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2014年9月12日 (五) 13:01的修訂版本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舊名列寧格勒(Leningrad),是俄羅斯的中央直 轄市,也是全國第二大城和最大的港口。俄羅斯有句名言:「不到聖彼得堡就等 於沒到過俄國;不參觀艾爾米塔什、彼得宮和皇宮,就等於沒到過聖彼得堡。」 因為它不僅是俄羅斯近代文明的搖籃,也是世界上最美麗城市之一。 早在12世紀時,涅瓦河兩岸的土地就隸屬於諾夫哥羅德公國,後來成為莫斯科大 公國的領地。在300多年前,沙俄一支探險船隊途經此地時,在涅瓦河口外擱淺 ,退潮後,船上水手發現岸邊沙灘中露出一塊塊閃爍耀眼、絢麗多彩的琥珀,水 手們就地挖掘尋寶,弄到了許多。盛產琥珀的消息傳開後,俄國內地居民陸續前 來,沿涅瓦河三角州砍伐原始森林,蓋住房,操起採掘琥珀的行業,但直到17世 紀末這裡還只是幾個密林環繞的小村莊,周圍是一片沼澤地。當時,俄國人幾乎 控制了整個俄羅斯平原,但對外通道卻處處受阿,芬蘭灣沿岸大部分地區被瑞典 人控制,黑海沿岸由土耳其人統治,俄國唯一的出海口在白海南岸德文斯克灣南 岸的阿爾漢格爾斯克港,因冰封期太長,沒有多大使用價值,致使俄國對外貿易 都操縱在外國人手中,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因此尋找不凍港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這項歷史重擔便落到身材魁梧的彼得大帝肩上。那時,一度被漢薩同盟控制的 諾夫哥羅德城重歸俄國管轄,並成為波羅的海貿易的中心。但是,彼得大帝在北 方戰爭中戰勝了瑞典,獲得波羅的海沿岸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北部等地,並看到 涅瓦河三角洲取代諾夫哥羅德的前景。 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兔子島上首先建立了彼得羅巴夫洛夫斯 克要塞,這一天成為聖彼得堡的建城日,不久又在涅瓦河左岸興建大型船塢。彼 得大帝想在俄國迅速實現西歐化,把西方建築視為文明的重要標誌,所以聘請了 法國和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和美術家,徵召了國內的能工巧匠和40萬名農奴,晝夜 施工,在許多荒蕪的小島上,聳立起層層高樓,在縱橫交錯的河道上,架起了一 座座橋樑,僅僅幾年時間,就建成一座聞名於世的宏偉都市。由於這些新建造的 教堂、宮殿和大樓,具有強烈的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氣息,所以剛建成不久就被 外國人稱為「北方的羅馬」。1713年,彼大帝正式遷都此地,下令以每年4萬人 的速度,從莫斯科及內陸大城市遷來大批貴族和商人,許多豪門巨邸也紛紛建起 ,頓時繁榮熱鬧了起來,各種公共設施也日臻完善。市內還興辦了海軍學院、工 兵學校和砲兵學院,沿海地區的兵工廠、造船廠、彈藥庫和軍港也隨之建立起來 ,經濟、文化和交通事業得到全面發展。在此後的200多年裡,它一直是俄羅斯 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並且至今仍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 在新都建設過程中,彼得大帝親自主持設計和規劃。至今,豪華氣魄的宮殿、雄 偉的要塞、縱橫交叉的街道和結構巧妙的吊橋,處處都可以引出彼得大帝的故事 。 著名的涅瓦河大橋是座折疊式吊橋,是按彼得大帝的旨意設計的,落成已200多 年,每天在午夜12時吊起分開,讓大輪船通過;白天吊橋連接,形成圓弧形橋面 。青年時代曾操舵揚帆西歐的彼得大帝還是這個港口的第一位領航員。據史料記 載,1715年新都港口初具規模,有天一艘英國大商船要求進港,引起了彼得大帝 的航海慾望,他想向外國人顯示一下自己的領航才能,於是帶幾名隨從和衛兵乘 小舢舨到外錨地,登上英國商船,親自指揮進港。 18和19世紀俄羅斯科學文化方面的傑出人物,都與這個城市有聯繫。1724年,彼 得大帝下令籌建彼得堡科學院,它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前身,羅蒙諾索夫、門捷列 夫和巴甫洛夫等人都曾在這個科學院做過多年的科學研究,獲得了世界公認的研 究成果;普希金、果戈理和萊蒙托夫在這裡留下廣為流傳的瑰麗篇章,西歐和俄 羅斯的音樂藝術在這裡得到完美的結合,誕生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爾斯 基和李姆斯基科夫等音樂大師;芭蕾舞藝術在這裡生根開花,使俄羅斯芭蕾藝術 風靡全球。 這個城市也是俄國民主革命思想的搖籃,一批又一批進步等人王國知識分子和改 革派軍官,為了反對沙皇專制統治和落後的農奴制度而前仆後繼。1825年,這裡 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遭到沙皇的血腥鎮壓。19世紀50至60年代 ,又有一批民主主義者在車爾尼雪夫斯基領導下,與沙皇的專制主義展開激烈﹎ 爭。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俄國的日益發展,聖彼得堡又成為工人運動 的搖籃。1878年,這裡成立了第一個工人組織「俄國北方工人協會」。1895年, 列寧親自創建了「工人階級解放﹎爭協會」,此地又成為俄國共產革命的基地。

1900年,這裡發展成擁有150萬人口的工業化大都市。1905年,此地爆發了由國 內資產階級民主派人士領導的「二月革命」,試圖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建立資產 階級民主共和國,結果遭到血腥鎮壓,許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1914年,俄國 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在戰場兵戎相見。由於聖彼得堡是個帶有德國色 彩的名字,所以沙皇決定將聖彼得堡改名為彼得格勒。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 命勢力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在冬宮成立了臨時政府。同年11月6日,列寧趁 臨時政府立足未穩之際,也在此地召開了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成立 蘇維埃政權。翌日深夜,蘇維埃工人赤衛隊和倒戈的政府軍一舉攻克冬宮,推翻 臨時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20世紀最有名的歷史事件 「十月革命」。在1918年3月蘇維埃政府將首都遷回莫斯科之前,這裡一直是新 生的蘇維埃國家的心臟。翌年,蘇聯紅軍力守這座名城,擊退外國干涉軍和尤登 尼白軍的兩次大規模進攻。 1924年列寧去世後,蘇聯政府將城市改名為列寧格勒。在此後的10多年時間裡, 市政建設蓬勃發展,傳統的船舶和動力機械製造業也得到恢復和進展,化學、紡 織和食品加工業飛速發展。 這個城市在軍事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北方要塞,又是通海門戶,也是蘇 聯海軍主力艦隊波羅的海艦隊的基地,這支艦隊守衛著蘇聯北方大門。 1941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於同年9月8日調集了 德軍38個主力師和1600架飛機,完成了對列寧格勒的封鎖,試圖一舉佔領這個城 市。全城軍民克服了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在長達872天的保衛戰中浴血奮戰, 英勇不屈,表現出驚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譜寫出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在最艱苦的時候,全城300萬軍民的糧食供應幾乎中斷,武器彈藥供不應求,僅 1941至1942年間的漫長寒冷冬天裡,就有90萬人被凍死和餓死。希特勒幻想用飢 餓、寒冷和死亡,逼迫守城軍民投降,但是守城軍民寧死不屈,為保衛自己的故 鄉而戰﹎,他們憑藉封凍的拉多加湖上那條傳奇般的「生命之路」,度過了漫長 的冬天,德軍曾多次集結重兵企圖切斷這條路,但蘇聯紅軍在著名將領朱可夫大 將的指揮下,拼死保衛這條補給線。1943年1月12日清晨,氣溫降至-23℃,當 陽光剛剛穿過雲層,蘇軍陣地上的2000多門大炮一齊轟鳴,打破了嚴冬的沉寂, 俄軍衝向敵陣,經過5個晝夜的激戰,終於衝開了德軍的嚴密封鎖線。翌年1月27 日,守軍發動全線反攻,取得保衛戰的徹底勝利。這場戰爭消耗了德軍的精銳部 隊,把德軍雄厚的北方集團軍群緊緊牽滯在西北部戰場上,從而為蘇軍獲得莫斯 科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高加索會戰和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助了一臂之力 ,但守城軍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死於戰火、飢餓、嚴寒和瘟疫的人達89萬, 以致戰後城中竟然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家庭。1945年1月,蘇聯政府授予列寧格勒 「英雄城市」的稱號。 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城市又恢復了原名。現在聖彼得堡是全國僅次於莫斯科 的第二大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中心,也是西北經濟區中心和對外貿易的重要港 口。全市共有4000多個工廠和企業,工業品暢銷全國,重型機械和精密儀器製造 業在國內首屈一指,這裡生產的儀表、機械、拖拉機、無線電器材和化工產品馳 名國內,遠銷歐洲、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等30多國。 這裡的光學儀器聯合企業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全國最大的聖彼得拖拉機製造廠生 產300匹馬力的拖拉機揚名國內外,這家工廠還可以生產坦克。金屬機械廠生產 的渦輪機和汽輪機運銷世界各地。電力設備廠可以生產120萬瓩的大型發電機組 。依紹爾工廠能生產核子反應爐,曾為國內外核電廠生產過核子反應爐,但品質 不可靠。斯維爾德洛夫機床廠能製造60多種機床,大部分是電腦數控機床。 當地造船業非常發達,規模居全國首位,著名的有海軍造船廠、波羅的海造船廠 和日丹諾夫造船廠等,國內大部分商船、客輪和軍艦都在這裡生產。它不但能製 造普通船舶,也能製造航空母艦、飛彈巡洋艦和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艇,還能製 造核子潛艇。早在1957年,當地的造船廠就生產過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動力的大型 破冰船「列寧號」,它長達134公尺,排水量1.6萬噸,有3個核子反應爐動力裝 置,正常水域最高航速18節,能在非常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破冰,航程不受限制。

