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太原(Taiyuan)市是山西省的省會和最大的重工業城市,早在十萬年前,中華民族的祖 先就在此勞動、生息、繁衍。春秋末期始建太 原城,因它在「晉水之陽」,乃取名晉陽。戰國時是趙國都城。後趙、韓、魏三分晉國,故 又有「三晉」之稱◦秦統一天下後,在此設太 原郡,「太原」名字由此而來。漢高祖時爲防 禦北方匈奴,派韓王韓信坐鎭於此,改太原郡 爲韓國,都城晉陽,成爲北方邊防重鎭。南北 朝時,太原是東魏、北齊的r別都」,史稱「 霸府」◦北齊的歷代皇帝幾乎每年都出巡至晉 陽,此時的晉祠就已經成爲太原最主要的建築 和名勝之一 ◦到了隋朝,太原已成爲黃河流域 的一大都會。太原留守李淵和他的次子從太原 起兵,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攻克長安,建立了 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封建王朝唐朝。公元 七四二年,唐朝將太原改爲北京,與首都長安 、南京成都府、西京鳳翔府、東京河南府合稱 五京,太原達到了鼎盛時期。五代的時候,後唐、後晉、後漢1直視晉?feuc兵家必爭之垲, 其中後漢的劉崇據之自立,國號北漢,太原因 而名噪華夏o宋太钽趙匡胤即位,曾三次闺駕 親征北漢,每次僅能攻抵平陽即徒勞無功,最 後太祖憂憤成疾而死。到了太宗趙光義即位, 用潘仁美爲將,繼續對北漢用兵,採步步爲營 、&紮穩打的策略,北漢乃於公元九七九年滅亡。

太宗痛恨晉陽人民頑強抗擊,下令焚燒晉 陽.,翌年又引汾、晉兩水合灌,予以徹底摧毀 。{1-1因河東人才輩出,如漢代的衛靑、霍去病和祝光,以及唐代開國1 一十四位功臣中,河東 人佔了 1 一分之一以上,太宗在拆除晉陽城後另 遷陽曲縣的唐明村,重建河東府治,城內街道 一律成丁字形,且不准過寬,這就是太原市的 現貌。到了明代,爲山西布政使司治所,進行 擴建,淸代太原成爲山西省的省會。一九一二 年爲陽曲縣,一九二七年設太原市。一九三九年由於石太和同蒲鐵路的先後通車,使太原工 #獲得起步,一九四九年起被列爲中8重8建設城市之一。 這,城市面積三\卞零四十四平方公里,市區面積爲一百六十八平方公里,全市有五百冬 萬人口,市區人口也超過兩百六十萬,罟民_成以漢族爲主,並與1 1十六個少數民族共存, 人數較多的是回族和滿族。市民熱情豪放,待 人誠懇,生活雖不很富裕,卻也能知足常樂。 在行政上,市區分爲南城、北城、河西、南郊 和北郊等五個區,另轄有一個古交縣級市,以 及陽曲、淸徐和婁煩三個縣。

太原市位於山西高原中部、黃土高原太原 盆地的北端,東、西、北三面環山,中、南部 爲河谷平原。最高處海拔兩千七百六十公尺, 最低處海拔七百六十公尺,平均海拔八百多公 尺,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山西境 內最大的河流汾河流經市區,貫穿南北,將這座古城劃分爲東、西兩個部分。境內氣候乾旱 多風,屬溫帶大陸性,冬季有雪但無嚴寒,夏 季多雨而無酷暑,春天多風稍嫌乾燥,秋季溫 和晴朗。全年平均氣溫爲攝氏九點五度,夏季 平均氣溫一 一十三度,七月份最高溫可達三十四 度。冬天較長,由每年十月中旬到翌年四月中 旬,無霜期只有一百六十五天左右,十一月下 旬就會下雪,十二月和一 、二月份平均氣溫都 在零度之下,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七度 ,最冷可達零下1 一十度。夏季降雨日子佔全年 百分之六十,常有春旱,年雨量約五百一 1十五 公釐,最佳旅遊季節在春末夏初的五、六月。 冶金、機械、煤炭、紡織、鋼鐵和化工, 是太原主要的工業,產値佔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設有山西大學、山西醫學院、礦業學院、重 機學院、中醫學院、太原工業大學、太原電力 專科學校、太原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和許多科 研機構,使太原成爲全省的文化敎育和科學研究中心。

