護著,廣場的四角都飾有彩色瓷甕。廣場東邊的大台階上有許多露天音樂酒吧,晴天的晚上,都有熱鬧的露天音樂表演。廣場四周都是精緻的千里達過去最富裕的地主豪宅,現在已規劃成不同的博物館,開放供民眾參觀。

聖安娜廣場位於聖安娜街,前身是皇家監獄,現在是市內重要的文化中心,有寬敞的內庭,千里達民俗樂隊用音樂和非洲、古巴舞蹈,使整個中心活躍起來。廣場的一角有個藝術畫廊,展示著市內最出色的塑膠藝術品。這裡還有一個酒吧,一間咖啡屋和一個備有各國美食的餐廳。

浪漫主義博物館(Museo Ro-mantico)是主廣場最細緻精彩的兩層樓屋,其前身是布魯聶宅邸(Palacio Brunet),最早建於1740年,1808年加蓋成兩層樓,其建築與所擺設的家具、瓷器和其他收藏品都屬於當地首富波勒爾(Borrell)家族所有,直到1947年才對外開放成爲博物館。這裡的收藏品是當地最完整的,甚至比哈瓦那市立博物館更精彩。二樓面對主廣場有數個房間,各以厚重木門劃分格局。最明亮的客廳是當時主要生活起居的地方,硬木圓桌和搖椅依然黑得發亮。兩旁邊間各有展示櫥櫃,主要的展品是許多絲製扇子、精緻瓷器和波希米亞水晶。靠中庭有主臥房、浴室及客房。主臥室床上鋪著白色蕾絲被,高2公尺的衣櫃非常厚重,浴室、浴缸和蓮蓬頭設計都是最新穎的。連面對中庭的廚房爐灶也鋪藍白細花磁磚,全部歐洲貴族風格。

傳統建築博物館(Museo de Arquitectura)在主廣場東南側,展出當地典型建築的結構平面圖,講解千里達各種西班牙殖民建築的細部構造,讓觀眾更了解當地建築之美。這個建築博物館中庭有個長約5公尺的木製枷鎖,是昔日用來監禁黑奴的工具;旁邊幾個小隔間是當時的浴室。在館內可以看到邊緣帶皺褶的紅色屋瓦,上面印有生產者「紅棕兄弟」的印記。

博物館始建於18世紀,本係地主桑塞斯•伊兹納加(Sanchez Iznaga)的資產,其最大特色是走廊前一排磚砌的廊柱,受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影響,顯得格外典雅。還有一個1912年建的美式淋浴室,使用煤氣加熱。庭院中的花盆全是上世紀的馬拉哈瓷甕。一種懸於樑上木製的遮光扇,既能擋光,卻不影響令人心曠神怡的微風。

歷史博物館(Museo Historico Municipal)坐落在主廣場邊,是一群古老的殖民建築之一,原係波勒爾家族私產,1951年被布魯聶買下,並進行大整修。卡斯楚奪權後成爲公眾博物館,介紹千里達的歷史,如印第安人的考古發掘、黑奴買賣、糖業的發展,以及千里達人爭取國家獨立的過程、其他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化、社會和經濟事件。

從壯觀的大門進入,就可看到華麗的壁畫、圓拱形廊柱和雕花精細的天花板,到處展現千里達在19世紀糖業顚峰時期的富裕。中庭北側有座觀測塔,可以眺望舊城區景觀。

宗教儀式場(Casa Templo de Santeria Yemaya)也在主廣場附近,是一楝看起來和普通民宅沒有兩樣的房屋,房子裡除了幾張椅子外別無其他家具,在中庭一個角落的牆上供奉著「Altar」神像座,四周圍以布、花、水果、酒和各種象徵的法器。中庭後方的房間裡,各坐著一個穿藍衣和白衣的年輕人,他們就是「神」,參加儀式的人都要向他們跪拜並奉上獻禮。如遇上聖使誕辰日,在庭院中會舉行熱鬧的敬神活動,傳統的打擊樂器巴塔(Bata)或康加大鼓震耳欲觀的節奏,配上吟唱,顯得相當神祕。

甘蔗谷(Valle de los Ingenios)距離千里達舊城區約12公里處,面積270平方公里,劃分爲70多處甘蔗園,當時爲了運輸甘蔗還鋪設一條貫穿谷地的鐵路。甘蔗谷中央有座高192公尺的六層鐘塔,在塔上可以眺望整個谷地,不過現在塔上的銅製大鐘已經搬到地面展示。如今在甘蔗谷的馬納卡伊斯那卡舊大糖廠,維護得相當不錯,廠裡還設有一家酒吧和一家餐廳,提供各種地方風味食物供觀光客品嚐。

比那爾德里奧有岩畫

比那爾德里奧(Pinar del Rio)市,是古巴西部比那爾德里奧省的省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多年前,這裡便有印第安人居住,山洞上至今留有他們的壁畫。1774年,西班牙人在這裡建立地方政府,使當地逐漸繁榮起來。1886年,此地曾是安東尼奧•馬塞奥將軍領導反抗西班牙殖民軍的戰場。1962年,前蘇聯曾在附近的多薩里奧山脈中部布署中程彈道飛彈發射裝置,引起了「核子飛彈危機」。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西經83度40分、北緯22度35分,坐落在古巴島的西部,東北距哈瓦那180公里,約有18萬人口,自從1830年大阿瓦奧地區的菸酒工業興起後,經濟就變得富裕起來,現在仍然是古巴有名的菸草栽培 城市,也是一個資源比較多的地方,並且是廣闊腹地的工商業中心。工業以生產雪茄、蔗糖、香煙、酒和家具爲主。

番石榴酒是當地的特產,也是一種令人驚奇的白酒,用只生產在本地叫做瓦巴(Vaba)、當地人稱爲瓜牙巴(Guayaba)的小橄價形的小果子爲原料,將小果子採下後,就像釀製高梁酒的程序相似,製成古巴的烈酒,味道香甜又辛辣,勁頭很足,人們在喝第二杯時就有點頭重足輕了。

當地農民多能自給自足,比古巴城市的人富有,常用自己生產的水果等農產品,向外國遊客換取生活日用品,如肥皂、毛巾、原子筆、衣服、鞋子及其他的物品。

城市對外交通全靠陸路,在鐵路方面從哈瓦那有火車開來此地,再向西南延伸至瓜內的終點站,車票約10美元,行車時間兩個半小時,相當方便。在公路方面,有長途巴士通往國內各地,並有A4中央高速公路直通哈瓦那,車程2小時,非常便捷。

此地風光明媚,居民熱情好客又會做生意,有不少景點可供參觀。位於市中心的卡萊酒廠,是專門生產番石榴酒的老工廠,始建於1906年,廠區佔地大,工人眾多,遊客在這裡由導遊陪同下參觀整個製造番石榴酒的過程,並可在工廠附設的販賣部中選購美酒。

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馬蒂街202號,始建於1917年,其前身是瓜斯宮。博物館的正面覆蓋著古希臘象形文字,飾以哥德式排水管和希臘立柱。內院的巨大恐龍像看來栩栩如生,館內展出各種動物標本、植物標本,最多的是昆蟲標本。

地區歷史博物館坐落在馬蒂街58號,是19世紀的建築,其前身是1959年的省政府駐地,主要展示比那爾德里奥地區的各種文化遺產。全館有6個展覽廳,其中兩個展示本地區的歷史,從其最早的居民直到革命勝利。一個展覽廳展示裝飾藝術,另一個展示本地區的發明創造。附設一所塑膠和繪畫藝術學校,分爲研究與創造部、文化與發掘部及修復與保存部等,非常熱鬧。

維尼亞雷山谷(Excursion Sora Vinales)是當地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有很多觀光巴士載著外國觀光客前來遊覽。這裡的奇蹟令人畢生難忘,據說在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曾是一個面積廣達1000公頃的巨大山洞,有一天,一頭恐龍打了個噴嚏將山洞頂震塌,喀斯特構造形成令人驚訝的景觀,如今只有此地和亞洲馬來西亞的黑風洞還有這種奇蹟。

這地方滿目翠綠,有山谷地帶、樹林、山林、花卉、岩壁雕刻、瀑布和地下洞穴等景觀。一家木板壁棕櫚葉頂的大餐廳,供遊客品嚐古巴風味名菜,餐廳有樂隊爲顧客助興,其中一架手拉的管風琴最爲拉風。餐廳後面的山岩壁上,用紅、藍色染料雕刻出一對巨大的男女攜帶一個男孩的雕像,非常引人注目,成爲觀光客相機鏡頭的焦點。這幅岩畫高80公尺,寬120公尺,是著名墨西哥壁畫家,率領一群沒有拿過畫筆的農民完成的。岩旁飛瀉而下的瀑布,看起來非常壯觀。史前長城的腳下,也有一堵高聳的岩壁,上面描繪著本地區人類和地理的演變過程,包括中生代的菊石、巨型海生爬行動物的蛇頸龍和冰川時代巨型哺乳類動物等,壁畫高120公尺,寬180公尺,20世紀60年代曾予整修,畫上有一條水平的墨線,顯示出這裡曾被大海淹沒時海平面的高度。

附近的印第安村(Excursion a Guama),是一處有綠地、椰樹、湖泊、田野、小型動物園和土特產藝品店,風景優美的觀光地區,村內印第安式茅屋林立,印第安土著塑像錯落。這裡還有古巴最大的内陸湖,湖面天鵝游戈,湖裡游魚可數,並飼養有各種小動物和鳥類,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鬥雞。最稀奇的是還有體型巨大的白色公牛,供人騎牛拍照,一次一美元。不遠處有個鱷魚潭,沒有什麼特別,倒是附設的餐廳中有鱷魚肉供應,可讓遊客大快朵頤。

印第安山洞(Cueva del India)距離維尼亞雷山谷約5公里,主、洞發現於1920年,內有哥倫布時代的物品。這裡景似小桂林,鐘乳洞幽深秀麗,山洞裡有一公尺可供遊客步行。洞裡還有洞底湖,左右水道各有100公尺長度,遊客可乘小摩托艇探幽攬勝,順著地下湖漂流便可到達洞穴的最深處,可以從另一端出洞上岸。

糖港馬坦薩斯

馬坦薩斯(Matanzas)是西北部馬坦薩斯省的省會,由山洞內掘出的遺址證明,這個地方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城市於1693年在一個屠宰場的舊址上建立起來,剛開始時只是軍事要塞,後來成爲居民聚落,1813年建立古巴第一所印刷廠和第一家報社,幾年之中出現交響樂團、公共書店和兩個文化中心。19世紀成爲古巴糖都,經濟發展迅速,有一半的古巴蔗糖都經由這裡出口。此外,這裡也成爲黑奴據點和文化的搖籃,經濟的繁榮也帶來了文化的進展,使馬坦薩斯獲得「古巴雅典」的稱號。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西經81度35分、北緯23度3分,是古巴西北部最靠近哈瓦那的港市,隔著佛羅里達海峽和美國南部的邁阿密遙相呼應,在美、古關係未惡化前,這裡是美國觀光客週末度假的好所在。當地經濟繁榮,農業發達,盛產甘蔗和柑橘,有人造纖維和化學肥料等工廠,旅遊業也很發達。

全市約有18萬人口,有兩條鐵路和一條高速公路通往哈瓦那,對外海運更是無遠弗屆,市內主要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計程車、馬車和腳踏車。

這裡也有旅館和許多民宿,最出名的旅館叫做盧浮宮旅館,位於米拉內斯街,圍繞著一個漂亮的內院而建,飾以噴泉,看來頗有氣派。

當地也有不少景點可供參觀,其中的市立歷史博物館,前身叫做洪科宮,位於瞭望廣場,館內展出當地古代的歷史文物。附近的自由廣場,是古巴建築和歷史的聚焦點,在古巴革命前,這裡是公開處決人犯的地方。

省立博物館也坐落在瞭望廣場,館內展示這個地區從印第安人到大革命的歷史有許多文物和決定黑奴命運的刑具展示,非常難能可貴。

藥劑博物館坐落在米拉內斯街上,是法國人特利奥萊於1882年所建立的藥廠,1964年時被改爲藥劑博物館,展出當時的電話、計算器、法國製造的第一批玻璃奶瓶、製藥儀器設備、一個擁有心電圖機,以及蒸餾器的實驗室等。

索托劇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863年,是新古典時期古巴最重要建築物之一,很多著名的歌舞和文藝節目都曾在這裡演出。劇院有半圓形的內陽台和細長的銅柱,以及蓋滿葉子花的遊廊。

文化宮是當地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築物,尤其是這裡展示一幅切•格瓦拉下棋的畫,非常傳神有趣。熱内圖書館是古巴最古老圖書館之一,藏書豐富。此外,聖塞維里諾城堡和聖卡洛斯大教堂,也是有名的古蹟。

這裡最有名的景點是位於西南郊的多寶湖(Tesoro Lake),是古巴最大的淡水湖,坐落在西南沿海的薩帕塔沼澤地帶。相傳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時,印第安原住民把大量金銀財寶拋入湖中,因此得名。多寶湖被茂密的熱帶森林所環抱,湖底有大量的鳥糞層;優美的湖光和嬉戲的水鳥,以及各式各樣的魚蝦吸引眾多的遊客。

