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布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廷布(Thimphu)是不丹王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宗教、文化、經濟、交通的中心和軍事重鎮,同時是國內第一大城。經緯度約為東經89度39分、北緯27度40分,坐落在國境西部喜馬拉雅山南麓一處樹林茂盛的峽谷中,自旺河西岸朝山坡延伸,海拔2320公尺,土地肥沃,人口9.5萬多。

當地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生產稻米、玉米、小麥、馬鈴薯、粟和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產量豐富,是農產品重要的集散中心。伐木業也很重要,設有鋸木、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水泥、汽車修護、印刷、水果加工、酒廠和手工藝品等工廠。

這裡的對外以陸上交通為主,公路四通八達,主要的彭措嶺公路向南通往印度,東、西向的公路是通往國內的主要城市,其中與西南方的帕羅相距54公里,車程1.5小時;東往旺杜頗章70公里,車程3小時;東北與普那卡距離71公里,車程3小時;南至彭措嶺171公里,車程6小時。不丹唯一的國際機場在帕羅,廷布前往53公里,需一個多小時。旺河可以航行小型船隻,有客貨運輸的功能;還設有水力發電廠,保證首都的用電不缺。

廷布原只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山村,很早以前就生息著菩提亞人和尼泊爾人,是不丹國王當時夏季暫居的夏都。最早建於13世紀,原係不丹宗教之父帕角•達岡•斯普(Phajo Dagon Shipgo)大喇嘛所修建的小寺廟。1641年,沙布東一世那旺•朗傑將它改建為一座大城堡後得以揚名。後來多次地震和風災的襲擊,使原有的大部分建築受損,經多次重建,特別是1961年重修札西丘城堡,使廷布發展迅速。

1955年不丹國才定居於此,當時這裡不僅不像個城市,甚至連交通號誌都缺如,許多東西及南北走向的街道,由3條南北延伸的主幹道聯結,在南北兩端各設一個圓環。街頭車輛由警察直接指揮,他們誇大的手勢,也能讓街上的交通順暢。

1962年廷布被定為永久性的首都,從此改變不丹長久以來沒有國定首都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逐漸發展成城鎮的規模。現在不丹的王宮、政府首腦機關、議會大廈、高等法院、陸軍總部、警察總部、中央寺院,以及許多重要的政府部門都設在這裡。

城市範圍不大,周圍林木茂盛,大片田園,喜馬拉雅山近在眼前,空氣清新舒適,像個世外桃源。街上看不到乞丐、遊民,暗巷裡更沒有娼妓或毒梟,眼光所及,是酷似瑞士般的清新優美谷地,尤其是市民那股近乎愚忠的虔誠信仰,是罕見的意境。

這裡的建築十分「東方」,非常「廟宇」,奇特的造型、鮮豔亮麗的色彩和精細的雕繪圖案,令人目眩。在政府的硬性規定限制下,所有建築物都必需以傳統方式砌造。廷布的大街小巷雖經大興土木,但最高的建築也不過四層樓,大紅大綠和傳統的固有建築形式被保護得很好,新舊包容,特具一番風味,予人一種懷古的心情。

現在的廷布已經不再閉塞,有時還有披頭四的歌聲從車窗內飄出。小小的市區共設有3座加油站,其中位於市區南端的一座加油站,因係傑出的不丹傳統建築風格,還成為一個觀光景點。街上犛牛車和驢、馬等仍經常可見,往來的行人雖不擁擠,但也不少,可還是感覺不出一絲現代化都市的味道。

旺河兩岸散綴著許多民居,房屋的材料都採用石頭、磚塊和原木,並用傳統的方法砌造,不用鐵釘,極其環保。通常房屋都以石塊砌基透氣,一樓為泥牆,用作穀倉、圈養牲畜;二樓為木牆,牆上窗欞雕刻彩漆,用作客房、福堂和臥室及廚房;屋頂下還有置物及曬物的閣樓,最上面在洋鐵皮屋頂上壓有大石塊。

城區內雖說有12條主要街道,但真正的主要街道只有一條長約600公尺的羅辛街(Norzin Lar-m),南北走向與旺河平行,並依地勢高低而建,在南、北端各有一個十字路口;還有幾條小街向周圍幅射,形成一個交通網絡。街旁的建築物如車站、銀行、郵局、圖書館、醫學院、診所、政府機構、旅館、夜總會、餐廳、酒吧、咖啡店、網咖和住家等,愈來愈西化和多元化,同時也有寺廟存在。店舖的門面裝璜五光十色,爭妍鬥豔。還有許多大小企業、公司行號的商業樓和寫字間進駐,幸好招牌上除不丹文外還有英文,否則那些扭來扭去的文字符號,看了也是白看。

這裡的書店裡有很多最新版的美國時裝雜誌、電腦期刊、裝璜設計等新潮流趨勢的書籍,對此道的愛好者,也出手大方地購買。店舖營業時間由早上的8、9時至晚上的8、9時,有趣的是羅辛街西邊的商店是星期二休息,東邊的則在星期三,而政府機構是在週末,旅行社只有星期天不上班。每至晚上,市民換上時髦的服飾,街上行人使用手機的也不少,看起來似乎就憑添不少的活力,也顯現出他們對外界事物及西方文化的渴求。他們邊吃、邊喝,討論的也是最流行的話題和外頭世界的變化。

這裡街道雖有名稱和路牌,但與政府印發的地圖所標示的不相符,故走街穿巷時,最好詢問當地居民。他們一般都以顯要的建築物作為參照為你指點迷津,即使他們自己不清楚,也不會擺頭就走,而會熱情地安慰你或說上一大堆讓你不知所云的話。若遇上這種情況,其實也大可放心,因為這裡街道不多,也並不複雜,只要沿著低處走,就能回到羅辛街,重新尋找目的地。

當地千篇一律的現象是不管那裡,國王的大照片總是高掛在最醒目的地方,熱鬧的街上大店、小巷的雜貨店、公司企業辦公廳,國王的照片通常比招牌還要大,總之不管任何一幢建築、甚至郊區農舍都一定掛著國王照片,由此可見不丹國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來到廷布最好先弄一張市區詳圖以免迷路,但旅遊局和各大旅館的藝品店一樣,都需花錢購買。不丹很少店舖可使用信用卡,最好先換好不丹幣。