此外,這個城市還是全國最大的印刷業中心,可以生產汽車、武器、化肥、合成 纖維、棉麻織品、服裝、靴子和鞋。全國一半以上的渦輪引擎、60%發電機、1/3 膠鞋、1/5彩電和家用吸塵器,以及2/5照相機,都由這裡生產。工業所電力來自 附近的泥炭發電廠,以及沃爾霍夫河、斯維爾河和武奧克河上的水電廠。 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經緯度為東經30度15分、北緯59度55分,整 個城市大部分坐落在涅瓦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和河畔,由100個小島組成,總面積 400平方公里,約有500萬人口,是北極區的最大城市,市內有86條水道縱橫,主 要的有涅瓦河、大涅瓦河、小涅瓦河、大涅夫卡河、中涅夫卡河和小涅夫卡河等 ,並且橋樑遍布,有「北方的威尼斯」美稱,也是俄羅斯受西方文化影響最深的 國際大都市,普希金有詩讚道:「它是一扇面向歐洲的窗戶」。 全市有300多座各種各樣的橋樑,有的是精巧的小拱橋,有的是有各種雕刻裝飾 的古石橋,也有大型金屬結構的現代橋樑,使城市增添了許多獨特美感。每座橋 幾乎都有它的典故,如歌手橋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在彼得大帝時代,創建了最古 老的俄國合唱團和音樂學校的第一批歌手常從這橋上路過;橫臥在冬宮小運河平 靜水面上的艾爾米塔什橋,還經常成為戲劇舞台上布景中的橋樑造型圖案。此外 ,埃及橋、阿尼契夫橋和劇院橋等也都別出心裁,令人心曠神怡。橫跨在涅瓦河 上的20多座大橋每晚12時至次晨4時會中間打開,兩邊高高升起,讓貨輪通過。 到了每年夏季的白夜期間,橋樑吊起上晚霞襯托,景色更加美麗。 大聖彼得堡都會區由市區、郊區和衛星城組成,在芬蘭灣東端形成一個大馬蹄形 城鎮群,北岸是居民區、療養區和旅遊區;南岸是文化和商業中心,也是市區所 在地;東面溯涅瓦河而上直至伊萬諾夫斯科耶為止,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總人 口560多萬。當地屬受海洋影響的溫和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寒冷,最冷的1月平 方氣溫是-5℃,積雪期可持續達132天;冰期很長,從11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 下旬。夏季短暫涼爽,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也只有22℃。年雨量585公釐。由於臨 近海洋,又有北大西洋暖流的調節,冬季氣溫和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還是暖 和了許多。 由於地處高緯度地區,夏天雖然不長,卻有一年一度的白夜景觀。每到5月下旬 至7月下旬,入夏的白天顯得特別長,往往不知道夜晚什麼時候到來。從天色看 ,似乎是晚上6時左右,但實際上已過了子夜12時。特別是到了6月夏至時,市區 的鐘樓已報出午夜的鐘聲,但夕陽仍不沉入地平線,餘輝依然在涅瓦河上空跳躍 ,河畔人影幢幢,市區的千宮萬殿,浸浴在金黃色的霞光中,分不清是晚霞還是 晨曦。不待落日的餘輝消逝,黎明的曙光緊隨而來,北方的地平線上顯現出紅、 暗綠和暗黃的北極光,它們渾然一體,絢麗奪目。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天,上午10 時還未天亮,而到了下午3時就會天黑。 這個美麗的都市還是$全國第二大交通樞紐$,市郊有座國際民航棒球場闢有200 條國內航線和20多條國際航線,從莫斯科搭機前來只需1個小時航程。機場規模 不大,公共設施有欠現代化,公共廁所老舊,無衛生紙和烘手機。 聖彼得堡還是俄羅斯最大的海巷,也是全國最大的商港和軍港。這裡的港口河床 開闊,水量豐富,流速緩慢,排水量10萬噸級的大貨輪可以自由進出,全港可以 停泊150多艘萬噸級遠洋貨輪,全年貨物吞吐量在4000萬噸以上,約佔全國65%以 上的外貿海運量,是全世界20個年吞吐量超過4000萬噸以上的大港之一。這個港 口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冰封,但使用破冰船開道後可以全年通航。目前,這個 港口已經開闢了70多條國際航線,可以通往90多個國家和地區港口,並和芬蘭的 赫爾辛基港有定期客輪往返。每到夏天鬱金香花盛開時,西方的客輪接踵而來, 沿河大街上廣告五光十色,涅瓦河上舢板、遊艇、白帆船成群結隊。為了招引觀 光客,洪務局還向造船廠定製了一大批水翼船,現在港內現代化水翼船的數量比 世界上任何溏都要多;觸目可見圣瓦河上的白色水翼船劈水而駛,船尾拖著幾10 公尺長的白浪,像海鷗般向前飛奔,最高時速可達110公里。 這裡也是全國重要的內河航運中心之一,通過運河和湖泊及天然河流,可以到達 白海、波羅的海、黑海、亞速海和裏海,特別是波羅的海至白海的內河航道更具 經濟價值和戰略意義。這條內河航線南起聖彼得堡港,往北經涅瓦河、拉多加湖 、斯維里河和奧涅加湖,再經一條長約270公里的運河,便可抵達白海之濱的別 莫爾斯克港。這條內河航線使聖彼得堡至白海和巴倫支海沿岸等北方港口的船隻 ,不必再繞道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航程縮短近4000公里。它可以通過排水量8.6 萬噸級的船隻,這使得以摩爾曼斯克港為基地的俄國北方艦隊的絕大部分艦艇, 可以通過這條水道駛往聖彼得堡港維修,一旦戰爭爆發,北方艦隊和波羅的海艦 隊都可以利用這條水道相互增援。 在陸路交通方面,鐵、公路交通都很方便,有12條鐵線在這裡交匯,全市共有5 個火車客運站,由其中的莫斯科火車站出發的列車,可開往東南640公里處的終 點站莫斯科,全程約需8個小時。波羅的海火車站又稱西站,這裡的列車通往愛 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維堡火車站的列車專門駛向北方,終點站是摩 爾曼斯克。華沙國際火車站有國際快車通往白俄羅斯、波蘭和德國。芬蘭國際火 車站又稱北站,是全市歷史最悠久的火車站,建於1873年,當時沙俄政府修通了 聖彼得堡至赫爾辛基的鐵路,全長443公里,剛通車時,火車時速速只有25公里 ,全程需18個小時。1971年10月革命後,這條鐵路很少使用,特別是1941年蘇芬 戰爭後,這條鐵路整整停用了50年,直到1991年才恢復通車,如果從芬蘭首都赫 爾辛基乘坐時速72公里的西貝柳斯號特別快車前往聖彼得堡,只需6個小時。有 趣的是,這個國家在國內鐵路上行駛的旅客列車到站時從不鳴笛,稍不留神就可 能坐過了站。 公路交通便利,闢有11條主幹線,通往境內西部各主要城鎮,還可以和芬蘭、愛 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的公路網相連。 市內交通非常便利,有地鐵、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和計程車等交通工 具。地鐵建於20世紀30年代,除了運輸乘客外,還可以儲備戰爭物資和代替防空 洞,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共有4 條地鐵主幹線,總長約125公里,共設有49個地鐵站,所有的地鐵路線都建在離 地面50公尺以下深處,有一條地鐵是從涅瓦河的底部穿過,有的地鐵站是建在地 下近100公尺深處,所有的地鐵站都建有兩級上下扶手電梯。雖然這裡的地鐵規 模比不上莫斯科,但地鐵站的豪華程度卻不相上下,每一個地鐵站都用大理石裝 飾,再配上別致的燈具和精美的雕刻,宛如地下宮殿,而且風格各異。這裡的地 鐵交通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票價低廉,可以任意換乘,對觀光客來說,是一項最 少錢的觀光活動,只要花少許盧布,就可以參觀到所有的地鐵站。 地鐵交通系統每天接送旅客達230萬人次,約佔全市客運量的60%,由於它具有便 捷和票價低廉特點,儘管市民中每10戶家庭就有3戶擁有小轎車,但多數人寧願 把車停在車庫裡,而乘地鐵上下班,所以街上沒有擁擠和堵車現象。市內共有 200多線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總長度150公里,無論坐多少站,都 只要一張票,絕大多數公共交通工具無人售票,由乘客自動買票打卡。特別是市 區的有軌電車,為這座城市憑添了19世紀的風采。由於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很多, 所以計程車不多,只有大飯店前才有,或打電話召車,而且不少司機一看到外國 人就亂開價,有些私人轎車也會撈些外快,只要順路也拉乘客。 聖彼得堡是座風光秀麗的城市,全市分為四個區:海軍區位於涅瓦河左岸,是全 市的心臟,這裡有著名的冬宮;瓦西里耶夫斯基島區和中央區,都位於大、小涅 瓦河間,是繁華的商業區和旅遊區;維堡區位於大涅瓦河以東,是住宅區和工業 區。市區分布在涅瓦河三角洲的40個大小島嶼上,最大的是瓦西里耶夫( Vassiliev)島,著名的還有亞普捷爾卡爾島、克列斯托夫島和12月黨人島等。 除大涅瓦河穿過全城外,還有小涅瓦河和運河等86條河流,僅涅瓦河的分支就有 50條之多,所以城內大小河流縱橫交錯、島嶼錯落、風光旖旎,水域面積達60平 方公里,佔市區面積的1/10。