瓦拉狄洛度假地

瓦拉狄洛(Varadero)位於馬坦薩斯省西北部突出細長的瓦拉狄洛半島北端,是古巴最北端的城市,也是古巴有名的度假小港都,自1994年起正式開放爲古巴最熱門的資本主義式享樂天堂和休閒度假旅遊地。

最初,這個地方只有海灘和印第安人;自從西班牙人來了之後,當地的海灘仍然是海灘,但是印地安人卻少了;後來,這裡只剩下一段短短的海灘和幾批不時前來劫掠的海盜。

這裡長達19公里的美麗沙洲在19世紀時,被富豪卡得納斯家族買下,興建一些夏日別墅,成爲有錢人集居的地方。19世紀末,在馬坦薩斯飛躍進步的腳步聲中,這個地方也興建了第一家飯店和幾處度假村。

1930年,美國軍火鉅子伊雷內•杜邦•勒莫爾,一口氣買下半島上的大片土地,稍後又分成小塊出賣發了大財,首先他爲自己蓋了豪華大別墅,並擁有高爾夫球場和私人飛機場。直到1959年卡斯楚執政後,這塊富裕的海灘遊樂地才爆光,被古巴共黨政權沒收,改作美洲大飯店,專供古巴共黨權貴的銷金窟。

這個古巴對外開放的遊樂區,經緯度爲西經81度18分、北緯23度10分,西距哈瓦那140公里,東南與卡德納斯爲鄰,東北和尼古拉斯(Nicholas)海峽的薩巴納(Sabana)群島遙相呼應。本身呈細長半島狀,長22公里9最寬的地方僅400公尺,水暖沙平,猶如一條長25平方公里的大甲板,一望無際地平伸入墨西哥灣。

全市大約可以分爲三個地區,第一區位於市中心,其範圍從第1街至第54街,生活在這裡的平民百姓,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要永不停歇地爲旅遊觀光業的發展,提供基層及勞力服務。第二區從55街開始,是三至五星級大飯店聚集區,尤以1991年12月落成的梅利亞瓦拉狄洛五星級大飯店最爲亮麗搶眼。第三區朝叢林延伸,混凝土建築和道路慢慢將叢林呑蝕。

由於古巴政府的公開對外招資,一些來自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加拿大、墨西哥和阿根廷的財團紛紛前來淘金,投入數以億計的美元和歐元,在古巴革命後仍屬富人專屬的社會主義天堂內,塑造出像邁阿密海灘般的度假天堂,因而創造出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許多外國觀光客前來集體買舂,也對古巴的社會主義經濟「作出貢獻」。

現在這裡匯集了所有古巴最高級、最豪華的大飯店和休閒度假村,讓來自世界各地有錢的觀光客雲集此地享受沙灘、海水、陽光、藍天、美酒、比基尼和加勒比海的美麗風光。遊客在此能舒適的選擇嬉戲、游泳、滑水、潛水、衝浪、風帆、拖曳傘、日光浴和登礁等各式娛樂活動,享受生命之美。

在狹長半島狀的珊瑚礁上,交通非常方便,當地的國際機場有加拿大、南美洲、歐洲,甚至俄羅斯的包機,運來許多外國觀光客。海上運輸更是無遠弗屆,郵輪、渡輪絡繹不絕。公路上奔駛的全是空調長途巴士、觀光大巴士和新款的計程車。通常外國遊客都自哈瓦那、馬坦薩斯或卡德納斯搭乘計程車或觀光巴士前來,在半島中南部的巴士總站下車,再分赴各大飯店休憩。

市區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其中以馬車最爲拉風,車資5美元以上;椰子三輪計程車,公定價格爲搭乘一次不論距離的遠近都是5美元;小火車則爲每人2美元,租機車最初1小時爲10美元,第2小時爲13美元,第3小時爲15美元,4小時爲18美元,5小時爲20美元,6小時爲22美元,一天24美元,2天40美元;租轎車或休旅車價錢依車種及天數而定,通常花費每天約50美元。

這裡有很多飯店供遊客選擇,但通常都要預約。阿庫亞祖爾(Acuazul)飯店位於中央區,是中價位的飯店,附設有游泳池,每間客房都有陽台,單人房日租金47美元,雙人房70美元。

杜斯瑪勒斯(Dos Mares)飯店位於市區東部,位處三個公園之間,景色優美,距離海灘很近,雖然建築老式,但顯得優雅,客房非常整潔,經常客滿。平時房租每天單人房32美元,雙人房43美元;旺季時調整爲單人房44美元,雙人房59美元。

普爾曼(Pullman)飯店位於市中心靠近中央公園處,服務設施良好,客房舒適,平時房租單人房30美元,雙人房40美元;旺季時調整爲單人房38美元,雙人房50美元,價格相當合理。

李杜(Ledo)飯店靠近跳蚤市場,距離中央公園也很近,是一幢兩層樓的建築物,擁有20間優雅的客房,距離海灘只有一箭之遙,單人房30美元,雙人房40美元。

貝爾拉瑪(Bellamar)接近中央區,是中低價位的飯店,以服務態度取勝,兩個房間共用一間衛浴設備。平時房價單人房34美元,雙人房45美元;旺季時單人房46美元,雙人房54美元。

希拉杜拉(Herradura)飯店位於巴士總站北方,擁有78間乾淨的客房,從每一間客房的窗子外望,都可以眺望海灘,平時房價單人房40美元,雙人房53美元;旺季時單人房48美元,雙人房64美元。

當地有許多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或高級休閒度假村供有錢的闊佬選擇,每日房租自100〜1500美元的都有,服務設施和品質無可挑剔,其中主要的有梅利亞瓦拉狄洛、天堂倶樂部、國際飯店、美利亞美洲飯店、地中海倶樂部和格蘭飯店等。當地還有個高爾夫球倶樂部。

這裡有許多高級餐廳,供應各國美味和生猛海鮮,每一家餐廳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令老饕流連忘返。當地也有一些速食店,披薩、漢堡、三明治、冰淇淋、咖啡、飮料一應倶全,每人最低消費額5美元起。

美洲購物廣場(Plaza America)位於半島的東端附近,是當地最大的綜合購物中心和美食廣場,裡面設有超級市場、名品專賣店、書店、服飾泳裝店、珠寶店、紀念品店和CD影碟店等各種各式的商店,全部可以刷卡消費,非常方便。

跳蚤市場(Craft Market)位於市中心的中央公園正對面,每天從早上10時左右開始,就有許多販售紀念品的攤位來這裡陳列,販售的紀念品種類包括木雕、皮件、植物種子和鱷魚頭骨做成的項鍊、銀飾品、白色棉麻質料的衣服、印有切•格瓦拉像的T恤、草帽、提袋和各種音樂CD片和打擊樂器,也有當地藝術家創作的木雕面具和皮製錢包等。

除了吃、住、購物和休閒娛樂外,當地還有許多景點値得參觀。其中的強森公園(Parque Joso- ne)位於市區一號大道的東端,公園被圍牆所包圍,園內高大棕櫚樹並列,並種植有熱帶園林,擁有大面積的人造湖,飼養不少珍禽,顯得非常浪漫。園內有別墅餐廳,湖上有小舟出租,白天鵝悠遊。每逢週末之夜,別墅與湖之間的舞台上,有聖舞之夜(Noc- he de Santeria)節目表演。

瓦拉狄洛自然公園(Parque Natural de Varadero)的位置在半島的最北邊,幾乎快到瓦拉狄洛盡頭的地方,這裡有一片佔地約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規劃爲自然公園,其設置之目的,在保護島上特有的抗鹽植物和野生的候鳥,所以公園內不准設置任何觀光設施。自然公園的北邊是一片沙灘,南邊就是大馬路,入口處設在公園的最西邊。

在公園的末端有兩個潟湖,湖面會隨著潮水漲落,其中一個曼岡潟湖(Laguna Mangon),利用海水和日曬,生產天然的海鹽。

半島上的動物園裡有火烈鳥等各種熱帶動物,會令人大開眼界,感受生命世界的多采多姿。

巴拉伊卡科斯生態保護區,保護著31.2平方公里具有巨大價値的動、植物群落,其中一株巨型仙人掌已有500多歲高齡。

海豚表演中心的位置在美洲購物中心往北方約4公里處,每天演出3場,門票3美元,遊客可以在露天座位上看海豚的精彩表演,如果還不過癮,每人多花47美元,就可以下水與7隻海豚一同戲水,下水的遊客抓著海豚的背鰭沿著水池沖浪繞圈,讓人興奮得尖叫不已。

美海軍基地與關塔那摩

關塔那摩(Guantdnamo)是古巴東部關塔那摩省的省會,在西班牙人來到之前,這裡就有印第安塔伊諾人居住。1802年開始,從海地被趕出來的法國移民,來到這個城市爲咖啡、甘蔗和棉花的種植付出心力,使城市發展非常迅速,1819年正式建立關塔那摩市。

1868年開始的獨立戰爭期間,馬克西姆•戈麥斯將軍曾在這裡向西班牙人發動進攻。1871年8月4日,他又領導了第一次軍事行動,進攻印第安納咖啡種植園。1895年獨立戰爭開始時,恩里克•圖德拉上尉率領一群愛國者佔領卡馬內拉的阿迪沃尼科要塞。1898年西班牙投降後,美國強迫西班牙簽署巴黎協定,從而建立美國對古巴的控制地位。1903年2月16日在美國的壓迫下,古巴帕爾瑪總統與美國簽訂「互惠條件」,將關塔那摩港永久租借給美國爲海軍基地,後又增建要塞和機場。1959年卡斯楚奪權成功,拒絕接受關塔那摩灣的租金,並不時威脅要收回關塔那摩灣基地,但也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事實上他從不敢訴諸行動。

關塔那摩市的經緯度位置爲西經75度12分、北緯20度8分,是古巴東部的城市,約有22萬人口,是以生產甘蔗和咖啡爲主的農業地區中心,主要經濟活動爲烘焙咖啡、榨糖、加工巧克力、釀酒和製鹽。

在交通方面,有鐵、公路往西經聖地牙哥和凱馬內拉,再通至全國各地,也有機場對國內外連絡。

這裡氣候良好,市面繁榮,商店林立,旅館、懸廳、酒吧、咖啡店和藝品店不缺,市民對觀光客態度和善親切,但消極苟安,得過且過。當地比較著名的景點,是位於郊區的石頭動物園,位於由博克龍港到亞特拉斯的路上,園內全是農民用斧鑿在山石上創作出的動物世界,有獅子、豺、熊、象、馬、猴和蟒蛇等。

關塔那摩美國海軍基地是世界上最大、有最佳屛障的海軍基地,也是一個優良的軍港,佔地面積75平方公里,長19公里,寬約9公里,出海口是一條狹窄的水道,水深5.5〜12.8公尺,可以停泊巨艦。

這個關塔那摩灣邊的海軍基地,西距聖地牙哥約80公里。自1903年起每年以4085美元租金永久租借給美國,因此美國對它享有完全的管轄權,也成爲今日美國在共黨國家中唯一的軍事基地。現在美國已將這個軍港建設爲海軍訓練基地、潛艇及反潛艇基地,並興建有機場兩處,以及機械化港口、水上船塢、生活用品倉庫和燃料倉庫、一個足夠用7天的彈藥據點。有一般住宅及軍事行政用房1400間,由21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駐防,另有包括眷屬、文職人員、老師和牙買加合同工人在內的3800名平民。

這裡生活設施一應倶全,電視台、運動場、高爾夫球場、跑馬場、劇場、電影院、遊艇倶樂部、報社、寺廟和教堂等,並將這裡經營成一個熱帶樂園,種植許多榕樹、香蕉、芒果、芙蓉及其他豔麗的熱帶植物。

在美軍基地外圍有一道長達27公里的雙重帶刺鐵絲網,它的下方還有寬達20公尺的地雷區,在美軍基地與古巴邊防站之間,還有100多公尺的「無人區」,人們不得靠近,如果不聽警告而闖入,會被當場擊斃。

最近古巴經濟拮据,積極發展觀光旅遊事業,因此連關塔那摩美軍基地外圍地區,也成爲招來觀光客的觀光賣點之一。

幽默城聖安東尼奧

聖安東尼奧-德洛斯巴尼奧斯(San Antonio de los Bafios)是哈瓦那省中西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30分、北緯22度53分,位於哈瓦那市西南方約一個半小時車程處,市郊有一個空軍基地,偶爾可見俄製米格式戰鬥機掠空而過。

這個擁有3萬多人口的小鎭,像一座古老的西班牙小村落,街區呈棋盤狀,車少人稀,連腳踏車也看不到幾輛,彷彿是個寂靜的破落小鎭,街旁都是白牆紅瓦的平屋,配上熱帶花卉和棕櫚樹,倒也稱得上美景如畫。

當地有溫泉,爲國內的療養勝地,也是周圍農業地區的商業和製造業中心,生產有雪茄、服裝和酵母,附設有糖廠。這個地方和古巴別的市鎭有所不同,別的市鎭都是混血兒和黑人比較多,這裡卻是白人佔多數。

這個地方經濟相當不景氣,凡是有外國觀光巴士蒞臨時,當地市長必定親自迎賓,一直陪著觀光客到處參觀,就像導遊一樣,最後還恭送客人上車,發表簡短的應景謝辭,他的最後目的也只是爲了拿一張爲數極少每名遊客一美元的支票;他並允許他的市民跟在觀光客身邊乞討零錢、食物或任何物品。

這個觀光鎭上可以看到一些商店,雖然簡陋得店不像店,但卻也有一點東西可賣。這裡的藥店和中國人的漢藥店一樣,有很多抽屜。一些藝品店像鄉下的舊貨攤,幾根彩色的鳥羽毛,數件像小學生製作的勞作手工藝品,也能夠展示賣錢。臨街的一個小房間,裡面擺設著幾瓶指甲油,也算是一間店。有一家二手貨店(Squine de la Cosquivva)是當地最好的一家商店,別的國家捐助的舊衣物,整理出較好的予以標價出售,而且價錢相當貴,一件嬰兒衣售價90披索,線織衣130披索,一件舊泳衣300披索,裙250披索,一件女人巢絲長洋服1500披索。

藝術家格林(Gorrin)的家,展示的都是建築圖,不是名建築設計,也非古老圖案,實在不懂搞什麼名堂?

