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目錄

立陶宛

  立陶宛(Lithuania)這個國家,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境內的涅曼河、達烏加夫河和道路瓦河等流域,就已經有了原始部落。公元前五世紀,形成發達的新石器時期文化。在公元三世紀的時候,這些部落中的奧克休泰提亞人、熱邊特人、斯卡爾瓦人和納德拉 人,以及部分的蘇達沃瓦人、庫爾什人、澤姆加爾人和謝勒人,在長時期的接觸中逐漸融合,形成了今日的立陶宛民族。到了公元六世紀,他們將勢力擴張到白俄羅斯的大部分地區,以務農為生,兼營畜牧業和手工業。 曾係東歐強大國家

  公元九世紀至十二世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加快了社會的分化,形成了早期的封建社會。十三世紀初,立陶宛受到里加的聖劍騎士團和東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團的威脅。一二三六年,立陶宛人在施亞鳥里亞伊擊敗了聖劍騎士團。一二四○年,明多夫格創立了立陶宛大公國,並開 始和日耳曼騎士團展開鬥爭,同時也趁機向處於分裂狀態的俄羅斯擴張。在明多夫格大公統治時期,立陶宛已經佔領了涅曼河下游的日姆茲和奧克什台提亞,以及波洛次克和諾沃格羅德克,並以特羅基,也就是現在的特拉凱為首都。

  一二六九年,特洛伊登大公即位,他執政期間曾多次打敗日耳曼騎士團的入侵,保衛了國家獨立和主權。一二七八年,立陶宛軍隊在阿舍拉頓戰役中,沉重打擊了日耳曼騎士團。一二八三年,日耳曼征服普魯士後,從南北兩面夾擊立陶宛,但立陶宛人在抗擊戰爭中,卻逐漸擴張自己 的勢力範圍。一三一六年,格迪米納斯(Gediminas)繼承大公爵位。一三二二年遷都維爾紐斯。一三二五年,他把女兒阿爾多娜嫁給波蘭王子卡齊米日,以便聯合波蘭共同對付日耳曼騎士團。格迪米納斯大公在執政期間,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並修築了許多堡壘,多次戰勝侵入的 日耳曼騎士團,收復許多被入侵者佔領的城市和鄉村。立陶宛的版圖也不斷擴大,東北跨過德維納河上游,東南直抵第聶伯(Dnepr)河,南方到達普里佩特沼澤,波洛次克、維帕布斯克、平斯克、圖羅夫和明斯克等俄羅斯的土地,都納入立陶宛大公國的版圖。

  立陶宛大公國對俄羅斯的擴張方式與日耳曼騎士團及韃靼人的野蠻軍事征服不同,是通過聯姻方式進行。格迪米納斯大公的兩個兒子阿爾吉達斯(Algirdas)和凱斯圖蒂斯,分別娶維帕布斯克公爵和沃倫公爵的女兒,從而繼承了公爵的領地。

  一三四一年,格迪米納斯大公病逝,阿爾吉達斯繼位。立陶宛在他的領導下,國勢更加強盛,並不斷對外擴張。他還按照俄羅斯的模式改組了軍隊和官銜,以及法律和財政制度。一三四六年,立陶宛向諾夫哥羅德大公國宣戰,因遭到莫斯科大公的干涉而未能成功。一三五六年,阿爾 吉達斯大公率軍征服斯摩棱斯克(Smolensk)。翌年,金帳汗國開始衰落,立陶宛大公國又趁機把勢力範圍擴展到姆斯季斯拉夫爾和布提揚斯克。一三六二年,阿爾吉達斯大公先後戰勝三位韃靼王公,佔領了基輔公國,並將這塊領地賜給兒子弗拉基米爾(Vladimir)。後來,他又佔領了沃累 和契爾尼哥夫謝韋爾斯克。立陶宛大公國的版圖也從波羅的海沿岸擴張到黑海沿岸,除了本土外,還佔領了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和俄羅斯的一部分領土,成為中世紀東歐最強盛的國家。

  一三六八年,阿爾吉達斯大公又聯合特維爾公國進攻莫斯科,因守軍頑強抵抗,未能攻入克里姆林宮,三天後被迫撤軍。一三七○年,他第二次率軍出征,把莫斯科圍困了十晝夜,終未破城,只得簽訂和約退兵。一三七二年第三次出征莫斯科時,因前鋒部隊進攻受挫,戰局不利而被 迫讓步,接受莫斯科大公伊凡諾維奇關於不干涉莫斯科公國和特維爾公國關係的要求,罷兵回國。

  至一三七七年,阿爾吉達斯大公病逝,他的兒子亞蓋沃(Jagiellon)繼位。一三八○年,亞蓋沃大公的叔叔凱斯圖蒂斯和兒子維陶塔斯(Vytautas)謀反。一三八二年,亞蓋沃大公俘獲他們父子,凱斯圖蒂斯在獄中被殺,但維陶塔斯越獄逃走。兩年後,他和亞蓋沃大公講和,收復了他 在烏克蘭的領地。

原始波蘭共戴一主

  一三八五年,為了共同對付日耳曼騎士團的侵擾,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決定實行王朝聯合,兩國在立陶宛境內的克列沃簽訂聯合協定,亞蓋沃大公娶年僅十三歲的波蘭女王雅德維加(Jadwiga)為妻,兩國共戴一主,由亞蓋沃出任波蘭國王,史稱弗瓦迪斯瓦夫二世(Wladyslaw Ⅱ) ,交換條件是立陶宛大公國在形式上處於從病地位,而且全體人民要皈依天主教。

  立、波兩國合併後,立陶宛上流社會人士開始波蘭化,崇尚波蘭語,但中下層人士仍保持本民族文化。由於各個地區的條件不同,立陶宛人內部逐漸分化成幾個帶有地方特色的族群,在方言和生活習慣上存在差異。一三九二年,亞蓋沃大公授權他的堂弟維陶塔斯為立陶宛的實際統治 者。維陶塔斯執政後,試圖征服東面的韃靼人,但他在一三九九年的沃爾斯克拉(Vorksla)河戰役中被韃靼人打敗,儘管如此,仍有效阻止韃靼人向西擴張。他的女兒巴西爾大公二世的母親在莫斯科攝政,同時,天主教作為國教已深入民心,為西方文化通過波蘭進入立陶宛開闢了道路。

  一四○一年一月,立陶宛和波蘭在維爾紐斯締結一項條約,規定波蘭承認維陶塔斯為立陶宛大公,條件是立陶宛和波蘭必須永久統一,並執行共同的外交政策。立陶宛貴族還保證,一旦維陶塔斯去世,他們將承認亞蓋沃為立陶宛大公。一四○九年初,立陶宛和波蘭決定聯合進攻條頓 騎士團。翌年六月,兩國聯軍跨過普魯士邊界。同年七月,他們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徹底打敗條頓騎士團,從而結束日耳曼人幾個世紀以來的向東擴張。在維陶塔斯統治時期,立陶宛大公國把東部國界擴展到烏格拉河和奧卡河,成為東歐最強大的國家。一四三○年,維陶塔斯死後,立陶 宛雖然在名義上臣服波蘭,但仍保留自治權。同年,斯維德雷蓋沃被任命為立陶宛大公,他極力主張立陶宛脫離波蘭。

  四年後,西格蒙德(Sigismund)在波蘭支持下,取代斯維德雷蓋沃,成為立陶宛大公,一四四○年被刺身亡。同年,亞蓋沃的兒子卡齊米日(Casimir)王子以總督身分,代表他哥哥波蘭國王弗瓦迪斯瓦夫三世統治立陶宛。一四四四年,弗瓦迪斯瓦夫三世出兵巴爾幹半島,在瓦爾納戰役 中,被土耳其軍隊打敗,他本人也拋屍沙場。同年,波蘭貴族立卡齊米日為波蘭國王,他極力支持立陶宛自治;一四四七年被推選為立陶宛大公,兩國關係更加密切。

  一四九二年,卡齊米日駕崩,由他兒子阿爾貝特(Albert)繼位。一五○一年,阿爾貝特的弟弟亞歷山大(Alexander)出任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由於他的王權被波蘭貴族削弱,所以無法阻止沙皇伊凡三世(Ivan Ⅲ)對立陶宛的侵擾和掠奪。一五○六年,亞歷山大駕崩,他的弟弟西格 蒙德一世被立為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當時,波蘭和立陶宛聯盟正受到外來侵略和內部腐敗的嚴重威脅。西格蒙德一世上台後,在行政和司法領域進行改革。一五一四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Vasily Ⅲ)從立陶宛奪取了斯摩棱斯克,但他的軍隊在奧爾沙被立陶宛人打敗。

  一五三○年,西格蒙德二世經波蘭議會選舉登基和他父親西格蒙德一世為同朝國王,於一五四五年起統治立陶宛大公國。一五四七年,他和立陶宛權貴家庭出身的巴爾巴娜‧拉濟維烏秘密結婚。一五五八年,沙皇伊凡四世為了爭取波羅的海出海口,發動一場長達二十四年的利沃尼亞 戰爭。當時,利沃尼亞騎士團已經無力與莫斯科大公國相抗衡。一五六一年,西格蒙德二世與利沃尼亞騎士團締結維爾諾條約,波蘭和立陶宛對莫斯科大公國宣戰,德維納河以北的利沃尼亞土地直接併入立陶宛,以南的庫爾蘭成為波蘭公爵領地和封地。隨著戰爭的日益激烈,西格蒙德二 世必須按憲法的規定,統一所有共戴波蘭王室的地方,以便強化統治。一五六四年,他放棄了立陶宛由波蘭管理的世襲權,使兩國在憲法上處於平等地位。一五六九年,正式將利沃尼亞和基輔併入波蘭王國,並在議會中給予各自的代表席位。同年,立陶宛和波蘭達成盧布林條約,兩國合 併為波蘭立陶宛王國。條約規定:立陶宛維持分立的行政和司法機構,擁有鑄造貨幣的權力,但是大公的人選正式由波蘭國王兼任,亞以前這兩個職位是由兩個人分任,而且兩國議會不准分別單獨召開。

  在盧布林聯盟內,立陶宛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吸引了許多貴族青年前往歐洲留學,波蘭語在貴族中流行。一五七九年,耶穌會教士創辦的維爾紐斯大學,成為西方文化用當地語言傳播到民眾中去的主要力量。在文化上,立陶宛已走上了成為波蘭一部分的道路,雖 然立陶宛貴族依然保持本民族的意識,對防止權力過分集中起主要作用,但這些因素也導致國力的衰退,到了十七世紀,立陶宛成為鄰國瓜分的對象。

  一六五五年,瑞典佔領立陶宛,直至一六六○年才撤軍。一六六七年,根據安德魯索沃協定,俄國從立陶宛手中割取烏蘭克東部地區。一六九七年至一七三三年,立陶宛又和波蘭一起捲入「北方三十年戰爭」,國力嚴重削弱。

後被俄國武力兼併

  一七九五年,波蘭國勢衰弱,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第三次瓜分波蘭,使波蘭從此亡國,在歐洲地圖上消失達一百二十三年。立陶宛作為波蘭的一部分,也難逃被瓜分的厄運。同年,俄國打敗瑞典,佔領立陶宛除西部外的大部分領土,並在這些疆土上成立了格羅德諾省和維爾諾 省;一七九七年,兩省合併成立陶宛省;一八○一年,又重新分成格羅德諾省和維爾諾省。

  一八○七年,涅曼河兩岸的部分領土劃歸普魯士,後又併入華沙公國。立陶宛西部的克萊佩達邊區省被普魯士瓜分。一八一二年,拿破崙進攻俄國,同年六月攻佔立陶宛。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派巴拉索夫將軍前往維爾紐斯,要求法軍撤離,但遭到拒絕。一八三二年,沙皇封閉了維爾紐 斯大學。一八六一年,俄國全境廢除農奴制,資本主義得到發展。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六四年,立陶宛爆發反抗沙皇統治的武裝暴動,人們拒絕服兵役,要求獲得土地。沙皇用武力平息暴動後,宣布禁止用拉丁字母出版立陶宛書籍,並在立陶宛推行俄羅斯化。這一措施引起立陶宛教會的反 對,莫蒂埃尤斯‧瓦蘭齊烏斯主教組織了一個秘密運書網,從普魯士立陶宛人居住區運入許多宣傳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本民族文字書刊,這些私運書籍者成了文化上羅賓漠式的民間英雄。一八八三年,立陶宛民族之父約納斯‧巴薩納維齊烏斯博士創辦曙光報,積極鼓吹民族意識。

  十九世紀末,立陶宛境內出現第一批社會民主黨組織。一九○四年,沙皇被迫取消禁印立陶宛書刊的禁令,一個強大的民族運動已經出現。翌年,立陶宛人參加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維爾紐斯議會提出了立陶宛自治的要求,這是在俄羅斯帝國裡要支自治的第一聲。

一度獲得國家獨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立陶宛全境被德國佔領。一九一七年九月,德國允許在維爾紐斯成立民族議會,希望這樣能合法地控制立陶宛。同年十二月,立陶宛議會宣布獨立,並永久和德國合作。翌年六月,立陶宛議會邀請德國皇太子當立陶宛國王,同年十一月又收回了這一聘請。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八日,德國投降後,維爾紐斯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但是,蘇聯紅軍於一九一九年一月佔領了維爾紐斯,成立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為莫斯科的一個盟邦,由文察斯米基維齊烏斯卡普蘇卡斯出任立陶宛的蘇維埃主席。立陶宛民族主義者被迫撤退到考納 斯,在當地開始組建軍隊,並取得西方國家的財政援助。由於布爾什維克的臨時政府在農村實施集體化,引起農民的普遍不滿。同年二月,臨時政府將國名改為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先設在維爾紐斯,後遷至明斯克。同年四月,德國和波蘭佔領維爾紐斯。同年六月,波蘭 宣布立陶宛為君主立憲制的獨立王國,並邀請德國皇太子出任立陶宛國王。這一決定遭到立陶宛民族議會的堅決反對。

