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的地址在台東市南王里文化公園路200號。卑南遺址在數十年前,就為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所發現加以記載,他說當時有60多塊巨大的石頭星羅棋布在卑南大溪的河床旁,就是現在台東新站的周遭。 這個卑南文化公園為史前時代卑南遺址的所在地,是全世界最大、也是整個東南亞最大和最重要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考古遺址,同時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當年南迴鐵路興建挖掘下,赫然發現巨石底下滿是石棺和遺蹟,並曾演出一場卑南遺蹟搶救風波。

公園最大的特色,就是進行考古發掘,一面成立遺址保存館對外展示,以便達成學術研究、遺址保存和推廣教育等功能,讓來自海內外的遊客,都能近距離接觸考古世界。

卑南人曾留下不少未解之謎,雖仍爭議不休,但是很多人都相信,這些被挖掘出土的古墓葬者,他們都是現今排灣族和卑南族的祖先。

要前往卑南文化公園參觀,如自台北開車前往,可自國道5號蘇澳交流道下,轉9號省道經花蓮,至台東市卑南國中和縣立棒球場,再左轉產業道路就可抵達。


●三仙台 三仙台是東海岸風景特定區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位於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旅遊服務中心地址為三仙里基翬路74號,這裡一組離岸的珊瑚礁島,從西面看只有2塊巨石,從南、北方向看卻有3塊石頭,三仙台由此得名。

對於三仙台名稱的由來,民間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相傳在很久以前,台灣是一個仙島,住著許多神仙。有一天,八仙中的呂洞賓和何仙姑相偕到三仙台談情說愛,在島上的「合歡洞」纏綿,好事的鐵拐李前去偷窺。談情說愛是仙境深受忌諱的事,他們的行為正好被鎮守南天門的金光巨神發現,責其觸犯天條,將寶劍擲向他們,但是並沒擊中,反而將島上的巨石一劈兩半,留下今天的「仙劍峽」,成為三仙台風景區勝景之一;而何仙姑則飛到北邊的長濱鄉,成為靈岩洞,呂洞賓飛到較南的「石雨傘」。三仙逍遙島上,烙下仙蹤,故名三仙台。

這個珊瑚礁島沿東北方向延伸,長約1公里,最寬處約350公尺,面積約3公頃。島上最高峰海拔約77公尺,上有一座無人看守的燈塔。據地質學家研究,三仙台原為連接台灣本島的峽角,因斗轉星移,海水長期浸蝕而逐漸分離,成為地殼變動後隆起的珊瑚礁。島上巨石羅列,又黑又大如釣台,由火山集塊岩構成。

三仙台長久無人居住,所以人為破壞較少,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都保護得非常完整,迄今島上野生動植物仍然相當多,現已被列為自然保護區。據調查,三仙台的陸上動物有野雞、竹雞、野兔、山豬、山羊、斑鳩和白頭翁等;水中動物也有上百種,如桃色、紅色、白色珊瑚及各種色彩美麗的熱帶魚。至於龍蝦、紅鯽、雀桐、螺類、蟹類、鯉魚和旗魚等更是不計其數。且因黑潮流經此處,海岸線漁藏非常豐富,絕非台灣本島所能比擬。所以從古至今,都是最重要的釣場。

島上植物種類繁多,大約生長著200多種海岸植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多半生長在近海的沙礫灘上,如濱刀豆、無根滕和草海桐等,幾乎都是莖葉肥厚、節節生根,以藏根隱莖的方式匍匐地面,從而適應風強和乾燥的沙地環境;第二類喜歡攀附在礁石上,例如毛苦參、刺裸寶和蔓榕等,也是以匍匐的姿勢生長,而且主莖粗長,深入岩層中,經常出現在岩壁有砂礫、泥土堆積的孔穴和窪地上,是一群韌性極強的植物;還有白花苦藍盤、一點紅、百合、狗牙狼和爬香岩等,這些植物的存在不僅綠化了環境,而且吸引了大批動物來此棲息和覓食。因此,美麗迷人的三仙台是旅遊、觀光、寫生、攝影、潛水、垂釣和露營的好去處。

