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維亞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塞維亞(Sevlla)是西班牙著名的古都、安達魯西亞自治區首府和塞維亞省的省會,也是國內的第四大城。在歷史上,由於它是古代西班牙文化中心,回教西班牙的首府和向新大陸開發的基地,而佔有重要的地位。刻在赫雷斯城門上的一段銘文,曾簡要地敘述了塞維亞的歷史:「赫丘利斯創建了我,凱撒在我周圍環以城牆和鐵塔,聖徒王(King Saint)則佔領了我。」

根據史料的考證,早在銅器時代末期就出現了可能是塞維亞前身的城市塔特蘇斯。此後經歷了希臘人和迦太基人的統治。公元前207年,這裡叫做布斯帕里斯(Hispalis),是屬於伊比利人和腓尼基人的。公元前一世紀,凱撒大帝率領羅馬精兵席捲歐洲大陸,輕易地於公元前45年從伊比利人手中奪得塞維亞將它建為羅馬人的行政區古義大利(It﹌lica)。到了公元5世紀初,羅馬帝國遭到北方民族的侵略,這裡就成為汪達爾人(Vandal)的天下,成了西哥特王國的首都。一直到了公元711年後,阿拉伯摩爾人進駐,取名為希斯維利亞,就是塞維亞的前身,又為塞維亞注入了豐富的異國色彩,並留下屬於中世紀伊斯蘭回教風格的希拉達塔等建築。公元844年諾曼人入侵,但被阿拉伯人擊敗。11世紀時阿方索六世在這裡定居,宮廷藝術和學術活動使城市大為生色。12世紀時,塞維亞是一個非常帝國在歐洲的首都。1212年,斐迪南德三世征服瓜達爾幾威河谷地區,把塞維亞從阿拉伯穆斯林教徒手中奪回。1248年,斐迪南德三世收復塞維亞城後,興建了工程浩大的船塢和城堡。從13到14世紀,城市曾一度衰退;15世紀又漸趨繁榮。1492年,哥倫布就是從這個港都率領西班牙船隊橫越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後,以船堅砲利逐步征服中南美洲,將一箱箱黃金運回西班牙,也是在塞維亞港口登峰,自此城內建起了交易市場,推動了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這一年,塞維亞人的內布里哈寫出了西班牙語第一部語法書;在監獄裡的文學巨匠塞萬提斯也寫出了不朽巨著的「唐吉訶德」,都成為塞維亞的驕傲。

1503年,這個城市建立了西班牙和美洲之間商業來往的貿易所,成為前往新大陸探險和開發的中心。1519年麥哲倫從這裡出發進行首次環球航行,16世紀此地是西班牙最富有和人口最多的城市;1588年,當地人口已達15萬之多,不但成為新世界的商業中心和舊大陸最富有城市之一,並且更是藝術創作者的最佳舞台。

到了17世紀,塞維亞市迎來了藝術的輝煌時期,誕生了一地著名的藝術家,其中包括著名畫家穆利羅、瓦爾德斯‧雷阿爾(Vald﹡s Leal)和雕刻家馬丁內斯‧蒙塔涅斯(Martinez Monta﹥﹡s)等人,他們在這座城市裡留下了偉大的作品。同時,塞維亞也為世界文學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音樂家比才(Georges Bizet)根據梅里美(Merimee)的小說寫成的名歌劇蕩婦卡門(Carman)、莫扎特(Mozart)於1789年發表的費加洛婚禮、羅西尼(Gioqcchino Rossini)在短短16天的時間裡所寫的塞維亞理髮師,或是拜倫筆下的劍客唐璜(Don Juan)等鮮活角色,有巧妙地和這座城市結合,淋漓盡致的故事深入人心。但是在這個世紀裡,當地的政治和經濟實力下降,,河流淤積,大船無法上溯航行,河港有利條件盡失,塞維亞也漸趨沒落。

18世紀,波旁家族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復興。19世紀時,法軍的入侵,西班牙軍命和內戰又使城市發展陷於停頓。1897年,伊莎貝拉二世下令舉行一年一度的塞維亞,「四月節」。1929年在此地舉行的「伊比利美洲博覽會」為城市帶來了新的生機。20世紀中葉,塞維亞的人口和面積都增加了兩倍多。1992年,「發現美洲500年世界博覽會」在這裡舉行,又使它重放光芒。

以白色建築物為主的塞維亞,位於西班牙西南部。馬德里西南方538公里處,坐落在瓜達爾幾威(Guadalquivir)河東岸的平原上,距離大西洋加的斯灣只有60公里,是瓜達爾幾威河谷的內河港口城市,地勢低平,海拔僅10公尺。這個安達魯西亞的靈魂城市有132萬人口,幾乎全年都是晴天,氣候溫和,但夏季炎熱,氣溫最低是25℃,最高可達40℃以上,因此到海濱消暑,是當地夏季非常重要的戶外活動。這裡的工商業都很繁榮,在瓜達幾威河邊設有造船廠,並保留一片空地作為每年迎神賽會的場所,其餘的空地全部用來建造7、8層樓高的大公寓。它是西班牙水果的集散場,也是橄欖油和葡萄酒的製造中心,還是西班牙重要的輸出港口之一,主要輸出葡萄酒和柑桔。

空中運輸相當發達,聖保羅(San Poblo)國際機場位於北郊12公里處,與倫敦、杜塞爾多夫、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和羅馬等城市間每天都有航班。由首都馬德里每天只有好幾個航班往返,航程只需55分鐘。和巴塞隆納、巴倫西亞和畢爾包間,也有班機服務。

陸上交通更是方便,鐵、公路都很便捷。由這裡開出的火車,可以到達馬德里、哥多華和加的斯等地。前往馬德里的快車行車時間要6個小時,但自1992年起,每天有15班AVE高速列車連接兩地,車程縮短於2.5小時。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自塞維亞經由E-5號公路北通馬德里,車程約6.5小時,每天有13班長途巴士營運;西沿49號免費高速公路可往鄰國葡萄牙;從阿爾吉西拉斯前來,每天有9班長途巴士,行車時間約3.5小時;到哥多華的巴士車程為2小時40分;由A-92號公路向東,可至格拉那達和太陽海岸;如果取道N-4號公路或收費高速公路,則可通往加的斯。