太原對外交通相當發達,太原機場是國內 最大航空站之一,每週都有班機飛往北京、上 海、香港、廣州、武漢、天津、深圳、長沙、 福州、廈門、瀋陽、桂林、西安及其他大城市 。鐵路運輸非常方便,京原、石太、同蒲等線 鐵路對外客貨運輸能力強勁,太原至嵐縣的鐵 路,也使省內交通更加方便。公路交通四通八 達,有八條幹線通往省內外各地。市區交通工 具以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爲主,公共汽車 共有一 一十六條路線、電車有五條路線參加營運 ,可以到達市區和郊區的每一個重要角落。郵 電通信服務非常普及,當地郵政編碼爲〇三〇 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1 。

當地旅館,比較著名的有山西及和平大酒 店,太原、唐明、雲山、民族、桃園和幷州等 飯店,杏花村汾酒、迎澤和晉祠等賓館,服務 品質不錯。餐歆業非常興旺,主要的餐賽有華霰、大 同、龍池、四川、富浩、山西和晉陽等飯告, 香港、銀海、元元和鑫懋等酒樓,以及天府豆花社和佳寧州美食城等。當地有許多風味小吃 値得品嚐,其中的太原頭腦據說已有三百多年 歴史,是湯狀食品,在1碗湯糊裡放上三大塊 肥羊肉,1朶蓮花瓣、一條長山藥,再加上黃 酒、酒糟和黃芪,吃起來美味可口,具有滋補 、活血功能,是冬季的應時食品。

山西的刀削麵,以刀工、削技被人稱爲飛 刀削麵。麵粉先揉成尺餘長筒狀,削麵人站在 湯滾開的鍋前,1手托麵,1手持刀,從上斜 •卜將麵往鍋裡削,削出的麵條呈三稜形,條條 寬、厚和長度都是一樣_,熟練的廚師削麵條時 「一根落湯鍋,一根空中飄,一根剛出刀,根 根削麵如魚躍」,堪稱絕技。

過油肉是山西風味濃郁的菜餚,選用豬裡 脊肉切成薄片,_»蛋粉麵糊,旺火過油,佐以口碧、玉翯:ir、水發木耳,乾抄下5芡,0 油不露汁。吃起來醇香味學,;穿駕可口,是太原十大名菜之1 。

糖醋鲤魚是用黃河鋰魚剖復去內衮:漫•在魚身上劃上花刀,蘸雞蛋粉麵糊,T油鍋炸S ,放入盤中後再澆上糖醋汁和靑豆之類的S料 ,外焦裡墩,色澤金黃,甜中帶酸,風味別具。此外,當地名菜還有紅扒猴頭、冰糖肘子、 葱燒海參、糖醋鱿魚卷、香酥鷄、燜瓌烤鴨、葱爆柏籽羊肉、雪花藤菇卷和一窩酥等。汾酒 、竹葉靑和六麯麥酒,都是當地特產。

這裡購物方便,主要有下元、幷西、西富等商場,人民市場和友誼商店等。當地主要特 產有老陳醋、平遙推光漆器和龜靈集浦藥等。 現在的太原城建於明洪武年間,由於歷代 多有整修,所以城池仍然相當完整。城爲方形 ,砌石疊磚,極爲堅固,周圍四十1 一平方公里 ,高十三公尺多,有四樓八門,城樓之高大"1與北京天安門相比。東爲迎暉門和宜春廳,南 有首義門和迎澤門,西有振武門和阜成門,北 有鎭遠門。山西最高學府的山西大學就是在首 義門內,附近還有一個小五台,也是古蹟之一 。太原市雖然較其他的省城小,但卻是山西境 內第1大城。近代的太原以製造兵器出名,由 太原兵工廠生產的軍火,聞名全國。

太原市區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人參觀,唐 初四傑之一,也就是唐代名臣狄仁傑的故居, 就在首義門外四公里處的狄村,這裡都是狄姓 人家,村外有唐槐1株,據說是狄母手植。

