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泰國人民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也創造了曼谷。因此,曼谷大都會區內有很多文化藝術古蹟和參觀點可供遊客參...)
 

2014年12月10日 (三) 08:56的修訂版本

泰國人民在悠久的歷史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燦爛的文化也創造了曼谷。因此,曼谷大都會區內有很多文化藝術古蹟和參觀點可供遊客參觀,其中最先應該參觀的是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nm),它位於那帕塔路皇家田附近,緊鄰探馬沙大學和國立圖書館,由於瀕臨河流,整座博物館就像浮在水上的一座宮殿,最初是用來停放泰國帝后乘坐的龍鳳舟船塢,主建築由一群始建於1782年泰式的古老建築物所組成,兩翼有建於1966年的新式建築。它的規模和內藏僅次於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可能是東南亞最大的博物館。館內收藏著泰國考古、歷史、文化及宗教方面的珍品和各歷史時期的古典藝術品,其中極為豐富的雕刻藝術珍品,反映了泰國史前到現代的文化發展情況。所有展覽品是按照年代先後,由15至21世紀排列,展示了歷代泰王生活背景、宗教方面事蹟、泰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史蹟和文化上的貴重資料。其中最讓觀光客感興趣的,是13到15世紀蘇可泰時代和15到18世紀的艾尤塔雅時代國王御用的武器,這些武器不但代表著泰國的黃金時期,更令人聯想到國王騎著大象率領大軍的威儀。王室祭典用的龍鳳御座船,被製成惟妙惟肖的模型,船身貼著金箔,鑲以珠翠,富麗堂皇,其中鳳舟的鳳頭高翹,中部有高出的御座供國王和王后出巡時乘坐。其他供大臣和武士們隨行乘坐的船隻,也都裝飾得金碧輝煌,其中船頭上雕有一尊人首、鳥身、鷹爪塑像的船,極富佛教色彩。 博物館的主建築內有25個陳列室,前身是一個王子的住所,本身就是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建築,裡面主要陳列泰國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的展品和資料,如:史前石器、石刻、釋迦牟尼佛像、描寫佛陀生活的壁畫、王室用的坐轎和象轎及大型遊艇、王室家具和標誌、王朝旗幟、木偶、戲劇頭飾和面具、各種郵票和勛章,以及古代武器、木刻、民族服裝、泰國和鄰國的樂器、泰國最古老的打字機和摩爾斯磁帶印刷機等。 南樓設有9個陳列室,陳列著在泰國發現的一盞羅馬燈和一些印度雕刻,在泰南、巴真和碧差汶等地發現的古代印度神石雕和銅製佛像,華富里時代柬埔寨的石雕、銅雕工藝品,以及1895年朱拉隆功國王赴爪哇進行國事訪問時荷蘭政府送的爪哇石雕。 北樓的11個陳列室裡,展出拉瑪一至四世統治時期的雕刻,曼谷王朝時期的珍珠、陶瓷製品、紡織品、戲裝、手稿、大型雕刻及貨幣,蘇可泰王朝的印度神和4種菩薩姿態的佛像,還有吞武里王朝的木刻和鍍金漆盒等。 具體而言,館內的古代圖書室中,陳列有外交、行政、戰術、天文、醫學和動物等各方面的重要文獻。伊斯羅威尼(Esna-vinijaya)室中展出各種大大小小的古代珍貴佛像,製作因朝代的興衰各有不同的風格,即使是外行人也可以大致猜出它是什麼時代的作品。其中6至11世紀德瓦拉瓦提(Dvara-Vati)佛像採(Mon)族相貌,寬臉多帶微笑,捲髮、多半帶有印度影響的痕蹟,尤以袍服造型和立像身體微曲的姿態最為明顯。11至14世紀華富里柬埔寨風格的銅塑神像造型呈陽剛之氣。12至20世紀清善佛像來自泰國北部,造型豐滿,捲髮,相貌有點像中國人。13至15世紀蘇可泰佛像為純泰式風格,造型修長,有飄逸理想的軀幹,臉部笑意玄妙,大部分塑像是依據梵文詩中諸神明和英雄塑成,其中最著名的是行佛黑銅像。在博物館的塔克金納菲穆克(Tak Khina Phi-muk)室內,展出了戲劇和娛樂方面的藝術品。布拉帕菲穆克(Bur-apha Phimuk)室中則陳列有各種樂器。在大展示廳中,還展出了許許多多價值連城的古物器玩,每種展示品都用英文和泰文標示出它的年代和來源。西瓦牟卡庇曼(Sivamokkha Biman)廳專門收藏史前藝術品,特別是泰國東北部班欽(Ban Chieng)所發現的銅器和繪製精美的土皿。浮屠沙旺堂(Buddhaisawan Chapel)是攝政王個人所興建的私人佛堂,堂裡有些保存良好的壁畫,描繪佛陀的生平,還有泰國人極為崇敬的菩浮屠西恒(Phra Buddha Sihing)蘇可泰式銅鑄佛像。館內的探那可典(Tamnak Daeng)又稱紅屋,是前泰王拉瑪一世姊姊的住處,保存有許多早期貴族所使用的家具。佛教藝術品館坐落在博物館主館兩翼的新建築物內,展覽品大多來自亞洲各國,最引人注目的是少部分泰國藝術品,從最早的德瓦拉瓦提時期,直到拉塔那可辛(Ratanakosin)時期都有。博物館內還陳列著許多中國古代文物,其中明、清兩代的瓷器和銅錢,多數是從沉船中打撈上來的。除了週1和週5休息外,每天從早上9時至中午12時,下午1至4時開放供人參觀,並有解說員為遊客服務,也提供漢語講解,週末和節假日不收門票。 國立歷史美術館(Gallery of Thai History)附屬於國立博物館,外國觀光客可以在短時間內一覽泰國的歷史。館內展示品不多,但自古至今的演變過程,是用嵌板美術繪畫詳細說明,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從中世紀到近代的戰爭模型。 皇家服飾展示廳和錢幣博物館(Royal Thai DeCoration and Coi-n Pavilion),位於皇宮入口內的右手邊,館內收藏有公元11世紀以來泰國所流通的貨幣,包括具有獨特風味的錢幣,以及其他代替金錢交易的器物在內。在同一幢建築內,緊鄰的是歷代御用服飾展示廳,展示華麗朝服、飾品和勳章等,有些是刺繡精品,也有的是純金打造,值得玩賞。 人像博物館(Human Imagery Museum)位於賓郜那空席(Pink-lao Nakhon Chaisi)路的路標31公里處,館中所展示的是由一群傑出泰國藝術家所雕刻的人像,他們花了10年心血,經過謹慎密集的研究和努力,才有這些佳作的產生。這些栩栩如生的人像可分成4個部分:「偉大的佛僧」、「恰克利王朝的歷代帝王」、「泰國人的生活」和「下棋」等。 泰絲博物館建於1999年,展示內容很有系統,第一部分包括回顧4000年前絲走進人類文明的歷史、埃及法老王朝和中國古代對絲的珍視,以及與絲相關的歷史,如馬可波羅探險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紹泰絲的演變發展,從泰北村落的傳統泰絲織染技藝,到吉姆湯普森改良泰絲並進入國際市場的經過,遊客也可在此參觀泰絲的製作過程。館旁附設的購物商場有泰絲成衣和其他絲製品出售。 曼谷玩偶博物館(Bangkok D-olls & Museum)是一家製作玩偶的工廠,位於水門(Pratunam)區的莫冷(Soi Mo Leng)巷附近,這裡製造各式各樣的泰國玩偶,是觀光客的熱門參觀點。 吉姆湯普森館(Jim Thompso-n’s House Museum)是美國已故吉姆湯普森的私人住宅,位於卡森山2巷(Soi kasemsan 2),面對著拉瑪一世路上的國立體育館。這位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來到泰國,極力推動泰國絲織品的外銷而致富,並奠定泰國絲織品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在泰國除了對泰絲的外銷有重大的貢獻外,另一個使他得以流芳後世的原因,是他對亞洲藝術品的驚人收藏,以及存放收藏品的房子。泰國人為了紀念他,就將其私宅作為紀念館,由7棟泰式建築物合併組成,以柚木為主要建材,館內展示許多中國明朝時輸出的青花瓷器、柬埔寨石刻像、中國彩陶、緬甸木雕、稀有的泰國17世紀石雕佛像、拉瑪五世以前打牌的餐桌等。還有一個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像是玲瓏可愛的小鼠宮,這個雕塑裝飾得十分精巧的籠子,是用來養寵物白老鼠的。1967年,吉姆湯普森到馬來半島的卡梅倫高地(Cameron Highland-s)叢林中探險時離奇失蹤,雖經多方搜尋,結果還是沒有任何下落。這裡的訪客以外國人居多,多數人是衝著「國王與我」這部電影而來,劇中安娜教書的涼亭就是取自這裡。 國家藝廊(National Arts Gall-ery)與國立博物館相對,展出泰國藝術家的創作,有傳統工藝品,也有現代化的作品。 國家劇院(The National Theat-re)是龐大的泰西合壁式建築,緊鄰著國立博物館。這裡定期舉辦泰國的傳統戲劇演出和國際性的藝術表演,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5,都會安排一個特別的泰國傳統舞蹈及音樂演奏會,時間是下午5時30分。 曼谷國際貿易與展覽中心(B-ITEC),位於連接曼谷與芭達雅高速公路一公里處,它是一幢佔地廣大的雄偉建築物,除設有許多國內外知名廠商的常駐辦公室外,還有經常性的新產品樣品陳列室,以供國內外貿易公司的參觀採購,並提供有完善的會議設備和功能。 泰國文化中心(Thailand Cult-ureal Centre)全稱為泰王國社會教育和文化中心,是目前泰國最大的文化設施,坐落在巴差碧雪(Prachaphisek)路上,成立於1987年12月的泰王60華誕時,建築面積廣達3.5765萬平方公尺,它整合了社會、教育和文化等不同種類的活動,是名副其實的當地文化活動的中心,主要設施有大會堂、小會堂及社會教育展覽館。大會堂可以容納2000個席位,舞台的燈光音響設備完善,可供舞蹈發表會、音樂會及大型國際會議使用。小會堂是擁有500個席位的多用途場地,可以和能夠容納千人的圓形劇場共同使用,劇場設備十分先進、符合國際系統音響效果。社會教育展覽館中設有圖書館、展覽館、200個席位的演講廳、會議室、語言教室和視廳室等。 泰國佛友會(World Followsh-ip of Buddhists)的地址在蘇坤威路33號,每週3的下午5時至晚上8時舉辦有靜座指導的英語講解,每月的第一個星期3下午6時至晚上8時有佛學講座。觀光客如有興趣探討佛學的奧妙,或要學習佛教的禪坐,都可前往聯絡。 堪廷彥館(Kamthieng House)是暹邏學會所轄的一個重要機構,這棟古雅的建築物已有120多年歷史,原來是清邁一個望族的祖居,後來捐給學會。經由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的補助,這座古宅被拆解後運到曼谷,再小心翼翼地將它復原在一個種滿許多泰國植物的花園中,作為人種學博物館,專門致力於維護北方的民間藝術及其他各層面的文化。展品中有農民和漁夫各種各式的日常用具、北方寺廟和民家的精緻木雕、漆器及山區部族的服裝。 巴斯德博會(Pasteur Institute)是泰國紅十字會的分支機構,當地人都來這裡接種霍亂、天花、傷寒等疫苗及治療狂犬病,收費公道,除了星期天外,每日都對外開放。 養蛇場(Snake Farm)是一處熱門的觀光點,位於巴斯德協會的行政大樓後面,坐落在廣大蓊鬱的雨林區樹林下,一共有3個又大又深的洞穴,養著成千上百條各種毒蛇,用來製造抗蛇毒的血清,運往各地供被毒蛇咬的人使用。養蛇場裡主要的蛇類有長達4公尺的眼鏡王蛇、長1公尺多的一般眼鏡蛇、環蛇和拉塞爾蟒蛇等。不同的蛇類製造不同的血清,治療時必須弄清楚,被那一種蛇咬就要用相應的血清,不然就沒有效果。每星期4上午10時左右,固定會有兩名工作人員來擠一次蛇毒,他們抓蛇如探囊取物,一名人員將一塊玻璃片插到選好的蛇的毒牙下面,另一個人捏住蛇頸,壓擠蛇眼後方的毒囊,淡黃色的毒液就會流到玻璃片上,然後注入馬體內,這些馬定期抽血,檢驗成效,等馬血中的抗毒成分達到理想程度後,再分析血清,冷凍乾燥,運往各地備用。在這裡的所有毒蛇中,以金剛眼鏡蛇毒性最烈,人被咬後3分鐘斃命,被牠毒氣噴中的人也活不過10分鐘,大象被咬後也只能活15分鐘,牠專吃一般眼鏡蛇,是全世界最毒的毒蛇。觀光客在這裡會被招待參觀一次鼬鼠大戰毒蛇,結果蛇被鼬鼠咬死,真是一物剋一物。根據養蛇場的研究報告說:人在山上被毒蛇咬傷後,只要採些黃色花朵將它搗爛後貼在傷口上,然後再下山求醫注射血清,就可保住性命。這裡還準備有鮮毒丹、蛇膽丸、蛇鞭丸、蛇油丸、蛇粉、風濕丸、調經丸、福壽丸及保膚靈等藥品供遊客選購,但由於售價昂貴,因而銷路欠佳。 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是泰國歷史最悠久、也是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是泰王拉瑪六世所創立,為紀念他的父親,而命名為朱拉隆功大學。校區從亨利杜南路到沛泰路,共有14個學院,學風嚴謹,師資雄厚,為泰國培養了不少優秀的領導人才。校本部建築風格採泰西合壁,有寬敞的黃頂看台、露天迴廊和會議廳。 探馬沙大學(Thammasat Uni-versity)在國立博物館附近,創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現在已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學府,尤以法律和經濟最強。這裡的大學生思想比較開放,民主風氣較盛,在1973年的革命中,有許多領袖便是這裡的校友。到了1976年底,再度掀起學生示威運動,結果遭到猛烈的武力鎮壓。 那它辛(Nattasin)舞蹈學校位於國家劇院的後面,在此學習古典舞的學生大多數是小孩,他們在這裡演練笙舞的繁複手勢和舞步。笙舞是一種面具舞劇,從前只在王宮裡演給國王欣賞。 皇家曼谷運動俱樂部(Royal Bangkok Sports Club),是國際性的私人俱樂部,擁有各種運動設施,如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和游泳池等。此外,除了雨季外,每逢週末還可以賽馬。俱樂部採會員制,但賽馬則經由不同的入口對外開放。 皇家船屋(The Shed of the Royal Banges)位於湄南河邊的班國河碼頭,鄰近帕賓郜(Phra Pin Klao)大橋,船屋中展示著數艘泰國的鳳舟,它們過去曾經是軍中服役的戰艦,現在成為皇家和政府在特別節日中使用的船隻,在所有船隻中最受歡迎的是美侖美奐的素芳納香(Suphannahong)號,這艘船是泰王在出巡或佛教齋戒前賜袍給僧侶的隆重典禮時,在河上遊行的專用艇。