從前,三仙台漲潮時距陸地僅250公尺,因無橋相連,遊客欲登臨島上,必須配合潮汐,在農曆每月的一、二、三日及十六、十七、十八日,等退潮海面暗礁外露時,方可涉水前往,但仍充滿危機,致使遊人罕至。為此由台東縣政府於民國76年興建長達320公尺的跨海人行步橋,正式開放後,大大方便遊客登上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小島,揭開了三仙台神秘的面紗。而這座具有8個拱形孔、9對橋墩的紅色鐵橋,狀似一條騰飛的巨蛟,現已成為東海岸知名的地標。人行步橋特殊設計之目的,在於杜絕車輛的進入;為了避免遊客破壞環境,又設立架高棧道式環島步道,讓這個自然保護區永保天然景色。

循著人行步橋跨海前往三仙台,在橋上俯視太平洋湛藍的海水和潔白的浪花,會給人以一種無限壯麗的感覺。穿過人行步橋到達三仙台,便可領略到合歡洞(三仙洞)、仙劍峽、飛龍澗、三仙龕、水晶池、甘露泉、釣魚台和太液池等八大景點。

合歡洞位於兩壁之間,洞高約3公尺多,可容兩人同時進出,洞內伸手不見五指,蜿蜒曲折可直通島的東面,洞的出口處有青蔥翠綠的林投樹和矮生植物,綠草如茵,一幅世外桃園美景令人流連;仙劍峽天造地設般位於西北兩峰間,寬僅1公尺,峭壁筆直、壯觀;飛龍澗吼聲如雷貫耳,濺起的浪花形如飛龍,最窄處不足1公尺;宛如仙窟般的三仙龕可供遊客憩息、煮食;小仙山附近是清澈見底的水晶池,呈橢圓形,深約7公尺,由海水凝聚而成。另有一處可供食用的淡水湧泉稱為「甘露泉」,泉水清甘可口;釣魚台是最吸引釣客的景點,它是一片集塊岩,大約可同時容納10人垂釣,台下礁石嶙峋,五光十色的熱帶魚穿梭悠游,美不勝收;此外,大窪地「太液池」也值得參觀遊覽。

三仙台極具自然野趣,由狂潮猛浪,疾風怒水和洶湧波濤長期浸蝕而形成的海蝕洞及海蝕岸,隨處可見。構成三仙台主體的火山集塊岩,在海浪的沖擊和腐蝕下,也變成一顆顆光潔、圓潤的鵝卵石,散步在島的四周,形成一片稀奇的卵石礫灘。當海浪拍打沙灘時,成千上萬狀如拳頭大小的鵝卵石互相撞擊,聲勢如萬馬奔騰般令人震撼。那些色彩各異,造型可愛的鵝卵石,更令遊客愛不釋手。環島步道可供遊客深入觀察濱海植物、海蝕溝、壺穴和海蝕柱等奇特的地景。節假日,攜親朋好友,登上這個迷人的小島,領略怡人的自然風光,定會流連忘返。


●石雨傘 石雨傘矗立在11號省道兩側的海階台地上,距離三仙台約6公里,由花蓮開車走11號省道經豐濱、長濱可達。由台東前往,也是走11號省道經富崗、東河和成功而抵,交通相當方便。 這把天然的大石傘,高約16公尺,頂部是堅硬的珊瑚礁,上面生長著許多植物;但傘柱壁上光禿禿的一片,由鬆軟的礫石構成,側面有以往因海蝕作用形成的海蝕凹壁。這是上下兩種岩層受到不同程度海水浸蝕的結果,看起來頭重腳輕頗不穩固,但卻已在潮來潮往中屹立多年。

當地人傳說這個石雨傘是呂洞賓化身,因此又名「男人石」。附近的海蝕台地上,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海蝕巨石,這些都是大自然歷經數千年的造化,所形成的奇景,留給遊客以無限想像的空間。石雨傘所在的海邊台地,原來是位於海面下,因海岸不斷上升的緣故,目前已高出海平面有40糎之多。


