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昂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波昂(Bonn)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貴爲國都,但在兩德統一、把首都寶座還給柏林之後,雖然仍滲著濃厚的國際政治氣味,卻回復到了往日寧靜的風貌。

它在兩千多年前只是一個名叫烏比恩斯擺渡及捕魚的居民點。公元一世紀初,這裡是塞爾特人名叫波納(Bona)的居住地,後來羅馬帝國的軍隊來到波昂附近安營紮寨,設立一個叫「波昂倫西亞城堡(Castra Bonnensia)」的兵營,波昂城名即由此演變而來。公元六九年在兵營西南方建立了一個墳場,埋葬著包括卡修斯(cassius)、佛倫斯(Floremius)等最早的基督教殉教者和部分古羅馬軍團成員。

羅馬人在這裡駐紮了三百多年,至今老城區還可看到羅馬時代的建築遺蹟。從十三世紀到十八世紀的五百年間,波昂一直是科隆大主教兼選帝侯國的首府所在地,選帝侯們在此大興土木,蓋了選帝侯宮(Residenzschloss)及柏培爾斯多夫(poppelsdorfer)宮等宏偉的建築,一些豪富也興建許多雅致華美的別墅,他們在這裡尋歡作樂、過著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生活,當時波昂繁榮一時,被譽爲「富人的天堂」。

一七九四年拿破崙軍隊入侵,波昂的末代侯爵們棄城逃亡。一七九八年波昂、科隆及萊茵蘭選帝侯國一起併入法國:一八一五年復歸普魯士王國。一八一八年創辦波昂大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這裡還是一個寧靜而古老的大學城。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日負責製定臨時憲法的西德議會委員會,決定把西德的臨時首都設在這裡,成爲歐洲最年輕的首都,主要是由於當時西德的許多議員一心希望德國早日統一,以便遷都回柏林,所以故意選擇地處僻壊的波昂,藉以突顯波昂只是臨時性的首都。一九六九年,市南的巴特哥德斯堡、河東的博伊爾兩個市鎭和附近的幾個鄕鎭都被併入波昂,行政轄區達到目前的規模。到一九九〇年,波昂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德國統一後它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一九九四年,當局通過柏林-波昂法,波昂被稱爲聯邦市(Bundessudt)。一九九九年政府遷都柏林,波昂完成它臨時首都的歷史使命,但聯邦的農業、國防、衛生、環境、科研、郵電、教育和經濟合作等八個部,仍然繼續留在波昂。

這個城市的位置在德國西部風光綺麗的萊茵河中游西岸、正當萊茵河上游流出山區奔向廣寬的北德平原之間,地扼萊茵河上游山地和下游平原的咽喉,地勢險要,西北距科隆二十二公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經緯度爲東經七度五分、北緯五十度四十四分,海拔五十五公尺,全市面積一百四十一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三萬名,在行政上現在只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南部的城市。這裡氣候溫和,最冷的二月平均氣溫爲攝氏零下一度,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爲十八度。對外交通便利,東北郊的科隆-波昂機場(Koeln.Bonn Flughafen)年客運量約四百萬人次,從機場到市區的中央車站,乘機場巴士約需四十分鐘可達,搭計程車約半小時。

在水運方面,波昂是萊茵河上重要的河港,货運船隻來往忙碌,河上有三座大橋和四個碼頭,把波昂東北部和萊茵河兩岸連接起來,成爲一個整體。

陸上交通四通八達,因地處歐洲最繁忙的鐵路線上,有許多國際快車經過此地,從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到這裡只要三個小時。乘坐由科隆到法蘭克福的國內線特別快車到達此地約兩小時,由這裡前往科隆的快車行程只要二十分鐘。近郊的羅蘭塞克(Rolandseck)火車站建於十九世紀,素有「藝術家火車站」的美譽,德國音樂大師布拉姆斯、舒曼、華格納及英國大文豪蕭伯納等人曾參與該火車站的文化活動。當今國際著名的音樂家馬友友、林昭亮和肖勤等,也曾在這裡演奏或舉辦畫展,精美的繪畫結合自然美景、音樂融合火車隆隆的天然音響,是這個藝術火車站特有的自然風貌。

