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海牙(Hague)荷蘭語的正式名稱為S-Gravenhage或Den Haag,意為「伯爵家的樹籬」,係指當地一片充滿綠意的林地。緣於13世紀荷蘭一位伯爵的狩獵行宮設在海牙,相沿成習便成為地名了。

1248年,荷蘭國王威廉二世選擇了海牙,並建了城堡。直到今天,這個城市的歷史仍與荷蘭皇室密不可分,如位於海牙郊外森林中的維多利亞女王宮殿及市內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宮殿,這一切都增添了它獨有的皇家典雅高貴氣度,無怪乎它一直享有「皇家之都」的美譽。1280年在城堡四周建起諸如「爵士宮(Knight’s Hall)等古代建築,逐漸形成以賓尼霍夫(Binnenhof)即「內院」為中心的城市核心部分。1350年前後,在城市北部又開挖了霍夫瓦季弗(Hofvijver)人工湖;市西則被稱為布伊騰霍夫(Buitenhof)即「外院」,其主要通路格凡堅波特(Gevangenpoort)即「獄門」,曾為監獄的入口。

14世紀王宮周圍興建起商業區,並在王宮區西面建起大片村莊,呈現一片田園風光。16世紀,海牙成為荷蘭反抗西班牙統治運動領袖威廉總督的駐地。1585年,尼德蘭聯省及荷蘭省政府機構也遷來海牙,議會和中央政府一些機構在賓尼霍夫設立,使它成為荷蘭的政治中心。在隨後的歲月中,奧倫治的莫里斯親王也卜居過此地,並且應其要求、海牙周圍於1616年開鑿運河網以作護衛設施;王宮也陸續遷來海牙,逐使它成為國際性的大都市。當17世紀荷蘭共和國在歐洲扮演領導角色時,海牙成為國際上外交談判的中心,並修起運河和港灣。1668年,英國、瑞典和荷蘭三國同盟條約在此簽訂。1717年,英國、法國及荷蘭三國,也在此簽訂同盟條約。18世紀來,海牙進入銀器和瓷器的盛世。1795~1813年,海牙處於法國拿破崙的統治下沒落為貧困的省城,但是自法國手中解放後又成為荷蘭王國的首都。1813年後首都遷往阿姆斯特丹,但王宮、議會、首都府和中央政府各部會仍設在此地。

1850年在對印尼殖民期間,稅收源源流入,加上富商巨賈也偏愛居住在海牙,逐使這個城市更加繁榮。1870年後更向現代化城市發展,像舉世聞名的國會大廈及設有國際法庭的和平宮也矗立在此地,使海牙的建築物顯得較其他城市更為沉穩。

隨著海牙財富的與日俱增,藝術也開始蓬勃發展,海牙畫派(Hague School)便於這個時候聞名於世。所謂海牙畫派,就是指1860~1900年間在海牙作畫的荷蘭畫家,他們作品多係當地風光的寫實。主要成員有約瑟夫伊斯拉埃爾斯(Jozef Israëls)、亨德里克‧威廉‧梅斯達格(Hendrik Willem Mesdag)、亨德里克‧威森布魯赫(Hendrik Weissenbruch)、馬聖斯兄弟(Jacob, Matthijs, and Willem Maris)、約翰尼斯‧博斯布姆(Johannes Bosboom)和安東毛勒(Anton, Maune)等。在20世紀期間,這個城市曾出過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ss Tinbergen)及珍‧廷伯根(Jan. Tinbergen)。前者是荷蘭的動學家及行為學家,在1973年與K‧洛倫茨及K‧馮‧弗里施共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他強調本能和習慣的行為對動物的行為很重要,並以動物行為作基礎來推究人類的暴力及攻擊行為。並著有「本能的研究」、「銀鷗世界」、「動物的社會行為」及「動物的行為」等書,其中最有影響的著作為「本能的研究」。後者係荷蘭的經濟學家,因發展計量經濟學模式而舉世聞名,1969年同挪威的博瑞雪(R. Frish)同獲第一次諾貝爾經濟學獎,主要著有「經濟周期的統計測試」、「計畫經濟學」和「世界經濟的形成」。由此可見海牙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城市。

世界上強權國家大都偏愛海牙,所以將它圈定為國際爭端的談判中心。海牙先後於1899年和1907年舉行了兩次國際和平會議,也因此成為永久性的國際法庭中心。在這兩次會議中所頒布的條約,被統稱為「海牙公約」(Hague Convention)。其中第一次會議是應沙皇尼古拉二世外交大臣米哈伊爾的邀請而召開,會議從1899年5月18日持續至同年7月29日,共有26個國家代表前來參加,但是美洲只出席了美國和墨西哥。在這次會議中雖未能就限制軍備問題達成協議,但卻簽訂了關於「交戰國地位的條件」公約,並對其下了定義,對有關地面戰與海戰的慣例作出解釋。在這次會議中發表了三項宣言:一是禁止使用窒息性毒氣;二係禁止使用達姆彈;三為禁止從人造衛星上發射子彈或炸藥。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不僅通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之公約,還成立了常設仲裁法院。

1907年在海牙舉行了第二次和平會議,雖然由美國總統羅斯福首倡,其實質卻是由沙皇尼古拉二世正式召集。共有44個國家代表與會。這次會議仍未能達成限制軍備問題的協議,但會議卻正式通過了以下幾項條約:關於使用武力索取債務的條約;關於地面戰和海戰中立國及其人員權利的條約;關於敷設自動潛水觸發水雷之條約;關於敵方商船地位的條約;關於戰時海軍進行砲擊的條約;關於設置國際物價法庭的條約等。最後會議代表們一致通過強迫仲裁原則,並宣讀若干項決議:其中一項建議在8年內召開另一次和平會議,目的是為了灌輸並樹立一種信念,使各國都能認識到解決國際性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一系列連續性的會議來進行協商。雖然原訂於1915年召開的第三次和平會議,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未能如期召開,但它所提倡並渲染的信念與精神對戰後國際聯盟的成立大有影響,使國際聯盟在組織形式上較國際和平會議更進一步。 這個在20世紀之後迅速發展起來的城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納粹德國佔領而受到嚴重損害,戰後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與擴建。在2000年前後,海牙市區共有33個大型營造在陸續施工中。百億荷盾的預算使海牙的面目煥然一新,成就了海牙的新中心(The Hague New Center)新市區,並結合海內外36名建築師,憑藉他們卓越非凡的設計企劃,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新中心成為21世紀國際新都市之典範。環繞海牙中央車站四周的建築也被重新規劃,減少小型車輛入內,企圖由此而形成無車害的開放空間。美國名建築師理查‧麥爾(Richard Meier)還為此中心設計了新市政府,這更是一個超大型的、佔地極廣、設計新穎的龐然大物,堪稱現代化的榜樣。

如今這個位於荷蘭國境西南部、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西南方、人口約80萬的城市,是荷蘭政治中心、第三大城市及南荷蘭省的首府。整個城市沿北海岸而建,在距離北海約6.4公里的砂地平原上,與阿姆斯特丹相距58公里。城市面積68平方公里,海拔約4.6公尺,沿海有一條寬闊的沙丘作為它的屏障。荷蘭主要的皇宮、政府、議會場所等也紛紛坐落在海牙。

由於墨西哥灣洋流經過沿海,所以海牙的氣候受海洋影響極大,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氣溫終年變化不大,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為10℃左右,高於其他同緯度地區。夏季平均氣溫為16℃,冬季3℃。

當地重工業比較少,在2.6萬家公司中,幾乎都是經營貿易、銀行、保險及股票業務的公司,市內還設有大石油公司的國際總部。此外,它還是全國印刷業、釀酒業及陶器業的中心。這個風光明媚的美麗濱海城市,在優美的公園、鄰近海岸和便利交通的點綴下,成為理想的行政首都、居住地和國際會議中心,使它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聯合國國際法庭和60多個駐荷蘭的外國大使館,也都設在這個國際性大都市中。每年都召開多次國際會議,所以接待國際會議代表已經成為海牙的一大行業。