全市地勢過於低漥,海拔只有1.8公尺,每當西風 強勁時,涅瓦河水必向市區倒灌,往往釀成水患,從建城以來,超過1.6公尺水 位線的水災多達470次,造成嚴重水患的達250多次。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 1824年,水位高達4.27公尺,不僅整個市區都泡在水裡,而且危害甚重。為了防 止河水再度泛濫,每個島嶼上都修建了堤壩;但1978年再次發生大水災,洪水高 出警戒線達1.94公尺,淹沒了市區低漥地帶。1980年開始建造防止洪水泛濫的水 利工程,用來鞏固加高堤壩的花崗石由距此150公里外的維堡運來,所需的水泥 由里希諾斯岫的高斯卡伊亞水泥廠製造,全部工程用去了5000萬立方公尺的花崗 石,2000萬立方公尺的水泥和3.3億立方公尺的泥沙,形成了道道防線。 市中心區位於涅瓦河兩岸,這裡全部都是17至18世紀義大利式和法國式的古典建 築物,意味著當年彼得大帝崇尚西歐而遺留下的經營典範,許多街道也保留著歷 史的痕跡。據說,當年彼得大帝曾親自在市中心區設計了6條運河,河兩岸起了 不同的街名,但後來運河沒挖成,留下了穿插在老區大街上的6條橫街,還保留 了街道兩側也就是原運河兩側的不同街名。1966年,市政當局制訂了城區建設總 體規劃,在市中心區不允許建造和古老建築不協調的高樓大廈,新遠的高樓建築 物和住宅區都分布在市區外緣,新市區分布在芬蘭灣沿岸,從芬蘭灣南岸的斯特 列林納(Strelinla)延伸至北岸的奧伊金,呈25公里長的弧線,沿岸的住宅、公 共文化設施、公園和街心花園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由於聖彼得堡是一座有計劃建設的大都市,因此具有泱泱大都市的氣勢,整個市 區規劃得整齊有致,街道整潔寬闊,在春夏季節裡,觸目一片翠綠,市政當局對 自然景觀的維護和公園的規劃設計也相當重視,河邊闢有公園,市區一片林蔭, 馬路兩旁種有松柏、垂楊和桉樹等樹木。在建築物方面,除了有許多新式的高樓 大廈和市民公寓外,過去帝俄時代的豪華宮殿式建築,多已整修如新,移作公共 設施或政府辦公之用。因此市內宮殿巍峨,教堂和博物館等建築物都很華麗,街 上可以看到一批批的外國觀光客由導遊帶著到各處參觀遊覽。 城市的中心位於皇宮廣場上,這裡曾是沙俄時代的政治中心,1825年十二黨人曾 調集軍隊試圖衝入冬宮,結果在廣場上遭到血腥鎮壓。1917年十月革命中,列寧 也曾指揮工人赤衛隊和士兵,從這裡攻佔冬宮。 涅夫斯基大街是全市最繁華的商業街,也是聖彼得堡精華所在,它從市中心涅瓦 河畔的冬宮起,跨過了多條運河,經莫斯科火車站筆直地指向東南,到東涅瓦河 的涅夫斯基修道院為止,全長5.5公里,沿街有許多著名的建築物,如海軍司令 部大廈、普希金歌劇院、謝德林國立圖書館、喀山大教堂、涅夫斯基修道院和莫 斯科大飯店等富麗堂皇的建築物,把這條大街妝扮得格外壯觀美麗,俄羅斯許多 著名科學家、作家和詩人,也曾在這條街度過漫長的歲月。 全市有142家$旅館$,除了星級大飯店和賓館外,近郊還有不少主題性旅館,像 是兼具醫療性的旅館等。阿斯托利亞是現代化四星大飯店,服務品質一流,聲名 卓著,擁有433間客房。三星級的莫斯科大飯店,具有一流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水 準,內部設有79間高級客房,附設有餐廳、會議廳、夜總會、免稅店、購物街、 美容院、旅遊服務台、健身房、游泳池和大停車場。波羅的海賓館大而無當,擁 有1000間客房,餐廳大,菜色差,可以看到單調的波羅的海景色。歐洲五星級大 飯店坐落在冬宮附近的涅夫斯基大街上,有301間客房,設備較佳,服務也不錯 。彼托是一家較新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內部設計整潔舒適,膳宿都很講究, 專門為招待外國觀光客而設立。聖彼得堡三星級飯店,坐落在涅瓦河右岸的維堡 濱河路5之二號,有近百間客房,房租50至60美元,設備齊全。迪臣~拉多加三 星級飯店樓高四層,有90間客房,房租105至190美元,服務周到。此外,芬蘭、 瑞士、法國、德國和丹麥等國,也在這裡興建了十多家獨資或合資的大飯店。 街上也有一些很不錯的$餐廳$,各大觀光飯店也都附設有西餐廳,有的餐廳設在 景色迷人的涅瓦河畔。好萊塢餐廳供應有美國式西餐,且和賭場連在一起,牆壁 上掛滿美國好萊塢明星的照片,菜色並不怎麼樣,價格到很高。市內的上海中餐 廳,位於普希金大劇院對面,由中資和俄資聯合經營,門面堂皇,裝璜高檔,菜 色地道,一頓豐盛的中國餐每人要30美元,樓下一間較大的廳中有豔舞表演。尼 古拉斯宮餐廳由舊大公宮殿改成,建築物內部裝潢非常氣派,專門接待外國高級 旅行團體享受豪華的露庭燭光晚餐,菜式雖不夠好,但有伏特加酒和魚子醬,加 上水晶燈、輕音樂和俊男美女的侍者,營造出非常高貴而優雅的氣氛,並有歌舞 助興,女演員的芭蕾舞和男演員的高超舞技令人贊賞。薩特闊是披薩餅、啤酒的 快餐廳,位於杜馬大街1至7號。文學咖啡館是一家有各種佳餚和美酒的大餐廳, 還有手提琴和鋼琴伴奏,因過去普希金常來而聞名。聖彼得堡餐廳在葉卡捷琳娜 運河大街5號,可邊進晚餐邊看表演。涅夫斯基餐廳位於涅夫斯基街中央地段, 是當地著名的大俄羅斯餐廳,可品嚐到俄羅斯最佳風味。 涅瓦河上的活動餐廳主要是做外國觀光客的生意。一艘艘白色的大遊艇載著遊客 觀賞涅瓦河兩岸風光,在河上兩座大橋之間巡航一周,每人只花18美元,就可以 享受2小時伏特酒加魚子醬的歌舞之夜,船艙內有舞池,各國觀光客可以隨著樂 隊的伴奏,儘情跳舞。如果在白天作涅瓦河之遊,沿途可以欣賞到冬宮、教堂、 博物館,以及許多2至4層樓的土黃色建築物,少有現代化高樓大廈;在河口的軍 港附近,可以看到一些軍艦和一艘中古帆船式的白色訓練艦,非常醒目。 這個城市的$夜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夜總會、舞廳的不斷開張,高級夜總會中還 有脫衣舞表演。鬧區也開設了許多賭場,不僅外國人可以進去,有錢的俄國人也 一樣可以進去狂賭一番。但是這些娛樂場所對普通市民來說,絕大多數是消費不 起的。一般市民的夜生活以觀看電視、電影、芭蕾舞、歌劇和話劇為主,這些嚴 肅藝術的表演水準不僅享譽全球,而且票價低廉。除了傳統的芭蕾舞和歌劇表現 外,也有俄羅斯完全由男人演出的芭蕾舞表演,據說是同性戀者的傑作。此外, 聖彼得堡也有最具規模的民俗舞蹈表演。目前,全市約有20多家劇院和音樂廳。 其中的瑪利亞女王歌劇院建於1793年,是專門演出俄羅斯傳統民族歌舞的場所, 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等國的歌舞團,也經常來此演 出。 $普希金話劇歌劇院$位於繁華的涅瓦大街上,建於1765年,是全國最古老的劇院 ,也是一幢淡黃色的方形建築物,外形雄偉壯觀,內部裝飾金碧輝煌,與著名的 莫斯科大劇院不相上下。 $聖彼得堡芭蕾舞劇院$建於1783年,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個劇場是 聖彼得堡芭蕾舞團的大本營,芭蕾舞團的前身是皇家芭蕾舞團,名氣和莫斯科大 劇院芭蕾舞團不相上下,它擁有100多名芭蕾舞演員,還有一個由121名音樂家組 成的大型交響樂隊,它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一起奠定了俄羅斯學派芭蕾藝術 在世界上的崇高地位,它還附設有一個專門培養芭蕾舞明星的維格諾瓦學院(The

Vaganova Academy);這個劇院創辦於18世紀,是俄國古典芭蕾的搖籃,200多

年來培養出一代又一代蜚聲世界的芭蕾舞大師,如帕芙,諾娃(Parlova)、尼金 斯基(Nijingsky)、努瑞耶夫(Nureyen)和烏蘭諾娃等,現在有550名在校生。 $國立音樂廳$位於藝術廣場上,是世界著名的聖彼得堡國立愛樂管弦樂團的演出 大本營,這個樂團是全俄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前身是1772年在此地創辦的音 樂協會;1782年改組為皇家交響樂團。1917年十月革命後,成為全國第一個國家 管弦樂團。1938年起,由世界著名指揮家牧拉文斯基(Mrarinsky)擔任首席指揮 達40多年之久,在他的努力下,使它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少數第一流交響樂團 之一。從1952年起,他經常率領這個樂團到歐美各國巡迴演出,這個樂團對柴可 夫斯基、尚斯塔科維奇等本國作曲家作品的演奏詮釋,令人信服。樂團擁有200 多名演奏家,分為兩套人馬,演奏技巧高超,出國旅行演出時,必須有一套人員 留守在國內。 市內有121家電影院,還有一家創辦於1918年的電影製片廠,擁有優良的製片設 備,以前這家製片廠是由政府出錢支持拍戲,現在完全自負盈虧,為了等集拍片 資金,這家製片廠將70多年來拍攝的1500部優秀影片推銷到國內外,有些片子不 僅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而且也是電影史上的精典之作,每部電影的版權平 均價格只有5萬美元,許多外國片商願意購買;另一種等集資金的辦法是和國外 製片商合作拍戲,由外國人出錢,他們提供場地和設備。 在$購物$方面,聖彼得堡也有許多購物中心、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精品店、各 種專賣店和一般商店,各種傳統性市場和攤販到處可見,各種商品供應豐富,高 級轎車、高級家電用品、電腦、各式手機、√、酒、巧克力等應有盡有,連西方 的農產品也買得到,反倒是國產品比較少,從日用品到消費品幾乎都是進口貨, 這主要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品質不佳的國產商品被市場擠掉了。商業廣告也 不斷增多,大多數都是歐、美、日等大企業廣告為主,中國和韓國的廣告也不少 ,還有一些是俄國私營銀行的廣告。 宗教的復興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街上有很多名叫基約斯克的箱型商店, 買的全是聖像、十字架和燭台等宗教用品,顧客中青年人多於老年人。 市內還有一條長約一公里的藝術街,不准機動車輛通行,這裡是藝術家們活動的 天地,街道兩旁陳列著各種藝術品,有雕刻品,也有油畫和漫畫,任人挑選。在 琳瑯滿目的工藝品中,首飾盒特別精緻,盒面上有幅煙盒大小的繪畫,畫面非常 複雜,至少有10多個人物,山川、田野、屋宇、樹林盡在其中,人物頭部還不到 一粒黃豆大小,但是神態逼真,這不是照片,也不是複製品,而是精細的畫家用 一枝極小的筆繪製而成。這種首飾盒價格昂貴,但是也不乏購買者。在這條藝術 街上,人們還可以欣賞到街頭藝術家的表演,他們有的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有的 是職業音樂家,由三、五人自行組合成一個小樂隊,小提琴、長笛、黑管和手風 琴搭配有致,演奏一些具有濃郁俄羅斯色彩的抒情樂曲,將遊客們吸引到自己的 身邊,觀眾們也滿有興趣地欣賞著,不時有人將一些硬幣投入他們的琴盒裡。 街上出現許多貨幣兌換店,可以用盧布、美元、歐元、英鎊等歐美主要貨幣互相 交換,而且比一般銀行的匯率要高一點。