這個佛教盛會在每年的10月或11月舉行,參加遊行的所有船隻都會妝扮得華麗耀眼。 安彭花園(Amporn Gardens)坐落在舊國會廣場附近,佔地寬廣,裡面有噴泉和樹林,許多皇室社會活動和義賣都是在這裡舉行,其中每年一月的紅十字博覽會,最為熱鬧。 魯比尼公園(Lumpini Park)是曼谷最大的公園,也是曼谷市民遊樂消遣的休息處。佔地非常廣闊,綠絲絨般的草地上,高聳著熱帶植物和醉人的湖畔風光,景致優美、蔭涼的樹影下,靜謐宜人。 九世王御園(King Rama IX Royal Park)是泰國最大的公園,也是曼谷的「頤和園」,坐落在市區東南部,佔地廣達80公頃,為慶祝泰王拉瑪九世60華誕而建,由祝壽堂、植物園、水晶湖、樂園、人民運動場和水園等6個部分組成,並有中、美、英、法、義、西和日本等國政府或民間贈送有各國風格的小園林。主體建築為祝壽堂,用九角形象徵泰國九世君主,建築物直徑60公尺,高50公尺,台基和牆柱均用白色大理石鋪砌,屋頂採用代表王室的黃色琉璃瓦,堂內有個可容納500人的圓形禮堂,四周分為9個室,陳列著國王的圖片、照片、用過的實物、親手製作的船和他的一些作品。 植物園佔地29.4公頃,內有拱形現代化溫室,栽培世界各地名貴苗木。水晶湖面積12.8公頃,是個水上運動場。樂園佔地7.8公頃,建有人造瀑布、假山,植有觀賞植物。人民運動場是綜合性運動場所,面積6.8公頃。水園佔地約5公頃,種植許多水生植物,其中有座由中共贈送的智樂園蘇州小園林。 杜喜動物園(Dusit Zoo)位於大理石寺對面,緊鄰著皇家廣場,是曼谷市內唯一的動物園,佔地約5萬平方公尺,飼養有許多生長在熱帶的動物,包括各種爬蟲類、哺乳類和鳥類約1500隻,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有大灰袋鼠、蘇門答臘犀牛、小嘴鹿、美國野牛、暹邏鱷魚、四不像「貘」、印尼科莫多龍和白色大象等,其中白色大象是罕見動物。觀光客在這個動物園中,還可以乘遊艇飛駛在有大量魚類的湖上,並可騎大象。 民主紀念塔(Monument of D-emocracy)是泰國民主的象徵,也是曼谷市內最具代表性的紀念塔,為紀念1933年君主立憲而建。整座塔以納骨堂為中軸,周圍附有四翼,非常壯觀。 舊國會大廈(Old Parliament House)是一幢義大利文藝復興式的白色建築物,位於大理石寺北側。大會堂的室內全部採用彩色的大理石為建材,並有泰國歷史的壁畫,前院有拉瑪五世的騎馬像。拉瑪五世是極力推行泰國現代化和教育普及制的賢明君主。目前國會現址在舊國民大會堂的後側。 大王宮(Grand Palace)就是泰國舊皇宮,它是泰國重要的名勝古蹟之一,也是觀光客在泰國旅遊的第一站,並係曼谷的標誌。這座曼谷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是皇家專用的禮佛之所,也是歷代國王的居住地。最初是由拉瑪一世在1782年把都城由湄南河西岸遷到東岸時所建的,後來歷代泰王都加以整修,所以今天的大王宮融合了泰國傳統建築、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和中國式建築等各種建築特色。自從1946年拉瑪八世阿南達王在這座王宮慘遭謀殺後,現在的拉瑪九世王已搬到比較現代化和較為舒適的奇采拉達宮,舊皇宮只作為舉行國宴、使節敘職及其他王室儀典之用,同時開放供遊客參觀。大王宮門禁甚嚴,男士特別要求打上領帶,衣冠不整,著短褲、穿拖鞋者均不得入內。 這座王宮背倚湄南河,面積1.6平方公里,外圍是雉堞高聳的白色城牆,高5公尺、總長1900公尺,東西兩角設有城堡,布局緊湊。入口處是巍峨的皮曼嘉雅斯里(Piman Jayasri)雙扇大門,有衛兵站崗,牆內有營房供駐防的警衛居住。大王宮是由22座華麗的建築組成,根據泰國的信仰,國王的宮殿是「宇宙的中心」,附近的寺廟和其他房屋都是「眾星拱月」的建築,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霄,集泰國建築、繪畫、雕刻和裝潢藝術於一身。它的形式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正面是維多利亞式,頂部卻是傳統的泰國式,白堊外牆圍繞著很多城門。北面有威曼他城門和瑪尼哇叻門,還有時常供人出入的威色是門;東面有砂控越梭帕和塞里夫門,以及入五佛寺的提帕披達門,又叫做勝利門;南面有3個大門,西面臨港也有3個大門。大王宮建築佔地約22萬平方公尺,四周仿效中國宮城,建有遠較北京紫禁城為小的城垣,室內金碧輝煌,在陽光下絢麗奪目,令人難忘。 大王宮主要的建築是戍泰沙挽殿,全部分為三進,中進前面有橋式的階梯,正中是寶座殿,天花板是玻璃製的。殿壁上繪滿相同的無數圖案,是由一位畫家花3年時間才畫成的。大殿正堂中央設有王座,王座頂上設有9層寶傘,後上方設有佛龕。大殿右廳有靈床,是國王死後停屍之處。王座後方左右各有一面長方形的古代大鏡,由中國運來,叫做青春鏡。如果由威色是門進入王宮,前頭一座屋宇叫做沙遐泰屋,是前政府元老院院址;再進去是宮務處。從內門進入,便是瑪哈巴塞正殿,分為兩層,裡面的壁畫繪著泰國王朝歷代君主的肖像。在左邊的律實瑪哈殿是一座完美的泰國式宮殿,建於拉瑪一世時期,據說建宮時,沒用一根釘子和螺絲,全用木榫頭結合而成,類似中國木結構的宮殿。這裡用於舉行國家典禮,有時也在此舉行國葬,曾是拉瑪一世的遺體停放處,後來的國王、王后和王室成員的遺體,也放在這裡舉行宗教儀式,然後才送到王宮外進行火化。律實瑪哈殿裡面保存著蘇可泰王朝坤南甘辛的王冠、泰國王儲骨灰及歷代王后的肖像,廳堂裡安放的「珍珠之母」寶座,雕刻細致,在泰國首屈一指。右邊的翁瑪玲威尼殿,建於拉瑪一世時期,與律實瑪哈殿相對稱,當時是泰國最高法院所在地,後又成為君主接見臣民的場所,現在是慶祝國王生日和舉行授勳典禮等重要儀式的地方。殿門採用泰式貼金雕漆技術製造而成,顯得異常高大,因為當年泰王是騎著大象上朝的。此外,還有幾座建築得精緻玲瓏的小殿,附近還有不少華麗的亭、台、樓、閣點綴著。 在大王宮裡皇室成員居住的地方叫做恰克利瑪哈帕沙德(Cha-kri Maha Prasad)殿,建於拉瑪五世時期,用以紀念恰克利王朝建朝100週年,曾經是拉瑪五世居住和處理國事的地方。這幢泰西合壁的建築物,最初是木建築,1876年開始改建,屋頂上3個四棱椎體尖頂裝飾是泰國建築所特有的「三頂尖」,下半部是維多利亞式建築,內部裝飾華麗無比。在屋尖頂下的頂樓中安放有一個金甕,是用來儲藏諸王的層灰。 西側的杜喜瑪哈帕沙德(Dus-it Maha Prasad)殿由拉瑪一世建於1789年,在四重頂上又翻飛起九重尖塔,是古典建築的最佳代表。北翼廂房的樓台有御座,是從前國王接受戶外朝覲時所使用,最後一次使用是在1910年,當時拉瑪六世加冕後,就是在這裡接受各大臣的效忠宣誓。殿外有一座美麗的除袍亭,高度跟皇轎一樣,泰王下轎後先在此解下禮袍冠冕,再進入觀禮堂。 大王宮殿外有一座大理石地板的選妃亭,相傳是拉瑪八世所建,每日國王所有的妃子齊集此亭,由國王選定一人,作為當日陪伴國王的輪值王妃。但他12歲登基,21歲就遇刺身亡。 宮內的皇家武器收藏庫(Roy-al Collection of Weapons),共有兩個兵器室:左邊的兵器室內有鄭王坐馬的銅像,還有大象鞍、王旗及各種古代的兵器;右邊的兵器室裡陳列的全是現代化的兵器,如各種長槍和手槍等。大王宮裡仍保存著中國明朝的彩瓷和景泰藍花瓶,大理石的屏風上刻著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中間有用中文寫的 「帥」字,旁邊的旗幟上寫著「桃園三雄」。在拉瑪五世當年的書房裡,現在還保存著他愛讀的這本小說。「三國演義」早在1802年就被譯成泰文,並廣為流傳。 附近的禁域(Forbidden Quart-ers)是過去王后嬪妃的住處,國王是唯一能進入的男人。後宮花園景色宜人,處處涼泉台榭,草木扶疏,在國王誕辰時舉行遊園活動,用以招待政府官員和外交使節。大王宮前院是一片綠色的草坪,在此遠望,只見宮內尖塔如林,殿頂的琉璃瓦紅綠相間,氣勢恢宏。此外,宮內門楣上鑲著中國的瓷瓦,門口有幾尊高約3公尺的石人像,完全是中國古代武士的形象。大王宮內還有很多中國式的人物,獅子雕塑,據說是由商船運來的中國禮物。 王宮附近馬路寬闊,路燈整齊,廣場空曠,氣派不凡,許多政府機構都設在附近,其中像國會、國防部和外交部等,都是新式建築物;尤其是國會大廈,有圓形屋頂,兩翼延伸,用大理石作主要的建築材料,最為壯觀。 皇家田(Sanam Luang)又稱帕曼廣場,是王宮外圍橢圓形的廣大草坪,面積廣達16.5萬平方公尺,以前是練兵場,也是王室舉行火葬的地方,在1973年革命中不幸殉身的人,也獲准在此地舉行火葬典禮。這裡還是從前假日市集的所在,現在市集已遷往帕宏若田(Phaholyothin)路的札都甲公園(Suan Chatuchak)。皇家田是五馬路起始點,也是曼谷大多數特殊活動或儀式舉行的地方,像5月的耕種大典、新年的慶典活動、春秋兩季泰王祈福等,都在這裡舉行。每年的泰王誕辰,也是在此地舉行閱兵典禮;平時也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在這裡散步、憩息。一般的達官貴人,也時常來此地散步,與民同樂。此外,這裡也經常成為農民、工人和學生群眾舉行示威遊行的集合點。每年的4、5月間,有很多市民來此地放風箏。一般小孩玩的是小風箏,鬥風箏是大人的事,在鬥風箏比賽前,會有許多公司行號和政府機關提供參賽隊伍的贊助經費,勝利的隊伍獲頒獎品。風箏分雌雄兩種,雄的叫朱拉(Ch-ula),有些長達2公尺,要出動10幾人才飛得起;雌的稱為巴抱(P-ukpao),體型較小,飛得較快,一個人放就可以。對陣時雙方先面對面準備好,場地一分為二,鬥風箏的最後目標,就是讓雄風箏越界並且設法去纏住雌風箏,然後把它搶回朱拉的地盤上降落;操縱朱拉需要豐富的技巧,非常有看頭。週末的時候,草場上還有狗類、農產品、熱帶魚、日用雜貨、服飾、木雕、手工藝品、鳥獸和花樹等的臨時市場,非常熱鬧,是外國觀光客必遊之地。在皇家田的北邊,有一座白色的神龕,裡面供奉著一尊白色的大地之母神像,也就是土地婆,建於拉瑪五世時代,主要是希望祂能保佑當地居民天天都有飲水可用。 在鬧市還有一座建築物叫做白宮,是拉瑪五世所建的大理石廟。此處原是舊宮,現已改為葬儀殿,一片白色,莊嚴而肅穆,走廊牆上有金箔繪製的52幅佛像。白宮前面有拉瑪五世的跑馬廣場,並有拉瑪五世騎在馬上的塑像,室內尚存拉瑪一世的御座和晉謁座,白宮門前有泰國的國徽神鳥。這種國徽不得亂用,只有王宮和銀行才可以使用。 奇采拉達宮(Chitralada Palac-e)是現任泰國國王拉瑪九世居住的新王宮,坐落在斯里艾尤塔雅路附近,擁有很多現代化的設備,但因從來沒有對外開放過,所以沒有人知道宮裡豪華舒適的程度。一般遊客在路上看這座新王宮,是看不到什麼東西的,只能望見一些供娛樂用的傳統泰式建築和國王的實驗農場。 蘇安芭卡宮(Suan Pakkard Pa-lace)是曼谷最有名的私人熱帶花園,坐落在斯里艾尤塔雅路和帕雅泰(Phaya Thai)路交叉口附近。這座璀璨的宮殿是那加拉絲瓦葛(Nagara Svarga)的薔玻王妃(Princ-ess Chumbhot)的住處,她是泰國首屈一指的園藝家和藝術品收藏家。在這塊風景如畫的土地上,有王妃自世界各地和泰國叢林中帶回來的草木,值得欣賞。蘇安芭卡宮由5幢傳統泰國建築物組成,裡面所收藏的大多數是亞洲地區的藝術品和古董,如佛像、柬埔寨雕塑、瓷器、樂器和前薔玻親王的遺物,其中有一處專門展示貝類、礦石結晶和彩繪陶器。建築物中間有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園。在花園後方有一座細致的漆光亭,是在艾尤塔雅附近的廟裡發現後,將它分成好幾部分運回曼谷,並細心恢復原狀後展現於此。 維曼默宮(Wiman Mek Palac-e)又稱神仙殿,位於國民大會的後面,是拉瑪五世朱拉隆功王於1900年所建,用來作為皇室在曼谷郊區的鄉間別墅。完工後,拉瑪五世每年總要固定在此住一陣子,他的房間在三樓,女眷們則住在一、二樓。1910年拉瑪五世駕崩,這幢他最鍾愛的行宮漸被冷落。拉瑪六世只偶爾前來小住,拉瑪七世更只在初登基時因整修安蓬(Amphon)宮時才遷來住一陣子,此後維曼默宮被塵封50多年,一直到拉瑪九世由詩麗吉皇后進行整修,這座華屋才得以重見天日。現在拉瑪五世在三樓的房間已修建得和當初一模一樣。最有趣的是宮內浴室的淋浴設備了,據說這是泰國最早的一組淋浴設備,它不是現在人們所使用的自來水蓮蓬頭,而是必須有專人不斷地往水缸裡加滿水,才能安心地洗澡。這座全世界最大和質地最優秀的金黃色柚木宮殿,不但是一座寶窟,它本身更是一項建築藝術的傑作。整個建築共有三層,計有房間、大廳和貴賓接待室共有81間,另外花壇和走廊也佔據相當大的空間。內部展示許多水晶、法貝熱(Faberge)珠寶和其他種種來自歐洲的珠寶。其中的圖片博物館室內,陳列著拉瑪五世所照的各種姿態相片,包括與各親王及朋友合照的相片。這些相片不但顯示拉瑪五世的攝影技術,也改變了以前泰國人認為被拍照片會使人短命的觀念。宮內還有一個馬車廊,等於是馬車博物館,裡面陳列著拉瑪五世至拉瑪八世歷代泰王所用的各種馬車。 國民大會(National Assembly)廣場上矗立有朱拉隆功王的騎馬像,成為整個廣場的最大特色。朱拉隆孔王為曼谷這個區域的建設花費了不少心血,因此每逢他的忌日10月23日這天,廣場上便擠滿了政府官員和學生,來向他的塑像獻上花園,以表達敬意。每逢軍人節,軍旗隊伍的分列儀式也是在這裡舉行。 巨韆(Giant Swing)廣場位於玉佛寺的東邊,場中央矗立著一架由兩根大紅竿組成的巨大鞦韆,竿頂上有雕花橫樑相連,以前是用來敬奉菩伊算神(Phra Isuan)的,據說每年正月祂都會下凡在這裡停留10天,所以附近的邦潤墨(Bamrung Muang)路兩旁的老字號店舖,都是專門出售家裡或廟裡拜拜用的各種佛具。 暹邏廣場(Siam Square)是沛泰路附近一大片鬧區,也是泰國人逛街常去的地方,因為這裡有暹邏、麗都(Lido)和絲卡拉(Scala)等3家大型電影院,還有櫛比鱗次的泰國和中國餐廳及咖啡廳,另有書店、古董店和男女時裝專門裁縫店,價格不貴,因此非常熱鬧。 康民醫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號稱東南亞最大的私人醫院,佔地3萬多坪,這還不包括周邊出租給外國病患及其家屬的附屬公寓大樓在內。有專任醫生150位,護士及其他醫療服務人員3000多位,警衛和清潔工500多人,平均每天門診3500人,病人候診時間平均不超過20分鐘,病床1000多張,病房設施等同星級飯店,並有總統級套房,專門接待達官貴人及富豪。 