這個城市也生產石油,產量為全國石油總產量的2/3,但仍只佔全國石油總需求量很少的一部分。在海牙開採石油的難度非常高,因為油田正好在市中心地下,開採石油必須避開地上的建築物,因此很多油井是斜到地底下去。自這裡開採到的石油通過油管送到布連勞德(Brienenoord)島上的油庫,經過脫鹽後,再輸送到煉油廠。

海牙是個交通極其發達的城市,鐵路交通非常便利,有國際快車與德國的魯爾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巴黎等國際性大都市相接。同時國內其他各大城市的遊客來海牙也很方便,從阿姆斯特丹的中央火車站乘列車前來車程約40分鐘,由史基浦機場乘火車前來只要半個小時。在公路運輸方面,乘坐阿姆斯特丹的特快巴士前來只需40分鐘的時間。如果從鹿特丹火車站出發,巴士車程不到1個小時。阿姆斯特丹的觀光巴士旅行團每天有一班車開往海牙,當然還有從海牙專門開往阿姆斯特丹、庫肯霍夫公園、馬肯島及福倫丹等地的觀光巴士。遊客想造訪海牙市內與荷蘭皇家相關的各種場所,也可以搭乘豪華巴士團的豪華巴士。此外,海牙市內交通也很方便,主要有公共汽車、計程車和電車等各種交通工具。其中公共汽車和電車路線可以通往全市各個角落。電車車身較小,看起來有點像玩具。在海牙有兩個主要車站:鄰近購物中心「巴比倫」的海牙中央車站,較靠近市中心;另一個是離市區較遠的海牙車站(De HaagH.S),同時也是國際列車停靠站。

海牙有許多住宿條件相當不錯的飯店,適合各種層次的觀光客。來海牙投宿的除了商人及觀光客外,一般多為外交使節。在眾多飯店中,沿著海岸線最為知名的庫爾豪斯飯店(Kurhas Hotel),是座有著160多年歷史的五星級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整個建築氣勢磅薄,猶如皇宮,金碧輝煌,內部裝潢設施極為豪華,連飯店內服務小姐也個個是招待親切周到的美女,令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此外,飯店內還設有荷蘭第三大賭場,可以讓觀光客在閒暇之餘小試手氣,過一把賭癮。相傳在清光緒年間,李鴻章曾在出使俄國時途經此處,受到荷蘭女王的隆重款待並入宿該飯店。此外,它還是一家對藝術家相當崇敬禮遇的飯店,曾把位置最好的地方獻給抽象畫先驅康丁斯基。因此,於1986年「康丁斯基餐廳」在飯店內開張。出生於俄國的康丁斯基(Kandinsky)在1904年曾來過這裡,美麗的海景帶給他許多創作靈感,為了紀念和畫家結下的這段不解之緣,飯店不惜投下鉅資,買下康丁斯基四幅巨作,豪氣十足地掛在以畫家命名的餐廳內,頓時蓬壁生輝,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當遊客站在飯店附近聆聽永恒的海浪聲,欣賞著大師的畫,會體會到藝術不朽的價值。

庫爾奧斯大飯店(kurhaus Hotel),是位於北海有100多年歷史的五星級大飯店,屬於古蹟級建築物,外觀猶如中世紀皇宮,古典而不失莊嚴宏偉,好像一位昂首挺立的帝王正在傾聽北海的心聲。它擁有傳統歐式的完善服務,精緻珍貴的裝潢及價值不凡的藝術品,使顧客得到最好的享受,這一切都是它聞名於世的原因。飯店室內四層樓高的庫爾澤爾(kurzaal)大廳為百餘年的建築,其中自助餐廳用原木和鋼器裝潢,屋頂呈圓頂式,繪有航海圖壁飾,並鑲有金葉,顯得雅致高貴。

金色鬱金香貝爾機場大飯店(Golder Tulip Bel Air Hotel),位於市中心的邊緣,與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只有一石之隔,距離聞名中外的馬杜羅丹小人國及著名的美術館等觀光景點也很近。飯店內各種設施齊全,有室內游泳池、酒吧、咖啡廳及高級餐廳等。房間部擁有250間豪華客房,附設有一流服務設備,是個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中央飯店靠近國會大廈和美國大使館,內設有會議廳、娛樂場和酒吧等附屬設施。餐廳大廚手藝精湛,能讓人品嚐到來自各地的佳餚。客房部共有80間房間,設施齊全,豪華舒適,是各國使節前來開會時的好住處。

比拉爾(Belair)是一家擁有350間優雅客房的大飯店,具備各類服務設施,如游泳池、夜總會及舞廳等,是家庭投宿和旅客長期居住的最佳選擇。

此外,海牙還有諸如索弗特爾(Sofitel)、候補騎士(Esquire)、珀蒂(Petit)、薩維恩(Savion)和公園(Park)等一般的飯店,價位適中,環境寧靜,可供經濟型客人選擇。

荷蘭殖民時期留下來的印尼美食在海牙當仁不讓,更由於外交使館林立,使這裡各國佳餚齊備,再加上海牙濱臨北海,海產豐富,海鮮餐廳應運而生。市區內有許多19世紀的餐館,非常注重藝術氣氛,內部陳設也皆古典雅致,甚至連鋪在桌上的餐墊紙,也是一幅幅名畫。其中杜德夫 (Duedalf)餐廳就是以海鮮聞名,它靠近漁人海岸,貨源充足,北海裡所有能吃的生猛海鮮,也都能在這裡找到。老荷蘭餐廳(Old Holdans)是一家具有傳統風味的、享有極佳聲譽的老字號,所供應的皆是正統荷蘭名菜。除了這些獨特的本地餐廳外,還有許多中國和印尼餐廳。如極東樓(Het verre Oosten)便是一家位於漁人海岸的中國餐廳,提供傳統名菜,聘有正宗的中國廚師掌勺,很多荷蘭人都愛來此品嘗中國師傅的手藝。京都(King Do)酒樓也是另一家別具特色的中國餐館,店雖小,卻有美味可口的中國菜餚,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難怪生意做不完。瑞登餐廳則係專供印尼菜的印尼餐廳。中華街是一條非常熱鬧的街道,它與斯奎路平行,這一帶聚集著一些中國食品店和中國餐館,遊客來此不但可以吃到中國菜,也可以了解中國移民在荷蘭境內生活的情形。

海牙也是個購物天堂,百貨公司、購物商場、精品店和古董店等比比皆是,應有盡有,吸引著無數觀光客;而露天舊貨市場與古董露天市集,更係老少皆宜。海牙市內共有150家左右的古董店,出售著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古董,在每週四還舉辦「古董市集」,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盡情選購自己所中意的古玩。而古董市場的高品質則深獲各界的好評。以老建築改建而成的購物中心,更是吸引了各地遊客,置身其間,恍若已跨入時光隧道重返17世紀。像諾第街,便是市民們最愛逛街購物的地方。

漫步在這個城市中,遊客們會感覺到一股清新脫俗的氣息。若要說海牙是個城市,倒不如說是個都市花園,全世界有許多城市都號稱為花園城市,但海牙卻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連歐洲各國都承認海牙係「全歐最大,最優雅的村莊」。一個都市能獲得如此殊榮,不難想像它真實的美麗。市區及郊區有430平方公里的綠地,一半的地方是森林,舉目望去一片青蔥,讓遊客以為掉入綠色搖籃。加上到處都是整修完美的花園、湖泊、或是綠蓋遮天的林蔭大道,使百年老屋,王宮及各式住宅,若隱若現在綠色的海洋中,為海牙憑添了無限生機和自然魅力。在市區中,居民喜歡在陽台上種植各類花卉,使海牙在萬綠叢中展示出亮麗的一面,顯得風格高雅、平易近人。荷蘭女王平日也愛住在這裡,到要接見國賓時才去阿姆斯特丹。而且荷蘭人愛花成癡聞名寰宇,每年夏天在威斯布柔公園會有兩萬朵玫瑰盛開,喜迎各方來客。在克林根達還有一片漂亮的日本式花園,這一切都使海牙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園城市。