●水往上流 水往上流是花東海岸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並附設有休憩中心、停車場、販售飲料、小吃和紀念品的販賣部。這個奇觀位於台東縣東河鄉花東海岸公路由都蘭南行舊台11號公路的漁橋附近右側,南距台東市16.8公里,北離蓮花市151公里,是一條路旁灌溉渠道的蜿蜒流水,有明顯的由低處往高處流的現象,趣味十足。這種奇特的「反」物理現象,吸引了眾多遊客。

要前往參觀這個景點,須沿著都蘭南行1.8公里,於公路右側岔路上行到一處坡頂,回頭一望,可見路旁灌溉渠道潺潺流水緩緩上升,與道路漸行漸遠,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水往上流」。仔細一瞧,渠水確實向高處流,有些不信邪的遊客甚至投入樹葉,以確定是否眼花,並嘖嘖稱奇。

這條「水往上流」的水道,據說是引自山泉,蜿蜒百餘公尺,當地農民引其水作灌溉用。而台東縣旅遊部門在「奇觀」碑石上特意標注:「水往上流」是鄉民傳說,信不信由你。

這種語焉不清的說明似乎更增加幾分神秘感,所以許多遊客特別是日本觀光客在觀賞之後,總喜歡在「奇觀」碑石旁留影,以示又開了一次眼界。

對於「水往上流」的解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地心引力的關係;有的說是暗中加壓,讓水往上沖的結果;還有人說是錯覺。曾有工程單位鄭重其事地以水平儀做過實地測量,結果當然沒有推翻「水往下流」的物理定律。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水渠旁的道路是下坡路,因此在同時觀看道路和水渠時,人們視覺會在一時的不協調下,造成錯覺,反而認為水流違反地心引力,致產生這項奇觀。


●紅葉少棒紀念館 紅葉少棒紀念館位於台東縣延平鄉紅葉村紅谷路1號,自行開車可在國道5號蘇澳交流道下,循9號省道往花蓮,至鹿野鄉右轉東36鄉道循指標即達。

因為紅葉少棒隊在比賽中的出色演出,使得許多人對紅葉這個地方留下深刻的印象,紅葉少棒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這支載譽國際的少棒隊而設立。紀念館大門口立有栩栩如生的少棒比賽的雕像,館內則展示許多有關紅葉少棒隊的歷史資料。此外,遊客在參觀罷紅葉少棒隊的資料後,還可以到二樓參觀布農族的文物飾品,可藉以更加瞭解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知本森林遊樂區 知本森林遊樂區位於台東縣知本溪中游左岸,距離台東市區16公里,是一處匯集山巒、溪谷、溫泉、森林浴場和瀑布等多元化景觀的森林遊樂區。服務中心地址為台東縣卑南鄉溫泉村龍泉路290號。

這是台東縣最著名的遊憩景區,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總面積110公頃,已開發的約有20多公頃,海拔110~650公尺,屬低海拔亞熱帶溫濕氣候。區內主要有觀林吊橋、林木觀賞區、森林步道、小型植物園、賞花區、溫室和露營烤肉區等,並有山巒、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

觀林吊橋長80公尺,橫跨在知本溪上,上游是攔沙壩,壩下50公尺長的淺水灘,是戲水、泡涼的好去處。吊橋是森林遊樂區的出口,橋身造型鮮麗優美,橋下清澈的溪水,映照著滿山蒼翠,常令情人們流連忘返,故有知本「情人橋」的美譽。出口處粗大的原木標本,像在對遊客說:「歡迎光臨知本森林遊樂區」。

林木觀賞區主要栽培有麻竹、桂竹、桃花心木、光蠟樹等樹種,各自成林,設有解說牌說明各樹種的特性,並闢有林間步道相連,方便遊客來往其間。

森林步道就是森林浴場,在知本森林遊樂區的後山規劃有多條步道,如森林浴步道、榕陽步道、瀑布區步道、景觀步道和好漢坡步道等。沿著長1.8公里的森林浴步道,雖沒有像溪頭、阿里山那樣高大的針葉林,但樟樹、白蠟樹、大葉桃花心木和桂竹等闊葉樹林卻蔥鬱交錯,蔚然成林。更有一種生長了數百年的知本茄冬神木,依然枝繁葉茂,生命之頑強,令人驚訝。附近的七里香林道呈現清雅動人的風情,就像清純少女,在清風中婆娑起舞,襲人的芬芳清香,令森林浴者陶然如醉。遊客在這裡除了可以做森林浴活動外,還可以認識許多原生植物。