現在由外國人投資的豪華酒店陸續開張,不僅是提供觀光客的需求,一些當地人也常光顧。

這裡的旅館無數,各種等級都有,自高級的泰姬札喜到郊外只使用小帳蓬的住宿任君選擇。

泰姬札喜(Taj Tashi)飯店位於市西北的Samten Lam Chubachu,是2007年4月份才開張的豪華高級大飯店,雖然建築本身仍以不丹傳統特色為主,但極為精緻華美,而且內部設施現代化,也是不丹第一家使用空調的旅館,技術完全仰賴進口,要到印度或邊境才能找到技工。這家在不丹擁有最多客房的飯店,66間客房都有空調、電視、電話和衛浴設施,尤其是Spa最為著名,從傳統印度式、泰式、中式等種類繁多。服務貼心細膩,在旅館成立之初訓練服務人員不惜成本,以阿曼、烏瑪及喜媧林等高級飯店為借鏡,使入住旅客舒適、享受,即使夜幕低垂,在庭院矮牆旁賞景的躺椅、篝火、爽口的飲料,都讓人窩心不已。每日房租為500∼900美元,Tel:00975-2-336699 Fax:00975-2-336677 Web: www.tajhotels.com

阿曼(Amanko)大飯店是最早進入不丹投資的印尼系統連鎖性旅館業,在廷布、普那卡、甘迪(Gangte)和布姆塘都設有分店。整座飯店躲在森林裡,房間內無電視、網路,只有瑜珈和Spa,使訪客能盡情「休息」。這家大飯店約有60間客房,飯店內供應不丹特製的蘋果茶,是東不丹的特產。每日房租約1000美元,外加其他服務費。

喜媧林(Ziwaling)大飯店木雕精美,尤其是那挑高三層的中庭雕龍畫棟,每一吋都是藝術,充滿了文化特色。它是唯一由不丹人建造的豪華飯店,整體建築完全以不丹傳統風貌呈現,色彩非常豐富,房內設計依照五星級飯店的配備,是境內唯一有地板加熱系統的飯店,建築景觀獨特,建地寬廣,有非常開闊的散步空間,房租只有當地頂級飯店一半以下,每日300美元起跳,外加服務費,因此生意興隆。

烏瑪(Uma)是新加坡克摩集團的飯店,除了重視顧客的隱私外,還特別講究空間的趣味性,是許多中產人士的上選,整體服務設計使顧客足不出戶也不會感到無聊,這裡從室內游泳池、瑜珈教室、健身房、Spa與傳統石頭浴,到喝下午茶與品酒的吧台,在不同角落,隨便走到那裡,都可以坐下來享受。每日房租為500∼1000美元。

竺克大飯店(Druk Hoter)在2003年當烏瑪、喜媧林、泰姬札喜等還沒有在不丹出現之前,這是不丹、也是廷布最著名的大旅館,鑑於市中心區南端鐘塔的東南側,巴士站就在它的東南方,共有53間設有空氣調節器、有線電視,另附設理髮廳、健身俱樂部及健身房、蒸氣浴、酒吧,以及提供印度餐聞名的餐館。 tel:00975-2-322966。

河景大飯店(Riverview Hotel)位於市區的旺河東岸高處Dechen Lam,是一座用混凝土建築的擬布丹式大建築物,50個房間景觀美麗,各有獨自的觀景陽台、浴室、電話、有線電視,旅館附設大型會議室、紀念品店、商業中心,在週六還會舉行迪斯可舞會等。tel:323497,fax:323496。

珠莫拉日大飯店(Hotel Jum-olhari)位於市區鐘塔的南側,有地點適中的優勢,加上重新大翻修整建,成為市內高級飯店之一,僅27間客房,都有衛浴設備、吹風機、迷你吧、有線電視、高速網路等,另外附設酒吧、三溫暖、按摩、美髮室、蒸氣浴、商業中心等,以及一家供應歐陸、印度、中國菜及不丹菜的有名餐廳。tel:322747,fax:324412。

怡津客寓(Yeedzin Guest Hou-se)是提供留住不丹長客的好所在,價格合理,只有16間客房,可俯視廷布市中央區,其中3間豪華套房,各附小廚房一間,飯店餐廳供應的菜餚可口,有歐陸、中國及不丹等不同口味的食物,客人除坐在正規的桌前用餐,還可在不丹式河灘上野餐,英國王儲查理王子也曾是這裡的貴客之一。tel:325702,fax:32-4995。

松木飯店(Pine Wood Hotel)位於巴士站東南方Lungten Zampa東端山上,居高臨下,9間大小不一、設計不同的房間與套房,綠蔭圍繞,令人賞心悅目,但訂房不易,介紹費加成。 tel:325924,fax:325507。

摩天堂大飯店(Motithang Ho-tel)是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登基特,為接待150名國賓而建的。登基典禮結束後移交給不丹旅遊局作為接待外國觀光客用,共有15間大型木板鑲嵌的客房,環境幽美,服務周到,態度誠懇,工作人員都是公務員,不接受小費或饋贈。tel:322-435。

市中心區較好的旅館還有設備不錯的虎穴飯店,以及擁有不丹菜餐廳的拉布滇公寓(Rabten Apartments)tel:323587。

餐廳以各大飯店裡附設的為主,乾淨、精緻、口味選擇多樣化,但不易找到美食家的樂園;一般餐廳也不少,除西餐、印度菜較多,喜歡吃辣椒的人到不丹來,真可以說如魚得水,幾乎以辣椒為主食的不丹菜,無菜不辣,選吃不丹菜的人心裡要先有準備。這裡也有幾家中國菜館,多為中國大陸來的主廚,例如泰姬札喜餐廳、大滇旅館(Htel Tandin)的附屬餐廳、怡津客寓餐廳等,口味還算正宗。

這裡有一些像香港小茶樓的餐廳,是人們日常相聚的地方,通常都是店主在親自張羅招待客人,供應的是道地的家常菜,生意不錯。酒吧也是人們約會的地方,只供應飲料和當地的酒。進口的烈酒和葡萄酒等,需至免稅店買。這種小店,雖然沒有調酒師,卻親切溫馨。 網咖也變成年輕人熱衷的場所,上網、交換資訊,結交朋友,放學後的大學生、年輕人都愛在這裡逗留。