這家醫院已有26年歷史,從1989年起成為股票上市公司,大步邁向國際化的結果,院內有來自20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外籍病人,約佔病患總數的4%。為此,院方提供了26種語言的翻譯服務,以及10多個地方風味的餐飲,還有專屬直升機停機坪,支援東南亞地區的急救醫療服務。 披里查美學研究院坐落在曼谷BNH醫院的7樓,是遠近馳名變性手術的「麥加」,成為全球性變性手術的重要山頭,許多西方醫院的醫生都前來取經,院內的披里查醫生則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變性手術專家,26年來,經他親自操刀的變性手術已達2000多例,平均每天都要為兩、三位病人動變性手術,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舉世知名的「變性教父」。泰國變性手術不但技術好,而且費用低廉,每名變性手術的費用僅需6500美元,在歐洲要收2萬到2.5萬美元,在美國則要3萬美元。 曼谷還有好幾家知名的私立醫院,並各有專長,如曼谷醫院分設一家獨立的心臟專科醫院,擁有行動心臟救護車,在車上就可以進行血栓溶解治療。帕拉瑪9(Prarma 9)醫院則強調他們不孕症門診成功率最高,還能篩選胚胎性別。集醫醫院(Samitivej Suku-mvit)的強項是運動式心臟檢查機,以及可在水中分娩的頂級產房。還有一家6層建築的豪華牙科專門醫院,會為每位病患做全口立體掃描建檔及詳細解說,以植牙及牙齒美白技術自豪。這些著名的私人醫院無論是掛號費、醫療費和藥費,都要比有社會保險的公立醫院貴2、3倍,因此上私立醫院的泰國人多係中、高所得者。 有500座佛寺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佛寺之多聞名於世,閃亮的金色塔尖林立在曼谷的地平線上,而泰國的美是表現在曼谷燦爛輝煌的佛像雕刻、色彩豐富的寺廟建築及精雕細琢的裝飾物的設計上,令人嘆為觀止。曼谷的寺廟建築已發展為自成一格的泰國式樣。已故的英國文豪毛姆曾對泰國的寺廟讚不絕口地說:「沒有想到在這個世界上,竟會有這麼輝煌奪目的東西。」全國有2.5萬座佛教寺廟,單只曼谷一地就佔了500多座,其中屬於國家的佛寺有五層頂,私人佛寺只有三層頂。 寺廟在泰國民眾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寺廟如何與民眾的生活相結合,去參觀一次玉佛寺,就能得到真正的答案。看到虔誠的信徒共聚一堂,伏在金色神壇前的大理石地板上頂禮膜拜,聽著空氣中裊繞的祈禱聲,同時沉浸於瀰漫著鮮花的濃厚氣氛中。上面的玉佛沐浴在奇異的光輝裡,顯得高不可攀。惟有在這種情景中,才能體會到玉佛在泰國歷史上長久以來的作用和意義。 玉佛寺(Temple of the Emera-ld Buddha)又稱菩開奧寺(Wat Phra Keo)或護國寺,是曼谷市內首屈一指的大佛寺,也是曼谷最顯目的標誌,同時是泰國千千萬萬廟宇中最崇高的代表。它位於大王宮東北面,是泰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面積佔大王宮的四分之一。到泰國觀光的外國人士,沒有不到此一遊的。玉佛寺建於1782年,主殿的玉佛殿裡藏有一座價值連城的泰國國寶玉佛,已有2000多年歷史,色呈淡綠,在香煙燎繞中發出翡翠的光彩。據說在2000多年前,北印度雕刻家瓦斯內克得到良玉一塊,精心雕成佛像獻給印度王太子,後來印度發生內戰,太子抱玉佛逃到斯里蘭卡,死後交僧侶攜到柬埔寨,輾轉運到泰國,一度被緬甸王奪去,後來流失無蹤。鄭王戰勝緬甸後,清萊老佛寺被雷擊破,玉佛神奇地再度出土。鄭王得到這尊玉佛後,卜居吞武里,登位稱王。1782年鄭王被弒,拉瑪一世遷都曼谷,依照艾尤塔雅大皇宮皇家寺廟的建築,興建了30多公尺高的玉佛寺,供國王在這裡舉行各種祭禮。拉瑪一世還規定後代帝王都必須在此舉行婚禮。 它坐落在白色大理石砌成、雕工巧麗的台基上,建築華麗,黃瓦藍邊,角層層,掩蔭若畫,外表都用玻璃片鑲嵌,四周高大的八角柱上,雕刻著飛禽走獸。屋為金色,飛下裝有一串串風鈴,在風中叮噹作響。環繞整座玉佛寺的迴廊圍牆上有187幅壁畫,都是手繪的佛教故事,總長度達1000多公尺,繪工精細,顏色柔和。壁畫包括古代羅摩衍那(Romanayana)神話故事中的內容,體現了神、佛、國王三者完美的統一,這三者在泰人心目中是最神聖的,他們認為國王的權力是神通過婆羅門教儀式授予的,而國王之道又遵循佛祖的教言。還有佛祖誕生後到青年時代為追求真理而放棄名位,決心出家,通過惡魔的引誘試探後,終於修成正果,教化天下等故事,這些內容都取材於印度教的敘事詩。若懂得這些敘事詩內容,觀賞起來大約2個小時就夠了。佛寺的四周有16尊高約6公尺的巨魔塑像,寺的前後有銅獅6頭,挺胸張口,非常神氣。寺內各處遍布高與屋齊的各種神像,半人半獸,稀奇古怪,其中有尊神像兩手握劍,身披彩甲,綴滿小珠,五顏六色,但是眼若銅鈴,口似血盆,看起來十分可怕。另外有一尊怪像,腰以上是女性,腰以下是半禽半獸,還拖著一條長長的牛尾,她頭戴金冠,雙手合十,面容秀麗,是婆羅門教中的神。婆羅門教以因果報應及靈魂輪迴之說勸善懲惡,相信人死後善者轉世為人,惡者降為畜牲,因此塑了半人半獸的怪神來作象徵,也使玉佛寺更增添了豐富的內涵。佛寺門前還有一堵嵌有梅、菊、牡丹和飛鳥圖案的彩瓷花牆,據說這是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帶到暹邏去的。玉佛寺的外牆除了鑲嵌有燒瓷的圖飾,門上鑲了珠寶,虹彩流輝;還有栩栩如生的門神。大殿所有屋檐上,均係鳳頭龍尾。 玉佛被供奉在正殿的中央金壇上,壇高約11公尺,玉佛高0.66公尺、寬0.48公尺,居高臨下,庇佑萬民。周圍還供有不同質地,不同造型的大小金佛像,殿內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愈發顯出玉佛的神聖崇高。此外,正殿中還重重疊疊地擠滿大大小小的金塔和金華蓋。玉佛在此被虔誠地供奉著,永受朝野崇拜,每年都由泰王或王子親自為祂更衣3次,夏天圍金袍,雨季衣袍半斜並露一角,乾季全身裹以金袍,這些金袍上還鑲嵌著寶石。國王為玉佛更衣時,雙手合十登上玉佛祭壇後面的梯子,取下玉佛的冠冕和袈裟,向玉佛的頸部兩側灑兩次香水,並用白布擦乾,才換上新季的金袍。最後國王走下梯子,在香水碗內浸入為玉佛揩身的白布,以布上的水作為祝福水向他的隨從和參加儀式的寺外市民淋灑,以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玉佛座下還供有「大地之母」神像,窗框格上也用雲母貝鑲嵌著拉瑪王朝的歷史故事;最高的神壇頂,據說還珍藏著佛祖的聖骨和佛教遠古的摩揭陀文和梵文本的經典、竹簡、貝葉、布帛、紙本、雕刻和血書等,一應俱全。殿內還有泰國歷代先王的雕塑像。 除玉佛殿外,寺內大多數建築的屋頂有尖頂裝飾,頗有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有金塔、藏經殿和先王殿。金塔的尖頂最為輝煌,整座金塔表面都是用拉瑪四世從義大利進口的馬賽克小金磚裝飾,在陽光下光華炫目。玉佛殿側院中有許許多多的寶塔,其中有3座寶塔最為巍峨,呈上尖下大狀,據說是代表緬甸、印度和柬埔寨3國的寶塔。寺前的8座尖形寶塔,是已過世8位國王的骨灰塔。大殿外圍的走道全用石板鋪成,走道旁有四對石像,因長期受風吹雨打,所以黯然無光,變成了灰褐色。這四對石像全部取材自泰國的民間故事,都是男女成雙,尤以殿後左面的一對情侶像最具風趣,是取材自民間傳說「仙傳與洛乍娜」,造型優美生動;男的痴呆傻笑,一派純情;女的蓮步輕移三回首,含情脈脈招君隨。大殿的佛塔後有一座吳哥窟的縮影,是1921年拉瑪五世所製。 玉佛寺是僧侶院式的建築物,但是現在並無僧侶長住,神壇兩側廂房已闢為休息處,整座寺的外觀和大王宮類似,五彩的寺頂非常醒目。寺周圍有12個小亭,東南隅的佛閣是祈雨的地方。瞻仰玉佛寺之前,可先站在寺前的廣場上遠眺,驕陽下的白牆綠瓦、層樓疊閣,令人久久不能忘懷。隨興繞寺走走,就可感受到佛門淨地所散發出的清幽,足以洗滌一身的俗氣。如果星期天來此,便能一睹善男信女虔誠的膜拜,遊客在進入正殿前必須衣冠整齊和先行脫鞋,等踏上光滑的圖案石板地後,五內沁涼。殿內既不燒香,也沒有誦經,信徒們肅立合十,或盤膝而坐,氣氛莊嚴、恬靜,沒有絲毫嘈雜。殿內禁止攝影,香客出寺前,還要打鼓擊磬,禱求吉利。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欣賞,玉佛寺總是如此瑰奇富麗,尤其是熱愛建築的攝影者更為之瘋狂。這裡的寺廟都是尖形的,悠遊在如稻穗造型的圓頂佛塔和尖頂佛塔之間,自有一番樂趣,其他如鳥形天使像,排列的猴隊、警世怪物像等,都是精緻的雕塑。在主殿南隅還有一個相當於中國神農氏的醫術始祖像,據說他是印度人,追隨釋迦牟尼,專醫一般醫生治不好的病。參觀玉佛寺平時要購票進入,週日和佛教節日免費。 翠彌寺(Wat Trimitr)又名金佛寺(Temple The Golden Buddha),也叫三友寺,坐落在翠彌路上,位於曼谷火車站西側古老的唐人街一角。寺廟外觀並不顯眼,因寺內供奉有一尊純金鑄造的實心巨佛而舉世聞名。據考證,金佛鑄造於1238年,原供奉在蘇可泰王朝的佛寺內,在泰國碑記中有記載,被稱為「帕蘇可泰翠彌佛」。泰國人傳說,大約在800多年前,某部落酋長下令將他族裡的所有黃金,熔鑄成一尊金佛,為了避免被歹徒覬覦,便在金佛外面塗上一層厚厚的泥灰,看起來簡直是泥塑的佛像,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經過久遠的年代後,佛像失蹤,一直到1955年,才在湄南河華僑居住的地方、一座古老寺廟的斷垣殘壁中被人發現,當時人們不知道這尊泥佛竟是金佛,便交給一座小廟住持看管,但因小廟容不下大菩薩,就將祂露天放置。某夜,主持起來巡視,忽見佛頂發光,大為驚奇。翌日電告佛教總會,請派專家和高僧前來研究,並敲去佛像外表的泥灰,結果發現竟然是一尊光芒四射的金佛,兩隻眼球也是用80克拉藍寶石鑲嵌的,於是舉國欣喜禱拜,由一位華僑捐資5萬美元,建了金佛寺作為供奉金佛的場所。為了確保金佛安全,寺廟的5個大門特地造得比金佛矮小,使金佛不至於被盜。還有一種傳說是當年艾尤塔雅遭到緬甸軍隊攻陷,當地人民利用灰泥將佛像包裝起來,偷偷地從古都運到曼谷,以免落入緬軍之手。後來一家建設公司在拓建曼谷港口時,無意中發現這尊其貌不揚的佛像,就暫時將祂安置在翠彌寺裡,打算蓋一座新廟來安置祂。結果就在預定用起重機把神像移入新廟的前一天晚上,一場暴雨把佛像表面的泥灰泡濕了,在搬動時佛像不小心掉在軟泥地上,灰泥裂開,露出了黃金佛的真面目。 這尊如來金佛被譽為泰國三大國寶之一,高約3公尺,重約5.5噸,僅黃金本身就價值一億美元。金佛盤膝而坐,寶冠巍峨,肩寬腰細,右手垂膝,左手向上置放於腹臍前,垂目下視,充滿慈悲。最令人驚嘆的是金佛由9節組成,可以拆卸。金佛的肚臍有暗鎖,胸部內以前是保藏王室珍寶的保險庫。過去金佛的頭部並無裝飾物,現在頭上則有火焰形的裝飾。在祂右旁有4尊小金佛,每尊高約半公尺,外表已被信徒們用金箔貼了一層又一層。據說每到一個特定時間,由高僧將一層層金箔刮下,用以製造許多袖珍金佛,或送或出售給信徒。經過高僧誦經開光後的金佛也具有靈性。 金佛寺廟貌呈尖塔形,高高聳立,外貌平常。現在這裡常年開放,日夜燈火輝煌,信徒、遊客不斷,人們進入禮佛必須脫鞋,禮佛不燃香火。寺內的小賣舖出售複製的小金佛。 臥佛寺(Wat Pho)又名涅槃寺,或菩提寺,因供奉一尊臥佛而得名。它位於大王宮南側的沙南路上,是拉瑪一世於1793年所建,與玉佛寺、金佛寺並列為泰國三大國寶。臥佛寺的前身是一間建於16世紀的佛寺,到18世紀曼谷建都後,拉瑪一世在此進行擴建,才有了現在的規模,成了泰國代表性的大寺廟。臥佛寺內院的大殿內供奉有一尊釋迦牟尼大臥佛塑像,為泰國第二大臥佛像,佛像全身鐵鑄而成,外包金箔,間有寶石嵌入。臥佛像長46公尺,高15公尺,腳底板長5.8公尺,所佔面積有一個籃球場大,比一般遊覽車還要大3倍,令人大開眼界。佛像造型精緻,右手支頤側臥在磚砌的佛壇上,左手平放在腿上,頭戴寶冠,雍容華貴,神態莊嚴,面貌慈祥,雙目微閉,似在入定往生西方。據聞這是釋迦牟尼「涅槃」時的姿態,但是最特殊的部分卻在一雙大得駭人的巨腳,兩腳合併,是用黑銅鑄造,腳板上鑄有108個符號和佛像圖案,十趾並列,一般長短,每隻腳趾都是3節,每一節都有螺紋;設計巧妙,做工精細,同時蘊含著高深的佛學哲理:「呈一下相輪,千幅成就、光輝相照」。拉瑪三世時期,泰國的佛教文化已相當活躍,國王常召集學者、專家和高僧在臥佛寺聚會,研究臥佛身上的鑄像和繪畫,探討各種問題,漸漸使臥佛寺成了學術研究的場所,有「泰國的佛寺大學」之稱。 寺的正殿為雙層迴廊所圍繞,迴廊上有394尊佛像,相當壯觀。正殿地基部分,是由大理石鋪成的。這些大理石是1767年從遭緬軍破壞的古都搬運過來的,上面還有以印度敘事詩為題材的描繪畫。壁畫的內容以釋迦牟尼的一生為主題,將佛祖生平詮釋得淋漓盡致。廊柱之間,還有拉瑪三世時期雕刻的「拉瑪堅」故事浮雕154幅。寺院內有4座巨型吊鐘型塔,高41公尺,通體分別由青、白、黃、深藍四色釉瓷磚外貼,更顯得宏偉壯觀非常醒目;小塔有91座,高7公尺以上,有的12個角,有的20個角,一座座螺旋狀的塔尖,層層疊疊,聳立在湛藍色的天空中,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聖潔的光輝。這裡穿著絳黃袈裟的年輕和尚,或在樹下孜孜攻讀,或閒步塔前,光頭赤足,一派自在神情。他們溫文典雅,每天要上英文和佛理課程,除了拜佛外,還時常托缽出外化齋,廣結善緣。寺內佛像眾多,據說拉瑪一世在大修臥佛寺時,曾從彭世洛、蘇可泰、華富里和大城舊都等地,收集各種殘破不全的大小佛像上千尊,然後召集宮內外鑄造專家大力修補,使之恢復原貌,供於寺中。人們可以從這些佛像上看到泰國不同時期的佛像鑄造及雕刻藝術。因寺域廣大,佛塔和佛像多,因此臥佛寺又有「塔林」及「萬佛寺」之稱。 寺內還銘刻著歷史、宗教、藥方、醫療衛生、格言、文學、風俗、屬地地名的石塊,其中民間的藥方、醫療衛生方面的知識格外受到人們的重視。現在,臥佛寺又成為學習泰國古代醫學的中心,同時也是研究草藥及健康按摩的中心,寺中後方就有一間傳統醫藥學院及一間按摩房,人們可在此享受專業的按摩服務或繳費學習按摩的課程。此外,寺旁的土產店及曼谷市面出售的寺廟拓本,都以臥佛寺為藍本。 鄭王寺(Wat Cheng)又叫做阿隆寺(Wat Arun),泰語中有「黎明」或「晨光」之意,是泰國四大古剎之一。它的前身始建於大城王朝,當時名叫皇冠寺,後因兵亂戰火,寺廟遭到破壞,到處殘垣斷壁。鄭信建立吞武里王朝後,撥款重修,並把它作為御用寺廟,每年在此舉行拜佛儀式及其他重大活動。鄭王被殺後,泰國人民為了紀念他,在寺內供上了他的塑像,並將此寺改稱為鄭王寺。