其中的榕陽步道全程2.1公里,海拔445公尺,是知本森林遊樂區內一條偏遠的路線,沿途林木蔥鬱,林相優美,共有17棵百餘年老榕樹矗立兩旁,其中不乏數百年古榕,樹冠如蓋,氣根倒垂,盤根錯節,如蟠龍橫踞,彷彿歷經滄桑的睿智老人,默默地注視著人世間的變化,卻仍守護著亙古不變的諾言。榕陽步道由於走起來煞費力氣,所以遊客不多,而台灣獼猴、鳳頭蒼鷹和藍鵲等野生動物卻活動頻繁,甚至還有山豬出沒,頗具原始森林的風味。由這裡往瀑布區的步道,是區內最輕鬆的一條路線,由遊客中心往返時間最多1小時。瀑布規模不大,分兩段傾瀉而下,旁有觀景台、可讓遊客一邊休憩,一邊觀賞美景。

臨近景觀步道的親水按摩區,是森林遊樂區內最受遊客喜愛的景點,清澈的山泉水,沿著彎曲的水道潺潺下流,在按摩腳底的同時,還可享受洗足的樂趣,旅途的疲勞頓時蕩然無存,水道間有淺灘區、戲水區和卵石按摩區,夏日裡許多遊客在此戲水。

好漢坡步道有近800級台階,全程320公尺,但落差卻達150公尺。終點處也有數株巨大高聳的白榕樹,細根千絲萬縷,枝條結成連理,號稱「千根榕」,故有「登上好漢坡,便有千根榕」的說法,它時刻考驗著登坡「好漢」們的體質。好漢坡頂不僅有白榕樹可以歇腳乘涼,並且可以觀看知本溫泉和台東市區景致。

小型植物園內有葉大如傘、生於林底的姑婆芋、珍貴的原生蝴蝶蘭、穿鞘花和柚木等。附生於粗大樹幹上的蝴蝶蘭,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隨處可見其高雅的花容,令人驚豔。由於這一帶幽谷深淵,林木蒼翠,森林深處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和種類繁多的鳥類,處處洋溢著熱帶雨林的風貌。各種可愛的小型野生動物在林間穿梭跳躍,生機盎然。林中百鳥歡唱紛飛,盡情展露各種美麗的風姿;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台灣的朱鸝和美麗的五色鳥,因此是賞鳥聖地。

賞花區在知本山莊左側,共有兩處,區內種滿金盞菊、笑靨花和其他各種花卉。遊客到此會頓覺身處五彩繽紛、花香襲人的「花花世界」,還有無數彩蝶紛飛,為大地、森林憑添幾許亮麗色彩。

溫室在知本山莊右側,以栽培觀葉植物為主,內有200多種植物,其中最嬌貴的蝴蝶蘭千姿百態,爭奇鬥妍,不失為親子間進行自然教育的好去處。

露營烤肉區在知本溪左側高聳的桃花心木林中,佔地0.5公頃多,可容納150人露營及野餐。傍晚時分,聆聽林濤陣陣,在婉囀的鳥語歡唱和蟲鳴聲中入夢,確屬享受。由這裡往上走可以到達知本山莊,那是一幢大方雅致的大建築物,可提供樸實的食宿。


●初鹿牧場 初鹿牧場是全台灣最大的坡地牧場,位於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初鹿車站的東側山丘上,以象徵牛奶滴落的白色尖碑為標誌,距離台東市僅1小時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地址為台東縣卑南鄉明峰村牧場1號。

這個牧場屬海岸山脈的高台地,面積60公頃,排水良好,日照通風極佳,且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因此牧草生長茂盛,產量高,終年可供收割。近年來初鹿牧場雖以觀光馳名中外,但實際經營方針仍以生產為主,採乳牛和肉牛並重的政策,尤以對推廣乳牛的飼養不遺餘力,已成為台灣東部的乳牛專業區。

