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塔邦巴斯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科塔邦巴斯(Cotabambas)是秘魯南部阿普里馬克大區的城市,位置在省城阿班凱東面八十五公里處,東距印迦故都庫斯科約九十八公里,四周被安地斯山脈的叢山峻嶺所包圍,海拔3652公尺,人口約13800,居民絕大多數是印第安人,有山間盤旋公路通往周圍的城鎮。市區房屋低矮,沒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街道狹窄,而且很不清潔,但這裡卻是最有名的兀鷹鬥牛之鄉,每年一度的雅瓦爾節熱鬧非凡,吸引了許多國內外觀光客來此一賭盛況。

大兀鷹也就是兀鷹,又稱做山雕,體長性猛,尖嘴利爪,重達十至十二公斤,展翅長達三公尺,是安地斯山麓中的百鳥之王。早在兩千多年前,當地人遺留的土布上,就可以看到展翅翱翔的大兀鷹圖案。後來,大兀鷹成為印第安人心目中的英雄化身,近幾百年來又成為秘魯人復仇的精神寄托。這是因為自從一五三二年西班牙人征服印迦帝國後,在短短的五十年裡幾乎把印迦帝國的金銀財寶搜刮一空,貴族被趕盡殺絕。一五四二年,查爾斯.金特建立了秘魯管轄區,把印第安人押往金礦、銀礦和大農莊從事強迫性的勞役,使印第安人總人口從原來的一千四百萬銳減至兩百萬。印第安人舉行過多次武裝起義,但都遭到血腥鎮壓。一七八○年,著名先知圖帕克.阿馬魯領導的印第安人大起義慘遭失敗。面對強大的西班牙人,印第安人清楚地認識到反抗是徒勞的,因此整個民族充滿了仇恨的情緒,於是他們便聯想到大兀鷹,把復仇的願望與兀鷹的勇猛聯繫起來,興起了兀鷹鬥牛活動。大兀鷹代表英勇不屈的印第安人,是正義和勇敢的化身,而大壯牛則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化身。大兀鷹騎在牛背上,用尖嘴利爪猛啄狠抓,鬥得壯牛皮開肉綻,血肉橫飛,人們的復仇情緒也在兀鷹鬥牛中得以發洩。所以,這種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鬥牛活動稱雅瓦爾節,「雅瓦爾節」一詞在印第安語中是「血的狂歡節」的意思。

這個城市的東郊有一座大型鬥牛場,可以容納三萬五千多名觀眾。這裡的雅瓦爾節由市長主持,每年七月下旬舉行,歷時十天,到七月二十八日國慶節達到最高潮。捕捉大兀鷹是迎接雅瓦爾節的最重要準備工作。兀鷹一般生活在安地斯山脈四千五百公尺左右的高山上,以食動物死體為生。兀鷹生性多疑,視覺特別敏銳,難以捉捕。幾百年來,只有無兀鷹生活習慣瞭若指掌、膽大心細和勇於冒險的人,才敢捕捉牠。

為了捕捉一隻凶猛的兀鷹,捕鷹者要登上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普納荒漠,選擇一個兀鷹不便展翅高飛的地方,挖個可躲藏兩個人的大坑,坑面舖上密密麻麻的樹枝作掩護,樹枝上面放著兩匹已腐爛的馬屍,坑邊還放著一些可卡樹葉、可卡花和貝殼,以祈求印第安人的祖先保佑他們捕鷹成功。為等待兀鷹上鉤,捕鷹者在臭氣衝天的坑裡有時要待整個星期,或者更長的時間。因為生性多疑的兀鷹發現馬屍後,不會馬上飛下來吃,而是在空中盤旋,觀察動靜,為首的一隻雄性兀鷹深信沒有危險時,才率先衝向馬屍,吃去死馬的心臟和眼精,飽餐之後,其他伙伴才來赴宴,爭奪爛肉,東扯一塊,西撕一條,貪婪地大口吞食。當兀鷹飽食到難以動彈的時候,躲在坑裡的捕鷹者透過樹枝,猛地一下用力抓住兀鷹的一隻爪子。這時隱蔽在坑外不遠處的樹民們邊呼喊,一邊飛快地奔過來,迅速地將兀鷹捆綁。吃馬肉過的兀鷹步履艱難,爪子被捕鷹者抓住時已經受驚,聽到村民們呼喊聲和奔跑聲,更是喪魂落魄,全身癱瘓,只好俯首就擒。