公路更是縱橫交錯,早在一九三二年,波昂和科隆之間就修建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如今市郊已有五條高速公路連著周邊各大城市。

市區主要交通工具是快鐵、地鐵、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及計程車等。橫跨萊茵河的甘迺迪大橋、艾伯特大橋及艾德諾大橋把市區兩岸連接起來。

在波昂住宿非常方便,波昂國際大飯店是一家現代化旅館,設施豪華,有一百六十多間客房供客人選擇。國王飯店(Konigshof)位於萊茵河畔,景觀美、環境幽雅,共一百三十二間客房,附有桑拿浴中心。德萊森飯店爲一幢白色的華麗建築,地處風景如畫的巴特哥德斯堡使館區,建成於一七八〇年,是全市歷史最悠久的旅館,德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曾把它作爲行宮,納粹頭子希特勒也多次居住於此。一九三八年九月,英國首相張伯倫和希特勒在這裡就捷克斯洛伐克問題作過不光彩的交易。

此外,當地重要的旅館還有艾登(eden)、史泰根貝格(Steigenberger)、埃斯普拉納德(Esplanade)、斯特恩(Stem)和貝爾吉謝爾(Bergischerhof)等。

餐廳多集中在舊城區,遊客可隨意挑選美咏可口的德國菜。愛姆霍恰(Em Hottche)餐鹏位於市政廳北側、市集廣場的東北,成立於一三八九年,是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統名店,主要供應富有地方特色的菜餚。靴子餐廳(Imsties)位於貝多芬故居旁,爲傳統的啤酒屋,以馬鈴薯沙拉、香腸、豬肉的套餐「靴子祕密」著名。葡萄酒屋(weinhaus)氣氛良好,設有韻味十足的葡萄酒吧,以「酒庫」自誇。波昂是歐洲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造訪者留下的第一個印象是市區異常清新寧靜,沒有一般大都市慣有的那種車多人擠、嘈雜喧囂現象,被人戲稱爲德國最大的村莊。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污染控制,不願把波昂建成工業化大城市,採用高稅收政策,迫使市內的工廠逐步遷出。一九六五年前後,工廠工人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三,建築工人減少了三分之一,目前全市就業人員中,工人尙不足一萬名。

漫步市區,到處是鬱鬱蒼蒼的樹林和絢麗繽紛的花草,全市有四分之三的地方是森林、公園和綠地,市區周圍有多達四十平方公里的森林,市內大大小小公園及街心花園多達一千二百多個,佔地四點九平方公里,平均每人擁有森林一百四十平方公尺、綠地十七平方公尺。從空中俯視,全城包圍在樹海之中,冬季芳草不衰,入春更是姹紫嫣紅,充滿了田園般的清新和幽靜。爲了提供市民更多清幽環境,市政府在林區鋪設了各種曲徑小道,人們可以在這裡悠閒地散步或休息。

市區西部的萊茵河沿岸,有一條長達十公里的林蔭小道,是波昂最長的步行區,依山傍水,風光如畫,每逢節假日,遊客川流不息。人們除了步行休閒外,還可以隨時從附近的渡口登上遊艇,飽覽萊茵河兩岸如畫的自然風光。城裡闢有專用的腳踏車道,兩旁的野草莓也可以隨意採摘。

市區分散在萊茵河東、西兩岸二十九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其中西岸佔四分之三,東岸佔四分之一。這塊地域又分爲四個區,波昂老城區位於萊茵河西岸北部,包括舊老城區和新老城區。新老城區又稱北城,爲居民住宅區,家家戶戶的房M屋後都種滿了花草樹木,鮮花盛開的盆栽擺滿了陽台和窗台,生活在花草的海洋裡,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近年來北城興建了一批帶屋頂花園的住宅建築群,造型精緻、工藝考究,再加上四季不謝的名貴花木,形成一片空中綠地。

舊老城區即內城,從東到西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是市中心,也是繁華的商業區,街道狹窄,禁止機動車輛通行。沿街有許多商店、電影院、劇院、飯店及餐廳等,超級市場裡的商品琳琅滿目。許多名勝古蹟和羅馬式古建築也置中在這裡。