崇善寺是佛敎廟宇,位於太原市內,創建 於唐◦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的三子晉恭王朱 橺爲紀念其母高皇后,在此寺的舊址上將寺院 擴建,成爲南北長五百五十多公尺、東西寬兩 百五十餘公尺、總面積十四萬平方公尺、殿堂 亭台樓閣廊廡共千餘間的大寺院。可惜原建築 於同治三年被火焚燬,現存僅大悲殿、山門、鐘樓和東西廂房等建築。其中大悲殿面闊七間 、進深四間,爲重檐歇山頂式,檐下斗拱承托 屋檐,黃綠瓦頂、琉璃剪邊,瑰麗壯觀,仍然 是非常完整、標準的明代古建築,藝術價値極 高.,正面供有千手千眼十1面觀音,兩旁爲文 殊、普賢菩薩。寺內藏品豐富,有宋、元、明 版藏經,兩册佛祖釋迦牟尼應化事跡畫册和善 財童子五十三參上五彩畫,這些古代的作品至 今仍色彩鮮艷,保存完好,爲中華藝術瑰寶。 雙塔寺原名永祚寺,位於太原市區東南郊 。創建於一六〇八年(明萬曆三十六年),由佛 澄高僧奉旨修建。佛澄在當時具有極高的名望 ,一些王公大臣紛紛拜他爲師,萬曆皇帝封他 爲r妙峰眞正佛子」,尤得慈聖太后靑睐資助 興建此寺。寺由上、下兩院組成,現存主要建 築爲磚結構的無量殿,坐南朝北,依山構築, 居高臨下,視野開闊。寺內正面是1座巍峨的 兩層龕洞,下爲大雄寶殿,上爲三聖閣,皆爲磚石砌成.,大殿_工精巧洗凍,是-.!明代.W 砌代表建築。大殿的東西配殿內凍列著有関中 阈名塔的照片資料和社丹種類說明等展示。在 大殿前植有粗若碗口的兩株明代丁香和明代社 丹,每年五月初的牡丹花盛開時節,每天都能 吸引數萬遊人前來觀賞花中之王的絕代風華。 東廂月門內新建的書法碑廊,收集有歷代名書 法家王羲之、王獻之、張旭、顏眞卿、柳公權 、懷素、蘇東坡和黃庭堅等人的手書碑刻,彌 足珍貴。

寺內最主要的建築爲兩座琉璃磚塔,於一 六1 1 一年(萬曆四十年)竣工,由明神宗之母慈 聖太后出錢修建,後曾加尊號爲「宣文」,故 又名宣文塔。雙塔平面八角,底層高七公尺, 由下而上每層遞減,共十三層,高五十四點七 公尺。塔頂爲八角攢尖式,頂端豎以琉璃葫蘆 頂,摩天接雲,「雙塔凌霄」已成爲太原的標 誌。由塔內折轉石階攀登最高層,居高臨下,太原市區1覽無遺。

晉祠是山西第1名S,位於太原市西南方 1 一十五公里的懸甕山養,背倚高蜂,面建晉水 ,掩映於蒼郁古木下,有淸激的泉水:w:r:hfHr:, 於祠窗殿宇間,3史文杓和自然美景薈萃一起 ,益顯壯觀秀麗。晉祠建立很早,相溥西荀初 年,成王姬誦封其胞弟虞爲古唐國開國諸侯, 虞施政有方,古唐國因而國泰民安,後因境內 有晉水改國號r晉」。姬虞死後,建祠祀奉, 故名晉祠,也叫唐叔虞祠。公元五世紀北魏酈 道元的水經注中就記載過此祠,後來北齊在天 統年間曾將之改建爲太崇皇寺,唐太祖李淵起 義於太原時也曾在此禱吿。此祠歷代曾多次修 築和擴建,公元六四六年(唐貞觀一 1十年),太 宗李世民也擴建晉祠,並親撰r晉祠之銘拜序 」碑文,至今仍保留在「貞觀寶翰」亭中。宋 代僅太宗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年間曾修繕晉祠。 晉祠大門入口左邊有景淸門,是原來的入口,建於金朝,門上的r晉祠」兩字,是從唐 太宗手書r晉祠銘」碑刻擷取放大製成。晉祠 的整體可分爲北、中、南三部分來介紹.•北部 從文昌宮起,有七賢祠、東岳祠、玉皇閣、關 帝廟、三淸洞、唐叔虞祠、朝陽洞、呂仙閣和 景宜園等,大都隨著自然的地形作錯綜的排列 ,並以崇樓高閣取勝。其中的文昌宫和七賢祠 是一座不可分割的整體建築,位於祠區北部東 端智伯渠的北岸。所謂七賢,是指周朝的豫讓 、唐代的李白和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和歐陽 修、明代的于謙和王瓊等七位古賢人,有的是 出生在當地的名臣義士,或是曾經寄寓此地的 詩人文豪。東岳祠一名泰山廟,一五六七年( 明隆慶元年)曾予以重修,東北隅有老槐一株 ,是全祠最古老的槐樹,號稱「唐槐」;西南 隅有古柏一株,直徑約兩公尺,高約十五公尺 ,幹如蒼龍,名爲長齡柏,號稱周柏◦昊天神 祠是玉皇閣、關帝廟和三淸洞的合稱,但因昊天神祠山門原有的匾額年久遺失,現在掛上去 的是關帝祠的匾額。祠分前後兩進,前院爲關 帝祠,有正殿三楹。後院正面建有石洞三穴, 洞上架有飛閣三楹,額題爲r玉皇閣」。