鄭信又名鄭昭,在泰國歷史上稱為沛塔克辛,意思是「聖王鄭信」。他的父親是中國廣東澄海人,後搭船南渡至暹邏,落戶於當時的首府大城,並在當地娶妻,生下鄭信。鄭信自幼勤奮好學,通曉中、泰、越、印等國的文字,後因功勳顯赫,被賜封為披耶,並任府尹。1767年,緬甸軍隊在屢次入侵暹邏後,攻陷大城,佔領了暹邏,這時鄭信挺身而出,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入侵者,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收復暹邏,被泰國人擁戴為王。 這座寺廟位於曼谷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市,與玉佛寺隔河相望。鄭王寺殿宇結構魁偉,採用中國彩色瓷器為建材,絢麗奪目。但是在蓋到一半時瓷片就用光了,只好呼籲百姓把任何找得到的破瓷片都奉獻出來,以便完成工程,結果獲得了百姓的支持,共收到數千件陶瓷品。寺內供奉著琺琅質的鄭信坐像,莊嚴肅穆;大殿後保藏有用仙木製成的鄭王御床,金漆雕花,床板寬達一公尺多,沒有一點接縫。1780年,寺內曾經供奉了從寮國萬象運來的玉佛。鄭王寺內還有很多中國藝術品,佛殿鑲滿數不清的中國瓷片、瓷盤和瓷碗,有的是專程運來,有的則是中國燒瓷工匠和當地人民一起製作的。寺裡有數10件大型石雕,身高2公尺、手持兵器的士兵威嚴地站立於各道門的兩側,殿內懸掛著中國式燈籠。廟前有一座叫做曼夢娜的塑像,相傳她是一位鳥國公主,半人半鳥,聰明又美麗,曾有一位泰國王子愛上她。現在的泰國人都很喜愛曼夢娜,使她簡直成為泰國的國徽。 寺旁有五座塔,又叫鄭王塔,或黎明塔、五界塔。始建於拉瑪二世時期;完成於拉瑪三世時期,拉瑪三世還增建了講經殿和僧侶學校等建築;拉瑪四世又將此塔增至現在的79公尺高,使它成為泰國第二高塔。塔身全部用古代義大利大理石和中國彩色陶片及玻璃鑲嵌,非常耀目,是今日東南亞建築上的一大奇蹟。五座塔坐落在一個方形巨大的座台上,台高10多公尺,寬好幾十公尺。主塔為婆羅門式建築,外形呈倒「V」型,與法國埃菲爾鐵塔很相似,因此有「泰國埃菲爾鐵塔」之稱。它的結構分上中下3個部分:上平面呈八角圓柱形,四面有4個小巧玲瓏的塔狀飾物簇擁著塔頂,叉形銅塔尖上戴著一頂拉瑪三世賜予的皇冠;中部為平面十字形,四面各有一個神龕;下部是平面八角形。全塔環繞著3層平台,每層平台約2公尺高處都有一圈佛教傳說中的神猴及守護神的浮雕。塔尖用金箔包裹,金碧輝煌。塔面自上而下裝飾華麗精細,是泰國最美的佛塔,並且成為鄭王寺的標誌,共有20多層,有石級可登,塔腰四周有走廊,人們站在走廊上,可將湄南河兩岸景色一覽無遺。由塔腰再往上爬,有鋼梯可直達塔頂陽台,塔的四面各有一條石階,可沿扶手直達三層平台上,人們在此,可將大王宮、玉佛寺和臥佛寺盡收眼底。每當黃昏或月夜,高聳入雲的塔頂倒映在湄南河中,呈現出一種美麗又淒涼的氣氛。主塔四周有4座小塔簇擁,使主塔更顯得雄偉壯觀。此外,寺外林立著許多賣土產和工藝品的小店,以及許多賣椰子和冷飲的冰果店。作為皇家寺院,泰國國王蒲美蓬每年都會在舉行傳統獻佛節的贈袍儀式典禮時,來此祭拜。 班察瑪波琵寺(Wat Benchama Bophit)俗稱大理石寺(Mardel Ten-ple),又名雲石寺,原名林寺,始建於14世紀以後;19世紀拉瑪二世進行擴建,新增5座佛塔,代表兄弟5人共同事佛,因此又稱「王子寺」;拉瑪五世時期,建造了這座佛寺的主殿,又增建了長廊、藏經閣,並開辦了佛學院,使寺廟影響大增,成為曼谷城內3大名寺之一。這座寺廟是曼谷皇家寺廟中最新的一座,也是一座接近現代化的寺廟建築,在名氣上雖然比不上玉佛寺,但卻獨具特色,廟宇採用義大利大理石建造,富有西方建築藝術色彩。它位於市區北面的國會大廈東隅,面積4.18萬平方公尺,東西長220公尺、南北寬190公尺、寺內沒有佛塔,但有池塘、涼亭和拱橋等庭園造景。興建這座廟宇的建築師是國王的庶弟,他對傳統的泰式建築風格作了重大的創新,其中最明顯的是正殿採用的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封閉式庭園,以及廟頂上黃色弧狀的中國式琉璃瓦。兩頭巨大的大理石獅守衛著佛堂入口;大理石庭園充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氣息。成群結隊的鴿子常飛來啄食遊客餵食的麵包。走過潔白的大理石路、穿過前院就是巍峨的正殿,入口處是由四根圓柱支撐,採用古典式的設計,頗富羅馬式建築的風格。正殿除了屋頂和裝飾窗外,寺柱、石獅、石欄、石壁和地面,也是全部用美麗的義大利大理石精工砌成,顯得特別光滑潔淨。寺屋頂是用中國琉璃瓦覆蓋,高貴雅潔。殿上樑脊五重,屋三層,黃瓦金脊,玉柱朱門,窗門上的雕刻構圖非常精緻,一派華嚴氣象。長廊吸取了古爪哇的建築風格,門楣採用古柬埔寨蛇狀橫樑,豪華壯觀,是泰國古代藝術的典範和多種文化融合的結晶。殿內藏有許多著名的佛像珍品,主佛殿內供奉一尊聞名全國的清拉佛像彷製品,是蘇可泰時期佛像藝術的代表作。佛壇前全部用紫紅絲絨鋪設,壇上插滿大大小小的許多燭燈,但不燃香,這樣顯得更加六根清淨,使來此參觀的人會油然興起一種虔誠聖潔的感覺。遊客進入寶殿前必須脫鞋,參觀時要捐香油錢。 在殿後院中,兩邊走廊上供奉52尊比常人要高大一點的佛像,栩栩如生,莊嚴美觀,其中有很多是由印度、緬甸和日本迎請或贈送的,各式各樣的形狀反映了各地方及各時代的造像藝術風格。此外,亮麗輝煌的殿內設計與樸實的外觀形成強烈的對比,鑲有彩色玻璃的長窗和迴廊上的佛像,都是令人百看不厭的傑作,而且在南國的艷陽、寺院白色的大理石柱與金黃色的屋頂相輝映下,大理石寺被認為是最美麗的建築物,尤其是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顯得格外鮮明暢快。庭院中一條河裡養著許多大烏龜,是一般民眾為了積陰德拿來放生的。河將佛堂和僧舍分開來,河上橫臥著三座美麗玲瓏的小橋,把大理石寺點綴得更富詩情畫意。每年5、6月間,寺周圍路旁的大樹上,會開滿呈火焰般的花朵。參觀大理石寺的最佳時刻是在清晨時分,這時能欣賞到僧侶肅穆的梵唱,幽幽的誦經聲繚繞佛寺空中,更增添一分祥和氣氛。 四面佛是一尊名聞遐邇的金色佛像,祂其實不是佛,而是印度婆羅門的創世名主,從塑造至今,只有30多年歷史,但香火之盛為泰國之冠,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觀光客前來參觀,還有紛至沓來的善男信女。四面佛坐落在曼谷世界貿易中心斜對面的街頭廣場上,位於帕宏與勒恰達瑪路交界地帶,被安置在一座高約4公尺、工藝精細的花崗岩四角亭中。四面佛的四面像分別代表事業、愛情、健康和福氣,信徒都用花環和香供奉,每次膜拜,每面佛都得上三柱香和一個花環。膜拜有一定方式,要依順時針方向一一向每面佛像行跪拜禮。在長寬各10公尺的一隅有座小涼亭,經常有數名泰國古典樂器演奏者在此演奏,而身穿傳統服飾的歌舞女郎,口中唱著古典劇曲,隨著樂聲翩翩起舞,這種少女歌舞團是許願者花錢雇來表演給四面佛看的。人們以歌舞還願的由來是:多年前有位妙齡少女許願如果彩券中大獎,使她能夠還債解困,定以歌舞還願;結果她如願以償,並守信以歌舞還願。事情傳開後,大家都認為四面佛靈驗,有更多的人前來許願還願,熱鬧非凡。表演歌舞的少女一共有12人,每次下場6人,輪番表演15分鐘再換班。2006年3月21日凌晨,遭患有憂鬱症的泰國男子達納空持鐵鎚砸毀,他旋即被兩名當地清潔工毆打致死,而四面佛被很快加以重建。 素貼寺(Wat Suthat)又名因陀羅寺,位於玉佛寺東方1000公尺處的巨韆廣場上。「因陀羅」是婆羅門教的大神,主宰天上一切事務,所以此寺明顯地受到了印度教的影響。拉瑪一世時開始建造,後來一直到拉瑪五世止,歷代泰王都分別作了增修,以巨大醒目的佛堂而知名。 寺院中心建築奠在一個基台上,呈四方形,中庭迴廊排列了金佛像,四個路口為雙層門,門扉上畫有因陀羅神像。寺外的廣場上有一座很特別的建築物,是用麻利樹為建材,由兩根相隔而立的柚木柱子、以及一根刻有許多力士像的橫木所組成,結構類似中國的牌坊,但它與中國式牌坊不同的是全部塗上了紅漆,看起來就像一架紅色的大鞦韆。 寺的佛堂四周有28座中國式古塔,每座高6公尺,成為佛堂外圍美麗的點綴物。接近佛堂的地方,還有一座中國式王宮的模型,兩邊豎立著旗桿,桿斗上一邊寫著「風調雨順」,另一邊書有 「國泰民安」,係用漢字書寫;佛堂後面假山上還有中國式人物塑像。佛堂的藏聖閣(Viharn)也以「大」而出名。寺內主祀菩浮屠察凱穆尼(Phra Buddha Chakyamuni)佛像,鑄於14世紀,原先供奉在蘇可泰的一座廟宇中,拉瑪一世被祂的宏偉和美麗所吸引,就派遣船隻將祂運來曼谷。供奉這尊佛像的內室有幾扇門雕刻得非常精美,佛堂內還有許多上乘的壁畫,銅馬和石塔也為寺內的庭院增添了不少韻致。 羅嘉寶琵寺(Wat Rajabopitr)是曼谷較小型廟宇中的建築瑰寶,位於羅德渠的外側,就在泰國內政部附近,是朱拉隆功王於1861年所興建,它反映了這位國王對西方藝術的愛好,並且可以看出他企圖將西方藝術融入傳統泰族藝術中。寺廟的大門設計相當特殊,門上浮雕穿著歐式服裝的軍人,顯得威風凜凜。全寺最出色的是高聳的鍍金佛塔,它覆蓋著圓拱內室,室內供奉一尊坐在聖蛇納嘉(Naga)上的石雕佛像,佛堂外壁全部貼有中國彩瓷,或藍或黃或紅或綠,交織出一片燦爛奪目的景象,為這奇特的小廟增添許多魅力。佛堂的門窗用珠母鑲成圖案,有一扇門邊的壁龕淺雕著一尊名叫凱奧坎(Khio kang)的著名長牙神,祂是專門負責鎮守這座佛寺的神祇。寺內四所佛堂間由小迴廊相聯,使這座五彩繽紛的廟宇更顯得壯觀。 黃金寺(Wat Saket)又名金山寺,位於拉安魯岸街和波里帕街交叉口、一座名叫金山的山上,海拔78公尺,原是一座供一般庶民舉行火葬儀禮用的小寺院,拉瑪一世加以改建,拉瑪三世又仿造大城金山寺而增建,到了拉瑪四世時才告竣工。它建在金山之巔,是谷曼市的最高點,由山麓登上318級石階後到達山頂,全市景色均在眼下。 金山寺是曼谷最壯觀的景觀之一,寺內供奉釋迦牟尼入定像,牆上繪有地獄輪迴圖。寺塔是一座黃金寶塔,內裝有從印度迎來的佛陀舍利子,據說這顆舍利子是1888年在印度鹿野一座古塔裡發現的。每年11月是金山寺最熱鬧的日子,全市最熱鬧的廟會在這裡舉行,許多小吃攤和野台戲也在這裡登台,整座金山沐浴在五光十色中,善男信女在山上點燃無數火炬在舍利黃金寶塔前參拜佛祖。 拉查那達寺(Wat Rachanada)在曼谷並不是什麼大佛寺,但因為這裡有名聞遐邇的護身符市場(Amulet Market),所以知名度也被炒得很熱。泰國人對護身符的防身效力是深信不疑的,人們通常用金鍊或銀鍊把護身符串起來掛在脖子上,並且在選擇護身符時莫不戒慎戒懼,絲毫不敢馬虎。護身符大多是佛像,通常印製成陶板狀,外面再加上一層陶板護膜。護身符也有用別的神明為主體,據說都有保護佩符人的法力。比如說十目神的法力除了能夠保佑人免於前方來的災難外,連左右兩旁和後方都可以一起顧到。還有一種護身符可以使男人吸引女人,也有女人誘惑男人的符。有的護身符據說可以防彈。還有一種特別靈驗的護身符,價錢極貴,但是根據買過的人說,這筆投資很划算。 普門寺在曼谷雖然也算是大寺,但論規模遠不及台灣高雄的佛光山,談熱鬧也比不上台北的龍山寺,但卻是一座相當特別的寺院。因為泰國佛教多係小乘教派,所以許多佛寺都沒有基金,多靠僧侶上街化緣度日,但是由華僑興建的普門寺卻屬於大乘教派,土地由僑領捐獻,基金也由世界各地華僑奉獻,因此寺僧不需沿街托缽化緣。寺佔地廣袤,寺前有一片用韓國草鋪成的廣場,寺內地上非常乾淨,人們入寺必須脫鞋,並且可以照相攝影。 巴圖旺寺(Wat Pathum Wan)又叫做荷花廟,因為寺後面的大池塘裡種植有許多荷花和睡蓮。它是由拉瑪四世所建,原屬宮廷苑囿的一部分,還包含了夏宮,是供國王夏天從大王宮來避暑用的,現在夏宮已不存在,倒是寺內有一些很吸引人的壁畫,完成於拉瑪五世在位期間。這裡有一個特色,就是曼谷的計程車司機最喜歡到這裡來,祈求神明保佑行車平安。 湯瑪蒙空寺(Wat Thammamo-ngkhon)位於蘇坤威路101巷中,是曼谷市內最高的寶塔,高達94.78公尺,樓高14層,寺中設有電梯供遊客登頂欣賞市景。寺塔中供奉著舍利子和佛髮等遺物,由孟加拉佛教元老所捐獻。 瑪哈他寺(Wat Mahathat)又稱聖蹟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廟宇,建於泰王拉瑪一世時期,坐落在那帕他(Naphrathat)路上藝術大學和法政大學之間,寺的後方就是皇家田。寺內有一所名叫Ma-hachulalongkorn的佛教大學,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佛教最高學府;這裡也是內覺靜坐學會的泰國總部。在佛教節日中,廣場上有露天的市集,兜售傳統的泰國藥材,種類齊全。 母旺尼域寺屬於皇家寺院,19世紀初拉瑪四世繼位之前,出家事佛,在此皈依僧王金剛智,駐錫27年,成為這座寺廟的首任住持。1851年拉瑪四世繼位後,這裡成為歷代國王貴族皈依奉佛駐錫的場所,已有四位泰國僧王駐錫於此。拉瑪四世熱衷於佛學研究,曾在寺內創辦了泰國第一所佛教僧侶大學,使此寺成為泰國佛教著名的坐禪中心,母旺尼域寺也是拉碼四世所創立的泰國佛教法宗派的總部。 寺廟建築為泰西合壁式,環境幽雅,樹木繁茂。寺院山門由3間小房屋組成,門內建築高大無比,但牆上無窗,房頂鋪設琉璃金瓦。主殿內供奉釋迦牟尼的坐像,共兩尊,前後緊貼,同坐在一個蓮台上;蓮台邊是數尊立佛,有的雙手合十,有的兩手垂立;蓮台正面下方塑有3尊成道的阿羅漢像,姿勢與佛像相同。佛殿內還有各種風格的壁畫,有反映泰國傳統奉佛的壁畫,有描繪西方人士正在舉行賽馬的場景,還有中國古代「三國演義」的故事繪畫。殿內也珍藏有中國瓷器。佛殿兩邊各有一座具阿拉伯藝術風格的鐘樓,與主體建築相呼應。大殿後面是高大的佛塔,主塔高數十公尺,呈倒缽形,塔頂似一竹筍,聳立朝天,反映了泰國人的生活與竹子的密切關係。塔身通體鍍金,裝飾著獅、象和馬等各種動物。還有數座小塔環繞著主塔,顯得莊重肅穆。 龍蓮寺是泰國面積最大、最有名的大乘佛寺之一,與龍福寺、龍華寺合稱三龍古寺。這3座寺廟都是由清朝同治年間的中國僧人續行和尚所建造。 皇室宗廟(Royal Pantheon)建築在一塊寬闊而高的大理石壇上,這塊石壇的位置比王宮區內任何建築物的地基都高,因為拉瑪一世在位的時候曾經發生過火災,災後就利用原先一些建築的遺址為基礎,直接把石壇蓋在上面。除了皇室宗廟外,石壇上面還有闈殿(Mondop)圖書館,以及拉瑪四世所修建的金佛塔。廟裡供奉著恰克利歷代先王的塑像,尺寸和真人一般大小,每年只在4月6日恰克利節的時候開放供人參觀。宗廟前面豎立許多泰國神話中人物的鍍金塑像,造型非常奇妙,其中還包括了半鳥半人的綺娜麗(Kinaree)像,姿態非常迷人,宗廟後面就是闈殿圖書館,四周有白象紀念碑圍繞。 城市之柱神龕(Lak Muang)是一座很像廟宇的輝煌建築,裡面供奉的是稱為Lak Muang的一根粗大石柱,由泰國恰克利王朝開國始祖拉瑪一世所興建,石柱象徵新都曼谷的基石。現在曼谷在祂的庇佑下已經成為東方大城,許多泰國人也因此相信這座神龕非常靈驗。