這裡市區不大,市面平淡,商業並不景氣,昔日街上開設最多的是雜貨店,賣的東西大同小異,全是食雜百貨。但這些雜貨店已陸續被新興的商場所淘汰;一幢比一幢新穎、宏偉的商場,裝潢專業誘人,室內玻璃櫃中除傳統的用品,還陳列著進口的化粧品、防曬品、染髮劑、指甲油……無所不有,打扮時髦的女店員熱心的推介每一樣商品。

廷布市中心的菜市場,是不丹全國僅有的大型菜市場,只有每週的星期六、日才開市,農民於星期五之前就早早將農作物運送到這裡。菜市場內貨品繁多,有新鮮蔬果、各種牲畜肉品、少許魚貨、日常生活用品和傳統服飾,以及熟食和乾糧等。

不丹米五顏六色,形狀大小各異,據說有200多種,真讓遊客大開眼界。由於高原種菜相當不易,蔬菜以洋𧩓、薯類為主,但無菜不辣,辣椒還可以做成不同主菜,此外還有犛牛肉、雞肉和豬肉等,不丹人尤喜食豬肉,這與不吃豬肉的西藏人迥異。

據說這種菜市場,除了家庭主婦外,尊貴身分的人是不輕易涉足的。菜市場裡的攤販和顧客卻都衣著整齊亮麗,甚至一些人還如同赴宴會般盛裝打扮,乘機展現自己。衡量輕重的市秤,是由一根均勻的細木棒,挑起兩端的秤盤,中間係一提手的繩子。使用時兩邊圓盤分放貨品和與貨品等重的秤碼,像中國的傳統杆秤,卻較為笨拙簡陋。

不丹人早期沒有貨幣,向來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貨品流通,更何況交易在一般的家庭中也並不常見。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通行銀幣,1959年銅幣問世,貨幣制度才逐漸形成。1966年為慶祝吉格梅•旺楚克國王即位40週年,鑄造了金幣,1968年正式設立不丹銀行。不丹如今前後共鑄造了12種錢幣,還有整套的紙幣供收藏。

城內有一家國營藝品店,專門為觀光客服務,門面雖然不大,光線也不佳,但卻有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擺滿櫥窗牆架,從手工製的紙張、麻布披巾、竹編容器、木製面具、菩薩唐卡、銅壺飾、項鏈手鐲到雷神石雕,應有盡有,但就是沒有古董佛像及其他佛教古物出售。因為不丹政府派有專家甄檢藝品,嚴禁古董古物外流,以保護本國固有的文化遺產。但有一種烏面的石板浮雕可以出售,並普受觀光客的歡迎。這種浮雕刻著左手執弓、右手握箭,駕御蛟龍的威赫雷神,重達7公斤。

說到不丹的佛教古物,儘管不丹政府對其有所保護,但仍抵制不了猖獗的文物竊賊。因為不丹的寺院多建在人煙稀少的崇山峻嶺中,僧侶對竊賊又沒有防範心,致使宗教文物頻頻被貪婪的竊賊偷盜。文物走私集團多在鄰國尼泊爾和印度,一些不丹人在金錢的利誘下也成為內賊。而中國、台灣和義大利等地是走私文物的主要市場,台灣因佛教徒多,經濟能力佳成為最大的市場。不丹寺廟珍藏有25眼天珠和9眼天珠,僅9眼天珠在市面上行情就非常走俏,輕易便可賣到1、2萬美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大量文物被竊賊販賣至國外。

為此,不丹國會考慮以死刑來打擊這種偷盜走私行為。不過這個嚴禁殺生的佛教王國,自1964年對刺殺首相杜芒的刺客施以死刑以來,就從未對犯人施予死刑處罰,很多的不丹人也不太相信政府會用殺生來防止盜竊。

這個城市沒有什麼娛樂可言,當地除茶館、咖啡屋和一家卡啦OK外,沒有賭場和舞廳,更沒有任何新潮的夜生活場所可去,人們最主要的消遣是看電視、錄影帶和電影,螢光幕上卻經常可以看到中國的武打片,如成龍的「醉拳」等。

在運動方面,射箭和摔跤是男性市民們的最愛。在射箭場裡,人們用竹製的弓,拉弓搭箭去射擊百公尺外的木靶,蔚為大眾化的體育運動,因此不丹的青壯年男子,幾乎個個都是射箭摔跤的高手。

足球運動在不丹也很盛行,除學校授課外,綠蔭環繞的大足球場中,比賽不斷的在進行著。

市內有一家戲院,經常演出當地的戲台歌舞,但並非一般外國觀光客都能看得懂。

摩天堂賓館前的草地上,每當無雪的晴天,就有皇家面具舞蹈團演出迎賓舞。在鼓、號、鑼、鈸的引導下,不丹的傳統文化之美從舞者的腳際指間流露出來。米黃色的節目單是手工製紙所印,用木槳纖維鋪陳展現,原始粗獷。節目在不丹喇嘛舞和民俗舞交替中演出,舞者或赤膊、或盛裝,動作純熟,舞姿優美。這種集神話傳奇和宗教信仰於一身的皇家面具舞,含有警世、驅魔、祈福和重生等象徵意義。

廷布是一個具現代化,但卻以傳統文化為傲的城市。市區被叢林環繞,馬路旁一排排的樹木,舉著青翠的枝丫伸向蒼穹;雖然顯得淒滄,但卻不失一身傲骨,就像生活貧窮但卻絕不求人施捨的不丹人。觀光客對於不丹人是稀少和陌生的,小孩們對外來者更是充滿了新鮮感,他們對外國訪客遠遠地看著,帶著一抹好奇、疑惑的眼神,但樂於與遊客留影,卻不會索取小費,並且這裡的小孩大多數都會說英語。街上治安極好,沒有乞丐和扒手,更不會有搶劫的情事發生。

旅遊局(DOT)位於市西,雖然在這裡沒有太多資料可供索取,不過可以在服務人員口中儘量挖訊息,仍然值得先走一趟。tel:323251。

廷布是不丹喇嘛教的大本營,保留有許多宏偉的寺廟建築和城堡,街上到處可以看到喇嘛們悠閒地走著。寺院的周圍隨處都有經幡隨風翻動,虔誠的百姓或喇嘛隨地的向天神祈福。觀光客也可以到寺院及附近的村落參觀,一些散落在山谷間的農家,他們與世無爭,過著怡然自得的淡泊生活,加上山城綺麗風光,別有一番情趣。