聖安東尼奧鎭的名稱由來,是因爲這裡有一座名爲聖安東尼奧古教堂,古巴導遊一定會帶觀光客前往參觀。當地一般百姓雖苦,但是這座教堂卻巍峨壯觀,神父非常有錢,在教堂的禮拜廳旁,卻有一輛屬於他的私人轎車,大概是沾上帝的光吧!每當觀光客光臨,他總是一馬當先帶遊客參觀教堂內各處,甚至不辭辛苦地爬上屋頂鐘樓和天台,讓客人俯瞰全市景色,然後他會站在交通要衝客人必經之地,身前擺著大型的捐獻箱,肥皂、牙膏、香菸、口香糖等食品和物品來者不拒,多多益善,美鈔最受歡迎,樂善好施的外國觀光客,都會花錢和上帝結點善緣。

這裡最重要的觀光點,是全古巴唯一的一家幽默博物館(Mus- eo Del Humer),蒐集了所有古巴作家的幽默作品,展示許多新潮得令人看不懂的畢卡索式作品,也有大膽開放的裸女畫,有更多影射批評時政的漫畫作品,令人看後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其中有一幅題名爲「大眾運輸」(Transp- orte Popular)的漫畫作品,作者路易士卡斯蒂羅巴扎加(Luis Cast¬illo Barzaga),畫的是一部老爺公車,車內擠滿了人,車頂上也坐滿了人,車子已經開出去了,還有一大堆人追在汽車後面。

中部城市聖克拉拉

聖克拉拉(Santa Clara)是古巴中部比亞克拉克省會,它的歷史應從18世紀說起,當時中北部沿海城市雷梅迪奥斯連續不斷地受到海盜的侵擾,大量人口外流,有50幾戶人家在此落戶,並迅速發展起來,1878年成爲省會。20世紀古巴革命暴動時期,革命軍在聖克拉拉贏得一場大勝利,在切•格瓦拉的指揮下,他們成功的襲擊了一列滿載巴蒂斯塔政府軍士兵和軍火的裝甲火車。

這個擁有26.5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9度58分、北緯22度24分,南鄰馬尼卡拉瓜,東南接普拉塞塔斯,東北有雷梅迪奥斯,西北與大薩瓜遙遙相對。城市坐落在珊瑚岸丘陵中,靠近全省的中心位置,居中央公路線上,有長途巴士通往哈瓦那和聖地牙哥。這裡也是一處鐵路樞紐,由當地費羅圖爾埃吉多火車站出發的火車,也可以抵達哈瓦那和聖地牙哥。

當地經濟原來以畜牧業爲主,到了20世紀後則靠生產蔗糖和菸葉而繁榮起來。工業也非常發達,尤其是鋼鐵工業最爲興盛,聖克拉拉鋼鐵聯合企業主要生產鋼鐵製品和組件。由切•格瓦拉親自剪彩的國營家用器具產品工業,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日用品供應廠。構成全省最大的工人聚居區的冶金工業,也是國內知名的大工廠。

主要的參觀景點以比達爾廣場爲首,它是城市交感神經中樞,自古以來當地的居民便在這裡感受到生活的安適。每到黃昏,周圍的樹上便停滿烏鴉,將樹枝壓得低低的。從前,環繞廣場的雙重人行道是用來散步的,但分成白人道和黑人道;但是現在,這個廣場卻是屬於那些曬太陽的老人、嬉戲的孩子和散步的遊客們。廣場上有一座紀念碑,是爲紀念1896年獨立戰爭期間,萊昂西奥•比達爾在進攻西班牙要塞時犧牲的地方。

廣場旁有一家自由旅館,現在仍留有藏匿在客房裡的革命游擊戰士和包圍他們的巴蒂斯塔政府軍交火時所留下來的彈痕。

格瓦拉廣場也是重要的參觀點,以獨特的布局,以及手持步槍的切•格瓦拉塑像而引人注目。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切•格瓦拉動身去玻利維亞前寫給卡斯楚的訣別信全文。卡斯楚在哈瓦那革命廣場發表演說時,曾公開宣讀這封感人肺腑的信。

醉驢像豎立在市區公園裡,據說在革命前,有一頭毛驢在街道上遊蕩,挨家敲門討食,居民們都供牠吃喝。有時牠喝了太多的啤酒,也會醉茫茫地回到主人家。這個傳說如此深植人心,因此在革命後,居民們在桑迪諾壘球場附近的公園裡,豎起一座毛驢雕像來紀念牠。

博愛劇場位於比達爾街3號,在這座飾有西班牙人卡米洛•塞拉亞繪畫的劇場裡,歌劇和音樂會連接不斷。這座劇場落成於1885年,是德埃斯特維斯所興建,用以紀念她的雙親。這位慷慨的富有女士,也捐出了聖克拉拉市第一座免費診所和第一所公立學校。

格瓦拉紀念館在德費雷斯大道,在1988年12月28日聖克拉拉戰鬥30年週年紀念日時落成,是國內唯一獻給切•格瓦拉的紀念館,館內展出他的照片、物品及一部記錄片。

馬亞特阿布雷亞大學坐落在卡馬胡亞尼公路7.5公里處,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是古巴最現代化的大學之一,師資整齊,教學設備新穎。自市區前來,最方便的方法是乘郊區火車;當然也可以搭乘班次很少的慢呑呑公共汽車前往參觀。

卡門教堂位於卡羅里納羅德里格斯街,建於1756年,它的位置坐落在聖克拉拉城舉行第一次彌撒的地方,因此特具宗教歷史意義,信徒眾多。

阿科伊里斯公圜也是當地有名的景點,裡面有很多熱帶植被,並有一條運河蜿蜒通過,使公園爲之生色不少。園內噴泉、花卉、涼亭,令散步的人感到非常溫馨。

裝飾藝術博物館是比達爾廣場周圍最漂亮建築物之一,它綜合新古典和洛可可式建築風格,收藏有18〜19世紀殖民時代的家具和裝飾物品,內容琳瑯滿目。

聖克拉拉西烏達-埃斯克拉

爾省博物館位於阿韋爾•桑塔馬里亞街的一個舊兵營中,介紹當地的歷史和重要人物。除了展出19〜20世紀的獨立戰爭歷史,以及切•格瓦拉佔領聖克拉拉的過程及地方藝術品展覽外,遊客還會見到一個自然歷史和自古以來古巴婦女政治社會地位發展回顧的展廳。

西恩富戈斯市

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是古巴中南部西恩富戈斯省的省會,在被西班牙征服之前,這裡是哈瓜酋長的領土,它的統治中心設在現在城市的東郊,在他所管轄的印第安原住民中,有一支是農民和陶瓷工的塔伊諾族人。1499年,哥倫布第一次抵達訪問時,這些人曾對哥倫布隨從們以朋友之禮相待。

1745年,爲使當地居民不受海盜的威脅,更爲了能猖獗的走私,在狹窄的海灣入口處,建起一座高聳的哈瓜城堡要塞。1817年,一位從北美路易斯安那移民來的法國人路易•洛朗•德克盧安向當時西班牙駐古巴總督唐•何塞•西恩富戈斯建議,應修建一個港口城市,讓自法國波爾多來的移民居住,所有開發費用都由西班牙支付,每個新移民可以分到33公頃土地。也考慮到本地區眾多非洲裔居民,以及出於「均衡J的必要,西班牙人接受了這一建議。到1819年古巴已經有50多個新建的法裔移民居住區,哈瓜的費爾南多殖民地,也就被叫做西恩富戈斯,藉以紀念當年的西班牙駐古巴總督。

1825年,一場猛烈的龍捲風將此地這些發展的居民區全部摧毀。1831年,這座小城進行徹底重修,後來不斷加以擴大。並且,由於其肥沃的土地爲繁盛的農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又透過糖和菸葉的貿易使城市逐漸富裕起來。不久後,西恩富戈斯的貿易活動便超過了千里達。進入20世紀,當地不少居民都參加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桎梏,以及後來與新殖民政府的抗爭。最早支持卡斯楚的游擊抗爭,也是西恩富戈斯人。

這個擁有15萬多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0度27分、北緯22度9分,是個魅力十足的「南部珍珠」,也是「優美的濱海城市」,位於西恩富戈斯省的中南部,南爲加勒比海的海灣,西南有哈瓜隔著海灣互相呼應,東北鄰克魯塞斯,有公路與外界連絡。

由於這裡有入口只有200公尺的優良港灣,是國內主要的出口港和漁港,港灣中蘊藏著豐富的海中生物,附近的海洋更是重要的漁區,因此漁業非常發達。

農業是最主要的經濟活動,種植有甘蔗、稻米和柑橘,山區還有大面積的咖啡種植園。

這裡也是一座工業城,設有榨糖、釀酒、製菸、食品加工、咖啡、石化和古巴最大的煉油廠,以及一個已經停建了的核反應堆;這裡也是輸糖管道的終點,裝載能力每小時達1200噸。

西恩富戈斯是古巴設計最完美的城市之一,市內建築十分精美,有最新穎的大飯店,也有古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雖由古今的建築技術調和而成,卻顯得有互相烘托柔和、交映成趣的效果。第37街又叫做普拉多街,是海灣邊半島上一塊窄長的土地,是20世紀初的富人區,現在大道兩旁樹木挺立,有不少櫛比鱗次的矮屋。眾多建築中,引人注目的是豪華的哈卡飯店,以及斜對面的瓦耶宮大飯店,哥德式建築風格,看起來繁複,耐人思味。

何塞•馬蒂公園坐落在56大道29號,1819年這裡是新的法國殖民區。公園建於1902年,園內有一座拱門和一尊雕像,用來紀念古巴共和國的建立。公園周圍的建築中,以1819年興建的大教堂最爲雄偉。高貴的托馬斯特利劇院也顯得相當不凡,是全省三大劇院之一,有1200個座位。

文化宮原名費雷爾宮,位於25街,屬新藝術風格,塔樓的樓梯呈螺旋形。它對面的聖羅倫索中學,曾經是1957年反對巴蒂斯塔獨裁者的學生運動大本營,現在是省政府的所在地。

沃達尼科花園在市東南方16公里處,坐落在利托拉爾公路右側,佔地92公頃,落成於20世紀初,由當時的糖業大亨阿特金斯家族所創立,其中90畝地被用作實驗各種甘蔗品質,並從1910年開始被轉讓給阿爾瓦爾德大學。現在這裡仍有2000多種植物,其中有200多種仙人掌、300多種棕櫚樹和23種薑花。

哈瓜城堡過去稱爲哈瓜天使城堡壘,城堡中有一座多功能博物館,介紹其周圍地區出現的漁村歷史,以及它與西恩富戈斯市的關係。

青年島與科科島

青年島(Isla de la Juventud)原名皮諾斯(Pinos)島或稱松(Pin¬es)島,在歷史上曾被各國海盜所盤據,並且是加勒比海海盜劫掠貨物的轉運地。著名海盜李査霍金斯和法蘭西斯德拉克,就曾在這裡建立英格蘭的海上勢力;法國人傑恩佛烈瑞也掠奪過蒙提祖馬(Montezuma)的寶藏;大文豪史蒂文生撰寫的名著「金銀島」,就是以這個島嶼爲背景。

古巴革命前,島上有1.1萬多居民和3000名囚犯,卡斯楚也曾被關押在這裡。當時島上只有一家醫院和一所學校,但是卻有十多家妓院。卡斯楚統治古巴後,收容過3000多名分別來自衣索比亞、安哥拉、那密比亞、莫三比克、剛果、幾內亞、聖圖美普林西比、巴勒斯坦、南非、葉門和尼加拉瓜等11個貧窮國家的無依流浪青少年,其中以來自衣索比亞的人爲最多,他們被收容在這裡的一所專門訓練共黨青年幹部的學校裡,接受所謂的「革命精神薰陶」,因此就將這個島改名爲青年島。1979年在島上挖掘游泳池時,曾在地下發現三大箱財寶,每箱都有2500萬披索,這可能是一筆由海盜留下來的寶藏。