市區交通也很方便,公共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和計程為主。C-1、C-2、C-3和C-4是4條公車幹線,係沿著城市環線道路行駛。另有4條橫向公車路線和分別從東西南北4個連接市中心的放射狀網路,使公車更加方便、快捷。這裡的公車品質不錯,外觀漂亮,車身為桔黃色,但是塞維亞卻是適宜散步的城市,中心區街道狹窄、曲折,且多為步行街,因此採取步行方式遊覽比較方便,尤其是在老城區觀光時。計程車多為白色,在主要街道和廣場上都有計程車車站。也有許多計程車在街上穿梭兜客,多亮著綠燈,並有「libre」空車標計。計程車呼叫電話為95-467-5555。

一般街道兩旁多以橙樹為行道樹,到了春天,每棵樹上都長著上百粒桔黃色的橙柑,非常可愛,並且芬芳的橙香飄蒲街道,聞來身心舒暢。但是這種橙柑中看不中吃,因為它們是市政府種的觀賞樹,沒有施肥,所以果實苦澀,無法下嚥。此外,路旁不時可見大型的綠色環保垃圾箱。

塞維亞共有120家設備完善、服務周到的現代化大飯店,四星和五星級的大飯店共有9900多張床位,三星級的共有3455張。即使是觀光季節,遊客也不需預訂房間。新穆哈爾風格的阿方索十三世飯店,有最新式的服務設施,建於1916~1928年,是為舉行萬國博覽會而建,一樓吧台的中庭餐廳也對非住客開放。朱德利亞(Juderia)大飯店位於老猶太區中心,以前曾是公爵府邸,飯店以庭院美景取勝。市內主要的大飯店還有佩德羅王宮國營飯店(Parador Alc﹌zar del Rey Don Pedro)、卡薩德卡莫納(Casa de Carmona)、哈西恩達‧貝納祖扎(Hacienda Benazuza)、英格雷特拉(Inglaterra)、科隆(Colon)、多納瑪雷(Do﹦a Maria)、瑪卡倫納(Macarena)、拉蒙蒂拉(Lamotilla)和羅斯‧利勃洛斯等。

這裡有好幾百家大大小小的餐廳,供應各地名菜,大部分是安達魯西亞的地方菜。當地人上館子不以餐廳的大小作選擇的標準,而是以開胃小菜(tapas)種類的豐富與否,以及烹調口味的好壞來作參考,但是一般菜餚都分為海味和山產兩類,主要的菜式有美味火腿、對蝦、炸魚、醃肉腸子(chacinas)、牛肉泥醬和肝臟(terrina de dernera con mallejar)、辣味燜燒牛尾(El rabo de toro con picante guindilla)、羊肉醬泥和肩胛骨(paletilla de cordero rellena)等。夏天人們常吃的菜餚有涼菜湯(Gazpachos)、沙拉(ensaladas)和肉末(picadillos)等。主要佐料有番茄、綠青椒、小青瓜、橄欖油、醋、大蒜和鹽等,有時也加些麵包、鱈魚、鮭魚、油炸杏仁、香菜、蘿蔔、蛋、辣椒、玉米、馬鈴薯和桂皮。這裡的甜美名聞遐邇,如香木綠甜品(cortadillos de ciara)、蛋黃甜美(yemas)、奶油糖酥餅(polvorones)、糕餅(tortas)、奶油鬆糕(bizcochadas)、油炸奶皮麵包片(torrijas)、蜜炸果(pesti﹥os)和豬肉餅(montecados)等都是上品。

當地有特色的餐廳有港口、勞萊客棧、領班、錨、潛水員和石斑魚等餐廳屬知名的海味餐廳。著名的山產餐廳有開設在鬥牛場附近的梅森聖拉利托餐廳,因它比別家餐廳提早兩個小時開店,不但口味好,價格又公道,所以門庭巷市,生意做不完,中午一客商業套餐包括湯、前菜、主菜、副菜等4道,只要7歐元,菜色每天更換。或者要一分生醃火腿夾麵包,再來杯紅茶,只要3歐元就可祭飽五臟廟。

願意更深入地領略塞維亞風情的觀光客,還可以去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餐廳、布拉達啤酒屋(Cerveceria Giralda)、阿勒巴力沙(La Albariza)和燕子(Las Golondrinas)等酒館中去感受這個城市人民的浪漫風情。還有一家塔普拉奧(Tablaoe)佛朗明哥餐廳,曾被紐約時報評為塞維亞最專業的佛朗明哥表演餐廳,專業舞者的高超舞藝每每贏得熱烈的掌聲,遊客可以一邊用餐,一邊欣賞表演。

這裡購物相當方便,可以買到各種各式的東西。老市區中心(Centro Hist﹠rico)的步行街一帶,既有銷售陶瓷、吉他、佛朗明哥服飾、彩扇和刺繡品的傳統商店,也有展售流行服飾、音樂製品的現代化商場。

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免稅商店、專賣店和精品店林立,各種貨品應有盡有。在街道的巷弄中,有不少傳統性的菜市場,源源不斷地供應民生食品及日用品。公爵廣場市場、馬格達雷納市場是銷售皮革製品和飾品的露天市場。最傳統的露天市場當屬展會街(Calle Feria)的星期四跳蚤市場(mercadillo del Jueves),展示商品五花八門,連當地人家中被淘汰的東西也拿到這裡來交易,還有一些不入流的江湖人士在這裡表演賣藝。

塞維亞人的夜生活也很多采多姿,每當夜幕低垂,華燈初上,街道上就充滿詩情畫意。人們或步行、或乘坐馬車緩緩繞行街衢,或到酒館去小酌。大教堂周圍酒吧和咖啡屋充斥,聖克魯斯區往往是市民夜生活的起點,酒吧和迪斯可非常熱鬧。有更多的人到瓜達幾威河兩岸的露天酒吧去,在徐徐的微風中暢飲啤酒,藉以消暑解熱。放眼望去,到處情侶成雙,含情脈脈,切切私語,塞維亞的夜晚是屬於有情人的,遊客走在路上,聆聽著小酒館中傳出鼎沸談笑聲,不禁陶然忘我,不知身在何處。

