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柏沙漠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瓦希柏沙漠200公里長、80公里寬,走進沙漠一望無垠的黃沙,分不出東南西北,但是卻有孤立在大沙漠中長70公里、寬好幾公里的森林帶,是世界少有的地理現象。

從素爾向西南內陸開車1小時左右,就可到達阿曼境內最大的瓦希柏沙漠(Wahibah Sands)。行車途中,一路上都可看到飄起的迷離游移的細沙,快接近目的地時,在村落間拐幾個彎,竟像穿過某種奇幻的空間,呈現在眼前的是看不到盡頭的滾滾黃沙漠野。開車進入沙漠必需要熟手,否則會狀況百出,最重要先將四輪傳動的吉普車輪胎胎壓降低,由平常的38磅降至18磅,這樣走在沙上才不致打滑。

一般沒經驗的人走進沙漠,根本沒辦法辨別東西南北,沙漠中沒有固定進出的路徑,遊客若要自己開車進入沙漠,一定要請熟悉地形及駕駛技術熟練的當地人士陪同,才不致迷失在沙漠中。而且在行前先向當地警察或朋友報告關於你未來的行蹤及何時回來,以備迷失在沙漠中時得到救援之用。此外,行前也需準備充足的食物及飲水以防萬一。如果要在沙漠中露營,要注意早晚溫差極大。

由於風吹沙揚,在沙漠中根本找不到前人留下的行蹤痕跡,隨著沙層的厚薄、軟硬度不同的變化前進,時而疾馳,時而緩行,忽又需加足馬力衝上如山的沙丘,再從數十公尺高的沙丘上俯衝而下,人、車隨著沙丘的顛簸而跳動,空氣中洋溢著沙塵,一片灰濛濛的天際。

沙漠瞬息萬變,有時是一望無垠的沙海,細看這片海上也有細波漣漪;有時卻又變成四周是沙丘的盆地。四周的沙山並不牢靠,不知何時又被風摧毀夷平。沙漠的顏色也時時不同,清早起來看它是柔和的乳白,隨著太陽的冉冉上升,顏色逐漸鮮活,由琥珀色,到日正當中幾乎成為紅色,這時幾乎沒人敢出去。下午3時以後至黃昏是玩沙較好的時間,夕陽竟非火紅,而是如珍珠般晶瑩圓潤,美麗的沙痕,帶旅人進入奇異的夢境。

沙漠中也有一些耐旱的植物生長著,這些植物便是駱駝等牲口的主要食物,幾個世紀來,貝杜茵人在瓦希柏沙漠的惡劣環境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也虧有他們帶著營生的羊群、駱駝各處遷徙,使得原本枯寂的沙漠,少數的植物也變得豐富了起來。

每至冬末春初,隅而的小雨使沙漠部分地方的黃色報春花綻放,隨之橘色、白色花朵也相互爭豔,樹芽青綠,花兒鮮豔,這在沙漠邊緣並非海市蜃樓。

更奇怪的事是在沙漠中央竟有一條寬好幾公里、長70公里的森林帶,生長著洋槐等樹木,這些歷經旱災、生長環境惡烈的樹木,勢必要將它們的根伸入地層深處才能吸收到水分,故而高度都在5公尺以下,但不管怎樣,在沙漠中羊兒及駱駝可吃到新鮮的樹葉,枯枝也成為貝杜茵人可以充分利用的燃火材料。

從公元二、三世紀這裡就住著尼扎里(Nazari)部落的瓦希柏貝杜茵人(Wahibah Bedus)、傑尼巴貝杜茵人(Jenebah Bedus),除部分還住在帳篷中,大部分有固定的房屋居住。

在帕拉雅‧阿爾馬舍克(Pal-ayj Al Mashaikh)一帶已有正式村落,有政府機構、清真寺、學校,以及商店等。由於範圍太廣,孩子們上學都需貝杜茵人一段段轉運。貝杜茵人大都會培養他們的駱駝作賽跑、肉食及取奶。

沙漠中訪問貝杜茵人的生活是一項重要的行程,雖然他們的住處經常在變更,帳篷搭在沙丘環繞的漥地,外貌看起來簡單的帳篷中卻是寬大舒適的溫柔窩,地上鋪著鮮豔的羊毛地毯,床頭還擺有枕頭和折疊得整整齊齊的鋪蓋。男牧女織的貝杜茵人,日間男人趕著牲口、牽著駱駝出外放牧或營生,帳篷裡只剩下小孩和婦女,婦女也要照顧留在家裡的羊群,有時甚至為了尋找食草,在沙地要走上10~12公里,工作十分辛苦。