  一九一九年八月,立陶宛軍隊收復道格瓦,並宣布成立獨立的立陶宛共和國。同年十一月,立陶宛軍隊在北部地區,戰勝了由貝爾蒙特阿法洛夫所率領的德國軍隊,但是未能收復被波蘭軍隊佔領的維爾紐斯。一九二○年,蘇聯紅軍在進攻華沙途中佔領了維爾紐斯,但是波蘭後來又重 新佔領了這個城市。立陶宛政府試圖通過國際聯盟用和平的手段收回維爾紐斯,但未能如願以償。同年五月,立陶宛召開立憲會議。

  一九二二年八月,制憲會議通過憲法。同年十月,基督教民主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但由於進入議會的政黨太多,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政府。翌年,立陶宛從德國手中奪回克萊佩達港。一九二四年,國內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建立了公立學校,並且允許天主教會開辦學校。一 九二六年十二月,安塔那斯‧斯梅托納(Antanas Smetona)當選為立陶宛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他是國內著名的民族運動領袖,曾擔任過立陶宛國民議會主席。但他上台後就實行獨裁統治,儘管他推崇過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但還不是法西斯。雖然他禁止成立反對黨,但允許反對派存在。在社會經濟政策上,維持財政上的收支平衡,很 少借外債,積極鼓勵發展農業。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八年,斯梅托納兩度連任總統。

繼續蘇聯強行併吞

  一九三九年三月,希特勒強迫立陶宛交回克萊佩達港。斯梅托納政府面對嚴重局勢,不得不改組內閣。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約一星期後,希特勒進攻波蘭,掀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次月二十八日,雙方又簽訂「蘇德友好和邊界條約」。 為了在東歐劃分勢力範圍,蘇德雙方還簽署了秘密補充協議書,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

  翌年六月十六日,蘇軍佔領立陶宛,推翻立陶宛政府,斯梅托納總統流亡德國。次月二十一日,由共黨控制的立陶宛新國會宣布建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八月三日,立陶宛正式併入蘇聯,美國和法國拒絕承認這項兼併,並陸續接納立陶宛獨立時期的外交官員。同 月二十三日,人民議會特別批准了立陶宛憲法。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納粹德軍入侵蘇聯,立陶宛人民也趁機行動起來,打擊境內的蘇軍。當德軍到達時,立陶宛軍隊已經控制了國內的大部分城市。但是,納粹對立陶宛人希望獲得獨立的願望不予理睬。在德軍佔領立陶宛期間,曾屠殺立陶宛境內很多猶太人,而立陶宛的民族 主義者,則轉向地下鬥爭,組織武裝遊擊隊,四處打擊納粹德軍。

  在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間,蘇軍大反攻趕走了境內的德軍。蘇聯在戰後和平會議中,重獲波羅的海的主權。一九四六年六月,蘇軍佔領立陶宛,恢復了蘇維埃政權。次月二十一日,成立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八月三日,再次併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 和國。

  立陶宛愛國者組織了反蘇地下遊擊隊,僑居國外的立陶宛人也很關心祖國的前途,他們紛紛損資購買軍火,有些人還回國參加遊擊戰,反蘇遊擊隊的最後一位領導人就是一位在美國出生的立陶宛人。反蘇遊擊戰前後持續了八年之久,直至一九五三年農村集體化後才結束。據前蘇聯國 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資料表明,大約有五百名遊擊隊員在戰鬥中為國損軀。立陶宛人民對蘇武裝抵抗的持久和規模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是無與倫比的。另外,因反對而被關入集中營和流放的立陶宛人達五十萬。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首府維爾紐斯發生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蘇示威遊行,抗議獨裁者史達林的「俄羅斯化」政策。一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在蘇聯併吞立陶宛二十週年之際,數以千計的示威民眾在前首府考納斯舉行抗議活動,警方開槍鎮壓,造成不詳數目的民眾傷亡。同年,教育 和文化系統中的民族主義者受到清洗。

  立陶宛人的抗議方式多種多樣,從拒絕使用俄語、出版地下刊物,直到劫持飛機和在大街或廣場上自殉等都有。立陶宛天主教徒也是反蘇的中堅力量,他們極力抵制蘇共的宗教政策。一九七○年,與羅馬天主教有關連的異議團體出版了「立陶宛天主教會大事記」,它逐漸發展成為東 歐集團中除波蘭外的第一大地下刊物。蘇聯當局指責梵蒂岡教廷從事敵對活動,目的在於激起立陶宛民族主義運動。蘇共也指控立陶宛教會使用大批教士從意識形態對人民的思想施加影響。

  一九七一年八月,尤烏札斯‧茲傑勃斯基神父因向兒童講授天主教義而被捕入獄。他的教區裡有兩千多人在給蘇共當局的公開信上簽名,要求釋放他。同年十二月,拉塞伊納伊教區的布勃尼斯神父被判刑,有一千三百人聯名上書。這些抗議書沒有一份獲得官方的答復,官方的不理睬 態度激起民眾更強烈的反感。翌年一月,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收到一大堆從立陶宛各地天主教徒寄來的請願書,簽名者多達一萬七千多人,要求他十輚給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簽名者都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許多人還寫上自己的電話號碼。這次簽名活動的組織者指出,如果不是 因為日陶宛共黨的干擾,簽名的人會更多。

  翌年五月十六日,年僅十九歲的青年學生羅馬斯‧卡蘭塔在考納斯發表一篇抗議蘇聯佔領立陶宛的演說後,把汽油澆在身上點火自焚,幾小時後死在醫院。同月十八日,許多青年前往卡蘭塔家,準備為他送葬。但特工人員把屍體從後門抬走,裝上靈車,快速開往墓地。這種做法激怒 了群眾,許多人紛紛來到市中心的廣場上,高呼「立陶宛要自由」的口號,並高唱立陶宛民歌。當警察試圖驅散集會的群眾時,雙方發生了毆鬥,有一名警察被石頭打死。全城各處警察和群眾的毆鬥持續了一整天,市內的共產黨總部辦公樓也被火燒。翌日凌晨三時,示威遊行又開始了, 到了下午五時,內務部所轄的特種部隊開了進來,恢復了秩序。警察拘留了四百五十名示威者,許多人不久就被釋放,有八名青年被判刑。

蘇聯解體重獲獨立

  立陶宛和另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一樣,都是具有高度文明、幅員狹小、毗鄰強國的國家,但它與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又有不同的地方,立陶宛具有長期獨立的歷史,甚至有過大帝國的偉業,所以民族意識非常強烈。一九七八年四月,立陶宛國會通過新憲法,正式 規定立陶宛有脫離蘇聯的自決權。

  一九八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首府維爾紐斯市中心廣場上,有兩百多人舉行要求立陶宛獨立的和平集會,警察沒有干涉。翌年六月,爭取獨立的立陶宛反對派在維陶塔斯‧朗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的領導下,成立團結運動組熾,擁有二十五萬名會員。初時這個組織僅要求立 陶宛擁有更大的自治權,但後來擴大為爭取立陶宛完全獨立,並首先提出廢除一九三九年的蘇德條約問題,從根本上否定了立陶宛併入蘇聯的合法性。

  一九八八年十月七日,立陶宛國會通過以立陶宛語為官方語言的決議,並且通過懸掛立陶苑國旗合法化。一九八九年二月十六日,立陶宛人五十年來第一次舉行獨立慶典活動,紀念一九一八年的獨立。人民陳線團結運動組織重申,立陶宛是在違反其民意下遭到蘇聯的兼併。同年八月 十五日,立陶宛國會一個委員會宣告,蘇聯於一九四○年兼併立陶宛的行動全屬無效,是「國際犯罪」的行為,這是波羅的海國家中,第一個公然向蘇聯的威權進行挑戰的國家,國內要求獨立的聲浪立刻沸騰。同月二十三日,將近有一百萬人在波羅的海三小國上,手牽手地結成人鍊,抗 議德蘇秘約五十週年,人們高唱舊國歌,呼喊反蘇口號。到了同年九月,立陶宛國會更一致接受「蘇聯兼併立陶宛無效」的決議,從而提供了立陶宛脫離蘇聯的合法基礎。同年十一月四日,立陶宛最高蘇維埃通過全民投票法,規定凡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都必須由全民投票來 作決定。同年十二月七日,立陶宛國會通過決議,取消了憲法上有關保證共產黨在政治和社會中的領導地位的條款,允許實行多黨的民主制度。同月二十日,立陶宛共黨中央第一書記阿爾吉爾達斯‧布勞薩斯卡宣布立陶宛共產黨與蘇共脫離關係,重新組建立陶宛獨立共產黨,並發表聲明 號召恢復國家的獨立。同月二十五日,蘇共中央召開中央委員會緊急會議討論立陶宛獨立問題,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雅科夫列夫為首的波羅的海問題調查委員會向大會匯報了調查結果。他指出一九三九年蘇德秘議定書違背了蘇聯法律,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違法文件,因此是無效的。這 份客觀的調查報告加快了立陶宛爭取獨立的步伐。

  一九九○年一月十一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親自往立陶宛訪問,企圖修好彼此間的關係,但是三十萬名立陶宛人卻以要求獨立的燭光示威晚會來迎接他。兩天後,戈巴契夫不再反對立陶宛的多黨制。同年二月七日,立陶宛國會宣布蘇聯在一九四○年併吞立陶宛的行動無效。同月二十 四日,人民陣線團結運動組織在首次多黨制的國會大選中,贏得三分之二的絕大多數席次,使立陶宛共黨失去執政地位。同年三月七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表示同意立陶宛獨立。同月十一日,立陶宛宣布政治獨立,並暫時恢復立陶宛獨立時期的憲法,中止在立陶宛境內原加盟共和國憲法 和蘇聯憲法,採用一九四○年前的黃、綠、紅三色國旗和國歌,團結運動組織領袖朗斯柏吉斯獲選為總統,成為蘇聯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個宣布獨立的國家。恢復獨立後的立陶宛共和國,以一九三八年的立陶宛憲法為基礎,頒布了臨時基本法。國會通過一項非意識形態化的決議,規 定在軍隊中服役的官兵,以及在內務部、安全機關、法院、檢察機關、國家仲裁機關和監察機關工作的人員,均不得參加任何政黨。隨後,立陶宛政府宣布接管電台和電視台,建立海關,發行貨幣,允許開辦私人企業和股份公司,並大赦在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前被判刑的初犯和非惡性 犯罪人員,所有政治犯也被無罪釋放。

  一九九○年三月十五日,為了阻止立陶宛獨立,蘇聯第三次緊急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決議,宣布立陶宛獨立法令沒有法律效力,蘇聯將繼續在立陶宛行使主權,蘇聯憲法在立陶宛繼續有效。同月十七日,立陶宛在波羅的海沿岸三國中率先用一億二千萬盧布組建本國武裝力量共和國衛隊 ,並成立邊疆保衛局。立陶宛政府還決定停止蘇軍兵役委員會在境內的徵兵活動,並稱蘇軍中的立陶宛籍士兵可以開小差回家。同月十九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立陶宛境內的所有聯盟的設施,全部歸蘇聯所有。同月二十一日,戈巴契夫發布命令,責成蘇聯部長會議和執法機關採取必要 措施,以保障居住在立陶宛境內的蘇聯公民的權利。

  同月二十七日,蘇軍空降兵一個團以執行蘇聯總統關於加強立陶宛境內重要設施的保衛工作為藉口,開進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佔領了立陶宛獨立共產黨中央總部辦松大樓,並宣布蘇軍在立陶宛境內舉行例行軍事演習。四月七日,立陶宛政府在蘇聯軍事壓力面前,不但拒絕收回關於 獨立的決定,相反要求蘇軍全部撤走,執政黨團結運動組織還在維爾紐斯組織了有三十萬人參加的抗議集會。蘇聯在立陶宛動用武力引起國內外輿論的不滿,俄羅斯聯邦議會指責在立陶宛動用軍隊是違法的,要求儘快舉行和平談判,波羅的海三國領導人發表聯合聲明譴責蘇軍行動。莫科 斯市民也舉行集會和示威遊行,聲擾立陶宛,並要求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辭職。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才沒有動用武力,改而對立陶宛實行嚴厲的經濟制裁。同月十九日,蘇聯宣布停止向立陶宛供應石油和天然氣,不久又將禁運範圍擴大到食品、金屬、木材和工業配件,使立陶宛出現石油 和工業原料短缺及食品匱乏,被迫實行配給制和限量供應。致使立陶宛全國夜間一片漆黑,住宅燈火微弱,車站、劇院、機場候機室等公共場所,無一不是又黑又冷,為的是節省電源,以供國家其他建設開發之用。

  同年五月二十三日,立陶宛最高蘇維埃決定有條件地暫停實施獨立法令。六月二十九日,立陶宛又宣布在和蘇聯舉行談判期間,暫停執行有關獨立法令一百天。次日,蘇聯恢復了對立陶宛的石油供應。同年八月十日,立陶宛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商議談判的日程表,雙方決定在同年十一 月舉行談判。向來由於雙方各自堅持自己的立場,所以正式談判始終未能舉行。

  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戈巴契夫簽署命令,宣布立陶宛議會九月通過的政黨法違背了蘇聯憲法,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時立陶院總書記布勞薩斯卡決定將立陶宛獨立共產黨改名為立陶宛民主勞動黨,他本人因政見分歧辭去黨職。

  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立陶宛的政黨法開始還式生效,根據這個法令,尚在活動中的共產黨員將會因為顛覆國家主權罪,被判十年至十五年徒刑,甚至可能被判死刑。

  同月八日,成千上萬的示威者包圍立陶宛國會大廈,反對通貨膨脹,反對提高食品價格,要求政府內閣辭職,選舉新國會。示威者和政府支持者在廣場上還發生了毆鬥。當天,以普倫斯克涅總理為首的內閣宣布辭職,國會決定暫停執行提高物價的措施,並任命希梅內斯(Simenas)為 新總理。同月十日,戈巴契夫向立陶宛發出呼籲,要求全面恢復蘇聯憲法,但遭到拒絕。同日,立陶宛民航、鐵路等交通部門開始罷工,要求解散國會。翌日,立陶宛救國委員會宣布成立,這個受親蘇派共產黨支持的政治組熾聲稱,有義務把全部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並要求儘快恢復蘇 聯憲法在立陶宛的效力。