輝煌的歷史造就了塞維亞豐富的文化內涵,各民族的混血風情體現在此地的每個角落,精美絕倫的建築,更表現出多元化的文化特質。此外,古風燦然的塞維亞,歷經回教和基督教文化的洗禮,因此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色彩、典故和誘人的魅力,藝術家們也喜歡把此地作為創作的背景。這裡的郊區有古羅馬的遺蹟,市區內也有許多伊斯蘭文化的痕跡,從這個城市的高處遠眺佛朗明哥湖,也是一大奇景。

提安娜(Triana)區是指聖提摩橋(Putente San Telmo)和伊莎貝拉二世橋之間的兩岸地區,這裡過去是吉卜賽人聚集、小酒吧和表演場地林立的地方,也正是18世紀時,孕育佛朗明哥歌曲型式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悲孤調(Soleares)」的地方。「悲孤調」是佛朗明哥歌曲中旋律和節奏強烈的曲段。此後這個地區逐漸沒落,吉卜賽人也不再出現,現在貝蒂(Betis)街附近因為有觀光價值而興起一些小酒吧、夜總會、河濱餐廳和舞廳,夜幕低垂之際,這裡仍是享受美酒佳餚、佛朗明哥舞和塞維亞風味吉他歌曲的好地方。金塔、仁愛醫院和騎馬協會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la Real Maestranza de Caballeria)等,都位於這個區域。

聖克魯斯區(Barrio de Santa Cruz)位於大教堂附近,是中世紀摩爾人統治時期的猶太人區,現在是塞維亞市最古老、最具特色和最別致的住宅區。這裡大都是只能兩人並行的狹窄街巷,路旁毗連著白色牆壁的住家,讓行人有一種迫在眉睫的壓迫感。每戶人家都有雕花鐵欄和鐵窗框,窗戶上放置著一盆盆迎風搖曳的天竺葵花盆或開滿五彩繽紛花朵的盆景,令人目不暇給。每家門前都有燈籠,是這裡最大的特色。此區左方曲折的小巷道,可以通往阿卡莎王宮。這裡有許多擺設優雅可愛的小餐廳、小酒館和咖啡屋,人們在此用餐別有一番風味,價廉物美西班牙國藥的海鮮飯最愛歡迎。

這裡的猶太人街具有獨特的情調,有一些被空間限制了的但經過精心設計的小廣場,人們從一條小巷漫步到別一條小路時,常會意外地發現這些小廣場,它在美人蕉、鬱金香等嬌豔花木簇擁下,可見中央豎立著一個鐵製漆黑的小十字架,顯示出猶太民族對宗教肅穆之情,以及宗教對猶太人生活的深刻影響。大多數廣場中央都有一個噴泉水池,周圍植有茉莉花、柑桔和檸檬等南國植物。噴泉在歐洲的街道設計中一直佔有重要地位,並且早在希臘時代便已存在,羅馬時代更加發揚光大。噴泉通常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供人使用;從上層溢流到下層的水,則供牲畜使用。這個地帶小徑縱橫交錯,每一條小路都有特殊的名稱,如生命(Vida)、死(Muerta)和水(Agua)等。一棟棟雪白的房屋鑲嵌著彩色陶瓷花磚,華燈初上時,街區充滿詩情畫意,窗台上放著盆景,門前都有街燈。庭院一般是正方形的,院內花草迎賓,富裕家庭的庭院中還有噴泉。

塞維亞市內廣場、公園和花園眾多,其中的西班牙廣場(Pla﹢a de Espana)坐落在瑪利亞‧露意莎公園內,是1929年拉丁美洲博覽會中的西班牙‧亞美利加館的場地,當時很多參展國家都依自己國家的特色在博覽會中興建一棟代表性的建築物,仍保留至今。廣場面積大,呈扇形,中央地面鋪黑白色石磚,並採用大量陶瓷為建材,風格古樸大方。半圓形部分的每一端都建有一座塔樓,廣場上還有個大型噴水池,周邊植有木麻黃和柳橙樹。在廣場的外園是一排連在一起呈半弧形的兩層樓磚紅色非常漂亮的建築物,內部供政府各部門辦公用。建築物中央有主塔,弧形兩端有副塔,非常別致,也顯得氣勢逼人。在建築物內部通道內側的牆壁上,繪著西班牙各地的歷史故事,色彩生動,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在建築物和中央圓形大廣場間,有個半月形小運河,上面有四座以瓷磚砌成的拱橋,既古典又浪漫。人們可以在午後租艘小船,輕搖雙櫓穿棱在橋底或柳蔭下,與蝴蝶和飛鳥嬉戲,聆聽不時傳來的馬蹄聲和馬車輪滾動的咕嚕聲,追想著當年的王公、名流與淑女們,優閒地徜徉在快樂的時光裡。在西班牙廣場前,有一連串半圓形拱門,每一扇門都有陶製徽章代表不同的西班牙省分,儼然西班牙的縮影。

美洲廣場(Pla﹢a de Am﹡rica)位於瑪利亞‧露意莎公園南新,形狀獨特,由1929年拉丁美洲博覽會所設的3座建築物環繞而成,呈長方形。北側是藝術及民俗博物館,係阿拉伯式建築風格;東面是軍用建築的皇家館(pabell﹠n Real),為哥德式建築;南面是文藝復興式的考古博物館。

聖克魯斯廣場(Pla﹢a de Santa Cruz)在猶太人聚居的聖克魯斯區水巷(Callej﹠n del Agua)附近,這一帶有許多極富地方色彩的民宅,家家戶戶都安裝了柵欄門和種滿了鮮花的雀院。廣場上有個高雅巴洛克風格的十字架(Cruz de la Creeajeria),是塞維亞金屬鍛造工藝的經典之作。

聖弗朗西斯科廣場(Pla﹢a de San Francisco)以前是塞維亞的主廣場,曾經是重要的城市和宗教典禮,以及行刑的場所,現在廣場上的看台,是為了觀看聖週和基督聖體節的遊行隊伍而設置的。

市內重要的廣場還有聖羅倫索(San Lorenzo)、救世主(Salvador)、公爵(Duque)、普馬利約(Pumarejo)、特塞洛斯(Terceros)、聖佩德羅(San Pedro)、阿爾發法(Alfalfa)、皮拉多斯(Pilatos)、聖瑪利亞(Santa Maria)、聯盟(Alianza)、愛爾維拉貴婦(Do﹥a Elvira)、委內拉萊斯(Venerables)、貞女(Virgen)和凱旋(Triunfo)等。

