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 |
想去玩嗎? |
目錄 |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一詞來自梵語古名Simhalauipa訓獅人,它的正式國外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斯里蘭卡 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饒的土地」,斯里蘭卡本國人則常稱自己 的國家為蘭卡(Lanka),意思是「輝煌之島」。埃及人稱它為「沙里克」(Salike ),是「僧伽羅」一詞的意譯,也就是「獅子的住所」。它的古代希臘文和拉丁 文名稱叫做「泰波本」(Taprobane)。英文名稱叫做Serendi Pity,是從古錫蘭 的阿拉伯名字Serendip一字演變而來,意思是「善於在無意中發掘珍寶的人」。 斯里蘭卡以錫蘭(Ceylon)的舊稱為人們所熟知,目前這一稱呼仍然通用。 中國和斯里蘭卡兩國曾經有過密切的經濟、文化和宗教上的往來。歷史上,斯里 蘭卡向中國出口珍珠、寶石和象牙等,中國則向斯里蘭卡輸出絲綢、彩絹、瓷器 和銅、鐵等器具,或者經斯里蘭卡轉口把這些貨物運往西方。在中國晉朝,斯里 蘭卡稱為「獅子國」,當時高僧法顯到印度取經,曾於公元412年到達斯里蘭卡 ,並在北部阿努拉德普勒城居住了兩年後,經爪哇返國。
獅子王朝
史書上對於公元前5世紀以前的斯里蘭卡幾乎一無所知。據推測島上的原始居民 ,可能是公元前6世紀生活在那裡的維達(Vedda)人,也可能包括來自亞洲南部、 屬於原始澳大利亞的土著種族。
在蘭卡的傳說中記載:公元前1000年,北印度有個拉拉國,統治者出身於「獅族 」。後來由於內部紛爭,一位統治者的長子維闍耶(Vijaya)和他的隨從乘船離開 了自己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曲折後於公元前543年來到了這個海島。維闍耶用自 己的族稱替這個海島命名為「僧伽羅德維巴」,意思是「獅島」。「僧伽羅」的 名稱可能就是來源於此。維闍耶建立的王朝也就稱為「獅族」王朝,現在斯 里蘭卡國徽上的獅子,也許就是和這種傳說有關。
根據錫蘭最古老的編年史「島的國王統治史」(The Mahavamsa)中的記載,公元 前543年,維闍耶王子率領他的民族,從西印度來到錫蘭島,於公元前483年建立 了他們的王國,他就成為統一錫蘭島的王國。但是,這或許只是僧伽羅人移民到 錫蘭的傳說之一。
錫蘭島已有2000年以上的人類定居及文明生活的連續記載。島上泰米爾和僧伽羅 兩個民族,以及兩個居統治地位的佛教文化套印度教文化,都是來自印度,但是 在很多方面它和鄰國文明已有不同的特點。
另據佛教經典大史記載,最早到錫蘭的印度移民是僧訶卜羅國王子維闍耶和他的 700名隨從,他們於公元前6世紀在靠近普塔勒姆的西海岸登基,建立了維闍耶王 朝。他先與土著的公主結婚,後來又把她拋棄,另娶印度的一位公主為妻。維闍 耶無嗣,派人回國請他的弟弟前來,他的弟弟派幼子槃陀伐蘇提婆及隨從32 人,在東海岸今天叫做亭可馬里的戈堪納登基,繼承了王位。「大史」的這一記 載有它的史實核心,反映了自東西兩岸登基的移民浪潮。最初的移民只建立了一 些村莊,維闍耶王朝的所在地為優婆帝沙伽摩。公元前337年,維闍耶的曾外孫 槃陀阿巴耶殺死舅父等多人,奪得王位,定都阿努拉德普勒。這個時期他修 建了阿巴耶水庫和排灌渠,開創了僧伽羅水利文明的先例。
王朝的第三代統治者槃陀阿巴耶建立了阿努拉德普勒城,使之成為主要的政 治和宗教中,也發展了城市生活。移民原來信奉婆羅門教,公元前269年至公元 前232年在位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Asoka),於公元前247年派他的兒子摩哂陀 (Mahinda)率領一個僧團來到錫蘭,首次將佛教傳入。相傳,釋迦牟尼曾三度親 臨錫蘭島。隨著佛教的到來,巴利文也開始傳入,對僧伽羅文字的形成有很大影 響。到了公元前2世紀,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隨著佛教的傳播, 維闍耶王朝的勢力,也擴展到了錫蘭的其他地區,直到公元65年伐沙巴建立蘭巴 建納王朝(Lambakannas)時為止。
伐沙巴就位後廣修水庫、灌溉水渠,發展農業,同時修復和興建了許多寺廟 。自此曾有50年國泰民安、人民富足的時期。再後來又是干戈擾攘,戰亂不已。 蘭巴建納王朝統治了將近四個世紀,這段時期最著名的國王是公元274~301 年在位的摩訶舍那(Mahasena),他建設了很多大規模的灌溉系統,其中最著 名的是每奈利耶水庫。浰灌溉事業的興起,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鞏固了 統治階層的地位。公元311年,佛牙從印度傳入錫蘭。
蘭巴建納王朝因公元432年潘地亞人的入侵而結束。在驅逐潘地亞人的戰爭中摩 利耶家族勢力漸漸強大,至公元459年,摩利耶貴族達都舍那在阿努拉德普 勒建立摩利耶王朝,他修建了8座水庫,其中4座是大型工程,貿易活動不斷 增多,蘭卡開始成為東西方貿易貨物的集散地。這一時期,建築和繪畫藝術也有 很大的成就。
摩利耶王朝後來被由南印度帕拉氏人支持的摩耶梵摩推翻,於公元684年建 立了史稱第二蘭巴建納王朝。它統治了阿努拉德普勒約400年,這一時期僧 伽羅人捲入南印度潘地區、帕拉瓦和朱羅諸王朝之間的戰爭。公元993年,來自 印度南部的人,侵者朱羅王朝(C﹍la Dynasty)佔領蘭巴建納王國,1017年 完成對錫蘭的征服。直至1070年波羅迦羅摩巴忽解放了錫蘭,僧伽羅人才重建其 統治地位,並把首都遷到有利於抵禦南印度入侵的婆羅那魯瓦,創立新王朝,史 稱婆羅那魯瓦王朝。這個時期最出色的國王,就是婆羅迦羅摩巴忽一世 (Bar﹎kramab﹎hu I) 在獲得一連串勝仗後,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於1153年成為全島之王,將錫蘭劃分 為12個省。由於他的驍勇善戰,為王朝帶來光榮和威信,又建築新佛寺,改革佛 教機構;同時興修了幾百座水庫和數十條水渠,其中最大的水庫是波羅迦羅摩海 ,大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國家獲得「東方穀倉」的美譽。從1164至1197 年的這段時期,被史學家稱為是錫蘭的黃金時代。以後由於僧伽羅王室與統治馬 來亞和東印度群島的羯陵伽人聯姻,朝廷中羯陵伽人勢力越來越大,國家經濟衰 退,資源耗盡,道德敗壞、政局混亂,錫蘭島開始走向沒落。1214年,馬來人摩 伽率軍隊登基,攻佔首都婆羅那魯瓦,奪得錫蘭的政權。同時,僧伽羅人維賈 亞巴胡在檀巴德巴耶重建王朝,史稱檀巴德尼耶王朝。這一王朝和以後的 甘波羅王朝及康提王朝,被統稱為「衰微時期」。這時期,錫蘭屢遭馬來人及南 印度的維查耶那加爾王國的入侵。
14世紀時,南印度人在錫蘭北部建立一個泰米爾王國,以賈夫納為都城,從此錫 蘭分為兩個語言區。1412年,僧伽羅王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將僧伽羅王 國都城遷至科特。至此僧伽羅的政治中心移向西南部,原來的灌溉系統失修, 農業遭到破壞,但貿易日益發達,可倫坡和加勒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15世紀初 葉,中國明朝派遣鄭和的船隊登基島上,虜獲國王,使錫蘭成為向中國朝貢的國 家,但並未淪為受到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阿拉伯人從8世紀左右經常到達錫蘭島,10至15世紀之間則大規模侵入西海岸地 方。他們在葡萄牙人還沒有到達這個島嶼前,一直獨佔著島上的商業。 16世紀時,斯里蘭卡和印度一樣都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1505年,葡萄牙艦隊在 一次追擊阿拉伯商船的時候,遇到風暴而停靠在錫蘭的西海岸,意外地發現了這 個在印度洋的寶島,島上盛產值錢的香料肉桂和其他產物,都令他們垂涎不已, 艦隊司令阿爾梅達(Almeida)迫使當時島上的伽伽羅國王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 然後返回了印度。
1518年,一支由19艘軍艦組成的葡萄牙艦隊在可倫坡附近登基,隨船運來了建築 材料、工人和700名武器精良的士兵,在可倫坡建築要塞,獲得貿易特權。後來 他們又在錫蘭西南沿海的卡盧特勒興建了要塞,並佔領了南部沿海的加勒。 當時錫蘭的僧加羅國已經呈現一派殘破的局面,但科特仍係當地疆域最大、力量 最強的國家。但1521年科特王國發生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三個兒子為爭奪 王位將父王維賈亞巴胡弒死,王國也分裂為科提、羅依伽摩和悉多伐迦( Sitawake)三國,各自獨霸一方。不久,統治羅依伽摩的王子去世,國土被併入 悉多伐伽。這樣,錫蘭南部便形成了科特和悉多伐伽對峙的局面。
悉多伐加統治者摩耶杜涅為了要推翻其兄布伐奈迦巴忽(Bhuvanekabahu)七世, 不惜與印度統治者結盟,簽訂了援助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布伐奈迦巴忽也向葡 萄牙人求救,希望能幫他打敗摩耶杜涅,這正好提供了葡萄牙人插手僧伽羅人內 部事務的機會,以鞏固自己在錫蘭島上的機會,乃以科特的保護者自居。
布伐奈迦巴忽七世正后無子,按照僧伽羅國傳統,他去世後必須由其弟摩耶杜涅 繼承王位。為了不使科特王位落入摩耶杜涅之手,布伐奈迦巴忽七世於1540年派 使者持外孫達摩波羅(Dharmapala)之像前往里斯本,請求葡萄牙國王為其外孫舉 行科特國王的加冕禮。1543年,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為達摩波羅舉行了「金像加 冕」儀式。1551年布伐奈迦巴忽七世駕崩,葡萄牙扶植達摩波羅為新國王。1557 年,達摩波羅皈依了羅馬天主教,成為葡萄牙人在錫蘭的傀儡。
1561年,悉多伐加軍隊打敗了葡萄牙軍隊,且曾多次包圍了可倫坡。1565年,葡 軍吃了多次敗仗後,決定放棄科特固守可倫坡,達摩波羅也跟著葡萄人一起逃到 可倫坡。
1582年,悉多伐迦軍隊奪取了中部山城康提,幾乎光復了前科特王國的全部領土 ,葡萄牙人的努力範圍則被限制在可倫坡和錫蘭的西南部,以及西部的幾個要塞 。但是,由於連年征戰引起農民的不滿和封建主之間的互相鬥爭,悉多伐加就開 始走下坡路;葡萄牙人藉機反敗為勝,於1591年進攻賈夫納,並恢復了達摩波羅 的科特王位。1597年達摩波羅逝世,死前將科特托付給葡萄牙國王,使葡萄牙人 不用一槍一彈就得到錫蘭西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的統治權。 最初葡萄牙人無暇顧及錫蘭北部的泰米爾人王國,但當自己的勢力在錫蘭沿海地 區得到鞏固後,就也開始捲入買夫納事務。葡萄牙傳教士在錫蘭北部地區的積極 活動,使得馬納爾(Mannar)半島的泰米爾人大部分都皈依天主教,強烈不滿的泰 米爾統治者派軍鎮壓傳教士,葡萄牙立即做出反應,興兵討伐,迫使泰米爾國向 屈服,為傳教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1621年,葡萄牙人開始直接統治賈夫納,並 在賈夫納、拜蒂克洛和亭可馬里等地修築了要塞,且派軍隊駐防,同時也帶來了 西方的文明。
就在葡萄牙殖民者佔領錫蘭沿海期間,中部山區僧伽羅國家的康提逐漸發展強盛 起來,成為僧伽羅人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以及反抗殖民統治的大本營 。但是康提的力量還不夠大,難以和葡軍作正面的較量,因此康提王不得不尋找 另一個海上王國荷蘭的幫助。
1602年,荷蘭艦隊首度來到錫蘭,受到康提人的歡迎。荷蘭人答應給予援助,於 1638年對葡萄牙殖民地展開正式攻擊。他們在亭可里登基,趕走葡萄牙殖民者, 隨後和康提國王訂立了不平等條約,取得很多特權。1640年,荷蘭人攻佔尼甘布 和加勒。這時康提人才發現,荷蘭人意圖取代葡萄牙,進行殖民統治。1656年5 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可倫坡。1658年,荷蘭作了錫蘭的主人,統治錫蘭100 多年,並更名為Ceilon,錫蘭落入荷屬東印度公司之手。
在法國革命戰爭中,英國乘機將他的勢力範圍從印度移向錫蘭。1795年,英國派 出了強大的遠征軍對付島上的荷蘭人。1796年2月15日英軍佔領可倫坡,統治權 又由荷蘭人手中轉移到英國人手裡,這個王國又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改稱為 錫蘭(Ceylon),1798年英國宣布錫蘭為「王冠殖民地」。
1802年,英國與法國簽訂亞眠條約,錫蘭成為英國的海外直轄殖民地。1815年, 英國利用與國王關係惡化的酋長之助,攻陷康提王國。1818年,康提一次群眾性 的反抗被鎮壓後,錫蘭就已不再幸存任何一塊獨立的土地了。1833年,英國吞 併錫蘭,成為首度征服斯里蘭卡全島的外來者,並將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大量 遷至錫蘭,並扶植其佔據了各方面的主導地位,因此種下今日僧伽羅人與泰米爾 人結怨的種子。後來錫蘭在英國總督的領導下,徹底實施農業政策,推廣茶、橡 膠和椰子三種輸出農作物,這些農作物至今還支配著斯里蘭卡的經濟。英國人還 在島上建築道路,開設學校,廢除封建制度,替這裡的社會帶來了相當程度的進 步和繁榮。
進入20世紀,錫蘭人的民族意識覺醒,要求憲法改革的呼聲四起,民族主義廣及 宗教、社會和教育各個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錫蘭民族主義力量更加高漲 。1920年新憲法頒布,經1924年修改後,國家有了代議制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滿 足了民族主義者的要求。1931年頒布了多諾莫爾憲法,設立了擁有立法和行政職 能的國務院和部長會議。英國總督仍握有實權。實行普選制,取消按種族產生代 表,候選人須懂英語。建立一個由50名民選議員和指定議員組成的議會。部長會 議主席為英國派駐的首席行政官,副主席由議會領袖擔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掀起民族解放風潮,錫蘭當然也受到波及,要求成立 完全責任制的政府。1945年,英國被迫委托索爾茲伯里憲法調查團起草一部新憲 法,給予錫蘭內部自治,但為帝國保留一些國防和外交事務的權力。錫蘭的領袖 們要求取消保留,給予錫蘭以自治領的地位。英國最後同意,通過「1947年錫蘭 獨立法」,在1948年2月4日繼印度、巴基斯坦和緬甸之後,錫蘭也正式宣告獨 立,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份子。
錫蘭獨立後,在1949年第一次選舉中,統一國民黨的森納那亞當選為總理。 1950年1月9日錫蘭成為可倫坡計劃會員國。在1954年之前,總督一直由英國人擔 任,之後由錫蘭人自己擔任。1955年4月18日參加萬隆會議,同年12月14日加入 聯合國為會員國。1956年大選,班達拉奈克領導的斯里蘭卡鼾黨組成聯合政府 ,積極發展經濟,摹政治改革,規定僧伽羅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支持佛教信 仰及僧伽羅文化。但在這段時期,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與泰米爾地方民族主義的 關係日益緊張。
1959年國內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衝突加劇,同年9月25日,班達奈克總理 在自宅被一闖入的佛教僧人刺殺身亡,為此佛教僧人全部退出政壇。1961年9月 ,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1970年錫蘭政府向國際社會建議成立印度洋和平區。同 年5月27日國內舉行國會大選,班達奈克夫人獲勝,他所領導的聯合內閣態 度左傾。
1972年5月22日,錫蘭宣布改名為斯里蘭卡,5月25日成立斯里蘭卡共和國。1977 年7月21日國內舉行大選,聯合國民黨政府改採右傾態度。1978年9月公布第四部 新憲法,國家政體改為總統制,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仍為大 英國協的成員國之一。同年,由賈亞瓦德納出任新憲法頒布後的第一任總統 。同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要求大國實施26屆聯大決議由斯里蘭卡建議建立印 度洋和平區的宣言。
1983年國內發生反泰米爾暴動,助長了泰米爾分離主義游擊隊的崛起,泰米爾猛 虎分離主義分子控制了這個島國北部和東部地區,直到目前這些地區仍然戰火不 斷。1991年,印度洋和平區會議在斯里蘭卡的首都可倫坡召開。1993年5月1日, 總統普瑞馬達沙被不明身分的人炸死,由魏傑東賈繼任,倡導以談判促 成全國的和平。
1994年11月,錢德里卡‧班達奈克‧庫馬拉通加(Chandrika Bandaranaike Kumaratunya)夫人當選為總統,並於1999年12月21日提前舉行的總統選舉 中獲得連任。2001年12月,在提前舉行的第12屆國會選舉中獲勝的統一國民黨領 導人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hremesingha)出任總理,出現了 斯里蘭卡歷史上首次反對黨總統和執政黨總理共同執政的局面,彼此摩擦不斷。
2002年2月,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簽署了停戰協議,允許該組織在政府軍控制 的地區內從事政治活動。但這項停戰協議卻遭到了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的指責, 認為該協議損害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和平之路坎坷 1972年,具有強烈分離意識的錫蘭泰米爾人,成立了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又稱 為「猛虎組織」,1976年改稱為「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走上獨立建 國的道路。成立後不久即向政府要求:泰米爾語與僧伽羅語擁有同等的地位,泰 米爾語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各民族的個人和集團享有平等的基本權利,消滅種 姓制度,宗教平等,實行政府的權力分散。遭到拒絕後,該組織決定發動非暴力 鬥爭。1977年起統一國民黨掌權,其地位在1989年的國會選舉中得到鞏固。同年 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公開主張在泰米爾人佔多數的北部和東部地區成立獨立的「 泰米爾國」。1978年聯合解放陣線的激進分子組建了泰米爾猛虎組織,不願 與政府和談,主張暴力建國,在斯里蘭卡北部地區進行恐怖活動,開始以恐怖扳 和政府對立。政府則對其採取嚴厲鎮壓。於是這場因種族衝突仇恨引起的紛爭, 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1983年7月23日,猛虎組織在北方城市賈夫納襲擊政府軍,打死了13名官兵,致 僧、泰兩族矛盾更加惡化。為求報復的僧伽羅暴民以牙還牙,殺害了2000至3000 名泰米爾人,並將國會主要政黨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的議員逐出國會。在這場流 血內亂中,約有85萬名泰米爾人逃離斯里蘭卡,其中至少十幾萬人逃至印度避難 ,而留在岳上的泰米爾人有近80萬人流離失所,年輕人紛紛湧向島的北部,參加 泰米爾猛虎組織,助長了泰八爾分散主義游擊隊的崛起。自此擅長游擊戰術的猛 虎組織聲勢大振,在北部和東部地區一直與政府軍作戰,戰火一度蔓延到可倫坡 。政府軍也對其進行更加殘酷的鎮壓,動亂流血事件更加頻繁。 這場內戰也引起了北方鄰國印度的介入,造成僧、泰、印度人的重大傷亡,而且 也使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經濟受到嚴重創傷。根據斯里蘭卡官方統計,其中有 93.4萬人被安置在694所難民營中,另有將近10萬名難民逃往印度南部泰米爾納 德邦(Tamil Nadu),接受南印度的庇護。 1985年政府和泰米爾猛虎組織雙方展開協商,但武力衝突仍愈演愈烈。1987年斯 里蘭卡泰米爾反政府武裝在盤踞的賈夫納地區宣布成立「泰米爾國」。同年2月 斯里蘭卡政府一面進行軍事清剿,一面第一次提議和談,並在4月戰方面停火10 天,希望得回應。但泰米爾武裝分子仍製造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人。隨後,政府軍 出動了空、海、陸軍對泰米爾反政府武裝分子進行圍剿,很快控制了賈夫納和半 島北部海岸一帶。這場內戰並引起了印度的介入,在遭到斯里蘭卡政府抗議的情 況下,印度仍於同年6月4日派飛機向該半島空投了救濟物資,印、斯兩國關係隨 即惡化。同年7月29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同斯里蘭卡總統賈亞瓦德納在可倫 坡簽署了「協議」,斯里蘭卡政府同意給予泰米爾人更大的自治權,印度則派出 維和部隊將游擊隊繳械。協議規定,泰米爾武裝分子同政府軍停火並交出武器, 斯里蘭卡政府釋放在押泰米爾人,泰米爾人聚居的北方省和東方省合併,成立單 一的省理事會,實行自治。同年10月20日印度軍隊攻佔買夫納城,猛虎組織受到 重創。斯里蘭卡種族衝突趨於緩和。但此後,部分僧伽羅人不滿政府的讓步,極 力反對並破壞和平協議,暗殺政府人物,在1988年的國會選舉中恐嚇選民,僧、 泰兩族的衝突和暴亂仍舊時有發生。1989年6月27日政府同泰米爾反政府武裝猛 虎組織勉強達成了停戰協議。印度的維和部隊也於1990年3月全部撤離了斯里蘭 卡。但在同年6月,戰火又重新燃起,和平的希望化為泡影。全國又處於內戰環 境中。 1991年5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遭到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暗殺。1993年,猛虎組 織恐怖活動更加猖獗,政局進一步惡化,不但襲擊了兩個軍事據點,殺死數千名 政府軍,並整座整座地奪取政府的軍械庫。同年5月1日又發生了一件更令人震驚 的恐怖事件,斯里蘭卡總統普瑞馬達沙在參加五一勞動節慶祝大會上,被恐怖分 子自殺炸彈炸死,乃由總理丁吉利‧班達‧魏傑東繼任,他就任後倡導談判促使 全國和平。同年11月,猛虎組織又襲擊了北部一個戰略據點,打死了600多名政 府軍。 1994年11月自由黨的錢德里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Chandrike
Bandaranaike Kumaratunga)夫人當選為總統,為了解決族群衝突問題,她採取
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強軍事行動,矢言要擊潰泰米爾猛虎組織,另一方面 在國會中推動修憲,賦予全國泰米爾人以更多的自治權,藉以爭取泰米爾溫和派 的支持。 1995年1月8日,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僅僅過了3個多月,猛虎組織又撕毀 和平協議,在同年4月19日以自殺性方式炸沉亭可里港口的兩艘政府軍砲,重燃 戰火,並向軍隊、警察和民用目標發動一系列攻擊。同年10月中旬,政府軍發動 了大規模的反擊,1萬多名軍隊在裝甲車、大砲和飛機的掩護下向猛虎組織根據 地的賈夫納半島挺進,並於同年12月5日攻克了賈夫納,作戰雙方都損失慘重, 賈夫納幾被夷為平地,數以萬計的泰米爾人逃離了賈夫納的家園。 1996年5月,失去賈夫納後的猛虎組織,被迫分戊若干游擊隊不時出動襲擊政府 軍的巡邏隊和營地,使得政府軍疲憊不堪。1997年的前3個月中,政府軍在與猛 虎組織的作戰中,又損失了400多人和7架軍機。1998年猛虎組織又連續製造了數 起嚴重的恐怖爆炸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月25日,恐怖分 子在康提佛牙寺引爆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佛牙寺爆炸事件, 因而激怒了僧伽羅人,展開對泰米爾人的報復行動。猛虎組織不但沒有停止恐怖 活動,反而變本加厲,經常以恐怖爆炸活動奪去無辜人民的生命。 1999年12月18日,庫馬拉通加夫人在可倫科市政廣場發表競選演說準備離開會場 時,遭遇猛虎組織的爆炸攻擊,雖幸未傷及生命,但右眼受傷,並有20多人死亡 ,100多人受傷,在郊區的另一場競爭集會中,一位前陸軍司令被炸身亡。但同 月21日庫馬拉通加夫人在新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連任。 2000年起,斯里蘭卡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再度開始和談,但由於矛盾積怨甚深 ,國內情勢仍然緊張。2001年7月,泰米爾猛虎組織攻擊可倫坡國際機場及空軍 基地,有6架斯里蘭卡航空公司的客機,以及十多架軍機被摧毀,因而重創了斯 里蘭卡經濟命脈的觀光業。 同年10月庫馬拉通加夫人的一批黨員加入反對黨,導致國會瓦解。同年12月提前 舉行的第12屆議會選舉中,在野的統一國民黨東山再起,獲得國會225個席位中 的109席,取得勝利。而人民聯盟(以自由黨為主的競選聯盟)僅獲96席。統一 國民黨領導人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hremesinghe)就任總理,致使 斯里蘭卡歷史上首次出現反對黨總統與執政黨總理共同執政的局面,他們最大的 分歧在於如何結束內戰,實現國內和平問題。自此總統和總理之間有關的政治摩 擦和權力爭奪開始。 為了避免內戰,早日實現和平,近年來總理維克勒馬辛哈領導下的政府與猛虎組 織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話,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則批評維克勒馬辛哈在與叛軍談判 上立場過於柔和。2002年2月,在挪威斡旋下,維克勒馬辛哈與泰米爾猛虎組織 達成停火協議,政府允許該組織在政府軍控制的地區從事政治活動,而猛虎組織 則宣布放棄獨立主張,但和談進展緩慢,這項協議讓被內戰蹂躪20多年的國家有 望迎來和平的曙光。但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則指責政府在和談中對猛虎組織讓步 太多,損害了國家利益。2003年11月4日,庫馬拉通加夫人乘總理維克勒馬辛哈 出訪美國之際,突然宣布解除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大眾傳媒部長的職務,下令 國會休會兩週,同時命令部隊進駐首都的電台、電視台和發電站等重要部門及要 塞地區。 正在美國訪問的維克勒馬辛哈總理在事發當天立即發表聲明,指責總統製造國家 失序,危害了國內和平的進程,並呼籲警察和軍隊保持冷靜,誓言要立即重開國 會,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繼續推動國家的和平進程。 同月5日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授權軍方逮捕任何違反法律的嫌疑人,並 允許安全部隊在未經審判下可以拘禁民眾長達一年。同日,124名國會議員共同 簽署一封支持總理的保證書,並拒絕總統的內閣解職令。 庫馬拉通加夫人的這項舉動,被外界廣泛認為「憲法上的政變」,以賦予她更多 的權力來對抗出身不同政黨的政敵維克勒馬辛哈總理。她聲稱政府在和談中讓步 太多,自己是基於國家民族的利益而採取的行動。總統首席顧問則強調,覽於國 家安全狀況日益惡化,總統才出此下策。同月7月維克勒馬辛哈總理返國,同日 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也宣布取消了緊急狀態。 2004年12月26日,斯里蘭卡遭受強烈的地震海嘯襲擊,災情非常慘重,全國死亡 人數約達4萬,光在泰米爾猛虎組織控制地區就有2000多名死者,有25萬多人流 離失所。2005年11月16日國內舉行大選,由好戰派的拉加帕克斯當選為新的總統 。他上任後拒絕接受猛虎組織享有傳統家園、擁有分離和自決權力等的要求,雙 方關係再度開始緊張。2006年8月3日,猛虎組織再度開始向政府軍展開激烈攻擊 ,造成雙竹死傷100多人的流血事件。2007年3月26日,猛虎組織2架輕型攻擊機 對位於可倫坡以此30公里處的卡圖納亞克空軍基地發動偷襲,結果造成3死17傷 的慘劇;這個基地駐防有斯里蘭卡空軍的戰鬥機和直升機。 斯里蘭卡經歷20多年內戰,經濟發展遲緩不前,弄得民不聊生,全國人民對那種 紛擾的內戰,早已產生極端厭惡的心理,渴望和平能夠早日來臨,重建和平安寧 的幸福家園。
憲法採用總統制度
根據1982年後多次修訂過的憲法規定,這個國家的正式名稱為斯里蘭卡民主社 會主義共和國(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是個主權獨 立的國家,政治制度採總統制。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和平共處五項原 則,反對各種形式的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大國霸權主義,維護和保 衛國家的主權及領土的完整,不允許外國對斯里蘭卡內政和外交的事務進行干涉 。關心國際和地區安全,主張全面徹底裁軍,包括全球裁減核武,以及建立國際 政治和經濟的新秩序。 這個國家定每年的2月4日為國慶日或獨立日。 國旗採用綠、橙、黃和咖啡四種顏色,以黃色為底。左側約佔旗面三分之一 的是綠、橙兩色直條,右側約佔旗面三分之二的是咖啡色的方塊,四角各有一片 黃色菩提葉,中央是一頭右前腳緊抓一把軍刀蹺尾巴的側身黃毛雄獅。綠、橙兩 色與咖啡色方塊之間有黃色相隔,其中的綠、橙兩色代表少數民族,咖啡色方塊 象徵僧伽羅族,菩提葉代表對佛教的信仰,獅子標誌著該國的古稱「獅子國」。
國徽頂端為佛教法輪,中心是一頭傳令的雄獅,外圍16片蓮花瓣,花瓣由兩 束稻穗環境。稻穗下是一個盛著廟花的花罐,太陽和月亮分列花罐兩側。整個國 徽圖案象徵了繁榮、昌盛、吉祥、豐收、純真、紀律、永恆和自給自足。 國歌是「我親愛的母親」。 國花是睡蓮。 國樹是鐵木樹。 國鳥是黑尾原雞。 總統是國家的元首、最高行政長官、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由人民直接投票 選舉產生,任期六年,不得連任兩次以上,凡年滿30歲的公民都可作為總統候選 人。沒有經過正常總統選舉程序而就職的總統之任期,不計入連續兩屆任期中的 一屆。總統可以在任職第四年後的任何時間,提前舉行新的總統選舉。總統直接 對選民負責,可以任命駐外大使、高級專員、全權代表和其他外代表、總理、與 總理協商任命內閣部長、文武百官、最高法院審判長和法官,並有權特赦、緩刑 、減刑、全部或部分免除刑罰等。總統有權宣戰或停戰。可在任何時間解散國會 ,宣布舉行新的國會選舉,但如果國會任期還不到一年,且不贊成總統解散國會 ,或國會正在考慮一項彈劾總統的議案,則總統不能行使解散國會的權力。總統 有權宣布舉行全民公決,以尋求人民直接批准重大提案,包括國會拒絕批准的提 案。 在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時,總統可以行使不經國會批准而制定法案的權力。當總統 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時,國會必須在10天內召集會議;如果兩週內國會還不能以多 數票批准國家實施緊急狀態,則緊急狀態自動停止。如果國會不能以簡單多數票 批准緊急狀態延期,則緊急狀態在90天後自動停止。 總統也享有國會議員的一切特權、豁免權和除表決權以外的一切權力;總統還享 有不因侵犯國會和議員的特權而受到追究的權力。 在彈劾總統方面,任何國會議員認為總統因重病、道德犯罪、濫用權力、犯有違 憲罪、叛國罪、行賄罪、行為不軌或貪污罪等而不適於勝任職務時,都可以用書 面式呈交國會議長,彈劾總統。彈劾案經三分之二議員簽署,或不少於二分之一 議員簽署、由議長轉呈最高法院進行調查屬實,再由全體國會議員三分之二通過 ,即可罷免總統。 總統因生病或出國而暫時不能行使職權時,可以指定總理為代理人,而總統的職 權也可指定一名內閣部長代理。如果總統在任職屆滿之前去世或離任,則要舉行 新的總統選舉。 立法權屬一院制國會,有議員168人,任期6年,可以連選連任,凡年滿18歲 的公民,都有資格享受投票權或作為國會議員候選人。國會主要職權是立法、審 議行政部門提出的法案;審核國家年度預算,為人民看緊荷包;監督及考核政府 的施政績效,彈劾總統,確保人民的權利不受侵犯。國會議員有言論免責權,其 在國會內所發表的言論或所為的表決,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除非是重置的現 行犯,未經國會的許可司法單位及軍警情治人員都不得傳訊或拘捕國會議員。國 會議員在就職時,必須宣誓反對分裂主義,維護國家統一。 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總理由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全內閣閣員由總理提名經 由總統任命之,對國會負責。內閣主要成員由國會議員組成,因此斯里蘭卡政府 可以說是議會制政府。總統作為政府首腦,有權力主持內閣會議,還可兼任內閣 中的一個部長。內閣的主要職權為執行國會所制定的國家政策,嚴格根據預算進 行各項國家建設,除了維護人民權益和國家安全外,還要保障國家公權力的有效 執行。所有政府官員就職時必須宣誓反對分裂主義,維護國家統一。 依照憲法的規定,內閣共設有28個部,事實上為了防阻分裂分子的恐怖活動,斯 里蘭卡的內閣部會數目,遠超過憲法的規定。現在共設有內務,國防、外交、財 政、旅遊,公共交通,國家運輸,公路與航空,港口發展與航運,高等教育與培 訓,學校教育,憲法事務,司法,法律改革與國家統一,婦女事務,佛教事務, 佛教事務,印度教徒事務,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福利,營養與福利,就業與勞 動,衛生,合作,商業與消費事務,土地、農業經濟、農業與畜牧業,漁業與海 洋資源,種植園工業,工業,工業政策與投資促進,企業發展,經濟改革、科學 與技術,政策發展與執行,援助外交,重建、再移民與難民,青年事務與運動, 議會事務,國內事務、地方政府與省議會,城市公用事業,西北區域開發,南部 區域開發,西部區域開發,中央區域開發,東部開發與穆斯林宗教事務,人力資 源開發、教育與文化事務,公共行政、管理與改革,社區發展,小業主發展,援 助瓦尼重建等48個部。 在行政區劃分上,全國分為中央(Central)、東方(Eastern)、南方( Southern)、西方(Western)、北方(Northern)、西北(North~Western)、北中央 (North~Central)、烏瓦(Uva)和薩巴拉加穆瓦(Sabaragamuwa)等9個省( Province)和2個行政區。 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包括地方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等四 級。地方法院是下級法院,負責審理輕罪案件,判處1500盧比以下罰款或監禁兩 年,不設陪審團,由地方法官裁決,當事人若不服,可向上訴法院申請上訴。高 等法院負責審理罰金超過1500盧比或判刑兩年以上的案件,但仍係初審法院,是 有權進行初審的最高級別法院,起訴的案件須由法務官、檢察總長、國家律師及 法務官批准的辯護人提起訴訟,對於犯有嚴重傷害罪,如叛國、謀殺、殺人、蓄 意殺人和強姦等罪的犯人加以審訊,需有陪審團出庭,被告如對判決不服,有權 上訴。上訴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專門審理刑事案件中提起上訴的案件,無需陪 審團出庭,從高等法院上訴的案件至少需三名陪審法官,從地方法院上訴至少需 兩名陪審法官,判決時採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因此當發表意見分歧時需增加法 官,上訴人得請律師為耳辯護,如果判決有重大問題還可以向最高法院上訴,但 需要得到上訴法院或最高法院的批准。 最高法院是全國最高司法機構,也是一切民、刑事案件的終審法院,法官由總統 任命,法院由6至10名陪審法官組成,不設陪審團,對上訴案件中的全部事實和 法律上的問題作出終審判決。只有總統有權赦免或改判。如果涉及殺人罪,總統 在赦免前要徵詢法務官和司法部長的意見。總統還有權力赦免污點證人的刑責, 以換取有關主犯的口供。 司法部下設有監獄部,負責管理所有監管機構。刑期在半年以上的男女犯人在服 刑期間,都要接受職業訓練,分有農業、牲畜飼養、藤器製作、木工和成衣等。 犯人每天工作8小時,並根據技能水準發給工資。女犯人由女監部管理,有嬰兒 的女犯允許把孩子帶到監獄餵養,監獄還為孩子設學前課程。司法部主要是負責 司法行政之責;司法委員會則負責法院人事和紀律檢查。司法獨立,不受行政權 的干涉。 這個國家政黨林立,比較重要的有統一國民黨(United National Party)簡 稱為UNP,是僧伽羅人的政黨,也是右派政黨,創立於1946年9月16日,由前國民 大會黨、僧伽羅大會黨和錫蘭穆斯林聯盟等幾個政見不盡相同的政黨合併而盛現 有黨員約150多萬,黨魁為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主要政策為在國際上贊成聯 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宗旨,支持不發達國家消滅貧窮和落後的努力,堅持中立和不 結盟立場,主張印度洋為和平區,城裡軍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在 經濟上主張自由化,鼓勵私人投資和公私企業間的競爭,允許私人企業參與國營 企業管理,實行進出口貿易自由,建立自由貿易區,吸引外資,重視發展農業, 現實糧食自給。在民族問題上,反對建立「泰米爾國」,堅持國家統一團結,主 張和泰米爾猛虎組織和平對話。在語言、教育和宗教等問題上,也採取民族和解 及宗教平等的政策。該黨在斯里蘭卡獨立後,曾多次獨立或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 。 斯里蘭卡自由黨(Sri Lanka Freedom Party)簡稱SLFP,是僧伽羅人的左派 政黨,創建於1951年9月2日,黨魁為庫馬拉通加夫人,她本係統一國民黨副主席 ,後因政見不同而退出,另組斯里蘭卡自由黨,主要支持者是農村地區的僧伽羅 群眾和社會上的僧伽羅中產階級,被稱係「農民和中產階級的黨」。在外交上主 張拓展外交領域,保持中立的不結盟政策,與世界各國友好合作。在內政上推行 民族和解政策,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民族爭端,對泰米爾人讓權,在國家統一不 受破壞的前提下滿足泰米爾人實現自治的願望,但絕對不允許國家分裂。