但是,如果遇見一隻以前曾被捕獲過的兀鷹,那將完全是另一種場面。這種兀鷹一點也不怕人,它會用自己的尖嘴進行反抗,直到精疲力盡才甘心當俘虜。遇到這種情況,再高明的捕鷹能手也難免受傷。

還有一種捕鷹方法是把馬的屍體直接放入大坑裡,捕鷹者躲在遠離大坑一公里左右的隱蔽處。當兀鷹飽食馬肉難以展翅之際,捕鷹者騎馬奔來,團團圍住大坑,一根根打好鎖扣的絕索拋向兀鷹,第一個套住兀鷹的人被視為英雄。兀鷹捉住後被帶回市區,在市民「前進!兀鷹!」的歌聲中,沿著市區主要街道遊行,接受檢閱。然後,兀鷹被關進一個特製的大鐵籠中,每天要用狗肉、羊心和用玉米釀的「希加」啤酒餵養,以養精蓄銳,迎接戰鬥。

雅瓦爾節之前,人們必須到深山老林中去捕捉一頭被當地人稱為「米西都」(Mistn)的壯牛,男人們被選中參加捕牛活動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這些精心挑選的捕牛能手到深山老林中守候「米西都」牛,牛一出現,狩獵者便用駝羊皮製成的套索將牛套住,把牠拖回市區。這種牛野性十足,人們把牛的雙角磨得異常銳利,當牛的野性發作時,能用牛角輕而易舉地將敵人擊倒。

雅瓦爾節開始後,附近的印第安人和國內外觀光客雲集到這座城市,大街小巷都繚繞著印第安人的歌聲和歡笑聲,富人們還準備了大量麵包、甜點和啤酒供大家食用,過節的氣氛非常濃厚。鬥牛當天,徹夜未眠的人群早早就圍在鬥牛場周圍,一陣擁擠,人人都想佔個最佳位置。在一片歡呼聲中,凶猛的公牛被放入鬥牛場,傾刻便有許多觀眾下場去鬥公牛,這些觀眾有的已經微醺,在野牛的鐵蹄下難免有人流血受傷,有的甚至一命嗚呼,但這反而刺激了觀眾的狂熱情緒,他們認為這個復仇的慶典活動本來就是一個「血的祭典」,所以流血是正常的現象。

當地特有的「克拉布」號角吹響後,場內的觀眾紛紛回到坐位。決鬥的入場儀式在熱烈的掌聲中舉行,只見大兀鷹身披紅色斗篷,在一名身穿西班牙鬥牛士披風的捕鷹手帶領下,繞場一周。接著市長作簡短的講話,並宣布鬥牛正式開始。人們用繩子把兀鷹繫在牛背上,然後用一根又粗又尖的鋼棍和一條皮鞭,把馱著兀鷹的野牛趕入鬥牛場中央。此刻,事先埋在鬥牛場四周的土製火箭發射升空,觀眾們興奮的歡呼聲和樂隊的演奏聲,連成一片。野牛受驚後開始在場內奔跑,牛背上的兀鷹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不停的撲動那對巨大的翅膀,再用兩只利爪緊緊抓住牛脊的皮膚,用尖嘴窮凶極惡地狠啄牛的身體。此時,野牛吼叫、蹦跳、拋蹶子,左衝右突。野牛越掙扎,兀鷹啄得越凶,牛疼得打顫,怒得發瘋,一會停步足,一會兒奔跳,企圖把兀鷹從背上甩掉。有時,野牛會很順利地就能把兀鷹摔得頭破血流的掉在地上。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野牛無法將兀鷹從背上摔下來。兀鷹毫不示弱地在野牛的耳朵和眼睛上啄來啄去,直到把這幾個部位連皮帶肉一塊塊地撕下來。只見牛身體血肉橫飛,鷹嘴和牛背上的肉血淋淋地黏在一起。牛開始支持不住,幾個大顫抖後,然後慘叫一聲,倒在地上。這時,柵門打開,獵手在人群的歡呼聲中進入場地,解開捆綁兀鷹的繩索。頃刻間,人群沸騰起來,排成一條條由五十至六十人編成的長蛇陣,在銅管樂聲中跳起團體舞,一直跳到暮色降臨。晚上,鬥牛場還要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宴會,慶祝鬥牛的勝利。

按照當地風俗習慣,雅瓦爾節是人生中的新起點,男女青年都喜歡選擇這一天舉行婚禮。節日後,人們要舉行莊嚴的儀式為兀鷹送別,捕鷹手在兀鷹的翅膀上縫製彩帶和花結。最後,兀鷹在市民們的歡呼和音樂聲中,重新飛向藍天。現在,這種血淋淋的做法,已經明令禁止。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