雖然市內一般房屋都只有兩、三層樓,四層以上的住宅並不多見,色彩雖極豐富,但線條卻非常簡單,市內少數新建的摩天大廈並未影響到海牙古典的舊觀。在城內比安尼附近仍保持著中古時代的氣氛,被濃蔭遮蓋的各大街道,依然保存著文藝復興式旅館。愛花的海牙人,連身上的服飾都像花一般美麗,不是花邊,便是刺綉,精緻而又典雅。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道街景便是:人們紛紛踩著自行車,連巡邏的警察也毫不例外。街上另一道迷人的風景,就是隨處可見的手搖風琴。市內擁有眾多博物館、美術館、藝術及音樂學校、交響樂團、劇團和芭蕾舞團等文化機構,並建有眾多的公園、綠地和運動場所,開闢了全歐最大的野營公園,整個城市把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

除了處處美景外,海牙還有不少慶典活動,顯示出其活力四射的一面。略窺海牙每年舉辦的國際大型活動有:每年6月中旬都會舉辦世界知名的荷蘭音樂和芭蕾舞節。值得一提的,這個城市把一間劇院永久獻給一個專屬的舞蹈團體,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自1987年起,琉森特(Lucent)舞蹈劇院一直為荷蘭舞蹈劇團之家,故海牙被譽為「荷蘭舞蹈劇團之鄉」。

每年7月間,這個原本寧靜而又沉穩的城市,總會四處飄揚起喧囂的爵士樂聲。因為每年7月至7月中旬,全世界規模第二大的「北海爵士音樂節」(North Sea Jazz Festival)在海牙舉行,給整個城市帶來無限活力和動感。這個音樂節節目非常多樣化,從以爵士樂起源的黑人靈歌到現代搖滾爵士音樂無一不備,這一切能同時滿足對爵士樂有不同期盼的樂迷們;音樂節自然少不了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爵士樂巨星出場傾情表演,同時也安排多場被看好的後起之秀精彩演出。為了滿足那些隨同父母前往的小樂迷,還特意安排多場適合兒童的音樂會,成為這裡音樂節的一大特色。 音樂節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裡面同時設有三處表演廳,樂迷可以選擇購買當日或三日的通用券,每天下午4時至次日凌晨有不間斷的音樂會供樂迷選擇欣賞,當然某些熱門場次除了必須事先預約外,也必須另付額外的入場費用。由於北海爵士音樂節多年的舉辦,早已在樂迷心中樹立起相當的聲望,因此每年預售票剛開始發售沒多久,就會被搶購一空。

每次北海爵士音樂節期間,旅館總是供不應求,許多樂迷不得不選擇阿姆斯特丹落腳。為了迎合熱情的樂迷,荷蘭當局安排許多配合場次的深夜列車,並安排從表演廳到火車站的專車,以免樂迷深夜看完表演後,無車回阿姆斯特丹。種種細心詳盡的服務,都成為北海爵士音樂節成功的要素。最重要的是每年的音樂節都會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如果正好在7月安排了一趟歐洲旅行的話,千萬不要錯過海牙這場獨特的音樂節。

每年8月的海牙熱帶節,國內許多地方的人都會前來共襄盛舉,會場設在北海沿岸的大街上,並延伸到一些熱鬧的市區裡,到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在臨時搭蓋的舞台上,樂隊演奏各種歡樂歌曲,群眾應聲翩翩起舞,還有很多人穿著古代服裝上街奏樂跳舞,場面非常熱烈。這時街道兩旁擺滿食攤,有各種風味小吃,還有雜耍、雜技和木偶表演等。

在海牙附近有個羅特米爾鎮,2002年4月至同年10月止,舉行了荷蘭10年一度盛大的「國際園藝植物大展」。它之所以能轟動全世界,不僅因為它10年才舉辦一次,還因為它在大展期間設立有3000多種獎項,吸引了來自包括俄羅斯在內的30個國家參展。這裡雲集了各地名花,互相爭奇鬥妍,競相開放,猶如花卉奧林匹克大賽。

由於展期長達6個月,所以展覽場所設計別具匠心,極具巧思。展覽會設在低於海平面4.5公尺、佔地面積約0.68平方公里的場地上,以馳名世界的花園模式為範本,細膩地分區規劃了貿易、運輸、行銷、生產、能源、消費者、環保、科學及未來和技術等10個主題。並栽種來自世界各地的名貴花卉、盆栽及蔬果等。還有50萬平方公尺的綠草地和人工溪流湖泊,為這片花海憑添了幾分清涼的綠意。

其中,凸顯科技的「未來區」,向觀光客展示結合太空栽培、高科技育種的技術和遺傳工程的超前景觀。而「消費者區」則介紹了花藝的設計並宣傳、推廣藥用植物。每個主題區都與相鄰的主題區相通,避免遊客來回進出的麻煩,甚至還設有遊樂設施和托嬰中心的玫瑰園區。這個色彩鮮艷、蘊涵著美麗與芳香的奇妙會場,吸引了來自全球300多萬花迷的觀賞。是一次專為觀光客、收藏家、專業花卉種植人士、園藝家,以及設計師舉辦的大型展覽會;主辦單位還為花藝專業人士開辦了詳細的講習會和研討會。「貿易區」展示則為各地的貿易商們帶來了最佳的交易信息。此外,會場還設計了一個由仙人掌、蘭花、風信子、鬱金香和向日葵等交織而成的「萬花馬賽克」。當遊客登上塔台向下觀望,會覺得彷彿置身於一片花的海洋中,滿鼻芳香,滿目燦爛,一切美景盡收眼底。為了預防突變的天氣,會場加設了屋頂,避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因風雨而影響觀花賞景的雅興,讓人們可以在最佳的環境中享受這場視覺的盛宴。

風姿綽約的海牙,除了可口的食物,優雅整齊的市容,多姿多彩的活動外,自然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美景。

海牙市靠近北海旁邊有兩個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席凡寧根(Scheveningen)與基社因(Kijkduin),皆在海牙的行政區範圍內。席凡寧根是海牙濱北海的遊樂中心,離市區約5公里,是夏季避暑勝地,由於北冰洋寒流經過這裡,所以連夏天海水也是冰冰的,加上綿延25公里長的沙灘,沙質細軟呈金黃色,是日光浴的好去處,所以從1818年以來,一直是全國最受歡迎的海濱度假勝地。其實早期的席凡寧根是一座淳樸的漁村,但因擁有美麗的海灘和陽光而改建為馳名的休閒勝地。每到夏日來臨,沙灘上到處可見躺在形如花生殼般避風塘籠中的遊客們,非常愜意。這裡不分冬夏,一年四季都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所以即使在嚴冬,遊客仍能感覺到它的熱力四射。海岸上設有許多海灘運動設施及遊樂設備,特別是游泳池,日夜開放,遊客們可以任意暢游。還有日光浴室和三溫暖等設備,各類運動場所更是比比皆是:排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及荷蘭最早成立的保齡球館。1993年,席凡寧根還增設了購物中心,觀光魅力自然更勝往昔。