在經濟 上堅持自由開放的經濟政策,贊成國有企業私有化,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收外 資及爭取外國經濟援助。在宗教上維護佛教徒的利益。該黨曾多次獨立或與其他 政黨聯合執政。 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Tamil United Liberation Front)簡稱TULF,是泰米 爾人的政黨,也是國內最大的反對統一勢力,信仰甘地主義,成立於1972年。當 時政府頒布新憲法,規定僧伽羅語是唯一的國語,並取消了原憲法中旨在保護少 數民族利益的條文,引起了泰米爾人的極度不滿,因此泰米爾大會、錫蘭聯邦黨 、錫蘭工人大會及一些獨立人士為了抵制新憲法,乃聯合組成了泰米爾聯合陣線 的新政黨,為維護泰米爾人的利益而奪鬥。後來種族矛盾愈演愈烈,泰米爾聯合 陣線乃於1976年5月召開會議,改名為「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並通過了建立 「泰米爾國」的決議,要求建立一個獨立、主權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泰米爾國。 1977年7月的國會大選中,該黨曾擁有國會中的18席,成為當時國會中的最大反 對黨。 1982年8月該組織被政府取締,認係非法組織。1983年7月,國內發生了獨立後規 模最大的種族騷亂,導致了修改憲法,規定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所有官員在就職 時,都必須宣誓反對分裂主義,維護國家統一,該陣線議員由於拒絕宣誓被迫退 出國會。在泰米爾人民族情緒高漲的情況下,採取極端手段爭取民族權益的主張 逐漸佔了上風,越來越多的泰米爾人轉而支持主張武力鬥爭的泰米爾猛虎組織, 至走議會鬥爭的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的威信急劇下降。1984年政府為了解民族矛 盾而提出召開各政黨會議,該組織也被邀請,恢復了合法政黨的身分。1985年12 月,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放棄了要求建立獨立的泰米爾國的立場,提出可以接受 類似於印度聯邦的形式,在斯里蘭卡憲法範圍內尋求自治。 蘭卡平等社會黨(Lanka Equal Society Party)簡稱LESP,是僧伽羅人的政 黨,屬於左派,成立於1935年12月18日,自成立以來內部曾一再分裂,曾於1970 年聯合斯里蘭卡自由黨、斯里蘭卡共產黨組成聯合陣線參加國會大選獲勝。黨的 多數重要幹部是高級知識分子和大種植園主,黨員多係工人、政府職員和學生, 在工人群眾中和城市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中有較大的影響力。該黨主張議會路線, 只要人民有權通過投票改變政府,就不尋求其他道路。 錫蘭共產黨(Ceylon Communist Party)簡稱CCP,是從蘭卡平等社會黨中分 裂出來的政黨,原名社會主義聯合黨,1943年7月起改用現名。1964年第7次黨代 表大會開除了一些重要幹部和成員,後又多次鬧分裂。它的主張是斯里蘭卡是半 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經濟受到帝國主義的控制,斯里蘭卡革命的主要敵人是新 殖民主義者、封建主義者及其附庸,以及大資產階級。 斯里蘭卡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Sri Lanka)簡稱CPSL,其前身是錫蘭 共產黨,是1964年被錫蘭共產黨開除的一個黨派,經過多次內部一再分裂整合後 ,於1972年8月改為今名。它控制著一些學生組織,在工人、青年和學生中有影 響力。1956年9月曾派代表因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8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曾派代表 參加前蘇聯共產黨和工人黨的國際會議和蘇共代表大會。20世紀60年代後曾與斯 里蘭卡自由黨、蘭卡平等社會黨訂立互不競選協議,以共同擊敗統一國民黨。 1970年又與斯里蘭卡自由黨、蘭卡平等社會黨組成聯合陣線參選,獲勝後參加聯 合政府。後來由於聯合陣線內部意見分歧,乃於1977年退出聯合陣線。1983年由 於參加種族騷擾被政府取締,1984年恢復政黨的合法地位。該黨主張走社會主義 道路,機關刊物有僧伽羅文的「真理報」日報和「祖國周刊」,泰米爾文的「愛 國者」和英文的「前進」等。 人民解放陣線(People' Liberation Front)簡稱PLF,是僧伽羅人中極左派 的政治組織,始創於1967年,發起人叫做羅哈納‧維傑威拉(Rohana Wijeweera) ,他於1960年到前蘇聯留學,在莫斯科盧蒙巴大學學醫,當時他只有17歲,由於 與蘇聯理念分歧,於1964年回國後再返蘇聯被拒。隨後加入錫蘭共產黨,很快因 意見不合自組人民解放陣線,並自稱為「新左派」。1967至1969年間,他在南部 和西南沿海偏僻地區開辦秘密「教育營」,對其成員進行了基本軍事訓練和政治 教育灌輸。其政治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反對印度帝國主義、關於國內經濟危機、斯 里蘭卡左派政黨失敗原因,以及用武力奪取政權等。 在1970年大選期間,人民解放陣線一邊公開為聯合陣線助選,另一邊又同時散發 傳單和小冊子宣揚暴力革命。由於該黨宣揚暴力,統一國民黨政府在選舉期間扣 留了維傑威拉,但聯合陣線執政時卻加以釋放,此後他開始準備武裝暴動。翌年 3月,人民解放陣線的一家地下兵工廠發生爆炸事件,引起軍警的注意,維傑威 拉被捕並關入賈夫納監獄,人民解放陣線的其他主要幹部乃決定提前暴動。同年 4月5日事變暴發,聯合陣線政府雖已有察覺,但還是被打得措手不及,不得已請 求印度出兵協助,半個月後才平息暴亂,大批人民解放陣線成員被格斃,上萬人 被扣留。1971年5至6月,政府宣布特赦,除了人民解放陣線的重要幹部外,其他 人獲得釋放。當時維傑威拉被判處25年徒刑,人民解放陣線後來被取締而轉入地 下活動。 1977年賈亞瓦德納就任總統後,解除了對人民解放陣線的禁令,維傑威拉也被釋 放,隨後人民解放陣線舉行中央全會,宣布重建黨的組織。1981年11月,維傑威 拉聲明放棄武裝鬥爭,參加合法競選。在這一時期,北方的泰米爾人民族主義運 動高潮,人民解放陣線作為僧伽羅人的激進組織,又走了上極端民族主義的道路 ,反對向泰米爾人作任何讓步,並在1983年的種族中參與暴亂,乃再次被取締。 從此,人民解放陣線又轉入地下,決定用武力奪取政權,在南方建立秘密基地, 進行游擊戰訓練,從同年3月起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破壞和暗殺的恐怖活動。同 年6月,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對人民解放陣線進行大規模清剿,打死數千人 並逮捕大批恐怖分子,維傑威巴也被政府軍擊斃。雖然這個恐怖活動的激進組織 基本上已被打垮,但它在僧伽羅人中卻仍有廣泛的群眾基礎。1994年人民聯盟政 府上台執政後,解除了對它的禁令,使它又告活躍起來,在2001年12月5日第12 屆國會選舉中,得到16個度次。一般說來,這個組織的目的是要以武力推翻政府 ,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 錫蘭工人大會(Ceylon Workers' Congress)是印度泰米爾人在斯里蘭卡的 政黨,它與斯里蘭卡本土的泰米爾政黨不同,是代表印度泰米爾人在斯里蘭卡種 植園工人的利益,他們多聚居在斯里蘭卡中部高山地區,與北方省和東方省的斯 里蘭卡泰米爾人彼此隔絕,因此利益和政府要求也不一樣,他們長期以來反對建 立獨立的泰米爾國,要求給予無國籍的印度泰米爾人以斯里蘭卡的公民權,並抗 議憲法規定以僧伽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 該黨成立於1940年,它的前身是錫蘭印度人大會,既是工會組織,又作為政黨開 展活動,多與執政黨合作,歷屆黨魁多在內閣內擔任部長之職,現任黨魁為阿魯 穆加姆‧通達曼。 斯里蘭卡穆斯林大會成立於1980年,從1986年起開始作為政黨活動,主要是 代表斯里蘭卡穆斯林的利益。穆斯林作為少數民族,其宗教和文化傳統與僧伽羅 人和泰米爾人都不相同,因此穆斯林政黨的目的僅在保護本民族的利益,所以這 個政黨過去多和執政黨關係友和,其歷任黨的領導人也多在內閣裡擔任部長職務 。
泰米爾猛虎組織
泰米爾伊拉姆解放虎(The 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簡稱為 泰米爾猛虎組織,是最讓斯里蘭卡政府頭痛的反政府武裝力量。成立於1972年, 最初是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下屬的一個青年組織,名稱叫做新泰米爾虎(the
Tamil New Tigers)。由於對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領導人奉行的非暴力鬥爭路線
不滿,乃脫離而出成為一個獨立組織,主張以暴力手段達到建立獨立泰米爾國之 目的,並於1975年暗殺了買夫納市市長,開始了恐怖暗殺行動,於1976年改用現 名。其首領為維魯比萊‧普拉巴卡蘭(Velupillai Prabhakaran),於1954年11月 26日出生在斯里蘭卡北部的賈夫納島,憑藉著當地部分泰米爾族人對獨立建國的 渴望,舉著建立泰米爾國旗幟,赤手空拳地創建了泰米爾猛虎組織。 這個組織戒律極嚴,成員不吸煙、不喝酒,女性24歲、男性28歲後方可結婚,且 未經組織允許不得私自結婚。他們視死如歸,被逮捕後至死都不會暴露組織的秘 密。所以成員的脖子上都掛著一枚氰化物膠囊,萬一被俘時就服毒自殺,所以政 府軍極少能生擒猛虎組織成員。他們個個驍勇善戰,最令人聞風喪膽的是他們著 名的自殺式攻擊。進行這種殘忍行動的人不分男女,甚至還有青少年。他們將炸 彈捆綁在自己身上,變成人肉炸彈,攻擊目標,手段和次數比其他任何恐怖組織 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堅信在自殺攻擊中炸得粉身碎骨是無上的光榮。 黑虎隊是泰米爾猛虎組織中最心狠手辣的部隊,專門進行自殺式襲擊。曾用人肉 炸彈暗殺了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並用同樣的方法讓斯里蘭卡總統庫馬拉通加 夫人永遠失去了右眼,而攻擊政府軍和設施更是不計其數。 早期猛虎組織的成員曾在印度次大陸上,由印度政府加以訓練和武裝。後來盤踞 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地區,採用自殺式攻擊或以游擊戰術襲擊政府軍和政治目 標,以達到獨立建國之目的。許多生活無依的泰米爾農民和城市受歧視的泰米爾 失業青年,以及泰米爾族主義的極端分子,都是這支血腥隊伍的基本骨幹。據說 現在成員有三萬人左右,男女混雜,甚至有許多未成年的青少年。 它早期的活動只是零星的暴力襲擊,採取打了就跑的策略,主要襲擊的對象是警 察、軍人和政府合作的泰米爾人政客。由於得到絕大多數泰米爾群眾的支持,猛 虎組織日益壯大,到了20世紀80年代,已成為泰米爾反政府武裝中人數最多、人 力最大的一支隊伍。1983年7月,猛虎組織在北方省伏擊值勤的政府軍官兵,造 成13人死亡,引發了斯里蘭卡獨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種族騷擾。此後,猛虎組 織又製造了更多的大規模恐怖事件,並造成大量平民的傷亡。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猛虎組織的恐怖活動升級,從製造零星孤立的恐怖事件 和小型武裝襲擊行動,發展到與政府軍的直接武裝對抗。1986年初,猛虎組織實 行上已控制了賈夫納半徑,並企圖在賈夫納行使行政權。1987年1月,猛虎組織 準備在賈夫納半徑建立自己的政權機構「伊拉姆秘書處」,以便向當地居民收稅 和施展其行政權。這種做法無異於宣告買夫納半島脫離中央政府的控制,因此政 府乃調集軍隊,開始實施對猛虎組織的清剿行動,清除了猛虎組織的主要基地, 奪回了對賈夫納半島的控制權。 同年7月29日「印斯和平協議」簽署後,印度出兵監督停火,其他泰米爾游擊隊 都被迫放下武器,走上合法的議會鬥爭路線,只有猛虎組織拒絕交出武器,堅持 與印度軍隊對抗,並在幾個月後與印度維和部隊爆發了直接武裝衝突,但終於不 敵,於1988年10月被趕出賈夫納半島,其力量也被大大削弱,殘餘分子大部分逃 到北方省的馬納爾和東方省的巴提卡洛亞,但仍宣稱要將武裝鬥爭堅持到底。 1990年印度維和部隊撤軍,猛虎組織又再度活躍起來,很快地重新控制了賈夫納 半島。 1994年庫馬拉通夫人上台後,尋求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內的種族衝突,於1995年1 月與猛虎組織達成停戰協議,但由於猛虎組織懷疑政府的誠意,同年4月又對政 府軍發動了突襲,使和平的希望又告泯滅。再數年下來,雙方戰事不斷,損失慘 重,政府雖多次呼籲猛虎組織放下武器回到談判桌上來,但由於政府很難滿足猛 虎組織的要求而遭到拒絕。1988年,猛虎組織又製造了康提佛牙寺爆炸事件,令 人髮指,終被政府取締。 與政府軍相比,猛虎組織在兵力上並不佔優勢,卻能堅持長期與政府軍對抗,且 屢次重創政府軍,它之所以能長期保持強大的戰鬥力,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其控制壓內實施高壓政策,強迫泰米爾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游擊隊去,甚 至採用秘密綁架手段,連移居海外的泰米爾人們也時常發生子女神秘失蹤事件。 二是開設秘密訓練營,對其成員進行全隔離式秘密訓練,天天灌輸種族仇恨種子 和建立獨立的泰米爾國思想,使成為對組織極端忠誠、對僧伽羅人極端仇恨的死 硬分子。同時招募大批12歲左右的少女,授以射擊、爆炸和暗殺的技巧,培養成 敢死隊員和恐怖活動的骨幹,她們經常採用自殺性炸彈爆炸手段,把滿載炸藥的 卡車開到鬧區,引爆炸藥造成大量的人員死傷;甚至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靠近 昌目標時再引爆炸藥。在恐怖活動中失去生命的敢死隊員,會被迫認為英雄,成 為其他隊員的楷模。三為建有幾乎遍及世界各地的活動網,成為爭取國際社會泛 同情和包括資金及武器的支援來源,以維持組織的生命力及戰鬥力。現在猛虎組 織除從政府軍處擄獲大量武器外,並向國際軍火市場大量購置新武器,其中大部 分軍事裝備是購自俄羅斯,包括有步、機、手槍、衝鋒槍、火砲、反坦克火箭和 地對空飛彈等。他們在北部慕賴帝伏地區的森林中,還闢有一條長1250公尺的飛 行跑道,擁有捷克製的Zlinz-143型攻擊機一架,瑞士製教練機一架和3架直升機 ,用以偷襲政府軍的空軍基地。他們進行政治和軍事活動所需的經費,主要來自 流亡西方的泰米爾後裔的捐款。 20世紀末,由於斯里蘭卡政府在國際社會上到處揭露和譴責猛虎組織的恐怖罪行 ,使得西方國家開始嚴厲譴責及取締在國際間活動的猛虎組織,使其活動網無法 再在國際間合法存在,而不能繼續從事國際宣傳及籌募基金的活動。現在這支暴 力的反政府武裝恐怖組織,在美國、英國及印度等國,都已被視為非法的恐怖組 織。在這種國際間的強大壓力下,猛虎組織乃主動提出了通過國際調解以實現與 政府的和談,並主動實施了單方面的停火。 2001年12月,統一國民陣線政府上台後,猛虎組織於2002年2月22日與政府簽訂 了永久性的停火協議。同年9月4日,斯里蘭卡政府也宣布取消對猛虎組織的禁令 。同月16-18日,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的首輪談判在泰國順利舉行,猛虎組織 正式承諾,他們僅僅尋求「泰米人的合法權利和民族自決」,而放棄成立獨立國 家的要求。但在2005年就總統拉加帕克斯就職後,雙方再度兵戎相見,和平遙遙 無期。
印度洋的綠島
從空中往下俯瞰,綠色的斯里蘭卡島嶼浮在藍色的印度洋上,彷彿一顆水滴垂掛 在印度南方。它的形狀,有人說像隻鴨梨,也有人說像個芒果。由於廣大條件優 良,風景秀麗,植被種族非常豐富,盛產許多經濟作物。因此,有人把這個島國 譽為「印度洋萬頃碧波中的一顆明珠」。大文豪海明威則把它稱作「綠色的伊甸 園」。 斯里蘭卡是由印度德干高原分裂出來的島嶼,它的經緯度為東經79度42分至 81度52分、北緯5度55分到9度50分之間,地理位置在南西次大陸的印度洋上,也 就是在印度洋赤道北方880公里處的地方,屬中亞細亞的南部,扼印度洋北部東 西航道的要衝。北部隔一條寬約135公里的保克海峽(Palk Strait)與印度半島相 望。這條海峽水深不超過150公尺,最窄處只有30公里距離,是由海水、珊瑚和 沙洲交織而成。海峽兩邊的陸地都不穩固,各方面現在還在明顯地下沉,已使馬 納爾和達努什科迪之間一連串礁石露出水面,被稱為「亞當橋」,它周圍的航道 是斯里蘭卡和印度半島之間的通道。由斯里蘭卡向東,經過新加坡、馬來西亞和 印尼之間的馬六甲海峽,可以很快從印度洋到達太平洋和南中國海;向西隔海相 望的是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無論是在人們沿著海岸航行的遠古時代,還是相 繼發現利用西南季風、東北季風的風力,以及順應季風的滶洋流可以直接來往於 阿拉伯和馬六甲海峽之後,斯里蘭卡一直都是連結黃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兩河 流域、尼羅河流域,以及希臘、羅馬等世界古代文化發源地的重要樞紐,是一個 名副其實的印度洋的「中途島」。站在島最南新的楝德勒角(Dondra Head),可 以看到浩瀚的大海,千里外就是南極大陸。 全國總面積為6.5606萬平方公里,全境有三分之二土地是平均海拔300公尺 左右的高原。國土南北最大長度為432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約224公里;海岸線 長1340公里,大陸架200哩。實際上整個錫蘭島屬於古代大陸架的一部分,主 要由古代變質岩,如各種片麻岩、片岩、結晶石灰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等組成。 北半部以片岩和片麻岩為主,形成單調無奇的地貌;南半部較硬的岩石耐風蝕性 較強,形成島上、山脊和鬼斧神工的石崖。在這些花崗岩和石英岩中,發現有被 地質學家稱為孔茲岩系的岩脈,含有豐富的寶石礦。 全島可分為三個自然地理區:一為中部高原地區,它實際上是在島的中南部 ,由斷層形成,地質較硬,多山脊和石崖,海拔都在1000公尺以上,是島上的主 要地勢,由高山、高原、狹長峽谷和深峻河谷所組成,核心地帶南北長約65公里 ,斯里蘭卡最高的山峰就集中在這個區域,包括全島最高峰的皮杜魯塔拉格勒峰 ,以及最有名的亞當峰。中央高地兩側有兩個地勢稍低的台地,西面是山脈向北 傾斜的海頓高原(Hatton Plateau),東面是山丘起伏、布滿溝壑的烏瓦盆地( Uva Basin)。高地的北面是從中部高山分支出來的納克爾山脈(Knuckles Massif ),山峰被一些寬闊的谷地所切割,懸崖陡峭,峽谷幽深,山峰海拔1800多公尺 。南部是和它平行海拔1400多公尺的拉克瓦納(Rakwana)山。中央高地的四周是 一些斷壁懸崖和岩架的過渡地帶,過了這個地帶,地勢繼續傾斜逐漸下降到平原 地帶。 二是西南部平原地區,其實也是山區,被從中部高地蔓延下來的拉克沃納( Rakwana)山脈和谷地所分割。由於長期受到雨水的沖刷和腐蝕,山脊逐漸銷蝕, 在河流的下游地區形成了大片適於耕種的肥沃土壤。東南部平原地勢較為平坦, 山較少,土質屬鐵礬土,地表呈現紅色,東南部的高山與平原之間幾乎沒有緩衝 地帶。北半部山脊漸少,地勢傾斜舒緩,一些窄長的山脊從中部高原延伸而下, 把平原分割成幾塊,且較為平坦、寬度和肥沃,有河流橫貫其中,偶然也可見山 丘,山麓和沿海平原較為狹窄。 中南部山區與平原相接處有陡峭的懸崖,這裡是島上的主要水源,許多河流以山 洪開始,穿過繁茂的植被傾瀉下來,到達平原地區後,流速減緩,將雨水導入大 海。由於地形在中央部分是最高點,向四周呈階梯式落差而愈形低平。同此斯里 蘭卡的河流呈放射狀分布。這些河流大都短而湍急,順勢直下,流向四面八方, 中途形成不少絢麗宏偉的瀑布。其中最大、最有名的是高達241公尺的班巴拉 坎德瀑布。不過大部分河川到了下游後流勢減弱,水量逐漸變小。 三是沿海地帶,平均海拔約30公尺,有許多瀉湖和環礁湖,海岸線幾乎全被 金色的沙灘所覆蓋。在賈夫納半島附近,有一些石灰岩的礁石露出各方面。西北 部地區的淺海盛產珍珠,這裡多沙灘、沙洲,是自古聞名的「錫蘭珍珠海岸」, 現在珍珠產量已大為減少。東北部和西南部沿海岸有些水晶岩的斷崖絕壁,是古 老山脊斷裂留下的痕跡。近海處還有一些小島,形成一些天然港灣,如亭可馬里 和加勒,都是重要的港市。 這個國家地形以平原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25%,森林覆蓋率44%,境內河流縱橫 ,以中央高地為中心呈輻射狀分布,湖泊、運河、水庫和池塘星羅棋布。這裡沒 有火山、沒有地震,只是河流兩岸土壤貧瘠,不利於農耕。 全國海拔3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大約 佔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皮杜魯塔拉格勒峰(Pidurutalagala Peak)是全國 的最高峰,海拔2524公尺。其次是吉利加爾波塔峰(Kirigalpotta Peak),海拔 2394公尺。還有海拔2363公尺的托塔波那(Totapola)峰,海拔2036公尺的納姆那 庫里(Namunakuli)峰等。 另有一座全國最有名的亞當峰(Aaam's Peak),又名斯里班達峰(Sri Panda
Peak)或蝴蝶峰(Butterfly Peak),海拔2243公尺,山峰呈錐形,因為地勢高,
從老遠的海洋上就可以看到。這座山峰的出名不僅因為景色秀麗,主要是國內各 不同的宗教都將它視為聖山來加以崇拜。斯里蘭卡人被稱為斯里班達山,是「神 聖的腳印」的意思,因為峰頂上有一個長1.5公尺、寬0.75公尺的腳印嵌在圓台 形的花崗石上。佛教徒認為是佛陀釋迦牟尼第三次來斯里蘭卡時留下來的足跡, 因此香火不斷。史籍記載:釋迦牟尼成佛後的第8年來到島上,應山神之約登臨 此山,留下左足之跡。法顯的「佛國記」對斯里帕達峰也有記載:佛陀「以神足 力,一足躡王城北,一足躡山頂,兩跡相去十五由延」。 其他宗教也都認為與自己的宗教有關。斯里蘭卡和印度的印度教徒相信這個足跡 是婆神留下來的;穆斯林則認為是真主阿拉的足跡;而基督教卻說人類始祖亞當 從伊甸園逃回人間時,曾落足此山留下了這個足印,故而名為「亞當峰」。由於 各宗教都認此山為「聖山」,故成為各宗教教徒爭相朝拜的聖地,因此也吸引了 各國的觀光客前來遊覽。 這座山峰在每年的3至4月間,都會出現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有成千上萬隻色彩 斑斕的蝴蝶,從四面八方聚集此山,翩翩起舞,吸引著遠道而來的眾多遊客,因 此這座山峰又名為「蝴蝶峰」。 斯里蘭卡水域率為1.3%,國內約有100多條河流,長100公里以上的就有16條 ,其中有12條的水量佔全國河流平均流量的75%,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 只有5條。最長的河流叫做馬哈韋利河(Mahaweli River),長335公里,發源 於康提南方約50公里的山區中,首先流經皮杜魯塔拉格勒山東方,再流向吉利加 爾波塔山西南方,在康提轉向東流,流經長達30公里左右的廣闊山谷間,接著又 轉向北流,經數次的極大落差後,抵達沿海平原,在亭可馬里港以南注入印度洋 ,河流沿岸的土地比較貧瘠。第二大河叫做阿魯維阿魯(Aruvi Aru),全長 169公里。加爾河(Gal River)是國內東部的河流,源出巴杜勒以東的丘陵區 ,流向北再轉東,經由吉尼亞加拉注入印度洋。其他的河流都不長,水量也不豐 富,但卻能負起灌溉用水的功能。由於地形險峻,雨量充沛,國內河流的水量很 大,沖擊力強,蘊藏著巨大能量,適於發展水力發電事業。河流的上游山高水急 ,不適行舟。下游地區水流舒緩,河運無礙,但隨著季節的不同,水流的變化也 大,河流經過落差大的地形處,如遇豪雨,往往會泛濫成災。 西部沿海地區有一些與海岸平行的運河,把西南部的一些河流串連起來。這些渠 道多數是荷蘭人佔領時期為了運輸肉桂而修建的,直到現在還可以通航和灌溉農 田。國內一共有14條運河,其中以托普~普塔拉姆運河為最長,共長89公里。 這個國家較大的湖泊有8個,其中最大的是婆羅迦羅摩海湖,面積廣達120 平方公里,恍若大海。除了天然湖泊外,境內還有大量古代遺留下來的水庫和池 塘。以農為本的斯里蘭卡,自古以來水在農業經濟中就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僧 伽羅人從公元前數個世紀開始就重視修建水庫,儲水灌溉。到了公元10世紀左右 ,國內已經形成了包括大型水庫和灌溉渠道在內的龐大水利設施網。現在全國共 有1000多處水庫和池塘,最大的水庫是北方省的阿卡拉揚庫拉姆湖和森納那亞克 湖,面積分別為86和78平方公里。 斯里蘭卡幾乎完全被寬闊的金色海灘所環繞。西北岸的加勒角和阿魯加姆( Alutgama)海灣之間200公里範圍內,海岸線非常整齊。其餘所有低平沿海地區都 還在變遷過程中。河川流經四個不同的地形高處落差將大量的沙土運送到海岸, 沖積土因水流旋動沉積下來,造成小小的沖積平原,最後又被迅速生長起來的植 物所固定。因為海和風的作用,使這些沖積平原又形成了沙洲及海灣。地理學家 可以從這裡辨認出處於不同階段和各種類型的海濱沉積。 海岸的沙洲圍成許多瀉湖,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後,瀉湖變成一片沼澤。在 人煙稀少的地方,瀉湖是鶴、鷺等色彩鮮豔的涉水禽鳥,以及蹼足水鳥的天堂。 最出名的瀉湖要數巴蒂卡洛亞湖,面積120平方公里。 斯里蘭卡雖然地處熱帶,鄰近赤道,氣溫較高,但因有海洋調劑,氣候還不 算太熱。有些地方因海拔高,天氣比較涼爽,與溫帶地區差不多。其氣候特點是 季風成為影響島上氣候的主要因素,每當季風季節,島上空氣就會濕闊多雨,日 夜溫差也較大。一般境內高溫在30℃以上,其中亭可馬里市5月份最高溫可達40 ℃。最低氣溫約為22℃,年平均氣溫為27.5℃。中部山區氣溫較低,年平均氣溫 約為16℃。 雨量分布不均,每年5~7月間,由於受到西南季風影響,西南部海岸和中部 山區迎風面幾乎每天都有傾盆大雨,島西南部的可倫坡年雨量為2287.5公釐,中 部高地的瓦特沃勒年雨量高達5540.8公釐,這期間河上水漲,塘湖滿溢,往往造 成災難性洪水,形成大片沼澤,一直逼近可倫坡市郊。在同一時期裡,北部、東 北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區比殺不那麼潮濕,天氣較晴朗,年雨量不到1270.83公釐 。但是在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東北季風給島上的東部和北部帶來大量的雨水 ,西南部和中央山區則為乾季,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熱帶氣候。另外,10至11月 天氣也會受到島上的季風影響,經常會遭兇猛的旋風襲擊,某些地區還會有雷雨 發生。
經濟還有待開發
斯里蘭卡是尚未開發的國家,國內連年內戰,使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加上世 界油價的上漲,國內有大量的失業人口和通貨膨脹的壓力,使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好在國內推行自由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鼓勵私人企業發展,加強對銀行部門 和金融活動的監督,宏觀調控經濟政策調配得當,使金融市場保持穩定,並得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和日本的大量經濟補給,以及中國、德 國、荷蘭的經援,才使經濟整個運行平穩,人民日子過得雖苦,但勉能維持最低 限度的溫飽生活。 這是個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農業國,農民是社會的主幹,約有38%人口從事 農業,可耕地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已種植的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農業生產分為 個體農業耕種和種植園培植兩種。個體農業主要在農民的小塊土地上耕作,包括 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境內長年如夏,水稻四季都可以生長。但部分地方因為雨 水不止,以致2000多年來農民必須以灌溉來維持農作物的生長,又因具有千年歷 史的人工運河和灌溉堰多已年久失修,影響了一些地帶的水稻生產。大米年產量 雖然達到280萬噸,但也只是國內消耗量的半數,每年必須從國外輸入80多萬噸 的糧食。水稻主要產於濕潤地區,一直佔據著個體農業的主要地位,但近年來, 有部分轉向種植其他作物的趨勢。乾燥地區還種有龍爪稷、玉米、高粱、木薯和 甘蘿等農作物。種植園主要培植茶葉、橡膠、椰子和香料,其中茶葉、椰子和橡 膠是出口的主要經濟作物,外匯的主要來源,被譽為斯里蘭卡的「農業之寶」。 其中茶葉生長在中部高地,椰子和橡膠產於海拔較低地區。 茶葉是最主要的農產品,斯里蘭卡人把茶稱為「偉大的工業」。茶園多分布 在中央山區西側一帶,佔耕地面積20%以上。全國有茶葉工廠100多家,每年輸出 茶葉約達30多萬噸,佔全世界茶葉輸出總額65%,產量世界第一。斯里蘭卡紅茶 產量只次於印度和中國,名列全球第三,佔輸出收入的一半弱,因品質優異而深 受國際市場歡迎,現在世界上18%的紅茶都仰賴這個國家供應。據斯里蘭卡2006 年國貿統計,光是紅茶一項外匯收入便達40億美元。 椰子在斯里蘭卡稱為「天樹」或「萬用寶樹」。在佔全國人口75%的鄉村人 民日常生活中,一般農舍的屋椽和屋頂都是用椰子樹幹和樹葉做的,家庭廚房裡 的勺子是用椰子殼做的,毛刷、門窗、褥墊、繩索和裝飾品也是用椰子殼的纖維 製成,椰子殼還是製造高質量活性炭的上乘材料,椰子樹的根還可作藥用,椰子 肉可以吃,椰子汁也可以做飲料或酒精,椰子油可以烹調食物或點燈用,椰子樹 皮是農村的主要燃料,椰子花的汁液可以製作糖漿,椰子奶和磨碎的椰子可用來 作咖哩粉和蜜餞等。 椰子在斯里蘭卡的種植面積很廣,約佔全國耕地面積25%以上。當地人根據椰子 樹的生長特點,把椰子種植和放牧結合起來,發展多種經營,牧草對椰子生長影 響不大,但所放牧動物群的排泄物則是椰子樹的好肥料。椰子的主要產區分布在 庫魯內格勒、可倫坡、普塔勒姆和加勒等地區,其中以尼甘布、庫魯內格勒、奇 洛三角地帶最為集中,周圍沿海也有分布。椰子在斯里蘭卡一年可以收穫6次, 年產量約30.55億顆,僅次於菲律賓,每年輸出總值約為2億美元,佔國內輸出的 第三位,現在全國共有椰子加工廠330多家。 橡膠也是這個島國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除茶葉以外最重要的出口產品。橡膠 園面積約22萬公頃多分布在中部山地兩側、海拔650公尺以下的坡麓地帶,以及 西南沿海平原的濕熱地區。這裡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是橡膠種植的理想地方。 斯里蘭卡橡膠年產量約10萬噸,位居世界第五。現在國內有橡膠加工廠600多家 ,多集中在西南部。 此外,斯里蘭卡還是著名的香料產地,出產辣椒、丁香、豆寇和肉桂等香料,都 是大宗經濟作物。其中錫蘭肉桂曾經是比黃金還要貴重的香料,古埃及人曾用它 作為屍體防腐及巫術用途,中世紀歐洲人的宗教儀式上也用到它。根據史書記載 ,葡萄牙人最初就是為了尋求香料才來到斯里蘭卡的。 斯里蘭卡還盛產許多熱帶經濟作物。據統計,島上僅本土植物就有1100多種。主 要經濟作物生長層次非常分明:海濱生長有大量棕櫚科植物,主要是椰子和舊林 ,然後是稻田。隨著地勢上升,出現橡膠林,再往上是大片茶園。島上的植被種 類豐富,色調變化多端,其中開花植物就有3300多種。此外還有水果和堅果,如 香蕉、椰子、兒茶果、木瓜、鳳梨、鱷梨、榴蓮果、柑橘、檸檬、腰果、芒果、 番石榴、番木瓜、荔枝、山竺果和麵包果等。比較重要的農作物還有玉米、小米 、白薯、木薯、蠶豆、芝麻和煙草等。 林業資源豐富,雖然由於大量開發種植園,森林面積大為減少,但是島上的 木材仍然自給有餘。全國森林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32%,絕大多數地區的森林並 非濃密的赤道林。北部和東南部25%地區是稀疏林和叢林;中部山區一般都被高 原森林和山坡草地所覆蓋。在一些地方生長著通常只在較寒冷地區才有的植物; 東北部有各種乾燥的混雜常青林;西北多荊棘叢;東部則類似熱帶大草原;沿海 地區棕櫚林佔主要地位,其中檳榔樹結出的檳榔果,包在蒟醬葉中咀嚼,有清心 提精神的功效,檳榔果還可以製造染料。扇頭棕櫚木質堅硬,適宜做建築材料, 它的葉子可用來編茅蓋屋、做扇子、編席子或籃子,果肉可做飲料,也可以榨油 。另外,境內還松柏、烏木和竹林。近來境內森林資源逐漸減少,政府已制定一 項森林重點發展計劃,從國內現有的森林資源中,劃出100萬公頃作為森林重點 保護區,其中包括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保護區、鳥獸禁獲區和熱 帶森林保護區等。 在斯里蘭卡的森林裡野生動物豐富,有多種動物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大型 的食肉類動物比較少。境內有86種哺乳動物,最常見的是大象,數量最多的 是印度象,一種體形碩大的沼澤象也較為常見,現在大象數目最多的是在加爾奧 亞國家公園和拉胡加拉國家動物園。 鹿也是比較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有梅花鹿、水鹿、豚鹿和麝鹿等。其他大 型哺乳動物還有野牛、懶熊、野豬、豪豬、豬魚和多種猿猴,灰色齡猴和獼猴到 處可見,還有一種紫臉葉猴多在地勢較高的山區活動。 大型食肉類動物有和獵豹,牠們是境內最大的貓科動物,隨著自然生態環境的惡 化,牠們的生存環境也受到破壞,面臨滅絕的危險。在維爾帕吐國家公園裡,現 在還有相當數目受保護的豹。 境內有大量的爬行動物,幾乎所有大型的脊椎類動物和兩棲動物都可看到, 其中有許多是當地特有的。兩棲動物有38種,其中16種是當地的;有75種爬行動 物也是當地特有的品種。當地鱷魚也有兩種不同的品種,最常見的是長4公尺多 的沼澤鱷,還有一種是在南部河口出沒的海鱷魚。龜的種類也很多,其中有5種 海龜是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在陸地上活動的只有一種背殼圖案美麗的星龜。這裡 共有83種蛇類,其中有眼鏡蛇、盧塞爾﹋蛇、印度孟加拉毒蛇、錫蘭孟加拉毒蛇 和鋸鱗﹋蛇等5種,是能置人性命的毒蛇,但多在野外活動,很少侵入民宅。 魚類有54種,多係沼澤魚和河魚,有16種是由英國引進的,其中包括在霍頓 平原的河川中可以看到的鮭魚。有14種當地品種的魚,常見於西部地區的河流。