郊區名勝古蹟眾多

曼谷的郊外,也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最值得參觀的是玫瑰花園度假中心(The Rose Garden Country Resort),它是東南亞最大的風景區之一,位於曼谷西南方32公里處的塔青(Tachin)河畔。這個視野廣闊、面積很大的度假中心,除了有許多盛開的玫瑰外,也種植很多奇花異卉,布置著假山、怪石、曲橋、流水,空氣清新,景色怡人,碧綠的湖水偎依著林蔭,湖畔繫著小舟和水上腳踏車,湖面還有白色天鵝游來游去,悠然自得。園內有馬車供人租用,每車可乘3人。園中心有一家現代化大飯店,除了有古色古香的泰國式傳統客房外,還有一些建築別致的小別墅,供人休憩或度蜜月之用。大飯店附設有幾家一流的餐廳,並有游泳池、保齡球館、網球場、高爾夫球場、泛舟及滑水用的設施等。中心的重頭戲是它的「文化村」,裡面用竹子搭蓋一座舞台,由泰國人登台表演傳統舞蹈和婚禮習俗,在一個多小時表演過程中,可以窺見泰國文化的特色。 文化村正門用茅草搭蓋,呈3個「A」字形排列,上插泰國國旗。裡面有草蓋屋頂的茅屋,隔成一間間的,出售泰絲和雕刻佛像等泰國土產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舞台四周的看台和牆壁也全用竹子搭成,古色古香,可容納500多名觀眾,表演內容有泰國婚禮、和尚出家儀式、泰拳、擊劍、鬥雞、鬥牛、指甲舞和泰國音樂演奏等,節目非常精彩。每一個節目,司儀都用泰語和英語向觀眾介紹。泰國傳統的婚禮有很高的可看性,是從男方送聘禮到女家開始,聘禮包括現金、戒指和金條,最不能少的是甘蔗和香蕉,因為這兩種水果是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吉祥象徵。穿著藍色泰國服裝的新郎,在走向女家的途中,有人攔著向他表示祝賀,新郎這時必須給他一個紅包,否則就不能踏進女家的大門。婚禮儀式顯然和佛教有關,證婚人在致詞祝賀他們白首偕老後,一對新人就接受淨水的洗禮;接著就開始了狂歡的祝賀節目,除了歌舞外,還有豐盛的喜宴招待親友,整個節目都顯出祥和的喜氣。文化村的節目結束後,緊接著的是室外表演,由泰國少女表演團體舞,她們隨著音樂的節拍翩翩起舞,一舉手一投足都成尖形,這大概與泰國建築物的尖頂形狀有關吧。當古典音樂演奏時,竹製樂器上插著羽毛,每支都代表一個音符,人手一支,輕輕一搖,就會發出美妙的音樂;合奏的時候,只見此搖彼動,接連不斷,組成一首悅耳的樂章,令人大飽眼福、耳福。 在這些民俗表演裡有種叫做塔克羅(Takraw)的運動,對外國觀光客來說是非常新鮮的:一群男子或男孩圍成一圈,把一個籐球互相踢到半空中,用身體的任何部位頂踢都可以,但就是不能用手。塔克羅可以算得上是泰國的全民運動,也是全國性的消遣活動,各種年齡的男人閒來無事就喜歡玩塔克羅。此外,也有半職業性的塔克羅球隊,他們有時會在各種節慶和宴會上演出。要把籐球踢到半空中通常是用腳的側面,但是真正的明星球員還會用手肘、頭和肩膀來頂,他們的動作看來似乎是毫不費力,就好像舞蹈家在跳舞似的。 壓軸戲是大象表演,兩頭大象在馴獸師的命令下,舉起鼻子向觀眾招呼問好,並頻頻點頭,樣子非常滑稽。大象身上綁著鐵鏈拖著半噸重的柚木走到水池邊,將柚木推到水池裡,然後牠自己也下水,用長而有力的鼻子再把柚木推上岸來,好像不費吹灰之力,使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接著大象又舉起鼻子張開嘴大吼一聲表示道謝。隨後幾頭大象分批載著遊客繞行文化村一圈,讓遊客過過騎象的癮。 夢幻世界神奇樂園,被譽為泰國的迪斯尼樂園,距離曼谷國際機場只有10公里遠,交通非常方便。園內設施十分完備,規劃有夢幻世界廣場、夢幻花園、奇幻世界和冒險樂園等4個遊樂區。其中的夢幻世界廣場中,有歐式風格的村莊及室內夢幻廣場,各式各樣的遊樂設施,能讓小朋友們玩得盡興。夢幻花園裡除了能欣賞到各種美麗花朵外,還可以看到仿製的世界各地最著名的建築物,如中國的萬里長城和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遊客們還可以搭乘電纜車到夢幻湖天堂一遊,沿途能欣賞到許多天然美景,宛如童話王國的奇幻世界,也非常有趣。喜歡冒險刺激的人,不可錯過遊覽冒險樂園。 參番象園和動物園(Samphran Elephant Ground & Zoo)是曼谷最新的鱷魚飼養中心,位於玫瑰花園度假中心附近。這個佔地8.9萬平方公尺的農場,不但環境清幽怡人,且有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光是鱷魚就有幾千隻,其中還包括了世界上最大的白鱷魚在內,每天都有兩場鱷魚表演和大象表演。 百龍寺(Wat Phailom)坐落在巴吞他尼府的湄南河岸邊。這裡是闊嘴鳥的庇護所,每年的12月到第2年1月,便有成千的鸛鳥集結到此寺築巢過冬,場面非常壯觀。對鳥類有興趣的觀光客,可以在瑪哈勒(Maharat)碼頭,搭乘昭披耶快艇公司固定在每個週末的遊船,參加到百龍寺的船上旅遊活動。 邦塞民俗工藝中心(Bang Sai Folk Arts & Grafts Centre)位距邦巴英交流道24公里處的邦塞地區,坐落在河邊。它隸屬於「泰后職業技藝中心」,主要產品有籐籃、人造花、絲織品和棉織品、手染絲、木雕、泰式玩偶和家具等,琳琅滿目。有許多當地和自外地來的農民在此學習民俗工藝,觀光客在這裡可以充分瞭解到農民的生活情形和製作手工藝的過程。中心的香蕉園裡,在週末和節假日有用香蕉製作泰國食品和甜點的表演,還有土風舞助興。 鱷魚養殖場(Crocadile Farm)在曼谷大都會區非常有名,始建於1950年,主人是華裔企業家楊海泉。它位於曼谷東南方約25公里處的沙沒巴干,又稱北欖,距海邊大約也是25公里,位置在湄南河口的東岸,與曼谷間約30分鐘車程,可以停泊巨輪,是曼谷的外港,也是泰國有名的北欖鱷魚場觀光區所在地。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工養殖鱷魚場內,飼養鱷魚總數達3萬多條,種類繁多,包括有泰國淡水鱷、鹹水鱷,還有扁鼻鱷、尖嘴鱷、南美黑種鱷、外國凱門鱷和尼羅河鱷等。大大小小的池塘中爬滿了鱷魚,令人眼花繚亂,有時候鱷魚會露出水面,瞪大眼睛來觀賞遊客。鱷魚是熱帶地區的動物,屬於脊椎類兩棲動物,體態龐大,活動官能發達,皮堅甲厚,生性凶殘暴戾,喜歡攫食小動物,噬殺人畜,入水能潛遊,登陸可爬行,棲息於水陸間,號稱爬蟲類之王;由於牠的肉可食,皮可用,頗具經濟價值,因此近世紀來被人們肆意捕殺,致使野生鱷魚大量減少,幾至絕種,養殖場裡有少數野生鱷魚,但大多數是人工飼養的,牠們之間的區別是被飼養的鱷魚嘴比較短,野生鱷魚的嘴較尖長,但所有鱷魚的舌頭都不發達,因此牠們味覺遲鈍,不辨甜、酸、苦、辣。人們是利用市場上遺棄的腐爛魚類去飼養鱷魚的。這裡的鱷魚生性特別懶,當人們把腐爛的魚拋入水中餵牠時,只有附近幾條鱷魚游來爭食,多數的鱷魚都懶洋洋不予理會。養殖場裡雄鱷魚很少,大多數是雌鱷魚,每年的5、6月間交配生蛋,一條雌鱷魚可生產80多個蛋,人們用草和沙等將蛋覆蓋在樹下,用天然溫度孵蛋。為了改善品種,凡是生病及品種不良的鱷魚就殺之出售。 這個鱷魚養殖場,事實上是佔地約13萬平方公尺的大動物園,以飼養鱷魚為主,也飼養其他動物,因此成為泰國的一處著名觀光勝地,四周有許多養豬養鴨的人家,一片水澤,另具一番特色。走進鱷魚場大門,左邊有兩頭小象在主人引導下表演各種動作,牠們能用鼻子捲起或吸起地上的一根髮針或一枚硬幣,動作迅速而熟練,令人叫絕。還有兩頭大象,專供遊客乘騎。旁邊鐵籠裡有些老虎、獅子、豹和黑熊等,懶洋洋地,對遊客不大理睬;還有一群毒蛇和一條被馴服了的大蟒蛇。這裡猿猴的種類很多,牠們在籠裡爬上爬下顯得相當忙碌,看到遊客會伸手討食;當有人給東西吃時,牠們便立刻亂搶一通,吱吱喳喳地叫個不停。 鱷魚場裡種植許多椰子樹,大大小小的污水池潭穿插其間,一條條鱷魚躺在池子四周,旁邊圍著鋁製矮牆,當鱷魚看到遊客出現時,霎時會驚得張牙舞爪,揮動著充滿威力的尾巴,爭先恐後地潛入污水池中,有的把醜惡可怕的臉孔浮在水面上,不眨一眼,乍看之下,彷彿是一堆堆烏黑的小山丘。這些鱷魚大小不一,平均長度在3公尺左右。在最大的一個污水潭裡,有上千條鱷魚在岸邊的水泥地上蠕動,密密麻麻,令人目不暇給。這裡精彩的節目是「戲弄鱷魚」的表演,遊客們可站在木橋上觀看,一位馴鱷師拿著一根竹竿在池子裡拍了幾下,鱷魚就會在水中排成一列向前爬行;馴鱷師還會將一條張牙露齒的大鱷魚抱起來,抓著牠的前腳向觀眾擺手打招呼,這種驚險的特技表演,真讓人捏一把冷汗。 泰國古城(The Ancient City)也叫袖珍泰國(Thailand in miniature),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博物館之一,也是曼谷附近的主要遊覽景點。始建於1963年,主要景觀20世紀80年代才完工。它位於曼谷東南方約33公里處北欖府的挽蒲縣境內,又稱挽蒲古城,佔地約0.81平方公里。它和印尼的縮影花園一樣,完全按照泰國古都的建築,布局也按照原建築所在府的地理方位設置,共有75處景點、近50個府的古蹟,如翻版的古寺、城堡和王宮等,將泰國的歷史文物和著名建築物縮小集中在一處,使觀光客能夠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中,瞭解泰國的歷史文化。古城依地形疏通河川,穿鑿池沼,保留大自然環境,有亭榭點綴,林木蔥鬱,目前已擁有89座建築物,所包含的年代橫跨了泰國歷史15個世紀之久,還有更多的建築物正在修建中,預計在2008年才能全部興建完畢。 這裡的建築物都興建得美侖美奐,人工雕琢多於自然之美,城裡的彷古建築已達到接近原物的程度,不但在形狀上仿效得惟妙惟肖,且在體積上最小的也有原物的三分之一。城內道路長達16公里,遊客可以安步當車,細賞一切景物;也有古色古香的馬車供人代步。古城主要景點有:碧武里府的古市場和帕昭金殿、大城府的訕佩金殿、沙拉武里府的角亭、甘烹碧府的水上市場、南邦府的堪樓、四色菊府的泰北村寨和帕威限山石宮、呵叻府的皮邁石宮和曼谷市大王宮內的律實瑪哈殿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艾尤塔雅王朝的豪華王宮,還有許多自其他地方移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房屋。在一些很古老的住屋裡,竟然還居住著泰國人,他們還過著古代的生活,使遊客們能瞭解到古代的泰國民情風俗和古老的生活方式。古時泰國是個母系社會,男人在家看小孩,婦女搖船出外幹活謀生,古城特別在一條小溪上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水上市場,水面上有幾條小船,代表著古代泰國婦女們外出謀生的水上生活,如詩如畫,極適合觀光客拍照留念。群像雕塑是古城的一大景觀,共有7處,都布置在遊覽景點的過道上,伴有潺潺流水,萬木蔥鬱,好似在百花爭艷的園林中,故稱「花園」。其中瑪諾拉、金螺群雕取材於「五十本生」,故事原本出自佛經中的「佛本生故事」。群雕栩栩如生的形象、離奇壯觀的場面和神話般的世界吸引了眾多遊客。古城的一些建築物裡,也收集了中國元朝到清朝數百年來的青花瓷器,還有來自中國和印度的佛像、古代王室的家具及用具等。除了歷史文物和泰國民間生活藝術外,在這裡還可以看到鬥雞、泰拳和泰國民間舞蹈等表演。 附近的運河邊,屹立一棟棟富有泰國風味的高腳屋,樹蔭下設有休息區,遊客在此可欣賞到手工藝表演。泰國代表性的工藝品很多,特別是製作手工精細、圖案描繪極其用心的陽傘,最能表現泰國人特有的細心和耐心。 暹邏水上樂園(Siam Water P-ark)位於民武里郊區,從臘拋(Lard Prao)陸橋搭車只需30分鐘可達。園中建有廣大的人造海,並有人工海浪、漩渦、噴泉和瀑布,在人工假山中,還有水流自山頂上噴洩而下,宛如一幅小型的山水風景畫。周邊還有兒童遊樂場、鳥園、開放式動物園和植物園。 野生世界(Safari World)是泰國最大集開放式動物園和遊樂園為一體的綜合性遊樂園,遊客也可在此領略風景如畫的非洲原始森林自然景色。它距離曼谷國際機場約15公里,位於通往芭達雅等許多旅遊勝地的必經之路上,交通方便。地址是民武里喃茵他(Ramindra)一路99號。野生世界分成野生動物園和海洋世界兩個部分,具有非洲原始森林風格的野生動物園,佔地約0.81平方公里,裡面自由徜徉著數百隻來自世界各地的野生動物,有亞、非兩洲的哺乳類動物和各種鳥類,如長頸鹿、斑馬、犀牛、獅子、孟加拉虎、大象、人猿、貘、豹、羚羊、鴕鳥和鶴等。遊客可駕車或搭豪華冷氣客車漫遊動物園,觀賞野生動物的棲息習性,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並可欣賞多種逗趣的動物表演,以及親眼目睹驚險刺激的餵虎獅表演。海洋公園是泰國最大的珍禽異獸展覽中心和世界一流表演中心,也是動物的樂園,係探索大自然、增長知識、休閒度假的良好去處。園裡有百餘種瀕臨絕種的飛禽和各種陸地海洋動物,遊客可欣賞到海豹、海龜及魚類等,也可觀賞園內展出的上百種珍奇動物,如:白老虎、錦鯉園、熱帶雨林飛禽園、海獅展、鱷魚觀賞台和鸚鵡島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海洋公園裡每天還有7項風格迥異的精彩表演,包括:諜探戰爭大型現場特技表演、滑水橇表演、海豚表演、好萊塢牛仔特技表演、飛禽表演、人猿鬥拳表演和海獅表演等。其中的大型特技表演,令人驚心動魄。此外,還有緊張刺激的叢林歷險船、奇遇島、遊戲城等節目和不同的遊樂景點等可供遊客選擇。 這裡有完善的公共設施,公園內設有兩個自助餐廳和3個快餐廳,可容納5000多名客人,提供泰國及各國風味菜餚。並有多處飲食攤點,供應飲料、冰淇淋和小食品等。紀念品商店內商品種類齊全,鸚鵡遮陽帽、海豚T恤衫等小紀念品以及精緻名貴的玻璃工藝製品、泰國工藝製品等,應有盡有。還有兩個共可容納2000多輛汽車的大停車場,由第二停車場到海洋公園有免費定點小火車服務,這裡也有40輛嶄新的豪華客車出租,洗手間眾多,大大的方便了遊客。野生世界全年365天對外開放。 在曼谷北方約200公里的華富里山上,有一座專門收容毒癮患者和愛滋病者的坦庫拉波寺,建於1957年,主持察蒙長老原為警官,曾榮獲麥克塞塞獎。他在任職中因勤務關係而瞭解毒癮的可怕,因此決心出家拯救毒癮患者。他的治療方法非常特別:患者必須大量服用以菖蒲、梔子花和野生橄欖等提煉出來的草藥,然後喝上5大碗水,患者會難受得大吐特吐,如此接連5天,效果靈驗,傳說現已共治癒了10萬多人,其中10%是外國人。至於愛滋病患者,寺裡約有100多名,也有一些是外籍人士。