沿著海岸有一條長達4公里的散步大道,集中在街道兩旁的是各式的夜總會,供遊客娛樂。這裡還有一條伸出海外的堤岸,連接著4個人造島,每個小島上都有不同特色的娛樂節目。夏季,還可以乘坐一種特別的漁船到北海去捕魚,嘗試一下作為漁民自給自足的樂趣。遊客漫步大道(Promenade)、行人徒步區、山形屋頂街、細沙海灘,體驗灑滿金色陽光的小咖啡屋、沿著海岸線所設的海鮮餐廳、穹頂遊樂場和水產拍賣廳等,當可偷得浮生半日閒。如果在華燈初上時分來到這裡,「荷蘭賭場」、巴特伊影城、VSB馬戲團及庫爾豪斯大飯店,都會讓遊客留連忘返。此外,席凡寧根的海灘上有許多奇特的高逾人頭的竹圓筒,裡面剛好可以容納兩個人,乍看之下,以為是供遊客更換衣物的地方,事實上卻是為談情說愛的情侶們特設的可以親熱的地方,可見其用心之細,無怪乎這裡每年都有無數遊客光顧。

席凡寧根的海,浩瀚、蔚藍,隨著季節的變化景觀也大不相同。對於愛好釣魚的遊客來說,絕對是一個好去處,一年四季都可以在此享受釣魚之樂。附近有個專捕鯡魚的小漁村,偶而還可看到身著民族傳統服飾的男女老小。從海牙到席凡寧根的交通非常方便,乘電車只需10分鐘。 席凡寧根博物館(Museum Scheveningen)位於席凡寧根度假區附近,是一座反映席凡寧根漁村歷史發展的博物館,展品包括了漁業工具、船隻模型、雕刻工藝品、繪畫和服飾等,內容非常豐富。

基杜因雖然說面積遠遜於席凡寧根,但是它卻顯得嬌小玲瓏,沿著海岸線有整排的商店與娛樂場所,全家一起來這裡休閒,玩玩沙丘,或是吃上一頓飯,看看海景、拾拾貝殼,都是蠻不錯的選擇。

海牙各式歷史悠久的建築更是舉世聞名,像海牙最具盛名的和平宮(Vredes Paleis),位於海牙市北部,距離市中心約2公里,周圍樹木環抱,綠草如茵,顯得雄偉、莊嚴和寧靜,是一座長方形兩層的宮殿式建築物,外表棕紅色,屋頂有3個尖頂塔樓;左邊的最高最大,嵌有一座大鐘;右邊的次之,中間較為細小。宮門前有一面黑色鐵欄桿圍牆,院內有綠色草坪和修剪整齊的樹叢,後院花園內的噴水池旁有4個白熊石雕。

和平宮內有隸屬於聯合國永久仲裁機構的國際法庭(The Inter-national Count of Justice)、國際法圖書館和國際法學院。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89年,由荷蘭威廉敏娜女王在海牙召開第一屆和平會議時,美國富豪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egie)出資當時的150萬美元,興建了這座哥德式建築物,並於1913年全部竣工。這座國際性建築物土地由荷蘭供給,建築資金來自美國,內部裝潢由當年33個國家出資提供,並有各國政府所捐贈的各種禮物;大廳中間矗立著一尊美國捐贈的司法女神像,一樓梯道上有4個由中國捐贈的木座景泰藍大花瓶,還有日本的絲綉壁畫、俄羅斯的黑雲石大石鼎,泰國的一對象牙和義大利的名貴大雲石等,聊表對世界和平相處的祝福,可謂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國際法庭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要長設在此地,負責仲裁國際法與各國條約的紛爭。但是由於國際妥協氣氛濃厚,所以國際法庭力量薄弱,多半形同虛設。但是並不影響和平宮的聲望,在必要時,還是可以處理一些重要的國際糾紛。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納粹德國及日本軍閥戰犯,以及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等,均曾在此受審。

宮內設有國際法庭法官辦公室和大小審判廳。國際法庭會議桌是長方形的,各國法官都有座位,每張座椅都綉有一個國家的國徽,開會時各國法官都對徽入座。共有法官15人,分別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位投票選舉產生,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只根據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執行審判任務,任期9年,可以連選連任。

和平宮國際法圖書館,是收藏與國際法有關資料和圖書的富麗堂皇建築物,因此是世界上收藏法律書籍最全和最多的圖書館之一,每年購買和贈送入藏的圖書約有3000多種,許多國家還按期贈送政府公報、法律報告和議會文件等。現在和平宮圖書館主要是為國際法院和國際法學院服務。 寧根監獄是海牙國際法庭關押國際政治犯的監獄,2001年的6月29日,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塞維奇被以滅種戰犯罪名關押在這裡,使得這個監獄揚名於世。它是海牙國際法庭於1995年用每年410萬歐元租下來的,目前關押有以米洛塞維奇為首的39名科索伏戰爭期間、有戰犯和反人類罪的嫌犯,監獄防守嚴密,從未有逃獄情事發生。共有73名管理人員,其中50名是後勤保障人員和心理醫生;牢房內裝設有監視器,以防犯人自殺。犯人享有單人牢房,有衛浴設備、咖啡機、單人床、衣櫃、書櫥、電視和收音機,並可享用圖書館、體育館,上語言和手工課程,還可得到「精神幫助」。

由於有關國際戰爭罪犯的審判就是在這裡舉行,所以有警衛把守,遊客不得隨便進入參觀,須提前預約並由導遊帶領方可入內,參觀項目只限於法院走廊、大樓梯道、大小型審判庭和日本屋、庭院等,還有多種語言解說翻譯。

國會大廈(Binnenhof)坐落在市區的中部,原係威廉二世為狩獵而特別興建的鄉村別墅式行宮,在它的圍牆和拱門中,就可以尋找到13世紀建築物的風貌,是一座早期哥德式建築的宮殿。「Binnenhof」在荷語中是內院的意思,訪客得穿過這座荷蘭古堡外院的大門,才能進入國會大廈的內院中。這座內院本係弗洛里斯五世(Floris)伯爵古堡的庭院,人們置身其中,完全感受不到絲毫國會建築的肅穆,倒讓人有參觀歷史古堡的感受。這裡的外院,有個廣敞碧綠的大湖,湖畔是享受自然湖景和漫步的好地方,不時有陣陣水鳥飛過湖面,憑添不少浪漫情調。

這座海牙的政治中心,被建築群圍成一個小廣場,豎立著荷蘭建國之父奧倫治大公的塑像,彷彿和世人共同關注著海牙的未來。奧倫治是在1619年被捕,就在這個廣場上慷慨就義。國會大廈內院中央有座外觀好像教堂的「騎士廳」(Ridderzaal),是建於13世紀的古建築,其正面由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圓圈圍成複雜的花樣。正面牌樓兩側各有一個尖塔圓柱造型的望樓,猶如兩名忠心的衛士保護著主人;暗褐色的外牆,使它顯得質樸卻又不失可愛。當年大公視它為聚會的場所,經過19世紀大修後,整棟建築物分成左右兩棟,就是國會的上、下兩院,首相府和外交部也在這裡的附近。自從1940年開始,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身穿鮮艷制服的三軍儀仗隊會在這裡舉行儀式,荷蘭女王也要來此主持一年一度的國會開幕典禮,她乘坐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的馬車,兩邊有6名身著古裝軍禮服的衛士護駕,巡行街市,民眾夾道瞻仰歡呼。

休戰廳(Treveszaal)坐落在騎士廳左側,係為紀念17世紀時,荷蘭與西班牙休戰12年而建;市政廳則位於騎士廳後面。監獄博物館(Museum de Gevangenpoort)坐落在騎士廳的西面,正對湖泊,從1420~1828年的4個多世紀時間裡,一直被當作監獄使用,現在主要展示監獄的環境、各種拷問罪犯的刑具,也用繪畫反映刑場的血腥場面。現在每年4~9月的週一至週末,國會大廈都開放供遊客參觀。