  • Z-IA22-4.TXT

古典建築名氣大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具啟蒙精神的第一座歐式都市,也是個經過完整規劃的都 會,絕無新舊雜陳的景觀,許多城區連建築的高度都整齊劃一,而大小巷道更是 脈絡清晰。當年彼得大帝遍訪歐洲各大名城,找來法國水利工程師雷布朗德設計 運河網路,並採納一種曲線裝飾繁複、用色鮮豐的巴洛克式建築理念來搭蓋宮殿 和教堂。200多年過去後,它又成為世界上古典建築保存利用最好的城市之一, 市內古典建築群密集,18世紀早期建築物除了彼得羅巴夫洛夫斯克要塞外,還有 彼大帝的小屋、夏園和夏宮,以及涅瓦河畔的伏羅佐夫大臣宮和斯特羅加大臣宮 ,這些建築古樸、雄偉和莊重;18世紀後期的代表性建築物有斯莫爾尼宮、王宮 廣場上的冬宮和大理石宮等;19世紀的著名建築物有喀山大教堂和伊薩基耶夫大 教堂;近郊的古典建築更具特色,如沙皇的行宮彼得宮、巴甫羅夫斯克別墅區、 御花園所在地加特琴納和皇村等,都是令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這些古建築風格 各異,建築豪華,蒐藏品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冬宮、彼得宮和皇村。 $十二月黨人廣場$是市內重要的參觀點,原名樞密院廣場,為了紀念十二月黨人 暴動而改為現名。它坐落在海軍司令部大樓,廣場中央一個圓形大草坪上,有塊 用大理石雕成的小山崗,上面屹立著彼得大帝騰空騎在踏著青蛇的馬身上的大雕 像,非常引人注目。據說,這是根據詩人普希金歌頌彼得大帝名詩「青銅騎士」 而塑的銅像,彼得大帝身披長袍,跨騎在雙蹄上揚的駿駒上,手勒馬韁,眼望穹 蒼。這尊彼得大帝像身高200公分,面貌粗獷英俊,騎馬英姿正如當年的豪邁, 是彼得三世之皇后葉卡捷琳娜獻給彼得大帝的紀念禮物;至於普希金所作「青銅 騎士」名詩的內容為:「我們要由這裡來對抗瑞典人,為了和那傲慢的鄰人爭一 口氣,我在這裡開始奠基築城;我們被一種自然的力量所驅使,由此處開一條通 往歐洲的出口,我們踏著堅定的腳步,由海上站立起來!」 $王宮廣場$坐落在冬宮的另一側,方圓半公里,廣場中央有$亞歷山大凱旋柱$, 是為了紀念1813年俄國打敗拿破崙的光榮戰績而建,落成於1834年,基座呈正方 形,長和寬都是7公尺,高9公尺,基座四面刻有雕像。基座上面穩穩當當地立著 一根高達47.5公尺的大圓柱,柱身是用整塊花崗石琢成,重達600噸,並用蒐銅 包裹起來,柱頂站立一個與真人一般大小長有翅膀的戰神雕像(一說天使像), 面孔據說和俄皇亞歷山大一世很像,背上還插著1個大十字架,直指雲霄。這根 大圓柱完全是靠自身的重量,穩穩地豎立在基座上,而不以任何方式粘固或銜接 。據說,在它落成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前往冬宮晉見沙皇的達官貴人們,都 不敢靠近它,唯恐石柱倒下而喪命。但是170多年過去了,它幾經大自然和人世 間風暴的考驗,依然屹立無恙。 $列寧格勒保衛戰紀念碑$位於市區勝利廣場中央,1975年正式落成,高達48公尺 ,全部用紅色花崗岩建成,上面刻有「1941至1945」的金字,碑前安放著一整塊 花崗石,上邊立有士兵和民兵的銅像,廣場兩側左右對稱地矗立著4組4公尺高的 雕像,再現了當年軍民英勇抵抗納粹德軍的戰鬥場面,紀念碑後面是直徑20公尺 的露天圓廳,以厚重的花崗岩環繞,象徵著戰時長達872天的封鎖,圓廳的入口 處被截斷,運用雕塑的藝術手法處理斷面,象徵封鎖被粉碎。圓廳內有十幾處長 明火,廳中央有組題為「輓歌」的群雕,一位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傷心地望著 遠方;另一位母親試圖用身體保護女兒,還有一位戰士想拯救將要餓死的婦女。 雕塑家的寓意是表現當年被封鎖期間,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痛苦和犧牲。圍牆內側 鑲嵌著長滿銅綠由青銅薄片製成的飾帶,上有浮雕,刻有勛章的條紋,還配以戰 旗,空白處刻有鑲金的銘文,飾帶下面裝有煤氣管道,上邊有支火炬終年不熄。 在紀念碑和露天圓廳間有個地下入口,穿過間歇台階,便是走廊,廊壁用大理石 砌成,上邊用彈殼狀的燈連成一線,象徵著被包圍的日日夜夜。從走廊可以步入 佔地1200平方公尺的方形紀念堂,在左右兩邊的牆上,有兩幅巨大的鑲嵌畫;正 面牆上有一塊潔白的大理石,上面鐫刻著幾萬名在保衛戰中榮獲戰功獎章的戰士 名單。此時,在紀念碑周圍還有由34位巨型人像組成的十組群雕,說明聖彼得堡 人民的英雄事績。 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重要的科學文化城,市內設有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動物研究 所、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和東方學研究所等300多處科研機構。$東 方學研究所$位於涅瓦河畔,鄰近冬宮,十月革命前曾是親王的宮殿,1931年成 為亞洲博物館,1962年改名為亞洲民族研究所,1973年改為現名。 這個研究所內藏有1.2萬件敦煌文獻和9000多件墨城文獻,比中國和台灣收藏的 敦煌文獻還要多。這批珍貴手抄經卷是1941年由俄國探險隊科茲洛夫上校和奧登 奧從中國敦煌和新疆獲得。當時,敦煌莫高石窟中的古文獻已被掠奪一空,剩下 的只是一些殘卷,俄國人是從附近的居民家中收購到許多精品,具體情況記錄在 奧登堡的旅行手記中,但這份手記現藏於莫斯科的俄羅斯科學院檔案館中,至今 尚未公諸於世。東方學研究所手稿部是專門收藏這批中國文獻的地方,這裡原是 親王的舞廳,四周牆壁的上部和天花板上布滿了浮雕,廳內整齊的安放著一排排 高大書櫥,在1.2萬件敦煌文獻中,有大量的珍品,有些是中國早已失傳的作品 ,如唐代詩人王梵志的詩作等。墨城文獻更加珍貴,其中約80件屬西夏文遺書, 它的傳世文獻在中國現已寥寥可數,致使中國學者對西夏歷史中許多重要問題至 今倘未弄清楚。可以說,中國學者目前所能看到的西夏文獻,遠不如這裡的收藏 品豐富。這樣的一個文獻寶庫自然也引起竊賊的興趣,1994年12月,一伙蒙面大 盜夜間潛入研究所手稿部,偷走了大批珍貴手抄經卷,價值達一億多美元。 聖彼得堡在十月革命前,有800多座教堂,現還剩近百座,除了俄國東正教和德 國路德派教堂外,還有喬治亞式和希臘式東正教教堂、芬蘭式和瑞典式的路德教 教堂,以及天主教堂、猶太教堂、清真寺和佛寺等。著名的$喀山大教堂$位於涅 瓦大街東端,當年是根據教皇保羅一世的旨意修建的,與羅馬彼得教堂的教會等 級和規模相等,每逢星期日,數以千計的信徒絡繹不絕地來到這個大教堂作禮拜 。 $冬宮$(Winter Palace)是俄國最著名的觀光勝地之一,坐落在涅瓦河畔美麗的 王宮廣場上,正面朝著涅瓦河、王宮廣場和海軍部大廈。始建於1954年,當時伊 麗莎白女王決定建造新的皇室宮殿,乃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列里(Rastrell)設計 ,幾萬名工匠施工,但是工程還未完成她就已經駕崩。經過8年施工後,終於在 1762年正式落成,剛剛政變成功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新宮的第一位主人,此後 成為歷代沙皇的王宮。1837年12月發生一場連燒30個小時的大火,使這座豪華的 宮殿受到嚴重的破壞,一些房間和大廳內部的裝飾被焚燬,沙皇尼古拉一世從國 內各地征集了6000多名工匠,只用了15個月的時間,就於1839年春全部恢復原貌 。 1844年尼古拉一世下令,市內的所有建築物除了教堂的圓頂外,都必須比他住的 冬宮低2.1公尺。1917年2月,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民主黨派推翻,顯赫了800 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在冬宮劃上了歷史的終止符。這樣,冬宮又成為克倫斯基臨 時政府的所在地。但他們也好景不長,在同年的10月革命中,臨時政府的內閣成 員在2700名士兵的保護下,躲在冬宮瀕臨涅瓦河的1個大廳裡,在阿芙洛爾號巡 洋艦砲擊冬宮幾個小時後被迫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又遭到破壞,戰後重新修 復。 這座巴洛克式的宮殿,呈長方形,長230公尺、寬90公尺、高22公尺,佔地約10 公頃,建築面積4.6公頃,有1057個房間和大廳,共有1886扇門、1945個窗戶和 117座樓梯。宮中最重要的建築為大階梯廳,又叫做「約旦大使」階梯,是入門 的大廳。階梯分為兩層,第二層分為兩路上樓,整個大廳以「約旦大使」階梯為 主,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石雕和頂畫更是佳作。彼得大帝大廳建於1833年,廳 雖不大,卻是精品,紫色大理石拼花地面與暗紅的牆布匹配,更顯出帝王的氣派 ,英國製的御座也顯出帝王威嚴。徽章大廳面積最大,約有1000平方公尺,內部 展出各省的省徽。義大利頂窗大廳雖然不大,卻以開天窗和採光好而著名。黃金 大廳從天花板到地面,由牆壁到家具,全部用黃金製造。在御座大廳的沙皇御座 背後有幅俄國地圖,用4.5萬顆大小鑽石鑲拼而成,價值連城。 冬宮外表每面都有其特色,但內部規格和設計卻嚴謹統一,宮殿正面和內部的豪 華裝飾,使整個建築富麗堂皇,淺綠色的宮牆、雪白的立柱、深邃的長廊、華麗 的吊燈、精美的壁畫、千姿百態的雕像及清幽雅致的屋頂花園,都使遊客讚嘆不 已。宮內正面中央稍為外突,有3道拱形鐵門,入口處的屋頂上有一組阿特拉斯 巨神戰車雕像,只見身上長有一對翅膀的戰神阿特拉斯,屹立在戰車上,策趕著 6匹戰馬,左右兩邊各有一名衛士,牽引著戰馬。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巍峨壯 觀,氣勢雄偉。 宮殿內部裝飾也非常華麗,多以名貴的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 水晶、雕塑、壁畫和繡帷作裝飾材料,包金鍍銀,珠圍繡裹,色彩繽紛,極盡豪 奢,令參觀者眼花目眩。