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尤塔雅 |
想去玩嗎? |
艾尤塔雅(Ayuthaya)又叫大城,現在是泰國內地的一個商業中心,曾經是1350至1767年的輝煌古都,最先是1350年時,沛烏通國王經過非常慎重地選擇後,興建在昭披耶河畔的人工島上,當時是以泥築牆。為了利於防守,艾尤塔雅被建在湄南河、華富里河和巴沙克河的交匯處,湄南河至此繞了一個大彎,使得這個城市3面環河,再修一條運河把另一邊開口連接起來,使它成為一個易於防守的地方。艾尤塔雅建城後接連在4個世紀內大建宮殿廟宇,17世紀中葉鼎盛時期,城內約有100萬名人口,王宮瑰麗,佛塔如林,佛寺眾多,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法王路易十四曾派大使往來,法國傳教士阿貝•蘭斯瓦在1685年寫下一段文字描繪這個城市:「……木造房子都由柱子支撐出水面,牛、豬則豢養在陸地上。那流動的清澈水巷,猶如蜿蜒著延伸出視線外的街道……在這些營地之外便是廣闊的稻田,目光所及盡是高聳的樹木,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的高樓和佛塔尖宛如在群樹之上……。」一時之間,艾尤塔雅的光輝和豐饒震驚外國,因此招致了緬甸人的野蠻掠奪和摧殘。再堅固的防禦也有氣數盡的時候,艾尤塔雅歷經417年,換了33任國王,終於在緬甸軍隊多次入侵後的1767年被夷為平地。 現在這個約有10萬名人口的小鎮,成為艾尤塔雅府的首府,並且是稻米和柚木的集散地,位於湄南河東岸,曼谷北方約85公里處,遊客可在曼谷搭巴士或在Hualampong搭火車來此,火車從早上4時半到夜裡11時25分,每隔1小時就有一班,非常方便。當地的火車站是市區的交通中心,有固定班車前往曼谷;湄南河上游布滿浮宅,舟楫眾多;市內交通可租嘟嘟車和腳踏車。 市區沿著大街擴展,在市中心有兩家中國旅館和一家汽車旅館,乾淨樸素,收費不貴。市區內喧擾的露天小吃攤上的美食,能把遊客的肚子照顧得妥妥貼貼。如果想吃得浪漫一些,在皮迪丹容(Pridi Damrong)上下游的地方各有一家水上餐廳,拿手好菜是酸辣牛肉。由曼谷前往艾尤塔雅路上的圓環有一片擁擠的商場,多數是販賣各種各式的神祠,從小厝式到大廈的都有,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艾尤塔雅一度城牆圍繞,現在只殘留一些古物遺蹟供人憑弔。帕南瓊安寺(Wat Phanan Choen-g)建寺時間比艾尤塔雅建城還早26年,位於湄南河和南巴沙克河匯流處。寺內供奉著一尊巨大坐佛,由於坐佛和屋頂距離太近,看起來彷彿要將寺廟頂起來似的。當地中國商人每逢坐船出遠門前,都要到這裡來拜拜,祈求一路平安,因此這座佛寺到現在還有濃厚的中國風味。 菩斯里善佩寺(Wat Phra Sri Sanphet)是皇家寺廟,因供奉有菩斯里善佩貼金大佛而聲名遠播,但也曾遭到緬甸軍隊的徹底破壞;現在寺裡的3間佛堂已重建落成,裡面保存著3位大城王的骨灰。寺內並無和尚居住,是供皇室禮佛和一年一度舉行臣民誓忠典禮的場所。 蒙坤母碧佛堂(Phra Monkol Bophit)建於1956年,位於菩斯里善佩寺南側,寺內供奉的蒙坤母碧大佛,是泰國最大的金屬佛像之一,外形壯麗,大約鑄造於艾尤塔雅王朝初葉。