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姆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庫姆(Qom)又稱 為Qum或柯梅(Kom-he),是庫姆省的省會,也是全國的伊斯蘭教中心,同時是伊朗什葉派穆斯林的宗教勝地。屬伊朗中北部城市。經緯度為東經50度54分、北緯34度39分,位於德黑蘭以南147公里處,也就是庫姆河和阿納爾河的匯流處,並且地跨庫姆河兩岸。東鄰卡維爾荒漠,西依崇山峻嶺,植物茂盛,林木蔥籠,並有河流,是荒漠和山地間的一片小綠洲。北面有納馬克鹽湖,附近有豐富的石油層,湍急的庫姆河,由西南流來再繞城而去,最後向東流入納馬克鹽湖。 這座城市規模雖然不大,卻是早已聞名遐邇,早在伊斯蘭教興起之前,這裡就已成為古代駱駝商隊的重要驛站。公元720年前後,一支伊斯蘭教什葉派穆斯林,為了逃避伍麥葉王朝的迫害,而遷居到這裡來,並在此地建立了七個村莊,其中最大的一個就叫做「庫姆」。有人認為「Qom」一詞源於波斯語「Qume」,是「國家帳篷」的意思,因為這裡是一片土肥水美的牧場,在此定居的古波斯牧民,建有固定帳篷。也有人認為「Qom」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意思是「兩條河流的匯合處」。 庫姆在8世紀成為伊斯蘭教什葉派中心之一。公元816年,什葉派第8代伊瑪目阿里‧禮薩為他妹妹法蒂瑪在這裡建造陵墓,因為法蒂瑪是什葉派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妻子,從而使這裡成為1000多年來穆斯林朝拜的聖地。後來,法蒂瑪的陵墓擴建為一個規模宏大的新清真寺。 1220年,這裡被蒙古人征服,遭到了兵禍的破壞。14世紀末葉,更遭到帖木兒的包圍和攻擊。一直到15世紀才得到恢復。16世紀初薩非王朝建立,宣布什葉派中的十二伊瑪目派為正式國教,並且將法蒂瑪在庫姆的陵墓列為什葉派最大的聖地,同時在這個城市大興土木、修繕和擴建清真寺。 法蒂瑪(Fātima)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的愛女,在歷史上她一直受到穆斯林們的愛戴。公元615年6月20誕生於麥加,當時正是穆罕默德宣揚伊斯蘭教初期,也是他最艱苦的歲月,麥加地方的多神教徒,尤其是各部落首領,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竭盡全力阻止他的宣傳,用最殘酷的手段迫害他和穆斯林。但是無疑的,法蒂瑪的誕生給穆罕默德帶來了無限的慰藉,每當他不辭辛苦地宣傳伊斯蘭教,遭受異教徒的否定、譏諷和折磨時,只要回到家中,看到愛女法蒂瑪,把她抱在懷裡,心靈就會得到安慰。長大後她嫁給什葉派第一代依瑪目阿里。 18世紀初阿富汗人入侵,庫姆又遭兵禍。18世紀卡札爾王朝建立後,法拉赫‧阿里國王重修聖城,庫姆再度繁榮。20世紀20年代中期巴勒維王朝建立,什葉派教士受到打擊,尤其是禮薩‧沙國王統治時期,庫姆一度蕭條冷落。巴勒維王朝被推翻後,庫姆又重新活躍了起來。 現在這座城市也發展成為興旺的工業中心和石油產品銷售中心,恩澤利港至德黑蘭(Bander-e Anzali-Tehran)的天然氣管道,以及德黑蘭至阿巴丹港的石油輸送管道,都是由庫姆經過。在德黑蘭和庫姆之間,還有一座大型的煉油廠。 這裡的紡織業歷史非常出名,近來隨著紡織業投資的增加,以及石油化工、水泥、製磚等工業林立,大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這裡生產的粉筆和石灰石地磚也非常有名,還有傳統的地毯編織、製陶和製甜等手工業。 在農業方面,庫姆河上流建有數座水壩,從而使納馬克鹽湖周圍的沼澤地帶,也就是庫姆的郊區成為農業區,出產小麥、大麥、油籽、蔬菜、水果和棉花;水果中最出名的是大石榴,因此庫姆已成為國內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之一。且城內多泉井,井水清澈甘甜。 庫姆現在有110多萬人口,居民們素以對真主阿拉虔誠而聞名,很少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他們的衣著保持著傳統的穆斯林式服裝,男人裹著頭巾,或戴無檐帽,身著長衫;婦女上街必須穿黑色長衫,整個頭部和手足都必須藏在長衫裡,顯示出聖城古色古香的伊斯蘭情調。 這裡是國內重要的鐵、公路 交匯站,由德黑蘭鋪過來的鐵路,到此又分出兩條主幹線,東南線經卡尚、亞茲德、巴夫格(Bafg)、扎蘭德(Zarand)、巴克爾曼、巴姆至終點站的舒爾加茲。