宮內的普多爾臥室,是當年葉卡捷琳娜女皇的寢宮,以 紅色和黃色為主色調,是優雅的洛可可裝飾風格。皇家小圖書館位於宮殿的二樓 ,這裡的裝飾效果顯得非常幽靜,是皇室成員學習的地方。宮裡有兩個房間,專 門展出中國文物、古玩、字畫、家具和各種玉器等。 自1922年後,這座美麗絕倫的冬宮被闢為$愛爾米塔什$(Hermitage)$博物館$, 又稱為隱士廬博物館,正式的名稱則叫做$國立美術歷史博物館$,至今已接待了 近10億的遊客。這家博物館是今日世界上三大博物館之一,與大英博物館、巴黎 的羅浮宮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齊名。最先是由葉卡捷琳娜二世親手於1764年所 創建,當時她從柏林購回225幅世界名畫,陳列在冬宮幾間豪華大廳裡;一些以 講法語為榮的俄國貴族時常到這裡來觀賞名畫,他們把這些大廳稱為「艾爾米塔 什」,這在法語中是「世外桃園」之意,以後也就成了整個美術館的名字。此後 ,葉卡捷琳娜二世收藏文物的慾望越來越強烈,經常派使臣到歐洲搜刮各種珍寶 ,特別是7年戰爭後,她又將普魯士國王的大量名畫據為己有。到了1774年,冬 宮的艾爾米塔什畫廊中已有2080幅名畫。以後,她又把收藏範圍擴大到古代雕塑 、寶石、古幣、獎牌和珍本書籍等領域。當年聖彼得堡街頭,經常出現滿載珍本 書籍駛往冬宮的車隊。法國大哲學家伏爾泰窮途潦倒時,這位女皇不僅收購了他 的全部私人藏書,而且重金聘他作宮廷圖書館長。 1812年,拿破崙率兵入侵俄國,館中珍藏的文物遭到洗劫,有部分落入歐洲各國 顯貴和商賈之手。但是,拿破崙慘敗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率領哥薩克騎兵佔領 了巴黎,不僅收回了大部分被掠走的文物,而且也如法炮製順手牽羊,將法國約 瑟芬皇后在巴黎郊外瑪爾梅別墅內的奇珍異寶洗劫一空,其中有件稀世珍寶岡查 戈寶石浮雕,相傳是公元前三世紀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遺物,在長達150年的時間 內,忽隱忽現。16世紀時,奧地利人在義大利發現了它,並掠到布拉格,進了魯 道夫二世皇太子的寶庫,後來又輾轉於挪威和羅馬等地一個多世紀,以後被拿破 崙得到,作為禮物送給約瑟芬皇后,但最終還是歸俄國人所有。19世紀上半葉, 沙皇還在歐洲藝術品市場上大肆收購,藏品數量日增。當西班牙遭遇拿破崙入侵 後,宮廷和教堂的許多文物珍寶流入了歐洲市場,沙皇又成為最大的收購者。但 是,沙皇的專橫有時也會使館中的藏品遭到厄運。 譬如尼古拉一世在位時,他本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庸才,對文物鑑賞一竅不通,卻 常愛到展覽廳巡幸觀賞,他提出的藝術見解往往使大臣們哭笑不得。有天傍晚, 他被大廳中陳列的一尊雕像的眼神震懾了,這是法國雕塑家創作的伏爾泰像,伏 爾泰的眼神似乎對他發出了譏笑,尼古拉一世頓時大怒,下令道:「砸掉這隻猴 !」幸虧侍臣是位酷愛藝術的伯爵,他把雕像偷偷收入地下室,才得以保存下來 。1852年,博物館的部分收藏品對外開放,但沙皇規定,參觀者一律須穿著燕尾 服方能入內。 現在公館闢有420個展覽館,分350個展項,共有270萬件收藏品。據說,如果將 每件藏品拿起來看一下,需要27年的時間。全部共設立了8個部,史前文化部負 責收集和陳列世界各地原始社會的各種出土文物;古希臘羅馬文化部,收藏古代 希臘和羅馬時期的雕刻和各種出土文物;俄國文化史收藏部陳列有俄羅斯歷代精 美的手工藝品。東方民族文化收藏部藏有亞洲各國的許多工藝品和美術品,僅西 亞各地出產的古代提花地毯和壁毯就有22萬件,還產有5000多幅中國歷代年畫, 包括現存世界上兩幅最古老的中國年畫,一幅是「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俗 稱「四美圖」;另一幅是「義勇武安王位」,這兩幅年畫由南宋北方金朝印刷中 心平陽印製。西歐藝術收藏部的藏品最豐富,擁有105萬件以上的西歐各國歷代 畫家繪製的世界名畫,包括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大師達‧芬奇的三幅畫, 米開朗基羅的「彎身男孩」大理石雕原件,羅丹的「思想者」。17世紀荷蘭名畫 家魯本斯的「從十字架取下耶穌」、「地和水的結合」和「羅馬婦女的孝行」等 多幅巨畫。18世紀卡諾瓦的「愛神接吻」大理石雕,達文西的「持花的聖母」、 拉斐爾的「聖母與聖嬰」、提香的「妲那耶」、倫勃朗的「普羅迪意爾之子的歸 來」、雷諾瓦的「女演員畫像」、凡谷的「木屋」和「丁香花林」、高更的「拿 水果的女人」和「向日葵」、畢卡索的「持扇的女人」、馬蒂斯的「紅色房間」 和「畫家的家庭」、俄國畫家的「冬之大地」等。尤其是倫勃朗作品數量之多, 內容之精,堪稱世界第一。另外還有大量名家的素描、版畫和實用美術品等不計 其數,甚至還有埃及的木乃伊。古錢和古代獎牌收藏叩中,陳列著世界各地的古 貨幣,其中還有中國古代的刀幣和貝幣。 館內有尊精美絕倫的維納斯女神雕像的原物,為了它的歸屬,當年曾在外交上引 起一場軒然大波。當時,彼得大帝的一名使臣在羅馬從當地農民手中買得這尊雕 像,並請一位雕刻家加以修復,這個雕刻家驚奇地發現這尊雕像是公元前3世紀 的藝術珍品。消息傳開後,糾紛接踵而至。權勢顯赫的羅馬紅衣主教和總督決定 不許將這件國寶運出國境,並將那位雕刻家關入監獄。彼得大帝焦急萬分,最後 表示願用一具天主教聖女伯麗基塔的木乃伊交換,才使僵局緩和,義大利答應將 雕像交給沙皇。雕像運抵聖彼得堡後,先陳列在冬宮夏園的遊廊裡由衛兵守護, 後移至展廳內保存。 $斯莫爾尼$(Smolnyi)$宮$是座外觀典雅的3層樓建築,建於1808年,原是沙俄的 三層建築物,建成於1808年,原是沙俄貴族的女子學校。「斯莫爾尼」一詞在俄 語中是「瀝青」的意思,因為當年彼得大帝在位時,這一帶生產瀝青。這個宮殿 正面長220公尺,主體建築的兩翼伸出40公尺,組成宮中的主要庭院。1917年成 為十月革命小心指揮部,名聲大噪。十月革命勝利的次日,列寧在宮內的白柱大 廳舉行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這個 原是貴族女子學校的跳舞大廳也因此成為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而戴入史冊。 現在大廳已作現代化改建,在雪白的圓柱間是一排排帶有自動翻譯機的紅絲絨軟 椅,有180多年歷史的水晶大吊燈依然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列寧最初是在宮中3 樓左側的67號房辦公,門上綴有「班主任女士」的凸金牌子,列寧不准把這塊牌 子取下,而把寫有「寧靜辦公室」字樣的牌子釘在門旁邊的牆上。 $俄羅斯博物館$位於市中心,創辦於1895年,館中藏有豐富的收藏品。館舍建於 1832年,原名米哈伊洛夫宮,是由著名建築師羅西設計的,市內還有許多華麗的 建築物也是由他設計,如海軍司令部大廈、亞歷山大劇院、元老院大廈等。 $費爾斯曼礦物博物館$由彼得大帝創建於1716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礦物博物館 之一。當年只是一個陳列室,裡面存放著從中亞、遠東地區和中國新疆地區採集 到的五光十色的礦物岩石標本,供皇室成員和貴族欣賞。此後,俄國的科學考察 隊又在本土進行了大規模的採集活動。1745至1818年,收集到的礦物標本已達 2500種,此後它開始逐漸脫離純粹的觀賞功能,成為一座從事研究活動的博物館 ,19世紀俄國著名科學家羅蒙諾索夫、謝維爾金等人都曾在這裡工作。1835年後 開始和國外博物館作礦石標本的交換活動。1917年以後,蘇聯政府非常重視對礦 產資源的勘查,使這個博物館的各類礦石標本迅速增多,目前已達3萬多種,有 許多科學家在這裡工作,每年還出版多種專業性雜誌,經常和國外同行舉辦學術 交流活動。 $色情博物館$也位於市區,成立於2004年6月,是聖彼得堡的第一個色情博物館 ,由俄羅斯自然科學院攝護腺研究中心主任柯尼亞金所創立,館內展出一批模擬 各種性愛姿態的人偶,觀眾踴躍。 聖彼得堡也是全國著名的教育中心,共有130多所大學和中等專科學院,最著名 的是$聖彼得大學$,創辦於1819年,是全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現在有5萬 名學生,學校圖書館擁有520萬多冊豐富的藏書。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是全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府,19世紀時由俄國傑出鋼琴家安 東‧魯賓斯坦於1867年創立,100多年來培養出一批名揚全球的音樂家,如著名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和普羅高菲夫等,世界小提琴大師海菲茲、埃 爾曼和米爾斯坦,也是畢業於這所學院,後來都移居美國,在世界樂壇上有很大 的影響力。 $國立薩爾梯柯夫謝德林公共圖書館$坐落在涅瓦大街和花園街的交叉處,是沙城 時代全國最大的圖書館,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讓位給莫斯科國立圖書館。早在 1778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就重金購買了法國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伏爾泰的7000冊私 人藏書,並收集了伊凡雷帝以來俄國的全部手抄本。1795年波蘭第3次被列強瓜 分時,葉卡捷琳娜又把華沙著名的扎盧斯基藏書約25萬冊抱到聖彼得堡,1796年 正式創辦了這家圖書館,但它當時設在冬宮內,原名帝國公共圖書館,1814年對 外開放。後因藏書增多,又在現址修建了新館,於1832年建成開館,新館的設計 者是19世紀上半葉古典主義建築風格代表性人物羅西,他的母親是義大利人,所 以這幢建築具有古羅馬風格。 19世紀期間,一批知名學者和文學家曾先後擔任過這個館的館長,如著名法學家 「法律集成」的作者科爾夫、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著名詩人巴丘希科夫、荷 馬史詩的俄文譯者格涅基奇、俄國目錄學之父索皮科夫、語言學家沃斯托科夫、 藝術評論家斯塔索夫、圖書館學家索保耳錫科夫等。19世紀70年代後,這裡又成 為革命民主主義聚集者的地方,不少人在這裡吸取他們需要的知識,如詩人涅克 拉索夫、評論家杜勃羅留波夫、大文豪托爾斯泰、科學家皮羅哥夫、門捷列夫和 巴甫洛夫等,據說列寧和他妻子古魯普斯卡姬也是在這裡的閱覽室中認識的。