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紀念館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張大千紀念館就是原來的摩耶精舍,為張大千的故居,他逝世後捐出,由故宮博物院管理,地址為士林區至善路2段342巷2號。每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對外開放,採預約參觀制,參觀人數限制為上、下午各25人,參觀時集體行動,有專人引導。它建於1976年,坐落在外雙溪溪水分流處,佔地1911平方公尺,由張大千親自設計督工興建,主體建築為東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兩層樓,中設天井,院牆是西式水泥結構,屋頂是中國式飛檐,西式大門裝上中式獸頭銅環,門楣上掛橫額「摩耶精舍」。「摩耶」與張大千的「大千」都出自佛教典故: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腹中有「三千大千世界」。

庭院布置許多樹石盆景,花木流水,鋪有塑膠地毯以代替人造草皮,他生前喜愛的梅花、荷花、茶花和海棠,在四季中輪流展現不同的迷人風貌,潭中有錦鯉戲水,五彩繽紛。內門上題有蔣經國手筆「亮節高風」,玄關處有盆名為「迎客松」的黑松。沿著中庭通道,左手邊是一樓客廳,四周櫥櫃裡放置著形形色色的奇石異木;牆上有幅照片,是1982年張大千獲「中正勛章」由蔣經國為其頒授時兩人的合影;在另一面牆上,是1956年與畢加索會面時的合影。隔壁是畫室,桌前有張大千揮毫作畫的蠟像,栩栩如生;室內還有猿猴標本,牆上有他老師曾熙的畫梅、母親曾友貞女士的耄耋圖。畫桌上陳列著畫具,掛著30多支畫筆,筆毫均為精選的動物毛製成,其中一支馬鬣巨筆專為潑墨用。

二樓有大師生前未公開的私人小畫室和裝裱室,他生前絕大部分作品和私人收藏的歷代名蹟,遇有需要裝裱和整修時,都在自宅處理;有時也會親自動手,但多數是請師傅來家中工作。畫室旁有間小客廳,牆上掛幾幅家居生活照片,下方放置不少奇石,他以愛盆栽和奇石出名,不時遠自巴西、美國或日本運石頭回來,奇石收藏之多,甲於天下。

「摩耶精舍」的最大特色還是他所苦心經營的花園,園中最重要的布置是盆栽,從前院中庭到屋頂,到處都是盆栽。四盆「鐵柏國寶」樹齡已有200多歲。後園有一盆陽明山絨毛野杜鵑,樹齡已達80多歲,枝丫相連,象徵著永結同心。為了表達孝思,精舍廣植萱草(俗稱金針花或忘憂草)。從後園影娥池畔可登上兩座茅亭,分別名「翼然」和「分寒」。茅亭以原木為柱架,以棕櫚及細竹為頂,在此聽風觀雨,遠近景色盡收眼底。另有一座烤亭專供蒙古烤肉,除烤架外,還放置數個盛四川泡菜的墰子。後園遍植梅樹,豎有「梅丘」巨石,「梅丘」兩字係他親筆所書,為了尊重孔子名諱,特將「工」字寫成「」字,如今一代畫家即長眠此「丘」。

大千先生9歲從母學畫,12歲能畫山水人物花卉,有神童之稱。16歲進入中學,19歲跟二哥到日本京都學習染織藝術,21歲返國後跟曾熙先生習畫,不久在松江禪出家,法號大千。返俗結婚後,又拜清道人李瑞清習畫。1952年舉家遷往南美阿根廷。有一次在巴西聖保羅市郊外發現一個大平原,和故國成都極為相似,因此賣盡平生所有珍藏物品,開山鑿湖,營建八德園,充滿了中國園林風貌。後遷返台灣,定居外雙溪「摩耶精舍」,用不斷的創作頤養天年。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