  同月十三日凌晨,蘇聯內務部特種部隊應救國委員會的請求,開進維爾紐斯,迅速佔領了國家出版大樓、新聞中心和邊疆保衛局,並和立陶宛共和國衛隊發生槍戰,造成十三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當天,立陶宛對立的雙方,也就是國會和救國委員會分別宣布實行宵禁。國會還通過 緊急狀態規定,宣布和蘇聯處在戰爭狀態,允許使用武器反擊。翌日,維爾紐斯罷工委員會宣在支持救國委員會,並決定從當日起舉行政治總罷工。同月二十五日,救國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為了用政治方法在立陶宛恢復蘇聯憲法,自發布聲明之日起停止自己的活動。同月二十八日,立 陶宛國會「關於對立陶宛侵略的擴大和蘇聯軍事獨裁威脅」的決議,譴責蘇聯總統、國防部長和內務部長下達蘇聯軍警在維爾紐斯聯合巡邏的命令。

  同年二月四日,立陶宛公布民意測驗結果,絕大多數人贊成獨立。翌日,戈巴契夫宣布立陶宛民意測驗結果無效,要求立陶宛最高權力機關執行蘇聯最高蘇維埃作出的「關於就保留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問題舉行全蘇公民投票公決的決定」。同月二十五日,立陶宛境內各級共產 黨機關報註冊證停止生效。三月二十九日,國會批准從一九九一年起,立陶宛的預算與蘇聯的預算分開,境內徵收的全部稅金和收入也不再列入蘇聯的預算。同年四月十日,立陶宛開始實施國家財產私有化計劃。同月三十日,立陶宛自由工會聯合會在獨立廣場組熾抗議集會,反對政府嚴 格限制工會支配自己財產的權利,抗議政府將財產歸還給原有者。五月二十三日,農民聯盟在維爾紐斯舉行集會並通過決議,要求國會不要通過關於土地、房屋和其他財產歸還原主的法令。

  同年六月四日,國會通過決議,要求蘇聯賠償一九四○年一庄一九九○年給立陶宛人民造成的財產損失。七月二十七日,國會通過土地改革法,公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將通過把過去收歸國有的土地歸還給從前的主人和出售土地的蘇法來完成。同月三十日,國會還決定自十月一日起開 始將農業企業財產出售給私人。同年八月四日,朗斯柏吉斯致電蘇聯第一副總理多古日耶夫,要求在兩週內把蘇聯內務部特種部隊撤離立陶宛。同月九日,執政的團結運動組織在維爾紐斯組織了為期三天的抗議活動,抗議者設置糾察隊,將蘇聯特種部隊的基地包圍了起來,並高呼抗議口 號。

  同年八月十九日蘇聯境內發生軍事政變,立陶宛趁機加快了獨立的步伐。同年八月二十九日,法國外長迪瑪訪問立陶宛,在維爾紐斯與立陶宛政府討論恢復和發展兩國間關係,並決定歸還立陶宛在加入蘇聯前存放在法國銀行的兩千三百公斤黃金。九月二日,美國總統布希正式承認立 陶宛獨立,並決定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同時還派助理國務卿幫辦柯蒂斯‧卡曼赴波羅的海三國,討論建交細節問題。九月六日,蘇聯國務委員會正式承認立陶宛獨立。同時,歐盟決定經援波羅的海三小國,並助它們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一九九一年九月十四日與中共建交,同月十六日加入國際原子能總署,同月十七日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同月二十六日,立陶宛政府發言人宣布將成立波蘭問題委員會,以解決這留在立陶宛國內的波蘭人問題,居住在境內東部的二十五萬名波蘭人自一九九○年以來要求自治的呼聲日 益強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將直接影響到立陶宛和波蘭的國家關係。

  同年十月五日,波羅的海三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一項文件,要求蘇聯軍隊在十二月一日前全部撤離三國的首都,但遭到蘇軍的拒絕。同月十五日,立陶院出席了在曼谷召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這是立陶宛首次參加這種會議。同日並加入歐洲安全暨合作會議。同月十七 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原在立陶宛國內的蘇聯特工人員,不得擔任立陶宛國家各級機關的領導人。十月二十四日,立陶宛和白俄羅斯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兩國睦鄰友好關係原則宣言。立陶宛政府還就外債、外匯儲備、外國所欠原蘇聯債務分攤和原蘇聯企業歸屬問題與獨聯體舉行會談。到 了十月底,立陶宛已經和六十多個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外交關係。同年十一月七日,與我國簽署了互設代表團的協議,但雙方均未設立代表團。在這個時候,美國國務卿貝克也對波羅的海三小國作閃電式的訪問,答應向它們提供一千四百萬美元的財政援助,美國還宣布將立陶宛於一九四○ 年併入蘇聯前存放在美國金融機構裡的資產全面解凍,並給予最惠國待遇。

  同年十二月三日,立陶宛國會通過國籍法,規定凡是在境內居住滿十年以上,懂立陶宛語、熟悉立陶宛憲法、有固定工作或有合法生活收入、放棄其他國籍的人,都可以獲得立陶宛國籍。此外,立陶宛政府還制定限制波蘭人某些權利的政策,如禁止用波蘭文簽字,禁止波蘭人開設的 學校使用波蘭民族的標誌等。同月十二日,立陶宛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為會員國。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日,俄羅斯和立陶宛達成於當月撤軍的協議,但俄方未能履行諾言。同月十六日,朗斯柏吉斯在慶祝獨立日集會上發表講話,要求駐紮在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丹的俄羅斯 軍隊撤軍,他說這些軍隊對波羅的海三國都將構成威脅。三月三日,俄羅斯從維爾紐斯郊區首 批撤回一百多名官兵和幾十輛軍車。同月二十五日,參加撤軍談判的立陶宛代表團團長斯坦基亞維丘斯指責俄羅斯方面故意拖延撤軍日期和談判程序,企圖使俄羅斯軍隊長期留在立陶宛。同年九月三十日,立陶宛加入GATT。同年十月國會大選,立陶宛民主勞動黨獲勝,它的主席布勞薩斯 卡(Algirdas Brazauskas)以多數票擊敗朗斯柏吉斯,當選為新議長,並按憲法規定兼任臨時總統,直到第二年的總統大選為止。同年十月二十五日,立陶宛制定了新憲法。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四日,立陶宛舉行獨立後的總統選舉,布勞薩斯卡贏得百分之六十一點一的選票,榮登總統寶座,美國和法國的各大通訊裡,都以驚奇的語調突出地報導了這個前立陶宛共黨頭子的東山再起消息。

  布勞薩斯卡五短身材、精明幹線,熟諳經濟,一九三一年出生在立陶宛羅基市一個戰員家庭,一九五六年畢業於考納斯工學院水利建築工程專業。在考納斯水電站工作期間成為出色的水力專家。一九六七年晉升為立陶宛國家計委第一副主席。一九七七年擔任蘇共立陶宛中央書記。一 九八八年十月當選為立陶宛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但他並沒有忠於蘇共中央,而是領導立共走完了脫離蘇共的整個歷程,並積極支持團結運動組織的獨立運動。

  他之所以能夠東山再起,主要原因是立陶宛國內經濟的惡化。由於這個國家缺乏天然資源,石油、天然氣和工業原料必須依賴俄羅斯。從一九九二年起,立陶宛必須按國際市場價格用美元向俄羅斯進口能源和原材料。過去向俄羅斯購買一噸石油只要一點七美元,後來漲到一百三十美 元,能源不足造成國內企業有百分之四十停產,國家經濟陷入危機,通貨膨脹率猛增到百分之六千以上,再加上以朗斯柏吉斯為首政府為了防止共產主義回潮,堅決拒絕和俄羅斯舉行經濟合作談判,造成經濟危機繼續惡化,民眾面對飛漲的物價,怨聲載道,對執政的團結運動組織逐漸失 去信心,轉而支持布勞薩斯卡領導的民主勞動黨。外國評論家認為,他的當選給那些因經濟危機而焦急不安的選民帶來一線希望。

  布勞薩斯卡就任熜統後表示,他將繼續奉行改革政策,同時強調經濟改革不能靠犧牲人民的福利來進行。他主張實施市場經濟要有步驟地進行,不能根據空洞的政治口號來實施。他主張把私有化、實行本國貨幣和吸引外國投資作為經濟改革的原則,他還主張新聞自由,報紙、廣播和 電視不再具有某種機關性質,在對外政策方面,他奉行獨立自主和全方位開放的外交路線,不但要和西方國家,也要和獨聯體各國發展正常互利的關係。他認為,對立陶宛來說,和俄羅斯保持友好合作關係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改善和俄羅斯的經濟關係。他主張靠實行深思熟慮的對外經濟 政策和對外財政信貸政策帶來繁榮的經濟。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四日立陶宛加入歐洲理事會,同年八月三十一日境內三萬五千名俄軍全部撤離。一九九四年五月九日加入歐洲聯盟為「準會員國」,同月十一日與法國簽署國防合作協定,同年六月十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為和平夥伴,一九九七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 會員國。

三權分立共和政體

  根據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通迥的新憲法規定,這個國家正名為立陶宛共和國(Republic of Lithuania),憲法的主要內容是根據一九四○年前的國家憲法加以補充修正而成,也恢復使用一九四○年前的國旗、國歌和國徽。實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的多黨民主政治制度。

  總統為國家的元首,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最多只能連選連任兩屆,擁有發布命令和決策的能力,無需國會逐條表決,因此擁有很大的權力。

  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主要職權為審議和制定各項法令及法規,監督和通過國家預算,為人民看緊納稅錢。國會共有一百四十一個席次,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以無限制的連選連任;國會設有正副議長各一人,由議員中互選產生。凡是年屆十八歲的立陶宛有選舉權 的公民,都可以參加國會議員競選。議員在議會上所為的表決和所發表的各種言論,都不受法律的追究。除非是重大的現行犯,沒有得到國會的同意,司法機關和情治單位都無權傳訊或拘捕議員。但是國會議員在任期內,不得擔任國家權力機關的任何行政戰務,政府每個月向所有議員發 放一筆固定的津貼。

  行政權屬於內閣,總理是內閣的首腦,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後任命之,向國會負責。內閣的主要職權為制定各種法規、提出預算、進行國家建設,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保護人民各項權利和安全,並保證公權力的權威。內閣成員除了正副總理外,還設有外交、國防、內政、經濟、 財政和歐洲事等部。

  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全國分為阿雷圖斯、比什托納斯(Birstonas)、德魯斯基寧凱(Druskininkai)、考納斯、克萊佩達、馬里揚坡萊、內林加(Neringa)、帕蘭加(Palanga)、帕內韋日斯、希奧利艾和維爾紐斯等十一個直轄市(City of Republic Jursidiction)。以及阿克梅內(Akmene)、阿雷圖斯(Alytus)、阿尼克什奇艾(Anyksciai)、比爾扎伊(Birzai)、伊格納利納(Ignalina)、約納瓦(Jonava)、約尼什基斯(Joniskis)、尤爾巴爾卡斯(Jurbarkas)、凱希亞多里斯(Kaisiadorys)、考納斯(Kaunas)、凱代尼艾(Kedainiai)、凱爾 梅(Kelme)、克萊佩達(Klaipeda)、克雷廷加(Kretinga)、庫皮什基斯(Kupiskis)、拉茲迪亞伊(Lazdijai)、馬里揚波萊(Marijampole)、馬熱伊基艾(Mazeikiai)、莫萊泰(Moletai)、帕克魯奧伊斯(Pakruojis)、帕內韋日斯(Panevezys)、帕斯瓦利斯(Pasvalys)、普倫蓋(Plunge)、普里埃 奈(Prienia)、拉德維利什基斯(Radviliskis)、拉賽尼艾(Raseiniai)、羅基什基斯(Rokiskis)、沙基艾(Sakiai)、沙爾奇寧凱(Salcinkai)、希奧利艾(Siauliai)、希拉萊(Silale)、希盧泰(Silute)、希爾溫托斯(Sirvintos)、斯庫奧達斯(Skuodas)、什文喬尼斯(Svenoionys)、陶拉蓋(T aurage)、泰爾希艾(Telsiai)、特拉凱(Trakai)、泰爾希艾(Telsiai)、特拉凱(Trakai)、烏克梅爾蓋(Ukmerge)、烏泰納(Utena)、瓦雷納(Varena)、維爾基什基斯(Vilkiskis)、維爾紐斯(Vilnius)和扎拉賽(Zarasai)等四十四個區(Region)。

  司法權屬於法院,司法獨立,不受行政權的干涉,法院分為最高法院、中級法院和初審法院等三級,初審法院負責受理刑事和民事案件,並做出判決。被告不服可以上訴中級法院,中級法院負責核查初審法院的判決,有權對判決結果作出修正。最高法院是終審法院,最高法院院長和 法官,任期五年,由總統提名經國會表決同意後任命之。

  國內有十幾個政黨,其中最重要的是執政的民主勞工黨(Democratic Labour Party),創建於一九九○年十二月,創始人是原立陶宛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布勞薩斯卡。這個黨的前身就是立陶宛獨立共產黨,是從原來立陶宛共產黨中分裂出來的,並曾進行黨的改造工作,自一九九○年十二月起改為現名。在一九九二年十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成為執政黨。現在黨內 大多數黨員,都是沒有在共黨機構中工作過的年輕人,他們反共,嚮往民主。

  團結民族主義運動組織簡稱團結運動組織,創建於一九八八年戈氐,創始人為前立陶宛恢復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朗斯柏吉斯,擁有二十五萬名黨員。這個反共的政黨曾領導立陶宛人民脫離蘇聯,走向獨立,並在一九九○年二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成為立陶宛重獲獨立後的第一個執政 黨。但在一九九二年十月的國會大選中,因伙力扭轉國內經濟的惡化而敗給民主勞動黨,淪為在野黨。

  民族主義者聯盟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政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連續三次執政。立陶宛被蘇聯併吞後,被迫解散。一九九○年才重新組建,人數不多。

