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東大寺(Todai-ji)以奈良大佛馳名,位於奈良公園西邊,是距離奈良車站約2公里處若草山麓的佛門巨剎,它是奈良最大的佛寺,也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之一,同時是日本佛教華嚴宗的大本營,其前身是公元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創立的金鐘寺。公元741年的天平十三年,聖武天皇發願,定此為天下總國分寺。公元752年,聖武天皇為了祈求國泰民安,並為了供奉盧舍那佛(Vairocana)而擴建了東大寺。寺高約50公尺,相當於16層樓的大廈,殿宇宏偉,高樑巨柱,多為獨木,光是屋頂就使用了12萬塊瓦片,寺內珍藏著許多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寺內的奈良大佛又稱盧舍那佛,是一尊高達16.3公尺,重達500噸的大金銅坐佛,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銅鑄大佛像,光是手腕到中指尖端的長度就有3公尺,因此佛像的威嚴氣氛遍布整個大殿,給人非常深刻的印象,日本的佛教徒認為祂是偉大的太陽佛大日如來,是真理的中心本質,也是整個宇宙的核心。鑄造這尊佛像一共費時5年,由基座逐漸往上鑄接8次,在公元749年的天平勝寶元年才告完成。後來連連遭到火災的破壞,因此現在大佛像的大部分都已經重新改鑄。大佛像左右分別有如意輪觀音和靈空菩薩像,高度約為大佛像之半,另有17尊小佛像圍繞在大佛像後面。大佛像完成後,才接著興建大佛殿,在公元952年的天平勝寶四年,舉行盛大的開眼供奉儀式;後來不斷增建大小伽藍,使得佛寺內容更加充實。大佛殿聳立在寺中央,面對著廣場,三面有走廊環繞著,它和中門之間以兩道長而曲折的走廊相連接。中門南方有南大門,油漆剝落,是東大寺的總門戶,也是日本國寶之一,氣派非凡,屬天笠式的建築物,門裡兩旁有兩尊高6公尺多的木造護法神像,俗稱仁王像,是鎌倉初期大雕刻家運慶和快慶兩人的曠世傑作。

大佛殿北面有正倉院、知足院和轉害門等建築物;其中正倉院收藏有聖武天皇的遺物,建築形式別具風格。東邊靠山丘的地方有建於天平年間四方形的法華堂,俗稱為三月堂,它的外圍加建神殿;三月堂裡有造型柔和的日光和月光菩薩像,另外一尊觀音佛像的寶冠上鑲嵌著兩萬顆小寶石;三月堂裡面還收藏著一些日本精美的雕像,每年3月間,這裡舉行盛大的拜佛儀式。附近的二月堂裡供奉著十一面觀音佛像;二月堂建於1669年,內部以一座神社為中心,又分為幾個區,這裡的每年陰曆二月舉行著名的水彩畫展和「修二會」法會,至今已舉行1200多次,祭典上所用的紙衣、木屐和紙花等,都是遵循古禮,藉由僧侶誦經,替信眾悔過、消除孽障,並向觀音菩薩祈求國泰民安、五穀豐收。法會重頭戲是在入夜後,僧侶會在二月堂二樓的長廊上,點燃一支支大火把在二樓欄杆外迅速滾動,使火屑火燼像煙火般地灑落,象徵為眾生燒盡煩惱。

戒壇院孤立在東大寺的西邊,是一座古老的建築物。金堂是一座高達47.5公尺朱漆的佛殿,殿壁包著金箔,殿樑的兩端也有金色的鴟尾裝飾。坐落在東丘上的大鐘樓,是再修建的鎌倉時代遺蹟,它融合了天笠和中國唐朝的建築格調,和日本境內其他各處的鐘樓都不相同,鐘樓內的大梵鐘鑄於公元752年,高4公尺,寬8公尺,重達49噸,是日本的三大名鐘之一。東大寺內還有一座巍峨的七重塔,又叫做幻之塔,造型非常特殊,主塔部分有7層,塔頂部分也有7層,因此一共有14層,是一座十分特殊而出色的佛教建築物。此外,東大寺內另有開山堂、念佛堂、俊乘堂、行基堂和三昧堂等的古老建築物,以及金銅八角燈籠和石燈籠等古物。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