瑪利亞‧露意莎公園(Parque de Maria Luisa)是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走,它位於阿卡莎王宮南方,是城內最重要的公園,前身是聖特爾默宮浪漫派風格的英國式花園,是阿方索十三世奧爾良公主所捐獻,19世紀時由法國人設計,並於1913年改建,1929年又因作為伊比利美洲博覽會舉辦場所而整修。公園佔地40多萬平方公尺,包括了西班牙廣場、園林和水池,園區廣大寧靜,還有一道河渠和河上四座美麗的小橋,是當地市民們最佳的休憩場所,不少人會在樹薩下午睡、乘涼。有百年歷史的噴泉側迴廊上爬滿了多種籐類植物,古意盎然;迴廊上擺飾的陶罐和雕像鮮豔有趣,高入天際的白樺樹和馬車大道非常美麗,馴良的白鴿一點也不怕生,跟著餵食者轉,偶有穿著白紗禮服的新娘前來取景攝影,更增添一分迷人風情。

王宮花園(Jardines de Alc﹌zar)具有摩爾人的設計風格,園內溪水潺潺,茉莉、夜茉利和九重葛散布其間,還有瀑布和美麗的陶瓷裝飾。

聖費南多公墓(Cementerio de San Fernando)雖然不是一座正式的花園,但卻被當地人當作花園而經常光顧。公墓的布局呈現出濃厚的浪漫派風格,內有許多著名鬥牛士的陵墓群。林蔭小徑和樹籬隔斷了城市的喧囂,使這裡形成一片寧靜、平和的小天地。

多尼亞納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 de Do﹥ana)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生態保護區,為西班牙風光最突出的地方,也是歐洲大陸最重要的禽類保護區之一,面積5.072萬公頃,範圍涵蓋了瓜達爾幾威河入海口、河右岸毗連的地下河、水道、沼澤,以及長達30公里海岸所組成的複雜水文結構,加上氣候條件優越,冬天最低氣溫也不低於8℃,使它成為各種候鳥,遷徙必經之中途休息站,也是北歐鳥類冬季棲息之地;海灘、移動沙丘、草灘和山峰,也是遊禽和猛禽的活動好地方;並係瀕臨滅絕的猞狸、紫水雞、皇帝鷹和黑皮鴨等珍稀動物最後的保護地。

阿拉塞納山脈和阿洛初峰自然公園(Parque Natural de la Sierra de Aracena y los picos de Aroche),佳落在莫雷納(Sierra Morena)山脈的西端,茂密的栗林、橡樹和桂皮櫧林是公園內的主要植被。這裡是進行大型狩獵活動和登山運動的理想地點,有些山林、城堡和奇蹟岩洞(Gruta de los Maravillas)環繞在公園四周,附近的阿拉塞納(Aracena)和楚弗雷(Zufre)兩個水庫,是垂釣和其他水上運動的好地方。

此外,當地主要的綠化地帶還有阿馬特(Amate)、王子(Principes)、阿拉米羅(Alamillo)、悅心(Delias)等公園,以及穆利羅(Murillo)、谷地(Valle)、瓜達幾威(Guadalquivir)和聖耶羅米(San Jer﹠nimo)等花園。

塞維亞有許多著名的大教堂,其中位於聖克魯斯區憲法大道(Av‧de la Constituci﹠n)側的大教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聲名遠播,它最早是佔領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所興建的塞維亞大清真寺,後被拆除,1404年在大清真寺原址上建起了這座大教堂,一共花費了100多年時間而於1519年建成,內部裝飾相當西班牙化,使它在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宗教名勝建築,但還保留有清真寺的桔子中庭(Patio de los Nasrangos),冬季桔子樹上結實累累。教堂總面積2.4萬平方公尺,長116公尺,寬82公尺,挑高30公尺光是支撐的石柱就有157根,在尖拱頂上有個鐵質的巨大十字架,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哥德式教堂,也是僅次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和倫敦聖保羅主教堂的世界第三大天主教堂。

這座大教堂中包括了5座有寬大交叉甬道的哥德式殿堂:主禮拜堂(Capilla Mayor)有帶著複雜花葉形裝飾、銀匠式風格的華麗柵欄。在正中央的主祭壇後面,有個寬20公尺、高13.2公尺的鑲金屏風,使用了4000磅黃金,雕刻著45個描繪耶穌生平的場景,並有1500多位新約聖經中的人物,總共花了80年時間而於1482年才告完成,這幅世界最大、精美絕倫的祭壇屏風畫,已成為大教堂鎮堂之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裡有座比許多國王陵墓更壯觀的大航海家哥倫布的衣冠塚,位於主祭壇和唱詩班(Coro)之間,分別由卡斯提爾、萊昂、亞拉岡和納瓦拉四位國王的勇士護柩,可謂榮耀之極,這組群雕極有看頭。哥倫布的靈柩是1898年古巴獨立後,由聖地亞哥遷來此地。這裡唱詩班的長排座椅,表現出穆德哈爾風格,連同管風琴音箱,都顯得壯觀而豪華。

王室禮拜堂(Capilla Real)的祭壇上供奉著塞維亞守護神的貞女聖母(Virgen de los Reyos)木雕像最受矚目,面孔很東方化,被公認是西班牙最美麗的貞女聖母像,高不過0.61公尺,裝飾得金碧輝煌,祂同時也是全國鬥牛士專門供奉的神。這裡被作為令人懷念的斐迪南德三世和伊莎貝拉女王的陵墓,還有他那有智者之稱的兒子阿方索十世的長眠之處,供人憑弔,連同祭壇前的鐵欄屏風,都被視為西班牙的國寶。

洗禮小教堂(Capilla Bautismal)中有1656年穆利羅繪製的「聖安東尼奧的幻想」,堪稱佳作;主祭壇後面「得勝的聖體」是埃雷拉(Francisco de Herrera)最後的作品。聖地牙哥(Santiago)禮拜堂有左巴朗的畫作「聖母」,聖佩德馬(San Pedro)禮拜堂則有左巴朗所繪反映聖彼得生平的九幅畫作。