胡斯登波希王宮(Palace Huis ten Bosch)建於1645年,位於市區東部阿姆斯特丹至海牙間一片寧靜而美麗的森林中,是現任女王與家人的住宅,也是女王常住的地方,是真正的王宮。她在阿姆斯特丹的王宮只是個行宮;而在倫哥沃姆特(Lange Voomout)的王宮,是女王過去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現在已改為表演場所;諾第王宮則係女王及其屬下共同辦公的地方,1810年法國統治荷蘭時,曾為拿破崙的行宮。

這座胡斯登波希王宮,是仿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宏偉建築物,由荷蘭名建築師范明克所設計,內部的裝飾和布局,出自名雕刻家奎寧尼亞斯兄弟之手。宮殿正面有圍以黃銅欄桿的拱型遊廊。宮內大廳設有「法座」,背景是象徵正義與法律的精美浮雕,法座的華蓋上繪著東半球的地圖,反映著17世紀荷蘭作為海上殖民強國的意圖。大廳四壁有大理石雕塑,拱型天花板上繪有神話故事,畫工逼真,栩栩如生。進入內廳的兩個門楣上,一邊飾以立體的大理石雕成的小天使,另一邊飾以平面的圖畫小天使;難得的是,兩邊的形象卻毫無二致,幾乎分辨不出雕刻與繪畫的不同。每逢有國際性宴會或重大節日招待會,大廳天花板下由水晶球綴成的古式吊燈上千燭光齊明,光芒四射,氣派雍容華貴。沿樓梯而上可到公民廳,這裡裝飾莊嚴肅穆,兩側各部門辦公室的門框上,都雕刻有象徵這些部門的藝術形象。壁爐上方掛著許多有關荷蘭歷史的名畫,其中一室專掛荷蘭各省市的盾徽。方形的長廊上陳設著形形色色的各國禮物,其中有中國清朝政府所送的整套貝嵌烏木桌椅。

馬杜羅丹(Madurodam)小人國是聞名於世的袖珍迷你城,名稱的由來有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民族英雄喬治‧馬杜羅(George Maduro)中尉出生名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剛入萊登大學求學,1940年5月毅然投筆從戎,成為年輕的志願兵,他饒勇善戰,屢立戰功。在荷蘭被納粹德軍佔領後,又投入地下抗敵組織並擔任指揮官,因被出賣致被蓋世太保拘捕,於1945年在集中營裡光榮犧牲,他的雙親悲痛之餘,一心一意要亡兒的壯烈事蹟讓後人記住並悼念,當時正巧有位年輕學生把自己構想的「迷你城」方案提供給馬杜羅雙親參考,擬以「馬杜羅」為迷你城的名稱。馬杜羅雙親非常贊成並率先捐出一筆資金,加上荷蘭學生顧問布夫人(B. Boon Vander Starp)熱忱地呼籲,喚起了人們的支持,全力募集工程所需的100多萬荷盾。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海牙市政府願意提供近郊一條運河堤防上的空地,許多公司和企業也紛紛出資出力共襄盛舉,迷你城終於在1952年由茱莉安娜女王主持開幕典禮,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迷你城小人國區。

這座小人國高不到1公尺,以一座荷蘭古城為模型,裡面116處巧奪天工的設施都按實物1/25比例建造。像教堂、機場、圩田、和平宮、乳酪市場、水壩宮、風車、鮮花市場、中古式庭院、街道、花草樹木、交通工具、神態服飾各異的居民、學校、戲院、博物館、市議會、郵局、電信局、營房、高爾夫球場、啤酒廠、奶品加工廠、娛樂公園、河流、火車站、海港、馬杜羅故居、鐵路等基礎設施,甚至連城門前的長橋、護城河及控制園區水量和保護水質清潔的水閘,都可以在小人國中一覽無遺。從11世紀的古堡到1989年鹿特丹的煉油廠,從古典到現在,遊客都可以看到一個被濃縮後詳詳實實的荷蘭。這裡每一棟建築都玲瓏精緻,唯妙唯肖,把整個荷蘭刻畫得淋灕盡致,使人們覺得遊一趟這裡,便宛如遊遍荷蘭。「小人國」也由此而成為國內外觀光客必到的旅遊勝地。由於每一棟建築都小得像玩具一般,但又樣樣俱備,像童話中的世界,故馬杜羅丹小人國又被稱為「兒童城」。

在小人國入口處,安置著荷蘭政府追頒給馬杜羅的勳章,這個入口處是座梯形的美國化建築,當人們步入小人國,水壩廣場上1410年的老教堂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它保留了晚期哥德式十字架建築結構,係荷蘭境內唯一沒有大型圓柱、卻有相當壯觀柱群的教堂,其旁是建在1.3659萬根樁上的皇宮,高聳在小人國內,猶如一個帝王在觀望他的國土。縮小的教堂和皇宮,柱頭上都有雕著細致精美的雕花及色彩豐富的玻璃,顯得別有風味。當遊客彎下腰來,前後左右、上上下下,荷蘭的一切盡在眼底。在小人國內還有一小片阿姆斯特丹附近頗有特色的建築區,略帶傾斜的房屋及雕刻細致入微的一窗一瓦,都帶有濃鬱的荷蘭特色,使遊客捨不得離去。

荷蘭境內最高的烏得勒支圓頂塔雖然經過縮小,但仍在小人國內展露風華,高聳挺拔。廣場上有一列列迷你遊行隊伍,在悅耳音樂和美麗鮮花洗禮下益顯生動活潑。聞名的太陽能房舍和菲仕蘭農場,也加入了迷你城。馬杜羅港灣停泊著各式各樣的船隻,人們可以看到迎風轉動的大風車,以及在運河上來回穿梭的平底小船,火車、汽車在四面八方行駛著,史基浦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還停著10幾架來自世界各地航空公司的飛機,其中有一架是在跑道頭邊待命起飛的華航波音747巨無霸客機。1/25比例的實體建設處處可見,甚至在迷你室內還有「砂世界」的砂雕表演。 在這些建築模型之間,有數以千計只有三糎高、穿著各種服飾的「小人」,遊客只要投下10分歐元硬幣,這些「小人」們就會活動起來:士兵和戰車在兵營前按次序前進;新婚夫妻隨著優美的音樂在教堂前緩步移動;女王乘坐八匹高頭大馬的馬車在身穿藍色服裝的軍樂隊員、和身穿紅衣白褲的儀仗隊員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進入王宮;還有「小人」們唱歌跳舞、游泳、踢球等各種精彩表演。

40多年以來,風吹日晒雨淋,為了能確保迷你城長期保存,原先用木材料製造的模型,現今大多已改用銅和塑膠材料。迷你城的設計師們為了讓它達到維妙維肖的效果,在城裡裝上雷達系統、火車標誌、運河中的遊艇及沖浪遊戲等設備。100多個建築單元分別以人行步道、園藝專家們培養的木蠟、赤楊、乾梅子、菩堤等修剪精巧的植物及珍奇石砌作為分隔的媒介。

迷你城第一任市長由現任女王擔任,旗下有7名13~19歲的得力助手協助管理市政,其中絕大多數的工作是售賣風景片。這些工作屬義務性質,沒有酬勞。這裡每年4~10月初日夜開放營業。所有收入都作為青少年防疫基金和慈善捐款。迷你城所設立的基金會照顧殘障學生、幫助失業年輕人;還有許多機構提供財力支援,平均每年可以捐出1300萬歐元。

每當夜幕降臨之際,5萬盞以上路燈同時亮起,每間建築燈光閃爍,光芒四射,各式建築倒影在水面上隨著水波搖曳生姿。此時大地一片輝煌,如臨仙境,令人眩惑,尤其是國會大廈在燈光襯映下,閃爍著柔和的黃色光芒,令人痴然若醉。

熱心善良的布夫人為世人留下了一座集學習與娛樂於一體的永久性小城堡,讓人們重溫孩提時的舊夢,無論孩子或大人在此無不留連忘返。布夫人不幸於1959年去世,為了懷念及感謝他為小人國所做的貢獻,荷蘭人稱她為「小人國之母」。

