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茲尼克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伊茲尼克(Iznik)市古代稱為Nicaea,它的位置在布爾薩省東北方八十三公里處的伊茲尼古湖東岸,西北至伊斯坦堡約有一百公里距離。公元前四世紀由馬其頓王安提柯納斯(Antigonus)一世摩洛夫泰爾麥斯所建立,後來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Lysimachus大將,把這個城市用他的愛妻之名命名為奈加亞(Nicaea),公元前七十四年成為羅馬帝國的領地,在羅馬時代後期和拜占庭時代,這裡曾經是重要的行政和軍事中心。之後俾斯尼亞(Bithynia)王國定都奈加亞。

在基督教的歷史中,奈加亞曾經是很重要的地方,公元三二五年基督教第一次會議,就在這裡的元老宮(Senate Palace)舉行。後來的第七次會議在市中心、建於公元四世紀的拜占庭時期的、阿耶索菲亞(Ayasofya)教堂舉行。伊林娜(Irene)女王並且在這裡終止偶像破壞時代,牆上有基督的壁畫,教堂後來在鄂圖曼帝國時改為清真寺,現在成為一家博物館。

公元十至十一世紀的塞爾柱王朝時期,這裡改名為伊茲尼克,是安納托利亞的省府。在十字軍東征時伊斯坦堡被佔領,其繁榮地位乃被伊茲尼克所取代。一三三一至一三三五年,鄂圖曼帝國曾在此定都千年;後來遷到布爾薩,伊茲尼克才逐漸沒落。

這個城市現在還保存有羅馬及拜占庭時代建造的防禦城牆,但最早卻建於希臘時代,周長達四千四百七十公尺,呈五角形狀,平均十一至十三公尺高,兩條主要道路成十字形貫穿全市,規模之大,在土耳其屬於罕見。一四五三年後,由於伊斯坦堡的興起,此地的顯赫地位又被取代。

十六至十七世紀全盛時期,當地人引進彩陶業,伊茲尼克乃以生產精緻的彩釉瓷磚而聞名,專門供給鄂圖曼帝國王室的宮殿、清真寺和其他高級的建築。主要有藍、土耳其藍、埃迪爾內紅等顏色,使得當地經濟復甦,城市再度興旺起來;當時生產的陶瓷被稱為伊茲尼克陶器(Iznik Ware),胚體質地柔軟且含砂質,灰白色粘土垃體上通常塗一種白色的薄泥漿,最引人注目的是暗番茄紅色表面上的淺浮雕裝飾,沉潛鐫永,是土耳其歷來蓋建清真寺採用的高級建材。可惜好景不長,大約在一七○○年前後彩陶工業遷往伊斯坦堡,加上帝國的衰微,瓷磚業開始沒落,到了十八世紀時幾乎無跡可尋。十九世紀時土耳其興建鐵路,由於地形的緣故,鐵路不得不繞過伊茲尼克,使它的經濟再一次受到打擊。此後,這座城市再難以恢復當日的盛況。

十四和十六世紀的伊茲尼克陶瓷,現在分別被收藏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大約在三十年前,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陶藝家們來到伊茲尼克成立工作室展開研究。其中規模最大的伊茲尼克基金會(Iznik Foundation)工廠,成立於一九九三年,目的是繼續振興四百多年前輝煌璀燦的伊茲尼克瓷磚,雖然製造技術幾乎失傳無存,基金會仍將傳統合併現代技術,生產瓷磚、生產瓷磚、盤碗、花瓶、項鍊和戒只等供內、外銷,仍然非常受到歡迎。

伊茲尼克彩釉瓷磚和陶器不同於一般的陶製品,主要成分含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石英,以及經過兩次的高溫窯燒,因此使得它能堅固耐用而不易褪色,純手工的製作時間前後長達七十天。

由於塞爾柱和鄂圖曼時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蹟,使伊茲尼克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主要的參觀點有湖區、古羅馬城牆、競技場、建於公元四世紀的拜占庭參議院,因瓷磚而得名的綠色清真寺,坐落在市中心的阿耶索菲亞教堂博物館。著名的哈吉烏茲別克(Haci Uzbek)清真寺建於一三三二年,是鄂圖曼帝國所興建的第一座清真寺。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