市區白牆紅瓦的政教中心札西丘宗(Tashichhoe Dzong),取名於梵文中的「壯麗的宗教城堡」,位於市區北端,高於市中心區海拔2500公尺的小山上方谷地,叫做德岑•頗章(Dechen Phodrang)的現址。它的前身是1216年由格瓦•那楞帕(Gyalwa Lhanangpa)大喇嘛所建的多吉宗(Dho-Ngen Dzong)設防寺院,又叫做「青石寺院」。數年之後,不丹佛教之父帕角•竹岡•斯普(Phajo Drugom Shigpo)帶來竺巴噶舉(Drukpa Kagyu)的教派,這是白教四大門派、八小支派之一,取代了青石宗喇嘛的地位,這也是不丹現代大部分人信奉的教派。

帕角•竹岡•斯普大喇嘛在廷布河谷和一位當地女子成婚定居,並以此地作為傳播佛音的基地,而成為今日不丹信仰之父。

1641年,沙布東一世國王從帕角大喇嘛的子孫手中獲得這座建築加以擴建,重新命名為札西丘宗,並將喇嘛與政府官員都安排在這裡上班,旋即發現兩部分都擁擠不堪,於是在南方不遠處又蓋了一處位置較低的宗,專作公務員辦公用,將原來的建築留給喇嘛使用。

1744∼1763年在位的竺克•德西(Durk Desi),即第十三世的丘加爾•謝拉布•旺楚克(Chhog-yel Sherab Wangchuck)又擴建札西丘宗,使得喇嘛行政官員得而共住在一個宗內。1771年的一場大火焚燬這幢建築的大部分,幸好還有已擴大的低宗可以遷移,乃再加以擴建。1866年札西丘宗又發生一次大火災,1897年5層樓的中央高塔被地震崩坍,僅有3座位於宗中心的小寺院倖免於難,1902年再次修復。

當國王多吉•旺楚克為使它能夠容納與日俱增的幕僚人員,及準備在1962年遷都廷布,乃聘請名設計師將這座大建築作了5年的整修工程,在全國各地徵召2000多名男女工人,並從深山林中運來巨木和大石,皇家建築師們在保留其原貌的基礎上,整個建築都以傳統方式修建,不用釘子,也不用設計圖,使不丹人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精雕細琢繪畫技巧,在這裡發揮到極致。

這座大城堡坐落在一片綠蔭中,紅色屋頂、金色的塔尖,赤褐色的石砌方形輪廓建築被白色的圍牆所拱衛,四邊各有角樓,是一座雄偉莊嚴的大城堡。

樓高7層,每層高約4.5∼6公尺不等,蓋以冷杉木緩斜屋頂,襯有木板,屋簷寬闊。房間外面有一排用美觀的柱子支撐的遊廊和9公尺多高的圍牆,從牆基到頂部,略向內傾,半牆處有一排陽台,其下有些小窗。

與其他宗不同的是札西丘宗有兩個主要入口,南方的是行政人員所走,北面的通向修道院,也是每年「策秋」表演的位置。兩個入口外面都有一段石階,兩扇大門以鐵把手加固。在城堡中央是大喇嘛法王的正方形宅邸,左右兩邊的路都通往鋪以平滑石子的大廣場和眾喇嘛的房間。

札西丘宗是國王的辦公室和皇家秘書處及內務部和財政部辦公的地方,同時也是不丹宗教領袖的夏宮,以及住有1500∼2000名喇嘛的大寺院,由國王和法王所共同擁有,共有100多間特殊的房屋及僧院,駐有400名警衛負責護衛國王和大喇嘛的安全,每逢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外交使節和高僧出入時,城堡前的廣場上,便有迎送的舞蹈和奏樂的禮儀。

由於這裡住有許多僧侶的緣故,婦女們在下午6時後,就禁止留在札西丘城堡內,歷史上只為訪問不丹的前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破過一次例。

這座寺院雖然尊貴,但白牆、紅瓦、木窗的格局和式樣,卻與民宅並無二致。這可視為不丹貧富差距不大的最佳例證。這裡雖然是國王辦公處、國會和政府機構的重地,有警衛時刻守護,一般民眾和觀光客仍可以自由出入,不必接受盤問,但禁止攜入照相機,人們藉此可知不丹和平、民主的一般。且來此的人,不論身分、老少,都衣冠整潔,舉止祥和。人們如要進入國會,必須披肩掛,以示對國家的尊重。不丹雖無貴賤之分,但有階級之別,故肩掛有不同的顏色用以區別身分,如國王披紅色,導遊和其他人則披白色。

1974年6月2日,前任四世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就在札西丘宗舉行加冕儀式,這次的登基大典,成為不丹逐漸被外界認識的轉捩點。

夏季來臨時,已在故都普那卡躲過嚴寒的宗教領袖和2000多名喇嘛就會進駐此地,宗內就顯得非常熱鬧。在宗內稱為「烏澤」的中心塔樓上,可以看到不丹保存最好最古老的壁畫和佛飾。這裡有一張不丹全國最大的唐卡,寬89公尺、長90公尺,是30個人從2005年開始工作,費了兩年時間才織好,中央端坐著那旺朗傑,四周布滿人像及圖案,成為宗寺內重要的文物。

札西丘宗下方有一座漂亮的傳統式懸臂橋,宗的南方一群較低的建築,是加蓋給行政管理人員所住的。宗西面有一座名叫內伊•坎•廟(Ney Khang Lhakang),其內供奉著以釋迦牟尼為主的許多神像。

大多數的不丹寺院每年都會舉行一次盛大的「策秋」慶典,是為紀念蓮華生大士的一系列活動及舞蹈。札西丘宗每年8月舉行,是全國最熱鬧策秋舞蹈節目之一,將蓮花生大士的一生以12幕的舞蹈戲劇重現人間。策秋跳神儀式始於公元8世紀,蓮華生大士在西藏建造桑耶寺時曾表演淨土驅邪,後輾轉流傳在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區域,但各地跳神內容不盡相同。不丹的策秋跳神,相傳是聖者佩瑪•寧巴(Pemo Lingpa)在一次坐禪中到達蓮華生大士的大堂,見到天使所跳的舞,後又經由那旺朗傑整合設計成為一系列嚴謹的舞蹈儀式。