新城區位於內城南側,街上林蔭夾道、草木繁盛,優雅的古典建築與實用的現代化辦公大樓交錯而立,和諧並存。過去幾十年來,艾德諾大道與萊茵河之間的這塊條形地帶,一直是全國的政治中心,聯邦總統府、總理府、國會大廈、議會、外交部、新聞局等中央各部辦公樓,以及各州都曾在這裡設立辦事處。

博伊爾(Beuel)區在萊茵河東岸,原是牛羊成群的大片草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發展成工業區,主要有電訊設備、有色冶金、建築材料、傢俱、樂器和食品加工等,工業規模都不大,多半是一些爲政府機構服務的中小企業。工業區內共有兩千多家手工業廠商和一些啤酒廠,約有六十種行業,其中風琴廠已有近百年歷史,興盛的印刷出版業形成全國的印刷出版中心之一。

巴特哥德斯堡(Bad-Godesberg)區是波昂南區位於萊菌河西岸的南部狹長地帶,原由二二〇年建成的城堡發展爲風景秀麗的小鎭,十九世紀末爲現代礦泉療養地,一九三五年設市,一九六九年併入波昂,現爲溫泉療養勝地和度假休閒中心,有包括城堡遺蹟及拉里多特(LaRedoute)宮等許多著名的景點,也有以醫藥爲主的工業設施,以及衆多政府機構、外交使館、科學和專業學會等的總部所在地。

此地有一條名叫「大街」的小巷,全長不足兩百公尺,寬五公尺,兩邊多數是兩層小樓房建築,有門前掛著古老幌子的手工作坊、鋪面狹小的夫妻店、專爲觀光遊客服務的小型超市、小旅館及小酒吧。小巷的一端保留著一幢鵝黃色古建築,是十三世紀德意志教士團的團址。早在公元九世紀卡洛林王朝時代,這條小巷就是皇家行宮的所在地。步行在這條保持了幾百年歷史面貌的小巷中,彷彿時光倒流,回到了古代德國的城鎭。

當地的夜生活較爲單調,每到星期五下午就有許多人急著離開,去附近的大城市享受另類奢華的娛樂活動。或許是因爲平時太乏味的緣故,波昂人每年舉辦一次非常熱鬧的狂歡節。此外,近幾年一種叫做「夏節」的活動興起,形式多樣多變,人們可以在露天欣賞各種舞蹈、民間音樂、鄕村喜劇和木偶戲等,遊客可在街上隨時買到自己需要的樂器、即興自由演奏參與,也可以到咖啡亭和小旅店去消遣。

市內有許多道路已被劃爲行人徒步區,各主要街道就是由這些徒步區幅射出去,中間的廣場是集市所在地。

市集廣場距選帝侯宮不遠,已有九百年歷史,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地方,從十一世紀起,這裡就是各種手工作坊和商號的集中地。如今每日清晨,都是一派充滿生活氣息的熱鬧場景,一眼望不到頭的生鮮攤販,井然有序的出售新鮮水果、蔬菜、魚肉及各種日用雜貨,各色各樣的棚傘交相輝映,農家打扮的賣主和衣著入時的H主相映成趣,儼然一個十足田園風味的小集市。波昂市民在這裡選購生活用品,國內外的遊客也來此看熱鬧、買水果。除了集市H資,這裡也是群衆性集會和夏季露天音樂會的演出場地,經常悠楊的歌聲迴蕩,給波昂市民的生活幾分輕鬆,歡快。

大教堂廣場(Munsterplatz)位於內城中心波昂大學旁,南距火車站步行約十分鐘。廣場中央立有一尊一八四五年建造的貝多芬紀念碑,四周是中央郵局和衆多商店。

大教堂(Munster)位於大教堂廣場對面,建於一〇五〇年,揉合羅馬、哥德和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於一體。頂上是一座九十二公尺高的正方形美麗壯觀尖塔,成爲波昂的象徵和當地宗教活動中心。

富麗堂皇的選帝侯宮殿就在附近,宮殿周圍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環境非常幽雅。這個諸侯們曾經尋歡作樂、作威作福的地方,如今成了波昂大學的校園和校舍。