古都艾尤塔雅 艾尤塔雅(Ayuthaya)又叫大城,現在是泰國內地的一個商業中心,曾經是1350至1767年的輝煌古都,最先是1350年時,沛烏通國王經過非常慎重地選擇後,興建在昭披耶河畔的人工島上,當時是以泥築牆。為了利於防守,艾尤塔雅被建在湄南河、華富里河和巴沙克河的交匯處,湄南河至此繞了一個大彎,使得這個城市3面環河,再修一條運河把另一邊開口連接起來,使它成為一個易於防守的地方。艾尤塔雅建城後接連在4個世紀內大建宮殿廟宇,17世紀中葉鼎盛時期,城內約有100萬名人口,王宮瑰麗,佛塔如林,佛寺眾多,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法王路易十四曾派大使往來,法國傳教士阿貝•蘭斯瓦在1685年寫下一段文字描繪這個城市:「……木造房子都由柱子支撐出水面,牛、豬則豢養在陸地上。那流動的清澈水巷,猶如蜿蜒著延伸出視線外的街道……在這些營地之外便是廣闊的稻田,目光所及盡是高聳的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高樓和佛塔尖宛如在群樹之上……。」一時之間,艾尤塔雅的光輝和豐饒震驚外國,因此招致了緬甸人的野蠻掠奪和摧殘。再堅固的防禦也有氣數盡的時候,艾尤塔雅歷經417年,換了33任國王,終於在緬甸軍隊多次入侵後的1767年被夷為平地。 現在這個約有10萬名人口的小鎮,成為艾尤塔雅府的首府,並且是稻米和柚木的集散地,位於湄南河東岸,曼谷北方約85公里處,遊客可在曼谷搭巴士或在Hualampong搭火車來此,火車從早上4時半到夜裡11時25分,每隔1小時就有一班,非常方便。當地的火車站是市區的交通中心,有固定班車前往曼谷;湄南河上游布滿浮宅,舟楫眾多;市內交通可租嘟嘟車和腳踏車。 市區沿著大街擴展,在市中心有兩家中國旅館和一家汽車旅館,乾淨樸素,收費不貴。市區內喧擾的露天小吃攤上的美食,能把遊客的肚子照顧得妥妥貼貼。如果想吃得浪漫一些,在皮迪丹容(Pridi Damrong)上下游的地方各有一家水上餐廳,拿手好菜是酸辣牛肉。由曼谷前往艾尤塔雅路上的圓環有一片擁擠的商場,多數是販賣各種各式的神祠,從小厝式到大廈的都有,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艾尤塔雅一度城牆圍繞,現在只殘留一些古物遺蹟供人憑弔。帕南瓊安寺(Wat Phanan Choen-g)建寺時間比艾尤塔雅建城還早26年,位於湄南河和南巴沙克河匯流處。寺內供奉著一尊巨大坐佛,由於坐佛和屋頂距離太近,看起來彷彿要將寺廟頂起來似的。當地中國商人每逢坐船出遠門前,都要到這裡來拜拜,祈求一路平安,因此這座佛寺到現在還有濃厚的中國風味。 菩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ri Sanphet)是皇家寺廟,因供奉有菩斯里善佩貼金大佛而聲名遠播,但也曾遭到緬甸軍隊的徹底破壞;現在寺裡的3間佛堂已重建落成,裡面保存著3位大城王的骨灰。寺內並無和尚居住,是供皇室禮佛和一年一度舉行臣民誓忠典禮的場所。 蒙坤母碧佛堂(Phra Monkol Bophit)建於1956年,位於菩斯里善佩寺南側,寺內供奉的蒙坤母碧大佛,是泰國最大的金屬佛像之一,外形壯麗,大約鑄造於艾尤塔雅王朝初葉。當艾尤塔雅被緬甸軍隊攻陷時,當地慘遭屠殺擄掠,玉石俱焚,雖佛門淨地也難倖免,用青銅鑄成的大佛頭部的智慧光環和一隻胳臂也被當作戰利品帶走。1956年當泰人重建大佛時,緬甸總理曾寄贈一部分修復資金。泰人在修復大佛時,在祂的身體內發現數尊小佛像。這裡的大停車場對面,有成排的紀念品攤位,除了販賣土產和風景明信片外,還有一排古董專賣店,出售各種式樣及尺寸的古董佛像「真品」。 菩蘭寺(Wat Phra Ram)屬於較古老的寺廟之一,是艾尤塔雅建國者之子建於1369年,四周古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象門,玄關上是氣勢磅礡的圓塔,相連的迴廊裡有用灰泥雕塑的納嘉聖蛇、金翅鳥像(Garudas)及佛像,閃閃生輝的寺頂佛塔倒映在菩蘭池中。艾尤塔雅還有兩座優美的寺廟並立在池的對岸,與菩蘭寺遙相對峙。其中的萊布拉那寺(Wat Raj Burana)是第七代艾尤塔雅王為了追念皇兄所建,寺內有許多精緻的佛像及1958年復建時所發現的皇家珠寶,另有兩座佛塔分別安放著皇兄艾親王(Prince Ai)和祐親王(Prince Yo)的骨灰。另一座瑪哈特寺(Wat Mahathat)除了它龐大的圓頂佛塔地基外,已所剩無幾。古蹟的遺址似乎總是比修建過的建築物更為迷人,達密萊寺(Wat Dhamik Raj)就是很好的例子,成排的獅子環繞著一座岌岌可危的傾斜佛塔,每一頭獅子都臉露咆哮怒視著周遭,但這些獅子塑像有的已經東倒西歪,有的頭上已冒出雜草。 蘇麗尤泰皇后紀念堂(Memo-rial of Queen Suriyothai)位於湄南河畔,建築壯麗,遊客眾多。這位艾尤塔雅皇后當年曾女扮男裝,勇敢地跨上象背,為了拯救國王而犧牲自己,因此極受泰人的崇敬。這裡有一條曲折的路通往羅卡雅蘇塔寺(Wat Lokaya Sutha),寺內只有一尊龐大的臥佛,獨自悠然冥思。 三保公廟是泰國民間宗教祠廟,大城的三保公廟是暹邏人為紀念鄭和而修建的兩處正廟之一。廟宇建成後,前來定居的華商日增,周圍逐漸形成唐人區,後來發展為包括葡萄牙、日本和南亞在內的外國僑民貿易區。在泰緬戰爭中,寺廟也因距市區較遠而倖存至今。廟內佛塔林立,廟宇軒敞,佛殿供有一尊莊嚴的泥塑佛像,高19公尺、寬14公尺,泰國人稱之為「鑾抱多」,意思是「非常大的佛像」。廟內香火鼎盛,每年10月中旬裡都要舉行禮佛活動,熱鬧非凡。進廟前要先脫鞋,祭拜方式也很特別:人們可在菩薩面前的小桌上,拿到一株含苞的荷花、一支蠟燭和一炷香,然後把黃色的小蠟燭點亮,將荷花放進燭架前的花甕裡;最後點上香,說明心中的虔誠與祝禱。 業柴孟冠寺(Wat Yai Chai M-ongkol)內供有一尊巍峨的臥佛,佛背後的鐘型佛塔是1358年時,由拉瑪提波迪王所建,保持著蘇可泰王朝時期就有的建築型態,高約73公尺。現在佛塔的頂樓已成為水果蝙蝠的棲息地,塔的邊緣圍有一道高牆,登上階梯,可居高臨下俯瞰整個艾尤塔雅。 舊皇宮王鑾(Wang Luang)曾被緬甸人夷為平地,連殘缺的磚瓦後來也被運到曼谷去重建首都,所以現在宮舊址只剩下地基散置林間,位置在菩斯里善佩寺附近。 千卓卡善宮(Chandrakasem P-alace)又稱前哨宮,原先是建在城牆外老河道和其他新支流的匯流處附近,具有重要的防禦作用,現在改建成小型博物館。 昭披耶博物館(Chao Phya M-useum)內展出很多在艾尤塔雅發掘出土的歷史稀世珍品,如木刻門板、佛壇、佛像、黃金飾品和寶石等。 艾尤塔雅還有泰國唯一碩果僅存的象欄(Elephant Kraal),它使人憶起往日人們捕捉大象來加以馴服的情景,大象不僅是叢林中工作的好幫手,更是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強大戰鬥力。 日本遺蹟城(Japanese Town)位於湄南河下游,日本人居住在此人數最多時曾有3000人,當地的許多建築物也是日式的。 艾尤塔雅觸目都是歷史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城市南方約30公里處、湄南河左岸小島上的班帕因(Bang Pa-In)宮,一度是泰國王儲的避暑夏官,也是17世紀中葉泰國王室宗廟及王宮遺址所在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最初是在1632年,大城王朝的巴塞通國王發現這裡風光秀麗、氣候涼爽,便在此修建宮殿,他對園林藝術頗具眼力,於是親自草擬設計方案,耗時15年才建成。每年夏天他都來此避暑休閒。但在幾年後,這座夏宮在戰火中被燒燬,荒廢了200年。1851年,拉瑪四世開始對夏宮進行修復及大規模擴建。現在的建築物多半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建築,大多數是在拉瑪五世和六世任內所完成的。在湖畔有座美麗的宮殿屬於義大利和維多利亞混合式的風格,由拉瑪五世所建造,並不對外開放。不過觀光客仍然可以入內參觀其中一幢雕樑畫棟的中國式宮殿。這座宮殿是1881年時,中國商人李德源捐贈給泰王的,名為天朝殿,一樓是金鑾殿,國王常在此和大臣們議事,或是接見外國使節、舉行隆重儀式等;二樓是國王的寢室。殿內仍懸掛著中國式的紗燈、用中文寫的匾額和一幅幅的對聯。宮內的陳列品也都是從中國運來的,一切擺設也是中國宮殿式的。宮內湖心小島上有座艾沙旺提帕雅阿斯娜(Aisawan Tippaya Asna)亭閣,為典型的「三頂尖」式樣,被認為是泰式建築的最佳典範。 班帕因宮前臨清流,後倚田野,是座保存有泰國民族傳統的中國式宮殿,宮裡曲徑迴廊,幽靜雅致,古色古香,它的美得力於湖光山色,尤其是連貫水中亭榭到岸上的石橋、若隱若現的宮殿、晶瑩皎潔的棟桿,全部倒映在靜靜的水面,景觀非常美麗。宮室分成3個部分,除主殿外,還有碉堡式暹邏古塔和一座鄭王紀念宮。古塔是圓頂主體呈火箭狀,髹以紅黃相間橫帶,下層有圓形建築拱衛四周,中層和上層憑空突出迴廊兩座,狀似雕樓。鄭王紀念宮外形和內涵都是純粹的中國式,殿外照壁上也有龍鳳浮雕,左右兩端石柱上有石獅兀立,莊嚴威武,令人悚然。殿外地面鋪有硫磚,殿內有鄭王武器用具等故物。 洛布里(Lop Buri)距離艾尤塔雅以北66公里處,是建於6至11世紀德瓦拉瓦提時期的重要街市,也是暹邏以前的夏都,拿籟王曾以這裡為國都,並且聘請法國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建築,現在此地還保存許多華麗的宮殿和寺廟。在艾尤塔雅諸王中,拿籟王是最不幸的,他臨終的最後一刻是在洛布里的蘇塔沙旺閣(Suttha Sa-wan Pavilion)度過的。1688年5月,他臥病在此,生命垂危,手下一名大將菩腓川奇趁機篡位。根據傳統,國王臨終時只能由10名始終效忠於他的侍從陪伴,拿籟王必知叛軍絕不會讓他們活著出宮,於是召來方丈為他們剃度成為和尚,藉著一襲袈裟保住了性命,拿籟王為了表示謝忱,便將蘇塔沙旺閣獻給佛寺。 清邁是第二大城 清邁(Chiang Mai)為清邁府的首府,是泰國北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泰國的第二大城,位於曼谷北方約700公里處,以花卉和美女聞名,素有「北方玫瑰」之稱,不但是泰國北部經濟和教育中心、政治和軍事要地,且係泰國北上鐵路的終點。 清邁的歷史和泰族一樣古老,早在1000多年前,這裡就居住著泰、吉蔑、邏斛等民族,形成各自獨立的土邦式小王國,並且互相併吞爭戰。在13世紀時,這裡是由800個大小不一的城鎮和村寨所組成,其首領都是婦女,而使泰國北部地區曾經成為母系社會。故中國元、明時期的文獻曾稱它為「八百媳婦國」。在同一時期,泰人為了逃避中國南方的兵荒馬亂,由曼格萊王率眾在清萊附近建立了一個泰王國,並於1298年定都清邁,當時名為「納空清邁」,即「新都」之意。由於夾處在泰、緬邊界,使得清邁融合了兩國的文化而形成獨特的色彩,但也由於泰緬雙方交戰不斷,使它飽受戰火之苦。在14世紀時與艾尤塔雅交惡,16世紀時曾擊敗艾尤塔雅的侵犯,但在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這段時間內,清邁勢力日益衰微。1558年,緬甸國王佩古(Pegu)大舉入侵泰國,清邁一度陷入緬甸人之手,戰爭一直持續到1776年為止,緬甸軍隊雖然被擊退了,但清邁守軍也已精疲力乏,因此放棄了清邁,使它像廢墟般被遺棄達20年之久。直到1796年泰王拉瑪一世重建這個城市,並命曼格萊王之子以半自治的方式統治至19世紀末期,清邁才恢復元氣。 20世紀以來,這個城市無論是政治和經濟,在泰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柚木及北部貨物的集散中心,鋸木業、銀器製作等集中在城南銀匠街,城東多為綢傘廠。在文化繼承方面,清邁成為泰國手工藝品的中心。由於長期為王國首都,現在這裡仍保留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其中佛教廟宇和山區少數民族風情尤為引人入勝。 這個約有150萬名人口的城市,瀕臨湄南河主要支流湄平河,坐落在喜馬拉雅山末端形成的群山環繞的盆地間,面積約為27平方平公里,海拔300多公尺,周圍被連綿的海拔600到900公尺的柚木森林山地和丘陵所環繞,氣候冬暖夏涼,因此成為泰國著名的療養勝地。這裡山明水秀、風光幽美,市容整齊清潔,保持有傳統的風格,建築結構疏落有致,與相距750公里外俗麗世故的曼谷相較,簡直有天壤之別。它那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色,寧靜祥和的歷史氣氛,名聞遐邇的精緻手工藝品,多彩多姿的節慶習俗,刻畫出一幅古意盎然的風貌,使清邁更顯得淳樸親切。城內滿山遍野栽培有玫瑰花。市郊蘭圃內栽種各種蘭花300餘種,馳譽東南亞。目前這個城市還保存著13世紀末期曼格萊王所修建的城牆和護城河的一部分。市街分為濱河的舊市區和向東發展的新市區,其中舊市區比較熱鬧,保持有19世紀的風貌。清邁的傳統建築物屋頂上都有兩個交叉的雕刻,叫做「嘎咧」(Gally),是當地人用來避邪驅魔的法器,連新式的公寓或大樓也不能免俗地將這種驅魔法器巧妙地融入建築物中。這些用上等柚木雕刻的「嘎咧」,上屋前要先送到寺廟請高僧念咒點光才具有驅魔法力。 清邁對外交通方便,距離市區只有4公里的清邁機場,每天都有民航班機與曼谷間保持密集的營運,有13班以上的航次,自曼谷前來的觀光客,只要45分鐘的航程就可抵達。台北遊客可選擇華信航空直飛清邁的班機;也可搭乘泰航、長榮、瑞航、荷航及華航等的航班,由台北飛往曼谷再轉機清邁。其中華信航空每年9月份以每週3、4、日等3個航班往返於台北和清邁間,10月分改為每週2、3、6出發,大約4個小時可達清邁,非常便捷。 位於清邁市東區的火車站,是一棟現代化的建築物,曼谷每天有一班快車和一班特快車前來,火車票必須提前到曼谷火車站預購。快車是下午3時45分從曼谷開出,第二天早上6時20分抵達清邁;特快車是晚上6時開出,翌日7時50分到達。從火車站到市中心區,可搭乘預約飯店的巴士。 公路交通方面,曼谷到清邁的巴士,從早上5時20分營運至晚上10時,巴士可分為豪華、冷氣和普通巴士等三種。可在靠近札都甲假日市場的北上巴士站搭車,約需9個小時車程。 市區交通也很方便,6人乘坐的迷你小巴士,車資低廉。這裡也有計程車服務,不跳表,上車前須講妥價錢。