現 在這家圖書館藏書量已超2300萬冊,每年接待200萬讀書。 $聖伊薩斯教堂$(Saint Isaacs Cathedral)位於12月黨人廣場上,不僅是全市最 著名的的教堂,而且還和梵蒂岡、倫敦及佛羅倫斯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 。始建於1818年,工程浩大,前後動用了44萬名奴隸,歷時40年才於1858年建成 。這個教堂高達102公尺,有30層樓高,除了1962年建成的316公尺高的電視塔外 ,長期以來一直是全市的最高建築物,也是聖彼得堡的象徵。長和寬都超過了 100公尺,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公尺,整個建築重達30萬噸,內部可以容納1.4 萬名信徒同時作禮拜。為了支撐這座龐然大物,當年光是打地基就用去了2.4萬 根木樁。教堂上下兩層共有112根圓柱,全部由整塊花崗岩鑿成。下層有16根粗 大的石柱,成雙排列在教堂四面,托起雕花的山牆,造型極為壯觀,每根石柱高 達17公尺,重達114噸,當年是從30公里外的芬蘭灣運來。四面柱廊建完後砌牆 ,再豎起上層的96根細石柱,最後建半圓形的鍍金屋頂,有趣的是金色圓頂上面 還有一個優雅別致的小圓頂樓,登樓就能鳥瞰全城的美景。這個教堂用了400多 公斤的黃金作裝飾,僅金色圓頂的外部就用了100公斤的黃金。先在圓頂上塗上 一層汞箔,待汞蒸發後,用液態的金子塗上去,金箔就牢牢地粘在頂上,教堂自 1858年落成至今,已有150年歷史,圓頂雖未重新鍍金,卻依然金光四射,光彩 奪目。但是,金頂下卻掩蓋著一個血淋淋的事實,當年有60多名工匠因鍍金時被 汞蒸氣毒死。這個教堂的內部用墨綠色大理石裝飾,富有莊嚴的氣派。在寬敞而 金碧輝煌的大廳內,四壁繪有價值連城的壁畫。這裡的每一件聖物聖像,都有很 高的藝術價值,觀光客在教堂內參觀時可以拍照,但禁止使用閃光燈,以防損壞 壁畫,到教堂頂端小塔樓鳥瞰市區也禁止拍照,因為這裡是全市的制高點,拍下 的照片具有軍事價值。這個美麗的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破壞,戰後 用了20年時間才修復,但光潔的花崗石柱上仍然留著累累的彈痕,刻意地不加以 修補,以免使後人忘記了過去的那場艱苦保衛戰。 $聖彼得保羅教堂$是當地最知名教堂之一,坐落在彼得巴夫洛夫斯克要塞內,建 於1712至1733年,是聖彼得堡的第一座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飾富麗堂皇 。教堂內壁飾有43幅精雕細刻的木雕像及許多18世紀的繪畫,這裡還保存著從彼 得大帝到亞歷山大三世代沙皇的陵墓。大教堂的鐘樓高達122公尺,尖頂部分高 約40公尺,用薄金片包裹,尖頂端裝有金色十字架,在冷冷的碧空中顯得格外明 亮,倒映在涅瓦河上的塔影,揮灑出富麗的風采。塔樓內裝有11個機械自鳴鐘, 最大的重5000公斤,最小的也有16公斤,這套鐘每一刻鐘報時一次,每天奏4次 國歌。 這裡有沙皇家族的莊園,安置著從彼得大帝開始的13任沙皇與家人的32口棺木。 1917年10月革命成功後,尼克拉二世被捕下獄,為了不讓保皇黨勢力找到他,因 此不時轉移監禁的場所,在俄國廣大的國土上,東南西北至少換了五個地方,最 後監禁在伊帕鐵夫堡。1918年列寧下令處死尼古拉二世全家,同年7月16日深夜 ,尼克拉和妻子、4個女兒、兒子及私人醫生、管家、廚師和女僕等共11人,在 夢中被喊醒,被告知又要轉移監禁地。他們穿著完畢後一起被帶到地下室,首先 讓每人站好位置拍照,然後兩排士兵執槍走下地下室,隊長尤古列夫從口袋中拿 出一張紙令說:「您的黨人試圖拯救你們,我們只好執政槍決。」然後伊帕鐵夫 堡外響起了一陣鼓聲,地下室則槍聲大起,沙皇一群人全體被槍決,還為了避免 遺骸成為宗教或政治膜拜的對象,全力破壞11具屍體,用火燒、潑強酸、手手榴 彈炸,再將屍體丟在俄羅斯中部城市雅卡特村堡郊外一個無名沼澤的坑洞中。但 是許多懷舊的百姓,仍然有宗教的信仰並沒有忘記沙皇,時常有人前往伊帕鐵夫 堡追悼,使此地彷彿成了俄國傳統的聖地,1978年葉爾欽下令剷除這幢建築。 1998年7月17日,在尼古拉二世被處決的80年後,身為俄羅斯總統的葉爾欽下令 尋獲尼古拉二世和他家人的遺體,重新運回聖彼得堡俄皇家族墓園安葬,葉爾欽 還親自主持了安葬儀式,還有許多民眾不辭辛勞地前來聖彼得堡,參加這歷史性 的一刻。 $耶穌復活教堂$是市內另一個著名的地標,坐落在涅大斯基大道北方始建於1807 年,完成於1883年,教堂樣式探用彼得一世以前的莫斯科時代、俄羅斯傳統教會 的建築風格,5個洋蔥頭的屋頂旁,有2個鍍金的圓頂和2座門廊,外觀多彩繽紛 ,窗欞上多裝飾著圖案和五彩磚,顯得較為活潑。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 沙皇坐在馬車上、在這裡遭民意黨成員用炸彈攻擊,因傷重而死亡,因此這座教 堂被叫做「血腥教堂」。 $聖尼古拉海軍教堂$臨涅瓦河,近冬宮處,世界上以海軍為名的教堂可能僅此一 座,可見俄羅斯對海軍的重視。始建於1753年,落成於1762年,門前草坪蒼翠, 兩旁綠樹成蔭。教堂本身更加別致,四層樓的教堂有藍白兩色牆壁代表海軍;兩 翼還有輔助建築,為巴洛克式,外表精雕細刻,塔、柱、圓窗和葫蘆頂的巧妙組 合,非常精美。 $涅夫斯基修道院$在莫斯科飯店西南方不遠處,始建於1717年,有個很大的院落 ,裡面有白柱黃牆建於1725年的報喜教堂,以及白柱紅牆建於1790年代的三一教 堂,都是為了紀念俄羅斯先賢涅夫斯基大公而建。這位大公是俄羅斯的開國元勛 ,大約生於1220年,1252年時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先後率眾抵禦瑞典和德國的 侵略,保衛了古俄羅斯的西北邊疆。1240年,並以少勝多殲滅了瑞典軍隊,在涅 瓦河戰役中大捷,確定了北部邊疆。1242年又在楚德湖冰面上擊敗了德國騎士軍 團的入侵,保衛了西部邊疆。1251年他與挪威簽訂了第一個和平協定,1256年戰 勝芬蘭,1263年死於與蒙古金帳汗國談判的歸途中。1276年他的兒子達尼爾建立 了莫斯科公國,並於1293年正式出任莫斯科大公,這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 的開始,而更早以基輔為中心的俄羅斯現在已經分裂出去成為烏克蘭了。 $喇嘛寺$在市內的彼得一世公園裡,1913年沙皇尼古拉二世曾親自主持了落成典 禮。當時,有一批俄國貴族醉心於東方佛教文化,登杜朵芙公主接見了達賴喇嘛 的特使杜爾杰夫,他並非西藏人,也是沙皇的臣民,來自布里亞特,後來成為這 個寺院的第一任主持。十月革命後,這個喇嘛寺關閉,直到1994年才重新恢復了 禮拜儀式,但大部分市民除了好奇外,對佛教的文化價值絲毫不感興趣,生活在 寺院內的喇嘛們外出時,通常都會換上便服,並以帽子遮掩光禿禿的腦袋,避人 耳目。 聖彼得堡市內還有許多重要的景點可供參觀,其中的$總參謀部大樓$位於王宮廣 場另一側,和冬宮遙相呼應,這幢黃白兩色的巨形建築物原是沙俄時代最高軍事 機構的所在地,是座堅固敦實的弧形建築,長約550公尺,高約19公尺,共分四 層,佔地約6.8萬平方公尺,建築物的中央有個凱旋大拱門,門上有一組由6匹戰 馬拖著的古代戰車,上面站著一位有一翅膀的戰神,內以紀念1812年俄軍戰勝拿 破崙軍隊的光榮戰績。這座建築物和冬宮相映成趣,使得冬宮廣場顯得更加宏偉 ,如果說冬宮顯得美麗、富貴和豪華,那麼總參謀部大廈就顯得豪放、樸實和端 莊。 $海軍司令部大樓$位於涅瓦河口的一條沿河舊街上,建於1823年,是當年波羅的 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現在成為俄國海軍總司令部。這座黃白相間的大廈,融匯 了古典主義和俄羅斯建築藝術的風格,既氣勢磅礡,又美輪美奐,它的中間有座 尖頂塔樓,金黃色的塔尖直指蒼天,尖頂上還裝置著一個船型的標,象徵著彼得 大帝實現稱霸海洋的夢想。 $毛皮大廈$位於市中心的涅瓦大街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貂皮交易中心,每年 舉行3冽為期6天的展銷拍賣會;自從1931年首次舉行貂皮拍賣會以來,世界各地 的皮貨商人每年都按期雲集這裡,儘管赫爾辛基、倫敦、紐約、西雅圖和多倫多 等地也有毛皮交易會,但是規模都不大,這是因為貂皮主要產自西伯利亞,最珍 貴的品種是西伯利亞巴爾古津野生貂,所以半個世紀來,俄國一直壟斷著世界貂 皮市場的價格。這座大廈舉辦的貂皮拍賣會,每次大約銷售350萬張毛皮,大廈 中央是半圓形階梯式拍賣大廈,樓上是觀眾圍廊,大廳兩側有7個展覽廳和一個 典雅的大餐廳。銷售的毛皮包括有紫貂、黑貂、猞猁、白鼬、水貂、狐狸、狼、 熊、松鼠和卡拉庫爾羔羊等皮。交易會上,大把大把的美鈔從拍賣員的木槌下, 接連滾入俄國人的錢袋。 $彼得堡保羅要塞$是聖彼得堡的發祥地,早在1323年,諾夫哥羅德公國就在島上 建立居民點,初名奧列契克,是「小核桃」之意,因島形如核桃而得名,17世紀 初被瑞典人佔領,改名諾捷堡。1702年彼得大帝聲稱他要用拇指和食指捏碎這顆 小核桃,於是出兵奪回此地,並改名為什利謝爾堡,是「銅鑰」之意,說明它好 比一把銅鑰,可以打開進入西方的大門。所以彼得大帝特地在要塞中一座石灰石 的白塔尖頂上,裝了一把閃閃發光的鍍金銅鑰匙作為要塞的標誌。 這個要塞是彼得大帝親自設計的,奠基於1703年5月27日,所以這天也就成為聖 彼得堡的建城紀念日。最初防禦工事是用泥土和木材建造,1718年改為磚石建築 ,整個要塞擴建為由6個稜堡、2個三角堡和1個冠堡組成的堅固防禦體系。6座稜 堡分別以彼得大帝的6位重臣戈洛夫金、緬希科夫、戈蘇達列夫、納雷什金、特 魯別茨科伊和佐托夫等的名字加以命名,稜堡之間還有護牆相連。18世紀30年代 ,在要塞東西兩端的護牆外牆,又各築起一座石頭三角堡,西頭的三角堡以安娜 女皇祖父阿列克謝的名字加以命名,東頭的三角堡以安娜女皇父親伊凡五世的名 字命名,2座三角堡和要塞護牆間開了鑿了1條護城河,直到19世紀才被填平。 1752年又在要塞北端建造一座冠堡,使得要塞更加鞏固。護牆高約12公尺,平均 厚度3.5公尺,沿著涅瓦河一側長約700公尺。要塞的各座保壘上共有300門砲口 朝向北方的大砲,從18世紀起,每天中午12時正就會發射一枚空砲彈向市民報時 ,這種習俗並沿襲至今。 要塞東側有幢名叫「彼得小屋」的木造建築,是當年彼得大帝為了監督要塞的建 築工程而建,屋內陳設簡樸,至今還保留當年的原樣。要塞內還有戰神廣場、造 船廠、造幣廠、兵工廠、克倫威爾克砲樓和十二月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戰神廣 場是彼得大帝當年練兵的地方,也是後來歷代沙皇閱兵的場所,有一片翠綠廣闊 的草坪。 