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孔廟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台南孔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2號,交通相當方便。自行開車可由台南車站沿中山路直行,至市政府左轉南門路,在文聖路右轉即可。如搭乘公車,可在台南市火車站前搭台南客運1、3、16、17路公車在建興國中路下車,沿文聖路左轉即達。

這是台灣第一座文廟,建於南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由鄭成功之子鄭經諮議參軍陳永華倡建,在鷲嶺東南坡鬼仔埔創設文廟與國學,左學右廟,坐北朝南。東為國學,設明倫堂,延師講學,開科取士,為全台最早設立文廟之所,故稱「全台道學」。並由鄭經親自主持釋奠典禮,開啟台灣儒學的先河,也成為全台文教中心,從此台灣的儒學得以昌明。

清朝統一台灣後,分巡台廈兵備道周昌和知府蔣毓英,各捐銀百兩,修建孔廟並改稱為「先師廟」。此後迭經修建,除大成殿、啟聖祠外,並且增置文昌祠,另設禮門、義路、大成坊及牆垣;明倫堂後側建立教官廨舍和齋廚,東邊則建朱子祠,孔廟由此粗具規模。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建為台灣學府,是全台灣童生入學的地方,所以有「全台首學」之稱。乾隆年間,當地知府又捐錢修繕大成殿、東西廡和五王殿;他看到艮向的奎閣高矗,便在巽方建泮宮坊,也就是學宮,使台南孔廟成為全台灣唯一設有泮宮坊的文廟。日據時代,孔朝被作為日軍屯駐所和公學校,受到嚴重的破壞;1917年,日本人曾修孔廟。

孔廟初建時,是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旁邊再設置明倫堂,一方面聘請老師教學,一方面從學堂中遴選優秀學子任用。現在此廟格局已大改,佔地達9000平方公尺,宏偉寧謚的建築物多達15幢。建築採用傳統文廟「左學右廟」的規制。朱紅的圍牆中,「全台首學」四個金字匾額格外醒目,大門旁立著「門前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碑。廟內的正殿名大成殿,每年祭祀大典及跳八佾舞就在殿前寬廣的中庭舉行。殿樑上懸清代雍正以後各朝皇帝御題的匾額。正殿奉祀至聖先師孔子,兩旁祀四配和十二哲,東西兩廡奉祀先賢先儒,另外東廡為禮器庫,西廡為樂器庫。大成殿的建築沒有迴廊和柱子,代替的是伸出厚牆的挑樑插栱支撐,整個建築是紅瓦、朱牆和白色地面。大成殿的前方,就是大成門,是孔廟中最華麗的建築物。

後殿名崇聖祠,祀孔子五代祖先,兩旁祀五配五從,祠東為典籍庫和以成書院,以成書院是培養祭典禮樂的人才。祠南建有儒星門,門的東面是名宦祠和仰賢祠,西面有孝子祠和節孝祠;廟東有禮門,西為義門,分別通往大成坊和泮宮坊。正殿東側有明倫堂、文昌閣和朱子祠。廟內所藏文物、碑記和禮器都是文教的珍寶,而孔廟本身則屬一級古蹟。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