唐叔虞祠淸乾隆三十六年擴建,祠內保存 有唐刻陀羅尼咒石幢一通,段綷所刻的傳山黑 寶石刻一套,都是珍貴文物。淸代朱桂撰的重 修唐叔祠碑記,立在殿前廊的西邊。祠前有八 角池,又名蓮池,面積約半畝,周砌磚欄,善 利泉水來自西北,魚沼泉水自西南來,均注入 池中,月夜中蔚爲「蓮池映月」奇景。蓮池之 西有長方形的松水亭,亭西北就是晉祠三泉之 一的善利泉,又名北海眼,狀如巨并,與難老 泉南北對峙。泉水量雖不大,水位卻高過他泉 ,老子r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 是善利泉命名的取義。

唐叔祠東南隅有晉祠銘,俗稱唐碑,豎於 貞觀寶翰亭內。古晉陽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其父發跡之地,貞觀I 1十年唐太宗故浩重遊,特镇 r晉祠之銘並序I讚美唐叔虞的美德和晉祠風 光,宣揚其父子r建國興邦」功績,並保佑唐 室江山代代傳承,永保安寧。碑高I百九十五 公分,寬|百11十公分,厚11十七公分,全碑 ;千兩百零三字,碑額左右各雕螭首1對,額 書r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J九字,屬飛白體。 碑上列有長孫無忌、蕭玷、李勣、張亮、李道 宗、楊師道和馬諸周等功臣的名銜,可惜下截 小部分遭受損害,以致字跡剝蝕模糊◦現此碑 立於亭內東側,碑文行書俊秀,爲唐太宗得意 之作。S七七11年(淸乾隆三十七年),淸人楊 堉照原拓本摹鈎重刻I碑,現立於亭內西側, 供遊人對照賞讀。

朝陽洞坐落在半山間,因坐西朝東,每天 先得旭日初升的陽光,所以叫做朝陽洞。洞的 兩邊各有石洞,右邊是老君洞,倚山鑿三石穴 ,洞內供奉太上老君;左邊的叫做雲陶洞,相傳爲古代人民躱避兵亂的S方,深約十幾公尺 ,進洞不遠的北靣另有一個淺涅,築有臥曰, 傳爲傅山當年隱居® o詞的南壁突出大石一塊 ,上題「雲陶」兩字,是傅山所書,高古奇邁‘ ,堪稱絕品。呂仙閣又稱紅閣•因閣上供奉"、 仙之1的呂洞賓而得名,創建於明弘治年間, 淸康熙年間重建。附近有晉祠八景之1的「仙 閣梯雲」,這裡歷代名人的題刻較他處爲多。 北極閣位於晉祠西北,分三層,上層是北極閣 ,中層是觀音洞,底部爲洞門,建於明代,淸 時重修。景宜園花木!蘢,富有山林野趣,園 的北部原係淸乾隆以前尙存的三淸殿和玉皇殹 遺址,園中部有古槐1株,俗稱集鴉槐.,園的 西南部有古柏1株,因幹生七孔,形如碗口, 玲瓏奇特,故又稱七星柏。

