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多其亞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卡巴多西亞(Kapadocia)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風化區」,也是土耳其最著名的奇幻地,它的位置在安卡拉東南方一百五十公里至三百五十公里處,是開塞利、內夫謝希爾和尼德三個城市之間的廣大高原地帶上,入口處則在開塞利市,面積廣達數百平方公里,被譽為土耳其天然景致的皇牌及最大的觀光資源。

這個地方位置偏僻,交通並不方便,觀光客可以搭乘航班至安卡拉,然後乘坐觀光巴士前來巴多西亞;當然,如果能從開塞利開車前來會更加方便,最少要能住一晚,才能參觀得盡興。最適合住宿的地點有厄吉普(Urgup)、果樂美(Goreme)和阿瓦諾斯(Avanos)等三地,其中的果樂美是自助旅遊者的最愛,而阿瓦諾斯則是陶瓷製作中心。為了發展旅遊業,當地還充分利用這裡的天然岩窟鑽成石室,改造成設備齊全的旅館以招攬遊客,內部高達六公尺以上,有的可以同時容納上百人用餐,且寬敞、涼爽、顯得別具一格。如果觀光客是參加高級旅行團前來旅遊,則有機會欣賞到土耳其的肚皮舞和迴旋舞。其中的迴旋舞是一種宗教性的舞蹈,伊斯蘭教僧侶藉著不斷的旋轉,將自己奉獻給真主阿拉,並藉以拉近自己跟阿拉之間的距離,觀眾可以感愛到一股莫名的感動。

卡巴多西亞民風純樸,手工藝盛行,果樂美是現在主要的購物區,美麗精緻的地毯和祈禱毯、樸實的手拉坯陶瓷、黑瑪瑙等,都是造型可愛,價廉物美,值得購買的紀念品;當地所釀製的美酒,芬芳可口,更是不可不嚐。

儘管觀光事業非常興盛,但當地還保有傳統性的村落生活型態,居民承襲著祖先的農藝生活方式,種植葡萄和果樹維生,農閒時做陶藝、手織地毯和掛毯。這裡的手織地毯以活潑艷麗著稱,很受遊客的青睞,是當地最興旺的手工業,不少家庭因地毯銷路不錯而大大改善了經濟情況。當地人雖然顯得有點害羞寡言,但卻有與客人分享一切的好客傳統,因此往往會熱情地遞上煎餅和蜂密、濃茶。

這裡擁有世界上少見的特異奇幻自然景觀,在卡巴多西亞一片廣袤、且富於變化的區域內,處處可見自然形成的地形,就像是大地上突然迸出的一件件造型各異的藝術品。大約在三百萬年前,由於高達三八九一公尺的艾爾吉雅斯(Erciyes)火山和海拔三二五○公尺的哈珊(Hasan)火山爆發,被熔岩或火山灰覆蓋的台地,經過長期風化侵蝕的結果,成為現在的景致。山勢千姿百態,有金字塔型、圓錐型和螺旋型等,還有像是塔堡古蹟和戴帽子的優雅美人頭,當地居民稱之為「妖精的煙聰」。因此這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1422091974.jpg

卡巴多西亞的景觀中,最精彩的是像蜂巢般的岩窟群。這是當地居民從前將岩石挖成蜂巢,然後住在裡面。早年的土耳其嚴禁基督教,於是基督教徒們偏處一隅、交通不便的卡巴多西亞成為他們的避難所,人們在岩窟中偷偷地挖掘地下居所、教堂、禮拜堂和修道院等,繼續過著原始的生活。在基督教成為東羅馬帝國的國教後,他們仍然住在這裡,以美麗的聖像畫來裝飾教堂。因此這些教堂和修道院外表樸實無華,但內在儼然是另一個世界:優雅的圓弧形廊柱、雕琢細膩的壁畫、千餘年來沉睡在奇幻孤絕的岩洞裡,保有與世無爭的澄澈與寧靜。

這裡因地勢險要,曾遭阿拉伯人、蒙古人和希臘人等的覬覦,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許多岩洞裡,有不少防禦性的古堡,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烏西沙和奧塔西沙兩座歷史悠久的古堡。到了鄂圖曼土耳其時代,他們才放棄岩窟教堂,在這裡留下豐富的文物古蹟,成為今天取之不竭的旅遊資源。

從八、九世紀到十三、十四世紀,為數總共超過六百個的岩洞,現在許多已經改成了大大小小的餐館,為前往欣賞岩洞的觀光客,提供具有特色的岩窟餐。

卡巴多西亞遺蹟多不勝計,其中著名的灰山(Kultepe)遺蹟,以出土2400多年前,有關亞述人活動的粘土板而聞名。這些粘土板上的土字,被後人稱為「卡巴多西亞文書」,目前還在挖掘中,出土品陳列在開塞利的考古學博物館內。 在卡巴多西亞古蹟中,最具特點的是德林庫育和卡馬克利兩處初期基督教徒所建的地下都市(Under Ground City)。當時的基督徒為躲避迫害,在地下修建避難所,生活完全地下化,並在暗中進行宗教活動,因此這裡設有完備的生活機能,是完整的地下城市。包括住家的房屋、教堂、道路、引水道和垃圾車通道等,可以容納六萬人,精細完備的都市規劃,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使得現在的考古學家和建築師們,都嘆為觀止。

德林庫育(Derinkuyu)是卡巴多西亞古蹟中三十六個地下城之一,最深處可達地表以下八十五公尺,在最深的部分,發現有貯水槽和透氣孔道。昇平時代,人們在地面上生活耕種,遇到敵人入侵時,他們就轉入地下,過一年半載的平靜生活而沒有問題。這個地下城可以容納上萬人口同時生活,有各種生活機能的空間和房間,還有窗戶,逐層各有功能,油煙燻黑的公共廚房,壓擠葡萄的水槽,看起來很像現代男人的小便斗,甚至還有圈養牛、馬等大型動物的地方。