斯里蘭卡堪稱是鳥類的天堂,共有251種鳥類棲息在這裡,其中至少有21種 是本地鳥,在其他國家是看不到的。本地品種的鳥類多數僅見於西部地區和山區 ,如棲息在西部地區的錫蘭﹌哥、活動在山區的錫蘭吹哨畫眉、黃耳夜鶯等。色 彩絢麗的叢林鳥和竭冠鶯類鳥在各地蕃婆、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裡都可以看到 。每年8月左右,有369種候鳥飛來過冬,大群的磯鷂、濱鞠、擤抖鳥、燕鷗等, 從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和西歐飛來,棲息在斯里蘭卡的東部、西北部和東南 沿海的環礁湖和鹽田的邊緣地帶。在樹林裡可以看到畫眉、杜鵑和苔鶯。乾燥地 帶的大型水庫裡,有許多鴨類和其他水鳥。國家公園裡常常會發現各種大型水戶 如鸛厂蒼鷺和白鷺等。 這個島國有蝴蝶242種,大多數在地勢較低的山麓地帶活動,其中有6種可以 在海拔1210公尺以上的山區見到。每年的3~4月間,有無數蝴蝶飛往亞當峰,色 彩美麗的蝴蝶形成一道奇特而又美麗的風景線,吸引著無數的觀光客。 在畜牧方面,斯里蘭卡全國有45.6萬畝牧地,餵養有230萬頭牛、60萬隻羊 、60萬頭豬,境內設有10多處製酪場和乳牛農場。一般說來,斯里蘭卡畜牧業並 不發達,由於耕地狹小,因此耕田用的家畜需求量不大。產乳用的牛或羊,只有 泰米爾人和阿拉伯系的摩爾人飼養,篤信佛教的僧伽羅人深信家畜的乳對健康有 害,因此並沒有飼養產乳家畜。 斯里蘭卡的漁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沿海的許多漁村,自古以來就是從事漁業 以維持生計,特別是尼甘布、奇洛、普塔拉姆等海岸地區,素有「漁人的海岸」 之稱,是漁業相當興盛的地方。此外,由於這個島國地處印度洋寒暖流交會處, 因此附近有廣大的漁場。沿海一帶還盛產龍蝦、蝦、螃蟹和一些海魚等。全國有 漁民約4.2萬名,主要從事海洋捕撈,一度興盛的珍珠業,現已衰落。由於漁業 技術落後,捕魚設備也不足,國內機動漁船很少,噸位也不大,並且缺乏遠洋漁 船,大多數漁民靠動力小的漁舟或竹筏作業,年魚獲量不及120萬噸,因此魚獲 不豐,漁民生活非常貧困,需要輸入經過醃漬及乾燥的水產加工品。 礦藏有石墨、雲母、鐵礦、鈦礦、高嶺土、獨居石和各種寶石等。礦產以石 墨為主,這裡的石墨蘊藏量豐富,質量好,開採歷史悠久,1個半世紀以來,一 直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自1971年起石墨由國家石墨公司管制。分布廣泛,其 中以卡哈塔加哈、博加拉和克加拉附近的普塞拉為重要開採礦區。 斯里蘭卡早在3000多年前就榮鷹「寶石王國」的美譽,傳說所羅門王就是以斯里 蘭卡的寶石向希巴女王求援。到了近代,前黛安娜王妃由查理士王子戴上的訂婚 戒指也是出自斯里蘭卡的名品。現在斯里蘭卡的寶石礦與「農業三寶」並稱為斯 里蘭卡四大寶。這裡出產的藍寶石和南非的鑽石、緬甸的紅寶石齊名。達法德寶 石是斯里蘭卡最珍貴的寶石,有「寶石之王」的美譽,價格異常昂貴,使用原始 方法開採。它的原色為紫色或灰色,看來不怎麼起眼,但當地佛教徒卻認為這種 寶石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和好運,據說可以治病防災。 從沖積礫中篩選出來的還有各種寶石,包括有數量可觀的藍寶石、紅寶石、翠綠 寶石、石榴石、月長石、電氣石、尖晶石、鑽石、透輝石、彩石、虎眼石、貓眼 石、黃玉、紫水晶和黃水晶等55種,礦脈多分布在島中央部分的艾洛赫那( Elahera),以及亞當峰南部一帶的拉特納普勒、伻馬杜拉(Pelmadula)、奧帕納 卡(Opanake)和拉卡瓦拉(Rakwana)等地。 近10餘年來,斯里蘭卡代代以之為傲的寶石業,已有所減產,以及受到坦尚尼亞 、越南和馬達加斯加等地的競爭和衝擊,斯里蘭卡寶石出口額已大量消減,由曾 經是該國第三大外匯來源的產業跌落至第6位。為此,當地寶石業希望將傳統的 寶石交易發展成珠寶商品,切割和琢磨進口的未琢磨寶石,以確保斯里蘭卡在世 界珠寶業的領先地位。所以在斯里蘭卡的珠寶展中,也常可看到來自其他國家的 寶石。 工業基礎薄弱,多屬中小企業及勞力密集的工業型態,一些大型企業多系公 營,私人企業主要生產消費品。現在國內主要的工廠有發電、機械、軋鋼、金屬 、五金工具、肥料、台化、合板、橡膠、煉油、煉鋁、汽車裝配、小型船舶、機 車、自行車、輪胎、玻璃、半導體、電子、電器、水泥、麵粉、煙酒、食品加工 、製鹽、糖、殺蟲劑、油脂、椰子油、茶葉、陶瓷、磚瓦、成衣、家具、印刷、 文具、紙張、日用消費品和手工藝品等。 由於國內水力資源豐富,因此電力以水力發電為主,但受到周期性乾旱干擾 ,生產的電力仍未能滿足全國的需求。電力工業多分布在可倫坡和中南部高地上 的一些小村莊裡,建有許多水力發電廠和火力發電廠。全國年發電量約為150萬 ﹟。 又由於斯里蘭卡不產石油,煉油工業所用原油大部分都要依賴進口。石油產 品為主要工業出口品,是國家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生膠過去一直用於出口,近年來隨著民族工業的發展,斯里蘭卡逐步建立了 自己的橡膠加工業,它所生產的縐膠品質優良,馳名世界。其他各種類型和不同 等級的煙花膠片、碎膠、磚膠和鞋底縐膠等產品,韌性和彈性良好,也受到用戶 的好評。 食品工業較為分散,私人企業企佔很大比重。目前國營企業有國家牛奶局、 錫蘭漁業公司和國營麵粉廠等。 煙草工業由錫蘭煙草公司和斯里蘭卡煙草工業公司等兩家公司所壟斷。錫蘭 煙草公司為私營企業,原為英美資本,現在外資已經撤出,股份全部由斯里蘭卡 人所有。這家公司是斯里蘭卡唯一生產香煙的企業,所產香煙不但可以滿足國內 市場需要,而且還有相當數量可供出口。斯里蘭卡煙草工業公司建於1972年,專 門生產土煙,當地人稱為「貝迪」。這種煙價格低廉,刺激性強烈,在鄉村和城 市的貧民中很受歡迎。 紡織工業是從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目前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已經初 步形成,國家設有紡織工業部,管理全國國營紡織業。紡織原料,特別是棉花, 大多數要仰仗進口。 成衣業在斯里蘭卡發展非常迅速,是國家外匯主要來源之一。工人工作態度 認真,薪資便宜,是投資者的熱門地點。 此外,手工業在斯里蘭卡也佔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小型工廠在各村鎮中到處 林立,目前以陶土、椰子樹的葉和莖、藍寶石及紅寶石等為原料的零星傳統手工 業,相當興旺。 斯里蘭卡政府對於國內的工業化,付出了很多心血,實施了不少經濟發展計劃, 曾立法規定國營工業免稅、民營工業由政府供應工業用地,以鼓勵民生日用品的 加速生產。對於現代化工業,更是積極補助,已在有優良港灣的可倫坡一帶做重 點的分配。 在可倫坡國際機場附近,以及西南海岸的加勒等地,開闢有自由貿易區,凡 是在這裡投資的國內外廠商,享有持股的自由,持股的比率不受限制,股份可以 免稅轉移,不受外匯限制,股息也可以免稅。 服務業是斯里蘭卡的基礎產業之一,雇用勞力約30%,佔國民生產毛額的第 一位或第二位。其中斯里蘭卡出國工作的女佣,每年大約匯回國內的外匯約有12 億多美元,是該國第二大外匯來源。斯里蘭卡是出口女佣的「大國」,已有 30多年歷史。根據非正式的統計,全國現有女佣培訓中心30多家,出國女佣60多 萬人。她們在找到海外雇主後,才到女佣訓練中心接受培訓,大概受地緣和膚色 的因素,就業地區以中東、香港較多。究其女佣海外就業的原因,基本上是因為 本國經濟惡化,就業環境不堪理想,國內薪資也太過低廉的緣故。 在對外貿易方面,主要由國營公司控制進口,私營公司則經營大部分出口, 有鉅大逆差。全年輸出總值約96億美元,輸出項目幾乎只限於大規模種植園農作 物和它的加工品,主要有茶葉、橡膠、椰子產品、香料、石油產品、礦產、珍珠 、寶石、芝麻、皮革、農業機械、瓷器、紡織品、成衣、礦泉水和手工藝品等; 全年輸入總值約99.2億美元,輸入品主要有機械、麵粉、米、食品罐頭、魚 貨、煙酒、交通工具和零件、建材、醫療器材、藥品、電視機、事務儀器、工業 半成品、石油、紡織品、纖維製品、成衣、飲料、糖、肥料、化學品、奶粉、拉 鏈、家電用品、玩具、鐘表、眼鏡和日用消費品等。主要貿易伙伴有中國、英國 、美國、歐盟、日本、德國、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 聯合大公國、俄羅斯、巴基斯坦和伊朗等。 根據國家財政政策,斯里蘭卡實行了許多有利於出口商的具體措施。例如對 承坦出口任務的企業投資實行免稅,所使用機械設備和零配件的全部,以及建築 材料價的一半免交製造業所得稅等。進口方面,取消商品品種上的限制,放寬允 許私人商業進口品種的範圍、廢除進口許可、外匯配額和外匯購買券等制度。因 此近年來斯里蘭卡對外貿易額迅速增加,但是有巨額入超。 金融業方面,創立於1950年的斯里蘭卡中央發行銀行,擔任貨幣銀行體制的 監督工作。還有8家本國商業銀行,擁有1060個分支機構,其中最大的錫蘭銀行 和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就佔去599家。外國銀行有18家,其分支機構共有195家。
國內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主要的有國家開發銀行和錫蘭開發金融公司等兩家,其 業務是通過國際借貸代理機構向國內企業提供長期貸款,還向工業、旅遊業和金 融部門提供借貸。此外,主要的金融機構還有住房開發金融公司、國家抵押投資 銀行和國家儲備銀行等。 斯里蘭卡還有7家商業性質的銀行,主要從事貼現商業票據、借款和投資短期國 庫券及股票市場。還有6家對中、小企業提供啟動資金的風險資本公司,以及3家 租借公司。國內還有6家保險公司,職工節儉基金和職工信託基金等兩家養老金 基金公司,其中有兩家保險公司和養老金基金是國營機構。 貨幣單位叫做斯里蘭卡盧比(Rupee),簡寫為RP,1盧比=100分(Cents), 紙幣單位有10、20、50、100、200、500和1000盧比等7種;硬幣單位有5、10、 25和50分,以及1、2、5和10盧比等8種。在匯率方面,1美元官價大約可兌90個 盧比,黑市可以兌到150盧比左右。平均國民每年每年所得約為870美元。 兌換外幣時,除銀行外,大部分飯店都可以提供兌換服務。機場大廳內也有斯里 蘭卡銀行的兌幣櫃台,24小時對外營業。外幣的攜帶或攜入,並無限制,但入境 時需要申報。出境時攜出外幣的金額不得超過入境時申報的數額。當地貨幣禁止 攜出,出境前兌換刊正的盧比,必須出示第一次換幣的收據。
交通四通八達
交通方面,因為斯里蘭卡是島國、四面環海,地處東西方海上交通要衝,所以 海上交通運輸非常方便,各港口船隻出入頻繁。除首都可倫坡外,亭可馬里、 加勒和賈夫納等也是國內重要港口。全國有排水量100噸以上的輪船約50艘,總 噸位有20萬多噸,約有10艘遠洋輪船可以和國外各大港埠通航。內河可通航的距 離有180多公里,沿海還有一些人工渠,主要用於稻穀、食鹽等生活物資的運輸 。 空中交通也很方便,無論國內外航線,客貨運輸都非常忙碌。可倫坡已成為 斯里蘭卡的空中門戶,另外在亭可馬里、普塔勒姆、賈夫納、拜蒂克洛和阿努拉 德普勒等城市,也都設有國際機場。現在有國際航班通往倫敦、巴黎、法蘭克福 、蘇黎世、羅馬、斯德哥爾摩、米蘭、慕尼黑、杜拜、馬斯喀特、巴林、多哈、 德黑蘭、貝魯特、曼谷、吉隆坡、香港、新加坡、雅加達、孟買、馬德拉斯、馬 爾地夫、卡拉蚩、達卡、東京和雪梨等地。斯里蘭卡人航空公司,是斯里蘭卡的 國家航運公司,擁有波音747,A320、A330和A340等空中巴士等民航機約30架, 全年客運量約135萬人,貨運量約3.65萬噸。 陸上交通僅限於國內,鐵、公路都非常便利。鐵路全長約1982公里,有 8條鐵路幹線,以可倫坡為中心,連接各大城市,尤其是通往港口,幹線全長 1453公里,其中有1394公里為寬軌鐵路,59公里為窄軌鐵路,鐵路主要分布在平 坦的低地和中部山地。共有機車267輛,客車車廂2676節,貨車車廂5272節。全 年客運量330.5萬人公里,貨運量90.2萬噸公里。一般客運火車除了普通班車外 ,還有冷氣快車。長距離列車多分別設有頭、二、三等車廂,並附設有餐車,有 西餐、速食和鄉土名菜。此外,還有更為舒適的豪華臥鋪車。頭等車票需要預約 ,雖是頭等車廂,但票價也非常便宜,值得乘搭,只是火車時常會嚴格誤點。 公路全長約15萬公里,公路網密布全島,西部低地、中央高原的南部和北部 的賈夫納半島的公路運輸比較發達。這個國家的公路以可倫坡為中心輻射全國, 有36條幹線公路,其中以可倫坡到郊區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可倫坡至康提的高 速公路,可倫坡外環的快速公路,以及可倫坡至馬特萊,可倫坡至拉特納普勒、 巴提卡洛亞,可倫坡至普塔勒姆,可倫坡至亭可馬里,康提至賈夫納,普塔勒姆 至亭可馬里等幹線公路為最重要。在全部公路中,只有2萬多公里的A級和B級公 路,其他都是C級的土石路。 在高級公路上有長途巴士營運,各大城市中,每隔15分鐘就有一班東門開出。長 途直達巴士可事先訂位,邁車票價便宜,但非常擁擠。這裡的巴士分為普通巴士 和英國進口的紅色雙層巴士兩種,營運時間很長,因為是由國家交通局經營,所 以票價非常低廉,是一般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他顏色的巴士和迷你巴士較快捷 ,但車況老舊,乘客又很擁擠。 全國約有轎車15萬輛,貨、客車14多萬輛,機車14多萬輛。在斯里蘭卡購買私人 轎車是十分奢侈的事,因為價格貴得嚇人,即使一輛英國製的普通二手車,也要 美金5000元以上。 這個國家電信業發展很快,但是服務質量尚有待加強。國內大約安裝了70多 萬部電話,平均每百人擁有28.6部電話,無論是私人電話、公共電話、移動電話 和國際直撥電話的服務,均無法令用戶滿意。電信業務主要由電信局營運,但也 開放給私人經營,現在國內有4家移動電話私人公司、6家國際互聯網服務公司、 5家私人網頁公司和4家私人收費電話網。
觀光事業受重視
就觀光旅遊角度來說,斯里蘭卡的觀光資源非常豐富,這個小小的印度洋島國, 沒有一個觀光景點的車程在一天以上,但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人民 對觀光客的友善來吸引外國遊客。良好的氣候、美麗的海灘、寒冷的山區、廣漠 的莽原、旖旎的湖泊和熱帶的叢林、眾多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以及到 處可以看到數百年前曾經將輝煌燦爛過的古城廢墟,都足以吸引遊客們前往旅遊 。 現在每年到斯里蘭卡觀光的外國旅遊約有50萬人,主要的入境遊客是德國、法國 、英國、義大利、瑞士、荷蘭、日本、印度、韓國、中國及台灣等地的人士。使 其觀光業列居外匯收入的第四位,每年約有30億美元。來自西歐的觀光客,平均 每人在斯里蘭卡停留11天,他們大多數下榻在良好的別墅旅館中,這些高級旅次 多半屬政府所有。在亭可馬里港以南的3個海灣中,以及東南海岸一帶,斯里蘭 卡政府曾用1000畝的土地,興建了共了1950個房間的觀光大飯店。政府也非常重 視對旅遊專業人員的培訓,設有旅遊學校,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旅遊觀光業。 為了招徠國外遊客,斯里蘭卡政府積極開展旅遊宣傳工作,在英國倫敦、德國法 蘭克福和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開設辦事處,利用各種方法對歐洲、北美、大洋洲 和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展開宣傳,出版品和新聞部分使用英、德、法、瑞、 典、中、義和日等國文字,印刷大量導遊文獻、畫報,還拍攝了許多介紹當地文 物古蹟、風俗習慣及美麗風光的影片。斯里蘭卡的觀光事業正在日趨繁榮中,輕 鬆的生活方式和熱帶美麗風光,不單單吸引了一般觀光客,甚至許多西方老年人 也來到這裡消磨退休後的生涯。例如美國作家查理豪爾斯,為了追求更廣闊的寫 作境界,旅居印度、尼泊爾數年後,轉往斯里蘭卡,愛上當地淳樸自然的風光, 從此在斯里蘭卡定居下來。 當地政府有一項特別的計劃,也同樣吸引著老年人,因為這項計劃允許他們成為 永久性的居民。這個計劃的內容是斯里蘭卡政府在一項特別的法律下,許可「在 各方面有卓越成就、或已退休的外國人,到斯里蘭卡居留,同時給予一次5年簽 證的方便。但以一對老夫妻來說,必須限於每月有800美元外匯收入,或在斯里 蘭卡的銀行裡存款已達8.5萬美元的」。因為銀行存款有利息可取,足以保證生 活不會發生問題。這些外國人雖然不得在斯里蘭卡購置產業,但是所有生活上的 必需品,包括汽車和遊艇在內,都可以以免稅進口,他們的收入和財產也予以免 稅。 這些申請在斯里蘭卡度退休餘年的外籍人士,大多數是以前外國的外交官、工商 界人士,或在斯里蘭卡實行國有化時經營龐大茶園的人。他們有的居住在東海岸 亭可馬里港附近的海灘公寓中,有些過去種茶的人仍然居留在海拔2000多公尺的 山間別墅裡,但是大多數外國人選擇可倫坡作為居住地。 斯里蘭卡被譽為「印度洋中閃爍的珍珠」,它最大的魅力是來自得天獨厚的自然 景觀和佛教的遺蹟。因此遊客在作行程規劃時,可以考慮自己的興趣,做適當的 調整,如喜歡在海邊度假的人,以拜訪海岸城市和度假區為主,因為斯里蘭卡號 稱「擁有世界上最漂亮連綿不絕的海灘」;喜愛欣賞古蹟的人,可以到斯里蘭卡 的中部山區去,因為斯里蘭卡重要的古城、廢墟和宗教遺蹟,多半是在中部。以 可倫坡為中心,在島的西南方有古老的港口城市尼甘布和佛教聖地卡拉尼亞,南 方海岸則從海邊度假區和具有療養功能的休養中心而聞名歐洲。此外,美麗的班 托塔(Bentota)海濱、盛產珊瑚礁的海克杜瓦(Hikkaduna)、有荷蘭遺蹟的加勒, 以及東海岸的亭馬馬里等,都有無數風景秀麗植滿棕櫚椰樹的海濱浴場,是喜歡 陽光、海水和沙灘遊客的最佳去處。南部中央高原有錫蘭最後王朝康提古都,加 上綠油油的紅茶園、避暑勝地努沃勒埃利耶等都相當值得一遊。另外,島的中部 還有斯里蘭卡最古老城市的阿努拉德普勒、婆羅那魯瓦和錫吉里耶等勝地,保留 著僧伽羅王朝的宮殿和遺蹟,是最能引發人們懷思古幽情的地方。 大致說來,如果想山、海和古蹟兼顧,就要擬訂一個比較徹底的斯里蘭卡行程規 劃,一趟斯里蘭卡旅行至少要14天。 需要注意的是,自1983年以來,斯里蘭卡北部及東部有部分城市一直處在間歇性 的暴亂狀態中,所以北部和東部最好少去。至於西部和中部等人口比較密集的地 區,受暴亂影響不大,社會治安狀況比較穩定,較可放心前往旅遊。但危險 總是出人意料,如2001年7月24日,泰米爾猛虎組織就突襲了西方省的斯里蘭卡 空軍基地及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摧毀了8架軍機及5架民航機。 要到斯里蘭卡觀光的一般旅客,必須備有護照和入境簽證,英國和大英國協 、法國、德國、日本、泰國、印尼和美國等國家的公民,如果在斯里蘭卡停留不 超過一個月的,可以不需要簽證。台灣遊客如要前往斯里蘭卡觀光,可以免費辦 理為期一個月的落地簽證。 入境時的海關檢查,原則上採用口頭申報方式。每位成年旅客可以免稅攜入的 物品計為香煙20支、雪茄50支、煙絲12盎斯、酒2瓶、其他合理的禮物,以及 隨身攜帶的生活必需品。攜帶的個人貴重物品,必須在入境時向海關申報。入境 後要妥善保管外幣兌換證和高價值的購物收據,以備在出境時可以提示證明。 在辦理出境手續時,須繳交出境機場稅約18美元,兩歲以內及在24小時內轉機的 旅客可免繳機場稅,然後再接受海關的出境檢查。出境旅客須先向關員提出申請 書及貴重物品如寶石等的收據,如果攜出的窺價格在許可的範圍內,不必交稅; 攜出的紅茶在5磅以內,也可以免稅。外幣出境不得超過入境時的申報數額。 由於斯里蘭卡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國家,整年氣候溫暖,所以觀光客只需攜帶輕便 的衣物就夠了。但是高原地帶較涼,要準備毛衣或外套。參觀佛教遺蹟時,到寺 廟要脫帽、脫鞋,而且不得妨礙別人的祈禱,穿著也要盡量避免暴露。遊客參觀 斯里蘭卡的國家公園都得坐上吉普車,在解說員和司機的帶引下進入。遊客除了 要支付門票費外,還需付解說員服務費和車費。觀光客們到可倫坡以外地區觀光 ,要自攜蚊香比較方便,因為境內蚊子很多。 此外,到斯里蘭卡旅遊,別忘了要帶足自己常吃的藥品、手電筒、易洗易乾的輕 質棉衣、太陽眼鏡、寬邊紗灘帽、舒適的涼鞋和防蚊液等。 當地電話國碼為94,時差比台灣慢2.5小時,電壓為230至240伏特,使 用三孔圓形頭。主要土特產旅遊紀念品有臘染布、絲綢品、藤製品、壁飾、 茶葉、香料、木雕和寶石等。當地著名的國際信用卡都可以使用,相當方便 、 人們在斯里蘭卡購物,要會殺價才不致吃虧,價錢的高低,視討價還價的手 腕如何來決定,這是斯里蘭卡的習慣。因此遊客在購物時要冷靜沉著,不要表現 出強烈的購物意願。但是在傳統性的生活必需品和食物雜貨市場內,卻是不二價 的。 斯里蘭卡可以說是美食者的樂園,各種食物價格合理,但是不可以喝生水和 吃生食,在口渴的時候喝啤酒、礦泉水、可樂和果汁等飲料比較衛生。人們可以 在飯店或餐廳裡輕鬆愉快地喝酒,但是在佛教聖日、月圓日是禁止喝酒的。 這個國家的上班時間,國營事業單位是早上8時30分開始上班,下午4時30分 後就不辦公。並且週休2天,星期六及星期日放假,每逢月圓日(Poay Day)也放 假。在固定假日和一些慶典節日時如逢星期日,第二天也要補假。 銀行營業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9時到下午1~3時不等。週末和星期例假 日休息,但有的銀行週末上午營業,同時晚上也要服務。 在斯里蘭卡旅遊,人們見面時最常用的問候語「Ayubowan?」,如同中國人說: 「你好嗎?」
節慶假日多
到斯里蘭卡旅遊或訪問,一定要了解當地的慶典假日,以便安排最適當的行程。 斯里蘭卡節慶假日之多,恐怕只有印度才能與其相比。其主要的假日有1月1日的 新年(New Year Day),普天同慶,全國放假3天。 泰米爾收穫節(Tamil Thai Pongal Day)在1月中旬。泰米爾農民在這天穿戴 一新,打掃房舍,用收穫的糧食和牛奶做甜食,祭太陽神,然後全家分食,期間 人們還要舉行大象比賽。這個節日只限於北部的泰米爾農業區。 國慶日(National Day)也是獨立日,是2月4日。每年的這一天,全國都要舉 行遊行、音樂、戲劇和體育競賽在內的慶祝活動。 穆罕默德誕辰(Brithday of the Prophet Muhammad)又稱聖紀日,是在 伊斯蘭教曆3月12日。這天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生日。節日活動有誦經 、讚聖、講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蹟等。 濕婆神節(Maha Sivarathri Day)也濕婆神之夜節,每年3月份前後,印歷12 月黑半月第4天舉行,是為紀念印度教中的毀滅之神濕婆神的節日。斯里蘭卡泰 米爾印度教徒們在這天舉行通宵達旦的宗教活動,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都要 齋戒。 4月間的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是基督教的即日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 字架上,時間是復活節前的星期五。 復活節(Easter Day)及復活節後的星期一(Easter Monday)在3月21日至 4月25日間,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後第3日復活。基督教徒們在這一天,要 到教堂做禮拜,慶祝耶穌復活。 僧伽羅和泰米爾新年(Sinhala and Tamit New Year),也叫斯里蘭卡新年, 這是斯里蘭卡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時間是陽曆4月份。這時是春季的開端、稻米 收穫之後,有欣慶豐收的意思,在農村尤其被重視。之前,家家戶戶清掃房舍、 購置年貨、製作糕點和宰殺牲畜來做好去舊迎新的準備。新年和舊年交替之際的 1小時,被稱為「兇期」,也稱為「行善期」。此時人們呆在家中或寺廟裡聆聽 誦讀經文、守戒。兇期過後就可以開始各種慶祝活動。新年之日,人們塗油、洗 澡、祭奉神佛、探訪親友和在農村舉辦各種慶祝活動,也可借拜年賀歲來消除往 日的隔閡取得和解。新年期間,人們還要食用蜂蜜、紅糖、椰汁和鮮奶等煮成的 吉利飯,以示新年吉祥如意。 5月1日的國際勞動節(Labor Day),這天全國的政治黨派幾乎都會舉行集會 和慶祝遊行,因而也是各派政治勢力顯示力量及醞釀合的時期。 5月17日的吠舍傳節(Wesak Full Moon Day)俗稱「燈節」,1954年在緬甸仰 光召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三次大會規定這一天為「世界佛陀日」,也是僧伽 羅佛教徒紀念佛陀誕生、成道和涅槃的節日,這一天,佛教徒會舉辦法會,至寺 廟祭拜佛祖,敬獻鮮花和施舍僧人,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 ,用香水灑洗佛身。斯里蘭卡全國大小城市都紮起牌坊,張燈結彩,豎起佛旗。 牌樓上畫著佛陀生平的故事。有些街道兩旁搭起齋棚,免費向路人供食,施捨行 善被看作是積德的大好事。夜晚,人們紛紛湧上街頭慶祝。 民族英雄日(National Hero's Day)是1972年5月22日國會通過實施,宣布 斯里蘭卡為共和國,規定這一天為「共和國日」,統一國民黨執政後改為「民族 英雄日」。 普桑節(Poson Full Moon Poya)的由來,是相傳公元前247年公曆5、6月間 的月圓日,印度阿育王之子摩哂陀來到斯里蘭卡傳播佛教,在米興多列巧遇帝沙 國王,國王足遍全球全國臣民皈依佛教。從此,每年5、6月間的月圓日都舉行誦 經儀式進行紀念。全國以斯里蘭卡的佛教搖籃米興多列所舉行的儀式,最為隆重 。 佛牙節(Esala Fwl Moon Poya)在每年7、8月間月圓日前後舉行,是康提地 方佛教最大的慶典之一,也是康提佛牙寺和四個印度教廟所聯合舉辦的一年一度 的佛牙大遊行,慶祝活動歷時10天,主要展示佛牙寺所藏放的佛教的佛牙。根據 史籍記載,公元4世紀初,一位印度公主化裝成女婆羅們把佛牙舍利從印度帶入 斯里蘭卡獻給僧伽羅國王,此後成為僧伽羅國的鎮國之寶和權力的象徵。 在佛牙節期間,人們將盛放佛牙舍利的金龕放在一頭「象王」的廟象背上,沿著 各主要街道緩緩巡遊,後面有上百頭彩象列隊跟隨,並有成千上萬盛裝的舞者和 鼓手摻其間,所到之處呼呼聲震耳欲聾,整個活動通宵達旦,周圍農村和可倫科 附近也舉行類似的活動。10天慶祝期過後,佛牙舍利被請回佛牙廟,在最後一天 的黎明時分結束。 迦多羅伽摩(Kataragama)節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傳統即日每年7、8月間在 斯里蘭卡南部烏瓦省的宗教勝地伽多羅伽摩舉行紀念濕婆神之子塞建陀天的儀式 。塞建陀天的別稱叫做迦多羅伽摩,祂是善神的總司令,他所統帥的善神軍隊曾 打敗過企圖統治眾神的惡魔軍隊。另有一說:這個節日是紀念迦多羅迦摩大神與 瓦莉女神的結合,很多在斯里蘭卡的印度教徒都要齊集聖地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一些佛教徒和穆斯林也會前來共襄盛舉。許多印度教徒不但前來膜拜,還會做 出各種苦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虔誠,如在砂土上翻滾,有的把數隻鐵鉤鉤進自己 臉部、肩部、手部、肩部和背的肌肉內,吊在空中蕩秋千。入夜時,在鼓樂喧鬧 聲中,一些印度教徒赤腳在紅紅的火炭上走過,以示對信仰的忠誠。更多的信徒 跳到城裡的梅尼克聖河裡去,以便洗去自己的罪孽。 泰米爾燈節(Deepavali)是印度教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節目,在年10~11 月間舉行,為期5天,第4天恰是毗克羅摩歷的元旦。「燈」是這個節日的主角, 相傳古時印度有惡魔經常殘害百姓,許多人到大神跟前告狀,結果神殺死了魔鬼 ,於是人們張燈結彩隆重慶祝,表示光明驅散了黑暗。這個節日限於泰米爾人地 區。 另一種傳說是,燈節這一天司掌人間財富的女神吉祥天女(室利)會巡視人間, 慧眼所至,財富將隨之降臨,所以家家戶戶點燈以吸引財富女神。燈節也是耆那 教的重要節日,耆那教教徒多為商人,此節倍受他們的重視。 賴買丹月(Awal Ramadan)又叫做齋戒月,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伊斯蘭 教法規規定,每年在伊斯蘭教曆9月為齋月,或稱聖月。可蘭經第2章第185節載 「齋月中,開始降示可蘭經,指導世人」。齋月的開始和結束由教法當局根據可 靠見證人見到新月的報告予以宣布,因此陰天可能推遲和延長齋期。齋月期間, 每天從日出到日落禁止飲食和行房。齋戒期滿後是開齋節(End of Ramadan ),一般在10月1日,教徒沐浴盛裝,舉行會禮,相互慶賀。齋月持齋是伊斯蘭教 的五功之一。 聖誕節(Christmas Day)在公曆12月25日,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也是基 督教和天主教的重要節日之一。
動物天堂
斯里蘭卡是動物的天堂,境內10%的國土都是國家公園和動物保護區。當地政府 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不遺餘力。法律規定,在自然動物保護區內禁止狩獵,在其他 地區,也希望遊客不要損及動植物的自然生態。斯里蘭卡保護野生動物可追溯到 公元前3世紀,當時一位印度高僧以佛教尊重生命的教義,告訴國王需珍重人間 的動植物,和它們一起分享天地。高僧的知識化成了石碑上的警語,矗立在島上 各地。隨著佛教在島上興盛,斯里蘭卡的野生動物也受到了最好的保護。 斯里蘭卡動物資源非常豐富,地球上主要的脊椎動物在這裡都可以發現,並 且大部分是本島土生的,特別是爬行類與兩棲動物。 爬行類動物在島上有75種是本土生的,其中鱷魚佔了兩種:昆布拉澤鱷魚體 長4公尺左右,生活在沿海沼澤和水庫池塘中;海鱷魚在卡盧河至馬哈韋利河之 間的南部河口地帶出沒,有時沿河上行到很遠的地方。另外,還有5種受保護的 美麗烏龜。蛇類有83種,最為人們懼怕的有﹋蛇、眼鏡蛇和鉛筆蛇。但是牠們很 少在人類居住的城市或村子中出現。 根據統計顯示,目前有54種魚類棲息在河流與沼澤中,其中14種嚴格限制只 能在西區的永久溪流中生長,16種是當年英國人從歐洲引進來的,包括現在還可 以在清澈冷泉中看到的鱒魚。 鳥類品種在島上也很可觀,有記載的種類共有427種,其中21種是島上所獨 有,250種定居在斯里蘭卡。每年8月中旬,東部、西北和西南沿海就會有磯鶴、 鷸類、燕鷗等候鳥從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西歐飛來過冬。島內其他森 林區,也有許多遷徙而來的鶇鳥和杜鵑等各種鳥類。此外,在乾燥地區所設立的 廣大保護區內可以看到各種鴨子、大型水鳥和鶴。蒼鷺和白鷺鶿則出現在國家公 園內。 昆蟲方面,已知蝴蝶品種有242種,大多數生存在較低的山麓,每年3、4月 間是蝴蝶遷徙的時期,這時無數蝴蝶就會成群飛向蝴蝶峰,場面極為壯觀。 哺乳類動物有86種,大型的哺乳類動物以象為代表。森林中還有兇猛的野牛,為 數不多的肉食動物,如豹、豬豹、山貓以及其他若干種貓科動物。斯里蘭卡的特 產還有蓬毛遍鼻黑熊,以及奇特的長松鼠,能夠在空中滑翔40公尺左右。鹿的種 類也很多,反芻動物的鼷鹿,體型大小和野兔相近。森林中常遇到的各種猿猴, 有普通彌猴、白鬍彌猴、齡猴和長尾葉猴等。一種長嘴蝙蝠,白天倒掛在榕樹或 麵包樹高枝上,看上去酷似長形褐色的水果。在多種哺乳類動物中,大象是最受 喜愛的動物。 島上野生生物保護局主管國家公園,森林保護局主管森林和生物保護。目前斯里 蘭卡全國已經有50個以上動物保護區,除了國家公園和少數動物保護區局部開放 讓遊客參觀外,其他部分都只供研究人員進出。許多瀕臨絕種或稀少動物都受到 法律的嚴格保護,不可以隨意捕捉或殘害。私人擁有野生的鳥類和爬蟲類等動物 也是非法的。至於製作或銷售豹皮、鱷魚皮和象皮製品等,也是嚴厲禁止的。 斯里蘭卡境內有許多保護區,僧伽拉賈森林保留區和皮克野生動物保護區是最佳 的賞鳥區。此外,南部的本德拉、卡蘭米蒂雅、溫拉威拉和東部的庫馬拉鳥類保 護區,也有許多珍貴鳥類,其中本德拉以紅鶴眾多聞名。 庫馬納鳥類保護區(Kumana Birds Sancturay)也叫庫馬納野生動物園,與相 距的溫拉威拉齊名。它位於斯里蘭卡西南海岸、可倫坡以南約300公里處。以廣 闊的湖泊為主,散布著沼澤,四周圍有密集的熱帶叢林,庫姆布堪河流貫穿其中 ,一年中有半數時間無法進入。湖泊中生長著茂盛的蒼勁大樹,形成一處處水上 綠島,成為鳥類棲息的樂園。園中鳥類豐富,計有400多種,水岸、湖面、樹上 、天空,到處都活躍著鳥兒的身影。許多鳥類是從遙遠的他鄉飛來,在此棲息。 彩鸛、篦鷺、朱鷺、紫鷂、黑首金鶯和火烈鳥等是這裡常見的珍稀鳥。這裡體形 較大,極為珍異的黑頸鸛,據說在金斯里蘭卡估計也僅有10隻左右。鵜鶘是這裡 最多的水鳥,牠體長可達2公尺,翅展可達3公尺,體重可近14公斤,是現存鳥類 中體型最大者之一,牠在陸上動作笨拙,飛翔的姿勢卻非常優美,常成群飛行, 在高空中同一節奏齊拍寬大的翅膀,引人入目,且是捕魚高手,小撈網似的喉囊 是其捕魚工具。 此外,保護區內還有109種哺乳動物和許多爬行動物及海生動物。熱帶叢林出沒 著各種哺乳動物,小山丘上的原始山洞為牠們提供了天然洞穴。湖泊裡有許多熱 帶魚,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在廣闊的湖面上,可以泛舟,追蹤觀察鱷魚活 動。 境內共有4個國家公園,其中的馬達瓦拉威(Uda Walawe)國家公園位於 南部內陸,以內陸野生山產動物和各種鳥類聞名,但是這裡的動物對遊客仍然很 膽怯、小心,所以不太容易發現。 加爾奧亞(Gal Oya)國家公園地處東部內陸,四周環繞著清幽的塞納納 耶凱沙摩陀羅(Senanayake Samudra)湖,每逢傍晚可以看到象群來喝水或洗澡。
耶拉(Yala)國家公園又名盧胡納國家公園(Ruhuna National Park),位 於島的東南端、可倫坡東南方280公里處的海邊,從海岸延伸至內陸,面積292.5 平方公里,佔全國領土面積近5﹠,以密林為主,呈河流、湖泊、沼澤、沙地和 莽原等多元地貌,是動植物的天堂和自然愛好者的樂園。最佳的參觀季節是每年 12月至翌年5月。這個國家公園歷史悠久,野生動物繁多,並因有大象群而聞名 ,數量可觀的麋鹿也是這裡的一大特色,此外還有許多的野疣豬、水牛、鱷魚、 熊、獵豹、孔雀和各種水鳥等。時常從茂密的灌木叢林中冒出的大象家族,以絕 對的公園主人身分自居,慢的步伐和甩鼻嘶吼警告聲,以及小象嬉戲的天真模樣 ,都會讓遊客退避三舍。每年8月到翌年1月,成群的水鳥從其他地區遷徙而來, 在河流、湖泊和沼澤中此起彼伏。根據統計,在這片區域上至少有150多種鳥類 ,讓此地成為賞鳥者的天堂。在這裡,動物都安祥自得的生息,並不怎麼懼怕人 類的光臨,遊客可以近距離觀察牠們,只是要注意水中的浮木可能就是潛伏的鱷 魚,野等猛獸在遠處虎視眈眈,周遭都在進行一場場弱肉強食的屠殺。公園內還 有兩處房舍作為觀察處,一處叫雅拉,位於梅尼克河岸,是觀察水鳥的最好地點 ,水鳥的浮光掠影或遮天蔽日的此起彼落,都能令人心潮蕩漾。另一處名布圖瓦 ,屹立於海濱懸崖上,天光海色盡在眼底。 威帕杜(Wilpattu)國家公園是斯里蘭卡最大的國家公園,面積1308平方 公里,坐落在國境的西北部,和可倫坡相距176公里,與阿努拉德普勒距離很近 ,是外來觀光客必遊之地。最適合的參觀季節是每年的2月~10月。這裡的動物 受國家法律保護,不准獵殺。公園內約有60隻花豹,因此是島上最好的觀豹地點 。 這個國家公園地形特徵是多沼澤、沙地和林地。沼澤引來了許多水鳥,特別是在 11月至翌年1月期間。有些沼澤地還會有兇猛的鱷魚。遊客們也可以看到許多慌 忙四竄的﹡鼠,一轉眼就攢進地洞尋找眼鏡蛇去了;蜥蜴偶爾可見,但牠們顯得 從容多了;好耐性的大象不但會撒嬌,而且會用鼻子舉起圓木,一根根地放在卡 車上;斑鹿在樹叢間啃食嫩草,不時還警惕地豎起耳朵東張西望。峽谷裡的孔雀 用嘴理毛,水牛悠閒地躺在湖沼裡,鱷魚張開血盆大嘴打哈欠,使這座天然國家 公園顯得一片祥和,生機盎然。當然,公園裡偶然可以見到獺熊、巨蟒和麝香鹿 等。 其中最有趣和最有用的動物就是大象,因為在原始的森林裡沒有任何便利的 交通工具可以通行,只有靈性的大象可以在荊棘和蔓藤遍野的森林中橫衝直撞, 把倒下來的木材用鼻子捲起拖回去。象秉性刻苦耐勞,能夠爬山涉水,任重致遠 。每頭象可以載重1000磅,但是每天所消耗食料只是幾百鎊羊齒類植物。除此外 ,就是每天要洗一次澡,還要人工替牠刷一次牙而已。 現在的斯里蘭卡共有大象3500~4000頭,最普遍的是印度大象,很容易馴化。另 外一種是沼澤象,體形較大,經常在馬哈韋利河岸和婆羅那魯瓦南部的沼澤地上 ,以及幾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內生活。在40多年前斯里蘭卡的大象多達2萬多頭, 但森林面積逐漸減少,動物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現在大象的數量已在遞減中。
這裡的象屬於印度的亞種,又稱印度象,93%沒有象牙或沒有很長的象牙,耳朵 也較非洲象小,體型也比重達9吨的非洲大象小,一般在5.5~7.5噸之間。好幾 個世紀以來,印度象在斯里蘭卡就是重要禮儀用的動物和役襠牠們原本是野生動 物,被好幾百人的獵象隊誘捕後,豢養在柵棚裡。狩獵人把新蓄養的野象後腳加 上圈套,以限制牠的行動,然後捆縛在大樹旁。這種工作需要熟練的技巧和足夠 的膽量。等到大象比較馴服後,再由兩隻馴象帶領牠拖車或負重,使成為有用的 家畜。嬰兒期的小象是相當嬌生慣養的,一天需要餵食5次,還要人加以撫愛, 每天的食譜包括3鎊添加鐵質和維他命的奶粉、稀飯、由椰鼕汁榨取的植物性蜜 和各種嫩草葉等。幼象大一點後,食譜才改變為椰樹葉及其他樹木的皮和葉。 在斯里蘭卡的佛教儀式上,象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每年初夏的佛牙節慶典中,大 象作為神聖的動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佛教徒們為大象穿起漂亮的衣服,加上 炫耀的裝飾,使牠流光溢彩,馱著佛像、運載佛牙參加遊行。對於大象的主人來 說,自己豢養的大象能夠被召上場,是無上光榮的事。 大象「孤兒院」是個著名的幼象保護場所和旅遊勝地,位於斯里蘭卡中央省 蓋克拉行政區的濱納瓦納村,距可倫坡約85公里。在斯里蘭卡的許多原始森林裡 隨淲可見被廢棄的違禁開採玉石的簡易礦井,又深又窄的坑洞常使一些小象深陷 其中,沒有人救援的話,只能坐以待斃。斯里蘭卡野生動物保護局出於收容這些 從礦井中救出和因其牠不測失去母愛的幼象,於1975年始開闢這座世界上獨一無 二的大象「孤兒院」,據說顛峰時期這裡曾有上百頭幼象。「孤兒院」佔地5.6 萬平方公尺,環境幽雅,林木郁郁蔥蔥,有大片的椰林和草地,以及寬闊的河流 、湖泊,同時還有管理員的悉心照料。幼象在這裡生活安逸閒適、富足。牠們每 天按時散步、進食、游泳、睡覺。為了招徠遊客,部分幼象還被施以訓練,學習 多種遊戲和20多種簡單的語言,在馴象師的指揮下興致盎然地表演節目。眾多的 幼象和妙趣橫生的大象表演,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好奇的遊客,慕名來到這個幼象 樂園。
美麗首都可倫坡
可倫坡(Colombo)是斯里蘭卡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文化、 經濟和交通的中心。最早紀載可倫坡名字的是中國文士汪大淵,他在公元1330年 的著作中,稱呼當地港口為「高藍浦」;僧伽羅人則稱它為「可倫巴」,意為「 芒果樹」,或古語「港口」、「渡口」之意;葡萄牙人因它的名字和新大陸發現 者哥倫布的發音相近,乃將它沿用。 這個城市大約是在公元8世紀時,阿拉伯商人獲得僧伽羅君主允諾,在此興建了 一批房舍定居,形成一個小村落。公元12世紀時,它就已經是印度洋東岸的一個 商港,當時有中國和波斯的商船經常在此停泊。13世紀時,中國旅行家汪大淵對 這裡有過詳細的記載;中國明代航海家三寶太監下西洋時也曾到過此地。16世紀 時,被葡萄牙殖民者佔領建為軍事要塞和砲台。17世紀後,可倫坡逐漸成為全島 的主要港口和對外貿易中心。1656年,可倫坡落入荷蘭人手中。18世紀英國人將 可倫坡列為殖民地,1815年成為島上的首府。由於這個城市曾經成為葡萄牙、荷 蘭和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市內的城堡、教堂、鐘樓和運河等,都具有國際色彩。 可倫坡地處印度洋海運的中心,居印度洋東西航路的要衝,坐落在錫蘭島西南海 岸,凱勒尼(Kelani)河以南接近赤道處,經緯度為東經79度51分、北緯6度56分 。市區三面環陸,一面瀕海,由於有海風的調節,所以氣候宜人,高溫而無酷暑 ,平均氣溫在25℃~30℃之間;2~6月為雨季,平均年降雨量約520公釐,雨水 充沛。市內樹木蒼翠,風景絢麗。 這個擁有200多萬人口的都市,面積250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6公里,是印 度洋海空交通的樞紐和主要的港口,尤其是在蘇彝士運河通航後,更成為歐洲、 非洲和西亞各國與東南亞、遠東和太平洋地區航運必經之地,是世界航線上重要 停靠港之一,素有「東方十字路口」的稱呼。這個有名的人工港早在19世紀 70年代已修築了防波堤和碼頭,斯里蘭卡獨立後又加以擴建,現在有了道防波堤 ,總長3090公尺,港口水域廣達350公頃全部經過疏浚,深9~13公尺,可停泊4 萬噸發貨輪,港口的四大作業區,可同時停靠萬萬噸級輪船40多艘。港內主要的 有伊麗莎白女王、賈亞貨櫃、班達拉奈克、費加亞和石油等5座碼頭。 從整體上說來,這個港口規模不算大,雖然也設有整齊的倉貯設備和4個貨櫃箱 碼頭,但因設備還不夠現代化,使得碼頭區經常擁擠不堪,並且時常因起卸時間 拖延過久而使貨物霉爛,因此一般的貨輪都不願意到可倫坡載貨。目前這個港口 每年進港船隻約3900艘,可以處理1170萬噸貨物及60萬個貨櫃,其中70%是過境 轉運的貨物。在這裡的港口有座古雅的燈塔,使它看起來非常富有詩意。 在空中交通方面,坐落在市郊的卡杜納雅克國際機場,有國營的斯里蘭卡航 空公司及法國、德國、英國、荷蘭、斯堪的納維亞、巴爾幹半島、俄羅斯、印度 、新加坡、國泰、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亞洲航空、韓國、聯合、加 拿大、中東、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伊拉克、約旦 、巴基斯坦和肯亞等30多家外國航空公司的航班,直接與莫斯科、羅馬、法蘭克 福、柏林、巴黎、維也納、約旦的安曼、科威特、馬爾地夫的馬累、尼泊爾的加 德滿都、印度的馬德拉斯和孟買、泰國的曼谷、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和香 港等地通航。由可倫坡經曼谷到香港,航程約4.25小時;由可倫坡到印度和新加 坡都是3.5小時。可倫坡和國內的賈夫納、瓦武尼亞、阿努拉德普勒、亭可馬里 、拜蒂克洛、安帕郎戈德和巴杜勒等其他城市之間,也有忙碌的航線營運。 2001年7月24日凌晨,泰米爾猛虎組織突襲卡杜納維克國際機場,致使斯里 蘭卡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合資的斯里蘭卡航空公司,由12架空中巴士組成的機隊 折損了5架,經濟損失高達3.5億美元。當時數以百計的遊客在迫擊砲和機槍彈雨 中驚魂失魄,倉促逃命,不少家人離散和遺失財物,甚至還有人員傷亡,使當時 剛有起色的斯里蘭卡旅遊茉遭到致命的創傷。 可倫坡還有幾家私人航空公司經營直升機和小飛機的包機業務,可以飛往附近的 各個參觀景點。從國際機場到市中心區的距離約為34公里,有巴士和計程車服務 ,車程約50分鐘;計程車可以用無線電叫車,又快又方便,從機場到市區車資約 需15美元。沿途樹木蒼翠,路旁住屋少見,偶爾會看到一些店舖,以出售椰子和 農產品為主。 陸上交通也很方便,可倫坡是斯里蘭卡公路和鐵路網的起點,從可倫坡有放 射式的鐵路可以通往國內的其他城市。由這裡到康提市的車程約需三個多小時。 火車設備尚事普通列車比較擁擠,頭等座較為舒適。市區交通工具以公共汽 車和計程車為主,公共汽車為雙層式,路線四通八達,司機開車速度很快,經常 有超速的行為發生。在斯里蘭卡,公共汽車的票價可以說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因 此公共汽車是市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對觀光客來說並不適用。搭乘公共汽 車時,要查閱路線圖,確認路線號碼,以免搭錯車。這裡有許多單層的中天差地 別公共汽車,但多數沒有車門,就是有車門也多數沒有關上。計程車的數量非常 多,不但招之即來,並且車資公道,非常方便,但是通常要付5%的小費給計程車 司機。斯里蘭卡的計程車車牌是白底紅字,車頂有黃色的標誌,搭車前一定要先 看清楚計程車表是否歸零;如果和司機發生爭執時,最好記下車號,通知附近的 警察。市內最普遍又便宜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到處充斥著的三輪嘟嘟計程車。 市內有很多旅館,其中不乏有現代化設備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最大的蒙拉 維(Mount Lavinid)大飯店,瀕臨印度洋,環境幽靜,風景怡人,被政府 列為市內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之一,在可倫坡市上出售的風景明信片上,就有很 多幅以它和附近地區畫面為背景;這是一座四層樓的西式大建築,每層由地板到 天花板的高度有4.6公尺,內部布置堂皇,風格古雅。 飛馬礁石(Pegasus Reef)是英國海外航空公司投資興建的一家國際觀光大飯 店,坐洛在市區北方11公里處,擁有142間高級客房及新式服務設備。 希爾頓也是一家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它位於洛托斯路艾希隆廣場(Echclon