萊茵河濱公園(Rheinauenpark)地處萊茵河畔艾德諾大橋旁,佔地一點六平方公里,是全國最有名的公園,是一九七九年爲舉辦第十五屆西德花卉藝術展而修建。園中心設有長約一千公尺的人工湖,碧綠的湖水映著蔚藍的天空,美麗動人。湖岸四周爲大片草坪,栽種了幾萬株樹木和各種花草,僅玫瑰花就有五十多種。在如茵的綠草地上,整齊而自然地點綴著色彩鮮艷的鬱金香花圃、高高聳立的飛擔亭閣、縱橫交錯的林間小道。園內設有一個東方園林,中國古代木造房屋、石頭尖塔、簡易竹籬及雕刻木門,都精巧別致地排列在園中,加上清清的泉水從亂石中順流而出,水聲潺潺,一派動人的東方庭園情調。

市政廳(Rathaus)位於集市廣場東面,是一幢粉紅色的巴洛克式古建築,始建於一七三七年,樓高三層,牆上浮雕精美,樓面古樸大方,曾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戰後按原樣及時重建,這座玲瓏精緻的建築現爲波昂市的象徵之一。

舊聯邦議會大廈設在萊茵河畔,原係波昂自來水廠的一幢建築,房屋老舊談不上什麼門面。一九七三年通過改建新議會大廈的議案,由建築師班尼希(Behnisch)把議會廳的議席改成H形,以便營造一種圓融和諧的氣氛,緩和議員們爭鋒相對的心態,在衆目環顧之下,議員們的姿態也不會那麼囂張,有助於議政品質的改善。議會廳外牆飾以玻璃,使議員們與外面的世界保持接觸,每當聯邦議院和參議院會期,市民可以預約旁聽,或經由電視轉播看到議場內的情景。德國從一九四九年以後,才逐漸建立起來的議會民主秩序政治奇蹟,較之它五十年代經濟產生的奇蹟更爲珍貴。

舊聯邦總理府是三層樓宮殿式古建物,商叫紹姆堡宮,一百多年前是富有的紡織企業穿私宅,後來被一位德國親王接管。一九三九年被希特勒沒收,成爲第三帝國的財產,一九四九年後成爲聯邦總理的辦公所在地,從艾德法到施密特共有五位聯邦總理在此辦公。一九四六年新總理府毗鄰落成,施密特和柯爾就在信幢現代化樓房裡處理國家大事。

聯邦總統府在舊總理府北方不遠處的一個大花園中,是一幢雅致的白色俄式兩層建築,原稱哈默施密特別墅,始建於一八六三年,整座樓瀕臨萊茵河,在綠樹掩映之中,秀麗寧靜。一九五〇年後始作爲總統府,豪伊斯教授是第一個住進這座房子的聯邦總統。

波昂文化及藝術氣息濃厚,全市有大小博物館約二十座,其中亞歷山大科林博物館,收藏有尼安德塔人頭蓋骨,是德國考古學家在一八五六年發現於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塔河岸洞穴,據考古鑑定表明,尼安德塔人生活在二十萬年前,是介於猿人和新人類之間的人種,爲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里程碑,考古價値極高。

間諜器材博物館收藏著世界各國從事間諜活動的僞造證件,以及各種裝在手錶、雨傘、打火機、文件夾上的細微工具和照相機,最小的只有兩糰長。

婦女博物館位於市中心一幢三層樓的古建築物中,展覽廳面積約兩千平方公尺,主要陳列德國女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塑和美術工藝品,內容豐富,風格各異。這座博物館的創辦,展示婦女在社會生活中的貢獻。它對男人也不排斥,館中設有一個「讓男人看自己」的展室,專門用來陳列男性繪畫家的美術作品。

亞歷山大柯尼希(Konlgs)博物館是德國有名的動物學博物館,以收集來自非洲、北極和加納利群島的動物標本而著稱。在聯邦德國初創期,曾借這座博物館作辦公大樓,艾德諾的辦公室至今保持良好。一九四八年九月,各州議會代表在這裡舉行製憲會議的開幕式,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工作,製定了德國基本法。