青年島的經緯度爲西經82度50分、北緯21度40分,坐落在距離古巴西南方64公里的海中,是環繞著古巴1600個小島嶼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卡納雷奥斯群島(Arch, de los Canarreos)中最大的島嶼,島上2/3地區都被森林遮蔽,中部則是平坦的沼澤地帶。島上有8萬多人口,經濟主要有漁業和蔬菜、柑橘、葡萄柚等種植業。這裡出產高嶺土和大理石,也是這個島嶼的經濟基礎。旅遊業近年來也有很大的進展。

這個島的對外交通全靠海、空,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船隻和古巴本島及附近各鄰島之間的交通。從哈瓦那到青年島,有國內航線的班機和包機營運,航程約3個小時,沿途氣流不穩,加上古巴採用老舊的俄製民航機,因此空中旅程並不舒服。青年島機場附近,卻是一片怡人風光,水鳥在沼澤上低翔,茂密的花草隨風搖曳,到處可以看到高大的尤加利樹和松樹。

新赫羅納(Nueva Gerona)是青年島的首府,經緯度是西經82度48分、北緯21度53分,位於青年島的北端,是個繁榮的小市鎭,除了有商業街外,還有三家醫院和56所各級學校;另外一座監獄,現在已改成博物館對外開放。郊外一些山洞內還有壁畫,遺有印第安人刻的文字。

科科島(Cayo Coco)又名火玫瑰島,它的經緯度爲西經78度28分、北緯22度30分,位於墨西哥灣卡馬圭(Camagiiey)群島的西段,東北面隔著舊巴哈馬(Bah¬ama)海峽與金喬斯島對峙,西北面隔海和聖瑪麗亞島遙相呼應,西南方隔海與古巴本島的蓬塔阿萊格雷市、南方隔海與莫龍相望,西距哈瓦那400多公里。面積370平方公里,附近小島星羅棋布,海域遼闊。

這座只有兩萬多人口的島嶼,有「海上花園」和「人間天堂」之稱,吸引無數觀光客前來休閒度假,然而海陸難通,只好借助航班往返。後來飛機也無法滿足遊客的需求,乾脆從陸地經海灘,硬是在海中鋪出一條寬廣的大道直通島上,全程40公里,其中在海上的路段長17公里,1993年11月19日通車後,汽車可以直達島上,非常方便。

Coco在西班牙語中是棕櫚的意思,因此島上棕櫚樹特別多,還有沼澤、灌木和沙灘等零零落落,乍看不見人煙,就像是個生態保護區。進入度假區後則全然改觀,不同風格的建築組成不同特色的度假區,色彩豔麗,構築誇張,好像卡通世界,非常悅目。來到這個仙鄉幻境,可以讓人忘卻煩憂、忘掉時間頓生「入島方幾日,世上幾千年」的幻覺。

各大城市概況

巴拉科阿(Baracoa)是貝拉斯克斯於1512年12月4日在古巴東部海邊所建立的據點,1518年獲得城市地位。因爲位於馬卡瓜尼瓜河的入海口處,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與國內其他地區相隔絕,從而得能保留自己的傳統,但也毫無疑問,在過去的500年中,巴拉科阿變得更封閉了。20世紀初依靠香蕉出口,巴拉科阿得到短暫的經濟繁榮。不久後,一場傳染病席捲了種植園,又將經濟成果一掃而空。20世紀60年代,法羅拉高架橋,最終將巴拉科阿與鄰近地點連接起來,才使得城市開始繁榮。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西經74度30分、北緯20度21分,位於古巴東部島端,東北隔海與巴哈馬遙遙對峙,南鄰鼎鼎大名的關塔那摩,城市被米埃爾、杜阿瓦及托阿等3條河流所包圍,其中米埃爾河好沙灘不多,只有幾公里長;杜阿瓦河也有海灘,托阿河可行駛獨木舟。距離海岸線幾公里雲克山上的燈塔,至今仍然是水手的航海方向指南。

當地所保存的帕拉十字架,是基督教徒到達美洲新大陸的象徵,據說是哥倫布當時靠岸時所佩帶的,所以就立在他登陸之處,現在則被保存在教區教堂中。 巴内斯(Banes)是古巴東北部奥爾金省的東部港市,經緯度爲西經75度43分、北緯20度58分,南濱加勒比海的墨西哥灣,西南距奧爾金70公里,西北有薩馬(Samd)港,南隔聖盧西亞海灣與安蒂亞相呼應。全市約有5.8萬人口,交通方便,市容整潔,氣候涼爽,是商業非常興隆的地方,它的周圍是大農業區,盛產甘蔗和水果。

當地主要的參觀景點是印第安文明博物館,全奥爾金省的重要考古遺蹟大都在此展藏。另外一家巴内斯古巴印第安人博物館,位於馬雷羅將軍街305號,這是古巴有關印第安文明最完整的博物館,收藏宵令人驚訝的前哥倫布時期藝術品。其中最有趣的展品叫做「巴內斯偶像」,是一尊高4糎的18世紀純金塑像。

奧爾金(Holguin)是古巴東部奥爾金省的省會,在很早的年代裡就有原住民印第安人在這裡生活著,哥倫布的使者就是在這裡的草房裡和印第安人會面。1525年建城,並興建了第一批住宅。1752年1月18日被正式設市建制。1868年10月10日,起義軍進攻奧爾金,將西班牙殖民軍士兵圍困在佩里克拉宮內。卡里斯托•加西亞將軍率領600名愛國者於1872年12月佔領了奧爾金。1895年2月24日,當地居民推舉祖籍卡塔盧西亞的何塞•米羅•阿亨特爾爲領袖,揭竿而起,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與此同時,被關押在西班牙馬德里的加西亞將軍成功地越獄脫逃,於1896年3月重新參加反殖民戰爭。

這個擁35.5萬人口的花園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6度15分、北緯20度53分,位於地勢起伏的肥沃平原上,北方有希瓦拉(Gibara)港口,東北方有聖盧西亞(Santa Lucfa),東南方有庫埃托(Cueto)和諾里斯,加上有中央公路和鐵路經過這裡,郊區又設有機場,因此陸、海、空交通都很方便,使這個城市成爲古巴東北部重要的交通和貿易中心。當地種植有許多菸葉和甘蔗,牛隻也很多,所以也是附近一帶的農業中心。

當地的參觀點多在市中心卡里斯托加西亞公園附近,其中的歷史博物館位於費雷斯街198號,始建於1862年,是一幢新古典風格建築,其內庭顯然受到摩爾風格的影響,館藏分布在五個展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把哥倫布時代的石斧,是I860年在郊區挖掘出土。 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馬塞奧街129號,11個展廳中展出古巴及世界各地700多種動、植物標本,並收藏本地區的貝殼標本;但是最有趣的展品,卻是一塊在4600萬多年前的魚類化石。

卡里斯托加西亞革命廣場位於市郊,是專門爲接待共黨古巴人民代表而建。廣場中有一座墓陵,裡面安葬著加西亞將軍的遺骨;廣場上甚至還有一塊紀念加西亞將軍母親的紀念碑。

聖路易(San Luis)是古巴東部聖地牙哥省中部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5度51分、北緯20度12分,東通關塔拿摩省的蒂瓜沃斯,南界聖地牙哥市,西北與馬亞里遙相對峙。由於地處鐵、公路樞紐位置,因此農、商、礦和製造等業都比較發達,是內地農業區的貿易和製造業中心。這個擁有5萬多人口的城市,不論是市區或郊區,都設有烘咖啡和榨糖工廠,並有開採錳礦的活動。

帕爾馬索里亞諾(Palma Soriano)是聖地牙哥省中部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6度、北緯20度13分,位於馬埃斯特納山北麓,坐落在考托河畔,東鄰聖路易,東南通達聖地牙哥,北界馬亞里(Mayari),全市約有15萬人口,是內地農牧區的工商中心,主要工商產品有咖啡、飮料和家具,附近有錳礦。

巴亞莫(Bayamo)市是古巴東部格拉瑪省會,建於1513年,它有著非常光榮的歷史。1868年6月11日當地獨立主義者佔領巴亞莫時,在莫扎特音樂的節奏中,「戰鬥中,巴亞莫人民,祖國正驕傲地注視著你……」的古巴最早的國歌,就是在巴亞莫響起。同年10月10日,本地出生的史培德斯係市郊一家大糖廠的西班牙裔老板,卻和被壓迫的古巴大眾平民在一起,將在德馬哈瓜甘蔗種植園中替他做工的奴隸全部釋放,賣掉糖廠,領導古巴被壓迫人民起來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並在同一地點宣讀了獨立宣言,因此成爲古巴第一次獨立戰 爭中廣受愛戴的國家英雄。

1869年1月12日,當西班牙殖民軍派援軍前來鎭壓起義人民時,當地居民寧可親手焚燬這座城市,也不願看到它重新落入西班牙殖民軍魔掌,因此在史培德斯廣場周圓,仍依稀可見當年被破壞的痕跡,而郊區也成爲第一次革命起義的戰場。因此每年的10月10日,很多古巴人都來到巴亞莫來紀念史培德斯。

這裡的經緯度爲西經76度39分、北緯20度23分,它西北有瓜莫港,西南部與曼薩尼約市相鄰,擁有16.2萬多居民。中央公路穿市而過,並有鐵路幹線對外交通,因此是附近各城市的鐵、公路樞紐。這裡是附近地區製造業、商業和運輸業的中心,四周郊區和衛星城鎭養牛業非常興盛,乳品業和製革業也很發達,並且有銅和錳等礦產,因此市區相當繁榮。

市內重要的參觀點當推國家博物館,詳細地介紹哥倫布到來後的古巴全部歷史,並展出許多有價値的文物。

史培德斯故居,也是當地重要的參觀點,位於馬塞奧街57號,史培德斯1819年在這裡出生,現在已闢爲紀念博物館,展出有關他的紀念品。聖薩爾瓦多教堂建於18世紀,是古羅馬最具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之一。

曼薩尼約(Manazanillo)是古巴東南部格拉瑪省一個濱海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7度7分、北緯20度21分,西面濱臨加勒比海的瓜卡納亞沃(Guacanayabo)灣,東南方界亞拉,東北方爲巴亞莫,有鐵、公路向東通往這兩個鄰近城市。這個擁有18萬多人口的港市,漁業很盛,港口主要功能是裝運甘蔗產品、菸葉和硬木出口。附近有鋅、銅礦,市內並有榨糖、鋸木和雪茄等工廠,是附近一帶富庶農業區的工商業中心。其東南方的亞拉市,1512年在印第安酋長阿杜埃的領導下,曾掀起一次榀蹦烈烈的反西班牙殖民起義,結果阿杜埃竟遭西班牙人活活燒死。

拉斯圖納斯(Las Tunas)是古巴東部拉斯圖納斯省會,經緯度爲西經77度5分、北緯21度,東北鄰帕德雷港,東爲奥爾金,西界瓜伊馬羅,坐落在中央公路和鐵路幹線上,並有一座機場,因此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全市有16萬多人口,是富饒的內地農牧區工商業中心,附近蘊藏有鐵和大理石礦藏,經濟比較繁榮。

帕德雷港(Puerto Padre)是拉斯圖納斯省東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6度36分、北緯21度12分,位於大西洋帕德雷港灣岸,西北界馬納蒂港,東與査帕拉爲鄰,南面可通達拉斯圖納斯市,約有近10萬人口,是腹地富庶農業區的工商業中心,也是甘蔗、菸葉、水果和畜產品的加工中心。附近有火力發電廠、鹽場和瀝青礦。

努埃維塔斯(Nuevitas)是卡馬圭省東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7度16分、北緯21度33分,坐落在努埃維塔斯灣畔的半島上,北面隔海灣與薩維納半島對峙,東南鄰卡馬洛特,西南與米納斯(Minas)接壤,西北與索拉爲界。适個擁有7萬多人口的城市,風光明媚,氣候宜人,是1492年哥倫布登陸的地方,主要的工業有化肥、紡織、咖啡和繩索,是座重要的工商業城市。由於交通方便,由鐵、公路從內地運來大批的甘蔗、糖蜜和咖啡等農產品,在此裝船出口。

卡馬圭(CamagGey)市是古巴東部卡馬圭省的省會,1515年由迪科維拉奎斯所建,命名爲普爾特普林西貝,後來改名爲卡馬圭。1668年,曾遭到海盜摩根的侵略和破壞。20世紀中葉,卡斯楚的游擊隊曾在此和古巴政府軍展開激烈的戰爭。

這是古巴內陸最大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7度55分、北緯21度23分,位於卡馬圭省的中央位置,它東北與米納斯爲鄰,東南和馬蒂接壤,南和馬埃斯特雷(Maestra)爲界,西北連佛羅里達,是國內東西交通的中心,坐落在中央公路線上,是公路和鐵路\的樞紐,有鐵、公路通往哈瓦那和聖地牙哥。郊區有個國際機場J,不時有國內外航班在此起落。

卡馬圭也是農產品和家畜的集散地,由於郊區有起伏的熱帶稀樹草原,歷來都是重要的養牛地區,因此出產大量牲畜。甘蔗種植面積也很大,成爲國內重要的產糖地;鉻鐵礦石,金屬、食品、製材、皮革和菸酒等工業都很發達;巾內設有哈瓦那大學的分校。

擁有85萬多人口的卡馬圭,雖然北面依山,南面帶水,但因市內有曲折的街道走向,特別的廣場布局、死胡同和獨特的圍困來犯海盜的迷宮,使這個風景優美的城市,成爲古巴最古老又最複雜的城市之一,很多到牙買加觀光的外國遊客,多會順道經由海上或空中到這裡來參觀。