數以千計的載人摩托車,也解決一部分短程交通問題,是逛市區最好的選擇。噪音很大叫做魯克魯克(Thuk Thuk)的電動三輪車,速度較快。被當地人稱為散羅(Samlor)的踏板人力車,可以幫助遊客更悠閒地參觀清邁。四輪車(See-Lor)是清邁最普通,也是最合適的交通工具,隨處可見,一般載客的為紅色車身。假如遊客身體情況良好,還可租用機車或單車出遊。 由於地傑人靈,這個城市以盛產美女見著,所以又有「美人城」之稱。當地女人以色、貌和雅聞名,她們皮膚脂凝玉潤,紅唇皓齒,溫文爾雅,落落大方,逢人微笑,為水湄山巔的清邁更增添了幾許美的氣氛。她們的愛情和婚姻也非常自由,不管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都可以自由擇偶,青年男子到少女家裡談情說愛,做父母的多數不會干涉,任由他們方便。 泰國的新年是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叫宋干節,又稱潑水節。這裡的人們依據泰國古老的民間習俗,以銀盆盛著鮮花清水向長輩行灑水的禮節,以示祝福,表示謝意。青年男女們則藉著互相潑水而調情,將冰水或有色的水,猛潑狂歡,互不相讓,充滿了情趣。清邁的冬季盛會,從每年陽曆除夕起,一連舉行7夜,這是泰國北部最熱鬧和最隆重的盛會,除了有各項祝賀儀式外,還有各種比賽、展覽會和娛樂節目,另有競選「泰北小姐」和「清邁小姐」的選美會,參加的少女們個個身段窈窕,千嬌百媚,吸引了很多的觀光客從遠地前來共襄盛舉。塔歪木雕節在1月舉行,屆時有木雕展、木雕比賽,也有木雕品、當地手工藝品販售,還有民俗表演、木雕遊行等活動。每年2月的清邁花季時,每個週末都會有花卉嘉年華,街道上有美麗豐富的花車遊行。11月中,下旬月圓之夜的水燈節也很隆重,當地人將木船做成蓮花狀,放在水中或溪上漂流,同時將清香的花和香柱、蠟燭或是一枚硬幣放在船中,表示對水神虔誠的敬意,據說也可將前一年所犯的過錯洗滌乾淨。清邁美食節在12月舉行,到時可享受到豐盛的泰式佳餚,並可欣賞果雕及蘭納文化表演,時間是每天下午時至晚上11時。 由於觀光客多,所以旅館也多,大多數都是擁有國際水準的觀光大飯店,也有廉價的賓館和車站旅館。其中最有名的是梅坪(Mae Ping)大酒店,樓高15層,擁有第一流的服務設施及數百間高級客房,這裡的貴賓套房是由兩間豪華套房打通,面積約150平方公尺,滿室花香,每日租金約1100美元。台灣紅歌星鄧麗君於1995年5月9日病逝在此,使得這家酒店聲名大噪。 林康(Rincome)大飯店位於市中心區西北方4公里處,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共有175間極富浪漫情調的客房,擁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蘇里翁斯(Suri Waongse)國際觀光大酒店位於夜市附近,交通方便,服務設施齊全,共有170間高級客房。大清(Chiang)也是清邁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飯店,坐落在豪華地段,除了擁有175間優雅的客房外,還有超水準的服務品質。波伊魯安(Poy Luag)大飯店位於距離火車站3公里外的郊區,有230間溫馨的客房,附設夜總會等高級服務設施。清邁蘭花(Orchid Chiang Mai)大飯店,是泰國傳統式的優美建築物,有267間客房。清邁希爾斯(Chiang Mai Hills)飯店,共有120間客房,附設餐廳和游泳池。總統酒店有150間標準客房,也有親切的服務品質。 如果要價格比較低廉的旅館,可以到車站旅社,彭克歐(Pou-ng Keo)、塞騰(Saitum)和傑泰姆(Je Taime)等平價旅館,一間附有衛浴設備的房間,每天只收5至10美元,價廉物美,服務態度一樣不錯。 市內有很多餐廳,以泰國菜、中國菜和西餐為主,有亞洲和歐洲所有主要菜系的成套佳餚。當地風味以辣味臘腸和辣味麵最有名,可說清邁是美食家如魚得水的快樂天堂。其中的堪托克(Khantok)傳統大餐,是觀光客非嘗不可的當地名菜,多數在戶外進行。堪托克原為「小圓桌」之意,無論是主人、客人都必須穿靛青色的無領上裝,男的腰間要繫上一塊布圍巾,這是典型的泰北打扮。每當華燈初上時,賓客們陸續抵達庭院,脫下鞋子,就著紅色草蓆上的矮几席地而坐,伴著昏暗的燈光,吃著盛在小缽裡各式各樣咖哩醬調配的名菜,包括炸雞、炸脆豬皮和野菜,再佐以泰北特產放在傳統竹簍中的糯米飯,當地人吃飯不用筷子和刀叉,而是用手抓一把飯,捏成飯團以右手三指送入口中。進餐前先喝清涼飲料,用餐時還有民族舞蹈和音樂助興,可欣賞到泰北特有的指甲舞和蠟燭舞。 入夜時分,市區舊東門邊有許多忙碌的小吃攤一字排開,這些五花八門的小吃,會讓遊客見識到全泰國價錢最便宜,口味最道地的泰國食物,如各式烤肉串、烤玉米、烤香腸、咖哩雞肉、咖哩豬肉、咖哩脆麵、湯麵和米粉湯等。黛瑞滋(Darets)餐廳推出各式令人垂涎的水果、義大利冰淇淋和美味沁涼的飲料供應顧客。還有一種西瓜和柳橙的綜合果汁,必須親自品嚐,才能領略出其中的美味。佩滋燒烤酒家僱用精力充沛美女型的女服務生,以西式菜餚及豐富的藏酒著稱,門庭若市。法式餐廳供應法國麵包、餡餅等正宗的法國家常菜。河畔的海鮮館供應活蹦亂跳的海產。這裡還有數家類似英國倫敦格拉布街的正宗酒吧,其中有一家被「時代週刊」譽為「世界最佳酒吧」之一。 清邁有全世界最大的手工藝品工業中心,產品聞名全國,遠銷海外。在商店、夜市和街頭巷尾,都可看到各種傳統工藝品如:木雕、銀器、青瓷、漆器、紙傘、棉織品、絲織品和籐編織品等。這些非機械化的手工藝品,古樸細緻,淳厚溫馨,各種手工藝品多半都有專門的產品。最常見的手工藝品是木雕,清邁盛產的柚木是木雕的最好材料,因此柚木雕也是最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大象和佛像的木雕品最多,其中以柚木雕成的大象最為名貴。幾乎在清邁每兩家手工藝品店就有一家擁有與實物一半大小的木象,店裡有更多的木雕象,大小不一,小的只有雞蛋大;佛像也一樣。夜豐頌高速公路旁的班塔威(Bantawai)是木雕工藝最大集散地。銀器是清邁數百年的傳統手工藝,一向以工藝精湛、品種繁多而聞名。 市區南門的渥萊(Wulai)路又叫銀匠街,是銀匠的大本營,兩旁商店大都展售各款式的珠寶和銀器,除了傳統器皿外,還有煙灰缸、茶壺和桌上器皿等現代用品。這些商店門面都相當現代化,店舖後面袒胸露背的師傅們,正在敲打著架在鐵樁上的銀碗,所敲出的精緻圖案,有些得自山地部落的靈感,另有一些來自史詩或佛陀的故事。 在瓊通(Chom Thong)路一帶,漆器製作欣欣向榮,清邁通往山甘亨(San Khamphaeng)的路上也有許多平房式的漆器工廠。據說漆器技術是明朝時期從中國雲南傳來的。工匠們首先將竹片定型製成骨架,然後在骨架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漆,漆乾後用一種特製的煙灰和黏土的混合物將它拭亮,經過繁複的工序後,一個個黑金相間的美麗器皿便大功告成。當地最受歡迎的是裝飾用的黑金雙色漆畫。 博桑傘村(Bo-Sang Village)在市區東面約9公里處,以油紙傘製作聞名,其製作技術源於緬甸的西雙版納,由僧侶傳入清邁地區,早期僅供和尚使用,在200多年長期發展下,逐漸有了獨特的風格,在傘面上加入了花草、動物和風景等圖案,不僅是遮陽擋雨的工具,也係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內裝飾品。村內沿街可以看到成排的手工藝品家庭製造廠,多製作泰絲和傘,幾乎每隔一戶就有剛染上顏料的紙傘放在門前風乾,這樣紙傘是由一根根削切仔細的籐柄所製成,年輕的女郎將削好的竹柄彎成傘骨,然後將當地特產的一種樹所製成的半透明紙,小時翼翼地糊上去就成。 山甘亨棉花及泰絲編織村位於離市區約9公里處,是清邁泰絲及棉製品的主要供應地。這些織物以傳統的木造織布機織成,再以不同的長度、格子,製成花呢布、錦緞、長條布、印染及方格花紋布等各種款式販售。村上的婦女都在傳統的泰式織布機上,織出絲綢和棉布,這些泰北最具知名度的手工藝品在五彩繽紛的商店中展示,相鄰的房舍中傳來手動紡織機規律的「嘎嗄」聲,彷彿演奏著管弦樂曲,在織布機前美女比比皆是,個個都有資格選美。 清邁的泰國青瓷(Tai Celado-n)與眾不同,當地青瓷工廠裡穿著褪色藍襯衫的工人們,一邊轉動著碗,一邊在碗上鏤刻出細密的花紋,直到發出深綠色或褐色的光澤為止。 東城外的夜市為清邁最熱鬧的地方,它落成於1982年,位於昌格藍路(Chang Khlan Rood)上,附近旅館林立,交通便利。整座夜市猶如一幢建築藝術館,由垂直交叉的幾組曲廊組成,是典型的泰式建築。市場分上下兩層,露天式階梯設在曲廊轉折處。這裡展售各式各樣的工藝品,有金銀器、景泰藍、陶瓷、紡織品、刺繡、漆器、家具、柚木雕、皮毛、古錢幣、扇子和玩具等,琳琅滿目。穿著民族服飾的山區婦瓜也在此設攤位,她們售賣民族用品及古玩,有緬甸、中國的銅錢、銀元,也有墨西哥鷹洋。夜市的營業時間是從日落後到晚上11時,晚上9時左右是夜市最熱鬧的時候。 週末購物街只有週末才有,共有兩個地方:一是週末的窩拉(Wua Lai)路,另一為週日的塔佩(Tha Phae)門往市內的路上。販售各式各樣泰北的傳統手工藝品,各種飾品,對喜歡挖寶檢便宜的旅客來說,可不能錯過。 清邁中國城(China Town Lao Jo Street)在昌康(Chang Klam)路附近,是住在清邁中國人第二或第三代經營的商店街,販售各種泰式製品,如泰絲、棉織品、各式包包和刺繡商品等。 這個城市在佛教教義的燻陶下,還保持淳樸的民風,人們大都安分守己,互相友善,即使是單身女性入夜時分在市集中閒逛,也不必時時為本身的安全提心吊膽。當地名勝古蹟多不勝數,遊客可以安步當車,慢慢參觀。著名的清邁大學(University of Chiang Mai)是清邁市代表性的新建築之一,創建於1965年,坐落在清邁以西5公里處。在廣達3.2萬平方公尺的廣大校園裡,聳立著金黃色的校舍,周圍一片青草綠樹,水池林蔭相互輝映,景色迷人;校內群英繽紛,設有7個學系。 清邁也是泰國佛教中心之一,居民篤信佛教,這一帶共有79座寺廟,每一座寺廟都有500年以上的歷史,珍藏的佛像、文化藝術品不計其數,是泰國的文化寶庫。其中的帕邢寺(Wat P-hra Singh)佔地遼闊,是城內最大的寺廟,也是清邁最重要的寺廟之一,由曼格萊王朝的帕于王建於1345年,當初是為供奉他父親的骨灰。寺廟位於舊市區西側的參藍(Sam Lan)路上,人們一入廟門,塵世紛擾完全消失,很難想像門外就是大馬路。寺內最特殊的是入門右手邊的藏經閣。全部採用木料的建築立於石基上,基座四周環繞泥塑雕像,細緻質樸,雕像上的服飾是蘭納泰王朝的風格。寺內佛殿之美,令人讚嘆,建築完全採用泰國傳統的風格。寺中的木雕和壁畫非常細膩精緻,相傳壁畫是當地一位名叫傑衫(Jek Seng)的藝術家所畫,內容多是佛教各派所流傳關於釋迦牟尼在世事蹟的通俗故事情節及對泰國北方人日常生活的生動描寫,泰國北部傳統藝術的代表;寺右側一座高床式寶塔,被視為泰國建築的翹楚。在古意盎然佛塔後面的小神殿裡,供有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泰國北部最具風格最重要的菩拉辛佛像,它最初源於斯里蘭卡,在蘇可泰時期到達暹邏,最後才來到清邁,1922年被盜,現在所看到的佛頭是個複製品。根據泰人傳說,釋迦牟尼的足蹟曾經踏過這裡,寺內還珍藏著據說是有釋迦牟尼佛足印的珍珠杯。每年潑水節,當地居民會為寺內的佛像沐浴淨身。 隆聖骨寺(Wat Chedi Luang)也是個風格獨具的神寺,與帕邢寺同為清邁地位最高的寺廟,位於帕拋拷路(Phrapokklao Road)建於1411年,具有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混合風格,規模宏偉,四邊各長86公尺。聖殿裡有8公尺高的大佛像和許多小佛像,入口處裝飾有佛教傳說中出現的孔雀和類似蛇的動物。現在珍藏於曼谷玉佛寺的玉佛在移奉曼谷之前,曾在此寺供奉了84年。正殿後有穆安亞王在1381年所建的大骨塔,高達90公尺,但在1545年的大地震中佛塔的圓尖頂塌毀,目前的塔是1992年重建的。 松達寺(Wat Suan Dok)由古威王建於1383年,原為蘭納泰王朝王室花園的所在地,因此有「花園之寺」的稱號。據說1340年,蘭納泰王國的創立者曼格萊王邀請蘇可泰王國的柏拉素門長老到蘭納泰來,為8.4萬多名僧人進行新的受戒儀式,開創了蘭納泰佛教的新篇章。曼格萊王為了供養三寶,便將自己的御花園捐施出來作為柏拉素門長老的住所。這個佛教聖地,位於素貼路,佔地寬廣,視野遼闊,是攝影家們的最愛,夕陽景觀尤其迷人。寺內供奉許多舍利子,收藏有清邁歷代王室遺骸的大骨塔。寺中巨大的鐘形佛塔與蘇可泰的相似,用以紀念著名的瑪哈泰拉蘇瑪那和尚,他從錫蘭到清邁來講學,曾在此住過。正殿的三層屋頂和殿後的大小佛塔,是此寺的最大特色,第二座佛塔中的青銅佛像已有500百多年歷史,為泰國最大金屬佛像之一,佛像旁有祂弟子的肖像,還有墓園和其他一些包括王室遺蹟的建築。每年4月13、14日慶祝新年的潑水節,人們都會在此舉行隆重的清邁佛教大典。 清曼寺(Wat Chiang Man)是清邁最古老的一座寺廟,建於1296年,原為開發清邁市的曼格萊王的宮殿,位於舊市街外圍偏北處,環境幽雅,保持有古代王朝的遺蹟。當時國王之所以定都於此,與神鹿的故事有關。據說很久以前,拿籟王最喜歡來此狩獵,有一天,他發現了一隻美麗的鹿,下意識地告訴自己,非要捉到牠不可,可是他在群山遍野中追逐了好久,始終無法捕捉到,最後國王才發現,原來這隻美麗的鹿具有神性,從而放棄了捕鹿的念頭,決定建都於此。建都時曾動用9萬人力,耗費4個月的時間,才砌成城牆。從城牆的正門進入,中央部分是正殿,右側有龍護衛,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像及其他水晶寶石般的許多不知名的佛像,光芒四射,深具特色。這個佛寺供奉兩尊古老而備受尊崇的佛像:一尊水晶佛像叫做菩歇藤塔瑪尼(Phra Sae Ta-ng Tamani),通體透明,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曼格萊王由蘭坊帶來的,每年4月1日在慶祝儀式中被高抬遊街;另一尊是叫做普希拉(Phra Sila)的浮雕石像,據說是來自公元8世紀的印度;兩尊佛像據說都有召雨的神力。寺中最特別的是,寶塔由一列狀若大象的拱壁所支撐著。 古道寺(Wat Koo Tao)建於1613年,因擁有外觀如球莖狀的寶塔而聞名。傳說緬甸軍隊進攻清邁時,屢戰不勝,便比賽建築佛塔,先落成者為勝方。當緬軍的城外佛塔已近完工,而清邁軍的佛塔只建一半時,清邁軍巧施妙計,用竹、木和布,連夜在塔基上加造塔形,外表繪上色彩,十分逼真,瞞天過海,乃戰勝了緬軍,後來軍民合作再建實體的新塔。