  自由立陶宛同盟,是國會外的反對黨,這個組織的成員,大多數是一九七一年蘇聯佔領期間持不同意見者。

  立陶宛社會民主黨創建於一九九○年一月,也是反對蘇聯統治,主張爭取獨立自由的政黨,現在主張加強與歐美各工業化國家的經貿關係,主張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約有六千五百多名黨員。

  立陶宛綠黨成立於一九九○年一月十三日,是國內的環境保護黨,反對核能發電廠,認為解決大自然生態平衡問題,不但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主張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積極堅定地保護自然環境,減少工業污染,從生態上為國家的生存,提供和平保障。

  此外,國內的政黨還有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立陶宛民主黨和保守黨等。

地勢平坦湖泊眾多

  立陶宛一詞有一種是來自波蘭語Litwa的說法,就是「多雨水的國家」之意;另一種說法是來自立陶宛的語詞Lieti,意為「流動」,也就是「臨水的國土之意」,這個「水」,就是指波羅的海。它位於碧波萬頃的波羅的海東南岸,地處東歐平原西部涅曼河流域中下游地區,价於東經 二十度五十六分和二十六度五十一分、北緯五十三度五十四分至五十六度二十七分。北與拉脫維亞共和國接壤,赤面和東南面與白俄羅斯共和國為鄰,南面與波蘭毗連,西南面和俄羅斯飛地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州接壤,西面隔遼闊的波羅的海和瑞典對峙。國土南北長兩百九十二 公里,東西寬約三百五十八公里,全國總面積約六萬五千二百平方公里,約合兩萬五千二百平方哩,是波羅的海東岸三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地勢受冰川作用十分顯著,大多是被冰川夷平的低平原,地勢平坦,境內有許多河流、湖泊和沼澤。中部和西部海拔不足兩百公尺,東部地勢略高一些,但海拔也不超過三百公尺。波羅的海沿岸有綿長的沙丘;中部低地的土質以灰仳土和泥炭土為主,土壤肥沃,墾殖率高 ,並種有大片的橡樹林;東南部是雲杉遍布的低矮丘陵區,在坡度急緩不定的山坡上,有豐裕的牧場,綠色的草木中透出藍色的湖光水色,樅樹、白樺樹和堅樹組成了一片片森林,充滿了柔婉和安適的氣氛。

  境內河流遍布,所有的河流最終都注入波羅的海。各條河水流平穩,但河道蜿蜒曲折,一般都可以浮運木材。涅曼河(Neman River)是境內第一大河,全長九百三十一公里,它源自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附近,向西流經廣闊的沼澤盆地,再向北折入立陶宛,在考納斯附近向西流經一片沼澤地,最沒在克萊佩達港以南注入波羅的海的庫爾舍斯灣,有五分之四的河段可以通航,也有大量的木材經此筏運,每年的十一 月末到三月中旬是河流的封凍期。這條河流的流域面積達九萬八千四百二十平方公里,所以立陶宛全國的領土都處在這條河的流域範圍內。境內主要河流還有梅爾基斯(Merkys)河、涅里斯(Nyaris)河、涅維茨斯河、杜比薩河、朱拉河和米尼亞河等。

  境內有三千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主要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最大的湖泊是德魯克沙湖,最深的湖泊是塔烏格奈湖。這些迷人的湖泊水色淺藍濃綠,富於變化,湖岸邊是水鳥棲息的地方,清晨時光,水鳥展開潔白的翅膀,遨翔在湖面上,傍晚就棲息在湖畔的百年古樹上。這裡是水鳥 的極樂家園,也是人類研究失態平衡的寶庫。此外,境內還有大片的沼澤濕地,面積達四千五百六十四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七。沼澤區內有大量的泥炭,近年來立陶宛試圖從沼氣中煉取天然瓦斯,所以在沼澤區建了許多實驗室和工廠。

  這個國家的氣候類型正好處在西歐海洋性氣候向東歐大陸性氣候過渡的中間帶,波羅的海沿岸狹窄地帶屬海洋性氣候,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雖然這個國家地處高緯度地區,但受大西洋暖濕氣流和波羅的海濕潤海風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冬季多雪,夏天多雨。冬季最冷的一月份 平均氣溫約攝氏零下五度,夏季最暖和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十七度。平均年雨量約六百八十公釐,大部區地區雨季在八月,沿海地區降雨多集中在每年十月至十二月。每年有四個月的封冰期。植物生長期約一百八十五天。這種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種植亞麻和發展畜牧業。在封冰期間,國內 河流和楜泊都會冰封。

畜牧與盛工業發達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經濟情況最好的一個國家,自從脫離蘇聯獨立後,因有計劃的實行自由經濟改革,以及堅持遵守國際貨幣基金(IMF)嚴格的貨幣及財政政策,現已成功地控制貨幣發行,降低通貨膨脹至百分之八點六,並將國民生產毛額成長率提升至百分之七左右,超過 一百八十億美元,每年吸引外資二十多億美元,平均國民所得每人每年已達四千四百三十美元。產業結構農牧業佔百分之九,工業佔百分之二十八,服務業為百分之六十三。

  這個國家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農牧業最發達的國家,境內中部和西南部地區擁有大片的肥沃土地,而且地勢平坦,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耕地面積約一百六十八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有黑麥、小麥、大麥、碗豆和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亞麻和甜菜,以及各類水果。黑麥年產量約 八十五萬三千多噸、小麥年產量約一百一十二萬五千多噸、小麥年產量約一百二十九萬六千多噸、豌豆年產量約六十七萬四千多噸,馬鈴薯年產量約一百九十二萬六千多噸、甜菜年產量約一百零七萬三千多噸、亞麻年產量約一萬五千一百多噸、各類蔬菜年產量約三十二萬五千六百多噸, 水果產量非常豐富。除了亞麻、馬鈴薯、甜菜、蔬菜及水果,能達到自給有餘的水準外,穀物產量尚無法達到自給程度。造成糧量不足的原因是農民將主要精力放在畜牧業上,農業反而成為副業。

  立陶宛的林產資源還算豐富,森林面積達一萬七千九百平方公里,約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全國可以分成三個天然植被區,東部濱海沙丘區以挺拔的松樹林為主,中部平原區種植有大片橡樹林,東部丘陵區以雲杉為主,另外還有白樺樹等。木材的年採伐量約十一萬三千 八百多立方公尺。國內密布的河網成為木材運輸的主要渠道,河流兩岸還建有許多鋸木廠和木材加工廠。木材主要用於生產傢俱、膠合板和紙張等。

  這個國家的畜牧業非常發達,牧場面積約六十五萬公頃,有六十五萬八千人從事畜牧業生產,約佔全國總勞動力的三分之一,畜牧業年產值是農業的九倍,人均肉奶年產量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居首位,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現在國內一共有乳牛八十四萬七千四百多隻,牛一 百八十七萬六千一百多頭,豬兩百七十二萬六千九百多頭,羊七萬八千一百多頭,豬四百三十六萬七千多頭、馬三萬一千多匹,雞九百三十六萬多隻。畜產品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外,還可以適量出口。立陶宛每年生產牛奶三百二十五萬八千多噸,雞蛋十三億三千二百多萬個,約合八萬 三竹十多噸,牛肉三十二萬八千三百多噸,豬肉二十六萬三千多噸,羊肉五萬一千多噸,雞肉九千八百多噸。許多荷蘭乳酪業者前來大量採購原料,然後貼上荷蘭製品的商標,銷往全球各地。立陶宛的香腸品質也不亞於德國香腸,問題在建立品牌不易,目前尚無法大量打入國際市量。

  立陶宛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海岸線最短的國家,海岸線全長只有九十九公里,漁業也還在起步階段,內河擁有五十多種魚類,政府積極發展海洋捕魚業,建有海洋捕魚船隊。

  這是波羅的海東海岸三小國中自然資源最貧乏的國家,只有硫酸鹽、石膏、泥炭、磷灰石、砂石、粘土、沙和石灰石等礦藏,還有少量的鐵礦石。此外,在近海地區有一些海底石油,但因資金缺乏,尚無法開採。境內盛產琥珀,波羅的海東海岸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琥珀產地,琥珀 是一種由昆蟲和植物構成的遠古化石,距今至少有六千年的時間才能形成,深色透明的琥珀被視為寶石。

  立陶宛也是波羅的海三國中工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工業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全國有一百多家大型企業,工業人口佔全國人口百分之六十,工業產值佔國民經濟總產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工業項目相當齊全,擁有大量熟練的勞工和巨大的工業消費品市場。但因境 內自然資源缺乏,所需的全部石油、天然氣、金屬原料和棉花等,幾乎都要依賴進口,因此發展工業的重點,多安排在消耗能源少、金屬量少和原材料少和技術程度高的精密工業上。全國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和工程師,都在精密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企業裡工作,電子、金屬加工和儀器表 等製造業非常發達,現在東歐國家所使用的電表、電動機床、電視機零件和拖拉機零件等,也多採用立陶宛的產品。此外,機器製造、造船、、石油化工、木材加工、造紙、建材和食品加工等工業,也比較發達。

  這個國家所生產的各種儀表、電子計算機、高精密度銑床和磨床,以及全自動和半自動機床,已經行銷到八十五個國家和地區。每年還可以生產化肥六十一萬四千多噸,硫酸五十一萬三千多噸、紙張十一萬七千五百多噸、電焊機七萬八千九百多台、收錄機十八萬六千多台、電視機六 十三萬五千多台、電冰箱三十五萬六千多台、鞋一千三百六十多萬雙、自行車五十三萬五千多輛、鋼七千四百多噸和水泥三百四十五萬噸。紡織工業部門齊全,可以生產棉布、毛料、麻布、絲綢、毛巾、手帕、鞋子、成衣和各類針織品。此外,還生產各種飼料加工設備。木材加工、造紙 和食品加工業是這個國家的傳統工業。

  由於境內河流眾多,在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資源貧乏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大力發展水力發電業,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水力發電站,規模最大的是考納斯水電站,裝機容量達七十五萬瓦。境內還有兩處核電站。目前,這個國家年發電量達兩百九十二億度。

  在對外貿易方面,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三十三億四千五百萬美元,主要輸出品有電子計算機、畜牧產品、木材、紡織、機械、各種精密機床、傢俱、膠合板、家用電表、各種儀表、亞麻、牛肉、牛奶、電視機、收錄音機、電冰箱、鞋帽和各種成衣、飼料生產設備、電機、紙張、拖拉 機零配件、自行車、電焊機、汽車裝配、琥珀珠寶及人造纖維等。

  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為四十一億八千七百六十萬美元,主要輸入品是石油、天然氣、汽車、煤、大麥、小麥、黑麥、大米、鐵礦石和各種工業原料。目前,立陶宛正逐步和西方國家建立經貿關係,加強和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的經濟合作。

  這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為俄羅斯、白俄羅斯、拉脫維亞、烏克蘭、波蘭、芬蘭、德國、瑞典和英國等。

  貨幣單位叫做萊特(Litas),簡稱Lit,大約每一美元可以兌換四點六萊特。

積極推廣觀光事業

  立陶宛的對外交通便利,航空方面有定期班機飛往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波蘭、芬蘭、瑞典和德國等地,也有航班在國內各大城市間營運。水上運輸方面,海運勿遠弗屆,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間有渡輪往返。內河航運也很重要,航線總長六百二十八公里 ,客貨運輸稱便。陸上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網遍布全國,客貨運輸忙碌而方便,並有國際線高級列車服務,最有名的是波羅的海快車(Baltic Express),由愛沙尼亞的塔林出發,途經拉脫維亞的里加和立陶宛的維爾紐斯,終點站是波蘭的華沙,火車平穩、舒適、服務佳。這個國家的鐵路總長約兩千一百三十多公里,內有三條鐵路幹線,以首都維爾紐斯市為中心,呈扇形排列,向北、東和南三方延伸散布到全國各主要城市去。 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各城市和鄉鎮間都有高級公路相通。公路全長達三萬四千五百多公里,其中柏油路面長約兩萬五千八百多公里,還有數百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因此陸路交通便捷,與各鄰國之間,也有長途巴士服務。

  這個國家地處波羅的海東岸,景色非常迷人,因此觀光事業也已開始受到重視,現在每年都有一百多萬人前來觀光訪問。我國人民如要前往旅行,要事先辦好立陶宛的入境簽證才可成行,可以委托鳳凰國際旅行社代辦申請入境簽證手續。一般遊客到立陶宛旅行,通常都會附帶訪問波 羅的海其他兩小國。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國,只要辦妥其中一國就可通行兩國,愛沙尼亞則要單獨簽證。

  辦理簽證所需文件為效期半年以上護照正本,一吋半身脫帽照片一張,簽證規費二十美元,辦理簽證延期手續費為十美元,在七個工作天內可取得簽證,逼留立陶宛境內時間為九十天以內,但是可以申請延期。

  所有入境旅客都要辦理入關手續並接受行李檢查。根據立陶宛的海關規定,每名成年旅客在入境時,可以免稅攜入香煙兩百支或雪茄五十支或煙絲五十公克,烈酒一瓶,以及其他隨手生活必須品、行李和合理數量的禮品。外幣的攜入需填寫在入境申報單內,出境時攜出的外幣金額必 須少於入境時申報的數目。動、植物之攜入需申請農政單位的許可,經檢驗後沒有問題的才予放行,有病毒可能的會被沒收 後焚燬。琥珀和藝術品的大量攜出,須有文化部的許可證;來自疫區入境的旅客,須附檢疫及打預防針證明。

  立陶宛的電話系統還趕不上西歐的標準,它的國碼為370。這裡的公共電話設施還算方便,在鬧區、公共場所、機場、車站和碼頭等地,都設有公共電話,但是數量不多,尤其是可以打國際直撥電話的公共電話亭更少。如自立陶宛首都打電話回川流出版社,應撥8—10—886—2—2946 4351。當地緊急求救電話號碼為火警01,報警02,救護車03,瓦斯漏氣04。這個國家的郵政業務還算良好,郵局和郵筒相當普遍,但寄往他國的國際郵件,仍須經由第三國。

  這個國家也流行小費的制度,高級餐廳的帳單中,已含有百分之五的服務費,但仍需酌給零錢當小費。觀光大飯店的行李伕搬運行李一次要約一美元小費,整理客房的女清潔工每天也要在床頭上留一美元小費。一般說來,出國旅遊度假,以愉快和享受為第一要務,所以應多帶一些零 錢,對服務工人多給小費,享受被人尊敬的滋味,不亦樂乎。