策秋的主要節目是由喇嘛擔綱的面具舞,也有由平民百姓擔任舞者,俗稱跳神,不丹人稱之為「嗆姆」(Cham),藏語是「跳」的意思。人們扮演著神、英雄、鬼怪和動物,有怒氣沖沖激昂暴烈者,也有沉潛悠緩溫文爾雅的。舞者身穿鮮豔彩衣,頭戴彩繪木製面具,足登長靴。也有不戴面具的「金剛舞」,即英雄之舞,舞者赤足手拿小鈴和小鼓,不停地蹦跳。比較輕鬆的傳統舞蹈或歌謠演唱,也會穿插在這些莊嚴的舞段之間。

舞蹈內容包括十幾個段落,每段舞都講述一個故事,主旨彰顯蓮華生大士的生平事蹟和佛陀的教誨,並藉此傳達難以言傳的佛理,向觀眾祝福,替他們避邪。人們相信參加策秋盛會可因此開啟往天堂之路,並消災解厄,幸運長壽,因此大家都穿戴最好的服飾參予盛會。

在舞蹈進行中,小丑模仿舞者,帶著面罩和又紅又長的大鼻子,以滑稽的表演來娛樂觀眾,向觀眾索取零錢轉捐給僧侶。小丑還會把扛著的男性陽具形狀的長棍輕觸觀眾,據說這樣會帶給人幸運。小丑表演中間休息的時候,一群穿著華麗服飾的婦女隨即上場載歌載舞。

「策秋」表演期間,一幅巨大的「唐卡」會被掛在人們都能看得到的高處,據說凡是看到的人,邪惡就會洗去。表演結束也是「唐卡」被收起之日,很多老者會前來唱曲調,希望來年能有幸再見到它。

札西丘宗北方約2、3公里是一個叫札巴(Taba)的地方,森林管理處有辦公室設在這裡。

國家紀念塔(National Mem-orial Chorten)位於市區南端,1974年為紀念不丹三世國王而建。這座有金黃色傘蓋和白色舍利塔圓頂的建築物,是廷布最醒目地標之一。

塔內沒有三世王的棺木,但供奉有他的遺像。建塔目的是為實踐三世王生前未完成的心願,他希望把佛陀的身、口和意,以具體形像表現出來。他塑了1000尊佛像代表佛陀的身,以金字抄寫佛經註釋經律論的「論」代表佛陀的口,但第三項的「意」尚未完成他就逝世了。他的母親就建了這座代表佛陀意(智慧)的佛塔,助兒子完成生前的心願。

塔裡布滿宗教畫和顯示富裕和平的密宗神像,有分別代表慈悲、智慧和力量的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hvara)、文殊菩薩(Ma-njushri)和金剛手菩薩(Vajrapani),塔的內側刻有不丹到處看得到的「三仙老公標」的佛陀、蓮華生大士和那旺朗傑。塔內天花板上東南西北方分別是金剛薩埵(Vajrasattva)、寶生佛(Ratnasamb-hava)、馬頭明王(Hayagriva)和普巴(Phurpa)的壇城。

三層樓分別代表蓮華生大士傳下來的紅教三種主要修法的普巴、噶耶(Kayge)和恭道(Gongdu),整座佛塔完整地闡釋了密宗的智慧和修行。是不丹人崇拜的標的,每天都有信徒前來手轉經輪,唸經拜禱;也有一些觀光客前來參觀、憑弔。

蓮華生大士舍利佛塔也聳立在市區,是一座莊嚴無華的白色佛塔,信眾絡繹不絕。

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era-ry)是廷布有名景點之一,外觀就像一座喇嘛廟,內部的布置也像是佛堂,供奉有蓮華生大士像,因此館外有不少信徒圍著圖書館打轉,口中唸唸有詞。這座四層樓的大建築物,位於市區北端丘巴河(Chhubar Chhu)岸的高爾夫球場西側,創建於1967年,是國內圖書收藏量最大和最齊全的圖書館,除收藏一般各類圖書外,並以收藏不少有關不丹和西藏古代宗教、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名著、古典文學作品和宗教經文等而聞名。

這一類較珍貴的書籍文物收藏於二樓,包括傳統而古老的宗卡語和藏文手寫稿,多係西藏形式,文稿書寫或印刷在長條的手製紙上,紙稿再用木片上下包夾,外面用布匹包裹,許多是撰寫、繪製在西藏式手工製作的木片上,還有一些用7彩絲綢包裝,排列得整整齊齊,一般讀者不得翻閱,也禁止拍照。

另一部分是木刻印刷版,包括印書及印祈禱儀式所用的旂幟的,其中一套完整的昆肯•佩瑪•卡波(Kunkhgen Pema Kapo)木刻著作,共有10卷6500多頁。1975年,又添購100卷納爾塘(Narthang)版的霍里康瑜(Holykan-gyur)的著作;1978年,再添購200多卷德格(Dengay)版的霍里康瑜著的經文。館內還有成套的不丹官方報紙Kuensel。還保存著一台古時用來印製書籍和經旗的舊式印刷機,以及一些木塊板模。

一樓是有關不丹和喜馬拉雅山區故事的英文書籍,來此旅行者的報導和研究資料,以及一些純學術性的著作,還有許多有關印度及西藏的旅遊書籍;至於報導不丹的書籍數量不多,陳列在出口處的書架上。

一樓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展示著全世界最大的一本書,長寬210×150公分,重達70公斤。這本碩大的「金氏紀錄」斜放在木櫃中,粗糙的木條擋住部分視線。館方每天會翻一頁供民眾參觀,據說有人真的每天來,只為一睹那金氏紀錄的每頁內容。

在另外一個區域,館內還有一些其他的收藏物,如一座普那卡宗的模型和一些神龕的建築解說等。

這個國家圖書館在彭措嶺、吉列普、薩竹炯喀宗,以及同薩南方23公里的昆加•拉布滕(Ku-enga Rabten)都設有分館。

國家傳統醫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位於廷布市西出境檢查站附近的薩鐘街(Serzhong Lam),成立於1988年,這是廷布一個較有趣的研究機構,擁有龐大的實驗及生產設備,以不丹傳統醫學為基礎,研發不丹所需的草藥及其他藥品,藥品的材料包括各種不同種類、不同形狀的藥草、果實、動物、礦物和寶石等,必要時也進口以補不足。

不丹的醫療雖然多部分停留在草藥階段,但據說已研究出中西醫所無法治療的癌症之類的草藥,可說是融合了中國和印度的醫學精華,在國際上頗具聲譽,他們能從矽砂等礦石和植物中,提煉出非常有效的治癌藥物。