大教堂博物館(Museo de la Catedralicio)主要由主禮拜堂前廳和加里西斯聖器收藏室(Sacristia de los Calices)組成,收藏有許多繪畫大師的作品,如戈雅巨幅的「虔誠的信徒與暴徒」,體現了西班牙的宗教精神,也是西班牙的國寶。館內還有左巴朗、萊柯、莫那(Juan de Mona)和斐南德斯(Frenandez)等名家作品。雕塑作品也很豐富,加里西斯聖器收藏室裡的「仁慈的基督像」,是巴洛克時期所有十字架上耶穌像中最傑出的作品。天平小禮拜堂(Capilla de Scales)內巨大的陶瓷塑像「格拉那達的使女像」,則是完成於世紀的優美作品。聖器 室內還陳列著一座座玻璃櫃,裡面展示著世界最大的珍珠及由很多鑽石鑲嵌成的主教頭冠,並收藏著1.1萬顆各種各式的寶石,奢華的金銀製品,以及聖經古抄本、唱詩班書籍、神父行禮時穿在法衣外面無袖長袍的「十字褡、法杖」等聖器,讓人不禁想起在政教合一制度下的前西班牙教會,曾經享有多少的財富和權勢。

從1875年起,大教堂博物館也成為西班牙印第安人檔案館,哥倫布的手稿、西班牙佔領美洲時期的海外城市地圖、信件和文件等絕大部分歷史文獻資料,都收藏在這裡。

大教堂的對面是凱旋廣場,那裡有一座大型的建築物,是摩爾風格的宮殿,建於1350~1369年,在近7個世紀中它是西班牙國王的宮殿。

希拉爾達古塔(La Giralda)是塞維亞出類拔萃的名勝,也是這個城市的象徵,與大教堂唇齒相依,也是這個城市的象徵,與大教堂唇齒相依,它原係清真寺的祈禱塔,又叫做叫拜樓。當初佔領這裡的回教阿里莫哈德王朝,想在所建的大清真寺頂設置天象台,在1184年從古義大利運來羅馬石為建材,在寺進口的左側建成這座高70公尺的塔樓,並在立面上加建了阿拉伯風格的網狀裝飾和多拱的馬蹄形窗戶。1198年又裝飾4個造價10萬第納爾古金幣的巨大鍍銅蘋果。到了1565年,西班牙基督徒在頂部增建了裝有25個鐘的鐘樓,並在塔頂豎立一尊手持君士坦丁棋子巨大的青銅女神雕像,藉以裨揚信仰的真誠,使塔的總高度增至98公尺,成為真正的曠世傑作,並在70公尺處設有瞭望台,讓人登高望遠。此塔的走道設計,是為了方便騎士騎馬登塔,所以使用緩坡而不用傳統性的階梯,遊客可沿塔內陰暗的斜坡盤旋上到鐘樓,沿途牆壁上有粉筆大字提示已到了第幾層。塔樓外近處是一片紅瓦白牆的屋宇,遠處是綠黃相間的平野;上有藍天,下有河光,再加上幾乎終年照射的耀眼陽光,難怪詩人們要讚美塞維亞為「反照之城」了。由於古塔三面被大教堂環繞,因此攀登古塔時,就像是在複雜精巧的雕壁飛簷中行走,提供了一個觀賞大教堂的新角度。從塔壁窗口望出去,教堂尖頂上的球形裝飾好像垂手可得,彩色玻璃窗上的形像也清晰可辨,滿布野草青苔的屋頂平臺更顯露出教堂所經歷的滄桑變化。

聖瑪利亞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ia Blanca)坐落在聖瑪利亞廣場旁,是在一個老猶太教堂的遺址上建造起來的。17世紀時曾對教堂內部重行裝飾,其中巴洛克風格的石膏裝飾,是整個塞維亞同類裝飾中最獨特的傑作。

聖埃斯特班教區教堂(Parroquia de San Esteban)是建於14世紀末的穆德哈爾式宗教建築,有15世紀初期哥德風格的立面,堂內有左巴朗製作的錢壇裝飾。

聖瑪利亞修道院及安達魯西亞當代藝術博物館(Conjunto Monumental de la Cartuja y Centro Andaluz de ArtewContempor﹌neo)位於阿古拉斯街(Calle √guilas),修道院是一座早期的穆德哈爾式建造,博物館設有常年陳列展,也設有臨時陳列展廳。

聖伊爾德方索教堂(Iglesia de San Ildefonso)達於18世紀,附有兩座塔樓,教堂正面有獨特的主立面,是市內並不多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之一。

瑪卡雷娜大教堂(Basilica de la Macarena)位於市區北方大力士散步道(Alameda de Hercules),外觀以白、黃為主色,裡面有一幅作於17世紀的「希望貞女像」(Lmagen de la Virgen de la Esperanza)名畫,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連同陳列著教堂家具和其他物品的博物館,是這座教堂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堂內供奉著身穿金袍、流著眼淚的瑪卡雷娜聖母像。每年一度的聖週祭典進行期間,聖母像就被抬到街上遊行,許多信徒手持聖母像照片遊行祈禱。往下去的蛇(Sierpes)街,是塞維亞各教會團體復活節遊行必經之處,也是主要的購物街。

聖雷安德羅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Leandro)位於聖伊爾德方案教堂對面,建於17世紀,其果園與皮拉多斯之家(Casa de Pilatos)毗鄰,院內的祭壇非常華麗,修道院門口的接待處,銷售著由修女們精心製作的蛋黃甜品。

聖伊西多羅教堂(Iglesia de San Isidro)建於14世紀,是穆德哈爾建築風格的又一典範,巨型主祭壇畫「聖伊西多羅升天圖」是名畫家羅拉斯(Juan de Roelas)的作品。

聖佩德羅教堂(Iglesia de San Pedro)雄踞在聖佩德羅廣場上,是建於14世紀穆德哈爾式宗教建築,它的塔樓和主立面建於18世紀,教堂內收藏了不少藝術珍品和古文物。

聖卡塔琳娜教區教堂(Parroquia de Santa Catalina)是在以前清真寺的基礎上興建起來的,現在的塔樓和朝向麥加方向的神龕(mihrab)就是過去的清真寺所遺留下來的。這座黃牆紅瓦的教堂內,有個不大的聖禮禮拜堂,是巴洛克建築中獨特的設計。