自從1704年彼得堡的咽喉喀琅施塔特城堡落成後,此地國防價值降低,因此自 1718至1917年的200年間,成為俄國有名的政治監獄,人稱「$俄國的巴士底獄 $」,專門關押皇室成員和政治犯,禁錮的犯人或受戮、或自殺、或病故、或發 瘋。有的犯人,如俄國民粹黨人米納科夫詩中所寫:「像一段木頭掉入泥沼中慢 慢爛掉」,有的由此流放西伯利亞,在更惡劣的條件下繼續受災受難,能僥倖獲 釋者屈指可數。這個要塞監獄可以作為俄國宮廷權力鬥爭的見證,曾發生過許多 驚心動魄的故事。早在1718年,反對彼得大帝改革的長子阿列克謝,是註的第一 名囚犯,後來他被勒死獄中。彼得大帝同父異母姐姐瑪麗因和太子阿列克謝同黨 ,也於同年被關於此地。彼得大帝的後妻葉卡捷琳娜一世入承大統後,為根絕後 患,鞏固皇位,又將彼得大帝的前妻,也就是阿列克謝太子的生母,從修女院轉 移到這裡的黑牢中關押。 彼得大帝死後,擁護改革的經濟學家索什科夫也被收押在這裡一直到死。安娜女 皇時代總攬朝政的寵臣比隆,在安娜女皇死後不久,就被他的心腹米尼赫逮捕, 投入此地收押,不料轉眼工夫,伊麗莎白女皇上台,米尼赫卻突然變成了比隆的 同獄難友。 伊凡六世登基不久後就被女皇廢黜,被流放和拘押多年後也成為這裡的囚徒,並 在1764年的一次劫獄事件中喪失。後來葉卡捷琳娜二世借情夫之手殺死親夫彼得 三世以前,也打算把他發落到這裡。 從18世紀末起,一代又一代敢於反對沙皇農奴制度的開明貴族和知識分子,都論 為這裡的囚徒。阿列克謝三角堡內原有一所木造監獄,1790年關押過俄國第一個 貴族革命家拉吉舍夫,他因抨擊農奴制度而觸怒葉卡捷琳娜二世。接著,另一位 進步思想家克列切托也夫遭到同樣的命運。較早入獄的還有俄國18世紀傑出的啟 蒙思想家諾維科夫,因出版許多鼓吹民主思想的書刊而獲罪,1796年葉卡捷琳娜 二世死後政局突變,使他僥倖提前獲釋,否則他還要在獄中多關15年。 1797年起,又興建一座供單人監禁用的三角形石頭很討厭可同時拘押20人。1825 至1884年,石頭屋先後關押過20多名十二月黨人,包括普希金的朋友普辛和丘赫 爾別凱。1848年,著名小說家杜思妥耶夫斯基也被捕入獄。1852年,巴枯寧被引 渡回國後也被關在這裡。1862年,著名文學家車爾尼曉夫斯基被關在11號牢房內 ,他在獄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小說「怎麼辦」。 1870年,特魯別茨科伊稜堡內也修建了監獄,用以關押牢訊中的犯人和已判決尚 未執行的囚徒。從1872至1918年共收押過2000多名犯人,有許多犯人是舉世矚目 的民粹黨人,如1902年梁啟超創辦的「新小說」月刊上曾經介紹過的俄國女傑蘇 菲婭等,最後她和丈夫同日被處絞刑。女政治犯沃爾肯什姬在牢房裡寫下了「獄 中回憶」一書,真實地描述了獄中暗無天日的生活。俄國大文學家高爾基、馬克 思密友洛帕金也被關在這裡。列寧之兄年僅21歲的革命黨人烏里揚諾夫因試圖暗 殺沙皇,也在這個獄中遭到殺害。1905年後,入獄的政治犯越來越多,監獄雖幾 經擴建,但仍不夠使用,到了1917年十月革命前,仍有530名政治犯關押在這裡 。在1917年2月革命期間,一批拒絕向市民開砲的士兵也被關押在此。二月革命 勝利後,這裡一夜之間成了拘押沙皇政府各部大臣的處所;才過了8個,歷史又 再次出現戲劇性的變化,布爾什維克取得10月革命的勝利,臨時政府的部會首長 們也淪為這裡的囚徒。 這座要塞位於涅瓦河河口岸邊面積不大的兔子島上,隔岸與冬宮相對,島南瀕臨 涅瓦河,島北濱冠堡灣,四面環水,築有堅固的城堡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蘇軍曾在此對納粹德軍激戰,對保衛聖彼得堡有重大的貢獻。現在的要求已改為 博物館,當地有7100多名居民,不僅已成為觀光勝地,而且是白海至波羅的海運 河上的一個船舶製造和修理中心。當地有全球最大的造幣廠,至今俄羅斯的各種 錢幣和勛章都是在這裡製造。 觀光客拜訪這裡的監獄博物館,還可以發現到過去被囚禁在此地的囚犯們,曾利 用12345及ⅠⅡⅢⅣⅤ等記號為縱橫坐標,再把俄文字母編入其中,作為秘密通 訊之用。這一「秘密」現在還張貼在閃房外,參觀者對它極感興趣。 $皮斯卡廖夫$(Piskariov)$紀念公墓$建成於1967年,這裡安葬著47萬名在當年 列寧格勒保衛戰中陣亡的戰士和餓死的平民,公墓所在的街名叫「不屈服的街」 ,街旁的草地上用小黃揚樹圍成一個個小圓圈,象徵著獻給烈士們的花環。入口 處有個大型長明燈,燈後有20個基地,在墓地中央通道的盡頭,豎立著一尊象徵 祖國的母親青銅像,正方形的大理石基座高6公尺,上面站著一位高6公尺的母親 銅像,她雙手捧著一個用橡樹編成的花環,準備安放在英雄兒女們的墓前,在她 身後有道長達150公尺的弓形牆,牆兩側刻畫著當年激戰的浮雕,牆中央刻有一 首長詩,內容是:「這裡躺著列寧格勒的市民,有男人、女人,也有孩子們。在 他們身邊的是紅軍戰士,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這座城市,他們崇高的姓名我 們無法在這裡一一列出,他們那麼多人躺在花崗石碑上,現在人們凝視著這些石 碑,他們誰也沒有被忘記,永遠不會被忘記。」 公墓內還有個紀念館,陳列著許多當年的戰爭遺物和照片,展覽廳中有一份死亡 登記表,上面寫道:1942年2月24日埋葬了1.1萬人,3月死亡12萬人,4月 15日死亡8000人……。館中陳列品中有一張漂亮小女孩的照片,她叫塔尼婭,僅 11歲,照片旁邊放著她的幾頁日記,是被圍困期間寫的,記錄了她全家人死亡的 準確時間,最後一行寫道:「他們都死了,全家只剩下塔尼婭一人」,不久她被 病魔奪去了生命。這本用血淚寫成的日記,在戰後審判納粹戰犯時,曾作為法西 斯的罪證提交紐倫堡軍事法庭。 $阿芙洛爾拉$(Aurore)號巡洋艦是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一艘軍艦,停在市中心海 軍學院大樓前面的涅瓦河畔,全長124公尺,寬16.8公尺,於1903年編入波羅的 海艦隊,1905年5月參加過日本海大海戰。1917年11月11月6日,艦上全體官兵執 行紅色軍事委員會的命令,開到市內的尼古拉耶夫橋畔,翌日艦上的電台向全國 廣播了列寧簽署的「告俄羅斯公民書」,隨後向冬宮發出了布爾什維克暴動的第 一砲,1923年改為練習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德國進攻到聖彼得堡時,守 艦官兵自己將艦鑿沈於港灣中,1944年才撈起來。1948年這艘軍艦被當成博物館 ,永久地固定在涅瓦河上,供人參觀。1961年,又在軍艦外側築起高於水位的混 凝土低堤,保護軍艦不受水浪的衝擊。1984年改為海軍中央博物館的分館。

郊區景點多

聖彼得堡市名勝古蹟眾多,觀光價值非常高,許多景點如果錯過會非常遺憾。 $彼得宮$又名$夏宮$,素有「俄羅斯的凡爾賽宮」美稱,差不多比凡爾賽宮大了 1.4倍,每年吸引300多萬名外國觀光客前來遊覽,是全國最重要的觀光勝地之一 。入宮要購票,並且要穿鞋套,雨傘和相機不能帶入,要花錢寄存,想入內照相 要另外花錢買照相票。夏宮的門口,有穿著古裝的公爵和貴婦模特兒供人合影留 念,一次收費2盧布。 它的位置在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背倚丘陵,面向芬蘭灣,距離市中心約29公里 ,有陸路和水路交通工具可達。從市中心乘遊艇沿涅瓦河順流而下至芬蘭灣,憑 欄向南眺望,一片宏偉的建築物頓時展現在眼前,金頂白牆的殿宇,掩映在蔥蘢 林中,與藍天白雲及浩瀚煙波融為一體,使人幾疑人間仙境。 彼得宮始建於1710年,原來只是彼得大帝的鄉間別墅,是木造的宮殿,設備簡陋 。1717年,彼得大帝出訪巴黎回國後,決定在此地建造一座堪與凡爾賽宮媲美的 行宮,作為紀念俄國取得北方戰爭勝利和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的紀念碑。因此下 令填平海灘,親自繪製草圖規劃園木布局,還聘請德國建築師布勞恩斯坦因和法 國建築師列伯侖擔任園的總設計。1723年,行宮初具規模,建成了大宮殿、上花 園、下花園和和大瀑布。在此後的200多年間,宮苑不斷擴建,規模越來越大, 成為俄國建築、工藝、園林和藝術的集粹地,不但是俄國歷代皇室最豪華和最賞 心悅目的避暑勝地,更以歷史和藝術的內涵成為人們嚮往的觀光勝地。在第二次 世界大戰中,這裡被德軍盤踞達兩年之久,他們大肆砍伐樹木,匝毀雕像,破壞 噴泉,掠奪藝術珍品,以致戰後俄國人花了30多年時間方便得修復。 宮苑總面積達1500公頃,地域寬廣,氣勢宏大,華麗的宮殿、寬敞的台階、呈幾 個圖形的道路、修剪成型的花圃樹叢、無數的雕像和噴泉,處處使人想起巴黎的 凡爾賽宮。這裡的建築由大宮殿、上花園、下花園、瑪爾麗宮、奇珍閣、亞歷山 大花園、茅舍宮等20多個大小宮殿和3個大花園組成,這些建築風格各異,爭奇 鬥艷,且都環以林木,圍以草坪,穿括以泉水雕像,無處不美,特別是深秋季節 ,樹葉黃紅相間,襯托著青松和綠色的花坪,分別可愛,就連鋪地如毯的落葉, 也五彩斑爛,勝似春花。 大宮殿位於緩坡的半山腰,是夏宮中最大的宮殿,東西長300公尺,佔地117公頃 ,是一幢兩層樓高的巴洛克式建築,也是當年彼得大帝的皇宮,裝飾華奢,兩翼 都有鍍金穹頂,殿內有許多大廳,最富麗堂皇的是覲見大廳,四壁裝飾著鎏金木 雕和半圓形雕花壁柱。大廳的天花板上,有一幅名叫「阿爾米達和里那爾多騎士 」的壁畫,描繪了一位十字軍騎士與阿拉伯公主。宮內的御座廳、肖像廳和宴會 廳等均飾有壁畫和雕塑,陳列著名畫、文物和用具。御座廳內畫樑雕棟,有精美 的蠟燭大吊燈和小壁燈,廳的一側設有御座,御座上方有一幅創作於1762年的葉 卡捷琳娜二世肖像。契斯緬大廳是為紀念18世紀俄國在海戰中戰勝土耳其艦隊而 建的具有古典主義藝術風格,四壁上的12幅油畫描繪了契斯緬海戰的場面。肖像 廳則掛滿了各國歷史人物的畫像,仿人緬懷千古精英。橡木廳是當年彼得大帝的 書房,家具都用橡木做成,憑窗北望,可以看到芬蘭灣,彼得大帝就是在此面對 東寬的大海,起草了許多內政外交諭令。 宮內還有兩間中國廳,建於1766至1769年,室內陳設按中國樣式,牆上繪有反映 當時中國人生活習俗的壁畫,在中國東廳的南牆上,有一幅名為「操練」的壁畫 ,生動地描繪中國古代兵營中兵騰馬躍的場面,右的壁爐鑲嵌著帶有東方情調的 瓷磚。中國廳的地板是用烏木和檀木構成,格調古雅。在女皇葉卡捷琳娜二的寢 宮中也擺滿了中國絲綢、漆器和瓷器,寢宮牆上的壁畫描繪了中國瓷器生產的全 部過程,一展當年中國盛世文化。 這個宮苑中還有多座宮殿建於18至19世紀,其中的財樂宮建於1714至1723年,是 彼得大帝最愛的住所之一,宮內藏有許多壁畫、木雕,以及17和18世紀義大利、 荷蘭和佛拉芒的名畫。瑪爾麗宮也有許多彼得大帝的遺物。艾爾米塔什宮四面環 水,小巧玲瓏,內藏124幅17和18世紀西歐名畫家的繪畫。蒙普拉伊宮位於下花 東半部,只有一層,是彼得大帝親自設計的宮殿,他在宮中平台上遠眺大海,宮 內還藏有彼得大帝搜集的170多幅繪畫,多為荷蘭畫家的傑作。