Square)東南面有貝拉(Beira)湖,西邊印度洋近在咫尺,景觀良好,飯店佔地
七英畝,擁有387間客房及豪華套房設備,另外附設有五個大餐廳,其中的日本 料理銀座(Ginza)餐廳,現烤活海鮮最具特色。還有夜總會、牛排館、咖啡廳、 酒吧、購物街、郵電櫃台、銀行櫃台、三溫暖、美容院、網球場、游泳池和大停 車場等各一個。 可倫坡大飯店也是市內有新式豪華設備的觀光大飯店之一,內部裝潢雅致, 有第一流的服務設備,可使旅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瑪洛特(Marrilott)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是可倫坡市中心區大飯店之一, 位於洛托斯(Lotus)路64號,它的旅館部擁有446間有空調、直撥電話、冰箱、 彩色電視和有私人衛浴設備的高級客房。在寬敞豪華的中庭裡附設有大堂酒吧、 24小時咖啡店。飯店裡還設有一個健身房和一個可以容納800人的大會議廳;室 外別有游泳池和高爾夫球場。這家大飯店是座14層樓的臨街大廈,有極具變化的 視野,街景、海景盡在眼中。由飯店無論是是至市區、貝拉湖或是印度洋岸,都 只要幾分鐘步程。 復興(Renaissance)大飯店位於貝拉湖的東北岸,風景優美、景觀清新 ,設備豪華,是最佳的度假休憩地方。 豪華東方(Grand Orienal)大飯店位於可倫坡的港口鬧區,無論度假、 經商都非常方便。漂亮的外觀、完善的設備、舒適的客房有面海的景觀,閒暇之 時可細細欣賞海港中來往穿梭的船艇,煦攘的人群。 洲際(Inter Continental)豪華觀光大飯店,14層樓高的建築聳立在第 二區商業中心的印度洋海濱快速道路旁,面海的景觀,為洽商的旅客提供商務上 所必需的一切設備;舒適寬敞的客房,以殷勤服務著稱。附設的5個餐廳及酒吧 ,提供各有特色不同口味的菜餚餐飲,另外還有供旅客休閒的各種完備設施。 假日(Holiday)大飯店是一幢面海的建築,寬敞的客房,在室內即可對印 度洋的風光一覽無遺,最有特色的是它所附設阿爾翰卜拉(Alhambra)餐廳提供的 坦多雷(Tandoori)和蒙√(Moghul)食物,這種已經風行全世界的宮庭餐飲,獲得 很多人的喜好,而且這家餐廳,也是全斯里蘭卡唯一能烹調出這種食物的餐廳。
此外,市區內比較有名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還有米勒登(Meridien)、加勒費斯 (Galle Face)、蘭卡歐柏羅(Lanka Oberoi)、凱勒(Keelle)、塔普羅巴尼和威魯 卡(Renuka)等,這些旅館也都大部分設在印度洋海岸及加勒路之間,兼具休閒與 業務之便,無論往市中心、到海邊都只需走幾分鐘,旅客可以就近在海上划船、 游泳、滑水、沖浪、潛水,也可以在金色的沙灘上享受溫暖的太陽,或者在海岸 上呼吸清新的空氣、欣賞其他快樂的遊客。 除非有大規模的國際會議在可倫坡舉行,平時在這個都市內訂房間並不困難。這 裡旅館單人房的租金含10%的服務費及稅金在內,每日約60~80美元。旅館內自 來水不可生飲,使用230伏特的電壓。 除了這些觀光級大飯店外,斯里蘭卡還有許多物美價廉的客棧、賓館。尤其是客 棧型的旅館,是類似民宿的住宿設施,住客多半與客棧主人同住,不但價格便宜 ,並且可以與當地人民接觸,這種家庭式的客棧還提供非常可口的食物,保證比 外面餐廳的東西好吃。至於斯里蘭卡的政府賓館,本來是專供政府官員出差使用 的,現在也多半提供給觀光客住宿,尤其是在一些小鎮,賓館可能是當地唯一的 借宿去處。儘管各地賓館因設備不同而收費不等,但通常賓館已是當地最好的住 宿場所了。特別在中部山區的一些古城中,政府賓館往往是古城裡目標最顯著的 建築物;在海濱度假區,政府賓館往往又佔據了最好的眺望角度。 至於觀光旅館,又可分成現代化的休閒度假旅館或者舊式殖民地時代風味的老旅 館兩種:前者雙人房每晚費用約30美元左右,後者在20美元上下,淡季時還可以 打折扣。客棧和一般賓館的價格每晚僅1~5美元,有些還包括早餐費用在內。 這個城市也有很多餐廳,服務都相當周到,米和咖哩是這裡最重要的食物。 斯里蘭卡菜餚帶有濃厚的南印度口味,這裡熱辣的咖哩魚美味可口,非常有名。 旅館和餐廳內供應有斯里蘭卡菜、日本料理、巴基斯坦菜、德國菜、法國菜、中 國菜和西餐等各國口味俱全。斯里蘭卡咖哩菜,是世界最辣的,但是在旅館的餐 廳內所供應的咖哩,為了配合觀光客口味,辣味是受到控制的。除了咖哩外,作 為主要早餐的Hoppers,也深受大眾的喜愛,它是由椰子油和米粉混合製成的。 位於可倫坡市第五區的博多(Hakata)、第三區的櫻花(Sakura)日本料理和設於希 爾頓大飯店一樓大廳的銀座(Ginza),口味正宗,是喜愛清淡食物者的最佳選擇 。其中的銀座設有三間純日式的榻榻米房間,分別可坐8~12人,主廚烹調的20 多種不同口味的魚,特別受到客人的青睞,生意相當不錯,此外,假日飯店的阿 爾翰卜拉餐廳也提供具有特色的風味食物。在瑪洛特大飯店附設的帕美(La
Palme)餐廳及塔夾索墨多大飯店附設的洛德茲法(The Rendezvous)餐廳,都提
供有正宗的法國菜。第四區的加勒路和杜普里克新街還有泰國菜、巴基斯坦菜。 海邊的加勒中心地帶,還有德國菜和許多海鮮餐廳。 餐廳裡還供應有各種酒類,當地生產的燒酒(Arrack),加上用開水沖調而成的 一種雞尾酒,味道不錯。燒酒是以椰子的花發酵製造而成的甜蒸餾酒。燒酒高級 品VSOA(Very Special Old Arrack)在大部分旅館餐廳內都可以喝到。 因為可倫坡有300多名華僑,因此也開設有很多中國餐館,計有金門、筷子、現 代、北京、南京、錦城(Kinjon)、翡翠公園(Jade Gardens)、文華宮(Mandarin
Palace)、中國金龍、蓮馥、號稱正宗中國傳統風味的東方香港海鮮酒家、位於
哈威洛克(Havelock)路117號的蒙古烤肉等餐廳。由於海鮮豐盛,價格不高,因 此生意都非常興隆。一頓有龍蝦、螃蟹。大蝦的五人份海鮮餐,包括酒在內,只 要80美元。 夜生活也很熱鬧、娛樂場所林立,但是一般市民的最高享受只是看電影和看 電視。可倫坡的電影院設備相當豪華,票價卻只要一美元,座位分為樓上和樓下 兩種,樓上便宜,樓下貴,有身分的人都是坐在樓下。由於外國影片在斯里蘭卡 影響較深,至今拍攝的影片有民族特色的不多,內容多是角鬥和兇殺的場面。 在大飯店的夜總會裡,觀光客可以欣賞到斯里蘭卡的民族舞蹈。當地人不能進入 這種高級場所跳舞,但是一名觀光客可帶兩名當地人進場。可倫坡的康提大飯店 內,有將康提舞和面具舞搭配起來的表演。 運動方面從高爾夫球到海上活動,範圍很廣,觀光客們在這裡可以充分享受到各 種運動的樂趣,如果喜歡海釣和河鈞觀光客也很容易成為釣魚協會的臨時會員。 可倫坡南方有綿延的海岸線,尤其是距離可倫坡南方83公里的海克杜瓦海上的珊 瑚礁,非常美麗。可倫坡西海岸潛水季節是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 可倫坡也是一個著名的購物城,一般商店週一至週五早上10時至下午7時營 業,星期六由早上8時45分營業至下午3時。在這裡寶石店、手工藝品店、百貨公 司和商店林立。市中心有很多寶石商,但是遊客們最好到國營的珠寶店購買比較 安全可靠。這裡著名的特產就是紅寶石和藍寶石,世界上最大的一顆寶石,就是 由斯里蘭卡出產的。這裡最名貴的寶石是貓眼石,又叫貓睛石,外貌呈圓形,將 它搖動時,表面會出現絲線形的反射繞線看上去好像貓眼,以蜂蜜色及綠黃色質 地最佳。 通常被當做紀念品出售的面具,在可倫坡的小工藝品店和旅館裡都可以看見,面 具的大小式樣應有盡有,從手掌大小到大型面具都有,一般有兩種類型,一個是 名為眼鏡蛇(Cobra)國王的魔鬼面具,造型是大而凸的眼珠,長長的舌頭吐在兩 齒之間,頭頂戴著以許多條眼鏡蛇扭曲型組合而成的「帽冠」另外一種是由18個 不同造型組合的病魔面具。這些面具製作雖然沒有表演者的面具來得精緻,但是 價格較低,購買幾個當紀念品送人,或帶回家掛在牆上,都相當美觀實用。小的 面具價格從20到40盧比不等,民間工藝品店的價格比旅館賣的面具價格實惠。 市內有一些百貨公司,貨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市區的皮多(Pettah)市場也是 值得一逛的購物地方,這裡錯綜複雜的大街小巷,出售各種罕見的手工藝品,包 括古董、金、銀、青銅、玳瑁、象牙、臘染、皮革和赤土陶器為材料的手工藝品 、藤製籃子、黑檀木的雕刻,絹織布料、墊子和有花邊的美麗手工編織品等,不 過這裡的土特產藝品很多都是仿製印度的。其中印花布是比較值得購買的物品, 傳統的印花布為純棉的布料,有各種式樣,染上種種鮮豔的色彩,圖案富有斯里 蘭卡風情。以印花布製成的東西包括少麗、洋裝、裙子、手帕和壁飾等,種類豐 富。可倫坡也有許多真絲製品,非常有特色,在哥路349號的真絲中心和377號的 真絲專責店都有豐富的商品。市區有許多賣茶葉的店,生意非常興隆,這種店除 了賣各種茶葉外,也兼賣香草、百香果、薄荷等香料及禮品。此外,可倫坡的要 塞區和貝塔區也是觀光客常光顧的著名購物中心。由於市民迷信占卜問卦和算命 ,因此街上專門替人算命的「命理學家」館很多,他們的市招,掛滿了大街小巷 。 這個城市的傳統經濟以港口運輸業和服務業為主,同時是斯里蘭卡的工業中心。 新興的製造業工廠多建在城市四郊,主要生產紡織品、成衣、鞋帽、加工食品、 藥品、肥皂、收音機、縫紉機、石棉製品、塑膠製品、陶瓷、電子、化肥、煉油 、鋼鐵、船舶及汽車修護等,寶石加工是當地最著名的行業。 可倫坡是個小小的半島,熱帶的椰風蕉雨把市區妝扮得富有詩情畫意,街上除了 高聳入雲的椰樹和婆娑的香蕉樹外,還種植有許多斯里蘭卡的國樹鐵木樹和國花 睡蓮,以及許多的植物。當地還是烏鴉的天堂,這種被斯里蘭卡人奉為「神 鳥」的烏鴉,不時如烏雲般庶天蔽日地盤旋在空中,叫聲響徹雲霄,據說全市烏 鴉有好幾萬隻之多。 城市布局以港口為中心,共有13個行政區。市中心的城堡區稱為福特區 ,位於港口南邊,原係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建造的古堡要塞,現在是斯里蘭卡 的神經中樞,為總統府、政府中央機關、隔機構、航空公司、公司、大百貨公司 、超級市場、大飯店和大餐廳的所在地。少數經過良好設計的現代化建築物,多 集中在中央銀行所在地約克路附近的幾條大街上。這裡大多數是10層樓左右的大 廈,與遠處低矮陳舊的舊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比較引人注目的建築物有銀行大 樓、錫林科大廈、新內閣大樓、郵政總局、塔普羅巴尼飯店、國會廳、舊內閣大 樓、市政廳、聖露西亞教堂、最高法院、沃爾文達爾教堂、總統府,以及一些佛 教和印度教廟宇等。 市區的許多十字路塑有佛像,一些新闢的大馬路椰林夾道,配合著整齊的商店和 辦公大廈,到處都是綠油的林地和草地,倒也清潔恬靜,令人神清氣爽。只是大 多數城區街道狹窄擁塞,汽車、三輪嘟嘟車、摩托車、腳踏車和牛車競走,交通 非常凌亂。在住屋方面有強烈的對比,有錢的人住豪宅,警衛森嚴;沒錢的窮人 多住市區邊緣的陋屋或違章搭蓋的臨時石棉瓦遮頂的破屋裡;至於赤貧的窮光蛋 ,多光著上身躲在簡陋的屋簷下或公共場所的椅子上、地上過夜。 全市約有5萬多名營養不良的貧苦兒童,他們多三餐不繼,衣裳襤褸,頭髮糾結 ,流浪街頭。很多孩子原本是跟隨父母從農村來到首都淘金,結果卻全家生活無 依,父母淪為販毒和賣淫者,或犯罪入獄,孩子們則幫忙跑腿、乞討、扒竊,成 天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裡流竄,夜晚露宿街頭、路邊,或公園車站的椅上,甚至成 為販毒和色情業的後繼者。 可倫坡最早的一條街是加勒路,當地人叫它「哥路」,是市內最主要最熱鬧的街 道。市區內大多數的珠寶、服飾和其他各式各樣的高級商店和專賣店,差不多都 開設在這條街上。這裡的聯合廣場大樓內,集中了各類名牌的專櫃,各種舶來品 齊全。在長5.6公里13區11街上,兩旁多係傳統農貿市場式的小批發店。 福特區南面的加勒綠地瀕臨大海,並沿著海岸線延伸,一條當地人稱為「金 面大街」的馬路穿過綠地,周圍環境清幽淡雅,市民們常在此約會、休閒、觀海 。附近鬧區豎立著一座鐘樓,是1837年美國殖民時期所建,已有171年歷史,原 係港口的燈塔,顯得古色古香,為可倫坡街道增添無限風情,登臨鐘樓可以俯瞰 市景。百公尺外的中央銀行,是座巍峨大廈,由頂層遠眺,市區、海港及遠洋景 色盡收眼底。加勒綠地東方的海上有孔潘納維由島,即奴隸島,是昔日荷蘭東印 度公司押運奴隸的居留地。 貝塔區在福特區的東面,屬舊城區,也是有名的鬧區,街道狹窄,房屋低矮 ,小店櫛比鱗次。附近的貝拉湖是荷蘭殖民者蓄截溪水灌溉沼澤地修建的人 工湖,也有湖光水色之美,是人們水上活動的好地方。 辛納蒙肉桂園區位加勒綠地南邊,這裡古老而優雅的歌爾貝堤住宅區,是僧 伽羅人中產階級的聚居處。再往南沿著海洋的細長沙丘上,有最具現代化並具有 西歐風格的高級住宅區。這裡從前是肉桂樹的栽種區,現在是各國領事館及巨富 邸宅集居之地。在這個美麗的肉桂園區內,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白色市政廳,全 年花團錦簇的韋哈拉瑪哈德維公園,以及美術館、博物館,還有仿康提古王宮樣 式建造的獨立紀念館。附近的第7區有高爾夫球俱樂部和可倫坡大學, 這所大學有5000多名學生,以醫學系學生人數最多。 這個城市有許多景點可供參觀,其中仿中國人民大會堂的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 大廈也坐落在辛納蒙肉桂園區,它因舉辦過亞非同盟國高峰會而聞名,是斯里 蘭卡舉行重要活動和召開國際會議的場所,也是前來可倫坡觀光客的參觀重點。 它是一座潔白明亮、雄偉莊嚴的八角形建築,佔地16萬平方公尺,建築總面積為 3.2萬平方公尺。門前有10米多高的噴泉,外廊由42根24公尺高的八角形潔白大 理石柱組成,支撐起寬大的挑檐,正門兩邊是紅色大理石牆,門口4根白色大理 石雕柱,富有斯里蘭卡民族特色。門廊、走道和石柱都繪有精美的獅子、荷花等 傳統圖案。 大廈主體8層樓高,大廳直徑約100多公尺,大會堂外部用玻璃鑲嵌,設有7種語 言同聲傳譯設備。會堂內有尊班達拉奈克總理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後面有表現斯 里蘭卡美麗富饒和人民勤勞勇敢的巨幅油畫;附屬會議廳與大樓二層間有天橋式 通道連接。 這座大廈有6個規模不同的會議廳和秘書處,還有90多個辦公室可供各國代表團 使用。一層設有展覽館、放映廳、宴會廳和各國貴賓的臥室。 班達拉奈克總理紀念館就設在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內,陳列有數百張班 達拉奈克總理生平的照片,以及中國前總理周恩來兩次來訪時贈送的禮物和活動 留影。而整個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是為紀念斯里蘭卡已故總理班達拉奈克而 建,由中國政府捐資3000萬盧比興建,作為送給斯里蘭卡的禮物,此館於1970年 11月動工,1973年5月竣工。大廈的對面就是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 可倫坡國立博物館建於1876年,是斯里蘭卡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位於韋哈 拉瑪哈德維公園南隅費南多大街上,在它那寬大的兩層樓大廈裡,收藏著許多代 表斯里蘭卡各個歷史時期的古代文物,從史前的化石與古器物到近代錫蘭王的金 色寶座,應有盡有,其中有許多是代表斯里蘭卡古代藝術的著名壁畫、銅雕、石 雕、寶石、古銅器、古代武士的兵器、面罩、古輿圖、旗幟、康提國王的鎧甲、 康提王朝時代的家具、棕櫚葉手稿、編織品、金屬製品、漆器、11世紀的中國瓷 器,以及從康提運來的獅子王座等,內容豐富多彩。館內引人注目的展品之一, 是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下西洋時,在斯里蘭卡豎立的一座石碑,人稱鄭和碑 ,發現於1912年。碑上刻有雙龍搶珠浮雕等中國圖案,並用中文、波斯文和泰 米爾文記載鄭和一行向佛陀、阿拉和毗濕奴的奉獻。館內的自然科學室裡展出許 多動物和地質的標本。這裡的附設圖書館珍藏有20多萬冊書籍和手稿,其中4000 多份是記載古代斯里蘭卡經史和佛教教義的貝葉經。 這個城市就像是個宗教博物館,有許多佛寺、印度廟、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 教堂齊集此地。佛教寺院有阿育迦拉馬雅、克拉尼亞、瓦傑拉馬雅、迪帕杜塔拉 馬雅、戈塔米、梅塔拉馬雅和普拉納等寺;印度廟有科奇卡德‧科塔海納、佩塔 和班巴拉皮蒂雅等廟;清真寺有達瓦塔哈和阿法‧朱瑪等寺。 阿育迦拉馬雅寺是斯里蘭卡著名的佛寺,位於市區南部的警察公園附近,是 為紀念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派兒子摩哂陀前來弘揚佛教而修建的,佛寺金碧輝煌 ,佛祖釋迦牟尼高大魁偉,栩栩如生,逿印度佛教藝術的典型作品。用玻璃罩蓋 住的佛祖足印上繪有精美圖案,供信徒瞻仰,寺後的一棵菩提樹,也被信徒奉為 聖樹。 克拉尼亞寺又稱河上佛寺,位於東郊9公里處克拉尼亞河的右岸,可倫坡要 塞區有巴士直達這裡。佛寺圍牆素白,3座門的牌樓前有台階通到河面。在佛教 傳入前,這裡設有毗沙那神祭壇,傳說佛陀大悟數目後曾到這裡講道,化解了當 地爭奪王住的戰亂,興建此寺。建寺年代早於建城,1310年重建佛寺,葡萄牙殖 民者入侵時曾遭破壞,現在的寺塔是後來重新修建的。 寺內金碧輝煌,有尊鍍金的大臥佛及妖魔塑像、月牙石、侏儒浮雕及色彩鮮豔的 裝飾性壁畫,描繪了佛陀涅槃前的故事,本生經故事,以及斯里蘭卡佛教興衰史 。一幅題為「首次布道」的著名壁畫,描繪了最早來斯里蘭卡弘揚佛法的摩西陀 長老向提婆南毗耶‧帝沙王布道的情景。 佛殿內香火旺盛,進香的人絡繹不絕。在斯里蘭卡佛教徒心目中,此寺的地位僅 次於佛牙寺。此寺的佛塔與眾不同,呈稻垛狀,塔身白色,莊嚴肅穆,據說是公 元前3世紀耶陀羅‧帝沙王所建,塔內還曾供泰過如來佛坐過飾有寶石的寶座。 寺內有棵大菩提樹,枝繁葉茂,樹下卻乾乾淨淨找不到一片落葉,被人稱為「聖 潔之地」。傳說此地是佛祖休息之處,菩提樹的落葉是佛祖賜給信徒的聖物,得 到它的人將會獲得佛祖的庇佑。每年1、2月的月圓日,這裡都舉行大規模的遊行 活動,以紀念傳說中佛祖的蒞臨。 毗訶羅提公園原名維多利亞公園,後用斯里蘭卡歷史上著名國王杜多迦牟尼 的母親毗訶羅提的名字命名,故也稱為國母公園,是斯里蘭卡最古老的皇家園林 之一,位於南郊2公里處,栽植許多熱帶植物,設有人工湖、蓮花池和百合花池 等,景色優美。 甘巴哈試驗植物位於東北郊30公里處,建於1876年,集大自然奇花秀木於一 地,是國內最漂亮公園之一。植物茂密,綠草如茵,鮮花遍地,遊客可以看到著 名的黑几茶、來西亞橡膠樹,還有一種產橡膠的藤蔓植物,以及貴重的藥用植物 吐根等。園裡的一角保留有一片郁郁蔥茂的天然海濱森林。 海灘休閒地使可倫坡的郊區充滿了魅力,太陽映照下的碧藍色印度洋、遍布椰子 林和棕櫚樹的海灘和白沙灣,寧靜地散布在海濱,是喜愛陽光和海上運動者的好 去處,也是海鮮老饕們的樂園。從漢邦托塔經加勒到邦托塔,再一直到可倫坡的 238公里長的海濱公園,是海岸的精華地帶。在著名的蒙拉維妮亞、純克馬列、 尼拉維拉、卡摩達和芭榭科達……等20幾處海濱浴場上、雖然可以看到「禁止裸 泳」的禁牌,但是許多西方遊客們卻視若無睹,我行我素,也不會有人去加以干 涉。海濱浴場上設有許多精美的小沙龍,遊客們在這裡喝杯咖啡,吃些小點心, 也是一種享受;在皎潔的月夜裡漫步在海邊的大道上,聽澎湃的海濤聲、欣賞奔 騰翻滾著的浪花,令人心曠神怡。如果有興趣,海邊有遊艇出租,並且可垂釣和 滑水。
故都康提
康提(Kandy)又譯為坎底,是斯里蘭卡的古都,也是國內的第二大城,經緯 度為東經80度38分、北緯7度18分,位於國境中部山區,西南距離可倫坡116公里 ,有火車和汽車直達可倫坡,車程約2個多小時。 在僧伽羅文中,「康提」原是山的意思,這正好說明康提城的特點,這座海拔48 公尺的古城,四周群山環抱,遠峰近巒,重疊不窮,斯里蘭卡最大的河流馬哈韋 利河流貫其中,河兩岸峭壁懸崖,植被蔥翠。當地氣候溫和,平均氣溫在22℃至 28℃之間。這裡曾經是康提王國的首都,現在是中部山區的主要商業、宗教、文 化和交通中心。植物茂密、風光秀麗,是斯里蘭卡著名的旅遊和避暑療養勝地之 一,遊客數量僅次於可倫坡。 相傳在人類造型之初,亞當和夏娃流浪人間尋找落腳的天堂,他們從西方到東方 不斷找尋,最後停留在印度南方小島的山城上,並且被這個地方的富饒資源與優 美環境所吸引,於是在這裡繁衍子孫,展開人類歷史的序幕。山城小鎮名為聖卡 達加拉(Senkadagala),也就是今日的康提,因此今日的康提人仍以這個傳說為 榮。事實上康提也的確有許多讓人驕傲的地方,據說早在公元前5世紀康提已確 切地存在,在公元13、14世紀時康提就已成為宗教中心,到了16世紀末,葡萄牙 人入侵並佔領南部和西部後,僧伽羅王朝自內陸遷移抵抗侵略,最後在1590年以 康提為首都,康提人利用有利的地形,與侵略者展開歷時200多年的戰爭,不斷 給入侵者以毀滅性的打擊,成為殖民者眼中最棘手的地區。直到1815年,英國人 採用分化上層首領的扳,才戰勝康提,結束了最後一代僧伽羅王朝。至今民間還 流傳著,十八勇士在康提至可倫坡途中的卡都加納伐陡坡上,憑隘堅守,痛擊英 國殖民者軍隊的壯舉。 225年的國都地位為康提寫下一頁英勇抗戰的光榮歷史,人們因此把這座城市稱 為「馬哈隆瓦拉」(Mahanunara),意思是「偉大的城市」。也正是由於這段歷史 ,使康提留下了許多國家級的寺院,加上歷代國王的積極建設,也使康提至今仍 是藝術家、手工藝家、音樂家與舞蹈家聚集的重鎮,並於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個擁有15萬多人口的城市,是米、茶、可可和香料等農產品的集散地,另外還 出產圖案豐富的蠟染布。這裡有鐵路與可倫坡及內陸的努瓦拉埃利亞相連接,觀 光收入對康提的經濟有很大的貢獻。 康提是錫蘭紅茶的故鄉,國內大部分茶葉都在這裡生產。這是因為康提海拔較高 ,氣候涼爽怡人,與島上沿海地區的溫熱或是北部地區的乾燥截然不同,所以英 國人在打敗了僧伽羅人後,就在這裡積極展開茶葉種植。 英國人首先在平地上試種紅茶,後來發現地勢越高茶葉品質越好,才漸漸往高處 發展,並且成為有計劃的大規模經營。這項發展奠定了今天康提茶園發展的基礎 ,從市區往山區走,可以看見一片片青翠碧綠的茶園。這裡出產的茶,以新鮮、 幼嫩的茶芽製作,濃度很高,口味甘醇。 泰米爾人也是在這一段時間被引進並留居下來的,由於當時紅茶種植情形看好, 勞工漸漸不敷使用,英國人乃從印度南部進口大批外籍勞工,所以在康提眾多佛 教寺廟中,也有印度興都廟存在,再加上殖民者所興建的教會和英式建築,使得 康提的宗教建築更加熱鬧多元。 佛牙寺(Temple of the Tooth)是當地最著名的觀光景點,又稱「舍利廟」 或「達拉達‧馬利戛寺」,是斯里蘭卡著名佛寺,坐落在市中心的康提湖畔。這 座聞名遐邇的粉紅色寺廟因供奉有釋迦牟尼的牙齒,而名氣遠比康提市還要響亮 。它不但是信徒們信仰的聖地,同時也是權勢和地位的象徵。斯里蘭卡任何一個 新當選的總統、政黨領袖或顯要人士,在獲勝宣誓就職後,都要來寺祭拜佛牙。 在1998年泰米爾猛虎組織製造的爆炸事件中,佛牙寺的頂部和入口處都被損壞,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資加以修一無是處 據古代僧人用巴利文書寫的有關這類佛牙紀事的「佛牙史」記載,公元301年前 的印度國內動蕩不安,佛陀思想受到新教的質疑,釋迦牟尼火化後的佛牙自然也 受到異教徒的破壞和威脅,篤信佛教的斯里蘭卡人不能坐視這種事情的發生,因 此當釋迦牟尼在印度的拘尸那迦火化時,一位羅漢從火中取出他的左犬牙,交給 國王供養。斯里蘭卡佛教徒以佛牙為至聖寶物,為了爭奪佛牙,曾幾度發生戰爭 。後來,在槃陀國王的指令下,槃陀公主赫摩摩羅(Hemamln)和她的丈夫丹陀( Dantha)王子,在公元311年把佛牙送到佛教正興的阿努拉德普勒。公主一路上把 佛牙藏在鑲有100多顆貓眼石的金質髮飾中。從此這支髮飾幾乎成了佛牙舍利的 一部分,與佛牙一起受到膜拜和瞻仰。傳說佛陀入滅後還有一顆佛牙舍利被珍藏 於中國北京八大處第二處的佛牙塔內。 佛牙在斯里蘭卡也曾歷盡滄桑,輾轉過許多地方。由於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達摩 波羅國王在殖民大國的威脅下改信基督教,佛牙被送往康提。15世紀康提國王維 摩羅‧達摩(Wimala Dharma Sariya I)在今天的佛牙寺位置建立了一座兩層樓寺 院用來供奉佛牙。16世紀,葡萄牙人佔領康提時,擄走了佛祖的遺物。在殖民統 治下,佛教衰落,寺廟荒廢。到了17世紀初,有個天主教徒為了向佛教徒示好, 建築了兩層樓的廟宇,供奉佛祖牙齒。可是17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再度侵占康提 ,並火焚市區。到了17世紀末葉,那位天主教徒的兒子又整修牙廟,加建了第三 層樓,另一位熱心的佛教徒則修飾了牙廟的內部。如今的佛牙寺則是1687~1707 年、1747~1782年兩段時間的在位國王所建,是一座莊嚴的彩繪建築。高聳的牙 廟大門和壕溝,以及寺中的八角樓,是由康提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維克勒馬‧拉 賈辛哈所建。 佛牙寺建在6公尺高的台基上,西門是主要入口處,周圍護寺河環繞。大門雕刻 著大象,前面的拱道整修了「月石」的階梯。牙廟的每一層建築都戴著一頂紳士 帽式的屋頂,迴廊則矗立著一根根白色的柱子,這就是典型的康提式建築。人們 必須在特定的時間內登上狹窄的階梯,到達頂樓的聖堂上,才能瞻仰到聖牙。 寺廟內部結構繁複殿廳相套,主要有佛殿、長廳、鼓殿、寶室和誦經廳;二層的 內殿是寺廟的核心部分,供奉著聖物佛牙,內殿正中有一尊巨大鍍金坐佛,佛前 供奉朵朵蓮花,點點的燭光在蓮花之間搖曳,內殿左側就是存放鎮國寶物佛牙的 暗室。佛牙殿隿森嚴,四周高牆圍繞,四角各建一廟,分別是納特(觀音)廟、 摩訶廟、卡多羅伽摩廟和帕蒂尼女神廟,並日夜有監護人以確保佛牙的安全。 佛牙寺每天從晨曦開放至黃昏,任何時間都籠罩著安靜肅穆的氣氛,即使朝拜的 人再多也一樣鴉雀無聲。一天中三次固定的禮拜時間是上午6時、11時、下午6‧ 30時。禮拜時間一到,穿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男子便開始擊鼓,這時只見男女老幼 信徒虔誠頂禮,或是捻花敬獻,專注誠信的神情令人動容。當然,一般的信徒和 遊客是無緣目睹佛牙的,只能朝室內銀製的門朝拜。 由於人民對佛牙的敬畏讚頌,造成了佛牙在政治上有重大的影響力,具有王權的 標誌。歷來國王都把國都設在佛牙的所在地,掌握佛牙就像掌握國璽一般,唯有 佛牙在握的統治者才會受到人民的敬重。因此每年佛牙遊行,除了宗教的意外外 ,在政治上也是向政敵示威的一種手段。 據說佛牙長約5米厘,珍藏在7層金塔內,金塔中空,裡面又有7個小金塔,塔塔 相罩,每個小塔內都藏有各國佛教徒所奉獻的寶物,最裡層的金塔高不足一公尺 ,頂部安放一顆姆指大的鑽石,塔內有朵金蓮花,佛牙就放在花芯中的玉環中。 除了每年固定舉辦的伊薩拉‧佩拉喜拉(Esala Perahera)祭罕外,在特殊節慶中 佛牙也會上街巡遊,例如紀念佛陀生日、乾旱求雨或是元首為國祈福,佛牙都是 遊行的主角,由此可見佛牙在斯里蘭卡的崇高地位。 伊薩拉‧佩拉喜拉祭典又叫做「佛牙節」或「舍利節」,是斯里蘭卡年度最 壯觀的盛會,也是亞洲聞名的慶典,自1774年起每年夏末前10天,約當7、8月間 滿月日舉行,主要是為了對佛牙表達敬意,屆時有盛會和遊行,在鑼鼓喧天、彩 旗飄揚的熱鬧氣氛中,各種傳統節目紛紛登場,成千上萬的佛教徒,千里迢迢地 從各地趕到這裡來朝拜佛祖的牙齒,在古老的祭祀慶典中,表達他們對宗教的虔 誠。 祭典期間最熱鬧的莫過於最後一晚的佛牙遊行,長達2小時的遊行隊伍,分為5個 段落進行,分別由康提的佛牙寺領導康提的土地神那陀(Natha)、斯里蘭卡的守 護神毗濕奴、戰神塞康陀,以及貞操之神帕蒂尼等4廟共同負責。遊行隊伍由100 多名身穿傳統服飾的舞者和擊鼓者領導,接著是搖動彩旗或甩動鞭子的隊伍,舞 動著無盡的熱情和精力。從遊行隊伍的掌旗者可以看出不同省份寺廟的代表旗號 ,旗上用金銀線繡出各種奇珍鳥獸和日月圖騰,旌旗飄飄非常壯觀。圖騰有雄獅 、雙頭鷹、聖鵝、孔雀和鸚鵡等,其他隊伍還有火把和雜耍,以及上百頭身披節 日盛裝並飾有寶石的大象遊行隊伍。 在遊行時,警車在前面開道,緊跟著的是甩鞭隊伍,長長的皮鞭隨著哨聲,有節 奏地拍打在柏油路上發出響聲,好像來福一般。這個舞動著長蛇般皮鞭的隊伍, 除了有開頭引導的作用外,還有用響鞭上告天地,下通萬民,告知佛牙隊伍來臨 的意思。這是斯里蘭卡一門獨特的藝術表演,鞭姿看上去輕鬆,其實是必須苦練 的功夫,控制制不當極易傷及皮肉。起初觀眾會被響砲般的皮鞭聲嚇著,但後來 都會由衷地報以熱烈掌聲。 腰鼓表演也是整個遊行的重頭戲,打鼓的製造者是頭纏白色鑲金邊絲巾、足蹬銀 製涼鞋的男子,打著赤膊,上身戴著如肚兜的刺繡項鍊,白色的燈籠褲折疊出扇 狀皺折及明亮的紅藍鑲邊,臂膀、足踝上都有銀製手環、足環,這種裝扮看起來 非常傳統悅目,極具民族特色。他們打起鼓來,節奏的震撼力彷彿可以直通天庭 。能在佛牙寺中擊鼓是男人一生中最大的榮耀,他們平均年齡有50歲,黝黑的臉 皮上滿是歲月的風霜,細瘦的雙臂擊出鼓來鏗鏘有力,專注的神情更令人捨不得 移開眼光;他們自信地揚起眉眼,睡忘我的神情彷彿將凡人的怨懟悲歡,以及對 佛陀的祈求,完全寄托在震撼天地、極富生命力的腰鼓聲中。 此外,在慶典中還有另一種生靈,那就是被奉為神獸的大象。牠們在佛牙寺披上 裝飾華麗降紅或藍的布匹,除了彩布背心外,身上的其他部位也各有裝飾的名堂 ,包括頭部、象牙部分、耳罩、腳鍊、象足上甚至還有襪套和由5種金屬製成的 象鈴。其中最耀眼、最受矚目的是頭被稱為米利加瓦‧圖斯凱爾(M8ligawa
Tusker)的大象,它從身體至腳趾都裝扮上華麗光彩的裝飾,背上<的就是裝著
佛牙的小佛塔。 在晚上火炬照耀的夜空下,只見由100多頭大象組成的象隊、上千名穿著康提王 朝風格服飾的鼓手簇擁著前進,隨著大鼓的節拍,跳著傳統的肯迪安舞蹈,舉行 狂歡祈福的大遊行。遊行隊伍從佛牙寺出發,環繞康提市區一周,民眾隨著隊伍 前進,使隊伍變得更為龐大。遊行隊伍專注忘情地持續了大約2個小時,沸騰情 緒隨著運送佛牙的寶塔達到高潮,詩人的朗誦聲瀰漫在康提的每個角落,吟唱的 內容在訴說著佛牙寺的歷史、斯里蘭卡的史詩,以及對佛陀及佛牙的讚頌。 在祭典前後數日,從世界各地湧來朝拜的信徒不計其數,信徒敬獻的花朵與明燈 將佛牙寺照耀得數加明亮光彩,這個一年一度的盛會,使佛牙寺在斯里蘭卡地位 維持不墜,並且更加興盛。 佛牙寺南方有個康提湖,與佛牙寺近在咫尺。它是最後一位康提王維克勒馬 ‧拉賈辛哈在1807年開道的大型人工湖,湖面像長方形鏡子,遠山近影倒映其中 ,風景如畫。湖心小島曾經是他的宮殿所在,他尤其喜愛乘遊艇在湖中漫遊。英 國人佔領這裡後,曾將它改為軍火庫,現在這個小島只能在湖畔遠眺,沒有辦法 親臨一遊。 觀光者在參觀完佛牙寺後,不妨沿著湖畔四周漫步,享受山光水色的愜意。如果 時間允許,可以順著山丘再往上走,尋找更寬廣的視野。 康提博物館原是維克勒馬‧拉賈辛哈的王宮,在佛牙寺的後面,館內展示康 提王朝時代的裝飾品、武器、椰子皮經卷手抄本等物品,其中最出名的是17世紀 康提王的王冠。 康提王家植物園位於城西南約6公里處,又稱佩拉德尼亞植物園(Peradeniya
Royal Bontanical Gardens),它是斯里蘭卡最大的植物,也是世界聞名的熱帶
植物園之一,原為僧伽羅王室的皇家花園,後來奴隸島上的植物園也遷入此地。 1822年由美國人所建,佔地60公頃多,位於去可倫坡的路上,平均海拔472.4公 尺,氣候溫和,氣溫經常保持在21℃左右,斯里蘭卡最長的河流馬哈韋利河也圍 繞在植物園的三面。這個曾經是康提王國皇后常來遊樂的植物園,有汽車道直通 園中,內有涼亭、棕櫚樹栽種兩旁的行人散步大道、樹蔭下有精緻的坐椅、漂亮 的籐曼棚,以及種滿了芙蓉、暈花、九重葛和巴豆等花圃,來自亞洲、非洲、抨 和大洋洲各國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共有4000多種,珍木奇花,蔚為大觀。 這裡除了人們熟知的檀香、紅木等珍貴樹種外,還有鮮為人知的各種奇異植物, 如:葉片尖銳的智利松,號稱連身手矯健的猿猴都難以攀爬;原產於巴拿馬的細 頸瓶樹,要30至40年才開出白色的金字塔形花朵;果實酷似大冬瓜的巨樹木菠蘿 ,樹幹粗大,要數人才能合抱;一種爪哇種的巴斯樹,特定時刻會散發出毒氣, 人類過量吸入會中毒致死,古時人們常取它的汁液製造毒箭;稱為「馬達拉」的 怪樹,有防毒蛇功能,據說只要隨身攜帶一根細枝或一兩片漏斗狀的葉子,就可 以免遭毒蛇侵害,斯里蘭卡人稱其為「保護神」;斯里蘭卡特產的棕櫚樹,人稱 「啤酒樹」,結出的紫色果實,比椰子大3至4倍多,果汁釀酒,味如啤酒;一種 豆科植物,花朵特別大,像八、九朵紅花簇擁在橙紅色花蕊周圍,遠看像一個紅 色大彩球掛在綠枝上;原產於美洲的「雨樹」,於1850年被引進,樹葉有半公尺 長,中間凹陷,傍晚時分,樹葉捲成小包貯吸水份,次日太陽升起時葉子伸展開 來,水份就像雨滴般洒向地面;賽薩樹500年才能生長成材,生平只長一片葉子 ,結一個果;一種響聲樹,開花時會發出沙沙響聲,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個果 實,傳說誰要能看到此樹開花,聽到響聲,就會有好運降臨。此外,園中還有從 澳大利亞移植來的柳樹、美麗著稱的南辛巴威花樹、開紫紅花朵的墨西哥松、印 度銀杏、巴拿馬的棕櫚樹、中國的常春藤、爪哇的杏仁與海棠,以及從巴西走私 來的原始橡樹和種類豐富的厥類等。園中有一片廣袤的綠茵,四周種植著許多姿 態各異的美妙的樹木,據說這些樹都是世界名流在這裡參觀時所種植留作紀念的 。 這座植物園與眾不同的是還種植了許多肉桂、丁香、豆蔻、月桂、春茅和胡椒等 香料性植物,因此園內香味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園內還設有一個玻璃蘭花房, 佔地約80平方公尺,房內種植著各品種的蘭花,有土生的、也有外來的,還有一 些是雜交的,如釣瓣蘭、蝴蝶蘭和非洲蘭等,洋洋大觀,令人目不暇給。其中一 種蝴蝶蘭,白色花朵狀如蝴蝶,葉子白綠相間,形如虎皮的花紋,煞是惹人喜愛 。蘭花房外種植有一種名為「格拉馬」的奇蘭,花穗長達2.5公尺,是世界上最 大的蘭花,常引人駐足稱奇。植物園內還有仙人掌館、棕櫚大道、椰樹大道、室 內植物館等。在植物園入口右側約100公尺處有一間皇家公園大飯店,附設的餐 廳有午餐供應。 在康提附近郊區有座百多年歷史的斯里蘭卡第二經濟植物橡膠園,裡面種植 著好幾萬株橡樹,約有8萬名、面狹、鼻孔闊大的泰米爾族工人,從天剛朦朦亮 就趕到園內工作。他們先將橡樹表皮切割一條溝,讓膠汁一滴滴往下流在一個椰 殼裡,然後收集起來再將膠汁送到工廠製成燻片或皺片外銷。 佛牙寺附近的王室朝覲廳(Audience Hall)是傳統的康提建築式樣,也是一 個重要的歷史據點,公元1815年3月2日下午3時,康提的地方領袖就是在這裡決 定向英國投降的。朝覲廳的木雕柱完成於1784年,藝術價值很高。在康提湖畔還 有手工藝品中心,展示豐富的手工藝品,包括當地最好的木漆和雕刻。中心附近 也有一家手工藝品店。另外,沿著湖邊路也有許多峇里布製造商和許多古董專賣 店。 距離康提約8公里的卡拉普拉雅梂人稱「手藝村」,匠師人才輩出,絕藝世 代相傳,技藝巧奪天工,而且村莊所在地的東巴拉河谷,景色秀美。 康提市郊還有許多康提王朝時建造的寺院,建築精緻巧妙,其中的馬爾瓦塔和阿 斯吉瑞亞是兩個著名的佛教聖地,主持也是斯里蘭卡最權威的宗教領導人。馬 爾瓦塔(Malwatte)寺是坐落在康提湖旁的18世紀建築,外面有漂亮的花園 ,僧伽羅的隆重聖職任命儀式曾在這裡舉行。阿斯吉瑞亞(Asgiriya)廟 以擁有巨大的臥佛而聞名,在廟附近的山上,曾經是皇室的墓地。 從佛牙寺出發經由植物園,可以參觀好幾個寺院,它們都集中在距離康提市區16 公里的加杜干那瓦(Kadugannawa)地方的佩拉德尼亞路一帶。恩姆貝克‧德瓦雷 村距離植物園大約只有7公里,從村子步行1公里可達恩姆貝克廟,這座供奉 戰神塞康陀(漢譯「韋馱天」)建於14世紀的廟,擁有康提最好的木雕柱樑,柱 子上錯綜複雜的雕刻,有飛躍的舞者、演奏的音樂家、搏鬥的角力士、軍士,以 及傳說中的神鳥神獸,神情栩栩如生,造型優美,是難得一見的古藝術。 蘭卡蒂拉卡寺興建於1334年,位於懸岩上,為石造,原有4層,現只使用1層 。寺院本身的石雕建築類似歐洲的主教大教堂,純白色宏偉造型,清秀俊朗,所 有的柱子、牆壁都是精雕細塑而成,厚大的細雕木門,牆上及教堂大堂頂上精緻 的純東方佛教雕刻藝術,被譽係僧伽羅寺廟中最好的建築。距離蘭卡蒂拉卡寺3 公里處,還有一座加達拉德尼亞寺,竣工於1344年,建在高岩頂端,全寺均 由岩石建成,仿南印度建築式樣而建,它那塗著天然漆的門、壁畫、石佛和具有 歷史性的石洞,都值得一看。 距離康提市區6公里多的迦爾瑪杜瓦廟,是一座14世紀所建而尚未完成的古 廟,造型揉和了僧伽羅、南印度、伊斯蘭和歐洲風格,是一幢設計新穎的建築。
德加爾道盧瓦廟是18世紀基蒂‧斯里‧拉賈辛哈國王時在岩洞內建築的,這 座造型簡單的古廟,洞口有一塊華美的月亮石,通道立有許多石柱。不算寬大的 平房前,立著一個兩層的小小鐘樓。廟內的壁畫,精美絕倫,描繪著闍陀迦本生 經的故事,警世醒人,為今天現實生活提供了最好借鑑。 邁達韋拉廟距離康提市區將近10公里,建於18世紀,設計非常鄉土而明亮, 裡面的壁畫也非常美麗,予人一種親切的感覺。庭院周圍有敞開式的小室,由走 廊相通,是標準的毗訶羅式的康提古建築形式,神龕大堂採用木料和枝條作粗線 條的編織,像古代的穀倉,瓦頂的大堂天花板是彩色的幾何圖案,華麗的拱門裝 飾著粗獷的繪畫。 唐達韋那廟建於14世紀,是拉加西哈王加冕的地方。興達加納廟有優美 的風景,以及一塊立於5、6世紀的石碑,是康提人早已生活於此的又一項有力的 歷史佐證。 另外,這個城市附近有一座水庫,是康提最後一位國王於1806年興建的,現在也 成為一處觀光勝地。 這裡還有一所斯里蘭卡大學值得介紹,它就是位於原始森林中,距離植物園約1 公里的佩拉登尼亞大學,成立於1942年,將原來的錫蘭學院和錫蘭醫學院合 併而成,佔地80多公頃,建築堂皇。其中錫蘭學院創立於1921年;錫蘭醫學院歷 史更久遠,創立於1870年,並附設有醫院。在合併之前學校都設在可倫坡,合併 後才遷至康提,結束了可倫坡與康提之間「誰是冠軍」的爭論。這所大學有1600 名學生,校園中佛教寺院與基督教禮拜堂和平共存。同時這座採康提型式的宏偉 建築置身的原始森林,風景優美,寧靜幽雅,不亞於植物園。 康提的美是多元的,它適宜的氣候、多彩的湖畔景致、熱鬧的慶典、珍貴的歷史 勝蹟,以及悠閒的氣氛,都令人難以忘懷。最讓人輕鬆愉快的可能就是有幸看到 被斯里蘭卡奉為「神獸」的大象沐浴嬉水表演。常常是一群大象,4、5頭或 10多頭不等,由騎在象背上的牧人帶領下,逍遙地來到湖邊或河中的淺水裡。在 放牧人的指令下,大象溫順地一頭接一頭地臥在水中,安靜地紋絲不動,任由人 洗刷撫摸。洗乾淨後,一些害羞或調皮的大象會舉起長長的鼻子,俏皮地向看熱 鬧的觀眾噴水,引起歡快的驚叫聲。一些詼諧幽默的節目,妙趣橫生,讓人捧腹 。表演的智力遊戲,讓人感嘆大象的聰明可愛。在康提北郊約6公里的卡圖加斯 托塔,就是馴象沐浴嬉戲表演供遊客觀賞,並可騎象。