  當地一般餐廳多收現金,價位公道,有的沒有附加服務費,不付小費也可以。要到知名的大餐廳消費多需預約,服務費和小費必不可少,但可以使用歐元、美元或國際知名的信用卡。這裡主要的電源規格為兩百二十伏特五十周波交流電,電視系統為SECAM。

  這個國家的衛生品質尚可,但自來水不可生飲,必須喝燒開的水或瓶裝礦泉水。由於當地醫藥不足和醫診機構的不普遍,所以一般觀光客在出國前,一定要帶足自己的常用藥品,如傷風感冒、痛風、高血壓、止痛、止瀉、止吐、防蚊和一般的萬用藥等都要準備。在當地臨時生病,因 語言無法充分媾通,所以自己的身體健康一定要注意。

  在立陶宛旅行,照相機的底片和錄影機的電池要帶足,因為觀光區對這些高級消費品的售價都非常貴,品質好的甚至買不到。在購買禮品方面,立陶宛過去曾被稱為「琥珀海岸」,所以琥珀是它最主要的特產品,因它吸收波羅的海特有的太陽所散發出來柔美的光,溫潤如玉石。此外 ,亞麻織品和繪畫藝術品,也是很好的特產品。

  立陶宛的治安情況還好,但卻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最差的一國。在維爾紐斯街頭和人行道上,偶而可見攤販和歹徒格鬥後所留下來的斑斑血跡,人們都見怪不怪。一般觀光客很少會遭遇到重大的被傷害案,但應看好錢包,注意自己的貴重物品,免被扒竊之輩叮牢。

  在時差方面,立陶宛的時間要比台北的中原標準時間,或中國的北京時間慢七小時。這個國家的上班時間:政府和一般公司行號,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九時到下午十八時,中午休息一小時。一般商店的營業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六的上午八時或十時後開門,一直到晚上二十時或 二十一時關門;各大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是上午八時至晚上二十時;大批發的量販店營業時間是每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二十三時,星期例假日照樣營業。餐廳的營業時間是每日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二十三時,銀行營業時間是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十時至下午十七時,博物館的開放時間是星期 二至星期日的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七時,星期一休館。

  立陶宛的國定假日有一月一日的新年、二月十六日的國慶日、五月一日至二日的國際勞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的聖誕節。

維爾紐斯風光迷人

  維爾紐斯(Vilnius)是立陶宛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研的中心,並且是全國第一大城,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公元九十八年時已見於羅馬史家的記載,當時的當地居民叫做伊斯人,就是現在立陶宛人和德國人的祖先。

  這個城市原名維爾卡斯,始建於一一二八年。城名在立陶宛語中是「狼」的意思。據傳,十二世紀時立陶宛大公來這裡狩獵,夜間夢到一隻強壯的狼鬥敗狼群與奔上山崗,大聲嗥叫,威震四方。圓夢人說在這裡築城將名揚四海,完成霸業,所以大公就在這裡修築城池。但是,在此後 的兩百年中,它只是一個城堡而已,並未發展成為一個城市。這是因為當時創立立陶宛大公國的明多夫格大公決定定都特拉凱,直到一三二三年格迪米納斯大公才決定遷都此地。這個城市名稱的來源另有一種說法,因為有一條維爾尼亞河流經此地,城市因河流而得名。

  十五世紀時,經濟開始繁榮,多種工藝獲得發展,不少工作坊紛紛建立。到了十六世紀的時候,這個城市得到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世界大城市之一,並係歐洲重要的手工業、貿易和文化中心。一五七九年,由耶穌會教士創辦了維爾紐斯大學,成為這個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情。 在以後的幾佃世紀中因經常成為戰略目標而受到戰爭的破壞,阻礙了城市的發展。一七九五年,俄國人控制了這個城市。一九一四年,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佔領了此地。戰爭結束後,波蘭和立陶宛之間又為維爾紐斯的歸屬問題發生爭端。一九一八年,立陶宛人在這個城市成立獨立政 府。翌年一月五日被蘇軍佔領,新政府撤離。同年四月二十日,波蘭軍隊趕走了蘇聯紅軍,但拒絕歸還這個城市。波蘭元首畢蘇斯基提出立陶宛與波蘭合併的要求,但遭到立陶宛的拒絕。一九二○年夏天,蘇軍再次攻佔維爾紐斯。同年七月十二日,蘇聯把這個城市歸還立陶宛。此後,波 蘭和立陶宛又為爭奪這個城市而發生武裝衝突。同年十月七日,國際聯盟促使雙方停火,並將維爾紐斯划歸立陶宛。但是,兩天後波蘭澤利戈夫斯基將軍不顧國際聯盟的決定,率軍趕走了城內的立陶宛軍隊,宣布立陶宛中部地區獨立,並組建偽政府,定維爾紐斯為首都。一九二二年二月 二十日,他又把立陶宛中部地區併入波蘭。立陶宛人表示堅決反對,而且以維爾紐斯爭端未得解決為理由,拒絕和波蘭建立外交關係,直到一九三八年三月,在波蘭建立外交關係,直到一九三八年三月,在波蘭最後通牒的壓力下,才被迫接受一名波蘭使節。一九四六年八月三日,立陶宛 併入蘇聯,淪為一個加盟共和國,維爾維斯也就成為首府。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立陶宛重獲獨立後,正式定都維爾紐斯。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五度十九分、北緯五十四度四十一分,位於維爾尼亞河(Vilija River)流入涅里斯河的交匯處,是個距離白俄羅斯國境很近的內陸城市,東南距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只有五十公里,西南距離波蘭國境也不足一百公里。全市面積約兩百六十一平方公里,擁有六十萬多名人口。

  維爾紐斯的工業相當發達,主要的項目有車床、農機、電子儀器、紡織品、成衣、服飾、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建材、汽車裝配、電子和電器等。   這個城市因地處有利的地理位置,而成為國內重要的交通樞紐。郊區有一處國際機場,有班機和歐洲各主要城市往來,和國內各大城市間也有航班營運。有陸路交通方面,維爾紐斯是全國的鐵路交通中心,有四條鐵路主幹線在這裡交匯,往東北經由帕布拉德(Pabrade)和什文喬尼利 亞(Srencionelia)後,可至拉脫維亞的陶格夫匹爾斯(Daugavpils),往東可以抵達白俄羅斯的首都明斯克(Minsk),往南可以通往白俄羅斯的利達(Lida),往西南能夠經由瓦雷納通往波蘭。公路交通也很方便,有九條公路幹線在這裡交集,不但有高級公路通往國內各大城市,並且有國際 長途巴士駛往拉脫維亞、波蘭和俄羅斯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市內的公共交通工具以電車和公共汽車為主,電車和公共汽車路線密集,車價低廉。這裡的計程車也非常多,在前蘇聯統治時期,計程車都是公營的,計程車司機開不開車都有薪水可領,因此養成了不敬業的習慣,給觀光客以 極惡劣的印象,但現在的情況已經有所改觀。

  這個坐落在森林山丘環繞中的古老都市,是波羅的海東岸地區最美麗的城市,宛如玉帶的涅里斯河把整個城市分成兩半,給這個古老的城市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這個城市有新、舊兩個市區,舊市區位於城區的中央地帶,雖然在歷史上幾經戰火的破壞,但基本上保持了古城的風貌, 並有一百多座不同時代和不同風格的古老建築物,有哥德式、巴洛克式、古典式和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另有蔥頭式圓頂的俄羅斯建築,既富西歐浪漫氣息,又兼具中古東歐風味,令人心曠神怡。鋪著石板和小石塊的曲折長巷,兩旁多人係兩、三層的小樓,更顯得古色古香。

  新市區環繞著舊市區興建,馬路寬敞,林蔭夾道,大街上車輛稀少,而且多係老舊的汽車,很少能看到新式轎車。這裡有大片的公寓住宅樓、行政機關辦公大廈、銀行、商廈、旅館和體育館等現代化的建築物,使維爾紐斯成為一個古老文化和現代文明和諧結合的美麗城市。市內最繁 榮的商業街展望大街,兩旁有商店、露天咖啡店、肉餅店、冰淇淋店、百貨商店和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披薩餅店。這個城市也有一些大飯店、夜總會和餐廳等吃吃喝喝的場所,但是服務品質較差。在市區維爾紐斯飯店的房間內,設備非常簡陋,完全稱不上華麗,就以洗手間用的肥皂也是極 小的兩塊,並且沒有包裝,可能是使用過剩下來的再留給下一名旅客使用;浴巾少而粗糙,顏色也發黃發黑,連廁所裏的衛生紙也粗糙得幾乎會傷人。

  但是在另外一家最著名的立陶宛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內,情形完全改觀。這家建於一九八三年的大飯店有數百間高級客房,並附設有夜總會、餐廳、購物街、游泳池、外幣兌換處及大停車場等。樓下的夜總會餐廳內,白天供外國觀光客餐飲,晚上則成為當地年輕人吃自助餐和跳舞的 地方。樓上的夜總會則有樂隊演奏,大多數客人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大家都跳得很起勁。這個夜總會對本地人來說,是一處最高級的消費場所,不過當地人只准由後門進入,不准從大門進去,並且在進來之前要在門外排隊,即使夜總會裏並未滿座,但是排隊的手續仍不可免,住在旅館部 裏的客人和外賓則有優先權。頂樓還有一個豪華餐廳,但是也只准外國觀光客進入,在這個可以眺望全城景色的餐廳裡,有小型的狄斯可舞池和供人喝酒的吧台,當然也有豪華型的晚餐檯子,不少本地小姐為了求得在此享受一晚的機會,什麼代價也肯付出,但是這些消費場所都無秀可看 。

  當地人的食物主要有麵包、馬鈴薯、甜菜、白菜、豬肉、羊肉、牛肉和各種乳酪製品等,火腿、香腸和燻豬肉是傳統的肉製品。用烤豬肉、馬鈴薯和豌豆煮成的稀飯是當地一道有名的鄉土菜。另外,用馬鈴薯泥、奶渣和肉沫包成的甜餃子,以及豬肉燻腸等,都別具民族風味,主要飲 料是啤酒、克瓦斯酒和果子露。

  市內也有一家可以看秀的夜總會,節目一個緊接著一個,絕無冷場,以歌舞表演為主,台上表演者的服裝和舞蹈都有艷舞的風格,但是內容卻無艷舞的挑逗性,舞女的金髮碧眼,曲線玲瓏,穿著肉色薄如蟬翼的緊身衣,在身上重要部分綴以裝飾珠片,她們在台上跳大腿舞和霹霹舞, 熱情似火。最有趣的要算是流星舞了,一位扮相詼諧矮個兒的男歌手出場唱歌時,兩位穿著性感的舞蹈女郎,一左一右地伴舞著,腰間垂著幾條毛尾裝飾,還繫有一個比棒球略大的銀球,隨著女郎扭腰擺臀的動作幌來幌去,舞到一半時,兩位嬌娃忽然自腰間解下銀球,球的一端有一條軟 帶,她們手執軟帶耍起「流星鎚」來,看得觀眾大樂,因為極具滑稽效果。

  在市區西南部的一個小山丘上,有一家專門表演搖滾樂的俱樂部,它是循環演出,一場接一場地演,中途不清場,觀眾可以隨時購票入場。每場為了演出的需要,都要放大量的煙霧劑。台上擺著架子鼓、電子琴,還有高、中、低音的電子吉他。開場後,台上的男女歌手拿著麥克風滿 台跑動,又唱又跳,把舞台跳得煙塵回起,女歌手還會挺胸擺肚,伸腿彎腰,賣弄風騷,故呈媚態。台下的觀眾也會隨著強烈的音樂節奏,又喊又叫。

  市內共有五家正規的藝術劇院,最著名的有立陶宛國家歌劇舞劇院、維爾紐斯話劇院和木偶劇院等。在這些場合觀看演出,衣著打扮一定要擊齊。這些劇院不僅都有寄存衣服的地方,而且還有許多更衣室和高大明潔的穿衣鏡。這是因為維爾紐斯人對藝術非常虔誠,他們把劇院當成神 聖的藝術殿堂。所以,觀眾到劇場的頭一件事就是去存衣處寄存衣帽,多數人還另外帶一套傳統的節日盛裝放在手提包裏,他們去更衣室扮上盛裝後,還要在鏡子前整裝一番,許多老太太也要穿紅掛綠,有時比年輕少婦還要穿得鮮艷,看一場戲就像過節一樣,非常隆重。如果演出開始後 ,有的觀眾遲到,不能立即入場,只能在幕間休息時進入。所以,如果沒有特殊原因,觀眾都會按時坐到觀眾席上。另外,晚場不能帶小孩子入場。

  立陶宛人的業餘文化生活十分活躍,酷愛文學、藝術和繪畫,他們能歌善舞,也有自己的民族音樂,他們的合唱藝術和舞蹈才能尤為世人所稱道。全國共有童聲、女聲、男聲和男女聲合唱團兩千多個,歌劇小組三千多個,還有兩千五百多個戲劇小組。特別是維爾紐斯每五年都要舉行 一次場面壯觀為期兩天的「波羅的海之春歌舞節」。頭一天是歌詠表演,市內有一個有名的露天歌劇場,有兩萬多名合唱藝術愛好者,在一支由一竹十五百人組成的大型交響樂隊伴奏下,演奏立陶宛的民歌。第二天是舞蹈表演,有七千多名身穿絢麗民族服裝的演員,在這裡翩翩起舞,場 面十分壯觀,氣氛歡快熱烈。此外,每年七月間,當地還有一個音樂舞蹈聯歡節,來自立陶宛境內各地的人,都聚集在這裡,穿著傳統、富有東歐民族氣息的服裝,載歌載舞,節目延續達一個星期之久,可真算是維爾紐斯的忘憂節。