當艾尤塔雅被緬甸軍隊攻陷時,當地慘遭屠殺擄掠,玉石俱焚,雖佛門淨地也難倖免,用青銅鑄成的大佛頭部的智慧光環和一隻胳臂也被當作戰利品帶走。1956年當泰人重建大佛時,緬甸總理曾寄贈一部分修復資金。泰人在修復大佛時,在祂的身體內發現數尊小佛像。這裡的大停車場對面,有成排的紀念品攤位,除了販賣土產和風景明信片外,還有一排古董專賣店,出售各種式樣及尺寸的古董佛像「真品」。 菩蘭寺(Wat Phra Ram)屬於較古老的寺廟之一,是艾尤塔雅建國者之子建於1369年,四周古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象門,玄關上是氣勢磅礡的圓塔,相連的迴廊裡有用灰泥雕塑的納嘉聖蛇、金翅鳥像(Garudas)及佛像,閃閃生輝的寺頂佛塔倒映在菩蘭池中。艾尤塔雅還有兩座優美的寺廟並立在池的對岸,與菩蘭寺遙相對峙。其中的萊布拉那寺(Wat Raj Burana)是第七代艾尤塔雅王為了追念皇兄所建,寺內有許多精緻的佛像及1958年復建時所發現的皇家珠寶,另有兩座佛塔分別安放著皇兄艾親王(Prince Ai)和祐親王(Prince Yo)的骨灰。另一座瑪哈特寺(Wat Mahathat)除了它龐大的圓頂佛塔地基外,已所剩無幾。古蹟的遺址似乎總是比修建過的建築物更為迷人,達密萊寺(Wat Dhamik Raj)就是很好的例子,成排的獅子環繞著一座岌岌可危的傾斜佛塔,每一頭獅子都臉露咆哮怒視著周遭,但這些獅子塑像有的已經東倒西歪,有的頭上已冒出雜草。 蘇麗尤泰皇后紀念堂(Memo-rial of Queen Suriyothai)位於湄南河畔,建築壯麗,遊客眾多。這位艾尤塔雅皇后當年曾女扮男裝,勇敢地跨上象背,為了拯救國王而犧牲自己,因此極受泰人的崇敬。這裡有一條曲折的路通往羅卡雅蘇塔寺(Wat Lokaya Sutha),寺內只有一尊龐大的臥佛,獨自悠然冥思。 三保公廟是泰國民間宗教祠廟,大城的三保公廟是暹邏人為紀念鄭和而修建的兩處正廟之一。廟宇建成後,前來定居的華商日增,周圍逐漸形成唐人區,後來發展為包括葡萄牙、日本和南亞在內的外國僑民貿易區。在泰緬戰爭中,寺廟也因距市區較遠而倖存至今。廟內佛塔林立,廟宇軒敞,佛殿供有一尊莊嚴的泥塑佛像,高19公尺、寬14公尺,泰國人稱之為「鑾抱多」,意思是「非常大的佛像」。廟內香火鼎盛,每年10月中旬裡都要舉行禮佛活動,熱鬧非凡。進廟前要先脫鞋,祭拜方式也很特別:人們可在菩薩面前的小桌上,拿到一株含苞的荷花、一支蠟燭和一炷香,然後把黃色的小蠟燭點亮,將荷花放進燭架前的花甕裡;最後點上香,說明心中的虔誠與祝禱。 業柴孟冠寺(Wat Yai Chai M-ongkol)內供有一尊巍峨的臥佛,佛背後的鐘型佛塔是1358年時,由拉瑪提波迪王所建,保持著蘇可泰王朝時期就有的建築型態,高約73公尺。現在佛塔的頂樓已成為水果蝙蝠的棲息地,塔的邊緣圍有一道高牆,登上階梯,可居高臨下俯瞰整個艾尤塔雅。 舊皇宮王鑾(Wang Luang)曾被緬甸人夷為平地,連殘缺的磚瓦後來也被運到曼谷去重建首都,所以現在宮舊址只剩下地基散置林間,位置在菩斯里善佩寺附近。 千卓卡善宮(Chandrakasem P-alace)又稱前哨宮,原先是建在城牆外老河道和其他新支流的匯流處附近,具有重要的防禦作用,現在改建成小型博物館。 