阿努拉德普勒城
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市是中北省省會、斯里蘭卡的佛教聖地和古都 之一,以及國內最古老的城市,它的經緯度為東經80度23分、北緯8度21分,位 於國境中北部,阿魯維河畔,距可倫坡東北方約206公里處,面積27.8平方公里 ,擁有4萬多名人口。 城市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在公元前380年到公元10世紀間,即從槃陀阿巴耶王開 創阿努拉德普勒王朝到摩哂陀五世,約1400年來,一直都是斯里蘭卡的首都,並 先後有119位僧伽羅國王在此執行,根據史書記載,公元前3世紀時,一位印度王 子帶著數百名隨從,千里迢迢來到錫蘭島,建立王朝,大約在公元前337年,王 子的曾外孫槃陀阿巴耶王定都阿努拉德普勒。當時國王按印度雅利安人的占星傳 統,用天蝎座,也就是印度雅利安人先神「阿努拉德」之名給這個城市命名,而 「普勒」是城的意思。公元前427年,印度高僧摩哂陀,奉父親阿育王之命,率 領僧團渡海來到錫蘭島,弘揚佛法,首次將佛教傳入,開創斯里蘭卡佛教歷史的 先河,阿努拉德普勒成為斯里蘭卡最早的佛教聖地。後來,上座部佛教女傳教師 桑加密提也來到這裡弘揚佛法,創建婦女教派,並將印度菩提伽耶佛祖悟道成佛 趺坐的菩提樹分枝移植這裡。自此,阿努拉德普勒城更加名重一時,成為政治、 宗教昌盛的首府。 阿努拉德普勒在羅馬還沒有建立時,就已經是一座有規劃建立的繁榮城市。並在 2000多年前,就有了複雜的城市供水系統。當年的水閘,至今還在使用中。通過 斷壁殘垣,現在仍然可以看出當年設計周全的供水系統盛況。公元14世紀,這裡 還是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著名佛教中心,文教極為發達,藝術和建築尤其傑出。 後因南印度人入侵的戰火,城市逐漸廢棄,荒沒於叢林荊棘中。19世紀始為人重 新發現,1982年被聯合國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這個城市分為老城和新城兩個部分。老城已成為斯里蘭卡的考古中心,殘 存許多古蹟,為了保護古蹟和方便考古,20世紀中期建立了新城。這個城市有公 路和鐵路連接全國各主要城鎮。位於市區東南方的機場,有班機與可倫坡及國內 其他大城市連絡。阿努拉德普勒機場北面是奴瓦拉湖(Nuwara Wewa),湖西岸南 半邊有阿努拉德普勒火車站、巴士總站、政府單位和熱鬧的街道。湖西岸靠北一 半是托魯維拉廢墟所在地。 古城景色盎然,馬路寬闊,市容恬靜。一幢幢民房都非常可愛,多數為平房,米 黃色或白色的牆,紅色的屋頂,屋前房後的熱帶花卉,色彩紛呈,競相爭妍,尤 以盛開的九重葛最為常見。 古都自1017年荒廢以來大多掩埋在叢林中,但從市區眾多稱得上傑作的建築,如 灌溉設施、皇宮遺址、槃陀阿巴耶王修築的內城城牆、王室圓形遊樂場、千年花 園、石雕像、佛塔和佛寺等中,仍然可以窺出昔日的繁華昌盛。追溯歷史,也不 難發現從阿努拉德普勒為都城的歷代國王,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每一位都曾傾心 建造佛寺和佛塔、雕塑佛像,以及用塔堂伽藍粉飾都城。 城區古代修建的複雜灌溉系統,包括了有座古水庫。一是相傳建於公元前 505年的婆娑瓦庫拉瑪水庫;二是公元前3世紀時修建的帝沙水庫,面積約1.5平 方公里,位於市區西南角;三是公元1世紀的拏伐水庫,是3座水庫中規模最大 的一處,有堤岸長約7公里,至今仍為這裡的居民供水。 水利系統還包括人工湖和水池等。其中市區東郊的奴瓦湖,是阿努拉德普勒鼎盛 時期遺留下來的人工湖。它是這裡最大的蓄水池,池畔南洋花卉錦簇,景致異常 迷人。 在古蹟叢中,還有一座簡潔又幽雅的雙子池;由兩個長方形浴池連成,形同 小游泳池,中間以一條走道相隔。池中的四周都布有階梯,讓沐浴的人能拾級而 下,也方便隨時坐在浴池裡休息。四周有樹林、矮山、石屋等景觀,環境優美而 隱蔽。最令人贊賞的是整個浴池造型獨具匠心,頗費巧思,浴池邊所圍的矮欄杆 和伸入浴池的所有階梯,以及池岸岩石,無一不是運用纖細入微的雕刻技術來完 成的精緻石刻作品。 斯里蘭卡人把阿努拉德普勒稱為「聖都」或「佛都」,主要原因是這裡遺留許多 佛塔和寺院,長久以來便成為人們的信仰重心。佛塔在斯里蘭卡被稱為「達伽巴 」,名稱來自梵文,外形模仿印度本土的佛塔,平頂上聳立有相輪。這些呈圓錐 形相輪源自數重寶蓋的形狀,可以算是東南亞各國佛塔的典範。目前,阿努拉德 普勒古蹟中有三座佛塔鼎立,最左邊的是魯梵伐利塔,靠右邊的是祗陀林佛塔, 最北面的是阿巴耶利佛塔和寺院。這三座佛塔已成為阿努拉德普勒的象徵。 魯梵伐利塔是斯里蘭卡最大的佛塔,始建於公元前101年至公元前59年的杜 多伽摩尼國王時期,後由其繼位的弟弟娑陀帝沙王完成工程。杜多伽摩尼王在未 登基前,是錫蘭東南部一個僧伽羅國王的兒子,曾向父王建議攻打北部泰米爾人 的計劃,並企圖組織10個青年酋長前去攻打泰米爾人,計劃未被父王採納,並遭 軟禁,後逃脫,流亡在外。父王去逝時,回到國內奪取王位和國寶坎拉拉大象。 他騎著這匹大象親率大軍北上,在阿努拉德普勒擊敗泰米爾人、殺死泰米爾人領 袖艾拉拉,恢復僧伽羅人對整個錫蘭的統治。他在阿努拉德普勒大事營建,包括 有1600根柱子的黃銅宮、魯安瓦利聖陵等,可惜聖陵還未竣工,他就死了。 這座在杜多伽摩尼死後才完成的塔,早期收藏著釋迦牟尼的舍利子,因為歷代都 曾經修葺過,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聳立在聖都中央的這座白色佛塔,已非昔日原貌 ,是在19世紀時重新修建過的,屬僧伽羅人建築風格的典範。規模宏偉,遠超過 錫蘭所有佛塔,即使在當時各佛教國家同一類型的塔中,也是最龐大的佛塔,因 此又稱為「大塔」。建在3層台基上,高約100公尺,塔基直徑96公尺,塔身呈圓 球形,上端原是方形木料和石砌圍欄,後被改為磚砌實體。一個圓形石柱聳立在 實體中心,塔的尖頂鍍金,光輝閃爍,在數公里外就可以看見。台基像陽台一般 寬闊,繞塔面行可以發現許多錫蘭古代的藝術珍品,如一座雙手合什的人物石像 ,據說就是大塔的建造者杜多加摩尼的雕像,石像臉部露出安祥的微笑,神情唯 妙唯肖;在佛堂走廊上,放置著幾尊石灰岩雕成的立佛石像,造型都是右肩袒露 、左肩斜披袈裟,優雅柔順的之褶曲線從左肩自然斜下,這種式樣源自南印度風 格,給人一種明朗、寧靜、安祥的感覺;塔的四周有400個象頭,每個高約2.7公 尺,過去都裝有象牙。據說在塔內還曾發現過一件製作於公元2世紀的裸女象牙 雕,高不足0.1公尺,為斯里蘭卡至寶。此外,在一些工藝精美的陶盒內,還珍 珍藏有各種材質的佛和其他珍寶。 祗陀林佛塔又稱「舍利子」塔,屬上座部佛教,是當時斯里蘭卡最大最美的 佛塔,在世界上也是規模最大的佛塔之一,公元4世紀初始由摩訶舍那王,在提 婆南昆耶‧帝沙王修建的寺廟庭院內建造,後由其子室利彌伽楚納王繼續增建。 據說,佛塔始建者摩訶舍那是非常注重灌溉水利的明君,在位期間,共造了16條 渠道及大運河。這座佛塔塔基直徑約112公尺,雖已損毀,仍高達70餘公尺。佛 塔門柱高約11公尺,刻有各種美妙的浮雕。塔正面的石雕像,造型柔和優美、細 膩活潑,形態逼真感人,現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物保護項目。 阿巴耶祗利佛塔及寺廟因位於城市北方,故有「北寺」之稱。它是斯里蘭卡 第二高的佛塔,建築以宏偉浩大工程著稱。寺內石柱都刻有雕刻細膩、造型優美 、風格和內容獨特的浮雕,石柱上石像有獅子、馬、大象、公牛、孔雀、棕櫚葉 、花瓶、天神和轉輪聖王,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神話中的精靈「那伽」的人形和蛇 形像等。佛寺北邊緊靠美景如畫的王室花園,裡面豎立有佛陀石雕,是尊雕塑於 公元4世紀的坐佛大石像,高2公尺多,結伽趺坐入定,神情安祥肅穆,奉為瑰寶 。 關於阿巴耶祗利佛塔及寺廟,有一個傳說:公元前1世紀時伐多伽摩尼‧阿巴耶 國王逃亡14年後,東山再起擊敗入侵的泰米爾人,奪回王位,為報答逃亡時摩訶 帝沙長老對他的幫助和履行當初的諾言,拆毀耆那教寺廟,在其原址上修建佛寺 ,並將自己的名字「阿巴耶」和諷刺他的耆那教寺廟長老「祗利」的名字合在一 起,作為佛寺的寺名,以示阿巴耶並非軟弱無能之人,所以此寺又稱為「無畏山 寺」。此寺原係設在附近的傳統宗教和世俗權力中心的大寺,在瓦塔加馬統治末 期,脫離大寺。公元2世紀,在伽闍巴忽一世的護持下,擴建,增高至140腕尺( 古量度,1腕尺約18~22吋)。摩哂陀一世時又在寺中修建了一座「布薩堂」, 威望日盛,財富大增,名噪一時。摩訶舍那王晚年卻支持大寺,燒毀了阿巴耶祗 利寺眾僧所存經籍,使其一蹶不振,讓大寺獨掌宗教和政治權力直到11世紀。室 利彌伽梵納王在位的第9年,化裝成女婆羅門的槃陀公主赫摩摩羅,從羯陵伽的 檀多樸羅把佛牙舍利送到阿努拉德普勒,室利彌伽梵納王接受佛牙舍利,供奉於 阿巴耶祗利寺中,以供信徒膜拜。 除了這三座佛塔外,郊外還有遠近馳名的都波羅摩塔,也是聖都最古老的佛 塔之一,由阿努拉德普勒王朝創始者槃陀阿巴耶孫子提婆南毗耶‧帝沙所建造。 摩哂陀二世曾用金片鑲嵌銀條裝飾佛塔。塔裡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的鎖骨舍利, 受到斯里蘭卡和其他上座部佛教國家佛教徒的敬仰。據說,舍利塔初建時呈「稻 草堆」形,後經幾次重修,已成為一個沒有入口的鐘形僧伽羅式建築物,有著美 麗的大型圓頂,塔基直徑約18.5公尺,高17公尺,是斯里蘭卡高度建築技術的結 晶。在佛塔的周圍,為供奉佛陀鎖骨而建造的圓舍利殿,裡外三層,高高低低排 列著雕刻精美的石柱紀念碑和一個巨大的石缽。據記載,這個石缽可供好幾千名 僧侶從中取食八粥。圍成同心圓的石柱原支撐著的具僧伽羅建築風格的圓頂,現 已遺失。石柱挺拔俊秀、古意盎然,雕飾有蓮花、雄獅、天鵝和侏儒等浮雕。 摩利沙伐帝佛塔位於帝沙水庫邊,風景旖旎,塔基直徑約51.3公尺,塔內供 奉一支鑲嵌佛祖遺物的御矛,公元前150年由僧伽羅王朝的杜多伽摩尼王所建。 相傳,一次杜多伽摩尼王在帝沙水庫旁舉行慶祝戰勝伊那羅人的慶典時,將御矛 和戰服放置在水庫邊,於是在此建塔。周邊的王家樂園,古稱「蘭摩蘇‧烏耶那 」,意為「金魚公園」,園中亭台樓榭、浴池和人工湖等景致優雅。 除了佛塔外,市區還有著名的大菩提樹和黃銅宮,以及一些雕刻精美的月石。其 中的大菩提樹位於市區火車站西邊,步行20分鐘可達,是佛祖在菩提伽耶悟 道成佛時,趺坐入定的那株菩提樹分枝栽種而成,是斯里蘭卡著名的聖樹,深受 斯里蘭卡佛教徒崇拜,其程度僅次於佛牙舍利。聖樹高達數十公尺,樹幹粗壯, 枝繁葉茂,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據說是南亞現存樹齡最大的菩提樹、世界上有 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樹。根據歷史記載,公元前3世紀,繼印度高僧摩哂陀渡海前 來弘揚佛法後,摩哂陀的妹妹,上座部佛教女傳教師桑伽密提比丘尼也來到斯里 蘭卡,由印度的菩提伽耶帶來了這株菩提樹分枝,在閻浮瞿羅受到帝沙王的熱情 迎接,並被植在阿努拉德普勒。隨著菩提樹的傳入,印度佛教徒就用禮拜菩提樹 的方式以示對信仰的忠誠。印度菩提伽耶的本樹已於1870年倒塌、枯死,而這棵 與本樹有親緣關係的分枝卻仍風華正茂,並為斯里蘭卡佛教徒所供奉。在這株菩 提樹較低的枝丫上,總是掛滿了寫著各式祈福和祈求庇佑詞句的彩色布條。菩提 樹的四周被石牆圍住,牆內有三段基台,佔地約100平方公尺,下設燈台。在柔 軟的沙地上擺著成千個盛油的陶製容器,日夜不熄的燃著油燈,以祈賜福。每個 佛教徒在入口處,須先脫去鞋襪,赤足進入。當踏上第一段台基時,就必須跪下 ,虔誠地合掌禱告。觀光客往往會將形似舍利塔的菩提落葉拾回,當作最好的紀 念品。由於參觀人多,為了保護古蹟,1966年斯里蘭卡政府又在周圍建了一道金 色的柵欄。 黃銅宮位於大菩提樹前,是古城著名的古寺,公元前100年左右,杜多伽摩 尼王在位時建造,建成後15年被一場大火損燬,後於公元12世紀由婆羅那魯瓦時 期的婆羅伽羅摩巴忽一世重建。它是一座由排成40個同心圓的1600根石柱支撐起 的千柱寺,因屋頂包著銅箔,故名「黃銅宮」。這座九層樓建築雄偉壯麗、氣象 萬千,共有900間房屋供僧侶居住。僧侶居所按道行依次遞升,普通僧侶住最底 層,能布道者在二層,證阿羅漢果者處最上層。據載,這座黃銅宮,「狀如一把 白色華傘、以水晶山為掩以銀為杆,以珊瑚為柄,上有寶石周成的8種瑞象,四 邊掛數串小銀鈴,底層有400頭石象,配有珍貴的玉象牙。」此宮現已不存,殘 存的石柱成為當初絕代風華的佐證。宮的西側,已開闢為博物館,珍藏大量文物 ,是考古和歷史學的重要基地。 阿努拉德普勒的月石,是斯里蘭卡最傑出的雕刻品,多用花崗岩或石灰岩雕 成,頗有特色,通常外國呈火焰狀,中間刻著獅子、牛和大象等動物造型,內側 刻有象徵人類慾望的藤草。月石多被放在樓梯口,作為美麗的腳踏石,其功用是 讓朝拜者在入內朝拜前,先赤足在月石上平靜自己,等心靈完全寧靜下來後再入 內朝拜。所以,有些信徒在踏上月石時會在腳上洒水,代表清洗自己的身心與形 體。月石兩側常有守護石,是位於佛塔入口處兩旁的石雕,作用是保護佛塔,防 止惡魔入侵,最常見的是在石板上雕刻人形的龍王像,龍王頭部有5~7條眼鏡蛇 雕刻,以增加其威嚴。 密興多列山是佛教最早傳入斯里蘭卡的據點和佛教聖地,素有「斯里蘭卡佛 教搖籃」之譽,位於阿努拉德普勒東方11公里處,西距可倫坡217公里,是一座 獨立的山,以阿育王之子密興多列的名字命名,海拔331公尺,從山麓到山頂有 5公尺寬的1840級台階,沿途兩旁散布眾多佛教古址,如建多伽塔、安婆多羅寺 、摩訶塞那塔、那伽(眼鏡蛇王)池、獅子池、伊蘇魯牟尼耶寺、石窟、石雕和 從岩石中鑿出浴室的黑水池及僧人隱居的寺廟遺址等。遊客登上200多級台階便 到達約2000多年歷史的建多迦塔,雖已坍塌,但四座正門上精雕細刻的侏儒和野 天鵝浮雕依然清晰可見。到達半山腰刻有7條眼鏡王蛇浮雕的那伽池,遊客須脫 鞋攀登至第二平台,據說這裡就是摩哂陀遇見帝沙王,問答說話的地方。再往上 爬,遊客可目睹大塔,這是密興多列山年代最久的寶塔。爬至山頂,便可飽覽掩 映在山林中的聖都阿努拉德普勒。 相傳,密興多列出家後,為上座部佛教弘法大師,僧名摩哂陀。他奉父王命,親 率弟子來到斯里蘭卡,居住在這座山中。一日,恰遇到此處行獵的帝沙王,在問 答談吐中,摩哂陀認為帝沙王具有慧根,有理解佛教教義的資質,於是向他講授 了「象跡譬喻小品經」受感悟的帝沙王隨即皈依佛門。至今山中還有傳說是摩哂 陀修行的石窟,內設睡臥和禪坐的床榻。當時帝沙王在山岩上建造的伊蘇魯牟尼 耶寺,現僅存殘址。古寺原規模浩大,寺中岩石雕刻更是令人驚嘆,有怪異的侏 儒、高揚鼻子的大象及著名的「一對愛侶」浮雕與「騎手」石刻,技藝高超,富 有世俗氣息,親切感人。其中名為「一對愛侶」的浮雕,為一對男女相攜相擁而 坐的雕像,男女英武粗獷,女子嬌媚含羞,含情脈脈,反映的內容與宗教並無關 係,雕塑生動優美,圓渾柔和,真切地傳達了男女間的綿綿情意,與「騎手」石 雕一並列為藝術珍品,享有盛譽,深受遊客的青睞。皈依佛門後的帝沙王還下詔 禁止人們在這座山上殺生,至今斯里蘭卡人都還嚴格遵守了這一戒令,因此密興 多列山又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個動物保護區」。
第四大城加勒
加勒(Galle)是南方省的省會,也是斯里蘭卡的第四大城,經緯度為東經80 度73分、北緯6度2分,位於國境的西南部,北蹉首都可倫坡約116公里,是1505 年葡萄牙人最早登陸的小鎮。1587年葡萄牙人從僧伽羅國王手中取得加勒,就開 始建築防禦工事,就是現在港口的茲沃特,用以鞏固它的貿易基地,當時葡萄牙 人叫這裡為「加勒角」。僧伽羅人則稱這個城市為「石頭」,是因為這裡的海岸 岩石而得名。荷蘭人來了後,覺得「石頭」也非常吻合這個海港外貌的特徵,同 時與拉丁文「公雞」的發音相近,以一隻會叫的公雞站在石頭上發號司令,正是 荷蘭人在斯里蘭卡想做的事,乃沿襲稱這個城市為加勒(石頭),並定為首府。
荷蘭人為了取得對加勒的統治,曾在這裡留下了至今還廣為流傳的悲劇:1640年 ,當荷蘭派遣2000名軍隊和12艘軍艦由雅柯斯達將軍率領,從聖加果登陸進攻加 勒,經歷4天4夜激戰後,不加以佔領,戰後荷軍曾打開一個躲藏著葡萄牙婦女和 小孩的地窟,發現藏身在地窖裡婦孺們,早已因饑餓和窒息而死亡多時。如今在 防禦工事矮牆前曾發生激烈戰鬥的地方,已成為嬉戲玩耍的休閒地,遊客們只能 從設在原地的戰爭紀念碑前,聆聽著導遊的敘述而憑弔。 防禦工事後來在1663年由荷蘭人增強,並已多達10處,包括砲樓在內,總面積有 36公頃,連同聳立在東北角的古燈塔,都是值得前往參觀的重要歷史古蹟。 市內分為新、舊兩個城區,佔地約93畝的舊城區,是荷蘭人於1669年所建,現已 成為斯里蘭卡6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區內滿是歐式建築,燈塔、鐘樓、數百年 古教堂、博物館、維多利亞式樓房,加上高聳的老樹等,殖民時期殘留的濃濃歐 式遺風,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有似走入時空隧道的錯覺。這個幸運的舊 城因有一道高約6至7公尺的珊瑚礁石城牆所圍繞,因此在2004年12年的大海嘯中 ,保住了居住和古建築。 新城區是後來發展起來的市區,有寬闊的疏和現代化的建築物,機關、學校、銀 行、商店和車站等都集中在這裡,但是沒有古城牆的保護,因此在大海嘯來襲時 ,市中心湧入了強勁的海浪,使它成為斯里蘭卡南部受創最嚴重的地方,光是車 站內,後就清出了4500多具屍體,可見災情之慘。 自從可倫坡港於1659年興起取代了加勒後,這裡港務衰退,人口已不及10萬,其 地位降為附近一帶茠橡膠、米和椰子等農產品和木材的集散地。加勒港是斯里蘭 卡南部的天然港口,港內面積約20公頃,主防波堤是石砌的,碼頭的一面水深約 8.9公尺,只能停泊兩艘吃水較淺的輪船,一般多係運載水泥的原料。港內有一 個水深10公尺的人工湖和一條同樣深的渠道,可航行中小型輪船,在湖對面有漁 船碼頭,碼頭的一邊修建有一個與碼頭平行的泊位。 當地還有製材和水泥等工業,但是規模都不大。特產品有玳瑁加工品,以及葡萄 牙人遺留下來的手編花邊等。港都氣候良好,風光明媚,有鐵、公路通往可倫坡 和國內的其他城市,因此交通稱便。 距離30分鐘車程外的瓦勒迦瑪(Weligama),也是個濱海的小城,也曾遭遇大 海嘯的侵襲。當地漁夫坐在插立於海水中的木竿上的垂釣法,景象奇特,世上僅 有。在這裡布滿礁岩的海面上,矗立著一根根褐色像木製電燈桿的木柱,遠遠看 去,非常引人注目。每天清晨的時候,木桿上滿是垂釣的漁夫,人們若要近看漁 夫杵竿垂鈞每人須支付200盧比。
古城婆羅那魯瓦市
婆羅那魯瓦(Polonnaruwa)是北中央省東北部的城市,也是斯里蘭卡的第二 故都,經緯度為東經81度、北緯7度56分,位於古代水庫婆羅迦羅摩海水庫旁, 西南距可倫坡216公里,西北離阿努德普勒90公里,有鐵、公路交通,人口10餘 萬。 當阿努拉德普勒日臻鼎盛時,婆羅那魯瓦也正蒸蒸日上,公元368年成為僧伽羅 國王的駐地。以後從公元368年成為僧伽羅國王的駐地。以後從公元8~10世紀, 一直作為行都。公元993年成為斯里蘭卡的第二都城,開創婆羅那魯瓦王朝,直 至1214年淪陷為止。 在11世紀中葉後的200年間,婆羅那魯瓦城內的寺廟不斷增建,佛教色彩愈發濃 厚,再加上緬甸、泰國的佛僧絡繹不絕造訪此地使得它的繁盛到了極點。因此雖 然它的規模比阿努拉德普勒小,但是在藝術上的成就卻比阿努拉德普勒高。12世 紀後期,婆羅那魯瓦因印度的侵略而成為廢墟。14世紀後,這座古都逐日荒廢, 後來一直隱蔽在密林中,直到1900年才被考古學家發現,所遺留下來的佛搭、佛 像、佛寺和佛畫等,令人嘆為觀止。當時,印度佛教美術進入衰退期,然而在印 度南端的這座小島上,卻積極發展出別具特色的美術型態,成就已凌駕在印度之 上。到了20世紀初,這座古城才重建為現代城市,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 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雖然婆羅那魯瓦作為王朝都城才200多年歷史,但卻因此留下了大量的遺蹟。古 址範圍就是現在的舊城,與南方的新城區中間相隔幾公里的大片田野。古蹟大多 數是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和尼山卡摩羅在位時建成。他們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波 羅迦摩巴忽一世是錫蘭歷史上最傑出的國王之一,他統一錫蘭島,驅逐腐敗的僧 侶,致力促進臣民的幸福,留下了不少功業。他統治時期使國家成為當時的「東 方穀倉」,並將婆羅那魯瓦建築成一座堅固的城市。城內包括王宮、樓閣亭榭、 浴池、公園。遊樂園、水庫和佛寺等。他所塑造的許多大佛像和所建的神龕,到 現在還完整無缺的保存著,在宮殿的廢墟上,到現在還保存著當時的待客大廳, 以及為僧侶所建獨特的蓮花浴場。 遺蹟散布在名為「波羅迦羅摩海」的人工湖東岸北部。波羅迦羅摩海是波羅 迦羅摩巴忽一世對斯里蘭卡最大的貢獻,係由小型槃陀灌溉水庫擴建而盛佔地約 5940畝,堤岸長12公里多,高約12公尺,是國內歷史上修建的水庫,也是國內最 大的灌溉系統,可灌溉1.85萬畝稻田,大大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發展。堤岸上每隔 一段,就立有石橦銘刻有杋文。僧伽羅文和變體僧伽羅文。這個人工湖在800多 年前,曾被入侵的泰米爾人所破壞,後來又加以修復。 波羅迦羅摩巴忽王宮坐落在舊市區的中心地帶,位於湖北端東岸,突出於湖 區,大殿底層大廳面積400平方公尺,原是波羅迦羅摩巴忽的七層宮殿遺址,現 存的遺蹟只到二樓階台而已。但從廢墟的結構和厚重精緻的建材中,可以想像當 年這幢超級王宮的宏偉華麗,同時王宮的排水系統,即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來看 ,也是複雜周全至極,令人讚嘆。 王宮西邊湖岸旁是一個很大的人工古水閘,利用它和所建的渠道引水灌溉所有的 農田,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代的僧伽羅人已有非常進步的水利工程技術。水閘南邊 是個湖濱休息室,據說這裡曾經是漂亮的花園,巴胡國王及家人的閒暇時間,大 部分都是在這裡消磨的。 古物博物館在王宮正南方,館內收藏大量佛像、印度神像及其他古物,部分 相當珍貴。這些古物全是在這座古城中發掘出土的,一些新近才發現的古物,也 在館中展示。博物館的東邊約3公里處,還有一個議事大廈,在古址的石柱上發 現各種兵士和官員的不同頭銜及辦公室的名稱。再往東的路旁,一圈濃密的樹蔭 圍繞著一片碧綠如茵的草地,上有一個王家浴池,名為「鳩摩羅池」,浴池 呈正方形、8瓣花蓮狀,側旁是王家亭台樓閣,四周的欄和浴池的石造建材上, 都有精細的雕刻圖案。閣樓的台階由雕飾雅的半圓形月亮石鋪砌,門前立有石獅 ,閣中石柱,雕刻美倫美奐。古時候的人沐浴並不是純粹洗澡,而且聊天、交際 的一環。這個浴池設在議事大廳附近,想必除了用於重詢政事外,恐怕還是外交 的重要場所。 順著沿湖大路南行約10公里,舊城最南端的岩石上,有一尊巨大的乳白色岩石雕 成的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的石雕像,建於12世紀。塑像高3.5公尺,威風凜 凜,頭上戴著帽子,雙眼微合,頦下留有鬍鬚,手捧貝葉經書,上身赤袒,下著 合身長褲,赤腳,神情安祥,形象逼真。斯里蘭卡曾以這個圖案作為國家的象徵 印製郵票、發行紙幣。岩石雕像的附近還有一座波托固爾廟∪,是用木材和磚 建造而成的圓形廟,面對雕像,許多刻有標記的場地是修道士打坐的所在。在建 造初成時,這是南部非常有名的寺廟,當初也不叫現在的名字,在岩石雕像的下 面刻有文字說明雕像與廟的關係。 其他的遺蹟都在王宮北方,離王宮1公里處開始,沿著湖岸共有10處遺蹟,由南 向北順序參觀,也得花上半天。經過北城門是一座著名的印度教濕婆神廟∪, 宏偉的建築、精緻的雕刻,說明它在11世紀時曾經盛極一時。在這座古廟裡還曾 發掘有從南印度渡海來的濕婆神銅像。 托帕拉摩∪位於濕婆神廟的西北面,是一幢保存完好的石雕建築,原有屋頂未 曾受到毀損,屋子正面裝飾著雕繪精緻的獸形圖,結構複雜而漂亮,這些象徵性 的雕繪,在考古學上頗具價值。 達拉陀牙廟∪供奉著佛陀遺物。這座建立在大石頭基座上的佛塔,過去曾供奉 過佛牙。 尼山卡摩羅亭∪坐落在這兩座建築物中間的對面,是尼山卡摩羅王在12世紀末 期建造的漂亮建築。它那用矮欄杆圍住的基座上,亭閣講究,另外還立有8根優 雅的石橦雕刻得如同蓮梗一樣,非常特別,據說是淵源於國王的名字。 伐塔達吉∪(Vatadage)佛殿係斯里蘭卡的小吳哥窟,也是婆羅那魯瓦最早被發 現的古蹟,位於市中心位置,它是古代斯里蘭卡少有的造型高雅的漂亮建築,彎 彎曲曲的石柱,是斯里蘭卡寺廟中最獨特的建築之一,高聳的圓圍牆中央有座圓 佛塔,佛陀高高的地跌坐在佛塔前的基台上,三尊拱形石柱齊集在窣堵波上,記 載著往古的歷史。 Gal Potha石頭書在伐多達祗殿西北側,這塊長8.3公尺、寬1.4公尺、厚0.7 公尺的大石塊,據說是由密興多列山買來的,上面鐫刻著尼山卡摩羅國王的豐功 偉績。以當年的交通運輸工具,要如何把這塊大石頭運到這裡來,的確令人費解 。 西塔達克位於石頭書北側,是當年尼山卡摩國王興建以供奉佛牙的寺院。「 Hetadage」具有兩種意思:heta是「六十」,da含「天」之意,所以其中一種含 義是說這座廟是60天蓋起來的;第二種意思是說這座佛塔裡供奉有佛陀60件遺物 。在它的東南側,還有一座較早建立的阿塔達克(Atadage)小佛塔,是哈加 亞巴忽國王興建供奉佛牙的牙廟,Ata的意思是「8」,所以普遍認為這座小佛塔 是用了8天時間蓋好的。 七層樓宮建在阿塔達克東北側,僧伽羅語裡叫做「沙摩伽帕沙陀」,是一幢 造型特殊、帶有廣場的七層金字塔形的樓閣和一個普通的佛塔。在七層樓的每一 層上都裝飾著擺放有神像的拱形壁龕,雄偉壯觀。 王宮牆外,從金字塔宮繼續北行數公里,還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寺廟、石佛,途中 可以看見好幾座較小的印度廟及佛塔。首先到達位於城門正門北邊的蘭拘特‧ 毗訶羅塔,這是婆羅那魯瓦最大的佛塔。這座圖形的佛塔高55公尺,周圍167 公尺,風格模仿阿努拉德普勒和密興多列的巨型佛塔,頂中央帶一個小小的塔尖 ,遠看像一頂瓜皮帽。塔的四周的磚構建築物,據說是專供「天神」前來參拜佛 塔時歇息的住所。 吉里‧毗訶羅佛塔是由婆羅伽羅摩巴忽一世的王妃蘇婆陀所建,是全國保存 得最完整的佛塔,全身呈乳白色,優雅清純、絢麗奪目。 欏伽帝羅迦寺院在蘭拘特‧毗訶羅塔旁,這幢12世紀建造的大建築物,據說 是當時全亞洲最華麗的佛寺。高17公尺,佔地面積1092平方公尺,圓形的屋頂已 經崩塌,但是高16.8公尺的外壁,還保留著當時的模式。大塊的石材上都雕刻著 細致的圖案和人物雕像。外型十分宏偉,與亞洲一般的廟宇大異其趣,造型上倒 像歐洲的古堡。在這裡出土有一尊巨大的佛陀石雕像,但是頭部已不知去向。寺 院的西側是一座名為巴陀悉‧披沙達的誦經堂,共有108根石柱,非常壯觀。 伽爾寺院是著名的岩石廟宇,以擁有生動的石雕而名聞遐邇,內有四尊雕刻 纖細渾圓的大石佛像,均由整塊岩石雕成,排成一列,或立或坐或臥,神情不同 ,各具美姿。其中以釋迦牟尼涅槃的臥佛像最大,身長13.4公尺。一尊立像高約 7公尺,雙手交疊在胸前,神情哀傷如泣狀,若有所言,據說這是佛陀的大弟子 阿難的塑像,他因目睹世尊入滅,痛感無依,悲切慟天。其餘兩尊為各高4.6公 尺和1公尺的坐佛像。佛像旁有一開道的岩洞,洞壁上銘刻有僧團長老擬訂的佛 家八條戒律。洞中立有佛像,是婆羅那魯瓦時期的典型作品,佛像旁有一手持拂 麈的人物石像,雕工精緻,形象生動。 達米羅寺塔是磚造的圓形大建築物,塔基呈階形,上有雕刻裝飾,是斯里蘭 卡佛塔中塔基最大的一座。從地面算起高15.3公尺,像陀螺般往上一層比一層小 ,形成非常柔和的圓頂,這在當時來說是一項極困難的工程。工程大部分都是由 婆羅迦羅摩巴忽一世虜獲的泰米爾戰俘建築,可惜未能完成工程,留下一個巨大 的圓形高台,平台上又復建有一塔,別致可愛。 蒂梵伽佛殿是舊城最北面的古蹟,故又名「北殿」,位於蓮花池前。這座宏 偉的廟宇,是巴忽國王在世時所建的520項不同建築之一,也是主要的廟宇,圓 形大殿兩旁的牆上,布滿了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描繪本生經故事和佛陀生平 事蹟的壁畫。畫面人物繁複多樣,有國王、王子、貴族、大臣、天神、僧侶和佛 祖等,栩栩如生,布局均衡,服飾和姿態各異,繪製精緻華美,色彩有紅、黃、 綠3色,多先以紅色勾勒人物輪廓,再繪以其他色彩。從牆角至牆頂,均藻飾精 美,具有高度藝術價值,但由於年代久遠,現已褪色,僅部分仍保存可觀。在大 堂後端有一尊高大魁梧的佛陀石雕立像,呈三相,其中一相為女身,但頭部現已 不存。 Alahana Pirivena佛教大學是斯里蘭卡的重要古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 世界文化遺產,歷史學者推估它當時有一萬多名學生,除了教室外,還建有2人 一室的宿舍。以及存放佛陀遺骸的瓦達塔(Watadage)和希達塔(Hetadage),高聳 的佛塔襯著一根根宿舍石柱的遺址,看似頹圮,但宏偉的鎳規模,仍能嘆為觀止 。 婆羅那魯瓦西郊66公里處,一座赤褐帶黑的花崗石山頭,從遠望去,好像一頭怒 吼的雄獅盤踞在平原上,它就是錫吉里耶的獅子岩。 錫吉里耶(Sigiriya)原名「悉呵吉里」,「悉呵」就是獅子的意思,「吉里 」意指岩石,全名原意為「獅子之岩」。這塊自叢林中拔地183公尺高的孤立巨 石,其恢宏氣慨,即使是在今天,還是令人嘆為觀止。最令人驚的是在1500年前 ,斯里蘭卡人竟能在這個高近200公尺、空手難以攀沿、方圓不滿1.7萬平方公尺 的岩石頂上建築王宮、關卡、迴廊、蓋水池、神龕,以及培育花圃和果樹等。現 在雖然已為遊客的攀臨增設了扶手欄杆,但岩頂仍不是一般人所能攀登的。山頂 凌空傳教立的城堡,有「空中要塞」之稱,曾是世界上最輝的國都之一,現已列 入世界文化瑰寶之林。 據石刻上的記載,錫吉里耶最早曾是古代僧侶修行的場所。公元5世紀後其,迦 葉波國王在一塊孤石上建造了一座城堡,整個建築群包括岩山四周建築物在內, 佔地70萬平方公尺左右。岩山以西是貴族區,有兵營、住宅和池塘;岩山以東為 平民區。 關於這座城堡,流傳著一段弒父的歷史悲劇:相傳在5世紀的時候,阿努拉德普 勒城的國王達森迦利有兩個兒子,一個好兒子目鍵連和一個壞兒子悉祇利‧迦葉 波。壞兒子迦葉波因害怕失去王位繼承權,就囚禁了父親,自立為王,稱架葉波 一世,目鍵深恐自己也會被害,所以逃亡到印度。迦葉波要求他父親交出寶藏, 老王於是帶著這個篡逆的兒子到達大壩頂上,指著巨岩下的佛庵說道:「所有的 寶藏全在那兒。」,可是那兒卻一無所有,憤怒的迦葉波瘋狂地吼叫著。最後, 老國王被關在墓穴中活活餓死。迦葉波獲得王位後過得並不安逸,自己的暴行和 部屬們無聲的譴責使他深感悔恨,終日悶悶不樂。因為害怕逃亡到印度的弟弟目 鍵連回國復仇,乃在錫吉里耶建造了一座無法攻陷的城堡,並於公元484年,也 就是他篡位後第第7年,帶著一些親信,搬離阿努拉德普勒城,住進了山頂的王 宮。在那裡,他用鈴鐺與外界聯絡,閒人難以近身。為了保證安全,他又在山崗 周圍建築了一座佔地10多畝的城堡,在城外構築堅固的壕溝,日夜派衛兵和哨兵 守護。在11年後的公元495年,目鍵連王子率領軍隊從印度返國復仇。迦葉波對 自己城堡的安全失去信心,良心也使他感覺到有罪和不安,因此在山下迎戰時, 心神不屬。正當雙方激戰之際,迦葉波騎著大象走到了沼澤的邊緣,不能前進, 於是他用力把象頭向後扭轉,準備另找通路,不料他的軍隊以為他因畏懼而敗退 ,因此也驚慌地四散逃走。在四面楚歌聲中,迦葉波只好在象背上拔劍自刎了。 王朝的悲劇,從公元477年開幕到495年落幕,經歷了18年。 雖然目鍵連立即將國都遷回了阿努拉德普勒,但錫吉里耶並沒有隨之沉寂,而是 逐漸成為遊覽的勝地。直到今天,它還能夠給每一位到斯里蘭卡的遊客,留下難 以抹滅的回憶和無限的感慨。 宮殿的遺址在獅子岩的山頂上,所以必須先征服險峻的山路,才能瞻仰到它美好 的風光。山腰原有一頭石砌的大坐獅,為鎮妖之寶,現在只剩下兩隻約1.2公尺 的前爪。從前的遊客就是從這獅子的咽喉處,去完成最後一段的路程。現在岩石 底部的兩隻巨爪中間是新的登山入口,從殘存的獅背沿著一排陡峭的石梯,登臨 山頂。遊客沿著石梯蜿蜒而止,沿途可以看到彩繪於半山石窟內的千年古壁畫「 雲中仙女」。這些以紅、黃、綠、棕黑為主色彩繪的美女壁畫,在斯里蘭卡 的明信片、海報和畫刊中普遍可見,儼然是斯里蘭卡的標誌,被譽係斯里蘭卡古 代藝術的珍品、古代槿四大藝術勝蹟之一,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 遺產目錄。關於這些美女,無人知曉她們究竟是誰,有的猜測說是朝聖的女信徒 、飛天仙女、迦葉波的妻妾,也有人說是軍隊中士兵的女眷。整個岩壁上原來有 500尊仕女像,現在只剩下了18尊。這些畫像中淺笑迎向世人的女性,都身材健 美,裸露著上身,隆乳纖腰,滿身寶飾,身形似飛天仙女散花般的舞姿,部分手 中拿著貢品。人體只畫出上半身,肚臍眼以下只見少許布裙,其他的則掩藏在雲 層裡。拜訪這些美女,必須沿著山麓的石階上行,進入獅爪石門之內,再沿懸岩 而建的鐵梯走,就能到達壁畫前。美女壁畫有專人看管,嚴禁撫摸和拍照。 在登臨山頂的途中,設置許多森嚴的關卡,據說是專為保護山頂上的王室而築。 在壁畫的對面也以漸進的方式修築有迴廊,迴廊外牆是由石塊砌成。石塊的內側 表面塗著一層用蘭姆草為主要材料的草漆。雖然這些高達3公尺的石塊大多數是 塌陷後重傷的,但原來的真正古石塊,在經歷了1500年的風霜後,今天卻仍然光 亮如昔,這就是出名的「鏡壁」,也稱「錫吉里耶牆」,上有粗刻詩篇,風 格詼諧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其中有詩云:「兩相依各美顏,恰似紫荷繞金蓮, 黃昏登頂抬頭望,疑是雙葩開眼前。」,據說這些詩是出自古代錫蘭國王、將領 、兵士、文人、會合和信徒之手,是公元5世紀前後錫蘭社會、歷史、文化和宗 教具重要價值的資料。經千年歲月後;現仍有685首詩篇,並已於1956年出版。
沿著迴廊朝北攀登,石梯越來越陡,途中必經一塊神奇的突出石台,然後直達山 頂,岩石北面原是一座塗漆的巨獅雕像,現在只留雙足和巨爪,整座岩山就像巨 獅朝北伏於龕前,守護國土免遭北方的入侵。 整個山頂佔地約4畝,布滿了建築物,下面大多建有溝渠水道,潺潺流水通往宮 殿房間內的沐浴池;靠東邊的王宮全面由巨石鑿洞築成。在岩上眺望,視野絕佳 ,可想見當時的設計者確係兼具藝術和的獨到眼光。環繞巨岩底部,三面修有高 約8公尺的護城牆,牆外有寬闊的城壕溝。東南方巨大的錫吉里耶水庫,據 說是在進行山上工程時挖掘的。而延綿數百公尺、規劃工整美麗的樂園,則是亞 洲碩果僅存的古代花園,園內巨形圓石和池塘相互輝映,景色怡人。 錫吉里耶遺蹟埋沒在叢林中,度過了幾個世紀的荒涼歲月後,直到19世紀中葉, 才被一個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英國獵人貝爾所發現。此後,這裡廣受國際考古界 的矚目,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1982~1987年這裡進行了大規模的挖掘與 整修,供人參觀和朝拜,挖掘出來的古物就陳列在古堡外的小型考古博物館內, 斯里蘭卡政府和當地機關則按3比2的比例分擔維護費用。每位觀光客需繳納門票 4美元,作為考古基金會的費用。
寶石城拉特納普勒