  這個城市的電視廣播以立陶宛語主播,電視節目的娛樂性不高。因此看電視不能算是大眾娛樂。所以,一般人平常都喜歡從事各種體育運動,特別是打籃球運動之風很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世界籃壇名將薩博尼斯就是立陶宛人。市區設有幾個很夠國際水準的室內和室外籃球場。立陶 宛國家男子籃球隊是世界強隊之一,在一九九二年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上,爭得亞軍。另外,立陶宛人在田徑方面也有許多優秀運動員,從一九五二年至一九八○年的歷屆奧運會上,立陶宛運動員共獲得四十多枚金、銀、銅牌。

  維爾紐斯的市民熱情洋溢,很有自信心。由於立陶宛在歷史上和北歐、波蘭及德國有淵源關係,總覺得自己比較文明和開放,他們自認為是熱情和愛好自由的民族,因此臉上較有笑容,小孩子們也打扮得整齊漂亮,家長們都笑嘻嘻地讓孩子們和觀光客拍照。街上的行人,在服裝和打 扮上,都較為活潑。

  立陶宛有豐富多彩的民間造型藝術,陶器、木雕、刺繡織品、琥珀製品和皮革等,都是日弭名遐邇的手工藝品。市內每年都要舉辦民間手工藝品展覽和集市貿易,深受觀光客歡迎。在舊市區有許多商店,最有趣的是商店的老式招牌,大多用極藝術的手法做廣告。如一家書店的門口, 是一本鐵質、顏色純黑的大書;理髮店門上,是一個銅雕女子,她後面站著兩個手持剪刀的理髮師,鏤空的鑄法,色彩鮮明,感覺上異常精緻;服裝店自然是放幾件美麗的衣服,不同的是,它們是浮雕,不是棉麻。此外,當地的民生用品比較充裕,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一般商店和傳統 性市場應有盡有,但進口的商品價格昂貴,一雙義大利製皮鞋要賣一百四十五美元,一件T恤襯衫要價四十美元。

  立陶宛最主要的特產是琥珀(Amber),在維爾紐斯的紀念品店中出售最多的禮品也是琥珀。傳說羅馬帝國暴君尼祿,曾派遣遠征軍赴波羅的海沿岸,專門尋找一種太陽石,苦苦尋找數月,正當筋疲力乏正要放棄的時候,忽然遙望到一片波羅的海水光與陽光的晶閃,並且為之目眩,有 人大叫:「這就是我們千尋不獲的太陽石」。這種太陽石也就是今日所謂的琥珀,而立陶宛波羅的海沿岸也被稱為「琥珀海岸」。

  琥珀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立陶宛所盛產的水珀,另一種是產在山裡的山珀。立陶宛因近波羅的海,又多沼澤,經過積年累月的地層變動,許多地面上的松樹沉埋海底而形成水珀。因此琥珀產量很多,價格也非常便宜,並且多係如假包換的真品,但是手工稍嫌粗糙。

  這個美麗的多民族化城市,街上行走的人們,有黑髮黑眼的烏克蘭人,也有金髮碧眼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這種西歐、北歐和東歐的混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氣氛。在早春時節,當地的女人們早已身著毛料質地的連衣裙,腿上穿著長襪,有的穿皮鞋。當然,外出時還要罩以呢料大衣, 頭上還要十廙皮帽或毛帽。帽子款式新奇,花色多樣,皮帽多追求自然美,盡量保持皮毛動物那種原有的自然狀態。

  市內的觀光點主要分布在舊市區的格由米納斯街一帶,長長的大街上,一頭是國會大廈,它象徵著立陶宛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維護獨立的決心。另一個是聖安娜大教堂(St. Anns Church),建於一五○一年,已有五百多年歷史,位於涅里斯河畔的泰索斯(Teso's)街,是維爾紐斯市 民的精神支柱,被譽係哥德式建築中的一顆明珠,因它完全採磚瓦建築,所以又有「紅之幻想」的別名,而紅磚的形狀也多達三十八種,結構非常複雜。教堂高二十二公尺,寬十公尺。頂端有主塔,凌空高舉,周圍由四個小塔簇擁著,有如眾星奉月。整座教堂布局勻稱,線條優美,色調 和諧,就像是由線條、圖案和角塔構成的絢麗多姿畫面;且造型玲瓏剔透,雕刻精緻細膩,異常悅目。據說,一八一二年拿破崙遠征莫斯科,途經此地時,對這座教堂非常贊賞,曾對手下官兵說:「如果我是一個力大無比的巨人,我要用雙手把聖安娜大教堂帶回巴黎,把它和巴黎聖母院 放在一起」。一五六三年,教堂天花板曾經墜落,後加以重修,現在仍在使用中,但只有小禮拜堂開放給人們參觀。

  西眾苑教堂建於十四世紀,是一個典型的歐式建築,外部用紅磚砌成,頂部由無數尖頂組成,顯得巍峨挺拔,遠遠看去就像是千峰競秀的無數山巒。這個教堂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據說當年修建一段時間後,立陶宛大公就來視察,覺得修築不夠壯觀,所以很生氣地對建築師說:「如 果你能將它修成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我就把身邊漂亮的女兒許配給你,如果教堂修得不成樣子,我就要你的命。」大公走後,建築師認真修改設計方案,精心施工,千方百計地把教堂修好,這樣不僅可以倖免一死,而且可以名傳千古,並成為大公的乘龍快婿。後來,這座教堂果然成為 當時歐洲最漂亮的教堂,但大公違背了諾言,不但沒有將女兒嫁給建築師,反而將建築師沉入大海。無論這個傳說是否屬實,但這座教堂只要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它的上半部的確比下半部修得更加漂亮和美觀。

  聖彼得保羅大教堂(Ss Peter PaulChurch)離市中心不遠,位於涅里斯河往東的前方,始建於一六六八年,歷時七年後才告完成,為巴洛克式的天主教堂,也是歐洲最美麗教堂之一。教堂內一共有兩千多尊白色石灰雕像,有的依牆而立,有的從屋頂上懸吊而下,當太陽從圓形屋頂上灑下來的時候,會形成無數高高低低、 層次分明的陰影。這些作品是來自義大利和法國等、兩百多位國際雕刻家的精心傑作,大約歷時十年才全部完成的,所刻的除了天使及聖像外,也有可愛動物的雕刻品。

  維爾紐斯城堡博物館位於中央大街東端的城堡山(Castle Hill)上,海拔雖然只有一百一十五公尺,但卻是維爾紐斯的制高點。這座山原本無名,十二世紀時,立陶宛先民傍山築城,修建了一座木結構的城堡,所以稱為城堡山。城堡的興建使山麓附近的居民逐漸增多,維爾紐斯的建 立就是從這裡開始,市民們稱它為上城堡。在十四世紀上半葉格迪米納斯大公統治時期,這裡除了上城堡外,又在城堡山東北麓瀕臨維爾尼亞河旁建了下城堡,並在東南面的克里沃山上修建了克里沃城堡,三個城堡兩高一低互成特角,並且用護城河連接起來,形成一道理想的防線。一三 八三年,一城堡遭火焚。一四一三年,又重建成三層石材結構的城堡,它不僅經受住了日耳曼騎士團的歷次圍攻,而且還經受了五個多世紀的風雨蒼桑,一直保留到二十世紀初。一九一八年,上城堡在蘇軍入侵時遭到嚴重破壞。一九四八年再度重建,並在塔樓的頂部增修了看台。一九六 ○年夏,城堡的塔樓被闢為博物館,向社會開放,供人參觀。一九六八年,又被改造成立陶宛歷史與民族文化博物館的分館。博物館自塔樓的底層開始,展示了不同年代在城堡山考古發現的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的陶器、骨器和鐵器等文物。

  這座三層城堡塔樓的頂端飄揚著一面立陶宛國旗,據說在市區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到這面標誌立陶宛生機勃勃存在並蘊含著巨大民族凝聚力的旗幟。城堡的第一層是博物館的第一展廳,這裏陳列著十五世紀維爾紐斯城堡的模型,十六世紀的騎士盔甲,以及早期立陶宛大公對外交 戰的示意圖。

  沿著螺旋式樓梯登上塔樓的第二層,就進入了博物館的第二展廳,中央陳列著十七世紀維爾紐斯城市的模型。另外,還有考古學家在城堡山附近發現的古代瓷磚、火槍、小山炮和頭盔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十六世紀,維爾紐斯就出現了自來水管道,它是用鑽孔櫟樹或松樹圓木 製成的,並用鐵線銜接,這些實物也陳列在這個展廳中,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興趣。

  博物館的第三展廳位於塔樓的第三層,以「維爾紐斯歷史文物與文化的保護和利用」為主題,陳列了許多記載維爾紐斯和立陶宛歷史事件與文物古蹟的豐富文獻,以及考古工作者在舊城區中發現的陶器、鐵器、骨角器和硬幣等。同時,廳內還以彩色的幻燈片播放十九世紀維爾紐斯舊 城的街區圖和舊城中的建築物。

  登上塔樓的看台,可以俯瞰市區,全城美景盡收眼底,老城幽雅的古代建築和新城漂亮的現代建築已經融為一體,曲折的維爾尼亞河穿過市區向西流淌。古代建造的克里沃城堡早已毀於一三九○年,下城堡於十九世紀初就不復存在了。當初的護城河,也已被填平,並改建成環繞舊市 區的通衢大街。

  歷史與民族博物館(History & Ethnography Museum)建於一八五五年,位於格迪米納斯凎場北方、距離涅里斯河不遠處,這是瞭解立陶宛的古往今來最好的地方,除了展示立陶宛歷史、工藝品和風俗等有關的文物外,並陳列有舊時的民宅建築,使前來參觀的遊客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型 態可以一目瞭然。開館時間為每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十九時,星期五休館。

  這個城市也是全國的科學研究中心,有許多科研機構都集中在這裡。最著名的是立陶宛科學院,創辦於一九四一年,擁有兩千零二十六名科研人員,包括有二十八位院士、六百七十多名博士和九百二十多名副博士;另外,還聘請了四十二位國外科學家為通訊院士。這所科學院目前在 半導體、物理、激光研究、外科醫學探索、刺激植物生長試驗等領域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間的重視。現在全院共有物理技術和數學、化學工藝、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三個分院,下設十二個科研所。

  國立卡普蘇卡斯大學(Kapshkas State University)是歐洲著名大學之一,也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最古老的大學,創立於一五七九年,最初是由修道士和天主教徒創辦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曾被沙皇政府關閉了八十多年,直到一九一八年才復校。現在設有數學、物理、化學、醫學、自然科學、工業經濟、財政、歷史、 文學和法律等十二個學系,共有一萬八千多名大學生,師資整齊,教學設備良好,學術風氣濃厚,為國家造就了許多人才。這所大學有個著名的圖書館,藏書豐富。校內有個圓柱形大廳和天文觀測站,校園內的教堂已改為博物館,也對民眾開放。校旁的鐘樓頂上,是個可以鳥瞰舊市區街 道的好地方。校園內有個密茨凱維奇紀念館,因為這位大詩人曾在這所大學內讀完大學課程。

  此外,這裡的高等院校還有土木工程學院、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和體育學院等。

  立陶宛國家圖書館創建於一九一九年,藏書數達三百六十多萬冊,其中收藏有一批十五世紀至十八世紀的拉丁文和俄文的珍本書,還有十六世紀以來立陶宛作家的手稿和音樂文獻,以及珍貴的地方誌資料等。

  亞當‧密茨凱維奇(Adam Mickiewicz)故居,也是維爾紐斯的名勝之一,坐落在距離聖安娜大教堂不遠處的皮列斯街,是一幢幽靜的兩層樓房。一七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密茨凱維奇出生在立陶宛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裏,一八一五年至一八一九年就讀於維爾紐斯大學。一八一七年,參加秘密學生愛國團體愛好 社,一八二二年曾經住在這幢房子裏,創作了他第一部詩集「詩叢之一」,表達了他對西歐文學的贊賞。翌年又出版了「先人祭」,他把神秘的民間傳說和愛國主義融為一體,創造了新形式的浪漫主義戲劇。一八二四年,他因散布民族主義情緒而被流放到俄國,他在莫斯科結識了俄國詩 人普希金,建立了友誼。一八二六年,他訪問克里米亞,發表了情詩「克里米亞十四行詩」。一八二八年發表了長詩「康拉德‧華倫洛德」,描寫了立陶宛人和條頓騎士團的戰爭。一八三二年,他定居巴黎。一八三九年任瑞士洛桑大學拉丁語教授,一年後辭職,改任法蘭西大學斯拉夫文 學教授。一八四八年一月,他前往羅馬,說服羅馬教皇支持波蘭民族的自由事業。同年,義大利爆發獨立戰爭,他又組織了一支由波蘭移民組成的小分隊,為義大利的革命事業與奧地利作戰,這支武裝力量後來成為波蘭解放軍的核心。一八五二年,拿破崙三世解除了他在法蘭西大學的職 務,改任阿森諾圖書館員。一八五五年九月,他被恰爾托雷斯基親王派往土耳其,不幸死在途中。由於他的詩都是用波蘭文寫作,所以,立陶宛和波蘭都將他視為本國的偉大詩人。他的故居也就成為人們觀光的對象,在樓內有許多有關詩人的陳列品。樓前有一座小院子,非常雅致。

  立陶宛國家歌舞劇院位於格迪米納斯街上,門前站著三尊比真人稍大的雕像,以黑色和金黃色的主色調,三尊人像的臉上分別顯露出喜、怒、哀的表情,真可謂人生如戲,萬千情懷,盡在其中。這座劇院風格獨特,造型別具一格。它建於一九七○年,投下大量財力和人力,是從四百 多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劇院的座位不算多,只有一千個席位,二、三樓全是包廂,舞台深度約四十公尺,台口寬約三十公尺,有自動轉台功能,可以表演大型芭蕾舞劇,也可以供一百人編制的大型交響樂團演出。舞台後面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化妝室,大的可以容納二十人同時化妝,小的 只供兩、三人使用。每個化妝室內還有衛竹扛間、洗漱室、衣櫃、和電視機。一樓是寬敞的休息大廳,寬約二十公尺,長約五十公尺,高約四十公尺,三面臨窗,而且都是到頂的玻璃牆面,視野開闊。順著高大的窗子往外望去,可以看到舊市區的古老建築物和涓涓流淌的涅里斯河。休息 大廳內的裝飾也很漂亮,地上鋪著紅地毯,頂部高懸著巨大的捷克吊燈,參差錯落,層層迭失,使整個大廳顯得金壁輝煌。廳內的座位全是米黃色的軟沙發,按樓角的走向排成牛角狀,越往兩端越細,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條鑲嵌在紅色地毯上的長飄帶。