艾德諾大道南段有「博物館一哩」之稱,這裡一連排列著四座著名博物館,其中德國當代歷史博物館(Hausder Geschiche der BRDeutschland)於一九九四年開館,展出德國第二次大戰後的發展史,並設有資料中心。

萊茵州立博物館中,收藏有古羅馬時代和中世紀的一些珍貴文物、歷史文獻資料及一批有趣的繪畫。

波昂公墓是市內的重要觀光點之一,埋葬著許多德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文學家席勒一家人、貝多芬的母親及十九世紀因精神病發作而自殺的大作曲家舒曼等。公墓的名人墓碑多出自十九世紀德國傑出雕刻家之手,造型優美大方。

哥德斯堡位於市區東南面的哥德斯山上,建於十三世紀,由巨石砌成,周圍築有一道厚牆,聳立在懸崖峭壁上,居高臨下地勢險要。一五八三年因教派之爭,古堡大部分被戰火摧毀,一八九一年重建,二十世紀初又曾一度荒廢,幾經修葺後開闢爲旅遊勝地。沿圓堡內樓梯盤旋而上,站在堡頂遠眺,山下的萊茵河水緩緩流過,河畔的綺麗風光儘收眼底,河對岸群山起伏,翠屛聳峙。隨著天氣的變化,山上的奇觀異景也變化無窮。一九五九年在哥德斯堡又增設了現代化的設備,上面飄揚著鮮艷奪目的波昂市旗,金紅兩色的旗面上鑲有一隻頭頂黑色十字架的雄獅,並設有餐廳、旅館等,爲遊客提供各種便利。

波昂是歐洲有名的大學城,全市有很多高等院校,平均每八位市民當中就有一位是大學生。著名的波昂大學是德國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由科隆大主教創辦於一七八六年,一七九四年法軍入侵萊茵地區,大學被迫關閉。一八一八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下令復校,並把選帝侯宮殿愛列克托拉爾宮賜給大學作爲主教學樓,爲感謝國王再造之恩,故大學全稱爲萊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 universitat)。一八二七年頒布章程,確定辦學的指導原則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及學術自由。十九世紀中後期,波昂大學聲譽日隆與柏林大學齊名,馬克斯弗朗茨侯爵譽之爲「萊茵地區啓蒙運動的燈塔」,著名學者如歷史學家尼布爾(Barthold Niebuhr)、哲學家季茨等曾在這裡任教,馬克思(Marx)、海涅、貝多芬、尼采及李比希(Liebig,Justus Von)等都曾在這裡求學。

波昂大學的規模在德國各高等學府中名列前茅,發展爲擁有數學和自然科學院、醫學院、哲學院、法學和經濟學院、農學院、教育學院、新教神學院和天主教神學院等八個院系的綜合性大學,共有教授三百多名、學生三萬八千多名,其中外國留學生一千多名。校園環境幽雅,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大學附近的博維爾書店是全德最大的書店之一。

人才輩出的波昂又是樂聖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故鄕,這位流芳百世的音樂大師,於一七七〇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在波昂小巷二十號一幢三層樓房的頂層小閣樓裡,祖父是宮廷樂隊指揮、父親是宮廷歌唱手,耳濡目染及父親的刻意調教,自幼就顯露出音樂天才,十三歲任宮廷樂隊羽管鍵琴手、十四歲任宮廷第二管風琴師,一七八七年至維也納拜莫札特爲師,但因母喪僅兩個月又回波昂,十八歲任歌劇樂隊中提琴演奏。一七九〇年奧地利作曲家海頓由維也納至倫敦,途經德國宴請宮廷音樂家,貝多芬得識海頓,於一九七二年前往維也納師從海頓學習作曲,自此終生定居維也納。後又向阿布雷茨貝格(Johann Georg Albrechtsberger)學習對位法、向薩利埃里(Antonio Salieri)學習聲樂作曲法,受海頓、莫札特、歌德、席勒等的影響深刻。