聖保拉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Paula)果園的穆德哈爾式大門上,裝飾著文藝復興風格的瓷磚,連同院內的祭壇裝飾及雕塑,均堪稱是塞維亞天主教王朝風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院內附設有小型博物館,門口接待處出售果醬和甜品。

聖埃爾梅內希爾多教堂(Iglesia de San Hermenegildo)傳說是聖徒埃爾梅內希爾多的殉難地,教堂內設有一座禮拜堂,以前是阿里莫哈德王朝時代的城門。

聖伊莎貝爾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a Isabel)建於15世紀,院內有座興建於17世紀的教堂,堂內有名畫仁慈基督(Cristo de la Misericordia)。這裡修女們手工藝作的金絲繡品,是塞維亞傳統的藝品,甚受人們的喜愛。

聖胡安教堂(Porroquia de San Juan de la Palma)位於展會街,教堂內一組名為阿瑪爾古拉貞女與聖胡安(Virgen de la Amargura con San Juan)的宗教像,是18世紀宗教像中的經典之作。

救世主教區教堂(Parroquia del Pivino Salvador)是塞維亞市最大、最富華堂皇的教堂之一,是在過去一座古的清真寺遺址上建立起來的,故至今還保留著一座尖塔和用以進行沐浴儀式的庭院的一部分。教堂內有3個大型的祭壇裝飾和幾尊傑出的宗教像,包括仁愛的耶穌基督(Crucificado del Amor)和受難的耶穌基督(Nazareno de Pasion)。

馬格達雷納教堂(Iglesia de la Magdolena)以前是多明我會(又稱聖多米尼加教會)的修道院,磚紅色的鐘樓上豎有一支金黃色的十字架,鐘樓有3個圓拱,每個圓拱中都有一口大鐘,屬塞維亞重要的巴洛克風格建築,教堂內有巴爾德斯(Lucas Vald﹡s)繪製的壁畫和羅爾丹(Pedro Rold﹌n),奧卡姆波(Francisco Ocampo)及在巴朗等人的作品。

聖羅倫索教區教堂(Parroquia de San Lorenzo)坐落在浪漫的聖羅倫索廣場上,在18和19世紀曾數度重建,大幅度地改變了建築的結構,但教堂的塔樓仍保留著穆德哈爾哥德式的風格。教堂的聖禮禮拜堂和一座主祭壇裝飾,非常引人注目。

萬能耶穌大教堂(Basilica de Jes<s del Gran poder)內供奉著一尊製作於17世紀的基督像,是塞維亞宗教大遊行時最重要的聖像之一。

聖安娜教區教堂(Parroquia de Santa Ana)始建於13世紀阿方索十世時代,於14世紀竣工,是座哥德式宗教建築,外貌輝煌而莊嚴,它的主祭壇裝飾、文藝復興和巴洛克藝術風格的彩磚裝飾及圍欄都值得觀賞。教堂內收藏有當地最受歡迎的小型聖體節(Corpus Chico)慶典,所使用的18世紀銀製聖體匣。

水手禮拜堂(Capilla de los Marineros)內供奉著特里亞納希望貞女像(Imagen de Virgen Esperanza de Triana),是最受塞維亞人愛戴的聖像之一。


此外,當地比較重要的宗教建築還有卡門(Carmen)和垂死基督(Cristo de la Expiraci﹠n)禮拜堂,聖何瑟(San Jos﹡)修道院,以及聖瑪利娜(Santa Marina)、至聖所(Omnium Sanctorum)和聖羅薩利亞(Santa Rosalia)等教堂。

塞維亞藝術風氣濃郁,設有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其中最有參觀價值的有西印度檔案館(Archivo de Indias)西印度就是指美洲,珍藏有許多歷史資料文物,因係建於16世紀的菲力浦二世時代,屬珍貴古蹟,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遺產而加以保護。

美術博物館(Museo de Bellas Artes)前身是建於18世紀安達魯亞人矯飾風格的宏偉建築物施恩會修道院(Convento de la Merced),1838年改建為博物館,它坐落在哥多華車站附近極富浪漫氣氛的博物館廣場上,共有3個院落,館裡收藏有珍貴的17世紀繪畫大師們的傑作,還展出雕塑、陶瓷、家具、刺繡、古劍、匕首和各種火器。美術館展出共分兩層14廳,沿著箭頭指示方向,可以從15世紀一直參觀到20世紀,重點在第5廳,有穆利羅和里貝拉的作品,還有埃雷拉的巨幅作品;二樓第10廳則是左巴朗的專有展覽廳;12、13及14廳都是20世紀名畫家格雷柯、委拉斯蓋茲和雷阿爾等的傑作。穆利羅是塞維亞出生的畫家,他的展示廳非常寬敞,相對地使畫幅顯得很小,他被被認為是安達魯西亞的典型畫家,慣用透明的色彩表現行情的主題,其中以聖母瑪利亞為主題的畫最多;他基本上描寫對神和帝王的崇敬。

民俗藝術博物館(Museo de Artes y Costumbres Populares)位於1914年設計興建極富地方色彩的穆德哈爾館(Pabell﹠n Mud﹡jar)內,展品中包括有老式服裝、車床、磨光機及18、19世紀流行的家具等。

古義大利考古陳列館(Conjunto Arqueol﹠ci de It﹌lica)位於瑪利亞‧露意莎公園的南方,面臨美洲廣場,主要展示羅馬時代的遺蹟,尤以從郊外古義大利小鎮上發掘出來的馬賽克工藝品和雕像為最多。古義大利遺蹟(Italicaruinas)是公元前106年古羅馬帝國時期修築的羅馬化小城,分為老城和新城兩部分,有圓形劇場、梯形看台、海神廟建築、墓地、獻祭廟宇、天文館和公共浴室等遺蹟;還有公元前至公元1世紀奧古斯都時期所達的歌劇院、奇珍異鳥亭、花園和大理石板路等遺蹟。

省立考古博物館(Museo Arqueol﹠gico Provincial)收藏著許多在古義大利附近發掘出來的羅馬時期文物,珍寶和東方文物,館址設在1929年所建拉丁美洲博覽會內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內。