走一趟小人國就像通讀一遍荷蘭建築的活歷史,迷你世界裡融古今於一園,來過的遊客,無不領會到童話故事中格列弗暢遊小人國之樂趣。台灣的小人國便係仿其概念而建。估統計,每年平均有3000多萬遊客到此參觀,為荷蘭的觀光事業賺取了可觀的外匯收入。

老市政廳廣場(Oude Raad-huis)位於國會大廈的西面,是海牙古老的舊城區中心,在這一帶的建築物也都相當古老,這一帶有不少商店和路邊咖啡座,還有餐廳等。在寧靜的海牙市區,這裡算是比較熱鬧和很有風情的地方。在廣場的西面,有聖雅各布大教堂(Grote of St. Jacobskerk),建築莊嚴肅穆,是市民們的信仰中心。

歐尼維索姆(Omniversum)是喜歡觀看星象、夢想窺探太空的遊客們值得拜訪的地方,它是全歐洲第一座立體太空電影院,院內的穹形銀幕投影機,可播放840平方公尺的影片,立體效果非常好,使人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這裡播放有關美國太空發展計劃、挑戰者號太空梭工作記錄和有關哈雷慧星等內容。凡是趕得上新聞熱潮的太空事件,只要坐在歐尼維素姆影院內,都可以得到詳盡深刻的了解,讓遊客過足太空癮。

海洋生物館瀕臨北海,位於庫爾豪斯飯店旁,於1993年6月開幕,館內空間雖然不大,卻係荷蘭最具規模的水族展覽館。內設有海洋隧道式的觀賞區,其中圓柱形大水箱是其最重要的設施。所展示的生物大多是歐洲附近海域的鯊魚、魟魚等魚類。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各類海洋生物,還能從中學習並了解到不少相關知識。因為館內備有印刷精美、帶有強烈環保意識的海洋生物說明手冊,讓遊客意識到惡性濫殺濫捕海洋生物,會打破原有的生態系統。此外,館內還設計眾多可以讓遊客參與的遊戲。由於瀕臨北海,人們還可以晒日光浴,在沙灘上戲水遊玩,享受自然樂趣。

海牙最令人難忘的除了風景外,也是一個藝術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擁有幾10座風格烱異、各具特色的美術館和博物館,其中以梅斯達格全景畫國家博物館(Panorama Mesdag Rijksmuseum)最為特殊,它位於國會大廈西北方1公里處,風景非常秀麗,環境優雅寧靜,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360度全景畫館,原係畫家梅斯達格私人宅邸,由於他將宅邸及宅內收藏品一同捐給國家,故在1903年成立了這個國立博物館。梅斯達格作品大多以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的海為題材,主要作品有「荷蘭海岸日出」和「寧靜的海」等。最著名的便是舉世無雙的世界最大室內實景圓頂大繪畫「梅斯達格全景圖」,完整地呈現1881年席凡寧根海灘景致。這幅長122公尺、高14公尺的巨畫圍繞著天棚展示館內牆面而布置,參觀方式也非常特別,遊客看畫必須經由一道窄梯盤旋而上,到達一個開闊的巨頂平台。邊緣設有欄桿,畫布則貼置在距平台約10公尺的圓形牆壁上,畫布下方到平台間鋪了真實的金黃色細沙和浮木。畫室採用透明天窗,利用自然光陪襯畫景,光線的變化使得畫作的風情隨時改變,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是每一分鐘都有不同的效果,遊客舉目環視,一幅開闊、壯觀、美麗的海岸景象展現在眼前。近處是沙灘、海螺和木屐等實物;遠處一幅布面巨畫:藍天白日下海鷗展翅高飛,艦艇在鼓浪前進,實景和繪畫融為一體,氣勢磅礡。乍看之下,以為自己真的站在18世紀的海灘上,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館內除了展示「梅斯達全景圖」外,還有畫家生平所收藏的繪畫和瓷器等,以及法國和義大利19世紀的許多代表作。

莫理斯泰宮皇家繪畫陳列館(Mauritshuis)是個小而精緻的美術館,位於國會大廈西北面拐角處,是名建築師亞凡安班1644年的傑作。這棟建築本係約翰‧莫理泰斯伯爵(Count John Maurits)的故居,古典的設計手法將荷蘭人講究理性和均衡的特質展露無遺;1821年被改建為皇家繪畫陳列館。由於曾一度作為王室接待外賓的行宮,故室內設計仍保留著19世紀的皇家風味;外觀則古老雅致,採用文藝復興式荷蘭建築造型,在眾多荷蘭重要的美術館建築中,它是最不像美術館的一個。館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伯爵自己闢建的「珍品屋」,藏滿了荷蘭商船從世界各地運回的異國珍品。一樓以展出法蘭德斯派畫家的作品為主,特別是15~17世紀巴洛克時期的畫作最為珍貴,因而大大提高了它的身價,並揚名國際。

二樓展覽室採光略顯不足,木製樓板使觀眾腳步聲顯得格外響亮。這裡展藏有1600~1850年荷蘭黃金時期大師們的巨作:如雷布蘭特的傳世之作「杜爾普醫生的解剖課」,維梅爾的代表作「台夫特風暴」和「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等,都是鎮館之寶。

「杜爾普醫生解剖課」(The Anota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作於1632年,畫中雷布蘭特以膚色偏紅和偏灰的藍色調去區分活人和死屍。正因為色調的巧妙運用,使得屍體產生強烈的立體感。為了讓醫生和屍體能留住觀眾的視線,他再次運用明暗對比色與視覺線條,使屍體在全畫中亮度最高,同時醫生的帽子與手勢也牢牢地吸引住人們的視線。色彩在屍體腳部逐漸變暗,在畫面右下角則故意放置課本以阻擋視線往右延伸,背景中弧形微弱曲線,都在畫家獨具慧心下巧妙地烘托出主題。

17世紀的荷蘭名畫家維梅爾(Vermeer)以風俗畫為主,他在古鎮台夫特度過了他的一生,默默地觀察著當時社會風俗及倫理道德,雖然畫面上經常是平淡的市民日常生活和寧靜的街市,但他卻把平凡的場景體現得如此鮮明,這在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他善長研究和描繪光線,且把它作為某種寓意的象徵,故有人認為他的藝術既通俗又神秘。由於現代人對他生平所知很少,直到19世紀後期才被人們重新發現。而收藏在皇家美術館內的「台夫特風暴」,則是維梅爾現存的唯一風景畫。這幅畫展現出驚人逼真的寫實功力,百餘年來不斷引起藝術史家的注意,並推測維梅爾在繪製此畫過程中利用暗箱輔助他的構圖。這幅畫幾乎完全打破自達文西以來風景畫所慣用的「空氣遠近透視法則」。前景中濃重細膩的城池與河面中不清晰的倒影,使它充滿寧靜安詳的魅力;左邊磚紅色屋頂與中間遠處鮭魚肉色屋頂,區分出光線強弱的差異;而天空近景的暗雲和遠處受光較強的白雲,極其巧妙地呼應出離地面遠近的問題。這種筆法使整幅作品流露出清澄脫俗如空氣般的氣息,令人耳目一新。此外,維梅爾還利用遠近屋頂不同明度、彩度,及近景牆面均勻散布的小光點,使整幅畫顯得結構嚴謹並產生了平遠透視效果。這種奇特高超的表現手法,足以將維梅爾推向第一流風景畫家之列。

維梅爾的另一部作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在暗沉底色下,強烈地突出少女那猶如春光般明媚的臉頰。高度打在少女高挺的鼻樑及光潔的額頭上,顯得雙眸深邃而又閃著光彩,令人覺得周圍一切事物都黯然無光,只有她那盈盈紅唇及無邪的表情讓人們感到如沐春光般的溫馨。此外,這幅畫絕妙之處在於那閃耀著點點銀光的耳環,雖然它在整幅畫中所佔比例極少,但卻是整幅作品畫龍點睛之筆,在暗色為基調的作品中好比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讓人精神振奮。