中部主體建築有水鏡台、金人台、對越坊 、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等。其中的水鏡台 位於晉祠庭院中心,與晉祠大門和聖母殿都垂直地排列在中軸線上。始建於明代,集中了樓 、台、殿、閣四種建築的風格,非常別致,台 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頂,四周圍廊,坐東向西 ,與聖母殿遙遙相對。台的東面上部是重簷歇 山頂,看上去像樓,下部卻是寬闊的宮殿,有 「三晉名泉」四字大匾。西面上部是卷棚頂的 建築,看過去是閣,下部卻是戲台。金人台古 稱蓮花台,爲鎭水患台上四隅各有一座鐵鑄立 姿武士像,是宋代遺物,其中三座已有損補, 獨左角鐵像勇武威武,完整無缺;鐵像高約兩 公尺,因係金屬,故稱「金人台」。台爲方形 ,四面繞以磚砌短攔,東西有台階供人通行, 中峙有琉璃瓦小樓,高約四公尺。台前有1小 橋,名會仙橋。台的北面有廈屋五楹,俗稱碑 亭,藏有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繪的孔子步驟圖石 刻一幅。對越坊位於金人台正對面,爲晉祠的 屛障。鐘、鼓11樓分峙左右,建於明萬曆三十 四年,如對越坊的兩翼。在對越坊東面左方繪有r邑姜氏爲虞命名」,右方繪r周成王剪桐 封弟」;西面左方繪「智伯瑤水灌晉陽」,右 方繪r晉豫讓石橋刺趙」,四幅壁畫反映了有 關晉祠的歷史故事。獻殿爲祭聖母獻禮品處, 創建於金世宗大定八年,殿內有明萬曆一 一十11 年所刻重修獻殿碑記等四座明代石刻。

魚沼是晉水三泉之一,水量僅次於難老泉 ,水從南北玉帶河分流入智伯渠。魚沼飛梁則 是在聖母殿和獻殿之間的池沼和橋樑。古稱水 塘,圓者爲池,方者爲沼;沼上架十字形板橋 ,名曰飛梁。這座魚沼泉上的十字形石橋,東 西橋寬五公尺,長十九點六公尺.,南北橋寬三 點三公尺,長十九點五公尺。橋下由三十四根 八角石柱支撐,下有底座,上有斗拱,極爲精 緻,因形制特殊,在我國是有名橋樑之一。

仁宗趙禎於公元十1世紀初的天聖年間, 追封唐叔虞爲汾東王,並爲他的母親武王之后 、姜子牙之女邑姜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聖母殿,天旱時節,人們常在殿前祈雨。殿宇依山崖而 築,恰在晉水第11源頭之上。聖母殿爲重檐歇 山式,面寬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方形。殿 庭深廣,氣象恢宏。殿內沒有柱子,裡面的宋 代塑像,按照宮廷形制布置,是宋代皇室生活 的縮影。主像聖母供在殿內中央高大的神翕內 ,鳳冠蟒袍,霞披瓔络,面相端莊肅穆,曲膝 盤坐在雕飾鳳頭的大靠椅上,1派雍容華貴。 圍繞聖母塑有宮娥侍女四十四尊,除龕內兩小 像爲後補外,其他皆爲宋代原塑。其中有男服 女官像四尊、宦官像五尊、侍女像三十三尊。 侍女們或灑掃梳妝、或侍奉飮食,體型服飾各 異、動作神態多變,但是尊尊形象逼眞,栩栩 如生。在這些宮女像中,有少女的嬌羞、中年 人的凝重、遲暮美人的眉黛雙鎖,無不唯妙唯 肖,有著各自獨特的性格和形貌。塑像表情生 動,衣紋流暢,隨體型的傾斜和側倚而擺動, 爲中國宋塑中的佳作◦就衣履服飾的寬敞舒適,體態的豐滿輕盈來看,都符合宋人的手法和 習俗,完全脫離了宗敎神化的範疇,成爲人間 生活的寫照,難怪藝術家們把她們稱作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雕塑作品之一。

聖母殿的右邊有1座台駘廟,創建於一五 三三年(明嘉靖士 1年),坐西朝東,古柏成蔭 ,廟內台駘像係明代飾金木雕。台駘是公元前 兩千五百多年的水官,因治理份、洮兩水有功 ,保障了太原1帶人民的生活,後人爲了追念 他的功勞,便尊拜他爲r汾水之神」。

南部主要的建築有公輸子祠、水母樓、難 老泉、三聖祠、白鶴亭和勝瀛樓等。這部分樓 台聳峙、亭橋點綴,泉流不息,在中國庭園藝 術上說,大有江南園林風格。昔年李白暢遊晉 祠,曾留下「晉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龍鱗沙草 綠。」的讚美詩句。