拉特納普勒(Ratnapura) 市是南方省城鎮,經緯度為東經80度24分、北緯6 度41分,位於可倫坡東南方約80公里處。境內群峰環抱,地勢高聳,東北方是全 國第二高峰、海拔2394米的吉利加爾波塔山;北邊是名山亞當峰。只有西邊的庫 庫洛訶拉山略低,海拔為701公尺。卡魯河由東而西流經境內。山靈水秀,蘊藏 著豐富的寶石資源,人口約6萬名,70%從事寶石工業。 集天地精華的拉特納普勒是著名的寶石城,當地土語「拉特」即指「寶石」 ,「普勒」是「城市」的意思,加起來就是「寶石城」的意思。這裡的沖積砂礫 層中蘊含有豐富的寶石礦,是斯里蘭卡盛產寶石的重要城市。榮膺「寶石王國」 美譽的斯里蘭卡寶石業已有3000多年歷史,5世紀初期,遊歷獅子國的中國高僧 法顯,在其著作「佛國記」中就有關於斯里蘭卡寶石的來歷記載。寶石對於貧窮 的斯里蘭卡來說,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經濟來源,寶石外匯收入曾僅次於錫蘭紅茶 、橡膠和椰子。因慕名拉特納普勒寶石而來的商賈和遊客雲集在這個不大的城市 裡,也給此地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財富。 拉特納普勒到處是寶石採掘井,城市西郊的大型寶石採礦區,佔地26平方公里, 是亞洲最大的寶石礦區。斯里蘭卡的寶石業2000多年來一直採用原始的採掘 、淘洗和琢磨加工的工具和方法。就是在10多年前,這裡不論是原石開採或是琢 磨都還延用極為古老的方法。原石開採用的是打井式,既先探知可能有原石的礦 區,再用打井方式直直的往下挖,將可能含寶石的原石礦土挖出,送到水源區進 行淘洗。現在遊客們在這裡可以親眼目睹尋寶人挖掘深達15至20公尺的坑井。市 區內有一個寶石礦穴,深約6公尺,好像水井,觀光客只要用竹篩從礦穴內把泥 砂掏起,放在河邊淘洗,讓比重比一般砂石要大的寶石在沖洗中沉澱在竹篩底部 ,然後將竹篩倒扣,一些小寶石就會從泥沙中冒出來。但是一筐泥沙,要向礦主 支付100美元的高價才行,這也許是當地商人賺取外國觀光客鈔票的一種噱頭罷 了。 這裡出產的寶石種類豐富,主要有藍寶石、紅寶石、貓眼石、虎眼石、黃玉、黃 水晶、紫水晶、董青石、紅柱石、翠綠寶石、電氣石、月亮寶石、石榴石、橄欖 石、尖晶石和透輝石等50多種。 藍寶石是一種剛玉礦物,大約在公元前800年開始就成為極珍貴的寶石,顏 色變化於非常淡的藍色至深靛藍色之間,太淺或太深的顏色都非上品,中色為佳 ,最為珍貴的是呈矢車菊那樣中等深度藍色。其中斯里蘭卡的藍寶石與南非的鑽 石、緬甸的紅寶石並列為全球第一,它的顏色比緬甸、泰國、澳大利亞產的淡, 但光的折射奇佳,數量和原石顆粒都大於紅寶石,所以價格比紅寶石便宜。每克 拉售買約為430美元,較上等能保值的藍寶石要購買5克拉以上,每克拉售價約為 1000美元。汶萊皇室曾向斯里蘭卡訂製一套25克拉的藍寶石項鏈和20克拉的藍寶 石戒指,總價值達25萬美元。現藏於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著名的「印度之星 」藍寶石,就是發現於斯里蘭卡,它是一顆大型磨成孤面形的藍寶石,已拋光但 未翻光面,灰藍色,略呈卵形,重達536克拉。 紅寶石由透明紅剛玉組成,顏色為深胭脂紅至淡玫瑰紅,在某些情況下具有 紫色色調,紅寶石顏色一般是越紅越珍貴,最有價值的呈鴿子血紅色,特點是具 高雙折射率。紅寶石是一種發亮的寶石,但色散弱,缺乏火彩,置在高溫下,可 變成綠色,冷卻後又恢復原色。遭輻射線照射時會發出有鮮紅光芒的磷光。紅寶 石分布極為有限,曼德勒東北的上緬甸是紅寶石最著名的產地。斯里蘭卡寶石礫 中發掘的紅寶石,不如緬甸紅寶石美好,顏色較淺,大都是粉紅色,瑕疵較少, 寶石專家稱它為「粉紅剛玉」。可倫坡博物館內珍藏的一顆號稱「世界第三大」 的紅寶石,即產自拉特納普勒。 貓眼石磨成弧面型,可呈現有絲絹般光澤的波狀發亮條紋,類似貓的眼睛, 這種獨特性質稱為貓眼狀閃光。珍貴的或東方的貓眼石中;以帶綠色貓眼狀閃光 的金綠寶石的變種──金綠貓眼石最為稀少和最為珍貴。最為常見的石英貓眼石 具有貓眼狀閃光和呈現灰綠或淺綠色,儘管同樣出自東方,為區別於較珍貴的東 方貓眼石,仍常被人稱為西方貓眼石。這兩種寶石可按它們的比重區分,金綠貓 眼石密度較大。貓眼石的品質評鑑以直、細、亮、中。活為準。上等的貓眼石, 顏色應該是蜂蜜色。現在,全球的貓眼石只有斯里蘭卡和巴西的產量較大,且以 斯里蘭卡出產的品質較佳。 一般藍、紅寶石應該購買有刻面、折射佳、橢圓形的較好;貓眼石以蛋面橢圓形 的較佳,底部不可太凸,否則重量增加,效果並沒有增加。除了以上三種寶石較 昂貴外,其他的有色寶石,因為單價較低,在選擇上只要注意顏色的濃豔、光彩 ,以及寶石切磨的型態。寶石的鑑定測試在無損傷的原則下進行分析,據專家說 法,可通過包含決定光學性質和比重等方法來實現,當其他測試無效時,才進行 硬度測試,如鑽石的硬度在10度左右,紅寶石和藍寶石的硬度則在8.5~9度之間 。同時,還可測寶石的熒光。用顯微鏡、簡單的放大鏡觀察均勻性、分帶或顏色 斑點、精細胞體等。 拉特納普勒市區到處可以看到櫛比鱗次的寶石店,規模有大有小,甚至有許多打 臨工的寶石礦工也會拿著挖到的原石或磨好的成品,在路上或在觀光客出入的場 所到處兜售,這已形成一種非常獨特的景象。另外,在當地還有一些寶石展覽會 ,參觀者必須先點燃一支蠟燭燈,做完禱告後才能進入展覽場地參觀。這種展覽 場可以在當地觀光拓展單位查知,在展覽場的櫃子裡排滿一個個精緻的塑膠盆, 盆中盛裝的便是光芒四射、大小不一的寶石,其中以紅寶石、藍寶石和貓眼石最 為普遍,另外也有較為便宜的橄欖石、尖晶石、石榴石等,價錢從一顆美金5角 至數萬元的都有。如果要購買價格較為高昂的寶石,一定要稍稍具備寶石常識才 行,最好還是到知名度較高、信譽較好、歷史較久的珠寶店,寧可花較高的代價 ,也不要到路邊買原石或成品,因為往往有可能是人工合成的替代品或>品。 城南有一座著名的寶石博物館,已有50多年歷史,堪稱亞洲第一,館內陳列 有斯里蘭卡出產的各種寶石樣品和世界其他主要寶石生產國出產的寶石,各種寶 石競相媲美,璀璨閃亮,令人嘆為觀止。館內還設銷售廳和加工場,對參觀者介 紹各類寶石的分級、切割以及磨亮的工序,同時也介紹鑑定各種寶石的方法。另 外,這裡和大多數藝品寶石產地一樣,吸引觀光客的方式如出一轍,那就是將工 廠和賣場相結合。觀光客由旅行社帶至寶石加工廠參觀,隨後便被帶入賣點。一 般人都有一種在工廠內會買到物真價實商品的錯覺,其實往往是購買到一些品質 不良、價格昂貴的次品,因此要特別小心。 寶石往往被指定代表某個月份出生人的誕生石而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如藍寶石 是9月份的生日石,據說佩載者可以得到神的祝福,並可避免別人的嫉妒。其他 月份代表寶石有:1月的石榴石、2月的紫水晶、3月的雞血石或海藍寶石、4月的 金剛石、5月的祖母綠、6月的珍珠或月亮石、7月的紅寶石、8月的纏絲瑪瑙或橄 欖石、10月的蛋白石或電氣石、11月的黃玉或黃水晶、12月的綠松石或雜青金石 。 拉特納普勒除了寶石外,還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城市,市區街道像個萬花筒,沿路 栽著款擺的棕櫚,路旁的咖啡屋更是談寶石生意的好所在。街旁的水果攤上,有 一種看起來像橘子,又象蘋果的水果,味道鮮美可口。這裡的醋栗有3寸左右大 ,椰子也比別的地方大3寸左右,都是令人難以相信的土特產。在市郊山頂一座 古老的城堡上,可俯瞰全城,飽覽遠山近水的景色。距城3公里的郊外,一座瑪 哈薩馬‧德瓦爾佛廟,據說藏有天神使用的、遺落人間的金質弓箭和古時用作遮 蓋神龕的華麗銀傘。 法顯石村位於拉特納普勒附近,距可倫坡200多公里處,是1981年7月在中國 的政府援助下,斯里蘭卡政府為紀念中國高僧、開拓中斯友誼的先驅有法顯而興 建的村莊。村址在據說是法顯當年從阿努拉德普勒前往亞當峰進中棲息的一個巨 大石洞房。村口立有一塊石碑,用中文和僧伽羅文銘刻「中斯友誼村」字樣。這 裡有300多戶居民。石洞深達8.5公尺,寬度平均為24.4公尺,據說是斯里蘭卡至 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石洞。距洞不遠處,原有一廢棄的大廟,現在古址上修建有一 座法顯石廟。斯里蘭卡前總統為其立碑。廟內一尊大臥佛石雕,身長約18公尺, 偉岸俊朗。 法顯(約公元337~約422年),為東晉僧人、旅行家、翻譯家,是僧人赴印 度留學的先驅者 。俗姓龔,山西襄垣人,3歲出家為沙彌,20歲受大戒。因慨律 藏殘缺,誓志尋求,遂於公元399年(東晉安帝隆安3年)與同學慧景等人從長安 出發,西度流沙,翻蔥嶺,西行到古印度求法,前後14年,親歷30餘國,足跡遍 歷古印度全境,獲「大涅槃經」、「摩訂僧祗律」、「薩婆多律抄」、「雜阿毗 曇心論」、「麼訶僧祗阿毗曇」等佛經梵本,後乘船渡海到斯里蘭卡遊歷2年, 又稱「彌沙塞律」、「長阿含」、「雜阿含」和「雜藏」等梵本。最後經印尼西 爪哇,由海道回國。公元412年抵達山東青島嶗山。翌年到南京,在道場寺和佛 陀跋陀羅翻譯出「大般泥洹經」6卷、「摩訂僧祗律」、「雜藏經」和「雜阿毗 曇心論」等。他根據旅途見聞撰寫的「佛國記」,又名「高僧法顯傳」或「歷遊 天竺記」,記載了古印度諸國地理、人文、歷史、佛教情形和中國與印度、巴基 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國交通史料,是研究古代中亞、南亞國家歷史、佛教 史地和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典籍。「佛國記」中所記載斯里蘭卡的古代情況,比斯 里蘭卡本國最古老的史書「島史」、「大史」,還要早100多年,記載詳盡確切 ,後人多有考證。19世紀英、法等國先後出版該書譯本,清朝丁謙有「佛國記地 理考證」。至今,法顯在斯里蘭卡僧伽羅佛教徒中婦孺皆知,他的事蹟被當地人 廣為傳頌,並被編寫入斯里蘭卡的小學課本中。
努瓦拉埃利亞市
努瓦拉埃利亞(Nuwara Eliya)市是中央省的首府,中南部高原上的古 城,經緯度為東經80度46分、北緯6度58分,北距康提77公里,西北離可倫坡192 公里。從可倫坡至努瓦拉挨利亞要先坐6小時火車,然後再搭乘三輪嘟嘟車8公里 始達。 這個海拔1889公尺的山城,本來有一股濃得化不開的英倫風情,但自1948年斯里 蘭卡獨立後,當地曾興起一股反殖民地風潮,致拆掉不少英國式建築,改建平民 化的公寓式建築,如今所殘留下來的、由紅磚砌成的百餘年維多利亞式老郵局, 仍保存得相當完好,迄今仍在營業中,並且已成為努瓦拉挨利亞市中心的地標建 築,它一旁的巴洛克式的哈頓(Hatton)銀行,也仍在交易中。市內雖然有破舊的 公共汽車,但是遊客只要花100比,就可包租一輛三輪嘟嘟車,參觀到市區內的 的所有重要角落。新舊建築交疊的市中心街頭,人潮洶湧的街市,除了商店眾多 外,各種日常用品、蔬果魚肉、賣彩券等攤販林立,好不熱鬧。這裡的風味小吃 攤多不勝數,所有小吃都是辣死人不償命。 擁有5萬多人口的山區古城,是一處擁有歐洲風格的高原避暑勝地,設有一座氣 象台,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全年平均氣溫為18℃,四周被三座穿雲破霧的高山 所環抱,峰巒疊嶂,山泉飛瀑,泌人心脾。當地的山形屋頂,低矮窗戶、紫衫、 常綠樹、籬笆、賽馬場、18個洞的高爾夫球場,以及一座造型優美的英國國教教 堂,都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遺蹟。 1888年這裡的英國人為了增加生活的情趣,成立了高爾夫球俱樂部,一直沿用至 今已有120年歷史。人們在這裡可以享受兜風、騎馬、狩獵和郊遊等的樂趣。在 這座丘陵上俱樂部的英國餐廳裡,裝飾典雅祥和,一座壁爐佔據了餐廳的很大位 置,牆上掛著一個雄鹿頭,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人群。一幅怒目而視的畫像,非常 惹人注目,畫像下寫著:「溫斯頓‧邱吉爾……首相慶祝80歲生日,1954年11月 30日星期2」。透過那些落地窗,外面是一片廣闊的草地,遠處則現出朦朧的山 峰。 古城設有一些旅館供遊客投宿,其中的格蘭德飯店(Grand Hotel)建築風格與眾 不同,尤以山景勝勝,並被典雅的英式花園所圍繞,在150多年前由英國人所建 ,前身是英國駐斯里蘭卡總督愛德華‧巴利斯(Sir Edward Barnes)的官邸,在 寬闊的大廳中有華麗的枝形水晶燈、古董家具、掛上絲絨復古窗簾的落地玻璃窗 ,牆角並有鮮花為綴,讓遊客可以品味過去英國貴族奢華流金的歲月。 這家黃牆、黑窗框和紅頂的五星級豪華觀光大飯店,客房陳設古色古香,洋溢著 濃濃的英國風情,連侍者的服裝都很奇特,上半身穿著19世紀英國式衣飾,下半 身為斯里蘭卡的紗麗。飯店的海拔高達2000公尺,夜裡很有寒意,因此雖然在盛 夏的7月,晚間還要圍爐取暖,入夜蓋著兩床羊毛毯而眠,仍覺不勝寒意。格蘭 德大飯店也是當初英國人最喜愛的俱樂部之一,1954年邱吉爾首相80歲生日時, 英國人還在這家大飯店前豎立邱吉爾的雕像。 茶廠大飯店(Tea Factory Hotel)是當地另一家有特色的大飯店,它的前身就是 一家大茶廠,建在極具風情的大茶園中,所以至今仍有茶工廠的韻味。這家五層 樓的灰色具有茶廠外型的大飯店,英國查爾斯王子曾入住過,挑高的大廳中不但 有一台仍在運行中的百年拉門式電梯,並且還留有當年茶廠的發電機,以烘茶葉 的巨輪風為裝飾,營造古樸的氣氛。人們入住此地,似乎是一腳踩進了時空隧道 ,英國風情浮光掠影在眼前呼嘯而過。 小山俱樂部(The Hill Club)也是一家深具特色的大飯店,展現了不同凡響的宏 偉氣勢,由大石塊堆砌成的兩層樓建築,外觀很像蘇格蘭的古堡,戶外大片的花 園綠地綴飾著一座以藤蔓修剪成的綠色凱旋門,內部的設備非常現代化,並有賓 至如歸的服務品質。大廳的牆上滿是當時英國人獵取的豹和鹿等野生動物的頭顱 標本,殖民地時期英國貴族氣氛,縈繞在大廳的每個角落。2樓的客房有古典吊 燈、古董梳妝台、碎花床鋪和火爐設備,莫不貴氣縈繞。 努瓦拉埃利亞市是斯里蘭卡山區產茶城市的中心,以及優良紅茶的產地。植被屬 溫帶型,除了產紅茶外,也種植了許多歐洲的水果和蔬菜,同時也是橡膠、蔬菜 、水果和魚貨的銷售中心,早期由英國人開闢而成,曾經是遠離家鄉的英國移民 聚集地,一度曾聚集了2000多名英國人在此經營茶園和橡膠園。斯里蘭卡獨立後 當地政府將農園收歸國有,這些英國人才陸續收拾行裝離去。 這個城市現在是斯里蘭卡6大紅茶產區之一,其所出產的茶葉品質優異,蜚聲國 際,這是得益於當地得天獨厚的高海拔、土質、濕度、濃霧、坡度、排水和氣候 等天然的優良環境。這些高地茶葉採摘於晴朗天氣,以一心兩葉或一心三葉為佳 ,經凋美女揉捻、切段、發酵、炒焙、再揉、烘乾、分級等工序,製成色、香、 味、形俱佳的上等茶葉。 此地茶園景觀非常悅目,在採葉季節裡,背著茶簍、穿著五彩服飾的採茶婦女, 為綠油油的茶園憑添了無限色彩。她們多數是19世紀時從印度移民來此的泰米爾 人的後裔,至今不為當地人所認同,處境維艱。這裡的茶葉高貴不貴,品質保證 ,每200公克紅茶才售60盧比。當地除了茶葉店林立外,還有多家茶廠對觀光客 開放,除了免費品茶外,還有導覽員為遊客解說紅茶的製造過程。 當地有許多宗教古蹟可以稱謝其中的亞當峰(Adam's Peak)位於城郊,西距 可倫坡約40公里,曾被稱為盧訶納山,僧伽羅語是「斯里‧帕達斯塔納雅」或「 薩馬納利雅」。它是斯里蘭卡最壯美的勝景,也是斯里蘭卡最著名的聖山,被佛 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一起奉為信仰中心。此山呈圓錐 形,雄偉壯觀,山高2243公尺,是斯里蘭卡南部的最高峰,四周被大小200多座 優美險峻的山峰所簇擁。山麓至峰頂有多條曲徑,山西南壁有2條沉重的鐵鏈, 據說是亞歷山大大帝所,用以標示通往頂峰的道路。沿途小山頂都設有銅鐘,直 至頂峰。頂峰平台上有一塊巨大岩石,建有大廟,廟門也有一個銅鐘,廟中岩石 上有一長1.5公尺、寬0.75公尺,深1公尺的大坑,形人類腳印,相傳是聖人的足 印。斯里蘭卡人稱此山為斯里班達(Mt. Sri Panda)或(Srpade),就是「神聖的 腳印」意思。坑內長年積水,清澈可人,據說此水洗臉可消災避禍。對此腳印, 佛教徒、穆斯林、印度教徒、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各有說法。在佛教徒心目中, 這個神聖的腳印是釋迦牟尼第3次來斯里蘭卡駕雲到這座山上,站立為外道天神 沙曼宣講佛法時留下的足印。此後,沙曼皈依佛門,成為斯里蘭卡佛教護法神; 穆斯林則稱先知穆罕默德曾在此山中停留,並留下了這個站立的足跡;印度教徒 認為它是法力無邊的、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濕婆神的腳印;天主教徒則宣稱,當初 人祖亞當誤吃禁果,被主從伊甸園貶入世間,降落在亞當峰上,用單足罰站思過 1000年,才留下了這個足印;東方的聖托馬斯派(Christians of Saint Thomas) 基督徒則說,腳印是聖托馬斯在山峰上留下的足跡。聖足旁有一壁龕和長明燈, 長年香火不斷,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各地信徒和遊客絡繹不絕地趕來朝聖 。 這些同視亞當峰為聖山,卻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他們朝聖之旅,同樣在夜半出發 ,沿著火炬通明的階梯上山,去朝拜拂曉時映在西邊山嵐霧靄和湖面上的聖山倒 影。另外還有許多遊客不惜在這裡度過陰冷潮濕的一夜,以便翌日早起觀看日出 壯景。每當晴空萬里,遊客站在山頂,墨藍浩瀚的遠山壑盡收眼底。如逢陰雨霏 霏,雲濤滾滾時,亞當峰便籠罩在一種與世隔絕的神秘氛圍中。 在這個山城中,有百萬印度人在英國人統治時期被引進斯里蘭卡種茶,現在還有 不少後裔被留了下來,他們都是虔誠的印度教徒,時常舉行傳統廟會。在廟會舉 行期中,許多印度裔婦女身穿華麗的傳統服裝,排著長長的隊伍,頭上頂著貢品 向印度廟前進。隊伍中有些男印度教徒被鐵勾勾住背部,手腳被綁在一根木桿上 ,他們是藉由體體的痛苦,達到信仰和贖罪保佑家人的目的。 從努瓦拉埃利亞搭車約10分鐘可達哈克加拉植物園(Hakgala Botanical
Gardens),這是一座以收集玫瑰花、蘭花,以及擁有許多珍稀品種和羊齒類植
物苗圃而聞名的植物園。從玫瑰園木望湲谷,景色壯觀,許多鱒魚悠游在清澈的 溪水中,岸邊垂釣的人,正在享受與世隔絕的清新寧靜。 距離這裡29公里外,還有一個霍頓普蘭斯(Horton Plains)自然保護區 ,也是一個遺世獨立、恬靜美麗的地方。
狄布拉洞窟寺院多
狄布拉(Dambulla)位於可倫坡東北150公里、錫吉里耶西南19公里處,大致 坐落在錫蘭島中心位置,是一座寧靜的古老城市。這裡最值得遊覽的地方,是公 元前1世紀波羅迦羅摩巴忽大帝時代所建的石窟,坐落在酷似鯨魚背的黑灰色片 麻岩山腰的平台上,平台距離地面有107公尺,攀登的山路非常陡峭。 石窟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或公元前1世紀,相傳當時的國王波羅迦羅 摩巴忽遭受南印度泰米爾族入侵,逃離王都阿努拉德普勒,在狄布拉被佛教徒所 救,並和他共禦外侮。後來國王重返王位,為感恩就在這裡修建了洞窟寺院。這 些洞窟共有5座,位於長16公里、海拔152公尺的巨岩中。石窟內的雕像由整塊岩 石雕成,佛像有站姿、坐姿和臥姿,手的姿勢也各有特殊的含義。其中寺院的第 一個洞窟內,有長14公尺的橫臥佛像,以及印度教的神像等,全部由岩石雕刻而 成,連整個洞壁也都有珍奇的壁畫。這些巨岩壁畫是2000年前用天然樹汁繪製而 成,顏色至今未因時間消逝而褪色,蔚為奇觀。 最大的洞窟是第二個洞,也是保存得最好的一個,裡面一尊佛陀石雕像是常人的 150倍大,這座巨大無比的佛像仍然保存完好,洞頂刻滿了記述佛陀生平的壁畫 ,同時僧伽羅人還作了詳細的說明。從山門進入第四洞,最令人嘖嘖驚奇,岩壁 中的迴廊只能容身一人行走,遊客必須與天花板上的漆畫人物擦衣而過,感覺上 既驚險又刺激。洞頂由外而內,急劇下降,寬16公尺、深約8公尺,洞內有10尊 佛像,另有一座佛塔。這裡的佛像,受印度佛教的影響非常深刻,但是在臉部表 情與服飾上又有濃厚的斯里蘭卡色彩,造型簡潔古樸,神態慈祥和藹。其中的禪 定佛是取目佛陀打座姿態,特徵是雙眼緊閉,身體端坐,足部是瑜珈坐姿,右掌 疊於左手上置於肚臍下方,呈現冥想狀態。 臥佛像大多是釋尊入滅時的姿勢,臉部神情安詳平靜,雙眼緊閉、嘴部似乎想說 些什麼的樣子。佛陀立像大多是南印度傳說式樣,造型比較大尊,服裝特點是右 肩袒露,左肩斜披袈裟,衣褶以雙線勾勒出優美的曲線,手勢通常是右手肘高舉 ,左手在肩上輕拉袈裟,臉部表情平和,給人沉著安祥的感覺。這些佛像還有一 個顯著有趣的特點,那就是佛像的足底都一律塗成紅色,其由來與僧伽羅族的歷 史有關。因為在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祖先維闍耶在抵抗印度人的攻擊時,腳底沾 滿了紅土,這一年恰好也是釋迦牟尼入滅之年,為了將兩件事連串,因而在佛像 足底都塗上了紅色。 洞窟寺院的開放時間是上午8時至11時,下午2時至7時。在入洞參觀之前,最好 準備一支廣角光束的手電筒,以便細瞧洞中壁上的畫像。另外,由於這裡是佛教 寺院,某些禁忌必須遵守。 此外,在狄布拉的西南方,還有幾處古蹟也值得一遊:狄布拉西方16公里處的奧 卡那(Aukana),有高12公尺的佛像,是亞洲最好的佛教藝術品之一;那蘭陀寺( Nalande Gedige)位於狄布拉西南方19公里處,A9號公路的東側,這裡有斯里蘭 卡最早的「全石頭」建築,建於公元8世紀,是最典型的印度教和佛教建築的結 合,可能是一座大乘佛教的寺廟,壁上刻有歌頌性愛的詩句。
北方省會的賈夫納市
賈夫納(Jaffna)是北方省省會、斯里蘭卡北端的港市和行政區,經緯為東 經80度15分、北緯9度35分,位於保克灣內賈夫納半島的西南岸。「賈夫納」一 詞是葡萄牙人對泰米爾語天琴座「耶爾波那姆」的訛誤。至今,賈夫納的城徽還 是由一條蛇盤成的天琴。 這座城市開發很早,在公元前2世紀,當泰米爾人入侵斯里蘭卡時便為世人所知 ,古代曾為泰米爾人的獨立王國都城,20世紀70年代為斯里蘭卡第三大城。現在 是斯里蘭卡北經濟和交通的中心,也是農林產品的交易地區,有鐵路與可倫坡連 接,在最北端康克桑托拉(Kankesantura)建有機場,離市區16公里有巴士及計程 車前往。港口以漁港為主,同時也是煙草、棉花和椰子製品等產品的輸出港,在 斯里蘭卡所有港口中,佔有非常重要地位。市內有氣象台、古城堡和荷蘭建的古 老教堂,泰米爾人的高等學府賈夫納大學也設在這裡。此外,賈夫納也是泰米爾 分離組織盤踞的重要城市,猛虎組織常常以這裡作為據點,在斯里蘭卡北部地區 進行恐怖活動。 這座擁有約15萬人口的城市,是斯里蘭卡泰米爾人的聚居區,也是島上的印度教 中心。著名的那露爾甘多薩米神廟就坐落在這裡。每年7、8月間印度教徒會在這 裡舉辦宗教遊行、木雕大車上載著各種各樣的神靈。由於歷史原故,這裡不僅多 印度教廟宇,而且有荷蘭人修建富異國風情的城堡。 賈夫納是美麗的海濱城市,景色與南部迥然不同,到處是水稻、蔬菜、馬鈴薯和 煙草等作物,一片田園風光。沿海海灘優良,細紗潔淨細軟,卡蘇亞里納是這裡 有名的海灘,是游泳度假的好地方。在銀白色的海灘上,點綴著青翠的木麻黃, 扇葉樹頭櫚和猴麵包樹。岸外,浩瀚無際的印度洋、水天一色,藍色的海面上, 推湧著白色的波濤。 位於賈夫納半島北部的奈那帝佛島,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島上有座素白寺 院,院內有一白塔,據說是鎮蛇精之塔。島上蛇類四處橫行,與人為伴。當地婦 女還時常以奉牛奶供蛇,以求得到蛇神的保佑,生下健康聰明的孩子。此外,附 近還有風景秀麗具400多年歷史的良種馬產地德爾斐島;東南端的賈夫納潟湖有 地峽極為狹窄,被稱為「象隘」;不遠處的著名沖迪庫拉姆動物保護區,鳥類品 種數量眾多,自然風光明媚;幾個小海港有著豐富的海參等海產。
亭可馬里景點多
亭可馬里(Trincomalee)是東方省的城市,曾經是泰米爾人在錫蘭島上最早的定居點之一,現在還是泰米爾人集居的大城市。 在17至19世紀時,曾受到葡萄牙、荷蘭、法國及英國人的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繼新加坡失陷在日軍手中後,這裡成為英國在南亞非常重要的軍事基地,1942年曾遭到日軍的瘋狂轟炸。斯里蘭卡獨立後直到1957年止,這個海港仍一直是英在亞洲重要的海軍基地,後來由斯里蘭卡收回,現在是國內最大的軍港、商港和漁港。 這個擁有約30萬人口的港都,經緯度為東經81度14分、北緯8度34分,位於國境東北部科迪亞爾(Koddiyar)灣北岸,是斯里蘭卡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熱門的觀光勝地之一,國內大部分的茶、椰子和椰子油等,都是經由這裡輸出。 亭可馬里港位於亭可馬里灣西北部的一個小灣內,它北臨孟加拉灣,與印度的馬德拉斯相距285浬,東距新加坡港1453浬,南與加勒港相隔212浬,西南和可倫坡港距離332浬,港口東部有亭可馬里半島作屏障。船舶由南口進入有5個碼頭自南向北排列。穀物碼頭位於向西延伸小半島的東南岸,有個「T」字型突堤,兩端有加長墩,最大可停泊長244公尺、吃水深12.5公尺的船隻,碼頭上有榖倉。石油碼頭位於半島的北側,其中的1號泊位呈「T」字型墩式,2、3號泊位在肩式突堤的兩側,前沿水深11公尺,可泊長198公尺,吃水深10公尺的油輪,油庫區位於岸邊。鐵路碼頭呈肩式,位於中國灣西岸,南碼頭長129公尺,北碼頭長117公尺,水域都比較淺,3000至5000噸級的中型船停靠。斯里蘭卡海軍學校和空軍訓練基。 曾被稱為全球少見的、最大和最美麗天然海港的亭可馬里,也是國內最坐的休閒度假地。這裡大部分時間氣候宜人,有漂亮廣袤的海岸,一系列依附的美麗海灣和小島,遊客在這裡可以游泳、潛水和觀賞海上日出日落的美景。這裡往北方約100公里直到阿拉姆皮爾(Alampil)一帶,都是理想的潛水區,有漂亮的海底景觀,多彩多姿的熱帶魚和珊瑚。在附近的海底,還有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沉船的殘骸,現在已成為熱帶魚的樂園。由於季風氣候的關係,這裡的安全潛水季節限於每年的4至9月。 經過200多年的西方殖民統治,亭可馬里國色彩依然濃厚。這裡有名的惠靈頓館,據說是1799年曾擊敗過拿破崙的英國名將「鐵侯」的旅途休憩地;一座西式古城堡則是荷蘭人所建。在古代,這裡建有許多廟宇,後來雖然被葡萄牙人所毀,但是遺跡猶在,斯里蘭卡人也把這個地方當作聖地。在臨海一座孤立的斯瓦米懸崖上,建有印度教廟宇,是泰采爾人的信仰重地。 附近的野生鳥類保護區和西郊的海軍野生動物研究所,可以看到各種鳥類和大象。市郊的金尼亞伊溫泉,據說可以醫療多種疾病,吸引了大量慕名前來療養的人士。 在附近的西海岸有個科斯戈達海魚孵化場,這一帶楖影婆娑,巨浪拍岸,是保育海魚的最佳場所。全世界有8種海龜,這裡可以看到5種,繁殖季節一到,在返回原出生地本能的驅使下,每天約有1500隻海龜上岸在沙中下蛋。因為有人認為吃海龜肉可以壯陽,有些盜豬者會砍下海龜腳做手提包、魚殼可以做梳子和眼鏡框,從天而降的老鷹和烏鴉也以小海魚為主食,使得海龜的數量急劇減少。因此漁龜孵化場的人員經常要在海灘上趕走空中掠食者,從盜豬者手中救回無數海龜,並發動附近漁民到沙灘上檢回龜蛋,經人工安全孵化後再放歸大海。
各大城市形形色色
庫魯內格勒(Kurunegala)是西北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80度22分、北緯7度29分,位於康提西北方36公里處,西南距可倫坡93公里。在數百年前,這裡一度是王都和宗教中心,修建有大量的城堡和宗教建築,目前是一處繁華的宗教中心,以及附近人口眾多農業區的商業中心,是椰子的重要產地,有5萬多名人口,與國內其他地區有良好的鐵、公路交通。 這裡有許多古蹟可資參觀。在一系列聳立的花崗石廢墟中,有大批石梯和門柱遺蹟,尤以「動物之岩」最負盛名。銀寺是公元前100年修建在銀礦脈上,坐落在市區的東北方,也是非常有名的古蹟。洞窟寺院位於東郊18公里處,建於2000多年前,其中的馬維哈拉(Mavihara)洞窟內有尊金身坐佛,專門由象牙精雕鑲製而成。公元13世紀時取代了婆羅那魯瓦、而成為登巴德尼亞王朝達百年之久的登巴德尼亞(Dambedeniya)古城遺蹟,位於西郊31公里處的B-27號公路上,主要遺蹟包括佛牙寺和大佛塔,供奉著60位佛教殉身勇士的骨骸。位於市區與奇洛中途的B-33號公路上,也有一處公元12世紀的五都,其特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城堡,城牆長300多公尺,宮殿外有護城壕溝,係波羅迦羅摩巴忽大帝所建。此外,在城北還有一處6世紀時的古村落遺址。 普塔勒姆(Puttalam)是西北省的濱海城市,經緯度為東經79度49分、北緯8度2分,位於馬納爾的南方,南至奇洛51公里,至可倫坡131公里,是科倫坡走濱海公路往北部各縣市走的重要中途站,處於一個狹長半島圍成的普塔勒姆礁湖的內側,東北方有米河,是國內椰子的主要產地之一。全國最大的威帕杜國家公園,就在它北邊40公里處。 在市區北方靠近威帕杜國家公園處,有個偏僻村莊摩根普塔瓦(Morapatawa),被選為以太陽能整合農業電氣化的模範,成為斯里蘭卡擴大使用太陽能計劃的一個實例。這個在叢林中只有200戶居民的安靜小村,往日野獸都會在天黑之後由國家公園漫遊到村裡來,現在情況已經完全改觀,不只是黑暗已遠離他們,而且也增加不少生活上的享受,數年前全村只有4部電視機,現在已經有100多部,但是還只是一個開始,效果已逐漸在擴大中。 計劃的實施,是從住戶中挑選出48戶參與者,每戶付出約50美元,取得價值315美元的設備系統,並簽訂合約在8年內分期付款償還剩餘的部分,每月每戶僅需付205美元,每2個多月社區收集住戶的錢,就可以再購買一套設備提供另一個新用戶。剛開始時有許多人還抱著懷疑的態度不肯貸款,現在已形成爭取參與的趨勢。事實上這筆錢花得非常值得,比起以往他們每個月得花千美元左右去購買柴油、電池,現在的享受當然是太便宜了。同時,這一項「奇蹟」的觀光賣點,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的經濟效益。 奇洛(Chilaw)也是西北省的一個濱海城市,經緯度為東經79度47分、北緯7度34分,南面隔著尼甘布距離可倫坡約70公里,東面與庫魯內格勒相隔65公里,位居西海岸的中央位置。這個古樸的漁港,居民自古以來就是從事漁業維持生計,從北邊的普塔勒姆到南面的尼甘布,長約100公里的海岸有「漁人的海岸」之譽,漁業相當興盛。這裡也是椰子的盛產區,很多用椰子製作的傳統食物,別具風味,非常可口。 尼甘布(Negombo)也是西北省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79度50分、北緯7度13分,位於可倫坡北方35公里處,是個古老的港市,至1640年止由葡萄牙人佔領,一年後轉屬荷蘭人所有,接著又有3年變為葡萄牙人的領地,然後又被荷蘭佔領,1796年後成為英國的領地。如今街上的房屋還保持著18世紀荷蘭殖民地時代的風貌。市區裡有許多17世紀所建的羅馬天主教堂,居民大都信仰天主教,因此有「小羅馬」之稱。當年荷蘭人在這裡開鑿了一條運河,北上可以到達普塔勒姆,南下止於可倫坡,全長120公里。 這個城市與它南邊的卡杜納雅克國際機場距離只有4公里,開車只需5分鐘可達。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從南印度遷移過來,多靠捕魚為生。漁民們駕著一種極為原始的捆札筏,一般由9塊粗木板組成,以棕繩連結,不用釘榫。木筏利用白色風帆推動,酷似舒展開的鯊魚翅。近年來用小馬達驅動木筏的人逐漸增多,可以說是2個截然不同時代工具的巧妙結合。這是個富裕繁忙的漁港,從中午12時到下午2時,可以看到獨木舟捕漁歸來的情景,非常壯觀,使得魚市場也變得喧嘩熱鬧。當地出產的螃蟹、龍蝦和對蝦等海鮮,風味特佳。此地也是米和香料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有陶器和金屬加工等工業。這裡也設有許多旅館餐廳,有漂亮的海灘,美麗的風景,是最佳的休閒地方。 卡盧特勒(Kalutara)是西方省的主要城市,經緯度為東經79度58分、北緯6度35分,位於可倫坡沿海南方43公里處的卡盧河入海口的地方,擁有6萬多名人口,是漁業和貿易中心。以椰樹纖維編繩、編罵,並製造其他用具為地方的主要行業。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當地人以棕繩為道、往返於椰樹間採集椰花的嫻熟技藝。海邊是一望無際的白色或金黃色沙灘,深藍的海上泛著白色的浪花,是觀光客游泳和作日光浴的理想地方。遊客還可以一飽口福,品嘗當地獨特的山竺果美味,這種水果不能運輸,所以「非此地莫嘗」。從卡盧特勒往南10多公里是貝魯瓦拉漁村,建於岩岬上,是摩爾人的朝觀勝地,據考證這是斯里蘭卡穆斯林最早的定居點。海濱沙灘寬闊,遊客可作日光浴、駕風帆、潛水或在潔淨的海水上暢游,迎著陣陣海風垂釣或撿拾貝殼,別有情趣。 貝魯瓦拉(Beruwala)也是西方省的港市,位於可倫坡以南46公里處。千年前這裡是阿拉伯人的貿易基地,大象、寶石、肉桂和檳榔都是從這裡輸往阿拉伯,再進口服裝和魚乾。在荷蘭人佔領期間,肉桂的輸出非常旺盛,常可看到準備裝船的貨堆積在碼頭上。時至今日,這個碼頭已不再有往日貨運的盛況,但是已興建了防波堤的港區,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又是另外一番情景。 從老遠看過來,這裡最顯眼的是在岩石岬上的卡奇瑪勞清真寺。在11世紀的時候,曾有一次在齋月期間,有數千回教徒來此作朝壘之旅,現在此寺仍係貝魯瓦拉多數人的精神寄托之所在。這裡另有其他教堂,有許多荷蘭殖民時期建築和一些古蹟可供參觀。 這裡一種柴油馬達、手操作尾舵的小型原始漁船,仍為許多漁民所使用,他們的作業時間與大船迥然不同,每當夕陽西沉,天際染上一片金黃,由10幾20艘漁船組合的船隊,已各就各位相繼出海,一直到次晨才返航,漁夫們帶著捕獲的旗魚、鮪魚、鷂魚、鯊魚和龍蝦等魚貨趕到碼頭應市。天剛亮,許多買魚的人早已等在海邊,漁夫將魚分行別類擇滿沙灘,原始簡單的交易方法,人工的秤重、喧嘩的吆喝,使海邊熱鬧非凡。漁夫、小販開討價還價場面非常有趣,交易過程遵循著樸實的規則和誠信的默契,無論大魚、小魚,在早上8時前就已銷售一空,沙灘上頃刻間又恢復寧靜。小販將批購的魚搬運回家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用手提著回去,有的用繩綁住後幾個人合力拖回去,也有的用腳踏車載走,各顯神通地回到各自村莊再切開零售。這種原始傳統的作業方式,卻讓許多外國觀光客大開眼界。 凱格勒(Kegalle)是西方省的城鎮,經緯度為東經80度21分、北緯7度15分,約有2萬多人口,是個經濟小康的農業城,市內設有一所工業職業學校,附近一帶生產橡膠、農業品、石墨和寶石。 阿魯加姆(Aluthgama)是西方省的城市,距離見魯瓦拉南邊僅數公里,是可倫坡重要的海濱休閒地之一,從可倫坡開車出發,欣賞沿途美麗的風光,車程約一小時就可到達這個以觀光為主的小城。入口處寶石、古董珍玩店林立、路旁有許多大飯店及出售海灘用品店。沿著班托塔河也有許多小巧精緻、20間客房左右的小旅館。河裡、海裡可以玩不同的項目,無論划水、游泳、遊河,或是在濃蔭的棕櫚林中散步,或是在街上的餐廳來一客新鮮的果汁、品嘗一杯德國咖啡,都非常享受。 班托塔(Bentota)也是西方省的城市,是距離可倫坡南方64公里處的海由旅遊勝地,有「班托塔全國假日勝地」之譽,佔地約100畝,東有班托塔河,西邊臨海,是斯里蘭卡最大的海灘休閒地,素有「砂糖海岸」之稱。此地氣候宜人,景色旖旎,海灘邊熱帶林木蔥濃蔭郁,芬草如茵,沙灘細軟潔白。這裡對外鐵、公路交通方便,設有銀行、警察局、遊客中心、旅館、商店、市場、購物中心、手工藝品中心、文化展覽館和其他遊樂設施,每年都吸引許多外國觀光客前來度假。 魯賓遜俱樂部是當地極為精緻的國際級休閒度假中心,提供有優質的服務,並有多種娛樂設施,遊客在這裡可參加各種海上運動、下棋、打球、觀看絢爛的海上日出和日落,還可以在海灘上騎小象漫步,也可參加俱樂部所舉辦的班托塔一日遊旅行團,遍覽當地的名勝古蹟。俱樂部有個表演民俗舞蹈的劇場,每晚都有文娛表演,演出當地民俗歌舞和外國小品,還舉辦「中國之夜」、「日本之夜」和「法國之夜」等具有異國情調的音樂會。 這裡的海邊擁有4家設備完善的旅館,還有售賣寶石、岩地布、銀器、銅器、服飾和各種手工藝品的購物市場,經常有舞會、木偶戰和水上活動節目,海鮮是當地最有名的食物。 在班托塔附近的米提雅各達(Meetiyagoda)地方,遊客可以參觀有趣的開探月石作業。 安伯朗戈德(Ambalangoola)是西方省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80度3分、北緯6度14分,位於可倫坡南方83公里處,北距班托塔25公里,南至海克杜瓦10公里,不僅有漂亮的海岸、多種水上活動,同時還以製作傳統的木雕面具見著。這裡的面具大致可分為避邪、驅病和喜劇道具等種用途,大小不一,從迷你型面具到將近一公尺的大面具都有。這些面具全用手工製作,色彩豐富,雕刻精緻,面譜怪誕奇特,寓意各異,廣受世界各地環球收藏家的喜愛。除面具外,這個地方傳統的的驅魔民間舞蹈和傀儡戰,也非常受人歡迎。觀光客可以和當地人一起跳傳統舞,親身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喜歡藝術的人還可以到佛寺觀看古代殘存的壁畫。 科特(Kotte)是西方省的城鎮,也是可倫坡的郊鎮,經緯度為東經79度54分、北緯6度54分。這個古老的城市也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1415~1465年是僧伽羅諸王的首都,四周約瀉湖、河流和沼澤,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與可倫坡間的交通非常方便,有很多市民在可倫坡工作,市區周圍有水田和種植園,擁有20多萬人口。
代希瓦勒-芒特拉維尼亞(Dehiwala-Mount Lavinia)是西方省的濱海市鎮,經緯度為車程79度52分、北緯6度51分,位於可倫坡南方約11公里處,是可倫坡南部時小海角,擁有23萬多人口,已形成歐洲人現代化的住宅區。此地在20世紀中期發展迅速,並建有拉特馬倫機場,是國內重要機場之一。 代希瓦勒有國內最大的動物園,也是亞洲設備最完善的一個大動物園,園區綠樹成蔭,鮮花遍地,自然生態良好,蒐羅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動物2000多種,以熱帶動物為最多,主要的有大象、印度虎、非洲獅、黑狗、白豹、犀牛、熊、豺狼、山豬、花鹿、猴、蛇、孔雀、馬類和鯨魚等。光是猿猴就有20多種,蛇也有20多種;鳥類更多,有400多種,其中有40多種是罕見的鳥。在被稱為「飛禽遊」的地方,孔雀與遊客為伴,空中自由飛翔著鸚鵡、八哥,荷花池中彩鸛暢欲。爬行館中從無毒青蛇、巨毒響尾蛇,直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眼鏡蛇王都有,其中白花眼鏡蛇是非常罕見的蛇種。這個動物園在西南亞的動物園中,是動物種類最多和最負盛名的。園中最能吸引遊客的莫過於每天下午在象園舉的大象馬戰表演,節目精彩,不但小孩喜歡,大人也樂於觀賞。遊客在此還可以騎在象背上觀賞猩猩、獅子、老虎、孔雀和其他動物的動態。園內的水族館在亞洲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清澈的透明水槽中漫游著500多種水生動物,定期的海豹表演動作滑稽,常逗得觀眾合不攏嘴。這裡還有令人神往的蝴蝶園,四周圍以玻璃,頂上罩以細網,裡面灌木叢生,百花爛漫,色彩斑爛的蝴蝶或在花叢中展翅飛舞,或棲息在花卉之間,渾然一色,融為一體,分不清是花、是蝶,令人讚賞不已,留連忘往。 拉維尼亞山坐落在海灣上,是個美麗的海邊遊樂勝地,也是當地人和外國觀光客常去消署的地方。小山上的蒙拉維大飯店,本來是英國總督的別墅,從這裡可以俯瞰海灣的美景、戰水的海灘,以及椰林的海岸,一路伸展到市區。遊客可以搭遊艇、釣魚,也可以作潛水和沖浪等運動。 海克杜瓦(Hikkaduwa)是南方省的城市,北距可倫坡98公里,南至加勒僅17公里,以美麗的珊瑚礁聞名全國。遊客在這裡可以目睹斯里蘭卡西南部典型的漁舟,舟上備有弦外支架和大型方帆,一艘艘小舟簇擁著白色的浪花,三角形紅色風帆在藍天碧海中顯得格外小巧、輕捷。遊客在這裡可以潛水或乘坐玻璃底船,到岸外觀賞若隱若現的海底世界,那裡有氣象萬千的珊瑚花園和漫游的水中生物。沿著這一帶海岸,有許多設備齊全、不必花大錢但可享受不錯的旅館和餐廳;這裡捕撈的螃蟹特別豐腴鮮美,素負盛名。 馬特勒(Matara)也是南方省的城市,並系斯里蘭卡最南端的濱海城市,經緯度為東經80度33分、北緯5度56分,西北距加勒40公里,市區東南方3公里處就是斯里蘭卡最南端突出海面一點的棟德勒角。這個擁有7萬多名居民的市鎮,農漁業發達,是附近一帶的貿易中心,有鐵、公路通往加勒和可倫坡。 漢班托特(Hambantota)也是南方省的臨海港市,經緯度為東經81度7分、北緯6度7分,西距加勒122公里,從這裡到可倫坡之間,共有238公里長的海岸線,是斯里蘭卡的海岸精華地帶,尤其是在市區附近海邊一帶更是理想的潛水地帶,有專設的釣魚區、漂亮的海灘,可以做各種水上運動。東北方60公里處是斯里蘭卡最南端的耶拉國家公園。附近有座佔地廣大平坦又具有歐洲風貌的天然動物園,入口處有小型博物館,有許多與動物相關的資訊展示。人們在這個天然動物園中,可以直接從汽車的玻璃窗中看到豹、象、野豬和花斑鹿群,也可以乘吉普車奔馳在原野上,尋覓狂奔穿梭於叢林中的野生動物。此外,這裡生產一種極為甘醇美味的凝乳,有點像乳酪,是斯里蘭卡人最喜愛的美食。此外,這個城市有個大型的港口,港區1.2萬公頃,離岸一公里的地方水深20公尺,港域寬闊,在最繁忙的情況下航道也不會擁堵,是斯里蘭卡南部的最現代化商港。 坦加洛(Tangalla)是南方省的濱海城市,經緯度為東經80度48分、北緯6度1分,位於漢班托特西南方38公里處,這裡和棟德勒角一帶有著漂亮的海底景觀,是釣魚和潛泳的理想地方。 奇里達(Kirinda)也是南方省的城鎮,位於奇里達河的出海口處,西南距漢班托特25公里,東北離耶拉國家公園28公里,市北郊有約達及幕索湖,西郊有鳥類保護區和一個國內航線的小型機場。市區及郊區有許多歷史遺蹟,並有美麗的海底景觀、大型的釣魚場,是潛水、釣魚和遊覽的好地方。在北郊10多公里處,有蒼翠的叢林,並有露營區,但是蚊子多得令人受不了。 拜蒂克洛(Batticaloa)是東方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81度42分、北緯7度43分,位於印度洋孟加拉灣東南部海岸的一個島上,有堤道、橋樑、輪渡、鐵路、公路等和斯里蘭卡本土相通。還有一座機場,有班機及直升機與可倫坡營運。這個擁有7萬多名人口的省會,市景繁榮,是附近一帶種植稻米、椰子和其他農產品的貿易中心,並且是加爾河灌溉和水電工程的鐵路終點站。這個港市景色優美,從市區到卡拉提波一帶,可以看到大背鰭的鯨魚在海中悠游,並有美麗的海底景觀,也是潛水的好所在。 普洛迪普蒂(Pulladiputti)是東方省的城市,西北距拜蒂克洛約55公里,居加爾河出海口的北岸,是個古樸的小城,只有3萬多名人口,市內當有不少11世紀的遺蹟。在這一帶的海中,經常可以看到海豚和鯨魚飛躍在海上。 安帕雷(Amparai)也是東方省的城鎮,位於普洛迪普蒂西方約20公里處的加爾河北岸,北距拜蒂克洛約52公里,是市容整潔的熱鬧小城,有博物館、古蹟和美麗的風光,加爾歐亞國家公園就在市區西南方10多公里處,可以從加爾河啟航前往,也可以從陸路坐巴士前去,還可以乘直升機從空中俯瞰。 馬納爾(Mannar)是北方省管轄的島嶼,經緯度為東經79度50分、北緯9度3分,位於西北海岸外被稱為亞當橋的一連串沙洲的東瑞,隔保克灣和北方的賈夫納遙遙相望。全島只有15萬多名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50人。港口設在南岸,氣候乾旱,島上的主要經濟收入是種植椰子樹。 南部瀕臨印度洋的馬納爾灣,居印度東南部和斯里蘭卡西部之間,東北以拉梅斯瓦蘭島、並當橋鏈狀沙洲及馬納爾島為界,寬129至274公里,長161公里,是全球聞名的珍珠產地,將近有1萬人在海上從事尋珠業,每年採珠期只有2個月,採珠人都在破曉時分乘木舟出海作業;為防鯊魚的襲擊,他們多數是靈活健壯的年輕人。 