他一生坎坷,雖然不斷與一些富有的女學生相愛,但沒有結過婚。生活貧困潦倒、舉止粗魯暴燥;作品偉大而富思想性,但與出版商間關係惡劣、劍拔弩張;他的音樂感染力強、但他本人卻不被人瞭解,一直處在孤獨痛苦的生活之中,從二十二歲至去世,總共搬過二十幾次家,其中十六次是被房東轟出來的。

他十多歲開始患耳疾,二十二歲病情加劇,一八一九年完全喪失聽覺,孤獨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反而把大部分精力用於作曲,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歐洲封建思潮復僻時代,他依然堅持自由、平等的信念,爲共和理想奮臂吶喊。他的音樂作品豐富,集歐洲古典音樂之精華,拿破崙勢力崛起,激勵他創作出英雄交響曲,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先鋒,具有鮮明的個性,而且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它獲得交響的音樂效果,又讓交響樂成爲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

一八八九年,貝多芬誕生的小樓面臨被拆的危機,熱衷於貝多芬音樂的市民組織了一個貝多芬故居協會,把它買了下來,修繕後改爲貝多芬紀念館,內設七個展覽室,收藏有貝多芬用過的鋼琴、中提琴,所寫書信、樂譜、手稿及日常使用的助聽器等,成爲世界各國音樂家的麥加聖地。一九二七年增建了貝多芬文獻庫,現作爲貝多芬研究所。

在波昂處處可以感觸到人們對貝多芬的仰慕和懷念,音樂愛好者曾捐獻一座他的白色大理石胸像,擺放在他當初出生的小房間裡,胸像雙眼炯炯有神、氣宇非凡,緊抿著的嘴充分顯示出他的倔強堅毅。一九三〇年,德國人募捐,在大教堂廣場上鑄造了一尊栩栩如生的貝多芬銅像。

氣勢恢宏的貝多芬音樂廳(Beethovenhalle)建在萊茵河畔的丘陵上,是本地音樂生活的中心。每隔三年,波昂還將舉辦一次貝多芬音樂節,有許多世界各地著名的文藝團體前來獻藝。遊客屆時也可欣賞到美妙的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及一流的歌舞劇。

音樂大師舒曼(Robert Schumann)是十九世紀德國最主要的作曲家之一,他與波昂也有相當深的淵源,曾在波昂生活,後來精神狀況不佳時也在此療養,一八五六年逝世後也葬於此地。一八一〇年出生的舒曼,在出版家兼作家的父親培植下學習音樂與文學,十二歲已顯露其才華,一生除作曲外還從事戲劇、詩歌的寫作。十六歲父親去世後,母親逼他改讀法律,但私下仍以大部分時間用於作曲及演奏鋼琴。在向名師維克(Friedrick Wieck)學琴時與女名鋼琴家克拉拉熱戀,爲維克阻撓,幾經波折終於在一八四〇年結婚。

神仙般的婚姻生活成爲他創作的泉源,寫出「核桃樹」、「套曲」、「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與「生活」等一系列成名作品。在克拉拉敦促下,他更放開視野創作管弦樂曲、交W曲、室內樂等。一八四四年陪妻赴俄國旅行演出,因未被重視而落落寡歡,曾三度自殺未果,在改編「浮士德」爲歌劇時進入精神病院直至去世,他M後住過的療養院現闢爲舒曼紀今心館,館中設有市音樂圖書館。

他的夫人克拉拉(Clara)舒曼是十九世紀享譽歐洲的名鋼琴演奏家及作家,善於詮釋丈夫舒曼的作品,使之更放光彩,死後也葬於波昂,其肖像還被印在過去一百馬克的紙幣上。

勒恩多夫(Rhondort)小鎭在波昂南郊的萊茵河對岸,是執政達十四年之久的西德總理艾德諾的故居。他原係科隆人,曾任科隆市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納粹監禁。一九三七年,他在勒恩多夫村的半山腰上蓋了這所灰頂白牆的房屋,外型算不上富麗堂皇,但屋內布置典雅精緻,有音樂室、客廳、飯廳、臥室和書房等,內部許多裝飾都是各阈政要贈送的禮物,如戴高樂贈送的陶瓶、邱吉爾和艾森豪所作的油畫等,都十分珍貴。房屋四周的石雕,松柏、蘋果樹、樱桃樹、杜鵑花、山茶花及鬱金香等都是他親手栽種,玫瑰是他的最愛,並蒐集有許多稀有品種。