伯爵夫人故居博物館(Casa Museo do la Condesa de Lebrija)原係一座16世絕的伯爵府,在19世紀時曾予重新整修,在底層中央庭院的四周展出古羅馬鑲嵌磚,以及來自古義大利的文物。

鬥牛博物館(Museo Taurino)位於皇家騎士俱樂部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la Real Maestranza dewCaballeria),館內展示各個時代的鬥牛藝術,畢卡索繪製的披風和其他名家的雕刻作品。鬥牛場建有著名的王子門(Puerta del Principe)和富麗堂皇的半圓形拱廊。在鬥牛場對面矗立著雪茄廠女工卡門(Carmen la Cigarrera)的雕像,根據梅里美和比才的作品,當鬥牛士埃斯卡米羅(Escamillo)在鬥牛場贏得榮耀的時候,吉卜賽女郎蕩婦卡門就是在這裡被深愛著她的士兵何塞所殺死。

市內還有許多著名的建築物,王宮(Alc﹌zar)是市內最宏偉的摩爾人建築,建於1181年,內部的庭院、廳室和房間裝飾豪華富麗,可與格拉那達的阿爾罕布拉宮媲美,13世紀基督徒收復塞維亞後,於14世紀濌修,其後又作多次改建,才有今日繁複的面貌。當中以使節廳(Sal﹠n de los Embajadores)最美,巨大的金色圓頂建於15世紀中葉,非常壯觀,鮮麗的阿拉伯裝飾引人注目。仕女園(Patio de los Doncellas)和玩偶園(Patio de las Mu﹥ecas)也呈現濃濃的阿拉伯風味,拱門和廊柱雕刻細致優美,展現回教建築藝術,庭園內的水池造景和柑桔檸檬樹,營造滿園綠意。

瑪納拉宮(Palacio de Ma﹥ara)位於萊維斯街(Calle Levies)上,這裡就是世界文學中的著名人物唐璜角色靈感之來源的米蓋爾‧德‧瑪納拉(Miguel de Ma﹥ara)的故居。這座文藝復興時期中的建築非常壯觀,立面上裝飾著仿磚面的壁畫。

市政廳(Ayuntamiento)在聖弗朗西斯科廣場附近,建築風格是西班牙銀匠式裝飾藝術的重要代表,前庭、會議廳和立面都是由狄亞哥‧德‧里亞諾(Diego de Ria﹥o)所設計。19世紀中葉,由於拆毀了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給這座市政廳留下了廣闊的拓展空間。

金塔(Torre del Oro)位於舊城牆的末端、瓜達幾威河畔,建於1220年的阿拉伯人統治時期,是出於保護河港不受敵人船隻侵犯之目的而建,為阿里莫哈德王朝(Almohads)的陵堡,屬城牆的一部分,因塔身覆蓋著金色瓷磚,在傍晚時分陽光的反射下呈現金黃色而得名。這座12個等邊形的金塔曾以一條巨大的鐵鍊和河對岸的塔堡相連,用以防阻敵人船隻繼續往上游航行;現在對岸塔堡已不見蹤影。在金塔附近還有馬拉斯(Mulas)港口,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時就是從這裡出發,來自印度的船隻都以此港為重要的停泊點,金塔也藉此有了一段旖旎而風光的往事。塔的底層已改為海洋博物館(Museo de Maritino),展出以表現塞維亞港的重要性為主題的物品、古老的航海工具、雕刻品和繪畫等。

古羅馬城遺蹟位於西北郊9公里處,原係建於公元前206年的古城,後來毀沒煙滅,現在遺蹟上尚殘存街道、房舍和圓形競技場,一些出土文物大多收藏在塞維亞的國立考古博物館內。

仁愛醫院(Hospital de la Caridad)是一棟完成於1740年的巴洛克式教會醫院,最初是由馬尼拉先生所創建,當年他委托當時活躍在塞維亞畫壇上的穆里和帕爾德斯(Paldes)兩人以「死亡、饑餓和渴望」為主題作畫,來裝飾這棟建築物的內部。帕爾德斯發揮了西班牙的寫實主義,描繪出殘酷的死亡景色;但穆里卻極力表現慈悲的主題,以沖淡死亡、饑餓和渴望的悲慘情形。醫院內還收藏有雷亞爾的名畫「最後時日」(Postrimerias)。院中禮拜堂的祭壇是由佩多‧羅伊登(Pedro Loydan)設計的巴洛克風格作品,祭壇後面的宗教屏風裝飾因富麗高貴而聞名。

教士醫院(Hospital de los Venerables Sacerdotes)建於1675年,位於猶太區的納內拉普萊斯廣場上,是巴洛克風格氣勢宏偉的建築,雨有雷阿爾和他兒子繪製的壁畫。其中育樂廳的管風琴是德國工藝匠傑勒德‧格林寧(Gerbard Grening)的作品,是樂器中的珍品;院裡的圖書館收藏著5000套有關塞維亞歷史的古代書籍,是塞維亞古代文化的瑰寶,而庭院和迴廊則令人沉湎在17世紀的氣氛中。這座昔日教士收容所,現在已成為藝術展覽館。

香煙廠(F﹌brica de Tabacos)是建於18世紀的一座大建築物,巨大的屋基使它成為西班牙第二大公共建築,工廠全盛時期有1萬多名女工,蕩婦卡門就是其中之一。這裡已改為大學城,坐落在王宮的南面,從外部來看,面向費南多街的建築立面最引人注目。

皮拉多斯之家(Casa de Pilatos)是一棟兼具哥德式、穆德哈爾、古典主義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綜合藝術的代表作。16世紀末塔利華(Tarifu)侯爵在耶路撒冷朝聖時,看到人們對神的敬畏,便決心興建一棟與耶路撒冷皮拉多斯會館相同的建築物,皮拉多斯之家由此建成。它典雅華貴,以中廳花園為中心,四周環繞著各式建築;為了表現建築的意義,又特地從義大利運來羅馬時期的古蹟,並砌上以裝飾風格見長的回教式複雜雕刻和瓷磚;屋頂繪畫則是名畫家法蘭西斯哥帕奇戈親自完成的作品。