巴杜勒(Badulla)斯里蘭卡中南部島瓦省的省會,經緯度為東經81度3分、北緯6度59分,位於努瓦拉埃利亞市東方30公里、康提市東南方56公里處,約有6萬人口。這個地勢高聳的城市四周環山,有鐵、公路通往可倫坡,交通相當方便。市內街道整潔,濃蔭夾道,有2個宏偉的大廟和一個農產品市場;附近還有石灰石開採場。 馬特菜(Matale)是中央省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80度37分、北緯7度28分,位於康提市北方90公里處,約有5萬名居民,是牲畜貿易中心。市郊有一所佛寺和一處兒石廟宇,香料種植業非常興盛,並有大面積茶園和可可種植園。 斯吉利亞(Sigiriya)是座位於斯里蘭卡中部山區叢林中的古城,經緯度為東經80度45分、北緯7度57分,西距可倫坡169公里,現在是國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定為6座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因此已成為國內外觀光客主要的遊覽勝地。 根據史科記載,公元五世紀時,僧伽羅國王卡斯亞帕(kasyapa)一世,由於軾父故內心充滿了強烈的不安與畏懼心理,乃在地勢險峻的斯吉利亞山頂,興建了一座與世隔絕的宮殿,把自己孤立了起來。宮殿的外牆累靠著懸崖的邊緣,山下有佔地70公頃的噴泉花園廣場,國王宮殿居高臨下,隨時可監控故人的動靜,同時也可以讓他自己在宮殿內享受著奢侈豪華的生活,他在這裡居住了18年。 大多數前來參觀的觀光客,多住宿在坎達那瑪(Kandalama)飯店。這座架構在原始森林、就像嵌在岩石中的五星級飯店,曾被美國綠色建築協會評為全球首座環境能源領導型(Lead)飯店,也是亞洲地區第一家獲得「21世紀綠色地球標章」的飯店。它的每間客房都面對著廣大的帕拉克拉碼‧薩穆德拉(Para-krama Samudra)人工湖,整面透明玻璃的浴室,可讓人在湖光山色中舒暢地淋浴。夜晚坐在客房陽台上,滿眼是一閃一閃的螢火蟲;白天在飯店附近有獼猴、麋鹿和鳥類等野生動物養眼。 當觀光客乘車抵達這個城市前,便可老遠地就看到斯吉利亞獅子岩(Sigiriya Lion Rock),它坐落在被叢林包圍著的一座大砂岩上方,佔地3公頃,海拔349公尺,非常陡峭。遊客要參觀大砂岩上層的空中宮殿,必須先在山下通過護城河進入花園廣場,走在鋪著砂石的筆直大道上,兩旁是整齊對稱的城牆及綴滿睡蓮的噴泉水池,雖然已經歷了1500多年,但保存得相當完好。花園廣場水池中的水源,除了接自地下的湧泉,國王還規劃了數條從巨岩上方接用雨水至此的水道,讓這座天空之城的空中宮殿,永遠不受缺水之苦。 過花園廣場後,順著開鑿於巨岩上的石階登上山腰,再順著螺旋鐵梯去尋找山崖岩洞中的半裸仕女圖。整座獅子岩原有古人雕繪的500多幅彩繪壁畫,現在僅存21幅,其中頭戴冠冕、手持鮮花,微笑著的半裸仕女圖較為完整,姿態優雅,臀部還被迷霧所遮掩。岩頂的空中宮殿,只殘留部一片廢墟,但仍可目睹國王寶座、蓄水池、宴會廳、嵐樓、神龕和游泳池等當時的建築,規模之大,令人驚嘆。 丹布拉(Dambulla)寺距離斯吉利亞約19公里,南距康提60公里,是一處著名的古蹟,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約在公元前一世紀的時候,Valagam Bahu國王曾以這裡的天然洞穴作為避難的地方,後來為了感念,發動當地民眾沿著岩壁開鑿洞穴,並闢建為寺院,成為斯里蘭卡考古學上的寶藏和佛教徒的朝聖中心。 寺內共有5窟,有數千幅佛祖壁畫和幾百尊佛祖石雕及其他雕像,材質有木、石、磚和大理石等,雕像或坐、或立、或臥,神情不一,姿態各異。其中一尊臥佛形貌奇偉,身長41公尺,由整塊岩石雕鑿而成。特別的是,每一座石窟廟中的牆壁和天花板上,都布滿了彩繪畫,並以佛教故事為背景,大多數已有2000多年歷史。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東海岸的卡爾皮蒂雅、孟樸拉、瑪登比和那坦底亞等,在可倫坡附近有賈愛拉、瓦塔拉、莫勒圖沃(Mo-ratuwa)、潘那杜那、瓦杜瓦及荷馬加瑪等,南海岸一帶有威里加姆、蒂克威洛、安巴蘭托塔、耶拉和奧千達等,東海岸有波杜維爾、提魯卡維爾、卡拉提波、達蘭庫達和柯庫達等,東北海岸的普勒莫代和墨洛第佛等,還有可噶勒(Koggala)、帕拉利亞(Paraliya)、加姆波勒(Gamoola)、塔萊曼納爾(Talaimannar)、瓦烏尼亞(Vavuniya)、莫內拉加拉(Moneragala)、迪加馬杜拉(Digamadulla)、基里諾奇(Kilinochchi)、阿帕拉(Ampara)、穆萊蒂島(Mullathivu)和莫納拉格勒(Monaragala)等。 ☆境內有民族糾紛 斯里蘭卡總人口約2000萬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約305人,其中69%信奉佛教,因此佛教徒在國內有很大勢力。在佛教徒中64%屬大乘教派,18%是小乘教派。此外,印度教徒有15%,基督教徒有8%,回教徒也佔8%。斯里蘭卡人種非常複雜,大約有70多種不同血統的民族,其中有經營金銀借貸典當保險業的阿富汗人,有專門經銷寶石的阿拉伯摩爾人,以及吉賽人、馬來人、白種人、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高山密林中還有約1000名的土人。境內有種族歧視情形存在。 斯里蘭卡境內最主要的兩個民族是僧伽羅族和泰米爾族。僧伽羅(Sinhalese)人佔全國人口的74%,他們的祖先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5世紀時,自北印度遷入,僧伽羅語屬印度語系,信仰佛教,少數人是基督徒。僧伽羅人多居住在經濟最發達的西部、西南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山區。習慣上把他們分為低地僧伽羅人,又稱沿海僧伽羅人;以及高地僧伽羅人,又稱康提僧伽羅人等兩個部分。沿海僧伽羅人因居住在斯里蘭卡沿海地區,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康提僧伽羅人在葡萄牙和荷蘭佔領時期一直沒有被征服過,即使在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後也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獨立,因而得以保留許多世紀以來形成的古老傳統和風俗習慣。僧伽羅人務農,他們的種姓按職業劃分,結構複雜,通常要在同一種姓中選擇配偶,提倡姑舅親。 斯里蘭卡泰米爾(Tamil)人佔全國人口18.1%,信仰印度教,他們是少數民族中的大多數,對於在斯里蘭卡傳播印度文明有重要作用。斯里蘭卡的泰米爾人現在有各種群體和種姓,分為錫蘭泰米爾人和印度泰米爾人兩種:錫蘭泰米爾人集中在北方,多數受過良好的教育,擔任職員或從事各種專業工作;所謂印度泰米爾人,是由英國人在19至20世紀由南印度帶到斯里蘭卡茶園和熱帶大農場去做工的,他們很多都不是斯里蘭卡的居民,因此已經有好幾千人被遣返印度。 泰米爾族和僧伽羅族由於種族、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都不相同,自古以來便難以和睦相處。但是由於斯里蘭卡早期連續受到歐洲殖民統治,所以內部種族衝突尚能受到相當的壓制,可是兩大民族之間的猜忌已深植人心,尤其是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由於泰米爾人地區教育相當普及,一般人的知識水準比僧伽羅人高,再加上泰米爾人善於經商,所以很受殖民當局的器重,無論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都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一九四八年斯里蘭卡脫離英國獨立後,在殖民地統治時期不受重視的僧伽羅人,紛紛登上政治舞台,並且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階層逐漸佔有優勢地位,於是對過去的政治階級,且又屬少數民族的泰米爾人採取許多不平等政策,並剝奪了他們原有政治和經濟上的固有勢力。鍚蘭泰米爾人先是希望斯里蘭卡政府實行聯邦制,以期獲得某種程度的地方自主權,但是這種要求被拒絕,因此導致了斯里蘭卡境內嚴重的民族糾紛事件,甚至時常發生武裝衝突的暴力流血事件。後來,這種由民族衝突發展而來的政治衝突,演變成為少數民族要求獨立的分離運動。 從1972年5月起,具有強烈分離意識的錫蘭泰米爾人成立了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Tamil United Front)。1977年,在解放陣線中的激進分子,公開主張在北部和東北部的泰米爾人佔多數的地區成立「泰米爾國」(Tamil Eelam),並且開始以恐怖手段和政府對立,於是這場種族仇恨間的衝突竟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並引起了北方鄰國印度的介入,造成僧伽羅人、泰米爾人和印度人的許多傷亡,而且也使100多萬人流離失所。根據斯里蘭卡官方統計,其中有93.4萬人被安置在694所難民營中,另外有將近10萬名難民逃往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接受南印度的庇護。 至於印度泰米爾人,他們雖然和錫蘭泰米爾人同種族、同信仰、同語言,並佔總人口9%,但被其他民族視為是外國人,孤立在中部地區,種性制度也與錫蘭泰米爾人不同,彼此不相往來。因此沒有涉及分離運動。另外還有一群佔總人口2%的摩爾泰米爾人,是阿拉伯貿易商的後裔,他們與僧伽羅人混居已久,一向和平共存,並不鬧事;他們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在沿海城市和農村,普塔拉姆、馬納爾、亭可馬里和拜蒂克洛等地尤為集中,多以經商和捕漁為業,小部分居住在內地,從事農業。 事實上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在生活習慣上有很多相同之點,他們不但同樣有著棕黃色的皮膚,並且也都深信占星學,像開設商店、興建房屋、搬遷住宅、簽署契約文件、旅行出門,乃至下種插秧等,事無大小,未經占星者認可,都不敢行動,因此逐漸養成了斯里蘭卡人怠惰和頹喪的習性。 摩爾人(Moors)是斯里蘭卡的第三大民族,約佔全人口的7.1%,他們信奉伊斯蘭教,操泰米爾語,多居住在西北沿海的馬納爾行政區,以及東部沿海的一些行政區內,大部分從事貿易活動。 境內還有共佔總人口1%的其他少數民族,其中的伯格(Burgher)人,是信奉基督教的荷蘭及葡萄牙等歐洲僑民的後裔,絕大多數是荷蘭人和僧伽羅婦女通婚後所繁衍的後代。他們都為自己的歐洲血統而感到自傲,並有醉心歐洲文化的傾向,現在共有3095萬人,多居住在可倫坡和南部城鎮,以自由職業者居多,還有一些人經商。他們多穿西裝、講英語,日常生活中保持歐洲人的傳統和習俗。 歐亞混血種人是英國人與僧伽羅人或泰米爾人的婚生後代,生活習俗和職業與伯格人相近。 維達人(Veddas)是島上最早的土著居民,目前人數只有幾百人,散居在島上東部地區。「維達」一詞是「獵人」的意思,是維達人祖先賴以生活的方式。他們身材矮小,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5公尺,長頭型,皮膚呈黑褐色,頭髮捲曲,鼻子扁寬。維達人又分為農村維達人和森林維達人兩種:農村維達人定居從事耕作,輔以採集和狩獵;森林維達人仍然以狩獵和採集為主,過著非常原始的生活。目前維達人正在被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同化,逐漸失去自己的民族特徵。此外,還有一些馬來人和吉卜賽人。馬來人(Malayan)是1746年由馬來人組成的一個兵團的後裔,他們信奉伊斯蘭教。當時荷蘭人利用外來人助其統治當地人,派這個兵團駐紮可倫坡,從此斯里蘭卡便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吉卜賽人(Gypsy)在當地稱為「艾昆塔卡人」,是從印度南部遷來的移民,他們講泰盧固語,到處遊動,住在用棕櫚葉搭成的臨時小棚子裡,很少在一個地方停留很久,他們中有的耍蛇,有的馴猴,還有的為人看手相占卜,出售各種認為可以驅邪除災的小物件。卡菲爾人是非洲人的後代,人數很少,是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英國人自非洲的衣索匹亞和莫三比克運來的奴隸或士兵的後裔,已漸被當地人所同化,保留著黑人的特徵,膚色黝黑,髮硬而捲曲,厚厚嘴唇微向上翹,鼻闊而鼻孔大,顴骨微突。他們社會地位低,生活貧窮,很多水準較低。 斯里蘭卡國內有好幾種語言,但以英語為通用語。根據憲法規定,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的語言,並列為和官方語言,它們的文字共有58個字母。僧伽羅語為印歐語系,與印度北部地區語言有著近緣關係,它是在公元5世紀時隨印度殖民者傳入錫蘭,與歐洲大多數古代和現代語言都有淵源。因為與印度本土的印度雅利安語隔絕,己演變成一種獨立的語言,受巴利語和梵語的影響,並從達羅毗荼諸語言如泰米爾語中吸取大量借詞。最早的文獻大約是在公元前200年刻寫在岩石上的波羅米字母銘文,到了公元1250年左右,開始有文學語言,11世紀用這種語言出過很多佛教文學作品。現代的非宗教文學是在20世紀開始的,口語與這種語言已有很大差別。由於長期受殖民主義的統治,僧伽羅語吸收了大量外來詞彙,其中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詞彙,借自葡萄牙語的主要是衣、食和宗教方面的詞彙,借自荷蘭語的主要是法律詞彙,借自英語的則是多方面的。英國殖民當局大力推行英語教育,以致僧伽羅語一度成為上層社會的「廚房語言」,僧伽羅語現代詞彙貧乏,科技詞彙不得不借助英語。 泰米爾語屬達羅毗荼系的語言,從印度阿育王時期碑銘用語波羅米文演變而來。由於地區關係,斯里蘭卡泰米爾語已演變成具有區別於印度泰米爾語的地方性語言,尤其是在口語方面。對印度南部泰米爾人來說,要聽懂斯里蘭卡泰米爾人講話是很困難的,但是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卻可以聽懂印度泰米爾人的語言。這是由於大量印度電影和雜誌流入斯里蘭卡,而斯里蘭卡還有許多印度泰米爾人的緣故。 一般說來,斯里蘭卡人口分布極不平均,有三分之二人口居住在農村地區,30%左右人口居住在城市及其郊區。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困境西南部潮濕地區和中部高山地區,這些地區僅佔國土面積的14%,卻集中了全國50%以上人口,耕地和工業設施也多集中在這裡。佔國土面積40%的乾燥地區,人口僅佔10%。 斯里蘭卡人一般生活水準很低,營養不良現象非常普遍。國內只有極少數人夠資格稱為富豪,一般生活不錯的人也只是小康之家。私人轎車很少,電話也不大普及。人口年增長率遠低於南亞地區其他國家,致使國內勞動力嚴重不足,政府已呼籲婦女多生育後代,並提供津貼和獎金給子女多的家庭。 ☆華僑三千多名 斯里蘭卡境內大約有3600多名華僑,大多數集居在可倫坡。老華僑多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或是海員登陸後的定居者;新華僑是1979年後因斯里蘭卡推行五年投資計劃,在歡迎外資的優惠政策下成為投資者的天堂,便宜的勞工及低開發成本吸引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及台灣的商人紛紛前往投資設廠,或應聘前往擔任技術與經營管理工作,使當地華僑人口得以迅速增加。 當地華僑籍貫以山東省居多,佔全部華僑人口的40%;湖北和廣東居次,各佔20%;福建第三,佔10%;台灣、江蘇、浙江及其他省份的共佔10%。在全部旅斯華僑中,男比女多,已取得當地居留權的,也超過了2/3,僑社生活非常安定。這裡的華僑事業,以勞力密集工業及日用品製造業為主。因為這裡的工人比懶散的印度人工作認真些,薪資只有中國大陸工人的2/3,就物價和成本來說,實在是太便宜了,所以,有不少商人的觸角伸向它。新華僑多從事貿易和觀光業,可倫坡近郊的房地產開始被炒得熱絡。華僑曾在科倫坡興建兩座觀光商業大樓, 樓高分別為17及26層,成為斯里蘭卡境內最高的建築物。 目前斯里蘭卡境內僑營工商及服務業,比較重要的有製鞋、牙醫、餐館、百貨、貿易、製藥、製紙花、海員及勞工等。僑營製鞋約有十多家,多為廣東梅縣籍僑胞所經營,他們多自印度及巴基斯坦遷來,營業住所散處在科倫坡和康提等各大城市。從事牙醫業的僑胞也多自印度和巴基斯坦遷來,多為湖北籍,因為牙醫需有執照,屬學歷較高的知識分子行業,業者並多兼營紮製紙花,收益不錯。數10家僑營中國餐廳欣欣向榮,多由山東籍人士經營,所供應的多為北方菜式,並兼售餃子等麵食,因價廉物美,服務親切,因此普受歡迎。由於斯里蘭卡人民的購買力已日漸提高,東南亞各地前往推展業務的僑營廠商頗受消費者的歡迎,因此境內僑營的貿易商及百貨業篷勃發展。因為科倫坡是國際船隻停泊的港口,遠洋船隻停泊在這個港口時,在船上擔任海員及木工的僑胞,多攜帶日用消費品交當地僑營百貨業者銷售;也有部分海員轉業後,在斯里蘭卡經營日用品百貨業。 聞名全球的名藥紅花油,是治療風濕痛的良藥,就是旅斯華僑所製,藥材來自西藏及緬甸兩地,銷售網遍及全球,現在已成為斯里蘭卡一項獨特的僑營事業。在斯里蘭卡投資的人認為斯里蘭卡貿易商機會很多,只是這裡是一個必須多花時間去觀察,細心去琢磨才能有所得的地方。 ☆教育衛生和媒體 斯里蘭卡已實行自小學至高中的12年免費義務教育,96%人民都識字,只有4%為文盲,是亞洲地區文盲率比較低的國家,但是「識字」和「知識」並不能劃上等號,一般的斯里蘭卡人學識並不淵博,文化水準不高,小學生在10歲時才開始教授英文。 全國約有中小學1.1萬所,學制是小學6年,初中4年,高中2年。小學開設有語文、算術、宗教、美術、音樂和體育等課程。初中開設有語文、第二語文、宗教、數學、自然科學、體育、美術、音樂和舞蹈等課程。高中實行文、理和財貿分科,學習成績好的高中畢業生,經過嚴格的升學考試後,可以升入大專院校。 國內還有職業和技術專科學校共1000多所,大專學校80多所。全國共有學生520多萬人,教師21萬多名。主要的大學有國立斯里蘭卡、可倫坡、佩拉德尼亞、克拉尼亞、賈亞瓦德納普拉、魯呼努、維底耶蘭卡拉、維底奧達亞、開放、莫拉圖瓦、巴提卡洛亞、斯里蘭卡佛教和巴利語等大學。還有北部的賈夫納、南部的果德、東部的白帝克,和中部的旁遮普及康提等大學,以及在可倫坡行政區裡的卡圖見達高級技術學院。 由於佛教在斯里蘭卡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國內還設有佛教機構開辦的一些佛教學校,稱為「佛教學院」,其中有些附屬於大學,學生可參加大學畢業考試,獲得相應的學位。另有高級佛學院,主要培養佛教長老;最低一級稱為初級佛學院,傳授佛教基本知識。所有佛學院都附設有中學。由於教育費用由國家負擔,因此大學畢業生如果想出國深造,必須在國內工作滿5年方可成行。 境內有50%有工作能力的人找不到適當的工作做,社會上對專業不能肯定,大學畢業生對就業也不盡滿足,因此多懷著茫然的理想前往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去謀生,形成了嚴重的人才外流現象。 斯里蘭卡長期以來除全民免費教育外,還實行大米補貼和全民免費醫療等福利措施。福利計劃中對暫時失去工作、失業、殘疾、永久失去工作能力和失去雙親的遺孤等提供現金救助。一般說來,斯里蘭卡人民生活水準低落,有一半人口必須仰賴政府的救濟或配給維生,營業不良現象非常普遍,故實行免費醫療制度,但因醫務人員缺乏,設施和技術落後,週期性抗傳染病工作也做得不夠,但儘管如此,國民平均壽命卻高達76歲,其中男性71歲,女性77歲,這也許是得益於環境污染較少的緣故。 這個國家長期以來都實行全民健保政策,衛生保健體系在發展中國家裡算是比較健全的,不但在各城市裡有各種醫療保健機構,連廣大的農村地區也有初級醫院和診所,形成一個覆蓋面很廣的國家醫療保健網。全國各地都設有衛生保健機構,負責管理和監督各級醫療單位的防病活病工作。 國家衛生體系大體上是由基層保健機構、中級醫院、教學或專科醫院等三級醫療機構組成。基層保健機構包括了地方中心診療所、產科病房、農村醫院和行政區醫院,但一般專業醫師數量不足,設備簡單,沒有專科醫生應診,也缺少醫療檢驗設備,只能進行一般性檢查和簡單的處理。中級醫院包括省級醫院,條件比基層保健機構優,有專家應診,並有病理學和放射學研究設施。教學和專科醫院是最高級別的醫院,擁有更為完備的診治設備,醫生都學有專長,醫術精湛,擁有胸腔外科、神經外科和心臟外科等專家。 現在國內的數學醫院有斯里蘭卡國民醫院、德索伊薩產科醫院、城堡街婦科醫院、山頂女子兒科醫院、心臟病研究所和眼科醫院等。其中的斯里蘭卡國民醫院由英國人創辦於1864年,已有144年的悠久歷史,是全國最主要的教學醫院和最高級別的醫療保健機構,佔地30畝,擁有2750張病床,有職工近5000人,其中包括80人的顧問機構和500多名頂級醫生,可以提供各種醫療服務。 截止2006年止,斯里蘭卡共有醫院約500家,中央診所約350家,西醫3100多人,護士近9500名,病床5000多張。大醫院和醫生多集中在城市地區,廣大的鄉村地區只有診所和護理人員,對急症病人非常不便。現在國內主要的傳染病有瘧疾、麻疹、腸炎、痢疾、傷寒、肺結核、痲瘋病、吸血病、性病和傳染性肝炎等。愛滋病的發展也令人擔憂,內戰帶來了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社會秩序混亂,犯罪率呈急劇上升,賣淫現象嚴重,導致了愛滋病的泛濫,2006年全國有愛滋病毒帶原者不下5萬人,愛滋病死亡人數2000多人。 斯里蘭卡聞名於世的醫學單位,為1961年6月成立的斯里蘭卡獻眼協會(Sri Lanka Eye Donation Society),又名國際眼庫(International Eye Bank),創始人是可倫坡眼科醫院醫生赫德森‧席爾瓦(Hudson Silva),協會成立的宗旨是動員人們死後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以幫助盲人復明,從而造福人間。數十年來,斯里蘭卡向世界各國的眼科醫院提供了2萬多隻眼角膜,使許多育人重獲光明。現在,國內已有30多個捐獻眼球分會,還有200多個社會組織為捐獻眼球的工作義務服務。國際眼庫對國內外接受眼角膜移植的患者不收任何費用,政府也積極支持國際眼庫工作,對眼球輸出免徵出境稅,各國航空公司也免費運送眼球,因而都受到各國人民的一致讚譽。 除了正規的西醫外,斯里蘭卡的醫療系統中還有類似中國中醫的「傳統斯醫」。 斯里蘭卡傳統醫學來源於古代從印度傳入的「生命吠陀」,其基本醫療理念是:宇宙萬物中構成人體的「三要素」是空氣為風,火為暴怒,水為痰,這三大要素失衡就會引起各種疾病,而引起這三大要素失衡的主要原因則是寒或熱。治病需要服用一些寒性或熱性藥物,以恢復冷熱平衡。奶製品或加牛奶煮的飯屬寒性食品,而另外一些食品則屬熱性食品。有時需要依靠草藥治病。在斯里蘭卡古代廟宇遺址的考古發掘中,曾發現一些用於傳統醫療方法的器具,如用於浸泡病人身體以求康復的大型浴盆等。最早的醫師是一些有文化、精通「生命吠陀」的僧人,傳統治病方法就是從他們那裡傳授下來的。 直到20世紀中期,傳統斯醫在農村地區還相當活躍,不少和尚也用傳統醫術為居民治病。斯醫治病收費低廉,有時僅為了表示感謝而送上一疊蒟醬葉,因此頗受農村廣大民眾的歡迎。 斯醫與中醫有許多相似之處,診斷時靠的也是望、聞、切、問,尤擅長治療蛇咬、骨折等方面的病症,對西醫頗感棘手的類風濕、白癜風和皮膚病療效也很好。斯醫強調作用於整體,可以加強人體的抵抗力,有助於康復,並可以預防和延緩人的衰老過程,還可以治療慢性病和解除病人的心理負擔。斯醫的適應範圍還包括關節疲勞、關節炎、肌肉緊張、運動障礙和植物神經紊亂,如失眠、興奮、疲勞、過敏、頭疼、偏頭疼、高血壓、鼻竇炎、氣管炎、膀胱炎、感冒,以及濕疹和牛皮癬等皮膚病。 斯里蘭卡政府承認斯醫和西醫享有同等地位,係至於傳播媒體方面,斯里蘭卡憲法雖有明文規定保護新聞自由,但政府卻可根據「反恐」法律對傳播媒體行使直接的檢查權。現在國內的新聞機構保健衛生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設立了斯醫局,專門負責斯醫的管理和發展。後來還多次派人到中國學習針灸,使針灸技術也得到發展。現在政府已把斯醫納入國家免費醫療體制,開辦了專門的免費斯醫診所,大約雇用了斯醫1.2萬人,並贊助了一些斯醫的訓練和研究機構。 如今有關部門還把傳統斯醫也作為一種旅遊資源發布在《亞洲旅遊網》上,歡迎各國遊客把旅遊度假與治病強身結合在一起,到斯里蘭卡來體驗古老斯醫的奧妙。 主要有:斯里蘭卡廣播公司,原名錫蘭電台,1967年起致用現名,係官方電台,提供全國性、商業性和教育性的服務;1979年試播電視,其中斯里蘭卡電視台於1982年開播,是斯里蘭卡最大的電視台,每天用英語、僧伽羅語、泰米爾語等三種語言播出。現在全國共有3家電視台,擁有5個頻道,在一些大城市裡,也可以收看到美國CNN英語新聞。斯里蘭卡通訊社是1978年由幾家報業公司聯合創辦的半官方新聞機構。全國有報刊200多種,4個報業系統:錫蘭聯合報業公司、馬帕裏集團報業公司,維閣耶報業公司、快快報業公司。報紙以僧伽羅文、泰米爾文和英文出版。 ☆習俗五花八門 這個多民族的島國,獨特的風俗和表現出的文化特點五花八門。境內大多數人已接受根深蒂固的溫和佛教教義薰陶,許許多多的沉默佛教徒,時常置身在古老的佛寺裡,虔誠地進香和散播教義,他們深信「生命如花朵,人們在死的那一天又重獲新生命」。因此斯里蘭卡人是和平友善的民族。 這裡的人最愛交朋友,注重禮節禮貌,同齡相見,素不相識也要抱以微笑;熟人間更要彼此問候。與長輩或親戚相見或告別時一般不行握手禮,而是雙手合什置於胸口,然後頭稍底、微微躬身、表示敬意,並說「阿尤寶溫」表示祝福。 「五體投地禮」是僧伽羅人最重的禮節,即雙膝、雙手和前額均貼於地面,一般用於對佛教長老或父母,受禮者應以右手撫摸施禮者的頭部以示祝福。「摸腳禮」也是僧伽羅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即晚輩給長輩、或信徒給僧侶施跪拜禮時,要摸一下受禮者的腳背,以示尊敬。人們在接待客人時,常會為客人戴上花環,在正式集會上送一疊蒟醬葉或幾片檳榔葉表示尊重。當地一般人願意接受遊客饋贈的原子筆、打火機等小禮物,而不願接受人們佈施的錢。 在商店購物,早上的第一個顧客不論貨物的貴賤都要多少買一點,不然店主會視為這天開門不吉利;顧客離去後店主要向門外潑水,以示驅邪。商店售貨員接到一天中第一筆貨款時,要用口吻一下鈔票才能放入錢櫃裡。專門經營茶葉的商行眾多,各茶行一般都設有試茶部,專供人們品茗,然後再接味論價。原始居民的維達人在與外族人做交易時,不論是選中要購的物品或是要賣自己的貨品都不講價還價,進行「無聲的交易」。 在工程奠基、店舖開張或宗教典禮上,供桌上要刻有雄雞的圖案並供奉有椰油;舉行儀式時,賓主都要將燈蕊點燃,樂隊隨後擊鼓。在農村,逢年過節及重大節日時,要用紅色瓦罐把牛奶煮沸,每人用1條樹枝醮奶向四周點灑,預示繁榮昌盛的生活。 斯里蘭卡人的稱呼複雜,姓名有時由本人所在的村莊名、人名和姓組成,村莊名一般可省略;有的由姓、名、官職或種姓組成;有些除了姓和名外,還加上生辰八字與宗教信仰。姑娘出嫁後,隨夫姓。在過去,按傳統是姓被排在名字前,父名作為子女的姓沿用。後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許多人將姓置換在名之後,一些人還熱衷於使用歐洲人的名字。僧伽羅人對父親的稱呼有:「阿達、達達、阿普奇、比亞等;對母親的稱謂有:阿媽、曼媽、瑪吾等;老年夫婦互稱名字,或稱梅亞,梅,相當於「喂」,若在孩子的面前則稱為孩子他爸、孩子他媽。在城市裡,人們習慣稱穿西服和長褲者為「先生」;稱上身穿西服、下身圍紗籠者為“老板”;稱穿著西服卻不打領帶、下圍紗麗者為「掌櫃」。稱男女青年一般為「先生」和「小姐」。 在當地,過去穿著有等級之分,現在已很少見了。但各民族之間在服飾上都還保留著本民族的特色,如僧伽羅男人一般穿白色長袖緊口短褂,下穿花格沙麗。泰米爾男子穿白襯衣、白短褲,也有的圍紗麗。男孩子都穿短褲、襯衫。僧伽羅和泰米爾婦女都上穿淺色前開襟短袖緊身衣,圓形或直角形領口,下裹彩色紗麗。不同的是,僧伽羅婦女將紗的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而泰米爾婦女用它蒙住臉部。但無論那一種穿法,在上衣以下,紗麗以上均袒露一段腰身,以示其曼妙或半韻。未成年女子都穿過衣裙,僧伽羅婦女把頭髮在腦後梳成一個髻,泰米爾婦女習慣披散頭髮,鼻子上戴花結。斯里蘭卡婦女們都有很多首飾,在家裡世襲沿用,人們認為這是累積財富最可靠的辦法。他們常常在服裝上點綴一些飾物,這些飾物含有不同的寓意,可起著避邪和護身符的作用。所謂的紗麗是由兩塊布拼成的筒裙,直徑依身材而定,一般為1.3公尺,長度從腳底一直到胸口,沒有上下和前後之分,經久耐用,經濟又實惠,它除了當作服裝外,還可當浴巾、汗巾或被子使用。 僧伽羅人的家庭一般是核心家庭,也就是父母和未婚子女共同生活,子女結婚後就單獨生活。僧伽羅人宗族感很強,家族中的長者受到大家的尊敬,有一定的權威性。泰米爾人家庭主要形成是由幾個核心家庭組成的聯合家庭。維達人中還保留母系家庭的殘餘型態,財產按母系繼承。 斯里蘭卡女人多,男人少。男女交往相當保守,男女往往要先在廟會與異性相識,如果有意交往,再進一步單獨到外面約會。如果已經屬意對方,當男方到女方家裡作客時,女方會拿出檳榔示意及款待來賓。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種姓在選擇配偶上起著重要作用。男女是否能婚配還取決於雙方的生辰八字,一般由算命先生決定。在鄉下,婚姻一般由雙親包辦,訂婚和結婚要舉行隆重儀式。女家要陪送大量嫁妝,嫁妝越多,女兒在夫家的身價就越高,嫁給醫生的嫁妝大致要4萬美元;男方也不惜耗資,大宴親朋。目前在貴族階級中還存在著一夫多妻的風俗。此外,當地還流行在幼兒時期就決定婚約的習慣,但是在未達成人之前不會舉行結婚典禮。現在斯里蘭卡人,婚前同居的已多達45%。 正式結婚吉祥時刻,女家專門搭起十多平方公尺的禮台,用於舉行儀式。禮台所用木料必須是新鋸出來和沒有使用過的。沿台四角,插4棵芭蕉樹,擺著盛滿稻米的陶罐和插著椰花的銅壼,新郎來到女方家,先由新娘的兄弟為其沐浴更衣(有些地方流行洗腳),然後新郎向新娘獻上鮮花和其他禮品,如首飾、禮服和布匹等。接著,新郎新娘由雙方的舅舅或叔叔引導著登上禮台。主持婚禮的舅舅或叔叔用絲線將兩位新人的右手大拇指纏在一起,再用火柴把絲線點燃,隨後用清水澆熄。最後,用白布把新人圍在一起,象徵純潔相愛,永不分離,有些地方只圍新娘一人;新郎把準備好的項鍊給新娘戴上,婚禮就告結束。在婚禮中,常選一、兩個成熟的椰子,放在木架或地上,用力劈開,或用力摔在地上令椰水四濺,象徵吉祥如意。有些地方是將椰子分贈給新郎和新娘,以示祝福。 歷史上,斯里蘭卡曾盛行一妻多夫的婚俗,現在這種習俗在中部山區的地方還保留著。一妻多夫的婚姻通常是先由年齡相近的一對男女舉行婚禮,組成家庭。隨後的一個或多個男子加入這個家庭,但不再舉行婚禮。所有的丈夫都享有同等的權利,都有自己單獨的臥室,妻子可隨意出入任何一個丈夫的臥室,但丈夫不得隨意進出另一個丈夫的臥室。妻子是一家之長,如不服從者妻子可將其逐出家庭,所生子女也只知其母不曉其父。 維達人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後從婦居,常見的是姑表和舅表成親,堂兄弟和兩姨表間的婚姻被認為亂倫。妻子死後,丈夫與姨妹結婚;丈夫死後,妻子與小叔結婚比較普遍。維達人定親手續很簡單,通常是男子帶上一塊布、一條項鍊、一付手鐲、幾支髮簪去見自己鍾情的姑娘,只要對方接受,就表明同意。這時她會把早已編織好的腰帶繫在他的腰上,表示定親。離婚也無須履行任何手續,只要一方表明意願就可。 斯里蘭卡婦女地位不高,結婚後發覺雙方不能適應時,幾乎不會因此離婚。因為一旦仳離,女性更是一點保障也沒有,甚至還會受人歧視。 在斯里蘭卡生孩子是件大事,孩子生下後用陶盆洗澡,母親擠出一些乳汁,加上少許金粉或用金戒指在盛放乳汁的盤底磨幾下,抹在孩子舌頭上,人們相信,這樣可以賦與新生兒以力量和美。一年後要舉行斷奶儀式,同一天還要請陰陽先生給孩子算命,並且替孩子的名字確定第一個字母。 葬禮的方式形形色色,按一般習俗來說,將死者火葬,被認為可以祛除喪宅的晦氣。火葬台用木柴架起,四周圍著白布,屍體放在裡面,由子女點燃木柴火化。僧伽羅人在屍體火化後數日收取骨灰,盛入陶罐掩埋;泰米爾人將餘燼撒入河中。由於火葬費用昂貴,普通人家轉而採用土葬,這一切當然要選在吉日吉 時進行,按照當地風俗,星期二和星期五不宜舉行葬禮。 斯里蘭卡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禁忌,較常見的如:男性忌諱看見女性的血,認為是晦氣和不祥之兆。產婦產後7天不得見男性,包括丈夫、兒子和父親在內。孕婦禁吃魚肉。與斯里蘭卡人交往時不得翹起二郎腿,否則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不同種族、種性的人不能同桌進餐。新年之日,上午9時至下午2時禁止做家務。佛教徒除了有「午過不食」的規定外,還有在佛像前不得大聲說笑,不進娛樂場所、不快跑、不騎車、不乘母牲畜拉的車、不戴手錶。與印度人一樣,視左手為不潔之手,不可用左手遞東西給人,不可用左手抓飯吃。斯里蘭卡人大多都非常迷信占星術,尤其是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他們無論是下種插秧、建房搬遷,還是簽約開業等大小事務都要預先請教占星師,這種風俗日久天長也養成了斯里蘭卡人工作懶散的作風。他們認為稻谷是神靈的化身,育種應選良辰吉日,並忌諱他人看見。稻谷脫粒時,婦女不得進入打榖場。 人們進寺廟時要脫鞋,並且不可以用手觸摸小孩的頭部,女人要避免觸摸和尚深黃色的法服。一般來說,斯里蘭卡和尚看見有女人走過來,無其是觀光客或本地女性,他都會警惕的遠遠避開。和尚地位崇高,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要對和尚必恭必敬,不得對和尚做出不禮貌的行為。乘坐公共汽車時,一般人只能從後門上來,只有和尚才有權力從前門上車,車前並設有和尚專座,一般人也不可隨意坐。 今日的斯里蘭卡社會,還充滿著濃厚的封建色彩,主人和僕人間階級森嚴,主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尊嚴,僕人則隨時受主人的驅使。導遊和司機被嚴格限制不能和遊客吃同樣的菜餚。這裡嚴格的社會階級和印度無異,社會上少有中產階級,只有富人和貧民之分。屬於高種姓的富人和低種姓的貧民間,除了服務關係外,一般是不相來往的。高種姓的人很少到低種姓人家中,低種姓人到高種姓人家中,一般不能就坐,客氣一些的主人會請他們坐特製的低板凳。低種姓人不能在房間裡吃飯,吃飯不准用湯匙和刀叉,只能用手抓著吃,喝飲料也不准用杯子,只能用碗或勺。 由於氣候溫暖,物產豐富,人民生活比較容易,因此養成一般人的惰性,工作慢吞吞,一天最多也只肯工作5個小時。又因為田地非常肥沃,不用施肥除草,人們在耕種時只要撒下種子,就可以等待收成,所以使當地人民更加散漫不振。 斯里蘭卡街道上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門,汽車和牛車並行,看上去非常不和諧。這裡的牛長得很特別,背上多一塊肉瘤好像駱駝,人們只要把牛車輪軛掛在牛背的瘤上,牠便拖著東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象在斯里蘭卡也是有名的,這個國家一共擁有8000頭大象,其中3000頭是飼養的,可用以搬運各種物品及木材。在數年前,斯里蘭卡人民慶祝2500年佛陀大典時,曾有3000頭大象披上華衣,在隊伍裡參加遊行,浩浩蕩蕩非常壯觀,因此象彷彿就是斯里蘭卡的標誌。 ☆佛教徒戒律極嚴 斯里蘭卡是個著名的佛教國家,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相當早,加上信仰的人數眾多,在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和藝術成就等各方面,都有重大的影響力。 佛教在這裡已經有悠久的歷史,在2000多年前,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為了宣揚佛理,派他的兒子摩哂陀前來傳教,得到國王的禮遇,從此佛教在這裡成為國教。根據傳統的規定,國王必須是佛教徒,佛牙是王權的標誌和鎮國之寶;佛教和王權緊密聯繫在一起,比丘參與國家事務。殖民主義統治時期,佛教因為是異教受到壓制,失去了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專斷地位。不少上層人物改信基督教,但是廣大農村人民仍然信仰佛教。斯里蘭卡獨立後,佛教在國家政治中仍有重大影響。由於佛教徒佔選民60%,大選中只有得到僧侶和佛教徒的支持才有當選的可能。 斯里蘭卡佛教屬小乘(Hinayana)教派,稱上座部(Theravada)、長老(thera)派。小乘教派是佛教的原始教派,它與大乘(Mahayana)教派的主要區別在於:大乘教派認為三世十方有無數佛,把佛神化,主張大慈大悲,普渡眾生,建立佛國淨土;而小乘佛教則把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視為教主,追求個人解說,把「灰身滅智」,證得阿羅漢果作為最高目標。「小乘」是大乘佛教對原始佛教的貶稱。「上座部」屬小乘佛教部派之一,大約起源於佛祖釋迦牟尼逝世100年後,是佛教第一次分裂的結果。當時產生了兩個教派:上座部和大眾部,上座部主張堅持和維護佛教的原始教義。 僧侶在社會上非常有地位,連政府官員都要禮讓三分,因為他們常常可以左右國家的政局。每當斯里蘭卡新總理上任後,依例要到寺院去拜訪高僧,向披著黃袍的高僧跪地行叩拜之禮。如果新任總理或國會議員是由佛教聯盟團體選舉出來的,在就職之前,必先齊集在佛教聯盟本部,作一次施政計劃報告,讓僧侶們滿意後,才能正式上任。 斯里蘭卡的僧侶重拜佛誦經,不重打坐禪修。他們不忌魚肉,但不吃雞蛋、不食蘑菇、禁飲酒;托缽僧侶不多。大部分寺廟的早、午兩餐,都由本村佛教信徒每日輪流送到寺內供養,一般信徒都希望有僧人來家托缽。與東南亞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個國家佛教戒律很嚴,僧侶大約十歲起就開始修煉了。一旦做了和尚,就要終生戒絕女色,不能娶妻生子,但是在社會上卻非常受人敬仰,並被尊為聖人。任何時候,即使是總統或總理在與僧侶交談時,也絕對不能坐在高於和尚的位置上,並要設法將自己的頭部低於和尚的頭。至於普通的老百姓在至高無上的和尚面前,更不用說是何等的謙卑了。 在這個佛教國家任何一個市鎮街頭,隨時都可以看到身披黃架裟的僧人在街上行走,官員和員警見到他們,都要向他們點頭讓路,有時只要他們一揚手,在他們面前經過的任何車輛,就要馬上停下來讓他們先通過;如果他們需要的話,車主還要免費載他們到要去的地方。因此,在斯里蘭卡只有員警和僧侶,才有資格獲得免費搭乘車、船的優待。 ☆錫蘭島建築有特色 錫蘭島上的房屋建築,不但城鄉之間差別很大,就是在城市本身,差別也很懸殊。由於歷史上曾遭受殖民統治,因此在加勒等地可以看到古堡、老教堂和西洋古典建築。西洋古典建築大都採用對稱佈置和淡顏色的屋外粉刷,亮麗的鵝黃、淺棕、粉紅色,突出屋外的柱樑,都有華麗的裝飾和精緻的雕刻。在中部山區一些地方,可以看到一些被稱為「瓦雷瓦」的具有崗樓性質的建築,在獨立前,當地人曾固守這裡與殖民者作戰。歷史名城康提,可以看到獨特的「康提式屋頂」,這裡屋頂與中國歇山式屋頂比較相近,是一種有折面的坡頂粘瓦屋面,遠遠望去,就像戴了一頂紳士帽,著名的康提佛牙寺就是屬於這種形式。從康提到努沃勒埃利耶的沿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房屋都雕刻著精緻的屋簷和窗簷。