  從休息廳抬頭往樓頂上望去,充滿視野的首先是每層包廂的突出部分,層次非常分明。休息廳兩端各設有一個可以供上百人享用的咖啡廳,裡面的座位都是單個的,呈蘑菇狀,是用皮革製成。在中場休息的十五分鐘裡,觀眾可以到這裡喝咖啡和飲料。存衣處設在地下室,寬大而講究 ,四周還有許多更衣室和穿衣鏡。這個劇院是立陶宛重要的文化活動中心,國外的著名交響樂團來訪時都在這裡演出,而流行歌手一般很難在這個劇場獲得演出的機會。   歌劇與色蕾劇場(Opera & Ballet Theatre)坐落在市區西北方的涅里斯河南岸,是維爾紐斯的文藝表演殿堂,內部設備完善,為市民們享受歌舞劇的最重要場所。   格迪米納斯廣場(Gediminas Piazza)位於舊市區,是自由大道的向南起點,坐落在昔日城廓的內側。廣場旁有十八世紀興建的天主教堂,現在已改為畫廊。在假日或紀念日的時候,市民會集結在這裡,參加盛大的聚會。

古都特拉凱景色美

  特拉凱(Trakai)是立陶宛的古都,原名特羅基,早在一二四○年,第一位統一立陶宛的明多夫格大公曾將都城定在這裡,直到一三一三年遷都維爾紐斯為止。

  這個擁有七千多名人口的古都,位於維爾紐斯西南面二十八公里一個狹長的半島上,是一座由森林和湖泊交織而成的城市,市內和周圍共有六十一座湖泊,湖水清澈,一片湛藍,最深處達四十多公尺,所以這裡也成為水上體育活動中心,是游泳、划船和滑水的理想場所,也是國內著 名的旅遊勝地,每天都有許多觀光和度假的人潮。

  此地自然風光綺麗,湖岸有茂密森林,林內盛產味道鮮美的蘑菇,同時還有狼、野豬、狐狸和兔子等野生動物,是個天然的狩獵場。市內最大的加爾雀湖(Lake Galve),是十四世紀立陶宛大公明多夫格所建的特拉凱城堡的所在地,因而聲名遠播。這座當時為抵抗德國武士而建造的天主教城堡,必須穿越架於湖上的展翅式橋樑之後才能抵達,現在和維爾紐斯間每天都有數班火車和巴士往返,車程約四十分鐘。

  整座城堡都用紅磚砌建,面積約一萬平方公尺,雖然經歷了六百多年的歲月,現在仍保持著綽約的風姿。古堡三角形向外的庭院與主要的城塔間被壕溝分開,完全是著眼於軍事防備所需而設計的塔,從塔上往下看,古堡庭院布置井然有序;庭院旁還有一整排包括數間房舍的美術館, 收藏有早期畫作和工藝品;其他的大廳和房間,也都有不同的風貌。大致上說來,古堡是由四個部分組成:一是大公和家室的住房,二是警衛人員居住的警戒室,三是馬既,四是蓄水池。其中以大公的住房面積最大,由臥室、廚房、飯廳和議事廳等四個部分組成。

  這座古堡當時還設有土暖氣設施,可以把廚房做飯的熱氣通過鐵管輸送到各個房間。還有大電話,每當開飯或有什麼緊急情況時,也通過鐵管來傳遞音訊。議事廳的面積很大,是當年大公接見群臣、舉行宴會和婚禮的場所。據說有一次大公打了大勝仗,為了隆重地犒賞三軍,曾在這 個大廳舉行了長達四十九天的宴會,這是歷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宴會。

  這個大廳建造得也很特別,呈拱狀,至今還很堅固。城堡的許多地方都是用石頭建造的。但是,特拉凱並沒有石頭,那些數以千萬噸計的石頭,都是大公命令農民從幾十里外背來的。如今,議事廳已經成為舉辦音樂會和舞會的場所。遊客們在這裏歡歌曼舞,既可以休息娛樂,消除勞 頓,又可以想像出大公當年在這裡舉行各種活動的盛況。此外,在圓錐形屋頂尖塔下的城堡中心,現已開放為博物館用,館內展示品包括了中世紀的生活用品、珠寶首飾、冠冕服飾和兵器等。城堡附近還有餐廳、童軍營地和游泳池,構成一處大型的度假休閒區。

  除了城堡外,特拉凱的街道景致也很有看頭。沿著湖濱的街道邊,不時可以看到那些住在小船上捕魚的水上人家,在湖裡逍遙的工作生活著;另外,在市區裡的街巷中,則可看到傳統的立陶宛人民的生活情形,街旁小市集裡,水果攤、麵包販子、鮮花舖、日用品店、食品店等林列, 十足小鎮風情,遊客走進咖啡糕餅店小歇一會,就會溶入當地的生活中。

  在特拉凱更千萬不要錯過搭帆船遊湖的機會,在偌大的湖中,可盡情享受急馳的帆船速度,並感受風的魅力。在湖上,沒有文明的引擎聲,只有小帆船划過水面時所發出的裂水聲。在遊湖的行程中,可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看城堡的變化,是一種有趣的觀賞經驗。

考納斯具鄉野情趣

  考納斯(Kaunas)是立陶宛的第二大城,也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十一世紀的古文獻中就被提到過,一七九五年後被俄國併吞。一九二○年至一九四○年,立陶宛民族主義者以這裡為基地,展開謀求國家獨立的運動。立陶宛獨立後,這個城市獲得迅速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中心。

  擁有四十八萬多名人口的考納斯,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三度五十四分、北緯五十四度五十四分,位於立陶宛的中南部,西距維爾紐斯九十八公里,瀕臨涅曼河,面積一百二十七平方公里。經濟以工業為主,開設有金屬鑄件、機械器具、收音機、傢俱、毛紡織、機床、食品加工和印刷等 工廠。

  這裡也是國內重要的交通中心,在水運方面,是涅曼河航運的起點,可與沿河各地聯絡。在陸上交通方面,鐵路運輸非常便利,往西可以前往俄羅斯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往東可與中部鐵路主幹線相連,與維爾紐斯間的客貨運輸頻繁。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和國內中南部各地,有長途 巴士營運;也有國際長途巴士,通往加里寧格勒和波蘭。市內交通以電車和公共汽車為主,足夠市民行的需要;計程車數量不多,因車資較貴,一般市井小民很少光顧。

  當地學術風氣也很濃厚,設有工藝學院、醫學院、農學院、獸醫學院、工業學院和體育學院等六所高等院校,並有歌劇院、話劇院和木偶劇院。市內的齊烏爾利奧尼斯博物館,收藏了許多美術作品。在市中心廣場附斤有一家鬼怪博物館,收集了全世界各地鬼怪的塑像、畫像,其中有 布料鬼、木料鬼、石鬼和玻璃鬼等,以及有關鬼怪傳說的各種民間工藝品。這家鬼怪博物館是由一位立陶宛貴族後裔走遍全球各國,花盡所有積蓄和心血的結晶。由於他嗜「鬼」如命,使得他自己也成為頗具神秘性的人物。

  這個城市仍保留有立陶宛的古風。在市中心廣場附近有家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餐廳,內部擺設仍保持貴族時代的風格,椅子還是一百多年前厚重木頭所做的笨重椅子,餐廳內用紅色絲絨點綴,都是當時最流行的擺飾方式。連菜單的文字還用立陶宛的古文,外國觀光客很難理解其內 容,這裡的菜餚和北歐口味相同,但它祖傳六代自釀的名酒可是聞名遐邇,初喝像果汁,甜、酸、澀各種味道都有,唯一沒有的就是酒味。正因這樣,很多男士都愛帶女伴前來進餐,除了享受餐廳內中古貴族氣氛外,還可品嚐這種富羅曼蒂克的美酒。

  市內也有一些名勝古蹟,其中的考納斯古城門是紅磚建築,外圍有人工湖環繞,是古代的護城河,現在成了市民水上活動的休閒中心。城內騎士時代的公園仍被完整地留存下來,還有十三世紀的古城堡、十七世紀的修道院、市政廳,以及一個雕塑藝術公園。

克萊佩達浴火重生

  克萊佩達(Klaipeda)是國內的第三大城,也是國內唯一的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同時是波羅的海著名的港口之一,市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嚴重的破壞,最後在納粹德國佔領期間,全市只有二十八人倖存下來,市區幾乎可以用「全燬」兩字來形容。戰後浴火重生,市區裡的很多 地方雖然已經重建了起來,但是仍有不少地方展現歷史性的傷痕。

  這個城市擁有二十五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七分、北緯五十五度四十三分,位於國境西端的波羅的海東岸,東南距離首都維爾紐斯約三百公里,因處於馬洛斯(Merios)湖通往波羅的海的咽喉位置,所以有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上的價值,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對外交通相通發達,在空中交通方面,郊區的沙雷機場,有新式的導航系統和場站設施,與國內各主要民航機場間,有班機營運。陸上交通以鐵路最為重要,可將出口物資從內地運到這裡的港口裝船,客貨列車可抵達國內的各主要城市。公路四通八達,與波羅的海沿岸各城市有長途 巴士提供快捷的服務,和國內其他城市間,也有忙碌的班車營運。

  海上運輸最為重要,這是波羅的海沿岸的一個不凍港,一年四季都可對外通航,平均每年有七千多艘來自四十五個國家的商船進入波羅的海,大多數船隻都選擇克萊佩達為停泊港,因為這裡有設施良好的各種碼頭和裝卸設備,無論是貨櫃場和倉貯量都夠應付國際運輸的需求。在港區 裡,還有大型造船廠和浮塢維修廠。這裡也是立陶宛的海軍港口和漁業基地;不但有海軍艦艇在此出入,還有深海捕魚船隊的漁船在港口進進出出。

  當地工業頗為發達,港口碼頭附近有拖網漁船維修廠和魚罐頭廠,在市區和郊區還散布著不少食品加工、汽車修護、電子、電器、造紙、紙漿、鋸木、傢俱、三夾板、紡織、琥珀加工、成衣和手工藝品等工廠。此外,當地還和美國合作建立自由經濟區(FEZ),是立陶宛重要的國家經 濟建設,對立陶宛的經濟發展,有莫大的助益。

  克萊佩達的主要觀光點在庫爾辛‧梅里雅(Kursin Merija)半島,沿著市區大街往西行,就到達停滿大船的港口,渡船碼頭上有大型渡輪負責碼頭和半島間的交通,不到二十分鐘的航程就可到達。半島的北部屬立陶宛所有,半島的南段叫做庫爾斯卡尤‧柯沙(Kursskayu Kosa),它連 接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在兩者之間有一條長一百公里多一點的羊腸小道,最寬處約一公里長,全程都是平坦的青草地,只有一個高五公尺的小饅山,道路兩旁多係養鹿場,隨時可見鹿兒緩緩追逐其間;還有小型私人度假別墅,水邊全是帆船、遊艇、烤肉坪,以及垂釣和游泳的人。

  庫爾辛‧梅里雅半島有世外桃源般的大草原,有很多遊客在這裡騎馬、划草和溜冰。半島上還有博物館、遊樂設施和觀光小火車。北邊的海洋博物館陳列著各式漁船,可一睹立陶宛的漁業發展史和海洋生態,觀眾可藉此對波羅的海的海洋世界,作深入的瞭解。

各大城市風景秀麗

  希奧利艾(Siaulial)是立陶宛北部的城市,位於泰爾希艾西方約六十八公里處,擁有十八萬多名人口,是立陶宛北部的鐵路樞紐,有四條鐵路在這裡交匯。公路交通也很方便,有高級公路通往國內各大城市。這裡學術風氣濃厚,設有師範學院、工業學院和醫藥學校等。工業初具規模 ,主要有金屬加工、精密機床、食品加工、皮革和製鞋等。當地最熱門的觀光賣點是一座有關貓的藝術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用各種材料塑造的貓,還有印著貓圖案的明信片、宣傳畫、年曆卡、毯子、餐巾、玩具、罐盒、泰國貓形手錶、桑比亞孔雀石貓和幾百首有關貓的詩歌等。

  馬熱伊基艾(Mazeikiai)是立陶宛西北部的主要城市,位於泰爾希艾市北方三十六公里處,北距鄰國拉脫維亞不到十五公里,瀕臨維爾維恰阿河。這個擁有五萬六千多名人口的城市,對外交通方便,有鐵、公路通往拉脫維亞,也可與國內各主要城市相連。市內有一家煉油廠,建於一 九八○年,所煉出來的柴油主要供中型火力發電廠使用。此外,這裡的主要工業還有食品加工和電子工業等。市內也有劇院和博物館。附近的比耶泰村,有一家設在大橡樹裡的地方誌博物館,它是在兩百年前當地人用一棵乾枯弓的千年橡樹做成,這顆橡樹的主幹要十多人手牽手合抱才能 圍繞一圈,內藏有書籍、古代的騎士盔甲和兵器等文物。

  帕涅韋日斯(Panevezys)是立陶宛中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現有人口約十六萬五千多名,它的位置在考納斯以北兩百六十八公里處,也就是在東經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北緯五十五度四十四分,瀕臨涅維茨斯河。它是國內重要的農產品貿易中心,製糖業在當地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此 外,還有金屬薄片廠、玻璃廠和大型亞麻加工廠。市內還有技術學校、音樂專科學校和醫藥學校等。交通便利,有鐵路和公路通往國內各地。

  帕朗加(Palarga)是立陶宛西部的小城市,位於克萊佩達北方約三十公里處,兩地之間有鐵、公路交通。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小城市,是一處海濱勝地,有許多不同造型、別具一格的木造私人別墅,非常悅眼。在夏天的季節裡,除了海灘弄潮和作日光浴外,在市區的公園裡,也 有民俗活動表演,呈現波羅的海的風情。這裡還是著名的琥珀產地;街上的市集裡,到處型見琥珀產品。遊客如想大開眼界,可以到市區裡的琥珀博物館(Amber Museum)參觀,可以看到世界級的珍品。