它位於城內文達冬季節日慶典廣場附近,坐落在清邁北面白象紀念碑東側,鄰近清邁體育場,隱藏在公車站的後方,塔形和外貌有異於清邁境內的任何佛塔,呈現一種怪異之美。塔高五層,由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葫蘆堆積而成,外貌好像一堆縮小的球體擠在一起,整個建築上嵌有彩色瓷片,裝飾成各種圖案,有人認為它代表了5個佛門子弟手中托的缽,也有人認為它象徵了5位不同的佛祖。其尖塔可說是泰國最複雜華麗的代表作之一。塔內藏有統治清邁的緬甸王骨灰。正殿的金雕栩栩如生,尤其是一隻隻的金猴,煞是有趣。 齋里則育寺(Wat Chedi Chet Yot)是15世紀時蘭納泰國王蒂洛叻王所建,1477年,蒂洛叻王召集了100多位精通三藏的佛教僧人,由拍拉坦瑪亭摩訶長老主持,在寺裡清理清邁摩訶塔拉瑪寺中的三藏,時間持續一年,這就是泰國佛教史上的「第8次三藏集結會」,對泰國的佛教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座寺廟坐落在清邁市區的古城牆外,建築式樣取自印度菩提伽耶大塔形式,寺內方形佛塔周圍有6個較小的尖塔環繞,基座牆上的精美泥塑令人驚嘆,70個天神栩栩如生,雙手合十,或坐或立,姿態各異,藝術價值極高。院內還栽有從印度引來的菩提樹。 國立清邁博物館(Chiang Mai National Museam)位於清邁市中心,建築採泰式風格。館內收藏多與佛教世界相關,包括各朝各地的佛像、法器、古代佛頭、繪畫和其他工藝品,可讓參觀者對於佛教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目前館內共有「泰北蘭納泰王朝的自然與文化背景」、「清邁建城經過與蘭納泰王朝的興衰」、「邏羅統治下的清邁」、「1782至1939年間蘭納泰歷史」、「近代生活與社會發展」及「蘭納泰王朝藝術起源與發展」等6大主題,這些文物可追溯到冒盛、蘇可泰、華富里和大城時期,其中的銅鑄大佛頭造型精美,工藝水平很高,說明早在昌盛時期泰國的鑄造工業已很發達。 舊清邁建於13世紀末,現在還保存有當年所修建的城牆和護城河的一部分。它位於前往清邁機場的途中,是泰國北部的文化中心,在此可觀賞到泰國各山地民族的特色建築和山地舞表演,並可參觀政府設立的山地民族文化村。 清邁城郊也有許多值得參觀的景點。素帖(Suthep)山是清邁的特徵,也是天然的瞭望台,更是泰國的佛教聖地和全國聞名的熱門旅遊點。素帖在泰語中為「仙友」之意,故華人也稱此山為「遇仙山」或「會仙山」。這座山位於清邁城西7公里處,海拔1053公尺,遠望像一片土地上升起的綠丘,彷彿是這個城市的背景。每到冬天的時候,濃霧像輕紗似地掩住素貼山的本來面目,使之更增加了嫵媚和神秘。人們要登山攬勝,首先要坐纜車或爬上290級的石砌七首龍階到達半山腰素貼寺,山下有一座大型停車場,七首龍階以龍首為階柱,龍身為扶手,昂首騰身作俯衝狀,大龍首居中,兩旁各輔以3個小龍首,整個龍身長達150多公尺。七首龍階自首至身嵌滿五光十色的琉璃,紅口黃身,青脊赤角,栩栩如生,驟望過去,就像是巨龍在半山腰蠕動。登山路坡度很陡,一路上蟬聲蝶影,瀑布飛瀉,涼爽幽靜。遊客安步當車,甘之如飴。登上龍階後,遊客可在右方的花店購買鮮花當作供品入寺膜拜。 素帖寺(Wat Phra That Doi Suthep)又名雙龍寺,位於素貼山海拔1000公尺處,建於1383年,是清邁最重要和最顯著的地標。建廟的歷史有一則神話故事,據說在14世紀時,泰北發現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當時的人將舍利子放在白象背上,任由白象尋找供奉舍利子的地方,結果白象落腳在素帖山上,這便是素貼寺建寺的由來。 現在的素帖寺紅牆綠瓦,媠松修竹,輕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盡棄煩擾俗慮。寺院四周牆上繪有佛教故事,勸誡世人心存善念,寺內的壁畫享譽也很高。寺門兩旁有守門神塑像,廟兩側懸掛有許多口銅鐘。再過去是佛殿走廊,左邊有飲食店,右邊有神物舖,前是一株移植自斯里蘭卡的菩提樹,樹下供有如來佛塑像,作盤坐悟道狀。樹後曠地上吊有一口大鐘,前來進香的人必敲鐘一下,使「嗡嗡」聲遠達天庭,以示謁山拜佛的誠意。鐘旁是供奉佛骨的舍利寶塔,傳說當年運載佛舍利的大象在此停步,繞地三匝,大鳴三聲,人們認為這是佛的旨意,乃就地建塔。塔建成後,象即倒斃,於是在佛塔旁塑了白象,作為紀念。塔高22公尺,佔地頗廣,下方上尖,直聳雲霄,塔身嵌滿金片,金碧輝煌,莊嚴美觀,平台上分立4支金傘,有精美的雕花,也是金光熠熠。佛骨供在塔內4公尺深的地下,被劃為禁區,不准女性進入。人們進入聖地膜拜佛骨之前,要脫鞋以示尊敬。 佛塔四周是迴廊,連接東西南北四座佛殿,每座殿內供有一尊金身大佛。寺內主供拍佛詩杏坐佛像,是14世紀時從錫蘭迎請而來,為泰國三尊古佛之一,非常珍貴。佛像前刻有中泰等文字的經文。廟內一年四季香煙裊裊。每年5月19日和「萬佛節」期間,泰國各地佛教徒來山朝佛,以謝佛恩。 素帖山不但是佛教聖蹟,同時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夏季時氣溫比山下低4、5度,所以在距離雙龍寺5公里外,海拔1300公尺的黎拔哈支峰上,建有現任泰王蒲美篷的避暑行宮蒲屏宮(Bhuph-ing Palace),並作為招待國賓下榻之處。行宮建於1962年,主樓是宴賓樓,樓上有兩間陳列室,一間是按照泰國風格設置,柚木桌椅、地板和雕刻,都非常精緻細膩;另一間為中國式布置,牆上掛著中國古代人物畫,桌子上擺有中國古代的瓷瓶和景泰藍。宮裡有設備完善的覲見廳、客房、官方套房、餐廳和廚房等。行宮四周林木環繞,花團錦簇,景致極為優美。宮內有大型花園,遍植大玫瑰、蘭花、芙蓉、雙頭九重葛和鼠尾草,一年四季都有花卉盛開,萬紫千紅,艷麗壯觀。王宮門前經常有苗族小孩嬉戲,他們是觀光客鏡頭下最合作的小模特兒,但進入花園就禁止攝影。國王和王后每年12月至翌年4月都在此居住,行宮本身不對外開放,御花園則在皇室成員不在時對外開放。 在前往素帖山的沿途,有著名的橫激瀑布和汪磨挽池塘等名勝。橫激瀑布水自岩崖上傾瀉而下,倒懸在峭壁上,水花四測,迎風化作雨霧,映著日光,幻成飛虹彩霧,五彩繽紛,燦爛奪目,與青山白水相映成趣,蔚為奇觀。汪磨挽池塘為天造地設的憩息好所在,它是孕育愛情的溫床,也是造成悲劇的場地,常有泰國少女戀愛失敗後,因傷心斷腸而到這裡跳崖自殺。 苗族村(Meo Tribal Village)也稱為蒙(Hmong)族村,坐落在最接近清邁的山區中,由蒲屏宮前往,順著4公里山路蜿蜒而上轉入小徑,便可到達。這條山路是1930年時由一名和尚發起修築的,是俯瞰清邁全景的最佳路線,路況較佳,空氣也很清新,還可通往蔭他儂國家公園。苗族村是清邁目前唯一開放給外人自由進出的山地民族部落,村裡居住著60戶約400名的苗族人,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的雲南,大部分略通漢語,居住條件較為簡陋,住的是沒有窗戶,用稻草覆蓋的茅屋,靠種植雜糧和狩獵為生,最初是以種植鴉片過日子,現在在苗族村內還可看到難得一見的罌栗花。這裡的人們迷信鬼神,非常友善,喜歡和過往的觀光客聊天。苗族婦女短小精幹,服飾也別具特色,土布製成的百褶裙配上頭飾、耳飾和項圈,上身多是黑色,衣襟和衣袖繡有彩色花邊,裙子上有層層疊疊的方塊圖案,如果想和她們拍照,要給小費。滿臉髒兮兮的孩子們穿著大紅大黑的服裝興奮地向遊客招手,頸部戴著約有自己體重一半的珠寶銀飾。這種把泰北點綴得多彩多姿的山地部落,有自己獨特的求愛儀式,在儀式中年輕男女分站兩列,然後用球互相投擲,這樣做據說是為了「打破僵局」。 由於苗族人自古擅長刺繡,女子從小就學習針織,因此苗族婦女的織繡水準很高,她們一般在家門口縫製衣服,織布則在草棚中進行。村內出售的手工藝品琳琅滿目,有手織背包、掛袋、金銀戒指和手鐲等,工藝精美,有濃厚的民族氣息。這裡的少數民族博物館由村民自營,展示傜、苗、俚蘇、克倫、拉胡和阿卡等泰北6族的生活用具和謀生器材等。此外,參觀山地部落時需要注意的是:未經許可不可以手觸房舍,拍照須獲得首肯,還必須捐錢和贈送禮物。 除了苗族外,在泰國北部還有數支少數民族,其中的克倫族(Karen)散布在清邁市郊及泰、緬邊境附近,距離苗族村大約3公里處,具有西藏和緬甸的雙重血統,分為紅、白兩族,他們居住在高腳屋上,從事旱田農耕工作,信仰佛教和基督教,有同族聯姻的習俗,屬母系社會。 阿卡(Akha)族和克倫族一樣,是緬甸人和西藏人的後裔,住在海拔1000公尺的高地上。俚蘇(Lisu)族也具有西藏及緬甸血統,起源於沙文恩(Salween)河上游地區,為父系社會,深信萬物有靈論,每個村莊都有一名土醫生,以及一名為人驅邪的巫師。拉胡(Lahu)族是從中國雲南移民來的,以狩獵為主的遊牧民族,素以精湛的狩獵技巧聞名。傜(Yao)族來自中國大陸中部,至今嚴守中國的風俗儀式,過著中國式的生活,在慶祝中國農曆新年時,會宰豬隻、痛飲米酒、狂歡作樂達數日之久。這些少數民族部落都有獨特的傳統和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和泰國人有很大的差異,是觀光客們不可錯過的參觀對象。 山地部落研究中心(Hill Tribe Research Center)建於1998年4月,位於清邁城北約6公里的Ratch-amankla公園內,原來設在清邁大學校園裡。公園內雕刻處處可見,極富現代感,湖邊小巧秀麗的紅瓦白屋就是研究中心,與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研究中心展示泰北主要山地部落的實物、模型、衣飾、用具和手工藝品等,有系統地介紹了山地部落的分布情形和生活原貌,讓遊客不必深入山區長途跋涉,就可一窺泰北少數民族的奧秘。 清邁動物園(Chiang Mai Zoo)坐落在素帖山麓,原為私人財產,後來捐給清邁,供遊客自由參觀。園內飼養有許多熱帶的珍禽異獸,種類多達500多種,包括象、豹和泰國北部山區特有的動物品種。但是最可貴的是來自中國的一對熊貓。 清邁夜間狩獵園(Chiang Mai Night Safari)位於素帖山國家公園,內部分為蘭納村、天鵝湖區、沙瓦那狩獵園和徒步冒險區等4個部分。遊客可從市區搭車到惠郜(Huay Kaew)路,然後右轉121號高速公路到韓東(Hang Dong)約10公里處,再右轉繼續走兩公里即達。在區裡利用夜晚前往肉食動物棲息區,絕對是最刺激的經驗,坐上最多可搭乘24人的四輪傳動車,近距離地觀察獅、虎、熊、狼等動物,畢生難忘。 蔭他農國家公園(Doi Inthan-on National Park)距清邁市區約60公里,佔地1500平方公里,是海拔2595公尺泰國第一高峰蔭他農山的所在地,山頂上有佛塔,據說古時的朝聖者都步行登頂以示虔誠。園內有鱷魚場、蛇園和蝴蝶園等供人欣賞,還有許多優美的山徑和景色怡人的Wachirathan、Siriphumr、Maepan等瀑布。鳥類和蝴蝶種類繁多,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進行一趟豐富自然生態之旅的好去處。公園內還居住著苗族和喀倫族的高山部落,在海拔1500公尺高的森林中,生長著青苔類植物及野生蘭花。 山甘烹溫泉(San Kamphaeng Spring)坐落在距離市區43公里處的翠綠山巒間,溫泉含有成份極高的硫磺,頗有醫療及恢復健康的功效。設有住宿處、餐廳、游泳池及分離式的礦泉泡浴澡間。 梅可蘭瀑布(Maeklang Fall)距離清邁市區約67公里,瀑高91公尺,雄偉的水濂自屋頂轟然直瀉而下,景色天成。 清佬洞是一處天然鐘乳洞,距市區70多公里。洞內有地下河流,涼氣襲人,洞中還建有寺廟,岩壁刻著佛像。 湄沙大象訓練學校(Maesa El-ephant Camp)是清邁最大的大象訓練園地,位於清邁市的東北部,園內飼養有100多頭大象,每天都吸引數以千計的遊客前往參觀。大象是泰國的吉祥動物,同時也是帶動泰國觀光的重要動物,牠在泰國的歷史及文化上佔有突出的地位,不但是戰場上的坐騎、工程上的好幫手,白象更是王的象徵。泰國的寺廟門前都會設計兩頭大象作為吉祥的象徵。由於泰國政府禁止濫砍濫伐後,象已不再從事林間的粗活,改而從事為遊客表演的工作,泰國政府在1968年就建立了第一所「大象學校」,負責大象的訓練和表演。這裡的大象都是在幼年時期便開始受訓,經過7年教育和5年實習後,約在16歲左右畢業,一直工作到60歲止。校內每頭大象都有自己的名字,也都有一位專門照顧牠的主人,大象非常聰明,經過訓練後一般品性馴良,能領會主人的手勢和語言,不怕生人,樂於與人接觸,逗取食物。成年大象一天能吃180公斤食物,喝80公升水,食量非常驚人。 大象表演通常只在上午舉行一場,其他時間想看表演必須經過團體預約。表演節目包括逗趣地吹樂器、倒立、踢球、舉前腿、跳舞、坐下等。還有一種特技是兩頭象用象鼻互相勾纏,讓遊客坐在上面晃蕩。有看頭的是大象替人「馬殺雞」,牠有模有樣地用厚實的大腳板替人「捶背」,令人發噱。「三象推巨木」表演難度較高,入學10年的象才具備這種本領。大象從四面崎嶇不平的山上把用鐵鏈縛住的巨木拉拽到積木場,兩頭負責堆疊木材的大象,甩著蒲扇般的大耳朵,耐心地用長鼻子捲或借助象牙推撬,把橫七𦢈八的木材堆放得整整齊齊。大象還可以做倒立表演,當碩大的大象一字排開,一起站在樹幹上靠著兩隻前蹄的力量,倒立支撐著龐大的身軀時,令人目瞪口呆。但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卻是大象洗澡,每當大象以長鼻子捲水沖澡的時候,總會贏得遊客的一陣掌聲。這些大象每天除了固定表演一場節目外,還負責載運遊客在森林中賞景,同時還得站崗讓遊客免費餵食。大象背上安置有平穩的雙人座位,讓遊客乘坐上面,牠用沉重緩慢搖擺的腳步走向高低起伏的山林,甚至涉溪跨水,使本來騎象者的新鮮感,顯得更加刺激。遊客如果在大象背座椅上感覺不過癮,還可以和馴象師商量,換個位子,改騎在象脖子上享受駕御大象的成就感。遊客也可以親自用芭蕉、甘蔗餵食大象,然後獲得大象善意回應,拍照留念。清邁的大象叢林探險,可分成兩種:一種不進入少數民族村,行程約半小時;另一種是進入少數民族村的行程,全長約6公里,需要一小時。進入山區叢林之前,遊客最好穿著長袖衣褲並做好防蚊準備。選擇早上的時間,氣候較為舒爽;如果是下午騎大象,偶爾會出現大象因為熱而發起彆扭的象脾氣,甚至會泡在河裡不願動彈。早上工作4個小時後,大象們就可以自由活動,到山林間盡情玩樂,或是在溪水中浸泡貪涼。因為象脖子上掛有一串白柚木雕飾的象鈴,所以主人很容易掌握象蹤。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