特拉馬哈多雷斯廣場是歷史街區的中央,有西南向的阿格拉蒙特街和南北向的西斯內羅斯街通達,而西斯內羅斯街則與南邊的阿格拉蒙特公園連成一道,構成最有趣的軸線。廣場旁則矗立著聖母梅爾塞德教堂,以及建於1850年的格雷洛劇院,駐院表演的卡馬圭芭蕾舞團久負盛名。

伊格納西奧˙阿格拉蒙特故居位於坎德拉里亞街附近,這是當地最有名人物阿格拉蒙特的住宅,獨立戰爭期間曾擔任反抗軍的總指揮,在1873年成仁之前曾 領導過45場反殖民戰爭。他死後房子被西班牙殖民政府侵佔作爲公營的埃斯特雷斯旅館,經常接待西班牙官員。後來數度轉手,一樓成爲酒吧,二樓作爲西班牙領事館。獨立後巴蒂斯塔獨裁時代,這裡成爲年輕革命者秘密聚會的場所,1973年起改爲紀念博物館。

伊格納西奧•阿格拉蒙特省立博物館坐落在馬蒂雷斯大街附近,館內展示卡馬圭省從建立至今的全部歷史,同時展示考古資料、動物標本和繪畫。

阿馬利亞西蒙尼莊園原係阿格拉蒙特夫人的出生地,現在闢爲表演傳統音樂的文化中心。

莫龍(Moron)是謝戈德一阿維拉省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8度38分、北緯22度6分,坐落在來切瀉湖(Laguna de Lee-he)南面的多沼澤沿岸平原上,西北爲錢巴斯(Chambas),東與庫納瓜爲界,南有鐵、公路與省會謝戈德一阿維拉相通,是重要的地區性運輸和製造業中心,設有糖廠和菸酒廠,附近有瀝青和鉻鐵礦。這個城市又名「雞城」,擁有6萬多人口。有一些景點可供參觀,其中的詩歌堂位於自由街,建於1981年,供音樂團體作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演出。

胡拉科堡疊矗立在郊區,其歷史可以追溯至西班牙殖民時代,有一尊重達2000公斤的銅鑄莫龍公雞像,是城市的象徵,自18世紀開始就守候在鐘樓附近。每天早晚6時正,自鳴鐘會以公雞鳴聲各報時一次。

國際垂釣狩獵中心位於克里斯托瓦爾科隆街41號,事實上是一處鄉村倶樂部,除擁有3間客房、餐廳和游泳池外,還擁有數處相距幾公里的狩獵區和垂釣區,可以射殺異色頸鴿、鵪鶉、野鴨及其他鳥類,並可釣黑鱒魚。

謝戈德-阿維拉(Ciego de Avila)是古巴中部謝戈德一阿維拉省的省會,古代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它的前身叫做聖安東尼奧德帕爾馬,因周圍樹木圍繞,土地平坦肥沃,故得名Ciego(林中空地之意)。

17世紀起出現村莊,開始有人定居,後來的居民還參加反西班牙殖民者的鬥爭;爲防止古巴獨立主義者自東向西進攻的戰爭,西班牙殖民軍曾在謝戈拉一阿維拉這個古巴中部省份修建一條防線,以防起義軍的向西發展。然而,起義軍先後在馬克西姆•戈麥斯和安東尼奥•馬塞科兩位將軍的指揮下,多次突破這條防線,將反殖民武力延伸至古巴西部,其中有一次戈麥斯將軍攻克謝戈德一阿維拉市,曾在當地整編部隊,成爲古巴反殖民獨立戰爭中的大事之一。

1902年獲得非正式獨立之後,當地的糖廠工人曾多次發動大規模的罷工活動,許多居民也加入馬埃斯特納山區游擊隊,或參加了1956〜1958年反抗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地下戰爭。

這個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8度46分、北緯21度51分,位於省境的中南部,它南接胡卡羅港,西北可通往錢巴斯,北近莫龍,有鐵公路對外交通。市內交通主要依靠公共汽車和四輪馬車。當地仍屬農業區經濟型態,地下水蘊藏豐富,並有伊塔沃河灌溉,大部分土地是紅土平原,大量生產甘蔗,並係古巴主要的菠蘿產地之一,馬鈴薯、蔬菜和柑橘產量也大;石油產品的產量,佔古巴第三位。全市約有15萬人口,市景熱鬧。

聖斯皮里圖斯(Sancti Spi- ritus)是古巴中部聖斯皮里圖斯省的省會,它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自1514年建城以來,給當地帶來繁榮和富裕,同年4月1日殖民者貝拉斯克斯,曾向西班牙國王通報城市修建的情況。城市的繁榮使得海盜也追蹤而至,直至1750年才完全肅清。

1522年,城市遷至亞亞沃河畔。1862年,附近設立糖廠。1868年獨立戰爭期間,塞拉勞˙桑塞斯在當地奮起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1871年突破西班牙人的戰線,1896年11月18日桑塞斯在戰鬥中犧牲,而馬塞奧將軍的部隊將戰火燃燒到古巴西部。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爲西經79度27分、北緯21度56分,位於埃斯坎市雷高原,西南是千里達,西北爲聖克拉拉,有鐵、公路對外連絡,是周圍富饒農業區的商業中心,擁有13萬多人口,以種植甘蔗爲經濟支柱,以甘蔗渣爲原料的造紙業也很興盛;還出產菸葉、柑橘和稻米。

這是一個古老的小城,有狹窄彎曲的道路,老舊的建築、廣場和教堂,仍多保持殖民時代的風格。中央公路穿市而過;市內主要街道有馬迪雷斯大街,朝桑塞斯公園方向延伸;梅南德斯街向南穿過大橋,終點在有德國風格的火車站。

市內最主要的梅厄教區教堂,位於帕普拉西多街附近,建於1522年,是古巴最古老教堂之一,18世紀增建塔樓,19世紀整建穹頂,內部裝修多采多姿,教堂四周都是殖民地建築。

普拉塞塔斯(Placetas)是聖克拉拉省東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9度40分、北緯22度19分,它的位置在國境的中部,東北方界凱瓦連,東南方連卡瓦伊關,西南方有馬尼卡拉瓜,西北方爲聖克拉拉市。擁有13萬多人口,同時也是內地富庶農牧業區的工商業中心,附近一帶有金礦和瀝青礦。

凱瓦連(Caibarien)是聖克拉拉省東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9度28分、北緯22度31分,東北濱大西洋並遙對聖瑪麗亞島,西界雷梅迪奧斯,西北有埃爾桑托。這個人口約10萬的港市,是聖克拉拉省的重要港口,市區風景俊美,對外交通海、陸稱便,有鐵、公路通往國內各地,是內地甘蔗、菸葉和水果產區和集散地,有糖廠和魚罐頭廠。

雷梅迪奧斯(Remedios)爲古巴中部比亞克拉克省東部的城市,興建於1514年,多次被居住在沿海一帶的海盜所摧毀,同時它從未取得過「城市」的稱號。爲躲避海盜的劫掠,擺脫當地巫師「魔鬼軍團」的預言,50幾戶人家於1689年離開雷梅迪奧斯,改到西南方去建立聖克拉拉城。由於未能說服其他居民離開雷梅迪奥斯,聖克拉拉的建立者又回到雷梅迪奥斯,摧毀這座城市,只保留了大教堂;現在的城市是後來慢慢修復的。

這個擁有6.5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79度32分、北緯22度30分,位於凱瓦連的西側,聖克拉拉東北方4.3公里處。在所有的居民中,絕大多數都是依靠、種植甘蔗和飼養家禽爲生。市景不大景氣,街上也很冷清,因爲」外國觀光客的觀光路線多不經過這裡,所以街上只有極少數的旅館、餐廳和商店,車馬也稀少。

市內主要景點馬蒂公園,位於市區的中心點,是當地節慶集會的主要地點和遊行活動的起點;廣場的一側有建於1852年的布恩比亞約教堂。

聖胡安巴蒂斯塔教堂是市民信仰的中心,始建於1570年,在1690年大整修過,但是1939年的一場大地震中又受到嚴重的破壞。法亞•博內家族的百萬富豪族長,自感壞事作得太多,爲要祈求上帝的寬恕,出讓部分的歐洲珍貴油畫作品,以資助這座教堂的澈底修繕。現在教堂內有鑲金的聖壇,構思非常精巧,有摩爾風格的地板,以及用柚木雕成的拱穹,設計巧奪天工。

大薩瓜(Sagua la Grande)是比亞克拉拉省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0度5分、北緯22度49分,西接蘭喬貝洛斯,西南與聖多明各爲鄰,北方的拉伊莎貝拉港是個重要的港口,位處大薩瓜河口,鐵、公路可與全國重要城市連絡。全市有12萬多人口,是附近地區製造業和商業中心,有鑄造、釀酒、食品加工、汽車修護、鐵路機車和鋸木等工廠。

克魯塞斯(Cruces)是古巴中部西恩富戈斯省中東部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0度16分、北緯22度21分,北界聖多明各,西通卡利梅特,西南與西恩富戈斯市接壤,是個擁有4.2萬人口的美麗市鎭,鐵、公路交通稱便,因此成爲附近農牧業地區的貿易中心。當地出產甘蔗、菸業、蔬菜和水果,工業以榨糖爲主,附近有礦泉,是旅遊和療養慢性病的好地方。

科隆(Colon)是馬坦薩斯省東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0度54分、北緯22度43分,坐落在古巴北部內陸平原上,北界拉克雷特,東通卡斯卡哈爾,南介卡利梅特,西與霍韋亞諾斯(Jove-llanos)接壤,西北通卡德納斯。這個擁有10萬多人□的城市,因地處中央公路和鐵路幹線上,因此交通非常方便,工商也頗爲興盛,市內有菸葉和水果加工廠。

卡德納斯(Cardenas)是馬坦薩斯省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1度10分、北緯23度5度,北瀕海灣,東界拉克雷特,東南通科隆,南抵霍韋亞諾斯,西達 馬坦薩斯市,北部隔著海灣與度假地瓦拉狄洛遙相呼應。這個擁有78萬人口的港市,興建於1826年,有鐵、公路對外交通,並係古巴主要運糖港口之一,有榨糖、釀酒、製繩和食品加工廠。這裡也是良好的漁港,古巴大部分水產,都是經由此地裝船出港。

市區的西北郊的瓦拉狄洛是古巴著名的海灘勝地,這一帶有白色的沙灘,蔚藍的海水和現代化遊樂度假設施。

圭内斯(Guines)是古巴西部哈瓦那省東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2分、北緯22度50分,位於哈瓦那的東南方,東北和馬坦薩斯省交界,西北與瓜納瓦科阿相呼應,西鄰圭拉•德梅萊納,西南接蘇希德羅,東南與普拉亞凱米托接壤。全市6萬多人口,鄰近肥沃的灌溉農業區,是鐵、公路交通便利的小型工業城,有雪茄、紡織和罐頭等工廠。

聖荷西德拉斯拉哈斯(San Jose de las Lajas)是哈瓦那省北部風景如畫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9分、北緯22度58分,有5萬多人口,是四周乳品和甘蔗產區的商業和製造業語心。這裡多溫泉,爲休閒療養勝地,遊客眾多。

瓜納瓦科阿(Guanabacoa)是哈瓦那省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18分、北緯23度7分,位於哈瓦那市東郊丘陵地帶,主要是哈瓦那市的郊外住宅區及工業區,約有22萬多人口,有輪渡、鐵路和公路和西面的首都哈瓦那市連接。當地的礦泉區是殖民時代富裕家族的避暑勝地,市內仍保留有古老的建築和教堂。

圭拉˙德˙梅萊納(Guira de Melena)是哈瓦那省西南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30分、北緯22度48分,西連阿特米薩,北距首都哈瓦那30多公里,東爲佳內斯,東南與蘇希德羅接壤,是個擁有3.5萬居民的樸素農業城,地處肥沃的農牧地帶,乳品業非常發達,設有雪茄工廠。

馬里亞瑙(Marianao)是古巴的第二大城,經緯度爲西經82度26分、北緯23度5分,位距哈瓦那市西南側,是個臨海的港都,約有100萬人口。這裡忙碌的的港口,優美的市容,是外國觀光客在到達哈瓦那後必到的參觀地方。自1900年以來,此地隨著哈瓦那市的發展而擴大,且係哈瓦那市主要的郊區和住宅區。市內設有娛樂場、遊艇倶樂部和賽馬場等娛樂設施。馬里亞瑙也是工業城,設有雪茄、啤酒、藥品、紙品和紡織等工廠。此外,這裡還是國內重要的哥倫比亞軍事基地的所在地。

阿特米薩(Artemisa)是哈瓦那省西部的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2度46分、北緯22度49分,有中央公路和幹線鐵路經過,全市共有12.5萬人口。這個城市附近地區重要的商業和加工業中心,有釀酒廠、肥皂廠,還有兩家榨糖廠。農業頗豐,主要有甘蔗、菸葉和菠蘿等。

