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海濱公園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八斗子是個天然漁港、基隆著名的漁村,也是基隆市郊區的一個衛星小鎮,原係海上孤島,日據時代為建發電廠,利用人工把八斗子和陸地相連,成為陸連島。據傳這裡原為平埔人居住之地,後有漢人遷入,才逐漸形成漁村。


關於八斗子名稱的由來,有漢人版和原住民版兩種說法:漢人版認為八斗子原是平埔凱達格蘭族的住地,清雍正年間,有杜姓兄弟5人向平埔族以八斗米糧購地墾拓,因稱八斗子。原住民版說八斗子原有平埔族民「女巫」(Patau)居住,故「八斗」是原住民語,意指「女巫居住的地方」。又有人認為,八斗當地又有七斗、九斗等地名,故係漢人取的名字;事實上七斗、九斗等地名,都是因位於八斗旁邊而得名。八斗子的地名也非常鄉土,如換番、長潭尾、草山、馬寮仔、牛稠嶺腳、大陳仔和林投溝等,以「換番」為例,這裡是當時漢人和原住民交換物資的地方,所以稱為「換番」,但由於這個老地名不太雅,所以現在新地名稱為「忘海巷」。

在這個傳統的漁村裡,可以品味到濃濃的漁村風味,聚落中仍保留許多古老的石厝,天氣好時到處可見漁民在路旁曬漁網或補漁網。最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傳統漁港的「魚寮」,就是簡易的加工工寮,漁船將捕回的魚貨送來加工。魚寮中的婦女在漫天的魚腥味中,反復地洗魚、煮魚、撿魚和分魚。在夏季暑氣逼人的季節中,魚寮就成了典型的悶燒鍋,大鼎滾著沸水,一批批魚貨被放入沸水中煮熟再進行加工。魚寮加工最能代表八斗子居民勤奮的本質,只有忍功十足加上能吃苦耐勞的人才能吃這行飯。現在冷凍技術進步,加工科技更日新月異,八斗子出現了許多大型的漁產加工廠,「魚寮」也就越來越顯得珍貴了。

八斗子漁港是每年中元節放水燈的地方,寬闊的港區常見忙碌的漁民駕駛載滿魚蝦的船隻進港。尤其是黃昏時分,漁火點點,在夕陽倒映的襯托下,彩霞滿天,景致旖旎,這也是基隆早期八景之一「八斗子夕照」的最佳寫照。每天傍晚沿岸作業漁船返航後,夜釣船隻開始做出航前準備,港區內的水面上不時可見魚在水面跳躍。港區內還有一大片石油公司的油庫區,屬管制區,一般人禁止進入。

八斗子海濱位於基隆市北方靠近東海一處突角上,距離基隆市東站約6公里,一面臨基隆山北麓,三面環海,海拔109公尺,其北半部因受強烈海蝕而全部消失,僅留下寬闊的海蝕台,即著名的長潭尾。這裡是基隆北部海邊旅遊的好去處,有山有水有綠草原。不論開車或騎機車,沿著基隆中正路,行經海洋大學,再順著海濱公路走,在北寧路左轉往濱海公園,有一條小小的綠蔭小徑,隨著緩坡漸升,整個漁港及村落歷歷在目。這裡幽靜清涼,有不少野生植物及蟲蝶,有很多人喜歡在此採集、攝影。

此地也是一條不錯的健行路線,走到最高點,出現一處白色木製的觀景平台,不遠處的基隆嶼就浮現在湛藍的海水中,遠望右方是三貂角、深澳及番仔澳漁港,以及九仙山城聚落;左方是和平島。這一帶海景優美,從濱海公園下到望幽谷,可以看到豆腐岬、海石崖及海蝕平台,千年海浪拍岸的奇觀,令人嘆為觀止。每當春秋季節來臨時,可在此觀賞候鳥遷徙的景象及彩羽,也常見老鷹盤旋上空,牠們在尋找魚類,為沉寂的港都帶來一點生氣。

八斗子漁港,停靠著數百艘漁船,主要是捕小卷、四破魚,岸邊一長排漁寮專門處理漁貨,因此,假日常有遊客直接到此地買魚,村落還有防風的巷道與老厝,很有漁港風情。

到八斗子海濱的遊客,最喜歡的地方應是「望幽谷」,又稱「忘憂谷」,是整個海濱風景區的精華部分。在山頂上眺望太平洋,令人心曠神怡,拋卻人間許多煩惱事,這就是「忘憂谷」名稱的由來。自高處俯瞰山崖壁下,碧海白浪拍岸,是詩人尋思探幽的好地方,乃稱為「望幽」。此谷地形呈「V」字形,位於八斗子和長潭里之間,是座靠海的小山谷,內有廣大的天然草地,略呈起伏,可徜徉休息,也是理想的露營地。谷中有多條石塊步道作放射狀鋪設,可通達谷地周邊各處。四周海灘寬約20公尺,適合拾貝、抓蝦、捉蟹、烤肉、游泳、戲潮,形成觀察海洋生物的天然教室。這裡景色綺麗、優美,綠草如茵,蝶飛鳥舞;為了方便遊客賞景、看海,管理部門開闢海濱公園步道,沿著海濱高地設置的階梯步道,有欄杆扶手,使遊客走起來更方便、安全。

八斗子與新北市接壤,是基隆的水頭區,因送水的主要管道延長到基隆後,每天從貢寮打來的8萬噸水都是先經過八斗子,再進入基隆。因此,即使在基隆缺水的季節,也不會殃及八斗子,就算貢寮每天只提供兩萬噸水,八斗子也不會缺水。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