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恩納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西恩納(Siena)市位於托斯卡納大區的中心,是中古世紀的名城,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Palio)是義大利有名的節慶,使它重拾十三世紀時的輝煌,成為熱門的觀光點。

早期這裡是伊突利亞人的聚居地,後來是羅馬的城市,因為地處由北向南通往羅馬的必經路線上,在倫巴底統治的時候已有繁榮的局面。公元十一世紀時,由獨立於神聖羅馬帝國的當地貴族和主教共同統治。十二世紀時,鎮民建立自治政體。到了十三世紀,城市商業發達,成為附近一帶的銀行中心,經濟因而發展蓬勃。十三世紀曾戰勝佛羅倫斯人,獲得政治上空前強盛,但由於地理上的限制,沒有良港、缺乏水源,工業進展遲緩,加之後來因戰爭、飢荒和瘟疫造成經濟蕭條,人口迅速減少一半。一五二六年西恩納向查理五世乞援,而淪入西班牙統治之下;一五五七年又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割讓給佛羅倫斯,一八六一年併入新建立的義大利王國。

富有魅力的西恩納,現在是省會、主教區,文化水準很高,設有大學。這裡雖然未在重要的鐵、公路幹線上,但有高速公路通佛羅倫斯,距離只有七十公里,十分方便。

西恩納是義大利最早的陶瓷中心,陶瓷業非常有名,主要的產品有漂亮的地面用瓷磚和有美麗花紋的藥罐子。

從當地人對製造「美」的觸角,可以體會到這是一座藝術素養極深的城市,文藝復興的初期這裡產生的「西恩納派」藝術家,曾是佛羅倫斯的勁敵,許多傑出的藝術家,留下很多不朽的藝術品。事實上,西恩納城本身就是一件生動的傑作:四周古老的城牆、豐富的古蹟、藝術品,到處充斥著濃郁的中古氣氛,是義大利保存最完美的中世紀城市之一。走進這座城市,置身於窄巷、石板路、拱門、城牆、高塔和堡壘環繞的空間氣氛裡,會給人一種「古道夕陽」的歷史感。

市區的田園廣場(Piazzad del Campo)是羅馬時代的集合場,是西恩納的市中心。西恩那附近有三座丘陵,廣場的腹地就是向這三座丘陵延伸擴大、展開在緩坡上,視野寬廣,周圍建築井然有序,與廣場形成一種整體的美感。因為整個廣場地面的紋路呈放射狀,好像貝殼一樣,因此大家又稱它為貝殼廣場。

廣場中央有一座噴泉,於一四○○年建造,共花了十九年時間才完成。廣場上的許多東西都是複製品,原作現保存在市政廳的美術館內。夜裡廣場是民眾休閒的熱鬧場所,情侶席地而坐,相擁細訴;四周露天咖啡座上,人聲鼎沸,喧騰不已。由於廣場四周都是較高的建築物,被這取景框圈起來的夜空,顯得更深遠、更寧靜。

自十五世紀以來,每年夏天的七月二日和八月十六日兩天,廣場上舉行傳統的賽馬大會(Palio),比賽的頭一天要舉行晚會聚餐,大家共聚一堂,其樂融融。當教堂高高的鐘樓上悠揚鐘聲響起,觀眾就排山倒海般、蜂擁而來,進入布置得熱鬧醒目的田園廣場,選一個好位子等待儀隊、旗手和賽馬隊入場。比賽前先接受神父的祝福,得勝的獎旗上繡著聖母像,整個比賽也是為感謝聖母庇佑;比賽情況熱烈,各區高舉著代表自己一區不同圖案、五顏六色的旗幟,居民也穿著中古時期的傳統衣服,整個城市儼然中古情景再現,吸引無以數計的遊客,十分熱鬧。

在廣場的中心有一座公共宮(Palazzo Pubblico),是托斯卡納最高雅的哥德式王宮,公元一二八八年開始建造,十四世紀中期完成。馬帕蒙多大廳內的大壁畫「帶光輪的聖像」,是義大利哥德式畫派重要代表畫家馬蒂尼(Simone Martini)最早的作品,他是繼杜喬之後西恩納最重要的本地畫家,在十四、十五世紀的西恩納極具影響力。另外,宮內也收藏了很多其他本土畫家的油畫。面對這座建築的左邊有個鐘樓,鐘樓下面有禮拜堂,它的右側是市政廳的入口處。

皮科諾米里宮(Palazzo Piccolomini) 位於田園廣場東北,是西恩納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建築,現在是收藏西恩納古籍的所在。緊鄰宮殿的聖斯多尼宮(Palazza Sansedoni)是十三世紀的建築,沿著田園廣場作扇形分布,外觀稍作弧狀延伸。