瓜内(Guane)是古巴最西部的重要港口城市,經緯度爲西經84度5分、北緯22度12分,是古巴鐵路的西端終點站。這座位於古巴西部比那爾德里奥省的南部城市,東北與聖胡安•馬丁內斯交界,東南和科爾特斯接壤,南連拉費(Lefe),西南20多公里處就是瓜迪亞納灣,西北通曼圖阿(Mantua),並隔著猶加敦海峽(Yucatan Channel)和猶加敦半島對峙。因位於加勒比海入墨西哥灣的要衝,形勢非常險要,因此古巴在這裡設有海軍基地,不時有俄製潛艇和飛彈巡邏船艇在這裡進進出出。這個港市也是古巴的避暑勝地,海港邊有浮在水上的度假小木屋,是模仿印第安土著的房子而建,有很多外國觀光客到此觀光。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卡瓦伊關(Cabaiguan)、凯馬內拉(Caimanera)、佛羅里達(Florida)、希瓦拉(Gibara)、胡卡羅(Jdca-ro)、拉伊莎貝拉(La Isabela)、曼圖阿(Mantua)、馬蒂(Marti)、馬亞里(Mayari)、米納斯(Minas)、尼克羅(Niquero)、南聖克魯斯(Santa Cruz del Sur)、聖菲(Santa Fe)和維多利亞德拉斯圖納斯(Vic¬toria de las Tunas)等。

白人黑人一樣窮

全國約有1140萬人口,其中70%是西班牙後裔的白種人(又稱克里奥爾人),17%是黑白及紅白混血種,12%是黑人,1%是亞洲黃種人。少數紅種的印第安人已經淘汰得差不多了,他們是上一次冰河期後從亞洲遷向北美洲、生活在西方的東方種族,後來又擴展到整個美洲大陸去,也有部分在加勒比海各島嶼上生活,屬蒙古人種。

這個國家宗教自由,除曾拒絕輸血的赫沃瓦教外,任何宗教思想都可在古巴流傳,因此境內有各種宗教的各式的教堂,建築價値和良好的保養都會令人讚嘆不東正教是很早的時候由西班牙殖民者帶進古巴,由於歷史悠久,一直到今天在古巴仍佔有主導地位,目前大約有好幾百名專職的東正教教士。1988年4月,古巴進口3萬冊西班牙語聖經,但是東正教與梵蒂岡天主教的關係從未斷絕過。在古巴的天主教徒約有10萬多人,他們被授權可以從事與健康有關的活動,羅馬教宗也曾來古巴訪問過。至於猶太教徒大約有1200人,他們主要是西班牙的猶太人,年齡較大,大多數來自土耳其。

古巴以西班牙語爲國語。國內沒有文盲,教育辦得很好,一半以上的古巴人擁有大專院校學歷,醫生和教師所佔的比率全球第一,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也保持著對教育的投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教育共分三組:第一級學齡前教育;第二級包括小學、初中和大專預科;第三級爲高等教育,即大專院校。

政府規定兒童5歲入學,接受6年的小學免費義務教育,以推行文化、技術和思想等基礎教育爲主,同時提早開始接受半軍事化訓練,有80%以上兒童參加少年隊。古巴所有的學童規定都必須從事勞動,少年隊隊員到了14歲時,可轉爲青年團團員。男子16歲就要入伍,服3年兵役,表現良好就可以入黨。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爲100%,初中95%,高中98%,近85%高中畢業生可以上大學或到專科學校深造。

全國約有各種學校1.51萬所,學生總數達270萬人,教師25萬多名。其中小學1.3萬所,中學1400多所,職業學校420所,師範學校150所,大專院校47所,其中哈瓦那大學是國內最著名的高等學府。

在新聞媒體方面,全國共有17種報紙,總發行量約132萬份。重要的報紙有格拉瑪報,是古巴共黨機關報,創刊於1965年10月,發行量70萬份。起義青年報,係共青聯中央機關報。勞動者報,是中央工會機關報。波希米亞週刊,創辦於1908年5月,每月發行量約30萬份。

在通訊社方面,拉美通訊社是官方國際通訊社,創建於1961年,在世界各地設有37個分社。國家通訊社創建於1974年,主要負責國內新聞報導。

全國有五家廣播電台,計有時鐘電台、進步電台、起義電台、音樂電台和古巴哈瓦那國際電台,用八種語言播音。

全國性電視台共有2家:古巴國家電視台(Cubavision)和起義電視(Telerebelde)。古巴的電視台甚至也揺放盜錄的美國影集。

環境衛生很上軌道,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制度,家庭衛生保健體系已覆蓋全國98%人口。現在全國共有290所醫院,其中綜合醫院佔83所,其他醫療所、防疫 站約1950家。全國應屆醫院畢業生有4700人左右,其中牙科醫生約佔600名左右。

現在全國有醫生8萬名左右,平均每1425人有一名醫生;護士12萬名左右,平均每95人有一名護士;有病床8.6萬張,平均每133人有一張病床。

古巴人雖然食物短缺,營養不佳,但在共產黨的基本配給制度下,平均每天食品熱量仍有2345卡路里,達到國際營養標準。全國人口中男人佔50.8%,女人爲49.2%,形成陽盛陰衰的現象。平均男人壽命爲73.9歲,女人達77.6歲,高居拉丁美洲之冠,預料在2025年,古巴將成爲拉丁美洲人口最老齡化的國家。人口自然增加率爲1.08%,新生兒死亡率爲6.4%。

爲了健康,古巴頭子卡斯楚早在20多年前就已公開戒菸,不再以口叨雪茄的形象出現在世人之前,並且在2005年2月7日下令全國禁菸,禁止古巴境內的人在密閉的蟹廳、政府辦公室和公車等公共場所抽菸,香菸販賣機也全面撤除,未滿16歲的青少年不得購買菸酒,藉以保護大眾健康,減輕社會負擔的成本。

愛滋病在古巴已受到控制,古巴醫生對愛滋病毒的治療水準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其流動愛滋病預防療養院的效能獲得國際科研團體的讚譽,與其他國家比較,古巴愛滋病帶原者和病患都有顯著的減少,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同時,古巴還發展「成功」預防愛滋病的疫苗。

古巴醫療科技非常發達,尤其是生化科技更是獨樹一幟,使其醫療外交得手應心。古巴並將醫療研發成果「拓展於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包括派遣數萬人次的醫療團,攜帶藥品馳援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窮鄉僻壤,以及巴基斯坦災區和印尼及東帝汶等戰亂區,爲當地貧民治病,並贏得他們的友誼。平均每年都有26萬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病患,在古巴接受免費眼科手術,尤其是哈瓦那的仙佛窟眼科醫院,在國外的知名度很高。

此外,在治療癌症、慢性神經失調、開心手術和腎臟移植方面,古巴醫師的醫術非常高明;在美容方面,更是遠近馳名。很多外國病人前往古巴希望醫治白斑症和視網膜炎等兩種惡疾。當地藥品缺乏,但醫治外國病人的醫院卻不慮藥物缺乏,而古巴藥物價格和醫療費用比歐美國家便宜得多。平均每年爲外國人治病進帳2400萬美元,這對古巴需款孔急的免費健保系統,不啻是一大挹注。

國內醫師供過於求,許多古巴醫師奉命前往海外懸壺,現在共有26個國家有古巴醫師存在。醫藥研究在疫苗、免疫、生物技術等方面迭有重大突破,所生產的一種預防B型腦膜炎疫苗,已出口到幾個拉丁美洲國家,歐洲一些翳師也表示對這種疫苗很感興趣。此外古巴衛生部正在擴大製藥工業,包括開設四間大藥廠,分別生產胰島素、麻醉藥、抗生素和避孕藥,以便減輕醫藥的進口成本和擴大出口。2008年古巴出口藥品、診療設備和爲外國醫療服務。一共赚取4.4億美元,成爲赚取外匯的第六位。

光是在哈瓦那一地,就有40家生化機構,雇用近2萬人(包括7000多位科學家與工程師),數量雖然不多,但其研究、生產和市場行銷等卻有非常完整的整合。

在首都哈瓦那西郊,有座拉丁美洲醫學院,約有1萬名美洲,.學生,多半來自鄰近的拉丁美洲國家,他們大多數是公費生,學費、住宿和伙食等費用,都由古巴政府全額負擔。2000年,古巴還對提供在美國的非裔、拉丁美洲裔和印第安人等500個名額,前來接受免費的醫生養成教育。唯一的條件是凡接受獎助的人,學成後必須返國至貧窮社區服務滿五週年。

一般說來,古巴人民在共黨政權增產保國的命令下,胼手胝足,換來了勉強可以溫飽的生活,現在國內幾乎沒有富翁,只有共黨權貴人物和極少數投機取巧走後門路的人生活才過得好,一般人民所得很低,因此只能過著節儉的生活。此外,古巴卡斯楚奪得政權後,有錢的白人或資本家都逃離古巴,剩下來的都是窮人,不管是白人或是黑人都一樣窮。所以在古巴白不笑黑,大家一樣是無產階級,因此在古巴絕對沒有種族歧視的觀念存在,無論白人和黑人,都一律平等,也都一樣是「無產階級」的窮人。

古巴大學教授的月薪只有25美元,約合879個老披索,他們一天的薪酬,還比不上飯店服務生的一次小費收入(一個外匯兌換券CUC等於1.1美元)。一個機械工程師的月薪只有500披索,政府部長的月薪也只有800披索;這些領公家薪水的人收入都少得可憐,遠不如可赚外匯的觀光巴士司機、導遊、翻譯和飯店服務生赚得多,收入比領政府薪資的人高出好幾倍,成爲人人眼紅的肥缺。一般人則靠微薄的工資加上一點配給,勉強過著安安分分的苦日子。

除了薪資少得可憐外,配給物資也不多,但因配給品價格都非常低廉,所以民眾常要上街頭排隊,憑各種配給票券購基本生活物資,每個家庭每月配給物資的供應量,食用油爲一瓶,每個人的其他基本生活物資配給量爲每月米6磅、麵包80公克、雞蛋8個、黑豆2磅、雞肉2磅、牛乳3小罐、糖2磅、咖啡2小袋、肥皂和香皂各一塊、火柴一盒,每隔9天可以購到燉湯用的牛肉1/5公斤;魚類供應比較充裕,因此不需配給,可以自由購買。

通常公家配給站的貨品質地都比較差,種類也少,想多買一點,或有經濟能力的人想買好一點,就得去自由市場,那裡貨源充足,品質也好,但是價格實在嚇死人。一磅普通豬肉要16披索,西瓜一磅6披索,番茄一磅5披索。古巴人最大的生活費負擔是昂貴的電費,家裡如果有電視、電冰箱、洗衣機和冷氣機,一個月的電費就要花掉400披索左右。至於水,政府認爲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免費。

古巴住屋嚴重缺乏,城市裡的居民大多數住在古建築改成的大房屋裡,或擁擠的殘破公寓裡,常常是好幾個家庭住在一起,爲了增加外快,有些人在大房屋或公寓的走廊上圍成豬欄,成爲小個體戶。鄉村裡的人則住在茅草屋頂、水泥地板的屋子裡。政府雖然也興建一些新的民宅,但僧多粥少,供不應求,有幸搬進去的住戶,每個月要拿出收入的6〜10%付房租。普遍的情況是電力無法普及,平均每22家住房就有一家缺電。

多數人的住屋都是向政府承租,房屋不能自由買賣,即使有錢也買不到房子。有些房子因爲是過去繼承下來的,屬於私有財產,如果想賣,根據法律政府有權優先承購,但是價錢一定不好。所以要換屋的人就會想辦法跟別人交換,屋價低的一方私下給一筆錢給屋價高的一方。

在食衣住行的「衣」方面,古巴人的窮在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因爲地處熱帶,人們的衣著都很簡單,短褲、T恤花不了多少錢。一些在外生活的人,再窮也會有一套舊西裝,外出時多衣冠整齊,以便混一口飯吃。

哈瓦那街頭,來來往往的行人多作時髦打扮。女性短裙、長靴,或迷你裙、高跟鞋,加上玲瓏有致的身材,白妞、黑妞一樣俏。男士穿西裝的雖然不多,但是白襯衫、黑長褲相當整齊,很有白領階級氣質。路上很多警察,一身標準制服,配上摩托車,架勢十足;飯店裡的共黨便衣,個個西裝筆挺,連開車的司機也都穿著整齊的藍色制服。如到哈瓦那大學參觀,學生穿著襯衫、T恤、牛仔褲、窄裙、洋裝、款式變化多端,色彩鮮豔。在觀光海灘,人們愛怎麼穿就怎麼穿,百無禁忌。古巴的瓜希羅人仍穿傳統民族服裝,他們喜歡白色,常穿白色襯衫。古巴的農民在衣著上則比較隨意。

古巴的「行」眞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予人以破舊零亂的印象。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滿街古董車,包括20世紀30至50年代德產的福特、雪佛萊、凱迪拉克、奧斯莫比和賓士等車,應有盡有,目前全國各地仍有數萬輛這種老爺車。爲了讓這些年過半百的老爺車能繼續上路,古巴人充分發揮克難的維修精神和本領,不論是車子的外觀、車廂、引擎和零配件,都能靠萬能的雙手使它死而復生,有時居然可以看到車頭跟車身不同種類。這些古董車不但是交通工具,還是旅遊業的重要資產,可以滿足外國觀光客的懷舊情懷。