整個初鹿牧場被規劃成牧草區、森林浴場、露營烤肉區,以及販賣部等幾個區域。其中的牧草區種植著一望無際肥美的安哥拉牧草,每天晨昏,牛群在綠野上啃吃牧草的情景非常誘人,放眼望去,場內崗陵起伏,綠草如茵,黑白相間的乳牛群漫步其間,吃草、飲水,悠閒自在。襯著素雅白色的牧欄,遠處錯落著紅頂白牆的牧場管理處屋舍,在樹影層疊中頗具歐洲莊園的風味。最為吸引遊客的是牧草區每日下午3:30,牛群進入綠野上啃食牧草的景致,很多小遊客騎上乳牛拍照留念,還有一些遊客在作滾乾牧草大球玩耍,也有人買一把牧草親自用手餵牛,因此這裡極適合親子同遊。

牧場一隅的森林浴場,設有涼亭和森林健康步道,徒步一周僅需15分鐘,遊客在此不但可以充分吸取清新的森林空氣,還可以看到樹幹上種植的蝴蝶蘭、散發出令人神清氣爽的幽香。在相思林中的露天茶座內,人們可以細細品嚐獨具特色的初鹿香醇鮮奶。

露營烤肉區有廣大附有水電及衛浴設備的露營場地,人們在此用新鮮的嫩牛肉燒烤野餐,盡情擁抱這片美麗的原野風光。這裡的販賣部除了供應遊客日常用品外,也販賣牛肉、牛奶、果汁、巨蜂葡萄、鶴岡茶和台東的土特產品。牧場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7時至下午4:30。


●太麻里金針山 金針山位於台東縣南迴公路西側太麻里山區,泛指太麻里鄉與金峰鄉交界處,是海拔800~1500公尺的緩坡區。因其溫度、氣候皆非常適合種植金針花(也叫做萱草),是當地特產的高經濟作物。每年8、9月份,漫山遍野的金針花盛開在碧綠的坡地上,與藍天、白雲構成一幅壯麗的畫面,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旅遊觀光,金針山也由此得名。

它的開發史則是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山中傳奇。金針山原稱「金山」,約有2000公頃的原始森林,蒼翠蔥鬱。台灣「八七」水災後,嘉義梅山的李氏兄弟帶來金針苗種於山上,沒想到生長良好,許多移民就紛紛跟著上山開墾種植,十幾年下來,舉目所及,皆是黃澄澄的金針田。當年金針價格不菲,山上的金針農迅速致富,不少人躋身為「百萬農民」,羨煞了山下的農民,使這座盛產金針的山頭也改名為「金針山」。

太麻里金針花產量佔全台灣2/3強。民國71年,地方當局特地挑選並命名五項品種:一號千鶴、二號紅鈴、三號粉黛、四號黃玉、五號紫后,從而提升了金針的實用價值。採收金針須趁其含苞待放之際,且須注意其成熟度,若錯過適度成熟的花苞未採,待次日花苞綻放開花時,就只能製成次級品;若採到未成熟者,因纖維質過少,製成的品質也不佳。金針不論煎、煮、炒、燉皆適宜,是魚、肉類的最佳佐料,而且營養價值高,鐵的含量為菠菜的一倍。選購金針首要注意鮮度,以組織較硬者為佳,通常菜頭部分呈濃黑色者表示鮮度較差,色澤過黃乃是硫磺燻得太多,味道會偏酸,故宜選購質細柔嫩、顏色不偏黃者為佳。金針經硫磺燻過,保存期限可長達一年,但為避免因潮濕而長蟲或發霉,最好用容器裝妥密封存於冰箱。

金針除具有實用價值外,更有觀賞價值。初冬的金針山,沿途都是釋迦和洛神,一個個碧綠釋迦,結實吊在樹幹上,會讓遊客看得津津有味。而朱紅如寶石的洛神,亭亭玉立於路邊,偶爾隨風起舞,搖曳生姿,別有一番特色。每年8、9月份是金針盛產期,循著全長3公里多的賞景步道往山上走,一片片黃澄澄的金針田由山麓綿延到山頂,在陽光下燦爛奪目,還可以看到攜糧帶眷的針民背著大袋,穿梭於金針叢中的忙碌景象,豐收的喜悅不禁油然而生。即使不是金針產期,這裡清新的空氣、遼闊的群山,也深深吸引著遊客;1、2月的櫻花、杏花,3、4月的杜鵑和4、5月的野百合,輪番為金針山披上彩妝,令人心馳神往。