棉花宮小巧玲瓏 ,外表黃白色相間,美麗動人,具有新哥德式風格,體現了19世紀初建築的浪漫 情調。茅舍宮是一座非常別致的英國式建築,視野開闊,可以眺望芬蘭灣全景。 此外,這個宮苑中還有綠廈、粉紅閣、英國宮和奧爾伽閣等建築。 這個秀麗的宮苑以大宮殿為中心,前後依天然地勢分為上、下兩個夏季花園,這 裡有宮必有池,有池必有泉,有泉必有雕像。宮、池、泉、雕像、樹木、草地、 大海和碧空交相輝映,有似人間仙境。園內共有200多個各式各式的噴泉,近以 雕像為烘托,遠以樓台、亭閣為背景,景色迷人。在這個噴泉世界裡,無數水柱 沖出地面,向蔚藍的天空拋去,像海上捲起的浪花,又似一束束飛濺的水簾,到 各個不同的高度後紛紛如珍珠般灑落下來。從春天到晚秋,噴泉齊發,形成一曲 氣勢磅礡的大合唱,所以人們又把這裡稱為「噴泉之都」。每年10月到次年4月 間,宮中花園全部關閉。 上花園佔地11.5公頃,是全市最早的御花園,樹林、草坪呈幾何圖形排列,縱交 錯,池水瀲灩,景象開闊。初建時由彼得大帝親自構造草圖,並雇用法國工匠, 欲使它勝過凡爾賽宮的花園。這裡樹木參天,枝繁葉茂,還有許多精美的大理石 雕像,大部分是義大利工匠的傑作,他們把威尼斯畫派構圖新穎、形象豐滿的風 格帶到了俄羅斯。上花園中最著名的是海神大噴泉,在直徑30公尺的大水池中央 的花崗岩基座上,聳立著一尊5公尺高的海神尼普頓雕像,這位羅馬神話中的人 物顯出一副暴烈脾氣,手持一根長達8公尺的三叉戟,對準大池,基座左右各塑 一匹飛馬,是傳說中女妖杜莎所生的,形象栩栩如生,天光雲影,徘徊池中,襯 以噴泉,美妙動人。 下花園佔地102.5頌,依傍大宮殿,呈扇形向芬蘭灣展開,並以大宮殿前的參孫 水道為界,分為東、西對稱的兩部分,共有150個噴泉和2000個噴柱,各有特色 ,氣勢非凡。這些噴泉的用水不靠水塔,也不用幫浦,全靠水壓自噴。早在1721 年,水利工程師就在彼得宮以南20公里處的小山上,修了18個水池,可蓄水130 萬立方公尺,還鑿渠將水引來。夜間蓄水,每日上午11時管弦齊鳴,開閘放水, 股股清泉水花目濺,一直噴到晚上8時,每日用水量約10萬立方公尺,滿園水聲 叮咚,清爽宜人,在這個噴泉王國裡,天上彩虹飛掛,空中水霧彌漫,遊客們的 讚嘆聲和歡笑聲不絕。下花園東側有著名的棋盤山瀑布,依坡造勢成數級水池, 池底用藍白兩色大理石鋪成棋盤狀,在最高一級水池的東、南、西三面,各有一 條龍,口吐巨泉,泉水順水池而下,相當壯觀,猶如瀑布,水流兩旁都立有希臘 天神大理石雕像。金山浠位於下花園的瑪爾麗宮附近,有圓形和方形水池,附近 雕像林立,千姿百態,難以縷述。 大宮殿前是稱為大浠的最著名的噴泉群,共有64座噴泉和2座梯形懸瀑組成,是 世界上最大的噴泉群之一。噴泉之間點綴著187座大小金色塑像和29座淺浮雕, 光怪陸離,形影交錯,蔚為世上奇觀。引人注目的中央大水池中矗立著大力士參 孫搏雄獅的塑像噴泉,塑像高約3公尺,重達5000公斤,泉水從獅子口中噴射出 來,水柱高達22公尺,是宮苑中噴得最高的噴泉,參孫是聖經舊約全書中記載的 大力士,勇猛異常,據說這個雕像是為了紀念波爾塔瓦戰役的勝利而建,它是力 量和勝利的象徵,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參孫噴泉四周還有大水池的幾十個噴泉柱,兩者一起噴水時,看似一朵巨型白 花。往下依次有3個台階,形成3條小瀑布。當泉水流至第二個台階時,被一座精 緻的石雕擋住,只能從兩頭的門流溢到一個半圓形大水池中,門口站立兩尊銅像 ,從他們手托的器具中噴出兩道方向不同的弧形水虹,在磁磚砌成的池邊上飾有 人物和動物小雕刻,皆出自聖經故事和希臘神話,從它們的嘴中向水池噴發著水 珠、水柱和水箭。水池中也有一座花壇似的石島,島上一位巨人籠罩在幾根霧氣 濛濛的水柱中,一片夢幻景象。泉水再往下流至一條藍色的水渠,靜靜地流向芬 蘭灣,當地人把這條寬只有7公尺、長只有800公尺的水道稱為參孫運河,河上有 2座大理石小橋,在花崗岩修成的河堤上建有32個大理石杯,排列成行,噴泉自 杯中飛迸而出,遠遠望去,像是排列了2道冰雕玉的玉柱,也有人稱它為「噴泉 林蔭道」,河的入口附近有遊艇碼頭。此外,宮苑中還有金字塔噴泉、太陽噴泉 、橡樹噴泉、羅馬噴泉、傘噴泉、海王噴泉、亞當噴泉和夏娃噴泉等,每當噴泉 全部開放時,處處玉柱高揚,銀河濺落、噴珠吐雪,情趣無窮。 $普希金$(Pushkin)$鎮$位於南郊14公里處,原名沙皇村,是俄國歷代沙皇夏季 的離宮和避暑勝地之一,為1708年彼得一世送給他妻子葉卡捷琳娜的莊園,到了 1717年蓋了一座小宮殿,直到1756年才奉伊麗莎白女皇之命,將宮殿的單獨建築 物接合起來,而組成今日長300公尺的皇宮。 1837年,從這裡到聖彼得堡建成了俄國的第一條鐵路;1918年改名為兒童村, 1937年為紀念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逝世100週年而改為現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淪 納粹德國佔領區,破壞慘重,戰後歷時20多年 才完成修復。鎮上有9萬多名人口 ,但每年來此觀光的遊客卻超過100萬人。 鎮上擁有3個大花園,佔地600公頃,園中有古建築100多處。在這個地方,凡是 歐洲建築學和風景園藝學所能有的,這裡都有,並把18世紀的趣味和19世紀的舒 適和優雅,有機地融和在一起。 葉卡捷琳娜宮是這裡最豪華最漂亮的宮殿,是兩層樓巴洛克式藍白相間的華麗建 築,宮牆呈天藍色,立柱和窗欞則為白玉色,樓頂布局奇特,有的建塔群,有的 設欄柵,有的築起小城堡,正門前檐上為2層樓看台,下有8根立柱支撐,立柱間 屹立著4座巨大威武的雕像,兩側各有鐵灰色群雕,鐫在10座窗戶上。這些雕像 都是壯士,都正在脫掉衣服,裸著上身,衣落腿間,虛實相全,使靜止的造型產 生出具有生命力的形象。宮內金碧輝煌,有幾百間廳屋,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古代 家具,牆上有許多精美的壁畫。在宮內有座精緻的小禮拜堂和著名的加米倫畫廊 ,裡面用各種雕刻裝飾。 宮內有當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個人收藏品近2萬件,並藏有歷代沙皇的巨幅油畫像 。繪畫間有130多幅名畫,琥珀廳用了6噸琥珀來裝飾;東方廳狹珍藏著中國清代 王朝送給沙皇的龍袍、家具和古玩等珍品上百件。在這個宮中參觀,簡直像是進 入寶庫迷宮。 走出葉卡捷琳娜宮,花園裡又是一番景象,宮門前正對著一條林蔭大道,極目望 去,眼前呈現出一片金黃色,在一處處濃郁青翠的樹叢中,掩藏著莊嚴雄偉的亞 歷山大宮,它是彼得大帝接待貴客的場所,地板由深紫、鵝黃、蛋青和純白等色 的椴木條嵌鑲成富麗的圖案,這些椴木條大的長1尺多,寬約2寸,但最小的也許 不及一顆蠶豆大。這些圖案由於是木料的自然組成,永不變色,也不會因年久而 失去光澤。宮內大廳四周有各種浮雕,全部用金箔裝飾,用金量達100公斤,牆 上安裝著700個蠟燭台,蠟燭台上每一個極細微的部位都是精細的木雕圖形,還 有8000多枝用電光布置的「蠟燭」映照著大廳,在400面鏡子的相互映照下,顯 得無比豪華。宮殿一側有所博物館,原是普希金上中學時的貴族學校舊址,保留 了普希金的許多史料,當年他在這裡求學時受前進教師和十二月黨人思想的影響 ,寫出了不少抨擊農奴制的詩篇。 鎮上還有一個風格別致的鄉村,是當年得供皇室成員戶外遊玩的地方,這裡也有 一條架著精巧橋樑的運河,一派深沉的水流,默默地向遠方流去,一群水禽在水 面安祥地嬉游。夏季別墅構造奇特,在屋前有綠茵茵的草地。花園的道路兩旁, 點綴著許多大大小小設計精巧的大理石裸體雕像,晶瑩剔透,玲瓏浮凸,神采各 異,栩栩如生。附近有個大湖,湖中匯集了歐洲各國各時代的船隻,供遊客乘坐 。 $喀琅施塔特$(Kronshtadt)位於芬蘭灣東端的科特林(Kotlin)島上,距東南面的 聖彼得堡市區約24公里,島嶼長約9.7公里,寬約4.8公里,面積為43平方公里。 自1703年彼得大帝在此建造要塞和軍港以來,是守衛聖彼得堡的重要戰略要地, 200多年來一直是波海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素有「聖彼得堡大門」的美譽。早 在1905年,駐紮在基地的波羅的海水兵就曾參與布爾什維克人領導的武裝暴動, 但遭沙皇的鎮壓。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中,基地的水兵率先響應,組成了軍人蘇 維埃,並派出阿芙洛爾號巡洋艦炮擊冬宮。但是在1921年3月城市工人由於食品 不足而舉行罷工和示威時,基地的水兵對工人表示同情,又起來造反,他們從基 地司令維倫(Viren)上將手中奪取了要塞的指揮權,殺死了包括維倫在內的40名 海軍高級軍官,組成臨時革命委員會,除了經濟改革外,還要爾什維克退出蘇維 埃政府,結束共產黨專政,從監中解放了非布爾什維克的社會主義者,並要求恢 復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利。後來,圖哈契斯基元帥帶領5萬紅軍鎮壓了暴動,成千 上萬的起義士兵被擊斃,倖存者一般被投入監獄。由於這次暴動,也迫使列寧迅 速推行較為寬鬆的新經濟政策。 在1941至1944年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島上的城堡工事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後,這裡作為軍港的建設頗具規模,專修了深水航道直通聖彼得堡,不僅可 以通行大型船隻,而且還能通行潛艇。1991年蘇聯解體後,這個200多年來一向 禁止外國人上岸的軍事重地,也打破了百年的禁忌,開始接待觀光客,並聲稱有 朝一日要發展成為「俄羅斯的小香港」,准許外商前來投資。島上現有19座古意 盎然的城堡,外觀造型各具特色。當局表示要把部分城堡改裝成觀光旅館、遊艇 俱樂部、夜總會、賭場和遊樂場等。軍港內泊有100艘以上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 ,有三分之一是20世紀50年代建造的,基地還建有5座大型船舶修理用的乾船塢 。島上現有居民5.6萬多,有三分之一是現役海軍官兵,四分之一是退休軍人, 其餘的人也大多數是海軍軍官的家屬,所以街上秩序井然,非常乾淨,看不到叫 賣土耳其廉價成衣的小販和沿街乞討的走吉卜賽人,也沒有流鶯駐立在飯店門外 ,更沒有黑手黨的恐嚇勒索,所以許多退役軍官不願離開此地,即使當局為他們 在聖彼得堡提供公寓,也不為所動。為了發展觀光業,當局修選一條跨過一連串 堰堤的道路,直抵內陸,有巴士往返於兩岸。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