昭披耶博物館(Chao Phya M-useum)內展出很多在艾尤塔雅發掘出土的歷史稀世珍品,如木刻門板、佛壇、佛像、黃金飾品和寶石等。 艾尤塔雅還有泰國唯一碩果僅存的象欄(Elephant Kraal),它使人憶起往日人們捕捉大象來加以馴服的情景,大象不僅是叢林中工作的好幫手,更是軍隊中不可或缺的強大戰鬥力。 日本遺蹟城(Japanese Town)位於湄南河下游,日本人居住在此人數最多時曾有3000人,當地的許多建築物也是日式的。 艾尤塔雅觸目都是歷史古蹟,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城市南方約30公里處、湄南河左岸小島上的班帕因(Bang Pa-In)宮,一度是泰國王儲的避暑夏官,也是17世紀中葉泰國王室宗廟及王宮遺址所在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最初是在1632年,大城王朝的巴塞通國王發現這裡風光秀麗、氣候涼爽,便在此修建宮殿,他對園林藝術頗具眼力,於是親自草擬設計方案,耗時15年才建成。每年夏天他都來此避暑休閒。但在幾年後,這座夏宮在戰火中被燒燬,荒廢了200年。1851年,拉瑪四世開始對夏宮進行修復及大規模擴建。現在的建築物多半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建築,大多數是在拉瑪五世和六世任內所完成的。在湖畔有座美麗的宮殿屬於義大利和維多利亞混合式的風格,由拉瑪五世所建造,並不對外開放。不過觀光客仍然可以入內參觀其中一幢雕樑畫棟的中國式宮殿。這座宮殿是1881年時,中國商人李德源捐贈給泰王的,名為天朝殿,一樓是金鑾殿,國王常在此和大臣們議事,或是接見外國使節、舉行隆重儀式等;二樓是國王的寢室。殿內仍懸掛著中國式的紗燈、用中文寫的匾額和一幅幅的對聯。宮內的陳列品也都是從中國運來的,一切擺設也是中國宮殿式的。宮內湖心小島上有座艾沙旺提帕雅阿斯娜(Aisawan Tippaya Asna)亭閣,為典型的「三頂尖」式樣,被認為是泰式建築的最佳典範。 班帕因宮前臨清流,後倚田野,是座保存有泰國民族傳統的中國式宮殿,宮裡曲徑迴廊,幽靜雅致,古色古香,它的美得力於湖光山色,尤其是連貫水中亭榭到岸上的石橋、若隱若現的宮殿、晶瑩皎潔的棟桿,全部倒映在靜靜的水面,景觀非常美麗。宮室分成3個部分,除主殿外,還有碉堡式暹邏古塔和一座鄭王紀念宮。古塔是圓頂主體呈火箭狀,髹以紅黃相間橫帶,下層有圓形建築拱衛四周,中層和上層憑空突出迴廊兩座,狀似雕樓。鄭王紀念宮外形和內涵都是純粹的中國式,殿外照壁上也有龍鳳浮雕,左右兩端石柱上有石獅兀立,莊嚴威武,令人悚然。殿外地面鋪有硫磚,殿內有鄭王武器用具等故物。 洛布里(Lop Buri)距離艾尤塔雅以北66公里處,是建於6至11世紀德瓦拉瓦提時期的重要街市,也是暹邏以前的夏都,拿籟王曾以這裡為國都,並且聘請法國著名的建築師設計建築,現在此地還保存許多華麗的宮殿和寺廟。在艾尤塔雅諸王中,拿籟王是最不幸的,他臨終的最後一刻是在洛布里的蘇塔沙旺閣(Suttha Sa-wan Pavilion)度過的。1688年5月,他臥病在此,生命垂危,手下一名大將菩腓川奇趁機篡位。根據傳統,國王臨終時只能由10名始終效忠於他的侍從陪伴,拿籟王必知叛軍絕不會讓他們活著出宮,於是召來方丈為他們剃度成為和尚,藉著一襲袈裟保住了性命,拿籟王為了表示謝忱,便將蘇塔沙旺閣獻給佛寺。