除了這三幅巨作外,館內還收藏有雷布蘭特的「戴頭巾的自畫像」、「沐浴的蘇珊娜」和「聽達比德彈琴的沙烏魯」等傑作,以及其他如魯本斯、哈爾斯、史汀和范艾登等法蘭德斯派大師的作品:包括有「冬天的風景」、「拉小提琴」和「寫信的女子」等。甚至還展示了表現主義及象徵主義派大師梵谷的巨作「向日葵」,以及畢卡索的「女人與陶」。

莫理斯宮皇家繪畫陳列館是個小巧怡人的聚寶盒,館內所蘊函的財富遠遠超過它玲瓏的外觀,聘有美術專家從事繪畫鑑別和維護等專門研究工作。地下室設有咖啡館供遊客休憩歇腳之用;陳列館的出口處,設有小小的紀念品商店,出售不少名畫複製品、海報和名信片等,具有相當的收藏價值。矗立在陳列館對面的廣場上,是荷蘭共和國創建者威廉一世的塑像。

市立博物館(Gemeente Muse-um)與莫理斯宮皇家繪畫陳列館齊名,是創立於1935年的現代化博物館,收藏有豐富的繪畫、美術及工藝方面的美術品。值得一提的是1972年所羅門史萊巴捐獻給館方的大批私人藝術品,在當時非常轟動,贈品中共有154幅繪畫,價值約600萬歐元。此外,館內還陳列了19~20世紀的荷蘭、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近代繪畫、美術、陶瓷、版畫、銀器和罕見樂器等工藝品,共有1000件左右,其中有莫內、梵谷,以及20世紀最有創造性和影響力的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作品,並闢有面積1000平方公尺、專為展示國際時尚的時尚畫廊。另闢有15間展示室,容納近東、中東和遠東地區的工藝品。

這座已經有70多年歷史的博物館,由建築大師伯爾拉赫(H.P. Berlage)所精心設計,它擁有親和的外型和豐盛的近代藝術收藏,包涵有四大廳的蒙德里安(Pite Mondrian)專室,為鎮館之寶。他是荷蘭繼雷布蘭特和梵谷之後出現的另一位偉大的畫家,也是20世紀引領藝壇風騷的巨匠。他首創了「新造型主義」風格,並打開「抽象畫派」的先例。在藝術上的地位緊跟著畢加索、達利和康丁斯基等這些大師之後,是抽象藝術運動「風格派」的主要成員。

1872年3月7日,在烏得勒支附近阿麥斯福一個嬰兒呱呱墜地,誰又曾想到他就是世人矚目的名畫家蒙德里安。生長在嚴格喀爾文教派傳教士家庭的他,14歲便開始學畫,從小立志當一名畫家。他的啟蒙老師是他叔父,從叔叔那裡掌握用色、光線和透視等繪畫技巧。1892年進入阿姆斯特丹美術學院就讀,兩年後畢業。1893年他在烏得勒支展出其初期作品,1897年在阿姆斯特丹參加第二次畫展,1903年因靜物畫獲得克勒姆獎,直到世紀交替間他的畫風仍屬於學院式,繪畫題材以阿姆斯特丹市郊的風景為主。由於深受海牙畫派的影響,他的畫都著重於紀錄寫實,所畫的肖像洋溢著迷濛的情調和青春夢幻色彩。

在1911年之前,他一直居住在阿姆斯特丹,曾於1904年在荷蘭南部布拉奔省的濱海小城敦姆堡(Domberg)小住一段時間,並因此結識了荷蘭藝術家托羅普,深受藝術家的影響,從此畫風出現了明顯的轉變,他所畫的沙丘、風車、燈塔、農舍、樹木、教堂塔樓及海景等,都運用了豪邁的筆觸,揚溢著歡愉的調子。從他的印象畫中亮眼的配色上,不難看出深受印象派後期點描法的影響。而作品中波浪式的構圖效果,也令人聯想到梵谷和挪威畫家孟克的風格。

1907年他開始注重著色,畫出「紅雲」等一系列作品。次年從蒙德里安所作的「歐勒附近的樹林」,不難看出已擺脫了早期晦暗的用色,頻繁地使用藍、黃、紅等明快色調,突破荷蘭的繪畫傳統而躋身於歐洲藝術名家之列。從「陽光照耀下的風車」可以發現他善於使用原色作畫。而「紅色的樹」則用紅色畫樹、藍色畫天,顏色鮮艷明快,令人產生平衡的感覺。1909年加入通神學會,他的新哲學在繪畫上體現得淋灕盡致,反映了集中注意大的物體形態的原理。

他曾在阿姆斯特丹組織一個現代藝術小組,負責為市立美術館等舉辦國際性畫展。1911年,由他經手在阿姆斯特丹舉辦一次畫展,首度展出畢加索和布拉克等人初期的立體主義作品。這次畫展不僅吸引了眾多參觀者,並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開始嚮往巴黎濃厚浪漫的藝術氣息,並在年底搬往巴黎,在友人的幫助下成立自己的畫室。

在此之前,他已開始著手「樹的研究」系列作品。立體主義精華滲透著他的畫布。到了巴黎後,摒棄了物體外形的描繪,著力於探究物體線條和色彩的結構,進入立體主義時期。從1913年開始,他的立體主義風格邁出趨向抽象藝術的第一步,開始避免使用曲線和斜線,從他那時的畫裡只能看到垂直和水平的線條。同年他參加第29屆獨立沙龍展,獲得法國詩人阿波里泰爾的撰文讚譽,自此時起,蒙德里安在巴黎開始嶄露頭角。

1914年夏季,他回到尼德蘭探親。此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他被迫滯留祖國直至戰爭結束。乘這段時間他四處旅行,展出作品並結識不少同行。1915年,他在拉倫結識了通神論哲學家舍恩邁克思,其論線條的象徵意義及宇宙數學結構的著作對他現實觀有決定性的影響。1917年10月,他與荷蘭畫家斯伯格合辦了藝術雜誌「風格」,宣揚藝術觀和哲學思想。翌年他簽署了「風格派宣言」,在戰爭的陰影下仍被發表,宣揚透過藝術促進世界大同的觀念。在這一年裡,他畫出了生平第一幅以方塊構成的畫作,其作品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也就是完全不以眼睛看到的實物為題材,把繪畫語言限制在直線、直角、紅黃藍三原色和黑白灰三非原色等最基本的因素上。他把這種風格稱之為新造型主義,堅信真正的藝術是通過宇宙根源直覺地湧出;藉著線條、色彩與形式的美妙平衡,可以達到一種和諧的美。並主張和諧是藝術的第一要點,由立體事物的和諧,從而產生美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蒙德里安於1919年回到巴黎。他畫室內的裝潢設計明亮而抽象,成為同行和媒體經常造訪的地方。1922年,萊翁斯羅森貝格畫廊舉辦了「從立體主義到造型主義的興起」展覽,他也前往參加,並自費為畫廊出版小冊子「新造型主義」,藉此宣揚他的藝術思想。同年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為他舉辦個人作品回顧展,以慶祝他的50歲華誕。

藝術家之間的結盟一向很難持久,1923年,蒙德里安和都斯伯格發生齟齬,加上他先前舉行的風格派畫展反應不如預期強烈,畫作也很少有人問津,於是他離開了「風格」雜誌,到歐洲各地去陸續參加畫展,並加盟抽象派,1925年,他與風格派徹底決裂。