西南線經阿拉克、多魯德(Dow Rud)、洛雷斯坦(Lorestan)、安迪梅什克(Andimeskh)後,直達重要港市阿巴丹,這條鐵路幹線是伊朗最重要的交通命脈。在公路方面往南可通伊斯法罕、設拉子和克爾曼等許多大城市。 庫姆的阿納爾河上,有兩座古老的橋樑,將城市一分為二。東區是商業區、行政區和住宅區;西區則是貧民區,墓地墳場,以及通往德黑蘭和阿富汗的道路。市區沒有高樓大廈,幾乎完全是平屋和兩層式的樓屋。 城內有兩家大飯店,也有許多接待國內朝聖者的小旅館,還有3家電影院。市區內有一個集市,陳列有許多專賣用陶罐裝的、或是用袋子裝的乾果攤位,有大石榴、洋蔥串和當地出產的「蘇漢」糖出售。攤位的主人多數穿著有腰帶的老式長袍,纏著頭巾,與熙熙攘攘的朝聖者及其他顧客,作著公平的買賣交易,當然也是漫天開價、就地還錢一番,然後生意成交,皆大歡喜。 這個城市還有一種特色,就是街上充斥著身穿灰布道袍,頭纏著黑布做的「毛拉」教士,他們有權有勢,還有許多財富和大量的土地和房屋,並且靠著接受信徒的供奉,過著奢侈的生活,同時也可以娶妻生子。 庫姆還是伊朗什葉派穆斯林閉門研究可蘭經的聖地,也是神學教育和研究中心。這裡有全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神學院和神學研究院,專門教授伊斯蘭法律、哲學、教義學和邏輯學等,經常有數千名學員和教士在這裡學習和研究什葉派神學。還有一些高級神學家,長期住在這裡,從事伊斯蘭教研究,著書立說,出版刊物。已故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當今共和國總統和政壇要人,以及中、高級神職人士,都曾在庫姆神學院學習或任教過。現在庫姆神學院約有學生兩萬人,他們來自全國各地,還有不少是來自國外。庫姆著名的神學院還有建於600多年前的菲伊齊耶,主要接納來自世界各地外國留學生的霍賈地神學院;另外還有道魯‧夏法神學院和米耶神學院等。 當地有許多參觀景點,其中最有名的歷史遺蹟是法蒂瑪聖陵,金色圓頂在陽光下熠熠發光,金碧輝煌,高聳入雲,蔚為壯觀。聖墓本身是設在一間幽暗的室內,屋內每個角落都飾有純金的球,屋頂上有金光蘭的織錦,聖陵前面的一泓水池,也被穆斯林視為神聖的地方。聖墓的各鄰室,是波斯舊王朝歷代10位國王,以及400位伊斯蘭教先知的陵墓,他們的墓室內也掛滿各式珍貴的吊燈,陵墓前的架子上,插滿了奉獻的蠟燭,墓前圍有一圈3公尺高的柵欄。每天大約有600~1000名的什葉派穆斯林,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及各鄰國,在這裡進行傳統的朝覲和洗禮活動。 除了法蒂瑪聖陵外,這裡還有18世紀以前所建的一處花園,裡面列滿了扁平的石製墓碑。環繞著花園的一些瓦屋,也成了私人的地下墓地。在庫姆郊區,還有50多處墓地,並且全部客滿,因此使庫姆無形中成為伊朗的國家殯儀館,凡是有錢有勢的伊朗人,死後都以能葬在庫姆為榮,因此使今日的庫姆,成為靠死人錢過日子的地方,所以市區在氣氛上,都籠罩著洗不盡的悲傷與哀悼。在庫姆的街頭上,舉目可見身披黑色喪服的婦女,她們慢步通過馬路,蹣跚地走向墓地。 庫姆市內星羅棋布著150多座規模不同、風格各異的清真寺,每座清真寺的圓形屋頂、肅穆莊嚴的拱門、聳入雲端的宣禮塔和尖形塔頂,都使得這座聖城充滿著濃厚的伊斯蘭色彩。規模最大和最著名的新清真寺(Masjid New),又稱為法蒂瑪清真寺,是在法蒂瑪聖陵基礎上擴建起來的大清真寺,經費是由全球什葉派穆斯林所捐獻的,寺內鋪滿了名貴的波斯地毯,寺宇巍峨壯麗,金色的圓頂,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圓頂的高度很高,但是內部空洞洞地,因為伊斯蘭教不拜偶像,所以既無神像,也沒有圖形掛像,更無供奉的香燭或祭祀之類的器皿,屋頂和四壁都很素淨,地下是光潔的大理石,明亮如鏡,一塵不染,顯得壯麗肅穆。入內的信徒都要赤足,參觀的觀光客也要脫鞋或穿上鞋套,因此寺內永遠都是清潔的。穆斯林在寺裡跪地禱告時,都要面朝麥加方向,行虔誠以額觸地的叩首禮,儀式簡單明瞭,沒有繁文縟節。 此外,庫姆有名的清真寺,還有興建於12世紀中期的莫扎赫爾清真寺,14世紀20年代建造的賈阿德爾清真寺和卡齊姆清真寺,還有15世紀60年代興建的阿里清真寺等,至今仍然屹立。這些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古代建築,是伊斯蘭文化的珍品,與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伊朗古代能工巧匠們的智慧結晶。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