留在家的多為年長祖母級的婦女,除了照顧孩子、做家事,也一刻不停的做著手工藝。編織羊毛是主要的項目,紅、白、黑色彩鮮豔的編織物,有披肩、地毯、手袋等,編織機、方式和成品與我國原住民的藝品極為類似,成品掛在帳篷內待價而沽。

貝杜茵婦女,整日把自己包裹得密不通風,臉上也蓋著面紗,只露出兩隻深邃的眸子,外人永遠搞不清楚她們的長相,但比起阿曼城市中的其他婦女全身一片黑色,貝杜茵婦女算是十分花俏的穿得五顏六色。但不管怎樣,她們都對來訪的客人非常客氣熱情,用阿拉伯咖啡及椰棗來招待客人,以表歡迎之忱,有時說不定還可喝到現擠的駱駝奶、或者羊奶。訪客只要回贈一些禮品或食物、糖果等即可。

在喝咖啡時,如想還要,直接把杯子伸向主人,不必說任何話;如果不想再喝了,就將杯子搖晃幾下、遞給主人,不可以自己把杯子放在桌上,這樣是不禮貌的。

自然成熟的椰棗裡面有籽,吃時要用手先捏碎找出籽來,貿然咬下,那極硬的籽連牙齒都會咬斷。在帳篷中主人十分權威,他可以保護任何人。主人如好心為你去籽捏椰棗,千萬別嫌他髒,否則定會惹毛他的。

阿曼政府也曾為貝杜茵人蓋了一些房子,企圖改善他們在荒沙中的艱苦生活,但是很多人還是樂意騎駝馳騁沙漠,吃簡單的麵餅、駱駝奶及羊奶等。現在在沙漠的邊緣地方,也有人販來青菜、水果和魚及其他生活用品,賣給居住在沙漠中的人。

如今貝杜茵人的生活也不再如往日的清苦單純,帳篷裡有用電池供電的電視,不過畫面閃爍,而且只能收到一個台,桌子上也擺著手機,真難想像這種現代高科技居然能與千里黃沙共存。

在某些定點觀光客多的地方,有一些沙漠旅館,就是當地人所稱的「小屋」(camps),一幢幢獨立的茅草屋排列著,這些茅草小屋外面看來簡陋,用草繩繫的草門,打開一看還真令人驚豔,有正式的床,鋪著彩色床單,有被子、枕頭,倒也柔軟舒服,小小的盥洗室,有臨時架起來的馬桶、洗臉盆和沒有頂蓋的淋浴,每當夜幕低垂,暑氣略消,沖個澡在沙地應是最奢華的享受,仰望天空,星星似乎也眨眼偷笑。

這些草屋多為印度人經營,當氣溫升到50℃時,算是淡季來臨而結束營業。晚餐也由他們提供,在沙地上利用枯木起個營火,煮咖啡、烤餅,外加用炭火燒的水煙袋,是叫人終身難忘的心靈饗宴。

沙漠上的活動少不了騎駱駝,這些駱駝是游牧民族貝杜茵人的主業之一,當客人要騎的時候,整頭駱駝平趴在地上,可毫無障礙的跨上去,可是當牠起身時就要順勢配合駱駝的姿勢俯身向前,否則很容易摔跤。據說駱駝口水極臭,惹火了牠被噴一身臭口水,在沙漠上無處可洗,將會臭上一整天。

每年瓦希柏舉行一年一度的騎駱駝賽,是全國的大事一件,比賽勝利的駱駝立刻就身價百倍,冠軍駝一隻要價700多萬台幣。沙地設有冠軍駱駝訓練班,在訓練班中,連吃都不一樣,注意營養而要維持牠的身材,要修長結實,腿長有勁,與訓練運動員沒有二致。

遊客到沙漠地區一定不能錯過有趣的衝沙活動,許多汽車業者會安排遊客到沙坡上,先從小斜坡下往上爬衝,接著是俯衝接近60度的陡坡,那種瞬間要翻過去的刺激,普通人經歷一次就受不了啦。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