  卡普蘇卡斯(Kapsukas)是立陶宛南部的重要城市,它在一七五八年才初具規模,一九四八年後發展成國內主要的工業城,現在主要生產食品加工設備、汽車零配件、傢俱、建築材料、紡織品、電器和食品等。這個風景秀麗的城市,擁有七萬八千多名人口,位於考納斯西南方五十八公 里處,市區跨越謝舒佩河兩岸,對外交通便利,有鐵公路和考納斯連絡。市內有一所劇院、三所博物館和一所師範學院。

  阿雷圖斯(Alytus)是立陶宛南部的一個工業城,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建於十四世紀,但是發展緩慢,直到二十世紀時,才隨著鐵、公路的修通,而逐漸發展起來。這個擁有十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四度四十五分、北緯五十四度二十一分,位於考納斯南方八十六 公里處,瀕臨涅曼河,市貌整齊,交通忙碌,是立陶宛南部一個鐵路終點站和公路樞紐,經濟以工業為主,設有鑄鐵、松脂、亞麻紡織、成衣、農機和食品加工等工廠。此外,還設有一所農學院。

  在附近的莫謝杜斯村上,有一家戶外石頭博物館,收集了散布在十公頃土地上的一萬四千多塊,被古代冰河沖來的形形色色石頭。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德魯斯基寧凱(Druskinimkai)、帕蓋吉艾(Pagegiai)、帕布拉德(Pabrade)、普里耶庫萊(Priekule)、列塔瓦斯(Rietavas)、薩蘭泰(Salantai)、謝達(Seda)和斯庫德維萊(Skaudvile)等。

國民受教育程度高

  全國人口共有三百七十五萬三千二百多名,是波羅的海三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五十八人,西南部地區人口最稠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一百零五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較低,但人口流動性很高。男性共有一百七十六萬四千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 四十七,女性約一百九十五萬九千多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一般家庭只有兩、三個成員,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居民住在城市,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居民住在郊區和農村。

  境內的立陶宛人自稱列圖維亞人,共有兩百九十七萬七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是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本民族人口所佔比例最高的國家。還有十五萬三千多名立陶宛人居住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另有兩百三十三萬三千多僑民定居在美國、加拿大、波蘭 、德國、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他們大多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移民的後裔。

  國內的少收民族以俄羅斯人最多,共有三十四萬九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點四。波蘭人共有二十六萬一千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白俄羅斯人共有六萬三千三百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七。此外,境內還有少數猶太人、烏克蘭人、拉脫維亞人、韃靼人、 德國人和卡拉伊姆族人,他們大都居住在城市。國內大約有兩百六十萬名天主教徒,其他的人多信奉東正教,還有極少數人信奉其他宗教,憲法賦予現代的立陶宛人以宗教信仰自由。此外,一般的立陶宛人聰明、勤奮、韌性強,深諳「不向昨天記取教訓,將沒有明天」的道理。

  國語是立陶宛語,屬印歐語系中的波羅的海語族,和拉脫維亞語很相似,並且是印歐語系中最古老的語言,甚至有些詞組和梵語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境內方言差異較大,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通行熱遇特方言,又稱低地立陶宛方言,東部地區流行奧克休泰提亞方言,西部與東普魯士接攘 地帶通行高地立陶宛方言。據說,立陶宛農民所操的方言,是人類現存語言中最接近原始印歐語言中的一種。現在所採用的立陶宛語是在西部高地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使用有三十二個字母的拉丁字母表,制定人是國語之父亞布隆斯基斯。此外,大多數國民還會講俄語,波蘭語也比較流 行,少數人講猶太語和德語。新一代的立陶宛年輕人對外語都學習得很快,尤其是英語,幾乎人人都會。

  立陶宛實行免費中、小學義務教育,國民文化程度高,百分之九十九點八的人能說會寫。文盲人數極少,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全國各類學校中有學生一百四十八萬三千多人,幾乎佔了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二,中學和小學多達兩千一百多所,還有六十六所中等專業學校,有五萬 九千多名學生;各類職業學校七十七所。高等院校十二所,共有七萬多名大學生。最著名的是維爾紐斯卡普蘇下斯大學,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培養了一大批有名望的專家和學者。考納斯工學阢是國內第二大高等學府,共有一萬四千九百多名學生。此外,國內著名學府還有考納斯醫 學院、立陶宛農學院、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施亞烏里亞伊教育學院和國立體育學校等。

  由於教育發達,國民素質比較高,容易適應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需求。據說,立陶宛每一千名居民中就有一百七十四人受過高等教育,各個行業的專家和工程師多達五十三萬人,其中女性佔了一半。在全國就業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的人受過中專以上的文化教育。

  立陶宛很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共有四萬八千多張病床,國內共有一萬六千九百多位醫生和四萬八千三百多名護士,平均每萬人中有四十五位醫生和一百二十九名護士,這種比例遠遠高過法國和德國。境內還有德魯斯基寧凱和帕蘭加等礦泉泥浴療養區。

  在生活水準方面,國內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使用煤氣,人均住宅面積為十六點八平方公尺,每一百個家庭中平均擁有小轎車四十九輛、摩托車十輛、電冰箱九十四台、彩色電視機七十五台、錄音機五十四台、照像機四十二台、洗衣機七十五台、縫紉機五十八台,是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 中生活水準較高的地區。

  在文化事業方面,由於國民文化程度高,養成了喜歡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國內每年共出版報紙達兩百四十多種,零售量達四百五十三萬三千多份,平均每百人一百二十二分;期刊雜誌一百三十五種,零售量約三百四十三萬八千多份,平均每百人九十二份。主要報紙有共和國報、農民 報和維爾紐斯晚報等。每年大約出版兩千六百八十多種圖書,年稍量達兩千三百七十萬八千多冊,每人每年平均購書六點四冊。

  國內現有立陶宛話劇院、青年劇院、木偶劇院、歌劇院和芭蕾舞劇院等十一個專業劇院,國內擁有知名劇作家尤奧扎斯。格魯薩斯和卡齊斯‧薩亞利,他們善於用西方戲劇手法進行創作。境內還有一家電影製片廠和一千五百多家電影院。另有兩千一百多所公共圖書館,收藏圖書和雜 誌達三千七百五十多萬冊。

  立陶宛電訊社建於一九一九年,無線電廣播發展相當早,早在一九二六年考納斯就建立了一家廣播電台。目前,維爾紐斯廣播電台是官方電台,每天用立陶宛語、俄語和波蘭語,分三個頻道播音。每天播音時間二十二個小時。境內共有兩家電視台,維爾紐斯中央電視台創立於一九五 七年,分兩個頻道播放新聞、文娛和體育節目;考納斯電視台屬地方性電視台,創立於一九七二年,分別用立陶宛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立陶宛的文化發展和天主教會有相當密切的聯繫,早在十六世紀中葉,宗教書籍就已經在境內出版,再加上立陶宛人大多數是天主教徒,所以在歷史上這個國家的學校大多由天主教會創辦,就連著名的維爾紐斯卡普蘇卡斯大學也不例外。從地域上講,立陶宛和波蘭是近鄰,歷史上又 曾經合併成一個國家,所以波蘭文化對立陶宛也有很大的影響。世俗文藝一般認為是從十八世紀作家克里斯蒂約納斯‧多瑞拉伊蒂斯開始,他在代表性著作「四季」中,生動地描繪了一年四季中立陶宛農民的生活。

  這個國家的文學傳統,由亞當‧密茨凱維奇與斯沃瓦茨基(Slowacki)開創了新紀元,更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琴斯拉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寫下了漂亮的一頁。安東尼‧戈魯別夫(Antoni Golubiew)和保羅‧傑森尼察(Pawl Jasienica)兩人,也是相當活躍的作家,他們都為波蘭 立陶宛文學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作品。亞當‧密茨凱維奇則被人公認是立陶宛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儘管他用波蘭文寫作,但他的作品激勵了立陶宛民族精神的覺醒和人們的鄉土觀念。十九世紀後半葉的民族運動主要也是由許多詩人和作家鼓 動起來的,代表性人物是安塔納斯‧巴拉瑙斯卡斯和瑪伊羅尼斯。二十世紀上半葉,立陶宛還出現了一位傑出的畫家米科拉斯‧齊烏爾利奧尼斯,被譽為西方現代派和抽象派藝術的先驅之一,它的作品在國際畫壇佔有一席之地。

  境內共有四十三家博物館,著名的有國立藝術博物館、考納斯齊烏爾利奧尼斯藝術博物館、維爾紐斯古堡博物館和帕蘭加琥珀工藝品博物館等。 民族服裝艷麗多彩

  立陶宛民族服裝鮮艷奪目,式樣別致優雅,男子一般穿鑲有花紋的亞麻布白襯衫,下身穿有條紋或方格的長褲,襯衫外面有時候套件短小背心或呢製外衣,花腰帶和大紅領結是男子服裝上不可或缺的附件。女子服裝的特點是色彩鮮艷,式樣眾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格。女子一般 穿的是繡花白色長袖襯衫,外套絲綢或錦緞花紋背心,佩帶漂亮的坎肩,腰繫花腰帶,下身穿花方格的鮮艷彩裙,而且不止穿一條彩裙,為了禦寒往往穿兩、三條,套在最外面的往往是最漂亮的。

  按照民族習慣,婦女上街不繫圍裙是不文明的行為,所以圍裙是女子服裝不可缺少的部分。平時,圍裙的花色和樣式都比較簡樸,但是節日中大多穿鑲花邊有深色絲穗的繡花圍裙,五彩繽紛的圍裙,常使人眼花繚亂。此外,已婚婦女頭戴麻布頭巾,頸上戴琥珀項鏈。年輕姑娘則頭戴 繫有飄帶的花環。

  這個國家的傳統節日很多,每當節日來臨,男女老女都穿上民族服裝,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夏至到來時,家人們圍坐在門前用樺樹葉裝飾的大桌子旁,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頭上戴著用橡樹葉紮成的花環,桌子上擺放著特製的雅尼斯乳酪和一杯杯啤酒。夜幕降臨後,人們在去森林 之前,常常到鄰居家串串門,鄰居則反復高唱「利果」,也就是「歡迎」的意思。在這一夜,誰也不會對開玩笑見怪。在附近的小山丘上有點燃的松油火把,姑娘們可以將頭上的花環拋到橡樹上,祈禱自己能嫁給一位如意郎君。夜裡人們盡情地歡唱,跳環舞。午夜十二時,人們點燃塗著 松油的老式火車輪,然後把它推下山丘,燃燒的車輪象徵著太陽,因為從這夜起,太陽將離地平線越來越近,黑夜才越來越短。

  每當收獲的季節來臨時,農村都會舉辦熱鬧的豐收節,姑娘們站在敞篷卡車上跳著歡快的收割舞,還有業餘演員表演各種滑稽節目。最後,熱鬧的豐收節在一場農牧產品豐富的集市貿易中結束。這個國家還有一些五花八門的節日,如為那些從湖泊飛往新棲息地的天鵝送行的天鵝節, 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準備選擇方向的年輕人介紹各種職業特點的專業節等。另外,還有樅樹告別節、手工藝節、游泳節和歌詠節等。

  聖誕節、復活節和謝肉節等宗教節日,在立陶宛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成為人們娛樂的節日。在聖誕節前夜,人們可以從收音機中聽到和電視機中看到各種介紹餐桌擺設方法的節目,如果家庭中有一名親人因種種原因未能回家過節,餐桌上也要為他擺上一套完整的餐具,桌上的 菜不得少於十二種,還必須烤製一張薄薄的大麵餅,全家人圍在桌邊,一定要把這塊薄餅分吃光。因為它象徵著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立陶宛人還特別鍾愛一種色彩艷麗的編織腰帶,上面繡有五光十色的裝飾圖案。新婚夫婦婚禮結束後,新郎新娘要穿過一個由這種腰帶編成的喜門,這些腰帶成為新郎和新娘溝通相互之間心靈的紐帶。迎接尊貴的客人來訪時,主人也會向客人贈送這種腰帶,用來表達崇高的敬意。這 種腰帶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禮物,它是愛慕、友誼、長壽和幸福的象徵,同時也是許多體育比賽的獎品。

  這裡的人也喜歡繫一條與腰帶圖案幾乎一樣的領帶。他們還有戴手套的習慣,據說手套可以驅邪避魔,如果和陰險狡猾的人會面,戴上手套對自己會有利。要釀製出供婚禮上使用的味美純正的啤酒,最好要戴上一副紅手套。另外,在婚禮上新娘會把自己親手縫製的手套送給新郎的親 戚們,而新郎會把新娘送給他的手套放在自己餐桌的坐椅上。

  在立陶宛農村的婚禮上,還保留著一種「吊死」媒人的傳統習俗。據說,在中世紀時立陶宛是男子作媒人,他為了成功地牽線搭橋,往往會誇張地描述對方的優點。當姑娘嫁給小伙子後,有時不免深感失望,覺得實際情況和媒人所說的不一樣;參加婚禮的客人們也都紛紛指責媒人, 媒人雖然悔悟認錯,賠禮道歉,但仍然會被大家選出的法官判處絞刑。當劊子手們開始往他脖子上套繩子時,新娘會走到他的身旁,給他繫上一條繡花腰帶,表示已經原諒了他。儘管這樣,人們還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繼續實行絞刑,只不過絞死的是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假人。 擁有小型國防武力

  這個國家也擁有一支小型的國防武力,官兵員額只有一萬一千六百五十人,其中陸軍兵力約佔八千五百名,由數個機動團組成,配備有中、輕型裝備,如一二二厘口徑以下大砲一百五十門、裝甲車一百輛,防空飛彈兩百枚,反坦克飛彈五百枚,以及防空雷達、野戰醫院和數架直升機 。

  海軍官兵員額約兩千一百五十人,擁有數十艘近海作戰的小艦艇,包括掃雷艇,魚雷艇,飛彈巡邏艇和巡防艦等。

  空軍只有一千名官兵,配備有數十架飛機,包括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和直升機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