院中設有一間診所,醫生採用傳統醫術為病人看診治療,並使用綜合草藥的藥物。遊客如需看診,可經旅遊單位安排就診,醫療方法採用針炙(gser bcos)、放血(gtar)、藥草燒灼(bsregs)、用器物工具燒灼(tshug)、冷熱敷藥(dugs)、藥浴(tsha-chu)、藥油推拿(byugspa)、石頭蒸氣(smanchu)及氣療(lum)等方式進行。

院內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出各種藥材及它的成分、療效和治療過程。在販賣部可以買到一些院方生產的藥品,經許可遊客還可以參觀他們的藥草種植。此外,院內也設有供學生祈禱的法輪。開放參觀時間週1∼5為每日9∼15時,週6為9∼13時。Tel:324647。

附近設有研究中心和製藥廠,謝絕人們參觀,只有佩戴著歐盟駐不丹機構徽章的工作人員才可通行無阻。

國立佐里•丘孫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Zoring Chusum)即不丹藝術學院,不丹人通常叫它繪畫學校,位於國家傳統醫學院東北方500多公尺的培卓街(Pedeoe Lam),主要是藉由國立工藝訓練學院(National Technical Training Institute)的支助來運作,訓練來自全國各地對藝術有天分的學生,為期4∼6年的課程,教導學生從事各種不丹傳統的藝術。課程自素描開始,有系統地進入繪畫、木刻、刺繡及雕塑神像等包羅萬象,使學員成為神像繪製的新血輪,從而改善昔日竺巴噶舉佛像(Figures of Drukpa Kayu Buddhism)皆出自年長人之手的局面。

院方的展覽室裡掛滿了學生的作品,大部分是跟佛教有關的佛像圖騰,有由許多方圓線條組成表現視覺藝術的壇城(Mandala),有的是長條布上繡著8種圖案的八吉祥。尤以由紅黃兩塊三角形組成的長方形雷龍旗幟,最受觀光客的喜愛。其實不丹人對雷神另有描繪造型,祂是方臉、橫眉、圓目,口張如吼,右手持法器,雙腿赤足成一弓一劍,背後雲火翻騰似呈龍形。

手工藝中心(Craft Center)也在附近,裡面琳瑯滿目、色彩亮麗的手工藝品,看得人眼花撩亂。廷布所有手工藝品店的展售品多由這裡供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藝品是面具。在不丹,任何事物都脫不了宗教色彩,面具是喇嘛舞蹈的道具,有木製和厚紙製的,都以神佛為主要的臉譜。

不丹吉他也是遊客的主要選購對象,其實這是一種七弦琴,琴身繪製精美,琴頭上還有不丹象徵的龍頭雕飾。

民族遺產博物館(Folk Herit-age Museum)位於國立佐里•丘孫學院同一條街的南側,這是一座木樑夯土三層樓、複製一個世紀前的農家,現在裡面仍然住著人,顯示過去大部分不丹人就是這樣生活的,是一個活博物館,內部房間光線暗淡,可供攝影。

皇家表演學院(Royal Acade-my of Performing Arts)位於札西丘宗西南600公尺的丘瑪丘(Chuma-chu),是皇家舞蹈、民族舞蹈、雜技之家,包括策秋等重要節慶的表演者皆出身於此,特別安排了一個小時的表演給來訪者欣賞。週一∼週五的8:45∼16:30上班。tel:322569。 國家紡織博物館(National Textile Museum)位於廷布市熱鬧的主街羅辛街(Norzin Lam)北端,成立於2001年6月,介紹不丹衣著及手工編織的技巧,內容豐富,值得一看。週一至週五的9∼17時、週六的13∼16時開放,需購票參觀。tel:321516。

SAARC大廈(SAARC Build-ing)位於札西丘宗東北過旺河(Wang Chhu)即到,它的南側是皇家宴會廳(Royal Banquet Hall)。這座龐大不丹傳統式的大建築建於1990年代,當時是為主辦南亞地區作協會而準備的場地,最後落了空,現在由外國機構租用,1993年下議院也遷入辦公。從這裡的高處是俯瞰札西丘宗美景的最佳瞭望台。

摩天堂(Motithang)位於市中心區西方,由一條曲曲折折像迷宮般的路通向高於市區的山腰。松林圍繞的建築屋中,住的都是廷布有頭有臉的有錢人。在摩天堂高處是摩天堂大飯店(Motithang Hotel),這是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於1974年為加冕禮迎接來賓所建,後來專營旅館,因為地處山區,而且價錢也貴,在1990年代中期改為青年中心,從帕羅有一條旅行步道Druk Path Trek來到這裡是終點。

廷布藝術義工工作室(Volunt-ary Artits Studio Thimphu)位於長街(Chang Lam)不丹手工藝品店的樓上,每至課餘、周末,學藝的年輕人齊集此地,研習傳統及現代藝術,藉以提昇素質,產品在鐘樓廣場的藝品店出售。

迷你動物園(Mini-Zoo)位於電訊塔西約1公里,有道路可以前往,以柵欄圍著的一大片地方內部許多動物都自由的放養著,大部分是野生動物走到市區找食物而被驅趕入內的,包括猴子、大象、扭角羚等,數量雖不多,種類倒不少,參觀這個小動物園最好是早上園中餵食時,眾動物都自動集中等待,遊客可從欄柵空隙中照像。

長甘卡廟(Changangkha Lhak-hang)是一座古堡壘般的小廟和修道院學校,在摩天堂東北方,由帕角•達岡•斯普建於12世紀,是他當時初從西藏來的落腳地,佛堂中所供神像也不一樣,同時廟裡許多經西藏帶來的經籍也比一般的大。從廟裡的院子俯視廷布,景觀清晰。

德欽•頗章(Dechen Phodra-ng)位於市區北部加登街(Gaden Lam)盡頭,這裡是札西丘宗的原址,1971年起成為國立喇嘛學校,由15名老師授課,450多名學生在這裡接受8年的課程。廟堂12世紀的宗教畫,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收錄在世界文化稀有財保護名單之列。

贊托•佩里小廟(Zangto Pelri Lhakhang)位於週末市場的南方,是一座私人的小廟,由達索•阿古•湯米(Dasho Aku Tongmi)建於1990年代,他是一位音樂家,不丹的國歌是由他撰寫的。這座廟的型式複製於古魯•仁波切的神聖住所,是不丹最高的小廟,內置很多大型神像,其中的古魯仁波切像高達4公尺。