塞維亞大學(Seville University)是公立男女合校的高等學府,在加的斯和韋爾瓦兩市設有分校。可能早在1245年萊昂‧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十世當政時期已經成立。1502年成為西班牙第一流的學院,1505年得到教皇敕令批准,1551年獲得大學地位,是由塞維亞省教育科學部經營的12所公立高等學校之一,設有文、理、法、醫學和工程等院系,以及採礦系、林學系和造船技術系。

每當桔子花綻開的時節,塞維亞也換上了新裝,路旁的金合歡和柑桔樹在溫暖陽光撫慰下,鮮綠中透著金黃,把這個城市襯托得朝氣蓬勃,四月節(Feria de Abril)就此展開。這個塞維亞的重要節日又叫做春季展覽會或春季狂觀節。「Feria」的原意是「自由交易」,是指農畜產品展和商業趕集的日子。1847年,伊莎貝拉二世女王下令要塞維亞官民籌備為期一週的歡慶節日,「Feria」才演變為今日在城市範圍內紀念安達魯西亞田園生活的重大節日。在幾個月的籌備過程中,人們忙著在市東南方瓜達爾幾威河對岸搭建一個和真的城市一般的狂歡節會場,並分成兩大區域,共佔地40萬平方公尺,用帆布、鋼架搭起連棟式的1000多座小平房(Caseta),連燈光等小型照明設備也都一應俱全,其中少部分屬於市政府的可以免費進入;其餘大部分是租給隸屬於團體或個人的俱樂部(Pe﹥a),是遠道前來的人們臨時住所。內部布置得美輪美奐,極富地方色彩,牆上通常掛著本地各種瓷盤、鮮花、小彩球、彩帶、萬年青和應景的海報等裝飾,加上色彩鮮豔的木桌木椅,給人以溫馨感覺;屋外更是張燈結彩,華燈初上時顯得分外迷人。

俱樂部不論是用來招待親友或是對外營業,都顯出塞維亞人的熱情和好客。每個小平房裡都設有長桌和小型舞塘塞隨時準備招待客人喝酒和跳佛朗明哥舞,因此在這裡聊天、飲酒和吃零食都不會受到干擾,可以盡情享樂和跳舞。

四月節可說是特別屬於每個女人的,當地們穿上滾著波浪式荷葉花邊,稱作吉卜賽女郎(Gitana)的傳統禮服時,明媚動人,頭髮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有戴花的,也有紮成髻的,式樣繁多又花俏,再配上腳下的舞鞋,喜悅歡愉的心情溢於言表。當佛朗明哥舞曲響起時,不分男女老少個個神情專注,舉起雙臂,腳踩著準確的節拍,無論音樂活潑高亢或落寞悲涼,美麗的女士們都能以熟練優雅的舞姿,隨著旋律浸淫在舞蹈裡,像無數隻美麗的蝴蝶在飛舞嬉戲。

慶典的節目活動從每天中午開始直到次日清晨6時左右,共持續一週,每天幾乎所有的市民和觀光客都湧到廣場痛飲狂舞,通宵達旦,充分表露了西班牙人狂歡起來就不顧一切狂歡到底的熱情民族性。從中午起就有來往穿梭不停的馬匹、馬車、騎士和美女可供人觀賞或拍照,同時參加者無不絞盡腦汁地裝飾自己,極盡奢華能事,女人們穿著五彩繽紛的吉卜賽女郎禮裙,紳士們或著小禮服或著鬥牛士裝,青年們穿著花邊的寬大襯衫;男騎士們氣宇軒昂,女騎士們俏麗明快,男女共騎時,側坐佳麗們爭奇鬥豔。馬匹更是精選的名駒,昂首踢步,匹匹身手不凡,且打扮也不輸人,馬尾編成辮子,盤成短髻,繫上彩色小蝴蝶結,額頭上也戴著五顏六色的飾物。

場地的東側是佔地30萬平方公尺的巨型遊樂場,場中有雲霄飛車和空中大轉輪等遊樂設施,狂歡節晚上,這裡擠人了人,在閃亮著紅綠燈飾的大轉輪和木馬轉盤的燈光照耀下,他們一張張微醉的紅臉孔,個個堆滿笑容,非常可愛。人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全世界最胖的女人、玩蛇的裸女、吉卜賽星相師和嚇人的鬼屋等。可承載約60人的巨型電動飛碟,是遊樂場中最受歡迎的娛樂設施。

塞維亞人曾說:「我們很難向一個不屬於塞維亞的人解釋,Feria到底是怎麼回事。」,的確,就以春季狂歡節廣場的正門來說,它高達45公尺,用130噸重的鋼管作支架,又用了3萬盞燈泡,每年還聘請專家為它設計外型。狂歡的人群、佛朗明哥舞、塞維亞音樂、赫雷茲的白酒(Fino)和聖路佳的小菊花酒(Manzanilla),是狂歡節的魅力所在。當汗水濕透衣衫時,一杯清涼的美酒下肚後,人們仍會迫不及待地轉身回到聲色俱全的人群裡。這樣持續一週的狂歡節,真不知道要吃掉多少斤肉和喝掉多少斤酒,所以塞維亞的春季狂歡節,實在是世界上名副其實的澈底狂歡節日。

聖週(Semana Santa)也是塞維亞最重要節目之一,源於14世紀,17世紀正式成型,也就是塞維亞宗教活動的鼎盛時期,萬能的耶穌(Jes﹡s del Gran Poder)、瑪卡雷納(La Macarena)和垂死的基督(El Cristo del Cachorro)等的宗教像,是聖週遊行慶典中的主角。聖週慶典的準備工作也非常龐大,慶祝活動從復活節前的星期日開始,一直持續到主日,共有7天,每天都舉行遊行慶典,屆時將有57個教友會或兄弟會參加這一盛典。

羅希奧朝聖節(Romeria del Rocio)也是塞維亞傳統的節日,遠道而來的朝聖者或駕車或騎馬,絡繹不絕地湧向阿爾莫特(Almonte)和韋爾瓦兩地的羅希奧貞女聖殿(Santuario de la Virgen del Rocio),在浩浩蕩蕩的朝聖隊伍中,各教友會和兄弟會的服裝和法衣顏色各異,非常好看。遊行隊伍所經過的街道兩旁架起了許多白色遮陽篷,地上擺滿了芬芳的花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