午後的金針山煙霧彌漫,更添幾分朦朧之美,實在是東海岸一處極具韻味的迷人景點。據當地傳說:金針山之所以煙霧彌漫,是因為有一對靈蛇居住,為了不讓外來入侵者看清楚整座金針山,便施法起霧籠罩。如今,每當遊客走過靈蛇所住的「霧洞」時,會感到涼風陣陣,至於是否見到所謂的「靈蛇」,那就要看個人的運氣了。

前往金針山的產業道路錯綜複雜,繞行一周約需4小時,走太麻里加油站對面的產業道路最為便利;因其地勢高,更是眺望平原和觀看日出的好去處。目前已興建11座觀景亭,各具特色、風景各異的大小涼亭讓遊客從不同的視角領略大自然的美妙。

第一個觀景台視界非常遼闊,可遠望台東知名聖山都蘭山和台東市景,俯瞰太麻里海岸線上的椰子樹、沙灘,甚至連黑潮帶都看得一清二楚,鼓舞大家興致勃勃繼續前行。第二個觀景台雖然海景依舊,但周圍風景卻不大相同,稻田配合五爪金針花,矗立在前面是稱為「象頭山」的山峰,如長長的象鼻延長至橋邊,惟妙惟肖,觀之不禁令人莞爾,而綿長的南太麻里溪橫貫,彷彿聽到溪水的呢喃。這11座觀景亭中,又以第五亭視線最佳。因位居海拔1103公尺,身處涼亭內,環繞360度的超廣角視野,四周景象可以飽覽無遺。這裡還是觀看日出的好地方,隨著滿天霞光的流轉,一輪朝日倏地從海平面躍起,萬丈金光灑滿山頭,沐浴在黎明的第一縷晨光裡,心胸頓時豁然開朗。

在此還可以見到都蘭山和綠島。據當地人傳授的經驗,遠望綠島時,若是像霧裡看花,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時,隔天將是極棒的好天氣;反之,若是能看清楚綠島的模樣,那可就要擔心次日會變天。太麻里的居民還有一則關於綠島叫火燒島的由來傳說:相傳在秋分時節,日出剛好在綠島和蘭嶼中央,美麗的旭日,萬丈霞光鮮紅耀眼,在無雲的天空中,霞光如虹橋橫跨在蘭嶼和綠島間,之後霞光逐漸退後挪移,加上海浪波濤陣陣,讓整個綠島看起來就像是火焰般燃燒閃爍,故稱之為「火燒島」。

由於市場競爭的激烈,金針的價格每況愈下,而茶葉的行情卻水漲船高,再加上其得天獨厚的地形、氣候和土質等條件,均適宜種植茶葉,因此許多農民改種茶葉,現在金針山已經有300多公頃的茶園,以及32戶茶農分散在山中各處。原來的金針田逐漸往觀光休閒的農園方向發展,大多數金針農任由金針花開而不採收,讓滿山黃澄澄的金針花吸引更多的遊客上山看花、採花。

金針農也集資經營青山休閒農場、金針山休閒農場、紫雲山莊及亮易山莊等,並舉辦金針山遊程導覽,從而開發了金針山旅遊的第二春。由於當地茶農製茶技術的不斷改良,培植出來的太峰茶清甜而不苦澀,山上的水質好,泡出的茶湯清澈,尤以金萱的香氣濃而不膩,特別受顧客青睞。如今的太峰茶已堪稱茶中極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為此特地在金針山半山腰,海拔約800公尺處開闢「太峰茶區」,區外有一對大茶壺立於路邊,旁邊一根圓柱上刻有「太麻里太峰高山茶」字樣。

在秋茶採收期,好客的茶農熱情相邀遊客到家中品茗閒聊,喝著主人烘焙出來的好茶,頓覺口齒留香,其獨特的陳年濃郁之香醇,往往令人回味無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