蒙德里安的抽象畫,在19世紀30年代開始強調線條的運用,愈來愈多的黑線條出現在他的作品中,藉此達到動態構圖的效果,顏色的使用反而顯得不重要。1933年後,他的作品更為簡潔純樸,所著「造型藝術與純造型藝術」論文,思想縝密,筆調果敢,是他藝術思想的精粹,並且在 1937年發表在「圓圈」雜誌上。次年他預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至,便關閉了畫室離開巴黎,遷往倫敦,繼續致力於未完成的作品,可惜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及納粹德國戰機對倫敦的轟炸,他不得不中途放棄工作。1940年逃往紐約,並在這個歡迎他的城市裡度過餘生。

來自古老歐洲的蒙德里安,在紐約這個年輕城市中,受到活潑奔放的美國文化感染,畫風發生了最後一次變化。作品中沉重的黑線條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明亮色塊,從此他的畫風邁入閃亮飛躍階段。色彩豐富,構圖活潑明快,煥發著生命力,標題不再用「第幾號構圖」等這類呆板抽象的字眼,改用涉及現實生活的事物,「百老匯爵士樂」就是他當時的代表作。

大師晚年聲譽日隆,在紐約舉行個人畫展,接觸年輕的美國藝術家,推廣個人藝術觀。1944年2月1日,蒙德里安因肺炎發作逝於紐約,享年72歲,遺體被藏在柏樹山公墓裡。由於他自幼受喀爾文天主教的熏陶,嚴以律己,重視內心修為,不斷追求精神超越。他當初加入荷蘭通神學會,也是為了人和神的溝通。他在阿姆斯特丹時期所畫的系列自畫像,把自己想像為神秘主義修行者。在藝術方面,他嚴格要求作為創作者所必須的藝術良心,立志藉由藝術達成人類精神的徹底解放,因此就有從具體到抽象的劇烈轉變。

蒙德里安生前和眾多繪畫大師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了解並認同他的抽象畫。今天,世人所熟知的是以墨色線條分割原色方塊時期的他,這種絕對工整的蒙德里安式圖案,頻頻出現在咖啡杯和洗髮液瓶子上。在阿姆斯特丹,還有人專門以生產印有蒙德里安式圖案的地毯為生。為了紀念大師去世50週年,海牙市立美術館還在1994年12月舉辦一次盛大的蒙德里安回顧展,展出他生前約160件作品,向世人呈現了畫家風格從具象畫轉變到抽象畫的軌迹。展覽在1995年4月30日落幕,一共為期5個月,由美國、荷蘭的三家機構共同舉辦。同年秋天回顧展移至美國華盛頓畫廊,1996年春天又在紐約現代美術館揭開帷幕,把蒙德里安的聲望推向巔峰。

這位現代藝術的拓荒者,對於新造型主義發展有著極其重要和深遠的影嚮。他宣揚理性和感性的平衡統一,追求最終完美的合諧。這位聖徒式的畫家,把他的精神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裡去。他主要的作品有「紅雲」、「黃昏磨坊」、「以姜汁壺為中心的靜物」、「橢圓形構圖」、「黑白構圖」、「紅黃藍三色構圖」、「狐步舞曲A」、「黃色直線構圖」、「倫敦構圖」、「紐約市工」、「百老匯爵士樂」和「勝利低音連奏爵士樂」等。

其中「黃昏磨坊」係他作於1907年,收藏於海牙市立博物館的早期作品。畫中風車、河渠、草地、及西方空中的夕陽渾然聯為一體,著重表現出畫家致力追求的和諧美。這幅畫中景物外形雖未能很精確地描繪出來,但是整幅畫的著色及構圖,散發出一股黃昏的迷濛、寧靜和安詳的氣息,彷彿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雖無法看清他的眉眼,但他本身卻散發著一股強大的親和力。他這一時期的作品,普遍是情調迷濛,情感溫柔、筆觸細膩柔和,洋溢著一股親切迷人的氣氛。畫中風車的垂直線與畫面下方2/3處地平線,達到了平衡的理想效果。風車又恰如其分地落在畫面左上到右下的對角線上,假使用單獨的一株樹來取代風車,由於樹的本身呈放射狀,便無法達到如此理想的效果。因此蒙德里安特別鍾情象徵荷蘭的風車作為他作品的主題。

這座美術館還收藏有蒙德里安作於1908年,象徵畫家風格轉變的代表作「歐勒附近的樹林」。畫家所描繪的景致時間也是黃昏,縱向的樹與橫向的地平線由對立構成平衡。不同於以往的是,在畫中他進一步解脫原有形體束縛,更大膽的使用三原色,由紅黃藍三色錯綜交織形成夕陽下燦爛奪目的光線遊戲。他後期抽象派作品的路徑,在這裡大有脈絡可循。這更是一幅對荷蘭風景畫傳統大有突破的作品,畫家追求絕對和諧形式,排除不當感情干預和多餘色彩的裝飾,由此他勢必步入新造型主義的行列。

而另一幅作於1921年的「紅黃藍與黑的構圖」,是大師新造型主義哲學思想的實踐。整幅畫以黑色線條分割原色塊,達到色彩與造型的和諧。構成的平面幾何圖形,經嚴密計算,彼此間擁有內在緊密的邏輯關係,而不是隨意揮就。色彩的排比,則發揮了個人直覺,觀眾可以直接從這幅畫形式純粹美中得到愉悅,也可以藉此作出因人而異的自由聯想。左上方的大紅色塊,令人想到盛開著散發濃郁香味的鬱金香;分割色塊的黑線,令人想到荷蘭境內縱橫交錯的運河。這幅畫雖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嚴謹,是他人難以模仿的。現代音樂和繪畫中「最低限度主義」派,主張通過最簡約的手法表達深邃的內涵,便受到了蒙德里安某種程度的影響。

海牙歷史博物館(HAAGS historisch Museum)位於國會大廈北側湖的東岸,也是一座規模不大的博物館,建於17世紀,主要展示海牙的歷史發展過程,還有繪畫和古代家具可供參觀。

民族服裝博物館(Kostuum Museum)專門展示世界各民族的奇裝異服:有從1740年到現代的宮廷服裝、日常便服、在慶典舞會等重要場合穿著的禮服,甚至還有搭配不同服飾的各式小飾品。真是玲瓏滿目,應有盡有。而館內裝潢布置極富路易王朝時代的風格。

木偶博物館(Puppet Museum)展示來自世界各地風格迥異的傀儡玩偶。此館最具特色的是每年10月到翌年的6月,都會利用收藏的木偶舉行唯妙唯肖的木偶劇表演,內容豐富多采,表情栩栩如生,不僅孩子們看了流連忘返,就連成人看了也會讚不絕口。

教育博物館(Museum for Edu-cation)是一所擁有大量有關自然科學、生物學、民族學、地質學及歷史學等遍及各個領域資料的地方,也是個知識的海洋。這裡除了常年展示珍貴的資料,還經常及時開辦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保護鳥類」、「愛斯基摩人」、「佛教世界」、「電腦」等專題展覽會。每逢學校節假日,會館還安排一些適合學生的特別活動。因此在這裡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青春的身影,聽到歡愉的笑聲,使博物館顯得生意盎然,容光煥發。

漁人博物館(Fishermans Mus-eum)位於席凡寧根遊樂區,這裡展示了席凡寧根如何從小漁村、演變為現在遊樂區的詳盡歷史資料。還向人們展示了這一地區漁人們的風俗習慣,穿戴裝飾及他們日常使用的漁具,像船的模型、航海用的工具、捕魚工具和方式,以及描繪捕魚出海等情形的書集和印刷品等。

郵政博物館(Postal Museum)是專門展示有關郵政、通信資料及其必備品的博物館,如逢學校放假時,館方還會特別為學生放映一些相關的影片介紹。

赫門德博物館(Gemeente Museum Den Haag)展出荷蘭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包括服飾、家具、陶瓷、玻璃製品,從古代到現代的都有,館內還附設有速簡餐廳。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