竺索道院(Drubthob Goemba)在電訊塔東北,從電訊塔往鬧區走,到加登路地勢較高的地方,道觀就矗立在高處,如今是不丹少見的吉魯卡(Zilukha)女道觀。這裡也是觀賞市景的好地方,西北的札西丘宗、西南的廷布市景及高爾夫球場動態清晰在目。

電訊塔(Telecom Tower)位於鬧市西方的桑蓋迦(Sangaygang)北側,這個地區有條夜間很熱鬧的巷道而聞名。矗立在山上高達2685公尺的電訊塔,是俯瞰廷布市景的最佳所在,它也是不丹電視的發射塔。

長立米唐露天體育場(Chang-limithang Stadium)位於鬧市羅辛街的南端東邊隔一條長街,是不丹一世國王烏顏•旺楚克於1885年為練兵而建,面積廣大,現在是平民所用的體育場,內設射箭場、足球場、橄欖球場、網球場、回力球場及其他運動場地。不丹奧林匹克委員會辦公室就設在其中,當地政府常在此舉辦體育比賽活動,值得參觀。

週末市場(Weekend Market)是長立米唐露天體育場北面一個經常性的市場,每至週五下午來自各地的攤販聚集於此,營業至週六晚上,販售的時令蔬果、肉類、起士、日常食品,以及各類土產品、手工藝品等,既好又便宜,是當地人主要生活物品購買地,在市場你可看到無數家庭主婦及喇嘛擁擠在人群中,不妨看看他們是如何殺價購物的。

廷布溜冰場位於廷布市中心,由印度資助興建於1991年,長80公尺,寬50公尺,一次可以容納100人,溜冰時有音樂伴奏。附屬設施有2個休息廳、1個更衣室、1個洗手間。

廷布游泳池由美國資助,建於1991年,游泳池長60公尺,寬30公尺,最深處10公尺,最淺處3.6公尺,有個跳水板、2台煤油加熱器、4台過濾器、男女更衣室和浴室。

德欽卻林宮(Dechenchoeling Palace)在塔巴(Taba)北部,距札西丘宗一公里多,是1952年為皇后的母親所建的屋子,係一幢範圍很大坐落在林蔭中的一樓平房建築,白牆、木櫺窗與鐵皮屋頂的傳統式,唯一可資識別的只是從屋子所在升起的白幡旗上,才能辨認屋主的身分。

王宮(Palace)位於德欽卻林宗的皇家園林內,園中池台亭榭,芳草如茵,三層樓的王宮就掩映在柳樹叢中,景致幽雅,是國王起居生活之地。

德欽寺(Dechenphu Lhakhang)位於王宮西北方山坡上,是一座紅色的寺院,相傳是法力無邊的吉永(Gyenyen)女神所建,據說內藏的武器或甲胄等可供無數將士使用。寺內尚有許多古壁畫,值得參觀。

西姆托卡(Simtokha)位於南郊5公里,地處前往帕羅和彭措嶺的老路上,路下方峽谷中紅色屋頂的大建築物,是國家蘑菇培育中心皇家研究管理處辦公室,同時也有一個國際土壤及種植研究機構進駐。現在這裡是熱門的旅遊點,附設有手工藝品商場、皇家賓館、宴會廳、植物標本室、市場和高爾夫球場等。

西姆托卡宗(Simtokha Dzong)是沙布東•那旺•朗傑建於1629年,由於比1641年建立的札西丘宗還要早,所以人們通常都說它是不丹的第一個宗。事實上不丹早在1153年就已經有宗的存在,只是西姆托卡宗是第一個同時具有僧院和管理組織的建築體。

這個宗位於廷布南方5公里處,在不丹紙幣1努爾特魯姆上的圖案就是西姆托卡宗。它正式的名稱是深奧密咒之殿(Sangak Zabdhon Phodrang),據說當時是為了防阻惡魔(demon)而建,故而得名自simmo(取自demoness)和do(石頭)。當然這裡也極具戰略地位,此峪道是通往廷布、多丘拉和東不丹等地的重要運輸路線。現在這裡是僧侶學習佛學和佛教藝術的佛學院,設有語言文化中心,學員包括僧侶和俗家子弟共有200多名,他們多光著頭,身穿紅袍袈裟,喜歡和觀光客合影。

西姆托卡宗又稱為曼怛羅精研宮(Palace of Profoun Meaning of Secret Mantras)。所謂曼怛羅,就是印度教和藏傳佛教的咒語,新信徒入教時都由導師秘授曼怛羅,唸誦曼怛羅在教徒生活或宗教修養上有它特殊的意義,例如唸「唵」可獲得吠陀或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的保佑等,即使在現代,唸曼怛羅仍係印度教崇拜禮儀中的重要內容。「嗡嘛呢叭咪吽」六大箴言也是曼怛羅之一,這是西藏佛教的修持特色。

這個宗的建築佔地600平方公尺,只有一個朝南的門。三層樓的中央高塔外是一圈一圈的經輪,外圈圍有300多幅石板壁畫,描繪著聖人和宗教家的生活。寺中8座精製的菩薩像,中央最大的是釋迦牟尼。菩薩殿的壁畫是不丹最美、歷史最悠久的,但除喇嘛外一般人是不能入內參觀的。迴廊許多佛教沉思和冥想的壇城裝飾在四方。

在沙布東重建西姆托卡宗的結構時,正逢西藏為維護對不丹所擁有的主權而用兵之際,寺院的5個西藏喇嘛強烈反對而發生寺院與統治者的衝突,其間一個叫帕登(Palden)的喇嘛被害。1630年寺院又遭西藏人攻擊,並一度被西藏人佔有,但在寺院主建築發生火災、屋頂崩塌時,沙布東才重新控制住這座寺院。

1670年代,不丹的第三代政教合一統治者竺克•德西(Druk Desi)閩佑•登帕(Mingyur Tenpa)重新擴建寺院,直至今日又經無數次修建。

僧侶(Phajoding)古寺,坐落在市郊海拔3300公尺高處,初建於1748年,後來陸續擴建成今日的規模。在這裡可以俯視廷布河谷及四周的層層山巒,雲淡天清,美景如畫。寺前豎立一面白色的大經幡,迎風招展,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經文。