公輸子祠是爲紀念中國春秋時代的公輸班 而建,相傳公輸子是一位能工巧匠,後世的右工、木工和泥工都尊稱他爲祖師,俗稱魯班仙 師。根據祠內木牌上的記載,這座祠是由從前 的工人們自願出錢出力修建的,有正殿三楹, 高踞台基之上。水母樓就是晉源神祠,俗稱梳 妝樓,別號水晶宮,建於明嘉靖四十一 1年,樓 下築有石洞三穴,四周有走廊,廊壁上嵌有許 多歷代名流的題詠石刻,中洞前額懸淸同治十 三年御書r功資樂利」橫匾,洞內奉祀敷化水 母像,銅質金妝,甕形神座,水母端坐其上, 束髮未竟,意態自若。從石洞登石階上高樓, 樓中有泥塑水母像,南北兩壁有明代民間藝人 所作壁畫,簡樸生動,是罕見的傑作。.

難老泉俗稱南海眼,位於水母樓前,是晉 祠風光精華所在、晉祠三泉之1,在全國名泉 中,稱得上是歷史久遠,景色優美。難老泉是 晉水的主要源頭,晉水三泉以難老泉爲最大。 據傳水母柳氏自嫁到以前叫古唐村的晉祠鎭爲 媳後,遭婆婆虐待,要她每天到遠處去挑水。一天柳氏路遇1位白衣大士向她討水給坐騎白 馬飮用,柳氏爽快地答應了。而後白衣大士將 手中的馬鞭贈給她,說只要將鞭子揷入水甕, 需要水時輕輕一提,自然會水來甕滿。柳氏回 家一試,果然靈驗。婆婆見媳婦幾天沒去挑水 ,卻仍然淸水滿甕,抽出甕裡的馬鞭想打媳婦 。誰知淸水立刻急瀉而出,沖走了婆婆,也使 全村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柳氏見此, 毅然用坐墊蓋甕,坐壓其上。大水被壓住了, 村莊轉危爲安,柳氏卻因此獻出了年輕生命。 難老泉上水母樓的水母,就是依「柳氏坐甕、 飮馬抽鞭」的傳說塑造的。

泉自地下約五公尺的斷層岩中湧出,流量 每秒鐘兩立方公尺,水溫通常在攝氏十七度左 右,水淸如鏡,常年不息。所以北齊時代的人 擷取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的佳句,爲泉命 名難老泉。泉眼上有一座八角亭,始建於公元 六世紀北齊天保時代,明嘉靖時曾予重建,此亭尖頂,樑棟形式及欄循的花紋,均具古風。 三聖祠係1九三七年(淸乾隆11年)改建, 中塑藥王像,左塑倉王(眞君)像,故又稱三王 祠。白鶴亭建於明嘉靖年間,已有四百多年歷 史,亭橫跨在智伯渠上,亭北有偃蓋松,亭西 有雙孔橋,冬季瑞雪普降,披上銀花,就是晉 祠八景之S的r雙橋掛雪」了。勝瀛樓東面遙 對景淸門,西與水母樓競勝,南連1鑒居,北 鄰白鶴亭.,樓分上下兩層,設木階梯可以登臨 •,下層東西都有門,周圍設遊廊,廊壁嵌有許 多石刻。晉祠內還有奉先寺,爲唐武德大將尉 遲恭捐獻私有別墅改建,高祖賜匾額十方;此 寺金代遭焚燬,明洪武時再建,併明月和龍福 兩寺,規模更見雄偉,是晉中名寺之1。

天龍山石窟位於太原市區西南四十公里處 ,海拔j千七百公尺,以風光綺麗、石窟衆多 而聞名。山中松柏蒼翠,奇花異草。山頭龍王 石洞泉水淙淙,東西兩峰的山腰,建有歷代石窟o其中東峰有/\窟、西峰十三窟、山北還有 三窟,創建於東魏年間,北齊、隋、唐等朝相 繼開鑿擴大。東魏的石離形象逼眞,生活氣息 濃郁:唐代雕像則洗練、精湛,數量也最多。 第九窟爲天龍石像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尊,是 唐代石窟,窟內分上、下兩層,上層的彌勒大 佛坐像高八公尺,稍有損壞,下層是觀音立像 和文殊、普賢騎獸像,其中高約九公尺的觀^ 像神態慈祥,形體生動,姿態優美,身披瓔t ,羅紗透體,其雕工之精細和逼眞,爲中國中 原地區晚唐遺跡中罕見的佳作。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