這裡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駱駝公共汽車,由古巴人自己開發生產,兩節大車廂,最多可以容納200人,車內沒有冷氣,外觀像併裝的大貨車,票價每人0.5披索。街頭巷尾還可見許多椰子三輪計程車;許多古巴人都擁有腳踏車,有的是以低廉的價格向政府購買的,更多的人是向政府租借的。此外,由於公共交通工具的嚴重不足,汽油又貴,古巴政府爲了紆解民怨,規定凡是國營各型車輛外出時,路上如遇要求搭便車的群眾,只要有空位,不得拒載。

大致上說起來,古巴雖窮,但因有共黨政府的嚴密控制,社會上一般人民百姓大家都公正平等,人人享有最起碼的保障,加上教育和醫療免費,基本生活所需全部低價定量供應,因此社會能夠安定,街頭很少有人乞討。

「日子難過天天過」

古巴的報紙每天都大肆報導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但卻很少提及古巴自身的經濟崩潰。過去古巴有前蘇聯老大哥支持,不但有蘇援可拿,還能用糖去換前蘇聯的石油。後來蘇聯解體,不再有蘇援,古巴成爲海外孤兒,只有不死不活的中國經濟援助,因此經濟更大不如前。儘管世界市場的糖價持續下跌,但古巴卻不得不增加糖的輸出,希望能保有一筆所需的外匯,用以購買古巴所迫切需要的工業產品。由於生活困苦,現在連民眾用電和用油都要受到限制,人們毫無生機,大家過著不死不活沒有希望的日子,因而使古巴人養成「日子難過,天天過」的幽默哲學。

爲了省電,古巴成千上萬的科學家、記者和其他的專業人員被迫在家裡休長假,他們可以領到七成的薪水,這些不事生產的高級知識分子心中非常無奈,只好學習苦中作樂,閒來無事就開始講笑話藉以打發無聊的日子。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的:「在革命前,哈瓦那動物園的警告牌寫著『不准餵食動物』,革命後警告牌的字換成『不准跟動物搶食物』,現在牌子的內容又改爲『別把動物吃了』。

還有一則講述一名美國情報人員向華盛頓發出一則情報,內容是「在古巴沒有人失業,但也沒有人工作,可是總能達到生產目標,但是商店裡沒有商品,可是人人東西不缺,但是全部都在抱怨,可是會前往革命廣場向卡斯楚歡呼,然後繼續回家抱怨」。

在美國的古巴人有100多萬,在其他國家也有不少古巴人,他們每年平均都會匯回大約8.3億僑匯,使他們在古巴約600萬親友受惠,這對整個古巴的外匯收入,有重大的補益。這些握有美元的古巴人,隨時可以享受到外籍遊客專有的特殊服務和商品,而不必成日排隊購買經常缺貨的配給品。

自從卡斯楚宣布進行經濟「改革」後,古巴人民可以私下擁有美鈔,於是街頭出現民眾湧向觀光客要求「One Dollar」的口頭禪。爲了提高糧食產量,1994年10月1日起,古巴政府允許農民自由買賣餘糧,但是仍需繳交公糧給國家,政府再以極低的價格配售給消費者。

古巴實行共產主義制度已超過半世紀,但是古巴人對共產主義毫無興趣,如果和他們談談棒球的打擊率,他們的興趣可就大了。因爲棒球是古巴最熱門的運動,在全國的運動員中,有1/4都是棒球選手。古巴人看棒球不用花錢,棒球賽一律不收門票。

棒球是古巴最普遍的運動,全國有1000多支隊伍,每年選出18支隊伍,包括14個省,各省、首都各一隊、兩個表現最好的城市各派一隊,在每年的5月間舉行全國大賽,選出全國代表隊參加世界杯、洲際杯及其他的國際性大賽。

古巴人的社會和經濟都很落後,人民生活水準低落,爲了造成國內人民的一種錯覺,古巴共黨政權積極提倡棒球運動,並以贏取世界性比賽爲目的,只要年年能夠在國際性棒球大賽中贏得第一,就可以麻醉古巴人民,使他們誤信古巴在棒球比賽中拿第一,因此古巴人的生活水準也是世界第一,所以就必須感謝及效忠古巴共黨政府了;但是古巴棒球隊卻常常不給古巴共黨政府面子,常常有古巴棒球國手藉出國比賽之便,或個人、或集體脫隊向當地政府請求政治庇護。

人民苦中作樂

一般說來,古巴人性格樸實,但愛喧鬧、發牢騷、歡笑和跳舞,他們的幽默感驅使他們嘲笑一切,嘲笑貧窮,也嘲笑自己。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習慣以握手爲禮,在親友相見時也常以擁抱爲禮。在古巴約會時遲到一個小時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這是當地人天生的慢節奏,他們的生活都是不急不慌。

古巴文化的風格,是以西班牙的文化爲基礎,並加上印第安土著文化以及非洲黑人的文化,混合而成爲一種獨特的文化。這裡的人民熱愛音樂,因此古巴被稱爲「音樂之島」。非洲和西班牙音樂所融合而成的倫巴、曼波及波里露等音樂,都成爲這個島上音樂的主流。

當地人極愛舞蹈,一個少女在酣歌曼舞時,她的身體是相當暴露的,對於男人眞是一種有力的誘惑。當地盛行的舞有浪擺舞、康茄舞和登遊舞等,他們也是曼波、倫巴和恰恰等三種拉丁舞的發明者。古巴北方的浪擺舞比較斯文,南方的則較自然粗野,古巴南方的男女跟著土人的樂隊跳起浪擺舞,會使人眞正欣賞到什麼叫迷人。古巴土人樂隊使用的樂器也非常有歷史和戲劇化,吉他是西班牙傳來的,蹦蹦鼓是非洲奴隸帶來的,葫蘆才是眞正印第安人的東西。

進三步退一步的康茄舞,起源於從前哈瓦那的奴隸市場,那些排成一長列的奴隸們都用鏈條鎖起來,他們只能向前走三小步,然後拖他們的腳繚一下。現在每逢過節的時候,觀光客們可以看到他們的後代,在哈瓦那的街上,快樂地跳著康茄舞。

登遊舞是古巴舞裡面最文雅的一種,也是最使遊客迷惑不解的一種,爲什麼跳舞跳到一半,樂隊忽然停止吹奏,女人們扇著扇子而賣弄風情?這是一種相當浪漫的古代傳統,停止音樂片刻是讓人們有談情說愛的機會。

在古巴除夕之夜,人們會盡情地歌舞,並且按照習俗每人必須準備一碗清水,等午夜的鐘聲敲過12響後,將水潑到室外去,以示去舊迎新。

古巴人鬥雞的風氣,和西班牙人的熱愛鬥牛一樣,同樣具有先天性的嗜好。據說在古巴全國約有900處鬥雞場,專供鬥雞與平時訓練鬥雞之用。雞的品種以西班牙、英國、愛爾蘭和東方種居多。其中以東方種的鬥雞體格最壯,體重有的可達15磅,價格也相當高。

在鬥雞期間,雞是由專家照料牠們的健康和營養,日常所吃的東西是酸牛乳、麵包屑、蔬菜、肉類和果汁等,宵時還要加些維他命丸和其他的藥品,以保護鬥雞的健康,每天還要替牠們點上眼藥水和洗澡等。總之,古巴人對於鬥雞是十分珍視的。

鬥雞訓練通常是在雞舍各處設立像天平般的鐵棒,兩端重量相當,當鬥雞站在鐵棒的一端,另一端就會向上傾斜,另一隻則置在另一端,如此便可訓練牠的足力和翅膀而使鐵棒保持平衡,不致傾斜;這樣長久鍛鍊下去,鬥雞就能擁有較佳的戰鬥技巧。

進一步訓練鬥雞的方法,是將鬥雞尾部和頭部的羽毛剃掉,然後開始技術訓練,先讓牠和退休的鬥雞搏鬥,訓練牠們掀、咬、撕、拖、踩、啄、閃……等種種對敵應變的技術。通常一隻優良的東方鬥雞,在參加過5、6次重要的搏鬥後,便要退休了。

鬥雞搏鬥時決定勝負是這樣的:假使一隻鬥雞被對方擊倒,超過一分鐘以上仍然不能站起來再戰,便被判定敗北。在牠們生死搏鬥之際,往往是血肉橫飛,甚至眼晴被啄瞎依然奮戰至死不休,雖然殘忍,但這也是鬥雞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通常一場鬥雞,有時要搏鬥達2、3個小時之久;鬥勝者,便可獲得相當多的賞金或賭金,甚至名利雙收。

古巴還有鬥狗,但只能在私底下口口相傳,只要保持低調,當地官方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少會出面干涉的。雖然古巴禁止所有的賭博行爲,甚至職業拳擊赛也被視爲野蠻之舉,所以鬥狗仍屬非法行爲,但這種血腥的賭博鬥狗活動,卻迅速的古巴風行,並已蔚爲次文化。

鬥狗多半由英格蘭史塔夫郡的獵犬擔任主角,以強而有力的下顎聞名,從幼狗開始便接受逞兇鬥狠的嚴格訓練。奇怪的是這種狗對人類卻非常友善,能跟幼兒親暱地玩在一起。鬥狗常在鄉間的農場,或城市屋子天井或後院舉行,常常有數十名至數百名好此道者圍觀聚賭,賭資相當於古巴人一個月工資。

一般鬥狗在早上6時進行,藉以避開燠熱的中午,參賭雙方人馬都保密到家。開始鬥狗前雙方鬥狗都先要當眾洗澡,以確保狗身上沒有塗上會傷害對方的毒藥或是麻醉劑。接下來便進行1小時20分鐘的鬥狗,兩隻狗兇狠地撲咬對方,牠們受傷時會叫號,但不會吠吼。每鏖戰15分鐘,裁判就會叫停休息,讓雙方飼主餵狗勇士喝水、按摩、打氣。在鬥狗過程中,被鬥倒臥地上在裁判數到十後未起身反擊,就被判定爲敗北者。鬥狗比賽結束後,人們一鬨而散,鬥狗場人去樓空。鬥勝的狗將贏來的錢買食物和療傷,鬥敗的狗往往會傷重不治死亡,但多半會存活下去,飼主以盤尼西林及抗發炎藥物加以救治,待復元後再上場做生死鬥。

古巴國民大部分是東正教或天主教徒,實際上多數黑人仍信仰發源於非洲的各種土著宗教,他們常舉行咒術和一種祭祀靈魂的儀式。由於天主教和土著文化的交流,當地出現一種混合的宗教,一般說來多半也就是天主教和部落宗教相融合,天主教的聖人常常和土著的神合而爲一。例如魯克摩族信仰的是「規律的聖母瑪麗亞」,這位來自西班牙的女神,和土著所信仰象徵大海和宇宙的「伊耶瑪亞」女神是一體的,祂們的祭日和基督教一樣,都定於9月8日。

古巴守護神是「慈愛的聖母瑪麗亞」,據說魯克摩族將祂與他們信仰的「奥邱」神視爲一體。「奥古」是魯克摩族的山、礦物、工具之神,祂一般手持蕃刀、鑰匙或鎖。現在已改持飛機、火車、汽車,而魯克摩人也將「奧古J與手持鑰匙串的天主教聖者「聖貝特洛」視爲一體。摩哥族將聖母瑪麗亞祭日定於9月2日,這也是他們祖先的祭日,在儀式中祖先靈魂附身的人,將會處在忘我的恍惚狀態中。這種在外人看來是莫名奇妙的宗教,當地人卻習以爲常,覺得順理成章。

非洲式的儀式中,很多與天主教的儀式類似,人們在儀式中經常可以看到死亡和復活,而古巴宗教則汲取了十字架與聖火等基督教儀式。阿巴克亞族祭祀中所持的基督教十字架,對魯克摩族來說,具有特別的魔力;他們深信如果將胸前十字架取下,將會有惡魔附身,而聖火也常被用於各種儀式中。這些宗教的共同點是,對生命都具有強烈的信賴,他們認爲死者的靈魂已經達到更高的世界,然而每日仍與生者世界有所接觸。

也有一些土著宗教和神明未被天主教同化,他們信奉的守護神「巴巴爾艾伊耶」是佝僂和痲瘋病患者,常損著樹枝走路,象徵男性。力量、雷電的「強哥神」,上戴頭冠,手持大斧,與「聖巴巴拉」呈強烈對比。還有「奧巴塔拉」、「奴塞比•姆普卡」、「阿巴西」等,也都是他們所信奉的神。還有一些純粹的土著宗教儀式,巫師憑著「神靈」的力量把小孩背在背上,赤足渡河,的確也很神奇。

嘉年華是古巴最大的祭典,但在各都市所舉行的日期並不一致。哈瓦那是在聖誕節到新年期間;聖地牙哥則在7月下旬舉行。在革命以前,通常在7月26日達到最高潮。

古巴的嘉年華可上溯到奴隸制度時代。當時主人在1月6日的主顯節祭日,允許奴隸可以自由外出。奴隸們在這一天盡興地唱故鄉的歌,並熱情地舞蹈,來歡度這一天。不論是出生於非洲的黑人,或出生在古巴的黑人,都需穿上傳統的服裝,配合小規模的管弦樂隊的伴奏,遊行街道。接著,他們集合於總統官邸前,接受總統或他的代表贈禮。