多廉(Duomo)大教堂於一一九六年開工,教堂和天花板於一二六四年完成,整個工程一直進行到十四世紀末期才結束。教堂正面有三座十三世紀的拱門,由喬凡尼皮沙諾製作,羅馬式的建築相當引人注目。教堂正面上方是採用哥德式,一三七六年由喬凡尼提捷克完成。教堂外觀用綠、白及粉紅的大理石裝飾著,主教堂是以黑白相間條紋的大理石砌成,中央尖塔下的彩繪玫瑰窗上是聖經的故事,有三十六座主教和先知的塑像圍繞著,四個角落是四位著名傳教士的塑像。

教堂的中堂部分也很有特色,中央由六根柱子所支撐的天花板,有四十二個傳道士和先知的金質雕像整齊地排列著,這是十五世紀的作品。堂內左邊有個八角形的布道壇,是十三世紀時皮沙諾和他弟子們的傑作。主祭壇畫是杜喬(Duccio)在一三○一年至一三一一年之作,以聖母子進入天國為主體,共有「基督受難」、「復活」等五十九個聖經故事,出色的把拜占庭觀念的威嚴融入西恩納精神的神秘與柔情之中,組成一個抒情感人而平易近人的藝術結晶。右邊的走廊上有禮拜堂,是一六五五年至一六六一年間亞歷山大七世下令建造的,是巴洛克式的建築。後面聖詠隊的位子上,有十六世紀手工精細的椅子。後面的建築上方是十三世紀時的彩繪玻璃玫瑰窗,上面描繪聖母瑪利亞一生的事蹟。教堂左邊走廊有受禮堂,是優雅的文藝復興式,由喬几尼提斯提法諾於一四八二年完成。教堂的左側迴廊內,有一個圖書館,內部是文藝復興時期式樣。據說是十五世紀比優依三世為了他的伯父比優依二世的藏書而建。館內有描寫比優依二世一生的圖案。這裡還展示裝飾美麗封面的聖歌書。出了圖書館往左邊迥廊走去,可以看到一個祭壇,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

教堂東方的康佩尼勒(Campanile)鐘樓,造於一三一三年,是一座羅馬建築,用黑白條紋的大理石造成。鐘樓內部柱子也是黑白相間的橫條圖形,拱型的天花板上是藍底鑲金星的圖案,地板上則有以新、舊約聖經和西恩納歷史上代表事件為題材的馬賽克鑲嵌畫,環境非常乾淨、清爽。

曼吉亞塔(Torre del Mangia)是四角柱形高聳入雲的磚造塔樓,高一百零二公尺。從公元一三三八年開始,花了十年的歲月才建造完成,以第一位撞鐘人的名字曼吉亞來命名。塔的入口位於公共宮的中庭,在塔上可以眺望西恩納的街景。鐘樓的下方有一座禮拜堂,是西恩納人為一三四八年免於鼠疫感恩而建,十五世紀中期又加蓋了文藝復興式的拱門。禮拜堂內有索多馬(Sodoma)作的「瑪利亞、聖徒和、水遠之父」壁畫。

聖喬凡尼禮拜堂(Battistero San Giovanni)建於十四世紀,正面是哥德式,內部是長方形,由三個側廊拱門和圓形飾有壁畫的天花板構成。受洗堂中央有十五世紀的六角形受洗台,是雅各布德拉奎爾恰(Jacopo della Quercia)所作,周圍飾有貼金的銅像。另外,這個教堂中還收藏著杜納提洛的作品「希洛德之宴(Herod's Banquet)」,當時正屬他與米開朗基羅合作期間,建築背景上所作的浮雕,是透視發展上一個重要的作品。

多摩美術館(Museo dell' Opera del Duomo)創設於一八七○年,展示與主教有關的雕刻和美術作品。一樓展示雕刻作品,二樓是西恩納畫派創始人杜喬(Duccio)的傑作「馬耶斯達」,以描繪十四世紀初期聖堂的祭壇為主,這幅畫除了中間畫布上的「馬登拿的加冕」外,還有佛羅倫斯當時一連串名作的集合,融合了拜占庭和哥德式畫風,評價很高。三樓展示著十三世紀前半期西恩納畫家的作品,也很有觀賞價值。另外,西恩納的國立美術館(Pinacoteca Nazionale)也值得參觀,這個美術館位於布恩辛洛里宮內,以蒐集十三至十七世紀間西恩納的藝術品而聞名,有許多像杜喬等巨匠的作品。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