卡馬克利(Kaymakli)也是著名的地下城之一,最多時曾住過一百戶人家,可以同時容納一千三百人,它的結構非常精巧,深入各層的空氣像現代的中央空調系統,給蜿蜒的穴居帶來了流通的空氣。通道有寬有窄,用以區分公共空間和私人居處。地底下一樣有教堂,廁所、貯藏室、畜水池、廚房和飯廳,甚至連羊舍馬槽也各安其位。目前觀光客可以抵達地下六層,六層以下的遺蹟還沒有被挖掘出來。此外,地下城涼爽無比,終年氣溫都維持在攝氏十六度左右,而且還有很深的通風口。地下城的岩壁上還標有一個個小箭頭,以指示出口的地方。同時在入口處放置有一個大圓石及啟動開關,在緊急情況發生時,可以堵住入口,以阻敵人的進攻。

歌樂美露天博物館(Goreme Open Air Museum),是卡巴多西亞最大的歌樂美溪谷沿岸城市遺蹟,它是觀光客最值得駐足停留的地方,一九八五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這個露天博物館,並沒有固定的房屋,只有三百多座由火山多孔凝灰岩挖鑿出來的岩窟教堂,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紀時,開塞利的基督徒在阿拉伯人的威脅下,被迫在歌樂美的岩窟中避難,他們在岩窟中建造了許多教堂,堅守自己的信仰。現在遺留下來的這些岩窟教堂,多以美麗的壁畫和聖母像而知名。

這個露天博物館是個教堂和修道院遺蹟最集中的區域,步行就可參觀七、八座教堂古蹟,這裡從每天早上八時開放到下午四點三十分,門票每人合五美元。這裡只有一條連接各教堂的路徑,參觀者只要順著路走即可。入口處先看到一座修道院,接下來則是巴吉爾教堂、埃爾馬里教堂、聖芭芭拉教堂、蛇教堂、托卡特利教堂、涼鞋教堂、水桶教堂、卡拉魯克教堂和托爾教堂等,但所有教堂規模都不大,教堂內保存情況都還不錯,一些溼壁畫透露著率真質樸的古意,其中的巴吉爾教堂(Basil Kilise)佔地不大,這位巴吉爾(Basil Kaysen)是公元四世紀時的卡巴西亞人,他是創立修道派的神者,曾經寫了一套修道院法則,現在仍是希臘東正教教會所採用。

埃爾馬里教堂(Elmali Kilise),人們又叫它「蘋果的教堂」,規模雖小,但是內部非常美麗。由於它位於孤立的岩石上,因此入口小巧,人們須通過狹窄的岩棚才能夠進入。內部的天井以拱門支撐,鑿石而成的石柱拱頂上,以紅色為主,畫滿了十一世紀中至十二世紀初的作品,上面繪有美麗的聖像畫,內容是基督的一生。在山壁岩石上,還描繪有基督和聖巴魯巴拉的聖像畫。

蛇教堂(Snake Kilise)呈狹長形,建在岩窟的角落裡,以一幅聖喬治屠龍圖為主圖,也有很多觀光客前往參觀。

卡拉魯克教堂(Karanuk Kilise)建於十三世紀,又名黑暗教堂,造型雖然雄偉,但窗戶卻是小小的,光線不易照射到教堂內,由於內部的溼壁畫長久不見天日,因此不易褪色,所以保存狀態良好。

托爾教堂(Toall Kilise)是所有的岩窟教堂中最大的一座,以半圓錐形的圓天花板支撐,裡面有許多聖像畫,其中以描繪耶穌基督一生的壁畫最為優美。 除了一些教堂外,歌樂美露天博物館對接踵而來的遊客,也提供了配套的服務設施,如休息室、儲藏室和大餐廳等,不過由石壁鑿出來的階梯都很陡峭,爬進去參觀時,要特別留心足步。

也許有人想嚐試一下石窟民宿,在歌樂美的巴士站就有一家民宿,每人每天住房價格四~七美元之間,視淡季和旺季而定。石窟民宿內部涼爽,沒有隔間和多餘的家具,桌椅也是全部沿著石壁挖鑿出來的,主人還用鮮艷的地毯鋪滿牆壁和椅子,窗台還有盆裁,甚至還有廚房、水電、冰箱與電視等家電,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私人浴室。

烏奇沙(Uchisar)是卡巴多西亞位置最高的村落,位於歌樂美露天博物館西南方四公里處,一座海拔六十五公尺的高峰上,可以鳥瞰整個卡巴多西亞,也有村民仍然居住在洞穴中,雖然數量不多,但還是可以找到幾家洞穴旅館和商店。 澤爾夫露天博物館(Zelve Open Air Museum),距離歌樂美露天博物館約三公里處,兩者之間有巴士往返。這裡在數百萬年前也是火山爆發區,地表是一層很薄但卻非常堅硬的火山岩(玄武岩),下面則是厚厚的一層較軟且有滲透性的火山岩(凝灰岩)。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後玄武岩破裂,下面的凝灰岩就受到風雨的浸蝕。最後,只有玄武岩的「帽子」下面的凝灰岩存留下來,形成無數石柱,就是「妖精的煙囪」或「神奇的煙囪」。

阿爾古魯(Urgup)在卡巴多西亞附近,是一個活躍的旅遊中心,也是前往卡巴多西亞的基地之一,很值得前往一遊。這裡只有七千多人口,近奇岩聳立,自然景觀獨特,在這裡也可以看到人們鑿岩而居的景況。當地葡萄園相當廣,主要特產是以卡帕多西亞葡萄酒和地毯為主。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