在東北部一帶的亭可馬裏等地,很多房屋都是小瓦覆蓋著的屋頂、高高小小的窗子,掛著白色的百葉窗,外粉刷也都用亮麗的淡黃與淺咖啡色的搭配。獨立後的公共建築,有些是本國人設計的,有些是外國人設計的,因而建築風格有很大差別。 城市中建築物相差較遠,每幢房屋往往自成格局,普遍採用白色或其他淺淡顏色粉刷,在花樹蕉林中半明半暗,時隱時現,非常清新雅致。為了消除暑熱,民居一般以白牆、地磚、籐椅和綠色植物做裝飾。屋內籐椅用上等烏木為主幹,圓弧的椅背,藤編的椅面,歐風優雅的外觀,深受歐亞人士所喜愛;它是英國人在18世紀末印度殖民時期創作改良的,後來流傳到斯里蘭卡,而斯里蘭卡居然後來居上,成為當時歐式籐椅的製作中心。這些簡單大方的籐椅和躺椅,也就成為當時居家的一大特色。 美國作家查理豪爾斯在斯里蘭卡的住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走進這座紅瓦白牆由17世紀荷蘭人建築的兩層樓房,越過拱形的大門,可見充滿綠意的白色走廊,再過去是客廳、飯廳、廚房,客廳與飯廳在設計風格上非常接近。潔淨無瑕的白牆,光亮的地磚,與綠色盆景,充滿斯里蘭卡潔淨明亮的居家風味。大扇的白色窗口,引進滿室的陽光與綠意。室內處處可見荷蘭殖民時期風格的「古董」傢俱,如桃花心木製成的矮櫃、餐桌、高腳櫥櫃和燭台等,另外還有古樸雅致的藤製長椅與躺椅,是斯里蘭卡籐椅極盛時期所留下來的,這些傢俱沉穩的色澤與潔淨的白牆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樓為三間臥房,查理豪爾斯將其中一間作為客房,另一間改為書房。臥房極為簡單,白牆與暗紅色的木板地,除了一張殖民地時期風格的掛幔床,以及桃花心木的矮桌外,沒有其他的擺飾。建房近臥房,只有簡單的書櫃、書桌和籐椅,白淨的牆上掛著查理豪爾斯收集的畫作。海個房間都有個半圓形的陽台,可欣賞印度洋海景。整個房子的佈局揉合了歐洲殖民時期建築和斯里蘭卡風格,給人一種清新幽靜的感覺。 斯里蘭卡的村莊多以樹木、山丘、河流等命名,有的名字與當地傳說或某一歷史事件有關。濕潤地帶,農村很少是連成一片的居住區,農民房屋之間都相隔有一段距離,房屋多坐落在香蕉樹、椰林或麵包樹濃蔭中,雞鳴鳥噪,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一片生機。山區村莊比較密集,一簇簇村舍坐落在靠近水塘的坡地上,或是建在山間谷地小溪旁。 每座僧伽羅住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住房正面朝街的平臺,四周用欄杆或矮牆圍起,上面由延伸出來的屋簷遮雨。實際上,人們除睡眠外,日常生活大都在平臺上進行。這裡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一般農民的住房都是木結構的泥舍,房子蓋在以牛糞糊成的「土製水泥」上,厚厚的泥牆使室內非常涼爽,屋頂用草蓆、棕櫚或椰子葉編成的蓆片苫蓋。賈夫納半島上因缺乏泥土,房屋多用石料砌成。一般家庭沒有窗戶,黑黑的,終年燃著爐子,火種不滅,隨時可以燒水煮飯,食用米粉通常晾在廚房簡單的料理臺上。房屋有的只有一扇門,窗戶很少;有的則根本沒有正式的窗子,只靠簷牆之間的一排通風孔洞採光,所以室內比較昏暗,晚上點椰油燈照明。農村普通家庭擺設傢俱不多,一般只有小凳和長凳,人們睡在舖有椰席的地面上。 ☆斯里蘭卡的食俗 斯里蘭卡人的主食以米飯和咖哩為主,在不生產稻榖的地方,農民一般以龍爪稷、小麥、玉米、木薯和其他糧食為主食。副食有各種蔬菜和瓜果。 作為主食的米飯通常有三種色彩:一種是單純的白飯,吃起來接近白米,幾乎沒有黏度;第二種是鮮艷的黃飯,顏色用咖哩粉內的薑(Turmeric)染成的,這種薑黃葉片和美人蕉相似,顏色與西班牙特產、比金子還貴的香料「番紅花」相近,被歐洲人稱為「印度的番紅花」(Indian Saffron),是咖哩粉不可或缺的一種著色劑;另一種米飯叫做野米,顏色白中帶紫,有些像調了紅酒的飯。斯里蘭卡人吃的米一般事先經過煮製,製作的方法是把稻穀放在大瓦罐中加水煮沸,涼乾後直接貯存,等到吃時再煮。他們也像中國人一樣,擅於用米製成各種突破稻榖原形的食物,一般是將米用臼碾成米粉,和水混合,再用帶有孔的金屬器具擠出一條條細細的米粉,然後放在竹編的圓形小竹盤上晾乾,成為小小的圓片米粉備用,吃時一片片煮熟後混上雞肉咖哩或素食咖哩調味。米粉通常都是家庭主婦們自己做的,自己動手做是以農立國的斯里蘭卡人的特色。 米飯的吃法也有很多種,有咖哩飯(Ricecurry)、炒飯(Fried rice)、黃飯(Yellow ric)和奶飯(MILK rice)等。奶飯是斯里蘭卡的特產,把白米和椰子奶一起煮,煮好放涼,米飯黏成一塊塊,好像蒸過的糯米糕,吃時淋上用辣咖啡煮透的碎肉沾料,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也許是因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斯里蘭卡人對麵包有種特殊的感情,住在城裡的人認為早餐吃麵包、牛奶會比較「文明」,但鄉下的主食永遠是米飯,很少吃麵食。中飯以米飯為主,通常是咖哩飯、炒飯和黃飯輪流著吃。晚餐是全家團聚的時間,菜餚比較豐富,主食是咖哩飯或咖哩沾飯包,一般人家也儘量把肉類和海鮮留到晚上和全家老小一同分享。 食物中佔第二位的是椰子肉,這是斯里蘭卡人脂肪的主要來源,椰子肉脂肪含量相當高,與動物脂肪相似。據說一個手巧的家庭主婦,可用椰子肉做出上百種菜餚。 在斯里蘭卡的鄉間路旁,尤其是在著名的洞窟寺廟附近,或常有野象出沒的錫吉裏耶山裡,沿著公路邊看得到堆著新砍下來的柴,樹幹還新鮮得帶著濕潤的樹葉,切口白白的,這些木柴,就是當地人製作斯里蘭卡傳統菜的燃料。一些斯里蘭卡傳統菜必須放在紅泥瓦鍋裡,由炭火慢熬成。這種素胚色調的鍋,有個圓鼓鼓的肚皮,鍋口朝向內收,小個子的食客得探頭從鍋口往裡瞧,才知道吃的是啥玩意兒。據說這種陶鍋可讓食物在烹煮過程中燒出的味道,達到完美境界。陶鍋下面是同質料的陶爐,材料一致,導熱平均,緩緩加熱燉煮數小時,可使食物全部入味。 斯里蘭卡傳統可以用辣和不辣來區分:不辣的系列大約有麵包果(Bread fryut)、香藥草(Herbs)、雜糧(Dhall)、鄉土菜(Country)、米(Rice)、甜菜根(Beet Roots)等。辣菜有烏賊(Cuttle Fish)、椰子肉(Coconut Sambol)、咖啡牛肉(Beef Curry)、蕃椒和蕃茄(Capsicum & Tomato)、鳳梨(Pineapple)、萊姆(Lime Pical)和辣醬。其中的麵包果,看上去有點像「馬鈴薯燴奶油」,不過顏色深了些,呈淡土色,味道有點像台灣產的「大芋仔」,是一種粉質的果肉,吃了可以裹腹。香藥草是一堆剁成碎屑的深綠色蔬菜,摻雜著黃色和綠色辛香料味,讓人不敢相信就是中國南方最常見的空心菜。雜糧也是斯里蘭卡的名菜,看起來細細碎碎湯湯水水,色澤黃色,既不沾在飯上,也不沾麵包、沾餅吃,味道並不怎麼特別,外國人吃過後不會想再吃。 斯里蘭卡人非常喜歡辣食,許多菜都加放大量的辣椒和其他調味品,如桂皮、咖喱、小豆蔻、丁香和檸檬草等,味道很重。斯里蘭卡菜看起來和印度菜差不多,經常辣得食客頭皮發麻,但菜內椰奶略少一些,辣味也沒有那麼潑辣,它屬於咖哩菜系。做斯里蘭卡菜的咖哩粉並非單一調味,它是綜合了辛香料(Spice)和香藥草(Herbs)混合而成的,至少包含3種,最多可達36種。斯里蘭卡咖喱和印度、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的咖喱雖然都是咖喱,調味卻各有特色,吃起來不一樣,調味最淡的咖喱要屬日本咖喱,顏色淺,沒有辣味:東南亞各國次之。而且各國略有不同,如泰國咖喱帶甜味,印尼咖喱多加入花生粉,而斯里蘭卡咖喱和印度咖喱都屬於味濃咖喱,呈深泥色。斯里蘭卡咖哩粉中香料比印度少,並不像印度咖喱粉視宗教而定多種不同配方。斯里蘭卡咖喱粉成分簡單明瞭,主要有:咖喱葉(Curry Leaves)、胡荽子(Coriander)、大茴香(Anise)、肉桂(Cinnamon)和小茴香子(Cumin Seed)。煮肉的咖喱粉大茴香比例多一點,再加上薑黃粉(Turmeric)和辣椒末(Chili Powder);煮魚的咖喱粉不含肉桂粉和辣椒粉,但加入蒔蘿子(Dill Seed)使魚的腥味減少。和印度咖喱相比,斯里蘭卡咖喱不會辣得令人發麻,口腔如著火一般,相比之下,它較為溫和,口感稍微溫潤一些。 在旅館的餐廳裡,除了供應西餐外,為了迎合觀光客的口味,還保留一點斯里蘭卡菜供人嚐鮮,可以說是「聊備一格」。所有菜中,最負有盛名的就是斯里蘭卡咖喱菜,是用許多香辣的調味料,加上魚、雞肉、牛肉和蔬菜等做成。在咖喱肉類方面,斯里蘭卡人不在乎肉質嫩不嫩,多數傳統菜燉數小時、肉早就變老了,如果以中式炒肉片、海南雞的標準去衡量,只有徒失胃口。比較容易接受的是咖喱牛肉和烏賊,它有蝦醬的滋味,咬在嘴裡只比炸花枝硬一點點,非常開胃。斯里蘭卡煮魚的咖喱粉不含辣椒粉,這是考慮到每個人嗜辣程度不同的變通之策,用辣味的多少操縱在廚師手中,不吃辣就不必調辣椒粉。 據說斯里蘭卡人有一種飲食習性,和鄰國的印度人很接近,在吃咖喱鴨時,習慣手拿一個酸果,把酸汁擠在咖喱鴨上,去除油膩,酸香開胃;在做小菜時也會拿酸果汁做調味料。有一道「洋蔥拌茄子」,拌的辣椒是朝天辣椒,辣不可當,又酸得極為尖銳,酸味就來自這種有「斯里蘭卡小檸檬」之稱的酸果。酸果外皮青青,此金桔還小,酸味夠勁。酸酸辣辣的斯里蘭卡小菜,不是一般外來人可以接受的,通常旅館餐廳所供用來配飯的一些現成小菜如鴨肉、魚或青菜等,都是經過改良的,真的要吃斯里蘭卡風味菜,得到本地餐廳去。城市的小吃店中,咖喱也相當辣。 普通斯里蘭卡人家的下飯菜不會單只吃肉,而是吃用咖喱粉和肉、魚、蛋、蔬菜、茄子、混合煮成的「什錦咖喱」。比較節省的人家就只靠吃「蔬菜咖哩」度日。一般人都是用手抓飯吃「蔬菜咖哩」度日。一般人都是用手抓飯吃,飯做好後,盛在盤子裡或芭蕉葉上,加上各種小菜,再淋上一種豆湯或椰肉汁,用手捏合拌勻,送入口中。飯桌上都會為每人準備一碗清水和一杯冷開水,清水用作飯前、飯後洗手指用,冷開水一邊吃飯一邊飲用。請客人入席時,主人遞給每人一杯涼開水,由客人自己拿到桌上飲用。客人如不想喝,可用手輕輕碰一下杯子,領情婉謝,吃不慣辣食的人最好是接受這杯水,否則會感到胃裡辣得難過。斯里蘭卡學生上學通常帶「飯包」,「飯包」是用芭蕉葉或紙張包起來,內容不脫白飯、黃色咖喱菜和菜汁,吃時也是用手拌合,抓著吃。大學生中吃「飯包」的人也不少,在大學門口常有賣飯包的小販,把飯包成四四方方,用薄薄的塑膠袋包起來,打開飯包就是熱騰騰的咖哩菜飯。觀光客要練習一段時間,才能把飯捏成飯團,沾好咖喱汁,送入口中。 當地人酷愛喝紅茶,尤其喜歡又苦又澀的濃茶,認為濃茶才最有味。每天三次,一般都加糖,經濟情況好的還加奶粉,農村中比較普遍的飲料是用椰花釀造的一種淡酒。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到處可以看到小商販賣蒟醬葉、生石灰和切成薄片的檳榔,捲在一起嚼,可以提神,有助消化,但常嚼檳榔會使牙齒染上一層黑色。在眾多的斯里蘭卡小吃中,斯里蘭卡奶茶(Sri Lauka Spice Tea)、沙龍茶(Salon tea)和「鍋餅」美味無比。奶茶是用滾熱的牛奶沖泡摻有肉桂香料的紅茶,喝起來非常香醇;鍋餅是把麵糊倒在小鍋裡,烤好後餅身像一個做得很粗糙的碗,脆脆香香,有鹹有甜,甜餅沒有餡,鹹餅則把咖喱香料炒熟的洋蔥、雞肉灑在鍋餅上面,像吃披薩(Pizza)一樣,餡料完全透明化。 斯里蘭卡水果很多,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都有,可見人們把它稱為「亞當夏娃的伊甸園」並不是空穴來風。懶惰一點的斯里蘭卡人不需要工作,肚子餓了,只吃水果就會飽。這裡的紅毛丹有紅黃兩種,椰子也有黃、綠兩種,還有榴槤、山竺、波蘿蜜、芒果、西瓜、鳳梨,以及大小不等的各色芭蕉和香蕉等,水⊥種類數也數不完。其中,斯里蘭卡芒果據說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芒果。在吃過辣呼呼的咖喱飯後,斯里蘭卡人總喜歡吃一客甜得窩心的水果沙拉,它是西瓜、芒果和鳳梨切成細碎的水果粒再加上大量糖粉組合成的,甜得幾乎失去水果原味。 由於斯里蘭卡已經累積了千年以上的飲食文化,加上歷史上曾為歐洲殖民地,接觸過各種風味的飲食,因此當地不但有斯里蘭卡傳統菜,還有道地的西餐和各種獨到的創意菜。拿西式蛋捲來說,斯里蘭卡人覺得只放單一蔬菜或肉類的英式蛋捲實在太簡單,便加入了火腿末、蘑菇、紅洋蔥、紅椒、黃椒、小辣椒和小辣椒製成的香氣十足、口感辛辣的「斯里蘭卡蛋捲」。普通西方人口味不愛太辣,除非事先交待廚師做,否則一般觀光客是吃不到這種香氣十足現做的「辣蛋捲」。此外,吸叫了西餐烹飪技術和中國式烹調製出來的「創意中國菜」,也是不可錯過的美味。這裡海鮮產量豐富,龍蝦、螃蟹個頭特別大,吸叫了各種烹飪方法後做出的中式海鮮,滋味更呈現多元化。 ☆文化資產豐富 斯里蘭卡人在2000多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許多可以引以自豪的文化。除了在水利灌溉上取得偉大成就外,在文學、戲劇、舞蹈、音樂和造型藝術等方面,也有豐碩的成果。由於民族組成和歷史方面的原因,斯里蘭卡文學可以分為僧伽羅語文學、泰米爾語文學和英語文學等。 僧伽羅語文學開始於西元前3世紀,最早的文獻是刻在岩壁上的波羅米字母銘文。佛教傳入初期,僧伽羅文學創作進入了繁榮時期。此後,寺廟逐漸成了文化的壟斷者,佛經用語巴厘文和梵文取代了僧伽羅文,成了主要著述語言。西元4世紀出現的「島史」和西元6世紀出現的「大史」這兩部巴厘文歷史巨著,對後來僧伽羅語文學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詩歌在斯里蘭卡古典文學中,佔有特別重要和突出的地位。現存最早的原作詩歌,是刻在著名錫吉裏耶岩石城堡「鏡壁」上的粗刻文字,共有600多首。最早的詩歌可追溯到西元5世紀,內容是對精美的錫吉裏耶壁畫的讚美。西元9世紀至12、13世紀,可以說是僧伽羅文學的詩歌和散文階段。西元1070年維闍耶巴胡一世擊退朱羅侵略者,國家出現國泰民安局面,他注重文學藝術,因而這一時期也是僧伽羅文學史的黃金時代。當時出現了一種新的詩歌體裁「訓詩」,代替了中世紀的敘事詩,這是從梵文詩歌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無韻對句詩體。主要作品有「牟伐德佛本生故事」和「舍沙本生故事」及14世紀初出現的「般悉耶‧波那斯本生經」,是現存的僧伽羅文最古老的民間故事集。書中故事以僧伽羅人鄉村生活為背景,對人物心理有較深刻的描寫。風格樸實坦率,語言通俗易懂,對後來僧伽羅文學影響非常大。 14世紀中葉後,韻文作品再度出現,主要作品有三皈天鵝、孔雀使、神鴿使、燕雀使和鸚鵡使等。這些禽使詩集都是借助某種鳥類為國王、王子或公主向天神祈福的祈禱文,其中有對宮廷、重要人物,以及神鳥沿途所見地形的描繪,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也有一定的史學價值。 在早期僧伽羅文學中,描寫佛教內容的本生經也佔有重要地位。15世紀後,詩人們寫詩的題材開始從佛教內容轉向世俗生活。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古老的僧伽羅文學開始和西方文學接觸,特別是近100多年來,受英國文學影響很大。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出現了小說,最早一部僧伽羅文小說是塞伊門‧德西爾瓦的「米娜」。現代著名詩人摩哂陀為了幫助斯里蘭卡獲得自由,拋棄了優裕的家庭生活落髮為僧,以和尚這一有影響的身分號召人民起來趕走殖民者,他創作了「蘭卡,母親」和「自由頌」等作品,大大鼓舞了斯里蘭卡人。為了紀念他,斯里蘭卡政府在1979年11月於可倫坡市中心樹立了他的銅像。 泰米爾文學是南印度泰米爾文學的分支,斯里蘭卡泰米爾文學活動,是從14世紀初北部的賈夫納王國建立後開始的,當時在國王贊助下成立了文學院。15世紀後,泰米爾文學一度被殖民主義者用來在城市中灌輸羅馬天主教思想。從19世紀開始,才有了重大的起色,出現一批泰米爾文學作品,出版了一本模仿英國文學史的泰米爾文學史。近代泰米爾文學以小說發展最為突出,20世紀40年代,小說家們曾用自己的作品推動社會改革運動。20世紀60年代以來,泰米爾文學無論形式上和內容上都有很大發展。現代小說和短篇小說較多採用斯里蘭卡泰米爾方言,運用現實主義手法,思想性較強,藝術日趨成熟。現代著名小說家伊蘭基倫的「公道何在?」描寫賈夫納中產階級生活情景,被認為是最好的泰米爾文小說。 斯里蘭卡英語文學始於英國殖民者對斯里蘭卡歷史和文物的研究,以及對打獵和熱帶種植園生活的描寫。由於英語作為宗主國的語言,因此社會上層掀起了學習英語的熱潮,有些當地人也開始用英語寫作。由於這些人追求英國式的生活方式,所受教育脫離鄉村生活的本國傳統,所以沒有寫出深刻反映當地人民生活的作品,他們所出版的小說和散文,不過是對狄更斯、卡萊爾、司克特,以及浪漫主義作家的模仿。但是由於英語在當地所起的聯繫語言的作用,英語文學在目前還是擁有相當廣泛的讀者。 這個國家的戲劇,分為古典劇和現代劇兩種,古典劇從宗教儀式和宗教舞蹈演變而來,多半描寫宗教活動、神話、歷史和宮廷故事,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表演全部由男角擔任。19世紀末,南印度戲劇傳入斯里蘭卡,西方劇目也大量譯成當地語言上演,給戲劇藝術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現代戲劇以話劇為主,揉合了印度和西方戲劇的特點。在配藥和舞臺設計上,主要模仿印度戲劇;在劇情創作和演技方面,學習西方戲劇的特點。內容上,主要受宗教影響,目前這種藝術形式逐漸被斯里蘭卡人所接受。 斯里蘭卡舞蹈,是這個古國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已經有2500多年文字記載歷史。直到現在,這個深受宗教薰陶的國家,每年在祭祀豐收或在國家有重要慶典時,都有通宵達旦的歌舞遊行。 這個國家的歌舞中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並且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風俗習慣、思想和風土人情,且有傳統的純摯和民族特色。除了北部泰米爾人的舞蹈外,斯里蘭卡人的舞蹈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南斯里蘭卡舞,也叫做低地舞,分為古典舞和民間舞兩種;第二種是中部地區舞,主要是民間舞;第三種是高地舞,也分為古典和民間兩種。 低地舞手的造型比較自由、粗放,身體幾乎一直保持塌腰的姿勢。傳統技巧是平轉,速度非常快,通常在表演中臉上戴著五彩的面具,極具豐富的民族色彩,散發著神秘且引人入勝的風貌。時至今日,面具舞仍然是最具代表性的斯里蘭卡民俗舞蹈,它來自西南海岸,可以分為兩大系列,一種是專為驅魔治病的驅邪面具舞,又稱為魔鬼面具舞(Devil dancing mask),另一種是叫做可拉姆(Kolam)的舞劇。 驅邪面具舞,相傳是由一個國王為驅病而舉行的宗教儀式所衍生出來的,以桑尼亞(Sanni Yaka)最為著名。它的面具圖案是惡魔,共有18個,每一個都是依照人生病的面容設計的。當地人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惡魔附身的緣故,所以必須驅除病魔,才能恢復健康。因此,在面具上可以看到病懨懨、發燒、胃痛、頭痛等不同病痛時面部扭曲的傳神表情,不過造型都經過誇張和抽象化,非常有趣。 驅邪舞的儀式和中國民間的乩童收驚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通常由穿法衣的祭司來主持。驅魔儀式在病人住的地方搭起一個道場,病人躺在床上觀看整個作法過程,從黃昏一直到翌日清晨。在大鼓的敲擊聲中,驅魔舞者戴上惡魔面具,穿上道服,儀式進行中點上火把,用火驅邪除魔後,再把火吞滅表示病魔真除,整個儀式便告一段落。舞蹈本身非常重視手腳姿勢,每一個手勢都有代表的含義,非常耐人尋味。 可拉姆舞劇的起源典故,據說是一位王妃因為懷孕引起種種身體不適,國王為了取悅她,便請一些人戴著面具演出舞劇。不過也有另一個說法:認為這是謝神祭典的舞蹈,在古代慶豐年時表演。 整齣舞劇的角色在人物方面有國王、王妃、朝廷大臣和村民百姓等;動物則有獅子、豹和熊等,最重要的當然也少不了超自然的鬼神物和動物方面,都還算寫實,可是在超自然神明惡魔面具上,造型就非常誇張,裝飾也十分繁複,有很多造型源於佛教寺廟藝術和民間傳統圖案。例如惡魔面具的耳朵就有千奇百怪的變化,非常搶眼,很有舞臺效果。 在斯里蘭卡民間舞中,很受傳統高地舞及原始文化藝術的影響,但是所表現出來的生活氣息更濃,情感和動作的風貌更為粗獷。表現內容大都取材自古代帝王或斯里蘭卡各種有關美麗動物的神話故事。在表現動物的形態和人物性格上,有很出色的表演方式和技巧。在原始舞蹈中有兩個主要表演方向:第一是模仿動物的姿態而轉變成人類的運動旋律;第二是人不受周圍自然的影響,而是本身律動快感的本能表現,也就是由自身生理上的快感驅使所產生的體操舞蹈。 此外,斯里蘭卡舞蹈動作雄渾有力,富有氣勢,也帶點印度次大陸地區特有的韻律。他們模仿動物的舞蹈如「象舞」,就是用民間舞蹈技巧表現大象的走路、吃食和洗澡等動作。又如「蛇舞」,是表現蛇的各種生活形態,因此手的造型及動作最需講究,多係五指併攏,手背拱起,中指較長,食指和無名指緊貼在中指甲根上,無名指稍後在中指之上,小指稍壓在無名指之上,大拇指緊貼食指第二關節,這種模仿蛇頭的特定手形頗為生動傳神;隨著手臂的舞動,只見蛇一會兒盤旋昂首,一會兒潛伏伺機,一會兒又像眼鏡蛇吐舌靜坐,實在是別開生面。其他還有「孔雀舞」和「鷹舞」等,舉手投足也都十分傳神。 斯里蘭卡的舞蹈特點是兩腿半蹲開跨,兩手虎口張開掌式。手的動作特點在不停地翻動,但是在手臂基本上保持在胸前平舉的位置,同時儘量利用旁腰和胸腰的律動,隨著身體的韻律而晃動。眼睛也隨著手的姿態而轉動,下身沉重有力,每一個動作都是由下至上產生韻律感。通常在舞蹈結束前,都有一段大同小異的結束前動作。 音樂伴奏主要是鼓聲,斯里蘭卡的鼓聲具有很高的技巧和藝術性,據說可以打擊216個鼓點和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擊鼓。鼓的形狀和音色分成很多種,有長形、圓形、橄欖形和雙鼓;音色有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重奏和齊奏等。鼓聲忽而輕擊點觸,似竊竊私語;忽而大聲雷動,是噪譁喧洩。總之,人的喜怒哀樂情緒都由鼓聲來傳達。 在舞者的服飾上,女的下身穿紗麗,上身穿露腹的短衣。男的只用沙麗纏成褲狀,光著上身,但有許多裝飾和胸飾,如腰帶、手鐲、臂鐲和腳鈴等。這些斯里蘭卡舞蹈的服飾和音樂,都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斯里蘭卡的音樂受印度音樂影響很深:僧伽羅音樂主要受北印度音樂影響,而泰米爾音樂是受南印度音樂薰陶。除了皮鼓和嗩吶外,幾乎所有樂器都是從印度傳來的,在僧伽羅王朝時代,國王經常派人去印度學習音樂;僧伽羅最後一位國王,還派人專程去印度取來音樂教材翻譯成僧伽羅文,成為斯里蘭卡最早的音樂教材。歷代著名音樂家大都受教於印度,現在僧伽羅電影歌曲、舞劇曲調、廣播電台播的音樂,以及民族樂隊演奏的音樂,都帶有濃厚的印度色彩。城市裡受西方音樂影響非常大,通俗音樂盛行。由於斯里蘭卡曾經是歐洲人的殖民地,民族音樂發展曾經受到很大影響。古代記載的60多種僧伽羅樂器,流傳下來的只有20幾種,其中鼓是最重要的民族樂器。現在流傳下來的僧伽羅樂只有一些曲調比較簡單的民歌和舞曲。 繪畫在斯里蘭卡也有悠久的歷史,畫家和繪畫藝術在史傳和巴厘文經疏中就曾被提到。根據古書的記載,西元前2世紀,人們就用由調和朱砂裝點佛塔,現存最早的繪畫作品,是1000多年前創造的光彩奪目的錫吉裏耶壁畫。這些壁畫是無名畫家在錫吉裏耶獅子岩西面石窟中繪製的女性半身像。畫家在白灰的牆上用膠水、蛋黃調和顏料作畫;畫面用色比較單純,主要是紅、黃、綠、棕和黑等,但是色彩相當艷麗,筆法自然流暢,生動地繪出了天女散花與舞蹈的姿態。波隆納魯沃和康提的繪畫藝術,也是斯里蘭卡古代繪畫藝術的珍貴遺產。作品以寺廟壁畫為主,大都採用東方繪畫藝術手法,主要選材於神話故事和宗教活動,刻意表現的是思想,而不是形式,所以技術上是傳統式的,方法上是裝飾性的,構思有理想性,圖案則有形象性的特點。13世紀後,由於斯里蘭卡社會混亂,繪畫藝術走向沒落。斯里蘭卡現代繪畫繼承了古代傳統藝術手法並有所創新,除了部分描寫神話、宗教故事和民間傳說外,作品主要表現人民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島國美麗的自然風光,藝術上具有樸實、明快的風格,裝飾性比較強。 斯里蘭卡的雕刻藝術成果也是相當豐碩的,在阿努拉德普勒可以看到造型和雕塑獨特的「月形石」,這是一種安置在佛塔台階下面的半圓形石板,上面有動物和荷花等低浮雕,刀法純熟,表現力強。月形石旁邊是守護神雕像,一般為高浮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努拉德普勒附近伊蘇魯牟尼耶山洞佛寺中的「一雙愛侶」浮雕,雕像中的青年男子英武粗獷而又和善體貼,身旁緊偎的少女嬌媚羞澀卻又脈脈含情,充分展示了斯里蘭卡早期匠人對藝術的深度理解力和表現力。阿努拉德普勒時期的石雕多小巧玲瓏,內容強調世俗;而婆羅那魯瓦時期的石雕主要表現了對巨型的追求,主題很少偏離宗教,例如狄布拉洞窟寺院的佛陀及其弟子塑像,造型較大,多係南印度傳統式樣。13世紀後,隨著人口的逐漸南移,斯里蘭卡雕刻藝術也日益衰落。 由於斯里蘭卡歷史悠久,擁有豐碩的建築石雕和工藝美術等成果,這一切都帶給斯里蘭卡蠟染工藝美術豐富的創作源泉。斯里蘭卡蠟染藝術和新加坡、印尼及中國雲南蠟染技巧不分軒輊,並且還具有獨特的民族色彩。斯里蘭卡蠟染藝術家運用蠟染的裂紋效果製造出與現實有一段距離的美感,創作內容除了宗教祭典、斯里蘭卡人物外,更有描述農忙與農閒的各種奇風異俗,相當受觀光客青睞。在一塊五彩的蠟染布上,可以看到斯里蘭卡裝飾美麗的公主等待出閣,農人爬上樹屋遙望田地是否受大象踐踏;長幅彩捲上佛牙慶典的舞者正在儘情舞著,喧鬧的氣氛由紅底繪金彩的裂紋圖中豐富地呈現出來。 這些美麗的蠟染藝術品,首先由設計師在白布上繪出構思的圖案,根據不同的效果有不同的製作過程,最簡單的是用筆沾蠟在布上沿著線條繪描、填色;要製造裂紋效果則在整塊布經過描摹後,塗滿蠟再上色、洗色,一層層增加色彩,最後再晾乾。遊客可以在康提買到這樣的蠟染布,那些深沉美麗的圖案,會讓人回味這個國家許多引人駐足的歷史風情。 ☆最大產茶國 斯里蘭卡國內最主要的農產品就是茶葉,斯里蘭卡的種茶史可以追溯到西元1849年,一個名叫詹姆士泰勒(James Taylor)的蘇格蘭人,在休瓦希塔洛佛(Hewaheta lower)的森林區中間開闢19英畝的耕地,從播下第一顆茶種開始,茶葉就為斯里蘭卡注入了新的生命。詹姆士泰勒不但是在錫蘭種茶的第一個人,而且還從中國和印度引進各種茶的品種,分區進行試驗,因此才有今天錫蘭紅茶的分級,他可以算得上是錫蘭紅茶的開山鼻祖。現在,這塊土地也就是聞名的盧利康得拉(LooLecondera)地產轄下的七號茶園。1870年中期,這個地產集團將茶園增闢到100英畝。當時,這片土地由於地質的關係,不適合種植其他作物,在地產集團有計劃的開發和經營下,茶葉的種植已顯示出它的潛力和日後的經濟美景。隨後的20年,由於不可救藥的枯死病嚴種侵襲當地的咖啡樹,迫使當地農民紛紛改植茶樹,再加上1930年世界咖啡價格暴跌,終於使茶葉堂而皇之的代替了咖啡,成為大宗出口的貨物,也使斯里蘭卡成為今天的茶葉大國。 茶葉的品質一般是隨著茶園地理位置的高低而定。地勢越高,茶的品質越好。此外,基本條件是平均年雨量要達2000公釐,一年四季降雨平均則最理想。由於斯里蘭卡中南部山區一帶擁有以上條件,再加上山坡地勢緩和傾斜,排水良好,因此成為得天獨厚的茶葉產區。 在綿延不斷的山區茶園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數公尺不到就植有一棵松或尤加利或其他種類的樹,這些就叫做水土保持樹。據說當年英國人推廣種茶時,發現茶是一種線根性植物,土壤中的水分如果沒有深根植物加以吸叫保存,將造成水土流失,因此種植了各種水土保持樹。不過這些樹的樹冠必須勤加修剪,以免遮去太多陽光而阻礙了茶樹的生長。 斯里蘭卡的產茶區是以海拔高度來區分。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山地,氣候終年溫和濕潤,最宜種植茶葉,這裡所產的茶稱為高地茶,樹種多來自中國,茶葉品質較佳;中地茶產在海拔600~1200公尺間,多是雜交的海普利茶種,這種茶味道重又有苦味,但芬芳度高;低地茶產生海拔600米以下,是阿薩姆茶種,所生產的茶為褐至黑色,以黑中帶褐的品質較好。茶區的分佈除了按這種方法區分外,更以島的中央山脈為界,分為東部茶和西部茶兩種。最好的烏瓦茶產自東部山坡,大多是氣候乾燥的8~9月生產出來的。東部茶口味較有變化,不但茶水的顏色漂亮,更因含有各種特殊香味,深受品茗專家的激賞。西部茶的特色是茶水顏色及香味都非常濃鬱。 中央山脈地帶以努沃勒埃利耶為中心,這裡茶葉產量最大,品質佳。這裡地勢很高,海拔近2000公尺,著名的努沃勒埃利耶紅茶和烏瓦茶,都產自這裡延綿數千公畝的茶園中。據說這裡出產的紅茶,經長時間烘焙而成,極為香鬱,是斯里蘭卡著名的品種。除了努沃勒埃利耶茶外,有名的茶種還有康提茶,它是用新鮮、幼嫩的嫩芽製作,茶的濃度相當高。狄布拉茶色、香、味俱佳,品質精純,極受歡迎。魯富酪(Rufuno)茶,濃度很高,口味甘醇,最適合用於奶茶。 茶葉的製作加工,是從採集茶青開始的。採茶女工每隔10天便採摘茶青嫩葉一次,每30公斤的嫩葉可以製成一磅茶葉成品;所謂茶青就是指剛從樹上摘下來的葉包。從茶青到成品要經過五個步驟:萎凋(Withering)、揉攪(Rolling)、發酵(Fermentation)、烘焙(Firing)和篩級(Sifting & Grading)。 萎凋工作主要在於消除茶青中的多餘水分,到茶葉對折而不傷到葉片主脈就算完成;揉攪目的是榨出茶汁附在茶葉上,並經氧化而產生香氣,使飲用者容易沖泡;發酵是製茶中最重要的過程,茶葉的單寧酸與空氣產生氧化作用,使茶葉中苦澀氣味消失,散溢出濃鬱的香味,良好的發酵茶,必然汁味溫甘,氣味芬芳;接下來便是烘焙,目的在阻止茶葉繼續發酵,並將茶葉中水分由20至25分鐘時間。烘焙過程中需人嚴密監視,否則火候不夠或過乾都會不利喉舌,不對口味。包裝與運銷前最後一道手續是篩選,將烘焙過後形成枯莖與纖維物的茶葉梗骨挑除,這項工作必須由熟練茶工進行,從茶葉採摘到成品大約需48個小時。雖然有50萬名以上的勞工從事紅茶的栽培及加工,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泰米爾人,他們工資低,每天得工作9個小時。 在製作過程的某些條件下,嫩芽與茶苞會汎成銀白或金黃色,稱為啻普斯「Tips」。含有大量啻普斯的被定名為花尖「Flowery」,茶葉中幾乎全由銀白色嫩芽組成的茶是最高級而特殊的珍品,每公斤售價高達150美元以上,被命名為銀啻普斯(Silver Tips)。最好的紅茶又分為:BOPF(Broken Orange Pakoe Faninngs),茶葉細小且含有頂芽,為最高級的茶;BOP (Broken Orange Pekoe)是由細碎的小粒碎芽組成,其中混有黃金色白毫,屬高級品;OP(Orange Pekoe)屬橙黃白毫,茶葉長而捲,呈細長圓狀,有茶芽,因此香味及湯色均佳;BP(Broken Pekoe)沒有白毫,也是碎茶,碎片以扁的較佳,屬於中級品;FGS(Fannings)茶葉極細,屬於浮茶,只能算普通茶;Dust No1 & Dust No2是篩除茶渣後的碎茶,一般供作茶包用。 斯里蘭卡紅茶遍銷世界各地,輸出品除了散裝及箱裝外,也有以精美茶罐包裝外銷。過去人們喝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東方式,不加料直接沖泡喝法,叫做清飲;一種是將茶當咖啡,把茶葉烘焙研末加糖和奶精,叫紅茶混飲,據說發明權屬於當初在錫蘭嗜飲咖啡的英國人。近年來,隨著世界潮流的改變,人們喝起了懶惰茶,小茶包也成為銷售的主流。 茶葉的等級是經過品茶來評定的,方法是將3公克的茶葉置於四分之一品脫茶壼內,用剛滾開的熱水沖泡6分鐘,倒入相同容量的茶杯裡等待試飲,茶葉則取出備驗。經過色、香、味的觀察和品嘗,就可以評定茶葉屬於那一種等級,這對於茶葉生產和貿易都非常重要。茶廠通常聘有品茗顧問,這類品茗師可以立即分辨製茶過程的缺失,甚至可以精確指出缺失的所在。最重要的品茶者是擔任仲介的經紀人,他提供或建議買方的要求給賣方,以使供需雙方同感滿意。此外,他們還以品茶評定拍賣場上的茶葉價格。至於買主品茶,一則是為經紀人寄來的樣品定價,做為拍賣場上價格標準,二則為日後包罐時混摻各類茶葉做參考。 斯里蘭卡茶葉聞名於世,茶葉投資報酬率高達40%,獲利豐厚。因此1896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環遊世界,當船抵斯里蘭卡前,他頗有感而發地在筆記上記錄了一位旅客對斯里蘭卡茶園的評價,以為那裡蘊藏著一片篷勃發展的暴利景象。現在斯里蘭卡茶園幾乎全部收歸國有國營,目前最大的賣主是政府當局。具體地說,茶園是由斯里蘭卡熱帶性植物栽培公司與Janatha土地開發處管理經營。少數私人茶園,也有小型合作社或管理委員會等組織,接受政府輔導。茶葉的貿易管轄權屬於政府中貿易商業部茶葉局,設有高級官員綜理全盤產銷事務,並實際指揮與管制茶園生產工作。 依據斯里蘭卡法律,所有茶葉交易必須透過可倫坡拍賣的茶葉經紀商,唯一例外的就是私營茶農可透過英國經紀商將茶葉直接運往英國的茶葉市場拍賣。可倫坡的茶葉大拍賣每週一和週二在斯里蘭卡商會廳舉行。拍賣前三週,經紀人會先將樣品、價格和茶園等資料寄交買主。拍賣現場非常熱鬧,平均每分鐘賣出一批茶葉。專供外銷的高級茶葉,往往另設包廂舉行拍賣,這一措施目的在於讓外銷茶商迅速獲得成品。按斯里蘭卡紅茶的拍賣制度,茶葉從工廠到大盤買主手中,通常需要四週左右。 斯里蘭卡紅茶是斯里蘭卡經濟的重要支柱,每年都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據2006年統計,這項外匯收入超過6.57億美元,銷售的國家包括英國、美國、俄羅斯、郎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亞、埃及、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等,輸出量佔世界第一。因此,紅茶成為當地人傲世的榮耀,人們也據此把斯里蘭卡稱為「紅茶之國」。 ☆擁有小型國防軍 斯里蘭卡擁有一支志願役的小型國防軍,三軍總兵力共約11萬人,另有國民輔助志願隊、家鄉衛隊和員警約4.2萬人,國防年度開支約170億盧比,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1%。目前三軍主要任務在於防堵泰米爾人的分離運動。但是軍隊素質不高,訓練不良,武器裝備也落後,加上軍中普遍厭戰心理,所以戰鬥力平平,乏善可陳。 總統為武裝力量總司令,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為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由總統兼任,成員有國防部長和陸、海、空三軍司令、員警總監等。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構,總統通過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部和陸海空三軍司令部對全軍實施領導和指揮。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員警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 陸軍是斯里蘭卡的主要軍種,建於1949年,總兵力總9萬人,在可倫坡設有陸軍司令部,由上將司令、中將副司令及少將參謀長與一人指揮。全國被劃分為南、北兩個軍區,下轄有21個分區。每個軍區轄有1.2萬名兵力,由少將指揮官指揮。陸軍戰略作戰單位為旅,可以自行招募士兵,軍官都是終身在部隊裡效力。全軍有5個旅,每個旅轄有3個萬。步兵營是野外作戰的戰術部隊,每個營擁有5個連,每個連有4個排,典型的排有3個班,每班有10名步兵。除了步兵外,陸軍正有兩個偵察團、兩個野戰砲團、一個防空團、一個野戰工程團、一個工程設備團、一個軍醫團、一個通信營及各種後勤單位。陸軍還有一個女兵團,兵力3500人,分為5個營,每個營約有30名軍官,她們有的是正規軍,也有志願兵和義務兵。主要任務是對部隊提供非武裝性和非戰用性的支援,也擔任主要鐵、公路、橋樑的警戒及守衛工作,還可清除道路上的地雷和炸彈。 透支陸軍的武器裝備不但陳舊而且雜牌,主要供應國有中國、新加坡、巴基斯坦、南非、以色列、美國、德國和英國,比較重要的有裝甲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卡車、火箭、榴彈砲、迫擊砲和步、機、手槍等。 海軍官兵員額約1萬名,是三軍中兵力最小的軍種,受海軍司令的直接指揮,擁有北部、東部和西部等3個轄區,主要基地在可倫坡和亭可馬裏,其中亭可馬裏是斯里蘭卡最大的海軍基地。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基地,如可倫坡行政區的維裏薩拉(Welisala)基地、賈夫納行政區的卡賴納加爾(Karainagar)基地、漢班托特行政區的坦加洛基地、以及普塔勒姆的行政區的卡爾皮蒂雅基地等。海軍主要的任務是防阻叛亂分子對外連絡、攔截外國資助國內分離勢力的海岸滲透、防止非法移民通過保克海峽進入斯里蘭卡,取締領海的海上走私活動及護漁行動。但是以現有海軍兵力執行多種艱難的任務,顯得非常力不從心。 這支雜牌的海軍部隊並未擁有真正可以出海作戰的艦隻,連驅逐艦和巡防艦都沒有,只有80多艘小型的近海執行任務的小艦艇,主要的有40多艘自製低性能的巡邏艇,其中半數以上是40噸級小型的普拉底帕級巡邏艇,另有一些排水量300噸級大型的賈亞薩加級巡邏艇。海軍還擁有6艘中國製的上海2型蘇拉亞級快速攻擊艇,14艘以色列製的超級德沃拉型巡邏艦,數艘英國製的美洲豹型登陸艇,另有一些俄製及韓國製的攻擊快艇。 空軍官兵員額也是1萬人,受空軍司令的直接指揮。空軍作戰指揮部位於可倫坡以南的拉特馬拉納(Ratmalana),擁有3個大型空軍基地:可倫坡行政區的卡圖納亞克(Katunayaka)空軍基地、東部沿海的亭可馬裏中國灣空軍基地和賈夫納空軍基地,其中以賈夫納空軍基地規模稍差。此外,國內另有9個小型的空軍基地。 這支小型空軍主要使命是戰術進攻、配合地面部隊提供空中砲火支援、空中運輸和醫療救助等。現在空軍擁有4個戰能不同的飛行中隊:第一中隊是飛行訓練學校,設在亭可馬裏中國灣空軍基地,配備有美製的謝斯納斯輕型飛機。第二中隊是運輸中隊,部署在卡圖納亞克空軍基地,配備有美製的C-130、中國製的運-8和運-12、印度製的HS-748等老式的運輸機。第三中隊是防暴航空中隊,也部置在亭可馬裏的中國灣空軍基地,配備有可以攜帶對地面攻擊的機槍和炸彈的義大利製SIAI──馬場提SF-260TP輕型戰鬥教練機,還有少數戰鬥機。第四中隊是直升機中隊,設在卡圖納亞克空軍基地,配備有美製的貝爾212和貝爾412直升機、法製的SA-365、海豚-ILS直升機。此外,斯里蘭卡空軍還設有空軍支持部隊,包括一個電子工程分隊、一支航空分隊,以及行政管理、醫療、後勤和採購分隊。另外,還有兩個防砲營和一支規模不大的空軍安全部隊。 斯里蘭卡空軍一共擁有80多架各型飛機,其中可以執行任務的大約只有64架。主要的機種有俄製的米格27戰鬥機,以色列製的幼獅戰鬥機,美製的C-130運輸機和貝爾412EP直升機、中國製的運-8運輸機等。 這個國家還有一支準軍事力量的員警部隊,屬國家安全部隊的一部分,其主要職責是維護國內治安,歸員警總監指揮,共有2.85萬人,設有3個地區司令部,分管島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全國共有260派出所。 國民員警還有一支為數1100人、分成7個連的特種作戰部隊,經常與軍隊聯合作戰,進行反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