七峰山(Siebengebirge)是國內著名的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區,與哥德斯山對峙,由四十多個林木覆蓋的火山丘組成,面積約四十平方公里,從波昂市區就可以看到這個風景區內的獅子堡、洛爾、龍岩、諾能施特隆、彼得、雲堡及油山等七座主要山峰,地名也由此而來。關於七峰山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遠古時代,這裡積滿一泓湖水,人們請來七位巨人揮鍬掘土,挖了一條深深的大渠,就是現在的萊茵河,把水引到海中,挖河的土方便堆成了七座山峰。另一說法是這裡就住著格林啻話中的白雪公主,七位侏儒仙人則各霸一方的住在七個山頭上。

龍岩山在七座山中最神秘、景色最壯觀,雖然海拔只有三百二十一公尺,但要徒步爬到山頂也很費力,所以山腳下備有馬車和有齒輪的小火車,半山腰還有驢子可供遊客乘騎。沿途樹木蒼翠,鳥語花香,蝶舞蟲鳴,野兔和松鼠等小野生動物不時竄出山林。

山腰處黑白相間的龍岩宮,建於十七世紀,古樸典雅,擁有衆多尖塔,銅製的鏤花大門荘嚴氣派。附近是一幢三層樓的現代化旅館,底屑出售清茶、咖啡、清涼飮料及各式點心,室外擺著太陽傘和桌椅供人們歇腳。山頂饉立著高約二十公尺的龍岩堡廢墟,從殘存部分猶可看出它昔日的雄偉風貌。這裡的龍洞,是古日耳曼英雄齊格弗里德(Siegfried)、爲解救一位少女而殺死惡龍前藏身之地:從這裡也可看到尼伯龍根的源頭,那是齊格弗里德與惡龍生搏鬥的地方。

山頂面朝萊茵河方向設有高倍數望遠鏡,投入硬幣就可飽覽無限風光,遠自科隆大教堂的雙尖塔、近到波昂市區的大街小巷都歷歷在目。俯瞰山麓,迷人的萊茵河谷金光熠熠,河岸坡地葡萄園枝葉繁茂,河中的諾能弗爾特島和格拉芬弗爾特島是療養勝地。

彼得山在龍岩山北面,海拔三百三十一公尺,山頂有綠色拱門,是古代騎士相思的紀念碑。據說寨主羅蘭德伯爵是査理大帝的侄子,也是歐洲最著名的騎士之一,他與龍岩山主人德拉亨弗爾斯騎士的漂亮女兒希爾特貢娜訂有婚約。一天,忽然傳來羅蘭德伯爵戰死疆場的噩耗,希爾特貢娜痛不欲生,離家出走,到諾能弗爾特島修道院當修女。不久羅蘭德伯爵平安凱旋,聞訊悲痛萬分,命人在山頂修建羅蘭茨埃克堡,並在堡前築了一道拱門,供他依門遠望山上的意中人。如今這座古堡被改建成旅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三年,這家旅館曾是美、英、法三國高級委員會的所在地。

羅蕾萊峰地處萊菌河畔,也是七峰山保護區內的著名山峰,每當清晨朝露初升和黃昏夕陽欲落時,遠眺有如少女在梳妝,姿態優美撩人。山下河道彎曲,水流湍急,古時常發生小船翻沒,所以自古就流傳著船夫行船到此,被«女羅萧萊的美妙歌聲所迷醉,造成舟覆人亡的故事。詩人海涅曾賦詩訴說過這個古老的民間傅說:音樂家西歇爾還爲這首詩配上優美的曲調,成爲德國人喜愛的-首古老歌曲。現在每當遊船航行到這裡時,船上的樂隊便會奏起這首令人心動的旋律。

七峰山地區有七千多年的製陶歷史,是德國陶器業重要基地之一。當地的採石業也很發達,早在中世紀就開始設立採石場,硬沙岩加工成烤爐用磚,石板是宮殿建築的理想材料。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