主顯節舉行的黑人嘉年華,在奴隸制度被廢除的1880年,即已全面禁止。然而各黑人的組織都尙未解散,現在各地已分別成立各種集團,每年都同時訂做衣服,並加強練習舞蹈和歌唱,以便在嘉年華會中大顯身手。現在,嘉年華會已經是各組織間互較身手的好機會。

古巴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香菸王國,但是一般種菸葉的農民卻沒有香菸可抽,因爲菸葉都送到哈瓦那去捲成雪茄外銷,一部分留在國內準備製成香菸內銷,卻因古巴缺紙而使得香菸價格昂貴,非一般菸農所能負擔得起。聞名全世界、非常資本主義產品的古巴雪茄,是舉世公認的最高級產品,其中的柯希巴牌雪茄更是「雪茄中的法拉利」,係雪茄中的極品。這種雪茄的製作過程,完全用手工細心捲成,工人多由女性擔任,她們月薪不及15美元,但一支柯希巴雪茄賣到國外的價錢大約就是15美元。古巴總統卡斯楚在20世紀80年代戒菸之前,幾乎從不離手的就是這種柯希巴雪茄。在1982年以前,柯希巴是專供他個人享用的,但也被當作最體面的禮物,送給來訪的外國貴賓。1982年以後柯希巴雪茄才開始應市,目前雪茄是古巴第五大出口產品,每年可爲古巴赚進一億多美元,但還是供不應求5現在年產量只有7000萬支’古巴希望產量能提高到2億支,但是這個宏願需要外國菸商的合作,每年約需3000萬美元資金用於進口肥料和農藥給古巴雪茄農場,才能確保雪茄的供應。

古巴女人

古巴的甘蔗很甜,海景很美,古巴的女人也又甜又美。這個國家最重要的三種觀光資源是陽光、海灘和美女,使哈瓦那有「性都」的地位。

一般說來,古巴女人的身材大多數都是上帝的傑作,尤其是穿三點式泳裝的古巴女人,會把男人的想像空間壓縮到只有視覺,會直接便將男人的視線牽引過來。古巴女人的身材會這麼苗條美麗動人,除了她們因糧食缺乏吃不到大塊肉的油脂外,與她們普遍喜愛音樂和舞蹈有關。她們能歌善舞,每天一有機會便施展舞藝,恰恰、迪斯可、曼波、康茄、黏巴達,各式流行舞輪番上陣,全身上下每一寸肌肉都活蹦亂跳,贅肉當然無以依附。

由於黑人和其他膚色人雜交的結果,古巴女嬌娃都有秀美臉蛋、性感身材和帶點黝黑的健康膚色,兩道濃眉配上一雙動人的大眼睛,雖然略顯一點粗線條, 但也予人以活潑、健美的雛忘印象,美中不足的是她們身上或多或少有淡淡的一點異味的體臭。

在城市中或觀光場合,古巴的女性顯然比男人要多,形成陰盛陽衰的現象,男人因此得天獨厚,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成爲眾多美女追逐的對象。女人要想虜獲男人的青睞,不但要美麗、性感、大方,同時還要隨時隨地展露可愛的甜美笑容,才有網住男人的本錢。

古巴女人經常保持在主動熱情的情況下,而且這股熱情是隨時隨地和無所不在的。男性單身觀光客如果在迪斯可酒吧裡,一定會有古巴嬌娃過來邀舞;在夜總會裡也有女郎過來招呼你「晚上會不會寂寞?」飯店和餐廳門外,或濱海大道的堤防上,也會有古巴女子上來搭訕,從肢體語言中可以感受到她們投懷送抱的意圖。但是這種太直接的單刀直入交易方式,往往會使男性單身觀光客退避三舍。

身爲窮苦的古巴女人,雖然多擁有優厚的天生本錢,但是張羅家計的日子可不好過,飢餓已讓許多女人必須尋求外快補貼家計,也顧不得外國男性觀光客可能會帶給她們性病,好在古巴民眾看病都是免費的。

最窮的華僑

今日全世界最窮的華僑就是古巴華僑,古巴也是少數沒有中國大陸非法移民的國家,一來因入境困難,二來是古巴人現在過的是比中國大陸人還要苦得多的日子,因此古巴不是中國大陸非法移民的目標。

古巴華僑史開啓於19世紀的「契約華工」流亡史,當時正是歐洲帝國主義全盛時期,白人海外的殖民者在取得大批耕地後,需要大量的苦力;而在滿清政府腐敗統治下沿海一帶的中國農民實在活不下去了,有的是自願、有的是半自願與人蛇集團的「蛇頭」簽訂賣身契約,如同賣「豬仔」般賣到海外殖民地去做苦工。1875年時澳門一地就開了300多家「豬仔館」,新加坡的「豬仔館」甚至是政府批准的,一有需要「豬仔」的消息,人口販子就會進入中國農村,或買、或騙、或綁架,塞上輪船駛往大海,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葉的半個世紀中,據估計共有700多萬名中國「豬仔」被賣到海外。

當時世界主要國家已立法禁止人口販賣,英國軍艦也在加勒比海上巡邏,抓到人口販子立即處以絞刑;因此成千上萬在中國南方沿海被賣的「契約華工J都是非法的行爲,運「豬仔」的也都是走私船。這些可憐的人被鎖在黑暗的船艙底,像豬一樣擠塞在一起,不能動彈,連轉個身都很困難。在大海的顚簸中,擋得住饑渴也擋不住疾病,病死的人就拋入海中,每一艘走私的「豬仔船」到達拉丁美洲時,中途被打死或病死的人約佔1/3。

1847年6月3日,第一艘在哈瓦那靠岸的r豬仔船」是艘小船,運來206名「豬仔」;同月12日又有365名「豬仔」抵達,都是被賣到海外當奴工的契約工華人,中途就死亡了100人。這些人上身赤裸,背上全被打上代表古巴的「C」字的記號,就像牛羊被烙印一樣,每人以10個披索的代價由甘蔗園主買走,每週工作7天,每天在甘蔗田中工作13小時,每月只有4個披索工資,頭兩年所得須償還路費及其他費用,14年期滿後才能恢復自由,如果逃亡,抓回後會被吊死。

1861年古巴共有35萬華人,其中只有57名女性。工作滿14年後的華工得到自由後,便在哈瓦那及其他的古巴城市開始做小生意,開雜物店、餐廳等,當生活稍爲安定後,就寫信要家鄉的親戚前來幫工。

一般說來,華人對古巴的獨立建國和經濟發展都有很大貢獻。在1868〜1878年的10年古巴獨立戰爭中,有許多自由華人加入古巴獨立起義軍,和西班牙駐古巴殖民軍作戰,這批由廣東人和客家人組成留著辮子的華軍都是勇敢的漢子,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位西班牙名字叫做Teniente Ta- nkredo的華人,受傷被俘後,當西班牙人認爲他是苦力而要加以釋放時,他卻從軍裝口袋中取出文件證明自己是古巴解放軍軍官,並非默默無名的中國苦力,還自動說「射吧!」。百年後,卡斯楚在哈瓦那唐人街的唐人紀念碑柱上寫了兩行小字:「在華裔古巴人中,沒有一個革命的叛徒,沒有一個革命的逃兵。」

到了1929年,因受世界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當時的古巴政府曾採取限制華人入境的措施,並抑制境內華人的職業和工作,迫使華人陸續遷移到鄰近國家去謀生;到了1949年,古巴境內華人只剩下2.8萬多人。

20世紀50年代,卡斯楚和他胞弟及親密同志切•格瓦拉開始打游擊造反時,也有許多華人參加,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曼杜•趙(Armando Choy)、戈斯塔沃•崔(Gustavo Chui)和摩西斯•王(Mo- ises Sio Wong)等3名將軍。現在古巴境內還有好幾個華裔將軍,其中的摩伊塞斯•邵黃將軍曾任古巴國家儲備局局長,古中友好協會主席,他的中文名字叫做邵正和。

1959年古巴實施共產制度後,人民的生命財產毫無保障,尤其是對一般愛好自由民主的華僑,更極盡凌虐與掠奪之能事,使旅古華僑的處境更加困難,因此又紛紛遷往他國繼續謀生,目前留下來的華人只有7000多人,多數是在當地出生的華僑、中國派駐古巴的工作人員,以及一些老邁無依的老華僑。

這裡的老華僑,大部分籍貫屬於廣東雀台山、新會、鶴山和恩平等地,過去多係當地一些餐館和藥房的老板,後來他們的財產被收歸「國有」,只好由老板降格爲工人,現在更成爲一些老弱多病孤苦無依的老人,每月靠古巴政府微薄的養老金過活,晚景淒涼。

古巴華僑辦有光華報一種,每星期發行一次,每次發行500多份,光華報只有全開一張共四版,使用非常古老的繁體字排版印刷,地址設在哈瓦那聖尼古拉(San Nicolas)街520號,零售每份一角披索,全年訂費19元披索。當地還有一些華僑社團組織、如致公堂、中山自治所、洪門民治黨、華僑社會主義同盟、龍崗總公所和中華總會館等。中華總會館內設有一個小型的中文圖書室,也開班教授漢語,雖然只有20多名學生,但總算能讓中華文化在古巴的華人社會裡延續下去。

根據非正式估計,現在古巴共有約50萬名帶有中國血統的人。20世紀50年代末來到古巴,現在仍保留中國籍的華人只有103人,加入古巴籍的華裔有133人,父母雙方或一方是華人的華裔則有2000人,其中大約只有20人還會說廣東話。

現在整個古巴大約有3200多名華人,其中看起來還像華人的約有3000人;眞正會說中國話的不到400人,他們都已80多歲高齡。當地華人由於長期缺乏女性華人,只好多與古巴女性結合。20世紀50年代受父執親友召喚而來古巴的最後一批華人,現在也已經逐漸凋零,他們的下一代更是已與中國文化完全脫節,而納入古巴的大混血中。只要再過10多年,古巴境內恐怕已看不到一張華人的臉孔,除了來自台海兩岸的中國觀光客。

哈瓦那古巴人公墓整修得相當整潔,共有80萬個墳墓,可以算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墳場,歷代有頭有臉的人物和革命先烈都葬在這裡,進去參觀要付一美元門票,儼然是個博物館。但華人死後並不葬在這裡,而是葬在離這裡不遠處哈瓦那的西南角。華人公墓又叫做中華總義山,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像座落寞的莊園,由幾位老人守著,荒煙蔓草中的墳墓,石製墓碑多被時光磨平,字跡斑剝多已看不清楚了;只有一座字跡依稀可辨,上面刻著1861年的「歿於同治元年……」。在中華總義山的中心有幾座公墓,左邊是立於中華民國41年的國民黨員公墳,右邊是中華社會黨員公墳,兩座墳平靜地對峙,中間有一條長著青草的小徑。

最近30多年裡,死去的華人已不再入土爲安,而是採用西班牙古巴式的葬法,大約有3公尺高的一整面牆,牆裡是一格一格的「抽屜」,死人躺在「抽屜」裡,橫的豎的都有,一面牆大約可以裝下60個棺材抽屜。

擁有強大三軍武力

古巴軍隊的正式名稱叫做古巴革命武裝部隊,前身爲起義軍,1959年起改爲現名,每年的12月2日爲建軍節。國務委員會主席爲武裝部隊統帥,革命武裝力 量部負責三軍的指揮和管理。實行義務兵役制,每年徵兵兩次,滿17歲的男子須服兵役3年。現在總兵力約6萬人,另有準軍事組織國家保安隊2萬人,邊防薪俸隊6500人,民防衛隊5萬人,地方民兵400萬人,勞動青年軍6.5萬人,年度國防預算約爲5.75億美元。

陸軍兵力4.5萬人,以師爲戰略作戰單位,缺乏實戰經驗,使用俄製和中國製武器,主要裝備約有5000多門迫擊砲,1500多門155糎口徑以下各型大砲,2000多門高射砲,1200多枚防空飛彈,2000多枚反坦克火箭及飛彈,200多枚短程地對地戰術飛彈,4.3萬支挺步、機、手槍,600多輛各型坦克,800多輛人員裝甲運輸車,4000多輛運輸卡車和吉普車,以及200多架直升機。

海軍官兵員額5000人,以哈瓦那港爲主要海軍基地,以青年島爲海軍輔助基地,共有各型艦艇125艘,主要的有6艘驅逐艦,2艘巡防艦,4艘潛艇,7艘飛彈巡邏艇,12艘魚雷艇,23艘高速砲艇,以及一些布雷艦、修理艦、運輸艦、登陸艇、油輪及水翼巡邏艇等。

空軍官兵員額1萬人,擁有各型飛機約250架,最主要的作戰飛機有米格23、米格29和衣留申28等俄製戰鬥機和攻擊榀炸機。此外,還有直升機、運輸機和教練機等。古巴空軍沒有實戰經驗,過去曾有多架米格機飛向美國投奔自由。

古巴還有一支爲數約2500人的女兵部隊,共編組爲一個砲兵團,她們和男兵一樣接受實戰訓練,包括射擊飛機、引爆炸彈和野外求生等。戴著耳環穿著軍服的古巴女兵,在軍營裡也擔任女性的角色,軍方每月發給她們每人一支口紅、一盒眼影和一盒面霜。女兵每週上一次美容院,做頭髮、修指甲。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