寺內殿前供奉著四大天王神像,東方白王是彈琵琶的持國天王(Yulkhorsung),南方藍王是右手握劍、左手扶鞘的增長天王(Phagchepo),西方紅王為手持寶塔和蛇的廣目天王(Chenmizang)和右手掌勝利旗、左手握的北方黃王多聞天王(Namthose)。四大天王造型各異,神情互殊,令人望而生畏。登古寺(Tango Goemba/Tango Monastery)是不丹重要景點之一,位於廷布市北方只12公里,但遊客前往參觀,要先乘坐約半個多小時汽車,然後再爬280公尺高的山路,需耗時一小時半,即使走捷徑也需要一個小時方可到達。因為在海拔3000公尺的高山中徒步登山,很多遊客會把體力耗盡而感到虛脫,但是辛苦是值得的,當面對寺裡的千佛像、三世佛,一切疲勞都會拋諸腦後。屆時人在寺裡,寺在山中,山在雲裡,寂靜的世界只剩下山、佛和人,這一刻,人間天上彷彿毫無隔離。

這座寺最早是由格瓦•那楞巴(Gyalwa Lhanampa)喇嘛於12世紀時建立,現在所見建築則是15世紀有行者之稱的竺巴•崑麗(Drukpa Kunley)所建。1616年沙布東•那旺•朗傑(Shabdrung Ngawang Namgyal)來到登古寺,在附近一個山洞中靜坐冥思,以期對西藏軍隊的入侵想出完善的對策。寺裡的喇嘛頭子,也是竺巴•崑麗喇嘛的子孫正在現場,特別以檀香木雕刻了他的塑像,現在仍在寺中。

如畫般懸在山際的登古寺,三層樓的高塔周圍有許多建築,是18世紀時第8代政教合一的統治者竺克•拉布傑(Druk Rabgye)所加建。19世紀沙布東•吉格梅•丘加爾(Shabdrung Jigme Chho-gyel)又在寺上加建金色屋頂。

登古寺有一件轟動全球的事,這要從寺內大殿上供奉的一張4×6照片說起,照片的主角是一位十來歲的男孩,他含笑無邪,身著尊貴的僧服,說明是一位輩分極尊貴的大喇嘛,他是不丹第四世政教合一領袖佳爾塞•丹增•拉布傑(Gyalse Tenzin Rabgye)的轉世喇嘛,但是這一轉就相隔整整300年。

發現丹增的轉世者是1998年的事,地點在距離登古寺東方500公里之遙的農村中,而發現者則是不丹的四世國王。當時國王正在主持國慶典禮,一位年僅4歲的小喇嘛在大家驚奇的眼光中,毫不畏懼地對國王說:「我們以前見過,你那時候很老!」

接著小喇嘛用通行於中、西部的宗喀語,流暢地說出極少數人才知道、有關丹增的私事。消息迅速傳到不丹宗教領袖處,就派出親信的高僧將這位小喇嘛迎回廷布,在對他的繼續觀察中,發現了更多的驚奇,小喇嘛的見聞與平時舉動的習慣不僅遠超出他的年齡,甚至很多他所說的事物只存在於17世紀,跨越了300年的時空。

這裡現在是不丹最重要的宗教學校,目前有200多名學生和僧侶在此修正,傳說寺院裡珍藏有蓮華生大士的手印。

登古寺附近沒有餐廳、商店,如果要在這裡多盤桓一下,千萬記得要帶吃的、喝的。

多丘拉佛塔(Dochu La Chort-en)是位於廷布東方23公里的一個隘口,但車子足足要走45分鐘。La的原意即隘口,由此處往北方看一覽無遺,可以看到不丹喜馬拉雅山的全景,尤其是在10月至2月之間天氣晴朗時,一整列的雪峰奇妙的由藍綠的群山後方升起,景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美麗,令人縈心難忘。

多丘拉舍利塔坐落在地勢高聳,海拔3140公尺的多丘拉隘口的高處,上方山丘美麗的杜鵑花怒放,樹林枝頭鳥聲啁啾,是個賞鳥的好地方。

旁邊白色圍牆內是順著小山排列成環形的108塔,式樣類似的小塔層層疊建,煞是美麗壯觀。事實上一開始爬坡,一系列的祈福旗、除障旗和塔早就映入眼簾,依山丘所建的108座尊勝宮式佛塔排成圓錐形塔陣,別具靈氣與氣勢,天氣晴朗時,這群佛塔在藍天白雲的襯映下,白色塔身、紅色塔簷,分外華麗耀眼。

這些凱旋佛塔是不丹四世國王的皇后,於2004年6月當國王親自率軍掃蕩南不丹邊境來自印度的分離主義者阿薩姆游擊隊時,為其祈福而建造的。這種尊勝宮是不丹的獨有的佛塔形式,據說是沙布東一世當年在禪定中所看到的型式。

在高山峻嶺的隘口下方路旁,有一家多丘拉飯店(Dochu La Hotel),裡面有賣紀念品的小店,出售編織物、圖繪、面具和唐卡等具當地特色的物品,但最特別的是店主人竟是唐卡高手,現身說法,最為叫座。

這裡也賣吃的,提供遊客早、午餐,人們多會在此休息,喝杯熱茶。店裡有架高倍率的望遠鏡,可以看到8、9座高峰;望遠鏡的上方掛著一幅四周山脈的相片,讓人對應辨別望遠鏡裡所看到的雪峰。這是日本京都大學阿爾卑斯俱樂部的成員,於1985年暢遊不丹喜馬拉雅山區,成功地登上西北部西藏邊境海拔7165公尺的馬桑山(Masang Gang)後歸途所贈。望遠鏡可以看到海拔7554公尺的庫拉山(Kulha Gangri),是全國最高的山;它南側海拔7541公尺的彭松姆山(Gangkhar Puensum),是不丹境內的次高峰;在庫拉山西邊的是海拔7100公尺的桌山(Zongphu Gang)和7212公尺的甘普山(Kangphu Gang)等,壯觀的山景令人心悸。

在多丘拉飯店往下的路,需穿過縱樹林,沿途青苔覆蓋,不小心就會摔一大跤;再往裡是山杜鵑與橡樹交織的樹林,發亮的綠與鮮紅的杜鵑令人心花怒放,純以過客賞景,的確叫人著迷。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